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4:44: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学策略的改变,立足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组织、参与职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充分调动师生教和学的激情,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师生共同体验教和学的快乐与成功。

二、主要目标

1、强化对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认识,围绕一个主题——“探究有效教学,构建活力课堂”,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把对学校中心工作的管理研究重点落实在课堂。

2、注重教学环节的落实和优化。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

3、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核心作用,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

4、重点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科学拟定教学计划,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合理采用教学手段。面向全体,有序互动,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5、认真做好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反馈及个别辅导的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统一筛选课外作业,确保“题量适中、质量提高”,作业全收全改,及时反馈,且对问题突出者进行个别辅导,分层要求,全面激励。逐步建立、完善学科题库,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6、扎实进行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坚持写好教学案例,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素养,形成“自主探究有效教学,竭力构建活力课堂”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措施

1、认真组织有效教学理论知识培训,研读《走进新课程》等专著,不断探究吸收“新课程”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注重信息的积累、整合与更新,逐步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知识。

2、认真开展学科教研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分学科对各类课型拟订评价标准并逐步修订完善,形成“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3、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集中视导与评估,构建“示范课”、“研究课”及“达标课”等多种平台,组织校内外专家及部分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听、查、评”。

4、认真组织每学期一次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突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激情的调动(思维活跃,手脑并重)、学习方式的优化(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互助学习等)、师生良好互动及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

5、在集中视导、评估和竞赛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阶段性评价,并予以有效奖励。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四、研究保障

1、学校成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李永强

副组长:王怀荣 田 杰

成员:令狐荣刚 付光牖 石有俊 王 勇 刘国勇 邹礼伦

2、聘请州、县教科(研)所(室)部分专家为顾问,指导“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并参与视导和评估。

兴仁一中教研室

二00久年三月一日

邻水县兴仁职业中学 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结合我校的校情、教情、学情,我校从2010年秋期开始全面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确保我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学策略的改变,立足于短时高效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组织、参与职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营造和谐、高效、愉悦的校园氛围。

二、推行模式 先学后教,学教练评,以学论教

三、基本理念

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追求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探究、先学后教、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效益;有效课堂教学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创新需要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四、基本标准

1.教学管理科学。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进度。

2、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

3、讲课精炼高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4、主体作用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

5、分层教学落实。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根据各专业学生学业实际,积极实行课程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6、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8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7、教学目标达成。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逐步建立适合我校初中和职高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机制。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8.训练评价及时。完善作业制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全批精改作业,作业难度适中,对作业中典型问题进行记载与分析。能科学规范命题,搞好月考制度,并重视考后质量分析。

五、主要目标

1、研究和推行“先学后教、学教练评”模式,努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以学生主动学习、师生有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强化对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认识,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把对学校中心工作的管理研究重点落实在课堂上。

3、注重教学环节的落实和优化。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

4、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教研组集体备课责任制度,充分发挥组长的核心作用,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

5、重点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科学拟定教学计划,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合理采用教学手段。面向全体,有序互动,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6、认真做好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反馈及个别辅导的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统一筛选课外作业,确保“题量适中、质量提高”,作业全批精改,及时反馈,且对问题突出者进行个别辅导,分层要求,全面激励。逐步建立、完善学科题库,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7、扎实进行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坚持写好教学案例,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素养,形成“自主探究有效教学,竭力构建活力课堂”的良好氛围。

六、主要措施

1、每周组织有效教学理论知识培训,结合“读书工程”,平时研读有效教学方面的专著,不断探究吸收“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每个教师写不少于4万字的读书笔记。注重信息的积累、整合与更新,逐步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知识。

2、开展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集体备课活动。每学科每周一次,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备课分为三段: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每位领导全程包保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及时发扬优点,查找不足。

3、教学设计要突出教案与学案的统一。即要保证教师“教“的有效性,又要保证学生“学”的有效性。课堂上,学案要学生人手一份,依照学案来学习。

4、课堂教学要以学为主,学生“乐学”又“会学”,师生互动交流。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应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向45分钟要效益。

5、每周举行“有效课堂教学反思汇报会”活动。分年组分学科逐一反思,将汇报材料装订成册,业务领导将进行检查,成为宝贵的经验典集。好的反思将向教育专刊上推荐发表。

6、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集中视导与评估,构建“示范课”、“研究课”及“达标课”等多种平台,组织校内外及兄弟学校、上级业务领导进行全方位的“听、查、评”。

7、认真组织每学期一次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突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激情的调动、学习方式的优化、师生良好互动及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期中、期末进行优质教案、学案、作业评比活动,以先进带后进,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七、管理机制

(一)规范教学管理 1.规范办学行为,确保三条底线。按上级部门要求,严格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学规律,按规范编排课表、时间表,教学管理运行通畅,职责明确,管理扎实。

2.实施教情学情通报分析制。建立并实施教情学情通报制。定期召开行政会、班主任会、教研组长会以及教师会等各种例会,及时通报教学情况,总结、分析和讨论学校、年级、学科以及班级的教学工作,推广好的做法,纠正存在的问题,切实突出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实施座谈了解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教情学情分析制。

3.实施工作问责制和教学事故问责制。建立定期检查和即时抽查相结合的工作问责制。所有行政领导和教务处组织教学抽查,检查和抽查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结论、有反馈、有记录。健全学校领导巡课和推门听课制度。

(二)规范教学行为 1.备课环节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实验)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备课做到“五备”。即备课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训练、备教具。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初确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并把握省力、有效的原则,重点研讨解决个人备课中的疑难问题及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必须书写详案, 不得直接抄袭照搬选用网上下载或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教案。教案数量要一课一案(包括各种课型,尤其是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每个教案的质量要要素齐全,内容合理,并做到提前备课。教导处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抽查并加以督查。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规范恪守“五要求”:严格遵守课程表,不私自调课、不随意缺课;增强课堂时间意识,不迟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课,不中途离开教室;注重形象检点,课堂上不使用通讯工具,体育室外课教师必须着运动服穿运动鞋;尊重学生人格,不训斥、不挖苦、不嘲讽,不将违纪学生逐出课堂,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贯彻落实我校“先学后教,学教练讲”教学策略,体现初中和职高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做到“六有效”: 一是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二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三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四是教学交往的有效性;五是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六是训练评价的有效性。合理使用教学媒体。课堂教学要整合多媒体和学科教学,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实行课堂点名制,能及时、恰当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后记。通过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课例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3.作业、考试的有效性。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及时反馈。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教导处对学生作业量及批阅情况要定期检查,抓好落实。

一要科学合理布置作业。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分梯度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倡导“校本作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分层设计作业。二要规范作业批改。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下发,一般应在下一堂课前将作业本发给学生。三要分析典型问题。作业批改后,对独创性的见解和典型性错误应随时摘记,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对共性错误及时讲评,对个性问题提倡面批。教师和学生均应养成建立错题集的良好习惯。四要规范教学检测。每学期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各一次,毕业班可适当增加

一、二次模拟考;要重视考后分析,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行为。五要做好“培优补差”。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学校建立“培优补差”考核和奖惩制度,教师辅导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建立学习成绩前20%和后20%学生档案,以及对“学困生”帮扶的跟踪记录。

(三)规范教学研究 1.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1)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四要”:一是教研活动要有计划,各教研组要制定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二是教研主题要有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应明确,既要聚焦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又应提升课堂教学有效的共性问题,重点以课例分析为主。三是教研活动要注重参与面,应按照“全员参与”理念设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人员的主题发言,其它教师也要有准备的发言任务。四是教研活动要提高实效性,教研活动是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要注重结果的生成性,使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高效的有效途径。

(2)有效的开课、听课与评课。“开课、听课、评课”是最经济、最实用、最方便、最有效的教研活动。一要规划开课。教导处经常性地创设平台,在每学期计划开展各种类型的合格课、实验课、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创优课等。每位教师一学年内至少开设校内公开课一节,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课一节。二要规定听课。每学期校内听课数,一般教师不少于20节,行政领导不少于40节。三要规范评课。各教研组必须开展开课听课后的评课,通过行政人员联系教研组制度,对课堂实例进行评价与交流,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缺陷,设身处地来探求课堂教学的最佳设计方案,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评课要有责任心,实话实说,不能重听轻评,敷衍了事,不能只唱赞歌,不讲缺点。评课记录要整理存档,逐步建立校本 “评课资料集”。 (3)有效的课例研究 由教导处牵头按照“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基本模式进行课例研究,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二次课例研究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一篇课例研究报告。并每学年进行优秀课例研究展评。 2、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是学校内涵延伸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课题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生成。选择的课题应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要为自己的工作实践服务,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之中,与学校的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正常的业务学习等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学校的日常工作。

八、保障机制

1、学校成立“有效课堂教学”领导小组。

长:阳邦恒(全面指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工作) 副组长:孙龙飞(指导并监督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 成

员:陈元德、古月明、张超军、甘书明、游四才、范安成、谭小美、王玲(成员负责起草构建有效课堂实施细则,根据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及时收集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负责有效课堂中教学研究部分的制定和落实,监督检查、评价、提供优质服务)、教研组长(职责是组织实施落实)

下设六个实施小组:第一小组:组织实施:范志斌 成员:王玲 季小飞 徐春玲

甘书明;第二小组:组织实施:唐玖成员:周军 冯文红 文木林 王先成

游四才;第三小组:组织实施:熊凯成员:荣小燕 刘淼 陈硕秋 练晓矜

苏玉辉;第四小组:组织实施:甘文兵成员:洪开胜 包刘建 包月友 包春兰

游开二;第五小组:组织实施:周竹琼 成员:张孝平甘国志 范安成

张超军;第六小组:组织实施:包小文 成员:何在福 游启军 姜传芬 刘小云 刘世雨 钱鑫 秦建雄 谭小美 陈元德

2、聘请市、县教研专家为顾问,指导“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并参与视导和评估。

3、完善教师绩效考核细则,突出教学能力及教学业绩,形成公平互益的竞争机制。

4、学校每年投入不低于2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有效课堂教学”设备的添置、题库建设及教师奖励。

九、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9—10月)

开学初,学校召开行政会议、教研组长、年级组、教师动员大会等,对学校制定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宣传、发动和部署,组织学习有关书籍和理论知识。各教研组组织讨论、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阶段:探索实践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1月)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理论储备,要求每位教师掌握有效备课、上课、训练(评价)、辅导和教研等的标准,自我诊断,找出问题,寻求对策,上交学校教务处备查;要开展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确定实施的途径。 2.开展“校本研训”系列活动。学校确定主题,组织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在本学期开展教师说课、教师信息技术评比、教学反思、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并同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举行科研专题等培训,探索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2月及以后) 1、制定并完善高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2、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举行校内优质课评比、“有效课堂教学”论文评比和课例研究成果评比活动,校内学科带头人、技能标兵评比。

3、结合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组织开展学校星级教师评选。

苍溪县东溪镇中心小学校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2009年春)

在新课程理念下, 课堂有效性教学就是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达成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得以发展的最重要场所,目前在我校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共性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苦,却往往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为此新课程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针对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教育的必然追求,具有丰富的实际价值。

1、有效性教学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课程改革期待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是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2、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教法,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为此,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3、有效教学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低效教学的现状呼唤有效教学的探索。我们认为,教学从有效性维度上有四种形态:有效教学——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负效教学。低效、无效乃至负效教学的大量存在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严重障碍,低效(无效、负效)教学是教学中不能承受之痛,反对低效(无效、负效)、坚决改变简单讲授、被动接受、作业过重、考试过频的局面,大力倡导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探究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活动中落实,要求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解决。不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质量根本改变。

4、有效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我校教育基础好、管理严,已探索出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但是,课堂上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苦,却往往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课堂教学重形式轻落实,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仍较突出,这与现代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差甚远,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和实践,可以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领导 组长:谭钦益 组员:沈 政 何华琼 杨清华 杨 军 李善锦 李成果

张继伟 刘国艳 徐 岚 李桂华 王新成 沈中华

实验教师:李 雯 韩 潇 向利华 田燕 李清华 罗英

任国军 郑雪梅 陈本华 曹立伟 李仁修 王莉华 刘 容 邓艳萍 张天顺 何丽娟 王丽琼 辜晓琼 吕晓华 李 梅 米 琼 彭启星 李 斌 姚 会 张兴中 苏 涛 向 莉 刘玉珍

三、我校确保有效性教学活动的实施措施

(一)加强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策略研究。探索三维目标的最佳结合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标。教师要有效备课,提倡书案和簿案相结合,教案本必须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注明总课时数和上课时间。教案的编写要有教学流程安排、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与学的方法设计、有教后反思记录。切实抓好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三级备课制”,真正把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二)加强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策略研究。优化教法,指导学法,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过程的策略研究。预设与生成的研究,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开放的教学内容与开放的教学形式相得益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加强有效课堂教学场境创设的研究。探索教学场境优化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高效授课,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有效讲授,核心内容与问题必讲,规律、思想和方法必讲,疑点难点和典型错误必讲。学生已掌握的不讲,学生自己能掌握的不讲,讲了学生也无法掌握的不讲。教师要因材施教,提倡启发式教学和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开展教学讨论,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师生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三)加强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关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的拓展策略研究,通过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强化教学基本技能、运用教学辅助手段等拓展研究,探索相关因素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教师要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特色研究,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异步教学、分层教学、趣志分班等教学与指导,关注个性化、个别化学习。教师要有效管理课堂,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进一步提高组织管理课堂的能力,扎实组织好课堂教学,确保课堂管理不死、活而不乱。

(四)有效安排作业。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力求针对性强,有实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分层次设计练习题。反对“题海战术”,反对照搬现成资料。要按照有关要求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五)有效进行教学质量监测。认真进行单元质量监测,毕业班实行月考制度。教师要端正考风,教育学生诚信考试,并认真进行评卷和分析。期末严肃认真的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统一考试。

(六)有效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学校公正客观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达到以评价促提高教师的目的。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达到以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目的。

四、本学期活动安排

(一) 二月份 自我反思阶段。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各科教学计划

2、制定教科研活动实施方案

3、明确自己本学期教科研工作重点

(二)

三、

四、五月份 学习研讨阶段。

1、学习相关理念,提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2、骨干教师引领示范课堂教学

3、分学科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教师之间养成互动评课习惯

(三) 六月份 总结提升阶段。

1、组织开展“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大家谈”征文比赛

2、分学科开展本学期活动总结

3、形成典型课例交流推广

泰州市高港区中小学深入推进

“构建自主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全区各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学校教学各个环节重形式、轻实效,高投入、低产出,无效劳动多、教学效率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的无效教学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为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更好地落实“减负增效提质”要求,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有效教学新模式(简称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区教学均衡、优质、持续、和谐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教学推进活动为载体,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力,在认真落实“减负”规定的同时,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努力实现“减负增效提质”这一基本目标,为推进我区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效益至上”的有效教学意识,深刻把握”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有效教学要求,建立学校有效教学管理的制度和运行机制;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优化教学过程的管理、备课、上课、辅导、训练、测试和评价等各个环节;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目标

有效教学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实现预期育人目标的教学活动,看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其有效应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有效果,要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二是有效率,要讲究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例;三是有效益,要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成长、生命成长的价值意义。

本次推进活动的基本目标为:

1.确立科学观念,强化质量意识。教学是学校全面育人的主渠道,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以务本求实的态度,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中小学教学质量不是单一的某种素质的体现,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体现,是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在统一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杆。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就要树立起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观,树立人人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观,树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全面发展的评价观。

2.转变基本方式,提高教学效能。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构建自主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提升教学效能的突破口。要在科学制订并切实遵守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努力寻求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要转变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体现服务这一管理的本质,实现激励这一管理的目的,努力把教师的原动力、首创精神焕发出来;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师生交往中强调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帮助与引导,在自我发展中强调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强调合作与共进,全面实现“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提升教师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且两者相辅相成。提升教师素质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保证,学生减负是教师素质高的体现。要切实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其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核心内容的师德水平,发挥其外在对教育行为的导向作用与内在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提高其以科学施教、运用先进手段为基本内容的业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学习方式改变的引领作用与教学方式改变的主体作用。要切实解决好怎样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怎样科学地安排时间学习和怎样使学生“减负增效”等问题,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具体目标

1.建构学校科学的有效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

2.建构适应全区各学校、各学科的自主课堂基本模式。逐步形成“精讲、精练、自主、有效”的常态课堂和“简约、扎实、灵动、高效”的优质课堂。

3.建构教师有效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反思能力,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的应用、评价和指导的有效教学模式。 4.构建各学科教材研究、备课设计、教学案编写、课堂教学、学生训练及分层次辅导等各个环节的有效常规,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5.构建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以教学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一位学生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三、工作内容

在区教育局教科研室的指导下,各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典型课例和案例研究为重点,对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进行探索。

1.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让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2.追求高效的教学途径,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教学目标要三维整合,具有生成性,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本能力等实际来制定。

3.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教师的教学行为通常有:参与、设计、引导、梳理、点拨、示范、质疑、释疑、辅导、生成、指导、督促、检查、评价等。教师最关键的作用不仅在其“教”,重要的是在其“导”,“教师”就是“导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课堂生成问题的激发者、发现者、解决者和思维的启发者。教师课堂上讲解、点拨、释疑等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分钟。 4.学生是学习主体,是两大主体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的行为通常有:学习、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生成、主动、接受、享受、质疑、释疑、评价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基础。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向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程度是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核心。

5.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对知识和技能真正的理解掌握。注重学科特色,形成各学科独有的学习策略。

6.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和质疑,放飞想象,让猜想成为习惯,让思维求变、求异、求新,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

7.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教学反思。

四、工作方法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有效教学方案顺利实施 为保障自主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区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自主有效课堂教学领导小组,并且在区教育局教科研室设立办公室,负责本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具体组织、实施、管理、推进工作。全区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的推进和实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建立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校本教研和激励机制等制度,明确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的职责,积极投入教师教研和培训所要需的经费,确保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2.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全面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需要学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教学观摩和专项研讨等校本培训,促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一是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二是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三是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五是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六是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3.关注学生学法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因此,要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并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关注学习的策略,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关注学生心理的调节,使学生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要关注学生成功的激励,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各自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要关注学生习惯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4.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教学常规,开展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各学校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研究为基础,积极探讨自主有效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案例,推广有示范作用和价值的教学模式。各学校要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典型课例观摩、上课、听课、说课(教学方案设计说明)和评课等学科教研活动,推行“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议课”的教研模式。教研员要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观摩研讨式教研,通过“听课、说课、评课、议课”的教研模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通过打造和培育骨干教师,产生”二八效应”(用20%教师的教学成果去影响80%教师的教学行为),整体提高教师素质。

5.精心设计练习,努力抓好训练巩固的有效性。

一是加强练习、作业和测试内容的研究与设计,提高练习、作业和测试内容的有效性,尤其要加强重点知识板块和常见错误题型的研究,建立各类题库。二是加强作业、练习和测试方式的研究,提高作业、练习和测试方式的有效性,尤其要注重学习成效的当堂巩固;三是加强作业训练量的分层控制,提高各层次学生作业训练量的合理有效性;四是强化作业和测试的批改与辅导,确保反馈的有效性。

6.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科研引领的有效性。 各学校要把开展自主有效课堂教学工作“课题化”,确立具有各自特色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从教学的疑难之处发现课题,从教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择课题,从成功的教学经验中提出课题,要切实避免炮制课题的形式主义倾向。课题研究与个人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研组主题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学改进相结合,提升教学科研引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7.重视反思重建,建立评价机制,推广先进经验。

在推进过程中,各学校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反思,开展阶段性总结,组织交流、推广等工作;教研室要加大课堂教学指导力度,重视随堂课的调研分析,制定各学科自主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有计划地对各学科的工作进行小结,分阶段对推进情况进行调研反馈,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座谈会,组织交流、推广经验。

8.设立专项经费投入,为有效教学活动提供基础保障。 各学校要设立有效教学活动专项经费,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设备、教学差旅等活动,为教师校本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提供经费保障。

附件: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教学相关理论材料

第一部分

关于有效教学

一、实施有效教学的意义

1.实施“有效教学”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推动课改内涵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堂是学生习得知识,锻炼能力,启迪智慧,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课堂,课堂教学没有效益,学生发展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只有保证课堂的有效,才能保证学生发展的有效。只有高效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2.实施“有效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的需要。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保障,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和谐教师文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有效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造就优秀教师群体的重要平台,是促进教师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3.实施“有效教学”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从而建设学校文化的需要。学校文化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力量,它影响师生的思维方式,支配师生的行为习惯,调节师生的情感意趣,左右师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师生关系又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有效教学有利于师生在有效的教学中传递知识、增进关爱、提高能力、生成智慧,从而达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实施有效教学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有效教学涵义及特征

1.有效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课程的现实,抓好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教育的优质、均衡生成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让“有效”生成“优质”,让“优质”引领“常态”,让“常态”促进”均衡”,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要旨。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来说,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从表层看,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从中层看,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从深层看,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实践有效教学,就是要把有效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状态”。

上述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含义包括:

①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在教好本学科课程的同时,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②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和效益,从优化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考虑出发,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和愉悦体验的机会;

③教学目标明确,能有效地测定教师的工作效益和学生的学习结果;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④能掌握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并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方式;

⑤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和谐、辩证的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预设的同时还要有动态生成,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灵活的调整和变化,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学有效知识量高

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实质的、有机的联系,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才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知识的知识。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而不是教学传授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因此,教学中应积极追求有效知识量的提高。

(4)教学生态和谐平衡

教学生态包括各个方面。一方面,教学方式结构要和谐平衡,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内化学习与外化学习,自主学习与制度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和谐、平衡的教学方式结构;另一方面,教学思维结构也要和谐平衡,在教学中科学地把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结合起来,使教学思维清晰有序、和谐平衡;再一方面,教与学也要和谐平衡,有效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发展,而且也要求教师大胆探索教学互促的教学思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不断提升专业成长水平,达到教师优教和学生优学的和谐;还有一方面,课堂环境也须和谐平衡。课堂的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班级文化能增进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师生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和谐课堂氛围中,以利于教与学双方的和谐互动,提高教学的效益。

(5)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准备充分、组织科学、讲解清晰,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模式,代之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三、有效教学组织与实施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教学反思的意识,掌握教学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的有关策略。

1.把握有效教学关键行为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有效教学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清晰授课:能清晰地讲清课时内容,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不仅注意交代结果,尤其要注意展示过程,做到“教知识、给方法、找规律”,使学生不仅“学有所知”,还能“知有所悟”、“悟有所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转化为创新意识,转化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教学任务导向:能有效地处理教学任务和非教学任务的关系,毕全力于教学任务,课堂组织得完整紧凑,重点突出,不蔓不枝。

(3)课堂环节分配:教师不能独霸课堂,唱独角戏,课堂上除教师讲授外,要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习、自练的机会,确保学生当堂学习的成功率。

(4)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意向,进行课堂组织、提问、探询、练习、反馈、矫正等教学行为。

(5)有效利用挂图、投影、录音、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组合成富有科学价值、实质意义的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2.处理好有效教学的相关环节

(1)备课,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吃透教材,了解本节课完成课标、考纲目标应承担的任务;其次要了解学情,明白学生的实际水平、个体差异、学习特征、学习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教授内容时,不仅是教材内容,还必须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拓展内容。在书写教学设计时,要转换角度,站在学生角度审视,把“教案”写成“学案”。

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推行“个人精备+集体讨论+整合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吸收群体智慧,提升专业水平。

(2)自习辅导,要求①按时进教室;②确定辅导目标,做到心中有数;③注重因人制宜、分类分层,采用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形式,保证辅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3)作业批改,要求①按时,保质保量;②作好记录,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③及时采取补救手段。

(4)评价考试,要求①严格监考,以取得真实的反馈信息;②作好成绩记录和分析,跟进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③作好考后总结,帮助学生矫正学习失误。

3.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论为依据,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构建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1)自主学习

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要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建立“指导--自主”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作业,课外活动等环节制订自主学习的细则,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2)合作学习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相互结对或结成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要合理分工,让每一位学习者都有任务。教师在合作交流中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积极的态度中实现有效的合作,逐步形成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3)探究学习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探究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的活动。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能力。

4.建立科学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1)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追求教学的效益,学生的发展状况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指标。

(2)有效教学的评价内容

抓住“教”与“学”两个方面实施有效教学评价

教:主要指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成绩。

学:主要指学生人文(精神、道德与风气)素质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成绩、学习投入(时间、精力、兴趣)等。

(3)有效教学的评价方法

A、将评价内容分解成量化指标,实行定量评估、定性分析。

B、评价程序:自评,即参评者自我评价;班(组)评,学生以班级,教师以年级组,对个人评价作出评判;成绩考核,师生均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评判,学生由班委会(在教师指导下),教师由学校作出定量评估和定性分析,经公示后分别记入学生学籍和教师业务档案。

第二部分

关于自主课堂

一、自主课堂的缘起

在猛烈抨击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中心”的弊端之后,教育界出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响亮口号,在一定意义上,它应和了素质教育生活活泼的气氛要求,与主体性教育对人的个性重视遥相呼应,得到不少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认可。但“以学生为主”有忽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之嫌,它似乎更接近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所秉持的“儿童中心”。我们认为,否弃“教师中心”此一极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滑向“儿童中心”彼一极。我们应该寻找一种更符合客观实际的“中间态”(当然不是中庸主义),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寻求一种“课堂平衡”(对此下文还将详细论述),提高师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意义关联程度。正是由于此,我们提出“自主课堂”①这一范畴,用以描述和研究这样一种新型课堂,或者说,目的在于重构一种新型课堂,并藉此获取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二、自主课堂的要义

(一)“自主”、“自主性”之界定

要明确“自主课堂”的涵义,看来离不开对“自主”与“自主性”的清楚界定。

那么,什么是自主呢?我们认为,自主是个体通过意识与能力表现出来的认识、支配自身与认识、支配外界环境的主体状态,通常所说的了解、理解、探索、获得、控制、改变等都属于自主参与下的个体意识、行为活动。在这里,意识与能力是自主的内部载体,言语与行为是自主的外部表征。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都能进行一定的自主活动,并表现出相应的自主性。因此,自主性是相对于他主性或受动性而言的人的独立性,是人的主全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或者说,是主体性最核心的规定性。

在明确了“自主”和“自主性”之后,紧紧接着又出现了另一个难题。这就是,如何辨识一个人是真正自主的呢?他的自主性水平双该如何确定呢?科恩认为:“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且善于确切定自己的冲动”。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判断一个是否自主,关键是看他的思想或行为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并能使目标与环境以及自身协调起来。而对于自主性水平的确定,英国学者迪尔登提出了三条准则:“他对想些什么与做些什么形成自己的判断;②他倾向于对自己初步的判断作出批判性反思;③他倾向于把这些初步的和反省的判断的实际信念与行动整合起来”。这就是说,人的自主性水平即是独立作出判断、批判性反思以及将信念与行动整合起业的水平。

(二)“课堂”描述与课堂重构

要明确“自主课堂”涵义,还必须对“课堂”进行界定。那么,课堂是什么呢?课堂是不是等同于教室呢?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课堂”是一个难下定义的概念。我们亦无意在此纠缠这个概念,仅想对之进行大致的描述,在描述中检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反观课堂的观念和认识,为课堂提供一种新的定向。

关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有学者将之归纳为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四个方面。①教条化,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上,教师把教材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的提示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而课堂教学则是”教案剧”的演练过程。②模式化,这表现在教学结构刻板化、统一化和教学行为程式化、线性化两个方面,它阉割了课堂的鲜活灵魂,失却了意义的实质性关联。③单一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角色三个方面。从教学目标看,对知识的传递“情有独钟”;从教学组织形式看,“秧田式”课桌排放,“课堂即教室”的观念普遍存在;从活动角色看,以导游与游客的角色关系类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再恰当不过:游客由导游“牵引”着,他带你到哪里你就到哪里,他给你解说,你按照他的解说观看;至于自由的欣赏和深刻的体验,是没有的。④静态化,主要表现在,课堂中无真正的互动和交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对话,有的仅仅是以讲台为中心的“问答仪式叫”,至于探究式的、反思性的教学更是鲜见,“学会教学”、“学会学习”仅仅是空洞的口号或装饰性的“塑料花”。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构建一种新型课堂,这种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 “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一句话,这是一个师生充分自主的舞台,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所在!

(三)自主课堂之要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宏观、甲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把握自主课堂的要义。

从宏观上说,自主课堂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教学观,一种充分重视人的主体精神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在课堂层面上强调师生主体间关系的有机协调,或者说重视师生的主体间性②。在这里,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均得以充分展现。从这一意义上说,这种教育思想实质上是对“教育中的人”的整体关照的教育思想。这样,自课堂必然在深层思想上区别于“儿童中心”与”教师中心”,而引向一种新的境界。

从中观上说,自主课堂是一种教学方法论。这种教学方法论通过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而实现“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它们共同的归旨在于“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一般发展。对教师来说,专业发展意味着专业成熟。“成熟就是自主地、理智地热爱,意味着智力的和谐发展,有效的自我表达,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他能以独特的专业眼光看待学生和教学,能将专业品质建基于深刻的教育思想和坚定的教育信念,并体现于细微的行为之中;同时,他能将娴熟的专业技能获得有效的表达,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学生来说,一般发展则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用赞科夫的话来说,“一般发展,就是指心理活动的多方面的发展。一般发展区别于智力发展之处,就在于它的含义中不仅包括认识过程,而且包括意志和情感”。这样,我们就必须以“一般”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关注和评价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中现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自主课堂界定为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论。

从微观上说,我们可以认为自主课堂是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之所以作出这种判断,是因为基于教师的教学自主必然导向一种反思性实践,通过反思性计划、反思性教学和反思性评价,把教师从例行的、冲动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促使教师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行动,成为更富创见的专家教师。而基于学生的学习自主必然导向自主学习的构建,这意味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能把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有机结合起来。在这里,教师的教学自主对学生的学习自主起促进作用,如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教会学生有效利用学习资源等。这样,区别于“教师中心”的课堂,强调教师的教学自主并不构成对学生学习自主权的漠视;区别于“儿重中心”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主,并不构成对教师专业责任的否弃。恰好相反,二者相互促进,教学自主是学习自主之基础,学习自主是教学自主之检验。因此,作为教学形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自主”,即把自主作为达到教与学的目的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综上所述,自主课堂是建基于师生充分自主基础上的导向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一般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论和教学形式与方法。有必要指出的是,我们强调自主,并不否弃责任。自主与责任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自主的人同时也应该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自主并非放任,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权力与义务统一,自主与责任并在,自主首先必须承担责任,自主性越强,责任感也就越强。我们所弘扬的自主性,是“个人在其生活的世界中,通过对决定命运的事件自愿承担贲任来抉择如何实现他自己”的自主性,是具有健康、丰富人格的自主性。

三、自主课堂的操作

(一) 自主课堂的操作主体分析

从教学主体的角度看,自主课堂包含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两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自主

对教师而言,课堂是一种独特的环境,他必须依照自己的专业信念,运用教学机智和实施反思性教学;在运用教学机智中提升教学情境适应性,在反思性教学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般认为,教师的教学自主主要体现在“自我修正能量”③上。它表现在教学活动之前、之中与之后,并发生在社团和专业活动背景之下。

2.学生的学习自主

学生的学习自主是自主课堂的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他的学习是自主的。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

3.教学自主与学习自主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自主与学生的学习自主是一个程度相关变量。对此,我们可以从“发展矢量”和“课堂平衡”两方面进行分析。

所谓发展矢量,指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和学生的一般发展过程是一个矢量变化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一般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在同等条件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学生的一般发展越充分。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自主为学生的学习自主提供专业支撑;教师倚赖专业成熟,经由学生的自主构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水平。在这一意义上,教师的教学自主与学生的学习自主之间是同向矢量关系。

运用发展矢量原理理解课堂,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在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重视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而不应在“以学生为主”的教改潮流中忽视教师的应有价值,或以此为借口否弃教师的专业责任。

所谓课堂平衡,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两个端点,课堂教学要在这两个端点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促使课堂教学和谐化。在此意义上,教师的教学自主程度与学生的学习自主程度之间的关系是:随着教师教学自主程度的增加,学生学习自主程度减弱。

课堂平衡原理对科学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这就是,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境,教师的教学自主程度应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自主程度亦会有所变化。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关系是动态变化的,至于何者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变化的、确证的。

(二)自主课堂的操作要素分析

为了清晰地展示自己课堂的操作,我们把自主课堂的操作要素抽象、简化为自主情境的创设、自主学习的经营、自主交往的构建和自主体验的获得四个方面。有必要说明的是,这四个方面并非四个步骤,更不是模式化的程式。

1.关于自主情境的创设。自主情境即自主性课堂教学情境,它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自主情境,总的来说可分为智力性自主情境和非智力性自主情境两大类。智力性自主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利用认知发展的同化与顺应机制激活思维,并使之作用于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聚散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搜索性和调控性,比如反映问题层次的逐步接近式情境、提示联系的矛盾碰撞式情境、激活迁移的多样变式情境、问题解决的发现探究式情境、“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反馈深人式情境等。非智力性自主情境是指作用于学生的情意状态、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合作交往过程的条件氛围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主体的中枢活动包含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意向,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在课堂中,教师应努力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和娴熟的技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表扬激励、引导、参与、组织交往活动等手段,创设生动直观、情趣相生的学习情景,充满激情、活动热烈的交往场境,情真意切、陶冶心灵的艺术氛围,相互悦纳、宽松和谐的心理沟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2.关于自主学习的经营。自主学习是自主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这是因为,区别于“教师中心”和“儿童中心”,这里的自主学习有了教师专业责任的保障,有了学习主体的凸现和学习意义的构建。自主学习的经营,就是学习恬动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整合。对于教师来说,经营学生的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活动的合理设计与开放组织。关于活动的设计,宜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再发展过程以及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多向信息沟通、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基本方式。关于活动的组织,关键是对自主学习要义的把握,诸如围绕问题展开,突出学习过程,注重学习体验;问题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完成,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与个性品质的发展;创设动态开放、知情共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利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及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

3.关于自主交往的构建。师与生、生与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是自主课堂赖以存在并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交往是师生间、学生间、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与教师学生间的互感互动。课堂中的自主交往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它联系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牵动着问题解决的宽度和深度。自主交往的意义构建以“积极学习时间”⑤为基础,以调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行为、开展合作学习为重点,着力营造引起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自主交往场”。在“自主交往场”中,问题的解决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群体与个体互动来完成。

4.关于自主体验的获得。自主体验是指师生通过个人化的内部加工获得知识、方法、逻辑等方面的教学体验。它既表现于受情感驱动的参与行为,又反映所思、所悟带来的认知与发展的愉悦。获得自主体验的基点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一般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是反思性实践。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他认为教师观察实践的四个视角是:第一,自传反思所提供的视角,即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自传经历和作为教师的自传经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源泉;第二,学生所提供的视角,即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眼中发现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发现他们给予肯定或感到压抑的那些教学行为是什么;第三,同事的感觉和经历所提供的视角,即教师可以把同事作为借鉴、顾问或批判型朋友,就自己的教学和他们进行批判性对话,在对话中,分享同事对教学的理解;第四,文献所提供的视角,即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实践领域之内或实践领域之外的文献,确定自己在另类理论框架内的位置。[9]当教师通过上述四个相互区别但又相互联系的视角观察教学实践时,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批判性反思就会出现。更进一步,由批判性反思所达成的专业发展会带来深刻、持久的专业体验,以及由此引发教师对生命意义的向往和追求。而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的基本方法是:第一,通过学习活动的全方位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已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中介”用于学生认知加工和自组织过程;能力则作为加工过程的规则和方法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品质成为认知发展的基本保证,它促使意识、价值、情趣、态度得以升华。第二,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恰当运用教育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课堂的角度来说,常用的课堂激励主要有六类:(1)把学生的兴趣集中到学习内容上;(2)强调学习内容的相关性;(3)帮助学生保持对成功的期待;(4)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成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5)表达对内容的兴趣并使积极性具体化;(6)提供成就反馈与奖励。其中,每一类策略又可以生发出若干具体激励措施。⑥这些激励策略和措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有重要参考价值。

上述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课堂生活,它们渗透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为我们进一步构建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①美国学者里德利(D.S.Ridley)和沃尔瑟(B.Walther)曾写过一本题为Creating responsible learnets—The Role of a Positive Claroom Environment的书,国内有些学者将之译为”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参阅[美]里德利、沃尔瑟著、沈湘秦译《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不过,从英文表述看,”Creating Responsible Learners”强调学生自主,有”以学生为主”之义;而”自主课堂”这一范畴更适合表达教师教学自主和学生学习自主之间的综合与平衡,更适合构建一种区别于”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的新型课堂。

②主体间性是主体间关系的规定性,是主体与主体间的理解性、通融性和共识性。参阅熊川武等著《实践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1-72页。

③所谓自我修正能量,是教师意识到、参加于、投入到教学认知过程并不断改进它的功能。参阅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④所谓确证,是指从事教学的人在主体意识的指导下,通过行动,表现自己的主体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确证有一个过程,已经确证的是”现实主体”,正在确证中的是”待证主体”,现实主体与待证主体是交替变化的。参阅熊川武著《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116页。

⑤”积极学习时间”这一概念强调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参加了”学习并不意味着他”参与了”学习,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积极学习时间,也就是说,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落实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上。参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52—356页。

⑥关于教育激励,特别是课堂激励,有学者作了比较详尽的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熊川武等著《实践教育学》[M]第六章,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197页。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有效课堂实施方案

有效教学研究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心得

构建有效课堂实施方案

有效课堂改革实施方案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