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评语

探究教学学评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07 08:32:49 来源:教学评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体育教学学情分析

体育教学学情分析

作者:薛伍平所属班级:小学体育二班(宝鸡/安康/榆林/铜川) 地区:/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 创建时间:2011-03-18

学情分析是体育课教学的前提,也是体育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体育知识及体育技能的必须途径。学情分析怎么进行,怎么分析,我采用以下几点方法进行分析:

一、了解学生的体育知识和卫生知识,分析学生的健康指数。

二、进行体制健康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各年级各班体育教育过程作一个学情研究,为以后教学中提高更好教学质量,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我在上课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智识和技能专业课程计划的改革和贯彻,即学生的体育基础薄弱,对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指导和教学方法指导作了阐述,旨在期盼能在有限的课时里,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同时体现贯彻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教法以学法为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本人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促进学习正迁移试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教学,目的在探索出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路子。为了使学校体育

能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系统工程;为了将学生被动学习与模仿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创造性学习;为了帮助学生与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计划顺利接轨,我们根据当代职高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正确地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有效地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合理地安排好准备活动的时间、负荷以及与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是体育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发挥学校体育优势,挖掘潜力,增强活力,自我创收,自我发展,补充体育经费的不足。

适应社会,抓住机遇,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走学校体育内涵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率;逐渐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在体育统计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潜在力,而且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

要使每个同学在课堂上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主动性,使他们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强大的向心力去实现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就应经常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去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因为积极性是发挥潜能的原动力。

推荐第2篇:中学历史教学学情分析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几点思考 学情分析:

古人云:“圣人施教,各因其材,以其知之,喻其不知”,强调的是要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学业成就,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有一段差距,即为该儿童的可能发展区,或叫“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活动中,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是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实现,或者说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了解程度,只有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最佳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情了解得越详细,分析得越透彻,教学就越有效。 学情分析从内容上说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分析,即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在认知、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或学生在知识、技能、认识能力、学习动机以及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层次上说,不仅包括对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学习特点的普遍性的分析,还包括对学生个体特点的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学生个性差异包括心理差异的分析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同一学习内容的兴趣、态度不同,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差异。例如有些学生思考问题细致而有的却较粗心;有些学生思考不积极,经常回避那些比较用脑的问题,思维上有惰性;有些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有些对图像史料的记忆优于对文字史料的记忆;有的善于机械记忆不善于逻辑思维等。这都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部分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学生作分析,并设计相应的对策。其次虽然现在是网络时代,但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网络来储备知识,那么教师在备课时也要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缺乏对学生其他学科中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与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注意历史知识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可以布置学生从语文等学科中收集有关诗歌、文学作品,充分利用他们平时在语文学习或一些影视作品中接触到的知识,帮助学习更好的学习历史。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会接触到很多相关的历史知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了解学生在历史学科以外的知识储备情况,对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了解得多就越容易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把教学的切入点定在合适的位置,设计出良好的“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对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分析不全面

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很多,如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不求每节课前都要从各个方面去分析学生,但在教学设计时,要结合课程标准以及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学习中学生可能存在的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这些心理因素。如有教师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从高二学生知识的状况看,学生已经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从高二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分析,知觉、兴趣、情感等方面理性不多,多为感性体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所以根据学生的情感和年龄阶段特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环境中掌握学习的经验与技巧,并形成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位教师分析高二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是“知觉、兴趣、情感等方面理性不多,多为感性体验”,但却忽视了高二学生的思维特征。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例中教师认为“从高二学生知识状况看,学生已经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他没有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他们绝大多数人还不能从前面的学习中概括得出“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旧的世卿世禄制被废除,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为文化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一结论,因而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在整体感知历史的基础上,了解历史发展内在的因果联系。基于这样的学情考虑,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采取有效策略,如在新课学习后设计一个问题:“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并首先和学生讨论“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哪些因素有关?”,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这一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这也是本课要实现的课程目标。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得越是全面,相应的教学策略就越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

对学生心理分析不全面的另一个表现是,只注重一般的心理问题分析,忽视对历史学科内容学习过程中的特殊心理要求和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其实,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受教育者在不同的活动中的同一心理现象既有共性,也具有一定的个性,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总是同教育的内容不可分割的联系着,历史学科教学也有本学科的心理学问题。应该说,很多教师在作学情分析时,对这个问题是不太注重的。案例二某教师在《运用历史地图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并初步具备了将史地、文史等知识整合起来的能力。”在学习时,从历史学科教学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首先要形成有关历史的人物、历史时间、历史空间等正确表象,而历史的空间知识主要体现在历史地图中。高中生已经从地理课中学习到有关图例的知识,学生具备了利用图例来阅读地图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历史地图与地理地图不同,它除了空间概念外,还有时间概念,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历史时、空表象的联系,也有利于历史和地理知识的联系。

此外,学情分析泛泛而谈,且大都来自教师的主观臆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以至于很多学情分析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帮助。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有的时候,我们为学生做得越多,越是害学生。因为为人,随便怎样精细周到,总不如人之自为。我们与学生经验不同,环境不同,所以合乎我们意的,未必合乎学生的意。勉强定下来,那适应学生需要的,或者遗漏掉;那不适应学生需要的,反而包括进去。”(《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31页)

二、解决策略

第一,提高对学情分析必要性的认识。

首先在理念上,教师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强化学生学习准备的了解和心理生理特点的分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孔子语),从而实施促进学生获得发展和学习体验的正确策略。其次,要不断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具备扎实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功底,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在分析的层次上,既能从学生的普遍的心理特征来思考,又能考虑到个别学生的心理差异,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认识能力、学习动机以及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便按照课程标准,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最佳的教学安排。还要关注到历史学科的特殊的心理学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和实物呈现等直观方式来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师还要学习和了解跨学科的学科知识,了解学生历史学科以外的学习内容,让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历史学习提供帮助。这样既便利了历史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在教科研活动中加强对学情分析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在备课组教学研讨中,不仅要注重教材分析、教法研讨,也要加强对学情的分析与研究。 第二,要掌握学情分析的途径。

从学生历史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中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因为历史这门课牵涉到的学科很多,如地理中的地图知识,对历史学习的帮助就特别大;还有语文的许多课文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文史若能互通,对这两门课的学习都有帮助。我们历史老师要经常关心地理、语文等学科相关知识,与其他学科老师交流来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既便利了历史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更完整的知识。例如[案例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中“光耀千古的诗坛”一目学情分析:本课属于文学史的范畴,对初中学生来说其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也多有涉及,仅九年义务教育背诵篇目中就涉及唐诗61 篇,而且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诗歌的特点以及体裁也有一定的了解,也具有初步的诗歌欣赏能力,至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背诵了不少。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注意“历史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渗透”,我们整合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探究,完成本课学习任务。其次,针对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表现欲强的心理特征,本目教学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活性动态”教学风格,让学生背唐诗、议人物、谈时代、明原因,自主探究式地进行学习。这里,老师能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原有的相关学科(语文)学习情况作充分了解与分析,善于将学生学到的其他学科的背景知识为其学习所用,同时能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和人物为突破口来设计教学活动,由点及面,层层展开,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养成记载、积累学生学习问题的习惯。可以从学生的作业或练习中发现问题,并将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以记载和梳理,以备再次学习相关内容时作参考。找到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因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往往最能反映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认真梳理这些“原生态”的第一手学情资料,为以后或同伴的教学提供借鉴。例如,在学习世界历史三大宗教的内容,学生对其产生的时间经常混淆,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看用怎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混淆,结果学生思考了很多方法,如与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年代相比,相差多少世纪的;有提出根据宗教的特殊手势来记忆的;结果有一组学生讨论结果被认为最好的:佛教前6世纪,基督教公元1 世纪,伊斯兰教公元7 世纪,三大宗教名称的字数分别由佛教2 个字、基督教3 个字、伊斯兰教4 个字构成,按产生的时间先后正好是数字以此提升,这样记忆的时间先后不会错,学生还用数学上的数轴来看三个年代的间隔差。虽然这种方法不科学,但这样的过程本身就帮助了学生记忆历史时间。类似这样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注意积累,以此作为教学中采取对策的依据,教学就更富有了针对性。虚心倾听学生意见,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要求,征求学生的学习意愿。关注学生课堂的表情和反映,把话语权交给学生,经常关注学生“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对高一个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学习相关知识时的感受,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为比所教学生高一个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到知识背景与现在学生比较接近,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能与即将要学习某个知识点的学生比较接近,所以他们的学习感受可能对教师的教学有更大的启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到教学的切入点。

总之,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和活动水平,把问题设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出“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那才能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推荐第3篇:数学教学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两部分。学生起点状态的分析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知识维度,指学生的认知基础;技能维度,指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素质维度,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主要指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与可能的发展。主要要说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要;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能参与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状态?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怎样的,适宜于采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式,合作式?……学生在课堂教学动态中,可能会生成哪些资源?如:“学生对某一问题可能会怎么反映 ? ”“教师应怎样应对 ? ”

传统的备课中也有对学情的分析,但通常把学情分析简单化,如:把学习者认知基础的分析单纯理解为知识点的罗列,没有具体分析每一类学生在面临新的教学内容时已经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可能会有什么困难与障碍,更没有思考与解决的对策了。本章将围绕着实践中的诸多问题,结合案例,从理论点拨的基础上找出解决之道。 【解决策略】 1.重新认识学生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去充分估计和了解学生的这些已有积累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钻研教材,把握好“逻辑起点”

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所学内容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它的前后联系,真正做到沟通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只有把握了“逻辑起点”,教学中才能大胆取舍,灵活施教。反之,则很难创造性地搞好教学。 3.要关注“现实起点”,机智调整“教学进程”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缺少对学生的真正把握。我们应学会在课堂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探底,以便及时对教学过程作出调整,实现教学的自如化。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我们还应该学会在课堂中倾听,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倾听中了解学生,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把握住课堂的学习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整预设的教学过程,构建好知识结构体系,这是一堂好课的关键。把握好了,课堂学习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找准教学起点,进行有效设计 【解决策略】

1.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由“学会”为“会学”

新课前,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研读课本,理解概念或出示与例题相仿的尝试题,寻求解法,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识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的发展规律,设计富有思考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高思维素质。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分层设计,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发展

由于学生的素质不可能一致,有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动作迅速,有的则相反。接受能力好的同学,对他们来说,一再重复知识,是对时间的浪费,是课堂无效的表现。而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需要教师重复几次,才能听懂。所以,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一定要设计不同的方案,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多层次的练习,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智力活动方式去解决,力求使优生吃得饱,中差生学得好,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接受能力上获得发展。

推荐第4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学情分析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情分析

(104班生物)

在学期初要了解对本学段的兴趣爱好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了解社会实践需求,默契的与学生交流心理动态,了解学生个人以后预定的发展目标,针对不同学生,分批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注重养成教育,我不端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做好朋友,针对从教的初来乍到,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总结七年级生物学情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情总体分析

1、七年级这段时间正处在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没大问题。

2、学生入学第一次接受这门课程,七年级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七年级生物课生物学术语和生物实验技能较多,教师的教和学生学都容易陷入重视记忆,轻视实验。

4、知识梯度应是渐进式的,特别是经过上学期的生物学习之后,大部分学生能跟上节奏。

二、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单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己感兴趣的就多听,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就少听不听。

2、学习思维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课。

3、个别学生对副科不够重视。

4、一些学生学习不踏实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三、解决措施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赏识教育,多听取学生的呼声,对学生多鼓励,多指导,少说教,多实验,少批评。

3、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借助标本、图像、画面、报告,故事等,千方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4、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5、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采取相应措施。

6、杜绝一言堂,关注学困生,做到课堂教学,互相尊重,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合作,人人进步。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学情(100班物理 分析

班数学 104班生物)

李珍 乔后初级中学年2月27日

105

2016

推荐第5篇:初中数学学什么_怎么教。

初中数学学什么,怎么学?

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首先都应明确“我是做什么的”和“我如何做”这样两个概念。而对于初中数学老师来说,则应该明确的是“初中数学学什么”和“初中数学怎么教”。

一个东西,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完全弄明白,我们在跟别人说的时候,自然也就说不清楚;同样的道理,一门学科,如果老师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到底讲的是什么,那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自然也就会遇上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让自己难堪,如果作为一位初中数学老师,不知道初中数学学生学什么,或者说要学的是什么,自然也就不知道作为老师,应该教的是什么了。如此丢失的不仅是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威严,更丢失了所在学校的信誉。

所以我们强调,作为学科老师,不仅要熟悉课本,要熟悉知识点,而且要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书或者说知识点装在自己的大脑里,要把课本读薄,把自己的脑袋装大。什么意思呢?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总共6本书,熟悉这6本书上的知识点,是作为初中数学老师的基本要求。如果能够把这6本书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压缩精简,那么就是把书读薄,最后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又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阐述,就是把自己的脑袋装大。

那么,初中数学学什么呢?

首先,在能力培养方面,初中数学培养的是学生从小学的形象思维能力到抽象思维能力的过渡,也就是从对数字和图像的直观认识到对数字、代数式和图像的抽象把握上。这是作为初中数学老师,在每次的课堂教学中,所要明确的一点。

其次,在知识结构框架上,初中数学由“数、形、式、用”四大板块和“数形结合”一大支柱构成。

“数”字面意思是数字,在初中数学里,主要讲的是对数字规律的探索;同时,初中数字中的“数”更指“实数”部分的知识点。

“形”即图形,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几何;

“式”即代数式,以及由代数式引入的相关知识点,如方程等;

“用”即应用,包括统计与概率等,不能单纯理解为应用题,更重要的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而“数形结合”则不仅仅是初中数学知识的一部分,也是初中乃至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很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初中数学中主要包括数轴和函数。

再次,如上所说,数学学习中有许多的思想方法,比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整体代入”等等思想;也有“错位相减”、“裂项求和”、“换元法”等等方法,因而,在具体的

1

知识点的讲解上,贯穿数学独有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引导好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最后,初中数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前所说的“数、形、式、用”的基本框架也好,还是在各具体的知识点部分,都有其相关的专题或者说考点。这个部分也是作为初中数学老师需要把握的地方。

至于对此部分的详细讲解,请参后文一——初中数学能力培养、知识框架、思想方法和专题讲解。

因而,我们的老师要先知道初中数学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初中数学教什么,最后才能让学生明白他要学的是什么。

这是其一。

同时,我们课外辅导机构,之所以能够发展如此迅速并得到社会的认同,并不是说我们的辅导老师比一线老师在教学上,或者说在知识积累上有多么的出色,而是我们所谓的个性化教育,或者说我们金榜教育,提倡的就是引导式教育,就是我们近年来所说的“启发式教育”,我们的辅导老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结果,也不仅仅要告诉学生方法(得到结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辅导老师,要告诉学生,这个结果为什么是这样,这个结果为什么会产生,以及为什么要采用这样或者这些方法。

也就是说,前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金榜教育的老师要做到的是不仅“授人以渔”,更为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十万个为什么”,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象自己如果是学生,会在什么环节或者哪个知识点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因而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推导和逆向追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然后在课堂上,把自己当学生,多问学生为什么,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这也就是我们“初中数学怎么教”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初中数学能力培养、知识框架、思想方法和专题讲解。

一、初中数学能力培养

如前所述,初中数学,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即对概括的数、抽象的图形进行逻辑思维能力上的引导。

比如说由正数到负数,由数字到代数式,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学习等,都是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数字和图形,到抽象的代数式和立体图形的理解。

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中考数学考查学生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知识框架——四大板块、一大支柱

2

(一)数:

1、实数知识:

此部分知识是初中数学基础中的基础,学生尤其需要掌握的是各个概念的代数和几何意义,并能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熟练运用各个概念所蕴含的性质。 1.1实数的定义及分类 1.2实数的大小比较 1.3实数的运算

1.4实数中的四大重点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平方根

2、数字的规律探索:

对数字的规律探索,主要延续的是小学奥数中解题技巧的锻炼和培养,不同之处在于结合了对实数基础知识的学习运用,因而也是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

同时这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方法引导的很好的一个板块,因为对规律的探索,最终都导致了一种方法的形成。 2.1裂项求和发现数字的规律 2.2错位相减巧解算术 2.3整体代入以及换元法简化

(二)式

1、代数式:

代数式是方程和不等式以及函数的基础。因而理解代数式的相关概念、性质是学好后面内容的基础。

1.1代数式的定义及分类 1.2整式的定义、分类及运算 1.3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 1.4分式和根式

2、等式及方程 2.1等式的概念及性质

2.1方程、方程的解、方程的求解原理及步骤 2.2一元一次方程 2.3二元一次方程组

3

2.4一元二次方程

2.5特殊方程——如“含绝对值的方程”

3、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3.1不等式的定义及性质

3.2不等式的解、求解原理及不等式组的解

(三)形

1、图形初步

此部分同样是学好后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主要从线和角两个基础来讲解,线和角也是今后几何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

2、三角形和四边形

2.1三角形基础(定义、性质、分类) 2.2三角形全等 2.3三角形相似 2.4特殊三角形 2.5解直角三角形

2.6函数中的三角形(见

(五)“数形结合”)

3、圆

3.1圆的有关性质 3.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3.3圆的有关计算 3.4圆与角、线的关系

3.5圆的函数问题(见

(五)“数形结合”)

4、三视图和直棱柱

5、图形的变换

(四)用

1、统计和数据

2、概率和可能性

3、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量关系的分析

4

(五)数形结合——函数:

函数是初中数学中对抽象思维能力考查的重点和难度,也是数形结合的典型代表。

1、一次函数 1.1平面直角坐标系 1.2变量与函数

1.3一次函数的形式、图像和性质及应用

2、反比例函数

2.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2.2反比例函数与三角形、四边形面积综合

3、二次函数

3.1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形式和性质 3.2二次函数的应用

4、函数与方程

4.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4.2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5、函数与不等式

5.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5.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6、函数综合 6.1三类函数综合 6.2函数与平面图形

三、初中数学思想方法

(一)初中数学问题分析基本思想

1、数形结合思想

2、转化思想

3、分类讨论思想

4、整体思想

5、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思想

5

6、消元降次思想

7、逆向推理思想

8、方程思想

(二)初中数学常用数学方法

1、割补法求面积

2、归纳法、枚举法和类比法

3、整体代换法

4、待定系数法

5、代数计算法

6、配方法与设元法

四、初中数学专题(中考考点分析)

1、有理数四大概念及规律探索

2、整体代换求代数式的值

3、方程、不等式与实际问题的应用

4、统计与概率

5、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

6、三角形、四边形和圆形面积相关问题

7、函数基本形式、性质和图像

8、函数与图形结合及实际应用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必然有其规律所在。按照数学所蕴含的内在规律去研究数学,去学习数学,自然就能对数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上个人对“初中数学学什么、初中数学怎么教以及初中数学知识结构”部分的粗浅总结,目的不是为了说明数学是什么,而是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人去思考数学是什么,以及数学为什么是那样的。如此等等。同时也希望文中的一些东西对其他学科的老师有启发性的作用,如此就更有意义了。

金榜教育

鄞州校区

孟少林

2011年11月2日

推荐第6篇:小学美术教学学情分析

小学美术学情分析

第一学段:

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差。

造型表现:

低年级阶段,一般意义上美术学科分类界限非常模糊,造型活动均是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和游戏性,丰富学生的感受。

设计应用:

低段年级的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性,运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尝试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

在1-2年级中,能从对事物的形和色有一定的了解,从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中的兴趣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简短的话语表现自己的感受受。

综合探索:

在低年级,综合探索的内容是以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通过过造型游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

小学三四年级在造型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

造型表现:

三四年级的学生的造型游戏的活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也增加了包含构成意识的造型游戏。

设计应用:

学生开始引入一些知识系统的学习,如果“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稀”等组合原理,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旨在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

3-4年级的学生,应逐步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

进行造型游戏活动,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自己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

推荐第7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学情分析

七年级生物教学学情分析

在学期初要了解对本学段的兴趣爱好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了解社会实践需求,默契的与学生交流心理动态,了解学生个人以后预定的发展目标,针对不同学生,分批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注重养成教育,我不端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做好朋友,针对多年的经验,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总结七年级生物学情情况分析如下: 七年级生物学情分析

一、学情总体分析

1、七年级这段时间正处在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没大问题。

2、学生入学第一次接受这门课程,七年级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七年级生物课生物学术语和生物实验技能较多,教师的教和学生学都容易陷入重视记忆,轻视实验。

4、知识梯度是渐进,大部分学生能跟上。

二、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单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己感兴趣的就多听,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就少听不听。

2、学习思维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课。

3、个别学生对副科不够重视。

4、一些学生学习不踏实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5、生物术语多,有些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讲活,讲透,为了提高成绩,节省时间,只好缩回传统的记忆圈。脱离实验教学这个生物教学的支柱。

三、解决措施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赏识教育,多听取学生的呼声,对学生多鼓励,多指导,少说教,多实验,少批评。

3、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借助多种教学媒体,教学模型、教学实体,标本、图像、画面、报告,故事,千方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开发潜能生。

4、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5、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采取相应措施。

6、随时与班主任和其他任科老师交流学生情况。

7、施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能。

8、杜绝一言堂,关注学困生,做到课堂教学,互相尊重,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师生、生生互动,和谐合作,人人进步。

推荐第8篇:七年级美术教学学情分析

八年级美术教学学情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同学们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存在问题:

1.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理解差距较大。

2.部分学生想象狭窄,缺乏表现力。

3.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学生以个体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方法,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它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四、教材分析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我校采用的人教版版的美术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贴近儿童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每课都充满了童趣。这册教材共12课,每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内容,教材的可操作性,贴近生活。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

重点:主要放在对学生普及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难点:主要放在让学生自己创造美,学会运用美。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渗透德育。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原则,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通过讨论、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等活动音高学生在美术创造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学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认识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4.加强师生的交流,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心学习,加强属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6.重视对学生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初三年级是学生各科文化课学习的重要一年,但美术学科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美术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这段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美术技能技巧以外,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创新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推荐第9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学月随笔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随笔

-----杨

我校从去年就相继安装和更换了两个现代化的微机室,通过开设

信息技术课,进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课堂,不再是传统上的主动教和被

动学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已经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舞台,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呢?本人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课堂教学应以能力的培养为主。

对于以动手操作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其

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作重加大培养学生兴趣,减少对不必要问题的关注,对于新的课程内容,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励学生大胆的设想与追踪,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在多媒体教学方面下了很大力度,而信息技术是运用多媒体

的基本技术,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

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

最后,理论课教学课时应远小于上机课。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是和其他课程不一样,它必须重

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有效的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因此,学生上机操作时间应占信息技术课教学课堂的70%以上。上机操作才是学生通过动手来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作为基础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

“学”、“练”、“想”,让学生在学习中练习,练习中思考所学,在思考中所有学。

推荐第10篇:浮与沉教学学设计

五、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物体上浮与下沉、悬浮的现象,寻找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2)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浮沉原理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生活、物理、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制作与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物体浮与沉的条件和改变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难点: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的现象。 【实验器材】

盐、鸡蛋、玻璃小瓶(配重)、橡皮泥、蜡烛、苹果、木块、铁钉、毛巾、水槽、两个烧杯(一大一小)

设计思路

从生活中观察物体的浮与沉,在探究实践中分析归纳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体现STS的精神.教学设计能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在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教学

一、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泡沫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铁块会沉到水底,但是用钢铁做的轮船却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钢铁做的潜水艇却能够在水中自由的上浮和下潜呢?物体的浮与沉究竟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节:物体的浮与沉。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试一试】利用同学身边的器材将蜡烛、橡皮泥、苹果、木块、鸡蛋、铁钉、小玻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上浮的物体有哪些?下沉的物体有哪些?

【想一想】如何使漂浮在水面的小瓶沉下去?如何使沉在水底的鸡蛋浮起来?如何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

【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用尽可能多而有效的方法。

【议一议】在这几个实验中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他的浮沉的呢?

【点拨】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使用的这些方法中分别改变了哪些力的大小?

1 【结论】改变物体的浮沉的方法: (1)改变重力 (2)改变浮力 改变液体的密度

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提问】既然改变自重或改变受到的浮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浮与沉,那到底哪些因素决定物体的浮与沉呢?(取决于重力和浮力pk后的结果)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过渡:物体在水中上浮或下沉时,受到哪些力?以前学过物体受两个力时,如果是非平衡力,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在这里是哪两种运动状态?如果是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在这里主要是哪几种状态?(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说出两种漂浮、悬浮、浮底)

1、信息快递: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当重力=浮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图显示了处于平衡状态的两种情况 漂浮:物体静止在液面上,有部分体积露出液面(是物体在液体表面的平衡状态)

悬浮: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是物体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

2、通过受力分析—— 判断物体浮沉的一种方法

漂浮 F浮=G

最终状态

2

上浮 F浮﹥G

悬浮 F浮=G

最终状态

下沉 F浮﹤G

F

沉底 F浮﹤G

活动交流与总结一:

当物体部分浸入时(V排﹤V物):①漂浮 F浮=G 当物体浸没时(V排=V物): ②上浮 F浮﹥G

③悬浮 F浮=G ④下沉 F浮﹤G ⑤沉底 F浮﹤G

3、通过公式推导——判断物体浮沉的另一种方法

过渡:在刚才的活动中鸡蛋是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使物体上浮、下沉、悬浮。那物体在浮沉时液体密度和物体密度是否也能判断物体的浮和沉? 对实心的物体而言,根据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另一种判断浮沉的方法。 .........活动交流与总结二:

对实心的物体而言 ........① ρ液>ρ物, 物体上浮,上浮稳定后最终处于漂浮状态 ② ρ液>ρ物, 物体上浮

③ ρ液=ρ物,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④ ρ液<ρ物, 物体下沉

⑤ ρ液<ρ物, 物体下沉后最终状处于沉底状态 〖思考〗悬浮和漂浮有什么异同?

(1)相同之处: 物体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 等于 G物 (2)不同之处: ① 排液体积不同:悬浮时,对实心物体而言,V排 等于 V物;漂浮时,V排 小于 V物.② 密度不同:对实心物体而言,悬浮时, 物 等于 液; 漂浮时物 小于 液.

(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潜水艇通过改变什么来实现浮沉的?(演示实验) 2、浮沉子通过改变什么来实现浮沉的?(演示实验)

3、孔明灯通过改变什么来实现浮沉的?( 看小视频)

3

4、轮船从河里驶向海里将浮力怎么变化,将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看小视频)

5、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演示小实验)

三、课堂小结

1、改变物体的浮沉的方法:

2、判断物体浮沉的一种方法( F浮与G的关系)

3、判断物体浮沉的另一种方法(ρ液与ρ物的关系)

4、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课堂精练

1、质量为200g的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20g的水,则此物体将( ) A、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 C、沉在容器的底部 D无法判定

2.实心球A、B放入水中,稳定后A是悬浮,B是漂浮,若它们体积相同,则( ) A、A球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B、B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A、B二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A球的质量大于B球的质量

3、春天播种季节农民常用盐水浸泡法选种。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饱满的种子沉在底部,是因为 ;干瘪、虫蛀的种子浮在液面上,是因为 。

4、潜水艇的潜水和上浮是靠改变______来实现的,气球和飞艇都是利用__________来实现升空的,其中充满了密度________空气密度的的气体(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一个质量为100g的小铁球,投入到一个盛有适量水银的容器中,待小球静止时,小球受到的浮力为 N,小球的自身的重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受到水银对它的浮力。

6、一小球浸没在清水恰好悬浮,若将它浸没在盐水中,它将__________,若把它浸没在酒精中,它将_____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7、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_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____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8、把重4.5N、体积为0.6dm3的物体投入水中,将其沉没在水中,然后松手,该物体上浮还是下沉?当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多少?(请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9、一艘轮船满载时的排水量为2.4107kg,当它满载货物在河面上航行时,浮力多大?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多大?

五、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联系紧密。本节内容包括三个知识点:一是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二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三是潜水艇、浮沉子、热气球、轮船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

本节课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在得出浮沉条件后,引导学生利用浮沉条件分析潜水艇、浮沉子、热气球、轮船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浮沉条件,并体会物理知识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

4

第11篇:带教老师评语

该学生严格遵守我科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并能与上级医师和同学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结.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强,表现良好,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实习期间,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该学生严格遵守我科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并能与上级医师和同学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结.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强,表现良好,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实习期间,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该学生严格遵守我科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并能与上级医师和同学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结.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强,表现良好,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实习期间,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该学生严格遵守我科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并能与上级医师和同学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结.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强,表现良好,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实习期间,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该学生严格遵守我科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并能与上级医师和同学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结.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强,表现良好,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实习期间,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该学生严格遵守我科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并能与上级医师和同学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结.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强,表现良好,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实习期间,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该学生严格遵守我科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并能与上级医师和同学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结.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强,表现良好,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实习期间,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第12篇:带教老师评语

XXX同学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学习认真,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继续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XXX同学工作积极主动认真,好学肯动脑,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操作技

XXX同学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学习认真,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继续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XXX同学工作积极主动认真,好学肯动脑,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操作技能都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XXX同学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待人诚恳,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都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加强学习尽快成才。

XXX同学工作努力,能按师傅要求去工作,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提高,希望今后更加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人才。

XXX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领导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XXX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XXX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本人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XXX同学近一年来,工作主动,踏实,肯干,和老师同事关系处理的很好,耐心学习不断的努力工作,以提高技术的自身,受到大家好评,望今后发扬成绩。

第13篇:小学音乐教学学具策略初探

小学音乐教学学具策略初探

【摘 要】 随着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音乐实践意在让学生运用基本的乐器进行音乐演奏并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进行音乐创作。电子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学具;电子琴

利用乐器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音乐教学的热情。在乐器中电子琴的作用显得尤为明显,电子琴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识谱、演奏的基本技能也可以启发学生大脑中的音乐细胞,开启学生的音乐之路。小学音乐教师要利用电子琴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学习音乐,从而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一、以琴引导,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音乐实践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小学音乐教育专家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对开启学生的音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兴趣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于音乐学习,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音乐教室的乐器越来越丰富,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小学音乐教室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电子琴,齐全的音乐设备可以为教师教学的开展提供便利。充足的音乐设备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利用电子琴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当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时学生可以跟随老师的指法进行弹奏,增加音乐实践的机会。随着学生对电子琴学习的不断深入,对电子琴的了解也会越来越细致。电子琴可以看作是全能型的乐器,它既可以弹奏出钢琴、小提琴、二胡以及一些管弦乐器的声音,又可以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例如:汽车鸣笛声、小猪吃饭声、小雨拍击地面的声音等等。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因此对这些奇特的声音会充满好奇,从而会主动探索这些声音是如何发出的,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学习音乐的音色和节奏。

二、丰富模式,突出多样课堂构建

小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课堂会有厌倦心理,他们喜欢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喜欢在舞台上表现自己,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可。因此,教师在利用教学学具进行音乐教学时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地跟随音乐舞动并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教师在每教完学生弹奏一首曲子时,便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考核学生对所学曲子的掌握情况。学生在表演时可以自由结组,教师要强调结组时每个小组要注意人员的搭配,优势互补以求团队合作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学生全部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在课下排练,每个小组可以成立一个小乐队,乐队内的成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例如:两个同学负责利用电子琴进行音乐伴奏,另外两个同学负责舞蹈部分和演唱。在乐队表演中学生对电子琴的熟练程度增强,对音乐的理解也会更深入。经过课下努力训练,学生便可以正式登台演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音乐才华。乐队式的课堂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在音乐演奏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学习得到改善。音乐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上台演奏的平台,学生通过在活动中坚持锻炼音乐曲目,从而不断积累经验,在每次音乐演奏中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例如:舞台心态、音高掌握不恰当等问题。

三、以琴辅导,优化音乐教学效率

电子琴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学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听觉训练并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听觉训练是训练学生对音色、音高、旋律等的掌握,它是音乐学习的关键。听觉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色和音高的感悟,因而教师应利用电子琴重点训练学生的听觉,让学生对音色和音高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当学生的听觉能力提高,对音乐有了良好的感知时,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会得以提升。听觉训练需要借助于电子琴的乐谱,乐谱是书面音乐,它将音乐的发音、音高、旋律节奏等都直观地呈现在音乐学习者的眼前,学生对乐谱的掌握情况影响着学生的听觉分析,更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律动以及对音乐的感知。因此训练学生的听觉,加快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就要求学生熟练读谱和识谱。教师在锻炼学生的听觉时先要让学生进行电子琴辅助视唱练习。视唱的过程就是准确阐述音乐语言的过程,即让学生看着乐谱进行演唱,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乐谱的音高和音色以及旋律变化在电子琴上不断更换自己的弹奏指法并调整自己的弹奏速度。通过让电子琴跟随着自己的演奏速度,从而实现电子琴与学生本人演唱的高度协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会增强,听觉反应能力也会得到迅速提高。另外,学生在进行听觉训练的过程中对音乐创作背景的想象以及自我创作的能力也会提高。例如:小学二年级的电子琴入门曲目《两只老虎》,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做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边弹电子琴边唱《两只老虎》,当学生对两只老虎的乐谱以及节奏熟悉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两只老虎》的节奏自己编一首相同风格,但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的欢快小调,由此便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

总之,电子琴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学具,对开启学生的音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音乐教师要利用电子琴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然后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电子琴进行音乐创作。最后,利用电子琴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艺术涵养。

第14篇: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学情分析

盐池五小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更有利于对学生体育的品行,兴趣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将起到指导性作用。

(1)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加上体育室、外课干扰因素多,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2)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3)好奇性强;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种新鲜感,但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都在10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

所以,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就完全可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小学生心理因素还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多给学生创造、思考、表现的机会与欣赏的目光,鼓励的语言,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采用以下改进措施:

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导要求学生先从自身行为做起,再到怎样学习,最后到提高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2、大力鼓励和奖励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3、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所学的各项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体育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能自觉地锻炼身体。

二年级《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填空

1、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要: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日三餐: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书写字时要注意:

(1)保持正确的_______,眼与书本距离约_______厘米、胸与桌沿相隔约_______、手握笔尖上方_______厘米。

(2)光线强弱适意:不在光线_______或_______的地方看书、写字。

(3)读、写时间要适当:看书、写字_______左右要休息几分钟。

(4)不要_______、或在行驶的_______、_______看书。

3、看电视时要注意:

(1)与电视机相隔_______米远。

(2)座位后面如有_______要打开。

(3)看_______左右要休息一会。

4、学校安全同学之间要做到: (1)开展有益于_______的课间、课外活动,不_______。同学之间要、_______相处。什么时候都不把小刀之类的 带在身上。

(2)在运动器械上活动,要做必要的_______,并按_______练习,还要有人做好,不在器械上搞_______活动,发现器械有_______、要停止使用,并及时向老师反映。

(3)参加学校安排的课外体育活动,要在_______的场地练习,并遵守要求。

(4)擦玻璃时要_______,不要上_______或把_______探出窗外。

(5)不要在学校有明确标志的_______活动或停留。

(6)遇到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不要_______听从_______。机智灵活地_______。

二、简答题

1、做游戏的好处有哪些?

2、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应做到?

第15篇: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学情分析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学

情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既是表内乘法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表内乘法》的拓展,又是将来进一步学习

二、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充分利用培养学生在口算乘法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探索笔算乘法的竖式的写法。要让学生明确笔算和口算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正确理解并掌握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也能为学生继续练习两、三位数乘两位数打好基础。

学生在学好本节课的认知前提是:

1、学生已经熟练的进行《表内除法》的运算。课前先完成和新知识易混淆的练习题。

2、学生已经学习了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算理。

3、乘加运算,这部分知识在学生学习《表内除法》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将学生学习中较难把握的知识,进行重点的引导和关注。

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可能缺乏对学习新知的支撑作用的知识或者存在起干扰或混淆作用的知识。 学生的学习新知需要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经验,教师的教学设计也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前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设计,才能找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准确把握教学的切入点、合理提出质疑点、准确引入拓展点。学生在学习本课所具备的知识基础有: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能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正确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正确口算100以内加减法,会用竖式计算多位数加法。这些知识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算法。如学生可以理解12×3表示3个12相加,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进一步理解12×3可以看做是3个2加3个十的和。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时候会遇到哪些质疑点呢?我认为应该有这样几个难点:1.为什么要用一位数去分别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因为这与他们计算加减法竖式的经验是不同的,计算加减法竖式时只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的数不能计算。所以这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2.乘法计算的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大的进位数,如七八五十六,要进5,九九八十一,要进8,这在以前的计算中还没有出现过,计算的难度增加了,这是学生计算时一个很大的障碍。3.计算的过程较以前复杂,如要先算乘法,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还要计算加法,要将计算中的进位数与下一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有乘有加,学生容易混淆。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着力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切实使学生得到发展与收获。

前测对教学的启示 课堂上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的效果要真正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堂课中如果教师从过程的安排、课堂的组织等方面都表现得还算不错,而惟独学生的学习。因此,任何一堂课的设计都应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围绕“课堂上学生能积极有效地学习”而展开。

第16篇: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案

课题:探究摩擦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活动重、难点】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器材:木块、长木板、砝码、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滑雪比赛录象片段, 教师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滑雪比赛结束停止用力后,将慢慢停下来,为什么?

二、进行活动

(一)、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利用桌面上的木块,让学生在桌面上推动木块运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讨论: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让学生踊跃猜想

3.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猜想,让学生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的正误。

1 4.进行实验让学生从设计的实验去进行验证猜想,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器材:长木板、棉布、毛巾、木块、弹簧测力计。学生积极参与,分工合作,有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木块,有的同学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与论证让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归纳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同一接触面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6.评估与交流实验设计中有没有失误之处?怎样弥补不足?拉木块运动是否匀速?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否稳定?怎样进一步改进,减小误差?

(三)、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1.提出问题:同学们已经成功探究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那么摩擦好不好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师生总结

2.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增大摩擦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出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3.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在生活生产中减小摩擦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课堂拓展】

1.投影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图片。

2.播放“气垫船”VCD片。推动桌面上的木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积极提出自己的猜想,讨论得出滑动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交流如何减小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可以辩论。

列举事例来找出减小摩擦的方法。 找出磁悬浮列车速度大的因素学生亲自动手推动木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 教师将学生的所有猜想写在黑板

2 上。 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猜想。教师将学生的所有猜想写在黑板上,并肯定、表扬学生的勇气。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

注重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问题、归纳结论的能力和勇于发表见解的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评估,养成科学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好习惯。

让学生找出增大摩擦的方法。 列举事例时可以采用教材中的实例。 可提供磁悬浮列车的一些资料。开拓知识面。测评与小结测试反馈。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测评、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1.完成活动报告

2.写小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

第17篇:学学毕加索

第9课《学学毕加索》教学设计

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 王文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发现毕加索独特的人物表现方法。

创意与表现:临摹毕加索的作品,并加入自己的创意。

欣赏与评议:能说说自己对毕加索表现方法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重点:感受和理解毕加索画人物独特的表现风格。 教学难点:人物正侧面组合表现的协调感。 教学准备:

学具:记号笔、油画棒等

教具:学生优秀作品、教师范画等

作业内容:临摹毕加索的作品,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临摹毕加索的作品。

拓展层面:在临摹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

探究层面:创意表现一个有毕加索风格的人物半身像。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播放课件。出示毕加索的人物绘画作品,请学生感受欣赏。

师:大师画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师:大师作品中的线条与色彩特点。 2.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播放课件。教师简介毕加索独特的表现风格。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艺术家。一生创作风格多变。大家称他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不满足。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毕加索90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

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面对这些画,我们不禁要问,毕加索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与体验

1.添画游戏:请学生为正面的人物头像添画几笔,成为具有毕加索风格的人物画像。

人物头像:

估计添画后的效果:2.教师点评并示范,把正面与侧面进行组合的时候,注意画面的协调性和给人的美感。

3.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发现多种组合表现方法。 三.临摹与想象

1.欣赏大师的作品,在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特色。大胆、肯定、流畅的线条;

单纯强烈的色彩以及画面的装饰感极富表现力。 2.播放课件。用多种涂色方法来表现大师的作品。

3.学生绘画。

①提供大师的作品(线描稿)。事先打印、复印好稿子。学生人手一份。

②学生根据提供的线描作品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和花纹。 ③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形、色、动态、背景等方面的创意表现。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业。

2.谈谈自己作业过程中对大师表现人物独特风格的理解与感受。3.介绍自己作业中的的创意。 4.发现他人作品中的闪光点。 5.教师总评。

第18篇:学学雷洁琼

学学雷洁琼的幸福观

9月12日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人,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雷洁琼同志105华诞。11日,民进中央在北京举行“我的幸福观――庆祝雷洁琼105华诞座谈会”。(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雷洁琼曾在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发表的《我的幸福观》一文中写道:“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奉献,从而得到满足和快乐,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目睹了旧中国的积贫积弱,经历了新中国的沧海桑田,这位为中国人民的事业操劳一生的世纪老人如此精辟而完美地诠释了幸福的定义。

幸福观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它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生活价值目标不同,幸福观也就不同。雷洁琼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她所信奉的正是共产主义的幸福观,正如她在《我的幸福观》一文中写到“......至于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不断奉献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人生的价值。理解人生价值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副市长” ......。这位经历了血雨腥风的考验在历史洪流中锻造出来的伟大女性的身上有着无数的光环与荣耀,但是她对于百年人生所总结出来的幸福观又是那样的朴素与平凡。追求与奉献始终是她幸福观的主线,也成为了她为国为民不断操劳的内在动力。因为有着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信念,因为有着对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她得到了满足,也得到了快乐,更收获了她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雷老的幸福观,让今天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苦苦追寻幸福的我们感到汗颜。长期以来,很多人一直奉行着利己主义的幸福观,他们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追逐个人名利,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并把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利益的取得奉为幸福的标准。而实质上,这种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幸福观也是一种扭曲的幸福观,不利于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

今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发表了他关于做人做事做官的”三观论“——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学雷洁琼的“幸福观”也是十分必要的,拥有了共产主义的幸福观,才能使自己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生活充实,也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希望与福祉!

第19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学实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诗歌渲染,组织教学 出示:儿歌《洁白的雪花》

师:聪明的你知道这首儿歌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吗?

师:儿歌不但可以用来学习生字,还可以让我们懂得道理,使我们通过美妙的语句想到有趣的故事、漂亮的画面„„所以我们从懂事起就有好听的儿歌陪伴着。我们不但长高了,而且学到了本领!老师也和大家一样,从小就喜欢儿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冬天的儿歌。

二、创设情境,读出个性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谁来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师:是啊,冬天是美丽的,也是寒冷的。它虽然给大家带来了不便,但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2、瞧!课件展示《冬天是位魔术师》师诵读:

3、师: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你想象力真丰富!

师:诗人都像你一样富有想象力!

师:你说的太好了,短短的一句话,就让你们想到了这么多,你真会学习诗歌呀!

4、看!课件展示:下雪啦,下雪啦! 师:下雪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师:能用你的声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师:从你的声音里,我听出来你很冷!谁还有其他的感受? 生2:我感到很高兴。

师:请你把你的高兴劲读出来吧! 师:我听出来了你非常高兴!

师:下雪了,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想出去做游戏了!谁能读的更高兴一些?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5、师:细心的同学读课文时,谁发现一个奇怪的符号?(出示:!) 师:真聪明,你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来认识它吗? 师:感叹号是问号和句号的兄弟,是标点符号大家庭里的又一名成员,也标志一句话的结束。

师:认识了感叹号,那么感叹号该怎么读?(读出雪后喜悦的心情)。

师:外边下雪了,你把这一个好消息悄悄地告诉同学,你会怎么说? 师:外边下雪了,小朋友们都想到外边去做游戏,请你把对面楼上的小朋友喊出来一起打雪仗吧!指生喊,生齐喊。

师:你把这个好消息大声的告诉学校里所有的人,你会怎么喊? 师:你们的喊声喊来了几位小动物,它们说它们是小画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师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三、整体感知、体会画趣

1、师:什么样的人才叫画家呢? 生:画画得特别好的人。

师:文章写得好的人叫作家,歌唱得好的人叫歌唱家,舞蹈跳得好的人叫舞蹈家,画画得好的人就叫画家。你瞧,这些小画家都有谁呢? 师把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图片依次展示并贴在黑板上。

师:一只小鸡叫一位小画家,又来一只小狗叫两位小画家,又来一只小鸭叫三位小画家。三位就可以叫一群,可以说是一群小画家。 (出示生字卡:一群)

师:又来一匹小马,四位小画家。 师:还可以叫„„?一群小画家。 师:三位或三位以上都可以叫做一群!送大家一个词语叫“三五成群”。 (板书:三五成群)

2、师:这一群小画家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诗歌,大家想听吗?

师:它就藏在我们课本的123页。请同学们快速打开书,我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那就是——我读书的时候你就用手指着,把手当小汽车开起来,我读到哪你就指到哪。(师配乐示范读儿歌。)

四、引导点拨,巧记生字

师:朗读了课文,还要掌握生字,只有认识了生字,理解了它们的意思,这才叫会学习!

3、师:出示生字卡竹叶,你们见过竹叶吗?出示图片

(师出示字卡:梅花 并指生读)你见过梅花吗?这就是梅花。大部分花在春天开放,而这种花很奇怪,它在冬天开。它有五个花瓣,颜色有白的有红的。认识这个字了吗?生齐读。 出示生字卡枫叶,你们见过枫叶吗?出示图片 出示生字卡月牙,出示图片

4、出示课文:同学们,这群画家它们都画的是什么呢?赶快走进课

文,一起去看看。生读课文

师:请你边读边思考,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

师:谁能把这些图画贴到画家的旁边呢?记牢了,可千万别贴错了。 学生自己贴图画,并朗读。

师:哎?为什么小动物们画的画不一样呢?谁知道?

生1:它们的脚不一样。生2:它们画的画其实就是它们的脚印。 师:噢,原来他们的脚的形状不一样,脚印就不一样,所以画得画就不一样。(顺势指生贴小动物的脚印。)

师:因为小鸡的脚印像新生的竹叶,所以它就画竹叶。因为小狗的脚印像绽放的梅花,所以它就画梅花。因为小鸭的脚印像火红的枫叶,所以它就画枫叶。因为小马的脚印像初生的月牙,所以它就画月牙。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你可以看着书读,也可以看着画说!

师:你读的很美,儿歌就应该这样读。它们的画你喜欢吗?用声音读出来!

师:谁能不看图也不看字,自己背下来?

师:雪地里这么热闹,你们想不想到雪地上画画呢? 师:你会到雪地上用什么画?画什么呢?

生1:我会用手画大树。生2:我会用小棍儿画小马。生3:我会用手印手印。生4:我会用脚踩脚印。

五、诵读感悟,读有发现

1、出示全文:聪明的小朋友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六句) 师:想自己读一读吗?

师:仔细看看红色的字你们认识吗?(出示字卡:几步 并指生读)谁能下位走几步? 师:(出示字卡:参加 并指生读)你参加过什么活动? 生1:我参加过跑步。生2:我参加过六一儿童节。 师:(师出示字卡:睡着 并指生读)“睡”字的左边有一个“目”字旁,“目”代表眼睛,右边有一个“垂”字,大家见过垂柳吗?垂柳的树枝都垂下来。眼皮垂下来就是闭着眼睛,闭着眼我们就认为是“睡着”了。记住这个字了吗? 师:生字大家都认识了,放在课文中还认识吗?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等会儿请你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 生:我发现小动物们画画不用颜料和笔。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画家们画画用到纸和笔,而小动物们呢?什么

也不用,只在雪地上走几步就大功告成了!真了不起!谁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从你的声音里我听出你很喜欢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很了不起! 师:我听出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画很有趣。小画家们把雪地当画布,多么有趣呀!

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青蛙冬眠了。

师:你的眼睛很亮,发现很不错。什么叫冬眠呢? 生:动物在洞里不吃不喝睡大觉。 师:你知道的真多,简直可以做我的老师了!还有哪些小动物冬眠呢? 生1:熊!

生2:刺猬!蝙蝠!蜜蜂!龟!蛇!

师:你们真是小博士!大家看第一句后面是一个问号,这叫问句。是啊,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你奇怪吗?你纳闷吗?谁来试一试? 生读。 师:他们都在睡觉呢,我们读下一句时要小声点,千万不要吵醒他们! 生读。师:你真有礼貌! 师:小画家们喜欢上了你们这一群爱儿歌的孩子们。它们说好的儿童诗就应该把它装进记忆的口袋保存起来,你们会背这首诗了吗?先自己背一背!

师:我们一起背!

六、升华内化,课外延伸 师:小画家为了奖励大家出色的表现,送给大家一首诗,大家想听吗? 课件展示:雪娃娃 师配乐诵读。

师: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一节课已经过去了。相信你们已经喜欢上诗歌了吧!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冬天的诗歌,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自己编一首诗歌。

第20篇: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学计划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音乐教学,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演唱的技巧和声音都日趋完整。能够自觉的聆听音乐。整体素质不错,但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待纠正。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严格遵循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基点的理念。加强了时间与创造,加强了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与始终。教材中所选的歌曲或乐曲都能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童趣。本册教材共有11课,安排了演唱、听赏、认识乐器等内容。教材中的乐理知识,认识和运用则要求渗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领会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

(一) 表现

①能充满自信的独立背唱2-4首歌曲。

②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表演合唱曲目。

③能自编动作,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排演歌曲。

(二) 基本乐理知识

①能认识6/8拍并了解强弱规律。

②认识“#”倚音,波音等音乐标记

③了解变拍子的含义

④能视唱所学歌曲的旋律。

(三) 聆听

① 能积极的聆听教材中的乐(歌)曲,并随着音乐的情绪进行情感的表达。

② 能用语言,线条,图片描绘听到的音乐

③ 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四) 器乐

能独立吹奏2-4首歌曲或乐曲。

四 教学措施

1.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参与程度纳入考查范围。 2.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4.鼓励学生课外学习音乐。

5.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位感受音乐。 五 教学进度

第二周-----------------学唱歌曲《新东北风》欣赏歌曲《喜丰年》《啊里郎》 第三周----------学唱歌曲《嗯嘿呀》

第四周----学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欣赏歌曲《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第六周-------学唱歌曲《我可爱的家乡》、欣赏音乐《小河淌水》 第七周---学唱歌曲《祖国印象》、欣赏音乐《我和我的祖国》

第八周--------学唱歌曲《珍善美的小世界》欣赏音乐《匈牙利舞曲》 第九周---------学唱歌曲《走绛州》欣赏音乐《花儿与少年》 第十周------------学唱歌曲《拥军秧歌》

第十一周----学唱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欣赏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第十二周----------学唱歌曲《游击队歌》欣赏音乐《晚会》 第十三周-----------------------综合表演《乌鸦与狐狸》 第十四周--学唱歌曲《踏雪寻梅》欣赏音乐《雪橇》 第十五周-----------音乐七巧板

第十六周---------------音乐天地

第十七----十八周————————————复习第十九周————————————————复习第二十周——————————————-—期末考查

探究教学学评语
《探究教学学评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