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汉字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24 07:58:23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汉字读后感

汉字读后感

小时候,汉字对牙牙学语的我来说,好像天书一样,深奥难懂,慢慢地,妈妈买了许多生字卡给我,叫我认字,我经常颠三倒四,字都拿反了,也弄出了不少笑话….后来随着书越读越多, 也渐渐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汉字,平时每次经过商店,我也会奶声奶气地将商店的招牌读出来,引起周围人的赞赏,这就是我对汉字的启蒙,汉字读后感。

小学读书后,学了一篇课文之后的生字就死记硬背下来了,觉得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从来没有留意汉字有什么奥妙,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自从读了“汉字王国”之后,我才真正感觉到汉字是多么的奇妙和神奇!

“汉字王国”是瑞典作家林西莉的作品,它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汉字的起源、变迁,汉字主要分为:甲骨文、金文、草书、行书、楷书等等….比如“口”字,像孩子画的一张大笑的嘴;又比如“支”字,像一只手抓着一根树枝….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故事,现在我才知道,汉字不用死记硬背的,有它自己记忆的方法。

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一种文字,许多外国人都搞不清中国的这种方块字是怎么记的。汉字对于他们是非常神秘而时髦的,他们经常穿着写着汉字的恤衫,好象龙、舞、功夫等等招摇过市。

我还很喜欢听“中国话”这首歌,它唱出了汉字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我为我是中国人,会世界上最难学、最古老、最优美的文字而感到骄傲!

“汉字王国”我还没看完,我还会经常翻翻,一个外国人对汉字都这么有研究,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仔细阅读它呢?!

汉字——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这是我对汉字新的认识。原来它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通过这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有不少感触和收获。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汉字的无限活力与奇特魅力!汉字,它还不只是神奇,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呢!

我不仅有感受,更多的是收获。我了解到了仓颉创造文字的过程;了解到了“册”“典”“删”的来历;另外还有汉字的演变过程;也欣赏了著名书法家的字体,读后感《汉字读后感》。 他们的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令我赞叹不已!

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第7课《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这篇课文其文笔优美,语句非常生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大量出现,文章很出彩、写得很灵活。好词佳句贯穿全文,很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一课,让我更加的热爱汉字了!因课文中所描写“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呢?”让我为中华汉字所自豪。我也坚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爱!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让我对汉字也有了新的看法:以前,我只认为汉字是僵硬的符号,把这些汉字写在作业本上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从不曾想过去细细品味汉字转。可现在,我在写作时还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好像充满活力。像一群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立刻把你的情绪调动起来;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使你精神饱满。这时,我仿佛置身与其中,与那些活泼可爱的汉字一同打闹着,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真的,在学习了《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后,现在一提起汉字我不禁肃然起敬,并为祖先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由笔画组成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正如第7课所说,看到这些汉字你会产生联想。你看吧,第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看到“春天”顿时眼前花红柳绿,仿佛一阵春风佛面而过;看到“夏天”马上骄阳似火,大地冒烟,浑身发热;看到“秋天”立刻想到果树上那一个个诱人的苹果张开嘴对我笑,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看到“冬天”好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顿时眼前一片洁白,像是走进了玉琢冰雕的华丽城堡。再把这些奇妙的字连缀成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单元的学习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受和收获,让我对汉字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提起汉字,用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对它的热爱之情。只想把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推荐第2篇:我爱你汉字读后感

汉字,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字体,我爱你汉字读后感。

每个汉字都由横竖撇捺这些简简单单的笔画组成,却有着自己的情感。瞧瞧它们吧,你会感受到他们独特的性格。望见“朝阳”两字,你能感受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而望见“晚霞”,你会为那绚丽的色彩而迷醉;看见“崇敬”这个词,你又会感受到一股神圣的力量。“喜”字使人笑逐颜开,“哀”字一望而皱眉;“哈”字使人脸上浮现出笑容,“呜”字一见就仿佛听见哭泣声;“芬芳”好像散发出花的香味,“无忧无虑”一词出现后,你就如小鸟般快乐,看见“愁眉苦脸”这个词,就会想到一张哭丧的脸……

当你用笔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时,一定会感叹汉字的奇妙。它就如一位技术精湛的魔术师,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娇若惊鸿。每一个字都是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是一个跳跃欢快音符的乐章。它们还有悠长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最后到我们现在的楷书,你说有哪一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的呢?

汉字,它们像一个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若是碰上什么烦恼,坐下来听一段优美的散文,脑海里似乎跳动着一个个汉字精灵,不停地上下飞舞,在四周萦绕,等他们彻底小诗时烦恼顿释,如释重负。

每个汉字都经历了一段不可猜测的道路,才能流传到现在。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誉。汉字使我们中国的文化更上一层楼。

当我听到“汉字”这个词时,不禁肃然起敬。汉字!我真想对你说:“我爱你!”

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落笔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呢?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看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的情绪呵!西方现在有少数诗人在追求“玩文字”,但他们怎么能从26个字母的组合中去找到“玩文字”的魅力呢!只有中国的汉字、几万个不同的字形、几十万、几百万种奇妙的组合,足以产生遣使文字的快乐,甚至能在语义以外,寻求那种文字对人类思维和感官的想象力!中国的汉字是高强度悟性的结晶,必能训练出人的悟性,读后感《我爱你汉字读后感》。

也许,这又多少还有一些悲哀,据说那种偏重对悟性的训练是会影响科学和理性的。那么,是不是因为中国汉字没有时间的变化就影响了人们对时间的概念呢?是不是因为汉字创造了那么多血缘不同的称谓而使得中国有无穷的繁文缛节呢?多么奇妙啊,这些方块字竟和一个民族的习性相关连!

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但它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

面对着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呼唤曾经搅动得热血沸腾,但却有点唐·吉诃德攻打风车的憨态。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字需要不断地再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的用原有的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在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我是炎黄的子孙,是喝扬子江的水长大的,也许,和别的民族一样喜欢夸耀自己的东西。俄国的罗蒙诺索夫不是用诗的语言赞美过俄罗斯语言吗?但我不是传统的盲目的维护者,我只崇尚人类文明的创造。在我粗通一些西方文学后,我是越来越惊叹中国汉字的无与伦比的创造了。

啊!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我的使用汉字的同胞们、朋友们,请去发展它、丰富它吧!历史和文明正向我们投来新的目光!

中国文字非常的奇妙。在语文里面,它的地位是最高的。好看的书籍,名言。好听的古诗,是由一个个字配成的。

一个字,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当然,你把它放在一句话里,它就会显示出不同的意思。这也是中国文字的奇妙之一。我们每天都用语言交流。这些语言最初也来自于文字。

一篇作文的好坏,靠你用文字去搭配。从一个自然段,一句话。开始。作文的每一个文字都很重要。它决定着你这篇作文是否通顺。决定着你这篇作文的等级。

别小看一个文字。它可以变成一首奇丽的古诗,一句教你做人道理的名言等等......

你不会写字将会被社会淘汰。现代的人们,一定要学会写字。好好学习。学多点文字。

推荐第3篇:汉字奇兵读后感

《汉字奇兵》描述着一个空旷而古老的图书馆,一个神秘的少女和一场未完的对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汉字奇兵读后感神奇的旅程,一起来细细体会吧!汉字奇兵读后感

读了《汉字奇兵》这本书,我认识到了友情的坚固和重要性。

这本书主要讲了毕业生——桑南在大学四年做了同一个梦。他梦到了一个阅览室,在阅览室里有棕色的实木的阅读桌和阅读椅。梦中还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桑南为了找到这个女孩,来到了这个名叫“千雯图书馆”的地方工作。有一天,桑南变小了,来到了字的世界,他帮助“爽”打败了“谋”,见到了“雯”,救出了老馆长。“雯”和老馆长还有桑南回到了人类世界,“雯”不认识桑南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真假双失”。“雯”用她的慧眼发现了“失”不是《危情时刻》里的“失”,她找到了被打伤的“失”,医治好了他,并让他去找桑南伸冤。“谋”的计划泡汤了。

还有一个故事是《战地医院》。桑南的正义军团被打伤了,“雯”把组汉字的方法教给汉字,把被打伤的汉字医治好。

读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几个道理:

1、我们不要轻信别人,事情都要有证据。

2、我们要团结,一起面对困难。

3、我们不要走火入魔,事情要一点一点做。

汉字奇兵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名字叫作《汉字奇兵》。相信你读了这本书的名字就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了吧,它的作者是张之路。

《汉子奇兵》主要讲了中文系毕业生桑南为了梦中反复出现的女孩子,来到了千雯图书馆工作,一天深夜,他被变成了小人儿,进入了神奇的书的世界。他遇到了一个叫作“雯“的汉字和叫《危情时刻》的部落的汉字一起去寻找亲人,他们共同踏上了征途。途中他们遭遇了敌人设置的种种阻碍与困境,以桑南为代表的正义军团与以《战争阴谋》部落的“谋”作代表的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场的生死较量……最后,“谋”葬身火海,正义战胜了邪恶,挽救了书的世界。在字仙的帮助下,桑南回到了现实世界,也解开了梦中的迷,“雯”的汉字其实是三百年前救他的莫千雯,在现实中,他们重遇了,开始了新的故事。

我想对桑南说:桑南你真了不起,只要有人遇到困难,你便冲上去帮助他们,抵制恶势力;不像有些人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敢反抗。我应该向你学习你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的好品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

好像在跟随着“雯”、“义”、“勇”、“兵”、“人”等汉字们一起战斗,一起谈笑,它们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文字了,而是我身边的朋友,那么的亲切、熟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保护好这样的文化瑰宝,认真写好每一个汉字!

汉字奇兵读后感

在这个炎热的七月里,心情格外烦躁。热的风透过窗户吹进了我的房间,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凉爽,于是我翻开了《汉字奇兵》。

《汉字奇兵》描述着一个空旷而古老的图书馆,一个神秘的少女和一场未完的对话……这常常出现在大学生桑南的梦里。在偶然的一次,桑南通过电视看见他梦中的少女画像,决定去千雯图书馆工作,解开这些谜团。午夜时分,桑南变成了一个寸大的人来到了汉字的世界。在汉字的世界,所有汉字都有生命,感情,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战打破了汉字世界的宁静,把桑南也卷入了这场战争。

途中他们遭遇了坏人设置的种种阻碍和困境,以桑南为代表的正义军团与以顾远谋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场生死较量。最后,桑南与莫千雯重逢了,莫千雯化成了雾气,而桑南回到了图书馆……

这一个个汉字在张之路的笔下变成一个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别看他们一个个都那么平凡,普通,但每一个都有他自己的来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若是有什么烦恼的话,坐下来静静的欣赏书中的汉字,仿佛那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在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中无忧无虑的玩耍,没有人去约束他们去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文化靠文字记录、传播与传承,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历史长河中最闪耀的瑰宝!

静静欣赏完《汉字奇兵》最后一页,我慢慢合上书,享受着窗外的阳光,内心渐渐平静下来……

汉字奇兵读后感

汉字,它们像一个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若是碰上什么烦恼,坐下来听一段优美的散文,脑海里似乎跳动着一个个汉字精灵,不停地上下飞舞,在四周萦绕,等他们彻底小诗时烦恼顿释,如释重负。

每个汉字都经历了一段不可猜测的道路,才能流传到现在。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誉。汉字使我们中国的文化更上一层楼。

当我听到“汉字”这个词时,不禁肃然起敬。汉字!我真想对你说:“我爱你!”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落笔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

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推荐第4篇:我爱你,汉字读后感

我爱你,汉字读后感

我的课文中,《我爱你,汉字》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主要为我们分析了很多文字的巧妙之处。比如说“笑”这个字吧,看起来就让人轻松愉快。但是如果你只看它的一个部分,绝看不出任何笑意。再说“哭”这个字吧,看起来就像两只眼睛流出了眼泪。可是你把它拆开看,你能看出它的伤心吗?不能。你看看,汉字是多么的奇妙,只要稍一组合,就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如果让书法家来写这些汉字,那又会发生许多奇妙的事。隶书颇有古代的味道,篆书古色古香,行书十分流畅,而草书则十分奔放,楷书一笔一画,显得十分认真,端端正正,使你不由得赞叹。

如果动动脑筋,汉字或许还能组成对联,上、下联对仗工整,而横批短短四个字就概括了上、下联那么多字的意思。真是太奇妙了!

汉字真是太有趣了!真没想到,我读了一篇文章,竟然会明白这么多!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语言汉字是那么丰富多彩。

祖国的文字很有趣,许多汉字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如:“囚”字表示人被关在房子里;“休”字表示人依在树下休息。老师说,还有好多字就是由简笔画演变出来的。如“山”“水”“日’’等。祖国的汉字真有趣呀!

句子也很有趣。同一个句子反过来念也常常引人发笑。但有的时候,最好不要写错句哟!

为了防止写错别字,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不会的字查字典。

2、先在草稿本上写一次,确认对了之后,再写下去。

3、多看书,让字重复出现在眼前。

4、写完后认真检查几次。还有很多的方法呢,可以自己收获积累。

汉字也有许多好玩的方法:如字谜、回文对联、谐音歇后语和笑话等,都是由中华汉字组成的。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样,汉字有两千多种等着我们去学习呢!

我一定要学好祖国的所有汉字,去了解,去发现它们!我体会到汉字很有趣,很伟大。我爱生动的中华汉字。

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它们,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 ;它们,可不是没有生命 的符号。它们,就是——汉字!

每个汉字都有着自己的情感。瞧瞧它们吧,你会感受到它们独特的性格。望见“朝阳”这两个字,你能感受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而看见“崇敬”这个词,你又会感受到一股神圣的力量。“喜”字使人笑逐颜开,“哀”字一望而皱眉;“哈”字使人脸上浮现出笑容,“呜”字一见就仿佛听见哭泣声;“芬芳”好像散发出花的香味,“无忧无虑”这个词一出现,你就如自由的小鸟一般快乐 。当你用笔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时,一定会感叹它们的奇妙。它就如一位技术精湛的魔术师,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娇若惊鸿。每个字都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是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它们 还有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到隶书、楷书,哪一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呢?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名的作家,正是因为这些生动的文字,给他们带来了写作的灵感。望着这些富有灵性的文字,怎能不使你拿起笔,尽情想象,尽情书写呢?

像观赏着傍晚的红霞,为那绚丽的色彩而迷醉,我无限沉迷于那神奇的汉字,而它的魅力,将会使更多的人为它而迷醉!

推荐第5篇:汉字的读后感

小时候,汉字对牙牙学语的我来说,好像天书一样,深奥难懂,慢慢地,妈妈买了许多生字卡给我,叫我认字,我经常颠三倒四,字都拿反了,也弄出了不少笑话….后来随着书越读越多, 也渐渐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汉字,平时每次经过商店,我也会奶声奶气地将商店的招牌读出来,引起周围人的赞赏,这就是我对汉字的启蒙,汉字的读后感。

小学读书后,学了一篇课文之后的生字就死记硬背下来了,觉得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从来没有留意汉字有什么奥妙,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自从读了“汉字王国”之后,我才真正感觉到汉字是多么的奇妙和神奇!

“汉字王国”是瑞典作家林西莉的作品,它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汉字的起源、变迁,汉字主要分为:甲骨文、金文、草书、行书、楷书等等….比如“口”字,像孩子画的一张大笑的嘴;又比如“支”字,像一只手抓着一根树枝….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故事,现在我才知道,汉字不用死记硬背的,有它自己记忆的方法。

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一种文字,许多外国人都搞不清中国的这种方块字是怎么记的。汉字对于他们是非常神秘而时髦的,他们经常穿着写着汉字的恤衫,好象龙、舞、功夫等等招摇过市。

我还很喜欢听“中国话”这首歌,它唱出了汉字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我为我是中国人,会世界上最难学、最古老、最优美的文字而感到骄傲!

“汉字王国”我还没看完,我还会经常翻翻,一个外国人对汉字都这么有研究,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仔细阅读它呢?!

一、语文学术是否离经叛道

读苏培成教授《科学地看待汉字》一文后,心中泛起许多的疑团。语言与文字的研究,本身就是针对两种东西,可是我国却把它们混在一起,语言学家就等于文字学家;语言学权威可为文字研究“指明方向”?认为不对者还被判定为伪科学,群起而攻之。所谓百花齐放,是讲学术研究的不同意见可以自由发表,为什么语文界要搞一个被指明的方向?

近代虽然有吕淑湘、张志公等语言学大家,但他们都没有写出过像西方的索绪尔那样系统的、宏观的语言学著作。他们在引进西方的语言学施用于汉语的时候,在文字改革这个问题上提出的一些论点,往往过一个时期就自我否定,或加以修正。这说明我国的语言学研究还远远没有成熟、完善的、自圆的理论系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也说明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并不完全符合汉语言的实际。

本世纪初,一些人从西方引进语言学,然而不是用来作为建立汉语言学的参考,而是搬来作为改革汉字的武器;在文字学方面,纵览现代有关著作,几个基本概念,还是跟《说文解字》学舌,今古不分。例如国家语委鉴于当前编码使用的混乱,需要有关部件的系统研究(语委虽然出了一本《汉字部件规范》,但参与制订的人,根本没有发表过有关的研究著作)。在1998年8月的全国第二届语言文字应用学术会议上,竟然没有一位发表有关著作(本人当然有一篇,但我是“学术外”的)。一讲汉字结构,还是“独体为文,合体为字”那两句,把古代的“独体”当成现代的“部件”。这说明现代文字学家不知道、不研究部件,也不知道如何研究部件。这怎么符合现代信息形势发展的要求?汉字从篆书──隶书──现代汉字,已经发生了大变样,现代文字学家依然在甲骨文里兜圈圈(因为“独体”是甲骨文里来的),没有新的突破。这既说明文字演变和研究的缓慢性,也说明我国文字学术已经失却前瞻能力。

一个很有趣的事例,可以说明语文学术的幼稚:笔者从当今语文界的主流派发表的一本名为《语文界声讨伪科学》中的一篇文章里看到这么一句话:“(×××)攻击语言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胡批现代语言学之父德·索绪尔”。谁能想到这些*中的话语,会被我国语文界如此地“活学活用”!所以,有人认为如果我们这一代目睹*野蛮暴行吃过*苦头的人,不认真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清除*之遗毒,我们民族今后的历史中,还有发生再一次*浩劫的可能。此话确实不错。

学术研究上百花齐放是学术繁荣的表现。但学术繁荣不同于商业繁荣。商场上人人都讲自己的东西好,不讲别人的东西不好,这是生意规矩;在学术研究上,不仅要用实证证明自己的东西好,还可以用实证证明别人的东西不好,因为这是科学。学术允许不同的意见同时存在。因为有些东西,今天觉得它是好的,明天就有可能觉得它是不好的;今天觉得它是对的,明天有可能发现是错的。这是时空条件的不同。例如过去有的人觉得汉字难学,现在其中却有许多人改变了态度,时间否定以往的想法和做法了。时间使许多未被认识的规律被认识了,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告别过去。所以,学术研究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要把自己讲成是绝对真理,把别人讲成是绝对错误。现在提出语文界反对伪科学的讲法,是不是“离经叛道”,走错了方向?

二、“伪科学”从何来

文谓:“正是张志公、吕叔湘这些著名学者给汉字研究指明了方向。可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出来竭力夸大汉字的优点,说汉字是‘科学,易学,智能型国际性的优秀文字’,把汉字凌驾于其它文字之上,企图把汉字研究重新拉回片面性的老路上去。他们还提出要为汉字‘平反’,干扰学术研究,进而断言‘语言文字工作中‘左’的思想根深蒂固’,攻击国家语文政策。这样就把学术讨论变成了学术以外的东西,从而引发了语言学界反对伪科学的斗争。”

“夸大汉字的优点,说汉字是科学,易学,智能型国际性的优秀文字,把汉字凌驾于其它文字之上,企图把汉字研究重新拉回片面性的老路上去。”这怎么能算“伪科学”?那么夸大汉字的缺点,说汉字难学,难写,难施用于现代科技,是落后、罪恶的文字,把拼音文字凌驾于汉字之上,难道就是科学的?难道这样的研究才是全面的新路吗?这就使我怀疑为文者是否想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树立起一个至高无上的图腾,所有有关汉字的研究和论述,都应该遵从他们“指明的方向”?

李大光说:“科学需要永远具有尖锐的批判精神,科学精神就是好奇心、探究真理的精神、怀疑精神、参与决策的意识与能力、实证意识,其中怀疑精神占首要位置,怀疑前人才能取得进步,几乎是获得幸福的决定因素。”龙应台说:“一个对专业诚实的文化研究者必须随时准备跳出意识形态的框框,挣脱历史传统、惯性思考的束缚,用新鲜、大胆、批判的眼睛重新理解自己的文化。对‘正统’,在接受的同时不能不持以最大的怀疑。”在语文界批判谁?怀疑谁?当然不是那些碌碌无为的无名之辈,而是赫赫有名的、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和学术权威。然而,语文界竟然认为怀疑、批判学术权威的就是伪科学。这就使人发愣,究竟谁是谁非?

张志公和吕叔湘都是当代很有名望的语言学家,作为下一辈,我们应该在尊敬和学习的同时,对他们的学说和指明的方向“持以最大的怀疑”。他们曾经竭力主张汉字拼音化,并作了毕生的努力。实践却证明这样不行。现在他们改变了腔调,主张“一语双文”,论者以什么拍胸脯保证此路绝对正确?如果不正确,我们不是白白跟了一辈子!即使是正确的,哪可不可以质疑?算不算攻击?

三、“一语双文”是汉字研究的方向吗

张志公、吕叔湘认为汉字研究应该走“一语双文”的道路。所谓“一语双文”是指今后的识字教育,要教一种语言,两种文字,即现行汉字和拼音汉字 。这个意见更加使人莫名其妙。既然张老认为汉字难学、难写,为什么还要推出“一语双文”? 可能张老是文字学家不是数学教师,不知道一加一等于二?学一种汉字已经很难,学两种岂不更难?学一种汉字要“费十余载之光阴”,学两种岂不要花费几十载之光阴?每个人只有几十年的寿命,真都要花费在学字、识字上了!张先生讲汉字难写,实际是一种落后的认识,可能他没有使用过电脑打字,因而不知道现在的汉字,如果使用电脑,难写易写,都不由笔画的多寡来决定了。再以为“易写”的拼音汉语来取代“难写”的汉字,一点意义也没有了。将来计算机普及家家户户,大家都使用电脑打字了,还有什么写字难之可言?

汉字到底是易学或是难学,一百年下来,拼音化派并没有拿出足以说服人的科学数据。也没有具体的使汉字易学的方法,反而在大叫汉字难学的同时,提出要使学习汉字的时间增加一倍以上的“一语双文”。这个“汉字研究的方向”,使“难学”还要加倍。学字是为了用字。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学字的时间越多,用字的时间越少。“一语双文”使人一辈子陷在学字之中,就没有时间拿出来用了。

如果论者认为“一语双文”确实正确,汉字研究只有一条路可走,讲“一语双文”不可行就是走“片面性研究的老路”,那么,作为你个人(或者赞同和愿意和你一起走的人),尽可以努力地、自由地走下去。汉字学术研究的圣坛上,应该允许绽出一朵“一语双文”之花,别人也不可以讲这是伪科学。

照理,“一语双文”的意思是将拼音文字加进识字教育的一种主意和建议,不应该把它讲做“汉字研究的方向”,它只是汉字拼音化的先期实践。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牺牲现在的学习时间,为了将来实现汉字拼音化。尽管你说“汉字不可废!”肚子里却想:“那只是个时间问题。”因为,学不能离开用。假使我们真的学了“一语双文”,如果用的时候只用“一文”,另“一文”必然荒废,最后的结果是白学,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光阴。那么这“双文”中,什么“文”用不起来?必然是拼音汉字(语)。为什么?有两个理由。

一、使用的人,总是要用自己熟悉的东西,拼形汉字是老相识,拼音字却是陌生的(用拼音写出来的字叫拼音字。这个东西实在不好称呼。又不能称它为拼音汉语,因为,他们只是在汉字上注上读音。我国的语言学家称之为“文”,才有“双文”这样的讲法);

二、使用的人总是要用完善的东西,拼形汉字是一个完善的系统,拼音字根本还没有完善;

三、文字是写给别人看的,拼形汉字别人会看得懂,拼音字别人看不懂。所以,“一语双文”之说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空想,倡议者欠缺慎重的考虑。

也许有人不相信学会“双文”只能用“一文”。问题还出在那个定义上。文字和语言都是为传递信息而存在的。目的实现了,无用的工具就会被丢弃。你拿两把匙去开锁,一把可用,另一把不可用,人们自然会把可用的留下而把不可用的丢掉。笔者一位幼时朋友,大学毕业分配外地工作,老了才回乡,但已经讲不来本地话了。学来没有用,就会忘记。现在的中学学生,学了六年英语,凡是没有用上的人,三五年后,有几位能将他所学的再讲起来?然而,张老却认为“掌握了汉字和拼音两套工具,总比只会一套的更聪敏些”,这只是骗骗小孩子的数字游戏。

如果有人自己愿意亲自去实践,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人们当然不应该反对。如果他们能做大量的统计,拿出实验数据,证明孩子们学习了这两种文字以后,所得到的好处。其二是孩子学会拼音(汉语)字后的用处,具体使用范围和使用期间的收获。以此议论它的可行性。我真不明白,一些人明知这是一个陷阱,却把它讲成是天堂,自己不做任何实验(即使做了实验,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不能马上做出结论)却要别人陷进去。

笔者认为“一语双文”不仅是一个陷阱,这种研究还十分狭隘,因为它只是一种具体实践的研究。现在把它讲成“汉字研究的方向”,未免过于夸大。那些汉字的宏观规律研究、系统结构研究、应用规律研究、字形结构研究、汉字编码研究、汉字部件研究、汉字拆分、分类规律研究,都缺乏理论建树,怎么只讲“一语双文”是汉字研究的方向?

四、学术研究的创新性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所谓创新,就是讲了前人还没有讲到的,补充了前人讲不周到的,或者是纠正前人讲错了的,读后感《汉字的读后感》。 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学术研究要想发展,就必须否定权威。学术界不应该有不能批判的权威。索绪尔理论体系的基础是西方的语言,而汉语言(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拼形汉字。引进索绪尔的理论没错,但不应认为引进者是批判不得的权威。如果他们把关于西方语言的言说,一字不改地套在汉语言(书面语言)头上,把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当作汉语言的自身规律,那就不对了。至于对索绪尔、张志公、吕叔湘的著述进行批判、反驳、质疑,要求其立论必须绝对正确,出发点就不对。如果认为说得不正确就是伪科学,或者持权、持势不允许批判、反驳、质疑,只准讲权威的对,不准讲权威的错。那就是强权学术。强权学术就是学术上的极左。学术是对真理的探索,它的繁荣昌盛需要“百花齐放”的支持;没有“百花齐放”的学术只不过是一潭腐烂发臭的,没有生命力的死水。

据我所知,张志公、吕叔湘在汉语言学方面确有过人的研究成就,但他们的学说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不容置疑的真理。他们的权威,也不能大到不允许反对的地步。在汉文字学方面,他们还没有系统的学术成果。检验一个人的学术成就的最佳方法就是审核他们理论的前瞻性。哈耶克在20世纪40年代的经济学论著,于70年代得到了诺贝尔奖金,其原因就在于时间证明了他的正确。张志公、吕叔湘在汉字拼音化上的意见却证明他们的学术研究缺乏前瞻能力。所以,他们才会朝是拼音化,暮是“一语双文”(如果在1957年,他提“一语双文”,将会是什么结果?)。他们所指明的研究方向,只可作为个人意见,只能作为百花坛中的一朵,而不是必然的趋势;即使这个方向是当今语文界主流派的集体意见,或者已经成为国家语委的政策,也没有不能质疑的理由。

正因为像张志公、吕叔湘这样的中国语言学大家还没有拿出有关汉字的系统研究论著,说明我国的汉字学术研究还处在低级阶段,没有什么能够大言不惭地讲自己给它的研究指出方向。如果有人在计算机机出现前曾经写成有关汉字的研究论著,其论著适合现代应用,或者适合作为编码应用的指导,这样的研究成果,才具有前瞻性,可以称为“指明方向”的好著作。不是这样具有前瞻性的东西,都只能作为参考,不应成为政府的决策。如果已经成为决策,就应该放开让学术界认真讨论,发现错误,迅速纠正。现在关于汉字研究的言论,有说汉字好的,有说不好的,有既说好又说不好的,都只是一家之言,都是汉字学术研究圣坛上“百花”中的“一花”。不应认为只有其中一家是真理的向导,其它的皆是应该声讨的“伪科学”。

五、学术研究不应带有感情

张志公说:“评价汉字的时候,不可以带任何感情,哪怕是良好的、可贵的感情。”带感情的汉字学术研究,把我们引人歧途的事例确实太多。但人是感情动物,不可能没一点儿感情。张老此说很难成为现实。

回顾解放前,所有有关倡议改革汉字而进行的研究,几乎都是带着“革命”的感情;解放以后,所有有关汉字的学术研究,又必须遵照官方规定的旨意。在权力的指挥棒下,研究者自然而然地带着“从属、攀附”的感情。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感情的崇高性,而忽略了感情的低下性。革命感情是一种崇高的感情,“从属、攀附”就是一种低下的感情。这种感情的流露,在我国的语言学界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1957年文改会召开的汉字改革学术讨论会上,唐兰、陶坤、陈梦家等遭到了围攻。这是一次最高级的学术研讨,与会者理所当然地都是国家级专家,其修养、其学识均可为全国人民的表率,而对待不同学术意见者竟至于此。尽管与会者中有许多人都是现在我们这些下辈誉之为“德高望重”的人。他们曾经在语言学方面有过值得称道的记录,对于汉字文化有过独到的的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因为尊敬,而掩盖他们的错误和过失,忘记他们在强权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感情”。

反思文字改革,应自卢戆章始。卢戆章认为汉字难学,如果改学拼音文字就可以“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之实学,何患国不富强也。”这是一种爱国的感情。有了感情,讲话容易过分。例如讲汉字难学,难到要耗费几十年的光阴。然而现在的扫盲实验,一些人只要花上半个月,就能学会一二千字,能看一般读物。三四岁的孩子,也可以记住一二千字,但他们不如大人,看不懂普通读物。因为,他们能理解的语词还不多。《毛泽东选集》五卷,只重复用了三千个字。讲汉字需要十余年时间学习,确是无边夸大。

爱国感情,钱玄同表现尤烈。他说:“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这是有新思想的人们都知道的。”时间是最好的证明人。钱玄同们都错了,因为他带了太多的感情。张老是否有错,大家讨论。

文字研究是科学,是客观规律的探索,忌带任何感情。然而人是感情动物,不能没有一点感情。人要研究科学,人又不能没一点感情,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科学研究的弱点。人类社会之进步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地克服弱点的过程。

汉字拼音化实际已经失败,只不过不能明确表态。“为尊者讳”,这是中华文化传统。坚持者诸君如不相信,请认真阅读1931年的海参崴中国新文字代表大会的十三原则,并想一想这些原则被坚持了没有?答案当然是没有。文字改革是一件震撼中华文化史的大事,竟然成了没有原则,走着瞧的、随机而变的工作,怎么可以?“一语双文”是张老随机的一项建议,也可以认为张老毕生追求拼音化而不得的感情余烬。

六、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吗

如上所述,我国起始有关汉字的论述是搬用西方语言学的,死搬硬套往汉字头上搁,往往不能自圆其说。例如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

对拼音文字来说,此说可以讲得通。但对拼形的汉字来说,却是张冠李戴,摆错了地方。拼音文字是长龙式的多音节文字,直接反映语言,以语言表示意义;拼形汉字是超语言的,可以直接表示意义(也可以认为是通过书面语言表示意义)。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文字能直接表示读音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说,文字直接表示意义更好。人类创造语言,不是为语言而语言,而是为了交换和沟通信息。人类创造文字,不是为书写语言,也是为交换和沟通信息。这就是说,识字写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写语言,而是为了交换或沟通信息。语言还不是信息,意义才是信息。语言以声音传递信息;文字以书面符号记载和传递信息。所以,以上的定义如果换为:“文字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书面符号”,更为科学。

一个人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把自己的信息传递给别人,可以使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过去,口头语言只能面对面授受,距离远了或时间过了都不行(现代有录音机、扩音器等可以实现了);因此,书面语言就成为惟一的载负信息的工具。文字,则是书面语言的配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史,是汉字记载的历史。

20世纪初,在革命大旗下,全国文化界几乎一致集合起来反对汉字,要革汉字的命。一哄而起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特色之一。文化大革命将它推上绝顶,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反思,正是这一哄而起,它摧枯拉朽般毁灭知识、毁灭文化,它造成多少灾难,多少不可磨灭的记忆?然而,这盲目的一哄而起,却无损汉字的分毫。对汉字来说,你竭力诋毁也好,你齐声赞美也好,它管自循轨道运行。一个世纪对它来说算得了什么,就像一个小孩子又长了一岁。

20世纪已经过去,汉字未灭,中国也未亡,不仅适应了整整一个20世纪。眼看还要继续几个世纪。有一个现象很奇怪:所有主张废除汉字的人,没有一位自己带头不使用汉字,带头使用拼音汉语。这是什么道理?很简单,如果他不用汉字而用拼音汉语,要表达的信息就没有人理睬了。

语文界既然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才有想用拉丁化的语言取代汉字的设想和实践。结果是一个世纪过去了,实践结果还没有眉目。这说明,以上的定义错了,必须修正。

七、语言文字工作中“左”的思想是否根深蒂固?

论者认为“有人断言语言文字工作中‘左’的思想根深蒂固”,并“攻击国家语文政策”,“从而引发了语言学界反对伪科学的斗争”。此说似乎不很恰当。“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特色,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所以,讲“左”“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根深蒂固”并没有过分夸大。我们不能把“左”仅仅当作毛泽东的过错。“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渗透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个人中。语言文字工作不是世外桃源,难道就那么干净得一尘不染?说它根深蒂固并不为过。为什么就要给扣上“伪科学”的帽子?鼓动一大班人联合参加反对“伪科学”的大合唱。事实恰好证明语文学术的幼稚。而今,全国各界都对以往的“左”,进行认真的、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语文界岂能独唱“与我无关”?

用宏观的时空观看待汉字,它犹如一个浩瀚的宇宙,而我们每一个人只是这个宇宙中的一粒细沙。想以一粒细沙的生命时空,决定宇宙的生命时空,不犯错才怪哩!因为,有汉字,才有汉字文化。汉字的生命时空,是五千年,以及所有的汉字文化;而我们每一个人,有多少年生命?每个人创造了多少汉字文化?汉字的演变有一个广漠的时空,每个人在这个时空里只是一闪而过的光。汉字按自己的轨迹前进,它“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因某些人讲它是‘科学、易学、智能型’,就能迅速长进;也不因某些人的诋毁,说它‘难学、落后、罪恶’,而停止、而改变。

从混沌初开到现代,汉字作为汉民族的书面语言载体记录了所有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民族文化时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就是这个文化时空中的一个分子。现在这个分子要毁灭整体,这好比一个人站在地球上,提着自己的头发想让自己上天。“左”是什么?就是夸大和妄想。语言文字工作有这样一个历史基础,说它“根深蒂固”,并不为错!

即使讲“根深蒂固”之说是过火了,手持“伪科学”帽子的人,当然是自己认为自己是科学的,反对者或不赞成者皆可戴之。其实学术研究,无所谓科学或伪科学。学术是一种设想,在研究中以实验或实践来证明可行或不可行。它可以产生多种方案,也可能只有惟一的道路。未被实践证实之前,不能讲自己的是科学,别人的是伪科学;即使已经证实自己的确是科学,也不能讲别人就是伪科学,除非你能以实践或实验来证实。实证,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原则。

认为“攻击国家语文政策”就是伪科学,集语文界之众声讨之,斗争之,其实质还是那1957年语文界那种“攀附”感情的传统。就国家语文政策论是非,是学术民主,讲好讲坏都应该听。国家的政策允许人民议论不仅是体现政治民主,更可以迅速知道此一政策执行之得失。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重大的、不可挽救的损失。何况语文政策是学术性的,是科学的探索。国家的政策不代表真理,只是一种权与应付,不仅要允许讨论,还应该允许反对。1957年,只有马寅初一个人主张计划生育,所有的人都反对他。时间证明只有他一个人是正确的。现在我国每年要花多少的人力、财力搞计划生育?损失无法挽回。国家政策不允许议论的教训还不深刻吗?可见学术民主的重要,而且它还不以人数的多寡分真伪。

总之,任何设想都应该允许在学术研究中互存。通过争鸣,辨明是非,真科学存留下来,伪科学悄悄隐退。伪科学不是一顶帽子,要就戴上,不要就拿掉。总的来说,解放以后的语文工作,“左”的路线和做法,不可能一点也没有。至于是否“根深蒂固”,依我微见,语文界的表现,不止于此,还花繁叶盛呢!

何以说?

学术民主是允许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而现在的语文界离学术民主似乎还差很远。在过去,我只听到“汉字要改革”的声音,而没有听到“汉字不能改革”的声音。现在,我们只听到讲汉字教学,按“一语双文”的方向,则就是科学的。却没有听到说它不科学的声音。从切音汉字——汉字拉丁化——一语双文,中国人走了一百多年,不成功、不自责,不允许反对,一哄而起组成反“伪科学”大合唱,不是“根深蒂固”,又是什么?

八、编码是妨碍汉字输入的枷锁吗?

汉字还不能输入电脑的时候,有人预言汉字无法上机使用。如张老所言:“汉字给我们使用打字机、电子计算机、电传打字机、机器翻译等带来很多困难。”因此,中国人就跟不上时代。“如果说过去落后五十年,不要紧,加一把劲就赶得上,那么现在只要落后五年十年就不得了。”正因为拼音汉语无法应付计算机带来的信息时代,“时不我待”,中国人创造了字形编码,使汉字输入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预言又一次失效。

编码使汉字输入摆脱了汉字现代应用的困境,展示了汉字本身随机应变的能力,也使拼音化的主张再一次地失去了发言权。出于对“一语双文”(实即拼音化)的深厚感情,有人认为:“拼音文字可以直接输入电脑,而汉字要靠编码才能输入,这是间接输入。编码是妨碍汉字输入的枷锁,而汉字又偏偏离不开这个枷锁。”论者无视全国几百万专业打字员,因借助编码使汉字信息交换的时空实现了现代要求,无视全国众多的文字工作者(作家、记者等等)借助编码提高了几倍的工作效率。“枷锁论”之怪,就怪在把一个由捕风捉影而得到的“直接输入”,当作文字使用的目的,而不把提高工作效率(即汉字使用效率)当作输入的目的。更怪的论调是论者说:“间接输入和直接输入相比就已经落后了,还谈什么速度的快慢、击键数的多少。”他不讲落后在哪里,在时间上还是在速度上,没有任何具体的数据,人们该如何相信?那么他只能“这是在两个名字的比较上”。假设有一位名叫阿快的和名叫阿慢的比跑步,即使阿慢跑得很快,他一定也会说:阿慢在名字上已经比不上阿快,还讲什么跑道上的速度。岂不笑话!

也许有人认为“直接输入”当然会有更高的效率,故作此说。按“直接”说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这就是全国十几亿人都使用拼音汉语了。否则,这个”直接输入”是不存在的。试想,在键盘上输入拼音汉语,不翻译为汉字,只能说是天书,起不到交换或传递信息的作用。

科学不赞成主观的想当然,而是要讲究实证。实证是什么?就是要拿出确实的数据来证明这种“直接输入”比带着“枷锁”的编码输入提高了多少工作效率。就我所知,所谓“直接输入”,其实就是全拼输入。中国人是因为这样的“直接”,不如编码的“间接”,才一个又一个地推出各种字形编码方案,尽管这些方案尚未完全成熟,但只能先用起来。

讲穿了,“直接”之说不过是拼音化的翻版。意思是“直接输入”能够直接打进拼音汉语;编码打进的拉丁字母要转换为汉字,所以叫做“间接输入”。据我所知,用“直接输入”的拉丁汉语要不转换为汉字,别人看不懂,起不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一点用处也没有。既然,“直接输入”打进去的拉丁字母要转换为汉字,“间接输入”打进去的拉丁字母也是转换为汉字,内容完全一样,分不出彼此,论者却要耍掩眼法,搞出两个不同的名词。揭穿了,还不是那皇帝新衣的把戏。

推荐第6篇:汉字五千年 读后感1600字

。《汉字五千年》,漫长的不仅是那一段文字的发展史 更是中国崎岖的发展史。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得以了解一段波澜壮阔的语言文化发展史,更可借此略窥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

大约在四五千年千年以前,几乎是不约而同的,生活在相对独立区域的古国都萌发了记录和交流的欲望,他们依靠环境和经验,使用图形符号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生活中重大的事件加以记录,于是仍属荒蛮的大路上陆续诞生了三种独立的语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素塞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这些符号是趟着历史的长河沉浮至今的,是岁月在它们身上刻录厚重的底蕴,他们所储备的能量不仅培育了我们对祖先的敬仰,那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民族根的尊重;而且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内核,使辽阔的大陆上的子民们各自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字,就是每个民族的文化纽带。

在纪录片中回顾那其他三种古文字,它们已只能永远地躺在博物馆里,被研究,被猜测,被观赏,却永远地丧失鲜活,失去了他们原本存在的意义——文字本是交流的工具,失去了使用它的人,它便只能被供奉为历史,没有了未来。在这种悲壮中,我更是为汉字不同寻常的生命特质而深深感动。

须知,文字的了解需要有两个必要因素:1.有参照 2.有延续。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古老的哈拉本文字,因为后代的泯没,文字使用的废止而难以被了解,西方为了破解这些语言花费了几百年的时间,其中哈拉本文字因缺少解读的钥匙和其他有效的佐证至今只能通过精美的印章文字向世人展示着略带残缺的美,而中国的历史因为有了朝夕相伴一脉相承的文字,所以无论如何回溯,依然能保持近在眼前般的鲜活,当年自初现甲骨文到破解,竟只有一两个人,仅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初见成效。这正是因为那些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的古老符号,为中华民族保存了火种,使历史得以延续,学术得以传承,文明得以璀璨。

汉字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时间上的延续,更深蕴着中华千百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中。汉字包含东方独特的思维方式:具象、隐喻和会意,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质,也是千万年传承的核心,这种思维形态已被牢牢地熔铸在汉字里,成为彼此表达的载体。正如美国汉学家卫三畏言,“中国缺少汉字既不能成为中国,汉字缺少中国即不能成为汉字。”甚至,不仅汉字的“灵魂”,就连她的“体态”也是一种美。字的写法,在中国早已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字写得好坏直接关系书写者的个人修养和品性,即“书品及人品”。

其实,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承载体,也是促成中国大一统局面的重要推动力。在历

史的同一时期,当古罗马帝国因同时使用希腊和拉丁两种文字而买下帝国分裂的祸根,最终导致了罗马的分治时,中国却因孝文帝的改革,在混乱中孕育着再次统一的希望。虽然中国大陆几经朝代更迭,但汉字就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迥异,甚至种族不一的芸芸众生紧紧地维系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

汉字的美承载着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然而汉字诞生以后,中华文化的内部从来没有主动推动过汉字的对外推广与普及。这首先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有天生拒绝陌生人的本能,其次是,在知识、经济和科学不对等的背景下,近代的中国更多的需要向西方学习。然而走到今天,上述两个问题都有了本质改变,中国与世界交往中的文化障碍已经消除,中国的国力已经显著提升,它使得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再是单向的,我们有了更为开放与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

在铭文中,我们可见“字”写为一个小孩醒目地站在象征宗祠屋顶之下,意为把一个新生命领到天地间、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能承担起沟通永恒祖先与无尽未来的使命。而汉字的确做到了,通过汉字,我们得以回溯历史,存档现在,并借此与未来联系,延续个体生命,实现时间上的沟通。而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我们相信汉字可以在空间的沟通上迈出比我们的祖先更大更自信的一步,讲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向更旷阔的世界。

推荐第7篇:读后感——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读后感

书共有二十三章,每一章的内容都非常有趣,让我重新领略到了汉字的美。在读这本书前,我对于汉字的认识只是平时用的简简单单的简体字,没想到汉字对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如此重要,甚至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汉字的演变这一章。汉字的正式文字自甲骨文开始,这些文字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甲骨文发现的故事更是十分有趣,是一个叫王懿荣的人,因生病需要中药“龙骨”,他在家人买回来的“龙骨”上发现了一些歪歪扭扭奇怪的文字,而王懿荣正好有喜好金石学,对古文字有一定的了解,他觉得这“龙骨”不是一般的药材,便去调查这些“龙骨”的来源,并将要点所有带有文字的“龙骨”买回。然而,当时的农民们去因为种种原因,把这些珍贵的“龙骨”卖了。经过王懿荣的精心研究,这“龙骨”上的字是比当时的古文字更古老的文字。这确实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发现,而我觉得有些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史料却被那些只知道赚钱的农民白白浪费了。近代的学者对这些甲骨文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了,这些文字,现在的普通人应该都很难辨别了,我也十分佩服那些仍然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的学者,他们对中国汉字的发展算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甲骨文后来有发展成了金文,这是一种可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后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全国使用统一的文字,就是小篆:再后来就渐渐演变成了隶书,“隶变”也陈伟汉字古今问的分水岭;到了汉初时期,又由汉隶演变成了草书字体;汉末时期,又出现了楷书,这种字体也一直通用至今;此外,还有一种行书也一直流行至今,陈为了人们日常使用的一种手写字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字体之一,用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写成的文字。形成了一种书法,各种字体的书法大放异彩,成为与画并称的一种高超精美的艺术,高水平的书法成为一种精湛的艺术珍品,而学习书法的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书法的美。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字,而它们都没能要过消失的命运,唯独只有我们的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然它经历了蛮长的历史演变和自我改革,但还是保持了它的完整体系,生气勃勃的活了下来。

汉字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汉语,正是因为汉语的存在,使能绵延几千年:我们也应该将我们的汉字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的中华文字的无穷魅力!

推荐第8篇:遨游汉字王国读后感

读《遨游汉字王国》有感

来源:查字典作文网 http://zuowen.chazidian.com/zuowen963492 这两个星期,杨老师带领着我们去“遨游汉字王国”,使我感受了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了悠久的汉字文化,犹如品尝了一顿丰美的汉字大餐,我为收获着无数珍宝而欣喜若狂。

遨游了汉字王国我知道了汉字是仓颉发现的,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繁到简,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到草书再到行书,拥有两千年的历史。我还知道我们不能写错字,如果写错了字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一点值万金》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例子:写了乌鲁木齐某挂面厂在生产挂面时,错把“乌鲁木齐”写成了“鸟鲁木齐”,就是这一点这差,使18万元的产品付之东流,成了一堆废品。如果检查人员再细心一点的话,或许后果就不会那么惨重了。通过了这篇文章我受到了一个启示:我们今后在学习中,要非常细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将同音字、形近字弄混,每次做好作业、考试都要仔细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在这个单元中我印象深的是《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这篇课文。通过认真学习,我知道了汉字其实不是一个个僵硬的小符号,而是一群带着深厚感情的可爱小精灵。

汉字王国不仅使我和汉字成了好朋友,还让我学会了猜字谜、编字谜,激起了我对汉字的无限兴趣!汉字真不愧是中华民族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啊! 汉字,我爱你!你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遨游汉字王国

来源:查字典作文网 http://zuowen.chazidian.com/zuowen1112517 这个星期,在与文莱是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一同去遨游了汉字王国,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魅力。

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阅读了许多则阅读材料。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甲骨文的发现》。这篇文章建德市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个叫王懿荣的学者,在生病服药时发现有一味叫“龙骨”的药,上面可有似字体的痕迹。经过他再三的研究,发现这的确是一种文字。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成为“甲骨文”,随后出土了一大批“龙骨”,于是,我国文字领域就又多了一门“甲骨学”。

读了这则阅读材料,我觉得王懿荣是一个十分细心留意生活的人。因为,生病服药有用到“龙骨”的,肯定不只他一个,可为什么只有王懿荣一人发现了“甲骨文”呢?因此,我懂得了: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应该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就还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除此之外,我还学习、认识到了关于汉字的字谜、谐音、来源以及演变过程等知识,感受到汉字的有趣和奥妙。再次,我不得不称赞汉字:

推荐第9篇:汉字的故事读后感

《汉字的故事》讲述了在世界上只有汉字具有表音表意、象形等特征,其自身的结构就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元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汉字的故事读后感1

星期四,我读了《汉字的故事》第二百二十三页“龙”的由来。我知道了龙有什么动物合成的,有,马的面、鹿的角、龟的眼睛、鱼的须、鳞和尾巴、蛇身、鹰爪。还知道了甲骨文、汉字的形成、汉字的演变、有关汉字的种种传说、与汉字相关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

以及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用字、写字的传闻轶事中,讲述汉字的知识,向读者呈现了准确、细致而完整的汉字文化历史。这本书教会了我对汉字的认识,我非常喜欢这一本书。

汉字的故事读后感2

今天我读完了《汉字的故事》这本书,它主要讲的是汉字怎是么发明创造出来的以及有关汉字的一些小故事。

汉字是古代人根据现实事物演变而来的。现在我来说一下《汉字的故事》中的一些小故事吧。例如:“一壶酒”与“一活鹅”的故事。因为“壶”和“湖”同音,所以地主要穷人还给他一“湖”酒。后来,王羲之用一“活”鹅和一“河”鹅反击了他。这个故事讲了汉字当中的同音字。很多汉字还是多音字。

还有一个故事“仓颉造字”,讲的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仓颉每日俯瞰鸟兽山川,观察日月星辰,不就仓颉把“人”、“手”、“日”、“月”、“星”、“牛”、“羊”、“马”、“鸡”、“犬”这些字造出来了,他通过观察事物,模拟事物造出了文字。后来,人们也学会了这种造字方法。还有“徐孺子解字劝邻人”,讲了两个字只差一个笔画,但是意思差距非常大。

汉字真是神奇啊!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有关汉字的很多知识。以后,我会更加热爱汉字,要认真学习汉字,写好汉字。

汉字的故事读后感3

我很喜欢汉字,因为我能从它的背后了解许多有趣故事。《汉字的故事》这本书带给我一个更广阔的汉字世界。

我开始喜欢汉字大概是从我学书法那年开始的,每一次上书法课,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段关于汉字的故事,这也是我喜欢上书法课的原因,当老师娓娓道来的时候,许多历史故事仿佛真的浮现在了眼前。

我一拿到这本书就如痴如醉的读了起来,书的每一篇都是由三部分组成——“一字三品”、“字里故事”、“解词觅趣”。“一字三品”给读者介绍了这个字的构成、读音、含义、造字时期等。“字里故事”当然就是和该字有密切联系的故事,我最喜欢读的就是这一部分了,书里写了“炎帝是谁”、“黄帝是谁”、“黄帝与蚩尤之战”、“丑女发现原始镜子”、“人文初祖的战争”等故事读着这些故事,我也仿佛回到了那些神秘的年代。“解词觅趣”这部分会把这个词的由来向我们做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更充分的了解它。

本书还讲了很多传说神兽,如“龙为何物”中介绍:龙是四灵之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凤为何物”中介绍:凤是百鸟之王,它象征欣喜、安宁和高贵。

这本书我很感兴趣,以后我会继续阅读更多经典读本,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也会成为一名文字学者,把更多神秘有趣的文字知识带给大家。

汉字的故事读后感4

汉字的奥秘非常大、多,我从这本书上获得了巨大的知识,我现在才知道汉字的发展过程,还知道了汉字的多种意义。

我读图解《汉字的故事》,从而发现一个让我惊叹不已的事情,华竟然是一种指植物的东西,华在本意上讲是树繁花盛开的样子。上部分代表茂盛之状,下面像树杆的枝条。华这个字还让我进一步了解华而不实的意思,它是指只开花不结果,比喻人看着很高大上,内心却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古时候,树上开花的叫“华”,地上开花的叫“荣”,一直到晋代,才有的“花”,但是现在华的意思大多都用到了“才华”的词上,但古时的华就是表示植物的。

简,这个字我读了书才知道,简是古代的时候的竹简,之所以现在都说简单这个词,是因为在刻竹简时,刻起来要比刻甲骨文、金石方便多了,而且书写速度也大大的提升了,古人因此说简单就是因为书简比甲骨等原料好刻,所以就有了简的另一个说法。简从金文来看,门下有月光,代表着间隙。把竹片串在一起,就可以像门扇一样活动,展开或卷起来,古人的这种构思非常巧妙,所以就有了现在的“简”。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古时的字和现在不一样,而且含义大不相同,读了这本书,我感到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汉字的伟大。

汉字的故事读后感5

作者简介:一潭浑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毕生追求。另,喜欢收集曾造访之地的地图丝巾和各种造型的橡皮。心理年龄三岁。

闹非典时,我们夫妻刚到北京,女儿和父母还在杭州。可北京人民属于被隔离对象,劳动节我们回不了老家。我俩就跑到郊区去玩,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在卢沟桥留下屐痕。去的路上,经过几家书店,我俩都是爱书之人,就进去逛。我发现一套脐带文丛,看了一下出版说明,指出它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具有全局观的高度概括;二是采用人性化的写作方式、即讲故事的方式。出版说明还提到,《哲学的故事》曾经使一位大学哲学教授在教了十五年康德哲学后,通过此书弄清了康德的意思。

这令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买下来。文丛总共6本,包括《汉字的故事》、《哲学的故事》、《人类的故事》、《文学的故事》、《宗教的故事》和《科学的故事》,但最后一本卖完了,我就把前5本都买下来。看来这套丛书出版后的确受到了热烈欢迎,我在书架上又看到脐带文丛二,买了一本《地球的故事》(当时书店里文丛二还有没有别的书在出售我已经记不清了,毕竟已经过去十多年。换做今天,我至少希望把其中一本《法律的故事》买回来)。书买回来后,我不止一次捧起来想看,都难以做到。再有趣的百科全书毕竟不像小说那么有吸引力,不静下心来是看不进去的。最近,自觉浮躁的心稍稍沉潜些,就决定从我最热爱的汉字入手看这套丛书。

我对汉字的喜爱是在不知不觉中建立的。初中时,我获得过杭州市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邀请赛第八名,这对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高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国文底蕴深厚,我深受他的影响,对汉字的热衷更进一层。后来,由于家庭的原因,我虽然两次放弃进报社、杂志社的机会,但多次在单位和社会上的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我还在全国性的微型小说大奖赛上获过奖。读书和写作成为我日常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我人生的座右铭之一是: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让我感到汗颜的是,至今为止,我尽管看过几本书,百科全书却几乎未曾涉猎。我国古代有夏秋晒书的习惯,和尚为此还举行仪式,冠名曰“晒经法会”。《世说新语》中说,有个名叫郝隆的人,仰卧于地,袒腹向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吾晒腹中书耳。”待我看完买来的这6本书,穿着泳衣、躺在沙滩边晒太阳时,我就可以略微有点底气,不至于是在晒肚子里的稻草或者纸屑。

读中学时,老师说,好的作文要开门见山。我让读者走了十里羊肠小道,趟过了一条河,也该看见山了。由于《汉字的故事》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丰富,太精彩,我这篇读后感只能是挂一漏万。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三是我国3300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楔形字和圣书字已在历史的风尘中湮灭。甲骨文却演变成为现代汉字,是古文字中仅存的一种,仍然保持着表意的形式,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虽然甲骨文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被人们发现却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里面有个有意思的故事。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得了疟疾,太医给他开的处方里有一味中药叫“龙骨”。王懿荣就让家人去药房买。家人买回来后,王发现“龙骨”上刻着歪歪扭扭的笔画。王喜好金石学,觉得此事非同寻常。后来人们得知,京城的中药店所进“龙骨”都来自河南安阳小屯村,是农民种地时偶然发现的。经过王懿荣等学者精心研究,这些东西不是“龙骨”,而是比金文更早的一种文字,刻在乌龟壳上。

汉字的正式文字自甲骨文字始,汉字字体演变过程可以概括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除此之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形,即草书和行书。人们通常用一句话形象地描写这些字体:篆书如圈,隶书如蚕,行书如走,草书如跑。我以前只晓得是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却不晓得那种字体是小篆。所以看到一些小篆作品经常不清楚它就是小篆,无知得很。现在,考虑到甲骨文和金文除了专业人士会接触,普通人一般接触不到,由此倒推,我看到的状如圈圈的书法作品大体是小篆无疑。这真是一大收获。

《汉字的故事》是一本神奇的书,它为我打开一扇奇妙的窗户。书中介绍,在我国湖南江永一带,有一种文字只传女不传男,被称作“女字”。女字字数众多,形状呈菱形,是汉字的异形体,至今仍在当地一些高龄妇女中使用。据专家推测,在我国古代的某个时期,江永一带的妇女为了能有一个机会和场合倾诉自己由于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寂寞而造成的苦闷,而他们又不愿让男子知晓,便依据汉字创造了只在妇女中使用的秘密文字。女字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人的一点藐视男人的心理。

《汉字的故事》中讲了一件饶有趣味的事,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用录音带录下美国乌鸦的惊叫声,拿到本国别的地方播放,乌鸦听了都惊慌飞散。可是拿到法国去播放,法国的乌鸦听不懂美国乌鸦的“鸟语”,一点反应都没有。后来又拿海鸥做实验,结果也一样。没想到动物也有方言,这让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推广普通话,为的是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此举颇为英明。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我早就熟悉,一直理解为当州官的可以防火,当百姓的却连点灯都不行。直到看了《汉字的故事》才知道这么理解有误。可见,学习不能不求甚解。古代有一种忌讳叫“官讳”,是当官的人凭借权势让人避讳自己的名字。宋代有个知州叫田登。他下令当地所有百姓都要把“灯”说成“火”。上元节放灯,在州官书写的布告上,有这么一句:“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于是,百姓就编出这两句话来讽刺田登。作者还讲述了“恶人讳”,就是人们取名时竭力避免与恶人同名。他举了个例子,南宋出了个大奸臣秦桧,所以后人取名几乎都不用“桧”字。

其实,我还知道和秦桧有关的一个典故。在杭州人的叫法中,油条这种家常小吃又被称作“油炸桧”。油条是由两根粗面条背靠背组成的。关于取名字的避讳,我还想起一个笑话。一对夫妻,丈夫姓钟。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就去派出所给孩子报户口,申报的名字是钟共和钟央。派出所民警一看:“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然后,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汉字的故事》第八章专门讲述近百年来汉字改革的方方面面,其中重点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改革的情况。个人认为这章是最引人深思的章节。对待汉字,一直有截然不同的三种态度,第一种是固守着繁体字不变。第二种是提倡将繁体字简化。第三种是建议完全废除汉字,实现汉字拼音化。周恩来同志倾向第二种做法。愚以为,这是由他们不同的哲学观所决定的。幸运的是,汉字未被废止。事实证明,周恩来同志具有远见卓识。此事让我感触良多。窃以为,一个人在小事上可以大胆地去试,大事上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最后,用两句话结束本文。一句是创立现代汉字科学理论的安子介先生说的话:“撼山易,撼汉字难。”另一句是我的心声:“汉字,爱你1314!”

推荐第10篇:《汉字的故事》读后感

《汉字的故事》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汉字的故事》让我对我们中国的汉字文化有了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了解。让我认识到,我们平日一直使用着的汉字其实是一个多么优秀精深的艺术结晶。

可以说,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甚至比我们平常口中的四大发明更加伟大。没有汉字,也就不会有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母亲,在汉字之后,令国人为之骄傲的四大发明才问世,从这个意义上讲,四大发明都是汉字的衍生物!同时,汉字由最早期的甲骨文演变至今,是古代文字中仅存的一种,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因此,汉字本身就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需中国人自吹自擂,我们就应该为我们的汉字文化感到深深地骄傲!

书中让我感到特别有意思的是关于通假字的讲述。从接触文言文开始,我们总能在一篇文章里面找到或多或少的通假字,开始时我们都不以为意,后来学的越来越多了,知识面越来越广,我们会笑称这是写文章的人水平不够或者太粗心了。然而,仔细想想,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大多是经典之作,作者皆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学士,怎么会翻这些低级错误呢?书中对通假字的解释是绝大部分的通假字都是作者的故意为之,在那个君权至上的时代,无论是贤帝还是昏君,都对自己的才学极其自负,传于后世的文章很多都要经皇帝的过目,当皇帝在这些当代学者的文章中找到错别字时,一定高兴异常,虚荣心得到大大的满足。这些文人学士于无声处拍了一个大大的马屁。这样的解释仿佛有点滑稽可笑,但是细细想来,却也不无道理。这也告诫了我们,很多事情不要太过于想当然,事情的原委也许就在我们想当然的思维死角里。

当然,汉字文化有它的大功,当然也有它的黑暗一面。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各朝各代的文字狱,值得一提的是,文字狱并不是清朝的“特色”,历朝历代皆有,只是清朝的文字狱更加彻底更加血腥。当然,这不是文字自身的错,黑暗的是“人”自身。每一次文字狱,都是一些小人为求上位的血腥结果,皇帝有时只是一件听信一面之词、被愚弄的工具而已,文字狱最大的得益者还是那些小人,而归根到底,还是封建制度让这些小人得以使用了过分的权力。书中,我还看到了很多很多关于汉字的我从未想过的知识——汉字与十二生肖、汉字的避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字文字游戏······

汉字,作为一种文化,当然不能避免的要不断革新,不断面对新的挑战。人类历史是向前进的,知古是好事,但是迷古就是坏事了,这应该是我们对待汉字文化的态度,不应该害怕汉字的改革,这种改革的不管有多少是非长短的评说,其积极意义是应当肯定的。在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汉字走向信息化是大趋势,作为炎黄子孙,我要做的,是使汉字从苍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第11篇:《汉字的魅力》读后感

《汉字的魅力》读后感

荣怀小学郭建鸽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喜欢写汉字,觉得那横竖撇捺勾勒出来的文字变幻无穷,真心美。但写了这么多年的汉字,除了对汉字的发展由来以及汉字的结构之美有所了解,其他还未真正研究体会过。现在眼前出现了这么一本书《汉字的魅力》,心中对汉字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不禁让我驻足为它停留。翻开书的扉页便看到这本书原来是彭俊老师推荐的,心想:彭老师是位老教师,推荐的书自然不会差。又翻看了书的前言,这段话同样吸引了我继续看这本书: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字,能像汉字一样,从本身的外在形式、音韵格律,象形会意内涵意义到演变传承,都具有极大的魅力,进而对民族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不仅仅是人们语言沟通的载体,也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就是这样几句话,让我对我国的汉字兴趣大增,想要更好地去感受汉字之美。

书的第一部分讲述了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看了汉字的发展过程,不禁感叹我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平原,传播至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我又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经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第二部分写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汉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书中大量介绍了对子,隐语,谚语,把汉字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对汉字的了解和认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日常语言交流的功能上,不应该轻视对汉字的深入学习。汉字不仅字形固定,语法严谨,词汇丰富,表意准确,更有着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社会以及民族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我们的根。真正了解而后认识汉字,无疑是我们学习和了解我们悠久而灿烂历史文明的必经之路。其实,中华文化原本就是博大精深、趣味盎然的,无论是诗词、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又或者书法、绘画等艺术体裁,乃至姓氏、典故、轶事等杂谈奇论,都具有极度诱惑之魅力。

第三部分讲汉字的表意,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第12篇:读后感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

浅读《中国汉字文化大观》

在学习《语言与文化》这门课程之前,我对中国汉字文化的认识只能说知道得太少,了解得太浅了,当然,现在也只是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在我过去的生活中,最早接触到中国汉字是1-10,依稀记得当时能写出自己的名字是值得称赞的。接着,在小学、中学、高中的课堂上,学校开设了《语文》这门课,在课堂上老师授予了我们很多汉字、词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掌握的词语也愈来愈多。当然了,我想就算我穷极一生也不敢大言不惭地说我会写中国汉字,十分惭愧的是,有很多字我根本就没有见过,更别说去掌握这个汉字的用法了。在这个科技发展十分迅猛的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层出不穷,现代人对中国汉字的书写越来越不注重,就拿我们大学生来说,一篇手写论文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错别字,“提笔忘字”的现象日渐增长。2013年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了众多国人的关注,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一样的感受,我看过几期节目,每次看完都有种深深的挫败感,真心觉得自己是个文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这么好的文化资源,为什么不加以学习利用呢。中国汉字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代表华夏文明的汉字文化发扬光大!

我国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字音问题,汉语的谐音词为我们了解民俗提供了依据。如宋真宗时的童谣[i]: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钉。其中“钉”,谐义为“丁”,指当时任参知政事的丁谓,他陷害良相寇准,并一再加以贬逐。对此,民间恨大愤身,把他当成眼中钉,说其是天下不安宁的祸根。书中除了例举谐音在诗词、民谣中的应用,还例举了谐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民间逢年过节喜欢在门窗上贴倒着的福字,寓意福到了;蝙蝠因与“福”同音而成吉祥之物;过年常吃年糕、鱼等以表达年年高、年年有余等;因梨与“离”同音,故吃梨时忌分开吃。其实,我觉得在取名这个事情上可以反应出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同,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都是男尊女卑,在封建社会时期尤为严重,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仅仅是繁衍后代的工具。虽然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但其实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还是要略高于女性,就比如现在男女双方结婚,都是女子住到夫家或者双方

1 再另买房子居住,如果说是男方在婚后住在女方本家,多半会被别人说三道四,而且双方的子女多半是跟随父姓。

因为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问题,我并没有能深入地学习并研究《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以上观点仅仅是个人较为浅薄的感受,也不知道说得对不对。总之,我觉得《中国汉字文化大观》是非常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慢慢阅读品味的。

参考文献:

[1] 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49-250页。

2

第13篇:《有故事的汉字》读后感

寒假到了,小学生们除了玩和写作业,还能怎么过呢?给自己找本书看看吧,通过阅读好的书籍,提升阅读能力,开拓眼界。下面小编就来为小学生推荐一本《汉字的故事》,并且分享两篇关于《有故事的汉字》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有故事的汉字》读后感1

通过《有故事的汉字》这本书,让我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喜欢汉字了。

我知道了以前人们用草绳记事,还通过画画传递信息,但这些都有不足。后来皇帝的史官仓颉统一了文字,文字也有一定的规则,那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有许多汉字很有趣,像“囚”字,就是把人关在一个四周都封闭的地方,来限制他的自由;“休”就像一个人靠在大树下休息等等。

总之,汉字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我们通过这本书来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和演变,好好学习汉字,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有故事的汉字》读后感2

这个星期,徐老师带领着我们去“遨游汉字王国”,使我感受了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了悠久的汉字文化,犹如品尝了一顿丰美的汉字大餐,我为收获着无数珍宝而欣喜若狂。

通过遨游汉字王国,我知道汉字是仓颉发现的,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繁到简。知道了我们不能读错字,写错字,这样会闹出很多笑话和不良后果的!就像《一点值万金》一文。这篇文章写了乌鲁木齐某挂面厂在生产挂面时,错把“乌鲁木齐”写成了“鸟鲁木齐”,就是这一点这差,使18万元的产品付之东流,成了一堆废品,要是检查人员和挂面厂再细心一点的话,或许后果就不会那么惨重了。这也提醒我们今后在学习中,要非常细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将同音字、形近字混肴,每次做好作业都要仔细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如果世界上每个人每次落笔都三思而后行,世上还会有错别字吗?祖国的文字将永远是纯洁的!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这一篇课文。通过认真学习,我知道了汉字其实不是一个个僵硬的小符号,而是一群带着深厚感情的可爱小精灵。比如,文中说到的“太阳”、“月亮”、“轻”、“重”、“笑”、“哭”、“冷霜”、“深幽”这些词语和字不同的风韵。是啊,如果写下“火”这个字,你便会感到热和力,好像熊熊大火在你身边燃烧,热血像火一样在沸腾全身顿时就充满了活力!如果一看到“绿”这个字,你就会相象得到一片片枝叶茂盛的大树就在你身旁,各种东西都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力量,好像春天那明媚的阳光普照着大地一样……

汉字王国不仅使我和汉字成了好朋友,还让我学会了猜字谜、编字谜,激起了我对汉字的无限兴趣!汉字,我爱你!你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有故事的汉字》读后感3

暑假里,我读了《有故事的汉字》这本书。通过读这本书,使我认识了许多汉字。这本书讲述了汉字背后的故事,了解了汉字的前世今生,让我对汉字从此充满了乐趣。例如车这个字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首先它介绍了古人是根据车子的外形来造的这个字。然后又说明了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字形并且它的字形也一步步变得越来越简单。另外书中也用图画的方法进一步讲述了“车”字的演变过程。图画的方式使这个字更加生动形象,使我更容易记住它。最后,书上还给出了这个字的一句名言,教育我们要不怕困难;迎迎难而上。

总而言之:我很喜欢这本书。

第14篇: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在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下面是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请参考!篇一: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两周前花一个下午读了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中午趁午休搜了搜书评,看到江弱水的《撕扇记二:美言还是不信的蒋勋》有点意思。

我对蒋勋其人不熟,初读《汉字书法之美》的时候觉得文笔大抵就是“主观浪漫主义”吧。江弱水引用张大春的《书法之美是知识,不是呻吟》也是蛮有趣。不过我已把此书定位为主观的文化随笔而非严肃作品后也不怎么排斥。

有了对于这本书的总体定位后,读起来就很顺利。在煽情的文字下看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看甲骨差点遗失,看《祭侄文稿》哭安史之乱什么的……反正就是发散发散思维,自我升华一下。

本书细节处的问题江弱水那篇文择了好多,虽然也看到有人骂江弱水酸腐炒作,但是我还是赞同严谨对待细节。不过把《汉字书法之美》当做别人主观的文化随笔,外加自己的历史常识还在,其实这些细节也不是太困扰。

说个总体印象,《汉字书法之美》一书文字浪漫煽情,历史细节有含糊处,汉字演化部分不够严谨,书法赏析有认字错误并且偏作者主观,后附云门舞集和书法教育的部分写得空泛主观。

作为文化小品可读,浅显了解汉字书法可读,假日消磨时间自我升华可读,不必认真当做学术著作来读。

看完本书我还是有个人收获的。作为一个肤浅观众,我一直喜欢端方小楷,对行书与草书不太会欣赏。本书对于我的益处是稍微提升了一点对行书的理解和欣赏力。

还有年底云门舞集有一场在厦门的演出,我会考虑去看看。

篇二: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从小开始,练字对某而言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小学上书法课时,老师总会把大家写的字贴墙上,然后把亮点圈出来。那时候,某是惟一一个作业上没有圈的孩子。初中时某很羡慕班长的一手好字,到了高三闲着没事就天天练硬笔。下了早读第一节课前的十五分钟全用来描塑料模板上的正楷了。一年后生生刻出一幅钢板字体。后来某花了很久去改变自己,有人说某现在写字没高中时漂亮了,但某倒不这么认为。因为那是有活力的,比当初的一团死板多出了几分生气。而看蒋勋的书就有这样的感觉。

他说书法,总是先从人说起。在中国传统的书法观中,写字是件很庄重的事情。而且,写字的头一件事是做人。讲究的是“心正则笔正”,中国人喜欢讲品格,书法更是人品的体现。若是练得一手好字,便在人才济济的科举考试中也是有加分的——由此可见书写之重。

事实上,赏析任何书法作品,离了那个执笔者,就会陷入云雾之中。比如天下行书第三的《寒食帖》,某一直无法真正的喜欢它,直到看了蒋勋的《苍凉的独白书写》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复杂心境才造就出来的名帖啊。而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竹简,总会让人联想到恪尽职守的城吏们。至于颜真卿的稳重笔锋更是令人印象强烈的想起那段大唐盛世——任何字体都是和那个时代无法割裂的,书写本身就是在一段历史。而那沉淀下来的墨迹既是本人的私有历史也是公共的书写历史。

所以不能不认真的去书写罢。只有练好了规矩才能“随心所欲而不愈矩”。

可是在那整体的历史中,更无法忽略的是个人的笔意——那生动的变化又重何而来?

那些生动的笔触,在蒋勋的笔下是那么美好。在点化它们之前,仅仅是纸上死板的一团油墨。书法是形象的艺术,蒋勋的书上会在一开始就介绍这种字体的来龙去脉,附上相应的帖,让人明白它们之中蕴藏的历史,同时又辅以个人性质介绍,一点点的点拔读者如何从那些细节中体会它们的历史、它们的情绪、它们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大凡讲述艺术史的书,不是流于琐碎就是自我陶醉。而蒋勋的书法史里。没有传统的审美书惯用的四个字四个字那样空洞乏味的不知所云,也没有四平八稳的照本宣科,有的是触及读者灵魂深处的悖动。

那,正是因为蒋勋从书法的美感中把人类最基本的感情萃取出来了罢。美学是抽象的,然而美的载体和审美本身并不是抽象的——尤其是书法,那是缘于人与社会的共鸣所产生的丰富意蕴的艺术啊。

篇三: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作为一名小学书法老师,为了让中规中矩的书法课生动有趣、为了让深奥的书法知识浅显易懂,我发现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法文化之书—————《汉字书法之美》。这本书是著名美学家、文学家、画家蒋勋的大作,分别从汉字演变、书法美学、感知教育、汉字与现代四个章节介绍汉字书法之美。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汉字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一件黑陶尊,器表上的一个符号,上端一个圆,下端一片曲线,最下端一座五峰尖山,这就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文字出现了。结绳、仓颉、毛笔、石鼓等等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一幕一幕闪过。

而书法美学又让我对书法的五种书体的历史有了新的心得体会:波磔与飞檐的隶书线条、碑帖的厚重与飘逸、行草到狂草的平正与险绝、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元明书法的形式与表现及清代书法的古朴与拙趣。

又让我对卫夫人的《笔阵图》细细感知。“高峰坠石”的点是形状,是体积,是重量,也是速度;“千里阵云”的横是水与墨在纸上的交互律动;“万岁枯藤”的竖是一切看似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

以小见大,让人看出汉字书法之奇,不仅在指腕之间,甚至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乃臻而为「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一如瑜珈、太极、舞蹈,乃至慢跑,由静转动,动中见静,成就了一种肢体韵律之美。

篇四: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买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碰到了好久没有看到的同学,他是语文专业的博士生,现在也很我一样做初中语文教师,一有机会,我就向他咨询又读了什么书,他向我推荐了《汉字书法之美》。

我马上在当当网下了订单,并且给他回复说:“向我这样臭字,很需要看这样的书。”我的同学发过一句话:“距离生活还是很远,不过你读后一定会爱上汉字的。”

真的是这样,一边读完说实在的我还不能一一细数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

不过仅看那些图片,都让人流连忘返,仅是抚摸那书的质感,都让人回味。

在这一个月的零散阅读里它给我触动人心的美丽与惊喜。

蒋勋说: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

作者以他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篇五: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我小时候印象中的书法就是写毛笔字了。看到老师拿着大大的毛笔,大手一挥,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就出现在白纸上,煞是羡慕,但是到底怎样写,怎样读帖却是云里雾里。老师多是临时代课的,对毛笔字的要求不严格,我们有毛笔的就用毛笔写,没有毛笔的就找一个小棒,沾着前后位同学的墨汁,在本子上信马由缰,对于写“上”“人”自觉得很好写,横平竖直就可以,对于笔锋、运笔、收笔等书法术语全然没有概念,那时毛笔是一角、两角钱买来的,墨汁也是最廉价的带着臭味久无人问津的,所以写完毛笔字后,教室里洋溢着难闻的气味,我们的手上、脸上、衣服上沾满了,黑黑的臭墨汁,看着自己写的歪七斜八的字傻乐,只是好玩,倒没有太大的兴趣。

现在每当走过学校的书法室,闻到那飘散过来的淡淡的墨香,看着那些中规中距或站或坐的小学生,跟着书法老师有模有样的临帖习子,挥毫泼墨的写出大幅的作品,心中的羡慕之情无法言表。

直到后来上了师范学校,才知道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了解了一些书法家,更深刻的体会到描摹临写在书法中的重要。才真正的体会到“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那时我才开始真正的写毛笔字,每天基本功练习都会按老师的要求认真读帖,用心临摹,享受着墨香,享受着汉字的美,享受着写字带来的宁静致远。“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学生在我们这样一个充满墨香的学校中学习、生活,一定的写好人生每一笔,真切体会写好一个真正的“大”“人”的益处。

篇六: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讲述汉字书法渊源流长的历史故事,用文字编织成画面,带我们走进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光长廊。

《汉字书法之美》全书用很大篇幅介绍汉字书法的历史,但又无处不在谈汉字书法的美学,堪称“历代书法审美指南”,将汉隶水平线条的“波磔”与中国建筑张扬起翘的飞檐相媲美,分析王羲之《兰亭集序》所呈现的行书的“即兴与自在”,对比碑与帖的“厚重与飘逸”,探究从行草到狂草的“平正与险绝”,阐释唐楷的“法度与庄严”,描摹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解说元明书法与文人画的“形式与表现”,玩味清代书法走向民间的“古朴与拙趣”。

有人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时代,世界运转的步伐日新月异,将我们湮没在海量的数据中,互联网、手机、微信,不断更新自己的装备,眼花缭乱地去接触新的事物,奋力奔跑却追不上那些变化,暮然回首,发现一路走来,像个孩子一样,丢西瓜捡玉米,丢玉米捡芝麻,最不该丢失的就是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个世界变化再快,根基却始终深植在传统文化中,厚厚积淀的文化土壤是我们永恒的宝库。校园里的学生开始重新学习《三字经》、《千字文》,朗朗书声中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复苏,《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一档档火热起来的文化类型节目唤醒人们对经典的热爱,提醒我们真正应该抓牢的是什么。而《汉字书法之美》是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读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感受文字的魅力与力量,会在内心深处引发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景仰崇拜。正如蒋勋所说,“汉字书写是强大的信仰”,作为中国人,学习掌握一点这门古老而仍然生机勃发的艺术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更意味着增加了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汉字是我们与知识沟通的桥梁,在与汉字的相识相伴相知中,我们得以了解大千世界,学习生活及处世的智慧;而汉字书法是记载汉字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活灵活现具象到我们面前,渗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在书法中,让浮躁的身心静下来,体会人生的美好。蒋勋说,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这场修行进行到底。

篇七: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这不是一本论述汉字之美的学术集,也不是毛笔书法教科书。随意翻书页,心中有喜悦,普蓝色的字偏安于一侧,另一边配图、配帖,大多时候只是空着,这样的“留白”显得妥妥当当,让人有“随心不逾规”的安宁。

我第一次读蒋勋的书,封底上印着一段话:“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我不断回响起父亲握着我的手书写的岁月,那些简单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书法。”这大概是练字儿童的共同记忆——小时候家中的缝纫机铺上毛毯就是书桌,母亲为我叠好黄色毛边纸,我则拖拖拉拉地调墨水,翻开字帖,端坐练字。

最怕“悬针竖”,收笔时总是太粗,这时母亲便起身握着我拿笔的手,轻轻抬起,要我记得运笔时的力度,对于拿笔不稳的小朋友,又有什么“力度”可言呢?但是小朋友觉得那些字“美”,繁体字比简体字“美”,毛笔字比印刷字“美”,洗笔时墨汁在水中如丝般徐徐散开“好美”。

“汉字基本功能在传达和沟通,实用在先,审美在后”,不过蒋勋从汉隶的蚕头燕尾说起到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每一章每一页告诉读者在实用之外,如何审美;审美之时,又不可不体会书法家的性情。我自幼习颜体,却从来没有认真读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蒋勋对此的评价是“楷、行、草交互错杂,变化万千、虚如青烟、实如巨山、动静之间、神奇莫测、如同一首完美的交响曲”,他认为“面对第一手书法家书写的墨迹真本,才可能领略书法随情绪流转的绝美经验。”此话不虚,《祭侄文稿》整篇用力用墨跌宕起伏、变化多端,将情绪时而平复时而忧伤,时而感慨时而压抑表达得淋漓尽致。

读完《祭侄文稿》的赏析,一时间悲喜交欣,喜的是有缘读到书家真迹所蕴含的蓬勃情感,悲的是笔墨所呈现的故事着实让人伤感。可见,内容固然重要,形式亦“兹事体大”,倘若干笔飞白、灰烟轻飞般的“呜呼哀哉”成了A4白纸上打印的华文行楷,我们还能体会年轻生命魂魄逝去的哀恸么?

所以,我一直留恋用笔书写的感觉。给心爱的人写一封情书,字浅情深,不需要华丽语言和美丽词藻,一笔一划记录着书写时的忐忑与期待,甜蜜与忧伤。儿时羡慕可以习《曹全碑》的女孩,而我却只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临摹《颜勤礼碑》、《自身告书》、《麻姑仙坛记》。如今,明白了“写字与做人处事连在一起”,不安分的孩童应该多习厚重博大的颜体,含蓄腼腆的孩子需要“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在书法练习中,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同的。通过书法,完成了感知世界的一切现象的能力,这才是书法美学的意义。”“撇”好似风中竹叶,“走之”如海浪涌来,“点”是悬崖落石,“横”像远方的地平线……“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和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家中还挂着十几岁时的习作——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我们执毛笔蘸墨汁写古诗装裱,古人呢?魏晋文人的“帖”,是日常的书信,是简单的问候——“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是王羲之的《奉橘帖》,赠送三百个橘子时附带的便条。蒋勋说:“成为名帖,是因为书法。小小纸片上盖满大大小小帝王收藏印记,容易让人忽略了文字简单到一清如水,叙述的事情也简单到一清如水,似乎偷偷暗笑,不知道为什么知识分子都有那么多悲愤抱怨痛苦,浓眉深锁,嘴角向下。

帖把天下兴亡的重责大任,四两拨千斤地轻轻转回到生活现实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帖有一点调皮,有一点小小得意,有一点百无聊赖的茫然或虚无,不想长篇大论议论是非,只是想回来做真实的自己。帖要逃逸,要飞扬,要从虚假概念的世俗礼教里解放自己。”我读到这段话,则想起母亲清晨在笔记本电脑上的一张留言:“女儿:妈妈去山上锻炼,早饭已买,面包在饭桌上。”最美的字,最熟悉的字,最温暖的关爱——书写,果然与生活相通,因此,也最值得敬重。

如今,很少提笔练字,偶尔在奶奶所念的经文上写祈福的话,诸如“供奉三官大帝保佑……”之类。民间敬重汉字,写过字的纸都要在“惜字亭”中焚烧——听上去,像个古老的传说。我常常想“见字如面”这么美好的词在往后的岁月里会不会消逝?互联网时代,快捷的电脑打字取代书写,“无纸化”浪潮之后,再有灵性的水墨汉字也要叹息。

篇八: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最近读了著名学者蒋勋写的《汉字书法之美》,非常喜欢,留一点阅读感想吧!

声音与图像

这世界上保留下的象形文字非常少,汉字就是其中之一。以往学者们一直以为带有很多图案的古埃及文也是象形文字,后来因“罗塞塔石碑”(上面对照刻下了古希腊文、柯普特文、古埃及文)的出土,才发现原来古埃及文中的那些图案还是在表音,也不是象形文字。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字大都是声音的记录,而汉字却是形象的记录,这就使得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思维必然与其它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使用象形文字应该使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因西方文化从声音出发思考问题,声音对于其文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西方人重视朗读、重视表达。

同一时间发展出来的汉字文学《诗经》却恰巧相反——寓繁于简,简单几个对仗工整、音韵齐整的句子,就把复杂的时间空间变成一种“领悟”。

汉字文学似乎更适合“领悟”而不是“说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仅仅十六个字,时间的逝去,空间的改变,人事情感的沧桑,景物的变更,心事的喟叹,一一都在整齐精简的排比中,文字的格律性本身变成一种强固的美学。”

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才使得西方的音乐特别强调完整的逻辑性,而中国的古乐则截然不同,就好象是要从山中抓住一缕柔风、水中拮取一片波光,连音乐都象图画以及文字(简化的图画)一样处处有着“留白”,让人去领悟去想象……也就是说,中国的音乐也好,文字也好,图画也好,其基本的气息都是清淡而跳跃的,也许其表达并不连贯,但却非常适合去细细体会,受者的感觉越细腻,感受到的层次就越丰富。

中国的文字来自图画,这些图画打根儿上又都来自于自然万物,所以中国文化与自然简直有切不断的血脉联系,从诗经到后世的所有文章,“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吐言天拔,出于自然”,言必从自然开始,每首诗都似乎在描绘一幅画卷,离了自然,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简直就没了吸收养分的土壤!

欧洲一直使用拼音文字,才使得各国因发言不同而文字也不同,因为这些不同,所以欧洲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状态。而中国因汉字的统一,尽管也存在“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情况,但在这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即使走到所谓“天涯海角”可能听不懂当地话,但还可以通过统一的文字来交流!想当初有人想把汉字改造成拼音文字,这就如同要切断我们互相联系的根脉一样了。

简体与繁体

甲骨文和金文是同时期存在的,小篆和秦隶也是同时期存在的,同一个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上就有差别,在小篆和秦隶上也有差别,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的功用不同。金文、小篆都是国家重要典礼、仪式上使用的文字,就必须是端庄、繁复、雍容的,而甲骨文虽然是巫师用来与神灵沟通、隶书是小吏们用来记录行政文书,不能说不重要,但因为每天都要大量使用,为了提高效率,就必须把图像简化,简化到甚至一些甲、骨上刻的字与我们今天的简体字没大区别。

纵观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其实不难发现,文字的发展有时在向简化方向发展,而有时又在向繁化方向发展,所以,在汉字的繁简之争中,我到没觉得简化文字有什么特别不对,不过简化的基本思想应该是按意简化,按音简化是容易混淆字意的,无论怎样只要别往拼音文字上靠就好!

美与技

蒋勋将“笔阵图”和“永字八法”做了对比,在我看来就是美与技的对比,“笔阵图”是当年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对汉字的基本笔画所做的比喻:

“点”如高峰坠石;

“一”如千里阵云;

“竖”如万岁枯藤;

“撇”如陆断犀象;

“弋”如百钧弩发;

“力”如劲弩筋节;

“辶”如崩浪雷奔;(书法课上,小林老师讲到此,选了《兰亭序》中的“九”字,并且配了那卷起之惊涛骇浪的图片,我觉得更合适)

截取了《兰亭序》中的前四个字,以上的七个笔画在这四个字中基本都能找到,让我们好好看看这里面的“高峰坠石”“万岁枯藤”“陆断犀象”“崩浪雷奔”吧!

笔阵图不仅仅在说形象,里面还包含了速度、质感、气势……卫夫人教给王羲之的不是技巧而是感觉,而“感觉的丰富,是审美的开始”!

毫不夸张的说,在小林老师第一次的书法课上讲到这些比喻时,真的让我心潮澎湃!我那么喜欢旅游,为的是什么,就因为在旅途中,我真的看到过那沉重的高峰坠石、无比开阔的千里阵云,在原始森林中也真的看到过那坚韧的万岁枯藤!没有感受过那强烈的自然之美、自然之力量,又怎能深切体会这些比喻?

而“永字八法”也是在教初学者如何书写这些基本笔画,且很明显是在《笔阵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个则完全是技法和动作上的比喻了:

“永字八法”把“永”这个字,依照书写先后分为八个元素:

“侧”(点),

“勒”(横平),

“努”(竖),

“擢”(钩),

“策”(仰横),

“掠”(长撇),

“啄”(短撇),

“磔”(捺)。

我不知道当年的孩子在被传授“永字八法”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反正在我看来,孩子相较于成人,动作协调能力是要差一些的,用这么复杂的动作来形容每个笔画,让孩子理解得多费劲呢?相比之下,难道不是对自然的感受更为重要吗?书圣之所以能成为书圣,一定得益于卫夫人当年为他在心中打开了无比开阔的气象!

就象蒋勋所说:“笔阵图更看重在线条联结通向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感觉,更侧重美学教育,而‘永字八法’则是侧重在技巧和形式上!……‘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与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汉字书法之美

蒋勋从大汶口出土的五千多年前黑陶尊上的“旦”讲起,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汉隶”、“行书”、“草书”、“楷书”一路下去,介绍了王羲之、王献之、王珣、孙过庭、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赵孟頫、杨维祯、徐渭、郑板桥等诸多书家及其作品,将汉字书法之美一一呈现。读完后让人仿佛被带着透过了那千年翰墨游目骋怀,回头看到了我们的古人怎样“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闭目掩卷,我的心里愈加清晰,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书法?那就是:通过写字,丰富感觉,回归自身,体悟生命。

第15篇: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一)

返璞归真读《汉字书法之美》有感

市场部 刘红莲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讲述汉字书法渊源流长的历史故事,用文字编织成画面,带我们走进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光长廊。

《汉字书法之美》全书用很大篇幅介绍汉字书法的历史,但又无处不在谈汉字书法的美学,堪称“历代书法审美指南”,将汉隶水平线条的“波磔”与中国建筑张扬起翘的飞檐相媲美,分析王羲之《兰亭集序》所呈现的行书的“即兴与自在”,对比碑与帖的“厚重与飘逸”,探究从行草到狂草的“平正与险绝”,阐释唐楷的“法度与庄严”,描摹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解说元明书法与文人画的“形式与表现”,玩味清代书法走向民间的“古朴与拙趣”。

有人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时代,世界运转的步伐日新月异,将我们湮没在海量的数据中,互联网、手机、微信,不断更新自己的装备,眼花缭乱地去接触新的事物,奋力奔跑却追不上那些变化,暮然回首,发现一路走来,像个孩子一样,丢西瓜捡玉米,丢玉米捡芝麻,最不该丢失的就是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个世界变化再快,根基却始终深植在传统文化中,厚厚积淀的文化土壤是我们永恒的宝库。校园里的学生开始重新学习《三字经》、《千字文》,朗朗书声中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复苏,《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一档档火热起来的文化类型节目唤醒人们对经典的热爱,提醒我们真正应该抓牢的是什么。而《汉字书法之美》是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读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感受文字的魅力与力量,会在内心深处引发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景仰崇拜。正如蒋勋所说,“汉字书写是强大的信仰”,作为中国人,学习掌握一点这门古老而仍然生机勃发的艺术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更意味着增加了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汉字是我们与知识沟通的桥梁,在与汉字的相识相伴相知中,我们得以了解大千世界,学习生活及处世的智慧;而汉字书法是记载汉字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活灵活现具象到我们面前,渗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在书法中,让浮躁的身心静下来,体会人生的美好。蒋勋说,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这场修行进行到底。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二)

惜字如金

黎楚

这不是一本论述汉字之美的学术集,也不是毛笔书法教科书。随意翻书页,心中有喜悦,普蓝色的字偏安于一侧,另一边配图、配帖,大多时候只是空着,这样的“留白”显得妥妥当当,让人有“随心不逾规”的安宁。

我第一次读蒋勋的书,封底上印着一段话:“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我不断回响起父亲握着我的手书写的岁月,那些简单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书法。”这大概是练字儿童的共同记忆——小时候家中的缝纫机铺上毛毯就是书桌,母亲为我叠好黄色毛边纸,我则拖拖拉拉地调墨水,翻开字帖,端坐练字。最怕“悬针竖”,收笔时总是太粗,这时母亲便起身握着我拿笔的手,轻轻抬起,要我记得运笔时的力度,对于拿笔不稳的小朋友,又有什么“力度”可言呢?但是小朋友觉得那些字“美”,繁体字比简体字“美”,毛笔字比印刷字“美”,洗笔时墨汁在水中如丝般徐徐散开“好美”。

“汉字基本功能在传达和沟通,实用在先,审美在后”,不过蒋勋从汉隶的蚕头燕尾说起到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每一章每一页告诉读者在实用之外,如何审美;审美之时,又不可不体会书法家的性情。我自幼习颜体,却从来没有认真读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蒋勋对此的评价是“楷、行、草交互错杂,变化万千、虚如青烟、实如巨山、动静之间、神奇莫测、如同一首完美的交响曲”,他认为“面对第一手书法家书写的墨迹真本,才可能领略书法随情绪流转的绝美经验。”此话不虚,《祭侄文稿》整篇用力用墨跌宕起伏、变化多端,将情绪时而平复时而忧伤,时而感慨时而压抑表达得淋漓尽致。读完《祭侄文稿》的赏析,一时间悲喜交欣,喜的是有缘读到书家真迹所蕴含的蓬勃情感,悲的是笔墨所呈现的故事着实让人伤感。可见,内容固然重要,形式亦“兹事体大”,倘若干笔飞白、灰烟轻飞般的“呜呼哀哉”成了A4白纸上打印的华文行楷,我们还能体会年轻生命魂魄逝去的哀恸么?

所以,我一直留恋用笔书写的感觉。给心爱的人写一封情书,字浅情深,不需要华丽语言和美丽词藻,一笔一划记录着书写时的忐忑与期待,甜蜜与忧伤。儿时羡慕可以习《曹全碑》的女孩,而我却只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临摹《颜勤礼碑》、《自身告书》、《麻姑仙坛记》。如今,明白了“写字与做人处事连在一起”,不安分的孩童应该多习厚重博大的颜体,含蓄腼腆的孩子需要“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在书法练习中,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同的。通过书法,完成了感知世界的一切现象的能力,这才是书法美学的意义。”“撇”好似风中竹叶,“走之”如海浪涌来,“点”是悬崖落石,“横”像远方的地平线……“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和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家中还挂着十几岁时的习作——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我们执毛笔蘸墨汁写古诗装裱,古人呢?魏晋文人的“帖”,是日常的书信,是简单的问候——“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是王羲之的《奉橘帖》,赠送三百个橘子时附带的便条。蒋勋说:“成为名帖,是因为书法。小小纸片上盖满大大小小帝王收藏印记,容易让人忽略了文字简单到一清如水,叙述的事情也简单到一清如水,似乎偷偷暗笑,不知道为什么知识分子都有那么多悲愤抱怨痛苦,浓眉深锁,嘴角向下。帖把天下兴亡的重责大任,四两拨千斤地轻轻转回到生活现实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帖有一点调皮,有一点小小得意,有一点百无聊赖的茫然或虚无,不想长篇大论议论是非,只是想回来做真实的自己。帖要逃逸,要飞扬,要从虚假概念的世俗礼教里解放自己。”我读到这段话,则想起母亲清晨在笔记本电脑上的一张留言:“女儿:妈妈去山上锻炼,早饭已买,面包在饭桌上。”最美的字,最熟悉的字,最温暖的关爱——书写,果然与生活相通,因此,也最值得敬重。

如今,很少提笔练字,偶尔在奶奶所念的经文上写祈福的话,诸如“供奉三官大帝保佑……”之类。民间敬重汉字,写过字的纸都要在“惜字亭”中焚烧——听上去,像个古老的传说。我常常想“见字如面”这么美好的词在往后的岁月里会不会消逝?互联网时代,快捷的电脑打字取代书写,“无纸化”浪潮之后,再有灵性的水墨汉字也要叹息。

文:黎楚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三)

阅读《汉字书法之美》

@可以心清也

最近(2012年3月)读了台湾著名学者蒋勋写的《汉字书法之美》,非常喜欢,留一点阅读感想吧!

声音与图像

这世界上保留下的象形文字非常少,汉字就是其中之一。以往学者们一直以为带有很多图案的古埃及文也是象形文字,后来因“罗塞塔石碑”(上面对照刻下了古希腊文、柯普特文、古埃及文)的出土,才发现原来古埃及文中的那些图案还是在表音,也不是象形文字。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字大都是声音的记录,而汉字却是形象的记录,这就使得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思维必然与其它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使用象形文字应该使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因西方文化从声音出发思考问题,声音对于其文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西方人重视朗读、重视表达。

蒋勋在书中这样说:“希腊的《伊利亚德》(Iliad)、《奥德赛》(Odyey)都是鸿篇巨制,诗里贯穿情结复杂的故事;古印度的《罗摩衍那》(Ramayana)和《摩诃婆罗达》(Mahabharata)动则八万颂十万颂,长达几十万句的长诗,也是诡谲多变,人物事件层出不穷,习惯图像简洁思考的民族常常一开始觉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同一时间发展出来的汉字文学《诗经》却恰巧相反——寓繁于简,简单几个对仗工整、音韵齐整的句子,就把复杂的时间空间变成一种“领悟”。

汉字文学似乎更适合“领悟”而不是“说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仅仅十六个字,时间的逝去,空间的改变,人事情感的沧桑,景物的变更,心事的喟叹,一一都在整齐精简的排比中,文字的格律性本身变成一种强固的美学。”

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才使得西方的音乐特别强调完整的逻辑性,而中国的古乐则截然不同,就好象是要从山中抓住一缕柔风、水中拮取一片波光,连音乐都象图画以及文字(简化的图画)一样处处有着“留白”,让人去领悟去想象……也就是说,中国的音乐也好,文字也好,图画也好,其基本的气息都是清淡而跳跃的,也许其表达并不连贯,但却非常适合去细细体会,受者的感觉越细腻,感受到的层次就越丰富。

中国的文字来自图画,这些图画打根儿上又都来自于自然万物,所以中国文化与自然简直有切不断的血脉联系,从诗经到后世的所有文章,“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吐言天拔,出于自然”,言必从自然开始,每首诗都似乎在描绘一幅画卷,离了自然,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简直就没了吸收养分的土壤!

欧洲一直使用拼音文字,才使得各国因发言不同而文字也不同,因为这些不同,所以欧洲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状态。而中国因汉字的统一,尽管也存在“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情况,但在这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即使走到所谓“天涯海角”可能听不懂当地话,但还可以通过统一的文字来交流!想当初有人想把汉字改造成拼音文字,这就如同要切断我们互相联系的根脉一样了。

简体与繁体

甲骨文和金文是同时期存在的,小篆和秦隶也是同时期存在的,同一个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上就有差别,在小篆和秦隶上也有差别,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的功用不同。金文、小篆都是国家重要典礼、仪式上使用的文字,就必须是端庄、繁复、雍容的,而甲骨文虽然是巫师用来与神灵沟通、隶书是小吏们用来记录行政文书,不能说不重要,但因为每天都要大量使用,为了提高效率,就必须把图像简化,简化到甚至一些甲、骨上刻的字与我们今天的简体字没大区别。纵观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其实不难发现,文字的发展有时在向简化方向发展,而有时又在向繁化方向发展,所以,在汉字的繁简之争中,我到没觉得简化文字有什么特别不对,不过简化的基本思想应该是按意简化,按音简化是容易混淆字意的,无论怎样只要别往拼音文字上靠就好!

美与技

蒋勋将“笔阵图”和“永字八法”做了对比,在我看来就是美与技的对比,“笔阵图”是当年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对汉字的基本笔画所做的比喻:

“点”如高峰坠石;

“一”如千里阵云;

“竖”如万岁枯藤;

“撇”如陆断犀象;

“弋”如百钧弩发;

“力”如劲弩筋节;

“辶”如崩浪雷奔;(书法课上,小林老师讲到此,选了《兰亭序》中的“九”字,并且配了那卷起之惊涛骇浪的图片,我觉得更合适)

截取了《兰亭序》中的前四个字,以上的七个笔画在这四个字中基本都能找到,让我们好好看看这里面的“高峰坠石”“万岁枯藤”“陆断犀象”“崩浪雷奔”吧!

笔阵图不仅仅在说形象,里面还包含了速度、质感、气势……卫夫人教给王羲之的不是技巧而是感觉,而“感觉的丰富,是审美的开始”!

毫不夸张的说,在小林老师第一次的书法课上讲到这些比喻时,真的让我心潮澎湃!我那么喜欢旅游,为的是什么,就因为在旅途中,我真的看到过那沉重的高峰坠石、无比开阔的千里阵云,在原始森林中也真的看到过那坚韧的万岁枯藤!没有感受过那强烈的自然之美、自然之力量,又怎能深切体会这些比喻?

而“永字八法”也是在教初学者如何书写这些基本笔画,且很明显是在《笔阵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个则完全是技法和动作上的比喻了:

“永字八法”把“永”这个字,依照书写先后分为八个元素——

“侧”(点),

“勒”(横平),

“努”(竖),

“擢”(钩),

“策”(仰横),

“掠”(长撇),

“啄”(短撇),

“磔”(捺)。

我不知道当年的孩子在被传授“永字八法”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反正在我看来,孩子相较于成人,动作协调能力是要差一些的,用这么复杂的动作来形容每个笔画,让孩子理解得多费劲呢?相比之下,难道不是对自然的感受更为重要吗?书圣之所以能成为书圣,一定得益于卫夫人当年为他在心中打开了无比开阔的气象!

就象蒋勋所说:“笔阵图更看重在线条联结通向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感觉,更侧重美学教育,而‘永字八法’则是侧重在技巧和形式上!……‘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与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汉字书法之美

蒋勋从大汶口出土的五千多年前黑陶尊上的“旦”讲起,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汉隶”、“行书”、“草书”、“楷书”一路下去,介绍了王羲之、王献之、王珣、孙过庭、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赵孟頫、杨维祯、徐渭、郑板桥等诸多书家及其作品,将汉字书法之美一一呈现。读完后让人仿佛被带着透过了那千年翰墨游目骋怀,回头看到了我们的古人怎样“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闭目掩卷,我的心里愈加清晰,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书法?那就是:通过写字,丰富感觉,回归自身,体悟生命。

第16篇: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本书以身心灵感知的视角切入书法这个古老话题,将书法之道与现代人身心灵调适相结合,寻找逐渐遗忘的汉字记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1

水墨在宣纸上随笔峰渲染开一丝一丝的纤维,而书香气息也通过呼吸沁人心脾,深厚的文化底蕴晕开了一条又一条的血脉,时时触碰着我们的心房。当我们在书写时,无时无刻不在汲取汉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这也是一种“汉字书法之美”吧!

汉字书法可谓动静相容,张弛有度:当毛笔在纸上起伏,留下行云流水般飘逸灵动的汉字时,我们的心中却如止水一般平静、专注、感悟着这最古老的符号之意。只有心静了,我们才有机会“与自己相处”,不受外界的纷扰,好比一只仙鹤,只有它落在地面时你才能安静的与它相处。静心到了一定的程度,便迈向了另一种境界——净心。

水的清,是一种净;纸的柔,是一种净;砚的端正,更是一种净。试想,当你沉浸于水、墨、纸、砚的净中时,你的心又怎能不净呢?

《汉字书法之美》需要用心去读;汉字书法之美,需要用心去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2

作为一名小学书法老师,为了让中规中矩的书法课生动有趣、为了让深奥的书法知识浅显易懂,我发现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法文化之书——《汉字书法之美》。这本书是著名美学家、文学家、画家蒋勋的大作,分别从汉字演变、书法美学、感知教育、汉字与现代四个章节介绍汉字书法之美。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汉字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一件黑陶尊,器表上的一个符号,上端一个圆,下端一片曲线,最下端一座五峰尖山,这就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文字出现了。结绳、仓颉、毛笔、石鼓等等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一幕一幕闪过。

而书法美学又让我对书法的五种书体的历史有了新的心得体会:波磔与飞檐的隶书线条、碑帖的厚重与飘逸、行草到狂草的平正与险绝、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元明书法的形式与表现及清代书法的古朴与拙趣。

又让我对卫夫人的《笔阵图》细细感知。“高峰坠石”的点是形状,是体积,是重量,也是速度;“千里阵云”的横是水与墨在纸上的交互律动;“万岁枯藤”的竖是一切看似枯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命。

以小见大,让人看出汉字书法之奇,不仅在指腕之间,甚至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乃臻而为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一如瑜珈、太极、舞蹈,乃至慢跑,由静转动,动中见静,成就了一种肢体韵律之美。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

读完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合上书本,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感动了许久,竟有一种读完红楼梦的怅怅与迷离之感。

读完这本书,我对汉字更添了一层敬畏感与亲切感。

那些有趣味有生活烟火气息的书法故事,才是书法本来的面目,政治书法的正襟危坐与森严,书圣们的法帖,也只是生活的平常问候,莫名的有一种亲近之感,突然觉得书法离我很近,像一位嘘寒问暖的好朋友,王羲之的《鸭头帖》、《肚痛帖》,都是与很有生活气息的书信便条而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郑重其事正襟危坐。

书法与民间,读到汉朝瓦当上的“千秋万岁”时,我感慨良久,家里在农村,我能感受的到那种质朴与平静的生活中父辈们对上苍深深的祈求,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祖父祖母,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奢求,只希望吃饱穿暖,过平凡幸福的日子;蒋勋说:“这四个字的美,是一种平凡生活的感动”“大部分人生活里的基本愿望其实很简单,希望能平安过日子,希望日子能长长久久过下去。”这只仅仅是一种生活平凡的感动,凝练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中。

蒋勋老师从美学的角度带领我们欣赏了书法的美,书法里面的精神境界与追求,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外在形式的追求;特别是对于卫夫人《破阵图》横竖撇捺点的讲解,我对于书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美”的感悟与启发。

书法与生命的领悟,书法就是在带领我们感悟生命感悟自然,感悟千千万万的生灵。如果能够领悟到书法与自然生命的连接,那么,书法创作自然会更加精进。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4

两周前花一个下午读了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倒是想起安史之乱和神宗变法虐得哭哭,也没正经写个读后感。中午趁午休搜了搜书评,看到江弱水的《撕扇记二:美言还是不信的蒋勋》有点意思。

我对蒋勋其人不熟,初读《汉字书法之美》的时候觉得文笔大抵就是“主观浪漫主义”吧。江弱水引用张大春的《书法之美是知识,不是呻吟》也是蛮有趣。不过我已把此书定位为主观的文化随笔而非严肃作品后,对“文艺腔”也不怎么排斥。

有了对于这本书的总体定位后,读起来就很顺利。在煽情的文字下看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看甲骨差点遗失,看《祭侄文稿》哭安史之乱什么的……反正就是发散发散思维,自我升华一下。

本书细节处的问题江弱水那篇文择了好多,虽然也看到有人骂江弱水酸腐炒作,但是我还是赞同严谨对待细节。不过把《汉字书法之美》当做别人主观的文化随笔,外加自己的历史常识还在,其实这些细节也不是太困扰。

说个总体印象,《汉字书法之美》一书文字浪漫煽情,历史细节有含糊处,汉字演化部分不够严谨,书法赏析有认字错误并且偏作者主观,后附云门舞集和书法教育的部分写得空泛主观。

作为文化小品可读,浅显了解汉字书法可读,假日消磨时间自我升华可读,不必认真当做学术著作来读。

看完本书我还是有个人收获的。作为一个肤浅观众,我一直喜欢端方小楷,对行书与草书不太会欣赏。本书对于我的益处是稍微提升了一点对行书的理解和欣赏力。

还有年底云门舞集有一场在厦门的演出,我会考虑去看看。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5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讲述汉字书法渊源流长的历史故事,用文字编织成画面,带我们走进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光长廊。

《汉字书法之美》全书用很大篇幅介绍汉字书法的历史,但又无处不在谈汉字书法的美学,堪称“历代书法审美指南”,将汉隶水平线条的“波磔”与中国建筑张扬起翘的飞檐相媲美,分析王羲之《兰亭集序》所呈现的行书的“即兴与自在”,对比碑与帖的“厚重与飘逸”,探究从行草到狂草的“平正与险绝”,阐释唐楷的“法度与庄严”,描摹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解说元明书法与文人画的“形式与表现”,玩味清代书法走向民间的“古朴与拙趣”。

有人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时代,世界运转的步伐日新月异,将我们湮没在海量的数据中,互联网、手机、微信,不断更新自己的装备,眼花缭乱地去接触新的事物,奋力奔跑却追不上那些变化,暮然回首,发现一路走来,像个孩子一样,丢西瓜捡玉米,丢玉米捡芝麻,最不该丢失的就是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个世界变化再快,根基却始终深植在传统文化中,厚厚积淀的文化土壤是我们永恒的宝库。校园里的学生开始重新学习《三字经》、《千字文》,朗朗书声中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复苏,《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一档档火热起来的文化类型节目唤醒人们对经典的热爱,提醒我们真正应该抓牢的是什么。而《汉字书法之美》是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

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读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感受文字的魅力与力量,会在内心深处引发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景仰崇拜。正如蒋勋所说,“汉字书写是强大的信仰”,作为中国人,学习掌握一点这门古老而仍然生机勃发的艺术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更意味着增加了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汉字是我们与知识沟通的桥梁,在与汉字的相识相伴相知中,我们得以了解大千世界,学习生活及处世的智慧;而汉字书法是记载汉字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活灵活现具象到我们面前,渗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在书法中,让浮躁的身心静下来,体会人生的美好。蒋勋说,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这场修行进行到底。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6

买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碰到了好久没有看到的同学,他是语文专业的博士生,现在也很我一样做初中语文教师,一有机会,我就向他咨询又读了什么书,他向我推荐了《汉字书法之美》。

我马上在当当网下了订单,并且给他回复说:“向我这样臭字,很需要看这样的书。”我的同学发过一句话:“距离生活还是很远,不过你读后一定会爱上汉字的。”

真的是这样,一边读完说实在的我还不能一一细数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

不过仅看那些图片,都让人流连忘返,仅是抚摸那书的质感,都让人回味。

在这一个月的零散阅读里它给我触动人心的美丽与惊喜。

蒋勋说: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

作者以他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第17篇: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三千余年来,汉字的书写方式变化不大,使得后人得以阅读古文而不生窒碍。但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东亚之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其中,放弃使用汉字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运动的立论以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日文假名的拉丁转写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中国大陆将汉字笔划参考行书草书加以省简,于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简化字总表》,在中国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湾则一直使用繁体中文。

目前在使用汉语的地区,大都使用两种规范汉字,分别是繁体中文(繁体字)和简体中文(简体字)。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的汉字体系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通常说来,两种汉字书写系统虽然有差异,常用汉字的个体差异不到25%。

由于汉字书写复杂,“汉字落后论”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现在一般认为汉字也有突出优点,初始学习难度虽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输入问题基本解决后,“汉字落后论”及“汉字拉丁化”已实际上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目前汉字系统已经基本稳定,但汉字的规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继续进行。 汉字发展的时空规律和汉字变革的基本特性

一个世纪以来,我国文化界有一些人认为汉字改革的方向就是拼音化,主张把汉字改革成拉丁汉语。此事是否可行?谁也心中无数,却搞得如此热闹,闹了近乎一个世纪。如说成果,有拼音字母表和“一简”。但对学术本身的发展来说,以付出的代价、运作过程中的得失,历史自有公论。究其实,即使不搞拉丁化,拼音字母表和汉字简化并不是搞不起来。后两者所取得的收获,并不一定必须要打拉丁化的牌子。当然,不管如何,它们都已成为过去,对历史是无账可算的。但是,对以往作一次客观的回顾,从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教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付出了学费,总归有学习的收益吧。

1981年7月13至20日,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在黑龙江哈尔滨市举行成立大会。出席大会的有25个省、市、自治区90所高等院校文字改革组织选派的代表、各高等学校及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文字改革领导机构的负责人,语文学术界和文字改革的老前辈和科技、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共164人。学会成立宣言明确提出:“我们的文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我们重视传统文化,因此也重视承载传统文化的汉字。但是我们更加重视创造今天和明天的现代文化,更加重视创造适合于承载现代文化的汉语拼音文字。”⑴一个学术误区,在改革开放之后,思想解放之时,造出如此大的声势,确实让人惊讶。可以想见,在那个百家噤若寒蝉,惟拼音化独鸣的时代里,它更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汉字改革概论》⑵曾作为许多大学的教材,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文字改革专家;正是有这些新老专家,才有1981年在哈尔滨发生的那场闹剧。之所以说那是一场闹剧,是因为这些新老文字改革专家们,这么起劲地聚集在一起,却给我们开出了一张永远不能兑现的“支票”--“适合于承载现代文化的汉语拼音文字”--究竟它在哪里?我说“永远不能兑现”,当然是个人的看法,也许只是个人研究的结果,道理就在后面。

有人喜欢以越南、朝鲜为例,说他们的文字改革都成功了,说明中国也能成功。我们认为这个类比不恰当。朝鲜、越南是借用汉字作为他们的文字,换为拼音文字当然比较方便;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字,它记载了全民族的所有的历史和文化,如果换为拼音文字,它所造成的文化断代的损失,将永远无法弥补。而且,朝鲜、越南文字拼音化的成功,并没有带来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没有使他们从中获得好处。那么,我们向朝鲜、越南学习,把汉字改革为汉语拼音文字的目的何在?1964年郭沫若先生在《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一文中说:“日本的一部分实业家„„认为‘„„日本的现行汉字(汉字与假名的混合体),应用不便,效率太低,缺乏国际性,会使日本的进步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据他们的实际经验,认为日本文打字和英文打字的效率是一与十之比。”⑶可是,日本的经济发展并不依郭先生的意志为转移,他们在这二三十年里,文字不仅没有改进,反而出现了“振兴汉字”的呼声;而在经济上,却成了世界头等大国。

语文界汉字拉拼的想法如此地迫不及待,有人甚至有感于汉字编码使用的混乱,叫喊“拼音化太迟了”!但是他们对这种特有的共同现象却无法自圆其说:所有骂汉字是“落后的文字”、“罪恶的文字”,必须迅速改革的人,从来也没有使用过“适合于承载现代文化的汉语拼音文字”,而仍在使用“承载传统文化的汉字”。难道他们现在写的文章,出的著作,都不是“现代文化”?错误究竟出在何处?我们认为,问题在于语文界忽视了汉字的宏观规律的研究。

如果我们早先就重视汉字宏观规律的研究,就不会生吞活剥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因而造成许多被动的局面。可以认为,汉文字学的规律,可以涵盖任何文字。因为从象形造字始,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文明的演进,它的发展脉络从未中断。而拼音文字,它们虽然也是从象形造字始,但后来这个脉络中断了,改用以音造字。现在我们已看不出它与人类原始的造字文明的联系了。所以,它们的时空性与汉字相比,要小得多,所归纳出来的宏观规律,就无法涵盖汉字。因此,研究汉字生搬硬套西方的语言学规律,犯了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的错误。据此,笔者不揣冒昧,对汉字的宏观规律,提出如下观点,向语文界的专家们求教。

上篇 汉字发展的时空规律

《汉字改革概论》认为:“综合研究人类文字的发展历史,可以认识文字这一文化工具的发展的一般规律。首先,文字符号是不断发展的,符号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是简化--从繁难到简易。”⑷根据这一论断,他才作出“汉字简化可能也要分为两个阶段。现在进行的主要是汉字笔划的减少。是否将来需要再实施汉字字数的大量减少,例如把通用汉字从六七千减少到二三千或者更少,并且规定从此不再生造新字,这还待研究。”

余延先生说:“汉字体式的演变,受着两种趋势的影响。在汉字体系内部,要求结构简单明确而且相互区别;在汉字体系外部,要求准确地反映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从汉字作为文化传媒的角度看,前者要求符号的形式尽量简化;后者则要求符号的功能不断强化。换句话说,汉字必须字形简单而且能准确传播日益增多的文化信息,否则,它就会被淘汰掉。”⑸此说当然比周有光先生进了一步,但仅从区别和简易两个方面看待汉字的发展,仍然不够。我们认为,作为文字符号,其发展的规律有纵横两个方面的系统。这两个系统,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汉字发展的时空系统。

一、汉字发展的横系统(空间系统)

汉字发展了五千年,由简易、区别、约定三律构成了一个向空间不断拓展的空间轴,称之为汉字发展的横式系统。

就横式系统而言,它包含着三条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的三条规律,构成了一个随着空间的扩大而发展的系统:

1、简易律:古人作图为字,始时象形,画得比较复杂,后来才逐步约简,使它符号化。即“要求结构简单明确”,这才能够给使用带来方便。

2、区别律:字是一个一个造出来的,作为符号当然要越来越简单。但是,字这么多,如果都要求简单,就没有办法区别(亦即使它的功能强化)。要区别,就需要增加区别的标志。例如二与一的区别就是多了一个横笔,三与一的区别就是多了两个横笔,十与一的区别是在中间加了一个交叉的竖笔。这个变化规律,就是区别律,也可以叫做繁化律。由于社会信息的发展,繁化的字,并不比简化的字少。毕可生先生对《中国书法大字典》做过统计:“在该字典中可用于样本的共3657字,占全书首字的83%。其中小篆隶变后增笔的共2671字,占有效样本总数的73%;减笔画的共426字,占12%;笔画不增不减的占15%。”⑹

3、约定律:一个新字的出现,是由少数人先行使用起来的,多数的文字使用者并不认识。因此,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使大多数使用者认同。只有等到全社会的大多数使用者都认同后,这个字才能作为正式文字使用。这就是约定律。《辞海》释:“《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谓事物的名称是依据人们的共同意向而制定的,因而为人所承认和遵守。后来把人们经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某种事物的名称、形式或某种社会习俗的成因,称为‘约定俗成’。”现在的改革论者也讲约定俗成,但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原理。约定俗成的根本是“约”,没有“约”,就不能“成”。现在有12亿人参与了“约”,少数拼音化的专家造出而未“约”的拼音文字,怎么能“成”呢?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文字可以从小学里,在学生识字教育的初期传授下去,让他们从小就接受拼音文字的教育就“成”了。我们可以想一想,即使这些学生学会并能使用这些字,然而到了社会上却不能与其他人交流信息,大家仍旧还要使用方块字,结果只不过是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负担。

约定俗成指文字的用与不用,是由多数人在使用中逐渐习惯共同默认的,不是少数专家所能决定的。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有一个广阔的时空。每个人的有效生命时空与汉字相比,都不过是一刹那;无论多少专家与汉字的使用者相比,就像几滴水在大海中,起不了多大作用。历史越进入近代,汉字的使用面将越广,牵涉到的人和事越多,改革也就越困难。谁也左右不了汉字在十几亿使用者之中逐渐演变的态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有着它自己变革的规律。理解这些规律,对力主改革汉字(拼音化)的人,不无一点好处。

现代社会,识字、用字的人越来越多,文字的发展变化也就越来越慢。文字必须在一定的历史时空中保持相对的稳定。这就是说,文字演变有客观的时空限,不受主观愿望的支配。回顾“二简”的失败,就是一些文字改革激进主义者无视文字演变的时空限所致。

简易、区别、约定这三个规律并不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制约,促进文字的变化与发展。这三条规律构成了一个文字发展的横式(空间)系统图如下:

图1:汉字发展横系统图,即:汉字五千年空间发展规律系统图

在这个系统中,简约(简化)也好,区别(繁化)也好,都是逐个进行的。约定律是文字发展的核心。简化后(或繁化)的字,逐步流通,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必须得到大多数使用者的承认,才能正式确立(这就是“约定”)。

以象形构成的汉字,发展为用笔画系统构成的汉字后,它既具有符号性,还具有形象性。它的形象性使它易学易记,并蕴含特殊的艺术美;它的符号太多,其形体又几经演变不易分清,致使它缺乏序性。五千年来,它与它构成的书面语言记录了浩如瀚海的典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时空,蕴含着值得认真探索的规律。汉字虽然不断在演变,但它积累的文化却能被继承下来。我们从中推究并遵循它存在、演变的原理,就会推进变革而不会中断文化的继承。汉字拼音化之所以徒劳而无功,拼音化的死硬派之所以在电脑输入的面前束手无策,就是因为没有探究文字系统的结构及其变革的原理。

二、汉字发展的纵系统(时间系统)

汉字在五千年的历史中,用字、造字、学字的不断发展延续,构成了汉字发展的时间轴,称为汉字发展的纵系统。

为了记录或传递信息,人们必须造字;没有使用的需要,人们也不会凭空创造新的字符。大汶口文化晚期与良渚文化初期的图形刻符,是一些记数和象形的符号。随着信息交换的增加,人们就不断地创造新的造字方法和新的文字,直至形成了“六书”造字法,造字系统才得以完成。

文字不断地使用,文明不断积累,就构成了一个用字的系统。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从原始人到现代人,需要传递的信息慢慢增多。人们发现老的造字方法不好用,就创造新的造字方法。自形声造字法出现后,汉字的造字法已基本完善。任何新的信息出现,相应需要的字,就会很自然地产生出来。所以,这几千年来,尽管科学高度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再也不需要创造新的造字方法。

造字方法与用字不同。用字的需要是无止境的。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信息不断增多,社会就会自然地产生新的文字充实这个用字的系统。造字系统却不同,只要它已经成熟,能应付需要,就不再产生新的造字法了。

在殷商时代,我们的社会构架已经完成。信息的记录和传递是社会构架中必不可缺的一环。所以,在甲骨文那个时代,汉字的造字法已经开始成熟。甲骨文不是图画,而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不通过教育传授无法认识。为了社会的运转(信息的记录和交换)和继承(信息的记录和传递),教育事业也就发展起来了。人类既然需要把所获得的信息传授给下一代,就必须让他们通过教育学习文字,这就是学字系统。学字系统对造字系统的要求是易学易记。汉字的造字法不仅造字便捷,所造的字,既易学又易记。这就与学字的目的(为了认识和使用)相吻合。

文字因用而造,因造而学,因学而用,贯穿整个汉字应用的历史,所以它是纵式的。

用字→造字→学字→用字

综上所述,用、造、学是构成任何文字系统中的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用字系统、造字系统和学字系统的结构图式如图2:

三、汉字纵横系统交叉重合图式(汉字时空系统)

文字纵横系统的交叉图式如图3:

本图说明:文字的纵横系统构成了一个文字使用的时空系统:纵系统贯穿整个使用的历史;横系统涵盖全部文字记录(使用)的文化空间。

这个纵式的系统是围绕着“约定+用字”的核心而运转。“用字”与“约定”重合。即在字使用中约定,在约定后使用;“用字--约定”是一切文字产生和发展的核心。不管“用字”或“约定”,都是一个由少数人使用至多数人使用的过程。现代,使用者越来越多,这个过程将比以往更长,从俗字到规范字的时间将不是我们任何人的生命时间所能企及的。

“一简”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遵循这个“约定俗成”的原理;“二简”之所以失败,就因为背离这个原理。简化的成与败,都与“约定+用字”的时空规律有关。“一简”所收的字,都是社会上使用了很久的俗字,有坚实的群众使用基础。据载“一九六三年完成了对一九五六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的修订工作,拟订了《简化汉字修订方案草案》„„这次修订的原则是:“首先是‘约定俗成’,其次是尽量保留原字轮廓。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少改已经公布推行的原方案中的字,不多造新形声字。因为在现在通用汉字的形声字中存在着不少声符标音不准确或声符根本不能标音的字,对于这些字,很难使标音系统化,要使标音系统化,就要造出大批新字,与约定俗成原则不符。”⑺

而“二简”是一部分地方俗字,流行面不大,有的甚至是发动群众刚“创造”(现在有些地方还把“楼”写为“柚”,“创造”出混乱)出来的,群众还没有使用的习惯(即还没有约定),所以失败就难免了。这个道理再进一步推敲:凡是文字的改变,首先要看它是否具有社会上大多数人公认这个基础。有基础,就可以改;没有基础,就不能改。文字为社会使用,社会上的各种文化工具(现在还要加上电脑),都要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例如书籍(未出版的书可以改,已出版的书就无法改,因为有一个认字的问题)和印刷工具(过去的铅字,现在电脑中的字库)都需要不断地改,才能与社会互相配合。但改得太频繁也不行。因为社会要求稳定,不能老在改。汉字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要改也只能改一小部分,不能全改;只能照方块形式改,不能改头换面,一点痕迹都不留。曾有人觉得这种变换要由少到多,主张用拉丁化文字逐步取代汉字,尝试用“D”取代“的”,用“S”取代“是”。于是有几个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用过几回,看起来也不行。尽管D、S书写或学习确实比的、是方便得多,但用惯了方块字的中国人,却并不喜欢这种“简化”字。任何完整的系统,都是一个活体,都具有“排异”的功能。对汉字的笔画结构系统来说,S、D是不能容纳的异物,实践证明它不受欢迎。

1955年的“一简”,到1977年的“二简”,时间相隔仅22年,社会拒绝接受改变。而且,一简的成功并不完全,那是因为文改会的指导思想还存在着主观支配的愿望,例如“同音合并”。“同音合并”背离文字使用的区别律,只讲减少当用字数,导致许多书面语言不能正确表达。它还造成了计算机使用中繁简转换的困难。汉字拼音化之所以不能成功,“一语双文”之所以不可行,皆因为没有遵循这个原理。问题在于个人的生命时空太小,汉字的时空太大。有的人认为我们可以学习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一代接一代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感动“上帝”(这就是“一语双文” 的目的)。但山是死的,人是活的,一代挖一点,虽所得甚少,山却确实会逐渐见小;但文字是民族的生命积累,天天见大,个人的生命却日日见少,能“挖”得了吗? 00 分享到: 相关问题

中国汉字的字体经历了哪两次重大变革?各自意义如何?演变的...12013.08.31 中国汉字经历了几次改革2013.06.16 为什么由小篆变为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12013.04.01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10

第18篇:汉字

一年级汉字

一、

二、

三、

十、木、禾、上、下、土、个、

八、入、大、天、人、火、文、

六、

七、儿、

九、无、口、日、中、了、子、门、月、不、开、

四、

五、目、耳、头、米、见、白、田、电、也、长、山、出、飞、马、鸟、云、公、车、牛、羊、小、少、巾、牙、尺、毛、卜、又、心、风、力、手、水、广、升、足、走、方、半、巴、业、本、平、书、自、已、东、西、回、片、皮、生、里、果、几、用、鱼、今、正、雨、两、瓜、衣、来、年、左、右、万、百、丁、齐、冬、说、友、话、春、朋、高、你、绿、们、花、红、草、爷、亲、节、的、岁、行、古、处、声、知、多、忙、洗、真、认、父、扫、母、爸、写、全、完、关、家、看、笑、着、兴、画、会、妈、合、奶、放、午、收、女、气、太、早、去、亮、和、李、语、秀、千、香、听、远、唱、定、连、向、以、更、后、意、主、总、先、起、干、明、赶、净、同、专、工、才、级、队、蚂、蚁、前、房、空、网、诗、黄、林、闭、童、立、是、我、朵、叶、美、机、她、过、他、时、送、让、吗、往、吧、得、虫、很、河、借、姐、呢、呀、哪、谁、凉、怕、量、跟

二年级常用汉字生字表

宜、实、色、华、谷、金、尽、层、丰、壮、波、浪、灯、作、字、苹、丽、劳、尤、其、区、巨、它、安、块、站、已、甲、豆、识、纷、经、如、好、娃、洼、于、首、枝、枫、记、刘、胡、戏、棋、钢、观、弹、琴、养、休、伸、甜、歌、院、除、息、您、牵、困、员、青、宁、室、样、校、切、教、响、班、欠、元、包、钟、叹、哈、迟、闹、及、身、仔、细、次、外、计、怦、礼、加、夕、与、川、州、台、争、民、族、亿、洁、欢、祖、旗、帜、庆、曲、央、交、市、旁、优、阴、坛、城、国、图、申、匹、互、京、泪、洋、拥、抱、相、扬、讲、打、指、接、惊、故、侯、奇、寸、落、补、拔、功、助、取、所、信、沿、拾、际、蛙、错、答、还、言、每、治、棵、挂、哇、怪、慢、怎、思、穿、弯、比、服、浅、漂、啦、啊、夫、表、示、号、汗、伤、吸、极、串、免、告、诉、狐、狸、猴、颗、斤、折、挑、根、独、满、容、易、采、背、板、椅、但、傍、清、消、由、术、吐、注、课、铅、笔、桌、景、拿、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之、令、布、直、当、第、现、期、轮、路、丑、永、饥、饱、温、贫、富、户、亚、角、周、床、病、始、张、寻、哭、良、食、双、体、操、场、份、粉、昨、晴、姑、娘、妹、读、舟、乘、音、客、何、汪、丛、牢、拍、护、保、物、鸡、猫、羽、领、捉、理、跃、蹦、灵、晨、失、觉、扔、掉、眼、睛、纸、船、久、乎、至、死、腰、捡、粒、被、并、夜、喜、重、味、轻、刻、群、卫、运、宇、宙、航、舰、冲、晒、池、浮、灾、害、黑、器、岸、纹、洞、影、倒、游、圆、围、杯、件、住、须、能、飘、必、事、历、史、灭、克、化、代、孙、植、厂、产、介、农、科、技、纺、织、脱、冻、溪、棉、探、摇、野、躲、解、未、追、店、枯、徐、烧、荣、菜、宿、冈、世、界、轰、笋、芽、喊、呼、唤、弟、哥、骨、抽、拐、浇、终、静、躺、谢、渐、微、瓦、泉、然、结、股、脆、塔、杜、鹃、冒、雷、迈、迷、迹、叔、锋、滴、洒、泥、泞、扑、托、摸、利、铃、弱、末、芬、芳、夏、应、该、岛、展、建、纱、环、绕、胜、隐、约、省、茂、盛、吾、季、留、杏、密、蜜、坡、搭、摘、钉、沟、龙、寿、泼、敬、脚、凤、束、府、夺、扮、伟、够、恩、柏、特、鲜、度、凰、色、勾、单、宫、雄、烁、辉、另、题、漫、哄、骗、尔、仍、便、票、式、且、煌、志、提、朗、喝、刀、求、使、英、整、而、丹、乌、显、丝、眨、陈、斜、含、炉、鸣、银、泊、柳、艺、忽、杆、涛、转、吴、窗、岭、绝、烟、流、垂、乱、压、越、彩、蝉、蛛、岩、趴、刨、陆、质、厚、沉、逃、阵、虹、蜘、蛛、册、宝、印、埋、铁、底、导、盏、稠、针、稀、碰、兄、商、挤、决、钱、批、报、破、碎、滑、继、续、封、骄、傲、拎、桶、停、聪、胳、膊、甸、晃、荡、叭、玲、狗、糟、梯、楼、肯、脑、筋、讶、谈、望、算、此、桩、肥、灰、讨、厌、冰、蛋、壳、鸭、欺、负、鹅、翅、膀、勺、斗、玉、组、珍、珠、数、钻、研、睡、距、离、油、检、团、斥、责、炎、夸、奖、亡、肉、耐、谜、传、染、类、严、寒

含有两组反义词 ;天南地北,深入浅出,喜新厌旧,出生入死,大同小异,凶多吉少,此起彼伏,弃暗投明,生死存亡,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轻重缓急,喜怒哀乐

含有两组近义词; 偷天换日、移花接木、破釜沉舟、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含有意思相近的词语: 奔跑 跳跃 飞翔 泼洒 明亮 黑暗 攀登 关闭 开启 叫喊 含有意思相反的词: 开关,多少 始终 没有 反正 是非 矛盾

AABB 安安静静 高高兴兴 干干净净 严严实实 老老实实 认认真真 ABCC 北风呼呼 烈日炎炎 气势汹汹 白发苍苍 得意洋洋 凉风习习AABC 亭亭玉立 栩栩如生 奄奄一息 恋恋不舍 津津有味 ABAB 讨论讨论 学习学习研究研究 商量商量 思考思考

ABB 表示颜色:绿油油 黄澄澄 金灿灿 黑漆漆 红彤彤 红通通 白茫茫

表示形态:懒洋洋 急匆匆 笑眯眯 慢吞吞 亮晶晶 水灵灵 象声词 (表示声音的词) AABB 叽叽喳喳 叮叮当当 噼噼啪啪

ABAB 丁零丁零 扑通扑通 咕噜咕噜 呼哧呼哧 ABB 轰隆隆 哗啦啦 丁零零

蜜蜂嗡嗡 青蛙呱呱 小鸟啾啾 小狗汪汪 小猫咩咩 小牛哞哞 母鸡咯咯 小鸡叽叽

部首相同的词语 游泳 讨论 花苞 冰冷 打扫 跳跃 叫喊

含有数字的词语 一马当先 两面三刀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湖四海 六亲不认

七上八下 八面威风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表示数量多的词 成群结队 密密麻麻 成千上万 多如牛毛 人山人海 数不胜数 表示安静的词语 静寂 幽禁清静 僻静 宁静 静悄悄 寂静无声 鸦雀无声 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片刻 霎时 顷刻间 一霎那 一转眼 一会儿 眨眼间 表示看的词语 俯视 凝视 注视 扫视 眺望 仰望 观察 打量 环视 遥望

表示说的词语 A吩咐 嘱咐 叮咛 叮嘱B讨论 议论 交谈 C嘀咕 关照 反映 表示高兴的词语 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 眉开眼笑 欣喜若狂 喜眉笑颜 表示直立的词语 耸立 屹立 矗立 伫立

表示生气的词语 大发雷霆 怒发冲冠 怒气冲天 暴跳如雷 火冒三丈 横眉怒目 表示神情的词语 眉开眼笑 面红耳赤 垂头丧气 容光焕发 喜笑颜开 愁眉苦脸 表示心情的词语 兴高采烈 激动万分 惊喜交加 得意洋洋 火冒三丈 怒气冲天 表示笑的词语 微笑 冷笑 傻笑 大笑 笑眯眯 笑嘻嘻 笑呵呵

眉开眼笑 笑容满面 笑容可掬 开怀大笑 喜笑颜开 表示热的词语 汗流浃背 挥汗如雨 汗流满面

表示雨的词语 倾盆大雨 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 滂沱大雨 蒙蒙细雨 绵绵细雨 表示喜欢的词语 心爱 喜爱 喜欢 欢喜

表示地方大的词语 广阔无边 无边无际 一望无垠 辽阔无垠

表示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 聚精会神 表示天气的词语 阳光明媚 乌云密布 万里无云 风和日丽 大雪纷飞 表示色彩多的词语 色彩斑斓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万紫千红

描写景色的词语 山清水秀 桃红柳绿 湖光山影 烟雾弥漫 古木参天 青山绿水 描写风的词语 北风呼啸 狂风大作 春风拂面 寒风凛冽 凉风习习秋风瑟瑟 描写春天的词语 春暖花开 春雨绵绵 春风和煦 春光明媚 春风送暖 描写夏天的词语 烈日炎炎 烈日当空 酷暑难当 骄阳似火 暑气逼人 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秋风瑟瑟 金桂飘香 瓜果遍地 秋色满园

描写冬天的词语 大雪纷飞 寒风刺骨 冰天雪地 白雪皑皑 寒风凛冽 天寒地冻 描写”举世闻名” 闻名于世 名满天下 大名鼎鼎 世界闻名 名扬天下 描写花草的词语 婀娜多姿 含苞欲放 千姿百态 花团锦簇 亭亭玉立 带有身体部位词语 抓耳挠腮 摇头晃脑 指手画脚 手舞足蹈 目瞪口呆 (不)慌(不)忙 不声不响 不明不白 不知不觉 不理不睬 不言不语 (千)姿(百)态 千奇百怪 千方百计 千锤百炼 千依百顺 千疮百孔 (无)拘(无)束 无边无际 无忧无虑 无法无天 无影无踪 无时无刻 (又)白(又)胖 又高又大 又惊又喜 又黑又亮 又大又圆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自高自大 自吹自擂 自给自足 (千)军(万)马 千变万化 千真万确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力大(如)牛 胆小如鼠 心急如焚 洁白如霞 水平如镜 贫困(交加) 风雨交加 悲喜交加 雷电交加 悔恨交加

急(中)生智 闹中取静 无中生有 目中无人 雪中送炭 苦中作乐 美中不足 哑口(无)言 亲密无间 默默无闻 朴实无华 洁白无暇 孤立无援 安(然)无恙 恍然大悟 肃然起敬 油然而生 悄然无声 悠然自得

成语寓言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三年级字词

第1课 燕子 聚拢 增添 掠过 稻田 尾尖 偶尔 沾水 一圈 荡漾 疲倦 音符 演奏 赞歌 俊俏 吹拂 曲谱 乌黑 轻快 翅膀 剪刀 尾巴 活泼 机灵 微风 赶集 生机 五线谱 一转眼 光彩夺目

第2课 歌咏 碧玉 妆扮 裁剪 剪刀 海滨 紫色 丝绦 涕泗 细叶 光景 万紫千红

第3课 荷花 挨着 莲蓬 饱胀 仿佛 衣裳 翩翩 舞蹈 蜻蜓 清香 碧绿 破裂 挨挨挤挤 翩翩起舞

园地一 动静 得失 吞吐 详略 攻守 进退 始终 呼吸 是非 爱憎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第5课 翠鸟 苇秆 腹部 赤褐色 衬衫 透亮 广泛 泡泡 饲养 渔翁 陡峭 石壁 绣花 赤子 褐色 锐利 清脆 疾飞 逃脱 打消 念头 一眨眼 又尖又长

第6课 欧洲 瑞士 舒适 启程 特殊 骤降 涉及 疲劳 政府 踏步 救护 运载 跋涉 濒临 覆盖 车厢 专列 空调 列车 站台 长途 麻烦 气温 风雪 温暖 纷纷 开动 友情 致谢 长途跋涉 成千上万 饥寒交迫 皑皑白雪

第7课 森林 忧郁 葱绿 湛蓝 盖房 木犁 砍树 裸露 扩大 栋梁 火柴 喘气 黎明 清澈 咆哮 山谷 甜润 工具 家具 锋利 洪水 一栋栋 郁郁葱葱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园地二 挺立 混浊 廉政 贪心 罪过 偏心 惩罚 劣等 万壑 鸟啭 蛱蝶 款式 碧苔

第9课 寓言 法则 窟窿 狼狗 叼走 街坊 劝告 后悔 盘缠 硬要 羊圈 把式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第10课 弓箭 魏国 射箭 打猎 大雁 拉弦 悲惨 愈合 痛苦 裂开 本事 惊弓之鸟 大吃一惊 孤单失群

第11课 叮嘱 前排 靠边 一幅画 审视 严肃 半晌 喜悦 熟悉 教诲 准确 讲台 神情 轮流 角度 相似 和颜悦色

园地三 楚国 骆驼 石板 泼洒 珍珠 深浅 甜酸 江面 水底 苍松 雄鹰 装饰 宝珠 盒子 想方设法 买椟还珠

第13课 赛跑 疼爱 忧伤 安慰 梭子 虽然 狂奔 赢得 暑假 利益 穷人 将来 假若 哀痛 持续 欺骗 实话 度过 路线 形容 用途 庭院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受益无穷

第14课 俱乐部 博士 乌鸦 截肢 队伍 沉默 局面 木棒 羡慕 禁止 主席台 观众 纠正 拄拐 洪亮 检阅 挑选 商定 方便 盛大 隆重 街道 淹没 议论 贵宾 鸦雀无声 情不自禁 人山人海

第15课 石匠 代替 抄写 墨水 骂人 缩回 承认 肩膀 扛柴 缘故 愤怒 毕竟 戒尺 既然 嫉妒 胳膊肘 哼叫 服侍 原谅 瞟眼 防御 高尚 故意 报复 独自 不料 诚心诚意

园地四 普通 曲谱 采摘 色彩 入迷 谜语 文章 波纹 如何 荷花 样式 考试 互相 车厢 分数 纠纷 至于 细致 皮球 疲劳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 竭尽全力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开门见山 大材小用 一举两得 三心两意 小题大做 百发百中

第17课 祝贺 照顾 迅速 重复 恰恰 犯法 缓和 外婆 建议 表达 稚拙 烦恼 享受 蕴藏 霎时 寂静 安静 沉静 惊喜 神气十足 左顾右盼 寂然无声

第18课 炸弹 医院 输血 眉毛 血型 是否 草垫 酒精 掩盖 咬牙 拳头 制止 轻柔 睫毛 恒心 擦拭 捂住 竭力 医生 护士 消息 确认 周围 迫在眉睫 持续不断 第19课 焦渴 水罐 劳累 竟然 匆忙 悲哀 舔食 反正 递给 忍不住 凑合 咽气 唾沫 涌出 绊倒 一瞬间 钻石 新鲜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园地五 榆树 槐树 梧桐树 石榴 桂树 桑树 松树 棕树 橡树 吟诗 慈母 春晖 第21课 差不多 抵得上 摄氏 庄稼 野兽 生存 繁殖 蔬菜 麻布 比较 杀菌 预防 治疗 传说 温度 钢铁 热量 世界 寸草不生

第22课 夜幕 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种 水藻 一旦 项目 估计 年龄 遐想 细菌 夜空 神秘 探索 皎洁 夜幕降临

第23课 网络 信箱 紧迫 醒悟 盯着 老鼠 唐朝 警察 笑眯眯 博览 敞开 寄信 分秒 留恋 网络 家庭 信息 遍布 信箱 赞叹 新奇 功能 五湖四海 迫不及待 目不转睛

园地六 大蒜 辣椒 生姜 食盐 咸菜 米醋 辣酱 佳肴 胭脂

第25课 红彤彤 晚霞 陪伴 趁机 浪花 睡觉 睡梦 好事 拔草 金光 戏水 另外

第26课 狭窄 脖子 文段 漆黑 壮胆 失踪 小镇 摊位 鼻子 犹豫 交换 摔倒 竖起 无奈 凝视 拇指 假日 背包 防止 处境 交易 反应 费用 心爱 无影无踪 荒芜人烟

第27课 买卖 出售 驮着 构思 端正 掏钱 宾馆 晚饭 辨别 草堆 模样 付钱 标准 牙齿 尼姑 解释 犹豫 诚恳 遗憾 游览 壮观 摊点 陈列 观赏 即将 流露 工艺品 沉甸甸 栩栩如生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五官端正 清晰可辨 一模一样 琳琅满目 语无伦次

园地七 企业 配置 贷款 岔路 画廊 客厅 俘虏 首届 生存 天涯 干旱 患难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 恋恋不舍 历历在目 面面俱到 头头是道 源源不断 彬彬有礼 息息相关 蒸蒸日上 津津有味 滔滔不绝

第29课 乞求 巧妙 云霄 渡口 屏风 蜡烛 晓得 小偷 今宵 牛郎织女 嫦娥奔月

第30课 淹没 官绅 逼真 老百姓 睁开 眼睁睁 旱灾 徒弟 扑腾 催促 吊车 跪下 渠道 灌溉 娶媳妇 绸褂 淌血 管理 田地 迎接 收成 人烟稀少 提心吊胆

第31课 兴隆 轰隆隆 塌下 露出 燃烧 熊猫 挣扎 熄灭 喷火 缺少 纯洁 冶炼 大盆 围困 液体 云霞 熊熊大火 金光四射 女娲补天

园地八 引导 差异 继续 断开 旅游 旋转 凶狠 恶狼 科学 照料 归来 破旧 运载 截断 端正 瑞士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人山人海 诚心诚意 惟妙惟肖 零零星星 结结实实 郁郁葱葱 异口同声 大惊小怪 南辕北辙 画龙点睛 参考资料:

第19篇:汉字

2011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36分)

1、《字母表》中有常见的韵母__23__个,有常见的声母__23__个。

“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个字中,翘舌的声母有__2__个,后鼻韵母有__3___个。(2分)

2、在四线格中注上音节。(3分)

诅咒zu zhou滋味儿zi wer西安xi an憔悴qiao cui

3、根据音节,填字组词。(3分)

cuì( 脆)弱 ( 翠)绿 憔(悴 ) 纯( 粹) 鞠躬尽( 瘁) 出类拔( 萃)

4、“请勿自误”中“勿”的意思是不要_,是这种意思的字还有__别__、_否__、_禁__。(2分)

5、如果一个汉字,既能找到部首,又知道它的读音,最好选择__音序__查字法。“盈”的第二笔的名称是(横折折折钩),“盈余”的盈的意思是(多)。(1.5分)

6、在下面括号中填上“看”的近义词(不重复)(3分)

仰(望 ) 俯( 视)远( 观)(扫)视( 瞧)一眼 ( 注)目

7、填成语(4分)

①( 恍)然大悟(肃)然起敬(依)然故我(安)然无恙②无( 边 )无(际 )无(忧 )无(虑 )无( 声 )无(息)

无( 缘)无(故)无(法 )无( 天)

③理直气 (壮)完(璧 )归赵风驰电(掣)

8、用“大方”造三个句子。(3分)

①对财物不计划,不吝啬____这个人出手大方,但绝不是败家子。___②举止自然,不拘束__当天人很多,他在台上有些紧张,忽然看到他老爸望着他,一下子大方多了。

③ 不俗气__当她走进来,真的是端庄秀丽、落落大方,大家都觉得眼前一亮。

9、仿写句子。(2分)

首都北京是我国的心脏。

宝岛台湾是我国的明珠

10、改写句子。(3分)

①他上课玩东西,这是事实。

改成反问句__他上课玩东西,这难道不是事实吗?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他上课玩东西,这不可能不是事实。___

②小明对小红说:“明天,我请你去公园玩。”

改为转述句__小明对小红说,明天,他请她去公园玩。_________

11、根据要求写诗句。(2分)

①“日”字在古诗中当“太阳”的意思讲的诗句_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②“日”字在古诗中当“阳光”的意思讲的诗句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③“日”字在古诗中当“天”的意思讲的诗句 甘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④“日”字在古诗中当“时候”的意思讲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2、给下面的句子加不同的标点,使它们表示不同的意思。(13分) ①你同意他不同意。你同意,他不同意。

②你同意他不同意。__你同意他?不同意!_

③你同意他不同意。_你同意他不?同意!__

13、修改下边句子中加横线的部分。(2分)

他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严谨的结构,(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在全校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

奖 。(它在全校作文比赛中被评为一等奖)

14、按课文内容填空。(25分)

原来从南口(往 )北(过 )居庸关到入达岭,一路都是(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认可也完成不了的。

(二)选择题(9分)(填序号)

1、下列句子中“我”和“自己”用错的有( B,C )

①老师问我(A):“你为什么迟到?”自己(B)毫不在乎地说:“起晚了!”②有些人有一种毛病,总以为我(C)的意见是对的。

2、A危险!快走开!B、这儿的花真美啊!

C、我已做完了第一题。D、你弟一题做得怎样?

以上四句,( C )是陈述句;(A )是祈使句;(D )是疑问句;(B )是感叹句。

3、以下汉字,按音序排在第五位的是(D),声母翘舌的有(A,F),音节是整体认读的有(A )。

A、施B、凝C、临D、尊E、罪F、唇

4、教师对学生正如医生对(D),教师对学校正如医生对(B)

A、治病B、医院C、病房D、病人

5、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组是( D)

A、喝水吆喝B、上大夫 强大

C、蒙蔽蒙古D、温度度量

6、“愁眉不展”一词中“展的意思是( A)。

A、张开、放开B、施展C、放宽

7、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A、安居乐业盛气凌人兴国安帮

B、喜出望外完美无缺丰攻伟绩

C、坐井观天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8、课题《为人民服务》和《一夜的工作》的特点是()。

A、前一篇点明中心,后一篇没有B、两篇都点明了中心

C、两篇都是以人物作课题D、后一篇点明了要写的事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9分)

1、“巨”、“区”、“臣”的部首是“匚”。(√)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的。( × )

3、“一张桌子,一位老师,一匹马车”这三个词语中的量词都用得对。(×)

4、“玻璃、动弹、桌子”中加点的字应读轻声。( ×)

5、在“难解难分”、“号称”两个词中,每个字都是多音字。(√)

6、博林的祖父、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所以博林可以称得上是艺术世家。(√)

7、“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是病句。( ×)

8、书信和请假条的称呼都应写在第一行且顶格。(√)

9、“J、K、L、M、N”是按音序排的。( √ )

二、阅读。(4+12分)

(一)用“||”给下面一段话分层,并写出层意。(4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各层层意:(1)要莺儿保存好梅花并讲了它的特点。

(2)中国人要时刻有梅花的秉性。

(二)阅读后做题(12分)

人民在他心中

朱伯儒伯伯高高的个子,他那双深沉的眼睛给初次见面的人一种严厉的感觉。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凡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不管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他都能热情帮助别人。人民的(疾苦、痛苦、困苦)牵动着他的心,他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

朱伯儒伯伯关心别人的事迹多得很。

在河南省内乡县时,他看到这里的群众生活十分(疾苦、痛苦、困苦),就写信给自己的妻子,要她把家里的旧衣服多寄些来,送给群众。

在武汉空军工地上,身为民工队长的朱伯伯,成天和民工一起(艰难、艰苦、艰巨)施工,他流的汗水从不比民工少。民工的家属到工地探亲,他总是把自己的住居让出来,自己和民工挤在一起过夜。民工胡世元是个能干的好青年,可是身体虚弱,家庭生活又(疾苦、艰苦、困难)。他生病以后,一连五年,都是朱伯伯出钱为他治病,接济他全家的生活。

1975年,在火车上,一位素昧平生的老人突然患病,急需输血,朱伯伯毫不犹豫地献了血,又改变了自己的路线,一直把这位老人送到家。‖

是什么力量促使朱伯伯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好事呢?朱伯伯说:“没有人民的养育,我就活不到新社会,更不能成为一个干部。我对人民有感情,看到别人遇到困难和不幸,就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尽力力去帮助他们。”朱伯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在文中括号内合适的词语下面画“——”。(2分)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写在( )里。(1分)

①一向都不相识。(素昧平生)

②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深沉)

3、第二自然段叫__过渡___段,起____承上启下____的作用。(1分)

4、用“||”分段,并写出段意。(6分)

第一段:朱伯儒热心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第二段:朱伯儒关心、帮助别人的实例。

第三段:写出朱伯儒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好事的原因。

5、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2分)

朱伯儒伯伯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

三、作文(30分)

题目:一个令人________ 的时刻

要示:

1、在横线上补充一个表心情的词,如忧伤、悲愤、高兴等。

2、文笔流畅,内容生动,情节感人。

3、文中应有必要的景物,场面,人物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4、500字左右。

填空题。(9分)

1、6045809090读作(六十亿四千五百八十万九千九十)、“四舍五入”到万位的近似数记作( 604581)万。

2、5的分数单位是(个位 ),去掉(1)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它就变为最小的合数。

3、在0.6、66%、和0.666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最(0.666 ),最小的数是(0.6 )。

4、1到9的九个数字中,相邻的两个数都是质数的是(5 )和( 7),相邻的两个数都是合数的是(4 )和( 6)。

5、甲数=2×3×5,乙数=2×5×7,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5),最小公倍数是(210)。

6、配制一种盐水,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2,盐是盐水重量的(1/3)。

7、把两个边长都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 );面积是( 50)。

8、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216 )。体积是(216 )。

9、在a÷b=5……3中,把a、b同时扩大3倍,商是(5 ),余数是(3 )。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

1、折线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对 )

2、比的前项乘以2,比的后项除以2,比值不变。(错 )

3、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错 )

4、两个偶数肯定不是互质数。(对 )

5、方程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对 )

6、1.3除以0.3的商是4,余数是1。(错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 )中。(12分)

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是求车轮的(② )。 ①直径 ②周长 ③面积

2、计算一个长方体木箱的容积和体积时,(③ )是相同的。 ①计算公式 ②意义 ③测量方法

3、把60分解质因数是60=(② )。 ①1×2×2×3×5 ②2×2×3×5 ③3×4×5

4、如果甲数和乙数都不等于0,甲数的1/3>乙数的1/3,那么(① )。 ①甲数>乙数 ②乙数>甲数 ③甲数=乙数

5、一根钢管长15米,截去全长的1/3,根据算式15×(1-1/3)所求的问题是(② )。 ①截去多少米? ②剩下多少米? ③截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米? ④剩下的比截去的多多少米?

6、一批玉米种子,发芽粒数与没有发芽粒数的比是4:1,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② )。 ①20% ②75% ③25% ④80%

四、计算题。(31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25×24=600 4.2÷0.2=21 12-2=10 1.25×8=10 1÷0.6=5/3 4÷2=2

2、用简便方法计算。(6分)

1 ①3.5%×9.9=3.465

②4.62+9.9=14.52

③4×0.6+0.6÷4=2.25

3、脱式计算。(12分)

①2700×(506-499)÷900

②33.02-(148.4-90.85)÷2.5

=2700×7÷900 =33.02-57.55÷2.5

=18900÷900 =33.02-23.02 =21 =10

③(1÷1-1)÷5.1

④18.1+(3-0.299÷0.23)×1

=(1-1)÷5.1 =18.1+1.7X1

=0÷5.1

=18.1+1.7

=0 =19.8

4、解方程。(4分)

① 5x+15x=400

解: 20X=400 X=20

五、列式计算。(6分)

1、比某数的20%少0.4的数是7.2,求某数。(用方程解)

20%x-0.4=7.2

2、0.9与0.2的差加上1除l.25的商,和是多少?0.9-0.2+1.25÷1

六、下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求图形的面积。(5分)

25.12÷3.14÷2 4×4×3.14 =8÷2 =16×3.14 =4(厘米) =50.24(平方厘米)

七、应用题。(35分)

1、工程队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100米,24天完成,实际提前4天完成,实际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100×24÷(24-4) =2400÷20 =120(米)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前3小时行了156千米,照这样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8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56/3 :x/8 解:3 x=156×8 X=416

3、

有两条绸带,第一条长6.2米,第二条比第一条的2倍少0.2米,两条绸带共长多少米?

6.2+(6.2×2-0.2) =6.2+12.2 =18.4(米)

4、一套校服54元,其中裤子的价格上衣的4/5,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X+4/5 X=54 9/5 X=54 X=30 30×4/5=2

45、修一条路,第一施工队单独修要4天完成,第二施工队单独修要6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修,几天可以修完这条路的?

1÷(1/4+1/6) =1÷5/12 =2.4(天)

6、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几小时后相遇?

20/ X:1/4000000 80000000厘米=800千米 1 X=20×4000000 800÷(55+45) X=80000000 =8(小时)

7、一个圆锥形稻谷堆,底面半径是1米,高1.5米,每立方米稻谷约重600千克,这进修进修堆稻谷重多少千克?

1×1×3.14×1.5×1/3×600 =3.14×1.5×1/3×600 =4.71×1/3×600 =1.57×600 =942(千克

第20篇:汉字

汉字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阶段,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行款整齐,结构合理,布局美观,有教强的识字能力。

一、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常用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1、笔画就是构成字形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条。汉字的笔画大致有24种,其中基本笔画是点、横、撇、捺、提、钩、折8种。

2、笔顺就是书写汉字时,各种笔画谁先写谁后写。汉字笔顺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3、偏旁是在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结构的偏旁所分的门类。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新华字典》把部首归为189个。

4、间架结构是指笔画、偏旁部首之类的部件在一个字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搭配关系。汉字间架结构包括独体字结构和合体字结构。合体字结构有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和品字结构7种类型。

二、能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

1、音字是指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的读音的字,认读时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读音。要记住学过的多音字的几种读音,并会根据不同读音组词。

2、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字。对学过的同音字,要能辨析它们的意义及使用范围。

3、形近字是指字形相同的字,主要有四种类型:

(1)笔画长短不同。(2)笔画多少不同。(3)部首偏旁不同。(4)个别部件不同。

对形近字要通过比较,记住它们各自特点。

4、形声字是指由表示汉字读音(叫做声旁)和字意(叫做意旁)两部分组成的汉字,根据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形声字可分为:形左声右、形右声左、形上声下、形下声上、形内声外、形外声内6种类型。

三、不写错别字

错字就是笔画、偏旁或部首有错误,不成汉字了;别字指误用形体相近、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防止写错别字要注意:(1)区别形近字、记住笔画,不要多写或少笔;(2)根据词语的意思辨别同音字。

四、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是:

(1)读准字音,确定它的音节,从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确定音序;

(2)在《汉字拼音音节索引》中先找到音序,再找出所查汉字的音节;

(3)根据音节后的页码,按四声顺序找出要查的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是:

(1)确定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要注意部首在汉字中的位置分散在上下或左右,或以起笔作部首等;

(2)按部首笔画在《部首目录》中找出这个部首的页码;

(3)按照目录指示的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要查的部首,数清所要查的字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数,按笔画排列顺序从这个部首里找汉字;

(4)在正文中查检。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是:

(1)数出所查汉字的笔画数;

(2)在《难检字笔画索引》中查要查字的页码,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掌握笔画和笔顺;

(3)按页码在正文中找汉字。

词语

一、词是语言中有一定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词可以分为形色和内容两个方面。词的形色就是语言,用字写出来就是文字;词的内容就是意义。所谓词语的理解,就是把词的内容(意义)揭示出来。理解词语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掌握词的意义及其用法。词语的理解要联系实际,力求简明确切,通俗易懂。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有:

1、弄清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词。

2、联系上下文,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理解词语要仔细看清上下文,弄清上下文,弄清说话时的语言环境。

3、作比较。用学过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作比较来理解词语。

4、对译。对文言词语或方言,可以用普通话中的相关词语对译。

5、列举。有些词语概括了几项,理解时就把包含的内容一一列举出来。

6、理解词语还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理解词语要避免牵上挂下,尤其是解释加点的字词。如“一丝不苟”的“苟”是“马虎”的意思,如果把前面的“不”牵进来,讲成“不马虎”就错了。

二、词语的辨析

1、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就是意思相近的词。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在运用时,一般不能相互替代。对近义词的辨析,就是抓住这一点,从以下方面进行:

(1)词义的轻重(如“快活”与“愉快”);

(2)范围的大小(如“事情”与“事件”);

(3)适用的对象(如“关怀”与“关心”);

(4)搭配的习惯(如“保护—眼睛”与“维持—秩序”);

(5)感情色彩(如“武断”与“果断”)。

2、反义词的辨析

反义词就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不是所有词都有反义词。反义词中形容词最多,还有少量的动词和个别的名词。辨析反义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意义上分辨。把原词放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体会其含义,再找出相反含义的词。

(2)从感情色彩上分辨。一般反义词的感情色彩也都相互对立,找出与原词感情相反的词即可。

(3)先分解再组合。就是分别找出原词中每个字的反义字,再组合起来就是原词的反义词。

3、多义词的辨析

多义词就是指具有多种相关意义的词。辨析多义词首先要弄清它的本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再分析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三、词语的逻辑归类

把学过的词语,根据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性质、特点、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类或排列,叫做词语的逻辑归类。它一般包括:

1、按意义归类。如“笔、墨、纸、砚”都属于文具类。

2、按一定顺序归类。如“春、夏、秋、冬”都按四季时间排列。

3、按词间的关系。如“汽车、轮船、火车、飞机”都是运输工具类。

四、成语、谚语、歇后语

1、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习惯用的固定的词语,大多是四个字组成的。成语用得恰当,可使语言简洁、生动,有更强的说服力。学习运用成语,一定要确切地了解成语的意思。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成语,要求能够理解和运用。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成语不能任意换字、加字或减字。例如:“滥竽充数”不能写成“烂鱼充数”“千钧一发”不能写成“千斤一发”

(2)有些成语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立解。例如:“守株待兔”,表面的意思是守着树桩等兔子,实际上是用来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或妄想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3)要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能乱用。例如:“口若悬河”和“夸夸其谈”都有很能说的意思。但它们的感情色彩不同:“口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有褒义;“夸夸其谈”指没有根据地乱说,带有贬义。

2、谚语

谚语是人们口头上多年流传的通俗简练、含义深刻的现成语。在文章中使用谚语,可以使文字生动形象,增强文字的表现力。谚语的种类很多。

(1)农谚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2)气象谚如“东虹晴天西虹语”。

(3)生活常识谚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4)学习谚如“满招损,谦受益”。

我们在使用谚语时,要注意区别。

3、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说明,指出本义。如: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有时只说出前部分的比喻,不说出后面的,让听话的人自己领会,所以叫歇后语。

歇后语一般可分为寓意歇后语和谐音(双关)歇后语两种。

寓意歇后语就是采用打比方来表达意思。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谐音歇后语,就是歇后语的一部分借助其中某个词跟另外事物同音现象来表达双关的意思。如:四两棉花——免谈(弹)。

4、成语

比喻:料事如神 挥金如土 势如破竹 如日中天 门庭若市 铁证如山 如雷贯耳 巧舌如簧

夸张:胆大包天 一目十行 千钧一发 一泻千里 一字千金 怒发冲冠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反义:弃暗投明 博古通今 苦尽甘来 化险为宜 异曲同工 舍本求末 假公济私 瞻前顾后

近义:日久天长 日新月异 龙腾虎跃 引经据典 雷厉风行 含辛茹苦 流言蜚语 争名夺利

ABCC:神采奕奕 忠心耿耿 虎视眈眈 风尘仆仆 生机勃勃 喜气洋洋 大名鼎鼎 大腹便便

AABC:欣欣向荣 夸夸其谈 心心相印 比比皆是 步步为营 娓娓动听 耿耿于怀 振振有词

ABAC:如痴如醉 自作自受 半信半疑 不折不扣 碍手碍脚 无影无踪 不闻不问 无忧无虑

AABB:曲曲折折 朝朝暮暮 原原本本 浩浩荡荡 鬼鬼祟祟 熙熙攘攘 支支吾吾 兢兢业业

生肖:胆小如鼠 鼠目寸光 力大如牛 牛头马面 生龙活虎 虎视眈眈 守株待兔 狡兔三窟

叶公好龙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打草惊蛇 悬崖勒马 马到成功 顺手牵羊 亡羊补牢

杀鸡儆猴 呆若木鸡 鹤立鸡群 犬马功劳 鸡鸣狗盗 狼奔豕突 行同狗彘

神态: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惊惶失措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炯炯有神

品质:赤胆忠心 舍己为人 忠贞不渝 两袖清风 克己奉公 顶天立地 不屈不挠 坚强不屈

学习: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自强不息 不甘示弱 只争朝夕

谦虚:不骄不躁 大智若愚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自知之明 谨言慎行

心理: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安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胆战心惊 心急如焚 心花怒放

话语: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闲言碎语 旁敲侧击 故弄玄虚 推心置腹 娓娓动听 滔滔不绝

高兴:眉开眼笑 捧腹大笑 眉飞色舞 谈笑风生 笑容可掬 手舞足蹈 兴高采烈 喜上眉梢

友情:肝胆相照 亲密无间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荣辱与共 风雨同舟 海誓山盟 情深似海

花草:姹紫嫣红 鸟语花香 万紫千红 百花争艳 花团锦簇 火树银花 花红柳绿 花枝招展

山水:锦绣河山 山明水秀 湖光山色 漫山遍野 高山流水 水乳交融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寓言:狐假虎威 掩耳盗铃 对牛弹琴 精卫填海 刻舟求剑 盲人摸象 坐井观天 拔苗助长

历史:程门立雪 三顾茅庐 纸上谈兵 指鹿为马 闻鸡起舞 愚公移山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手: 手舞足蹈 心灵手巧 手到擒来 手忙脚乱 得心应手 爱不释手 心狠手辣 情同手足

然: 怡然自得 依然如故 恍然大悟 茫然若失 浑然一体 安然无恙 焕然一新 庞然大物

汉字读后感
《汉字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