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从零到一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2:04:30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从零到1》读后感

《从0到1》读后感

——杭州分公司财务总监 鱼胜民

《从0到1》是最近比较火的一本谈创业的书,作者彼得·蒂尔(Peter Thiel)被誉为硅谷的天使,投资界的思想家。

这本书讲的一个核心点就在于,创新的本质就是与众不同,要找出差异化,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竞争。长期以来,我们被教育着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竞争能带来公平高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作者从创业者角度醍醐灌顶地告诉我们,不要沉浸于竞争,创新是从0到1,而竞争是从1到n。竞争会使人出现幻觉,徒劳去抓一些并不存在的 “机会”更多地关注眼下的生存,而忽视长期的规划,一味重复过去的模式,更专心于怎么打败对手,而不是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

好的书是可以和读者产生共鸣,而神作或者优秀的书在于颠覆我们现有的思想。这些年来,依靠技术创新和广大员工的辛勤劳作,海信在与外资品牌、内资各品牌的竞争中节节取胜,取胜的法宝就是创新。而今,海信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去获取垄断地位,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的顾客,需要我们借力于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优势来不断提升实力,14年以来,集团领导前瞻性选择激光电视技术作为企业未来的战略产品,相信在所有海信人的努力下,企业一定会跳出生存的红海。

《从0到1》不仅是一篇创业指导书,更是作者认知世界和商业的哲学观,作者在书中还谈到,企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一样,要学会利用幂次法则,专注做一件事情,把一件事做到最好。这个法则讲的是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事项上。就像我们的电视机虽然型号众多,而20%的高端机将贡献着80%的利润。激光影院产品作业集团的战略产品推出,在分公司层面,就需我们全力做好营销工作,就像华为手机mate7产品一样,推动企业占有率和规模提升,并牢牢树立起高端形象。

推荐第2篇:读《从零到一》有感3000字

读《从零到一》有感3000字

妃雪飘儿

明天就是全民剁手节---双十一啦,看到好多人都在买买买,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一来是各种红包,各种定金,各种凑单满减、优惠券看得人眼花缭乱,二来当然还是最主要的原因——穷(qiong)啦~~~(捂脸)

我每天都很爱看新闻,尤其是财经类的,今天看到一则关于现金贷的暴利相关的新闻。近几年现金贷、小微贷款、消费金融贷款类的公司层出不穷,近20%甚至更高的利润率让各路资本都争相进入这个领域分一杯羹。

因为我不爱向人借钱,学生时代一直都是我借给别人钱,相反自己很少去借钱。但爱观察的我还是注意到,现金贷的小广告,最常见的就是在大学校园的厕所门上,不少现金贷的商务经理初期也是将校园作为主打目标市场。

不少现金贷的用户都喜欢拆东墙补西墙,也就是在手机里下载很多个相似的软件,不是有某互联网金融的CEO放出话来吗?”逾期不还的,我们不会追究,就当作福利送给他们,我们的利润能覆盖住这些坏账。“这话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居然还有这种操作??(摊手,吓得我赶紧去查了查自己投资的P2P平台有没有这样画风清奇的CEO)

好了,言归正传。

分割线

上个周末,难得的一天休息,我在家静静地读了新买的那本《从零到一》,作者是硅谷很有名的PayPal创办者,彼得·蒂尔(Peter Thiel),其实这本书我在大学时看过一部分电子版,但因为更偏爱纸质书,还是忍不住买了。

今天想分享一下书中一些被我标注了下划线的段落和句子,以及一些简单的感悟。

这本书的标题下有句话: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Notes on startups,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如果说过去总是令人怀念,那未来绝对是令人好奇的。

作者在书的第一章就提到了一个问题,他每次面试应聘者一定会问出的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这个问题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以前我们在学校接受传统教育时,老师也常常问我们问题,当然那些问题大多来源于课本,或者至少是与教科书有关的内容,一般也只有那些”好学生“才会积极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可那些对人生来说很重要的问题,甚至对世界的未来发展重要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至少在当时我身边的同学中,确实如此。

比如,长大后我们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工作后的你还有梦想吗?如果有,你要如何去实现它?如何从容地面对老去?如何将自己从噬骨的孤独感中解救出来?如何在年轻又一无所有的时候摆脱如影随形的焦虑感?

00后已经开始焦虑买不起YSL,焦虑如何赚回为了出国留学付出的上百万投资,而95后们竟然都开始焦虑找不到恋爱对象,90后——估计大多数焦虑着如何才能升职加薪,买房买车,在一个城市成家立业吧。脱单?不存在的,单身者,恒单身也。

说到底,和自己相处那么多年了,能不能脱单你心里难道没点13数吗?

当然,我身边的朋友中,还有不少在海外工作的,他们有很多在自然风光绝美秀丽的非洲,有人在深沉古典浪漫的欧洲,也有人在岁月静好,安逸慢节奏的加拿大和多姿多彩,近期却安全事故频发的美国。

不管大家身在哪儿,都是各自综合外在机遇、内心想法下做出的最佳选择。虽然,好像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烦恼。是啊,众生皆苦,欲望与能力的不匹配,从来都是痛苦的根源。

忙碌,迷茫,盲目,概括了很多人的生活现状。忙着工作,忙着赚钱,疏于亲情,没时间恋爱,还有更多的人感觉找不着方向,苦苦挣扎与徘徊。

工作之后,发现自己瞬间就需要考虑很多问题,父母的健康问题,如何为父母去购买一份靠谱的养老保险和重疾险,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还要应付父母催找对象等各种心事。

事情总得一件件去解决,生活的重担在慢慢袭来,现在身边的同事也经常面临各种健康问题,陪老人看病,给小孩看病,自己说不定也时常头晕头疼,发烧感冒,可见健康之重要性。

健康的身体是保证,职业发展和事业呢?更是现代女性绕不过去的话题,也许也是她们更关注的问题。

我记得自己在高中时很喜欢看陈愉的一本书,书名比较非主流,但我很喜欢看,因为这本书仿佛让我感受到了梦想的光芒,我记得这位亲切可爱的姐姐说了这么一句话:”女人,你要每天笔耕不辍。“

写作是通往自己心灵的一扇窗口,一旦你开始提笔,你就开始了思考,”我思故我在。“

我常常想起比尔·盖茨的两句话,第一句是,这个世界在你取得成就前,绝不会在意你的自尊。第二句则是,生活中没有寒暑假,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

对于”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这个问题,我一直有个隐隐的看法,那就是未来会有更多女性不再期待走进婚姻,(婚姻这个概念是美好的,只是吐槽一下这个制度),生育率可能持续下降,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出现,财富的分配可能会越来越极端。

最后一点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出自《圣经·马太福音》)

而作者在后面给出的答案是: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未来由全球化决定,但事实是--科技更有影响力。

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低头族四处可见,埋头看手机既能缓解两个人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又能或充实或打发一切零碎的无聊时光。

人们已越来越难以忍受没有WIFI的环境,而倘若你企图摆脱微信去生活一天甚至一周,能坚持下来并安然自若,觉得毫无异样的话。。——我敬你是条汉子!(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在书里,作者对科技有着独特的解释:一切能让事情更快更容易完成的新方法,都可以称为科技。

一个初创公司就是你能说服的最大数量的一群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一个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是新思想,新思想甚至比灵活性更重要,而规模小才有思考的空间。

为了解决出租车车费太贵和车辆空转的矛盾,Uber出现了;为了解决酒店费用太高和房屋闲置的矛盾,Airbnb出现了;为了给大学里的美女打分,找出最hot的那一个,Facebook诞生了,为了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Linkedin应运而生。国外的手机等数码产品既质优又价廉,同样是苹果手机在国内价格却比国外贵了很多,难道国内不能有质优又价格合适的手机吗?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一家公司悄悄萌芽并发展壮大。

很多有价值的公司往往起源于发现了新的问题和矛盾,以及一个”为什么不……?“呢的想法。

作者在书里还提到了这4点:

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坏计划好过没有计划。

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不管是在事业上也好,个人投资上也好,大胆尝试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失败,而平庸保守却很可能让你”泯然于众人“,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最怕你一事无成,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我还发现很多人都几乎没有理财意识,在大学时我就喜欢问室友,她们平时怎么理财,大家都是一副“哪有钱来理财\"的怪异表情看着我。我也很无奈啊,钱少又如何?在我眼里,存款再少也得关心理财问题吧?

我还记得很早之前,我也住过那种很多人挤着的求职公寓,人多拥挤,空间逼仄,有一天我偶然问起一个女生,你平时都怎么理财的呢?她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存银行啊“,我有点吃惊,现在再不懂理财的人不是一般也知道放余额宝里的吗?

理财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要将它置之不顾呢?

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开始自己慢慢学习理财和投资。也是因为观察到很多做财务的人都太过保守。做过审计的人,知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有多少水分,也就不敢轻易碰股票。

而我记得有个做量化的朋友曾经告诉我,他最爱投资和股市的一点就是,就像踩在钢丝上行走一样,很惊险,也很刺激,既有财富带来的快感和成就感,也同时深怀恐惧步履薄冰地小心前行。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当下中国并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渠道吧,除了一线的房产,真正能跑赢房价涨幅的公司股票有多少呢?要么害怕风险,要么不愿花时间学习投资和理财的知识。

作者将当下中国的状态描述为”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富有的中国人正努力把自己的财产转移出国,贫穷一些的则能省就省,以求储备充足。中国各阶层人士都对未来严阵以待。

这本书出版于15年1月,而眼观当下各种现金贷和出国留学的热潮,一管窥豹,我想应该可以修正为”富有的中国人正努力把自己的财产转移出国,留出一部分投资于子女教育,部分靠放高利贷来获取超额利润,贫穷一些的背负着房贷车贷,能省则省。“

在写这篇书评之前,我也看了一些其它书评。

从0到1这个创新的过程很难,且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你可能会发现,后来者可能居上,存在后发优势,你的创新被抄袭后,由于资本规模、用户基数不如人而被反超。

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更容易让人失去了动力去创新,相比于从0到1,从1到n这个复制和模仿的过程容易得多,且失败的风险也更小。也许当下我们国家还不得放下”诗和远方“,只能屈居于模仿,然而,就像开头的那首音乐一样,即使再难,我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勇士,去勇于创新,大胆想象,小心求证,开辟出一片独特的天地。

未来的时代一定是更加开放和美好的。

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推荐第3篇:从零基础到考过注册会计师

从零基础到考过注册会计师

从零基础到考过注册会计师,这是一条漫长的路,试试以下的路径,看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第一步,建立基本的会计理论基础,这对一个没有接触过会计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其实,会计实务本身并不是很难的,或者说相对简单的。这个前提是你必须通晓会计理论知识。为了建立这个基础,推荐你看看《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或人民大学出版的书籍都不错,切记一点,不要因为前面理论的东西,你就直接跳过去看实务。

第二步,掌握基础的会计实务,一旦你有了会计理论知识,去学习那些基础的会计实务知识,就显得很轻松。学习的过程中,切记不要只是看书,你要尝试着去写会计分录,过账,试算,以及做报表,这些个基础的东西你都会了,就可以往纵深发展了,这个阶段,你仍然可以使用《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大学常用的教材)或者《初级会计实务》(会计人员考试的辅导用书)。

第三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接下来你可以学习一下《中级会计实务》(会计人员考中级的书籍),中级会计实务主要是针对特殊会计业务的处理,这是一个难度相对较高的内容,比如所所得税会计、融资租赁、资产重组、合并报表、差错更正等等。《中级会计实务》里面的账务处理依据基本上按照《会计准则》来做的,对你后面对准确的学习和CPA考试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你也可以学习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用书《会计》,只是这个难度稍为大一些。过程中,你可以穿插学习一些《会计准则》和《指南》,有助于你理解中级会计实务。

第四步,如果你前面都完成的很OK,那么,恭喜你,成功一小半了。光有会计知识是不够的,如果你要考CPA的话,你的了解税法(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以及其他小税种)、经济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等等)、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等等)、审计(审计理论、内控测试、实质测试等等)、风险治理等方面的内容。(具体的学习内容不赘述)相应的书籍你可以参考CPA的考试用书。

特别提醒:会计是一门和实务结合的非常紧密的学科,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自我练习,有不懂的可以上相关的论坛,如会计视野、会计网校等等(这些个网校也提供相关的会计培训,详情可了解!)

推荐第4篇:从粉到黑,只要一瞬——零纪年读后感

正所谓,再美好的写手也曾有过一段玛丽苏的黑历史,从粉到黑,只要一瞬——零纪年读后感。

《零纪年》看得我想揍人= =。“小兰~小兰~~”兰你妹啊小兰,落大大你到底知不知道英文和中文的区别啊?= =亚瑟再怎么脑残也不会凶残到把“Lancelot”昵称为“小兰”的地步吧??还有“小兰”那令人掩面的英文成绩…………亲,亚瑟家的人英文竟然会不及格耶亲,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耶亲。毒舌冰山我能接受,但是面对这个打女人(矮油,骑士守则是啥?能粗吗?)的“小兰王子”…………………………(╯-_-)╯╧╧我艹,这货不是兰斯。

还有啊亲,真剑怎么可能会被允许随便带上街啊亲,架空世界也不是这么凶残吧落大大?

OOC什么的我都懒得提了,小兰兰看见小瑟瑟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提起剑就冲上去揍耶,而且小瑟瑟看见女猪后竟然想过绑架这等无耻行径耶~~~╭(╯^╰)╮小兰兰哟,你还真TM是个渣攻,完全忘了小瑟瑟对你的恩情……╮( ̄▽ ̄\")╭啧啧,男淫不坏女淫不爱,怪不得女猪你会春心荡漾。

哦哟(⊙o⊙)小瑟瑟是贵公子哟,小瑟瑟喜欢整别人哟,小瑟瑟跟小兰兰势不两立哟,小瑟瑟挥霍无度哟,小瑟瑟是昏君哟——草,你还不如说这是披着亚瑟皮的金闪闪呢,老子一百个相信。

格尼薇尔是圣母哟,女猪吃醋哟,还没定关系呢就直接扑进小兰兰的怀抱撒娇说“我不喜欢她”~哎哟哟,淫家女猪把你当作情敌呢格尼尼,你是祸水妖精呢尼尼,要不是因为你小兰兰和小瑟瑟才不会反目成仇呢格尼尼,你最好以死谢罪哟格尼尼~☆

亚瑟、兰斯洛特和格尼薇尔是不可分离的,读后感《从粉到黑,只要一瞬——零纪年读后感》。 黄金三角之所以是黄金三角,就在于它的不可分割,少了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成立。

恩………本文首先加入了一位女猪,导致小兰兰见色忘义喜欢上了女猪,然后小瑟瑟是腹黑温柔又有点小BT的攻,一出场就是反派导致女猪好感度下降,然后追猪,哦抱歉,是追女猪之路异常辛苦,最后还被女猪无情抛弃了。

小瑟瑟和小兰兰的感情之路也很曲折啊,一见面就互损互砍什么的,简直就像是上辈子的仇人来讨债似的。哦抱歉我忘了╮( ̄▽ ̄\")╭你们上辈子确实是仇人。

小兰兰对小瑟瑟完全没有一丝尊敬之意也就算了,在他眼里小瑟瑟就TM是个混蛋哟,什么王啊骑士啊那都是废话,我的人生目标就是打倒你哟,你和我注定只能活一个哟。

…………(╯-_-)╯╧╧擦!你一BC小言竟然还麦麸!?除了我哪个腐女会这么无聊跑来看这种NC玛丽苏啊!!盯着小瑟瑟和小兰兰尖叫的那些女生根本就是伪腐吧!!BL是什么能粗吗!!耽美是什么好新潮耶!!腐女是个流行物耶大家都来当腐女好了!!!

……后来格尼尼来了,女猪一想到格尼尼是小兰兰和小瑟瑟的旧情人就好心痛哟好心痛,矮油人家痛的快要窒息了肿么办?!

亲!!人工呼吸呀亲!!!要不要叫小兰兰来帮你做做人工呼吸啊?!!哇噻小兰兰你的把妹手段好高超耶!!女猪陷入爱河不能自拔了耶!!女猪要是被甩的话一定会很心痛的!!!小兰兰你绝对不可以辜负女猪哦!!!!

推荐第5篇:从程序员到项目经理一

从程序员到项目经理

2006-9-28 11:59:26作者:sina

要走向管理层,英语一定要学好。沟通很重要,要做好管理者,先学会做人。多跟下属沟通,多为下属着想,而不要去巴解讨好上司。体谅下属,把项目计划做的尽量合理,不要让下属加班,给下属发展和晋升的空间,这样才能是下属有干劲,才能把项目做好,你才有更高的升迁机会。只有把自己知道的不断的让你得力下属知道,只有提拔起一些得力的下属来,你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向上爬,不然你抱着不放,就没有升迁的机会。管理不是喝酒抽烟那么简单,那只是过去的那种不思上进,耽误自己前程。

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做PM不是混,是要把项目做好,这跟做人是一个道理,这也就是为什么

做管理要先学会做人的道理。

pm的整个工作重点是什么?如果做为一个PM,技术不高怎么对付组里的牛人。

1.从程序员到PM,是一条脱变的路,事实上程序员走的路最终不应该是项目经理。首先有一点需要明白的就是,一定规模的项目中,项目经理不需要太懂技术,他可以是一知半解。项目经理的任务不是在技术方面,技术相关的应该交给SA去做。项目经理更多地是做管理,沟通等工作,你如果可以的话到书店查看一下关于项目管理的书籍,你就会明白。当然对于小项目来说,有可能是PM,SA是同一个人,而这样的项目经理更多只是SA加上一些管理工作。要做项目经理,你就首先告诉自己不再去碰技术细节了。程序员并不是一个培养项目经理的好环境。所以没有什么从Coder到什么developer再到SA然后是PM的路,这是一条比较悲哀的路。在大公司,SA下一个目标不是PM,而consultant,然后是senior consultant,PM走的是另一条路,所需要的技能不是技术,技术给PM带来的能力提升是很少的。在项目中你最后能分清楚PM与SA的关系及各自在项目中的分工与用途。

2.其实我蛮同意 gzlucky(Lucky) 的看法的,确实是我们公司不少项经理就是不很能跟得上现在的一些技术,因为很多人都快年近四十,儿子都上高中了,要他们再学新技术真的难度比较大,他们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天天找手下的程序员,布置这个任务,询问那个任务做的怎么样了。不过我的头倒是和我一样编程,他手下写代码的就我一个人,他自己也会ASP和JSP,但是可能对.NET不熟,就由我来主负责了。我觉得项目经理还是像他这样的好,自己也能懂不少技术,可以服人。但是我的头儿好像在沟通这一块不是非常出色,当然也有可能是俺太内向,不太与他沟通,所以他也只是在交待任务后就不再多询问,而不像别的项目经理天天追程序员后头问。我想问问各位,你们看哪种项目经理才是比较好的,像我的头儿这样的,还是像某些喜欢追程序员后面问进展的。

3.(作者是两黄星)原来在一个小公司做过半年的DM,一年的PM,后来为了让自己的技术更扎实一些,离开了原来公司,现在在大公司做程序员,开始后悔了,在大公司里很难接触管理方面的东西,也很难晋升,个人认为在小公司做DM,PM,有经验后直接找大公司的PM,这样也是一条路。

或者考PMP之类的证书,然后直接找管理的工作。

希望过来人能给予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也现在想往管理层发展。

技术很硬了再去做PM,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就犯了这个错,边搞好技术(为了生计)边学管理知识(为了将来),慢慢向管理发展,不能等。有句话说的好,机会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些管理方面的东西,所谓人的差异在业余时间。

推荐第6篇:从“神一”到“神十”

从“神一”到“神十”

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至今,载人航天走过了从无人到有人,从航天员出舱到两个航天器组合飞行等多个跨越。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熟的标志,就像小孩子成长在标记身高,神一到神十,就是中国航天的一个个新高度,标记在浩渺太空。从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神舟系列飞船十次升空,载着梦想出发。

神舟一号

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神舟二号

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

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虽然也是无人飞船,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神舟三号

搭载特殊乘客“模拟人”

发射: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返回:2002年4月1日16时54分

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脉搏、心跳、呼吸、饮食、排泄等等多种重要生理参数,为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基础。

神舟四号

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

发射: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返回: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试验涉及测控与通信、飞船和火箭、发射场、主着陆场和备用着陆场、航天员、陆地和海上应急救生等系统。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共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证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进入成熟期。

神舟五号

中国人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

发射: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返回: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注定要载入历史的名册。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单人单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当杨利伟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返回陆地后,迈出舱门面对欢呼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发射: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返回:2005年10月16日20时33分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是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航天员和执行本次航天飞行任务,在绕地球飞行76圈后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神舟七号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发射: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

返回: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像一个从水中慢慢上浮的潜水员,航天员翟志刚头先脚后,出现在太空中。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这一刻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标志了中国突破空间出舱技术。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同飞过9165公里。

神舟八号

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发射: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

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

神舟九号

航天员“开”飞船

发射: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返回: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承载着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6月29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神九任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神舟九号”不仅为天上的目标飞行器送人送货,还将“天宫一号”上的部分物品带回来,是第一次全面实现天地往返运输。神舟九号之前的载人航天,从发射到返回都采用自动控制,不需要人手动干预,而“神舟九号”进行的是人控交会对接。如果说以前是航天员“坐飞船”的话,神九的航天员就是在“开飞船”了。航天员要掌握飞船姿态和轨道的控制权,就如同开车,既要控制方向,又要控制速度。

神舟十号

从“试运行”到“正常运营”

发射: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号任务和以前最大的区别是,这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进行应用性飞行。所谓应用性飞行,有些类似美国航天飞机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就是执行正常运输任务。神舟飞船已经基本定型,神舟十号没有新的大的技术变化,只做了一些小调整。

据介绍,从神五首次载人到神九,主要任务都是为了验证飞船自身的技术,到神九突破和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作为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的能力。目前,神舟飞船的任务不再是试验自己,而是为天宫一号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保障,支持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进行科学试验。

推荐第7篇:《从零分到一百分》读后感500字

世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只有找不到的钥匙,善用技巧走捷径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很棒。

这本叫《从零分到一百分》的书,让我难以想象,因为它教会了我:“其实学习一点也不难”。

《从零分到一百分》这本书出自于刘祥和之手。他的代表作也是《从零分到一百分》,故事主要讲述了学生对学习是怎样看待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叫《开钱“买”时间》,短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和一位顾客商量一本书的价钱时的争议,顾客觉得时间无非就是一些观念而以,还是金钱重要些,而富兰克林却觉得时间就是金钱,你浪费了时间,就相当于浪费了金钱。或者说时间远比金钱重要得多。金钱不能使我们的生命延长,金钱更不能买到我们珍贵的童年和青春。有时候即使是短短的一分钟的时间也对我们有意义。正因为如此,很多意识到时间宝贵的人便千方百计节约时间。鲁迅认为自己成功的诀窍便是善于利用时间,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由此可见,时间是多么的重要啊!记得鲁迅先生还说过:“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自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图财害命。”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吧!

是《零分到一百分》这本书,让我知道学习很简单;是《从零分到一百分》这本书告诉我学习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是《从零分到一百分》这本书,教会了我感恩,学会与同学沟通。《从零分到一百分》是一部以学习为双翼的作品,感谢书让我结识了它。

书,像知识的源泉,书像雨珠,让我们一起沉静在这书香的世界吧!

推荐第8篇:从平凡到卓越读后感

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

――《从平凡到卓越》读后感

《从平凡到卓越》是一本好书。 为什么在世界500强企业总有一大批优秀员工?就是因为企业正确运行发展的结果,因为他们的员工具有优秀的理念,出众的品质。《从平凡到卓越》使人领悟到,一个优秀员工要善于从工作中洞察和发现新知识,新技能,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的新动态,并且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学习、掌握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优秀员工区别于普通员工之处在于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致用的能力,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到工作实践,发挥最大的学习实践,取得显著工作业绩。在工作中即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地做事,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员工。

现代企业员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战胜自己,善于学习,相信自己能行,真正达到卓越的动力之源。学习是我们能力发展和提高的动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我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才能与企业共生存、共发展,否则将会背淘汰。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困难,要相信自己能行,要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敢于战胜自己。团队精神是企业的粘会剂,在一个企业中,大家只要齐心协力,共同发展,就会使企业达到卓越。

要实现从平凡到卓越,首先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和远大的的抱负。相信自己,不断自我激励,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有了自信,平凡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如果没有自信,即使有出众的才华和优异的天赋也于事无补。 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卑只能自怜,自信才能成功。确定目标后,目标要和个人的实际需要相联系,相结合。

读《从平凡到卓越》,对于平凡,对于卓越,对人生,对人与人之间处事接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并且在处人方面要善于理解别人,和别人沟通,促进合作,这样的人在各方面才是比较优秀的。

我们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要想在竞争之中永立于不败之地,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加强学习才能达到理想之岸,否则会被生活的大海所吞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生存空间。

一个蓬勃发展的企业,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员工。优秀的员工是一流企业的基柱,没有他们,任何企业也会走向衰落。我们并不是非要在工作中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员工,我们只要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努力学习新的技能知识,把所学用在生产中去,去创造价值,这样就是一个好员工。此外,在处人处事上,一名合格优秀的员工,他必须要待人真诚,做事规矩,热爱荣誉。

我想只要正确把握以上几点,从自身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那么从平凡到卓越并不是什么难事。

推荐第9篇: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是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的作者柯林斯的又一力作,它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5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收集了 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何使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令人惊异而振奋的答案。柯林斯发现,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它也可能卓越。柯林斯提出了一整套观点,“只要采纳并认真贯彻,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极大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成为卓越公司”。

柯林斯用了大量的事实说明了先人后事的重要性,任何卓越公司的最终飞跃,靠的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有一件事比其他任何事情都举足轻重,那就是招聘并留住好的员工。这是摆在我国企业最困难的大事,也是企业要如何解决它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正如译后记俞利军写到:先人后事这对目前中国企业的用人制度是一个极大的提醒。我认为,在现在我国企业还始于由混沌走向规范的时期,暂时还是应该先事后人,因为我国企业由封建经济到计划经济到刚刚开始的市场经济,还没有一套较完整的市场经济用人体系,人们的意识、素质、市场用人制度还很薄弱,什么是合适的人?合适的人是不需要严加管理和勉励的,但在现状还存在很大差距,只有通过订立各项目标,设计基本的道路图,安排能适合本岗位的人去做,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奖惩办法,才能达到企业的最终目标。如果在企业还未达到优秀的时期,你安排合适人上车后任其决定去向,那成功的机率就会很低,亦是现时不少企业领导不敢放手与冒险的原因。作者提出的招收价值观一致的人对我们启发很大,只有价值观一致的人才能遵循公司的发展目的,去想、去做、去带领其它的人们,但现时招工要招聘同一价值观的人(合适的人)不是很多,我们应该通过培训,引导他们与公司的理念能保持一致。本书还强调“人才的增长快于公司收入的增长,永远寻找最优秀的人”,这对我们企业的用人制度是新的提法,一般我们企业发展了,业务量增加了才去招人,其实真的值得反思。

本书还提出一个理念-刺猬理念。刺猬理念是一个简单明确的理念,注重本质、忽略其它,并坚持不懈。刺猬理念并不是一个要成为最优秀的目标、策略、意图和计划,是你能在哪方面成为最优秀的一种理解。刺猬理念坚定不移地从事我们的工作,并决心完全专注于我们能够超过别人的几件事上。刺猬理念要求严格标准,不仅是发展实力和竞争力,而且是要明确你的组织在哪方面真正有潜能成为最优秀的,并持之以恒。我们学习刺猬,就是要深刻感悟,而非虚张声势,用三环图来指导规范我们企业的行为、发展。认真理解三环图:

1、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

2、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3、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现在我们的企业很少能做到,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怎样才能将员工在三环

理论框架下能受训成训练有素的人,再训练成训练有素的思想,最后才是训练有素的行为。我认为:第一是招聘认同公司价值观的中高层员工,先将其成立一个小团队,再由这个小团队带领其他中下层员工持之以恒,慢慢将他们带上一个台阶;第二是带领训练有素的中高层优秀员工去面对社会残酷的现实,给予他们信心和指出前面的辉煌道路,大胆鼓励他们勇敢攀登,包容工作中的失误,只有这样,我们的中高层才会这样训练他们的下属,渐渐就会形成一种训练有素的思想——变成行动。纳科尔公司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80%来自于公司企业文化,这意味着训练有素的文化何等重要。

读过从优秀到卓越之后,虽未经历商海,但感悟颇深,也许未来的一段时间,我还不能真正去理解实践,但是好的东西总会引起共鸣,仅此记下这些,以备来日之用吧。

推荐第10篇:《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作者吉姆·柯林斯所著。是继《基业长青》后又一管理力作。柯林斯和他的工作研究小组从1965年至1995年30年间出现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上的企业进行逐一分析;找出了11家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业绩跨越的企业,与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进行对照分析。发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内在机制和决定性因素。读后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共鸣和感悟。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俞和军翻译。

该书讲述的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是:积蓄力量„.再实现跨越!具体是围绕三方面展开分析: 训练有素的 \"人\", 训练有素的 \"思想\",训练有素的 \"行为\"! 下面重点谈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地方。

一,对立统一的优良品性

\"第五级经理\" 具有谦逊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使他们都有雄心壮志, 为使公司走向卓越, 他们有决心做任何事情, 不管这些决定有多么重大, 多么困难,有永不放弃的决心!谦逊的性格使他们回避公众的恭维, 不自我吹嘘, 他们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企业成功的时候向窗外看,即把成功归功于他人,归功于他的管理团队,归功于运气,归功于大家的精诚合作;业绩不佳是看镜子,问题归咎于自己!这对我的感触很深,因为能形成这种价值观者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修养,这是一个管理者的思想境界,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品格。我喜欢以出世的精神对待名利,以入世的精神对待事业.喜欢老子的清静无为,也喜欢孙子的功利主义,这二者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并不矛盾的,融合极端才能不凡卓越.二,先人后事

作者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这对于我们公司的现实指导意义就是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在重要岗位上的管理人才更是如此,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标准,宁缺勿滥。对待员工坚持事业和情感至上,拥有卓越的业绩,同时互相友爱尊重,共同享受美好生活。我一直以来,就对\"先人后事\"有过一些感触,在读完《从优秀到卓越》之后,这种认识更清晰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但企业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繁杂的各种问题,人和事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我认为先人后事是基于长远眼光来说的,先人后事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眼前的某一个问题,而往往是为了将来做一个打算.在去年的创业中,我的公司都是先事后人,都是由于岗位需要才会进行选拔招聘,所以在后来的管理中非常被动。看了这本书后,思维上有很大的转变,以后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地去思考。

三,直面残酷的现实,实现在现实中的蜕变

卓越的公司﹐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总是积极的面对困难﹐当作发展的契机﹐从而走向成功之路﹗当面临残酷的现实时,实现跨越的公司使他们自己更加强大、更有弹性,而不是变得软弱和丧失信心。一方面,他们的管理队伍表现出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平静的接受残酷的

现实;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坚信不疑,相信不管道路如何险阻,前途一定是光明的。看到这里,不由地想起前不久刚看到一个短片《鹰的重生》。据片中描述:鹰的寿命是70年,是世界上生存时间最长的鸟类。但是当它到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而重要的抉择。因为那时,鹰的爪子、喙和翅膀都老化得很厉害了,严重影响到它的继续生存,所以它必须在“等死”和“更新重生”之间做出选择。于是,鹰会努力飞到山顶,在那里筑巢。在那里,它先用喙用力击打岩石,把旧的喙打掉,等待新喙长出来;然后,它再用新喙把旧的指甲拔掉,等待新的指甲长出来;最后,它再用新指甲把旧羽毛拔掉,以长出新的羽毛。这是150天的艰难历练。看完这个片子,我很震撼,震撼于鹰的勇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在残酷的苦难中坚强的意志。我觉得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要勇于面对残酷的现实,只有敢于面对,才能想办法解决。

四,刺猬理念

“狐狸”借指头绪繁多,总是想着应该做哪些事但变化无常的人或企业,“刺猬”借指总是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事的人或企业,他们具有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理念。刺猬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下三个环节:

111

1、你能够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能成世界上最优秀的。

111

2、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111

3、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这个环节就好比是三个圆,如果你能向三环的重叠部分努力,把它转变成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你就得到属于自己的刺猬理念。获得刺猥理念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PDCA的过程。

这就好比聚焦原理。当你的精力只聚焦在一个有限的领域内,你才会不断的发现秘决,你才能看见周围人看不见的东西!

比尔盖茨为什么那么早就能成功,因为他很早就开始聚焦,谁能提前聚焦谁就能快速成功。所以我们要立足我们最想要的,最善于要的这一块,然后想方设法联合所有力量聚焦,去达到你想的结果。

第11篇: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正值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拥有独特视角,常常想他人不敢想,说他人不敢说,做别人不敢做,用“浑身是胆”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他爱看杂书闲书,精通各种经典著作,鉴古至今。出乡关后,外出求学,在东山学堂意气风发,大气磅礴的文章层出不穷;豪迈之下,求学救国的建国之才日益成长。“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之际,他开始认知社会,真正投身实际,接触革命思想,于革命斗争潮流中跃跃而试;投笔从军,感受军旅生涯,借和他们的交谈机会,一点点地解放他们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新视野,给他们注入新时代的思想活力。

半年的从军生涯结束后,转而继续投身到日常的学习中。此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竟然被传观于全校。观之,“吾读史之至商鞅系木立信一事,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沧亡之惨境有由来也”。如此精辟之见解,也难怪他的国文老师柳潜阅称赞其“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侯,吾不知其所至。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遵循老师教诲,注重把读书、思考、记录、批注结合起来,写成了繁多的读书笔记,并把这种习惯一直坚持到晚年。

不满足博览群书,毛泽东与萧子升两兄弟于假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走访贫苦农民,拜访饱学之士,亲身真实考察社会现实,进行感知探索。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对此,我不禁感慨,现在的大学生乃至现在那些自称学术来源于生活的学者们,他们中有谁能笃定这般坚毅的意志呢?又有谁能突破重重阻碍,一心只为更好的学术研究?

“愿嘤鸣以求友,敢不将伯之乎。”毛泽东迫切想广交志同道合之友,共同追求真理,研究救国救民。他们这些进步青年“结管鲍之谊”,常于平浪宫,橘子洲等风景名胜聚会,或臧否人物,或登高吟咏、斗韵唱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等的豪迈人生,实乃令人感叹,不觉神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群学而聚友,则人生之乐自此有。清风明月,醉酒吟诗,如此种种,更那堪人间仙境?此等的举措,观之科院,我不知道有没有,但是至少我没有看到这等巨大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抱负。即使时代不同,但爱国情感的本质应该是一样的,不应该随时代进步转而消褪的,它的存在依旧是永恒的主题。反观之,当代的大学生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天似乎永远不会塌下来的样子,总指望别人为他挡着那层会倒的墙。麻木、没有思想的生活着,如一具行尸走肉;灵魂一词对他来说,形如废话;迷茫穿梭于自我的模糊世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若是此等惨境继续蔓延,毒害着一代又一代大学生以至更多的有志青年,那么国家的发展还有希望吗?

没有人能永远为我们挡风遮雨,保驾护航,同样也没有人能永远支撑着国家,国家之兴衰全系于你我。而作为国家未来的我们,如果连民族复兴的任重而道远都感受不到,那么国家的未来还能依靠谁?国家的兴旺发达、欣欣向荣之日,我们还能看得见吗?国家的明天没了,又何来的个人的发展?若我的猜想与他们的行为当真是不谋而合,想那国家之衰败恐怕不久矣!

“欲文明其精神,先其野蛮其体魄。”从日光浴、风浴、长途跋涉、登山到露宿,毛泽东堪得上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徒步野林,绕山爬城,,渡江过河,“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从组织新民学会,办夜学,湘江风雷,驱张运动,到长沙建党再到智斗赵恒惕~~~~~~作为农民运动的王,润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给农民和工人争取权益权利。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让解放激情蔓延全中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凭四渡赤水,毛泽东将军事指挥才能演绎的淋漓尽致,不愧为其得意之笔。“红军远征不怕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毛泽东再一次打破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五岭逶迤腾细

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堵桥横铁索寒。”

红妆素裹,纵使分外妖娆,也比不过润之“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决心。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与毛泽东同行,在他的如此多娇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江山里畅游。于此,我们真切地看到他绝非大放厥词,的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创造了他的神话,缔造了不朽传奇,而你我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年代,同样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实现我们的梦想,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风采更应该不亚于润之。要知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唯有当代你我奏绝唱,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华绝代,梦之启航于此。感润之之豪情,聚吾之激情,自科院扬帆,再做一个唯一的“己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12篇:《从门道到王道》读后感

《从门道到王道》读后感

施耐德工业事业部高级副总裁 徐俊:

\"销售是一种快乐的伟大职业,也是一种特殊的人性旅行\"- 丁先生对销售职业的总结确实能为新人启迪,另老手得道 .本书中的一些小随笔 ,生动地记述了我们销售人的多彩人生 ,必能令读者感悟.

德国KONTRON 大中国区总经理 彭小伟:

本书是献给销售人员的一份厚礼,几乎触及到销售人员必备素质的方方面面,是目前少

见的销售人员必读书藉或培训教材,值得推荐!

知名投资人 林少康 评论:

作为一名业务员出身的职业投资人,深知销售这行的不易,也深谙销售的魅力,销售可以认识很多性格不一的朋友,虽不易但可以化解为易。只要有方法思路,诚信以待,把客户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处处为客户着想,这样就可以跟客户成为知己、朋友,这样还怕没有业绩吗?这是一本非常出色的销售笔记,道理阐述由浅入深,示例分析由表及里,深刻的道理往往说起来很简单,在实际操作如何做到不偏不倚,有一定难度,但这本书做到了。

此书当当购买更多优惠更多惊喜!

第13篇: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第一,作者做的是管理咨询,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做咨询的风格是,做大量的研究,自己得出结论,在表述的时候并不需要把各类信息一一道来,给客户的是明确的结论,要讲出来的信息都是经过筛选之后的、可以用来支撑这个结论的信息。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书中每个章节的标题都是一个明确的结论,再辅以各类事实佐证。如,第二章的“第5级经理人”、第三章的“先人后事”、第四章的“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等等。

第二,作者对自己所剖析的这些企业,远非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学术研究或是简单的面对面访谈那么简单,作者曾服务于大量的名企。从书中,我们更多能看到的是作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见解,作者并未做背景资料介绍。企业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脱离具体的市场运作,空谈企业管理,很容易掉进“只讲大道理,实际行不通”的陷阱。以作者及其研究团队的经历,可以判断,书中的观点并非空中楼阁。

弄清楚这两件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本书堪称管理经典”,更好地去接受作者的观点。

一、看作者如何做调研

1、确定研究对象

本书的研究团队花了6个月的时间做“财务分析”研究,选定研究对象。选定条件异常苛刻:第一,其累积股票收益率在15年内相当于或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此后有一明显的转折点,在随后的15年中其累积股票收益率至少是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第二,一个公司表现出的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必须独立于本行业,若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就放弃该公司;第三,保证根据附加标准作出选择时不会带入个人的偏见,任何可能给研究带入个人偏见的选定条件都不予采纳,读后感《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花6个月的时间、以如此之高的标准作一项研究的准备工作,态度之严谨令人佩服。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平时言必及执行力,但是正向的执行力,应该是把对的事情彻底地做好。

2、大量资料的收集与系统的分类

整个团队阅读并系统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并将这些资料归入战略、技术、领导等类别。

3、全面的分析方法:定性+定量

4、如何从千头万绪中提炼出明确的理念

“先得出一些观点,再用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然后修改原有的观点,构建一个理念框架,看它能否承载住事实的重量,一直到所有的观点都能融合汇集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理念框架。”如果你需要经常写报告,你就能理解这句话的价值。事事求完美的结果常常是寸步难行,写报告亦如此。

二、最有启发的几点

1、第5级经理人

书中对于第5级经理人的描述,与我们平时生活中、媒体中见到的成功领导有点差别。相对于能高效地朝既定目标前进的第3级经理人、执着追求愿景的第4级经理人而言,第5级经理人具有双重人格: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甚至能够为了公司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看这一章的时候,脑子里想起一个人:马化腾。一直没有关注过这个人,只是记得一段访谈,大意如下:马化腾说自己是个很不习惯公开演讲的人,但是现在因为公司需要,才经常会在媒体露面。就这么一个细节,始终记得这个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起。

2、先人后事

“卓越公司的主管们不是首先确定目的地,然后才把人们引向那里。相反,他们首先让合适的人上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首先,如果你是从‘选人’而不是‘做事’开始的话,就更加容易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第二,如果你有合适的人在车上的话,那么如何激励和管理他们就不再是问题。合适的人是不需要严加管理或勉励的,他们会因为内在的驱动而自我调整,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并成为创造卓越业绩的一部分;第三,如果车上坐的是不合适的人,不论你是否找对正确的方向都无关紧要,因为你还是不能拥有最卓越的公司。”

3、刺猬理念的三环图

这个没看懂啊,长期以来,我一直试图弄懂“我对什么充满热情,在什么方面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但是木有找到啊!!

第14篇: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近期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就是《从优秀到卓越》,这是一本能带给人思想以顿悟的书籍。作者对世界上众多大型公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许多宝贵的财富,非常值得我们去不断理解与消化吸收,这本书明确的说明了优秀和卓越的本质区别,使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从优秀到卓越的七个重要因素。

在我们身边很多人和公司企业,当做到优秀的时候,总会感觉到自己很好,我已经不错,已经超过了身边其他的人,我只要保持住就可以了,可是却有一部分人已经做到了卓越,他们觉得 “其实还可以更好”。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告诉我们仅做到优秀是不够的,应该追求卓越的突破性进展和长久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做到卓越呢?书上讲了七个重要的因素,我就谈谈其中两个我感悟比较深刻的两个因素:

一、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

作者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观念,那就是“先人后事”,即卓越公司的领导不是先决定做什么,而是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强调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这对于我们公司的现实指导意义就是优先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招聘并留住优秀的员工,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我们水泥公司也是一样,车间员工差不多百来号人,他们各有个的性格特点和长处,我们就是要合理的用人,在他们的性格特点上去培养,合理安排在生产中的特殊工序、关键工序、普通工序中来。车间员工是一个大的团队,只有各尽其职发挥所长才能更好的控制工艺、更好的提高功效。人员调配和培养是一门学问,也是是我们集团各个公司需要好好考虑的重要环节。

二、飞轮效应

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好运气。相反,需要靠我们不断地实践和突破创新。飞轮效应有两点启示:

1、要有明确的公司战略,并在战略的指导下指挥所有的员工朝正确的方向用力,并持续用力,直至突破。

2、累积到突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公司的领导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把期望寄托在天赐良机上。从“飞轮”开始旋转到实现突破,要持续不断的积累动量。我们水泥公司在近两年变化巨大,正是黄总带领我们积极实践分析和创新,从自动打圈机到自动蒸养系统,到今年的自动配料机和装载机,一步步的实践总结,带来如今的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明年我们依旧将继续实践积极改进工艺。只有持续不断的思考和突破才能从优秀转到卓越。

这本书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几点因素来指导我们变得卓越,我推荐其他没看过的同仁也认真学习下,真正管理理论到实践,为公司的实际运营贡献自己的力量。

泰昌水泥

江平

第15篇:《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每位员工每季度都要看一本管理书籍,终于把《优秀到卓越》这本书看完了(其实看郑博的《五年规划》时就买了一整套,搁着没看,看来人真的是要逼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都是经过了大量的积累,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变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对所从事事业的不断学习、创新、积淀的过程,就不可能在别人的眼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都不可能创造出奇迹。我们所看到的美好瞬间,背后都包含了艰辛的磨练和艰难的过程。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作者吉姆•柯林斯所著,这是柯林斯继《基业长青》之后又一管理力作,是一本关于“成功之后如何更成功”的著作。柯林斯和他的21人工作研究小组运用半年时间把30多年间出现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上的企业进行逐一分析,从1435家公司中筛选出11家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并与那些实现跨越却并不能持久的公司(柯林斯称之为间接对照公司)或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柯林斯称之为直接对照公司)进行对照分析,发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内在机制和决定性因素。作者具体围绕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三方面展开分析。他并没有以当事人的角度灌输给读者他自认为的信条,而是以第三者的理性来看待这件事情,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没有关系,跟

合并、收购等企业重组没有关系,跟技术变革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管理者及其决策有根本的关系。从优秀到卓越的答案“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普遍适用于任何机构”。

柯林斯为我们拨开迷雾:那些业绩卓越的公司之所以卓越,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聪明、更有魅力、更有创造力和有更高深的思想”,他们也“并不一定比我们更善于想出好点子”。卓越企业的基因或许在任何一个一般的企业身上都可能出现过,所不同的是,卓越企业能把这些理念和原则坚持得更加彻底。自工业社会以来,追求卓越注定成为每个企业家的梦想,卓越的企业也一直成为每个企业家效仿和追捧的对象。在这本著作中,作者诠释了关于卓越的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从优秀做到卓越?

当一滴水遇到海洋,慨叹海洋的广阔是因为她走过了小溪、江河,有了比较才知道什么是更大更广。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个过程,一种升华。做到优秀的时候,你感觉到“很好”;做到卓越的时候你才会说“还可以更好”。当今的市场经济,奉行弱肉强食、赢家通吃的准则,市场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竞争态势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只有不断超越别人、跨越自己,稳步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目标,才能达到一定的成功高度和发展境界,才能更易保持优势领域和强化马太效应,才能从游戏的参与者变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最终成为引领待业发展的强者。

二、如何从优秀做到卓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滴水,加入小溪、江河,奔流不息地汇入大海,是源于水对海的坚定与不懈的追求。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却遵循一定的法则。做到卓越的公司,至少需具备两点:一是合乎“道”法,即真正把握本行业的实质,按照业内固有的客观规律办事,不犯或少犯错误,不走或少走弯路,不为困难所屈服,不为假象所迷惑,始终沿着既定的、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独树一帜,奇兵制胜。做到卓越是要求企业的各个部门、所有人员、每一个环节都能把一种卓越的理念和坚定的信仰以及追求目标的决心加以融会贯通。没有哪个实现跨越的公司是沿着别人走过的道路获得成功的。追随别人的道路,永远不能做到卓越。

三、谁能够从优秀到卓越?

水往低处流,但不是所有的水都能流向大海,有些中途干涸,有些流向小水沟。纵观国内企业,优秀的不多,而卓越的就更少,不论是优秀也好,卓越也罢,都包含“人、思想、行为”三要素,而三种要素只有是训练有素的、高水平的,才能实现公司质的跨越。真正的卓越公司与外聘的高级经理无关,与内部薪酬系统无关,甚至与技术、规模、环境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不卑不亢、不轰轰烈烈、不刻意创造转变,不存在侥幸的突破和从天而降的奇迹,唯一与卓越密切相关的是,选定适合的目标和路径,坚定地走下去!

最有启发的两点:

1、第5级经理人

书中对于第5级经理人的描述,与我们平时生活中、媒体中见到的成功领导有点差别。相对于能高效地朝既定目标前进的第3级经理人、执着追求愿景的第4级经理人而言,第5级经理人具有双重人格: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甚至能够为了公司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看这一章的时候,脑子里想起一群人——太平人寿高管,这是在第一次参加省分公司面试时见陈总、龚总、马总、敏总等给我的感觉,有谦逊的品质和专业的素质,与第5级经理人最匹配的当然是所有营销员当神一样的‘郑博’,看完这本书让我更能深深地体会我们太平公司的文化,也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公司介绍是《从优秀到卓越——太平人寿九大亮点》、就像是看到了公司的魂,也知道为什么郑博会说这套好书他是要看5遍以上的,我想我们所有的年轻人,所有内勤管理人员都要去追寻、追求自己有一天也能够成为第5级经理人;

2、先人后事

“卓越公司的主管们不是首先确定目的地,然后才把人们引向那里。相反,他们首先让合适的人上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首先,如果你是从„选人‟而不是„做事‟开始的话,就更加容易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第二,如果你有合适的人在车上的话,那么如何激励和管理他们就不再是问题。合适的人是不需要严加

管理或勉励的,他们会因为内在的驱动而自我调整,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并成为创造卓越业绩的一部分;第三,如果车上坐的是不合适的人,不论你是否找对正确的方向都无关紧要,因为你还是不能拥有最卓越的公司。”

我想立足于中支或者立足团队建设,我们要随时引进合适人的,不合适的人下车或者不允许引进。立足于培训岗,我会把我培训关和新人面试的最后一个关口,帮助团队主管建立增员合适人员的标准,敢于筛选并淘汰不合适的人选。

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以太平的方式成长,从优秀到卓越。

郴州中支培训负责人——尹淑华

2011-9-29

第16篇:从北大到台大读后感

《从北大到台大》读后感

刚好陪同家人到定王台书市购书,看到一家书店文化型书颇多,估摸着有余秋雨先生的《从北大到台大》,当时有两位先生正在购书,他们和书店老板在聊点什么,三个人看上去文化味蛮浓,听到他们一张口便引用大家语言或是书面语言味十足,很有点像文化人。我走进去边扫视着书架上的书,边问是否有余秋雨先生的《从北大到台大》,书店老板应诺有,但随后就听到一位先生传来“余秋雨的书不要看”,书店老板也是慎重其事的说“余秋雨的书不要看”。我也不想问其究竟,一则他们表面上显得很文化,其实也不知道他们懂多少,二则我看书自信能够不被书所囿,站在圈子外来看书。于是买了书就走开了。后来与一位博士同事聊到看书的事,说我正在看余秋雨先生的《从北大到台大》,他也说了同样的一句话,我不由得想问一下为什么,他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只是表示不看比看好。

但通过阅读完全文,我还是觉得有所收获,一是丰富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一些以前不懂的。二是感觉书里有好多语句很精美,值得学习。书中是秋雨先生与一些高校的学生讨论对话,这些学生都比较年青,个个都非常的优秀,我比他们大很多,但自知比他们相差甚远,一是在相关文学知识方面,他们懂得很多,提到的一些知识他们都掌握得很详细。

1 比如孔子周游的路径,司马迁考察的路径,屈原被贬的一些具体情况。二是他们思维反应很快,逻辑严密,分析有理有据,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分析,能够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处的环境,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事物。三是他们的语言能力很强,基本上出口成章,言词华美。秋雨先生的确是一位文化大家,在闪问中对一些事物的高度概括,如对文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对有的问题分析很透彻,如对中医和龙的问题。当然,其中也有些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

具体问题

在闪问中,有人提出中医、龙等问题,秋雨先生重复了一句话:天下最让我生气的事,是拿着别人的眼光说自己祖祖辈辈都活错了。这句话虽然有点情绪化的表述,但是很在理,其中蕴含了对看待事物应有的立场和观点。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看待事物的角度,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也要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如果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就会太自我,如果只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就会失去自我,这两者都有片面性,都没在辩证的看待事物。二是指看待事物应从事物存在的客观实际出发。就中医而言,在历史上已经存在有很长的时间,而且其护佑之功不可没,不宜一遇到西医在某些方面比中医强就全盘否定中医,我们需要发扬中医的优势,改进它的不足,让中医和西医并驾齐驱,相得益彰,相互溶合,共同护佑人们的身体健康。

2 童年歌声

甲骨文的发现,被秋雨先生作为全部文化课程的隆重开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一个政局飘摇的年代,许多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学者因为陷于政局而变成了一种文化祭奠,这些学者前赴后继,终于将中华文化的童年歌声展示给大家听到了。这段历史,以前我是不清楚的,通过阅读,才了解到甲骨文的发现还真是一部悲壮的历史,王懿荣、刘鹗、王国维、罗振玉为甲骨文的发现,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人生悲剧,其实与甲骨文的发现没有必然联系,与之联系的是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以及他们的政治信仰和态度。也许这一段历史对秋雨先生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不肯出任一些官方职务,也不想参与到政治里面去,其实,作为文化人,按中国文化传统的观念,“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仕大夫们都以治理好国家,福泽百姓为已任。从中华文化历史来看,也是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不可能独自的不与其他领域相关,即使有那样的文化也是苍白无力的文化,也是没有发展和生命力的文化。究甲骨文发现者们的命运,王懿荣不想成为八国联军的俘虏而自杀,其节可敬,但其智实不敢恭维,“重柔者吉,重刚者灭”,显然是一韬略不足之人,古之善挽危局,善济百姓者大有人在,以其人之能而当国家大任,不相匹配,国家之不幸,个人之不幸。刘鹗也可以算得上一个政治上的失

3 败者,又因身体原因而在流放途中去世,历代文人政客,有许多失意之人,也有一些官场不倒翁。这在乎他们是否读懂了官场文化。秋雨先生是反对学习一些权谋之术的,包括孙子兵法,他都持有反对意见,但作为一个文化人士,要立身处世,是需要研究一下政治的,处身于一个政治环境,也是需要研究一下政治权谋术的,这些学术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关键是看是为了什么人去用,看是不是为了正义去用。如果一个文化人处身于一个政治环境而不去学习一些权谋术,不学习一些韬略,在政治上失意是很有必然性的。罗振玉应该说是一个历史观有问题的人,王国维的情况书中没有进行仔细说明。

诸子百家

以前读过诸子百家的书,由不理解到有所理解,也听到过一些相关评论。有人说孔子的作品是适应于普通民众看的,庄子的作品是适应于最基层的民众看的,而老子的作品是适应于高层的或高智商的人看的。其实这些也有其道理。看了秋雨先生与学生们的讨论,从认识上就更加深入一层。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留下了五千多字的作品。从秋雨先生和学生们对他的讨论,认为老子的思想更多的是反映哲学思想,“人需要用一种柔软的态度来面对现实”。这一点,我有同感,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都能从他的思想中吸取养分。孙子兵法中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实际上也是

4 借水的柔性来比方用兵的柔性变化,这种哲理思想与老子的思想如出一辙。毛泽东晚年说,《道德经》其实是一部兵书,他在反围剿过程中,提出“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战略思想,就是对老子哲学的成功运用。在政治上,老子的思想同样很管用,一个人只管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管他人是否接受,不管是否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就会到处树敌,久而久之就会被政敌击倒,甚至遭遇政治悲剧。在官场,身处一个位臵,上级提出来的是错误的,要用很委婉的语言和方式试探性的提出来,上级察觉到了,事情就得到了解决。用生硬的方式提出来,上级就不会接受,还会怀恨在心。对待下级,要安排一些工作或是有一个决定,都要先与之进行沟通,得到下级认同,就可以名正言顺发布命令,事情的执行也会很到位。下级也会感觉到你这个领导会做人。用在经济上,也是同样的,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经济策略,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管理工作中很是管用,一个管理者不陷于具体的一些事务,就会有一个清晰的管理思路,将工作任务和责任分配落实到每个人,适时进行督查,看似无所事事,但井然有序。相反,一个管理者陷于具体的事务,老是插手这里或是那里,越俎代庖,忙中添乱,导致一团混乱。老子“柔性的对待现实,无为而治,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在许多的领域都有其积极的指导意义。当然,老子的理论假设要

5 受时空的局限性,由于几千年来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动,还是有一些与现实不相适应的地方。

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以家庭伦理为基点的安身立命之道,倡导君子之道,注重礼义。他的思想几千年来盛传不衰,是因为在教育上的重大作用,也可以说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用之对民众的教育可以使民风更加纯朴,用之对官史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更清廉自守、忠于职责,用之对帝王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更加体恤百姓、造福黎民。但历代的统治阶级往往不重视以孔子的思想来治理国家,更加注重的是法家的思想,这是因为法家的“法、术、势”在治理国家面临实际问题的时候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历代的统治阶级用孔子的思想主要是教化之用。

悲愤屈原

秋雨先生对屈原的分析是很中肯的,说他根据自己家庭的历史及自己出生的时间,突然觉得自己有某种“天命”。自我感觉血统高贵,地位高贵、知识高贵、形体高贵、姿态高贵。他们很容易进入政坛,却不懂得政治生态。理想化的洁癖使他在心态上缺少弹性,在他不断强调自己高贵、洁净时,等待他的也一定是悲剧。屈原有自己的理想,但他却很自大,没有“不自大”的策略,他将遇到的必然是政治上的困境。

其实,从屈原的例子,我们能得到很多,首先,一个人,

6 无论你水平多高,需要谦虚谨慎。无论你多么位高权重,都要礼贤下士。无论你多么富有,都要勤俭节约。这也是一个辩证的哲学思想,地位越高,越要低调。历史和现实中有很多当政者,当到一定位臵时,得意忘形,对人颐指气使,引起别人的反感,成为众失之敌,最终落得悲惨下场。其次,一个知识分子当政,必需要学习政治,懂得政治。知识分子当政,并不是理所当然知识分子就是当政的,也并不代表知识分子就能当好政,只是因知识分子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文化基础是当政者的一个基本要素。当好政者另一个要素则是政治智慧,政治智慧需要对历史的总结和提炼,要善于在现实案例中去观察和揣摩以灵活运用。

作为一个文人,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不能在官场中游刃有余。政治上得不到信任,政治主张得不到采用,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也可以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可以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转变人生努力的方向。象陶渊明那样辞官不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象范蠡那样,帮助越王勾践复仇成功后,躲避政治风险,弃官从商,他们不都活得很精彩吗。孔子一句话“50而知天命”,秋雨先生解释得很好,就是不断领会现实对自己的容忍程度,也就是自己能够在现实中的发挥程度。人不仅要了解社会,了解所生活的环境,更贵在于自知,人如果不自知,有时就会生发出很多悲剧来。屈原一直没有清醒地认识自我,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的作品

7 也一直以楚怀王作为倾诉对象,梦想楚怀王能够对他重新启用。他绝望而终的时候还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以屈原为起点,开始了中国文人的贬官文化,历史上遭遇贬官流放的文人比比皆是,他们大都是恃才傲物,不懂政治。也正是这些才华横溢、政治幼稚的文人,他们的怀才不遇,他们的悲愤情怀,成就了许多优美篇章。

文化排序

书中秋雨先生四次分别将唐代诗人、明清两代的文化成果、明清两代的小说及辛亥革命前后的文化事件进行了讨论排序。

将唐代诗人排座次,秋雨先生说是以供别人记忆时参考,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只是用各人的喜爱去排序。就我本人而言,从来没有想到将历史文化人物去排序,特别是这些唐代诗人,我都读过他们的诗,也很喜欢他们的诗,有很多他们的诗我都能朗朗上口,记忆很深,他们的风格不一样,但并于影响我对他们诗的欣赏,在我接触过的圈子也没有听到过有人将他们要排一个序的,所以这也是一个新鲜的事物。

对明清两代文化成果的排序标准,秋雨先生是用“文化成果值得我们年轻一代重视”。有十一项,对于这些,我以前也没有进行系统的综合过,但感觉这些成果对于我们来说

8 都很重要,而且都没想缺少哪一项。就说位列第十一的徐霞客吧,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这一点也不过分。读他的游记,使人感到是真与美的享受。大自然雨、雾、晴、晦的千变万化,山、水、树、岩的千姿百态,再现在徐霞客的笔端,仿佛使我们也随着徐霞客的足迹,跋涉奇峰峻岩、急流险滩,臵身于祖国的秀丽山河之中,为之陶醉,为之骄傲,心中油然升起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当今旅游业是一个很火爆的行业,尤其是年轻一代,很多人喜欢旅游,探寻名胜古迹、山山水水,有很多旅游胜地,还将徐霞客当年的探寻路径进行宣传。电视上也拍摄了《远方的家》栏目,这可能是现代版的《徐霞客游记》,很受观众的喜爱。《徐霞客游记》不仅在旅游业,在地理、探险、文学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排列第一的王阳明心学,我倒是知之甚少,王阳明其人其事我都是在百家讲坛栏目有了一个了解,对于其作品就更没有涉猎,以后我会找机会学习一下的。

明、清代的小说,秋雨先生也作了一个排序。他将《红楼梦》排在第一的依据是摆脱了是黑格尔“历史的表面现象的个别定性”。将《西游记》排在第二的原因是《西游记》具有某种现代性。《水浒传》排在《三国演义》的前面主要是写了人的命运,以人的命运作为主干,而《三国演义》则

9 主要是写事。我对这四部小说可以说是熟读了。我觉得不宜将这四部小说分层次,四部小说来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三部适合大众口味,喜欢的人很多,而《红楼梦》喜欢的人可能就会相对少一些,前三部小说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熟读,但《红楼梦》在成年之后才看完,并且可以说是非常初浅的阅读过,第次阅读都要静下心来看,否则不能阅读下去,因小说中的事很是琐碎。《三国演义》是我非常喜欢的小说,先后系统的阅读过四遍,还对照地图进行过研究,很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对“仁、义、礼、智、信”都进行了刻画,这部小说对我做人处事都很有影响。毛泽东对《三国演义》很有研究,他的军事思想有一些来源于《三国演义》。当然《红楼梦》也是一部很好的著作,毛泽东曾评价它是清朝的一部百科全书。对这四本小说进行排序,划一个层次,一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比较。二是每本书所写的角度不相同,没有可比性。三是这四本书都是大众喜爱的名著,对于读者来说都是同等重要,仁都见仁,智者见智,读者们都从中获得过很多养分,如果硬要将之排序,很有点牵强。

大成若缺

《中华文化史》前慢后快、前重后简、前详后略。秋雨先生说是一种故意。在秋雨先生的心中,对今天中国知识分子的评价不好,用他的话说是“一片令人沮丧的格局”,这

10 是否有过于悲观的成分在里面,是否有一点片面性,没有看到当今知识分子主流好的一面,而偏偏看到了当今知识分子不好的一面。书中提到了很多文化巨人和事件,也有好多没有提到,可能在秋雨先生的眼中根本不值一提,也可能正如他所说在文化选择上有一种脾气,不管怎样,他的脾气、他的观点、他的选择是否被读者所接受,是否被读者所认同,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反映出来了秋雨先生的本来面目。也许如老子所说“大成若缺”吧。

第17篇:读后感:《从优秀到卓越》

读后感:《从优秀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是吉母·柯林斯带领21人的研究团对、花了五年的时间、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定性和定量分析大量优秀和卓越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后,发布出来的研究成果!属于组织行为学范畴。

该书在开头和最后都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分析方法,比如卓越公司的判定标准是:连续15年间保持卓越、且在这15年

间平均累积股票收益率是大盘股指的6.9倍(通用电器仅比市场高出2.8倍)。该书讲述的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是:积蓄力量….再实现跨越!具体是围绕三方面展开分析: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

1)训练有素的\"人\"提出\"第五级经理\"的概念和\"先人后事\"见解.**第五级经理﹕\"第五级经理\"具有谦逊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他们都有雄心壮志,为使公司走向卓越,他们有决心做任何事情,不管这些决定有多幺重大,多幺困难,永不放弃的决心!谦逊的性格~~回避公众的恭维,不自我吹嘘,他们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企业成功的时候向窗外看,即把成功归功于他人,归功于他的管理团队,归功于运气,归功于大家的精诚合作;业业绩不佳是看镜子,问题归咎于自己!\"第五级经理\"积极培养接班人,为公司取得更大的成功、可持续稳定地增长而工作。\"第五级经理\"很少在媒体上暴光,关于卓越公司的媒体报道消息也很少,远少于对照公司。\"第五级经理\"把公司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表现出一种工人试的勤劳!书中说:最具有破坏性的是选择令人眩目的、神秘的名人做CEO;被作为案例的11家卓越的公司,有10家的\"第五级经理\"是来自本企业的提拔,而对照公司则多是从外部来的\"空降兵\"。由此想到我们国有企业领导,常常从其它企业调来厂长经理,但成功管理好企业的并不多见!台湾、香港的企业也常犯这样的错误,CEO常从外面聘请来、结果CEO为了巩固其地位,大批换血,导致企业承担巨大商业风险,成功的也不多见。城市管理也常走入这样的误区,比如原先深圳经济特区最早的市长梁湘,在把深圳炒起来后,调到海南做省长,一下就把海南的房地产炒热了,许多的内地银行、企业到海南盲目投资,缺乏理智的结果,导致国家大量资金的浪费和损失;国有资产损失惊人!国际著名的香港上市大型高科技通信企业S·MEGGA,在公司创始人梁理文先生因癌症于96年去世、其儿子接手后,把CEO换为一个国际著名的管理专家张博士(新加坡人),结果这人上任后非常的官僚,公司高层大换血,原先有序的管理变得混乱,主要客户AT&amT流失,因张博士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导致原本优秀的公司陷入困境!后来陆续又更换从外面请来的、知名度很高的几个CEO,每次都导致公司组织结构的巨大调整、经营方向的巨大改变,终因一系列的决策失误,于2001年初在香港宣布破产!S·MEGGA破产的消息在国际通信行业产生巨大的震动!

**\"先人后事\"的观点﹕\"先人后事\"的观点强调﹐在走向卓越之前,先要找到合适的人,再向企业正确的方向前进!即:让合适的人上车,组建卓越的管理团对,一旦有了合适的人选便选择通往卓越的最佳途径﹗也就是说﹕企业最重要的还是人才问题。﹐对不适合的人要果断的放弃﹗用人要严格但不冷酷无情﹕11家公司失业率几乎为零。若无法找到合适人选时﹐宁缺勿滥﹗当机立断清除妨碍走向卓越的人员﹗将杰出人才用于抓住天赐良机﹐而非解决你的难题﹗卓越的公司靠的不是频繁的替换人员﹑而是高质量的替换来达到目的的﹗薪酬体系并不与公司的业绩有任何直接关系。2)练有素的\"思想\"提出\"直面残酷的现实\"和\"刺猥\"的概念.**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对国家领导人﹐没有什幺错误会比误以为事情会自行解决的妄想更令人不可饶恕了。\"~~丘吉尔由此想到非典爆发初期﹐有的地方有意隐瞒不报﹐最终酿成迅速扩散的恶果﹗卓越的公司﹐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总是积极的面对困难﹐当作发展的契机﹐从而走向成功之路﹗当你诚实而努力的面对现实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是不言而喻的﹗要创造让事实说话的大气候﹕多提问题﹑少要求答案﹔要对话﹑要争执﹑不要强制﹐一旦决策﹐全体人员会竭尽全力去执行﹔要做彻底的事后分析﹐不要互相指责﹗大亚弯核电站的\"蓝色透明\"文化就强调﹕不追究事故责任﹐避免由于逃避责任而隐瞒事故隐患﹗有魄力可以是一种企业家的财富﹐也

是累赘﹐过于强硬的领导个性会阻碍一个人直面残酷的现实﹗花时间和精力来激励人是巨大的浪费﹐合适的人会自我激励的﹐关键是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刺猥\"的概念﹕狐狸的个性~~目标多﹑把世界看得很复杂﹐思维是凌乱的﹑扩散的﹑多层次的﹑非统一的。\"刺猥\"的个性~~把复杂的世

界简单化成为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一条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理念﹐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深刻思想的本质是简单﹗

三环理论﹕第一﹐你能在什幺方面成为世界最优秀的﹖你能做好的﹐不一定是你现在从事的﹔第二﹐什幺是驱动你的经济引擎﹖拥有穿透性的洞察力﹐对如何有效地创造持久﹑强劲的现金流和利润了如指掌﹔第三﹐你对什幺充满激情﹖对你的工作充满热情﹐工作成为享受和乐趣﹗这三环的重迭部分﹐转换为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用来指导你的人生选择~~这就是属于你自己的刺猥理念﹗获得刺猥理念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PDCA的过程。成为卓越得公司一般需要四年左右去获得刺猥理念。S·MEGGA就是一家典型的狐狸型集团公司﹐创始人梁理文先生在做假发赚钱后﹐迅速转向做当时热门的电子表﹐在电子表还很热门的时候﹐又放弃﹐转向做无绳电话﹐公司上市﹐在亚洲成为第一个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的通信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无绳电话机制造厂﹐和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结为战略联盟。后来S·MEGGA进入完全陌生的房地产领域﹐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一系列的房地产投资失败﹐梁理文先生病逝﹐其儿子梁浩文接手﹐从世界各地陆续聘请多位著名的管理大师出任CEO(《从优秀到卓越》书中讲到﹐这是对公司最具杀伤力的做法)﹐再发生一系列的决策失误﹐导致这个世界著名的电信产品制造企业的破产﹗3)训练有素的\"行为\"包括\"训练有素的文化\"和\"技朮加速器\"两部分.

**\"训练有素的文化\"的定义﹕a)在框架下实现自由和责任的文化﹔b)人们的自觉性﹑责任心强﹐愿意承担责任﹐去掉所有疲疲塌塌的毛病﹔c)训练有素的文化和严格的纪律不能混为一谈﹔d)坚决遵守刺猥理念﹗说到底﹐就是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如果能将训练有素的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结合起来﹐公司就获得了成功的法宝﹗实行严格纪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员工能力和纪律的欠缺。如果公司一开始就有合适的员工﹐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优秀的员工是不需要制度去管理的﹐大多数公司建立完善的制度来管理小部分较差的员工﹐却排挤了优秀的员工﹗因此﹐不如把那小部分的员工果断辞退﹐才能留住优秀员工﹗是文化不是暴政﹕卓越公司建立了训练有素的文化﹐而对照公司是通过个人权威来规范组织的﹗S·MEGGA的创始人梁理文先生就是一个个人魅力很强的企业家﹐他能带领公司走向优秀﹐但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训练有素的企业文化﹐培养接班人﹐在他病倒后﹐公司开始走向灭亡之路﹗这也是中国商人最欠缺的﹐富不过三代﹐企业平均寿命不过四年﹐这就是中国企业目前的状况﹗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从优秀到卓越》书中强调的是要建立\"训练有素的文化\"。

**技朮加速器﹕书中有一个形象的案例来说明技朮和企业走向卓越的关系﹕\"想想美国在越战的溃败﹐当时美国有世界最先进的武器﹐拥有绝对的技朮优势。其实﹐这些先进技朮的依赖常给人错觉﹑觉得美国刀枪不入。美国缺的不是技朮。而是一个既简单又连贯的作战理论﹐技朮是依附其上的。在整个过程中﹐美国在各种各样无效的军事战略上摇摆不定﹐从来没有占据上风。然而﹐技朮十分落后的北越武装力量却一直坚持一个既简单又连贯的作战观念﹕游击消耗战﹐目的是有系统地瓦解美国国内的公众对战争的支持。\"如果你还认为技朮是成功的关键的话﹐就想想越南战争吧﹗实际上﹐轻率的依靠技朮是一种债务﹑不是资产﹗技朮并不是企业走向卓越的决定因素﹐卓越的企业不盲目追求技朮和潮流﹐但他们精心挑选技朮﹐并成为应用这些技朮的先驱。大多数被访问者都没有把技朮作为从优秀到卓越的重大因素﹗中国企业已经走过暴利时代﹐投机取巧的机会不多了﹐在这微利时代﹐不看这样的书﹐不精细化管理﹐要想赚钱是很难的了﹗

最后两章我还没看﹐下次再继续说﹗

第18篇:《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我 的 企 业 发 展 观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吉姆〃柯林斯,著名商业畅销书作家,曾在默克公司、星巴克、时代明镜集团、麦肯锡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任高级经理和CEO,长期与各种企业和社会机构的领导人一起开展对商业生活的研究。他所著的《从优秀到卓越》是公认的经典商业著作,被亚马逊网上书店誉为“2001年最佳商业书,上亿美元也买不来的研究成果”。

什么是卓越?卓越是一种挑战,永远不会有终点的挑战!就像我们无法给予成功一个准确的哲学定义一样,卓越也是。柯林斯这样明确了卓越的状态:“任何一个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都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发展轨迹,不断追求更高的表现和更大的影响。无论你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如果与自己可能达到的最佳状态相比,你始终有不足。因此,对卓越的追求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是没有终点可言的。一旦你以为自己已经非常卓越,那滑向平庸的过程也就开始了。”

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针对“优秀公司能否转变为卓越公司,如果可以,怎么才能做到?”和“卓越公司是否都具有特殊的气质?”,耗时5年,阅读并系统整理了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创建了3.84亿字节的电脑数据,收集了 28家公司过去50年,甚至更早的所有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了一个追求卓越的框架,把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原则简洁明了的进行归纳描述:优秀是卓越的大敌。柯林斯提出了一整套观点,“只要采纳并认真贯彻,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极大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成为卓越公司”。

全书架构清晰,行文流畅,案例充分,图文并茂,故事和分析相得益彰,是一本优秀的管理论著,读后感觉受益非浅。柯林斯在翔实的调研基础上,表述了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7个方面重要内

1 /

5容,分别是“第5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下面我就如何管理一个优秀的公司并将其变为一个能持续创造非凡的卓越公司,谈谈读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正如老子所云: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样,企业从优秀到卓越,并不象想象中那样始于某个天才的灵光突现而一挥而就。 柯林斯提出的飞轮理论从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到训练有素的行为,始于意识和行动的积累,由慢到快,最后形成旋转的“飞轮”, 完成积蓄力量到实现跨越。

一、逐步积累,蓄积力量

◆训练有素的人

要寻找或培养第5级领导人。风险投资公司决定注资一家公司,相对于公司的业务类型和业绩,更加看重的则是公司负责人的素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转变的关键时期,每个实现跨越公司都拥有第5级领导人。杜鲁门曾说过“只要你不计功利,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 第5级领导人能将个人的谦逊品质和职业化的坚定意志相结合,具有雄心壮志,永远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把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与古代封建士大夫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平国治天下”最高人生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拥有第5级领导人,企业才初步具备了跨越优秀成为卓越公司的基础。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他四个级别的领导人和优秀的员工组成的卓越团队。

坚持先人后事,是拥有卓越公司和美好生活的关键。成功实现卓越转变的公司都明白,组建团队的重要性要大于远景、战略、战术、组织结构和技术问题,实现公司转变中人力不是做重要的财富,合适的雇员才是。让合适的人“上车”,并各就其位,而不合适的人下车,就能确定如何将“车”开向某个卓越之地,就更加容易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要想实现突破的公司,在用人方面做

到了严格而非冷酷无情,在无法确定时,宁缺毋滥,保持观望;一旦发觉换人之举势在必行就当机立断;将杰出人才用于抓住天赐良机以图发展,而非解决面临的难题。

◆训练有素的思想

事实胜于美梦,直面残酷的现实。“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有实现跨越的公司都是通过面对残酷的现实为起点,迎头直上,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公司更加强大、更有弹性。将公司从优秀领向卓越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意见和建议能被倾听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确定所面临的现实情况。那样的话,正确的决策往往会不言而喻,否则亦然。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大气候,需要注意多提出些问题,少要求些答案;要对话、要争执,但不要强制;作彻底的事后分析,不要相互指责;建立“红旗”机制,把信息转化成无法忽视的信息。发现问题还要敢于直面问题、积极采取行动。如吉列公司面临收购战,纳科尔公司面临进口问题,富国银行遭遇银行业取消管制,皮特尼〃鲍斯公司有失去垄断的危险,雅培公司面临产品撤消,克罗格公司必须改变几乎所有商店的经营模式等。在面临困境时,他们的管理队伍坚持斯托克戴尔悖论,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公司向卓越的跨越。

坚持刺猬理论,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原则或者理念,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并获得想象力和卓越能力的支配运用,从而取得成功。公司要想实现跨越,关键是要明白哪些方面能(不能)做到最好,什么是经济引擎,以及追求什么,这三者构成了一个相互重叠的三环图。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向三环重叠的部分努力,用来形成一个简单的概念指导选择,形成属于自己的刺猬理论。刺猬理论不仅仅是发展实力和竞争力,而且是要明白在哪些方面真正有潜能成为最优秀的,并且要持之以恒。对于想要成功跨越的公司而言,“做到最好”不一定与核心能力相匹配,如果不能通过核心能力成为“最优秀”的,那就不能构成公司跨越的刺猬理念的基础;要有穿透性的洞察力,对如何更有效的创造持久、

强劲的现金流和利润率了如指掌,和单位现金流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要基于理解确立目标并制定战略,而非基于虚张声势为基础。

◆训练有素的行为

建立训练有素的文化。当企业发展到优秀阶段时,持续辉煌的业绩需要建立一种文化,是建立卓越组织的基础。训练有素的文化要求员工一方面遵守一贯制度,同时又赋予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和责任。员工按训练有素去思考问题,按规范做事看似单调呆板,但深入考察后会发现公司员工却都非常勤奋地工作,有执著的进取精神。这也就是训练有素的文化与暴虐的训练有素的根本不同之处。公司在跨越阶段,要避免因用人不当导致补偿员工能力和训练有素的文化的乏缺,从而造成官僚主义文化盛行。

技术加速器,是推动公司跨越最重要的5大因素之一。一个公司如何对待技术变革,是衡量它是否具有成为卓越公司内在驱动力的一个很合适的指标。实现跨越的公司,视技术以及技术所带来的变革为公司发展势头的推动力而非创造者。卓越公司技术变革与应用的驱动力,来自一种将未实现的潜力转变成实际结果的强制性冲动,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且富有创造力;他们避免对技术的盲目狂热和追赶潮流的做法,精心挑选直接服务于公司刺猬理念的技术,成为应用这些技术的先驱。然而平庸公司的激励则来自于对落后的恐惧感,因而它们变得被动,徘徊不前。

二、周而复始,实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对于那些局外人来说,既像是戏剧性的又像是革命性的事件,但是对于执行者来说感觉像是一个有机的累积过程。可坚持到底的转变总是遵循一个能够预测的模式—从积累到突破。要想推动一个庞大而又沉重的飞轮旋转终归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做到,但是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坚持不懈地推动飞轮朝同一个方向旋转,飞轮就会积累起动量,最终实现突破,这就是飞轮效应。有的人妄图不通过飞轮逐圈旋转来积累动量,反而设法略过积累阶段直接跳跃到突破阶段,他们转动的则是“厄运之轮”,最终面对的也将是令人失望的结果。

从这本书中,我们见证了无数比较“平凡”公司的发展,随着柯林斯一步步的解析,我们也明白了卓越公司是如何“飞越”起来的真理。全文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实例的分析,非常具有权威性,看到理论的基础上发人深省。其实有多少人想建立一个卓越的公司和团队呢?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想。

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去发展,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如果每个企业领导人都想独自摸索,什么都从零开始,那么我们的发展高度是有限的。相反,如果我们借鉴前人累积的智慧知识,包括运用中外的著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大师们所总结的一些结论与规律,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感悟出一些能够使企业实现跨越的理念,或许我们最终能够成为卓越公司并且保持基业长青。

山东亚特尔集团左雷

二零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第19篇: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按照区发改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读了美国人——吉姆•柯林斯编著、俞利军译的《从优秀到卓越》。作者通过对11个实现跨越的卓越公司和17家(对照和未能保持卓越)公司详尽分析研究,揭示了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机制,并形成了一个整体理念框架并称这本书“它最终只跟一件事有关:从优秀到卓越的永恒规律”。 感觉到研读“从优秀到卓越”解读了一个企业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和决定性因素。个性谦虚又表现专业的第5级领导人;看重人才的内在素质而非学历、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当然,由于美国的教育水平与目前中国教育水平的差距,美国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遍性比中国高得多,在中国企业的人才选择中,应该适当地选择学历,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但先人后事的原则同样应可为我们使用);在自己擅长(也就是能够做得最出色)的业务上倾注全部的身心与足够的资源而采取将问题简单化的刺猬理念;企业训练有素的文化与领导人的职业道德融合产生的威力;不把技术作为引发变革的工具,而将技术作为企业发展占据行业鳌头的技术加速器的理念;注重做事方式和动量积蓄推动飞轮运转而不要略过积累阶段,直接跳跃突破而陷入厄运之轮。

书中的很多观点,是通过对美国历史上成功的大企业分析总结出来的,由于社会制度与发展环境,企业属性甚至人们的认知程度不同等等方面的原因,我们也不能全盘接受生搬硬套在自己企业身上,必需与国情和自身企业现状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与调整完善,才能收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 1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从原来乡镇企业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的磨练,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公司分化为个人所有,但更多的公司则顺应历史发展与村民群众的要求,通过固化股份,集中经营逐步转向现代企业的模式,当然,并非这个转变就能够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公司,它还必需通过一系列的变化与改革才能与现代公司相接合,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类公司还是从混沌走向规范过程中十分稚嫩的,还需要其自身的努力甚至挣扎,更需要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呵护与支持,才能成长为参天之树,支撑起农村改制后社区民生的一片天。相反,由于时左时右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现代人价值观念取向的改变,在一些地方严重削弱了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的核心理念,导致解决“三农”问题缺少了强有力的载体,农村党组织的威信受损,基层政权失之稳固,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 “三农”问题是长期政策失衡造成的现象,所以,现在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确实是说到了点子上,但这些支持与关注均属“外因”,它必需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转化为农民的实惠,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支撑下的基层政权组织,恰好就是一个适当的载体,是外因与内因接合并发挥作用的转换点。

三、卓越公司的文化是一种训练有素的文化,具体表现在这些企业拥有训练有素的员工;拥有训练有素的思想和训练有素的行为。达到卓越的公司会无需等级制度;无需层层设臵科室;无需过多的行为控制。在我国目前的企业状态中,能够达到“卓越”者实为凤毛麟角,我觉得,在现今的经营条件下,优秀的企业要走向“卓越”最重要的条件是培养出第5级领导人和真正做到先人后事,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才能满足,比如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人事制度方面的改

- 3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

七、成长中的企业与跨越式企业同样需要靠自己培养管理人才,而且这种培养比跨越式企业更显重要。企业培养管理人才应从管理团队中选择合适者,而选择合适者主要看其内在性格特征和天赋能力。第5级经理人可以培养出来,但必需要有几个先决条件,欲培养第5级经理人的企业领导者本身应是第5级经理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挑选的被培养人具潜质;被培养者具有成为第5级经理人的潜质;适合其成长的培养环境。

八、那些实现了从优秀跨越到卓越的公司认为技术不是走向卓越最关键的因素,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公司对于技术的运用大多已处于同业中的领先地位,它们对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利用,是为了保持在行业中能更长久地保证优势,也就是体现出技术运用服务于“刺猬理念”。

但目前大多数的国内企业还处在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成为同行业竞争中保障生存的重要手段和因素之一,缺乏核心技术,特别是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日益成为制约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技术加速器理念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生存与发展。

个人认为,对本书的研究成果不能照搬套用,否则我们将会陷入迷茫,但认真研读本书,理解并合理利用和努力实践书中的研究成果,将会使我们的企业有可能走向优秀,走向卓越。

信息科 谢国华

二○○九年八月

第20篇:从0到1 读后感

《从0到1》读后感

《从0到1》这本书初看简介时觉得这是一本创业书籍,是关于经济的书。可是通读下来,正如书中所说“它并不是一本指南,也不是单纯提供知识,而是一场思维运动。”整本书的观点与思想并不仅仅适用于公司,适用于方方面面。作为医学生的我读了以后,深感处处都有可借鉴之处。

未来的挑战

“在什么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开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Thiel说好的回答应该让人们看到未来。未来是进步的,有两种进步,一是水平进步,从1到n,不断复制已知的事;二是垂直进步,从0到1,即创新。同时,每个人都不能单打独斗,“如果舍弃团体,一个孤独的天才可能会创造出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却不能创造出整个产业。”

作为医学生,无论以后进入临床还是做基础研究。同样地,垂直进步创新才能除人类之病痛,才能攻克疾病,才能发现人类之奥秘。

“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像1999那样狂欢

有时候社会与环境都呈现疯狂之态,Thiel举了很多例子,上世纪90年代的网络热炒,硅谷淘金热。很多人都相信自己能从零到一,但实现的人少之又少。确实如书中所说科技也有泡沫。我们并不是批判这股热潮,往往我们需要这样的热潮,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应当小幅地循序渐进地成长;保持精简和灵活性,不必事事严格规划,反复实践变中求生存;在改进中竞争,有时候我们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条件,就要充分利用;专注与产品而不是营销。我想,做科研发论文也是这个理。有时有许多研究热点突然爆发式增加,热潮中我们如何处理?想要发论文就得反复实践,站在前人已有的研究上在改进中竞争。

“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这一章的核心就是“垄断”。初看觉得这是一个贬义词但通读下来,是的,就是要做到垄断,而从零到一就能实现垄断,因为你是独一无二的。垄断所获得的利润是强大的,可以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同时,因为不用担心与其他企业竞争,它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无论在员工还是产品,或是又一个从零到一。独一无二就能垄断。政府颁发新发明专利奖就是为了鼓励这种垄断,当然是同时也有尊重。在医学上,为实现垄断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高风险高利润,例如研发阿尔兹海默病的药,医药大厂纷纷试水,反复实践,其实可以期待人类攻克老年痴呆的未来。

“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 竞争意识

竞争是好是坏?至少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觉得是好的,我们的教育体系促使着我们去竞争,分数高优秀的人赢得竞争。一步步往高处走,可是谁能利于不败之地宇宙无敌呢?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们实际获得的确越来越少。Thiel举了谷歌和微软之争,从搜索引擎到浏览器再到平板电脑,他们谁胜了?苹果公司异军突起。竞争让我们死死盯住对手,忽视了外面发生的千变万化,竞争使我们过分重视过去的机会一味重复过去的模式,陷入从1到n的困境中去。

“竞争不能带来价值的提升,而是充满破坏力。” 后发优势

难道打造垄断产业就是成功的公司吗?不,一定要经受得住未来的考验,可以持续的发展,有时把短期增长看得太重反而会错过最重要的的问题。垄断又四个特点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优势。专利技术是最实质的优势,网络效应必须从小市场做起,所以最初一定要占领小市场,同时在发展之初就要考虑大规模发展的潜能,从而逐渐形成规模经济进而垄断,此外品牌优势是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想要垄断,从一开始就要有正确的思维,占领小市场,扩大规模,破坏性创新。循序渐进,切勿急功近利。

“要想赢,首先要研究残局。” 成功不是中彩票

成功是靠运气还是靠技能?未来是靠机遇还是计划呢?Thiel阐述了四种观点。对未来不明确的悲伤主义,他们束手无策。只能等待,但他们更容易自我实现,特别是对自己要求不高的人;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这些人严阵以待,对未来存在过分焦虑,他们对已有的东西进行复制,毫无新意;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他们觉得计划缜密,努力上进就可以得到一个比现在更好的未来,他们可以创造出想要的·未来;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这些人往往低估了规划的重要性不去制定具体的计划。无论怎样,长期规划都是很重要的,无论未来是否明确,都一定要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和设计。

“你并不是一张被概率决定命运的彩票。“ 向钱看

幂次法则普遍存在却最容易被忽视,我们都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作为投资家,如果你投机取巧,撒网式地投资然后祈祷出现一两个成功的企业,很可能最后满盘皆输。作为投资者无论何时都应该关注事业本身,否则就像中彩票。不只是创业者,我们每个人都是投资者,所以幂次法则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就像你之所以选择一个职业,是因为你的工作在未来会很有价值。Thiel批判了学校的无差别教育与无意义地教育,任何课都是45分钟,每个人都要对一些冷门学科卯足劲,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我们擅长的事情上。

“时机和决策要遵循幂次法则,某些关键时刻远比其他时刻重要。” 秘密

环看我们的四周,有多少人相信秘密?多少人探索秘密?秘密是什么?秘密是很重要却无人知晓,秘密是很困难而可为。遗憾的是身边的大多数人表现得似乎这世上没有什么秘密可被发现。为什么有人不相信还有秘密待发现?原因有四,渐进主义,超过正常的速度不行,不在主流不行,所以有的学者发表一些无足轻重的论文,但是不去探索新的甚至未知的领域;风险规避,主要由于人们怕犯错,怕走弯路,在“错误”的道路上前行一定会让你痛不欲生不可忍受;自满,有的人甚至是精英能舒服的享受成果,他们放弃去探索秘密,有时候家长们会对孩子说你好好奋斗高三。考上重点大学你就高枕无忧了,未来就有保障了,但是这个只有你不相信它才会是真的;扁平化,这主要由于全球化,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球化中处处都是从1到n,甚至需要从1到n,有时就会造成错觉:别人都没发现或创造,自己又可以吗?如果恪守常规,绝不回成功。

我们必须相信秘密存在,才会去探索秘密。事实上,存在很多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比如医学,还有很多疾病我们甚至连疾病的发生机制都不清楚,例如老年痴呆。有的时候一些商机或者绝妙的点子就在眼前,不去探索就没有任何机会。“只有相信并探索秘密才能发现常规之外的近在眼前却不为常人所见的商机。那么如何发现秘密呢?其实探索秘密的最佳之处就是无人关注的地方,可以想想还有什么领域没有被标准化和制度化。

“道路不必延伸,一直走下去,选择那条隐秘的路吧。“ 基础决定命运

看到基础决定命运这个标题,我的内心有强烈的共鸣感。作者举了足够的例子让我认识到了基础的重要性,比如美国建立,国家建立之初就把根本问题确立好,以后不肯能有大规模的改动,一般只是一些小细节的修改。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在有缺陷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伟大的企业。初创时选择合伙人就像婚姻一定要有足够的了解和默契,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如何分配,企业的内部框架一定要建造好,如何让员工全力以赴。其实不止企业,任何一个团队,甚至小小的大创团队也基本遵循这样的原理。

打造帮派文化

公司即文化,团队即文化。一个优秀独特团结的团队才会做出独一无二的事。较为牢固的关系不仅能使成员更加开心,也会更加高效地工作。招聘寻找团队成员1时不应一律用福利待遇来吸引,真正有才华的人会有更多的选择,他们也不仅仅只会考虑福利待遇,最佳的答案应该是为公司量身定做的,关于团队关于公司使命。,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有独一无二的气质,每个人分工明确并因担负的独特工作而与众不同,使得每个人都要与工作有效最佳得匹配。

整本书给人带来的是思维的变革,我们怎样去看待未来,怎样去创造未来,怎样创建一个团队等等许多生活学习工作上的问题都能找到答案。学习这种思想,努力去创造从0到1。

从零到一读后感
《从零到一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