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运用视听媒介在教学中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15 07:58:4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心得体会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运用中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民主合作”的教学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拓展和延伸教学空间,实施“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内容化”,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平台。在实践中,我感觉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一、什么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从宏观到微观逐层分解知识,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归纳概括成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最后请不同程度的学生归纳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认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以下优点:

(一)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也就是说我们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有些教师上课时学生开小差的较多,课堂效率较低,就是因为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的课堂教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使一部分学生感觉自己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导致精力不集中。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把一节课的内容细化成多个问题,并且根据难易程度把问题分为A、B、C三个等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都有被提问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学生就不能再把自己当成课堂的旁观者,否则,回答不出来问题是要脸红的。因而,绝大多数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课堂教学中,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参与讨论,为回答问题做准备。

比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入班成绩比较差,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小说,好多老师上课都放弃了他。我上课时,针对他这种情况,专门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像“是什么”等通过看书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刚开始,他也不配合,根本不去看书、思考,起来就说不会。这时,我告诉他在课本就能找到答案,让他读出来。这样,他感觉老师没有放弃他,并且稍加努力他也可以回答出问题,所以他上课不再睡觉或看小说,而是根据要求去看课本,参与小组的讨论,慢慢的有了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

(二)贯彻了“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树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就是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通过民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质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提出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而解决问题的任务则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这样,教师就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合作探究的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解放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通过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来获取知识。经过这一变化,教师从繁重的讲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则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必须积极地去思考、讨论,否则,就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点评”四个环节,让学生各有所谈、各有所识,互相启发,共同寻找答案,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

为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又根据程度不同分为A、B、C三个等级。小组讨论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则成为不同等级问题的中心发言人,比如,对于简单的A级问题,由程度较差的A级同学主要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并且,我又在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小组间相同等级的同学进行竞争。比如,一组的A类同学回答A级问题,回答不好,由其他组的A类同学进行补充,哪个小组回答得好,则给予充分的肯定。每两周评选出最佳小组、最佳同学以及进步最快的同学。当然,这个等级的划分只是由我自行掌握,不对外公布的,避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这样,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任务,都有竞争对手,学生之间,既是探究问题的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更多地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出来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一节新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往往非常抽象,不知从何处下手学习,更不知重点、难点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把一节课的内容细化为若干个问题,就相当于把一块原先无从下嘴的大肉切成了许多小块,方便了学生“下嘴”,使学生愿意去“吃”。另外,把零碎的知识问题化后,学生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习起来就有了很明确的目标,努力朝这个目标前进,避免了盲目的低效率的重复。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阅读课本,分析总结,要求学生从课本的叙述中概括出有用的信息点,构建起知识网络,这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过程要进行小组讨论,特别是对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前考试时,学生最怕做的题就是主观题,得分率非常低,原因就是分析材料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即使基础知识都会背了,也不会用。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后,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主观题的得分率有了很大提高,不少学生认为正是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过程锻炼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的设置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科学家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情商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要学”和“要我学”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为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亢奋状态,能自发地去学习,激发学生寻求正确答案的积极性。教师要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问题设计形式要多样。

比如,在教授“矛盾的概念”时,我是这样设置问题的:我首先把一个比我高的同学叫上讲台和我站在一起,问“我们两个谁高?”学生感觉老师怎么问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我葫芦里要卖什么药,兴趣一下子上来了,都在期待着我下一步要干什么。然后,我让他回到座位上,问“我高还是矮?”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也很容易的明白了高和矮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从而明白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二)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因为启发性的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的思维。启发性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通过这一问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来,通过这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更通过这一问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之态。这样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

我在课堂上,有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情境进行启发,有时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辩论启发,有时通过创设情景模拟试验启发。比如,在教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框题时,我就创设这样的情景模拟试验:我准备了三个烧杯,一个放入自来水,一个放入白酒,一个放入白醋,我让教室靠后的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杯子里分别放的什么。他没法回答出来,同学们也感觉这个问题没法回答。我又问怎样才能分辨出杯子里放的东西?学生众说纷纭,我请一位学生回答,他走到讲台上闻一闻之后迅速给出了正确答案。我因势利导的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同学们很快明白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道理。

(三)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难易结合。

探究性提问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设置太容易,也不能设置太难。问题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动脑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问题太难,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把握住这样的尺度:问题经过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基本可以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更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但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为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应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让他们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些问题只需要通过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他回答出来后能有一种成就感,有助于恢复他们的自信心,这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逐步培养他去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仅能够解决疑难问题,而且能成为一个优秀生。

在问题的设置上,我也走过了弯路。刚开始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时,问题设置得有些难,总认为如果问题设置太简单,一是显得老师太没水平,二来也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效果很不理想,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学生对我也越来越敬而远之。我及时召集部分同学的座谈会,经过交谈,问题找到了:本身同学们都刚到了一个新环境,互相还不熟悉,正好我问的问题又有些难,所以同学们都“明哲保身”,都恐怕回答错了,在同学们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都三缄其口。找到症结后,我迅速改进,问题的设置不再以我的意志为主导,而是考虑到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面向不同程度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都有问题要思考回答,并且稍加努力都能回答出问题,有成就感,所以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

(四)要有中肯的评价

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点评是最后一个环节,有人认为通过前面的探究,问题已经解决掉,学生已经掌握知识,教师的点评就可有可无了。其实,这一环节不但不能可有可无,而且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老师的点评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因此,老师的点评要以鼓励为主,力求避免在课堂上批评指责学生。当学生把问题回答出来之后,老师要绝不吝啬溢美之词,哪怕一个“好”字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奖赏。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们既不能放弃他另找学生回答,更不能对他批评指责,因为这样,会损伤他的自尊心,使他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再学这门课,久而久之,就会自暴自弃。正确的做法应是积极的引导、启发,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他会对你心存感激,“亲其师,信其道”更会激起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总之,实践证明,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精神,符合“三贴近”原则,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推广运用。

推荐第2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运用

内容简介: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能使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乐学。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只有巧妙结合,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操作不熟练,信息材料选择不合理,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教学效果

注意问题

所谓信息技术,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陈至立同志曾强调“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史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将信息技术信手拈来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达到水乳交融这种教学效果的能力。要求教师为了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应具备的各种手段和方法及其应用能力。这样就能优化教学过程,尽可能的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也充满信心,愿用毕生精力为之努力。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大胆的选择使用信息技术。你的教学设计无论多完美,仅仅只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去完成教学过程,相比之下教学效果会逊色不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老师首先一定要学会使用多媒体,逐步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据我所知,不少乡村小学的教师不乐意到多功能教室上课,一是部分年龄大的老师不会使用多媒体;再是会使用的部分教师怕麻烦,认为准备费时费精力,影响教学进度。真正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不是很多。而愿去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恰是那些尝到甜头的教师,因为他们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运用教学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看是麻烦其实省时省事,磨刀不误砍柴工嘛。随后学校多次开展教研活动,让年轻有为老师上公开课或者观摩课,听课的老师颇有感触,记得一位老师教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大家听后给予好评。她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展示出课中丰富多彩的主题画面,加上简洁的导入、提问,孩子们的注意力深深被吸引住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寻找画面上的气球、花、小彩旗排列的规律,找对了的小组得“星”,更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个个争先恐后,个个踊跃回答。他们不但找到规律,还根据规律把剩下的空填正确。练习时,老师将拍摄的同学们熟知的奉节长江大桥打出在屏幕上,让学生找桥灯的排列规律,学生完成时对画面产生一种亲切感。后来老师问到:你们也能排列出有规律的图形吗?接着每组发放一小篮子数学教具(各色的塑料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无数片),他们的小手痒痒的,来的正好,又满足他们动手的雅兴。他们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畅通,完成效果是个个不错!再后来老师还让他们用彩笔画出有规律的画儿,此时思维自由驰骋,画的都有规律,老师还在屏幕上打出画儿让大家欣赏。这堂课教学效果好没得说。孩子不但学到了,还能创新,能举一反三,这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对课堂的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孩子在乐中学,玩中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堂课容量大,却节省时间,效率高。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所产生的效果!授课老师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性和对信息选择利用可见一斑。让听课的老师佩服,产生爱慕之情。而后通过多次听观摩课,老师们感到凭借多媒体上课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关键是老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后来学校要求老师必须到多媒体教室上课,老师们只好认真准备,搞不懂的地方向有经验的老师虚心请教,最后硬着头皮上,结果绝大多数老师感到效果确实比平时好,凭借信息技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些教师巧妙而富有激情的提问催化了学生的思绪,学得主动。老师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通过反思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老师们的教学效果可能参差不齐,但互相听课、评课能取长补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效果就会得到提升。这也正是老师需努力的地方。 再是,运用信息技术要注意的问题。其一,教师要力争做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巧妙结合。否则信息技术是花瓶、摆设,不但不利于教学,反而分散学生注意力。其二,使用时操作要熟练,否则程序混乱,影响教学效果。记得一位老师在上高段数学《圆锥的体积》时,选用的课件非常好,开始,老师置疑似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感知:等底等高的玻璃圆柱体、圆锥体。接着老师操作展示画面:玫瑰红的液体慢慢注入圆锥体,仿佛倒葡萄美酒,能听见水流声,然后将这杯再倒入圆柱体的玻璃容器。再然后重复前面动作两次,当第三杯圆锥体内的液体倒入圆柱体时,圆柱体容器刚好被倒满。这一幕梦幻般的视听盛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专注地观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圆锥体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的容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3倍。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观察等底不等高或者等高不等底的情况时会是怎样呢?当老师再点鼠标时,画面却不听老师的使唤,总是重复前头放过的画面,这样周而复始的进多次,老师着急,时间也不够了,最后只好草草收场,真是龙头蛇尾,很遗憾。问题就出在操作上。其三,别贪多,要精。记得我在上小学二年级数学《五的乘法口诀》时,由于对课件选用不当,导致练习内容偏多,时间不够,后面该出现的内容没出现,拓展训练欠缺,课堂深度不够,对学生思维训练也做得不充分,课堂显得不完整。真是一步走错,仿佛是满盘皆输。所以要切记! 最后,我们老师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明确努力地方向。信息技术深度无限,广度无限,让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让教育教学乘着信息技术这艘飞船更上新台阶。教师必须掌握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能有益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陈章兰

2013-15

推荐第3篇:体育新课标在教学中心得体会片段

体育新课标在教学中心得体会片段一: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体育新课标在教学中心得体会片段二:(追求开放多样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多样化----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即使同一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种姿势的起跑、抢物跑、折线跑、过障碍跑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教学内容游戏化----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进行游戏化改造,学大雁排排队、推火车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循环化----教学内容的单一重复有利于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但是也易引起学生厌烦,我们可以对多个内容进行一定的循环,每节课可以从不同的点切入,每节课的 切入点要有一定的联系和提高。这样每节课渗透一点新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教学内容生活化----许多的教学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主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一次郊游,走在平路上——慢跑;爬山——原地高抬腿跑;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足尖跳;盘山道走——曲线行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引用学生日常玩耍中对教学内容有帮助的活动,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体育新课标在教学中心得体会片段动功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完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例如,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主题要多角度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针对这一点进行情景教学,课上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童话意境中,再渗透教学内容,可以使单调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主题还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电影,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等。

2、教师言行要有魅力

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一节课,学生就能判断这位教师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

体育新课标在教学中心得体会片段动功四:(丰富教学手段以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像舞台上的道具对于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样,多种教学手段的介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1、视觉的刺激

图片是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多变的图片不断地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把活动场地安排画在纸上,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授课的意图。

2、多媒体的运用

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这个课件可以是有关技能学习的,或者是体育常识方面的,也可以是体育欣赏方面的,那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艺术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言解说总能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

3、听觉的变换

除了哨音,可以通过音乐、小号、鼓声来对学生产生刺激。如学动作时,播放点有节奏的音乐,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比赛时,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小号和鼓声来加油助威,所有的学生都会身心愉悦的

此外,在场地和器材方面也要多下功夫,注意开发设计,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推荐第4篇:在教学日记中成长

青年教师论坛:在教学日记中成长 莫汉杰 对于一个新的教师,工作中总会碰到各种困惑,有教学上的,有教育上 的,有的在之后的工作或讨论中解决了,有的却如难啃的骨头,无从下手.而如果这些问题 不解决, 那么我们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在经过长辈的教导和学习了一些教 育读本后, 我懂得了在教学中怎样做日记, 也懂得了在教学日记中成长, 下面谈谈我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日记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 行概括性分析的准备工作.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 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 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 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 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 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善于写教育日记,可以把我们日常教育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从 中发现共有的东西,从而研究它,解决它.教育概括的途径就是这样:从初步的观察和简短 的记录, 到全体教师进行广泛的研究工作, 再到深入地钻研学生头脑和意识里发生的过程的 实质,日积月累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真正的帮助,会让我们的教学有质的飞跃.教育日记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来写教育日记呢?总的说来, 写教育日记就是要从记录的事实中总结归纳共性的东西,着重研究最主要是东西.的确,教 学日记不是盲目的记录, 也不是不加结论概括的散文, 我们需要从事例或现象中去提取我们 所要的东西,研究最主要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探索,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也是我们 写教育日记的主要目的.所以,写教学日记时一定要有总结,归纳和分类,既便于我们找到 共性,也能有针对性的研究.教学日记是教学中遇到问题后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引以为戒,找 出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所以可以把教学最经典的,最让自己难忘的记录下来,把教学中突 然遇到的灵感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教学日记就成为你自己独有的原创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写教育日记,虽然不是天天写,但我也从教育日记 中学到了很多,反思了很多.静下心来写教育日记,会发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 的问题,也能从日记中看到学生的想法.我的教育日记中曾写过一个学生,他生活懒散,上 课迟到是常事,迟到抓了很多次,还是如此,开始严厉批评他,我的教育没有得到效果.于 是我改变了教育方法,以鼓励为主.一段时间后,他慢慢有了变化,进步越来越大,大家都 越来越喜欢他了.这就是我从一段时间的教育日记中有针对性的对他进行研究而得到的方 法,也是教学日记给我带来的启发.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

推荐第5篇:示范动作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反复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和规定的专项练习技术动作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技术,达到发展身体,提高素质及运动成绩的目的。在体育课教学与运动训练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则是教师的示范。示范动作应用的好,方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育 提高素质 教师示范

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反复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和规定的专项练习技术动作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技术,达到发展身体,提高素质及运动成绩的目的。在体育课教学与运动训练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则是教师的示范。示范动作应用的好,方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示范动作在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一、目的明确时机掌握的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上新课或学新技术前,教师都要讲解学习内容,此后做一套完整的动作示范,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特别是当学生一下看到教师做出优美,熟练的难度动作,有一种兴奋的心理,同时对动作概念由耳听到眼见,印象更进了一步。在教学当中,还可根据动作要求,难度,分解反复或放慢做动作,以此教师的动作与学生建立一种暂时性神经联系从而有助于学生想象,并掌握新课内容。且不可盲目地做示范,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正确的示范动作,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示范教学是以准确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教师的示范动作要过硬。在面对学生做示范时,则应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轻便,优美,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动作建立一个正确概念,这样可消除难度动作的恐惧感,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如:上武术课学习腾空飞脚,教师单纯讲解技术要求:左腿向前,向上摆腿,右脚蹬地跃起,身体腾空,两臂由下向前,向上摆起,右手背迎击左手掌。在空中,右腿向前上方弹踢,脚面绷直,右手迎击右脚面;同时左腿屈膝,左脚收控至右腿侧,脚面绷直,脚尖朝下......学生听起来较难,较抽象,不易懂,有些恐惧、自卑感。如果教师再结合正确的示范,让学生一目了然,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形成感性认识,这样大大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消除学生们的恐惧心理,同时也确保课的质量,因此,教师正确的示范,不仅可使每个学生了解到要学习的动作造型、结构、要领和方法,还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三、相互间分析与比较可促进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可把做动作正确的同不正确的区分开,让他们相互指出优缺点,这样可使不会的或概念模糊的同学有更多的学习和掌握机会,而会的学生又有利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课化。如:教师在教完本课内容后提出要求,采用分组或分排练习,分组由学生骨干领到指定定点进行练习。或逐个轮流练习,其他同学观摩,评论,或者两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观摩、评论。最后再集中由学习骨干做完整示范表演,教师加以讲评。这样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反复体会动作,又能发动学生相互观摩学习,分析纠正动作,取长补短。或者分排练习由教师发令,分排轮流重复练习,在练习中及时纠正动作,保证练习的数量和运动负荷,激发学生相互观摩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动作能力,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从心理学角度看,即为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有更多的优越性。它能把多学知识理解透彻,掌握牢固,因此,分析比较可起一举两得的作用。

四、示范与讲解,位置及方面间的关系

示范与讲解因结合应用,使直观和思维相结合。讲解的内容要正确,通俗,易懂,精简摘要,富有启发性,动作难度大的,教师的示范可放慢,同时注意强调动作技术的特点等。如:武术动作向前冲拳,冲拳时总是拳背或拳眼朝上,而收到腰际抱拳时总是拳心朝上;推掌收回到腰际时总是以小指外侧贴身,掌心朝前,掌指朝下;向前冲拳,推拳,总是拳不过肩,掌不过眉等。讲解这些带规律性的内容更便于学生掌握好动作技术使动作做得更确切。其次,动作的规格和标准,是武术技术规范化的关键,通过讲解使学生具体地明确动作的正确规格和要求,将有助技术的提高。动作易犯的错误,它可以提醒学生防止这类错误的发生,即使在练习中出现了这类错误,学生也会很快地意识到这是不对的;动作的关键环节,掌握动作关键能力如何,决定着能否较快地正确地学会动作,因此要强调这方面的讲解。

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应根据学生的队行、动作性质及安全的要求来决定,并且考虑所做示范的“面”:正面、侧面、背面、镜面。如:武术动作:“马步双劈拳”为了让学生看清两脚开立的距离,脚尖正对前方以及双劈拳要平的规格要求,可用镜面示范;为了让学生看清马步要挺胸、立腰,膝盖不能前跪而超过脚尖规格要求,可再做侧面示范。总之,要使学生能看清楚,并掌握所学内容为原则。

动作示范应用的正确,对提高教学质量与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推荐第6篇:信息时代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运用中的发展趋势探究 2

信息时代多媒体课件发展趋势探析

多媒体课件是指运用教育思想和理论,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借助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多媒体教学程序。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清晰呈现教学内容,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催生新兴媒体技术,并日益融入日常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作为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一个重要体现,也随之悄然发生着改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化

传统多媒体课件主要利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如PPT、Director等,对所讲授课程中较为抽象的知识进行演示,以实现提示思想、展现结构、化解难点、帮助理解和提高兴趣的教学功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目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快速涌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发展,也使多媒体课件从制作到应用与网络紧密结合,不断呈现网络化的趋势,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制作网络化。以往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多为单枪匹马或小组合作,经常会遇到制作水平低、制作素材少等难题。专业制作人员与从教人员的合作渠道不通畅、制作资源匮乏、资源利用率低等都成为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瓶颈”。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校园网带宽的大幅度提高,为多媒体课件的网络化制作、存储、查询、共享、交流提供了可能。如我院正在开发的“多媒体课件网络制作开发平台”,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化方面做了诸多尝试。该系统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员为主体,由教员进行教学设计,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确定讲授内容呈现方式,进而对教学多媒体课件进行初步设计与制作。将课件初稿上传至系统后,可申请由专业制作人员(如信息中心课件制作者)进行指导和修改,专业制作人员通过系统对课件进行浏览,在教员允许的情况下对其修改或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了授课人员和制作人员之间的实时交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网络化制作方式最大程度的优化了课件制作过程,使教员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及时获取良好的技术支持。另外,在资源共享方面,基于网络的教学信息资源也为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支持。目前,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课程、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和专业教学网站等,形成了各类互联共享的海量教学资源库。教员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即可通过互联网或校园网,对各类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实时访问、检索,及时快速获取大量制作素材,提升多媒体课件质量。

二是应用网络化。首先,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成为教学多媒体课件网络化平台。当前网络课程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多媒体课件作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生动形象展示教学内容,提供多维信息资源,构建友好交互环境等作用。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是网络课程建设平台也为教学多媒体课件实现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共享空间。教员将教学课件存放于网络教学平台上,课件由课堂搬到网上,使其由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知工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化资源建设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其次,教学模式转变催生网络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引导传统教育发生深刻变革,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单机版的多媒体课件已不能满足自主、协作、多元、个性的探索学习模式,多媒体课件由封闭式单机版转变为开放式网络版,成为网络教学中课件的主要形式。网络多媒体课件是根据网络教学特点,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网页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能够运行于internet上的课程软件。与传统多媒体课件相比,其内容更为丰富,使用范围更广,通过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更适于学生自主学习,具有更广泛的学习自由度和灵活性

以及良好交互性。在教学环境高度网络化的前提下,多学科网络多媒体课件可在各学科网络链接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整体,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多媒体课件还可进一步成为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学科转换的基点,也成为各学科知识点与资料库之间的链接点。另外,多媒体课件网络化还包括网上存储、修改、传输、多路实时播出、资源共享、下载等方面内容,这些都将成为网络环境下在发展多媒体技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新的关注点。

二、虚拟化

传统多媒体课件以文字、图像、视频等内容为主,在教学演示上具备一定功能,但对于一些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在营造逼真环境和增强沉浸感方面都无法满足课程需要。虚拟现实技术为构建多媒体教学中的逼真三维世界提供了可能。虚拟现实技术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等同亲临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最常见的两种形式是桌面虚拟现实和沉浸感式的虚拟现实。两者所能达到的交互和沉浸感程度不同,其实现和应用也有很大差别。

桌面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在个人计算机和低级别的工作站上进行图形图像仿真,领先计算机的屏幕提供给用户一个虚拟的平台,运用虚拟现实的输入设备实现与虚拟世界场景之间的交互。该类教学软件(课件),通过鼠标、键盘或力反馈手柄等输入设备实现与虚拟现实世界的交互。桌面虚拟现实技术对硬件环境要求低,其搭建虚拟环境的软件也较为普遍,如中南大学的医学形态学科虚拟学习环境的建立就是采用ASP.NET2.0、SQL200

5、VRML和3DS MAX等多个软件实现。通过构建虚拟教室、虚拟陈列馆、虚拟实验室实现等虚拟场景实现了学习环境的可视化,为学生提供了虚拟现实实践环境,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类似的桌面虚拟多媒体软件(课件)在教学领域还有很多,是当前院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现实意义。但该类软件(课件)开发过程较复杂,涉及的技术领域广,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对于一般教学人员来说,开发类似课件也并非易事。当前还有一些虚拟现实开发软件如Virtue,操作使用相对简单,相关的学习资料也较多,即使是一般的教学人员在进行系统学习后,也可以进行虚拟现实软件(课件)的开发,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多媒体课件向虚拟化发展难度大、门槛高的问题。

另一类沉浸感式的虚拟现实软件(课件),具有更好的沉浸和交互效果,它利用立体眼镜、头盔式显示器(HMD)、数据手套及脚踏板、双目全方位监视器、墙式显示屏的自动声像虚拟环挠(CA - VE) 等,把人与计算机虚拟环境连在一起。操作者通过传感器与虚拟环境交互作用,可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虚拟环境。但该类虚拟现实系统设备价格昂贵,一般使用者和使用单位难以承担,但在一些领域如军事、医学等具有其他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智能化

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从此计算机技术不断应用于教学领域。但CAI软件的局限性比较大,它本身的模式固化、重复劳动等问题无法适应教学模式转变,无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实际学习状况向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远远滞后于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多媒体课件的智能化逐渐提上日程。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第一个利用苏格拉底对话方式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系统,从此开启了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智能化研究的序幕。多媒体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工程的核心,也不断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化多媒体课件应能够动态生成适合于个性化教学的内容与策略,向学生提出学习方法及学习内容的建议,向教师提供教学重点、方式、测试重点、题型的建议等。可以贯穿于多媒体教学的全过程,如准备、设计、使用以及评估阶段。智能化多

媒体课件应多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就需要使制作的课件具有灵活性、多向性和互动性,使学生深得面对的不是生硬的机器,而是具有人性化、智能化的“电脑老师”。应适当运用各种新手段,达到能与教学进程随意结合的模式,并能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有所反映,以摆脱按部就班的教务模式,从而使学生有自主活动的余地。多媒体课件智能化,就是:“课件不是按照设计者在设计时所规定的教学序列生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是由程序在运行时产生的。”近年来,关于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变得异常活跃,一个又一个的ICAI成品课件不断走出实验室,应用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如由我国大学独立研制并已投入使用、较为著名的智能化系统有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线性代数》教学软件,广东工业大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等。

当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硬件性能在不断提高;Internet伸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校园网、企业网发展迅速;多媒体、超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再加上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所固有的弱点,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但由于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知识系统,所以在研究、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认知心理学方面,由于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还不太清楚,因此不能建立完善的学生模型;在教育学方面,无法从众多的教学策略中选出一个最佳的,所以无法建立完善的教师模型;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由于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核心技术是知识库加推理机,因此人工智能在发展道路上的挫折也无不体现在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进程中。多媒体课件的智能化虽兴起时间不长,但其强大的功能已经昭示出未来多媒体课件的发展方向。使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制作更完善、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课件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发展趋势,也是难点。提高课件的智能化程度需要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时,时刻关注并尽量应用已经成型的智能技术。

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网络技术不断普及,虚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教学多媒体课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作为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其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这些发展趋势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如网络虚拟技术,基于网络环境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等都是多种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产物。随着各种技术发展和不断融合,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的相互融合也必将成为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趋势。

推荐第7篇:视听说教学步骤

视听说教学步骤

1.课前活动(Pre-cla Activities)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第三和第五部分的语言要点(Language Focus A &B), 初步了解本单元的重点功能语言,观察并总结身边所见所闻的各种产品推 介方式方法,为以后的小组讨论和课堂 提问做准备。

2.课堂活动(In-cla Activities) (1)Warm-up Activities 学生分为4人一个小组,选取课本Part I 图中六种产品的任意一种,就其卖点 (Selling points)展开讨论,时间为3分钟。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1-2名代表作总结发言,个人陈述或角色扮演都可以。每组发

言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学生发言时,教师可以适时提供一些有关词汇、句式或卖点的提示、建议,记录发言的要点以及出现的语病,最后给予评价。评价侧重于语言的专业性、流利度、正确率和说服力。 (2)Listening Practice 学生听几段录音,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或老师另外布置的任务。通过这

些训练掌握一些描述产品规格及特点的词汇,提高捕捉细节、数字的能力。做 完练习后,教师应该帮学生归纳、补充此类功能语言,提高表述能力。另外,教 师还可以联系实际,适当加插一些课外 的听力材料,如新闻、财经报道、人物访 谈等。

举个例子,Par t I I I的Fol low-upPractice中有一段交易会展馆里买卖双方 的对话。做练习前,我启发学生联想与交易会相关的词汇、术语,然后,播放一则关于广交会易名的新闻,学生在练习听力的同时又可多了 解一些商务常识。 (3)Video Analysis 这是课堂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其 目的有三:

● 整体把握语篇大意

● 了解产品推介的基本结构 ● 掌握产品推介的基本技巧

在完成课本中的填空、选择题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难度更高的情节复述

和语言功能分析。观看Video 1之后,学生尝试从旁观者角度复述买卖双方的所 言所行。这个任务可以锻炼笔录能力和语组织能力。观看Video 2后,学生分析 Presentation中每个语段的功能及肢体语言等。复述和分析有助于巩固单元知识,掌握交际技巧。在这个环节,教师需要耐 心地作示范、启发、修正和补充。 (4)Review & Presentation 教师总结单元要点(借助幻灯片),

展示几个班的学生在“找卖点”练习中使用的描述性词句,对其中一些措词不当 或表达不够专业的反面例子提出修正意见,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我还从网 上下载了几个介绍同类产品的广告,学 生可以从中学到更精辟的描述语,更地 道的句式。 提前让学生准备一段模拟商务场景

下的对话(2-3分钟),抽3-5组在课堂 上表演。学生可以自备道具,使用幻灯片 辅助表演。表演结束后,听众,包括教师 和同学,可以就对话的内容向表演者提 问。最后由教师给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整体设计编排、是否有说服力、是否有创 意、语言的专业性、流利度和正确率、肢 体语言的应用等。

这种练习与剑桥商务英语口语考试

对接,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商务工作者 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Further Discuion 教师用书的Tex t Ba n k提供了一 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短文“Somet imes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里面提到 坦诚相告才是最佳的推销策略,此说法 颇具争议性。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把 短文印发下去,让学生就其中的观点展开 小组讨论。

3.课后活动(After-cla Activities)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上没有做的

练习,熟读语言要点栏目下的常用表达方 式和例句(可通过两周一次的单元小测 验来检查)。两人配合设计、排练模拟场 景下的对话。

作为商务英语视听说的授课老师,

我们需要做很多的课前准备和课后分析。 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依据学生实际 情况设计课堂活动,调整教学内容。因为 商务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学生在回答问 题或表演时有可能出现无话可说或严重 离题的情况。举个例子,在最后一个环 节—模拟场景对话中,有的学生没弄明

白Launch presentation的真正含意,于是对话时,两人一直在讨论如何调整新产品的配方、如何设计产品包装等这些属于产品开发阶段的工作内容。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特别注意评价的技巧,多鼓励,少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外,由于高校层次、学生来源、教师资源、设备和教学环境的差异,各学校 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在视听说课程中注入商务元素是我 们的一个新尝试,教学效果好坏与否还 有待检验。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新视野商 务英语视听说》这套教材,还需要我们在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__

推荐第8篇:在教《背影》中让学生学写作

在教《背影》中让学生学写作

[摘要]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用词严谨,结构布局缜密,思想感情充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仿写佳品。对《背影》进行简析,并论述《背影》对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背影写作特色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24

《背影》出现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这个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文章都是写人的记叙文。初中阶段写作以写记叙文为主,《背影》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写作教材。

一、《背影》这篇文章切入口小

平时学生写作时切入口比较大,比如在写人物时,大部分学生会从外貌、性格、特长等去写,做到了面面俱到,但读起来给人一种空洞、平淡、千篇1律之感。教师在教学《背影》时,就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写父爱的文章,但是作者朱自清没有全方位去写父亲,而只是抓住了父亲给“我”去买橘子时的一个背影来突显他对“我”的爱,让学生知道写人重在缩小描写范围,选择小的切点,可以只选取人物的背影、眼睛、手脚等极其局部的其中一个方面、一个细节,运用典型的具体事例来抓住个性特色,使人物在具体的事例中展现其独特之处,而不一定面面俱到。如有的学生写母爱,就抓住母亲的唠叨来写,就从这一母亲平时的小动作突显出母亲对“我”的爱,而不是千篇1律的母亲形象了。把握作文教学的切入口,真正从小点上挖掘大题材,写出引人入胜的大文章,真正让学生的作文“靓”起来。

二、《背影》是点题扣题的典范之作

中考作文不像竞赛作文,教师在批改时,由于量多,所以批改的速度较快,一般在一分钟之内批完一篇作文,快的甚至只用半分钟。这就要求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要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引领阅卷教师随你的思维而去。在教学《背影》时也完全可以将这个作为教学的重点,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来领悟该文点题扣题的艺术,并当场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点题扣题的尝试。这样及时点拨,比花费其他时间专门孤立地来讲作文的点题与扣题,其效果肯定好得多。

应试作文中,最好的写法就是开头、主体、结尾与题目、主题相联系,最简单的就是在这三处都要写与题目相近的一句话,都要紧扣主题。

譬如《背影》一文总共七个自然段,作者分别在开头、中间、结尾段中,都进行了点题。

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最后一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三、《背影》选材日常生活琐事,讲求真情实感

学生习作或是中考作文,都有一条要求就是抒发真实的情感,但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都缺乏真情实感。笔者平常批改作文时,经常会遇到学生写一些如小狗快被车撞死时,大狗突然冲出来救下小狗,自己牺牲了类似这样的文章,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抄袭的,缺乏真实性。《背影》这篇文章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父亲送“我”上火车时帮“我”去买橘子这样的小事来突出父爱,父子之间的亲情,作者抒写得淋漓尽致。在文章中,从不放心茶房陪“我”同去而终于自己去送,从帮儿子拣定座位和千万叮嘱,从亲自爬过铁路去买橘子,种种琐事都体现了父亲浓浓的爱。虽然这些琐事太平常,似乎不值得写,但是细想一下,我们的父爱不就是在平日里的点滴中传递出来的吗?这些不就是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的父爱吗?学生经常抱怨没东西可写,除了与他们不仔细观察生活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选材角度有问题,他们认为这样的小事不值得一写,其实恰恰是这些生活细节才是最好的写作素材,最能够打动人心。

四、《背影》的语言简练,文字干净利落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会写很多的对话,有些学生整一大段都是人物之间的对话。在文章中,对话虽然可以表现人物,但对话过多,总不免使文字拖长,甚至??嗦。《背影》中对于对话的处理方式就很值得我们学习。为了叙述的简明和文字的简约,《背影》轻易不使用对话。全文共有四处记载了父亲说的话,即“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并不是说那天父亲去送“我”,只讲了这么短短四句,而是作者经过精心挑选,认为这四句话很好地代表了那天父亲的心情,流露了父亲爱儿子的深情。作者抓住了这几句典型的话语,以少胜多,简单的几句,就很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父亲那体贴、爱怜、依依不舍的心情。有些地方是把对话用叙述表现出来的,这就使文字更简练了。像“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这些如果用对话表现,当然也可以,那文章可就长多了。《背影》在叙述中写出这些内容,减少了对话,文字简练多了,并且不用对话表现它,更能突出父亲对儿子讲的那几句话。

作文教学不一定要单独拿一节课或几节课来专门指导,平时在教材阅读中就可以不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样日久天长,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责任编辑陈剑平)

推荐第9篇:在教学生涯中的一点心得

在教学生涯中的一点心得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目前人们的标准来看,教学质量的核心就是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但坚持课改,并不排斥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提高,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现在校长和老师中有一种将改革和和质量相互对立的观点,认为搞课改势必会影响质量,要质量就不要搞课改。他们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减少学生的休息时间、死记硬背、搞残酷的应试训练,令学生苦不堪言,教师也身心俱疲,这些违反科学的行为是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如何既搞改革,又保持较高的质量,这需要老师的智慧。在课改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分析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生是我们工作的助手,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没有学也就无所谓教。要想让学生学好,就必须了解学生,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能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了解学生呢?

与学生谈心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与他们谈心就是谈心,不能带有目的性,随便谈,可以谈家庭、谈社会、谈他们的同学,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家庭观。通过谈话了解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谈心了解他如何与家人相处、通过谈心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与做法。

分析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金钥匙。通过与同学的谈话,了解其内心世界,通过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通过其他同学的反映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对这些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基本情况的大概了解。

二、帮他们找准方向,树立学习目标。

“千教万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做超真人”。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学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现状,了解通过努力可能能达到的目标。帮他们坚定信念,竖立一种舍我其谁的傲骨。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课,要想让他们坚定信念,就必须叫他们知道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意义。政治课可以帮他们竖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课可以帮他们正确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政治课可以帮他们去分析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让他们确实了解到学政治的功用,树立一种必须学的信念。

三、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平时认真分析教材,认真备学生,坚持新课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课堂于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学生自主学习。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教无定法中,学无定法。在我十来年的工作中,我努力去探索教学的真谛,力争用最先进的理念云引导学生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但由于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将个人的一点体会奉献给大家,以求共勉。

推荐第10篇:在教学生涯中的一点心得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目前人们的标准来看,教学质量的核心就是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但坚持课改,并不排斥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提高,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现在校长和老师中有一种将改革和和质量相互对立的观点,认为搞课改势必会影响质量,要质量就不要搞课改。他们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减少学生的休息时间、死记硬背、搞残酷的应试训练,令学生苦不堪言,教师也身心俱疲,这些违反科学的行为是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如何既搞改革,又保持较高的质量,这需要老师的智慧。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将提高质量与实行改革紧紧捆在一起,通过改革来提升教学质量,才是根本的出路。只要改革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把学生的才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自觉、自主、自愿地进行学习,体验并享受学习的乐趣,何愁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不提高。怎样才能将推进课改和提高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必须改革,第二成绩不能降,至于怎么改,就由老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时,也要将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和追究其提高成绩的途径、方法结合起来,因为在不实行改革的前提下,只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很容易导致上面所说的那些违反科学的行为愈演愈烈。在课改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分析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生是我们工作的助手,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没有学也就无所谓教。要想让学生学好,就必须了解学生,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能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了解学生呢?

与学生谈心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与他们谈心就是谈心,不能带有目的性,随便谈,可以谈家庭、谈社会、谈他们的同学,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家庭观。通过谈话了解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通过谈心了解他如何与家人相处、通过谈心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与做法。

分析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金钥匙。通过与同学的谈话,了解其内心世界,通过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通过其他同学的反映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通过对这些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基本情况的大概了解。

了解学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第一次的了解后都要做好记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去正确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变化。

二、帮他们找准方向,树立学习目标。

“千教万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做超真人”。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学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现状,了解通过努力可能能达到的目标。帮他们坚定信念,竖立一种舍我其谁的傲骨。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课,要想让他们坚定信念,就必须叫他们知道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意义。政治课可以帮他们竖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课可以帮他们正确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政治课可以帮他们去分析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让他们确实了解到学政治的功用,树立一种必须学的信念。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教师无小事,事事皆楷模”。我在平时一直注意自己的言行,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要做到亲其师,首先,教师要有可亲之处,也就是要为人和蔼可亲,学风严谨,工作认真,并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其次,要取信于学生,让他们把不想说的话说给你听,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真正的成为学生的朋友。

三、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平时认真分析教材,认真备学生,坚持新课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课堂于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第11篇: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的运用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的运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赵晓晖,100024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媒介语?如果可以,在使用媒介语时应该注意什么事项?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媒介语指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师生交流而采用的媒介语言,有时候是学生的母语,有时候不是,但它是师生双方都能理解的一种辅助语言。例如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基本上都学习英语,因此英语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对不同国别的学生同时授课的时候,常常充当媒介语的角色。但是如果是只是对日本学生授课,老师又懂日语,那么当然日语也可以做媒介语。它与中介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关于外语教学过程中要不要使用媒介语的问题,各派专家有不同的看法,早期的语法翻译法注重母语与目的语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当时候的媒介语就是母语,媒介语在语法翻译法的教学中运用是非常突出的;由于语言教学实践的发展与理论的不断进步,语法翻译法逐渐遭到了淘汰,媒介语的作用也随之降低,直至后来出现了直接法、听说法等,主张直接采用目的语进行教学,杜绝使用媒介语。受普遍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也不例外,出现了包括注重使用媒介语与坚决避免使用媒介语等各个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尝试就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媒介语的运用这个话题谈一谈笔者一点粗浅的看法。

必须承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媒介语不是不可或缺的。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不使用媒介语,往往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享誉北美的“普林斯顿北京暑期中文培训班”以及中国大陆的“快捷汉语”品牌所提倡的“语感教学法”都是这方面杰出的例子,他们的学生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汉语强化训练,老师和学生都沉浸在目的语的环境中,完全符合“沉浸式”的教学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后,学生的汉语水平,特别是口语听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这充分证明了使用目的语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但语言教学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变化多端的情况下,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师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学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坚决杜绝使用媒介语的教学方法可能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例如,在笔者工作的泰国,有些教学机构就对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不会泰语者不能成为该校的汉语教师——尽管这位老师可能教学经验很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很多国际学校则是要求老师必须精通英语,才能在该校工作。这样做尽管有一刀切之嫌,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很多机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国外的汉语教学不同于在中国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其主要区别有: 1.语言环境不同。 在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几乎没有使用汉语的机会,因此自然也谈不到“生存汉语”的问题。大多数国外的学习者,特别是社会学习者更愿意把学习汉语当作一种时髦的消遣或者是娱乐,而不愿意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2.课时不能保证。

语言机构中培训性质的汉语教学中学生由于本职工作太忙或者惰性的原因,固然难免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情况,即使是小学、中学、大学等专门教学机构中,汉语的课时也是微乎其微。以笔者所在的泰国易三仓大学为例,该校的Busine Chinese专业课程设置中汉语课只占全部课时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余大量的时间是用英语在上其他经济方面的专业课或者泰语课。在中小学中,虽然政府支持开设汉语课,但是很多时候还停留在兴趣课的阶段,对于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没有任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时候,中小学中的汉语课流于陪孩子玩而已,这种情况在小学中尤其突出。 3.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

目前全球的汉语热方兴未艾,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汉语的学习还不能给学习者带来直接的收益,学习者的工作生活也没有对其汉语提出明确的较高的需求。加之客观地讲,汉语学习对于大多数外国学习者来说,确实存在着比较难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习者浅尝辄止,仅仅将学汉语的要求定位在旅游、购物等环节上,还有很多学生是处于“寻根”的目的在学习汉语,例如在泰国,华裔的汉语学习者占了全部学生的绝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了学习动力不强,稍遇困难就放弃也就不难理解了。 4.民族性格不同。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德国人就是精于抽象思维,法兰西就是一个浪漫的民族等等观念推而广之,但是不可否认作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总是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思维方式与习惯。例如笔者发现泰国人的特点是不喜欢独来独往而又希望老师能故给予明确的答案。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即使老师通过别的方法让学生领悟到了某个词语的意思,学生仍然会使用媒介语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如果老师不能给予确认,就与同学进行确认。

由于在国外的汉语教学与国内的教学有如上不同,加之生活交往诸方面的需要,对在国外工作的汉语教师的外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造成了一些教学机构,特别是在教学主管不是非常精通汉语教学的时候,盲目地提出了教师必须懂媒介语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即使教师明确地知道使用目的语直接进行教学的效果会更好,屈于各种现实的压力,也不得不退让。此种情况恰如利玛窦当年之来华传教,最终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先“适应”当地人的习惯而非马上“改造”他们的信仰。只有先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市场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之后,才可以谈得到对之进行“改造”。在这种情况下,媒介语确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定的作用。简而言之,包括: 1.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

特别是当媒介语是学生的母语时尤其如此。例如在语音阶段,教师如果知道媒介语与目的语的音韵体系,就可以在教学中清楚地区分哪些音是双方共有的,可以进行“正迁移”,哪些音是似是而非的,应该加以注意;哪些音是此有彼无的,提醒学生注意不要误用。又如对于大多数外国学习者来说,“了”绝对是一个汉语学习中的难点,但是对于泰国学习者来说,就不是最大的难点,因为在泰语中有一个与之极其类似的助词。只有了解了两种语言的具体差别,才可以在授课的时候有意识地做到有的放矢、防微杜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所掌握的外语不嫌其多,越多越好。只有教师也有学习第二语言的亲身经历,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学生学习的困难;只有教师对学生的母语非常了解,才能未卜先知他们的难点所在;只有教师掌握了很多不同种类的外语,才能高屋建瓴地看待各类语言,发现其共性与特性,避免就事论事。 2.可以有效地树立教师的威信。

从事对外汉语教数学,身肩文化使者的神圣使命,教师个人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极其重要。但是,如果教师本人外语不好,就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对学生的问题也不能做到了如指掌,在指导学生的时候盲目出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个别老师即使会一点外语,在使用媒介语的时候,不是发音不准,词不达意,就是张冠李戴,让学生莫名其妙,这样的情况也会大大降低老师的威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所掌握的外语不嫌其精,越精越好。如果学生知道了老师的外语很好,老师也有学习外语的丰富经验,老师只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换言之——为了对学生更负责,才在课堂上尽量不说媒介语,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自然会很高,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3.可以密切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关系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但是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多方面的营造,教室上课时的教学技巧固然是一个方面,教师的个人魅力也不可忽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中外文典故信手拈来,与学生互动时得心应手,在课下风趣幽默,可以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的老师想不受学生欢迎都难。 4.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般来讲,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主张用外语进行大段的讲解,但是在必要的时候,恰当地使用媒介语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的使用不单单是指教师说媒介语,还包括与目的语进行适当的对比分析。例如在对日进行汉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对比突出汉日两种语言在使用汉字时的相同与不同,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对英美国家的人进行汉语教学时通过对比发现英汉两种语言虽然形态很不相同,但是在语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紧张感;在对泰进行汉语教学时,适当对比泰汉两种语言的虚词上的异同,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两种语言同属汉藏语系,有很多相似之处……总之,一针见血的使用媒介语,在特定的情境下可以使对外汉语课堂增色不少,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可以有效地降低教学成本。

听说法进行教学时,虽然强调师生不应在课堂上讲媒介语,但事实上很难绕过去,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很多课本是使用媒介语进行注释的,学生虽然口头不说,但事实上经常在进行目的语与媒介语的转换。事实上,对于成年学习者来说,要求其完全放弃其母语或者是媒介语,无异于掩耳盗铃。直接法的做法是,完全杜绝媒介语,借助于图片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建立目的语与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这种做法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教学成本的增加,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规模不大,个性较强的情形下尤其如此。另外,视觉材料展示一些具体的实物固然比较方便,但是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再想用这种办法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为了说清楚一个问题,不得不大张旗鼓多方准备,从头说起,费时费力,可能还需要诸多的辅助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张不妨适当的使用一点媒介语。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任何两种语言之间都不可能存在完全一致的对等现象,因此学生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负迁移”现象,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使用得当,教师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把控能力,还是利大于弊的。比如说在介绍汉语的所有格“我的”、“你的”、“他的”之时,这个的字如何让学生理解,如果不借助媒介语,往往会给一些没有经验的老师造成一个很大的难题。有经验的老师固然可以利用手势、动作很好地将这个问题解决,但如果再加上英语的my、your、his适当明确一下也未尝不可。

可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使用媒介语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特别是在国外从事外语教学的特定情况下。但是要想让媒介语使用得精彩,帮助老师让汉语课堂加分而不是减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在使用媒介语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好使用媒介语的时机。

万不可时时使用媒介语,也不可每句必使用媒介语进行翻译,这样就落入了俗套,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于学生的学习不利,而且助其养成了一定要依赖媒介语的坏习惯。常此以往,有百弊而无一利。那么,什么时候使用媒介语合适呢?例如,在对零起点学生进行第一次教学之前,适当使用一点媒介语进行介绍,既可以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又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高素质教师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建立。又如,在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通过图画、体态、手势语言以及上下文进行了充分的启发,学生已经基本理解,正确答案呼之欲出的时候,可以画龙点睛,或者学生用媒介语说出正确的理解之后可以给予即时充分的肯定。又如,当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时候,巧妙使用一点媒介语可以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再如当课堂教学推动不顺利的时候,适当地使用一点媒介语,也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当然,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是很少会把自己逼到推动不下去的尴尬情形之下的。 2.要掌握好使用媒介语的度。

如果允许使用媒介语,一些老师很可能用媒介语与学生大谈特谈,一节课下来,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没有得到什么锻炼,教师的口语水平倒是提高不少。如果说这种授课方式在专门的文化课或者讲座中尚可一用的话,在汉语技能的训练课中实为大忌。“普林斯顿北京暑期中文培训班”的负责人认为恰当地使用媒介语确实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鉴于国内目前大多数汉语教师的外语能力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于是干脆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完全禁绝教师使用媒介语。但事实上,随着年轻教师的不断成长,汉语教师的外语能力也越来越高,适当地进行引导,帮助其反复地进行揣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相信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是会逐步掌握这个度的,而且会越来越纯熟。因噎废食的做法短期内固然有效地预防了一些问题的产生,但是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3.要对媒介语与目的语两种语言的差别熟稔于胸。

如前所述,媒介语使用不当,很可能会造成学生的“负迁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一定要对两种语言都精心研究。例如很多教材与工具书上将“见面”与meet进行对译,教师在授课时如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指出两者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会造出“今天下午我去公园见面我女朋友”的句子;又如英语中的dull有一个义项是“无聊”,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指出它的别的义项,学生马上又会犯“这把刀很无聊”等看似莫名其妙的错误。教师只有将媒介语与母语都运用得得心应手,才能在教学中感到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对外汉语教学本来就是意向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绝不是“小儿科”,也不是是个中国人就能做的,既然要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4.要随时调整使用媒介语的方法。

教师要根据不同国别、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学生随时调整使用媒介语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学生,随着学习程度的变化,学习状态的不同,教师也不应教条,而应随机应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的教师在中高级阶段,课堂上仍不断地说“very good”、“read after me”等媒介语,既单调又无聊,实无必要。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甚至可以不使用目的语,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也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再有,一个班如果存在不同国别的学生,如果老师使用媒介语不当,也可能会影响个别学生的情绪,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注意的。老师每天走进课堂都是面临着一次崭新的考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学生又会有什么新情况,使用媒介语也是这样,所以教师只有苦练自己的基本功,方可在课堂上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而这一切都应该在悄无声息中进行,这好比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而优秀的老师方可达到“法极无迹”的境界。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媒介语运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如果运用不当,则事倍功半。如何恰当地使用媒介语,使之达到一针见血、画龙点睛的作用,向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俗话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媒介语的运用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让自己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永远精彩,让自己永远受到学生的欢迎。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固然艰巨,但是每一个从事这一项光荣使命的人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争取让自己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师

第12篇:在教学过程中专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二年级学生有一个缺点:书写错误,做题粗心,错题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从不检查,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字写得慢些,写得工整,格式不对,书写不工整,一律重新做过,经过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题还是错得多,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了这样一条规矩,如果语文作业连续五次既工整又正确,老师就奖奖品,这样激发了优生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是懒习惯了,对此无动于衷,怎么办呢?当然还有办法,每天作业错了的重新改过,改正确了才算过关。

学生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空间无限 创作无限

──《黄山奇石》教学随笔

广东省广州市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 江红梅

《黄山奇石》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极富代表性的奇石。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手笔,把怪石写得栩栩如生,且富传奇色彩。对于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这是一篇最好的典范。为了科学有机地挖掘文章潜在的创作空间,我采用“先读后议,先说后写”的方法,将“阅读”与“创作”有机地结合,目的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提高创作热情。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块奇石?

生:(各抒已见)„„

师:(指一生)你说说为什么喜欢“仙桃石”?

生:因为“仙桃石”像一个大桃子,桃子又大又甜,很好吃,所以我喜欢。

生:因为“仙桃石”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桃子,所以我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仙桃石”,不过我喜欢它的原因是因为“仙桃石”的名字特别好听,听到这个名字,我就会想到„„

生:(抢说)我想到了孙悟空偷吃王母娘娘仙桃的故事。

生:我想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

师:你们能结合课文中“从天上掉下来”这一句,再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仙桃石”的来历吗?

生:(自编故事,口头创作)„„

师:同学们,一块“仙桃石”引起了我们多少神奇的想象。在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像“仙桃石”一样形状独特,大小不一的石头。为了把这些石头介绍得更生动,作者既给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还详细地描绘了石头的样子。读后令我们产生无穷的想象,看来,说话写文章只有讲究方法,才能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仙桃石”的来历进行口头创作,既理解了文章内容,又深化了课文的意境。为了进一步让学生领略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神奇魅力,加深对课文中“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的理解,我结合课后练习: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怪石的样子。说一说,再选一个写下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附】《黄山奇石》练习作品:

黄山奇山

周子瑜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色。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我最喜欢的“天狗望月”。

传说孙悟空最喜欢天狗,有一次他和天狗在天街上散步。一边走一边闹,追追打打,一不小心,天狗从云端掉下人间,正好那天是中秋节,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天狗伤心地哭着,他多么再想回到天庭,多么再想见到自己的好朋友。想着想着,天狗一动不动地睡着了。醒来时,它已经变成了一块石头了。就这样,每当你来到黄山,就可以看到一块石头,它的样子就像一条狗,伸着脖子,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像天狗的石头称为“天狗望月”。

第13篇:在教学工作会议讲话稿

首先,我代表院党委祝贺我们这次教学工作会议~成功。

自去年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时间过得很快。在这一年中全院上下努力工作,虽然出现了”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我院的各项工作还是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尤其是在教学工作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人数突破记录;教学督导组工作顺利开展;学科建设深入人心;全体教师的心血之作--教学大纲成功付印;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方案已经确定……可以说出现了我院前所未有的好局面,为下学年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同志们谈到了很多问题,下面我着重就实行学分制问题谈一点看法。

我们这次教学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研讨我院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方案。学分制改革可以说是时代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越来越为世人关注,同样,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时期。实施学分制改革则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在我院推行学分制改革不仅是市教委的决定,而且也是我院师生的迫切要求。****年秋季将在我院开始实施的学分制改革是院党委的重要决定,党委希望,这一步能走得扎实,走得成功。

现在距离****年9月在新生当中开始实施学分制只剩下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我们已经开始了倒计时。这次教学工作会议后,院党委希望各教学单位抓紧落实会议精神,就我们这次会议研究的学分制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征求意见,提出建议。现在我代表院党委向各教学单位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1、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目前的整体形势对我院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是十分有利的。从外部大环境看,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教育改革,教育部、天津市教委为了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鼓励各高等学校推行学分制改革,相应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这样就为学校的改革创新留出了一定余地。从学校自身看,近几年来我院的各项工作都已经逐渐步入正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投入逐年增加,教师、学生对近年来的教改工作是充分肯定的。这些有利条件是我院发展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各教学单位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以推行学分制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我院的教学改革,使我院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紧抓落实,务求实效。

这次的教学工作会后,大家身上的担子很重。一方面各教学单位要抓紧时间消化会议精神,力求会议上的讨论结果都能够落到实处。同时各单位负责人还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作用,我院学分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能够为每个教师所了解,并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使学分制能够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各教学单位还要针对学分制的实施方案重新修定本单位的教学计划,这项工作要在下学期初完成不但时间紧迫、工作量相当大,而且还关系到我院学分制能否正常实施,所以希望各教学单位抓紧时间积极落实。

3、积极参与,正视困难。

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我们既要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工作之中,同时又要冷静思考,认清各种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认清要实现符合我院特色的成熟的学分制,是需要一段调整、磨合的时间的。学分制的施行对我们学院来讲可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某些漏洞和失误是难免的,同志们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在面对问题时不能畏首畏尾,停滞不前,要正视困难,群策群力,相信能够解决遇到的难题。

4、全院上下,通力合作。

学分制改革不仅仅是各教学单位的事情,它是一项牵涉到各方面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推行完全学分制后学生工作、人事工作……都将面临新的挑战,这些部门应该从现在就开始规划本部门适应学分制的改革措施,争取在****年9月前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

同志们,学院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工作也非常繁忙,这次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集中在一起开教学工作会议,应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大家利用这次机会,进行认真的研讨和总结,互相交流,学习,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助于学院总体的事业发展,也有助于党委的最终决策,我代表院党委向大家表示感谢!

再一次祝贺会议的~成功!

第14篇:在教学工作会议讲话稿

在教学工作会议讲话稿

首先,我代表院党委祝贺我们这次教学工作会议圆满成功。

自去年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时间过得很快。在这一年中全院上下努力工作,虽然出现了\"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我院的各项工作还是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尤其是在教学工作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人数突破记录;教学督导组工作顺利开展;学科建设深入人心;全体教师的心血之作--教学大纲成功付印;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方案已经确定……可以说出现了我院前所未有的好局面,为下学年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同志们谈到了很多问题,下面我着重就实行学分制问题谈一点看法。

我们这次教学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研讨我院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方案。学分制改革可以说是时代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越来越为世人关注,同样,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时期。实施学分制改革则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在我院推行学分制改革不仅是市教委的决定,而且也是我院师生的迫切要求。****年秋季将在我院开始实施的学分制改革是院党委的重要决定,党委希望,这一步能走得扎实,走得成功。

现在距离****年9月在新生当中开始实施学分制只剩下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我们已经开始了倒计时。这次教学工作会议后,院党委希望各教学单位抓紧落实会议精神,就我们这次会议研究的学分制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征求意见,提出建议。现在我代表院党委向各教学单位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1、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目前的整体形势对我院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是十分有利的。从外部大环境看,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教育改革,教育部、天津市教委为了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鼓励各高等学校推行学分制改革,相应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这样就为学校的改革创新留出了一定余地。从学校自身看,近几年来我院的各项工作都已经逐渐步入正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投入逐年增加,教师、学生对近年来的教改工作是充分肯定的。这些有利条件是我院发展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各教学单位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以推行学分制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我院的教学改革,使我院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紧抓落实,务求实效。

这次的教学工作会后,大家身上的担子很重。一方面各教学单位要抓紧时间消化会议精神,力求会议上的讨论结果都能够落到实处。同时各单位负责人还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作用,我院学分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能够为每个教师所了解,并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使学分制能够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各教学单位还要针对学分制的实施方案重新修定本单位的教学计划,这项工作要在下学期初完成不但时间紧迫、工作量相当大,而且还关系到我院学分制能否正常实施,所以希望各教学单位抓紧时间积极落实。

3、积极参与,正视困难。

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我们既要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工作之中,同时又要冷静思考,认清各种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认清要实现符合我院特色的成熟的学分制,是需要一段调整、磨合的时间的。学分制的施行对我们学院来讲可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某些漏洞和失误是难免的,同志们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在面对问题时不能畏首畏尾,停滞不前,要正视困难,群策群力,相信能够解决遇到的难题。

第15篇:媒介实习心得体会

媒体实习心得体会

能进自己早前就憧憬的媒体实习我觉得十分荣幸,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收成很多。在这里不敢说给大家介绍教训,只是对自己实习到现阶段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愿望可以取得大家的共识和互勉。

⊕实习不完整即是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必定是实习的一局部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假如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准确,首先,服务工业发展到当初,卫生已经不须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阅读消息,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当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方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重视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咱们实习生,资格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系的固有状况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攻破,因而刚开端做冷板凳也是必定的进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均衡过,然而当后来繁忙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爱慕冷板凳时间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成

做记者采访是粗茶淡饭,不论是电话采访、面谈仍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常常波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领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实在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接洽一家京城有名的高等健身核心,因为当时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职员又特殊咄咄逼人,(有经验的人都晓得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伶牙俐齿)几回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念,大范围的企业部分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备我,而表示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苦口婆心。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未几,但第一次印象非常深入。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表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因为采访地点距离估量过错,我一路走了从前,到了那边就发明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导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挪动的间隔,不在双脚支持范畴之类就不要抉择步行,而所有会产生的可能性都要斟酌到。

⊕意外的收获只给有预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拟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由于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不那么繁多和平白,编纂们有本人明白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善良地给我先容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能够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遇往往是很常见的,因此有时光多和记者编辑说谈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事与愿违。

其次,“筹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联哦,踏实的专业才能跟常识贮备才是老师重视你,释怀你交给你义务的终极保障。

首页12尾页篇二:新闻媒体报社实习总结

教学实习总结报告

陈 刚

(新闻112, 2011122088)

实习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港日报社

实习时间:2013年7月17日至8月17日共一个月

实习基本内容:在报社,我主要是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同时由于是经济部主要做经济新闻的采访和写作。实习主要是:看报纸、写作新闻和新闻采访。 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是从7月17号开始的到8月17号结束,整整用了一个月时间,在这一个月里我主要是做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方面的工作。

实习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所有东西对我来说都是新的,而且第一天实习的时候超紧张,在报社都没敢去吃饭。不过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虽然不大,但是我还是挺满足的。

实习就这么开始了,可是实习似乎并不是很忙,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实习了两天后,到7月19号,我有了一篇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发表了,那个其实我也没做很多,多数都是老师做的。

在报社,主要是看报纸,各种类型的报纸,由于被分在经济新闻部,我会主要看一些经济类的新闻。了解一些经济的专业知识,在写作中体现。其实看报纸是一件很考验耐心的事情,需要静心看报纸。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就当我完全对实习失去希望的时候,在第二个星期,我迎来了我的第一次采访,接着的几天采访任务很多,每天的采访时间很长。在这些采访后,我必须做的就是写稿子。 老师每天都会让我写一些消息,模仿报纸新闻,看报纸写消息。他让我在平时可以将一些通讯改写成消息,模仿报纸新闻的格式,套路的写作新闻。然后老师说,自己平时可以写一些散文,老师还让我跟着他一起写一些言论类的报道。这次实习总共有十几次采访,写作方面,尤其是对消息的写作得到了很多的锻炼。

老师会经常让我写一写消息随着实习的不断推进,我做的工作也越来越多,写新闻方面也由消息的写作逐渐向写新闻时评过度,学习到很多新闻消息和其它题材新闻的写作。实习中,我觉得我被锻炼最多的还是新闻采访方面。在实习中,我去采访了施工现场,采访过农作物的收成,采访过政府机关会议,采访过街道办。各个类别的人都有接触,在新闻采访中也接触了很多类型的人。 实习的主要工作是新闻写作,新闻采访。在实习中,我主要是看报纸和新闻采访写作的工作。

这次实习我收益良多。实习中我了解到其实写稿子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多看报纸也是练习、学习写作新闻的一种方式,必须要先从会读开始,才能在报道中模仿精髓写出好的报道。再者,看报纸我知道了一些和书本上学到的差不多的东西,当然,在报纸的写作上也有很多和我们学到的不同的地方,比如,在写作的语言上,一定要避开有争议的字眼,争取不带来矛盾等等。

写稿中我知道了写作新闻要把握好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适合报纸的整体风格,要和报纸的性质相符合,了解报纸的主要受众,迎合受众的要求。在消息的写作中要把主要的事件写进题目里;写作消息要把重要的东西写在前面,背景之类的可以写在后面,也可穿插其中;语言方面要注意所要发表的报纸的性质,避免矛盾词汇,说话要灵活圆润。在写稿子之前要对事件有准确的把握,真实准确的说出事件的全部。把报道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获得这一消息。写稿子的时候遇到自己不确定的信息不可以自己臆想,一定要想有关人员进行确认后方可下笔定稿,这个很重要。不管写消息还是写其他任何类型的新闻都要真实准确,用词巧妙。对于新闻的写作方面要处理好语言,应该用好语言,不能有激化矛盾的词汇语句出现。注意报纸的性质以及这份报纸的受众的喜好。这样才会写出大家都喜欢的报道而又不是水准,同时还能把事实呈现给读者,真实可信。 采访让我知道了采访以一种聊天的方式更能使得双方放开坦诚相待,这样就会采访得到更多更有用的消息,真心挺好的。采访还让我知道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采访的时候一定要把对方所说的话记下来,这样在写稿子的时候才不会因为忘记信息而写不出重点,找不到好的角度。在会议采访中,观察最为重要,随时做好会议笔记,整理会议的过程。对于会议的走向要有个深度的把握,对于会议的高潮要准确把握,对于会议中的突发事件要及时关注。

作为一个记者要上至领导下至劳动者都要进行深入体会,要承担好自己的职责,不怕苦不怕累,将最新的消息及时准确的反馈给人民。作为一个记者,强壮的体魄是必备的。要做好政府工作的宣传,让人民了解政府的工作。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很重要。了解一些专业知识是采访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平时一定要多看书,多了解各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访中有话可说,让受采访者敞开心扉。记者要成为一个通才,必须要多看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这次实习报社老师给我的是优秀,但是 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不懂和不足的东西。实习中总共有包括《市区日供水量突破27万吨 供水部门积极应对用水高峰,“深度处理”二期投用改善水质》、《海滨大道55个项目 整治出新完工》、《80后建设者“三过家门而不入”》等共17篇作品,发表于《连云港日报》多期的多个版面上。主要是a版和b版。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点最新体会:我一直告诫自己要努力在平淡的工作中保持斗志,我现在发现思考总结是保持斗志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时常用文字梳理自己思想一步步成熟深刻的过程,能很好的起到自我激励的效果,从而保持斗志!篇三:广播电视媒体实习总结

实习总结

实习到现在,有小半年了,在外面经历了一些事,也感悟到了一些,很多在学校觉得理所当然的,发现在社会中未必如此,十年磨一剑,这剑是否锋利,是不是宝剑,还是只是样子货,唯一的检验方式,便是在这火热的新闻一线,用现实的烈火淬炼,让自己成熟。下面是二十一条自己的小感悟,希望自己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继续进步。

第一, 跟着老师跑和自己跑是两个概念,跟着老师跑是一个学习的心态,

而自己出去跑很多事情就得自己拿主意,下决定了。司机老师和摄像老师陪着自己东奔西走,跑了一天,累得要死,最后稿子还发不了,这个愧疚感和责任感是很强烈的一种压力。虽说不是不成功,便成仁,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危机感。所以要求自己尽快的成熟,尽快的成长起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第二, 现实中碰到的问题远远比书本上写的解决办法要多,当第二天要出

去的时候,真的不知道明天会遇到什么情况,会采到一个怎样的信息,唯一能做的是提前做好准备,联系好采访对象,做好提前的案头准备工作。要不等过去再找是很需要时间的一个过程,去陈家渡的那一次就是他们的人都去忙拆迁了,联系了好久才找到一个人介绍大概的情况。所以提前的案头工作一定要做足,要不过去了在很短的时间内一紧张,就完了。既浪费时间,又得不到信息。

第三, 做报道的时候要把握好导向,搞清楚自己从属的媒体的性质和定位,

知道什么可以报,应该怎么报,都是很有讲究的。要学会融入联播的报道语境和报道方向,不然只会南辕北辙,越努力离目的地越远。这个需要对中央的政策和现实环境有相当的了解,这条路上,我还要努力学习,边学边走。

第四, 当开始做一个选题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选题的核心是什么。比如

说菜价,这次做的过程中犯的很多错误,就是因为没有理解这次做采集的核心在哪里。对于这方面的把握,我还很需要学习。譬如,第一次做把重点放在了菜的质量安全上面,第二次又偏离在城镇化合农资用品方面,就

是第三次,还是有点跑,对于一个选题核心的把握,既要考虑它的事件背景,又要联系党的相关政策,这是个很有内容和学问的,需要相当的水平。 第五, 在自己不懂得时候,要请教老师们。学会融入集体,运用集体的智

慧。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做菜价调查的时候,老师们都给了相当多的指导和建议,在实际采访过程中,老师都提供了很多建议和素材,真的是很感谢这些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对于一个刚刚迈进电视新闻行业的新人来讲,老师们的建议和帮助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第六, 做新闻的时候,不应该只停留在事情的表象上。譬如,菜价涨了,

不因该只停留在涨了多少的具体现象上,而是应该尽可能的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为什么涨了,什么时候会回落,是不是正常的市场状态下的涨价,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或许是调查采访的关键。 第七, 想要获得成长,还是应该到一线去。只有上了战场,经过了战火的

洗礼,一个菜鸟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能够担当的战士。掩盖在平时温和环境下的软弱、脆弱、缺点和不足,会在这个实际的过程中被放大,一个又一个的显现出来,阻碍你去成长和进步,这个克服的过程,就是一个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第八, 细节为王,注重细节是这个时代成功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

这个世界上的新闻事件很多,大概的五个w大家都很清楚,讲的也会相当明了。这时候对于线索、细节的挖掘便很考验记者的功力了。作为刚开始做新闻工作的我,对此体会尤其深刻。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细节身后都可能隐藏着让你难以置信的大事件,而对于细节的认真的挖掘会让自己的稿子呈现一种比较全面、详细的面貌,而那些细节更为打动人,更有传播效果,让自己的稿子更为生动。

第九, 全力以赴,狮虎搏兔,做每一篇报道是都要用心,百分之百的认真

和努力。无论是短消息、长消息还是人物专题,都必须得认真。粗枝大叶的态度和得过且过的想法会让自己的稿子单薄很多,甚至很多时候会错过很多机会。

第十, 在报道一些已经报道了很多次的事件的时候,要学会寻找新的角度, 譬如手机实名制。关于手机实名制的探讨和争议已经蔓延了将近一年多,

很多的信息,关于手机实名制的意义和具体实施内容已经成为了众人皆知的二手信息,在这个时候还要继续做手机实名制,自然要寻找新的角度。在9月1日当天做的话,自然是第一批手机实名制实施之后的新用户的感受如何了?这样以个体的感受作为切入口,每一个人吧都是独一无二的,二手的信息经过这个独特的人的转化,至少会有点新的味道。 第十一, 注意休息,电视工作是一个不定时的工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有

没有活,或者说是明天早上有没有活要做。但唯一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必须及时休息,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晚上下不了线,早上起不来床,是每一个人成功的障碍。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做什么,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作,效果都会好一些。另外,早睡早起有利于身体健康,一个好的身体也是我们工作所必须的。病恹恹的,干什么都没有精神。

第十二, 到达实习单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融入环境。不要因为自己是实

习生就觉得有多少距离,只要在新闻工作单位,你的身份就是一名记者了,虽然是实习记者,但你干的活却是和老师们一样的,不要因为这个而给自己做不好事情找借口。不管是联系采访对象还是真正的出去采访,都要注意,你是以你所在的平台的记者的身份去的,这样的平台在一定的时空中都是有相当的口碑和社会影响力的,在过程中学会身份认同,平台的身份会给自己减少很多障碍。

第十三, 当做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

别像猴子掰包谷,边掰边扔。记得这些联系,没有前因哪来的后果,不一定要写出来。但是自己必须清楚,不要浪费自己的心思。

第十四, 注意自己的穿着,不同的单位对于穿着的要求不同,一定要自己了

解清楚,别犯了忌讳自己还不清楚。新闻报道有其严肃性,一般要求记者穿正装,比如要穿长裤,上半身穿的t恤或者衬衫要有领子,胡子的话要刮干净,发型的话不宜太潮。这个主要是男生的要求,女生不明。 第十五, 采访的时候力求全面,凡是自己想到的,一定要多一点细心和耐心。

因为一旦自己采访结束了,再次补充的话是相当麻烦的事情。事件进程了解、人物同期采访、记者出镜、相关信息和材料,一定要全面,怕少不怕多,别让一时的懒惰造成自己更多的遗憾。

第十六, 电视新闻记者的文字能力很重要,不写好稿子,配好解说,一篇新

闻是不可能编出来的。同样是传达信息,更优美、更富有修辞气息的传达方式无疑更令人喜欢,自然效果就更好一些。文笔的锻炼和提升时一个漫长的工程,多看多读多写,尝试不一样的表述方法,用恰如其分而又精彩的语言写作,这个很重要。

第十七, 同样,熟练的画面编辑能力也是声画一体的立体传播中重要的一环,

画面编辑的基本规整是必须做到的,没有夹帧、黑场这都是必须的,这个都是基本功。更多的是进一步的学习和锻炼,对于画面组接中节奏和虚实的把握这都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看相关的理论书籍,看很多拍的很棒的电影,吸取它们的知识,让自己获得进步。其实,新闻也可以拍的很美,前提是你足够用心。

第十八, 有些生活中的常识和技能是必须掌握的,或许以前和自己的生活接

触不多,不怎么了解,但现在,很可能就是必须掌握的了。譬如:坐车如何系安全带,对于车辆品牌型号大概的一个认知,这些以前都不怎么注意,现在却是经常要碰到,回避不了那就只能掌握。无论是否愿意,你都要接触很多,学会很多。

第十九,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记者是个杂家,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

很难。三教九流、诸子百家要想都像《赤壁》中诸葛亮都那么略懂一点,背后要付出的功夫绝对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每次跑的新闻都可能是一个自己从前并不怎么了解的领域,可能有很多自己不了解,在这个过程,要强调的是学习力。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流程。当然,平时的知识积累是必须的,书到用时方恨少。

第二十, 一定的英语能力是必然的,英语、驾驶、计算机都是要掌握好的工

具。在日益开放的中国,你在采访过程中遭遇老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任何电视台都没有给某记者配备翻译的想法和做法,所以男儿当子强,自力更生,学好英语是无法逃避的现实要求。

第二十一, 最后, 在寻找住处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找寻可以上网的地方,永远

不要脱离网络,不要脱离资讯。和学校、学院的联系,很多事情学院都是在网络上通知的,记得经常查看自己的邮箱。上网少玩游戏,多看点资讯,

你所了解的很可能就是自己下一条就要做得新闻。

总结了好多好多,可这些只是新闻工作要注意到的冰山一角,很多业界和学界的前辈写了成千上万本数以百万字的书,也没把这个行业给说的一清二楚,我不过一个刚刚在电视新闻工作中泡了不到一年的新人,感悟也只是这么一点点,唯一的希望是不断地学习,改正错误和缺点,力求做得更好。最后,一个忠告送给自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07广电班:

吕凌云篇四:最新媒体类实习总结 2010年暑期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重点参与和信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影视包后期的制作。了解了影视的性质,为毕业设计做了个定位,为更好的做出这个毕业设计去学习了promire等软件,解决了毕业设计的技术问题。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宣传片剪辑的制作,和这使得我离影视后期这个行业又迈出了更大的一步,因此我更坚定了自己做影视后期这个行业的决心。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情况介绍

本人2010年7月10日到8月10日在山西和信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实习,通过实习对影视后期的制作这方面市场的总体竞争环境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通过面试我进入了山西和信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了一名实习生。刚开始我就主动要求,接触多方面的工作。想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实战经验,来弥补在大学期间所欠缺的。山西和信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是专业从事影视制作、电视栏目运营、品牌策划与推广、广告设计制作与发布、大型文化活动策划组织的新兴文化创意企业,而这方面恰好是我的兴趣所好。把自己的一些设计观念溶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是我的设计理念与实践所追求的。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实习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一个企业的推广宣传片做剪辑。对于影片的剪辑从开始的强劲斗志到后来的丧失信心,让我明白更多的关于专业的知识。作为企业形象宣传片,更多的是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企业的总体特征。而不是完全的体现个性化设计理念。接下来就是芦芽山景区推广的策划,我是第一次参与策划这方面的活动。在策划中,感受最多的是“品牌”两个字。

对于品牌的认识程度并不高的我,在设计时没有考虑更多整个行业的各个环节。提出确实可以给商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只单纯依靠概念的偶然性太大,容易抄袭,并缺少系统性与连续性。如果企业是品牌驱动型的,就可以依靠系统、科学的品牌管理,将概念转化的品牌核心价值在消费者心目中广泛传播,建立起强有力的品牌联想与品牌个性,取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设计之前,就应该把“品牌”完善,在整体的品牌战略指导下整合宣传文案。在文案的大体方针下,设计动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高效的完成对外的品牌宣传。 品牌的竞争定位:认清自己在市场中的品牌地位,才能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品牌走向。 清晰而准确的定性分析对于制订营销宣传策略、确定音视频设计风格等营销行为都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我以此为鉴,在休息时间对品牌目标群体集中度做了较深的了解。品牌的传播集中度的定位:从传播的起点和终点,包括传递过程,都有一个集中的焦点。不要把品牌计划浪费在

太多的方面,而是集中在一个点上对受众形成最大的冲击,这样才能让相关的品牌工具发挥最大的功效。从策划、创意、文案写作、设计、拍摄、动画,到后期合成和媒体投放,贯穿始终的只有一点一滴集中,就越可能照亮目标。在实践中,品牌形象和品牌识别这两个概念经常被十分遗憾地混用。营销专家普遍认为,品牌识别更多反映的是品牌物理的、“硬”的特点;品牌形象则是人为赋予的、市场接受的、“软”的品牌属性。简言之,树立一个电视频道的品牌的目的,是围绕某种与品牌内涵相吻合的品牌形象去建立尽可能长期的品牌忠诚。创造一个品牌合适的形象需要长期的努力;纠正一个不恰当的品牌形象,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大的努力。不恰当的品牌形象,就是指品牌形象分散、多维,而不是仅指负面的品牌形象。这种纠正实际上是自己以往的传递分散进行否定并抗衡,不但不事倍功效,而且是一种重复浪费。

四、取的的经验及收获

有关媒体工作者的素质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下面仅从我在电视台的实习经历,我自己最深的体会只有一点: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老话,但经久不衰。作电视媒体这一行,饿着肚子加班是家用便饭,熬夜写方案策划就是夜宵。三四月拍外景要顶着海边的大风。才几天功夫,我这副“弱柳扶风”的骨架便招架不住,叫苦连连,几乎到了形容憔悴、垂垂老矣的地步。后悔自己没有趁年轻时候锻炼锻炼。我是办公室里最年轻的,可是却是最易疲倦的。 敬业的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你绞尽脑汁出来的上百个策划方案,只会被选中一个。而为了这个方案你会搞到心力交瘁。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准备和精神状态,还是另寻高就吧。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千淘万漉虽辛苦,就算被磨练得遍体鳞伤,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 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领导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五、实习心得与体会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把我拉回了现实。感谢公司对我实习期间的关照,让我学到的远远超出了一个月的价值!在实习期间开始真正接触和了解这个行业。当真正了解栏目包装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有点力不从心, 因为传媒品牌的重建是个巨大的工程,要创造高的收视率,要提高广告收益,需要对其它栏目的市场调查;需要对电视观众进行分析;以及创造适合自己频道发展的思路。在做设计的过程当中,我感受到了以前做作业时从未感受到的挫折,在遇到许问技术难点的时候不知如何解决,这让我觉得彷徨不安,此时此刻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少太少,还好在总监以及同事的帮助下,将问题一一解决。这时我才明白团队的力量以及重要性。因此,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我也收获了许多。

第16篇:正态分布及其在教学工作评价中的应用

正态分布及其在教学工作评价中的应用

正态分布及其在教学工作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正态分布,然后阐述了正态曲线的1些特性,最后从比较评价对象的相对位置、品质评定数量化、判断教学工作是否到位这3个方面论述了正态分布理论在教学工作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正态分布;教学工作评价;正态曲线;标准分数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Work Evaluation

ABSTRACT

At first, this article has introduced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then elaborate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mal curve, finally, the author has discued the application of normal distribution in teaching work evalu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compar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evaluation object, turning quality ae to quantity and judging teaching work whether arrives.

Keywords: normal distribution; teaching work evaluation ; normal curve; standard score

正态分布的由来

正态分布是最重要的一种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概念是由德国的数学家和天文学

家Moivre于1733年首次提出的,但由于德国数学家Gau率先将其应用于天文学家研究,故正态分布又叫高斯分布,高斯这项工作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他使正态分布同时有了“高斯分布”的名称,后世之所以多将最小二乘法的发明权归之于他,也是出于这一工作。高斯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重要的贡献不胜枚举。但现今德国10马克的印有高斯头像的钞票,其上还印有正态分布的密度曲线。这传达了一种想法:在高斯的一切科学贡献中,其对人类文明影响最大者,就是这一项。在高斯刚作出这个发现之初,也许人们还只能从其理论的简化上来评价其优越性,其全部影响还不能充分看出来。这要到20世纪正态小样本理论充分发展起来以后。拉普拉斯很快得知高斯的工作,并马上将其与他发现的中心极限定理联系起来,为此,他在即将发表的一篇文章(发表于1810年)上加上了一点补充,指出如若误差可看成许多量的叠加,根据他的中心极限定理,误差理应有高斯分布。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到所谓“元误差学说”——误差是由大量的、由种种原因产生的元误差叠加而成。后来到1837年,海根(G.Hagen)在一篇论文中正式提出了这个学说。

其实,他提出的形式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海根把误差设想成个数很多的、独立同分布的“元误差” 之和,每只取两值,其概率都是1/2,由此出发,按狄莫佛的中心极限定理,立即就得出误差(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拉普拉斯所指出的这一点有重大的意义,在于他给误差的正态理论一个更自然合理、更令人信服的解释。因为,高斯的说法有一点循环论证的气味:由于算术平均是优良的,推出误差必须服从正态分布;反过来,由后一结论又推出算术平均及最小二乘估计的优良性,故必须认定这二者之一(算术平均的优良性,误差的正态性) 为出发点。但算术平均到底并没有自行成立的理由,以它作为理论中一个预设的出发点,终觉有其不足之处。拉普拉斯的理论把这断裂的一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实有着极重大的意义。

第17篇:视听语言的心得体会

视 听 语 言 结 课 心 得

学院:美术学院 姓名:赵素敏 班级:数码设计二班学号:091064015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视听语言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更加深了我对数码设计这门课程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视听语言的认识:视听语言就是电影的语言,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的。用一句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用担心没有共同的意义区间,因为这些实践经验大多来自于人的本性和长期的研究积累。

视听语言是用画面和声音传达信息的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的思维方法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抽象的说他是由画面 声音 时间 空间构成的。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视听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起初对于视听语言这门课程十分的不了解,基本上只知道应该是关于影片的表现手法,和如何观赏影片.但是上了冯波老师的课之后对于视听语言有了新的了解.也知道了自己起初认识的肤浅和无知.对于冯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觉得的是很新颖,很成功的.比起那些枯燥的学习理论来说,先理论再实践等方面着手能够让我们更加快捷深刻的明白这其中蕴涵的道理,和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让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的生动,对它充满兴趣.正是这种兴趣,鼓励着我们夜以继日的拍片子,剪辑,合成.虽然拍出来的东西漏洞百出,但是我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我们就是要从这些漏洞中学习,和掌握技巧.这门课让我明白了,我们起初对电影认识的肤浅,对电影制作了解甚少.任何一部电影,一个短片,一首歌的MTV,甚至一个小小的FLASH!也都灌入了制作者的全部心血,它们同样是不简单的.过程一样的复杂,繁琐的.只有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再加上将他们合理的运用在作品中.我们将会受益非浅.

视听语言这门课程老师通过让我们实际操作,自己动手,让同学自己从中去体会。而不是按教科书上来教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动脑从中学到了从来没有学到的东西……从这样的教学方法来学习让我体会很深,在学习过程中很轻松,也很开心,很轻松的学到很多东西。在拍摄中有很多东西是在书上学不到也感受不到,只有在实际的行动中才能学到,体会到和感受到。拍摄中需要一组成员在一起商量,这是一个团体,必须互相团结一起,才能做出一部好的作业。

在这几个星期的学习里我也学到了一些技巧,比如要避免大全景少用推拉,拍摄时间不宜超过六秒除非是要特殊表达的,要三级或二级跳,内反拍外反拍等。。。视听语言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它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团结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生活多姿多彩,更加丰富有味,让我们在大学里学习到更多的有趣的东西。

第18篇:在教科研中成长

在教科研中成长 湖师附小 童月芳

任何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漫长的,而且是充满艰辛的。在科研之路上,我一路走来,便经历了由“事不关己”—“怦然心动”—“独当一面”—“乐在其中”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事不关己

1991年8月,师范毕业的我成了一名光荣的小学老师。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期间,我收获着学生对自己的尊敬、爱戴;收获着自己的成熟、老练;更多的收获着孩子的天真、活泼和快乐。

但对于科研,我总觉得那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是专家的事,是学校领导的事。因此,对有关科研的事,我总是充耳不闻,真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后来,学校领导几次来办公室逐一询问“你们今年想不想申报课题”时,我的头总摇得像拨浪鼓。当得知作为一名名校的老师,至少要参与一个课题时,我便在同事中寻找目标。只要有人有申报的意愿或已申报了课题,我便不管是否值得参与,对自己是否有用,就加入他们的课题,还堂而皇之地告诉领导,“我有参与的课题了”。领导走后,便暗自庆幸,“总算过了一关了!”殊不知,自己又丢失了一个申报课题的机会,丢失了发展、提升自己的机会。那时的我是多么幼稚、可笑啊!现在想来,还真感到有点痛心呢!

二、怦然心动

就这样,当了几年的“教书匠”后,“科研兴校”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了。“科研”已成了一所学校能否得到发展、能否成为一所名校的“基石”。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也专门设立了“教科室”这一管理部门。有一天,学校教科室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问我:“小童,你觉得一年级小朋友的生字,让他们写几遍,效果最好?”我想了想,凭着自己的经验说:“一般写4-6遍效果最佳!刚教后写2-3遍,回家后写2-3遍„„”“你研究过吗?你完全可以以生字教学为课题进行一番研究的嘛!”听了她的话,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哦,课题是这样产生的。做研究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我怦然心动了。我希望自己能真正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去。当时,学校正好申报了省级课题“小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名实验者。我暗自高兴,也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好好探究,勤学习,勤动笔,争取在科研方面取得好成绩。当时,学校申报的这一课题,得到了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有关专家的关注和重视,专家们不定期地来我校做科研讲座。他们不仅从理论上给予我指导,更从实际操作上给予我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不再是一个“科研盲”了。我和其他几位同事负责本课题人格培养五大内容(社会责任感、开放探索、社会交往、社会容让、情绪稳定)中的社会交往一块。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等。一段时间内,我们忙得不亦乐乎。学校的这一课题,经过老师两年努力终于顺利通过省里专家的鉴定,科研成果还获得了省二等奖的好成绩呢!继而,由我们老师编制的校本教材《人格培养》(上、中、下)一书也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望着自己的名字被印成铅字在编委栏中出现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与此同时,我和学校的董校长参与了全国级课题“小学语文‘四结合’的教改试验和研究”。对于这课题,虽然我曾两次参与了省里的年会暨观摩活动,但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如何将电脑和识字、阅读、写作有效地结合起来,还没有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就近也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我只能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慢慢摸索、探究。因此,我一边学习,一边尝试,一边总结。在这个阶段中,我曾设计制作了两个课件《松鼠的尾巴》、《动物过冬》。这两个课件分别获得了全国级三等奖和省二等奖。其中,《松鼠的尾巴》这一课件被收入总课题组课件库中。撰写的《低年级看图作文教学模式之探讨》获省一等奖。至此,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科研带给我收获的快乐!

三、独当一面

尽管在科研方面,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毕竟这些课题不是自己所承担的。我只是一个参与者、实验者。如果有什么实验成果的话,我只有几篇论文和几个课件而已。而且,没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对晋升职称不利。这时的我渴望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希望自己在科研方面能独当一面。机会终于来了。2002年5月,学校又要申报课题了。申报什么课题呢?我回忆着平时在教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也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当时在教学方面的热门话题。我惊讶地发现,当时高中、初中中,对开放式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得特别多,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小学阶段,涉足的人员不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否采用研究的方式学习呢?我思索着。何不尝试一下呢?就算失败,也可以提供给其他老师一个失败的教训呀!那时的我正好在参加本科函授。我还特意请教了我们的学科教师程民。他说:“你有这种想法很不错!小学阶段也可以对这样的课题进行研究的,只不过要吃力一点。”“吃力一点”又算什么呢?!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动态开放的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案。经当时爱山学区教科所的审核,这课题终于成了一个区级课题。于是,我认认真真地投入到我的课题研究中去。经过一年的努力,本课题于2003年的12月结题。我所撰写的结题报告还荣获了湖州市2003年度科研成果二等奖。期间,我所写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分别获得省、市论文评比的三等奖。这一课题的承担、完成,使我对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的科研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科研骨干!

四、乐在其中

几年来,我从对科研的害怕到懵懂到喜欢,可以说经历了整体意识的脱胎换骨,自己的教研意识和科研精神一次次得以蒸馏和升华。科研,让我不断地学习着;科研,让我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科研,提升了我的生命质量。

现在,我承担并进行着两个科研课题——全国级的“优秀班集体建设”和区级的“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为了能踏踏实实、有质量地将这两个课题完成,在工作之余,我订阅了一些教学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学》、《全国小学语文论坛》等,利用一些边角料的时间进行翻阅和学习。从这些杂志中,我不断地了解着小学语文的教改新动向,不断地感受着一位位专家、教师勤奋耕耘的点点收获„„我像小蜜蜂般似的吮吸着他们的甘露。同时,我也喜欢看一些理论书籍,《多元智论》、《课程改革学习主题的构建》、《学与教的心理学》„„这些书不仅充实了我的知识库,更提升了我的理论水平。平时,我还非常喜欢看像窦桂梅、王崧舟、盛新凤„„这些名师所编著的作品,聆听他们充满诗意的、激情飞扬的课。从他们的课堂上,我感悟到了名师的教学艺术,体会到了新课标的精神,领悟到了成为名师的艰辛与不易。他们是小学语文教学方阵的排头兵,是我国新生代语文名师的领头羊,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

虽然同时对两个课题进行研究感到忙碌和紧张,但我乐在其中。这期间,我收获着碰到困难后得以解决的痛快;收获着和同事合作时的真诚;收获着和学生在一起的天真、活泼;收获着自己一天天增长的才干;收获着耕耘后丰收的快乐„„ 自2000年以来,我先后有近40篇文章获奖和发表。也因为在科研方面所取得不错的成绩,我于2004年被评为吴兴区首届教学能手。

不过,我深深地知道,科研是奔向语文素质教育最高境界的康庄大道。只有走得扎实、走得稳重,才能走得有意义。 2005年7月12日

【提示语:开始是参与者,后来独自承担课题,这是本文作者教科研之路的前两步。在做事务性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科学研究,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着,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也能提升生命质量,这是本文作者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后所获得的感受。】

第19篇:在教科研中发展

在教科研中发展

教科研工作是促进教师个人和集体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促

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工作方式,这一点我深

有体会。

记得初到小学任教时,沉重的教学负担使我总也摆脱不了“为了上课

而上课”的折磨,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对自己的课堂教学问题及时作出分

析与解决,每天都沉浸在机械、枯燥的上课之中,沉浸在没完没了的作业

批改之中。日复一日的上课、批改作业沦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既谈不

上有什么成就感,也谈不上有什么个人成长、进步的快乐。我有时也反

思,长此以往,我不就成了“教书匠”了吗?好在有一次我参加了一项课

题研究。从此“踏进”了教育科研之门,教育科研占去我不少时间,但是

随着对教育科研的进一步了解和实践,论文不断发表,教育理论水平逐步

提高,我对自己的工作逐渐有了一种自觉的意识和全新的认识。

2000年开始,我们英语教研组都开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我们经常在

上课之后或利用每周的校教研活动时间对自己的教学有意识作一下反思和

总结:“我这个问题设计得很好,好就好在让学生自己找到了答案”;“在 这里,假使这般提问,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会更有效”;“学生这么回答问

题,对我启发很大”;如此等等。这样的教学反思和总结常常给我一种成

就感,也促使我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同时由于学习的要求和个人兴趣,

我经常参加听课、评课和研讨活动,留意同行们课堂教学上的创新之处,

加以分析和体会,并记录在案。日积月累,我感到自己从教育科研中受益

颇多,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策略,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找到了一条

专业成长的道路。

一、在教育科研中分享教育经验

在教研组内,我们经常组织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不仅仅是念念文

章,做做笔记,更重要的是每人谈一点学习上的心得体会,再组织大家进

行民主讨论,讨论中教师都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受这种集体氛围的感

染,最后形成统一的、比较成熟的意见,值得注意的是要选取好学习、探

讨教学理论的最佳时机。一般认为时机的选取应以各种课型的公开课之前

和之后为最佳。在一个教研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在教研

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内每一位教师的潜力,互相融合,互相配合,正

象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所说:“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

师集体,在这样的集体中的每一个教师看来,全体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

们班上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

的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教研组以青

年教师为主力军,以中年教师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在上

课、经验总结、论文撰写等多方面都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共同参与,分

享研究收获与喜悦。以一节课研究为例,有三种做法:

1.一个人上,大家评课、探讨。

2.大家都上同样的一节课,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听课,互相比较。

3.每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只上一个教学片段,经大家互相评议,集众

家之长,组成一节完整的课。

这样做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使所上课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

容更加详实,教学要求更加浅显,教学方法更能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效果

更加突出。

二、在教育科研中更新教育观念

在通过教育科研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我

发现了教育观念更新与教学策略探索之间存在着一种良性互动。起初,

“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是我们一种朦胧的教育信念,促进学生“全体发

展”、“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致方向,随着

探索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对众多教例分析报告进行归纳和总结后,我的

教育信念逐渐清晰,课堂改革方向变得越来越坚定。例如,作为教师一般

明白课堂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但是过去我们一直觉得班级学生人数众

多,发展水平不一,课堂中的集体教学顶多能做到面向多数学生,难以真

正面向全体学生,那些课堂上没有充分照顾到的学生,只好在课外给予额

外的帮助和辅导。通过对教例的归纳、总结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

学习,在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策略其实相当多。如:尽可能开展人

人都能参与的课堂活动;通过压缩集体授课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来加

强课内个别辅导;以多样化的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

需要等。通过研究,我们意识到,在当前的课堂实践中,面对全体学生的

关键在于关怀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相应的教学策略也有很多。如降低教

学重心,营造支持性课堂气氛,直观展示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指导学

生借助外部动作和有声言语掌握、运用抽象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

略意识,把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学生可以胜任的更小的学习步骤。我

们一旦掌握了这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就会真正转变教学观念,使

“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实际的行动,而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三、在教育科研中感受教育工作的快乐

教育科研给教师带来的快乐,还在于它使教师与研究者合二为一,成

为教育专业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有时会遭到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

毫无节制的批评,仿佛是一种人人都会做,人人都有同等资格评论的简单

劳动。我时常在想,自己的工作为什么不能像医疗工作那样,容不得外行

在一旁指手画脚呢?其重要原因之一也许就在于我们的工作还不够“专

业”,如果教师像医师一边提供医疗服务一边从事病例研究那样,一面提

供教学服务一面从事教例及课题研究,如果教学工作像所有专业工作那样 建立在研究基础上,教师的教学工作就会逐渐赢得专业的声誉和地位。当

我们真正兼有教师和研究者双重角色时,当我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专业化

时,我们就不再是自己和别人心目中的“教书匠”了,学生将因此受到专

业的对待,教师也将因此获得专业工作者的社会待遇,教师在工作中享有

身为专业人员的尊严,同时将感受到专业成长的欢乐和幸福。

教育要面向21世纪,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营造浓厚的

教育科研氛围,在教育科研中真正走一条创新之路,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教育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延展性作用

在中国现代教育的领域里,科研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所呈现的

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有效地推进了教育的改革和教育品位的提升。科研

过程的学习性特征及其成果的创新性特质,体现了时代大视界的发展精

神。很显然,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导向

和促进作用。没有研究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教育科研对教

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此,我们就教育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的延展性作用作一探讨。

这里所提出的延展性作用,是相对于教育教育研究对教育的直接性作

用而言的,是相对于教育教育研究对教育显形性作用而言的。众多理论著

作对教育科研的意义和作用都有较明确的表述。教育科研是针对教育教学

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活动,它为改革教育制度

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为建立正常而科学的教育教学秩序寻找有效的途

径,为调控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提供策略上的支持,为加强教师队伍

建设、调节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把握正确的方向。从小的角度讲,开展教育

科研(特别是教学方面的教育研究)是革除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弊

端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大面积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教研成果的应用,其作

用和意义是巨大的,也是人们最容易感知和认知的,但教研过程本身,具

体运作中所呈现的作用与意义很难让人引起重视。教育教育研究具体运作

过程中所呈现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笔者所提出的教育教育研

究的延展性作用。

教育研究的延展性作用,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人际关系中的融合性作用

歌德在逝世前一个月的一次演讲中,发表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他

说伟大人物的成就不应简单的归功于他个人所谓的天才,而应归功于当时

社会状况和他接触到的前辈和同辈的教益。歌德实质上告诉我们的,就是

一个人不管把自己摆在什么地位,他都应该是集体性的人物。随着社会的

发展,人们所依附的集体性越来越退后。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不断 膨胀,随着工业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其负面效应明显暴露。

各国政府在寻求应和21世纪的教育对策中,力图强化本国公民的集体观念

和个人独立精神,将二者能有机融合统一起来。当显形的利益驱动主宰人

的价值选择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必然成为教育对策中

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被各国共识为受教育者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一项重要能

力指标。学会共处、学会合作,甚至于学会生存、学会求知,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就是要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利用人际关系,将个人价值

的实现与集体价值的实现和谐的统一起来。

人的实践活动避开物的因素,就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互动。教育教育研

究最明显的人际关系特征就是其合作性,而合作的绩效在某种程度上又影

响着教育研究的绩效。影响合作绩效的因素很多,其中人际关系就是很重

要的一个因素。人的活动,人的价值体现离不开集体,离不开社会,人际

关系的和谐程度影响着人的活动绩效,影响着入的价值功能的发挥。可

见,人际关系的和谐处理有着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又有着其直接的现实实

践意义。

在教育领域,在教育者这个层面,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要谋求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教育劳动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期最大限度的形成

教育合力,而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必须通过物化活动方式来实现,教育教

育研究就是一个重要途径。

马斯洛的层次学说,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需要最高层次就是自我价值的

实现。但是人的个性又是多样的,从人际关系的倾向这个角度可以把人分

为指导型、社会活动型、亲善型和智觉型等四类(源自《新领导力全 书》)。如何发挥这四种类型的人的长处,回避其短处,使他们都能实现自

我价值,得到成功的体验,又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优化,并兼具其他类型

人的合理个性因子,只有通过人际关系的互动来实现。

教育研究在开题之前要周密论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寻求支撑

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在实验过程之中要协调管理,利用各种

途径获取信息,采用科学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在揭题

之前须要逻辑推理,对研究成果进行数理分析,形成研究报告。研究成果

验收之后,还得积极加以推广应用。在整个教育研究过程中,人员的选择

和工作的分配问题,就是对人力资源的如何配置问题,人尽其才,成为人

员选择和工作分配中所遵循的必然原则。

教育研究有明确的目标目的,有科学的步骤计划,有相应的方式方

法,研究者的研究行为就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人际关系的互动相应就具有

强烈的意识性。让指导型的人员去做管理工作,让活动型的人员去做调查

工作,让亲善型的人员去做协调工作,让智觉型的人员去做理论工作,这

样每个人都能各施其长,各得其所。但教育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

性,不可能让每项工作有明确的界限,教育研究对每个成员的工作也不可

能是单一的,不管是哪一项工作对研究者的要求也是融合的。在整个研究

过程中,研究人员可能要扮演多重角色,在某一场合,他可能是一个专

家,也可能是一个顾问或是一个助手;在某一场合,他可能是一个导师,

也可能是一个谋略师或是一个设计师;在某一场合,他可能是一个领导

者,也可能是一个协调者或是一个服务者。多种角色的置换回应不同的人

际关系,在人际关系的互动过程中,为完成工作而不断调整自己,以追求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研究人员的首选目标。通过自我有意识、潜意识地努

力,人的个性品格就会发生显著或不显著的变化。也许一个社会型的人就

会变成一个社会型的亲善者或是社会型的智觉者,一个指导型的人就会变

成一个指导型的社会活动者或是指导型的亲善者,一个智觉型的人就会变

成一个智觉型的社会活动者或是智觉型的亲善者,等等。

实质上,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有人际关系的融合性作用,只不过作为教

育研究,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充分发挥人的意识能动性作用,在研

究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互动,有更强的目的指向,融合性的效果自然就更加

明显。

二、在教育行为中的意识性作用

教育科研本身就是服务于教育行为的,其研究成果(理论价和实践价

值)直接指导教育行为。就教育过程而言,人的意识具有双重作用:一是

意识对教育研究本身具有能动性作用;二是意识对教育研究以外的教育行

为的能动性作用,这种意识源于对教育研究的感悟和认知。哲学解释,意

识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意识的起源说明意识是实践的经验的,而

不是概念的逻辑的。意识的反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教育研究的前提

就是要有可靠的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研究方法也是科学的、严谨

的,那么,在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必然有较多的合乎规律的因子。因

此,这种意识对事物反作用的积极一面应该大于消极的一面。

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从理论上说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并且具有鲜明的

教育目的,有规范的教育程序。但事实上,很多的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中,

带有较多的盲目性,没有一个完整思维体系,对教育过程的把握缺失目的 性的控制。教育研究对研究者有着更多更高更严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

寻求利用教育规律是教育研究的起点和归宿。人的活动都是自觉的有意识

的活动,但不能就此否认人的活动没有盲目性。当这种自觉与意识,不是

建立在对规律的认知和把握的基础上,入的活动难免会走向盲目性的

误区。

教育研究对教育行为的意识性作用,有着矫正应证教育行为是否遵循

教育规律的功效。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作为不断进行反

思,对研究中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不断地调整完善自已的认知结构,

并将在研究中所得到的启示实施到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再消化。

教育研究在教育行为中的意识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将研究中认知的规

律迁移应用到平时的教育行为实践中去,体现在研究者将研究中所形成自

觉性、意识性品质迁移应用到平时的教育行为实践中去。每个人在特定的

工作都会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和思维习惯。思维定势和思维习惯都是经验性

形成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所形成或是被验证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合乎

逻辑较为科学的。迁移应用的范围和内容都是极其广泛的,研究者可能会

把研究的方法(如调查观察、分析综合及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如概

念、判断或推理等),零碎的研究体会应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

也可能会把其他的内容迁移应用到其他的领域中去。

迁移应用内涵更多的是理性思考成分。理性思考不断增强教育者教育

行为的自觉性,教育者会自觉地将研究成果投入到教育实践,在教育行为

中自觉地遵循利用教育规律。理性思考不断增强教育者教育行为的意志

性,教育者会在教育行为中自觉地通过意志力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激发

动机,规范程序,增强目的,注重效益。这种理性思考及其带来的教育者

在教育行为中的自觉性和意志性,很大程度上,应归属于教育研究过程转

移而来的能动的意识性作用。

三、在人文环境建设中的皈依性作用

现代企业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那就是人气指数。所谓人

气,不仅仅是指人数依附的多少,更多的是指人心的归向、人际的融合、

人力结构功能。一个单位人气指数的高与低,取决于这个单位的人文环境

建设。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人没有了精神支柱,

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一个单位没有了属于自己的集体精神,是不可能求

得发展的;一个民族没有了民族精神,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精神的凝聚程度,作用的大小依赖于人文环境的建设。人们在提出向管理

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同时,依据人本主义管理理念,不断挖掘潜在的

人的动力资源,丰富管理内涵。明智的管理者无不将人文环境建设放在重

要的议事日程上。教育直接体现人与人关系的互动,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最

关键的东西,学校人文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人文环境建设不是虚的,在管理上,它体现在一个单位的导向性机制

建设中,体现在一个单位的动力性机制建设中,体现在一个单位的制约性

机制建设中。这些机制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积极性

和创造性。在被管理上,它体现在对人个性的尊重,体现在对人需要的满

足。人文环境的价值评判标准,主要是看人文环境建设是否符合时代特

征,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由于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一

样,个人需要的层次也不相一致,每个人对同一层次需要的满足程度期望

值也不尽相同,社会需要往往与个人需要发生冲突。这就要求在人文环境

建设中,主导观念(因素)借助媒介诱导其他观念(因素)皈依。这里的

媒介,就是让其他因素皈依主导因素的途径和渠道,途径有直接的也有间

接的。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教育研究就是一个倡导科学教育价值观念

的重要途径。

教育研究站在时代的最前沿,融合了现代的进取拼搏精神、开拓创新

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科学钻研精神、敬业协作精神,并在研究实践中得

到具体体现,这些精神的散发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成为校园

人文环境建设的主导因素,成为人们价值观念的衡量标尺。我国早已提出

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学校管理者必然站在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

向现代化的高度,走科研兴校的之路。在管理上必然向教育科研倾斜,目

标导向重视教育科研,诱导非研究者意识上皈依;考核评价激励教育科

研,诱导非研究者需要上的皈依;教育效果促进教育教学,诱导非研究者

行为上的皈依;教育研究人际关系的互动,诱导非研究者情感上的皈依。

上面的具体表述,仅涉及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一个层面,人文环境建

设是全方位的,内容也是极其宽泛的,途径也是多样的,对人文环境的认

知也是多元的。这里仅就教育研究过程所呈现的,对人文环境建设所产生

的积极影响力而作的浅述。

总之,教育科研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研究活动,这种创造性的研究,

客观上就要求教育科研的活动组织实施要具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具体的运

作过程中,却要体现人性化,在讲究策略和方法同时,让教育教学研究的

延展性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

靳玉文主编,教育研究大视界下篇:教育研究实践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第244页

第20篇:实实在在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实实在在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做到实实在在教语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是现阶段小学教学改革最核心的因素。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简简单单地学语文。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活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备等方式,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探索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缩短学习的时间,使语文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其感知正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根据对各年级的小学生的观察品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观察的精确性方面,一年级的学生更多的只能关注到事物的整体特征和大致轮廓,对细节把握和精细分析无法做到,比如在学习“鸟”和“乌”字的过程中,如果老师不做强调,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两个字。在目的性方面,小学生无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抗干扰能力较差。除此之外,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跟着兴趣走,观察事物分不清主次,无法有意识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感知,所以显得缺乏顺序性。而且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不完善,无意注意占主要优势,他们很容易会被有趣的、新颖的、新鲜的或者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在学法层面的研究和应用则比较匮乏,没有考虑到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收老师讲解的知识,参与课堂的主导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差。

二、提高小学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不能过多地关注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言技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感受,同时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追求更高的学习效率,要加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生命力,而且不能盲目地为了趣味而趣味,前提是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利用语文自身的规律,采用趣味性、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关形象的因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联想中愉快地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让老师实实在在地教语文,学生能够简简单单地学语文。所以,通过结合实际工作,笔者总结以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 教师要理解新教材和新的教学设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老师要强化语文课程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整合应用,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悦耳的语音、活动的画面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体验、知识背景联系起来,进而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比如在《夏》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在多媒体上展示和夏天有关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夏天的气息,然后播放蝉鸣等夏天的声音,让学生体验到夏天的魅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生命的张力和夏天的美丽。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

(二) 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交际性也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语言实践和应用语文的机会。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玩耍,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生动的场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小雨,沙沙沙》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春雨中观察动植物,在细雨中撑着伞朗诵课文,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达到让学生自主快乐学习语文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不仅要自主运用和积累课本上的字、词、句,也要创设好的语境,在这一过程中,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使用多媒体、实物和图片展示等方式,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积极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知识点。

(三) 改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环境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为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仅仅依靠课堂进行语言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也就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课上课下相联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比如在完成《小兔运南瓜》的课堂教学任务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同学们,你们把故事演的真精彩,都是非常棒的演员,在回家后,你们再向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讲述你学到的故事,并表演给他们看,好吗?”又如,在学习完《有趣的游戏》之后,老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的游戏你们喜欢吗?下课之后要不要继续玩呢?那你们回家之后向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邻居的小朋友介绍你学习到的游戏,然后和他们一起玩,好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把课堂知识的巩固延续到家庭,拓展学生的交流空间,也实现了家校合作,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各科教学的基础课程,小学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努力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让老师实实在在地教语文,让学生能够简简单单地学习语文,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别新均.浅谈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2):223.

[2]李茂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32):96-97.

作者?介:陈海花,江西省丰城市,江西省丰城市第八小学。

运用视听媒介在教学中心得体会
《运用视听媒介在教学中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