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评语

教师教学机智评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20 08:33:35 来源:教学评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论教师的教学机智

浅论教师的教学机智

兴苑小学 王小红

一、教学机智的涵义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那么什么是教学机智呢?

机智就是对意想不到的情境,进行崭新而出乎意料的塑造的能力。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建立在教育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教育经验的升华,它实质上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 是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学机智是教师在一定的理论修养基础上,在长期实践体验、感悟和实际经验基础上凝成的一种超乎寻常的、出类拔萃的临场发挥能力。它反映了对现场敏锐捕捉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和非常得体的、合理的应对能力。

具有教学机智的教师,可以把教学现场中出现的偶然因素转化成一种有利的教学时机,可以恰如其分地把教学引向高潮,推向深入。教学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但这个天赋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长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磨合而成的。同时,教学机智又表现为对教育工作、教育对象的深刻的理解。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即使表现出来某种机智,也可能只是一种小聪明,不可能对教育工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而真正的教学机智正是要起到这种作用。

二、教学机智的特点

1、实践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整个教学机智的运作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其实践性是非常鲜明的。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实践检验的,才可称得上为精湛的教学机智。离开了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创新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教学机智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创新思维。它追求的就是思维的直觉性、多向性和创造性。创新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有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可以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法已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弱点,甚或成了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痼疾。所以,我们要强调教学机智的创新性特点。

3、艺术性

罗丹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其实有风格的课堂教学才是美的。因为人们把教学艺术风格看作一个教师达到高度成功时才具备的重要标志,而评价一个教师是否已经成熟,最重要的一点,是看他在教学艺术上是否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从我国特级教师们的教案设计与课堂教学实录来看,非常明显。有的善于归纳概括,有的长于演绎分析,有的善于变零为整,有的长于化整为零„„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教学艺术风格,是指导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综合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有的教师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是一种寓庄于谐的教学艺术风格,有的教师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艺术风格,有的教师则形成了巧妙缜密的教学艺术风格。无论哪一种教学风格都能树立教师的威信,学生则听之信之。

而课堂教学应变艺术是一种比较高超的艺术,由于课堂上很多偶发事件是事先预料不到的,所以应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中,利用意外情况与讲授内容快速的合理的契合,借题发挥做“文章”。这样灵感性的发挥创造,是课前备课在课堂上的随时延伸,是教师只是积累,各方面修养及激情瞬间的高度凝合。

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弥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名又一村”的喜悦。这些高妙的充满机智的教学大多是在风趣的氛围中实现的。教师要达到此境界必须具备一些素质和条件。

三、正确运用教学机智的几点建议

教学机智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技能,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智能表现。在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复杂的、自由度较大的偶发 事件时,方案虽多种多样,但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去寻找、筛 选、确定一种最佳的教育方案,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偶发事 件的处理,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门艺术。这样说, 倒不是认为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不可捉摸、无规律可 循的。诚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样,偶发事件的处理是有 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只是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加以运用。

1.爱心是前提——虚心、宽容地对待学生是教师机智地 处理偶发事件的前提条件。

教育是用爱构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和学 生心灵沟通的基础,是教师取得教育成就的奥秘所在,而且这 种爱,不单单指老师对学生所赋予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 能感受到这种爱,从而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只有 发自内心地、真正地去爱学生,关心、体谅学生,在创造性地运 用教学机智时,才能从偶发事件中探求出学生的潜在动机、思 想奥秘,并能抓住偶发事件这一契机,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师的爱心具体体现在教师要虚心、宽容地对待每一位 学生。虚心、宽容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是处理 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学会宽容,是一个教师高超教育艺术 的一把利剑。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自己的学生 宽容,更是一名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由于学生毕竟 还是涉世未深的、自控能力不很完善的青少年,所以作为老 师,即使在一些偶发事件中,自己尊严受到挑战,感情和威信 受到损害,教师也应该充分地理解、体谅学生的这种不完善, 切忌居高临下,或用以牙还牙的方式来对待当事人。否则,只 能使事态更加恶化。许多教育实践证明,宽容比训斥更能感 化学生,有利于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师也只有 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才能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 育。 2.适度的原则——要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做到掌握分寸,宽严相宜。

我们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要多理解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 宽容与信任,但宽容不是软弱无能,无原则地迁就,也不是对 学生的高度不负责任,更不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默认和纵容 包庇。因此;在对待偶发事件时,教师在采取任何措施与手段 时都要掌握分寸,宽严相宜。教师情感的流露,处理的宽严以 及批评语言的措词等方面都需要老师精心加以把握,切忌情 绪激动、急不择言。而且在采用惩罚的措施时,也一定要掌握 分寸,慎而又慎,其基调的高低,也要与过错相适应。一般地, 对那些故意行为,重犯、性质比较恶劣的应予以重罚,而对那 些无意行为,初犯、程度较轻的则予以轻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树立教师威信,也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方法多样——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多种方法,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之内。

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要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灵活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要做到择机而教。诚然,偶发事件 的处理是一件复杂的、自由度较大的创造性劳动,随时有可能 发生预想不到的各种事件,情况千变万化,情形错综复杂,它需要老师果断、准确地做出判断,并能灵活处理,这的确是一件难度较大的教育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巧妙 处理。而教育机智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它具体 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富于想象,灵活多变,根据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态度要严肃而柔和,切忌遇事怒火中烧,粗暴对待,要运用教学机智灵活而巧妙地处理。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对学生思想产生强烈震动与深 刻印象的,用趁热加工法效果要好;对一些需要有充裕时间去考虑的,用冷却处理法效果好;对范围影响不大的,教师通过目光、提问等暗示方法来处理;对教师出现错误而又不能马上找出错误所在的,则采取共同讨论法等。因此,教师需要视偶 发事件的成因灵活地加以处理,正所谓“阵而后战,兵法之常,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4.态度诚恳——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偶发事件,教师还要 注意实事求是,切忌用一个错误代替另一个错误。

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一群有思维、有想象、有语言的活生生的人。尽管老师在上课之前,认真准备,考虑再三,但在课堂上仍然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自身的失误,例如:语文老师读错了字;数学老师算错了数学;英语老师拼错了单词;历史老师记错了年代„„或者有的教师碰到被学生问题问住的尴尬局面等。在面对自身失误 时,不少老师遮遮掩掩,原想蒙混过关,保住所谓的“面子”,实际上却是用一个错误掩盖了另一个错误,误人子弟。而在答不上学生问题时,也很少敢说“不知道”,仿佛说“不知道”是一 件丢人的事。其实,有时候老师坦诚、机智地说出不知道,学生往往会加深对教师的信任感。更何况,有些问题,本身就很 难找到圆满、完整的答案。因此,在发现错误时,机智的老师 不但勇敢地承认错误,而且还及时从学生身上得到反馈信息, 把失误作为督促自身完善的动力。不但纠正了自身的失误,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使他们不犯同样的错误。

四、教学机智的运用范例 避实就虚

有时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些古怪的,与教学无关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可以缓冲一下,将问题抛给学生,趁势点拨,巧妙地把问题引导到教学的主题上来。有一次,钱梦龙先生在外执教《故乡》一文,学生突然提出一个与课文主旨毫无关系的问题:跳鱼怎么会有青蛙的两只脚?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生:有!

师:什么鱼啊?生:娃娃鱼。(笑)

师:啊,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我没有看到过,你们有谁看到过?生:(齐)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种跳鱼,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少年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在这段对话中,钱梦龙先生面对突如其来的无关问题,并不慌乱,而是沉着应对,保持十分冷静的头脑,先缓冲一下,向学生交代了自己对跳鱼一无所知的“底”,进而又不失时机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这一旁逸斜出的问题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口深对少年闰土形象的认识。 合理转接

有的学生知识经验不足,心理素质欠佳,答问时常常出现尴尬。有时答非所问,牵强附会;有时离奇古怪,出现错乱。教师此时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巧妙联系前后课文,寻求答案的“合理性”,使学生从尴尬中摆脱出来。一位教师讲《赤壁之战》,叫一名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这位学生脱口而出:“作者司马迁,宋代人,„„”话音未落,班里笑声四起。这位同学察觉口误,十分尴尬。待稍稍平息,老师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从汉代活到宋代,多活了一千年,但这能全怪我们同学的错吗?谁让司马迁、司马光两人名字挨得这么近——只一字之别?谁让他们俩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经典、文学名著?谁让我们刚学完司马迁的文章旋即又学司马光的文章?”学生的误答经老师的弥合后,课堂秩序井然,学生情绪高涨。课后,不少听课老师啧啧称赞这种“教学机智”:一是对学生答问中的偏差,并非简单粗暴地否定或训斥,而是 及时“转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借机”拓宽知识面,联系前后课文,作些横向比较;三是言辞“委婉”;四个“谁让”的问句似问非问,问中有爱,很有理趣。 以诚动人

不少学生视野宽广、思维敏捷、知识面广,会不时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难为”教师。为此,教师应实事求是地处理学生的发“难”。既不能不懂装懂,胡编滥造以蒙蔽学生,也不能压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精神。有时不妨以愉悦的心境和学生一道探讨有关问题,以沟通师生情感,拉近心理距离。对拿不准或不会回答的问题不妨如实承认:“这个问题我也吃不准,等查了资料再回答你。”一位特级教师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教《木兰辞》,听到有个学生嘀咕说:“写得倒蛮好,不过是假的,吹牛。”别的学生也跟着七嘴八舌地说:“同行十二年,这么长时间不知道木兰是女郎,根本不可能。”“一洗脚,小脚就藏不住了。”在一片喧嚷声中,这位教师说:“南北朝时妇女还不裹小脚。”谁知这个回答还不能解除学生的疑问。一位学生又问:“那么,中国的妇女什么时候开始包小脚的?”其他同学也跟着问:“是啊,哪个朝代呢?”这一来,可把老师给问住了。谁会想到从木兰从军竟会牵出妇女缠足的问题呢?课后,老师立即查阅了好些书,方查到了“弓足”的说法,知道中国妇女早在五代便有裹足之事。后来她把这一知识告诉学生,学生深为她的诚恳态度和求知精神所感动,既感受了老师可贵的人格,又沐浴了知识的甘露,获益韭浅。 让步澄清

有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见解,猛然一听颇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又有毛病。这就是说,学生发表的见解,既有正确的成分,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谬误。遇到这种情形,教是可先把学生见先把学生见解中的正确之处承认下来,而后再指出其中产不足或谬误,这便是课堂应变中的“让步法”。

这种分清正误、实事求是的做法,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讲解。当然,教师所做和让步是条件的。这个条件便是:学生的见解中确有正确之处,而这个正确之处又不是微不足道的,而是显而易见的,占有较大分量的。切不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勉勉强强甚至夸大其辞地轻率让步,这样就会失去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事实证明,实事求是的让步,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领会《岳阳楼记》一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时,一名学生提出:“我认为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固然是他思想进步表现,但分的出发点绝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为人民服务。他是替统治阶级着想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这个学生的发言本无可指责,但一名学生接着说:“我认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算不了什么问题。范仲淹是这样,谁不是这样呢?从古代到今天,所有的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这个学生说完了,他没有坐下,而注视着教师,等待着教师的回答。教师不慌不忙地:“你说基本正确。在一般情况下,不管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自觉还是不自觉,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为统治阶级服务。不过,过去的统治阶级是剥削和压迫人民群众的人,在今天的统治阶级,正是人民群众自己。这就是说,在旧社会为统治级服务,是为少数剥削和压迫人民群众的人服务;今天,由于我们的国农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群众就是统治我们这个国家的人,所以,当今的中国,为统治阶级服务也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也就是说,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国农的政和治体制改变了,因此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实际内容了就随之改变了。”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如果轻率地肯定学生的见解,或否定学生的见解,都是不科学的。像这样,首先肯定学生发言中正确的一面,而后再进一步针对学生发言中欠缺的一面,给以补充讲解,就可以做到既保护了学生积极性,又使学生对这个问题得到了全面的、科学的认识。这便是“让步”这种课堂应变方法起到的良好作用。 接纳引深

一般说来,课堂上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个人的不同见解,往往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完成。如果教师善于抓住“战机”,能够把学生的问题和自己教学计划中将到的某个问题,迅速的联系起来的话(当然,是在可能的条件下),那么,就可以把解决学生问题,纳入自己讲课的轨道。这样做,就可变被动为主动,变费时为省时,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采用接纳引深的方法一定要做到巧妙自然。实施接纳法的过程,实际上存在着要教学线索:一条明线,即解决学生问题的步骤;一条是暗线,即讲授教材中某个问题的步骤。所谓“巧妙自然”,就是在课堂上把这两条线索在不知不觉之中,不露任何痕迹的融合在一起了。这里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这两条线索完全重叠;另一种是这两条线索部分重叠,即开地是解决学生的问题,而后便油然转入讲授某个问题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要做得天衣无缝。

例如,讲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时,教师正在引导学生领会标题表达了哪些意思,这时一名学生提出:“我认为,如果把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更好。因为‘横渡长江’只说出了这次军事生动,而‘胜利渡江’不仅说出了这次军事生动,而且说出了结果。”

听罢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请全班学生对这个问题谈谈看法,并提醒大家最好是引用课文加以说明。大家迅速地翻看了课文之后,开始各抒己见。其中一名学生说:“我认为课文的标题不能改,因为改为‘胜利渡江’就不符合事实了,这篇新闻的电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在说到西路军的情况时,课文说‘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就是说,到22日22时,渡江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多,但还没有全部完成。这也就是说,渡江的任务正在进行之中,还没有全部完成。这也就是说,渡江的任务正在进行之中,还没有取得最后胜利。所以,不能改为‘胜利渡江’。课文说‘横渡长江’是正确的。”

“说得很好!”教师说,“新闻是把国内外最近发生的大事告诉给读者的一种文体。新闻不是文学创作,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更不能虚构。新闻的内容必须真实,一定要如实的反映情况。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大家明白了吗?

全班学生表示明白了之后,教师又说:“既然新闻必须真实,那为什么不在渡江任务全部完成之后,再发关于渡江的新闻呢?为什么要在渡江任务还没有全部完成的情况下,就发这篇新闻呢?”

学生立即回答:“当时,全国人民都在常关心解放军渡江的情况,希望最快地知道渡江的进展。他们每天都希望在报纸上看到渡江的最新消息。”

“很好,就是这样,”教师说,“新闻必须及时,迅速的把国内外大事告诉给读者。这便是新闻的另一个特征——及时性。”如果新闻失去了及时性,那就不是‘新闻’,而是‘旧闻’了,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更改标题的问题,和自己将要讲到的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这两个特征,迅速的联系起来,接着把解决学生更改标题这个问题的过程,不知不觉的转换成了自己讲授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的过程。这样,既解决了学年原问题,又讲授了新,并没有多花费时间。这便是“接纳法”的优越性。

由此可见,正是这些教学机智的运用,使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成为“无法预约的精彩”。

推荐第2篇: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

一、教学机智的含义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尽管如此,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

二、教学机智的类型

(1)处理教学失误的机智

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尽管教师认真准备,但仍不能避免自身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误。出现失误并不奇怪,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随机应变,如何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这种失误。

(2)处理学生失当行为的机智

学生失当行为有互相吵闹、打架、摔文具等,其中学生的“恶作剧”是最常见的失当行为,如男生在女同学文具盒中放入苍蝇、虫子,在同学座位下放死老鼠,在同学起立时挪开凳子,往前座同学背上贴纸捉弄人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镇定宽容、迅速果断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化解矛盾,摆脱窘境。

(3)处理教学环境突变的机智

教学环境突变是指外来干涉事件的发生导致课堂教学环境的不协调,它不是由学生引起的,而是由外界某些偶然因素的干扰引起的事件,对于这类事件的处理同样需要运用教学机智。

(4)处理学生意外回答的机智

教师在课堂讲解、提问、组织讨论时,会碰到难度很大的问题,甚至一时难以回答。学生思维活跃,视野有时比教师开阔,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知识修养,而且还要具备灵活地运用知识、机智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机智遵循的原则

( 1 )情感原则: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是一种潜在的应变机智,是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的动力。尊重学生,爱学生。

( 2 )民主原则:教学机智的思想基础应该是教学上的民主思想。教师的责任是教育他们,不应以权威压制学生,而应运用民主的方式和态度予以解决。把民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始终融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于我们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才能使我们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真正有情感的互动,才能使教学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 3 )个性原则:教学机智是教师对教育思想、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灵活运用,一切均应视当时的情况而定,即要因人而异,因时有别,因事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 4 )求实原则:教师只有熟悉教材教法,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驾轻就熟,既能对课堂偶发事件应对自如,同时能使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得到很好的延续。这种教学机智要讲求实效,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及技能素质,而不能仅为了“艺术”而摆花架子。

四、传统教学中教学机智的局限性

教学机智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但它又不仅仅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问题,在其深层起到支配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教学观念潜在地影响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认知水平以及情感和态度,进而支配教师对教学机智的选择和应用。要真正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在观念引导下转换成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因为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的,一种是隐性的,显性知识是能说出来表达出来的,隐形知识是支配具体行为的。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如果不能真正转变的话,无论教学方法手段怎么灵活,在整个目标的设定上和学生发展上,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说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教学观的影响,教学机智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 1 )教育目标的狭隘性。有的时候说教学机智的发挥仅仅是为了完成当下的教学任务,只关注智育目标,忽视其他的教育目标。

( 2 )教学机智发挥与展开的被动性。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课堂管理方式是一种控制,在老师的预设下,沿袭这样一种思路展开,而不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机智主要是应用在应付教学意外,疏导冲突,消灭矛盾,使得意外事件烟消云散。因此这种机智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救场或者说是应急。

( 3 )生发教学机智条件的有限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的生发和展开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除了它必须服务于书本设定的教学目标,服从于课堂的教学流程和组织管理外,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地位、权威角色也会妨碍教师的心理自由和开放。因此在传统观念中,教师绝对是知识的代表、正义的化身,所以在这种角色意识的支配下,教师机智发挥就缺乏了平等交往的和谐与轻松。这种观念阻隔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五、影响教学机智的因素

过去对教学机智的研究只是限于教学技巧方面。实际上,教学机智一方面是一种教学技巧,另一方面折射出的是教师思想的深度,因此,研究教学机智实际上是对教师核心观念的深度进行探讨,也是对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行为的考察。

影响教师教学机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品德修养决定着教师教学机智的品位和格调: 如教师的人格境界、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对学生的挚爱和关心等,对教师教学机智的开拓和加深起着重要作用。高品位、高格调的教学机智要求教师有一种以学生为指向的多元的、复杂的关心品质和责任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坦诚对待每一位学生的经历,容忍每一位学生的缺点,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教师用高尚的品德感染每一位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关注得到发展。

2.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着教学机智的层次。如知识的储存量、知识的广度、深度、系统性以及各种知识的联系,对教师在教学中广征博引、深刻论证、感化育人提供了理论依据。高层次的教学机智要求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教育科学理论,这些知识使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读懂教学中的困难和学生表现出的各种困难,并能做出机智有效地处理。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影响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还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

3.教师的思维特征决定着教学机智的广度。教师敏锐的思维,对教育情境独特性的敏感程度决定着教师对教育情境和教育时机的利用能力。“课堂教学的存在是动态的、充满偶发性的、不连续的。”每节课的情境是独特的,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时机和教育机会,甚至每节课的每一分钟也蕴含着不同的教育时机。教师如果没有敏锐的思维,没有对独特教育情境的敏感性,就不能从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分辨出教育时机富有意义的因素;不能通过间接的线索(如神态、手势、表情等)来理解学生内心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不能对学生的各种情绪信息做正确判断和有效处理。

4.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教学机智的深度。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是教学机智得以丰富和提高的重要途径。“充满智慧的反思能发现事物,而未经反思的行动是‘缺乏智慧的,没有机智的。”教师对过去教学经历进行反思的体验,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历并使其更具有智慧。教学中教师面对复杂教育情境时迸发了教学机智,对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来说,这一切并没有结束。教师对这些具有经验意义的问题,进行理解与反思,以此为基础,教师就能理解或接近理解在那个经历中所隐含的意义体验。从而在未来的教育情境中能更加机智的、富有思想的采取行动。

六、教学机智的培养

1.通过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 , 培养他们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机智。

一要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二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既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要深入思考,提高思维的质量;三要掌握多种不同的思维方法,既要能形象思维,又要能抽象思维;既要能聚合思维,又要能发散思维,更要有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突发事件难以预测,因此处理这类事情需要教师具备机敏的应变能力,而培养应变能力的关键实际上在于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任何应变能力的形成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丰富在不同教学情景下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的实践性的能力,所以善于把经验性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需要老师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反思和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地应对各种不测。

2.通过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反馈能力,培养他们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机智。

创新能力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能够别出心裁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使其教学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教学反馈能力,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敏于判断,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通过提高教师掌握教材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为教师教学机智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教师掌握教材的能力要求教师能够理解教材的内涵,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理清教材的知识点,并且能够把知识点分解为最小的单元,力求做到头脑中有目标,心中有教材,手中有方法,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有充分的估计,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变准备。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学术水平、思想修养、个人涵养以及教学机智的综合表现。

推荐第3篇: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 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

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

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

教学机智

一、教学机智的含义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尽管如此,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

二、教学机智的类型

(1)处理教学失误的机智

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尽管教师认真准备,但仍不能避免自身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误。出现失误并不奇怪,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随机应变,如何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这种失误。

(2)处理学生失当行为的机智

学生失当行为有互相吵闹、打架、摔文具等,其中学生的“恶作剧”是最常见的失当行为,如男生在女同学文具盒中放入苍蝇、虫子,在同学座位下放死老鼠,在同学起立时挪开凳子,往前座同学背上贴纸捉弄人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镇定宽容、迅速果断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化解矛盾,摆脱窘境。

(3)处理教学环境突变的机智

教学环境突变是指外来干涉事件的发生导致课堂教学环境的不协调,它不是由学生引起的,而是由外界某些偶然因素的干扰引起的事件,对于这类事件的处理同样需要运用教学机智。

(4)处理学生意外回答的机智

教师在课堂讲解、提问、组织讨论时,会碰到难度很大的问题,甚至一时难以回答。学生思维活跃,视野有时比教师开阔,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知识修养,而且还要具备灵活地运用知识、机智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堂几种常见的“教学机智” 日期:2008-11-04 作者: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课堂几种常见的“教学机智”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拾零

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紧跟时代脉搏,完善自我,力求改善教学情境,以满足现代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理论水平,还要不断总结实际可用的教学经验,提高处理各种问题(包括偶发事件)的能力和技巧,这种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要,我们可以称之为语文课堂的“教学机智”。

顾名思义,所谓“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迅速、准确、灵活、恰当地做出判断、处理,以保证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有时候,对突如其来的教学情境,教师要临时改变教学计划、重新拟定教学设计,以推动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这样,尽管具体的教学程序作了暂时修改,但是从整体教学目标来看,并不会影响既定的教学要求。

现在,本人将语文课堂几种常见的“教学机智”归纳如下,与广大同仁共飨:

一、故弄玄虚──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综合性学习,都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小礼物”。这些“礼物”既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实物,也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乐曲,甚至可以是吸引学生的话题。只要能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有助于课堂教学,都可以借用来作为课堂教学的“道具”。

我们要相信,学生天生就是乐学的。

二、循循善诱──引导研学

仅有兴趣还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有一定的钻研精神。有些学生读课文,只是留意文章的故事情节,缺少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要善于启发,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例如本人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很多同学可以想到“于勒的命运令人同情”,但是问题却深入不下去了。于是我就让学生开展专题研讨:“于勒的哥哥的命运是谁造成的?”这个“专题”实际上隐含着一系列问题。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许多结论:

1、于勒的哥哥(菲利普)一生也是贫困潦倒的;

2、菲利普夫妇的自私是有原因的,也许是环境所迫;

3、菲利普夫妇是自私的,也是可怜的;

4、资本主义金钱关系不仅可以让人流漓失所、一贫如洗,也可以让人自私自利、六亲不认„„

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简言之,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养,就要让学生学会“研学”。

三、欲擒故纵──指导方法

学生有了钻研精神,常常还是会出错,但是我们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甚至可以让学生“把错误犯得更大一些”。要不了多久,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不完整的或者是错误的。有时候学生当堂会对某些问题含糊不清,但是在课下他们会通过体验、感悟或者通过讨论发现自己的错误,也一定会逐步改正错误。教师参与活动而不代替学生活动、适当点拨而不强行干涉。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不可撒手不管,也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归纳学习方法,而不是要求学生抽象的“听取”学习方法。

授之以“法”,把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就会变成善学的人。

四、切中肯綮──巧设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语文课堂教学都要设问,这里仅以合作学习中的“设问”为例说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很重要一点就是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要抓住情境适时提问,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合作学习中,最忌讳的是合作小组中的“尖子生”总是独占鳌头,而部分表现平庸的学生总是小组中的“看客”。问题既要有深度,以诱导学生钻研,又要有开放性,让人人有话说。一般情况下,在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可以复杂一些,要求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为宜。必要时还可以要求部分学生动手活动。这不仅要求教师及时的运用新的“机智”进行课堂调控,更要求教师有先见之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精要的问题。

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必然要求语文教师“巧设”问题。

五、诗情画意──倡导美学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语文教学都要求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还可以精心设计美的学习情境。比如教郑愁予《雨说》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段雨声的录音(听雨)、看一幅雨景的绘画(看雨)、朗读一篇与雨有关的美文(读雨)、唱一首歌颂雨的乐曲(唱雨)、说一段雨中的感受(说雨)、写一篇关于雨的短文(写雨)。经过这样处理,整个语文课堂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充满了诗情画意。当然,这些活动不需要全部进行,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适当的加以取舍。

在课堂上让学生沉浸在美的气氛中,对于帮助他们感受生活、陶冶性情自然不无裨益。

六、察言观色──面向全体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时刻关注全体的学生。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进行何种教学活动,教师都要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仅要细心观察全体的学生,更要留意每一个学生的细微神情变化。这需要教师敏锐的洞察力,以促成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互动。

为了便于驾驭课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外多熟悉学生。有许多语文教师本身就是班主任,这也有利于教者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

七、搭台唱戏──学出高潮

好的语文课堂,犹如一出多幕剧,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活动,更要有高潮。本人教《范进中举》的时候,就设计了二次小高潮一次大高潮。表演范进的“笑”、体验胡屠户的“手”,这是二次小高潮;比赛画《范进中举图》就是一次大高潮。有的学生把张绅士画得尖嘴猴腮,把胡屠户画得凶神恶煞,有的学生把范进画得滑稽可笑,把小市民画得趋炎附势。这就表明学生对于封建科举的腐朽本质以及给民众的思想毒害有了深刻认识。更为可贵的是,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各项活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更要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提供学生“表演”的舞台,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会高潮迭起、多彩多姿。

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适时构建学生“表演”的平台,把“学习高潮”的出现作为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

八、旁敲侧击──惩诫违纪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有时候难免会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甚至违纪。语文课综合性较强,活动较多,客观上给学生提供了违纪的诱因。出于复杂的原因,也许有些学生会得意忘形的做出些恶作剧,甚至有些学生会在课堂上做出有损教师人格的事。语文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时刻准备遭遇“尴尬”。对于这些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教师可以旁敲侧击,在保持学生自尊的前提下给他们一点警告。例如以动作示意,以语言“一语双关”,或者以目光暗示。要尽量做到让“问题学生”心领神会,又不影响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这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机智”。

对于特别调皮的学生,还需要教师课后适时给予教育。

以上几点只是本人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零碎辑录,还有很多其它的“教学机智”,有待广大语文教师去总结。要特别提出的是,教师要想能够灵活自如的巧设“教学机智”,首先必须具有阔大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优良的文化修养。离开这些,只会是忸怩作态,整个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很显然,教师的业务素质是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调动“教学机智”的关键

推荐第4篇:教学机智

谈谈您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机智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或突如其来的提问,常常使你措手不及,教师如果处理不当,不光会影响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还会干扰课堂教学,使之产生负面影响。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现在谈几点经验:

一、幽默法。

针对课堂教学情景及外来因素的干扰,教师可采用比喻、夸张、双关、模拟等手段,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给予化解尴尬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来因素的干扰。一天,一位老师正在很投入地讲课,一边讲,一边板书,讲着讲着,一脚踩空,从半尺高的讲台上掉下来,打了一个趔趄,全班哄堂大笑,教师说:“这个讲台还很难站的,我为常常你们的学习热情所倾倒。”教师在笑声化解了尴尬的窘态,他用语言为自己赢得了面子,这个小小的插曲后,师生又投入到了学习中去了。

二、转移法。

一天,我们正上着课,讲着《口技》一文,一只小鸟飞来在窗台上唧唧喳喳的叫个不停。同学们有的分心了,有的嘁嘁嚓嚓地讲小话,我说:“不只是表演口技的表演得太精彩了,还是同学们的学习太投入了,把小鸟都吸引来了,还高声赞扬呢!”同学们一齐大声笑起来。小鸟惊飞了。同学们又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三、反弹法。

在讲《陈涉世家》时,文中“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一句。一个学生问:“老师为什么‘闾左’是贫苦人居住的地方?”我一时想不起来怎么回答,就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很有思考价值。那么我们先看看‘闾’是什么?”他回答说:“‘闾’是一种居民组织单位,古代五家为一比,五比为一‘闾’,恰恰是二十五家”。“还有哪些地方有‘左’”?我赶紧问。他们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左迁’是什么意思”?他们说:“‘左迁’是贬官、降职。”我说:“‘左’在古代是代表位卑,‘右’相反代表尊贵。”于是他们说:“那么在古代贫苦人家这一片就是‘左’,富贵人家那一片就是‘右’了。所以说‘闾左’是指贫苦人家”。

四、讨论法。

针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或提归纳性较强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采用讨论法共同探究互相切磋的办法来对付。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为教师思考赢得时间。在学《韩愈短文两篇》时,我说从这两篇文章来看,只看得出一个侧面形象,我们还读过有关韩愈的文章吗?要一起联系起来思考才行。学生就联系新近学过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一诗,通过讨论学生就知道,韩愈年轻时饱读诗书,满腹才华,但没有受到重用,后来终于委于重任,在那黑暗的封建社会里,他也无力回天,反而几起几落,所以他同情不得志的董邵南,后来,由于性情刚直,上书《论佛骨表》,劝阻皇上不要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而获罪遭贬。五十多岁了还遭贬,说明他“临危不惜身”的品质。根据其他资料还可以知道更多的内容,如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反对六朝以来的淫靡文风,反对迷信等,鼓励大家多读这方面的课外书,从课内向课外拓展。

五、换位法。

有时老师写错了字自己还没有发现,有时学生的提问教师一时想不起来,就可用此法。在上《济南的冬天》一文时,一个学生说:“老师,书上的‘温晴’好像是错了”?我一看果然不常见这个“温晴”,常见的是竖心旁,但书上不可能这样错,一时又想不起怎么回答的理由,于是我说:“同学们,大家看看书上的‘温晴’是不是错了呢?于是有个同学说:“没有错,因为这个‘温晴’是说天气温暖而晴朗,这里不是指人,它和前面的‘响晴’才一致。”这样利用学生回答学生的提问,一是解了自己的围,二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有表现的机会,有成功的自豪,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

六、延缓法。

针对学生突然提出一个与教学无关的问题或与教学关系不大的问题,如果教师当堂解决,势必会影响预定的教学任务;如果不回答,又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提出了一个教师一点也不知道的,一时无法回答的,也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教师如果说不知道,就有失面子;说无可奉告又显得语气生硬,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时就可以用延

缓法。有一次,学生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后,富和尚听了他的讲述,自己十分惭愧,后来,他到底去了一次南海没有?”我说:“这个问题课文中未写到,就等下来后,我们一起查阅一下资料在小组课外活动中解决。如果查不到,就通过想象,每人写一篇作文在班上交流。”

浅论课堂教学机智的运用

方泽科 2004-10-28 18:04:57

二十一世纪是个革新的时代,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研教改成了一个学校是否与时俱进,是否锐意进取的标志。不断涌现的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得以完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机智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依据之一。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教师智能的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针对偶然事件的干扰,立即改变教学信息传递系统既定的传输程序(如教学计划、教案),重新拟定教学的传输程序,维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以一颗饱满的爱心去从事教育职业这是机智教育的前提

教师应该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打造学生心灵的世界,才能使课堂教学机智发挥它的优势。机智是装不来的,虚伪的机智被只能算是狡猾。 由于促使教学机智产生的情境总是随机出现的,突然暴发的,教师往往不能事先作好准备,只能“临场发挥”。例如:在一堂很多人参加听课的数学公开课堂上, 正当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们听得入神的时候.一名学生的书桌里忽然传来鸟叫的声音。鸟儿的叫声打断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走到学生课桌前伸出了双手,说:“同学们学习是这样的入神,连鸟儿什么时候飞进课桌也不知道。”于是在一片善意的笑声中,化解了一场尴尬,教师的手已经伸出去了,学生再不愿意也只好贡献出心爱的“宝贝”,经教师那么一说,仿佛并不是学生的过错,顾全了学生的面子。如果教师不让学生交出鸟儿,那么鸟儿仍还会出声,仍会再一次地扰乱课堂纪律。在给足学生面子的同时,达成自己的教学目的,这就是机智,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教师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难堪,而是一切工作为学生,一切工作为教学。

三、课堂的机智必须与课后的思想教育相结合

学生在上课时交出了鸟儿,心里也并不痛快,如果老师不在课后与学生进行沟通,长此以往学生的内心会埋下仇恨的种子。教师在课后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委婉地指出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该如何做才不影响课堂教学的秩序等,要让学生口服心服。只有如此,课堂教学的机智才算得上是机智,才能收到效果。

四、让机智中充满幽默

优质的教学,即要让学生同教师、同教材产生共鸣,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又要能展现教师的说服力和表现力。一个幽默机智的教师的课堂总是充满生机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言谈、神态、举止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故意的倒错或矛盾中展示出的某种教学意图,使学生获得轻松愉快、典雅含蓄的笑声的同时受到教益。如某天的下午第三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的低落,再加其它一些因素,课堂很长的时间都没安静下来。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只感觉到一股躁动不安。为了让学生能够收心,我没有立即上课,也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而是以一个极逗趣的笑话开头:话说隋唐年间有人姓张名二娃的,听说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他也就找了一条竹棍,特意养了一只猴子,拜师学艺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给集中起来了。初看好像确实浪费了几分钟,但这几分钟是值得的。又如一学生给女教师课堂自由提问时问:“刘老师,你耍朋友了吗?”幽默而机智的刘老师巧妙地回答:“你不就是我的朋友吗?”教师故意错误理解学生的意思,随机应变地应对了学生的刁难,不失为一明智之举。

五、巧妙是教学机智的生命力

恰到好处的机智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映要快而准,要做到掌握分寸,

方法得当,适时、适情、适度,于巧中见奇,于奇中生效。例如:一次老师反复强调不能迟到,否则要受到惩罚。不巧的是,一向表现都必须不错的班长姗姗来迟,几个平时就与班长有点摩擦的学生脸上表现出一股得意的神色,教师如果处理不当,学生的心灵会受到一些伤害,教师的形象会受到损害。一老师别出心裁,清了清喉咙说:“看过喝酒的人的同学都知道,对后入席的人最先问的一句话就是,你喝过没有,倘是那人答:“才喝了几大碗,”便可免去入席三杯的;倘是答:“没喝”便免不了三杯酒下肚的。但如果他是确实不喝酒,众人也是奈何不了的,班长今天的行为是怎么的,我们请他自己陈述。如此一席话,给与班长很大的空间,而留给学生的印象是这位老师即有原则性,又有人情味儿。在讲这个道理的时候让学生们明白了事物之间的关联,学到了一点道理的同时,心胸也放得开朗。

教师以理论修养和教学实践为基础,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及时巧妙地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事端。给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以关怀和爱护,是赢得学生的一条好方法。我班的小梅从来都没有在课堂上举过手发过言,是班里的差生。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只有小梅举起了手,也许是其它是事情,老师让她起来。没有想到她居然走上黑板前拿起粉笔就开始算。结果当然是方法不对,书写潦草,真正是一无是处,学生一片哗然。为了保护她的心灵不受伤害,一般的教师都采用一阵掌声来鼓励,我想掌声可能是一种嘲讽。我说:“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英雄,小梅同学走上了探求真理的第一步,这种精神是可喜可贺的,大家谁愿接过小梅手中的粉笔,让我们一道来解决这个拦路虎。”这番话,应该是比一阵掌声有用多了,它并非只是让小梅在脸面上丢得开,更为重要的是让小梅知道了一个道理:世上的事并不一定都会成功,但追求是无止境的,只要努力去做,成功与否本就不很重要。

总之,课堂教学机智应在快和准确上下功夫,要有利于教学的教育性的贯彻,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学敏 .课堂教学技能 .[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2]Stephen D.Brookfield ,Stephen Preskill(罗静 译) .讨论式教学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浅谈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政治组 王杏娟

在新千年,新世纪的曙光向人们射来之际,我们不得不理 性地去思考一个新的问题:我们的民族将靠什么屹立于世界 强林之中?人们把2l世纪的国际竞争看作是经济竞争,而经济竞争最终是科技竞争,是教育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要求人们愈来愈注重教育,注重教师的作用。因此,谁掌握了2l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l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可见,教育在新世纪所起的关键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机智地、敏锐地去开发受教育者的自身潜能,提 高人才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笔者就教育活动中,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机智,实施创造性的教育教学作一探讨。在新千年,新世纪的曙光向人们射来之际,我们不得不理性地去思考一个新的问题:我们的民族将靠什么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人们把2l世纪的国际竞争看作是经济竞争,而经 济竞争最终是科技竞争,是教育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愈来愈注重教育,注重教师的作用。因此,谁掌握了2l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l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 动地位。可见,教育在新世纪所起的关键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机智地、敏锐地去开发受教育者的自身潜能,提高人才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笔者就教育活动中,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机智,实施创造性的教育教学作一探讨。

一、教学机智的涵义及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对机智的释义是:“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从这个释义来理解教学机智,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机智(Wisdom of education)定义为:一种善于根据情况变 化,创造性地进行教育的才能。它是构成教育艺术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两个方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高度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敏捷、果断地处理问题;有高度的智慧,能巧妙 地、精确地、发人深省地给人以指导、启发和教育。需要说明,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经过磨炼,运用教育科学理论逐渐形成的,是其经验、才能、智慧的结晶。

教学机智有其独特的表现,其特点一般归结为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处理的巧妙性四个方面。

1.观察的敏锐性。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故矢”,就必须要具备准确、深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抓住问题症结所在予以解决即“对症下药”, 同时还必须察觉出突发事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离度,如果偏离了教学目标这个“定向”或控制要求,就要抓住有效信息,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调控教学过程。

2.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在处理突发问题时,能够做出灵活反应,从而显示出思维方式的开放性、敏捷性和多变性,运用较强的应变能力,给事件以巧妙、完善的处理。

3.意志的果断性。教学机智多显示在突发情境中,因此,它所借助的心理机智并不是严谨续密的逻辑思维,而是简捷跳跃式的直觉思维。这就要求老师在面对偶发事件时,必 须做到冷静沉着,判断准确,且行动要果断。教师的意志突出地表现为自制能力,即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约束自己的动作、言语,抑制无益的激情等。

4.处理的巧妙性。教师在处理比较棘手的突发问题时, 应变策略要巧妙,即要方法巧、时机巧,既做到因势利导,又能 掌握好分寸。做到适度、适时、适情,方能巧中见奇,奇中见功。

二、教学机智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机智是教师管理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同学,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教学任务 顺利完成。特别在对待偶发事件时,教师能抓住教学心理,把握教育契机,使教学机智在教

学过程中发挥出神乎其神的作用。

1.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因势利导,可以变学生的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差,有时会出现粗暴、傲慢、顶撞和无理取闹等言行,而对学生这种消极情感,优秀教师总是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化被动为主动。首先,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抑制对学生的不满。 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幽默、暗示等方法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同时用庄重而亲切的态度激起学生积极性的体验。 有经验的教师,当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引起消极体验时,总能掌握分寸,及时地促成消极情感向积极情感转化,因而产生 良好的教育效果。事实表明,师生积极性的情感是一种具有 “加速度”的情感,它能够迅速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效果,从而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

2.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堵”、“导”变通,从而使师生思维导向始终指向教学目标。运用“堵”、“导”变通的教学机智,对保证课堂教学任务和 目标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堵即控制,也就是控制学生思 维,将学生思维的涓涓细流纳入有效的思维流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导即点拨诱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向课文内容的理解上靠近。 “堵”和“导”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既要注意点拨诱导,讲究 “导”的艺术,又要注意堵漏塞流,强化“堵”的机智,提高课堂效益。 在教学组织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引导,调动全班 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巧妙创设和谐情境,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得到尊重的满足。如在老师提 出各类问题时,即使差等生回答,老师也总会利用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加以引导,逐渐地从各个角度、各个方向与问题挂钩,最终使他们明晓答案,并且在他们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给予 肯定与赞许,这种引导的机智,既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注意不能偏离课堂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积累经验,灵活机智,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良好作用。 而当学生的思维变换方向、误入歧途、有悖教学目标时, 教师又要机智、及时地“堵”住,并根据反馈信息,适时诱导,使学生的思维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以避免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发生。这样教师发挥“堵”的机制,借助有声语言,把握学生无 声的思维潜流。断流时导,漫溢时堵,堵导并用,灵活变通,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伴随教师讲授的“旋律”,弹奏出探索的“交响曲”。

3.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含蓄幽默,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往往使老师陷于窘境,要处理会拖延上课时间,还可能伤害到学生的情感,如果不予理睬,又损 害老师的威信,甚至让事态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采用教学机智,含蓄幽默地使自己暂时摆脱窘境,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由于 窘境的消除,借助的是幽默的力量,所以,往往使师生都能“会心一笑”,双方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老师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使得课堂教学进行下去,并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其妙处在于: (1)遇到特殊情况,老师首先保持了冷静,巧妙地加以解 决。 (2)“化险为夷”,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3)维护了课堂上学生的自尊心,又确保了教师威信,从而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 (4)教育方法独特而有效,当学生“发狂”的时候,老师不 是冷冰冰地说教,不是简单粗暴地压服,而是冷静地分析出现 这种现象的根源。善于运用教育机智的老师,总喜欢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他们尊重学生人格,从不辱骂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去姑息、纵容学生,老师利用自身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教育机智,既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又能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正确运用教学机智的几点建议

教学机智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技能,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智能表现。在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复杂的、自由度较大的偶发事件时,方案虽多种多样,但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去寻找、筛 选、确定一种最佳的教育方案,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偶发事件的处理,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门艺术。这样说,倒不是认为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不可捉摸、无规律可 循

的。诚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样,偶发事件的处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只是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加以运用。

1.爱心是前提——虚心、宽容地对待学生是教师机智地 处理偶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教育是用爱构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基础,是教师取得教育成就的奥秘所在,而且这 种爱,不单单指老师对学生所赋予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这种爱,从而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真正地去爱学生,关心、体谅学生,在创造性地运 用教学机智时,才能从偶发事件中探求出学生的潜在动机、思想奥秘,并能抓住偶发事件这一契机,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的爱心具体体现在教师要虚心、宽容地对待每一位 学生。虚心、宽容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学会宽容,是一个教师高超教育艺术 的一把利剑。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由于学生毕竟还是涉世未深的、自控能力不很完善的青少年,所以作为老 师,即使在一些偶发事件中,自己尊严受到挑战,感情和威信受到损害,教师也应该充分地理解、体谅学生的这种不完善,切忌居高临下,或用以牙还牙的方式来对待当事人。否则,只 能使事态更加恶化。许多教育实践证明,宽容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有利于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师也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才能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 育。

2.适度的原则——要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做到掌握分寸,宽严相宜。我们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要多理解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 宽容与信任,但宽容不是软弱无能,无原则地迁就,也不是对 学生的高度不负责任,更不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默认和纵容包庇。因此;在对待偶发事件时,教师在采取任何措施与手段时都要掌握分寸,宽严相宜。教师情感的流露,处理的宽严以 及批评语言的措词等方面都需要老师精心加以把握,切忌情绪激动、急不择言。而且在采用惩罚的措施时,也一定要掌握分寸,慎而又慎,其基调的高低,也要与过错相适应。一般地, 对那些故意行为,重犯、性质比较恶劣的应予以重罚,而对那些无意行为,初犯、程度较轻的则予以轻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树立教师威信,也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方法多样——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多种方法,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之内。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要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灵 活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要做到择机而教。诚然,偶发事件 的处理是一件复杂的、自由度较大的创造性劳动,随时有可能发生预想不到的各种事件,情况千变万化,情形错综复杂,它需要老师果断、准确地做出判断,并能灵活处理,这的确是一 件难度较大的教育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处理。而教育机智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它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富于想象,灵活多变,根据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态度要严肃而柔和,切忌遇事怒火中烧,粗暴对待,要运用教学机智灵活而巧妙地处理。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对学生思想产生强烈震动与深 刻印象的,用趁热加工法效果要好;对一些需要有充裕时间去考虑的,用冷却处理法效果好;对范围影响不大的,教师通过目光、提问等暗示方法来处理;对教师出现错误而又不能马上 找出错误所在的,则采取共同讨论法等。因此,教师需要视偶发事件的成因灵活地加以处理,正所谓“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4.态度诚恳——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偶发事件,教师还要 注意实事求是,切忌用一个错误代替另一个错误。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一群会思维、有想象、有语言的活生生的人。尽管老师在上课之 前,认真准备,考虑再三,但在课堂上仍然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自身的失误,例如:语文老师读错了字;数学老师算错了数学;英语老师拼错了单词;历史老师记错了年代„„或者有 的教师碰到被学生问题问住的尴尬局面等。在面对自身失误时,不少老师遮遮掩掩,原想蒙混过关,保住所谓的“面子”,实际上

却是用一个错误掩盖了另一个错误,误人子弟。而在答 不上学生问题时,也很少敢说“不知道”,仿佛说“不知道”是一件丢人的事。其实,有时候老师坦诚、机智地说出不知道,学生往往会加深对教师的信任感。更何况,有些问题,本身就很 难找到圆满、完整的答案。因此,在发现错误时,机智的老师不但勇敢地承认错误,而且还及时从学生身上得到反馈信息,把失误作为督促自身完善的动力。不但纠正了自身的失误, 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使他们不犯同样的错误。

综上所述,教学机智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运用教学机智,应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把老师和学生的位置放到恰当的角度去把握,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的是主导 性的作用,而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如何灵活地、机敏地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到极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只有从这一核心问题出发,处理偶发事件的随机性、果断性才 有原则可循,其效果也才能达到最佳。否则,只能是叶公好龙,只图形式,而不顾实质。教师首先是一个心理医生,其作用只能是引导、启发,而并非简单的、粗暴的干涉与强迫。教 师要利用自身的教学能力,善于出奇制胜,超乎常规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做到“眼睛扫一扫,了解到全貌”,“眉头皱一皱,心中出计谋”,“大手伸一伸,全班都得听。”教师,之所以赢得 人们世代的崇敬,除了因为其手中握着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作为学生迈进智慧圣殿的引路人之外,教师往讲台上一站,其本身就代表一种巨大的力量。

推荐第5篇: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笔记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里没有晦涩的理论,没有精深的逻辑,甚至连故事都那么的平易近人,就轻而易举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清晰。让我感觉犹如在阅读一个广博的世界和一颗闪耀人性光辉的心灵。

人们都说沉默是金,的确,沉默有着深沉的力量,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在被众多聒噪的声音所围困、被纠缠不清的诱惑所干扰的今天,沉默更是比金子更有光彩。然而,沉默难道只是传达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吗?

书中,对沉默有着许多深刻、许多细致入微的理解。“默默的聆听”原来有时比话语更重要,更有影响力,是最有力的调和剂之一。在这样的谈话中,唠叨很不适宜,多余的提问也只会打扰和伤人,这就是沉默的力量,这就是教育的智慧。马克斯·范梅南指出“机智的沉默并不是指你有系统地、有条有理地拒绝说话,而是你认识到有些时候,不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建议或任何评论要更加重要些。自然,机智的沉默不应该与否定的沉默相混淆。否定的沉默给某人以沉默的对待,如成人惩罚性的沉默或孩子挑战性的、报复性的沉默。”这就把机智的沉默与否定的沉默区别开来,作者深刻地指出了沉默的细微差别,折射出两种大大不同的意境。文中用笔的细腻之处,令人叹为观止。

反思我们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我们也有运用沉默的技巧的时候,但更多的是从我们理解的角度看,也就是从教师的视角出发,而没有尽我们所能去感知孩子的理解、孩子的童心世界。作者在书中不断地强调我们要优先考虑孩子们的幸福,始终从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就连“无言的沉默”也是主要体现在与孩子们相处的关心取向上。如果说他对沉默的理解只是涓涓滴水,那么他对课堂、对教学、对教育的机智处理则是清溪浅流,而他对童心的敬畏、对生命的礼赞、对人间的真情、对教育的真谛、对爱的向往则是波澜壮阔的海洋。

范梅南先生在书中指出,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其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推荐第6篇:教师教育机智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所撰写

专 题 讲 座

讲稿人:XXX 2015年10月28日

教师教育机智

一、教育机智

(一)教育机智的涵义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以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教育机智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育经验的升华,是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熔铸的合金。教育机智实质就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等在教育工作中有机结合的表现,是教师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也是教师迅速地了解学生和机敏地影响学生的教育艺术。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的情感,有损教育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因此,为了避免教育工作不必要的挫折和失误,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教育机智。

(二)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教师面临突然出现的新问题,能否表现出当机立断,机警地采取有效措施,受教师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

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能否表现教育机智的前提。如果一个教师对事业与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冷漠无情,那么当他遇到学生出现意外的情况时,就有可能认为是节外生枝、故意刁难或成心捣乱,因而就可能以厌烦甚至粗暴的态度对待。那样就很难体现出教育机智。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事业、工作和学生,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思维才能积极活动,这样在必要时就可能产生机智,妥善地巧妙地处理意外事件。

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这是产生教育机智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自制力,才能善于控制感情冲动并以理智来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迅速地判断和分析问题。当然,除此还要有果断性,面对突然意外的问题,教师不能表现惊慌失措、犹豫不决,要头脑冷静,当机立断,即使是无法立即解答的问题,也不应当在学生面前含混不清、拖泥带水或随心所欲地解释或解决,那样会破坏教师的形象。

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教师的态度和自制力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实践中,在知识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因此,每个教师平时都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另外,还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机智地处理学生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除了上述三种因素外,教师的思维品质、性格与气质类型以及能力等都对教育机智的形成和有效发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1.善于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例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某学生看小说,就突然提问他。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嘻皮笑脸地说:“这个问题嘛,我可以给全班开个讲座了。”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沉着地说:“好呀!正好教学计划中有个专题讨论,下周进行,你作中心发言。”那个学生一下子泄了气。课后为了下周的发言,他查找了许多资料,作了充分准备,发言时效果很好。教师表扬了他,他也公开向老师道歉。这位教师正是能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教育机智。

2.善于随机应变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教师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比如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ok (公鸡)一词时,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不仅有母鸡,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一一讲解,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好学好问,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由此可见,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艺术的高度表现,也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

3.善于对症下药

这是指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室发现了个别学生抽的烟头,但他没有点名批评。班会时,他说:“今天,我要谈谈吸烟的好处。”同学们一听就愣了,特别是吸烟的同学更是莫名其妙。这时老师接着说:“抽烟有十大„好处‟,第一,抽烟的人永远不会老,据医学研究,抽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老了一一提前死亡。”老师一连讲了十个“好处”,学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以后,班上再没有发现学生抽烟的事情。这个成功的教育事例,就体现了教师巧妙、幽默的教育机智。

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这是指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选择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处理措施,善于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适当适时,这都能体现出良好的教育水平,也有利于教育机智的有效发挥。

二、“在落实课改精神,全面推进素质化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该如何应用教学机智,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平等相待的心。只有当教师用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时,才会消除“火暴”脾气、减少“急躁”情绪、避免对学生疾风暴雨般的“训斥”,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学生。善于以平静的心态,运用含蓄幽默的教学机智,融洽师生关系。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许多偶发事件的“肇事”者,通常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只有教师摆正了他们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才能够对他们的行为“容忍”,不发火、不动怒,对事件进行冷静的、超常规的处理。

(2)要有敏捷的思维。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善于因势利导,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特别是遇到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如何在不伤害学生情感的前提下保持教师的威信,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并转化其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发散性的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抓住教学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同学,把握教育契机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才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使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教师既要利用教学机智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又要对偏离课堂内容、误入歧途、有悖教学目标的学生思维及时堵住,做到断流时导,漫溢时堵,堵导并用。 (4),教师熟悉教材、教法和学生是实施课堂教学机智的前提和基础。熟悉教材,教师就会对讲课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熟悉教法,教师就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有效创设教学情景;熟悉学生,教师就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做到这“三熟”,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判断,妥善处理;还可以尽快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5)教师必须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一方面,要锻炼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使课堂教学用语具有简明扼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等特点,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锻炼非语言表达能力,要讲究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做到抑扬顿挫,并伴随着适当的表情和手势等,表达一定的知识信息。

总之,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的合金。我决心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人民好教师。

推荐第7篇: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运用

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运用

摘 要: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共同需求,更是新课程的深情期盼。作为语文教师培养课堂教学机智,发挥其深刻的育人功能,既是是新课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自身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机智;素质教育

“教育的成败,教师是关键。”教师素养是素质教育深情的期盼,而课堂教学机智正是语文教师素质的重要成分,是教师智慧艺术的展现,在新课程推行并深入发展的今天,重新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机智尤其意味深长。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机智,《教育大辞典》定义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迅速、准确、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处理,并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教师机智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激”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偶然事件的干扰,立即改变教学传递系统的传输程序(如教学计划教案、资源)。重新拟定教学传输程序,维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学过程有序的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教学艺术之树上最为亮丽而鲜活的花朵,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常常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景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二、语文课堂教学机智运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一文中明确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1.因势利导――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势利导”,首先要“因势”,而后才能“利导”。当然,“导”的过程中也会对“势”产生反作用。因者,顺也;因势,即顺着现有并发展的形势、情势。利者,顺利,使有利也;利导就是使行为有利于引导、导示也。

案例1:

一位教师在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课时,通过讨论分析出杜十娘的性格特征,正当教师准备结课时,有学生就其中一点提出疑问,如果杜十娘真的坚强,就应该在认清了李甲的真面目时离开他,怎会为了一个出卖自己的负心人送掉性命?这种行为能叫坚强吗?

这位老师先是表扬学生能积极思考,然后顺着他的思路反问道:“如果杜十娘离开了李甲,她的命运将会怎样?”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发言,为杜十娘设计了许多种出路。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环境加以辨析,最终学生都认识到杜十娘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她最强烈的反抗只能用毁灭自我的方式来表达。

这位教师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学生问题的这个“势”,起到了“导”的这个作用,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对此文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2:

我在教学《雷雨》时,通过认真分析后,我反复强调周朴园的性格中虚伪的一面,但是有学生提出了两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三十年前周朴园如果不爱侍萍,那么怎么会和他生儿育女?

三十年后,如果说周朴园不怀念侍萍,他又怎么会发现线索,反复追寻侍萍的结果?

我马上肯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态度,然后就这两问题引导学生对周朴园的虚伪展开深入的讨论。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我和学生得出了结论:年轻时的周朴园,面对青春美丽的侍萍应该是动了春心。但是,面对家长的干预和钱财权势的诱惑,他选择了背叛爱情,抛弃人性,这是他堕落的开始。年老时,他家财万贯,为了维护他在妻子子女面前的所谓尊严,他宁肯侍萍死去,而假惺惺的表示怀念,以次来糊弄侍萍,堵住侍萍的嘴。更为我们不齿的是想用肮脏的金钱来赎自己良心的债。由此同学都认识到,周朴园是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家伙。

我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求知这个“势”,引导大家分析人物的性格,从而让学生透过事务的表象,抓住人物的本质,这样不只是为教学而教学,而是告诉学生认识生活的方法:看人看事,要抓住实质,周朴园的本质就是自私,为了自己可以牺牲一切。包括最美好的爱情。这样的教学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

2.冷静思辨――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活泼泼、生命力正处于最旺盛阶段的青少年学生,这样一群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意外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机智来冷静面对了。

案例3:

我在讲《勾践灭吴》一课时,曾经以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导入,项羽破釜沉舟和勾践卧薪尝胆也成为激励他们的故事。学完本课后,又做了一个文言练习《范蠡事越王勾践》,里面有这样一句: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翻译到这里的时候,我又给学生讲了范蠡与文种的典故:吴既灭,范蠡引退,致信种曰:“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种得范蠡书后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属镂之剑曰:“子有阴谋兵法,顷敌取国。九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其六尚在子所,愿幸以余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之前人”。种遂伏剑。

讲到这里的时候,有一男生就说“还以为勾践是个英雄呢,原来做过这等卑鄙的事”,听他这样一说,有的同学也开始唏嘘起来,勾践这个人物形象在他们心中开始大打折扣。这时,我就想起《论语》里的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于是就把这句话写到了黑板上,请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就纷纷发言,并谈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也有所改观。

推荐第8篇:教师教学评语

引导语:在实习教师开展完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之后,都会根据其表现写评语,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教师教学评语,欢迎阅读!

教师教学评语一

兹有__湛江师范___学校____师范____专业_林x___同学于_XX_年_03月_15__日至_XX_年_09__月__20__日在__廉江第三中学___实习。

该同学的实习职位是__数学老师____。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给全校师生的印象是为人谦和,作风正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热心负责,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思想上,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能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和党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工作上,认真负责,踏实肯干,讲求实效,凡事积极主动,迎难而上,不怕苦,不怕累,能与班子成员打成一片,独挡一面开展工作,凸显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平时积极与领导、同事以及学生进行沟通,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学习上,能够做到自加压力,认真学习,勤于思考,注重实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市、校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作风上,该同志能够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在工作生活中,严于律己,办事光明磊落,生活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到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总之,该同志在我单位表现优秀,待人诚恳,工作扎实肯干,团结同志,乐于助人,是一名德才兼备的职工。

特此证明。

_________(实习单位盖章)

____XX_____年____09_____月____29_____日

教师教学评语二

在实习期间,该同志总体表现优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听从安排。为人谦虚、认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业务。尊敬指导教师及实习单位人员。经过(多长时间)的学习、实践和锻炼,能将所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善于思考,举一反三。总的来说,经过实习期间的工作和学习,该同学基本上完成了单位交给的各项任务,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达到了实习的目的。

该同志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龋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该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实习态度极其认真,工作积极、细心、踏实,能虚心接受指导,较好地掌握运用管理方法与技巧。我们一起起早贪黑,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能较快地熟悉班情,独立妥善处理班级日常事物。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注意了学生的个别教育,效果良好,班级各项考核均居年级首位。因此深受学生爱戴。被师生一致认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习班主任。

该生在我校实习期间,工作认真、积极,教育教学态度较好,表现高度热忱,讲解鉅细靡遗,能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亦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教师指导调整板书、速度、教学方式、內容……,努力求得学生最大利益。能够与广大学生融合在一起,在教育过程中善于进行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批改作业认真,评语多样、丰富而恳切。优秀稳健。发现问题能主动提出討论能够与学生沟通,討论中自然流露极佳学养与见识。成为学生热爱的教师,该生热情、积极。对事物保持高度的好奇与兴趣,虚心向老教师求教並勇于建言。能够调整自己,力求成长、尽善。积极爭取机会,发挥所长,磨练带领技巧。学校指导教师实习熟悉学生背景、性情。心思细腻,眼光独到,善於观察並发现问题。常利用下课、午餐时间和学生谈话,给予引导。特別关怀班上弱势、成绩差、行为偏差的孩子,给予肯定、鼓励,积极引导其向善,做侠义之约,深得学生喜爱。乐意协助学校指导教师掌控班级、辅导学生,並吸收管理及辅导经验。批改週记、联络簿严格仔细用心。和学生、指导老师有良好互动。

该实习生实习期间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能独立处理教材,备课完整。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能主动提出讨论,课堂教学组织严密,应变能力强,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教师指导调整教法、内容,教态自然,优秀稳剑批改作业仔细、正确,并能注意学生共同的错误,能针对学生个别辅导,效果良好。具备了一个教师应有的素质。

该实习生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常到教室、宿舍与学生沟通,做思想辅导工作,解决他整理们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该生工作认真负责,班主任工作做的扎实,经常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状况,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学生交流探讨好的学习方法,组织、开展各项有益的文体活动,深得学生喜爱。该生已具备一名优秀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

该实习生处理日常事务尽量讲究效率,基本做到有计划进行各项班务工作。积极发动班委的策划、组织功能,并十分注重与两位组员的合作交流,相互体谅,效果比较明显。 教学实习:表现良好,工作积极,态度端正,努力求得学生最大利益。批改作业认真,评语多样、丰富而恳切。上课秩序掌控得宜,收放自如,优秀稳健。发现问题能主动提出讨论,讨论中自然流露极佳学养与见识。

该实习生实习期间认真负责,能独立处理教材,备课完整。课堂教学组织严密,应变能力强,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教师指导调整板书、内容,教态自然,优秀稳健。批改作业仔细、正确,并能注意学生共同的错误,晚自修期间能下班辅导,具备了一个教师应有的素质。 经验。通过担任助理班主任,使我们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辛苦,也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经验。

该实习生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对现今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对今后从事教师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实习生活的感悟通过近两个月的实习,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和应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教学技能,提高了自身素质,从指导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同时也感受了高中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引发了我们对新的课程观和教学理念在高中课堂如何贯彻的思考。

某某同学在实习期间能够认真遵守实习生守则,工作较为负责,在实习主、副班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认真制订活动计划,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认真制作各类教学具投放于区域活动中,尽力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地组织好同学们的一日活动,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实习副班工作时,能配合主班老师做好课前准备及课程活动的配合指导,做好同学们一日的工作,有较强的协作能力,与同学也能建立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希望今后能再接再厉,继续进步!

该实习争表现高度热忱,讲解巨细靡遗,能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亦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教师指导调整板书、速度、教学方式、内容……,努力求得学生最大利益。批改作业认真,评语多样、丰富而恳切。上课秩序掌控得宜,收放自如,优秀稳剑发现问题能主动提出讨论,讨论中自然流露极佳学养与见识。

该生在实习期间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掌握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试教认真,虚心好学,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及时有效地完成实习任务。

该生在实习期间听课认真,备课仔细,能够积极查阅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试讲勤奋,授课大方,表达流利,教态自然,能较熟练地运用现有教学设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思考。课堂民—主又不失纪律性,深受学生喜爱。该生已具备一名合格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

推荐第9篇:教学机智是什么

教学机智是什么?

蔡锦珠

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尽管我还不能很好的理解。文中通篇不乏精彩的论述和动人的描述。

这本书籍颠覆了我对教育学的观念,在我看来,教育学告诉我们理论,然后是在教育中去实践。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矛盾和冲突是无时无刻不在,经验和理论往往也无法解决现实的日常教育问题。即使读再多的教育经典,即使有再多的教育经验也不能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事实和价值对于理解如何进行教育性的行动很重要的,但是在教育的时机中事实和价值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去做。”“方法和哲学对于了解如何进行教育行动很重要,但是在教育的时机,方法和哲学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做。”所谓科学的方法、所谓教育的规律和原则,自然对于教育实践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学生在变,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理论和经验在复杂的教育情景面前,未必就能灵验。在理论和实践的中间需要一个层面,那就是机智。机智意味着指向他人的实践,机智就是“打动”他人,机智不可以事先计划,机智受见解的支配同时又依赖情感,机智支配着实践。机智的老师是善于发现教育的

1 困难的,同时也是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的并且也很感兴趣。一个老师在对学生有教育的行动时,已经对学生有了自己的教育性的理解。“这种感知力部分来自于某种无言的直觉的知识,教师可以从个人经历或者通过见习某个更有经验的老师获得的这种知识。许多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人类活动都包含默契和直觉的综合因素。”这种教育的机智是通过对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老师得于体现教育机智。

反思对于教育机智的获得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性和感知力源于反思。文学、电影、孩子讲述的故事、童年回忆,都是我们反思的对象。“智慧的反思,对过去的经验所赋予的意义就留下了活生生的记忆。”

在我看来,第七章《教育机智》是最精彩的一个部分。前段时间看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文章的结构很清爽,事例加道理。这部分也是如此。典型的事例加上朴素的思想,让人一目了然。机智表现为克制,对孩子体验的理解,对孩子主体性的尊重,对情景的自信,表现为临场的发挥,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机智保留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伤害,将破碎的东西变为整体,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机智通过言语、沉默、眼睛、动作、

2 气氛、榜样来调和。看完这部分后,我看到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他用他的实践解释了教育机智,他的课堂喜欢幽默化的语言,喜欢加入京剧的丑角的成分,喜欢换一种方式和学生交流„„。在我看来,那就是教育机智。

范梅南说:教育学就是优秀的教学。教育学的条件是关心孩子、对孩子充满希望、对孩子有责任感。如果心不向着学生,不关心学生的自身和发展,教育机智是不会来的。李镇西老师说:我的智商的很低的,是因为想教好学生,所以我就变得越来越聪明。我想,一个好老师的教育智慧就是这样来的,心向着学生,又不断在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推荐第10篇:教学机智2

教学机智

这节课的内容是《word2000中在诗集封面中绘制图形——插入自选图形》,学生对于插入自选图形非常的感兴趣,我对这节课设计的作业方案是要求每个学生在word中插入几种自选图形。我在示范了插入自选图形的两种方法后,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完成今天的任务。

任务布置之后,课堂里便传来了一阵清脆的鼠标点击声,随即又传来了有节奏的键盘敲击声。于是,我开始了巡视指导„„

这时,我发现有台电脑前,一位同学的手举得高高的。我马上走过去,问有什么问题。

他告诉我说:“老师,我插入标注中的云形标注后,想往下把它拉得宽一些,结果小圆圈都挤在一起,根本不是把原来的图形整体变大了,难看死了,如何旋转都不能拉开小圆圈之间的距离。该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听了这个学生的话,我心里高兴极了,心想,又有现成问题可以考考同学们了,因此,我没有立即给予解答,而是把遇到的问题抛给学生,我在黑板上把情况向全班叙述了一遍,再问:“谁能帮助这个同学解决问题?”学生们都说,他们插入的是规则图形,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但是可以尝试解决。在同学们的互帮互助下,终于有位电脑高手发现了“新大陆”。我让他当小老师上台进行讲解,学生们终于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并且认识了罪魁祸首——黄颜色的棱形物体,懂得了如何使用它才能使云形标注图形,在拉的过程中小圆圈不会挤在一起。我还适当的表扬了电脑高手,他能在同学面前露一手,笑得嘴角都往上翘,而我也乐于当个“旁观者”,一举两得!

就像布鲁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我们的教学存在“意外”,而且就是因为“意外”才能称为一门艺术。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关注课堂即时出现的“意外情况”,将它作为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并借助敏捷的教学机智,从中捕捉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才能使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节课中,我正确对待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意外情况,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做到了以下两点:

(1)巧妙利用课堂资源意识 树立课堂资源意识就是相信学生在教学过程能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即将课堂教学中“暴出”的意外情况,看成是能利用的教学契机。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

“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好途径,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因此,在我们的课堂出现意外情况后,教师要让孩子们成为“生成性资源”的解决者,引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主动探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出现意外情况的原因,通过上网查找或尝试动手操作得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充分备课,机智应对

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加强备课,增多对每节课的情况预设,在课堂更是要灵活的把握,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更好的与学生融洽的共同学习,与学生一道享受探索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信息技术知识的快乐,每一节课上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喜悦,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第11篇:教学机智(推荐)

>读后感

俄国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它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教学机智这一基本能力素质,否则,纵有高超的学识,也难以真正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正确运用教学机智,也成为我们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重要内容。初读范梅南教授《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一经典之作,感受颇深。此书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经常有一些一纵即逝的教学时机,如果我们能把握住机会,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一日下午,语文课上一半时,突然下起了大雪,天越来越暗。安静上课的学生骚动起来了,眼睛不时瞟向窗外,并传来了窃窃私语声。显然这时如果整顿纪律再讲下去效果肯定不佳,干脆停下来让学生做作业或读课文也不是好办法。于是我顺水推舟,停下课走出教室微笑着与学生一起欣赏雪景。学生一会儿指指这儿,一会儿指指那,兴奋极了。。我不时让学生观察操场、树枝、房屋等地方的变化。回到教室后,又让学生站起来讲讲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反映热烈,讲得头头是道。下课了为学生们布置写话为>.第二天作业交上来,效果出奇地好。其实,我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准确、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处理,并非易事。这就涉及到教师的反馈机智了。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教材涉及面极广,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这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们教学的对象——学生,他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作用于他们的感官,给他们的身心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由此观之,教师并不能专注于、局限于教材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除了钻研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同时,应时刻关注社会、对社会现象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具有正确认识社会、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然而,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里作出反馈,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教师需积累各方知识。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教师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在他所教的本学科的范围内,尤其当今社会,新科技不断涌现,知识信息的总量成倍地增加,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在三尺讲台前得心应手,课堂上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平时耳闻目睹甚多,视野开阔。有时教师不甚了解的事,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因此,在教学中偶尔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问题,教师可灵活对待,不妨先听听学生的想法,有时会茅塞顿开。教师可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谈谈,你听了同学们的意见后,你认为哪些同学说得更有道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且学生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教师自然得到启发,并适时点拨,通过比较后求佳,树立学生正确的认识观。教学是一种艺术,然而艺无止境。教师的反馈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之一,却是千姿百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现代化的新型的机智之路。

第12篇:《教学机智》读后感

《教学机智》读后感/r/n

《教学机智》一书是由加拿大著名教育家范梅南教授撰写的一本教育理论书籍,书中作者从“普通机智和教育机智的关系”、“机智的方面”、“教育机智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做什么”、“教育机智如何实现它的目的”、“教学中机智的重要性”等多方面对“教育机智”进行了全面阐述。/r/n

捧起这本书时,我一直想从书中找出“什么是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学机智”的定义,读完全书,却发现范梅南教授在书中并没有对“教学机智”进行科学地、明确地界定,作者在书中说道:“教育机智是怎样的?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在哪里才能看到教育机智在发挥作用?这些都是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过在读完全书后,我在心中却对“什么是教学机智”有了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做出有效的反应和机敏的处置,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r/n

范梅南教授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机智是一种能力,一种要求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灵活、随机应变并非我们日常印象中的小聪明,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人的学识、阅历、修养等多年积淀一的种返璞归真的能力外化。/r/n

教师的教学机智反映为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快速反应”能力。书中指出它主要表现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可以表现为克制、对孩子的经历坦诚以待、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情境中充满自信,还可以表现为一种临场的天赋。这也就是说,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多数教学情境要求教师“不假思索、当机立断”。而这种“不假思索”的当机立断还必须考虑到克服个人的主观情绪、理解并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等条件。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把握时机、即席演讲、善于引导组织、精于煽情等能力;必须胸怀宽广、富有人情味,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细微变化;必须知识广博,专业素养深厚。宁静方能致远,广博生成睿智,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对教师的要求。/r/n

课堂上的教学机智往往来自于课前充分的预设。预设越是注重细节,相关知识外延越是宽泛,教师的机智便能自然生成,顺手拈来,化平淡为精彩,化静止为灵动。/r/n

数学以其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抽象的思维特征区别于其他学科。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机智除了具有一般的随机性、灵活性等特点外,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r/n

1、特定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随时会接受到各种信息反馈,教师就应当根据不同的信息运用教学机智随机作出处理。但是对数学教师来说,尤其要注意选择反馈信息的特定角度,尽可能地用数学的理念来随机处理信息,使教学机智在内容上表现为“数学化”。/r/n

2、开放性。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要对反馈信息的特定角度进行“数学化”的处理。因为数学理念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在运用数学理念处理反馈信息的过程中,教学机智也相应地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并且常常表现出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风格形式。/r/n

3、及时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反馈信息更多地表现在多向性思维方面,而较少的表现在知识领域方面。在知识领域方面的反馈信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时间处理,可以即刻处理,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创设时机再进行处理。但思维方面的信息则需及时处理,否则就会出现思维断层和阻塞。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一定要及时果断。当然,这里所说的及时性并不完全等同于即时性。在特定情形下,及时性还指在一定时间“度”内的及时性。/r/n

数学是一门具有理性美的学科。但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们往往不能欣赏这种美。在他们看来,那些数字、规律和法则都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在这枯燥而紧张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能适当加一些得体的幽默,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幽默精神。而学生的幽默精神正是学生心灵自由的反映,也正是学生创新的条件,因此,利用得体的小幽默,创设轻松氛围是数学教师运用教学机智的主要表现。同时,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契机,充分把握引导的时机,则是一个数学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的重要表现。/r/n

当然,教学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一部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因此,追求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的闪现不但成为公开课评委们评判好课的标准之一,也成为广大有理想、有个性的教师们的一种自觉追求。教学工作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脑力劳动。但同时它也有自己的可确定性,那就是:敬畏生命,一切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为了这一神圣的职责,我们只有在追求教学艺术的漫漫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相信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已拥有了那往往昙花一现、却美丽四射的教学机智。

第13篇:《教学机智》读书笔记

《教学机智》读书笔记

做了老师并不是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似乎开始学会向其他人索求。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似乎一直在向他人索要着什么。向书本索要教学内容,向教参索要教学活动,向络索要教学点子,向学生索要教学成绩。很多情况下,觉得自己似乎开始模糊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觉得成功的教育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成功灌输到孩子们的头脑中,觉得一名成功的教师就是学生考试获得好成绩。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加拿大着名教育学者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所着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我才开始反思,我一直在向外界索取我成为一名好教师的因素,我是不是应该回过头问一问自己,你自己是否有做一名好教师所应该拥有的特质?如果没有,我该如何去自我培养?如果有,我又该如和正确去运用呢?

在本书中,Max提出了一个良好的教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即“职业使命感,对儿童的喜爱和关心,高度的责任感,道义上的直觉能力,自我批评的开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对儿童主体性的机智的敏感性,阐释的智力,对儿童需求的教育学的理解力,与儿童相处时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探求世界奥秘的激情,坚定的道德观,对世界的某种观察力,面对危机时刻乐观向上,最后,幽默和朝气蓬勃也很重要。”这洋洋洒洒一百五十多个字,仅仅只是一个良好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说实话,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几乎都有点泄气的感觉了。怎么做一名好教师是这么难的一件事情啊!那还不如做一名教书匠呢!但细细的再读一遍这些要求,忽然又发现,这写因素似乎确实是一个也剔除不得的。要做一名好教师确实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身上的这些特质,然后让它们更好的帮助我们成为一名良好的教师。

我把上述的基本素质分成三类。及道德层面的素质,能力层面的素质和性格层面的素质。

道德层面

在上述提到的因素中,“职业使命感,对儿童的喜爱和关心,高度的责任感,道义上的直觉能力,坚定的道德观”这些都是与我们本身的职业道德相关。试问,一个没有职业使命感,不能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当成使命的教师,一个不喜欢孩子,对耗子没有责任感,在学生的道德感养成阶段不能给予学生正确引导的教师,如何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正如杜威曾经说过:教育者从长远来看发展一种指向于儿童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伴随着对儿童生活经验的重要性及其教育学意义的不断反思,远比去获得一套外在的行为技能要重要得多,因为这些行为技能只能短期地“改善学校的管理机制······但(仅此而已),不能使人成为一名灵魂生命的教师,鼓舞者和领路人。”所以,相对于一直追求的各种教学技能,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道德层面上对于我们这份职业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能力层面

在能力层面,我觉得也是分两方面而讲,一方面当然就是技能方面。这包括“智慧的成熟性,阐释的智力,对儿童需求的教育学的理解力,对世界的某种观察力”在这一方面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磨练,方能自如运用。只有上课时给孩子们正确阐述的文章、观点方能拥有阐释的智力,只有真正研究的学生的特点和教育学的理论,方能拥有对儿童需求的教育学的理解力。而能力的另个方面,例如“自我批评的开放性,对儿童主体性的机智的敏感性,与儿童相处时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则更多的是对于我们心理方面的要求。而如果本省缺乏这种心理素质,则更多地要求我们自己不断的自我要求,已达到这些“开放性,敏感性和果断性”。

性格层面

上面所提到的“探求世界奥秘的激情,面对危机时刻乐观向上”以及“幽默和朝气蓬勃”则都是属于性格层面的要求了。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我们对探求世界奥秘有了激情,我们的学生才会有激情去探求世界的奥秘,只有我们乐观向上,我们的学生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才能乐观积极,只有我们朝气蓬勃,我们的学生才会充满活力,只有我们拥有幽默,我们的学生才能愉快学习。

读了Max对教师的要求,我才真正开始审视我自己,我想,我是不是现在已经拥有了“自我批评的开放性”了呢?不管如何,知错能改,为时未晚。我想,我也能向着一名好教师前进了。

第14篇:《教学机智》读后感

《教学机智》读后感

我认真地拜读了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带着期待读完此书,我被书中充满灵气和智慧的思想与叙述感染。

该书围绕教学机智这个最具生命力的话题,让教育者更深地懂得:一个拥有教学机智的老师,他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生存;机智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达到润物无声的艺术效果。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古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抛弃,也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科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总之,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的合金。我决心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人民好教师。

第15篇:教学机智2

教学机智

李万达同学是七年一班学生,上计算机课他最捣蛋,一会儿大喊大叫,一会儿东窜西跳,一会儿挑衅闹事,完全没有把课堂当课堂,把学校当学校。

有一天,刚迈进计算机教室,忽的教室像炸开的锅,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李万达,刚才打人,那个说李万达拿他的东西。再看看,李万达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在教室里大摇大摆地走动,完全没有把老师的存在当一回事。不治治他,这课怎么能上得下去呢?虽是生气,但多年的教师工作告诉我:要沉得住气。这时,我用严肃的目光扫视台下的每一个座位,同学们知道这是我作“重要讲话”前的习惯。然后,我把目光停留在李万达同学身上,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我先让大家说说这时老师最讨厌什么?孩子们可机灵了,尽说李万达的种种不是。这下,李万达火了,手握拳头,吹胡瞪眼,冲着说他不是的同学直叫嚷。真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来,接着说没关系。”我提着嗓门说。这时我仔细大量着这个孩子,只见他涨红了脸,放松拳头,眼光不时地扫视大家,显然,有些慌张。“好,老师知道,同学们和老师一样讨厌的是李万达身上的缺点,对不对?”“对。”大家异口同声说。“好,说了这么多,我想李万达同学肯定也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其实,过去他也是好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记得有位同学在作文中还夸奖过他。可现在他已误入迷途,作为他的同学,我们应该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决不让他

掉队。”在附和和肯定的话音中,我偷偷地看到李万达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诧异和不安的神色。最后,我提议每人给李万达写封信,信的内容要情真意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自己的同学写信,同学们都感到十分新鲜,他们沉思片刻,便埋头疾书起来。那天,李万达同学收到整整48封信,那是48颗火热的心,一双双期待的眼睛!第二天,我在办公桌上意外发现了一张“检讨书”,李万达同学在检讨书上说:“老师,我错了,今后我„„”看完检讨书,我疾步来到教室,偷偷地“窥视”这个孩子,他把头压得低低的,眼睛红红的,我敢肯定,他昨天晚上哭了。

每想起这事,兴奋与思考,总是在心中萦绕。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学校像小明这样的特殊的孩子,屡见不鲜。作为老师,不能歧视他们,冷落他们,疏远他们。而要善待他们,把师爱偏向他们。

第16篇:教学机智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机智

营口市站前区长征小学 陈丽辉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它无法预料。“节外生枝”是不可避免的,它犹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当“意外”发生时,作为教师,应该随机应变,在短时间内想出对策,正确运用教学机智,解决“突发事件”,从而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给课堂带来“意外收获”。

如何才能正确运用教学机智来驾驭课堂,总结起来无外乎以下几个字:意外收获 错出精彩 借题发挥 以变制变

作为小学教师,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归结到课堂实践的实际应变技巧上,钻研教材和备课之初,必须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把各方面的情况尽量分析和设计的充分一些。下面以典型案例进行阐述。

一、意外收获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总是担心学生不会思考,于是教师精心计划,学生按着老师指定的轨迹前行。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学生变得不会、不敢、不愿思想。我们给孩子的思考空间太窄小了,这样的做法只能阻碍学生智慧的发展,学生思维的开阔性、灵敏性、独特性、深刻性,久而久之就会殆尽。因此,课堂中唯有开放思维,才能生成新的思想!例如:在教学《月下桨声》一课时,一学生读完课文之后问:“作者之前经常会看见这姐弟俩,为什么发生退钱这件事之后就看不见他们了?他们去哪了?”我当时一怔,但马上稳定下来,

调整思路:“作者这么写的目的是想让我们研究姐弟俩的去向,还是想表达什么?”学生都在静静地琢磨,我思考后胸有成竹的点拨:“姐弟俩不出现可能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离开这里了,也可能是到别处打鱼了。”学生若有所悟,有的说:“可能他们觉得多拿了作者的三角钱,不好意思再出现在作者的面前。”有的说:“应该是作者想表达对姐弟俩的思念之情和赞美之情。”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与补充中解决了疑惑。

显然,此处的成功处理源于我没有给学生“当头一棒”或置之不理,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就瞬间即逝的生成信息做可持续探究。设计一变,境界一开,思想一解放,学生的思维就可能峰回路转、千姿百态,让我们目不暇接,使我们课堂中获得了意外的收获。

二、错出精彩

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的方法。”

其实,深入课堂就不难发现,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存在着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不少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上一味追求“对答如流”、“天衣无缝”的效果。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甚至教师出错的地方。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处理得好,会使整节课格外精彩。

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我给孩子们泛读课文,我在泛读时字正腔圆,感情充沛,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在读到“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时,我把“进犯”读成了

“进军”。当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我没有停下纠正,而是继续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我问:“同学们,老师刚才在读课文时,把一个词语读错了,你知道是哪个词语吗?”有一个细心的同学很快的说出是把“大举进犯”读成“大举进军”。我表扬了这个细心的孩子,并且说,“我们平时在读课文时也要注意不添字、不少字、不读错字。那你知道„进犯‟和„进军‟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一位学生回答:“‘进犯’是敌人向某处侵犯;‘进军’是指军队向目的地前进。”我顺势又问:“那你知道文中为什么用„进犯‟而没用„进军‟吗?”学生从文中找到答案:“因为是日寇侵略我们国家,所以用„进犯‟来形容。”“回答的太好了!”我激动地说。

这样的课,保留了泛读的完整性和艺术性,泛读中的口误非但没有影响教学效果,反而被演绎成了一段精彩的词语辨析,同时也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借题发挥

每位教师都是带着教学计划走进课堂的,但结合具体情况调整一下教学计划,有时会收到更佳的效果。

一天清晨,我推开窗户,啊!下雾了。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乳白色的浓雾中。这是营口入冬以来罕见的大雾!根据教学计划,当天的语文课应该讲的是《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面对这浓雾,我决定改变计划,上一节以“雾”为话题的习作课。

上课了,雾不但没有散,反而越来越浓了,我向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今天上学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

么?”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像开了锅一样,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手发言。有的同学说:“一路上,我看见所有的汽车都开了雾灯,只听见喇叭在想,却看不见车身。”有的同学说:“今天早晨我坐在妈妈的车里觉得车似乎是在爬,跟路旁行人的速度相差无几。”还有的同学说:“我被雾气包围着,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学生们所说的,都是他们的真实情感,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于是我顺势在黑板上写上了一个大字“雾”,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没想到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本一提写作文就发愁的学生们,在亲身经历的影响下,几乎每个人写的都很好。

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不是非得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的上课。课堂所授的内容也可以随机应变。贴近生活,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把在学生眼里不可逾越的困难变得容易接受,让学生感受课堂的轻松自在。

四、以变制变

以变制变是课堂的使命。课堂评价是考验教师教学机智的重要因素,因为每次评价都要针对学生当时的表现而做出,而且要迅速、恰当的作出。俗话说:课堂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就像炒菜之后要趁着锅热刷锅一样,这样才会起到作用。但是,学生不同,教学内容、环节不同,事先是不可能预测评价的,教师唯有积极实践课堂教学,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发展教育机智,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付,自如应变,才能做到恰如其分的评价。

我在教学《卧薪尝胆》时,是这样运用教学机智的:

板书题目之后,我问:“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一个学生说:“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提醒自己要报仇雪恨。”另一个学生说:“为了报仇雪恨,勾践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

我又问:“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天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学生说:“不算。因为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见到学生们讨论的如此热烈,我顺势说:“这就叫‘发奋图强’! 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学生马上说:“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听了学生的发言,我连忙说道:“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学生总结:“卧薪尝胆”表示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由此可见在当时的课堂,评价机智在于没有当场让学生们说一说对那两位同学的发言有什么看法。这样避免了群起而攻之的情况,同时,我顺着学生的理解,一点一点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感受词语的含义,也使其他学生学到了独特的思维角度。

总之,教师的教学机智不排除有许多灵感、天赋的成分,但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发现、发展,从有痕到无痕,最终成为教师习惯性的行

动,成为教师的自然流露。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关爱学生,随机应变,更重要的是要博览群书。

常言道:老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必须具备寻找活水源的能力。知识储备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面对会发生各种“意外”的教学课堂,我们只有把握住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正确处理,客观对待,让看似扰乱课堂秩序的“小插曲”变成一个个精彩的教学片断,让整个语文课堂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第17篇:教学机智浅析

教学机智浅析

课堂是教学生成的课堂,它往往与预设的教案有所偏差,这就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育机智。然而,这堂课下来,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教学能力的退步。面临教学生成点,心中暗自欢喜,却无能为力让它精彩。漫画作文重要的就是读懂漫画后,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发表看法。从打猎人角度上,学生能够结合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了很多。从母鸟的角度上,孩子们体会得不是很到位,也许正是因为让学生从多角度畅所欲言后,学生的思维被另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拉开了,没有机会把自己对“母爱”这个角度谈得更深,比如联系电视、身边看到的例子,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母亲”上谈的事例比较少。其实,这不是我的本意。设计时,我就再三嘱咐自己,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谈谈看法,让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生活化的真实情景中。此时的他们才会忘记自己在写作文,而不过是在急切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已。这样思维活跃,灵感迸发了,提笔写文就不必左右顾及。他们的思绪才能放飞,情致才会酣畅,灵感就会迸发,学生个性光彩就会闪现。可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机智不强,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过程,错失了许多本应精彩的片段,这也显示了我调控能力不强的一面。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去实现完整的教学片断。

第18篇:教学机智论

教学机智论

教师的教学总是伴有一些偶发、随机事件,如何创造性地处理这些意外事件便对教师提出 了教学机智方面的要求。事实上,教学机智是优质教学的内在需要,它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中

创生的各种教育资源。但由于教学机智自身的特点,它往往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和行动的模糊性,

使得现阶段对它的深层次研究显得尤为缺乏。本研究试图在这一问题上作一些探索,以期对这

种教学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将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教学机智是什么?(2)教学机智何以发生?(3)在当

前教育背景下,能否提出一些促进教学机智引发的建议?相应地,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主要是对教学机智本身的解读,它要回答“教学机智是什么”的问题。 教学机智是教育者在一定教学情境中,瞬间作出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创造性行动,它具有实践性、

教育性、创造性、情境性、节省性等特征。教学机智不同于教学艺术,也不同于教学经验、教

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其他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行为。在当前的语境中,人们往往把教

学机智理解成教师成功应对尴尬场面的灵丹妙药,这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它一方面限制了教育

者在教学中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它也大大窄化了教学机智的外延。本研究把当

前普遍认为的教学机智仅仅适用于“救火”状态的形式,称为被动教学机智;与此相对,本研

究还提出了主动教学机智的概念,它是指教育者在自己熟悉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创生的对教学

资源的一种全新认识和利用形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对教学机智的看法:教学机

智不应该被看作是一种雕虫小技,教学机智就是一种教学,它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改革的

深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部分(第

二、三章)主要论述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和发生过程,它要回答“教学机智 何以发生”的问题。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者。教学机智作为一种

教学行动,教育者的惯习、意图、情感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行动本身;二是教学情境。教学情

境是教学机智产生的第一环境,它不仅指客观存在,还包括师生双方的主观感受,具体说它会

涉及到受教育者、教学时间、课堂气氛等因素;三是新思想的产生。教学机智所体现的创造性

总是以产生一定的新思想为前提,所以,教师能否产生新思想,这也是影响教学机智发生的一

个重要因素。表面上看,教学机智的发生是一个瞬间的事情,但它仍然是有一定过程的,本研 究所论述的就是它发生时的逻辑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教师首先对教学中的问题保持敏

感,继而对该问题进行相应的理解和确认,最后,教师在产生新思想的基础上作出切适的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在行动中反思,以保证行动的整体合理性和情境性。

第三部分(第四章)主要提出了教学机智的引发建议,它要回答“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能 否提出一些促进教学机智引发的建议”的问题。本研究把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和发生过程统称 户

纂博士学位论文DOCTORALDISSE叮A叭O找 为教学机智这一“事实”的引发“条件”。本来,直接根据这些条件就可以提出相应的理论建议,

但为了使提出的建议更具有实践基础和现实针对性,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教育现场中,有哪

些因素对教学机智的引发造成了不利影响。接着,以教学机智的引发“条件”和教育现场存在

的问题为依据,综合提出了促进教学机智引发的相关建议,这些建议涉及到三个层面:从外在

环境来看,教师自主的教学权利必须得到保障,这是教学机智引发的必要前提。从教学情境的

营造而言,教师最好能用一种体现平等、自由精神的对话式教学,这主要是从构建创生型课堂

的角度提出要求。而对教育者来说,他本人应该具有课程意识;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教师努

力的方向应该是由“致知”走向“致行”;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还要坚持教学反思,不要被自己

的教学惯习所奴役。

本研究的结语部分,以爵士乐演奏来隐喻教学机智,认为它是优质教学的绚丽乐章。但它 与教学的常规性和计划性并不矛盾,实际上,两者之间可以很好地相互补充。值得注意的是, 教学机智虽然是一种教学,但并不是全部的教学,对教学机智的渴望也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限

度,不能人为地加以夸大。

关键词: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教学惯习绪论

一、问题提出

每每走进教育现场,我们都会被一些教学场景所震惊和感动:有些教师的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进行得流畅而自然,特别是在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时,这些教师往往能从容应对,巧妙处

理,既化解了危机,又让学生受到教益。同时,我们也为另外一些教学场景感到惋惜和沮丧: 些教师上课像在背书,课堂死气沉沉,面对出乎自己意料的问题,要么回避躲闪,要么任凭 堂“冷场”而无所作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这时很可能会扣心自问:面对一种意外 场面,我该怎么办?杜威(Dewey,J.)说,思维起源于疑惑。由此,带着这种疑问,开始我 的探索旅程。

(一)教学机智是优质教学的内在需要 教学机智对一位教师意味着什么以及教学机智在教学活动中有什么用,古今中外对此问题 很多论述。曾经以天才的思维设计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Hethart,J.F),于 802年将机智和充满机智的概念引入到了教育的话题中来,他在一次关于教育的演讲中说道: “关于你究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拙劣的教育者,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犷’

智感呢?”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不论教育者对教育学理论研究得怎么样,如果他; 那种所谓的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实践者。”②1892年美国心理学家欺 ·詹姆斯(James,W.)在谈到教育中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时也说:“为了达到这一结果,我 必须具有额外的天赋,来告诉我们在孩子面前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那种面对学生、逐学生的天赋,那种对于具体的情境而出现的机智是心理学一点也帮不上忙的,尽管它们是 师艺术的最基本的知识。”③加拿大现象学教育家范梅南(Manen,M.v.)则认为:“教育的智慧 机智可以看作是教育学的本质和优秀性,我们不妨说智慧构成了教育学的内在方面,而机智 构成了教育学的外在方面。”④我国学者王机也认为:“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具有复杂性、独

性和多样性。智慧型教师的机智灵活,就在于能够根据预定的目标、特定的教学内容、复杂 教学环境和多变的教学对象,娴熟巧妙地采取适合教育情境的教学行为或操作方式,从而高 转引自【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269页。

任钟印主编:《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26页。 WilliamJames.(1962).Ta衡toteaehersonP别Chol侧沙,NewYOrk:DoverPublieations,P.29.〔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版,第172页。 广

⑥博士学位论文DOCTORALD!sSERTA书ON 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①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一位教师想要成为优秀教师,从而达到教学

过程的最优化,是离不开教学机智的,反过来说,教学机智是优质教学的内在需要。但这仅是

一种结论式的描述,教学机智和优质教学之间具体有什么学理联系呢? 所谓优质教学,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教师的优教,达到学生的优学;在保证学生发展方向 的前提下,实现高效。要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就应该善于利用课

堂上的一切资源,尤其是一些计划外的资源,例如由师生的互动或情境的引发而创生的新的教

学资源等。关于这一点,德国著名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Bollnow,o.E)的“非连续性教育” 思想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博尔诺夫认为,以往的教育学派有一种共同的认识,认为教育是一种连续性的活动,儿童 通过这种教育循序渐进地不断地趋向完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它基本上揭示了教育过程的本

质。但仅此还不够全面,还需要作一处重要修正,因为这一观点把阻碍和干扰教育、导致教育

失误或完全失败仅仅归结为偶然的、来自外部的干扰,而这本来是应该避免的,而且原则上也

是可以避免的,这种干扰无论如何无关教育大局。只有存在主义哲学敏锐地看到这种干扰不只

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偶然事件,而是深深地埋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中,从这些事件中表现出一

种新的、迄今尚被忽视的人类存在的基本方面,它使连续性发展的观念趋于破灭或者至少表明

有很大的局限性。”②如果说存在主义哲学“发现”了生活中的偶然性和际遇性,毫不夸张地说,

博尔诺夫则发现了教育中的类似问题,即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性成分

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同时由此必然产生与此相应的教育之非连续性形式。”③博尔诺夫不但肯定

了非连续性教育的存在,而且还赋予了它根本性的地位。危机、向往和遭遇等人生中主要的非

连续性事件,“是造成人生非连续性或者说教育非连续性的原因,又是教育的一种途径。”④博尔

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使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接近真实而全面。

教学机智,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它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⑤我们姑且不论这种解释完善与否,但它所强调的“复杂教学情况”

一般就是指课堂教学中出自于教师或发自于学生的让人始料未及的现象。这正是一些非连续性

教育事件,以往我们很多教育者都认为这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件,通常不予理会。还有些教

育者因为这些意外事件打断了自己预定的教学程序,让自己显得尴尬被动,因此,总是力图避

免或者回避这些事件。现在看来,这些事件不仅存在,而且还是避免不了的。教师在上课前无

论准备得多么充分,上课时总会有一些随机性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往往产生于课堂教学互动或

特定事物的影响。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善于把握这些意外事件所蕴涵的巨大教育资源,

。王扔著:《智慧型教师的诞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页。 。〔德〕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德」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④李其龙:《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思想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第2期。

⑥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716页。

⑥博士学位论文DOCTORALDISSERTA竹ON 在教学过程中,顺势而发,切合这些意外事件所产生的教育力量通常胜过那种平铺直叙、按部

班的教学。回首我们自己受教育的经历,能让我们回忆的或是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往往是某 件事情,而每时每刻如行云流水般的情境却早被我们淡忘了。很多有经验的教师,正是认识 了这一点,所以,在他们的优质教学中,他们并不会轻易放过每一个教育机会,针对某个教 时机所开展的创造性教学,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有些学生一生的发展。① (二)教学机智面临的现实困境

教学机智既是优质教学的需要,但在现实场景中,各种忽视或误解教学机智的现象比比皆 。例如,有的教师对教学机智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雕虫小技,自己只要按 备好的教学计划上课就行,并不需要在意这些随机事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有的教师虽然想 发机智行动,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却又不知道在何处下功夫; 有的教师走上了极端,时时为自己不善于处理这些偶发事件而深感自责,从而背上了沉重地 担;最具有迷惑性是另外一些教师,他们表面上像是引发了教学机智,实际上却是“假机智”, 时甚至是“机诈”行为,等等。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目前我们对教学机智认识不够,研究不深。范梅南认 ,“教育理论中尚未被人们理解的正是在这种教育时机不断变化过程中的现场的瞬间行动”。 “对机智的研究使得我们能够对教学情境中的某些因素加以重视,而这些因素是大多数理论、

式和教学方法一直不愿或不能谈论的。”③有人可能会说,教学艺术不正是研究教师的教学行

吗?其实这两者之间有根本性的不同,艺术是以审美为最高目的,所以教学艺术具有一定的 演性,学生成了观众;而教学机智是在师生互动中随机生成的,他们谁都不是旁观者。教师 一定教学情境中会碰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如何行动才能机智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这 是对教学机智这种教学现象进行研究的关键。由此,人们会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对教学机智 研究不够深入呢?我认为,这主要是缘自于教学机智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是教学机智本 之固有属性限制或阻碍了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否认,体验到教学机智的果实是甜美的,而 它的深层探究却往往让人望而却步。

教学机智是教师作出的一种实践行为,法国现代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川认为, 践一般具有紧迫性、模糊性和总体性的特点。所谓紧迫性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实践者往往要 有人可能认为,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件事情都特别在意,会不会太累了,况且,有这个必要吗?范梅南以“掷

星者”的故事作比喻,认为这是教师的责任,一件小事,对教师或某些同学微不足道,但只要对一个同学重

要就足够了。—〔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一一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版,第143页。

〔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版,第246页.⑥博士学位论文DO(万ORALDISSE欲A舰ON 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作出决定,采取行动,我们不可能就先迈左脚或是右脚而思考半天;实践 的模糊性则蕴涵着实践是前认知的,模糊不清的,它往往是一种自发而自动的感觉;实践的总

体性意味着实践本身并不像研究它的科学那样能分裂成各种碎片,恰如爱因斯坦(Einstein,A.) 所言:不要期望对一杯汤的化学分析会有汤的味道。这三个特点还可以理解为:实践的紧迫性 预先就排除了许多在理论上完全可能的行动路线和方式;实践的模糊性使得实践本身具有自身

的逻辑,而非逻辑家的逻辑;实践的整体性使得实践过程往往是不可分割的。①布迪厄所总结的

实践的三个特点,教学机智全部都具有,当然,教学机智作为一种专门的实践行为,它还有其

自身的特点,在本研究的“教学机智的特征”部分我们将会作一些讨论。

教学机智的这些实践特点,使得很多研究者在面对它时,往往只能“绕道而行”,很难直接 对教学机智本身展开论述。其中,“要描述教育机智的形成过程较难„„为什么形成过程难于言

说呢?因为它是内隐的,把对事物的分析综合对比等思维过程和价值判断过程压缩成了通常所

说的‘直觉’,成为看一眼当前事物主体就要做出反应的行为。从本质上看,教育机智往往是‘急 中生智’,只求快速应对较好地处理问题„„”②相比较而言,要准确描述教学机智的表现形式

却不是很难,“因为这些形式都是客观的可感的过程,将之记录下来,就是一个教育实践智慧的 实例。”③所以,随着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各种描述教学机智的事例大量出现,如((99个班主

任的教育机智》④、《反思教育习惯》⑤等。仔细察看这些例子,我们发现很多作者都是将教学

机智作为结果直接呈现出来的,而对教学机智发生瞬间,引发教学机智的教师到底是如何想的,

其中经历了哪些思维过程,是否有思维跳跃,以及那些所谓的“直觉”到底是怎么回事,所有

这些问题,作者们大多都忽视了或者根本没有提及。这正如海德格尔(Heidegger,M.)批评以往的

哲学,本来是要研究“存在”(tobe),但因惧于某种困难,不自觉中往往将“存在者”(being) 当作了“存在”,出现了“存在”的名词化⑥,从而没有抓住哲学的根本问题,海德格尔则要完

成这一任务。如果以此类比,直面教学机智存在的本身展开研究,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三)教学机智是教育研究的应有之义

我们并不会在普遍意义上说一位教师具有教学机智,实际上,教学机智总是和某件具体的 事件相联系,说某位教师在这件事情的应对和处理过程中表现出了教学机智。显然,教学机智

应该是某种具体的教学行动,它属于一种教育实践。而对于教育实践的研究,陈桂生教授曾有

一个判断:现阶段关于“实践教育学”的研究是滞后的,而且这并非中国所特有的现象。⑦无独

。杨善华著:《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6页。 ②熊川武、江玲著:《理解教育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 ③熊川武、江玲著:《理解教育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 ④马联芳、李丽桦、盛天和主编:《99个班主任的教育机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⑥闰玉双、李奕主编:《反思教育习惯》,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年版。 ⑧赵一凡著:《欧美新学赏析》,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 。陈桂生著:《中国教育学问题)),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③博士学位论文DO(井ORALDISSE欲A竹ON 有偶,石中英教授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总体上学者们对教育理论的研究要比对教育实践的

研究丰富得多,而且包括他本人,也曾期望通过对教育理论的严格分析来深入理解和重构教育

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①但由于对教育实践研究的缺乏,“这种境况,反过来也影响到了人们

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认识和把握。因为,无论是谈论还是试图处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

践的关系问题,精于一方而疏于了解另一方,自然在思想上不会很深入,在实际上也不会很有 效。”②很多学者出于论述的方便,往往区分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其实,教育理论总是来源

于某种实践;而对教育实践的研究,最后,又是以一定的理论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说对教育实

研究不足,其实也是指理论上对教育实践的关注不够,“所有教育理论都是关于理论与实践的 理”。③考虑到语言表述的习惯,我们在研究时还将继续沿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区分。由 看来,教育实践不论何时它都是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尤其是现在,它更具有研究的紧迫性; 教学机智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它必然也要成为教育研究的应有之义。

在现有的关于实践研究的理论著作中,杜威的“问题解决五步骤”理论和布迪厄的实践理 对教学机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例如,杜威认为,人在面临困惑性问题时,思维大 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暗示,也就是人在情境中会碰到困惑或困难;第二阶段是理智 ,对这个困难,我们会提出一定的问题;第三阶段是假设,即根据问题提出一定解决问题的 设;第四阶段是推理,通过思维的及时反思,来检查这个假设的合理性;第五阶段是用行动 检验假设。④布迪厄关于实践的论述主要有两点:一是提出了“惯习”概念,惯习是指人的性

倾向系统,它是人们所有行动的基础,对行动往往发挥着策略性的指导作用;二是建立了“实 逻辑”,他认为实践是有逻辑的,但这种逻辑又与理论逻辑不完全相同。总的看来,这些关于

践的研究只能作为我们研究教学机智的一种依据,或是理论基础,但它们并不能直接指导教 的实际行为。学者林正范指出,在长期的教育研究中,人们往往从不同学科去研究教师,为 己的学科发展建立依据,但这只是一种间接依据,而在为教师实践行为提供直接依据方面却 得很是乏力。所以,直接研究教师的行为,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角度去思考,则能给教师的教 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⑤为此,直接针对教学机智这种教师行为本身展开研究,将是本研究的 发点。“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层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

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⑥, 样问题才能得到更好地解决。

综上所述,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偶发、随机事件时,教师创造性地处理这些意外事件的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教育研究》,2006年第l期。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教育研究》,2006年第l期。

瞿葆奎主编,瞿葆奎、沈剑平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558页。

[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阂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8页。

林正范:《试论教师观察行为》,《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 转引自〔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北京:中央

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l页。

纂博士学位论文D0(泞ORALDISSE砂A竹ON 过程我们称它为教学机智。事实上,教学机智是优质教学的内在需要,它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

中创生的各种教育资源。但由于教学机智自身的特点,它往往具有时间的紧迫性和行动的模糊

性,使得现阶段对它的深层次研究显得尤为缺乏。本研究试图在这一问题上作一些探索,以期

对这种教学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文献述评

在很多文献中,有的提到教学机智,有的提到教育机智。从字面上看,教学属于教育的一 部分,教育机智的范围应该比教学机智大,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提到教育机智的文献研究的都

是课堂教学的情况,所以仍然是教学机智。本研究在引述这些文献时,将主要根据文献所指内

容来确定其含义,而不作“教学机智”和“教育机智”字面上的区分。另外,本研究主要是讨

论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机智行为,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淆,本研究在行文中将都采用教学机智。 关于教学机智的研究,总体上看,国外和国内并不是很多。国外早期关于教学机智的讨论, 大多只是某个教育家或理论家的只言片语,有时,甚至还没有明确地提出“机智”的概念,只

是具有这方面的相关思想,更没有形成系统的论述。例如,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

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

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并加以正确地运用。”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

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②钟启泉教授在1991年曾对这方面的资料作过一些梳理,他总结

为:认为教育机智是引起学生心弦的共鸣力(裴斯泰洛齐);教育机智就是教师的表现力和说服 力(马卡连柯);教育机智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应变力和组织力(斋滕喜博);教育机智是人 格陶冶的指导原理(赫尔巴特、第斯多惠)等。③范梅南对此感叹道“:„„非常令人吃惊的是, 机智的概念在英语国家一直未能引起教育思想家系统的兴趣和对之进行系统的研究。”④“在德

国,机智的概念偶尔出现在教育实践的性质的探讨当中。但是,在讲英语的国家,统治着各种

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是一种更加技术化的和实用主义的理性思维。机智的概念从未系统地加

以研究过,而机智在关于教学的英语文献中的参考资料极为罕见。”⑥鉴于这种情况,范梅南从

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于1991年出版了一本研究教学机智的专著ThoTaCtofTeacht’ng.’Th。

Meanl’ngofPe滚珍ogicalTh口王心力如加es:(该书于2001年由李树英博士翻译到我国,书名译为《教

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也是目前在我国影响最为广泛的关于教学机智的研究之

第19篇:教学机智案例

教学机智案例

[摘要] 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并在长期的实践体验和实际 摘要] 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善于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临场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在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有一定的必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教学机智的方 法主要有:利用自己的错误,巧妙施教;承认自己不足,以诚感人;发挥教师 主导作用,直引主题;保护孩子心灵,借题发挥;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参与 体验等等。教学机智的运用,既化解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尴尬,又保证了教学 计划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机智 运用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要从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要教会 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做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方式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一定的教育技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珂说过: ‚教育技巧的必要特 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因此,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在课 堂中的机智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机智的运用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 并在长期的实践体验和实际经验的 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善于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临场应变能力。 教学机智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教学机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一)教学机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的案例分析教师虽然可以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测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预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随 机调控, 以做到教学机智的正确运用呢?下面我们

就这个问题结合具体的例子来 加以分析:

1.利用自己的错误,巧妙施教 每个人都会犯错,教师也不例外,在面对一些特殊的教学场面时,教师出错的现象会更容易发生。如果课堂上一旦出现失误,教师必须保持沉着冷静,千万不能手忙脚乱。对于个别失误,教师可以不急于改错,而是恰当地利用自己的错 误,引出一点教训,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更深刻的记忆。 比如,有位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由于紧张,把《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 的‚高粱‛二字写成了‚高梁‛ 。一位学生站起来吃惊地说: ‚老师你错了, ‘高 粱’的‘粱’底下是‘米’ 。‛这时教师看了一眼自己写的字,马上意识到了自己 的失误。当坐在下面的听课老师都为其捏了一把汗时,却只见这位教师依然面带 微笑,神情自若地说: ‚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看来同学们看得都很仔细。以 往老师在教授这个字时,有不少同学会犯同样的错误。 ‛接着老师又问: ‚你们知 道‘高粱’的‘粱’字为什么下面是‘米’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因为 ‚高粱‛是粮食,所以是‚米‛ 。接着,老师强调: ‚对,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 ‘高粱’是粮食的一种,所以下面是‘米’字,而这个‘梁’是栋梁,是一栋房 子最重要的支撑点,是用木头做的,所以下面是‘木’字,大家记住了吗?以后 可不能再犯和老师同样的错误哦! ‛ 就这样,这位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化解了一场课堂危机,既挽回了自己的‚面 子‛ ,也使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承认自身不足,以诚感人 。现在的学生视野宽广, 思维敏捷, 而且有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课堂上,往往会提出一些超过教师认知水平的问题。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地处理 学生提出的问题,既不能不懂装懂,胡编滥造以蒙蔽学生,也不应压抑学生的积 极性和求知欲。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留给全体学生讨论,这样,既能让师 生之间进行平等的情感沟通,又能使学生们的

思维得到激发和碰撞。如果问题仍 然解决不了,则可留在课后解决,从而保证正常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 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小学三年级的《西湖》 。 当讲到西湖是杭州十景之一的时候,有位学生站起来提出了一个问题: ‚老师, 杭州十景到底是指哪些景色啊?‛那位老师显然是没有准备到这个内容,看着同 学们等待答案时的充满渴求的目光,老师坦白地说: ‚不好意思,同学们,老师 的答案也不是很全面。那么同学们有谁去过杭州,游过西湖吗?有谁愿意来说说 啊?‛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了起来, 但没有一人能说全。 老师想了想, 说: 2 ‚这个问题,老师也说不准,等查完资料后再告诉大家。现在我们继续来了解杭 州十景之一的西湖。 ‛课后,老师通过查资料,把答案告诉了学生。学生们都为 她的诚恳态度和求知精神所感动,既感受到教师的人格,又沐浴了知识的甘露, 获益匪浅。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直引主题课堂上,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古怪的或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引导,巧妙地把学生又拉回到课堂 教学的主题上来。例如,有一次,钱梦龙先生执教《故乡》一文,学生突然提出 一个与课文主旨毫无关系的问题: 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呢?当时钱梦龙 先生是这样应对的: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 (笑) 师:啊,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我没有看到过,你们有谁看到过? 生: (齐)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种跳鱼,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少年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 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1] 。 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钱梦龙先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放失,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保护孩子心灵,借题发挥 教育机智是一种教育行动,是一种直接指向学生的行动。范梅南指出: ‚教 育机智不仅仅在于以巧妙

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术, 更应该关注儿童成长的 环境和过程,保护孩子的脆弱性。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不恰当的语 言、行为都会伤害孩子们脆弱的心灵。教师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情感,借 着出现的问题,伺机发挥。试想,假如老师一味地责备、批评和挖苦学生,那将 多么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使尴尬的局面更为尴尬,甚至使教学活动无法进行。因此,面对突发事件,教师应该巧妙、出奇、适度地采取一定的措施,让 学生的知识与情感双丰收。 实习时,在讲授新课《做一片美的叶子》介绍作者金波的时候,有位学生开 玩笑地问: ‚老师,吴金波和金波有什么关系吗?‛这时,另外一个学生在下面 起哄, ‚有什么关系啊,金波爷爷可是作家,可是吴金波是个差生! ‛同学们听了 都哈哈大笑。这时,我发现班上的吴金波同学惭愧地低下了头。面对这个突然的 局面,我冷静地思索了一下,然后说: ‚谁说没有关系呢,金波爷爷和我们每一 位同学都有关系,他写的文章我们都很喜欢,而且我相信吴金波同学也喜欢,或 许还读过他的不少作品呢!对吗,吴金波同学?说不定啊,以后他还会成为一名 大作家,我们大家还要找他签名呢! ‛这时,同学们又笑了,但笑的感觉已经变 了,吴金波同学也面带会心地微笑重新抬起了头。

5.‚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 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希望出现种种不和谐的音符, 但课堂突发事件是随 机性很强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些由课堂周围的环境引起的突发事件,都 有可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可以采取 ‚不行动‛ 的方式, 正如范梅南所说的 ‚有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 ,这样也可以使学生 很快地安静下来,再加上教师的一句 ‚刚才讲到哪里了‛的提示,以此把学生 的注意力吸引到原来的课堂教学中来。 还记得曾上过这样一堂课:语文老师正在上课,突然,粘在黑板上的词语卡 片脱开一角斜在那里,前排的一位同学低声指

出: ‚老师,卡片掉了! ‛只见这位 教师瞪了他一眼,说: ‚别管它! ‛于是,这位‚紧急报告者‛情绪明显低落下来, 再也不见他举手发言了。 记得在心理学课上, 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类似的事件。 在一堂课上, ‚啪‛ 忽然 的一声脆响,一块挂着的小黑板掉了下来,大家都吓了一跳。教师不慌不忙地把 小黑板拾起重新挂起来,接着问: ‚同学们,刚才我们讲到哪里了?‛学生们的 目光一下子又投到课本上,断开的思路又被重新连缀起来了。 两相比较,哪一种处理方式更明智些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教学机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的案例总结古希腊哲学家说: ‚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与此同理,一个教师 4 即使是执教同一内容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课堂如河流,它是流动的、发 展的、向前的。 课堂永远处于千变万化的动态中, 教学机智的运用也就千差万别, 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但综观以上多个教学机智 运用的案例,我们也不难发现,它们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1.目的是明确的 教学机智是偶然发生的 ,它具有灵活性、随机性。在课堂中,我们不知道 何时会产生一点小状况,也不知道会采用何种方法来应付。但是,不管教师采用 什么方法,他们的目的总是明确的,就是保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使学生在掌 握知识的同时,也保护了孩子的情感。

2.情感是好的 每一节语文课都不是风平浪静的,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运用教学机智的机会。 但这并不代表每一位教师都能运用好教学机智。观察上面的教学案例,发现要发挥好教学机智,教师都是饱含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对学生的真诚与亲切。 他们发挥教学机智是发自于内心的,是来源于真实情感的感动,他们都愿意用微 笑代替责备,因为他们的情感是好的,都饱含了对学生浓浓的情感。

3.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课堂中的意外千变万化,教师就必须在这

些千变万化的意外情况下,因时而 变,因情而变,甚至因错而变,抓住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捕捉教学挈机,这就表 示处理课堂意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小事化大,强化处理;有的却是大 事化小;有的甚至是不处理,教师一笑置之……

二、运用教学机智时应注意的问题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在课堂上运用教学机智的机会, 但有些教师是为 了表现机智而机智,他们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是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掌握知 识、获得情感的陶冶。他们只是觉得运用教学机智会使课堂变得精彩,而没有考 虑到自己使用的教学机智是不是适用于这堂课,是不是适用于这些学生,从而让 学生们觉得老师是在顾弄玄虚,是在使用小伎俩,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教学机智的运用追求的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收到的应该是‚大雪 无痕‛‚点石成金‛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要快而准,要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当,适时、适情、适度,于巧中见奇,于奇中生效。教师在

5 课堂上使用教学机智主要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学机智的运用应充分为学生服务,全面关注学生范梅南说过: ‚教育机智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 ‛正 是因为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一种指向于学生的关注,使教师进入一种专业状 态,从而发展着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的教学机智。新课程标准着力于对人的 关注,只有关注学生,才会有教学智慧的生成与发展。教师应该对学生有爱心, 用心去打造学生心灵的世界,这样才能使教学机智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机智是装 不来的,虚伪的机智只能算作狡猾。

(二)在必要时运用教学机智,切忌滥用教学机智的巧妙运用会使课堂精彩异常, 但是不合时宜地运用教学机智却只 能弄巧成拙。 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动不动就使用教学机智来处理课堂上所发生的 意外,他们以为这是自身能力的体现,实际上,他们错了,教师的心血来潮不是 教育机智,行动必与当时当地的情境相契合。

《学记》有言: ‚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 ‛因愤而启,因悱才发,这才是教学机智。如果教师一味滥用教学机智,用 得多了, 教学机智也就失去了原来的作用, 或许还会有碍于课堂良好效果的获得。

(三)切忌给教学机智套上模式,应灵活运用教学机智的运用方法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在遇到课堂突发事件时,要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教学机智来解决突发情况,有好多教师在运用教学 机智时喜欢给教学机智安上一种模式,准备每次照搬来解决课堂中的突然情况, 这种机械地使用教学机智是大错特错的。 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它特定的时间和 环境,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切忌给教学机智套上固定的模式, 而应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在瞬间作出果决的判断和机敏的反应,保证课堂教学 有序地进行。

(四)注重教师自身知识、经验的积累教学机智不是信手拈来的,它是在许多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教师的知识 积累和教学经验等。教学机智不是临机一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 ‚把教学 机智与所谓临机一动扯在一起是荒谬的。教学机智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它 仅仅属于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教师。 [3] 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经验的积累,培养良好的敏捷的应变能力,才能真正取得教学的 主动权。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去感悟新理念,落实新理念,就一 定能品味到新理念指导教学所带来的甘甜。让我们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刻苦磨砺, 恰当地理解和运用教学机智,在教学、科研领域中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 地。

教学机智案例 曾美霞

几乎每个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因为体育课里他们可以“疯”,可以“玩”。

殊不知,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控制好学生的“疯”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大家知道,体育课有别于其他学科,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上课地点的不同,一个室内,一个室外。相对来说,室外的环境存在多变性、复杂性、危险性,所以对于课堂的引导者来讲要保证一节有质量、有安全且孩子又喜欢的课,除了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巧外,更应该学会如何随机应变,驾奴课堂。

我有个体会。

那一天,我心情特别爽。上课了,我热情地跟学生问好,希望把我愉快的心情带给学生,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可是我却在门槛上栽了跟头,没想到一开课,学生的心情比我更“爽”,队伍里的人唧唧喳喳,兴奋极了,原来有个学生趁我不注意时,把我准备好的上课器材----大喇叭在玩,而且正向同学炫耀呢,一时间一大堆同学围了上去,左看看,右瞧瞧,还找到开关在“海啸”,此时此刻不但影响了上课的秩序,还无形中养成了坏习惯,现在不控制的话或许以后就乱套了,所以我急啊。怎么办?严厉呵斥?还是给一个理解,换一个法子?就那一瞬间,我走过去,并说了一句:我教你,开关在这呢!并顺势把大喇叭接了过来。然后继续上课。那节课我特意改变了一下内容,进行了2次的30M接力竞赛,同学们个个乐得不亦乐乎。最后我特意将剩余的10分钟作了放松:体育委员集好队后,我让每个学生轻轻闭上眼睛认真听,刚才上课时我给学生示范的开关是:录音。学生很惊讶:因为里面有他们在接力赛时的呐喊声、胜利时的欢呼声,集队时的悄悄话,甚至还有意见不合时的争吵声、、、、、、学生听后先是一阵大笑,接着是异常的安静。我只说了一句话:以后要借大喇叭要经过主人的同意哦,下课!、、、、、、后面传来的又是一片笑声。

自从那次,以后的他们就更喜欢上体育课咯

数学教学中的小故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记得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整齐的摆放新华书店补发的《课外阅读》书。便灵机一动,何不就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诉大家这本书有74页,如果现在有12本这样的书,一共多少页呢?怎样列算式解答? 15本呢?20本呢?并指名学生板书。分别让学生列竖式解答。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所以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完全可

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三、题组训练,以旧带新,发现规律。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题组,运用迁移的方法,总结出积的末尾的0的确定。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并巩固简便的笔算方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

三、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常见表现。

1、创设轻松氛围

数学是一门具有理性美的学科。但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们往往不能欣赏这种美。在他们看来,那些数字、规律和法则都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在这枯燥而紧张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能适当加一些得体的幽默,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幽默精神。而学生的幽默精神正是学生心灵自由的反映,也正是学生创新的条件,因此,利用得体的小幽默,创设轻松氛围是数学教师运用教学机智的主要表现。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计算时,许多学生多对单调的计算感到乏味,显得心不在焉,特别是对“先约分后计算”这一计算要点不能很好运用。这时我就讲了这样一个小幽默:每个分数都是一位穿着棉袄的工人,每次相乘都是一次工作。工作时当然都要尽可能脱掉不必要的棉袄(能约分要先约分),要不然工作起来不方便。不过,天实在冷的话(不能约分时)不仅不要脱棉袄,还要凑在一起想办法取暖呢(分数乘法计算法则)!听了这个小幽默,学生们都会心的笑了。这一笑,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调整了学生情绪,更让学生回味无穷。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创设轻松氛围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分寸。那种无聊乏味、一味追求轻松气氛的幽默,那种喧宾夺主,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的幽默,绝不是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应有的表现。

2、充分把握时机

在教学中,学生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就应当尽可能地考虑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或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引向问题深处;或把学生的思维“发散”,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去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契机,充分把握引导的时机,则是一个数学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的重要表现。

例如:在六年级总复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一匹260米长的布,做上衣可做60

件,若做裤子可做120条,问这匹布可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有学生提出质疑,做衣服用布多少应该是面积单位的,为什么题中用长度单位呢?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却涉及了许多方面的数学知识。于是我就告诉学生:因为大多数布匹的宽度是一定的,所以布匹的长度足以说明布匹面积的大小,再加上缝衣的实际需要等原因,人们通常就用布匹的长度来说明用布量的多少。表面问题解决了,但探索的步子并没有停。接着,我又问学生:“你们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说明这种现象吗?”经过思考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这说明布匹的宽度一定,长与面积成正比例,布匹越长,用布量越多。”有的说:“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的积。现在宽不变,也就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也随着扩大。因此布匹越长,用布量越多。”还有的说:“缝衣时,可以将所需的布匹面积预先算好,宽不变,就可以用长方形面积除以宽就求出长。所以买布时知道布匹的长度,就等于得知了布匹面积。”„„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就这样应发了学生如此多的创新思考。

当然,在很多情形下,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并不能立即作出准确的判定,立即进行解答,当然更不能引导探究。这时,教师就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或发扬民主,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协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后认真思考,及时作出解答。那种对学生提出的难题采取种种办法敷衍了事,避重就轻,左顾右言决不是我们所说的数学课堂教学机智。

3、灵活反馈调节

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运用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反应作出机巧的调节上。一般来说,学生在反馈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学生现有的数学思维结构不适应拓展新的数学思维结构的需要而产生的。这就需要教师能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他们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继而对教学作出灵活机巧的调节,引导学生能创造性地从正反两方面去认识问题。而灵活的反馈调节常能使课堂教学起到化平淡为新奇,化消极为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的新授结束后,为了辨别比较,我要求学生分别计算一个底为2米,高为1.5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结果一部分后进生由于定势干扰,都采用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来列式。列式为

S平行四边形=(2+ )×1.5÷2 s三角形=(2+ )×1.5÷2。

进行错误分析时,学生们哄堂大笑。原因很明显,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考虑成了梯形。但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在特定情形下能不能作为梯形来考虑面积计算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同时适用这三种图形吗?当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大部分学生先是笑着直觉地表示反对,一部分学生则是模糊不定。但经过进一步引导后,学生们发现:当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缩短时就成了一个梯形,所以平行四边形可以看成是上底和下底等长的特殊梯形;当梯形上底无限缩短为0时就成了一个三角形,所以三角形可以看成是上底为0的特殊梯形。由此可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稍加改变能同时适用三种图形。变式分别是

s平行四边形=(a+a)×h÷2 s三角形=(a+0)×h÷2 s梯形=(a+b)×h÷2。

在这里,由于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作了较为灵活的调节,使得学生的错误反而成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放型”题材。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数学课堂教学机智表现之一的反馈调节决不是简单的错误评析,而是针对学生临时发生的思维障碍所采取的创新性处置措施,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能认识错误,还要能多维度的分析错误。因此,灵活的反馈调节尤其能体现出因势利导,顺水推舟的效果。

第20篇:教学机智读后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富县南教场小学任亚琴

读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作者范梅南教授不时地例举出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方面的例子,不断地提醒作为教师的我们与自己所教的儿童间的“替代父母”的关系。因为在学校里教师对其所管辖的学生负有像父母亲般的责任,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孩子寄予希望,能建立起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和喜爱。这就是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爱戴的好教师。

一个好的教师究竟要具备哪些最基本的素质呢?来看一看书里的解释:职业使命感,对儿童的喜爱和关心,高度的责任感,道义上的直觉能力,自我批评的开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对儿童主体性的机智的敏感性,阐释的智力。对儿童需求的教育学的理解力。与儿童相处时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最后,幽默和朝气蓬勃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其实仔细读读看看,这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训要求大相径庭。经过近期的学习培训,我们也逐渐认识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义。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品质。“学会爱每一个需要爱的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师德。同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和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性反思。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

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

书中谈到“教学机智的表现方式”时是这样解释的:教学机智主要体现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这与其说是某种可观察到的行为表现还不如说是一种主动建立起来的关系方式。它可以表现为自身的克制,对孩子经历、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情境中充满自信,还可以表现为一种临场的天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教师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做人的引路者,学习的协助者、支持者、促进者,而不再是灌输者、控制者。把自己和学生看作是同样具有鲜活生命和人性尊严、同样具有丰富情感和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用自己的语言、眼神、动作、建立气氛以及树立榜样来加以调和的。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用教师的两种眼神来比较一下,一种眼神:居高临下的冷静观察和判断的那种默然的分析性的眼神;另一种眼神:实际上建立接触并在与孩子的对话当中搜寻教育理解的那种同情、支持的眼神。前者仅仅观察孩子行为的眼神是将观察的对象(学生)物化;而后者机智的眼神则将对象主体化,让学生产生一种可以接触靠近的感觉,从而使得师生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成为可能。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注意教学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和经历。因为教学机智就蕴涵在其中。

2012.1

教师教学机智评语
《教师教学机智评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