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林业生态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11 08:35:46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发展生态林业

林业发展状况

——关于振兴赣南苏区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县林业局)

一、全县林业总体情况

县是全省林业重点县之一,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16.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57.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68%,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120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7.9%。全县有23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林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林业发展步伐,林业各项工作连续多年被县市评为先进。2006-2010年我县先后被评为“全省造林先进县”、“全省林业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先进县”。县林业局被评为“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全省林业工作站建设先进集体”。2007年开始试行林木采伐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放下斧头”,实现森林覆盖率和蓄积总量大幅双增,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先进县”。创建高效县级森林消防大队,被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

二、工作成效及特色

1、造林绿化“一大四小”成绩斐然,实现林地面积持续增长。通过实施造林工程,2008年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以来,我县强化工作措施,抓重点、创特色,重点打造了:一是瑞

1 赣高速公路两侧及于都连接线。高标准完成于都连接线绿化6公里,高速公路精品段绿化提升15公里及国省道绿化 公里。二是以创建“森林乡镇”为重点,突出抓好乡村绿化工作。重点建成了等30个森林村庄。三是积极开展森林街道、森林园区、森林单位、森林校园等创建活动,坚持多栽树、栽大树,把森林引进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如大道栽种了千余株樟树及樱花、桂花等观赏树木,工业园完成了厂区及主干道绿化改造等。累计投资2亿余元,完成造林面积17.616万亩,占省下达总任务的123.2%(其中:山上造林10.36万亩,山下7.256万亩)。同时着力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五年累计投资1002.1万元,完成工程7.18万亩,占计划的 %。长防林工程,2009年投资82万元,完成人工造林任务0.3万亩,占计划的 %,封山育林0.5万亩,占计划的 %。与2006年森林资源情况相比,全县森林面积增加11.7万亩,有林地达291.35万亩,增幅4%。

2、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实现森林总量和森林覆盖率双增。一是2007年起,我县实行采伐制度重大改革,基本停止林木商业性采伐,让森林休养生息,多、快、好、省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保障停伐战略的顺利实施,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县财政每年拿出150万元解决林业部门因停伐形成的财政缺口,对全县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事业人员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停伐五年直接减少采伐40万立方米,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2009年被评为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先进县。二是加大森林防火工

2 作力度。建立严密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先后建立《县森林防火责任制》、《县森林防火重点管理乡镇实施办法》,强化细化责任追究;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县专业森林消防队定编50人,实行军事化管理,是全省森林消防优秀机动专业队,2007年被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先进。同时,我县按照省厅要求高标准建设乡镇半专业队伍,全县23个乡镇配齐了消防动兵车、灭火器材设施等,队员工资全部财政解决,极大提升了乡镇森林火灾应急处臵水平。2010年我县森林防火工作在全省林业局长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三是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签订县乡政府防控工作目标责任状,健全县、乡、村森防体系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连续8年获得市级表彰。2011年是我县松毛虫病害呈周期性暴发的年份,共有7.13万亩松毛虫发生面积,我县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沟通,筹资22万元采购机械和药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完成防治作业面积9.07万亩(含预防面积),有效遏制了松毛虫病害成灾,成灾率控制和有效防治率均达到了省定标准。四是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生态公益林面积不断扩大,新增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71万亩,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达120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7.9%,每年可获国家和省财政补助资金1200万元。同时新增了屏山省级森林公园面积7.9万亩,长征源湿地公园面积1.7万亩。五是严格林地保护。坚决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报批率达100%,森林植被恢复费列全省前茅。2008年以来,通过大力实施第二

3 轮森林资源保护重点县项目,森林覆盖率提高3.8个百分点,达到71.68%,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657.6万立方米,增幅20%。

3、林业产业不断壮大,实现发展速度和规模超历史。一是大力开展林业招商。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先后引进十几家企业落户我县发展林业产业。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06年以来,为造林公司、大户办理林权流转41万亩,办理林权抵贷款700万元,申报了亚洲开发银行贷款,贷款额度近700万元。三是适地适树,大力引导种植油茶产业,发展以油茶为主的林业种植业初具规模。特别是2009年列入国家油茶基地建设项目示范县后,全县油茶种植发展迅速,先后引进鑫民公司、亚力公司大规模发展油茶产业,带动等乡镇周边林农,投资种植油茶,在等乡镇都建立了万亩示范基地,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3万亩,低产油茶林改造面积5万亩。同时,以光皮树母树林为依托,牵手武汉凯迪、南京中和植物油脂公司,大力发展光皮树种植,完成光皮树种植面积5万亩;以绿茵公司、华劲纸业、晨鸣纸业等企业为龙头,新植桉树面积6万亩,新建速生丰产林达1.95万亩。

4、林权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实现林地增效林农增收。2007年底全面完成了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三大”目标任务, 圆满完成了全县315万亩林地的产权明晰工作,明晰宗地33.8万宗,发放林权证13.5万本,分山到户率达81.7%。在林权主体改革同时,通过深化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按照明晰产权、减免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要求, 建立林业要素市场, 2008年7月

4 成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开通林权登记、林地流转、林权抵押、木竹检量、省内外木竹运输办证、木竹检疫、资产评估、信息发布等八个窗口。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大幅度减免各项林业税费,取消了木竹农业特产税和县乡村出台的所有木竹收费项目。林地每亩年均租金由林改前的3-5元,提高到现在30元以上,全县林农年均增加效益12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生产积极性。

三、发展生态林业劣势分析

1、缺乏长远规划,短期行为仍然存在。全县林业经营比较粗放,缺乏整体的长远规划,对速生丰产用材林、高效经济林、生态旅游景观林、生态公益林等没有结合林地条件、发展前景进行详细划分,没有分类制定发展规划。林业经营短期行为常有发生,重点培育基地不突出。如:当时为争取公益林补偿金,将部分林地肥沃、林分良好的森林划入了公益林,降低了林地产出效益;生态景观林保护与林业采伐经营产生矛盾,留下发展隐患;砍大留小、砍强留弱等“抽壮丁”式的采伐行为普遍存在,无序经营特征明显。

2、分户经营过细,规模经营难度增大。在林权改革中,由于强调提高分山到户率和单户发证率,致使山林划分过细、过滥,出现了“一山几主”、“一主几山”等现象,对今后的规模经营带来很大阻力。从目前情况看,较大面积的山林流转、人工造林、修建林区公路等经营措施,已受到一定的影响;组建林业合作社、村级股份制林场等经营行为,也受到一定的制约;一些地方甚至

5 出现了“钉子山”、“碉堡山”,致使科学经营措施无法落实。取消一切涉林收费后,因经费缺乏,村级管理积极性下降,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山林界线纠纷存在隐患,全民造林、全民管护的氛围没有形成。

3、政策体制落后,综合改革创新不够。对林业发展的认识,思想不够解放,对基层和林农的首创精神不够尊重,制定和执行政策有僵化、机械化的不良倾向,如禁止造林炼山、禁挖冬笋等政策。在林政管理方面,没有体现“山上管严、山下管活”的发展思路,而是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对林区源头管理不够到位,对流通和加工环节管理过细。木竹资源市场调配机制不健全,行政干预过多。林业税费仍然偏高,资源“外流”现象屡禁不止。木竹加工企业税划归县里后,乡镇林政管理的主动性下降。森林资源监管机制落后,林业局(站)集执法、管理和服务职能于一身,服务意识、服务环境存在较大问题,出现问题不易追究和深究。上世纪末,取消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后,林业系统出现人才断层,技术干部队伍青黄不接。

4、产业链未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在林业产业发展上,只引大项目(企业),拒引甚至排斥中小项目(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加工产业链。全县松脂采割深加工、油茶精深加工及木竹加工企业集中生产少数产品,工艺品、生活日用品、高档家俱等生产企业极少,林产品种类少,无法带动足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无法形成繁荣的林业产业市场。由于很多中小项

6 目(企业)没有进来,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全县资源再利用企业基本是空白。这种状况,造成对财政的贡献率低,影响了木竹资源的价格提升,降低林农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生态林业的几点建议

(一)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有林地面积达 万亩;森林蓄积总量达 万立方米;林农人均收入达 元;林业产业面积达 万亩,林业精深加工企业达 个,固定资产投资达1亿元。

(二)发展建议

1、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建设规模:项目区包含流域的,梅江流域的,流域的,共14个乡镇,需实施生态保护工程项目面积133.8万亩。建设期限为5年(2012年-2016年),共需建设资金6000万元,其中全县整合项目资金及自筹1000万元,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扶持资金5000万元。采取的保护措施:一是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进一步强化保护措施,对重点区域实行限制开发,加大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最大限度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二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切开发都必须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进行。三是创建生态示范乡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形成全民生态意识,创建一批生态示范乡村,筑牢生态保护基础。四是完善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建立生态监测和预警网络,对工程

7 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和评价。

2、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建设规模:每年新造油茶3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5万亩。建设时间为5年(2012年-2016年)。建设资金:新造油茶0.1万元/亩,每年需3000万元;改造低产油茶林0.02万元/亩,每年需300万元。要求上级给予资金扶持,新造油茶每年900万元,改造低产油茶林每年150万元,五年共5250万元。建设内容:结合我县油茶资源现状,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重点打造,辐射全县乡镇。实施新造和改造相结合,建立相对集中连片达8万亩的高产油茶示范区,每年全力打造1个万亩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对现有油茶林相不整齐、密度小、结果少、病虫害多的林分进行改造,达到全县高产油茶林平均水平以上。争取引入省林科院或市林科所与鑫民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在建立高产无性第芽苗砧嫁接苗培育基地,基地年产300万株以上优良油茶苗。培育1-2个年产值过亿元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实现油茶产业年产值达8亿元以上,使贫困区农民人均增收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3、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我县有5个国有林场,其中为事业性质林场,林场为企业性质林场。经营山林面积28.49万亩(联营面积11.72万亩,生态公益林14.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1.08万立方米,固定资产813万元,债权95万元,债务1360万元。林场在岗职工174人,其中未臵换身份职工37人,返聘臵换身份职工84人,退休留用12人,向社会聘请工作人员41人。2012

8 年是改革的关键之年,我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改革思路:即将林场整合成立一个生态公益型林场,合理核定编制,其人员机构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林场、仁风林场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适时组建林业投资公司,将经营型国有林场资产、人员、债务、债权整体划转,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工作建议:一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分解责任,细化任务,制定措施,推动落实。二是严格执行政策,避免因政策不平衡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三是严肃工作纪律,坚决防止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坚决防止以牺牲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改革的一时推进,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4、矿区复绿工程建设。建设规模:需整治的废弃矿区包括,总面积3076.5亩,其中:营造速生丰产林面积2191.47亩,生态复绿面积885.03亩,集中在稀土矿区。建设期限为2年(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建设资金:共需投资1738.49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项目投资建设资金500万元,县政府配套资金300万元,经营者自筹988.49万元。建设内容:本项目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设立生产管理部、技术中心、销售部、综合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营造速生丰产林,主要品种为桉树,投入资金1238.33万元,建成后能改变废弃矿区被损生态及地质地貌,绿化裸露山体。生态

9 复绿,投入500.16万元,通过治理,能彻底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系统,增强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

推荐第2篇:林业生态工程

实习

二、林业生态工程中的大树大苗移栽(以油松为例)

油松大苗四节都可以移植,但以春季3~5月份、雨季7~8月份、秋季10~11月份为宜。在新梢旺张期不宜移植,主要是此时树体需要大量的养分水分供应,根系受损会导致树体失水、新梢灼伤、降低成活率。

一、苗木的选择

根据设计图纸和说明所要求的树种规格、树高、冠幅、胸径、树形(需要注明观赏面和原有朝向)、长势等,到郊区或苗圃进行调查,选树并编号。注意选择接近新栽地环境的树木,一般选用乡土树种,特殊情况例外。此外,应选择生长在地形平坦,便于挖掘和包装运输地段的树木。

对移植树木的基本要求:

1.无严重的病虫害。

2.无严重的机械损伤。

3.要具有必须的观赏性。

4.植株健壮,生长量正常。

5.起重及运输机械能达移植树木的现场。

二、苗木的挖掘

1.选定移植树木后,应在树干南侧做出明显标记,标明树木的朝阳面,并测量树木的胸径。

2.移植的油松必须带土坨移植。

(1)土坨大小的确定

土坨的直径为油松直径的7~10倍,深度与土坨直径相同,土坨过大,容易散球且会增加运输困难;土坨过小,又会伤害过多的根系,影响成活。

(2)土坨的挖掘

挖掘前,先用草绳将树冠围拢,其松紧程度以不折断树枝又不影响操作为宜,然后铲除树干周围的浮土,以树干为中心,比规定的土球大3~5cm划一圆,并顺着此圆圈往外挖沟,沟宽60~80cm,深度以到土坨所要求的高度为止。

(3)土坨的修整

修整土坨要用锋利的铁锨,遇到较粗的树根时,应用锯或剪将根切断,不要用铁锨硬扎,以防土坨松散。当土坨修整到l/2深度时,可逐步向里收底,直到缩小到土坨直径的l/3为止,然后将土坨表面修整平滑,下部修一小平底,土坨就算挖好了。

(4)土坨的包装

土坨修好后,应立即用草绳缠绕,将草绳绕过土球底部,顺序拉紧捆牢,草绳的间隔在8~l0cm,土质不好的,要密些。打好后,在土坨外面结成网状,最后再在土坨的腰部密捆l0道左右的草绳。土球打好后,将树推倒,用蒲包将底堵严,用草绳捆好,土球的包装就完成了。

三、苗木的运输

1.大树的吊运

吊运带冻土坨的树木时,为了防止钢索损坏包装的材料,最好用粗麻绳。因为钢丝绳容易勒坏土坨。先将双股绳的一头留出lm多长结扣固定,再将双股绳分开,捆在土坨的由上向下3/5的位置上绑紧,然后将大绳的两头扣在吊钩上,在绳与土坨接触处用木块垫起;轻轻起吊

后,再用脖绳套在树干下部,也扣在吊钩上,再开动起重机就可将树木吊起装车。

2.运输

树木装进汽车时,使树冠向着汽车尾部,土坨靠近司机室,树干包上柔软材料放在木架或竹架上,用软绳扎紧,土坨下垫一块木衬垫,然后用木板将土坨夹住或用绳子将土坨缚紧于车厢两侧。通常一辆汽车只装一株树,运输较多时,先放大树,再装小树。在运输前,应先进行行车道路的调查,以免中途遇故障无法通过。行车过程中押运员应站在车厢尾一面检查运输途中土球绑扎是否松动、树冠是否扫地、左右是否影响其它车辆及行人。

四、苗木的栽植

1.挖栽植穴

在要栽植的目的地挖栽植穴,栽植穴的直径为土坨的1.2倍,栽植穴过大时,栽植不稳定。

2.移栽

(1)先踏实栽植穴底部的松土,再将大树轻轻地斜吊放置到栽植穴内,撤除缠扎树冠的绳子,并以人工配合机械,将树干立起扶正,初步支撑。

(2)树木立起后,要仔细审视树形和环境的关系,转动和调整树冠的方向,使树姿和周围环境相配合,并应尽量地符合原来的朝向。

(3)根据该地的土质确定是否将草绳撤去,土松散时,只需要将草绳剪开,不需要抽出;土质紧时,要将草绳抽出。

(4)分层填土分层筑实,把土坨全埋入地下。在树干周围的地面上,做好支架。

五、苗木的管护

1.支撑树干:刚栽上的大树特别容易歪倒,要设立支架,把树牢固地支撑起来,确保大树不会歪斜。

支撑高度:支撑点在树高的1/3~1/2处

支撑杆设置方向:一根支撑杆必须设立在主风向上位,其他两根均匀分布。

支撑杆倾斜角度:一般倾斜角度为45度。

支撑杆要设置牢固,不偏不斜、不吊桩。

2.浇水:

(1)浇水围堰修筑的标准要求

大树定植后,应在大于种植穴直径15~20cm处用细土筑成15~20cm的灌水围堰,围堰应该人工踏实,做到不跑水、不漏水。

(2)浇水时间

定根水应在定根之后24h小时内灌一遍透水,3~5d内灌二遍水,7~10d灌三遍水。待三水充分渗透后,用细土封堰保墒。以后视天气情况及油松对水分的要求,适时补水。

3.施肥:

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栽初期,根系吸肥能力低,应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选择早晚或者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雨应重喷一次。

4.生长素处理:

为了促进根系生长,可在浇灌的水中加入0.02%的生长素,使根系提早生长健全。

5.在营养不足时,适当打吊瓶。

6.包裹树干:

为了保持树干的湿度,减少树皮蒸腾的水分,要对树干进行包裹。盛夏,为降低蒸腾量,也可在树冠周围搭荫棚或挂草帘。裹干时可用浸湿的草绳从树基往上密密地缠绕树干,一直

缠裹到主干顶部。接着,再将调制的粘土泥浆厚厚地糊满草绳子裹着的树干。以后,可经常用喷雾器为树干喷水保湿。

7.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树种的特性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冬季树干要涂白或者石硫合粉,消灭树干虫卵及蛹。

六、移植的优缺点

1.移植的优点

(1)可以较快的速度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

(2)提高绿化工程覆盖率

大树树体高,树冠阔,枝繁叶茂,能有效的提高绿地覆盖率。

(3)调节城市生态系统

大树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移植的大树对短期内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有积极意义。

(4)增加农村经济效益

大树移栽可以给经济贫困的农村增加一些收入。

2.移植的缺点

(1)移植的大树不宜成活

原因如下:

大树年龄大。阶段发育老,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弱。挖掘和栽植过程中损伤的根恢复慢,新根发生能力差。

大树树形高大,枝叶的蒸腾面积大。为使其尽早发挥绿化效果和保持原有的优美姿态,又多不进行修剪,加上根系距离树冠较远,给水分的输送带来了一定得困难。

树木大,土坨重。起挖、搬运。栽植过程中造成树皮受损、土坨破裂。数值折断,从而危及大树的成活。

(2)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移植的大树大部分来自于森林,这必然会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一棵大树一旦毁坏,会加速珍稀物种的灭绝,对环境保护极为不利。而且大树一旦挖走,容易造成当地水土流失。

推荐第3篇:林业生态工程

大兴安岭加林局700多名党员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做表率

2010-11-18 09:46:12 来源: 大兴安岭日报

大兴安岭加林局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林区转型崛起目标,按照我区“五大功能区”建设和推进“十大工程”发展思路,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秋防刚刚结束,这个局坚守防火一线的广大党员、职工便迅速投入到东出口路等加格达奇周边地带,参加退耕还林建设工作。继春、秋“两防”以后,林业局的党员、职工立足企业实际,以“比岗位奉献、争当发展先锋”为载体,积极为扮靓山城,绿化、美化城镇周边环境,促进生态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做贡献。按照地区要求,实施加格达奇周边退耕还林工作。该局接受任务后,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由营林、资源、森调、验收队和病防站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抽调技术骨干,用最短时间完成了退耕场地的调查设计工作。

为确保造林工程质量,这个局700多名党员、职工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气候急剧下降等不利条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整地、栽植和刨穴等一道道工序任务。从苗木管理开始,他们指派1名科级干部到苗圃蹲点,专门负责起苗工作。特别采取用红线绳系住苗木北向的方法,以便保证到达移植地栽植时仍然保持苗木生长方向。同时,对运输和装卸过程也提出严格要求,以保证土坨不散、根系与土壤不分离,提高苗木移植质量。他们还抽调3名处级干部及5名营林、验收等业务部门科级干部、1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造林现场蹲点、跟班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确保作业质量。各林场、经营所和管护区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一线生产工作,进行现场指挥,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目前,这个局已圆满完成18万余株的樟子松造林植苗任务。(作者 付春海)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全面推动全县林业建设工作进程

蔚县林业局

今年,我局认真落实县委有关保先教育指示精神,按照县保先办出台的一系列文件要求,扎实开展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等活动,并以该教育活动为契机,为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出谋划策,推进林业工作进程,客观确立全县“三大基地、一大体系”的林业建设目标,切实抓好和落实各项林业重点工程,成效显著。

一、强化领导,明确制度,力求“保先”活动顺利开展。

为切实加强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我局成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温桂泉局长担任组长,赵中玺书记、郭全贵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7名党员组成。局党总支严格考勤制度,组织全体党员分四期参加了集中培训,观看影片《郑培民》,到蔚县烈士陵园悼念先烈等。在学习动员阶段,党总支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1次,集体学习两次,领导上党课4次,召开党员座谈会2次,新时期党员标准讨论1次,主题实践活动1次,总结大会1次。在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全体党员利用休息时间安排自学,认真通读原著,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每位党员撰写体会笔记上万字。3月份,

党支部结合2005年林业工作计划,在全体党员内开展了一次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主题、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调的民主生活会。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了好头,定了好调。同时,我局成立周末党校,全体党员利用周末和双休日搞好集中学习,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小时。通过学习,使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从历史高度加深了对党员先进性内涵的认识,提高了保持先进性教育的自觉性。从而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严肃的政治态度和严格的组织纪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大家表示,一定要站在发展的高度,积极发挥林业在创建中的主导作用,科学谋划我县的文明生态村建设。特别是在造林工作中,林业局应认真发挥部门职能,严把规划、整地、苗木、栽植、浇水、涂白、管护、抚育八道关口,做到统一苗木标准、统一树种选择、统一栽植技术、统一把关验收“四统一”。同时,将“保先”活动与全县林业重点工程有机结合,与全县的生态建设大局有机结合,与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实际愿望有机结合,力争突出重点,抓出成效。

二、认真分析,客观评议,力争“保先”活动出成效。

上半年,我局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圆满完成了分析评议阶段各项任务,覆盖面达到100%。同时,紧紧抓住评议阶段的七个重要环节,着力从五个方面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效果,为顺利转入整改提高阶段奠定了基础。在分析评议中,局党总支成员先后主持召开了领导干部、党员干部、林业站长征求意见座谈会,采取谈心方式征求群众意见。全体党员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局领导班子成员还从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对党先进性建设的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对全县林业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工作中,主要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局党组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二是较好地处理了先进性教育和林业工作的关系,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四是注重认真抓好基础工作,既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又积极从支部到党员进行全面动员。今春,我局主要抓了义务植树活动和对全县2005年以前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回头看,加大补植、补造力度。首先认真搞好义务植树,将该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相结合,开展了大规模的全民义务植树。同时,搞好“党员先锋林”建设,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推动“保先”教育取得实效。积极选择优质树种,搞好城区绿化,造林面积300亩。截止5月初,全县参加义务植树人数20余地万人,尽责率达到93%,植树85万株。其次积极完成2005年以前退耕还林工程的补植、补造任务。我县在今年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把“提高质量、打造精品、加强管护”作为林业工作的中心,将造林质量作为林业工作的生命线,抢抓今春良好墒情,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用苗木,严把造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达到保成活、保效益目标。目前,全县已完成补造3.3万亩,栽植杏树66万株、紫穗槐214.5万株。

三、积极整改,注重提高,确保“保先”活动成果。

教育活动中,我局领导班子凝聚实干,锐意创新,每位领导各司其职,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同分管工作有机结合,寓学习教育于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在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及时充电、严格按照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目标要求,从一点一滴抓起,从每一个环节入手。按照既定程序执行,处处彰显领导集体的先进本色,工作之余处处可见他们读书读报、记笔记、交流思想的场景,为了加强领导,从严治局,林业局出台了新的机关工作制度,涉及到工作生活,机关制度,

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对全局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起到了很好的约束。我局还进一步完善了“政治业务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五为固定学习日,每周集中学习由局长、书记牵头,同时组织不定期学习,实行点名制度,凡无故不参加学习的视为旷工。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及县有关文件精神,学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及其他业务知识。在机关开展以比学习、比先进、比团结、比贡献为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同时我局于6月上旬组成了以股级以上的30名技术骨干到易县考察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家走遍了该县的十一个乡镇的20多个行政村,重点对柴厂、安格庄、中高村等八个文明生态典型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摩,为“保先”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针对联络组提出的意见,党风党纪、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归纳梳理,深入综合分析。在制定整改方案过程中,一是突出领导带头,认真制定了整改措施。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各自的工作,注重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明确整改重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紧密联系实际,重点针对党员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遵守政治纪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真务实、清正廉洁、联系群众制定整改措施。三是局党总支把落实整改措施与建章立制结合,针对先进性教育活动反映出来的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健全和完善制度,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在“保先”活动开展中,我局今春将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工作作为重点。一是建立相应的组织,加大执法力度。五月初成立了林业综合执法大队和护林大队,严格禁止乱砍滥伐和非法运输,还制定了《林业行政执法制度》,对执法者的执法行为进行规范。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县电视台做电视讲话5次、通告3次,发放各类资料2万余份。三是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按照省市局指示精神,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行动方案,形成了强大的严打声势,震慑了毁林犯罪,教育了干部群众。四是强化森林防火工作。今年防火期间,全县广大群众在火源管理、防火宣传、防火制度落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大检查,落实防火措施,坚持全天巡查,确保上半年无大的森林火灾发生。在增加森林防火经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火体系,切实为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服务,受到省林业局张树仁局长的好评。1—5月间,我局森林公安派出所共查处林业案件61起,其中违法运输8起、非法收购42起、盗伐林木11起,挽回经济损失3.3万元。

二○○五年六月十日

党员先进性教育:丹江口市林业发展的助推器

------------------

2005年05月16日

作者:秦本均 张涛

来源:丹江口市林业局

近日,笔者在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五龙池村看到,该村农户房前屋后新栽植的杨树、枇杷等苗木错落有致,枝条上嫩绿的新芽昭示出旺盛的生机,一个新的绿色致富村庄正在悄然形成。村民黄兴忠高兴地告诉笔者:“过去这些空地闲置无人种,今春市林业部门把苗木无偿送到我们百姓手中,把技术送到栽植现场,这么好的事我们都抢着干。”市林业局局长温大

林介绍说,这是今年我市植树造林的一个新特色,通过引导农户与企业签订“订单林业”,利用各村组空闲地造林,林业部门深入基层提供技术服务,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这也是我局坚持在工作中体现党员先进性的最直接反映。

春季造林结硕果

市林业局将党员先进性教育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抢抓春季造林黄金时节,把大力发展杨树栽植作为造林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坚持把先进性教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他们包点驻乡镇,把康欣公司无偿提供的苗木送到各乡镇办,坚持把发展林业产业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广大林农充分利用“四旁”闲散地、河滩消落区等栽植杨树,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并且把保湿剂、生根粉等造林物资和造林技术关到造林现场。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栽植杨树积极性,呈现出抢争苗木栽植的大好局面,今春市林业局已调剂速生杨苗木110万株, 8000余户农民与康欣公司签订了合同。为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效该局组织了以林科所、茅腊坪苗圃场、安乐河林场、大柏林场等单位党员职工为骨干的专业造林队,忙碌在栽植第一线,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专业化造林样板工程,在丹赵路办事处计家沟完成专业化造林样板5000亩。各乡镇也加大了专业化造林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植树造林整体质量的提高,全市累计已完成新造林6.4万亩,林业育苗1800亩。同时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双百,该局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运送苗木的时,及时督导各乡镇办对前四年32.2万亩退耕还林地块进行补植补造,大力补植补造既有较大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生态效益的生态经济兼用林树种,每亩补植30-50株,树种以黄柏、花椒、木瓜、核桃、板栗等为主,努力提高退耕还林成效。

转变机关作风出实招

自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该局将作风建设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作为机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切入点。坚持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做好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把集中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培育新的作风。重点通过强化“五种意识”、开展“三项主题实践活动”、发挥“两个作用”来加强作风建设,为林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学习意识。春季为林业工作任务最繁重、最集中的时节,该局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学工矛盾,一方面认真组织党员学完了先进性教育学习资料,另一方面局党员干部下乡都坚持带上学习读本自学,达到三个下乡的就组成“党员流动学习小组”集中学。对部分离体老党员,局党委采取送学上门的形式进行补习,为进一步改进作风、端正学风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二是服务意识。要求全体机关党员要增强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确立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一致性的观念,面向一线,贴近基层,为群众服务。三是执政意识。教育党员干部增强执政意识,在说话、办事、提建议、作决策时,始终把执政实践与执政使命联系起来,自觉履行好党员的职责和义务,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四是整改意识。局党委把整改贯穿于机关作风建设的全过程,发现一个问题,及时整改一个问题。落实整改既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出台了《加强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从根本上规范了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

开展“三项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干部”

活动。该局党委紧密结合自身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制定创建标准,提出具体要求,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管理办法,吸引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地参加到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来。建立奖惩机制,树立和推广学习典型,提倡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使机关党组织成为党员相互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园地,团结奋进的战斗堡垒。二是“尽职尽责办实事、廉洁高效树形象”和争当“五好”(学习好、思想好、工作好、纪律好、作风好)党员活动。要求机关党员干部既要争做学习模范,更要争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既要当好管理者,更要当好服务者;既要严格执法,更要带头遵纪守法;既要廉洁从政,更要勤政高效。三是在林业内部继续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深入基层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在活动中记好“三个笔记”,即民情笔记、工作笔记、学习笔记,以实际行动塑造了林业系统的良好形象。

发挥“两个作用”。一是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局党委建立健全了理论学习及交心谈心制度,确保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以不同形式地进行理论学习,都能参加民主评议,都能参加主题实践活动。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活动,达到既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又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机关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习教育,激活党员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良好的作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项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

打击林业违法在行动

为了切实保护好全市森林资源,自4月份开始,市林业、公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是该市林业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发展阶段,为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推进全市依法治林进程而作出的重大举措。打击范围包括违法占用林地或湿地、毁林开垦、超限额采伐、盗伐林木、滥伐林木、非法收购经营加工和非法运输木材、乱捕滥猎和非法收购倒卖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破坏森林资源行动。

在行动中,该局林业执法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按照局统一安排部署,各尽其责,发扬不怕苦,不怕流血牺牲、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优良作风,深入实地排查,一旦掌握线索和证据,他们就蹲点布控,日夜轮岗值班,将党员的先进性表现的淋漓尽致。经过强有力的整治清理,至笔者发稿之日,该局已查获非法收购林木案6起,没收木材30余方,查处非法收购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起,收缴金线蛙、黑斑蛙等近1000余只。累计处罚涉案当事人7人,从严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盈江县的目标

2009年初,州委在全州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红旗飘飘”工程的工作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盈江边境乡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意识,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境安宁和社会稳定。2009年6月至8月,盈江县委紧紧围绕“悬挂一面红旗,强化两种思想,提高三种意识,增强四种能力,达到五个目的”总体目标任务,积极投入12.1万元专项经费,国旗党旗在边境和公路沿线正迎着“改革、发展、稳定”的春风不停招展,红旗在飘扬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展示了中华大地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

国成立60年的光辉成就。坚定了边疆各族干部群众永远跟党走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激发了边疆各族干部群众的感激之情。边疆的老百姓们正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为让红旗高高飘

在推行“红旗飘飘”工程工作中,盈江县委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县委及时整合人力资源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机构,县委组织部负责牵头抓总,试点乡镇党委按照工作原则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县委组织部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授旗办法和标准,并对日常管理工作做了具体规定。授旗时,我县结合实际坚持做到“三不授”,即:没有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单位(班子成员)被行政问责,工作人员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不授旗;对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年度民主评议不称职的党员户不授旗;对不能遵守村规民约,并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群众户不授旗,确保了授旗的严肃性。同时,为确保各村及各试点推行“红旗飘飘”工程的村民小组国旗(党旗)破损时能得到及时更换,县委组织部用县管党费2.2万元订购了5号国旗1000面,4号国旗420面,5号党旗400面进行贮备。工作推进中,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督促指导工作,定期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对工作进展中反映出来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对工作组织不力、进度不符合要求的党组织,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确保了整体试点工作推进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实施过程中,各乡镇党委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群众会议、广播和宣传栏进行宣传,重点宣传实施“红旗飘飘”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对工作开展得好、有代表性、示范作用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营造了有效推进试点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岳麻空为村民授旗

老百姓的热情

太平镇黄龙村翁宾村民小组位于太平镇政府的南边,距离镇政府2公里,是一个纯傣族聚居的村寨。全村共有55户225人,其中党员5人。2008年,翁宾村民小组受到“3·21”、“8·20”、“8·21”地震灾害的影响,全村民房受损较为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6.8万元。灾害发生后,太平镇党委、政府在县派各挂钩责任单位的支持帮助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灾民全力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为展现灾后重建工作成果,县委组织部结合基层正在组织开展的“创先争优”、“达标评比”等各类活动,在该村民小组实施红旗飘飘工程,通过“授挂”国旗党旗,进一步激发村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热情,积极在该村民小组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社会氛围。红旗飘飘工程实施后,村民们都以自己村寨被列为“红旗飘飘”工程试点单位为荣,村民的入党积极性高涨,都希望通过努力,使自己的屋顶也能悬挂上两面旗(党旗和国旗),并决心尽一切努力致力于新农村建设,以回报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和信任。目前,翁宾全村55户村民全部获得2009年度国旗升挂权,5名党员全部获得2009年度党旗升挂权。

盈江县“红旗飘飘”试点工程的实施,真正实现了“悬挂一面红旗,强化两种思想,提高三种意识,增强四种能力,达到五个目的”的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强化了边境地区党员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了边境基层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维护边寨稳定和带头增收致富的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县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抓手,立足提高边疆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国土意识,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着力在基层农村和边境一线体现国家形象、展示党建成果、树立组织威信、提升主人翁意识,切实把边境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核心;维护边疆安宁的坚固基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的坚强堡垒。把边境地区党员培养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维护国家尊严和党组织威信的先锋模范。(中共盈江县委组织部 供稿)

推荐第4篇:打响林业生态品牌

平远打响林业生态品牌

龙文—黄田自然保护区通过省级评审

南台山森林公园升格为省级森林公园

2007年10月9日

梅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黄山松 特约记者林永升)近年来,平远县把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与增强林业生态功能结合起来,提高绿化品位,按照“围绕一个主题,争取两个升级,建设三大基地”的工作思路,全力抓好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打响林业生态品牌。今年8月,该县荣获“全国林业产业化先进县”称号。该县龙文—黄田自然保护区最近通过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委会评审,南台山森林公园经省林业局评审后批准升格为省级森林公园。

为创建林业生态县,平远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加快建设林分改造示范基地、藜蒴丰产林基地、油茶产业化基地。该县作为全国的油茶丰产林标准化试验基地,在巩固原有油茶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在中行、长田等镇新种油茶5000多亩,使油茶基地面积达到3.9万亩,种植基地实现了规模化扩展。

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以来,该县投入造林资金6310万元,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0.8万亩,中幼林抚育28.5万亩;建成了垂叶榕街、荫香街、桂花街、樟树街等特色景观街;道路工程建设与绿色通道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实现了公路的“畅、洁、绿、美”;3间学校通过省级“绿色学校”验收。南台山逐步建成为具有“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香味、多功能”森林景观的森林公园。

该县一手抓建设,一手抓保护,加快林业生态建设。通过落实管护措施、整合木材加工企业,推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齐头并进;通过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落实管护责任,坚持依法治林,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龙文—黄田自然保护区管护工作日渐完善,野生动植物数量日趋增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最近,省林业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该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动物,是罕见的物种宝库。仙湖苏铁和半枫荷呈自然群落状分布,有广东省最大的鸳鸯种群以及云豹、白鹇等,而且种群密度较大、数量较多。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为提高绿化品位,该县在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的同时,着力提高森林单位面积生长量,有效调整林分结构,不断改善林相。如今,这边陲山区,万顷林海里的木材蓄积量在全省居于前列。据统计,该县现有森林面积1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40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4%,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连续3年年净增率达4.2%。生态公益林中一类林、二类林面积42万多亩,占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的81.4%。

推荐第5篇:林业生态工程学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生态环境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

第三节 我国古代的林业生态工程

第四节 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现状

第五节 我国林业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六节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现代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

第三节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理论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五节 环境科学理论

第六节 水土保持学理论

第七节 防护林学理论

第八节 生态工程学理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第一节 我国资源与环境状况

第二节 生态环境类型区划

第三节 全国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与布局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第三节 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

第四节 规划设计方法

第五节 专项工程造林规划设计

第六节 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第六章平原与网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第七章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第八章 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

推荐第6篇:林业生态示范基地

园区面积100公司化运作新技术应用有机标准生产建设目标园区负责人驻点责任领导 鄂州市金花枣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园简介亩 由业主程三军承包生产、管理、经营,免费服务和辐射全市枣业种植大户 主栽山西引进的子弹头、八八红、冬枣,应用避雨栽培、环割等新技术 按《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生产,杜绝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 三年内不使用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两年内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并完成有机认证;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化学物质的污染;生产全过程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程三军 鄂州市林业局胡业斌

鄂州市梁子湖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有机示范基地简介

基地面积900公司化运作新技术应用有机标准生产建设目标基地负责人驻点责任领导

亩(茶叶200亩、胡柚300亩、油茶400亩)

由龙头企业生产、管理、经营,以“龙头+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全市

主栽湖南引进“湘林”系列油茶,引进优选的“福鼎大白”、“龙井”等新品茶叶,

按《有机茶》、《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生产,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三年内不使用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两年内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在收

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化学物质的污染;生产全过程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杨裕才

鄂州市林业局廖贵斌

改造、扩建本地优质胡柚园,全程应用胡柚、茶叶、油茶标准化技术生产

园区面积260公司化运作新技术应用绿色标准生产建设目标园区负责人驻点责任领导鄂州市金辉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园简介

由业主金佑新承包生产、管理、经营,免费服务和辐射全市桃业种植大户 引进优选的早凤凰、新川、雁红优质桃,应用人工授粉、保花保果等新技术 按《绿色食品 温带水果》标准生产,严格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 两年内控制并减少农药、化肥、激素等违禁物质的使用,完成从常规种植向绿色

种植转换,三年内完成绿色食品认证,亩产达到2500kg。

金佑新

鄂州市林业局饶义中

规划面积200公司化运作新技术应用绿色标准生产建设目标2018园区负责人驻点责任领导鄂州市汀祖镇峦峰生态果园农场简介

亩 股份制经营

本地率先引进韩国早甜露优质桃,应用滴灌、生物农药等新技术

按《绿色食品 温带水果》标准生产,严格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 年,完成绿色食品认证,亩产达到2500kg,林下经济规模达到60万元,生

态休闲服务区建设基本完成。

刘国旗

鄂州市林业局李振文

鄂州市天之润幕阜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有机林业示范基地简介

园区面积4600公司化运作有机标准生产建设目标规划编制单位园区负责人市驻点领导区驻点领导

亩(油茶2000亩、茶叶800亩、胡柚及其它林果1800亩) 由龙头企业生产、管理、经营,以“龙头+基地+农户”模式辐射

按《有机茶》、《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生产,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

种植环节,两年内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三年内不使用农药、化肥等违禁

物质,并完成有机认证;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化学物质的污染;生产全过程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总公司

柯凡胜(天之润幕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邓亚南(鄂州市林业局局长)

周佳立(梁子湖区副区长 区公安分局局长)

添加剂等

推荐第7篇:吕梁生态林业汇报

吕梁市生态林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全市森林资源概况与“十一五”发展情况 全市国土总面积3171万亩,规划林业用地2118万亩,占66.7%。在林业用地中,国有林地748万亩(市属177万亩)、集体林地1006万亩,个人林地364万亩。全市现有有林地729.8万亩、疏林地44万亩、灌木林地351.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88.5万亩、无立木林地12.7万亩、宜林地690万亩,森林覆盖率23.1%,林木绿化率34.1%。主要用材树种有油松、落叶松、侧柏、刺槐、榆树、桦树、杨、柳等,是华北落叶松的故乡。全市野生动物分属4纲24目213种,其中鸟类14目16科160种、兽类6目16科36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金雕、黑颧、金钱豹、原麝5种,栖息于我市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褐马鸡,是我省的特产,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稀有珍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全市野生植物分属129科945种,其中木本植物57科294种、草本植物72科651种。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林业工作围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党政领导高位推动,林业投资持续增长,营林机制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依法治林强力推动,稳步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全力实施省级绿化工程,着力建设经济林覆盖工程,取得了造林绿化步伐不断加快,生

1 态环境大力改善;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林农收入显著提高;森林文化不断繁荣,生态文明明显提高的可喜成绩。呈现出林业建设投入之多、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1、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造林280多万亩,山上治本速度明显加快,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完成通道绿化2809公里、交通沿线荒山绿化14.69万亩、环城绿化7万亩、村庄绿化806个、厂矿企业绿化12万亩,身边增绿成效显著,群众切身感受到绿色带来的新变化。

2、经济林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五年新发展干果经济林220万亩,其中红枣林41万亩、核桃林165万亩、仁用杏林14万亩,到2010年底,全市干果经济林总面积突破500万亩,其中红枣林200万亩、核桃林253万亩、仁用杏林47万亩,经济林总产量达到3亿公斤,其中红枣产量2.8亿公斤、核桃产量0.2亿公斤,果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主产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临县红枣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汾阳市成为全省最大核桃生产基地。

3、经济林产业开发效益显现。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科技创高效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培育加工企业,全市现有林果加工企业300多个,年加工转化能力8000万公斤,增值2亿元,其中核桃加工企业30

2 多户,年加工能力2400多万公斤,涌现出裕源、汇仁等知名核桃加工企业,天渊、天娇、天立等知名红枣加工企业。生产的枣汁、贡枣、核桃油等30多种系列产品,占领了华北、东北、西北市场,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柳林红枣”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于2010年2月21日正式获准“中国地理标志”使用权。“汾州核桃”于2008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9月,汾阳市成功举办首届“汾州核桃文化节”。

4、营林机制不断创新。推行工程化造林、专业化施工、公司化监理的造林绿化机制,全市现已批准注册成立造林绿化公司86户,其中一级资质3户、二级资质17户、三级资质66户,长年从事林业工程建设的管理员、技术员、工人近4000人,造林绿化公司的发展和壮大,为日益繁重的林业建设任务,不仅提供了造林队伍,而且保证了工程质量。大力推行“一企绿化一山”造林经验,对资源型、污染型和开采型企业,本着“谁开发、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参与造林绿化,实现转型发展,全市现有240多户企业认领造林任务,投入资金近2亿元,造林15万亩。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全市民营主体造林面积达到122万亩,有500亩以上造林大户126个。

5、科技兴林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现有林业科技推广人

3 员220名,建立各类协会组织300个、会员1.5万人,形成了健全的科技推广网络体系。大搞科技培训,提高林农素质,市、县、乡三级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参训人员达到20万人次,印发各种资料20万册,基本做到每户有一名技术骨干、一份技术资料。着力解决林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创新造林预整地模式,推广容器育苗规模,引进名特优新品种60多个,建立采穗圃和品种收集区5个。加大经济林园区建设规模,加强经济林丰产管理,推广老树炮震松土、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红枣烘干等实用技术,不断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然而,全市林地面积总量不足,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尚有近500万亩宜林荒山和陡坡地需要造林绿化,加之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致使全市自然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城乡绿化水平总体较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对生存环境改善的期待;干果经济林产业开发滞后,单株产量较低、品质欠佳,企业加工能力不足,品牌效应不明显,林农增收缓慢,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林业投入的长效机制不健全,建设资金不足;林粮矛盾比较突出,2000年以来实施的退耕还林占用耕地110.5万亩、省级造林绿化工程占用耕地2万亩、经济林建设林粮间作130万亩,随着经济林栽植

4 规模的扩大和城乡绿化范围的扩展,林粮矛盾会越来越大。吕梁之短在于水,差距之大在于绿,希望之基在于林,必须着力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

二、2010年工作情况

一年来,全市林业工作以建设生态新吕梁为目标,以国家工程为依托,以市、县两级工程为重点,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保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加大筹资力度,林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完成造林55.75万亩,占省考核任务49.73的112%;完成义务植树504万株,占任务的100.8%;完成新育苗4.58万亩,占任务的191%;完成新造林地抚育40.5万亩,占任务的100%;完成管护面积54.5万亩,占任务的100%。完成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栽植58万亩,占市任务的115%。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各县市区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专门机构,抽调专业人员,筹集专项资金,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市完成林改确权面积614万亩,占省考核任务484万亩的127%,占全市集体林地1006万亩的61%。方山、石楼、柳林、孝义、中阳5县市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三是森林资源管理成效显著。全市以强化各级领导责任为重点,采取超常规措施, 狠抓安排部署,狠抓责任落实,狠抓火源管理,狠抓防范措施,狠抓应急值班,全年没有发生一起较大森林火灾。不断加强林

5 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全年没有发生危害性的森林病虫害。不断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核力度,全年未发生较大非法占用林地行为。

三、全市生态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全市每年完成造林80万亩,其中生态林30万亩、经济林50万亩。“十二五”期间共造林400万亩,其中生态林150万亩、经济林250万亩,改造提升经济林100万亩。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43%以上,干果经济林总面积达到700万亩以上,林果总收入突破40亿元,主产区农民人均林果收入3000元以上,基本建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

(二)区域布局和重点工程

根据吕梁自然特征和林业发展现状,全市规划建设“三大生态屏障”,搞好林业产业开发。“三大生态屏障”,即在“一市四区”(吕梁市、离石区、柳林县、中阳县、方山县)建设以森林城市为主要功能的绿色屏障,在“平川四县市”(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建设以保护农田、美化城乡为主要功能的防护屏障,在“南北五县”(兴县、岚县、临县、交口、石楼)建设以增加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为 6 主要功能的生态屏障。林业产业包括干果经济林产业、林木种苗与花卉产业、森林旅游产业和沙棘产业。

按照总体规划、区域布局、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全市重点建设六大林业工程。

1、通道绿化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已建的“四纵六横”道路和“十二五”期间新建道路。“四纵”即: 209国道、沿黄干线、沿黄旅游路、苛大线;“六横”即:太佳高速、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340省道、忻黑线、孝石线。按照“大通道、宽林带、高密度、广覆盖、大景观”的标准,全市规划通道绿化2000公里。

2、平原农田林网绿化工程。建设范围为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县(市)平川区和山区县川谷地,以河渠、道路为主骨架,按照主林带栽植2-4行、副林带栽植1-2行,网格面积200亩的标准实施绿化。全市规划新建农田林网120万亩。

3、林业产业开发工程。按照稳定红枣、发展核桃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核桃基地建设,建设范围为东部汾州核桃林带,包括汾阳、孝义、交城、交口4县市17个乡镇405个村;西部山区核桃林带,包括兴县、离石、临县、方山、柳林、中阳、石楼7县区47个乡镇793个村。全市现有核桃面积250万亩,新发展250万亩。在核桃林分布中心区域,实行整村推进全覆盖战略;在核桃分布边缘区域,突出重点

7 地段,实行规模集中栽植。按照良种化栽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建设核桃精品园区,改造提升红枣丰产园区。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红枣、核桃产业。充分挖掘林木种苗、森林旅游和沙棘产业优势,使其成为全市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建设范围为13县(市区)城市周边。按照“一年见效,三年成景”的要求,大手笔构思,高规格设计,高标准施工。根据城市建设特点,结合自身历史文化和总体规划,体现绿化特色,展现绿化品位,实现绿化效果。重点搞好吕梁市区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扩大绿地面积,提升城市品味。平川县市选择边山或城镇周边的弃耕地、湿地,每县市至少建设一处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森林公园;山区县选择城市周边,每年完成3000亩以上的森林公园建设,确保环城周围3公里范围内全面绿化。全市规划绿化总面积25万亩。

5、重点景区绿化工程。建设范围为全市通道出省口、出市口以及碛口、北武当山、杏花村、安国寺、交城卦山、中阳柏洼山、岚县白龙山等重点旅游景区。按照核心区一步到位,主要观景点可视范围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进行绿化。全市共建设通道绿化景点37处,其中出省口4 处、8 出市口14处;完成19个重点旅游景区绿化。全市规划绿化总面积15万亩。

6、矿区植被恢复工程。建设范围为全市各类采矿区、尾矿堆集区、煤矿沉陷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和 “谁开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谁恢复、谁所有”的原则,全市规划完成矿区植被恢复31万亩。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生态新吕梁建设摆在突出位臵,将造林绿化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总体规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把造林绿化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书记抓、抓书记,市长查、查县长”的工作措施。建立林业建设年度目标责任制和林业工作考核制度,每年由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林业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并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当中,实行严格的激励和问责制。大力宣传林业生态建设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捐资参与碳汇造林,体现企业和公民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尽责率。

2、多元筹集资金。认真落实省、市相关林业投入政策,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4亿元资金用于林业建设,其中市级财政1亿元、县级财政3亿元,每年对林业生态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9 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市县留成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林业建设;在煤炭企业提取吨煤10元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中,每年拿出30%的资金用于造林绿化;规范“一企绿化一山”办法,按照挖一吨煤植一株树的要求,由税务部门对煤炭企业代征吨煤5元的造林绿化基金,由财政统一管理,林业部门组织实施造林;对其它资源型企业,每年从经营利润中划出5%的资金用于造林绿化。通过多元筹集,确保全市每年用于林业建设的资金不少于10亿元。

3、严格政策落实。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逐步建立市、县两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对国有林场和重点区域的集体公益林进行补偿。建立健全林权流转市场,加快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建设,有序推进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多形式体现林地资产价值。落实林业信贷政策,延长贷款年限和实行贴息。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落实林权权利人的处臵权和收益权。建立和完善农户造林补助机制,制定苗木培育补助政策。

4、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经济林园区建设力度,每年建设10万亩核桃精品园区、改造提升10万亩红枣丰产园区。启动林业科技攻关项目,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良种繁育技术、红枣抗裂果技术、仁用杏抗晚霜技术、经济林丰产技术等研究工作,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升营

10 林质量,增强气象减灾能力。强化科技推广工作,开展送科技下乡、送技术到户活动,采取科技承包、科技入股、科技人员领办等多种方式,实施好“科技入户”和“科技培训”工程。对林业工程技术人员、造林专业队施工人员和广大林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教育、指导和培训活动。

5、强化管护能力。制定造林管护考核制度,把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管护状况和生长量指标,作为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实行专职护林员管护制度,按照集中连片成林地5000亩、分散成林地和新造林地以及未成林造林地3000亩配备一名护林员的标准,落实护林员队伍。认真落实《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相关规定,在全市林业重点工程区和新造林地实行封山禁牧,在村周、路口、沟口等人畜活动频繁区实行拦网管护。依法保护森林资源,严防森林火灾发生,严防林业有害生物扩散,严控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实现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

6、强化队伍建设。按照国家规定,加强乡镇林业站人员配备,理顺管理体制,全额预算经费。按照省政府要求,建立市、县林权服务中心,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承包、流转、评估以及纠纷调处、资产抵押等工作。结合吕梁实际,建立市、县两级经济林服务中心,全方位指导经济林建设的规划设计、技术推广、农民培训、产业开发等工作,确保全市经济林产业开发顺利推进。

四、2011年林业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转型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切实推动城乡生态化,着力建设生态新吕梁,努力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和农民增收,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全年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全力实施造林绿化。一是全面完成53.37万亩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任务,实施好国家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省级生态综合治理三川河流域、汾河流域治理修复工程。二是完成身边增绿精品工程建设任务。按照突出重点、系统绿化的原则,以“四纵六横”通道为重点,突出“一市四区”核心区,抓好主林带建设、通道两侧第一山脊线荒山绿化、沿线村庄、厂矿企业绿化和重要景区绿化;以东部平川区为重点抓好农田林网建设;以城周为重点抓好森林公园、环城林带和城乡结合部绿化;以资源开采区为重点,抓好矿区植恢复。全市完成45处精品建设,完成造林18万亩,完成植树1000万株。

2、大力实施经济林覆盖工程。按照良种化栽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在经济林分布中心区域、村镇,实行整村推进全覆盖战略,在核桃分布边缘区域,突出重点,全面实施规模化连片栽植,完成好核桃林栽植50万亩,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20%的任务,抓好示范园区建设,确保全市完成10万亩以上。

3、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按照省要求,以县为单位家庭承包率达到70%以上,林权证发证率达到70%以上,林权纠纷调处率达到70%以上。针对去年林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全面开展“回头看”,保质保量完成主体改革任务。二是建立健全林权服务体系。建立起林权服务中心常设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开展林权初始和变更登记,林权争议调处等日常工作。努力开展“林权管理、流转评估、经营方案、直补到户等工作的一卡式管理、一站式服务。三是制定实施配套改革政策。制定完善地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积极启动地方营造林补贴制度,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和完善森林和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放活商品林,管好生态林。积极制定和试行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规范流转市场,让农民在不采伐林木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经营利益。全面推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加快组织编制集体森林经营方案,因地制宜地探索林木采伐、抚育间伐、林下经济产业开发等配套改革政策措施。

4、做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力争全市不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政执法工作,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5、加强林木管护工作。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做好新造林地和中幼林抚育管理。

推荐第8篇:生态林业工作经验介绍

发言材料

————*******生态林业工作经验介绍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委、政府对 位领导及兄弟单位的同志们光临我镇指导检查生态林业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根据本次现场会将我镇近年生态林业开展的主要工作简要介绍如下,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全镇生态林业现状

*******位于科右前旗中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辖000个行政村,000个自然屯。全镇林业用地000万亩,累计封育面积在到000万亩,森林总覆盖率达到000%。近年我镇逐年加大生态林业工作力度,切实加大生产投入,确立“生产立镇、产业富镇”战略,突出“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目标,推行林产业内部结构调整,逐步改善林产业“大资源泉、小产业、低效益”的局面,通过采取上级业务部门指导,政府引导扶持,公民广泛参与,社会化服务管理的发展模式,全镇生态林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累计退耕还林000万亩,荒山造林000万亩,其中:以沙棘、柠条为主的经济灌木林万亩,果品经济林万亩。全镇0000村,有000个村荒山造林入户率高达000%,户均林地面积000亩,涌现了高老、油料作物龙、础鲁等一批林

业生产专业村,同时深入开展封山禁牧工作,积极引导畜牧业向重庆养畜、科学养畜、舍饲养畜方向发展,生态林业在农民增收致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成效愈加明显。

二、全镇生态林业发展思路

我镇生态林业工作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以深化要楼下改革为动力,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以实现“生态*******”为主攻方向,以实现“生态*******”为目标,以消灭“无林户”、建“绿色银行”为抓手,利用3年时间,狠抓以植树造林为中心的生态建设,打造旗境北部的经济林、用材林基地,努力形成以用林、果品比重适于市场选择的产业化格局,同时强力推进生态建设提质和产业发展提速,实现全镇生态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全镇开展生态林业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是以流域治理为单元,以灌溉经济林为主,采取大规模兵团战形式,集中治理两片环境较差的5个村,封育总面积高达30平方公里,沙棘、柠条种植面积达800公顷,林草覆盖率100%,全年拦蓄总量万立方米,防风固沙十分明显,流域治理区内的耕地亩单产显著提高,农业和林业两项使受益群众人均增收近300元。二是深入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项目,进一步推进“生态强镇”进程,在10个村退耕还林1.97万亩,配比荒山造林万亩。大面积栽植品质优良

的杨树、山杏,缩短成材周期,成果周期,使林农尽早收到效益。同时,积极开展订单中草药种植业务,实施林间兼作工程,重点以黄芩、桔梗为主,目前全镇已达800亩,三年后将见到大效益。三是推行“*******特色”造林模式,筹建速生林基地,继续以“人均”或户均的林地分配方式,将宜地采取“公开竞拍”的办法作价到,并将拍卖钱款购苗无偿反哺造林户。努力营造家家造林、人人植树的良好氛围,从而消灭“无林户”,打造农户的“绿色银行”。四是调整林产业结构以点带面,以50强村为典型示范,号召农户大力开展庭院经济,走特色林业之路。今春以来,镇内7个村除本地果种处,先后又从黑龙江、吉林引进了黄太平、123-6及苹果K9等新型果品树,种植面积已突破1500亩,果业收入逐年提高。近期,我们又争取上级要要业部门南果梨及文冠果种植项目,预计培育3个专业村,逐年扩大种植规模。五是加强林政管理,实行全年封山禁牧,严厉打击滥砍盗伐和滥牧偷牧行为。切实加强春秋两委防火工作,落实管护“经费”,建立健全生态管护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了生产建设取得成果。

四、全镇开展生态林业工作取得的经验。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林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林业肩负着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两大任务,发展的目标是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

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要建好两大体系,就必须树立经济观念、三大效益协调发展观念、大林业观念、市场竞争观念,坚持走优化结构、综合开发、集约经营、持续发展的路子。在产业化建设中,要着眼于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提高规模效益和专业化协作水平。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林业工作要坚持以农民增收、经济快速发展为出发点,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创新发展思路,加大宣传、动员、引导、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适应本地发展的林产业。

3.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切实做好对林农的服务工作。将集体林地一律承包到户,并将宜于造林地块落实到户,同时按树木栽植年限,成活率达到85%以上的,逐村逐户办理林权证,为林农解决后顾之忧,做好服务工作,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

4.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以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出发点,把经济林的栽植技术与后期经济效益做好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把科技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充分利用农闲时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实施科教兴农工程为主要内容,以镇、村、家适用技术为主阵地,对镇村干部和农民进行相关产业适用技术培训。并根据各产业不同生产环节技术需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地,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和服务。

5.引导林农树立两种意识。首先要树立经营意识,用工业化的思路来经营林业,牢固树立“效益观”。无论种什么,都要算经济账、效益账,以谋取最大利润作为调整的核心,大力发展高效林产业。其次,林产业结构调整基地形成后,要逐步引导林农由以销售为主,向“订单林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努力做到为“加”而种,为“销”而种。

总之,通过近年的努力我镇生态林业工作取得专长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其他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比,整个林产业对镇哉经济的支撑、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对农民的增收作用还很少,所以,下步我们将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辅之以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扶持和技术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生态林业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推动力量,为推进旗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9篇:生态林业建设情况汇报

生态林业建设情况汇报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属内陆干旱荒漠区,降水量少,植被稀疏,生态环境系统极其脆弱,据1999年沙漠化土地普查,全市有沙漠化土地2370.27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7.5%,其中固定半固定沙丘910.57亩, 占沙漠化土地面 的38.4%。 流动沙丘1393.75万亩,戈壁53.3万亩,

闯田4.8万亩,潜在沙漠化土地91,757亩,宜林荒沙地3807亩,急需治理的风沙口100多个。

一、生态林业建设现状

建国以来,我市坚持“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战略方针,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与干旱和风沙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02年,全市林业用地1002.77亩,森林面积达到572.457亩,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2587亩,封山(沙)育林草1707亩,四旁植树5495.2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2.06%。

一一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管护效果较好。在水源涵养林建设中,始终坚持以管护为主,封育和营造相结合,采用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共恢复和扩大森林面积37.737亩,乔木林蓄积量增长200多万立方米。建国以来,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林区社会秩序稳定,偷砍盗伐林木的案件也很少发生。一一中部绿洲农田防护林骨架初步形成.中部绿洲是我市农业生产的精华地带,现已营造农田防护林49万亩,加上“四旁”树,条件较好的灌区初步形成了林网骨架,有效地改善了农田小气候,林网保护下的农田年际干热风出现的次数和大风日数明显减少,对农业的稳定增产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一一北部风沙沿线的治沙造林成效显著。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已营造防风固沙林170万亩,封沙育林草127万亩。沿风沙线建成防风固沙林带380多公里,治理重点危害风沙口240多个,控制流动沙丘200多万亩,直接保护农田140多万亩。部分地段的生态环境已经明显改善,一些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一自然保护区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共建立自然保护区4处,下设保护站12个,总面积达到1460Z?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下设保护站9个,面积达114027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8%。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下设保护站2个,面积达20多万亩。

一一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积极调整结构,为林业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因地制宜地营造经济林33.4万亩,2002年果品产量5.1万吨,产值达4482万元;森林生态旅游业全面兴起,已建成了天祝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冰沟河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176万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旅游人数30余万人(次),综合营业收,3,.3000余万元,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正在崛起。花卉产业发展生机勃勃,全市各类花卉露地栽培面积159亩,产量132万株(万枝),产值419.1万元;保护地栽培面积112亩,产量3357株(万枝),产值152万元;营销单位20个,从业人员170人,产值557元,利税10.775-元。

一一国营林场多种经营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国营林场、苗圃启动了以采掘业、酿造业、食品工业、饮食服务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六大门类为主的多种经营项目20多个,年实现利税300余万元。石羊河林业总场鼓励职工发展养殖业,50只以上的养羊户达到10余户,养羊总规模达到4000多只;天祝县古城林场经有关部门批准,兴办煤矿一处,年产量达到6万吨,产值500万元;古浪县马路滩林场引进以色列滴灌先进技术,建成高效节水林果业基地,引进种植的高效经济作物牛蒡、理想大根、荷兰豆等市场前景看好,成为带动当地农户规模种植、进行沙产业开发的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基地。 一一生态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林业部门完成部、省、市及自列项目50余项,有30余项成果获奖。建立了古浪马路滩、凉州区清源、民勤勤锋滩、天祝华藏寺、石羊河林场红崖山分场、市林科所、苏武山等七大集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为一体的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全市林业建设的亮点。

一一涌现出了一批生态林业建设的先进典型。民勤县三角城、勤锋滩、水库、沙井子、凉州区东沙窝等成为防沙治沙的样板;天祝二甲龙、古浪香灵寺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水涵水保林建设成效显著。古浪县八步沙石满等六老汉在昔日荒无人烟沙漠腹地艰苦奋斗十八年,造林4.2万亩,植树逾千万株, 5.2Z-亩沙漠得到全面治理。 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在石述柱同志带领下,与沙奋斗47年,建成万亩集体固沙林场,发展枣粮间作2000亩。全市有14个村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1个乡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涌现出了21个省、部级造林绿化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先进单位。

二、近年来实施的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情况 (一)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1978年启动。第一阶段(1978—2000年)三个建设期共完成投资6507.8万元,〃在北部长达654公里的风沙线上,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80公里,占风沙线总长度的58%;在中部绿洲区营造农田防护林49万亩;在南部水源涵养林区,坚持以管护为主,封造结合,造林3.9万亩,封山育林28.6万亩。1978—2002年全市造林保存总面积172.6万亩。 目前,工程建设已进入第二阶段,省上安排我市四期工程10年建设总规模为232.08万亩,平均每年需完成23.208万亩,国家计划总投资达到2亿多元。古浪县被列为国家级示范区,凉州区、民勤县被列为省级示范区。 (二)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天祝县正式被国家和省上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县。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我市四县区全部列入工程建设范围内。五年来,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37.444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20.432655亩,荒山造林17.01255亩。

(三)通道绿化工程:在坚持搞好绿化的同时,注重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绿化美化相结合。截止2002年,全市完成国、省、县、乡村四级通道绿化2900.6公里。312国道、

211、308省道绿化成为全市通道绿化的示范样板。

(四)酿造葡萄产业建设:1998年来以来,全市已建成基地近855亩,苏武山林场与香港梁氏集团合作成功,3000~屯榨汁生产线建成投产,莫高集团、皇台集团生产的葡萄酒已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酿造葡萄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旱缺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沙区人工营造的沙枣等林木失去生存条件而大面积残败或枯死。民勤县境内已有13.555亩沙枣人工林枯死,有3555亩天然白刺、梭梭、柽柳沙生植被残败枯梢生长不良。天然成片的胡杨林已在沙区很难寻觅。 (二)沙漠化扩大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沿风沙线沙丘活动性强烈,每年以3—4米的速度向绿洲逼进,有的地方前移速度达到了8-10米。尤其是民勤和古浪北部与主风方向垂直,风沙危害更加严重。 民勤县有2655~农田受风沙危害而不能耕种,沙漠、戈壁、碱滩达到全县总面积的90%。古浪县北部沙区有3.555亩沙漠边缘的农田被流沙埋压,全县受风沙危害和侵袭的村庄86个,农田40万亩,黄灌区、北部五滩的农田、居民点、道路、渠道等80%以上处在风沙沿线。

(三)天然林区林农、林牧矛盾突出。山区部分农耕地、牧,地与森林交错分布,对林地造成蚕食或破坏,尤其是灌木林地萎缩严重,同时也给退耕还林的实施和巩固增加了难度。(四)生态经营型国营林场经济危困。经过五十年发展全市建立国营林场27个,苗圃6个,治沙站(植被管护站)3个,有职工1714人,总经营管护面积7037亩,森林蓄积量1021立方米,分另占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森林蓄积量的70%、83%,年造林、育苗分别占全市的1/

3、4/5以上。但近年来国营林场人员增加、工资上涨,而财政供给并无多大增加,造成国营林场经济危困,职工生活困难,生产经营管护设备老化、手段落后。

四、今后生态林业建设及防沙治沙的工作思路与对策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治沙造林、农田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开展封山(沙)育林(草),建立绿色防护屏障,扩大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2001—2010年期间,生态林业建设规划指标是: “三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38.375-亩,封山、沙育林草937亩;退耕还林(草)工程707亩。

(二)思路与对策:实现上述治理目标,我们在发展思路和工作指导上要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注重两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抓好六大工程。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围绕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质量为主线。 注重两个结合:即治理与利用结合,保护与效益结合。在方法上,一是把山、沙区的综合治理与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紧密结合;二是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振兴和发展地方经济,努力培植和增加地方财源紧密结合。通过两个结合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林业建设和沙区治理的激励机制问题。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北部沙区坚持按工程项目治沙。一方面沿风沙线努力营造比较完备的绿色屏障。另一方面在沙缘地带下功夫实施封育,积极开展人工种植。二是绿洲内部重点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调整林种结构,提高整体效能。三是加强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保护,该区是中部绿洲区和北部沙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沙区的治理密切相关。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和培育,不断扩大林木植被资源,提高涵养能力,做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抓好六大工程:一是抓好“三北”四期防风固沙林建设工程。

以市上确定的民勤县三角城至红崖山水库、凉州区九墩滩至吴家井、古浪县永丰滩至冰草湾三条风沙线为重点,完成人工造林68万亩,封沙育林4.5万亩,新建长300公里,宽0.5—2公里的绿色屏障。二是抓好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和风沙前沿,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沙造林,十年完成70万亩。三是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四是抓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民勤县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五是抓好高标准农田林网和通道绿化建设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凉州区绿洲、民勤县坝区、古浪县黄灌区、天祝县金强川灌区的38个乡镇及国道312线、省道211线和308线等骨干道路。十年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建成绿色通道精品工程1000公里。六是抓好生态经济型林业产业化建设。 (三)采取的具体措施

1、强化法治,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法制宣传,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广泛宣传国家的《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防沙治沙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环境国情、国策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和环保意识。强化林业执法监督,严格执法,依法管理,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2、依靠科技,建立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体系。广泛宣传和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护、荒漠治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发挥科技服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信息服务、技术交流网络,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攻关,引进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抓好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科技含量。抓好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3、政策引导,加大非公有制生态林业建设力度。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制定宜林“四荒”地拍卖的办法和政策,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采用先卖后治、先治后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鼓励不同经济主体经营“四荒”地,使用权长期不变,并允许继承转让。实行轻税薄费,减轻经营者的负担,国家征用时对治理成果给予补偿。逐步建立生态环境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的政策体系,并积极争取国内外优惠贷款和捐款,用于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4、建立生态功能区预警制度,加强对生态林业建设成果的保护。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以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风景旅游区为重点,在研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开发项目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切实做到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求,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措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检查验收。控制生态功能区人口增长,对深山林区的人口逐步进行移民搬迁。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除治。开展以杨树蛀干、食叶害虫为主的工程治理项目,加强综合性营林措施,逐步实现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加快建立健全预测预报网络和信息反馈体系,早发现早除治,防治危险性病虫害入侵传播,巩固生态林业建设成果。

推荐第10篇:林业生态工程学整理

复制粘贴无脑,仅供参考

林业生态工程学

1.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它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何区别?它的功能和效益有哪些?

(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制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应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如下特点: ①对象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以林地为对象,在宜林地上造林,在有林地上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是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与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②着眼点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而林业生态工程主要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③技术手段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在设计、建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就是这个意思。

④目的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3)功能和效益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调节气候,增加降水;③降低风速,防风固沙;④固结土壤,改良土壤;⑤净化空气,改善环境;⑥提供林副产品,促进多种经营;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陆地四大生态系统:森林、农田、湿地和草原; b.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 c.生物能源的主体-能量基础。

2.如何理解森林的水文效应?

一般情况下(指降雨强度为中雨,即10~20mm/h),由于森林的存在,林冠可截留降雨量的15%~30%,但大部分降落到林内,一部分被林内枯枝落叶吸收,一部分则渗透到土壤内变成地下径流,两者之和为50%~80%,还有5%~10%从林内蒸发,只有0%~10%形成地表径流。而裸地上,渗入土壤内的雨水只有0%~10%,地表径流高达70%~80%,流速快,侵蚀能力强。

森林截留降水效应:林冠和下层植被截留的水文效应(降雨滞后效应、降雨历时延长效应、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强度减弱),枯落物层水文效应(截留降水,吸收和减少地表径流;防止表面结皮形成,阻延减缓流速,促进入渗,减少径流;抑制土壤蒸发,延缓土壤变干过程)。

林地土壤的水文特性: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起重要作用,贮水数量、过程及动态变化规律是制约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

森林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减小径流深,减缓径流速度,减小径流系数、通过影响土壤剖面孔隙来影响土内径流。

森林蒸发散:缓洪、涵养水源。 森林对降水的影响:增雨效应(有的地方明显,有的不明显)。 森林对水质的影响:净化、改善水质。

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考虑。

3.什么是林冠截留?如何理解林冠截留的水文效应?林冠截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林冠截留:降落到森林中的雨滴,受到林冠的阻挡即林冠截留。降雨时一部分到达林冠叶、枝、干表面的雨水,由于表面张力的吸附作用而被吸附或蓄在枝、叶、干上被保留下来。

(2)水文效应

①降雨滞后效应:由于林冠截留,林内降雨的开始时间与林外降雨并不同步,一般会出现滞后效应。

②降雨历时延长:截留在林冠上的雨水,会因为降雨过程而不断滴落到林下,即使在降雨停止后,林冠上的超饱和雨水还会滴落下来,因此,林下降雨总历时比林外降雨长。

③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强度减小:截留在林冠上的降水最终被蒸发回到大气中,因而降水总量减少;林下降雨强度因林冠截留而显著低于林外,其减弱程度与降雨本身特性有很大关系,一般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弱,林内降雨强度通常比林外降雨强度约小10%~30%。

(3)影响因素 内因: ①林冠特征:冠幅、冠高、枝叶数量、叶面积指数、湿润程度等; ②林分特征:树种、组成、结构、林龄、郁闭度等。 外因: ①气候和地形特征:风速、风向、地形、坡度等; ②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特征和空气湿度。

降水量与截留量:降水初期,降水量大,截留量亦大,但不是直线关系。当降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截留量达到饱水,而截留率则相反。

降水特性与截留量:Ⅰ.降水强度:大,雨滴大,截留率低;小,雨滴小,截留率高。Ⅱ.降水历时:短,截留率低;长,则高。

树种与截留率:树种不同,其枝叶密度、树冠大小和形状不同,因此,截留率不同。一般说来,针叶树枝叶密集,层次多,或水平轮状重叠分布,枝叶面积大,故截留率大;阔叶树较针叶树枝叶稀疏,层次少,枝叶总量少,故截留率小。灌木截留率居两者之间。

林冠特性与截留量:林冠郁闭度大,冠层深厚,枝叶表面积大,因而附着于叶表面的降水也多,反之,截留量就小。

气象条件与截留:a.风速:风能吹走枝叶表面的截留降水,使截留量减少,又能使截留降水蒸发到大气中。对于连续性降水,能增大截留量,即增加附加截留量。b.前期降水:与前次降水相隔时段愈长,林冠愈干燥,截留雨水能力增大;反之,相隔时段短,林冠湿润,截留能力就小。

4.试述土质沟道土壤侵蚀特点及对策。(1)特点:

第一阶段:溯源侵蚀;下切速度快;沟深0.5-1m。

第二阶段:沟顶有明显滴水,下切、扩张、前进剧烈,以向深发展为主;侵蚀沟断面呈V字形,沟底水路合一;沟底纵坡大,开始形成支沟。

第三阶段:上游沟顶前进减弱,沟顶分叉较多;中游沟底与水路分开,沟底呈U形;下游沟底宽度较大,局部有崩塌发生。

第四阶段:沟顶接近分水岭;沟底接近邻近侵蚀曲线;沟岸扩张已接近自然倾斜角或成为稳定的立壁。

(概括成3个类型:①侵蚀发展基本停止,沟道农业利用较好、采用了打坝淤地等措施并已达到稳定沟道纵坡、抬高侵蚀基点的地区。②侵蚀沟系的中、下游,侵蚀发展基本停止,上游侵蚀发展仍较活跃,沟道内进行了部分利用。③侵蚀沟上、中、下游,侵蚀发展都很活跃,整个侵蚀沟均不能利用。 ) (2)对策:

第一阶段侵蚀沟:农业措施,径流比较大时,修筑梯田吸收径流

第二阶段侵蚀沟:远离居民点是封沟,全面造林、种草;离居民点较近,对交通、村镇、农田等构成威胁时,要采取;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治理措施,防止沟头前进,沟底下切。

第三阶段侵蚀沟: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沟头、沟底、沟岸要进行全面治理。

第四阶段侵蚀沟:进行农业、牧业、林业利用,防止新一轮侵蚀开始。

5.试述坡面水土保持用材林配置的目的、意义及配置特点。

(1)目的及意义:配置在坡度较缓、立地条件较好、水土流失相对较轻的坡面上,以收获一定量的木材为目的,同时能够保持水土、稳定坡面并获取较高经济效益。主要配置在由于过度放牧、樵采等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山地坡面,在小流域植被状况恶化的高山远山的水源地区山地坡面,以及由于山地道路、水利工程或山区矿山开发而出现的大面积坡面裸露地方。

(2)配置特点:树种选择(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或稳定、根系发达);混交方式与配置(乔灌行带混交、乔灌隔行混交、乔木纯林);造林施工(通过坡面造林整地工程如水平阶等改善立地条件,确定适宜整地季节、规格,栽植过程中的苗木保活技术);抚育管理(扩穴、培埂、松土、除草、修枝、除蘖等)。

6.河道的断面形式有哪几种?试述3种不同断面形式河道的河川护岸林的配置特点。

(1)断面形式:①人工开挖河道梯形断面;②人工开挖河道的复式断面;③天然河道的简单断面;④天然河道的不规则断面;⑤天然河道平缓河岸;⑥天然河道陡峭河岸;⑦深切的天然河槽。

(2)配置特点:

①人工开挖河道梯形断面:流水位以上部分,2行以上护岸林,以乔灌为主;沿岸多采用砌石护坡,也可与植物护坡结合;树种选择注意环境美学功能和经济功能,比如杨、柳、桃树、柿树,速生杨、编织柳(南方杉木、桉树等)。

②人工开挖河道的复式断面:浅滩上栽植乔木2至多行,安护滩林布设;选择有美化及固定沟岸功能的树种,也可考虑营造用材林;河道通过居民区的地段,浅滩不造林,以保证最大过水能力。

③天然河道的简单断面:天然河道往往地形复杂,多变,要因地制宜;一般表现为一边陡,一边缓,适合发展标准护岸林;岸边易淹,选根深、抗蚀、耐淹树种;较远岸边营造速生丰产林。

④天然河道的不规则断面:地形更复杂,流量大,石砾多;营造护摊林,缓洪落淤,规整流路;近岸边选耐淹树种,远岸边造用材林或经济林;适当考虑岸边美化。

⑤天然河道平缓河岸:缓岸立地好,但易淹,选耐淹速生树种,加宽林带宽度;侵蚀崩塌严重的缓岸地带,要护摊林与护岸林结合,乔灌结合,造林与水工结合;

⑥天然河道陡峭河岸:侵蚀冲淘严重,造林以护岸防冲为主;陡岸造林还要考虑重力崩塌;近岸边以防浪灌木林为主,远岸边以乔灌混交为主; 3-4米以下岸边,直接从岸边造林,3-4米以上要于岸边留出一定距离; 5.树种选择深根性。

⑦深切的天然河槽:常见于远山山坡,适宜水源涵养林;乔灌混交,树干低矮;根系发达,枯枝落叶丰富;造林密度大。

7.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请分别解释。(1)造林地选择

我国各河川的水源地区,多是石质山地和土石山区,一般都保存有一定数量原始林,而且不能划出相当数量的土地面积供造林之用,只能利用林中空地、草坡、灌草坡造林;同时,应将河川上游,特别是大型水库上游不宜作农田的坡地和不宜放牧的阴坡,尽可能划为林地,用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应营造在最适宜的地形上,如源头、陡坡和沟谷底等。 (2)树种组成及密度

水源涵养林在我国多处在边远深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因此选择营造水源涵养林的树种时,应遵循以下五方面的原则:①要从实际出发,以乡土树种为主;②水源涵养林组成树种的寿命要长,不早衰,不自枯,且自我更新能力强;③选择树种以深根性、根域广和根量多的树种为主;④树冠浓密,郁闭度高,枝叶繁茂,枯枝落叶量大;⑤要使混交树种具有固土改土的作用,最好是具有根瘤固氮的树种。

根据水源涵养林的最佳林型,不论在哪一种造林地上,水源涵养林应以混交复层林为主,能够形成具有深厚松软的死地被物层。因此,要注意乔灌结合、针阔结合、深浅根性树种的结合。水源涵养林一般应由主要树种、次要树种(伴生树种)及灌木组成。水源涵养林的造林密度,可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可适当密一些,以便尽快郁闭,及早发挥作用。 (3) 施工与抚育技术

水源涵养林多配置在高海拔的土石山区,其整地技术与常规造林基本相同。一般来说,水源涵养林造林地多处高山地区,降水量大,造林易于成活,因此主要是要做好林地清理和整地工作。整地以带状整地为主,如水平沟、水平阶;条件好的地方也可全面整地。

由于交通多不方便,应选择较为平坦肥沃的土地,作为临时苗圃地,就地育苗、就地栽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节约投资。苗圃地起苗时可按一定的株行距留苗,造林结束后,苗圃地就变为林地了。

另外,水源涵养林造林地多灌木,幼龄期抚育特别是割灌非常重要。

8.试述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危害及对策。

(1)概念: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2)成因: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张,除气候变化因素外,主要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造成的。研究表明,单纯的气候因素变化不可能使草原变成沙地,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滥恳、滥伐、滥牧、滥采、滥用水资源及滥猎,并且通常是多种因素同时加成作用,而在气候干旱年份往往能加剧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3)危害:①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结果是贫困,土地肥力下降,靠降雨的农田和靠灌溉的土地退化,生产潜力减低,甚至完全丧失生产力;②荒漠化给人们生活与生存带来直接危害,我国有5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到荒漠化危害;③荒漠化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④对大中城市、工矿及国防设施造成严重威胁。 (4)对策:

①预防监督:保护和恢复现有植被;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建立荒漠化监测及信息系统;建立合理的经营机制,促进新的生活方式;开发农业新技术、增加经济发展后劲。 ②流沙治理:沙障固沙;化学固沙;植物固沙。 ③沙地防护林。

第11篇: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专业班级:林学1003班 姓 名:张 明 华 学 号:2010074010319

指导教师:徐学华 刘炳响 李玉灵 时 间:9月13日——9月15日

- 1

(二)、侧柏林——低效林改造.....................................................................................7

1、低效防护林的改造与培育..........................................................................................7

2、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8

3、林区道路设计....................................................................................... 8

4、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8

- 3 阳坡半阳坡薄层土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棕壤宜林地

阴坡半阴坡中厚土层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棕壤疏林地、灌木林地 沟谷地带,厚土层山谷,坡度≤ 5°,土层厚度>50㎝,棕壤农田

侧柏林(450亩):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cm,棕壤灌木林地 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棕壤疏林地、灌木林地

(三)布局

生态公益林——顶戴绿帽;经济林——经济林揽腰;农作物

四.典型设计

(一)荒草坡

1 坡顶——生态林(15亩)生态林以保护生态效益为主,根据小流域具体地形,树种选择上要注重以下方面:阳坡半阳坡,易生成侵蚀沟,需要固定土壤,避免侵蚀沟的生成,同时要遏制已生成侵蚀沟的继续扩大,选择根系发达、萌芽性强、耐干旱瘠薄、适应性较强、固土能力强的树种,侧柏。

阳坡半阳坡,土层中厚,选择速生阳性树种刺槐,较耐干旱、贫瘠,生长快,根浅但树冠浓密、结实早、产量丰富,可以产生大量枯落物,可以有效改善林下土层肥力,从而改良土壤。

阴坡半阴坡,水分条件稍好,树种选择要考虑主根发达垂直深入地下;侧根也较发达,向四周水平伸展,以固定稀薄的土壤表层,并且有一定抗风能力的油松。

正确选择造林树种,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林木生长的周期性,造林根据林木生长的周期性根据造林的目的,结合立地条件,自然气候,以及种植,培养,抚育,管理的可行性确定树种选择的依据。

1)侧柏造林类型设计

(1)、适用造林立地条件类型:阳坡、半阳坡薄层土,面积5亩。

(2)林种——侧柏纯林;造林树种——侧柏;混交方式——纯林;株行距——1.5m×1.5m;苗木规格——2年生;每亩用苗量——296株;基径——0.25cm;苗高—— 7cm 。

(2)造林:侧柏造林大都在土层瘠薄干燥的地方,造林之初大规模细致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条件。造林前整地,一般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等方法整地。提前在雨季或秋季进行,先整地后造林。栽植时间——春季或雨季;造林方式——植苗造林;侧柏除冬季寒冷不易造林外,其他季节均可造林,但以春季造林最好。要求根系舒展、不窝根、深栽,分层埋土,分层砸实,是根系和土壤密切结合。

抚育:抚育时间——春秋;松土除草。侧柏抚育管理工作主要是杂草,松土不易太深。侧柏在一年中有两次生长高峰。造林7-8年后开始第一次修枝,只修去基部的粗大侧枝,保留树冠长度占整个树高的4/5。

2)刺槐类型设计

(1)、适用造林立地条件类型:阳坡半阳坡,面积5亩。

(2)、造林设计 林种——刺槐纯林;造林树种——刺槐;混交方式——纯林;株行距——1m×2m ;苗木规格——3年生; 每亩用苗量——333株;基径——0.5cm; 苗高 —— 50cm 。

(3)造林技术措施:造林前先进行整地,整地方式——小鱼鳞坑;规格——80m×60m×40m;造林方式——植苗造林;造林季节——春季造林;抚育年限及次数——松土除草3年,第一年3次,分别

- 5 3坡下——农作物种植 农作物选择在山区是适应性较强产量高的的玉米,种植方式为点播,行距0.6-0.7m,株距0.3-0.4m。植后管理如下 (1)、查苗、补苗 玉米出苗后,应立即进行查苗、补苗。为确保成活,播种时种子2-3粒每穴,出苗后在缺苗处一侧或两侧,留双株即可,玉米缺苗一般不提倡补种。 (2)、间苗、定苗。适时间苗、定苗是减少弱株率,提高群体整齐度,确保适宜密度的关键。 (3)、中耕、灭茬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展。 (4)、追施提苗肥,以达到促根、壮苗、促叶、壮秆的目的。 (5)、防治病虫害。 (6)、防除杂草,主要是化学除草和中耕除草。

除了种植玉米还可以适当种植花生,红薯,棉花,芝麻等。

(二)侧柏林(450亩)——低效林改造

阴坡,阳坡,半阴坡,半阳坡各占110亩

1、低效防护林的改造与培育

技术途径和方法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 1)、补植改造 适用的林分状况多为残败和稀疏林分,由于造林后经营管护措施没及时跟上,或林分自身恢复和抗御能力较弱,导致林木死亡或损失过多而形成的低效林分。郁闭度一般≤0.4,林下植被发育不良,水土流失≥中度。 一般采用阔叶树种进行补植。补植后阔叶树的比例应达到20%以上;补植株数根据现有株数、年龄和该类林分所处年龄阶段合理密度而定,补植后密度应达到该类林分合理密度的85%以上。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带,补植的阔叶树种可采取大苗带土栽植。对于林下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特别剧烈的特殊地段, 除补植阔叶树外,还应适当补植适生的灌木或草本。除补植阔叶树外,还应适当补植适生的灌木或草本。

(2)、调整改造 适用的林分状况多为人工针叶纯林,林分郁闭度≥0.6;现有株数大于该类林分所处年龄阶段合理株数。由于林分树种结构不合理,密度过大,导致林下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中度。 1)抽针补阔:视林分状况,可均匀或局部的抽除停止生长或长势极差的林木,于空穴地进行穴状整地(50cm×50cm×40cm以上规格),选择乡土阔叶树种进行补植。 2)间针育阔:在具有阔叶树天然种源下种的地带,采取间伐抚育措施,对林分的密度进行调控,使间伐后的林分郁闭度介于0.6~0.7之间,一次性间伐强度不能超过20%,间伐作业施工完毕即开始进行封山育林。依靠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阔叶树种,恢复林下植被。 3)透光疏伐:高密度的林分,适当行去劣留,促林木生和林下植被育,郁度控制在0.7进左右,疏伐后行封山育林。

(3)、封育改造 适用于林分内有符合培育目标的树种幼树幼苗的自然更新,或林分内、周边有天然下种能力的阔叶树母树分布,通过封育措施可望达到改造目的低效林分。 1)人工促进:通过采取块状、带状除草以承接种子入土、除杂扶苗以促进现有幼树幼苗生长等措施后,禁止人为活动干扰,对林分进行封育改造。 2)封禁育林:对自然更新条件及现状较好的林分,划为封禁管护区,在杜绝人为干扰破坏的环境条件下,实现对低效林改造的自然更替。 (4)、更替改造 适用的林分状况属树种配置不当形成的小老头林和残败林,生长缓慢,无培育前途的林分。 通过3~10年的时间,逐批保留生长相对较好的林木,以适生树种逐步更替。禁止一次性全砍重造,每次改造强度控制在蓄积的30%以内。保留生长较好的林木,逐步以适生树种更替。更改过程中要加大阔叶树种的比重,提倡多树种混交,使之形成针阔混交林。对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剧烈的特殊地段,

- 7

第12篇:四川林业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四川林业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一、自然地理属性四川地形地貌多样,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7%。在大地构造上,四川省位于杨子陆块、秦岭造山带和松潘甘孜造山带的结合部,地质构造复杂。在地貌上,四川地跨中国三级阶梯地势的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五种基本地貌都有大面积分布,类型多样。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梯状下降,西部的属于世界屋脊之青藏高原东部的深切割高山、极高山地与高原,占据的幅员过半,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m,而东部的四川盆地之长江河谷低于海拔250m,地势差异悬殊。 四川除约占全省幅员3%的西北部沼泽区,属黄河网状水系外,97%属长江水系。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省的南缘,川西山地的干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与岷江属横断山系平行岭谷的羽状水系,东部盆地的干支流嘉陵江属向心的树枝状水系,水系结构复杂,东西差异明显。 四川处于北半球亚热带气候区。受青藏高原东缘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势强烈反差的影响,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地跨温带和高山寒带。在亚热带基带之上,叠置了山地温带和高山寒带,形成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的水热条件良好、地域差异显著的繁复气候类型。复杂的地质构造、青藏高原与亚洲东部平原过渡带的多样地貌、繁复的水系结构与气候类型,为四川森林资源的富集,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植被与生物多样性四川的主要植被类型分为三大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包括川东盆地的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与川西南山地的偏干性常绿阔叶林;温带与寒温带针叶林,包括川西高山峡谷区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与川西高原区的针叶林;亚寒带川西北高原灌丛草甸。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是:种类丰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科、属多;特有种、属和单种、少种的科、属多;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多;裸子植物种类多。四川是中国甚至全球的植物区系和自然植被类型最为繁盛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最丰富和最繁茂的高山植物区系发育区。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有维管束植物232科1621属9252种,约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三分之一。其中裸子植物9科27属88种,居全国第一;被子植物182科1474属8453种,蕨类41科120属708种,居全国第二;为四川所特有的植物有460余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Ⅰ级保护约14种,Ⅱ级保护30种。全省查明的陆生脊椎动物有959种,包括兽类213种、鸟类607种、爬行类63种与两栖类76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142种,包括Ⅰ级保护30种,Ⅱ级保护112种,另外还有76种列为四川省重点保护。在四川的野生兽类物种中,既有象白唇鹿、牛羚等稀濒物种的大种群,更多的是大熊猫、雉类等稀濒物种的区域性高度聚集,这已引起国际上的注目。四川山地的生物多样性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区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选定的优先保护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中,涉及四川的有2个:岷山-横断山北段,湘、黔、川、鄂边境山地。四川省也是保护国际(CI)认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和世界自然基金(WWF)选定的“全球200”生态区域之一。

三、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观多样性四川省森林覆盖率为26.62%,森林面积12.34万km2,其中95%为原生状态保存良好的天然林,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且由于山体剧烈抬升,

往往呈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生态现象。全省植被类型繁复,景观多样性特丰富,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森林景观主要包括:

(一)地带性森林景观

1、低中山偏湿性亚热带常绿阔林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物种成分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稀濒植物与动物种类丰富,层外与附生植物发达,浩瀚森林生态景观。

2、低中山偏干性亚热带常绿阔林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物种成分较丰,群落结构复杂,稀濒植物与动物种类较多,热带成分丰富,大面积森林生态景观。

3、低中山亚热带大径竹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竹类成分丰富,稀濒物种较多,大面积竹类森林景观。

4、中山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物种成分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稀濒植物与动物种类丰富,浩瀚森林生态景观。

5、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物种成分较丰,群落结构较复杂,稀濒植物、动物种类与特有种、孑遗种丰富,浩瀚森林生态景观。

6、高山与高原亚寒带针叶林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物种成分较丰,群落结构较复杂,稀濒植物、动物种类与特有种、孑遗种丰富,浩瀚森林生态景观。

(二)森林季相景观

1、花卉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四川有杜鹃花科植物约200种,占全国杜鹃种数的36%和全球杜鹃种数的22%。川西山地杜鹃森林规模之大和品种之丰富为国内外罕见,是原始杜鹃、珙桐、报春、百合等类群的多样性中心之一,也是奠定英式和西方花园基础的种子重要采集地。

2、山地彩色林相景观生态系统 季节色彩变换,春季万物复苏,春芽初展、生机盎然;夏季万山翠绿,青翠欲滴;秋季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季冰雪银装素裹,浩瀚森林生态景观。

(三)珍稀特有物种生境景观

1、大熊猫森林景观生态系统 大熊猫仅产于中国。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景观之一,大熊猫生境属全球性稀有景观。四川大熊猫资源占全国大熊猫种群总量的80%以上,中国大熊猫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的主体分布在四川。

2、特有物种森林景观生态系统。四川是珙桐、桫椤、四川红杉、巴山水青冈、攀枝花苏铁等一大批观赏特有种的主要分布区。

3、稀濒兽类种群景观生态系统。四川是川金丝猴、牛羚、白唇鹿、水鹿、黑颈鹤、四川梅花鹿等一大批稀濒森林动物的主要分布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哺乳动物保护地区。

4、稀濒鸟类种群景观生态系统。四川是全球雉类分布中心和中国特有鸟类区域的重要保护区域。

(四)湿地景观 四川湿地资源极其丰富,主要类型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库塘四大类。全省单个面积大于100 hm2的湿地共有516个,全省现有湿地面积961680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99%。其中,水面面积大于100 hm2的河流共有352条,主要有岷江、嘉陵江、渠江、长江干流、沱江、大渡河8条;水面面积大于100 hm2的湖泊有37个,主要为永久性淡水湖,而大于2000 hm2的湖泊只有泸沽湖和邛海;面积大于100 hm2的沼泽湿地有48个,大都分布在海拔3400米以上,以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最大,面积达到298,079 hm2。此外还有库塘湿地,其中水面面积大于100 hm2的有79个。

(五)复合景观 复合景观是四川森林景观的固有特色,通常由原始森林与湖泊或雪山冰川或岩溶地貌等组合成美学价值极高的风景区,类型丰富,例如:森林-湖泊景观生态系统,森林-雪山冰川景观生态系统,森林-岩溶地貌景观生态系统,森林-温泉景观生态系统,森林-峡谷景观生态系统,森林-大江大河景观生态系统,森林-沼泽湿地景观生态系统,草原-沼泽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湖泊-沼泽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森林-冰雪-温泉景观生态系统等。

四、林业生态旅游景区(点)资源 四川林业生态旅游景区(点)资源主要包括森林公园、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养殖场、野生动物园、狩猎场、林场及花卉、盆景、种苗园艺场、圃地等,且资源丰富。截至2003年,全省已建立森林公园84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25处、省级森林公园52处、市县级森林公园7处;建立自然保护区10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5处,市(州)级自然保护区15处,县级自然保护区36处;建立国际狩猎场2处。它们分布于全省的20个市(州),基本代表了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其中:属于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生态系统的有森林公园13处、自然保护区34处,属于稀濒兽类与特有种森林景观生态系统的有森林公园69处和自然保护区66处,属于稀濒鸟类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有自然保护区19处,属于稀濒物种/草地生态系统的有自然保护区2处。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黄龙自然保护区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初步评估,已建的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中,具有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有二十多处。此外,全省还有一大批景观价值较高的林业生态旅游资源有待建立生态旅游景区。 除上述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外,全省还有森林生态旅游景观特色突出的15个国家级、74个省级、4个市县级风景名胜区,这些资源是我省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重要的市场联动伙伴。

五、配套文化旅游及景区(点)资源 四川是中华民族长江文化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为林业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闪光的背景和丰富的配套文化旅游产品。

第13篇: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

蓟县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的典范

——不断发展壮大的蓟县国营苗圃

多年来,蓟县国营苗圃在县委、县政府和林业局的大力协助和积极政策的扶持、引导下,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求实创新,转变思路,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蓟县林业生态建设保驾护航,在林业产业建设上闯出了一条集苗木生产、花卉生产、绿化养护工程及观光型生态园(即天管渔阳绿食基地)为一体的高附加值的林业产业之路,在生产经营、经济效益、体制建设、绿化工程及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一、生产经营不断发展

目前,国营苗圃的经营面积已扩大到了1500亩,比2000年以前增加了1300亩,下设小屯、青甸、店子、李庄子、兴林、开发区六个基地。年新育苗面积发展到了100亩,栽植和定植苗木达30多万株,苗木生产直接投资60多万元,培育国庆节用草花10万盆,扦插培育美洲槭树、大叶黄杨、金叶女贞、卫矛、月季等花木15万株。

到2008年年底,经营品种已由过去的20多个增加到了目前的60多个,而且重点培育了白皮松、雪松、元宝枫、皂角、国槐、石榴、紫薇等适销对路的高档次、大规格的乔木、花灌木及珍稀彩叶树种。

为提高科技水平,2007年以来进一步加强了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培育和驯化蓟县野生园林植物,现已筛选出孩儿拳、叶底珠、黄荆条等10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树种。同年,又合作开发引进瑞典能源柳项目,到目前已扦插50万株。

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到2008年全年收入已达到了500万元,销售各种苗木30万株,是建圃以来收入最高的一年,其中:苗木收入250万元,绿化养护工程收入150万元,绿化工程收入100万元。全年实现利润60万元。

绿化工程收入逐年攀升,从2004年至2008年共承揽了蓟县飞播区人工造林、天津钢管公司绿化养护、塘沽水景花都小区绿化养护、天津铁路沿线绿化等十几个工程,收入达到860万元,绿化养护面积达500万平米。

目前国营苗圃实现了三个超千万即:注册资金1000万元,固定资产1050万元,流动资产1000万元。拥有自动化智能温室4000平米,日光温室2000平米,东风运输车一部,绿化用喷药车两部,面包车两辆,桑塔纳汽车一部,丰田汽车一部,机械设备、绘图仪、模具、模板等设施齐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设备齐备,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三、经营思路快速转变

“思路决定出路”,国营苗圃在围绕 “创收”和“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跳出苗圃看苗圃,用战略眼光谋篇布局,靠不断创新为苗圃发展提速,努力打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林业产业,实现了经济新的腾飞。

(一)转变观念,拓宽销售渠道

在原有的基础上,苗圃确定了多条腿走路,多种收入渠道的基本方针,积极与天津钢管公司、天津大方集团、天津农学院等单位合作,从过去单一经营苗木的模式中迅速解脱出来,走联合路,打工程牌,使经营方向有了很大的改变,经营理念有了很大增强,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在与天津钢管公司合作的同时,全部承揽了厂区绿化养护工程,全年绿化养护收入达到了150万元。2008年,合作开发了天管渔阳绿食基地项目。这一项目将成为苗圃今后又一新

的经济增长点,也使苗圃真正实现了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二)调整布局、改良品种,增加发展后劲

根据绿化市场的发展变化,苗圃及时调整布局,在青甸苗圃发展培育大规模落叶乔木生产基地和内部苗木供应基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减少因年年外购苗木受市场价格的冲击和影响,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李庄子基地是我们的窗口,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苗木精品,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地区苗木生产、劳务和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兴起,很好地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狠抓苗木质量,实现了三个转变,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实现了由过去小而全向高档树种的转变,重点发展了白皮松、黄金槐、金叶槐等树种;二是实现了由过去自然生长向培育高质量工程苗的转变,重点是使苗木的粗细一致,高矮一致;三是实现了由过去小垅密植向培育大苗的转变,重点是加大了株行距,实行机械化作业。使苗木生产达到了规模化、标准化、优良化。

四、天管渔阳绿食基地项目全面启动

2008年国营苗圃和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建绿食基地的合作意向。国营苗圃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发展新机遇,本着“谋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的原则,通过一年的努力,该基地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吸引外资270万元,单位自筹30万元,共完成14项工程:

1、果品采摘园建设:建设果园15亩,栽植梨、红果、枣、葡萄、柿子等1200株。

2、景观垂钓园建设:总面积8000平方米,放养白鲢、花鲢、鲤鱼、鲫鱼5000多尾,护坡3000平方米,建造木桥40米,木制亭子1个。

3、智能温室建设:建钢管结构智能温室一栋面积2000平方米。

4、蔬菜园建设:建蔬菜园10亩。

5、配套工程建设:在景观垂钓园四周及果园架竹竿篱笆2000米,修路500米。

6、林中散养鸡1000只。

7、建警卫室20平米,水冲卫生间25平米。

8、餐厅装修改造250平米。

9、楼房改造装修640平米。

10、伙房建设120平米。

11、建日光温室3栋总面积1000平米。

12、修建竹制绿色走廊2000平米。

13、建宿办室200平米。

14、建小游园500平米,建竹亭子1个,藤架200平米。

目前,整个基地设施齐全,配套完善,已经达到了集休闲、旅游、渡假、吃住娱为一体的观光型生态乐园。

总结过去,放眼未来。国营苗圃将继续本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以生态建设、环境绿化和科技兴林为主线,为今后的发展开创一条大开发、大发展、大飞跃的健康振兴之路,为真正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努力奋斗!

蓟县国营苗圃

2009年4月17日

第14篇:河南林业生态省(生态河南)建设

河南林业生态省(生态河南)建设 规划大纲(2008-2012年)

一、林业现状

(一)主要成就

1、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全省最新有林地面积、林木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等,与上期森清相比,增长比例。近5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等。

2、区域生态明显改善

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成、粮食高产稳产;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风沙区生态环境好转;山区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小,强度减轻;通道沿线森林景观初步形成等。

3、重点工程成效显著

国家、省级各重点工程造林面积、天保工程面积、绿化通道长度等,94个县达到平原绿化高级标准,9个县已建成林业生态县,山区自然植被初步得到恢复等。

4、林业产业初见成效

经济林总面积、产量;花卉种植面积,销售额;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面积,林纸一体化项目启动;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区数量,游客量,收入;2006年全省林业总产值等。

5、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林木采伐和木材运输管理,天保区严禁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控制在0.3‰以下;有害生物防治率达到81.8%;区划界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1891万亩(其中870万亩已得到补偿),省级公益林480万亩(其中120万亩已得到补偿);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2处,面积达735.8万亩等。

6、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实施国家林木种苗工程项目122个;建立了1个省级林业重点实验室和11个林业科技示范园,建扑火物资储备库140座,各类防火设施442 座,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251个。

(二)林业在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态效能

(1)蓄水净水作用

全省林地涵养水源总量达到49.3亿立方米,相当于我省地方大中型水库库容的34.1%;982.8万亩湿地(不包括水稻田)每年可净化氮、磷、硫污染物78.6万吨,净化水4.7亿立方米。

(2)固土保肥作用

全省林地年减少土壤流失7287万吨,保肥量折算成全氮为38.8万吨、速效磷0.02万吨、速效钾0.75万吨。

(3)吸碳放氧作用

全省森林资源年可吸收二氧化碳6897万吨,相当于燃烧2826.5万吨标准煤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扩大了我省工业发展的环境容量;年释放氧气6105.6万吨。

(4)净化环境作用

森林净化环境功能主要体现在杀菌和减少隔噪音上,根据相关研究,每公顷森林净化环境功能价值为8800元(其中:每公顷森林的杀菌价值为5300元,减少噪音价值为3500元),全省森林净化环境总价值达211.4亿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人们对森林净化环境功能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

(5)庇护农田作用

我省平原防护林体系有效避免或减轻了干旱、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据专家测算,可使农作物平均增产10%左右,全省年增产粮食100亿斤以上。

(6)其他作用

包括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洪涝和地质灾害、森林景观等。

2、经济效能

我省林业每年向社会提供木材1400万立方米,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年产林果产品665万吨,改善了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了生活质量,为省内药、果、茶、油等加工企业提供了主要原材料。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06年全省每个农民来自林业收入平均达到325元。

3、社会效能

全省1.3万家林产加工企业,转移了近6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全省6000多万亩集体林地,可使200多万农民得到最直接的就业机会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低

全省现有有林地面积4054.5万亩,活立木蓄积1.34亿立方米,人均有林地面积只有0.42亩,人均占有森林蓄积仅为1.38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6.19%,在全国排名第21位。林业用地面积6846.1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只有27.33%,林地资源总量不足,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2、生态环境脆弱,建设任务艰巨

各种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影响农业生产;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区域面积的60%以上;山区还有800万亩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是多年造林绿化剩下的\"硬骨头\";平原区806.5万亩沙化土地,特别是28.8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沙地亟需治理。

3、森林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

有林地树种以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偏低,结构简单;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以幼、中龄林为主;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均每亩蓄积量仅为2.83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5.2立方米/亩)的一半。由于缺乏抚育管理,山区尚有大量残次林分和灌木林,400万亩飞播林因密度过大而生长缓慢;平原绿化树种单调,结构单一,通道绿化标准低。

4、资金投入不足,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林业投资、公益林补偿标准低,省级资金与国家资金比,与周边省份比;林业科技储备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载体,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空间,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资源在降耗减排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贡献。

(二)建设目标

经过五年(2008~2012)的奋斗,巩固和完善多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初步建成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使全省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建成林业生态省。

1、总体目标

全省新增有林地1350万亩,达到5404.5万亩;林木覆盖率增长5.4个百分点,达到2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太行山区40%以上),丘陵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平原风沙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一般平原农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8%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760亿元。80%的县(市)实现林业生态县。

2、具体目标

现有8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全部得到绿化;现有28.8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地)全部固定,806.5万亩沙化土地全面得到治理;现有1029.9万亩的低质低效林基本得到改造。

新增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420万亩,达到1167.4万亩;新造生态能源林423.8万亩,改造138.5万亩,达到562.3万亩;新增名优特新经济林基地350万亩,达到1650万亩;新增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30万亩,达到110万亩。

平原区农田防护林网、农林间作控制率95%以上,沟、河、路(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省道、景区道路、县乡道、村道等)、渠绿化率95%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以上,平原村庄林木覆盖率40%以上。

新增森林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2966.8万吨,达到9863.8万吨。

到\"十二五\"末,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30%(森林覆盖率达到24%),林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所有的县(市)实现林业生态县,建成林业生态省。

三、总体布局

根据河南省自然区域特征及决定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林业建设现状,规划以\"两区\"(山、丘区,以下简称山区;平原区)、\"两点\"(城市、村镇)、\"一网络\"(生态廊道网络)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

(一)两区

1、山区

――基本情况

共涉及几个市多少个县(市、区)、自然条件、社经情况、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建设重点

加强对天然林和公益林的保护,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名优特新经济林、生态能源林等。同时加强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经营管理。

先叙述该区分工程、营造林方式、林种等建设任务。

然后按太行山区、伏牛山区、大别桐柏山区分别叙述建设范围――具体到市、县(市、区)、存在问题、建设重点(分工程、营造林方式、林种等建设任务)等。

2、平原区

――基本情况(共涉及几个市多少个县(市、区)、自然条件、社经情况、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建设重点

重点是完善提高农田防护林体系,营造防风固沙林,大力发展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等。在滩区、蓄洪区着力营造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

先叙述该区分工程、营造林方式、林种等建设任务

然后分一般农区、风沙区、低洼易涝区叙述建设范围-具体到市、县(市、区)、存在问题、建设重点(列表说明各工程、营造林方式、林种等建设任务)等。

(二)两点

1、城市绿化美化

包括城市(含县城)及郊区,按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建设以廊道绿化、城中绿岛、环城林带、城郊森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森林生态防护体系,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2、村镇绿化美化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村镇为基础、以农户为单元,乔灌结合,村庄周围、街道和庭院绿化相结合,扎实抓好围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

(三)一网络

即生态廊道网络,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全省所有铁路(含国铁、地方铁路)、公路(含国道、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村道、景区道路等)、河渠(含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流域的干支流河道及灌区干支斗三级渠道)及重要堤防(主要指黄、淮河堤防)。

绿化宽度视级别而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两侧各栽植100米以上树木;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四大水系干流及一级支流、干渠两侧各栽植10行以上树木;省道、景区道路、二级支流、支渠两侧各栽植5行以上树木;县乡道、三级支流两侧各栽植3行以上树木;村级道路、斗渠两侧各栽植至少1行树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干线、景区道路、重要堤防等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宜林荒山荒地全部绿化,重要地段适当增加绿化宽度,乔灌花草相结合,提高常绿树种比例,高标准绿化美化;路(渠)基两侧挖方坡面适度硬化后栽植灌木、藤本或常绿树种进行绿化美化。

四、林业重点建设工程

(一)国家重点工程

1、天然林保护工程

在黄河流域的洛阳、三门峡、济源3市的15个县(市、区)和26个国有林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2、退耕还林工程

根据《国务院关于延长退耕地还林补助期有关政策的通知》精神,暂不安排新的退耕地还林任务,继续安排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

3、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包括南阳、信阳、驻马店、洛阳、平顶山、郑州、开封、周口、商丘、漯河、许昌等11个市的90个县(市、区)。

----太行山绿化工程

包括安阳、鹤壁、新乡、焦作等4个市的20个县(市、区)。

4、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完善和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种源基地和珍稀植物培育基地,拯救和恢复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含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5、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在黄淮海平原及南阳盆地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二)省级重点生态工程

将各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到各功能区、省辖市、县(市、区)、造林方式(分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林种、年度等。

1、山区生态林建设工程

在全省山区丘陵区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能源林等。

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工程。

规划建设以黄连木、油桐、文冠果为主的生态能源林基地562.3万亩,其中,新造423.8万亩,改造138.5万亩。

在退耕还林工程范围内,逐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人为活动对生态破坏严重的深山独居户、散居户迁出,统一规划,集中安置,对原址因地制宜,采用\"飞、封、造\"多种造林方法,恢复植被。

在郑州等地的各类露天采掘矿区、尾矿堆集区、煤矿沉陷区等,全面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矿区生态。

2、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

平原农区,加大针阔及乔灌结合林带比例,提高绿化标准,对断带和网格较大的地方进行完善提高,积极稳妥地推进成过熟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提高综合防护功能。

3、防沙治沙工程

包括郑州、开封、新乡、安阳、濮阳、焦作、鹤壁、商丘、周口、许昌等10个市的44个沙化土地监测县(市、区)。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凡流动、半流动沙丘(地),全部营造防风固沙林;在风沙危害程度为轻度和中度的沙化耕地上营造小网格农田林网和林粮间作;在一般泛风沙耕地上营造农田林网。

4、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

在对现有廊道绿化改造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绿化景观与廊道级别相匹配、规划布局与人文环境相协调,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廊道网络。

5、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通过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等创建活动,采取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配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城区与郊区相衔接,加强环城防护林、城区绿化、通道绿化、森林公园建设。

6、村镇绿化工程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街道和建筑物布局特点,在村镇周围、村内道路两侧和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内,采用乔木、灌木、藤本、花卉进行立体式绿化、美化,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三)省级林业产业工程

将各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到各功能区、省辖市、县(市、区)、年度等。

1、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

按照\"速生、优质、高效\"的要求,在豫北、豫南发展以杨树、松树等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在豫东、中部发展以杨树、泡桐等为主的林纸林板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在滩区、蓄洪区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规划建设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基地420万亩。

2、经济林

经济林发展围绕\"绿色\"、\"有机\",突出名优特新。重点建设大别、桐柏山区的茶叶、板栗基地,伏牛、太行山区的核桃基地,黄土丘陵区的苹果基地,浅山丘陵区的柿子、石榴基地,平原沙区的大枣、梨、葡萄基地和城市郊区的时令鲜果基地等;在伏牛山区建设山茱萸、辛夷、杜仲等森林药材基地。规划建设经济林基地350万亩。

3、园林绿化苗木花卉

规划新建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基地30万亩,达到110万亩。

4、森林生态旅游

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为主要目标,加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的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如博物馆、展览馆等建设,建成太行山、嵩山、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黄河沿岸及故道、中东部平原等七大森林生态旅游区。

五、森林经营管理

将以下两项建设任务落实到各功能区、省辖市、县(市、区)、年度等。

(一)中幼林抚育管理

对新造林地,加强抚育管护,促进尽早郁闭成林;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林地生产力。

(二)低质低效林改造

对生态区位重要的低质低效林,通过科学改造,使其形成功能完备的公益林;对生态区位一般、立地条件较好的低质低效林,通过集约经营,使其形成高质量的商品林;对其它低质低效林,实施补植补造,封山育林,提高林分质量。

六、支撑体系建设

(一)森防体系建设

1、森林防火

2、森林公安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二)森林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建设

1、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2、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体系

2、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3、林木种苗质检体系

4、基层林业服务体系

(四)基础设施建设

1、林木种苗基地

立足以县为主、市里平衡的原则,建设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和林木种子基地(含良种基地和采种基地)

2、重点实验室、林产品质检站和森林生态定位站

3、林业信息化

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经初步估算,完成规划任务大约需要投资

亿元。

(二)资金筹措

分国家投资、省财政投资、市县级财政投资、吸引社会资金(含国内贴息贷款)、造林单位自筹等。

(三)效益分析

规划任务完成后,每年将增加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总价值

亿元。

1、生态效益

年将增加生态效益价值

亿元。包括减少土壤流失、蓄积养分、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庇护农田、净化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减少地质灾害、森林景观休闲等项效益价值。

2、经济效益

年增加经济效益

亿元,包括木材、园林绿化苗木花卉、果品、生物柴油、森林旅游等项效益。

3、社会效益

包括安排就业等效益。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二)加大政府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三)深化林权改革,增强林业活力

(四)抓好典型示范,推动林业发展

(五)实施人才战略,强化科教兴林

(六)完善政策措施,坚持依法治林

第15篇:发展生态林业 努力增加收入

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山阳县城关镇

近几年来,随着林业政策的落实和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极大地推进了全镇核桃生产的发展。镇党委、政府以市、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为契机,从镇情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核桃产业作为全镇扶贫攻坚的“先锋产业”、新农村建设的“致富产业”、美好家园建设的“生态产业”、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产业”,摆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突出位臵。坚持党委书记亲自抓,各级领导齐抓共管,明确预期发展目标,强化工作机制措施,狠抓种管任务落实,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截止目前,全镇核桃面积达1.2万亩,共20万株,年产量600吨,产值900万元。2002—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0.9万亩,其中栽植核桃0.4万亩,13万株,占退耕还林总面积的45%。近年来从外引进优良核桃接穗,聘请技术人员在桃园、权垣、西河、陈家湾村成功的进行了核桃高接换优,完成嫁接改造3.2万株,成活率达95%以上。通过技术指导培训,使部分群众掌握了整形修剪、嫁接改良等方面的常规技术,从而提高了群众发展核桃生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核桃的生产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回顾核桃产业发展,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镇上积极成立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亲自主持,班子成员具体抓,林业站干部全力抓,干部职工分工到位,有关村协调配合。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统一思想,全面推进。8个核桃种植村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副主任、文书、核桃种植村民小组组长、若干种植大户为成员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同时明确行政责任人,镇上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上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建立镇领导包抓联系责任制,镇包抓联系领导经常深入到村、到组、到地块,督促指导核桃产业发展。

2、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给干部群众算了六笔帐,即对比帐、投入帐、政策帐、效益帐、风险帐、长远帐。并采取工作队员进村入户、与村组党员干部群众座谈、召开会议、标语信息、板报题字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展核桃产业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科管技术、经济效益等。同时依托校园阵地,以课堂、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小手拉大手”,促进学生家庭对核桃产业发展政策、种植管理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全镇上下凝心聚力迅速掀起新一轮核桃种植和管护高潮。据统计,今年以来全镇共组织召开核桃产业发展宣传动员会议46场次,参会1.4人次。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引导,核桃种植村的广大群众对搞好核桃产业发展热情高涨、信心十足。

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市、县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项目建设要求,牢固树立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发展理念,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集中连片与四旁零星种植相结合、荒山造林与耕地种植相结合、农作物与核桃间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做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实行统 2 一规划,结合实际分解任务,坚持做到相对集中、规模连片,力争到2010年末,全镇核桃保存面积达到1.5万亩。

4、校地合作,加强培训。校地合作让先进的科学技术走进农村,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校地合作,使农民通过科学引导摒弃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向科学化、规模化种植经营迈进。我镇每年在核桃育苗、管理、收购、销售等重点环节,积极组织各类培训班,邀请大学专家教授、县林业局技术干部及各村种植大户等对农户进行集中培训,跟踪服务,确保农户有技术、会管理,懂销售。

5、典型引路,科学管理。树立权垣、陈家湾、桃园等村核桃基地为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周边南庵等村村民共同发展,同时积极培训、推广科学管理模式,提高核桃产量。

6、坚持标准,严把质量。严把“四关”。在种苗选择上,由林业站统一把关、统一供给,严格禁止使用带病苗、虫蛀苗等不健康的苗木。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深入一线检查指导、督促落实核桃产业发展措施,分管领导进村与村上共同商量、研究核桃种植和管护工作。镇林业站干部定期深入核桃种植户,对他们的生产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服务。镇上抽调工作队员,深入到村组、到农户、到地块做好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抓住节令,对核桃种植地块进行薅铲施肥管理,及时补植枯死苗木,确保苗木成活率;实行邻村、邻组、邻户“帮管帮护”,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共同发展的核桃管护格局。挖坑种植坚持“五个一”的技术标准,确保核桃种植进度与质量相统一,坚持“三分种、七分管、重建重管”和“谁种植、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做到种苗、管护把关到位。

3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镇党委、政府在抓核桃产业发展方面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服务,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种植标准,重视技术细节,强化田间指导,抓好督促检查,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强势推进核桃挖塘和种植,努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核桃种植任务,促进全镇核桃早日发挥出应有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力争把核桃产业真正建设成为全镇扶贫攻坚的“先锋产业”、新农村建设的“致富产业”、美好家园建设的“生态产业”、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产业”。

4 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二

实施高接换优 提高经济效益

山阳县城关镇权垣村

权垣村位于县城西、山漫公路5公里处,是全县第一个核桃高接换优示范村。该示范工程东西长3公里,辖5条沟,6道梁,涉及8个村民小组,277户,总面积750亩。2007年春季进行高接换优,今年已进入初果期, 2012年将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10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达到2000元,户均至少增收5400元。

1999年全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再造山川秀美”的号召,组织群众对公路沿线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栽植实生核桃3.2万株,经过群众的精心管护,核桃树长势十分旺盛,但挂果的树相当少,没有经济效益。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经营现状,提高经济效益,帮助群众增加收入。2007年春季,我们抓住县上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核桃试验示范基地的机遇,多次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广泛宣传实施核桃高接换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同时,积极邀请西农大专家教授来我村实地考察,制定高接换优方案,及时组织实施高接换优工作,从3月29日开始,到4月12日结束,历时半过月时间,完成高接换优1.2万株。但是,万事开头难。工程一开始,一些群众不相信,持有怀疑态度,不配合工作,有的不及时清理树枝,有的抱住树不让技术人员接,工作进度十分缓慢。但在林业局领导、专家教授和 5 村委会的耐心劝导下,经过几天的实际操作,群众逐步转变了观念,以致于到最后出现了“害怕给自己嫁接不上,抢接穗、抢油锯,要给自己先嫁接”的场面。经过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当年嫁接成活率达到96%以上,去年全部挂果,群众个个喜笑颜开,群众发展良种核桃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在实施高接换优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核桃高接换优是新生事物,是加快核桃良种化和提高产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必须广泛宣传,正确引导,得到群众的认可。我们在工作中,通过开好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会和算经济账的办法,多次深入农户宣传,得到了大家支持,思想认识逐年提高。

二是统一组织,分工协作。在实施过程中,经过村支部、村委会的充分讨论,统一规划高接换优地块,集中时间逐组统一嫁接。同时成立了组织管理机构,分工负责,成立了嫁接改造、技术服务和后勤服务3个小组。嫁接改造组从杨凌聘请10名技术员,主要负责嫁接人员培训和嫁接改造的实施,保质保量完成嫁接任务。技术服务组主要负责嫁接工程中的截干、放水、包扎等辅助性配合工作。后勤组主要负责嫁接技术人员的食宿统一安排和群众关系协调。通过紧密协作,从而保证了高接换优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精心管理,巩固成果。嫁接后期管理是提高高接换优成活率的关键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我们在后期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定的管理办法,及时组织群众开展扩盘、除萌、放风、绑缚扶枝、树干涂白、施肥、防虫、修建等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了嫁接成效。

6 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三

加强科学管理 巩固产业成果

山阳县高坝店镇石头梁村

石头梁村位于山阳县城东15公里处,全村辖7个村民组,710户2600人,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25亩,25度以上坡耕地1863亩,现已全部实施退耕;有林地1.6万亩。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826元,其中林业人均收入489元。全村核桃产量达到15吨,产值108万元,人均核桃收入415元,名居全县前列。

一、高点起步,标准化建园

全村人均耕地不足1.5亩,种植农作物除去农药、化肥、种子、人工费等,每亩土地收入不足500元,传统粮食单产收入不高。新农村建设的出路在那里?经过大家充分讨论,一致认为只有增加农民收入才能解决根本问题。2007年村两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核桃作为全村的主导产业来抓。首先选择了光照、土壤条件适宜核桃生长的牛胖沟260亩沟槽地作为示范点,严格按照县林业局规划要求,统一放线、挖坑、配肥、选苗、栽植。由于规划合理、建园标准、苗木成活率达到98%以上,群众发展核桃的热情很高,目前全村的良种核桃已经发展到1260多亩。

二、高度重视,规范化管理

“三分栽、七分管”,发展林果业科学管理是关键。由于我村建筑劳务起步较早,80%的劳力外出打工,良种核桃园的 7 苗木大部分管理跟不上,村两委会很着急,就组织召开民情恳谈会、村民代表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一事一议”把退耕还林的管护费交集体管理,村集体从全村挑选了6名责任心强、能吃苦的村民组成专业队进行统一锄草、施肥、摘花、疏果、除虫等日常管理。由于管理规范,苗木长势好,原来不情愿把管护费交给集体的群众,现在都高兴的说:“统一规范管理就是好,苗木生长不用操心,有人除草、施肥,就等着数钱吧”。

三、精心谋划,发展生态林业

如何深度挖掘林业产出,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是目前困扰我们村委会的现实课题。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和充分论证,结合全村实际,今年引种了2000只山鸡进行试养,如果取得成功,每年户均收入可达到2000元以上。同时,我们计划把每亩的林业收入进行估算,实行大户承包或股份经营,吸引其他村民投资,逐步落实经营责任,巩固核桃产业成果。同时计划在核桃园里利用林下空地试养山鸡,由于山鸡喜欢捉虫吃草,鸡粪还能给树施肥,树能为鸡提供歇息场地,树鸡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能增加农民收入。

8 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四

调优产业结构 增加群众收入

山阳县高坝店镇寺沟村

寺沟村辖4个村民组335户1273人,土地面积9.7平方公里,是一个半山半川地区。在高坝店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特别是在林业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我村已发展核桃建园1688亩,人均核桃已达1.2亩,全村的核桃产业建设已初具规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广泛宣传,统一思想,是搞好核桃建园的基础 核桃建园开始,一些群众想法不一致,思想有矛盾,认为这么好的土地栽核桃树,以后没粮吃咋办?难道吃核桃不成,再加上大部分土地都种上了小麦,要栽核桃树得把少部分庄稼毁掉,同时还要投劳挖坑太费工,另外除林业部门投资补助外,群众还要再出一部分种苗款,由于这些顾虑,建园初期工作一时难以开展。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分批组织群众到城关镇权垣、桃园村参观学习,并大力宣传核桃的用途和发展的前景。一是核桃在市场上前景好,价格连年上涨,一次栽植常年见效,是一次投资,长远见效的好项目。二是核桃仁不但可以榨油而且是食用的佳品,可以做一些高级营养补品,能够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三是国际市场对核桃需求量逐年增大,还可以出口。通过对种庄稼和栽核桃经济收入的对比,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要想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9 就必须大力发展林果业。

二、全面安排,统一规划,是核桃建园的前提 我村的核桃建园起初只有400多亩的面积,长势很好,果品质量也很优良,单株收入逐年上涨,群众对此逐渐产生兴趣,也有了栽植核桃树的积极性,但规模太小。为了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也为了全村都能富裕起来,村支部经过反复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达成了共识。组织全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了专题会议安排,确定了人员,落实了责任,统一进行了规划,实行连片集中,统一拉线定距,统一时间,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

三、细化领导责任,是搞好核桃建园的保证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良种建园任务,我们成立核桃建园领导小组,村支书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成员刘存生、程保印、管永哲、李传世、徐得民,实行分组包片,一抓到底,对个别确有困难的,实行党员干部包户,组织专业队,严把质量关,力求保栽保活,按时完成任务。同时扎实落实管护责任,做到连片面积村上管,分块面积组上管,单株果树各户管,确保核桃建园工程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社会公认。

四、适时安排,加强管理是搞好核桃建园的关键 我村核桃建园栽植结束后,管理就成了最为重要的环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派人看护两个月,铲开通风带。当时核桃树栽好因小麦已种,为了使核桃树苗成活率高,我们组织群众将树周围的小麦全部铲除,进行通风透光,使小麦不荒树苗,并进行树干统一涂白,预防幼树遭受冻害和虫害。

2、覆盖薄膜,使土地提温、保墒,抑制杂草,保证幼树 10 健壮成长。

3、剪顶封蜡。树苗栽好后为了保持树枝本身的水分,我们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剪顶,并进行蜡封,确保树苗安全过冬。

4、春季发芽后,我们又组织技术人员把多余的树芽掰掉,保留健壮的芽子,使核桃树良好成长,并进行摘果。

5、夏季是核桃树生长旺季,适时组织群众进行除草扩盘、施肥防虫,不断完善管理措施,从而保证了建园质量。

11 全县核桃产业大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五

发展生态林业 增加家庭收入

山阳县城关镇桃园村 赵新荣

我叫赵新荣,今年52岁,家住城关镇桃园村龙王庙组。99年冬季农田基建组上新修耕地一百多亩,由于沙石多、土层薄,正常年份庄稼长得不如坡地,遇到干旱天气,几乎没有啥收入。2000年我和周围几户群众商量,不如栽上几株核桃树看行不行,当时其它几户还有顾虑,我就带头自费到商县核桃研究所买了140株良种核桃苗,栽了近3亩地。园子建成后,又买了两本《核桃栽培管理技术资料》,一边学习修剪、嫁接、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一边加强核桃树管理。03年开始结核桃,04年收入1000多元,06年收入6800多元,08年收入8800元。可以说,栽核桃树就是栽上了摇钱树,一年核桃收入超过种十年庄稼。04年我又将自己的3亩多坡地全部栽上了良种核桃,现在全部都结了核桃。周围群众看到我栽核桃发了家,相继有19户也自费买核桃苗建起了良种园,去年合计收入达到十几万元,家家户户都尝到了甜头。组上其他群众看到核桃价格年年上涨,不愁买,收入高、省事、省力,栽植核桃的积极性相继提高,村上及时统一规划,在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在大坪地集中连片发展良种核桃500多亩。

去年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在林下养鸡的信息,我想,能不能也在核桃树下养鸡。在一次交谈中,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王县长和林业局武局长,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并给我讲解了核桃树养鸡的好处和发展前景,更加增强了我开展林下养 12 鸡、发展生态林业的信心和决心。今年春季,在县林业局、畜牧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投资2万多元,新建鸡舍3间,养鸡围栏200多米。今年6月开始投放鸡苗700多只,现在已有个别鸡开始产蛋,预计到明年收入可达到1.5万元以上。虽然我的生态养鸡刚刚起步,但我看到开展林下养鸡,不但具有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养殖环境,而且林下虫草丰富、纯天然无污染符合绿色有机食品要求,既降低了养鸡的饲料成本,又解决了核桃树施肥和害虫危害,相当于雇佣了4个不出钱的劳动力在锄草、防虫,可以说是“一本万利”,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收入。

通过近几年发展良种核桃和林下养鸡,我的体会比较深刻。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是栽植核桃要舍得好地。良种核桃是铁杆庄家、油料作物,具有挂果早、产量高、效益好、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等特点,一定要舍得好地,条件差的地方,要采取挖大坑换土的办法进行改良,为核桃树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要注重科学管理。加强良种核桃的科学管理是取得高产量高效益的基础。每年秋冬季要坚持给核桃树施肥、修剪、扩盘、涂白,春夏季给核桃树及时除草、浇水、防虫,促进树势旺盛生长。

三要开展林下养殖、林下种粮、林下种药多种经营项目,努力增加收入。核桃树千万不敢荒芜,荒几年就成了“小老树”。可以利用林下空地,种植豆类、薯类低杆农作物和药材;也可以养鸡、养猪,发展养殖业,增加短期收入。

第16篇:《林业生态工程》复习思考题

《林业生态工程》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概论

1.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内容。

2、林业生态工程的类型。

3、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4、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章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基础

1、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哪些?

2、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

3、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

5、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6、可持续发展的五个要素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8、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原则

9、系统工程的概念

10、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

11、生态工程学的系统工程学原理

第三章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1、简述生态环境类型区划的概念

2、简述功能区划的原则

3、我国环境类型区划结果是几个生态环境类型?

4、简述全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规划原则。

5、我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有哪几个?

第四章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

1、什么是立地条件?什么是立地质量?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简述功能区划的原则

3、我国环境类型区划结果是几个生态环境类型?

4、简述全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规划原则。

5、简述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概念

6、简述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内容。

7、简述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程序

8、简述造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9、造林规划设计的文件有哪些?

10简述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11造林作业设计的文件组成

第五章防护林营建技术

1、什么是防护林?什么是防护林体系?

2、山丘区水土保持林林种有那些?其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3、简述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模式

4、确定水土保持林林种的原则是什么?

5、简述山区水土保持林体系中,林种配置的思路和方法

6、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林营建技术主要有哪些技术?

7、人工促进封山育林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8、什么是封山育林?简述封山育林的类型和方式。

9、试述封山育林技术措施。

第六章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1、简述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内容

2、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综合效益评价的理论是什么?

4、怎样建立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17篇: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政〔×〕×号)精神,特制定2011年**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以确保如期实现我省森林资源“双增”(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目标为核心,以森林资源培育为重点,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载体,强化措施,稳步推进,注重实效,圆满完成林业生态省年度建设任务,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实生态屏障。

二、建设任务

(一)营造林。全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其中:国家预安排我省造林任务×.×万亩,我省安排造林任务×.×万亩(含飞播造林×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万亩。

(二)育苗。全省安排育苗计划×万亩,其中:择优扶持优质种苗基地×.×万亩,培育优质苗木×万株。

三、安排原则

(一)营造林计划。2011年全省营造林规模按《**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生态工程新造林、更新造林、林业产业工程分别按《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全面实施规划的×个林业生态工程和×个林业产业工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移民工程按照退耕还林后续专项(生态移民)工程由发展改革和扶贫部门安排,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安排。

(二)投资。2011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只安排国家、省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

(三)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淮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及向国家申报的2011年造林项目直接由省安排到县(市、区),其余由各省辖市按照规划的工程量大小、生态区位重要程度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确定2011年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任务量并安排到县(市、区),对已完成《规划》确定任务的建设工程不再安排,省林业厅据此下达年度建设计划。下达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要首先保证完成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凡是列入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县(市、区)必须在中低产田范围以外的行政村实施。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重点安排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的县(市、区)和平原地区抚育工程量大的县(市、区)。

四、建设重点

2011年重点安排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适当安排产业工程、支撑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突出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村镇绿化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适当安排其他工程建设任务。营造林工程重点安排宜林荒山荒地和沟河路渠四旁隙地。

五、工作措施

(一)严格执行营造林计划。本次下达的营造林计划已将2011年营造林任务分工程类型全部落实到县(市、区),各地要严格按照营造林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单位编制作业设计,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各项目作业设计按审批权限报批后实施。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验收。环城防护林、村镇绿化、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建设×个工程涉及占用耕地的,按照《规划》确定的宽度为限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各生态工程及中幼林抚育任务在省级核查时核实面积在该工程下达计划×%以内的,验收合格部分兑现省级奖励资金,超过×%以上的部分省级不核查、不兑现奖励资金。

第18篇:生态化林业调研报告

生态化林业调研报告

xx镇的林业工作始终坚持“绿山富民奔小康”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低产林改造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和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使全镇的林业工作步入持续、高效、良性发展轨道。

一、林业现状

1、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我镇现已完成造林更新3000亩,封山育林36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通过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全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逐年增长。森林植被总量得到快速恢复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全镇有林业用地面积 20.4 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6.7 %。全镇生态环境、人居条件、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在稳步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齐头并进,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坚持以梨、核桃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为全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依法治林得到加强,森林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我镇的天然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保护。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规化、制度化、标准

化的管理轨道,森林公安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全镇林区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恶性林政案件,大量的动植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林区治安秩序良好。

4、林木建设保障有力,科技兴林富有成效。在科技兴林方面,为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我镇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坚持适地适树,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断提高造林成效,促进了林业效益的有效发挥。

5、工程管理形成了科学规范、合法有序的模式体系。在各项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我镇积极加大林业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进程,确保了各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顺利实施,确保了全镇林业事业持续、健康、高效、稳步发展。近年来,我镇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均顺利地通过了上级各部门的检查验收。通过检查,各级检查组一致认为我镇在实施各项林业工程项目方面,各级领导重视、实施情况良好,资金管理有序,政策兑现落实,工程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满意。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全镇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特色林业经营没有做到集约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业经济效益还较低、生产力水平低。特别是我镇山区较多,农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无产业的现象还存在,

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

2、投入依然不足 。目前虽然我镇逐年加大对林业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投资,但是工程造林扶持资金仍然难以满足基础设施、自然灾害、科技推广等生态建设需要,生态建设的投资渠道仍然比较单一,全镇林业投入机制尚在起步阶段,林业投入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3、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现代林业注重林业科技含量,尽管我镇在林业科技培训、新品种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受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造林条件等多方因素制约,林业科技科技含量不高,林业科技水平与现代林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4、林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由于我镇多年来森林保护的方式单一,加之群众思想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尽管我们在封山禁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同时又存在管理不到位、基层队伍薄弱等问题,解决林牧矛盾的任务十分艰巨。

5、林政执法机构还不健全。随着全镇林业建设的发展,林政案件、林地纠纷增多,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我镇林政执法主要依靠县森林公安派出所协助,目前尚未建全林业执法机构,导致重大林政案件无法介入调查,不同程度影响林政资源依法管理。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坚持好字优先,抓好林业产业化及配套措施的实施。我镇的林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水平还较低。因此,要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调整和优化林业结构,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要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2、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镇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要根据市场需要、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充分用好用活产业发展政策,争取项目,增加投入,并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3、优先发展好重点产业,突出重点、强势推进,创新机制。

二、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林业建设指导思想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势在必行。要坚持科学发展,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以保护生态为主、同时兼顾林业企业的效益,保护林农的利益,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以公益林、自然景区为重点,实施生态林管护。紧紧围绕全镇生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生态林管护制度,加快生态项目实施进度,加大生态治理力度,使全镇的生态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抓好现有国家、省

级公益林的重点生态管护。认真做好林地普查和病虫害测报工作,有效防止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进一步加大植物检疫检查力度。

2、以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为关键,提高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退耕还林是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补充。一要进一步加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提高林农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二要加强退耕还林项目的技术指导,引导林农自觉加强对退耕还林地的管理,指导农户采取合理的管护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建设成果。三要针对部分地块自身条件不够、苗木不适宜生长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树种,避免退耕还林面积的再度减少。

3、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对上争取,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当前,要加快林业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要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增强林业发展后劲。一是切实抓好现有项目的实施。对已经实施的退耕还林、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项目,及时总结和宣传,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争取更大的支持;正在实施的项目,如中低产林改造(抚育间伐)项目,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实施并产生效益。二是积极争取新项目。紧密结合我镇的林业实际,及时编报项目对上争资;及时了解和掌握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项目安排,争取更多份额。

4、以林权的依法有序流转为切入点,激活林业发展机制。在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的基础上,规范林权的依法、

有序流转,激活林业发展机制,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加大力度,搞好政策宣传。把林权流转的意义宣传到千家万户,“让栽树人受益”的好处深入人心,把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情激发起来;把政策推动与依法治理紧密结合。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规范林权市场,依法变更林权转让手续,依法保护投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5、以依法治林为保障,加强限额采伐管理,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逐年科学合理适度安排人工林的抚育间伐,提高林木的年生长量和亩效益,减轻生态建设的压力,增加林农收入。切实加强限额采伐的管理,规范审批程序和操作规程,确保有序采伐。同时,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和扰乱林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第19篇:林业生态工程期中试题

《林业生态工程》期中试题

姓名学号得分

10、生态效益

二、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水土流失调查可分为()()()()。

2、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措施包括()()()

一、名词解释

1、林业生态工程

2、流域

3、水土流失

4、水土保持

5、生物质能

6、旅游资源

7、农林复合经营

8、劣地

9、土地复垦

()。

3、按生物属性生物资源分为()()()三类。

4、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

5、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有()()()()。

6、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特点是()()()()。

7、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类型有()()()(

8、林带结构类型有()()()。

9、复垦土壤改良主要有()()()()(

10、综合效益评价的原则是()(()。

三、简答题

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其表达式如何?

3、农林复合经营总的标准是什么?

)。 )。)。)

4、劣地分为哪几类?

5、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的程序是什么?

8、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项目?

9、我国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有哪些?

10、

综合效益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问答题

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

第20篇: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林业生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林业生态市建设为契机,以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绿化美化为重点,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围村林、景观路、林业“三网”建设,实现农田林网化、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为建设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秀美宜居的***做出新的贡献。

二、建设目标

通过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起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初步建成山川秀美、符合生态文明社会要求的人居环境。

2012-2012年三年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建成林业生态文明村。2012年第一批在***县、唐庄镇、孟庄镇、冀屯乡、***市四个城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范围内的所有村和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各县(市)县城规划区、重点镇规划区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产业聚集区内的村、8条快速路两侧、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的村级规划中心村开展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活动,建成林业生态文明村1361个,其中样板示范村166个;2012年建成林业生态文明村1335个,75%以上的村庄达到林业生态文明村标准;2012年创建林业生态文明村875个,全部完成林业生态文明村创建任务。

第一批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要确保4月底完成,6月底基本结束。

三、建设布局和建设重点

按照市《生态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在建设布局上要以主城区规划区、县城、重点镇为中心,以环城(县、市、区所在地)、沿线(国、省交通主干线)、区内(产业聚集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村的建设,在全市形成“四级区域、六区环城、八路沿线”的建设格局。“四级区域”即县城规划区内的村、重点镇规划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产业聚集区内的村、“一县一镇百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结合各自实际,突出特色进行建设。“六区环城”即红旗区、卫滨区、牧野区、凤泉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南***工业园,发动其所在地的村开展建设。“八路沿线”即组织发动新辉、新延、新原、新获、新长北线、***小冀、***凤泉、***卫辉八条快速通道沿线的村搞好建设。

围绕总体目标,重点抓好入村口主干道两侧绿化、村内主次干道绿化、公共活动场所和农户庭院内外绿化、围村林营造、农田林网化,提高村镇绿化覆盖率。

四、创建标准

(一)总体要求。入村有绿化景观路,围村有绿化带,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花草,每两平方米空地至少有一棵树,消除空闲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0%-45%以上。田林路相结合,形成农田林网。树木以果树、用材经济林为主,乔灌结合,形成一路一树、一街一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瓜果飘香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入村口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宽度在20米以上(或植树10行以上),实现多树种配置、乔灌花结合。

(三)村内主次干道实现多树种配置、乔灌花相结合,形成一路一树,一街一景。提倡营造“葡萄路”、“女贞路”、“樱桃路”、“杜仲路”、“樱花路”、“玉兰路”、“银杏路”等特色道路。

(四)公共活动场所和农户庭院内外,适宜种树的两平方米以上空地全部绿化。

(五)营造围村林。植树宽度在20米以上(或植树10行以上),用材林、经济林均可。

(六)“三网”(林网、路网、水网)建设绿化率达到95%以上。村庄周围向外辐射1公里,实现农田林网化,林网控制面积不超过300亩。

(七)村镇绿化覆盖率30%-45%以上。

(八)建有生态文化教育基地1处以上、生态文化宣传专栏3处以上或生态文化纪念馆1处以上。

(九)在中、小学教学中,每周开设生态文化科普教育课2节以上。

五、技术要求

(一)造林标准

同创建标准。

(二)树种选择

1.围村林、“三网”绿化:以10

7、10

8、中林46等优质、干性通直的速生欧美杨为主;

2.村镇、庭院绿化:以杨、柳、榆、槐树、合欢、栾树、垂柳、金丝垂柳、木槿、红叶李、葡萄、女贞、樱桃、杜仲、樱花、玉兰、银杏等树种为主。

(三)苗木规格

选用ⅱ级以上苗木,植株健壮,苗干通直圆满,无机械损失,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

(四)成保率

成活率达到90%,保存率85%以上。

六、检查验收

(一)自查验收。每年4月下旬,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市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进行自查,分别

一、

二、三类村,形成自查报告,上报市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查报告包括基本情况、组织情况、检查情况、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存在问题等。

(二)抽查复查。市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4月下旬到5月上旬,按照30%的比例,对县级林业部门上报的林业生态文明村进行抽查复查,形成检查验收报告,上报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林业部门要把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列人重要工作议程,将各项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任务。

一是建立市、县领导干部包县、包乡、包村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目标。二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例会,汇报所包县(市)、区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督促查制度。市林业局成立督导组,分工负责,对12个县(市、区)、开发区及工业园区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进行督导。

(二)实行目标管理。将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任务与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进行检查验收和考核。(三)加大投入和建立激励机制。要高度重视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切实加大投人。结合实施***市林业生态市建设提供项目支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适当向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倾斜。一是建立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二是积极协调市直各结对帮建单位,发挥自身资金、项目、技术等优势,扶持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三是市场化运作,多途径筹资、筹劳与合作。

(四)推进林改,确保成效。各县(市)、区林业部门要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林改破解制约集体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农民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激发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真正使广大农民成为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主导力量,促进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林业生态岗位职责
《林业生态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