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空间设计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02 08:33:59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空间设计教案

空间设计教案

第一章:空间的概念和意义

受到哲学和美学的影响,“空间”一词作为相对独立而又具有明确含义的专业术语,于19世界末在德国建筑领域被提出。20世纪中叶,人和空间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核心的专业设计主题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并被提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设计者们开始从文化与审美的角度研究居住与生存空间,将空间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一、空间是什么

当我们将空间一词拆解为“空”与“间”两个单字来分析时,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

(1)“空”的解释

“空”:即虚,广大、无际之意。《文选·左思·》:“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李善注解:“空,廓也。”

纯粹的“空”的概念是:“空”是一种不以我们的意识和认知程度而改变的客观存在;是万物纯爱的基础之一,是一个没有限定,没有边际,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在空间一词中,我们可以将“空”理解为一个定语,明确了我们的三维概念。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属性,是一种存在的实质,一种虚无的实质。 (2)“间”的解释

“间”:指房间之意。相比之下这个词要容易理解得多,它是一个有限定的概念。通常是被若干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墙、屋顶、篱笆、隔断、植物等)围合出的一部分体积,这样就使得我们在对无限三维体量的感知过程中,有了可以参照和鉴别界限的参照物。于是,空间也就从一个我们存在其中却又对其无法捉摸的虚无,变成了可见的实际体块了。“间”成为了我们感知具体空间的一个最根本因素。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关于“开间”的概念。众所周知,中国的古建筑多半为木结构,而木结构建筑由于其材料的特征而通常采用梁架形式。梁架及建筑重量的主要受力结构是柱子。而需要获得一个稳固的可用空间,至少需要4根柱子的支撑。4根柱子之内便称之为一“间”,建筑即由若干的“间”所构成。由于材料的特性与极限,使梁架的跨度和两个柱子间的距离有较为一致的尺度,所以,开间越多,房屋的形制就越大,规格等级自然也就越高,一般9个开间的等级最高。在北京的故宫太和殿出现了11个开间的特例。这虽然不能作为我们研究空间问题的理论依据,“开间”与“间”的概念也存在不少区别,但是却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对空间概念的解释。

事实上,但我们面对一个大到漫无边际以至超乎我们感知能力的空间,又没有任何提示范围的构造时,“空间”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审视茫茫大海、沙漠、荒原时,我们的眼睛几乎无法聚焦停留在一个可以固定的参照物体上,也就很难用“间”这个概念去衡量所面对的空间了。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对距离、尺度、范围的认知往往是错误的。明明看起来很近的距离,实际上确非常遥远。

所以,边际或边界成为“空间”的最基本要求。“间”虽然也具有较为抽象的三维概念,但是比“空”所制定的概念要小很多,也具体很多。 (3)“空间”一词之意

空间:空间在哲学上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两种最基本形式。 在物质的时空概念中,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而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空间和时间,也没有不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物质。空间和时间也是互相联系的。现代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相对论,证明空间和时间同运动着的物质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4)广义与侠义的空间概念

空间是一个三维的概念,至少在被感知的过程中在人的头脑里会生这样立体印象。空间也并不一定是有墙的屋子,这是片面的。在这样的概念下,也就没有什么空间设计可谈了。事实上,空间是通过特定的参照物,勾勒、划分、限定出一定的区域,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场”或“域”的感受,并成为我们可以感知的空间。

二、对空间的感知

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和认识,最主要是依赖我们各个感官中的视觉,空间产生必备的要素有形体、光线、色彩、质感等等。而这些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正是通过我们的观看,空间才能够通过其各个要素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空间的印象,并让我们获得不同的空间体验。

在具体对空间的感知中,我们也逐渐地意识到了一些空间和深度的视觉现象及规律。这些现象与规律的理论,让我们在对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依据和设计手段。其中西方的格式塔心理学对视觉认知的成果是最为人们所认可的一种相关理论,对于空间设计和空间感知的研究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1)图形与背景

背景具有模糊绵延的后退感;图形通常是由轮廓界限分割、勾勒而成,给人以清晰、紧凑的闭合感;

在群体的组合中,距离近、密度高的图形往往易于成为主体;

小图形比大图形更容易成为主体,内部封闭的比外部敞开的容易成为主体形; 对称形或成对的平行线容易成为主体形,并能给人以均衡的稳定感。 (2)参照框架

垂直与水平、直角 (3)深度感知

投影在视网膜上的图像,首先给了我们关于所视物体的上下、左右的二维形象信息。我们再通过此图像获得具有立体感的三维空间的立体知觉。

(4)其他感官的感受

在对空间的感知时,虽然我们的各个感官中世界接受的信息占了绝大部分,但是听觉、嗅觉、触觉等,也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对空间的印象。

(5)空间认知时的不确定性

相同的空间,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于是,空间的存在及实际状态与我们真实的感受往往并不完全一致。

三、视错觉

视错觉问题依然属于人们对物象的认知,但是已经不再是一种常规的认知范畴了,而是一种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是我们在对外界空间事物进行判断时出现的自己不知道的错误。

第二章:空间设计课程与学习

空间设计是十分基础的设计概念,也是一个我们在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较有决定意义的科目之一。

凡是与立体结构有关的专业都会将空间的处理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 (1)空间的思维与空间的敏感性:摄影与三维动画。 (2)空间的调整和控制:室内与会展。 (3)空间的创造和预见能力:景观、建筑。

一、空间设计是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空间设计便是在诸多可能性中的选择和取舍,并在此基础上对空间的光线、色彩、装饰、材质等空间要素进行细致研究和处理。

二、空间设计的学习方法 (1)基础训练与练习

根据平面、立面、侧面,生成透视图的互换练习;

单一平面图形的多个立体形象创建练习;

由立体图形到平面、立面图形的方向还原练习; 空间氛围练习、空间配色练习; 空间光线控制与创意练习。

(2)采用多样的练习与制作手法

空间的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实践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丰富的。

手绘表现、空间实物模型、空间虚拟模型创建。

(3)调研与观察

第三章、关于空间的发展与演变

人类根据生存经验和习惯模式所逐渐固定下的思维,会渐渐形成我们较为恒定的审美取向,并会不断的延续和演进。这其中既有各个地区和民族所共识的,也有地域间的微妙差异,从而产生了既统一又有丰富变化的形式审美与艺术源流。我们的设计同样也不可能割裂与历史及传统的关系而孤立存在。完全臆造的作品,哪怕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习作都会让我们进入一个危险的主观世界。

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关于空间的产生与形成、发展与成熟、流变与整合的意义。发现各种不同类别和形态的空间说承载、积淀下来的精神和哲学内涵,以及它们对我们空间设计的作用和影响。

一、早起原始空间

人类由原始的穴居行为而产生了对空间遮蔽及安全的理解。对洞穴,我们的首要反映是隐秘、躲避。历史是我们在现代设计中惟一可靠和永恒的灵感来源。人类审美的形成和改变向来与历史和传统紧密联系着,这也许就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原因。

早期原始建筑其封闭、围合的方式逐渐由采用天然洞穴的被动方式发展为原始的构筑形式:棚架、垒筑、搭建等多种建筑形式开始形成。随之,不同功能性的空间也开始逐渐出现,各种穴、室、间、厅、场、院、台等空间和建筑的原始意义也逐渐得到了确立,并将各种空间赋予了较为明确的空间性质。

随着原始空间对各种空间有了更加明确清晰的限定和规范,居住文化也逐渐完善并得以建立,成了影响我们今天对空间认识的潜在意识。

二、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现存的建筑物遗址主要是神殿、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其中尤以神殿为一个城邦的重要活动中心,它也最能代表那一时期建筑的风貌。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宗教,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最漂亮的都非希腊神殿莫属。

古希腊人认为,神也是人,只是神比普通人更完美,他们认为供给神居住的地方也不过比普通人更加高级的住宅。所以,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

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

(1)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有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光影的变化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特色。

(2)柱式的定型。共有4种柱式:1)多立克柱式;2)爱奥尼亚柱式;4)科林斯式柱式;4)女郎雕像柱式。这4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与前面的柱式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4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建筑的双面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4)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机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5)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三、古罗马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层、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2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日渐衰落。15世纪后,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古罗马建筑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四、巴洛克式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形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采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产生影响,曾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度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五、哥特式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负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做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而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六、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结构;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形体;在建筑艺术吸取视觉艺术的性成果。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顶屋,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七、后现代主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了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呼声,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的比较广泛。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结合。

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已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对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历史的重新关注。

八、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破碎的想法和非线性的过程,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设计原理上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 解构主义神深受其他20世纪运动的影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相互作用,表现主义,立体派,简约主义及当代艺术。解构主义的全面尝试,就是让建筑学远离那些我们说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缚规范,譬如“形式跟随功能”,“形式的纯度”,“材料的真我”和“结构的表达”。

九、高技派

高技派,亦称“重技派”。这一流派形成于上世纪中叶。当时,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建造超高层的大楼,混泥土结构已无法达到要求,于是开始使用钢结构,为减轻载荷,又大量采用玻璃,这样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形成并开始流行。到20世纪70年代把航天技术上的一些材料和技术参合在建筑技术中,用金属结构、铝材、玻璃等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种新的建筑结构元素和视觉元素,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建筑设计语言,因其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高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曝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极大的影响到了艺术的其他门类,同时它自己也受到了多种艺术的影响,建筑总是在风格和态度上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态。政治上一个沉闷的历史时期后,就会爆发出“复兴”的艺术冲动。而长时间的经济萧条之后,就会产生对那些装饰和通俗文化的喜好。这些艺术和建筑的形态,从产生到演变,直至如同生命的形式那样,出生、成长、辉煌、老去。

空间的研究也离不开对这些历史因素的解读。在对历史的研究中,空间不仅找到了归宿,也找到了新生力量。那些曾经辉煌的经典,不会在艺术的河流中彻底消融,而是汇聚成那五色彩虹里的一缕阳光。

十、西方空间发展的历程

西方的公共空间是以公共生活为基点产生的。

从古希腊开始,公共生活就成为一种生活的主流,从此开始了对空间精神意义的探索。空间神性,在古希腊空间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西方的基本空间原型就是长方形的神庙形式。

到了古罗马时期的巴西利卡,这种原型正式确立为西方空间的基本型。到哥特时期,基本形的平面也没有

发生大幅度改变,而是向着高度的方向发展。建筑空间的意义开始从纯粹平面转为有了高度的空间变化,空间开始从二维向三维发展,真正的空间意向出现了。神性与人性开始分离。随着技术的进步,空间跨度加大,彻底解放被支撑柱束缚的空间,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建筑空间成为立体的宏大体量。

19世纪,西方经过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建筑空间开始向大跨度和高层发展。建筑空间在巴西利卡原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各种变化的组合,主空间和伺服空间相结合,形成了多层次空间。布局也从过去的绝对对称向不对称的均质方向发展。

十一、中国空间发展的历程

中国空间走了一条与西方建筑空间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国建筑是以“礼”作为出发点建立空间的秩序和形式的。

自从周朝建立礼乐制度之后,中国建筑的空间就爱是出现了等级分明的建筑形制。中国人对建筑空间的认识从来都是建立的平面发展的集群建筑之上的。而单体建筑空间没有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除了个别因为礼制关系而出现的祭祀建筑。 在中国建筑中,非常注重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空间的节奏和群体的完整性。在空间形式上,则以“门”、“堂”、“廊”构成了建筑的格局关系,与自然外景与室内空间的和谐对话。

在中国建筑中,注重人的直觉经验,从眼睛到身体的直接反映都体现在了建筑方式上。最具中国建筑空间特点的是古典园林。所谓“移步换景”、“借景”等手法,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对话所形成的丰富多变的空间关系。

十二、中西方空间的比较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对空间的认识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 西方空间所有变化都基于在空间的外表皮界定下的内部空间组合,跨度的技术革命是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动力,空间的寓意也从单纯性走向了复杂性。正因为如此,在西方的空间结构中,各种力量的缠绕、并置、对立变得复杂和多元,但是这一切发生在一个建筑内部,建筑的外观仅仅作为一种语义的表述多姿多彩,摇曳变化。

中国的空间则是将建筑内外环境结合在一起考虑,这和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有关。中国建筑空间没有复杂的空间组合,但注重外表和内部结合的适度与和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形成一体。

第四章、形态

一、认识形态

(一)认识形

人类感知客观世界首先通过形。

世间万物都有形的存在。无论是天然形成或由人类智慧创造,甚至是文化生成的事物,都会产生“形”的印象。因此,“形”是客观物体呈现出的外在特征,主要指由人的视觉所感受到的物体的客观物质属性,是人类认知物体的开端。

在设计理论中,“形”分为两大类,即具象形和抽象形。

具象形包括自然形和人造形。自然形:指物体在大自然中由于自身的协调力及各种自然法则,必然产生的形。人造形,是人们依据经验、技术手段以及自身审美需求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形。

抽象形,则是从众多的物体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的形的形状特征,是最基础的形,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语言要素,包括自由抽象形和几何抽象形。

不同类型的形,能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能传达出设计语言。因此,在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常常将形作为表现设计风格的元素。

(二)认识形态

“形态”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为了加深对形态的认知,可将“形”与“态”拆分详解。形强调事物的客观因素,或将其理解为外因。“态”强调的是事物的主观因素,也可理解为事物的内因。因此,形态涵盖了事物的主观与客观因素,而延伸到了事物在不同的情景、场所等条件下呈现出的外部状态以及它们的存在状态、结构形式等丰富内涵,并非单纯指事物的物理属性。

对设计而言,形态是形与设计思维的产物。

事物会因其所在场所、情景、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三)设计中的点、线、面

点、线和面是构成形态的基本元素,是抽象性的定义。不论是平面形态还是空间形态,都涵盖了点、线、面这三大基本元素。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研究关于点、线和面的构成关系。

1、设计中的点

点是什么?它是最基本的元素,是万物的开端。任何事物,任何形态都可以抽象为点。在设计中,点具有某些视觉特征。而设计师正是利用这些特征,结合不同的构成方式,创造出了多变的空间形态,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设计。

2、设计中的线 几何学认为,线是点运动的轨迹,运动是线的重要特征。空间中的线具有不同的表情与特征,并且具有自身的方向性。因此,线在空间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塑造空间的重要元素。

3、设计中的面

面是由点、线的密集与移动构成的,它是三大基本元素中最大的形态。面与点、线都有很强的互换性,可以将面看作点的扩大或者是点的聚集,抑或看作线的宽度增加或者线的围合。

作为形态基本要素的点、线和面有着各自的表情与特征,并通过视觉传递不同的情感。

二、空间形式的特点

抓住空间“形”的特征

1、空间是思维体系,空间的形式需要多角度、全方位观察,才能获得完整的认知。与平面形不同,空间形在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变换位置可以获得不同的形态体验和空间感受,这正是空间形的魅力所在。也因此,空间由三维转化为思维或者更多维。

2、相同的空间形会因存在方式的不同而变化。形态相同,改变位置、方向,会得到迥然不同的结果。将盒体倾斜,可以打破原有平静的空间,出现不稳定、动态、有趣的空间特征。

3、相同的空间形因比例的变化会出现巨大的差异。

4、相同空间形,即使比例、面积相同,空间的围合方式、封闭程度、材料的使用方式的差异,也会影响空间效果。

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

空间的整体性体现在空间中各种形态要素之间的关系上,但空间中各形式要素安排合理时,关系就会和谐,就会产生有魅力的空间。

三、形的抽象与意味

空间形的抽象

抽象一词其原意是排除、抽出,也就是抽取事物本质因素的过程。在造型领域,抽象形是指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对象本来外观的艺术形象。在空间设计中,抽象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过程抽象和结果抽象,二者相互辅助,不可分割。 抽象的目的是为了简化,扼要筛选出必不可少的要素,以便使创作或设计过程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得到开放而意想不到的结果。 空间形的意味

形式意味可以理解为因看到形式要素而产生的生理反映和心理情绪。

形式的意味不都是抽象的,具象形也有其意味,看到这些形式表象下的含义是设计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形式审美的变迁

“变迁”就是情况的变化转移

设计的形式审美在不断变化,是从设计观念到表现形式全方位的变更。这种变更是有过程的,并由社会环境、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物质条件等各要素综合起来的作用,催发转变。在工业革命前,多是贵族引领的各种风格的更替;而当代设计就不会出现某种风格“一统天下”的格局,更多是相互渗透的“多元化”共生。

四、设计空间的原型

1、如何理解原型

原型,是一个设计者独有的信息与符号系统,存载了设计者对世界与形式的理解,表达了设计者通过形态对问题的回答。无论空间的结构与组合是简单还是复杂,最初的原型形式总是固定的。由此,我们能识别出设计者的意象、手法、语汇和个体语言植入到公众生活之中的方式。

把建筑、空间回归到最初始的简单形态进行设计。最终的空间形态无非是这些简单形态的并置、锲入、变奏、交织等手法的结果。

任何设计师都不是万能的。设计的初始都是设计项目本身激发了设计者原始生命的冲动,这时,第一个跃入设计师脑海的就是他最熟悉的形态。这种最初始的形态,在高明的设计师手中经过空间的组合、界面的处理、光影的变化,最后呈现给我们的便是多元的、复杂的形态了。

2、设计原型的形成与提炼

原型来源

设计者最初的生活体验。人们在懵懂无知的时候总有一些简单的图形体验,这就是他们最初对世界的认识,被称为图形记忆或者原型记忆。而原型简单的形态构成将会影响我们一生的设计。 原型的形成

符号化的产物承载了设计师对世界最本质的认识,并转变为一种符号化的产物。这种符号化的产物承载了设计师对世界最本质的认识,可以在设计中反复出现并充满变化。

第五章、形态与材质

第一节:材料—形态审美的物象

空间的一大特点在于任何设计和实施都最终需要通过各种实物展现出来,再简洁的设计,也需要通过各种物化的材料使空间变得可居、可用、可赏。因此,尽量全面地了解材料特性,不断挖掘材料表现张力,才能全面掌握空间设计并得以实施。

使用材料总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大到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文化传统等宏观条件,小到材料组配、材料构造、边角细节的处理,都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构造、造型、加工工艺、视觉效果等,综合各种因素加以判断和选择。

(一)意象材料 材料携带的信息

设计反映时代特征,材料的选用更能强化时代特征。设计中即有相同的风格、类似的空间形态。。。。材料的变化也会使空间效果截然不同。材料在创造丰富的空间感受、绚丽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传达了大量的信息,包括社会信息和个体信息。总之,材料就是设计意图、设计语言、设计手段的物化和载体。 从意象到物象

使用材料来深化设计,是一个将设计概念、设计意图提炼并转化的过程,最终通过具体的物质材料表现出设计的主题。在选用材料时,除了要对材料特有的物理、工程性能等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外,体会材料的质地、肌理、色彩等感性要素,并将之与设计概念进行联系,用设计专有的语汇来表达对项目理解、对时代的感悟、对限定条件的督导处理方式,才是材料设计之精髓,也是体现设计质量的标准之一。而浮游于风格定式、过度使用时尚潮流的材料以及简单的模仿,则与设计和材料表达的初衷存在巨大偏差。

材料隐含的某种意义在空间中的贴切表达,可以让使用者获得整体感受,也能在近距离的接触中加强感性认识、引发联想,使整个空间意味得以更细腻地传递。

(二)材料的“视触觉”

与其他视觉元素相比,材料更容易引起人感官上的反应。通过材料的视觉刺激,可以引发柔软、坚硬、粗糙、温暖、冰冷等触觉感受。一些特殊材料的运用或相互搭配更能激起味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

空间设计中的材料更兼具多重作用。环境物理,声、光、电环境效果,使用功能和视觉、心理效果等都和材料的设计、选用有直接关系。另外,强化从“看见”到“使用”的过程更能增强空间的趣味性,使空间体验显得更加细腻丰富。因此,把握材料的基本要素,提高对材料的设计敏锐度,进而加强联想、调动通感,这是空间设计中重要且颇具难度的内容。

第二节:材料·色彩—空间的递进演绎

色彩的边界产生形,材料的搭配引起色彩的变化,光照改变色彩和材质的视觉效果。材料、色彩、光、形态几方面要素不可分割。各要素的深入探讨与综合设计,将为进一步阐明空间意义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材料、色彩要素对空间的影响,可以从方向、尺度、层次、空间序列几方面进行推敲。在设计的基本空间形式得到解决的前提下,材料、色彩的改变对功能、形式、意图的彰显提供了更多的有效途径,也为深化设计找到了新的起点。

一、第一,材料、色彩的变化可以配合空间的形态,以强调空间的方向性。通过改变围合或分割空间界面的材料、色彩可以强化或暗示空间方向。材料、色彩显明空间意图

第二,材料、色彩的变化可以对空间尺度产生影响。同样形体、同样尺寸的空间会因材料、色彩、肌理的改变而影响到整体效果,甚至使人产生错觉。

利用人对色彩、材质的感官错觉解决空间的限定问题,是简单有效的设计手段。

第三,材料、色彩变化可以影响空间层次、空间通透性和空间虚实关系。空间围合的不同方式造成空间特有的层次。利用各种材料强化甚至改变空间的层次,可以使空间体验更加丰富。练习时可以从简单、易获得、易加工的材料入手,从寻求同一材料变化入手,在材料的层次、材料色彩的变化、材料特征等几方面不断尝试,尽量尝试更多变化。

第四,因材料、色彩的变化,使原有的均质空间或既定空间发生组织方式、序列、等级的变化。在小型空间中,可以尝试多种材料、色彩变化所带来的空间组织的暗示。而在大型建筑室内外空间中,形式和使用要求的演变与发展确立了空间的基本模式,这时调整材料或色彩的使用手法,可以在大面积的网格化、秩序化的空间序列中寻求更多变化,且不破坏整体关系。

二、打破束缚、创新空间 空间限定与选材用色

空间设计面临众多条件的限制,如地形场地条件、层高、结构、设备管线、造价等。当空间形态限制了设计创意的发挥时,材料、构造、色彩、照明等其他要素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些改造项目中,受限条件甚至出乎意料,回到设计的最初动机—面对客观条件解决问题变得更加切实有效。

材料、色彩没有好坏、美丑、高下之分。是否用对了地方、是否为整体空间服务,是否弥补了空间的不足或缺陷、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这才是问题关键所在。只有从设计目的出发,不断质疑设计的本质,不断尝试新材料、新构造,不断寻求材料、色彩表现的可能,设计才会不断创新。

构造方式与创新

许多材料并非新材料,一些传统材料的本色展现也会焕发出时代气息,这正是通过转变材料的构造方式和使用方式所获得的。从构造中寻找创新点,会给设计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

简单地说,材料构造就是某种材料以何种方式结合、组合、建造的过程、方法或技术。

第三节:材料·光—赋予空间生命的要素

在设计中,光与时空、形质无法分离。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说“建筑是汇集在阳光下巧妙的、恰当的并且美好的形体游戏”。光作为材料,最重要的意义是满足健康与活动的需求,也是展现时间、塑造空间形态、营造特定环境氛围的要素。

光是变幻莫测的,人们通过环境的光色形质产生特定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因而光是最为神奇的材料。它赋予时间与空间诗意,切换各种各样的情调,展示空间形态美,改变空间尺度感,解释有形质材料的特性………

一、塑造空间形态的魅力

光是空间设计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塑造空间形态的具体材料。

光自身是一种无形质的材料,但对有形质的实体材料会产生重要影响。光可以影响人们对实体材料的感知,比如加强肌理的塑造,让材料显得更加坚实沉重;或者让材料更加温和一些;或者能够穿透材料;或者影响色彩的倾向等。

光对实体造型、空间的尺度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强化或消减轮廓及空间边界;不同的运用方法可以使空间产生更大或更小的视觉效果,可以将空间划分几个段落;可以使空间更坚实,也可以使空间变得更柔和……光自身虽然没有确定的形质,而设计却可以为光塑形,让光成为图像,让光划过空间赋予生命的灵动。

对实体材料产生的影响 优秀的“光设计”,无一不是结合空间形式、具体材料的综合运用典范。

光与色彩不可分,与材料不可分。光将材质、纹理、构造的细节展现无疑,影响我们对材料的认识。

在现实的设计中,使用光的手段层出不穷。比如表皮肌理粗糙的材料采用强烈的直射光更显其“粗”;表皮肌理细腻的材料使用柔和的漫射光则更显其“细”;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其本身的透光性使造型更加轻盈、剔透、纯净。只有了解空间形态,了解材料和色彩,了解环境语义,才能真正很好地运用光来作为设计要素。

对形产生的影响

光对形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造型离不开光。人们进行光设计的强烈冲动来自审美和造型的愿望。光能体现出形态的坚挺有力,也能表达温软亲切;可以破坏完整的形体感,也可以将琐碎的形体整合;既能增加形体的体量感,也能让形体显得比实际更轻飘;可以在视觉上改变空间尺度,也可以划分空间。。。。。利用光强化形体的轮廓可表现造型特征,弱化形体边界则消减空间形态;利用材料光的特性表达材料间的差异,可形成对比;用不同强度或不同色彩的光可创造空间的意境,等等。

二、光的现实意义

光对于设计的直接意义非常明确,首先最根本的是满足人的生命和健康需求。朝向和光照对于建筑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涉及到空间开合程度和开放的形式。开合与光照的量、时间的长短以及空间形式的关联密切。

材料是空间设计的物质实体。色彩、光是非实体物质要素,对空间和实体材料具有重要影响。三者各自的领域内容广泛,表现力、语言、手段都有很大差异,可以就某一专题深入学习、研究。同时,三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相互作用,同时也会影响空间的效果。具体设计中可针对某一方面终点表达。

材料、色彩、光是非常直观感性的要素。在学习时,注重感官效果固然重要,同时也要强调相关基础知识和科学技术内容的学习与领会,这样,设计才不会只停留在表象的认识。

第六章、空间设计与人类行为、心理、空间的性格

在对空间的基本概念和初步分割有了一些了解之后,我们将要讨论的是空间与人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掌握人们在空间中的各种心理感受,将现有的空间处理得宜人得体,充分的发挥空间的既定效能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我们对空间的印象是由各种空间关键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心理感受。我们会对不同的空间产生亲切、温暖、生硬、冷漠等不同的感受。

(一)空间气氛及其给人的心理感受

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就常常接触到一些对空间和场所的心理或情感的描写,如:坟场的阴森恐怖;广场的庄严肃穆;乡村的宁静安逸;街巷的嘈杂纷乱等等。

这些都是某些特定的场所空间,通过各种环境和空间因素给我们留下的整体印象。人们对某个空间的光线、质感、色彩、形式、大小、声音、温度等等的感受,会形成对空间的综合心理评估,并反映出对空间的总体感觉。

我们对每一种不同的空间情调与气氛的研究或设计,都应了解其形成的基本特征、特点、制约因素和主要结构、色彩、材质,从而能够游刃有余的控制并制造出我们需要的空间心理感受。

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所以在进入相同的空间中感受也并不会完全一致。而是因个人的信仰、年龄、文化背景、性别等产生不同的感受。

1、流动的空间

流动的空间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空间具有流动、流通的功能,是一种实际行为上的流动。此类型的空间一般是通道或者动势较为明确的空间,如走廊、街道、廊道、广场的主要流线等处。空间的流动主要依靠较为狭长的空间态势而产生。两侧垂直界面清晰,采取直线或简洁的空间流线处理(有时也做折现、曲线、波浪线等形式的基面处理)以及明确的出入口等方式,以达到引导指引的目的。

另一个对流动空间的理解,是其空间具有流动的视觉提示效果,达到的是空间意境上的飘忽和动感,是一种视觉感受上的流动。如音乐厅、某些商业空间、艺术展厅等,他们在特定的要求下需要营造出流动与活跃的空间氛围。需要靠不规则的折线、波浪线、具有较强方向性的斜线等来支撑这样的气氛。

2、宁静的空间

所谓空间的宁静,必然是相对隐秘、幽深,具有较强的领域感或围合感的空间。

色彩较为自然统一,避免出现强烈的对比色和夸张的色彩搭配。结构、色彩、造型的处理一般也都较为适中。造型具有较强的秩序感,动态元素较少,较少出现巨大转折或结构夸张的情形。

善于充分的运用各种元素,以调动人的各种感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创造出宁静的感受。自然装饰元素运用较多,如植物、山石、水体等。即使是有大面积的水体,也是平如镜的。或是以具有相当的野趣的动态事物形式出现,如小溪、小动物等等。

空间的宁静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安静。有时鸟鸣潺潺的流水声更加能够烘托宁静的场所气氛。宁静的感受,往往与我们在生活经历中的各种感官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清新的气息、柔和而协调的色彩,自然的装饰元素等等都成了我们营造的法则。

3、庄严的空间

中轴对称是很多庄严的空间通常采用的形式。这是秩序与控制的形式,也是最容易组织各种递进和层次关系的空间。尺度和比例与一般的空间设置相比,要更为倾向于瞻仰式,同时补发轴向的延续感和宏大感受。

材质和色彩:采用统一的色彩和坚硬扎实的材质,体块统一完整,形制较大,会增加严肃的气氛。

装饰题材中自然手法的元素较少,即使运用,也会采取必要的几何化处理,将原本是自由变化的植物修剪的如同裁剪出的一样,同样是为了强调空间元素的统

一、秩序感。这与我们中国的园林和居住中所提到的植物有着极大的反差。与我们所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对植物的提法和情感,是大相径庭的。

4、神圣的空间

对神圣空间的重要的支持就是宗教文化对空间神圣气氛的无限追求。

神圣空间要求在尺度、比例与结构上的空间处理,尤其是高度上尽可能巨大,成为一个无法替代的处理手法。没有什么比仰视其繁复的精美装饰更为让人们折服的了。极高的顶面与天更加接近,与现实生活的空间产生了更大的反差。高大的空间尺度,也能够让声音在空间中回荡反弹,产生适度的回音和震荡效果。而唱诗与念经是宗教活动的重要成分,声音效果在空间中得到了混合与放大。

夸张、强烈的空间结构,鬼斧神工的空间装饰,让人们在惊叹的同时,让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产生一些不真实感,进而变成崇拜和折服。无论是西方教堂的穹顶结构,还是中国古典建筑的斗拱与藻井,都有诸多超出功能性的装饰构造。这些结构在实现了基本的结构功能外,被适度的夸张处理,成为空间气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部环境的衬托也是不可忽视的手法,中国的宗教建筑,在选址上也十分考究,佛寺道观,坐落在青山绿水的怀抱,借助其自然环境的力量,烘托了其自身空间的空灵高远。

还有更多特征的空间气氛,如圣洁的空间、恐怖的空间、古典的空间、雅致的空间、活泼的空间、浪漫的空间、活跃的空间、华丽的空间、神秘的空间等等。总体上看东方的空间更倾向于感性和诗意,以及无处不在的空间意趣;而西方的空间强调对秩序与统治的追求,由对植物和空间结构的严格控制而强调皇权的威严。

当然,空间的气氛和属性并不能够完全的由空间的层面来加以理解,往往它是个由文化、历史、政治、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而形成的问题。

(二)不同空间的人类行为

1、个人空间

人们通常会对距离和空间有必然要求,保持足够的距离和联系。一旦这种距离与联系的关系被破坏,人们就会感觉到焦躁不安。

根据人类学家爱德华·T·荷尔的研究成果,即我们每个人都被一个看不见的个人空间“气泡”所包围。当我们的“气泡”与他人的“气泡”相遇重叠时,就会尽量避免由于这种重叠所产生的不舒适,即我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时,总是随时调整自己与他人所希望保持的间距。

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会影响到气泡的大小。关系越亲密,气泡越小;随着亲密程度的降低,由亲朋好友降到一般熟人,最后降到完全陌生者,气泡就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当交往的双方意识到各自的社会阶层的差异,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互存戒心时,气泡的扩大就尤为激烈。

通过一些让人转移注意,或者至少让他们可以有事可做的装作视而不见,是一种有效的打破个人气泡障碍的有效手段。

譬如,在挤满了人,感觉极不舒服的电梯里,人们的双眼可能死死盯着电梯间控制盘上闪烁的数字。

2、人们对转角处和凹凸处的喜爱

很大程度上,人们由于安全性和保持联系的心理;人们倾向于转角处和凹凸处。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如果需要保持自己的私密和安全,最好的方式是去一个完全没有人的偏僻场所,但我们很少会那么做。人们真正喜欢的方式是闹中取静。既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又感到安逸舒适,并能够完成休闲、交谈等私人行为。在转角和凹凸处,至少有一个界面作为人的“依靠”而使其感到安全,同时又和热闹的街道和广场距离不远。

3、空间距离

亲昵距离:15-40cm,这在情人间的交往时可以接受的,而在其他情况下就会引起不快—譬如,在拥挤的电梯中。有时亲昵距离可以发展到15CM之内,但这个距离只是在作安慰行为或某些特殊动作时,方才这样挨近。

私交距离:数字是45—120CM,其中45是上限。上限距离一般出现在思想一致,钢琴融洽,热情交谈或同时沉思的人们之间。

社交距离:120—360CM这是在大多数商业活动和社交活动中所惯用的距离。这一般发生在工作关系很密切的、或者偶尔相识的知音之间。

公共距离:370—760CM。这种大场面公共距离的出现总有显赫人物在场;教堂里主教大人的讲话远离教徒;法庭上法官老爷的宝座远离律师;宴会中达官贵人的雅桌远离普通宾客。

4、人们的趋同与防御行为

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一个要求,而同时又需要参与社会性的活动,得到足够的交流。这显然是一个有着一定矛盾关系的要求。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在公共空间,能够看到热闹的街道或广场活动的边缘,会有很多聚集行为。

人们需要较为独立,但是更重要的是交流,遇到一些有共同爱好,有类似行为的人,能够产生对话活动,而又不至于超出自己的预想。

人的生活有一个特点,他见不到人是不行的。你见不到人是不行的。比如我们去一个人烟稀少,但是环境好的地方旅游,在那里待一两天,待

5、6天也可以;但是,让你住上10天半个月,你就要崩溃。且不说你不能上网、玩游戏;想去酒吧,逛商场或者超市没有那种可能。最重要的是你见不到人。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去酒吧、咖啡厅做做?他是想找一种与别人共处的感觉。倒未必和别人说话,碰到能说话的就说,不能说的就不说。就算不说话,也是一种自我需求。

所以,人不能不见人;但是,也不能见到太多的人。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饭店里面吃饭、

第七章:空间设计基础概念—空间界面

一个较为单纯、标准的空间通常会具有一个基面(底面、顶面)、一个顶面和是个垂直界面(立面、墙面)。以上6个界面的围合,产生了一个闭合立方体,并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十分容易辨认的空间。这就构成了最为简单的空间,也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室内房间的形式。

底面、垂直界面和顶面是形成空间的三个最基本要素。

然而我们说接触到的空间却并非都是这样的标准立方体空间,若干界面要素并不需要同时出现 可以成功的营造空间。这些不同的空间构成形式,它们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高有低,有分有合,有的开敞有的闭合,形式五花八门、光怪陆离,适应着我们对空间的不同的使用功能和视觉效果的需要,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 7.1基面

基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面,它往往是我们空间形成的最基本和最恒定的组成部分,基面的面积也决定了空间的大小和形式。绝大多数情况下,基面是不可缺少、不可变动、保持水平的。没有了基面的空间,就会失去立足之处而失去存在的意义。

但是基面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底面,在空间形态中基面可以出现抬高、下沉、倾斜、曲面等多种形态上的变化。另有一些空间以水体、镜面、玻璃作为基面的主体,打破了我们通常对于基面的认识,而产生了空灵、飘忽、奇幻的不同心理感受。

基面具有的独立限定功能: (1)基面异质

基面异质是我们可以认识到的最为简单朴实的一种空间限定方式。通过材料或色彩上的差别,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界限。如同野餐时,我们在草地上铺下一块毯子时,便无意识的从自然环境中隔离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私有空间”,创造出了一个由基面与周边场地的局部差异而限定出的空间。不仅如此,我们对这个野餐空间所处环境和地点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行为,反应出了一些初步的空间营造观念和原则。比如这个场地应该具备向阳、干燥、避风、视野良好、适当的私密性等等。这些要素都很自然的成为我们选址的依据,而这个空间也具有了初步的空间设计意义。

基面异质的形式虽然朴素,但也是最有效,最常用的空间界定方式之一。在广场、园林、室内大厅等公共空间的划分中,由于异质的方式对场所的影响最小,所以,也是最能够满足公共空间既要有所限定,又不影响公共空间的整体统一要求的方式。

(2)抬高与下沉

对基面的抬高或下沉处理,往往也是出于划分和限定的目的,有台阶和坡道两种。即使有时基面高差的产生是因为地势的倾斜而不能平整大面积土地,那么我们也会尽量保持单一功能场地(空间)的完整性,而将台阶或坡道放在空间边缘或过渡的地方。这也说明,台阶和坡道等底面的变化,实际上的作用是打破了空间的完整性,起到了划分的作用。

相对于一般的分割或基面异质的划分而言,基面的高差变化可以将自身空间与周围环境空间在保持相对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基础上拉开空间距离,建立起一种含蓄的独立性,达到一种分合统一的状态。

处于基面抬高的空间时,会给人眺望感或优越感;处于下沉的空间,造成了一种私密与合围感。

抬高和降低的空间需要有台阶、坡道与周围的空间相连通,这会给行走和穿越造成或多或少的障碍,所以,基面的抬高或下沉处理应该有较为慎重的考虑和足够的理由,并得到其他相关设计的配套支持。 7.2顶面

顶面就是空间的上部界面。在空间形式的研究中,顶部的形式、结构、状态特别的丰富多样,并产生出各种变化,甚至可以作为不同形制建筑鉴别依据来看待。不同国家、文化、民族的空间顶部造型处理也体现了巨大的地域差异和不同的审美取向,其中常见的有坡屋顶、穹顶、圆形及多边形的尖塔顶等等。虽然顶部受结构和功能的限制较大,但是其形式上长期形成的功能性美感,已经逐步的固定为特有的顶部结构特征,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空间装饰。

(1)顶部形制

我们可以大致将顶部归类为平顶、坡顶、曲面和不规则这4个主要类别。

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在屋顶上,现代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原来追求立面上不可见的平屋顶,消灭可见的屋顶。很长时间之后才又渴望“重建屋顶”对墙与屋顶关系的实验持续了20年以上。 有人认为,这种努力应该说最早见于日本,因为日本建筑师很早就开始觉得西方的平面屋顶加墙面的建筑形象割断了他们与传统的联系,于是便有了对各种新形式的尝试和实践,他们对建筑形象所起的作用无疑包含了不少的装饰作用。

建筑上的可见屋顶最普遍的还是多种多样的坡屋顶。坡屋顶的坡度有大有小,差别显著,对建筑形象塑造说起的作用自然也就大不相同。为了防止承载过大,北方多雪地区的屋顶都很陡峭。而赖特草原住宅的屋顶中的说来相对平缓,在水平方向得以充分舒展,体现出飘逸舒展,无拘无束的美感。与平顶相比,坡屋顶具有的不仅仅是外观的变化,更为其内部空间增加了强烈的结构装饰效果,赋予了平顶造型无法实现的空间魅力。

坡屋顶的形式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发展得尤为成熟,出现了硬山式、悬山式、歇山式等众多的屋顶形式,在此基础上还有更多重檐或特殊形制的变化而产生的屋顶。

曲面屋顶:包括了拱形、穹顶、球顶。在西方宗教建筑和传统的石材建筑中,圆形、各类穹顶结构的顶部被大量的运用。这些顶部造型极大地改变了原始石材结构空间的生硬面貌,生动而充满了创造力。多个穹顶结构连续产生的大厅,是宗教建筑常用的形式。

不规则的顶部:我们又可以称其为自由形顶部,是由于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的突破而产生的。并在近些年被大量的使用,各种奇思妙想就都开始集中于对顶部的创新之上。不规则的顶部造型,彻底的打破了一般意义上的空间概念,结构上或是飞扬灵动、或是起伏蜿蜒,实现着设计师和人们无限的空间遐想。

由此可见顶部内容之丰富,远非其他界面可比,对于空间的影响自然也是相当重大的。 (2)顶面的高度问题 顶面与基面的绝对距离,以及高度与基面面积的相对比例大小是决定空间高度感受的两个方面。而空间的高度,是影响空间整体感受的重要因素。对于单个空间来说,高度越高,空间的体积就越大,势态也越挺拔直立,当然,空间的利用率也越低。而相对矮而广阔的空间,会给人稳定、实在的感觉。 (3)顶面的限定功能

单独的一个顶面就能够遮蔽一个区域,并在其覆盖的范围下产生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前面说到基面就是地面,正常情况下地面是永远存在的。所以,有了顶面的空间,必然有基面与之相呼应,而产生出比基面的单独限定更加明确的空间形式。而在功能上,顶面的遮蔽功能在遮阳、遮雨等方面都使得这个空间更加适合较长时间的停留,如站台、长廊。

7.3垂直界面

垂直界面是指空间四周起到遮挡和阻隔作用的墙壁。起垂直界面的作用的不一定是墙壁,也可以是各种形式的隔断、栅栏等等,或者是阵列的柱子排列形成的界面效果。

空间四周的围合程度越高,形成的“间”的概念也就越强。在基面面积和空间大小不变时,垂直界面的闭合程度对空间的开敞与封闭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也决定了被限定空间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一个被限定空间与其周围的空间产生关系的多少,直接或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这个被限定空间自身的属性。

有学者明确指出,就建筑而言,空间的本质是围合。这一观点极有价值的表明,空间作为一种存在其根本属性与形体有极大的关系,由于围合总是经由形体而达成的,我们甚至可以说空间的根本属性就来源于体现着认为围合过程的形体。

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基本归纳出一些关于单纯空间处理的信息,为我们在适宜的场合选择适宜的形式积累一些原始的资料。我们有时会辩驳,围合或是分割对空间限定是否是惟一和最佳的定义方式?但是,无可非议的是,形式上的分割和围合是最为常见和稳妥的一种方式。

(1)地面+顶面

仅仅通过地面和顶面进行空间限定的情况多出现在室外。这是一种空间闭合比较弱的形式,没有墙壁的遮挡,也没有门窗,仅仅根据基面和顶面的形状勾勒出一个较为开敞的区域。

亭子就是这类空间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经常见到的有在交通要道上建的“路亭”(或桥亭),有筑在水井之上的“井亭”,有专供立碑用的“碑亭”,还有“钟亭”、“鼓亭”等等。当然,其中最多的还是在各种园林中的各式亭子。小巧精致的造型,开敞的形式常被作为与自然景观和周边环境结合最为紧密的建筑形式出现。于是亭在各类建筑形式中更具有深山野壑的意趣。所以,但谈到亭时,往往将其与品茶、下棋、闲谈、吟诗等活动相联系。此外,亭在场所中有宁静悠闲的含义,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记成在其《园治·亭》中写到:“亭者,停也,所以休憩游行也。”于是在人们的心理上往往产生“游玩”和“休憩”的双重作用,兼具有宁静与活泼的双重场所气氛。除了亭子,还有很多具有相同或类似特征的空间形式,如凉棚、遮阳伞等等。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记成在其《园治·亭》中写到:“亭者,停也,所以休憩游行也。”于是在人们的心理上往往产生“游玩”和“休憩”的双重作用,兼具有宁静与活泼的双重场所气氛。除了亭子,还有很多具有相同或类似特征的空间形式,如凉棚、遮阳伞等等。

此类形式的特点:

(1)避风雨,开敞明亮,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关系极其密切,有时甚至依赖周围环境来确立自身的存在和意义。

(2)四周开敞,视线开阔,进出方便。

(3)多用于公共空间的较短时间暂留,或是休憩。通常不会设置供长时间休息的很舒适的座椅。

(4)虽然结合周围的植物造型时,也有一定的遮蔽空间,但总体上开敞,较少私密性。

(2)地面+一个立面

此类结构简单明了,起到遮蔽视线、组织流线、供人观看瞻仰的目的,容易产生纪念碑式的空间感受。根据其高度、体重、结构、装饰、朝向以及与其他建筑结构的位置关系等不同,其空间影响的范围也会有较大的变化,是其他空间形式不可缺少的一种补充和装饰形式,如:照壁、牌坊、装饰墙等等。

澳门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大三巴),也是这个类型的一个例子。虽然它的形成处于偶然,但因为符合此类空间和结构的特征,而被人称为“大三巴牌坊”。正是由于它的单立面形式,使得造型比原先作为建筑的前立面时更加醒目,更加挺拔、高耸。这些正是单立面形式直接、干练、强烈的形式特征说造成的。 此类形式的特点:

(1)影响的范围和空间的大小不确定,总体上其形成的空间领域感较弱; (2)造型醒目,虽功能性较弱,形式感却很强。常常作为(礼仪、、宗教、政治的)建筑装物而存在。

(3)地面+一个立面+顶面

此类空间围合状态并不完整,有三个里面都是开敞的,但由于顶面和基面多半会做较为清晰的界限处理,所以其空间属性还是较为独立的,如:阳台、戏台、讲台、回廊(单边廊)等。

与立面相对的开敞面是此空间的主要“对向面”,此空间必然与这个所对向的空间发生密切的联系。所向对的或是内堂庭院、或是优美的风景。

(4)地面+两立面

地面加两个相对的立面。会形成一个两端开口的空间,是流动空间的最常见形式,如:街道、河道、峡谷、桥等。两个立面的夹持下,通常形成了狭长、连续的通道式空间,所以有很强的方向性,并对人的行动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曲径通幽”一词便因为小径两边立面的引导性而得以呈现。

(5)地面+两个成夹角的立面

此空间又可以被叫做角隅空间,是一种非正式的空间形式。一般处于建筑的转角凹缺处,庭院的转角处等等。

具有较强的安全感和私密性的区域。处于这样的空间时,我们既可以向外观察到外部环境的一切情况,具有良好的视野,又可以背对两个立面的夹角,得到较为安全的依靠,不受外界的打扰。

(6)地面+两立面+顶

此种形式中西方都有较多的运用,是花园、庭院、景观空间中常见的公共空间构筑形式。它具有很好的遮蔽功能,独立僻静。同时又可以实现良好的流动性和引导功能,如廊道、供廊。

这样的空间通常兼顾了流通与休息两种功能。与地面加两个立面的空间(街道)最大的区别是可以遮风避雨,于是有了较长时间停留的可能和需求。

“廊桥”便是一种将使用功能发挥的较好的例子。桥,通常是河流两岸居民的必经之路,而廊却是可行、可坐、可休息、可交流攀谈的地方,于是廊桥便成了中国民间极具西方广场功能的重要公共空间之一了。其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它的空间视觉效果。 为了避免视觉的单调和结构的需要,通常会将此类空间做多个段落处理,梁架结构以及转折处或横梁上的装饰成为又一个特色之处。

(7)地面+三个立面

这是一种相对私密的室外空间。三个里面产生了较大部分的围合,至少在一定距离之外,左右两边不容易看到这个空间里面的部分。

凹缺式的形式,必然造成相对领域感。此类空间的态度明确。成为了更加私密的居住空间的引导。此空间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性和引导性较强的空间、灰空间去理解。

虽然围合较多,但并不封闭、死板。一个里面和顶面的开敞,使得这类空间对外部环境、天气状况都能保持极强的联系性、一致性。对周边的事态也都有很好的兼顾,保持着很好的空间丰富性。

(8)地面+三个立面+顶

与基本原型相比,这个类型的空间因为缺失了一个立面而被称为方向性开敞、外向开敞。它是一种封闭程度很高的空间,往往是由于使用者和设计师需要让空间以向外的方式展现,人们能够通过这个唯一的开敞面看透到里面的内容而故意设置的,如:堂、厅等。

这样构造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将原本比较有限的室内进深大大的延伸,并从根本上改变了此空间的视觉和心理效果。敞开的一个立面,使得在此空间以外很远的距离就可以了解室内的状态,并使气势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类空间应该归类为适合聚集和交流密切的空间。它能够很好地满足公示、演讲、观演等功能。通常具有一定的顶部高度,能够产生开敞和元距离观看的可能,一般采用抬高的基面,有时即使是寥寥数级台阶,也能够烘托出开敞内部的空间气势。虽为开敞,但基面与顶部的呼应又具有恰到好处的空间独立性。并没有被周围的空间所包容或兼并,而是能够将外部的部分空间整合进的来。

室内有一些具有观看性的装饰和构建,以作为开敞面的支持。正立面采用对称的形式较多。开口处侧立面的两个立柱,以及上部的横梁处是此空间限定的边沿和空间存在的重要结构,亦是装饰处理的重点部位。同时,为了保证向外正立面的完整性,进入更为私密的内部空间的通道一般设置在两个侧立面上。

(9)地面+四个立面+顶

四面都有界面围合的就是间或室了,这是最没有悬念和争议的空间界定形式。虽然部分垂直界面上也有门窗开口,但是立面基本围合的态势没有被打破,依然作为四面围合来理解。

这类空间形式也是解决当前人类密集群居问题的一个最好方式。四个垂直界面可以有效地将此空间与彼空间完全隔离出来,而满足小空间聚集的要求。虽然很多人竭尽所能的希望打破这种居住空间中的四面密闭、横平竖直的状态。但是,由于居住空间的限制,这样的形式始终不可能被完全取代。

(10)地面+四个立面

此类空间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我们的院落,无论是何种院落,都是封闭性最强的外部空间,四面围合的领域性极强,与界面周围的事态几乎完全地隔离。院落形式可以完全封闭,也可以半封闭;可以完全遮挡,也可以采用围栏、矮墙,使之能与外界有一定的视觉沟通。根据具体的空间属性要求,形式上能够产生相当丰富的变化。

通常,此类空间有着请勿入内的强烈态度。西方的开敞式院落很多,但即使是采用植物来作为界面,也是几乎有着同样的效果。

7.4空间界面的非常规处理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还不能够将界面与围合的形式以几何或是界面的概念完全涵盖并拆解研究。不少案例中空间被以一种“反常规”的方式组合围合,以求新奇与变化。出现了各个界面的模糊界限,或是空间垂直界面的非规则处理。如顶部与垂直界面融为一个曲面、基面与垂直界面融为一个曲面、垂直界面之间相互连接、合并的关系。

但是,不论是何种围合,也都应该以几何和概括的视角将其归纳入我们前面的研究范畴中去。我们所得到的相关的研究结论也应该适用于这些非规律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非规则的界面空间总体属性和气氛比常规空间要丰富生动了许多,带着设计者较为强烈和明确的主观设计色彩。所以,对此类空间的认识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和预见之下。

7.5界面开口

我们接触到最常见的界面开口,就是建筑中的在门与窗。试想在研究空间时,不探讨界面开口,就如同我们的建筑空间里没有设置门与窗一样,那将是一个致命的遗漏。

“门”在空间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们是空间与另一空间产生沟通的地方。一旦进门之后,马上就又了进入另一空间领域的感觉,奇怪的是很多动物也本能的具有这样的反应,所以,对动物的诱捕、运输时,进门通常是最大的问题。

界面开口与空间的光照问题有直接的关系,这同后面的相关章节有研究的重叠部分。同时也有开口形状、装饰、样式、数量等独立的研究课题。

(1)门窗开口的大小

大家都知道界面开口越大,开敞的感觉就越强。一般来说当门窗开口超过该垂直界面(有时也可以是顶面)面积的1/2以上时,就会大大的削弱此界面的隔断作用。开口面积达到2/3时,会将此界面忽略,而被认为是界面的缺式或开敞处理。

(2)门窗开口的形状

一般来说,设计中对门窗的开口形状并没有什么必须遵守的规则。虽然我们更能够接受的形式是矩形的门窗,但是,那仅仅是因为功能的原因而最为广泛使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空间形制和属性,方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菱形甚至是只有形都可以作为开口的形式,各种形式的采用应该根据空间主体的形式相一致。

(3)门窗开口的位置

木结构建筑开口受限制较小,建筑的重量一般都由梁架承担,而柱子间的隔墙都没有实际的承载作用,处理上也就随意了很多,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分割、开口。而砖石结构的建筑则会受到较多的结构影响。

7.6空间界面与环境问题

在较为细致的对空间的各个界面及界面围合形式的研究之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空间的围合程度,尤其是垂直里面的闭合状态,对空间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就包括了界面的开口、界面的开敞或界面的通透等几种内外联系的方式。 不论我们对空间本身的设计如何处理,空间的营造都不仅仅是基面范围内的一个孤立的作品。空间的存在需要依赖其周边的环境,与周围空间的环境植被、地理、水体、气候等自然因素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依赖当地的文化、政治、历史等人文环境。

属性上越是公共的空间就越是需要开敞性,充分的体现与周围环境的密切关系或是根本上融为一体。高明的空间设计,可以将周边的环境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将环境作为自己的背景或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大大地加强了自身空间的视觉深度和空间丰富性,既加强了空间的感染力,也弥补了自身的不足。

私密空间的设置也离不开内外的关系,只是这时的联系更加细致微妙罢了。我们会采用多种过渡形式来实现私密空间的内外环境联系和通透性。如:庭院、天井、花窗等形式。不能认为只要是私密的空间,就要尽量密闭或是完全密不透风。那就把空间设计变成了监狱设计了。我们的居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内外的关系,开口、界面的开敞都是这种观点的实际表现。只有与环境密切联系,且手法合理、装饰适度、开合得当的设计,才能够创造出宜人的空间。

7.7关于空间方向

朝向与光照、风向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古代,建筑朝向的确定,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它不仅要考虑气候日照和环境,还涉及政治文化方面的因素。中国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由这种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房屋朝南可以冬季背向朝阳,夏季迎风纳凉,所以中国之房屋基本以南向为主。不仅如此,在这个地理环境中产生的中国文化因此也具有“南面”的特征。

“南面”成为构成中国整体文化的一个因素。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中国文化具有方向性和空间感,是一种“南面文化”。历代帝王的统治权术被称为“南面之术”,《易经·说卦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孔子说:“雍,可使南面。”意思是说他的学生冉雍可以做大官。可见,南面就意味着官爵与权力的象征和尊严。所以,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及州府官员等升堂听政都是坐北朝南,因此,中国历代的都城、皇宫殿堂,州县官府衙署均是南向的,结果使建筑的朝向也拥有了文化的内涵。

界面的围、透的处理也和朝向的关系十分密切。凡是对着朝向好的一面,应当争取透,而对着朝向不好的一面则应当使之围。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尽管可以自由灵活地处理围和透的关系,但除少数园林建筑为求得良好的景观而四面透空外,绝大多数实用空间均取三面围、一面透的形式:即将朝南的一面大面积开窗,而使东、西、北三面处理成为实墙。处理围、透关系还应当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凡是面对着环境好的一面应当争取透,凡是对着环境不好的一面则应当使之围,把对着风景优美的一面处理得即开敞又通透,从而把大自然的景色引进室内。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借景手法,就是通过围、透关系的处理而获得的效果。凡是实的墙面,都因遮挡视线而产生阻塞感;凡是透空的部分都因视线可以穿透而吸引人的注意力。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围、透关系的处理,可以有意识地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某个确定的方向。

第八讲 空间的分隔

平面的划分对空间的影响:

1、平面的分割能够决定其上层建筑的结构,进而最根本的影响空间作品的总体造型;

2、与上层建筑的使用功能有着最为直接的对应关系,对各种设计要求和功能细则的实施也通常由平面部分做最基础的规划。

3、能够决定总体的空间属性和空间特质。决定或是直接构成了我们对空间构筑形态的寓意。

当然,平面划分的设计虽然是我们研究的起点,但并不是空间得以存在并获得“生命”的全部手段。实际上空间在形式上的变化和创新更多是由三维空间得以存在并获得“生命”的全部手段。实际上空间在形式上的变化和创新更多是由三维空间形体的转折、基面的融合变化、曲线和曲面的大胆应用等综合方式得以实现的。

一、空间的形式—几何形平面分隔

几何形是人们从自然界纷繁的图像元素中抽象出的最优美、最有效的形式。无论是古代的建筑或生活器物,在统一加工和实际使用效能的促使下,我们都在不断地追求着几何的造型,并渐渐形成了对几何形式的原始审美。

各种几何造型都可以被运用于空间的平面构成。其中,出现最多的应该是方形、圆形和三角形。方、圆和三角形是组成我们一切生存空间的基本元素,任何人造形象都可以被归纳为原初的几何形象。我们最初学习绘画时,便是以对几何体的理解和表现开始的,长期的专业训练后,我们养成了以几何体块来归纳理解事物形体的专业能力。 同时,方与圆在中国的城市空间中,有着更广博得含义。例如“天圆地方”的说法及其在建筑中的表现。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遵循天圆地方原则修建的。天坛是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栏板,都是单数,即阳数,以象征天,天坛祭天,为阳。地坛是方形,四面台阶各八级,都是偶数,即阴数,以象征地为阴。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个圆形水池,或者在两院之间修一个圆形的月亮门,这些都是天圆地方观念的具体体现。

矩形分隔

矩形是一种横平竖直的方式,它是人们最常用的空间限定和分割方式。矩形是优美的,人们对黄金矩形的好感已经持续了数百年。这种宽与长的比是(√5-1)/2(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设计与艺术领域。比如达芬奇的作品“维特鲁威人”符合黄金矩形。“蒙娜丽莎”的脸也符合黄金矩形,“最后的晚餐”同样也应用了该比例布局。

矩形的整体效果规整、统

一、协调。其最大的优势是与建筑的形制十分接近,可以很好的与建筑相融合。

以矩形为平面构成主体的空间作品中规中矩,虽然相对中庸、简单,但也方便易形。不论是施工、测量也都最为省力。不容易产生致命的疏漏和不可回避的缺陷,也十分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在不少场合,仅仅采用矩形的方式,就足以处理和应付所需要的艺术效果及使用功能。

矩形不仅规则有序,同时也可以具有多种变化。多个矩形的连接、组合、镶嵌、套叠、结合基面的抬高、沉降等手段,将会产生丰富的空间效果。

圆形分隔

圆形包括了圆形、椭圆、螺旋线、圆弧线等等,圆形同样是我们十分常用的一种空间定义方式。公平性和亲和力。它利于通行、聚集和其他各项活动,我们不难想到舞厅、体育场、溜冰场和众多庭院、会场、广场都是以圆形作为主要的平面划分形式。此外,不论你处在圆形场地的任何一个角度和位置,对于中心的活动和事件都能获得一样的视野和距离;如:罗马斗兽场、歌剧院、剧场、运动场的圆形结构。

圆形与中国的文化中以“圆满”为吉祥寓意的民俗文化有着形式上的契合。在西方,圆形会被作为更具生命力、象征着自然的形象符号。

圆形没有矩形、三角或者其他多边形那样的生硬转折,所以也较少有孤立的角落。圆形的空间,不死板、不张扬,惬意且有着较为温和的变化。

但是,圆形显然也有缺陷,它增加了施工难度和造价。结构上,圆形无法独立使用,应该与其他的形态结合使用。滥用圆形,会让空间失去应有的视觉对比,而适得其反。

圆形的运用可以采取多个圆形组合的方法。 (1)规则的组合:轴线、同心、环形;

(2)自由的组合:嵌套、重叠、相切、排列。

(3)与直线或矩形等其他图形结合的方式,主要有:圆角矩形;圆形加切线。 这些方法是对单独圆形的很好补充和拓展,它们大大地改变了圆形的局限和弱点,并使其形式更加多样和实用。圆形的组合运用是一种很好的折中手段。但是一旦多个圆形进行自由组合时,便会产生一些尖锐的角落。如何避免和弱化这些狭小和过于尖锐的角落空间,是我们在设计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椭圆:椭圆也属于圆形,较之于正圆,有了不少自由度和可变因素。椭圆的可能性是无限的,而正圆只有一个统一的半径,所以可能性也只有一个。

有时为了搭接和拼凑几个圆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既要符合美学原则又要达到实用的目的时(避免过多的锐角空间),往往会让设计师费尽心机或是最终放弃。而椭圆的变化就多了很多。在继承了圆形的特点和优势的同时,又增加了自己更为灵活多变的特点。有时被截断或拆解的椭圆形成为了自由度非常高的弧线,在绘制和施工时符合几何的原则,但是在视觉上则要灵活了许多。

当然,有了更多的变数,就使得对椭圆的控制有了很多的主观因素和需要取舍控制的地方,也就增加了设计上的难度和出错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的论述之外,还有弧线、扇形、半圆等也被看作是圆形系列。虽然他们有着各自的面貌,但是都具有活泼、动感、流动的共同视觉特点,也一样需要我们在处理时把握好总体的统一性,并能够合理的运用这类形式。

三角形分隔

我们在三角的运用中,最常用的角度是30、

45、60、90度。三角形的平面规划,可以让其空间形态充满变化和新奇的感受。人们面对的不再是横平竖直的四方形空间,所有的墙壁都有了角度上的不同,非常彻底的打破了我们常规分割的视觉效果。和圆形一样,三角形也是产生变化的源泉。

虽然三角形以及其所形成斜线和角度能够很明显的达到活化空间、增加空间动感、打破常规空间形式等效果。但是,与柔和流畅的圆形或曲线形式相比较,三角形更加张扬锐利,会产生一些躁动不稳定的因素,有时甚至是一些过于激烈的视觉效果,在不恰当的场所使用此种形式时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如医院,老年公寓。

所以对于三角形的运用,需要我们尽量的统一所使用角度,或者至少采用一种三角形作为主导,以求产生统一的空间结构或是平行线,弱化强烈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从而对于空间开发的整体性有较好的控制。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当以小于60度角的分割时。会出现难以利用的尖锐空间。这些空间,视觉上尖锐、危险,实际使用上,也窄小而难以进入或是难以施工,成为了此类空间造型中一个较为头痛的问题。锐角的使用,会使得维护变得困难,容易受损,视觉上不够稳定,而且浪费空间。

三角形这种分割方式往往不会被孤立的运用,与常规的矩形结合是常见手法,从而避免了和周围的环境结构反差过大。

二、自然有机形式的平面分隔

如果我们生活的室内外空间完全由几何线条切割产生,那么将是一件多么无趣的事情。不难看到很多有变化处理得空间形式中,采用了有机的自然曲线形式。这些自由曲线给空间带来了律动、轻松的气氛。

采用自然曲线作为平面规划的空间形式在设计案例中屡见不鲜,在室外空间的运用更为常见。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具有最为接近自然状态的形式。自然界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形态被人们视为极富生机和变化的原生态符号。中西方的各种居住形态中,都会对自然意趣有着极高的追求,并将空间的自然美感视为居住的最理想状态。庭院、建筑的周边空间、景观等等都在形式上适当的采用自由的曲线以达到上述目的。而这些曲线和自由形态的运用,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制约,但事实上却有着诸多的设计和美学规范。看似随意,却又处处充满了设计师的智慧。

然而空间设计中,一味的大面积、大比例的使用自由曲线和自然边缘有时也是一件有危险性的事情。如将建筑(构筑物)以纯自然曲线的手法表达,虽然耳目一新,却会让人难以控制和驾驭,尺度上难以把握,让人产生不安定和不稳定的躁动。对设计师的设计功力和魄力都是一个考验。即使是高迪的作品,有些也是引起较多争议的。

三、各种平面手法的综合应用 在上述的各种平面的划分分类下,最为合理和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在一个主要的形式元素主导下,采用不同形式综合运用的方法。没有任何一个成熟的作品是完全靠采用某个单一的平面形式来完成的。平面分割手法的综合应用,既能够合理的规划空间结构,也能在形式上得到最大的视觉美感,最大限度的实现预想的设计意图。于是产生了方、圆、三角、自由线、多边形、多图形的组合运用。

四、基面所具有的图形意义

不论是几何形还是自由线条的划分,我们常常会将其按照一个既定的图形(图案、形象)或是事先构想好的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去安排和规划我们的平面构图形式。

这种做法很不容易实现,但却十分有意义。正如前面对平面分隔的介绍中提到的,平面的形式极大的影响到了其空间的意义和属性,对基面形式(图形)的巧妙安排,往往要比在立面上的雕虫小技来的更加彻底,并从根本上确立起空间的意义。

图形的实现手段通常是采用抽象、几何化、符号化的简单图形。几何化、符号化的图形简练醒目,在传统建筑和手工艺上比较常见。抽象的图形往往比完全写实的图形具有更好的表现力和符号化功能。于是图案,成了我们在平面进行构思处理的桥梁。

但是,与其他手工艺品种出现的图案不同的是,并不是任何图案都适合平面构图的需要,并能够成功的表达。有些过于复杂和扭曲的图像是不适于作为基面表达手法的。于是,设计师只能在图形和意义之间寻妥协和平衡。有时,对基面的图形化处理,也可以在高差变化中实现。仍然是基面,却有了起伏的图示化效果。

可见,平面图案的实施难度要远远大于立面造型中的装饰或结构变化。后者受到的制约因素会少很多。而前者,由于人们活动和使用的要求,而存在面积、尺度、角度、工艺等诸多制约。不论建筑空间、室内空间还是环境景观空间,如果希望在基面形成一个有意义的图形,都将要作出很大的努力,有时甚至是很大的牺牲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特殊的空间限定

当空间限定作用的界面以打破常规的方式组合、围合时,就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或是在形式上突破了基面的束缚,而产生了新颖的空间形体构造。

1、垂直立面的非平面处理与其他变化

在前面的学习中,垂直立面都是以平面的方式出现的,因为平面的界面最为常见。但是出于各种装饰和丰富性的要求,垂直界面会在基面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突破性演进,打破了基面的约束,造成与基面不完全吻合的样式。对原有的平面垂直界面采用倾斜、弯曲、扭曲、附加、凸出、凹进等手法,大大地拓展了原有界面的语汇,实现了有限条件下的最大程度的变化和突破。

2、变体基本几何形、综合几何体

多个基本几何体重叠、组合而成的复杂形体是特殊空间限定的另一个方面。它们也同样打破了传统的基面和垂直立面加顶面的构成基准,将多个几何体嵌套组合,或在一个几何体的基础上变形、扭曲、附加、融合出多个几何元素,使之产生了基面、立面的各个界面的融合和参差变化。而造型和结构因为几何体的相互影响而变得复杂莫测,空间充满了理性与激情的碰撞。

当然,这样的形式变化一定是将功能性放在次要位置了,为了讲求效果,空间的利用效果是随之降低了很多。此类变体中直线仍然是主导因素,并占有相当比例,成为结构变化的基础。其产生和立足的重要理由是现代构筑科技、材料技术的巨大可能性。 其实,打破常规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空间分隔时只需要将一个立方体稍稍倾斜30度,便产生了一个富有变化和与众不同的空间了。但是,在变化的基础上,将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得当,同时让人们能够充分的体会设计师的用心和空间的独特魅力才是最困难的事情。我们需要把握总体的空间格局、比例、层次、统一于对比的关系。不可为一味追求空间的变化、动感,而将空间处理的杂乱无章,因为漫无目的的变化将失去空间最基本的审美和意义。

3、完全自由几何体 自由体空间,完全打破了我们常规思维中基面、立面和顶面的观念。它们强调视觉冲击,强调自由而不受限制的能力,强调空间的个性与标新立异。空间处于一种绝对的抽象状态,虽然有围合,也有出入口,但是各个界面的概念已经完全被弱化,界面间的相互连续、互换、错落、替代成为此类型空间的特征。与其说此时的空间是以建筑的形式出现,还不如将他们看作是雕塑或艺术平来得更为贴切。自由体空间结构、自由体建筑的审美标准也更多地倾向于雕塑。我们开始以纯艺术的标准来衡量它们。并以欣赏艺术品的眼光来审视它们。而空间,已经质变为只可意会的神秘去处了。

自由曲线、非规则线条成为空间结构的主要追求。从理念到建筑工艺上,都完全打破了我们传统对空间构造的观念。

空间的利用率往往已经不再成为考虑的问题。因为选择此类形态的空间通常会作为博物馆、展厅或剧场。那些变化流动跳跃的冗余空间,成为了烘托内部空间气氛的极佳元素。

所谓的完全自由形体,并不见得就是无法控制和没有原则的任意绘制,通常也会将所处理得空间形态提炼为可控的几何曲线。或是采取对称、渐变、节奏性变化等手法,达到对自由曲线的处理与控制。

六、空间界定与分隔的多样性和非确定性

非确定空间是否就是没有实际的界面围合,也没有墙壁,却有了房子?

这似乎不可思议,但人们在对空间的感知过程中,却不都是根据墙壁来认识空间的,而是通过一些“痕迹”或“线索”来限定或提示自己场域的存在。这些明确的空间暗示,使得我们所感知的空间或非空间的概念变得更加微妙而细致。实际的生活环境中,空间与非空间往往相互融合渗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割裂与对峙状态。

1、中心扩散式空间形式

中心扩散式空间即在较为单纯和平坦的环境中,一个小小的结构或雕塑就可以将周围的一定场域包容进来,从而产生出领域和空间效果。其影响力和实际空间作用由这个核心的质地、大小、工艺个材料等决定。这类空间也是由人的感知来确定此空间的大小,而不是由界面来限定空间大小的一个特例。

不论是一棵大树,还是一块巨石,或是一个精美的雕塑,在某种意义上说,至少是起到一定“立面”效果的物体,都能够对周围的场域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们在遇到危险或是在极度的寒冷或其他不利因素下,会本能的选择这样的空间。荒原上的巨石、沙漠中的绿洲、旷野里的一棵小树,都会让人产生相对的安全感。西方广场的方尖碑,就是此类形式的一个例子。

2、结构变化产生的空间

门廊、台阶、吊顶、地面高差、材质变化、结构转折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以上的这些手法,通过高差、结构的变化,将空间的边缘暗示出来,或是对边界产生行动上的障碍,或是通过人的“完型”能力,使得空间得以被复原出来。“完形”能力,实际上就是人们对同一属性物象的归类和诉求的本质。具有同一材质,同一高度,相互呼应的类似结构或对称结构,都能够使人将其归纳为一个完整的统一型。

3、灯光与色彩变化产生的空间

光线无非是强与弱、明与暗、冷与暖、面积的大与小邓变化的反映,这些变化对空间也有影响。首先,灯光是我们看清事物的必要条件,所以控制了灯光就可以控制人们去看什么,看多久。也可以控制人门不看什么,看不见什么。有了这样的操控能力,灯光就可以通过照亮和削弱的作用,限定出一定的范围,并使其具有一般意义空间的基本特征。 室内外对光线的依赖主要在夜间,灯光的作用和效力就更加明显了,不但可以将夜晚的室外空间照亮,并且可以营造丰富、与白天完全不同的空间效果。由光线处理中的色彩变化、强弱对比等暗示出的空间和领域效果比结构空间更具有强制力。

推荐第2篇:展示空间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

方案:兰博基尼车展

调研:2011年3月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大型车展是兰博基尼公司近段时间做过最大的一次车展活动,兰博基尼新款旗舰车型Aventador LP 700-4于日内瓦车展耀世登场。首批兰博基尼新款Aventador LP 700-4将于2011年夏末交付到客户手中。下次兰博基尼车展定于2012年5月12日—21日在青岛展出。

设计理念:兰博基尼公司一贯秉承将极致速度与时尚风格融为一体的品牌理念,它的标志是一头浑身充满了力气,正准备向对手发动猛烈攻击的犟牛。这代表一种野性,没有多少人可以拥有它,因为它昂贵到无可想象的地步。它高高在上,呼吸着天空稀薄的空气,吸引着地上景仰的目光。兰博基尼公司出国很多款经典的车型,其中蝙蝠款深受世界广大的车迷的追捧,让兰博基尼达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所以我们的设计理念就是以蝙蝠为主题野性+时尚+高贵

定位:此次车展将会展出兰博基尼的各款经典车型,其意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兰博基尼的发展史和向车迷传播兰博基尼公司的理念。展馆设计以蓝色为主,因为兰博基尼车型是以蓝色为主色调。

策划:本次展馆设计的功能分区大概分为:车展台 贵宾接待区 卫生间 多媒体放映区 演讲台 接待管理 展示区 过道 车模化妆间,本次车展的接待对象分为:车迷媒体工作者 社会知名人士。

展馆位置:上海

面积:800m²

展示内容:车型展示 兰博基尼公司发展历史〔用多媒体展示〕 兰博基尼公司理念〔多媒体播放〕

展位价格:60W

推荐第3篇:展示空间设计

展示设计

设计简介

展示设计以“展示具”为标的物的设计,更广泛的说,是以“说明”、“展示具”、“灯光”为间接的标

展示设计

的物,来烘托出“展示物”这个主角的一种设计。换句话说,展示设计的标的物具有配角的性格。展示设计从范围上可以大到博览会场、博物馆、美术馆,中到商场、卖场、临时庆典会场,小到橱窗及展示柜台(样品柜),不过都以具说服力的展示为主要概念。就展示设计所处理的内容而言,主要有展示物的规划、展示主题的发展、展示具、灯光、说明、标指示及附属空间(如大型展示空间就该包括典藏、消毒、厕所、茶水、休息等等空间)。

从某个角度看,展示设计是新兴行业,以往较大规模与较固定性的展示设计即归属于建筑设计,较小规模的展示设计就归属于室内设计,较临时性的展示设计就归属于美术工艺或室内设计。那么,是什么因素让“从大到博览会场”、博物馆、美术馆,中到商场、卖场、临时庆典会场,小到橱窗及展示柜台(样品柜)都会重新以“展示设计”这样的行业来理解呢?这是由于第一方面,可能是前述的以“展示”为主要概念;第二方面,可能是,短时间的博览会或工商展览会,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第三方面,可能是二次大战后“卖场或商场”的大规模化与精致化、专业化等等所致。

设计主题

所以,展示设计的展示内容规划,展示主题的发展往往就定位成告知性、贩卖性、庆典性、游艺娱乐

展示设计

性、教育性等等分位。展示设计所需要的能力有:推销物品或理念的调查与企划的能力、立体造形(审美、建材与构造)的能力、灯光与临时机电设备的知识、吸引人群安排人潮动线的能力等等。

简单的说,展示设计是一种“配合演出”的设计,展示设计在设计时要先了解“被展示的物件或概念”后,找出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将这“主题”以展示装置加以渲染、诠释,来完成这次设计。设计时,所设计的展示装置本身是否精彩并不是重点,反而是这展示具、展示装置完成后,“被展示的物件或概念”是否因此而精彩,才是重点 。

商业空间设计和会展设计是其中的分支。

设计分类

展示的分别繁多,不胜枚举。展示的类别不同,其设计要求也有所不同。从目的来区分,展示大致可以分

展示设计

为经济和人文两种。各种规模的商展、促销活动、交易会、订货会、新产品发布会等等都可视为经济类展示活动,其表现形式也许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还是确立企业形象,促成消费行为。

人文类展示包括科学馆、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其主要目的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科学知识,促进文化交流等。从时间上区分,展示可分,展示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或者临时和永久几种,由于展示的时间的不同,对展示环境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包括展示的材料、灵活性、折装形式等都要加以考虑。

从形式上区分,展示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展示,这里的“动态”与“静态”并不是指展示手法上的动态与静态,而是指展示区域。动态展示包括巡回展示、交流展示等,而静态展示多是固定地点的展示活动。从参展人群区分,展示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展示主要指相对某个都是某一领域中的单位或人士。横向展示则展示则适用范围较广,参展单位众多而且不局限在同一领域,例如世界博览会。从规模上区分,还可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展示。如果以一个单元展位9M2计算,巨型展位展示空间一般面积超过162M2之间。中型展示空间一般占据在1-3个展位,面积小于27M2

设计功能

展示行为在商业活动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展示较其他促销手段有着高效、直接

展示设计

的特点。展览在为企业提供巨大商机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不少资金。据英联邦展览联合会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展览为企业寻找客户的费用是一般渠道寻找客户所需费用的1/7。展示给商家提供了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提供信息交流和意见反馈较为直接,往往是很多新产品推向市场的前奏,在展览会中获取的信息往往对产品最终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另外,商业展示对于商家建立销售网络也起着重要作用。直接销售产品并不是商家参加展会的唯一目的,一次展览所面对的消费者是有限的,但展览会为产品寻找代理提供了机会,便于会展企业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营销体系。文艺类展示的功能不言而喻,博物馆、科学馆、艺术展馆、民俗馆等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传承文明、启迪智慧、展现现代科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同时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资源。

设计形式

1、标本与活体结合展示,比如上海科技馆生物万象展区的大型生态鱼缸中放置千姿百态的活体鱼群,倍受

展示设计

观众喜爱。

2、室内展示与露天展示结合,将某些展品放置在露天展示,可以使它们接近大自然,与观众的距离也缩短了,这种“回归自然”的形式新奇逼真,很适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3、动与静的结合,巧妙的运用幻灯,全息摄影,激光、录象、电影、多媒体等现代单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使静态展品得到拓展,造成生动活泼、气氛热烈的展示环境,具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4、实物与电子信息的结合,通过电子导览系统,寻找理想的参观路线,通过电脑问答机详细了解展示的知识内容,测试观看与参与相结合,更是满足了观众的自主性。

设计构思

如何建立展示剧情的框架是展示设计的关键,它决定着设计的走向。设计构思一定是基于某种主题所成,

展示设计

在基本功能设计的初期阶段,必须先了解讨论企业要传达给参观者什么信息,由此决定展示的大主题和风格,好的展示主题必须能直接表达展览内容,而且可以创造一种特殊的展览气氛,有效的吸引顾客达到宣传销售目的。

其次要划分出补充大主题的小主题,还有相关的各种项目,这些内容既要与服从整体风格,又要有其独特的构思,能够成为一个个精彩的局域点。这些精彩点与整体风格协调起来即成为展示剧情的杠架,就如同电影和戏剧中的剧情大概。由此出发考虑场地空间规划及造型结构的安排,开始基本设计。除了每个项目的展示意图外各小题间的关系也是讨论的重点,由小主题的关系所构成的联系和展示空间的格调也息息相关。

设计效果图

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控制、色彩配置以及各种组织策划,有计划、有目的、符合逻

展示设计

辑地将展示的内容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都计划传达的信息。

设计画法

展示效果图的概念是指利用立体空间的造型方法,进行展示设计的创意表达并作为一种交流媒介。

设计分类

整体效果图:是指在一张图纸上,能够把整个展区或展馆的环境、空间、色彩、道具、展品陈列及其具有的规模、区域关系、形态关系色彩关系等信息表达出来。局部效果图:指展示场馆的局部效果图展示。 轴侧效果图:又称为轴侧图,不是透视图,而是平行投影图。透视效果图:透视效果图注重的是空间造型的透视效果,所以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符合视觉习惯和透视规律的画法,同时也要熟悉和掌握绘制效果图的工具、材料、技法和程序。其方法有:一点透视画法、二点透视画法、三点透视画法。

流动设计

人物的流动

根据商场卖场的布局来说,顾客通道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顾客的合理流动,一般来说,通道设

展示设计

计有以下几种形式:

1、直线式又称格子式,是指所有的柜台设备在摆布时互成直角,构成曲径通道;

2、斜线式,这种通道的优点在于它能使顾客随意浏览,气氛活跃,易使顾客看到更多商品,增加更多购买机会;

3、自由滚动式,这种布局是根据商品和设备特点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组合,或独立、或聚合,没有固定或专设的布局形式,销售形式也不固定。

设计展品流动

有效利用展品本身的物理、化学等特性,进行运动,在运动中展示自身的特色,如汽车展示,突破静态放置,将汽车放置在公路上,举办车队竞赛,游行等。日产风神轿车进入中国市场时就举办“风神一升油城市拉力赛”,用一升油在不同城市不同地段比试最远行程,吸引了各地消费者和试驾司机的关注,将汽车可以行驶的特性发挥出来。

运用一些特殊的动态展架,使商品放在上面可以有规律的运动、旋转,还可以巧妙的运用灯光照明的变换效果使人产生静止物体动态化的效果,巧妙变化和闪烁或是辅以动态结构的字体,能产生动态的感觉;此外也可将无流动特性的展品中增加流动特征。

1、书籍的动态展示,书籍设计的陈列是开放式的,即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书籍展开的方式、局部放大的方式,旁加评点解说的方式,旋转书架的方式,再如服装店的橱窗展示,可以运动绚彩的灯光闪烁和流动照明使人产生一种模特在动的幻觉。

设计展具流动

通过自动装置使展品呈现运动状态,常见的运动展具有:

1、旋转台,台座装有电动机,大的旋转台可以放

展示设计

置汽车,小的可放置饰品珠宝、手机、电脑等,其好处在于观众可以全方位的观看展品,无论观众处于何位置观看机会都是均等的,这样可以提高展具的利用率和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

2、旋转架,旋转架主要是在纵面上转动的,其好处在于可以充分利用高层空间;

3、电动模型、人形、动物、机器和交通工具均可做成电动模型,使之按照展示的需要而运动,如穿越山洞的火车,跨越大桥的汽车,发射升空的火箭,林中吼叫的鸟兽等,以小见大,营造活跃的气氛,提高观者的观感和乐趣;

4、机器人服务员,通过机器人的转动、行走、说话,发出音乐等与观众进行交流,或为观众做些简单的服务等程序的设定,使展示更为生动和富有趣味性;

5、半景画和全景画,制造真实的空间感和事发状态,其做法是在实物后面绘制立体感强的画面或者利用高科技大屏幕投影等手段装上一个假远景,造成烈的空间层次感,使原来平淡的东西变的真实起来,如再配上电动模型,灯光和音响就会产生舞台效果,使观众感觉身临其境。

展示空间流动

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虚拟的空间流动,通过高新科技技术影象等手段形成一种空间上的变化,使空间成为一种流动的空间,使人感觉在里面穿梭,仿佛就在空间中漫游,二是现实的空间流动,比如整个展厅的旋转,广告宣传车的四处宣传,这些都使展品和观众更接近,更好的为产品做了宣传。

现代展示陈列应该丢掉以前的单一的展示产品的做法,应是个完整的人性化空间,它必须具备几个展示空间是:商品空间,如柜台、橱窗、货架、平台等;第二是服务空间;第三是顾客空间。在整个展示空间中调动一切可能配合的因素,在造型设计上尽量做到有特色,在色彩、照明、装饰手法上力求别出心裁,在布置方式上将展示陈列生活化和人性化、现场化,在参观方式上提倡观众动手操作体验,积极参加活动形成互动,还可以在展区内设立招待厅,休息室或赠送小礼品,发送宣传手册等灵活多样的服务,使整个展示空间和过程完整,使人感觉不是在看商品展出而是做为一种享受。

设计探讨

展示设计之店面布置是引导人群和提高自我品位的关键店面布置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商品特征,使顾客产生购买欲望,又便于他们挑选和购买。专卖商店的设计十分讲究,它需要线条简洁明快,不落俗套。在布置专卖商店店面时,要考虑多种相关因素,诸如空间的大小,种类的多少,商品的样式和功能,灯光的排列和亮度,通道的宽窄,收银台的位置和规模,电线的安装及政府有关建筑方面的规定等。

另外,店面的布置最好留有依季节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余地,使顾客不断产生新鲜和新奇的感觉,激发他们不断来消费的愿望。一般来说,专卖商店的格局只能延续3个月时间,每月变化已成为许多专卖店经营者的促销手段之一。

设计布局

专卖商店的空间格局复杂多样,各个经营者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一般是先确定大致的规

展示设计

划,例如营业员的空间、顾客的空间和商品空间各占多大比例,划分区域,尔后再进行更改,具体地陈列商品。

三个空间

专卖商店的种类多种多样,空间格局五花八门,似乎难以找出规律性的空间分割来。实际上,它不过是三个空间组合变化的结果,就像一个万花筒,虽然其变化无穷,但也不过是几片彩纸移动位置的结果。因此三个空间对于专卖商店的空间格局关系密切。

商品空间:指商品陈列的场所,有箱型、平台型、架型等多种选择。店员空间:指店员接待顾客和从事相关工作所需要的场所。有两处情况:一是与顾客空间混淆,一是与顾客空间相分离。顾客空间:指顾客参观、选择和购买商品的地方,根据商品不同,可分为商店外、商店内和内外结合等三种形态。

四种形态

依据商品数量、种类、销售方式等情况,可将三个空间有机组合,从而形成专卖商店空间格局的四种形态。 接触型商店:商品空间毗邻街道,顾客在街道上购买物品,店员在店内进行服务,通过商品空间将顾客与店员分离。封闭型商店:商品空间、顾客空间和店员空间全在店内,商品空间将顾客空间与店员空间隔开。封闭、环游型商店:三个空间皆在店内,顾客可以自由、漫游式地选择商品,实际上是开架销售。该种类型可以有一定的店员空间,也可没有特定的店员空间。接触、封闭、环游型商店:在封闭、环游型商店中加上接触型的商品空间,即顾客拥有店内和店外两种空间。这种类型也包括有店员空间和无店员空间两种形态。

展示设计之视觉冲击力是吸引人群的法宝 NO.1:构图图形的层次感

图形和元素之间的层次感,可以在干扰视觉的同时,突出自身所想体现的主题,这种表现方式往往是比较直接而且有效的方式。这种视觉干扰是在分散欣赏者多余视线的同时,更能注意到这一设计的主题上,为这种干扰方式所产生的图形是这个主题的辅助图形。

NO.2:构图的视觉线牵引

利用色彩或者元素来牵引欣赏者的视觉,让欣赏者随着设计师的的思维去思考和观看作品。现存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运用点、线、面来引导,以图形和元素出现的引导方式的作品比较少见。就像下面的这个图形,视觉的中心是中间的那一条白色的色块,及当中的文字,而在上下的张图片的交接处出现的那条蓝色的线段,就在牵引欣赏者的视觉移动到图形中的文字和其他的小的图形上。

NO.3:色彩诱导

图中的主体色块运用了红色和灰色,而图中大背景的白色块和红色行成了强烈的对比,灰色在平衡色彩的

展示设计

强烈对比的同时,也和红色起了一定的对比重用,而主题的文字上也用到了黑色和红色的对比。

NO.4:明暗诱导

利用由光感折射、光感捕捉、动态光感及明暗差异性的一些共性来衬托主题。 NO.5:瞬间捕捉

利用眼睛感官的瞬间接受、来捕捉视觉点。 展示设计 NO.6:抓突破点

突破图形图象本身的视觉平衡点来达到视觉要求

运用图片素材的本身来寻找设计的突破点,依据图形自身所产生的空间感,光感,等一些突出的地方,来加以利用,从而突出设计的主题。

NO.7:比例大小

依据事物本身的比例关系,在等比的关系上追求视觉上的平衡关系、突破事物本身的等比关系,进而推出自身的视觉重点以求突破。就如一些夸张漫画那样,一个大头小身子的人物形象,一种夸张的歪曲正常比例的方式,在不经意间往往能收来奇效。

NO.8:欣赏性

依据欣赏者的接受能力,及平常所说的感情,利用平时生活的一些元素,充分考虑欣赏者对图形的认可能力,以自然美及突破普通接受能力的残酷美来打动欣赏者的情感,以获得人们对图形的记忆。

NO.9:视觉幻象

利用视觉幻象得空间感来突出整体设计的视觉中心。 NO.10: 抽象的表现方式

运用色彩的对比突出主题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娱乐性,这样的作品容易让人有好感,而且比较不容易忘记。

展示设计之空间分割,让人们自己寻找乐趣

在展示设计中,往往利用板具或展示道具、某种建筑元素,对展示空间做出某种分隔,以便满足艺术上和展出上的需求。展示设计中空间分隔的目的和作用是:一是按内容和品种划分若干个展区;二是增加变化,避免单调乏味,避免一览无余;三是变换景观,增加层次感,可以引人入胜;四是组织和控制人流,做好不同空间的连接与过渡。概括的讲,空间分隔的元素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视线阻断的遮挡;二是通透的分隔;三是可视但不可通的隔断。

视觉阻断的遮挡是指利用实墙、板壁、展风或背板的高展柜等,作为空间分隔的元素,被分开的两边自成

展示设计

体系、相对独立,两边直接看不见,隔断不能被穿越,只有用曲径通道将这两部分联系起来。在大中型展览会或博物馆陈列中,这类的分隔是很常见的。

通透的分隔一般是用矮展台或独立式透明玻璃柜、各种罩(挂落)、花格墙、带门洞的隔墙等,来分划展示空间,被分隔的空间彼此视线通透,有的隔断观众还可以穿过,使观众感到空间富有层次感和变化,可以增强参观的兴致,引人入胜。在较小的展示空间中,采用这类通透的分隔,可以做到小中见大,隔而不堵。可视但不可通的隔断是指使用透明有机玻璃或钢化玻璃、金属沙网、镂空花墙等元素,将两隔展区(或展厅)分隔开来,从这个厅能看到那个厅的陈列及观众情况,但不能直接通达,各有单独的出入口和参观路线。例如大型展览会上相临的两隔展馆或展厅,虽然不能相互通达,但却有吸引观众的作用。

在超大空间的展示艺术设计中,通透的分隔段还有水体、楼梯踏步、坡道、草坪与花坛、桥梁、廊道、花架、树墙、休息区的板凳和地坪的高差铺装等。利用水池(含喷泉、瀑布)或水渠可以分隔展区或展馆;单跑和双跑楼梯、转梯、坡道可以作为两个展场的分界;草坪、草坛以及花架不仅可以分隔展区,又可以改善小气候,减轻观众的疲劳;各种桥梁、走道、架空过廊、休息区和板凳都可起分隔与联系空单的作用;地面高差以及不同的地面铺装方式,在视觉和心理上,都具有空间分隔的意义。

利用某种特定的空间分隔元素,将一个大的展示空间划分成若干展区、交通区、休息区和售货区,做到空间组合有序、科学合理,眉目清楚,让观众比较识别。方便观众参观,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展示设计师,必须熟知空间分隔的手段和措施,并且能拱熟练地掌握和恰当的运用,才能创造出另人神往的、富有魅力的展示空间环境。

设计标准

何为好的展示设计

作为工程的展示设计,其牢固性,安全性、时效性、经济性等质量标准,比较直观并有详实的数据可考,然而展示设计作为艺术,其标准的把握就没有那么简单,展示设计艺术形象的个别性、美感的主观性、艺术的独创性往往搞得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人们心灵是相通的,它们都不能违背人对艺术创造的普遍性规律,却也是真实的,其综合的评价标准还是能够找到的,现就其要点,概述如下:

完整性标准

整合而统一,是展示艺术的首要标准。形态统

一、色彩统

一、工艺统

一、格调统一。总之,好的设计在艺术形式的秩序方面,都是十分明确的。

创造性标准

任何艺术活动的终目的都在于创造。创造是新世纪的主要特征。展示设计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创意的新颖和艺术形象的独创性。

这个独特的形象给人以冲击、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刺激,令人过目不忘,发挥最有效的市场作为,实现最有效的形象传播。这种创造涉及到形式的定位、空间的想象、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奇特、色彩的处理、方式的新颖……

时代性标准

也可称为观念性标准。时代的观念浸润着展示艺术设计的每一个细胞。在当代,展示设计应体现如下几种观点: 新的综全观念、人本观念、时空观念、生态观念、系统观念、信息观念、高科技观念等。具体地讲,应注意下述五个方面的创新:

A、空间环境的开放性,通透流动性、可塑性和有机性。给人以自由,给人以亲切,让人可感、可知、可以自由进出入,参观和交流。

B、实现展品信息的经典性原则。严格落实少而精的要求。

C、实现固有色的\"交互混响\"的统合色彩效果,重视对无色彩系列的运用。

D、尽量采用新产品、新材料、新构造、新技术和新工艺。积极运用现代光电传输技术、现代屏幕映像技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技现实的成果。

E、重视对软体材料的自由曲线、自由曲面的运用,追求展示环境的有机化效果。

行业性标准

也可称之为功能性标准。主要是讲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问题。\"冶金\"业的展台设计与\"日化\"业的展台设计不可能是一样的。

文化性标准

设计要有突显的风格和品味,其中地域和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应当有自然而然的表现。体现出历史继承下发展的有根的特征。

环境性标准

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是任何一个美的客观存在都是在特定环境中实现的,好的设计必然是在充分研究\"街坊四邻\"、四周环境后的产物,必须与环境在形式上达到\"相得益彰\":其次是任何一个好的设计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都得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要求。

总之,好的展示设计应当是坚持了内容与形式的统

一、整体与局部的统

一、科学与艺术的统

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的设计。

注意事项

(1)有关展台的规定。高度限制:展览会对展架及展品都有限制规定,尤其对双层展台、楼梯、展台顶部向外延伸的结构等限制更严,限高往往不是禁止超高,如果办理有关手续并达到技术标准,有可能获准超高建展台、布置展品。开面限制:很多展览会禁止全封闭展台,如果展台封闭,展览会就失去展示作用,参观者就会有抱怨,但是展出者需要封闭办公室、谈判室、仓库等,因此,协调的办法一般是规定一定比例的面积朝外敞开。这个比例一般是70%,允许30%以下的面积封闭。

(2)有关展览用具的规定。展架展具材料的限制:在很多国家,展览会规定必须使用经防火处理的材料,限制使用塑料,限制危险化学品。电器的规定:绝大部分国家的展览会对电器都有严格的规定,所用电器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当地规定和要求。

(3)有关人流的规定。走道限制:主要是对走道宽度的规定和限制,为保证人流的畅通,展览会规定走道宽度,禁止展出者的展台、道具、作品占用走道;电视、零售商品往往造成堵塞,因此也有相应的要求,比如电视不得面向走道,柜台必须离走道一定距离等。

(4)有关消防的规定。消防环境的规定:如果是大面积的展台,必须按展馆面积和预计的观众人数按比例设紧急通道或出口并设标志。消防器材的规定:必须配备消防器材。人员的规定:有些展览会要求展台指定消防负责人,并要求全体展台人员知道消防规定和紧急出口等。

(5)有关展品的规定和限制。主要是对异常展品包括超高、超重展品的规定。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一般都可以解决。比如限高,只要展馆高度足够,就可以与展馆商量解决;超重展品可以使用地托,分散单位负荷。比较常见、难解决的问题是展馆卸货大门的尺寸,这是自然限制。超高超重展品一般需要先于其他展出者的展品进馆。如果遇有任何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尽早与展览会组织者或展馆所有者商量。这类展品对展览会通常有宣传价值,因此,组织者会愿意积极协助。有些展览会考虑安全,会限制操作机器。对于武器,一般都有专门的规定,且手续都很麻烦。

(6)有关环境的规定。音量限制:背景音乐由展览会组织者安排,展出者的声像设备的音量必须控制在不影响周围展出者的范围内。色彩限制:若展览会组织者想取得协调效果,往往会提出色彩要求。要求展出者使用某种基本色调或标题色调。展览会还可能会提出标题字型、大小,这方面的规定大多比较宽松。展出者只要遵守规定,并不干扰周围展台(比如噪音太大),展出者一般可以任意设计展台形状、摆置展品、使用颜色。

(7)有关劳工的规定。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规定,展场劳工必须是工会注册工人。不允许展出者自己动手。比如在美国纽约,如果展出者拿起锤子想钉根钉子,当地工人就会夺下锤子阻止你干活。美国人剥夺你的“劳动权”,听起来很荒唐,但是却是事实,还必须遵守。

(8)有关手续的规定。展览会大多要求展出者将设计送审,并要求展出者施工前办理手续。

推荐第4篇:游戏空间设计

游戏空间设计

设计的魅力就是在原有建筑的各种限制下做出最理想的方案,既要强调科学的严谨性,同时还要兼顾艺术的灵活性。凡是有特色的,富有创造性的室内设计往往是将自己独特的想象和美学语言融合于实际中,形成人与装饰可以对话的意境。

有人说:选择什么样的设计就是在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那么如今这步伐匆忙,人口密集、生存压力巨大的都市中,为何不选择轻松写意的室内设计呢?这不是一个任人悠游的时代,所以需要一颗“游戏”人生的活泼心灵,将居室变成乐园,让自已有一处尽情释放压力的地方!

光线

在室内空间中,光线也是很重要的,空间需要通过光来表现,光能改变空间的个性,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空间的存在形式。声光色彩带给人们的愉悦,从来是不可分割的视听享受。

1、天籁之声:格子式落地长窗立在紧邻的两面墙上,任阳光自由洒落。晨昏午后,日升日落之际,居室内也会有不同的光影交织。清晨,被晨曦唤醒;傍晚,与落日同归,轻松地放任自己,持一杯卡布其诺,静静地倾听日光月影的诉说,领悟生命,领悟禅机。

2、简约之风:将整面墙作为窗户是一个大胆的游戏,在如今简约为游戏规则的时代,这一设计还可以让阳光毫无保留,随心所欲地挥洒于室内各个角落。今天喜欢幽暗一些么?可将窗户用轻纱遮掩,快快乐乐地做一名阳光游子。

照明

现代灯具不断地进行换代性发展,设计中游戏感的体现应该与现代照明技术的运用相结合,才能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获得新的生命。采用现代工艺生产的特质灯具,不仅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还可以起到改变空间尺度,扩大空间层次的作用。

3、无处不在:为使家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能有恰当的照明条件,必须在设计时就考虑各种可能性。为避免千篇1律,请不要顾虑太多的规则。照明灯一定要固定在头顶上么?不一定,所以它可以在地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照亮你的生活。

4、庭院深深:一般来说,居室里的灯光有两种功能,实用性和装饰性。这一案例的灯光设计无疑是装饰性大于实用性的。前方那盏造型优雅的落地灯,引领着我们的视线,穿过一重重的神色木门,虽在楼房中,却有庭院深深的错觉。

5、天上人间:灯,不全是用来照亮的,很多时候,是为了烘托气氛。幽幽的蓝光,让一颗浮躁的心不由自主的沉静下来,这里不需要张告“请勿喧哗”的牌子,人们自会轻声细语,因为没有人可以忍心破坏这种雅到极致的幽静。

Material材质

1.山的呼唤:进来颇为流行以岩石为墙,可能是看厌了办公室雪白墙壁的一种心理反差吧。岩石墙所表现出来的硬朗、粗犷下蕴含着自然纯朴的美、与长毛地毯搭配起来就更像“山间猎人小屋”了,墙前的摆设一定要少而精。

2.铁的记忆:金属材质以其造型变化多样、风格冷洌前卫的独特魅力,在家居中的应用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简简单单的两张高脚圆凳,餐桌省略成了搁架,酷酷的、帅帅的感觉就这么无遮无挡地迎面而来。

3.纸的温柔:在壁面材质中壁纸较之墙漆显得丰富和温暖了许多。特别是在冬日的居室里有说不出的温柔和亲切。同色系的墙纸一边是简单的直线条,一边描绘着亭台楼阁,看上去极不相同,却又协调一致;茶几上那朵明艳的绢花带给人无限遐。

Structure结构 就像一个优秀的游戏软件必需有一个良好的框架一样,室内设计的空间组合形式,也就是结构,应该打破一般空间环境关系的陈规,创造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这取决于建筑设计的基本条件和新结构的采用。

1.断与连:打通隔壁,使整个空间合而为一。让人一眼望去,感觉空灵通透。因为空,便忍不住想多瞧两眼,这一细看,才发觉原来应有尽有,大如沙发、长几,小如相框、烛台,其实尽在眼底。 2.开与和:如果床的四周没有那些灰色帷帘,这实在是中规中矩,毫无悬念的一间卧室。但一被帘幕围住,空间便由此多了几分开合的乐趣,像一座舞台,只要大幕没有拉开,你就不知道戏会怎么演。

3.藏与漏:一圈轻烟似的的薄纱笼起一间小小的咖啡“屋”,约

一、二好友围桌谈心,或者独自一人凭窗远眺,在如梦似幻的境界中自有赏心乐事不断涌现。同样是利用帷幕来划分空间,却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Distribution布局

室内设计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处理空间布局。居室不仅仅是为了看而设计,更重要的还在于应用,换句话说:就是看上去舒服用起来便当。因此在设计时不必过多玩弄技巧,而是要设法通过布局使居室变得更加休闲、宽敞与舒适。

4.方正有序:这是为喜欢遵守游戏的玩家提供的方案。用沙发、座椅圈出来的方形会客区域看似普普通通,实际上却最为经典,小聚或是畅谈都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这份心情。紧靠观景窗的长桌和书柜形成相对私密的空间。

5.制衡为美:在着手进行空间规划时,必须时刻把握好平衡。因为人类的一切自身活动都在努力追求一种平衡。空间的布局,更需要讲究平衡的原则。横与竖的排列;黑、红、白的色彩对比,是在另类的平衡中寻求美感。 6.亦真亦幻:小空间布局时通常采用的手法。晶莹剔透的落地玻璃让目光可以无遮挡地投射过去,两面夹成直角的镜墙成功地将空间放大了数倍,迷离的延伸开去,让人置身其中,难辨真假;把多宝架当做门来处理的方法就更为独特。

Details细节

变换空间的法宝:空间是居室的最大财富,室内装潢与设计就是要尽量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加空间容量,细节的应用当然也包括在内。在墙上安一组带镜子的壁灯,既有装饰效果又能起到延展空间的作用;或者干脆把酒柜做到墙壁里面去来节省空间,也是不错的一个办法。

化腐朽为神奇:一个普普通通的大门,经过巧心思的装饰之后,立刻变得风情万种、神秘而浪漫。再常见不过的搁板,因为那条波纹和可做调节高度用的凹槽而一下子变得与众不同。这种变化都是由细节造成的。多用店心思,你会发现原来游戏还可以这样玩法。

1.本来过于直白的大门加上条纹装饰之后感觉浪漫了许多。2.搁板的白色横波纹与墙上大波浪相互呼应。

3.方的、圆的每面小镜子都在尽到扩展空间的职责。4.让人迷惑不解的壁灯,却原来是一个藏酒柜。

好比一个大型网络游戏,吸引你的可能不是庞大的游戏结构,艰难的冒险任务,容易上手的操作系统等等主要因素,而只是人物的某个攻击动作这样小小的细节,让你为之心动。细节是设计中的灵光显现。一个好设计的决定性因素,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好的设计绝对离不开若干个精致的细节。

Pattern图案

1.大胆的想象:想象力是如同诗歌一样的艺术表达方式,但决不是对现实的扭曲。想象力应该能够体现出个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看法以及掌控的程度。设计中的想象力来源与空间的组合,来源于个人的知识与修养。

2.黑白的对话:没有其它颜色,只有黑与白如此鲜明地对照着,在这个空间中用不同的造型和图案诉说着看似冷静,实则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思辨的热情;墙上的圆点是一种轻俏的顽皮,圆形灯和水滴状花瓶在前卫中透漏出来温柔。 3.造型与色彩:在黑与白的静谧世界中,两色彩妆跃然而出,将原始的方与圆巧妙融进家居设计,恰如一位美女,媚而不妖、艳而不俗,于平淡处见巧思,于无华处见丰姿,亦动亦静,亦庄亦谐,尽县主人风范。

Furniture家具

室内家具必须与结构、布局、装饰等因素和谐统一,方能产生良好效果。家具的式样也不再追求凝重、庄严、气派,那些东西太过严肃了;线条简洁、明快、使用方便的组合体,才能打造出一个轻轻松松、趣味盎然的家居环境。

在室内设计中,家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空间的划分是以家具的合理布置来达到功能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感觉舒适的目的,它是现代室内设计的有机构成部分。家具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家具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是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功能为基础。

何妨留白:以增加家具来填补室内空白,实在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样样都有,满满当当的家具摆设并不能增加美感。何不留一点空白,多给自己和家人一些想象空间呢?

游戏式家具:这是居家装饰的革命性理念。它可以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快乐玩耍。这样一种崭新的家居装饰潮流,激发无限的乐趣。孩子们藉由这些家具使智能得到完整发展。其实何止是孩子,那些可以随意组合,像积木一样的领储物柜,那些造型独特甚至古怪的小家具,同样深深吸引着我们。

1. 一件家具在改变组合的同时满足了人们追求变化和参与设计的愿望。 2. 塑料材质加上拙朴的外形像极了儿时的胶泥玩具。

3. 像积木一样可以随意组合的储物柜,让人重拾童年乐趣。 4. 是地毯还是座椅?多功能产品让你尽享低姿起居的妙处。 5. 貌似头盔的椅子。 6. 雷达椅和配套的小桌。

7. 吊椅可以满足孩子们摇来摇去的感官需求,刺激平衡神经,帮助他们掌握协调性。

Articles物品

物品之于设计,就仿佛打电玩时的游戏手柄,从游戏的好玩程度来讲,它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让你参与到游戏中不可或缺的媒介。能否成为游戏高手,要看你操控手柄的熟练度;而能否得心应手地让居室充满愉悦的游戏快感,则在于你对物品的取舍运用。

宁少勿多:家居物品的涵盖面非常广,从五金配件、装饰摆设到洗护用具都可以算在内,如何选择,请记住著名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曾经提出过的一句经典设计名言“少即多(le is more)”。这种极简主义设计曾经风靡一时,是西方后现代设计的里程碑,直至今日依然散发着无限魅力。

1. 造型稚趣可爱的喷壶。

2. 简洁实用的雨伞架。 3. 别具一格的地灯。

4. 为孩子们席地而坐时提供呵护的坐垫。 5. 精美的门档。

6. 可拆分与组合的酒瓶架。 7. 色彩艳丽的餐具收纳盘。

推荐第5篇:办公空间设计

办公空间设计

调研报告书

专业名称 :环境艺术设计

班级学号 : 学生姓名 :吴云雷

设计课题 :《建筑师居家办公空间设计》

完成日期: 2011-6-6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二O一一年六月

一 导言

调研时间: 2011年6月1日-2011年6月6日

调研地点: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

调研方法:上网、文字资料

考察内容:市场调查

调研目的:深入了解办公空间的形式,为以后自己的设计之路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查找资料得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瑞典最先有人强调个人空间的办公环境,设计出了每个人“U”型的办公空间。八十年代初期,美国各大公司正时兴建造大开间的集体办公区,这样的办公室环境招示着一种思想:人人平等.张扬个性.和微软“尊重个人创造力”的形象相得益彰。

办公空间设计的首要目标:以人为本。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最大目标就是要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舒适、方便、卫生、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办公空间的可以分为具有行政性(各级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各类经济企业的办公楼),专业性(各类设计机构、科研部门、商业、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办公楼),综合性(指同时具有商场、金融、餐饮、娱乐、公寓及办公室综合功能设施的办公楼)。

但是在近20年间,除了办公家具和设备改进之外,无论从空间的形态、构成以及功能几乎没有本质的改变。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IT技术运用越来越普及,人性化企业管理模式的推进,“亚健康”概念的提出等等,使得人们重新来关注办公空间(一般被认为是最佳模式的开放式的空间),并以人性化为切入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和实践。

调研开始找到许多关于办公室设计的大量资源,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办公室设计方案,并没有找到的就是那种单纯的能够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设计者的办公室设计。从对工作区,休息室的最初印象到会议室的吸引人之处或者是设计工作室本身的功能性和豪华性。设计师工作室在风格上功能和特点上能够是十分独特的,这种空间设计上的独特之处也是随着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员工对于设计公司的要求是来自于工作区和休息区。所以一家设计公司对他们的员工能给予的就是创造一切可能激发设计人员创造出最后的作品。

在我国,传统的办公环境是每个人一桌一灯,一大排日光灯,象工厂一样。八十年代后,机关单位的办公台加大班椅,成为一种呆板的符号化特色。从20世纪80年代初办公空间开始引进港台模式,逐步从封闭的小办公空间到大空间形式的转变,这不仅仅是一种空间形式的转化,更为体现企业文化,改变工作作风,对提升工作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是在近20年间,除了办公家具和设备改进之外,无论从空间的形态、构成以及功能几乎没有本质的改变。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IT技术运用越来越普及,人性化企业管理模式的推进,“亚健康”概念的提出等等,使得人们重新来关注办公空间(一般被认为是最佳模式的开放式的空间),并以人性化为切入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和实践。

当今社会,随着商业环境的不变化,客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近乎残酷的大环境下,公司所面临的难题是怎样不断地创新并保持有里的竞争优势,再有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类型的变化。工作空间的设计得当与否取决于设计本身能否体现出公司的商业特性,而成功的设计则必须能为公司的商业行为带来经济效应。

根据市场内办公空间展开调查之后得知了以下的实践理论知识和看法:

室内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经验

室内空间设计的就范围十分广泛小到小型住宅、小型办公区及大型的办公区,复杂的商业空间和公共建筑设施。空间与人发生联系就产生了“环境”人们生活、工作于这个环境。办公空间设计就是针对人们的工作方式进行符合这种工作方式的工作场所的空间的有效使用和其功能的完善,就是办公空间的意义,也是一项复杂的任务。空间设计指的是对整个空间规划、布置的过程。从设计者接到设计任务开始到我们绘制气泡图和平面图,这个过程称为宇设过程。在这一设计过程中,还必须最一些必要的工作,即资料搜集、调查、分析和解释等。

⒈ 充分利用空间。室内空间设计是多建筑原有的基础结构以上围合面所形成的内部空间进行的再创造,使其更加符合人们在是内空间中进行各种活动的要求,满足人们的物质及精神方面的不同需求。

⒉ 虽然建筑本身形成的原始内部空间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建筑的特征,但仍有一些空间无论在功能使用方面还是在空间造型的艺术处理方面都不尽如意,存在着这样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空间的利用方面进行再创造,比较典型的就是对大空间的充分利用。空间的充分利用,有使用功能的需求,也有精神功能的需求上的需要。

⒊ 原结构形式的利用。建筑空间是人们通过物质材料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室内空间造型起则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利用、驾驭剪除的原结构形式,使之更充分地融入办公空间,是我们在设计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4.空间的弹性作用。不同类型的空间均有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特征。但是有的空间就四用功能来讲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也就是说对空间的利用学要掌握一定的邻国多变性,以满足人们对空间各种各样的使用要求,这也就是对空间的弹性利用。(1)活动隔断;空间可分可合,割断可高可矮,可以半通透。(2)活

动顶棚;可以升降和平移,可以将顶棚移动开变成露天的后半露天的形式空间。

(3)活动地面;通过地面的升降。

案例一韩松作品:工作天堂

CONATUS及小猪斑纳服装公司深圳办公室

推荐第6篇:空间设计教案

空间设计教案

第一章:空间的概念和意义

受到哲学和美学的影响,“空间”一词作为相对独立而又具有明确含义的专业术语,于19世界末在德国建筑领域被提出。20世纪中叶,人和空间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核心的专业设计主题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并被提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设计者们开始从文化与审美的角度研究居住与生存空间,将空间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一、空间是什么

当我们将空间一词拆解为“空”与“间”两个单字来分析时,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

(1)“空”的解释

“空”:即虚,广大、无际之意。《文选·左思·》:“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李善注解:“空,廓也。”

纯粹的“空”的概念是:“空”是一种不以我们的意识和认知程度而改变的客观存在;是万物纯爱的基础之一,是一个没有限定,没有边际,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在空间一词中,我们可以将“空”理解为一个定语,明确了我们的三维概念。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属性,是一种存在的实质,一种虚无的实质。 (2)“间”的解释

“间”:指房间之意。相比之下这个词要容易理解得多,它是一个有限定的概念。通常是被若干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墙、屋顶、篱笆、隔断、植物等)围合出的一部分体积,这样就使得我们在对无限三维体量的感知过程中,有了可以参照和鉴别界限的参照物。于是,空间也就从一个我们存在其中却又对其无法捉摸的虚无,变成了可见的实际体块了。“间”成为了我们感知具体空间的一个最根本因素。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关于“开间”的概念。众所周知,中国的古建筑多半为木结构,而木结构建筑由于其材料的特征而通常采用梁架形式。梁架及建筑重量的主要受力结构是柱子。而需要获得一个稳固的可用空间,至少需要4根柱子的支撑。4根柱子之内便称之为一“间”,建筑即由若干的“间”所构成。由于材料的特性与极限,使梁架的跨度和两个柱子间的距离有较为一致的尺度,所以,开间越多,房屋的形制就越大,规格等级自然也就越高,一般9个开间的等级最高。在北京的故宫太和殿出现了11个开间的特例。这虽然不能作为我们研究空间问题的理论依据,“开间”与“间”的概念也存在不少区别,但是却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对空间概念的解释。

事实上,但我们面对一个大到漫无边际以至超乎我们感知能力的空间,又没有任何提示范围的构造时,“空间”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审视茫茫大海、沙漠、荒原时,我们的眼睛几乎无法聚焦停留在一个可以固定的参照物体上,也就很难用“间”这个概念去衡量所面对的空间了。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对距离、尺度、范围的认知往往是错误的。明明看起来很近的距离,实际上确非常遥远。

所以,边际或边界成为“空间”的最基本要求。“间”虽然也具有较为抽象的三维概念,但是比“空”所制定的概念要小很多,也具体很多。 (3)“空间”一词之意

空间:空间在哲学上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两种最基本形式。 在物质的时空概念中,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而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空间和时间,也没有不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物质。空间和时间也是互相联系的。现代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相对论,证明空间和时间同运动着的物质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4)广义与侠义的空间概念

空间是一个三维的概念,至少在被感知的过程中在人的头脑里会生这样立体印象。空间也并不一定是有墙的屋子,这是片面的。在这样的概念下,也就没有什么空间设计可谈了。事实上,空间是通过特定的参照物,勾勒、划分、限定出一定的区域,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场”或“域”的感受,并成为我们可以感知的空间。

二、对空间的感知

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和认识,最主要是依赖我们各个感官中的视觉,空间产生必备的要素有形体、光线、色彩、质感等等。而这些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正是通过我们的观看,空间才能够通过其各个要素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空间的印象,并让我们获得不同的空间体验。

在具体对空间的感知中,我们也逐渐地意识到了一些空间和深度的视觉现象及规律。这些现象与规律的理论,让我们在对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依据和设计手段。其中西方的格式塔心理学对视觉认知的成果是最为人们所认可的一种相关理论,对于空间设计和空间感知的研究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1)图形与背景

背景具有模糊绵延的后退感;图形通常是由轮廓界限分割、勾勒而成,给人以清晰、紧凑的闭合感;

在群体的组合中,距离近、密度高的图形往往易于成为主体;

小图形比大图形更容易成为主体,内部封闭的比外部敞开的容易成为主体形; 对称形或成对的平行线容易成为主体形,并能给人以均衡的稳定感。 (2)参照框架

垂直与水平、直角 (3)深度感知

投影在视网膜上的图像,首先给了我们关于所视物体的上下、左右的二维形象信息。我们再通过此图像获得具有立体感的三维空间的立体知觉。

(4)其他感官的感受

在对空间的感知时,虽然我们的各个感官中世界接受的信息占了绝大部分,但是听觉、嗅觉、触觉等,也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对空间的印象。

(5)空间认知时的不确定性

相同的空间,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于是,空间的存在及实际状态与我们真实的感受往往并不完全一致。

三、视错觉

视错觉问题依然属于人们对物象的认知,但是已经不再是一种常规的认知范畴了,而是一种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是我们在对外界空间事物进行判断时出现的自己不知道的错误。

第二章:空间设计课程与学习

空间设计是十分基础的设计概念,也是一个我们在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较有决定意义的科目之一。

凡是与立体结构有关的专业都会将空间的处理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 (1)空间的思维与空间的敏感性:摄影与三维动画。 (2)空间的调整和控制:室内与会展。 (3)空间的创造和预见能力:景观、建筑。

一、空间设计是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空间设计便是在诸多可能性中的选择和取舍,并在此基础上对空间的光线、色彩、装饰、材质等空间要素进行细致研究和处理。

二、空间设计的学习方法 (1)基础训练与练习

根据平面、立面、侧面,生成透视图的互换练习;

单一平面图形的多个立体形象创建练习;

由立体图形到平面、立面图形的方向还原练习; 空间氛围练习、空间配色练习; 空间光线控制与创意练习。

(2)采用多样的练习与制作手法

空间的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实践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丰富的。

手绘表现、空间实物模型、空间虚拟模型创建。

(3)调研与观察

第三章、关于空间的发展与演变

人类根据生存经验和习惯模式所逐渐固定下的思维,会渐渐形成我们较为恒定的审美取向,并会不断的延续和演进。这其中既有各个地区和民族所共识的,也有地域间的微妙差异,从而产生了既统一又有丰富变化的形式审美与艺术源流。我们的设计同样也不可能割裂与历史及传统的关系而孤立存在。完全臆造的作品,哪怕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习作都会让我们进入一个危险的主观世界。

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关于空间的产生与形成、发展与成熟、流变与整合的意义。发现各种不同类别和形态的空间说承载、积淀下来的精神和哲学内涵,以及它们对我们空间设计的作用和影响。

一、早起原始空间

人类由原始的穴居行为而产生了对空间遮蔽及安全的理解。对洞穴,我们的首要反映是隐秘、躲避。历史是我们在现代设计中惟一可靠和永恒的灵感来源。人类审美的形成和改变向来与历史和传统紧密联系着,这也许就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原因。

早期原始建筑其封闭、围合的方式逐渐由采用天然洞穴的被动方式发展为原始的构筑形式:棚架、垒筑、搭建等多种建筑形式开始形成。随之,不同功能性的空间也开始逐渐出现,各种穴、室、间、厅、场、院、台等空间和建筑的原始意义也逐渐得到了确立,并将各种空间赋予了较为明确的空间性质。

随着原始空间对各种空间有了更加明确清晰的限定和规范,居住文化也逐渐完善并得以建立,成了影响我们今天对空间认识的潜在意识。

二、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现存的建筑物遗址主要是神殿、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其中尤以神殿为一个城邦的重要活动中心,它也最能代表那一时期建筑的风貌。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宗教,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最漂亮的都非希腊神殿莫属。

古希腊人认为,神也是人,只是神比普通人更完美,他们认为供给神居住的地方也不过比普通人更加高级的住宅。所以,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

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

(1)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有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光影的变化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特色。

(2)柱式的定型。共有4种柱式:1)多立克柱式;2)爱奥尼亚柱式;4)科林斯式柱式;4)女郎雕像柱式。这4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与前面的柱式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4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建筑的双面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4)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机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5)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三、古罗马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层、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2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日渐衰落。15世纪后,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古罗马建筑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四、巴洛克式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形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采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产生影响,曾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度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五、哥特式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负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做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而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六、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结构;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形体;在建筑艺术吸取视觉艺术的性成果。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顶屋,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七、后现代主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了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呼声,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的比较广泛。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结合。

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已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对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历史的重新关注。

八、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破碎的想法和非线性的过程,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设计原理上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些结构与大厦封套。 解构主义神深受其他20世纪运动的影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相互作用,表现主义,立体派,简约主义及当代艺术。解构主义的全面尝试,就是让建筑学远离那些我们说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缚规范,譬如“形式跟随功能”,“形式的纯度”,“材料的真我”和“结构的表达”。

九、高技派

高技派,亦称“重技派”。这一流派形成于上世纪中叶。当时,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建造超高层的大楼,混泥土结构已无法达到要求,于是开始使用钢结构,为减轻载荷,又大量采用玻璃,这样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形成并开始流行。到20世纪70年代把航天技术上的一些材料和技术参合在建筑技术中,用金属结构、铝材、玻璃等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种新的建筑结构元素和视觉元素,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建筑设计语言,因其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高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曝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演变,极大的影响到了艺术的其他门类,同时它自己也受到了多种艺术的影响,建筑总是在风格和态度上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态。政治上一个沉闷的历史时期后,就会爆发出“复兴”的艺术冲动。而长时间的经济萧条之后,就会产生对那些装饰和通俗文化的喜好。这些艺术和建筑的形态,从产生到演变,直至如同生命的形式那样,出生、成长、辉煌、老去。

空间的研究也离不开对这些历史因素的解读。在对历史的研究中,空间不仅找到了归宿,也找到了新生力量。那些曾经辉煌的经典,不会在艺术的河流中彻底消融,而是汇聚成那五色彩虹里的一缕阳光。

十、西方空间发展的历程

西方的公共空间是以公共生活为基点产生的。

从古希腊开始,公共生活就成为一种生活的主流,从此开始了对空间精神意义的探索。空间神性,在古希腊空间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西方的基本空间原型就是长方形的神庙形式。

到了古罗马时期的巴西利卡,这种原型正式确立为西方空间的基本型。到哥特时期,基本形的平面也没有

发生大幅度改变,而是向着高度的方向发展。建筑空间的意义开始从纯粹平面转为有了高度的空间变化,空间开始从二维向三维发展,真正的空间意向出现了。神性与人性开始分离。随着技术的进步,空间跨度加大,彻底解放被支撑柱束缚的空间,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建筑空间成为立体的宏大体量。

19世纪,西方经过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建筑空间开始向大跨度和高层发展。建筑空间在巴西利卡原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各种变化的组合,主空间和伺服空间相结合,形成了多层次空间。布局也从过去的绝对对称向不对称的均质方向发展。

十一、中国空间发展的历程

中国空间走了一条与西方建筑空间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国建筑是以“礼”作为出发点建立空间的秩序和形式的。

自从周朝建立礼乐制度之后,中国建筑的空间就爱是出现了等级分明的建筑形制。中国人对建筑空间的认识从来都是建立的平面发展的集群建筑之上的。而单体建筑空间没有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除了个别因为礼制关系而出现的祭祀建筑。 在中国建筑中,非常注重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空间的节奏和群体的完整性。在空间形式上,则以“门”、“堂”、“廊”构成了建筑的格局关系,与自然外景与室内空间的和谐对话。

在中国建筑中,注重人的直觉经验,从眼睛到身体的直接反映都体现在了建筑方式上。最具中国建筑空间特点的是古典园林。所谓“移步换景”、“借景”等手法,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对话所形成的丰富多变的空间关系。

十二、中西方空间的比较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对空间的认识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 西方空间所有变化都基于在空间的外表皮界定下的内部空间组合,跨度的技术革命是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动力,空间的寓意也从单纯性走向了复杂性。正因为如此,在西方的空间结构中,各种力量的缠绕、并置、对立变得复杂和多元,但是这一切发生在一个建筑内部,建筑的外观仅仅作为一种语义的表述多姿多彩,摇曳变化。

中国的空间则是将建筑内外环境结合在一起考虑,这和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有关。中国建筑空间没有复杂的空间组合,但注重外表和内部结合的适度与和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形成一体。

第四章、形态

一、认识形态

(一)认识形

人类感知客观世界首先通过形。

世间万物都有形的存在。无论是天然形成或由人类智慧创造,甚至是文化生成的事物,都会产生“形”的印象。因此,“形”是客观物体呈现出的外在特征,主要指由人的视觉所感受到的物体的客观物质属性,是人类认知物体的开端。

在设计理论中,“形”分为两大类,即具象形和抽象形。

具象形包括自然形和人造形。自然形:指物体在大自然中由于自身的协调力及各种自然法则,必然产生的形。人造形,是人们依据经验、技术手段以及自身审美需求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形。

抽象形,则是从众多的物体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的形的形状特征,是最基础的形,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语言要素,包括自由抽象形和几何抽象形。

不同类型的形,能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能传达出设计语言。因此,在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常常将形作为表现设计风格的元素。

(二)认识形态

“形态”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为了加深对形态的认知,可将“形”与“态”拆分详解。形强调事物的客观因素,或将其理解为外因。“态”强调的是事物的主观因素,也可理解为事物的内因。因此,形态涵盖了事物的主观与客观因素,而延伸到了事物在不同的情景、场所等条件下呈现出的外部状态以及它们的存在状态、结构形式等丰富内涵,并非单纯指事物的物理属性。

对设计而言,形态是形与设计思维的产物。

事物会因其所在场所、情景、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三)设计中的点、线、面

点、线和面是构成形态的基本元素,是抽象性的定义。不论是平面形态还是空间形态,都涵盖了点、线、面这三大基本元素。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研究关于点、线和面的构成关系。

1、设计中的点

点是什么?它是最基本的元素,是万物的开端。任何事物,任何形态都可以抽象为点。在设计中,点具有某些视觉特征。而设计师正是利用这些特征,结合不同的构成方式,创造出了多变的空间形态,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设计。

2、设计中的线 几何学认为,线是点运动的轨迹,运动是线的重要特征。空间中的线具有不同的表情与特征,并且具有自身的方向性。因此,线在空间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塑造空间的重要元素。

3、设计中的面

面是由点、线的密集与移动构成的,它是三大基本元素中最大的形态。面与点、线都有很强的互换性,可以将面看作点的扩大或者是点的聚集,抑或看作线的宽度增加或者线的围合。

作为形态基本要素的点、线和面有着各自的表情与特征,并通过视觉传递不同的情感。

二、空间形式的特点

抓住空间“形”的特征

1、空间是思维体系,空间的形式需要多角度、全方位观察,才能获得完整的认知。与平面形不同,空间形在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变换位置可以获得不同的形态体验和空间感受,这正是空间形的魅力所在。也因此,空间由三维转化为思维或者更多维。

2、相同的空间形会因存在方式的不同而变化。形态相同,改变位置、方向,会得到迥然不同的结果。将盒体倾斜,可以打破原有平静的空间,出现不稳定、动态、有趣的空间特征。

3、相同的空间形因比例的变化会出现巨大的差异。

4、相同空间形,即使比例、面积相同,空间的围合方式、封闭程度、材料的使用方式的差异,也会影响空间效果。

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

空间的整体性体现在空间中各种形态要素之间的关系上,但空间中各形式要素安排合理时,关系就会和谐,就会产生有魅力的空间。

三、形的抽象与意味

空间形的抽象

抽象一词其原意是排除、抽出,也就是抽取事物本质因素的过程。在造型领域,抽象形是指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对象本来外观的艺术形象。在空间设计中,抽象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过程抽象和结果抽象,二者相互辅助,不可分割。 抽象的目的是为了简化,扼要筛选出必不可少的要素,以便使创作或设计过程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得到开放而意想不到的结果。 空间形的意味

形式意味可以理解为因看到形式要素而产生的生理反映和心理情绪。

形式的意味不都是抽象的,具象形也有其意味,看到这些形式表象下的含义是设计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形式审美的变迁

“变迁”就是情况的变化转移

设计的形式审美在不断变化,是从设计观念到表现形式全方位的变更。这种变更是有过程的,并由社会环境、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物质条件等各要素综合起来的作用,催发转变。在工业革命前,多是贵族引领的各种风格的更替;而当代设计就不会出现某种风格“一统天下”的格局,更多是相互渗透的“多元化”共生。

四、设计空间的原型

1、如何理解原型

原型,是一个设计者独有的信息与符号系统,存载了设计者对世界与形式的理解,表达了设计者通过形态对问题的回答。无论空间的结构与组合是简单还是复杂,最初的原型形式总是固定的。由此,我们能识别出设计者的意象、手法、语汇和个体语言植入到公众生活之中的方式。

把建筑、空间回归到最初始的简单形态进行设计。最终的空间形态无非是这些简单形态的并置、锲入、变奏、交织等手法的结果。

任何设计师都不是万能的。设计的初始都是设计项目本身激发了设计者原始生命的冲动,这时,第一个跃入设计师脑海的就是他最熟悉的形态。这种最初始的形态,在高明的设计师手中经过空间的组合、界面的处理、光影的变化,最后呈现给我们的便是多元的、复杂的形态了。

2、设计原型的形成与提炼

原型来源

设计者最初的生活体验。人们在懵懂无知的时候总有一些简单的图形体验,这就是他们最初对世界的认识,被称为图形记忆或者原型记忆。而原型简单的形态构成将会影响我们一生的设计。 原型的形成

符号化的产物承载了设计师对世界最本质的认识,可以在设计中反复出现并充满变化。

第五章 空间创意与表达

环境空间的创意 限定条件下的空间创意

任何设计都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定,空间设计的最大限定是已经存在的环境。当新的设计出现时,原有的环境或建筑不再单独存在,而形成与新旧事物结合中的一部分了。因此,设计必须与自然、原有建筑等已存在的一切环境形成特定关系。

面对已经存在的环境,特别是有一定历史文化延续意义或者比较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应采取尊重的态度,谦虚审慎地了解过去与现存条件,进行良好的场地分析以及适宜的设计策划。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新旧关系。

推荐第7篇:空间设计课程小结

空间设计课程小结

通过这四周的空间设计课程学习,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在模型制作中,对于空间设计有了很大的了解。

空间设计是指房子装修完毕之后,利用那些易更换、易变动位置的饰物与家具,如窗帘、沙发套、靠垫、工艺台布及装饰工艺品、装饰铁艺等,对室内的二度陈设与布置以及布艺、挂画、植物等等。而其中的商业空间是我们模型制作的主要方向。

商业归根结底就是交换。“随着和产力的发展,商业活动也由非定期到定期,由赶集成为集贸,由流动的时空进至特定的时空。“而商业空间也就应该理解为上述活动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空间形式。

从广义上可以把商业空间定义为:所有与商业活动有关的空间形态。从狭义上则可以把商业空间理解为:当前社会商业活动中所需的空间,即实现商品交换、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商品流通的空间环境。其实就是狭义的概念理解商业空间也包含了诸多的内容和设计对象。如:各类商业用信得过的空间,博物馆、展览馆、商场、步行街、写字楼、宾馆、餐饮店、专卖店、美容美发店等空间均可以包含在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商业空间必然会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科技化和人性化的特征。其概念也会产生更多的不同解释和外延。

商业空间设计,实际上是对于商业空间的分析判断,其实我们认为,就是商业的这种建筑设计也好、装饰设计也好、环境设计也好,实际上还是要针对消费者去做。也就是针对市场去做。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后面的所有东西是没有基础去评判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去照搬国外的东西,我们也不能够就是无视现代人的,就是现代中国消费者,各个城市的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所以实际上,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个符合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商业环境。

我了解了商业空间设计的分类:百货店、邮政、连锁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商业街、量贩店、便利店、专卖店。而商业空间的功能也有多种:1.展示性,除了一半意义上的商品陈列,商业空间还可以包括舞台上动态的表演、各种形式广告的发布、POP等有关商品自身以及附加信息的传达;2.服务性:商业空间提供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服务,包括购物、休闲、咨询、汇兑、寄存、修理、餐饮、美容等;3.娱乐性:提供影剧院剧场、儿童游乐、电子游戏、运动休闲等调剂身心的活动;4.文化性,无论是商品成例或娱乐活动,其本质均是文化活动,包括各类流行也是一种文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购物环境。要考虑购物环境的舒适和美观性、安全性方便性、可选择性、标识性。顾客消费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式设计者必须了解的基本内容,人们的消费心理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另外,我发现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手法各种各样,展示形式也不定向化,动态展示是现代展示中倍受青睐的展示形式,它有别于陈旧的静态展示,采用活动式、操作式、互动式等,观众不但可以触摸展品,操作展品,制作标本和模型更重要的是可以与展品互动,让观众更加直接的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点,由静态陈列到动态展示,能调动参观者的积极参与意识,使展示活动更丰富多彩,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这门课程让我收获了很多,对于设计,尤其是对商业空间设计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推荐第8篇:展厅空间装修设计

展厅空间装修设计

展示艺术就是对空间的组织利用的艺术。展示设计是一种人为环境的创造,空间规划就成为展示艺术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对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之前首先明确空间的概念是什么,我们有一下几点探讨:

一、空间具有两重性

空间这个概念有着相对和绝对的两重性,空间的大小、形状被其围护物和其自身应具有的功能形式所决定,同时该空间也决定着围护物的形式。刘萍设计设计师认为,“有形”的围物使“无形”的空间成为有形,离开了围护物,空间就成为概念中的“空间”,不可被感知;“无形”的空间赋予“有形”的围护物以实际的意义。

二、空间具有时间性

在展示设计中我们所说的空间是四维的,在此给通常意义上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这一概念。人们在展示环境中对展品的观赏,必然是一种动态的观赏,时间就是动态的诠释方式。人在展示空间中,就必然体验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从而构成完整的感观体验。空间的时间性在展示设计中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因素,充分运用时间这“第四维”是创造动态空间形式的根本,也是创造“流动之美”的必经之路。

三、空间具有流动性

在展示环境中,空间具有流动性是必然的,是由展示空间的功能特点决定的。展示空间是一门空间与场地规划的艺术,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达信息,它使观众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艺术雕刻中,用陈列手法的动态表现,规划上有意识的引导,使观众在三维空间中体验时空产生的第四维效应。

推荐第9篇:购物中心空间设计要诀

购物中心空间设计要诀

智地网出品

【要诀1】购物中心的公共空间在功能上不仅起着聚集和疏导客流、组织水平和垂直运动的作用,而且通过提供相应的设备和设施,还能够满足开展各种娱乐、展览、表演和促销活动的需要。

【要诀2】中庭是购物中心最热闹的部分。这里空间变化丰富,绿化植物密集,水体精心布置,玻璃顶投下的天光光影丰富而富有变化,展现了购物中心空间和景观设计的特色和精华。这里客流密集,上上下下动感强烈,配合座椅和餐饮设施,给购物者驻足停留和休息交往提供了舒适的场所。

【要诀3】结合自动扶梯、电梯、楼梯的布置,在购物中心内形成一个大体量的中庭,构成了所谓“人看人”的共享空间。它为勾起顾客采购商品的兴趣,延长顾客逗留的时间,提供了一个丰姿多彩的特殊环境。

【要诀4】自动扶梯以及观光电梯运载顾客的升降活动使中庭内富于动感及节奏感。通体透明的钢化玻璃栏杆避免了视线阻挡。顾客们无论作垂直或水平移动时,均可从不同角度环顾四周而获得较好的感受。

【要诀5】如果想让购物者在购物中心长时间停留,需要为他们提供休息和餐饮设施,它的存在价值决非自身获得的商业利益所能代表的。

【商业地产策划定位与建筑规划设计要诀800例】网络远程培训班16节课仅388元

【课程内容】

一、商业地产的开发要诀总论

二、商业地产项目的市场调研要诀

三、商业地产项目的全方位定位要诀

四、商业地产业态业种的类型特点、选择定位与分布组合规划要诀

五、商业地产主力店定位招商与20类主力商家的选址及其建筑规划要求

六、商业地产人员流动线设计暨交通规划要诀

七、商业地产建筑规划设计与配套设施设备和装修装饰设计要诀

八、商业街、社区商业和专业市场的开发与设计要诀

九、购物中心的开发与设计要诀

十、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与设计要诀

【特点】

案例性:课程将经验要诀与实际正在运营的数十个成功或失败的项目进行结合讲解 系统性:课程秉承余源鹏老师编写图书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强的特点,信息量非常大 实操性:课程所讲内容乃是国内数十位商业地产高层人士实操经验的结晶实用性强 规律性: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虽不同,但只要掌握必要的规律和要诀便可攻城略地 超值性:本课程由余老师亲自录像授课,课程内容丰富紧凑且赠送资料超值,性价比高

【主办机构】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

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是由100本房地产图书作者余源鹏发起成立,由中国房地产培训学会主办,广州市智南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承办。

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聚集中国房地产界一线实操精英,以余源鹏主编出版的 100多本房地产图书作为基本教材,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向全国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士提供极具专业性、实战性、时间灵活、学费低廉的38个房地产系列实战培训课程,每课时学费仅20元,随报随学。

【报名联系方式】

更多相关培训课程资料请登录【余源鹏房地产大讲堂】官方授权网站【智地网】查看!

推荐第10篇:千斌空间设计

千斌空间设计简介

千斌空间设计是一家专业从事室内设计的纯设计公司。公司设计案例覆盖江、浙、沪等地区,是房地产百强企业——旭辉集团指定样板房设计公司。迄今为止,千斌人为600多个家庭实现家的梦想。

千斌成立于2002年,10年行业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学习铸就了今天的千斌,历经了10年的磨砺和发展,千斌空间设计的整体设计能力及服务水准不断创新与提高,成为了行业的翘楚。“让世界更精彩”是每个千斌人的目标。

设计源于生活———优秀的设计必须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合格的设计师对生活要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千斌空间设计对设计师上岗要求十分严格:3年以上的行业从业经验,参与设计服务超过20位客户,客户满意度95%以上方可进行独立设计。公司对设计师的等级及收费标准也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对设计师等级的变动采用积分制:设计师每服务一位客户,获得相应积分,再根据客户满意度进行加减分,最后根据设计师积分决定设计师等级。千斌相信,只有提高团队的素质,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

设计服务生活———生活习惯因人而异,设计因生活习惯而异。千斌空间设计10年来一直坚持,根据客户的需求做深化设计。在物品摆放、开关位置等细节方面的深化设计努力做到符合客户的个人习惯,让设计更加合理化。第二,公司为客户提供主材代购服务,由客户自主选择,为工作繁忙的客户解决时间问题。第三,公司要求每位设计师必须配合客户完成水电、瓦工、木工、油漆等工种的交底工作,后期软装配饰客户也可以要求设计师协助挑选。

设计改变生活———设计要走在时代的最前端。创新是千斌空间设计不变的主题,千斌空间设计业内首创“创新材料研究中心”,通过研究中心对材料的研究和使用试验,将其运用到设计中,给客户创造更潮流更舒适的生活。其次,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追求用全新设计创造新的生活方式,让家更温馨,让生活更美好。

千斌坚持: 合理的空间,让您的爱巢有存在感;

丰富的色彩,让您的生活有愉快感;

环保的材质,让您的健康有安全感;

优质的服务,让您的装修有保障感!

千斌空间设计,目前拥有近50人的精英设计团队,努力打造国内室内设计第一品牌,前进中的千斌希望提供给您最个性化的设计和最贴心的服务,为您度身定制一个温馨的家,成长中的千斌也期待您的意见和建议。

第11篇:公共空间设计策划书

公共空间设计策划书

我所思索的设计策划书主题是:《报告厅》

为了使资产投资行为更能符合客观需要,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在具体投资之前,应对拟投资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其主要任务是论证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效益性,并预测投资后的经济效益,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报告厅是我们将常接触的,上课,开会接见领导,可是它的作用是什么??回声是否会断断不绝,隔音效果是否良好,光线问题,交通等问题都是我们考虑的因素。

一个良好的设计会让一切变得美好,会创造创更多的奇迹。 报告厅的功能定位:

就目前多功能报告厅的现状及流行趋势,我们认为该报告厅的功能需求是:

1) 满足各类会议及专题学术报告会

2) 可以召开视频会议,具有上传、下传现场音、视频信号的功能

3) 满足小型文娱活动及小型演播活动

4) 可以放映数字电影、各类资料、科普影片及高清电视节目

5) 驳接计算机VGA信号,进行多媒体应用

6) 具有两个基本语种的同声传译系统

报告厅的建筑平面布置:

鉴于上述报告厅的使用功能,我们建议报告厅的一般建筑平面布置为:

1. 整个报告厅的体型宜为矩形或接近矩形的扇,尽量不采用圆形

2. 扩大舞台,使台深达到6-8米并设?台

3. 在?台边设贵宾休息室

4. 前排可增设小桌台,方便与会者记录、阅读、放置手提电脑等

5. 在主席台上设置会议发言、讨论系统,供专家及领导即席提问、讨论

6. 考虑到影片放映及小型演播活动,报告厅后区作台阶式提升

7. 前排座位排距宜为1.30米,桌椅可选活动组合式,地面不作提升。到时候可作为活动、游戏互 动区,后区作为观众区

8. 考虑到报告厅以上功能需求,整个厅堂须经声学处理,混响时间控制在1S左右,声场均匀度≤3分 贝

9. 音控室、光控室及放映室设置于报告厅后墙处的二层

策划的起源来源于每次上课的感悟,例如在中途上厕所,可是坐在中间出去很亏难,那怎么办呢?这是要解决的一部分,还有座椅与桌子的高低是否适宜于大多数人,有很多值得我们考虑,小小的细节改变大的环境,再美的外表没有内涵的美也只会只是一个臭皮囊。所以我希望可以创造出有内在和外在的美。 报告厅的一般应用是召集会议,演讲等一些比较庄重的事情,那么面对的使用者就是我们学生和校领导们。我们学生追求的是简洁,不要压抑,轻松的气氛,领导追求的也许也是轻松缓解的气氛吧,可是怎么做到呢?在颜色上不能追求太过色彩,装饰上也不能太过繁琐,所以我的策划就是从这几点入手,在座位上,通道上,视觉上,做些改变。追求简易的美。

第12篇:海鲜类餐饮空间设计

海鲜类餐饮空间设计

要:由于消费模式的改变,海鲜类餐饮已经不再局限于沿海地区,消费者对海鲜类餐饮空间的设计品味也在全面地提升。本文从海鲜类发展历史、装修风格、色彩、灯光、室内陈设、功能分区方面分析研究海鲜类餐饮空间装修设计。本文对中式、欧式、现代简约、地中海、海鲜火锅等不同风格、不同卖点、不同档次的实例做一例举以供研究参考。另外本文详述了餐厅色彩、装修风格、灯光的应用等为代表的设计要点如何正确应用,以便对餐厅环境品质和消费者用餐的心情产生正面影响等内容。

1:海鲜类餐饮空间发展的历史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消费者对城市餐饮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消费者乐意为自己的“体验”买单,使“体验”成为一种全新的追求。在此背景下,体验经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我们的生活在餐饮行业消费者从最初的吃到“饱”发展到现在的吃“文化”吃“环境”。与此同时海鲜类餐饮成为消费者们热衷的全新体验。 2 海鲜类餐饮装修风格分类:

⒈因为人均收入的不同导致了消费水平的差异,所以在设计装修档次上也有较大的差别。海鲜类餐饮空间可分高、中、低三档。高档的海鲜类餐饮可以在大型船只上,消费者在品味甜美海鲜的同时可以进行海景观赏,如迪拜的帆船酒店的海鲜餐厅就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室内水族箱。

图1 帆船酒店海鲜餐厅

中档的海鲜类餐饮也要有水族箱之类展示鲜活海产的区域。如湖南一品轩海鲜楼。在中档海鲜餐厅就餐大多是乐于追求小资情调的消费群体,也适合于小型聚会、婚宴等。如图2所示。

低档的海鲜餐饮则以大排档为主。大排档整体消费水平比较低并且走亲民路

线,味道鲜美,可以说是物美价廉。尤其是在靠近海边城市的大排档上可以吃到最最新鲜甜美的海鲜品。如图3所示。海鲜类餐饮空间装修风格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中式装修风格类海鲜餐厅;欧式装修风格类海鲜餐厅;现代简约风格类海鲜餐厅;地方特色海鲜餐厅;中式海鲜火锅类餐饮空间装修风格。下面我们来一一举例介绍这几个风格的餐厅。

图2 一品轩海鲜楼

中式海鲜类餐饮空间装修风格

中国风的盛行,使得中式装修风格广受消费者的追捧,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中式餐厅的风格品味也有很大的提升。单单只是华丽的中式风格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需要的是个性与文化内涵的集结体。一个能够让浓浓的中华文化魅力渗透到用餐氛围内的餐饮空间。中式海鲜类餐饮装修设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规格与自由相结合的园林式空间设计,另一类是仿古代宫廷式

中式风格海鲜餐饮装修设计的园林式。这种空间布局采用江南园林的小桥流水状将其置身于餐厅中,使得消费者有一个优雅的用餐环境,对于餐厅内窗户的应用则采用中国园林建筑特有的镂窗和隔扇,将靠窗或靠墙的部分分别进行较通透二次分隔,形象的区分出主就餐区域和若干次就餐区域,另外还可以通过吊顶的设计、吊灯的使用、地面铺装的颜色来划分就餐区域。以满足部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给消费者打造隐秘的用餐环境。这种园林式空间给人带来室内空间室外化的切身感受,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令人心情愉悦,增加消费者的食欲。中式风格海鲜餐饮装修设计的仿古代宫廷式。这种布局采用中国古代的左右对称式,这种空间布局方式显得非常的庄重热烈,适合公司年会以及宴会。这种布局方式的餐厅拥有古代气息、用餐空间视野开阔。这种布局方式的室内到处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中国风元素,完美的衬托出典雅的中式风格;如中式的四方桌、不同材质的木椅、中国结、民间刺绣、水墨画等元素来充分展示中式餐饮空间装饰风格。

上图采用中国传统纹样祥云、传统的灯饰营造出浓浓的中国风。让消费者在享受用餐时光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总之中式海鲜餐厅装修风格传达的是对生活品质的重视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怀念。 2.3 现代简约海鲜类餐饮空间装修风格

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总是想从快节奏里得到心灵的释放,回归自然淳朴简单的自由呼吸空间,正是受到人们这种追求自然简单的心理活动影响,现代简约风格开始盛行。

此风格的特点是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建造适应现代人生活的空间,其主要由来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代艺术运动\"。主要体现是简洁精美,对空间内的使用功能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在功能划分上主张废弃多余重视空间个性化和实用性,在造型和色彩上追随时尚潮流元素。简而言之,就是以简洁的设计手法来满足不同人群对空间环境理念的不同种追求。能够体现此风格最有力的装饰物品就是金属。金属质地的灯是现代简约风格其中的一个代表装饰元素。现代简约风格的海鲜餐厅多数采用金属灯来展现现代风。功能性第一是现代设计理念的最终目标,简约的线条描述、强烈的色差,大量使用新型材料如:不锈钢、钢化玻璃来充当辅助材料,是基本的一种装饰手法,在这样的空间用餐,能带给消费者前卫、自由的感觉。

现代简约风格对于软装饰配合要求重要,因为装饰元素较少外加线条简洁,通常需要配合完美的软装来点缀视觉空间,方能显示出现代风格独特的魅力。例如座椅的靠垫、餐桌的桌布、挂帘的陪衬。

现代式装修风格

海鲜特色装修风格

各地具有浓郁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室内主题装修风格也可以拿来运用在海鲜餐厅的装饰风格中,现以地中海风格装修做一说明:地中海装修风格源于希腊,故地中海海鲜类餐饮空间带有浓浓的异国风情,采用明快的色彩组合,经典的蓝白搭配,惯用连续性的拱门,餐厅内部采用低彩度色调和经典的地中海风格软装饰来展现地中海设计的特殊品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爱戴,漫步于地中海餐厅犹如进入海的世界,唯美的视觉感受使得地中海的浪漫气息扑鼻而来。消费者的食欲也就提高了。

地中海海鲜类餐饮空间装修主要给消费者一种亲近自然地、轻松惬意的用餐环境。所以这类装修风格开敞度比较大,但是功能分区很明确,给消费者打造自由放松的用餐环境。

第13篇:空间VI设计合同

项目合作协议书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议,现签署下列合约,并依此运作,同时委托方须对所提供资料的版权、使用权等负全部责任,如本合约未获签署,乙方尊重委托方意愿,相关项目或不安排运作。

合约编号:2010020

5委托方(甲方)

抄送(负责人/联络人):

电话(TEL):传真(FAX):

收委托方(乙方):

抄送(负责人/联络人):电话(TEL):传真(FAX):

一、合约项目(甲方委托乙方运作内容及乙方向甲方提交成果细目)

1、甲方现委托乙方为其在长沙井湾子样板店提供整体装饰设计方案,设计面积约为200平米,主要设计内容包括:

1)、产品的标准专卖店空间装饰设计方案(以井湾子店为准):

1.1产品平面布置图;

1.2地面布置;

1.3天花及照明设计;

1.4主形象墙设计;

1.5标准隔墙设计;

1.6轴测效果图2份,相关局部效果图3-4份;

1.7装修材料、广告辅料清单;

1.8相关设计说明。

2)、标准店室内装饰装修所需平面广告设计

1.1门头招牌广告(灯箱)设计;

1.2室内平面广告喷绘(灯布、灯片等)设计;

1.3室内广告字设计;

3)、标准店标准饰品配置方案。

1.1玻璃、陶瓷、干花等摆件饰品方案;

1.2地毯、窗帘、布艺等软装饰方案;

1.3落地灯、床头台灯等装饰灯具方案;

1.4装饰挂画选购。

2、项目成果:

1)全套设计施工图及效果图A3打印稿一式两份,并提供JPG电子文 档刻录光碟壹张。

2)终端卖场饰品标准配置方案手册A4彩色打印样册各一式一册,相关

JPG格式电子文档刻录光盘一张。

二、项目设计时间及工作流程

1、整体项目设计时间: 2010年2月22日—2010年3 月 22 日(以收到

预付款之日起算)

2、项目设计工作流程

1)工作时间:2010年 2月28日前

工作内容:乙方负责提交标准店平面布置图以及门头效果图;

2)工作时间:2010年3月15日前

工作内容:乙方负责提交标准店全套设计施工图和效果图;

3)工作时间:2010年3月22日前

工作内容:乙方负责提交标准店装饰装修所需平面广告设计方案、饰

品配置方案。

3、工程施工期间,应甲方要求,乙方可派专人前往现场协助工程监理。

三、项目设计取费

1、本项目设计费用为人民币叁万元整。

2、本合约签署后,甲方即向乙方支付总设计费的30%,计人民币玖仟元整,

以作为预付款;乙方在完成第二阶段工作后两天内(2010年3月17日前),甲方即向乙方支付总设计费的60%,计人民币壹万捌仟元整;乙方在完成上述项目全部工作后,甲方即向乙方一次性付清设计费余款计人民币叁仟元整;

3、样板店布置所需饰品购置费用,以及广告用品制作、安装等费用由甲方另行按实支付,不计入本项目设计取费;

4、因工程施工现场工作需要,乙方可指派专人前往施工现场协助甲方做好标准店装修施工中的相关工程监理工作,但乙方工作人员的往返差旅费用由甲方另行按实支付,不计入本项目设计取费。

本协议一式两份,由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如有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或另行签定补充协议。

甲方乙方:

代表:代表:

签约时间:年月日

第14篇:高等教育教学空间设计

高等教育教学空间设计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简史及如今高校面临的问题

1905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正式废除了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的进士科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科举制度。京师大学堂成为中国的第一所国立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引进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学制,令在中国相传了上千年的封建教育体系终于为近代科学的教育方式所取代。如今已经发展为包容文理综合学科的“北京大学”。从新学堂的兴起到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教育体制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势头。

高等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中之重,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祖国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力量。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全民化、人性化、多样化,全国各高校每年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对如今现有的教学环境和设施造成了一定压力,部分学校落后的教学环境已不能满足现有教学理念所需的要求,大量的教学空间需要重建和改造。合理的进行教学空间设计也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的新问题。

下表为本人在周边院校及在同学帮助下调查省内外部分高校教室得到下表数据:

对上表分析后,总结出高校教学空间设计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教室形式多属传统长方形,缺乏变化。

2.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空间设计。

3.桌椅大多以固定桌椅为主,无法进行调节组合。

4.教室内多媒体教学器材落后,无法使用新型教学形式。

高等教育教学空间设计范畴

在《日本建筑学会》(1992)中定义班级教室(普通教室)为:“授业学习的场所,学校内得到心里安定感的根据地。”教室是师生一起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其空间设计问题,对师生教学有直接影响。而教室空间设计的范畴,按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下列四项:

1.规则形式:包括教室的长宽高度、平面形状、走廊形态、门窗开法、柱梁结构、建筑材料等。

2.空间规划:包括教学、学习、休憩活动空间的区分布置,以及课桌椅的排列等。

3.物理环境:包括采光设计、色彩选择、噪音防治、通风隔热等。

4.附属设施:包括讲台、黑板、课桌椅、照明设别、视听设备等附属设施。

由此可知,教室空间设计是指教学空间的规划形式、空间规划、物理环境和附属设施的整体配置能符合教学活动的需求的过程。

高等教育教学空间设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对教师而言,教室是主要的教学空间,教室的设计始终遵循传统,与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要求脱节,则将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限制,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影响了教学效果。根据目前教育现况,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具有以下的特征:

1.学习途径多样,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3.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较大选择性;4.自学方式,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

而一个开放空间的教室使学生的活动增多,学习外的互动也增多,正适合大学生的学习特性,这样会使学习者积极的成长。而教室的合理的平面布置同样对学生有正面的影响,自由合理的平面布置可使学生学的更多,也会有更高的出勤率,对班级,教师,同学有更积极的态度。

国外近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发展与相应的教学空间发展

国外近现代教育理念发展的主要代表人物鲁道夫?斯泰纳(奥),杜威(美),霍华德?加德纳(美)等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引起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空间的发展,国外开放教育的发展引发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也带动了相应的教学空间变革。国外成熟的教学空间理论有利的方面都可以适应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加以借鉴。

对高等教学空间设计的建议

教室空间设计依教室的规格形式、空间规划、物理环境、附属设施,做合理的分配与设计,从而促进师生间的教学成效,教学空间设计的原则有:

1.教育原则;2.舒适原则;3.参与原则;4.美化原则;5.安全原则;6.整体原则

针对目前各高校现况,遵从以上六点基本原则,本人在此提出几点对不同教学空间设计的建议:

(1)讲述教学的教室空间设计

教室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协助教室实现教学目的。因此在整体的设计上,必须要满足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桌椅的排列应按课程需求,可随意调节,除传统“排排坐”外,还可采用圆圈、半弧形、马蹄形等方式排布。

经专家统计数据结构表明:视听教学或借助视听设备教学特别受师生欢迎,因此电视、投影仪、电动荧幕等视听设备,可藏电脑式讲桌以及可为师生处理教学资料或辅助教学的电脑都应配置在普通教室,从而可以活化教学空间。其次,在物理环境设计上采光、通风、照明、色彩、除噪、隔热等方面的妥善处理,可以提供最舒适的教学环境,从而增进教学效率。

(2)思考教学的教室空间设计

配合思考化教学方式,在教室设计上,重点在分组研讨和可变空间规划以及教室环境的布置,以及轻便、易移、可组合性强的课桌椅组合,以利于师生和同学之间能依照教学所需调整配置,从而形成可以帮助不同群体思考的灵活空间。

(3)专业教学的教室空间设计

根据不同专业特性,建立符合专业特性的实验室、工作室等专业特定教学空间,可运用活动的隔板、矮柜、桌椅等灵活分割适应不同专业的可变空间,从而协助教学,以此实现多样化、自由化、专业化教学。

结语

目前的高等教育是兼重人文素质和科学技术的教育,强调创造未来的多样化教学。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更是重视全方位教育的平衡发展,所以教学空间的设计应是配合教学原理、教学需求、学校发展特色、教师教学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等要求不断的创新和尝试。

(作者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MFA研究生)

第15篇:第三章办公空间设计

 第三章办公空间室内设计 当今人们每天生活和工作的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办公环境”中度过的。随着城市信息、经营、管理方面的发展及新的要求的不断出现,办公环境甚至有逐渐成为“半个家”的趋势,它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已十分重要,并成为室内设计师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 办公环境是提供企事业员工工作的场所,合理而舒适的办公环境设计,对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且直接的作用。它同时也是企事业办公性质、实力和形象的体现,涉及公司内部很多的规章、制度、自动化设备和思维方式,并且不断运转到很多理性的层面,以求在策略、理性的模式中,寻求合乎人性化的办公室环境设计。 第一节办公室的类型

一、办公室的管理使用类型

1、单位或机构的专业办公楼——整栋大楼按本单位或机构的实际情况整体策划、设计空间。

2、由发展商建设并管理的办公楼出租给不同客户——各用户按各自得需要策划、设计空间。

3、智能型和高科技的专业办公室——整体公共空间通道、楼梯、大堂由发展商统一策划设计,各单位空间由用户自行设计。

二、办公室的使用性质的类型

1、行政性办公——各级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各类经济企业的办公楼。

2、专业性办公——各类设计机构,科研部门,商业,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办公楼。

3、综合性办公——同时具有商场、金融、餐饮、娱乐、公寓及办公室综合功能设施的办公楼。

三、智能型办公室

1、具有先进性的通讯系统、网络。它是办公建筑的神经系统。

2、具有办公自动化系统,每个工作成员可用一台工作站或终端个人电脑,通过电脑网络系统完成各项业务工作,通过数字交换技术和电脑网络使文件传递自动化。

3、建筑自动化系统——如电力照明,空调卫生,输送管理等;环境能源管理系统;保安管理系统——防灾,防盗;物业管理系统——能源计算,租金管理,维护保养。

4、智能型办公楼是通过计算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来实现的。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①高舒适的工作环境。 ②高效率的管理和办公的自动化系统。 ③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远距离通讯网络。 ④开放式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第二节办公空间的功能分类 办公建筑各类房间按其功能性质分,房间的组成一般有:

一、办公用房 办公建筑室内空间的平面布局形式取决于办公楼本身的使用特点、管理体制、结构形式等,办公室的类型有:小单间办公室、大空间办公室、单元型办公室、公寓型办公室、景观办公室等,此外,绘图室、主管室或经理室也可属于具有专业或专用性质的办公用房。

二、公共用房 为办公楼内外人际交往或内部人员会聚、展示等用房,如:会客室、接待室、各类会议室、阅读展示厅、多功能厅等。

三、服务用房

为办公楼提供资料、信息的收集、编制、交流、贮存等用房,如:资料室、档案室、文印室、电脑室、晒图室等。

四、附属设施用房

为办公楼工作人员提供生活环境及环境设施服务的用房,如:开水间、卫生间、电话交换机房、变配电间、空调机房、锅炉等以及员工餐厅等。

第三节办公室内环境的设计原则与要点

一、办公室内环境的设计原则

办公室内环境的总体原则是:突出现代、高效、简洁与人文化的特点,体现自动化,并使办公环境的整合统一。 办公室的主要功能是工作、办公。一个经过整合的人性化办公室,所要具备的条件不外乎是自动化设备、办公家具、环境、技术、信息和人性等六项,这六项要素齐全之后才能塑造出一个很好的办公空间。通过“整合”,我们可以把很多因素合理化、系统化的进行组合,达到它所需要的效果。

在办公室中,设计师并不一定要对现代化的电脑、电传、会议设备等科技设施,有绝对性的了解,却应该对这些设备有起码的概念,因为如果设计师在设计办公室时,只重视外在表现的美,而忽略了实用的功能性,使得设计不能和办公设备连结在一起,将导致丧失现代化办公环境的意义。 

二、办公室内环境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

1、掌握工作流程关系以及功能空间的需求

2、确定各类用房的大致布局和面积分配比例

3、确定出入口和主通道的大致位置和关系

4、注意便于安全疏散和利于通行

5、把握空间尺度

6、深入了解设备和家具的运用

三、办公室内环境的其他设计要点

1、环境因素

环境是人在听觉、视觉、味觉、感觉、触觉方面的设计,亦即色彩的运用、材料的搭配、音响系统和整个造型给与视觉的心理观感等。环境因素是现在的设计师在设计构想时应关注的问题。

2、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所谓技术,即是指随着智能型大楼不断的产生,其大楼内的空调技术、照明技术、地板工程、噪音防治、电脑微路设计及设备管理的观念等。

3、信息、文件的处理

4、人性、文化、传统等因素

5、办公心理环境

6、企业形象的展示

第四节办公空间分类设计方法

一、开放式办公空间

开放式办公空间,亦称开敞式办公室。随着许多企业规模增大,经营管理上要求各部门与组团人员之间紧密联系,办公上要求加快联系速度和提高效率。由于传统封闭式小单间办公室较难适应上述要求,由此形成了以开敞式大空间办公室为主,结合高层主管使用少量小单间的布置形式。目前,这种布置形式的办公空间已广泛使用于各企事业单位,有些政府办公环境也采用此形式。它突出的体现了沟通与私密相交融、高效与多层次相接合的现代办公环境理念。 相对于小单间办公室而言,开放式办公空间有利于办公人员和组团之间的联系,提高办公设施与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公共交通面积,缩小人均办公面积,从而提高了办公建筑主要使用功能的面积率。

在开放式办公室设计上,应体现方便、舒适、亲情、明快、简洁的特点,门厅入口应有企业形象符号、展墙及有接待功能的设施,高层管理小型办公室设计应追求领域性、稳定性、文化性和势力感。一般情况下仅连高层管理办公室的功能空间有秘书、财务、下层主管等核心部门。

二、单元型办公空间

单元型办公空间指在写字楼出租某物或某一部分作为单位的办公室。设在写字楼中有晒图、文印资料展示、餐厅、商店等服务用房供公共使用。

单元型办公室应具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功能和行业特点。由于其既能充分运用大楼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又具有相对独立、分隔开的办公功能。

三、公寓型办公空间

公寓型办公空间也称商住楼,其主要特点为除办公外同时具有类似住宅、公寓的盥洗、就寝、用餐等使用功能。它所配置的使用空间除单元间除与单元型办公室类似,即具有接待会客、办公、展示等外,还有卧室、厨房、盥洗等居住必要的使用空间。

四、会议空间

会议室是办公功能环境的组成部分,它兼有接待、交流、洽谈及会务的用途。其设计应根据已有空间大小、尺度关系和使用容量等来确定。一般来说,会议室的空间设计,布局上应有主位、次位之分,常采用企业形象墙或重点装饰来体现座次的排列。会议空间的整体构想要突出企业文化的文化层次和精神理念。空间塑造上以追求亲切、明快、自然、和谐的心理感受为重点。空间技术上要求多采用防火、吸音、隔音的装饰材料。另外,灯具的设置应于会议桌椅布局相呼应,照度要合理,最好能结合一定比例的自然采光。

一些追求创新精神和轻松氛围的企业,如广告公司、设计事务所、软件开发公司等,往往在会议室设计上突出视觉效果和新鲜创意,以求公司团队在开会研究方案的时候保持轻松的心情并容易涌现新鲜创意。

五、经理办公空间

经理是单位高层管理的统称,它是办公行为的总管和统率,而经理办公室则是经理处理日常事务、会见下属、接待来宾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应布置在办公环境中相对私密少受干扰的尽端位置。家具一般配置有专用经理办公桌、配套桌椅、信息设备、书柜、资料柜、接待椅或沙发等必备设施。条件优良的还可配置卫生间、午休间等辅助用房。在经理

办公室外紧连的应是秘书办公空间或小型会计室。根据办公行为流程规律,一般企业的核心部门均紧靠经理办公区域,如财务室、主管室等。

经理办公室室内设计和装修所体现出整体的风度品位,也能从一个侧面较为集中地反映机构或企业的形象和经营者的修养。因此,经理室的设计一般是整个办公环境的重点之笔。其创意定位和设计基本要求是:首先确立所属企业的特点和经理个性特征,如有无特殊追求与爱好,整体造型上应体现简洁高雅、明快庄重和一定的文化品味;其次,材质选用可较其他办公空间用材高档、精致,装饰处理流畅、含蓄、轻快,以创造出一个既富个性又具有内在魅力的温馨办公场所。

第五节办公室内环境界面处理

一、办公室室内界面的处理

办公室室内界面的处理,应考虑管线铺设、连接与维修的方便,选用不易积灰、易于清洁、能防止静电的底侧界面材料。

办公室室内界面的总体环境色调宜淡雅,如中间略偏冷的淡灰绿,或中间略偏暖的淡米色等,为使室内色彩不宜过于单调,可在挡板、家具的面料选材时适当考虑色彩明度与彩度的配置。

1、底界面

办公室的底界面应考虑行走时减少噪声,管线铺设与电话、电脑等的连接等问题。

底界面可为水泥粉光地面上铺优质塑胶类地毡,或水泥地面上实铺木地板,也可以面层铺以橡胶底的块毯,使扁平的电缆线设置于地毯下;智能型办公室或管线铺设要求较高的办公室,应于水泥楼地面上设架空木地板,使管线的铺设、维修和调整均较方便,但设置架空木地板后的室内净高也相应降低,高度仍不低于2.40米。由于办公建筑的管线设置方式与建筑及室内环境关系密切,因此室内设计时应于有关专业工种相互配合和协调。

2、侧界面

办公室的侧界面处于室内视觉感受较为显要的位置,造型和色彩等方面的处理仍以淡雅为主,以有利于营造合适的办公氛围。

侧界面常用浅色系列的乳胶漆涂刷,也可以贴墙纸。标准较高的办公室也可采用木装修,根据室内总体环境以及家具、挡板等的色彩和质地,木装修的墙面或隔断可选用以柳木、水曲柳为贴面的浅色系列,并配以相应得实木压条。色彩较为凝重的袖木贴面,通常较多的用于小空间、标准较高的单间办公室内。

3、顶界面

办公室顶界面应质轻并具有一定的光反射和吸声作用。

顶界面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是必须与空调、消防、照明等有关设施工种密切配合,尽可能使平顶上部各类管线协调配置,在高度和空间配置上排列有序。

二、材料设计的要点

1、办公空间在装饰处理上不宜过多堆砌材料,画龙点睛的设计方法常能达到营造良好办公氛围的效果。在会议室、接待室等功能区域,设定一面主要的装饰墙是惯用的装饰手法。

2、办公室的墙面装饰常用乳胶漆和墙纸,也可利用材质的拼接进行有规律有模数的分割,这种墙面的分割造型既体现出了材质的美感,又能使墙面在统一中富于变化。

3、办公环境从性质上讲是属于一种理性空间,应显出其严谨、沉稳的特点。除了在造型上寻求层次的丰富,运用材质的搭配也可达到这一目的。

4、材质的合理运用能使空间充满层次感,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的更新又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新形式,这是美位设计师应予以关注的。

第六节办公空间照明

一、自然光源与人造照明的影响

办公空间的照明主要由自然光源与人造照明光源组成。

自然光源的引入与办公室的开窗有直接联系,窗的大小和自然光的强度及角度的差异会对心理和视觉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窗的开敞越大,自然光的漫射度就越大,但是自然光的过强会对办公室内产生刺激感,不利于办公环境。所以现代办公空间的设计,既要开敞式窗户,尽量满足人对自然光的心理需求,又要注意使光线柔和的窗帘装饰设计,使光能经过二次处理,变为舒适光源。

二、办公空间照明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组织照明时应将办公室天棚的亮度调整到适中程度,不可过于明亮,以半直接照明方式为宜。

2、办公空间的工作时间主要是白天,有大量的天然光从窗口照射进来,因此,办公室的照明设计应该考虑到与自然光如何相互协调补充而形成合理的光环境。

3、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办公空间的墙面色彩、材质和空间朝向等问题,以确定照明的照度和光色。

第七节 办公室内环境的发展趋势

一、办公场所得多元化

现代的办公场所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化办公环境的地点,除了传统的中心商务区外,人们越来越追求它的田园氛围。

二、人性化办公室的兴起

工作中的人们需要生活在一个富于变化的办公空间中,需要生活在健康、便利及自然的环境中,需要从每天的生活工作环境中获得灵感、激励、优美、愉悦。“人性”则是办公环境中的塑造点和本源,也是未来社会发展和设计的追求。

三、景观办公环境的兴起

景观办公环境是在办公性质由事务性向创造性氛围的转化并重视提高办公效率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它借助造景的形式,用设计的手段,让空间布局有序,使工作流畅协调

评论(4) 引用 阅读(166) 圈子打印 有奖举报

第16篇:《公共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公共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代码:037124 ·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Space Design · 授课对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 · 开课学期:第5学期 · 学分/学时:6/108

· 先修课程:建筑制图与识图

·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课题讨论及方案设计 · 考核方式:作业及其讲评 · 课程简介:

《公共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根据办公类、商业类、餐饮类、娱乐类、休闲类、展览类等典型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以企业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为依据,利用教学与实训一体化的模拟教学平台,采用设计项目引导与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不同公共空间设计。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方案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表现、方案制作等核心知识和必备技能,具备从事室内设计师岗位所必需的设计项目调控、设计项目协作、设计项目沟通等职业素养,课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

1、能利用所学知识转化为设计实践的应用能力。

2、能进行设计方案的整体把握、具备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意能力。

3、能主动进行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 (30学时)

第一节 公共空间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 公共空间设计的目的

第三节 公共空间设计与其他相关概念

第四节 公共空间设计的历史发展与风格流派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公共空间设计的概念,公共空间设计的目的。

第二章 办公空间室内设计 (20学时)

第一节 办公空间的类型

第二节 办公室空间的功能分类

第三节 办公室内环境的设计原则与要点

第四节 办公空间分类设计方法

第五节 办公室内环境界面处理 第六节 办公空间照明

第七节 办公室内环境的发展趋势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办公空间的类型,办公室空间的功能分类,办公室内环境的设计原则与要点,办公空间分类设计方法。

第三章 项目勘测与分析实训 (10时)

第一节 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分析

第二节 项目勘察与测量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根据现场勘测内容,搜集项目信息,记录详细尺寸,绘制原始图纸。

第四章 方案设计实训(18学时)

第一节 酒店空间设计思维与方法

第二节 餐饮空间设计思维与方法

第三节 办公空间设计思维与方法 第四节 商业空间设计思维与方法

第五节 娱乐休闲空间设计思维与方法 第六节 展示空间设计思维与方法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真实项目设计。

第五章 设计图纸制作实训 (30学时)

第一节 效果图制作

第二节 施工图制作

第三节 标书制作

本章的学习重点为学生在6类空间中任选一项目,扮演设计师角色承担图纸设计任务,按照实训项目任务书的具体要求完成设计方案图纸(平顶面图、立面图、效果图和部分施工详图)制作和工程标书制作。

四、作业、实践环节

作业:不少于2次专题设计。 实践环节:参观工程施工现场。

五、成绩评定标准

该课程以百分制计,平时学习表现占30%,作业占30%,考试占40%,由任课教师评定,具体标准如下:

1、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是否按质按量完成作业;

3、是否掌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知识点;

4、作业是否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

六、建议教材

董君编著,《公共内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七、参考文献

[1]梁展翔编著,《室内设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5月第2版。

[2]雷尼编著,《咖啡店与西餐厅空间设计》,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执笔人:

教研室主任签字:

学院负责人签字:

第17篇:主题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主题空间设计

课程名称:主题空间设计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60学时

课程安排:四年级上学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本课程是必修课程,其意义和作用在于通过课程的开展,讲授主题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掌握主题空间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养具有能在各级建筑设计院(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方面从事住宅室内设计工作,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在中国主题空间设计营造正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和承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以主题形式出现的场所,如主题餐厅、主题公园、主题房地产,让学生掌握不同主题空间的设计方法、程序、技巧。本课程主要讲授主题空间的概念和意义。主题空间的营造不仅仅是将符合同一主题的各类设施结合到一起,而是要将概念、设计、实施、经营等多个环节整体设计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课题1:主题空间的构思 方法要求与步骤:

1、以个人为单位,根据自己对不同主题的空间进行体会设计构思。

2、将构思出的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学生自己讲述。

课题2:设计主题空间方案 方法要求与步骤:

1、以个人为单位,根据前面的功能分区方案,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

2、绘制出比例准确,功能合理的主题空间设计方案一套(平立剖面)。

课题3:主题空间设计方案表现 方法要求与步骤:

以个人为单位,根据前面的设计方案(平立剖面)进行效果图制作(可手绘,也可以用3DMAX)。

课题4:作业讲评 方法要求与步骤:

1、学生自己讲评自己的作业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1

第18篇:餐饮空间设计论文

一、光环境

1.光环境设计应遵循的原理

在餐饮空间中光的运用不仅起到照亮空间的作用,还可以为餐饮空间提供好的就餐氛围,营造好的饮食环境,餐饮空间的光环境间接决定消费者的就餐质量,因此在光环境设计时要营造舒适、惬意、高雅的就餐环境,并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在当代餐饮环境设计中,光环境设计要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光环境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就餐者的视觉味觉,是人们评价餐饮空间的重要因素。在光环境设计时要为就餐提供舒适的环境照明,设计时要形成视觉中心,明确空间的主要环境照明,并局部服从整体,而光照的强弱、明暗,会让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共鸣,也会让人对光线产生心里、身心上的共鸣,比如,柔和光线会让人刚到温暖,强光会让人感到冰冷。这就是人们对餐饮空间中光环境产生的联觉反映。

2.光环境设计影响下的餐饮消费

在餐饮空间中,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消费,因此在设计中的光环境设计也要以消费为导向,通过研究消费者感官感受、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等方面,来确定光环境的设计方式。餐饮空间的光环境设计也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光与消费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与餐厅的经济直接挂钩,是随着就餐舒适度而增长的。不同类型餐饮空间的照明值与顾客就餐舒适度、餐饮消费、餐厅的经济效益有一种曲线关系。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存在,它们任意一个数值的变化都会影响着其他数值的变化。一个高档餐厅会设计出高的照明值,这样消费者就会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餐厅的经济效益提高,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为强调某种氛围而特意营造光线昏暗的意境效果。

二、色彩——餐饮空间色彩设计的联觉

光和色不能分离,这一点已不言而喻。色彩是一种富于象征意义的元素符号,它的出现可以给事物赋予生命以及新的意义,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就色彩自身而言它没有感情的,但是,当色彩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角角落落,便赋予了它更多的价值。色彩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同时,我们也在利用色彩所表达的感情来传递某种信息。同时我们还会有一种体验即联觉效应。色彩联觉是大脑的一种逻辑性与形象性相互作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比方说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用红色空间要比用蓝色空间的房间感觉温暖,在红色空间中的时间要比在蓝色空间时感觉过得更快。色彩生理学中提到:人们可以通过色彩辨认生活中遇到的大小、冷暖、轻重、远近等心理感知现象,还可以通过感知的色彩唤起不同的情感联想。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黑色代表着阴暗、黑暗、恐惧;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而黄色呢,是个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可以给人带来轻快,透明,辉煌。在餐饮空间中人们对色彩的联觉又影响着人们的味觉,味觉是深化视觉感知的重要补充。而这些就直接制约着餐厅的效益。

三、餐饮空间材料运用的联觉

餐饮空间设计的最终的目的是营造空间、氛围,而材料对空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材料的各种特性:肌理、颜色、触感无不赋予空间复杂多变的表情,或深沉或粗野,或轻柔或飘逸,这种最直接的体验甚至是和我们最深处的记忆相联系的。因此在餐饮空间的设计中,我们要将材料的薄厚度、软硬度、和冷暖的触觉感受考虑到设计中,不同质感的材料设计出的餐厅给人带来不同的触感联想和心理感受。五、餐饮空间中的音乐联觉音乐欣赏是能够反映人们生活情趣的一门艺术,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并为人带来听觉的享受,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视听联觉是指运用声音与影像的类比关系,使人在视听感觉之间引起的通感联想。也就是说,在视觉感受中传递出听觉感受、在听觉中享受视觉体验,二者相互作用表达给人们。从视觉中可以同时得到听觉感受,好像听到了某种声音;从听觉中也可以同时得到视觉的感受,好像看到了某种东西。因此,在餐饮空间中音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调动和提高就餐人的视听联觉能力,将美食与音乐结合起来使对美味的想象、联想更满足和丰富。对于音乐审美来讲,音乐形象并不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形象,它是通过我们人脑接收、想象、联想、重造、再现、的一种视觉情景。

四、结语

民以食为天,因此餐厅对于当今社会越来越追求物质享受生活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餐饮空间来说其空间设计的好坏起到重要的作用,未来的餐饮发展趋势追求的是环境和氛围上的个性化,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在空间设计上发挥更好的创新精神,用特色化、多元化的理念诠释用餐空间,将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和联觉感受更好的融入到作品中,创作出能够更加趋向为大众化的个性餐饮享受。

第19篇:餐饮空间设计分析

餐饮空间设计分析

第一章

餐厅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一、餐厅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 餐厅空间:餐馆卖场环境。

餐厅空间设计:通过设计师对空间进行严密的计划,合理的安排,给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一个产品交换的好平台,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方便和精神享受。

二、餐厅空间设计的分类

餐厅空间的种类繁多,餐饮企业要面对不同的消费人群,不同的市场客源,不同的消费阶层和不同口味的评论,很难细分。餐饮业大致可分为: 1.餐饮业 2.快餐业 3.小吃店业 4.饮料店业 5.其他饮料业

1.餐饮业

主要指经营中西式餐食的餐厅、饭馆、食堂等行业。

比如各种中式餐饮业、西式餐饮业、日式餐饮业、牛排馆、烤肉店、海鲜餐厅等。

西餐文化是我国对欧美各地餐饮文化的总称,通常指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俄罗斯为达标的餐饮文化。

日本餐饮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餐厅格局和日本寿司,从餐厅的外部和内部的设计,服务人员的服装和礼仪上,都能让顾客感受到日本风情。

快餐文化起源于20世纪工业发达的美国,它把餐饮文化与工业文化的理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快餐文化的诞生,是为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人们需要它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机械化的生产、标准化的服务、统一的快餐形象、大批量的生产方式、经济实惠、服务快速、一样的品质是快餐文化明显的特色。

小吃文化的精品意识、品牌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是小吃店品牌化的精华所在,是小吃店能够迅速发展,影响日益扩大的精神动力,也是很多人对小吃文化疯狂追求的原因。从小吃中,可以看到各种地方文化,交融的民族特征,形形色色的小吃文化,它布满大街小巷。我们最常见的从事便餐、面食、点心等销售的店面都属于小食店的范畴。小食店还以单项特色的餐饮文化形式出现,如;点心店、饺子店、包子店、豆浆店等。

饮料店业是指专营饮料的场所,主要有咖啡店、茶楼、水果店、巧克力店、冷饮店等 按照餐厅空间的规模大小分类: 1.小型餐厅:一般为100㎡以内的餐厅空间。这类空间功能比较简 单,主要着重于室内气氛的营造。

2.中型餐厅:一般为100--500 ㎡得餐厅空间。 3.大型餐厅:500 ㎡以上的餐厅空间。

中型和大型餐厅的空间功能比较复杂,除了加强环境气氛的营造之外,还要进行功能分区、流线组织以及一定程度的围合处理。

第二章

餐厅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

二、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

三、满足技术功能的要求

四、具有独特个性的要求

五、满足顾客目标导向的要求

六、满足适应性的要求

七、满足经济的要求

八、满足销售餐饮产品功能

九、满足制作餐饮产品功能

一、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

不论餐厅空间是什么形态、什么类型、经营什么餐饮,不管他的文化背景如何、体现什么文化品位,所划分的空间的大小、空间的形式、空间的组合方式,都必须从功能出发,注重餐厅空间设计的合理性。

餐厅是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有满足产品销售的餐厅大厅,有满足产品生产的厨房,有招揽客人的门面,还有其他配套的服务设施,如卫生间、储藏间、机房、更衣室等。所以餐厅设计的格局大体上分为外观设计、室内设计、厨房设计三大部分。

1.餐厅外观设计

餐厅的店面是最好的广告,它体现餐厅的主题思想,也是给顾客的第一印象,主要作用是招引顾客,让顾客留有记忆,从而使餐厅形成品牌。所以外观是浓缩的文化,对它的设计也显得非常重要。 2.餐厅室内设计 餐厅内部的格局,要使各不同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座位安排及餐位数合理等基本功能要求。 餐厅的内部空间,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客用空间(用餐区、接待室、衣帽间等),公用空间(盥洗间、电话间等)、管理空间(服务台、办公室等)、流动空间(通道、走廊等)等,必须达到比例恰当,布局合理,点面结合,错落有致。

此外,还要完善动线的安排,也就是我们说的人流的格局。人流格局包括:客人的人流格局、服务人员的人流格局、产品流线格局。人流线路安排工作基本要求是: 尽可能分流,进出门分设,客用通道与服务通道相对分离,避免交叉碰撞,尽量选取直线,避免迂回曲线,通道的宽度要符合营业服务的需要。

3.厨房设计

厨房虽然不被消费者直接使用,但在餐厅经营中非常重要。厨房不仅控制着产品的品质,也控制着销售的成本。 合理安排厨房区域内各工序流程及厨房内各种设备、器械和用具的具体位置。科学的设计和布局可以帮助厨房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方便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高生产率和减少员工外流。厨房生产中主要的工序有以下:

进货和领用原料、粗加工(宰杀、泡发等)、洗涤、切配、烹调、冷菜制作、甜点制作、出品、收台、餐具洗涤等。

厨房的面积在餐饮面积中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通常,厨房除去辅助间之外,其面积应是餐厅面积的40%—50%,占餐饮总面积的21%左右。

二、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

人们对餐厅空间精神方面的要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顾客的心理活动千变万化,难以把握,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潮流,使餐厅空间里融入了浓厚的文化品位和个性。 餐饮业发展是否成功,其竞争的焦点是把握顾客的心理活动,提高餐厅空间的精神功能是餐饮业发展的灵魂,因此要用文化品位去打动消费者的心。

三、满足技术功能的要求 1.材料

2.物质环境(声、光、采暖、消防)

四、具有独特个性的要求

个性独特的餐厅是餐饮业的生命。餐厅空间设计得有特色是餐饮企业取胜的重要因素。艺术的魅力不是千篇1律,餐厅文化也需要打造与众不同的文化。人们总是希望在不同的场所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所以餐厅空间的个性尤其重要。

五、主题鲜明,突出特色

餐饮类空间对于品牌与文化内涵的体现重要程度比较高,在设计风格上可吸收民族的、地域或某一类型主题,并使之成为卖点。可从所在地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生活方式、人文景观及本土材料上考虑,为顾客提供一个别具一格的用餐场所享受饮食文化,感受深层次的文化韵味。

六、功能协调方便

餐饮类空间的设计应做到各项功能协调方便。在布局上,要考虑服务方式、顾客数量、所需设备及建筑结构特点。厨房与餐厅面积配比恰当,操作区内的热菜、冷菜、面点厨房和加工间、操作间、洗碗间协调。设置用餐区面积要预先考虑好传菜设备和顾客等位所占的空间。应考虑到顾客进出、餐厅点菜、传菜上菜、为顾客取酒水和收餐的操作方便,考虑到厨房原料进出、原料加工、洗菜择菜、烹调上菜等各道工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并尽量缩短各道工序与前后工序之间的行走距离以提高效率,要避免顾客就餐活动路线和工作人员的传菜和服务路线相交叉。

七、空间尺度合理

客座数量往往直接影响到餐饮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率,在单位面积内追求最大的客座数量是餐饮类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但必须有合理的尺度以增加顾客的舒适度和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如:用餐区两椅子之间的过道宽度至少要0.46M。每个餐桌旁边应留1.2M净宽的通道以便收餐,餐车通过的过道宽度至少需要1.5M,成人就餐所需的基本面积为1.1㎡等

八、创造良好的就餐氛围 就餐氛围是服务中消费者和企业之间交流的媒介,营造轻松、快乐、富有情趣的就餐氛围是餐饮类空间设计的核心之一。就餐氛围的营造要结合空间的主题和客人的心理,如中式餐厅往往是团体用餐,参与人员较多,可以从较高的照度、开敞的空间等角度营造隆重、喜庆的氛围;西餐厅一般是单人或双人餐,可以让空间半围合,让客人有相对隐私的空间。

九、注重家具的选择

餐饮类空间家具主要以餐桌椅、沙发、接待柜台、餐厅吧台、收款台等为主,其选择主要是根据餐厅性质、产品风味、经营方式、接待对象等来确定。如散座、零点餐厅的餐台要2人台、4人台、6人台、8-10人台综合配备,包房餐厅则以8-10台以上餐台为主,中餐以圆桌为主、西餐厅以长桌为主、日本餐厅则以小桌为主。造型和色彩要与整体装饰风格协调一致,功能上讲究舒适实用。

第三章

餐厅空间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设计策划准备阶段

二、方案设计阶段

三、施工图设计阶段

作为一个餐厅设计工作者,必须了解社会,了解时代,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和企业家的经营目标。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必须有一个完善的餐厅设计总体工作计划和操作程序。要做一个好的设计工作者,学习餐厅设计程序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学好设计程序是为了掌握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

1.设计项目现场的分析报告 2.业主的分析报告 3.市场分析报告

4.调查顾客的情感需求报告 5.资料的分析报告 6.咨询报告的搜集

对你感兴趣的某一类餐厅做调查分析(如中餐厅、西餐厅、日式餐厅、各种快餐厅、小食店、咖啡厅等),包括该类餐厅的风格特点、餐饮习惯、就餐方式、功能分区、该行业的市场分析等,尽可能详细。

第四章

餐厅与厨房布局设计的基本原理

一、餐厅布局设计的基本原理

(一)餐厅的内部空间划分

(二)餐厅的座位安排

(三)餐位面积和餐厅面积的确定

(四)餐厅的动线安排

(一)餐厅的内部空间划分

餐厅的内部空间,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客用空间(用餐区、接待室、衣帽间等),公用空间(盥洗间、电话间等)、管理空间(服务台、办公室等)、流动空间(通道、走廊等)等,必须达到比例恰当,布局合理,点面结合,错落有致。

餐饮区

餐饮区是餐厅重要的公共服务区域,其设计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对企业经营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餐饮区的设计布局不仅直接关系到饭店企业的建筑成本、设备成本和营业费用,而且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对餐饮区各个区域的设计特点和设计要求了若指掌。

服务区和管理区

服务区的位置应根据顾客座位的分布来设置,尽量让服务区照顾到每一位顾客。总服务台应设在显著的位置上,服务台的周围应有宽敞空间,长度要考虑工作人员的数量和服务范围,有酒水服务功能的应配置酒水柜和酒水库房。每个出入口都应设置知客台,备餐台的多少应由服务形式和服务质量决定。管理区则需要能方便的进入餐饮空间,及时掌握和了解经营情况。

教学内容 等位区

等位区主要是供客人等候座位时休息用,一般配有沙发、茶几及书籍报刊,是餐饮类空间最能体现人气的区域,其休息位的数量应根据整个餐饮空间的座位数量配比。

(二)餐厅的座位安排 餐厅中坐席的配置一般有:

单人座、双人座、四人座、六人座、十人座、十二人座等 餐台台面通常有两种:

一是圆台面,一是方或长方形台面。台面布置一般有: 火车厢式、圆桌式、沙发式、长方形、情人座、家庭式等形式,以满足各类顾客的不同需求。 一般情况下,中餐用圆形台面,除中餐外,其他餐饮风格一般使用方形台面。台面的选择还应针对餐厅环境和内部结构,从经济性的角度看,选择台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餐厅的内部结构,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有限面积,最大可能地接待客人。

• 方桌最小宽度为700mm;四人方桌900X900mm;四人长桌1200X750mm;六人长桌1500X750 mm;八人长桌2300X750mm。

• 圆桌最小直径:1人桌750mm;2人桌850mm;4人桌1050mm;6人桌1200mm;8人桌1500mm。

• 餐桌高720 mm;餐椅座面高440 -450mmo吧台固定凳高750 mm,吧台桌面高1050 mm,服务台桌面高900 mm,搁脚板高250 mm。

所有餐馆应当把自己的餐厅划分成若干个部分,这就是区域。每个区域一般有12~24个座位,这取决于桌子的大小和其他因素。通过这种方法,服务人员可以只负责餐厅一个部分的服务工作,而不是整个餐厅的服务。将餐厅分为若干小范围,营业的低峰时可以关闭一些小范围;餐桌要有大小不同的规格以便接待不同的多批次顾客

(三)餐位面积和餐厅面积的确定

在空间规划上,就需求空间而言,一位客人所需最低的活动面积为2平方米,一些咖啡馆、小吃店或快餐店,一位客人所需的面积平均而言1.3平方米即可。另外,用餐区的餐桌间距必须能让服务员方便服务,让客人方便出入。餐桌的排列既要考虑提高餐厅的使用率,又要考虑宾客入座的舒适和席间服务的方便,同时还要讲究排列的艺术效果。

餐厅的面积一般以1.85 0/座计算,其中中低档餐厅约1.5 0/座,高档餐厅约2.0 0/座。

(四)餐厅的动线安排

餐厅动线是指顾客、服务员、食品与器皿在餐厅内流动的方向和路线。

人流线路安排工作,即通道设计,其基本要求是:尽可能分流,进出门分设,客用通道与服务通道相对分离,避免交叉碰撞,尽量选取直线,避免迂回曲线,通道的宽度要符合营业服务的需要。

餐厅的通道应体现流畅、便利、安全,切忌杂乱。要从视觉上给人一种统一的意念。使餐厅的平面变化达到完整与灵活的布局效果

餐厅服务走道的最小宽度为900mm;通路最小宽度为250mm.餐厅的空间布局上注意全局与部分之间的和谐有艺术的美感。

餐厅的空间分隔,应让客人享受到隐蔽的小区,还能感觉到整体的餐厅氛围。

洗手间的布局

洗手间的设置应注意:洗手间应与餐厅设在同一层楼,免得客人上下不方便;洗手间的标记要清晰、醒目(要中英对照);洗手间切忌与厨房连在一起,同时应避免紧连着餐厅,甚至挨近餐桌,以免影响客人的食欲;洗手间的空间能容纳3人以上;附设的酒吧应有专用的洗手间,以免客人饮酒时跑到别处去洗手。

二、厨房的布局和环境设计

(一)厨房布局

1、什么是厨房布局

所谓厨房布局是指合理安排厨房区域内各工序流程及厨房内各种设备、器械和用具的具体位置。科学的设计和布局可以帮助厨房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方便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高生产率和减少员工外流。

厨房生产中主要的工序有以下:进货和领用原料、粗加工(宰杀、泡发等)、洗涤、切配、烹调、冷菜制作、甜点制作、出品、收台、餐具洗涤等。 各工序的位置及设施设备等在厨房中的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厨房的工作效率、成本和生产质量。

2、合理安排厨房面积

厨房的面积在餐饮面积中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通常,厨房除去辅助间之外,其面积应是餐厅面积的40%左右。

不同类型的餐厅,由于供应食品的种类、规格、数量不同、厨房面积要求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饭店正餐厅,即各类餐桌服务餐厅,因其供应食品种类齐全,规格较高、烹调精细复杂,使用设备较多,其厨房面积也较大

3、厨房的区域安排

餐饮生产场所的区域安排是指根据餐饮生产的特点,合理地安排生产先后顺序和生产的空间分布。一般而言,一家综合型的饭店,根据其产品和工作流程,其生产场所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区域。

(1)原料接收、储藏及加工区域

厨房的加工贮藏区是专门负责各厨房所需原料加工和贮藏的作业区,加工贮藏区的布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验收、贮藏加工安排在一条流程上,这样不仅方便原料的贮藏、领料和加工,还能缩短原料的搬运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2)烹调作业区域

此区域内应包括冷菜间、点心间、配菜间、炉灶间,以及相应的小型冷藏室和周转库。这个区域是形成产品风味、质量的集中生产区域,因此应设置可透视监控厨房的办公室,冷菜间、点心间、办公室应单独隔开,配菜间与炉灶间可以不作分隔。

(3)备餐清洗区

布局时应包括备餐间、餐具清洗间和适当的餐具贮藏间,小型厨房可以用工作台等作简单分隔。厨房布局根据工序流程,必须呈一线布局,保证工作流程通畅、连续,避免回流现象,餐饮生产从原料购进开始,经加工和切割配份到烹调出品,是一项接连不断、循序渐进的工作。因此.厨房原料进货和领用路线、菜品烹制装配与出品路线,要避免交叉回流,特别要注意防止烹调出菜与收台、洗碟、入柜的交错,以便提高厨房员工的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堵塞或事故。

4、厨房烹调设备布局类型 (1)相背型布局

相背型布局是把所有主要烹调设备背靠背地组合在厨房内,置于同一通风排气罩之下、厨师相对而站.进行操作。 这种布局由于设备比较集中,只使用一个通风排气罩而比较经济,但另—方面却存在着厨师操作时必须多次转身取工具、原料,以及必须多走路才能使用其它设备的缺点。

(2)直线型布局

直线型布局适用于高度分工明确、生产场地面积较大、相对集中的大型餐饮机构中的厨房,大型餐馆和饭店的厨房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

(3)L字型布局

L型布局通常将设备沿墙壁设置成一个直角型。这种布局方法,通常是在厨房面积、形状不便于设备作相背型或直线型布局时用。

(4)相对型布局

如将两组设备相对排列,即面对面地排列,中间以工作台隔开但留有通道,便是相对型布局。相对型布局实际上是两组直线型布局,这类布局主要适用于不要求菜肴的制作和供应紧密衔接的厨房,如医院厨房、职工餐厅厨房等。

(二)厨房环境设计

1、厨房高度

饭店厨房应有一定的高度。厨房高度—般应不低于3.6米,也不宜高于4.3米。

2、墙壁和地面

天花板的平面应力求平整,没有裂缝和凹陷,不应有暴露的管道,不然易堆污积尘,甚至孽生虫蝇,影响食品生产的卫生安全。

厨房墙壁应该平整光洁,无裂缝凹陷,经久耐用和易于清洁,以免藏污纳垢和孽生虫害,最好选用耐蚀材料。厨房墙面处理的最好方法是从墙脚至天花板全砌瓷砖。

耐磨、耐重压、耐高温、耐腐蚀、不吸水、不吸油、防滑、易清扫,是厨房地面材料的基本要求。

3、厨房通风

厨房可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门窗朝向应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开窗面积与墙面比例不少于1:6。但必须借助机械通风系统及排气装置。

然而,仅仅依靠机械通风系统尚不足以排出厨房烹调时所产生的油烟、蒸汽,因而还必须为炉灶、烹锅、炸锅、汤锅等设备安装排油烟罩或排汽罩,将这些设备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气体排出室外。

4、照明

照明应考虑光的方向、颜色、覆盖面和强度。另外,光的稳定性要好,要有保护罩,保证作业区能看清楚食品,同时颜色不失真.无阴影,并注意避免灯泡破碎时污染食品。

第20篇:居住建筑空间设计

居民建筑空间设计

摘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现代住宅不再是简单的栖身之所,它已成为在工作之余能够满足精神生活,发展个人专长和爱好,从事学习、社交、娱乐等活动的多功能场所。因此,住宅的室内设计除充分重视现代化条件的物质需要外,还应充分满足住户的不同职业、文化、年龄、个性特点所呈现出的千差万别的要求,营造出艺术与舒适相辅相成的空间环境。

因此,对居住环境的室内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他渉及到室内的空间大小可以灵活多变的可能性,空间布局上功能分区的合理性与明确性,多功能家具分割,室内空间装饰的整体性,墙面、顶棚、灯具等人工光影效果以及色彩调子和气氛情调的追求等。

设计时需要考虑五种因素:家庭人口构成;民族和地区的传统、特点和宗教信仰;职业特点、工作性质;业余爱好、生活方式、个性特征和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和消费投向的分配情况。 关键词:室内设计要求

居住建筑的空间组成和室内设计基本原则:

一、使用功能布局合理。住宅的室内环境,由于空间的结构划分已经确定,在界面处理、家具设置之前,除了厨房和浴厕,由于有固定安装的管道和设施,它们的位置已经确定之外,其余房间的使用功能,或一个房间内功能地位的划分,需要以住宅内部的方便合理作为依据。 需要满足住宅的基本功能:睡眠、休息、饮食、会客、视听、娱乐、家庭团聚、学习、工作等。

二、风格造型统盘构思。住宅室内的设计风格和造型特征是需要从整体考虑的,考虑其形式和风格,考虑文化背景,家庭人口构成等。考虑其家庭的职业特点,艺术爱好,人口组成,经济条件和业余活动等;考虑设计的风格,如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风格,显示文化内涵的传统风格,返璞归真的自然风格,不拘一格融中西于一体的艺术风格。

三、家庭装修设计流程。室内设计程序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展开,目口: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实施(施工)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设计准备。

①接受委托任务书,或根据标书要求参加投标;

②明确设计期限编定设计计划进度表,考虑各工种的配合;

③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如室内的使用性质、功能要求、造价等;

④收集分析有关的资料信息,熟悉设计的有关规范,现场勘测等;

⑤签订合同,设计进度安排,与业主商议确定设计费率。 2.方案设计。 进一步收集、分析资料与信息,构思立意,进行初步方案设计;

确定初步方案,提供设计文件,包括:平面图、天花图、立面展开图、色彩效果图、装饰材料实样、设计说明与造价概算; 初步设计方案的修改与确定。

四、居住建筑空间的组成。住宅空间从使用性质上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空间: 1.公共活动空间。

公共活动区域主要是全家团聚、文娱、休息、进餐、户外活动以接待客人、对外进行社交的综合活动场所,是一个极富凝聚力的核心空间。它不仅使家庭成员共想天伦之乐,使亲友联谊情感,而且可以调剂身心,陶冶性情。根据家庭结构和活动特点的差异性,公共活动空间又常常划分出门厅、起居室、餐厅、游戏室、家庭影院以及活动平台等不同功能的空间。公共活动区域应有较好的环境和景观。 2.私密性空间。

私密性空间足专门为家庭成员进行私密性行为(如睡眠、休息、个人卫生、梳妆等)提供的空间,包括卧室、卫生间、浴室、衣物贮藏等私密什极强的空间和书房、工作间等特定要求的静谧空间。此类空间的设置能充分满足家庭成员的个体需要和不同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能在亲密之外保持适度的距离,同时避免使用其他空间造成的干扰。私密性空间不但要针对多数人的共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趋向进行考虑,更要针对居住者个体性别、年龄、性格和爱好及其他特别因素而设计,因此它更能体现出空间使用者的个性。一个完备的私密性空间应具有安全性、休闲性和创造性,应具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环境。 3.家庭服务空间。

家庭服务空间足家庭为进行膳食准备、洗涤餐具和衣物、清洁环境、修理设备等家务活动而提供的空间,在设计时应重视其功能性。如空间的大小能够满足设备尺寸和人的使用活动尺寸要求,空间的流线符合操作流程的要求,同时尽可能使用现代科技产品,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消除疲劳,使家务活动者真正享受到劳动的乐趣。

五、居住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家庭人口构成、职业性质、文化生活、业余爱好和个人牛活情趣等特点,设计具有特色和个性的居家环境。具体设计时应遵循“安全、健康、适用、美观”的原则。 1.安全

是指任何装修和装饰绝不能给居住人留有隐患。如对承重结构的损坏致使结构坍塌,没有分隔防范的开敞式煤气厨房导致煤气中毒;电气线路的不规范连接引发火灾,硬质光滑地、外凸锐角装饰使人摔伤、碰伤等等,我们应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以确保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2.健康

是指所有装修都应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装饰材料的污染、刺眼的照明、过多的色彩、杂乱的陈设,造成人们视觉超负荷,通风不畅、缺少日照等都将不利于身心健康。 3.适用

是指空间的使用使居住者感到舒适,确切地讲,又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功能布局的合理。如公共活动区域和私密空间在位置上做到 动与静分区、内与外关系明确。

(2)装饰用材恰当。应充分了解不同装饰材料的性能,解决好保温、隔热、隔声等问题。 (3)设施配置适用、合理,尽量做到科学化、现代化。 4.美观 是指室内设计元素在设计风格、文化内涵、品位气质等方面引起的视觉愉悦。.从总体上讲,家庭装饰应创造一个具有体闲、宁静的环境氛围。其风格的定位应有别于公共娱乐场所及宾馆、公共餐饮等场所。在装饰造型的浓重与淡雅、光照和色彩配置和适用以及装饰材料、家具陈设等方面,其设计手法、设计语言都应有较大的差异。当今都市生活节奏加快,交通噪声烦杂,因此,家居设计更宜于营造清新、明快、简洁、淡雅的室内氛围。

发布时间: 2009年05月20日《居住建筑室内设计》课程理论电子教案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摘 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生态环境优秀的、山水景观优美的、功能质量优良的、人居文化上乘的、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关键词:住宅小区;环境;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在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优秀的、山水景观优美的、功能质量优良的、人居文化上乘的、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一、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

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

二、住区的建筑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应根据其所在地段、城市大环境确定其主题定位,不宜千篇1律,更不宜大量照搬欧化、洋化风格。市中心区、郊区、山区、河畔、风景区„„的住区规划应因地制宜、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能借景建住区则更为理想。

三、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洋为中用,设计出高品位、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山水园林景观和各类小区,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五、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小型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住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六、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

住宅是住区的主体,环境是住区的基础。高品位住宅小区必须是居住环境好、生态环境优、景观环境美的住宅,能够表现它的文化性、舒适性、陶冶性、祥和性,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安全要求、健康需求。

这里着重研究住区的绿化和景观环境的优化问题: 1.住区园林化应力求创新,各具特色

不少高品位小区都在山水园林景观上做文章,创出各具特色的景观环境。广州二沙岛以绿、静、美为主题,点、线、面相结合,突出江景,展现亚热带气候特点和地方风情。房前屋后布置园艺,多层次主体绿化,造成无处不绿的居住空间。建筑错位布置,前低后高,增加观赏江景户数。有创新、有特色才有生命力。

2.住区山水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彩

一是空间层次: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各类主题花园都应做到层次分明,各有特色。

二是植物品种层次:草地、花卉、灌木、乔木,喜阳植物、喜阴植物,不同季季的植物,都应合理布局。

3.住区园林应与方便人际交往相结合 在住区环境建设中,应注重营造人际交往空间,除文化娱乐场所外,组团绿化空间是理想的方便的人际交往空间,应作为住区园林建设的重点,把它建成既有观赏景观又有交往设施(亭台、桌椅、器具等),又便于居民就近享用的绿化空间。

4.利用、改造自然景观与人造山水景观相结合

未经开发改造的山岭、荒林、湖水、山塘,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合理的做法应是:有景用景,用景改景,无景造景,天然与人工结合。

5.发展立体绿化,营造空中景观

这是有效增大住区绿化面积,改善环境,美化住区的重要措施之一。立体绿化通常有阳台的花卉、盆景,墙面的攀悬植物,天台的花卉、藤类瓜果。还可以在高楼之间的连接桥和平台,以及高楼中间的架空层营造空中花园。在房屋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都绿化起来,其绿色效果必然更为显著。

6.住区绿化与体育活动场地结合

根据住区居民对体育活动的需求,除建硬地运动场外,还可兴建一些草地运动场,如微型高尔夫球场、草地滚球场。这种既增大绿化面积,又增加居民体育活动场所的做法是一举两得的,值得积极提倡。

7.住区园林应力求美、静、净、洁

住区各类景观布置和小品、雕塑等,都应由专家设计,使之具有高品位构思和艺术水平。住区的景观要美,环境要静,噪音要小,水面要净,空气要洁。机动车辆的噪音、废气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8.住宅绿化应合理控制成本,减轻居民负担

住区应对过大规模的、过高档次的和过大成本的绿化项目,加以控制。要根据社会和居民的经济水平营造景观环境和服务环境。设计过宽的草坪,种植名贵的树种和百年老树,建造过大的会所及超豪华的装修,都会明显增加商品房成本和物业管理费开支,应从减轻居民经济负担出发,合理设计景观和设施。

9.居住环境的优化必须有丰富社区文化支撑

一是住区各种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具有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显现中国式的诗情画意。二是住区应为居民组织各式多样的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活动,使他们不但能观赏、享受优美园林景观,而且能参与吟诗、作画、歌唱、健身、表演、娱乐„„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

三是住宅环境的优化,必须有高水平的物业管理相配合,在住区管理、服务中,在社区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中,培养、提高居民及其子女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艺术素质。

2010-1-20 14:50

住宅小区的环境规划设计

空间设计岗位职责
《空间设计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