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模式研究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05 08:35:3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模式研究心得体会

教学模式研究心得体会

经过三年来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这一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收获不少。教育科研给我校注入了勃勃生机,教师们踊跃地参加到课题研究的行列来。课题研究使我们避免陷入教学的盲目性,它启发了教师们要着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让大部分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课题组的老师们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增加了理论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教学素质,更为进一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拓展和延伸教学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平台。下面我就教学模式研究谈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它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也就是说我们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有些教师上课时学生开小差的较多,课堂效率较低,就是因为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的课堂教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使一部分学生感觉自己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激发不起他们的兴

趣,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导致精力不集中。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把一节课的内容细化成多个问题,并且根据难易程度把问题分为A、B、C三个等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都有被提问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学生就不能再把自己当成课堂的旁观者,否则,回答不出来问题是要脸红的。因而,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学中,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参与讨论,为回答问题做准备。

比如我班有一名学生,成绩比较差,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小说,好多老师上课都放弃了他。我上课时,针对他这种情况,专门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像“是什么”等通过看书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刚开始,他也不配合,根本不去看书、思考,起来就说不会。这时,我告诉他在课本就能找到答案,让他读出来。这样,他感觉老师没有放弃他,并且稍加努力他也可以回答出问题,所以他上课不再睡觉或看小说,而是根据要求去看课本,参与小组的讨论,慢慢的有了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

其次贯彻了“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树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就是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通过民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质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

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提出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而解决问题的任务则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这样,教师就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合作探究的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解放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通过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来获取知识。经过这一变化,教师从繁重的讲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则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必须积极地去思考、讨论,否则,就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点评”四个环节,让学生各有所谈、各有所识,互相启发,共同寻找答案,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

为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我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又根据程度不同分为A、B、C三个等级。小组讨论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则成为不同等级问题的中心发言人,比如,对于简单的A级问题,由程度较差的A级同学主要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并且,我又在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小组间相同等级的同学进行竞争。比如,一组的A类同学回答A级问题,回答不好,由其他组的A类同学进行补充,哪个小组回答得好,则给予充分的肯定。每两周评选出最佳小组、最佳同学以及进步最快的同学。当然,这个等级的划分只是由我自行掌握,不对外公布的,避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这样,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任务,都有竞争对手,学生之间,既是探究问题的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极大地

提高了课堂效率。

由于缺乏权威的指导,加上课题组的力量有限,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难免还走了些弯路。然而,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我们一定能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推荐第2篇:化学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法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我们根据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原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理论”,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化学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我采用了“五段式”教学模式。

根据班级中好、中、差三个层次组学生的实际,依据信息论关于人体机能的五个阶段:信息输入,信息交流,信息放大, 信息反馈和评价,确定了“分层教学”新授课课堂模式的基本程序――“五段式教学法”,即:分层设疑、依纲探究――分组讨论、引导点拨――启发诱导、归纳小结――分层练习、评讲深化――巩固引申、应用创新。

一、分层设疑,依纲探究

1、设疑激趣。思维自疑始,教师应用各种事例、实验等巧妙地设疑,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依纲探究。应针对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自学能力,在提问角度和难度上有所区别。如:在《氯气》一节中,三个层次组的探究提纲为:

基础组:

1、氯气是由什么原子构成的?

2、制取氯气的原料是什么?

提高组:

1、制取氯气实验用了哪些仪器?

2、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用什么物质做干燥剂?

超越组:

1、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

2、制取氯气实验装置和启普发生器有何异同?该装置适于制取什么样的气体?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制气装置?学生自学时要做到: 逐字逐句认真读课本;积极思维动脑想问题;随时思考动笔画重难点;读完课本尝试做习题;不懂的地方及时问。

二、分组讨论,引导点拨

1、四人小组讨论。此环节相当于信息论中信息交流,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形式。讨论的方式是由前后排四个学生为一小组,每小组安排一名小组长,主持本组学生讨论。各小组依据提纲,交流和讨论学习的体会和遗留的问题。

2、教师引导点拨。当学生持有不同意见争论不下时, 教师应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其方法如下:定向阅读。讨论到一定“火候”时,可诱导学生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重读课本。提倡边读,边思考,边分析,边讨论。通过增设实验、改进实验、重做验证实验,并再读课本, 辨清模糊认识。

三、诱导分析,归纳小结

小结是信息的放大,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后, 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零散的认识层次也是比较低。因此, 需要教师引导, 学生进行讨论归纳, 将零散知识点, 串成线,织成网,以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

四、分层练习,评讲深化

通过各种形式训练,了解学生学习知识达到的程序,并及时矫正,促其知识的内化。在信息论中,此环节相当于信息的反馈和评价。

1、分层练习。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不同难度的三套题目分别对三个层次组学生进行测试,取得反馈信息。

2、评讲深化。试题评讲方法:一是教师将三套题答案公布出来, 让学生自我批改,自我评估;二是小组长掌握答案,同学间互批。小组长组织本小组讨论,分析错误原因。教师巡回指导, 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和补偿性教学。评讲内容:每节课准备1~2 道压轴题,教师着重分析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或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悟出道理。

五、巩固引申,应用创新

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或概念有较好领会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有一定难度、综合程度较高的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情景中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达到学以致用,学有创新之目的。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创设新情景,用课堂里获得的知识, 改变条件, 提出新问题, 让学生随堂解决或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或生活中的现象。如:

1、久置氯水应该有什么变化,写出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总之,化学教学采用“五段式”分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充分发展,能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推荐第3篇:陈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2(0)

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意义及重要性,并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然后从研究性学习的的教学构建谈起,指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地位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主导地位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再谈及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从而阐述化学课堂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关健词: 培养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飞速崛起,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想在全球的经济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就必须培养出大批具有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一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模拟科学探究的情境和过程,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猜测,尽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模拟科学探究的创造性活动。

1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构建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积累形成的教学经验,较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师自身教法的适应,而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学法。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和研究过程、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共同行动者与合作者。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先使学生面临问题情境,然后学生积极主动搜集和处理相关资料和信息,形成假说,验证假说,最后得出结论和评价反馈。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采用研究性学习,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体验所有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立足于教材,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选择 1

适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采用研究性学习。

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则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了一些适宜的课题,如:

(1)利用Ti计算器,测定溶液中的电导率变化,分析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2)通过网上浏览,调查重要的矿物资源以及在高科技中的应用。

(3) 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 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能源以及回收废电 池的意义。

(4)广泛收集有关化肥资料,了解不同化肥的使 用范围,并设计若干实验来设想人工固氮的途径。

(5)剖析光化学烟雾的原理,设计减少汽车尾气 中废气的各种方案。

(7)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饮用水的成分及对健康 的影响,并以学校饮用水状况为课题,通过采集小 样、分析指标、实验对比、判断达标等方法,对学校饮 用水状况向校方提出建议。

(6)调查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从广泛的材料中确 定以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为课题,运用化学、生物。 物理等学科知识,提出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理的各 种设想,并就今后垃圾的处理的技术发展,发表自己 的预测。

(7)分析酸雨的来源和成因,调查本市为防止酸 雨采取的措施,测量本区域降雨的平均PH值,设计 模拟酸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提出防止酸雨的对策。

(8)以日常生活中食品保鲜的主要用具冰箱为 课题,了解冰箱的基本结构和制冷原理,分析氟里昂 对臭氧层的破坏,调查食品种类与人体健康,提出食 品冷藏保鲜的建议。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2.1教学策略

激发,可以以教学目标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设置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呈现。它是为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并把其调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分层策略

不同的学生必定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学习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选择适合学生自己阅读的部分,让学生自学,也可以在学习内容的纵横方向上,为学生提供命题或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查找补充材料,自己进行归纳、综合, 对比等。在完成若干内容后,让学生回顾现在的学习策

略与过去的不同之处,并对哪些是适合自己的 学习策略、哪些是不太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学习策略等产生自觉的认识。

2.3民主策略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活动只有通过 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因此课堂教学需要 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 统教学角色的限定,超越“你”与“我”而成为“我们,,, 使教学过程具有生命的活力。

2.4 建构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营造一种能充分发挥 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条件和环境,设法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激活学生的经验储蓄和知识 储蓄,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省,有所总结,对学习产生“元认知 ’,在教师帮助下进行自我构建。

3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3.1实验探索型

该模式是从实验人手,通过师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实验,从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人手, 利用学生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等活动,让 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 激发、学生的思维整体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 学习自主性、主动性。

《原电池》一节,即从一节干电池可使灯泡发亮 发间:能否利用化学反应自己来设计一个电池呢? 学生尝试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用品进行实验。 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Cu、

C、Zn、Fe交叉作电极,利 用相同的材料作电池,用装置中的电解质溶液改换 成非电解溶液等完成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对原电 池的定义、原理、实质、形成条件、一般规律等有了正 确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解剖干电池,认清干电池的组 成。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新 知识分析、归纳、解决新问题——干电池的工作原理。

3.2情景创设型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 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备 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烃和烃的衍生物相互转化》这一节复习课,教 师在学生已归纳出基础知识后,通过屏幕显示“人工肺”的模型,在学生误以为该模型是热交换器时,教 师及时讲解中间的细管是由聚丙烯制成,细管上由 许多微小的孔,可实现O2和 CO2的交换,从而代替 肺的功能。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教师再通过屏幕显示多种高分子的链接模型,使学生对合

成高分子材料有了感性认识,最后教师引出维纶的成分是聚乙烯醇缩甲醛,也可用乙烯为起始原料来合成。 学生通过分析醇、醛、酸的相互转化,提取分析功口工的信息,生成烯、酯的反应和酯的醇解反应,找出和策划能够合成维纶的方法。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 同时,明确了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学得 生动活泼,学以致用,学有新鲜感,从而容易从情感 上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的情景中。

3.3调查研究型

调研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 目的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习的需要,与学生一起 探讨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调研方向,然后进行调查考 察,筛选调查所得的资料,通过实验与研讨,最后寻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食盐的化学》这一节,以氯碱工业这一课题为背景,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听取介绍,网上查询资料,从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动脑、动 手自己制作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动画,将呆板的电解 装置改制成可清晰观察到电解过程的装置,再以小 组活动课的形式开展课堂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原理和氯气的主要 化学性质,获得了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产流程中科学 技术问题的体验,初步培养了提取、筛选、加工信息的能力,发展了用化学用语表达、评价的能力,同时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明确了化学、技术、社会的三者关 系,分析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最后,学生 通过对氯碱工厂的厂址设置的讨论,了解了知识的技术化和经济化,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提供了新方法。

化学课堂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由于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学习方式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民主性,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加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各种假设和设计的不同方案,特别是那些标新立异的有创新的假设和方案。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当和错误之处,教师一定不要斥责、批评,而要在肯定他们勇于创新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重新拟定新的方案,力图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和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学生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知识并不最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 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造离不开想像,想像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敢于突破陈规、敢于创新。教师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时设计练习或提出问题时,尽量给学生提供多种思维的途径,通过一系列具有逻辑因果的想像活动,大大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想像力的发展。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学生通过问题来探究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并在这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合作。

参考文献:

1、吴星沈怡文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祖浩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推荐第4篇: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化学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化学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是现代传播学理论和基于建构主义的混合式学习理论以及教育心理学理论。“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学习中化学教学模式探究”就是要探究在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技术环境中进行的混合式化学学习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化学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本文阐述了3种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学习中的化学教学模式,分别是:化学新授课“问题——探究”模式;化学单元复习课“互动、图解、综合应用”模式;化学试卷讲评课“评析、指导、练习”模式。在这三种教学模式中,突出了对各教学环节中“白板的作用”的功能性描述,这是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化学教学模式与一般教学模式的重要区别,突出电子白板媒体工具在优化现代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重要功能,是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化学教学模式的特征要素。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电子白板 化学 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概念图

“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学习中的化学教学模式探究”就是要探究在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技术环境中进行的混合式化学学习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化学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电子白板”是指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所构建的相关技术环境,电子白板是实现师生信息交互、将传统义意的板书与多媒体投影融合在一起的新兴教育技术。

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文所讨论的“教学模式”是指以混合式学习理论和交互白板技术为依据建立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从现代传播学理论认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一般的教学理论研究中,将教育者、学习者、学习材料这三者作为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在现代教育传播活动中,媒体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将媒体作为教学传播系统的要素之一,于是就有了教育传播系统的四元模型(如图1)。我们把学习材料看作为媒体化的教学信息,把学习材料这一要素分成“教学信息”(即内容)与作为内容载体的“媒体”两部分,这四个组元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中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可分解成以下6个阶段(如图2所示):

在现代教学中,常把教学看成为信息的传播过程,形成了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传播活动中,必然要使用到多种传播的媒体,而各种媒体又有各自不同的多重功能特性,只有对它们了解熟悉、扬长避短、合理组合、科学使用、才能相得益彰。在教学信息传播活动中,共同的知识技能基础是师生间得以交流和沟通的前提。教学信息的选择、组合和传递必须首先顾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潜能。当教师传递的信息源“频率”与学生接受信息的“固有频率”相互接近时,两者在信息交流和传递方面产生共鸣,教学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最大化。任何教学传播活动都需要对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媒体等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是适应学生身心特点、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情景交融的信息传递氛围,并时时注意收集和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以及时调控教学传播活动的进程。通过剖析学生、内容、目标、方法、媒体、环境等因素,使各种因素按照各自的特性、有机和谐地对应起来,才能使教学传播系统处于良好的循环运转状态之中。

黑板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呈现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媒体工具,书写便捷、师生间的交互作用明显。然而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发展,黑板在教学中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主要是信息呈现的过程慢、信息量小,不能即时呈现各种图表,不能呈现动态画面,不能长期保存教学中在黑板上所书写的有用信息,会产生大量粉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等。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以投影机、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组合的多媒体投影技术进入课堂,能高效地呈现数字化的文本、图形、照片和影像材料,演示多媒体课件等,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环境,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接受的信息量。然而多媒体投影系统的使用,虽然改善了呈现教学内容和信息的方式,但它也存在缺陷:①教师必须用主控台来控制投影信息的呈现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被转移到屏幕上,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关注度下降;②由于教师要在控制台前操作,不便于教师在讲台前走动和在教室中巡视,当教师从教室中的任何位置回到主控台操作时,会使教学过程和语言表述被短暂打断,因而课堂教学过程显得不流畅;③在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是在课前设计好的,教师的教学往往会被课件的预设程序牵制,失去了即兴发挥,处理偶发事件的自由空间,使课堂教学失去了活力的源头,教师那种挥洒自如,博古论今的情趣被打了折扣,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反馈情况调控教学进程的能力被削弱;④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也常因教师要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原因被中断,使教师与学生在信息交流和传递方面的共鸣作用被弱化;⑤教师无法在所投影的材料上进行书写、更不能保存板书的内容,师生间的书写交流作用被阻断。

黑板教学和投影教学各有优势,但相互之间难以融合,因而在当前的多媒体投影课堂教学中,黑板与投影并存,使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不能很好地整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将投影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书写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教学媒体。它既能呈现即时书写的文字或手绘的图形,又能展示任何数字化的文本、图表、影像。使用者只需对着白板轻点鼠标笔(或用手直接点击白板),就可打开各种计算机文件(包括多媒体素材与课件)并投影到白板上;可以通过页面跳转按钮快捷地跳到已有板书内容的任意一页;师生不仅可如在黑板上写画一样,还可对当前一屏或过去任何时刻保存的板书内容及插入的图像进行编辑、修改、回放。因此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保持多媒体投影优势的基础上整合了传统黑板便捷自如的书写和擦除优势,同时还增加了保存使用者书写在白板上的文字和图形和书写过程的功能。

交互式电子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以现代教育传播学为基础的新兴教育教学形式。从教育信息传播层面讲,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通过改善“媒体选择”“通道传输”“接受解释”以及“评价反馈”的过程来优化教育传播的结构。

交互白板进入课堂,使教学结构发生了变化,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传递形成多通道的网状的结构(图3),这种信息交流、传递的结构的改变,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度,使学生能接受更多的有效信息,因而有利于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 在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主要教学媒体的课堂教学的环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随着教学媒体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媒体选择、媒体应用的方便性以及教学信息双向传递的便捷性和信息保存的及时性得以强化,媒体和信息要素的作用大大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因方便的电子白板沟通功能而比黑板授课形式或投影 黑板授课形式来得容易和频繁,而且不会因白板操作的原因被中断,使教学过程显得流畅自如。

因此,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教学活动,让教育者、学习者、媒体、学习信息4要素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学活动变得生动灵活,从而对整个教育传播系统产生良好的影响,提高了学习者接受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的能力,增强了教育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2.从混合式学习理论认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混合式学习形式上是在线学习(Online)与面对面学习(Offline)的混合。但其更深层次是包括了基于不同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不同教学媒体的混合,课堂讲授与虚拟教室或虚拟社区的混合等。是让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有机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环境和效能。 混合式学习研究的本质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即研究那些信息传递通道更具有典型性,研究采用什么样的信息传递通道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接受知识,有利于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学习者学习通道的选择应同其学习风格相适应,这是有效学习的先决条件,混合学习包含了面对面和在线学习两大基本通道。在中学教学中,面对面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线学习是面对面学习的补充。 混合式学习的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混合式学习的思想是通过选择“恰当媒体”,找出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独特而有效的方法,从而调节有效信息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呈现,解决速度、规模和效果的协调问题。

信息技术与其它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一样,既有其不可比的长处,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短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特点,判断采用哪些教学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的, 然后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而不是片面地用信息技术把所有其它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全面替代。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得到应用,才能体现“混合式学习”的思想。

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合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黑板的优势,将挂图、板书、影视播放、网络学习、信息检索、信息整理、信息储存等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既没有抛弃黑板的板书的模式,又使它与信息通讯技术结合起来,使单调的黑板变成了多彩的计算机屏板,将不能书写、编辑和对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的投影屏幕变成了能书写和能与计算机实现交互操作的界面,创造了一个既是低结构化的却又能方便的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教学环境,因此,交互式电子白板必将在混合式学习中担当教育技术的主角,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且可行的主流技术”。

目前的中学教学特征是以师生面对面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在中学教学中,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结合的机会尚少,还处于启步阶段,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学习中的化学教学模式”,是在面对面学习为主的课堂授课环境中建立的。

3.从教育心理学认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课堂教学后,教学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都会随之产生多种复杂的变化。教育心理学的范畴十分广泛,这里不能广泛讨论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学习心理的影响,仅从注意力的角度进行简单的探讨。

知识学习的第一步是要获取信息,而获取信息的内部条件是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集中注意学习内容。在学习的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感觉登记器的主要任务是将外界剌激引起的生理感觉转化为心理知觉,信息在此处几乎不被筛选。然而人的心理能源有限,不可能对受到感觉登记的信息作全面反应,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信息,由知觉对其整合、组织,并识别出它的意义。注意就象一台信息过滤器,它让一部分信息进入意识层,将许多信息挡在意识之外,以便于人们有足够的精力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工。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教学语言、板书、肢体语言以及个人魅力等成为学习者的注意中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师与身后部分黑板间的相对狭窄空间,这一狭窄空间是信息传递、整合、组织的主要区域。

多媒体投影引入课堂后,引起教学结构发生变化,屏幕呈现的信息比传统教学的信息量成倍的增长,无效的信息也随之增多。屏幕成为另一种信息传递工具,而教师与屏幕间的联系是松散的,而且两者间有一段距离,这种松散的联系还会在教师操作鼠标和键盘时被人为分割开来。学生的注意力需要长时间地在屏幕与教师之间来回转移,学生眼睛的注意区间被扩大了数倍。在教学中往往是学生眼睛盯着屏幕,耳中听着教师讲解,见物不见“人”,听声不谋“面”。教师从教学艺术的表演者,教学信息的传播、整合、组织者变成了机器操作员和图片资料的解说员。过多的无效信息干扰了学生的有效注意力,降低了学生接受有效信息的水平,学生的注意力会因长时间的“电灌”而“疲劳”,学生不能有足够的精力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工。在此情况下,教师也很难展现个人的教学品质和魅力。

电子白板进入课堂,其触摸屏和鼠标笔(或用手触摸),使教师能直接在白板上方便地进行计算机操作、随心所欲地在白板上书写,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在白板与教师的狭窄空间内;教师从机器的操作者和图像的解说者角色中摆脱了出来;多媒体投影与板书的有机结合,扩大了教学空间,让教师重新找到教学艺术表演者的感觉,其语言、动作、神态等在教学中能得到充分展示。教师成为有效信息传递的主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和帮扶者,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注意时间和信息接受的效能。

二、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学习中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堂教学的授课形式主要有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实验探究课、网络学习课等。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都不相同,每一课时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所应用的教育技术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各种课型所呈现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结构也不相同。

笔者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优势和电子白板优势的课型主要有5类。它们是:①化学新授课;②化学单元复习课;③化学试卷讲评课;④基于问题解决的化学研究性学习课;⑤学生在网络机房中进行的学科学习活动。

在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这里对前3种课型分别提出3种教学模式:①化学新授课“问题——探究”教学模式;②化学单元复习课“图解、互动、综合应用”教学模式;③化学试卷讲评课“评析、指导、练习”教学模式。

这3种教学模式,都突出了电子白板媒体工具在优化现代课堂教学结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功能;在模式中对各教学环节实施中的“白板的作用”进行了抽象的功能性描述。这是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化学教学模式与一般教学模式的重要区别,是“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化学教学模式”的特征性要素。

1.化学新授课“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知识是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建构、自我发现的,而不是从外部传递给学生的。因此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发现活动,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事积极的实验活动和思维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如何思维、从而把他们培养成能够创新、能够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

新授课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主类型。新授课“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如图4:

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另一目的是让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方式是让学生观看图表、文字材料、以及视频录像、进行科学实验等,从而形成真实的学习情境。在创设情境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主要作用是呈现学习素材,引发学生问题意识并提出问题。在问题的思考与交流活动中,教师是记录者和问题讨论的参与者,教师可应用白板,将问题和讨论要点记录下来,以便在下一步的学习中解决,同时用简洁的语句记录下其他同学对问题的看法。探究学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白板的作用很多,如进行虚拟实验,放大实验的某一细节,投影实验数据,板书实验现象,投影学习材料、记录有关结论、进行例题推演等。探究学习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重构,学生在知识重构中会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明确是非。在探究学习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有关结论,对重要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得出定量的结论,形成新的知识网络。在反馈评价环节,可用白板投影学生的反馈练习,虚拟演示动态习题,还可利用白板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现场批改,指出不足和错误。

本课中“白板的应用”典型实录图如下:

本课中,电子白板的应用主要有:问题讨论记录,投影有关图表,板书计算过程,对学生的反馈练习进行即时批改纠错等。由于电子板书与手写板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问题讲解、板书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白板和教师的身上,提高了学生对问题分析、板演的关注程度,同时也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师生间在共同的思索、演算交互过程中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图5-

1、图5-2)。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只板书问题的关键,其余的文字分析用电子板书投影,即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让学生明确了该问题的关键点(图5-3)。图5-

2、图5-3所呈现的教学环节如果只用投影教学方式实施,则“演算过程的电子板书”只能分步投影到屏幕上,师生间交互不足,教学效果必然下降。图5-

2、图5-3所呈现的教学环节如果用投影 黑板的方式实施,同样存在屏幕与教师分离问题,当教师在黑板上板演时,学生的眼睛须不断地在黑板与屏幕间扫描,从而弱化教学过程。图5-4是本课的亮点之一,将数字展台与电脑连接,可直接投影学生写在纸上的反馈练习,这样教师就能在白板上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纠错,并能对学生的练习页面进行数字化存储,从而提高了反馈纠正的及时性、有效性并对以后的教学有参考作用。

2.化学单元复习课“图解、互动、综合应用”教学模式

概念图是一种用来组织与表征知识的有用工具。它通常是将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它把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进行加工、概括,并以类似于人脑对知识储存的层级结构形式进行排列;它注重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注重学习者理解科学概念的过程,强调从事物的关系中把握和拓展概念本身;它可以作为一种模板,帮助学习者组织、建构知识,并使之概括化、网络化。

概念图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学生可以用纸笔作答、口头作答或计算机作答)、不同的表达形态(如开放式或封闭式,纸笔画或机械地移动卡片)和不同的绘制者(如学生、教师或研究人员)。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能够促进概念间知识联系、加强概念间理解的教学工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发展一种理解化学概念和现象的综合整体性知识框架,建构丰富、完备的化学知识网络,从而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策略。

化学复习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单元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在化学复习教学中,概念图是很好的复习工具。将概念图引入化学复习中,教师可以用简明扼要的概念图形式引导学生对新旧化学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交融、整合,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绘制概念图,他们可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过程,对各阶段知识进行表征、检查、修正、完善以达到知识灵活迁移的目的。

化学单元复习课“图解、互动、综合应用”教学模式如图6:

在知识归纳环节,通过设问讨论,学案填写等由学生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教师或学生在白板上板书重点知识点、关键词,达到知识再现的目的。这些概念、知识点之间有何关连,是概念图解环节要解决的问题。这里有两种参考做法,一种是让学生对各概念及知识点之间进行连线,找出它们的关联,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点拨、解析、多媒体演示,使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过程;另一种是教师用备课时自己准备好的概念图进行演示,并在边演示边讲解过程中对某些难点、重点进行注释,在对概念图的演示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调用相关图表、多媒体素材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概念图解的过程也是师生间对知识的互动重构过程,由此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网络,辨析理解重点和难点内容,促进有用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存储和网络化。综合应用是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综合性例题的解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多数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板书讲解和运算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概念图在改善教学结构方面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用PowerPoint讲义授课会使信息材料的呈现为刚性的线性关系,教师授课受课件的制约较大,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被弱化,个人风格被淡化。概念图的使用,能将教学结构变为非线性的关联关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不授课件的制约而即兴发挥,也可以方便地调用计算机中存储的其他学习材料,自由地进行板书,组织讨论,使课堂教学有较大的弹性。概念图软件能与电子白板相辅相成,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由整合走向融合的理想软件之一。

本课中“白板的应用”典型实录图如下:

本课中,电子白板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如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记录(图5-5);概念图的演示操作;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板书(图5-6);教师对关键知识的标注(图5-

8、图5-9);进行动画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对关键画面进行注释(图5-

7、图5-10)等。电子白板技术、概念图软件与复习课的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有机的融为一体。混合式学习得以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知识重构过程和能力的提高。

3.化学试卷讲评课“评析、指导、练习”教学模式

试卷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毕业年级来说,试卷讲评课尤为重要。试卷讲评课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契机,提高教学质量的转机,使学生树立信心、明确下一目标的时机。上好讲评课对巩固双基、规范解题、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有着特殊意义。

通过试卷讲评课,要使学生的单元知识或综合知识的结构达到同化和顺应,在纠错和方法的讲解中将缺位的知识补上,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在较高的层次上达到平衡,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化学试卷讲评课“评析、指导、练习”教学模式如图7: “全卷综述”是试卷讲评的第一个环节,“综述”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对批改后的答卷进行自主分析、自我小结,二是教师利用统计数据在全班进行答卷综合分析。这里可利用交互白板,投影学生的自我小结,快速解决简单的共性问题和书写规范化问题。投影全班得分表,表杨成绩有明显提高的学生,将几次考试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激劢学生勤奋好学的斗志。对错因进行分析时,不能每题必讲,而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从学生答题的错误中,找出全班在知识网络中的共同缺陷,以点带面,通过呈现相关素材、多媒体演示以及讲评,帮助学生补上遗漏的知识。对答卷中因方法不当造成的错误,要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可以在讨论中在电子白板上板演、画图,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或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变式练习是试卷评讲评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变式练习,促进学生掌握方法,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犯同类错误。可利用电子白板即时批改学生的变式练习作业,进行示范讲评。 本课中“白板的应用”典型实录图如下: 试卷讲评的时效性很强,经常是昨天考试,今天就要评讲。时间非常紧,这种情况下,要及时做一个用于讲评的课件是很困难的。本课采用多种媒体、软件综合演示的方式,使教师不需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制作讲评课的课件。在本课中,教师打开Excel记分册,现场统计学生的考试分数段、排名情况,以及各题的得分率(图8-1);将典型答卷用扫描仪扫描后,在教学时直接用Win图片查看器打开,让学生观察纠错(图8-2);打开Word试卷文稿,直接在文稿上进行推演,讲解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图8-3);对考试中暴露出的知识缺失,利用以前的课件进行旧知复习(图8-4);在反馈练习时,打开Word练习文稿后象在黑板上一样进行解题板书(图8-5)。本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多种软件和电子白板使用技术,将各种讲评材料和计算机存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在各个教学环节自如地驾驭各种体媒体,开展混合式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化学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1.“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化学教学模式”是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它集中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传播学之长,充分发挥各种教育理论的优势,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其特征是提出了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能有效发挥“电子白板的作用”,使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要实现的目标是发挥教师引导、启发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混合式学习的思想是通过选择“恰当媒体”,找出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独特而有效的方法。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混合式学习的理想工具。能够把传统的黑板与现代的多媒体投影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长处,弥补它们各自的不足,让教师自由选择需要演示的各种媒体,进行媒体的优化组合,并能对所显示的信息材料、板书进行即时存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教学结构得到改善,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流畅,教师的个人魅力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强化,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从而优化了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

3.这里所提出的3种“基于电子白板的混合式教学中的化学教学模式”,仅是能充分发挥电子白板作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能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优势的化学教学模式。 4.本文在引用的课例中,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媒体组合方式和电子白板的操作方式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相信这样的探索能够指导广大化学教师提高应用电子白板的操作技术和教学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研究》总课题组.课题实施方案, 2006,6:8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丁兴富,李敬东.从黑板到交互白板的历史进程—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前景的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5,2 [4]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6]沈理明,田军,朱妍.以皮亚杰认知发民理论指导化学新知识课的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7,14 (10) [7]马春生.化学动态习题的设计和应用[J].化学教学,2002,1 [8]王丽萍.概念图理论与化学复习[J].化学教育,2004,10 [9]蒋国珍.寻求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根本性突破[J].电化教育研究,2005, 3

推荐第5篇: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从老师来说,一定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化学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必须施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众所周知,化学教学贵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这点上讲,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尤其是注重实践的化学教学中尤其是当今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应当被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自主学习而获取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形成深刻的体验,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从根本上避免两极分化。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是什么样的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以何种方式被运用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是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出出适当的问题,起到他应有的辅导作用,作为一种基础科学的教学活到,这是成败的关键。

二是否能很好地完成以及是否能使多数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例如,在探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鉴别实验时,教师可以建议4人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由一人归纳出本组的所有实验方案,一人通过实验验证,一人与其他小组交流,充当信使,一个人最后向全班同学陈述。而这种合理的分工在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分工,这样的结果使所有的学生在其中都得到了锻炼,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两极分化。

三是教师本身应当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估,该表扬的给与表扬,该指出错误的应该给予适当的友好的批评,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感觉到了老师的亲和力,感觉到老师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培养锻炼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未来的考试中减少了两极分化的出现

四是教师在课后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出科学评价,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重视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总结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整体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这来说,我们有什么理由会说两极分化现象会得不到消除呢?

时代在发展,人也在进步,我们的教育作为人的基础阶段更应当好好被重视,也必须有新的进步,两极分化不能有,双峰现象不该出现,这些问题绝对不仅仅是出现在某一时间某一阶段某一地点或者说在中学化学上的特殊现象,在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探索。而新思维、新理念、新的教育方式应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运用,只有这样,我认为才会从根本上避免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避免出现教学结果上的双峰现象,才会出现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推荐第6篇: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这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与自己对教学心得的研究,教学成绩很突出,教法深受学生喜爱,本人也悟出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心得,在此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重视启蒙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九年级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从开发非智力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及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道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视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桃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学习化学时,对化学实验最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大家都兴趣骤升,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教师要重视教学勤反思

新课程强调老师的教学反思;即教学前反思——明确这堂课我要做什么?教学中反思——确定怎么做?教学后反思——做的怎么样?如何改进提高,取得更好的效果?等等。教师平时要重视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思考和下功夫,不断地总结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使之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通过反思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经验,既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推荐第7篇: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心得体会

浅析化学课堂心理环境

高中部

王吉军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习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我在化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点初步尝试。

1、创设情境,实验设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讲卤素的氧气这一节时,我们要讲到Cu丝在氯气中的燃烧,我们首先做Cu丝在氧气的燃烧,使学生回顾初中时对燃烧的学习,那么Cu丝在Cl2中会燃烧吗?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燃烧的现象产生了定向思维,我们应在此时加以引导,通过实验,扩展燃烧的概念。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原有的局限,并运用已学的知识,重新给燃烧下个定义。再比如说,在学习苯这一节时,它们中的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我们应利用这一节通过实验锻炼学生敢于通过实验进行直觉思维。苯的分子式C6H6,单从分子式看,它应为一不饱和烃,但此时很多学生会在大脑中立即与所学的乙烯、乙炔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如提出疑问,如把苯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大多数学生会不自学的想到——当然可以了。但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苯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与以前所学的不饱和烃乙烯、乙炔不同。从而使他们可以通过直觉判断里面没有双键或叁键。当教师引入苯的取代反应——单键的特性,与H2加成反应——双键的特征反应,使学生们在直觉中可推断出苯分子中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的键。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也激发学生们培养自己思维的创造性的自觉性。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和教科学法的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平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习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升华进入更高层次的水平,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设计信息进行反馈,汇集他们的设计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传递。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揭示,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同时在讨论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中有创见的同学进行适当表扬,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把思路引向高潮。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

3、多种形式,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采用比较多的是让学生复述某一章,某一节,某一物质的主要内容与性质,在这过程中,他们不自觉的在大脑中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敢于大胆提出某些假设,我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

以上几点,泛泛而谈。因年龄与经验有限,难免有些观点过于肤浅。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习与总结,认真分析教材,教法与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实现素质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推荐第8篇: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教学中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动手实验,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掌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物质的量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使学生跃过初中到高中这个知识台阶,而且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尽快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推荐第9篇: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新的化学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新的化学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 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这种理念,教师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也要使学生转变 相应的学习方式。

一、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1.主角变配角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行为完全都控制在教师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都被老师禁锢了。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形势变了,由老师问 学生答变为学生问老师答,由学生为教师服务,改为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促进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仅 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在教学中当做完了实验后,我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他们提了很多, 有些甚至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些问题有些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有些只需稍一点拨就可解决,这样一来不仅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 且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也是深刻的,并且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当然,有时候我也会被难倒,比如,学生会问一些很难正确回答的问 题如:航天飞机外壳是什么材料做的它有什么优点,飞行时候要注意什么,纳米西装怎么发明的,还有怎么鉴别好坏塑料袋,为什么有些布料不着火,它的化学成分 是什么等等从高科技到生活小问题很多很多。我只能与他们一起上网、查资料,一起研究、学习。所以,现在的我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 导者,甚至是他们的同学乃至学生,同学们设计实验,提出方案、实施计划,我只起一个参考作用。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信息传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 跃发展,教师要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新理念更新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要开化。

2、由师变为友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界线非常明 确,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接收者,教学过程成了教条形势,老师是传授知识发号司令的先生,这样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他们 的成材。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是“导师”、“教练”。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应与学生进行心 灵沟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知识上是“引导者”。比如,我们在学习有机物时,以往的做法是老师先讲解他们的性质异同在哪儿,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讲解的正 确性。这样的结果是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能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其他一些现象就忽略了,学生在以后遇到新物质就不知从何下手研究,所以新课改下我们是要 学生分析他们结构上的异同点然后推测可能的性质差异然后根据推测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中探究问题?老师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 时,及时出现,点拨、指导、协调,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样不仅使其掌握了这一节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掌握一 种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出现了笑话,这时不应训斥学生,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耐心听学生说 完,并给予鼓励,然后给予纠正.补充。在分组讨论中,要和学生一起讨论,深入群众,才可了解群众,真正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要在益友的基础上成为他们的良师。

3、作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造者

以往的教学是一味地往学生头脑里灌输知识。这样的课堂常常是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更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创新。新课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建立 一个宽容的、持久性的、容易接纳的课堂气氛,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持久性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六、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使学生跃过初中到高中这个知识台阶,而且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尽快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充分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 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①(燃烧及缓慢氧化)探究燃烧条件灭火的方法→解释 “天火”“鬼火”等自然现象;②(质量守恒定理)探究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变化→解释煤燃烧后剩余的灰烬比煤的质量少;③(甲烷)农村沼气的使用前景、西气 东输、常见。化学纤维的简单区分;④(酸碱盐)胃酸病人用药调查、自制酸碱指示剂、水垢的成分及除去、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教学中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推荐第10篇: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从教十多年有感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能轻松接受,顺利掌握教师传授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就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浅见:

一、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精讲,就是配合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为学生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针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学生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教学过程中,只要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通过精讲多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和自觉性,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如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把所学知识加以内化吸收。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九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他们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就应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征。重视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地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这为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在学生自已实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转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许多措施。这要求我们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作出不同的选择和运用。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恰当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一定事半功倍。2012-11-27写

第11篇: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本着教育事业即为“生命教育”的信念,在张坪中学从事教学工作这四个月以来,我努力地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仔细批改每一份作业;并且尽可能地多听课,多与同组老师交流、学习。

在这几个月以来,收获不少,成长许多,但仍有不足之处第一月的教学工作对于每个新教师的角色转换及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很庆幸自己来到了张坪中学,因为在这里每一个领导都很关心新教师的成长,每一个老师都很热心帮助、指导新教师,这一切对于我这几个月以来的教学工作及各方面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学校给新教师提供了多方面的学习、成长机会,如与实验中学的结对辅导,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向一些优秀的老教师学习;还有本校的结对辅导,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指导机会,教学误点得以及时解决,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而学校定期组织的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成长空间。在这些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触颇深,现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是在结对的听、评课中感到上一节好课,应该作到以下三点:

一、知识把握准确;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态、仪表等有示范作用。而作为一个新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我们作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二、充分了解学生;

三、熟悉各种教学策略、技巧;

四、有应对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能力。初中化学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化学知识,用化学的眼光看问题,使学生形成化学思维的品质。而初中化学教师的功力体现为:

一、流畅性,包括语言的流畅性、过程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问题的流畅性;

二、娴熟性,包括知识的准确性、知识的把握、对教堂的控制

三、深刻性,要上一堂厚重的课。其次就是在集体备课中的感触:学习交流贵在“实”,集体备课贵在“实”,实行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张扬教师个性,挖掘集体智慧,真正实行“大脑资源共享”。在集体备课中努力做到“四统一”:

1、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一进度、齐头并进;

2、取长补短;统一练习、高效轻负。

3、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情况。

4、研究和精选习题,合理控制作业负担。在集体备课交流研究教法、学法的经验,提高备课质量,使每一次活动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撰写课堂教学心得。做好考试后的质量分析,排查教学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拾遗补缺措施,

备好课是教学工作中重要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探讨最优课堂结构方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分时写好教案。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同时要做好记录,在下次备课时结合教学实际,对前次备课作出简要的小结,备课记录本由备课组长保管,学期中和期末交教务处审阅和存档。

集体备课时还必须做到五议: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教改信息。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做到“五备”;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和教材的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目的与要求,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提出落实“双基”、“双力”的具体办法。备学生:老师要考虑学生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规律。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育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备思想教育: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德育美育教育,针对各学科各章节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恰当的思想教育。备作业: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习题,书上的练习题教师自己要先做一次。

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反对生搬硬套,照章抄袭。不许以课本、资料的评注圈点代替教案。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内容一般包括:讲授课题、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实验安排、作业布置等基本要素,卷容整洁,格式规范,并注明上课日期,要写详案,杜绝无教案或持旧教案上课现象。提倡写电子教案。每课或每单元结束后,提倡写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单元教学的得失最后是关于教研活动的感触:每次在教研组的评审活动中,我都能从听课评课活动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对照自己的日常教学,发现有些课没能很好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对已有经验的再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这是我在教研活动后找到的差距。

结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这本书,我感触很深,让学生的经验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感受化学学习的内在魅力是我们化学教师的责任。我们相互勉励,在学校为我们搭设的舞台上,合作探索,让学生真正经历、感受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探索适合促进各层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深深地体会到:化学教学已不在是以“传授化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我们学校从日常教学研究着手,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把学到的心得和自己的感悟写入我的化学教案集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在教研组内做到优势互补,探讨开放题的解题过程,把各自的解题方法拿出来讨论,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案。为学生们讲解最佳的解题方法,我在吸取大家的优势中,注重按一定的顺序、方向去培养学生展开思维,把思维的开放性与有序性结合起来,我自身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以上就是一年来本人教学工作的几个方面的心得体会,在学校创造的机会中、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及本人自身的努力,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努力,从各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刘泽驰

丁集二中

2014年4月

第12篇: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在这几个月以来,收获不少,成长许多,但仍有不足之处第一月的教学工作对于每个新教师的角色转换及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很庆幸自己来到了张坪中学,因为在这里每一个领导都很关心新教师的成长,每一个老师都很热心帮助、指导新教师,这一切对于我这几个月以来的教学工作及各方面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学校给新教师提供了多方面的学习、成长机会,如与实验中学的结对辅导,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向一些优秀的老教师学习;还有本校的结对辅导,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指导机会,教学误点得以及时解决,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而学校定期组织的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成长空间。在这些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触颇深,现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是在结对的听、评课中感到上一节好课,应该作到以下三点:

一、知识把握准确;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态、仪表等有示范作用。而作为一个新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我们作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二、充分了解学生;

三、熟悉各种教学策略、技巧;

四、有应对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能力。初中化学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化学知识,用化学的眼光看问题,使学生形成化学思维的品质。而初中化学教师的功力体现为:

一、流畅性,包括语言的流畅性、过程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问题的流畅性;

二、娴熟性,包括知识的准确性、知识的把握、对教堂的控制

三、深刻性,要上一堂厚重的课。其次就是在集体备课中的感触:学习交流贵在“实”,集体备课贵在“实”,实行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张扬教师个性,挖掘集体智慧,真正实行“大脑资源共享”。在集体备课中努力做到“四统一”:

1、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一进度、齐头并进;

2、取长补短;统一练习、高效轻负。

3、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情况。

4、研究和精选习题,合理控制作业负担。在集体备课交流研究教法、学法的经验,提高备课质量,使每一次活动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撰写课堂教学心得。做好考试后的质量分析,排查教学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拾遗补缺措施。备好课是教学工作中重要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探讨最优课堂结构方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分时写好教案。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同时要做好记录,在下次备课时结合教学实际,对前次备课作出简要的小结,备课记录本由备课组长保管,学期中和期末交教务处审阅和存档。

集体备课时还必须做到五议: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教改信息。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做到“五备”;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和教材的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目的与要求,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提出落实“双基”、“双力”的具体办法。备学生:老师要考虑学生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规律。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育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思想教育: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德育美育教育,针对各学科各章节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恰当的思想教育。备作业: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习题,书上的练习题教师自己要先做一次。

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反对生搬硬套,照章抄袭。不许以课本、资料的评注圈点代替教案。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内容一般包括:讲授课题、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实验安排、作业布置等基本要素,卷容整洁,格式规范,并注明上课日期,要写详案,杜绝无教案或持旧教案上课现象。提倡写电子教案。每课或每单元结束后,提倡写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单元教学的得失最后是关于教研活动的感触:每次在教研组的评审活动中,我都能从听课评课活动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对照自己的日常教学,发现有些课没能很好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对已有经验的再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这是我在教研活动后找到的差距。 结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这本书,我感触很深,让学生的经验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感受化学学习的内在魅力是我们化学教师的责任。我们相互勉励,在学校为我们搭设的舞台上,合作探索,让学生真正经历、感受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探索适合促进各层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深深地体会到:化学教学已不在是以“传授化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我们学校从日常教学研究着手,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把学到的心得和自己的感悟写入我的化学教案集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在教研组内做到优势互补,探讨开放题的解题过程,把各自的解题方法拿出来讨论,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案。为学生们讲解最佳的解题方法,我在吸取大家的优势中,注重按一定的顺序、方向去培养学生展开思维,把思维的开放性与有序性结合起来,我自身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以上就是一年来本人教学工作的几个方面的心得体会,在学校创造的机会中、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及本人自身的努力,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努力,从各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13篇: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本着教育事业即为“生命教育”的信念,在张坪中学从事教学工作这四个月以来,我努力地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仔细批改每一份作业;并且尽可能地多听课,多与同组老师交流、学习。

在这几个月以来,收获不少,成长许多,但仍有不足之处第一月的教学工作对于每个新教师的角色转换及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很庆幸自己来到了张坪中学,因为在这里每一个领导都很关心新教师的成长,每一个老师都很热心帮助、指导新教师,这一切对于我这几个月以来的教学工作及各方面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学校给新教师提供了多方面的学习、成长机会,如与实验中学的结对辅导,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向一些优秀的老教师学习;还有本校的结对辅导,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指导机会,教学误点得以及时解决,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而学校定期组织的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成长空间。在这些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触颇深,现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是在结对的听、评课中感到上一节好课,应该作到以下三点:

一、知识把握准确;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态、仪表等有示范作用。而作为一个新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我们作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二、充分了解学生;

三、熟悉各种教学策略、技巧;

四、有应对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能力。初中化学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化学知识,用化学的眼光看问题,使学生形成化学思维的品质。而初中化学教师的功力体现为:

一、流畅性,包括语言的流畅性、过程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问题的流畅性;

二、娴熟性,包括知识的准确性、知识的把握、对教堂的控制

三、深刻性,要上一堂厚重的课。其次就是在集体备课中的感触:学习交流贵在“实”,集体备课贵在“实”,实行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张扬教师个性,挖掘集体智慧,真正实行“大脑资源共享”。在集体备课中努力做到“四统一”:

1、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一进度、齐头并进;

2、取长补短;统一练习、高效轻负。

3、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情况。

4、研究和精选习题,合理控制作业负担。在集体备课交流研究教法、学法的经验,提高备课质量,使每一次活动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撰写课堂教学心得。做好考试后的质量分析,排查教学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拾遗补缺措施。备好课是教学工作中重要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探讨最优课堂结构方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分时写好教案。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同时要做好记录,在下次备课时结合教学实际,对前次备课作出简要的小结,备课记录本由备课组长保管,学期中和期末交教务处审阅和存档。

集体备课时还必须做到五议: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教改信息。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做到“五备”;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和教材的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目的与要求,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提出落实“双基”、“双力”的具体办法。备学生:老师要考虑学生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规律。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育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备思想教育: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德育美育教育,针对各学科各章节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恰当的思想教育。备作业: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习题,书上的练习题教师自己要先做一次。

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反对生搬硬套,照章抄袭。不许以课本、资料的评注圈点代替教案。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内容一般包括:讲授课题、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实验安排、作业布置等基本要素,卷容整洁,格式规范,并注明上课日期,要写详案,杜绝无教案或持旧教案上课现象。提倡写电子教案。每课或每单元结束后,提倡写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单元教学的得失最后是关于教研活动的感触:每次在教研组的评审活动中,我都能从听课评课活动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对照自己的日常教学,发现有些课没能很好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对已有经验的再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这是我在教研活动后找到的差距。

结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这本书,我感触很深,让学生的经验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感受化学学习的内在魅力是我们化学教师的责任。我们相互勉励,在学校为我们搭设的舞台上,合作探索,让学生真正经历、感受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探索适合促进各层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深深地体会到:化学教学已不在是以“传授化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我们学校从日常教学研究着手,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把学到的心得和自己的感悟写入我的化学教案集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在教研组内做到优势互补,探讨开放题的解题过程,把各自的解题方法拿出来讨论,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案。为学生们讲解最佳的解题方法,我在吸取大家的优势中,注重按一定的顺序、方向去培养学生展开思维,把思维的开放性与有序性结合起来,我自身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以上就是一年来本人教学工作的几个方面的心得体会,在学校创造的机会中、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及本人自身的努力,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努力,从各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14篇: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活动,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培训期间,认真观看视频,聆听专家的教学的各种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使我的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得到大量的补充,并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备教法

化学教学的特点是对象为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相比以前的化学学***增大了难度,这就需要课堂上能化抽象为形象。发挥化学学科的实验优势,在课堂上也用视频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感受、动手、对比,增强对材料的理解,体验化学对生活的促进,培养化学情感。

二、课堂上

组织好课堂教学,多设置学生参与环节,在课堂上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讨论,有利于知识的构建。关注学生的反应,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利用课件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尽量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布置作业时量要适当,在能体现课堂的知识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三、课堂后

批改作业中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找学生谈话,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做好对学生的学习的辅导和帮助,打好基础,独立完成作业。从作业中的信息反馈,与差生交谈,对他的处境表示理解,多鼓励帮助其学习,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四、向同行学习

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多向同行学习教学教法,多向同行请教教材知识结构的建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会不断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关注学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15篇:化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化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一、出示目标 引导自学

出示目标可以是教学目标,自学提纲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应达到的要求,此处应注意三点:一是导入要激发学生兴趣,方式有故事导入,实验导入,阅读导入,回忆导入等;二是自学提纲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三是自学提纲的设计一定要细化,以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为体系,使学生始终处入学习的主动地位。

二、创设情景 合作交流

学生依据自学提纲创设的学习情景,合作研讨,探究学习,此处应注意三点:一是教师要组织好小组间合作与竞争关系,培养团队精神;二是鼓励后进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三是注重探究实验指导,走到学生中去,去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矛盾。

三、点拨归纳 初次达标

在学生合作研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此处注意:

1、小讲: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通过语言去整理思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科学的观点,教师要成为有心的听者,做到少讲。

2、精讲:当学生心里矛盾交错,欲讲难解之际,教师进行点拨,使他们茅塞顿开。

四、诊断补偿 再次达标

针对教学目标:出示分步练习题,对优生可适当拓展,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1、针对学生练习情况出示有代表性的检测题,诊断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矫正。

2、检测题目要体现分类指导,异步教学,并尽量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批阅,做到及时反馈。

五、总结反思 评价展望

进行反思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检查掌握和巩固情况,通过具体措施发现错误和疏漏,对各小组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进行总结和评价,评选优胜小组,并针对下节内容对知识进行展望,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16篇: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酸、碱、盐”相互关系的教学是全书的重点。其教学内容的特点有“六多”,即基本概念多、物质种类多、反应规律多,必须记忆的多、实际运用的多、题型变化多。而相互关系又是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综合和深化,它对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掌握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均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乃至关系到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因此,本章究竟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对此进行了探讨。

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达此目的,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就难以获取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后认为,在“酸、碱、盐”一章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实验——结论——应用”。我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具有下述三个优点: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呼唤主体精神。“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初三化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乃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实践证明,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将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思维”。“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却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如果坚持不断地加以训练,就十分有益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酸、碱、盐”一章“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

我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充分考虑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动手动脑,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其次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体现出层次性,注意面对全体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仅就“酸、碱、盐”一章的教学而言,我尝试着打破现有教材的先后顺序,针对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分如下四个阶段进行教学,即

第一阶段:接触性阶段,又可视为入门阶段。由于“酸、碱、盐”一章主要是学习复分解反应条件和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涉及的物质种类多,且颜色状态不一。因而在入门阶段,为给后面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教学进度求快。先给学生准备三酸、四碱、八盐、三种金属、两种氧化物和指示剂,用两个课时让学生真实地“摸”到实验,并认识物质的化学式(标签用化学式书写),感知固体物质的颜色、溶解性及其对应水溶液的颜色,从而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使学生产生对化学药品的亲近感,让他们会认并敢于接触化学药品,为下一步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做好心理准备和基础知识的铺垫。

第二阶段:直观感知阶段。“酸、碱、盐”一章,主要是通过学习两种重要的酸推导出酸的通性;通过两种重要的碱推导出碱的通性;又通过三种重要的盐推导出盐的通性。然后,再总结出无机物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探讨具体物质的性质,引导他们去感知每一种重要物质的性质。通过课堂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可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重要的酸、碱、盐的性质。

第三阶段:理论感知阶段。经过第二阶段的实验探究教学,学生就对单一的酸、碱、盐的性质获得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就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并总结酸、碱、盐的通性及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第四阶段:应用和创造阶段。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酸、碱、盐的认识已较为深刻了。此时,就可引导学生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即对物质进行鉴别和除杂。还可让学生做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如探寻一些物质的制备方法等。通过这一训练途径,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当鉴别H2SO4和NaOH时,就可让学生设计多种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检验。有个班的学生居然找到了十多种方法,即 (1)石蕊 (2)酚酞 (3)Na2CO3溶液

(4)BaCI2溶液 (5)Ba(OH)2溶液 (6)CuSO4溶液 (7)FeCI3溶液 (8)Zn (9)pH试纸 (10)CuO,等等。

可见,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潜能,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挖掘。 在学习了这一章的基础知识之后,我又设计了如下一个问题:

请利用给你的药品(同上),自行设计并进行操作实验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请注明为哪一种级别反应(其中,直接利用药品反应的为A级;利用一种制得的药品反应的为B级;利用两种制得的药品反应的为C级)。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每人能够做出并写出A、B、C级的反应各8个,如多做则多给分。对此训练学生异常兴奋,决心大展宏图。他们紧张地操作着,记录着。结果,令人吃惊的是,他们两两合作,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有些学生竟操作了三四十个实验,书写了近六十个化学方程式,制备了大量原先没见过或没用过的物质。实践证明,“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效果

我认为,在“酸、碱、盐”一章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寓科学方法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的体现。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为检测其效果,我对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两个实验班的5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在掌握知识方面,有87%的学生认为,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由自己或师生交替操作实验,更有利于掌握实验技能。有98%的学生感受到通过“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学习,更有助于对酸碱盐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2)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95%以上的学生都喜欢上“实验探究”化学课;(3)在培养学生科学品质方面效果明显。过去,能够镇定沉着地操作实验的学生仅占18%,而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之后,已有66%的学生能够熟练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4)在发挥自身潜力和培养能力方面,有98%的学生认为,通过参与“实验探究教学”的锻炼,实验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60%的学生能够自己带着问题,目的明确地去做实验。93%的学生对物质进行鉴别或除杂时,能够积极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更有60%的学生产生了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检验或鉴别的想法,其中有20%的学生曾主动做过这类化学实验。

总之,在“酸、碱、盐”一章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不仅可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且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由此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完全符合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里,教师既教给了学生有关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还使他们学会了如何动手动脑,如何搜集并加工信息,在吸收和消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

第17篇: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心得体会

“勤中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心得体会

近半年来,我校实施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起初,学校要求我们英语教师用这种新模式开展教学时,我有着许多的不解。 理科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分组讨论-质疑-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任务。对于理科教师而言,将授课时间控制在14分钟以内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学生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而英语训练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和写四方面的能力。基本每堂英语课上,教师都要通过自己的语言与学生开展互动,领着学生操练每趟课必须掌握的知识。让英语教师一堂课的说话时间控制在14分钟以内,我起初怎么也想不通。不知该如何实施,既不能让自己的说话时间超过14分钟,同时又能保证课堂的知识容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半个月的备课,不断地修改学案,挖空心思地设计课堂活动和自制教学用具,我成功地开创了英语语法课的自主学习模式。 现就我所开设的这堂语法课,谈谈我编写学案的心得和体会。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我在开设这堂语法课前,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编写学案上的。因为一份学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堂课能否顺利且成功地开展。那么,什么样的学案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呢?我认为,一份好的学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原则。

二、学案设计的原则

1.清晰化原则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是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是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是学生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更是学生以后复习

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因此,在编写学案时,我很重视学案的布局。学案只有布局合理,才够清晰,学生看得才不吃力。尽管我是英语教师,平时我的教案全是英语写的。但我的这份学案是夹杂些中文的,尤其是题目的要求,包括活动的指令要求。有时简单的中文要比深奥难懂的英文效果更好,毕竟学生本堂课的重点不是题目的要求和课堂活动的指令。学生没必要将时间花在弄懂这些要求上。

2.方法化原则

一份好的学案应该注意和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本堂课要求学生掌握什么事被动语态以及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这两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的构成和运用。本堂课都是围绕学案,学生四人一组,通过观察、讨论总结语法知识,然后全班交流检验。整个过程中,我几乎都是“哑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参与者。

3.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学案时,教师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所编写的学案的第一部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内容相对整份学案是最容易的,注意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学案第二部分的活动环节难度很有梯度。活动共有三个环节:对话操练-拼图成句-掷骰子。

1)对话操练比较简单。学案中我给出了对话的模板以及供学生选择的话题,学生只需两人一组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模仿编个简单的对话就可以了,对全体学生都没有难度。

2)拼图成句。我事先准备了三种颜色的卡纸条,在每种颜色的卡纸条上写上一个含有被动语态的句子,粉色的句子容易,黄色的稍难,绿色的最难。然后将每个句子按照句群剪切成许多块,装入信封。课上,学生四人一组,根据我的指令,先重排粉色卡纸条上的句子,然后是黄色,最后是绿色。哪组排的句子全对且速度最快,哪组就获胜。拼图成句一方面相

对对话操练有点难度,另外拼图成句活动中的三个句子也是从易到难的。这既考查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要求学生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

3)掷骰子。我事先根据班级学生数量做了15个骰子。筛子的五个面上都分别写上了一个动词,还有一面画的是笑脸(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中有点调节)。学生四人一组,轮流掷骰子,并用所选的动词造一个含有被动语态的句子。掷骰子造句的难度又比拼图成句大了许多,学生既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和所要表达的句子的意思,还得考虑时态和语态。组内其他三名成员边听边帮其纠正所造句子的错误。

4、巩固性原则

在\"学案\"的最后,我还自己设计了一个叫做“好‘被’的贝贝啊!”的综合练习,要求学生通过理解语篇,用所给动词的适当时态和语态填空。课堂检测试题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内容,体现了基础知识和能力运用相结合,试题的内容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选择,由基础知识的考查到技能的提高安排,层层递进,多角度的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将检测试题时间控制在了五分钟以内,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讲评和教师讲评相结合,然后学生纠正错误,上报小组长检测情况,最后教师掌握班级的检测效果。当堂的检测试题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几个月的实验,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出来。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舍力中学

万海彦

第18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模式创新是实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原有教学模式和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特征作简要比较,讨论了建立现代教学模式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在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现代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材施教 ,依景激情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的“ 黑板 ” 教学的辩证统一。同时从教学阶段、教师行为、教学策略和适用范围及其预期效果等角度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作出积极思考。 【关键词】: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与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举隅

(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形成的一套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国内较为有影响的是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理论以简约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另外还有戚建庄、王北生主编《教学艺术新论》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用于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再现和调节教学功能的教育策略体系。它由教育哲学主题、功能目标、结构程序及操作要领等部分构成。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是乔以斯(B.Joyce)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供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因此,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有意识地将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以达到特定教学效果的行为模式。

(二)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举隅

从理论流派上看,国际范围内较为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美国学者布卢姆和卡罗尔的掌握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采取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个别帮助和所需额外的学习时间。对学习目标进行结构性分类,强调掌握学习的循序渐进,以新的教学模式需要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来实施 ,因此 ,加强师德建设、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是实现现代创新教学的关键。其主要特征是形成性测验对学生开展评估,及时提供反馈和矫正。

2.美国学者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把他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运用于教学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强调转变教师角色,创设接受性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有意义学习行为模式的形成。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是需要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此外教师只是促进者,只做非指导性应答。

3.前苏联学者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注重构建真诚合作、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顾问、指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3.美国学者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ner)提出来的发现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以乐观主义的态度相信任何人都是可教之才,

1 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发现过程,激励内部动机,注意及时反馈。

4.德国学者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强调从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标准来选择典型的事例和关键问题,通过讲授和探讨,带动学生理解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 1.教育方式的转变

当前的教育改革正由封闭型教育转向为开放型教育 ,继承型教育转向为创新型教育 ,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向为个性化教育。在此教育改革的基础上 ,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流。在这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思想。教学思想的更新是教学模式创新的灵魂。教学模式创新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夸大模式的适应性;要注意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同时,当前终身教育和通才教育思潮蓬勃兴起,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崛起 ,迫切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汲取新知的能力,才能立足讲坛,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

2.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新教育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学生是创新教育实施的主体。然而,现在的许多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老师讲课方式墨守陈规,老师一直教,学生一直学,不管接受的效果如何。这种以教师“灌输式教学”和学生“接受式学习”为突出特点的我国传统课堂,其教学模式始终制约和束缚着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着我国创新教育的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真正而有效的措施。国内外教育家都在不断尝试、探索和实践适合自己的创新教育模式:即在创新教育理念下,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创新化、课堂教学气氛生活化、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化,使得学生学习的潜能和自身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激发和全面发展起来。

一个教师,若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就必须搞科研,苦练内功,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依照一成不变的教材,一般化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处于学科的前沿。

大学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分支 ,在教学改革中 ,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相一致,是本科教学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化措施。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1.建立课程设计的教学平台

主要是选择合适的教学用具,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地软硬件环境。过去,学生课程设计的多数课题为软件设计型 ,在本机上实现算法设计、分析误差、校正 „„,很少有一个实际的系统去测试;受现有实验设备或科研设备的局限,少数硬件课题只能在现有设备上做设计好的实验,很难让学生真正参与、改变它。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在课程设计教学中仍无法得到真正地解决。现在随着科技

2 的发展,大型科技教学设备相继出来,为学生进行反复性、实践性、参与性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比如现在实验室有很便利性的大型实验设备供同学们使用,这就增加了实验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权威性。同时,这种软硬件教学平台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地完成由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转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创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就是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即: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方式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资源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的特征是基于实验教学过程和能力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人才的个性化和发展目标的多元化等因素。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的机会不是很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其中,这样获得知识的方式更加自由化,学生记忆的时间也会加长,不会出现知识到耳边这边进那边出的情况。学生获得知识及记忆知识过程中会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目的性。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提供了这种探究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选择或提出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实验仪器等观察现象、分析数据、获得结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训练是多方面的: 比如要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要选择仪器和方法。这一过程就必须经过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要对安装调试、实验和操作,这一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辩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分析现象、排除实验故障、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灵感、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特殊作用。

3.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调整

适合创新教育要求的现代教学模式,应当是整合以往教学模式的优点,弘扬创新精神,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一方面,现代化的课堂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要自主性学习,教师成为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更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从“封闭的束缚态”转变为“开放的自由态”,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或者“满屏灌”由于课堂纪律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很受拘束,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学生不能自由大胆地、随时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与见解。这样的课堂无疑将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学校实际培养出大量的在教师和家长看来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和“乖孩子”。

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方面,教师是绝对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学生畏惧教师,害怕在教师面前犯错误,很难实现平等和友好。至于培养目标,我国的教育是将学生都当成科学家来培养,层层选拔式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绝大多数学生无疑都成了 “陪读者”、“失败者”或称“牺牲品”。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校没有受到良好的通识教育,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表现出社会生存技能缺乏和素质能力偏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但是这并不等于对传统课堂的全盘否定。统课堂也有自己的优势。

4.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善于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

3 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继承性。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都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使有些方面发生了变革,,也并不是对传统的完全否定,而是表现为批判的继承和更高层次的综合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包括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关系与角色扮演及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方法对我国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在借鉴别国经验时,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权衡。借鉴国外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一方面要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的态度和做法,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分析,确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那种生搬硬套,将他国教学经验囫固吞枣地直接应用于我国课堂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三、教学模式创新案例及启示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很多老师采用“小组互动竞争型”教学模式,一个unit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和语法要点(grammar focus)老师不再一一讲解,只把重要用法简单介绍一下,之后给15分钟时间准备,分组鼓励学生把所有key words一一串起来,语法要点要运用到其中,组成一个小文章,题材范式不限,只要学生敢于说出来,敢于想象,发散思维,用口语表达出来,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学生用这样方法记忆单词会更深刻,容易些。相比较,老师整堂灌的效果就不太理想,学生只是简单的记忆或者说是超短时记忆,离开了黑板马上就会忘记。“小组互动竞争型”的英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很多:

(一)课堂气氛更活跃有趣 虽然在竞争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压力和紧张感,但这种气氛同样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刺激,每个人都想赢得比赛,每个组都在抓紧时间、争分夺秒的思考讨论正确答案,使得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仅仅是做老师讲课的听众,更像是课堂上的主人,而他们也都很享受这种通过竞争主动学习的方式,这样就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脱离了老师为主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会发生很多有趣的场景,如像学生偶尔在讨论的过程中联想到的笑话和结束后学生之间轻松地聊天,还有惩罚环节学生的表演,都让英语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而这些恰恰也从某种程度上很好地缓解了学生的尴尬紧张情绪。

(二)更高效地学习和记忆知识

很多学生都认为运用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记住所学单词和语法知识。因为在竞争的过程中,常常会反复出现某个知识点;也因为竞争比赛的这种形式使得学生在较有压力的情况下记忆知识,会更有效果。据调查报告显示,百分之九十二点三的学生都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有效快速的复习旧知识或学习新知识。而且往往比老师直接教或者是自己独立思考有更深的印象,因而记忆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为竞争是一种激发人胜负欲和表现欲的形式,且实践证明竞争的紧张压力和结果的影响会让学生对英语课堂变得更重视。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他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检验自己,增加信心,是对学习效果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对于因为对输赢的在意和不想因

为自己而影响全组成绩的意识会让他们比一般情况下更积极应对挑战,而且在竞争进行的各个阶段精神都高度集中,哪怕是老师在讲解规则和说明复习内容的时

4 候也不例外。所以整节课都能感受到学生们非常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积极学习的态度。

四、结束语

创新教育背景下需要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现代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够获取课内外的知识,还可以获得高度求知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得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学会分析批判地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捕捉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师生努力,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并不断丰富、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那么我们所期待的培养具有“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有应变能力,富于创新的人才将会越来越多,也为以后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更多经典素材。

参考文献:

[1] 韦宝平.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 [J].江苏高教,2003,(4) : 85125 .[3] 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6) : 38 - 41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 ! ! 财富蕴藏其中[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5] 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7] 李秉德.教学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 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9] 王义堂,田保军.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 .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10] 杨启亮.方法: 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J] .教学探索,2003(1) .[11 ] 李岚清副总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4):123.[12 ] 张一云,曾远文,林理彬.开设“学术研究”课的认识与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 ,(4):38240.[13 ] 王凤仙.谈 《自动控制原理》 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8).[14] 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15] [美]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第六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6] 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

第19篇: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张志勇厅长E5教学模式学后感

张志勇厅长E5教学模式各学科针对自身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力争做到“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我们语文学科设计的是预习课和展示课双课型教学模式,通过一周来的实践运用,我觉得新模式有以下方面的优越性:

一、可以展示教师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怎样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怎样点拨合作学习中的疑难,怎样进行反馈测试,给每一位教师提供很多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环节。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简单地说,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三、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就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四、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是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五、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广泛吸收教学名师的课改经验,教学起点高,手法新,品位高,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的体现。品位高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也要建立融洽、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

“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成功之路,优势在于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教学氛围关键所在。师爱和师生平等是个性化教育所要求的。因此,高品位的个性化教学,一是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没有平等,就没有尊重,更无从谈起发展师生关系。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表率的人格品位;二是开展合作学习。方法可采取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甚至课堂演讲、辩论等形式展开师生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合作学习是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全体发展。品位高的个性教学艺术还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内容的多层次性,语文问题的多样化,语文学科的多极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参与讨论和辩论,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本周是我校“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提炼周,通过不断听课、评课,对这种模式在语文学科的应用反复修改、完善,觉得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可取之处:

首先,可以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教师需要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改掉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建立以“自主、合作、反馈”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并实践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

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扩大积累、培养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我采用的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我针对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辅助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想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小小演讲家、朗诵家,古诗诵读会、成语接龙,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把优秀作文打印装订成册„„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

运用“自主——合作——反馈”模式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更好地服务。

第20篇: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导学测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一、理论追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规范课堂教学行,追寻理想课堂,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广泛开展有导学测互动教学模式研讨活动。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开展导学测互动教学模式教学研讨现场会,我研读了中心校推荐老师研读的十篇学科教研论文有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斯苗儿的《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和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周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兴化市教育局基教科整理的《杜郎口模式摘要》、西郊中心校张峰云的《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西郊中心校陈粝的《课改,我们在路上》、李中中心校朱学群的《自主创新以人为本》、《杜郎口教学模式》、摘自《当代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等书籍,并溯源至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他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这与我们的理论研究具有相通之处,值得研究与探究。

二、建构体系:

1、导学测互动教学模式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基本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 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为学服务的理念进行具体化、规范化、程序化,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至一个前所示有的业务理论的高度,为今后课堂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基本框架:

一是以课时作为基本单位,把知识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科学化,以课堂训练达标作为控制的教学过程。二是程序化,将课堂有限的40分钟里教师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科学分工,对必须达成的目标进行钢性规定。即课堂教学模式是四个模块:

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2、呈现目标,自主学习;

3、互动(合作)探究,拓展提高;

4、当堂检测,点评反馈。并且规定每个模块的目标必须达成。

3、以导学提纲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导学提纲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里强调了教师应将精力主要放在备课上,对课堂的发展进行提前预设,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课堂实施时进行有效的即时调控,以保证课堂目标能够达成。

4、以导学互动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单纯讲授,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导学提纲及学生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形式。

5、分层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及优等生,对于学困生,着力于从坡形学习目标的最底层,努力使他们基本掌握知识、技能,实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对于优等生,着力于学习方法与解题思路提点指导,实现思维飞跃与学习思路方法的创新。

6、当堂检测。在课堂知识教学结束时,用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对课堂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检测,及时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练习题题型设计要求教师在课前多方参考,精心设计,层次清晰,基础为主,面向全体,适当拓展。

7、此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情况,如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进行微调,但一定要保证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师生、生生互动时间保证在1015分钟,当堂训练保证在10分钟左右,以达到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三、其操作流程及基本要求如下: 基本

理念三大流程八个环节师生活动实施策略

教师

(主导)学生 (主体)

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导入预习(基础、准备)导纲预习精思目标 提点学纲依纲预习

记录问题具体化学习目标, 注重知识和能力。 学法指导应明确, 导学练习有层递。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集中注意提高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任务精心设计课堂导语, 充分明确激发意图。 导入形式可多样化, 调动学情启发思维。 导学是教学的主线,

互动是组织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导学互动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 学习)呈现目标针对学情 呈现目标阅读理解

明确目标目标设计要明确,针对性强,易实施。一般不要超过3个

自主学习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自己学习寻找重点,围绕导纲解答问题。运用评价,督促学习。 巡视提点,关注全面,了解并解决学困生问题。

互动探究激发讨论,

重点讲解围绕问题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成果。互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 精讲:点拨疑惑,针对性强。

拓展提高引导探究,

方法指导梳理知识提炼精要,关联前后形成思维线索及知识网络。教师巧妙引导: 精练板书理清思路。 学生归纳:

融汇学习技能与方法。

测试是有效教学行为检测的重要依据,可以为下一次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当堂训练 (巩固、延伸)导学训练精编习题,

检查反馈当堂完成训练习题,消化巩固反馈信息。训练:方式灵活,突出重点。 评价:面向小组,明确任务,促成合作。

点评反馈对学生知识掌握、练习正确率情况准确把握明确错误所在, 巩固纠错。呈现学习成果,当堂点评,点拨启发,总结方法,适当评价。

化学教学模式研究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模式研究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