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申请书

扶贫资金项目申请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10 06:08:46 来源:申请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扶贫资金申请

广灵县杏福多仁用杏种植专业合作社

优质仁用杏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资金申请报告

二〇一三年三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1.1项目背景 ······················································································································· 1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2 1.3项目建设的可能性 ········································································································ 4 1.4项目目标 ······················································································································· 6 1.5项目效益 ······················································································································· 6 1.6项目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 7 1.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 8 1.8结论与建议 ···················································································································· 8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 10 2.1项目区基本概况 ·········································································································· 10 2.2项目区产业发展情况 ·································································································· 11 第三章

项目实施区域概况 ···································································································· 12 3.1项目实施区域总体概况 ······························································································· 12 3.2项目实施区域在片区中的地位与作用 ········································································ 13 3.3项目实施区域产业发展状况 ······················································································· 13 第四章

项目目标···················································································································· 14 4.1项目总体目标 ·············································································································· 14 4.2项目分年度目标 ·········································································································· 14 4.3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 ·································································································· 14 第五章

项目技术方案与流程 ································································································ 16 5.1种植方案 ····················································································································· 16 5.2栽培技术 ····················································································································· 16 第六章

项目实施方案 ············································································································ 20 6.1项目实施条件 ·············································································································· 20 6.2项目年度实施安排 ······································································································ 23 6.3项目扶贫对象瞄准收益机制 ······················································································· 23 6.4项目培训方案 ·············································································································· 23 第七章

项目投资预算与来源 ································································································ 25 7.1项目投资估算 ·············································································································· 25 7.2资金筹措 ····················································································································· 25 第八章

效益分析···················································································································· 26 8.1社会与扶贫效益分析 ·································································································· 25 8.2经济效益 ····················································································································· 27 8.3生态效益 ····················································································································· 28 第九章

风险分析···················································································································· 29 9.1项目不确定因素 ·········································································································· 29 9.2市场风险 ····················································································································· 29 9.3技术风险 ····················································································································· 29 9.4环境风险 ····················································································································· 29 9.5项目管理风险 ·············································································································· 29

附件:

1、项目种植基地区位图

2、项目单位资质复印件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背景

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扶贫需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在我国的国情下,尤其应为政府引导为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帮助贫困户脱贫。同时贫困户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具有一种更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技能或一种长期稳定的生产模式。扶贫与脱贫亦步亦趋,使我国的贫困人口越来越少,使扶贫不但产生了社会效益,也产生了经济效益,这样扶贫事业才能长期持续发展和解决根本问题。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里,尤其应该发展与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的产业、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具有发展起点低、周期短、见效快、容易进入的特点。

广灵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全县辖2镇7乡180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283平方公里,总人口1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9万人。境内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较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灵县是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但由于交通、信息闭塞,教育、科技水平落后,使得当地的“三农”问题比较突出。近几年,广灵县委、县政府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立足当地实际情况,积极调整种植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绿色蔬菜、畜牧养殖、仁用杏经济林以及优质杂粮四大主导产业。

广灵县杏福多仁用杏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4月,注册资金20万元,社员51名,仁用杏基地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年实现产值15多万

元。几年来,合作社通过品种引进、试种等综合开发,现已发展成为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优势企业,也为当地贫困户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渠道,有力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1.1.1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名称:优质仁用杏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广灵县杏福多仁用杏种植专业合作社

3、项目负责人:白桂军

4、建设性质:扩建

5、建设地点:广灵县一斗泉乡半山区

6、建设规模:建成优质仁用杏示范种植基地一处500亩,年产优质仁用杏125吨,实现产值375万元。

7、建设内容:引进“优一”树苗7.5万株,基地造林500亩;建设配套灌溉系统,对种植基地农户技术培训200人次,指导农户进行仁用杏的种植。

8、建设期限:2013年1-12月。

9、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56.5万元,其中:购置优质仁用杏种苗“优一”费22.5万元,基地造林费21.5万元,灌溉管线费6.5万元,管护费3万元,培训资料费3万元。

10、资金筹措:合作社自筹36.5万元,申请省级扶贫资金2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引进优质仁用杏种苗新品种“优一”。

11、效益分析:年仁用杏产量年可达125吨,实现产值375万元,带动农户125户,户均增收6000元,同时可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仁用杏营养保健作用认识的深入,杏仁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从市场需求看,美国大杏仁基本上占领了我国的杏仁市场,我国每年要花掉2000多万美元进口仁用杏仁。杏仁价格逐年上涨。由此可见,中国的仁用杏不是没有市场,而是产量太少,加工产品更少,既没打开国内市场,也没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建设优质仁用杏种植示范基地,进而带动仁用杏系列产品加工,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1.2.2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当地优势产品的布局和规划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指出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稳定粮食、做强畜牧、扩大果菜、发展加工”的思路,推进产业化发展、板块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加快建设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513”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广灵县有悠久的种杏历史,杏的质量好,经济效益高,是当地的优势农产品。因此,广灵县政府制定了的“一户农民四亩杏”的致富策略,鼓励通过杏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收,带领农民脱贫致富。项目的建设符合政策方向,既顺应山西省农业产业发展要求,也符合当地经济的发展规划,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1.2.3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广灵县是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但由于交通、信息闭塞,教育、科

技水平落后,使得当地的“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发展仁用杏种植产业,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广大农户增收致富,有助于培育广灵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改变革命老区落后面貌,改善老区人民生活条件,建设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创造条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1.2.4 提高仁用杏质量,满足人们对优质产品的要求

该项目主要是引进优良仁用杏树种“优一”,该品种树势中强,枝条开张角度较大,主干多条状裂,多年生枝条灰褐色,皮孔希密不等,一年生枝条紫红色,幼树结果初期发枝力强。抗霜冻、抗病虫,生长势好,丰产性好,核壳薄,产量高,核出仁率高。而且“优一”品种杏仁甜,口感好,是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产品。

近年来,仁用杏种植基地的持续发展,已使仁用杏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广灵县县委、县政府利用这一载体进行对外宣传和交流。通过以仁用杏为媒,广灵县将与相关客商建立商贸合作关系。仁用杏种植基地及加工规模的扩大对于这一主题无疑是有利的。

1.3项目建设的可能性

1.3.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合作社已有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了一整套对仁用杏品种引进、试种、加工产业化综合开发体系,建立仁用杏的示范基地,推动当地的产业化发展,实现规模化种植,实现国家扶贫重点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符合国家科技扶贫综合试点项目申报政策。

1.3.2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广灵县东距北京296公里,西距大同市135公里,南距京原铁路45公里,以纵横交错、南北贯通的“朔蔚”、“天走”两条公路为干线形成了公路交通网,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1.3.3项目企业技术、资金实力强,管理经验丰富,有能力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合作社的运营生产模式已经成熟,无论是与农民的合作,还是合作社内部管理都已取得良好的成绩,项目企业有能力完成项目建设,并实现项目所带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多重效益。

1.3.4项目产品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优一”仁用杏富含硒及VE,有抗癌和抗老化的功效。中医认为,仁用杏有化痰止咳等功效,同时兼具美白的作用。凭借其丰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仁用杏产品多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一直畅销不衰。国际市场上,近10年我国仁用杏产品的出口年均在4000吨左右,出口量逐年上升趋势。仁用杏在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广泛用于保健品的生产中。但是在国内市场上,仁用杏产品作为食品的开发力度和消费水平还非常低。据统计,世界人均消费仁用杏100克,而我国仅为4克。项目产品销售重点是北京和山西、东北等几个主要市场,北京人口2800万,山西3300万,东北1.2亿,按照人均消费4克测算,市场每年需要仁用杏724吨。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健康食品关注的提升,仁用杏的营养价值已经逐渐被接受并认可,仁用杏做为原料已经开始广泛的被用于饮料等食品中。仁用杏作为一种营养健康休闲食品,开始逐渐被市场消费者接受和认可,仁用杏的消费量逐年

增加。由此可见,我国仁用杏消费的缺口还很大,项目产品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山西特产三大宝:杏仁,核桃,大红枣。仁用杏作为山西的特色农产品,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项目产品的口感和安全都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广灵县是仁用杏的适宜种植地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杏的质量好,保证了产品品质的高起点。该项目大大改善仁用杏产品品质,主要在色泽、口感、营养上有大的提升。项目企业近年来在市场上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因此产品销路看好。

综上所述,仁用杏市场需求大,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1.3.5项目区农民受益明显,可实现农民企业双赢

近年来当地政府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出台优惠政策,着力培养和发展壮大仁用杏种植产业,鼓励农民规模种植,农民从仁用杏种植中切实得到了实惠,一大批贫困农民通过仁用杏种植脱贫致富。特别是项目建成后将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产业模式,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生产原料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农户的稳定受益,这一模式已被广大农户接受。项目的实施将实现企业与农民双方受益,容易得到政府、农户和社会的多方支持。

1.4项目目标

建成高标准优质仁用杏种植示范基地一处500亩,种植优质仁用杏“优一”7.5万株。

1.5项目效益

1.5.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达效后,年产仁用杏125吨,实现产值375万元,新增种植农户125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

1.5.2社会及扶贫效益

本项目充分利用广灵县项目地区的气候、土壤、荒山等资源优势条件,依靠企业化管理和先进技术水平提高了当地种植仁用杏经济林的水平,以规模、规范、高效种植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项目期内推广标准化种植,直接提高当地农民种植杏的积极性,带动项目区“以杏富农”战略的实施,为当地贫困户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渠道,有力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提高了当地经济整体实力。项目扶贫效益显著。

1.5.3生态效益

仁用杏及山杏根深叶茂,耐旱、耐寒、耐瘠薄土壤,抗逆性强,尤其在干旱少雨、土层浅薄,造林不易成活的地方,杏是首选的先锋树种。仁用杏是很好的水保、绿化树种,具有防沙固土、美化环境的作用,为广灵县的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6项目申请单位基本情况

1.6.1项目单位概况

广灵县杏福多仁用杏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4月,注册资金20万元,入社社员51名,现有仁用杏基地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年实现产值105多万元。合作社通过品种引进、试种等综合开发,现已发展成为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优势企业,也为当地贫困户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渠道,有力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1.6.2项目单位管理模式

项目单位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对“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研究。对种植仁用杏经济林采用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的运营方式解决了种植户的各个方面之忧,实行保底收购,即收购时保底价高于市场价就按保底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就按市场价收购,消除了种植户对市场价格波动的担心。如果省级扶贫资金对种植仁用杏经济林给予补贴,更将坚定了贫困村种植致富的信心,让贫困村高起点迈入规模种植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1.7资金申请报告编制的依据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的依据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2、农业部综合计划司、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编著的《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

3、国务院扶贫办有关科技扶贫综合试点项目的文件、资料;

4、项目合作社提供的项目数据等资料。

1.8结论与建议

1.8.1研究结论

1、项目方案在财务上可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项目的构思明确,其突出点的意义体现在是以一个产品的种植为一大批贫困山区农民致富开辟了新门路,使山区农村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农村致富达小康有了保证,为解决“三农”问题开出了一条新路子。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目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条件优势,促使农民开荒山,退耕还

林,种植杏林。该树既起到了生态保护作用,又发挥了生态林的经济效益,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模式的典范,通过产业链拉动了生态链,项目以规模性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3、本项目从政策、经济、技术、市场、社会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确实可行,应该作为扶持贫困山区的重点开发项目予以立项支持。应该注意,该项目虽然属于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但也属于绿化荒山、治理生态、改变环境项目。为改变生态环境,国家在该工作上还未探索出更好的模式,种树毁树问题一直难于解决,该项目将生态林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就会变为种树保树的机制,通过该项目实施应该能够创造出一条路子来。

1.8.2建议

研究表明,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建议尽快推动该项目产业化、市场化、经济化进行,尽早形成规模经济,使其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变成现实。

由于广灵县贫穷落后,群众思想保守,文化素质低,因此,在实施项目时必须加强对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建议处理好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关系。

由于广灵县是革命老区,为革命作过重大贡献,但又因种种原因,现仍处于全国贫困县行列内,实施该项目靠一个企业来出资还存在着很大困难。建议以荒山绿化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扶持资金起来给予重点支持和投入,同时希望扶贫部门给予一定的技术援助和资金扶持,使该项目尽快组织上马,早见成效。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项目区基本概况

广灵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恒山腹地,一斗泉乡地处半山区,适宜种植仁用杏。

2.1.1土地面积及构成

广灵县国土面积12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3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0万亩,旱坡地25.3万亩,以黄土地、褐土地为主。林地面积20万亩。南、北、西三面环山,中间形成盆地,境内山多川少,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全县海拔高度在938米~2341.4米之间。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按照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全县分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区、平川区三种地貌类型。

2.1.2总人口及劳动力

广灵县辖2镇7乡180个行政村,2镇分别为壶泉镇、南村镇,7乡分别为蕉山乡、一斗泉乡、加斗乡、宜兴乡、作疃乡、梁庄乡、望狐乡。总人口1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9万人。

广灵县乡村从业人员62380人,其中男性39857人,女性22523人,从事农林牧渔业43829人,从事工业、加工业、建筑业及其它行业的18551人,广灵县从业人员54131人,外出打工8249人。

2.1.3平均收入水平及贫困状况

广灵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广灵境内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较弱,是一个传统农业县。2010年底,全县财政收入10460万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300元,仍有90个行政村7.35万人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

2.1.4自然资源概况

广灵县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一年中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季雨少、多风沙、常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经常发生短历时暴雨或冰雹;秋季冷暖适宜,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山地、丘陵、平川之间气候差异大,生物植被分布不同,西部望狐乡、南村镇南山片生物植被覆盖较好,年降水量也较大,有阔叶林、针叶林等,树种以山杨、桦木、落叶松为主。北部山区的梁庄乡、斗泉乡、焦山乡北部丘陵区生物植被稀疏,覆盖较差。

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洪灾、雹灾,其中尤以春旱最为严重,享有“十年九旱”之说。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高钙石灰石、白云岩、大理石、花岗岩等。特别是富镁白云岩,探明储量6.6亿吨,易开采,品质好,含镁量高。高钙石灰石储量达5亿吨,氧化钙含量最高达58%。

2.2项目区产业发展情况

农作物品种主要有玉米、谷子、黍子、马铃薯、向日葵、莜麦、胡麻、黄花菜、豆类等;畜牧业以牛、羊、猪、驴、马为主。广灵“画眉驴”、“大尾羊”、“东方亮小米”、“五香瓜子”、“老香豆腐干”、黄花菜、广灵剪纸等名优特产名扬省内外。

第三章

项目实施区域概况

3.1项目实施区域总体概况 3.1.1项目基地基本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广灵县斗泉乡,斗泉乡位于县城北部,地处两省三县交汇处,东与河北蔚县接壤,西北与河北阳原相连,属半丘陵山区,全乡南北长13公里,东西宽9公里,国土面积112.8平方公里。斗泉乡地势北高南低,土地贫脊,年平均气温5℃,最高气温34.7℃,最低气温-33℃,年平均降雨量399.1mm,年平均无霜期110天。斗泉乡水资源贫乏,地下水量小、水位深,属于严重的贫水区。乡政府驻地斗泉村。

3.1.2全乡总人口及劳动力

斗泉乡全乡辖18个行政村,3081户,11764人,耕地面积43948亩,人均3.7亩,全部为洪浇地和旱坡地,是全县三个贫困乡之一。

3.1.3农村平均收入及贫困状况

2011年斗泉乡粮食总产1200万斤,农村经济收入21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6元。

全乡有不少村是贫困村,这些贫困村基本地处山区,土地贫瘠,水利资源少,有些农户年均纯收入低于1300元。

3.1.4资源条件

项目基地斗泉乡是广灵县较为典型的旱作小杂粮生产基地,以生产谷子、黍子、豆类为主,全乡经济目前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矿产资

源有高钙优质石灰石、煤炭、零星磁铁矿,石灰石储量丰富。

3.2项目实施区域在片区中的地位与作用

广灵县斗泉乡经济作物以仁用杏为主,全乡共栽种仁用杏10000多亩,部分已挂果,仁用杏产出前景广阔。在斗泉乡进行仁用杏的种植对广灵县具有带头示范作用。

3.3项目实施区域产业发展状况 3.3.1项目片区及优势产业

近年来,斗泉乡把发展仁用杏栽植作为旱坡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全乡仁用杏面积达到10000亩,食用杏面积达到2000亩,正常年景仁用杏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食用杏每亩收入3000元左右。特别是去年以来根据乡实际情况,斗泉乡政府积极发展仁用杏和食用杏,2011年春在刘家湾、后山窑、裴家洼等7个村新栽植仁用杏1500亩,食用杏1100亩。

3.3.2技术依托单位

针对仁用杏花期遭遇倒春寒的实际,积极开展仁用杏防冻花技术攻关,与大同林业研究所联合积极开展仁用杏防冻花技术,还邀请山西农大、张家口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专家讲授相关技术,采用防冻花烟雾弹、喷药、浇水、剪枝等综合防冻花技术,效果明显。

第四章

项目目标

4.1项目总体目标

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配合当地农业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掘广灵县资源优势,通过科学研究和试验,在广灵县建立符合绿色仁用杏系列产品的种植基地一处。项目实施后,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一步推动一斗泉乡仁用杏经济林种植产业化的发展,推进广灵县及项目区无公害绿色食品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的迅速形成。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仁用杏经济林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广灵县经济林业快速提档升级,形成县域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对生态环境改善,建立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模式。

配合当地农业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掘广灵县资源优势,项目实施后,以“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产业运作模式,实质性推动广灵县新的农业支柱产业,促进整体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完成优质仁用杏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年产仁用杏125吨,实现产值375万元,新增种植农户125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

4.2项目年度目标

1.2013年建设灌溉系统,引进树苗7.5万株,造林500亩;

2、种植基地农户技术培训,指导农户进行仁用杏的种植。

4.3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56.5万元,其中:购置优质仁用杏种苗“优一”

费22.5万元,基地造林费21.5万元,灌溉管线费6.5万元,管护费3万元,培训资料费3万元。

第五章

项目技术方案与流程

5.1杏树基地的种植方案 5.1.1基地选择

“优一”仁用杏树在海拔100~1800米、无霜期100~220天、极端最低气温低于-34.7℃、极端最高气温高于43.3℃、年降雨量≥35毫米(指无浇水条件)的地区,均可生长结果,项目所在地集中连片完全符合项目用地需要。

5.1.2品种选择及配置授粉树

主栽品种选择优质、丰产、商品价值高、适应性强的仁用杏品种“优一”。

5.2栽培技术

1、栽植

⑴栽植时期: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干旱缺水地区从秋季落叶至封冻前进行。

⑵栽植密度:一般采用行距4米,株距1.5-2米,每亩栽83-111株。

⑶挖定植坑:在整地的基础上,挖50厘米见方栽植坑,每坑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与表土混拌均匀施入,然后浇水沉实。

⑷苗木选择和处理:选优质壮苗,将接口处塑料条解除,将主侧根伤口剪至新鲜处,栽植前一天将苗根放入清水中浸泡12-14小时,

并用100毫克/LABT液浸根2小时,然后沾泥浆。

⑸定植:按苗根大小挖出相应的栽植小坑,将苗根放入坑中,接口面向迎风方向,掌握接口下原土印保持与地面平的深度。分层埋根,埋土一半时向上稍提苗木,使根系舒展。坑中灌水15-30千克,使水与底墒接触。水渗后,填土至与地面平,将树盘整平,千万不可深栽。

⑹铺膜保墒:树盘整平后,立即用地膜覆盖整个坑面,边缘用土压实,靠近苗木处用土培成小土堆,进入雨季前将土堆撤平。

⑺定干:有浇水条件的地方定干高度50-60厘米,浇水困难的地方定干40厘米左右。

⑻套塑料筒:定干后,将苗木从上端套长30厘米,直径4-5厘米的塑料筒,上下及中部扎紧。发芽时扎孔透气,然后逐渐划口,撤掉塑料筒。

⑼旱区秋栽:选30厘米定干苗,栽法同上。苗干周围培成土堆,并超过苗干顶端15厘米,苗干保持直立不弯。第2年春季不扒防寒土,使苗干枝芽从土堆中顶出来,进入雨季前分期将土堆扒开。

⑽补植:建园栽植时,应在栽植行内先多栽植15%苗木,有利于补栽时就地移植,使果园整齐一致。

2、肥水管理

仁用杏喜钾肥,适宜的氮、磷、钾比例为6.3-8.1:1:8.7-10.2。成龄杏园基肥宜在秋季及早施入,以优质有机肥为主,每1公顷施优质粪肥7.5万千克左右,在萌芽前、硬核期、采果后分别追施尿素、果树专用复合肥、磷酸二铵、硫酸钾复合肥等。生长期结合喷药酌情

加入0.3%尿素及0.3%磷酸二氢钾。一般在萌芽前、花后坐果期、采收前半个月、土壤封冻前结合施肥进行灌水。缺水地区可采用流灌或微喷、渗灌等节水措施。

3、花期管理

为避免晚霜危害,可在花前10天左右灌水,能降低地温,增加空气湿度,推迟花期。根据天气预报,在霜冻来临时,可熏烟防冻,花期进行人工或放蜂授粉,一般每亩杏园放一箱蜜蜂或60-80头角额壁蜂。花期喷布0.3%尿素+0.3%硼砂,可促进花粉黏着和萌发,提高坐果率。

4、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的原则:采用低干矮冠树形,尽量减少骨干枝数及级次,缩小树冠结构,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结果枝量,最大限度截获光能,负载最大产量。幼树以轻剪长放、开张角度、通风透光、快成形速增枝量、早结果速丰产为目的。结果树特别注意调整枝果叶果比例,轮替结果及更新,防止骨干枝中下部光秃,保证稳产优质。

5、病虫害防治

杏树休眠期进行病虫防治至关重要:

⑴对一些病虫枝,如杏疔病枝和天幕毛虫危害枝等,可在冬剪时疏除。⑵对球坚、桑白等介壳虫,因其主要在树干、主枝的裂缝和一些枝条上越冬,可以用刷子对树干主枝和枝条来回刷动消灭。⑶杏象鼻虫、杏仁蜂卵多在落果枯核及枝条上越冬。可通过清扫果园中的落果、果核、枯枝集中烧毁。⑷杏星毛虫以低龄幼虫在树皮裂缝内结茧

越冬,可于早春用刀刮去树干、主枝等干枝外部的褐色卷皮,并把树皮集中起来烧毁。⑸在杏树发芽前喷3~5°Be的石硫合剂可显著降低各种病虫基数。在生长期发生的各种病虫害,可针对性进行化学防治。

5.1.4技术的适用性与成熟度

广灵县杏福多仁用杏种植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已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技术来源有保障,基地建设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提供技术、种苗,种植户提供土地及负责日常管护,三家共建广灵县500亩优质仁用杏种植基地项目。

第六章

项目实施方案

6.1项目实施条件

6.1.1项目选址

本项目规模种植基地500亩,项目实施地点为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斗泉乡,项目基地区属于半山区,不适宜经济作物种植,但却是仁用杏林生长得天独厚的区域。该区域在海拔100~1800米、无霜期100~220天、极端最低气温低于-34.7℃、极端最高气温高于43.3℃、年降雨量≥35毫米(指无浇水条件)的地区,“优一”仁用杏树在广灵县斗泉乡区域内均可生长结果,且生长态势良好。

广灵县国土总面积12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3万亩,林地面积20万亩。广灵是传统农业县,历史上以种植业为主,素有塞外“小乌克兰”之称。是山西唯一的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林草业、畜牧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耕地面积44.3万亩,粮食作物平均在35万亩左右,其中玉米在20万亩左右;经济作物在8万亩左右。粮食作物中“东方亮”小米、“优一”杏核驰名京津唐地区,“里外黄”山药、黍子、杂豆、莜麦等杂粮在省内有较高声誉,是大同市确定的优质杂粮基地,面积达14万亩。广灵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塞外高原,属太行山系恒山山脉腹地尾部边缘区,介于东经113°51\'~114°24\'、北纬39°35\'~39°55\'之间。南、西、北三面环山,周边毗邻本省灵丘、浑源、阳高及河北省蔚县,处于大秦和京原两条铁路之间,东距首都北京

296公里,东北距张家口200公里,南距省会太原353公里。境内省道朔蔚线、天走线横贯东西、南北。县境内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黄土分布广泛,地势西高东低。桑干河支流壶流河横贯东西,属海河水系。全县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最高点为六棱山,海拔2375米,最低点是壶流河出县境处为930米左右。

广灵县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年降雨量450mm左右,有效积温2748℃,无霜期134天左右,偏寒偏旱,风多雨少,旱、涝、霜、雹等自然灾害频繁,自然条件较差。但非常适合该项目发展。

6.1.2基础条件与配套设施

1、交通运输

广灵县交通便利,县城东村距大同市100公里,距省城太原400公里。更有省道天走线贯穿其中。县乡公路齐全,目前已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

2、项目供水、电、能源状况

广灵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北端,水源丰富,水量充足,水质优良。项目区有2眼机井,每小时供水量可达50m3,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完全能保证各方面的用水要求。

3、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县有2镇7乡180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4万,县城人均月工资1200元,劳动力资源丰富。

21

6.1.3项目配套所需的特殊条件

本项目属于农业种植项目,无配套所需的特殊条件 6.1.4项目种植经验等方面优势分析

近年来当地政府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出台优惠政策,着力培养和发展壮大仁用杏产业,鼓励农民规模种植,在短短的几年内,全县仁用杏种植面积由过去的几千亩扩大到了近6万亩,且形成了几个集中连片的几千亩种植园区。农民从仁用杏种植中切实得到了实惠,一大批贫困农民通过仁用杏种植脱贫致富。特别是项目建成后将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产业模式,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生产原料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农户的稳定受益,这一模式已被广大农户接受。项目的实施将实现企业与农民双方受益,容易得到政府、农户和社会的多方支持。

6.1.5政策环境

广灵县民风淳朴,尤其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实施项目拉动,龙头企业带动工程,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广灵县逐步形成了以蘑菇、仁用杏、小米、向日葵、豆类小杂粮为特色。及时向群众发放各类强农惠农资金,组织农技人员对农户进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群众通过公司的示范引导,对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非常热衷。

6.1.6管理经验

广灵县杏福多仁用杏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经验丰富。不但在技术上与科研单位合作,在管理方面也是按标准化、规范化制定各项规章

22

制度,如在种植、产品加工等诸方面制定了管理制度,有:《原料种植基地管理机构职责权限》、《田间管理制度》、《农药使用管理规定》、《原料采购、运输、验收管理制度》等。

6.2项目年度实施安排

本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为1年,2013年完成项目全部建设任务。

6.3项目扶贫对象瞄准收益机制

1.本项目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设有基地负责人。

2.通过“统一规划地块、统一品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购”的五统一办法,利用订单方式,把千家万户联结起来,一张订单,载明了地块、亩数、种植品种、施肥量、收购量、订单保护价、基地负责人、技术指导员等内容。一年收成早知道,有问题、有困难该找谁心中有数。

3.聘请专家、教授、高技术职称人员,利用农闲举办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乡村农技骨干。

4.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密切了农户关系,实现了互惠互赢目标。

6.4项目培训方案

6.4.1培训分类

1.聘请专家对农户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2.无偿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6.4.2培训方式

项目建设期内,按照项目实施步骤,采取邀请省内外仁用杏种植

23

加工专家授课,田间现场培训,印发技术资料等方式,达到每个农户有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上门服务以实务操作、现场培训、示范引导等较为直观的方式为主。鼓励技术员与乡镇、村社签订长期技术服务协议。

6.4.3培训内容

全套规范化仁用杏栽培技术按统一的技术规范进行培训。 6.4.4培训方式与人次

项目技术小组集中和分片进行技术培训,其中集中培训2次,共培训人员200人(次)。

24

第七章

项目投资预算与来源

7.1项目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6.5万元,其中:购苗费22.5万元,基地造林费21.5万元,灌溉管线费6.5万元,管护费3万元,培训资料费3万元。其中:

1、仁用杏树苗购置7.5万株,每株3.0元,共计投入22.5万元。

2、基地造林500亩,每亩仁用杏栽种费用430元,共计21.5万元。

3、灌溉系统铺设管线1000米,每米65元,管线投资6.5万元

4、管护费:共计3万元

5、培训费:培训300人次,培训资料费用共计3万元。7.2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56.5万元,其中:企业自筹36.5万元,申请政府扶贫资金20万元。

第八章

效益分析

8.1社会与扶贫效益分析

8.1.1项目区贫困状况与原因

25

1、财政收入低。全县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2008年县财政收入8037.6万元,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排名第111位,在全市11个县区排名第10位。2009年县财政收入9548.4万元,没有突破亿元,仍在全省排名后9位,在市内5个国家贫困县排名第4位;2010年底,全县财政收入104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内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山区的贫困村经济实力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有4乡镇84村6.5万人全部处在贫困线以下。

2、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全县已经培育起来的16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也不平衡、不健全,有的已形成生产规模,打开了市场局面,有的还刚刚起步,参加市场竞争的能力还不成熟。

3、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境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全县大环境、大形势来分析,平川区的生产条件较好,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全县45.3万亩耕地,其中旱坡地25万亩,占55.2%,且集中在贫困山区,丘陵区,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十年九旱,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贫困山区由于自然环境差,人居环境差,生产条件差,农民收入增加困难。

4、致贫因素多。全县贫困群众现状仍然是有饭吃无钱花,而造成贫困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表现在:生产落后、经济不发达、缺少资源、生病、上学、天灾、人祸、家庭主要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等。

8.1.2扶贫效益分析 1.项目覆盖面

项目覆盖地处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区的望狐乡、南村镇、梁庄乡、焦山乡、斗泉乡5个贫困乡镇,包括65个行政村,人口30000多人,其中贫

26

困户5876户,20510人。

2.项目区贫困农户受益情况

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300元,仍有90个行政村7.35万人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项目区农户绝大部分是贫困户,主要以种植耐旱、耐寒、生长期短的小杂粮。通过仁用杏的种植可以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增加收入。

3.技术培训情况

每户农民每年接收培训2次,分别在种前和田前,培训内容主要为仁用杏种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注意事项、保鲜贮藏技术等。

8.1.3项目的示范效应

建成高标准优质仁用杏种植示范基地一处500亩,仁用杏产量年可达125吨,实现产值375万元,户均增收6000万元,通过项目农民增收带动周边农户进行仁用杏种植。

8.1.4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推广种植仁用杏500亩标准化基地,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项目的实施还可将种植、收购、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增值转化渠道,带动加工业、包装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综合经济效益。

8.2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正常年销售收入为375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经济效益好。

27

8.3生态效益

仁用杏树抗旱、耐瘠薄而不耐涝。土层较薄、肥力不足的地方,只要深翻施肥熟化,一般能满足其生长和结果的需求。 仁用杏树在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态治理中发挥作用和效益,因此项目的实施不但可增加项目区群众收入,而且还能实现退耕还林农业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项目区水土流失,防御自然灾害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28

第九章

风险分析

9.1项目不确定因素

项目不确定因素主要有市场、技术、气候、管理等,其中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是市场因素。

9.2市场风险

广灵县具有得天独厚的仁用杏种植资源优势,县政府对仁用杏产业也高度重视,出台多项扶持发展政策。加之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提供,对杏系列产品的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此,市场风险相对较小。

9.3技术风险

合作社经过近几年的种植实践,在生长环境、土壤、肥料、灌水、田间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丰富的经验,加之专家的指导与参与,对农民先培训再种植,本项目技术风险较低。

9.4环境风险

本项目周边没有工业污染源,当地政府重点支持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限制使用农药与化肥,本项目种植、采收和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

极端的天气变化和自然灾害有可能对基地生产产生危害。

9.5项目管理风险

合作社有多年生产管理经验,建有各项严格的种植生产管理制度,经常组织员工学习,是一家比较成熟的企业,项目管理风险较小。

项目将采取分步实施,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的管理办法,避免项目的

29

管理风险,农民作为生产管理的责任人,与自己的利益直接挂钩,因此,没有大的管理风险。

30

31

推荐第2篇:扶贫项目资金申请书

资金申请书

申 请 人:XXX 男,汉族,XX 岁,XX 市 XX 村村民。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不 断加快,农民思想逐步开放,出国劳务现已成为农村农 民脱贫致富的一种新渠道。 现在了解到有出国务工意向 的人员很多, 但是很多人经济能力有限尤其是广大的农 村地区,为了能让更多有志者走出国门,帮助更多的家 庭实现“出国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梦想,特 提出此项扶贫项目申请。 希望在政府的扶助下开展扶贫 项目,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国门实现自己的理想!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 年 XX 月 XX 日

推荐第3篇:扶贫项目资金申请书

扶贫项目资金申请书

XXXX 劳务扶贫资金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XXXX 出国劳务 ——扶助农村贫困人员出国致富

项目地址:XXXXXXXXXXXXXXXXX

申 请 人:XXX 男,汉族,XX 岁,XX 市 XX 村村民。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不 断加快,农民思想逐步开放,出国劳务现已成为农村农 民脱贫致富的一种新渠道。 现在了解到有出国务工意向 的人员很多, 但是很多人经济能力有限尤其是广大的农 村地区,为了能让更多有志者走出国门,帮助更多的家 庭实现“出国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梦想,特 提出此项扶贫项目申请。 希望在政府的扶助下开展扶贫 项目,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国门实现自己的理想!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 年 XX 月 XX 日

推荐第4篇:项目资金申请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一、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三、项目的技术基础 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项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四、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规模、采用的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国家投资补助资金 500 万元及以上的项目)、产品市场预测、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建设期管理等;

五、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章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2787 号)要求进行编写。

六、投资估算及筹措 项目总投资规模,投资使用方案、资金筹措方案以及贷款偿还计划等;

七、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 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项目风险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推荐第5篇: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责任书

扶贫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责任书

一、根据《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甘肃省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过协商,特签订本责任书,以便共同遵守和执行。

二、扶贫资金的使用按《凉州区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操作规程(试行)》执行。

三、在本责任书执行过程中,如项目实施单位不能按项目实施计划和施工进度按期完成项目建设内容或有其他违规现象,项目主管单位有权停拨项目资金。

四、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资金,要设立扶贫资金专户(专账)实行专项管理。

五、项目实施单位到村到户的项目要与贫困村、户签定协议书,并且在项目的运行和资金的使用上,增加透明度,在乡、村两级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六、项目主管部门应按报账制规定工作日审拨项目资金,同时有权对其他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挪用、挤占等现象,坚决收回已经拨出的全部资金,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七、项目主管单位或监督单位有权监督检查项目实施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八、项目实施单位按时填报资金使用情况的报表和统计资料以及项目进展情况汇报,项目竣工后,写出竣工报告,并请区财政局、项目主管单位等部门验收,验收后填写《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竣工验收意见表》。

九、本责任书一式三份,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实施单位、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处各执一份。任何一方无权自行更改,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推荐第6篇: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书

甲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乙方: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新村扶贫既是扶贫开发的载体工程,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我市扶贫新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产业立村,生态建家,祥和安康”的基本思路,合理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特色,由点到面、滚动发展,逐步把贫穷落后、产业分散的自然村建设成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产业支柱十分明显,人居环境优化美观,文化生活高尚完善的扶贫新村。奋斗目标是:从今年开始,以每年15%的建设速度推进,到2010年全面完成1138个扶贫新村建设任务,真正做到建一个新村,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为加强新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确保我市新村扶贫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根据《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XX-2010年)》,特签定市新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书:

一、乙方的责任及义务

(一)严格执行省、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不准随意变更和调整。确因情况发生变化而必须调整的,乙方应按程序向甲方申报,并说明原因,经甲方批准后执行。(20分)

(二)不准随意调整和扩大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对象。乙方在安排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时,其使用对象和范围应该是尚未解决温饱和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需要巩固扶贫成果,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其重点是在全市的1138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范围是省上确定的新村、卫生、移民和劳务四大扶贫工程。乙方不得随意上报不属于扶持对象和范围的项目计划。(15分)

(三)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的政策原则安排项目和使用资金。财政扶贫资金首先安排改善重点贫困村的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生产和提高生存质量的项目,然后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项目。扶贫资金必须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减少一切可能消耗扶贫资金的中间环节。扶贫资金要设立专户,建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分配使用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乡村两级必须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乙方不得将财政扶贫资金用于以下十个方面的支出,即: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弥补企业亏损,修建楼、堂、馆、所及住宅,各部门的经济实体,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大中型基建项目,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汽车、手机、传呼机等),小额信贷及其他形式的有偿使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等。(20分)

(四)要整合资源,多方投入,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乙方在安排使用扶贫资金时,要坚持统筹安排,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要整合资源,做到各种资金相互匹配、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四人居环境”的扶贫新村建设要求,制定好村级规划,做到整村推进。特别要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15分)

(五)切实规范县级财政报帐制。乙方要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规定,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不准各行其事,搞资金拨付制和县级部门报帐制。体制不顺的,要限期纠正。要实行项目和资金管理分离,扶贫办负责项目管理,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形成制约和监督机制。(15分)

(六)加强扶贫资金审计。乙方必须实行县(市、区)、乡、村三级项目资金公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要建立扶贫资金审计制度,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审计,对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迁就。(15分)

二、考核办法:本责任书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的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

三、本责任书有效期限自XX年 月 日到2010年 月 日止。

四、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市目标办各执一份。

甲 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代 表:

乙 方: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代 表:

推荐第7篇:申请项目资金承诺书

附件2

申请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项目

资金承诺书

阜南县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 谨就申请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项目资金申请事宜,做出以下承诺:

1.保证所提交的申请资料全面、真实、准确、有效; 2.如有隐瞒、虚假等不实之处,愿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3.如项目申请中出现违规行为,同意省经信委将其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并对外公开相关违规信息。

(单位公章)

法人代表签字:

推荐第8篇:项目资金拨付申请

关于拨付《**县**乡卫生院及周转宿舍建设项目》

项目经费的请示

***财政局:

《***卫生院及周转宿建设项目》为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县财政配套资金财政部专项资金,项目总经费为217.5万元,根据**县发展和改革局(和发改【2015】**号)文件精神,于**年**月**日,在**三楼组织了该项目工程招标工作,通过招投标确定项目的实施单位为**公司,中标价为**万元。

我单位于****年**月开始施工,受汛期及其他因素影响,现在已完成环评、岩堪、可研、图纸设计、工程预算等工作,根据目前完成的工作量、我单位与**县****签订的《**施工合同》约定,特向贵局申请拨付项目资金**万元,其中,**万元为****年完成工程工作量结算资金,**万元为***l年施工工程的准备经费。望批准为盼!

特此申请

****l卫生院

****年

推荐第9篇:项目资金申请种类

项目资金申请种类

一、森林防火:防火道的建设,设备等

二、公益林中的森林抚育:120元/亩

三、珍惜物种的保护项目:红豆杉等

四、湖北低产林改造:200元/亩,植树造林300元/亩

五、封山育林:防护网等,70元/亩

六、公益林的申请项目

七、野生葡萄种植,既可申请林业项目又可申请农业项目

八、把狩猎场申请为林业局项目,可享受国家贴息贷款

九、林下经济的政策课参照国务院出台林下经济的意见和湖北省农村林业改革处意见

十、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项目: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处和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站

推荐第10篇:关于申请扶贫资金的申请(优秀)

**村关于申请扶贫资金的申请

***石油公司:

****村就如何发展生产,摆脱贫困,改变落后的面貌,会同新开河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分析了现状,规划了未来。

一、***村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分析

***村位于*****镇柳东、东邻村、西邻村,北邻村,南邻村。四个自然屯,分为、、太、子,共6个村民组,384户,1544人,其中贫困户232户,占全村总人口18%,全村南北3公里,东西2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6008亩。玉米种植为我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2010年人均纯收入6093元,被列为全县贫困村之一。

经济发展滞缓,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业,但形不成规模气候,脱贫致富仍需加大努力。人均家禽饲养量不足10只,生猪户均不足0.3头,打工收入,人均400元。 由于该村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晴天尚可,下雨难以通行,运输费用昂贵,靠天吃饭,收成极不稳定,群众生活困难。少数学生小学毕业后面临辍学,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由于种种原因难以继续求学,造成整体文化素质低,产业化缓慢,就外出打工来说,也大多靠出卖苦力,收入低。

二、常兴村扶贫开发指导思想

为摆脱贫困,规划组确定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常兴村抓住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机遇,充分把握和利用好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结合村情,发挥优势,自力更生,利用资源,挖掘潜力,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扶贫规划的基础上,落实扶贫措施,改变面貌,使村容村貌大有改观,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按照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略“项目到村、措施到户”的原则,充分尊重贫困群体的脱贫需求和意愿,做到农户参与式的“扶真贫”、“真扶贫”的方式,将扶贫措施统一落实到户。

三、规划项目

1、筹建棚菜区一处,规划在长江路北侧建造蔬菜大棚60栋,建设标准;长100米,宽25米(棚内净宽7.5米),钢筋骨架,每栋棚占地4亩。棚区内水、电、路配套,其中新修棚区路300米,棚内水井和水泵36套,配电一个台区。总投资需280万元。争取在3—5年内使贫困户脱贫。

2、全面开展村屯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拟修建砂石路10000米,需资金50万元,翻建村部需资金20万元。

综上村为改变共需扶助资金350万元,特恳请贵单位帮助解决为盼。

第11篇: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材料)

2012年度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资金类别:项目申报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项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泗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泗阳县城厢街道东风居委会 二O一二年四月一日

关于申报东风村为2012年度少数民族 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项目的请示

省民委:

根据《关于申报2012年度少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项目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申报城厢街道办东风村为2012年度少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风村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市泗阳县城厢街道东南,是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方,该居委会位于众兴、卢集、李口三镇交界处,高松河西邻,徐淮盐高速公路从中而过,交通便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全村1234户,5016口人,其中少数民族378户,1649人,占全村人口的32.9%,可耕地面积4860亩,2001年3月被江苏省政府认定为少数民族聚居村。回族群众世居于此,散居在全村。村内有一座清真寺以

2

及一所回民小学--东风民族小学。近年来,东风居委会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有关部门的帮扶下,蔬菜大棚种植,水产养殖等高效农业已初具规模。该村人均年收入8735元,贫困户412户,人均年收入2356元,少数民族贫困人口56人,人均年收入2120元。

二、建设特色村寨和发展试点项目优势

一是县、镇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村工作。近年来,泗阳县在全力抓好三个文明建设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以抓好东风村少数民族聚居村的建设以促进民族工作上台阶。通过建立民族工作县、镇、村三级网络,落实民族工作二级责任制,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资金,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有效管理,发挥了国家政策的放大效应,有力促进了该村经济和社会面貌的改进。与此同时,还多方争取资金,为该村建成新村部,改造道路、桥、涵、闸、坝等

3

基础设施,增加了高效农业种植的保险系数,提高了东风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村级组织领导有力。村干部整体素质高,人员配备齐全,工作积极,在村支书臧艺为首的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村干部脱贫致富奔小康。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上得到县、街道两级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村里建立了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和维稳工作是,村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三是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切实改善。2006年该村人均收入1500多元,经多年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东风村群众经济生活水平和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提高,2011年人均收入已达9350元。近年来,该村加强设施的建设,满足群众对道路、供水、用电的需求。全村均已完成农网改造工程,村民用上安全可靠的生产、生活用电,吃上流动洁净的自来水。

4

四是资源优势得到有效开发。近年来,在泗阳、城厢两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民委的大力支持下,该村为尽快改变东风村落后的状况,依靠当地交通便利和水系发达以及耕地肥沃的优势条件,确立了“发展蔬菜大棚种植富民、大力兴办工业经济壮村”的发展思路,积极将本地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发展,利用招商引资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东风村境内蔬菜大棚林立,面积达300多亩,种植青椒、西瓜、莴苣、豆角、黄瓜、西红柿、黄秋葵等农作物,年产500多吨,销往南京、苏州、上海等大中城市。目前,东风村有蔬菜合作社4个,大棚种植户60多户,亩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大棚种植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有力的带动了部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

几年来,通过上级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得到极大的发展和改善,但是仍然和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得到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

5

更多、更大的扶持和照顾,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特向上级部门申请将东风村列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发展项目试点村。

并申请实施如下项目:

三、主要申报内容和实施项目

为彰显和恢复东风村伊斯兰回族村,方便回族群众过宗教生活,对现有村落进行康居示范小区建设。争取用3年时间规划建设东风康居示范小区,建成有民族特色的新式集中居住区。同时,进一步扩大蔬菜大棚种植,加快村民(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努力把东风村建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浓厚伊斯兰特色的新农村。

2012年主要建设内容和项目如下:

1、新建社居民集中点1个:占地面积10亩,需要资金300万元;

2、恢复建设清真寺1座,需要资金50万元;

6

3、新增开发蔬菜大棚200亩,需要资金250万元。2013年主要建设内容和项目如下:

1、吸收、新增集中区扩大建设,需要资金350万元;

2、新增开发蔬菜大棚200亩,需要资金250万元。

2014年主要建设内容和项目如下:

1、吸收、新增集中区扩大建设,需要资金300万元;

2、全体小区绿化、道路、电网、光缆、用水等加以完善,需要资金75万元;

3、新增开发蔬菜大棚100亩,需要资金125万元。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 附:

1、东风村原排放图片

2、东风村原清真寺图片

3、东风村待改造小区图片

第12篇:我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成效显著

我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县扶贫办切实加大争取项目资金工作力度,及时捕捉国家、省、市各类扶贫项目信息,提早谋划、提前规划项目实施方案,不遗余力地加强与上级的联系。一是准确掌握上级扶贫政策动向,把握西部开发机遇;二是主动衔接伊犁地区扶贫开发规划,及早编制下一轮扶贫开发规划;三是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确保扶贫开发见实效;四是县扶贫办主动争取和配合县级主要领导多次上级汇报全县扶贫状况,协调各项工作。通过不懈努力,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截至目前,扶贫办争取到国家、省、市和社会捐赠支持等项目个,到位财政扶贫资金万元,较去年万元增加万元,增长%。其中,扶贫重点村及劳务培训项目资金万元,整村推进项目资金万元,产业化扶贫资金万元和社会扶贫资金万元。

扶贫办六措并举实现扶贫开发新跨越

一是精心编制扶贫规划。立足县情,吃透上情,抓好伊犁山区扶贫纲要的规划衔接,科学编制霍城县2011—2020年扶贫开发规划。二是全力开展扶贫开发。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巩固、提升、完善工作。三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坚持市场导向,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规模做大、

标准做高、品牌做优。积极引进和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四是着力抓好能力提升。重点从就业务工、当家理财、自立自强等入手,着力提升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五是扎实推进移民安臵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抓好移民的政策兑现和后期扶持,做好移民信访稳定工作。六是广泛开展社会扶贫,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

扶贫帮扶帮助最需要帮扶的人

“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援疆领导,感谢县扶贫办,你们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送来了温暖,让我们有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我们一定艰苦奋斗,用行动回报你们!”居住在芦草沟镇元宝山村一组的村民紧紧握住县扶贫办主任的手激动的说。

多年来,芦草沟镇元宝山村一组饮用水条件极差,一直以水窑储存河坝水为主,水源污染严重,农牧民饮水安全得不到根本保障,导致氟斑牙、骨质疏松、胆结石、肾结石、肺结核等水质性地方病和传染病流行,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严重威胁着农牧民的身心健康。在包村县领导的协调下,筹集资金14.5万元修建自来水,其中:社会扶贫资金6.7万元,;“一事一议”资金7.3万元;群众及村集体筹资1.5万元。于10月10日通水,解决了该

村50年来241户农牧民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有效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影响农牧民成家立业、优生优育、身体健康、入学参军等方面的隐患。

第13篇:扶贫项目以工代赈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岑松镇扶贫项目以工代赈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剑党办发〔2013〕72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要求,我镇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财政扶贫项目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全镇2010-2012年度以工代赈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的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

2010-2012年我镇共获得以工代赈项目2个,总资金478.6万元,到位资金478.6万元,其中岑松-养坪公路维修建设项目总投资19万元,到位资金19万元,温泉村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总投资459.6万元,到位资金459.6万元。各项目具体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岑松-养坪公路维修建设

该项目共获得财政扶贫资金19万元,到位资金19万元。投入公路维修资金19万元,采取一次性包工包料承包给老板实施,全程3公里,已实施完毕,并通过了县级验收,已付款17万元,余2万元质保金。

2、温泉村扶贫生态移民项目

该项目共获得财政扶贫资金459.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发展资金268.1万元,州、县配套资金191.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59.6万元。项目涉及100户农户共383人,生态移民建房投入资金268.1万元(户均2.681万元),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91.5万元。我镇按照建房进度对农户进行补助,完成主体工程并已经入住的兑现100%,完成主体(封顶盖瓦)但未入住的兑现80%,建成两层的兑现50%。目前项目仅完成65%的进度,已先后分5批兑现建房补助给55户农户,共计131.5万元。

二、存在问题

1、温泉村生态移民安置点建房标准按照县里统一的规划修建,每户房屋必须达3至4层,由于当前物价不断上涨,建房造价高,每户移民户要修一栋房子至少投入30万元以上,且部分搬迁对象年纪大,家里无青壮年劳动力,无法通过信贷渠道获得资金,因此大部分农户无资金一次性投入建设,建房进度十分缓慢,补助兑现也难以统一,形成我镇项目留存资金数额大的被动局面。

2、目前温泉核心区多数项目还未启动,部分移民户处于观望中,担心投入资金建户后没经济效益。

三、几点打算

1、组织人员深入温泉实地查看,尽最大努力为温泉村搬迁农户排忧解难。

2、加强项目资**帐审核和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做到台帐资金与项目实施方案资金安排相符。

3、未完成的项目,督促加快进度争取近期完工。

岑松镇人民政府

2013年9月13日

第14篇: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在省、市农开办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渑池的农业综合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股室根据河南省《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依据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有关资料,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项目情况:

1、南村乡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区涉及南村乡仁村、南村两个行政村。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4000亩,经济林1000亩。项目总投资484万元,财政投资361万元,群众自筹123万元。项目修建拦水坝1处,埋设PVC管道36.9公里,衬砌渠道0.5公里,建渠系管系建筑物305个。改良土壤4000亩,新开和整修田间道路4公里,道路边及田间栽防护林10000株,发展经济林1000亩(栽玫瑰)。引进新品种7个,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3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万公斤,年新增产值240万元,项目区年农民纯收入总额新增15.91万元。

2、果园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位于果园乡展庄村,总投资58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3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95万元,省财政资金109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1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9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148万元。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3500亩,发展经济林1500亩。项目计划新建小

型水库1座,提水站1处,输变电线路0.6公里,衬砌渠道1.5公里,埋设PVC管道13.9公里,建渠系建筑物238个等;通过深松土壤、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3500亩;新开和整修项目区道路4公里,栽防护林8000株,发展经济林1500亩,其中核桃1000亩,花椒500亩;通过引进新品种10个,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4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等措施,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项目全面建成后,项目区年可新增粮食产量52.5万公斤,新增干果17.5万公斤,年新增农业产值30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新增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年新增35.7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2010年7月23日,渑池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侵袭,县农开办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了解灾情,一方面指导项目区干群生产自救,另一方面积极向省、市、县、局领导反映灾情。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上级把三门峡唯一一个损毁项目批给渑池县。该项目确定在段村乡实施,涉及上涧、四龙庙、赵沟三个行政村。计划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24万元,三门峡市级财政配套资金4.2万元,渑池县财政配套资金1.8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30万元。计划建截留坝2座,整修混凝土渠道4620米,埋设pvc管道9515米,整修道路2000米。项目建成后,可恢复灌溉面积3000余亩,项目区年新增粮食75万公斤,年新增产值112.5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年新增70.44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财政资金扶持项目选项、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够准确,预算编制取费标准不合理。一些项目乡镇只重视争取资金,忽视项目管理,有些随意调整计划搞平衡照顾,搞“政绩”工程,造成一些项目达不到设计要求。

2、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薄弱。有些项目乡镇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对完工项目不及时进行检查验收,致使施工单位单位钻空子项目单位挪用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不作固定资产登记,产权、责任、利益不明晰,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3、由于机构改革不到位,各种关系没有理顺,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加快改革步伐,彻底的解决机构棚架问题。农村现在多为老幼人员留守,自筹资金筹集较难,建议降低自筹资金比例。

4、项目实施中占地、毁青、毁树、取土协调难建议尽快出台政策,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实施原辅材料暴涨,对项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建议根据政策和有关法规破解这一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开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和部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互应尽的职责、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持项目配套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

2、把科技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及培训投入,要进一步调整项目投资结构,适当压缩项目数量,增加财政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吸引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发展,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资产管理股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15篇:扶贫项目资金使用自查报告[版]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全省民政救灾、城乡低保、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集中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市扶贫办财政局组织专班人员,深入各项目实施镇处和村组,围绕2010年度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等方面,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0年度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执行及落实情况

2010年,省下达我市财政扶贫、扶持老区建设项目资金15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7个,项目资金99万元;生产发展类项目5个,项目资金43万元;科技培训类项目2个,项目资金9万元。截止到2010年底所有扶贫项目已全部完工,资金已全部下拔到各镇处和项目建设单位,资金到位率达到100%。

二、2010年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做法

一是强化项目监管。省扶贫资金及项目一经省扶贫办备案审批下达,我们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照省办《关于进一步改进扶贫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按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和建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同时,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规划实施方案施工,确保工程按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完工,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在项目建设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额度等内容及时录入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使全市扶贫项目资金做到无任意调整挪项、无擅自分散使用,无“半拉子”工程现象发生。

二是坚持阳光作业。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各镇、村、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充分利用镇、村公开栏、宣传单、新闻媒体等,对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规模和效益、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资金来源、资金总额等内容在公开栏进行至少为期半个月的公示公告,确保了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实行竣工审计验收制,项目完工后,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及相关部门、镇分管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施工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方案组织验收。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各村成立了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在项目验收上,严格实行质量监督小组不签字不得评为合格项目。同时,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建设采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市扶贫办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专班,深入到各镇处和重点村,对2010年的老区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把检查审计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扶贫资金和项目分配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三是严格资金使用。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我们严格按照《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在市财政局设立了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全封闭专户运行,严格把握所有项目资金必须进入项目资金账户,然后履行审批手续后使用的规定。在项目申报、审批到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主动接受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始终做到了专款专用,足额到位,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发生。

四是注意发挥效益。对推进实施的项目,力求效益最大化,坚持做到建设一个,达到促进一片发展的目的。2010年,维修村级主干渠5000米,改善了1000多亩的农田灌溉难问题;硬化和改造老区村特别是重点老区村村级道路20公里,解决了5000多人的行路难问题;开展我市贫困地区贫困农民技术培训3000人。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改善了老区部分群众的通行条件,使农产品卖难和农资运输难问题得到缓解,提高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增加了老区农民的收入,促进项目实施区的农民年人平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总之,我们通过自查,认为我市2010年度扶贫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省、宜昌市相关规定,资金拨付及时,项目管理规范,发挥效益明显。

第16篇: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决定》、《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扶贫资金是指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包括针对扶贫开发重点村下达的扶贫项目资金、农田基本建设资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以及小额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上述财政扶贫资金建设的各类开发项目。

第二章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

第四条 申报程序。年度财政扶贫资金计划下达后,项目申报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到项目区(列入扶持计划的重点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根据村情实际,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选择、确定开发项目和项目受益区。项目受益区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的项目,项目申报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方可向上申报。

项目受益区村民代表大会至少由15名以上村民代表组成(在编的村干部除外)。

第五条 申报内容和材料。申报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须报送《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书》、项目受益区村民代表大会参会代表签字的会议纪要一式两份,同时提供项目申报书电子文档,报县扶贫办审查。县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并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后,按规定程序报省、市扶贫主管部门审批立项。

第六条 申报时间。各项目申报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应在资金计划下达一周内完成项目申报的程序,先将《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书》的电子文档传送到县扶贫办,经县扶贫办审查通过后按要求立即报送相关纸质资料,按省市要求程序上报立项。

第三章 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范围

第七条 财政扶贫资金扶持的项目:

(一)重点村贫困农户实施的种植业、养殖业项目;

(二)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科技扶贫和产业化扶贫项目;

(三)重点村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重点村实施农田水利等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五)重点乡镇的重点村发展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等社会公益项目;

(六)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和农民农业适用技术与非农技能培训项目;

(七)贫困农户住房改造项目。

第八条 财政扶贫资金不予扶持的项目:

(一) 修建楼堂馆所及商品住宅的项目;

(二)乡、村所办的经济实体项目;

(三)应由国家投资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四)乡镇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五)未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项目;

(六)无项目申报书或申报材料不全的项目;

(七)不符合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程序的项目;

(八)采用不正当手段套取扶贫资金的项目。

第九条 财政扶贫资金不支持列有下列费用开支的项目:

(一)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

(二)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购置交通工具及个人通信设备;

(四)弥补企业亏损;

(五)弥补财政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六)弥补项目建设管理费用;

(七)其它与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范围不相符的支出。

第四章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

第十条 财政扶贫资金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检查到项目,验收到项目。

第十一条 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经省、市立项审批下达后,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县扶贫办的通知在一周内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并报送县扶贫办(同时上传方案的电子文档)。

项目实施方案应明确项目实施的组织方式、实施步骤、项目资金使用的详细概算、实施报账所需的票据类型。由于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是补助性质的且投入标准较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桥梁、隧道等专业性强工程项目外,其它项目不允许以工程发包的形式组织实施。

县扶贫办会同县财政局对项目实施单位报送的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后,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县级批复。项目实施方案一经批准,项目实施单位可遵照《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操作规程(试行)》规定及时申请拨付项目资金,启动项目建设。

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必须切实可行。在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中改变项目建设性质,套取、挪用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的行为,一经查实,纪检监察机关将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实施方案未经县级批准的项目,不得拨付项目资金。

第十二条 项目实施管理。项目实施方案经县级批复下达后,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项目资金计划、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实施地点,精心组织实施,加强质量管理,按期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扶贫办会同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监察局和有关技术部门对项目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项目质量。检查以实地查看为主,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应听取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的汇报,对达不到项目实施要求的,检查组应向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第十三条 项目资金管理。县财政设立“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户”,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操作规程(试行)》和乡财县管乡用的相关规定,设立扶贫资金专账,由财政所进行管理和会计核算。同时,乡镇扶贫开发工作站要设立辅助核算账。确保项目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项目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后,资金支付必须履行下列程序:

(一)项目实施单位的主管部门(乡镇扶贫站)初审,提出用款意见;

(二)项目实施单位项目主管领导(乡镇分管领导)审核;

(三)项目实施单位主要领导(乡镇长)审批;

(四)项目实施单位财务部门(乡镇财政所)审核付款。对不符合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规定及不符合财经法规的支出,有权拒付。

第十四条 项目报账制管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操作规程(试行)》的各项规定。报账必须在项目通过县级验收一周内完成。

报账票据原则上必须与项目实施方案中资金概算的内容相吻合。除直接补助到户项目、培训项目的误工补助和工程类项目的技工补助费用(不得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30%)使用主管部门统一格式的名册外,其余支出一律使用国家正式发票,并附相关附件。

第十五条 项目公示制度。年度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经省市立项下达后,县扶贫办将全县总的项目建设计划在县政府网站等县内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项目实施的县级批复下达后,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在项目启动后将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单位等内容在乡镇和项目区进行公示;项目建设竣工并通过县级验收后,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在项目区将竣工项目的名称、项目资金来源及投资总额、项目实施地点、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资金使用的方向、项目检查验收以及补贴发放等情况在项目所在的乡镇项目受益区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监督。工程类项目竣工后必须按规定设置工程标志牌。

第十六条 项目备案制度。年度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的县级批复下达后,县扶贫办必须将批复文件报送县纪委和县监察局备案;年底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县级验收结束后,县扶贫办县级验收报告书以及相关附件装订成册报送县纪委和监察局,加大纪检监察机关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

第十七条 项目的变更调整管理。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原则上不得调整。因特殊情况需进行变更调整的,须将变更调整的原因及调整项目的名称、建设内容、资金额度、实施地点、实施单位等情况和新上项目的项目申报书按程序上报,按项目审批权限另行审批。

第十八条 对未经批准自行调整的项目,其资金由项目资金管理部门收回;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超过12个月尚未实施的,其资金由项目资金审批部门收回。

第十九条 项目档案管理。项目实施结束后,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将项目从申报至竣工验收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归档、立卷并装订成册,作为项目验收、运行维护和审计监督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验收

第二十条 验收依据。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是经省、市下达的立项文件和县级对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

第二十一条 验收条件。项目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建设单位按照下达项目的计划和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

(二)工程建设项目经试运行或技术检测,质量达到技术指标,设置了永久性工程标志的;

(三)群众代表大会讨论项目的记录、项目申报书、实施方案、批复文件、有关图片图表、实施单位合同或组织实施责任书、自查验收报告、总结材料、财务决算、管护措施等文件资料齐全的。

第二十二条 验收程序。县扶贫办对同一批次的项目确定统一的县级验收时间,年度内项目集中验收不超过三次。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承担的单个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应对照项目计划和要求,及时组织自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并在县级验收开始前写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申请县级验收;县扶贫办收到实施单位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组织县级验收组对单个项目进行验收。

首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验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在一个月内完成整改并再次提交验收申请。

县级验收组至少有三人以上的人员组成,其中必须有一名资金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资金量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验收组中必须有具备资质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三条 验收方法。主要采取听汇报、查对项目档案、察看现场、走访受益群众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验收。验收结束,验收组应及时与项目实施单位交换验收情况,对达不到验收标准的,限期整改,明确复查验收时间重新组织验收。

第二十四条 验收内容。项目立项批准的建设计划任务、实施地点、完成时间、数量、质量;财政扶贫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项目的自筹资金及农民投工投劳情况;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措施;有关文件资料、图表、财务档案、标牌、公示等情况。

第二十五条 验收标准。按批准的项目计划及规定的标准进行验收,验收评定结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工程类项目通过验收后,若验收组认为有必要,可将评定结果确定为初验“合格”,预留一定的保证金,待组织复查后拨付。

第二十六条 验收报告。由县扶贫办对所验收的项目写出分项目验收报告书,作为项目报账的必备依据。

第二十七条 项目验收后的管护。已检查验收合格的项目,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必须组织项目受益群众及相关单位共同搞好后续管护,发挥好项目的效益。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转移、挪用、拖欠、挤占、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的,必须如数追回,并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因人为因素造成项目失败、质量低劣、项目资金损失的,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检查指导工作,审计部门做好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工作。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县扶贫办和县财政局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17篇:新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书

甲方: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乙方: 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一、乙方的责任及义务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一)严格执行省、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不准随意变更和调整。确因情况发生变化而必须调整的,乙方应按程序向甲方申报,并说明原因,经甲方批准后执行。(20分)

(二)不准随意调整和扩大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对象。乙方在安排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时,其使用对象和范围应该是尚未解决温饱和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需要巩固扶贫成果,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其重点是在全市的1138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范围是省上确定的新村、卫生、移民和劳务四大扶贫工程。乙方不得随意上报不属于扶持对象和范围的项目计划。(15分)

(三)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的政策原则安排项目和使用资金。财政扶贫资金首先安排改善重点贫困村的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生产和提高生存质量的项目,然后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项目。扶贫资金必须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减少一切可能消耗扶贫资金的中间环节。扶贫资金要设立专户,建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分配使用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乡村两级必须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乙方不得将财政扶贫资金用于以下十个方面的支出,即: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弥补企业亏损,修建楼、堂、馆、所及住宅,各部门的经济实体,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大中型基建项目,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汽车、手机、传呼机等),小额信贷及其他形式的有偿使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等。(20分)

(四)要整合资源,多方投入,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乙方在安排使用扶贫资金时,要坚持统筹安排,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要整合资源,做到各种资金相互匹配、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四人居环境”的扶贫新村建设要求,制定好村级规划,做到整村推进。特别要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15分)

(五)切实规范县级财政报帐制。乙方要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规定,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不准各行其事,搞资金拨付制和县级部门报帐制。体制不顺的,要限期纠正。要实行项目和资金管理分离,扶贫办负责项目管理,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形成制约和监督机制。(15分)

(六)加强扶贫资金审计。乙方必须实行县(市、区)、乡、村三级项目资金公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要建立扶贫资金审计制度,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审计,对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迁就。(15分)

二、考核办法:本责任书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的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

三、本责任书有效期限自2004年 月 日到2012年 月 日止。

四、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市目标办各执一份。

甲 方: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代 表:

乙 方: 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代 表:

二○○四年 月 日

第18篇:国家扶贫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扶贫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日期:2011-09-27 12:02:01.0浏览次数:213 次

一、扶贫资金项目安排的基本原则

(一)财政扶贫发展资金分配使用,按照“规范、有序、安全、有效”使用的原则,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纲,改平均分配为谁积极就支持谁和市场导向效益优先,改分散使用为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改投向分散为突出产业化扶贫重点,通过市场导向规划先行,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做大做强产业。

(二)以工代赈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分配使用,在按省发改委、省民委原既定管理渠道申报、立项、审批、实施的同时,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使用,形成合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三)社会帮扶资金(含对口城市财政扶贫资金和有关部门的帮扶资金)管理使用,按照“统筹规划、自主选择、集中使用、提高效率”的原则,社会捐赠资金依据捐赠者意愿和方式使用。

二、扶贫资金项目的基本分类及安排方式

(一)以工代赈资金(发改局)以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为主,旨在改善项目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民宗局)主要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类项目;

(三)社会帮扶资金(对口帮扶城市、县市及单位)项目安排在所对口的乡镇、村及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类项目。

(四)财政扶贫发展资金项目主要分类及安排方式如下:

1、整乡推进扶贫项目。选择区域、县、乡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实行整乡推进,梯次培育不同层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主要有三种方式。⑴产业化扶贫项目。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县,省级蔬菜、油茶、果(药、竹)产业扶贫规划范围的县。⑵40个省、地、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的特色经济整乡推进扶贫项目以发展地方性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分别在40个县所辖乡镇通过“竞争入围”产生项目区。

⑶9个革命老区县643个“两个确保”贫困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

2、贫困地区干部和农村劳动力能力建设培训项目。主要用于贫困地区“两后生”为主的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满足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从事扶贫开发工作的干部能力建设培训。

3、扶贫贷款贴息项目。包括产业化扶贫项目、扶贫龙头企业贷款项目和小额扶贫到户贷款项目、妇女创业就业贷款项目。

三、扶贫项目资金申报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一)规划先行、择优立项。按照“纲要—>规划—>项目申报—>下达立项计划—>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下达项目资金计划—>组织实施”的工作思路。未列入规划和项目库的扶贫项目,一般不安排扶贫资金。

(二)逐级申报、分级管理。坚持扶贫项目到村到户的原则,明确扶贫项目申报流程为:

1、产业化扶贫项目和国家及省级扶贫试点项目。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涉及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油茶、果(药、竹)的扶贫项目以及国家和省确定的扶贫试点项目,均由项目实施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立项申请,经县扶贫部门及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查通过,报市(州、地)扶贫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后,择优推荐上报省扶贫办。省扶贫办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评审、竞争入围,完成立项审批。

2、乡镇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扶贫项目。省、地、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规划建设的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扶贫项目及其它扶贫项目,由项目实施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项目立项申请,经县扶贫部门及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报市(州、地)扶贫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立项审批,同时报省扶贫办备案确认。

3、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其中,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贫困地区农村新增劳动力开展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培训,初级技工(含专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及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大中专院校,均由县申报,经州报省审批;产业化技能培训项目,主要围绕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油茶、果药竹等产业化扶贫项目和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的农户(单位),由县申报,经州审批后,报省扶贫办备案;

4、信贷扶贫项目。包括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项目贷款贴息。小额信贷贴息资金主要集中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定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及非重点县的贫困村农户,围绕草地生态畜牧、蔬菜、油茶、果药竹等产业化扶贫项目发展

生产。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由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达的年度全省规模计划,向各市(州、地)下达指导性计划。各县(市、区、特区)扶贫部门按规定程序逐级推报贴息项目,经省扶贫办和省财政厅共同审查同意后,逐级下达和拨付资金到县财政,再由财政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5、社会帮扶项目。由项目所在地乡镇党委政府提出项目申请,经县扶贫部门及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通过,报市(州、地)扶贫办汇总综合平衡,并与对口帮扶城市共同研究审批后,报省扶贫办备案。

——责任编辑:

第19篇: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书_1

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书

新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书

甲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乙方: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新村扶贫既是扶贫开发的载体工程,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我市扶贫新村建设必须坚持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产业立村,生态建家,祥和安康”的基本思路,合理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特色,由点到面、滚动发展,逐步把贫穷落后、产业分散的自然村建设成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产业支柱十分明显,人居环境优化美观,文化生活高尚完善的扶贫新村。奋斗目标是:从今年开始,以每年15%的建设速度推进,到XX年全面完成1138个扶贫新村建设任务,真正做到建一个新村,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为加强新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确保我市新村扶贫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根据《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XX-XX年)》,特签定市新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书:

一、乙方的责任及义务

(一)严格执行盛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不准随意变更和调整。确因情况发生变化而必须调整的,乙方应按程序向甲方申报,并说明原因,经甲方批准后执行。(20分)

(二)不准随意调整和扩大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对象。乙方在安排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时,其使用对象和范围应该是尚未解决温饱和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需要巩固扶贫成果,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其重点是在全市的1138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范围是省上确定的新村、卫生、移民和劳务四大扶贫工程。乙方不得随意上报不属于扶持对象和范围的项目计划。(15分)

(三)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的政策原则安排项目和使用资金。财政扶贫资金首先安排改善重点贫困村的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生产和提高生存质量的项目,然后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项目。扶贫资金必须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减少一切可能消耗扶贫资金的中间环节。扶贫资金要设立专户,建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分配使用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乡村两级必须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乙方不得将财政扶贫资金用于以下十个方面的支出,即: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弥补企业亏损,修建楼、堂、馆、所及住宅,各部门的经济实体,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大中型基建项目,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汽车、手机、传呼机等),小额信贷及其他形式的有偿使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等。(20分)

(四)要整合资源,多方投入,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乙方在安排使用扶贫资金时,要坚持统筹安排,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要整合资源,做到各种资金相互匹配、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四人居环境”的扶贫新村建设要求,制定好村级规划,做到整村推进。特别要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15分)

(五)切实规范县级财政报帐制。乙方要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规定,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不准各行其事,搞资金拨付制和县级部门报帐制。体制不顺的,要限期纠正。要实行项目和资金管理分离,扶贫办负责项目管理,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形成制约和监督机制。(15分)

(六)加强扶贫资金审计。乙方必须实行县(市、区)、乡、村三级项目资金公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要建立扶贫资金审计制度,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审计,对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迁就。(15分)

二、考核办法:本责任书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的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

三、本责任书有效期限自~年月日到XX年月日止。

四、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市目标办各执一份。

甲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代表:

乙方: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代表:

二○○四年月日

第20篇: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项目

省残联副理事长李文宽在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项目

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08-05

同志们:

经省残联与省财政厅协商运作,2004年辽宁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即将启动。为了使用好这笔专项资金,今天在这里召开2004年辽宁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县工作会议。刚才,曲达同志总结了去年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玉新同志讲解了今年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案的具体要求。大家又看了去年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光盘,听了义县残联在资金使用方面的情况介绍。特别是省财政厅志文同志就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和意见,大家听了以后,对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意义、目的,以及操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明确。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思想写入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讲话中,重申两个务必的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际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求我们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事实上,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完整的小康。如果不解决好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问题,就没有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是省政府设立的用于农村贫

困残疾人发展生产项目,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的专项资金。从去年一年的运作表明,这笔资金的投入给很多残疾人带来了福音,他们把这比资金视为救命钱,看得很重。这次省里筹备基层工作会议,我到喀左县去调研,感触很深。现在对有些残疾人来说,要改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是很困难的,更不用说达到更高层次的小康之家了。虽然是

二、三千块钱的实物投放,可给很多残疾人生产生活带来了一线生机,他们无不对此拍手称快,这不仅减轻了当地政府的负担,特别是对受益残困户生活状况的改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党、感谢政府,其影响是巨大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就是“三个代表”思想在基层的生动体现。在当前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省财政今年又拿出500万专项资金用于残疾人扶贫是很不容易的。据我了解,省财政资金是非常困难的,缺口很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省里拿出500万资金,确实很不容易。今年资金下拨虽然晚了一点,但希望大家给予理解。这说明省委、省政府对农村贫困残疾人是非常关爱的。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没有理由不把这比资金使用好,管理好,确保其发挥最大的效用。残疾人是特殊而困难的弱势群体,在我省的贫困人口中,残疾人占的比例较大,残疾人面临的实际问题较突出,困难也很多。只有解决好残疾人的生产、生活问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才能密切与广大残疾人之间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否则就是我们工作失职。从另一方面讲,扶贫资金的使用,不仅对残疾人是件好事,而且对加强基层残联建设、扩大影响,使其有为而有位也是一件大好事。

昨天,一个市的领导跟我说,这件事干的非常好,大家非常欢迎,而且是无偿的投入,我们压力不那么大,不像银行小额贷款。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讲大局、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目的和意义。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检查,分管领导要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切实把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要进一步与财政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

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执行人是县残联,但在资金的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各地残联要严格按照《辽宁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案》和《辽宁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操作。要主动与财政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沟通协商,从实际出发,制定好本地区实施方案。要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从帮扶户的确定到项目的选择,从资金额度的划定到实物采购,以及最终投放到户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公开、公正、透明,不要怕繁琐,要全程监控,重点抽查。杜绝各种不正之风,确保扶贫资金足额发放到残困户手中。我说这个意思就是,多几个部门参加好。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并追究责任人和领导者的责任。要真正把项目做成老百姓拍手称赞的“阳光项目”、“放心项目”、“民心项目”,让广大残疾人满意,确保今年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任务高标准完成。市级残联在项目县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也要加强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市残联的作用,鞍山市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很好。志文刚才也强调了,要积极争取配套资金,能多争取一点是一点,要与项目县一道共同把工作做好。

三、要进一步完善基础性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扶贫项目

各地残联要进一步完善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基础性工作。去年虽然没有工作经费,绝大多数项目县基础工作仍然比较扎实,但按省残联的要求有些地方还没有达到,可能是我们要求的过高了。这里我解释一下,实际上去年一点工作经费都没有,这十几个县做起工作是非常困难的。我到彰武县很有感触。彰武县的地域面积很大,他们硬是把任务完成的很好,通过自己的工作感动了上帝,县长答应给配一台车。我过去不了解残联,现在看到各县残联理事长能在这种条件下,把工作做的有声有色,我真是感动不已!在筹备全省基层工作会议时,翠玉理事长提出,无论怎么困难我们也要帮助基层解决点实际问题,我看是再正确不过了。这次我们要求各县8月20日报方案,是急了点,但等米下锅呀!大家克服一下吧,无论如何把工作做好。我们要求今年所有项目县都要按照省残联统一要求,有宣传片(包括母带)、使用方案,协议、名册及实物发放表都装订成册。被扶持人扶持资金数额、项目等内容,在名单、登记表和协议书等归档资料中一定要一致,一定要全。有条件的争取逐步达到按户立档,从最初的资金投入到最终的效益显现,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客观的记录。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好了,手续完备了,不但是工作成果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笔资金虽然少,但却是救命钱,这个钱要把它花明白。花明白体现在哪呢?体现在什么时候把手续拿出来,都有受助人签字。这笔钱在这儿呢,财政再检查,我们也有理有据。这一点很重要,也便于我们从大量具体生动的事例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更好地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这应该作为一项

很重要的制度,确定下来,不断地加以完善和补充。

四、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

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各地在专项资金落实过程中要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尽量请出来,力争参加一些发放过程。领导一出来,新闻单位就跟上了,领导不出来,新闻单位也不出来。我体会到残联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社会化工作。残联有几多:工程多,有十大工程;整和多,整和各种资源;协调多,其它部委办局听不到这词,但是残联有群团工作性质,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协调各部门,那我们靠什么呢?就得靠舆论,靠轰动效应,靠舆论的力量,引起大家的关注,让大家知道还有很多残疾人。同时要加强与宣传部门的联系,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集中宣传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落实使用情况。可通过简报、照片、专题片等形式,及时反映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总结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为残疾人扶贫工作积累更多的成果素材。省里初步意向,准备在适当的时机,组织力量,投入必要的资金,拍摄这方面的专题片。加大宣传扶贫帮困残疾人的力度,以唤起社会的广泛帮助,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专题片内容起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残困户扶持前后对比,资金投入整体效益的分析,各级政府、财政、残联所做的工作等。据说, 国务院残工委初步定于10月15日召开扶持贫困残疾人的工作会议,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宣传省委、省政府扶持残疾人的有关政策,确保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送到残疾人心坎上。

五、要进一步做好跟踪服务,确保资金使用效果

资金使用效果的好与坏与跟踪服务密切相关,确保扶贫

效果必须做好跟踪服务。各地要根据残疾人扶贫项目的实际,有针对性落实跟踪服务,要求扶贫工作发展规律之真,务残疾人扶贫事业之实。跟踪服务非常重要。首先,在最初选择扶贫项目的时候,要考虑到当地的产业布局、技术力量、服务水平。其次,要加强培训,保证受助人掌握基本技能,对所扶持项目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必须掌握。再就是加强监管和帮扶。残疾人层次不一样,帮扶人就得经常问一问、看一看,只要这样做了,就可以使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成为一种“催化剂”,使它的成效多级放大,并通过当地贫困残疾人脱贫率显著提高来把这种成效体现出来,通过解决当地残疾人扶贫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来把这种成效突出出来,推动残疾人扶贫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志们,此次部署的省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视,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确立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省政府扶贫解困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省财政厅重视和关注残疾人根本利益的一项前瞻性决策。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为残疾人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把残疾人扶贫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谢谢大家。

扶贫资金项目申请范文
《扶贫资金项目申请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