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上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18 08:32:51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四上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白银区第二小学何花梅

第一学期的体育工作将要结束了,在本学期我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我的体育教学主要从三点来进行总结。

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

第三,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

推荐第2篇:苏教版小学四上《九色鹿》教学设计

《九色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会读本课生字词,重点学写“誓”这个生字;能读准本课的四个多音字。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住关键词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概括故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来感受人物品质的方法。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调达和九色鹿各有什么特点? 语言文字训练点:

1.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联系上下文,通过对“立即”的理解,体会到九色鹿在危急情况下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

2.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九色鹿处在重重包围下,斥责调达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肮脏嘴脸,从而使自己转危为安。感悟其机智勇敢的品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小组内进行认读、检查。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九色鹿和调达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千百年来它深受人们的喜爱。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到了,这个故事就是——《九色鹿》。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课文都预习了吗?来,告诉老师你读了几遍课文?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文读得越多,领悟的也就越多。看来大家都做了充分的预习,那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啊?

第一关:词语关。【练读、开火车读、齐读】

课件1:斥责 挣扎 愤怒 郑重起誓 灵魂肮脏 皇榜 发财 浩浩荡荡 残害无辜 看样子这些词语难不倒大家,现在老师可要增加点难度了。 课件2: 多音字【练读、指名读、齐读】 处在 调集 暴露 背信弃义 住处 调达 泄露 课件3:指导写字。出示:誓。

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有的同学在书写“誓”这个字容易把上面的折加上一个点,变成拆言了。

②大家知道誓这个字为什么会由折和言两个字组成吗?

在 古代啊,人们起誓是一件十分郑重严肃的事,他们在发誓时常常手拿枝条,发完誓就把枝条折断,意思是如果违背了誓言的话,下场就会像这根被折断的枝条一样。 那说明这个誓言怎么样?(誓言是表示决不违背的承诺。)对,说出的话就必须要做到。你看,知道了誓这个字的来历,我们就能牢牢地记住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 --折了。

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上下结构的字怎么安排才能写美观了?你观察的真仔细,对,两部分都要写的矮胖一点。要注意上忍下让。各部分距离要近点,结构要紧凑点。拿起手和老师一块写一下,边强调:这个字里的竖都要写的短一些,言的第一条横是长横,三条横的距离要稍微近一些。 ④学生各描红、书写两遍。

2、第二关:朗读关 词语是没问题了,课文读得怎么样呢?大家觉得哪个段落最难读?老师就抽查这个段落。

3.指导归纳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①课文读完了,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找 两个学生归纳,预设:如学生概括不全或者说得啰嗦,提示:这么长的课文要用几句话来概括确实有一定难度,给大家一点小提示:故事里主要人物都有谁?他们之 间发生了什么事?如学生概括的好,就直接肯定概括方法:你看,这位同学在概括的时候就运用了一个小窍门:抓住几个关键人物,思考他们之间主要发生了什么 事。】 相机板书:

九色鹿

——→

调达

←——

出卖

②小结:简单点说就是九色鹿救了调达,调达却出卖了九色鹿,最后调达受到了惩罚。

③指导概括方法:同学们,故事类的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有一个小窍门:可抓住几个关键人物,再思考他们之间主要发生了什么事。

三、精读感悟,深入探究。

1、过渡:文中的两个人物性格非常鲜明,请默读课文,思考九色鹿和调达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 ~~~~ 画出描写九色鹿的词句,用____画出描写调达的词句,并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预设如下: A、感悟九色鹿的舍己救人。

你画了哪些关于九色鹿的句子?交流一下你的感受。预设如下:

(1)【第2自然段】 ①相机评价:你很会读书!(或真会抓关键词)你关注到了九色鹿的动作,从“立即纵身跳进”这几个关键词语体会到了他的勇敢。

② 他究竟勇敢到什么程度了?同学们再联系上文读一读 ,想一

想。 ③ 激情描述:在调达眼看就要被淹死的危急关头,九色鹿毫不犹豫地纵身跳进了波涛汹涌的河水中,却丝毫没有顾及到自己的生命危险。这真是一只---指名俩个学 生说(这真是一只勇敢的鹿,这真是一只舍己为人的九色鹿。如果学生只会说勇敢,可提示:勇敢到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这叫什么?---舍己为人。)(板书: 舍己为人) ④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九色鹿的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

指名读,读得绘声绘色的评价语:“你的朗读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只舍己救人的九色鹿!”读得不好的指导方法:读得语速稍快些,是不是更能体现当时场面的紧张和九色鹿的毫不犹豫。

齐读,评价语:“你们读的真棒!让老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中,九色鹿奋不顾身救人的身影!”

⑤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九色鹿的动作,感受到了九色鹿舍己为人的精神。看来,抓住人物的动作来感受,就可以感受人物品质,这真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板书:抓动作)

(2)继续交流,你还画出了哪些写九色鹿的句子?接着交流。第 5段 你很有自己的见解,这位同学在感受九色鹿的品质时是抓住了九色鹿的----语言来体会的。(板书:抓语言)九色鹿救了调达,但却不要回报,这真是一只不图回报的九色鹿啊。

(3)继续交流,第1段。这是一只漂亮的九色鹿。 B、感受调达的信誓旦旦和背信弃义。

1.过渡:同学们,能遇到这么一只舍己救人却又不图回报的九色鹿真是调达的幸运,那么调达这个人物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都找到了哪些描写调达的词句?

2.交流出示描写调达的三段话:第3段和第5段及调达进宫告密的句子。咱们找两个同学来分别读读这三段话,大家对比一下调达的前后变化,感受一下调达的真实面目。 你觉得调达是个什么样的人?

交流预设:见利忘义,(他见到的是怎样的利,忘掉的又是什么呢) 背信弃义,(或你怎么感受到的)(前面调达发誓一定要报答救命之恩,可是后来却出卖了九色鹿)想象一下,调达会怎样发誓?你看,之前信誓旦旦,后来却出尔反尔,不守信用,真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

忘恩负义,灵魂肮脏,让学生具体谈感受。(或你怎么感受到的)

3.同学们,你看,刚才我们在感受调达这个人物品质的时候,就运用了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和语言。C.感受九色鹿的机智过人,

1.如今的调达彻头彻尾的变成了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此时此刻,处在重重包围之中的九色鹿能否化解这场危机呢?它又是怎样化解的呢?

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① 指名读句子。

②九色鹿的话彻底的揭露了调达的丑恶嘴脸,国王听了,心里会怎么想?你看,身陷刀枪箭斧包围的九色鹿,仅仅用几句话就能让国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但化解了一场危机,还惩罚了调达。你觉得这还是一只什么样的九色鹿?是啊,多么机智聪明的九色鹿啊!

③当看到了调达出卖了九色鹿时,你是什么心情?让这份气愤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试试?

评价语:真是字字铿锵有力,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慷慨激昂的九色鹿! ④让我们站起来指着调达一起来读。(齐读)

⑤同学们,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背信弃义的调达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如果时光倒流,调达又站在了皇榜前,他正准备进宫告密,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四、拓展延伸,感悟道理。

1. 小结:同学们谈的真好!俗话说的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做人就应该守信用。老师这里这里有几句诚信的名言送给大家。

齐读: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2.你想说什么?

五、小结、布置作业

同 学们,在古代就有很多讲求诚信的典范,像汉朝大将韩信 “一饭千金”的故事。孔子的弟子“曾参杀猪”的故事。课后大家阅读这两个故事。 也请同学们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故事,将他们记在你的阅读笔记本上。让我们多一份诚信,时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那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阳光和欢笑。

板书: 救

抓动作+语言

机智 九色鹿 舍己救人背信弃义

——→ 调达 ←—— 出卖

信誓旦旦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四上《猫》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上:《猫》教学设计

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双凤小学 宋惠斌

联系电话:13878577420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课。

【设计理念】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抓住文章的“神”就能整体把握全文。在教学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以此为学习文章的突破口,即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又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从语言的表现形式,到语言所承载的意义,进行全方位的训练。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其次,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猫,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力求人文性与工具性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材分析】

《猫》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第三课。本组教材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课文内容由“情”编织,既有动物之间的感情,又有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需要执教者充分利用本组课文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自主学习。而本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好本课能为学习后篇文章同样是老舍先生写的《母鸡》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都见过,很多学生家里都养猫。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模仿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辟、痒”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4、感受作者围绕总起句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5、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6、读写结合,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写同一种动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写法。

(设计理念:新课标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以此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特点,确定以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成年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难点:

1、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2、感受作者围绕总起句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其一:新课标指出:中年段学生在阅读中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此为依据,根据文本特点,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此教学重点。其二:四年级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一般的构段方式,并能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写文章,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能较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法】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击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句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对比阅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

引导学生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①、自学生字。②、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关注学情,要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制作课件

3、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主要步骤】

本课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重点讲读第

一、

二、三自然段。第二教时讲读第四段,品赏“人爱猫,猫亲人“的句子,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对比阅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用具体事例写一段话。)

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辟、痒”的写法。

2、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读顺课文。

3、能揣摩

一、三自然段的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4、初步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

重点:

1、体会成年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围绕总起句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田字格【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先谈“猫”

1、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你家的猫是怎样的?或者是你们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2、我也喜欢猫,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我国著名作家老舍也很喜欢猫,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猫】齐读(设计意图:谈论自己的宠物猫必定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导入,学习的兴趣已被撩拨起来;再加上几幅可爱的小猫的图片,相信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初学课文,感知“猫”

1、检查预习情况。

师:老师先来看看大家课前功夫做的怎样。

(1)朗读生字词。

性格 贪玩 尽职 开辟 抓痒 任凭 跌倒 碰撞无忧无虑 屏息凝视 丰富多腔 枝折花落哪个词语不理解的?学生提出:“屏息凝视”、“丰富多腔”、“任凭”。三个词语,在讲课中解决。

(2)学习生字同学们,在自学生字时,你认为哪个字比较难记或者哪个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的呢?

学生交流示范写:痒、辟学生练习写字。

(3)检查读书师:哪个同学愿意来读读课文?

四名同学读书,纠正读音。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师:你真会读书!你读懂了课文主要写猫性格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和淘气)。板书。

(设计意图:找出总写猫的句子,是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它是深入感悟的前提,是本环节应达成的一个主要目标。与此同时,这一环节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这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精读“古怪”, 感悟“猫”

1、猫的性格古怪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自然段。

预案: ( 注:“△”表示顺序随学生课堂交流而定。)△老实:抓住“乖”字,类比生活体验,品味读好写猫“老实”的句子。

△贪玩:抓住“一天一夜”、“任凭… … 也… …”用它说话。

品味猫贪玩表现时引导想象:

①、猫贪玩出走后,小猫想妈妈了,站在墙头上不断的呼唤:“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呀?我想你了。” 但(学生接读它决定出去玩玩,就会 … …不肯回来)②、老舍爷爷想猫了,他拿着猫最喜欢的鱼,一边敲着碗一边叫唤:“猫咪猫咪,你在哪里了?今天有你最爱吃的鱼呢?“但(学生接读它决定出去玩玩,就会 … …不肯回来)③、老舍爷爷还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想对所有的读者说:(学生接读它决定出去玩玩,就会 … …不肯回来)可见,这真是一只(贪玩的猫)。

(设计意图:情景引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句子的意思,不知不觉中感悟语言的魅力。)用“任凭… … 也… …“造句。

过渡:猫既老实又贪玩,的确古怪。它的古怪还体现在哪里?

△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抓住“屏息凝视”“非… …不可”

(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课文通过写猫工作时认真负责,可以一连几个小时有意地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来突出它是多么尽职;“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①结合插图先说说什么叫“屏息凝视”。

②“屏息”是否就是不呼吸了呢?

③连几乎听不到的呼吸声都要控制,那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生练读)④同学们,我们看着屏幕上的小猫,屏息凝视,体验10秒钟。交流感受⑤体会“一连”“非……不可”:同学们,“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按三个钟头来算吧,三个钟头是多少分钟?(180分钟)又是多少秒?(10800秒)是10秒钟的多少倍?(1080倍)而我们刚才才体验了10秒钟啊!(生激情朗读)可见,这真是一只(尽职的猫)。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了解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屏息凝视”是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在教学中,我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观察图片,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自己去理解,体会,深层次的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通过“屏息凝视”一样物体10秒钟体验猫抓老鼠的情景,感悟猫的尽职)小结:

请大家看黑板,老舍爷爷的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这样一组一组截然相反,互相矛盾的表现统一在猫的一身,就使猫的性格变得不同一般,令人捉摸不定了,因而显出了它的古怪。你看多有意思的猫啊,同学们,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写出了猫这种矛盾的古怪性格,自己默读找一找。(生默读后同座位交流讨论。)△高兴和不高兴: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板书: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品味\"丰富多腔\":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丰富多腔?不知道没有关系,让我们来模仿一下猫的叫声。

a、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生:齐叫\"喵--\")b、如果猫听到主人叫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生:齐叫\"喵\")c、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生:齐叫\"喵……\")d、如果猫正伸出脖子来给主人抓痒,它也许会非常舒服地细叫一声-(生:齐叫\"喵\")e、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生:\"咕噜咕噜\")师小结: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猫的叫声\"丰富多腔\",老舍爷爷真不愧为一位语言大师。仅仅用了四个词语,就让我们看到了活灵活现的猫。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体验猫的不同叫声感悟“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从而理解猫的叫声是“丰富多腔”的。用体验、模仿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学的开心,学的轻松。)△胆小和勇猛: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板书:勇猛、胆小。

小结:透过对立、矛盾的性格,体会猫的性格的古怪。

过渡:猫的性格如此古怪,老舍爷爷却非常喜欢它,你喜欢这样一只古怪的猫吗?我们一起把

一、

二、三自然段读一遍,读到你喜欢的句子,可以站起来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此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猫的老实贪玩又尽职的特点,体会文字背后所饱含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反复朗读表达喜爱之情。此外,体验 “屏息凝视”10秒感悟猫的尽职;用关联词语说话;学猫叫理解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和丰富多腔等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四、设计悬念,思考“猫”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古 怪 猫老实 贪玩 尽职高兴 不高兴胆小 勇猛 老舍可爱 淘气

推荐第4篇:四上教学反思

《观潮》

《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沛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沛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形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这一环节的设计,充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雅鲁藏布大峡谷》

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学期的课文安排增加了自读课文的篇数,而且在篇目安排上也不再是自读课文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篇。我想这是加强了对学生自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一如既往地主要强调学生的自读理解的能力,与上一课不同的是,我讲资料图片的欣赏放在入题之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一个具体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初读臵疑时就能结合自己脑海里对大峡谷的印象来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鸟的天堂》

课堂一开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一问题调动起学生兴趣,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切实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臵。“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先解决哪个问题比较合适呢?”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的思路,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为学生走向主体性、走向自主探究作了潜移默化的诱导。这样,既让学生充沛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起来也就自然会兴趣浓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爬山虎的脚》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很积极。在后来的作业课中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

我深深地感触到:

1、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体验的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

2、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要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兴趣。

3、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美术、音乐等的有机结。

4、学生资源是最丰富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蟋蟀的住宅》

这节课设计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首先目标引路,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巨人的花园》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朴实的童话故事,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正是这些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显现出来,但所有的情节变化都以墙为线索,所以我在教学这课时,就以“墙”为切入点。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出与墙有关的对比变化。结果,有的组发现巨人砌墙前与拆墙后花园情形有了很大的变化:之前花园风景如画,之后却花不开,鸟不来,还有的组发现巨人砌墙与拆墙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先前他表现的很自私,之后变得宽容了……然后我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发现用列提纲的形式板书到黑板上。最后,再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整堂课上都是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取向,我只是充当了引导者,参与者。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去年的树》

本课是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对话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教学的策略上,我围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通过充沛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从而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话中的意思、情节,如在自由读时,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为了寻觅好朋友所到过的地方,于是学生找出了从很远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词语,我随即板书,从这些句子、词语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节,学生就会理解到小鸟千里迢迢、力尽艰辛找朋友的过程,理解到童话要表达的意思,体会到小鸟对友情珍惜的情感了;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演读故事的情节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更是在这语言文字的演绎中,逐步感悟内化,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的语调高扬一点,有的稍低沉,有的边读边做动作,还有正象人们所说的真是“七情上脸了”,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们纯洁幼稚的童心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演绎;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形的介入以及学生读悟后拓展想象让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既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能力也让学生感悟童话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收获较大的,但毕竟我教学经验尚浅,同时真的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节课我也觉的存在着不少的遗憾!如在学生对角色的感悟方面,我是觉得部分学生还不够深刻,原因是对一些关键词的读悟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如果我不是心情过急,可让学生走上讲台演绎对话,说感受,可能就会带动得好些,这是其一。其二,在小练笔得过程中,如果我能提示一些童话得写作特点,可能就会引导出一部分尖子能用童话式得语言丰富故事得内容,为学会童话奠定基础。

《白鹅》

在教学是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学生都能认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表演鹅吃饭的情节时,能把鹅吃饭“架子十足”、“从容不迫”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鹅老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充沛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猫》

在教学中我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不仅关注他们的本生的感悟,更关注在老师的指导下的提升感悟。第二自然段的句子,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与学生实际的理解有距离,特别是“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个句子。为此,我设计了三次提升(首先是比较朗读,其次是以梅花图引发美感,最后提出反问引起思考),让学生的学习价值得到实现,而不是在课堂中虚度光阴。那么,用什么可以显示出学生的感悟在提高了呢?这决不是附和性的意见,一个强有力的检验便是朗读,读出自己的特色,而这篇文章又适宜用朗读来体现,当然在实际学习中学生由于对句子的一再提升的认识而读得津津有味。

《长城》

新课改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这节课在时间分配上有些拖沓,使得练习题无法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完成,只能留到课后作为作业。所以说,老师备课要对大纲、课标、教材有较深的理解和钻研,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状况也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层次,能说到什么水平,而应该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老师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并规范凝练自己教学语言,更好的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速率。

《颐和园》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我深深感受到学生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原以为学生答不出来的问题,却出乎意料地答得很好。比如:仁寿殿的特点应是充满皇家气派,我事先觉得学生说不出来皇家气派这个词,然而却说出来了。在学习长廊这一部分时,有个学生在没有老师提示的情况下居然说出了由点到面的写作方法。

另外,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每了解一处建筑时,都应该联系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宏伟的博物馆”这个总体印象。又如:为了使学生感受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宏伟的博物馆,我找了很多图片来辅助教学,教法上比较陈旧,这一课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组学习一处建筑,由学生们自己查资料、查图片,自己动手做演示文稿,介绍那一处建筑的特点,老师只是做一些必要的指导或点拨即可。

《搭石》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觅美的画面。学生每寻到一处美,教师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惊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给予是快乐的》

在这堂课中我仍然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重点通过读来让学生理解课文。本堂课我采取了:自由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我很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包括读得节奏、读得重音、读的表情等我都指导得比较到位。我感觉学生的读也还是比较令人满意。通过读学生也较好得理解了课文中几位人物的情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篇课文故事性非常强,我认为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课文所有传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完生字词后,就让学生标段后,把课文分成几个大部分方便学习,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课堂其实是很随意的,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也可以同桌、四人小组读书,学习任务是通过读书可以了解文中的三个故事,并且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明白文章所传达的感情。

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他们有的自己读、有的和伙伴分角色读,有的还把对话和一些故事片段表演了出来,在活动结束后,我再组织学生全班一起学习课文时,已经从孩子们的朗读声中和他们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已经有所感悟。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了,对于学生读课文,放手也是一种好方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为了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⑴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⑵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⑶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学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

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教师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好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在读课文时对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课文同学们都对课文感受很深的段落进行了标记,有的同学画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谈的也不错,这说明通过读课文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同学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下节课当中应带领学生再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

《电脑的住宅》

在本节课的一开始时,初读课文我觉得用列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较好,这个环节的确不错,因为这篇课文的条理清楚,讲述具体,语言风趣,吸引力强。落实初读时,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读通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形象生动说明电脑住宅的功能和作用,课文运用了想象和联想,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同时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选词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完全是一对一的关系,这一练习为下一个教学环节提供了语言积累。课中开展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作表演,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客人”介绍电脑住宅,推选讲解员。讲解时允许学生使用课本语言,激励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实现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协调发展,这是这节课的高潮部分,是一些优生大显身手的时刻,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只能作为听众了,也就自然充当了“客人”的角色,即使给他们作为“评委”来评价表演的同学,他们也显得有些困难。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教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令我最困惑的是一点:题目《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究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教学参考书说是“拟人”,但是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却不少学生说了“比喻”,他们认为这是把植物的种子比作乘客。忽然,我也愣住了。想一想,其实学生说的也不无道理。我们一直强调所谓拟人,就是赋予事物人的思想、动作、语言等等。但题目却没有显示出相应的思想、动作、语言,如果硬说是“拟人”的话,确实与之前定下的判断原则相矛盾。有老师也认为是“比喻”,他也这样教给学生。但是,令我顾虑的,是教参······经过短暂的挣扎后,我决定还是跟随教参的说法,勉强跟学生说这是“拟人”。我知道有不少认为是“比喻”的学生不服气,但那种连我自己也说不清的情况下,只有跟着教学大纲走了。

推荐第5篇:四上个人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工作总结

2018年1月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在忙碌中结束了,这学期虽然紧张忙碌但很充实,和学生们在一起总是很快乐!本学期我积极完成教学工作,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任务完成情况。

一学期来,我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抓起,从课堂上的遵守纪律到平时作业的书写计算等方面展开训练,及时给表现好的学生评定红旗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也有了一个新的提高。

本学期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每天分层对学生提出计算要求,学生的口算、笔算的速度、准确率都较原来提高很多。在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方面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

二、主要成绩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基本养成,学生的口算练习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达标,有的孩子计算速度已经非常快。课堂中注重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有的学生还表现出了非常强的表达能力。工作中注重和家长的交流,及时的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有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主要集中在: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这

两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还不能够完全理解。解决问题的难点在于学生理解题意方面,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理解题意的练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会理解和掌握的,另外在图形的认识上仍有个别学生掌握的不太好。

2、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到了学困生,中间部分的学生关注较少,在以后的学习中力争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3、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上课注意力仍然不够集中,小动作还是不断,希望在下学期中能想出更好的办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加强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总之,本学期我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努力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作,孩子们在思维方式上,在学习能力上,在学习成绩上,孩子们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推荐第6篇:四上家访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南关小学 四二班上期家访工作总结

产业集聚区南关小学 孟艳芳

教育是个大家庭。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积压施其职,并互相促进。

为进一步搞好要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好各种教育力量,本学期我走访了部分学生家,了解了他们的情况,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好下个学期的工作,现将本期的家访工作回顾如下:

一、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

1、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培养其成才的心理。现在的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大,具有将孩子培养成才的强烈愿望。因此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包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购置充足的儿童用品,提供广阔的学习渠道和媒体。有的家庭还为子女布置了专门的小房间用于学习。

2、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内容。现在的学生家长年龄都在30-45岁之间,他们本身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并讲究教育的方法,经常帮助子女解决一些在学习班上的困难,这对班级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二、现代家庭教育的消极因素:

1、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从而使孩子形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议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懒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班级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2、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劳动等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了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班级工作开展不开。

3、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不少,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家长虽然将其子女交于父母管束,可是爷爷奶奶不是宠爱有加,便是有心无力,管束不下。这使班级课后的工作落实不下来。

4、现代社会学习班渠道和媒体的多样性使学生有机会获得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这是好事。可是学生的自治力较差,不能很好约束好自己;另外诸多的媒体如电视等中不少黄色、暴力,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心理品质。

推荐第7篇:四上年级组工作总结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四年级工作总结

本学期接任四年级年级组长工作,回头审视,一学期的年级工作让我们感受到了领导的关怀与帮助,感受到了年级组老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感受到了学生成长路中带给我们的一个个小确幸。

本年级现有学生144 人,教师9名,5名为新加入成员,踏实肯干的主科教师加上多才多艺的音美教师,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积极进取的队伍。

工作中,我坚持多一份亲力亲为,比如年级承办的茶道、年鉴文字的撰写以及本学期校园网的8篇报道。当然,工作中也曾遇到困难,我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是否欠缺艺术性,勉励自己对同伴多一份理解,也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我收获到了来自于同伴的逐渐认可。很幸运,平时总能得到张主任对于年级组共同体建设的悉心指导,让大家团结在一起。俞老师在给洪老师代课两周期间,组内考虑到她工作量过大,建议由配班带班,可俞老师还是自己抗了下来;胡琛老师擅长智慧管理;本学期,胡老师女儿生病一个多月,吕畅老师总能主动并很好地接手班级工作;许林霞老师得了慢性肺炎,不听医生劝告却仍坚持上班,接手班级班风学风均取得了一大进步;沈惠老师常常加班辅导学生;王晓磊老师对待学生充满慈爱,有孩子在彩虹语录中写到“新学期,我变得喜欢数学课了”;赵丹老师虽不任教本年级,却对年级工作非常热心,总能主动问我是否需要帮忙;王岚老师常跟我说的就是“有事你尽管叫我”,同伴们这样的工作热情感染着彼此。

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工作理念,将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促人发展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组情和学情,确立本年级的育人目标为“自主自信,快乐合作”。现将年级工作总结如下:

一.踏实教学,提升学习能力 本学期,各班的科学和数学老师以及两个班级的语文老师均有调动,这对原本教学较平稳的四年级带来了一定挑战,于是,如何使35分钟的课堂产生乘法效益成了每位老师的追求和梦想。

每班实行小组合作制,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座位编排、教学环节、评价方式都围绕合作学习展开。我们发现学生变得积极活跃,相互交流增加,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更是成为了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期中检测,各科成绩较平稳,班级差距基本与之前持平,在年级质量分析会中,我们提出今后的教学目标是在平稳过渡之后,争取做到稳中有升。围绕本年级的学情,我们开展了以下教学工作: 1.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在数学组的引领下,语文和英语也开始实行导学案,布置分层作业。例如数学的星级作业,英语的选做作业等。思训课上,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做导师,一道道数学题在自己制作的课件中逐步向大家讲解。同时,组内进行了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或易错题活动,孩子们用自己梳理的内容给大家上了一堂别样的复习课,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得到了锻炼。 2.提高书写、写作能力

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本学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掀起一阵大练钢笔字的热潮,进行了以“书写经典,传承文明”为主题的书写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和进步作品。我们将在每学期定期开展书写比赛,营造良好的练字氛围,形成写字教学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年级组按照学期初计划,各班创办各具特色的班刊,每一期班刊的出炉,都在年级中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博采众长。一班的《春芽》通过高频率地出版刺激学生的写作热情;2班的《妙笔生花》有优秀作文、片段的赏析以及作家的小故事等,编辑任务交给各小组完成;3班的《心语》每期有主题,让作文真正来源于生活,用俞老师的话说:现在很多孩子写作都刹不住车,游刃有余;4班的《小荷尖尖》中英文章结合,每期有特别推荐文章。感谢洪玲老师出的金点子,设计了“录用通知书”和“稿费”,并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所挣的稿费。有家长在成长手册中写到:作文通过约稿的方式激励孩子,效果明显,孩子兴趣很高,也更爱看书了。的确,看着孩子们写作欲望得到了增强,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很欣慰。今后在实践中慢慢改进,形成学生获益,老师轻松的良性循环。 3.关注薄弱学科

期中后科学老师做了调整,考虑到是第4位接任老师,为了能让孩子顺利过渡和让家长理解,我们主动寻得教导处的指导帮助,对新老师的课堂进行跟班听课,及时发现问题沟通调节,各班主任都很主动指导孩子利用课余巩固科学。在吴学智老师的帮助下年级组对新老师任教后的情况也进行了阶段性跟踪检测。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各班图书角添置了“科学实验课”等系列读物,年级组开展了“走近科学家” 活动,引导孩子了解身边的科学家,形成正确的榜样意识,并进行了汇报分享。

二.切实有效创平台,关注学生多元发展

为了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平台,锻炼才智,激发兴趣。这学期在重点创办班刊之外,在俞老师的分享下各班建立了微信电台,孩子们个个兴致高昂。每期节目以小组形式进行,常能看到孩子们自行开会商量播音事宜,渐渐地,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开始形成。播音内容涵盖英语、历史、美文朗诵、还有开心一刻及天气预报等,比如,为了更好地让健康、国学、科学流行起来,我自己班增设了国学小讲堂、体育频道和科学风暴。播音也有家长的互动参与。(分享音频)一个小小电台,让孩子们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在提升,更欣喜地听到了越来越自信的声音。我们相信:今天甜甜的童音飘向千家万户;明天张张笑脸将放飞理想,奔赴四方。大家都还记得文化节茶道的茶叶解说员吧,自信从容的全英文解说在高雅中增添了一抹亮色;还有学生动情的古筝演奏吸引了诸多来宾驻足观看,也还记得一年级的一名家长在日志中对四年级演绎的《少年中国说》的赞赏和触动。开学第二周,我们举行了以“分享、交流、碰撞”为主题的美国夏令营分享会,孩子们大方全面的汇报得到了同伴们的阵阵掌声,同时也通过汇报进一步扩大了大家的国际化视野 。

为了更好地完成年级育人目标之“学会合作 ”,组内开展“每月一乐”活动,活动体现团队协作性,如“吸管传纸圈”“长绳大家跳”“抱团”等,包括在迎新之趣味羽毛球赛中,我们都能欣喜地看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比赛总结时,更多的也是听到自身的反思,而不是对同伴的埋怨。学生逐渐意识到了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同时,班级之间的交流也增强了。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进一步让健康流行起来,我们在进行年段特色的羽毛球运动同时,让年级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了解制作了羽毛球运动的手抄报。

同时,针对当今孩子感恩意识薄弱的情况,教师节时我们倡导学生“只带抹布,不带礼物”,并结合“我是小当家”假日小队活动进行德育教育。比如4班,我建议孩子给家人做一顿饭,指导孩子自己策划方案,做活动预算,于是,孩子们开始构思菜谱,买菜、做饭一气呵成。水饺,西餐,寿司、美味的中餐,这一切,连家长都赞叹,原来,放手给孩子,孩子能还我们这么多惊喜!通过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也使家长感受到了孩子的温暖和挚爱,增进了亲子理解和沟通。

本学期孩子们在各自的平台上,收获了累累果实(获奖PPT)

亲亲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机会主动思考、有平台可锻炼、有活动可参与,他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相信:自主自信,懂得合作的孩子,定能拥有更大的未来! 三.家校合力共育人,助推家庭化学校

本学期年级教师变更较大,为了能让孩子顺利过渡并最大化受益,8月初,我和2班、4班的新接班老师分别进行了家访,炎炎夏日洒下的汗水换取了家长的一致理解,孩子在开学初也表现出了对新老师新教学的极大热情。有家长这样写道(PPT)

家长会上,各科老师跟家长做了进一步沟通,让家长心里的忐忑彻底消除,在前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统计出困扰家长票数最多的两大问题是行为习惯和情绪问题,因此,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家长沙龙,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学习。

本学期,很感谢学校给我们年级展现家校凝聚力的舞台,“亲心茶艺缘”带给我满满的感动,我们享受合作的快乐。前期,我组织家委会召开了四次会议商讨方案,提前将流程细化并做好分工,建立了微信群,提高办事效率。一个月来,一次次调整内容,一次次逐字逐句翻译校对宣传册,常常加班至很晚,看着家长们的热情,我又何尝不是累并快乐着呢?最终,我们以最少的经费做出了较好的效果,高雅的茶道定格了不人的记忆。

在学校的梦想导航引领下,我们开始以走进孩子、关注心理健康为突破口,进行教育教学活动。1月初,邀请了年级家委会会长徐宇青老师做了题为“天资差异”的分享会,徐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引领家长和老师读懂孩子,用MBTI性格评估工具对孩子做个性化的分析。大树可以参天,小草也能成绿,分享会带给了大家深深的思考,如何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有家长这样写道:感谢徐老师精彩的分享和学校的精心组织,希望今后还能不断推出像这样优秀的讲座,让我们能不断提高,配合学校和老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

为进一步保证校园安全,我们利用家长资源,邀请警官给学生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

家校合力,亲亲校园处处洋溢着家一般的温暖。

享受耕耘——班主任工作

本学期,担任四4班班主任工作,为了能让孩子们接纳并喜欢上我,我常与他们聊天,并用写悄悄话的形式与孩子沟通,拉近师生距离。单单爱孩子,母鸡也会这样做,但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事业。四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定型关键期,我在班级管理中通过抓德育细节来规范学生习惯的养成。有幸能与洪老师搭班,感谢洪老师针对班级情况提出“静能生慧”的理念,在工作上给了我很多指导和灵感。接下来将工作做如下总结反思:

(一)用心管理 1.小组自主互助式 斯宾塞曾说: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为了遵循以生为本的管理策略,因此,我们组建了以小组为单位的模式,促进学生的自身成长。平时向孩子灌输“人在一起不叫团队,心在一起才是团队”的观念。团队精神作为文化存在,不仅影响着班集体的发展,而且对每个成员的自身修养、自我管理,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渐渐的,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改变,比如收发作业,以前都是组长一人负责,后来孩子们主动分工,组内你收语文,我收数学,她收英语,效率提高了。也看到了组员之间学习上的帮助和在活动中的礼让。在我们班级里,没有值日分工表,全交给小组内自行安排,孩子们从之前的各扫门前雪到后来的抢着干活,本学期实行一日一扫制度,旨在培养孩子的保洁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2.班集体核心的建立

本学期通过自荐、竞选演说、民主选举的形式组建干部队伍。魏书生主张“在一个班级中,小组长能做的工作,班干部坚决不做;班干部能做的工作,老师坚决不做。”孩子进入四年级,我们开始适当放手,用餐不再带队,很高兴看到没有学生因为没有老师的监管而放任自己,午休时间全由班干部管理,有总结微信电台的、有指导练字的、也有当小老师主动讲解难题的。针对本班学生后进生较多的情况,班干部主动制定了各小组后进生的评比表格。班主任通过班干部会议指导其开展工作,做好班干部的坚强后盾。 3.小组捆绑式评价 开学初,我与各科老师商量,统一了评价方式,将各项情况最终反应到小组的表格上。每月一评,内容涵盖:。。。。为了赢得优胜组,他们会主动帮助平时行为习惯较差的同学;同学们也会以此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该月的两个优胜小组可以换一个抽奖机会。有减少作业量、和老师拥抱一个、当值日班长、我吃饭老师买单、还有谢谢参与奖等,学生都很好奇,也都积极参与到评比中来。

(二)潜心教学

班级的各科老师认真负责,大部分学生在新老师的带领下,表现出了新的学习热情,期中检测中大部分学科成绩在年级中均有提升。自身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课堂,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关注后进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让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为他们进步的基石。并有效利用微信电台、班刊和班级布置方面营造英语氛围,提高学生的英文素养。

(三)齐心共育

在班刊的出版时,我们请家长为小作家颁奖。以成长手册为载体,每周对班级情况进行小结,让家长适时了解近况。利用微信群,分享孩子在校生活。例如运动社交课上孩子们快乐的身影、作业中优秀的字迹、精美的国画作品以及奇思妙想课、校本课的精彩片刻等,家长纷纷感叹:原以为到了四年级,孩子们会很累,没想到孩子在学校每天都这么快乐。

一学期来,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工作均存在不少问题,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新的一年我们将在以下方面努力:

1.德育引领,落实育人目标

(1)以年级月小结为载体,树立榜样,评选年级美德少年 (2)完善并推广微信电台和班刊,促使学生多元发展 2.以教学为中心,师生共成长

(1)做好中低段的转折,培优补差,促进质量稳中有升

(2)从自身做起潜心学习,带领组内教师向骨干教师、科研教师靠近3.提升个人魅力,打造和谐团队

科学艺术管理,少一些管理痕迹,多一些支持、协调与服务。

老师们,教学是一曲爱的奉献,我们生命会因奉献而精彩,因开拓而闪亮,因耕耘 而芬芳,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追求精致,崇尚完美,共祝亲亲美好的未来!

推荐第8篇:四上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主任工作其实是一门艺术,一项技巧。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不仅是老师,还要是朋友。只要用心、用爱,就会得到学生们的爱戴、尊重与支持。回顾这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小结如下:

一、亲近学生,自我树立威望

每到下课我就来到班级,融入学生当中,与他们聊天,和他们交流,在这过程中,我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去体会,耐心、细心、真心、热心地干好各项学生工作。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创建了良好的班风、学风;了解班级及班级学生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学生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同时还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学生个人的生活环境等,以便与我更好地对症下药地教育每一个学生。

二、班干部队伍培养

创建良好的班风,必须要健全班委组织,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首先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干部队伍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以行为规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班级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扎实有效地加强班级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训练过程中,我结合学校制定的学校一日常规训练,结合《小学生

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四、引导学生参加自主教育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方面,实践活动要求有相应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活动又提供了应用和锻炼能力的机会。于是,我结合学校大队部组织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增强班级责任感,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悟自尊、感悟自我。每一次成功与“失败”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极好的自我教育。活动的自我组织和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自己成功和同伴的成功中体验到了奋斗的乐趣,享受着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感悟着人生的真谛,发展了自我、完善了自我。通过活动,使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加强了自律。

五、协调与任课老师的关系,与家长密切配合

作为班主任还要调和任课老师的关系平时互相帮助,有意见直率地提出来,又虚心地采纳他们的意见,经常与任课老师联系,发现情况及时解决,同时与家长用电话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如实反映其在校情况,共同商议,让家长来监督、鼓励和支持学生,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认同。使自己的工作行之有效。

班主任工作是有点复杂,但任务是繁重的。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

推荐第9篇:四上25课教学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任务: 1.生字、新词 2.读顺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体、主要内容、课文叙述顺序结构 4.细读课文:词语、句子意思;读好词语、读好三个场景,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动笔批注),标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和不解地方。 5.从课题开始,学习第一段落:(1)关注题目中的“中华”,从课题入手,提出当时的中华是怎样的?在1——6自然段中找,作标注;读对话,了解中华不振。(2)引读第一段落: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说那是——; 6.写字

7.可以安排听写生字 方式: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班级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词语。

2.学习第

二、三件事,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领悟表达方法及文本结构(运用衬托中的反衬修辞手法,过渡句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思考自己的读书志向。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认识反衬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再次感知内容思路 1.复习生字词

租界 模范 中华不振 帝国主义 闯进 巡警 吵嚷 惩处 训斥 耀武扬威 铿锵有力 喝彩 2.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回忆课文内容

思考:上面这三组词分别出现在本文的哪三件事中呢?

3.交流:少年恩来初到沈阳,听了伯父的话后,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常常想„„他都想到了什么?

二、研读文本,课内外结合,体会“中华不振”

(一)品词析句,体会“中华不振”。

到底发生什了一件什么事让少年周恩来真正理解中华不振?其中哪些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不振?

1.自学:自己默读

7、8自然段(第二件事),思考:(1)画出自己感受到特别深的语句,想一想,把体会写在书本上。(2)自主探究,语言中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来写?画出词语,透过词语是否感受到“中华不振”。(3)说说这样写、用这样词语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反衬:这是衬托中的反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利用主要事物相反的或相异的其他事物作陪衬。这修辞与对比有区别,在于反衬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对比表明的是对立现象,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作用:写法突出主题;用词精准等)(4)尝试读出场景的画面、真实的感情。 2.小组交流

(1)事情: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悟出:

哭诉——得意扬扬

指望给撑腰——训斥(不但不„„反而) (无奈,中华不振)

(2)把自己的朗读读给同学们听 (3)提出不了解的问题议一议 (4)准备交流展示

3.展示汇报、互动互助(朗读应有):

预设1: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行为、神态的词语,体会到妇女可怜,洋人可憎,巡警可耻可悲,围观群众无奈等。 预设2:学生对“中华不振”的体会还不够深入时,教师抓住妇女这一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采取的策略:

(1)对比读描写租界的语句和描写妇女的语句。

(2)引发思考:妇女“原指望”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3)进入情境:如果你在场,看到这幕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讨论:围观的人们和我们一样愤怒,但他们却“只能劝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体会当时的情境,引读:这个妇女的亲人——,她原指望——。谁知——,反而——。围观的中国人——。但是,——,——?只能——。

(二)资料拓展,理解“中华不振”。补充典型资料: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不允许中国人入内,中国人民愤怒了,他们联名向租界当局抗议,但外国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联系上述资料,谈感受,理解“中华不振”。 中国人为什么受到如此的歧视,受到如此的侮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华不振啊!

(三)有感情地朗读

7、8自然段。1.回读伯父说的话。

2.带着此时的感受读

七、八自然段。

三、静思冥想,迁移情感

1.从租界回来,同学们经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2.交流写话内容

3.深化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四、感情朗读,,感受周恩来的志向远大

周恩来,忘不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最起码的公道;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一个洋人专横跋扈;更忘不了一群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饱受欺辱,却没有一个人敢出来伸张正义,他正在认真思考!

(一)感情朗读最后段落,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呢?齐读—— 1.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忘不了中国妇女在自己国土上有冤难伸,为此他立志——(学生读课题)

2.他忘不了洋人在我国土地上耀武扬威,中国巡警却欺压自己的同胞,为此他立下一生的誓言——(学生读课题)

3.深化感悟:正是这个伟大的志向激励着少年周恩来在年青时代就努力进取,他在赴日本留学前夕,曾写下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齐读)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4.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应该为何而读书?(交流)

5.我们班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齐读)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6.看看这段落同样运用衬托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二)读中悟情,体会志向远大。同学为明理、做官、挣钱、吃饭而读书,周恩来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五、回顾全文,谈感受,亮收获

赏析写法: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已学过《赵州桥》); 学习人物品质:“不解地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想、沉思、铿锵有力等地方体会人物品质。 反复诵读,激发敬佩之情。 引读:

是的,当周恩来看到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时,他想(生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尽苦难时,他想(生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决不能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时,他决心(生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富强时,他决心(生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所以,当校长问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站起来,他铿锵有力地说:(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听写本课生字词,评价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评价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情况。

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了( ),立志(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我要为( )而读书。 3.用“原指望”和“不但不„„反而”连起来写话。 4.布置读关于写周总理建国后为国操劳的故事书。

七、板书: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

推荐第10篇:四上古诗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1、学会“缘”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了一篇庐山的文章,一首庐山的诗,还记得吗?《庐山的云雾》、《望庐山瀑布》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美丽迷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它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大家对苏轼了解吗?(介绍的不错,和老师找到的资料不谋而合。我们再来熟悉一下。老师这有一段介绍,谁愿意来为我们读一下。)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歌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道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文学家苏轼写的《题西林壁》。

请大家再来读一读题目,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一些问题我们理解完题目你就能知道,还有些问题要等我们学完全诗,我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师解释。西林就是西林寺,在江西庐山。这 “题”字就是书写,题写的意思。全题就是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意思。

我们知道古人都爱游山玩水,看到祖国大好河山,常常诗性大发,一些名篇佳作也就由此诞生。他们常常走到哪写到哪,于是,山川上,寺庙的墙壁上,甚至岩洞中都留下了不少优秀的古诗,《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大家自己来读一读。老师有个要求:读清字音,读顺句子。读完后可以读给同桌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一下。(读得很流利,字音也都读准确了,谁再来读,他读的怎么样?同学们看这是七言,老师发现他还注意了节奏,就像音乐课打拍子那样,哒哒、哒哒、哒、哒哒,要有停顿,不错!谁还想来试试。咱们女同学读一遍,来开始。) 2.抓字眼,明大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看看我们跟着苏轼游览庐山时都看到了些什么? 自己再来读读,边读边想古诗的意思,老师把一些难理解的词意都打在了屏幕上,可以参考一下,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句意: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又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远近高低看过去,所在的位置不同,庐山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1)谁首先来带我们欣赏一下庐山的风貌。读一读,解释一下。(大体说对了,它横看和侧看解释的不错,谁再来交流一下你的理解。谁还有补充,从正面看到的是怎样的山岭,给他个形容词。)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谁还来说说。

你们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这样的画面。看图。都是庐山的图片,却让我们看到了它不同的样子,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啊。理解了意思,谁能把它读美了,指导朗读(节奏、慢、气势,真有气势,我仿佛看到那直插云霄的高峰。)。庐山不仅横看侧看不同,接下来诗人又有发现。

(2)第二行谁来读一读,并解释一下。(看到什么不同,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大胆的把你的理解说出来。)诗人观察庐山的位置变了,看到的是各不相同的景色,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句诗的意思表现出来。(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那形态不一的庐山美景。听了你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千姿百态的庐山美景。) (3)庐山因为它的起伏变化而迷人,读古诗同样如此,抑扬顿挫才好听。咱们再来感受一遍,把两行连起来自己读读,师给配乐。请生来读。庐山真雄伟啊,真秀美啊,我听出了它的形态不一。你们读的真好,谢谢你们把这么美好的感觉带给大家,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段庐山风景VCD,一起来欣赏一下。 (4)千姿万态的庐山美吗?再来读读那两句。这两句写的是诗人的看到的景色,所见,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看到的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庐山呢?古诗的最后两行给了我们答案。

(5)是什么原因呢?谁来说说,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是啊,谁再来说说?诗人处在庐山之中,视野被局限了,看到的都是庐山的局部。这是诗人由所见发出的感想,这是诗人所感。 3.想意境,悟诗情

(1) 哦,诗人最后恍然大悟,发出了感叹,齐读最后两行。苏轼明白了什么,(解释全诗)你又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体会到什么?自己把全诗连起来读一读,思考一下。同桌交流一下。 (2) 生读全诗,谈体会。诗人为什么说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结合这首诗说说。说具体点,说概括些。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陡峭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景色都不相同。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板书)每个角度,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让我们伴着优美的庐山风光,用心来体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千古名句蕴含的道理吧。

看山如此,看事和看人也一样。我们要明白读板书,所以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我们可不能犯了《盲人摸象》故事中,几个盲人的错误。他们错就错在把大象身体的各个部分当作了整体,好在我们的大诗人没有被各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不同风貌所迷惑,因为他清晰的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道理。最后让我们带着感情,带着对诗句的理解,齐读全诗。听大家读诗真是种享受,我相信一定有同学已经能背出来了,背诗。

游山西村(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一、教 学 目 的

1、知 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 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 育: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 学 过 程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的意境:

1、“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2、“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三)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七、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八、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送元二使安西(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诵古诗,初读解题。

1、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

2、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诗意。

1、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渭城、阳关)

2、探究以上两地点具体位置。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

3、课件同时出示标有三地名的地图: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渭城——阳关——安西)

4、路程,体会离情:看地图,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诗配画,领会诗旨。

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点拨)

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

2、客舍:客中送客。(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

3、柳:“留”。古人折柳赠别。

4、酒: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

四、明古风,体味别意。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吟诵。

五、悉评价,赏读古诗。

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

2、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

3、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六、写回信,拓展延伸。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示儿(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 (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州所盼北定

告翁 (死)

第11篇:四上园地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本学期在教学第一单元前,借着刚开学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先布置学生留心身边的奇特的自然景观,加上对课文深入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奇特之美。学生对各种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的资料的搜集与相互间的交流,在口语交际这一栏中,学生就有话可说,但学生的表达能力却是我班学生的一个弱项,在教学中我还是先从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谈到复杂的,从看到的谈到想到的,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尽量让学生想谈和敢谈。

习作部分,学习在口语交际的大谈阔论后,有了充足的材料和资源,都有内容写,甚至学习前面据所学课文的写作方法和好词好句的运用,也有的学生充分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了各种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但学生在修改作文这一环节中做得还不够,他们表现得还是很愿意修改,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到修改习作的方法。

“我的发现” 和“日积月累”部分,也是引导学生去观察发观,再进行积累,学生的求知和拓展知识的欲望还很高,从此可看学习巩固地比较好,但在会读会背后,学生正确书写这一方面还需加强。

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上语文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都是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一目标展开的。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部分,通过三幅图画的观察来比比眼力,体验观察的乐趣,内容新颖,很吸引孩子感知与想象。 课堂引入先复习苏轼的《题西林壁》,知道看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也不一样。看庐山是这样,看其他事物呢?然后出示了第一幅“酒杯”图。第一孩子一下子就把酒杯和两头像说了出来。当时还没仔细看过的学生就一片躁动,教室里变得热闹了。自然眼睛尖的也不少,一学生补充说看到两个人面对面。

第二幅观察的是树与人头,我先让学生远看,自然是一棵树,然后请学生细看。有学生说看到了两个,有的高兴地喊着“看到了10个”。学生交流时显得有点乱,于是我再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从上到下,树的左边和右边,局部去发现,找到一个画一个鼻子。学生很开心,这的确是棵神奇的树。接着我继续让学生仔细观察,看清人物的神态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说写什么。学生兴致很高,个个擦亮了眼睛,想了许多高兴或不愉快的原因,而且面对面交流的还想象成一定的关系。在观察第三幅画时,孩子们的热情就更加高涨了,想象力也越加丰富,活跃的思维不时爆发出智慧的火花。

在课的尾声,有学生说自己也想创造这样的图画。我也给他们看了第四幅有趣的《少女与老人》的图画,并建议大家可以带回家请家长一起来观察,享受这份快乐。 10来岁的孩子最具有好奇心,在教学实践中,我还注重即兴评价与鼓励,既能利用文本,更能超越文本,而且也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独特感悟。前两天一直鼓励孩子写观察日记,希望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课后,学生的观察兴致会更浓厚,真正达到养成观察的习惯。

作文的教学在本次值得反思,我提前一周让学生收集自己曾经旅游过的景点的资料(这样要求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目标明确的搜集资料,而且有助于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回忆自己当时的亲身经历,为写作选材作准备)并要求制作资料卡,对资料进行初步过滤。接着,我利用连堂进行作文教学,先请了二十多个资料搜集全面的同学把他们想介绍的景点都写上黑板,然后让同学们点名“我想听听某某同学的介绍”,让“小导游”们上台介绍他们的景点,同时,老师相机在一旁点拨、提问,有意引导同学留意选材。最后,老师才介绍“如何写景”的几种不同结构、方法。

虽然,用了整整两节课来进行作文教学,但我觉得值得,在孩子下笔前进行指导,有助于学生养成下笔三思的作文习惯。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没有分开安排,是整合在一起,紧紧地围绕童话专题展开的,是对本组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总结和展示。编排的意图是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写童话,提出了两个角度的要求,一个是续编童话,一个是自编童话。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让学生自由选择习作的题目,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想象是这次习作的基础,对学生的习作要求,重点是能展开想象。为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可以和同学一起回顾本组的几篇童话,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讲童话,包括“讲”“听”“评”三个要求。讲的内容是自编的童话故事或课外阅读的童话故事。要求讲故事,不要读故事,也不要背故事。教师指导的重点是让学生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讲话习惯,如,讲话要面向听众,态度要自然大方,声音大小要适当,眼神要和听众有交流。“评一评”的前提是认真听,评价时,不仅要评哪个故事有趣,哪个同学讲得好,而且要让学生说说理由。被评价的同学若有不同意见,也可以提出来。 演童话。这个要求教师在前面的教学中要有所布置,如,可以在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提出,也可以在学习《幸福是什么》一课后提出。学生自由组合,商量好打算合作演出哪部童话作品,然后对童话中的角色进行分工,分头进行排练。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道具。在课堂上表演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他们能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展现主人公的形象即可。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以小林和小东的对话为引子,引导学生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带有总结交流的性质。

教学时,可以从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入手,先看看小林和小东在学习本组童话故事之后都有哪些新的发现,再由此发散开去,启发学生以自己读过的童话为例子谈谈童话的特点,如,童话中的主人公往往有超常的力量;童话的想象都很丰富;童话大都包含一定的道理。交流之后,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发现的童话的特点,谈谈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有哪些,为什么喜欢,进一步加深对童话特点的体会。 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一首小诗《雨中的树林》,把雨中的树林比作一个童话的世界,你一走进去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全诗共四节,清新活泼的笔调使多彩新奇的童话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把诗歌多读几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大胆表达,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展示台

这次展示活动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进行,是本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教材中提示了几种展示的方式,如,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创办关于童话的墙报,积极合作创编童话故事集。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拘泥于这些示例,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开展活动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学习童话的收获和体会。要给足时间,鼓励学生充分交流,大胆表达,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再次感受童话的魅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

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让学生说、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要求是能抓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应相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发现它们的特点,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时,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学时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1利用课文导入:我们已经读了几篇写小动物的文章,你能简单地说说它们的特点吗?为什么我们如此了解它们的特点呢?就在于作者抓住了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来写。你喜欢哪种小动物?能告诉大家它有什么特点吗?通过交流打开学生思路。

2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然后让想说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相互交流这种动物的特点。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内,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说,可以说外形,可以说脾气,也可以说怎样进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

3小组推出代表在班上汇报,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对动物特点的把握,还可以评价表达的方式、用词等。

4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要注意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组几篇课文的表达特点,如,《白鹅》《白公鹅》《猫》抓住动物特点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式,几篇课文中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以及前后对比的方法。

5习作欣赏评价。学生写完后,组织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一起欣赏评价,然后进行修改完善。 我的发现

这项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读懂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这三个句子,说说小林和小东从中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到本组课文中找一找,看看是否也发现了这样的句子;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在课外书中读到过这样的句子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谁说的话也有这种特点?在学生充分交流各自发现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这样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不仅使句子富有幽默感,还能很恰当地表达出对事物的喜爱之情,更有亲昵的味道。 日积月累

这次积累的都是关于动物的成语。16个成语中出现了“龙、凤、虎、猫、马、牛、鸟、鸡、鼠”等9种动物。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成语,借助字典把成语读正确。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如,“天马行空”的“行”读xíng,“调虎离山”的“调”读diào。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使学生意识到这些成语中都含有动物名称,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可以让学生说说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并试着用一用,以帮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学生将成语记熟之后,还可以继续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包含动物名称的其他成语,以丰富词语积累,激发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趣味语文

这篇短文写的是苏东坡便装到寺庙去游玩,寺庙的住持对待他先后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后来苏东坡以一副对联来回敬住持,令其哭笑不得。这个故事短小有趣,可以鼓励学生练习讲述,课后讲给别人听,进行语言积累。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短文内容,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语文园地五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保护文物,既是爱国的表现,也是守法的行为。对“世界遗产”,既要申报,又要宣传,更要保护。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教材中关于长城的报道,是为了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引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如,让学生自读这段文字,或向学生展示破坏文物的图片实例。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商量怎样保护,提出保护的建议。可以先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或就“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游客”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再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形成建议书或倡议书。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通过点拨、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如,提建议时,要把意思相近的内容放在一起说。

如果当地有“世界遗产”,或是其他文物古迹,学生可以围绕当地文物保护的现状展开口语交际,而不必拘泥于保护长城的内容。习作

本次习作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学生在这次习作活动中,可以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要提醒学生注意导游词的特点,如,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在教学时,要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写好后可以安排模拟导游讲解,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

在讲评习作时,教师要鼓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同学。如,图文搭配,表达形式丰富;引用或创编恰当的广告词,调动游客的兴趣;或把题目分为总题目“×××导游词”和小题目“景点风光简介”“××的传说”“请您注意”等。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几个例句,自己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然后再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和他们的发现进行比较;最后,从所学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或者自己尝试着写一写。在思考、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日积月累

这次“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的是几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通过指名读、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接着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教师还可以展示对联所描写的风景名胜的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景色的美。最后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可以通过背诵竞赛、相互检查、全班抽查等方式予以落实。

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这个话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有哪些人曾经帮助过自己?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怎样帮助自己的?当时自己的心情如何?遇到过需要安慰的人吗?他遇到了怎样的挫折与不幸?你打算怎样安慰他?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感染。学生练习安慰别人时,可以引导他们回忆卡罗纳的老师在安慰他时的语气、态度。学生充分练说的基础上,在全班进行交流、评议。评议时应引导学生评价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等。之后请学生进行模拟对话,让学生自由找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对话内容,进行模拟练习。最后,选择几组到台前表演,师生共同评议。评议时应关注表演者的语调语气、动作表情等方面。

如果能把学校或班上发生的真实事例引入教学,让学生面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习作

这次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两者任选其一,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

习作的另一个角度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回忆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或听到的、看到的事,从中筛选出最难忘的事,并想一想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结果怎样,自己的感受如何,想清楚了再动笔。

习作中,教师要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重点指导。习作讲评时,可以请学生读一读精彩片段或全文,师生共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学生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习作讲评要兼顾到供选择的两个方面,无论是看图习作,还是写生活中真实的故事,都应得到展示和评改指导的机会。 日积月累

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以及朋友的欢聚场面,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和在农村生活的情趣。此诗可称是孟浩然的代表作,全诗用平淡之语写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见亲切。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世俗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 成语故事

这篇成语故事,讲的是“杏林春满”这个成语的典故。教学时,应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由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读懂成语故事,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热望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整合在一起编排的,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三个活动建议中都包含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都是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依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确定的,为学生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或是成长中的问题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习作的内容也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准备写什么,交流一下各自的写作打算,然后学生分头习作。在进行习作讲评时,要兼顾教材中的三个话题,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另外,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练习写信,所以在讲评时应适当突出书信格式的学习,使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应该怎样写信。

这次“我的发现”,通过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揭示了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从两个人的对话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如,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帮助解决,可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这是精读文章的重要方法。一定要潜下心来,仔细体会、揣摩文章中的词语、句子以及文章描写的细节,这样才有可能深入地理解文章,并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收获。所以,引导学生交流这方面的读书体会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然后交流自己从中发现的读书方法,学生对这些方法有所认识后,可以扩展开去,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让学生在实际的例子中加深体会,迁移运用。如果学生谈到了其他的读书方法,如,边读书边想象、不动笔墨不读书,只要说的有道理,也要加以肯定,但重点应引导学生围绕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展开交流。

这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名句,这些名句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他们对于成长、对于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会给成长中的少年以很大的启发。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还可以谈谈各自对这些名句的理解,或联系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例子谈谈体会。如果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还搜集了其他成长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赏,使所有人都得到激励。还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喜欢的或最有针对性的名言写成卡片、书签、书法等,放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时刻激励自己前进。也可以鼓励学生准备一个名人名言摘记本,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记在上面,陪伴自己成长。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开展这堂口语交际课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既能言之有序地表达自己所设计产品的特点功用,又能进行行之有效的交流、讨论。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的说非常的关键,那其中就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了让交流能更加地行之有效,我安排了“生产厂商”这一环节,让有相同想法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学生的设计得到了完善,学会了在交流中获取资源的共享。 整个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学生在介绍自己产品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还未能有一个层次的提高,那就是把自己的产品所具有的特点功用等清晰完整地说出来。在学生表述能力的指导上,做得还不够。口语交际灵活性较强,课堂上要把握的还有许多。我还将在此下大力度、大功夫,力求在今后的口语交际课中得以展示、提高和创新。

习作指导 写一篇想象作文

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2、习作方法指导:

① 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 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 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第12篇:苏教版四上教学反思

《老师,您好!》教后反思

新接手这个班级,第一次教四年级。虽然在课前我已经很认真的把教材解读了好几遍,但是对这篇诗的教学还是无从下手。在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预习单的完成情况还是不错的。现代诗的语言是含蓄的、意象的,很多时候诗中的词不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但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对于含蓄的诗意的基本理解,也就不能很好的体会诗的感情。因此如何把握好对诗意的教学是难点。在教学时,学生对“铺设金桥”和“架起大道”,提出了疑问,对此我也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在课上带过了,在课后我浏览了凤凰语文网上相关内容,结合实际内容并结合生活中的内容做了解释:是老师,把学生从无知的昨天引向幸福的今天、灿烂的明天。是老师,让学生知道了国家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是老师,在昨天和今天之间、现实和理想之间“铺设大道”、“架起金桥”。老师起着架桥、铺路的作用。这样学生就理解了,看来诗歌的学习不仅在与读还在于有关生活的积累。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有了第一课的铺垫,学习起来轻松多了,课堂效果也很理想。

《但愿人长久》教后反思

用了三节课时间学完了《但愿人长久》,这是一篇文包诗,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借月抒怀,全文思由“思念----埋怨-----宽慰”的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学生通过预习和反复的诵读很容易找到这条线。但是在课堂上对诗文的理解总觉得不够流畅,很多孩子没话说,我想也许苏轼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了,孩子无法理解。所以我从苏轼和弟弟兄弟情深着手分析,把孩子们放到苏轼的回忆中去,体会到他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从而引申到心情的另一个变化。下面的课程顺利多了,只是课堂上的手寥寥无几,在作业中我发现同样的题目,课上没有几个人会举手,但是作业上很多回答并且很精彩。怎样让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是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古诗两首》反思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所以教材才把这两首放在了一起学习。《望洞庭 》是刘禹锡在看了洞庭湖的美景有感而发。我通过让学生边读边对照课文插图去理解,然后把不理解的提出来,也可以把理解的说一说。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厚,只是有一句大部分同学不太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我从古时候的镜子说起,他们明白了铜镜,自然而然联想到湖面和铜镜的共同点。在体会诗意上,还不能深入到诗中去。所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进一步理解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古诗《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由于第一次带四年级,总是不放心,怕学生不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分析过多。看来,教学古诗应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体会,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也许一个问题,一张图片,学生就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要让学生拥有诗人的情怀才是最关键的。

秋天》反思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秋天》是诗人王宜振书写的一首对秋天的赞歌。本课语言优美,很有童趣。秋天离我们很近,孩子们很喜欢秋天,在他们眼里是各种各样的秋天。所以在学习这首诗歌前,我让孩子们留心一下上下学上,找找秋天的影踪。学习《秋天》,我由秋天的太阳为什么会“更红更娇”?空气会“更甜更好”?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下文的兴趣.学习诗歌,主要采用反复诵读,体会文字所描述的场面两个步骤去学习。这个是我听了俞教导的课后的收获。我觉得俞教导从扶到放,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去学习。这样的语文训练非常扎实。于是在我的课上现学现卖,尝试着把课堂回归学生,踏踏实实的让学生通过诵读,去体会诗歌的文字。特别是

三、

四、五小节。这一部分文字浅显易懂,可以完全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只在一些难句上稍加指点。只是我还是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说,总怕他们不会说。然而我明白,只有让学生大胆的说,鼓励他们说,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有效的

我给江主席献花》生动地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将主席献花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无比激动和欣喜。

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如:

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首次欢迎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呢?

这个反问句高度概括了“我”和欢迎队伍热烈欢迎江主席的动人场面。“欣喜若狂”是形容非常高兴的意思。理解这个句子要联系香港百年来被英国人统治丧权辱国的历史,知道了香港同胞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原因是洗刷了百年耻辱,香港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备受欺凌的屈辱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香港同胞首次在这片土地上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真切感人,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我”给江主席献花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献”、“踮”、“吻”、“依偎”等动词表达了“我”对江主席的爱戴。“望”、“俯”、“拥”、“拍”等动词表达了江主席对我的“爱抚”。

句子“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国人占领、统治百年的香港;“母亲的怀抱”暗指祖国这个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隐喻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句子洋溢着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课文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并阅读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和对民族危亡的影响,初步感知林则徐销烟的历史背景感受林则徐销烟的困难和决心。在课文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壮”字来统领全文。课堂伊始,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我采用做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为“壮”字扩词。板书词语:壮丽、壮观、壮举、强壮、豪壮、雄壮、悲壮、气壮山河等词语。词语本身不是孤立的,它们各自带有独立的意义和感情,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词语时,要求学生不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还要读出词语的意味。接着出示下面的问题:读读课文2-5节,找一找能表现“壮”的语句,将这些地方画下来,放飞你的想象,用心读一读。引导学生读书中思考、读书中标记、读书中想象,让每个孩子凭借思维,触摸语言文字后面的风景。伴随着学生的交流,抓住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在朗读中再现还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在下面的教学中我由扶到放,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在读中想象,体悟壮情”.叙事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还原”,正如叶老所言:“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由于本文所述的故事历史久远,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当学生充分的触摸语言文字之后,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品读。在全文阅读教学似乎结束以后,对课文进行补白: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腐朽的清政府将销烟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林则徐身上,道光皇帝将他革职,罚他往伊犁垦荒屯田„„补充了这部分历史故事,给学生带来l了更多的关于“壮举”的另类思考。

《泉城》反思

本课围绕“泉城”这一关键词,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济南名泉的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采用“总-分-总”的顺序,先总写济南泉不仅多而美:接着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生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在教学本课时,光用语言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是无法想象泉城的样子的。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让孩子们看边欣赏图片边来体会文字。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用课件上课事件幸福的事。在上课的伊始他们是兴奋是惊叹,看着那一幅幅美丽的景致,他们沉醉于其中。在视觉的欣赏后,我把重点放在了文字上,让孩子们分别赏读四大名泉的来历及各自的特点。最后把视线停留在描写四大名泉泉水流动的词语,分别体会。有了前面文字精读和画面补充做基础,孩子们非常踊跃的交流自己的理解,让我惊喜的是他们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看来只要教师认真的做好基础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可以落到实处的。

让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添光加彩 ——《九寨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九寨沟》是一篇写景类文章。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和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折服在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写景类文章往往语言优美,词藻华丽,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是值得学生们推敲、咀嚼的蓝本。可作为四年级学生常常是对写景的文章不感兴趣,文字中描绘的场景不能在他们的脑海中转化成一幅幅精彩的画面,那些优美的语句让他们读起来没有情感,那只不过是一个个难于理解的字符而已。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围绕第

三、第四自然段介绍的内容,课前精心准备了九寨沟美丽风光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媒体不出门在网络中欣赏到了直插云霄、封顶银光闪闪的雪峰奇观;像颗颗宝石的大大小小的湖泊;遍布整个河谷及山坡的原始森林,以及高低错落如白练腾空的瀑布。每一幅画面的出现,孩子们都是惊呼一片,他们惊叹大自然赋予九寨沟的神奇魅力,从视觉上感受着九寨沟的绮丽风光。欣赏完图片当我出现文字时,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自的特点,朗读起来绘声绘色,更为惊喜的是,他们还能当堂把第三自然段有感情地背诵了下来。

第四自然段也是因为先有了图片的视觉感受,我没说几句话,学生们按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式进行了自主学习。 随感:

今天的课堂上学生们学得很是主动,我想着应该归功于多媒体的使用吧。处于中年级的小学生还是依赖于强烈的形象思维的,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文字的解读能力还不强,由于多媒体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田园诗情》反思

---------------教给孩子善于发现美

《田园诗情》把我们带进了荷兰,一个以风车为标志的国家。走进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田园。 眼下是秋收秋种的季节,而我们的教室外就是一片田野。学生们学了这一课后,在课后,很多同学都对着窗外,戏称这就是田园诗情,几个人边笑边引用课文中的语句加以改造。我顺着他们的视线望去,我明白了学生的笑声。孩子们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于田野他们看得太多太多,在他们的眼里并不美。在感受了荷兰的田园后,孩子们很震撼,怎么会那么美。嬉笑的同时他们心中也希望眼前的家乡也是一片田园诗情。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第三课时片段

。。。。。。。

师: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面对充满田园诗情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凯宇:荷兰,真美啊!

凯凯:荷兰太美了,长大了我一定要去看看.

静喆:荷兰真是个童话般的世界,我尤其喜欢那静谧的夜,宁静而富有生机。

明洁:荷兰的牧场真是个自由的国度,我喜欢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

。。。。。。。

孩子们举手很踊跃,心中满是对荷兰的向往和热爱。他们为这诗情的田园着迷。 师:那么被你们也称为“田园诗情”的家乡呢?你们觉得美吗? 孩子有的轻轻的摇头,有的从窗口张望。。。。。。

师:我们的家乡也很美,如果你去细心观察,那么美就在眼前。荷兰的小朋友同样也会向往我们家乡的“田园诗情”的。 。。。。。。

反思:荷兰诗情画意的美景孩子们领略到了,文中的佳词妙句孩子们也品读了。我想在教授这些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美得眼睛。教会用他们手中的笔写下美得文字。

《桂花雨》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淡淡的乡愁伴着那片片飘落的桂花在心头弥漫开来,童年的快乐也在这场缤纷的桂花雨中渐渐浮上心头,儿时摇桂花的快乐、母亲洗手敬香的场面、父亲随口拈来的诗歌全都仿佛发生在昨天。

准备上这篇课文时,得知周六有三位特级教师将对这篇文章进行同课异构,于是暂且搁下,准备多学几招,好与学生一同分享这场又香又甜的桂花雨。三节课各有特色,真不愧是大师水平,可惜自己水平有限,只能依葫芦画瓢,现学现卖了。

课堂上围绕“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展开教学,学生凭借预习,很快说出了“香喷喷、香气扑鼻、香味迷人、快乐、高兴”的桂花雨。接着从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学生从书上找到了找到了五句话,然后我和孩子一起在朗读中品味这些句子的意思,在朗读中感受桂花的香气,在朗读中回忆童年的幸福时光。“摇桂花”时的忙碌、“摇桂花”后的满足在朗读中一一体会。

母亲的话时常响在耳畔,学生虽然没有这样的情感体验,但通过对琦君的介绍,居然也悟出了她对故乡是多么的怀念啊,“月是故乡明”“桂是故乡香”!浓浓的思乡情怀一览无遗。

第13篇:四上地方教学总结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教学总结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汪凤莲

转眼间,要放寒假了,回顾这个学期的地方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今在此作一番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明年教学水平更上层楼。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方的兴趣

教师应充分发挥地方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传统文化》就是为了使同学们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会聆听古代圣人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多么大气、自信、品格多么高尚;同时欣赏到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使学生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素养

在地方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人文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地方课程的特色,形成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同时开阔眼界,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不少的课题都有很大广度和深度,搜集与各课有关资料,拓展有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见闻及开阔学生眼界。在这一方面,限于条件限制,学生都无法去做,教师本人也做得不够,需要不断改进。

第14篇:四上习作教学设计

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难点: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

(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

(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

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

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

(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

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

(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

习作2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本节课我拟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一)先简单地写自己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再选取自己相貌、性格、爱好等说说。最后和同学们交流、评议。

(二)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

二、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入门,就得引发他们的积极性。我根据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先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张相片或一面镜子)上习作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把自己的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记下来。然后想一想自己的性格,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等)让学生各抒已见后,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熟悉自己,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第二环:细读要求,明确要点。

这一环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明确写作要求,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审清习作提示。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本次的要求是什么?同学之间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一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

二、重点写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等。

三、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

四、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

第三环,拓宽思路,展开思维。

学生明确了写作内容和要求后,我便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介绍清楚,所以我采用看—想—议—说—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看,看看自己的外貌有什么特点。想,想想自己的性格,平时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长,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作文起步,再加上生活范围有限。感知水平不高,积累较少,因而常常感到“没东西可写”,又由于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有一个作文感知,我先在学生面前对自己的姓名、年龄、教那年级,(简单说),相貌、性格、爱好、特长(重点说)说一遍,学生有一定的作文思路,如何去介绍好自己写下来。

说——评,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我让各学习小组选一名代表,把他们的构思的内容说出来,让大家评一评是否合符要求,在练习说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个别说、评说、同桌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构思内容说出来。真正做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以及”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看——想——议——说——评”这几个环节,以及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的思维有了写作的概念,产生“乐于书面表达”的欲望,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老师引导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写作文自然就不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了,

四、教学体会

这次习作训练课,力求体现了“自主、合作、创新”的设计理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借助镜子和相片细细观察自己的外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文课程标准》提到了“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已是这节课的写照。

板书设计:

自我介绍

姓名、年龄、学校、年级 (略写)

相貌、性格、爱好、特长 (详写、重难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例文,初步了解通过对具体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习作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闪亮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健全人格。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具体事情的描述来表现自己的长处。

2、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表达自己的闪光之处,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昨天,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以前的一个学生打来的。她说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有许多缺点,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以至于心情郁闷,成绩下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她的心理医生,跟她聊一聊,开导开导她。

2、小组讨论讨论。

3、指名说说。(引出“发现自己的长处”这个话题)

二、读懂例文

三、自读例文,感悟写法。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

(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

(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主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交流讨论:

A、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此时再回头看自己课前确定的长处,是不是范围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长处呢?

B、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C、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

三、学生练说

1、同学们,读了这篇作文,你一定会想,我也有我的长处,我的本领。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别令自己骄傲的地方,说给大家听听,让大家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

2、学生展示自己光辉一刻的相关照片做口头介绍。

板书设计:

请将赞许的目光投给我

长处

本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具体事情的描述来表现自己的长处。

2、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表达自己的闪光之处,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三、教学准备:学生例文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作

1、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给大家听的内容写下来,要注意进行具体的描述,字里行间要洋溢着内心的喜悦和自豪。题目可以从课本提示中选一个,也可以自拟。

2、学生尝试习作。

二、读读习作

1、同桌互读互评。

2、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互评互助,作出修改。

3、大组交流,读给全班同学和老师听,师生评议。

我是会写作的女孩

我是个内向的女孩,平时不喜欢和同学追追闹闹的。我很喜欢看书,童话、作文书看了不少,因此我的写作能力比较高。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写作文,不知该写什么。这时爸爸对我说:“你随便写点什么不就行了?”我听了气气乎乎地说:“怎么可以随便写呢?写作文是件大事,一定要选好材料。”我苦思冥想,突然,我灵机一动,看到了桌上的小闹钟,心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吗?我立即把小闹钟拿在手里,仔细观察:小闹钟的边金黄色的,圆圆的钟盘,透明的玻璃,浅绿色的钟壳,蓝色的钟面,显得格外美丽。……

4、学生讨论习作的长处和短处。

三、学生誊写习作。

习作3 【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

【习作指导】

写信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写信要符合书信格式。信的开头写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信的正文另起一行,每段开头空两格。要先写问候的话,再把要说的事情一件一件往下写,最好每件写一段。正文写完了,要另起一行写上“祝你健康”等祝福的话。最后写上名字和日期。名字写在右下方,前面可以写上“弟”“妹”等称呼。日期写在名字的下一行。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别忘了一定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邮政编码,把信封好,贴上邮票,信就可以寄出去了。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要写得大一些。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教学课时:两课时

同学们,最近我们收到了一些同学的来信,信中讲述了你们对近一段时间通过网络学习、电话学习、收看空中课堂等学习方式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同学还通过这封信表达了你们对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的敬意,对学校提供的这些学习条件的感谢,对老师的关心、惦念等,这些都让老师们很感动。我们感到,同学们确实在不断成长、成熟,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对于书信的书写格式和要求还不够清楚,今天我们就对“如何写书信”进行一次辅导。

书信是常用的一种应用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书信,就是我们平常经常用的亲友之间联系工作,商量事情,交流情感,询问生活情况的书信;另一类是专用书信,例如介绍信,证明信,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贺信等。今天我们只讲一般书信的写法。

书信有固定的格式,请看这封信:

亲爱的奶奶:

好久没给您写信了。您近来身体好吗?叔叔、婶婶好吗?

叔叔来信说,您经常念叨着我。奶奶,我已经上四年级了,更懂事了。昨天,爸爸不在家,妈妈下班回来忙着烧菜做饭,我见妈妈忙不过来,就帮妈妈洗菜、切菜。妈妈夸我说:“我的小学长大了!”奶奶,您说我是不是长大了?

冬天到了,爸爸妈妈要我告诉您,天冷要注意身体,穿得暖和些,下雪最好别出去。奶奶,您可一定记住呀!

祝奶奶

身体健康!

小雪

11月30日

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书信由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五部分组成。

1、对方的姓名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处。为了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亲热,可以在称呼前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语。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里。正文从第二行空两个格写起,下一行再顶格写。如果要写的事情很多,可以分段写,每段的起行都要空两个格。一般是先写问候的话,这封信中先向奶奶问好,再问叔叔婶婶好。然后写要说的事。如果是回信,要提一下已经收到对方的来信,然后再写自己要回答和告诉对方的内容。

3、祝语: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进步”等。习惯上是把“此致”“祝你”紧接着正文写,“敬礼”“进步”等再另起一行顶格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祝你”,下一行顶格写“敬礼”“进步”等。

4、署名和日期:写在结尾下一行靠右处。如果是写给自己亲属的信,只写名字,不必写姓,前面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孙女”“学生”等。在署名的后边或下方写上写信的日期。

写信要求书写端正,这不仅为了达到写信的目的,也是对收信人礼貌的表现。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称呼一定顶格写,

问候话语别忘记。

信的正文分段写,

另起一行写祝语。

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信写完了,还要写信封。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与方格一些距离开始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不是对书信的写法了解得更清楚了呢?有问题可通过打电话或上网与老师联系。

习作4 教学要求:

1、懂得象声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写下来。

3、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

教学重点:

学会在习作时使用象声词,使习作更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教学难点:

如何恰当,准确使用象声词。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鼓励模仿发音或记录下来。

2、各种配音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识象声词

1、猜谜激趣:

弟兄两个,隔山而坐,

任何声音,休想逃过!(打一人体器官)

谜底:耳朵

2、每个人都有耳朵,可是谁的耳朵最灵敏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放录音)

流水——哗啦啦北风——呼呼呼

青蛙——呱呱呱汽车喇叭——滴滴吧吧

3、谁还会模仿别的声音,让我们大家来听一听,猜一猜?

4、板书:象声词揭示学习内容

师述: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写的时候一般都加上引号。

二、联系生活,积累体验,学用象声词

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我们说话和写作时,如果用上了象声词,就会使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1、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厨房干什么?

2、爸爸炒菜的过程是怎样的?都发出了些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吗?

3、爸爸干活时心情怎样?你能给这个场景起个合适的名字吗?

4、指名完整地说一说,试着用象声词。

(二)出示课件

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中,你听,你看:

(秋风呼呼地吹着,金黄的树叶哗哗地向我们招手,象是在和我们告别。。。。。。)

1、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3、小组讨论,互相补充

4、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三)放录音

闭上眼睛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象它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1、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赛场上,前锋队员抬脚一记劲射,只听“砰”的一声,足球越过守门员的头顶,射入球门。守门员奋力扑救,可惜球没碰着,却“扑通”一声摔到地上。“咚咚锵。。。。。”啦啦队员们高兴得敲起了锣鼓助威。)

3、师生互评互议,象声词的使用是否准确恰当

三、明确要求,选择素材,运用象声词

1、出示习作要求:

(1)通过叙述一件事或描写一个场景,用上几个象声词;

(2)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想象,写两三段内容不相同的话,每段话用上几个象声词。

2、小组讨论,从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或事情,说一说。

3、指名说说,你打算写什么?怎么写?

4、写作练习,要求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设计理念:

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是从儿童心理出发,用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新颖有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动眼看场景,动耳辨声音,动脑想情节,动口说故事,动手写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习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听说,主动评议,主动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附:习作

锅碗瓢盆交响曲

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钻进了厨房。水龙头”哗哗哗“唱起了歌,给嫩绿的小白菜们洗了个澡。”滋滋“爸爸将白菜倒进了锅里,用铁铲不断地翻炒着,”当当当“铲子和锅底亲热地打着招呼。放上作料后,爸爸从橱柜里”砰砰砰“拿出一个瓷盘,盛上刚炒好的小白菜。”开饭了!“一首热闹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在爸爸得意地叫嚷声中结束了。

习作5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狮,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1 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2 互相交流

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

3 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在齐读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容呢?

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4 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再读读例文芊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

5 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教科书小书包课桌电视机电冰箱等等

6 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7 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

班级中交流

习作6

一、导入

课件出示:我的好朋友。看到这五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1、我的好朋友呀,住在卡通王国里,是一群快乐的小精灵,它们变化多端、奥妙无穷,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它们的到来。(课件出示动画人物合影)

2、指名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

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用热切的声音呼唤它们的名字。

二、讲故事

1、这些卡通人物,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些卡通人物的故事片?

2、现在,放飞你自己的思绪,对这些卡通人物进行想象,还能想到哪些与它们有关的故事?

3、如果让一个卡通人物在你笔下诞生,你打算给他们起个什么名字?(评议:名字是否好听,有趣)

4、学生讲述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的故事。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

5、这是我搜集到的作品——《呼噜猫和阿猜狗》。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俩的故事。

教师读范文。

三、写作文

现在,让你写一篇关于卡通人物的习作,你准备写什么?

联系平时写作中的要求,说一说今天的作文应该注意什么?

集体交流:帮助学生完成习作的构思。

把你最想写的,自我感觉最好的片段写下来。

四、交流学生习作片段。

(在学生写精彩片段时,由于平时没有这样的练习因而都是从头写的,还不如让他们从头写呢!)

习作7 教学目标:

1、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看一段音乐画面

2、看后问:听着动人的音乐,看着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呢?

(鸟儿的生活多么幸福。大自然生机勃勃,多美啊!鸟儿为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生活是多么美好,可是,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不禁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当我睁开眼睛,我看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照片1)

二、指导写照片1

1、刚才还是鲜活的家燕现在怎么样了?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前,任老师提三个要求:

(1)仔细观察家燕的神态动作

(2)合理想象家燕的内心世界3

(3)、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哪位同学愿意先来说说看(家燕倒在马路上,可能已经死了……)

师述:(1)你观察得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几个词用得很好。

(2)你说得更精彩了,准确得描述了照片所展示的场景。

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把你想说的写在稿纸上,我们来比一比,谁写得最感人!请注意:如果你能写满两行字的就在这段旁边给自己打一颗星,写三行的打上两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课结束后我们比比谁得的星最多)

3、评价:

谁先来朗读你写的文章?

师述:这位同学观察比较仔细,想象也很合理,表达准确感人。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写得更生动了,几个词传神得写出了家燕的神态和动作。

过渡:看到那只家燕倒在马路上,其他的家燕有什么表现呢?你们看:依次出示照片

三、指导写文章的重点段

1、请同学们围成小小组,分别说说你们看到的情景。说的时候请注意三点(指着板书说)

2、哪一组同学先来谈谈?

师述:说得不错。

谁再来?

师述:说得更感人了。

3、给出每幅图的主要内容。

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这次你能写满五行就给自己加一颗星,多写一行多加一颗星。

4、谁再来交流:

师述:这位同学能准确把握图意,想象大胆丰富,叙述具体生动。

谁再来:

师述:这位同学的表现同样很出色,他能用心去感受家燕的内心世界,表达生动感人,文章再现了照片情景。

四、结尾、加合适的题目

过渡:同学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说说看?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给文章定个题目呢?任老师把同学们说的题目罗列了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中选择合适你的题目,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定。

五、总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打动我们心灵的画面与场景,今天我们看的这些照片就是一位四年级同学抓拍的镜头。假如我们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这些真实的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养成记生活笔记的好习惯,那么不仅能打动你自己,还能打动更多的人,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第15篇:四上《九寨沟》教学设计

10《九寨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将奇异的景观准确而又形象的写了出来,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认识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诵第

三、四自然段。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4.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九寨沟美景所采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描写九寨沟美景的语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联系课文内容阐述你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课文从哪两方面来描写九寨沟的神奇的? 【语言文字训练点】

用“大大小小的湖泊,有的好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还有的恰似 。”的句式概括湖泊特点。 【需学习的表达方法】

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九寨沟美景所采用的方法写一处景物 【拓展阅读】

一篇描写九寨沟美丽风光的文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二.教学新授

(一)细读第一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a.九寨沟的地理位置——读原句。 b.九寨沟名字的由来——读原句。

c.一进入景区,象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板书:童话世界 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课文第二段为我们做了介绍。

(二)细读第二段

1.学生快速朗读,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介绍的。 师相机板书:自然风光珍禽异兽

2.师配乐朗诵该段,让学生闭眼想象九寨沟的美景。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二.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品读词句,抓住特征,感受其美)

(学习方法:读—找—想—读—讲)

1.自由练读,整体感悟

师:请大家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美景,并用笔把它们划出来。

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师:(课件出示文中好词)请大家边读课文边想一想这些好词分别是什么的? 插入云霄 清澈见底 银光闪闪 雪峰插云 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 森林遍布

蔚为壮观 银花四溅 五彩缤纷 大大小小 高低错落平湖飞瀑 古木参天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词句,启发自悟,发挥想象,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选择重点理解下列句子:

预设一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师点拨:它有什么特点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这里的雪峰只有一座吗?(“一座座”——雪峰多)这么多的雪峰你该怎么读出来呢?

②“插入云霄”(雪峰高)你能用你的声音来表示吗?

③峰顶为什么会“银光闪闪”呢?(因为雪峰很高,积雪终年不化,很亮,所以银光闪闪。)

预设二 湖泊 A.“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师点拨:湖泊多吗?(“大大小小”“颗颗”——湖泊多) 这么多的湖泊像什么呢?(宝石)想象一下,还像什么呢?

(师出示句式:大大小小的湖泊,有的好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 还有的恰似 。)

学生讨论,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其发散思维,加深情感体验,同时又 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学活用比喻句,从而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目的。】

师过渡: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听你们说着说着,我也仿佛来到了这彩带般的河谷中,你瞧,我的脚边就是那„„(师故意省略:湖水)

B.“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师点拨:①这里的湖水清吗?清到什么程度?可以看见水底吗?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清澈见底”——湖水清)生齐读,个别读。

②既然湖水清澈见底,那么我们能在湖底看见什么呢?(石块)这些石块是什么颜色的呢?(生想象讨论并发言) 文中用了哪个词来描写这么多颜色的石块呢?(“色彩斑斓”——湖石色彩多)

师过渡:清澈见底的湖水,再加上色彩斑斓的石块,真是美不胜收啊!文中还有哪句话也写出了湖水的清澈?

C.“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师点拨:湖泊的颜色多吗?为什么湖水会有这么多的颜色呢? (师出示画面和句式:因为 的石块, 的天空, 的云朵, 的雪峰, 的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

学生讨论,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句展开深度想象说话,可以使学生的想象由朦胧变得具体由简单变得丰富,由变形变得逼真。丰富和充实了他们的想象,发展了语感。】

师点拨:除了这些颜色,你还知道什么颜色?文中用了哪个词来描写这么多的颜色呢?(“五彩缤纷”)

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颜色丰富的词语吗?(色彩斑斓,五颜六色) 【设计意图:处于此学龄段的学生短时记忆力较强,但还不善于总结归纳所学的零碎知识,老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温故一下以往的相关内容,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精彩词语,使其短时记忆变为长时永久记忆,不断地积累语言,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师指导朗读:(指图)蓝天白云绿树花朵的倒影加上色彩斑斓的湖石,使湖泊变得格外美丽。大家看,这就是五彩池,五花海的美丽景色,怎么样,美吗?谁愿意把这番美景读出 来呢?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是强化朗读感悟的催化剂。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潜力,有活力,他们对课文的主体感受和感悟理解才会更真切,更深透,阅读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

师过渡: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森林。 预设三森林:“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师点拨:森林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遍布”——森林多) (出示图片)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如此迷人的景色吗?(生自由说) 师指导朗读:森林遍布,古木参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绿色的人间天堂吧!(生齐读)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 伟。”从读入手,以读为本,在读中使学生受到真情实感的熏陶,架起与作者沟通的桥梁, 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这要比在课堂上进行繁琐分析而限制学生的思维来得简单而有效多。】

师过渡:欣赏完美丽的原始森林,我们继续前进,接下来大家又看见了什么?(出示瀑布图片)

预设四 瀑布:“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 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师点拨:①看着这幅图,你觉得远看瀑布像什么?(白色绸缎飞流直下)因此叫白练腾空。走近一些,水流拍打着岩石,溅起的水花又像什么?(那绽开的银色花朵)所以叫银花飞溅。想到哪句诗描写瀑布?

②这么多,这么长的瀑布从山顶直泻下来,你能想象当时的声音吗?让我们倾听一下瀑布的声音,感受一下瀑布给我们带来的激情震撼吧!(师配瀑布图播放声音)

学生模仿瀑布的声音

③假如此时,你就站在这瀑布前,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师指导朗读:(适当煽情)同学们,那瀑布冲进谷底,瀑声如雷,卷起千层浪花,向东奔去,蔚为壮观。你能读出它的壮观吗?(生齐读) 【设计意图:以情激情,即以老师本身的激情来感染和打动学生,通过富于激情的话语、神情、动作等激发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与教师形成一种“心理相融”。】

4.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生自由读,思考:课文描写了四种珍稀动物,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金丝猴,羚羊(出示投影图片),大熊猫,小熊猫(学生用资料分辨)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小节。 A.出示学习方法。

a.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读一读,并划出表示它主要特点的词语。 b.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 B.学生学习,教师巡视点拨。 (3)交流学后成果。

喜欢金丝猴的有哪些同学,交流。

金丝猴——体态粗壮,攀吊,眨巴,窥视(是什么意思:偷偷的看)。 朗读。指名几生读。

羚羊——突然窜出来,又消失了。 朗读。指名几生读。

大熊猫——翰态可掬(是什么意思:朴实可爱) 朗读。指名读,要读的慢一些。 小熊猫——行动敏捷,美滋滋照镜子。 朗读。指名读。 (4)齐读该小节。

(5)同桌互读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句子。

师述: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大家都很爱这些动物,愿和它们成为朋友。

(三)细读第三段

师述:如此美妙瑰丽的九寨沟,令人热切向往。难怪作者在最后一小节动情地赞叹道„„ 齐读第五小节。 三.总结全文

师叙述: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的自然风光与各种异兽珍禽的完美结合,九寨沟真不愧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相机板书:人间仙境 四.小导游活动 同学们,这么美的地方真得去看看。可惜现在不行。那我们就先找个小导游来介绍一下,饱饱耳福吧。——小导游解说。 五.作业

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选择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或者你们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 2.配乐朗读3-5小节,感受九寨沟的美 3.完成习题

( )的雪峰 ( )的森林 ( )的湖泊 ( )的瀑布 ( )的金丝猴 ( )的羚羊 ( )的大熊猫 ( )的小熊猫

4 作者在文中也用了一句话来集中表达了他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是哪一句?请画下来。(出示句子“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益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齐读。)

5思考,讨论: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在这个人人向往的人间仙境里,你最喜欢哪?根据学生的叙述相机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关键词,读出美感。

①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同时出示九寨沟地理位置的图示)

②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四、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

2、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善:上边的“羊”字一竖要出头。 县:里面是两横。

3、范写:善、窜、捷、禽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第16篇:四上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上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1页例

3、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 并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图,谈话:同学们,你玩过套圈的游戏吗?如果每次限套15个,你能套几个?(请几位学生回答)谁套得准一些呢?

2、出示场景,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男生、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谈话:看,四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了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这儿的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最后在屏幕上显示: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怎样才能说明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2、展示、质疑:

(1)展示学生的几种错误想法:

预设1:男生套圈成绩最好的是9个,女生套圈成绩最好的是10个,所以女生套得准一些。

预设2:男生最差成绩是6个,女生最差成绩是4个,所以男生套得准一些。

预设3:6+9+7+6=28(个)10+4+7+5+4=4(个)因为男生一共套中28个,女生一个套中30个,所以女生套得准一些。

(2)质疑:

对于这几种想法,你有什么意见?

交流得出:①最好成绩或最差成绩不能完全代表男生、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②因为男生、女生人数不同,根据总数确定男生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不公平。

提问:那么什么数据才能表示男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呢? (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

引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能准确表示各自套圈的整体水平。(揭示、板书: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就是男、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

3、提问 :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在小组内议一议。 可能的方法如下:

(1)(移多补少)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移动条形统计图中方块,使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

(2)(计算)把每人套中的个数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注意让学生说明求和之后除以4)

思考:为什么要除以4呢?

4、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你会求了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注意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

5、提问:现在你能回答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

6、讨论:你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的平均数说明了什么?

重点讨论:平均数代不代表那组每个人的数据?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练一练

(1)教师出示3个笔筒,指名数一数每个笔筒里铅笔的枝数。

(2)指名对三个笔筒里的铅笔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并汇报操作的结果。

(3)提问:移动后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表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求出3个笔筒里铅笔枝数的平均数吗?

(4)一起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共同订正。 2.练习八 1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共同订正。 3.练习八 3 (1)在小组内讨论。

(2)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4.练习八 4 (1)默读题目。

(2)指名估计第一个问题,并计算、校对。

(3)把第2个问题口答并说说怎样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使学生认识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介于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可以先依据较集中的数据来估计平均数。

(4)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全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第17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四四上

班主任工作总结

作为新接的一个班级,无论家长、老师还是同学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每个人的处事方式也不一样。前边的老师咱不作评论。我只想跟各位说,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也是一个喜欢直来直去的人。我不喜欢鬼弯抹角。所以,如果有什么问题,只要家长能打电话或发信息解决的就不会让家长特地跑到学校来。我一定尽力把事情处理到最好。但是,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可能我也有很多地方处理的不到位的,毕竟本班72个同学、好几百个家长,想人人满意那也是很难的,但是我尽力了。

接下来,我以班主任的身份,给大家介绍一些班级这学期制定的奖惩制度。 减分制度。其实这就是为了更好的约束孩子的在校行为,认真读书、认真上课、认真干之日、认真做操…

1、值周班长制度。为了锻炼孩子的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管理水平。实行了值周班长制。孩子们的热情是很高的,人人都想当班长,于是,我就用这种办法激励那些不够优秀的学生,让他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想当班长,必须是自己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否则同学也不会信服,这样班里就形成了你追我赶争优秀的良好风气。发现效果不错。

2、加分制度。因为学校经常对班级进行各种评比,于是需要孩子从家里带一些卫生工具、还有花什么的。但是,刚开始说了孩子热情并不高,于是我就用加分制度来激励孩子多为班级出一份力,当然这跟家长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这里顺便表扬冷文洋、宋祥宇、王信强、徐效歌、康涵粟、孙艺华、臧云飞等同学为班里带来了垃圾袋、扫帚、簸箕、粉笔、等。

3、一天一首古诗制度。大家可能有所耳闻,现在小学升初中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开始给孩子做一些准备。比如:知识储备,积累古诗词、积攒证书,当升初中的时候,要看4-6年级孩子获奖证书。所以让孩子一天背一首古诗,孩子早上有事做了,还积累了知识。可谓是两全其美啊。

本班同学还存在的缺点:

1、迟到,个别同学偶尔到校会迟到。表现在早上就是上课铃响了,老师已经站

在讲台上,可是,有的同学背着书包匆忙跑进来,一问,是在路边吃饭了….还

有中午的时候迟到,原因是两个同学在一个同学家玩,一起迟到了。

2、忘带书本及学习用品。个别同学经常忘带课本。尤其是小科的。

3、课堂纪律自我控制力差。喜欢交头接耳。

4、有些孩子不讲究卫生,他的座位底下总是有纸屑,他的抽屉里像个垃圾堆。

5、少数同学家庭作业质量差,错误多.

7、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受不了挫折教育,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一些比较优

秀的学生身上。

8、不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学习用品丢三落四。

9、课间追跑打闹很危险.有个别同学到桌子上跑,还有的同学到小卖部里买一些

贴纸玩具斧头什么的玩。还请家长管好孩子零花钱。

最后我想说在班级工作中,我肯定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领导理解、敬

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我将继续脚踏实地,争取让同学满

意,让家长放心!

第18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四四上

班主任工作总结

作为新接的一个班级,无论家长、老师还是同学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每个人的处事方式也不一样。前边的老师咱不作评论。我只想跟各位说,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也是一个喜欢直来直去的人。我不喜欢鬼弯抹角。所以,如果有什么问题,只要家长能打电话或发信息解决的就不会让家长特地跑到学校来。我一定尽力把事情处理到最好。但是,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可能我也有很多地方处理的不到位的,毕竟本班72个同学、好几百个家长,想人人满意那也是很难的,但是我尽力了。

接下来,我以班主任的身份,给大家介绍一些班级这学期制定的奖惩制度。 减分制度。其实这就是为了更好的约束孩子的在校行为,认真读书、认真上课、认真干之日、认真做操…

1、值周班长制度。为了锻炼孩子的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管理水平。实行了值周班长制。孩子们的热情是很高的,人人都想当班长,于是,我就用这种办法激励那些不够优秀的学生,让他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想当班长,必须是自己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否则同学也不会信服,这样班里就形成了你追我赶争优秀的良好风气。发现效果不错。

2、加分制度。因为学校经常对班级进行各种评比,于是需要孩子从家里带一些卫生工具、还有花什么的。但是,刚开始说了孩子热情并不高,于是我就用加分制度来激励孩子多为班级出一份力,当然这跟家长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这里顺便表扬冷文洋、宋祥宇、王信强、徐效歌、康涵粟、孙艺华、臧云飞等同学为班里带来了垃圾袋、扫帚、簸箕、粉笔、等。

3、一天一首古诗制度。大家可能有所耳闻,现在小学升初中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开始给孩子做一些准备。比如:知识储备,积累古诗词、积攒证书,当升初中的时候,要看4-6年级孩子获奖证书。所以让孩子一天背一首古诗,孩子早上有事做了,还积累了知识。可谓是两全其美啊。

本班同学还存在的缺点:

1、迟到,个别同学偶尔到校会迟到。表现在早上就是上课铃响了,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可是,有的同学背着书包匆忙跑进来,一问,是在路边吃饭了….还有中午的时候迟到,原因是两个同学在一个同学家玩,一起迟到了。

2、忘带书本及学习用品。个别同学经常忘带课本。尤其是小科的。

3、课堂纪律自我控制力差。喜欢交头接耳。

4、有些孩子不讲究卫生,他的座位底下总是有纸屑,他的抽屉里像个垃圾堆。

5、少数同学家庭作业质量差,错误多.

7、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受不了挫折教育,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身上。

8、不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学习用品丢三落四。

9、课间追跑打闹很危险.有个别同学到桌子上跑,还有的同学到小卖部里买一些贴纸玩具斧头什么的玩。还请家长管好孩子零花钱。

最后我想说在班级工作中,我肯定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领导理解、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我将继续脚踏实地,争取让同学满意,让家长放心!

第19篇:四上综实 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沙江中心主校 卢玲玲

作为一名新老师,这个学期刚刚接手四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我们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通过这一学期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当然,要在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本学期我开设了“上学路上保安全”、“废品大利用”等主题,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活动当中。经过这一学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也领悟到了综合实践在实施过程中的应该注意的事项。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2、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完全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

3、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做得更好!

第20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4火烧云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反思)

4*火烧云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1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图。(出示云朵图片)瞧,这是春天清晨轻薄的浮云;这是夏日凝结不散的层云;这是秋日美丽的鱼鳞云;还有拥抱初升太阳的云海;风雨欲来的乌云。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就像一位魔术师,它常常令人惊奇与震撼。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种自然奇观——

[板书课题:火烧云]

二、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1935年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出版了中篇小说《生死场》。1940年在香港带病坚持工作,完成作品《呼兰河传》。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知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牛车上》、《马伯乐》、《朦胧的期待》等。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学生放声朗读,如果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可以把这一句话多读几遍。(出示课件)

生字正音:

紫檀色(tán)笑盈盈(yínɡ)凶猛(xiōnɡ)

庙门(miào)恍惚(hū)

解词释义:

笑盈盈:满脸笑容 。

凶猛:凶恶猛烈。

威武:威严有力。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2.反馈学习情况,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通读全文,并思考讨论,明确:课文先写了火烧云上来了,接着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梳理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整体上描述了晚霞给天空和大地万物带来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主要写火烧云颜色、形状的丰富与变化。

四、精读感悟,积累运用

1.火烧云的样子。

(1)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云的图片,火烧云到底是哪一种呢?(出示图片)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像这幅图一样,一下就让人知道火烧云是什么样。你能找到这句话吗?默读课文并用“”画出这句话。

明确:天上的云一直从西边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2)指名读这句话,并思考把句中的“烧”字换掉行不行?

学生讨论,明确:不能换,因为一个“烧”字,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云朵的不断变化,感受到了它的鲜艳色彩,给人以动感。这体现了文章语言运用的准确生动。

2.火烧云上来了。

(1)火烧云上来了,大地仿佛变了一个样,学生齐声朗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人们喜欢火烧云带来的变化吗?学生明确:大家愉快地接受着火烧云带来的变化。

(2)霞光遍照大地,呈现出奇异绚丽的景象,不过更为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读一读3~6自然段,说说这四段又写了火烧云的什么?

教师明确:颜色、形状。

A.颜色特点(出示第3自然段)。

①快速阅读此段,用“——”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②天上仅仅只有这几种颜色吗?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发挥你的想象,说说还有哪些颜色?

明确:不止这几种颜色,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可以看出。还有玫瑰红、半灰半白等颜色。

③这一段写出了火烧云颜色上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明确: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

学生A:我是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句话体会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

学生B:我是从“„„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这句话看出来。

„„

师:了解了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学生齐读此段。

B.形状特点。

①在第4~6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段,有重点地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想一想。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A:我喜欢第4自然段,我从“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正在„„就„„”这些词语中,知道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得快。

学生B:我从“看的人正是寻找马尾巴”这句话中看出人们很喜欢看火烧云。

„„

②想象。

教师: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

学生A:还有可能变成小白兔、小绵羊。

学生B:也有可能变成花、草、树木。

„„

教师: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你能用知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吗?

学生: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③各小组讨论研究:这3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各组派代表课堂交流。老师总结,明确:通过同学们的研究交流,我们知道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动静结合的写法,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火烧云在天空中快速而神奇的形状变化。

3.火烧云下去了。

真想把美丽的火烧云留住啊,可是它转眼就下去了,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齐读最后一段。

五、疑难探究

作者是怎样将火烧云绚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明确:首先,作者从整体入手,描绘了在霞光中万物的变化,仿佛为这幅图画奠定了总体色调。接着,作者采用了不同的构词方式,如,“金灿灿”“葡萄灰”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火烧云色彩绚丽多变的特点。最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将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形态各异的动物,让人产生一种置身于童话世界的感觉。这样,一幅色彩斑斓的火烧云图景就展现在读者眼前了。

六、课堂小结

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被火烧云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变化所吸引。但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绮丽景象呢?课后大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大自然中像这样的景色还有很多,还需要你们用慧眼去细心观察。

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按火烧云的上来、变化、消逝的顺序来展开,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体感知,理解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在充分把握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四上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上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