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11:08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二十年工作总结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应县农业综合开发二十年工作总结

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朔州市东端。全县总面积1708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56.1万亩,其中农耕地116.3万亩,基本农田85万亩。全县辖3镇9乡298个行政村,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0%,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县境内无煤,矿藏资源贫乏,在整个山西北部缺水的情况下,应县是相对的富水区,境内有4条河流,5大峪口,3座水库,76条古河道分布全县,水资源总量1.5亿立方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应县成为山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990年,应县农业综合开发正式被国家立项。20年来,在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 2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累累硕果,已成为全县投资农业的主渠道、农田水利和农田林网建设的主战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力军,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交口称誉,盛赞农业综合开发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一、20年发展历程回顾

(一)开发背景

计划经济时代,应县曾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创造过灿烂的农耕文明,号称“雁北粮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然而时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农业生产条件恶化,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农民吃饭全靠老天帮忙,全县农业生产一直徘徊不前,农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就这样,一直到1990年应县抓住了国家投资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后,全县农业生产开始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历程

20年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多元的进程,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0-1993年。这一阶段从组织领导上,县里在开发初期就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并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逐步深入,于1992年正式成立了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使其成为专门负责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政府独立职能机构,实现了有阵地、有编制、有经费。我县因中低产田多,开发潜力大,再加上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机构健全,从而为争取国家开发项目和资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开发内容上,由于刚刚开始搞开发,

2 实行的是哪里农业基础条件薄弱,项目去哪里补救,工程比较分散,虽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是呈现出耕作形不成规模,开发链条短,农业开发项目区建设的整体标准不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依然增长缓慢。

第二阶段,1994-1998年。这一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集中到中低产田改造上,同时围绕主导特色农产品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增加了“种养加”专项贷款项目和多种经营项目。由于严格项目和资金管理,狠抓标准质量,项目建设从外在形象到实质内容都达到了高水平,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高标准示范项目区,县政府多次在项目区召开农业、林业、水利和农业开发现场会。在省和国家组织的多次检查验收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第三阶段,1999年~2005年。这一时期,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由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变。特别是提出了“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布实施、连片开发”的开发思路。通过实施连片开发,迅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协调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变单一的土地开发为广度、高度、深度并举,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效益。

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这一时期,我县连年被省开发办列为一类投资重点县,加大了投资力度。按照中央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我县农业综合开

3 发在坚持基本任务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完善政策,改革创新机制,更加注重支持粮食主产区,更加注重支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努力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2007年,县政府专门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要以2007年下马峪项目为起点,继续连片扩展,规模治理,上档升级。按照这个要求,我县农业综合开发从2007至2009三年,先后在下马峪、杏寨两乡连片治理土地面积达到 4.49万亩,总投资达到2821万元,使我县土地治理集中连片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促进了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越上新的台阶。2005年以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规模和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在省内名列前茅,被朔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当年实施的土地治理项目连年被朔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优质项目工程”嘉奖,并多次受到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的表彰奖励。2005年以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也引起了各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新华月报、人民文摘、百年潮杂志、科学社会主义杂志、山西日报、山西农业科技信息网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网、发展导报、朔州日报、应县报、塔乡儿女等报刊、杂志和网站多次对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特别是“2009年度山西第十届大众科技论坛”上, 4 开发办主任董荣品同志评为“山西二十佳扶贫开发功臣”,在全社会树立了应县农发人的良好形象。

二、20年的成就

20年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在省、市开发办的大力支持帮助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为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主要成效

1、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效保障

土地是农业之本,是农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实行水田渠林路综合治理,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措施相互配套。20年来,全县已累计完成总投资19658.75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3877.01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5.99万亩,新打和维修机井1499眼,配套安装变压器219台,架设输电线路531公里,修筑防渗渠1367.64公里,改良土壤面积10.79万亩,新增水地8.44万亩,改善水地34.65万亩,形成了块状开发基地、条带开发贯通的开发格局。

5 通过紧抓中低产田改造这条主线,全力打造优质、高效、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使项目区的建设实现了开发规模化、灌溉节水化、道路砂石化,渠道网络化,田面平整化、种植区域化、科技示范化、管理科学化;实现了井、机、电、渠、林、路、农业科技的综合配套;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成系、路相通的现代农业格局,有效地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了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全县农业形成了粮食、蔬菜、甜菜、奶牛、牧草五大生产基地。项目区内,粮食产量稳定增长,2009年,项目区的粮食亩产平均达到550公斤,比一般农田高出300多公斤。在项目区的带动下,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近年来,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比开发前1989年的11.3万吨增加了8.7万吨,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进一步推进了国家粮食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区内,蔬菜生产规模扩张。特别是2001年接马峪万亩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成后,迅速成为拉动全县蔬菜规模发展的示范基地。近几年,项目区又先后涌现出了赤堡村青椒、龙泉村萝卜、罗庄村土豆等一批蔬菜生产专业村,进一步带动了全县蔬菜种植向专业化、区域化、市场化发展。到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比开发前1989年的1.5万亩增加了28.5万亩,成为晋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县。全县蔬菜产量每年稳定在11亿公斤左右,总收入12亿多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每年

6 人均收入2800多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去年,在国家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蔬菜重点区域2009—2015年发展规划》中,应县被列为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基地县。今年,又被农业部确定为上海世博会供菜基地县。

通过综合开发,连片治理,使一片片昔日的荒滩薄田,变成了高产稳产良田。例如2007年,下马峪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7万亩,全乡当年就增产粮食 250万公斤,增产蔬菜3600万公斤,实现增收4000多万元,昔日的“毛猴地”变成了如今的“聚宝盆”,农民们实实在在沾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光。下马峪项目区的南旺庄村共有220户、735口人,3625亩耕地。多年前,由于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种植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始终跟不上社会的发展。2007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后,该村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获得了历史大丰收。全村仅蔬菜产业一项,总收入达到650多万元,占到了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5%以上。2008年杏寨乡望岩项目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后,新增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1万亩,当年实现粮食总产465.3万公斤,比开发前2007年的195.7万公斤增长了269.6万公斤;新增蔬菜总量500万公斤,新增产值362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了249.6万元。

2、注重培育产业龙头,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和推进,应县农业综合开发顺

7 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求,适时拓宽开发思路,在建设市场、培育产业龙头上大做文章,逐步延伸产业链条,走产业化经营路子,有效地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20年来,全县累计完成产业化项目投资5782.5万元,扶持产业项目14个,培植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养殖企业,形成了农户联基地、基地促龙头、龙头带基地的良性发展格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998年竣工建成的接马峪蔬菜批发大市场,是一座集蔬菜收购、预冷、加工、运输、销售以及信息、监测、食宿等功能为一体,立足同朔,辐射华北,沟通全国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在这座市场的建设中,正是应县农业综合开发首先投入了300万元铺底投资,才陆续吸引了大量民间闲散资金,拉开了应县民间投资加盟加工销售企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序幕。该市场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400多万元,年吞吐蔬菜达6000万公斤,成交额近8000万元,产品已销售到全国27个省市100多个中心市场和400多家加工企业,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专业批发市场之一,成为晋北地区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它的建成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以南河种镇为中心的周边乡镇乃至周边区县蔬菜卖难问题,而且延长了产业链条,发挥了强大的带动效应。具体表现在:一是带动了全县蔬菜市场建设。在该市场获得显著效益的典型示

8 范下,全县相继建成了北曹山青椒、大临河土豆及王宜庄、罗庄、西堡、杏寨、金城等12家上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年吞吐能力达到了15亿公斤以上,全县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二是带动了各类相关产业和农村劳务转移。以市场为中心,中介、信息、预冷、加工、运输、劳务、后勤服务等相关产业应运而生。围绕市场流通,目前全县已培育持证经纪人800余名,成立蔬菜营销等专业协会20多个,并配套建设了大中型蔬菜预冷库28座,脱水蔬菜加工厂32个,纸箱厂2个。制冷能力达到了日处理5600吨,加工转化能力达到了日处理2300吨;依托各大市场,全县农村餐饮、运输、信息、修理、百货等各类服务业已发展到12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季节性(7—10月份)营业额2450万元。全县各农产品市场从事装卸、选拣、包装的劳务人员达到了11000人(淡、旺季平均),各加工、制冷企业的劳务人员达到了5000人,每人平均季节性收入达到5000元,不仅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力的就业问题,而且进一步带动了农民增收。三是带动了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在市场的作用下,全县蔬菜标准化建设列入了县、乡、村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以接马峪青椒等为代表的一批无公害优质蔬菜品种逐步走上了国家农业部认证的轨道,继而又为实施品牌战略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了15万亩,青椒、胡萝卜、架豆、马铃薯、辣椒、西红柿、

9 西葫芦、茄子、西瓜等9个主要菜种通过了国家农业部产地和产品认证,以“应州绿”冠名注册,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从而为蔬菜产品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蔬菜市场龙头企业建设的同时,开发项目区养殖龙头也在蓬勃兴起。山西众鑫金原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县规模化、工厂化发展畜牧业的典范。200

8、2009年连续两年实施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山西众鑫金原种猪繁育项目和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实施了工厂化养猪方式,引进了加系大白、新丹系长白、台系杜洛克等优种猪。项目实施后正常年份可出栏纯种母猪3119头,纯种公猪2019头,育肥猪8089头,年向社会提供沼气9.72立方米,沼液12366吨,沼渣1173吨。特别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扶持下,该公司还推行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养殖产业化模式,建立了应县乃至朔州市第一家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达87户,形成了强有力的产业积聚效应。在这些养殖龙头的拉动下,几年来应县规模发展养殖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到2009年底,全县共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 25个,现代化挤奶站 48个,奶牛养殖总量达3万头,年产奶量达7.3万吨;建成肉羊养殖小区20个,养殖量达16万只;建成现代化养猪场6个,年出栏生猪7.3万头。2009年,全县畜牧业总收入4.33亿元,农民人均畜

10 牧业纯收入788元。养殖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养殖加工企业的发展,广东雅士利乳业集团在应县投资5亿元建起了年产量达5万吨的配方奶粉生产线项目,浙江一舟皮革有限公司在应县投资1.32亿元建设了年加工600万张绵羊皮项目,有力地拉动了全县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体现了农业综合开发拉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巨大效应。此外,畜牧业的发展拉动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落实,应县还发展人工牧草地12.8万亩,种植业实现了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成功跨越,全县农业产业实现了由单纯的种植向种养加、产运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过渡。

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20年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农艺和管理措施综合运用,加强农田林网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结合改造中低产田,累计在项目区营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67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73.6万亩的7.7%,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2009年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绿色发展论坛暨成果发布会”上,应县作为朔州市唯一入围的县脱颖而出,荣获首届“中国绿色名县”荣誉称号。

4、强化科技开发,农民素质不断增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决定着农产品市场的份额和农业发展的前景,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质量和水平。应县在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中,始终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20年来,综合开发的大舞台吸引了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科技人员的共同参与。新设施在项目区家家落户,新品种在项目区开花结果,新技术在项目区普及推广。20年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坚持每年邀请有关农业技术专家和农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先后推广蔬菜、粮食、畜牧新品种49个,新技术31项,培训农民16万余人次,使项目区农民人均掌握2~3项适用技术。综合开发奏响了靠科技促效益的交响乐,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促进了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逐步改变,生产经营理念不断更新。例如镇子梁乡东辉耀村农民郭亮,今年57岁,高中毕业,村东有一块面积达10亩的责任田。2006年,经过郭家寨项目区的开发建设,郭亮的这块地农业生产条件彻底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他当年就调整种植结构全部种成了蔬菜,并积极参加县开发办举办的科技培训班,把学到的农业实用技术灵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平均亩产4250公斤、平均亩收入3400元的好收成。除去各种种植成本费用,亩纯收入3千元,当年实现纯收入3万元。全家5口人人均纯收入6000元,成

12 为项目区增收致富的典型户和科技示范户。

通过不断强化科技开发,项目区真正成为新科技的试验示范基地,先进技术的培训基地和高效农业的展示窗口,使农民深深感觉到,种啥有人教,种啥不发愁。

(二)主要做法及管理经验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20年来,应县不断适应农业发展新要求,及时调整开发思路,加大投入力度,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1、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农民满意工程

20年来,应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建设农民满意工程放在项目建设的首要位置,把项目决策和农民的意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项目工程建设中,紧紧抓住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着力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把一关”、“行四制”,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把一关”,就是在项目立项时,把好项目区的选项关。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召开农民座谈会和发放征求意见卡,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认真地核实农田现状,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论证,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意愿。

“行四制”:一是执行招投标制,通过工程招标,公平、

13 公开、公正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并邀请纪检、审计和上级部门进行监督。二是实行公示制,对项目和资金进行建前、建中、建后的按期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三是实行监理制,及时和中标的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并且针对项目监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成立了由一名副主任牵头的“项目监督验收领导组”,配合监理熟悉业务快速开展监理工作,并对工程施工安全、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工程建设安全、达标。四是严格执行财务报账制,从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资金拨付、质量管理、竣工验收、项目公示、建后管护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报帐程序,同时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规范财务管理,保证资金的正常使用。

2、创新投入机制,激活农民主体作用

面对农民自筹资金难的问题,应县积极创新自筹资金的投入机制。通过认真实践,针对机井工程投资回报率较大,农民投资积极性较高的实际,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了“大户投资、小户合股”的投入机制。这一机制就是将渠、林、路等公益工程作为财政资金投入的重点;对井、机、电等受益工程,在县农业开发办负责提供用财政资金购置变压器、高压线、电杆和统一钻井的基础上,让农民自营实施,农民直接投资参与项目工程建设。农民自营工程竣工后,由县农业开发办统一组织验收和认定,属于财政资

14 金支出的材料,严格实行报账制。工程建成后实行“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管理”,产权一步到位。通过利益驱动,激活了农民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农民对项目工程监督管理的责任心明显增强,解决了自筹资金难的问题,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圆满完成。

3、成立管护协会,发挥工程长久效益

农业综合开发惠及千家万户,然而在加强项目工程建设的同时,管护问题越来越显突出。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长效作用,2009年,在省农业综合开发办赵建生主任的倡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和项目乡党委、政府积极筹备,先后完成了《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和《管护协会章程》的编写,围绕这两项制度多次与项目区农民进行了座谈和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求使出台的制度完善合理。

2009年10月,应县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业综合开发管护协会”。此后,又成了管护协会的管护队,同管护队员签订了管护协议,为管护队员配备了交通工具和服装。在成立管护协会的同时,积极探索管护协会的生存和发展,引导管护协会走自营自立之路。在县农业开发办和杏寨乡党委、政府共同努力下,计划一期建设温室大棚20个,实现管护协会经营创收,促进管护协会的健康发展和工程管护长效机

15 制的建立,并逐步引导管护协会成为能够带动项目区农民致富的一支新生力量。

4、加强开发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素质能力 一是加强和改进机关学习。坚持周五学习制度,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科技和业务管理知识。通过请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授课、开办学习园地、开展学理论谈体会心得交流会、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等方法,激发和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干部素质的提高。二是搞好业务培训。每年都对县农业开发业务骨干和项目乡村有关人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组织外出考察。每年都组织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领导和有关业务人员到周边先进区县学习考察,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使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明确了目标,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四是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制定了《机关党务工作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党务活动,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发办党支部多次被县委评为“红旗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四是加强文明机关建设。发扬“进取、求实、高质”的精神,不断修订完善机关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生活,全力打造一支创新型、学习型、16 文明型、服务型、廉洁型的农业综合开发干部职工队伍,形成了良好的机关风气,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项目自筹资金难以落实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农民筹资投劳成为困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无力解决农民自筹资金。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取消了“三项提留”和“两工”,把农民筹资投劳纳入“一事一议”范畴。但是由于绝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有些村甚至变成了负债累累的“空壳村”,根本没有能力为农民提供经济服务,自筹资金只能由农户承担。例如我县2005年项目区大临河乡的东上寨村,几年前因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当时村集体账面上贷款加利息负债已高达60多万元。像这样的“空壳村”在全县占多数比重,农民自筹资金根本无法解决。二是农民收入较低,无力投入集体建设。近年来,农民的收入虽然也在不断提高,但相比较而言,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的收入仍然较低,而且很不稳定。如我县2007年项目区下马峪乡的南旺庄村,共有220户、735口人,3625亩耕地,人均4.9亩。以种植玉米计算,在农业综合开发前平均亩产是400公斤,亩收入约500元,除去农业生产资料和水电费支出约300元,亩均纯收入仅为200元。如果遇上自然灾害,收入更少。农民由于

17 收入低,所以只能顾及到局部和眼前的利益。再则,随着国家财政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也使一些农民对政府投入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因而农民无力或是无意投入公益性较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自筹资金落实的难度。三是农民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缺乏和不足。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仍以我县东上寨村为例,该村总人口2041人,常住留守人员为1028人,实有劳动力726个,其中男劳动力仅有520个。同时,受限于“两工”的取消,以及“谁受益、谁负担”的农民筹资投劳基本政策,也无法有效地组织在家农村劳动力参与投工投劳。

(二)工程管护十分困难

重视和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后管护工作,对于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实现投资效益的持续发挥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工程建后管护模式,各地只能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导致项目工程管护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重建轻管”的思想,部分设施长效作用难以发挥。据调查,部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方面重视程度很高,群众主动配合,实施进展顺利。但工程完成后,由于体制、责任、资金等方面的因素,对工程建后的管护重视不够,管理弱化,导致一些基础设施工程由于管护不到位,出

18 现人为或自然损坏现象,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二是管护资金严重不足,未形成长期有效的配套管理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成后,无论哪级政府管理,都需要一定的管护经费。由于过去没有设置专项管护经费,导致项目管护常常无人问津。当出现损坏时,由于维护经费短缺,谁都不愿意承担,相互推诿,形成许多废弃工程,可见不可用。一般来说,依照权责项目管护应由村级承担,但大多数村集体没有资金积累,使建成项目的管护经费来源不足。三是产权不明晰,导致管护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由于资源来源的多渠道性,使得项目设施的产权归属不强。目前从形式上看,主要的管理者是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主要的受益者是项目区的农民,使用权属于村级组织和受益农民。这种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相分离的现象,势必导致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四、新时期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的思路及对策 当前,我县正处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全县农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农业多种功能开始日益凸显,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转变,农村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农村社会结构快速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些都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

19 的精神破除一切影响和制约农业综合开发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为此,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提出的建设“五新应县”的要求,以项目管理和建设为主线,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瞄准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强龙头,建基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振奋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抓重点,攻难点,出特点,树亮点,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开创全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局面。围绕上述总体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进一步拓宽农业综合开发领域。农业综合开发经过20年的发展,面临的条件、形势和任务与当年立项实施时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要根据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拓宽开发领域。在土地治理项目方面,在重点支持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要根据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对项目区内部分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便民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并适当提高对科技措施、农机措施的投资比例和标准。在产业化经营项目方面,在支持标准化畜牧小区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的同时,更要积极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20 的发展,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二)要不断创新资金与项目管理机制。机制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是要创新投入机制。按照“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总体要求,在用好国家财政资金的前提下,要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和按项目进行管理的特点,主动搭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类资金整合平台,有效整合其他农业项目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企业资金和农民业主资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提高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二是要创新管理机制。农业综合开发走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已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管理制度。在水利措施上,可以将机井、输变电线路的产权通过合同的形式一步到位,采用渠随井走、路跟渠走的管理模式;林业措施上,林网树木可以采用发林权证的形式落实管护主体。另外农业综合开发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资金项目公示制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等“四制”的执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我们要在坚持执行“四制”的前提下,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在管理方面继续探索和创新,特别是要在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管理、绩效考评、项目建后管护等薄弱环节努力探索,并力争形成制度。

21

(三)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优势、农林牧水综合优势,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起到标杆作用。土地治理项目要加强规划工作,项目区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分年度实施,经过几年努力,力争形成一个十万亩规模的高标准项目区,努力使项目区建设真正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实现由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的跨越,创全省一流的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下大力谋划、设计、建设好典型项目区,提高单位面积投资标准,真正建出特色,成为亮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将项目工程建设与优势特色基地建设、道路硬化绿化、农民专业协会建设、农民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全县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将项目区作为科技成果有效的转化平台,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

(四)进一步完善部门协同机制。继续坚持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共同研究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事项。今后我们要在研究制订工作重点、开发项目和建设内容时,加强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交流与沟通,做好投资和政策的衔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同时要积极协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建立“支农投资

22 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的要求,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健全完善多部门共同协商和参与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机制;积极协调全县农口部门充分发挥行业技术优势,结合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集中投入,共同组织好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

(五)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宣传。特别是要主动与中央和省、市级新闻媒体联系,加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成效、经验做法的正面宣传,使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项目区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监督农业综合开发,在全县营造良好的农业综合开发氛围,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3

推荐第2篇:二十年

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江之门户”的鹰潭,地处江西省东北部,有着悠久的儒家文化渊源。这里是道教的发祥地和天师世家的世居之地;这里是江南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这样称道过:“鹰潭是个好口子”。如今,“富裕、秀美、宜居、和谐”的鹰潭,电力充足,灯光璀璨,美景迷人,处处焕发出神化般的光彩。这气息,是电力与灯光特有的情致和话语,这美景,是电力为鹰潭人民赠赋的诗情和画意。

万家灯火耀鹰城

庆祝江西鹰潭供电公司(局)成立二十周年

鹰潭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1983年,省辖鹰潭市正式成立。经济要发展,电力需先行,为满足这座新兴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1993年2月18日,鹰潭供电局正式挂牌成立,担负着鹰潭市所属贵溪、余江、月湖、龙虎山等行政区域及鹰厦铁路、浙赣电气化铁路江西段的供电任务。2003年3月23日,顺应电力体制改革,鹰潭供电局正式更名为江西鹰潭供电公司,全面开始企业化运作,为鹰潭的崛起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构筑坚强电网 服务经济发展

建设坚强电网,服务鹰潭经济、社会发展,是公司一直坚守的誓言。二十年来,鹰潭电网人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

然而,早在1993年以前,鹰潭市辖区内的供用电范围混杂,关系不顺,无电网发展规划。从1993年鹰潭供电局成立,上划江西省电力公司管理后,高瞻远瞩的鹰潭电网人按照建设坚强的现代化电网的要求,制定出高标准电网规划,千方百计筹资建设,鹰潭城乡大地上一座座铁塔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飞跃山川,一座座变电站横空出世。由1993年成立时的主变压器总容量6.5万千伏·安,3座110千伏变电站,输电线路总长260.9公里,发展到今天拥有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输电线路总长778.7公里。

如今,一个拥有158.75万千伏安供电能力的现代化电网,在鹰潭大地傲然而立,强大的输配电系统和着鹰潭经济发展的脉搏跳动,见证了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与光明同行的闪光历程。

铸建安全壁垒 实施标准化管理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严防人身伤亡、误操作、设备、交通、火灾事故入手,按照“三个百分百”抓安全,落实责任,监督安全到岗、到位;扎实开展“三个不发生”为目标的安全活动;通过开展职工安全、技能培训,促进了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不断强化“两票”制度和标准化作业,公司状态检修入选省公司同业对标典型经验库;成立安全纠察小分队,由公司领导带队深入到生产现场进行安全纠察,严把安全生产关,每时每刻规范安全行为;定期开展春秋季安全大检查,严格落实“两措”计划,严控安全工器具试验、保管和使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分析会,随时查找事故隐患,有效地杜绝了人身和设备事故,使“确保安全有我一份责任、搞好安全有我一份贡献”,成为了鹰潭电网人的强烈心声。

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公司安全态势保持平稳,连续安全运行3729天;连续六年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荣誉称号。

实施大营销战略 科技助推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远程技术的发展,公司在营销管理技术中,紧随国网公司大营销战略,二十年来,公司年供电量由建局之初的2.5亿千瓦时增加到目前的29.17亿千瓦时,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了十倍多。(1993年供电量为2.5亿千瓦时;1995年供电量为5.01亿千瓦时;2003年供电量为10.05亿千瓦时;2008年供电量为20.39亿千瓦时;2012年供电量为29.17亿千瓦时。)

在抄表技术上应用了GRS集中抄表系统,目前,鹰潭地区已有76500户电力客户使用上了智能电表,安装率达到95.6%,已基本实现智能电表全覆盖,为电力智能化小区建设奠定基础。

在电费回收技术手段上使用了预付费装置、负荷远程控制装置,有力保证了电费回收双结零。引进先进的客户自助服务系统,开辟客户自助现金缴费、银行卡缴费,自助电费查询等自助服务项目。扩建联网收费网点,以方便客户为己任。

应用技术考核,狠抓线损管理,通过台区达A标工作,实施台区分包,以单个台区为考核单位,绩效到人;狠抓计量管理,严控事故换表,严控封印封锁,施行网络系统双备案,层层把关,形成职责清晰、责权对等、协同高效的管控模式。

在长久的磨练洗礼中,公司营销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公司上下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经济效益逐年攀升。

推广卓越服务 营造和谐氛围

二十年来,公司以其卓越的服务营造出供用电的和谐美好氛围和环境。

发展是目标,服务是核心。公司始终坚持“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你用电,我用心”,开辟了企业用电报装“绿色通道”,把客户需求作为供电服务的终点;在规范服务基础上,开展了以“点亮万家灯火,服务百姓生活”为主题的优质服务、行风建设大型活动;建立了市、县一体化的95598客户服务中心;开发了全省首个网上银行在线缴纳电费业务系统,并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大型培训项目“金牌营销员培训”,对生产、营销等部门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创新服务方式,拓展全新服务领域,把优质服务和行风工作向公司各个工作环节延伸,营造“全员化、全面化、全程化”的服务网络。

走进鹰潭市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与百姓直播对话,及时发现和处理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专人收集相关信息,对能解决的问题马上就办,百姓对此无不交口称赞。

贴心的服务温暖着每一位客户,连续多年100%的客户满意率和“行风建设”、“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就是对鹰潭电网人最高的褒奖。

节日保供电、高考保供电、两会保供电、省运会保供电、奥运会保供电„„,鹰潭电网人时刻把“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铭刻在心,给鹰潭这一方充满生机的热土提供万无一失的电力保障。自开展行风建设、“创业服务年活动”、“发展提升年”等优质服务评比以来,公司年年站排头、夺优胜,用实际行动不断擦亮卓越的服务品牌。

勇于担当 彰显责任

面对极端恶劣气候,鹰潭电网人“不畏艰难,勇担责任,团结争先,忠诚奉献”,在“抗冰灾、战洪涝”保供电的战役中,充分体现了央企的责任与作为。

2008年鹰潭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天气,鹰潭电网受到严峻考验,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全力以赴对抗灾害,做好了抗冰救灾保电工作,确保了鹰潭电网大灾面前不倒,维护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010年余江县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灾害,余江县城被洪水淹没,全县一片漆黑。就在这危难时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带头奔走在抢修第一线。在施工现场,没有人叫苦,没有人退缩,衣服湿了,来不及更换;肚子饿了,胡乱吃口盒饭;家人病了,无暇照料;房子漏水,顾不上修缮。共产党员更是高举党旗冲锋在前,“水退到哪里、电就恢复到哪里”是他们的坚守的信念。经过抢修人员的共同努力,仅用48小时恢复了余江县城的正常供电,为灾区百姓重建家园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群众纷纷把锦旗和感谢信送至公司。鹰潭市委、市政府向公司致了感谢信,表达了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建设“三集五大”体系 推进公司跨越发展 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国网公司管理方式的一次全方位、带有根本性的变革,是公司改革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这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2012年初,公司在二届三次职代会上正式启动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打响了这场彰显着电网人勇攀高峰的执着和坚强的攻坚战。

为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在机构调整、人员调配、薪酬分配等重大问题上,严格履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扎实有效的做好了宣贯工作,引导广大员工顾全大局,正确对待利益调整和岗位变动,自觉服从组织决定,以高效的执行和务实的作风,确保了改革的务期必成。5月29日,公司召开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干部调整宣布大会,标志着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正式进入了新模式导入阶段。

尤其是在“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过程中,公司打破专业壁垒,实现了电器试验、配网操作、变电运维一体化,同时还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利用,减少了管理层级,实现了集中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国网公司、省公司“大检修”专业评估组的高度肯定。

实践证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企业实际,符合电网发展规律。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共同奋斗、不辱使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开展“三个建设” 展现企业文化

二十年来,公司按照“抓管理,抓队伍,抓发展,创一流”构筑和谐企业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公司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增强公司凝聚力,提高执行力,打造企业软实力,为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保证和持久动力。

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开展“电网先锋党支部”建设。签订《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书》,引导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成立共产党员服务队,组成由党员先锋、技术骨干为主的配电抢修、用电服务和技术服务六个分队,走进社区、深入企业开展服务活动,用真诚奉献的心、贴心温暖的行动为市民服务,打造出了一支老百姓信赖、交口称赞的品牌服务队伍,展现了国家电网的卓越品牌形象。

突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班子运行机制,坚持不懈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开展全员军事化训练,倡导军队作风,弘扬团队精神,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热情,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开发人才资源,通过生产运动会、QC小组质量攻关和技术革新等活,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一流人才队伍。

公司按照建设和弘扬统一的企业文化标准,大力实施企业文化传播工程、落地工程、评价工程。组织学习了《统一的企业文化宣传手册》;为庆祝党的生日,公司每年都开展以“牢记宗旨强党性”为主题的党员教育活动;为尊老、敬老、爱老,共话企业发展,公司每年都召开离退休人员“九九重阳”茶话会;为推进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公司聘任了十四名总经理联络员;为增进供用关系,公司深入社区举办了“你用电,我用心”95598光明服务文艺演出。

为倾力打造品质工作,着力实现品位生活,全力塑造品牌形象,公司新建和改良了多处办公场所,对南、北院生活区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改造,使工作环境和生活区容貌焕然一新;建设了职工俱乐部、羽毛球馆、篮球场、网球场、老年门球场;通过开展“唱员工之歌 读员工誓词 述感恩故事”企业文化主题宣传活动、举办职工体育运动会和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全民健身活动,有效的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座谈会、行风建设座谈会等形式,让客户全面了解供电企业,有力促进了国网品牌形象的提升。通过开展“我是国家电网人”、“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我身边的文明小事”、“增强国家电网品牌意识”等征文、演讲比赛,让员工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全面的洗礼。

公司二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凝聚着几代电力人的智慧和奉献,渗透着无数电力员工的心血和汗水,业绩昭昭,不可泯没。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广播体操推广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优秀企业、江西省“模范职工之家”、国家电网公司首届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鹰潭供电公司全体员工创造的辉煌业绩,犹如一连串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鹰潭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蓝图绘就,号角吹响。乘着科学发展的东风,鹰潭电网人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勇立于时代潮头,在推进富民强鹰的新跨越中再创辉煌!

推荐第3篇: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

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认为应对学困生的工作是一项及艰巨又复杂的工作。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是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具体做法:与大家一起商讨

1、关爱、和赏识并重,重视失落的自信。

学困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转化数学学困生首要的工作是尊重他们。

2、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头来,经常受到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压力也都挺大的。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3、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的自信心。

“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那就让我们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带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吧!

4、落实辅导工作

实现一个优生带动一个学困生的帮扶活动,为其命名为“手拉手,向前走。即为每位学困生找一位小老师。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注明时间和日期,由教师出题检验后写上评语,及时评价和鼓励,启发学习的动力,能使学困生的问题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相应的辅导和帮助,增强辅导的时效性。

5、对学困生实施“优惠”政策。(1)、作业上的“优惠”。 (2)、课堂上的“优惠”。 (3)、评价上的“优惠”

总之,只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持之以恒,让每个学困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相信他们就会很快地走出困境的。

推荐第4篇:民事诉讼法二十年

王亚新:民事诉讼法二十年

一、立法、实务与法学研究之间的互动

现行民事诉讼法制订以来的20年,大概就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民事司法实务、以及与程序法学研究之间的互动最为频繁、相互影响也最为显著的时期了。且不说民事诉讼立法尚未存在的前三十余年,就是从1982年有了民事诉讼法(试行)后一直到1991年,立法、实务、法学研究三者间的互动仍显得低调微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制订,也可以说立法者已经尽可能地或在相当程度上吸收反映了当时的实务动向和法学界介绍域外民事程序制度的某些研究成果。例如,面对不断增加的金钱债务案件,为了预防或更简易地处理此类纠纷而引进源自大陆法系国家的督促程序与公示催告程序、为应对开始频繁出现的群体争议而增设带有“Cla Action”色彩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与八十年代末部分法院开始尝试的程序改革相呼应,修改第64条有关举证责任的规定,并把调解的原则从“着重”调整为“合法自愿”,等等。不过,实务与法学研究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给立法带来更大影响乃至冲击的契机,却集中体现于九十年代中期在法院系统全面展开的审判方式改革。这项改革以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作为程序运作和逻辑上的起点,“举证责任”因而成为激活司法实务与法学研究之间互动的一个关键概念。

其实,诉讼法学界在八十年代就对举证责任的概念及相关制度作过介绍和初步研究,但因缺乏实务方面的回应和重视,其影响也显得非常微小

[1]。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与实务界为审判方式改革寻求正当化根据和理论支撑的努力相对应,“举证责任”成为诉讼法学反复涉及和司法实务中被频繁援引的热门语词之一。与此相关的研究持续增加,结果是不仅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上所谓“主观的”与“客观的”、或“行为意义上”与“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等分类逐渐为法律人所了解熟知,就连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提出责任”(the burden of evidence production)或“说服责任”(the burden of persuasion)等概念也都介绍到了我国法学界。现行民事诉讼法第64条等就举证责任所规定的比较抽象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相关司法解释已经被发展为一整套初具体系性的规则。这种发展伴随着诉讼理念等根本层次上的视角或观念更新,给我国民事诉讼的日常运作及程序结构也带来了重大改变。因为,通过使用“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来解决案件事实无法查清时所谓“真伪不明”问题,据此在原被告之间分配举证不能的败诉风险,实际上就承认了“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的”这种程序上或法律意义上的“真实”概念,并以此来替代“认识与过去实际发生的事实完全吻合”的所谓“绝对真实”。程序本身因而获得了明确的独立价值。在此基础上,当事人的“程序保障”权利和“程序正义”的实现对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等观念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接受。另一方面,旨在均衡证据收集的责任、权能和负担在法院和当事人之间的分配,强调证据主要由当事人收集、提交的改革,其作用不仅仅限于证据领域,而且带来了实务中民事诉讼程序日常运作的重心逐渐移到开庭审理上,并明确了以庭审作为诉讼的中心环节等程序结构上的重大变化。这意味着在大批的民事案件中,实质上处理解决纠纷的程序阶段已经从法庭外的调查、调解等场境转换到了法庭上的举证、质证和辩论。这些动向既反映在对“公开审判”原则的大力强调,也体现于各地法院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审判庭等开庭场所及设施的技术层面。

当然,这些年来因实务与法学研究之间共鸣或“共振”般的互动而给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带来的影响及改变远不止以上所述的内容。不过仅就实务界和法学界围绕“举证责任”而展开的相互作用过程就足以看到,虽然现行民事诉讼法体例不变,大体上也还是那些条文(2007年的立法修订只限于局部),但到了今天,无论是我们关于诉讼理念及基础性原理原则的认知、还是司法实践中大多数法院处理民事案件日常的程序运作,与二十年前相比其实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民事司法实务来说,包含着诉讼法条文及数量庞大的相关司法解释在内的程序规范已不单纯是纠纷解决的“工具”或“手段”,而包含了可能作为正当性根据的独立价值;而诉讼法学界则在推动有关程序的概念、规范、原则和理念发展丰富的过程中,获致了90年代以前无法想象的学术繁荣和自律的研究空间。在这些改变的背后,则存在着我国近二十年来经历的市场经济浪潮以及加速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等宏观的社会变迁。仍以举证责任的概念及相关的规则制度为例,不难看出其在民事诉讼中逐渐被广泛接受的过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事人必须成为“自我决定、自我负责”的意思自治主体这一本质性的要求内在地紧密相关。

二、社会条件的制约及近年来的动向

不过在另一方面,现行民事诉讼法立法以来的二十年,又决不简单地只是司法实务与法学研究相互促进,朝着建构或形成自律性程序规范的方向“高歌猛进”的历程。经常被名之为“国情”或“社会转型期特点”等等的许多复杂因素,对于民事诉讼立法、司法实务和法学研究在上文所述方向上的发展构成了明显的制约。在现象上,这种制约首先表现为现行立法规定的一些程序制度实际上很难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督促程序或支付令制度在德国、法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中都有极高的利用率,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引进此项程序之后到目前为止,每年据此处理的案件数量却始终十分有限。再如代表人诉讼制度、尤其是现行民诉法第55条规定的当事人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虽然立法当初在有效地救济多数当事人并保障其权利等方面被寄予了很大期望,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却很少在司法实务中得到运用

[2]。与此相类似,通过司法实务中种种的改革尝试和诉讼法学界的热烈讨论而形成、并体现在最高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之中的一些程序规范,同样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仍以和“举证责任”概念紧密相关的程序规范为例,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则及作为其基础的“失权”效果等学理上的概念,因为与社会上很多人目前所秉持的“实体真实”等正义感觉相冲突,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就呈现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态势。其作为程序规范将来是被取消、还是在修改调整的前提下被逐渐接受,前景极不明朗。即便就“举证责任”本身而言,虽然这个概念已经在实务界和法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认知和接受,对其在司法实务中得到实际运用的程度却不能过高估计。由于我国民法典尚未立法、民事实体法的体系还不完备、诉讼法学界对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内容研究得不够深入充分、尚有其他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影响,具体到处理一个个案件时在当事人之间分配负担、风险和责任的实际操作层面,还很难说举证责任实际上已经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与此相关的规则体系仍有待于继续形成发展。

上述及类似的种种现象显示了我国现阶段各方面现实条件的制约之下民事诉讼制度及程序规范发展的复杂态势。民事司法实务和诉讼法学研究对这些现实的制约也都有相当程度的敏感并做出了应对的努力。总的来看,在立法二十年来的大部分时间内,实务和法学研究的互动仍保持了方向上的大体一致。不过到了最近一两年,实务界和法学界之间关于民事司法的发展取向看来已开始出现“各说各话”的分离趋势。近年来由最高法院所引领,整个法院系统的司法政策有了若干重大的调整或变化。在意识形态层面,司法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群众路线”、“马锡五审判方式”、乃至在不那么正式的表述中如司法的“大众化”、“民主化”等概念频繁出现。调解在司法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反复强调,2009年“调解优先”被正式确定为民事司法的工作原则。法院积极倡导“能动司法”,从主导整合诉讼外的人民调解等各种资源,推进多元化的纠纷解决并实施“诉调对接”,到为了应对国际上“金融海啸”带来的冲击,主动服务于称为“大局”的各种中心工作,相应的各种改革尝试又在民事司法实务中层出不穷地纷纷展开。对于这新一轮司法政策推动的各种改革,法学界的一般态度显得颇为矛盾。一方面,对于法院大力提倡“便民”、“亲民”以及在更基本层次上提出的“司法为民”口号,在对待当事人的态度等方面致力于提高、改善司法服务的质量

[3],方便弱势群体更易于接近并获得司法服务,重视多元化的或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处理案件时尽量吸纳当时当地的民情习俗或常识情理等等,学者多采取支持或理解的立场。但另一方面,对“调解优先”、“能动司法”、“马锡五审判方式”等提法,对“主动服务”等口号中所体现出的极端的“法律工具主义”倾向和法律职业化实质上被消解的可能,多数学者无论其是否曾有过公开表达,则可以说都持有不以为然或保留的态度。至此,在民事诉讼法现行立法经过了二十年之际,且这项法律的全面修订提上立法日程的今天,我们却面临着司法实务和法学研究在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若干基本方面出现意见明显不一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可以理解为民事司法在向着自律自为的制度建构发展过程中遇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深层次的各方面条件制约时如何调适这个重大问题的反映,同时也意味着民事诉讼制度通过今后立法修改而可能展现出的走向目前还很不明朗亦极难预测。诉讼法学界怎样才能做到在下一轮与司法实务的互动中既不致完全地被边缘化,又能够在保持自身相对独立和自律的品格这个前提下真正地、实质性地参与到制度建设中去—这或许会构成一种严峻的挑战或考验。

三、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与日常的程序运作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有关民事诉讼的程序法学研究长足发展、尤其在近若干年来达到可称为“繁荣”的程度,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在与实务的互动中发挥了相应影响,但另一方面且或许在更大程度上,却可以归因于法学教育“井喷”或“暴发”式的增长扩张。与高等教育普及和“大众化”趋势同步或以比其更快的速度,法学院今天已经发展到六百三十多所,在校的法学专业各类学生达十多万人

[4]。根据各种资料提供的这些数据不难推测估计,专业从事民事诉讼法学教育和研究的人员在数量上有大幅度的增加,有关民事诉讼程序的教科书、论文等获得更多需求,相应地此类“产品”的供给亦在快速增长。总之,围绕法学的教育与研究已经形成一种发达兴旺的“市场”,有关程序法学的研究亦在其中谋取到了足可赖以自立的基础和资源。与二十年前相比,这样迅速的发展既是得来不易、可喜可贺的成果,又包含着某些深刻的隐忧。就成果或积极方面而言,有了这样的“市场”基础和资源支撑,程序法学的研究就可以摆脱不得不借助于立法事业的启动才得以展开的依附状态,从而在研究方向上获得一定的自主性,甚至有可能反过来引领立法;同时在与司法实务的互动中,尤其在司法政策有较大波动时,学术研究也能够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和自律性,而不必“跟风”迎合。但是在另一个方面,与超常规发展的法学教育本身带有浮躁、虚夸等“根基不稳”的弊病相对应,民事程序法学在一片繁荣的景象后面也存在着研究内容重复、难以深入、后继乏力等等明显的问题。如果这些负面因素继续泛滥,法学界目前所获得的相对独立和自律的发展,就不难变成某种“自说自话”或“自娱自乐”的局面而终将不可持续。出现种种消极因素的根本原因之一,恐怕则在于民事诉讼法学作为一种具有高度技术性、实用性的专业,相关的学术研究却一直存在与司法实务的日常程序运作严重脱节的现象。

对于我国的民事诉讼实务,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去加以观察。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司法政策、程序改革动向和诉讼的日常运作。司法政策是最高法院决定的理念原则、方针路线和提出的落实措施及相应方案等。主要由各地各级法院分别展开推动的种种程序改革,既可能是对司法政策的响应,也可能是由各地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自主进行的尝试,其中的一些会带来自下而上推动普及的示范效应,亦可能汇集成某种潮流并反映到司法政策中去。民事诉讼程序的日常运作则不仅意味着一个个法院每日处理民事案件采取的种种具体做法的总和,在这里主要是指法院在长年的民事审判业务中日积月累地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程序操作方式。当然,法院日常的程序运作也是对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相关规定的实施及具体化,但更多地则体现了特定的时间空间内长期形成的习惯性做法或不断重复的操作方式。这些操作方式既因植根于一个个法院的日常审判业务而带有地域的特色,又由于必然反映民事司法审判的规律性因素而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共通性

[5]。司法政策有时候能够为日常的程序运作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但更多的情况下对这种隐而不显却惯性巨大的潜流却很难有所触动。程序改革的对象往往也在于程序的日常运作。不过,改革是否能够改变既有的操作方式或形成新的方式、或者在部分法院成功了的改革尝试,是否可能推广开去变成更大范围上的程序操作方式并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取决于众多错综复杂的因素。总之,日常的程序运作构成了诉讼实务最为基底也较难改变的部分,规定着实务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方向。而且,诉讼实务的日常运作所体现的程序操作方式虽然能够达到相对稳定必有其合理性,但在一定时间空间内依某种规范或从应然的角度来衡量的话,则总会存在“不足为训”的部分或需要改善的余地。这也是法院的程序改革往往以多年来相沿成习的程序操作方式作为改革对象的原因。基于上述这样的区分去观察二十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与司法实务之间互动的话,可以说虽然程序法学的研究对于司法政策及程序改革的尝试已经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也可能相互批评的关系。但是在日常的程序运作这个层面上,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总体上仍处于一种对此既不很了解也无兴趣的漠视状态,更谈不上相互间有所影响和触动。

从比较法上的相关信息来看,与美国或法国相比,德国和日本的民事诉讼法学界可以说属于对司法实务中的日常程序运作最为敏感,兴趣最浓厚,相互间交流最频繁,影响也最大的类型

[6]。德、日两国的民事程序法学因而成为与实务关系最近的学科之一,司法实务中日常程序运作的理论化程度及受到学说影响的概率也很高。与此相应,学术界在有关民事程序规范的立法及修订过程中一般都会发挥重大或主导的作用,甚至立法草案就由学者负责起草。当然,这样的状况与德国、日本的法律传统具有“法学家的法”这一特点等历史的“路径依赖”紧密相关,也以高度发达的法律解释学和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实务培训、旨在统一法令的上诉与判例评析的学术传统相结合等等法律体系内外的种种制度安排作为支撑,很难据此直接引申出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也有能力主导相关的立法事业等结论。但这里笔者想强调的是,如果我们的学术界指望真正地、实质性地参与到民事诉讼立法及其他创制程序规范的活动中去并发挥应有的影响,对于日常的司法实务中程序究竟如何运作的实际状况,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者培养起浓厚的好奇心也保持足够的敏感可能将构成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今天,仅仅是介绍、引进国外有关民事诉讼的制度、概念及学说等比较法知识已经为明显的“边际效应递减”所困扰;而针对新一轮司法政策及程序改革的评论,无论是呼应还是批评,则多停留于表层,法学界与实务界的互动交流因彼此间的不以为然而很难达到内在的相互理解及触动。在曾有力地推动过民事诉讼法学发展的不少因素都颇有难以为继之感的眼下,关注并努力去了解司法实务中日常程序的运作或许能够成为学术研究上获得突破的一个重要契机。不放弃与实务界的互动交流并尽可能地“下沉”到日常程序运作这个层面去,相信一定有助于我们走出缺乏研究素材的困境,在切实掌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个基础上,以贡献确有针对性及想象力的方案等形式参与今后的民事诉讼立法全面修改。

推荐第5篇:从教二十年

从教二十年,当了二十年的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基层组织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说实话,班主任难,班主任辛苦。但是班主任也开心,班主任也幸福。一句话形容:痛,并快乐着!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认识到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班主任需要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需要基本的职业素质。在工作中,我认真思考,积极进取,教育学生方法得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实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用心,耐心,爱心,真心!

首先,用心树立积极班风。

班风是班级中长期形成的情绪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班级中特有的一种风气。它是一种风气,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全体学生有经常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也可以使全班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和改变自己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和习惯来适应班集体的要求。

学生要在这个集体中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力量和风貌。好的环境能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团结精神。重视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总会利用班会,夕会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接班人。集体主义教育是班级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良好班级的重要表现。因此,我除了要求班级在学校集体活动中,树立班级形象外,还经常对学生进行“班兴我荣,班落我耻”的教育,以此来增强和学生们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其次,耐心树立良好学风。

纪律严明,只能保障一个班级存在,而勤奋学风,才是促进班级不断发展的动力。勤奋的学风可以有效地增强班级凝聚力,是一个班级的生命。

作业是实践的基础,根据班级中可能会出现不交、迟交、抄袭作业的现象,制定了相应措施有1,突出代表作用。每次要求课代表严格检查,防止有同学漏交并做好记录。一些不交作业的学生,往往都是做不起来或不愿做作业的,我尽量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成立“一帮一”小组,为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2、实施奖励策略。对一向是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并且正确率极高的同学给予奖励,每天做一次反馈,小队长记录,每月小结。对作业做错的同学不批评,个别谈心,肯定其独立思考的成果,然后纠正其错误原因。这个办法实施下来,效果还真不错,不仅错误率少了,同学之间交流增多了,互相讨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管理方法,既使学生充分发挥发展个性,特长,又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还能使学生团结友爱,增强集体观念,相互勉励,共同追求进步。

学贵有疑。问是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上课沉闷,总是那么几个人发言。如果我们的教学像填鸭式,根本无法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能力转化的效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落空了。所以,我改变以往一问一答的课堂模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讨论,每人都可以谈自己的理解,久而久之,一些不大善于言辞的学生,也被调动起来。我及时肯定他们理解能力,并引导他们可以向老师提问,如果有谁把老师问倒了,那就有奖。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事先预习,找资料,千方百计琢磨课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感到上课轻松,而我做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

再次,爱心促进情感沟通。 关注生命个体内在的、活泼的、流动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很需要师生情感沟通。它是建立师生民主、平等、和谐关系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班主任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模式。在班级教育过程中,很多班主任一个人做独白的场景随处可见。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心里不会有触动,更不要说产生共鸣,自然收效甚微,甚至扼杀它们旺盛的生命力。班集体要焕发出生命活力,呼唤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把自己当做班集体中的普通一员,参与讨论、评价和决策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大事小事,好事坏事。

在和个别学生谈心时,我认真倾听,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学生的生命情感。我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不怕和他们说说自己学生时代的“臭事”,让他们认识到我这个班主任也是个真实的人,也会激动,也会恼火。

每周的随笔上,我总会花点心思,用心用笔和学生进行对话,真诚地告诉我的孩子们自己的欢乐和烦恼。假以时日,所付出的汗水换回的是许许多多的欣慰和感动。

爱学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们作为班主任,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用深情去培养文明,唤醒智慧,塑造心灵。我,就是这样做的。

最后,真心成就丰硕成果。

二十年来,我认真教学,认真管理班级,认真爱护学生,孩子们也给了我满意的回报。每学期我任班主任的班级,都是文明班级。在学校或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比赛,总有我们班或我们班孩子名字。比如:在镇“践家规学雷锋”常态化活动中,我任教班级被评为先进班级;在靖江市首届写字先进班级评比中,也有我任教班级的名字;强军梦中国梦征文竞赛中,辅导戴思远获得泰州市三等奖,我们班主题班会获得了泰州市的二等奖;在2016年“江苏好少年”展评中,我们班姚诚同学被表彰为“江苏好少年”;在中共靖江市委宣传部举办的食品安全有奖征文活动中,袁玖同学获得了二等奖;盛莹樱同学获得了2017年度靖江市政协奖学金;在靖江市水利局教育局共青团靖江市委主办的“水资源保护”主题教育中,我们班承担的“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主题队课荣获团队活动示范课,我指导的班级板报,同样在这次活动中荣获三等奖,有三位同学分别在此项活动中荣获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的

二、三等奖。我自身不断努力,分别在2012年的靖江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小学语文,乡镇三十五岁以下朗读比赛三等奖,说课组比赛二等奖,专业理论比赛三等奖,即兴演讲三等奖,钢笔字比赛一等奖;在泰州市小学思品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泰州市第五届“我的教育故事”征文评选中,被评为三等奖。另外我还参加了许多的比赛,比如靖江市教育局举行的教师诵读比赛,靖江市委宣传部举行的演讲比赛,教育局举行的“喜迎十九大唱响主旋律”歌唱比赛,靖江市鼓号队大赛,靖江市经典诵读大赛等,在这些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我还辅导学生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习作200余篇,。

勤勤恳恳工作二十年,每到教师节,我总能收到以前学生寄给我的贺卡;每当我的生日,我的QQ里满是孩子们一句句温暖的祝福。看着他们写的每一句话,看着他们寄给我的每一张贺卡,我的内心是满足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我是班主任。我骄傲,我自豪!

推荐第6篇:阔别二十年

阔别二十年

一年、二年、三年„二十年!天啊!想不到现在已是2030年了,自从当上植物兼医药学

家以后,我去了美国,一直都没有回去。在这期间我从人工合成的龙血铁树中发现了一种新

的灭菌体,我成为了美国最高科技馆的副馆长。现在我已阔别家乡二十年了,我很想回到家

乡看看我的家人,终于在我的再三恳求下美国政府批准我请假一个月回家探亲,得到通知后

我立马坐上我的超光速分离子海陆空飞机回到我的家乡-中国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乡。

刚下机映入我眼前的是一座座别墅有序地坐落在树林里树林的外面是一条条有着磁力的

道路,那是当今世界最新的磁悬浮汽车通道。在通道旁在座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厂,这些都不

足为奇,不过在树林里有一棵有二十年左右的英国桃树。我立刻跑了过去仔细观察起来。因

为在二十年前我种了一棵英国桃树苗,在上面刻了三个字《钟建鑫》。现在算起来也有二十

岁了,忽然我眼前一亮发现了一行字:”钟建鑫种”.这、这不是我种的树吗?想不到这棵树还在呀„„不知是什么原故,也许是心灵相通吧,我妈妈从别墅里走了出来,

看到一个穿着科学服的在自家别墅前看着儿子走时种的英国桃树。过了一会儿我妈妈问道:

“你是”?我感觉这声音特别地熟悉,我回过头来一看,发现正是我那盼望已久的妈妈!我

从心底发出声音说:“妈妈”,可我却呆住了,因为我没发出声来只呆呆地看着妈妈,但妈妈

却认出了我惊讶地叫着:“钟建,你怎么回来了?”我了半响才回答:“想回来呀。”我用小

时候的语气和妈妈说。后来母子俩又聊了许多话,不过妈妈说爷爷得了肺病,连呼吸都 很

困难,听到这个我赶紧打开包找了一下我特地给我爷爷的药《灭菌体》。问了妈妈爷爷在那

里后跑步到爷爷那里,我闻到了很多种中药的药味。在爷爷房间里我看到了奶奶下给躺在床

上的爷爷喂药,我叫了声:“奶奶!”奶奶回过头一看惊呀地说:“建子,你怎么回来了?”我

还是用小时候的语气说:“奶奶,我想回家了呀。”边说边拿着灭菌体给爷爷喝了,过了一会

爷爷咳出一口黑色粘粘的东西,说他现在舒服多了,这时奶奶说:“老头子,得病后你连话

都说不出。”我看着爷爷好多了悄悄地“溜”了出去。

第二天我像小时候一样爱问问题。当妈妈刚醒我就问:“妈我们住的地方怎么种了那么多

树?”妈妈说:“国家决定在农村里最少50﹪的地方是树林,而大城市里最少35%是树林。””

“噢,那我们怎么都住别墅呢?”“这当然也是国家决定的,本地人一家子人住一栋别墅,

一大家子人看人数住几栋别墅。”妈妈笑着说。

有句时间名言:光阴似箭,日月如棱。

一个月假期转眼过去了,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伯父大伯母、堂哥他们„„一大家子

人的挥手道别下,我双坐上超光速分离子水陆空飞机回去了。

推荐第7篇:“西洽会”二十年

“西洽会”二十年

新形势下,如何让西洽会更好地服务当前的经济发展,为陕西、西部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添新的发展动能,是展会主办方和组织方亟待思考解决的新课题。

陕西省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在经济发展与招商引资的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探索,举办西洽会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西洽会)创办于1997年,两洽会已从最初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搭建省际间经济技术合作和招商引资平台,成长为东中西部合作互动的经贸洽谈载体,再到如今对外开放的丝绸之路国际性大型经贸盛会,在海内外享有广泛的知名度,是参展商和投资贸易商十分看重的展会。西洽会在20年间,忠实记录着陕西开放合作的坚定步伐。成长为东中西部地区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互动的载体。主办方也由原来单一的地方政府,发展为由5部委与31个省级地方政府联合主办。2015年第十九届西洽会暨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首次设立了吉尔吉斯斯坦、泰国、格鲁吉亚3个主宾国。

20年的成就与影响

1997年4月,第一届西洽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最早几届的两洽会,是以促进中两部商品贸易为主要目的。当时的西洽会以商品展示为主,通过这些商品的集中展示、洽谈,促进了地区间的贸易。

到本世纪初,随着两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两洽会转向以投资洽谈为主,其主要同的是促成资本在中两部地区间流动,特别是东部的资本向两部地区流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省份的加入,西洽会的规模越来越大。

此后的20年,伴随着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各主办、支持、协办、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两洽会从最初的几个省区市主办发展到全国27个省区市联合主办,从以商品贸易为主转变到以投资洽谈为主,从一般性的省际间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成长为东中西部合作互动长效机制的载体,成为西安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中国西部国际会展中心的助推器。西洽会在国内同类展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西洽会的项目成交量也在逐届增长,1997年的第一届西洽会共签订国内横向联合项目合同305个,总投资额36.4亿元,项目协议306个,总投资额40.04亿元;1998年的第二届西洽会,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130个,总投资20.48亿美元,签订国内横向联合项目合同433个,总投资额78.56亿元,签订产权交易合同310个,资产交易总额7953亿元,内贸合同成交总额102.8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32亿美元……2015年5月22日至25日,第十九届西洽会暨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其规模和影响进一步扩大。已经发展成由国家西部开发办、中国贸促会等5部委和31个省级地方政府联合举办的格局,并首次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担任主宾国,提升了国际化程度,特别是突出了面向中亚国家,“西洽会暨丝博会”是过去已经举办了18届的西洽会的升级版。

第十九届西洽会吸引了98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政要和近2000名境外嘉宾参展参会,同时得到国内多个省区支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了41项主要活动,展览展示面积达30万平方米,本届展会还吸引了44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丝绸之路国际馆参展,有23个国家设立国家馆。展会期间,共有来自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近10万名客商参展参会,展销特色产品近2万种,参观人数超过50万人次,签订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5581.02亿元。

为陕西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今,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让大形势多变而复杂。然而,中国实践是“稳中求进”的改革力量,陕西实践是“稳中有为”的举措,西洽会的历届召开和深远影响正是对这一思路的完美印证。

作为西洽会的东道主,陕西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借助西洽会这一平台,招商引资已成为陕西省各地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黄金通道”,项目推介、洽谈和对接成为各市县、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同区在展会期间锁定的重头戏。

为了更好地利用西洽会这个招商引资重要平台和良好机遇,各市县尽显各自优势,提早准备,精心布展。大力宣传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县情风貌,将优势项目包装呈现在参会者眼前,吸引了众多客商洽谈合作。毋庸置疑,这些项目的引进签署将对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让各地得到了与西部、与世界沟通了解的机会,从而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的大格局之中。

西洽会签约的项目中,有多半落户陕西。悉数历年西洽会,西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区、?哄鄙?态区近一半的企业,都是在西洽会上达成的合作协议。蒙牛乳业、冀东水泥、京润房产、天通石化等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落户宝鸡,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能源基地榆林市,仅引进山东兖矿集团100万吨煤间接液化一个项目,就吸引投资总额突破百亿元。富平小伙用小小柿饼,从保安“逆袭”为食品公司CEO。无论是大项目还是小产业,在西洽会这个平台上,都为时代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贡献了力量。

来自陕西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第十九届西洽会上。陕西省成功签订各类合同金额5904.78亿元,其中利用外资合同额由1997年第一届的5.18亿元,增至本届的46.56亿元;省际联合项目5581.02亿元,比第一届西洽会的20.37亿元,增长了273倍。

数以亿计的投资金额,翻番的增长倍数,为下滑的陕西经济及时注入了新动能。这也是人们对历届西洽会的普遍期待和看法。

随着西洽会规模的逐年扩大,西安的会展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最初的陕西国际展览中心,发展到如今的多维发展态势。一个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展览会或交易会,能为举办城市带来几万、几十万的客流量和几千万、几亿元的收入,有力地带动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翻译、广告、装潢等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展览活动的产业关联效应最高可达1:10。同时,展览作为大型展示交流活动,能够集中公众视点、凝聚各方力量、展现科技成果、培育城市精神、引导时尚潮流、巩固经济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好的展览会甚至能发展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亟待创新与务实转型

“热闹的签约仪式,喜人的项目数量”,几乎是每一位亲临西洽会签约现场的人最直观的感受。两洽会闭幕后,各省代表团可谓“满载而归”。各届西洽会都收获了“亮丽的成果”,各地在洽谈会上的项目推介,以及与客商签订的大量合作项目,这些成果常常数以千亿计,数字惊人。庞大的合同金额,说明西洽会在招商引资上具有无可置疑的号召力。

西安市某区宣布在十八届西洽会上签约项目55个,总投资超过千亿;第十九届西洽会该区组团共签约项目44个,总投资达586.46亿元,而该区近两年的GDP仅为200亿刚出头。各地诸如此类的案例较为普遍。

连续多年,西洽会的各项签约数字越来越大,以至于人们对数字本身都失去了敏感。最早的时候,几亿元、几十亿元都是了不得的大项目。但现在,一个普通的小县城都能动辄签约数百亿的投资项目合同,这明显渐渐脱离了实际。而且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些地区过去的经济增速,也压根没有像他们每年在两洽会上签订的投资项目金额增长那样飞快。当然,这尚不足以轻易判定那些成果和数字是注水的,但至少它看起来不怎么合理。

与商品贸易相比,投资带来的资本流动,是更高层次的合作,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其他成本――比如说,通过对商品质量和价格的比较,人们很容易作出交易的决策,但对在西部地区投资一间工厂、兴建一家酒店甚至景区,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实地商务考察、投资分析。这就意味着,那些动辄数百亿元的项目投资,是不太可能通过一次为期两三天的会议实现沟通、洽谈、进而实现项目签约的。这样看的话,那些在镁光灯下的洽谈和签约成果,其实只是地方政府对过去一年招商成绩的一次集中展示,至于这两天的洽谈内容,其本身是否直接推动投资决策,并没有太多人去关心。

换句话说,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西洽会的意义并不是能够有一个场合可以与投资者洽谈,而是有一个场合可以展示形象、展示成果、展示工作成绩――那些投资合作的成果,就是过去一年的最直接政绩,有广告的效果。那些越来越惊人的投资数字,或是投资意向,本质上并不是严肃的商业数字,而是宣传数字或是政绩数字。然而如何保障项目履约,最终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才是西洽会举办的真正意义所在。

对于政府来说,能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真正做到“亲商、安商、助商、富商”,无疑是最关键的因素。部分地区的领导,为了出政绩,想方设法营造轰动效应,在缺乏深入调查的前提下盲目拼凑合作项目,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会留下长期的隐患。

20年来,西洽会为陕西累积了众多的客商、项目和经济机遇,也成为陕西人一年一度的盛事之一。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也将于5月中旬在陕西省西安市如期举办,无疑这又将是一次令人关注的重大活动。新形势下,如何让西洽会更好地服务当前的经济发展,为陕西、西部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添新的发展动能,是会展主办方和组织方亟待思考解决的新课题。

“只有在洽谈中扎扎实实地做好项目的对接工作,使企业通过参会达到预期的目标,西洽会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其国际影响才会越来越大。”有专家建言,西洽会亟待创新与务实转型,这既包括办会思路的创新,还需要活动组织的创新,也要求服务保障创新。

“一带―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它的建设,为陕西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而丝博会的兴起,更令陕西向西开放、深入挖掘自身经济潜力、促进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多领域合作有了新的动力。从成为丝博会的那天起,西洽会又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我们期待着它的华丽转身。

推荐第8篇:感悟二十年

感悟二十年

转眼间,我来咱们这个企业已经有20年了。

回首这20年以来,真是一言难尽。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但,更多的是心酸和无奈。

再回首,实乃峥嵘岁月稠!忆当初,我们企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到处是坑坑哇哇的、和没有任何市场意识的几个人走到一起建起来小厂,我们经历过钢材市场的黄金时代,也经历过亚洲的金融**,更经受住了刚刚过去的世界金融危机的考验,能走到今天,也真是来之不易呀!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企业如不能与时俱进,必将落伍于社会的经济之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从90年建厂的第一批职工到现在,我基本上做过咱们企业里的所有工种,我也完全说得上是一名老资历了,最起码也算的上知根知底的吧,我,可以说对咱们企业充满了感情,也可以说,我现在是在为感情而工作。作为一名老兵,痛定是定,我感觉有责任说一下我对咱们企业现状的看法。

也许下面很多话都比较尖锐,比较直接,也许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也许有不少欠考虑的地方。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对咱们企业的发展有所裨益,希望咱们企业的明天走得更稳健一点,走得更健康一点,走得更远一点。 能做到这点就足够了!

一、理念和定位;创新敬业 团结拼搏 和谐高效 诚信共赢

理念,通常指思想、信念、观念。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只不过是更理性化的观念,理念是对事物的本质、规律

- 1

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所以必须严格地要求,格式化地操作。”建立团队意识,一是认识、二是严格地培训。IBM把工作团队视为“通过协作的决策,组成工作小组达到共同的商业目的。”史密斯在《团队智慧》中指出:“团队是拥有不同技巧的人员的组合,他们致力于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工作目标和共同的相互负责的处事方法。”我们的一员,每个人的工作都对他人起到重要作用。

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每个企业都要做大做强,但江山不是一个人打出来的,而要依靠群策群力,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共赴卓越。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志成城,使每位员工都能积极的融入到我们这个企业团队的大家庭中。日本人评价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两个人是一头猪,就是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一种团队精神,而日本所有的企业最注重的就是企业的团队精神,所以,日本人才有一个人是一头猪,两个人是一条龙的说法。再试想想,我们中国的体育,为什么中国的团体项目都不行,而个人项目都能独领风骚呢?团队意识问题!一个企业也就像一个足球队,任何一个位置都很重要,可是如果前锋不能进球,那么,最好的而结果也只能是平局,所以前锋就是胜利的保障!企业的销售工作就是一个球队的前锋,没有过硬的销售队伍将没有其他环节的出路!我们企业的各自为营、各自为政、单做独支的松散管理是真的再也要不得了!而去营造一个真正的钢铁团队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培育过程!我们要努力做到!

三、品牌意识: 创优质品牌,铸一流形象

所谓品牌意识就是指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它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观、品牌资源观、品牌权益观、品牌竞争观、品牌发展观、品牌战略观和品牌建设观的综合反映。美国旧金山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和首席运营经理,也是KIKCW公司的管理部经理林恩·阿普认为,当一个企业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企业、他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上、在消费者中间的影响力,以及这种影响力所造成的认知度、忠诚度和联想度,并能够采取适当的战略将品牌融入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生活过程”时,他也就在一定的意义上培育了自己的品牌意识。

在现代经济中,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企业对其产品自觉维护并创成名牌的意识。品牌意识为企业制定品牌战略铸就强势品牌提供了坚实的理性基础,成为现代竞争经济中引领企业制胜的战略性意识。

从经营理念的角度而言,企业的品牌意识至少应包括1.品牌使用意识、2.品牌保护意识、3.品牌发展意识三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我们企业这类型的产品不需要过多的去宣传,关键是在培育,在营造,在自觉维护,在水到渠成。在我们一系列的管理、服务体系中体现出来的内涵的产物。

四、学习意识:学以致用,相得益彰

有一位经济学家讲过这样一句话“不学习是一种罪恶,学习是有经济性的,用经济的方法去学习,用学习来创造经济。”我们应该从理论上、实践中和相互的交流中学习,不仅要注意学习的方法,更要

- 45

咱再从郑州提货说起,

郑州亨泰为什么能从一个比咱起步晚,规模小的企业,发展到现在这么大——市场意识问题;

郑州亨泰为什么能根据用户的需要,连夜生产、连夜装车——市场意识问题;

郑州亨泰为什么能在没有任何材质问题,没有任何机械性能问题,没有任何几何公差问题的情况下全部退货,并负担一部分运费,为什么?——还是市场意识问题。

人家也不是傻子,人家看的市场,看的是将来!如果他们没有这个市场意识,恐怕也发展不到现在比我们强的地步!我们能吗?不能,我们不能,我们算的是小账,是眼前利益。再说我从事销售已经也18个年头了,找车运输问题对我来说肯定是轻车熟路,小菜一碟,可为什么还要让李发运从中挣取几万元钱,为什么?这就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是全局观的问题,首先要明白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保住用户,让用户满意,能让用户在我们企业长期保持下去!主要目的达到了,其他问题应该轻松对待,应该客观对待。当然利润最大化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可也万万不能因为利润而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到最后得不偿失!

本末倒置,主次不分,没有市场观念,这是我们现在管理层很凸显的问题,劲不知道该给什么地方用,成天抓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到头来也只能丢了西瓜捡芝麻。

六、管理观念:塑造人的品质,建立管理根基

- 7

舟。人人都知道,质量是企业的命脉,可我们到建厂20年,到现在有一个真正的质检员吗?没有。我们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人员吗?没有。到头来,我们只能就事论事,高额聘请,多花多少冤枉钱!因为我们的质量问题,我们吃的亏还少吗?我也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我们企业的质量问题也是制约我们企业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还想说一下生产意识问题,生产是企业的增值转化过程,而生产同时还是为企业服务,是企业营销的有力保障,生产本身就是为用户服务的,用户就是标准,用户就是财富!而在我们单位总是这也做不好,那也不能做,这样的产品又怎么能去销售!

营销管理,我们企业的营销管理是一种松散的无序管理,也可以说没有管理。如果说有那就是:一是点名考勤,二是给营销人员提供价格,三就是把营销人员的订单交到生产上,完了。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窗口、企业门面、企业先锋的营销管理的全部作业了!这样的营销队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吗?更何况还个个怨声载道,各装各的小九九,也可以说在站岗,在借鸡下蛋,能行吗?站到营销人员的位置上想想,他们也要生活,也要养家糊口,也要提高生活质量,他们不想办法行吗?还有很多营销人员拿了订单不能生产,或者是不想生产,或者是其他的等等等等,他们不想其他办法行吗?想了其他办法,还愿意安分守己的坐吃山空、整天打游戏、无所事事吗?很简单,不能,坚决不能!任何一个人都不能。

营销人员的工作其实是最繁重的工作,也就是说,他的工作是没有止境的,更不要说整天打游戏、看电影了,一个市场调查就足够他

- 91011 -

推荐第9篇:风雨二十年

风雨无阻二十年—齐心相聚在今天

八九井四班二十年同学聚会主持词

开场:音乐起(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请全体同学一起打着节拍随音乐歌唱。

(音乐毕,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往事难忘,温馨如昨!转眼间,我们班的同学已经分别了好久。亲爱的各位同学,你是否还记得那美丽的校园,曾经留下我们轻快的脚步、欢乐的笑语?你是否还记得在教学楼里,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你是否会常常回忆我们那时的温馨和浪漫?你是否还会想起那时的青涩吗?

二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怀着青春的梦想和热情,相聚相识。在那美好的两年学习生活中,我们相知相助,经历了人生最纯洁、最美好的时光,它令我们留恋往返。如今,友情已如绿水长流,浩然成湖。

二十年的牵挂,二十年的期盼,让我们风雨无阻、相聚今天、欢聚一堂!朋友们,今天,放下你的工作、放下你的烦恼,让我们尽情享受友情带来的甜蜜和美好吧!

谢谢大家的掌声!在这里,我代表全班同学感谢组织本次同学聚会的幕后英雄们,他们是:×××、×××等。我们拿出最真诚的掌声感谢他们!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我们的班主任,谢继省老师!谢老师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是,当他听说我们同学二十年聚会时,谢老师非常激动,说不论如何,一定要亲自看看自己的学生们,看看他们还好吗?心里很挂念这帮学生们!

同学们,请拿出我们最最热情的掌声请我们永远的班主任—谢老师给大家上课!大家欢迎!

(谢老师讲话)

主持人:谢谢老师!我们也一同祝愿老师您身体快速康复,生活幸福美满!(请老师休息一下)

同学们,风雨无阻二十年—齐心相聚在今天,八九井四班二十年同学聚会正式开始!

首先,×××给我们准备了一首歌曲《》,想听吗?没掌声,不出声,掌声不响,唱的不爽!好,掌声响,请上场。有请×××给我们歌唱《》。

(×××唱毕)

主持人:谢谢!好不好听?那再来一首。好,我们也不难为咱们的×××同学了。用掌声感谢一下!

下面,咱们分组自我介绍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我们分别的太久了,所以我们要重新让其他同学再认识我们一下。这样,我们先请号码1—7的同学分别自我介绍一下,大家要认真听好了,要求是:

1、必须说的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身体健康状况;

2、可以选择性说的项目有:是否离婚

了?是否高升了?是否偷生二胎了?是否有情人了?是否偷偷的忘记大家了?

如果谁说的不全,大家可以提醒他啊!好,请1号开始回答,依次类推。

感谢我们7位同学的自我介绍,也感谢大家的刨根问底儿。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心有灵犀,这个游戏就是考验大家一下,分别了二十年后,我们是否还有默契。如果今天有夫妻俩都来的,我们看看他们俩生活中是否有默契?我们请三组,根据回答问题正确的多少,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送上我们丰厚的奖品。

主持人:有请第一组上场:第一个问题:八九井四班有多少个学生?第二个问题:八九井四班年龄最小的是谁?第三个问题:八九井四班有几对结婚的?第四个问题:八九井四班教语文的老师姓什么?第五个问题:八九井四班在几楼?

我们来统计一下答对了几个问题,一共答对了个。

主持人:我们有请第二组上场:请一对夫妻吧,有请×××和×××这对黄金搭档上场。请听题:第一个问题:妻子最爱吃什么水果?第二个问题:老公最喜欢什么颜色?第三个问题:老公送的第一份礼物是什么?第四个问题:在家谁做饭的次数多?最后一个问题:老公在家勤快吗?

我们来统计一下答对了几个问题,一共答对了个。

主持人:我们有请第三组上场:请听题:第一个问题:八九井四

班当时谁最调皮?第二个问题:八九井四班谁最高?第三个问题:八九井四班有多少个男生?第四个问题:八九井四班上一次聚会是哪一年?最后一个问题:八九井四班英语课代表是谁?

我们来统计一下答对了几个问题,一共答对了个。

我们看看他们的成绩,第一组是个正确答案,第二组是个正确答案,第三组是个正确答案。第组获得了第一名,请工作人员拿上一等奖的奖品,依次类推!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参与。下面呢,请我们班上三对成功鸳鸯配的夫妻给大家来首情歌对唱,大家想听吗?想听,就把掌声响起来!(他们六位进行情歌对唱)。

主持人:感谢我们三对幸福的鸳鸯给我们带来的歌声。下面,请8—14号的进行自我介绍。按照刚才说的介绍规则,请8号开始介绍。

主持人:谢谢大家!接下来,我们请×××给我们朗诵《》。 (这个地方,可以是男女的对吟朗诵,也可以是几个人用各自家乡的方言朗诵)。

主持人:有请×××给我们演唱歌曲《》,大家欢迎!

主持人:谢谢×××带给我们的优美歌声,下面我们再做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游戏,名字是你比划我来猜。我简单介绍一下游戏规则,我们请三组来参加这个游戏,看哪一组在一分钟之内猜出的最多,比划的人不能说出和该物品名称有相同的字,若说出视为无效,猜出最多的一组获得第一名,依次类推。大家明白游戏

规则了吗?好,请出第一组上台:这里有生活类、名人类、食品类,请选择。

好,第一组选择的是生活类的,你们俩谁来比划,谁来猜?好的,请各位准备好,计时开始。

生活类:剪刀、计算机、电冰箱、皮鞋、抽油烟机、电风扇、音箱、饮水机、沙发、茶几、鞋柜、电视机、空调、键盘、木地板、地毯、毛巾、牙刷、手表

名人类:刘德华、李玟、袁隆平、列宁、陈小春、梁咏琪、赵忠祥、郎平、蒋大为、倪萍、罗京、鲁迅、贺龙、王力宏、容祖儿、千百惠、成龙、克林顿、范冰冰、王宝强

食品类:带鱼、西瓜、黄瓜、苹果、泥鳅、西红柿、面包、鸡蛋、菠菜、芦荟、铁棍山药、小白菜、洋葱、水豆腐、黄花鱼、丝瓜、红萝卜、莲藕

主持人:我们看看他们的成绩,第一组是个正确答案,第二组是个正确答案,第三组是个正确答案。第组获得了第一名,请工作人员拿上一等奖的奖品,依次类推!

主持人:谢谢他们的参与。下面,让我们放松片刻,请欣赏×××给我们带来的歌曲,《》大家欢迎!

主持人:谢谢×××。该最后一组人员自我介绍了。请15号自我介绍。

主持人:到这里大家全部介绍完毕,我们又加深了一下彼此的印象。我代表全班同学对大家的到来再次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谢谢

大家!(主持人举个躬)

主持人:我们每个人进门的时候都给了个号码,现在是我们开始抽奖的时候了,现在,请我们的班长抽出第一位幸运奖。

是号,请号上台!你是今天的头号幸运儿,给你亲爱的同学们讲两句吧,好,谢谢!请工作人员拿上幸运奖品。在回去之前啊,请你抽出第二位幸运奖,依次类推。(总共抽三名幸运奖,根据具体情况定)。

主持人:结束语。

音乐起,一起唱响难忘今宵!

准备的物品:纸板、小箱子、签字笔、号码、纸、秒表、礼品等

推荐第10篇:从教二十年

从教二十年

身在教育二十几年看到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看到了 一些肮脏、丑陋的现实,一些与时代、潮流不相符的音符。

从乡镇学校到县直高中、初中、小学、职业高中,甚至幼儿园机关,都有自己的一套打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自己的算盘,过自己的日子。抛开大局,形成搅局局面。使本该更好的发展趋势成了颓势。

第11篇:二十年同学聚会

主持人发言稿

1:尊敬的各位老师!

2: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日日想,夜夜盼,今天我们九0二班的同学们终于迎来了这幸福欢聚的时刻。

1:二十年前的盛夏,我们怀揣梦想和追求,齐聚华侨幼师,从此情结同窗。 2: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满载思念与祝福,相会丽华宾馆,共叙浓浓友情。 1:回首往事,三年的同窗生活,是我们人生中一段最浪漫、最美好的时光。 2:遥想当年,我们所做的一切,无论对错,也是一种记忆,一种财富,值得我们一生去珍藏。

1:青青校园中,我们收获了学业,更收获了比白云更纯洁的友谊。 2:漫漫学路上,我们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比大海更深沉的师爱。 1:师恩难忘,是老师给了我们远航的帆。

2:师爱永驻,是老师给了我们奋飞的翼。

1、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来了我们尊敬的老师。让我们对两位老师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一位老师面对他昔日的学生一定都有许多感慨和教诲,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讲话!…… (请同学给老师献礼,来表达我们九0二班同学的一点心意)

1:感谢老师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难忘的学生时代!

2:也谢谢所有曾经培育过我们的母校老师,是你们给了我们飞翔的翅膀! -请让我们代表90届2班全体同学向精心培育我们的各位老师真诚地道一声:

合:老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1:带着牵挂,为了重温这份师生挚爱,我们相聚一起。

2:怀着期盼,为了追忆这份同学真情,我们济济一堂。

合:由衷地感谢这次同学聚会的组织者和筹划者!

下面请同学代表组织者讲话,大家欢迎。

1、在这里,我们要感谢为这次同学会联络、筹备的各位同学!

2、更要感谢参加这次聚会的所有同学!没有各位的踊跃参加,我们的聚会就不会圆满成功!

1:下面,就请大家敞开心扉,尽情倾诉二十年的相思吧!

从左侧开始吧,每个人进行一下自我介绍。

(总结)

1、我衷心地希望:在这欢聚的时刻,我们洒下的是笑语,倾诉的是衷肠;珍藏的是友谊,淡忘的是忧伤;收获的是梦想,放飞的是希望!

2、我衷心祝愿: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合家欢乐、工作顺利;祝愿我们的同学家庭幸福、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下面我们就开怀畅饮,共享这欢乐时光。

第12篇:风雨飘摇二十年

二十年风雨路

——记兵工大学建校二十周年

大学

摘 要

山西兵器工业职工大学从九一成立至今已历经二十年风雨,作为二十年前山西省国防系统唯一的一所成人高校,学校坚持恪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默默奉献,多年来来陆续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在二十多年里,兵工大学历经变迁、冲击。但每一代兵工大人一直都在坚持着,努力着,本文从个人角度,以在兵工大工作八年的经历,对学校历史变迁以及国内成人教育凸显的种种问题,谈了一些看法和想法。

关键词:兵工大学、成人教育、人才培养

前 言

又是一个凄风冷雨的秋夜,倾身望窗外,整个龙城都在雨中更显迷离,路灯闪烁、霓虹迷离。按下播放键,放一首洞箫古曲《秋江夜泊》,让情绪和思绪都缓缓的平静下来,细细地翻查网页上兵工大的历史„„ 时间实在太快,不经意间,我都已近而立,不曾想毕业参加工作都已经是第五年了。从大学毕业即留校工作,而今算来,我在兵大已经待了整整八年了, 八年前进入兵大,八年后的今天回忆,兵大变得太多太多。两年里,我们由原来的马路对面搬到这里,由原来的四层教学楼换成如今的简易彩钢板房,一切都在任人摆布,这是一种怎样撕心裂肺的感觉呢?

追昔抚今,创建于一九五七年太原业余工学院,应该是山西兵器工业职工大学最早的名字了,而后先后更名为:山西机床厂工学院、山西机床厂红专大学、山西机床厂721工人大学、山西机床厂职工工学院,直至一九九一年,由兵工部下文,将山西省内的淮海机械厂职工大学、惠丰机械厂职工工学院、晋安化工厂职工大学、晋西机器厂职工大学、山西机床厂职工工学院、新华化工厂职工工学院、兴安化学材料厂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山西兵器工业职工大学。也是当时山西省国防系统唯一的一所高职业等院校。至今,山西兵器工业职工大学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征程。

第一章 成人教育近些年存在的问题

十多年前,随着改革开放,国营企业改制、员工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上各类企业的纷纷兴起,作为成人高校的兵工大学在成人教育和职工培训工作方面也曾风风火火过好长一段日子。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些基本性矛盾开始制约着成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生源萎缩、学生质量下降。

由于普通高校扩招,高考录取率大幅度提高,使得原先不能上普通高校只能就读成人教育的学生,获得了上普通高校学习的机会;而且未被当年高考录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一部分人会复读重考;部分考生为了保险起见,成人高考和普招高考同时报名,被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和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同时录取后,大多放弃成人高等教育,而选择普通高校,导致成人高校报到率比以往降低。高校扩招正好使成人教育失去了这部分生源。当学校为完成招生计划而寻找生源时,其只能把选择的目光降低,从而造成生源质量下降。生源质量下降给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后效应,使得成人教育的难度加大,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声誉受到冲击,成人高校学生毕业后竞争力不强,单凭一张成人高等教育的文凭而无实际能力很难敲开用人单位的

1 大门。与此同时成人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管理跟不上,缺乏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致使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无法与普通院校毕业生相抗衡。

1.2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成人教育应有的特色。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成人高等教育院校仍然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基本上都由教育部统一进行,而且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教材编写通常由同一批人组成,这使得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版。甚至在招生、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模式等诸多方面还一味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课程结构单一,知识划分过细。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成人教育在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选定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内容重理论轻应用,教学组织呆板,教学方法单一,课程体系缺乏综合性和整体性,不能及时反映当代科技发展、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忽视了成人的工作经验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需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1.3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目标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仍然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具有很多独特之处,若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策略与目标,显然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特色教育,目标笼统,并且没有具体实施方案与之配套,难于落实到位,更缺乏监督、检查等相应的管理制度,对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充分挖掘成人的潜力及优势,调动成人学员的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这使得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改革进展缓慢,缺乏应有的活力。

1.4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成人高考招生工作处于一种相对混乱的状况,许多师资,办学资质等都未经过严格审查的学校充斥于成人高等教育市场,造成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给考生的报考选择造成困难,成人教育领域秩序比较乱,一些成人教育机构把招生作为一种谋利的手段,只重创收轻管理,重招生轻教学,不愿意在师资、管理上进行投入,内部管理漏洞百出,导致成人教育质量有所下降,成人高等教育文凭不被认可,企业不认可,学生就业难,也造成了成考含金量和美誉度下降,生源自然成问题,导致成人教育质量有所下降。

1.5政府责任不明确,办学规范性尚待加强。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政府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创新办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成本分担机制等。这些措施在短期促进了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但是,依然存在政府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例如,政府在降低投入力度之后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有效扶持;对成人高校的办学行为的监管;没有在发挥成人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范性不足,既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也对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1.6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政策缺乏变通性。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管理机制还未从根本上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招生管理机制,招生政策均由国家统一制定,政府干预过于集中,这就容易造成招生与市场需求脱节,预定的招生计划即与实际招生数出入很大,也无法用市场手段去调节。由于被捆住手脚,成人高校不能成为实际办学主体,没有自主招生权,缺乏办学积极性,容易对政府形成依赖性,不能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招生市场的需求,缺乏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学生的求学需要。

第二章 成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要使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走出发展瓶颈,就要真正理解现代成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开放的意义,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具备与改革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思想,从思想认识上、管理制度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系列调整与转型,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推动成人高等教育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2.1明确政府职能。

实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最大限度的公平之关键是要明确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公平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保证者,在政策上倾向那些现代教育技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学校,限制那些条件差的学校的招生人数,避免刚性招生计划“一刀切”带来的不公平性。在招生机制上,由刚性的招生计划向柔性的招生计划转变,并最终取消刚性原则,放宽学员入学资格,鼓励在职人员边工作边学习,采取“宽进严出”而不是现在函授等的“严进宽出”。同时,建立科学、公平、客观的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和评估体系。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不要过多地干预,要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到经济调控为主上来,把经济调节的重点从具体管理项目、资金转到为投资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认真做好综合协调,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监管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对具体项目和事务的审批,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中长期规划的研究、编制、衔接、平衡和监测评估上面,统筹协调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注重解决关系一些长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成人高等教育计划的编制、招生、教学、毕业、收费、评估等工作,应由举办者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社会需要、发展要求自主地进行。

结 语

思绪纷乱,想了太多太多,今时今日,沥沥秋雨中,山西兵器工业职工大学即将走过他的第二十个年头,回顾过去,我们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动荡,经历过恐慌。二十年沧桑变迁,锐意创新;二十年薪火相传,匠心独运。伴随着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时代浪潮,踏实进取,不懈努力,谱写了兵大人光荣与梦想交织的光辉篇章。自建校以来,学校一直紧跟时代步伐,培育专业人才,服务社会需求。从成人教育、高职教育、到远程教育,以独特的历史传承、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我们更应把握新的机遇和挑战,开拓进取,积极深化改革,稳步办学质量,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实现了快速、健康、和谐发展,让学校事业焕再次发出勃勃生机。

二十年一脉传承,铸就光辉历程;二十年桃李芬芳,春华秋实。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记录着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凝聚着兵大无数前辈同仁的智慧与力量,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正是一代代创业者同舟共济,孜孜以求,积淀了学校深厚的基石,凝练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这一切引领着全体师生刻苦钻研、开拓创新;激励着广大校友志存高远、建功立业;为学校应对挑战、开创未来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建校以来,学校培育出数以万计的学生。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经过学校的严格培养教育,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事业的热爱,奔赴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成就着梦想,铸就了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

走过这二十年,回望历史,关注现实。今天的兵大已发展成为集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社企职工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已开设社会所需不同层次的成人本、专科,脱产专科、涉及工商、经济、机电、工矿、行政等十多个专业。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以岗位培训和各类职业资格培训为重点的非学历教育,为各类人员更新知识和掌握新的技能提供适时和有效的教育服务。在推进成人学历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二十年创业,对于兵大来说,是一个台阶,一页沧桑。兵大人二十多年来一直恪守着“团结奋进、求实创新”这一校训,兢兢业业奋斗着。学的发展史是一届届师生的奋斗史,是全体教职工艰苦创业精神的积淀史。大道至简,她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熟知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假如你是一个勤奋的耕耘者,她定会助你摘取秋季满枝灿烂的金果!

参考文献

[1]洪永贤.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 第8期 [2]戴凌云、王君丽.关于高校成人教育质量评估的实践与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周嘉方.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策略[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4]刘超、单丽雯.关于成人教育改革的刍议 [期刊论文]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6) [5]杨海波 中国成人教育存在问题管窥 [期刊论文] -中国成人教育2006(7)

第13篇:辉煌二十年

辉煌二十年

时光如古木参天,摇曳着无数枚叶片,

似那一张张日历,在春夏秋冬中流转。

不知不觉整整二十年,有多少个黎明牵着朝霞做伴; 七千三百个日日夜夜,又有多少个黄昏踏着晚霞归还。

自从你与这片土地有了第一次邂逅,你便用智慧和勤劳开始书写东港的传奇。从开发公司到黄海大市场,从黄海大市场到双增集团,每一块基石,每一次跨跃,都离不开你忙碌的身影。 有多少眼眸关注着这块神奇的土地,又有多少质疑审视着你那疯狂的壮举。纵然再难再苦,纵然重担在肩,你也要站稳脚板,挺直脊梁。

二十年来艰辛努力稳步发展,二十年来不懈追求梦幻成真。二十年来铸就“重合同守信誉”单位,二十年来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十年来你与我们风雨同舟,二十年来你与我们患难与共。曾经追求,曾经磨难,曾经风雨,曾经辉煌。

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今天,我们无悔无怨。我们敬业创新,我们与时俱进,这就是双增人的信念。

我们庆幸,我们有一个开明的当家人,我们欣喜,我们有一个仁厚的当家人。他信奉“以信誉为目标,以军队作风为榜样”。他

坚信“顾客是正确的,质量永远是最重要的”。我们遵守着双增集团的诚信宣言,技术赢得市场,诚信打造共赢。我们塑造了双增人的敬业理念,以信为本,进取创新,务实敬业,共同发展。双增人挑战、认真,双增人执着、实在,双增人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双增人热情奔放,勇往直前,追求不止,奋斗不息。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改革的步伐一日千里。我们正面临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奋斗的年代。团结进取,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创中国口碑。

而今,时光的脚步又把第20个年头送到我们面前,一幅波澜壮阔的双增画卷已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来不及倾吐不尽的情感,来不及感叹不羁的情怀,双增人又一次站在潮头,再一次出发。 信念作帆,勇气作桨,双增人与时俱进,在惊涛中发展;智慧是船,理想是岸,双增人追求卓越,在骇浪中前行。满怀深情的畅想,双增的美好与希望,无限憧憬的展望,双增的美丽与雄壮,宇宙无边,忠诚无垠,青春无悔,奉献无憾!

愿双增集团向着胜利,向着明天,向着太阳,走向辉煌!

第14篇:运输总站二十年党建工作总结

运输总站二十年党建工作总结---打基础练内功谋发展铸辉煌

今年是运输总站成立20周年。这20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波澜壮阔的20年,是我们xx变化起伏叠荡的20年,更是我们总站铸就辉煌的20年。伴随着运输总站成立而诞生的总站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产经营的佳绩,撷取了一个又一个党的建设的成果。在纪念运输总站成立20周年之际,总结回顾总站党的建设不平凡的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悉心做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这篇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20年总站党建工作的背景分析

1991年9月15日,运输总站成立。同时相应成立了运输总站党委筹建组,经过精心组织和认真筹划,于1991年11月9日成功召开了运输总站首次党代会。以这次党代会为标志,运输总站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正式启动,各项党建工作步入正轨,开启了运输总站党的建设新纪元。从那时以来,总站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谱写了总站人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拼争奉献的壮丽诗篇。回顾这20年的党建工作,必须与总站党组织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和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必须把总站党的建设与总站生产经营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去考察去把握。

(一)、这20年总站党建工作,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拉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帷幕,同年金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巨大解放,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建站前的站务系统长期以“铁老大”自居,如何实现华丽转身,人们试目以待。经过了调车场丢车曝光事件和货票是技术统计依据,还是运输收入凭证的争论,总站人默默地擦去计划经济的胎迹,树立起了“货票就是货币、管理产生效益,货票周转就是资金周转,货票回笼就是资金回笼”的市场经济理念,20年来总站党委在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前,继承和发扬铁路运输的优良传统,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引导干部职工适应新形势、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进而实现了运输总站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华丽转身。

(二)、这20年总站党建工作,是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全新形势下进行的

20年来,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成果转换和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的重大变化,与科技进步相结合,从90年代中叶开始运输总站进入到技术创新的标志性时代,从建站初期的两杆旗、一盏灯的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调车方式,到86

2、9

51、985等一系列升级换代的无线电平面调车系统的全面应用;从沿用半个多世纪的调度图表到由无线数传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车号识别系统构成的erp系统的全路开通;从大部分站场的手扳道岔到650

1、6502,直到全路微机联锁的目标实现;从由铁鞋止轮到主要坡路站场减速顶止轮,傻大黑粗的运输形象得到彻底扭转,运输总站步入了科技发展的快车道。20年来总站党委积极应对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了总站又好又快发展。

(三)、这20年的总站党建工作,是在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状况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开展的

建站之初,总站党员总数为516名,职工总数达3400余名(查1992版xx年鉴),党员干部和党员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5%,职工中的大多数是技术素质较低、文化程度较低、理论素养较低,到2009年底,总站党员总数为333名,已占职工总数的25%以上,且近70%为90年代以后入党的,这些党员呈现出文化程度较高、技术素质较好、一线党员绝大多数为生产骨干的新特点,20年来,总站党委一方面发展和壮大党员队伍,另一方面严格教育和管理党员队伍,使其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实践和创造争优活动,总站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总起来说,这20年总站党的建设工作,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开展的,是在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定位和活动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准确把握国有企业党组织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科学定位,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始终成为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做贡献的政治核心,这就是20年来总站党的建设的主题。

二、围绕打造政治核心这一主题,20年来总站党的建设经历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

(一)、从1991年到2002年的11年,是总站党建工作打基础、练内功的11年

从1991年11月总站首次党代会到2002年总站第四次党代会这11年,历届总站党委班子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打基础、练内功,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推向了21世纪。

运输总站首次党代会确定了“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 “七一”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运输新发展而奋斗”的大会主题,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提高、三年见成效的具体工作目标,其后三年,党和国家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推进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新的胜利。总站党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克难求实、开拓创新,党的建设取得了新成绩。这一期间,总站党委组织开展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了新时期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坚定了总站人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面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发生的新变化、呈现的新特点,以日常教育为基础,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内树队伍正气、外塑企业形象”大讨论活动,极大地扭转了少数职工主人翁意识淡薄、纪律涣散、职业道德缺欠和上进心匮乏等现象,宣传树立了炼铁站刘力、立山站周忠良等“敬业爱岗”典型;以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按照“坚强、团结、实干、公正、廉洁、创新”十二字要求,加强了党的建设,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三年间,有57名职工加入党组织;应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遇到的严重困难,始终站在运输保产的前列,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带领广大党员,开展党内“建功立业”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xx面临资金紧张的困难时候,总站人与xx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响应号召沉淀工资,并将家里的余款借给xx购煤款达35万元,在xx克服资金紧张难关的关键时刻交上了总站人满意的答卷。三年间还涌现出辽宁省学雷锋先进集体——新华站西环市丙班第一包乘组和xx献血金牌获得者——郭翠华等典型。

1994年召开的运输总站第二次党代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xx发展运输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大会主题,提出了“三个坚持”、“实现三个零”“六个创先”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其后四年,正是我国加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四年,也是运输总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受严峻考验,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的四年。总站党委在全体党员中兴起了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高潮,在全体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如何振兴xx、发展运输、提高素质”大讨论,激励了广大职工一专多能、竞争上岗、自觉学习的热情。这四年是总站党委完善制度,夯实基础,精干队伍的四年。总站党委修改完善了《党委工作规则》,认真贯彻了《xx基层党支部工作条例》,提出了“抓基层、打基础、强化党支部、活跃党小组”的夯实党建基础要求,在基层支部普遍开展了“达标创先”活动,同时大力开展了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和减少无党员班组工作,四年间,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总站直属党总支、支部都进入好和较好党支部行列。先后有二个党总支、支部进入xx公司“样板”党总支、支部行列。244名党员受到xx公司、铁运公司党委的表彰。两级班子成员大多数是优秀和胜任的。党员合格和基本合格率占99.4% 。发展党员96名,其中通过“推优”入党的优秀青年占1/3以上;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党员“双学”活动和以“党员八带头”为内容的“为党旗添光彩、为总站作贡献”活动,广大党员在安全保产、优质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这一时期,总站无线电平面调车系统开始推广应用,安全事故频率大幅下降;党内建功立业活动蓬勃开展,精兵减政,干部总数由331人减少到258人,科室由21个减至14个。

1997年召开的总站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以夺取两个文明建设的优异成绩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大会主题,大会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要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求和中央提出的要把领导班子建设成有开拓进取精神,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政治上强,懂经营,会管理,团结协调,得到群众拥护,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标准。要抓好各级班子的核心合力问题。努力加强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其后的四年,是xx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搞好国有企业的方针、政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加快改革改造,经受市场经济严重考验的四年;是运输总站党委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细致下企业党的建设,改革、发展、稳定取得新成绩、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的四年。四年间,总站党委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了邓小平理论学习、“三讲”学习教育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班前五分钟”和“总站之光”等载体,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找差距、提建议,激发了广大职工求生存的危机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靠提高素质求生存、为总站发展作贡献,成为了广大职工的共识;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了党委委员抓党支部建设责任制,加大了专兼职支部书记培训力度;在党员中深入开展了责任区和先锋岗活动,挖掘树立了“青年先锋——邱荣生”这样的优秀党员典型,同时先后有22个党(总)支部、17个党小组、43名党员受到xx和铁运公司党委的表彰;针对居家休息党员增多这一实际,强化了居家休息党员的管理,使党员离岗不离党。这一期间,总站完成了驼峰推进线的工程改造,顺利实施了“三站一区”的剥离和“四部一会”的机构改革,干部减员15.9%,工人减员9.3%,运输总站平稳跨入了新世纪。 应该说,从1991年到2002年,xx生产经营形势,总站运输保产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总站党委在应对经营方式转变、企业减员增效、企业改革分离等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难事面前,经受住了各种严峻考验,带领干部职工实现了生产经营的稳步顺行,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二)、从2002年到现在的9年,是总站党委谋发展,铸辉煌的9年

从2002年总站第四次党代会到现在的9年总站历届党委班子坚持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发展、铸辉煌,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

总站四次党代会确定了“实践三个代表培养运输现代人,为运输总站新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大会主题。其后的四年,以灵山驼峰全线自动化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为标志,总站技术装备得到大幅提升。2003年灵山站改造一期工程完成,实现了信号操纵系统由6501到微机连锁的跨越;2004年8月,灵山驼峰全线自动化改造工程竣工,使灵山编组场一下子成为国内工矿企业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设备最先进的驼峰编组场。总站党委抓住xx钢铁产量双超千万吨和铁路运输技术装备大幅提高的的战略机遇期,着力推动总站发展,积极促进总站和谐,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使“货票就是货币”、“用户至上”、“制度最大”等生产经营理念深入人心,以半军事化管理和诚信服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初具雏形,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涌现出了辽宁省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蒋贵宝和“北大门的守门人——刘杰”等为代表的一批典型群体。在班子建设方面,总站党委在两级班子中启动了创建“火车头四好团队”的序幕,制定了“四好团队”考核标准,开展了最佳党课评选活动;在支部建设方面,开展了争创“样板”党支部和党支部间“横挂互联”活动,东xx站党支部被评为xx“样板”党支部。成立了居家休息党支部,并具体指导该支部稳步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党员队伍建设中,组织党员在安全保产、技术改造和抗击非典等工作中立潮头、当骨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总站党委在全体党员中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过“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广大党员明确了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争当“六个先锋”,领导班子认识了先进性的具体任务,争做“六个表率”,总站党委通过认真做好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以及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整改成果并进行“回头看”工作,将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成为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满意工程。

2006年召开的总站五次党代会确定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高效、文明、和谐的运输总站而努力奋斗”的大会主题。这一期间,总站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08年,总站实现了全路微机连锁,“两杆旗、一盏灯、榔头岔子两边扔”成为了过去的历史,进而满足了xx现代化运输的需求,减轻了体力劳动,改善了作业条件,运输的通过能力与作业效率成倍提高。调车作业的安全与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2008年,xx铁路erp系统全面开发并进行系统测试。该系统涵盖xx场内主要铁路运输业务,实现了xx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成为了xxer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总站调度系统进入集中化、管理科学化、操作简便化的全新时代。总站党委根据新形势的变化,认真贯彻xx“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新思路和xx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9个文件,大力加强班子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以建设高素质运输人为关键,以改革党组织领导方式和完善党组织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总站党的建设。大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总站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特别是2007年3月初,xx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的袭击,铁路运输全线告急,总战绩是启动应急预案,千名职工以雪为令,发扬了“顾全大局、爱厂胜家、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取得了运输保产的全面胜利。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总站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胸怀大局、心系灾区,积极自愿地缴纳“特殊党费”支援灾区建设,共有360名共产党员为汶川抗震救灾缴纳特殊党费38360元。这三年,总站党委、行政和工会均连年进入集团公司先进行列。

2009年10月28日召开的运输总站第六次党代会,确定了“全面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建设创新、高效、文明和谐总站的新胜利而奋斗”的大会主题,提出了“打开思想解放`总开关'、把握科学发展`主方向'、激活开拓创新'源动力'、强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全面构建“创新高效、文明和谐”运输总站,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抓住“一个关键”,坚持“两个更加注重”,实现“五个创新”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六次党代会以来,总站党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基础,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坚持搞好党委中心组和车站领导班子学习。建立周三学习和干部考学、述学制度,保证学习有规划、有重点。采取班子领学、集体共学、个人自学、专题研学、专家讲学、培训促学、参观践学等方法,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促进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的转变。通过学习,确定了“构建创新高效、文明和谐运输总站”的目标,提出了“人本至上,制度最大”的管理理念。在制定总站长远规划,拓展市场,实施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理论武装、指导工作的良好效果。深入开展“火车头四好团队”建设,加强了两级班子建设。每季度组织一次“火车头四好团队”最佳经营业绩成果评选,并将最佳成果汇编印发供学习借鉴,2009——2010年经营业绩成果部分以送印刷。认真落实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以及述职述廉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在班子中民主意识、团结意识、勤政廉政意识进一步加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总站党委以理论研讨创新为先导,先后组织了党建论文征集和党支部委员抓党小组建设责任制专题研究,并将成果分别汇编印书下发,指导工作。同时,认真开展承诺、践诺和评诺活动,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面创先争优的氛围。2011年7.1前夕,运输总站党委喜获辽宁省先进党委的荣誉称号。

第15篇:二十年同学聚会感言

二十年同学聚会感言 同窗汇——用心维系同学情!

还记得那座熟悉的校门吗?

还记得那间明亮的教室吗?

还记得那口盛满无数欢乐的老井吗?还记得那棵我们亲手栽下的小树吗……还记得那些和蔼可亲的老师吗?

还记得那些朝夕相处的同学吗?

还记得那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吗?还记得那一张张洋溢少年稚气的笑靥吗……还记得教室里我们勤学苦读的情景吗?还记得球场上我们欢呼雀跃的场面吗?还记得校园刊物中我们最爱读的那首小诗吗?还记得文艺晚会上我们最爱唱的那支歌谣吗……二十年韶华匆匆花开花落,

二十年人在旅途风雨兼程,

二十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二十年母校已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不再豆蔻年华,不再青春年少;二十年的风霜雪雨,我们体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在经历世事的浮浮沉沉之后,才发觉:最难以忘怀和割舍不掉的依旧是那份同学情,

这份情如同一坛老酒,愈久弥香,悠远而回味无穷。

二十年间,我们每个人所走的路不尽相同,

或春风得意,或平平淡淡,或艰辛坎坷……

但是,无论人生如何浮沉,无论贫富如何变化,

我们依然清晰记得\"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的老歌,念念不忘今秋的约定 。

一双双如当年热情而期盼的明眸,

一颗颗似当年火热而渴望的心在等待……

悲欢岁月,依稀如梦,但愿你记得我!

我们和你一样,多少次梦里相聚,多少次心驰神往,

甚至有\"明天将要来临,却难得和你相逢\"的感伤。

但感伤何用,心动不如行动!

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

让我们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这次一等二十年的相聚。

来吧!让我们相聚二〇一四!

为过去的情谊加加温,为未来的沟通连连网。

就让你我暂时抛开尘世的喧嚣、挣脱身边的俗务聚在一起,

尽情享受同学相聚的快乐——

让心栖息,忘却忧愁;倾诉相思,共叙情谊;回首往事,畅想未来。同窗汇—用心维系同学情!同学聚会就找同窗汇!

微信号:tongchuanghui123

“同窗汇”是国内首家专业的同学聚会服务机构。“同窗汇”成立以来始终

如一的专注于同学聚会及其相关的聚会方案策划、文化衫制作、毕业纪念册制作、摄影制作、会场布置等领域。秉持“用心维系同学情”的宗旨,坚持创新,不断完善服务流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超越客户的期望,承办了数百场同学聚会,场场精彩,得到各届院校校友的好评。

第16篇:国辩二十年

国辩二十年

因为这场辩论赛,蒋昌建和姜丰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蒋昌建在当时的我看来是王小波的迷你活体,他常常在教工食堂吃饭,女生们路过,皆窃窃私语,目之以秋波。姜丰是中文系的研究生,给读本科的我们做过个讲座,漂亮得跟演员一般。”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作家巫昂这么回忆。 本报记者 刘科

这个8月底,为了一个相约已久的私人约会,1993年复旦大学辩论队队员、老师们将重聚复旦大学校园,以纪念20年前在新加坡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中折桂的经历。

“我们平时也有聚,但总没办法聚齐,因为我们的一些队友,包括老师,有些人到了国外,或者其他不同的城市,各自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所以一直很难聚齐。”当年的辩论队成员蒋昌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20年前的8月20日,蒋所在的复旦大学辩论队代表中国出征新加坡,并最终荣获冠军。一战成名的辩论队成员姜丰、蒋昌建成为大众偶像,一直是聚光灯下的焦点。

20年来,“国辩”影响了一代青年人的成长。回首往昔,在一些曾经的参赛者、评委看来,国际大专辩论会(现已更名为国际群英辩论会)正走向一道窄门,其突出症结是辩题局限缺乏时代气息、辩论赛过于注重名次而缺乏多样辩风。在赛事海选如流、各种选秀不断的2013年,“国辩”这个品牌已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时势造辩雄

复旦大学是在1993年3月接到国家教委的电传的。是年8月,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在新加坡举行,受邀国家和地区有中国大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地区、马来西亚等10个。

由于复旦大学代表队在1988年的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上取得佳绩,国家教委决定由复旦大学组队参赛。随后,复旦大学决策中枢快速反应:由校党委副书记秦绍德挂帅,国际政治系系主任王沪宁教授任顾问、哲学系教授俞吾金任领队兼教练。

1993年3月26日,30多位专家指导团成员首次在文科大楼1004室聚会。3月28日,两幅引人注目的海报同时在校门口橱窗和中央食堂前的宣传栏出现。 这一消息在复旦校园激起热情,上百名优秀学生参与了当时的校园选拔比赛,时任专家指导团的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曾对参与选拔的学生大泼冷水,“美国、加拿大的一些大学,华裔学生占40%,精华所在,我看今天演讲的学生没有几个能与之媲美。”

经过一个多月的四轮选拔,复旦大学最终从百名选手中确定了六人参赛名单:姜丰、严嘉、季翔、蒋昌建、何小兰和张谦,其中何小兰和张谦是替补队员。

在集训期间,上述队员几乎都阅读了近百本书,其中包括儒家的四书五经、西方经济学的各家代表著作、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名著、中西文化史、思想史的著作乃至各类人物传记。包括朱维铮、朱立元、吴晓明、陆士清、张汝伦、葛剑雄等在内的30多位教授给辩论队员们讲授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律、宗教、音乐、美术等各类课程。“我们这是举校体制。”蒋昌建这样总结。

当年8月20日,复旦代表队在王沪宁、俞吾金的带领下赴新加坡参赛,哈佛大学学者杜维明和武侠作家金庸坐镇评委席。中央电视台也以主办者的身份介入,时任中央电视台青少部编导的潘跃,在前往新加坡学习观摩比赛的同时,见证了由蒋昌建等人组成的复旦大学辩论队的辉煌。 “1993年节目的火爆是因为所有需要的前提条件都具备了。一方面,青年大学生隐藏的辩论基因有所躁动,社会转型面临很多变化和问题需要反思和讨论,辩论迎合了人们的需求。”现任央视青少部制片人的潘跃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潘参与了迄今为止的全部十届“国辩”。 央视选择在1993年10月1日晚上的黄金时间播出决赛,然后在“十一假期”播出之前的比赛录像。彼时的央视仅有一套和二套,电视节目品种相对贫乏,“当时没有超级女声,也没有中国好声音,可以说,那个时候任何一种新形态的节目,都可能很有收视率,辩论赛是当时的PK比赛,群众基础足够大,这是特定的历史原因。”潘跃说。

“如果把这四个人放到2003年或者现在,未必会有这样的反应。社会在变化,大学生的偶像标准也在变化,很多历史机缘促成了那次的火爆,这是时势造英雄。”潘跃进一步解释。 潘所说的时势造英雄其实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社会思潮活跃、文化热兴起之时,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新旧思想的辨疑,对未来的期待和困惑都可融入辩题去明晰。

1993年的辩论赛在日后被如实写进了《狮城舌战》一书中。该书可谓盛极一时,很多学子从中感受到复旦代表队那种光荣与梦想的氛围。

蒋昌建坦言,那时参赛有很强的爱国情绪在。“我自始至终以‘我代表复旦大学、代表前进中的中国’来为自己鼓劲。我要让新加坡人民和评委们看到,在中国,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在这位学生身上感受到华语的优美和中国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当时的获奖感言中,蒋昌建曾如是说。

因为这场辩论赛,蒋昌建和姜丰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蒋昌建在当时的我看来是王小波的迷你活体,他常常在教工食堂吃饭,女生们路过,皆窃窃私语,目之以秋波。姜丰是中文系的研究生,给读本科的我们做过个讲座,漂亮得跟演员一般。”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作家巫昂这么回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辩论赛在当时成了各高校最活跃的社团活动。也正是在那样的背景下,一本叫《演讲与口才》的杂志畅销全国,甚至在蒋昌建签名售书时,还曾发生过拥挤事件。 这股辩论劲风甚至还刮出高校象牙塔。譬如,“请问对方辩友,是饺子好吃还是窝头好吃?”被表演艺术家赵丽蓉编排进春晚的小品中,成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一大流行语。 从辉煌走向平淡

1993年的狮城之战催生了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集团的一个协议:国际大专辩论会从1993年开始准备搞10年,轮流坐庄,两年一届,一届在中国,一届在新加坡。

1995年的辩论赛移师北京,出现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评委阵容,包括杜维明、王元化、余秋雨、江平、孙康宜等知名学者。但巅峰过后,是一段毁誉参半的历史。

复旦大学辩论队在狮城获胜的同时,也开创了一种辩风,辩论界的业内人士给它定义为花辩。花辩主要展示知识的丰富性,辩风花哨,使用华丽的词汇、大段的排比。

这种辩风,流于技巧和套路化,过分注重词藻华丽、辩论像诗朗诵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辩论越来越偏离正面交锋、逻辑严密等基本要义。“对方辩友不要本末倒置”、“对方辩友不要偷换概念”、“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方问题”„„在一段时间内,这些辩词被广泛模仿。 “1993年那届辩论赛,其实有演讲比赛的痕迹,针锋相对的成分比较少,就跟于丹这样,突然很抒情地来一段。”1999年西安交大辩论队的辩手、学者郭宇宽说。

“1993 年复旦大学的辩风带来很强的感染力,后来很多辩手都模仿,从手势到发言,有很多雷同之处。这样的辩论赛一多,时间一长,人们就审美疲劳了。”潘跃说。

在1995年出版的《唇枪舌剑》一书中,潘跃开始反思,他指出大专辩论赛规则上的种种弊端,比如节奏慢、每个辩手发言的时间过长等。

这种朗诵式的辩论和堆砌辞藻的辩词在1997年成了硬伤。是年,代表中国出征新加坡的首都师范大学队,依然是字正腔圆、大段大段的立论和总结陈词。在决赛中,不敌临场应变、四面出击的马来亚大学,该队从此开始连续三届进入决赛。

胡渐彪代表马来亚大学参加了1999年和2001年两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之后又担任过马来亚大学辩论队教练。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和中国相比,马来西亚辩手的弱点在语言。不过,马来西亚有着几项优势,马来西亚中学高考压力不大,学生有更多时间投入辩论等课外活动,其辩手的辩论经验一般比中国学生多。马来西亚辩论队的另一个特色是:学长回校协助带队的情况相较普遍。 1999年,辩论赛开始将华裔和非华裔选手分开比赛,每队设立了自由人,侧重短兵相接,单打独斗,呼唤优秀辩手,也正是在该届比赛中,冠军西安交通大学队创造了日后被业内称为“雄辩”的风格。

“花辩重知识点的考量,对辩论队员有很高的知识要求,雄辩重逻辑点的推进,对辩论队员有很高的理论要求,使辩论有理论反思的景象。这种风格的变化,是辩论走向深刻、辩风呈现多样的趋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余潇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余曾担任多届大专辩论会评委。

至今,胡渐彪仍清晰记得自己参与的1999年马来亚大学对垒西安交大的决赛场面。“西安交大的强大攻势、捉点的凌厉精准,路一鸣总结陈词的气度、郭宇宽带动的猛烈攻势,给我队的压力至今印象深刻。”

某种意义而言,公众对辩论赛的兴趣在此后已不复当年。其间,尽管有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余磊等灵光一闪的表现,但他们的影响力远难和1993年的姜丰们同日而语。 更重要的是,日趋丰富的校园文化,逐日分流了辩论会的观众,国际大专辩论会虽仍是各高校学生辩论社团关注的赛事,但已难重现一度轰动大陆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昔日辉煌。 另一方面,曾获得冠军的高校此后不再参与该项比赛。过去参加国际大专辩论会的都是由国家教委指派,北大曾在1986年拿过亚洲大专辩论赛冠军,之后宣布不再参加。复旦大学在1993年拿到冠军也不再参加,1995年南京大学拿冠军后,也不再参加。“主要是怕输,想赢但是又不能保证赢,于是就不参加。”潘跃说。

2003年,“国辩”历经10年,央视与新传媒续约,继续举办“国辩”。最终中山大学1分险胜台湾世新大学,来自台湾世新大学的黄执中获得最佳辩手。2005年,“国辩”在新加坡举行,最终电子科技大学击败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冠军,黄执中则蝉联了最佳辩手。

尽管关注度下降,但客观而言,这十年里,“国辩”队伍的技术仍然在提高。胡渐彪最佩服的正是黄执中,“他的价值论述的功力,可说非比寻常,也因为此一独特能力,他开启了‘受身’的辩论攻防技术,这是传统辩论套路中罕见的打法。”

2007年“国际大专辩论会”更名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大陆第一次将网辩引入了国内选拔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代表大陆院校参赛,最终击败澳门大学获得冠军。

“随着历史的变迁,辩论赛没有以前那么热了,要想再恢复到上个世纪90年代那样是不太可能的了,因为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见证了辩论赛从辉煌走向平淡的过程,潘跃这么总结。 进入新世纪后,日益多元化的娱乐时代,对做一个好的电视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主办方,中央电视台有着不小的苦衷,约请评委、改进规则、征求意见、拿出辩题、邀请学校,本身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 事实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内容和形式近年来在不断创新,为了避免出现模式化的东西,主办方一直在寻求改变赛制,比赛规则曾在2005年由它的创办者新加坡人改变,每场比赛不再是

一、

二、三辩连续立论。

对高校而言,由于决赛在央视场场播出,在全国范围影响巨大,至少与招生关系密切。因此,能进决赛,没有一所学校会不重视。经过层层淘汰进入北京的那些决赛队伍,一般总有一位校领导带领,由一至二位知名教授担任指导和顾问,可谓倾尽全力。为了出成绩,学校已经把辩论当成简单的体育比赛,认为掌握技巧、勤加训练就可以获胜。

在余潇枫看来,辩论赛的衰弱的原因之一,是教育体制的守旧。“其实现代大学的窗口是体育、文艺之外,还应该加上辩论,这是真正提升人的智慧、强化人的社会化的活动。但现在很多高校还在进行各种智力较低的演讲比赛,主要原因是演讲比赛不容易跑调。况且学校的课桌椅都是固定式的,连教学辩论也难以实施。”

更多人则诟病,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议题离实际生活和公共话题越来越远。“辩论赛魅力不如过去,与议题的设置有重要关系。”蒋昌建认为,辩题应该更贴近实际生活和公共话题,比如:房产税该不该收;限号是否缓解城市压力最有效的方法;食品安全的症结在哪里。

“辩论的生命力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现在每年面对这么多转型问题,议题其实非常多,需要有规则的角度去讨论透彻,但现在这方面的议题非常少。”郭宇宽说。

事实上,辩论赛最后的议题确定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层层把关,议题就更多地呈现出程式化与板式化。“议题的设置一定程度上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是青年人的选择,因为电视主要是放给群众看的,也是青年人直接参与社会思考的一种方式。”余潇枫说。

辩题已经是这项赛事里最让组委会头痛的事之一。2007年的辩论话题有所改观,央视副台长孙玉胜在当年提出以事实性话题取代思辨性辩题。当年的辩题包括:“公共场所应该全面禁烟不是部分禁烟”、“金庸小说应不应该进中学课本”、“是否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赞不赞成为了漂亮而去美容”以及“是否赞成网络实名制”等。

在胡渐彪看来,很多人会期待当代知识青年对时局的见地,也有很多人会希望通过两极对立的视角,来审视这个时代的重要议题。辩题和社会议题离得越远,其社会性就会越弱。 “国际大专辩论会,社会性重要不重要?这是不是主办单位的办赛目标?从现实来看,这毕竟是一场电视辩论。电视台的目标观众是谁?有没有收视率的考量?如果央视和新传媒锁定的观众群是期待获得娱乐的观众群,那就难免会把辩论议题变得轻松,甚至会把辩论赛制变得更综艺化。但是,如果我们把大专辩论赛的观众群锁定为知识分子、关注宏观社会议题的群众,那么,辩题的娱乐化、赛制的综艺化,只会把国辩和观众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我认为,全球各国名校之所以会积极派队参与,他们期待的‘国辩’,应该是后者。”胡渐彪说。

在郭宇宽看来,辩论不只是练口才,更重要的是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辩论必须思想自由活跃,我觉得辩论应该回归常态,走向民间,走向自发,现在很多大学自己组织的辩论赛,其实做得不错,在这里出现公共意见领袖的土壤可能性较大。辩论天然是说理的活动,这种说理不是为自己说理,而是为公共事务辩论,这是一种精英运动,像美国有一个电视台,每天都在辩论,夜间播出,收视率也不错,就一台摄像机,两个人在辩,但中国目前搞这个,存在着瓶颈问题。”郭宇宽说。

“近些年来种种要求与规定,给辩论赛议题设立了太多的禁区,辩的人没有激情,听的人没有兴趣,许多赛事成为‘为辩论而辩论’的比赛。”余潇枫说。

目前,浙江大学的求是杯辩论赛仍每年举行,许多高校也以这样或那样方式在坚持开展辩论赛活动,但辩论赛总体走向了衰弱。

“辩论是一种智慧磨练,它不会消亡,但会以不同的形式在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来。在新的时代背景里,辩论赛将会更加多样且更加开放,特别网络辩论值得提倡。网络辩论会成为未来辩论的主流方式,也会成为网络民主化的生要方式。中国的大众传媒如果重视网络辩论这一处女地,将会非常地出彩。”余潇枫说。

被一场辩论改变的人生 本报记者 刘科

尽管辩论赛逐渐式微,华语文化在新加坡的影响力也早已不复当年,但若再次走在乌节路上的时候,蒋昌建们或许还会想到20年前在新加坡度过的日子。

某种程度而言,电视辩论更像一场婚姻,辩手因电视而扬名天下,电视因辩论赛而吸引观众和广告商。20年风云散去,曾经的辩手和教练,走在各自的人生路上。

姜丰在1993年辩论赛后的次年,进入央视《正大综艺》栏目,担任编导兼外景主持人。1997年担任《文化视点》栏目主持人、制片人。2001年,她去了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

严嘉在1998年考入耶鲁大学法学院,目前在丹敦浩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工作。季翔在狮城舌战后,在复旦读完硕士,之后赴美国深造,曾在国际知名的美富律师事务所做律师。 蒋昌建的人生轨迹一直摊在大众面前,1993年获硕士学位后,他用三年半时间攻读博士,用了一年做博士后。2001-2005年成为《杨澜访谈录》总策划,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公众对我个人的定位,是我本人没法改变的,我现在的工作是教学、科研的任务,跟辩论本身没有关系,但只要提到我的名字,大家都会认为我是(一个辩手),我没有办法改变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也不能太矫情地解释,我是一个教国际政治的老师。”蒋昌建说。 1999年的冠军队成员路一鸣现在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如果没有国际大专辩论赛,我可能会做一名基金经理,或者大学老师。”路一鸣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么说。 在路一鸣选择媒体行业的时候,他的两位队友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电视传媒,尽管他们的专业背景同样是工科。郭宇宽曾先后就职于陕西卫视,历任湖南卫视主持人、央视《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他们的另一位队友樊登则先后担纲过《再说实话》的主持人、东南卫视《步步为赢》主持人等。

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余磊,因为在辩论赛上的出色表现,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后被破格保送研究生。随后进入商圈,如今已是一家证券公司的董事长。

2001年辩论赛冠军马来亚大学队的成员胡渐彪,曾任ntv7新闻主播。目前,他在珠海的一家跨国公司担任管理职务,同时担任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辩论队教练。

“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总会有想脱颖而出的念头,一个社会也应该给当下的年轻人脱颖而出的舞台。”郭宇宽说。

华语辩论网暑期培训——朱涛:辩论历史

这是我在华语辩论网做的一次讲座。听说新加坡的新传媒集团已经通知央视,不再举办国际大专辩论会了,发轫于1986年的亚洲大专辩论会,1993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已经在新加坡寿终正寝了。央视会不会继续办下去,全国大专辩论会和国际大专辩论会会不会销声匿迹,都是个未知数。

讲座稿:

想先问一下,大家对于电视辩论赛辩论赛的了解程度有多少,对那些内容比较感兴趣

电视辩论赛的大陆,以前偶尔会有,但是没有系统的组织,1986年,新加坡为了弘扬儒家思想,举办了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

第一届比赛只有四个队伍参加。

当时大陆方面选派的是北京大学参赛。

是指派的队伍参加。选派北大也非常好理解。

参加比赛的其他队伍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澳门东亚大学和新加坡的学校。

1986年首届纯国语的《亚洲大专辩论会》是由新加坡大华银行赞助,新加坡广播局SBC(即当时的新加坡广播电视台)举办。当时很多人认为辩论会的始祖起源于新加坡,但真正的辩论活动应该起源于英国,只是新加坡进一步的将其发扬和普及以致汉化。

根据当时新加坡主办方发来的参与资格指引及规定,说明了,将由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东亚大学及中国北京大学共四所院校参与,每校辩论队员共5人。包括:1辩论员,2辩论员,3辩论员,4主辩论员及第5名后备辩论员。并且明文规定,参与辩论员的年龄不得超过22岁及最高学历不得超过大学2年级。

北大的队员是队员:杨金林,李玫,马朝旭,王雷,于学军,学历是两个硕士,三个本科。

教练是洪君彦,巫宁耕

后来北大在辩论圈混得最好的孙东东,当时并不是这届比赛的教练。

第一场北大就抽到了澳门东亚大学。

据说是这场比赛的结果有争议。

据东亚大学的人说,呵呵。

孙东东当年还在北医大搞精神病研究„„(SIGR)

概括说,北大的情况想演讲,有些背辩论,对方呢,理论的底子薄了一点,但有反应非常机敏的辩论员。

争议比赛的结果。

我们现在辩论的主流是不是也应该围绕儒家思想呢(刘宸伯)

不是,新加坡有他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渊源,具体我就不详述了。

这个弘扬儒家思想也不是只是辩论赛这一件事,新加坡还有很多具体的措施,比如中小学的教育中等等。

东亚大学的同学认为是当时的大华银行到北京开首家办事处,赞助了这次活动,所以,应该让北大获胜的。

第一场取胜后,北大进入决赛,对阵香港中文大学。

发展旅游业利大弊大。

这场比赛我觉得北大准备的非常充分,确实应该获胜。

北大获得了亚洲大专辩论赛的冠军,但最佳辩手虽然是北大获得,却违反了秩序册说约定的制度。

按照当时早前的规则,即,AB队辩论,CD队辩论,然后AB及CD两组的获胜队伍进入总决赛。即全过程为3场辩论。AB辩论会产生一名最佳辩论员,CD辩论也会产生一名最佳辩论员。但最终的《亚洲大专辩论会》全场总最佳辩论员必须由前两次的最佳辩论员中产生。但获得1986年的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全场最佳辩论员的这名北京大学队员并没有获得规定中的前2场中的任何一场最佳辩论员。而是一步到位,直接获得了《亚洲大专辩论会》全场最佳辩论员。

两年后1988年,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又在狮城打响。

那届比赛,是不是有队伍说“牺牲一代处女,换来国家发展”类似的说法(SIGR)

我看到的都是删节版。

说得是不是日本啊。

反正从第一届开始就形成了个习惯。

是说越南„„无烟工业„„隐约听小鹏说起过(SIGR)

每个队到比赛中,都要骂日本几句。

因为日本给东南亚造成了很多的伤害和心里阴影。

教育部决定不派北大,以显示我大陆高校水平非常之高。

这回瞄准了另一个文科鼎鼎大名的高校,复旦大学。

这次还是四间学校吗?(涅盘)

6所。

复旦派出了罗洁,顾刚,鲍勇剑,李光斗和吕巍

一女四男。

这届比赛的水平非常之高。

以至于决赛的评委都发出,语言修养都达到炉火纯青,你们前途无量的感慨。

复旦大学和台湾大学相遇在决赛。

辩题是儒家思想可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当时复旦的立场是不可以,十分不利。

因为新加坡推行儒家教育。

大家有机会一定要看这场比赛。

那届复旦开发出来的很多理论至今被很多的辩论队使用。

比如起承转合,比如角色的分工。

研究93年复旦队伍的回忆,就可以知道他们那届自认为是不如88年的队伍的(SGIR)

对,是的。88年的知识含量太强了。

这样的队伍在初赛的时候也遇到了险境。

在庞大的人口是不是第三世界国家负担的这场比赛中,前面打得难解难分。

后来凭着吕巍精彩的四辩陈词,3:2险胜。

决赛四辩上的李光斗。

四个人四种风格,有刚强勇猛,有才情旨趣

特别漂亮。

把亚洲大专辩论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至于,后来改成国际大专辩论会后,教育部首先排出的还是复旦大学,此是后话。

李光斗是不是就是现在经常在中央二台出现的那个“营销专家”?(门)

对。

这个人当年肄业了。

没有在复旦大学毕业。

原来如此,怪不得每次出场都被称为“才子” (门)

也就没法分配。

88年,自己到广东创天下,真是吃遍千辛万苦。

不是88

李光斗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1988年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大专辩论会,荣获冠军。曾任复旦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SIGR)

李光斗主要影视广告作品:

《小霸王学习机·望子成龙篇》

《小霸王学习机·小儿郎上学堂篇》

《爱多VCD·成龙好功夫篇》

《伊利冰淇淋·找朋友篇》

《伊利奶粉·风吹草低现牛羊篇》

《蒙牛纯牛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篇》

《蒙牛纯牛奶·世上只有妈妈好篇》------------------(SIGR)

没毕业。

是肄业。

他出名,就是跟成龙合作小霸王学习机。

这个人的经历我就不讲了,否则能讲一晚上啊。

这个人的经历我就不讲了,否则能讲一晚上啊。

我知道的,这种人属于你的研究范畴„„(SIGR)

复旦最厉害的是二辩顾刚。

咄咄逼人,刚强勇猛。

这家伙的一些东西我以前也看过不少(门)

跟余磊,路一鸣是一样的惊艳。

1990年,第三届开始。

大陆又派了第三支高校,南京大学。

在习惯了北大复旦的三男一女后,南大排出的主力阵容是两男两女。

当时就给人感觉气势弱了不少。

怪不得我们队的气势这么弱,哈哈(门)

怪不得我们队的气势这么强,哈哈(SIGR)

到了95年国际大专辩论队,南大再次出场的时候,居然排出了四个女生,当时觉得,这真是一脉相传啊。

注意,我说的是气势。

95年的事情,王涌到提起过一些,你讲到了我再补充(SIGR)

90年的南大因为有了复旦的明珠在前,所以被人低看了不少。

后来是哪个大学出了4大金刚(神牛)

西安交大?

但是细细品味这支队伍,却不是那么回事。

尤其是两位女辩手中的一位,名字叫做姜红卫

相当了得。

以至于,出言非常谨慎的许霆芳律师,居然脱口称赞她为,女诸葛亮。

对她的称赞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辩词最犀利的时候,就是她最从容的时候。

作为一个女辩手,作为一个辩手,这种评价太难得了。

那届比赛,南大遇到了台湾大学。

决赛的辩题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

南大是两男两女,却是以攻为主。

整个队伍攻势凌厉。又有姜红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辩风极为可取。

台湾大学是三男一女。

四辩上了一个女生。当时我们感觉气势很弱的。

这个女生就是88年跟复旦比赛的一辩,叫王菲菲。

她也是第一个参加了两届比赛的队员。

以后有了胡渐彪。

台湾大学的辩风极为温柔。

三男一女的气势比两男两女还弱。

以守代攻。

然后一刚一柔,一攻一守,就上演了一场历史上辩论张力最大的比赛。

后来又有这种感觉的就是看到了02全辩,人大对法大的比赛,依稀回到了那场比赛。

结果这场比赛打得难解难分。

台湾大学靠了王菲菲一段及其精彩的陈词,以3:2险胜。

许霆芳称赞王菲菲的总结陈词是

连对手都听得心服口服。

两队以几分之差评定了结果。非常接近,后来有人说,这场比赛的结果也有内幕。

具体原因我就不清楚了。

和89年**有关系(SIGR)

是吧。

但是我觉得判谁胜都可以。

当时评委对他们的评价是,虽然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也令很多人难以望其项背。

还记得我说的88年的点评的评语吗。

高下立分。

不过这支南大,我也是蛮喜欢的。

到了92年的时候,第四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大陆到底会派那支队伍出战呢,当时很多高校都在猜测。

结果,新加坡没有举办第四届亚洲大专辩论会,93年,举办了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邀请的高校从亚洲扩大到了国际。

一共有八支队伍参赛。

教育部派了88年取得好成绩的复旦大学参赛。

复旦大学非常重视,进行了层层选拔,选出了,姜丰,季翔,严嘉,蒋昌健

两个研究生,两个本科生。

教练是俞吾金,顾问是王沪宁。

这个王沪宁,了不得。

当时是破格提拔的教授,在政治学方面非常有建树。

结果,后来比他的队员混得还好,现在进了中央。

中央书记处书记(SIGR)

中央政治局委员(SIGR)

当年复旦人在书里回忆,是个总以手拿大棒的形象出现的人(SIGR)

复旦当年在文科楼训练了三个多月,打了一百场以上的比赛。看了几百本书。

去年,我去复旦的时候,特意让SIGR告诉我复旦文科楼在哪。感怀一下辩论的情怀。

复旦先胜剑桥,后胜悉尼,最后决赛遇到了台湾大学,辩题是人性本善。

复旦跟88年一样,抽到了一个不利的立场,人性本恶。

结果这只复旦也是不负众望。5:0战胜台湾大学。

决赛的评委有金庸,还有新儒学第三代掌门人,杜维明。

当时,杜就指出,复旦的知识结构更为完整,团队配合更为流畅。

不足之处就是,语言太过华丽。

结果,大家都记住了前面的优点,忘了杜讲的不足。以至于埋下了,97年梦断狮城的苦果。

也因此促使98年民主选拔机制的产生,这又是后话。

95年,第二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在北京举行。

根据两年前教育部的许诺,以后每届国际大专辩论会都由复旦大学代表大陆参赛。

你不能跳过93的影响直接讲95年(SIGR)

93年的影响分为两部分。

而且,94年的长虹杯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电视辩论赛(SIGR)

一部分是积极的,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阵辩论热潮,持续至今。

可以说复旦当初的胜利,为今天的高校辩论赛做出的是里程碑式的贡献。

一部分是消极的,重语言,轻逻辑的浮华辩风也在大陆逐渐的流行。

并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包括复旦当年的辩风。

比如,我说了很多遍,你到底是没听到还是没听懂。

这都不懂,还来辩论......

真理虽然稀少,但总是供大于求(SIGR)

你说我错了就错了吗?还需要评为干什么„„(SIGR)

然后台湾大学也很要命,就说,我没听到,有本事你再说一遍。

95年,还以为复旦参赛,但实际派出的是南大。

南大上了四个女生。

当年是第四届妇女大会,在中国举行。

所以,有没有这方面考虑我就不知道了。

然后,南大先胜韩国一大学,又胜港大,决赛对阵台湾辅仁大学。

半决赛对港大是南大打得最好的一场。

港大也是女生居多,场面很热闹。

后来决赛,是四凤对四龙。

辅仁上了四个男生。

其中有一个非常优秀的辩手,叫林正疆,非常厉害。

当时的比赛是难分难解,南京大学3比2险胜。

大陆上了三个评委。

王元化,江平,余秋雨。

加上海外的杜维明,孙宜康。

不要说给大学生评辩论了,评教授的辩论也可以了,呵呵。

95年南大把复旦辩论中华丽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逐渐是大家认识到了这种辩论范式的不足。

当年是第四届妇女大会,在中国举行。

所以,有没有这方面考虑我就不知道了。

王涌委婉的表示过,有这方面考虑,而且不仅仅是学校的考虑(SIGR)

当年评委席中还有一个牛人,罗豪才(SIGR)

中国行政法学界的泰斗(SIGR)

这届比赛是在大陆第一次举行的国际大专辩论会,最大的亮点,不是比赛本身和队员,而是评委。

中国很多专业的泰山北斗级的人物都亮相做评委,每每让观众有惊艳之感。

这确实是新加坡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稀有资源。

比如经济学界的吴敬琏,厉以宁

法学界的江平,罗豪才

文化学界的王元化,以及凭着文化苦旅红遍大江南北的余秋雨。

余秋雨就是在这次国辩上半决赛的点评折服了新加坡的电视同仁,有了后来多次国辩全辩评委的经历。

这场比赛的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水平不高。不如93决赛。

而且,辅仁的队伍太不均衡(SIGR)

用杜维明的话说,有针锋不接的地方,有举证失误的地方,有跑题的地方,有论证到对方立场的地方。

还用了一个很损的招式(SIGR)

被后来很多人频繁模仿到吐(SIGR)

什么招式(他和他妈不爱我)

政治正确(SIGR)

以半决赛对阵澳门大学为最典型(SIGR)

跟93年比赛的评价相比,还以为点评一场高中生比赛。

可惜,这么犀利的点评再也没听到过。此后杜维明再也没担当过国辩的评委。

新南威尔士大学好不好„„(mameng)

就是把我党的理论融入立论(mameng)

对方根本不敢接(mameng)

余秋雨对于台湾大学频繁引用政治人物的政治语言提出了及其严厉的批评。

97年,大陆再派队伍参加第三届国辩,遇到了困难。

跟好多大学说,都不愿意被派去。

后来非常痛苦,就临时抱佛脚,找了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时间非常近,大概只有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

然后就开始选拔。

选拔的时候重讲轻辩

一所,人称为了解决北京地区落榜生读大学问题而创设的学校(SIGR)

选拔的都是演讲特别出色的队员。

当时中央电视台的张泽群就非常不满。后来这个张泽群成了99国辩的主席,又成了07全辩的评委。

电视采访时,张特意采访首都师范大学的二辩,问你进入辩论队,是因为什么,因为你长的漂亮吗,还是你演讲好。

那个二辩是辩的特别好。

后来,首都师范大学,过两关,斩八将,进入决赛。

其中战胜的一支队伍,就是新加坡的大学,新加坡大学的二辩正是现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沈冰。

呵呵,世界是这么的大,又是这么的小。

进入决赛后遇到了马来亚大学,辩题是真理越辩越明。

这场比赛,马来亚大学有很多的诡辩。

最后评委判定马来亚大学获胜。

首都师范大学获得最佳辩手。

王尉卿(SIGR)

后来有人评价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支不会诡辩,也不会雄辩的队伍输了。

我觉得这个评价还是挺中肯的。

后来混迹官场,据说先是当区长秘书,后来当了区长助理(SIGR)

再后来,就不知道了„„(SIGR)

但是首都师范大学却是没受失利影响。他们回国,据说找了一批专家,对比赛录像评估后,认为获胜的应该是首都师范大学,然后就开始庆功。

后来出书,要求把他们写成正剧英雄,否则就拒绝接受采访和提供稿件。

后来那年出的书,就没有他们的文章。也是历年之仅有。

对于这场比赛的胜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诡辩,应该判诡辩一方负,还有人认为,诡辩,如果对方不能指出来,那就判对方输。

但是那场比赛,首都师范大学确实辩论的不好。

90年,大陆排出的辩论队第一次饮恨狮城,那是亚洲大专辩论会

97年,大陆派出的另一支队伍饮恨狮城,这是国际大专辩论赛。

98年开始,教育部为了避免再指派不出去的情况。就举办了蓝带杯全国大专辩论会,并决定冠军队伍可以代表大陆参加以后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因此,西安交大作为第一支通过民主竞争而不是指派的大陆代表队参加了99国辩,并开创了国际大专辩论会的一个顶峰。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请大家开始提问。

注:SIGR是赵琪昊;门是邓哲;mameng是马萌

第17篇:二十年聚会演讲稿

二十年聚会演讲稿

亲爱的战友们: 大家好!

此时此刻,面对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笑脸,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此时此刻,我们一起度过的军营岁月仿佛重现,快乐难忘的时光浮现在我眼前;此时此刻,我们当兵人特有的战友情让我无以言表,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期盼以久的战友聚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今天终于如期举办了,首先感谢筹备组全体战友们,多谢你们的精心筹划和付出,为我们搭建起这个相会的平台,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和场所。为此,请允许我代表参加聚会的战友,对你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回想当年,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从四面八方走入部队,在这里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我们同吃一锅饭,同穿一身绿军衣,同唱一首歌。一起站岗放哨,一起摸爬滚打。训练场上留下过我们疲劳的脚印,演习场上洒下过我们滴滴汗水,比武场上流淌过我们的殷红鲜血。

回望军旅,苦乐与共的峥嵘岁月,凝结了我们情真意切的战友之情,结下了兄弟般的战斗友谊,这情谊,似百年的老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香!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年前,当我们脱下军装,挥泪告别军营,奔赴各地走上不同工作岗位,我们仍旧以军人顽强拼搏的作风,在社会的不同岗位上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今,在我们当中,有在国家机关忠于职守的人民公务员,有在社会中拼搏成长起来的企业老板,还有在农村默默耕耘的劳动者,尽管我们的工作岗位不尽相同,但是我们的战友之情依然如故。二十多年光阴似箭,二十多年弹指挥间,岁月交替,年轮转换,流逝的时光能够苍老我们曾风华正茂的容颜,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拉远我们亲如兄弟的战友情缘,部队大家庭的生活虽然已离我们久远,可亲密无间的战友情谊却将永驻我们心间,陪伴我们到永远。

亲爱的战友们,有一种感情,我们虽然不是血脉兄弟,却有血脉亲情;有一种义气,我们虽然没有歃血为盟,却甘愿为对方两肋插刀;有一种想念,我们虽然没有儿女情长,却每每怀念当年的峥嵘岁月。这就是战友,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无论走遍天涯海角,难忘的是故乡。无论为官还是下海,难忘的还是战友情。

最后祝愿战友们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大展宏图,在人生征途中实现个人最大价值,并祝各位战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天天开心!祝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共同期待再相聚的那一刻。

谢谢!

第18篇:二十年反家暴

二十年反家暴:一步之遥还是千里之外?

2014-12-19 来源:经济观察网

导语:20年磨一剑,反家庭暴力法能够作为一个专门法出台,应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步。

经济观察网 沈念祖 何云欢/文 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历经20年的时间这部关系千家万户的法律终于要出炉。1995年联合国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2个重点关注领域中,妇女暴力、家庭暴力被认为是最普遍、最广泛存在的妇女暴力形式,而在1995年之前,几乎没有家庭暴力这个概念。

“地方推动中央,妇女推动国家。”反家暴立法民间倡导工作组代表、咸阳师范学院性别研究中心主任王国红讲到反家暴法的历程时如是说道。2000年湖南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反家庭暴力的决议,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地方法令。

此后,中国虽有一些反对家庭暴力的规定,全国各市虽已建立12000多个家庭暴力的报警点。但直到十年之后,2012年国家通过了第二个人权行动计划,将反对家庭暴力法纳入议事日程。2013年我国才第一次向全国人大提出反家庭暴力法,经过一年的准备和修改,今年11月2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征求意见稿,在12月25日征集工作结束后,国务院法制办会将新的修订稿提交全国人大。

20年磨一剑,反家庭暴力法能够作为一个专门法出台,应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步。反家暴法由一个概念进入人们的头脑开始扎根,到专门成法,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权利,或许到真正实施只有一步之遥了。

在中国,家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里门外恍若城里城外一般,门关了,世界也便关了。大街上若是有人打架了,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拨打报警电话,因为这是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但若发现家庭里有人打架了,人们总是会因为一层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亲情关系而踟蹰不前,不光是街坊邻里,纵使法院也是如此,董珊 1

珊案便是最好的写照。因而在反家暴中打破传统观念,培育法律意识显得难能可贵。

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依法治国理念,反家庭暴力法顺势而出,强调了法律的观念与保障。首先,意见稿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在规定中明确国家要保障反家庭暴力工作的经费保障,总则当中规定了相关部门的职责。第二,对反家暴的预防、处治和人身保护进行了全面的控制。反家暴法涵盖了预防、救助、制止一体化,而在之前的相关法律中是缺乏预防规定的。另外,公安的告诫制度也是吸收了先行先试的江苏、宁夏等的一些探索经验,不仅“属人”,而且“属地”,创设了强制报告制度。第三,反家暴法跳出妇女的保护局限,将未成年人、老人等弱势群体也纳入保护范围,同时规定撤销监护权制度,明确对未成年的审讯,避免二次伤害。

诚然,反家暴法意见稿也尚存一些不足并非完满,这使人不得不担心在落实上有些差距。

意见稿中对家庭成员的定义和家庭暴力的形式,仅限于法律意义的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并没有提及性侵害,而婚内强奸目前也不构成犯罪,这也就将把一部分家庭暴力受害人排除在本法的保护之外。同样的,像同居、恋爱、前配偶以及寄养关系等,他们或有或没有真正的家庭,但却都有家庭的本质。

反家庭暴力法中可能最为困难的一项便是证据的收集。家庭暴力定义和行为纵使范围延伸,它发生的地方仍然绝大多数是相对私密的空间,再加上蒙上一层亲密的关系,证人少之又少。规定未成年人的证据可以生效的同时,何不在必要的时候引入专家证言或是专家证人。

无锡崇安法院2008年8月份颁发大陆的第一份人身保护令。此后,Kim在受李阳家暴,将其告上法庭之后,也获得了大陆第二份人身保护令。人身保护令在此次意见稿中被提上议程,不得不是一件有进步意义的事情。然而,草案中却规定让其申请依附于离婚等诉讼,现实生活中,很多家暴受害人并非决定提出离婚或其他诉讼,只是想结束制止暴力。

2

反家庭暴力法真真切切是一部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真正的实施落实中,它到底是一步之遥,还是千里之外,还需拭目以待。

第19篇:二十年同学聚会主持词

四支中学99班同学聚会主持词

主持人:高敏、段娜 祁龙、郭瑞

高敏: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筹备组的全体同学对各位老师和同学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这次活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并对未能参加本次聚会活动的老师和同学送去亲切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段娜:在聚会筹备小组的共同努力和各位老师的关怀下,期盼已久的四支中学99班同学十七周年聚会今天终于如期举行了。下面我们请班长为聚会致词,并请联络组负责人汇报参加聚会人员情况。

班长致词(刘晓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我们毕业17周年同学聚会的日子;我们从四面八方如约而至,相聚在一起,相聚在四支中学。

相见的那一刻,也许你我的名字,因时间的久远,一时难以想起;相见的那一刻,也许你我的相貌,因岁月的流逝,有了些许的陌生。但是,在茫茫人海中,看到容颜已改的你我,依然清晰地知道,我们曾经是同学!在满怀激动、万分欣喜之时,我们握手,我们相拥,我们心潮起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七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十七年来,不管你身在异地他乡,还是奋斗在家乡故里;不管你春风得意,还是平凡普通,都改变不了一个朴实而又亲切的称呼——同学!十七年来,在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我们就会发觉,让我们最难以忘怀和割舍不掉的依旧是这同窗情谊;十七年来,在历经了人生的风霜雪雨之后,我们深深感到:同学的情最真,同学的意最浓,同学的爱最纯!

在这里,我们要由衷地感谢“同学聚会”筹委会的同学们和为此次活动付出的同学们,为这次聚会所作的工作、所付出的努力,是他们,为我们这些在各地工作和生活的同学牵线搭桥,才促成了今天的聚会,才圆了多少年以来一直萦绕在我们心间的企盼。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同学们向筹委会的各位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满载同学情谊,克服万难,专程赶来参加这次聚会的各位老师及同学表示诚挚的敬意!

一朝是同学,永远是朋友。让我们记住今天这个快乐的日子,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愿这次聚会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最后,祝所有的老师、同学们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工作顺利,事业有成!也预祝我们的聚会圆满完成。谢谢大家!

十七周年同学聚会活动筹备小组

2015年 7月 8 日

二、联络组汇报人员情况(刘敏)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受本次同学聚会筹备组的委派,本组负责此次同学聚会的所有通讯联络工作,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此项工作。经过联络组的共同努力,我们积极的动员同学们参加聚会,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有一部分同学仍未能参加,为此,我们向大家表示歉意,联络组的工作如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请大家海涵原谅。下面就此次聚会到会情况给大家做个汇报:全员应到( )人,实到( )人,未到()人,因有事请假()人。

最后还请大家对联络组的工作作出审核!

99班同学聚会联络组

组员:刘敏、白海瑞、高敏、石培霞、2015年7月18日

祁龙:同学们,以上两位同学的致词和汇报都很真诚、精彩,从他们的朴实的语言中能感受到浓浓的同学情。

郭瑞:最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今天我们还邀请到了我们的恩师杨金娥老师、李瑞梅老师,对老师的莅临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没有老师的教导,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下面让我们热烈欢迎杨老师、李老师上台并致词!一会儿铃声响起,大家开始上课。

同学们邀请老师上场,并按响铃声,

三、铃声响起,开始上课

四、班长喊起立,全体同学向老师问好 刘晓军:同学们我喊起立,你们喊:老师好。

起立,老师好

五、老师讲话(内容略)

高敏:谢谢杨老师、李老师的精彩致词,再次感谢两位老师,下面我们有请刘晓军、张扣平两位班代表发言,大家热烈欢迎。

六、班代表发言(刘晓军、张扣平)

刘晓军:今天我们举办同学聚会,就是为大家提供一次重叙旧情、互述衷肠的机会,更能达到促进沟通、增进友谊,互勉共进的目的。同学们,请相信,今天大家都不会白来,今天的聚会会让大家带着欣喜,带着激动,带着收获,带着回味离开。希望大家吃得开心、谈得开心、玩得开心。谢谢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哦)

张扣平:弹指一挥十七年过去了,但是时间冲淡不了我们的同学情谊。我们从一个幼稚的懵懂少年步入而立之年,从爸爸妈妈的孩子变成现在孩子的爸爸妈妈,从一个学生成为今天的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士,其间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但让我们最难以忘却和割舍不掉的依旧是那段少年时代的同窗友情,今天聚会能见到这么多曾经的面孔,真的很感动,也很难忘,希望大家今天能放松自己,回归自然,尽情玩耍!快乐至上。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段娜: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十七年过去了,不变的除了同学情谊之外,还有这久违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播放一段筹备组同学制作的中学时代小影,让我们一起来找回过去的自己。 四:回放中学时代小影

程龙、秦茹慧放映并讲述,同学参与互动。

祁龙:程龙做的小影非常好,水平很高,又把我们拉回到了纯真的中学时代,感人至深。但是,今天还有更感人、更激动人心的节目,下面让我们热烈欢迎李老师为我们表演快板。(掌声)

五、请李老师表演节目

郭瑞:同学们,李老师的快板让我们的聚会增光添彩,让我们热情洋溢,但是,我们不能落后,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大家都来参与,一起来玩!

六、开心一刻: 秦茹慧主持:

高敏:班会已到尾声,为了聚会圆满完成,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安全宣誓。 八:安全宣誓:

刘晓军主持:组织一次聚会不容易,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少喝酒,少抽烟,有时间观念,听从安排,避免到不安全的地方活动,如有言语冲突或者不良情绪,大家要克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大家相互体谅。保证聚会圆满完成,安全第一。

段娜:平安是永远的主题,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大家,我们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合唱一首歌,为我们的班会划上圆满的句号!

九、合唱、班会结束。

祁龙主持:在这次的组织工作中,我们坚持勤俭简朴,热烈亲和,公开透明的原则。由于时间仓促,条件有限,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包涵。

郭瑞: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一次短暂的聚会虽能了却我们一时的惦念,却了却不了我们一生的思念。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常联系,常来往。让大家始终感觉到同学情是一个团队,是一种资源,是一笔财富,是一种信念,更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情宝库。衷心祝愿我们的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合家欢乐、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班会结束

第20篇:二十年同学聚会感言

——

“同学汇”做您身边最满意的聚会服务专家 同学聚会感言

岁月悠悠,往事如昔。四年同窗,二十别离。

相聚母校,追忆华期。难抒己怀,文以记之

二十年的思念,二十年的牵挂,

让我们渐行渐远的身影又回到彼此的双眸,

让寒窗苦读的情景重新定格在你我的记忆,

让久别重逢的惊喜催化我们感情的勾兑。

二十年的岁月,沧桑谱写出皱折的诗行

虽然摧老了我们的容颜,却带来了睿智和沉稳;

虽然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却带来了淡然与洒脱

二十年后的相聚,架起了重温友谊的桥梁,

心还是那么近, 情还是那么浓,

笑还是那么甜, 话还是那么亲

穿越时光的隧道,经受人生的洗礼,

永不褪色的是日渐增加的同学情

有一种相聚叫分享,分享二十年间各自耕耘的艰辛与快乐,几多感慨一时纵,泪水莹莹动 。 有一种回忆叫纯真,从风华正茂到而立之年,淌水戏影,登山采撷,树荫听雨,曲径赏绿,怎奈澎湃心迹,默看阅旧颜。

有一种分别叫自信,话语千万重 临别互珍重,在新的起点,我们将走得更稳健,更豪迈! 北京同学汇聚会服务公司

竭诚维系同学情

一个电话,同学情谊快速送到

让您聚会办的有创意,又方便

电话:010-58608927 13466788942 更多创意案例:

二十年同学聚会感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河南大学计算机系88级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今天,同学们如愿以尝,与我们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相聚在一起,重温师恩,共叙友情。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班同学,对在百忙中之中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老师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对因故未能参加的老师和同学,送去我们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下面就让我们以最最热烈的掌声对筹备组成员为此次聚会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最最由衷的谢意!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相识至今已经二十年,在座的好多同学都是毕业后的第一次相聚。回想起学校生活的一桩桩、一幕幕,依然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让人激动不已!尤其当我们步入社会,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历了世事的沉沉浮浮之后,才发觉学生时代的生活就如同一杯陈年佳酿,如同一首饱满深情的歌,悠远而绵长;同学之间的友谊是一段割不断的情,是一份躲不开的缘,愈久愈纯正,愈久愈珍贵,愈久愈甘甜;人生沉浮廿载,同学情义始最真。时光流逝,岁月如歌。转眼间,我们已经离开校门廿个春秋。回顾那些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这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财富,值得我们一生去珍惜。人生能有多少个二十年啊!我们真的该在碌碌奔忙之中找点闲暇,去往事里走走,去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 二十年没见了!同学们。 多少次,我在脑海里猜想过你的模样, 多少次,我在梦乡里幻听过你的声音。多少欢笑、多少故事、多少点点滴滴的往事,多少次地出现在你我的梦里,闪现在我们的眼前。但,直到今天,直到见到大家,那模糊的记忆才逐渐清晰,你的音容笑貌才拨开虚幻的面纱,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魂牵梦萦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尽管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曾经疏于联络,可同学之间的情谊不会变,同学之间的思念不会变,相互之间的祝福更不会变。今天我们同学终于相聚了,遗憾的是有些同学因特殊情况,未能参加我们今天的聚会!因为各自都还有工作或家事在身,因而只能是短短的相聚又要分别。而我以为,这次的同学相聚本身已脱离了当天开心的意义,重要的是大家找回了当年那一颗纯真的心,现实无论如何每个人都得去面对,我们要做的是留住纯真的心对待今后生活的风风雨雨!20年的岁月,虽然摧老了我们的容颜,却给我们带来了睿智和经验;虽然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却给我们带来了沉稳和老练„„

也许过得最快的不是时间,而是感觉,是它让二十年成为转瞬。但我们仍然想念从前的那些什么都可以不想又什么都可以敢想的日子!谁也无法更改或忘记:在一生中最纯真的时光,我们曾经同过学。虽然简单,却是最真的。20年过去了,我们从青年走到了中年,我们各自都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和坎坷,不管我们的境遇如何,让我们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珍惜生命!珍惜友情!珍惜今天吧!在往后的岁月里,虽然我们仍然天各一方,但友情的线索会把我们紧紧相连!一张30余人的电话名单就这样记入心间! 美好的时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往事如烟,温馨如昨,相聚使我们重温了那一起走过的日子,回忆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俗话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同学友谊就是这割不断的情,也是分不开的缘。同学们这次的相聚,相信将永远定格在我们每个人人生的记忆里!聚会虽然是短暂的,但只要我们的心不老,同学青春友情就会像钻石一样永(转载于:二十年同学聚会感言)恒„„ 从今天起只要我们经常联系,心与心就不再分离,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再孤寂。就让我们象呵护生命珍爱健康一样来珍惜我们的同学友情吧!二十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走上社会,方意识到校园生活的美好;经过洗礼,才知道惟有同学友情之可贵。同学是什么?一个答案是,同学就是能与你分享、分担,

能与你大醉一场的人。同学聚会不需要理由,二十年,只要这个数字就足够了。分散在各地的同学汇聚一地,所有的话语都包含在相逢一笑的握手中,在举杯一碰的愉悦中。二十年聚会,是一个句号,也是一种新的开始。不要问何时再相逢,不要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期待下一次重聚。期望我们到老的时候,还能象今天这样,一直保持着同学这纯洁的友谊。

二十年前,大家相约“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二十载后,我们聚会开封。师生相见,同学聚首,有说不完的话题。回忆你我快乐的往事,互诉你我思念的煎熬,描绘你我美好的憧憬。我衷心地希望,在这欢庆的时刻,我们洒下的是笑语,倾诉的是衷肠;珍藏的是友谊,淡忘的是忧伤;收获的是梦想,放飞的是希望!虽然时光可以带走青春韶华,却带不走深厚的同窗情谊。虽然我们分布在四面八方,为生活奔波,为事业忙碌,每个人的经历不尽相同,境况各异,但是请记住:“我们永远是同学,我们永远是河南大学计算机系88级的一员”!前途漫漫、岁月悠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让我们加强沟通和联系,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一起创造幸福的人生!凭心而论,人一生中真正难以忘怀的日子不多。但是,我相信,今天—对于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来说,都将是终身难忘的!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歌吗?为了它,我们从全国各地赶来重逢,在今天这个难忘的日子里,除了相互倾诉离别之苦、重逢之喜外,留在我们心中更多的则是对青春年华的追忆,是对已逝岁月的感慨。 俗话说:失去的东西你才知道珍惜。为什么要等到失去以后呢? 我呼吁:把握住今天吧,把握住我们已有的这份珍贵友谊吧,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一起分享欢乐与忧愁,一起促成一些我们想做、但又单靠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同学们:此刻的我,拿不出更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可惜的是,我们分别的太久太久,我们联系的太少太少,需要珍惜的是,我们将面对的是,在这次重逢的几十个小时里,让我们倾情交谈,共诉衷肠。如果你过的很好,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请说出来让同学们分享;如果你不如意,也请谈出来,让大家为你分担痛苦,共浴温暖的阳光!

当年的相识是因为我们有缘,今天的聚会也是因为我们有缘,回首20余年的风风雨雨,回望我们曾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冲淡的是我们所经历的人生坎坷、悲欢离合,浓郁的却是我们从容平淡、不拘于功名利禄的同窗情谊。二十年思念和盼望,酿成了一坛浓香的美酒,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共同分享!让我们共同分享快乐,一起分担苦恼和忧患。让我们尽情地谈笑风生,畅叙友情!让我们惬意地轻歌曼舞,重新焕发青春!!让我们的聚会成为一架桥梁,成为一道让人羡慕的风景!!!成为美丽的永恒!!!!

最后,让我用一段诗句来结束我的祝辞:

悠悠古城墙、巍巍铁塔旁,美丽校园,聚24位兄弟姐妹; 同窗共读,朝夕相伴,情意地久天长!

分别之后,念天各一方,叹音信飘渺; 重逢之时,看白发多少,数皱纹几条?

或许你清贫依旧,或许你鼓了钱包,

无论什么工作,无论官职大小,

一样是热血不冷爱心不老,一样是同窗深情终生至交,

依然是奋斗不息,心怀目标,

依然是胸襟坦白、肝胆相照!

聚古城,返母校,共诉衷肠,难忘今宵。

相见时难别亦难,心潮逐浪高!

手和手相握,心和心贴牢,几度夕阳红,同学情未了!

今日重欢聚,来年再相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祝愿:友谊长存,激情永在!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相约十年后再相聚!

最后,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美满!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开心、快乐每一天!-祝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让我们共同举杯,为我们20年后聚首在美丽的开封而干杯!!!!!!

为我们地久天长的友谊、为我们明天的再次相聚干杯!!!!!!篇3:毕业二十年同学聚会发言稿

毕业二十年同学聚会发言稿

(2010年10月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86级农学系的同学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阔别二十年后重回母校怀抱,相聚浏阳河畔,重温恩师教诲,再叙同窗情缘。在这激动人心的欢聚时刻,首先,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二十年后我们同学首次相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孜孜不倦培育我们、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聚会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本次聚会的倡议者、组织者、以及筹备委员会的同学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对不辞辛劳、从各地风尘仆仆赶来参加聚会的同学表示诚挚的敬意!同时,还要对同样期待重逢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前来的同学送去我们绵绵的思念和真挚的祝福!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一别二十年。二十年前,我们86级的同学们满怀憧憬,带着理想,告别母校,告别老师,走向大江南北,踏上人生征程。回首往事,恍惚就在昨天。当年发生的故事,沉淀了二十年依然那么新鲜,那么让人感动。特别是当我们走上社会,在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历了世事的浮浮沉沉之后,更加发觉同学之间真诚、质朴的情谊如同一首深情的歌,悠远而回味无穷;好似一坛陈年酒,愈久愈纯香,愈久愈

珍贵,愈久愈甘甜。这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财富,足以让我们一生去倍加珍惜,足够我们用一生去回忆、去体会,去感受、去珍藏。

很多东西在时间中美丽,在回忆中永恒,在怀念中升华。是母校,教我们懂得了坚强,使我们在人生成长的路途中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一路过关斩将,破解了生活中一道道难题;是母校,教我们懂得了宽容,使我们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与人和睦共处,营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母校,教我们懂得了奋斗,使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自强不息,战斗不止,取得了不凡的业绩;是母校,教我们懂得了感恩,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恩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感恩同学和朋友给予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莫大的帮助和支持。这就是母校给予我们最大的财富,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我们的母校和老师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

沧桑二十年,多少风雨坎坷,多少艰辛泪水,多少成功和收获的喜悦。

二十年来,我们的同学们或多或少有了一些变化。岁月的无情,带走了我们的天真与活泼,我们不再是懵懂浮躁、意气风发的青年,步入不惑之年的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稳健。我们有的同学历经艰辛沉浮于宦海仕途,终于崭露头角,事业有成;有的同学顺应改革浪潮,弄潮商海,靠自己的勤奋、智慧发家致富;有的同学淡薄名利,默默无闻,在过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平静生活。

二十年来,我们的老师也有了变化。有的和我们一样变得更

加成熟,学术有成;有的老师已两鬓斑白,安享晚年;还有的老师不幸离开了我们。

二十年来,我们的母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变大了,道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办学规模和知名度更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十年了,虽然我们都已不再年轻,但今天我们见到的同学们,依旧是那么风姿绰约、英俊潇洒;我们的老师们,依旧是那么精神焕发,风度翩翩。二十年的岁月,有了太多的变化,但唯一没变的是同窗四年结下的情谊,唯一没变的是恩师们无微不致的关怀和殷切的希望。

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故人相见,世间最大的真诚莫过于师生情。二十年后的今天,虽然岁月已渐远,我们也疏于联络,但我们心中最难以忘怀和割舍不掉的依旧是这份浓浓的同学情、师生情。让我们好好把握和珍惜这次难得的相聚,重叙往日友情,互道别后思念,尽享重逢喜悦吧。衷心希望,今天的聚会能更深地凝聚我们的同学情、师生情,让那份纯真美好的情谊,随着这次聚会更深、更远、更久地延续。

相逢是短暂的,友谊是永恒的,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今天的相聚!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在座的各位老师:健康长寿,合家幸福,心情愉快,生活美满!

祝愿各位同学: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家庭和睦,万事如意!

祝愿我们的师生情、同学情地久天长! 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谢谢大家。

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
《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