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有效教学研究学校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04 08:36:13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有效教学研究

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赵丽宏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无效,教师们讲课很卖力,很辛苦,但同学们大都表现困倦,听不懂或根本就不想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一,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教?生源基础差是客观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少一些抱怨,从教学的角度多想一些办法,我们不能使学生适合我们一以贯之的依照教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学生听不懂教材上罗列的那些内容,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学生,让学生变听不懂、不想学、不会学为能听懂、想学、会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如何使课堂教学有效,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是一则对症处方。

一、关于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同意北师大李兴洲教授的观点,有效教学追求“三效”,即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1.有效教学要有效果

一门课程有课程标准,一节课有教学目标,如果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一门课或一节课的结果是预期的,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实现了,这门课或这节课就是有效果的;如果预定的目标没有实现,教学活动没有结果,我们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没有掌握,那么教学活动就是无效果的。

2.

有效教学要有效益

教学有效果不一定有效益,效果是一个中性词,效果可能是有用的,也可能是无用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对于职业学校,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定位准确,内容选择适合学生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方法设计符 1

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有用的,是好的,那么这门课或这节课才是有效益的;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内容选择与学生职业生涯成长无关,与企业岗位要求无关,或者知识和技能是落后过时的,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即使有效果,但却没效益,这样的教学是做了无用功,教学是无效的。

3.有效教学要有效率

教学效率要考量两项指标,一是单位时间里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比率,二是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容量,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适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且在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足够多,我们就可以说教学效率是高的。反之,如果课程内容设定和方法的实施只适合少数学生,或者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量很少,即使有效果也有效益,但效率很低,这样的教学也是低效的。

有效果、有效益、高效率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追求教学“三效”,实现有效教学。

二、关于“三适”原则

台湾著名学者何福田先生近作——《三适连环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原则,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意在解决“学习无效”这一病根,他认为“学习无效”这么个不起眼的“根”已经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先发后至、令人浩叹!要摆脱“学习无效”的虚耗,我们家里原本就有很好的处方,只要煎煮合宜,学习立刻就能有效。所谓“很好的处方”就是我们的教育鼻祖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曾教导我们的“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要达成这一理想,其实践方式就必须是“因材施教” 。何先生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衍生为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具体解决我们职 2

业学校存在是教学无效问题,是一记很好的中药。笔者对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有如下理解

1.教学“适性”丢不得

“适性”,就是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只要教育适应了学生的性向,人人皆可能有大或小的成就,教师对任何学生都不能弃而不教,正所谓教学“适性”丢不得。

学生选择了到我们职业学校来学习,没有去普通高中,说明学生有其特有的思想和个性,也许他们没有很好的数理逻辑智能,却可能有很好的视觉空间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他们是有思想、有个性、有选择性的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在选择职业学校的同时也选择了所要学习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职业性”,同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性”。我们不要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就放弃,也不要因为学生的纪律差就抛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合学生职业性与差异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让学生爱学、学会、学好的目标,力求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智力有所发展、人格有所完善、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如果教学不适性,教师即使再努力,也会徒劳无功,好比有病吃药,如果不对症下药,不仅浪费了药,还可能产生副作用。教学“适性”是教学有效的前提。

2.教学“适量”比不得

适量,就是要界定不同学生合适的学习量。由于学生的性向不同,存在个性差异,学习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量少,学生吃不饱,是低效;量多,学生消化不良,会厌学,更无效。我们的教学往往对学生学习的量整齐划 3

一,不考虑学生的性向差异,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良,我们确用统一的尺度去考核他们,结果是教学无效,很多同学不能及格是必然。教学“适量”比不得,我们要为每一位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量和考量标准,跳一跳吃到桃子是教育的合理境界,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这种境界,去体验进步、提高、成功的喜悦,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

3.教学“适时”急不得

适时,是指教育要切合时机,循序渐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成熟度和学习预备度,切合时机的实施教育教学。不论是认知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只要各种成熟度(如抽象思考能力、肌肉发达能力、骨骼成熟程度等等)不足,学习就不会有效。学生学习成熟度达到标准,学习材料的安排也要有先后次序,循序渐进才能一路学好。近些年,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预备度普遍不足,面对现状,我们要牢记教学“适时”急不得,要根据学生已有的预备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否则就会徒劳无功。

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环环相扣,教学必然有效,三者不能连环兼顾,只要疏漏一环,便不能保证教学有效。

三、关于“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的载体,回答的是“课”的目标,教什么,学什么,即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学习而展开,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目标指向的知识与技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的操作系统,回答的是“程”的目标,怎么教,怎么学,即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按目标的指向顺利实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的动力系统,为什么教,为什么学,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组织,学生知道了教师为什么教, 4

自己为什么学,并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到学习当中,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师生在课程教学中要把握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与技能作为载体,要通过过程与方法习得与掌握,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为动力,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信任、友善,同时受到鞭策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以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标。

四、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试想,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的未来职业不契合或过难、过浅——不适性;容量过多或过少——不适量;一堂课开始,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只在课后小结时教师指出本节要点

一、

二、三等,或许有个别同学略有领悟,多数同学不知所然。教学过程的实施一言堂或无章法,不能循序渐进——不适时。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有效呢,学生学无所得,教师付出的辛苦岂不白费了吗?

对于职业学校,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殊的专业性,我们的学生学习预备度不足,基础参差不齐,但他们走出校门就即将走上职业岗位,成为一名职业人。所以,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就业导向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遵循“三适”原则,合理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既适性又适量,我们要追问让学生“学什么”,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套餐,让他们既能“学得会”又能“用得上”;过程与方法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更要追问要学生“怎样学 ”,要循序渐进,掌握教育的时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要追问学生“为什么要 5

学”,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机制学生不会主动去学,有了目标,产生动力,加上策略,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合理呈现“三维”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运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小组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适当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职业素养,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就会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但只要我们踏下心来,努力去做,并持之以恒,实现有效教学值得期待。

推荐第2篇:特殊教育学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 特殊教育学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2009-10-18来源: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

一、课题设计论证

(一)选题:

1、研究现状:

前阶段,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尤其是省内教育专家和同行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相关资料。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近年来,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特别是普通教育领域内非常活跃,主要有四川省苍溪高中课题研究报告《农村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浙江省莲都氏碧湖小学语文教研组《语文教学有效性初探》、常州刘国俊高等职业学校课题研究《课改背景下的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等等。对此,我们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有了清晰界定,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残障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残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残障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课题将借鉴他们的研究理论和经验做法,从特殊教育学校实际、教学一线、科学课堂、策略措施等与之不同的微观层面进行研究。

2、研究意义:

在特殊教育学校,许多教师常以“良心”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认为只要自己尽了力,残障学生课程学好学不好,那是他的缺陷问题,于己自觉无愧于心。然而,事实上努力并不都能产生积极的结果。新《纲要》中,“有效教学”一词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有效吗?不管你如何费心费力,残障学生没有进步或进步不明显,那便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成为了必然。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残障学生为本,深化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改革,办出特殊教育学校特色,提高残障学生培养质量,增强特殊教育学校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根据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实验实施方案,针对当前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本课题作为泰州市市级课题之一,将站在一定高度,对我校的课堂教学现状、教师的教学观念、残障学生的学习状况等方面做一次较深入、透彻的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并能形成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推动我校各学科课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内容:

1、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残障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残障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课堂教学关注残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课堂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课堂教学更多关注过程: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策略;有效课堂教学呼唤教师进行反思有效教学的实施。有效教学的表现形式:着眼于残障学生发展的教学属有效教学;针对最近发展区,并不断转化的教学属有效教学;倡导内在发展的教学属有效教学;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也能获得发展的教学属有效教学。

2、课题研究的目标: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残障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我们课题组提出了进行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目的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课堂讲授、残障学生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紧密结合残障学生生活,突出学残障学生实践活动,形成教师讲授引导、残障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任务驱动、实践体验等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情趣,激发残障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残障学生知能转化,提高残障学生学习成效。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途径:

本课题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残障残障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残障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提高课堂中残障学生学习

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残障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残障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残障学生生存和发展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特校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残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有显著进步;同时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子课题设计:

1、课堂教学中有效沟通研究

2、课堂教学中有效教法研究

3、聋(培智)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4、聋(培智)校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5、聋(培智)校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6、聋(培智)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7、聋(培智)校思品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8、聋(培智)校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9、聋(培智)校职技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0、聋校律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各门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突出特殊教育学校各门课程为残障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服务,实行文化课与职技课的有机结合,奠定残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能力。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残障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

效益。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残障学生发展为本。

二、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一)以往研究成果:

1、本课题领衔人常剑文校长参与国家级课题《218快乐体育》的制定,该课题获优秀实验课题;参与市级课题《残障残障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研究》报告撰写工作。

2、课题组主要成员张文杰参与市级课题《残障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研究》,撰写论文《提高残障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获泰兴市教育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3、参与这项课题研究的绝大部分成员有论文分别发表在《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现代特教研究》等刊物上。

(二)课题研究保证:

1、领导重视:学校成立了以常剑文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组织引导课题组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学校能够为研究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每学期都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和学术讲座等活动,接受知名专家对本课题进行理论和操作层面的指导。

2、设计合理: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的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实验、反思总结等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有研究的师资条件,研究时间也能得到保证。

3、方法得当: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资料分析法开展研究活动。

4、力量充实:本课题组所有成员均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科研能力。

(三)科研手段:

1、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2、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一轮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堂研究服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6、资料分析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和观看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有效教学的规律。

推荐第3篇: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塔坊学校 程建新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塔坊学校 程建新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缘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习。我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预习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近字等),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④初读感悟,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每天一课。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练习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布置下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了,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对此,我觉得在第二课时前,还是要采取独立作业的方式去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预习有目标,复习有目标。而不至于让作业仅仅成为一种习惯,流于形式。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有效教学应深入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有序课堂的有效教学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钟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设计付诸实施,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环节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课堂环节的密度过大,有的前松后紧,没有较好地把握学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因此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应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讲在该讲时,放在该放时,综合考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提高学生的专注率。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1)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改换。即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2)将教学环节提前或者移后。(3)给学生搭桥引路,让学生顺利的说下去。在学生发言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想办法给予帮助,引导,让其顺利的达成目标,生成精彩。另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及时调整了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协调了,就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明显,课堂教学就变得有效。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推荐第4篇: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一、研究目标:

着力于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弥补大班教学缺陷,避免大面积的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在教学中以抓兴趣为中心,培养学 生学习策略为主线,实现教学就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达到使学习者在课堂中积极地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学习目标成为教师研究有 效教学的目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持之以恒的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将会带动我区英语教师深入探讨有效性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研究,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二、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1).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2).教师课堂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3).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重点:提供可行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难点:可供教师借鉴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开题调查,结题调查。)

通过对学校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度,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三方面的现状。

2)、分析法

依据调查的结果,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课堂有效性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大致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3)、对比法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的反馈三方面,对比实验班和普通班之间的差别,进一步对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检验。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我们深入进行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现象依 然存在,传统的、被动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然被制约着,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为此我们在反复认真学习了 《纲要》和“课标”之后,请教专家,群策群力,针对教师如何有效教,学生如何有效学,将课题定位在“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学习实践研究。

强化教研,提升教学理念。学习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专题报告,使实验教师清晰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决胜的主阵 地在课堂,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该勇于投身课程改革,突破课程改革的瓶颈。同时我们先后推荐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反思备课,教学反思与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技能》、《教师实践智慧与教学创意》等学习文章,使课题组成员有了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使全体教师 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 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信息反馈,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等工作。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其素材的收集工作,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结论的提高学生课堂实效的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几点启示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我们不断思考的过程,是否定和肯定交替的过程。一年来我们基本完成课题计划与课题研究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衍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目标的反思:课堂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仅以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在创新上的意义是无发展潜力 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实施需要的。而全面放弃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转向单一的过程性教学目标也是盲目的、过激的。因此,以知识技能目标为依托,注重过程 性目标的合理、可行,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预设的有效性。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反思: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是要找准切入点,即施教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改变诸方面作深层次的研究,使课堂上教师的教向“民主型”转变,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型”转变,教学过程向“多元型”“开放型”转变。然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等基本特征。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教学目标明确化、知识呈现情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解题训练建模化和课堂小结图示化的教学设计策略,由此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情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通过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了适合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整体上将对全区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课堂的教学有效、学习有效、管理有效的三个有效目标。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 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相信只要我们面对 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推荐第5篇:小学生作文有效教学研究

有效教学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以“有效教学”为关键词,从研究有效教学内容这个方

面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有效教学 研究的背景、研究内容概况。在此基础上,文章展开了总结与反思, 指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文有效教学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目标、情境创设

作文教学在小学阶段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和对作文学习的兴趣。老师教得疲惫,学生学得乏味,写出的文章没有生气,空洞无物。因此,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所谓“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 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1]把有效教学的方式充分应用到作文教学中,能够做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有趣。下面首先从作文有效教学的研究背景来全面了解当前有效教学的状况。

一、研究的背景

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有效教学”研究受到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近十年来, 国内学者在该领域 进 行 了 很 多 探 索 性 研 究 , 并 取 得阶段性研究成果。[2]在现在小学生作文的普遍状态是:感到作文非常难。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学会如何作文,因为在我国大部分的小学生初学作文时常常都是无话可说,没有事例去写,也不知从何下笔。因此,教师要通过怎么的作文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值得研究。由于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中写作量很大,教师在指导上的缺失,对学生的指导弱化,习作可有可无一味的追求短期效率,考前给学生押题,让学生背作文,造成了孩子们不爱阅读不爱动笔。那么我们要达到>中学生“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恶善;有经常动笔的习惯。”中的要求,就需要教师共同来研究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仅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而且能够为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概况。

1.作文有效教学特征的研究。

(1)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目标要设计合理贴近学生的特点切合实际。如果目标过高,则难以达到,学生难免对这一教学方法感到疑惑,如果目标过低,又体现不出有效教学的实用性效果。所以目标应该具有以下几点: A.正确的目标应该具有指向性,合理正确的作文教学目标应指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B.正确的教学目标还应有全面性。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应指向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具体地说作文教学目标应包含传授“精要、好懂、有用”的写作知识,让学生在实践写作中把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总之作文教学正确而又合理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养成健康的写作心理,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3] (2).充分而全面的准备。

一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来奠基整个课堂,作文有效教学要做好这些准备:认真解读剖析>和教材,找到此次作文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基本学情来制定课时计划。[4] (3).科学的方法。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讲方法,读范文,指出缺点,第二种是以学生写为主,教师忽视指导或者兴趣来了指导一二。这都是致命的弱点,约束的学生的想象、主动积极性,忽视了在新课标实行下学生的主体作用。优秀的作文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 A.强调教与学的双重重要性。教师教的再好,最终也要通过学生主体的活动来获得效果,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积极主动,从而学会学习,因为教师的最终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

B.重视教学的过程。整个作文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作文的合作过程,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困惑的“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这个问题缺乏有效性的指导,那我们就必须对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指导。

C.有效地激发思维。一种思维方式往往决定了学生从何角度思考作文,用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够推动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发现,开发学生的潜力,推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5]

2.作文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 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学习需要的特点为基础。[6]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彻底解放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力。那如何在教学中彻底解放学生呢?我认为把作文有效教学方法合理使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课堂情境创设。

在作文课堂实践上,教师可使情境再现或者创造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内容,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区描述。当学生身历其境时可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如教学生描写自已喜欢的一种水果时,课堂上为学生们准备一些水果,积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这些水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并告诉学生除了观察之外还可以闻一闻、尝一尝,这样就能更全面的把握水果的特点。在作文课上这样一看、一闻、一尝、一摸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积极参与都能抓住各种水果的特征写具体,这样不断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欲望。[7] (2) 真切的情感教学。

情感是小学生深入实践、深刻认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力。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学生深入实践,深刻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火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孩子们应该写他们自己想写的,写能够在情感上与他们产生共鸣的事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产生兴趣,努力克服作文的困难。[8] (3) 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实践活动就是积累素材的经过,只有大量的素材积累,学生们才不会出现“写什么”的困惑。学,就要学以致用,运用到实践中再反作用于理论,联系实践进行及时指导,带领学生轻松写作。[9]

三、反思与总结

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改进作文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0]总结这些有关于有效性教学的文献还是有不足之处:

1、涵义比较狭窄,有效性教学方法未能细致运用到教学中。

2、研究方法的单一,学者们只侧重思辨研究或者实践研究,二者合一更为全面。我想在新课改改革的背景中,充分发挥有效教学对教学的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如何进一步发展改正不足,这亦是进一步研究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1]崔允漷:《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上) ,《人民教育》, 2001 年第 6 期。

[2]王鉴:>问题研究评析 [3][4][5]明学圣:>,>,2009年.12 [6] 郭晓飞:《成教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 《成人教育》, 2005 年第 9 期。 [7]伊彦华:>[8]黄朝琼:>,>,第18卷第2期

[9][10]沈娜:>,>,2012年第10期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 要】我国各地的小学进行了教育的改革,这种新式的关于小学课程的改革,真正从素质教育的层面出发,孩子们书包轻了,但获得的知识却增多了,课余活动时间增多了,但并不意味着孩子们荒废学习,而是在实践中成长,真正做到了将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中去。这是我国小学教育中的重大创新,使传统的单一的教与学的过程更为开放和自由,不仅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方便了广大教师们,为日后我国有效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有着较好的教育示范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有效教育;语文课堂;教育改革

小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初期阶段,对知识的兴趣主要取决于课程是否有趣,因此,课堂情境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龟兔赛跑一课的教授中,有的教师只是按照课文给同学们大致讲解了一遍,而善于利用课堂情境的教师则会选择让学生们前期准备一场话剧表演,在正式上课时,则会以表演来讲述课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使得学生们有效地吸收了知识,又使得教师可以进行轻松教学,有利于提高课程效率。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有些老师认为这是在存心与老师作对,但是有些老师却能从学生的提问中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更为欣赏提问的学生。这其实是教学观念的差异问题,当前被广泛认同地教学观念是后一种,可以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更为了解,从而进行因材施教。

一、我国小学的语文课堂难以推进有效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对新课标的概念认识不足

当今我国的关于新课程的改革虽然是以开放和合作探究为主题,但是由于对广大地区的教师与有效教学相关的培训不足,导致教师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没有完全把握其中奥义,只是顶着新课程改革的名义继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或是片面追求教学改革而不注重教学质量,既毫无经验也不进行积累,可以说这完全背离了教育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没有形成一个活力四射、开放进取的课堂氛围。

(二)教师对教学文本的解读不足

语文的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其实体现了教师本身的文学素养的高低,在教师进行课前备教案的时候,教师对于课堂氛围的掌控、课堂问题的相关设计以及授课的先后顺序都应该完美掌控。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对教学的根本――课文进行全面而有深度的解读,如果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没有完全解读教学文本,只是靠从网络上摘录的模糊性的问题,这就难以使课堂具有启示性,学生就难以在课后对此次课堂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完全忘记所学的知识。而这堂课也并没能产生学生与教师对课程的探讨,难以引起共鸣,可以说这是一堂效率十分低下的语文课,而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融入教师自身的真情实感和理解。

(三)教师缺少对全体学生的素质的关注

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为精英教育,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成绩优秀、上课积极的少数学生的身上,对于大多数成绩中等、上课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的关注甚少。但是现在越来越注重对所有学生进行素养提高,因为性格等多种方面的因素而导致上课发言不积极或者是即使被点名后回答也不尽如人意的学生们更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他们是学习中的最底层,也许只要一点点的鼓励支持,就能够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那些考试中的黑马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并未进行对学生们的细致观察就径自加快教学进程,忘记要留多一点时间给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

二、小学语文课堂顺利开展有效教学的建议

(一)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本的问题探究,避免被动接受现象的发生

当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应仅仅是对大多数学生已掌握的、教学课本上已十分明确的知识点重复多次地讲解,而是应该通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理解,增设丰富有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例如,在对于亡羊补牢一课的讲解中,不仅要让学生们明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意义,还应列举实际的例子来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作业没写,不能用没带的借口,而是主动向老师认错并讲明原因,最后将作业补上,这才是亡羊补牢的实践运用。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大讲特讲亡羊补牢的理论,即使教师的口才再好,也难敌学生一次开动脑筋想问题,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提倡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反对闭门造车的自学方式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话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十分有根据的。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而成年人因为其完全的社会化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式,其思维能力是受到拘束的。而一个人的自学是十分孤独的,教师不应提倡大家进行闭门造车的自学,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单一的,无法创新和改进,但是如果是集众人之力来解决一件事,其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我们有必要锻炼学生们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这不仅能够使课堂更多元化、更具积极性,而且同学们的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也能扩充知识,相互尊重,打破了课堂、课本教学的范围限制。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并提高对话内容的知识性

师生间因为有了更多的交流才能相互了解,才能使课堂氛围更为和谐。因为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信息的交互能力。所以师生间的对话应该更多地围绕解答知识疑问来开展,而不是聊天和批评、训斥。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有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表达理解的能力。

我国小学的语文课堂如果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则单单学习诗词歌赋、听说读写汉字和阅读体验的增加是远远不够的,有效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独立能力等等对其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能力,这有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承袭,亦有利于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延续,这也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增添后备力量,使有效教学的星星之火,燎原于中华大陆。

【参考文献】

[1]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2]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江西教育,2012(Z1)

推荐第7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发布者:陈建飞 发布日期:2012-12-16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我国目前的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其主要表现有:

(1) 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从目前的初中的语文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教师依旧采取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它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于学生能力提高,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发挥其积极性,这显然不符合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方针。

(2)主客体错位。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师习惯于灌输,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样教”;学生只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教师越俎代庖,学生惟马首是瞻。本应是课堂主体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水平被置之度外,结果是学生不会学,不懂学,乃至学不好,学习效益差。

(3)忽视差异。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而把他们当作是有待修剪的“花草”和需要加工的“器物”;没有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而是当作一种教学阻力,始终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作为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使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统一的打磨,塑造成一个个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产品”。

(4)知能脱节。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沿袭,忽视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知识只是以孤立苍白的形态而不是生动联系的形态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成为“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5)重负低效。“题海战术”盛行,其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代价高、效率低,课堂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怪圈。

(6)物式灌注。教师是“水桶”,学生是“水碗”,课堂教学是“灌水”的物式行为和过程。知识本位的物式教学目标成了唯一的教学目标,全盘讲授的物式灌注成了唯一的教学方法,量化评分的物式评价成了唯一的评价手段,整齐有序的物式管理成了教学的价值标准。这种物式灌注的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被挪用,自主思维的空间被挤占,智慧被窒息,精神被萎缩了。

(7)追求形式。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8)发展畸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单纯注重认知发展,只训练学生的即时应试能力,而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养却加以忽视,导致学生表现出不会思维,不会创新以及情商较低的畸形发展状态。

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课题正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提出来的。 如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的原因,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如何在实践层面推进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课题内涵:

所谓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以后,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1、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导致差生的成绩一再滑坡。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这样,学生大脑完全投入到处理教材和学习任务之中,他们就会一直学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他提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教学策略,还提出教师应该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情景时能作出决策。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与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①、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找准突破口。

②、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有效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采用个案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总结验证课题假设。

③、总结阶段,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综合采用“质”和“量”的办法,形成研究报告。

3、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文献学习

②、分析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a、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的有效性。b、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有效性

③、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五、课题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

调查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文献探讨,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2、组建课题组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成立课题组,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

3、具体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①、学习有关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理论文献。

②、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分模块分时间研究,探索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可分为:导入新课教学、阅读课教学、文言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古诗教学、名著导读教学、作文教学等)。

4、总结研究成果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

六、预期研究成果

力争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优秀论文发表获奖、典型教学案例、制作课堂教学片段录像。

推荐第8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有效性,简单的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学生学得会,二是学生的能力得到确实的提高。数学课堂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有效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作为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才能有效完成预计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情境

有效教学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因此,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所做、所思谈谈对有效教学的一些感悟。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与“学”的脱节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的过程,如果这两个方面相互脱节,形成不了互动,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课堂教学仅有短短的40分钟,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教师也尝试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导致学生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意义。

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们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把“教”与“学”相结合,没有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这样当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在现在很多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就是一支粉笔加一根教鞭上完整堂课,教学方法毫无新意,这种课堂当然很难吸引活泼好动的小学生。

(三)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

任何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现在的小学数学知识却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没有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得学生往往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索然。

二、精心设计情境引入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一句话足以证明情境对于整个课堂的重要作用。夸美纽斯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以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师弹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讲授六年级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时,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很多大公鸡和小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学生看了这动画就哈哈大笑,我接着出示条

件和问题:这里有小鸡和小兔一共是50只,但脚呢,却有108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学生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他们马上很感兴趣地投入到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教学中有了这样的一个个情境引入,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数学课堂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如此才能在有限的实践和空间中,实施探究学习更加有效。

(一)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探究,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有效组织。有没有生动活泼的情景,有没有耐人寻味的材料,能不能诞生新颖别致的问题的关键。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所提供的东西,无动于衷,激不起心中的波澜,不能引发他们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弹劾体现有效性探究活动在当下数学课堂历史不可或缺的,但是活动的开展是个人独立钻研,还是小组合作以及全班交流,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一切都仰仗教师的调度安排。不同的课堂,课堂中不同的环节和内容,探究的方式是不同的。只要有利于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我们都应该坚持。另外,课堂上教师的热情参与,对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和最后成果所表现出来的宽容欣赏态度,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的精华被吸收过来了,糟粕也被吸收了,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被引入课堂。通过实践检验,新的学习方式的确发挥了极大的效用。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教师更多的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点缀放在课堂上,学生从中没有多大收获。所以教师应该恰如其分的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学习效益。

1、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2、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四、精心设计多样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精心练习实际应以有效性为原则,这样才是有效教学的保证。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以至智力的开发,数学思维培养与发展都必须通过—定数量与质量的练习来完成。实践证明,小学数学的大部分能力都是在解题的实践中形成。因此,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以练促思,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重每节课留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并在练习的设计上下功夫,做到精心编排,巧妙练习。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如:在学习了加减法计算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创设一个超市买东西的情境,货架上摆着:玩具车7元,布娃娃娃10元,帽子20元,足球50元,手表42元,键子2元。

(1)请小朋友每人买两样,算算多少钱?

(2)老师手中有52元钱,猜猜老师想买哪两样东西? (3)现在老师只有50元钱,哪两样不能放在一起买?

选择这样生动有趣的材料作为练习,问题也开放,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喜欢的问题算,学生能从多种信息中获取有效果显著信息来解答,从而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收获,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需要师生共同构建,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努力挖掘自身的积极因素,探索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创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才能提高创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在师生交流活动中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推荐第9篇: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

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

英语阅读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模块,良好的阅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面,同时在阅读中可以巩固和加强前面已学知识的记忆与应用。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性展开探讨。

一、注重激趣,巧学生词

生词是阻碍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的第一“拦路虎”,文章中生词的出现会不利于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甚至关键的生词会左右学生对全文的把握。针对阅读材料中遇到那些又多又难的词汇,教师得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理解,在阅读中加强巩固等等,在教师讲授生词语音,含义和词性的基础上,再提供给学生多听生词,多读生词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把生词运用自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模拟现实生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比如,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文章中的27个单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词汇表上的生词以动作或表情表达出来,让其他同学猜测。Put out, pick up, cough, 等等词汇,通过学生们精彩的表演和猜测,并且兴趣十足地学习、理解并掌握。

二、自主学习,加强互动

想要提高初中英语阅读的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得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转变阅读教学的重心,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阅读教学,就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就得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及如何处理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如何把握文章主体等做周密的指导,加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另外,加8强多维的互动,比如师本,生本,生生等互动方式,让学生来阅读理解文章。师本互动就是指在教学之前,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阅读文本,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活动也应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够逐渐深入的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课堂的有效教学。生本互动就是通过阅读的形式使学生去了解文本。通过略读知大意,通过细读找细节,通过回读知词句,通过朗读赏佳句,通过默读来思考,最终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获取文本信息,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理解文本的含义。至于生生互动,就是当学生获取了文本信息之后,相互合作,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做出有效的回答。如果再引入小组竞赛的形式,就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生生互动的方式不但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文化渗透,加深理解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知过程,其中还包含着众多非语言因素,对阅读影响最大的要数文化背景知识。民间谚语,成语典故,日常用语等,都能够体现出文化背景知识。比如,Every dog has his day , 含义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得好(凡人皆有得意日),a piece of cake, 用来形容事情容易做,不难,(小菜一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渗透这些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除了确定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目标之外,不能漏掉文化意识目标,需要阅读掌握一些优秀的外国作品,精彩的外文歌曲及电影,了解外国的文化及社会风俗,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英语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四、适当拓展,丰富阅读

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教师应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合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等因素,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内容。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等,积累一些补充材料,内容可以是中西方的饮食文化方面,重大的节假日等等,像这样具体的材料,能够调动起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又培养了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意识。课内外阅读有效的结合,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英语的阅读量,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说,教师不但重视起教材内的阅读文章教学,同时还得适当补充课外阅读材料,以丰富初中阅读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不断充实。作为一种技能,阅读能力需要通过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因此在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练习时,待学生做出正确回答之后,问上一句:Why ? 让学生自己回答,这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让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当学生“恍然大悟”的时候,激发起内心的成就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

阅读教学的成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接受特点,不断结合实际进行方法探索,在总结思考之后融合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学习效果。学习兴趣是很大的作用力,教师需要首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时,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真正得以体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推荐第10篇: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聋教育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使广大聋生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掌握初、高中各主要学科基本文化知识与技能,已经成为残疾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引人瞩目的热点。聋生经过高中阶段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可以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这为他们今后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努力发展聋人高中教育,提高高中聋生各学科教育教学效益,已经成为提升聋人教育层次的关健环节。在聋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中,数学学科成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学好数学对于进一步发展聋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聋生综合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的偏见、聋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认知方式与普通人有较大差异等原因,许多聋校教师对聋人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尚认识不清,教学上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导致聋生数学教学效能很低,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严重制约了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鉴于此,认真开展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和挖掘聋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提高聋生高中数学教学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为提高我省我市聋生高考升学率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我市聋人高等教育积累宝贵的经验。

二、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产生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2、有效教学提出背景有效教学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目前聋校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学习内容较深,习题难度大,聋生难以掌握;教师教学过程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单方灌输,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空泛、低质、缺乏策略的。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成效不高,综合能力不强,最终只能获得生硬、僵化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聋教育发展的需要。鉴于此,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二)实践依据:第一,目前聋人高中数学教学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如何真正有效地上好一堂数学课,引导聋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而获得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目前还缺乏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支撑。由于聋生自身特殊的生理、心理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导致他们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低下,思维灵活性差,创新能力弱,对初、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目前国内对于高中聋生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因此本课题对于揭示高中聋生数学教学的规律,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成效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目前我校高中聋生个体差别较大,实施教学难度很高。我校高中聋生中有不少学生系外地生,他们一般使用的是1986上海版的聋校九年义务教材,缺少系统的初中数学知识,很多人都没有经过较系统的初中数学基础训练,学生个体差异大,特别是数学基础差异更大,文化底子参差不齐,很难适应初高中阶段数学教学模式。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手段开展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实施本课题研究,可以为解决高中聋生数学学习探索一条明确的途径,对于指导教学实践可以起到积极的成效。第三,根据目前我校高中的学制及聋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要求,高中阶段聋生在校学习时间大约为两年半,需要完成从八年级一直到高中二年级必修

一、必修

四、必修五的教学内容,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措施、手段,不仅难以帮助聋生有效掌握初、高中数学基础知识,而且很可能根本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给聋生进一步升学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形势要求我们一定要探索适合聋生认知特点、认知规律的高效数学教学模式,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高度抽象复杂繁多的教学内容,为他们进一步升学开辟通路。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

(一)研究目标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根据聋生特殊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通过选择、设计和实施符合聋生数学认知特点的、具有前置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完成有效的教学任务,解决现阶段普遍存在的聋校课堂教学低质低效的问题,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聋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具体目标如下:

1、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实践的通识策略和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块;

2、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教”和“学”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便显著提高高中聋生数学教学效率。

(二)研究内容

1、教学准备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案。

2、教学实施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教学过程有效调控、教学预设性和生成性关系、兼顾个体差异性、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课堂教学行为以及课堂管理行为、辅助行为等方面研究,构建聋校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操作体系。

(三)研究假设本课题研究的实验假设是:通过聋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索掌握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设计,探索适合聋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初步建立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实践体系,从而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大知识掌握率、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的最高达成率的研究目的,以真正实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对象、方法、成员

(一)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部全体学生,包括高中三个年段六个班级聋哑学生。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拟采用行动研究法及观察法进行。

(三)课题组成员课题组长:黄观颖课题组成员:王永南 方小英 吴光安以上人员都为本校高中数学教师,长期担任一线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 教师专业培训:内容有理论学习、教学设计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有效练习设计、有效复习设计等。

(二)实施过程:

1、理论学习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 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有关书籍资料、上网搜集等方式学习有效教学理论,研究有效教学活动进程中准备、实施与评价三阶段的系列策略和方法,逐步明确有效教学理论体系,为实施有效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并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并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措施。

2、研讨反思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课题组通过集中备课、听课评课、研讨反思等形式,深入研究有效教学策略,重点放在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上,并于课后进行深刻反思,总结成功经验,查找自身的不足,改进课堂教学。

3、观摩推广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在研讨基础上,课题组将适时开设校级观摩课,供全校教师研究交流。

4、总结反思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课题结束后,课题组进行总结反思,形成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六、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采用符合聋生学习高中数学规律、具有直观简洁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进行合理化改编的配套教材;选择编制适于聋生学习高中数学的习题库;创设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因变量是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无关变量的控制:在教学上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根据每一阶段的实验目标,制定严格的实验计划,保证无关变量的影响达到最小程度。

七、实验主要过程

(一)根据聋生认知特点及教学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课程要求,以保证大部分聋生能完成并掌握高中数学主要内容。聋校高中教育是近年来才开始起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尚没有国家正规出版的数学教材,而普校教材又不能完全适应聋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聋生认知的特点制订合理的课程要求,确定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强化部分对于聋生来说基础性强的内容,调整一部分聋生能力范围内尚无法完成的内容。由于我校高中聋生包含一部分外地学生,他们中绝大部分没有系统学习过初中部分的数学知识,因此到了高中时仍然需要补上初中的内容。根据这些情况,课题组经过认真研究,根据我校实际教学情况和高一新生的数学基础,确定高一时学习初中华师大版八年级教材,经过两年半的学习,要求达到学完高中必修

一、必修

四、必修五主要内容的进度要求。目前课题组已经完成了聋校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要求的制订工作,确定了高中各年段应完成教材的进度安排,以确保到高三上学期末学生参加特殊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前完成考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二)研究总结了高中聋生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提出了针对聋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中阶段的聋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较顺利完成一般的代数计算。但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还是远远不够。因此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题组经过认真研究总结,探讨了针对聋人高中数学学习的一般模式和策略,经实践证明,对于改进聋校数学教学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学效果明显,聋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比以前轻松多了。

1、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帮助聋生理解掌握抽象概念。概念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知识,对于聋生而言,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很大。而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概念,如果不能有效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多年来困扰高中数学教学的重大问题,课题组通过集体听课、集中研讨、实验验证等方法,总结了一套适于聋生学习掌握的概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核心是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聋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通过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初步导入,再将具体的事物与概念表述性文字进行有机地结合,使聋生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然后通过课后巩固练习,进一步明确有关概念的实际含义,理解概念内涵,从而逐步掌握概念的全部内容,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开通路。这一模式已经在我校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聋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研究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应用手势语言的问题,改进了原来的课堂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手势是聋校课堂教学使用的主要教学语言,但是长期以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应用好手势,如何更有效地帮助聋生理解掌握高度抽象的教学内容,一直是困扰我国聋教界的一大难题。由于手势语是以形象性为主要特点,因此在表达抽象复杂的数学内容时存在很大的困难,常常无法把有关数学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迅速掌握复杂的内容。以往教师没有关注到手势应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将文字用僵化的手势翻译过来,聋生实际上根本无法看懂教师的手势,更无法理解掌握所欲表达的内容。针对这个问题,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反思总结了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手势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数学课堂手势使用的主要原则:一是尽量简洁直观,切忌拖泥带水,能用一个手势符号表示的就统一使用一个手势,不要使用过多手势表达数学概念,比如表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直接使用左右手进行配合,可以形象地打出相关手势,直观表达概念内容。如直线与圆相切,直接用右手食指搭在左手拇指与食指围成的“圆”上,又直观,又传神,学生印象深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有力地配合了课堂教学;二是使用手势时切忌单纯打手势,一定要与板书、图形、数学符号进行有机结合,才能避免手势空洞无物,看起来宛如天书,又可避免单纯板书枯燥乏味,难以被聋生理解,收到一举两得成效。如用手势表达“方程移项”的过程,教学时应该用手指着黑板上方程的项,然后通过手的募仿运动将项移到等式另一边,同时以另一个手打出“变号”的手势。通过这种方式,聋生听课感觉十分直观、生动,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

3、认真研究探讨了聋生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一般认知模式,提出了适应聋生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聋生的数学认知特点与普通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普通学生是以教师的口语为教学语言进行组织,学生具有很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大量频繁使用高度专业化的数学术语进行教学,学生完全可以听懂并理解,从而节省了大量教学时间。然而对于聋生而言,显然不具备以上的便利条件。手势目前还不能满足较复杂专业术语的表达需求,因此聋校教师必须寻找其它的教学策略,否则极易陷入一大堆抽象术语堆卸而成的难以理解的教学情境中,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课题组经过大量实践研究,总结出了一种具有很强针对性与实用性的教学策略,努力发挥聋生观察能力强、模仿速度快、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认知特点,发挥其潜能,尽量减低其对教学的不利影响,经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确实具有明显的教学成效,大大提升了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特别研究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聋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训练,提出了解决聋生抽象思维能力偏弱的一般策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聋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一直是困扰聋数学教育界的一大难点问题,特别是在解应用题时,问题就更加突出。虽然聋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部分应该说只要遵循适合聋生认知特点的规律进行教学,可以较好地得到解决,但是要想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聋生书面语言能力不足,从一开始就无法很好地借助于语言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方式长期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就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能力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题组尝试探索了很多的方法,试图通过改进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和提高聋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下面这些方法:1.引导学生学习设计有关习题特别是应用题我们常常利用课前几分钟导入的时间,提供几个已知条件,让学生设计应用题,并且将学生设计好的题作为课前练习题,这就调动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不同的题可以提供不同的思路,也就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他们的解题思路有些习题,学生表面上能够解出来,但是他们不一定能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较具体形象的阶段,因此无法用抽象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来。教学时我们常常引导学生思考,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经常训练学生思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手势)表达,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锻炼,数学思维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形成。3.经常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对相似的题型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而且对其中的算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长期训练,其思维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高。4.经常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聋生的思维常常存在定势,以为某种问题一定用某种方法进行解答。在教学中,我们就常常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以努力打破聋生思维的定势,培养他们思维的广度。如,乘法应用题转化为除法应用题,加法应用题转化为减法应用题,等等,学生经常受到这样的训练,其变式思维能力显然可以得到提高,思维的深度、广度也就不断加强。5.注意研究聋生认知心理,加强讲题时的直观讲解,努力将抽象的应用题转化为形象、直观、简洁、易于感知的形式聋生的认知心理与普通学生是不一样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他们观察能力比较强,思维形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所以,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聋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这个特点对教学过程加以精心的设计,这样才能便于聋生直接感知,理解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并且获得一定的思维训练,逐步提高应用题分析及解题能力。

八、实验结果

(一)基本弄清了高中聋生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并根据其认知特点指导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取得了丰硕的预期成果。课题组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从开始对聋生学习掌握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及应该采用的教学策略十分模糊不清到目前已经基本明确了聋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存在的困难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实用、有效、完整的解决方案,并运用于日常教学中,有效地指导了高中三个年段数学教学,并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解决了我校长期以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无明确方向、无教学策略、无行动指南、低效低能等突出问题,大大提高了实际教学效能,使聋生在短短两年半时间内高效完成了从初中八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四个学年段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聋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例如,从2009年开始,在课题指导下,我校高中数学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普高班连续三年取得省聋人高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其中数学成绩在全部文化学科中占据了十分突出的地位,三年上了三个大台阶,成绩大幅领先,对于确保我校高考录取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2012年我校高三18名学生参加全国主要特殊教育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取得了大专录取率100%、本科上线率60%的全省历史最好成绩,其中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数学学科高考成绩135分有1人,120分段3人,100分段3人,90分段4人,在全部参考文化科目中遥遥领先,对于高考上线贡献巨大,充分证明了课题实施对于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成绩的巨大影响。

(二)编辑整理了一套符合聋生认知特点、突出基础又有一定层次的习题库,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选用,巩固基础,训练思维,提高了解题能力。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要落实到解题上。聋生由于思维水平较低,因此常常无法解出稍有一点灵活性的习题,只好依赖于教师大量的讲解。这种低效的教学模式长期困扰着广大的聋校数学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题组从大量的习题集中根据聋生一般认知的特点,合理选择编辑了一套内容丰富、题型多样、基础性强、有层次的习题库,这套题库可以独立使用,便于教师灵活选择,同时每份题中都包含了思维训练的内容,长期运用,聋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通过这些合理有效的练***提高聋生数学学习效能,培养聋生获得较高的数学解题能力,为他们的升学、就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汇编了一套数学教学课例,既便于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又可以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总结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及时汇编成教学课例。通过课例的学习交流,大家都获得了很多的收获,有些课例提供的教学解决方案对于从事聋教育而言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大大充实了课题的内容,使各数学教师都收益非浅。

(四)推动了课题组成员业务能力不断发展,教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培养了一大批教学骨干、业务核心,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参加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运用,不断总结经验,业务能力同步增长,教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涌现了大批具有高尚师德、良好业务技能、精湛科研能力的教师,先后培养了校骨干教师2名,市骨干教师2名,市优秀教师1名,省优秀教师1名。课题组先后为福建省南片区(听障)教学研讨会提供了两节高质量的研讨课,获得与会同行专家领导老师的好评。课题组成员方小英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参加2011年全国特殊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综合录像课比赛,获得聋校组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九、思考的问题

1、教材问题始终是困扰课题组的一大问题。因为目前聋校高中没有国家统一的教材,因此我们只能选用普校的数学教材。普通学校的教材对于聋生来讲,还是有很多地方是不大适用的,例如普通教材十分重视教学内容的严谨性,许多解题过程需要写清楚完整明确的各种限制条件,这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并没有什么困难,但对于聋生而言,由于他们过去数学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强,因此很难理解教材中的内容,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扰。另外就是课后的习题,基础题偏少,大部分题型都有一定的难度,有些题难度相当大,聋生基本上没有独立解这类题的能力,只能依靠教师进行逐题讲解,大大影响教学效率。当然课题组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究,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处理,提高了教学的效益。但如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巩怕还是要依靠国家教育部门想办法搞出一套较适用的教材。

2、培养和提高高中聋生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是课题组长期以来一直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方法,并且确实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普遍提高了聋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就目前聋生数学掌握的实际能力来看,仍然远远达不到预想的水平。如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使高中聋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得到本质上的提高,研究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3、由于多方面原因,聋校班级中学生差异十分悬殊,个别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有理数运算也没有掌握,给日常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如何在加快教学进度的同时,能够兼顾到这部分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获得基本的数学能力,成为今后我们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研究》课题组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二〇一二年五月

第11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摘 要: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从本质上发生了改变,“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备受瞩目的观点。现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然后对怎样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改 有效教学 问题分析 教学对策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提出并加以实践了,主要的实践者之一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结合我国现如今的教育来理解这句话,意思就是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两者间的相互作用,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需要恰当地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以小学语文这一科目的特点为教学前提,制定适合小学生理解学习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教学计划得到有效实施,使得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双倍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存在的不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之所以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入有效教学是因为小学语文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问题急待被解决:

1.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小学语文老师还处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小学语文就是单纯学习知识、书写汉字、阅读课文的学习过程,并没有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纳入到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这种行为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只把语文当做是一种工具,因此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将文章肢解,分成几个部分,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困难,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涵义,对语文的学习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有一部分老师没去了解学生的差异,没因材施教有一部分老师在课余时间没有去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不清楚学生现阶段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很多时候小学年级之间的语文教学没有差别化,教师没有考虑语文系统知识的梯度,导致出现教学计划和目标不合理的现象发生。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在个性、潜能方面的关注较少,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时一概而论,没有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学过于表面,没有强化学生的深层理解。

三、有效教学的三个着力点(以下观点只是空谈,加入几个例子说明问题)

1.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对要学习的课文进行预习,反复阅读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得?Z文课堂教学可以达到所谓的“顺利”和“有效”。但是这种预习并不适合小学语文教学,这种课前预习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消磨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有以下特点:(1)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语文课堂产生向往之情,而不是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合理的课前预习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中增加对课堂和知识的期待,激发学习热情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2)要让学生将预习的结果展示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预习结果来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进而展开教学计划。只有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预习成果,才会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2.促进师生对话交流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一向都是教师在讲台上一味讲课,学生被动听课,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开小差等现象,教学质量很差。(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要进行改革。现如今的教育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要学会将学生放在一个平等民主的位置上,跟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其学习状况,是否有哪里还存在疑问等。只有学会对话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话交流,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要多进行交流。课上可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彼此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课下,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或者就学习状态进行沟通,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指导,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喜欢上语文。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懵懂到了解的过程,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所谓“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只有进行过觉悟,才能更好地成长”。学生只有多提问题,才能多学习知识,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自古以来,好的教学课堂上从来都不会缺少问题的出现,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中,教师课上还要做到学会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疑问。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解《火烧邱少云》时,可以先提出这样的几个疑问:第一,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火吧,那要是火烧到了手会不会很疼呢,被火烧到后你们会怎样呢?那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伟大的人物,他被熊熊大火活活烧死了都没动一下,如果换成是你们是不是会跳起来呢?那你们知道为什么邱少云一动不动忍痛被火焚烧吗?然后再引入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敢于质疑的勇气,也使得学生更容易专心听讲,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还要加强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或是分组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因此提出来的问题有可能涉及很多方面,在课上教师不能一一给出解答,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用模糊处理的办法,引导学生在下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相应资料,锻炼其动手和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现如今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变化,教学也要适应性地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有效教学,这一举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自主预习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关键时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讨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要能够从本质上进行改变,把原有的教师教学转换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最终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而不是单方面依赖老师的教授来获取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创建一个积极、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

第12篇: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 要: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单一的传授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也应该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做出一定的教学改变。其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提出减负的情况下。本文主要分析了有效教学的定义,和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并对教学现状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42-01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是20世纪的教育思想产物,认为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这种观点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在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有效教学这一观念的时候,人们其实也一直关注着教学效率的问题。对于有效教学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目前教育界有两种主流的看法。

第一种指的是综合考虑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来评定教学的有效性。这种看法的核心是完成教学指标,并且要求教师使用较少的教育资源来获得更多的教学成果。这种衡量方式的三个主要纬度指的是:教学所产生的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即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投入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所成的比例,即效率;教学过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情况,要求教学结果不仅让学生在知识方面有所增长,更要求对个人成长有所帮助,即效益。

第二种看法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这类看法的代表性描述是认为有效教学是能够产生长久影响的教学方式,能够在生活中被自由运用的。主要也分为三方面的指标:一是教学活动能否促使和推动学生发展,二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

二、高中化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物理化学这类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很容易对化学学科产生排斥感。而就目前的教育体制而言,高中化学更多是作为一门高考学科而被学生理解。所以学生往往对化学学习没有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差。仅仅是为了高考需要而被动接受知识。

2.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现在的学校在教学设备方面都比较重视,无论是多媒体资源还是实验设备一般都会配备。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资源却没有充分利用。例如多媒体资源,其实是一直比较自由的教学方式,可以变化出多种教学方式,也能带动课堂的教学气氛。但多数教师仅仅将多媒体资源用于罗列各种知识点,更为严重的是实验教学的忽视,化学课程中很多实验是具有趣味性的,并且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但是有些教师仅仅是让学生看,实践机会非常少。

3.课堂教学效率低

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到位,能自由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学生少之又少。并且所学知识大多和生活没有密切联系,这不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入。

三、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

针对课堂有效教学,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目标进行多种分类,但无论怎么分类,有效的教学模式一定不是传统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也不是只要求学生单纯的靠课本的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1.教师教学方面的对策

1.1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不同的学习方式,制定不同难度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避免为教而教,多年来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案的情况。

1.2以探究为基础

新课改中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遇到问题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生与老师之间经常沟通。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

1.3以发展为目标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化学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应该具备创造能力,对教学方案有创新和延伸的能力,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2.学生学习方面的对策

2.1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自身有积极主动的态度,自我激发学习兴趣,主动的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2.2保持学习的良好状态

化学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想法,所以学生自己应该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保持乐观进取的学习态度。

2.3形成和谐的个人发展

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后,应该改变自己应试学习的想法,避免学习只为获得高分的心理,不给自己增加太大的心理压力。反而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其他素养的培养,关注自身的思维方式,思想品德,对个人发展有一个科学准确的认知。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方式应该发挥教师引导性的作用,摒弃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把学生的个人发展作为教学目标。针对化学学科,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创新教学方案,更好的将化学知识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并且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思维逻辑。学生也应该有正确且自主的学习观念,积极参与学习思考中去,共同完成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第13篇:双有效教学研究总结

“双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总结

(2010——2011第一学期)

我校在2009年9月参与“双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任务,经过三个个学期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校在这过去的一学期中按照课题实验方案,不仅已经较好的完成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而且积极有序地进了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一、加强学习总结,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1、加强理论学习

学校继续强化《有效教学》、《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经典解读》等课题研究资料的学习。学校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武安市“双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如网上查找、网上学习、集中学习等方式,了解、学习、认识《有效教学》这本资料,要求教师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做到真正理解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相关理论知识,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每一位教师都认真学习了《有效教学》这本资料,并写出心得体会或读书笔记,学校将这些学习体会或读书笔记集结成册,积累了课题研究资料。

2、加强理论对实际的指导

全校教师尤其是课题组核心成员,积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探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的40分钟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抓好“三项工程”即抓好“纪律工程、效率工程、脱教工程”。学校组织部分课题组核心成员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论文,课题组将以上资料集结成册,供广大教师学习参考

二、加强有效教学,发挥课题研究实践功能

1、加强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和期中教学常规总结

学校在期中考试后,对每个班的考试成绩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的比较,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的比较,与入学时的起始成绩的比较,与其他

学科考试成绩的比较等等。并在教师会上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自己半学期以来采取有效教学的得与失。学校还对半学期以来的教学常规进行总结,分析教师们在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作业、有效测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下一阶段更加高效地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依据。

2、加强有效课堂教学

学校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和挖掘人才。学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人一节公开课,并及时讨论、反思。旨在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实践、反思、研究、提高的策略和措施。每位教师都精心准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有效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学校还采取不同形式的课题研究方式。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关于有效课堂研究,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就有效课堂研究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形成自己的经验体会;然后学校就有效课堂研究举行了研讨会,会上广大教师竞相发言,就有效课堂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形式活泼的讨论;不仅交流了经验,而且形成了共识,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献计献策,有效推进了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加强骨干示范,推进课题研究纵深发展

我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任副组长,骨干教师任组员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组织召开课题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课题实施阶段性计划,及时总结研究经验,对实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教师尽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课题研究的顺利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抓好一支课题研究骨干队伍,做好课题领头示范工作,首先从青年骨干教师抓起,着力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并对全校的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发挥示范作用。

为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校领导与骨干教师一起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校领导经常听取课题小组的汇报,及时为课题研究工作出谋化策,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小组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帮助制定子课题,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教导处则重点指导骨干教师的备课和上

课,把新的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分工明确,同时又密切协作,为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学校还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紧密联系起来,将“有效教学”研究作为学校2010年寒假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现在,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始由骨干教师向全体教师辐射,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转向全面推进,人人参与,个个实践的良好局面。

几个月来,我校完成了第

一、二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课题实验计划、召开了课题开题会,全体实验教师按照方案要求,进行了有效的学习和实践工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反思成败,使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高的研究工作落到了实处。我们正以百倍的信心,力争把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做好下阶段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14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本篇文章根据小学生的情况,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的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系列方法,课堂教学中怎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以及引领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来学习的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老师与学生的角色 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40-01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开始重视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怎样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是现在的教育研究中的内容,本篇文章根据小学生的情况,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方法,给语文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带来一定的建议。

1.课堂教学中老师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的方法

让教学更有效率是指在教学的时候,老师使用多种方法与手段,花费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但却得到最大的教学成效,达到教学的要求,让社会与个人的教育价值需要被满足。高效率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教学的成效,需要老师为提高效率而努力。

1.1老师的角色

老师的角色需要从传统的传授型改变为研究型方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需要老师进行简单的传授知识,老师的任务也只是生搬硬套,但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这种方式来教学,对课堂的教学方法实施没有好处,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老师只有把传统的传授型的角色转变成了研究性的角色,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课堂要求,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2老师教学的方式

老师教学的方式需要从传统的传授型改变为师生互动型。我们国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重视学习是主体的活动,这和当今这个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不适应。现今的语文教学需要进行改革,让教学的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互动的过程。

2.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方法

2.1课堂的开始激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的方法,有一种就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需要依据上课的内容来用心设计该怎样进入课堂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疑、引起悬念、用故事来引起学生对课堂兴趣的方法。只有课堂的开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积极与有动力去听课,去探索。

2.2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竞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争能让学生产生紧张感与动力,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中需要创造条件来让学生之间进行竞争。比如老师在教完生字后,比较谁认得快,记得多和牢,谁能组更多的词;还可以让多个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较一下谁能读的更有感情色彩,谁了解的更加深刻;总结课文就比谁的总结更加完善。学生比赛的方法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竞争,而且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争。

2.3使用新的方法,创新教学的方法

刻意来求新,一样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喜新厌旧这是人的共同特征,并且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老师教的时候方法步骤都一样,没有一点点创新,语文老师每一次都只是对作者进行介绍,然后介绍时代背景再划分段落,最后归纳中心等等,而且教的方法也一样,没有任何的创新。老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进行创新,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面前多多展示新的东西,这样就会迎合学生,学生也会更有兴趣上你的课,更有兴趣的学习这一门课。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灵活多变。老师讲述、学生看书和相互讨论交叉着来,努力的想方法来对课堂进行创新,课堂上让学生感到新意就能让学生产生兴奋感,然后才能让学生动脑,这样的话才能让学生有很大的乐趣。

3.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方法

课堂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应该要让学生主动的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老师只是辅助的作用,引领与带动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老师要亲和学生,让学生争着做主人

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作为学生的良师,还要和学生成为朋友,用真心的感情和诚心的语言来创建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概念,让学生有不断定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想法,只有当学生知道了自己不只是参与教学活动的一员,还是这个活动的主人,这样才会去积极地接近课堂与融入课堂。

3.2老师要带动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放宽学生,不要只是使用考试和作业来让学生产生巨大的严厉,最后学生只能是循规蹈矩在老师的条条框框里进行盲目的学习,老师应该让课堂有时活跃有时安静,该讨论的时候就讨论,该做题的时候就做题,老师既要民主,又要能够控制住学生。因为学习是外在实践然后再吸收的过程,要让学生勇于实践,不懂就要问老师问同学,课堂上积极参与,不仅要能写还要能动手能说。

参考文献:

[1]伍春兰;基于“几何画板”的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李金富,唐华军;活动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差异浅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钱树人;高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回顾[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第15篇:国外有效教学研究概览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概览

湖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肖贻杰 姚利民

------------------

【摘 要】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效教师的个性品质、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技能、有效教学风格、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师的艺术。综述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内容,指出其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领域,以期为我国的有效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教学有效教学有效教师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n effective teach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effective teaching involves the fields such as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effective teacher, the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the effective teaching skills, the effective teaching styles, the effective models and the artistry of effective teacher in foreign countries.After the research on effective teach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is reviewed, some fields which need to be explored are pointed out and some revelations and proposals for the reseach on effective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are affored.

【Key words】 Teaching; effective teaching; effective teacher 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C Kyriacou在《学校的有效教学》一书中指出:“有效教学主要关心某种教学活动怎样促成了理想的学生学习。” [1] 虽然长期以来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倍受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也在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但真正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将有效教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在 20世纪才开始的。时至今日,对有效教学的追求成为世界范围内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国内学者虽然对有效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不很深入、不够系统。对国外有效教学研究作一些介绍,不仅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而且能对当前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一、有效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有效教学”并不限于简单的教师行为或教师课堂上的表现,它包括了有效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的管理和组织等方面。为了便于对国外众多的有效教学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笔者参照Alma Harris的观点[2],把有效教学研究分为这样几类:有效教师的个性品质,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技能,有效教学风格,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师的艺术。当然这种分类是很粗浅的,实际上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是相互融合的。

1.有效教师的个性品质

有效教学研究最初集中在教师的特征或个性品质(才智、经验、个性、态度、期望、知识或信念等)上。这类研究的基本假设是教师的品质是他们取得不同教学效果的原因。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要求被研究者指出或发现被标定为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或是比

较有效教师与低效、无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上的差异;二是要求被研究者发表对有效教师所具特征或品质的看法,或是要求他们列出自认为的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最初的被研究者主要是学生,后扩大到专家、教育管理者、教师等其他与教学相关的人员。

早在1896年,克热兹(Kratz)就要求2000多名2-8年级的学生列出优秀教师的特征[3]。随后,哈特(Hart,1934)对1万名高中生进行了研究,发现高中生认为杰出教师具有四个突出的特征,即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有更多的教学技能、有更丰富的学科知识、有更好的纪律措施[3]。1929年,威尔士教师培训机构要求专家列举的有效教师的特征是[4]:良好的判断、自我控制、体谅学生、热情、魅力和适应能力。1930年,巴尔和恩罗斯(Barr & Emans)利用当时盛行的教师评定量表要求教育管理者给出了有效教师的特征 [4],它们是:合作(乐于助人、忠诚)、个人魅力、个人外表、兴趣广泛而浓厚、体谅人、领导能力。1931年卡特尔(Cattell)要求包括教育管理者、教师培训者、学生和教师在内的254人写下成熟教师的7个最重要品质,结果发现,有5项品质出现的频率最高,它们是:性格和意愿、智力、善良和机智、思想开放或开放的心态、幽默感 [1]。

有关有效教师特征或个性品质的研究为教师成为有效教师提供了有益的指示,教师要成为有效教师就必须培养有效教师所具有的或应该具有的特征或个性品质。然而,人们对拥有这些特征或个性品质的教师是否会真正有助于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表示怀疑,而且这类研究也不能回答教师的特征或个性品质是怎样影响学习效果的问题。

2.有效教学行为

到了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越来越认识到只关注教师特征或个性品质研究的局限性,因此,他们开始集中研究有效教师的行为。这一类研究以过程棗结果范式为主。它考察一定的教学行为(过程)和学生成绩(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试图发现可以推广到所有教师、课堂和学习场境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一般采取这样几种方式:其一,要求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开放性地描述有效的教学行为;其二,根据一定的评估量表或衡量指标去评估有效教师和非有效教师教学行为方面的差异;其三,实际观察有效教师和非有效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发现他们在实际教学行为方面的差异。通过这几种研究方式,研究者可以找出哪些行为是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师具有哪些教学行为特征。例如,大量研究表明[2],结构化的教学或直接教学是最理想的教学行为,这种教学行为的特征是:(1)强调教学目标;(2)使教学目标清晰并期望学生掌握课程;(3)仔细组织课程内容并使课程内容循序渐进;(4)向学生清晰地解释和说明要学什么;(5)不断问直接和特殊的问题以监控学生的进步和检查他们的理解;(6)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7)提供提示和成功的反馈;(8)在学生对一种技能过度学习或自动化前纠正他们的失误和允许他们练习;(9)定期复习和让学生对学习负起责任。1999年,美国学者杨和肖(S.Young&G.Shaw)的研究表明 [5],判断教学有效性的行为标准有7项,它们是:课程的价值、激励学生、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与学生交流与沟通、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关心学生的学习、完全尊重学生。2001年,Nira Hativa等人总结了有关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后指出,榜样教师(有效教师)具有这样一些行为特征[6]:精心计划与准备课程,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清晰地呈现教学材料,通过他们的热情和丰富的表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对学生期望很高,鼓励学生,总是创建积极的课堂氛围。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存在着忽视作为学习中介者的学生的认知活动的缺陷,而这种认知活动是教学效果即学生学习结果的决定者。因此,有效教学研究仅仅研究

教师的行为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

3.有效教学技能

Leinhardt和Greeno(1986)认为[7]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建立在如何建构与管理课堂的知识和所教学科内容的知识的基础上的认知技能。与此相似,Wragg(1984)把教学技能看作是教师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整体性而非孤立性的策略 [8]。研究表明,教学技能具有三个重要成分:(1)知识,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识、课程教学方法的知识、有关对教与学产生影响的其它因素的知识以及有关自己教学的知识。(2)决策的制定,包括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如何最好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思考和所作的决策。(3)行动,包括教师实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外显行为。

教学技能具有灵活性或相互作用的特性。Clark和Peterson (1986)指出[9],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随着课的进展不断调整和变换他们的教学策略。研究发现和归纳了很多教学技能,如Mortimore(1994)总结了现代教师要实现有效教学所需要的一些技能,它们是[10]:组织的技能棗整理材料和信息来源;分析的技能棗分解复杂的信息来源;综合的技能——在论据的基础上确立观点;讲授或呈现的技能——不伤害信息整体性的前提下阐明复杂的信息;评定作业的技能——评价学生的作业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管理的技能——协调学生个人、小组、整个班级的学习活动;评估教学的技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4.有效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指教师在教学中所体现的具有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 Bennett(1976)探讨了教师不同“教学风格”或教学方式的相对有效性[11],他考察了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即“传统的教学风格”和“激进的教学风格”,结果发现,用学生在阅读、数学、英语方面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来衡量,表现出“传统的”或“正式的”教学风格的教师通常更有效。然而,有学者仔细分析他的数据,发现他的研究结果是不可靠的。Galton等人(1980)对小学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了研究[12],发现在小学教师最盛行的教学风格或方式是严密的教师控制和有效的课堂管理。这项研究指出,没有一种最佳的教学风格,并且强调教学在把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联系起来上的复杂性。随后的研究也表明,要确定“有效”的教学风格很难。

Rutter等人(1979)开展的中学有效性的研究对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进行了评论[13]。然而,该项研究也指出,要界定教学风格并把它们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直接联系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它关注中学学科的研究如理科和数学领域内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总之,研究表明,要在不同教学风格的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存在困难,因为教学情形和环境完全不同。研究还指出,不同的教学方式或风格只具有相对价值,适合教学环境的混合的教学方式或风格更有助于有效教学。

5.有效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创建一种学生相互作用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学习环境。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与早期的教学

行为研究不同,教学模式没有把教师行为与学生的学习结果联系起来,而是强调教师需要采纳广泛的促进学生不同类型学习的教学方法。

Joyce和其同事开展了大量探索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1997 年,他和Galhoun E & Hopkins D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根据教学模式促进学习的类型和引导人们如何学习他们将教学模式分为四类,这四类教学模式是[14]:(1)教学的的信息加工模式。信息加工模式强调组织材料、感知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正如教学的信息加工模式直接关注智能一样,它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建构知识。(2)教学的社会模式。教学的社会模式帮助学生通过相互作用学会如何改善他们的认知、如何与别人一起有效地学习以及如何作为团体的一员工作或学习。(3)教与学的个人模式。教学的个人模式十分关注个体的观点并鼓励有效的独立工作与学习,以使个体提高自我意识并对自己的命运负责。(4)教学的行为体系模式。教学的行为模式是阐述激励、行为和结果这三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系统。斯金纳(Skinner,1968)将这些关系称为“学习赖以实现的强化列联” [15]。因此,在这类模式里,教学通过有意建立这些强化列联来改变行为方式或时机。

Joyce和Weil(1996)认为[16] ,建构一种教学模式的过程是把一种教育观点进行反复的测试直到能确保一种学习效果的过程。因此,对教学模式30多年的研究探讨了教学对作为基础的学习模式的影响。研究者用“效果大小”的概念来描述教学实践中任何特定的变化所带来的学生的学习收获并预测所得到的东西。对效果大小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一致表明,在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这些模式和策略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使教学更有效。

6.有效教师的艺术

教学是一种根据教学情境采用深思熟虑的教学方法、策略的高度创造性的活动。有效教学研究的最后一个维度是教师教学的艺术性。这种研究认为,教学是以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方式进行的,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强调教师应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尽管在缺乏有效教学时会产生有效学习,但是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配合得好时会产生最佳的结果。教师具有的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二者相配合的能力就是教师教学中的“艺术”。Rubin(1985)将教学艺术的观点总结为[17]:这里具有引人注意的良好课堂的特性。学生被学习所吸引;充满兴奋;因为具有清晰的目的并且充满合情合理的目标和明显的幸福情绪,所以既生动活泼,富有乐趣,又严肃认真。具有教学艺术性的教师知晓学科内容和他们的学生,并利用灵活熟练的调控(这种调控出自感知、直觉和创造性)来指导管理学生的学习。

与教师行为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同,教学艺术的研究并没有规定教学的具体规范或给出有效教学的一系列特征。教学艺术特别关注要在学生中建立一种良好而重要的相互关系,并强调要成为一个有效的教师就要善于根据不能预测的教学情境作出适当的教学处理。

二、有效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

综观国外有效教学研究,不难看出,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十分多,其成果十分丰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有效教学依赖于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创造性地选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风格、技能等,以促进学生的最佳学习。应该指出,虽然国外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而有价值的成果,但是除了前面已提到的一些问题外,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领域。其一,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差异问题。为什么同一个教师在一个班级或学校是有效的而在另一个班级

或学校却不是有效的?其二,目前的研究很少触及无效教学实践的研究。无效教师的特征就简单地是有效教师的特征的反面吗?其三,现有研究中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领域即思考教师如何切实地、逐渐地变得更有效。目前很多有效教学的研究都只关心对教学实践进行描述、分析和归类,缺乏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考虑,因而很少有人认为这类研究结果会产生更有效的教学。因此,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关注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而不仅仅是描述教师的有效教学课堂实践。其四,目前研究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还不十分明确。虽然有很多研究者详细陈述了很多有效教学的实用定义,研究也表明有效教学实质上是多维的,但不是每一个研究者能有效地理解有效教学的整个领域,关于有效教学的本质含义也含混不清。根据Gallagher(1994)的观点,将来的研究应该指向阐明有效教学的本质[18]。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首先,我们要开展有效教学的系统研究,揭示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其次,国外有效教学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得出的一些研究发现为我国系统地进行有效教学研究和我国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我们可以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我们的研究;第三,国外有效教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总之,我们应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讨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有效教学,以便为我国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将学校教学引向有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Kyriacou C(1986).Effective Taaching in Schools[M].Basil Blackwell,Ltd.9.

[2] Alma Harris (1998).Effective Teach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18:169-183.

[3] Berliner D C et al(1996).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Z].Simon & Sshuster Macmillan.735.

[4] Perterson P et al(1979).Reseach on Teaching[M].McCutchan Publishing Corporation.13.

[5] Young S & Shaw D G(1999).Profile of effectiv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70:670-686.

[6] Nira Hativa et al(2001).Exemplary University Teachers[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72:699-729.

[7] Leinhardt G & Greeno J G(1986).The cognitive skill of teach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78(2):75-95.

[8] Wragg E C (ed.) (1984).Claroom Teaching Skills[M].London: Croom Helm.参见[2].

[9] Clark C M & Peterson P L (1986).Teachers thought procees [A].In Wittrock M.(Ed.) Handbook of Research Teaching[Z].3rd ed, New York, NY: Macmillan.参见[2].

[10] Mortimore P .(1994).School effectivene and the management of effec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J].School Effectivene and School Improvement,4(4): 290-310.

[11] Bennett N (1976).Teaching Styles and Pupil Progre[M].London: Open Books.参见[2].

[12] Galton M, Simon B & Croll P (1980).Inside the Primary Claroom[M].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参见[2].

[13] Rutter M, Maughan B, Mortimor P & Ouston J (1979).Fifteen Thousand Hours: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ir effects on schoolchildren[M].Somerset:Open Books.参见[2].

[14] Joyce B, Calhoun E & Hopkins D (1997).Models of Teaching Tools For Learning[M].London: OU Pre.参见[2] .

[15] C.M.Clark.戚咏译.行为教学模式.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119.

[16] Joyce B & Weil M (1996).Models of Teaching[M].4th ed,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参见[2].

[17] Rubin I (1985).Artistry and Teaching[M].New York, NY: Random House.参见[2].

[18] Gallagher,J.A.(1994).Teaching and learning:new model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45:171-195.

第16篇: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我们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具体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二是教师要有为服务学生发展的“对象”意识,教学不能“唱独脚戏”,体现教为学服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三是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不间断的测量和评估。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成绩。四是关注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五是关注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要学会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创新,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发展。最终我们要追求“时间+策略=高效”的有效教学。

第17篇: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学策略的改变,立足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组织、参与职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充分调动师生教和学的激情,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师生共同体验教和学的快乐与成功。

二、主要目标

1、强化对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认识,围绕一个主题——“探究有效教学,构建活力课堂”,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把对学校中心工作的管理研究重点落实在课堂。

2、注重教学环节的落实和优化。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

3、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核心作用,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

4、重点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科学拟定教学计划,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合理采用教学手段。面向全体,有序互动,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5、认真做好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反馈及个别辅导的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统一筛选课外作业,确保“题量适中、质量提高”,作业全收全改,及时反馈,且对问题突出者进行个别辅导,分层要求,全面激励。逐步建立、完善学科题库,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6、扎实进行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坚持写好教学案例,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素养,形成“自主探究有效教学,竭力构建活力课堂”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措施

1、认真组织有效教学理论知识培训,研读《走进新课程》等专著,不断探究吸收“新课程”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注重信息的积累、整合与更新,逐步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知识。

2、认真开展学科教研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分学科对各类课型拟订评价标准并逐步修订完善,形成“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3、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集中视导与评估,构建“示范课”、“研究课”及“达标课”等多种平台,组织校内外专家及部分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听、查、评”。

4、认真组织每学期一次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突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激情的调动(思维活跃,手脑并重)、学习方式的优化(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互助学习等)、师生良好互动及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

5、在集中视导、评估和竞赛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阶段性评价,并予以有效奖励。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四、研究保障

1、学校成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李永强

副组长:王怀荣 田 杰

成员:令狐荣刚 付光牖 石有俊 王 勇 刘国勇 邹礼伦

2、聘请州、县教科(研)所(室)部分专家为顾问,指导“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并参与视导和评估。

兴仁一中教研室

二00久年三月一日

邻水县兴仁职业中学 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结合我校的校情、教情、学情,我校从2010年秋期开始全面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确保我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学策略的改变,立足于短时高效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组织、参与职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营造和谐、高效、愉悦的校园氛围。

二、推行模式 先学后教,学教练评,以学论教

三、基本理念

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追求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探究、先学后教、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效益;有效课堂教学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创新需要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四、基本标准

1.教学管理科学。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进度。

2、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

3、讲课精炼高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4、主体作用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

5、分层教学落实。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根据各专业学生学业实际,积极实行课程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6、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8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7、教学目标达成。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逐步建立适合我校初中和职高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机制。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8.训练评价及时。完善作业制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全批精改作业,作业难度适中,对作业中典型问题进行记载与分析。能科学规范命题,搞好月考制度,并重视考后质量分析。

五、主要目标

1、研究和推行“先学后教、学教练评”模式,努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以学生主动学习、师生有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强化对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认识,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把对学校中心工作的管理研究重点落实在课堂上。

3、注重教学环节的落实和优化。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

4、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教研组集体备课责任制度,充分发挥组长的核心作用,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

5、重点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科学拟定教学计划,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合理采用教学手段。面向全体,有序互动,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6、认真做好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反馈及个别辅导的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统一筛选课外作业,确保“题量适中、质量提高”,作业全批精改,及时反馈,且对问题突出者进行个别辅导,分层要求,全面激励。逐步建立、完善学科题库,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7、扎实进行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坚持写好教学案例,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素养,形成“自主探究有效教学,竭力构建活力课堂”的良好氛围。

六、主要措施

1、每周组织有效教学理论知识培训,结合“读书工程”,平时研读有效教学方面的专著,不断探究吸收“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每个教师写不少于4万字的读书笔记。注重信息的积累、整合与更新,逐步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知识。

2、开展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集体备课活动。每学科每周一次,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备课分为三段: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每位领导全程包保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及时发扬优点,查找不足。

3、教学设计要突出教案与学案的统一。即要保证教师“教“的有效性,又要保证学生“学”的有效性。课堂上,学案要学生人手一份,依照学案来学习。

4、课堂教学要以学为主,学生“乐学”又“会学”,师生互动交流。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应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向45分钟要效益。

5、每周举行“有效课堂教学反思汇报会”活动。分年组分学科逐一反思,将汇报材料装订成册,业务领导将进行检查,成为宝贵的经验典集。好的反思将向教育专刊上推荐发表。

6、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集中视导与评估,构建“示范课”、“研究课”及“达标课”等多种平台,组织校内外及兄弟学校、上级业务领导进行全方位的“听、查、评”。

7、认真组织每学期一次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突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激情的调动、学习方式的优化、师生良好互动及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期中、期末进行优质教案、学案、作业评比活动,以先进带后进,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七、管理机制

(一)规范教学管理 1.规范办学行为,确保三条底线。按上级部门要求,严格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学规律,按规范编排课表、时间表,教学管理运行通畅,职责明确,管理扎实。

2.实施教情学情通报分析制。建立并实施教情学情通报制。定期召开行政会、班主任会、教研组长会以及教师会等各种例会,及时通报教学情况,总结、分析和讨论学校、年级、学科以及班级的教学工作,推广好的做法,纠正存在的问题,切实突出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实施座谈了解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教情学情分析制。

3.实施工作问责制和教学事故问责制。建立定期检查和即时抽查相结合的工作问责制。所有行政领导和教务处组织教学抽查,检查和抽查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结论、有反馈、有记录。健全学校领导巡课和推门听课制度。

(二)规范教学行为 1.备课环节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实验)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备课做到“五备”。即备课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训练、备教具。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初确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并把握省力、有效的原则,重点研讨解决个人备课中的疑难问题及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必须书写详案, 不得直接抄袭照搬选用网上下载或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教案。教案数量要一课一案(包括各种课型,尤其是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每个教案的质量要要素齐全,内容合理,并做到提前备课。教导处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抽查并加以督查。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规范恪守“五要求”:严格遵守课程表,不私自调课、不随意缺课;增强课堂时间意识,不迟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课,不中途离开教室;注重形象检点,课堂上不使用通讯工具,体育室外课教师必须着运动服穿运动鞋;尊重学生人格,不训斥、不挖苦、不嘲讽,不将违纪学生逐出课堂,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贯彻落实我校“先学后教,学教练讲”教学策略,体现初中和职高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做到“六有效”: 一是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二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三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四是教学交往的有效性;五是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六是训练评价的有效性。合理使用教学媒体。课堂教学要整合多媒体和学科教学,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实行课堂点名制,能及时、恰当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后记。通过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课例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3.作业、考试的有效性。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及时反馈。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教导处对学生作业量及批阅情况要定期检查,抓好落实。

一要科学合理布置作业。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分梯度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倡导“校本作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分层设计作业。二要规范作业批改。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下发,一般应在下一堂课前将作业本发给学生。三要分析典型问题。作业批改后,对独创性的见解和典型性错误应随时摘记,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对共性错误及时讲评,对个性问题提倡面批。教师和学生均应养成建立错题集的良好习惯。四要规范教学检测。每学期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各一次,毕业班可适当增加

一、二次模拟考;要重视考后分析,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行为。五要做好“培优补差”。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学校建立“培优补差”考核和奖惩制度,教师辅导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建立学习成绩前20%和后20%学生档案,以及对“学困生”帮扶的跟踪记录。

(三)规范教学研究 1.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1)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四要”:一是教研活动要有计划,各教研组要制定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二是教研主题要有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应明确,既要聚焦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又应提升课堂教学有效的共性问题,重点以课例分析为主。三是教研活动要注重参与面,应按照“全员参与”理念设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人员的主题发言,其它教师也要有准备的发言任务。四是教研活动要提高实效性,教研活动是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要注重结果的生成性,使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高效的有效途径。

(2)有效的开课、听课与评课。“开课、听课、评课”是最经济、最实用、最方便、最有效的教研活动。一要规划开课。教导处经常性地创设平台,在每学期计划开展各种类型的合格课、实验课、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创优课等。每位教师一学年内至少开设校内公开课一节,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课一节。二要规定听课。每学期校内听课数,一般教师不少于20节,行政领导不少于40节。三要规范评课。各教研组必须开展开课听课后的评课,通过行政人员联系教研组制度,对课堂实例进行评价与交流,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缺陷,设身处地来探求课堂教学的最佳设计方案,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评课要有责任心,实话实说,不能重听轻评,敷衍了事,不能只唱赞歌,不讲缺点。评课记录要整理存档,逐步建立校本 “评课资料集”。 (3)有效的课例研究 由教导处牵头按照“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基本模式进行课例研究,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二次课例研究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一篇课例研究报告。并每学年进行优秀课例研究展评。 2、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是学校内涵延伸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课题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生成。选择的课题应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要为自己的工作实践服务,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之中,与学校的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正常的业务学习等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学校的日常工作。

八、保障机制

1、学校成立“有效课堂教学”领导小组。

长:阳邦恒(全面指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工作) 副组长:孙龙飞(指导并监督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 成

员:陈元德、古月明、张超军、甘书明、游四才、范安成、谭小美、王玲(成员负责起草构建有效课堂实施细则,根据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及时收集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负责有效课堂中教学研究部分的制定和落实,监督检查、评价、提供优质服务)、教研组长(职责是组织实施落实)

下设六个实施小组:第一小组:组织实施:范志斌 成员:王玲 季小飞 徐春玲

甘书明;第二小组:组织实施:唐玖成员:周军 冯文红 文木林 王先成

游四才;第三小组:组织实施:熊凯成员:荣小燕 刘淼 陈硕秋 练晓矜

苏玉辉;第四小组:组织实施:甘文兵成员:洪开胜 包刘建 包月友 包春兰

游开二;第五小组:组织实施:周竹琼 成员:张孝平甘国志 范安成

张超军;第六小组:组织实施:包小文 成员:何在福 游启军 姜传芬 刘小云 刘世雨 钱鑫 秦建雄 谭小美 陈元德

2、聘请市、县教研专家为顾问,指导“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并参与视导和评估。

3、完善教师绩效考核细则,突出教学能力及教学业绩,形成公平互益的竞争机制。

4、学校每年投入不低于2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有效课堂教学”设备的添置、题库建设及教师奖励。

九、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9—10月)

开学初,学校召开行政会议、教研组长、年级组、教师动员大会等,对学校制定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宣传、发动和部署,组织学习有关书籍和理论知识。各教研组组织讨论、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阶段:探索实践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1月)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理论储备,要求每位教师掌握有效备课、上课、训练(评价)、辅导和教研等的标准,自我诊断,找出问题,寻求对策,上交学校教务处备查;要开展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确定实施的途径。 2.开展“校本研训”系列活动。学校确定主题,组织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在本学期开展教师说课、教师信息技术评比、教学反思、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并同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举行科研专题等培训,探索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2月及以后) 1、制定并完善高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2、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举行校内优质课评比、“有效课堂教学”论文评比和课例研究成果评比活动,校内学科带头人、技能标兵评比。

3、结合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组织开展学校星级教师评选。

苍溪县东溪镇中心小学校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2009年春)

在新课程理念下, 课堂有效性教学就是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达成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得以发展的最重要场所,目前在我校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共性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苦,却往往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针对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教育的必然追求,具有丰富的实际价值。

1、有效性教学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课程改革期待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是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2、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教法,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为此,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3、有效教学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低效教学的现状呼唤有效教学的探索。我们认为,教学从有效性维度上有四种形态:有效教学——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负效教学。低效、无效乃至负效教学的大量存在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严重障碍,低效(无效、负效)教学是教学中不能承受之痛,反对低效(无效、负效)、坚决改变简单讲授、被动接受、作业过重、考试过频的局面,大力倡导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探究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活动中落实,要求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解决。不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质量根本改变。

4、有效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我校教育基础好、管理严,已探索出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但是,课堂上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苦,却往往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课堂教学重形式轻落实,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仍较突出,这与现代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差甚远,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和实践,可以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领导 组长:谭钦益 组员:沈 政 何华琼 杨清华 杨 军 李善锦 李成果

张继伟 刘国艳 徐 岚 李桂华 王新成 沈中华

实验教师:李 雯 韩 潇 向利华 田燕 李清华 罗英

任国军 郑雪梅 陈本华 曹立伟 李仁修 王莉华 刘 容 邓艳萍 张天顺 何丽娟 王丽琼 辜晓琼 吕晓华 李 梅 米 琼 彭启星 李 斌 姚 会 张兴中 苏 涛 向 莉 刘玉珍

三、我校确保有效性教学活动的实施措施

(一)加强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策略研究。探索三维目标的最佳结合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标。教师要有效备课,提倡书案和簿案相结合,教案本必须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注明总课时数和上课时间。教案的编写要有教学流程安排、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与学的方法设计、有教后反思记录。切实抓好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三级备课制”,真正把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二)加强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策略研究。优化教法,指导学法,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过程的策略研究。预设与生成的研究,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开放的教学内容与开放的教学形式相得益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加强有效课堂教学场境创设的研究。探索教学场境优化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高效授课,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有效讲授,核心内容与问题必讲,规律、思想和方法必讲,疑点难点和典型错误必讲。学生已掌握的不讲,学生自己能掌握的不讲,讲了学生也无法掌握的不讲。教师要因材施教,提倡启发式教学和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开展教学讨论,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师生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三)加强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关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的拓展策略研究,通过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强化教学基本技能、运用教学辅助手段等拓展研究,探索相关因素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教师要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特色研究,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异步教学、分层教学、趣志分班等教学与指导,关注个性化、个别化学习。教师要有效管理课堂,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进一步提高组织管理课堂的能力,扎实组织好课堂教学,确保课堂管理不死、活而不乱。

(四)有效安排作业。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力求针对性强,有实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分层次设计练习题。反对“题海战术”,反对照搬现成资料。要按照有关要求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五)有效进行教学质量监测。认真进行单元质量监测,毕业班实行月考制度。教师要端正考风,教育学生诚信考试,并认真进行评卷和分析。期末严肃认真的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统一考试。

(六)有效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学校公正客观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达到以评价促提高教师的目的。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达到以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目的。

四、本学期活动安排

(一) 二月份 自我反思阶段。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各科教学计划

2、制定教科研活动实施方案

3、明确自己本学期教科研工作重点

(二)

三、

四、五月份 学习研讨阶段。

1、学习相关理念,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2、骨干教师引领示范课堂教学

3、分学科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教师之间养成互动评课习惯

(三) 六月份 总结提升阶段。

1、组织开展“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大家谈”征文比赛

2、分学科开展本学期活动总结

3、形成典型课例交流推广

泰州市高港区中小学深入推进

“构建自主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全区各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学校教学各个环节重形式、轻实效,高投入、低产出,无效劳动多、教学效率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的无效教学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为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更好地落实“减负增效提质”要求,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有效教学新模式(简称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区教学均衡、优质、持续、和谐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教学推进活动为载体,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力,在认真落实“减负”规定的同时,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努力实现“减负增效提质”这一基本目标,为推进我区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效益至上”的有效教学意识,深刻把握”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有效教学要求,建立学校有效教学管理的制度和运行机制;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优化教学过程的管理、备课、上课、辅导、训练、测试和评价等各个环节;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目标

有效教学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实现预期育人目标的教学活动,看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其有效应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有效果,要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二是有效率,要讲究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例;三是有效益,要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成长、生命成长的价值意义。

本次推进活动的基本目标为:

1.确立科学观念,强化质量意识。教学是学校全面育人的主渠道,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以务本求实的态度,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中小学教学质量不是单一的某种素质的体现,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体现,是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在统一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杆。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就要树立起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观,树立人人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观,树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的评价观。

2.转变基本方式,提高教学效能。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构建自主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提升教学效能的突破口。要在科学制订并切实遵守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努力寻求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要转变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体现服务这一管理的本质,实现激励这一管理的目的,努力把教师的原动力、首创精神焕发出来;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师生交往中强调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帮助与引导,在自我发展中强调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强调合作与共进,全面实现“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提升教师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且两者相辅相成。提升教师素质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保证,学生减负是教师素质高的体现。要切实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其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核心内容的师德水平,发挥其外在对教育行为的导向作用与内在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提高其以科学施教、运用先进手段为基本内容的业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学习方式改变的引领作用与教学方式改变的主体作用。要切实解决好怎样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怎样科学地安排时间学习和怎样使学生“减负增效”等问题,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具体目标

1.建构学校科学的有效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

2.建构适应全区各学校、各学科的自主课堂基本模式。逐步形成“精讲、精练、自主、有效”的常态课堂和“简约、扎实、灵动、高效”的优质课堂。

3.建构教师有效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反思能力,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的应用、评价和指导的有效教学模式。 4.构建各学科教材研究、备课设计、教学案编写、课堂教学、学生训练及分层次辅导等各个环节的有效常规,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5.构建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以教学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一位学生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三、工作内容

在区教育局教科研室的指导下,各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典型课例和案例研究为重点,对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进行探索。

1.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让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2.追求高效的教学途径,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教学目标要三维整合,具有生成性,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本能力等实际来制定。

3.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教师的教学行为通常有:参与、设计、引导、梳理、点拨、示范、质疑、释疑、辅导、生成、指导、督促、检查、评价等。教师最关键的作用不仅在其“教”,重要的是在其“导”,“教师”就是“导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课堂生成问题的激发者、发现者、解决者和思维的启发者。教师课堂上讲解、点拨、释疑等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分钟。 4.学生是学习主体,是两大主体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的行为通常有:学习、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生成、主动、接受、享受、质疑、释疑、评价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基础。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向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程度是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核心。

5.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对知识和技能真正的理解掌握。注重学科特色,形成各学科独有的学习策略。

6.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和质疑,放飞想象,让猜想成为习惯,让思维求变、求异、求新,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

7.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教学反思。

四、工作方法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有效教学方案顺利实施 为保障自主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区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自主有效课堂教学领导小组,并且在区教育局教科研室设立办公室,负责本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具体组织、实施、管理、推进工作。全区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的推进和实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建立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校本教研和激励机制等制度,明确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的职责,积极投入教师教研和培训所要需的经费,确保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2.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全面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需要学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教学观摩和专项研讨等校本培训,促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一是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二是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三是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五是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六是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3.关注学生学法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因此,要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并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关注学习的策略,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关注学生心理的调节,使学生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要关注学生成功的激励,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各自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要关注学生习惯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4.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教学常规,开展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各学校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自主有效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推广有示范作用和价值的教学模式。各学校要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典型课例观摩、上课、听课、说课(教学方案设计说明)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推行“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议课”的教研模式。教研员要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观摩研讨式教研,通过“听课、说课、评课、议课”的教研模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打造和培育骨干教师,产生”二八效应”(用20%教师的教学成果去影响80%教师的教学行为),整体提高教师素质。

5.精心设计练习,努力抓好训练巩固的有效性。

一是加强练习、作业和测试内容的研究与设计,提高练习、作业和测试内容的有效性,尤其要加强重点知识板块和常见错误题型的研究,建立各类题库。二是加强作业、练习和测试方式的研究,提高作业、练习和测试方式的有效性,尤其要注重学习成效的当堂巩固;三是加强作业训练量的分层控制,提高各层次学生作业训练量的合理有效性;四是强化作业和测试的批改与辅导,确保反馈的有效性。

6.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科研引领的有效性。 各学校要把开展自主有效课堂教学工作“课题化”,确立具有各自特色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从教学的疑难之处发现课题,从教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择课题,从成功的教学经验中提出课题,要切实避免炮制课题的形式主义倾向。课题研究与个人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研组主题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学改进相结合,提升教学科研引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7.重视反思重建,建立评价机制,推广先进经验。

在推进过程中,各学校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反思,开展阶段性总结,组织交流、推广等工作;教研室要加大课堂教学指导力度,重视随堂课的调研分析,制定各学科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有计划地对各学科的工作进行小结,分阶段对推进情况进行调研反馈,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座谈会,组织交流、推广经验。

8.设立专项经费投入,为有效教学活动提供基础保障。 各学校要设立有效教学活动专项经费,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设备、教学差旅等活动,为教师校本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提供经费保障。

附件: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教学相关理论材料

第一部分

关于有效教学

一、实施有效教学的意义

1.实施“有效教学”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推动课改内涵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堂是学生习得知识,锻炼能力,启迪智慧,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课堂,课堂教学没有效益,学生发展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只有保证课堂的有效,才能保证学生发展的有效。只有高效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2.实施“有效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的需要。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保障,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和谐教师文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有效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造就优秀教师群体的重要平台,是促进教师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3.实施“有效教学”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从而建设学校文化的需要。学校文化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力量,它影响师生的思维方式,支配师生的行为习惯,调节师生的情感意趣,左右师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师生关系又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有效教学有利于师生在有效的教学中传递知识、增进关爱、提高能力、生成智慧,从而达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实施有效教学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有效教学涵义及特征

1.有效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课程的现实,抓好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教育的优质、均衡生成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让“有效”生成“优质”,让“优质”引领“常态”,让“常态”促进”均衡”,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要旨。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来说,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从表层看,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从中层看,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从深层看,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实践有效教学,就是要把有效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状态”。

上述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含义包括:

①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在教好本学科课程的同时,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②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和效益,从优化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考虑出发,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和愉悦体验的机会;

③教学目标明确,能有效地测定教师的工作效益和学生的学习结果;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④能掌握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并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方式;

⑤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和谐、辩证的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预设的同时还要有动态生成,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灵活的调整和变化,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学有效知识量高

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实质的、有机的联系,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才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知识的知识。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而不是教学传授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因此,教学中应积极追求有效知识量的提高。

(4)教学生态和谐平衡

教学生态包括各个方面。一方面,教学方式结构要和谐平衡,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内化学习与外化学习,自主学习与制度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和谐、平衡的教学方式结构;另一方面,教学思维结构也要和谐平衡,在教学中科学地把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结合起来,使教学思维清晰有序、和谐平衡;再一方面,教与学也要和谐平衡,有效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发展,而且也要求教师大胆探索教学互促的教学思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不断提升专业成长水平,达到教师优教和学生优学的和谐;还有一方面,课堂环境也须和谐平衡。课堂的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班级文化能增进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师生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和谐课堂氛围中,以利于教与学双方的和谐互动,提高教学的效益。

(5)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准备充分、组织科学、讲解清晰,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模式,代之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三、有效教学组织与实施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教学反思的意识,掌握教学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的有关策略。

1.把握有效教学关键行为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有效教学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清晰授课:能清晰地讲清课时内容,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不仅注意交代结果,尤其要注意展示过程,做到“教知识、给方法、找规律”,使学生不仅“学有所知”,还能“知有所悟”、“悟有所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转化为创新意识,转化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教学任务导向:能有效地处理教学任务和非教学任务的关系,毕全力于教学任务,课堂组织得完整紧凑,重点突出,不蔓不枝。

(3)课堂环节分配:教师不能独霸课堂,唱独角戏,课堂上除教师讲授外,要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习、自练的机会,确保学生当堂学习的成功率。

(4)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意向,进行课堂组织、提问、探询、练习、反馈、矫正等教学行为。

(5)有效利用挂图、投影、录音、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组合成富有科学价值、实质意义的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2.处理好有效教学的相关环节

(1)备课,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吃透教材,了解本节课完成课标、考纲目标应承担的任务;其次要了解学情,明白学生的实际水平、个体差异、学习特征、学习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教授内容时,不仅是教材内容,还必须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拓展内容。在书写教学设计时,要转换角度,站在学生角度审视,把“教案”写成“学案”。

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推行“个人精备+集体讨论+整合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吸收群体智慧,提升专业水平。

(2)自习辅导,要求①按时进教室;②确定辅导目标,做到心中有数;③注重因人制宜、分类分层,采用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形式,保证辅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3)作业批改,要求①按时,保质保量;②作好记录,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③及时采取补救手段。

(4)评价考试,要求①严格监考,以取得真实的反馈信息;②作好成绩记录和分析,跟进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③作好考后总结,帮助学生矫正学习失误。

3.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论为依据,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构建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1)自主学习

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要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建立“指导--自主”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作业,课外活动等环节制订自主学习的细则,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2)合作学习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相互结对或结成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要合理分工,让每一位学习者都有任务。教师在合作交流中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积极的态度中实现有效的合作,逐步形成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3)探究学习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探究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的活动。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能力。

4.建立科学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1)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追求教学的效益,学生的发展状况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指标。

(2)有效教学的评价内容

抓住“教”与“学”两个方面实施有效教学评价

教:主要指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成绩。

学:主要指学生人文(精神、道德与风气)素质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成绩、学习投入(时间、精力、兴趣)等。

(3)有效教学的评价方法

A、将评价内容分解成量化指标,实行定量评估、定性分析。

B、评价程序:自评,即参评者自我评价;班(组)评,学生以班级,教师以年级组,对个人评价作出评判;成绩考核,师生均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评判,学生由班委会(在教师指导下),教师由学校作出定量评估和定性分析,经公示后分别记入学生学籍和教师业务档案。

第二部分

关于自主课堂

一、自主课堂的缘起

在猛烈抨击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中心”的弊端之后,教育界出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响亮口号,在一定意义上,它应和了素质教育生活活泼的气氛要求,与主体性教育对人的个性重视遥相呼应,得到不少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认可。但“以学生为主”有忽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之嫌,它似乎更接近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所秉持的“儿童中心”。我们认为,否弃“教师中心”此一极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滑向“儿童中心”彼一极。我们应该寻找一种更符合客观实际的“中间态”(当然不是中庸主义),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寻求一种“课堂平衡”(对此下文还将详细论述),提高师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意义关联程度。正是由于此,我们提出“自主课堂”①这一范畴,用以描述和研究这样一种新型课堂,或者说,目的在于重构一种新型课堂,并藉此获取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二、自主课堂的要义

(一)“自主”、“自主性”之界定

要明确“自主课堂”的涵义,看来离不开对“自主”与“自主性”的清楚界定。

那么,什么是自主呢?我们认为,自主是个体通过意识与能力表现出来的认识、支配自身与认识、支配外界环境的主体状态,通常所说的了解、理解、探索、获得、控制、改变等都属于自主参与下的个体意识、行为活动。在这里,意识与能力是自主的内部载体,言语与行为是自主的外部表征。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都能进行一定的自主活动,并表现出相应的自主性。因此,自主性是相对于他主性或受动性而言的人的独立性,是人的主全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或者说,是主体性最核心的规定性。

在明确了“自主”和“自主性”之后,紧紧接着又出现了另一个难题。这就是,如何辨识一个人是真正自主的呢?他的自主性水平双该如何确定呢?科恩认为:“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且善于确切定自己的冲动”。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判断一个是否自主,关键是看他的思想或行为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并能使目标与环境以及自身协调起来。而对于自主性水平的确定,英国学者迪尔登提出了三条准则:“他对想些什么与做些什么形成自己的判断;②他倾向于对自己初步的判断作出批判性反思;③他倾向于把这些初步的和反省的判断的实际信念与行动整合起来”。这就是说,人的自主性水平即是独立作出判断、批判性反思以及将信念与行动整合起业的水平。

(二)“课堂”描述与课堂重构

要明确“自主课堂”涵义,还必须对“课堂”进行界定。那么,课堂是什么呢?课堂是不是等同于教室呢?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课堂”是一个难下定义的概念。我们亦无意在此纠缠这个概念,仅想对之进行大致的描述,在描述中检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反观课堂的观念和认识,为课堂提供一种新的定向。

关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有学者将之归纳为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四个方面。①教条化,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上,教师把教材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的提示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而课堂教学则是”教案剧”的演练过程。②模式化,这表现在教学结构刻板化、统一化和教学行为程式化、线性化两个方面,它阉割了课堂的鲜活灵魂,失却了意义的实质性关联。③单一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角色三个方面。从教学目标看,对知识的传递“情有独钟”;从教学组织形式看,“秧田式”课桌排放,“课堂即教室”的观念普遍存在;从活动角色看,以导游与游客的角色关系类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再恰当不过:游客由导游“牵引”着,他带你到哪里你就到哪里,他给你解说,你按照他的解说观看;至于自由的欣赏和深刻的体验,是没有的。④静态化,主要表现在,课堂中无真正的互动和交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对话,有的仅仅是以讲台为中心的“问答仪式叫”,至于探究式的、反思性的教学更是鲜见,“学会教学”、“学会学习”仅仅是空洞的口号或装饰性的“塑料花”。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构建一种新型课堂,这种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一句话,这是一个师生充分自主的舞台,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所在!

(三)自主课堂之要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宏观、甲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把握自主课堂的要义。

从宏观上说,自主课堂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教学观,一种充分重视人的主体精神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在课堂层面上强调师生主体间关系的有机协调,或者说重视师生的主体间性②。在这里,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均得以充分展现。从这一意义上说,这种教育思想实质上是对“教育中的人”的整体关照的教育思想。这样,自课堂必然在深层思想上区别于“儿童中心”与”教师中心”,而引向一种新的境界。

从中观上说,自主课堂是一种教学方法论。这种教学方法论通过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而实现“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它们共同的归旨在于“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一般发展。对教师来说,专业发展意味着专业成熟。“成熟就是自主地、理智地热爱,意味着智力的和谐发展,有效的自我表达,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他能以独特的专业眼光看待学生和教学,能将专业品质建基于深刻的教育思想和坚定的教育信念,并体现于细微的行为之中;同时,他能将娴熟的专业技能获得有效的表达,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学生来说,一般发展则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用赞科夫的话来说,“一般发展,就是指心理活动的多方面的发展。一般发展区别于智力发展之处,就在于它的含义中不仅包括认识过程,而且包括意志和情感”。这样,我们就必须以“一般”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关注和评价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中现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自主课堂界定为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论。

从微观上说,我们可以认为自主课堂是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之所以作出这种判断,是因为基于教师的教学自主必然导向一种反思性实践,通过反思性计划、反思性教学和反思性评价,把教师从例行的、冲动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促使教师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行动,成为更富创见的专家教师。而基于学生的学习自主必然导向自主学习的构建,这意味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能把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有机结合起来。在这里,教师的教学自主对学生的学习自主起促进作用,如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教会学生有效利用学习资源等。这样,区别于“教师中心”的课堂,强调教师的教学自主并不构成对学生学习自主权的漠视;区别于“儿重中心”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主,并不构成对教师专业责任的否弃。恰好相反,二者相互促进,教学自主是学习自主之基础,学习自主是教学自主之检验。因此,作为教学形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自主”,即把自主作为达到教与学的目的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综上所述,自主课堂是建基于师生充分自主基础上的导向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一般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论和教学形式与方法。有必要指出的是,我们强调自主,并不否弃责任。自主与责任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自主的人同时也应该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自主并非放任,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权力与义务统一,自主与责任并在,自主首先必须承担责任,自主性越强,责任感也就越强。我们所弘扬的自主性,是“个人在其生活的世界中,通过对决定命运的事件自愿承担贲任来抉择如何实现他自己”的自主性,是具有健康、丰富人格的自主性。

三、自主课堂的操作

(一) 自主课堂的操作主体分析

从教学主体的角度看,自主课堂包含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两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自主

对教师而言,课堂是一种独特的环境,他必须依照自己的专业信念,运用教学机智和实施反思性教学;在运用教学机智中提升教学情境适应性,在反思性教学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般认为,教师的教学自主主要体现在“自我修正能量”③上。它表现在教学活动之前、之中与之后,并发生在社团和专业活动背景之下。

2.学生的学习自主

学生的学习自主是自主课堂的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他的学习是自主的。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

3.教学自主与学习自主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自主与学生的学习自主是一个程度相关变量。对此,我们可以从“发展矢量”和“课堂平衡”两方面进行分析。

所谓发展矢量,指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和学生的一般发展过程是一个矢量变化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一般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在同等条件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学生的一般发展越充分。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自主为学生的学习自主提供专业支撑;教师倚赖专业成熟,经由学生的自主构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水平。在这一意义上,教师的教学自主与学生的学习自主之间是同向矢量关系。

运用发展矢量原理理解课堂,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在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重视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而不应在“以学生为主”的教改潮流中忽视教师的应有价值,或以此为借口否弃教师的专业责任。

所谓课堂平衡,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两个端点,课堂教学要在这两个端点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促使课堂教学和谐化。在此意义上,教师的教学自主程度与学生的学习自主程度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教师教学自主程度的增加,学生学习自主程度减弱。

课堂平衡原理对科学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这就是,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境,教师的教学自主程度应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自主程度亦会有所变化。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关系是动态变化的,至于何者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变化的、确证的。

(二)自主课堂的操作要素分析

为了清晰地展示自己课堂的操作,我们把自主课堂的操作要素抽象、简化为自主情境的创设、自主学习的经营、自主交往的构建和自主体验的获得四个方面。有必要说明的是,这四个方面并非四个步骤,更不是模式化的程式。

1.关于自主情境的创设。自主情境即自主性课堂教学情境,它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自主情境,总的来说可分为智力性自主情境和非智力性自主情境两大类。智力性自主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利用认知发展的同化与顺应机制激活思维,并使之作用于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聚散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搜索性和调控性,比如反映问题层次的逐步接近式情境、提示联系的矛盾碰撞式情境、激活迁移的多样变式情境、问题解决的发现探究式情境、“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反馈深人式情境等。非智力性自主情境是指作用于学生的情意状态、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合作交往过程的条件氛围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主体的中枢活动包含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意向,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在课堂中,教师应努力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和娴熟的技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表扬激励、引导、参与、组织交往活动等手段,创设生动直观、情趣相生的学习情景,充满激情、活动热烈的交往场境,情真意切、陶冶心灵的艺术氛围,相互悦纳、宽松和谐的心理沟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2.关于自主学习的经营。自主学习是自主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这是因为,区别于“教师中心”和“儿童中心”,这里的自主学习有了教师专业责任的保障,有了学习主体的凸现和学习意义的构建。自主学习的经营,就是学习恬动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整合。对于教师来说,经营学生的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活动的合理设计与开放组织。关于活动的设计,宜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再发展过程以及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多向信息沟通、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基本方式。关于活动的组织,关键是对自主学习要义的把握,诸如围绕问题展开,突出学习过程,注重学习体验;问题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完成,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与个性品质的发展;创设动态开放、知情共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利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及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

3.关于自主交往的构建。师与生、生与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是自主课堂赖以存在并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交往是师生间、学生间、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与教师学生间的互感互动。课堂中的自主交往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它联系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牵动着问题解决的宽度和深度。自主交往的意义构建以“积极学习时间”⑤为基础,以调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行为、开展合作学习为重点,着力营造引起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自主交往场”。在“自主交往场”中,问题的解决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群体与个体互动来完成。

4.关于自主体验的获得。自主体验是指师生通过个人化的内部加工获得知识、方法、逻辑等方面的教学体验。它既表现于受情感驱动的参与行为,又反映所思、所悟带来的认知与发展的愉悦。获得自主体验的基点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一般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是反思性实践。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他认为教师观察实践的四个视角是:第一,自传反思所提供的视角,即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自传经历和作为教师的自传经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源泉;第二,学生所提供的视角,即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眼中发现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发现他们给予肯定或感到压抑的那些教学行为是什么;第三,同事的感觉和经历所提供的视角,即教师可以把同事作为借鉴、顾问或批判型朋友,就自己的教学和他们进行批判性对话,在对话中,分享同事对教学的理解;第四,文献所提供的视角,即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实践领域之内或实践领域之外的文献,确定自己在另类理论框架内的位置。[9]当教师通过上述四个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系的视角观察教学实践时,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批判性反思就会出现。更进一步,由批判性反思所达成的专业发展会带来深刻、持久的专业体验,以及由此引发教师对生命意义的向往和追求。而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的基本方法是:第一,通过学习活动的全方位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已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中介”用于学生认知加工和自组织过程;能力则作为加工过程的规则和方法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品质成为认知发展的基本保证,它促使意识、价值、情趣、态度得以升华。第二,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恰当运用教育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课堂的角度来说,常用的课堂激励主要有六类:(1)把学生的兴趣集中到学习内容上;(2)强调学习内容的相关性;(3)帮助学生保持对成功的期待;(4)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成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5)表达对内容的兴趣并使积极性具体化;(6)提供成就反馈与奖励。其中,每一类策略又可以生发出若干具体激励措施。⑥这些激励策略和措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有重要参考价值。

上述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课堂生活,它们渗透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为我们进一步构建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①美国学者里德利(D.S.Ridley)和沃尔瑟(B.Walther)曾写过一本题为Creating responsible learnets—The Role of a Positive Claroom Environment的书,国内有些学者将之译为”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参阅[美]里德利、沃尔瑟著、沈湘秦译《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不过,从英文表述看,”Creating Responsible Learners”强调学生自主,有”以学生为主”之义;而”自主课堂”这一范畴更适合表达教师教学自主和学生学习自主之间的综合与平衡,更适合构建一种区别于”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的新型课堂。

②主体间性是主体间关系的规定性,是主体与主体间的理解性、通融性和共识性。参阅熊川武等著《实践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1-72页。

③所谓自我修正能量,是教师意识到、参加于、投入到教学认知过程并不断改进它的功能。参阅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④所谓确证,是指从事教学的人在主体意识的指导下,通过行动,表现自己的主体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确证有一个过程,已经确证的是”现实主体”,正在确证中的是”待证主体”,现实主体与待证主体是交替变化的。参阅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116页。

⑤”积极学习时间”这一概念强调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参加了”学习并不意味着他”参与了”学习,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积极学习时间,也就是说,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落实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上。参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52—356页。

⑥关于教育激励,特别是课堂激励,有学者作了比较详尽的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熊川武等著《实践教育学》[M]第六章,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197页。

第18篇: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与分析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与分析

摘 要: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现如今,高中数学课堂出现了抽象化、单一化等问题,教学质量不高、效率下降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所以,对高中数学进行有效教学并对教育方式进行研究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研究与分析

数学是一门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的学科,同时也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需要将高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理解练习。高中数学教学大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点熟练应用能力,要把整个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全部记忆清楚,理解明白,这就需要老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高中数学题目的能力,运用高中数学知识的能力。现在随着高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数理化掌握能力越来越重视,并且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项要求。老师就要通过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调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应该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进行研究。

一、现如今高中数学课堂面临的问题

1.高中数学课堂死板化

现如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普遍以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为主,这样的教学太过于死板,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老师只简单地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并且遇见对课本知识不理解的地方,老师仍然是一笔带过,那么学生只单纯记忆并不理解,比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差公式a2-b2=(a-b)(a+b)及平方和公式(a+b)2=a2+2ab+b2时,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记忆公式,并不帮助学生将公式进行推理计算,使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而并不理解。这样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高中数学课堂不能将课本知识化繁就简,不够生动化,不能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知识点,这样的高中数学教学没有成效,这样下去的后果就是会造成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成绩越来越差。

2.高中数学课堂不注重习题练习

数学是一门需要课堂知识与实验习题练习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现在的普遍情况反映大多数高校老师并不注重数学习题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应试能力和高中数学知识点掌握能力变差,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高中数学课后题是老师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有知识的传授需要结合实际习题进行教学,比如:全等图形的验证条件,老师只进行了验证条件的讲解,HL验证,SSS验证,SAS验证,等等,这都是学生需要亲手做几何图形习题,验证出图形全等之后,才能够明白这些高中数学验证知识如何应用,能够巩固一些重要的高中数学知识点。但是现在的高中数学课堂却只注重知识点的教学,不注重做题的重要性,使学生对重要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普遍降低,动手解题能力普遍下降,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对于老师讲解的高中数学知识点,只有亲自动脑思考做了,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整个高中数学重要知识点。高中数学教学不注重习题练习,会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及学习积极性下降的后果,使教学效率降低。

二、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措施

1.讲解课本知识时与习题练习相结合

老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高的时候进行习题练习。这样既能使学生当堂巩固复习所学的高中数学知识点,还能锻炼学生的解答习题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对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喜爱程度大大提高,使学生对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比如:在教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高中数学知识时,就需要老师提前找好习题,最好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练习题。在讲到等差、等比数列这方面的知识时,引导学生按照课本例题的解题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操作,先进行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推导,再进行公式推导,在做题完毕后,老师可以再让学生自己回忆,结合所学知识再重新看一遍习题。这样将讲授课本知识与练习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很受学生欢迎,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2.加强互动教学,游戏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老师死板地讲课,学生在下面不明所以地听课,而是要生动地教学、快乐地学习。数学是一门需要能够进行知识体系前钩后连的学科,但是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如果不进行游戏教学,教学枯燥乏味,那么学生对于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就会产生厌学心理。为此,老师可以加入一些游戏,与学生互动教学,从而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巩固等。比如:在老师讲授扇形,圆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以后,老师可以设置游戏,如传递粉笔等,传给哪个学生就让哪个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或者个别公式的背诵等,如:公式:S扇=(lR)/2(l为扇形弧长)=(1/2)θR2(θ为以弧度表示的圆心角),S扇=(n/360)πR2(n为圆心角的度数,R为底面圆的半径),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记忆的公式。游戏教学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还使高中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具有很好的效果。这是一个很有效果,值得老师学习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的听课效率,都很受大众关注。因为,高中数学是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例的一门科学。所以,高中数学教学必须要求有效教学,这是每个老师努力研究分析的方向。老师将高中数学知识化繁就简,将抽象的高中数学知识借助习题或者是多媒体设备进行更有效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积极性,是正确的努力方向。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进行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孙赋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略运用刍议[J].数理化学习,2011(02).

[2]庄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01).

[3]陶兆龙.从“小”做起,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实录及反思[J].中国数学教育,2011(Z2).

[4]王晓东.“函数的性质”教学实录与评析[J].中国数学教育,2011(Z2).

[5]张忠林.一堂数学探究课的教学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1(Z2).

第19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4

小学数学科组学习材料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不同类型的数学课的有效性思考不一样。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数学课按教学内容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综合实践课,新授课就好比是掏珍珠,练习课就是擦珍珠,复习课就是把一颗颗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把项链卖出去戴在顾客脖子上。

二、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三、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1)基于学生的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来自:生活经验,直觉体验和学习积累。

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利用课前谈话或凭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哪些学生的起点为标准?如何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2)选择有价值的学习材料;

A、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按性质分可分为预设性与生成性两大类;

按形式分可分为文本材料与操作性材料;按方式分可分为教学情境、教师提问、课堂练习。 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理解有价值?(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数学结构的。有挑战性的、变式的、思考性的练习;可进行多次教学创作的学习材料。) B、如何处理生成性的学习材料?

生成性的学习材料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尴尬、精彩。原因是由于师生的思维落差造成的。(a、层次不同:教师的狭隘与学生的创意;b、角度不同:数学思考和人文思考。) C、如何利用错误资源?

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指经过认真思考)却大凡是一种经历。

当错误发生时,我们要展示经历,引导争辩、讨论,转化成有利的学习材料。即发动群众斗群众。

(3)采用针对性的学习方式;

1 小学数学科组学习材料

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什么?

具有有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

1、教的有效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有效捕捉、利用、组织教学资源;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

2、学的有效

学生是否扎实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技能是否提升?学生是否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即经历了数学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学生是否体验到了学习乐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是否体验了自信与成功?学生是否获得了全方面的发展?

3、课堂效率

教师能否在单位时间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是否有“成本意识”?必须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长效”与“短时”、“可持续发展”与“暂时利益”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而获取暂时利益。

五、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思考:

为什么学生面对精心设计的提问无言以对?

为什么学生面对“精彩的画面”视而不见,毫无兴趣? 对策: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课前调研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抓准切入点 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亲历过程

2、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

2 小学数学科组学习材料

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况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块的课堂时间在“非数学活动中”溜走。

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什么?我们不得不自问: 思考:

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 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 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 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对策:

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 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

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3、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思考:

动手操作就是探究学习吗? 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吗? 只有数学活动才是体验学习吗? 一问到底才是启发式教学吗? 用了电脑课件就是“整合”了吗? 对策:

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创设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

3 小学数学科组学习材料

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4、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 思考:

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落住了什么?

数学概念是否内化?通过数学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提升了吗? 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是否得到发展? 对策:

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 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 它连成“知识链”; 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 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渗透数学历史文化,提高数学素养。

5、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

①为什么要关注预设?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②为什么要关注生成?

学习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资源,如果我们没有关注生成的意识,一些偶发性的资源就会一纵即逝,使真正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这样课堂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课堂生成资源有关注的意识,读懂生成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③生成资源来自哪里? 一是教师精心预设;二是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 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思考:

你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了吗?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吗?

4 小学数学科组学习材料

你在预设中为生成留有空间了吗?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你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走出课堂表面繁荣而实质低效的教学误区? 对策:

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 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智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

6、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 (知识技能)

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幅精美的图画,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是精彩画卷的创造者。创造的起始阶段就像我们的学习,也许来自于临摹的。临摹是可以的,但是画笔在不同的模仿者手中,即使临摹的是同一幅画卷也会带着各自的神韵。所以简单地临摹是初期,重要的是在领悟之后,赋予自己的思考后的再创造。

因此,我们的学习也是需要再创造的过程。在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经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赋予新的内涵。即使是临摹他人的经验和思想,也要重在是神似,而不是形似。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要领悟名师的精神,认识教育的真谛,经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在实践中赋予教师再创造的个性色彩。不久的将来,你的经验和思想也将成为别人临摹的样张。下面就以孙晓天专家的话结束我们的交流:“一堂有效的好课要做到: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

第20篇: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总结

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中卫二中 郭菁

转眼间,我们的课题研究已进行一学年。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这一学期我们以课堂教学的设计实验为核心,积极开展相关的教材研究,以创设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现将本学年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课题研究工作的情况及反思

(一)课题实施的情况

1、第一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0月)完成研究方案和课题申报、进行课题的论证,课题动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第二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方案,

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多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研究计划、各阶段研究任务;收集并阅读学习了《新课程理念》、《有效备课》、《有效教学》、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叶澜教授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余文森编著),了解有效教学理念、几种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策略等,观看“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实录,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认识,谈收获。教师之间还相互交流、研讨。这样多层次的学习、研讨,不断提升了课题组实践老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系统学习,课题组老师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研究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数,能不断用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2)加强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

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了有效的学科研讨制度,为教师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具体做法是:每周二教研活动时间,上教研课的老师先要在教研组说课,把教学设计说给其他老师听,其他老师要提出建议,然后评课,把所上的教研课进行评议,随后进行集体备课,备课时我们注意到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采用个人分单元负责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自己的强项,主备的某单元或章节,并在组内先说课,分析自己 的备课思路,讲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再由全组共同探讨,使教案渐趋完善,并及时进行教学后的反馈交流,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集体教案形成后,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要求教师对集体教案进行一次备课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在特色教案的课堂实践中,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并进行修改、反思,作

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

(3)骨干教师率先垂范

我组有3名市级骨干教师,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有质量,我们决定先由这些骨干教师各上一节研究课,将各学科的有效教学行为设计运用到实际中,用具体的课例进行验证。骨干教师接到任务,都认真进行了准备,并在上课后结合所采用的行为设计进行了教学反思,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案例,所有观摩教师就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研讨。骨干教师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同时,骨干教师有着随时解答其他教师疑难的任务。并结合课例进行深度解读,提炼策略,提高老师们的认识,指

导老师的教学实践。

(4)、积极开展“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

随着骨干教师引领式研究的开始,教研组或课题组积极开展“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各备课组的都选定一个内容,先由一位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并上课,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主备老师先阐述自己的设计,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接着由这位老师根据修改的教案进行第二次上课,听完后再进行评课修改;最后这位老师第三次再上课,如此对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组员之间进行专门研讨,在研讨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预设的有效。“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5) 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有效教学

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学校课题组以课堂以主阵地,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2010年9月学校组织每位骨干教师至少上一次观摩课,2010年10月学校又组织每位新调入教师必须上一次汇报课。课题组相机组织了课题组成员观摩了14位骨干教师的课例,观看了骨干教师的的艺术展示,又听了10位新调入教师的汇报课,课后听课老师都进行了交流,谈自己的听课体会,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很有收获,从而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由表及里,由面到点,把有效教学引向纵深。

(6)积极承办研讨交流活动。

2011年4月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学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种交流活动,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积极承办了中考研讨交流活动。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课题组成员高存霞、王鹏、许淑红、张卫红四位老师给全市政治历史老师上了四堂中考研讨课 ,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突出了交流互助,达到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提高的目的。

(7)同课异构,共同研究。

随着骨干教师的引领式研究的开始,课题组各成员也开展了研究与实践。每位教师都选定一节所要验证课型的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在课题组会议上进行说课,阐述自己的设计,然后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对个人初备的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提倡并要求组员之间进行“说辩”,在“说辩”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预设的有效。同课异构:不同教师在保证教学重点、难点等共性问题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对教材理解、构想的不同,自己个性的不同,班级学生个体的不同进行备课,选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大家在比较中互相观摩、学习和借鉴。这种方式也迫使每位老师在教研中必须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个性化的意见,这必然会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学领悟能力。其中王鹏和郭菁老师在学校举办的同课异构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因为是同一备课组,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同,大家对教材都比较熟悉,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这种同伴互助式的备课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同课异构”活动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一种尝试。

(8)实施课堂回放: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对自己课堂上的教学实施可能并不能完全清楚认识,所以,课题组开创了“课堂回放”环节,将公开课进行录像,作为课后的教学研讨内容,进行“回头看”,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回放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9)课题组组织活动创造机会,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要求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段和成功之举、教学设计、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等方面进行认真反思,形成教学反思文章。在此基础上,全体青年教师集中进行交流,大家踊跃发言,气氛活跃。教师们所提的问题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剖析透彻,言真意凿,摈弃了“假、大、空”的套话,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反思文章的参考价值。其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自主时间”是教师反映较多的两个问题,教师也就此提出了自己的措施、方案,介绍自己的成功做法。整个活动历

时半天,受益匪浅。 (10)集体听课保证研究的落实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避免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脱节,我们制定了集体听课制度,教研组和备课组继续保持集体听课的传统做法,对开设公开课的老师进行第二天地跟踪看课,课后集体分析诊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对做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再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倡做课教师进行研讨后的二次设计,逐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设计。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两个月一次的例会制度,总结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坚持围绕“有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环节中,上一节课题研究课,设计一篇优秀教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制作一份有效的教学课件。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文章,每学年撰写一篇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案例或论文.很多教师都形成了各自

独特的有效教学风格。

(11) 问卷调查,及时改进并完善有效教学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和感受最深,为掌握有效教学的进展情况,我们精心设计问卷调查表,让老师和学生分别谈问题、提建议。同时课题组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及时反馈给课题小组,敦促小组成员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关注,激发做好本课题的信心和决心。课题小组成员可以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梳理整合,使教学效果优质化、高效化。

(二)阶段性成果

(1)、郭菁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4个 (2)、论文及教学案例3个,多媒体教学课件8个

(3)、王会平老师、田娟老师、王鹏老师、高存霞、陈秀荣老师的教学设

计5 个

(4)、2010年9月骨干教师郭菁的观摩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骨干教师田娟的观摩课《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骨干教师王会平的观摩课《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些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2010年10月新调入教师陈秀荣的《丰富多样的情绪》,新调入教师刘向辉的《北伐战争》,这些年青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风

采。

(6)2011年4月青年教师高存霞、王鹏、许淑红、张卫红四位老师给全市政治历史老师上了四堂中考研讨课 ,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

(7)2011年6月田娟老师辅导的学生在自治区举办的《党在我心中》小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高存霞和王鹏老师辅导的学生分别获三等奖。

(8)2011年6月,高存霞、刘向辉和王鹏老师在中卫市各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知识竞赛抢答赛中代表中卫市教育局参赛获得二等奖

(9)2011年10月王鹏和郭菁老师在学校举办的同课异构优质课比赛中获

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10)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实践的深入,教师已经清楚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活力,让他们的主体精神、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联系紧密,使得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转变观念,更要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让自己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切都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

进一步提高。

(11)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和途径日益多样化,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这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优化和教学艺术的成熟与精湛。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实施课题研究的收效

1、在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中采用学案导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都突出了学生

的主体性

运用学案导学法进行教学中,“自学”阶段学生依据“学案”所进行的整理、概括和初步尝试,“共学”阶段学生在教师点拨和“学案”引导下的质疑、讨论、探究、实践,“学案导学法”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变“学会”为“会学”。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是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使学生懂得了如何阅读教材和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再考虑对教材如何更

深地理解和把握。

3、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学案导学”和自主合作探究法的特点是把学习目标交给学生,导读提纲逻辑性、系统性强,便于学生掌握基本原理,构建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提

取信息。

4、教学实践的效果:

(1)从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自学的过程中增加了他们的信心,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2)经过实践后,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想像力方面有一定差距的,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了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和信心,能力

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通过实践,被实验的班教学组织有序、教学效果提高。

(4)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管理者,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艺术性有明显的提高。

(5)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升了教师对学案导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的认

识与运用能力

三、困惑:

1、如何处理课题实验与课时及教学任务的关系。如果只实施一次两次,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要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要在保证课时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于是,诸如以上的教学实践不可避免

的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2、如何处理本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由于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无形中就会占用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不能排除一些学生过度的关注于时事新闻本身,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和正常的课程学习。

3、如何进行教学管理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行几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其中,形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将成为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各种课堂问题,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如何控制有序的课堂

秩序成为教师们思考的问题和困惑。

4、教学方法如何选择的困惑。自学导读法和合作探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只适用于不难的部分教材和内容。学生知识有限、难理解的内容不宜采用这些方法,

学生参与的能力有限。

5、如何处理课题实验与中考的关系。

6、由于教师的经验不足和学生的差异性,这两教学方法和有些教学环节无法达到优化,不能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使课题的实验与开展带来了一定的

难度。

四、下一阶段的改进及提高

1、根据本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还要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研究。

2、从课前、课中、课后的管理等多方面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与实践,提高课

堂有效教学。

3、要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认真推进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要不断完善研究环节,确保研究任务的完成。

4、要积极学习各地学校的先进经验,认真查找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差距,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扎实推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5、要是及时收集和积累好各项研究资料和成果,完善课题档案,搞好后期

研究工作。

前一篇:影视教育2010七年级(1)班学生观后感

有效教学研究学校工作总结
《有效教学研究学校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