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平时经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5 08:37:48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平均分》读后感

《平均分》读后感

我比较喜欢读主持人写的书,尤其是央视主持人。首先,他们的三观很正;另外,可以接触到一些未曾关注到的事物以及背后的故事。

《平均分》,这是一本康辉写的自传,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想:很多主持人喜欢用自己姓名里的字当做书名,比如:《白说》白岩松著,《快乐如何》何炅著;平、均、分,这三个字里面没有一个字跟康辉名字有关,所以,我内心一直在纳闷:那到底是怎么分的啊?

读完这本书才知道,他想表达的含义是:“论起天分,我便是那平凡中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在人生、职业的赛场上,想不甘人后,只有努力地去试每一个选项,在每一个选项上都能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努力,也许就能再站上一级台阶。一项一项,才能给自己拿到一个高一点的平均分。”

原来,它是一个名词!

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大人口中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经常得到夸奖;但是,不写作业,装病不上学,请假出去玩,帮着别人作弊……这些理应是“坏学生”的劣迹,他也都干过,曾经为了收听一个电影录音剪辑而装做肚子疼;曾经为了“走向远方”——登泰山,几个小伙伴期中考试提前交卷坐火车离开了家乡;就连高考志愿也是不顾老师和家长的反对而选择了播音专业,才有了现在的《新闻联播》主持人——康辉。

虽说有点淘气吧,但是,谁的青春没有做过一点疯狂的事情呢?

相比之下,很多同学还是很羡慕他有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他好像有某种方法不费什么劲就把自己的事情未雨绸缪地安排妥当了。

正如他所说:“该你做的功课提前做也是做,拖到最后做也是做;该你做的事,随手做也是做,集中到最后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气急败坏地做也是做,随时看一眼功课就不用到期末考试时挑灯夜战了,随手把东西整理好就不用为了找某个东西翻箱倒柜了,把这些事情都安排合理的话,你就很主动,很少惊慌失措,其实这才是最省力气的办法”。”

作为《新闻联播》主持人,他的特征是持重、端庄,敬职敬业,一直遵守着“金标准”,每次直播前主播要提前15分钟进演播室做准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把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第一时间播出去,还要做到零误差,这非常不容易,要付出很多努力,你们都是幕后英雄!”

同时,他也会“卖萌”:“朋友们都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就是爱你一世!那就让《新闻联播》和您一起传承着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吧!”——多么接地气!

也是“网红”:“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多么硬气!

还是春晚主持人:“今晚,让我们听神州大地共奏春节序曲;今晚,让我们看五湖四海同唱难忘今宵!”——多么喜气!

他,就是这样一个“亦庄亦谐”的主持人!

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一个新词:丁克——不要孩子。

这是康辉夫妻二人无需沟通的一致决定。

没有孩子,并不代表他们不能享受做父母的欢乐、未能体会做父母的操心,因为,他们家有萌宠:两只猫咪——妞妞和波波,就如同他们的孩子!

之前,我想过不结婚。

开玩笑的啦。

但是,我真的想过不要孩子,因为,给不了孩子较好的生活条件还不如不要呢!

目前,我刚搬到了一个新的住处,正打算养一只小动物,目前还没有想好养什么,正在物色,同时也是在做好养宠物的心理准备:我有时间陪它!

读到这,这本书基本上也快读完了。

一开始,康辉是反对出书的;而如今,是什么动摇了他的决心?

是几句话:“请别低估自己,有时候一句话、一件事就可能影响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你珍惜的那些美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可以用这种方式和更多人分享呢?只要你的文字是真诚的,这就是价值和意义。至于能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又有什么人什么事是能满足所有人的呢?””

确实,这本书文字很真诚,影响了我!

当问及康辉理想中的生活?

他的回答:祖国昌盛,世界和平;所有我爱的人与爱我的人都健康、快乐;有足够的钱与闲,可以云游四海。

正好印证了我开头所写的!

一个好人。

康辉,这——大概就是你了!

推荐第2篇:陈素平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陈 素平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很有感触。

首先,强调了爱心是教育的基石。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也曾提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其次,指出了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当今社会,每个学生各有特点,各有特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魏书生老师也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为难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我们担负着教育学生的使命,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因此,我们在学校里就要创设适合学生的活动,搭建适合学生的课堂,布置适合学生的作业,提出适合学生的要求„„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够安全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负责任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和有创意地生活,也就实现了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

让我们从教育学生的一点一滴做起吧,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愉快的生活学习。

推荐第3篇:《平安心语》读后感

“一流的战略,二流的执行”不如“二流的战略,一流的执行”

终于读完了平安心语,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平安心语包含很多知识,读一遍是无法领悟到其重要内涵的,更谈不上了解的面面俱到。通过本次对平安心语的学习,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就是执行力。

对书中印象最深的章节是--\"一流的战略,二流的实施\"不如\"二流的战略,一流的执行\"。再好的蓝图如果没有去执行也都只是空想,想与做之间的距离相距甚远。著名的管理学家余世维曾经写过“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在《执行力》一书中这样说道:满街的咖啡店,惟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惟有戴尔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惟有沃尔玛雄居零售业榜首,而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则是各个企业的执行力的差异,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能够最终胜出的企业无疑都是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因此,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1世纪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核心竞争力就是所谓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对于身处21世纪的企业来说,获得一流的战略,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资本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强大的执行力则非常困难。再好的战略,没有执行力也是百搭,再糟糕的战略,如果能够执行到底,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当代企业而言,缺的不是战略,缺的是执行力。保证执行力有三个要素:标准,纪律和能力。任何一方面做不好,做不到位,都不能保证战略的切实执行。如果执行不力,应该首先从这三方面入手解决。首先,制定的标准应该高度一致,方案详细,计划周密,这样做出去才能在客户心目中形成统一的印象;第二,纪律上,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司上下一定要形成: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整体的氛围。不同的意见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反应,但是不能作为不执行或者不完全执行的借口;第三,能力上,要加强一个团队的执行力,让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马明哲董事长在2003年以“我们别无选择”为题作了报告,提出了“品质优先、利润导向、规范管理、重在执行”的十六字方针。尤其强调了“重在执行”这四个字,这一年也被定位为平安的执行年。在报告中,马董提出并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一,执行与战略的关系。一家企业的成功不只在于战略,更重要的是执行力。第二,执行是如此重要,一个执行动作包含哪几个因素?第一个是执行的标准,第二个是执行的纪律,第三个是执行的能力。第三,针对执行不力的情况,要从标准、纪律、能力上入手解决。对现代企业而言,拥有良好的战略、市场规模、核心技术、资本、品牌、人才相对较容易,而要有一流的执行力则非常困难。好企业和差企业的差别就在于此,表现良好的员工和表现不佳的员工的差别也在于此。所以,执行力就是核心竞争力,是迈向事业成功的关键,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和国家,只有形成了强大的执行力,才能获得持久的成功。

一家企业的胜利不只在于战略,更重要的是执行力。执行不到位,再完美的战略也是空中楼阁。因此,正如马明哲董事长所说,\"一流的战略,二流的实施\"不如\"二流的战略,一流的执行\"。

推荐第4篇:平家物语读后感

《平家物语》——大时代的壮丽史诗 查看最新的回帖

排序::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显示1-25篇帖子 共45 篇帖子

原帖: 2012年3月16日 12:28:30 笛在我心说:

日本人对于樱花有着不可释怀的特殊情感。那绚烂的姿容,短暂的花期,随风离枝的忧伤正暗合了他们对生命的感觉。烂漫的樱花拼命地怒放着,然而,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凋零的宿命,也许,这就是盛极而衰吧!

平家就如同樱花一样,不断地到达权势的高峰,然而,最终,还是如樱花般瞬息凋零,最终无声无息地飘零在大地上化为春泥。

平安时代末期,贵族权臣掌握实权的中央集权制逐渐衰落,同时,拥有领地和武装的封建武士集团势力不断上升,其中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拥有巨大的权利,两大集团争权夺利,平家最终由盛而衰,源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鉴于这段历史,在日本镰仓时代产生了被誉为杰出的历史小说,灿烂的战记文学的《平家物语》。代表了镰仓时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市有着深远的影响。 《平家物语》分为13卷,前6卷描写了平氏家的繁荣,让人艳羡;后7卷描写了平氏家的衰亡,引人唏嘘。最后一卷为灌顶卷。描写了建礼门院平清盛的女儿德子,曾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作为高仓天皇的皇后,安德天皇的母亲,无疑是普天之下最尊贵的女性。然而,平家的没落,对与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最终,与青灯古佛相伴,到寂光院出家。女院一一体会了天道、人间道、饿鬼道、修罗道、地狱道、畜生道,并在这痛苦的体验过程中看穿了人性的疯狂、残酷和脆弱。可以说,平氏家族的盛衰与女院的命运遥相呼应,同时女院或许可以看成是日本战争中贵族女性的缩写,她们的命运就像樱花一般,灿烂一时,又如同樱花般稍逝即纵。

《平家物语》开篇的《祇园精舍》,其实已经断定了平家的命运。

平清盛是《平家物语》的主人公之一。他凶猛,骄横,一手奠定了平家的显赫基业,官居太政大臣,家族子弟位居重职,一个女儿被立为皇后,后称为建礼门院,外孙是后来的安德天皇。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平家已是位高权重。为此,平家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清盛也成了百姓口中恶的代名词,他是欲望的奴隶,有着极强的控制欲,但对他人没有丝毫的体恤之情。在第一卷的“秃童”中提到,为了封住庶民的口,他选出了三百个十

四、五的少年让他们在京都各处行走探查,遇见说平家坏话的人,马上通知同伙,没收财产,将那人抓到六波罗府中去。可见,其专制统治的残酷。在“袛王”中清盛爱上了擅长吹笛打鼓的袛王,百般宠爱,而当他被袛王推荐来的女艺人佛的舞蹈吸引时,丝毫不念旧情,强行赶走袛王。由此可见,平清盛的无情。不知为何,上天竟然对他有所眷顾,能将别人实现不了的事实变成现实,他控制着日本,操纵着任何一个他想控制的人。就在此时,平清盛的嫡子重盛感到了隐隐约约的不安,正所谓“盛极而衰”,世间繁华往往是昙

花一现,在骄奢生活尽头矗立的必定是严峻的惩罚。果然,人们对于平家的抱怨声越来越多,所以的矛头渐渐聚集到平家,可以说是万人唾弃,然而,当时还是在白热化中。平家对于这剑拔弩张的局势并没有有所觉悟。为此,感知到危机的重盛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制造行善,当无论怎样,这种行善毕竟是刻意的,有目的的,就像交易一样,一分善抵一分罪。无法与发自内心的行善媲美。重盛的善并没有唤醒家人的善,平家在暴虐之路上越走越远,同时也大步伐得奔向了毁灭。地狱之门已打开,命运似乎在开玩笑,首先迎来地狱时代的不是罪恶深重的平家,而是平家的死对头后白河院家,而将后白河院拉入地狱的又刚好是类似平清盛的阴谋家成亲和西光,他们企图取代平家。平家平叛后,平清盛开始进一步控制朝廷,之后高仓天皇的弟弟高仓宫密谋起兵讨伐平家,事败被杀。平家在平叛的同时,并未意识到自己已是被万人所唾弃,自己的大期也已不远了。

当赖政发动起义之时,清盛不以为然,可没多久,源氏起义轰轰烈烈地爆发了,此时的平家早没了往日的勇猛,败得惨不忍睹。大期终于来临了,然而,罪魁祸首平清盛去世了。战乱的年代来临了。源氏集团再度兴起,源氏武士集团在一之谷中大胜平家,平家军不敌大军,此时已是大势所趋,平家军全军覆没,平宗盛父子及其部将或溺水或自裁,幼小的安德天皇在外祖母的怀抱中投向海里,奔向另一个世界。

对于宗盛,他就像书中黑暗世界中的一缕黯淡的阳光,是整部书中最富有戏剧色彩的人物。他既胆小,智力又平平,却成为了平家总大将,身系平家一门的命运。他对于战事的连连失利,不是策划应敌,而是张皇失措地逃亡西国,他几乎是整部书中最让人不能信任的人物了,但同时,他又是唯一一个没有可憎之处的人物。对于惨烈的战事景象,他懵了,和儿子一起呆呆地观望着,以至于敌军忍不住将他们推下海,然而,他偏偏是个游泳能手,被源氏救上岸。宗盛父子被带到京都游街,战败,家破人亡对于一般人而言已是生不如死。然而,游街完毕后,在六条崛川睡觉时,他还担心儿子着凉,特地将自己的袖子盖子儿子身上。被带上殿,他还幻想可以免死。和清盛不同,宗盛只是被莫名其妙的命运推上历史的可怜人,是居于不平凡位置的平凡人。他没有舍身取义的武士精神,他没有很大的野心,他只想和孩子好好生活。纵然他有很多可笑怯懦的行为,但同时他是可悲的,是不幸的。

与宗盛对比,教经是典型的武士。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平家才一度洗刷了被驱逐出九州的耻辱,恢复实力,东山再起。他有勇有谋,战争越是残酷艰难,就越能彰显他的英勇。

作为一部战争物语,如果站在以成败论英雄的角度上看,那么着眼于失败者一方的《平家物语》显然是少有英雄登场的。作为一部叙事诗,被看作日本三大物语的《平家物语》有因为缺乏英雄,而格外的与众不同。没有英雄的小说,却有着比有英雄更能触动人心的内容,人性自有相通之处,在毁灭之际绽放出来的种种人性格外让人震撼,这也许正是《平家物语》为无数人喜爱的原因吧!

在《平家物语》的动荡不安中苟延残喘的人们,亲身感受到公家的衰落、世风的萎靡,遂认定所处的便是末世,而视上古为盛世心向往之。于是衰退史观成为当时普遍的历史观。

“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世间万事万物尽皆如此。有光方有影,有生斯有死,有繁华兴盛就必有没落衰微。平家在平清盛在世时享尽了荣华富贵,大纳言平时忠甚至狂妄地扬言:“不入平家休为人。”但骤兴的繁华背

后掩盖不住急速衰败的必然,书中随处援引、穿插的历史故事也多贯彻了这一思想。祇园精舍钟声悠悠,暗示着时间的不可挽回;娑罗双树花色荣枯,包含着多少静寂伤感。无论繁华也好、荒芜也罢,最终都将埋没于时间的流沙中。

但是,《平家物语》并没有对衰亡的悲哀置之不理,任其自然。它在最后准备了一条救赎之路,那就是彼岸的欢乐、实现往生的夙愿。祗王、阿佛、建礼门院都超脱了恩仇,共同怀抱往生净土的喜悦。甚至被认为是佛敌、法敌的平家后裔,最后也实现了九品托生。今世的哀愁和罪恶即使无法逃避,也能得到来世的欢乐。小说在悲苦之中,也能使人感到若有若无的温暖,就是因为有这条救赎之路的缘故。这里面交织着作者的爱与恨、喜与悲,解脱的兴奋与内省的孤寂,令文学的感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升华。

推荐第5篇:平家物语读后感

平家物语读后感

(一)

钟声的回响

Iyenasu

“祗园精舍之钟声,响诸行无常之道理。婆娑双树之花色,显盛者必衰之真谛。骄奢者绝难长久,宛如春夜梦幻。横暴者必将覆亡,仿佛风前尘埃。” ——《平家物语》卷首语

伴随着祗园里的阵阵钟声,日本中世名门望族——平家的兴衰剧,就此上演。平家因族长清盛入道而兴,亦因清盛入道而衰。替天皇讨伐源氏一门,故平家起初兴旺;视天皇如同掌中玩物,故平家最终衰败。平家以武勇夺得大权,却因享乐失去天下。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而清盛掌握大权后,既耽于女色,不思进取,又暴虐无道,倒行逆施,亦是“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拜他所赐,平家一门日渐衰颓,虽有小松中将重盛折冲樽俎,挽狂澜于既倒,也无法阻止平家一门向末日狂奔。当压抑许久的源氏不再沉默,在“旭将军”木曾义仲和源赖朝的带领下奋起反击时,平家满门男儿,竟无一人能挽狂澜于既倒,空有带甲百万,良将千员,却如腐草之荧光,比不上源氏这轮天空之皓月,被士气高涨的源氏打得节节败退,最终几乎满门覆灭,着实让人扼腕叹息。而后起的源氏也终将走上前人的不归路,又不禁引人深思。而这一切,早已在祗园里的钟声中昭示于天下。

西洋人将《平家物语》比作日本的《伊利亚特》,在下认为此言也有可取之处。譬如本书卷首语,就与赫克托尔的叹息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朝一日,这神圣的特洛伊和普里阿摩斯,还有普里阿摩斯的挥舞长矛的人民,都将灭亡。”

无论是盛极一时的平家,还是难攻不落的特洛伊城,在时间的流逝下,都将化为灰烬。面对此等不可抗拒的力量,再豪气万丈的英雄也无力回天。西庇阿在迦太基的废墟上吟诵赫克托尔的话语,哀叹自己的祖国罗马也将遭受灭国的厄运;织田信长在与名将今川义元决一死战前,也想起了平家敦盛的故事,超然物外的唱到:

“人间五十年,与天下相比,如梦亦似幻,一度得以生存者,岂能有不灭之理。”

由此他便展开了自己二十余年的野望之路,可谁又曾料到,这同一句话竟也成了他被叛军包围时,无可奈何吟诵的辞世句呢?

或许我们不该光去哀叹人事无常,命途多舛。实际上。命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它虽然是我们一半行动的主宰,但是它留下其余一半或几乎一半供我们支配。盛者虽然必将衰败,但盛者可砥砺前行,负重致远,尽力维持兴盛;骄奢之人确实难以长久,横暴之徒也终将自寻死路,但骄奢之人放下屠刀,亦能立地成佛,横暴之徒幡然醒悟,也能浪子回头。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大获成功,除了维新志士的前赴后继,也跟作为对手的德川幕府止戈为武密切相关。残酷无情的阿育王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也是因为他在得到了生命真谛后痛改前非,乐善好施,才得以名垂千古。而书中的平家亦因为有人一心向佛,最终得以在海底往生极乐。若无此等有识之士回头是岸,亦无历史上的灿烂千阳。

更进一步来说,即使万事万物终将化作尘埃,对寻得人生意义的人来说,这也早已是身外之事了。平家确实是咎由自取,但他们也能成为警示后人的一次重要教训,告诫人们万万不可忘掉自身限度;特洛伊的灭亡是无可避免的,但在灭亡之前,他们如流星般掠过历史的天空,留下了《伊利亚特》里那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传说;罗马的衰落也是命中注定的,但在步入暮年之前,他们留下了遍布欧洲的大道和流传至今的罗马法,让我们至今还能说:“让我们感到奇怪的现象,并非罗马帝国为何灭亡,而是帝国怎么能维持这样长久。”;织田信长是含恨而终,但在他去世以前,他已为战乱频仍的日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他们不论好坏与否,都为世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既然诸行无常,盛者必衰,往生之后,所做的事皆是虚空,皆是捕风。那尽可以好好过完这场梦幻般的人生,人生的路仍在向前,虽然我等武运由天注定,但铠甲已在胸前,功名亦在脚下,何必再拘泥于无关紧要的陈规陋习,只需顺着天道的指引,完成自己的梦想便是。循着那祗园的钟声,定能抵达应许之地。

平家物语读后感

(二)

日中而移月盈亏

撰 稿:千寒源

“祇园精舍之钟声,响诸行无常之妙理;娑罗双树之花色,显盛者必衰之真谛。”盲眼乐师弹着琵琶走街串巷,这延绵的曲调凄婉悠长。

《平家物语》详细记述了日本从平安时代到镰仓时代过渡时期源氏与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争霸的历史故事。在这一历史时段,平安时代的风雅安逸逐渐被杀伐征战击碎,文学作品特色也由《源氏物语》般的优雅细腻向《平家物语》的豪迈雄壮转变。

作品前四章极为细致地记叙了平氏家族的盛极一时,()以及大权在手的暴虐;后文则是对败将之子源赖朝、源义经起兵讨平,最终平家败亡、源氏镰仓政权正式建立这段历史的翔实记述。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平家物语》不仅基本完整复制了当时的历史场景,更穿插记录了民间、佛教的传说,虚实结合,给作品增添了神秘色彩。

《平家物语》,是日本民间对平氏家族荣辱兴衰的历史数百年传唱、记录、增补的成果。从口头流传到诉诸笔端,《平家物语》既保留了唱本特有的通俗明快,也展现了摇笔记录者的严谨细致。

整部作品对人物的刻画不惜笔墨,骄横跋扈的平家家主平清盛、忠君爱人的内大臣平重盛、足智多谋的源家大将九郎义经、源平合战中交战的武士熊谷次郎直实与平敦盛,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作品中对佛经、古诗文的大量引用,则给作品平添了古色古香的气息,耐人咀嚼。就其创作过程、作品风格来看,它是日本和汉融合巅峰时期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兼具两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平家物语》以“祇园精舍之钟声”一诗开篇,奠定了作品“诸行无常,荣枯转瞬”的基调。这部作品表达的佛家无常观和宿命论,是几百年来矛盾尖锐、战乱频仍、冲突不断、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的思想产物。百姓在战争中命如微露、祸福难料,对人生苦短认识深刻却无可奈何,只有将希望寄托在佛教的因果宿命论中。

“人间五十年、放眼天下,去事如梦似幻;虽一度受享此生,焉得不灭而长存”,这句来自书中平敦盛战死一节的著名唱词,成为作品“物哀”的象征。另外,这部作品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明显,倡导仁、德、礼、义,与残酷的战争情节形成对立与补充,使乱世的纷争有了人性的明亮,令人对和平安定心生向往。这部作品向读者展现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完整场景,又融入了创作过程中的社会心态。审视过去,启示未来,这即是《平家物语》的价值所在。

“骄奢者绝难长久,宛如春夜梦幻;横暴者必然覆亡,仿佛风前尘埃。”“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能让人看见今天,看见自己。

延伸阅读

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前期,由口头说唱发展为文学作品。它脱胎于日本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并受到中国六朝、隋唐传奇的启发,最终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对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推荐第6篇:《平安心语》读后感

品《平安心语》有声

2010年七月,《平安心语》正式走进了大街小巷,走进了平安办公的每个角落,走进了每一位平安员工的视线里。而我利用闲暇之余,认真地拜读了马总的《平安心语》,这本书中既有短小活泼的千字文,又有篇幅宏大的卷帙,但是它却不拘形式地以平实生动的语言阐述了企业经营中的领导方式、管理方法、经营理念和战略实施。

它全面收录了马董这些年公开场合的演讲、谈话,以及日常通过工作邮件积累起来的管理感悟和思考。它在记录平安发展壮大方面的经验的同时,也揭示了平安持续进步的秘诀。它既是平安经营管理成果的精华,也掀开了平安文化与时俱进的新篇章。它回望了平安的过去,也展望了平安的未来。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马董面唔一样,字里行间,句句真切,触动极大。让我们在聆听他的创业史的同时,汲取他的经营理念,吸纳他的聪颖智慧。通过近段时间对《平安心语》的拜读,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比平安起步早或者与平安同时起步的公司,在二十年后,与平安的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平安经历二十年的迅猛发展,依旧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走在国际领先的大舞台之上?!《平安心语》是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能够与优秀的广大平安同仁,特别是新加盟平安的同仁们一起分享公司的成长故事,交流经营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从而使广大的平安同仁更深入的理解平安的企业文化,更快速的融入到平安这个大家庭中来,更加的坚定了在平安发展的未来。

通过《平安心语》的出版,马明哲先生和他的管理团队期望它能沟通队伍,凝聚人心,指引平安发展的方向。它是马明哲先生特意写给心目中的平安人的,也隐约地指向了中国的其他企业。它既萃取平安发展历史的宝贵知识和经验,也关照当下中国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他谆谆教诲加入平安的年轻人,‚新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要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踏踏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高处着眼,低处着手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

在2009年平安寿险高峰会上的致辞中,马董说:‚综合金融是当今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就像我在平安全国经理人系统会议上连续讲了6年的一个主题‘我们别无选择’。‛保险圈子里的人说:‚马明哲不是人,是神。‛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称之为‚神‛的领导者。如果说我们每一

位员工是绿叶,马明哲就是阳光,没有他的照耀和抚摸,我们会在孤独中凋零;如果说我们是树苗,他就是大地,没有他的滋养和培育,我们将在枯萎中死去。正如,一位国内保险公司的董事长所言马明哲是其‚偶像‛,他说:‚我最佩服的人是平安的董事长马明哲,我想的事他肯定想到了前面,我没有想到的事他也想到了。他做事总是具有前瞻性。‛ 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兼全球总裁鲍达明,认为‚马明哲的远见、充沛的精力以及面对巨大压力仍然毫无惧色的胆魄都让我感到无比钦佩。‛马董驾驶着‚中国平安保险‛这艘事业旗舰,在中国保险业这片激流险滩二十年的迎风疾驶中,一步步壮大,他也逐渐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特的领导风格和经营理念。平安一直在员工中倡导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价值观。倡导的保险理念一直在平安深入人心:如果过于追求短期利益,放弃诚信,企业终将一无所有。在与营销队伍的谈话中,马明哲讲到:‚客户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的每口饭都是客户给的,我们的工资都是客户发的,客户交给我们的钱是他们的血汗钱,可能就是他们给子女深造和婚嫁的钱,可能就是她们的养老金,也可能就是她们的救命钱,他们给我们的是一种信任,托付给我们的是他们终身的幸福和对未来增值的期许。所以,我们要以感恩之心忠诚履行我们的职责,像善待家人一样善待我们的客户。‛

最近这些年,有很多的保险公司都在向平安学习,套用平安的制度、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从表面上来看,和平安没有什么区别,例如晨会、绩效排名、所谓的企业文化大纲、规章制度。但在推行的过程中却往往变了韵味,适得其反,却又滋生出了新的问题。咎其原因,却蓦然发现,是在于其盲目的套用,忘记了管理的精髓是什么,其结果也往往是对其自身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损害。著名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原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观点鲜明、言简意赅的说:‚平安文化中有许多发人深省又具有启迪性的丰富内涵,但其中最重要最宝贵的元素就是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追求卓越。‛ 正如苹果不结果,开花有什么用?毛毛虫没有拥有破茧而出的美丽,等待的再久又有什么用?考学落榜了,寒窗辛苦倍尝,又有谁会怜悯?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训练再苦再累,又有谁会在意?工作中最需要的其实就是结果导向,有了结果导向,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结果导向,就有了可能步向成功的阶梯。而马明哲在关于人才流动的讲话中说到:‚产品可以被复制,人才可以被‘挖脚’,制度可以被套用,只有

企业的文化和精神是无法模仿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家公司形成强大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的核心。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公司自身的发展壮大,平安的许多管理、方法、模式逐渐成为行业模仿的对象。然而,平安文化无论如何是‘拿不走’、‘撬不动’、‘买不去’的。独特的平安文化,是平安赖以生存,实现基业长青的最根本的竞争优势。‛

一个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奋斗与拼搏。如果企业是一条船,那么我们每一颗拼搏之心都是一支浆,只有我们共同伸出双手,让千千万万支浆一起摇摆,我们的航船才能劈波斩浪,勇往直前。所以,作为平安的一名普通员工,我认为:无论我们是在哪个岗位上,做着什么样的工作,哪怕这工作目前并不是你最理想的,都要充实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努力把它做好,只有这样才能赶上平安发展的脚步,如果员工原地踏步,那么也会被平安的竞争机制所淘汰。所以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做到:用心于所做的事情,并尽力把它做到最好,时刻保持成功的欲望。公司之于员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自己敢于努力,敢去尝试,我们将无往不胜。

专注而沉默的读完了《平安心语》这本书,不知不觉中,一句凡骨俗胎竟有仙风道骨的飘渺,竟顿悟出一直牢记在心的‚来者莫忙去者莫忙且坐坐光阴不为人留;功也休急利也休急再行行得失无非天定‛这副对联的深蕴意境。让我感触到,人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那丝丝缕缕的云霞,那习习匀匀得得和风,那淅淅沥沥的细雨,那灿烂辉煌的日子里,曾与平安一起共舞的回忆!

推荐第7篇:夏志平读后感

爱生敬业 师品高尚

六沟民族小学 夏志平

爱,首先要表现为爱学生。爱,充满着人性、人情和人道。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上最宝贵的就是人,就是人的生命.有了爱,就不会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用爱心培育爱心,用生命培育生命.用爱心回报社会,用生命铸就未来,是教师的天职.用自己的爱使学生学会爱父母,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否则爱社会、爱人民、爱人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爱,其次表现为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着.有了对事业的爱,就有了无穷的工作动力,就不会觉得教师工作的清苦.我曾听学生说:“我们发现老师是起得最早而睡得最晚的群体.”可见教师工作的繁重.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竞争机制,分配体制的不健全,使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教师收入明显偏低.特别是不发达地区,教师连最基本的工资也难以保证.于是,有的教师就不热心本职工作弥补尽心尽责,把主要精力用于校外创收或第二职业上,有的甚至以职谋私.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教师应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有一种“知足常乐安于清贫”的心态.看者广大的农民家庭中,有一些家庭连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成问题,相比之下,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教师就应知足.有些教师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特别是当工资被拖欠数月之久时,虽然嘴里发牢骚说:“真不想再管学生”,但事后仍兢兢业业,严谨治学.当有人问他们为什么时,他们却答道:“良心使然,我们不能为了钱而毁掉一代人.”这样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这才是中国教育的脊梁.他们想到的不是一己私利,而是为人,为师之道.尽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仍能保持为师者的高风亮节.

我们的学校不是培养少数人的摇篮,教育要面向全体学校,要为全面育人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奉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人的智力,品质,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世上本不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不能苛求他人全面发展,我们不仅要加强对好学生的培养,更加加强对“差生”的鼓励和关爱.身处困难和逆流中的人们,最渴求的是理解,最期盼的是鼓励,最需要的是援手,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无异于见死不救;冷嘲热讽,幸灾乐祸,无异于落井下石.这都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利于他们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在这种条件下他们就会形成敌视,自卑,报复心理.对待差生,我们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讲究诚信.言而无信,行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教师应做讲究诚信的楷模.事事讲信用,诚实不欺,遵守诺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个具备这样品质的教师,往会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意见,尊重他人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要建立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更是绝对平等的.教师对待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动辄对学生进行斥责,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是与诚信背道而驰的.更不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创新教育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六沟民族小学 夏志平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历程也充分表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

基于教育工作者的民族使命感,共产党人的民族责任感。我从事的教育工作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求真务实,高瞻远瞩,始终以“人民满意”为办学的终极目标,不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实干、创新的活动特色。

任何改革都应该有其需要和基础的,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一样。由于后工业时代的客观来临,一种称之为“后现代教育”的教育模式也随之出现了。由于后现代工业社会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学习化社会为基本特征。注定我们的教育改革必须以这些客观存在的需要为改革的哲学基础。

课程目标在后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再以单纯培养学生的知识为目的,而是主张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2012年召开的第七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分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划一的教育教学制度,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课程改革目标”中强调,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一项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因此,创新教育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随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科学的分科越来越细,引发了“知识爆炸”。人类为了认识世界非常聪明地将世界分割开来,进行了抽象的分析。但是,科学的高度分化虽是科学进步的表现,但也造成了对客观世界有机整体的割裂。事实上,各门学科本来就属于同一个整体。科学的综合化、整体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时代呼唤这人才。综合型人才决定了现代教育必然是综合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在综合课程设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综合课程设置。

崭新的思想性 很强的操作性

六沟民族小学 夏志平

2012—2013下学期,在忙忙碌碌中,寻求一片安静的空间去读书。按照自己的计划,将2013年的《人民教育》通读了一遍,说是通读,只不过是有选择的将自己平时关注的文章再仔细地咂摸一遍,有些文章就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了。尽管如此,仍旧感觉阅读的收获很大。

作为一份权威性、引导性都非常强的面向基础教育的杂志,真的很喜欢《人民教育》,她有政策指导,有典型经验,更有教育理念的引领。她的这种引领,既蕴含着崭新的思想、观念,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她有理想的追求,又没有陷入“理想主义”。毫不讳言,读《人民教育》,开阔了我的视野,丰盈了我的心灵,也让我对教育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以前,总觉得她离我们很远。这一年来,总是在热切的盼望中捧读《人民教育》,所以能真切地感到她离我们很近。在她的首页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样的文字“一本注重思想含量的杂志”,与其他地方教育类期刊相比,《人民教育》确实给人一种庄严,端方,坚硬,冷峻之感,也许是“人民”一词过于神圣和强大吧!待我们真正走近她,就会发现其真正水灵的另一面——在“教学大观”“思想前沿”、“热点与争鸣”等栏目中,你会从中找到自己教育教学的共鸣或困惑;“对话名师”推出的一位位教育前辈,他们在教育之路上的追寻和探索让我们倍加尊敬;“教学研究”一个个新课程教学案例的呈现,让我们感性地陶醉于课堂描述的情境中;“名校巡礼”让我们置身于各具特色的全国名校,感受其独特的教育魅力; “专家观点”让我们跟随李希贵、柳袁照等专家型校长一同思考教育„„丰富的栏目,前瞻的思想,这本历史悠久的杂志承载了中国教育太多的期望,每每捧读,心中都是充满敬意,同时我们自然会感到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在最近的阅读中,尤为关注的是李希贵校长的学校管理沉思录,作为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他将自己教育生涯中的积淀下来的经验、思考述诸笔端,每一个问题均指向当前基础教育的脉门,在抛出问题之后,他都能用生动鲜活的例子,进行解说诠释,让读者在共鸣中接纳他的观点。“教师的业绩在哪里?”“精确的分数不一定是正确的评价”“评价团队才能形成团队”„„每一个观点都让我们警醒,每一个案例都让我们振奋,在他的指引下,我们看到理想的教育是怎样的状态,同时我们也努力地审视自己的工作,寻找我们的差距,探求工作新的生长点。

如果有时间,你也读读《人民教育》吧!她会给你很多的点拨,让你有很多的收获,我们一起用这收获的种子,去播撒美丽的春天!

做人民满意的教育

六沟民族小学 夏志平

当前,我国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证一代一代的永续发展。

由此看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而要搞好经济建设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国家建设者,在这世纪之交,世界各国都以改革求发展的今天,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能否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人才成为关键。因而教育被置于改革的风口浪尖,中国的教育改革正如燎原星火,在神州大地迅猛发展,教育正经受前所未有的锤炼。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现在的教育在整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是很有差距的。其实,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在人民心中也是印象欠佳的。近年来的行风评议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现状的严峻。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未来的国家建设者,实现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的伟大目标,是我们每位党员教师应思考的现实问题,应主动承担的责任。

作为承担基础教育改革任务的小学来说,更应该在保先活动强劲精神力量的推动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扬党性,努力践行“三个代表”,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为祖国培养符合21世纪国家建设要求的国际竞争者,贡献自己不可替代的力量。

推荐第8篇:《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在宁波大学成教学院参加浙江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领雁工程初中校长班培训期间,我的身边带着一本书,这是我半年前从新华书店购得但一直没认真读的一本畅销书。是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用了4年时间写成的一本重点论述“全球化”的专著。现在,利用这段“闲静似水”的日子,我看完了这本书,虽然我依然认为我并没有读懂这本书,但似懂非懂之间,它让我思考了很多,收获不小。

弗里德曼在书里用生动的故事、已有的术语和概念,描绘了全球化这种体系。他突出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冲突——全球化体系和文化、地理、传统以及社会的古老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他还详尽地叙说了全球化在那些感觉到全球化残酷性的人群中所产生的强烈反作用。他清楚地说明了应该如何才能保证这一体系的平衡。他的观点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短暂的趋势。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全球村。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或者认识调动出来与之进行一个广泛的对比,确实感到经济全球化汹涌而来,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

弗里德曼不愧是记者身份,他用几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全球化,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象在看电影,也有点象在读一篇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但读完之后,冷静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读到作者本身并不是经济学家,因为他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比较大胆。

我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来源于传统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了解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是从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开始的一样,但这一点并不妨碍我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认同感。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而我们平常眼见最多的东西--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乃至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均来源于和决定于我们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是人类的智慧,是科技造就了过去、今天和未来。在原始社会,一切愚昧和文明均产生和决定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尽管他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或者说今非昔比,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同样如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时空感消失了。我们甚至能常常感到和布什或者是内贾德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这就是技术,把这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弗里德曼指出,由于市场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或者你仰天长叹一口气,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飓风。你跺一跺脚,就引发了“东南亚海啸”。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由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可能我们已经不能辨别世界500强企业到底是哪个国家的。

弗里德曼对环境问题表示了高度的关注,指出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经济的不合理发展,但同时指出解决环境问题还是得靠科技,人类必须走一条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道路。

因为并不从事于经济领域,我是读不太懂这本书的,但还是收获了紧迫感。深感国家要强大,要走出狭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场徘徊的囹圄,还是得靠人才。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战略型的人才,无疑是个巨大的硬伤。企业缺乏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浮沉,国家缺乏全球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把握自己的命运。此时此刻,我更深秋的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具有着怎样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工作就是明天国家的实力。

当前,中国正在走一条科技兴国的科学发展之路,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二选择。中国也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教育变革。在培训的这段日子里,我们听了很多讲座,有教育领域的,也有经济范畴的,有管理经验的,更有教育思想的,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哪些是我们必须继承的,哪些又是我们必须变革的,经济已经是全球化了,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也会全球化或者已经全球化了吗?教育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又什么区别吗?具体到我们每一所学校,具体到我们教育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该以怎样的时代眼光和国际眼光去审视?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参与二十年后的国际竞争吗?当然,我无法对这样的大问题做出回答,但我们需要这样的思考,这就是《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

推荐第9篇:《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世界平而不坦

——读《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与《凌志汽车和橄榄树》有感

世界是平的。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写道的那样:由于电脑、互联网等通迅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信息传递的成本急速降低,从而打破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地理阻隔,每个人都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合作,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会发生史上空前的变革,而且这种变革正在无情地推进着。

然而世界平而不坦。读完《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洋洋洒洒500多页的书,联系自己的认识和接触,在面对这个所谓“平”的世界时我却不平静了。这个世界被一群开着碾压机的人无情碾过,所经之处不再有缤纷各异的花朵和各具特色的芳香,剩下的更多是千篇1律、精心设计的标准,然后那些司机回过头看着被碾平的世界,向周围还没有轮子高的人们露出了难以解读的微笑。一如作者在姊妹书《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和橄榄树》中的观点:“凌志汽车”是全球化的典型代表,它将人们带入一个对全球化经济理解新的道路中;相对于这种理念,“橄榄树”则代表更传统的家庭、民族、地区性、传统文化等更为传统的因素,它们为人提供内心需求中稳定的一面。

一、记录和揭示时代的巨变

读这两本书,你会发现真如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果你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与《21世纪简史》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时,你将会发现全球化划分为三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即全球化1.0版本,“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第二个时代可称为2.0版本,这一时代从1800年一直持续到2000年,中间曾被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3.0版的全球化是从2000年开始的,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互联网的普及,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这新一波的全球化正在抹平一切疆界,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作者试图通过全球化这个维度来解析社会的巨变,以及我们这个时代未来的变迁,史诗般地记录了社会的变化和声音,以解析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在和未来。

二、争斗: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永恒主题

全球化并不是就是鲜花盛开,完全的竞争也意味着一个残酷的竞技场。因此对全球化的评价也分成两级:赞成全球化的人强调的是机会均等,反对全球化的呼声强调的是利益均等。因为一个“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有时是极不公平的。就像不同国籍的学生去哈佛、耶鲁等名校就读的难度也是不同的。

“凌志汽车’是全球化的象征和缩影,代表了全球化的技术与经济,也正是这股力量让世界扁平化,用全球史观的角度解读便是一种文明的碰撞和冲突。“橄榄树”而橄榄树则是和平的象征,它意味着国家、民族、宗教、语言和家园,相对应,橄榄树象征着固定,植根于一处的本土形象。

今天,任何希望繁荣的社会必须不断地努力建造一辆高标准的“凌志汽车”并将它开出去,走向世界。但任何人都不应该心存幻想,认为只要参加全球化经济活动,他的社会就会健康了。如果参加全球化经济活动要以国家被同化为代价,如果参加的个人认为他们的“橄榄树”的根被全球化体系破坏了,或被冲掉了,这些“橄榄树”的根就会被激怒,他们就会起来反抗并阻止全球化进程。就像前段时间看到的一条这样的新闻:英国一位9岁的小女孩在股东大会的听众发言中要求首席执行官唐·汤普森停止“欺骗儿童购买你家食品”,批评麦当劳刻意绕过家长、直接向儿童推销产品的做法。没有“凌志汽车”的国家绝不可能强大,

也不可能走得太远;没有健康的“橄榄树”的国家也绝不可能有牢固的根基或全部的对外部世界的开放,所以保持它们之间的平衡要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

我本人也觉得,全球化无论好坏,可能是现代化无可逆转的趋势,不过现在为此做好准备的,大多并不是穷国,因此这种骤然放开的格局,最终造成的也许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对他描绘的这个新世界,我很难立刻鼓掌欢迎,对不少弱势的人群来说,这个前景未来也许使自己越竞争越有力,可第一关太难了,他们也许还没进门就倒下了。

全球化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每个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的方式。不论是政府部门、商业部门、社会部门、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员工还是自由职业者概莫能免。弗里德曼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世界未来的趋势和方向。

世界平而不坦。最后我还是想用一句官方的话来结束:“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又能使周期性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全球性;它既能提高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又可能加剧全球范围内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它既能为人们带来经济福祉,又可能产生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它既能增强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也会引发各种暴力、冲突甚至战争。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

推荐第10篇:《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当今世界的发展速度是如此之快,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不仅包括科技的创新,还有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更新,都令人目不暇接。对于这种世界发展趋势的描述,人们提出了很多概念,如全球化、地球村、经济一体化,等等。《世界是平的》作者--美国人托马斯•弗里德曼从一种全新的视角对全球化运动进行了分析,他聚全球发展的事实,透析世界性变化的特征,探索个人和企业的新的生存法则,提出“世界是平的”: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进入了全球化的新纪元,如果说之前推动全球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家和公司,而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独特动力就是个人和小团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这种个人和小团体在全球范围内的亲密无间合作的现象可以称为“平坦的世界”。

无法回避的全球化

考究在多大程度上这种定义的准确性是没有意义的。真正引发我们思考的应当是书中提到的各种全球化现象。现在,无论在地球哪个角落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历史多么悠久的事件,我们都可以穿过时空的限制直接得到,信息的获取变得如此容易,如此快捷。经济发展也是一样,几乎所有的商品都经过了全球化的“最优化”,它可能是在一个你从未想到的地方生产的,或者由世界各地最具竞争力的部件组装而成的;公司或者国家的发展都无法回避全球化的浪潮,撇开其他的经济体追求独立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再没有人有能力对一件事情的发展起到绝对的掌握和控制,正如书中所言,“世界开始从垂直的价值创造模式(命令和控制)向日益水平的价值创造模式(联系与合作)转变”。

那么,在这个平坦的世界上,怎样才能赢得立足之地呢?作者列举了“碾平”世界的10大动力:Windows操作系统的建立、个人电脑的风行、互联网、工作流软件、外包、离岸经营、开放源、内包、供应链、提供信息。这10大因素已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这是一个全球性的、以网络为基础的竞争平台,在该平台上存在多种形式的合作,他能够使得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个人、群体、公司和大学,出于创新、生产、教育、研究、娱乐等目的进行合作。财富和权力将会越来越多地聚集到那些成功地完成了以下三个基本任务的组织或个人手中:建立连接到这个世界平台的基础设施;通过教育获得更多能够在这一平台上创新、在这一平台下工作,以及成功接入这一平台的人才;最后,通过成功治理来从这一平台中获得最好的东西,并且防范最坏的副作用。

对于互联网、外包等推动世界平坦化的新技术,我们都是耳熟能详,有时我们还会发现任何一个单一的因素都不是那么重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单独的技术创新。引入一项新的技术或者平坦世界那样的平台,并不足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当新技术或者新的技术平台与新的经营方式结合起来后,劳动生产率才会出现跃升,这可以说是整合的力量,资源与技术的多重整合。当然,所有辅助性的技术、企业流程和习惯等互相融合起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突破,是需要时间的,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经济学中所说的“时滞”。

可以选择的行为控制

正如书中扉页提到:创新,使您与众不同。作为最引人入胜的环节,作者信奉“一个好的例子胜过一千个理论”,他在论证个人观点的同时,提到了诸如微软、IBM、沃尔玛、UpS等全球化优胜者(先行者)的大量事例。这就给该书提供了强大的事实支持。这些都可以作为任何一个有志于超越的个人或者团体学习的对象。我们不能照方抓药,更不能东施效颦,但我们可以把创新的精神、整合的做法、进取的激情学习过来,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企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要具有很好的开放性。美国文化中敢于推翻旧事物、一切重头再来的特点让他们在平坦时代具备了很多优势,因为在平坦的世界里为了推动创新和增长,就必须更加频繁地辞旧迎新。“说到做到--创建--破产--重头再来”在美国是很常见的事情。对于有雄心的公司而言,开放性更为重要,一味地墨守成规是没有出路的。要对新涌现出来的技术保持开放性,率先采用技术整合旧产业,才能保持强大竞争力;要对新形成的管理思想保持开放性,适应新形势的新思想才能引领企业更好发展;要对优秀的人才保持开放性,优秀的人才是支持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优秀人才的加入也能形成良好的鲶鱼效应;要对决策过程保持开放性,在扁平化、信息化的时代,掌握信息不再是领导机构的特权,所有人都能够通过对网络产品的应用获取信息,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正在丧失,思考的多样性和视角的多样性应更多地融入决策过程。

要具有迅速的应变力。“船小好掉头”,相对于巨无霸型的企业,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在应对全球化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联想、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的迅速成长证明了这一点。大型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就要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客户对产品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呈现在决策者面前、管理层的部署要及时体现在公司的运作中。从这个意义来讲,多层的、垂直的管理层级的管理效率达不到要求。要努力减少管理层级,管理层级越多,信息逐级审批、逐级反馈的时间越长,信息被过滤的次数越多,信息的时效性就越差,组织的灵活性就越低。要组建扁平式的项目团队,在全球化时代,创新越来越多地来自全球各地不同部门和团队的水平合作,按照细小的专业分工组建工作部门变得不合时宜。在这方面,惠普作出了一个好的榜样,经过5年的时间,惠普从一个拥有87个不同供应链的公司--每个都垂直管理,拥有自己的最高管理者和后台支持--发展到一个只需5个供应链就可以管理500亿美元业务的公司,而且会计、人力资源等职能由总部统一掌管。只要具备了良好的灵活性,小企业不妨做大,逐渐横向和纵向地扩展业务,扩大企业的边界,把与自身互补的产业吸收到企业内部,塑造多元化的企业核心生产力。而大企业则应该想办法做小,合理地将业务外包,甚至把生产流程全部转移到成本低廉的地方,本土只负责管理、协调、研发等工作。

要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对新技术的应用是无止境的,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通过最新的网络技术,我们可以在公司内组建一个电脑网络,管理研发、生产、销售、资金等各个环节;我们可以把部分业务外包出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们可以通过新的工作流软件,实现位于各个国家的不同公司、不同团队之间的紧密合作,而无须坐在一起搞攻关;我们可以建立和运用高效的物流技术,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减少反应时间。要实现这些目标,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基于企业实际,建立一套融合各个环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ERp软件的应用正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对于存在的应用软件和工作平台的使用,比如运用Salesforce.com提供的大量商业处理软件,使用该网站的网上电子邮件营销系统发出大量的电子邮件,也可以使用销售自动化系统处理销售前的数据,也可以使用顾客管理系统记录公司所有顾客的活动,使用这种网上服务,可以使公司更加专注于创造利润的活动,并有效降低业务成本。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通过创新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是合适的,但要采取积极的行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新的网络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公司竞争力的迅速提高。

要具有永远的创新精神。没有创新精神和积极的进取心,我们就无法想象印度的老师给美国的中小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辅导、无法想象几家小型麦当劳加盟店可以把订餐业务外包给几千里外的呼叫中心、也无法想象航空公司把电子订票业务全部外包给上千名家庭妇女。新的互联网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切都源于企业对于新技术的追求。对于企业,不仅可以运用新的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也可以在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中寻找商机。但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达到基业长青的目的,必须将创新精神内化于企业的各个环节:基于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定制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投放市场,客户需求偏好的及时跟踪,售后维修的高效快捷。强大的力量源于创新。

第11篇: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1.捷蓝航空:采用‘家包’方式,不公开招聘,机票预订工作包给家庭主妇。雇员在家中工作,既完成了机票预订工作,又没有耽误照顾小孩和家里。感受:公司和个人可以把工作承包到任何地方。

2.早期的因特网:主机之间只能交换文件和电子邮件,并且需要使用相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个人电脑,Windows和局域网的普及,Tim Berners-Lee设计了万维网。Vint Cerf和Bob Kahn发明的因特网主要是解决如何找到联网的计算机,怎样发送和接收小的信息包(IP包)的问题;万维网主要解决如何找到各种文件、声音、录像等信息的问题。浏览器的出现使得一般用户可以真正操作网络。由于早期的个人电脑和主机之间不能联网,因此路由器便诞生了。感受:网景的浏览器是最早出现且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但是一方面,微软在浏览器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程序员,另一方面,网景扩张的太快,战线拉的太长,导致最终网景的失败。

3.工作流软件:信息交流在三个层面,即人和人之间,人和机器之间,以及机器和机器之间进行。eBay是C2C网上交易平台,但是真正使得它发展起来的是PayPal支付系统。PayPal创建于1998年,到2002年eBay想要推出自己的支付系统Billpoint时,顾客的意见是:“我们想要的是大家正在用的标准化PayPal,而不是你们的那一套,别跟我们作对了。”于是,eBay收购了PayPal,因为用户欢迎它。感受:在市场经济中尤其网络中,第一个出现的创新一般都会火起来,但是跟着做的基本上都失败了,芙蓉姐姐只有一个。因为第一个就是标准,用户心中的标准。

4.服务取代软件:新的互联网公司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用户不必购买软件,也不必安装相关软件到自己的电脑中。利用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技术,一种提供处理更多和更复杂网上业务的技术,使得管理工具软件、数据、照片等不再保存在用户的电脑中,而是存放在一个网站的服务器中。用户则向公司每月支付服务费。感受:在线软件服务是一种创新的经营模式,加上无所不在的网络平台和不断发展的软件新技术,产生一个新的应用和商机。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使你拥有独特的能力,并通过专有的算法,

软件或系统,以及经营管理模式表现出来。

5.开源与上传:更多的人可以创作自己的内容,或者合作创作内容,如开源社区;用户还可以上传自己的内容,如博客。与下载相比,上传的诱惑是无以形容的。因此用户不再仅仅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对软件行业来说,传统的商业软件依靠用户购买,还有依靠在线网络服务形式的租用软件,以及免费的社区开源软件。Linux是不能出售给用户的,但是红帽公司可以对用户提供有关Linux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这是允许收费的。感受:在新网络时代,用户会从一个静止的、被动的网络参与方式向主动的网络参与方式转变。上传就是让用户来生产,但是上传的信息中会有一些不负责任和欺骗性的言论,内容的审查和管理是个难题。

6.外包和内包:为什么印度承担了大量的美国软件外包业务?因为在网络泡沫的繁荣期,美国的软件开发人员大多被网络电子商务公司挖走了,印度的软件开发人员于是成为替补。当网络泡沫破裂的时候,幸存下来的美国IT公司资金短缺,此时印度的软件工程师却有利于降低成本。中国则是离岸经营的首选,因为中国的工人成本低,基础设施也比印度好很多,但是随着资源、人力成本的逐渐提高,终有一天中国的制造业成本不能再降低了,并且随着技术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会失去大量的制造业就业机会。参照发达国家走过的路,那个时候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内包是一种水平合作和创造价值的新形式。假设你的东芝笔记本电脑坏了,你要他们维修。于是东芝公司要求你联系UPS联邦快递,它负责将你的笔记本送到东芝维修中心。但是事实上,UPS并没有把你的笔记本送到东芝公司,而是交给了UPS公司负责电脑和打印机维修的站点,维修人员是东芝公司认证通过的。这是东芝公司和UPS的一种水平合作。内包是一种第三方管理的物流方式,不再是一种买主和卖主之间的关系,它要求UPS和它的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甚至UPS可以代客户收货款。感受:一个团队或公司拥有的资源越少,为了生存就必须尽力开发自己的潜能,挖掘潜力寻找创新灵感。开展水平合作时,必须能够为对方创造价值,完善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和各方共赢。

7.搜索服务:Google的目标是方便人们获取用各种语言表达的知识,实现全球知识共享,使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依靠各种设备找到世界上的任何信息。

它能够更准确的按照点击率的多少对网页排序,并过滤掉那些虚假的网页链接。获取信息不仅是搜索知识,还可以寻找朋友、支持者和合作者。Google对用户免费,但是商业盈利模式是一种有目标的广告方式,按照用户搜索内容后点击广告的次数向广告客户收费。有一种搜索引擎优化师的职业,目标是研究和破译Google等搜索引擎的算法,以便使自己的公司网站可以在搜索结果中排名更加靠前,他们是一群数学狂。感受:由于Google可以搜索到个人的所有信息,因此你的信誉会很早就记录,并时刻展现在别人面前。马克*吐温说:“永远都要说实话,只有这样才不用记住你所说过的话”。

8.网络技术:第一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性能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输入输出能力。光缆传输能力,一根光纤每秒钟可以传送1太比特。第二是即时信息和文件共享方面的突破,即P2P模式。第三是IP电话技术。VoIP让电信公司按照时间和距离收费的日子不能持续很久了。第四是无线技术和设备。通过移动通信使得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可以和其他人共享信息、控制设备、通信。实现人和人之间,计算机之间,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感受:只有当一个新技术或者新的技术平台与新的经营模式、生产流程、管理方式结合后,创新的结果才会更有效。一个人头脑中已有的观念和倾向对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影响很大,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进行合作,而胜利者将是那些能够最快地学习模式、流程和技能的人。不管是在生意场上还是生活中,一个人的性格、人格和人际关系都比聪明更重要。那些容易引起人们注意,讨人喜欢的人更容易成功。

9.互补产品:市场上存在互补产品,比如纸和笔,当纸张需求增加时,笔的数量也会跟着增加;在提高纸张质量的同时,也应该提高笔的质量,即互补产品的同步提高。感受:人们通常认为该发明的都已经发明出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创新可以从寻找现有产品的互补产品方向进行思考。理解客户真正的需要,如何让整个经营和生产链,以及合作伙伴更有效运作,同样可以作为创新的思考方向。

10.人才:当今需要复合型人才,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技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可以不断承担新的工作任务。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纯粹后台技术工人不再吃香,具有较强交往能力的人才会更

有价值。做一个出色的讲故事者,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给别人,让人听懂。知道该对客户讲什么,怎么讲,让客户得到的信息越多,效果就越好。传统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是把它分解成各个部分,逐个解决,现在还需要掌握综合的分析方法,就是把分散的东西综合起来,从整体入手进行分析。例如思考我们业务的时候,需要考虑客户的业务,以及客户的客户的业务相结合起来。感受:考虑产品及技术领域,需要考虑三个。一个是现在精通的,一个是与现在的领域紧密相关的,还有一个就是下一步要涉足的。

11.学习:大学毕业生会成为两种工程师,一种是创造型,另一种是操作型。创造型工程师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操作型工程师通常接受同事、技术人员的教导,具有文凭,也可能具有基本知识技能,却没有能力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显然,操作型工程师很容易被替代。首先,学生需要培养自学能力,即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第二点是要有好奇心和激情,对新知识、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学习了解的激情。第三,需要善于和别人打交道,具有讲故事的能力。美国文化中具有敢于推翻旧事物,立刻行动;哪怕白手起家后又沦为破产,依然会一切从头再来。人的本性是非理性的,且极易传染。一个好的例子胜过一千个理论,除非迫不得已,人们不会主动改变自己。感受: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和企业家精神。学生缺乏创造力,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在进行任何创造之前,应该先深入理解现有的东西,只有在这些基础之上,才会有创造性发展。

12.公司:一个公司即使很小,在市场竞争中要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要掌握了一项核心技术,就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和那些大块头竞争。要研究自己公司的架构,每一个部门、每一种功能都要被仔细分析,是占用公司的成本多还是赚取的利润多,是公司的一项核心竞争力还是别人都可以做到的,别人在做的时候是否比自己的成本更低,质量更好,更有竞争力。有一种境界是把客户变成公司不用支付工资的雇员,让客户为公司分担工作,同时还要让客户为公司支付费用。星巴克咖啡全球闻名,它完全可以在它的菜单上列出1万多种不同的咖啡口味,但是它让顾客按照自己的口味来调配咖啡,因为这样会让顾客感受到自己可以拥有更大的掌控权。

早期星巴克不卖豆奶,但是有一天顾客调配自己咖啡时提出这样的要求,于是到今天,星巴克出售的所有饮品中8%是豆奶。以前IBM在计算机领域具有垄断地位,于是变得骄傲自大起来。当IBM停止听取客户意见时,它便停止了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是支撑其商业经营的关键力量。仅仅围绕产品设计和销售制定的战略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应客户所需,想客户所想。感受:让宽容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因为宽容是彼此信赖的前提,而彼此信赖又是创新和企业精神的基础。一般的公司如果有25%的业务具有核心竞争力,有战略性及与众不同,就相当不错了。因此可以将自己不算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将自己不可能做的最好的功能进行外包或者合作,从而使公司更快地成长壮大。最好的公司是最善于合作的公司,无论是公司内部的合作还是公司之间的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完成更多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效益。如今,商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还包括结盟的能力。

第12篇:《原一平》的读后感

《原一平》的读后感一

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要让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当原一平听到嘲笑之声,虽然难过,但他选择咬紧牙根,暗暗立誓,就是碎骨也要把那一阵怪笑送回去。此后,在数不清的岁月中,他便以这一段被瞧不起的际遇来鼓舞自己重新整装,再往前冲刺。原一平面对嘲笑,正面应对,值得我去学习思考。

创业阶段,条件肯定是比较艰苦的,原一平开始在明治保险公司上班时,公司都没有给他一张桌子,他仍经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配上桌椅,成为业绩第一的人。不要说自己所在地的条件有多差,因为有的一些人所在所处的环境还不如你。你只要好好工作,为这家公司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好了。

“赤子之心与梦想,是推销员的原动力。”人要为自己的奋斗找一个动力,每一个都有梦想,努力工作,就会离自己所期待的梦想稍近一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业绩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人在面临困难只是,如果以消极面去想的话,势必越想越糟,最后变得萎靡不振,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如果往积极面去想的话,这正是男的的磨练的机会,这是光明之前必有得黑暗,也是成功之前必须承受的苦难。

转变心态,原一平也并非不吃中餐,也不是不打电车,而是没钱。这都是迫不得已才造成的情况,可是为了鼓舞他自己,他把”没钱吃”改为“他不吃”,把“没钱搭”改为“他不搭。”转变自己的消极心态,乐观向上的对待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乐观的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做一个积极乐观有责任心的人。

《原一平》的读后感二

最近通过读原一平,感触颇深。我深深地意识到人在精神世界中确实是分为“三六九等”的。平凡之人与优秀之人的差距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上。

这本书首先介绍了原一平的成长、奋斗、成功历程。随后讲述了在做推销是我们所必备的“武器”,还有一些推销技巧和经验。

原一平能从“矮子”变成世界推销史上的“巨人”,这与他不服输的性格、良好的心态及善于积累总结工作经验是分不开的。纵观各个领域,凡是取得成功之人,无一不是具有勇气之人,都有不怕输的精神。其实输对于我们来讲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可怕,怕的是我们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认输了,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决心,结局必然很惨。对我自己而言,就有这样心态,凡事瞻前顾后、犹犹豫豫,等自己做了决定,下定决心去做的时候,可能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了!所以在以后的顾客维护、促销过程中,要有勇气、有魄力!

其次,保持一颗“平常心”,把态度端正好。发明家没有百折不挠的心态,就不会有科技的进步;政治家没有坚定不疑的信念,就不会有社会的前进;推销员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也绝不会有持续的签单!

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原一平告诉自己:我是顶天立地的,我是绝不服输的,我是永远打不倒的!最后他真的成为一名无坚不摧的赫赫有名的推销员。

本书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具有一定的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大量的业务知识学习以及大量家访的基础上,我们才会积累到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改造自己,让自己更有气质与魅力。日本一位教育家说过:“精干一艺或完成某种大业的人,他的脸孔自然会显示出别人没有的气质与风范,这就是魅力。”在平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要学着培养自己的气质与修养。在对自我不断认知的过程中,就是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空间的过程。正所谓“爱自己才会爱别人”,在与客户的交谈过程中才会让客户感受到“友善、专业、亲切”等很多意识形态上的特质,也更容易成交。

拼命工作不仅仅是在追求业绩,更为重要的是完善我们的心灵!所以我们要像原一平一样热忱、进取、自信,每天进步一点,让自己更有价值、更有气质

《原一平》的读后感三

自从读了原一平这本书,自己深有感触。原一平爆裂的性格,给他带来了许多的烦恼和痛苦,不过后来,当原一平把这种性格转化为永不服输的毅力时,它带他进入了另一个崭新的世界。有时结合自己的性格、脾气也不好,却没有他这种改变。我想我也可以。

认准目标“永不服输”“非干不可”的态度,这种毅力、决心、坚持,终于有了收获。作为一名业务人员,坚持、恒心、毅力。虽然和原一平说的那样,虽然只是老掉牙的字眼,却是每一个成功者共同的信念。

有时候,在炼厂市场,当活动没有人时,自己的信心就会不足。有时对事情坚持的不够,对目标、对业绩,这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知道成功的路是有无数的失败,无数的拒绝组成的,只有看到失败和拒绝的积极方面,我们才不会气馁。我愿意在20

17、合作、改变、感恩,创造新的高点、挣钱、成长,继续学习原一平。

第13篇:《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朱晓峰)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是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这本书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世界被十辆推土机推平了,各肤色各人种的竞争机会平等了。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向读者阐述了可能大家都在经历但却没有认真思考或意识到的一个问题:世界正发生着显着的变化,科技、政治和经济革命正在消除各种壁垒,让世界变得更加平坦。平坦后的世界,竞争环境变得公平了,大家的机会也都渐渐变得越来越均等了。等等这些观点都在启发人们思考该如何面对这场正在发生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全球化变革,如何调整自己来迎接这场变革。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经济全球化的书,不如说是一本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长篇新闻通讯加狂想。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而我们平常眼见最多的东西--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乃至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均来源于和决定于我们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是人类的智慧,是科技造就了过去、今天和未来。在原始社会,一切愚昧和文明均产生和决定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尽管他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或者说今非昔比,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同样如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时空感消失了,把这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弗里德曼指出,由于市场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或者你仰天长叹一口气,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飓风。你跺一跺脚,就引发了“东南亚海啸”。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

《世界是平的》告诉我们,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了。试看今日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可以不享受因为合作所带来的极大丰厚的回报。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

国家要强大,要走出狭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场徘徊的囹圄,还是得靠人才。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战略

型的人才,无疑是个巨大的硬伤。企业缺乏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浮沉,国家缺乏全球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把握自己的命运。此时此刻,我才深深理解了西方学者说的那句话:“中国需要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更需要比尔盖茨”。

当前,中国正在走一条科技兴国的科学发展之路,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二选择。不仅中国需要科技兴国,需要科学发展,任何国家都需如此,因为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游戏规则。在如此平坦、均等、公平的世界竞技场上,中国该做什么才能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改革开发,加入WTO等一系列举措,已经把自己推到了这个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上。要在这一全球化的竞技场上占有自己的地盘,取得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先洒下勤奋和教育的种子,培养出能够应对这一世界变化的各种人才。中国目前由于廉价的劳动力市场而被世界各国看好,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厂,中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也大大提高了,当然也暂时性的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但单单成为廉价的世界加工厂不应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也应有自己的科技含量高的知识产权和品牌。如此,大量地培养人才,壮大自己的人才队伍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我们党中央就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中共中央在10月10日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就向全世界宣布了我国面对平坦世界所作的历史抉择,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规划,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建立环保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达到经济、政治和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作为一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我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从工作态度到责任心,从个人的学习能力到工作能力无不全面提高,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内涵是每一个劳动者将逐渐对自己的铁饭碗、风险和经济安全负责,而政府和企业只是帮助人们形成这种能力。”

变平的世界让每个个体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任何企业、组织甚至个人都将参与到全球整合的业务环境中。让我们跟着作者一道去探讨这个变平的世界、迎接这个变平的世界、挑战这个变平的世界

第14篇:贾平凹作品读后感

贾平凹作品读后感

时隔近二十年,又一次读先生的散文,还是如多年前一样喜欢他的文章,忍不住想言传言传。

先生大我六岁,当是同时代人,他初发作品时,我是文学爱好者,很是读了些他的文章。后来发现有卖《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时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果然没令我失望,不仅我爱读,就连上小学的炜儿听了他的文章也是喜欢得不行,总学说:我要撞棉花包撞死,吃白糖吃死。于是去日本时就把此书也一并带去,供炜儿闲时阅读。回国时,扔了很多衣物、日用品,可这本缺了封底的书却又被带回。

这次读《朋友》才知道,那本自选集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看来还真是与他有些缘的。二十年来作者与读者都在成长,他的文章越来越朴实无华,却在不经意处会令你发现一些深刻,一些禅意,一些古风,如以下几段:

一个人活着其实仅仅是一个人的事,生活关照形的朋友可能了解我身上的每一个痣,不一定了解我的心,精神交流形的朋友可能了解我的心,却又常常拂我的意。快乐来了,最快乐的是自己。苦难来了,最苦难的也是自己。

这个世界已混沌不清,抨击丑恶发泄怨愤是一种战斗,而宣扬纯净也是战斗。人生的残缺使我们悲痛和激愤,而在残缺人生中享受纯真美好,更是我们的一种生活的艺术和人生的艺术。

人活着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义却在生到死的过程。朋友被朋友们骂着又爱着,是因了这个朋友的真诚和有趣。

他形容一个朋友的长相:满脸都是头,满头都是脸。(一秃顶朋友)看到此不禁莞尔,想到圈内程主任的那张如弥勒般的佛脸。

这本散文集多为朋友作序,也有写一些有趣朋友之间的交往,被写人物大多为陕西文人、书人、画人,也有一些喜收藏石头之人,还有朋友的小儿,竟被他称为先生,皆因小儿怀有纯净无染的心也。其为友人作文,却不胡乱吹捧,有一说一,无二是不言双的。

读先生的文,发现了许多与先生相同之处,不由窃喜。先生喜饮茶,我亦喜饮茶,先生喜藏石,我亦喜藏石,不过我的俗了些,是玉石,先生喜的是天然大气之石。先生喜藏陶罐,我亦喜欢陶、瓷之器,不过先生喜的是高古之陶,而我喜的是家用的大俗之器。先生不爱钱、权,我亦鄙薄这两样。先生善书、画,我却喜赏书画,先生写一些微言大义的小文,我却爱这些文章甚于爱先生的小说。还有一点很重要,先生是文坛着名的病人,而我亦是文坛之外一个无名的老病号,且得的是同一种病,不是我硬要牵强附会的找与名人的相同之处,而是爱先生的文在先,对先生好奇在后,才发现了这些缘,不由拿来显摆。

在此以一读者身份遥祝先生身体安康,多为我辈写出一些美文来,才不枉了我们来世一遭。

贾平凹作品读后感

我小时候没离开过家的时候,从书上读到的都是外地的名胜和故事,当时就觉得家乡没有名气,到处都是山,向往山外面的世界,羡慕有名气,有名胜的地方,直到上大学我才第一次走出山阳,走出商洛。大学期间,游玩了很多北京的名胜古迹,上班后又去过其他一些地方,但现在还是经常会想起在家时,穿着拖鞋沿河趟水的那种惬意。后来无意中读到贾平凹的《商州三录》,由多篇中短篇散文组成,描写了商洛的好多风土人情和故事,描写手法和用词很平淡,我却看得很入味儿。

他在《商州初录》的《序》里面这样说,这本小书是写商州的。为商州写书,我一直处在慌恐之中,早在七八年前构思它的时候,就有过这样那样的担心。因为大凡天下流传的地理之书,多记载的是出名人的名地,人以地传,地以人传。而商州从未出现过一个武官骁将,比如霸王,一经《史记》写出,楚地便谁个不晓?但乌骓马出自商州黑龙潭里,虽能“追风逐日”,毕竟是胯下之物、喑哑牲口,便无人知道了。姚雪垠先生着的《李自成》风靡于世,那就写的是闯王在商州的活动,但着墨商州地方的极少。

他写得也是我的家乡的山和水,人和事,其中还写我们山阳县的一些文章,所以就觉得离我很近。有些感觉是曾在我心头经朦胧地出现过,但我却从来没有整理过这种思绪,他在《序》里所提到的担心,正是我以前对家乡的看法,啥有名的东西都没有,只想着长大了要去看外面的世界。看到他这么一说,我一下找到了共鸣,觉得他把我想说又说不出的话给说出来了,的确以前大家描述商洛都是用穷山恶水来形容,物产贫乏,交通不便,不能赐予那里的人民财富,所以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想离开这个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在城市污染、拥堵的对比下,原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人们眼中山清水秀的地方。

读他的文章,一些熟悉的地名不由得勾起我的回忆,也让我重新开始认识自己的家乡,原来商洛的名字来源于商山洛水,而山阳则是因为地处商山之南。商洛是秦朝卫鞅的封地,故卫鞅又被称为商鞅、商君。汉有“商山四皓”出山助吕后扶太子,居功不受隐居而商山,明末李自成兵败进商洛养精蓄锐,而后驰骋中原;近代五支红军进商洛,播撒了革命种子;李先念率师突围,建立了陕南革命根据地。而山阳县,则有徐向前、李先念、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和边区苏维埃政府。

而他文章里面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或者听说过,比如他的《黑龙口》一文,就写的是商州的一个小镇,文中写到:黑龙口的人不多,几乎家家都有做生意的。这生意极有规律,九点前,荒旷无人,九点一到,生意摊骤然摆齐。因为从西安到商州来的车,都是九点到这里歇息,从商州各县到西安,也是十点到这里停车。于是乎,旅人饥者,有吃,渴者,有茶,想买东西者,小么零甚山货俱全。集市热闹两个小时,过往车一走,就又荡然无存,只有几只狗在那里抢骨头了。

我是从小就听说了这个地名,并且听这个地名的频率绝不低于听见商洛市的频率。因为黑龙口过去是商洛五个县通往西安的必经之地,我小时候家乡只要出过西安的人,当时都会提到黑龙口这个地方,加上这个名字听着有些煞气,小时候总觉得这个地方挺神秘。结果在我95年第一次走出家乡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很期盼要看看这到底是个啥样的地方。回想起我第一次看见的黑龙口是两排平顶楼房,已经和他83年笔下的截然不同了,他笔下所写的是河对岸的旧址,都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像我们县城老街的房子,适合以前的人们做生意,尽管已经没有客人往来,宽大的门面,墙上和房子的屋檐手工制作的精美又复杂的装饰,让我依稀感觉到往日的繁华。没多久,通往商洛的312国道修通了,来回虽然还经过黑龙口,但车已经不用停了。而现在高速通了,我也就再没经过那个地方。读着这篇文章,又把我再次把我的记忆翻了出来,那破旧却依然精美的墙上装饰,高挑的屋檐,从二楼直通河床的木楼梯,瞬时又浮现在我眼前。

第15篇: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共有《世界是平的》读后感范文三篇:

范文一:

在一位长者的推荐下,我花了近一周多的时间认真看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但是老实说,有些地方是囫囵吞枣,有些地方干脆根本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我从这本书中获得许多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我敢说,如果让我们去看一些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书籍,不是看不懂,肯定就是看不下去。这本书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是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带有浓厚国际记者背景的作家,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经济全球化的书,不如说是一本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长篇新闻通讯加狂想。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或者认识调动出来与之进行一个广泛的对比,确实感到经济全球化汹涌而来,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同一个时代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我竟然在自己狭隘的小圈子里生活了三十多年,实在是令人震惊和羞愧。

弗里德曼不愧是记者身份,他用几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全球化,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象在看电影,也有点象在读一篇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但读完之后,冷静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读到作者本身并不是经济学家,因为他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过于随意,有时为了生动就舍弃了真理,所以你不要太过于认真,需要去伪存真。

我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来源于传统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了解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是从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开始的一样,但这一点并不妨碍我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认同感。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而我们平常眼见最多的东西--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乃至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均来源于和决定于我们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是人类的智慧,是科技造就了过去、今天和未来。在原始社会,一切愚昧和文明均产生和决定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尽管他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或者说今非昔比,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同样如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时空感消失了。我们甚至能常常感到和布什或者是内贾德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这就是技术,把这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弗里德曼指出,由于市场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或者你仰天长叹一口气,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飓风。你跺一跺脚,就引发了“东南亚海啸”。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由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可能我们已经不能辨别世界500强企业到底是哪个国家的。

弗里德曼对环境问题表示了高度的关注,指出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经济的不合理发展,但同时指出解决环境问题还是得靠科技,人类必须走一条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道路。

『本文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我是读不太懂这本书的,但还是收获了紧迫感。深感国家要强大,要走出狭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场徘徊的囹圄,还是得靠人才。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战略型的人才,无疑是个巨大的硬伤。企业缺乏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浮沉,国家缺乏全球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把握自己的命运。此时此刻,我才深深理解了西方学者说的那句话:“中国需要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更需要比尔盖茨”。

当前,中国正在走一条科技兴国的科学发展之路,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二选择。不仅中国需要科技兴国,需要科学发展,任何国家都需如此,因为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游戏

规则。

范文二:

寒假是一个充实自己的好机会,而阅读则是最有效的选择。所以,从推荐的阅读书目中我选择了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所写的《世界是平的》。花了3天读完此书,我感觉我对书中的很多观点是由衷的赞同和佩服的。但是老实说,有些地方确实是囫囵吞枣,有些地方干脆根本没看或是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我从这本书中获得许多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我敢说,如果让我们去看一些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书籍,不是看不懂,就是肯定看不下去。而这本书至少可以让我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

不得不说,在读过这本书后,我确实的认识到,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很严谨的经济学类的书籍。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用几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全球化,确实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像在看电影,也有点像在读一篇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这也解释了为何这本书是如此的畅销海内外,通俗易懂的语言,众人皆知的事例,以及所有人都必须正视的热点问题,促成了这本书的成功。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得不说《世界是平的》的的确确是一本好书,一本值得所有人都拿起一读的好书。

当然,也并非是所有的观点或是内容都让我惊叹或是赞同。

时代是迅速发展的,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迅速地改变着。假如我能够再早出生10年的话,也许我会像作者在书中所写的那样,同他一起为这个世界开始变得平坦而惊讶万分,但当我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Internet和电脑的应用已经普及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所以,对于书中所记述的“在我的睡梦中”的部分内容,我只有些许的惊叹而以,惊叹于这个世界变平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毕竟我知道,这个世界已经因为网络的存在而变小。

从对Internet的初步接触到运用自如,每一天我们都在与这个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接触,每一天我们都从世界的各个角落获得无数的信息,虽然我并没有准确的认识到这个世界已经变平了,但我们至少不是被蒙住了眼睛。作为一个中国的学生,竞争是巨大的,这点毋庸置疑。而全球化能带给我们的——至少是中国学生的——只不过是更大的竞争而矣。就像书中“静悄悄的危机”中所谈到的,世界存在着教育的差距,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方法上。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必然,在学习的竞争上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作者在书中的观点仅仅是从他作为一个美国人的角度而已,并非是从全局的观点。我想这也是这本书的遗憾吧,但不可否认书中的观点是值得我们借鉴和警惕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托马斯弗里德曼以他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他在书中援引了很多热点话题,介绍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市场和炙手可热的行业。开发源代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联合搜索技术等被描述成为铲平世界的10大动力,而中国、印度等国家和一些站在全球顶尖

位置的公司和机构,则被描述成为变平的世界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他把所有的这一切编织在一起的时候,却揭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变化——全球化的趋势。它正随着那些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IBM在华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周炜€€

弗里德曼认为,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的3.0版,将我们带入这个新时期的动力既有地缘政治的因素,也有技术方面的进步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生产创新模式。在这个时代,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这就是“世界是平的”的含义。对作者的这些观点我读后除了赞叹和惊喜没有别的。试看今日之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可以不享受因为合作所带来的极大丰厚回报。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化和传播。可以说缺少了竞争就没有创新,同样缺少了合作是创新与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强大和繁荣我们都应该加强竞争与合作的步伐。因此作者的观点是极其进步和新颖的,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

他还指出,由于市场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或者你仰天长叹一口气,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飓风。你跺一跺脚,就引发了“东南亚海啸”。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由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可能我们已经不能辨别世界500强企业到底是哪个国家的。

弗里德曼对环境问题也表示了高度的关注,指出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是经济的不合理发展,但同时指出解决环境问题还是得靠科技,人类必须走一条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道路。

这本书我没有全部读懂,只是了解了大概,但还是收获了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逼人,同时又是如此的令人兴奋和激动。我真实的感受到了全球化浪潮是如此汹涌澎湃,也领略到未来是多么充满激情与挑战!

国家要强大,必须要走出狭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场徘徊的囹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是得靠人才。正如那句话所说——21世纪需要的是什么——人才!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战略型的人才,无疑是个巨大的硬伤。企业缺乏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经济发展浪潮中站稳,国家缺乏全球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把握自己的命运。

再说到我们极其平凡的工作和学习,也同样不可缺少竞争与合作的因子。我们每天从事简单而又繁重的工作,在这个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中同样蕴含着竞争,从各人的工作态度到责任

心,从个人的学习能力到工作技能无不打上竞争的烙印。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场所,任何时候谁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能享受胜利者的喜悦,而事实就是,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工作勤勤恳恳,具备了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而那些缺少责任心又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将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最终淹没在前进的滚滚洪流之中。同样,这个世界不能只有竞争而没有合作,只有竞争的社会是一个残缺的社会,是一个无序的社会,竞争与合作是完整世界这个硬币的两面,缺少了那一面都不行,只有通过合作加强各自的优势,发掘自身的潜能,竞争才会充满人性的光彩,才可能带来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繁荣。

我们的日常工作与学习同样是如此。纵观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哪一个不是生活在集体之中,又有谁可以离开团队而独自工作生活?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能力,一起去打造事业的辉煌。而这一点似乎是我们最为缺少的,我们习惯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何管他人瓦上霜”,而这一陋习不知使得多少人变得鼠目寸光,看不到世界的广阔无边,我们习惯的“同行相忌”又使得多少人心中只有小我而无他人的存在,变得自私自利心胸狭窄。如此陋习必须革除,必须改变。这就是本书所要强调的其中一点。

中国在 年加入WTO,这一结果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中国人有了更多的机会,也有了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国同行业者带来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问题同在的历史关头,我们只有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才是面对“平坦的世界”的惟一明智的选择。

正像作者在书中所述——“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内涵,是每一个劳动者将逐渐对自己的饭碗、风险和经济安全负责,而政府和企业只是帮助人们形成这种能力。”因此,我们惟有不断的学习,努力地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否则只能又一次被世界所抛弃,被国际规则所淘汰出局,这对民族、对自己只是一种悲剧,没有人会因此对你怜悯和关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发展的规律。

而我们唯一的出路,只有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去迎接铺天盖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

范文三:

世界是平的是一本非常经典的讲述全球化的状况,以及它对人们说带来的影响。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和以前的一些思考能连在一起。下面先讲讲人们该如何去理解一个人的价值,我觉得应该从整个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角度来理解一个人。我认为很多人身上的一些不够理智和一些虚荣都是因为他们知识的欠缺,他们没有对人,社会和整个世界有一个清新的认识。在他们有足够的认识后,就会根据情形作出理智的行为。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发展是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的过程,再加上人们不断追求物质财富的天性决定了生产力会决定生产关系。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人们有不同的使命。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来 来为直接创造财富,同时又会生产力的发展。虽然从微观的操作层面来说,个人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有可能存在很多的随机性,但是宏观上,整个大的角度来说,这个规律不可违抗。例如即是计算机的技术发展成就了Microsoft,也是微软它自己推进了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宽带技术成就了各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这也就说明了,你如果没有顺应历史潮流,你必然被淘汰。你顺应了潮流,还要看你的如何操作。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可以看成各种各样的人分工合作的一个大系统,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个社会更幸福呢?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对长处,它在从事自己长处的领域时它的财富生产率更高,所以和谐的社会要让每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整个社会的大机制时如何来做到这点的呢?经济的调控,这样使得每个人的个人最优化的选择会达到社会的最大的最优化。当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他就会得到社会更多的回报。

同样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能够真正地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价值,那么社会为了鼓励你去做这件事情,它就会给你更高的回报。但是人本身是一种贪婪的动物,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不顾忌整个社会的利益,这就需要法律的手段来保证。

这些分析也就决定了以下的几个特点:

1.合理的企业和组织机构一定要顺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社会的环境,这同样也就说明了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当今社会的一些可以的状况,是完全有能力去预测在将来社会会有哪些变化。

2.每个人和组织机构都应该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同事又是对社会有意的事情,只有这样自己才可能从社会得到回报,同时也是对社会的最大的贡献。

3.人和企业都是社会的一部分,自己的财富来源都是将自己的努力和社会来交换。因为为了自己的长久发展,你就必须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潜力可挖,我们应该给其它人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潜力去为社会创造财富。一个不能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事业必然会失败。作为管理和领导,我们就应该挖掘人们身上的创造性潜力,因为这是进步的源泉。现在的信息技术能够让更多的人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我们也应该从一些制度和政策上来鼓励人们去发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最大化社会的发展速度。

第16篇: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导语:这本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并不是一本完全的理论书籍,相反它可以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世界是平的读后感文章,仅供参考!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当今世界的发展速度是如此之快,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不仅包括科技的创新,还有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更新,都令人目不暇接。对于这种世界发展趋势的描述,人们提出了很多概念,如全球化、地球村、经济一体化,等等。《世界是平的》作者--美国人托马斯·弗里德曼从一种全新的视角对全球化运动进行了分析,他聚全球发展的事实,透析世界性变化的特征,探索个人和企业的新的生存法则,提出“世界是平的”: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进入了全球化的新纪元,如果说之前推动全球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家和公司,而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独特动力就是个人和小团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这种个人和小团体在全球范围内的亲密无间合作的现象可以称为“平坦的世界”。

无法回避的全球化

考究在多大程度上这种定义的准确性是没有意义的。真正引发我们思考的应当是书中提到的各种全球化现象。现在,无论在地球哪个角落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历史多么悠久的事件,我们都可以穿过时空的限制直接得到,信息的获取变得如此容易,如此快捷。经济发展也是一样,几乎所有的商品都经过了全球化的“最优化”,它可能是在一个你从未想到的地方生产的,或者由世界各地最具竞争力的部件组装而成的;公司或者国家的发展都无法回避全球化的浪潮,撇开其他的经济体追求独立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再没有人有能力对一件事情的发展起到绝对的掌握和控制,正如书中所言,“世界开始从垂直的价值创造模式(命令和控制)向日益水平的价值创造模式(联系与合作)转变”。

那么,在这个平坦的世界上,怎样才能赢得立足之地呢?作者列举了“碾平”世界的10大动力:windows操作系统的建立、个人电脑的风行、互联网、工作流软件、外包、离岸经营、开放源、内包、供应链、提供信息。这10大因素已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这是一个全球性的、以网络为基础的竞争平台,在该平台上存在多种形式的合作,他能够使得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个人、群体、公司和大学,出于创新、生产、教育、研究、娱乐等目的进行合作。财富和权力将会越来越多地聚集到那些成功地完成了以下三个基本任务的组织或个人手中:建立连接到这个世界平台的基础设施;通过教育获得更多能够在这一平台上创新、在这一平台下工作,以及成功接入这一平台的人才;最后,通过成功治理来从这一平台中获得最好的东西,并且防范最坏的副作用。

对于互联网、外包等推动世界平坦化的新技术,我们都是耳熟能详,有时我们还会发现任何一个单一的因素都不是那么重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单独的技术创新。引入一项新的技术或者平坦世界那样的平台,并不足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当新技术或者新的技术平台与新的经营方式结合起来后,劳动生产率才会出现跃升,这可以说是整合的力量,资源与技术的多重整合。当然,所有辅助性的技术、企业流程和习惯等互相融合起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突破,是需要时间的,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经济学中所说的“时滞”。

可以选择的行为控制

正如书中扉页提到:创新,使您与众不同。作为最引人入胜的环节,作者信奉“一个好的例子胜过一千个理论”,他在论证个人观点的同时,提到了诸如微软、ibm、沃尔玛、ups等全球化优胜者(先行者)的大量事例。这就给该书提供了强大的事实支持。这些都可以作为任何一个有志于超越的个人或者团体学习的对象。我们不能照方抓药,更不能东施效颦,但我们可以把创新的精神、整合的做法、进取的激情学习过来,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矗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企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要具有很好的开放性。美国文化中敢于推翻旧事物、一切重头再来的特点让他们在平坦时代具备了很多优势,因为在平坦的世界里为了推动创新和增长,就必须更加频繁地辞旧迎新。“说到做到--创建--破产--重头再来”在美国是很常见的事情。对于有雄心的公司而言,开放性更为重要,一味地墨守成规是没有出路的。要对新涌现出来的技术保持开放性,率先采用技术整合旧产业,才能保持强大竞争力;要对新形成的管理思想保持开放性,适应新形势的新思想才能引领企业更好发展;要对优秀的人才保持开放性,优秀的人才是支持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优秀人才的加入也能形成良好的鲶鱼效应;要对决策过程保持开放性,在扁平化、信息化的时代,掌握信息不再是领导机构的特权,所有人都能够通过对网络产品的应用获取信息,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正在丧失,思考的多样性和视角的多样性应更多地融入决策过程。

要具有迅速的应变力。“船小好掉头”,相对于巨无霸型的企业,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在应对全球化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联想、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的迅速成长证明了这一点。大型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就要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客户对产品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呈现在决策者面前、管理层的部署要及时体现在公司的运作中。从这个意义来讲,多层的、垂直的管理层级的管理效率达不到要求。要努力减少管理层级,管理层级越多,信息逐级审批、逐级反馈的时间越长,信息被过滤的次数越多,信息的时效性就越差,组织的灵活性就越低。要组建扁平式的项目团队,在全球化时代,创新越来越多地来自全球各地不同部门和团队的水平合作,按照细小的专业分工组建工作部门变得不合时宜。在这方面,惠普作出了一个好的榜样,经过5年的时间,惠普从一个拥有87个不同供应链的公司--每个都垂直管理,拥有自己的最高管理者和后台支持--发展到一个只需5个供应链就可以管理500亿美元业务的公司,而且会计、人力资源等职能由总部统一掌管。只要具备了良好的灵活性,小企业不妨做大,逐渐横向和纵向地扩展业务,扩大企业的边界,把与自身互补的产业吸收到企业内部,塑造多元化的企业核心生产力。而大企业则应该想办法做小,合理地将业务外包,甚至把生产流程全部转移到成本低廉的地方,本土只负责管理、协调、研发等工作。

要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对新技术的应用是无止境的,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通过最新的网络技术,我们可以在公司内组建一个电脑网络,管理研发、生产、销售、资金等各个环节;我们可以把部分业务外包出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们可以通过新的工作流软件,实现位于各个国家的不同公司、不同团队之间的紧密合作,而无须坐在一起搞攻关;我们可以建立和运用高效的物流技术,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减少反应时间。要实现这些目标,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基于企业实际,建立一套融合各个环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erp软件的应用正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对于存在的应用软件和工作平台的使用,比如运用提供的大量商业处理软件,使用该网站的网上电子邮件营销系统发出大量的电子邮件,也可以使用销售自动化系统处理销售前的数据,也可以使用顾客管理系统记录公司所有顾客的活动,使用这种网上服务,可以使公司更加专注于创造利润的活动,并有效降低业务成本。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通过创新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是合适的,但要采取积极的行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新的网络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公司竞争力的迅速提高。

要具有永远的创新精神。没有创新精神和积极的进取心,我们就无法想象印度的老师给美国的中小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辅导、无法想象几家小型麦当劳加盟店可以把订餐业务外包给几千里外的呼叫中心、也无法想象航空公司把电子订票业务全部外包给上千名家庭妇女。新的互联网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切都源于企业对于新技术的追求。对于企业,不仅可以运用新的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也可以在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中寻找商机。但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达到基业长青的目的,必须将创新精神内化于企业的各个环节:基于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定制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投放市场,客户需求偏好的及时跟踪,售后维修的高效快捷。强大的力量源于创新。

次贷危机下的批判和借鉴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书中虽然对美国作了很多批判,包括对总统的批判,但他仍然以美国为荣,书中所引用的例子大部分来自于美国,缺乏对日本、德国等其他国家优秀公司的剖析和引用,这就成为该书的缺点之一,作者深陷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而在次贷危机爆发并横扫全球后,这一缺陷又一次被放大了。由于美国人允许自己借贷泛滥,导致了风险的暗中滋长和不可控制。

正如弗里德曼在他前一本书《凌志车与橄榄树》所指出的那样,这世界还不是那么平。收入差距、环境污染、种族歧视、恐怖主义等问题围绕着我们,影响世界变平的过程。这些因素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消失,反而会变本加厉,这也是主流经济学视野不及的地方。弗里德曼认识到全球化时代信息产业和网络蕴含的巨大能量,这股潮流迅速碾平各种生产障碍,改造企业的生产模式,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可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文化要素在生产中的补充作用。这些要素只有综合起来,才是全球化时代真正的商业地形。

指出作者的局限性,并不妨碍我们对于书中营养的汲龋在平坦的世界中,人们首先需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教会自己处理旧事务和新事务的新方式。这是新时代条件下每个人都应当培养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里,一切或部分工作都将不断受到数字化、自动化和外包的挑战,而且新的工作和新的行业也将越来越快地涌现。要想脱颖而出不仅要看你了解事务的多少,也要看你了解事务的方式。因为你今天了解的事务可能很快就会过时,其速度之快恐怕你连想都想不到。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首先就要把创新精神永远置于我们内心,始终追求效率的提升,追求质量的提升,追求自我超越,我们要始终相信,创新使我们与众不同。我们还要学会在竞争中协作,在协作中竞争,对自己负责。这才是面对“平坦的世界”的惟一明知的选择。正像作者在书中所言的一样“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内涵是每一个劳动者将逐渐对自己的饭碗、风险和经济安全负责,而政府和企业只是帮助人们形成这种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保持足够的激情和进取心。在当今世界,激情和进取心对工作、成功、研究领域甚至兴趣爱好都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在全球化时代,你拥有更多的工具可以让好奇心得到充分发挥,达到自我实现。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这本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并不是一本完全的理论书籍,相反它可以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并使我们这些热血的90后一代能够站在时代的浪尖感受着今日世界奔跑着的辉煌。

本书把全球化的演变分成了三个主要的世纪元。这三个世纪元分别为全球化1.0,全球化2.0和全球化3.0.在这三段时间里世界由大尺寸缩成中尺寸,又由中尺寸缩成小尺寸,最后缩成了微小。进入2000年以后,世界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一切都将对国家,公司和个人产生深刻影响。而且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不再来自国家,企业,而是来自个人。在3.0里,个人的力量将不断增大,不但能进行全球性的合作,还能参与全球性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忽略了人才的发展是没有前途可言的。

全球化的发展首先为我们带来了资源的共享,正是有了它的存在,全球各地的人们可以分享各种信息,共同使用从软件到各种科技产品等等一系列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的资源。弗里德曼说资源开放运动不会消失,也许才刚刚开始,它的触角将延伸到更多的产业中。不仅如此,世界科技的发展更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电子邮件,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仿佛被一张千丝万缕的大网连接在一起,瞬间实现沟通。这真的应了那句古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世界正在一天天变得平坦,尽管它带给我们的正负效应同时存在,可能还会十分明显,但是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应该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着世界的变迁。

作为当代大学生,深感这种世界全球化的进程所带来的紧迫,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商业的飞速发展无疑不是对自身发展的一个严峻挑战。要想紧跟世界发展的脚步,抓住世界飞速发展的潮头,就必须拉近与世界尖端科技的距离。

有人说:中国需要诺贝尔获得者,但更需要比尔盖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我们与世界的联系不再有任何阻碍,跨越万水千山,大洲大洋的联络也已经使我们与世界成为一体。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需要我们与世界各界联手共同创建的科技大舞台。在这个每天都以新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的大舞台上,更是提醒着我们要不断地超越过去,每天都升起新的太阳。事实证明,企业如果缺少这种全球化视野的人才,便难以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胜出,国家如果缺少这样的人才,便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重重考验,从而便无法决策自己在未来的命运。因此一个人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个人行为,而是有可能会牵动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向。

总览全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紧迫感,闲庭信步似的工作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作为90后一代的新新人类,要想在未来的潮头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地让自己接受新知,不断地升华,随着全球的脉搏一同跳动,将自己同全球化的世界联成一体,去完成未来的使命。

中国在2000年加入WTO,这一结果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中国人有了更多的机会,也有了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国同行业者带来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问题同在的历史关头,我们只有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才是面对\"平坦的世界\"的惟一明智的选择。

正像作者在书中所述——\"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内涵,是每一个劳动者将逐渐对自己的饭碗、风险和经济安全负责,而政府和企业只是帮助人们形成这种能力。\"因此,我们惟有不断的学习,努力地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否则只能又一次被世界所抛弃,被国际规则所淘汰出局,这对民族、对自己只是一种悲剧,没有人会因此对你怜悯和关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发展的规律。

第17篇: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趁着这个时间。我想放松一下,写写我读了《世界是平的》的读后感。因为有一些人说过:我不想看,要不你看完给我说说你的读后感。我想也许有很多人都这样光想看读后感吧,因此我把它写了出来,顺便说明一下我最近的心态:

一般人是这样吧,尽管我身边的人是这样。

当我知道这本书的时候,我向身边的人问起,有没有看过这本书?答案一律是“NO”。可能是我们这一类人不是看这种书吧,上网搜了下简介是属于“经济哲学”类的,的确,平时我去图书馆也不会看这种书,一些什么美国经济全球畅销书的,或者只有在电影中的外国佬才会去翻这类书本吧。我看它的原因,是因为何老师要我去看看。

看毕!的确不是我们这一类人的看到书,或者也是经管类专业看会去看的吧。一本经济类的书,光是翻翻目录就可以放下了,然而,我今天早上把它打印了出来,看了一个早上,看完了!这是一本讲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书。全球的合作,通讯的发达,信息的共享,等等都把这个世界铲平了,任何小公司和大公司,甚至是个人,都可以站在同一个高度里看问题,去竞争,在同一个平台上利用全球共享的资源。能发现和利用这些资源的,并能利用它,制造自己的特色出来,可以说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继承和发展...这是这本书的内容,其实说出来大家也许会觉得无味。这类书都这样子,由外国直译过来没有趣味性可言。但是,对于我来说却真的把他一字不漏地,看完了(是我的那个版本)。

世界是平的,我们的却没有好好把握。

看过一次后我还不是很明了里面的经济学知识,也有版本问题,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我从中找到我需要的信息。

对比于我们的现状,似乎是完全处于一个“白痴”的阶段。因为我们不了解当前世界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发展,以及世界的每天都在发展。总是有种感觉,这个“全球”的概念离我们很远,有些人的方向局限于自己的家乡、珠三角、广东省、华南地区、中国?其实,我们却没有想过,全球这个概念,然而,现在世界真的是平了!

离我们最大的资源,就是网络这个东西。但是我看到我们使用的,仅仅是娱乐这一个方面。完全沉迷于一种“白痴”的状况。这个也是老师在提的“那一种”人。

这怎么不会关我们的事呢?起码,我们现在已经是20来岁的人了,我们是有思想的,你怎么不想象一下外国的这个年纪的人已经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他们入学的时候在看这些书,而我们却是在看学生手册。咱们中国还有这么多的人都是这样子?好吧,我们从来没有想过,那么请自己去梦想一下,做一下梦,自己接触世界的情况。而不是小小地呆在一边。

当然我们还是有那么地一部分人在努力,就是大家认为把你觉得繁琐,不可能做到的事交给他们办的那一部分人,他们有能力去实现了这个资源共享的功能。他们也会给自己的国家、家庭带来幸福。至于其他人?可能就是成为将来的某一个劳动力吧。那么作为中国的新一代,作为中国的未来,我们只能看这一部分人了...。而其他有那么多不知道的人实在是可悲,记得老师说过,你想做你爸妈那样的人吗?我自己是没想过的。而我不如我们反过来地问自己,你有想过你儿子将来和你现在一样吗?你也不能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吧?我们自己本来就是这个时代的人。

写到此,突然想起了一个小对话:

记者问:你为什么放牛啊?娃娃答:为了攒钱呗!

记者又问:那攒钱干嘛呀?

娃娃说:为了讨老婆.

记者继续问:为什么要讨老婆呢?

娃娃又答道:为了生娃!

记者追问着:为什么要生娃呢?

娃娃思考了几秒,答道:为了放牛啊!

........

我们能做什么?

每个人都会说,我很平凡,又不平凡。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共性和个性,但是假如你的一生事只是在做一件平凡的事,些平凡人做的事。那么,就算你多么自命不凡,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凡人。宇宙中一粒小小微尘。我现在也很难说出是要做什么才算是不平凡。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分辨,因为我也曾是和大家一样的迷茫一类,或者到时候毕业走到社会上对于就业感到更多的迷茫。但是,还有一年时间,在这一年时间里,我应该会看到多,会改变,因为我现在已经发现自己的目标了!总之我也希望大家能加快自己的脚步,寻找到一条合适自己的路:虽然不确定哪条路适合我们,喜欢哪个方面,但是我们可以排除那些我们不喜欢的...还有就是时间很宝贵。

最后,在此乱写了一篇读后感,文学水平不好但是我能写下我要说的。世界是平的,我也能够去接触那些遥远的地方,世界现在每天都要在发展,我不知道你懂不懂我在说什么,不过在你打瞌睡的时候,世界已经在不断地创造财富了,当然这个和你没关系.....

世界变得平坦,是不是迫使我们跑得更快才能拥有一席之地?

第18篇:《昆虫记》读后感(包亚平)

鸽子飞到几百里远的地方会返回它的鸽棚,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小生灵!每一个小生灵就是一扇窗,带给一个如此精彩美妙的世界,《昆虫记》读后感(包亚平)。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1823年12月21日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他用一生的时间与精力,先后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昆虫记》,1879年时,《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法布尔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和一块荒无不毛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法布尔余生的35年中他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旷世之作,读后感《《昆虫记》读后感(包亚平)》。

读了这本书,我由衷的赞叹大自然的神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不注意的某个角落时时都发生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读了孔雀蛾的部分,我更是感慨万分,我被雄性孔雀蛾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惑动,虽然它的生命只不过是两三天的时间,但它们为了自己的后代,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一但雌蜂遇到危险,一群的雄蜂无论路途多么凶险都会去营救。

同时蜘蛛还是一个热忱积极的劳动者,角蛛毎做一个网大约要制造二十吗长的丝,至于那些更精巧的丝,光蛛就得造出三十码。

这本书让我越发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地球并不只属于人类,它属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第19篇:《七律·战宛平》读后感

《七律·战宛平》读后感

与网友聊天,谈到一首诗,网友对之大加赞赏,却又说不具体。在他的指点下我找到了这首诗。这首诗2015年6月26日发表于某论坛上。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准备庆祝中国抗日战争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看得出,作者心情激动,热血沸腾,适时挥笔写下了这首七律,表达了缅怀先烈,庆祝胜利的赤子之情。

我看诗,历来是只注重内容,不看格律。因为人家可能用的是古韵,我不懂,即使是新韵,由于我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在平仄方面我也不具备可靠的辨别力,至于拗救我也只知道基本的东西,所以为了藏拙,我总是对格律不置一词,只看内容。我不喜欢过于古奥费解的,不喜欢风花雪月的,也不喜欢无病呻吟,牢骚满腹,指桑骂槐,闪烁其词,空洞说教的,当然满纸标语口号也算不得好诗。

看这首诗,觉得很对我的胃口。诗写得大气凛然,豪气冲天。我先大大地点了个赞。然而平静下来,细看,却觉得颇有几点可商榷之处。老朽不揣冒昧,略说如下。

先把原诗抄录下来:

七律·战宛平

悼念二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

七秩轻弹一指间, 卢沟喋血忆当年。

大刀闪闪云空落, 壮士潇潇马裹还。

永定桥头狮怒吼, 宛平城下鬼嚎天。

忠魂傲骨今何在, 林海松涛听杜鹃。

先看首联:\"七秩轻弹一指间, 卢沟喋血忆当年。\"卢沟喋血发生在1937年,标志着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距今年(2015年)是78年,不是七秩(七十年)。七十年是抗战胜利至今(2015年)的年数。虽不确,但因为是写诗嘛,可以用约略数。卢沟喋血忆当年是倒装句,实际是忆当年卢沟喋血。倒装是诗家语一大特点,会读诗的人不会误解为\"(今天)卢沟喋血(了才)忆起了当年。\"问题较大的是\"轻弹一指\",这是错用。错用来自于误解。

作者本意是,时间过得太快了,弹指间七十年过去了。问题在弹指,弹指有好几个含义,读者自己可以百度一下。然而轻弹一指,那弹指显然是动作,而轻弹一指是说动作轻盈,轻快。武侠小说里常用来描写某高手武功高强,举重若轻,好整以暇,一击而成。

当弹指用来表示时间短的时候,弹指是名词,而且是专有名词,这一概念出于佛经,弹指是一个时间单位。

以下一段是百度来的:

(弹指是)梵语之意译。即拇指与食指之指头强力摩擦,弹出声音;或以拇指与中指压覆食指,复以食指向外急弹。於印度,弹指有四义:

(一)表示虔敬欢喜,据法华经卷六神力品载,诸佛之謦欬声与弹指声普传至十方,大地皆起六种振动。

(二)表示警告,据新译华严经卷七十九载,善财童子至弥勒菩萨之楼阁前,弹指出声,门即开启令其入内。

(三)表示许诺,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载,有二龙王请世尊准许彼等为优婆塞,世尊弹指允之。

(四)时间单位,弹指所需之极短暂时间,称为一弹指或一弹指顷。关於一弹指时间之长短,诸说不一,如大智度论卷八十三谓,一弹指有六十念。俱舍论卷十二(大二九。六二上):「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如是名为一刹那量。」现今一般常用语「一弹指」即源自佛教经典。〔菩萨处胎经卷

二、观无量寿经、华严经探玄记卷十

八、祖庭事苑卷三〕(参阅「一弹指」7

8、「刹那」3731)

换算:

一日一夜=30须臾=1.2万弹指=20万眨眼=24万瞬间=480万刹那;

一日一夜为86400秒,

一\"须臾\"为2880秒,合48分钟,

一\"弹指\"为7.2秒,

一\"眨眼\"为0.432秒,

一\"瞬间\"为0.36秒,

一\"刹那\"为0.018秒。

以上皆为佛教用语,多为音译。

请注意第四个意思,弹指是时间单位,是专有名词。

专有名词是不能分开来用的,分开用就不是原意了。比如马力,一马力不能说一马之力,焦耳不是烧焦了耳,牛顿,安培、欧姆,海里、卡路里也都不可分开来用的,但约定俗成,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简化。但也不可随心所欲,任意简化。你不能把公斤简化为公,简化为斤也不可以。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早已想起毛主席的那个名句了:\"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里老人家究竟用的是哪个意思,行家们莫衷一是,我们也不必深究,反正毛主席怎么用都是对的,都说得通。老人家并未把弹指拆开来用。如果拆开,无论你写成:弹你一指,弹他一指,虚弹一指,遥弹一指,弹出一指,弹了一指,还是轻弹一指,重弹一指都是一样的,弹指都是动作,不是时间单位。

再看颔联,\"大刀闪闪云空落, 壮士潇潇马裹还\".诗的副标题是悼念卢沟桥抗日阵亡二十九路军将士,应该是倾向写实的。二十九路军的大刀队赫赫有名,大长中华民族志气,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然而,将士们的大刀闪闪自云空落下,虽然豪迈,却让我有神话的感觉,是人太高了还是云太低了?大概是抗日神剧看多了,也是神来之笔吧?这还可以,可以算是夸张,至于夸张得是否过度还可以讨论。可是\"壮士潇潇马裹还\"问题可就不小了。潇潇形容刮风下雨,如风雨潇潇;形容小雨,如潇潇微雨。而萧萧形容马嘶声,或风吼声,如大家熟知的荆轲的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姚雪垠在其长篇小说《李自成》里有一篇的回目就用了\"雷鸣虎吼马萧萧\".马萧萧,风萧萧都有人用,可萧萧不等于潇潇。所以壮士潇潇绝对不行;壮士萧萧也不好,意象不雅,含义不明。马萧萧行,萧萧马不行;马潇潇不行,潇潇马更不行。\"壮士潇潇\"什么意思?怎能如此搭配?\"马裹还\"又是什么情况?壮士被马(群)裹着回来了?如果你想用\"马革裹尸还\"的意思,那么革不可省略!马革,革是主体,是核心,马是修饰成分,所以,马革可以简化为革,不可以简化为马。我想,作者听说过\"马革裹尸还\",却没有弄清到底是什么意思。马革即马皮。军人战死沙场,同伴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运回营帐或运回家乡安葬。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该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援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毛泽东主席的亲生儿子毛岸英同志不幸在朝鲜战场牺牲,彭德怀元帅请示毛泽东主席是否要把毛岸英尸体运回国内安葬,毛泽东主席说出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所以是\"马革裹尸\",不是\"马裹壮士\".另外,\"云空落\",\"马裹还\"也不对仗。

以上几处知识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事先翻翻字典,查查百度就可以了。现在有一些人心情浮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赶时间,追风头,造成创作上粗枝大叶,知识上不求准确,似是而非。我认为,知识上出了错是必纠的,知识上的准确是必究的。辛苦一点,认真负责才是正理,对读者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

再看颈联,\"永定桥头狮怒吼, 宛平城下鬼嚎天。\".狮怒吼对鬼嚎天对仗不工。怒吼是壮谓结构,嚎天是动宾结构,结构不同,这是对仗的大忌。

尾联问题不大,\"忠魂傲骨今何在, 林海松涛听杜鹃。\".尾联紧密扣题,悼念二十九路军抗日将士。那些为国捐躯,英勇牺牲的将士们,你们的忠魂傲骨都在哪里呀?青山林海的松涛声中传来杜鹃的阵阵哀鸣。这里隐含着\"杜鹃啼血\"这一典故。

(杜鹃啼血是一个典故,传说古蜀国有国君名杜宇,又称望帝,被臣子逼位,逃于山中,死后忧愤,化而为鸟,名为杜鹃鸟,终日悲啼,以至嘴角流血,血流到花上,就是杜鹃花。在古诗文中,杜鹃是一种悲鸟,但凡心中哀伤悲痛时,往往会借这鸟来表达,所以但凡出现杜鹃,即是表达一种悲伤。

其实,杜鹃鸟就是布谷鸟,又因其声\"布谷\",像\"胡不归\"(为什么不归),又成了思乡思家的一个象征。

反正,杜鹃是种悲鸟,含着伤感。)

以上括号中的表述摘自百度。

由此可见,杜鹃悲鸣,杜鹃啼血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表达悲伤、哀怨的心情。

这一意象,悲则悲矣,愤则不足,忿和奋则无有。用来表达我们悼念抗日先烈的心情尚差强人意。道理不言自明:悼念正常死亡的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用\"杜鹃悲鸣\"也就足够了。悼念先烈只悲哀、悲伤和悲痛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悲壮、悲愤、悲忿和悲奋。从而激励后人继承先烈遗志,学习先烈的精神,团结奋起,不怕牺牲与敌人做殊死的斗争。

2015年7月16日

第20篇:《平如美棠》读后感

相思始觉海非深

——读《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有感

文 / 刘敏锐

初知《平如美棠》是在微博新浪十大好书上推荐的,殷红的封面,直逼人眼,不忍斜视,读后才觉,那种红是相濡以沫的二人生命中不掺杂其他的独有底色,激荡人心!开始以为“平如美棠”是个动补短语结构,似“生如夏花”之类,但看了序言才知,平如、美棠是文中主人公,乃大悟,名字确实见得二人书香之家底,心里暗暗感叹,名字合起来也真是好听,充满想象„„

这是一部自传,一部虽平实美好却直锥心灵之书,一篇半个世纪相信相爱的老人用爱刻在心头的史诗,更渗透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它深深地打动了我,值得深深品味。

文中每章的目录都充满诗意,《少年时》、《从军行》、《点绛唇》、《携手游》、《十字街头》、《问归期》、《君竟归去》,文后《寒来暑往》附有美棠书信,平如是如此一个充满诗意之人,正如在序言中柴静问他:“中国人爱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你为什么觉得有诗意?”“我想跟那个心境有关系。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域,什么人生,有些诗意的人,他看什么都是有诗意的。“我想,当时平如回答时回忆往事,眼中闪烁着光芒,在书中他便将这诗意的眼光投射到二人即使苦难也觉美好的岁月中去。

爱与怀念是本书的主题,二人的相爱得益于两家族的交情,历经半个世纪,从战乱到分离,由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再到文化大革命„„从年少的风华正茂到老时的鬓发苍苍,最后更是经历了病痛与衰老的折磨,他们被卷入时代的洪流之中,动弹不得,折射的是那个时代平凡人生的生活,在这有喜有悲的人生历程中,二人之爱竟未减一分。犹记得当时平如回家与美棠定亲后,之前在战场上无畏生死的豪气消渐,在回军营的路上,他穿着军装站在船头,“看着滚滚长江上的波光,觉得自己的命从此轻慢不得,因为命里从此多了一个人。”多么简单的话语,生命已经并不属于自己,还担负着另一个人,不可怠慢,对自己生命的看重来自于对家庭的负责,此已见得情深,足见男儿担当。

因为两家关系非常,其实儿时两人就已相见,此情可待成追忆,但“只是当时我们各自是香梦沉酣的天真岁月,相逢也是枉然。”但我想,有了几次的接触,两人相知玩耍得倒也开心,以后相见订婚自是水到渠成之事,也为两人以后美好婚姻生活打好了基础。

平如与美棠的婚姻在时代的大浪里铺开,平如厌倦战争,回到家乡,最初的婚后生活是无忧无虑的,文中有着许多二人玩耍趣事的记叙,如家里打牌

九、和美棠去舞场跳舞、去吃当地小吃(如碱水粽、徐州油条、薯粉等),处处都洋溢着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日后思来还透露淡淡的忧伤,如:

“在徐州时,二人在街角一盏暗淡路灯下看见有个小贩卖梨。我们好像很有默契,径往前去买了两个大梨。然后两人在街灯下庆祝似的吃掉了它。那梨又嫩又脆,我从此以后再没有吃到过这样清甜的梨。”

我在旁边写下:梨甜是因为心甜。斯人已逝,纵是山珍,能有何味? 国共内战结束后,出于对妻子的爱,他没有随众去台湾,而是留了下来,他觉得“总有个地方容下个寒素的家庭”。但是,家庭又面临着分离,平如因为早年时国民党军官,被抓走劳动教养,单位也告诫美棠,要与他划清界限,然而,美棠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此起,又是二十二的离别,平如每年能回来一次,从书后附录的美棠的信件里,可以看到,这些信里虽是对生活的毫无感情的记录,然而却透露了一位母亲独自支撑家庭的艰辛!我想平如是以怎样的心情读完这一封封家书的。“白石为凭,日月为证,我心照相许,今后天涯愿长相依,爱心永不移。”两人正是以《魂断蓝桥》里的歌词来度过那段艰难岁月。

生活渐渐好起来,两人终于再次相聚,步入晚年之时,美棠却患上肾病,并且日益严重,平如推掉了所有工作,专心照顾她,看着她一点点萎靡,犯糊涂,八十多岁的他,一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此时的平如,内心是何等的绝望啊!他感受到了一种几十年分离也从未有过的孤独。“我们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一个安定的居所,但是老病相催,我们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平如口中缓缓说出这句话,心中痛苦、无奈、哀伤、孤独、还有绝望„„”他生未卜此生休,徒叹奈何奈何。

当然,文中还记录有父女亲情,有一个场面感人至深,那是平如过完春节假期,准备动身回安徽之时,“到了天亮时分,准备动身。我到里间去取那只大旅行包,却只觉得有什么东西绊住了。细看之下,原来旅行包上绑了好几个铃铛,铃铛上又用一根绳子系在小红的右脚上。我把铃铛和绳子轻轻解开放好,而小红还在酣睡。”女儿为了早起送父亲,竟然在脚上绑上铃铛,以此来叫醒自己,感叹孩子的聪慧之时,更为这一小小的细节击中心扉,不禁眼含热泪。

插画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每一幅画都承载着浓浓的感情。八十岁的时候,美棠去世了,平如用了十年时间,画了十几本画册,名为《我俩的故事》,出版时与文字相合,是成此书:

“一笔一笔,从她童年画起,幼年时如何在课室里羡慕小丫鬟在外打秋千,如何与好朋友卷发旗袍去舞场跳舞„„都按她当时所讲画来。两人婚礼的照片在‘*’中被烧毁,他靠记忆,把当时的建筑、场景、人都画进去。画的时候并没什么用意,只是觉得全景的角度可以把大家都画进去,一个不少。

看的人不免觉得,这个角度像是对两个人的背影隔了岁月的凝视。” 是的,他渴望的是一个都不能少,记得当时他要结婚时母亲早已逝去,他念及此,在房间里痛哭不已,后来离家时与父亲的一瞥,竟至永别,至今遗憾;再到至亲至爱妻子美棠的离世,更让平如感到孤独忧伤,文中绘画栩栩如生,构造了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一幅一幅竟至绝美,令人过目难忘,很难想象这出自于一位近百老人之手,我惊叹于老人绘画技巧的高超,记忆里一丝不苟的深刻,他的这一切,我想,没有其他的,全都源自于对妻子与家庭历久弥新且永恒之爱,也正如他所说:“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生命中有许多微细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缘故地就在心深处留下印记,天长日久便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这是作者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生活箴言,爱情之事本来就是天长日久,细水长流,正如歌中所唱:“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爱情重要的是守住平淡,耐得寂寞,日后思来,穿过岁月的二人,那充满爱的凝视竟显得如此真实而珍贵。

“相思始觉海非深”,文中曾三次提到唐代诗人白居易《浪淘沙》的句子,妻子离开后,平如说:“白居易写‘相思始觉海非深’„„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是啊,难道有什么东西比怀念一个人的的时候更深么?当美棠最终离开后,平如难以抑制思念,便画下了他和美棠的故事,留下了关于她和他们的最美好的回忆。柴静曾在《看见》栏目中问平如老人:“您已经90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老人回答说:“磨平?怎么讲能磨的平呢?爱这个世界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犹记得文末那幅爱之挽联:

坎坷岁月费操持,渐入平康,奈何天不假年,恸今朝,君竟归去; 沧桑世事谁难料?阅尽荣枯,纵此红尘看破,盼来世,再续姻缘。

平时经读后感
《平时经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