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活动方案

京剧活动方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6 15:33:48 来源:活动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主题活动京剧

一、主题来源: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京剧脸谱、京剧唱腔、京剧表演五彩纷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夸张性的艺术。让幼儿接触一点京剧,欣赏京剧的经典片段,制作京剧脸谱,过一把京剧表演的瘾,可以培养幼儿对京剧的兴趣,感受中国京剧艺术特殊的美,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在很偶然的一次民族乐曲《金蛇狂舞》的欣赏中,我发现班里的大多数幼儿对这首民族乐曲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且对乐曲中所使用的民族乐器也能听出来,并用动作和声音来表现。由此,我想到应让幼儿接触一些我国较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于是选择从我国的国粹京剧为切入口,通过一些教育活动的具体过程来促进幼儿与京剧有关的题材教育活动发展的历程,以证实教师从传统文化的内容出发,引导幼儿展开的主题教育,同样也可以达成激励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目标。

主题应加以利用的主要资源有:收集书、VCD等有关京剧的材料;观看中央戏曲频道;幼儿与父母共同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等。实施主题要注意的事项有:了解幼儿对京剧的兴趣点及知道那些有关京剧的知识。将幼儿可能有兴趣的、有关京剧的内容制成一个网络图,以便作出资源和提问的准备。

二、主题的开展和具体活动:

(一)第一阶段:说京剧

在确立了主题的内容后,我们首先让幼儿从说京剧开始。在说京剧前,我们让幼儿观看京剧录像,向幼儿简单介绍京剧:京剧是我国的一种戏曲,只有中国才有,所以叫国粹。唱京剧的人要在脸上涂上一些漂亮的花纹,就是京剧脸谱。因为京剧好听好看,不仅中国人喜欢,很多外国人也很喜欢。介绍京剧脸谱的名称、性格和特点。

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兴趣,介绍中央戏曲频道。了解幼儿对京剧的兴趣点及知道那些有关京剧的知识。将幼儿可能有兴趣的、有关京剧的内容制成一个网络图,以便作出资源和提问的准备。

幼儿通过这一阶段,初步了解了京剧的一些常规知识,而且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第二阶段:画京剧

有了最初对京剧的认识,幼儿更乐意去收集一些有关京剧的资料,但是如何去收集资料呢?从什么途径去收集呢?这是摆在幼儿面前的一个问题。于是,我们让幼儿商量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幼儿提出可以去书店,问人等,我们请幼儿按照自己想出的方法来设计网络图,选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用网络图的方法,让幼儿一下子就明确了该如何来解决问题。因此,我们称之为“画京剧”。知道解决困难的办法有很多自己要找到解答的办法画出关于解决京剧疑问方法网络图。能主动的根据自己不知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体验自己通过请教获得新知的成功感。

(三)第三阶段:唱京剧

幼儿对唱京剧的人脸上涂上各种漂亮的花纹,他们说话、动作、走路跟我们不一样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自己尝试着去学一学,做一做,唱一唱。于是我们放京剧录像带,让幼儿感受京剧曲调的优美,并跟着哼唱

学习京剧演员的上场动作圆场。听着教师的鼓声的节奏做圆场动作。学习亮相的动作,掌握动作要领。

我们利用废旧的材料让幼儿制作京剧的道具,这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个个都用自己制作的道具装扮起来,再加上京剧的亮相动作,可象京剧演员啦!

三、分析与反思:

初次让幼儿收集信息,除一幼儿问奶奶,知道京剧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外,其余幼儿全说忘了或没时间等,都没有带资料。教师根据此情况,引导幼儿开展讨论:“没有时间怎么办?”“没有钱怎么办?”“妈妈不给买怎么办?”“不会上网怎么办?”通过讨论一方面是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反思力,帮助他们发展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促进幼儿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绩效的反思,学会为自己的学习的成效承担责任,逐渐成为自律的学习者。

唱腔的感受由于采取与平时唱歌相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感知体验,故而幼儿易感知其相异处。通过让幼儿模仿、练习,增加了幼儿的感性体验和直接经验,同时也初步知道京剧我们也是能学会的,不是高不可攀的。幼儿主动用动作来表现唱腔的旋律谱,非常形象,可以让幼儿用图画出,,让幼儿看图谱唱,并创编自己唱腔谱。

由于在幼儿对唱腔已有感知体验和经验表象基础上,来将幼儿唱腔动作谱转化成图谱。进行自然提升,将流动听觉表象转成稳定图谱表象,更有利于幼儿对唱腔感知。同时,又生成让幼儿创编不同的唱腔,使幼儿感知,唱腔也是可以发展创新的。存在问题,由于这些唱腔都是高难度,且唱词不一定懂,应选择出利于幼儿完整学习唱段磁带或VCD并将其放在区域中,便于幼儿反复感知。

帮助幼儿重点解决遇到困难怎么办?既有针对性又帮助幼儿解决实际困难,更重要的使幼儿对困难采取开放的观念,知道有多元解决问题渠道和方法。幼儿带来的资料不多,可待下周一幼儿资料带来多以后再解决此问题。幼儿已观看、欣赏了VCD中演员的演唱,应增加幼儿亲身感受、亲身聆听演员的演唱、亲眼观看其表演,让幼儿感受到京剧是在人们身边可及、可学、可赏的。

幼儿对京剧中的历史人物很有兴趣,不停的向教师和化妆师提问了解有关欣赏脸谱中典伟、包公等人物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介绍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激发幼儿了解历史及历史文学作品的兴趣。

通过游戏方法练习走龙队 ,幼儿一点也不觉得是在学习,而是在活动中自然的练习并掌握了京剧走龙队的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是体验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可生成体育活动龙队竞赛走等。听鼓声速度变化行走速度或变成不同的队形等。

幼儿在作结束的亮相动作的意识较淡漠。原因是:⑴部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保持动作一致性上,注意力分配不够。⑵结束前的鼓声变化不明显,不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应与亮相前的鼓声有所区别并告诉幼儿在此处就是要准备做亮相了。使其能够提前做好心理预备。可引导幼儿欣赏京剧鼓点的丰富性。

中班安全教案:会说话的安全标志

设计思想:

标志是生活中对人们行动的一种指示、是简单形象的图画语言,尤其是安全标志在生活中能对我们进行提示、警告。它们是幼儿常常见到但又不易引起注意的安全标志。通过活动的开展组织幼儿观察、探索,知道自己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这样才能既保护自己又不造成危害,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探索学习,使幼儿认清安全标志,教育幼儿不要玩火、电等危险物品,遵守交通规则。

2、引导幼儿发现尝试,让幼儿知道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安全标志,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交通安全、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等内容的小故事,并配有关的安全标志。

2、事先让幼儿收集有关的安全标志。

3、每幼儿一套安全标志七种:注意安全、人行横道、步行、禁止通行、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

4、画纸、水彩笔、剪刀等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一、找安全标志: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演示,就其中的交通安全小故事鼓励幼儿探索根据什么标志过马路?

2、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

⑴为什么要有这些安全标志,这些安全标志有什么用?

⑵除了马路上的安全标志,你还见过什么安全标志,在什么地方见过的,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⑶请幼儿继续观看多媒体演示,寻找有关的安全标志。

二、议安全标志:

1、幼儿尝试从布袋中找出安全标志,并介绍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

2、讨论安全标志的用途:我们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安全标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用途?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标志行不行?为什么?

3、议一议没有安全标志的危害:

(1)想一想、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标志的危害。

(2)总结: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作为社会中的人,一定要按安全标志上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如果不这样,会出现很多问题,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就不能正常进行。

5、游戏:看谁找的准

教师说出一种安全标志名称,请幼儿迅速找出相应的安全标志卡片。

三、设计安全标志:

1、想一想,我们班、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悬挂安全标志。请小朋友尝试动手设计和制作,让安全标志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应该怎样做。

2、请小朋友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安全标志的内容和作用,并用简练的语言讲给大家听。

活动延伸:

幼儿找需要安全标志的地方悬挂上自己制作的安全标志,并继续探索相关的安全标志,尝试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

活动评析:

活动中,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对安全标志的兴趣,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和发现、寻找各种各样的安全标志,如:严禁烟火以及各种交通安全标志等。这些安全标志都是小朋友们自己找到的,因此,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特别高。孩子们通过自己看、问、找、画等探索活动,学会了学习,也学会了适应社会、适应集体,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推荐第2篇:京剧

《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准备: 歌曲《唱脸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放歌曲《唱脸谱》。

2、师:京剧的脸谱,是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

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 学生畅谈。

二、初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指明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

陕西 乾隆 融会 荟萃 综合 粗犷 笙 唢呐 琵琶 烘托 锣 钹 铙 铿锵

2、通过阅读文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发言。

3、小组交流,理解词语。

师: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充分的预习工作,文章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现在请大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并把你们弄明白的,没弄明白的做好详尽的记录。准备全班的交流。

4、全班交流:

西皮: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长于抒情、叙事、说理、状物。

二黄:二黄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多用于悲剧型的剧情中。

徽剧: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 汉剧:中国戏曲剧种。俗称“二黄”,又有“楚剧”、“汉调”两种叫法。它为湖北主要的戏曲剧种。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秦腔: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

对白:在戏曲中所有唱出的台词都叫对白。

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 文武场: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

三、默读文章,概括内容

1、默读文章: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文章,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 ①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

①本文师一篇说明性的散文,介绍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京剧的常识。 ②

1段:对京剧这种艺术形式的概括性介绍,主要介绍了京剧的名称。 2段:介绍了京剧的来历。

3段:简单介绍了京剧的艺术表演形式。 4段:介绍了京剧的脸谱及任务分类,并逐项介绍了:“生旦净丑”等角色的类别及特征。 5段:介绍了京剧的音乐伴奏。

6段:介绍了京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流派,并出现了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四、生字词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

二、交流讨论,体会文章表达的条理性。

1、出示中心话题,小组交流讨论

中心话题:潜心阅读文章,你了解到了关于京剧的哪些知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京剧的名称:国剧(二黄、皮黄)

三、拓展延伸:

1、阅读作家叶君健的《看戏》体会意境。

2、补充徽班进京的故事:

3、欣赏有关京剧的视频、音频资料。

推荐第3篇:京剧

京剧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室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⑴听流行歌曲《北京一夜》,让学生判断歌曲融有什么音乐风格。(出示课件) [师]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戏曲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戏曲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这一音乐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了解多少呢? ⑵谈谈对京剧的认识。(学生讨论回答) 3京剧艺术基础知识

⑴起源(作为教师应该知道的,我懒得写了) ⑵唱腔

听辨两个片段在唱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师] 二黄:起源于长江中下游。旋律委婉流畅,用于叙事和表达任务内心感情的,突出南 方音乐的特点……

西皮:起源于北方梆子腔,有北方音乐的特点。 再听一遍以加深印象,并注意其伴奏乐器有哪些。 ⑶伴奏乐器(看图片,听音色)

文场伴奏: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 武场伴奏:板鼓,大锣,钹 ⑷ 表演形式(视频欣赏) 唱:歌唱 念(白),念:人物诗词的吟诵,富有音乐性。白:人物对话 (分角色练习男:哥哥哥哥……

女:兄弟,你哥哥出去做买卖去了叫你等他一会儿。

男:哦,等他一等。

女:是。)

做:形体动作的舞蹈化。看喂鸡片段,想想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喂鸡的 打:中国武术和跌打技艺的结合。(介绍一些京剧表演艺术家) ⑸人物行当分类 生:扮演男性角色 旦:扮演女性角色 净:演个性鲜明的角色

丑:扮演阴险,滑稽的反面人物 (不同角色唱法不同,简单介绍) 4现代京剧欣赏

⑴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⑵ 《唱脸谱》

谈谈对脸谱的认识。(学生讨论) 5 小结

⑴ 知识回顾 ⑵[师] 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宝贵建议!

推荐第4篇:11京剧脸谱》活动教案

京剧脸谱

活动目标:

1、观察京剧脸谱在颜色,造型和构图上的异同,欣赏京剧脸谱的美。

2、尝试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设计脸谱。

活动重点:观察京剧脸谱在颜色,造型和构图上的异同。 活动难点:尝试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设计脸谱。

活动准备:剧选段视频、大挂图、各种脸谱图片、油画棒、绘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京剧选段,引导幼儿欣赏京剧表演及观察京剧脸谱。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下载了一段好看的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播放京剧选段视频)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表演吗?(告诉幼儿这是京剧表演)

2、师:(出示脸谱挂图)这是什么?(京剧脸谱,引导幼儿观看各种脸谱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及特征)刚才在那段表演中我们也看到了,每个表演京剧的人都会画各种各样的脸谱。

3、教师小结,让幼儿大致了解京剧: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剧种,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称为我们中国的国粹。它使用了音乐、舞蹈、歌唱还有一些武术等等形式,来表演故事的情节,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京剧表演的时候人们会穿上各种漂亮的舞台服装,画各种各样的脸谱,这些脸谱反映了人物的特征。

(二)、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京剧脸谱的图片资料,了解京剧脸谱的特点。

1、师:(教师出示各种脸谱)脸谱上有哪些颜色?有什么样子的花纹?(引导幼儿了解脸谱上有不同的色彩和花纹,如有红色、绿色、蓝色、黄色、金色还有黑和白等颜色,脸上有云、海浪、花草和动物等花纹,非常好看。

2、师:脸谱上的花纹都是画在什么位置的?(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脸谱上的花纹都是围着五官进行绘制额,主要是用了勾黑线,再进行填色的方法进行绘画,多数是左右对称的图案,也有不对称的,眉毛和眼睛周围的纹样向上斜着画,鼻翼和嘴角周围的纹样却是向下画的特点。

3、教师示范绘画脸谱的方法:

①先用笔画出人物的脸型轮廓,画出五官。

②再用黑笔勾画出向上的像蝴蝶翅膀一样的眼睛纹样。

③以鼻子的位置为中轴,在五官的周围分别画出不同的基本纹样。 ④添画细致的花纹。

⑤最后,用油画棒涂上颜色,完成。 (三)、幼儿自由绘画脸谱,教师进行指导

1、师: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自己为自己设计一张属于自己的脸谱吧。记住按照老师刚才的绘画步骤去画哟。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引导幼儿用黑线勾画出眼睛、眉毛、鼻翼和嘴角处的图案,细致地添画漂亮的花纹;提示幼儿注意对称,运用鲜艳的色彩进行对称涂染。)

3、播放京剧音乐,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结束此次活动。

四、活动延伸。将幼儿优秀作品放入展示墙,供大家一起欣赏。 课后反思:

推荐第5篇:《京剧》说课稿

《京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身边的小事出发,以点带面、层层深入向学生展现中华文明的辉煌画卷,使学生了解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在习惯于大众文化的高速传播的今天,作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又走到了哪里?为此我选择以我们的国粹京剧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艺术知识融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在活动中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当前小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认知甚浅,对京剧没有什么兴趣,要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就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手段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本节课前先让学生查找搜集资料,以学生为自我展示为主,感受京剧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再用大量的图片、影片、声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选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小组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2、通过学习、小组交流汇报京剧的交流活动,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

能力目标:

1、通过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说说国粹、欣赏京剧、了解京剧知识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领略中华文化的精神风采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1.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2.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京剧相关资料信息。

2、教师收集一些经典的京剧视频片段和京剧人物图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1、欣赏导入,说说国粹

2、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3、认识脸谱,学唱京剧

4、活动总结,升华主题 (一)欣赏导入,说说国粹

1、播放“星光大道”选手李玉刚表演的京剧选段《贵妃醉酒》。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京剧素材,营造了浓郁的京剧气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他表演的是中国的哪种传统艺术?(京剧)

设计意图: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经典曲目,男旦扮相,唱、作、舞等京剧效果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们的国粹——京剧,感受它的精彩。(板书)

4、了解什么是“国粹”(国之精髓),京剧为什么被称为是我们的国粹。看书中的小资料和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寻找答案。

(1)二百多年的历史,可谓是历史悠久。(板书:历史悠久)

(2)京剧虽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但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大的剧种。京剧的剧目很多,有上千出戏,有些已经失传了,现在演出的有三四百出呢。(板书:最大剧种)

(3)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这说明京剧已经名扬世界了。(板书:名扬世界)

设计意图: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京剧各方面的资料。学生的热情很高,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初步了解了关于京剧的一些知识以及被称为国粹的原因, 让学生对“国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既增长了知识,又刺激了好奇心,为后面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A、感受京剧

1、课件展示人们在社区唱京剧、讲京剧中的故事和在家通过电视看京剧的几个画面,说说你生活周围的戏迷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京剧。2.提问:你们还在哪里看过京剧表演?看过外国人演京剧吗?

设计意图:这里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回到生活中观察人们和京剧的关系,与今天的学习形成联系,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京剧,表演京剧等文化现象,让学生明白京剧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审美表达,也让学生感受京剧在国际上的影响地位。

B、了解京剧

对儿童来讲,京剧是比较陌生的,如果直接从唱腔入手,孩子们不容易听懂,效果自然不会很好,为了能帮助学生在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国粹,我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片段,让学生来欣赏,给学生视听结合,通过图象和声音来直接触动学生的感官,为对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打好基础。所以在了解京剧这一环节我又设计如下:

1、欣赏《雁荡山》、《三岔口》两个京剧片段,并让学生模仿剧中人的动作,以此体验京剧舞蹈的优美,激发学习热情。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你们认为京剧与我们平时看的影视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加深对京剧的了解,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突出重点,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倾听、发言的能力。

4、播放多媒体图片,了解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5、京剧的来历。

(清朝的时候,四大徽班进京给乾隆皇帝祝寿,后来就形成了京剧。)

6、京剧伴奏的乐器有京胡、月琴、唢呐等,其中最重要的乐器是──京胡。

京剧的乐队分为文场三大件与武场三大件。

文场三大件:京胡、月琴、弦子。

武场三大件:单皮鼓、大锣、小锣

设计意图: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京剧包含的知识很多,为学生理解京剧提供了知识基础。

(三)认识脸谱,学唱京剧

1、播放京剧歌曲《说唱脸谱》,让学生听一听歌中提到了哪几个历史人物。

2、将人物的名字与脸谱连线,欣赏各个脸谱。

3、猜一猜,这些脸谱分别表现什么样的人?

红色赤胆忠心

黑色耿直刚烈

白色奸诈自负

蓝绿黄勇猛暴躁

4、学唱《说唱脸谱》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京剧并不是很难听懂,所以把更能贴进学生生活的《说唱脸谱》拿来,调动其积极性和演唱欲望,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模仿所听的音乐,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为了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前也深入的研究了这首歌,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听了你们极具京腔京韵的演唱,老师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唱上几句。(唱)”俯下身来与学生一同学习,教师的演唱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学唱京剧的兴趣和自信。

(四)活动总结,升华主题

1、如今,京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了中国的国粹,成为了中国人的骄傲了。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我们一起感悟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我们国粹——京剧的魅力。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其他的剧种?

3、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少儿戏曲联唱》

设计意图:“没有终点,只有永远。”了解京剧和其他剧种,这节课仅仅是一个起点,学生带着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学、多唱、多演,甚至是酷爱戏曲才是此次教学的最终目的。

推荐第6篇:京剧故事

1 / 11

京剧故事-四郎探母

大家都知道杨家将的故事。说的是北宋时期,杨家为抵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南侵,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演义出了一个个感人的英雄故事,至今在民间流传。这里单说杨家第四子杨延辉的故事。

杨家共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又收了一个义子,分别排行为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姐、九妹。他们个个是英雄好汉,每个人都能带兵打仗,独当一面。而且这种英雄豪情传了几代人,对北宋王朝的抗番除奸势力,造成了极其良好的影响。

杨四郎长得一表人材,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在几个兄弟中间,最得父母的喜欢。他们寄希望于四郎,日后统率杨家将的非他莫属,然而谁能想到,金沙滩一场恶战,却改写了他的人生命运。

雁门关北面的金沙滩,北国的契丹王在那儿设下重兵。杨家将全部出征,拼死厮杀。但杨家将在这场大战中损失惨重,伤失元气。首先是大郎和二郎身亡,一个被乱箭射死,一个被大刀劈死;而三郎死得更加悲壮,他在追杀敌军时竟陷入淤泥之中,被对方的战马踩死;过后清点人数时,又发现四郎失踪,有火说是被北国俘虏了,有的说失散了。由于杨家大将死伤过半,朝廷虽给予封赏,但毕竟元气难以恢复;而且有

人说三道四,伤透了杨家人心。在这种情况下,五郎为了超世脱俗,使出家当了和尚。

杨四郎的确是和杨家将失散了,他是在向敌人冲杀时,被对方裹挟走的。人多,混乱,在情急中迷失了方向。可当他发现走错方向时晚了,因为对方的将领早已看到他勇猛厮杀,非普通军士,就让人把他给绑了,押送回营。

再说契丹王的损失也十分惨重,老王在大战中身亡。众将佐觉得不可一日无王,经过合计,就推拥肖王后执掌朝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肖太后。别看肖太后是女人,她会用人,事事和大伙商量,把个小王朝治理得倒是很富强。

人们押着杨四郎来到肖太后跟前,备说详情,断言他肯定是杨家大将。既已被俘,杨四郎已经作好了必死的准备。不过他不甘心.他要时刻准备返回宋朝,和各位兄弟一起为国尽忠。于是,当肖太后问他叫什么时,他说了一个假名:穆义。呵,不是杨家人,肖太后放心了。肖太后所生一女,名为铁镜公主,虽已年过十八,尚未许配人家。当然会有一些大臣来为公主说媒拉线,均因肖太后看不上那些想做她女婿的人,直到如今也没有把婚事定下来。肖太后见这个穆义长得相貌堂堂,又让

2 / 11

他试了试武功,甚为满意。便让大臣作媒,把铁镜公主嫁给了他。

四郎家有娇妻孟氏,两人十分恩爱。他当然不愿娶北番公主,因为他并不打算在北方呆一辈子,一有机会他会跑回宋朝的。但经不住别人的威胁,他也只好屈从了。就这样,杨家人对他生死不知;而他也是时刻挂念着母亲和众兄弟姐妹。虽说肖太后和公主待他很好,但一片思乡之情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他。

一晃十五年过去了,杨延辉由一个青年变成了已届而立的中年人。他摸摸下巴的胡须,再看看自己的一身北国装束,一阵悲痛油然而生。

这天,听说统兵肖天佐在雁门关摆下一个大阵,让人上书宋朝,说是若破得了大阵,北番甘愿伏首称臣;若破不了大阵,宋朝江山就得让给北番。位于中原的宋王朝绝对不会认输,认为自己兵多将广,粮草充足,为什么要把江山拱手让给你?于是皇帝御驾亲征.率领杨家将及多路军兵向北方开来,驻扎在雁门关内。杨四郎十分重视这个消息,认为这是他回宋朝的大好时机,于是他让人过细打听详情来报。

不几天,消息更加振奋人心。说是宋军中执掌帅印的是自己的六弟杨延昭,而带领杨家将的是自己的老母亲佘太君。杨延辉心里十分激动,老娘和他一关之隔,他决心要去和母亲见一面,不管后果如何。但怎么

才能出关呢?把守雁门关的是肖家的大将,混是混不过去的。在万般无奈之际,他首先想到了铁镜公主,没有公主帮忙,是绝对过不了关,见不到老母的。四郎跪在公主面前,把自己是杨家四郎的秘密告诉了铁镜公主。公主感到十分意外,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心爱的驸马竟是敌军杨家将。他们婚后十五载,恩恩爱爱,举案齐眉,从来没有闹过别扭。而这会猛不丁听到驸马说出实情,心里一阵慌乱,不知如何是好。只要她把这话告诉太后,驸马必死无疑。究竟怎么办?她没有了主意,只有伤心地哭着,任凭驸马怎样劝慰,都难以听进去。这时,怀里的大阿哥哭了起来,孩儿的啼哭唤醒了她的理智。她不能没有驸马,孩儿不能没有父亲。她理解四郎,也敬慕杨家人的英武。

她问:驸马这个时候告诉身世,究竟是什么意思?

杨四郎只好说实话,说是老母亲就在雁门关内,他想去见一面,了却做人子的心愿。公主说,雁门关把守极严,没有母后的令箭是万万过不了关的。四郎说,求公主向太后讨一支令箭,我连夜去和老母见面回来,再归还太后。铁镜十分贤德善良,她丝毫没有怀疑驸马会不会回来,为了成全丈夫,她毅然到银安殿去见母后。

肖太后见了公主说,我儿不在后宫休息,到这儿来有什么事?铁镜

3 / 11

公主说,特意来向母后请安。太后很高兴。母女俩说了会儿闲话,眼见没法提起令箭的事,公主便转身离开。但她不甘心,突然想起了怀中的孩子,她在儿子屁股上捏一把,儿子顿时大哭起来。太后忙问,阿哥为何大哭?公主说,这孩子该打。太后问,为什么该打?公主说,他看见令箭,要玩,平日就喜欢玩令箭。太后说,他喜欢玩就让他玩吧,不过明日天亮得给我还回来。公主把令箭塞到怀里,谢过母后,欢天喜地走了。

她回到后宫,见四郎早已换了行装,备好马匹,正在那儿焦急等候,公主想和他开个玩笑,问驸马这是到哪儿去?四郎说,不是你答应去给讨一支令箭,成全我去和老母亲见一面吗?公主说,哟,我和母后说话,把这件事给忘了。四郎说,你可别误了我。公主这才拿出令箭,说你看这是什么!四郎大喜,匆匆和公主道别。公主这时珠泪滚滚,真舍不得和他分开。她说,驸马,你可别忘了我,别忘了大阿哥,我盼你天明前早点回来。四郎说,公主放心,外面风大,请公主和阿哥回去吧。

说着,杨四郎翻身上马,和一名贴身卫兵向雁门关方向驰去......

不一会儿就到了雁门关。把关的军土果然看守得极严,他们远远地就让来人下马接受检查。杨四郎出示令箭,说是受太后委派去宋营公干。守关军士认箭不认人,只要你有令箭就放你出去。令箭,犹如时下的通

行证。不管你是谁,没有盖大印的通行证和一应手续,你就出不了海关。不过,杨四郎出关后,那带兵将士对下面人嘀咕了一句:这出关的壮士好像是驸马。杨四郎快鞭策马,直闯宋营,被巡逻的军兵用绊马索绊住,捆绑起来送到中军帐。带兵的一员小将长得魁梧英俊,他对主帅说:父帅,我们捉住一个北番的探子。主帅杨六郎延昭说:那就赶快押上来审问。因为自从肖天佐摆下大阵,杨延昭等将领赶到雁门,可谁也识不破这是个什么阵。识不了阵,自然破不了阵。后来还是被宗保的媳妇穆桂英识破,说这是天门阵。杨延昭自觉责任重大,此刻听说北番有细作被捉,他自然要亲自过问。

杨四郎被押到中军帐下,六郎刚问了几句,四郎就认出这位主帅就是自己的六弟延昭。他说,六弟,我是你四哥延辉啁!六郎大惊,掌灯细看,果然是自己韵四哥,只是十多年不曾见面,四哥难免说不尽的离别之情。四郎急着问:听说老娘来了,是不是真的?六郎说,就在后帐休息。四郎说,那就烦六弟带我去见老娘。

六郎先进后帐,禀告老母说:贺喜老娘,四哥回来了。佘太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你说的是哪个四哥?六郎说,就是我的延辉四哥。老太太忙问:我儿现在哪里?四郎在帐外急步进来,跪在母亲面前叫一

4 / 11

声娘,说你的儿子四郎回来了]母亲抱着四郎的头看一眼,说果然是我的四郎回来了,说着母子俩抱头大哭。佘太君说,娘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我的四儿子了,没想到在这雁门关能重逢。母亲问当初儿子是怎么失落的,四郎告诉母亲自己如何被裹挟,如何被招为驸马,肖太后对他恩重如山,铁镜公主对他情深义重。

佘太君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儿子失落北番后能有今天,的确难得肖太后一片美意,难得铁镜公主的贤德。母子俩各自哭诉这些年的思念,母亲又说了杨家将这十多年来的景况。这时,六郎把宗保叫来说,见一见你的四伯父。四郎发现他的侄儿,原来就是刚才带兵巡逻的那位英俊小将,心里很高兴,连连夸奖宗保。六郎对宗保说,让下面人保密,不要说是你四伯父回来了,免得他回北国后受指责。宗保忙下去布置去了。

八姐、九妹听说四哥回来了,都到母亲帐上相见。一家人团聚,喜不自禁,每个人都有一腔感怀。老太太让六郎置办酒宴,为四郎归来接风洗尘。这时她对四郎说,你这一走十多年,可苦坏了你的妻子孟氏。四郎一听娇妻还在人世,顿时惭愧万分,忙问,娘,我那苦命的人在哪里?老太太说,这些年我怕冷落她,我走到哪里,就把她带到哪里。她吩咐八姐九妹:快带你四哥去瞧瞧你四嫂。

孟氏此刻正觉寂寞,想起独守空房十五年,日子难熬,往后的日子怎么打发。想到这里,不由得潜潜泪下。这时,八姐、九妹进帐说:恭喜四嫂贺喜四嫂。孟氏说,两个妹妹别开玩笑,我能有什么喜事?八姐和九妹说,我四哥回来了。孟氏急切地问,你们说什么?八姐、九妹又说一遍:我四哥回来了!孟氏问:他呢,四郎在哪里?

四郎一步上前。不等站稳,孟氏一声大哭,一把抱住了四郎,一迭声地说:你,你,我的四郎,这些年我好想你呀!思夫之情三言两语难以表达,独守空房的苦痛说也说不清。陡地见到朝思暮想的郎君,孟氏一下子昏了过去。杨四郎不停地呼唤着,八姐九妹给她喂水、揉背,孟氏才长出一口气,哭出声来。说不完的思念,道不尽的衷情,十五年的时间不是一宿半夜能够讲得清说得完的。两个人心里都苦,但孟氏的苦别人难以体会。

正在这时,忽听得打更人敲了三更鼓。四郎吃了一惊,连声说,不好了不好了,我该走了。孟氏问,你刚回来,走到哪儿去?四郎把在北国有家小的那一句话,在口里转了半天,到底没有勇气说出口。他只是说,先到母亲帐上再说。

孟氏跟他到婆母帐上说,娘,他又要走。四郎说,娘,铁镜公主骗

5 / 11

得她母后的令箭时,定的是五更时交还,若回去晚了,怕是公主会受到责难。佘太君听说四儿马上又要别离,心里自然十分难过。她擦把泪长叹一声说;总得舍一头。他在北国十多年,也多亏了铁镜公主。那边又有孩子,他要是不回去,那边也成了一个残缺的家;再说,他是公主骗得令箭才能回来一见,若是不回去,公主没法向她的母后交代。孟氏说,我让他带我走。老太太对孟氏说,儿啊,我知道你苦,你就让他走吧,你以后就当是我的女儿。

孟氏苦不堪言,泪水滂沱而下。十五年的思念只是瞬间相见,这瞬间怎能填补日后情思绵绵!她自知留不住,不觉松开了四郎的衣袖,再一次哭得晕了过去„„

四郎拜别母亲,告别弟弟妹妹,告别他终生愧对的人,走了。朝着北方,迎着塞外的寒风,策马向雁门关那边驰去,他总算了却了心愿,在失落北国十五载后,能回去见老母一面,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音讯。此刻,他自然想到了给过他无限温暖和爱抚的铁镜公主。公主,你这会儿在干什么呢?

杨四郎刚过雁门关,就被北番军兵拿下。他问,你们为什么要绑我?军士说,太后有令,说等驸马回来一定拿下送到银安殿去。四郎一听,

心里说,坏了,这事到底让太后知道了。其实,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只要他有这么个行动,他的意图和身份就会暴露无遗。

杨四郎被押送到银安宝殿上,就见肖太后一脸怒气,十分怕人。四郎跪下说,参见太后。太后厉声问:你干什么去啦?四郎吱唔,没法回答。太后说,你骗得令箭,偷偷出关,原来你是杨家的人。太后对军土说,把这个杨四郎杨延辉推出去斩了!殿上有肖家的人,他们说,我们不能落个日后受埋怨的事,还是悄悄去给公主报个信吧。

不多一会儿,铁镜公主来了。她见驸马五花大绑跪在殿前,而太后怒发冲冠,杀气腾腾,什么都明白了。她上前叫了一声母后。肖太后说,你是不是又要来骗我的令箭?公主也跪在殿上,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太后说,按军令行事,盗得军令理当斩。公主说,你把他斩了,我怎么办?太后说,我再给你招个驸马。公主说,你再给我招个驸马好不好且不说,可是阿哥没有了亲爹,他长大了会不会埋怨你?公主这句话,着实把肖太后噎得半天没有喘过气来。其他的文武大臣都出来说好话,可肖太后就是不松口。她一是气四郎隐瞒了真实身份,二是气女儿和驸马合伙来骗她的令箭。不杀杨四郎,怎能消这口气?

这时公主说:你倒不如当初就把他杀了。太后说,当初我不知道他

6 / 11

是杨家的人。公主说,既然当初你不知道给我招了驸马,现在知道了又要杀他,这岂不是害了我!你怨我骗你的令箭,我怨谁?公主这句话,又把个肖太后噎得喘不过气来了。是呀,当初公主的婚事是娘做的主,认错人的是自己,斩人的还是自己。这岂不是让女儿寒心,日后这母女关系„„

这时,公主的两个舅舅悄声对铁镜说:你当初是因为阿哥取得的令箭,这会儿你何不用一用阿哥呢?铁镜说:怎么用阿哥,请舅舅明示,舅舅在她耳边说了一句。铁镜公主计上心来,又在阿哥的屁股上拧了一把。她怀中的阿哥果然“哇哇”地大哭起来了。公主说,小畜牲,你也别闹,你爹活不了,你娘也不想活了。说着,她把阿哥往太后怀里一塞说:母后,阿哥就交给你了。

肖太后没想到女儿会来这么一手。阿哥在她怀里哭起来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大,她不知怎样才能止住阿哥的啼哭。婴儿哭,大人哭,银安殿乱成了一锅粥。这时她肖家的几个兄弟说,太后,为了阿哥,你就放驸马这一回吧;再说,驸马平日对你忠心耿耿,这次去瞧他的老娘和兄弟,也算尽了他的一分孝义。肖太后顺坡下驴,对众人说,既然大伙都替驸马说话,我也不做这个恶人了,恕驸马无罪!

铁镜公主接过阿哥,和四郎一起叩头谢恩。在众人的努力下,平息了这场探母**。

从此杨四郎延辉安心留在北国,为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民族和睦相处,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7 / 11

(辉念引)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诗)失落番邦十五年,雁过衡阳各一天。高堂老母难得见,怎不叫人泪涟涟。

(唱西皮慢板)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想起了当年事好不惨然!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想当年沙滩会一场血战,只杀得血成河尸骨堆山;只杀得杨家将东逃西散;只杀得众儿郎滚下马鞍。我被擒改名姓身脱此难,将杨字改木易匹配良缘。萧天佐摆天门两下里会战,我的娘领人马来到北番。我有心出关去见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远隔天边。思老母不由人肝肠痛断,想老娘不由人泪洒在胸前。眼睁睁高堂母难得见,儿的老娘啊!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

(铁唱西皮散板)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我本当与驸马同去游玩,怎奈他这几日愁锁眉尖。(白)好!咱们闲着也是闲着,那么我就猜猜。我说丫头,打坐向前。(唱西皮导板)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猜一猜驸马爷袖内机关。(白)驸马,咱家可要猜了。(接唱)莫不是我母后将你怠慢?(辉)公主你这头一猜„„(铁)猜着了?(辉)猜错了。 (铁)噢,

是了, (接唱)莫不是夫妻们冷落少欢?(辉)公主,你这一猜,(铁)猜着了。(辉)又猜错了。(铁)怎么又猜错了?噢噢噢是了。(接唱)莫不是思想那秦楼楚馆?(接唱)莫不是抱琵琶你就另想别弹。(唱)这不是那不是是何意见?(白)驸马你这儿来,这一猜可就猜着了。(接唱)莫不是思故土哇意马心猿。(辉)哦!(唱西皮快板)贤公主虽女流智谋广远,猜透了杨延辉腹内机关。我本当吐实言求她挽转,必需要紧闭口慢吐真言。 (唱西皮快板)我在南来你在番,千里姻缘一线牵。公主对天盟誓愿,,本官方可吐真言。(铁唱)铁镜女跪尘埃祝告上天,尊一声过往神细听咱言:我若是走漏了他的消息半点,三尺绫头悬梁我的尸不周全。(辉唱)一见公主盟誓愿,本宫才把心放宽,二次里向前重把礼见,我方可到宋营中见母问安。

(唱西皮导板)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 (接唱西皮原板)贤公主细听我表叙家园:我的父老令公官高爵显,我的母佘太君所生我弟兄们七男。都只为宋王爷五台山还愿,潘仁美诓圣驾来到北番。你的父设下了双龙会宴,我弟兄八员将赴会在沙滩。我大哥替宋王席前遭难,我二哥短剑下命丧黄泉。我三哥被马踏尸骨泥烂,有本宫和八弟失落北番。我本是杨„„(铁)驸马,杨什么?(辉)啊,贤公主,我的妻呀,(接唱)我本是杨四

8 / 11

郎把名姓改换,将杨字拆木易匹配良缘。(铁唱流水)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十五载到今日他才吐真言。他本是杨家将把名姓改换,他思家乡想故土不得团圆。我这里走向前重把礼见——驸马J尊一声驸马爷细听咱言:早晚间休怪我将你怠慢,不知者不怪罪你就海量放宽。(辉接唱)我和你好夫妻恩爱不浅,贤公主又何必礼仪太谦,杨延辉有一日愁眉得展,誓不忘贤公主恩重如山。(铁接唱)说什么夫妻情恩爱不浅,我与你配夫妻千里姻缘。为什么终日里愁眉不展,你有什么心腹事只管明言。(辉接唱)非是我这几日愁眉不展,有一桩心腹事不敢明言。萧天佐摆天门两国交战,老娘亲押粮草来到北番。我有心去宋营见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不能过关。(铁接唱)你那里休得要巧言舌辩,你要见高堂母我不阻拦。(辉接唱)公主虽然不阻拦,无有令箭怎过关?(铁接唱)有心赐你金妣箭,怕你一去就不回还。(辉接唱)公主赐我金纰箭,见母一面我即刻还。(铁接唱)宋营离此路途远,一夜之间你怎能回还?(辉接唱)宋营虽然路途远,快马加鞭一夜还。(铁接唱)适才叫咱盟誓屁你对苍天表一番。(辉接唱)公主叫我盟誓愿,双膝跪在地平川,我若探母不回转„„黄沙盖脸尸骨不全。(铁接唱)一见驸马盟誓愿,咱家才把心放宽。你到后宫乔改扮,盗来令箭也好出关哪! (辉接唱)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喜心间。

扭转头来叫小番,备爷的千里战马扣连环,驸马爷过关。

(太后唱西皮导板)两国不和常交战,(西皮原板)各为其主锦江山。金沙滩设下了双龙会宴,只杀得场家格尸骨堆山。叫番儿摆驾银安殿,拆开兵书仔细观。

(铁唱西皮散板)适才离了皇宫院,见了母后把驾参。(太后接唱)我儿不在皇宫院,来到银安为哪般?(铁接唱)儿在皇宫心闷倦,特地前来问娘安。(太后接唱)我儿说话礼太谦,母女何需常问安。(铁接唱)辞别母后下银安,举目抬头四下观。桌案现有金批箭,不能到手也枉然。低下头来心暗转。猛然一计上心问。忙把校儿掐一把„奴才生来皮肉残,他要拿母后令箭玩。母后传旨把他斩„.(太后接唱)哪个敢斩外孙男。别人要箭理当斩,外孙要箭拿去玩。金批令箭交与你,五鼓天明交令还。(铁接唱)谢罢母后金批箭,母后 中了我的巧机关。

9 / 11

(辉唱快板)在头上摘下胡地冠,身上脱下紫罗衫。沿毡帽,齐眉掩,三尺龙泉挎腰间,将身来在宫门站,等等等等候了公主盗令还,爷好出关。(铁唱摇板)银安盗来金批箭,成就珊马孝义全;(辉接唱散板)虽然分别=夜晚,为人需要礼当先。辞别公主跨走战,泪汪汪哭出了雁门关。(铁接唱散板)啊„珊马呀!见驮马膀雕鞍我心好惨.等候了咐马回奴心才安。

(保唱西皮摇板)帐中领了父帅令,巡营了哨小心。(唱西皮导板)杨宗保在马上传将令,(原板)—叫于声众三军细听分明:萧天佐摆下了无名大阵,他要夺我主爷锦绣龙庭。向前者一个个俱有封赠,退后者按军令插箭游营。耳边厢又听得蛮铃震,三军撒下绊马绳。 (辉唱快板)适才关前盘查紧,乔装改扮黑夜行。远望宋营灯火映,刀枪剑朗似麻林。大胆且把宋营进,闯进辕门见娘亲。

(阳唱西皮导板)一封战表到都京,(西皮原板)宋王爷御驾亲自征。萧天佐摆下了无名大阵,满朝文武解不明。本帅帐中修书信,天波府搬来了老娘杂。我命宗保去巡营,中途路上遇仙人。拾来天书三卷整,才知番邦阵有名。将身且坐宝帐上,众将到齐破天门。

(太君唱西皮导板)宋王爷御驾镇北塞,(唱流水板)两国不和动兵灾。我的儿宋营挂了帅,老身押粮到此来。八姐九妹前把路带,(转唱摇板)悬灯结彩所为何来?

(唱西皮导板)一见校儿泪满腮!(唱西皮流水板)点点珠泪洒下来。沙滩会一场败,只杀得杨家好不悲哀:儿大哥长枪来刺坏;儿二哥短剑下他命赴泉台;儿三哥马踏如泥块;我的儿失落番邦一十五载未曾回来;惟有儿五弟把性情改,削发为僧出家在五台;儿六弟镇守三关为元帅,最可叹儿七弟被播洪就绑在芭蕉树上乱箭攒身死无葬埋。娘只说我的儿难得见!延辉我的儿啊!

(辉唱西皮摇板)老娘亲请上受儿(回龙)拜,(转唱二六板)干拜万拜也是折不过儿的罪来。孩儿被擒在番邦外,隐姓埋名躲祸灾。萧后待儿恩似海,铁镜公主配和谐。儿在番邦一十五载,常把我的老娘挂在儿的心怀。胡地衣冠懒穿戴,每年问花开儿的心(转快板)不开。闻听得老娘到北塞,乔装改扮过营来。见母一面愁眉解,愿老娘福寿康宁永无灾。

10 / 11

(辉唱西皮导板)听说太后传将令,(唱快板)吓得我三魂少二魂。大胆且把银安进,太后台前领罪名。„„家住在山后磁州郡,火塘寨上有家门。我父今公官极品,我母余氏老太君。太后问我的名和姓,我本是杨„—四郎延辉是儿的名哪。

(太后唱西皮快板)听一言来怒冲冠,骂一声骈马礼不端。身在北番心在汉,一十五载漏机关。今日既然将罪犯,还敢在此胡乱言。人来与我推出斩, (唱摇板)斩下人头蛙高竿。

(辉唱西皮散板)听说一声问斩刑,探母不该转回程。眼望后宫呼救应,公主哇g夫刽1见一面死也甘心。

(铁唱西皮快板)忽听国舅来报信,倒叫咱家吃一惊。驹马因何犯将令,你快醒来说分明。(辉唱西皮导板)殿角前绑得我昏迷不醒,叫声公主你是听。你若念在夫妻义,急忙上殿去讲人情。你若不念夫妻义,斩了我杨四郎你另嫁别人哪!

(铁唱西皮快板)咐马不必这样论,咱家上殿讲人情。迈步且把银安进,参见母后问安宁。(太后唱)我JL不在皇宫里,来到银安为何情?(铁唱)驮马身犯何条今,因何捆绑要问斩刑?(太后唱)你夫妻定计盗我今,为何反来间娘亲?(铁唱)骆马犯罪理当斩,看在儿面饶他身。(太后唱)但凭你说话牙齿软,一定要斩他不容生;(铁唱)母后不把人情准,不由咱家无计行。回头便把(转唱摇板)骈马请,一同哀告你我的老娘亲。

(辉唱散板)我哭,哭一声老太后I(铁唱)我叫,叫一声老娘亲。(辉唱)当初被擒就该斩,(铁唱)不该将儿配成婚。(辉唱)斩了孩儿不要紧,(铁唱)儿的终身靠何人?(辉唱哭头)啊啊啊t (唱散板)我的丈母娘啊[ (铁唱)我疼儿的娘呀!(快板)母后还是不应允,不由咱家怒气生。当初擒他就该斩,(太后唱)不知他是姓杨的人。(铁唱)斩了附马儿无靠,(太后唱)再与我儿另配婚。.(铁唱)好马不把双鞍配,(太后唱)那有长生不者的人。(铁唱)母后再三不应允,倒叫咱家无计生。左思右想我的心不定„„,将阿哥扔给了老娘亲。(辉唱西皮快板)适才过关犯将今,多蒙公主讲人情。未谢太后先谢你,我母道你是贤德的人哪! (铁唱)得罪母后咱赔礼,千万莫要记在心。

11 / 11

推荐第7篇:观看京剧

观看京剧

激烈的年级足球赛刚过,我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真不知是凑巧,还是故意安排的,周四学校又组织我们去看京剧。

我们去的上海城市剧院就在闵行图书馆附近,听说该剧院是春申文化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七千多平方米,有座位一千多个。剧院内表演的乐池可以抬升,每年演出上百场,这次是由上海戏剧学院的同学为我们表演。

我们还从未观看过京剧表演,所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上了车,心早已飞到了大剧院。

十时许京剧表演开始了,主持人首先介绍了各种脸谱颜色代表的人物个性,又讲了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生:是男性角色;旦:是女性角色;净:又叫大花脸,扮演粗狂的男性角色;丑:又叫小花脸,扮演幽默的人物。

接下来,演员为我们表演了《三岔口》、《挡马》和《游街》等剧目,其中《三岔口》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剧情是:焦赞途经三岔口,投宿于刘利华的客栈中。不巧,晚上,暗中保护焦赞的任堂惠与刘利华发生误会,打将起来。主要表演了两人“摸黑”打斗的情节:黑夜中,伸手不见五指,刘利华手拿长缨枪,任堂惠手执木棍,两人在黑暗中相互搜索着对方。突然任堂惠碰到了刘利华的手,只见刘利华眼疾手快转身便刺,任堂惠身轻如燕,好一个鲤鱼打挺,便躲过了一刺,台下拍手叫好;二人身手不凡,你来我往,交手百余回合,不分伯仲;打累了,两人同时坐在一个长凳上,因为天黑,所以彼此竟丝毫没有察觉,台下于是哈哈大笑……

观看了京剧表演后,主持人又为我们讲解了“四大名旦”,让我们了解了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各自的表演风格。

为了加深对梅兰芳表演风格----嗓音圆润、扮相秀美的认识,然后又观看了《霸王别姬》。最后组织我们合唱了杨子荣的《甘洒热血写春秋》。

不知不觉中,时针指到了十一点一刻,我们只有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剧院。这次观看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国的国粹----京剧。

班级:六(4)班

作者:覃夕博书于2011年12月9日

推荐第8篇: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碎花脸”、“歪脸”等。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教学方法]:观察理解法、分析比较法、指导制作法、多媒体演示法

资料收集:教师、学生:戏剧的种类,脸谱的谱式及特点,脸谱图片、脸谱工艺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好戏: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可有好戏看哦!一起来欣赏! 一学生扮演包公演唱《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片段

2.怎么样,掌声在哪里?谁知道这位同学刚刚表演的这个片段属于什么戏曲种类?(京剧)对!看来大家对京剧还是不陌生的啊!你们觉得我们这位小同学表演的这段京剧精不精彩?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小艺术家是我们班的哪位同学吗?生猜……猜不出来吧?为什么猜不来呢?是不是因为他的脸上化了很特别的妆?(是的)他脸上画的这个妆是我们京剧中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叫——《京剧脸谱》(板书)

3.小结:京剧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也是我们的国粹,外国人到了中国即使不登长城,也要听听这京剧呢!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特别是男性的脸上会画有一些奇特的图案和颜色,这就是京剧脸谱!比如这位同学脸上画的就是京剧脸谱中谁的形象呢?猜一猜!(包公的形象,你懂的可真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脸谱》的世界,感受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

1.脸谱起源以及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首先我们从它有趣的起源说起吧!

(ppt)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 2.脸谱知识知多少

问1:欣赏了这么多京剧脸谱作品,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有没有发现这些脸谱都是男性的角色?其实在京剧表演中,大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一般只有“净”和“丑”两大类角色才需要化脸谱,也称之为“花脸”?“生”角儿是指除了花脸和女性以外的男性,“旦”通常是女性角色。

问2:你们觉得那些五花八门的花脸图案是随意画出来的吗?(当然不是) 下面这个短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仔细看哦!看谁收获的更多!(ppt)

(1)通过这段视频资料,我们知道京剧中并不是所有演员都要画脸谱的。而且每种颜色和图案都代表特定的含义,脸谱的“主色”象征着人物的品质、性格等特点,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艺术家用各种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表现忠、奸、善、恶的人物性格。

问3:考考你:分别找出它们的颜色所代表的含义。(真不错!看来大家对脸谱的色彩也已经比较了解了)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一学画“净”角的花脸,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脸谱的五种基本谱式: 京剧脸谱的谱式:(课件或者实物出示各种谱式)

(1)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然后只要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就可以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2)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夸张地勾勒出来,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就好像三块瓦一样,这样的脸谱称之为“三块瓦脸”。

(3)还有一种叫“十字门脸”,用一个黑色或带颜色的立柱纹从额头顶一直勾画到鼻尖,用这个立柱的颜色象征人物性格。这根立柱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称之为“十字门脸”。 (4)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5)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除了歪脸,其他的谱式几乎是左右对称的。 师:看明白没有?

总结:看来大家对脸谱的基本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那我们学画脸谱有什么用呢?又不去唱戏啊!其实,京剧脸谱以其独特的韵味,不仅在舞台上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生活中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是一种很强的图案艺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服装、工艺设计等艺术领域中,弘扬着中华民族的戏曲文化!

三、欣赏:(课件显示各种脸谱、有脸谱图案的服装、工艺品。

四、示范(点击课件:示范画法)

五、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

1、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

2、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

3、用水不能过多。

六、作品展评:

1、交换作品,分组模仿时装模特进行表演(播放有节奏感的音乐)。

2、学生观看、评价,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设计奖。

七、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画脸谱,大家不仅知道了京剧脸谱的审美价值所在,还自己绘制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谱式,创造了美。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体会欣赏脸谱艺术,提高对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弘扬祖国传统艺术。

推荐第9篇:京剧脸谱

京剧

脸谱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

2、欣赏各种京剧脸谱,认识脸谱的基本特征,感受京剧脸谱的美;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用对称的方法来装饰京剧脸谱;

4、幼儿的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获得成功感。

活动准备:

1、京剧表演音像片段;

2、京剧脸谱图形若干份;

3、没有装饰的京剧脸谱人手一份;

4、绘画工具油画棒。

活动过程:

今天幼儿园的这么多老师都到我们大(2)班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我们小朋友开心不开心呀!(开心)。跟老师打个招呼吧!(老师好……)。这么多的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我们是不是应该显得棒棒的呢?(对)那坐坐好吧!秦老师呀今天带来了一段非常好听好看的戏曲,我们小朋友想不想欣赏呢?(想)那就跟老师一起来欣赏吧!(播放VCD)请小朋友在欣赏时不能发出声音,仔细地听,仔细地看。好,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段戏曲,那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它呀?(喜欢)你们为什么喜欢它,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因为唱得好听,因为衣服漂亮,因为衣服很特别,因为它画了很漂亮的妆,因为它脸上化妆很特别)分别幼儿回答。

我们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棒,那你们知不知道这种表演是戏曲当中的哪一种呢?(不知道),那老师来告诉我们小朋友吧!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跟老师说一下(京剧),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它还是我们国家的国剧,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京剧,就连许多外国人也很喜欢。

我们小朋友以前有没有看过京剧呢?(看过的)那谁来告诉老师在哪里看的(在电视里看的)。我们小朋友听过京剧、看过京剧,那你们有没有发现京剧演员脸上的图案是不是非常的丰富。(是)你们知道他们脸上画的那些图案叫什么吗?(不知道)老师来告诉小朋友那叫京剧脸谱。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京剧脸谱,让我们小朋友来欣赏,瞧,这些京剧脸谱漂亮吗?(漂亮)那请我们小朋友来认识一下它们,这些呀都是京剧脸谱,仔细观察看看京剧脸谱有些什么特点呢?(五颜色六色的,有各种各样的花纹,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嘴巴很特别,眉毛是竖着的,左边跟左边是一样的,看起来很特别凶的样子等)我们小朋友真聪明,刚才我们小朋友说出了京剧脸谱各种各样的特点,京剧脸谱是不是很漂亮、很神奇!(是)其实京剧脸谱也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是中国的国粹。这多让人骄傲,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张神奇漂亮的京剧脸谱呢?(想)那我们自己也来试着设计一个京剧脸谱怎么样呢?(行)先看秦老师怎样来设计的,这儿有一个空白脸谱,我们刚才通过观察知道了脸谱有左右对称的特点,那我们怎样才能画出完全左右对称的脸谱呢?我们可以把空白脸谱按中心线对折轻按一下,这样左边和左边就能画得一样了,是不是(是)左边画一下,右边也在相对应的地方画一下,等画好了,我们再来涂色,涂色时请小朋友注意颜色的搭配,我们可以用深色的跟浅色的搭配,明亮的颜色和灰暗的颜色进行搭配,这样呢会好看一些,好现在老师已经完成了,我们小朋友看漂亮吗?(漂亮)下面就请小朋友从篮子里拿出一张空白脸谱,用我们手中五颜六色的腊笔,把自己想画的有趣的神奇的脸谱画一画,在画得时候请我们小朋友注意保持安静。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朋友们有没有画好脸谱呢?(画好了)好,那把脸谱戴上去吧,听着音乐,跟老师来当一回京剧小演员吧。

京剧脸谱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艺术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创造,自由表达,动手动脑,十分愉快,各种能力得到有效发展,而京剧脸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极富民族特色,历史悠久,但是我们的孩子对京剧脸谱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为了让幼儿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剧,京剧脸谱是中国的国粹,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幼儿深刻地了解,认识京剧脸谱,培养幼儿对中国特有脸谱艺术的浓厚兴趣,初步学会制作脸谱。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认知、情感、能力方面制定了以下目标。

1、初步了解京剧是我国特有剧种,京剧脸谱是中国的国粹。

2、欣赏各种京剧脸谱,感受京剧脸谱的美。

3、幼儿能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获得成功感。

4、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尝试设计脸谱。为了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京剧唱段碟片,各种各样的京剧脸谱,幼儿人手一份空白脸谱。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感受京剧脸谱的美,并大胆地进行创造,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幼儿对京剧脸谱没有丰富的感性经验,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创作活动,课前我引导幼儿观赏些脸谱,初步感受京剧脸谱的美,在活动中通过观看碟片,欣赏各种京剧脸谱,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强烈愿望,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些半成品让幼儿自由设计、自由创造。

三、教学过程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我都以调动幼儿的兴趣为主来开展活动。

1、开始我通过让幼儿观看碟片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对这种表演形式充满好奇)对里面的人物形象充满好奇,所以在观看碟片时表现得很专注,观看结束,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2、幼儿对一些直观的图片,也特别感兴趣,在这程中我通过幼儿展示一组各种各样的脸谱来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来发现京剧脸谱的一些特点,让幼儿进行自由表达,从而让幼儿感受到京剧脸谱的美,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幼儿自由创造的愿望,幼儿对这一新鲜事物特感兴趣,特别愿意亲自去尝试。

3、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方法,请幼儿注意认真倾听、仔细地看,强调京剧脸谱左右对称的特点。

4、幼儿动手动脑,设计制作脸谱,教师启发幼儿大胆设计、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辅导。

5、幼儿操作结束,让他们戴上自己设计制作的脸谱,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功的快乐,加深对京剧脸谱的认识,结束活动。

推荐第10篇:京剧读后感

京剧《少年中国梦》读后感我带着一份期待观看了此剧,一个字形容:“值”。

《少年中国梦》以淞沪抗战为时代背景,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报童工学团的故事。演绎了陶行知和一群报童们之间学习、交流、感人的故事。在剧中陶先生的影响下,报童们开展了从不识字到学习识字,到做小先生,同伴的小先生,家长的小先生。互帮互学,通过行来学知识,通过行来掌握技能——做长凳,通过行来救国救民。在报童工学团,这些穷苦的流浪儿不仅学识字,学文化,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有一些报童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教育下,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本剧始终贯穿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以实践第一的观点,揭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说,剧情设计新颖、巧妙,以几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观看此剧,过程中有两点我的感触很深。第一点是陶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学思想”在剧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小东北”不会,大家一起教,家长不会,由小孩教。

第11篇:京剧问题

A组:京剧为什么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体制。

文化大革命期间,新中国以来出现了戏改。主管文艺的江青改编了一些旧剧如《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等,人们将这些改编的戏称作样板戏,这些样板戏带来了电影胶片史上,京剧最辉煌的时代。戏改因为其政治与精神导向上的要求导致了大量传统剧目成为禁戏,相应的艺术流派因此失传,比如说花旦表演艺术家筱翠花及其筱派艺术传承的断裂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吧。文化大革命期间,除了八个样板戏风靡全国,戏曲界从台前到幕后无不损兵折将人人自危,传承几近断裂。

大概就是戏曲的门槛实在太高了,无论对于观众还是从业人员来说。

这点同样适用于从业人员,只是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要高得多,他们必须非常非常熟习整套语汇,才有将现代经验“无痕”融入这套语汇从而拓展戏曲表现力的可能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说写剧本吧,要写昆曲剧本至少至少也要熟练掌握格律,写京剧剧本至少要明白因字行腔合辙押韵,否则这戏唱起来肯定别扭不好听。

名角时代过去。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京剧舞台一片盛世。然而盛世没几年后,老一辈的京剧大家相继离世。1961年梅兰芳在北京病逝。以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为代表的“三大贤”时代结束,只剩下四大鬚生之一的马连良在世。马连良是一个只钟情于唱戏的人,但没有什么政治眼光,在日本占领中国期间,依然活跃在京剧的舞台上,还曾被逼迫参加伪满洲国庆典活动,因此被冠上汉奸的罪名。*期间,因其成名作经典作《海瑞罢官》而成为*批斗的重点对象。至此,京剧名角时代过去。随着京剧名角的逝去,中国京剧也开始走向衰落。

B组:京剧与越剧、豫剧以及黄梅戏之间有何区别?

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 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越剧是写实的剧种,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幽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集聚江南地方色彩。它结合了编、导、演、音、美的综合艺术表演,越剧的音乐有着中西合璧的组合音乐伴奏,尤其在它唱清板的时候,所有的音乐都停止了,只有一个胡板在敲着它的节奏,演员在舞台上唱出八十句、一百句的唱腔、唱词,而没有其它的伴奏,此刻表现出它的喜、怒、哀、乐,观众非常容易能接受。它的唱腔优美,更能诉说着演员的风格跟表演的形象。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豫剧音乐分有四个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早期叫黄梅调,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形成于安徽、湖北、江西相邻地区的民间歌舞,吸收古老戏曲青阳腔等营养,以安徽安庆地区为中心发展而成。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长于抒情,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富有浓郁的民间乡土风味,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也深受国际友人的欢迎,被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C组:京剧变脸是怎么变的?体现了何种艺术价值?

京剧中没有变脸。

变脸是川剧艺术塑造人物的特技。川剧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汉族民间艺术瑰宝。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表演特技。

D组:如何让京剧在21世纪焕发新活力?

京剧的传承和兴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是否充足,结构是否合理,素质是否优良。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人们常讲一个院团、一台戏的“四梁八柱”如何,指的就是行当是否齐整,水平是否相当。当前京剧的“三个梯队”,大体上看生、旦、净、丑齐全,但大行当中的一些分支——即细分专业的小行当,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出色的人才不多,尚需着力发现和培养。

流派是京剧艺术成熟和繁盛的标志。目前,流派的生存现状不太均衡,有些深具欣赏价值的流派后继乏人,甚至濒临失传,亟须重点扶植。今后可以对流派创始人或名家生前所在的积淀深厚的院团有所侧重,对已有的、看准的人才,要下大力气培养。

京剧人才培养虽然成效显著,但在传承水准、演出剧目和经营、宣传等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重要课题,需要采取切实而得力的举措。

首先是要搞好传承。艺术遗产的精华与活力主要在传承人身上,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各个行当、流派的新秀传人。特别是王金璐、谭元寿、李世济、梅葆玖、杜近芳、张春华等老一代艺术家,克服体弱多病,坚持课徒授艺,他们是京剧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一定要倍加珍惜、关心和爱护。

第二是剧目建设。当前京剧演出以及教学剧目仍然不够丰富,要组织好编剧队伍。一方面挖掘、加工传统剧目,进一步整理已有的移植和新编历史剧,这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又需要相当的专业、文化知识素养的工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另一方面是新剧目创作,包括历史剧和现代戏,不能本末倒置,盲目攀比大制作、大乐队,一定要遵循京剧艺术规律,保持发扬京剧的优势和特色,创作出真正唱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好戏。

第三是赢得观众与市场。应做到六个字:请进来、走出去。用丰富的剧目、精彩的演出、合理的票价和良好的服务吸引观众来看戏,同时,主动到各省、市、地、县以及学校、企业送戏上门,扩展市场和观众面。

E组:为什么京剧比较受老年人的青睐,而年轻人却不怎么感性趣?

(1)京剧唱腔和念白无法直接听懂语言。即便听懂了还有古文一道门槛。(2)高度形式化的布景现代人不适应。(3)唱腔不符合当今审美习惯。(4)剧情脱离当代生活。 无论是昆曲还是汉剧演化而来的念白,都和现代人打小儿学起来的普通话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白话教育的结果,就是古文在印象中是一种要去“背诵”的东西,而不是什么美好的事物。不知道“海岛冰轮初转腾”是打哪儿来的也没关系,因为这不是考点。看话剧看电影,听相声听评书,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基本上是零门槛的。属于无付出的享受。而且还不用看简陋的、抽象化的布景、台步,只消做着就能享受比现实还现实的东西。京剧不投时间提前看懂台本明白背景故事,一场一个半点儿坐下来窦尔敦脸上的色儿都没数明白几块。 就好像有人说过,京剧是一门很慢的艺术,需要用时间煲着,用心煨着,这是他和流行音乐不同的地方。

F组:如何让年轻人喜欢上京剧? 原因:上面这个问提讲过了 方法:

G组:京剧何以成为中国的国粹?

因为京剧融合吸收了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是中国最为普及的剧种;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吸取了各剧种的优点,集文学,美术,武术,舞蹈,歌唱,表演于一身。 京剧是我国首都北京诞生的戏.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的艺术理念,表演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如中正端方,典雅温和,善恶分明,空灵写意,婉转灵动。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H组:京剧中有哪一些比较优美经典的唱词?

焦洋组:京剧人物为什么要把脸画的那么红?请简要介绍下京剧人物面部妆容的特色。

I组:京剧的发展历程?

第12篇:京剧资料

京剧

京剧,中国的“国粹”、国剧,已有200年历史,享誉海内外。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

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简要介绍

京剧是流传北京、河北、天津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粹”。

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

地方的剧种

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剧,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

板腔体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和锣鼓、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声腔为主的“三庆”,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表现手法

唱、念、做、打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歌舞化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京剧行当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

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

京剧板式

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通俗的讲就是——唱腔节奏。通常有四类: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散板。在各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除原板外,还有慢板,快板,导板,散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反二黄,反西皮,高拨子等。

艺术特色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创造舞台形象艺术的手段十分丰富,用法又十分严格。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同时也相应地减弱民间乡土气息,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其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第13篇:京剧知识

京剧的基础知识

京剧的板式大致有以下种类

二黄:二黄原板、二黄慢板、二黄三眼、二黄正板、二黄中三眼、二黄快三眼、二黄中板、二黄碰板、二黄顶板、二黄导板、二黄回龙、碰板回龙、二黄散板、二黄摇板、二黄滚板、二黄哭板

、唢呐二黄、四平调(平板二黄)、反二黄 。

西皮 :西皮原板、西皮快三眼、西皮慢板、西皮慢三眼、西皮二六、西皮流水、西皮快板、西皮摇板、西皮散板、西皮滚板、西皮哭板、西皮导板、西皮回龙、反西皮、西皮娃娃调。

汉调、徽调、吹腔、南梆子和高拨子。

一、二黄

关于二黄声腔的起源,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所谓“三地说”,即存在着分别认为二黄声腔形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种不同的说法。在缺乏确切史料记载的情况下,尚无法认定。对后人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是:杨静亭作于道光25年(1845年)的《都门记略·词场》中的说法,其曰“黄腔始于湖北黄陂县,一始于黄冈县,故曰二黄腔”。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大家统一认定的是二黄声腔发源形成于我国的湖北安徽一带,其音调属南方风格,曲调优美、流畅、抒情、浑厚、节奏平稳。

二黄声腔的旋律色彩比较暗淡,在旋律行进中,级进多,大跳少,在京剧传统剧目中的二黄声腔里,都是中慢速节奏的板式,二黄根本没有快速节奏的板式。在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后,二黄声腔才诞生了新编著的快速节奏的板式。二黄声腔在剧中多用来表现沉思、感叹、忧伤、压抑、悲愤等情绪。

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的民族调式中,二黄是鲜明的“商”调式。在二黄唱腔中运用转调、调式交替、调性转换等手法,构成了千变万化的二黄唱腔。

京剧中的生、旦、净各行当都有二黄唱腔。因行当的不同,演唱的音域和行腔各有特色,故各行当的二黄唱腔的常用调门也不一样。用大嗓演唱的老生和花脸行当,二黄唱腔的常用调门是:E调、F调、#F调和G调。用小嗓演唱的旦角和小生行当,二黄唱腔的常用调门是:D调、#C调、C调、降E调、E调和F调。老旦行当也是用大嗓演唱,二黄唱腔的常用调门是:G调、#F调、F调。为二黄唱腔伴奏时京胡定

5、2弦。

在京剧传统剧目中,二黄有原板、慢板(三眼)、中三眼、快三眼、散板、摇板、碰板、导板、回龙、滚板、哭头等多种板式。这许多板式都是以二黄原板为基础,通过延伸、加花、拆散等各种手法派生出来的。在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过程中,突破了二黄声腔原有的板式局限,创编出了二黄二眼板(慢板)、二黄二

六、流水、快板等新的二黄板式。

二黄声腔的上、下句落有其严格的程式性:二黄声腔的上句落音以“1”音为多,可落“3和6”音,下句的落音以“2”为多,可落“5”音。 用唢呐伴奏的二黄唱腔称为“唢呐二黄”。它与用京胡伴奏的二黄唱腔,最根本的区别不在于唱腔本身,而在于为唱腔伴奏的领奏主乐改用了唢呐。唢呐二黄一般用G调演唱,唢呐二黄的特点是规范了演唱调门,唱腔激昂、高亢。

(一)二黄原板

二黄原板是二黄声腔的基本板式。从板式名称上分析,原板是原始、原本、即最初的意思。原板是各种板式的基本形态,其他板式都是以原板为基础,演变发展而成的。

二黄原板的板式特征是:是2/4 的节拍,一板一眼的唱腔。每小节的第一拍称为“板”,第二拍称为“眼”。京剧声腔的拍板也有其规范,一板一眼的原板,板位用掌击,眼位用食指中指点敲。

1

唱腔的结构特点:第

一、第二分句短小,在第三分句的尾部行腔。如果第三分句不行大腔,而用垫头与下一句的第一分句相接,这种结构形式叫作“连句”。

二黄原板是中速节奏的板式,每分钟约60—90拍,不快不慢平稳行进。超过每分钟90拍的原板,便可称为“快原板”。如《文昭关》、《二进宫》等剧目中,都有较快速度的二黄快原板。

二黄原板唱腔有“板起板落”的规律,唱腔从板上起唱,唱腔的尾音落在板上。不是这种格式的唱腔,属于变格形式,唱腔落在眼上。

二黄原板上、下句落音:老生、花脸、老旦等用大嗓演唱的行当,二黄原板的上句落音是“1”“3”“6”音,下句落“2”、“5”音。旦角、小生行当的二黄原板,上句落“1”音,下句落“2”、“5”音。

关于二黄原板的过门:虽然不同行当的二黄原板有不同的唱腔,但使用的过门旋律却完全相同,只是老旦行当二黄原板的过门,在结构相同的基础上,有旋律上加花变化自成套路的特点。

因二黄原板唱腔的旋律温和平稳,级进旋律多、大跳旋律少,适用于剧中人抒情、思考的情景。二黄原板除了单一板式的独立唱段外,也可作为二黄成套唱腔中的主要唱段部分,如二黄导板开唱,接唱回龙、原板;由慢板开唱转为二黄原板;或由二黄原板转为其它板式,这种唱段就是“板式变化、组合”的结构形式。

不同行当的二黄原板唱腔: 京剧各行当的唱腔各有特色,这里选听的都是老生、花脸、老旦、旦角、小生行当很具代表性的唱腔,是学习和从事京剧表演、器乐演奏各专业必须掌握的曲目。也是京剧爱好者、广大戏迷喜闻乐见、非常熟悉的唱段。

十字句的老生二黄原板唱腔和七字句的老生二黄原板唱腔所有唱句都是从板上起唱(如《洪羊洞》“为国家哪何曾半曰闲空”为国家的“为”字,。《搜孤救孤》“娘子不必太烈性”娘子的“娘”字),上下句的腔尾落音都落在了板上。

京剧艺术流派纷呈,声腔是流派艺术的重要标志。各流派艺术在声腔方面的特征十分鲜明,言派老生二黄原板《让徐州》“未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和前面我们欣赏过的《洪洋洞》的二黄原板对比,都是十字句的唱段,上、下句的落音与“为国家”哪段相同,板起板落的规律也相同。不同的是,这段言派二黄原板上下句的前两个小分句,都是用了扩展延伸的手法,加长了第

一、二分句的旋律的长度,在句尾大腔的演唱上也做了特殊处理,使言派在注重四声、演唱细腻、顿挫鲜明、演唱出神入画等方面都极具特色,十分感人。

花脸行当的二黄原板虽然在演唱风格韵味上与老生有明显的区别,但唱腔的结构、旋律、过门,与老生的基本相同。花脸的演唱风格是粗犷豪放,韵味浑厚。

老旦虽然也是用大嗓演唱,老旦二黄原板的唱腔,在演唱风格上与老生和花脸都有区别,它展现出的是老年妇女苍老、深沉又挺拔、刚劲的特色。而且常用演唱调门之高,是其它行当不能比的。老旦二黄原板与老生原板的旋律、结构基本相同,只是用延伸手法,扩展了唱腔的长度。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二黄原板这个板式中,只有老旦的二黄原板过门,音符密集,旋律更加跳跃和具有棱角性,自成套路。

旦角的二黄原板唱腔: 因为男女(生、旦行当)声腔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演唱用大、小嗓的区别,及演唱音域的不同,使旦角二黄原板与老生行当的旋律不同,从旋律上分析,用小嗓演唱的旦角,如果也演唱同老生一样的旋律,会有音域不适的压抑感,不便演唱,将旋律上移四度,正好适于旦角的演唱音域,老生二黄原板唱腔移调,形成的旦角二黄原板唱腔,既很别致又与其它行当的二黄原板唱腔有对应,也很协调。

旦角二黄原板的唱腔与老生二黄原板唱腔基本相同,是四度关系。旦角二黄原板的上、下句的落音与老生的二黄原板落音,有同也有异,比如:老生二黄原板的上句可以落

1、也可以落6和3音,而张派旦角十字句二黄原板唱腔《状元媒》“自哪曰与六郎阵前相见”,上 2

句全部都落在1音上,老生二黄原板下句可以落

2、5音,旦角二黄原板的下句与老生相同,也落在2或5音上,但以落5音的句子为多。这是由于旦角的演唱音域所决定的。

京剧行内,素有“男怕西皮、女怕二黄”之说,其原因是由演唱者对唱腔音域高度的感觉而来。所谓“怕”,是音域高度给演唱者带来的思想压力。举例说明,老生常用调门是F调或E调,如果用F调演唱二黄唱腔,音域较高的“3”音是A,而演唱用得最多的音是G和F,(也就是F调二黄上、下句的落音“1”和“2”的实际音高位置),用得比较多的是由F往低的下行音E、D和C(也就是老生二黄唱腔的常用音域范围“1”“7”“6”“5”)演唱起来不太费力。如果用相同的调门演唱西皮声腔,由西皮唱腔所决定的是A、G和F是常用音,(也就是西皮唱腔的常用音位“3”和“2”)而西皮声腔多表现激昂的情绪,激昂起来演唱行腔自然会往高处发展,因此西皮的演唱音域比二黄的实际音域要高,老生西皮唱腔的音域在“中、高音区”,而二黄的音域是在“中、低音区”,西皮的常用音,等于二黄唱腔少用的高音,所以老生演员有“男怕西皮”一说。

旦角二黄唱腔比生腔高四度,音域自然要比老生的高,有了“女怕二黄”一说,因此旦角的二黄常用调门,比西皮常用调门要低。

下面我们介绍唢呐二黄原板,对用管乐伴奏的二黄原板做个了解。

在京剧传统戏中的唢呐二黄,用G调演唱正宫调。对伴奏主乐—唢呐的调门,应有严格要求,传统式的伴奏是用降E调的唢呐变“正宫调”(G调)把位演奏,也有就用D调唢呐变把位伴奏的。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是京剧器乐唢呐的调门,从降E调的传统唢呐,已变成了E调的唢呐(有时因器乐本身,或演奏水平造成的唢呐调门偏高现象比较普遍)用E调的唢呐、正宫调(G调)的把位演奏唢呐二黄,实际上已不是G调,而是A调了,也就是传统调名的乙字调。如果说E调唢呐本身就偏高,虽是变把位演奏,结果不是G调,往往比A调还要高小二度,问题就会更严重,用这个调门,演员很难演唱原本音域就高的唢呐二黄唱腔。

这一点值得演员和伴奏员注意。

上面我们分别介绍了京剧表演各行当的二黄原板唱腔,因二黄原板是二黄所有板式的根基,请牢记二黄原板的唱腔结构特征:老生、老旦、花脸等用大嗓演唱的行当,二黄原板上句的第一分句落“2”,第二分句落“1”,第三分句(也就是上句的落音)落在“1”、“6”“3”音。二黄原板下句的第一分句落“7”、“3”,第二分句落“6”,第三分句(也就是下句的落音)落在“2”“5”音。

用小嗓演唱的旦角和小生行当,二黄原板上句的第一分句落“5”,第二分句落“1”,第三分句(也就是上句的落音)落“1”。二黄原板下句的第一分句落“7”、“5”,第二分句落“6”,第三分句(也就是下句的落音)落“2”、“5”。

(二) 二黄慢板

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用加花、延伸的手法放慢节奏发展而成的是二黄慢板。二黄三眼完全是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加花发展而成,二黄原板的框架结构不变,只是将节奏放慢,由2/4节拍一板一眼和的原板,变化成4/4节拍一板三眼的慢板。

二黄慢板的唱腔结构、上下句的落音(包括小分句的落音)等基本规律特点,都与二黄原板相同。不同之处是慢板比原板要慢一倍,从原板的2/4节拍一板一眼发展成为4/4节拍,一板三眼的形式。慢板每小节的第一拍称为“板”、第二拍称为“头眼”、第三拍称为“中眼”、第四拍称为“末眼”。因为是一板三眼,京剧表演和音乐伴奏的行内人,习惯于把慢板称之为“三眼”,末眼用无名指点敲。

通过欣赏旦角的二黄慢板,可以感受到旦角的二黄慢板唱腔细腻、节奏比较慢,从伴奏谱面看,旦角的二黄慢板要比老生的复杂,老生二黄三眼以八分、十六分音符为多,旦角的则以三十二分音符为多。老生的二黄慢板比旦角的二黄慢板要快,大家习惯于称它为二黄三 3

眼,而把旦角的三眼直称为慢板。各行当的二黄慢板,称为慢板,或称之为三眼都可以。

1.老旦行当的二黄慢板

在介绍二黄原板时已经讲过,自成套路的过门和苍劲的演唱风格,是老旦行当的特色所在,在唱腔方面老旦与老生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

2.花脸行当的二黄三眼唱腔

在京剧传统剧目中,花脸行当没有节奏较慢的二黄慢板唱腔,在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突破了这一点。六十年代著名表演艺术家裘盛戎先生在创排《赤桑镇》一剧时,根据剧情的需要,在剧中人面对面的谈论中,既要运用动情的唱腔表述,又不能过于拖拉,创编了这段前所未有的,花脸二黄碰板三眼唱腔“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为了剧情的需要,没有用三眼的起始大过门,而是用碰板的形式开唱。

《九江口》“心似火燃”这段诞生较晚的花脸二黄三眼唱腔,是袁世海先生在排演他的代表作《九江口》时创编的。在“孝服拦驾”一场,有一大段极为精彩的念白,从“怎不令人”,这一句念白的后半句“心似火燃”四个字进入花脸二黄三眼唱腔。二黄慢板适用于表现忧伤、感叹,或对比较复杂的内心情感的抒发,情绪性较强。“心似火燃”这段花脸二黄三眼,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十分感人。欣赏之后,叫我们非常钦佩和怀念这个板式、这段唱腔的编著、演唱人袁世海先生。

3.旦角二黄慢板。《碧玉簪》“无端巧计将人来陷”是程派演唱风格的旦角二黄慢板。从过门和唱腔的结构上分析,与其他流派的唱腔并无变化。但在旋律上增加了其他流派不常用的“色彩音”(半音4和7),改变了原有唱腔的韵味风格。

二黄中三眼: 二黄中三眼是从二黄慢板派生出的板式,可以理解成“中等速度的三眼”。它比慢三眼要快,比快三眼要又慢,这种不快不慢的节奏,对于演唱和伴奏都是很难把握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主张学生先学好原板、慢板,而后再学中三眼的理由。

旦角二黄中三眼唱段,它的过门和唱腔节奏比慢板要快,比慢板的旋律要简单,既不同于二黄原板、快三眼、也不同于慢板,富有中间状态的特点。由于旦角唱腔的节奏比老生行当的节奏要慢,在三眼板式中才可以划分出快三眼、中三眼、慢板这么多层次的板式,在行进节奏上,依次一个比一个慢,过门的旋律也有所不同,特征十分明显,便于分辨。因老生二黄三眼的唱腔比旦角的节奏快,很难象旦角的一样,很细致的划分出快三眼、中三眼、慢板,老生唱腔一般只作三眼和快三眼的划分。

在二黄声腔中,比二黄中三眼节奏再快的板式,就是二黄快三眼,二黄快三眼也是从慢板派生出的板式,由二黄原板发展而来,是一板三眼的形式,节奏比慢三眼和中三眼都要快,故称之为快三眼。

快三眼板式的整体节奏速度与原板相似,只比二黄原板从总体上稍稍慢一点,唱腔旋律要比原板复杂,发展成了4/4的节拍,一板三眼的形式,与原板、慢板相比,旋律行进富有动感,不如原板、慢板平稳。

传统剧目中虽然有二黄快三眼单一板式的独立唱段,但二黄快三眼与慢板、原板,组成综合板式的唱段更为多见。

老生与旦角相同板式的唱腔做比较,旦角唱腔的节奏都要比老生的节奏慢,我们欣赏了老生和旦角的二黄快三眼后,比较一下,体会到的是,在这个板式上,老生与旦角的唱腔节奏基本相同。

(三) 二黄散板

二黄散板是无板无眼自由节奏型的唱腔,散板在剧中一般不作为主要核心唱段使用。二黄散板的特征:用拆散手法将原板的旋律变化成自由节奏的唱腔,保留了二黄原板的上、下句落音和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节拍自由松散的唱腔和过门,散拉散唱,根据剧情节奏可快可慢。这是二黄散板的特征。散板有规范化的开唱锣经:用“ 凤点头”“ 扭丝”开唱,在句与句子之间的过门中要加一锣。

4

各个行当的二黄散板,过门旋律完全相同。散板过门比原板过门简单短小。要求每一句和每一个分句过门的落音,一定都要与前面唱腔的落音相同。伴奏与演唱要同步,伴奏唱腔时不超前也不拖后,争取与演唱同步,由于定弦和临场反映等方面的局限,不要求琴师把散板唱腔的每个音符都演奏出来,伴奏可适当简化旋律。伴奏散板的琴师一定要会唱,才能掌握节奏、伴随严紧、恰到好处。行内人常说“以散板的伴奏水平就可以检验出演奏员技能水平的高低。

(四) 二黄导板

凡不能独立构成完整唱段的板式,必须与其它板式组合、或相依附的板式,称之为“附属板式”。二黄导板是由二黄散板派生出的,是自由节奏的唱腔,它只有同其它板式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为完整的唱段,因此将导板划归为附属板式类。导板是上句形式,在整个唱段中起先导作用,率先出现,其他板式再接唱。如导板可以和回龙、原板、三眼、散板、摇板等各种板式组合,形成完整的唱段。

导板属自由节奏型的“散板类”唱腔,有“散拉散唱”的特点。与散板相比,导板的唱腔更加复杂、伸展、高昂。

导板只有上句形式,但上句形式的导板,落音与散板的落音不完全相同,而有“上句唱、落下句音”之说,如《李陵碑》“金乌坠玉升黄昏时候”这段二黄导板的终止音,不是落在二黄上句的“1”音,而落的是二黄下句的“2”音。这样使导板即带有唱段起始的引导性,又有比散板更加延申、复杂的旋律,演唱起来激昂丰满,并具有可划段落的相对终止感。

不论老生、花脸、旦角,导板的专用罗经都一样,这个锣鼓也叫“导板”,也有称之为“导板头”的。导板的过门虽与散板相似,但比散板的过门更稳重、更丰满、慢而长。为渲染气氛,常常在导板过门的原有基础上,加花变奏作音乐处理,但过门的尾音一定要稳定落在“5”这个长音上,以便于起唱。

《探皇陵》、《李陵碑》、《生死恨》这几个不同行当的二黄导板,都是一个大唱段的起始句,它引导着其他板式唱腔的出规,它是上句形式但落音却落到了“2”音。导板的前半部的旋律和落音与散板相似,而导板的第三个小分句,有了变化,比散板要长,有大拖腔。它既是从散板派生出的、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变化之后的特殊之处。发展变化的重点部位在第三分句。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把导板的第三分句的大腔去掉,落音一变,又恢复成了二黄散板。

(五) 二黄滚板

是从二黄散板派生出来的。它以散板为基础,在散唱中加紧节奏(即一字比一字紧,由松散状态的散唱,过渡为上板的1/4节拍的垛唱,再由垛唱渐渐放慢,恢复为散唱),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

如《朱痕记》旦角唱“有贫妇跪棚泪流满面”,第一句的前三个字“有贫妇”是散板形式,从第二分句进入滚板形式,在第二句的后半部又回到了散板,在全段唱腔的末尾用一个较长的大拖腔和附加一个哭头来结束唱腔。

在京剧传统戏中,二黄滚板只在旦角行当中使用。因滚板常常在哭叙时使用,故也有把它称为“哭板”的。滚板是依附在散板之中的,两个句子的两头是散板,而中间是叠句,一般要与哭头相接,是在哭泣中乞求哀告,用其他板式难以达到这种特殊效果。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只有旦角行当有滚板这个附属板式。

(六) 二黄回龙

是附属类板式之一。它是只有一句唱词和唱腔、不能构成完整唱段的一种板式。回龙板与回龙腔不能等同,而是有不同的概念和实际内涵。二黄回龙板式常用于二黄导板之后,做为二黄三眼、原板之前的“中间连接板式”。如《搜孤救孤》“都只为救孤儿、舍亲生”。

二黄回龙在导板之后,是成套唱段中的一句完整唱腔,作为下句形式出现的为多。一般用小垫头起唱、故有将回龙称之为“碰板”的,回龙也有带过门起唱的,《赵氏孤儿》这个唱段 5

就是一例。回龙用结构紧凑的叠句形式开始,也就是垛句起唱,用高昂、伸展的一个大腔结束全句,很具渲染力。有两种结构形式的二黄回龙:即原板类(一板一眼)的,和慢板类(一板三眼)的。

二黄回龙以下句形式的为多,但也有上句形式的。《黄金台》“千岁爷休得要大放悲声”这段唱腔,就是上句形式的回龙,它与回龙前面有导板的、下句形式的回龙不同。《三娘教子》“老薛保你莫跪在一旁立站”是旦角上句形式的二黄回龙,这种回龙的结构特征是,将慢板上句的唱腔单独抽出,在句尾行腔上加以发展变化,使唱腔更加迂回委婉,拖腔加长。常用于戏剧情节处在紧迫或转折的情况下,用它将激烈急促节奏的情绪缓和下来,逐渐进入抒情叙事。回龙作为这一组唱段的第一句,下面可接唱慢板、快三眼或原板。因回龙是用碰板形式起唱的,这种上句形式的回龙,往往被称为“碰板”、“碰板三眼”,而不重视、不强调,忽略了“回龙”这个板式的名称。《三娘教子》这句上句形式的二黄回龙,前半部紧凑,后半部抒展,是全剧节奏的转折点,情绪平缓后,接唱平稳的二黄原板。上句形式的二黄回龙,与导板后出现的回龙比较,相对要平和些。

介绍了二黄回龙板式后,再谈谈回龙腔。我们通常所说的“回龙腔”,是指在一个大段唱腔中一句与一般唱腔不同的、复杂、迂回的特殊大腔。这种大腔虽然也具备了旋律迂回婉转、环绕行腔的特点,但它只是一个“腔”而已,不能把这种唱腔与“回龙板”混同。比如:《三娘教子》一剧中,唱“因此上回家去与母分辩”只是回龙腔而不是回龙板式的唱腔。有关回龙腔的专门知识,在后面的有关章节会详细介绍。“回龙腔”是附属在大段唱腔的中一句唱中的一个大腔,而回龙板是单独起始存在的一个完整唱句。不能把回龙板式与回龙腔混为一谈。

(七) 二黄碰板

二黄碰板是一种开唱形式,不是一种新结构的板式。最大的特征是在开唱前不用大过门,而只用一个小垫头就起唱。二黄碰板有原板类别的、也有三眼类别的。它与相同名称板式的唱腔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改变了开唱形式,使节奏更加紧凑。原板类的碰板可称为“碰板原板”,三眼类的碰板可称为“碰板三眼”。

老旦行当的碰板三眼唱腔除了开唱前不要三眼的大过门外,唱腔结构没有改变,只是开唱时紧了,后面唱腔的节奏也比较紧凑。

碰板是一种紧凑的开唱形式,在剧中用碰板而不用普通的慢板过门开唱,是剧情的需要,所以碰板三眼的唱腔节奏,一定比普通的旦角慢板的节奏要快。另有一类唱腔,起唱时连一拍的小垫头过门都不要,是紧接台词、锣鼓点就起唱,这种形式的唱腔,有人把它称为“顶板”。如《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三生有幸”,这是一段麒派老生的二黄碰板。因为开唱时连小垫头都没有,是紧接着念白起唱,也可以把它为“顶板”。周信芳先生创立的麒派艺术,在演唱的韵味风格上,有别于激越高昂的谭派、淳厚古朴的杨派、细腻别致的言派和潇洒飘逸的马派。我们这里把有垫头和无垫头的演唱形式统称为“碰板”,不再细分。

在介绍二黄声腔板式时,曾谈到在传统剧目中,花脸行当本无二黄三眼板式的唱腔,是裘盛戎和袁世海先生创编了花脸行当的二黄三眼唱腔。如《赤桑镇》“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这段花脸行当的二黄碰板三眼唱腔,既表达了包拯对嫂娘感恩不尽的情和对包勉欺压百姓触犯王法无限的恨,也表达了他不徇私情、秉公而断的决心。成为说服嫂娘,使嫂娘彻底转变的关键性核心唱段。

(八)四平调

四平调与二黄声腔很接近,四平调也叫平板二黄,它是从安徽青阳腔的滚调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在京剧传统剧目中除了花脸行当外,其他各行当均有四平调唱腔。四平调唱腔与二黄原板相近,兼备了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京胡要用二黄把位伴奏。四平调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板式,而这两种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行进速度上有别。我们把中速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原板,把慢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慢板。

6

四平调的唱腔和节奏的变化甚为自由灵活,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四平调与二黄声腔最大的不同就是上下句的落音十分随意,如,四平调唱腔的上句、下句都可以落在“2”音上,上句又可以落在“6”音上,下句可以落在“1”音上。梅派名剧《贵妃醉酒》基调就是四平调唱腔。四平调与二黄唱腔的连接十分谐和。四平调的旋律委婉缠绵,华丽多姿,适合表达多样的情感。京剧旦角行当的各个流派,都有别具一格的四平调唱段。

有些剧目中的四平调唱腔在局部有辗转调声腔的出现,有把这种唱腔叫做反四平调的。如《生死恨》中的“夫妻们分别数载”就是一例,这段四平调的前两句是正格四平调唱腔,第三句的第一个小分句“可怜我”和最后一句“纵死黄泉”的唱腔都是运用了局部转调的手法,使旋律向下行进迂回,有了反调的味道。而这段唱腔的绝大部分是正格形式的四平调唱腔。梅兰芳先生在排演《太真外传》一剧时,才创编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四平调”唱腔。

四平调唱腔优美,腔格灵活,是喜是忧的情绪都可应用,因此在京剧剧目中,旦角以外的其他行当也有四平调唱腔。

不同行当的四平调唱腔旋律基本相同。

(九)二黄新板式

在介绍和分析了二黄综合板式的唱腔之后,要做补充说明的是,京剧在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剧情的主题思想、剧情、人物形象、地域特色的需求,突破了京剧原有程式的局限,在京剧表演、声腔、美术诸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绩。仅从京剧声腔板式这个侧面看,诞生了许多传统剧目中没有的新板式。近年来在二黄声腔中创编的新板式有:3/4节拍的二眼板慢板、二黄二

六、二黄流水和二黄快板。下面介绍二黄新板式:旦角3/4拍子的[二眼板慢板]。 现代戏《红嫂》“点着了炉中火红光闪亮”这段3/4拍子的“二眼板”慢板唱腔,是在二黄三眼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的,是深情无限,玲珑委婉的二眼板慢板,既优美抒情,又不拖拉,十分新颖动人,贴切的描绘出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在京剧传统剧目的二黄声腔中,二黄声腔多是中慢速的唱腔,没有比原板节奏更快的板式。《红灯记》第八场李玉和唱“党叫儿做一个刚强铁汉”这段二黄二六不仅是创新了一个二黄声腔板式,从表现内容看,这段二黄二六也突破了传统的二黄声腔局限。多用于表现忧伤、压抑、沉思、感叹等情绪的用二黄唱腔,在这里表现了革命者李玉和誓死如归的革命气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平原作战》里的李胜由花脸行当扮演,也用二黄二六这种新板式,歌颂了游击战、抗日英雄赵永刚。

二黄流水板也是在现代戏的排演中才诞生的新板式,《奇袭白虎团》王团长“趁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线”用于剧中人王团长向侦察排长部署战斗任务之时,表达了志愿军“绝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窜”的必胜信心。

(十)二黄声腔的综合板式

在京剧传统剧目中,虽有单一板式的唱段,但只有一种板式唱腔的剧目极少见,每出戏里大都有两种以上板式的唱腔。大多数剧目和唱段是以板式组合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的唱段称为“综合板式唱腔”。

京剧传统剧目中的核心唱段,一般都是综合板式的唱腔,最常见的组合形式是导板、碰板回龙、原板,即“导、碰、原”组合的结构形式。

1.老生行当二黄的综合板式

《八大锤(断臂说书)》“听谯楼打初更玉兔东上”是一段比较短小的二黄综合板式唱腔,由二黄导板、回龙、原板三种板式组成。这种组合就是我们常说的“导、碰、原”组合形式。是一种小组合形式的唱腔。组合的形式多种多样。

《李陵碑》“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这个唱段,是由四种二黄声腔板式组成的唱段。导 7

板为先导、回龙为过渡、在中速的快三眼后,转入节奏比快三眼更紧凑的二黄原板。这种中等长度的综合板式唱腔,适宜剧中人回忆、叙述、感叹情绪的表达。

《逍遥津》“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这段高派老生的二黄综合板式唱腔,充分体现了高派嗓音高亢、拖腔长、一气呵成,善传悲怆激昂之情的流派特点。这段二黄唱腔由导板、回龙、原板、慢板、散板五种板式组成。以导板为先导、回龙过渡、原板进入叙述和感叹,在“我恨奸贼把孤的牙根咬碎”这一句,从第三分句,由中速节奏的原板,又转回到更便于抒情发挥的二黄三眼唱腔,这一大段唱腔,最后由二黄散板来结束全段唱腔。

2.旦角二黄综合板式

《生死恨》“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这大段是旦角梅派二黄唱腔,由六种二黄板式组合而成的。从二黄导板引出,二黄散板用于回忆,回龙作为感叹过渡,慢板用于感情的抒发,两句慢板后,转行弦接转原板、两段二黄原板用于剧中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番奴的恨。二黄原板的末尾转为散板,最后由一句二黄散板结束整段唱腔。

3.其它行当二黄综合板式

花脸行当的二黄综合板式唱段:《探皇陵》“听谯楼打罢了初更时候”是一段花脸行当的导、碰、原,最后由一句散板结束的二黄综合板式唱段。与老生综合板式唱段的组合形式基本相同,花脸行当的二黄成套唱腔也可以有多种组合形式。

4.老旦行当的二黄综合板式

唱腔结构比较简单,如《行路训子》老旦唱段“夜昏昏只走得金鸡叫”。

5.二黄成套唱腔中,同一板式不同行当的转换

在二黄成套唱腔中,有板式组合转换,也有同一板式不同行当的转换。《二进宫》“怀抱着幼主爷把国执掌”是由老生、花脸、旦角三个行当接转的二黄原板唱腔。

6.唢呐二黄综合板式唱段

《罗成叫关》“黑夜里闷坏了罗士信”是唢呐二黄综合板式唱腔,它由二黄导板、回龙、原板、散板组成。总之京剧二黄综合板式的唱腔,丰富多彩形式多变。

(十一)反二黄原板 反二黄唱腔的旋律与二黄基本相同,它是将二黄唱腔移低四度而形成的。因调高的降低使音域相应加宽,起伏跌宕,曲调性更强,旋律的行进也有所变化和发展。

反二黄声腔的板式没有二黄的板式多,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反二黄只有原板、三眼、散板、和附属板式导板、回龙、哭头这几个板式。在京剧现代戏的排演中,又诞生了许多新的反二黄板式。

反二黄演唱伴奏的京胡定

1、5弦,从绝对音高讲,与二黄相同,(反二黄的

1、5弦等于二黄的

5、2弦)但调高不同。例:定二黄D调,京胡用A作里弦的

5、用E作外弦的2。用这个调门的二黄琴来演奏反二黄,它的里弦是A,便成了A调的反二黄。 反二黄声腔的旋律起伏较大,曲调性很强,既有级进也有大跳,一般多用于悲剧场面,表现剧中人悲愤、苍凉、压抑、慷慨的情感。

反二黄原板:反二黄原板唱腔的中速节奏、基本结构、上下句的落音和板起板落的基本规律,均与二黄原板相同。由于反二黄唱腔的音域比二黄低,故常有在原有唱腔基础上提高五度的演唱。

反二黄原板不仅仅有从二黄原板派生出的腔,也有在原基础上发展出的高音域的反二黄新腔。可以看出反二黄唱腔的音域比二黄要宽泛。

《剌蚌》“身背着这青锋海底潜行”这段旦角反二黄原板唱腔,不快不慢的中速节奏、一板一眼、板起板落的规律、上、下句的落音,都与二黄原板相同。因反二黄唱腔是二黄唱腔下移四度而成,故反二黄唱腔演唱起来较为省力。从演唱常用调作一分析,旦角演唱二黄声腔如果用D调,反二黄下移四度,音域就比较低了,若用反二黄A调演唱,反二黄是

1、5 8

弦,反二黄A调的里弦定A,这与

5、2弦的二黄D调的里弦音相同,有时会使演唱者感到调门太低,有些压抑。因此反二黄唱腔的调门可略作调整(升高)。没有高腔的唱段,如感到调门压抑可适当提高调门。除了在演唱调门上的调整外,在唱腔设计过和中,也可从唱腔旋律本身也可作调整,这就是反二黄常有高腔出现的原因(唱腔在较高音域行进)。

二黄原板中,老生与旦角的行腔不同,而过门相同。反二黄原板中,老生与旦角的唱腔和过门均无区别。只不过是音高相差八度而已。

(十二)反二黄慢板

反二黄慢板(三眼)是从反二黄原板拓展而来。反二黄慢板和反二黄原板的关系,与二黄慢板和二黄原板的关系相同。 反二黄慢板旦角和老生的唱腔基本相同。但旦角唱腔的节奏比老生唱腔的节奏要慢。旦角的反二黄慢板唱腔所加的华彩音比老生的要多,行腔变化多比老生更丰富。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慢板暨三眼,在二黄声腔中的三眼,可分为慢三眼、中三眼和快三眼。在反二黄中,三眼不再细致地区分慢三眼、中三眼和快三眼。不论是慢的和稍快点的三眼,可一律统称为反二黄三眼。

有的剧目中,反二黄三眼唱段很长,唱段的前面几句节奏较慢,句句都有大腔,到唱段的中部节奏要渐快,不再是句句有大腔,变化成连句形式的唱腔,显得很紧凑,有把这种节奏较快的连句式唱腔部位,称为快三眼的。如《碰碑》一剧中的反二黄三眼“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前八句的节奏较慢,有大腔,从第七句“金沙滩双龙会一阵败了”开始,节奏加快,从第八句后以连句形式演唱,从第九句“我的大郎儿替宋王把忠尽了”一直到反二黄原板前的这十句反二黄三眼,节奏较快,称之为反二黄快三眼也不算错。但一般是把这十八句三眼唱腔,统称为反二黄三眼,而不再去细致地区分成两种板式。

《宇宙锋》“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眼”这段旦角反二黄慢板,共六句唱,分为前后两段演唱,在第三句“我只得把官人一声来唤”中,用复加句“一声来唤”唱出了一个附属专用唱腔(九连环)。老旦行当的反二黄唱腔和老生的唱腔很相近,我们就不再介绍了。 在京剧传统戏中,花脸行当本没有反二黄三眼板式的唱腔。袁世海先生在排演《李逵探母》一剧时。在接母上山一折,李逵为口渴的母亲去寻水,归来后,发现母亲不幸被虎伤身亡,李逵悲痛欲绝撕心裂肺,这种感情若用原板、散板难以充分表达。袁世海先生首次创编了反二黄散板、哭头、回龙接花脸反二黄三眼唱腔,他深情的演唱,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十三)反二黄附属板式

反二黄导板的唱腔、过门与二黄导板基本相同。将二黄导板的过门和唱腔下移四度,个别部位根据反二黄的旋律特点略作调整。在京剧传统剧目中,有反二黄导板的行当和剧目很少,在众多的行当中,只有旦角有反二黄导板。老旦行当的反二黄导板是在传统戏改编,和新编的历史戏中才出现。老生行当在排演现代戏时,才有了反二黄导板。

首先介绍旦角的反二黄导板。梅兰芳先生在排演《太贞外传》一剧时创编了旦角反二黄导板。《太真外传》“忽听得侍儿们一声来请”这个反二黄导板,从过门到唱腔,基本与二黄导板相同,只是变了调,做了个别处的小的调整。二黄导板过门的第一个音是里弦的空弦音“5”,反二黄是15弦,这个5就是外弦的空弦音了,导板的基本旋律并没有改变。

老旦行当的反二黄导板,在音乐和唱腔上是新的设计,故反二黄导板的过门旋律较新颖。 反二黄第二个附属板式是回龙。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只有旦角行当有反二黄回龙,与二黄不同的是,反二黄声腔的回龙只有下句形式。反二黄回龙的结构与二黄相同,以碰板形式开唱、前半部为紧凑的垛句,最后以大腔结束。

另一个反二黄附属板式是哭头,反二黄哭头比二黄哭头简单的多,反二黄哭头已把哭头的成套锣鼓简化,它只具有二黄哭头的大致轮廓而已。《祭塔》中“母子们才相逢又要分手,我的儿喏”的反二黄哭头,属“散哭头”类。在大段反二黄唱段中,在唱句末尾常常出现附加句形式的哭头。《碰碑》“盼兵不到,盼子不归”是一个老生行当的反二黄哭头,属上板类哭 9

头,与二黄上板哭头对比一下,会看出反二黄的上板哭头比二黄的上板哭头简单的多,只有“我的儿”一个哭腔,成套的哭头锣经已被省略。

(十四)反二黄新板式

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诞生了许多新的板式,如老生反二黄导板、回龙、二

六、各行当的反二黄流水、快板等,反二黄声腔中原没有的板式的唱腔在京剧现代戏中出现了,如《平原作战》赵永钢唱“几天来与曰寇周旋在平川上”的反二黄二六。

《红灯记》“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坚强”是旦角反二黄快板唱段,在李奶奶向铁梅痛说家史后,铁梅在“听奶奶讲革命英勇悲壮”反二黄原板后,用反二黄快板淋漓尽致地表示了“打不尽狼绝不下战场”的决心。

现代戏《平原作战》中“月色微黄映照着红高粱”是老生的反二黄导板、回龙、三眼唱段。 上面简要的介绍了反二黄新板式唱腔,我们期待着,也相信今后有更多的新板式样唱腔的诞生。

(十五)反二黄综合板式唱腔

反二黄有各种板式,但单一板式的唱段不如综合板式组成的唱段多。因为单一的板式篇幅有限,受其板式程式的约束,单一板式的唱腔大同小异,听来乏味,不便剧中人感情的表达,多种板式变化、组合结构的唱腔更具感染力。

反二黄综合板式的组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简单一点的只有两种板式,复杂一些的有

四、五种板式组合在一个唱段里的,再复杂一些可以是不同声腔系统的、不同板式的组合。

《康氏哭灵》“听樵楼打罢了初更时分”是老旦反二黄综合板式,它的唱腔结构比较简单,只有反二黄慢板和原板两种板式。前十三句是节奏较慢的反二黄慢板,后十一句转为中速节奏的反二黄原板。这种慢起渐快、两种板式组合变化形式的唱段,在京剧各行当的唱腔里都很常见。

《太真外传》“忽听得侍儿们一声来请”是一段较长的旦角反二黄唱段,由反二黄导板起,接回龙,这个回龙的前半部是四个垛句,回龙第五个小分句的尾部用一个大腔结束,紧接反二黄慢板。整段唱腔优美动听。梅兰芳先生在《太真外传》这出戏排演中,创编了旦角反二黄声腔新板式(反二黄导板、回龙)和不同于传统反二黄慢板的唱腔,有很多创新之处。 《碰碑》“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是老生反二黄综合板式唱腔,剧中人杨继业被困番邦,在兵尽粮绝极度艰难的情景下所唱,唱段很长,结构完整、曲调丰富、层次分明,是京剧唱腔宝库中的精品。全段由反二黄慢板、快三眼、原板组成。前八句是反二黄三眼、中间九句可称为快三眼、(附带一个哭头)后十五句是反二黄原板(分段演唱,最后一句叫散。)与这一唱段结构相近的唱段比较多,如《法场换子》“见夫人哭出了法场以外”。

(十六)其他附属专用唱腔

前面在介绍二黄附属板式时,已讲过了回龙板,在此做一简要的回顾,回龙板是一句完整的唱句,多以碰板形式开唱,前半部往往是垛句形式,以大拖腔结束唱句,这种回龙板和讲依附或融于一句唱腔中,只有一个字,或两三个字的大唱腔是有区别的。

专用唱腔不能称其为“板式”。《三娘教子》薛倚唱“因此上回家去与母分辨”是二黄专用唱腔之一,名为[节节高]。此种唱腔只是一种长拖腔,在行腔中加花、重复、扩展、变换节奏,这种旋律的组织形式是“节节变化”,便有了“节节高”的命名。这种唱腔主要用于思索、回忆,或表现年青活泼的神态。

在京剧界,有一种称呼法是将所有附属、融于一个唱句中的大腔统统称作“回龙腔”。也有直呼附属专用唱腔名称的,比如:[九连环]、[满江红]、[节节高]等。《三娘教子》老生唱:“老薛保进机房双膝跪落”这一段就是[九连环],此种附属专用唱腔,是根据其旋律上下起伏的形态,犹如九曲连环而命名的。命名者是何人,已无从考证。 还有一种专用唱腔叫[满江红],在目前的常演剧目中,已无法见到,此种唱腔是附加在慢板上句第一分句中的一种特 10

定曲调,用于抒发剧种人愁闷不安的情绪,只是一种腔调。目前京剧舞台上演出的《文昭关》,都是不加[满江红]专用腔的唱法。

这些附属专用唱腔,可以笼统的称之为“回龙腔”,但它仅仅是一种附属专用唱腔而已,不是一种板式。

(十七)二黄转反二黄综合板式唱腔

由二黄转反二黄的组合板式的唱段,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很常见。一般都是由二黄导板起、用二黄回龙大拖腔的尾音过渡、(将其结束音“1”,采用移宫为变宫的手法变为“7”,这个“7”恰好等于反二黄的“3”),从过门转入反二黄慢板。这种二黄转反二黄的唱段,有多种组合形式:

1、二黄导板、回龙转反二黄慢板、原板,如目《卧龙吊孝》“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满面”(二黄导板1句、回龙1句、反二黄慢板9句、原板7句)

2、二黄导板、回龙转反二黄原板、散板,如《苏武牧羊》“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二黄导板、回龙各一句、反二黄原板17句、散板一句)

3、二黄导板、回龙转反二黄慢板、原板、散板:老生唱段《朱痕记》“见坟台不由人泪流满面”(二黄导板、回龙各一句、反二黄慢板7句、原板6句、散板1句)

4、二黄导板、回龙、反二黄慢板、散板,如《文姬归汉》“见坟台哭一声妃细听”(二黄导板、回龙各一句、反二黄慢板7句、散板一句。

5、二黄散板、碰板、转接反二黄三眼、二黄散板,如《李逵探母》“忍不住悲声放,呼天喊地唤老娘,一阵阵泪洒胸膛”。以上是最常见的,二黄与反二黄接转的五种组合接转形式,当然不只仅有这五种组合形式。在现代戏中二黄转反二黄的唱段也很多,《红灯记》第五场,李奶奶唱二黄原板,接李铁梅的反二黄原板、快板,也有在一个唱段中二黄、反二黄局部转接的。

二、西皮

首先了解一下西皮声腔的起源。西皮声腔直接脱胎于秦腔。因而西皮声腔具有北方音乐挺拔、高昂、激越的特点。“皮”:作为戏班行话,流行于湖北和湖南。比如把“一段唱”说成“一段皮”、把“开唱”说成“开皮”、把“慢板”称之为“慢皮”是戏班的行话,关于西皮的“西”:大家都知道它是和陕西、山西联系在一起的,如明清时代就把山、陕商人称作“西商”、“西客”。把山陕会馆称之为“西会馆”,把山陕戏班称之为“西班”。显而易见的是,“西”是指山、陕西,“皮”指的是“唱”,而“西皮”就是“山陕的唱”。 西皮声腔有与二黄声腔不同的特色:西皮唱腔的旋律活泼、跳跃、高亢、刚劲有力,色彩明亮,节奏多变(可快、可慢),多用它表现奔放、激昂、欢快的情绪。

西皮和二黄一样,都是京剧声腔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西皮、二黄这两大声腔系统有不同的板式、旋律、风格和特色。

为西皮唱腔伴奏的京胡定63弦。西皮声腔的板式比二黄更丰富,二黄声腔里面的板式西皮声腔里都有,西皮比二黄多的板式是二

六、流水和快板等板式。这些板式的节奏都比原板的更快、更紧凑。

演唱西皮声腔的常用调门是:老生和花脸行当常用调是F调和E调,嗓子条件突出好的可用升F调、甚至用G调来演唱,嗓音条件有限者,可用降E调演唱。老旦演唱西皮声明腔的常用调门是F调、升F调和G调。旦角、小生行当是用小嗓演唱的,常用调门是E调和F调,而演唱“娃娃调”唱腔则要用G调。 西皮声腔上、下句的落音与二黄不同,西皮唱腔上句的基本落音是:

2、

3、

6、6。下句的基本落音是1和5。特殊处理比如“嘎调”式唱腔的上句,可落高音“1”和“5”。

(一)西皮原板

11

西皮原板的结构形式和二黄原板相同,也就是2/4节拍,一板一眼,中速节奏的板式。 旦角行当的唱腔比老生、花脸的唱腔要复杂、节奏较慢,因此旦角的西皮原板一般用4/4节拍记谱。 先介绍老生西皮原板:《失街亭》“两国交锋龙虎斗”这段老生行当的唱腔比较简单、短小,是一段正格、规范的西皮原板。全段共有六句唱,三个上句的落音都落在“2”音,三个下句的落音都在落“1”音。西皮原板是“眼起、板落”的规律,也就是唱词的第一个字从“眼”上起唱,唱腔的最后一个音要落在板上,结束唱句。(变格形式除外)上面这个唱段,六句唱腔都从眼上起唱,六句唱中有五句唱腔都落在板上,唯有第四句,唱词是“赏罚中公平要自由”,这一句唱腔的落音作了变格处理,使这句唱腔不落在板上、而落在了眼上。

西皮原板的用处极为宽泛,常用于叙事、抒情和景色描述。在京剧剧目中,独立存在的西皮原板唱段很多,不同行当接唱的形式、原板与其他板式接转、组合的形式也不少。《状元媒》导板“蛟龙得意上九天”是生旦接唱形式的原板。

下面介绍花脸行当的西皮原板:《击鼓骂曹》曹操唱“擂鼓三通响如雷”这段花脸行当的西皮原板,唱腔的第一句(上句)是落在“3”音的,第三句、第五句(上句)和上面欣赏的老生原板上句落音一样,都是落在“2”音的,下句都是落在“1”音的。上下句都是眼起板落的形式。花脸的西皮原板和老生西皮原板的结构完全相同,因行当不同,演唱风格则有所不同,花脸唱腔要比老生唱腔的棱角大,粗犷强烈、比较夸张。

旦角西皮原板:《宇宙锋》“老爹爹发恩德将本修上”是旦角的西皮原板,它的节奏明显慢于老生和花脸的西皮原板。从行进速度上看,旦角的西皮原板与老生西皮三眼的速度相近,因此旦角的西皮原板用4/4节拍记谱。旦角是用小嗓演唱的,唱腔、音域与老生不同。旦角西皮原板的唱腔,有与老生西皮相同的上句落音,如上句落“2”、下句落“1”。而旦角西皮原板上句落音,用的最多的是落“6”音的腔,虽然也有上句落“2”和“3”的唱腔,但因为音域比较低,用的比较少,下句用的最多的落音是“5”和“1”音。上面这段旦角西皮原板,两个上句都落在“6”音,两个下句都落在“5”音上。

(二)西皮慢板

介绍了各个行当的西皮原板后,下面介绍由原板延伸、发展而成的西皮慢板。

西皮慢板是以西皮原板为基础,用加花、延伸手法,扩展形成的。西皮慢板比西皮原板要慢一倍,从原板的一板一眼,发展成为4/4的节拍、一板三眼的形式,所以西皮慢板也可以称之为西皮三眼。西皮三眼的拍板方法与二黄三眼的拍板方法相同。慢板虽然从原板的2/4节拍、一板一眼,扩展为4/4的节拍,一板三眼的形式,但唱腔仍保持了“眼起、落板”的基本规律。

因慢板是一板三眼的形式,它的“眼起”,更准确的说是从“中眼起”,唱腔旋律经过加花发展,曲调比原板要丰富、迂回、复杂,比原板唱腔更优美、细腻、精致,抒情性很强,常作为剧中的重点唱段使用。上、下句落音与原板基本相同。但比原板更丰富多彩。比如旦角西皮慢板的上句,有落高音“1”的唱腔,这在西皮原板中是不曾有的。

先介绍老生行当的西皮三眼唱腔。用《失街亭》老生西皮原板的第一句:“两国交锋龙虎斗”和《空城计》老生西皮三眼的第一句:“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对照一下便知,慢板是从原板发展而来,只是慢板比原板的节奏要慢一倍,唱腔比原板复杂,拖腔比原板更长,但起唱形式和唱腔结构与原板相同。

下面介绍花脸行当的西皮三眼唱腔。京剧皮黄声腔板式是几代人创立起来的。在早期的京剧传统剧目中,花脸行当没有西皮三眼板式的唱腔,著名表演艺术家裘盛戎先生在排演《赤桑镇》一剧时,编创了花脸西皮三眼唱腔。花脸行当的西皮三眼,唱腔格式、结构、规律都与老生西皮三眼基本相同,只是花脸行当演唱的音色、风格、韵味不同于老生。花脸行当的唱腔,如果旋律不变,而改用老生风格韵味来演唱,可以成为一段老生唱腔。

下面介绍老旦行当的西皮三眼唱腔,老旦的西皮三眼,唱腔格律和老生的很相近,只是 12

有各行当演唱风格上的区别。有些唱腔几个行当都可以用,但是演唱风格不可混淆。

西皮三眼,相同板式的唱腔,旦角的唱腔比老生行当的节奏要慢,比如旦角西皮原板的节奏、速度,几乎与老生西皮三眼的节奏速度相同,旦角的西皮慢板比老生西皮三眼的节奏要慢得多。因此旦角三眼板式的唱腔,一般都称为慢板,而不习惯于称三眼。

《龙凤呈祥》这出戏,旦角的各流派都曾上演,《龙凤呈祥》洞房一场,孙尚香的唱段有王派、梅派、程派、张派的唱腔流传,唱腔的唱词、长短、旋律和演唱风格各异,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张派旦角的这段西皮慢板,在唱腔结构、“眼起板落”的规律等方面,与老生相同,但在唱腔的旋律行政进,以及上、下句的落音等方面,有所发展变化。

西皮三眼板式,根据剧情的需要,唱腔的节奏和旋律的简繁会有不同,有的节奏慢、拖腔长而复杂。有的三眼唱段节奏较快,唱腔紧凑、旋律较简单,如老生剧目《状元谱》一剧中的西皮三眼“张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节奏就比较快、旋律也简朴,内行人习惯于将它称之为“快三眼”。至于西皮三眼快到了什么程度,就可称为快三眼,并无明确标准。

老生之外的其它行当,如老旦、花脸、小生等行当的西皮三眼,尽管是同一板式,在很多剧目中应用,节奏旋律上也有区别,但也不再细致的区分“慢三眼”、“中三眼”、“快三眼”了,一律统称为西皮三眼,旦角就统称为西皮慢板了。

(三)西皮二六

本节内容介绍比原板的节奏紧凑、唱腔比原板简化的西皮二六。

关于二六板式名称的来源一种说法是:二六板式由过门而命名,因为这个板式的过门旋律是十二板的长度,十二是由两个六组成,故称为“二六”。另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板式的节奏不快不慢,属二流节奏,叫白了成了二六。

先介绍带十二板过门的旦角二六唱段。《别姬》“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这段二六就是带大过门的旦角二六板式的唱腔,它没有高腔,音域较低,从演唱角度讲,这种板式的演唱比较轻松省力。

旦角西皮二六板式的上、下句的落音,在保持原板上句落“6”,下句落“5”的前提下,也有所发展变化。比如《别姬》一剧中的西皮二六,第一句“劝君王”这个上句的落音不是原板常见的落音“6”,而是落在了高音“1”上,从句头的“劝”字、和“听”字的中低音区,旋律是向上行进,变化成落高音“1”的,旦角二六的这种唱腔很多见。其他的几个上句都保留了和西皮原板相同的、上句落“6”的特点。旦角二六的下句落音,和原板一样是“5”和“1”。 二六板式的起唱形式有三种:上面介绍过十二板的起唱形式,用得最多的是“碰板”的起唱形式,既只用一拍时值的“小垫头”就起唱腔。第三种起唱形式是从其它板式转接而来。

西皮慢板是在西皮原板的基础上,用延伸、加花、扩展手法而形成的板式。与其相反,西皮二六则是用浓缩、简化、加速的手法,演变出的一个板式。西皮二六这个板式的特点是:和原板一样也是2/4的节拍、一板一眼的形式。从总体上看,二六的节奏虽属中速节奏,但比西皮原板紧凑,字多腔少,要快于原板。

西皮二六改变了原板唱腔“眼起板落”的格式规律。二六板式的唱腔规律是:第一句不是从眼上起唱,而是“板上起唱”,下面其余的各句才是从眼上起唱,二六板式紧缩了唱腔,演化成了二六板式“唱腔落眼“的基本形态。

二六板式的唱腔旋律比原板简化,有“字多腔少”的特色。保持了西皮原板的上、下句基本落音,在剧中常用于叙述、说理、景物描写和抒发比较快慰、得意的感情。

《斩黄袍》“孤王酒醉在桃花宫”是一段节奏较慢的老生西皮二六,一板一眼,中速的节奏,上下句落音与原板上句落“2”,下句落“1”完全相同。第一句“孤王酒醉”是从板上起唱的,面后的各句都是从眼上起唱。每句唱腔的尾音都落在眼上。句与句子之间没有大过门,只用小垫头连接下一句唱腔。如果说一段十句唱词的西皮原板唱段,约用五分钟时间演唱,而同样长的唱段若用二六板式演唱,约三分钟即可完成,因为二六板式的显著特点是没有大过门, 13

没有大拖腔,唱腔简化,节奏紧凑。

老生行当的二六板式,有“二六”与“快二六”之分,只有老生的“快二六”才保持了西皮原板“眼上起唱”的规律,因为快二六是1/4拍子的,它把“眼上起唱”紧缩为“过板起唱”。《定军山》“在黄罗宝账领将令”、《文昭关》“伍员在头上换儒巾”都是西皮快二六板式的唱腔。《文昭关》“伍员在头上换儒巾”这段唱腔是老生西皮快二六。快二六的速度已近似于西皮流水板,故快二六不用2/4节拍,而用1/4节拍记谱,快二六唱腔更为简化、通畅,成了有板无眼的唱腔。在“夺头”末锣后即开唱、属于过板起唱的形式,连一拍时值的小垫头都省略掉,是中快速的节奏。 老生西皮快二六板式的唱腔,与前面欣赏过的,《斩黄袍》一剧中的二六唱段相比较,节奏明显不同,快二六比二六几乎是快了一倍。尽管速度加快,但是从唱腔的结构,小过门,开唱锣经等诸方面,十分明显的看出仍是二六的板式特点。

(四)西皮流水 我们都知道二六是从原板压缩变化而来的,比西皮原板紧凑一些的板式是二六,比二六更紧凑、更快的板式是西皮流水板。西皮流水可视为西皮原板的浓缩板。 西皮流水板的特征是:1/4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唱腔的第一句从板上起唱。下边的其余唱句,在板上开唱和过板开唱都可以,但其它唱句过板开唱的较多。因流水板是有板无眼的形式,所谓“过板开唱”,就是从后半拍起唱。每句唱腔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板上。

《三家店》“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这段老生西皮流水板,是表述性内容的西皮流水板,用于西皮流水板开唱的锣经是“凤点头”和“闪锤”。锣经后,一般用的是西皮流水板的整过门,(《三家店》这个流水板过门是在传统过门基础上改编的一个专用过门。第一句“将身儿来至在”是从板上起唱的,第二句“尊一声过往的宾朋”和下面的一连几句都是小过门后,过板起唱的形式,直到“娘生儿连心肉”这句,才转为在板上开唱,可见除了第一句板上起唱外,其余各句过板起唱为多,但也可以和第一句一样,由板上起唱。每一句唱后用小垫头与下一句连接。流水板有板无眼,是有字无腔“垛唱”的结构形式,在末尾一句常有行腔,这一段西皮流水就是在最后一句“尊一声解差”的“差”字上,才有一个小小的行腔。因流水板是“垛唱”的形式,因此西皮流水板落了个很形象的别名:“西皮垛板”。

西皮流水板的叙述性强,适合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打龙袍》“一见皇儿跪埃尘”这段老旦西皮流水,是剧中人李后,在看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当今的皇上跪在自己面前后,十分激动的用这一段西皮流水板,倾诉了她二十年的冤枉。唱腔结构与上面欣赏过的老生西皮流水相同。

《李逵下山》“在山寨宋大哥对我言讲”这段花脸行当的西皮流水板,从板式结构上看,与老生的相同,但演唱的风格韵味不同。根据剧情、唱词的需要,在较为平淡的流水板中作了一些适合于人物性格的艺术处理。

《四郎探母·坐宫》“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这段旦角西皮流水板的节奏比老生、老旦、花脸的流水板要慢,全段除了第二句“十五载到今日才吐真言”是过板起唱外,其他各句“听他言”、“原来是”、“思家乡”、“我这里走向前”、“尊一声驸马爷”等各句都是板上起唱。这种在全段中“碰着板唱”多于过板唱的流水板,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情况下是过板开唱比碰板开唱要多。

(五)西皮快板

本节介绍比西皮流水板的节奏更快的板式:西皮快板。快板与流水板的唱腔结构基本一样,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节奏速度。快板比“西皮流水”更快,节奏急促,旋律更简化,基本上是一字一音。在开唱形式上与流水板也有所区别,快板比流水板的开唱锣鼓多,可以用与流水板开唱相同的锣鼓“凤点头”,也可以用“紧锤”和三锣。锣鼓后可以要过门,也可不要过门,直接起唱。在剧中常常用于矛盾比较尖锐,或人物异常激动,急于表态、急于辩理、和激烈争论之时。

14

《四郎探母》„见弟‟一场“家住山后磁州郡”这段老生西皮快板充分体现了它的板式特点,快速节奏,比《三家店》中的老生西皮流水板要快一倍以上。起唱锣鼓和流水板的不同,这个快板是用三锣起唱的,不用过门,非常紧张。

快板也可以用过门起唱,快板过门的旋律同流水板的过门一样,而且在过门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开唱,只要演唱者缓好了气,无论在什么地方开唱,胡琴必须马上到位、伴随严紧。这么快的节奏,当然是1/4的节拍。完全是一拍音符一字,甚至是一拍两个字的唱法,有字没腔。

《四郎探母》„坐宫‟一场“我和你好夫妻恩德非浅”是老生、旦角接唱的西皮快板。这段快板的前半部是一般唱法,快板的后半部,老生与旦角接唱的形式,叫“鱼咬尾”式唱法。即老生、旦角在接唱时,唱词的第一个字要抢先一拍,与上句的最后一个字重叠在一板里演唱,被比喻为鱼头咬住了鱼尾的生动形象,体现了剧中人急于表述、争论激烈的剧情。

《铡美案》“驸马爷进前看端详”这一段花脸快板是家喻户的京剧唱段,从节奏上说它比老生的快板速度要慢一些,绝大部分唱句都是板上起唱,只有最后一句“将状纸压至在大堂上”是过板起唱。这种安排使剧中人义正辞严的唱词更显坚定、果断。

(六)西皮散板

西皮散板是将“西皮原板”通过拆散手法发展出的一种板式,西皮散板是自由节拍、无板无眼的唱腔结构,根据剧情的需要,演唱速度可快可慢。一般用“凤点头”、“纽丝”、“撞金钟”锣鼓点开唱。在剧中一般不作为重点唱段使用。 散板是用锣鼓接过门起唱的,上、下句的落音同原板一样:上句落

2、

3、6,(嘎调可落5和高音1)下句落51。伴奏和演唱一样,都是自由节奏的,属散拉、散唱形式。上、下句之间要加一锣,在小分句之间,“过门”可有可无,不做硬行规定。要根据演唱者气口停顿的大小,由琴师来掌握用不用加过门。

旦角的西皮散板与老生散板的特点相同,只是旋律上有别。因为旦角的西皮散板是从旦角的西皮原板演化而来的,因此旦角散板的唱腔结构,上、下句落音都与旦角的西皮原板相同。把《宇宙锋》一剧中的西皮散板用旦角西皮原板的格式演唱,便可体会到,散板就是拆散了的原板。

(七)西皮摇板

“西皮摇板”和“西皮散板”的唱法基本相同,两个板式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演唱而在于伴奏:“散板”是散拉散唱,“摇板”是紧拉慢唱(或称紧打慢唱)。演唱是自由节奏,而伴奏西皮摇板则是1/4的节拍形式,鼓和胡琴是“紧打紧拉”式的。

西皮摇板与散板的开唱锣鼓、过门不同,摇板在唱句之间也不用加锣。伴奏主乐鼓板和京胡是紧打、紧拉形式的,1/4节拍的京胡和全体弦乐器,他们的左手要奏出与演唱同步的旋律,而拉弦乐右手的运弓、弹拨乐器的弹点则要与板击的节奏同步,京剧器乐行内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说“摇板是伴奏上难度最大的板式”“是检验伴奏员水平能力的标尺”。演唱是从容的自由节奏,唱腔的结构,上、下句落音与散板完全相同。

西皮散板和摇板一般不作为剧中的重点唱腔,但它们的用途广泛,可用于平静状态下的一般叙述、对话,也可用于感情激动之时,可用于喜悦欢乐情绪的表达,也可用于悲痛伤感情绪的表现。

(八)西皮滚板

西皮滚板是派生板式,是从西皮散板派生出来的,可以说是散板的另一种变格形式。从唱腔总体上分析,它属无板无眼类的唱腔。它的表现形式是在自由节奏的西皮散板中,逐渐加快节奏,变成局部的“垛唱”形式,再从垛唱逐步放慢,恢复成真正的散板,如涛水一样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多用于沉痛悲伤、紧急之时。由于滚板是依附在散板之中的,又常常与哭头相接,故它也有“哭腔”的别名。滚板是散板唱腔中的局部变化,故滚板的板式名称常常被忽略。

15

《西厢记》“第一来母亲免受惊”是一段西皮滚板转西皮流水的唱腔,第一句是散板,从第二句的“保护了蒲州”进入滚板,第三句“第三来三百僧人”完全是散板,第四句又进入滚板,从第六句转入西皮流水板。因流水板比较长,这段唱腔往往被称之为流水,而忽略了滚板的称呼。

《英台抗婚》“平曰里爱儿甚”是程派西皮滚板唱腔。这段唱腔的结构,第一句是散板,从第二句“却为何”进入滚板,而这句唱词是个有22个字的“不规则”唱句。充分体现了西皮滚板的特点。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只在旦角行当唱腔里有滚板,其他行当没有这个板式。

(九)西皮娃娃调

西皮娃娃调是京剧娃娃生、小生和武小生行当的专用唱腔,其唱腔结构、调式、唱词节奏等基本特点虽与西皮声腔相似,但它与一般西皮唱腔又有明显区别。

《辕门射戟》“某家今日”是娃娃调导板、三眼唱腔。虽然与西皮导板、三眼有相同之处,但西皮娃娃调有不同于西皮声腔的唱腔结构和声腔特点,最明显的特点是娃娃调的调门,娃娃调一般都用G调演唱。从伴奏与演唱的关系看,西皮声腔的演唱与伴奏音高同度,而娃娃调的演唱与伴奏,是音高不同度的“高拉低唱”的形式,因此虽然是用G调演唱,但演唱并不费力。

西皮娃娃调有它专用的几个特殊唱腔,旋律起伏大,音域宽、高亢明亮、棱角突出、刚劲挺拔。是一个板式齐全的唱腔系列,几乎囊括了西皮声腔的所有板式,在剧中常以成套的板式组合唱腔出现。

因娃娃调的唱腔激昂挺拔,由旦角女扮男装的剧中人,为表现男性化的特征,常常使用娃娃调唱腔。老生与老旦也间或使用。旦角娃娃调唱腔,与小生的没有区别,仅仅是旦角行当的借用而已。

老生剧目也有娃娃调板式的唱腔,如《辕门斩子》中“杨延昭下位去迎接娘来”。 娃娃调本是娃娃生、小生、和武小生行当的专用唱腔,老生行当的娃娃调,演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演唱者有良好的声音条件和演唱技巧,否则较高的音域和高低迂回复杂的唱腔难以胜任。

(十)西皮哭头

哭头是根据生活中的哭泣之声与西皮唱腔相结合构成的。分为散哭头、上板哭头、单哭头、双哭头等多种形式。哭头可以附属在西皮声腔的很多种板式中,可附属在上句也可附属在下句。哭头不仅仅指旋律,它与打击乐相配合,在整个哭头各个部位中,有一整套锣经的配合。

《坐宫》“眼睁睁高堂母难得见,儿的老娘”这个哭头是在老生大段西皮三眼转二

六、又转摇板后,附属在二六唱句之后的,用西皮摇板形式唱哭头。

《锁麟囊》“啊老娘亲,大器儿啊官人”这个旦角西皮哭头是散板类哭头,附属在散板之前,它是一个单开、唱腔又很长的整哭头,用典型的哭头形式开唱。

《玉堂春》“十六岁开怀是那王,啊,王公子”这个哭头是附属在旦角西皮慢板之中的上板哭头。由于是附属在某种板式之中的,要随节拍行进,虽能体现出哭头的唱腔和形态,但不如散板类的哭头典型完整。

《探母》“我哭,哭一声”是一个由众多行当接唱的大哭头,在《四郎探母·哭堂》一折中的主要唱腔是西皮哭头,几个角色由不同的行当扮演,这几个行当演唱的哭头,也不是同一种形式的,有用整哭头的,也有用哭头中第一或第二小分句的,有单唱的,也有合唱的,在母子、夫妻、兄弟难舍难分之际哭成一团。 反西皮 反西皮声腔是从西皮声腔派生出来的,反西皮声腔的板式较少,在传统剧目中只有二

六、散板和摇板,在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中有新的突破。

《连营寨》“点点珠泪往下抛”是一段老生反西皮二六板式的唱腔。从伴奏讲,虽是反西 16

皮,但京胡的定弦仍是西皮相同的

6、3弦。老生反西皮唱腔的旋律,音域较低,旋律的大部分在中低音区,适于表现剧中人哀伤沉痛的感情。

(十一)反西皮

反西皮唱腔上、下句的落音,与西皮上、下句的落音,正好是相反的,故称之为反西皮。反西皮唱腔的上句落音是“1”,而西皮唱腔落1的是下句,二黄唱腔的上句是落1,因此反西皮有二簧声腔的特色,京剧行内人氏有,反西皮是“西皮唱了二黄腔”的说法。上句的落音是如此,反西皮唱腔下句的落音是落“2”,而西皮唱腔落2的绝对是上句。 在京剧传统剧目中,虽有单独的反西皮唱腔,但反西皮唱腔常与西皮唱腔相连接或互转的接唱很多。如《四郎探母》回令一场,杨四郎和公主一起哀告太后的散板和哭头,便是西皮与反西皮互相转接的唱腔。这段唱腔中老生的散板唱腔,第一句“我哭哭一声老太后”是西皮散板,老生的接旦角唱的“当初被擒就该斩”,这一句是典型的反西皮散板,它是上句落在了“1”音上,后面旦角接了一句西皮散板“不该与儿配为婚”。下面老生接唱的“斩了儿臣不打紧”,又是一句反西皮散板,旦角再接唱的“儿的终身靠何人”,又回到了西皮散板。这是西皮与反西皮交替出现的散板、哭头唱段。除了这种形式外,西皮与反西皮有多种连接和组合方式,不再一一介绍。 西皮声腔中的新板式 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过程中,诞生了许多新板式,也突破了反西皮声腔原有的局限,创作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反西皮唱腔。《杜鹃山》李石坚的唱段“杜鹃山青竹吐翠”这个反西皮唱段,京胡用反西皮把位(26弦)演奏。对于只习惯于用原有的二黄、反二黄、西皮,三种常用的把位演奏的京胡演奏员来说,是一种挑战。

西皮声腔比二黄声腔的板式要多,在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过程中,新诞生的二黄新板式多,而在西皮声腔中,虽有唱腔上和组合形式上的突破,但新板式诞生的较少,在现代戏《松谷峰》和《奇袭白虎团》等剧目中,为表现地域情,为剧中的朝鲜族角色,创编了既不是2/4节拍的原板,也不是4/4节拍的慢板,而是用西皮3/4拍子的中板唱腔。

(十二)西皮声腔的组合形式

西皮声腔的板式很多,其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先介绍老生西皮导板、原板、散板的小套组合,如《武家坡》“一马离了西凉界”。这种形式的小套组合,在京剧传统剧目中比比皆是。各个行当都有小套结构的唱段。花脸的西皮唱腔《铡美案》“包龙打坐在开封府”,这个唱段是由西皮导板、原板、快板、散板组成。

不论是什么行当,都有西皮导板接快板的组合形式,如《四郎探母》(见弟)一场,杨四郎的唱段,《打渔杀家》肖桂英的唱段等等。

三、

汉调、徽调和吹腔

京剧皮黄声腔的前身是徽汉调,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吸收与融合,又从昆曲、秦腔、弋阳腔不断吸收营养,而形成了京剧。所以在京剧剧目中除了皮黄声腔以外,尚有一些既保留了原剧种的音调,又京味化的唱腔,例如汉调就是一例。

在京剧形成过程中,吸收了汉剧、徽剧的音调,有些经过了京剧艺人的修改,有些则直接引用,成为京剧的声腔板式之一,《赵氏孤儿》中的“我魏绛闻此言”这段唱腔就是京味化的汉调,它与二黄声腔十分贴近。《红娘》中“我小姐红晕上粉面”是旦角的汉调唱腔。

《白蛇传》中“亲儿的脸,吻儿的腮”这段唱腔是由著名琴师李慕良所编,由赵燕侠首演的。徽调在京剧剧目中的应用不如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那么多。

吹腔是用笛子伴奏的腔调,最初是受西北秦腔的影响,在安徽石牌一带形成的腔调,故吹腔也叫石牌腔。它与四平调以及西皮都有很密切的血缘关系。吹腔的上下句落音基本上与四平调相同吹腔的曲调悠扬动听,流畅华丽,可以表达多样感情,例如《奇双会》中的吹腔哀婉凄切,《打樱桃》中的吹腔轻松活泼,《古城会》中的吹腔庄严威武。

四、南梆子

17

京剧唱腔以皮黄为主,但京剧广集博采,吸收了许多地方剧种和民间歌舞的曲调,作为京剧声腔的素材,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编,使这些声腔与皮黄声腔更同意谐和,融为一体,丰富了京剧的声腔,我们将这些皮黄之外的声腔如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徽调、汉调等等,统称为其它声腔。

南梆子不属于皮黄声腔系统,属梆子声腔系统,借鉴到京剧中后广泛应用。南梆子与京剧的西皮唱腔很接近,胡琴伴奏南梆子与伴奏西皮的定弦一样,定63弦。在京剧中的南梆子唱腔,只有导板和原板两种板式。

南梆子唱腔委婉优美,适于表现细腻柔美的情致,所以在京剧的传统剧目中,只有旦角和小生两个行当才有南梆子唱腔,其他行当没有这个板式的唱腔,只有在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后,才有过尝试。《霸王别姬》中“看大王”是南梆子原板唱腔,南梆子的另一个板式是南梆子导板,在《白蛇传》和《打焦赞》等剧目中都有南梆子导板唱腔出现。南梆子只有两种板式。

南梆子导板、原板的上下句落音与旦角的西皮导板、原板落音相同,旦角西皮导板以落高音“1”的为多,南梆子导板的落音也是落在高音“1”上,旦角西皮原板的上句落音是“6”和“2”音,但是以落“6”音的为多,南梆子原板的上句落音与西皮原板的落音完全相同,南梆子原板下句落“5”音,这也和西皮原板一样。南梆子的上下句落音与旦角西皮上下句落音相同,但是南梆子的唱腔旋律、结构与西皮唱腔有别。另外,南梆子唱腔的开唱形式、开唱锣经和过门旋律都与西皮声腔明显不同。可以说南梆子有其专用的自成系统套路的开唱形式、锣鼓、过门和唱腔旋律。

五、高拨子

除了南梆子、四平调在京剧剧目中广泛应用外,还有一种声腔用得也很多,这就是高拨子唱腔。高拨子又叫拨子,是徽调的重要腔调之一,是秦腔传至安徽桐城一带,和某种用唢呐伴奏的腔调相结合,又经过当地的戏曲艺人再度创造而形成的一种声腔。

高拨子在地方戏中多用小唢呐来伴奏,京剧吸收了高拨子唱腔之后,改用大胡琴伴奏,这种胡琴琴筒大,琴干长,有一种特殊的音色,内行人把这种胡琴就称为“拨子胡琴”,独特的韵味声调异常动人。高拨子唱腔常常用于百感交集、生离死别的戏剧情节中。

高拨子的板式比较多,上下句落音都比较自由,唱腔格式上的约束也很少。早期上演的京剧传统剧目中,高拨子唱腔是用拨子胡琴伴奏的,以“低拉高唱”为特色,在改编整理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的排演中,根据剧情和演唱者嗓音的需要,高拨子使用了普通胡琴来伴奏,改变了“低拉高唱”的原本特色。《杨门女将》中的高拨子唱段已经不是用拨子大胡琴伴奏,也不是低拉高唱的形式,而是用普通的西皮琴演奏拨子腔。《跑城》和《杨门女将》中的高拨子唱腔板式基本相同,都是由高拨子导板、回龙、原板、摇板、散板等板式组成的唱段。 南锣也叫“罗罗腔”,很多地方小戏中都有这种强调,京剧剧目里的南锣,是用唢呐、鼓、小锣来伴奏的,是边唱边念的诙谐活泼的腔调。在京剧传统剧目中,有一类由小花脸和花旦主演的剧目,如《打面缸》、《打杠子》等等,被称为玩笑戏,在这类剧目中经常会有南锣腔出现。

吟诗、山歌、琴歌这三种曲调都源于昆曲,在京剧剧目里只作为插曲来使用。

吟诗:在传统剧目中这种唱腔一般都不加伴奏,属于清唱类声腔,在改编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剧目中,“吟诗”有的已经不再是清唱,而改用清雅的萧、民二胡加上弹拨乐来伴奏,而且完全可以根据句中的词、字、四声来配曲调。

山歌:曲调出自昆曲《醉打山门》的卖酒耍唱,在京剧剧目中大凡卖酒卖鱼或樵夫的吟唱都使用山歌,在新编历史剧中,山歌又有进一步的改编。在《赤壁之战》中,“横槊赋诗”一场用于曹操作歌。

18

琴歌:源自昆曲,如昆曲《琴挑》中的琴歌,京剧剧目中运用琴歌不都是简单的套用,也有所变化发展,如《群英会》中周瑜所唱的琴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霸王别姬》中项羽所唱的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也是在昆曲琴歌音调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六、杂腔小调

杂腔小调类唱腔:在京剧形成过程中,京剧艺人从地方小戏、民间歌曲小调吸收和移植过来许多的杂腔小调。杂腔小调一般都是用曲笛或唢呐来伴奏,和皮黄声腔的风格不太一致,因此在皮黄剧目中很少应用,只是保存在几出特有的小戏里面。

柳枝腔:《小上坟》一剧以柳枝腔贯穿全剧,曲调轻快跳跃,用曲笛加海笛伴奏,柳枝腔的旋律简单,在一句中,基本腔调多次重复出现,唱词有变,而主要腔调基本不变。

银纽丝:在京剧传统剧目中用得不多,在小戏《探亲家》中有应用。

云苏调:这类唱腔用唢呐来伴奏,又唱又念,别有一番情趣。

花鼓调:保存在小戏《打花鼓》一剧中,我们所说的“花鼓调”是指其中的“凤阳歌”和“鲜花调”而言,这两种腔调都是从民歌采集而来的,融于京剧中应用。

滩簧调:旋律诙谐,用二胡和弹拨乐来伴奏,后来有人尝试着加入了京胡。

山歌小调:京剧剧目《小放牛》是以山歌小调为演唱素材的,这种小调家喻户晓,广为传唱。

娃娃:是从梆子移植过来的腔调,也叫“耍孩儿”,用海笛、梆笛加锣鼓伴奏,用梆子来击打节拍,有浓郁的梆子的曲调风格。

京剧排演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中,在京剧的声腔方面有了很多的创新和突破,诞生了许多新的板式,随着历史和京剧艺术的向前发展,京剧声腔会有更灿烂的明天。

第14篇:京剧说课稿

大班综合活动:闪光的国粹---京剧说课稿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京剧脸谱、京剧唱腔、京剧表演五彩纷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夸张性的艺术。让幼儿接触一点京剧,欣赏京剧的经典片段,制作京剧脸谱,过一把京剧表演的瘾,可以培养幼儿对京剧的兴趣,感受中国京剧艺术特殊的美,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再加上我班本学期的环境布置走中国风路线,富有民间特色的窗花、纸雕、京剧脸谱随处可见,为进一步丰富幼儿对传统民族瑰宝的认识,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以下三个基本环节具体展开:

一:说说京剧。

1、看京剧录像。

2、向幼儿简单介绍京剧:京剧是我国的一种戏曲,只有中国才有,所以叫国粹。唱京剧的人要在脸上涂上一些漂亮的花纹,就是京剧脸谱。因为京剧好听好看,不仅中国人喜欢,很多外国人也很喜欢。

3、介绍京剧脸谱的名称、性格和特点。

如: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白脸代表狡猾;黑脸代表正直忠厚,如“包青天”。

二:唱唱京剧。

1、幼儿观看录像后回答,唱京剧的人脸上涂上各种漂亮的花纹,他们说话、

动作、走路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2、放京剧录像带,让幼儿感受京剧曲调的优美,并跟着哼唱。

3、幼儿戴上脸谱,自由地表演。

三:画画脸谱。

1、观察京剧脸谱的颜色和花纹,区分红脸、白脸和黑脸。

2、幼儿画京剧脸谱。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设计漂亮的图案进行装饰,要求色彩鲜亮。

3、幼儿戴上自制面具玩游戏《黑脸敲锣》。

玩法:黑脸一个,红脸、白脸若干。黑脸慢敲锣,红脸和白脸就开始走圆场步;黑脸快敲锣,红脸捉白脸,白脸躲红脸,看谁捉得多,看谁躲得快。被捉到的白脸交给黑脸。当孩子们头戴自制的脸谱,脚下迈着不太娴熟的圆场步,认真地模仿着自己喜欢的一招一式时,他们都被这传统的艺术深深地感染了。自本次活动结束后,我们就可以随时看到小朋友在自由自在快乐地唱着:“蓝脸的窦尔敦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花脸的孙猴、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看着小朋友唱的那个认真劲,会使你特别的开心!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幸福。有的孩子甚至还在说晚上回家要教爸爸妈妈学唱京剧呢,自己俨然成了个小戏迷。篇2:走近京 剧 说课稿

《走近京 剧》说课稿 学情分析:

学生爱唱歌,但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些遥不可及,但对脸谱略知一二,对唱腔不太感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当中的脸谱、行当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等知识有所了解。

2、通过对唱、念、做、打等表演动作的模仿,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并能模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重点:

在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们学习京剧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调动学生欣赏、模仿京剧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教学用具:课件、自制京剧脸谱、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前播放民乐合奏《京调》,学生边欣赏边进入音乐教室。

2、教师范唱《苏三起解》(以教师范唱经典名段激发学生好奇心)

师:刚才老师演唱的是我国众多戏曲中的哪种剧目?(生答:京剧)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它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就连外国人都非常喜欢它,将京剧与西方的歌剧相提并论,可见京剧在世界舞台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京剧资料)

二、介绍京剧脸谱

1、欣赏京歌《唱脸谱》,了解京剧脸谱。

小结: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

黄色——勇猛、凶暴;红色——刚正、忠义;蓝色——刚强、粗犷;白色——阴险、奸诈;黑色——忠贞、耿直。

2、请五个同学各选择一张脸谱,表演《唱脸谱》。注意不同的脸谱表现出不同的性格。

三、链接知识网站,认识四大行当。

1、师问:都说京剧有四大行当,你们知道这四大行当是指什么吗?(生先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2,链接“中国国家京剧院”网站,查看“生、旦、净、丑”的介绍和有关剧照。

四、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例)

1、简介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2、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故事梗概,并欣赏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说一说:在《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中,演员运用了几种表演形式?

(一)念——念白:奶奶,您听我说!(教师带着学生学一学)

交流比较:京剧中的念白与生活中的对话是否一样?

小结:它音调较高,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有节奏感,表现力、感染力,它不是普通的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出来的。

(二)唱——唱腔:

①再次欣赏,判断这段唱腔是西皮还是二黄。

二黄唱腔舒缓、平和、稳重、深沉,适合表现沉思、忧伤、压抑、感叹的情绪;西皮唱腔活泼、明朗、激昂、适合表现喜悦、高昂、愤怒的情绪。我们的这段京剧是西皮还是二黄呢?——西皮

②思考:音乐很有韵味,它有什么特点?——出示曲谱

交流,引出装饰音。上波音、前倚音、保持音、自由延长记号等

③对比:师示范演唱,学生听后比较有无装饰音的效果。

④模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感受西皮唱腔的韵味。

(三)做——做功

戏曲除了语言,还要通过动作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性格。京

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京剧中的唱时的眼、手、动作都是做。

学一学:兰花指、眼神、身段动作等。

4、结合唱、念、做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四)、打——武打

师:戏曲中的武打、对花枪、翻跟头,就是打,京剧中的武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武戏演员必须要自觉练功训练,提高自己的武打技艺。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1、欣赏一段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中的武打,在精彩处叫好、喝彩。

2、再次欣赏,将伴奏声音关闭,学生比较有伴奏和无伴奏的武打效果。小结: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出示“锣鼓经”,学生念读,徒手模仿锣、鼓、钹演奏的动作 2/4仓台 七台 | 仓台 七台 | 仓台 七台| 仓台 七台 | 仓台 仓仓 | 仓仓仓仓 仓仓仓仓 | 台 台 | 仓 乙|| (仓:锣 台:鼓 七:钹 乙:休止)

4、请同学上台演奏,为《穆桂英挂帅》武打场面伴奏,其余同学要学会做一名文明戏迷,为演员喝彩、鼓掌。

五、小结下课。

1、师生共同回顾本课所学。

2、向同学们推荐几个京剧学习网站,课后多听多学,为弘扬我国传统京剧艺术出一份力。篇3:我们的国粹——京剧(说课稿) 《我们的国粹—京剧》说课稿

綦江县民族小学 娄加庆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以“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为单元主题,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悟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从而生出民族自豪感。引人入胜的京剧是第三课《我们的国粹》一课中的第一个小主题。

二、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京剧最多只能做到“耳熟”而不“能详”,他们对京剧不了解,对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更难有深刻认识。京剧对他们而言是居庙堂之高的,与他们没有任何情感关联。从心理上来说,五年级学生已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本课重要的心理基础。

2、建立资料袋。让学生按合作小组把搜集的资料分类放入资料袋,培养学生分类整理资料及合作学习的习惯

3、课堂活动,体验京剧之美,建立情感联系。新课堂关注学生的体验,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利用欣赏录像京剧视频、动手画脸谱、学唱京剧等形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拉近他们与京剧的距离。

4、多媒体辅助,提升兴趣。教学中选用了《大闹天宫》、《沙家浜》等多段视频,在学生沉静下来欣赏的同时,无需教师多言,学生耳听、眼看、心想,自然就能领会京剧的无穷魅力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技能目标: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组交流等活动,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1.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2.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六、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学习小组收集京剧的文化交流、京剧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资料,整理并练习向大家讲解;

2.学生搜集的相关京剧资料; 3.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我们的国粹──京剧》。

七、教学设计

围绕以上目标,我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板块

1、激趣导入,说说国粹

2、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3、师生互动,体验京剧

4、欣赏片段,升华主题

第一板块 激趣导入,说说国粹

1、用流行歌曲《刀马旦》和京剧名段《苏三起解》选段导入 设计理念:我们的学生对京剧比较陌生,用流行歌曲来导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苏三起解》也营造了浓郁的京剧气氛,感染了学生。

2、揭题、板书(京剧)

3、提问:你们了解京剧吗?

揭示课题之后我会问学生“你们了解京剧吗?”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阅读书中的资料以及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源,获取了很多京剧方面的知识。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孩子们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再加上

课堂上的交流互动,让孩子们对国粹有了初步的认识。既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好奇心,为后面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第二板块 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a、感受京剧

在生活中感受京剧 在学生们对京剧有了初浅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我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受京剧,了解京剧。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会提问:“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可以感受到京剧呢?”同学们从各个方面交流自己的印象京剧。

设计理念:这里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回到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感受人们和京剧的关系,与今天的学习形成联系,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京剧,表演京剧等文化现象,让学生明白京剧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b、了解京剧

对儿童来讲,京剧是比较陌生的,如果直接从唱腔入手,孩子们不容易听懂,效果自然不会很好,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国粹,所以在这一环节我着重让孩子们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乐器及京剧名家。

以上四个环节我准备采用随机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孩子们交流到京剧的那个方面时我会适时的展开这一环节的教学。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要有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这种随即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1、京剧乐器

京剧的乐器这个方面的教学,我会让孩子们通过观看相关的图片,对乐器有个大致的了解。(播放课件)

2、行当 (播放课件)

3、脸谱的教学是我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因为脸谱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的京剧。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说脸谱、画脸谱。说脸谱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两种形式,可以介绍脸谱知识,可以展示脸谱元素的工艺品,让孩子们知道在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京剧的影子,感受到京剧无穷的魅力。

说脸谱后,我播放京剧歌曲《说唱脸谱》,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各种脸谱造型,进一步加深印象。与此同时穿插了一个画脸谱的活动,使脸谱教学达到高潮。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体现了品德课程的开放性与生活型,重视课堂内外,不同学科相联系,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得到身心发展。

第三板块 师生互动 体验京剧

为了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在这一板块中,我设计了一个师生共同学唱《苏三起解》。学生通过模仿,以此来体验京剧的独特之美。

第四版块 欣赏片段 总结升华

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粹京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喜爱,纷纷学唱。体会书中一个外国人说的一句话“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也就不成其为中国了”。激起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接着我会顺势深情的总结到:

“同学们,中国的京剧以独特的民族风格,深深地扎根在中华大地上,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如今京剧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今天的京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随机板书(民族世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弘扬和传承这一民族瑰宝——中国京剧。

设计思路:新课标中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在感受过程中把握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欣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来探究,用自己的方式来呈现,营造了宽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又获得了体验,把“国粹京剧”这一浓浓的中国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孩子们的内心。

九、说板书

本节课板书设计力求突显教学重点,体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中心,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的说课,真诚地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点。

谢谢大家!再见!篇4:《京剧》说课稿

《京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身边的小事出发,以点带面、层层深入向学生展现中华文明的辉煌画卷,使学生了解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在习惯于大众文化的高速传播的今天,作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又走到了哪里?为此我选择以我们的国粹京剧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艺术知识融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在活动中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当前小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认知甚浅,对京剧没有什么兴趣,要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就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手段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本节课前先让学生查找搜集资料,以学生为自我展示为主,感受京剧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再用大量的图片、影片、声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选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小组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2、通过学习、小组交流汇报京剧的交流活动,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

能力目标:

1、通过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说说国粹、欣赏京剧、了解京剧知识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领略中华文化的精神风采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1.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2.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京剧相关资料信息。

2、教师收集一些经典的京剧视频片段和京剧人物图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1、欣赏导入,说说国粹

2、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3、认识脸谱,学唱京剧

4、活动总结,升华主题 (一)欣赏导入,说说国粹

1、播放“星光大道”选手李玉刚表演的京剧选段《贵妃醉酒》。设计意图: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京剧素材,营造了浓郁的京剧气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他表演的是中国的哪种传统艺术?(京剧) 设计意图: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经典曲目,男旦扮相,唱、作、舞等京剧效果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们的国粹——京剧,感受它的精彩。 (板书)

4、了解什么是“国粹”(国之精髓),京剧为什么被称为是我们的国粹。看书中的小资料和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寻找答案。 (1)二百多年的历史,可谓是历史悠久。(板书:历史悠久) (2)京剧虽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但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大的剧种。京剧的剧目很多,有上千出戏,有些已经失传了,现在演出的有三四百出呢。(板书:最大剧种) (3)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这说明京剧已经名扬世界了。(板书:名扬世界) 设计意图: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京剧各方面的资料。学生的热情很高,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初步了解了关于京剧的一些知识以及被称为国粹的原因, 让学生对“国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既增长了知识,又刺激了好奇心,为后面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a、感受京剧

1、课件展示人们在社区唱京剧、讲京剧中的故事和在家通过电视看京剧的几个画面,说说你生活周围的戏迷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京剧。 2.提问:你们还在哪里看过京剧表演?看过外国人演京剧吗? 设计意图:这里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回到生活中观察人们和京剧的关系,与今天的学习形成联系,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京剧,表演京剧等文化现象,让学生明白京剧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审美表达,也让学生感受京剧在国际上的影响地位。 b、了解京剧

对儿童来讲,京剧是比较陌生的,如果直接从唱腔入手,孩子们不容易听懂,效果自然不会很好,为了能帮助学生在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国粹,我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片段,让学生来欣赏,给学生视听结合,通过图象和声音来直接触动学生的感官,为对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打好基础。所以在了解京剧这一环节我又设计如下:

1、欣赏《雁荡山》、《三岔口》两个京剧片段,并让学生模仿剧中人的动作,以此体验京剧舞蹈的优美,激发学习热情。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你们认为京剧与我们平时看的影视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加深对京剧的了解,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突出重点,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倾听、发言的能力。篇5: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

第四单元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分析教材

这一节是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第1个课时,它对于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以及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三方面)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情感目标: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教学重点是认识了解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特征。 四,教学的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来欣赏京剧艺术魅力。

五,说学法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题导入 ----问题式导入法

我采用的问题是(你们知道‘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是哪三大吗?)

对于高中生,他们特别喜欢关注象这样一类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能快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有利于接下来的授课。

2、新课知识

1、介绍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基本常识 这一部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介绍京剧起源,二是介绍四大名旦,介绍京剧起源部分时,我采用的都是师生交流法,先问学生‘有谁知道关于京剧的起源’,从而引出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四大徽班” ,接着我采用相同的方法引出京剧四大名旦,出示图片,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京剧旦角都是男性?’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先了解一些京剧的基本常识,并引起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兴趣。

2、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梅兰芳有充分的认识,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三块内容,分别是生平介绍、代表作品介绍、“梅派”艺术特征介绍。 首先,介绍梅兰芳生平,我进行了2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梅兰芳先生的认识’, 第二项设计是观看一段视频,来让学生认识人物,从而引出我想让学生知道的两个内容(1梅兰芳不仅在京剧方面有特殊的造诣,他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2梅兰芳曾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表现了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 其次,是介绍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品。我同样进行了2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让学生回忆‘刚才视频中提到了哪些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品’ 第二项设计是通过看一组图片,来加深对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品的记忆。

最后,是介绍“梅派”艺术。我进行了3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让学生聆听作品《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体验感受这两个唱段不同的音乐情绪及特点。

第二项设计是分析唱腔特点,引出“梅派”艺术唱腔特征。

第三项设计是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片段,让学生再次感受“梅派”艺术唱腔特征。

通过以上三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就会对梅兰芳先生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七、知识拓展

介绍梅兰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我进行了3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采用讲授法,介绍梅兰芳在国外的一些演出经历。

第二项设计是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在国外的一些情况。 第三项设计是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在国外影响力’的个人观点。

这部分一是为了拓展他们对梅兰芳先生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敢于发表个人不同观点的学习习惯。

八、课堂总结

运用了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赞誉梅兰芳先生的一句话“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来结束本堂课。

第15篇:京剧介绍

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京剧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第16篇:京剧 教案

文档仅供参考

京剧(音乐)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老生、花旦、丑角的录象片段;

2、道具:胡子、水袖、小丑帽、玉带、白鼻梁等;

3、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叫戏曲,我们看见的这种叫京剧。

二、幼儿看录象,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观察老生的打扮,找出特点。

(2)、欣赏、感受老生的唱腔。

(3)、模仿老生的表演。

小结:我们刚才学的这位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

2、欣赏花旦片段:

(1)介绍花旦:在京剧中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旦。

(2)你们喜欢她吗?为什么?仔细看看花旦的打扮是是怎样的?

重点介绍水袖:这长长的袖子叫水袖。

(3)模仿花旦的表演

(4)花旦唱戏时候的声音是怎样的?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3、欣赏丑角片段:

(1)刚才小朋友都笑了,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觉得他那里滑稽?

有白鼻梁,带小丑帽,表演起来动作很滑稽,在京剧里他是个丑角。

(2)模仿丑角的表演。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4、介绍京剧。我们认识了三个京剧中的角色,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很多的外国人也喜欢京剧。

三、通过模仿表演,巩固对三个角色的认识。

(1)你们表演的真好,要是能带上道具肯定会更好。

介绍道具,说说是谁用的道具。

(2)戴上道具表演。

四、结束:按自己角色的表演特点边表演边退出教室。

活动延伸:

在其他领域中继续感受京剧带来的乐趣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 愉快的小菜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感及喜欢乐于参与音乐游戏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形象的动作表现歌曲。 难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小菜园图片、琴

四、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根据我们正在进行的“多彩的秋天”下“秋天的蔬菜”小主题预设的。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秋天的树叶、水果、郊游等环节,幼儿已经对秋天有了许多的经验,本次活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两首歌曲,幼儿对音乐元素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旨在从音乐节奏、演唱的声音、表演的动作等方面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提高,并在其中整合语常活动、生活活动及根据本班情况适时的进行规则意识的提高等。希望能在活动中幼儿的反馈能够给大家一定的价值。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节奏训练]——[表达表现]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前两天我们去买菜做了蔬菜汤,蔬菜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歌表演《蔬菜汤》

1)幼儿集体演唱,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

2)分声部分角色演唱,注意副歌的适时进入,声音的和谐。

(二)、节奏训练:

小白兔要带我们去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

1)脚 脚 脚 脚,手 手 手 手 要求:整齐,动作协调。

2)脚手手手,脚手手手 指导幼儿思考:怎样走不会跌倒?(左右交替换着走)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三、表达表现: 表演唱《小兔的菜园》

1)小白兔带我们来到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菜地图片铺在地上。幼儿角色扮演小白兔 2)小菜园有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动作?

根据歌曲和幼儿共同设计小白兔的动作。第二段引导幼儿将翻土、种植、浇水、除虫的动作表现出来。

3)我们要把菜地怎样设计才不会踩坏蔬菜? 和幼儿共同设计菜地的摆放。

文档仅供参考

第17篇:京剧教案

京剧之唱脸谱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对京剧行当、脸谱及拖腔唱法的理解来了解京剧艺术的魅力;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休止符和拖腔处的唱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黑板、ppt课件 教学课型 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张图片,提问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学:京剧的图片

1、师:对的,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国粹京剧,那请问大家对京剧有多少了解吗?思考三十秒钟我请大家回答。

生:京剧被外国人称作是中国的歌剧,京剧的角色有:生、旦、净、末、丑。

师:非常好,看来我们大家还不简单呢。首先,就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京剧的小知识:众所周知,京剧为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起源于中国古老戏剧的秦腔、徽腔、昆腔以及汉剧,又称皮黄,是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的,他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剧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1840年前后,表演成熟、气势宏伟、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代表。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仍然具有世界及影响的大剧种。

2、刚刚我们提到了京剧的行当,下面就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行当到底是什么? 行当:

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女性角色的统称,又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观看《赤桑镇》选段,包拯唱段)

丑角: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观看视频)

二、欣赏

师:我们学习了以上的知识点,下面我共同来实践一下,听赏一段音频,说出有什么颜色?

1、第一段:蓝色 红色 黄色 白色 黑色 第二段:紫色 绿色 金色 银色 灰色

蓝色:表现性格刚直,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敦, 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杀里的关羽《斩经堂》的吴汉 黄色:勇猛 暴躁

白色:表现奸诈多疑,含贬义。如三国杀的曹操

黑色: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 紫色:表现肃穆 稳重 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许延昭 绿色:勇猛莽撞冲动。如《白水滩.》里的徐世英

金色:用于佛祖和神仙一类人物。如如来佛祖和二郎神 银色:用于一些比较有法力的精怪 灰色:之法力高强的精灵

2、好,刚刚我们了解到不同颜色代表的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了,那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四大行当中的哪一个呢?净。下面我们共同来做一个小游戏,由老师说,请同学们在下面用动作或是用表情做出来。好,开始了~~~。同学门非常的配合,我们了解这么多,下面就让我们共同亲身体验一下,阎肃他老爷子是怎样把这首《唱脸谱》写的句句是到的呢?

三、学唱

首先,完整的聆听第一段,

1、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页,刚刚我们已经把脸谱一一讲完了,请大家看到歌谱的第一行倒数第一小节,歌词为“蓝脸的窦尔敦”,请大家看黑板上,它是一个弱气,需要我们大家在演唱的时候在后半拍起(老师示范)请大家往下看,每一句都是在弱气上起的。

2、看到歌谱第二行“~~”他叫连音线,就是说“用谱子举例”。好,下面我们就看是学唱这首歌曲,相信大家都已经学过打拍子了,请大家跟老师一块打,边打边学唱。

3、我们把前半部分学完了,请大家看到歌谱的倒数第一行的倒数第2小节的第2拍,也就是323这里,大家注意节奏,老师在黑板上讲解拍数,后又向老师唱谱示范,最后教同学们用“啊”学唱。

4、我们学的差不多了,请大家齐唱,并欣赏视频。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京剧有关知识和《唱脸谱》一课,深深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喜欢现代音乐的同时不要忘记了我们中华艺术的瑰宝。希望在中国京剧的大舞台上能看到你们的身影。

第18篇:走近京剧

走近京剧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内容:

了解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三、内容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对象:

五、六年级。

六、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

三、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但是京剧的鼻祖确实我们九资河余三胜,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2、视频欣赏。

五、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1、师讲解。

师: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体出示。)你们谁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2、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3、欣赏《华容道》片段,请生分辨四大功夫。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华容道》,在这个片段里就包括了这四大功夫,我们一边来欣赏演员的精彩演出,一边分辨这四大功夫,(简单介绍《华容道》)。

生观看录象,并请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师:看了许多生角和净角的戏,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在京剧的唱腔中,也有很多的讲究和流派。象刚才曹操的唱腔是诙谐滑稽,有时又是

锵铿有力,我们现在来感受一下花旦那清新动听的声音,请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六、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象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象《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七、总结本课。

1、媒体出示板书。

2、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

第19篇:走近京剧

走近京剧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

三、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对象:高二年级。

六、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

七、主要教学方法:

1、谈话法:用于京剧历史,行当的介绍等。

2、情境教学法:整个教室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觉京剧的魅力。

八、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视频《三岔口》。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问:什么乐器演奏的是武场、文场?

3、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武场:打击岳演奏。文场:管弦乐演奏。(分段听音乐辨别)

三、京剧伴奏乐器简介

1、师: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有哪些伴奏乐器?(提示:从文、武场中找) 生答:京胡,京二胡,月琴。

2、师:传统京剧的三大件。还有没有?(唢呐、笙、大罗、大堂鼓。。。)

四、听赏文场音乐——视频《海岛冰轮初转腾》。问:

1、是武场音乐还是文场音乐?文场

2、唱腔有什么特点?

两种唱腔:“西皮”:音乐风格明朗流畅,带有欢快兴奋的特色,激动高昂的情绪。 “二黄”:音乐风格深沉凝重,表现怀恋喜悦的情绪。

京剧大师梅兰芳和四大行当的介绍。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梅兰芳(1894--1961)“四大名旦”之首,号称世界三大体系戏剧体系的“梅派”艺术曾迷倒不少中外观众。

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五、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1、师讲解。

师: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体出示。)你们谁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2、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六、聆听现代京剧——《迎来春色换人间》。

问题:(1)乐器的运用出现了哪些新元素?

(2)舞台效果上运用了哪些新手段?

七、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象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象《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八、流行歌曲中的京剧元素。

第20篇:京剧论文

题目:《浅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京剧教学》

作者:张琰洁

工作单位:大名县实验学校

联系电话:15131087686

浅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京剧教学

摘要:京剧是世界戏剧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京剧中包含了民族艺术、道德观念、传统习俗和历史知识等多方面的价值,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京剧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京剧进课堂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为青少年走向传统文化架设的一座桥梁。本文从京剧的历史地位、巧选教学内容、巧用教学方法、巧与相关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联系、激发创新思维、等几方面阐述了京剧进入音乐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育 京剧艺术 课堂教学 途径

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曲之一,它以鲜明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曲舞台上独树一帜。京剧被称之为国粹。作为我国戏曲的代表剧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它以高超的表演艺术和拥有众多名角、名剧目而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享誉世界。京剧艺术作为全国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博采众长,具有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内涵,让人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

新课程要求在音乐教育中把“文化传承”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价值体现。中国戏曲文化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精髓,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有意识地渗透京剧教育,是让新时代的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绝佳窗口,通过京剧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拓宽审美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一、京剧艺术教育走进音乐课堂的意义

1.实施京剧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的教学所见甚少。有相当多学生反而对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了解较多,而对中国传统音乐却知之不多,尤其是对戏曲更是陌生。。但是,由于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曾经被称之为“东方歌剧”的京剧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过时”、“老土”的代名词。随着改革开放,国门对外敞开,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向中国,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其中也包括国粹——京剧。京剧面临着许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这样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青少年可选择的余地就大了,可选择的娱乐活动就多了,京剧已逐渐被其他的娱乐所取代,正在远离我们生活。 。

为了把中华民族的这一艺术精品发扬光大,在音乐教育中,有意识地开展京剧艺术教学,有助于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我国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激起学生对京剧乃至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

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京剧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也是一种现实与历史的需要。

2.实施京剧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传统京剧日渐失去统领城乡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并呈急剧消失和边缘化的状态。快餐文化在广大中小学生中迅速流行,社会上的音乐作品优劣不等。由此,提高青少年的鉴赏能力迫在眉睫。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到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起,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京剧进校园非常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实施京剧艺术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力手段。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不少传统京剧戏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剧目:《穆桂英挂帅》、《岳飞》等,体现正义精神的剧目《铡美案》等,能使学生在艺术审美教育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影响。京剧进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孩子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一种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

二、音乐教育中开展京剧教学的困难

京剧集唱、念、做、打、化妆、锣鼓经等一系列艺术为一身,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表演艺术精华的直接呈现。它不但吸收了戏曲唱腔、舞台表演的特点,还运用了文学创作、美术绘画等多方面元素。因此,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普及京剧艺术,理应受到当代青少年的喜爱与关注,但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使开展京剧教学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1.京剧与青少年思想认识之间存在的距离。学生对京剧的接受意愿弱化,现在的中学生从小生长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社会大环境中,早已养成了吃麦当劳、看漫画书、听流行歌曲的生活习惯,他们更多地从意念上接受网络时代的产物,而对从未接触过的“古老”而“传统”的京剧艺术充满陌生感。因此如何让学生与京剧艺术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改变他们对京剧艺术的看法,是我们在普及京剧进课堂过程中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据有关数据资料调查表明,有76%的同学认为现在的京剧存在危机。有14%的同学认为京剧随着社会发展有可能消亡,只有33%的同学认为京剧应该振兴。在被调查人群中,58%的同学认为京剧慢腾腾、没劲。说明京剧在现今青少年的文化地位与以前全国上下热爱京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2.教师缺乏京剧教学经验。京剧进校园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教师对京剧知识的了解和对所掌握知识的整合能力有限。对于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教师的了解也相对贫乏,对京剧文化理解与

实践有陌生感与距离感。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学习京剧不是早夕可成的,要掌握京剧表演需要经过长期专门学习。虽然初中音乐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但要求他们开展京剧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毕竟京剧不是老师们专长的艺术,很多教师对京剧知之甚少,也没有专门学习过京剧表演。因此,建立在对京剧一知半解基础上的师资状况,其教学效果不但无法把京剧的魅力充分展现,同时也很难达到让学生接受京剧、熏陶情操的目的。虽然在教学规定的唱段中,为了降低京剧入门难度,有不少样板戏朗朗上口,易学易唱,但对于这样一门综合艺术,光从简单的学唱入手不够,更需要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京剧知识的整合。

3.京剧作品本身的特点。京剧音域宽广,字正腔圆;动作优美细腻,舞蹈性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场面丰富多彩,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唱京剧,确实不容易,要唱好京剧,就更不容易。如今的音乐教师,大多数并不会唱京剧,同时,学生中也鲜有人会唱京剧。大部分京剧作品的剧情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远,唱腔难度大,唱词难理解,让学生不容易接近。

三、音乐教育中进行京剧教学的策略

怎样吸纳传统文化的精华,让京剧这一古老而经典的艺术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传承发扬呢?一个全新的、非常重要的课题摆在了的面前。教师应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让两者融会 6

贯通,在现代新课程音乐教育理念引领下,建构京剧教学的新课堂。

(一)传统与现代融合,妙选教学内容

1.妙用流行音乐,打开学生兴趣之门。首先,以戏歌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针对当前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特点,教师可以化深奥纷繁的传统京剧为通俗易懂的现代京剧戏歌,让戏歌架起通向京剧的桥梁。戏歌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新的艺术形式,这种既像戏又像歌的艺术形式,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歌词内容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情感,而曲调旋律用的却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形式,二者结合,自然相得益彰,风格独特。如《北京OPEAR》、《前门情思大碗茶》等优秀的戏歌一亮相,立即传遍大江南北,受到人们的喜爱。教师可以借它那种韵味和时代感吸引儿童,在提升流行歌曲品位的同时,促进戏曲的复兴。

2.妙用京剧故事,培养良好品质。首先,选择故事性强的材料作为学习内容。如《赵氏孤儿》、《打龙袍》、《沙家浜》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肺腑、引人入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情节的曲折会使学生喜欢故事中的人物,从而学习其中的唱腔和动作。同时,还可以选择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作为学习内容,如《岳飞传》中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它能激励孩子们从小多学本领,长大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

献的良好愿望等。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军民鱼水情”;《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等,我们将这类京剧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了解旧社会人民生活的艰难,使学生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雄用生命换来的,从而培养孩子们从小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其实,戏曲的内容就是很好的教育材料,其中一些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明显,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二)巧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京剧的传承主要靠的是老师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法,以模仿为主,时代发展到现代课堂,如果我们还采用这单一的方法,甚至采用知识性灌输以及反复跟唱等方法,势必造成学生的反感、厌恶。因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普及京剧艺术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1.以情导入,以流行音乐为桥梁,感悟戏曲声腔韵味。京剧的声腔包括唱腔和念白,有其独特的韵味风格。京剧的唱念包括四声阴阳、尖团清浊的字音规则和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京剧的念白可分为韵律化的“韵白”和“京白”,是一种经过艺术提炼、具有节奏感的音乐性的语言。笔者经过观察发现,学生之所以唱起歌来津津有味,尤其是儿童歌曲、流行歌曲,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所喜欢的这首歌曲能唱出他的心声,歌曲的情感

比较容易理解和表达。由此可见,韵味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有情才有韵。在戏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声腔的情感入手,情韵结合,引导儿童体会声腔的美。以流行音乐为桥梁,有利于让学生们接受京剧梅兰芳的嫡传弟子、著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家梅葆玖先生曾说过:“其实我觉得京剧是中国最早的主流流行音乐,直到今天它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潜力,所以我们不应仅仅把它当作国宝、国粹供起来,而要将它自身的潜力挖掘出来,继续发扬光大。”诚如梅先生所言,京剧只有走下“神坛”,挖掘潜力,贴近生活,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纵观现在的流行乐坛,其实很多都是利用京剧元素创作的。因此,在学习《京剧的表演形式》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陶喆的歌曲《苏三想说》,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具有京剧韵味的唱段,然后引入京剧唱段《苏三起解》,让学生感受京剧唱腔的特点激发学唱兴趣;接着让学生欣赏流行歌曲《刀马旦》的 MTV,通过视频使他们了解京剧中的表演动作;最后让学生欣赏融合了流行唱腔和京剧(老旦)唱腔的流行歌曲《北京一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听、看、唱中不知不觉地多次感受到京剧艺术的特点,从认识上增强了对京剧艺术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欣赏京剧的兴趣,实现了京剧教学的目标。

2.结合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如果在教授戏曲唱段时,采用教学歌曲的视唱法,学生会感到很难掌握,特别是拖腔处。另外,戏曲都用方言唱,咬字吐字上也是难点。如果采用戏

曲传统的口传心授法,在教唱时用模仿的方式,听唱结合,学生很快就能唱得有滋有味。然后再让其模仿学用方言唱出地方特色。就拿京剧来说,它虽然京腔京韵,但还是和普通话有区别的,可以让学生学学方言的咬字吐字,与普通话比较声调的不同。“口传心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传承方式。这种传习法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也是东方音乐文化中重要的习乐手法之一。我们要重新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精华”真正得到继承和弘扬。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现代化展现多姿多彩的面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利用其来辅助音乐教学,开发学习资源,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京剧是一门舞台表演艺术,我们应充分利用录像、网络等现代高科技技术播放或引导学生上网浏览京剧表演,使学生视听结合,领略精彩的京剧艺术魅力。。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戏迷设置了戏曲频道,其中的“跟我学”栏目很适合教学使用。如果音乐教师不会唱京剧,可把这些音像资料放给学生看,让其中的名家给学生做老师。由于“跟我学”栏目唱的都是经典选段,教师可领着学员反复练习,不断纠正学生唱腔中的失误,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细致的讲解,标准唱腔和动作的示范,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热爱京剧。

京剧汇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艺术精华,只有细细品味,反复欣赏,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我们只有让学生们有步骤、有计划地感受京剧之美、体会京剧之韵、理解京剧之神,才能把京剧艺术根植于同学们的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推广京剧进课堂的最终目的,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才能绽放出新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 河北辞书出版社

2、《京剧之变迁》

齐如山

辽宁教育出版社

3、《中国戏曲通史》

中国戏剧出版社

4、柏拉图的《理想国》(1)[英]安东尼·肯尼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剧活动方案
《京剧活动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