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口号

太极 口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15 07:50:50 来源:口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太极

太极总论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 系辞上》。以后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易纬乾凿度》和《列子》谈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极宇宙五阶段说法。宋儒周敦颐在《太极图说》开篇就说:“无极而太极。”这把《老子》中提到的无极一词注入了理学含义。也就把无极的概念与太极联系在一起。清代乾隆年间太医院汇编的《医宗金鉴》则采用了五阶段说法(聂文涛谈《周易》):“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太极逐步被理解成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子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太有至的意思; 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 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 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学的灯塔。但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 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先天八卦图, 坤震离兑居左, 坤为母, 离再索而得女, 兑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阴, 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 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乾巽坎艮居右, 乾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阳, 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故太极图右而用白色表示属阳,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本后天八卦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先天八卦图的太极图方向相反.\"太极元气, 含三为一\", 为什么呢?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无极.太极是有限之天, 无极是无限之天; 太极是有, 无极是无; 太极是三, 无极是一.图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方, 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道生一, 就是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 二生三, 就是阴阳交感化合; 三生万物, 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 也就是说, 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又天有阴阳, 地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 天之阴阳加上划界标准, 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地之阴阳加划界中点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人部阴阳,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划界标准, 所以万物也各有一太极, 也都是按照含三为一的规律而存在的.宇宙有无限大, 所以称为太极,

宇宙又是有形的, 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 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 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 即宇宙在运动, 动则产生阳气, 动到一定程度, 变出现相对静止, 静则产生阴气, 如此一动一静, 阴阳之气互为其根, 运转于无穷.自然界也是如此, 阴阳寒暑, 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 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阴阳交合, 则化生万物, 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 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纲领, 也就是三才之道, 所谓\"六爻之动, 三极之道也.\"

太极拓扑环

一个纸条一端旋转180°在与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太极拓扑环。你可以用笔从纸条的正面不经过纸条边缘划到纸条反面。

(即:莫比尔斯环)

太极理论的应用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中有: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是说危险的事物往往不是与安全事物相对,而是隐藏在安全的事物后面。

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

卦 „„

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阴阳交合,阴阳二气生成万物是为太极;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分为东,南,西,北四方,每方各有一神首镇守,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是为四象;智者伏羲,凭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奥,从而创出八卦,分为乾,坤,艮,震,巽,坎,兑,离,由八卦图又衍生出八门,休,伤,生,杜,景,死,惊,开 大多数人认为是出自<易经>或<周易>,也有人认为是出自后世之人为解释<易经>而编写的<易传> 八卦:

卦名 自然 性情 家族 方位 乾 天 健 父 西北 兑 泽 悦 少女 西 离 火 丽 中女 南 震 雷 动 长男 东 巽 风 入 长女 东南 坎 水 陥 中男 北 艮 山 止 少男 东北 坤 地 顺 母 西南 【四象】: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范畴。

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

------------------------四象的不同概念------------------------

周易中的四象: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中的四象:

中有大四象和小四象,

大四象: 纯乾(纯阳)----变乾(变阳)----变坤(变阴)----纯坤(纯阴)

小四象: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两仪 :天地。《吕氏春秋·大乐》:“太一出~~,~~出阴阳。” 太极(太极)

1.什么是太极?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 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另外还有五格中的三才:姓名学中的三才为五格中天格、人格、地格的总称。所谓三才,即天才、人才、地才,它们分别是天格、人格、地格数字的个位数。天、地、人三才数理共计10个数,如果个位数是0,则按10计算。以数理来划分五行。五行之间的关系是:木、火、土、金、水相临相生,相隔相克。这样,根据数理与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推算出来的配置关系即为三才配置。从中观察三才配置的凶吉,可以判断把握您的综合运势,预测您的事业成功率以及身体状况。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关系。三才的生克关系在姓名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它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情感、生活、事业多方面的优劣吉凶。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道家学说中。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如果说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类似,但在偏重纯科学的近代,这种集哲学、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诸多科学于一身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更谈不上汲取精华和发扬广大了。

六合:1.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2.相关的两个月份。《淮南子·时则训》:“~~: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

3.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4.迷信用十二生肖属象,作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程度上的判断。即鼠与牛为合,虎与猪为合,兔与狗为合, 龙与鸡为合, 蛇与猴为合,马与羊为合,为十二生肖六合。

5.武术应用有内三合和外三合之分。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又有眼、心、意、气、功、力六个方面的配合。还有以手、眼、身相合为外三合,精、气、神相合为内三合。

6.地名,指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

七星:1,北斗星,也可称为天罡。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范畴。《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

2,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史记·天官书》:“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

3,武术中指人体的头、手、肩、肘、胯、膝、足七个部位为七星。

4,七星剑。即七星龙渊剑,正名龙渊剑,古代名剑。《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汇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太阿,三曰工布。”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 九宫,我国传统文化范畴。

一、汉代的“九宫算”图

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我们准此,即可得到《九宫算图》(见下图)。

四 九 二

三 五 七

八 一 六

“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

十方俱灭

远古时代,智者伏羲,聪明绝世,凭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奥,从而起太极,定五行,创八卦,逐步揭露「天机」。最后更利用生门死位内的阴阳两极制成通灵八卦,以图找出上天下地,东南西北,生门死位八方以外的真正「天机」所在地。玉帝得悉此事,怕「天机」泄露,有损造化,急派雷公电母前往擒拿,但伏羲手上神兵为天外神兽四蹄变化而成,为四枚两面各有一个卦相的卦角组成的十字形兵器,其中蕴涵有伏曦氏的大智慧。不但威能奇异,更可以移形遁影,未卜先知,满天神将亦奈他不何。最后惊动九天玄女前往点化,让伏羲神游于大奥秘内,但不到片刻伏羲已心胆俱裂,死前明白试探「天机」非人应为,于是献出神兵镇守十方,若有人闯入「天机」之内,宁愿十方俱灭亦不能泄露半分,故神兵名为十方俱灭。

十大方向

上天、下地、东、南、西、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

十方奇招

离火燎天 地水破军 乾坤巽风 坤仑断狱 震雷霹雳 泽地归元 地转星移 终日乾坤 天灭地绝 十方俱灭

十方

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身光明照,如水中月,如日初出,眉间白豪,普照十方。” 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菩萨之化行於十方,仁寿之功沾於万国。” 唐 韩偓《僧影》诗:“智灯已灭馀空烬,犹自光明照十方。”

十方世界

佛教谓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寿经》卷下:“佛告 阿难 , 无量寿佛 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衣和庵主》:“ 衣和庵主 , 苏州 昆山 人也„„有四偈,《咏藤龛》偈云:‘十方世界目前宽,抛却 云庵过别山。’”亦省作“ 十方界 ”。 宋 陈师道 《观音菩萨画赞》之二:“愿我众生,从闻反原;尽十方界,一观世音。” 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九章四》:“既瞬息不留,则一念初起,徧十方界,所有众生,成佛已竟。”

至于三才、五行、六合、七星、九宫、十方,是其他概念: 三才:天地人;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六合:东西南北上下;

七星:日、月、金、木、水、火、土或者北斗七星;

九宫:九宫格,也就是3X3的方阵里填上九个数字,横竖斜相加都是15; 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八卦,最早见《周医》:“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用,而且嫩够锻炼功防搏击的技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享誉武林。

八卦掌为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所创。董海川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1882年)。清光绪九年春二月诸弟子于东直门外小牛坊村的坟前立碑纪念,先后建有碑文四座。因*中遭受破坏,经李子鸣先生等人倡议,八卦掌门人共同努力于1980年迁至北京万安公墓,并立碑为记。

八卦掌主要传人之一,现年88岁,北京人。9岁随父高文成习武,后又从师郭古民等名师习武。擅长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等拳术,器械套路掌握繁多,尤精推手和拿法。半个多世纪习武教拳,国内外广传弟子,门人众多。高老为人豪爽、和气,好交朋友,从不保守,教学认真,深受广大武术爱好着及门人尊敬爱戴,三十年代起,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西城武术社教授武术。并多年从事民间武术教学活动。1962年在北京形意比赛中获二等奖,并在北京武术挖整工作中获贡献奖。现任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常委、顾问,北京科技情报中心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著有《八卦掌六十四手图解》,是当今北京八卦掌界中最年长的老拳师。

上面是讲武术方面的,下面还有典故:

如果有人问:太极从何而来?保准有人脱口而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但是如果再问他:何谓无极?何谓太极?何谓两仪?何谓四象?何谓八卦?他不是瞠目结舌;就是“指鹿为马”。

其实,无极是无前,无后,无左,无右,自然站立的状态,就是无极身法。而身体开始向左转体的时候,身体的左边就转换成了阳极,而身体的右边同时转换成了阴极,这就由无极身法生成了太极身法。身法有了太极动作,自然就生成身体的“上和下”,而这“上和下”就是“两仪”。有了“上和下”“两仪”,身体也就自然生成了“前后左右”四个正方向,身体的“前后左右”这四个正方向,既是“四象”。而身法生成了“前,后,左,右,这“四象”时,也就自然生成了“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四个斜方向的“四个斜角”,而这“四个斜方向”,加上“前后左右”的“四个正方向”,自然生成了“四面八方”。“四面”:“坎”,“离”,“震”,“兑”,,四个“斜角”:“乾”,“坤”,“艮”,“巽”,。“坎”“离”“震”“兑”“乾”“坤”“艮”“巽”就是“八卦”。

bidu -my_cat

十六卦

伏羲八卦的六十四变,其实应该是十六卦,传到殷商时期,因为这十六卦泄露天机,被神明抹去了其中的一半,就连剩下的这八卦的卦数都不全。不过能懂得一二分的人,就已经极厉害了,想那诸葛孔明,略知一二,就能保着刘备运筹帷幄,鼎足天下,刘伯温只会解三分,便辅佐朱洪武建下大明四百年的基业。但是这些我就不信了,真能有这么邪呼吗?”小说归小说,那么这伏羲八卦究竟是八卦还是十六卦?

我们提到八卦总会提到《易经》,易经里的是文王八卦,就是周文王根据伏羲八卦改创的,叫后天八卦。而伏羲八卦是先天八卦,早已失传了。所谓近古必存真,我们探讨的是伏羲八卦,而不是文王八卦,两者差着三千多年呢。(伏羲生年为纪元前四千二百年或四千二百八十四年(《人祖伏羲考》),周文王生年约公元前1075年)

小说中说,神明抹去了十六卦中的八卦,剩了八卦,这卦可如何抹去呢?

有办法。我们知道,八卦是三爻组成,根据阳爻阴爻的排列组合形成八卦,就是2^3=8;那么如果原来的十六卦是四爻组成,就是2^4=16,那么抹去一爻,不就剩下了成对重复的十六残卦,就是八卦了么?道教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读起来琅琅上口;可这三爻成卦却有点不成数了啊。那么四爻呢,正承天数!

那么,神明抹去的究竟是哪一爻呢?我说有三种可能。文王八卦是三爻,正合天地人三才之数。而抹去的那一爻,应是神鬼兽之一。

先说最有可能的鬼爻。易经八卦算天算地,算生不算死,我们中国人历来相信人死为鬼,死往阴界的说法,那么为什么这么重要的鬼,却算不出来呢?正是因为抹去的是那一爻鬼爻。鬼处阴间,其在地下,因此这伏羲十六卦从上至下应为,天爻、人爻、地爻、鬼爻。神明怕人算生算死,驱使鬼于地下,能力通天达地,因此抹去鬼爻,令人只能主宰地上之事。此种情形最为可能。

再说这最有根据的兽爻。我们知道,上古之时洪荒遍地,神兽鬼兽魔兽多不胜数,而三皇五帝和部族首领多有能驱兽之人,像大禹治水就曾利用神兽等等。而殷商之后,再也没有上古神兽出没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已经遗失了能驱使神兽的兽爻。从造字开始到今,王字从来没有变过,就是三横一竖,三横是天人地三才,若是能为大到能贯通天地的人,那就是王了。贯通天地的这一竖是什么呢?看看上古传说就知道了,那就是供王驱使的兽阿。这神兽可上天入地,亦可混迹人间,人王通过伏羲十六卦中的那一兽爻,算兽驱兽,即可主宰天地人三间之事。而至殷商只余三爻八卦,失却了驱兽的兽爻,王就不再有通天彻地的本领了。而按照这种说法,这四爻就不是从上至下彼此平行的四爻了,而是王字形的三横爻一竖爻的王字形四爻十六卦。

最后说这最没可能却最讲得通的神爻。神明为何抹去一爻?这人不管是算鬼还是算兽,终究是算在地下或是地上天下,不碍天上之神的事儿啊。人是神造的,人在神下,再怎么折腾,那也是神的造物,犯不着如此出手干涉吧。导致神明终于按捺不住,抹去一爻的,正是因为人手中还有一爻神爻。人是神造的,却能通过伏羲十六卦来算神驱神,这是神最忍受不了的,也是神明下此重手的根本原因。掌握了伏羲十六卦的人王,就已经不再是人王了,那是神王!所以,神明不得不抹去这最最厉害的神爻,让人的能力限于天神之下。我觉得这是最讲得通的说法,那么这伏羲十六卦从上至下应为,神爻、天爻、人爻、地爻。

伏羲十六卦的还原形态我们已经大致揣摩了一点端倪,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文王八卦六十四变之不合理。首先八卦之数2^3不合理,不如十六卦2^4=2^2^2=16来的煌煌正大浑然天成。再说六十四变是两卦合成,这也讲不通阿,难道天人地之下又有个天人地不成?而且六十四变的卦辞中从来都是从上至下一爻一爻的解,从来没有分成上下两卦来解的呀。所以这六十四变不是八卦推演的,而是把十六卦拆成了六十四变,鱼龙混杂,真迹荡然无存。

网上又有一说,说是伏羲八卦实为伏羲四卦,其形态正是韩国国旗上的样子,要我说,这纯属无稽之谈。先不说只有四卦能算出来个啥,就单说这卦的组成就不对,三爻的排列组合就是八个,只有四个那不是就缺了四种排列组合么。韩国国旗上,斜对角上四个卦形,左上角是个三阳爻,右下角是个三阴爻,左下角和右上角是两个一模一样的阴阳阴的卦形。只有四个,缺了四个,结果还有两个是重复的,完全是弄个形凑个数的,还说什么四卦,真是子虚乌有。

应该说,中华文化是植根于这些古老的如《易经》的阴阳哲学上的,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受到现代西方科技的冲击,我们几乎抛弃了这些古老的东西,认为是伪科学。可我们也应该看到,几乎所有的西方大科学家,同时都是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的,这些信仰并不妨碍他们的科学思想。中华的古老文化与现代科学也并不是完全排斥的。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人不会用针灸就说针灸是假的,不能因为现代人不会武功就说武功是假的,不能因为现代人不懂气功就说气功是假的,不能因为现代人不会用中医就说中医是假的,不能因为现代人不会用“八卦”推演就说“八卦”是假的。那都是经过中国人几千年验证并流传的东西。中国人单凭残破不全的文王八卦就衍生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不知道如果基于完整的伏羲十六卦所产生的将会是什么样的文明。这样想起来,让人既觉得骄傲,又感到悲哀与遗憾。

推荐第2篇:太极

各式太极拳拳谱口诀

八式太极拳

起式

1、倒卷宏

2、楼膝拗步

3、野马分鬃

4、云手

5、金鸡独立

6、左右蹬脚

7、左右揽雀尾

8、十字手 收式

十六式太极拳

1、起式

2、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楼膝拗步

5、进步搬拦捶

6、如封似闭

7、右单鞭

8、提手

9、倒卷宏

10、左右穿梭

11、海底针

12、闪通臂

13、云手

14、左右揽雀尾

15、十字手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1、起势 动作分解:

左脚开步、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2、左右野马分鬃 动作分解:

(1)左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 动作分解: 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4、左右搂膝拗步: 动作分解:

(1)左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 动作分解: 跟步松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

6、左右倒卷肱 动作分解:

(1)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7、左揽雀尾 动作分解:

转体撤手、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8、右揽雀尾 动作分解:

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9、单鞭 动作分解:

转体扣脚云手、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0、云手 动作分解:

(1)云手:转体扣脚、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2)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2 (3)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11、单鞭 动作分解:

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 动作分解: 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

13、右蹬脚 动作分解:

穿掌提脚、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4、双峰贯耳 动作分解: 收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 动作分解:

后坐翘脚松手、转体扣脚分手、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6、左下势独立 动作分解:

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 动作分解:

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8、右左穿梭 动作分解:

(1)右穿梭:落脚坐盘、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2)左穿梭: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19、海底针 动作分解: 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 20、闪通臂 动作分解: 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

3

21、转身搬拦捶 动作分解:

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

22、如封似闭 动作分解: 穿掌翻手、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23、十字手 动作分解:

转体扣脚、弓步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

24、收势 动作分解:

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脚还原

42式太极拳谱和要领提示

第一段

1.起势

混沌初开法为先, 气贴背走沉丹田,心静体松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2.右揽雀尾

初运鸿蒙阴阳现, 起落开合太极圈, 掤捋挤按为总手, 雀尾动作技法全。 3.左单鞭

单鞭多用可防攻, 左像箭来右似弓, 体正松腰勾屈下, 翻掌前推转腰行。 4.提手

胸部被击用提手, 截合断封妙无穷, 上提虚步相一致, 身势含蓄合手肘。 5.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立鸡群, 左采右掤两臂分, 沉气落胯腰拔起, 开中寓合须用心。

6.搂膝拗步

(二)

起肩过胯膝外搂, 拗步推掌沉腕肘, 搂推弓步相一致, 头领身正左右走。

4 7.撇身捶

横截压带闪正中, 翻拳按掌劲宜整, 手眼身步要协调, 双臂翻转随腰动。

8.捋挤势

(二)

捋势变挤圆又连, 手随腰动劲不断, 劲从根起形于梢, 节节贯串一气连。

9.进步搬拦捶

太极五捶此为先, 搬拳之后立掌拦,劲不断。

10.如风似闭

臂下穿手十字封, 后坐分掌闭于胸,显奇功。

第二段11.开合手

两手开合于胸前, 开吸合呼法自然,两掌间。 12.右单鞭

右脚横开体微转, 两掌侧分一条鞭,裆宜圆。 13.肘底捶

扣脚掩掌接抱球, 迈步跟脚连摆手,合要求。

14.转身推掌

(二)

撤步碾脚把体转, 搂按举掌转体间,紧相连。

15.玉女穿梭

(二)

捋后搭手于胸前, 跟步转体掌平摆,紧相连。

16.右左蹬脚

转体穿掌两臂展, 两掌交叉抱胸前,紧相连。

17.掩手肱捶

两掌掩合于面前, 开步叠掌外分展,前打拳。

拦掌过后捶急进,两臂推按腹前下,沉肩坠肘掌相对,沉肩坠肘虎口对,捶居肘下前劈掌,上脚跟步掌前推,弓步上架前推掌,分撑两掌勾脚蹬,外旋两臂合拳肘, 上下相随 跟步助劲 意念存在 侧弓步子 三尖相照 左右式子 左右式子 左右蹬腿 护腹弓步

18.野马分鬃

(二)

转身旋臂横挒掌, 翻掌托于膝上方, 上步弓腿前穿靠, 左右式子紧接上。

第三段

19.云手

(三)

两手交替环形转, 势如行云圆连绵。 腰领手转目随视, 步子横行轻灵缓。

20.独立打虎

撤步翻掌向前穿, 双掌左摆握成拳, 提膝架拳打虎式, 身正稳立似如山。 21.右分脚

两掌叠抱于胸前,右上摆踢臂分展, 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2.双峰贯耳

屈腿收掌于膝上, 落脚上步分两掌, 重心前移成弓步, 力贯双拳取太阳。 23.左分脚

转体叉掌抱胸前, 左上摆踢臂分展, 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4.转身拍脚

扣步落脚随势转, 两掌交叉抱胸前, 右脚绷平向上踢, 右掌拍击右脚面。

25.进步栽捶

落脚转体右掌翻, 进步搂手要当先, 重心前移成弓步, 前下栽打出右拳。 26.斜飞势

后坐左转两掌分, 两臂叉抱右脚跟, 右脚上成侧弓步, 斜展双臂似鸟飞。

27.单鞭下势

重心偏移左腿弓, 左勾侧举下屈腕, 屈膝仆步成下势, 右掌顺腿向前穿。

28.金鸡独立

(二)

左腿蹬直右腿弓, 落勾挑掌似斜行, 提膝上挑同侧掌, 左右式子皆相同。

6 29.退步穿掌

撤步弓腿后闪让, 右掌下按左穿掌, 横掌下按胸前护, 穿掌取喉人难防。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

左脚内扣体右转, 左掌上举右掌按, 提转落成右虚步, 横压按掌于膝前。

31.独立托掌

左腿独立右膝提,横向撑。 32.马步靠

下落右脚体右转,向内旋。

33.转身大捋

后坐带掌向上翻,一周圈。

34.歇步擒打

重心右移体右转,打右拳。

35.穿掌下势

收脚提掌向右摆,向前穿。

36.上步七星

重心前移左腿弓,成七星 。 37.退步跨虎

撤步撑掌体右转,一条鞭。

38.转身摆莲

扣脚转体掌平摆,拍脚面。

39.弯弓射虎

捋掌屈落右腿弓,左拳冲。

身正直立似如松, 右捋摆掌劲不断, 绕上右脚体左转, 右肘上撑右拳穿, 左脚侧出体右转, 左掌前挑与肩平, 收脚挎虎连又圆, 空掌平抹势不断, 重心前移似挽弓,7

右掌翻转向上托,左前上成半马步,右掌侧托提左掌,回身盖步下屈蹲,右腿全蹲成仆步,右腿前上成虚步,左腿前举立站稳,左转身体右摆脚,右提左拂随转体, 左掌体侧 左臂挤靠 撤步平捋 左拳背上 两掌顺腿 两拳叉架 右掌左勾 两掌依次 炮架当头

40.左揽雀尾

收脚抱球体自然, 迈步分掌臂捧圆, 捋掌搭手前挤出, 后坐按推掌向前。 41.十字手

上体右移扣脚转, 两掌外分似挑担, 合抱胸前十字手, 收脚直立庭前站。 42.收势

翻掌前撑同肩宽, 徐徐下落腿外边, 左脚收至右脚旁, 收式并立身自然。

四十八式太极拳

预备 身体自然直立 起势

1.左脚开立2.两手前平举3.屈腿下蹲

一、白鹤亮翅

1.收脚抱手 2.向后退步 3.坐腿转腰分手 4.虚步分掌

二、左搂膝拗步

1.右手前摆2.转腰摆臂收脚3.屈臂上步4.弓步搂手推掌

三、左单鞭

1.转腰坐腿带手 2.收脚抱手 3.转身上步穿手 4.弓步平云手 5.坐腿转腰平云 6.勾手收脚 7.转身上步 8.弓步推掌

四、左琵琶势

1.跟步摆臂 2.坐腿挫手摆臂 3.虚步合手

五、捋挤势(3)

(1)1.移脚活步穿掌2.弓腿抹掌3.收脚捋手4.上步搭手5.弓步前挤

8 (2)1.坐腿扣脚穿手2.3.4.5.同上 (3)1.扣脚穿手 2.3.4.5.同上

六、左搬拦捶

1.撇脚转腰分手 2.收脚握拳 3.摆步搬拳 4.收脚转腰摆臂 5.上步拦掌 6.弓步打拳

七、左掤捋挤按

1.转腰撇脚分手 2.收脚抱球 3.转腰上步 4.弓步掤手 5.旋臂送手、6.坐腿后捋 7.转腰搭手 8.弓步前挤 9.坐腿引手后掤 10.弓步前

八、斜身靠

1.转身扣脚分手2.收脚抱手(两手成十字交叉)3.上步握拳 4.弓步斜靠

九、肘底捶

1.转身摆掌 2.抱手收脚 3.摆步撑手 4.跟步提手 5.坐腿握拳 6.虚步劈打

十、倒卷肱(4)

(1)1.撤手翻掌2.退步屈臂卷肱3.虚步推掌

(2)(3)(4)同上 十

一、转身推掌(4)

(1)1.撤步碾脚转身2.屈臂上步3.丁步搂手推掌

(2)1.碾脚转身2.3.同上

(3)(4)同上 十

二、右琵琶势

9 1.向后撤步2.坐腿摆臂挫手3.虚步合手撅臂 十

三、搂膝栽捶

1.撤步捋手2.上步搭手3.跟步平云手4.坐腿转腰摆臂 5.屈臂握拳上步6.弓步搂膝栽捶 十

四、白蛇吐信(2)

(1)1.转身提拳2.转身摆脚摆掌3.歇步推掌 (2)1.转腰摆臂2.屈臂上步3.歇步推掌 十

五、拍脚伏虎(2)

(1)1.转腰展臂2.上步抡臂3.抡臂拍脚4.盖步摆臂 5.转身上步 6.弓步贯拳 (2)1.扣脚穿手2.3.4.5.6.同上 十

六、左撇身捶

1.坐腿扣脚翻手2.弓步分手3.收脚握拳4.上步举拳5.弓步撇拳

七、穿拳下势

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握拳3.穿拳开步4.仆步穿拳

八、独立撑掌(2)

(1)1.弓腿挑拳2.收脚翻掌3.独立撑掌 (2)1.落脚上步收手2.3.同上 十

九、右单鞭

1.退步伸掌2.坐腿后捋3.旋臂搭手4.弓步平云5.坐腿转腰平云 6.勾手收脚7.转身上步8.弓步推掌 二

十、右云手(3)

10 (1)1.坐腿转腰左云松勾2.右云翻掌收脚 (2)1.转腰左云翻掌出脚开步2.右云翻掌收脚并步 (3)1.左云翻掌出脚2.右云翻掌收脚 二

一、右左分鬃

1.抱手提脚 2.转腰出步 3.弓步采靠 4.转腰撇脚 5.抱手收脚 6.转腰上步 7.弓步采靠 二

二、高探马

1.收脚展臂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

三、右蹬脚

1.带手起脚 2.上步穿掌 3.弓步分手 4.抱手收脚 5.蹬脚撑臂 二

四、双峰贯耳

1.并手收脚2.落脚收拳3.弓步贯拳

五、左蹬脚

1.转腰分手2.抱手起脚3.蹬脚撑臂

六、掩手撩拳

1.并手落脚2.出脚握拳掩手3.弓步撩拳

七、海底针

1.跟步摆臂2.坐腿提手3.虚步下插掌

八、闪通背

1.提手收脚2.向前上步3.弓步推撑掌

九、右左分脚

11 1.转身扣脚分手 2.收脚抱手 3.分脚撑臂 4.落脚穿手 5.弓腿分手 6.收脚抱手7.分脚撑臂 三

十、搂膝拗步(2)

1.落脚转身摆臂 2.屈臂上步 3.弓步搂手推掌 4.转腰撇脚 5.摆臂收脚 6.屈臂上步 7.弓步搂手推掌 三

一、上步擒打

1.转腰撇脚抹掌 2.收拳收脚 3.上步擒打握拳 4.弓步打拳 三

二、如封似闭

1.跟步穿掌2.坐腿引手3.上步翻掌4.弓步前按

三、左云手(3)

(1)1.转腰扣脚右云2.左云翻掌收脚 (2)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翻掌收脚 (3)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扣脚并步 三

四、右撇身捶

1.撤步探掌2.收脚握拳3.上步举拳4.弓步撇打

五、左右穿梭

(1)1.扣脚翻掌2.弓腿平抹掌3.收脚后捋4.上步搭手5.跟步平云

6.坐腿平云7.上步收掌8.弓步架推

(2)1.扣脚穿掌2.3.4.5.6.7.8.同上 三

六、退步穿掌

1.坐腿向前摆掌2.收脚翻掌3.退步向前穿掌左脚扭直

七、虚步压掌

12 1.转身扣脚上摆手2.虚步下压掌 三

八、独立托掌

右手前托左手侧撑左腿独立 三

九、马步靠

1.落脚抬手2.收脚摆臂3.上步握拳4.绊马步靠

十、转身大捋

1.撇脚摆掌 2.并步举手 3.碾脚转身 4.侧步大捋5.侧弓步拱肘撅臂 四

一、撩掌下势

1.回身旋臂 2.转身摆掌 3.丁步撩掌 4.坐腿摆掌勾手提脚 5.屈臂开步6.仆步穿掌 四

二、上步七星

1.弓步挑掌2.虚步十字架拳

三、独立跨虎

1.退步摆掌坐腿2.转腰摆掌收脚3.举腿挑掌

四、转身摆莲

1.转身扣步带手2.转身穿摆掌3.摆莲拍脚

五、弯弓射虎

1.落脚上步摆臂2.弓腿转腰摆拳3.弓步反冲拳

六、右搬拦捶

1.坐腿穿掌 2.收脚握拳 3.摆脚搬拳 4.收脚收拳 5.上步拦掌 6.弓步打拳 四

七、右掤捋挤按

13 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抱球3.向前上步4.弓步分手5.转腰送手 6.坐腿转腰后捋7.转身搭手8.弓步前挤9.分手坐腿后引10.弓步前按四

八、十字手

1.转身分手撇脚2.回身合手3.并步开立十字抱掌 收势

1.分手平举2.两手垂落3.并步还原

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谱

01 预备势 02 起势 03 揽雀尾 04 单鞭 05 提手上势 06 白鹤亮翅 07 左搂膝拗步 08 手挥琵琶 09 左右搂膝拗步 10 手挥琵琶 11 左搂膝拗步 12 进步搬拦捶 13 如封似闭 14 十字手15 抱虎归山16 肘底看捶17 左右倒撵猴 18 斜飞式 19 提手上势 20 白鹤亮翅 21 左搂膝拗步 22 海底针23 扇通背 24 撇身捶 25 进步搬拦捶 26 上步揽雀尾 27 单鞭 28 云手 29 单鞭 30 高探马 31 左右分脚 32 转身蹬脚33 左右搂膝拗步 34 进步栽捶 35 翻身搬拦36 进步搬拦捶 37 右蹬脚38 左打虎式 39 右打虎式40 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 左蹬脚43 转身右蹬脚 44 进步搬拦捶 45 如封似闭46 十字手 47 抱虎归山 48 斜单鞭 49 野马分鬃 50 揽雀尾 51 单鞭 52 玉女穿梭 53 揽雀尾 54 单鞭 55 云手 56 单鞭 57 下势 58 金鸡独立59 左右倒撵猴 60 斜飞式 61 提手上势 62 白鹤亮翅 63 左搂膝拗步 64 海底针 65 扇通背 66 转身白蛇吐信 67 搬拦捶 68 揽雀尾 69 单鞭 70 云手71 单鞭

14 72 高探马带穿掌 73 十字腿 74 进步指裆捶 75 上步揽雀尾 76 单鞭 77 下势 78 上步七星 79 退步跨虎 80 转身摆莲 81 弯弓射虎 82 进步搬拦捶 83 如封似闭 84 十字手 85 收势

杨式八十八式太极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

6、白鹤亮翅

8、手挥琵琶

7、左搂膝拗步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进步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

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分脚

32、左分脚

33、转身左蹬脚

34、左右搂膝拗步

35、搂膝栽捶

36、翻身白蛇吐信

37、进步搬拦捶

38、右蹬脚

39、左披身伏虎 40、右披身伏虎

41、回身右蹬脚

42、双峰贯耳

43、左蹬脚

44、转身右蹬脚

45、进步搬拦捶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

50、横单鞭

51、左右野马分鬃

52、进步揽雀尾

53、单鞭

54、左右穿梭

55、进步揽雀尾

56、单鞭

57、云手

58、单鞭

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 6

1、左右倒卷肱 6

2、斜飞式

63、提手

6

4、白鹤亮翅 6

5、左搂膝拗步 6

6、海底针

67、闪通臂

6

8、转身撇身捶 6

9、进步搬拦捶 70、上步揽雀尾 7

1、单鞭

7

2、云手 7

3、单鞭

74、高探马

75、左穿掌

7

6、转身十字蹬脚

15 7

7、搂膝打捶

78、上步揽雀尾 7

9、单鞭

80、下势 8

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

3、转身摆莲脚

84、弯弓射虎 8

5、进步搬拦捶 8

6、如封似闭 8

7、十字手

8

8、收势还原

推荐第3篇:太极论文

浅谈学太极心得

中文摘要:从开学到现在,学习太极的过程一直都很有体会。从对太极这两个字的认识,上升到了对太极意义的了解。在这个学习太极的过程中,我不仅深入到太极的分类,对社会身心的意义,还有太极拳。从了解太极到学习太极。这篇文章主要讲关于我学习太极过程的一些列心得。关于练习太极拳的心得和体会,在联系太极拳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影响和意义。还有太极养生的意义和它的影响。还有太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的作用。以及作为对外汉语的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意义和用处。

关键词:太极拳

中华传统文化

太极养生

心得体会

太极拳是一门悠久的体育运动,从中华上千年的历史传承下来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太极拳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份绚丽的瑰宝,小时候,我对太极的认识来源于公园里老人们每天练习的太极拳,小时候的自己还会去跟着学习,从那个时候开始,便开始初步地接触太极拳,然后对太极拳的正式认识,还是现在正式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知道太极拳的意义在于柔,在于慢,在于对气息的调整。太极动作看似简单缓慢,可是每一个动作都用着力度,每一个动作都要严格的要求,一个简单的动作其实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太极拳注重神韵,太极拳以柔克刚,在柔软处用劲,要做到劲道,却不是使用蛮力。在对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我也知道了太极拳不仅可以防身,还有强身健体,活络筋骨的作用,是一项全民性质的活动。太极拳的动作要求严格,所以说太极好学又不好学。而且太极不仅具有调养身体的外在作用,还有巩固心里的内在作用。学习太极的过程是对身心的一个炼化,是脾气得以控制,它提高了我们的内涵,完善我们的品质。太极拳这项运动一直在不休不止地影响着我们。在任何一个方面都用它的重要作用。

太极养生的意义分两个部分,和太极拳一样,内在和外在。太极的养生作用体现在用外在锻炼内在,用内在影响外在。太极是一项具有宝贵医疗价值的轻松柔和运动项目。它通过练习太极对人身体起到保健的作用,太极的每一个运动动作,呼吸吐纳都是在数千年历史中,在历代先人们的总结归纳下而来的,他的每一个动作,呼吸的节奏,气息的更改都有他的意义,他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气息,以他独有的姿态和方法来运动我们的身体,改善我们的气息,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习性,习惯。让我们往一个更加健康和完美的方向改变,而又在这种身体的改变上使我们的心理得以改变,他在身体,气息的改变上,让我们了解到了一种更加健康,更加和谐,也更加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我们生活方式在太极的影响下得以改变,我们的心理,心情也在这种环境的改变在而更加的平和,更加的自然,更加的和谐。使我们更加地平静,更加专注,更加注重内心世界。拥有一个好心情,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这种身体心理双重的作用下,太极以一种完美如同八卦圆的方式,对我们起到了养生的效用。

太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对我国人们起着极大地作用,也一直在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太极一直是我们中华文化魅力的篇章,是一朵奇葩。太极的传承一直贯穿着整个中华文明,他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他们在一次次总结教训中不断反复,不断探索,才形成了现在的太极,太极中的思想也深受中华文化思想的影响。太极中和谐的主题一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太极中的刚柔,天地,乾坤,八卦。阴阳统一,天地变化,天人统一等思想一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浓缩,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他一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他不仅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变迁,还一直用自身的影响力推广着中华文化,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者。太极一直在他的每一个地方透露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他将其浓缩在自己本身里。在太极传播的过程中,大家通过联系太极而了解太极的思想,而太极的思想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在学习太极文化的同时也学习了中华传统观文化的精髓,所以说太极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传播着中华传统文化,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作为一个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太极是我们学习生涯的重要一部分。因为对外汉语不仅只是教外国人学习中文,我们是通过学习中文的过程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就像我们学习太极就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一样。太极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学习太极不仅利于我们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锻炼,而且也是我们学习中学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学习太极使我们对外汉语班学生的必然要求。太极的学习不仅可以使我们成为更优秀,更有素质,更加健康的新时代打学生以外,而且相当符合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要求,我们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是中华传统的文化的传播者,而太极则是我们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太极对中华文化的浓缩,让中华文化对外的传播更加便利,更加深入人心。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习,我很高兴和骄傲学习太极。他不仅是专业的需求,更是我们大学生做更好的大学生的要求。

推荐第4篇:感悟太极

感悟太极

我的父亲,著名的太极拳大师陈正雷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将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归纳为“五心”、“三要素”和“一认识”。五心即敬心、决心、恒心、耐心、信心;三要素则指的是师资、天资和自己的刻苦练习:一认识自然指的是对陈氏太极拳的认识。对于前两项.非常好理解,并且在其著作里也有相关的一些解释和说明。惟独这个认识问题,大概是因为问题太大.不宜展开。陈大

师一笔带过了。笔者跟随家父习拳多年,且因环境之故,耳濡目染,颇受熏陶。近日有闲,就这个认识问题将多年之所感所悟整理成劣文一篇.与同道共商。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能离开全面和客观两个基本原则,因此,我想从下面四个层面来分别谈一谈。

一、拳

首先我们客观的说.仅从名称上来看.陈氏太极拳不过是一种拳种。它有着完整的理论基础、套路、功法、攻防意识、技击用法等作为一个拳种所必备的一切因素。而且,它还以它极其丰厚的理论依据和妙不可言的技击方法成为了整个中华武术的重要代表拳术之一。说其理论深厚,是指易经阴阳学、中医经络学和导引吐纳术的完善结合:说其用法精妙,是指引“引劲落空、借力打人”、“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体现。

从本质上来说.先将其定性为一种可以体现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拳术运动.应当还是比较 客观的.

二、修身养性之法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古往今来。习文舞剑不外乎是两种不同的修身之法。只不过从形式上看。前者是内修,后者是外修而己。太极拳则讲究内外兼修。既可练就强健之体魄,又可陶冶情操。养就儒雅大度之风。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之效.在此就不必多言了吧,因为,每个习练者都是不同程度的受益者。全球过亿的爱好者自然是各有各的体会。而当你进入到较高的境界后(起码是体内真正有了内气活动),每每练拳之时.那种恬静、那种悠闲安逸、那种浑然忘我的感觉大概只有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或者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句子可以稍做描述。试想.经常处于这种感受之中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修养和性情?再试问.您脑子中呈现的、小说里读到的 以及生活中遇见过的那些真正的武学大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和修养? 所以.说陈氏太极拳是一种修身养性之法也是理所当然。

三、平衡之术

平衡。是大自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种现象。比如四季的更替。晴天雨天的转化,高山和深海的存在,雌雄、公母、男女的分配等等。平衡,也是人类社会形态的一种规律。三国演义开篇语说的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有分的平衡,合有合的平衡。分的平衡一旦失去。就会向合的平衡去转化。反之亦然。平衡,还是每个人为人处事的一个最根本的准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也很少有劳而无功的事。什么都不付出就想得到许多.那是白日做梦。付出了许多却没有任何回报。那也是不大可能。

关于“平衡”二字罗嗦了半天。也该回到正题了。那咱们就看看陈氏太极拳是怎么阐述它的平衡之术的。身法上,它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架势上,它要求不丢不顶、不过不卯;步法上,它要求有开有合,有虚有实;劲路上,它讲究刚柔相济:速度上,它讲究快慢相间。整体上,它让你领悟的是中庸之道,体会的是阴阳转换之理。而这些理论和练习要求.产生的效果若何呢?在身体的调理方面,它和中医的医理相通:达到自身最恰当的平衡;疗程相仿:讲究的是慢l丁m细活;疗效相同:治根、治本。在性情的调理方面,它就象其他任何一门艺术一样。可以陶冶情操,修正性情。让你焦躁的变的沉稳一点,太沉闷的变的开朗一点:过于乐观的变的中正一点。悲观的变的积极一点„„这些决非是夸大其辞、牵强附会之说。以上的每一种转变笔者在生活中都见识过活生生的例子。而这些变化,逐步会渗透到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你的心态,你的人际关系.你的工作等等等等.但最终的作用和效果只有一个:让你的修养更高、人缘更好、生活的更幸福! 由此可见.把陈氏太极拳称之为一种平衡之术亦不为过。

四、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恐怕没有人能讲明白的。但它却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东西。并且是尽其一生的、把它视做终极目标来追求。

道是个过于抽象、难以描述的东西.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东西来感悟。比如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说的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应该象水那样。像水的什么样呢?我想这里指的不外乎水的清洁性、牺牲性和善变性三点。清洁性指的是本质,做人要象水那样清白、洁净(陈氏太极拳阐述的做人之理:时刻保持立身中正):牺牲性指的是奉献精神.水总是靠弄脏自己来洗干净别人。说的是做人的修为(陈氏太极拳“舍己从人”的技击理念:只有舍弃自己。才能征服对手):善变性则一方面指的是水顺遂、自然、随曲就伸地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的本事.对人而言自然是说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了(“顺遂自然”、“随曲就伸”本就是太极拳的专业术语),另一方面也指水刚柔相济的脾气。可以是潺潺流水、涓涓细流。也可以是山洪爆发、河水泛滥.对人嘛,应该是说人的个性或者说两面性吧f陈氏太极拳放松与发力时两种风格的体现本来就只能用“刚柔相济”来形容)。从括弧里的内容中不难看出.太极拳非常能体现出上面所述的这些水的性质和做人的道理。我经常在听家父讲课时用风和水等自然事物来比喻太极拳的性质。听的多了,自然就有了这些感悟。

当然了,这个话题太大了,决非三言两语所能表述,我也只是通过这么个例子来简单探讨一下而己。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太极.本身就是一种大道!它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无所不及的。咱们这样给它下定义有太多太多的依据了,因此,在咱们背后,在咱们老祖先留下的近五千年的太极文化做靠山! 谈及此处,不禁令我想到这样一个现象:日本、韩国学了咱们一点文化的皮毛就敢整出个茶道、书道,学了些中华武术的基本功就敢整出来柔道、空手道、合气道、剑道、跆拳道等一大堆的“道道”来,咱们却总是谦虚地称自己的东西为茶艺、书法、太极拳„„众所周知,“道”可是比“艺”,“法”、“拳”、“术”等什么的“道行”深多了?!

由此试问.作为太极文化载体的陈氏太极拳被最终定性为一种求索之“道”又有何不可? 总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就我个人的小小体会加上浅薄的人生阅历来说.目前也只能思索、探索这么点皮毛而已。不妥、不到之处,还请同道前辈长者不吝指教。

推荐第5篇:太极感想

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是每一个习太极拳者关心的活题。对这个问题,讨:多太极拳修炼者都各持己见,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改变思维、改变观念

笔者在《太极解秘十三篇》一书中,开篇写到:“减恳告诫拳友,若想在太极拳领域中探求深浅,用常人的思维去想,用常人的眼光去看,即使想上几十年,看上几十载,恐怕什么也看不透。”

如何改变思维和观念呢?太极拳虽然足一种拳术,但有自己的特性,不似有些拳术那样勇猫、威武。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老庄哲学,足以道家理论为拳理,行拳讲究用意,不用蛮劲,举动要求轻灵,“—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它以阴阳为母,松柔为魂,“大道以虚静为本”,总之,太极拳文化与中国传统道家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传统太极拳不是一般拳种,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练习太极拳需要修炼内功,如阴阳变转、举动轻灵、周身松窄、动分虚实、动静开合、弧线运行、空腰松胯、安舒中正、以意行功、根基在脚、上下相随、手脚结合、内外三合、勿有力点、虚静为本等。如果太极拳习练者不按拳理去思维,偏离太极拳特性和内涵去习练,将是徒劳的。

二、认识太极拳结构

修炼太极拳,必须从其结构人手,笔者认识许多修炼传统太极拳的朋友,练什么式的都有,侃拳也很花哨,什么“手指为阳,掌根为阴”“行气如九曲珠”“炼精化气”什么的,但一问太极拳结构,便瞠目结舌。练太极拳不研究拳结其构,怎能练好太极拳呢?

传统太极举的结构山阴动和阳动组成,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离开了阴阳互动、阴阳相济的结构,便失去了太极拳魂,谈不上是太极拳了。

有一位拳友开玩笑说:“将什么拳慢练,都可以说是家传或创编太极拳。”虽然说是玩笑,却真有人有这种偏颇的认识。笔者认为,修炼传统太极拳的关键是把握拳之结构,遵循太极拳的规律习练,按阴阳学说规范拳法,动分阴阳,举动轻柔,用意不用力„„若有悖于拳理拳法,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遵循太极举的规律习练,身体状况也会慢慢发十变化。如周身阴松时,可觉得似有一股吸引力;阳松时,会觉得周身舒展,毛发直竖,感觉百会穴发热,周身渐渐褪去本力,虚灵之力代替本力、拙力,太极拳“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的本能逐渐在身上显现。

三、被动练拳长功夫

太极拳理与练拳密不可分,不深入研习拳理举法恐难成正果,但空说不练也将一事无成,还需理论结合实践。修炼太极拳一定要在身上:反映出来,称为“身知”“体悟”。

有些拳友习练与体悟相脱节,拳法和推手、技击成为两码事,有的练了三年两载就弃拳不练,转而练习推手,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如果从健身的角度去看,动则受益,练则健康,没什么不妥,但换个角度看,从推手中难以练出太极内功。笔者根据多年习练太极拳的体验,修炼太极拳应是“太极拳练我”,而不是主动去“我练太极拳”。笔者的拙作《太极拳的三个“三不动”》受到国内外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热情关注。文中,第—个“三不动”足“不要有动意,不妄动”。动意是太极内功—卜身的极大障碍,未动之前先想着动,动意大,是僵,是紧。各位可试,自己放松站立,心里想着去推对方,想像将对方推倒,自己须感觉腰部僵紧。行拳不可主动,要被动演拳,从起势到收势被动行功,肩以下、胯以上,为空胸空腹,每个动势均应保持不动。陈氏太极拳大师陈长兴有“牌位先生”的雅号,请广大同道用心体悟。

四、减法内功修大道

减法内功是明代太极拳理论家:正宗岳大师在《太极拳论》中提出来的,《太极拳论》道:“左重则右虚,右重则左杳,—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大师淳谆告诫后学“一羽不能加”“舍己从人”,一日了然,无需赘言。

减法内功修炼,说得通俗些,就是“无障碍练拳”。什么是练拳中的“障碍”呢?就是练拳时,周身出力用劲,便无轻灵可言,有动意,意想内劲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这一切都是障碍。要无障碍练拳,练拳时,什么也不想,越轻灵、虚静越好。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以减法修炼,褪去本力,排除—切杂念、动意,周身柔弱似水,则内功上身入门有路。此时尚不可言功成,大道以虚静为本,恬淡虚无,真气从上,太极内功可称为无形无象、全体透空之大道。

如今,练习新编套路太极拳者蔚为壮观,而修炼传统太极拳者则日见减少,原因很多,传统太极拳内功难以上身也是原因之一。欲修炼太极拳大道,必须以“道法自然”为途径,今笔者有感而发,愿与同道共勉。

推荐第6篇:太极赋

宇宙洪荒,天地一体,圆如鸡子,盘古居里,是谓太极;盘古求变,开天辟地,阳清为之天,阴浊为之地,后化万物。灵慧之物,茹毛饮血,巢穴群居,鸿蒙未启。龙马负河图于黄河,始祖伏羲氏阅之;神龟背洛书于洛水,周文王姬昌观之;合二为一,立易经之说,演八卦之图。阴与阳,曰两仪;太阳太阴,少阴少阳,曰四象;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曰八卦。阴与阳,柔与刚

,乾与坤,南与北,东巽西兑,演绎万象。经、文、历、医,源出其间;儒、道、墨、法,衍生其后。时事更替,沧海桑田。大宋道士陈抟,始创无极图,辗转相传,周敦颐成太极图。阴阳二鱼,黑白对分,首尾相拥,环抱成圆,相映生辉。白之鱼目为日,黑之鱼目为月,日为阳之根,月为阴之本,阴阳相生,生生不息。

江河汤汤,日月消长,天地悠悠,古今杳茫,千年一瞬,一念八荒。宋张三丰,秉于太极,静心悟道,流转阴阳,创太极拳。太极无极,一切皆在穹窿,星河灿烂,若出其里,洪波涌起,若出其中。太极有极,招式皆在圆转,吐故纳新,操于意念,一张一弛,术法精深。太极之美,美在和谐,外圆内方,外扬内敛,以柔克刚,急缓相间。太极之乐,乐在过程,行云流水,姿态翩跹,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嘉水滔滔,途经武胜,山环水绕,曲流回肠,鸟伏视之,酷似太极图,今谓之太极湖。方家观之,惊叹不已:天生太极,神奇异常,一览三图互入环;山水之胜,天下无双,阴阳鱼跃碧波间。水碧湖青,波光潋滟,宛若斑斓之玉;湖中一岛,秀色葱葱,烟笼霞蔚,浑如蓬莱仙境。沙燕闹春,恰似蜜蜂朝王;明灯万盏,照彻汉初史册。老君岩石,传下许多神话;汉初县址,讲述悠远遗存。嘉水之韵,非琴弦可奏;神岛之魂,非丹青可绘。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常游斯湖,更有深意:赏太极湖水之美妙,悟太极哲理之要义,领阴阳刚柔之精髓。游遍太极之湖,悟透太极之理,定能助尔胜不骄、败不馁,伸屈自如,乐享太极人生!

嗟夫!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而复始,九九归一,万物衍生,唯赖两仪。天为阳,地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刚为阳,柔为阴;阴阳和谐,太极之根。以柔克刚偏概全,刚柔相济才有魂。诗曰:

大道无形内涵深,得道全凭一片心。不炼仙丹练太极,壮我泱泱中华魂!

推荐第7篇:太极学习心得

太极学习心得

在最后一次的大学体育课程中,我又选择了太极——这深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运动。这大概就是我和太极得缘分吧,再次学习太极使我受益颇多。如果说上一次的学习是抱着玩乐的态度的话,那这一次的学习是我真正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在上一次的学习中,我只记得几个动作,几个招式,没有理会真正学习太极要注意的意境和感觉。此次,在熟悉动作的同时我真正地感悟到太极的意境和韵味。太极,是需要全神贯注的运动,在进行中要做到形神具备。以下是我再次学习太极所注意的部分,以及在学习太极时容易忽视的地方:

一、眼睛平视,精神集中,动作连贯而活泼。在打太极的过程中,精神是关键,最忌讳的便是三心二意,滥竽充数。当每式的变化,视线都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顾。

二、腰是一身的主宰。太极的很多动作都是,由腰现转,当腰转动的同时,手臂等自然随着腰的移动而动。比如说云手,海底针,高探马等式,都须腰部挺拔,像立之运转,转时总不离轴心。腰如果不到位,那么上下不能一气贯通,终练不到高明的程度。

三、起势、收势要和呼吸结合。在起势前要做到心平气和,然后深呼一口气,伴随着动作慢慢吐气;收势和起势的呼吸差不多,但要注意,要在伴随着左脚收回来的同时刚好吐完气,不可过早。起势和收势如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者都须重视。

四、重心要恒定,不能起起伏伏。学练太极拳要时时刻刻牢记保持好身体重心。练习太极拳时要弯腿,降低身体的重心。这样在整个打太极的过程中,身体的高度差不多,给人更协调的感觉。同时,高手也认为,降低重心使整体更稳更有力,有把身体攥成拳头的内势,做出来的动作也更协调,更健美。

五、迈步脚跟要先着地,然后徐徐踏实。要如猫一般,猫行的形象很妙,脚步既轻灵又稳实,而其身躯又活泼。同时膝随之向前,但弓步不可过劲。进退即能灵活,后脚要着劲。

六、太极拳要练出劲来。表面上看,太极与 其他运动相比,太极是比较柔和,运动量较少的。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你会发现,太极说是没有力气,实则是更需要较大的力气,初学时,你会发现,做不了几个动作就身体出汗了。太极的运动,都集中在手臂,腰的部位。抬手,落手不仅要绵绵不断,还要有势,手臂如同千斤重担。所以,在真正打太极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手臂是会很酸,很累的。

再次学习太极之后,发现自己之前学习太极时的肤浅。通过再次的学习,我能够大概领略到太极的奥妙,感受太极的精髓。太极拳每一架势都有它的精义,必须悉心揣摩,仔细领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常打太极,继续体会它带来的快乐,用太极来修身养性在适合不过了!

推荐第8篇:太极企业文化

论太极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自诞生之日起,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企业经营的时间越长,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管理影响越大,因此企业文化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十分重要。而且企业文化能激励与支持创新活动,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保证(减少内耗),将能进一步增进创新产品或服务商业化的机会,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未来。

虽然我来到太极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仍然能感觉到太极厚重的企业文化,它不仅在时时刻刻的影响着在这里的每一位员工,同时也在影响着每一个和太极合作甚至接触过的各行各业的公司。他们都在羡慕太极有着这么如此优秀的企业文化。

根据我一年多来的亲身经历,我感觉太极的企业文化有如下几点:

1.良好的企业形象

通过太极前辈们的孜孜不倦的多年努力,太极不仅拥有非常雄厚的实力,同时在业内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能吸引比同行更多的投资、人才和资源。2l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企业形象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凝聚力的加强

太极公司拥有很强的凝聚力,而这些凝聚力就体现在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通过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使整个团队拥有同样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从而迸发出无穷的能量,主动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的荣誉融为一体。

3.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建立起一个学习型企业是企业文化得到认同和执行的有力保障。太极就拥有非常好的学习氛围,不论是领导还是同事都对每一位新人十分关心照顾,因此才能使我们这些新人能很快的成长起来。而我们也会将这种氛围继续保持下去。

推荐第9篇:感悟太极

感 悟 太 极

南安市盐务局局长王建敏

“生命在于运动”。我从小就热爱体育运动,看到武打片一些太极拳“以柔克刚、四两破千斤” 的精彩画面,我打心里羡慕,但是一直无缘习武。直到2006年7月,我在惠安盐务局工作期间有缘认识了杨伟明师傅,从此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学拳5年受益匪浅,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在我离开惠安之际,感慨万千,我想把这几年来学拳的酸甜苦辣感受写出来,与各位拳友共同分享。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精髓,属于内家拳,它是集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医学的经络学说,易经的阴阳学说及哲学、力学、数学和技击于一身而综合创编的一种拳术,是最好的养生、健身、防病、治病方法。“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运补”,生命在于运动,而太极拳是一种最好的运动方式之一,难怪邓小平同志说“太极拳好!”习练太极拳是一件非常辛苦又非常快乐的事情。杨师傅说过“功夫功夫、有功才有夫”、“学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因此,学拳要从基本功练起。我听从师傅的教导,树立了练习太极拳的信心、耐心、恒心。我从太极桩功、踢腿、压腿、摆腿、全身各关节放松练起。杨师傅从每个动作的一招一式到整个套路都很热心、很耐心、很细心地反复传授,学好太极拳不容易,杨师傅教拳更不容易,他从不求回报,义务教拳,只要你肯学,他就肯教,只要你有提问,他就会认真地解释,在他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深厚底韵和慈祥宽大

1的胸怀,学拳先学德,杨师傅的武德很值得我们敬仰。

杨师傅说打太极拳要放松,松才能灵,灵才能活,至柔才能至刚。

松字好写、好说,但是要做到却不容易,学拳很多时候要靠感悟、靠灵性,比如“劲力起于脚而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除了现场求教外,我还对照书本、VCD光牒反复去看、去模仿、用心去揣摩、用头脑去领悟。练拳是非常辛苦的事,我先后6次因压腿造成韧带拉伤,有时整个大腿背部全部发青,连走路、上楼梯、上厕所都会疼痛,每次要半个多月才能恢复,不管怎么样,我都坚持住。但是每次大腿发青过后,柔韧性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是一种进步、一种收获、一种喜悦、一种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我是半百的人(今年刚好50岁),还能劈叉腿,踢腿还能踢过头顶上,人练拳、拳练人。学拳要持之以恒,才能成功。“不要二天打鱼、三天晒网”。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几年来我坚持风雨无阻,持之以恒的锻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每周除星期一赶着上班没时间练外,其余时间一直都坚持着。在惠安时到科山上练,在家时在小院子练,下雨时在走廊练,出差时也坚持晨练,做到保持夏天1.5小时,冬天1个小时的晨练,习惯成自然。每天练完拳,整个人感觉身体很舒服,精神抖擞、心旷神怡。如果哪一天没练就会感觉到人怪怪的,很空虚,好象缺少什么。回想一下,这短短的5年来,在杨师傅的言传身教和悉心的培养,我还真学了不少套路:

1、24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2、杨式太极拳。

3、32式太极剑(永忠师兄教)。

4、42式太极剑。

5、太极功夫扇。

6、陈式太极拳。

7、孙式太极拳。

8、杨式老六路。

9、王老师教的赵堡

太极拳。我最爱练的是陈式太极拳:它讲究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很有搏击意义和较强的观赏性,颇具阳刚之气,潇洒自如。特别是冬天,整套拳打完,身体很暖和,手脚热乎乎,马上觉得不冷。杨式老六路:它讲究用意不用力、虚实分明、内外相合、行云流水。是练好内力和长气最快的套路。通过练习杨式老六路才体会到太极拳的真谛。学了5年太极拳,我受益匪浅:

第一:精神百倍、朝气蓬勃、手脚轻灵,整个人的气质、体质、

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

第二:身体好,这几年我从没感冒过,体检表明各项指标都很

OK。财富是子女的、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身体才是自已的。身体健康,平安才是福。

第三:练拳结交很多拳友,共同磋商、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彼

此真诚相待,练拳心旷神怡,心态好。

第四:太极拳蕴涵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如今习练太极拳已成为我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练拳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种形体艺术享受,能自我陶醉,因此太极拳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去年我有幸参加海峡两岸武术交流大赛男子中年组陈式太极拳

和42式太极剑比赛,分别获得两枚铜牌。虽然才得到铜牌,却是我业余习武5年的成果,我很高兴,毕竟人家都是专业选手,很多运动员都是武术学院的师生或者武馆的师傅。而我是业余选手,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知足常乐。但是得铜牌也说明我技不如人,比赛是对自己学拳术的检验,也是对自已的一种鞭策和鼓舞,比赛后真正

让我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道理和含义。太极拳博大精深,几年来我只是学了太极拳的一些基本架式,皮毛而已。今后我还要倍加努力、刻苦习练,把太极拳理寓于生活、工作之中,使自已今后的工作、生活更加丰富多采、太极拳术更有长进,把太极拳发扬光大。

值此新春到来之际,借贵刊感谢惠安县太极拳协会多年来对我的

关心支持和帮助,感谢杨师傅、王师傅的言传身教和悉心的栽培,感谢各位师兄妹的关爱。最后祝各位拳友在新的一年里:新春快乐、兔年吉祥、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1年元月28日

推荐第10篇:感受太极

我的底板是在11月31日下午收到货的,打开包装盒,拿起底板轻轻的敲了几下,声音很清脆。重量感觉在80-85克之间,我拿起用这重量刚好。

本人(蛇皮袋子)配制:左手直拍,金亚太极底版,正手大维388D-1长胶,单胶皮,此款胶皮是经过改良过的大颗粒胶,类似怪胶黄胶皮。反手39度普狂3。打法:倒板发球,直拍横打,主打长胶面,拱、推、撇、搓是主要手段,尤其喜欢送对手2个大角度。

昨天和一个与我水平相差不大的右手直拍双反打,以前和他打时用的怪胶黄胶皮和黄太极底版,2人之间互有胜负,我稍稍占有点优势。昨天用金亚底版和他打了差不多30来局,总战绩差不多我赢了10局左右。战绩不如黄太极底版打起来那么优。

用金亚底版打球,整体感觉可能比黄太极稍微差了点。当然可能是还有完全适应的原因,金亚底版的撇,搓,拱都非常的好,反胶面的横打感觉也是很不错的,非长胶面的发球非常好。金亚底版的速度,弹性也是不错的。不足可能就是整个板的怪异性不如黄太极那么好,可能是长胶面的弹性过足,所以导致很多球接过去不太飘,晃动感不是那么的强。

由于本人还只是打了一次,所以目前的感觉就这些,总的来说还是一块相当不错的底版,尤其是喜欢横打和倒板的朋友们来说,选择这块底版是不会错的。

第11篇:太极心得

学习刀术心得

指导老师:余学好教授

体育系10级体育教育专业4术科班

姓名:张福海 学号:1013402033 刀在古代是一种单刃的砍杀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构成,刀身较长,脊厚刃薄,适于劈砍。在原始社会,古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古人不仅用刀作为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

.练习方法: 刀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朴实无华和简练流畅。相对于已经严重趋向虚华的多数表演性套路来,刀的单势和套势,都显得要简单一些,凡一刀一势,莫不脚踏实地,严守规矩与法度。动作之大小,进退之尺度,全在一定的规定下进行,不允许随意变化和玩弄所谓身法。这种近乎刻板的要求,是现代一般武术中不多见的。然而,这一刀一势一进一退,都非常之吃功夫,需要从大功夫、大辛劳入手,在千万次的练习中求得成功。在正确指导下,练之既久,功夫到了,“刀味”便慢慢渗透出来,长刀特有的“杀气”也会放射出来。这时,随着“脚法”日见提高,流畅感油然而生,练之者自能领略到“流畅”所带来的愉悦,游刃自如,神气淋漓,欲罢不能。观之者能得到一种在花派武术那里绝对享受不到的气势感和韵律美。 基本功:

(1)

步型:弓步、办马步、独立步、虚步、开立步、仆步、丁步。 步法:上步、退步、碾步、进步、撤步、摆步、侧行步、跟步。 身型:五弓备齐,内劲自生、自然得体,蓄放有度。 身法:拧身、转身、翻身、起身、塌身、伏身。 腿法:蹬腿。

套路:(1)弓步缠头

1.右腿屈膝略蹲,左脚向左上步。右手持刀使刀背贴身从左绕向身后,左臂内旋(拇指一侧朝下)向左伸出,掌心朝后。目向左平视。 2.上身左转,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箭步。右手持刀手心朝上,与上身左转之同时从身后向右、向前、向左肋处绕环平扫,手心朝下,刀背贴靠于左肋,刀身平放,刀尖朝后;左臂随之屈肘上举,至头顶上方成横掌。目向前平视

要点:缠头时,刀背必须贴着脊背绕行。扫刀时,刀身必须平行,迅速有力。

(二)虚步藏刀

1.上身右转,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右手持刀,手心朝下,与上身右转之同时从左肋处向右平扫,刀背朝前;左掌随之向左侧平落,手心向上。目视刀身。

2.顺扫刀之势右臂外旋,手心朝上,使刀背向身后平摆。

3.右脚前脚掌为轴碾地,脚跟外展,上身随之左转。左脚后收半步,膝关节微屈,右腿屈膝略蹲。

右手持刀,刀尖朝下,从背后向左肩外测绕行、向右腋处弧形绕环。目向左前方平视。

4.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微屈膝,左脚前脚掌点地,成右实左虚之虚步。右手持刀从左肩外侧向下、向后拉回,肘略屈,刀刃朝下,刀尖朝前;左手随即向前成侧立掌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目视左掌

要点:以上四个分解动作,必须连贯起来做。扫刀要平,绕刀要使刀背贴靠脊背。

(三)弓步前刺

左脚稍前移,踏实,右脚随即向前上步,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箭步。左掌在上步之同时从前向上、向后直臂弧形绕环,至身后平举成钩手,钩尖朝下;右手持刀随之向前直刺,刀刃朝下,刀尖朝前。目视刀尖刀盘) , 刀刃朝前 , 刀尖朝上 , 刀背贴靠前臂内侧 ; 右手五指并拢 , 垂于身体右侧

1.右手向右、向上成弧形直臂绕环上举,手心朝左。

2.右臂外旋并屈肘,从左下降至左腋近测,手心朝上;左手握刀在右手屈肘下降之同时,由身前屈肘从右臂里面直臂向上穿出,手心朝右,刀尖朝下。目视右手。

3.右手从左腋向下、向右弧形绕环,同时左手握刀从上向左、向下弧形绕环。目随右手。

学习刀术的要领: 武术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大刀属于长兵器,俗云“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斩、刺、压、挂、格等工夫。单刀、双刀都是短兵器,语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所以单刀讲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拦、截等刀式,而双刀则讲究两手用力均匀,刀式清楚,步点灵活,上下协调,以显出“叶里藏花,双蝶飞舞”的姿态。流行的有朴刀、三尖两刃、双环刀、长刀(双手刀)等。刀以劈砍为主,“刀之利,利在砍”,另外还有撩、刺、截、拦、崩、斩、抹、带、缠裹等刀法。

心得体会:

首先要研究领悟每一个动作的意义、用法,不明白就纯粹是乱舞。明白用法之后,就要更多的注重“刀意”,体现出刀法的凶狠威猛。所谓刀走黑,刀与剑不同,它属于重兵器,挥刀直近,猛杀猛砍,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也具有完全明白了用法,并能很好地体现出每招的用法,刀法才会真正有味道,有真功夫、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的刀法是真是假。另外,刀法还要注意圆转,基本动作是里外缠头裹脑加斜劈。所以缠头裹脑一定要反复不断地练,练到能顺手就用。练刀,还要注意手法。所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你的刀法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不持刀的那只手的动作看得出来。不持刀的手,不是摆设,是要配合刀来进行的,它始终走在刀的前面,起到保护、引化、防守和辅助进攻的作用。每一个动作都是有用的。要研究透彻。最后,练刀还要注意身法和步法。身法是要正,要圆,不要藏头猫腰,缩头缩脑,也不要过于挺直导致僵硬。步法要活,重心要随时保持在一条腿上,重心转换要快,要自然,即所谓打人如行步。刀是我国古代兵器的一种,现代中国武术短器械之一。以各种刀法组成的刀术套路是现代武术运动项目之一。刀术具有健体防身、竞技比赛、娱乐观赏等多种功能和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刀术\"指刀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刀,\"其用法,唯以身法为要,儇跳超距,眼快手捷\",并要求进退闪转和纵跳翻腾都要刀随身换,身械协调一致。刀术的主要方法有:劈、扎、斩、撩、缠头、裹脑、还有云、崩、挑、点、抹等刀法。其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雄健骠悍,如猛虎一般。

参考文献 :《刀术学概论》 徐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 《中国刀术教程》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第12篇:感悟太极

知白守黑,顺应自然

——从太极想到的

上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太极课了,我有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这门课不仅教给我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而且让我领悟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顺其自然。

在上个星期六我去关山月美术馆听了一场关于“陶渊明的美学意义和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的专题讲座,其实说实话那场讲座详细的内容我已忘了七八成,但对于主讲人谈到的一个关于太极图的认识记得很清晰:知白守黑。所谓“知白守黑”就是讲作为生活在这个世间的一种生物人,应该尊重世间的自然规律,就好似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永远是有黑有白,不可能只存在一方。而我们要明白的就是:做事情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努力,什么时候应该休息;与朋友交往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关心,什么时候应该让其自己冷静;顺应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太极讲究顺势而为,所以动作随身体运动而舒展开来,精气神随着动作收拢而聚合。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件事:

为了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这在一学期我选了毛笔书法课。在一开始练习的时候总是想要快快的出成绩,因此总是一遍一遍不停地练着,也没有仔细地去观察过一个字具体的结构和笔画的走势,更加忘记了我想要练习毛笔字的初衷。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的心乱了,这样更加不能控制好笔。写毛笔字的时候看似是你的手在握笔,实质是你的心在感悟那个字并用你的手表达出来,这个过程由心到手,再从手反映到心,顺序不可颠倒,应顺其自然。在明白了这一个道理后,我写字的时候不再急躁,慢慢地静下心来,一笔一笔顺应整体结构结构向下写,字比以前好了很多。

另外,对于做学习计划这件事我是不怎么认同的,但我并不是说做计划不好。 只是不要为了突击完成一个任务而去做一个短时间的加强计划。以前,我发现我妹妹很爱写最近的计划,可是过不到几天,那张计划表就已经到垃圾箱里去了,然后她又在想着另外一个近期计划,其实,这样的情况我以前也出现过,后来我学会了慢慢地坚持去做一些小的但是很有益的事情,顺着生活的节奏,尽量不做大的变动,这样我的一个小小的坚持就为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习惯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

我认为宇宙形成的每天24小时是非常合理的,如果我们细细感受,便会发现合理按照自然理念利用这一天,那将会是最佳的饱和状态。

以上就是我关于学习和练习太极的一些感悟。

第13篇:太极心得体会

太极拳学习之我见

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太极拳法,小时候就听说过,并且由于电视剧《少年张三丰》,对之就更加崇拜了,只是由于众多原因,根本就没有机会学习。现在在南阳理工学院学习,学的又是医学中的中药学,在这一学期有幸可以学习太极拳,真的是万分兴奋!

第一节课时,由于天气的原因只能上室内课。这节课老师就先给大家进一步介绍了太极拳,并教了大家最基本的用手臂画圆和太极拳中最基本的吸气和呼气。 最开始时要“坐桩”,要坚持十分钟。刚练时就只觉得太累了,什么崇拜呀全丢在脑后了,但是老师不断鼓励我们,我也就对自己说不要放弃,不要放弃,然后照老师说的每个步骤伴随着吸气或是呼气的气息变化着,什么都不去想,静静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风刮树的声音,鸟叫声,渐渐的觉得整个人全身都变得很轻松,也不再觉得那么累了。在那一刻,可以忘记一切杂念。

学了小半年了,这门难得的太极课也快要结束了。现在基本动作已经都差不多掌握了,那么在这里,我就谈一下我的一些感受。

学过太极拳的都知道,学太极要把心思放在寻找拳意上、寻找灵感上。不断积累拳意和灵感,通过质量互变的转换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方向迈进。太极拳练的是全身敏感,不是一拳一脚,而是全身都透着小心,全身都长着眼睛,全身都是拳脚,挨着何处何处发。

一、太极拳的姿势要求: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⑥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二、优秀的太极拳表现出的要领:

①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②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③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④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⑤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⑥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⑦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招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

紧密衔接。

三、我个人认为锻炼之三步非常重要: (1)、轻轻开始在开始练习时,我们往往容易着重用力地提手动脚,这样非常容易将已经放松的身体归于紧张,在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身体感觉只有一丝空气引导我们的身体,轻轻开始按照太极之理运动起来,此时之身体心理都非常的宁静,心里一派清净,身体非常的圆融! (2)、慢慢运行在轻轻开始的基础上,按照太极拳运行的基本法则,慢慢走圆形地进行相对的从一点到另外一点的运行,此时之身体心理都非常的舒服,身体里一派精神,身体感觉非常的圆融,沉着! (3)、默默停止,默默停止分两种情形,一是每势终止时,这时应该默默停止,以等待下势之机的产生,从而再\"轻轻开始,慢慢运行,默默停止\"! (4)、练习完一套完整的太极拳以后的收功之时,这时也更加应该默默停止,以等待全身之机的产生,此时之身体心理都非常的舒服,身体里自然会有感觉,静静地体悟身体内的非常圆融的感觉。

四、学练太极拳在形体上的三步标志:

初学时,一般只顾到四肢的活动,并且最注意两臂的比划,这时以两臂比划为主要标志。第二步是以腰动为象征的周身一体的运动,这时才找到了太极拳“腰为车轴”带动全身的劲路,这一步以腰的活动为主要标志。第三步,长了功夫,形神兼备,腿健步稳,这时可以把腿的稳健看为主要标志。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检验自己的拳学练到了什么地步,也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测定别人的拳是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从两臂到腰到腿的功夫,是要刻苦学练进展的,不是单靠模仿就能成的。当然明确一些学练步骤和方向,可减少盲目性,少走一些弯路。但苦练还是少不了的。每进一步都要下相当功夫。有的人第一步、第二步,甚至进到第三步的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他基础好等原因。大多数人每一步上都要做很多练习,花一定时日,少则几月,多则几年不等。

五、太极拳之行与意的结合。

太极拳所有发力都是缠丝劲,像螺丝旋转着钻出去,即使是掩首宏拳、金刚捣碓、当头炮这样看似直线的出拳动作也是旋转着发出去的。在螺旋缠绕中,引化对方劲力,消化对方劲力或改变其劲道。练拳时还要注意气息与动作的协调,这就是形与意合、意与气合。一般来说,一个动作配一吸或一呼,以保持呼吸顺舒畅,动作到位,姿势准确。当动作到位时呼吸已尽,或当呼吸已尽时动作到位。在意识的指导下,呼吸要配合动作,动作也要配合呼吸,两者要互相兼顾,才能把动作与呼吸相结合做好,由于我是初学者,体会不到体内气是如何走的,这样连就是用先意练气。

六、修心养性为太极之根本。

灵感的积累要在松静上下功夫,大松大软才能气力内敛、意沉丹田。神气外露、满脸劲气,容易把人变得愚昧。而松静要求心境平和,全身上下舒舒服服、沉稳泰然。身体的深层宽舒自然在于心灵的宽舒自然。心灵的宽舒首先在于养成宽恕的品德,孔子说:“忠恕违道不远”、耶稣也说:“爱你的敌人,为迫害你的人祈祷”、老子也告诉世人要:“以德报怨”。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仇恨和敌意,那他就心气不和、血流不畅,加以时日必将百病缠身。仇恨和敌意是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源,也是一切坏事和邪恶产生的根源。不彻底消除仇恨和敌意,莫练太极。练太极当有大博爱、大胸怀、大智慧、大毅力。体谅苍生方能知天知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胜乃不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七、最后,太极拳与女性养生很有帮助

通常来说,由于生理原因,女性的气血易于亏损、不调,进而导致贫血、肾虚、内分泌紊乱,直接导致衰老的过早来临。没有哪个女人不爱美,不希望青春与健康常驻,太极拳就是满足她们这些愿望的最佳方案。中医理论与实践证明,高强度的运动形式不利于科学健身。

而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举动轻灵、呼吸匀长,静中寓动,虽动犹静,静所以养脑力,动所以活气血,内外兼顾,身心交修。打拳过程中,内气自然流转、动作和谐统一,可以调和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以至肾气旺盛,神清目明。总之,太极拳就是通过颐养精、气、神来增强人体生命力,使之日趋旺盛。

总之,现在已经较全面的知道太极拳的动作要求及动作要领,但是仅仅知道是不够的,只有经常练习,做到拳不离手,并不停的用心去感悟每招每式的涵义,才能把老师教的内容融合到自己的联系中,逐步提高自己对太极拳的领悟。

第14篇:太极 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体育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刚开始学的时候感到很难,动作无法协调,做出的动作很难看。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终于打的有点模样了。在这期间,也体会到了学习太极的很多好处:

(1)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备受人们青睐。太极拳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以,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单人练习也可,集体练更好。即能锻炼身体,又能防治疾病。不仅我国人民爱练,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2)坚持练太极拳,能健康长寿打太极拳虽然不跑不跳不用猛力,但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是很大的,因为打拳时全身的骨骼,关节,肌肉都得到自然柔和的伸缩训练,不断的改善身体各素质和各个系统功能,故能提高新陈代谢水平,有利于健康长寿。

(3)太极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六大生理作用,简述如下: 1.锻炼神经系统,提高器官功能 2.有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3.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 4.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 5.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 6.畅通经络。

练习太极拳要求松。松不是软,松不是僵。松就是放松,是放得开。首先,放松有利于强身健体。放松了,才能经穴舒畅,气脉贯通。而僵硬使经穴阻塞,气脉不通。

太极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缓解压力的作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坚持练习太极,每天都打一遍,来学以致用。

第15篇:太极学习心得

太极拳学习的心得

教育与人文学院 14食品营养与检测2 赵欢欢 14401231

1 我在最初的太极学习的时候认为这只是老年人锻炼的活动,觉得我们不太适合这项运动。后来,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太极不分年龄,大家都可以学习的。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太极拳有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开悟智慧、激发潜能、技击防卫,达到维持健康、提升气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也许是因为我记性不好,没次都会把之前学的动作忘记,值得庆幸的是,每次课上老师在教会我们新动作时,都会先让我们把前面几个动作复习一下,目的是让我们把动作熟练地衔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有时我和同学们在宿舍也互相学一学、练一练、用一用,感觉学习太极挺快乐的,而且对我们非常有益。

首先,练一练太极,让我们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骨骼感觉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方法。其次,练太极有利于调节我们的平衡感。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尤其是现在我们学的二十四式的精简太极拳,其平衡调节都以是比较精确的,所以平时在练习时把动作做准确,这样有利于调节我们的平衡感。接着,太极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也有一定作用,锻炼神经系统,提高器官功能有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畅通经络。 最后,学习太极能够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现在有很多人在练瑜伽,其实,瑜

伽和太极是异曲同工的。二者都是调身养息,锻炼身体的,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练习太极老少皆宜,在这方面我觉得太极比较占优势。在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懂得:学好太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恒心和毅力,做好其它任何事也一样。

在这一学年的学习里,我发现太极是一种技击术,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之术。它的特点是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这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它最本质的特点。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既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了放松,也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关心,更加了懂得了学习太极的益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太极的学习,不会因为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学习!

第16篇:太极考试题

太极理论

1.最早传习太极拳的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

2.刚柔并济、快慢相间、手法中螺旋缠丝为其特色的是(陈氏太极)

3.太极拳在运动中一般采用(腹)式呼吸

4.太极拳守型多以掌法为主,要求(舒指坐腕)

5.简化太极拳也称(24式)太极拳。

6.柔缓均匀、舒展大方、刚柔内含的是(杨氏)太极拳

7.蹬脚要求力达(脚跟)?

8.太极拳比赛采用减分制,以(10)分为满分

9.太极拳竞赛套路共(42)式。

10.单鞭动作一动作用到的手型有掌和(勾手)

11.虚步要求重心在(后脚)?

12.武术场地长(14)米,宽(8)米

13.习练太极拳是呼吸要(气运丹田)

14.为了让学生看清体前的手型经常使用(镜式)示范。

15.分脚要求力达(脚尖)

16.教师在领做时,一般站在对形的(左前)方?

17.动作搬拦锤中的拳是(立)拳

18.对太极拳行步要求可以用谚语(迈步如猫行)描述?

19.太极拳要求背部要(拔背),对上肢总的要求是(沉肩坠肘,舒指坐腕)

20.太极拳在长期演变中形成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的有(陈氏)、(杨氏)吴式、武式和(孙氏)

21.拳眼向上称为(立)拳,拳心向下称为(平拳)

22.太极拳的基本手型是(拳型)、(掌型)和(勾手)

23.太极拳在运动中一般采用(腹)式呼吸。

24.太极拳的基本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和(歇步)。

25.太极拳动作以掌法为主,要求(舒指坐腕)

26.42式太极拳白鹤亮翅后接动作(搂膝拗步)

27.简化24式太极拳对头颈的要求是(头正劲直,虚灵顶劲)

28.点剑时立剑,用剑尖向前下提腕点啄,手臂自然伸直,力达(手腕)

29.刺剑时要求力达(小臂)

30.简答练习太极拳时对躯干的要求。

1.含胸拔背。含胸是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向前、两肋微敛的姿势,胸廓略向内涵虚,使胸部有宽舒的感觉,利于腹式呼吸;背部肌肉随着两臂伸展动作,尽量松开,同时注意胸部肌肉要自然松弛,如此就形成了“含胸拔背”。

2.松腰敛臀。练习太极拳时身体要求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腰部有意识的向下松垂,可以帮助气的下沉,还可以保障动作转换时的灵活性;练习太极拳时要求“敛臀”,是为了避免臀部凸出而破坏身体的自然形态。

31.解释太极拳“体松心静”

1.太极拳所说的松,有时称柔。“体松”就是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姿势正确,又要保持全身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都处于自然、舒展和尽可能放松的状态,

及时是该用力的部位,所用之力也仅到刚好完成动作,而避免任何部位的无谓紧张,避免用力过大喝动作过快。

2.太极拳所说的静,是宁静、镇静、冷静,是在快速、紧张状态下的从容不迫。所谓“心静”就是从准备状态至整个练习过程,思维上尽可能排除一切与练拳无关的杂念,心理上始终保持着宁静状态,把思维集中到动作的完成上,依次把动作的细小环节想到周到细致,并用意识引导动作,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用意不用力的去完成动作。

32.解释太极拳的动作、呼吸和意念配合

太极拳运动本身就是人体大脑支配下的意和气的运动,在呼吸与运动合拍的情况下,意识的引导起了主要作用。在太极拳运动中,如果无意识的进行支配和引导,做起动作来就显得呆滞、不连贯,表现不出太极拳动作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神韵。

太极拳动作和缓,气力相合,无不是呼吸与运动的有机结合的结果,如果呼吸配合不好,将直接影响正确动作的完成。而作为一个完整的套路演练,则必须自始至终调整好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在太极拳运动中,要正确运用呼吸方法,使呼吸与动作、意识三者紧密结合,形成内外合一,为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创造良好的条件。 33.简答练习太极拳时对上肢的要求

1.沉肩坠肘: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只有肩松才能使劲力贯穿到手臂。学习太极拳时,肘始终要微曲并具有下坠劲。此外,练习时,肘尖要与膝盖上下呼应。

2.舒指坐腕:坐腕是腕关节向手臂、虎口的一侧自然屈起,即要求在手臂伸缩缠绕过程中,腕部要柔活、有韧性的运转,定式时腕部赢沉着下塌而有定向,使内劲贯注到手指尖端。舒指坐腕实际上是讲周身的劲力通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手指”,完成一气。

3.拳要松握:太极拳的拳型,四指并拢,拇指扣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要求拳要松握,不宜太紧,必须有团聚其气的意念。

34.论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1.体松心静:1)“体松”就是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姿势正确,又要保持全身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都处于自然、舒展和尽可能放松的状态,及时是该用力的部位,所用之力也仅到刚好完成动作,而避免任何部位的无谓紧张,避免用力过大喝动作过快。2)太极拳所说的静,是宁静、镇静、冷静,是在快速、紧张状态下的从容不迫。所谓“心静”就是从准备状态至整个练习过程,思维上尽可能排除一切与练拳无关的杂念,心理上始终保持着宁静状态,把思维集中到动作的完成上,依次把动作的细小环节想到周到细致,并用意识引导动作,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用意不用力的去完成动作。

2.缓慢柔和:太极拳运动中的缓慢轻柔有着极为严格的外在规格和内在意念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内宜鼓荡,外示安逸”,而且要求“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即动作要柔中寓刚、徐缓不燥而轻灵。

3.动作、呼吸和意念配合:太极拳运动本身就是人体大脑支配下的意和气的运动,在呼吸与运动合拍的情况下,意识的引导起了主要作用。太极拳动作和缓,气力相合,无不是呼吸与运动的有机结合的结果,如果呼吸配合不好,将直接影响正确动作的完成。 35.试述如何教授太极拳动作“白鹤亮翅”。涉及到教学顺序、教学方法等

(1)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于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2)后坐转体———重心后移,右脚踏实,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两手开始交错分开,右手上举,左手下落;眼看右手。

(3)虚步分手———左脚稍向前移,前脚掌着地,成左虚步;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按至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36.请说出演练太极拳时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从身体的各个部位展开分析。

一精神不专。纠正方法:1.要端正学习态度。将学习太极拳作为每天的必修课,坚持定时练习,不轻易占用练拳时间。2.在每次练拳之前做好准备活动,然后通过预备势静站片刻,调匀呼吸,集中精神,达到心平气和、神宁意专。3.行拳走势时要注意“先在心,后在身”,用意识支配动作,领导动作。

二放松不够。纠正方法:全身放松,动作稳定、沉着、轻盈而熟练,然后再结合技击要求去“贯劲”,即使不明技击要求,只要做到“运动如抽丝”,也能收到保健和医疗的效果。 三立身不正。纠正方法:头部向上顶起,下颌微内收,形成虚灵顶劲;裆部向下沉落;自头顶百会穴至裆下会阴穴,犹如一条无形的直线串联着,使全身保持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四、架势忽高忽低。纠正方法:初学时架势可以高一点,可以低一点,但在起势时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

五、速度快慢不均。纠正方法: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待连熟后,不论以何种速度,都要保持均匀流畅。

第17篇:太极心得体会

太极拳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而为世人所喜爱。谈起太极拳,人们总把它和“四两拨千斤”的防身技击功能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健身、养身与修身等方面的作用,作为窥传几百年的优秀拳种,其内涵博大精深,实非人们想象之简单。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养身之疗效,而且兼具防身、技击之功能,修身之妙法,而修身应为练拳学的起点和归宿。

初学太极拳的时候,只是凭着对武术的爱好而执着学习,随着练习的深入,以及接触了大量的太极拳书籍以后,我逐渐发现,太极拳的拳理对个人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太极拳修炼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我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太极拳对修炼者的言行举止,个性发展,品质修养都有很深的影响。许多社会生活中的困惑都可以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到释然。从而涤虑身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现实生活中,疾病会时不时困扰着人们,烦恼也会经常缠身,身体上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来解决,而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压力依靠药物却难以医治,只能靠全身去调整、化解。修炼太极拳除可以清除躯体上的某些疾病外。更重要的可以使人心境平和,调节个人的心理。使人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一个研究生曾经对我说:“想不到太极拳这么好,我患神经衰弱多年,吃药总不见好转。可是每当我来到这个草坪,练拳以后,头脑总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心情就舒畅了很多,神经衰弱的病症就有所好转,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这几年来,我通过练太极拳治好了我的肠胃病、腰椎劳损、轻度的神经衰弱,使我瘦弱的体质增强了许多。但更重要的是在太极拳的熏淘下,我总算从现实社会生活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不再片面地看问题,做事已多考虑对别人的影响。不以一己之好恶而随意伤害别人。如今的我已能保持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心境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拳著云:“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太极拳既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人类文化培育、滋润的一朵奇葩,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社会学、兵学、佛家、道家、儒家、医家、戏剧、艺术等息息相关。在太极拳教学中,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外,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接触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以求提高拳艺。拳著云:“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综合了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思想,医家的

在练拳的过程中,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善因善果”,儒家的“中庸之道”,艺术的审美观等等,必然影响着人的思想发展。拳著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又云:“身必以端正为本”等等,所有这些渗透到拳论中的思想必然会在潜形默化中淘冶练拳者的性情,促进其思想的更新,促使其身体与思想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我练拳经常是在下午放学之后,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经常会头脑发胀,精神极度疲劳,此时唯一的好办法就是去练拳,而且一练就是一二个小时。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需十二分钟左右,所以每次我都练五六遍拳以上,第一二遍时还觉得很烦闷,浑身不舒服,老想打退堂鼓,可是到第三四遍的时候,由于肌肉的放松,绷紧的神经也就慢慢松施下来,此时气感也逐渐增强,随着身体的运动,周身暖洋洋的,有如泡在温水中,到了五六遍的时候,周身溶溶涩涩,头脑清灵,好似与天地溶为一体,此时没有世俗的侵扰。没有烦恼,把一切不平和不满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练拳以后,不觉疲劳。反而觉得周身舒泰,晚上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啃书本。

随着太极拳修炼的深入。练拳者的气质、思想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因为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也是文化修养、思想修养的过程。长期的修练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拳著云:“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我校武协练太极拳的会员,看起来都很秀气,但又不缺英气,他们对人都很有礼貌,很少武人的霸气与骄狂。在武协,新会员经常会向老会员请教一些问题,由于太极拳比较难学,对于某些问题,老会员总会根据自己所学不厌其烦、反复多次地耐心指导,而不会藏私或者歧视别人,每当我们来到训练场的时候都会相互问好。在武协如此,在其它场合也如此。所以,大部分的会员的人际关系都比较好,与人都能和睦相处。太极拳对人心性修养的影响,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陈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先生1996年途经广州稍作逗留的时候。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在讲学的时候,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看他那英秀的样子,很多认为他是大学的教授,而很难把他同一个武术家连在一起,只有看他表演时,才能一睹武术家的真正风采。外示安逸,内在稳固,真不愧为太极拳一代大师的风范。

太极拳对修炼者品德修养的影响是必然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文化盈育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观念已深深地渗透到太极拳理论之中。陈氏先辈门规戒律中就提到许多正直做人,谦虚待人的戒律,提出端正诚信、仁德忠勇等门规。其实,这些门规戒律都是根据太极拳的内在特点提出来的,目的是让门人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内蕴。

尊师重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练拳必先学会做人。拳著云:“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柬,何能学艺。”练太极拳如不敬重老师或对太极拳抱怀疑态度,则会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无甚可取之处,对老师的心得体会不细加琢磨,以至于对太极拳的精粹之处失之交臂。“谦受益,满招损”正直、善良、谦虚、敬业、重道应为我们练拳者时时自勉之言。悉心教授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传道授业解惑,此师之责任之所在。老师是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力。总之,作为太极拳的爱好者,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重道而为之,才有可能把太极拳事业发扬光大。

“拳虽武艺,得其正道,无往不宜,”我在这几年的修炼中越来越觉得拳非小道。随着练拳的深入,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一个练拳者在深研太极拳健身、技击之法的同时也应重视修身方面的作用、意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其三味,妙悟人生真谛。

学习太极拳心得体会

太极,以前一听这名字就会想到是公园里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年龄相距甚远,但是在这学期选课接触太极感觉受益匪浅。

初学时感觉太极十分注重意、形、态,初学者很难掌握它的力度。起初时,我感觉无从下手,但是在宁老师的教导下摸索了一些学习太极的门路。下面是我学习太极拳的心得。

太极拳是一种既神秘又普通的功夫。说它神秘是因为两点。一点是每个人练的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另一点是所有练太极拳的人当中真正地学会太极拳的可谓是凤毛麟角。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我认为是由于太极拳是一种极重“神”和“意”的功夫。虽然形意拳、心意拳等功夫也重“意”,但太极拳是和宇宙本源相通的一种功夫,其“神”、“意”是其它功夫所不能及的。

每次我们上课宁老师总会让我们放松下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才开始正式的太极拳教导;每天我们都是坐在教室,总保持着一种姿势,感觉身体都有些僵硬了,学习太极拳以后,睡前练一下,有利促进睡眠。 其次,感觉学习太极拳后,身体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自己平衡能力不好;太极是百年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能力非常精确的,所以练习太极有利锻炼平衡的。再次,练习太极也帮我锻炼了专注力,学习太极,就是动作时,无暇去想其他,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及意念,这样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通过本学期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不少,既然自己身心得到放松,也体会到同学间的互相友爱,更加了解老师的悉心教导,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太极拳的。

第18篇:太极营销

太极营销模式

为世人所熟知的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丛林中的一颗瑰宝,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产物。太极拳并不仅仅是一种技击方式,一种让人习练的健身术,更是一种文化,深深扎入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养身学、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国传统美学等多学科的广泛深厚的领域,它还是一种能够修养身心和体现国家形象的软实力的体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太极拳一度得以快速、蓬勃发展,名扬海内外,给太极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市场。太极文化品牌的价值也急剧飙升。

从民间独户修行到新时代的大众传播,太极一直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太极文化的深奥难懂,以及和纷繁的社会气息的格格不入,一直让太极文化的宣传难见成效。太极拳技击性所特有的刚柔并济和防守性,不同于名噪一时的少林功夫,它很难得到青春活力乐于表现的年轻人的接受,太极拳文化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同时在遭受外来文化的打击,太极文化及其载体太极拳发展和传播在当今社会走入了某些误区和难以突破的传播瓶颈。

太极产业的发展和太极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以下的正文中,将从以下方面分析太极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太极品牌的营销策略:

1. 2. 3. 4. 5. 6. 7. 8.

太极拳的发展现状;

太极拳的宣传方式概述和分析;

太极产业化现状和太极品牌的表现形式; 太极品牌的营销方式概述和分析; 太极品牌营销策略建议; 太极拳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推断; 太极产业的发展方向推断; 总结

一、太极拳的发展现状

太极拳以“太极”“阴阳”理念为核心思想,及强身健体、修心养性、技击对抗等功能为一体的运动。数百年来,它让整个民族体悟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今天,它带着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走出了国门,深收到国内外朋友的喜爱,成为功夫和养身的完美结合体。

但是太极拳在我国的现状却也并非如此让人欣慰,因为收到传播方式和本身特点的影响,人们对太极拳的学习和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

1.太极拳的发展历程

在该清楚太极拳的发展现状之前,我们不妨先略观一下太极拳的发展。

太极拳运动起源于我国明末清初,陈式太极拳创始于著名拳师陈王廷,陈王廷是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子陈王廷起,陈氏世代传习太极拳,不断对原有的拳套进行加工提炼,逐步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

一、二路拳套。陈式太极拳经过近百年发展,演变出有代表性的杨、吴、武、孙四大流派。

太极拳创始初期是以搏击为主要目的,真正将太极拳作为健身的主要手段还是解放之后,从50年代开始,为了突出太极拳的群众性和健身性,原国家体委武术处决定以流传和实行应最广的杨氏太极拳为基础,组织有关专家,本着易练易学、简明精炼的原则,创编了24式太极拳,同期又组织专家整理了传统杨氏大架子套路,改编为“88式太极拳“;70年代末为深化太极拳普及推广工作和竞赛需要,又编制了”48式太极拳“,80年代还推出了一系列太极拳套路。为了进一步弘扬太极拳文化,加强国际太极拳的交流和发展,河南省温县从1992年开始,以成功举办了四届国际太极拳年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80年代以来,基本每年都会举办规模不一的太极拳比赛和交流研讨活动。这对我国太极拳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各种流派的太极拳书的出版也对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太极拳的发展进入了振兴时期。

2.太极拳在国内的局势:三分天下

一是体委(官方)的。有几大的组织宣传推广、举办比赛、进行国际交流等的便利。但在某种程度上,其质量受到民间秘传功法的制约。官方也常常做出“创新”,对太极拳进行简化之后宣传和推广,对太极拳的“普及“起到很大作用,但却扭曲了初学者对于太极拳文化的认识。

二是大专院校。文化素质较高,有从事教学、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功法编写等的有利条件,但也受民间秘传功法的制约。早已不同的练拳者,对其理解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研究、交流和编写教材等同样受到一定的制约。

三是民间的。有掌握传统秘传功法的优势,但缺乏经费,学术水平相对而言较低,活动的范围较为有限,再说因传统的观念(民间的东西难等大雅之堂,官方代表权威)和功法不轻易外传的门规等限制,也较难更好地将其向外弘扬推广。并且很多民间高手都散布各地为生计奔劳,不能全心献身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

3. 太极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太极拳普及方式的问题:

一是比赛规则不够完善。现行的太极拳比赛基本上是根据动作和比赛规则相符合的程度来评定名次的,并没有对参赛选手进行功夫与内力水平的测试,更何况这些规则与标准还未能真正体现太极拳的水平,有待改善。

二是宣传报道的分寸掌握不妥,容易造成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一些曾多次获得全国太极拳比赛冠军的运动员常被称为“太极王子”、“太极女皇”等,这样的宣传报道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不妥当的。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不太懂太极拳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使大众产生流于招式的看法。

三是花乱拳架质量严重下降,不利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在很多人练拳没有一招一式地练准确,而是随便跟着老师连个大概,连“形”都未能过关,更不用说“气”、“意”了,而且有些老师自己都没弄明白太极拳的深意,更不用说教学生了。

另外就是太极拳传播途径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当年日本推广柔道,韩国推广跆拳道时实行的是举国体制,国家无偿提供资金、教练和器材,花大气力,全面推广,遍地开花。在太极拳的推广方面,我们却缺少大企业和财团的资助,多为“个体”行为。

二是认识问题。虽然我们早已倡导“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并在一定范围内把太极拳风险给全世界的共识,但缺乏广泛推广的长远规划和目标,未引起更高令领导层的关注和重视。对太极拳的认识仅限于各式流派的拳械套路、推手功夫或健身防身的“小太极“观,未形成推广太极拳就是推广中国文化的概念和活动支持,相关组织在没有资金和人力缺少的情况下很难开展活动。

三是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宣传的不到位。校园太极拳仅仅在限于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没有相关理论课程,太极文化很难得到广泛传播,而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太极拳的传播也面临很严峻的挑战。

太极拳的发展就起学术性、文化性和传承性来说,现在实行的简化普及方法并不能带来太极拳传播的长治久安,如果最终太极拳只是流于二十四式就和花拳绣腿毫无差别了,太极拳真正的竞争力所在也就会被丢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太极拳,要将太极拳本身与文化的传承并行发展,任何一个的缺失都会导致其衰没。所以在之后的太极拳发展来说,首先必须加强太极拳个流派之间的交流,加大学术领域对太极拳文华的研究,提供资金集中有真才实学的教师进行太极拳的教育和推广,上下曾推广双管齐下,不仅仅要保证年老全体对强身健体的需求,也要满足年轻人对于健身技击的需要;同时满足高薪阶层的娱乐需求,也要满足低薪阶层的需要。

二、太极拳的宣传方式概述和分析

太极拳从创立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独得之秘、红杏出墙、枝繁叶茂、香遍世界。太极拳的传播在经历了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基础上,已经踏上了大众化传播的道路,业已形成了多种传播形式并存、传播空间立体交叉的良性循环之路。

太极拳真正的大范围推广和普及是在解放之后,在这期间,国家力量是作为推广太极拳的主要手段。

1.太极拳“健身化”。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太极拳家以社会上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架为基础,集体创编了“简化太极拳”,另外还修订了“八十八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并且修订了杨式太极拳推手练习法。1978年,邓小平同志为日本友人题词“太极拳好”更是推动了太极拳的大发展。

2.竞赛是一项运动前进的强有力杠杆。1958年,以杨式太极拳的技术标准为主,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太极拳评分标准。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开始,太极拳就是正式比赛项目。1986年,国家正式举办迄今为止全国唯一单一拳种的全国赛制——每年一届的“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适应太极拳竞赛的需要,自1989年起,国家武术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相继创编了陈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还创编了全国武术锦标赛42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剑竞赛套路。从1990年以来,在亚运会、东南亚运动会和东亚运动会武术比赛中都有太极拳比赛。从1991年开始举办的每两年一届的“世界武术锦标赛”中亦设有太极拳比赛。这些竞赛活动的举办,有利的推动了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3.中国各地民间也争通过观摩交流、邀请赛、联谊会、年会以及节庆活动的形式,开展太极拳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起自1991年的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和起自1992年的河南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1998年,北京**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万人简化太极拳集体表演,有利的推动了太极拳的社会化传播。2001年,“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在“天涯海角”的海南三亚市隆重举行以及国际武联规定的自2001年起每年的5月份为“世界太极拳月”更是推动了太极拳传播的速度。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太极拳运动通过传统的个人传习、集体操练、竞赛以及年会、联谊会、“健身月”等方式,使太极拳不但在国内迅速得到传播,而且迅速的传向世界。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成立后,其注册会员达到1000万人,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可见一斑。此时期由于太极拳协会组织的大量出现,组织传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另外“大众传播”也日益突现出它的重要性。就其大众传播的特点分析:

1.太极拳传播者——大众化、高素质化 太极拳的传播者出现了专业化、高素质化的趋向,太极拳的技术日益规范、理论研究也日益深入。另外,随着太极拳的普及,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又成为传播者,太极拳的传播者出现了大众化的趋向。太极拳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守门”、“把门”的现象,林林总总的“把关人”在太极拳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保证了太极拳在传承过程中技术的正确性,而今“高素质”的太极拳传播队伍必然对于提高太极拳的品位、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传播内容——健身化、规范化

在人际传播时期,信息表达往往不规范,由于受众的限制,只要双方领会就行,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足矣。群体传播、组织传播时期,为了使本群体、团体成员都能理解,信息的表达有所规范。到大众传播时期,信息表达要求更加规范,因为不规范,无法大众化。所以现在的太极拳,不管是“根基的传统太极拳”、“异化的健身太极拳”,还是“强化的竞技太极拳”都在不断的规范化。适应大众传播的需要,规范化的同时,太极拳还较好的解决了健身化的问题,使太极拳成为人们余暇生活重要的生活方式。

3.太极拳“受众”——多样化、专门化

先期的太极拳传播者,大多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以及广阔的眼界,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在他们的感召下,太极拳得以大范围的传播。不但如此,太极拳家们往往不墨守成规,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传播内容进行了“适应性”的改造。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太极拳得以适应了“受众”的需要,太极拳逐渐的开始了大众化、社会化的传播。新中国成立后,适应“受众”的需要10和太极拳发展的趋势,国家创编了一系列太极拳套路,进一步推动了太极拳的大众化传播。而今,各大体育学院还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太极拳专业人才,他们不但技术规范、标准,而且有学问,懂外语,适应了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需求,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加之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急切的需要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太极拳以自己特有的优点,适应了这种形式,使许多的锻炼者成了太极拳传播的“受众”。

4.太极拳传播渠道——立体化、网络化

太极拳传播开始以言传身教为主,后来随着太极拳文献的出现以及书籍、报刊杂志、尤其是太极拳专门网站的出现,太极拳的传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太极拳在规范化、多样化的同时,注重通过武术影视、各类活动等对自己魅力进行展示。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太极拳活动更是拉近了“受众”与传播者、“受众”与“受众”的距离,为他们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搭起了平台。《少年张三丰》、《太极宗师》等优秀影片的播放,更是扩大了太极拳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另外新闻界的广泛参与对于太极拳的传播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期出现的太极拳众人表演,借助于大众媒介的宣传,对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太极拳传播评价——欠科学化、系统化

人际传播,信息的反馈特别容易,可随时做出灵活反应,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信息反馈较困难,大众传播的信息反馈最困难。目前太极拳传播效果的评价主要依靠师傅或教练、老师来对太极拳“受众”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当今太极拳的大众化传播不相适应,由于信息的反馈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而无法保证传播效果评价的准确性。所以建立适合大众传播的、科学、系统的信息评价系统势在必行。

三、太极产业化现状和太极品牌的表现形式

1.太极产业发展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太极拳得以快速、蓬勃发展,名扬海内外,给太极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市场。从1992年开始,温县暨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成功地举办了七届,参加年会的共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两万多名运动员和爱好者,数十万人前来旅游观光、洽谈贸易。仅中国〃焦作第二届国际太极拳年会期间就签定42个贸易项目,其中外资项目10个,总投资1.451亿美元;内资项目17个,总投资6.3559亿人民币 ;其他贸易项目 15个。太极拳的商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太极拳产业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太极拳产业化的具体表现:

A.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创办太极拳武术学校。到目前为止,仅温县就有10所太极拳武术学校,在全省各地也都开设有太极拳学校、武馆,收到了一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这些太极拳武术学校的规模、档次比较低,主要以民办为主,由于受到人、才、物、社会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学校的发展速度和效益一直得不到快速发展,与当代太极拳受到高度重视、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不相适应,商机和产业水平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B.注册了一部分与太极拳相关的企业以及商标。如河南省陈正雷太极体育健身有限公司和陈正雷太极器械服装,陈正雷练功房;天才太极院,新加坡天才太极拳培训中心和天才牌服装;另外,许多太极大师还出版了许多太极拳的专著、音像制品等;在温县,太极拳服装加工厂有十多个。就这些企业商家的经营看,其产品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但是,这些企业和它们的商品在知名度、规模、数量、质量等方面与优秀的体育产业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以家族式的经营管理为主,还不能满足社会对太极商品的需求和给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 C.旅游与服务业。由于太极拳的广为传播与推广,以及大型太极盛会的相继开展,到太极拳故乡寻根问祖,参观学艺和到太极盛会承办地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从1992年至今,共有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 000多人到温县陈家沟拜师学艺,数万人来访。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这种势头越来越强劲,目前温县已经确立“中华太极拳起源圣地陈家沟旅游发展规划”,以陈家沟四大景点————太极拳祖祠、碑林、杨露蝉学拳处和东沟学拳处为龙头发展旅游业,还要相继建立太极拳祖陵保护区、老村风貌、拳师故居保护区、太极文化广场、陈家沟新村等多处旅游观光和发展太极太极拳的场所。开发旅游产品和标志设计,主要包括服有了一定发展,具体表现为:文化品、特色旅游纪念品、特产、陈氏太极拳祖传的疗伤药物这六大系列,这些行业产品符合太极拳要求后将被打上陈氏太极拳的商标进行市场销售。温县还投资100万元出版了《陈式太极拳古今》《太极拳秘籍精选》等书籍,并制作了《温县人物专列》大量宣传温县旅游景点的音像光盘、挂历等。

D.太极拳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太极拳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主要有太极拳赛事冠名权的开发、太极拳商标和专利使用权的开发、太极拳名人名家名誉肖像权的使用与经营等形式。但是,由于受到太极拳竞技运动水平、赛事规模、普及推广程度、太极拳相关产业的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太极拳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目前在经济效益、开发形式、经营渠道等诸方面的水平都比较低,基本上是处于起始阶段。就目前太极拳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它与太极拳的世界级品牌和广为流传的程度,以及其有形和无形的商业资源相比,都十分不适应,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小,发展态势不平衡,特别是对太极拳本体产业开发,仍然处于小农式的、自发的、松散的、家族化的、低级的阶段。

3.太极拳的发展和太极产业的关系

太极在全世界的蓬勃发展带给了太极产业无限商机,太极拳的发展和产业化是太极拳这一事物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所谓产业化,就是使太极拳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并充满活力,能系列化的向社会提供太极产品和劳动服务。太极拳的发展是前提和基础,其产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太极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给太极拳的推广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的支持,拓宽了太极拳发展的道路和空间,太极拳的进一步发展又给太极拳产业带来新的商机和市场。两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共同提高是二者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才能使太极拳的推广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更加科学、规范、合理,从而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

四、太极品牌的营销方式概述和分析

太极品牌的营销方式在品牌的各个领域都不一样

第19篇:太极学习心得

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心得

指导老师:余学好教授

体育系10级体育教育专业4术科班

姓名:张福海学号:101340203

3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身行气,气沉丹田。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架太极拳为基础,吸收了其它流派的一些特点和练法编排而成的一套太极拳普及套路。其动作圆活连贯均衡全面。四十八式太极拳是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于1979年组织编创的太极拳套路,整个套路除起,收势外共48个动作,分为六段,其技术风格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兼收了其它太极拳流派的特点和练法,并有所创新,注重动作的左右匀称,全套动作内容充实,结构严谨,练习一遍约8分钟左右,是理想的健身与普及套路。

一、起势

左脚开立两手平举,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 跟步抱球 后坐转体 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跟步展臂 后坐引手 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下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步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九、单鞭转体运臂 右脚内扣 上体右转 勾手收脚 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云手后坐扣脚 转体松勾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并步云手开步云手 开步云手 扣脚云手十

一、单鞭转体勾手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十

二、高探马跟步托球 后坐卷肱 虚步推掌十

三、右蹬脚穿手上步 分手弓腿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十

四、双峰贯耳屈膝并手 上步落手 弓步贯拳十

五、转身左蹬脚 ,后坐扣脚 转体分手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十六、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独立挑掌十

七、右下势独立 ,落脚勾手 碾脚转体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独立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1、右穿梭 ,落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2、左穿梭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 ,跟步提手 虚步插掌

十、闪通臂

提手提脚 弓步推掌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 坐腿握拳 摆步搬拳 转体收拳 上步拦掌 弓步打拳二十

二、如封似闭

穿手翻掌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二十三、十字手

后坐扣脚 弓步分手 交叉搭手 收脚合抱

二十四、收势,翻掌分手 垂臂落手 并步还原

学习太极拳的要领:

一、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二、圆活连贯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

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采用自然呼吸。 首先,“学拳先学做人,练武首修武德”,这是练武者的绝对条件。为什么说是“绝对”条件呢?这是人格的修为,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代武术人往下承传中华武术,如果接班人不严格挑选,选错人将会给师门及武术界带来极大麻烦和伤害。先辈拳家就有“十不传”,首先就是“不传无德”之人。

其次,要领会“劲”的涵义。太极拳练习到了适当的阶段,就会练出劲来。这股劲是一种“浑劲”,也就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所谓“懂劲后愈练愈精”。据我个人的体会,这股劲好象秋天的成片芦苇在湖中被大风吹得俯而复起,坚韧不折,柔而有弹性的意思。浑劲练出以后,继续再进一步要从浑劲中练出“轻灵劲”来。浑劲是藏而不露的浑厚实力,从而达到柔而有刚,轻灵劲是既有轻灵感觉而又能灵活运转的意思。将这两种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为用,才能刚柔相济,再能变化出朋、捋、挤、按诸劲而灵活应用之,始可达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目的,方能进入具有高度艺术的境界。

太极拳要练出劲来,仅凭一般勇气蛮练,不去体味它的涵义,钻研它的架势,这是办不到的。必须要练得处处符合原则和要求。就要在平日练习时必须注意到下面四个要点。

一、眼神平视,要贯注而活泼,当每式的变化,视线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顾。

二、腰是一身的主宰,练拳时要顶腰,歌诀有云:“身形腰顶岂可无”。如云手,搂膝拗步,斜飞式,海底针,高探马等式,都须腰部挺拔,像立之运转,转时总不离轴心。又好比指南针一样,针动而针轴不离原位。武术家所谓:“守中土”就是指中土不离原位的意思。在行功时,每动都要立身中正,实脚、重心脚与顶成为上下一条线,实脚实足,虚脚虚净。同时,每动都要松一下腰,“命意源头在腰隙”,“腰为旗”,这样可以达到“全身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在单动与双动的“接口”处,“拳论”讲要“变换虚实须留意”,单动为虚,虚变实再虚一虚;双动为阳,阳变虚则再实一次,长久修炼,分虚实,周身才能做到节节贯串。所以练拳必须讲究“尾闾中正”。神贯顶,尾闾中正才能保持重心,而无姿势偏侧,架势过与不及之病,练拳如果低头耸臀,腰部不挺,失了重心,就是所谓“冒腰”。常言道“低头冒腰把式不高。”因为冒腰则呼吸不畅,气不能下沉,顶头不能悬虚,虚实不清,上下不能一气贯通,终练不到高明的程度。

三、四肢:练太极拳对四肢的运动,有一句话叫做:“如意胳膊、箩圈腿。”就是说,手臂与腿都要微有弯曲含蓄之意而不可伸得过直。“劲以曲蓄而有余”,就是指此。如单鞭、野马分鬃式,后腿微曲向外 ,就能做到前弓后蹬,力从脚跟而发,像树生根于地全身稳固,而不是向后挺得过直。总的来说,四肢要圆润、灵活、稳实、切忌强直。

学习太极拳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老师的教导,自己的学习让我觉得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让我们感觉到一种意境,感觉人很轻松。学习太极拳时例如当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外三合基本能协调配合后,意念开始以身体带动外形练拳,手臂等上肢意念上要慢于身体,身体通过节节贯穿保持气血传递,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有蠕动感,使身体的每一个局部都能够转动,手落下时自然松垂,如衣服架上挂了一件服装,袖子下摆自然,如无垠树上挂着三尺罗衣,随风荡漾。手臂上摆时,手指向上,手臂尽量和身体中垂线保持平行,身体以脊柱为轴保持左右对称,上下协调,能通过身体把圆圈转出来,一切动作都是为了转圈,并且通过身体传递,下至脚底甚至穿过地下循环再反传至头顶而完成身体大循环即大周天,有利于气血流畅,能很好的增强人的身体健康,对防身技击更有实效性。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学太极拳,应该更全面的了解它,做到以武强体、以武养神。学好太极拳让我们有健康的体魄,并且教给更多的人,让全国人都有好的、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太极拳理传真》作者:张一敬

2、《论太极拳》作者:张肇平

第20篇:《太极旗飘扬》观后感

人性之美与意识形态的“斗争”

影片《太极旗飘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朝鲜南北战争间的故事,一对兄弟(振泰与振锡)与他们的母亲还有哥哥的未婚妻生活在一起,哥哥靠做鞋匠赚钱供养弟弟上学,一家人生活得十分快乐,但是南北战争的爆发打乱了一切。战争开始后,他们在投奔舅舅的路上被拉进了战场,哥哥为了能拿到最高级别的勋章好让弟弟能退伍,不顾一切,哪儿危险去哪儿,也罔顾别人性命,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弟弟反对哥哥的做法,与哥哥渐成陌路。打仗途中,他们回到了汉城,恰巧此时哥哥的未婚妻被当成共党要被人枪毙,两兄弟奋力也没能将其救出,反而被抓。后来,关押弟弟的地方被放火烧毁,哥哥以为他被火烧死,遂投奔了北朝鲜。哪知弟弟侥幸逃出,在得知哥哥的背叛后,思量再三,决定只身前往前线,要求见他。哥哥没见到,攻击却开始了,两兄弟在战场上“兵刃相见”。 这部片子的很多细节十分令人回味,其中有三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首先是兄弟两所在的部队在作战时抓住了几个北朝鲜的军人,其中竟然有兄弟两原来的邻居他在威胁下被迫加入了北朝鲜军。弟弟见到自己的好朋友十分欣喜,完全忘记了这是战场。但哥哥为了让弟弟早日回家,立功心切,已经变得失去了理智,为了不让战俘拖累了队伍竟下令杀掉所有战俘其中包括自己以前的邻居,为此弟弟于哥哥闹翻。

其次是当兄弟两回到汉城,但哥哥的未婚妻却因为之前为获得粮食而参与了共产党的集会而被南韩政府认为是共匪抓了去枪毙,而她甚至连这个党的名字都说不全,她只不过是想弄到粮食来养活家人。

第三个情节,也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就是当最后两兄弟在战场上穿着不同的军装相见时,因为未婚妻子和弟弟的死而变成一个杀人魔王的哥哥一开始却不相信眼前站着的是自己最爱的弟弟。当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弟弟的确没死,就站在自己面前时,他为了弟弟能安全逃离,把机枪对准了自己的部队扫射。最终弟弟平安回去而哥哥却倒在了血泊中。

看完整部电影,我既被片中哥哥对弟弟的那份爱而感动又为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创伤而悲伤。片中哥哥从头到尾都想着能让弟弟安全回家,从一开始立功心切变得残暴到后来为了掩护弟弟又能够机枪向自己的部队开火,自始至终他的

心中一直在为自己的弟弟考虑。同时我们也要反思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反省,影片中弟弟曾经面对抓他哥哥未婚妻的人问到:“难道意识形态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回顾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大多都是因意识形态的对立引起,为了意识形态一个名族的同胞可以互相屠杀,这是多么的可悲啊!整部电影就是反应了我们人性最美的爱与意识形态带来的战争之间的一场“斗争”!

整部电影拍的十分出色,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地方有不足的。

老师上课也很精彩,介绍的知识面很全面,不光介绍了韩国影视剧的相关知识还提了很多韩国文化背景,让我们可以全面的了解韩国影视剧。

太极 口号
《太极 口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