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林学院

发布时间:2020-03-03 03:38: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专业班级:林学1003班 姓名:朱文君 学号:2010074010309 指导教师:李玉灵徐学华

时间:2013年9月13日——9月15日

1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目录

一﹑背景规划设计................................................................................................................... 4

(一)、目的和意义................................................................................................................ 4

(二)、设计思路.................................................................................................................... 4

二、自然概况............................................................................................................................ 4

(一) 地理概况.......................................................................................................................... 4

(二) 气候概况..........................................................................................

(三) 植被概况.......................................................................................................................... 4

(四) 社会经济概况...............................................................................................................4

三﹑总体设计布局.................................................................................................................. 4

(一) 布局原则.......................................................................................................................... 4

(二) 立地条件划分..............................................................................................................

(三) 布局...................................................................................................................................

四、典型设计............................................................................................................................

(一)、荒草坡..........................................................................................................................

5 1﹑坡顶——生态林.............................................................................................................

5 1)、油松林类型设计............................................................................................................

5 2)、刺槐林类型设计.............................................................................................................

6 3)、侧柏林类型设计.............................................................................................................

2、坡中——经济林................................................................................................................

6 1)、板栗经济林造林类型设计........................................................................................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2)、核桃经济林造林类型设计.......................................................................................

3、坡下——农作物种植....................................................................................................

(二)、侧柏林——低效林改造..................................................................................... 7

1、低效防护林的改造与培育.......................................................................................... 7

2、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3、林区道路设计.......................................................................................

4、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8 8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设计背景

(一)目的和意义:

西陵地区地处太行山山区与平原交界处的丘陵地区,森林覆被率较高,属于旅游区,同时人为干扰强度较大,造成的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为获得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通过对小流域立地条件的勘察,对小流域地区做出科学的农林设计利用规划。规划设计完成并实施后,将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提高小流域生态环境,同时对当地的经济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二)设计思路:

集旅游﹑观光﹑采摘﹑林果生产﹑林下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治理发展模式,促进农田增收,提供农民就业,减轻农民的就业压力。

二.自然概况

(一)地理概况:

清西陵地区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的西北方向,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9°20′,东经115°21′,泰陵广场海拔高度98.0m,山最高峰海拔1121m。区域内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岗峦起伏,群山环峙,环境幽雅,气候宜人,陵区内河道纵横,林木丛茂,地形高差多为几十米至几百米。

(二)气候概况:

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1.9℃,1月份平均气温-4.8℃,7月份平均气温26.2℃,年降水量574mm,无霜期190d。本区内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碳酸盐褐土居多;另外还有淋溶褐土,为洪积冲击扇形地,土壤为中性的砂壤土,山区稍偏酸性。低山丘陵土层薄。本区内岩石为石灰岩和片麻岩,大理岩穿插在石灰岩当中,部分是黄土。

(三)植被概况

境内植被天然林较少,各种人工林,杨树、侧柏和油松,另外有陵区古油松群,森林覆盖率为57%,总体来说较高,同时水土流失严重。

(四)社会经济概况: 西陵地区有耕地面积1.1万亩,其中:水浇地0.6万亩。山地面积9.6万亩,其中:宜林山地7.6万亩,林果面积5.1 万亩。截至2006年,西陵地区初步形成了三个特色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满家乐”特色村11个,满家乐经营户260多家,从业人员1200多人,年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林果药材业:林果面积达到5.1万亩,实现林药收入5000多万元。劳务输出业:西陵全镇年劳务输出总人数4600多人,劳务输出收入3600 万元。特别是以油漆彩画为特色的古建施工队伍达到40个,施工人员2300多人,占全镇劳务输出总数的50%,占全镇劳务输出总收入的70%以上。

三.总体设计布局.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一)、布局原则

1、从社会角度来看,工程体系布局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并鼓励,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实施工程造林,推行建设项目法人制,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

2、生态效益方面,修复为主,人工治理为辅。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以生物措施为主。

3、经济水平上,在提高生态效益为主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经济树种和作物。统筹兼顾地方经济的发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总体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提高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充分发挥各种实地条件的土地生产力,以获得最大的水土保持三大效益。

(二)立地条件划分

荒草坡(150亩):阳坡半阳坡中厚层土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cm,棕壤灌木林地 阳坡半阳坡薄层土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棕壤宜林地

阴坡半阴坡中厚土层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棕壤疏林地、灌木林地 沟谷地带,厚土层山谷,坡度≤ 5°,土层厚度>50㎝,棕壤农田

侧柏林(450亩):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cm,棕壤灌木林地 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棕壤疏林地、灌木林地

(三)布局

生态公益林——顶戴绿帽;经济林——经济林揽腰;农作物

四.典型设计

(一)荒草坡

1 坡顶——生态林(15亩)

生态林以保护生态效益为主,根据小流域具体地形,树种选择上要注重以下方面:阳坡半阳坡,易生成侵蚀沟,需要固定土壤,避免侵蚀沟的生成,同时要遏制已生成侵蚀沟的继续扩大,选择根系发达、萌芽性强、耐干旱瘠薄、适应性较强、固土能力强的树种,侧柏。

阳坡半阳坡,土层中厚,选择速生阳性树种刺槐,较耐干旱、贫瘠,生长快,根浅但树冠浓密、结实早、产量丰富,可以产生大量枯落物,可以有效改善林下土层肥力,从而改良土壤。

阴坡半阴坡,水分条件稍好,树种选择要考虑主根发达垂直深入地下;侧根也较发达,向四周水平伸展,以固定稀薄的土壤表层,并且有一定抗风能力的油松。

正确选择造林树种,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林木生长的周期性,造林根据林木生长的周期性根据造林的目的,结合立地条件,自然气候,以及种植,培养,抚育,管理的可行性确定树种选择的依据。

1)油松类型设计

(1)、适用造林立地条件类型:阴坡半阴坡,面积5亩。

(2)、造林设计林种——油松纯林;造林树种——油松;混交方式——纯林;株行距——1.5m×1.5m ;苗木规格——5年生;每亩用苗量——296株;基径——0.5cm;苗高—— 17cm 。

(3) 造林技术措施整地方式与规格——小鱼鳞坑,80m×60m×40m;造林方式——植苗造林;造林季节——春季造林;抚育年限及次数——松土除草3年,第一年3次,分别在5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上旬;第二年2次,5月上旬,8月上旬;第三年1次,6月中旬。松土除草要做到“三不伤、二净、一培土”的要求,即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树梢,除净杂草、拾净石块,把锄松的土壤培到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根际,并把杂草覆盖在树干周围。

另外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2)侧柏造林类型设计

(1)、适用造林立地条件类型:阳坡、半阳坡薄层土,面积5亩。

(2)林种——侧柏纯林;造林树种——侧柏;混交方式——纯林;株行距——1.5m×1.5m ;苗木规格——2年生;每亩用苗量——296株;基径——0.25cm;苗高—— 7cm 。

(3)造林:侧柏造林大都在土层瘠薄干燥的地方,造林之初大规模细致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条件。造林前整地,一般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等方法整地。提前在雨季或秋季进行,先整地后造林。栽植时间——春季或雨季;造林方式——植苗造林;侧柏除冬季寒冷不易造林外,其他季节均可造林,但以春季造林最好。要求根系舒展、不窝根、深栽,分层埋土,分层砸实,是根系和土壤密切结合。

抚育:抚育时间——春秋;松土除草。侧柏抚育管理工作主要是杂草,松土不易太深。侧柏在一年中有两次生长高峰。造林7-8年后开始第一次修枝,只修去基部的粗大侧枝,保留树冠长度占整个树高的4/5。

3)刺槐类型设计

(1)、适用造林立地条件类型:阳坡半阳坡,面积5亩。

(2)、造林设计 林种——刺槐纯林;造林树种——刺槐;混交方式——纯林;株行距——1m×2m ;苗木规格——3年生; 每亩用苗量——333株;基径——0.5cm; 苗高 —— 50cm 。

(3)造林技术措施:造林前先进行整地,整地方式——小鱼鳞坑;规格——80m×60m×40m;造林方式——植苗造林;造林季节——春季造林;抚育年限及次数——松土除草3年,第一年3次,分别在5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上旬;第二年2次,5月上旬,8月上旬;第三年1次,6月中旬。另外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2 坡中——经济林(100亩)

经济林树种选择,因地制宜,选择乡土树种板栗和柿树。板栗,栽植区为阳坡半阳坡。柿树,栽植区为阴坡半阴坡。

1)板栗经济林造林类型设计

(1)、适用造林立地条件类型:阴坡半阴坡,面积50亩。

(2)、造林设计:林种——板栗纯林;造林树种——板栗;混交方式——纯林;株行距——3m × 4m;苗木规格——3年生;每亩用苗量——56株,;基径——2.5cm;苗高—— 50cm 。

(3)、造林技术措施整地整地时间——春秋;整地方式——带状或块状;整地规格和要求:带状整地宽1-2m,带向与主风向垂直。块状整地主要是方块状或鱼鳞坑两种,整地深度30-40cm,鱼鳞坑整地一般长60cm、宽40cm、深20-30cm,呈品字形沿山坡等高线排列。造林造林季节——春季或雨季;造林方式——植苗造林。在土壤解冻后到一定深度开始泛浆时造林最好,也可雨季造林,一般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在雨季前期透雨之后的连阴天栽植,最好不晚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抚育抚育时期——春秋,综合管理。造林当年适当庇荫,第二年起要及时松土除草,间苗及病虫害防治,郁闭后至10年生逐步进行修枝。整地一般提前3一6个月进行。栽植作业期间尽量避免机械损伤,板栗栽植在秋季落叶到春季萌发前均可进行。另外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2)核桃经济林造林类型设计

(1)适用造林立地条件类型:阴坡半阴坡,50亩。

(2)造林设计:

1)核桃晚实品种一般树体高大,栽植密度28~33株,也就是4×5或4×6米的株行距;早实品种一般具有树冠紧凑、矮化、半矮化特征,每亩44或55株,也就是3×4或3×5米的株行距; 2)种苗:核桃6元/株,胸径7cm左右,每亩44株或55株。 注:荒坡种苗太小,不易成活,大种苗提高成活率。 (3)造林技术措施:

整地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后入冬时期炼山、除杂、带面开穴整地或块状整地,穴规格60×60×50cm。铲回表土,放足底肥,最好放土杂肥20斤/穴或磷肥0.5斤(含NK)复合肥二两。

栽植栽植时间:核桃栽植可在秋季落叶后或早春萌动前。秋植一般在11—12月,春植一般在2月左右栽植。栽植密度:株行距一般为5×6米或5×7米,每亩20株左右为宜。

栽植后施肥及土壤管理科学施肥,核桃最需氮肥需多施氮肥,应合理灌水。另外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3坡下——农作物种植

农作物选择在山区是适应性较强产量高的的玉米,种植方式为点播,行距0.6-0.7m,株距0.3-0.4m。

植后管理如下 (1)、查苗、补苗 玉米出苗后,应立即进行查苗、补苗。为确保成活,播种时种子2-3粒每穴,出苗后在缺苗处一侧或两侧,留双株即可,玉米缺苗一般不提倡补种。 (2)、间苗、定苗。适时间苗、定苗是减少弱株率,提高群体整齐度,确保适宜密度的关键。 (3)、中耕、灭茬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展。 (4)、追施提苗肥,以达到促根、壮苗、促叶、壮秆的目的。 (5)、防治病虫害。 (6)、防除杂草,主要是化学除草和中耕除草。 除了种植玉米还可以适当种植花生,红薯,棉花,芝麻等。

(二)侧柏林(450亩)——低效林改造

阴坡,阳坡,半阴坡,半阳坡各占110亩

1、低效防护林的改造与培育

技术途径和方法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 1)、补植改造 适用的林分状况多为残败和稀疏林分,由于造林后经营管护措施没及时跟上,或林分自身恢复和抗御能力较弱,导致林木死亡或损失过多而形成的低效林分。郁闭度一般≤0.4,林下植被发育不良,水土流失≥中度。 一般采用阔叶树种进行补植。补植后阔叶树的比例应达到20%以上;补植株数根据现有株数、年龄和该类林分所处年龄阶段合理密度而定,补植后密度应达到该类林分合理密度的85%以上。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带,补植的阔叶树种可采取大苗带土栽植。对于林下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特别剧烈的特殊地段, 除补植阔叶树外,还应适当补植适生的灌木或草本。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除补植阔叶树外,还应适当补植适生的灌木或草本。

(2)、调整改造 适用的林分状况多为人工针叶纯林,林分郁闭度≥0.6;现有株数大于该类林分所处年龄阶段合理株数。由于林分树种结构不合理,密度过大,导致林下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中度。 1)抽针补阔:视林分状况,可均匀或局部的抽除停止生长或长势极差的林木,于空穴地进行穴状整地(50cm×50cm×40cm以上规格),选择乡土阔叶树种进行补植。 2)间针育阔:在具有阔叶树天然种源下种的地带,采取间伐抚育措施,对林分的密度进行调控,使间伐后的林分郁闭度介于0.6~0.7之间,一次性间伐强度不能超过20%,间伐作业施工完毕即开始进行封山育林。依靠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阔叶树种,恢复林下植被。 3)透光疏伐:高密度的林分,适当行去劣留,促林木生和林下植被育,郁度控制在0.7进左右,疏伐后行封山育林。

(3)、封育改造 适用于林分内有符合培育目标的树种幼树幼苗的自然更新,或林分内、周边有天然下种能力的阔叶树母树分布,通过封育措施可望达到改造目的低效林分。 1)人工促进:通过采取块状、带状除草以承接种子入土、除杂扶苗以促进现有幼树幼苗生长等措施后,禁止人为活动干扰,对林分进行封育改造。 2)封禁育林:对自然更新条件及现状较好的林分,划为封禁管护区,在杜绝人为干扰破坏的环境条件下,实现对低效林改造的自然更替。

(4)、更替改造 适用的林分状况属树种配置不当形成的小老头林和残败林,生长缓慢,无培育前途的林分。 通过3~10年的时间,逐批保留生长相对较好的林木,以适生树种逐步更替。禁止一次性全砍重造,每次改造强度控制在蓄积的30%以内。保留生长较好的林木,逐步以适生树种更替。更改过程中要加大阔叶树种的比重,提倡多树种混交,使之形成针阔混交林。对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剧烈的特殊地段,种植水土保持效果好的灌木或草本。 在改造的方法上,对防风固沙低效林的改造,主要采取带状或块状更新;对基干林带的改造,在保留充足的前沿防护林带的前提下,由内向外逐步改造;对农田防护林中的低效林(带)改造,采取隔带更新或易地更新的方法进行;对受病虫严重危害的林分,改造中主要是清除受害木,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补植(更新)造林;对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中由于树种单

一、结构简单、质量差、防护功能低下的林分,主要采取补植阔叶树种,培育混交林,提高林分质量和防护功能。此外,一些地方,对低效防护林的改造中,采用客土更换林地土壤,以提高成林质量和效果。但此种改造方式成本太高,只 有在局部更新改造中采用。

2、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有:

(1)、林农经营 林下套种小麦、油菜、黄豆、花生等。在幼林生长的前2年套种作物产量不受影响,3-4年产量稍有下降。至林内光照不足时,秋季间种一季油菜、或种耐阴的牧草用于养鸡、鹅等。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根 据市场需求和加工能力,套种草莓、生姜及其他耐阴经济作物,以增加收入。

(2)、林药经营 林下间作芍药、天麻、白术、贝母、板蓝根、山药、金银花等药材。林药间作中,林木可为药材提供庇荫条件,减少夏季烈日高温导致的伤害,对贝母、白术等偏阴性植物,可为其提供阴湿的适宜生长环 境。同时,林下间作药材大多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加肥力,促进林木速生。合理的林药复合经营,也能使林下套种的药材保持较高的产量。据资料介绍,在稀疏林下套种白术,每亩种植1万株以上,干白术产量可达100-150千克;

易县低山丘陵区荒草坡及低效侧柏林综合治理规划设计方案

在林下套种板蓝根,每亩可收获鲜根300-400千克; 在林下套种芍药,种植3年后收获,每亩可产400-500千克鲜根。

(3)、林草牧经营 林下套种多花黑牧划、紫花苜蓿等耐牧草,不仅可以在幼龄林下套种,也可在郁闭的中龄林、近熟林下套种。林内放养鸡、鹅等家禽,每年每亩可养50只,是极受市场欢迎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经济效益极 为显著。但幼龄林内禁止放羊,以免树皮被啃而造成对林木的伤害,得不偿失。

(4)、林菌经营 林下培育平茹。由于平菇生长发育只需散射光,忌直射光,林内庇荫、湿润、凉爽的生态环境很适 于培育平菇。同时,林下育菇,有益于高效利用残余基料,促进林木生长。

3、林区道路设计林区道路作为人类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实现现代林业经营的重要基础条件,在木材采运、森林经营管理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林区道路是林场生产、生活的生命线,也是农村生产、生活重要保障,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道路建设规划尤为重要。一般生产道路路基宽4米,路面3.5宽米,水泥路面,视林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道路宽度。

4、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国内外预防森林火灾发生的发展趋势。根据近十年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蔓延规律和地形地貌、林分结构特征,大力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一项带有战略性的防火技术措施,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林区边界设计15m左右的生物防火线带,选择用常用的防火树种像木荷等沿边界种植。

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农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环境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农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林业生态工程》复习思考题

林业生态工程期中试题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论文

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林学院
《林业生态工程实习报告林学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