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观后感

先进事迹观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26 07:52:42 来源: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观感

观“安徽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有感

合肥市葛大店小学 刘芳琳

今天有幸观看安徽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会上七位报告团成员分别介绍了自己、同事或亲人的先进事迹——“一个老兵的致敬”:赵克信、“最后的抉择”:赵荣凯、“‘骆驼书记’的百姓情怀”:储诒权、“永远做老百姓的‘遮雨伞’和‘老黄牛’”:李宏祥、“村官说说心里话”:杨传杰、“将生命融入使命”:李传扬、“用一生践行入党誓词”:苗为民,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诠释了先进人物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报告团成员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先进人物们多年来扎根基层、立足岗位、顽强拼搏、甘于奉献、报效社会的事迹。整场报告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让在场的党员群众们深受教益,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在观看完报告会后,我们的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复,他们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都蕴涵着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这就是共产党员,这就是是我们党的优秀干部,这就是基层干部的典范。他们奏响了共产党员华彩的乐章,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闪烁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灿烂光芒。我们要以代表们的先进事迹不断激励自己,转化为工作中强大的推动力,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加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事业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为祖国繁荣,社会的和谐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这次报告会的学习,我们在今后应该做到:

一、以先进典型为镜,增强党性修养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其中“照镜子”是关键步骤,又是重要方法。以先进典型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要学有所思,学有所行。向先进学习,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紧紧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照先进典型,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和思想交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增强党纪观念,努力提高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先进典型为镜中升华思想境界,凝聚工作劲头。

二、以先进典型为范,坚持学习教育

通过先进代表的示范作用,坚持学习教育,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把宗旨意识、群众路线真正装到心里去,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上来,引导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自觉投身到教育实践活动,使全公司的党员、干部思想统一,认识提高,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私奉献精神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私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用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

推荐第2篇:读书观感

抱得简单,拾回生活

-------浅谈韩寒短片作品《速度生活》

也许你跟我一样,并不知晓这个名字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被赋予生命力的代名词--------韩寒。

对我而言第一个对他的认知并非是畅销作家或是话题保证,而是是一个热血的赛车人。

韩寒,一个新时代的印记。一个不止一次说过想把人生当作赛车比赛的速度选手。赛车速度亦如人生过程,只不过,前者对于你是否离成功更近有着明确的界限,后者则是跟随时间一起从一个路口转向另一个选择,没有人知道下一步你选择的路离成功究竟有多远,是接近还是偏离。人生的意义,也许正是这份我们所有人都拥有着同样的时间却交叉着不一样的人生期待。但人生却又不是比赛,你也没有权利拥有自己的彩排,这正是从韩寒的文字中所给予我的新的记忆。当然,人生并不如比赛一样那般容易定义,相较形形色色的角色而言,也许抱得简单,恰恰成为了那最难做到的选择。如果人生就是赛车道,我们都是准备出赛的选手,那么等待我们的就只是速度上的名次、赛道上的规则,如果仅仅如此,我想生活所给予我们的才是最简单本真的美好。追得简单、追得生活,在压力与发展并存的今天,我们是不是也需要一种简单去拥抱生活。用一种向上、热情亦或是对自己的调侃来更好的拥抱生活。然后你会发现,生活总是这样的,它给予你什么仅仅在于你是怎样拥抱它的。所以,你是否想过在压力无限大的今

天也许找到最好方式的出口就是回归单纯的简单。就像那些年,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往往在小时候才是对所有发生事物选择最真实简单的反应,而不是不是多年以后那些拥有着演绎成分的重新表达,也许这样,反而会得到大众的理解、我们的共鸣。也许,简单正是我们该保留的最美好的部分,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回忆起小时候你会笑起来像孩子,那些年我们可以“放肆”的去笑去哭去闹。韩寒的文字正是给予我这种真实的力量。文字的确可以带你找回记忆宫殿,把你拉回最简单最坚定的那个即使是在消失边缘的你。

一方文字,可以演变成一种记忆,这份给予大众的新指标,在人人追求山水田园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下,我们更加可以肯定这种全新的生活模式。也许你的文字没有定理,不符合逻辑,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积,但因为是内心真实想法的表达,就有一种能量让你反复记下它的文字。

于是,我开始在一个阳光下午,去找寻那份简单的真实,那份答案。跑到街头,我开始一位位去寻找大家对韩寒的看法,倾听来自群众的声音。而他们给予我的答案当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学生,她说韩寒在她看来是风景,不可替代的风景。她坚定放心的眼神,再看她一眼,我笑了,仿佛她笑脸下竟是满脸充满着韩寒的文字。也许韩寒的文字给予一代人的是一种填补,一种填补现实追求现实判断的生活。就像是人们在工作忙碌后总是想寻找一个下午,仅仅是一个午后、一杯红茶的简单陪伴。然后我们开始懂得,简单即为生活。

有人说从韩寒或是调侃或是成熟的文字中看到了真实,尽管我们也不知道渐渐清晰的生活是不是简单了,但我们可以说当用文字拼凑生活终于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便开始适应它、了解它、接近它,也许梦想照进现实就距离我们更加清晰了。他的文字、他的简单,给予我的就像是回到过去,回到梧桐树下再次看到对你笑的那个孩童,最简单也最真实的那个时间段,也许这也正是韩寒文字中传递给我们的魅力。简单的文字魅力,也给一代人新的简单心灵良药,带领了一代人在文字中找寻新的完美蜕变。他用真实为我们堆积了一个文字生活记忆,而值得欣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这种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真实的钥匙,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

用文字记录感动。从此,我们也将运用全新的方式去诠释自己的感动。而对韩寒文字的感受也会一直记录下去。回归本真,回归生活,爱生活。不管韩寒是不是只有一个,至少通过他的文字,我们该懂得用真实去生活的色彩始终是最美最有力量的,而文字的力量更加不知如此,我们也会继续用文字续写感动,用文字的点点滴滴去拼凑一个又一个未来。从一个记忆到另一个记忆,让我们放心的去记忆生活,品读感动。从你的文字中读到生活读到力量,然后勇敢的带着这种力量反馈到自己的生活文字中让感动得以传递,也许这不仅是一份文字的传承更是一份自然的指引,说出你的故事,写下你自己的故事,让每个人回归原点,拥有自己的角色,去编写每一个有梦人自己的故事,你的故事,回归简单,回归感动。回归简单,简单到让文字成为在你身边随处可见的认知。抱得生活,成为你自己时代的字迹。

也许简单的文字,会带给你不简单的回归。 回归简单,抱得生活。

推荐第3篇:《攀登者》观感

《攀登者》观感

看完了《攀登者》,这是一部好电影,它让我对吴京和张译的喜爱达到了一个新高,因为他两人在电影里特别好地展现出革命年代中国赤子身上的那种韧性和狠劲儿,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不服就干”。

这是一部不怕被剧透的故事,因为影片基本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情况,1960年,出于维护国家荣誉,中国登山队在队长阵亡的情况下坚持作战,一名队员甚至不惜以废掉自己十根脚趾为代价,帮助全队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在登山过程中,由于遭遇雪崩,摄像机遗失了,没能留下登顶的证据,这件事让中国在国际登山界十几年抬不起头,而之前生死与共的登山队员们也因为这事互生龃龉,渐行渐远。

15年后,中国登山队终于等来了雪耻的机会,三个曾经托付生死而又不能原谅彼此的老队员们和一群热血激昂的新人一起抵达了珠峰大本营,他们要为祖国洗刷冤屈,重新登顶,这就是《攀登者》要讲的故事。

吴京和张译在演员里并不以英俊著称,但他们身上始终有股实干家那种朴实亲和的气质,影片中两人表现张弛有度,举重若轻,张译饰演的角色拖着队友尸体回营大哭时,我听我身后有人小声哽咽说:“给我张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京,很多年前,吴京给我留下的印象还是那个在阴暗的小巷里被甄子丹乱棍打死的黄毛杀手,现在一转眼,他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百亿影帝,当我在荧幕中看着吴京一步步登顶时,我觉得那不仅仅是他饰演的角色在凛冽的逆风中前行,更是他本人在一步一步地顽强向上。

片尾字幕升起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这就是这部影片的素质。

我一边跟着鼓掌一边就想起电影里引用的那句名言,有人问英国登山家马洛里,为什么要登珠峰,马洛里说:“因为它在那。” 然后他就踏上了登顶之路并永眠于群山。

有未经证实的传言声称马洛里一定登上了珠峰,因为他之前许诺,如果登顶成功,他就把自己深爱的妻子照片留在那里,几十年后,当马洛里的尸体被发现时,人们并没有在其身上发现妻子的照片,因此有人据此认为马洛里之前一定是成功登顶了。

马洛里是否成功地把自己的挚爱留在珠峰之巅目前依然是个谜,然而,中国的攀登者们却毫无疑问地在珠峰上留下了他们的挚爱,那是他们勇气与牺牲的回报,一面飘扬于世界之巅的五星红旗。

推荐第4篇:观感体会

2013年8月28日,安徽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安徽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歌舞剧院举行。报告会上,七位报告团成员分别介绍了自己、同事或亲人的先进事迹——“一个老兵的致敬”:赵克信、“最后的抉择”:赵荣凯、“‘骆驼书记’的百姓情怀”:储诒权、“永远做老百姓的‘遮雨伞’和‘老黄牛’”:李宏祥、“村官说说心里话”:杨传杰、“将生命融入使命”:李传扬、“用一生践行入党誓词”:苗为民,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诠释了先进人物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报告团成员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先进人物们多年来扎根基层、立足岗位、顽强拼搏、甘于奉献、报效社会的事迹。整场报告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让在场的党员群众们深受教益,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在观看完报告会后,我们的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复,他们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都蕴涵着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这就是共产党员,这就是是我们党的优秀干部,这就是基层干部的典范。他们奏响了共产党员华彩的乐章,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闪烁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灿烂光芒。我们要以代表们的先进事迹不断激励自己,转化为工作中强大的推动力,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加自觉地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事业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为祖国繁荣,社会的和谐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这次报告会的学习,我们在今后应该做到:

一、以先进典型为镜,增强党性修养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其中“照镜子”是关键步骤,又是重要方法。以先进典型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要学有所思,学有所行。向先进学习,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紧紧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照先进典型,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和思想交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增强党纪观念,努力提高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先进典型为镜中升华思想境界,凝聚工作劲头。

二、以先进典型为范,坚持学习教育

通过先进代表的示范作用,坚持学习教育,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把宗旨意识、群众路线真正装到心里去,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上来,引导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自觉投身到教育实践活动,使全公司的党员、干部思想统一,认识提高,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先进模范为纲,改进工作作风 要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针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永葆党员先进性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党组织建设,防止“领导生病群众吃药”、防止“雷声隆隆雨点小”、防止“隔靴搔痒造成效”。

四、始终做到教育实践活动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一方面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开展活动与推动工作的关系,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做好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做好各项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今年的国际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只有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和实际的效果,工作才算做到位、做到家。要把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推动工作的发展。

推荐第5篇:拳击观感

拳击观感

奥运赛事进行了大半,剩下的赛事里没有自己关注的,也越发觉得索然无味。这就跟吃饭一样,一开始面对美食,饥饿的人们大口的享受着,这往后呀哪怕是再上山珍海味也不大有胃口。

无意中看到了拳击,邹市明对阵英国选手,看着看着就生气了,一方面是为那个老外不遵守游戏规则总是欺负我们的选手,另一方面是有一种情绪在作祟。于是气恼的跑到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心想还是睡觉实在,可还是睡不着,于是登了QQ,询问了几个人对拳击的看法,也许我是有点无厘头,觉得没趣,退出了QQ,听着窗外的雨声发起呆来。

我是为什么生气呢?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傻乎乎,因为这让我想起了古罗马的斗兽场。你瞧呀!这看台上的不就是奴隶主嘛,场上的选手无非就是他们的奴隶或着兽。也许看客们潜意识里就是把自己当作了奴隶主,而把选手们当作了他们游戏的对象。看台上的人端坐在那里,吃着新鲜的水果,喝着新酿造的美酒,嗑着瓜子,看着场上的人斗的血肉模糊,看到

兴奋处还吹起口哨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时不时的交头接耳交换着观后心得。

也许生活中的很多时刻,我们就不自觉的充当了奴隶主或者奴隶的角色。

我不知道自己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或者认识而不高兴,还是因为我发现了这一事实而不高兴。反正结果就是不高兴倒是不需要质疑。

推荐第6篇:归来观感

二十年未归家的陆焉识越狱和妻子相见,约定地点是火车站天桥,然而农场干部突然而至,两人相见却不能相聚,眼看着被生生拆散。夫妻二人高叫着彼此名字,喊声撕心裂肺,陆焉识的头皮被紧紧扯住,推搡中的婉瑜摔倒在地,头破血流。

故事从此就这样改变了结局,陆焉识注定要归来,生活注定要继续。

当陆焉识归来时看到昔日的妻子,两人的再次相逢换来的只是形同陌路,妻子的记忆中只有陆焉识的影子,当陆焉识站在她面前时陆焉识已是陌生人。但在妻子的心中那个陆焉识从来都是深深地刻在心中,每天盼望着丈夫的归来。无论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从来都不会忘记回家的了路,她说过再也不会锁门,再也不会将自己的丈夫关在门外,曾今的那一幕她永远记在了心中,然而也让自己自责了一辈子。她的丈夫永远在自己的心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位置。

当陆焉识接受了妻子的这一切时,接下来能做的是一步一步的去唤醒自己的妻子,陆焉识为婉瑜一字一句地读出他在戈壁滩上的苦难岁月,笔触温和,语气平静,目的就是为了唤醒自己的妻子。记得剧中陆焉识再也不想去读信了,他是害怕了,害怕自己变成了那个读信的了,害怕自己的老婆从此以后都不认识他了。那一刻流水无声的就流下了。当你慢慢接近她,照顾她,其它还重要吗。

生活是琐碎的,残酷的,有的时候并非能如你所愿。无论如何生活都要继续,两人的相濡以沫的爱情值得我们当今人的思考。

推荐第7篇:春晚观感

春晚观感

春晚观感 2014-1-31 0:50

2013在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中远去了,马年终于在我们的期待中来临了。

除夕看春晚是刻在我们这辈人记忆里的深深痕迹。

电视机里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为我们奉献了精彩的表演,成为我们春晚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熟悉的旋律中陪我们一起跨越了1314,四个多小时里道不尽的祝福和喜悦,寄托着我们对于来年无限的畅想和希望。

我父亲在84年的国庆前夕买回一台14寸春笋牌黑白彩电,我看春晚是从那一年开始的。今年春晚我共鸣最深的不是《扶不扶》不是李敏镐不是杂技而是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多少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时光如梭,倏忽之间,

百回千转了几十年。

随着歌声,童年的影像里不断交叠着少年、青年、中年的印象;

父母的身影似乎又在我的眼前飘动,父母的声音似乎又在我的耳边回响;兄弟们在一起生活过春节的情境又浮现在脑海里;

爱人孩子在老家、在旧家、在新家过春节的情境历历在目„„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所以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喟叹,所以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伤感,所以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人到中年,光阴就像在舞台上姑娘的旋转,四个小时是绝大多数人的一瞬,一晃而过。而今回想自己的五十年又是在哪一瞬间过去的呢?所以好好珍惜当下最重要。2014年,全力以赴!

不管他人如何吐槽春晚,我先感谢所有参与春晚的人,是他们的辛勤付出给了我们欢度春节的四五个小时的欢乐与感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是他们用了不知多少个小时甚至多少个

不眠之夜换来的。不说剧本的修改,不说节目的排练,单说那个简单的转圈,四个小时的时间里姑娘转了多少圈?

一台春晚传递的正能量有多少,引起的笑声有多少,引出的泪光有多少,引发的互动有多少?不知道,也无法计算。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有华人的世界里,春晚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特殊的“嘉年华”,它已经成了全球华人的一道年夜“饭”。

年夜饭,不论谁来做,能不吃吗?人是铁,饭是钢。吃饭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吃也是文化,更何况是年夜饭,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国力的强大,文化的交流渗透也越来越广泛深入,如今还有多少人不知道中国的春晚呢,,知道春晚的名流商贾甚至草根甚至非主流中有多少人想借春晚的舞台“唱戏”呢 !

推荐第8篇:俄罗斯观感

俄罗斯观感

------------------

2002.08.23.由于少年时代受到的正统教育,在我的记忆中,俄罗斯不仅横跨欧亚大陆、科技工业强大,还拥有世界一流的文学家、音乐家和芭蕾艺术。

百闻不如一见,感受真正的俄罗斯是从这次Moscow之行开始的。

俄罗斯的近现代史,是一部悲壮的胜利史。这历史塑造出一个英勇善战、不屈不挠、傲视天下的强大民族。

库图佐夫大街上,一座古色古香、巍峨壮丽、颇具巴洛克风格的凯旋门镶嵌在大街中央,临近的是宽阔无比的胜利广场,和广场上傲然耸立的、刺向天穹的、黑色利剑般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碑。此物此景,重重地撞击着我的大脑,刺激着我敏感的神经。我开始重温俄罗斯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充满爱国情怀的著名音乐《一八一二序曲》,伴随主旋律不时传来的《马赛曲》,脑海里不时联想到当年法俄两军交战的悲壮、惨烈场面。而从另一位俄罗斯音乐家格林卡的著名旋律《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中,我却感受到一种真正的俄罗斯精神,这是一种豪情万丈、敢于拼搏、勇于胜利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概,旋律流畅、节奏明快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站在卫国战争纪念馆前,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年青年近卫军和红军战士传唱的《共青团员之歌》。正是这首歌曲,以神圣的使命和饱满的热情召唤着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英勇献身、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保卫祖国、消灭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仿佛那黑色利剑就是战场上的音符,在呐喊、在怒吼、在咆哮,象哥萨克骑兵威风凛凛的马刀,象红军战士冲锋陷阵的钢枪和隆隆作响的“卡秋莎”火箭炮。遥想当年,当库图佐夫元帅领导的俄罗斯军队战胜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时,俄罗斯军队班师回国就是穿过这个凯旋门返回Moscow的。而在同一时刻的法国,拿破仑和他的残兵败将回到巴黎却无颜见江东父老,没有资格从巴黎凯旋门下进入巴黎市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再一次把俄罗斯逼进生死存亡的境地,在同盟国的支援下,英勇不屈、顽强奋战的俄罗斯人打败法西斯德国,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解放了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后来加入苏联的全部加盟共和国。

从历史看,虽然饱受蒙古人、波兰人及德国人的入侵和占领,但俄罗斯人最终还是战胜了瑞典、波兰、德国等强国,在世界上真正确立了自己超级大国地位。这就是俄罗斯,从战争中打出来的强国。

俄罗斯是真正的艺术音乐王国,总使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是个小孩子时就跟着大人看电影《列宁在十月》。那时候,只能看热闹、看打仗,但有一幕至今难忘,那就是电影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大小官员在圣·彼得堡国家歌剧院观看芭蕾舞剧《天鹅湖》。舞台上,美丽的白天鹅

们正和着柴科夫斯基的美妙旋律翩翩起舞,舞台下掌声阵阵。不朽的《天鹅湖》,是俄罗斯音乐舞蹈艺术的代表,今天仍然占据着世界艺术殿堂重要一席,无人比肩。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很幸运,终于有机会在COSMOS大酒店现场欣赏了一场俄罗斯原汁原味的《天鹅湖》,也再一次聆听了一遍柴科夫斯基的美妙音乐,了却心头三十年的心愿!就音乐和艺术而言,俄罗斯为全世界贡献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格林卡、里姆斯基-哥萨科夫、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鲍罗丁等。而我之崇尚俄罗斯文化,虽然也包括托尔斯泰、普希金、高尔基等一大批文学家,但更多的还是由于喜爱俄罗斯音乐。其实,影响中国俄罗斯音乐和艺术数不胜数,我们熟悉的、流行于五六十年代的歌曲就有《卡秋莎》、《Moscow郊外的晚上》、《三套车》、《伏尔加纤夫曲》等。

俄罗斯之为俄罗斯,是与它强大的工业基础和优秀的人民分不开的。

由于商务需要,我要出差到位于Moscow东部一千公里以外的巴斯基尔共和国首府Ufa市。出发前,我就猜想飞机肯定是俄制客机。果然,是一架半新的图-154!事实上,俄罗斯独立发展的民航飞机有好几个系列:图系列、伊尔系列和安东系列等,加上中国人熟悉的军用飞机米格系列、苏霍伊系列、图系列。从世界范围看,除美国和欧洲外,俄罗斯算得上是真正的航空工业大国。

无论在哪里,只要看见俄罗斯人,我发觉他们大都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不紧不慢。年青女子大都美丽端庄、身材苗条、气质高雅,男士们个个身材高挑、魁梧、精神焕发,阳刚气十足。俄罗斯民族给人印象更多的是富足、自信、大气、热情和纪律严明、整齐划一。俄罗斯拥有素质高超的工程师队伍、科学家队伍、强大的军队、体育队伍、艺术家队伍。从历史上看,俄罗斯人曾经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善于破坏,但也善于建设。否则,为什么恰恰是他们成为第一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个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第一个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回国途中,我仍然在想,星转斗移、沧海桑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否真的有规律可循呢?明天,俄罗斯会是什么样?是与其他国家平等相处的国际大家庭的一员,继续与中国交好的战略伙伴?还是彷徨在历史与现实,封闭与开放的十字路口?

这就是俄罗斯,我永远也猜不透的谜团。

无论如何,中俄世代友好永远是我最真诚的祝愿。

别了!俄罗斯。

推荐第9篇:《雪豹》观感

《雪豹》观后感

最近,正在热播一部抗战大戏《雪豹》,我很感兴趣,看完了整部剧后,心中感触颇深。

《雪豹》讲述了 “一•二八”淞沪会战爆发,十九路军的将士同仇敌忾,浴血奋战,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其钢铁的意志和精神深深感染了富家子弟周文。他是正直爱国的青年,不惜以一己之力反抗日本人的欺压,杀了一个欺强凌弱的日本人,为此改名周卫国进入中央军校学习。他过硬的素质得到教官和高层的赏识,更获得了德国军校深造的机会。学成归来的周卫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抗日战争中,等待他的将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考验……

在抗战中,周卫国没有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未婚妻和生死兄弟而屈服,没有因为自己受伤断臂而倒下。泪水洗刷尽了他的悲伤,显示出了坚强。战争,让他经历了痛苦的蜕变,他由一个军校毛头小子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从一名富家子弟变为一位铁血军人!

周卫国的经历堪称传奇,无论是从军校毕业后去德国结识日本人竹下梭;还是落草清风寨成为“三当家的”;还是领导了“一线天伏击战”、“骑风口之战”这样的战役;还是最后与自己既是朋友又是敌人的竹下梭决战。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军人!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周卫国与竹下梭的战争。两人都是军校优秀的学员,结交成为朋友,周卫国曾向竹下梭学习日语和剑道。但七七事变爆发,竹下梭成为日本军人,周卫国与竹下梭划地绝交,并警告竹下梭如果带武器踏入中国一步,就一定要与他决一死战。他为了国家

的尊严与主权,牺牲了个人利益,这是何等精神!后来,竹下梭杀死周卫国的战友、父亲,周卫国没有被他击倒。最后,他击败了竹下梭,竹下梭断臂请求老朋友原谅,并让他结束自己的生命。周卫国手刃了竹下梭。为亲人战友报了仇,但他知道,他不是恨竹下梭,是痛恨战争……

中华男儿,人人当如雪豹!像周卫国那样经战火洗礼,成为中华军魂!

推荐第10篇:《茶馆》观感

《茶馆》观感

喧嚣之中的动荡,从来就不为平静留一丝退路

看完茶馆好几天了,心里仍然在不断的回味;经过文化洗礼的老舍先生带我们走入一个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生活的变迁,每一幕画写一个时代,三教九流人物汇聚于裕泰茶馆,通过一个普通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上学时从历史书中阅见的那些文字,如今以话剧形式展现在眼前,三言两语便勾勒出整个人的轮廓;茶馆王掌柜一生精明圆滑,呕心沥血,却终究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

清朝末期到民国的变迁,老百姓的挣扎或无奈,奸诈狡猾的商人,社会局势动荡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茶馆里每一天都有悲惨的事情发生。提鸟笼的、有钱人卖出去的穷人、算命的先生、有权有势的庞太监、市井小人物...。

“莫谈国事”,一辈子逆来顺受终一筹莫展;几十年的谨慎小心酸撑苦熬,一直不断的改良改良,却越改越凉,冰凉;最终也走到人生的尽头。面对死的诱惑,他到底喊出了从来没敢喊出的话,“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所有这一切,似乎在中国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能找到对应的原型,中国的历史似乎就在这样不断的重复着。理由很简单,中国的公共权力从来没有被限制过;从来都是打着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的旗号,肆意的褫夺公民的权力。

社会就是由形形色色的阶层组成的,然而,既得利益者应该看得远一点,就像秦二爷的儿子秦利民所认识到的那样——无论工人还是资本家,无论有钱人或是穷人,无论有权力的或是没有权力的,只要是社会的一份子,其实都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工人们被剥削的太狠了,购买力下降,是要引发经济危机的。权力过分膨胀而不受限制,是会引来“西山的神兵”的。

因此,社会要安定,必须像生物链一样,环环相扣才行,生物学上叫生态平衡。而在社会学中大概就叫“和谐社会”。然而真正的和谐不是靠吴恩子、宋祥子压制出来的,也不是靠唐铁嘴、刘麻子欺骗出来的,而是靠真正的设计一种制度,把权力放入牢笼加以监督和限制。等“西山的神兵”到了才明白这个道理的话,那就太晚了。

王掌柜、秦二爷、常四爷给自己撒纸钱的样子。也许很多年后我都会记得,这个凄凉的场面,一路撒纸钱不断的吆喝……

第11篇:《超人》观感

《超人》观感

总以为《蜘蛛侠》是好莱坞,甚至世界最成功的英雄主义之作。看完《超人归来》后,又一口气看完整部超人系列。这才知道原来《蜘蛛侠》只是流行电影的经典之作。而超人却是经典中的经典,从1978年第一部超人电影的首映,它已经牵动了一代的心。直到06年《超人归来》上一代的人才得以重温旧梦,新一代的人也可以领略经典的魅力。

好莱坞对于的英雄主义无疑与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超人》系列也不例外。电影中那位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救世主就是来自外太空。正因为超人的出现,甚至影响了美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后来的《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可以说是它的衍生品,电影中都无形的表达了美国式的价值观--英雄主义。《超人》这部电影的魅力可见一斑。

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想一下,这样的价值观,这样的性格,这样的民族。带给世界的是什么呢?英雄主义使得美国人过于表现他们自己,对于他们的军事.科技.经济。。。他们过于自信,过于表现自我,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斯若伐克,伊拉克,

伊朗,阿富汗,朝鲜半岛。。。世界各地都是他们的舞台。但很显然他们并未扮演好他们的角色,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警告。

所以,电影的作用只是娱乐,也仅限娱乐。事实证明,超人救不了美国,救不了人类。

电影来源于现实,但绝不能使之高于现实。

第12篇:FT中文网观感

《失恋33天》成黑马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果子李

遇到一个中国电影老发行,他说:“《失恋33天》能火成这样,我们干了这么多年,都觉得白忙乎了,看不懂。”

影院经理们也看不懂了。既非周末、又不是晚上,大中午的电影院里怎么有这么多年轻人买票,点名要看这片。

这匹黑马完全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经验。

成本900万人民币,首周末票房就已经接近2亿。同期上映的迪士尼大片《铁甲钢拳》,斯皮尔伯格监制、休•杰克曼主演,只有区区5千万的票房收入。坦白说,这大片做炮灰很冤枉,这是今年好莱坞难得一见的好片,有创意,情感和动作融合得几乎完美,但最终毁在中文片名和海报上——大多数人第一印象不知所云,以为就是普通的好莱坞超人打斗大片,审美疲劳。

而《失恋33天》的导演滕华涛名不见经传,演员文章小口碑,大多数集中在电视领域,女主角百合连面孔看着都生。这是典型的三无小影片,甚至连画面制作都因为数字拍摄,显得不那么精致。

各路发行、宣传、影评、投资专家都开始总结,“失恋”这匹黑马是怎么成功的。这种马后炮都能找出点道道来:比如改编自同名网路当红小说;和网友粉丝互动营销做得好„„其实,网络流行小说改编的电影多了去了,从早期痞子蔡的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到张艺谋改编《山楂树之恋》,貌似都没效应火。这片上映之前,宣传见报率非常低,几乎很少有媒体、包括门户网站报道该片。

《失恋33天》究竟有多好看,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专业人士眼中看来,就是电视剧占领电影市场。一个拍过《蜗居》、《双面胶》的电视剧导演,带着一帮电视剧演员,拍了一部卖座的电影,镜头上没什么可圈可点,剧本基本和小说也没太大变化。

换而言之,《失恋33天》和现在市场上99%的国产电影不一样:滕华涛用了最简单的方法,讲一个人的故事,且说的是人话。

中国影片都有个怪毛病,大概因为绝大多数导演都是出自专业的电影学院,受过专业的培训,从骨子里都觉得电影是艺术,处处都要装电影范儿。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男女主角不是苦大仇深,就是伪小资、伪时尚„„总之都不爱干人事,都只讲台词,或者不爱说话。

很长时间里,看中国国产片都像看另外一个星球的电影,跟自己无关,但是这不能遏制普通观众的渴求。冯小刚有观众缘,就跟他早年电影接地气有关。虽然现在,他也开始爱讲情怀,开始做大师状。在台湾、香港时不时都有小清新冒出来,赢得大批观众的追捧,比如《那一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内地,只不过这个潮流来晚了。

“失恋”这匹黑马,或许能搔到现在很多国产片的某些痛处。滕华涛当年也拍过《心中有鬼》,黎明、范冰冰主演,明星林立,投资5000万,结果只有1200多万票房收入,一败涂地。他灰心之下,转战电视领域,借《蜗居》、《双面胶》成功。

与其说,电视剧攻占电影。不如 要恭喜滕华涛,电视剧解放了拍电影的思想。

这个时代,最不缺的是各种装范儿矫揉造作的电影。与其琢磨着怎么赋予多么 伟大的技巧、思想、人性,不如琢磨,这些男女主角是不是真实、可爱的人儿,是不是用心真诚。 观众不是傻子,他们只是看了太多的虚伪、造作和虚情假意。

阅读有感:

《失恋33天》在今天票房破亿了,从长远角度而言,这是一个值得中国电影庆贺的事情。在《铁甲钢拳》与《猩球崛起》的好莱坞大片中强势突围,国产电影一吐半年以来信誉过低、质量较差的阴霾,扬眉吐气了一把。也许这就是事实,市场主导一切,当一个接地气的好故事袭来,观众依旧会埋单。

当此片发轫于网络,蹿红于大银幕时,评价上出现了两极分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已经不再单单是一部影片,而是上升到某种“文化现象”,值得人们深究,尤其是影评人、制片人们会引起深思,为何单单《失恋33天》会走红?

其实不难发现,自2010年起便浮云般掠过chick flick的中小成本国产片,我们大可称之为“小妞电影”,这一系列“小妞电影”以2009年章子怡的《非常完美》在票房上造成的佳绩为始,把投资热点由古装下三滥动作喜剧迅速转移到了都市爱情小品。之后便以“打飞机赶马车”的速度盲目投机地在大银幕复制粘贴。《爱出色》《摇摆的婚约》《我的美女老板》《爱情维修站》《四个丘比特》《爱情36计》《娜娜的玫瑰战争》《跟我的前妻谈恋爱》„„观众究竟记住了几个?除了票房的惨败,媒体上几乎一片骂声。罗杰·科尔曼说过“电影只有一种拍法,就是飞快地拍。”于是乎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不自律不道德的从业人员便打着诚意之名一次次透支观众的信誉度,国产小妞电影的跟风,无不由此。可惜的是我们的电影院不是淘宝,豆瓣时光IMDB也不是阿里旺旺,“亲,给你个差评”丝毫不会影响其行为运作,盘满钵满最王道,谁又去管观众苦乐?国产常规商业电影的运作水准已经如此,过分的痛心疾首只能表现对现状的无知。如遭遇类似境遇,建议亲不妨采取只赞不骂的策略,因为欺负弱者是不人道的,而且不需要智商。

国产chick flick的关键词大致定位:“时尚”“都市”“年轻”“女性形象”“低龄化”与“稚嫩化”是当代chick flick的闪亮标签。除此之外,“女性化”“段子化”也是《失》的探索与发展。

在少数人诟病《失恋33天》的原因里,有太多人提到了最直接的一点:它不像电影。电影所呈现的稚嫩种种让它更像是一部专为女性打造的110分钟的贺岁情景喜剧。以直播贴而走红成名的鲍鲸鲸,在编剧上依旧采用大量的富有稚嫩气息的女性独白,被网友讥讽为“超长配乐诗朗诵”,诚然此举是削弱电影镜头感,但依照多数观众的观影经验而言,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与观众尤其是年轻女性观众进行着某种亲昵行为。另外,导演滕华涛虽贵为国内第六代新宠,但其前作多为电视剧,在镜头调度上仍有戏仿前作之嫌,画面有“扁平感”,而毫无电影的“纵深感”。影片在后半段更是让人有一种回归《裸婚时代》的缓慢步调,节奏感把握较弱,剪辑也略欠火候。此外,技术控则对此片摄影有偏颇,本片画面时有呈现不清晰的灰暗。有人认为是本片摄影的失责,锐度不够;另一些则认为是电影院不开氙灯所致,是影院的失责。

就电影工业而言,从来不缺乏好电影生存的土壤,一种类型的成熟恰恰需要无数部烂片的大浪淘沙的累积而艰难崛起。冯小刚曾说过“我就像一棵小树,选择栽在大山之间。总有一天,小树也会成为大树。那时,我也会有自己的影子。”小妞电影同样也面临着如此困境,落枕的青春需自救,方能焕发出活力。幸好,《失恋33天》率先突围,做出表率。

第13篇:水浒传后观感

看完了《水浒传》,心中十分哀伤。小时候看时,便恨宋江害了众人性命,如今又看一遍,仍是对宋江招安之事十分气愤。

一百零八将中,最爱的是鲁智深和李逵。鲁智深生性耿直,拳打镇关西,被逼做了和尚,后与林冲相识,救其于野猪林,便回东京照顾林冲娘子。因酒醉误了行程,亲眼看到嫂嫂自缢于梁上,因愧对林冲,甘愿以命请罪。与方腊一战后回到六和寺,后圆寂。鲁智深几次惹我掉眼泪,第一次是对林冲负荆请罪,其对兄弟的忠义之情让人不胜唏嘘。最后一次是他死后,宋江吴用武松林冲回去看他,见他已死,众人皆痛哭不已。待林冲回忆起与鲁相识之后的点点滴滴,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流个不停。我最爱的英雄啊,本想着让他在六和寺出家,享几天清闲日子,却不料说圆寂便圆寂了。唉。李逵虽然冲动鲁莽,却纯真善良,待人真诚,对宋江唯命是从,为其出生入死,最后更是与其一起死去。最感动的是他的孝心,在接母亲上山途中跟母亲说起梁山如何如何好,如何享福,老娘被老虎吃后更是一怒之下杀了5只老虎,为母报仇,依然痛哭流涕,骂自己不孝。这样的孝心,恐怕现在没多少人能做得到了。李逵向来最反对宋江招安,却在其招安之后毫无怨言的为宋江出生入死。得知宋江被赐毒酒之后,说“哥哥若是不愿做那皇帝,我们便回梁山去,一样快活”。他是多爱梁山上的日子啊,却肯喝下整壶毒酒,笑着对他说御赐的酒就是好喝……唉,我最爱的两个好汉啊,没有死在战乱中,却在好日子到来时双双赴了黄泉。

整部剧中,我最心疼的便是林冲。跟老版水浒相比,林冲更加正直勇猛,不似老版那般委曲求全,懦弱。本是80万禁军教头,却被高俅奸臣所害,一步步被逼上梁山。壮志未酬,大仇不得报。高俅被捉上梁山时,想杀了他为妻报仇,被宋江阻拦,怒下梁山。最终病死。一生坎坷,最爱的兄弟也早一步而死,大仇未报,抑郁而终。林冲是最让人同情也最怜惜的。尽管张涵予一直在替宋江翻案,我也依然不喜欢他。梁山众好汉在山上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多快活的日子,却不顾众人意愿,偏偏要招安。放高俅回去,为日后留下许多隐患。若是招安后众人都得以加官进爵也就罢了,屡遭奸臣所害,与方腊一战更是损兵折将,由108头领只剩27人,除去事后死的和走的,只24人被封。做了小官依然遭猜忌。阮小五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自从哥哥被招安后,处事便畏首畏尾,哪有梁山的威风。”我很赞同这句,在山上拥兵为王有何不可,兄弟们一起快活,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官兵来了打跑便是了。自被招安,时时防人猜疑,最终害了众兄弟,也免不了一死。看着兄弟们一个个死在面前,本想为兄弟谋个前程,却害得阴阳两隔,不知午夜梦回之时可曾悔过?

剧中女子大都没有好下场,林冲娘子自缢,扈三娘孙二娘琼英都是夫妻死在一处,也算是生死相随了,只有顾大嫂与张青活了下来,回青州做了普通百姓。李师师也不知所踪。自古红颜多薄命啊!

梁山好汉自是被后人称颂,但他们的悲惨下场也让人感慨不已。若我是其中一员,说什么也不愿招安,只在山上与众人喝酒吃肉,终日快活便好,还想什么忠君报国。奸臣当道,纵使忠君又如何,昏君奸臣,哪有报国之门?只求当世快活,谁管死后英名?

唉,一群让人心酸的好汉啊,一曲悲歌。108颗璀璨的星宿,只闪耀一时便即陨落,呜呼哀哉!

第14篇:冰雪奇缘观感

冰与雪之歌

很久很久以前…在四面环海、风景如画的阿伦黛尔王国,生活着两位可爱美丽的小公主,艾莎和安娜。这是安徒生童话的故事的开始,却被迪斯尼赋予了新的含义与结局,《冰雪奇缘》由此诞生。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看着迪士尼的影片,公主遇上王子,经历波折,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甚至感动的把结尾翻来覆去的看,觉得长大以后的世界可以如此精彩。幻想着以后也会有一个白马王子来拯救这样卑微的我。但是逐渐长大成人,慢慢的开始知道圣诞节并没有圣诞老人,知道童话也只是童话。现实中王子跟公主并没有在一起,于是开始怀疑,这世上有没有绝配这一回事。 影片中,王子跟公主不再是绝配,一见钟情并不是真爱,一瞬间的温暖友好只是错觉,爱你的人不会把权利放在你之上,只有那个斥责你告诉你那是冲动那是错觉,就算看似在伤害你在远离你,其实一直在保护你的那个人才是真爱。真爱其实并不仅仅是指爱情,亲情的爱最终战胜一切,姐妹的一个拥抱拯救了冰封的公主,也拯救了冰封的世界。这时候我终于发现迪士尼已经不是小时候的那个只会写王子公主绝配的童话故事的浪漫幻想家,它长大了。

这一次,迪士尼第一次创造了一个不再传统的公主童话。故事里的公主不再是等待王子来救赎的柔弱女子,她会自己主动去把握和追求属于自己的命运;女主角也不再是眼里只有爱情的青春期少女,她会开始意识到大千世界还有很多其他珍贵的情感比如亲情。爱情终究不是生命的主旋律,世界上还有更多需要我们去关注的东西,对吧?

冰雪奇缘中让我欣赏的还有一点,它不再像过去的童话一样对错分明,它更贴近现实。故事中明明谁都没有故意的去做些什么,可是最终酿成了一场悲剧。爱莎的超能力并不是她的过错,她一直在控制自己的能力,可是世界上存在太多的偶然,以至于爱莎自我放逐,失手冰封了整个国家。安娜从小一个人玩耍、一个人唱歌、一个人寂寞。因为太寂寞又太缺少爱,以至于安娜轻易的对王子一见钟情,从而被骗。其实,艾莎和安娜的关系相比于传统的反派与正派,其实更类似于阴与阳的关系。在性格上是完全的两个极端,一个如同月亮一个如同太阳,但是又正好能彼此互补。

这部影片是一部真正的适合女孩子的动画电影,如果说迪斯尼以前的作品是给女孩子构建了一个粉红色的梦境的话,那这次的《冰雪奇缘》便是一部女孩子心灵和人格的自我成长的故事。

每一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我们总想在爱情或者是婚姻中得到某种救赎了,或是物质,找到真正的自己,也许才能收获真正的爱情。 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别人来帮助我们、或是救赎我们,我们必须坚强的自己站起来。我们不是童话里的公主,不是跌倒了就会有王子来扶起我们,不是哭泣了就会有王子来递手帕,也不是沉睡了就会有王子来吻醒我们。。。世界上如果真的有王子,那我猜他一定是累死的。

还有就是,一切就随他吧,随他吧。只有天知道,你受过的伤。

第15篇:台湾NGO观感

台湾NGO观感

资料来源:中国青基会 作者: 汪文斌 时间: 2009-09-10

此次台湾之行,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促使对大陆尤其是青基会事业以及本职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感受: 台湾NGO较发达

发达的标志是:

(从需求者来说)任何事有人管;

(从服务者来说)有人管任何事。

虚拟个案:

某甲:男,年龄不限,农民,在某山区,原著民。(以下所出现的组织皆为NGO组织)

他参加了农会。他可以享受到农会提供的低息贷款,高利存款,种子、农药、化肥补贴,可以享有全台湾所有险种中缴费最低、受益最高的医疗等保险。因为农会有自己的企业。 他从事何种种植或养殖(种槟榔或养蚕),都会有相关行业机构或协会提供的技术指导或培训。

如果他愿意留在本地,会有原著民文化保存发展之类的组织帮助他发展有原著民特色的经济,传承原著民文化。

如果他想外出务工,则会有帮助原著民移出生存保障的组织来对他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并且跟踪服务。

如果他工作后失业,政府会提供6个月每月18000台币(相当于4500元人民币)失业补助,还可以免费接受2个月的技术培训,并且介绍工作。

如果他的家庭出现问题,如暴力,虐待儿童,或疾病,或天灾,也有相关组织对口帮助或服务。

如果他娶了大陆媳妇,因为政策规定落户和工作有一定限制,那他的媳妇则会接受到在台生活工作指导及相关职业技术培训。 如果„„

个案说明,台湾的NGO组织无所不在,无微不至。

数字印证:

在台湾,基金会大约6000多家,其他协会10000多家,总计20000多家。台湾有2300多万人口,平均4000人就有一个基金会,1000人就有一个NGO组织。

台湾的人口密度居世界地区第二位。我没有权威的统计,但我想,台湾的NGO组织的密度肯定不会低。

数字说明,台湾的NGO组织辐射面广,覆盖率高。 台湾NGO发达的原因——

其实,台湾NGO发展的历史并不长,1987年解严之前,台湾只有少数官办的“寡头基金会”,解严之后,才大规模发展起来,呈决堤之势。

台湾的NGO发达的原因大致有三: A、政府扶持。

1)、门槛低。台湾《人民团体管理办法》规定,凡有台币3000万元(人民币700多万元),就可以成立财团法人;凡有30人共同发起,就可以成立社团法人,从事符合宗旨的相关活动。

2)、政府购买。台湾的NGO组织,约三分之一的资金来自政府购买。一是公办民营,许多公益性机构,如养老院、托儿所、医院,都是政府出钱,请NGO组织经营。二是专案申请,许多项目,政府出钱,进行招标,由NGO组织竞标实施。三是拨款,一些固定的项目,财政或相关机构,固定拨付给相关组织实施。许多小一些的NGO组织,光申请的政府项目或拨款就可以养人做事,如果行有余力,再筹募一些,就可以做大一些。 B、定位明确。

台湾的大多数NGO组织,都小而专,非常聚焦。吃鱼的吃鱼,吃虾的吃虾。从他们每个机构简洁、直接、明了、有限的机构使命中可以看得出来——我就干这个,并且我就干这些,很少有包打天下、一概通吃的基金会。越是专,才可能精,才有存在的必要性和生存的空间。如同成熟的市场经济:我开冷饮店,我也有顾客;我在商场给裤子扦边儿,我也有饭吃。既然存在这个社会需求,你政府就得管,你就要掏钱;因为有社会需求,总归有人会认同,会支持。 C、志工队伍。

我不知道台湾有多少名各类志工(志愿者)。事实上也不好统计,因为这是变动的,松散的。但是我们随处可见志工的身影。志工原来叫义工,在繁体字里,义字底下有个我字,好象义工是为自己的,所以改为志工,表示有心人士。台湾的公益事业,志工是重要的支撑,可以说,没有志工,就没有台湾现在的公益发展状况。那么,为什么台湾会有这么多志工呢?因为志工许多是接受过NGO帮助的人,他们反过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就如同我们说的自助助人,爱心传递。

综上,台湾的NGO发达的原因还有许多,但以上三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当然,台湾的NGO并非没有问题,没有困扰。我个人粗浅的认识,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整合不好。相同性质的机构都在做同样的事,服务同样的人群,你干他也干,配置不优,重复浪费。二是政府的拨款项目资金到位缓慢,项目款一般年中才给第一批,年底能结算就算好的。这样,就需要NGO机构先垫支,有些财政比较紧、周转困难的基金会,运行就比较紧张。台湾的同行们也在反思这些问题。

思考: 价值 亲信 队伍

思考一:价值

对于NGO来说,影响许多人,和改变少数人,哪个更重要?

这实质上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两个都重要,如果可以兼得的话。但如果不能兼得呢?如何取舍?这就是机构的使命问题——你究竟要干什么?你的价值如何体现?

我们资助了许多人。资助——非常准确——仅仅是在一个关键阶段给予了他资金上的帮助。我们说,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其实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除了那一次的、或一些的资金上的帮助,我们还做了什么?当然,也许不是我们不愿做,可能是我们做不过来。

反观台湾的有些基金会,他们对准目标人群,做深做透,甚至一盯几年。目的完全聚焦于受益人的改变:资金的资助—技能的培训—心理及情感的关怀—整体再造方案制定—共同实施—跟踪评估—结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好处是什么?

如果说影响一个人就如同流星远远划过恒星,只能发生轨迹的偏移;那么改变一个人,就如同流星坠入恒星的引力场,改变它的星域,成为恒星的行星或坠入恒星。

我们资助的人为什么没有成为我们的铁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完全改变他,我们对他的影响比较小。我们都忘了他,他怎么会一直记得我们呢?我们对他的帮助很小,他怎么会拼力帮助我们呢?

上一次和一位同仁讨论职业教育的话题,说希望工程为什么搞职业教育。理由很多,但都不是我们独有的理由,因为那些理由是所有做职业教育的人都会说的理由。忽然冒出一句“为了让希望工程受助者的后代不再需要希望工程的资助。”一下子,似乎亮堂了。

我们不能资助完他父母,还要资助他儿女吧?那我们资助他父母起了什么作用?事实上,我们资助的人,许多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就改变不了后代的命运。职业教育,恰好是这一价值理念的体现——真正改变人!

目前,许多做得似乎比较好的机构,存在着一种倾向:做事不问为什么。因为他们运营好,活动多,声势大,表面非常繁荣。但他们陷入了规模泡沫和活动怪圈里,卡拉OK,自娱自乐,迷失了使命,淡化了价值。

公益机构,凡做事要问为什么,最后要什么。要以使命为统领,以价值为取向。影响人的事要做,改变人的事更要做,面上的规模要做,点上的深度更要做。 思考二:亲信

先说一下台湾基金会的行政成本和管理、筹资等费用的情况。台湾并没有法律规定NGO成本应该是多少。但一般的在20%左右。台湾同行对大陆同行普遍关心这个问题感到比较好奇,他们不知道大陆的基金会普遍为此而困扰。因为在他们那里,这个问题基本上不是问题。只要你的专案申请中的预算通过,你就可以按预算去走;只要你和捐赠方有协约,你就按协议执行;只要你通过了政府的年检,财务情况通过年报或网络公布,就应该没有问题了。

但大陆总是在矛盾当中:一定比例的行政成本和筹资管理成本,NGO总是觉得少,而捐方总是认为多。症结究竟在哪里?

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台湾的NGO面对的捐方相对较少,有些甚至就一家(政府,或财团),沟通理解比较容易;

二是捐方知道需要这么多钱。试想,如果你收了一个捐方的费用,但他没有看到你把钱花到自己身上,或看见花到别人身上,他能不起疑吗?

在一家台湾基金会,我诧异他们的简报每期都要印10几万份,问为什么,答曰,给每个捐方都要发,不管他捐过几次,不管他捐了多少。试想,一个人给你捐过10元钱,但他从此每期都收到你的简报,他做何感想?因为他捐的钱连一期简报的邮寄费都不够;一个捐方捐了许多钱,尽管你只寄他一份简报,但他知道你会给捐钱少的人也寄简报,钱花到那些人身上了,他也会心里塌实的。

简报只是一个例子,其他服务更要到位。当捐方明明知道你要花钱,该花钱,也花了钱的时候,对你的疑虑就会少许多。

为什么许多国外的NGO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老客户,为什么我们没有把每一个初次的捐款人都培养成长期捐方?如果真做到那样,现在是怎样一种境况?

事实上,这是许多机构抓大放小的势利策略所致,是认钱不认人的市侩作风所致!

当然,也许我们的捐方太多了,我们服务不过来;也许我们要追求效率,所以我们要奉行大捐方战略。但是,不近无以亲,不亲无以信。我们的选择势必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虽然圈住了钱,却没有笼络住人;我们必将天天向生人要钱!

让我们神往一下这样的情景:

——我们珍视每一个捐款人,因为无论他捐款多少,难得的是他对我们的深深属意;我们时时想着他,把他当自己人,信息分享,喜忧与共;由近而亲,由亲至信。他必定会成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信,和我们一起,分担使命,共襄善举。

——我们着力帮助我们的服务对象,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及,帮他们改变生活,改变命运。他们一定会真心感激我们,成为我们的拥趸,我们的同志,我们的信徒!

我们需要改变:使命、方略、价值;我们需要投入:注意力、情感、经费„„因为我们必须认清一个道理:任何东西,都需要换取;你得到的多少,印射出你投入的多少! 思考三:队伍

我不得不惭愧地说,台湾的社工队伍,整体素质要高于大陆社工。

一是台湾几乎所有的一流大学,都有社工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员,即使在职的社工,也大多在修社工硕士、博士。

二是台湾社会注重实务。举个例子,一个博士在大学里一直教书,可能到最后没书教了,而一个博士在NGO工作,会有许多大学争相请他去大学讲课。因为他有实务经验。

我们必须承认社工是一个特别的专业。政府官员只看上级的脸色,因为他的升迁荣辱取决于上司;企业人士只看交易对方的脸色,因为他的利润效益来自于对方。而社工要看两头的脸色,因为他的使命靠两头意愿的实现来达成。社工要募钱,要管钱,要花钱,还要花好。这是专业,是更高要求的专业。

大陆的NGO组织的人员多来自主管单位系统,缺点是行政化气息太多,官味太浓。许多人宣传动员、社会活动能力强,但项目制的行事能力有待提高。

社工还需要情怀。我对台湾社工的概括是:有古风、有雅意,有书卷气。我想,社工要长的和别人不一样,要有独特的气质和气息:他们的微笑里有温度,他们的行止中有善意!他们不仅仅是在接到捐款时才有笑容,他们不是有镜头时才去拉被资助者的手!

志工队伍,我们的肌肉,我们的细胞。

但这个问题,我们尚未破题。

大陆公益事业,任重而道远!

第16篇:《蜗居》观感影评

《蜗居》观感影评

前几天重温了一下电视剧《蜗居》,以前不明白这部剧为什么被禁播,难道就因为内容涉及房价过高的问题吗,不至于吧。这次从头到尾看过一遍后终于知道原因了。剧中贫民人物生活的很努力但还是十分艰辛,他们为了改善生活,不得已的去做一些他们本不愿做的事,但做这样的事情也让他们自己感到厌恶,并且生活上工作上还是会碰到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只得寻求社会既得利益者的帮助,并一步一步产生依赖,改变了价值观,致使相爱的人分开。

问题在于为什么人们纵然努力的生活和工作还是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原因就是社会中获得幸福生活的成本太高,而正是那些既得利益者贪污腐败行为使得生活的成本过高,在社会中这些既得利益者又有权有钱,对一些贫民来说他们好像救世主一样,可以帮他们解决很多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而贫民不会意识到如果没有这些既得利益者和他们做的那些事,只要他们努力就可以获得幸福的生活。这部剧主要阐释的就是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

第17篇:疯狂原始人观感

疯狂原始人观感

疯狂原始人是一部很不错的动漫电影,其人物生动,富有喜剧感,搞笑并且感情丰富,人物特点感情突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同之处,令人脑海里始终有挥之不去的印象。

此电影人物质感表现到位,皮肤质感表现得很棒,还有人物表情生动不乏乐趣,让人看了就像能走到人物内心世界一般,人物场景也很出色,很协调,可是观看者身临其境一般,其中也不乏一些搞笑色彩,令人回味无穷。

第18篇:民俗博物馆观感

传承的是文化,留下的是经典

北京民俗博物馆是京城唯一一座国办民俗类专题博物馆。馆内常年举办老北京民俗风物系列展。每逢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本馆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带着对传统的崇敬之情,我们对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大致概况进行一下了解。 概况

北京民俗博物馆始建于元朝,在明清时候得以扩建,但1900年,京东义和团在庙内江东之殿前设坛习武。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东岳庙屡遭庙内驻军的骚扰。时局跌宕,民生凋敝,香火供给不继,渐趋衰落,仅靠出租房屋维持日常用度。建国前夕庙内已经破败不堪。至此沉寂了整整半个世纪。1995年,朝阳区政府出资2000万元进行了古建修缮。1999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 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座落于朝阳门外大街中段,始建于公元1319年元代延 六年,主祀有奉山神东岳大帝及众神体系,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原占地6万平方米,由中路正院及东、西跨院组成,共有七进院落,融集廓院式、四合院式布局为一体,具有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馆内民俗风味浓厚,民俗活动风趣有意。 民俗风味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民族众多,文化灿烂。其传统节日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物展通过七个展厅,近三百件节日民俗文物以及相关图片、多媒体等陈列形式从多角度让观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十二生肖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纪年的符号,也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生辰标记。十二生肖民俗——狗展中,此次展出的一百多件各个时代、不同质地、形态各异的生肖狗精品文物,主要是来自民间艺术家白大成先生多年的精心收藏,也有部分展品是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品。

人类的历史就是从生产工具的创造开始的。人类最早创造和使用的工具是木器和石器,之后才有了铜器和铁器。生产工具是随着人类生活领域的不断开拓,而逐渐发展、分化和丰富起来的,并且分工渐趋细致,也向专门化、规范化和配套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功能和类型的专业工具也相继出现,一般按用途分为农业工具、手工业工具和辅助工具三大类。

生产工具展览展示的是近代动力机械发明以前,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的生产工具,它们不仅有实用作用,而且在造型、结构、质地和装饰上具有形式美感。

还有东岳庙历史展,生活起居展,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对于经济的繁荣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民俗活动

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记载着古代先民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反映了人们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自然生活节律。结合中国传统岁时节令举办民俗活动是北京民俗博物馆的一项重要传统。我们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味老北京的民俗风情,感悟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我们对一些民俗活动进行了了解。

春节是中国人的盛大节日。自元代以来,北京东岳庙就有举办庙会的记载,是北京最早的庙会之一,具有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次活动推陈出新,突出文化品位,让我们在尽情参与民俗活动,品位老北京民俗风情的同时,又接受民俗情趣的陶冶。目前,东岳庙会已成为北京春节文化庙会的重头戏。

在“端午民俗游园”中,生动的展现了老北京人过端午的习俗。我们亲自包粽子,缅怀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买艾草、菖蒲,喝雄黄酒,戴长命缕,挂五彩粽,佩香包„„同时还有端午习俗知识有奖竞猜。人们将在游园活动中领悟老北京端午节俗的无穷魅力。

每逢中秋,北京民俗博物馆都将举办相关的民俗展览,还有传统中秋礼俗的场景复原,介绍古老的中秋文化,宣扬中华民族团圆美满、平安宁静、血浓于水的亲情、友情诚信传统。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在民间广为流传。北京民俗博物馆在节日期间举办《九九重阳展》,从重阳节的历史演变、风俗习惯、传说故事等几方面,向游客介绍重阳节知识。同时还举办免费健康咨询、老有所乐手工才艺展、书画展等。我们在此得到健康的启迪和收获。 观官感受 我们参观了益智游戏、技巧游戏、声音游戏等,里面的拨浪鼓、吹的小哨子也和皮影一样都是我国几百年来劳动人民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它们曾经给无数人带来快乐,现在却濒临失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进入,我总觉得我们的民俗文化在渐渐离我们远去,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常复习我们的民俗文化。不知道为什么有种莫名的伤感,总觉得我们的民俗文化被我们一代代的遗忘了,怀念小时候各种各样的乡间故事。民俗文化的日薄西山是我们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遗忘了那些存留的文化?希望我们有关部门能重视,把我们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继往开来。

我们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和熟悉这些民间游戏,越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就越不能忘记中国的传统文化,把它们完整地保留给子孙后代。

我们应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传承民俗文化,以留给后人永恒的经典。

第19篇:台湾职业教育观感

台湾职业教育观感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开放,我们更注重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欧美澳洲的职业教育都给了我们大量有益的启示,对我们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珍贵的借鉴。台湾地区与大陆虽有几十年的隔阂,但是两岸同文同种,许多发展成果的相互共享也已经逐渐达成共识。上世纪台湾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身份,经济发展跻身世界前列,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地区经济腾飞的助推器,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反哺也已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支柱之一,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东西很多,在此只提一点管窥之见。

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伴随台湾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提升而不断成长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台湾社会进入经济转型期,职业学校也不断追求晋级,升格为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本科学校。目前,台湾拥有高等院校163所,本科院校中普通大学71所,技职类大学92所。随着一些专科学校升格为学院或大学,台湾专科生数量减少非常多,而职业教育的博士生人数却增加了4 倍多,硕士生人数增加了7 倍多,大学生人数也增加了近4 倍,说明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学历高移倾向明显。 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以建立学生升学基础和培养核心职业能力为重点。台湾职业教育强调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将技术和基本态度作为核心职业能力的关键。强调高级职业学校“一广二专三精”的职业教育过程,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技术都要学习,实现“全人”教育。十几年以前,学生每周两天都是企业实习课(类似于我们开展的职场体验 - 1 -

课程),学生供不应求。近几年,产业技术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企业员工数量需求减少,很多行业萎缩,就业难度逐渐加大。学校转向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鼓励学生继续升学深造,以延缓就业压力。以台北淡水工商高级职业学校电机科为例,每年毕业生100人左右,去年只有1个人就业,近几年从来没有超过10人。另外,台湾和大陆的文化一样,每个做家长的都望子成龙,追求更高的学历成为学生和家长的内在需求,很多技术层次要升级换代,发展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以建教合作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取得成功。台湾的“建教合作”教学模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所谓建教合作,是指企业与教育机构合作进行职业与技术训练工作,2004 年台湾出台《高级职业学校建教合作实施办法》,全面推进建教合作。建教合作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在学校接受必需的学科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训练岗位接受就业所需的技能训练。在学制上实行“三三制学习法”,即三个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三个月到企业实训,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课堂和实训的轮换,在校生和实训生轮流安排,保证在校生和企业实习生的相对均衡。台湾重视建教合作的管理和考核,依据建教合作实施办法规定,建教合作课程依据现行课程标准实施,学生在建教合作机构实习经学校考察合格,获得实习科目及校订专业科目学分。该办法同时规定,主管教育行政机关视业务需要,对学校办理建教合作予以访视考核,考核结果绩优者给予奖励,办理不善者限期改善,必要时责令其停办或不予受理下次申请案。建教合作企业不但为学校提供了稳定的实训场所,还为一大批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出路,这些学生被称为“建教生”。根据台湾当地的规定,“建教生”每月工作薪资至少为16000台币(约4000元人民币),每位学生工

作半年,学习半年,这样他们可以得到约10万左右的台币,除去学费6万,尚有一些零花钱补贴生活之用。

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台湾的职技学院和科技大学非常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必须与产业界进行交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鼓励具有相当实践操作能力的产业界人士到职业校院兼课或演讲,政府奖励产学合作成绩优良的学校及企业。将教师到产业界的服务成果与教学一起作为升职称评等级之标准,以使职业校院教师能够不断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出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学生。近几年,台湾拟逐步对高职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的上岗教师实行教学评鉴制度。采用档案评鉴、观察教学行为、访谈征询教师同事及家长意见等多方面结果综合考虑。评鉴结果未达到一定标准者再改进;若改进无效,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成评鉴小组进行复评及辅导。评鉴结果作为聘任学校人事聘任、学生选课的依据之一,充分调动教师密切关注行业动态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教师最大的潜能。为适应业界技术的不断变化,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教育部”鼓励职业院校采取“双讲师”制度。理论知识先由本校老师来组织教学,到了实务部分请企业教师来教,实际操作内容由企业教师来做,本校教师也跟着一起做。“双讲师”一般根据需要课程需要,长短不一,一般2-6周的时间,有时单独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式教学。例如,昆山科技大学信息技术系本学期有6门课,占全部课程的五分之一。该办法实行四年的时间,效果很好。经费一般由政府提供。

当然,台湾职业教育发展也同样面临很多的问题,首先是生源问题突出。近几十年来,地区人口出生略不断下降,据统计,90年代初台湾人口出生大约维持在每年30万人,到2001年下降到24万,到2010年

的低谷下降到16.7万人。台湾学校生源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低谷。其次,近年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措施,扩充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普通中学毕业生的升学机会率高达123%,使学生选择普通学校就读的意愿弹性更大,造成各类职业院校生源不足、学生素质低下,甚至中途退学等现象发生。现在台湾“教育部”逐渐松绑,规定职业院校招生计划可以有少量(不到10%)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但是职业院校是考不上普通大学退而求其次才来的,也没很大吸引力,对改善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没有根本作用。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促进了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大批传统产业逐渐被新的科技产业所取代,由此要求职业及人才结构能做出相应的变化。但实际上,台湾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主要根据各校办学成绩、师资、设备及意愿等申请设科增班,而不是根据社会需要来统筹规划。公立职校扩充规模以争取员额预算,私立职校增科、设班则以增加学生人数、谋求收入为目的。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近年来已经造成各职校毕业生供需产生结构性失调,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职业教育结构与经济及产业结构不匹配,直接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产业界却求才若渴。

中高职的衔接出现断层,台湾的高级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针对将来升入本科来教学,但是台湾社会面临的转变是社会更崇尚吃喝玩乐的风气,学生越来越不接受机械、电子、信息、化工等工业化教育基础,高职学校为了保证生源,满足学生学习意愿,开设餐饮休闲娱乐类的专业越来越多。造成高等院校生源越来越少,不得不屈从于高职生源

的专业方向。为弥补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专业衔接出现的断层,实现教育衔接,台湾于2009年颁布实施“技职教育再造方案”,政府对实务课程的传授进行补助,对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你要开设汽车维修,政府给你50万元的开办经费,自己设计,把可能断层的技术人才培养衔接起来。政府作为机制体制的制度是完善的,高职与高等教育衔接是个问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是个问题,而不是用谁带动谁的问题。

师资队伍有缺陷,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所以实操的教学也存在很大问题,甚至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的教师,并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不能将自己实际工作的技能拿到课程里面去。管理体制也不同,公立大学体制僵化,工作压力小,教师一般很少因为工作不适应而辞退,比如台湾大学,要做一个工作,老师经常会不配合,学校派人到每一个系去做工作,反复做都行不通。而私立大学则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末位淘汰,教师要拼命工作,不能懈怠,私立大学的老师都很辛苦,但是做事情很有效率。所以公立学校很多工作就很难推动,教师惰性很大,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很难。这一点与大陆的体制大体是一样的。

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一致,因此研究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深化我们的职业教育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20篇:家乡变化观感

家乡变化观感

社会活动时间:2013年7月—8月 社会活动地点:广东省始兴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离开家乡读书已有两年,对比90年代,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暑假,走在家乡的路上,就会想起以前这条路不仅窄,路灯还特别小,特别暗,夜间走这条路的时候,行人在庐山阿甘提心吊胆,交通也极不方便,下雨天的时候,由于路面凹凸不平,会有很多的积水,行人一不小心就会踏上一脚,弄湿鞋裤,弄得一身很是肮脏。但是,现在不同了,马路不尽变宽变长了,中央两旁还分别中了花草。每当夜幕降临,一盏盏造型别致的灯发出柔和的光芒,远远望去,就像一串串璀璨的夜明珠,把家乡的路点缀更加迷人。

回想起九十年代的家乡,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家乡的生活状况。九十年代的家乡,家里有一部黑白电视就算不错的了,置于冰箱,空调,洗衣机之类的东西,那时只有富裕人家才有的了,至于普通人家,那是想也别想的事。说到通信工具,我就会想起爸爸买了一个BB机时的高兴劲,那个时候,我们还是主要用固定电话联系别人,有一台BB机都是很让人高兴的事。说起交通工具,路上可见的基本上是自行车,公交车,大巴等,摩托车都是很少见的,更别说少的可怜的小汽车了。今年暑假回到家乡,我看见家乡的生活状况,那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家里都用上了30寸以上的彩电,家家户户都买上了洗衣机,冰箱,安装了空调。如今,家乡的人都不惜用固定电话了,那可是人手一台手机啊。农村里,家家户户都买上了摩托车,甚至还有比较富裕的人家都买上了小轿车了,至于说县城里,有很多人家都有了小轿车代步了。

回想起九十年代了菜市场,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乱,脏。是啊,九十年代,我们家乡的市场还没人管理的,卖菜的阿姨,婆婆都是自己随便找一个地方就摆好知己的东西就买的,而那些不要的菜都是随处乱扔的,弄的菜市场都是脏脏的。如今,那是变了一个样了,菜市场已经有了专门管理的人了,卖菜的阿姨,婆婆们都有了自己的固定位置,至于那些不要的,烂的菜也有了专门的垃圾桶盛放。如今的菜市场,虽然不能说尽然有序,但看起来已经是蛮舒服的了。 这些可都是家乡的进步啊 。看到这些,我心里很是高兴,社会在进步,我们家乡也在变化,生活质量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国家强大了,富裕了,我们家乡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老百姓心里都是乐滋滋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发展观,是啊,我们国家的和平发展观让我们受益匪浅啊,国家的宏观调控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

看到我们家乡的诸多变化,我想起了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观。是啊,这些都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带动下,我们家乡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啊。所谓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金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这伟大思想观的指导下,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进步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大大的提高了。这一切的一切,说明我们国家的这一重大战略方针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必须得毫无保留的坚持执行和平发展观这一伟大的重要思想方针。 当然,对于九十年代来说,我们家乡的变化不是说全都变得美好的。我们的家乡还是有一些情况变得很是糟糕的。想起九十年代的家乡,那个时候,家乡的河流清澈见底,河里随处可见的鱼儿,家乡的空气清新,呼一口气,让人感觉很是舒服。而今天,家乡的环境已经开始恶化,河水不再是清澈见底了,河里鱼儿已经少的可怜了,取而代之的一条条的臭水沟,河里到处可见一团团的生活垃圾。空气不在清新,有的地方甚至有一股臭味。九十年代的家乡,山林到处都是,而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的果林,那些树木已变成了果林跟下的肥料。

从家乡第一家造纸厂开张以来,大大小小的橡胶厂,化工厂等等陆续建造起来,它们都位于镇区的中心或者附近的村子旁边,到现在已近有相当规模了,为家乡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未来的务工人员也是络绎不绝,他们大多来自江西,湖南等地区。但是,这些粗放的企业提供给它们的只能是那些严重牺牲健康为代价的体力活,经常可以看见这些打工者和他们的孩子蓬头盖面走在大街上,他们的眼神沧桑没有幸福。环境并没有引起当局的重视,相反,一些高官还亲自出面为这些厂子,企业贷巨款。我们没有看到污染治理的改善,没有看到工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只有老板的车由奥迪换成了宝马。 家乡的变化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方面,为了取得经济的发展,我们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树木变少了,河水变脏了,空气变臭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为我们经济的发展而一步一步走向了恶化。如今的家乡,对比起九十年代来说,天空已不再那么的蓝。

通过这一次的暑假家乡变化观,我看到了我们家乡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家乡,生活质量好了不止一个档次,这是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指导方针带领下我们取得的成就。同时,我们的家乡,环境恶化了,这是当局为了经济的发展造成您的严重后果。

先进事迹观感
《先进事迹观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