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申请书

申请扶贫资金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04 15:05:17 来源:申请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扶贫资金申请

广灵县杏福多仁用杏种植专业合作社

优质仁用杏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资金申请报告

二〇一三年三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1.1项目背景 ······················································································································· 1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2 1.3项目建设的可能性 ········································································································ 4 1.4项目目标 ······················································································································· 6 1.5项目效益 ······················································································································· 6 1.6项目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 7 1.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 8 1.8结论与建议 ···················································································································· 8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 10 2.1项目区基本概况 ·········································································································· 10 2.2项目区产业发展情况 ·································································································· 11 第三章

项目实施区域概况 ···································································································· 12 3.1项目实施区域总体概况 ······························································································· 12 3.2项目实施区域在片区中的地位与作用 ········································································ 13 3.3项目实施区域产业发展状况 ······················································································· 13 第四章

项目目标···················································································································· 14 4.1项目总体目标 ·············································································································· 14 4.2项目分年度目标 ·········································································································· 14 4.3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 ·································································································· 14 第五章

项目技术方案与流程 ································································································ 16 5.1种植方案 ····················································································································· 16 5.2栽培技术 ····················································································································· 16 第六章

项目实施方案 ············································································································ 20 6.1项目实施条件 ·············································································································· 20 6.2项目年度实施安排 ······································································································ 23 6.3项目扶贫对象瞄准收益机制 ······················································································· 23 6.4项目培训方案 ·············································································································· 23 第七章

项目投资预算与来源 ································································································ 25 7.1项目投资估算 ·············································································································· 25 7.2资金筹措 ····················································································································· 25 第八章

效益分析···················································································································· 26 8.1社会与扶贫效益分析 ·································································································· 25 8.2经济效益 ····················································································································· 27 8.3生态效益 ····················································································································· 28 第九章

风险分析···················································································································· 29 9.1项目不确定因素 ·········································································································· 29 9.2市场风险 ····················································································································· 29 9.3技术风险 ····················································································································· 29 9.4环境风险 ····················································································································· 29 9.5项目管理风险 ·············································································································· 29

附件:

1、项目种植基地区位图

2、项目单位资质复印件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背景

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扶贫需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在我国的国情下,尤其应为政府引导为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帮助贫困户脱贫。同时贫困户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具有一种更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技能或一种长期稳定的生产模式。扶贫与脱贫亦步亦趋,使我国的贫困人口越来越少,使扶贫不但产生了社会效益,也产生了经济效益,这样扶贫事业才能长期持续发展和解决根本问题。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里,尤其应该发展与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的产业、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具有发展起点低、周期短、见效快、容易进入的特点。

广灵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全县辖2镇7乡180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283平方公里,总人口1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9万人。境内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较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灵县是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但由于交通、信息闭塞,教育、科技水平落后,使得当地的“三农”问题比较突出。近几年,广灵县委、县政府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立足当地实际情况,积极调整种植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绿色蔬菜、畜牧养殖、仁用杏经济林以及优质杂粮四大主导产业。

广灵县杏福多仁用杏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4月,注册资金20万元,社员51名,仁用杏基地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年实现产值15多万

元。几年来,合作社通过品种引进、试种等综合开发,现已发展成为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优势企业,也为当地贫困户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渠道,有力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1.1.1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名称:优质仁用杏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广灵县杏福多仁用杏种植专业合作社

3、项目负责人:白桂军

4、建设性质:扩建

5、建设地点:广灵县一斗泉乡半山区

6、建设规模:建成优质仁用杏示范种植基地一处500亩,年产优质仁用杏125吨,实现产值375万元。

7、建设内容:引进“优一”树苗7.5万株,基地造林500亩;建设配套灌溉系统,对种植基地农户技术培训200人次,指导农户进行仁用杏的种植。

8、建设期限:2013年1-12月。

9、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56.5万元,其中:购置优质仁用杏种苗“优一”费22.5万元,基地造林费21.5万元,灌溉管线费6.5万元,管护费3万元,培训资料费3万元。

10、资金筹措:合作社自筹36.5万元,申请省级扶贫资金2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引进优质仁用杏种苗新品种“优一”。

11、效益分析:年仁用杏产量年可达125吨,实现产值375万元,带动农户125户,户均增收6000元,同时可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仁用杏营养保健作用认识的深入,杏仁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从市场需求看,美国大杏仁基本上占领了我国的杏仁市场,我国每年要花掉2000多万美元进口仁用杏仁。杏仁价格逐年上涨。由此可见,中国的仁用杏不是没有市场,而是产量太少,加工产品更少,既没打开国内市场,也没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建设优质仁用杏种植示范基地,进而带动仁用杏系列产品加工,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1.2.2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当地优势产品的布局和规划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指出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稳定粮食、做强畜牧、扩大果菜、发展加工”的思路,推进产业化发展、板块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加快建设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513”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广灵县有悠久的种杏历史,杏的质量好,经济效益高,是当地的优势农产品。因此,广灵县政府制定了的“一户农民四亩杏”的致富策略,鼓励通过杏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收,带领农民脱贫致富。项目的建设符合政策方向,既顺应山西省农业产业发展要求,也符合当地经济的发展规划,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1.2.3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广灵县是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但由于交通、信息闭塞,教育、科

技水平落后,使得当地的“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发展仁用杏种植产业,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广大农户增收致富,有助于培育广灵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改变革命老区落后面貌,改善老区人民生活条件,建设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创造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1.2.4 提高仁用杏质量,满足人们对优质产品的要求

该项目主要是引进优良仁用杏树种“优一”,该品种树势中强,枝条开张角度较大,主干多条状裂,多年生枝条灰褐色,皮孔希密不等,一年生枝条紫红色,幼树结果初期发枝力强。抗霜冻、抗病虫,生长势好,丰产性好,核壳薄,产量高,核出仁率高。而且“优一”品种杏仁甜,口感好,是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产品。

近年来,仁用杏种植基地的持续发展,已使仁用杏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广灵县县委、县政府利用这一载体进行对外宣传和交流。通过以仁用杏为媒,广灵县将与相关客商建立商贸合作关系。仁用杏种植基地及加工规模的扩大对于这一主题无疑是有利的。

1.3项目建设的可能性

1.3.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合作社已有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了一整套对仁用杏品种引进、试种、加工产业化综合开发体系,建立仁用杏的示范基地,推动当地的产业化发展,实现规模化种植,实现国家扶贫重点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符合国家科技扶贫综合试点项目申报政策。

1.3.2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广灵县东距北京296公里,西距大同市135公里,南距京原铁路45公里,以纵横交错、南北贯通的“朔蔚”、“天走”两条公路为干线形成了公路交通网,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1.3.3项目企业技术、资金实力强,管理经验丰富,有能力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合作社的运营生产模式已经成熟,无论是与农民的合作,还是合作社内部管理都已取得良好的成绩,项目企业有能力完成项目建设,并实现项目所带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多重效益。

1.3.4项目产品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优一”仁用杏富含硒及VE,有抗癌和抗老化的功效。中医认为,仁用杏有化痰止咳等功效,同时兼具美白的作用。凭借其丰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仁用杏产品多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一直畅销不衰。国际市场上,近10年我国仁用杏产品的出口年均在4000吨左右,出口量逐年上升趋势。仁用杏在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广泛用于保健品的生产中。但是在国内市场上,仁用杏产品作为食品的开发力度和消费水平还非常低。据统计,世界人均消费仁用杏100克,而我国仅为4克。项目产品销售重点是北京和山西、东北等几个主要市场,北京人口2800万,山西3300万,东北1.2亿,按照人均消费4克测算,市场每年需要仁用杏724吨。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健康食品关注的提升,仁用杏的营养价值已经逐渐被接受并认可,仁用杏做为原料已经开始广泛的被用于饮料等食品中。仁用杏作为一种营养健康休闲食品,开始逐渐被市场消费者接受和认可,仁用杏的消费量逐年

增加。由此可见,我国仁用杏消费的缺口还很大,项目产品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山西特产三大宝:杏仁,核桃,大红枣。仁用杏作为山西的特色农产品,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项目产品的口感和安全都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广灵县是仁用杏的适宜种植地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杏的质量好,保证了产品品质的高起点。该项目大大改善仁用杏产品品质,主要在色泽、口感、营养上有大的提升。项目企业近年来在市场上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因此产品销路看好。

综上所述,仁用杏市场需求大,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1.3.5项目区农民受益明显,可实现农民企业双赢

近年来当地政府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出台优惠政策,着力培养和发展壮大仁用杏种植产业,鼓励农民规模种植,农民从仁用杏种植中切实得到了实惠,一大批贫困农民通过仁用杏种植脱贫致富。特别是项目建成后将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产业模式,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生产原料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农户的稳定受益,这一模式已被广大农户接受。项目的实施将实现企业与农民双方受益,容易得到政府、农户和社会的多方支持。

1.4项目目标

建成高标准优质仁用杏种植示范基地一处500亩,种植优质仁用杏“优一”7.5万株。

1.5项目效益

1.5.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达效后,年产仁用杏125吨,实现产值375万元,新增种植农户125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

1.5.2社会及扶贫效益

本项目充分利用广灵县项目地区的气候、土壤、荒山等资源优势条件,依靠企业化管理和先进技术水平提高了当地种植仁用杏经济林的水平,以规模、规范、高效种植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项目期内推广标准化种植,直接提高当地农民种植杏的积极性,带动项目区“以杏富农”战略的实施,为当地贫困户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渠道,有力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提高了当地经济整体实力。项目扶贫效益显著。

1.5.3生态效益

仁用杏及山杏根深叶茂,耐旱、耐寒、耐瘠薄土壤,抗逆性强,尤其在干旱少雨、土层浅薄,造林不易成活的地方,杏是首选的先锋树种。仁用杏是很好的水保、绿化树种,具有防沙固土、美化环境的作用,为广灵县的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6项目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1.6.1项目单位概况

广灵县杏福多仁用杏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4月,注册资金20万元,入社社员51名,现有仁用杏基地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年实现产值105多万元。合作社通过品种引进、试种等综合开发,现已发展成为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优势企业,也为当地贫困户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渠道,有力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1.6.2项目单位管理模式

项目单位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对“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研究。对种植仁用杏经济林采用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的运营方式解决了种植户的各个方面之忧,实行保底收购,即收购时保底价高于市场价就按保底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就按市场价收购,消除了种植户对市场价格波动的担心。如果省级扶贫资金对种植仁用杏经济林给予补贴,更将坚定了贫困村种植致富的信心,让贫困村高起点迈入规模种植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1.7资金申请报告编制的依据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的依据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2、农业部综合计划司、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编著的《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

3、国务院扶贫办有关科技扶贫综合试点项目的文件、资料;

4、项目合作社提供的项目数据等资料。

1.8结论与建议

1.8.1研究结论

1、项目方案在财务上可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项目的构思明确,其突出点的意义体现在是以一个产品的种植为一大批贫困山区农民致富开辟了新门路,使山区农村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农村致富达小康有了保证,为解决“三农”问题开出了一条新路子。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目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条件优势,促使农民开荒山,退耕还

林,种植杏林。该树既起到了生态保护作用,又发挥了生态林的经济效益,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模式的典范,通过产业链拉动了生态链,项目以规模性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3、本项目从政策、经济、技术、市场、社会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确实可行,应该作为扶持贫困山区的重点开发项目予以立项支持。应该注意,该项目虽然属于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但也属于绿化荒山、治理生态、改变环境项目。为改变生态环境,国家在该工作上还未探索出更好的模式,种树毁树问题一直难于解决,该项目将生态林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就会变为种树保树的机制,通过该项目实施应该能够创造出一条路子来。

1.8.2建议

研究表明,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建议尽快推动该项目产业化、市场化、经济化进行,尽早形成规模经济,使其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变成现实。

由于广灵县贫穷落后,群众思想保守,文化素质低,因此,在实施项目时必须加强对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建议处理好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关系。

由于广灵县是革命老区,为革命作过重大贡献,但又因种种原因,现仍处于全国贫困县行列内,实施该项目靠一个企业来出资还存在着很大困难。建议以荒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扶持资金起来给予重点支持和投入,同时希望扶贫部门给予一定的技术援助和资金扶持,使该项目尽快组织上马,早见成效。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项目区基本概况

广灵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恒山腹地,一斗泉乡地处半山区,适宜种植仁用杏。

2.1.1土地面积及构成

广灵县国土面积12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3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0万亩,旱坡地25.3万亩,以黄土地、褐土地为主。林地面积20万亩。南、北、西三面环山,中间形成盆地,境内山多川少,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全县海拔高度在938米~2341.4米之间。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按照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全县分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区、平川区三种地貌类型。

2.1.2总人口及劳动力

广灵县辖2镇7乡180个行政村,2镇分别为壶泉镇、南村镇,7乡分别为蕉山乡、一斗泉乡、加斗乡、宜兴乡、作疃乡、梁庄乡、望狐乡。总人口1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9万人。

广灵县乡村从业人员62380人,其中男性39857人,女性22523人,从事农林牧渔业43829人,从事工业、加工业、建筑业及其它行业的18551人,广灵县从业人员54131人,外出打工8249人。

2.1.3平均收入水平及贫困状况

广灵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广灵境内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较弱,是一个传统农业县。2010年底,全县财政收入10460万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300元,仍有90个行政村7.35万人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

2.1.4自然资源概况

广灵县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一年中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季雨少、多风沙、常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经常发生短历时暴雨或冰雹;秋季冷暖适宜,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山地、丘陵、平川之间气候差异大,生物植被分布不同,西部望狐乡、南村镇南山片生物植被覆盖较好,年降水量也较大,有阔叶林、针叶林等,树种以山杨、桦木、落叶松为主。北部山区的梁庄乡、斗泉乡、焦山乡北部丘陵区生物植被稀疏,覆盖较差。

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洪灾、雹灾,其中尤以春旱最为严重,享有“十年九旱”之说。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高钙石灰石、白云岩、大理石、花岗岩等。特别是富镁白云岩,探明储量6.6亿吨,易开采,品质好,含镁量高。高钙石灰石储量达5亿吨,氧化钙含量最高达58%。

2.2项目区产业发展情况

农作物品种主要有玉米、谷子、黍子、马铃薯、向日葵、莜麦、胡麻、黄花菜、豆类等;畜牧业以牛、羊、猪、驴、马为主。广灵“画眉驴”、“大尾羊”、“东方亮小米”、“五香瓜子”、“老香豆腐干”、黄花菜、广灵剪纸等名优特产名扬省内外。

第三章

项目实施区域概况

3.1项目实施区域总体概况 3.1.1项目基地基本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广灵县斗泉乡,斗泉乡位于县城北部,地处两省三县交汇处,东与河北蔚县接壤,西北与河北阳原相连,属半丘陵山区,全乡南北长13公里,东西宽9公里,国土面积112.8平方公里。斗泉乡地势北高南低,土地贫脊,年平均气温5℃,最高气温34.7℃,最低气温-33℃,年平均降雨量399.1mm,年平均无霜期110天。斗泉乡水资源贫乏,地下水量小、水位深,属于严重的贫水区。乡政府驻地斗泉村。

3.1.2全乡总人口及劳动力

斗泉乡全乡辖18个行政村,3081户,11764人,耕地面积43948亩,人均3.7亩,全部为洪浇地和旱坡地,是全县三个贫困乡之一。

3.1.3农村平均收入及贫困状况

2011年斗泉乡粮食总产1200万斤,农村经济收入21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6元。

全乡有不少村是贫困村,这些贫困村基本地处山区,土地贫瘠,水利资源少,有些农户年均纯收入低于1300元。

3.1.4资源条件

项目基地斗泉乡是广灵县较为典型的旱作小杂粮生产基地,以生产谷子、黍子、豆类为主,全乡经济目前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矿产资

源有高钙优质石灰石、煤炭、零星磁铁矿,石灰石储量丰富。

3.2项目实施区域在片区中的地位与作用

广灵县斗泉乡经济作物以仁用杏为主,全乡共栽种仁用杏10000多亩,部分已挂果,仁用杏产出前景广阔。在斗泉乡进行仁用杏的种植对广灵县具有带头示范作用。

3.3项目实施区域产业发展状况 3.3.1项目片区及优势产业

近年来,斗泉乡把发展仁用杏栽植作为旱坡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全乡仁用杏面积达到10000亩,食用杏面积达到2000亩,正常年景仁用杏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食用杏每亩收入3000元左右。特别是去年以来根据乡实际情况,斗泉乡政府积极发展仁用杏和食用杏,2011年春在刘家湾、后山窑、裴家洼等7个村新栽植仁用杏1500亩,食用杏1100亩。

3.3.2技术依托单位

针对仁用杏花期遭遇倒春寒的实际,积极开展仁用杏防冻花技术攻关,与大同林业研究所联合积极开展仁用杏防冻花技术,还邀请山西农大、张家口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专家讲授相关技术,采用防冻花烟雾弹、喷药、浇水、剪枝等综合防冻花技术,效果明显。

第四章

项目目标

4.1项目总体目标

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配合当地农业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掘广灵县资源优势,通过科学研究和试验,在广灵县建立符合绿色仁用杏系列产品的种植基地一处。项目实施后,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一步推动一斗泉乡仁用杏经济林种植产业化的发展,推进广灵县及项目区无公害绿色食品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的迅速形成。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仁用杏经济林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广灵县经济林业快速提档升级,形成县域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对生态环境改善,建立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模式。

配合当地农业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掘广灵县资源优势,项目实施后,以“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产业运作模式,实质性推动广灵县新的农业支柱产业,促进整体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完成优质仁用杏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年产仁用杏125吨,实现产值375万元,新增种植农户125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

4.2项目年度目标

1.2013年建设灌溉系统,引进树苗7.5万株,造林500亩;

2、种植基地农户技术培训,指导农户进行仁用杏的种植。

4.3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56.5万元,其中:购置优质仁用杏种苗“优一”

费22.5万元,基地造林费21.5万元,灌溉管线费6.5万元,管护费3万元,培训资料费3万元。

第五章

项目技术方案与流程

5.1杏树基地的种植方案 5.1.1基地选择

“优一”仁用杏树在海拔100~1800米、无霜期100~220天、极端最低气温低于-34.7℃、极端最高气温高于43.3℃、年降雨量≥35毫米(指无浇水条件)的地区,均可生长结果,项目所在地集中连片完全符合项目用地需要。

5.1.2品种选择及配置授粉树

主栽品种选择优质、丰产、商品价值高、适应性强的仁用杏品种“优一”。

5.2栽培技术

1、栽植

⑴栽植时期: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干旱缺水地区从秋季落叶至封冻前进行。

⑵栽植密度:一般采用行距4米,株距1.5-2米,每亩栽83-111株。

⑶挖定植坑:在整地的基础上,挖50厘米见方栽植坑,每坑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与表土混拌均匀施入,然后浇水沉实。

⑷苗木选择和处理:选优质壮苗,将接口处塑料条解除,将主侧根伤口剪至新鲜处,栽植前一天将苗根放入清水中浸泡12-14小时,

并用100毫克/LABT液浸根2小时,然后沾泥浆。

⑸定植:按苗根大小挖出相应的栽植小坑,将苗根放入坑中,接口面向迎风方向,掌握接口下原土印保持与地面平的深度。分层埋根,埋土一半时向上稍提苗木,使根系舒展。坑中灌水15-30千克,使水与底墒接触。水渗后,填土至与地面平,将树盘整平,千万不可深栽。

⑹铺膜保墒:树盘整平后,立即用地膜覆盖整个坑面,边缘用土压实,靠近苗木处用土培成小土堆,进入雨季前将土堆撤平。

⑺定干:有浇水条件的地方定干高度50-60厘米,浇水困难的地方定干40厘米左右。

⑻套塑料筒:定干后,将苗木从上端套长30厘米,直径4-5厘米的塑料筒,上下及中部扎紧。发芽时扎孔透气,然后逐渐划口,撤掉塑料筒。

⑼旱区秋栽:选30厘米定干苗,栽法同上。苗干周围培成土堆,并超过苗干顶端15厘米,苗干保持直立不弯。第2年春季不扒防寒土,使苗干枝芽从土堆中顶出来,进入雨季前分期将土堆扒开。

⑽补植:建园栽植时,应在栽植行内先多栽植15%苗木,有利于补栽时就地移植,使果园整齐一致。

2、肥水管理

仁用杏喜钾肥,适宜的氮、磷、钾比例为6.3-8.1:1:8.7-10.2。成龄杏园基肥宜在秋季及早施入,以优质有机肥为主,每1公顷施优质粪肥7.5万千克左右,在萌芽前、硬核期、采果后分别追施尿素、果树专用复合肥、磷酸二铵、硫酸钾复合肥等。生长期结合喷药酌情

加入0.3%尿素及0.3%磷酸二氢钾。一般在萌芽前、花后坐果期、采收前半个月、土壤封冻前结合施肥进行灌水。缺水地区可采用流灌或微喷、渗灌等节水措施。

3、花期管理

为避免晚霜危害,可在花前10天左右灌水,能降低地温,增加空气湿度,推迟花期。根据天气预报,在霜冻来临时,可熏烟防冻,花期进行人工或放蜂授粉,一般每亩杏园放一箱蜜蜂或60-80头角额壁蜂。花期喷布0.3%尿素+0.3%硼砂,可促进花粉黏着和萌发,提高坐果率。

4、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的原则:采用低干矮冠树形,尽量减少骨干枝数及级次,缩小树冠结构,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结果枝量,最大限度截获光能,负载最大产量。幼树以轻剪长放、开张角度、通风透光、快成形速增枝量、早结果速丰产为目的。结果树特别注意调整枝果叶果比例,轮替结果及更新,防止骨干枝中下部光秃,保证稳产优质。

5、病虫害防治

杏树休眠期进行病虫防治至关重要:

⑴对一些病虫枝,如杏疔病枝和天幕毛虫危害枝等,可在冬剪时疏除。⑵对球坚、桑白等介壳虫,因其主要在树干、主枝的裂缝和一些枝条上越冬,可以用刷子对树干主枝和枝条来回刷动消灭。⑶杏象鼻虫、杏仁蜂卵多在落果枯核及枝条上越冬。可通过清扫果园中的落果、果核、枯枝集中烧毁。⑷杏星毛虫以低龄幼虫在树皮裂缝内结茧

越冬,可于早春用刀刮去树干、主枝等干枝外部的褐色卷皮,并把树皮集中起来烧毁。⑸在杏树发芽前喷3~5°Be的石硫合剂可显著降低各种病虫基数。在生长期发生的各种病虫害,可针对性进行化学防治。

5.1.4技术的适用性与成熟度

广灵县杏福多仁用杏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已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技术来源有保障,基地建设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提供技术、种苗,种植户提供土地及负责日常管护,三家共建广灵县500亩优质仁用杏种植基地项目。

第六章

项目实施方案

6.1项目实施条件

6.1.1项目选址

本项目规模种植基地500亩,项目实施地点为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斗泉乡,项目基地区属于半山区,不适宜经济作物种植,但却是仁用杏林生长得天独厚的区域。该区域在海拔100~1800米、无霜期100~220天、极端最低气温低于-34.7℃、极端最高气温高于43.3℃、年降雨量≥35毫米(指无浇水条件)的地区,“优一”仁用杏树在广灵县斗泉乡区域内均可生长结果,且生长态势良好。

广灵县国土总面积12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3万亩,林地面积20万亩。广灵是传统农业县,历史上以种植业为主,素有塞外“小乌克兰”之称。是山西唯一的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林草业、畜牧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耕地面积44.3万亩,粮食作物平均在35万亩左右,其中玉米在20万亩左右;经济作物在8万亩左右。粮食作物中“东方亮”小米、“优一”杏核驰名京津唐地区,“里外黄”山药、黍子、杂豆、莜麦等杂粮在省内有较高声誉,是大同市确定的优质杂粮基地,面积达14万亩。广灵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塞外高原,属太行山系恒山山脉腹地尾部边缘区,介于东经113°51\'~114°24\'、北纬39°35\'~39°55\'之间。南、西、北三面环山,周边毗邻本省灵丘、浑源、阳高及河北省蔚县,处于大秦和京原两条铁路之间,东距首都北京

296公里,东北距张家口200公里,南距省会太原353公里。境内省道朔蔚线、天走线横贯东西、南北。县境内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黄土分布广泛,地势西高东低。桑干河支流壶流河横贯东西,属海河水系。全县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最高点为六棱山,海拔2375米,最低点是壶流河出县境处为930米左右。

广灵县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年降雨量450mm左右,有效积温2748℃,无霜期134天左右,偏寒偏旱,风多雨少,旱、涝、霜、雹等自然灾害频繁,自然条件较差。但非常适合该项目发展。

6.1.2基础条件与配套设施

1、交通运输

广灵县交通便利,县城东村距大同市100公里,距省城太原400公里。更有省道天走线贯穿其中。县乡公路齐全,目前已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

2、项目供水、电、能源状况

广灵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北端,水源丰富,水量充足,水质优良。项目区有2眼机井,每小时供水量可达50m3,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完全能保证各方面的用水要求。

3、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县有2镇7乡180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4万,县城人均月工资1200元,劳动力资源丰富。

21

6.1.3项目配套所需的特殊条件

本项目属于农业种植项目,无配套所需的特殊条件 6.1.4项目种植经验等方面优势分析

近年来当地政府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出台优惠政策,着力培养和发展壮大仁用杏产业,鼓励农民规模种植,在短短的几年内,全县仁用杏种植面积由过去的几千亩扩大到了近6万亩,且形成了几个集中连片的几千亩种植园区。农民从仁用杏种植中切实得到了实惠,一大批贫困农民通过仁用杏种植脱贫致富。特别是项目建成后将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产业模式,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生产原料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农户的稳定受益,这一模式已被广大农户接受。项目的实施将实现企业与农民双方受益,容易得到政府、农户和社会的多方支持。

6.1.5政策环境

广灵县民风淳朴,尤其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实施项目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工程,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广灵县逐步形成了以蘑菇、仁用杏、小米、向日葵、豆类小杂粮为特色。及时向群众发放各类强农惠农资金,组织农技人员对农户进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群众通过公司的示范引导,对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非常热衷。

6.1.6管理经验

广灵县杏福多仁用杏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经验丰富。不但在技术上与科研单位合作,在管理方面也是按标准化、规范化制定各项规章

22

制度,如在种植、产品加工等诸方面制定了管理制度,有:《原料种植基地管理机构职责权限》、《田间管理制度》、《农药使用管理规定》、《原料采购、运输、验收管理制度》等。

6.2项目年度实施安排

本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为1年,2013年完成项目全部建设任务。

6.3项目扶贫对象瞄准收益机制

1.本项目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设有基地负责人。

2.通过“统一规划地块、统一品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购”的五统一办法,利用订单方式,把千家万户联结起来,一张订单,载明了地块、亩数、种植品种、施肥量、收购量、订单保护价、基地负责人、技术指导员等内容。一年收成早知道,有问题、有困难该找谁心中有数。

3.聘请专家、教授、高技术职称人员,利用农闲举办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乡村农技骨干。

4.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密切了农户关系,实现了互惠互赢目标。

6.4项目培训方案

6.4.1培训分类

1.聘请专家对农户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2.无偿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6.4.2培训方式

项目建设期内,按照项目实施步骤,采取邀请省内外仁用杏种植

23

加工专家授课,田间现场培训,印发技术资料等方式,达到每个农户有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上门服务以实务操作、现场培训、示范引导等较为直观的方式为主。鼓励技术员与乡镇、村社签订长期技术服务协议。

6.4.3培训内容

全套规范化仁用杏栽培技术按统一的技术规范进行培训。 6.4.4培训方式与人次

项目技术小组集中和分片进行技术培训,其中集中培训2次,共培训人员200人(次)。

24

第七章

项目投资预算与来源

7.1项目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6.5万元,其中:购苗费22.5万元,基地造林费21.5万元,灌溉管线费6.5万元,管护费3万元,培训资料费3万元。其中:

1、仁用杏树苗购置7.5万株,每株3.0元,共计投入22.5万元。

2、基地造林500亩,每亩仁用杏栽种费用430元,共计21.5万元。

3、灌溉系统铺设管线1000米,每米65元,管线投资6.5万元

4、管护费:共计3万元

5、培训费:培训300人次,培训资料费用共计3万元。7.2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56.5万元,其中:企业自筹36.5万元,申请政府扶贫资金20万元。

第八章

效益分析

8.1社会与扶贫效益分析

8.1.1项目区贫困状况与原因

25

1、财政收入低。全县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2008年县财政收入8037.6万元,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排名第111位,在全市11个县区排名第10位。2009年县财政收入9548.4万元,没有突破亿元,仍在全省排名后9位,在市内5个国家贫困县排名第4位;2010年底,全县财政收入104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内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山区的贫困村经济实力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有4乡镇84村6.5万人全部处在贫困线以下。

2、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全县已经培育起来的16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也不平衡、不健全,有的已形成生产规模,打开了市场局面,有的还刚刚起步,参加市场竞争的能力还不成熟。

3、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境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全县大环境、大形势来分析,平川区的生产条件较好,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全县45.3万亩耕地,其中旱坡地25万亩,占55.2%,且集中在贫困山区,丘陵区,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十年九旱,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贫困山区由于自然环境差,人居环境差,生产条件差,农民收入增加困难。

4、致贫因素多。全县贫困群众现状仍然是有饭吃无钱花,而造成贫困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表现在:生产落后、经济不发达、缺少资源、生病、上学、天灾、人祸、家庭主要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等。

8.1.2扶贫效益分析 1.项目覆盖面

项目覆盖地处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区的望狐乡、南村镇、梁庄乡、焦山乡、斗泉乡5个贫困乡镇,包括65个行政村,人口30000多人,其中贫

26

困户5876户,20510人。

2.项目区贫困农户受益情况

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300元,仍有90个行政村7.35万人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项目区农户绝大部分是贫困户,主要以种植耐旱、耐寒、生长期短的小杂粮。通过仁用杏的种植可以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增加收入。

3.技术培训情况

每户农民每年接收培训2次,分别在种前和田前,培训内容主要为仁用杏种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注意事项、保鲜贮藏技术等。

8.1.3项目的示范效应

建成高标准优质仁用杏种植示范基地一处500亩,仁用杏产量年可达125吨,实现产值375万元,户均增收6000万元,通过项目农民增收带动周边农户进行仁用杏种植。

8.1.4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推广种植仁用杏500亩标准化基地,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项目的实施还可将种植、收购、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增值转化渠道,带动加工业、包装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综合经济效益。

8.2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正常年销售收入为375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经济效益好。

27

8.3生态效益

仁用杏树抗旱、耐瘠薄而不耐涝。土层较薄、肥力不足的地方,只要深翻施肥熟化,一般能满足其生长和结果的需求。 仁用杏树在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态治理中发挥作用和效益,因此项目的实施不但可增加项目区群众收入,而且还能实现退耕还林农业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项目区水土流失,防御自然灾害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28

第九章

风险分析

9.1项目不确定因素

项目不确定因素主要有市场、技术、气候、管理等,其中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是市场因素。

9.2市场风险

广灵县具有得天独厚的仁用杏种植资源优势,县政府对仁用杏产业也高度重视,出台多项扶持发展政策。加之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提供,对杏系列产品的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市场风险相对较小。

9.3技术风险

合作社经过近几年的种植实践,在生长环境、土壤、肥料、灌水、田间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丰富的经验,加之专家的指导与参与,对农民先培训再种植,本项目技术风险较低。

9.4环境风险

本项目周边没有工业污染源,当地政府重点支持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限制使用农药与化肥,本项目种植、采收和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

极端的天气变化和自然灾害有可能对基地生产产生危害。

9.5项目管理风险

合作社有多年生产管理经验,建有各项严格的种植生产管理制度,经常组织员工学习,是一家比较成熟的企业,项目管理风险较小。

项目将采取分步实施,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的管理办法,避免项目的

29

管理风险,农民作为生产管理的责任人,与自己的利益直接挂钩,因此,没有大的管理风险。

30

31

推荐第2篇:扶贫资金调研报告

面对区域性贫困的现实, 历年来我国政府都要向贫困地区输入扶贫资金。1986 年以来, 包括贴息贷款、财政拨款、有关部门的扶贫资金等, 扶贫资金迄今累计额已超过 100 亿元。那么,近10 年来我国扶贫资金的运作和使用效果如何? 在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地区发展差距明显扩大的环境中, 如

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现行的扶贫资金运作体制应作哪些重大调整? 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详细考察了XX省XX、XX两县扶贫资金使用的基本情况。

一、两大扶贫资金的运作和使用

自 1986 年以来, 国家向贫困地区提供的扶贫资金, 主要包括各种专项贴息贷款和采取以工代赈形式发放的转移支付资金——财政性拨款两大内容。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等有关政策的规定, 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于农田水利、交通等公用基础性设施的投资, 各项专用贷款主要拨放在种植业和非农产业等经营性领域。两大扶贫资金使用方向的明确界定和互补性使用,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力量的不足, 为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 1985 年至 1995 年 5 月, 国家下拨给XX县的扶贫资金总额为 5134.6 万元, 其中各项贴息贷款为 3596.9 万元, 以工代赈资金为 1537.7 万元。下面分别介绍这两大扶贫资金的下拨、运作和使用情况。

( 一) 以工代赈资金从表 1可以看出, 农田水利和交通等公用基础性设施领域的投资, 占已使用以工代赈资金( 1121.2 万) 的 95% 以上。这种使用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 在中央财政现有分配格局的约束下, 国家已尽了很大努力支援贫困地区; 另一方面, 现有财政支援还远远不能满足贫困地区的紧迫需要。据XX县领导说, 本世纪末, 要实现全县村村之间通石子公路, 至少需要 2 亿元( 现价) 资金, 而近10 年来, 中央财政的拨款年平均只有150 万左右, 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尖锐矛盾。

( 二) 扶贫专项贷款从 1987 年开始, 省扶贫开发办和省农业银行将中央下达给贫困地区的扶贫专项贷款, 按贫困人口比例分配给县。自 1991 年以后, 扶贫专项贷款改为按切块资金、项目资金、项目填平补齐资金三种形式安排和下拨, 其中: 切块资金占当年配额的 40%, 直接分配下拨到县, 主要用于贫困乡村家家户户都能干的种养业项目, 由省州县三级按立项审批权限安排使用; 项目资金占当年配额的 40%, 划分到贫困县后, 由各贫困县用扶贫投资项目去争取, 按项目投资使用; 余下的 20% 集中作为全省项目资金缺口填平补齐。

从 1985 年到 1995 年 5 月底, 国家下拨给XX县的各项专项货款为 3596.9 万元, 已动用3429 万元, 未动用余额为 167.9 万元。表 2 反映了扶贫贷款总量及其投资构成的大体情况。

在了解了以上基本情况后, 现在我们更为关注的是, 扶贫专项贷款的审批权限是如何划分的? 获得贷款的行为主体是实行自负盈亏经营, 还是附属于地方政府( 县、乡) 的经济实体? 其经济行为具有什么特征?总之, 现阶段扶贫专项贷款运作的体制性特征及其影响, 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通过实际调查我们得知, 在专项扶贫贷款的审批过程中, 10 万元以下项目由县立项审批( 1994 年改为种养业项目, 不论承贷额为多少均报州立项审批) ; 10- 100万元的农业项目, 10- 50 万元的工业项目报州立项审批; 100 万元以上农业项目, 5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逐级报省立项审批。切块资金重点用于种养业及其加工业项目;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具有根本性和后劲性的加工业及电力、能源上。省州县三级审定投放资金的方式, 共同形成了县扶贫资金的投资结构。

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是, 扶贫专项贷款的审批权主要掌握在哪一级呢? 1994-1995 年 5 月资金的下拨情况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在上述时期, 中央下拨给XX县的切块资金 240万元, 项目资金 825 万元, 总计1067 万元, 实际累收累放 1964 万元, 按审批权限划分, 其构成如表 3 所示:在表 3 中, 州县审批立项的权力没有分离, 考虑到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认为, 目前国家下拨给XX县的扶贫贷款, 其审批权主要集中在省州机构, 特别是省的审批权, 超过了扶贫贷款的一半以上, 而基层乡镇不足 3% 。

扶贫贷款审批权的过度集中, 使争取立项, 获得贷款的经济行为演变为一种无规则谈判和竞争。当今的贫困县, 纷

纷将“跑上要贷”作为本县的“头等大事”来抓。现实表明, 对扶贫资金这种不透明的恶性竞争, 不仅无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 而且也是滋生腐败的催化剂。因此, 调整、改革扶贫资金审批、分配的运行机制, 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应着手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XX县的实际情况表明, 现行的扶贫贷款审批、分配机制, 与借款主体能否自负盈亏经

营有直接关系。如果借款者是隶属于地方政府且不能实行自负盈亏经营的行为主体, 那么, 争夺按审批立项权限划分的专项贷款构成表 3( 1994- 1995年 5 月)审批权力机构 项目个数 金额( 万元) 所占比重( % )省 6 985 50.2州县 19 923.99 47.0乡( 镇) 55.01 2.8总计( 累计累放) 1964 100.0扶贫贷款的恶性竞争似乎是事情的必然结局。从实际调查得知, 按主要投资项目划分的扶贫贷款构成情况,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表 4 的资料是与表 2 联系在一起的, 同一笔贷款资金, 前者是按投资项目划分的, 后者是按行业划分的。

在表 4 中, 第 4 栏县属农资公司、县属种子公司加农户等项目贷款, 系指获得贷款的表 4( 1985—1995 年5 月)项目贷款额( 万元)所占比重( % )获得贷款的主体项目承办单位( 经营主体) 与获得贷款主体的关系贷款的最终担保者种植业中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的操作

1 2 3 4 5 6 7

海马排洪工程 255.0 7.4 县水利局 代理关系 县财政温饱工程 168.0 4.9县农资公司县种子公司+ 农户代理关系, 农户为自负盈亏经济实体县财政农户自担蚕桑种植 210.0 6.1 同上 同上 同上行政性指令, 改变农户种植结构, 实现连片规模经营杜仲 202.69 5.9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银杏 45.0 1.3 同上 同上 同上泡桐 45.0 1.3 同上 同上 同上核桃 23.2 0.7 同上 同上 同上脐橙 19.0 0.6 同上 同上 同上行政性协调,农户自我选择相结合烤烟 40.0 1.2 县烟草公司 代理关系 县财政 同蚕桑种植种草养畜 108.0 3.1 县畜牧局+ 农户代理关系, 农户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县财政,农户自担行政协调与农户自我选择相结合养猪鸡狗 29.54 0.9 同上 同上 同上 农户自我决策县化肥厂锑治炼厂361.0 10.5县化肥厂县锑治炼厂厂家自身经营 县财政盘江化工厂 240.0 7.0 县化工厂 同上 同上茶场及加工 568.0 16.6 县茶场 同上 同上电力能源 558.0 16.3 县水电局 同上 同上盘水镇炼焦炼铁39.9 1.2 乡镇属炼焦炼铁厂 代理关系 乡镇财政面粉精米加工 29.6 0.9 县加工厂 厂家自身经济 县财政农贸市场及商业网点71.39 2.1 县商业局 代理关系 县财政其它小项目 415.68 12.1 不详总计 3429.0 100.0扶贫专项贷款逾期情况表 5 ( 1985- 1995年 5 月)逾期单位 金额( 万元) 所占比重( % )县化肥厂 158 29.9县葡萄糖厂 57 10.8县茶厂 86 16.6县种子公司 46 8.9水电局海马排洪工程 26 4.6林业局杉树种植贷款 6 1.1县精锑厂 19 3.6县糖厂 8 1.5农户小额贷款 123 23.3总计 529 100.0最后, 贷款发放单位、项目主管单位( 县属局和公司) 和项目承办单位之间的责、权、利不清, 债权债务关系约束力不强, 一方面,如上所说, 造成了各单位之间无休止的扯皮和不规则的谈判; 另一方面, 致使贷款项目不能按计划进度实施, 建设项目期限拉长, 逾期债务连年滚动加大, 严重影响了扶贫贷款的有效运作。调查资料表明, 截止到 1995 年 5月底, 全县各项扶贫贷款逾期余额为 519 万元, 占扶贫贷款余额的 15.7% 。而其中, 县属企业和公司占贷款逾期余额的 80%左右, 千家万户的农户仅占 20% 左右( 见表 5) 。

以上有关扶贫贷款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绝不是偶然的, 也不能指望加强监督各行为主体的工作就能解决。深入分析可以看出, 这是扶贫贷款行政性运作、项目决策的高度集中及由此而引发的风险集中化的必然结果, 也反映出现行的扶贫贷款运作体制, 还深深地打着指令性经济的烙印。因此, 在扶贫贷款的最终使用过程中, 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 应是调整、改革扶贫贷款运行体制的可取选择。

基于专业户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一支富有生机活力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们对专业户的经营、运作情况作了考察。结果表明, 与附属于地方政府的经营项目比较, 那些初具一定经济实力和经营规模的专业户, 具有明显的优势: 面向市场, 实行自负盈亏经营, 拥有生产经营决策的充分自主权; 依据本村、本土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适宜种植什么, 搞什么项目, 心中有数; 在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下, 由于与农户有相对稳定的自愿交易关系, 因而调整种植结构操作简单, 成本较低; 决策分散化, 可以大大降低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等风险; 这些专业户的借入资金在实行资产抵押担保的条件下, 银行机构不会蒙受贷款逾期损失。我们认为, 在贫困县中, 调整现行的扶贫贷款政策, 开辟另一条贷款渠道, 即对专业户发放有抵押担保的贷款, 不仅是可行的, 而且是一个迟早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调整、改革现行扶贫资金政策的若干建议

缩小地区差距、消除贫困要有两个基本保证: 一是要有雄厚的资金供给和资金投入; 二是在扶贫资金一定的条件下, 必须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资金。前者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就是如何深化财税制度的改革, 建立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后者的有效实施, 要求我们要面对农村经济体制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的现实, 转变观念, 更多地依托市场力量, 从改革中寻求出路。具体地说, 我们的建议是:( 一) 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建立一个规范化的、强有力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现有财政支出的分配格局, 主要取决于社会各部门、各地区政治、经济因素竞争与较量, 而贫困地区正是谈判竞争力的最弱者。因此, 历年来, 扶贫资金的数额少得令人吃惊。资料表明, 自 1978 年以来, 全国每年投入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不足 15 亿元, 与近几年每年上千亿的企业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相比, 相差十分悬殊。这种状况如不能尽快扭转, 反贫困战略无疑将会受到重大挫折。因此,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建立一个规范化的、强有力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44 统计研究在不发达或贫困地区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 从国际上看, 各国在缩小地区差距、消除贫困问题上, 主要不是依靠市场的力量, 而是依靠政府的推动, 依靠政府的援助, 同时政府也要在逐步建立有利于缩小差距、促进要素流动的市场体系方面, 作出最大的努力。

中央政府在缩小地区差距、消除贫困方面的主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中央财政对贫困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般来说, 转移支付资金应严格投放在两个领域: 一个是落后贫困地区的公用基础性设施的建设; 另一个是人力资源开发、卫生保健、公共服务等方面。其二, 对落后地区实施一系列优惠的经济政策, 如税收减免、投资补贴、低息贷款等。我国目前采取的以工代赈和专项贴息贷款, 实际上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支援不发达地区政策的本土化、具体化。

通过在XX县的实际调查, 我们认为, 如果说在以工代赈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上, 我们面临的主要难点是如何通过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在把转移支付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上的同时, 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 那么, 在专项扶贫贷款的投放和使用上,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调整、改革现有地方政府推动型扶贫贷款的运行体制, 以更好发挥其使用的经济效益。

在以上的分析中, 一方面我们强调中央政府在缩小地方差距、消除贫困问题上的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又对地方政府推动型的扶贫贷款运行体制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从而强调调整、改革这一运作体制的重要性, 对此我们应如何作一个准确的把握呢?确切地说, 扶贫贷款有两个基本含义: 一是低息, 二是借钱要还。前者涉及到资金由谁供给、选择什么机制、依靠什么力量使其更有效地流向贫困地区。实践表明, 在这个过程中, 市场是不会提供资金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什么赚钱就干什么, 什么利益最大就干什么。国家把资金投放在地理位置不利, 资源、技术、投资环境差的贫困地区, 显然不如把资金放在资源丰富, 技术、市场、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合算。这说明扶贫开发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违背市场运行规则的行为。因此, 扶贫资金的供给及其向贫困地区的流动( 以工代赈和专项贷款) , 必然是一种政府推动的经济行为, 其他力量是无法替代的。后者——借钱还钱, 说到底就是中央下拨到贫困地区的各项贷款, 选择什么机制, 更有效地配置、使用这笔资金, 以保证贷款如期偿还。一般而言, 除财政性转移支付资金是由地方政府推动、运作外, 各项扶贫贷款在贫困地区的经营、运作, 既可以依靠地方政府来推动, 也可以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来运营,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通过对XX县的实际考察和表 4 提供的情况, 我们认为, 现阶段由地方政府推动的扶贫专项贷款运作体制, 其重要性固然不可否认, 但也暴露出一些难以根治的弊端。从目前浮在表面上的问题来看, 除上述审批关卡、争项目、争资金等灰色作业外, 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 项目资金卡得过死, 资金盈余项目与资金不足项目不能串通使用, 严重影响了贷款资金的使用效果。对此, 乡( 镇) 、县有关部门意见很大, 反映非常强烈。“打油的钱不能买醋”,是传统指令性经济的内在要求, 从项目资金的使用上可以看到它的深刻影响。第二, 在扶贫贷款由地方政府推动的情况下, 由于过于强调资金按项目投放, 连片经营, 行政式调整农户的种植结构, 因而不仅造成多数乡( 镇) 扶贫到户的项目单一, 加大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 为急于争取项目资金, 项目主管和承办单位不据实反映情况,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严重失真, 致使项目告吹,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 XX县县属茶场大面积种植茉莉花失败, 县烟草公司烤烟项目的仓促上马, 难以经营, 造成上百万元贷款资金付诸东流, 项目决策上的失误带来的严重损失, 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陈玉光 郝春和: 扶贫资金政策应作重大调整43主体既有县属局、公司, 又有农户, 但在有关统计资料中没有提供二者各占多少份额。据地方领导说, 对农业的小额贷款是与地方政府立项的项目贷款合在一起的, 农户只占一个很小的份额。

仔细推敲一下表中的各栏目,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 从 1985 年到 1995年 5 月, 国家拨给XX县的扶贫贷款, 其中的 90% 以上流向县属局、县属实业公司和县、乡( 镇) 办企业( 包括种植业加工业) , 而农户得到的贷款不足 10%。扶贫贷款的这种流向, 其经济含义是深刻的, 对资金使用效果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第二, 在绝大部分投资项目中, 项目承办单位( 经营主体) 与获得贷款的主体, 是一种上下级之间隶属性的代理关系。这一事实本身表明, 项目承 办单位还不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附属物。债务约束力软化、负盈不负亏, 是其运作的基本特征。第三, 第 5 栏与第 6 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果说项目承办单位附属于地方政府, 其经营运作又不能自负盈亏, 那么, 县财政充当债务的最终担保人, 必然是十分合乎情理的事情。然而, 实际情况是, 1994 年XX县的财政收入为 1300 万元, 而财政支出就需要 2500 万元。在这种情况下, 所谓县财政担保, 只不过是口头的担保; 县财政的债务威胁, 也仅仅是帐面上的威胁。债权债务关系约束力不强的真正后果是: 地方农行发放扶贫贷款慎之又慎, 争夺扶贫贷款的不规则竞争日趋激烈, 从而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有效使用。1995年 6 月XX县扶贫办主任在本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 13 次会议上所做《关于扶贫贷款和以工代赈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中指出: “扶贫贷款应采取抵押担保投放。因一些扶贫贷款( 无抵押担保) 投资项目到期难以偿还贷款, 不仅给为之担保贷款的县、乡财政构成了直接的经济威胁, 而且很难争取新的投资项目, 争取到的项目资金也难以到位”。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 如何强化债权债务关系的约束力,从而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实践表明, 不扭转项目承办主体与地方政府利益紧紧捆在一起的格局, 强化债权债务关系的约束力是难以奏效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 在调整、改革现行扶贫贷款的审批、立项和运作体制上作文章。

最后, 从表 4 第七栏可以看出, 在农业承包制推行多年的情况下, 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农户基本上获得了经营决策自主权, 另一方面在现行扶贫项目的运作中, 又在不同程度上让出部分经营决策权, 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矛盾。我们不拟详细评价和分析这个矛盾, 这里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 行政性的集中决策、连片经营的风险往往要比农户分散决策、自我选择的风险大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实际上也是一个风险分散化的过程。

对表 4 进行综合分析, 可以看出贫困地区扶贫贷款的立项、审批及其投放, 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下属经济实体充当投资主体、按传统计划经济运作的一种模式, 或者说是一种地方政府推动型的运作体制。客观地说, 在目前的条件下, 这一运作体制也难以由其他模式替代。但这绝不意味着, 它是一个有效率的运作模式。

二、对现行扶贫资金运行体制的进一步考察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逐步消除贫困, 是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这个问题上, 如何理解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就成为一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 我们的基本观点是: 从宏观上和全国范围来看,效率原则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 公平目标主要由政府, 特别是由中央政府一系列有关经济政策来实现。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强调市场力量可以缩小地区差距者, 其暗含的前提条件是: 存在一个完全竞争, 完全信息、要素流动和区际贸易畅通无阻的经济环境。然而, 这种条件已提到我国扶贫攻坚战的议事日程上来。

准确地说, 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有两项相互关联的基本任务: 实行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化。

1994 年推行的分税制, 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其主要目的是以提高中央财政能力为依托, 加强宏观调控能力, 同时为缩小过分悬殊的地区差距、消除贫困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因此, 财政转移制度规范化, 是下一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

从现实情况来看, 在深化财税改革方面我们的初步意见是:1.坚持统一税率, 公平负税的原则, 改变一省一率, 苦乐不均的状况。2.进一步推进分税制改革, 在明确界定地方税基、共享税基的基础上, 规范税收在中央与

地方的划分问题。一般来说, 税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 应以两种税基为准则: 一是划清中央与地方各自的税基, 各管各的收入, 互不干扰, 二是中央与地方共享同一税基, 只是在二者之间确定共享税基的比例, 1994 年我国出台的分税制, 就是在共享税基方面的重大举措。依据市场经济运作的要求, 富于流动性, 收入再分配功能强的税基, 应属于中央或中央得大头( 分税制) , 如税制改革后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 流动性差, 收入再分流功能弱的税基, 归属地方财政收入, 如房产税等。3.以各省市人均

G DP水平为准则, 替代现行基数法确定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体地说, 人均 GDP 水平越低的地区, 人均转移支付金额越高; 反之则低。

最后, 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 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 大幅度缩小竞争性领域财政投资的比重, 强化个人所得税, 也是提高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加大转移支付规模和力度不可忽视的问题。

( 二) 参照转移支付的原则, 以贫困发生率( 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和人均GD P水平加权为基准, 把人行和几大专业银行确定的年度各项扶贫贷款资金下拨到贫困省( 主要是省农行) , 各省下属州( 地区) 、县依此原则下拨, 以替代现行的层层审批, 跑上要钱, 争夺资金的低效率运作机制。这个办法具有简单、透明、公平的特点。进一步说, 也就是扩大了地方政府, 特别是县级政府对贷款资金的投放、使用权。换个角度说, 在取得贷款预期有明确和可靠保证的条件下, 审批立项、上项目争资金、资金跟着项目走等规则, 在很多情况下统属多余的事情。

( 三) 改变扶贫贷款对象附属于地方政府的经济实体为主的格局, 拓展对专业户以资产为担保的贷款业务。这种债权债务关系简单, 实际上仅仅是农行与专业户的关系。建议至少以本地区 30% 的扶贫贷款向专业户发放( 不包括与地方政府项目贷款连成一体的农户小额贷款) 。

应该清醒地看到, 这项重大举措是发展贫困地区非国有经济的一招活棋, 其深远意义无论怎么夸大也不过分。多方面的信息表明, 我国地区差距之所以明显拉大, 其中非国有经济在不同地区所占比重的差异, 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 四) 在贫困地区由各级地方政府充当投资主体的加工业, 绝大多数是按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经营的, 对于其中经济效益极差、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单位, 应停止发放贷款, 任其自我调整。

作者简介: 陈玉光, 男, 1939 年生, 大学毕业。现任国家统计局研究员。主要论著有《对我国逆反价格体系的考察》、《我国居民高储蓄及其向投资转化机制研究》。

郝春和, 男, 44岁, 大学毕业。现任国家统计局副研究员。主要论著有《大国技术经济》、《中国煤炭价格》、《能源经济学》等。

推荐第3篇:关于申请扶贫资金的申请(优秀)

**村关于申请扶贫资金的申请

***石油公司:

****村就如何发展生产,摆脱贫困,改变落后的面貌,会同新开河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分析了现状,规划了未来。

一、***村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分析

***村位于*****镇柳东、东邻村、西邻村,北邻村,南邻村。四个自然屯,分为、、太、子,共6个村民组,384户,1544人,其中贫困户232户,占全村总人口18%,全村南北3公里,东西2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6008亩。玉米种植为我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2010年人均纯收入6093元,被列为全县贫困村之一。

经济发展滞缓,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业,但形不成规模气候,脱贫致富仍需加大努力。人均家禽饲养量不足10只,生猪户均不足0.3头,打工收入,人均400元。 由于该村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晴天尚可,下雨难以通行,运输费用昂贵,靠天吃饭,收成极不稳定,群众生活困难。少数学生小学毕业后面临辍学,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由于种种原因难以继续求学,造成整体文化素质低,产业化缓慢,就外出打工来说,也大多靠出卖苦力,收入低。

二、常兴村扶贫开发指导思想

为摆脱贫困,规划组确定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常兴村抓住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机遇,充分把握和利用好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结合村情,发挥优势,自力更生,利用资源,挖掘潜力,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扶贫规划的基础上,落实扶贫措施,改变面貌,使村容村貌大有改观,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按照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略“项目到村、措施到户”的原则,充分尊重贫困群体的脱贫需求和意愿,做到农户参与式的“扶真贫”、“真扶贫”的方式,将扶贫措施统一落实到户。

三、规划项目

1、筹建棚菜区一处,规划在长江路北侧建造蔬菜大棚60栋,建设标准;长100米,宽25米(棚内净宽7.5米),钢筋骨架,每栋棚占地4亩。棚区内水、电、路配套,其中新修棚区路300米,棚内水井和水泵36套,配电一个台区。总投资需280万元。争取在3—5年内使贫困户脱贫。

2、全面开展村屯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拟修建砂石路10000米,需资金50万元,翻建村部需资金20万元。

综上村为改变共需扶助资金350万元,特恳请贵单位帮助解决为盼。

推荐第4篇:申请环保资金报告

关于申请环保资金的报告

徐州市铜山区环境保护局:

徐州时大橡塑模具有限公司,建于2007年,座落在郑集镇工业园区,是一家从事橡胶制品机械加工,专业研制、开发、生产工程机械专用橡胶减震器、橡胶履带板的综合企业,具有多年的工程橡胶制品生产加工经验,拥有各种机械、橡胶加工设备一百多台。公司下设机械、模具和工程橡胶制品加工中心,并长期与徐州橡胶研究所、徐州工程集团设计院等合作,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研发、生产能力。所用橡胶原料选用进口胶和国际标准胶,粘合剂均采用美国原装粘合剂,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我公司主要产品为以经济耐用为主要诉求的耐磨、耐撕裂、耐老化、使用寿命长的工程橡胶产品,各种车辆必需的系列橡胶减震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国产进口振动压路机、履带摊铺机。

21世纪是环保的社会,建设节约型环保社会是未来几年的重大课题,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是哪个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全球性的问题。

我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坚持以人为本,保护职工身体健康,维护厂区周围生态环境。 现我公司已经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为提高环保工作水平,拟购买防尘和净化空气的设备,主要有:

DLB-D815K1 高压脉单机袋式除尘器、空气处理器(用于车间排放)、锅炉用防尘器、其它材料及管道安装等。

以上措施预计约50万元,请区环保局给予补助。

.

徐州时大橡塑模具有限公司2011年10月18日

现我公司预计购以下防尘设施

DLB-D815K1 高压脉单机袋式除尘器单价:

空气处理器2台用于车间排放单价:

锅炉用防尘器1台 2台

推荐第5篇:申请资金的报告

红政发[2011]号

红山窑乡人民政府

关于申请解决红山窑村部分社、土沟村人畜饮水

工程建设资金的报告

县委农办:

红山窑村

1、

2、

3、

4、

5、

8、9社的人畜饮水来自红山窑乡政府驻地供水工程,但由于乡政府驻地供水工程共担负着乡政府驻地供水和周边9个社、472户人的人饮安全工作,已不能满足用水需要,即使4寸泵每天满负荷24小时运转,也无法保障正常供水。目前,各社人饮用水已变为3天供水1次,而且乡政府驻地及上游农户用水水压不足,办公楼三楼水小、四楼没水的现象常年存在。

土沟村共有579户,2381人,该村人畜饮水完全靠从山里流出的泉水,泉水通过管道引到各社,在每个社设置1个供水点,群众从供水点集中取水,泉水未经过任何净化处理。夏季,泉水较多,平均每10天

可供水1次;春、秋两季,山里气温低,泉水少,平均每15天供水1次;冬季,管道封冻,群众要到1公里外拉水吃。由于该村地处高寒地区,每年供水管道会被封冻5个月,群众人畜饮水十分困难。

为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乡党委、

政府决定于2011年实施红山窑乡政府驻地、红山窑村部分社、土沟村的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红山窑乡政府驻地及红山窑村

1、

2、

3、

4、

5、

8、9社的人畜饮水工程,计划通过管道从西大河石梯子引水至目前使用的高位水池,增加供水量,解决人畜饮水供应不足的问题。工程计划铺设管道6公里,概算投资72万元,目前,乡上已筹资2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2万元,尚缺资金40万元。土沟村人畜饮水工程计划用管道将距离该村7公里的水沟水引至现有管道,同时修建三级过滤池1座、高位水池3座,由于工程需要凿山开渠,造价较高,初步概算186万元,目前,群众投劳折资18万元,尚缺资金168万元。由于乡政府财力紧张,红山窑及土沟村经济基础薄弱,群众集资困难,恳请贵办立项解决资金208万元为盼。

二O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申请人饮工程资金报告红山窑乡人民政府2011年2月25日印发

共印4份

推荐第6篇:申请社会资金报告

成武县职教中心

关于学生宿舍楼、食堂、运动场项目资金的

申 请 报 告

我校成立于2006年,是山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市、县职业技术教育骨干学校,担负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培训实用技能人才和县、乡、村三级职业教育培训网络龙头的职责和任务。学校占地155亩,建筑面积30366平方米,拥有各类实训设备价值520多万元,开设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农机使用与维护、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加工、学前教育等专业,拥有全日制学历在校生1570多人,年社会培训2000多人次。

由于学校起步较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学生宿舍、食堂都是破烂不堪的老房子,设施不配套,学生食宿条件差,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多,是影响学校形象、制约学校发展的大问题。

为深入贯彻《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全面落实《山东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2011-2015年)》,成武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县职教中心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计划。

我校根据县政府《县职教中心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计 1

划》,结合学校实际,从提高学校基础能力,利于学校长远发展出发,2014年启动了学生宿舍楼、食堂餐厅和运动场建设项目。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9280平方米,基建及设施投资1686万元;学生食堂餐厅建筑面积5688平方米,基建及设备投资1170万元,运动场621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项目总投资3156万元。该项目学校自筹资金200万元,县配套700万元。项目已于2014年3月份动工,已完成工程总量的40%,尚有60%的工程量,计划10月底全部竣工。

根据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鲁发改【2014】481号文件和项目投资计划,拟申请投资补助资金2200万元,以解决项目建设后续资金问题。特此报告!

成武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推荐第7篇:报告(村申请资金)

镇领导:

我村用于

事项,共计人民币

元,大写

元整(其中书记

元,其他干部

元)。

特此报告

申请单位:

推荐第8篇:关于申请某年扶贫资金的请示

关于申请拨付

20xx年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报告

财政局:

根据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xx年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通知》(x财办预【20xx】xx号)文件精神,现将上级下达预算指标xx万元,其中中央扶贫资金xx万元,省级扶贫资金xx万元及时划转财政扶贫资金账户,资金封闭运行,我们将严格按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x财办农[20xx]号)等制度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及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资金安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特此申请

账户名称:xxx财政局扶贫资金报账专户 账号:xxxxxx 资金:xxxx万元

农业股 20xx年x月xx日

推荐第9篇:扶贫资金自查报告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一: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民政救灾、城乡低保、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集中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市扶贫办财政局组织专班人员,深入各项目实施镇处和村组,围绕2010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执行及落实情况

20xx年,省下达我市财政扶贫、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15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7个,项目资金99万元;生产发展类项目5个,项目资金43万元;科技培训类项目2个,项目资金9万元。截止到2010年底所有扶贫项目已全部完工,资金已全部下拔到各镇处和项目建设单位,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二、20xx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做法

一是强化项目监管。省扶贫资金及项目一经省扶贫办备案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省办《关于进一步改进扶贫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按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同时,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方案施工,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在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额度等内容及时录入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使全市扶贫项目资金做到无任意调整挪项、无擅自分散使用,无半拉子工程现象发生。

二是坚持阳光作业。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各镇、村、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充分利用镇、村公开栏、宣传单、新闻媒体等,对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效益、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内容在公开栏进行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公告,确保了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实行竣工审计验收制,项目完工后,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及相关部门、镇分管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施工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方案组织验收。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各村成立了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在项目验收上,严格实行质量监督小组不签字不得评为合格项目。同时,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建设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市扶贫办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专班,深入到各镇处和重点村,对2010年的老区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把检查审计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扶贫资金和项目分配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三是严格资金使用。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我们严格按照《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在市财政局设立了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封闭专户运行,严格把握所有项目资金必须进入项目资金账户,然后履行审批手续后使用的规定。在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始终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

四是注意发挥效益。对推进实施的项目,力求效益最大化,坚持做到建设一个,达到促进一片发展的目的。20xx年,维修村级主干渠5000米,改善了1000多亩的农田灌溉难问题;硬化和改造老区村特别是重点老区村村级道路20公里,解决了5000多人的行路难问题;开展我市贫困地区贫困农民技术培训3000人。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改善了老区部分群众的通行条件,使农产品卖难和农资运输难问题得到缓解,提高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增加了老区农民的收入,促进项目实施区的农民年人平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总之,我们通过自查,认为我市20xx年度扶贫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省、宜昌市相关规定,资金拨付及时,项目管理规范,发挥效益明显。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和抗旱救灾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办就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以来共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9个革命老区项目)。其中:20xx年完成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65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5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100户、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60户。

二、项目的立项审批情况

项目的立项按照省、州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规划,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最贫困的村优先扶持的原则;二是先难后易的原则;三是适度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立项采取的方法是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基层的意见,公告、公示初步名单,逐级上报审批。项目的立项审批严格执行立项审批程序,紧紧围绕规划的范围,逐年调整充实完善,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重点方向,切实地保证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扶贫项目真正惠及广大贫困山区人民群众。

三、项目及资金完成情况

(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按照六位一体的整村推进思路,坚持群众自主,政府引导,瞄准穷人,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整合扶贫开发、农业项目及社会事业项资金,加大对重点村的投入力度,做到推进一片脱贫一片。2009-2011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革命老区项目9个)。项目覆盖12个乡镇183个自然村,完成总投资15125.7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85万元、州级财政资金415万元、县级财政资金815万,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6065.5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233.78万元,社会帮扶17万元,信贷资金44.5万元。2009年以来整村推进项目共完成进村公路硬化23条54.4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13条179.136公里,人蓄饮水工程13件53.25公里,通电工程2件8公里,沟渠14条16.982公里,水窖、水池、水坝1080件228931立方米,墙体排白170户,新建烤棚群1座,坡改梯1660亩、低产田改造6672亩,种植蔬菜、芦笋、优质烟、水稻等14144亩,种植核桃、葡萄、梨、石榴等15346亩,大牲畜养殖19488头,新建沼气池1658口,节能灶184台,新建学校3所982平方米,卫生厕所155间3554平方米,文化活动室337间20854.2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1块7740.2平方米,完成科技培训506期60291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行路难、人畜饮水、生产用水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卫生意识得到提高。

(二)抓好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

弥勒县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因地制宜进行品种布局、拓宽新品种引进渠道、鼓励群众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省州扶贫贴息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一两拔千斤的作用。20xx-20xx年共投放信贷扶贫资金1.46亿元,其中:到户贷款1.23亿元,项目贷款2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到户贷款615万元,含2008年下转75万元),项目贴息资金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8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04万元。贷款资金覆盖12个乡镇129个村委会7096户28394人,涉及种植业7222万元、养殖业5078万元。扶持种植粮食作物4.4万亩、烤烟3万亩、蔬菜13500亩、甘蔗19500亩、林果5.8万亩;扶持养猪示范户240户15900头、养牛示范户140户7000头、养羊14000只、饲养家禽45000只、奶牛养殖600头。到户贷款扶持的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0元,人均有粮增加120公斤,为农户增收300万元。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弥勒县新健亚麻有限责任公司扩建年加工1.5万吨亚麻原茎及3万亩亚麻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500万元。该项目充分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亚麻种植农户12000户,20000多人从事亚麻种植,种植亚麻面积300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80元,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人数400多人。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1个(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自筹建设资金1500万元。每年可带动本县1.5万户以上制种农户脱贫致富,带动制种面积2万亩以上,生产种子500万公斤以上,创造农业产值3500万元以上。经调查测算,制种与水稻相比平均亩增产值450元,每年可新增产值900万元。按一户两个劳动力计算,每年可解决3万人就业,社会效益显著。

20xx年申报扶贫贴息项目为20xx年申报项目云南金粒种子有限公司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改扩建建设,申请项目贴息资金900万元,该项目已建设完成,已发挥其扶贫效益。

(三)实施安居房改造

20xx-20xx年实施安居房160户,安居工程完成总投资66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60万元,群众自筹(劳折)496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5万元。实施160 户安居房建设,每户财政补助1万元,实施建筑总面积17372平方米,436人革命老区群众受益。通过安居温饱工程建设,使特困农户做到有房住,有产业,能稳定增加收入,达到基本解决安居温饱问题。

(四)做好易地搬迁项目

新哨镇西梭白村易地扶贫开发项目,于20xx年开工,2010年完工。项目完成投资3841.6万元,其中:省级地方债券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3691.6万元。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建安居房75套/120㎡合计9000㎡,架设引水主管4000米,入户分管5000米,水龙头75个,接通75户主线接入户闭路线,硬化村内道路4000米6400立方米,举办农村实用科技培训10期800人次。

(五)产业扶贫初见成效

20xx年争取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发展五山乡核桃产业种植12000亩,其中,连片种植2000亩。2009年春季发生冰冻灾害,对五山乡内的核桃种苗造成严重损坏,给农户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减少农户冰冻灾害损失,恢复核桃种植生产,重点在五山乡连乡公路两侧开展核桃种植工作,建设优质核桃示范基地。

(六)20xx年项目计划情况

截止3月底,省州项目尚未下达到我县,按照去年的实施情况,20xx年共做50个整村推进项目的计划。计划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75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100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650万元。初步项目计划情况如下:村卫生路硬化50条65公里;人饮工程10件18公里;沟渠15条10公里;水窖500口12000立方米;水池、水坝10个20000立方米;安居房150户;绿肥种植2500亩、低产田改造1000亩;种植烤烟、芦笋、甘蔗、葡萄、玉米制种等5500亩;种植核桃、桉树、板栗6500亩;养猪6500头、养羊2500只、养鸡1900只、养牛800头;科技培训100期9800人;建沼气650口、节能灶650台;新建卫生厕所50间1000平方米;新建文化活动室150间4500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0块5500平方米。2012年小额信贷计划投放3000万元。截止3月底,小额信贷完成投放500万元。

四、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一是制定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结合省州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弥勒县整村推进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并结合各成员单位的职能细化了相应职责。

二是建立了资金管理使用公告及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制度,使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使用更加公开公正透明。

三是建立了扶贫专户。县、乡设立扶贫支农资金专户,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报帐制管理。项目启动前预拨50%的启动金,其余资金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实行报账制回补。通过严把资金使用管,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转。通过自检自查,2009年以来财政扶贫资金已全部报账回补完毕。

四是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项目选择符合规定要求,资金安排做到立项依据充分,确保财政资金全部用到项目上。

五、下一步的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加强领导,注重落实。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缓解和消除贫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进程中,领导是关键,落实是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真抓实干,重在落实,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到广大的贫困山区。

(二)瞄准贫困对象,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紧紧围绕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目标任务,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大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扶贫措施,尽量避免因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方向,确保扶贫政策的连续性,较好的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提出的目标任务。

(三)加强项目及资金的管理。严格按照扶贫开发项目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要求来规范行为,项目规划一旦批复下达,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改,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确保资金与对应的项目相互匹配,保证项目工程质量,按时进行报账回补,尽快地、充分地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

(四)建议扶贫支农资金多向贫困山区倾斜。几年来,弥勒的经济社会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山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坝区,如果不加大山区的投入力度,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将延缓全县的经济的发展进程。

扶贫资金自查报告范文三:

正蓝旗属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全旗共有贫困人口3042户9362人,其中:农业贫困人口947户2436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4.09%;牧业贫困人口1832户6198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0.41%;国营农牧场贫困人口265户728人,占农牧业贫困人口的1.22%。几年来,我旗扶贫开发工作在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全面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及全盟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重点贫困嘎查村为单位,以整村推进项目为重点,结合移民扩镇工程、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实施,着力于加强贫困嘎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全力进行项目建设,为稳定解决温饱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贫困人口变动情况

20xx年以来,在经历了19xx、199

9、2000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的袭击后,原本在八七扶贫攻坚阶段所奠定的坚实基础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连续的自然灾害的袭击下荡然无存,大量的农牧业人口因灾致贫返贫。2001年贫困人口由2000年末的836人突增到4522户17833人,贫困人口比例达到30%以上的重点贫困嘎查村增加到50个,占全旗嘎查村的48.5%。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的现状逐步显露,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步履维艰,新阶段新形式下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新的选择。

面对这样严峻的扶贫形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正蓝旗2001---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和《正蓝旗5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村级扶贫规划》。确立了以品种改良为中心,提高农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目的科技兴农兴牧战略,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和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确保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通过全方位的扶贫攻坚,到2007年底,全旗贫困人口减少到9362人,六年间贫困人口减少了8471人,年平均减少1411人,贫困人口收入由2001年的农区826元、牧区975元上升到2007年末的农区1890元和牧区的2340元,农牧民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收入得到了稳步提高。

共计有贫困3024户9362人,占全旗农牧业总人口的15.7%。按照国家标准统计共1707户572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6.31%。其中:638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493户1544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6.49%;684至944元低收入贫困人口1214户3727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2.97%。944至农区1500元贫困人口429户1042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0.94%;944至牧区1800元贫困人口906户3049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3.01%。

按照致贫原因分:因自然灾害致贫1034户320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4.23%;因病致贫745户224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3.98%;因子女分户孩子上学致贫902户2796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9.86%;因经营能力差智力低下致贫140户43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92%。贫困原因有:

1、子女分户致贫和孩子上学;

2、自然灾害致贫;

3、因病、残致贫;

4、无经营能力和其他致贫。

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建设

扶贫开发办是正蓝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常设办事机构,主管全旗扶贫开发的工作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行政编制为8人,其中:科级领导职数为1名,副科级职数为2名。科员副主任科员3人,后勤人员事业编制为1名。内设综合股、项目资金股和社扶培训股。做为旗直涉农涉牧重要部门,在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中承担着贯彻、执行、宣传党在农村牧区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对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实施,使广大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达小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旗扶贫开发办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作为服务对象,紧紧围绕为三农三牧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帮助农牧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渠道的增加农牧民收入。有力地推动了我旗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促进农村牧区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二)项目资金投入管理情况

我旗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后采取了以嘎查村为单位集中攻坚的重大战略举措。几年来,我旗结合自治区开展的水利和种草养畜年、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千村扶贫开发项目和移民开发项目,在2001年启动两个千村扶贫开发嘎查,投入每个嘎查1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其他资金建设以水为中心的高产饲料基地。2002年启动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18个,每个嘎查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配套其他资金开展以水为中心的高产饲料基地建设和养畜建设。200

1、200

3、200

5、2007分别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及其他资金启动四期移民扩镇建设项目。200

5、200

6、2007年启动的整村推进项目19个,以每个嘎查3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和9万元牧民自筹的投入,以养殖优质肉羊、西门达尔牛为主导产业进行扶持。20042007年又投入专项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对全旗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转移,同时每年还投入20---40万元不等的产业化扶贫资金,扶持开展产业化扶贫,到2008年我旗共有41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扶持。40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得到了盟直帮扶单位的集中帮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几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93.7万元,共有2517户9314人得到了项目扶持。扶持率占整个贫困户的55.66%。项目到村到户率达到100%,项目变更低于20%。项目扶持基本是以整嘎查村的形式开展的,几年来,在我旗形成了4个绒山羊养殖示范嘎查、两个西门达尔牛养殖示范基地、一个肉羊养殖示范嘎查,一个全区牧区移民示范项目,和一个獭兔养殖示范村,项目建设对全旗的扶贫开发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路作用,有效地增加了牧民收入,合理的调整了牧业生产的畜种结构,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项目实施采取的主要措施

自治区启动以整村推进为主的扶贫开发项目以来,根据自治区的总体部署安排,结合本地区实际,围绕扶贫开发,我旗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

1、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 整村推进项目实施以来,我旗针对当地实际,认真分析了当地的贫困状况及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确定了做好全旗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措施,全面布置安排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为了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做的更加扎实,在总结以往扶贫攻坚经验的基础上,旗扶贫办协调组织各有关单位,对全旗5万余人农牧业人口,包括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摸清了家底。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部署,自下而上,编制旗、苏木镇、嘎查村村三级扶贫开发规划。共计编制了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嘎查村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在编制扶贫开发方案的过程中,按照项目覆盖到户、政策落实到户、帮扶措施到户、效益兑现到户、科技服务到户和参与式扶贫的要求,让贫困群众自己在嘎查村民大会上分析贫困原因,研究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确定扶贫开发的项目,制定扶贫措施,使五到户的要求在嘎查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上,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坚持将100%的财政扶贫资金到村入户,同时和其他项目建设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整村推进,为完成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整村推进项目是一项能够较快的使贫困人口解决温饱的手段,可在短期内可以积聚资金对重点贫困村进行集中扶持,有利于大型项目实施。我旗已经启动的40个整村推进项目嘎查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样的效果:投资最少的也达到了36万元,最多的上到百余万元(除3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外,其余皆为地方财政配套的农牧口资金和农牧民自筹资金),大部分农牧户得到了项目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增强,主导产业建设得到了大力扶持,贫困户脱贫率达到了82%。



2、以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为中心,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向,形成特色产业链条

集中力量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项目,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中心,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我旗整村推进的一个特点。根据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安排和部署,几年来在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安排上,我们重点支持效益高、增收效果较好的畜牧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适当用于帮助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年来,在我旗形成了4个绒山羊养殖示范嘎查、两个西门达尔牛养殖示范基地、一个肉羊养殖示范嘎查,一个全区牧区移民示范项目、一个獭兔养殖示范村,打井高产饲料基地建设示范点,特色项目的形成对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持。



3、加大了扶贫资金对农牧业技术的支持力度

我旗始终不断的加大对农牧业技术扶持力度,创建科技含量高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引进推广了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牛、小尾寒羊和肉羊等一大批较为先进的农牧业实用技术,扶持一些短、平、快的小项目,努力的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了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潜力。可见加大对农牧业技术的扶持是一项基础工作,是提高资金科技份量的主要手段。

4、进一步强化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

我旗扶贫部门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申报、审查、建设管理程序,切实改变重项目申报,轻项目跟踪管理的现象,形成评估论证、申报审查、组织实施、跟踪管理、检查验收、运行管护的项目全程监控管理的有效机制。建立扶贫项目责任追究制,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制,做到扶持对象、建设地点、投资规模、扶贫效果、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公开,接受群众、社会和舆论监督。对扶贫资金按照报帐制要求实行严格管理,扶贫资金专户封闭管理、封闭运行,堵塞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漏洞,防止挤占、挪用、滞留扶贫资金现象的发生,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加强与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合作,定期对扶贫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旗、苏木镇、嘎查村和项目实施单位挤占、挪用、贪污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确保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落实到位,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

5、改变培训方式,加大实用技能培训,注重培训实效

扶贫培训工作在我旗农村经济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愈来愈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培训工作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培训的科技含量在提高,培训的方式更灵活、实用。在培训项目安排上,我们把引进推广农牧业实用种养技术作为重点之一,把提高重点贫困嘎查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技能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改进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手段。200

5、0

6、07在全旗19个整村推进项目嘎查村开展针对项目的科技培训,在短时间内使一批贫困群众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技能,使每一个家庭有1---2个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劳动者。2001年以来举办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培训班近40余期,受训贫困群众累计10000人次。



6、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劳务创收

我们把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贫困群众开展劳务创收作为解决温饱的重要手段,加大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并建立了劳务输出中心、劳务输出协会等组织,同时加大劳务输出培训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贫困群众到外地打工。在一些自然条件差的地区,已经初具规模地形成了劳务输出队伍,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7、加强对整村项目的领导,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

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按照目标到人、责任到人的要求,按照定位、定向、定量的方法层层分解,把解决特困人口温饱的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苏木镇、整村推进项目嘎查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认真抓好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增加内设机构,领导和人员得以充实,进一步的强化了干部队伍素质,切实打造了一支切实贴近贫困群众扶贫工作队伍。

三、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扶贫开发成效。整村推进资金每个嘎查村只投入30万元,对于农牧业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由于资金有限,项目覆盖率和项目支撑能力不足以使一个嘎查村整体脱离贫困。

农牧业生产基本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我旗大部分地区沙漠化程度在70%以上,而且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交替发生,严重制约着解决贫困群众温饱的进程。近年我旗的旱灾和部分地区遭受水灾、雹灾就导致大量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由于上级下达的任务及培训转移指标有限,不能满足当地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需求。目前我旗培训机构都超额完成当年培训任务,超额部分经费难以解决,一定程度影响了下一年度的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上级部门加大资金额度及任务指标。另外培训指标下达晚、资金不到位,待培训结业后大部分错

推荐第10篇:扶贫资金自查报告

资溪县200

9、2010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

自查报告

接到市扶贫和移民局、市财政局关于对全市200

9、2010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交叉检查通知后,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对2009年、2010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全面、认真、仔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2009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009年省市下达我县财政扶贫资金588.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1万元(整村推进配套9万元,移民扶贫配套12万元)。我县财政安排了补助进城购商品房实行无土安置移民扶持资金334.755万元(按购房面积每平方米补助150元),共计财政扶贫资金944.655万元,已全部安排落实到位。具体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84万元,县级配套9万元,合计93万元,用于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4个)建设。

2、面上项目扶贫资金44万元,用于非重点项目建设14个,已完工项目13个,拨付使用资金41万元。有1个项目3万元未拨款,即江西梧怡庄园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白茶种植项目3万元。

3、扶贫贷款贴息资金7万元用于德顺公司、香檀山茶叶公司、步阳竹木制品公司三个龙头企业扶贫贷款贴息补助。

4、移民搬迁扶贫资金438万元,县级配套12万元,合计450万元,完成移民搬迁1200人,其中农村安置103户429人,已拨付资金150.15万元,进县城购房已办理请款的移民户185户771人,拨付移民专项资金269.85万元,县扶持资金334.755万元;移民搬迁省补助资金30万元,用于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0.02万元。

6、5.7万元用于扶贫统计监测科技培训和项目管理。

二、

2010年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010年省市下达我县财政扶贫资金839.741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7.6万元(整村推进配套9万元,移民扶贫配套18.6万元),共计财政扶贫资金867.34万元,已全部安排落实到位。具体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85万元,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奖励资金2万元,县级配套9万元,合计96万元,用于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4个)建设。

2、面上项目扶贫资金91万元,其中:①、科技扶贫项目1 个,项目资金25万元;②、灾后恢复生产项目9个,项目资金50万元;③、非重点村项目5个,项目资金16万元,已拨付资金13万元,有1个项目3万元,即石峡村际上水库水毁维修项目未完工,故未拨款。

3、扶贫贷款贴息资金7万元用于资溪青云地板有限公司、江西正大竹木有限公司二个龙头企业扶贫贷款贴息补助。

4、2010年省市下达我县“三区”移民搬迁任务953人、灾后重建搬迁移民831人,合计1784人,移民扶贫资金624.4万元(含县配套资金17.84万元),移民搬迁专项资金(省级示范点资金)32.8万元(含县配套资金0.76万元),共计移民扶贫资金657.2万元,已经全部安排落实到位。现已拨付使用177.5万元,余下479.7万元。

5、“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0.04万元,已经拨付6.42万元,余下3.62万元未拨,其中3.2万元用于“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需待9月份开学后拨付使用,0.42万元用于劳动力转移培训。

6、6.1万元用于扶贫统计监测、科技培训和项目管理。

三、

滞留资金主要原因

滞留资金主要是2010年移民搬迁扶贫资金,主要原因是:

1、受2010年6.19洪灾影响,移民新村基础设施要沉实、坚固点,施工项目质量才能更好些。

2、受洪灾影响,灾后重建房的人很多,建房材料难购买,建房进度慢。

3、进城农民购房户要凭房产证办理拨款手续。

四、

改进措施和办法

1、目前2010年移民搬迁建房已全部结束,加快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项目质量,加快资金拨付速度。

2、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购房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加快农民进城购房房产证的办理速度,尽快的拨付移民补助资金。

第11篇:扶贫资金申请书

扶贫资金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是xxx学院xxx专业学生xxx,学生来自与一个地处偏远信息不是很发达的小村庄。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田间劳作。因此,家庭收入微薄又因家中有年迈体弱多病的奶奶,我和弟弟又同时上学,父母因常年的劳作累积了很多的疾病,长期看病吃药,使得家庭状况每况愈下。所以,学生郑重向您申请200X----200X学年的国家助学金。

家庭的重担压的父母腰都弯了,脸上布满了皱纹,父母为供我和弟弟上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在这样那样的忙碌中父母不仅要照顾我和弟弟,还要赡养体弱多病的奶奶,长期的无假了日的劳作使得父亲腰肩盘突出,颈椎病,母亲患上了风湿关节炎,病痛的折磨,生活的压力使得父母双鬓班白,母亲为了给父亲治病供我和弟弟上学借了很多外债,父亲因动了手术而不能干重体力活。生活的担子就压到了母亲一个身上,母亲不仅要为我和弟弟挣学费还要还债,照顾年迈的奶奶。从而生活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黑暗。

生活的贫困却教会了我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要坚强。在学校学生非常注重自身思想道德建设,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立足自身特点,参加校院组织的一系列“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大学生的活动”。从点滴小事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事实政治,学生还遵纪守规,自觉维护学校的秩序。在日常工作学习工作中,注重民族团结举止文明端庄,艰苦朴素,热情大方,坚持原则,注意开展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我在学习上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不断培养专业兴趣,不断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和大学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我总会提前去教室,占前排的位置。在课上积极思考课后注重和老师交流课下和同学讨论,相互取长补短,查阅资料,不断进步。在闲暇时去图书馆开拓眼界,并在十一期间勤工俭学,补贴家用。求知的路途充满艰辛,然而成功的花朵散发着芬芳。当然,学海无涯知识无际,我勤奋刻苦不断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学生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平易待人。在学习和工作两不误的前提下,我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与XX年4月参加了植树活动。

在上学期,为了减轻母亲和父亲的负担,学生长利用闲暇假期期间,在餐厅做服务员来添补生活学习所需。梅花斗雪,独立寒枝。我终于相信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勇往直前。贫困不算什么,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学生自认为自己的条件符合“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条件”望老师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申请时间:xxx

尊敬的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是xx文法学院xx法学系xx班的学生xx,xxx年出生于xx省、xx市、xx镇的一户农民家庭。我下面将详细说明我的家庭情况。

爸爸、妈妈没有文化知识,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从小他们就严格要求我们兄弟两要好好的学习,将来要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不要像他们一样在农村没工作。我们兄弟两也很争气,在学校学习一直名列前茅,在我们看来只有以优异的成绩才能使爸妈高兴,才能回报他们的苦心。直到09年的高考,我终于考上了一所好大学-xx理工大学。当时家里一片欢腾。

家里有四口人,爸爸、妈妈、我和弟弟,我们四口和爷爷、奶奶住在同一个家里。爸爸妈妈都没有工作,只能靠着家里的两亩来地勉强的维持生活,收入十分的微薄,为了我和弟弟能够好好的学习,家里一年省吃俭用的钱都供给我和弟弟上学读书用了。家里也欠了不少钱,所以从小我和弟弟俩个人就知道不乱花钱。

在我六岁的时候,爸爸在我们村附近的一个小煤矿上班,刚开始家里还挺好的,有爸爸在煤矿上班,家里还有剩余,结果好景不长,毕竟小煤矿的安全不好,在一次夜晚,小煤矿发生了瓦斯爆炸,那一次事故死了好多的人,爸爸也被引起的火灾烧成了重伤,整半个身子都被烧伤了。许多人都被送到了医院里治疗,医生要把烧毁的皮肤全部都剥下来,那时候妈妈整天在医院里照顾爸爸,我和弟弟只好被姥姥照顾,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爸爸恢复了一点,也能下床走路了。出院后又修养了几个月,终于恢复的差不多了,但一直没有敢干重体力活。

09年是高兴的一年也是家里爷爷奶奶不幸的一年,他们年过七旬,身体又不是太好,经常生病吃药。我知道我们兄弟两的费用增加了家里的负担,但是更不幸的是爷爷在六月份的时候摔倒在地,被家里人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结果是爷爷偏瘫,这一结果很让人意外,爷爷也哭喊着让医生帮忙治疗,医生用针灸的方法给他治疗,效果挺好,好点后考虑到家里的情况,还是决定出院慢慢锻炼治疗,锻炼了一段时间爷爷可以下地拿着拐棍走路了。可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奶奶的心脏病犯了,又被送到了医院,家里又比得安宁,又得忙着去医院照顾奶奶,还得照顾爷爷,等他们的病都好点了后,家里也花了不少的钱。我知道爸爸犯愁了,他开始四处奔走到处借钱,在我开学的时候爸爸把钱借够了,我拿着钱来到了学校。上大学一年来,我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一直很刻苦,一有时间就去图书馆学习,看自己喜欢的专业知识,我认为这是对家人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我也是一个非常节俭的同学,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我省吃简用化压力为动力,化爱为能量,无时无刻不再努力着,各门功课均达到优良水平,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热情帮助同学,在班里名列前茅。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家人宽慰,用良好的成绩来回报帮助过我的亲人和朋友,来回报国家和社会。

现如今,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当然,我也知道还有不少同学的家境更困难些,无论我是否申请到了这笔助学金,我都要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培养,也衷心的祝愿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但我相信如果我能申请到这笔贫困生助学金,我将作出一定的成绩以无愧于这贫困助学金。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申请时间:xxx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

我叫xxxx来自xxxxx班。我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小村。家中有五口人,父母文化浅薄,在家务农,由于多年的劳累,父母两人身体状况较差,农业收入低微,所以全年收入十分微薄,我还有一个哥哥正在在****大学读书,家中一年省吃俭用的钱大多都供给了我和哥哥读书,与此同时家里也欠下了一定的债务。

从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教育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可以对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修养。今年我圆满的完成了12年的学业,光荣的参加了高考。

当我得到了***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人都很高兴。因为我们俩是我那个家族里难能可贵的大学生,也是我们村子里多年才出的大学生。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两个大学生的学习费用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为此家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家中实在是再拿不出足够的钱来供我上大学,可是我又不想因为贫困而丧失上大学的机会,我知道这个社会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这种深深扎根在心中的观念使我力争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学业。故向学校证实我的家庭情况,定于特困生类型,以便我能在校获得各种补助,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申请时间:xxx

第12篇:扶贫资金实施方案

南豆芦村扶贫补助资金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镇政府脱贫攻坚补助资金使用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现就我村产业到户补助资金使用办法进行安排,具体实施如下:

一、资金项目安排使用原则

(一)精确到户,夯实责任。依据建档立卡锁定入库的贫困人口、根据各户发展的产业规模,按照2018年产业脱贫项目资金补助标准,由各村负责贫困户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监督和项目落实及上报,并对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负有监督责任。

(二)核准对象,精准发放。瞄准建档立卡锁定入库的贫困户,优化扶贫项目设计,确保产业到户专项扶贫资金精确用于有种植、养殖、小型加工、小型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

(三)贯彻政策,严格标准。各村到户产业补助要严格执行《陕西省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贫困户生产发展的补助标准为发展传统种养殖业每户最高补助2000--4000元,不擅自提高和修改标准。

(四)公开公正,阳光操作。各村产业到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指标安排使用和项目申报信息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按照贫困户申请、帮扶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实际调查、张榜公示并上报、镇审核程序申办,项目实施的户要在村内公示七天以上,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二、切实加强补助资金管理

(一)坚持“一卡一户”精准发放。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到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政策指导,由各村具体负责落实精准扶贫到户产业项目的调查核实、一卡一户,补助资金精准发放到户。

(二)严格使用规范。各村产业到户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要围绕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

(三)完善监督制度。发挥好村监委会、群众代表等监督作用,发动他们全程参与监督。决不允许出现向贫困户集资、摊派等问题,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程序合法、安全、公开、公平、公正。凡在资金使用中出现的各类违纪行为,镇纪委将严肃查处。

(四)加强监督检查。镇上将定期组织检查,随机开展抽查,对下达的产业到户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和扶贫项目全覆盖督查,并对各村贫困户产业扶持项目和资金使用安排情况进行公告公示,接受贫困群众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昭陵镇南豆芦村 2018年5月28日

南豆芦村扶贫补助资金实施方案

昭陵镇南豆芦村 2018年5月28日

第13篇:扶贫资金申请报告

一、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资金申请报告是指向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申请政策性补助资金的专项报告,一般根据资金渠道的不同、性质的差异对资金申请报告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地说,资金申请报告都要经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审查、评估和筛选。

二、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撰写思路及价值体现

《农业扶贫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通过介绍农业扶贫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反映项目单位资金面情况,通过分析国家宏观、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以及地方政策等,论证项目政策支持背景及获取资金支持的政策依据,通过详实介绍项目情况,反映项目建设背景、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投资规模、技术工艺先进性、规划进展情况、组织情况、相关应对机制(如环保、节能、资源利用等),着力分析项目存在的价值和前景,深度透析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形成申请资金可行性的充足论据,是专门针对农业扶贫项目获取政府资金支持的专业报告,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作为农业扶贫项目被资金支持主管部门审批决策的依据;

——作为农业扶贫项目相关资金筹措(例如申请其他资金支持的辅助材料)的依据;

——作为农业扶贫项目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

三、农业扶贫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质量保障

xxxx公司拥有国家工程咨询甲级资质,其项目研究服务团队的专家均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团队成员均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能够有效地为客户提供项目专项咨询服务,研究院成员长期的项目咨询经验可以保障《农业扶贫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质量。

四、农业扶贫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农业扶贫项目背景信息

一、农业扶贫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

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第二部分 农业扶贫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农业扶贫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

(一)……

(二)……

(三)……

(四)……

三、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农业扶贫项目优势

一、组织优势

二、技术优势

涉及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

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项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等。

三、市场优势

四、模式优势

五、其他优势

第四部分 农业扶贫项目产品规划

一、农业扶贫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农业扶贫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先进性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农业扶贫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农业扶贫项目建设规划

一、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地

(一)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农业扶贫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农业扶贫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二)土建总图布置

(三)场内外运输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三、农业扶贫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案

四、农业扶贫项目建设节能方案方案

五、农业扶贫项目建设消防方案

六、农业扶贫项目建设生产劳动安全方案

七、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章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2787号)要求进行编写。

第六部分 农业扶贫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农业扶贫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农业扶贫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三、农业扶贫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第14篇:扶贫资金审计报告

贵 州 省 审 计 厅

审 计 报 告

黔审*报〔2011〕**号

被审计单位:**县人民政府

审计项目:2008-2010年度扶贫资金审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六条和《贵州省扶贫资金审计条例》规定,贵州省审计厅派出审计组于2011年7月11日至8月19日,对**县2008-2010年度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扶贫项目贴息贷款和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等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共审计了**局、**办、农业和扶贫开发局、人事局、水利局、民宗局、科技局、公路管理局、科协和妇联等**个管理和使用扶贫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并延伸审计了*个乡镇,对*个乡镇**个村进行了审计调查。此次审计共走访调查了**个扶贫项目,占总项目**个的**%,审计项目资金***万元,占**县扶贫资金总额***万元的**%。审计工作得到了**县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审计涉及的相关单位对所提供的与审计有关的会计资料、电子数据、其他证明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对此作出了书面承诺。贵州省审计厅的责任是实施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扶贫资金计划安排情况。 2008—2010年度,***市下达**县扶贫资金计划**万元,涉及项目**个。按扶贫资金计划年度分,2008年度**万元,2009年度**万元,2010年度**万元。按资金性质分,财政扶贫资金**万元(含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万元),以工代赈扶贫资金**万元,社会帮扶资金**万元。按资金来源渠道分,中央财政资金**万元,省级配套资金**万元,县级

配套资金**万元,社会帮扶资金**万元。按资金投向分,种植项目**万元,养殖项目**万元,加工项目**万元,基础设施(水、电、路等)项目**万元,公益事业(文教卫等)项目**万元,其他项目**万元。

(二)财政扶贫资金到位及收支情况。

截止2011年6月30日,**县2008-2010年度财政扶贫资金到位**万元(含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万元)。已报账支出**万元,其中:2008年**万元,2009年**万元,2010年**万元,2011年1-6月**万元。

(三)以工代赈扶贫资金收支情况。

截止2011年6月30日,**县2008-2010年度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到位**万元。未到位**万元,为省级配套资金。已报账支出**万元,其中:2008年**万元,2009年**万元,2010年**万元,2011年1-6月**万元。

(四)社会帮扶资金收支情况。

截止2011年6月30日,**县2008-2010年度社会帮扶资金到位**万元,其中:2008年**万元,2009年**万元,2010年**万元。已拨付**万元。

二、审计评价 **县县委、政府围绕《**县新阶段扶贫开发总体规划(2001-2010年)》,谋划布局**县扶贫开发工作。据**县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反映,三年来,通过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大力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2040元增加到2010年**元,年均增长**%;全县贫困

人口逐年减少,由2007年的**人,减少到2010年的**人,减少了**人,年均减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2007年的**%下降到了**%。扶贫资金在基础设施和种养殖业方面的大力投入,既加快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在扶贫资金管理方面,通过对2008年扶贫资金审计存在问题的整改和落实,逐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先后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建设项目预结算审查审计工作的通知》、《**县行政事业单位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县项目建设责任追究办法》等项目监督、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对确保扶贫项目的规范运行和资金的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通过审计发现,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方面,**县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专账管理、封闭运行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对2008-2010年扶贫资金未实行专账核算,个别乡镇存在以拨作支,账外核算的问题;在项目的计划管理和实施工程中,少数项目的报账未提供竣工验收和结算清单等必要资料,而以物资采购发票及建安发票直接列支,存在未经批准擅自调整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实施地点、虚报支出、违规签订项目施工合同和以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等问题。

三、审计发现问题及处理意见

(一)虚列项目支出,套取扶贫项目资金**元。 1.**县农村公路管理局虚列农村公路项目支出**元。 2008年9月,**县农村公路管理局与**县**建筑有限公司

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由**公司以**元总价包干承建2008年**镇**国道至工业区公路建设项目。截止2011年6月末,农村公路管理局报账列支公路项目款**元,其中:2008年12月支付**公司**元,2009年1月支付**公司**元、支付项目勘测设计费等**元。现场调查发现,该工程实际于2008年前完成。经查证,县农村公路管理局支付给**公司的项目工程款**元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在扣除发票税金及手续费**元后汇入**工业区管委会**元。至审计日止,工业区管委会无明确的支出与以上资金对应。农村公路管理局将以项目勘测设计费等名义支付的**元扣除税金**元后的**元用于发放职工个人补助。

审计组发现上述问题后,**县监察局及时介入,对汇入**公司的**万元,以及由该公司转入**工业区管委会的**元相关事宜作进一步调查,对农村公路管理局发放给个人的**元已作收缴处理。 2.**乡人民政府实施**村2008年度人饮工程,报账列支工程项目资金*万元。经审计查实,该项目未实施,但已支付*万元工程款。

审计组发现上述问题后,**县监察局及时介入,对**乡人民政府虚列项目支出*万元已作收缴处理。

3.2010年至2011年1月,**县农业局共报账支出2009年篇2:关于对××村新村扶贫建设项目资金审计调查报告的回复

××市××区××乡人民政府

关于对××村、××村新村扶贫建设

项目资金审计调查报告的回复

××区审计局:

我乡收到贵局发来的关于对××区××乡××村、××村新村扶贫建设项目资金的审计调查报告后,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立即安排相关经办人员,针对《审计调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查清理,现就调查情况作如下阐述:

一、在清理调查两个村的相关资料中提取了两村新村 扶贫建设工程的各项目工程建设的承包合同,其中××村的项目工程建设合同包括××乡(××村)××路改造工程承包合同、××乡××村扶贫水利工程建设承包合同、××村扶贫规划及资金安排计划表、相关工程量的费用计算清单和竣工决算报告;××村项目建设合同包括××乡××路通村公路改造工程承包合同、××乡××村新村扶贫水利工程建设承包合同、××村新村扶贫规划及资金安排计划表、相关工程量费用计算清单和竣工决算报告。

二、有关问题的说明如下:

一是关于《审计调查报告》中第“三”项里的第“

(三)” 点的说明:××是××村××路工程建设的承包商的指定代理人,××是××村××路工程建设的承包人(以合同为证)。由于两条公路工程建设还未办理竣工决算,工程款未

付清,因此两项工程的承包人就没有在公司开出正式发票,而是以个人借款的条子办理。用现金支付是因为上级资金大部分都是在每年临近春节时才能到位,而我乡的工程款也只能在资金到位后也就是春节前两三天才能发放,因此工程承包人强烈要求我乡以现金形式支付工程款,以期尽快将工钱发放到民工及材料供应商手里。由此就造成了我乡大量的现金支出现象。另公路建设资金都是打捆使用,所以从扶贫资金账上硬调出,作为公路建设资金支出使用。综上所述,从实际出发,我乡并未违规使用工程款。

二是针对《审计调查报告》中第“三”项中的第“

(四)”点说明:关于支付××村公路建设款××元而无合同和竣工验收资料的情况,我乡政府针对××村村民希望新建××村3社通村公路并改建××村2社通村公路的强烈要求,决定将该笔资金以补助的形式给新祠堂村,由该村自行修建。完工后,开具发票在扶贫资金中列支。

三是针对××村支付水利工程人工材料款××万元而无合同及竣工验收资料的情况说明:由于当时××市××区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的项目承包人××,在工程没有完工的情况下就退场了,剩余的山腰蓄水池等水利工程就由××个人接手继续该项工程的建设,另××村3社的通村公路新建工程也由××修建,因此乡政府与之商定两项工程总价××万元,其中公路建设工程补助资金为××万元。完工后开具发

票,在××村扶贫资金中列支,所以就没有合同和验收资料。

因此根据所补充提供的资料及情况说明,我乡认为《审计调查报告》中第“三”项第“

(四)”点不成立,请贵局考虑。

四是针对《审计调查报告》中第“三”项第“

(六)”点情况说明:我乡根据实际,对入户工程补助资金列了不等的金额,在发放时,均发的××元是为了不引起群众的不满,造成不稳定因素。剩余款项乡政府决定在春节前按规定足额补发到农户手中,望贵局不列入审计报告中。

××市××区××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三日篇3:10-12年度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都匀市2010--2012年度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自查报告

根据贵州省扶贫办2013年4月7日办公会议纪要(办[2013]2号)、《关于开展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大检查的通知》(黔南扶贫〔2013〕14号)文件的要求和安排,我市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2010--2012年度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省州批复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一)2010年度 2010年度,州扶贫办、州财政局分别以黔南扶贫【2010】42号、黔南财农【2010】36号,黔南扶贫【2010】124号、黔南财农【2010】193号等文件共批复下达我市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0项,项目总投资511.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42.3万元。其中:种植业项目9项、财政扶贫资金237万元(含产业化扶贫项目6项200万元);培训项目3项、财政扶贫资金71.2万元(含雨露计划项目2项66.2万元);贴息类项目3项、财政扶贫资金98万元;项目管理3项、财政扶贫资金14.1万元,道路建设基础设施项目2项、财政扶贫资金22万元。

项目分别为:在2个乡镇7个贫困村实施的“迷迭香种植”2500亩、“脱毒马铃薯种植”100亩、蔬菜种植1400亩等种植类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7万元;在全市各乡镇实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初级工150人、产业化培训700人,“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资助农村贫困学生18人、“重点村村支两委干部培训”培训

重点村村支两委干部50人等培训类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1.2万元;实施“迁移并扩大商品蛋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年产10亿粒中药胶囊生产线扩建工程项目贷款、贴息”、“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等贴息类项目3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8万元;实施“扶贫到户贴息贷款运作经费”及“项目管理费”等管理类项目3项,财政扶贫资金14.1万元;实施沙寨乡新蒙村、河阳乡各里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项,财政扶贫资金22万元。

上级下达我市项目资金442.3万元,资金到位率100%,到2011年4月30日,我市共拨付到项目实施乡镇及单位442.3万元,占计划资金的100% 。

(二)2011年度 2011年度,州扶贫局、州财政局分别以黔南扶贫【2011】1号、黔南财农【2011】3号,黔南财农【2011】11号、黔南财农

【2011】324号等文件共批复下达我市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9项,项目总投资1427.8万元,财政扶贫资金781.5万元,其中:种植业项目17项、财政扶贫资金630万元;养殖业项目1项、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培训项目3项、财政扶贫资金29.4万元;贴息类项目3项、财政扶贫资金91万元;项目管理5项、财政扶贫资金21.1万元。

项目分别为:在我市3个乡镇10个村及都匀开发区2个乡镇4个村实施产业化项目“何首乌种植”3500亩、“桔梗种植”6000亩、猕猴桃种植250亩、高粱种植300亩、鱼腥草种植50亩等17个种植类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30万元;实施林下养鸡8000只养殖类项目1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在全市各乡镇实施“雨露计划”扶贫产业化技能培训500人、“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资

助农村贫困学生36人、“贫困地区干部培训”50人等培训类项目3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9.4万元;实施“小额到户贷款贴息补助”、“贷款贴息”贴息类项目3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1万元;实施“小额贷款运作经费”、“两项制度”、“基期调查”及“项目管理费”等管理类项目5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1万元。

黔南州财政局、州扶贫局共下达项目资金781.5万元到我市并拨付到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资金到位率100%。到2012年5月30日,我市共拨付到项目实施乡镇及单位资金共计781.5万元,占计划资金的100% 。

(三)2012年度

项目分别为:在我市4个乡镇10个村实施“桔梗种植”5012亩、“红提子种植”1000亩等产业化项目及“桔梗种植”250亩、“桂花种植”80亩等10个种植类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26万元;实施“大鲵养殖小区建设补助”购大鲵幼苗350尾、每尾补助200元及技术

培训150人等养殖业项目1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实施“蛋鸡养殖扶贫项目”、“茶叶种植”、“六万头优质商品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精乌胶囊产业化开发”等4项贷款贴息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9万元;在全市各乡镇实施“雨露计划”扶贫产业化技能培训1000人、“企业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培训650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20人等培训类项目3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4.5万元;实施寨门建设1处、串户路硬化26公里、农家乐接待改造30户、旅游标牌建设1处的“民族风情生态旅游”旅游类项目1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实施沙寨乡新蒙村道路硬化2250平方米等基础设施建设1项,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实施“省两项制度”、“扶贫对象监测”、“项目管理费”等管理类项目5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3万元。 黔南州财政局、州扶贫局共下达项目资金781.5万元到我市并拨付到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资金到位率100%。到2012年5月30日,我市共行文拨付到项目实施乡镇及单位资金共计781.5万元,占计划资金的100% 。

二、项目完成情况

(一)2010年度

共完成:“迷迭香种植”2500亩、“脱毒马铃薯种植”100亩、辣椒种植600亩、黑西红柿种植400亩、西瓜300亩、紫心红薯100亩;完成“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初级工150人、产业化培训700人,“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资助农村贫困学生18人、“重点村村支两委干部培训”培训重点村村支两委干部50人;实施“迁移并扩大商品蛋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年产10亿粒中药胶囊生产线扩建工程项目贷款贴息”“、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等项

目贴息;完成沙寨乡新蒙村尧花-摆客道路建设2公里、河阳乡各里村村寨道路硬化6660平方米及项目管理各项工作。

(二)2011年度

共完成:“何首乌种植”3500亩、“桔梗种植”6000亩、猕猴桃种植250亩、高粱种植300亩、鱼腥草种植50亩,林下养鸡8000只及核桃种植100亩;实施“雨露计划”扶贫产业化技能培训500人、“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资助农村贫困学生36人、“贫困地区干部培训”50人;完成了“精乌胶囊产业化开发”、“养鸡蛋禽生产”贴息项目的贴息工作,项目管理各项工作。

(三)2012年度 2012年度项目正在实施中,其中已完成的项目为:“六万头优质商品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等4个贴息项目、“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等3个培训项目及“道路硬化”等个项目。“桔梗种植”等产业化项目已完成项目公示、招投标、土地整理等工作,正在进行播种,项目进度为50%;“红提子种植”项目进度为70%。

三、项目效益情况

(一)2010年度

通过脱毒马铃薯种植100亩、迷迭香中药材种植2500亩及辣椒种植600亩、黑西红柿种植400亩、西瓜种植300亩、紫心红薯种植100亩等种植业项目,使项目区贫困群众人均增加收入1900余元;通过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800人,转移786人,每人每年平均为家庭增收5000余元;“雨露计划”圆梦行动项目共资助我市18名农村贫困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通过贷款贴息资金40万元整合社会资金800万元的到户贷款贴息项目,为11个乡镇25个村187户农户开展种养殖业提供了发展资金,使群众人篇4: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报告范文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报告范文

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在省站的精心指导和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认真贯彻执行《甘肃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等政策法规为宗旨,管好用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己任,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为目的,从增强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查处了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违规违纪

问题,有效的保障和防止了集体“三资”保本增值和流失浪费,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和有关部门的肯定。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辖区六县一区1529个行政村、9136个合作社共计10665个会计核算单位,止二00八年底已实行会计委托代理的行政村1517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9.2%;实现村级会计电算化的村数14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4%。市、县(区)、乡(镇)三级已成立审计机构116个,配备专职审计人员146名,其中:持证人员18名。 一年来,我市上下共抽组118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39个审计组,对全市10565个会计核算单位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和财务收支、债权债务以及农村土地征占补偿费、支农惠农补贴等专项资金进行了详细的内审外调工作。审计资金总额106707万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资金434.2万元,追回贪污挪用资金120.9万元。查处追究任期届满和离任村社干部责任38人,收回各类违规违纪资金11.10万元,结算移交离任村社干部经济手续223人(次)。

二、具体工作

(一)财务审计不留死角

二00八年我市村级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在强化财务混乱村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继续推行“乡镇自查自审、县区就地复审、市站以县区为单位集中送达核审”办法,计划审计1529个行政村10665个会计核算单位,实际审计1529个行政村10665个会计核算单位,累计审计资金60431万元。审计核实全市村社集体固定资产34007.2万元,较上年净增128.72万元;负债总额17506.5万元,较上年减少10021.58万元;所有者权益42942.5万元,较上年净增7418.84万元。查处违纪未违规单位348个会计核算单位,清理出不合理开支730笔183万元,不规范条据123张,金额98万元,未入账资金114笔10.8万元,现金白条顶库131张49万元。对于审计出的问题,工作组进行了及时处理,对一些记账出现的差错进行了纠正;对部分不合理开支进行了账务注销,票据退还有关当事人员不作报销;对一些不规范条据,及时督促有关人员规范手续;对收入没有入账的重新作了入账处理。

(二)专项审计逐年拓展

1、粮食生产直补贴及农资综合补贴。2008年中央、省财政拨付我市粮食直补资金252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6513万元,两项合计全市农民人均98.92元。分别为崆峒区451万元、3104万元,泾川县339万元、2561万元,灵台县459万元、2687万元,崇信县125万元、991万元,华亭县175万元、1373万元,庄浪县435万元、2493万元,静宁县538万元、3304万元。为了补贴公平合理,全市各县区均以2002年核产定税面积和常产为依据,分解到乡、计算到户,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各乡(镇)资金核算中心粮食补贴专户。各乡(镇)信用社给每个农户办理存折,由乡(镇)政府、资金中心、信用社共同监督,在各村社设点集中发放存折,农户凭身份证、印章领取存折,然后再到信用社取款。从审计监督情况看,全部兑现到42.4户农民手中,兑付率100%。

2、退耕还林补贴。从2004年开始,退耕还林补助由粮、款并用改为全部发放现金,补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封闭运行,由所在地信用社采取存折直接发放,由退耕农户直接领取。今年我市拨付2007年农户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3682万元,其中:粮食补助20722万元,现金补助2960万元,全部兑现到29.4户农民手中,兑付率100%,受益农户人均收入191.30元。

3、良种补贴。2008年国家安排我市实施优质专用小麦推广试验示范面积147万亩,亩均补贴标准10元,共计1470万元。其中:崆峒区25万亩、250万元,泾川县250万亩、250万元,灵台县250万亩、250万元,崇信县8万亩、80万元,华亭县9万亩、90万元,庄浪县25万亩、250万元,静宁县30万亩、300万元。经审计,各县区均严格按示范区农户播种面积核发购种卡、农户凭卡在良种专卖点低价购买良种、种子专卖部门再凭卡与财政部门核兑资金规定落实到农户、地块,未发现任何违规违纪问题。

4、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2008年国家安排我市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专项400万元,其中:崆峒区60万

元、泾川县60万元、灵台县100万元、华亭县30万元、静宁县150万元。其补贴内容和对象为以农户购买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作业机械为主,兼顾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作业机械;补贴标准为大型农机具买价的10%——30%。受益农户9.77万户,未发现任何违规违纪问题。

5、“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二00八年我市“一 事一议”筹资涉及33个乡(镇)586个个行政村72.4万人,筹资总额679.27万元,人均筹资9.40元;筹劳涉及29个乡(镇)554个行政村50万人,筹劳总数191.2万标准工日,劳均

3.8个标准工日,其中收集以资代劳资金589.69万元。从审计情况看,各村级组织都能严格履行农民筹资筹劳项目、数额和事项议事、审批、备案等程序,实行“报审制”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制”,没有超范围、超标准向农户下达任务和强行以资代劳现象发生。

6、村级财政补助。二00八年全市各乡镇农经站收到各级财政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2195.4万元,村均1.44万元;村内开支2118.95万元,其中:干部报酬1655万元、办公费用351万元、五保户供养98.5万元、其他支出14.45万元;所有支付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但因我市多数村级集体经济欠发展,低收入村及“空壳”村较多、尚有521个行政村正常运转相当困难。

7、征地补偿费。二00八年全市未发生新的农地征占事项,但收回历年补偿费54.44万元,兑付历年应兑付农户土地补偿费1220.76万元、安置补偿费67.59万元;年末集体土地

补偿费账户余额3724.02万元。账务记载清晰、支付手续齐全。

8、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审计。二00八年我们对全市223个任期届满或离任村,414名村社干部进行了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查处违法违纪干部49名、违法违纪4.5万元,追究经济责任38人,建议当党政部门谈话戒勉15人。提出审计建议书1200份,目前已全部采纳。

三、主要做法

1、广泛宣传,统一认识。二00八年我市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采取重点审计、专项审计和全面审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工作方式上,采取分层召开村社干部会、民主理财小组会、村民代表或群众大会等进行广泛宣传发动,既使农村基层干部消除了思想顾虑,统一了思想认识,全力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又使广大农民群众增强了民主理财意识,积极参与审计工作。

2、严肃审计,依法查处。在具体工作中,每个审计组都能抓住干群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不放,从收支环节入手,按照“坚持两个原则”、“十查十看”和“四个结合”的要求,采取查阅文件资料、审查账据、走访农户的办法,做到了乡、村、社、户“四对口”。对审计中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按照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方法,坚持正面教育和经济处罚相结合,做到了宽严适度,秉公执法,彻底处理。

3、突出重点,强化教育。村级财务管理主体是村社干部,在审计工作中,我们把财务审计与基层班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对查处的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除依据有关法规政策进行处理外,重点进行了政策法规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了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对班子散、财务乱,存在一定隐患的村班子,建议所在乡镇进行整改,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4、审计公开,民主监管。推行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是强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决部分村财务不公开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组对被审计村近几年的财务收支、公益事业建设、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审计结果,除采取张榜、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公布外,还采取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的形式,全面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消除了群众疑虑,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从而使农村财务逐步走上依法管理,规范运作的良性轨道。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的方向

虽然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审计工作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审计档案管理需进一步规范;三是农村审计工作只限于财务审计和对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今后我们将根据农村改革发展需要,从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继续抓好对财务管理混乱村审计的同时,重点拓展加大对惠农政策落实,扶贫基金、有偿资金等方面的审计,以促进党和政府各项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使涉农资金得到科学、完整、高效的使用。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农民负担审计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重要内容。审计的重点放在“一事一议”筹资是否履行了民主程序,筹资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强行以资代劳

的现象,“一事一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有无挪用、侵占的现象。

2、加强农村集体土地征、占用补偿费专项审计。农村集体资金中,集体土地补偿费在部分村社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加强对征地补偿费分配和使用监管,建立农村土地补偿费专项审计制度。

3、加强农村审计的规范化管理。审计质量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质量,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一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审计工作程序。二是加强农村审计档案管理。三是搞好农村审计结果公开。四是建立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4、搞好调查研究,不断开拓创新。要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观念,把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相结合,实现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转变。要把审计监督与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监督、农村会计委托代理监督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要根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着眼于从源头上制约权利,从管理上提高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率,从完善制约和制度的角度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从而把农村审计的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结合起来,实现以监督为主向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的转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审计工作能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保驾护航。篇5: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国家瞄准贫困对象,突出重点区域,锁定扶贫开发目标,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了攻坚的力度。在“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下,无论是投入的直接帮扶贫困人口的资金规模,还是投入的产业发展或者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发项目数量,都是空前的。资金管理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而涉农的扶贫资金更是焦点中的焦点,上上下下都十分关心。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操作,我认为,应在执行好现有政策的前提下,要注重创新,既要规范延伸旧有的好制度、好办法,又要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陈出新。下面,就我市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现状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现状及主要做法

在国省扶贫办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十年来,我市通过积极争取、整合、筹集、财政配套等方式,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47805亿元,其中20**年投入 1.86175亿元。主要用于推进全市扶贫攻坚项目实施以及贫困人口的直接帮扶。面对来源广泛、数量庞大的扶贫资金,市委农村部和市扶贫办把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协调市、县相关职能部门一道参与,突出强化管理这个关键,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对扶贫资金的来源、流向、审批、报账等各个环节实施了严格监管。既确保了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同时也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规范、高效,实现了双赢的结果。

一是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制。全市各扶贫部门对扶贫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用项目资金,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

二是严格执行项目审批制。对扶贫项目的报批执行市、县两级评审制。各区县(市)扶贫办在上报扶贫项目前,会同农业、发改、畜牧水产、林业等部门一同深入项目点现场考察,共同论证,提出考察论证报告,进行县级自评。市办与财政部门再次进行评审论证,确保扶贫项目资金投向合理。 三是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充分利用各级政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开扶贫项目申报、立项、审批等方面的政策和程序。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资金公开、建设单位公开、竣工决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对于重点项目,还制作项目建设平面示意图,简明扼要地介绍项目建设规模、责任单位、资金投入额度、资金来源渠道、管理方式和管护措施等。

四是严格执行报账制。严格执行群众参与式管理,由项目村提出资金申请,项目村验收工程并经审计部门审计后,由财政部门统一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对于工程质量

不合格,或不能按要求提供有效凭证的,扶贫部门不予审批,财政部门不予报账。

五是严格执行验收考核制。对实施完毕的项目,按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检查验收,进行绩效考评。所有项目验收合格后,持项目验收单、项目验收报告方可报账。 六是严格执行年度审计制。由扶贫部门会同财政、审计部门,重点检查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采取现场察看实施项目是否按方案实施完毕、到财政部门察看项目资金是否按要求拨付到位等工作方式,加大资金审计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对扶贫资金实行了相对严格的管理,但是因为扶贫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牵涉的部门和扶贫对象多,资金的规模大小也不一,执行的主体也各有不同,所以,难免在使用和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涉及部门广,由于条块分割等原因,难以实行有效地统一管理。分配使用权力多集中于职能部门,在资金的安排、审批等环节,还有一定的随意性,存在不太规范的地方。

二是监管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监管模式下,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沟通,纪检监察机关组织的专项检查往往是事后督查,很难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资金安排和项目管理链条长、环节多、专业性强,对扶贫资金账目的审查耗费时间长、效率较低,监管范围有限,监管深度不够。同时,由于基层监督力量不足,使扶贫资金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是责任落实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主管部门是扶贫资金管理的主体、监督的主体,由于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等因素,个别单位往往重资金争取,轻资金管理;重资金分配权力,轻资金监管责任;分配资金时“插手”,监管资金时“甩手”。对资金项目如何安全运行,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

四是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个别涉农职能部门在资金拨付过程中,因为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存在延期拨付、人情拨付、吃请回扣等不正之风。个别乡(镇)、村对各类补助补贴类资金的发放,未能严格落实公开制度,对发放对象、补贴人数、补贴金额公开不及时、不到位,工作缺乏透明度。

三、对策及建议

1、创新机制,建立规范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要按照扶贫资金专款专用的使用原则和封闭运行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对每笔资金从进户到划拨、从使用到监督、从验收到报账,都有据可查。另外,在继续坚持扶贫项目招标制和公示制的基础上。一是推行合同制。对所有建设项目,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合同签约,明确项目责任人、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投资补助标准、项目管理、验收和奖罚办法等,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管项目、建项目、验项目。二是加强整合。针对原来扶贫资

金存在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职责不清,扶贫资金“效益递减”的实际,要以县为单位,以贫困村为主战场,集中优势打歼灭战。要在区县(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加强资金整合。今后对扶贫专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要按照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在扶贫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由财政、扶贫、审计等部门统筹管理扶贫资金,把扶贫资金与部门任务、责任、权力整合,以村或者以片为平台,实行统筹安排、综合调度、捆绑使用、集中投放,最大限度的覆盖贫困农户。三是积极创新。为彻底改变目前项目规划早、申报慢、资金下达迟等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网上申报、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每年年底前完成下年项目规划、申报,翌年前半年完成资金计划下达,确保项目早启动,早实施,贫困农户早受益。

2、规范操作,建立科学严密的项目运行体系。一是建立健全项目库储备和申报、审批制度。对扶贫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凡是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可审批审报,对已经确定的扶贫项目不能随意变更,如确需调整,必须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每个项目的申报必须有项目内容和辐射带动贫困户作为申报、审批的依据。二是要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研究制定不同的项目运行程序。分别从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账目处理和归档立卷五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三是根据不同项目,研究制定严密的检查验收程序。实现县建档、乡建簿、村建册、户建卡的规范化一条龙管理。

3、部门联动,建立高效合理的监管体系。首先,要坚持扶贫项目及资金集体审查。在将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的同时,坚持自下而上,分级负责的原则,协调各相关部门,强化各自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资金划拨、使用监督管理机制。并对扶贫资金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跟踪检查、逐项审计,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其次,要优化监管模式。采用系统化、网络化的监管模式,实现关口前移,使监督重点由事后督查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使资金监管贯穿于管理、审批、分配、拨付全过程。要编制涉农资金审批流程图,涉农资金审核、分配、拨付、使用各个环节实行流程化管理。要依托网络平台,建立由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系统”和“公示系统”组成的电子网络监管体系。通过“监管系统”内网,对涉农资金进行全程监督、动态监管和实时监控。依托涉农资金监管公示网站,将涉农直补资金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行“一卡(折)通”兑付,避免涉农资金在层层流转中被克扣、挪用等。第三,要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由纪检部门、扶贫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信访部门、检察院等机构组成联系会议,共同参与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实现信息共享,步调一致。

4、严明职责,建立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保障体系。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事前”有人抓。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农民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以及工作机制。要明确分工,从整体上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领导。特别是每笔扶贫资金拨付或者每个扶贫项目开始操作之前,都要明确专人负责,且要一“跟”到底。二是要强化检查预防,确保“事中”有人管。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职能,定期和不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监督检查,防止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确保扶贫资金或项目在运作过程中,能够安全、合规、有效使用。三是要强化责任追究,确保“事后”有人问。资金或项目实施完之后,监管部门都要及时跟进。对扶贫资金主管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失职、监督不到位、发现问题查处不力等行为,严格予以问责处理,提高制度的刚性约束。

第15篇: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在省、市农开办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渑池的农业综合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股室根据河南省《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依据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有关资料,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项目情况:

1、南村乡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区涉及南村乡仁村、南村两个行政村。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4000亩,经济林1000亩。项目总投资484万元,财政投资361万元,群众自筹123万元。项目修建拦水坝1处,埋设PVC管道36.9公里,衬砌渠道0.5公里,建渠系管系建筑物305个。改良土壤4000亩,新开和整修田间道路4公里,道路边及田间栽防护林10000株,发展经济林1000亩(栽玫瑰)。引进新品种7个,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3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万公斤,年新增产值240万元,项目区年农民纯收入总额新增15.91万元。

2、果园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位于果园乡展庄村,总投资58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3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95万元,省财政资金109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1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9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148万元。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3500亩,发展经济林1500亩。项目计划新建小

型水库1座,提水站1处,输变电线路0.6公里,衬砌渠道1.5公里,埋设PVC管道13.9公里,建渠系建筑物238个等;通过深松土壤、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3500亩;新开和整修项目区道路4公里,栽防护林8000株,发展经济林1500亩,其中核桃1000亩,花椒500亩;通过引进新品种10个,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4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等措施,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项目全面建成后,项目区年可新增粮食产量52.5万公斤,新增干果17.5万公斤,年新增农业产值30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新增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年新增35.7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2010年7月23日,渑池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侵袭,县农开办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了解灾情,一方面指导项目区干群生产自救,另一方面积极向省、市、县、局领导反映灾情。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上级把三门峡唯一一个损毁项目批给渑池县。该项目确定在段村乡实施,涉及上涧、四龙庙、赵沟三个行政村。计划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24万元,三门峡市级财政配套资金4.2万元,渑池县财政配套资金1.8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30万元。计划建截留坝2座,整修混凝土渠道4620米,埋设pvc管道9515米,整修道路2000米。项目建成后,可恢复灌溉面积3000余亩,项目区年新增粮食75万公斤,年新增产值112.5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年新增70.44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财政资金扶持项目选项、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够准确,预算编制取费标准不合理。一些项目乡镇只重视争取资金,忽视项目管理,有些随意调整计划搞平衡照顾,搞“政绩”工程,造成一些项目达不到设计要求。

2、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薄弱。有些项目乡镇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对完工项目不及时进行检查验收,致使施工单位单位钻空子项目单位挪用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不作固定资产登记,产权、责任、利益不明晰,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3、由于机构改革不到位,各种关系没有理顺,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加快改革步伐,彻底的解决机构棚架问题。农村现在多为老幼人员留守,自筹资金筹集较难,建议降低自筹资金比例。

4、项目实施中占地、毁青、毁树、取土协调难建议尽快出台政策,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实施原辅材料暴涨,对项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建议根据政策和有关法规破解这一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开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和部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互应尽的职责、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持项目配套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

2、把科技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及培训投入,要进一步调整项目投资结构,适当压缩项目数量,增加财政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吸引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发展,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资产管理股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16篇:扶贫申请

扶贫物资申请

单位名称××××××:

一、帮扶对象基本概况

我公司正在扶持的对象有:5名贫困大学生、10户贫困村建档立卡户以及我公司“普洱市农产品批发市场”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5名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因家境贫困,求学困难

硝塘村是全县扶贫工作对象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距离东河乡政府39公里,距县城124公里,平均海拔1830米,属高寒山区。在10户特困户中、有的是无劳力、有的是弱势群体、残疾等。农户10户26人,居住有汉族、拉祜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作物,经济发展滞缓,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业,但形不成规模气候,脱贫致富仍需加大努力。

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来自普洱各个

二、我公司扶贫工作思想及规划

为帮助以上贫困户摆脱贫困,我公司总体扶贫思想是:抓住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机遇,充分把握和利用好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结合贫困户自身情况,发挥优势,自力更生,利用资源,挖掘潜力,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扶贫规划的基础上,落实扶贫措施,将扶贫措施统一落实到户。

根据以上思想,我公司已在实施如下帮扶计划

1、由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开展养猪、养牛等农村实用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实施核桃、茶叶、八角、草果等农村实用种植管理技术。对接我公司“普洱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长期收购以上贫困户所生产的农作物。

2、如有外出务工意愿,我公司优待以上所有贫困户家庭成员组织参加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并提供各部门岗位就业进公司打工。

3、如有意愿在“普洱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店经营的,我公司会根据相应优惠政策,给予租金的减免,以便更好的帮助贫困户走出现状。

但就以上帮扶还不能立刻帮他们从贫困的现状摆脱出来,脱贫过程至少要3-5年,所以在我公司提供生产力培训及就业机会的基础上,希望中国建设银行普洱分行对以上贫困户提供相应物资帮扶,为他们更好的度过脱贫期,提供生活物资的补助。

综上

为尽快帮助以上人员早日摆脱贫困,特恳请贵单位帮助解决为盼。

第17篇:资金申请

资金申请

项目部领导:

户县段施工需砍伐林地经与户县林业局达成协议,全部林木赔偿费、林地设计费、育苗基金等全部费用为:七万元整 现申请付款 开户行:建行西安市户县支行

名称:户县财政局预算单位实有资金代管专户

账号:61001705608052507603

备注栏上写明:户县林业局。

申请人:户县外协组

时间:2012年12月05日

第18篇:资金申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12-07-25 09:33:0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区服务贸易产业发展,规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是指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两级财政统筹安排的,用于支持自治区服务贸易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在我区注册成立的从事服务贸易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公开透明、择优扶持、专款专用、加强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

自治区财政厅、乌鲁木齐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项目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自治区商务厅、乌鲁木齐市商务局负责确定专项资金的年度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会同自治区财政厅、乌鲁木齐市财政局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支持方式及标准

第六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采用无偿资助和奖励等。

第七条

专项资金无偿资助的额度,每个项目不超过5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奖励的额度,每个企业不超过50万元。

第八条

支持内容

(一)支持服务外包业务发展

1、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凡通过软件开发能力成熟模型集成(CMMI)、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信息安全管理(IS027001)、IT服务管理(ISO20000)、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SAS70)等认证的单位,对相关认证及认证维护费用给予一定的资助。

2、服务外包企业租用数据专线的给予租赁费用补贴。

3、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购置必要的设备。重点对服务外包企业交换器、服务器、网络传输设备等购置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助。

4、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为目的设立境外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对服务外包企业设立的境外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给予一定的资助。

(二)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洽谈会、论坛等各类服务贸易促进活动。

参加国家、自治区重点支持的国内外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展览会、博览会、论坛、洽谈会等,对展位费、展位特装费、人员费、宣传推介费给予一定的补助。

(三)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

1、企业每新录用1名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企业培训补贴。

2、对经自治区商务厅认定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给予前期费用补贴;对认定的培训机构开展服务外包人员就业前业务培训给予一定的资助。

3、对开展对外劳务派出人员适应性培训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给予培训补贴。

(四)支持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对公共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及运营维护费用等公共服务项目给予一定的补助。

(五)支持文化产品出口。

1、对图书报刊互联网出版物、影视作品与节目、动漫游戏音像制品等文化出口产品而投入的翻译费、外语配音费等给予一定的补助。

2、对境外推广发行图书报刊及互联网出版物、影视作品与电视节目境外落地播出、商业演出与商业艺术展览项目,对赴境外人员国际交通费、境外住宿费给予一定的补助。

3、对为开拓国际市场而在境外设立的专卖店(柜)的场地租赁费给予一定的补助。

(六)对年度服务贸易(外包)出口创汇额在2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给予奖励。

(七)对年度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给予奖励。

(八)支持服务贸易(外包)产业战略规划、研究等活动。

(九)对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企业,经营一年以上,根据企业纳税额、注册资本和营业额给予一定的奖励,用于支持企业开拓国际业务。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申请

第九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依法在我区注册,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有固定工作场所;

(二)依法纳税、财务管理规范;

(三)依法从事服务贸易(外包)活动。

第十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二)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表(附件

1、2);

(三)营业执照、相关资质证书、知识产权证书复印件;

(四)上一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五)与申请专项资金项目有关的有效凭证、费用发票;

(六)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四章

资金的申报、审核及审批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实行按年度申请、拨付。符合本通知第五条资助要求的服务贸易企业和单位,在每年5月底前将有关资料分别报送所在地州市财政部门和商务部门,各地州市财政部门和商务部门对申请项目审核无误并签署意见后联合行文上报自治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逾期或材料不齐的不予受理。

第十二条

自治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申请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进行全面审核,提出项目资助资金的初步意见。

第十三条

自治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商务厅、乌鲁木齐市财政局和乌鲁木齐市商务局等部门组成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资助资金进行审定。

第十四条

自治区财政厅、乌鲁木齐市财政局按照预算、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对于违反本暂行办法规定截留、挤占、挪用、虚报、套取专项资金的单位或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

各地州市财政部门会同商务主管部门每年11月底前,对专项资金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效益评价分析,并于12月31日前将总结报告联合上报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商务厅。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商务厅、乌鲁木齐市财政局、乌鲁木齐市商务局负责解释。

第19篇:资金申请

***〔2014〕 号

****************

资金的申请

****:

*******建设项目已完成,现需支付费用******元(*************8)。

当否,请批示。

******

2014年*月**日

第20篇:资金申请

克拉玛依市专利实施项目及专项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2008-7-22

第一条为推动技术创新和专利项目实施,加速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促进拥有自主专利的企业持续发展,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利实施资助资金管理办法》(新财建〔2003〕 103号)和《克拉玛依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克财发〔2006〕126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利实施项目是指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或专利申请已公开,并纳入自治区或市级专利实施计划项目中,正在组织实施的专利项目;专利实施资助资金(以下简称资助资金)是指用于资助本市辖区内专利实施项目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专利实施资助资金的来源

(一)克拉玛依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预算中安排的专利实施专项资金;

(二)自治区知识产权局核拨的专利实施专项资金;

(三)其他来源。

第四条专利实施资助资金的资助范围包括:自治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自治区和市级专利实施资助项目;各类经济所有制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的有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深度开发项目、专利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第五条克拉玛依市知识产权局负责专利实施资助资金的审批和管理工作,财政、审计部门负责监督。

第六条专利实施资助资金年度总额由市知识产权局根据专利实施资助的项目数量、规模等确定。一般占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总额的3~5%。

第七条专利实施资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八条申请使用专利实施资助资金必须以专利实施项目为依托,申请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本市辖区内注册或在自治区注册但在本地纳税并有固定办公地点;

(三)是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人或合法使用者,其专利有效且不存在权属争议;

(四)具备基本实施条件,主要包括:有实施场地、必要的设备、一定的自有资金和实施专利的技术人员等;

(五)未使用同一个专利项目进行重复申请。

第九条以下情况给予重点资助

(一)获国家专利奖的项目;

(二)国家或自治区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实施的专利项目;

(三)国家或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的专利项目。

第十条申请承担专利实施项目的单位须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一)克拉玛依市专利实施资助资金审批表;

(二)专利实施可行性分析报告;

(三)单位营业执照副本等有效资质证明复印件;

(四)专利有效证明复印件,同时提供原件供审核;

(五)如实施他人专利,应提交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副本,并在市知识产权局备案;

(六)经营场地使用证明复印件;

(七)实施的专利属国家专卖、专控及特殊行业产品,须附相关主管机构或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准证明;以上材料均用A4纸打印或复印。

第十一条申报专利实施项目的单位,应于每年9月30日前将全套申报材料交至指定的初审部门,初审部门应在4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的形式审查和技术性审查。初审通过的项目,申报单位应准备七份申报材料交市知识产权局,市知识产权局每年年底或次年一季度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十二条经专家论证后,由市知识产权局下达专利实施项目计划,并与项目承担单位、区(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签订“克拉玛依市专利实施资助项目合同书”,按合同约定期限拨付专利实施资助资金。 第十三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加强专利实施项目及资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保证项目、课题、人员、经费、仪器设备、实施场地“六落实”,并按要求及时足额匹配相应的自筹经费。

第十四条专利实施资助资金必须按项目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并在合同所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列支,不得挤占或挪用该项资金。因项目承担单位执行合同不力等,致使合同无法正常履行或资金流失,市知识产权局有权终止合同,并收回全部或部分专利实施资助资金。

第十五条专利实施项目资助合同执行期间,项目承担单位应于当年6月30日向市知识产权局报送项目实施中期总结,11月30日之前报送项目年度总结和相关财务报表。

(一)项目中期总结主要包括

1.专利实施项目进展情况表(包括取得的阶段成果、存在的问题等);

2.专利实施资助资金支出明细表;

3.资助资金下半年计划安排表;

4.下阶段专利工作计划等。

(二)项目年度总结主要包括

1.单位年度专利工作总结及今后企业发展思路;

2.项目年度总结报告(包括项目概况、实施过程中解决的技术关键和取得的成果、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3.专利实施资助资金支出明细表(零余额);

4.下年度专利工作计划;

5.专利实施项目合同期满的,需提交全套结题报告。

第十六条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一至二年,重大专利项目实施周期可延长至三年。实施期满,由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同行专家,会同市财政、审计部门进行项目验收。

第十七条申请和承担专利实施项目的单位,应提供真实的资料和凭证,如有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市知识产权局将停止资助并如数追回已拨付的全部资金。造假单位三年内不得申请专利实施资助资金项目。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市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申请扶贫资金报告范文
《申请扶贫资金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