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观后感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20篇

发布时间:2022-04-24 12:05:17 来源: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导语】人人范文网的会员“mayea”为你精心整理了“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20篇”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一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全世界的瞩目下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将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回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精神之所以激发斗志、刻骨铭心,在于航天人勇攀高峰、不畏艰险的奋斗。回望航天事业发展的时间轴,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斗的日日夜夜、接续奋进的坚实足迹、攻坚克难的强韧意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财富蕴含在这段非凡的历程中,激励着我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不忘初心、开拓进取,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航天精神感悟“归零之心”,朝着奋斗目标形成合力,不懈拼搏、开拓进取。

“归零”是从头再来的勇气。

众所周知,载人航天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但在这条航天发展之路上,中国航天人面临的有来自环境的严峻考验,有来自“技术攻关”的难题,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坚持自主创新、开展技术攻关,从实验淬炼到问题定位,从查找问题到成功飞行,航天人在重重困难中“突围”,在挫折与失败的磨砺下孕育出了伟大的航天精神。从头再来是一种勇气,只有把成绩归零,才能更好地出发;只有把失败转化为经验,才能更好地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归零”,面对挫折要善于总结经验,将之提炼为干事创业的智慧,为事业发展注入力量。

“归零”是切磋琢磨的韧性。

航天员说:“在太空中,当我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国旗时,那一刻我觉得我是最酷的”,“最酷的时刻”离不开“最严的训练”,火箭舱体内外的温差、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的“加速度”、在各种环境下的体能训练……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航天员不断打磨技能、提升本领,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务实之姿不断精进,以“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践行崇高使命。有本领不自大,有成绩不自满,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尤需有这样“归零”的心态和韧劲,投身工作实践打磨自己的本领、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有所得、有所成、有所进,在实践的“大熔炉”中丰富知识、锻炼思维。

“归零”是功在不舍的追求。

在航天发展道路上不断创造非凡业绩,在于一代代航天人自主创新、奋力攻关,在他们功在不舍的努力下突破了难关,掌握了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跨越。事业的发展之路没有捷径,成长的道路一样也没有捷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实干之作风、树立实绩之导向,在事业上有“闯劲”,在工作上心无旁骛,在奋斗中功在不舍,能够有跋山涉水、勇攀险峰的决心,以功在不舍的执着与坚持探索未来、开拓道路,提升个人修养、练好干事内功,以“一抓到底”的信念不断开创新的业绩,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提能增速。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半年“出差”,航天员乘组顺利完成全部既定任务,他们走的是最亮的路,摘的是最亮的星。航天英雄们,你们奔赴星辰,满载而归,欢迎回家!

志存高远,汲取航天英雄“九天飞梦”的信念力量。每一位宇航员心中都怀有“追天揽月,牧星苍穹”的梦想,他们身着航天服,脚踏凌云志,奔赴宇宙星辰,开拓太空蛮荒。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将图纸画满戈壁,把青春献于星辰,用平凡之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航天梦。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指引着我们团结一心,奋勇向前。早在长征时期,共产党员萧华就曾振臂高呼:“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慎终如始的理想信念在耳边不断回荡,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更需要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始终保持“虽难以至、一往无前”的无畏精神,交出无愧于人民的时代答卷。

扎实作为,汲取航天英雄“十年磨剑”的奋进力量。“时间的标尺刻录下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不断丈量着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梦想。”183天的飞行任务,成功解锁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扎实的工作作风是他们完成航天任务的无穷力量。梦启九州,星河灿烂。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神舟飞天,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历代航天人以脚踏实地去触碰梦想,以马不停蹄去追逐梦想,数十年的“航天实干”筑牢了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在全党全国干事创业的时代洪流中,惟奋斗者英勇,惟实干者出彩。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汲取航天英雄身上的实干精神,勤奋扎实作为,在石上磨,在事上练,秉持“十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的韧劲,在新征程中扎实作为,行而不辍。

乘风破浪,汲取航天英雄“一飞冲天”的拼搏力量。“诗意写苍穹,浪漫梦成真。”不同轨道,同一梦想,弹道有痕,进取无疆。中国航天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航天新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泱泱华夏文明写入九天星河,中国人逐梦航天的脚步从未停歇,敢于追梦,勤于圆梦,航天精神也在润物无声中代代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吃苦、战斗、攻关、奉献”是航天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伟大的航天精神,乘风破浪,奋勇前行,以敢拼敢闯的精气神,勤学服务本领,夯实人民基业,保持航天英雄们这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

神舟十三号的顺利返航,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彰显了中国的航天精神。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心怀“九天飞梦、一飞冲天”的信念,身怀“十年磨剑、扎实服务”的能力,在各自的实践工作中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三

大漠戈壁金秋醉,弱水胡杨迎客归。神舟十三号乘组的太空“出差”结束,航天员们的回家让我们深受鼓舞和振奋。航天员的回家标注着航天事业新的高度,航天梦想在一代代航天人矢志不渝的努力下成为现实。

伟大的航天事业孕育了伟大的航天精神。我们要对标“航天精神”中的“忠诚本色”“担当本色”和“奉献本色”,将航天精神化为前行动力,用勇于拼搏、奋发向前的精气神托举起事业发展的新高度,答好“本色答卷”,书写新的时代华章。

对标航天人坚定信仰里的“忠诚本色”,激扬“事争一流”的精神。

航天事业在艰苦的条件和困难的环境下起步,“万事开头难”是航天事业发展要跨越的第一道难关。从零开始突破,向“1”努力迈进,从课题的调研到场地的实验,从两千多个日夜的奔波调研到发射工艺流程的设计与测试,老一辈航天人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也没有被恶劣的环境吓退,而是顶着戈壁上的炎炎烈日和风沙走石,以昼夜攻关的钻研开拓局面,因为心中有信仰,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向前跨越的脚步。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读懂航天人的信仰,以信仰的指引标定行路的方向,以信仰的力量冲破前方的阻碍,激扬口不言弃、步不暂停的精气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肩扛使命、争创一流。

对标航天人以苦为乐的“担当本色”,激扬“埋头苦干”的精神。

恶劣的外界环境、精细的科研流程、事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遭受的挫折……航天人在逐梦太空的征程上面对的有心理上的压力,也有生理上的挑战,把试验的失败当成经验财富,把前行的挫折当成进步的阶梯,他们以苦为荣更以苦为乐,以担当的“硬肩膀”扛起事业,向着困难的一次次进攻,向“卡脖子”技术发起的一次次挑战,克服种种困难、迎战各种考验,他们的决心和意志让所历之“苦”转为收获之“甜”。有多大的担当,就能干出多大的事业。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读懂航天人的担当本色,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和基层治理等一线工作中紧弓满弦、驰而不息,在新的赶考之路上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将工作做得扎实、干得出彩。

对标航天人不负使命里的“奉献本色”,激扬“勤务为民”的精神。

在航天人的奋斗征程上,爱国与奋斗是密不可分的“关联词”,爱国之情是激励在心的力量,航天人将个人的奋斗融入航天事业中,非凡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一代代航天人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热忱情怀与赤胆忠心。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读懂航天人不负使命的爱国之情和奉献之心,这是他们“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打赢硬仗”的力量源泉,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将热情、智慧和力量融入为民事业中。“奉献”中充满了拼搏的激情和热度,忘我的情怀让奋斗的道路上繁花盛放、一片丰盈,让群众的脸上满是笑容、眼中满是幸福。党员干部要以奉献之心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以实际成效答好“为民答卷”。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93岁院士的浪漫”刷屏了!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到“北斗导航”,孙家栋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近日,在总台《故事里的中国》节目中,孙家栋院士的外孙女王丹妮讲述了他的许多浪漫温馨故事。在他的故事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航天的峥嵘岁月,更能感悟到共和国元勋的动人情怀,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从他的“浪漫”中汲取精神力量。

“指挥天上卫星的人,此刻却只听她指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由于孙家栋的工作性质特殊,陪伴爱人的时间很少,“当年姥姥独自在医院生孩子,第二天姥爷赶回来,又赶紧回去工作,姥姥出院时,是护士长帮忙用医院借的板车将她送回家”。王丹妮说,姥姥总是不忍心埋怨姥爷,“他都已经这么累了,你怎么埋怨他”。而如今孙家栋虽然自己走路都有点困难,却总会坚持走下轮椅,推着老伴逛20分钟。“姥姥会指挥姥爷往这边走、往那边走,姥爷就会乖乖地推着她左转右转。”她的外孙女王丹妮说。正是有了家人的陪伴与支持,孙家栋才能为中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60多年。对每一名共产党人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在面对人民群众时,也不妨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家人去对待,多与他们在一起,融入他们的生活,与人民群众建立起真正的深情厚谊,建立起深刻的信任感,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说话,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始终在一起”的陪伴,做出最长情的告白。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苦干是最浪漫的行动。

孙家栋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很多“中国第一”的背后都有孙家栋忙碌的身影。“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是孙家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当时那个条件下,想要完成人造卫星这样一项重大工程,难度可想而知。孙家栋在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时出现了意外,火箭飞了21秒之后爆炸了。震惊过后,孙家栋带着大伙儿在天寒地冻中把大片的沙漠翻了一尺多深,拿筛子把炸碎的火箭卫星残骸筛出来,最终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经过彻底检查、不断试验,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终于腾空而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年轻干部要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作为年轻党员干部,只有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在急难险重的经历中经受摔打,才能在身处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蹲得实、沉得下、干得好。所以广大年轻干部要把攻坚当“磨刀”的意识,把克难当“练兵”的豪情,在危急时刻站得出来,紧要关头豁得出去,以久久为功的韧性和抓铁有痕的力度向人民表达出属于我们的“浪漫”。

“终于飞了”——坚持是最长久的答案。

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孙家栋担任首任总设计师。回忆起10多年前,嫦娥一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开始绕月飞行的时刻,孙家栋和他的团队振奋地只会说出:“终于飞了”这四个字。简单的四个字包含了无数的困难与坚持,研发过程是枯燥而充满挑战的,不仅要面对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还面临许多我国在硬件设施上的短板,而孙家栋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自主创新,所以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在一旁角落里的孙家栋看着欢呼的人们,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汹涌,眼泪夺眶而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也告诫年轻干部要直面挑战,坚持不懈完成好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年轻干部从“象牙塔”步入 “大熔炉”,难免缺乏经验,会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我们要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畏惧、不屈服、不退缩,坚持“始于足下”原则,一步一个脚印,直击问题要害,抓住问题本质,找寻问题解决方法,坚守岗位,服务群众,用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给予人们最正确的答案。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五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一讯息令无数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年的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用“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青春热土”,激发出爱国、奋进、创新的强大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让“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航天精神”滋养“爱国”的“青春热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曾说过:“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是爱国家。你爱这个国家,才能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国家。”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一代又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以满腔的报国之情,苦干实干而发展起来的。“爱国是航天精神的精髓。”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坚定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成为青春底色,争做爱国爱党爱民的践行者,把爱国爱党爱民之情融入日常工作中、融入到个人奋斗中,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让“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航天精神”滋养“奋进”的“青春热土”。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如今的“神舟十三号”,星辰大海的征途背后,其实是一代代航天人锐意进取的接续奋斗。与世界航天大国相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差距大,但却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便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与航天人的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是分不开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的勇气和决心,敢于攻坚,顽强拼搏。新征程上,必然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我们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要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状态,把事干成干好。

让“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航天精神”滋养“创新”的“青春热土”。

从无人到有人,从舱内到舱外,从一天到半年,从试验到应用,每一次成功都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求实、细致和奉献。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重大科学实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影响成败,每一次操作都事关航天员的安危,航天人始终秉承着“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以严慎细实的作风,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有严谨求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臻于至善的追求,不断增强创新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真正把创新落到实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让“青春无悔之花”在“航天精神”滋养的这片“青春热土”上怒放。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六

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出现在中国的上空,“太空出差三人组”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载着神舟十三号飞船“从天而降”,并以奔跑的姿势投向了祖国的怀抱。他们的凯旋吸引了全中国人民的关注,当3位英雄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安全顺利出舱的那一刻,中国航天史册上又画上了浓墨重彩一笔。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伟大事业催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3名英雄在“航天精神”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指引下,攻克了在“飞天梦”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创造了伟大的事业。

翟志刚:“身体会失重,但心灵永不‘失重’。”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翟志刚出舱时轨道舱里响起急促的警报:“轨道舱火灾!”但他却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完成了出舱任务,后经确认,那是一次有惊无险的误报。翟志刚在“失重”的环境下出舱迈出了踏实的一小步,却是中国在航天事业迈出的一大步。他也被誉为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满载荣誉而归的翟志刚,不仅没有沉醉在荣誉的掌声中,而是迅速归零成绩、归零经历、归零心态,为再次飞天,投入艰苦的训练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13年后,翟志刚再次以指令长的身份征战太空,又出色完成了神舟十三号飞船的飞行任务。有人问他:“你已经功成名就,又过了知天命的年龄,还用得着这么拼命吗?”他回答道:“党和人民给予我们崇高荣誉,祖国托举我们飞上太空,我们唯一的使命就是为国出征,只要党一声令下,随时准备再上太空!”这一份热爱,是对航天事业、对人民、对祖国的热爱,这一份“热爱”永不“失重”。

王亚平:“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的张力无限。”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历经183天,神舟十三号在创造多个首次后,“太空出差三人组”摘星而归,平安凯旋。顺利出舱后,王亚平面对镜头动情地对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在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中,王亚平曾给全国6000万名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太空课。“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的寄语,在小朋友的心中埋下了太空梦想的种子,这次她除了完成“摘星星”的约定,还完成了2次精彩有趣的太空授课。探索太空,女性能顶半边天。可是严酷的太空环境并不会“怜香惜玉”,因此女航天员和男航天员的训练内容和标准基本一致,在太空的5个小时,在地面就要配合50个小时的水下训练,无论男女穿戴120多公斤的装备入水,长时间不间断地训练……但这却阻挡不了王亚平摘星的决心,就如她所言,“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是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够触摸得到。”

叶光富:“人生的精彩就是体现在漫长而又艰辛的奋斗过程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叶光富从小就梦想飞行,在他母亲的支持下,他用50元作为路途与餐旅费去参加空军招飞,最终他如愿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学习。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毕业后,10年间,他平均每两年调动一次工作。辗转了多个省份,改装飞行过5种机型。这对他本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每换一种机型,每换一个单位,就得重新清零,从头学起。他坚持不懈奋斗,秉承特别能吃苦的航天精神,完成了在意大利撒丁岛6天6夜的“洞穴探险”。天空和太空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是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却是像登天梯一般步步艰辛。虽然他是“太空出差三人组”中新人,并且首次参与飞行就要面临半年“出差”任务,但是叶光富从未畏惧,在神舟十三号飞船的飞行任务上,他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叶光富说,“从当飞行员起,我就热爱飞行。”就是这种对飞行的热爱,让他的名字刻在了中国航天的史册上。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七

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文昌航天发射场视察时强调,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场,是我国深空探测的重要桥头堡,在我国航天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全面提升现代化航天发射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仰望“星辰大海”,脚踏发射实地。我们不能忘却纯净的初心、团结的力量和崇高的精神,要扬“一流”鸿鹄之志,逐九天揽月之梦。

扬“一流”鸿鹄之志,逐九天揽月之梦,莫忘“安全帽下晒黑脸”的纯净初心。唯有坚守最初的心,方能走最远的路。从长七、长五首飞,天问、嫦五问天,到执行我国空间站建设阶段发射任务,再到今年我国将完成空间站建造任务,天舟四号、五号货运飞船和问天、梦天实验舱将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文昌航天发射场能够一路踏着星辰走来、面向未来,在于她从未忘却过自己的初心使命。文昌航天发射场虽然独具“纬度低、发射效费比高”“射向宽、安全性好”等优势,但其发展前进道路上也潜藏着超强台风恶劣气候、工作条件艰苦等艰难险阻。曾几何时,“天天汗水湿衣裳,地源小学住板房。安全帽下晒黑脸,电动车上业务忙”,这就是发射场里劳动和工作的生动写照。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不能忘记初心使命。

扬“一流”鸿鹄之志,逐九天揽月之梦,莫忘“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力量。曾几何时,许多村民得知文昌航天发射场将落户家乡,激动地说:“这是国家大事,也是我们老百姓的大事,希望我们家乡能尽快变成发射场,让‘嫦娥’‘天宫’从这里升空。”村民们为了支援发射场建设,把学校楼房捐给发射场建设指挥部,后来航天人在发射场附近建起了航天小学。当发射场上的火箭轰隆声与校园里的琅琅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时,无数航天报国梦就从这里起航腾飞了。村民们说:“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你们火箭能打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没有村民们对航天事业的大力支持,航天发射场无以建成;没有全国人民对航天人逐梦太空的支持,航天强国无以建成。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不能忘记团结的力量。

扬“一流”鸿鹄之志,逐九天揽月之梦,莫忘“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崇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时强调,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都是支撑文昌航天发射场航天人追梦奋斗、创造奇迹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脚下看似踏着星光,实则步步向着高峰和险峰攀登,用脚步丈量着星空探索的长征路。“为了任务不惜一切、为了任务义无反顾”,这是发射场全体科技人员的战斗口号;“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发射场先锋者们的昂扬奋斗姿态。扬“一流”之志,逐九天之梦,我们要大力弘扬这样的崇高精神。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八

神舟十三号圆满完成空间站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结束了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凯旋。千万航天人心怀“豪迈志气、坚毅勇气、必胜底气”接续奋斗,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才能跨过艰险、铸就奇迹。同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当从“摘星归来”中汲取三气,做推动党的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汲取“眼中有山河万里,何惧几分秋凉”的“豪迈志气”,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强国有我。太空是人类尚未征服之地,有太多未知和不可控因素,不容一点差错,哪怕一毫米的偏差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永远的迷失。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直秉持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他们无怨无悔。青年干部同样要有坚定的信仰,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头,用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汲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毅勇气”,敢于迎难而上,践行复兴有我。太空之路满是荆棘,中国航天事业负重前行,一路走来,征程坎坷,但我们愈战愈勇,不断向前进。面对挫折困难,青年干部要以“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奋勇向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断学习、更新思维、开阔眼界,提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拼搏姿态谱写属于新时代青年干部的青春故事。

汲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必胜底气”,夯实奋进力量,践行逐梦有我。神舟十三号的顺利凯旋,创下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彰显着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充足底气。青年干部的底气,当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底气,我们应当永葆使命职责,准确把握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持续增强艰苦奋斗意识、涵养艰苦奋斗精神、汇聚艰苦奋斗伟力,拿出十足的底气去成就一番新事业,取得一番新胜利。

航天员陆续出舱后的“感觉良好”三连,让全国人民安心,展现出强大中国的自豪,深感祖国的昌盛与富强,青年干部当从“摘星归来”中汲取力量,时刻以航天精神激励自己,干出实绩,干出精彩。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九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科学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普工作的要求和指示精神,组建科普队伍工作,打造科普传播阵地,完善科普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普工作的扎实开展。

公式少一点,趣味多一点

一朵颜色鲜艳的花朵在雪白色的“隔热板”上显得可怜娇羞,当306所科研人员举起喷枪在白板底部加热,大家的心被揪起。丁烷火焰高达1200℃,而鲜花却出奇得安然无恙,科普小分队成员介绍,这块耐温隔热性极佳的白色隔热板正是306所制备的气凝胶隔热板。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一共应用了两种气凝胶材料,分别用来应对极热和极寒环境。”科研人员介绍,“306所研发的气凝胶在密度、耐温性能和隔热性能等方面有先天优势,在火星探测、探月工程、空间站建设等重大工程中都有应用”。

同样是刚才这朵有惊无险的花朵,成了另一个让人惊叹的实验的主角担当,用她轻如蝉翼的花蕊托起一块如果冻状的气凝胶,花蕊托着气凝胶可随风摇曳,花瓣纤毫未损。据306所科研人员介绍,“气凝胶内部的空气含量可达99%以上,因此气凝胶也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轻的固体”,这是气凝胶的又一个特性。

如何针对气凝胶“轻”的特性进行展示呢?“科普小分队”成员们讨论,可以借用“达摩一苇渡江”的故事,一苇渡江本意是指人的水平境界高,小小芦苇也能用得出神入化,但在这里用气凝胶代指达摩,以花瓣代替芦苇,以此展现气凝胶材料“极致的轻”。

“航天科普要结合航天工作特点,在严谨的科学表达与受众的理解习惯间找到契合点,尽力避免科普宣传中“公式多、观众少”的尴尬,要做既有热闹也有门道的航天科普,想要做好科普工作,内心要秉持‘一苇渡江’追求。”这是科普小分队成员们心中不约而同的奋斗目标。

科普,点燃创新的火种

在航天领域,306所是中国航天科工重点发展的材料研究所,长期走在国家新材料研制的最前沿。

在306所党委的筑巢引凤、广纳贤才和正确引领,一支富有思想火花和激情的“科普小分队”应运而生。团队成员们多为中国各大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其中,年轻党员占了大多数,他们身上不仅有年轻人拼搏和坚韧,更有新时代年轻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他们腾出时间精力把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以一种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方式传播给更多的人,成为了推动306所科普工作的“桥头堡”,同时也为中国航天点燃了一抹“科普亮色”。

在各类科普活动中,306所的年轻党员热情洋溢,航天科工材料领域的老党员更是游刃有余。中国航天科工材料领域首席专家裴雨辰受北京广播电视台邀请,录制节目《航天器的蝉衣》,现场解说细致、演示生动,视频在各平台浏览量破百万。

在__年中央美院与伦敦设计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展中,306所的作品《凝固的蓝烟》受邀参展,完成了一次航天科技与展览艺术的跨界合作。

“我们的稿件《高模量碳纤维的“铮铮铁骨”》在新华网的科普频道刊发了!”“能上央媒真是意外的惊喜啊”“转发、点赞、点在看,一键三联动起来”,306所通讯员群里因为一篇被新华网科普频道青睐的稿件欢呼雀跃起来,能把更多航天领域的科普知识写出来、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们感受到“材料改变生活”“航天保家卫国”的魅力,是这支科普小分队最朴实也最华丽的梦想。

直播授课、制作音频栏目、参加展览、央媒宣传……慢慢地,科研人员普及科学知识,航天知识不再高居神坛、遥不可攀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科普知识在一场场实验中不在高深莫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航天科技形象更加丰富立体。

“科普工作不只是饱含科学小实验、科学现象和原理、以及知识的传播,它更重大的意义应该是向人们传递一种科学逻辑、科学思维和科学理念,让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更加理性、客观、尊重原理和规律,保持相对独立又严谨的态度和思想,从而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306所党委书记王贵海对科普小分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希望通过306所的科普工作将大科普的理念不断的传播给更多人。

“中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不能指望国外的普罗米修斯为我们带来火种,它注定是一条自主自强的道路。”如果科普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那么中国航天科工306所党委正在默默地用实际行动“悉心育苗、厚植沃土、孕育火种”,我们相信在中国,会有很多像航天科工306所这样的“中国土壤”,会给中国科普这颗“火种”提供更多成长的空间和条件。未来,我们有信心看到更多的国人将被科普之光照亮。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十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聂海胜同志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给刘伯明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汤洪波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航天英雄身上汲取“我心飞翔”之力,在新征程中不懈奋斗、奋力前行。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勇飞冲天”的力量。航天英雄心中有“九天之梦”,当他们穿着白色航天服出征,探寻浩渺太空,在太空迈出清逸飘然的步伐时,当他们挥动鲜艳的国旗向祖国报告时,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在为他们鼓掌,都被他们不懈追求理想信念的精神所鼓舞。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奋进征程中的“灯塔”,从“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之向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毅之志,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迈向远大征程,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斗志,在实践熔炉里经受考验,身经百战、烈火淬炼,始终勇立时代大潮,固牢思想根基、把稳奋进之舵,书写优秀的时代答卷。

实干的过硬作风,是“飞而不止”的力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航天英雄们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凝聚逐梦力量,他们用实干去触碰梦想,用脚踏实地的奋斗去圆梦,奋斗的号角在心中吹响,奋战的脚步从未停歇。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让他们夯实了“硬功夫”,磨砺了“硬肩膀”,让他们对航天任务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航天英雄身上的实干精神,勇于在事上练,保持始终如一的干劲,以“铁杵磨成针”的定力、“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干事创业,勤勤恳恳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夯实事业发展根基,在新征程中“飞而不止”,以稳健的脚步开拓崭新未来。

不懈的斗争精神,是“逆风向前”的力量。征战太空,对于航天英雄们来说,既是职业,更是使命。他们把使命扛在肩上,从不言苦、从未喊累,面对任何艰难险阻或挫折从不言放弃,就像航天员所说“打开舱门的那一刻,我没有考虑过生死,也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生死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今天,像战争年代那种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在继续,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艰巨考验。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党员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苦练斗争本领,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大风大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十一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三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十二

12月27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进一步验证了航天设备的性能,此后,航天员们将以“感觉良好”状态迎接新年到来。航天员们首次在太空过年,标记了我国航天技术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为下一步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作为普通的党员干部,要积极学习他们信念坚定、攻坚克难、团结一致、不断创新的精神,助力自己新的一年始终“在状态”。

汲取“信念坚定”的精神,保持思想“在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我们老一辈航天人在基础薄弱、条件简陋、无参照样本、无完整资料的情况下,因陋就简,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工艺难关,最终实现从“无”到“有”、从“精”到“尖”的突破,支撑他们越挫越勇的是科学报国的理想信念。这种信念成为他们出成果、出装备、出人才的“动力源”。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在新的一年,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时刻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内化于心,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获取“实现目标”的动力,保持进步“在状态”。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航天人始终牢记建设航天强国的梦想,为此树立并逐个完成如“探月计划”“北斗导航”“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目标。他们用智慧和心血向国人展示了航天事业的腾飞,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自信。“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党员干部,面对新目标、新要求、新挑战,要认真学习航天人瞄准目标、孜孜追求的精神,在广阔的基层“扎好根”“蹲好苗”,让进步“在状态”。

追求“求真务实”的态度,保持作风“在状态”。

“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这是航天领域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一点点”的背后,是一种顽强和坚韧,一种无惧挑战与困难、直面挫折与失败的拼搏精神。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晚、条件差,中国航天人与时间赛跑,速度更快、步伐更大,通过大家的共同奋斗、老带新的继续奋斗、失败之后的坚持奋斗,终于实现了世界领先的骄人成绩。一代代航天人用实际行动证明奋斗不能靠空喊,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上。面对乡村振兴、基层环境治理、平安城市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遇到矛盾问题及时解决,遇到发展难题及时化解,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增进干群关系,用作风“在状态”获取群众的认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伟大梦想是靠全体党员群众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要把航天精神传承好,体现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根本标准,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实践中练就信念坚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硬本领”,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让自己新的一年始终“在状态”。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十三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给聂海胜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给刘伯明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汤洪波“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的决定。“筑梦太空,英雄领航。”虽然我们普通人不能像航天英雄一样翱翔太空,但是这些英雄身上所体现的人生境界却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

读懂“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无我境界,涵养“我将无我,不负众望”的为民情怀。为了心中的航天梦,航天英雄们舍小家为大家,无数次的刻苦学习和训练,只为了那万众瞩目的一飞冲天,只为了全程工作的万无一失。例如,航天英雄聂海胜更是“三探苍穹”,每一次都圆满完成了任务。但是,有谁知道,太空中有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哪怕发生一点点的意外,就可能永远不能回来。但是,因为心中有梦,他们甘之如饴、无怨无悔。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学习他们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努力工作、奉献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崇高品格。

读懂“一腔热血报国志”的爱国境界,点燃“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的精神火炬。爱国,是公民最朴素最深刻的感情。发展航天事业,建设世界航天强国,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了让祖国和人民放心,为了让全体中华儿女扬眉吐气,三位航天英雄无惧无畏,满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最佳状态、尽最大努力完美完成了太空探索的各项任务目标,并成功返回地球。这样的历史功勋极大振奋和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也要积极培育这种爱党爱国的情怀,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读懂“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奋斗境界,激发“志存高远,逐光而行”的磅礴力量。“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梦上九天,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作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位航天英雄,聂海胜三人执飞任务的圆满完成,让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如今,我们党又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也要有追求卓越、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胆识,努力开创新辉煌,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崭新华章。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十四

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托举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飞向太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共同承担本次飞行任务,将在太空度过三个月的时间。

中国航天人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豪情壮志,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硕果,也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我们要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在“学”上下功夫。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航天人的光辉事迹,重点解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无论是在幕后默默奉献,把中国太空站建设从“追赶者”变为“领跑者”的科研人员,还是登上载人飞船,满载人民期待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他们献出了青春岁月,献出了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载人航天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奋发图强,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奋斗终身。

要在“思”上使狠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载人航天精神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尽心尽力去理解的基础上,还要用心用脑去思考。只是把载人航天精神的内容记住了,缺少了接下来的思考环节,就难以真正学懂弄通其精神实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部分,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梳理分析学习内容,注重总结经验做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传承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

要在“践”上见真章。在理性思考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落实。党员干部要把理论知识巧妙地转化为实际行动,将载人航天精神充分应用到工作当中,不断锤炼本领、拓宽视野、增强才干。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挑战,要践行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载人航天精神,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姿态,在重重考验前绝不退缩,在道道难关前坚持不懈。面对名利和金钱的诱惑,要践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甘当一颗小小“螺丝钉”,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要在“悟”上出风采。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背后是无数航天人为之奋斗的辛酸血泪。我们看到,老一代航天人甘为人梯,新一代航天人继往开来,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不止是科学技术,还有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探索无垠的太空是航天人的追求,而感悟载人航天精神亦是我们的责任。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在不断实践中加深对载人航天精神的理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与体会。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十五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一号”、从一无所有到航天大国,中国航天能在“追星之路”上披荆斩棘向前进、攻坚克难铸辉煌,正是依靠着航天工作者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新时代青年干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好“航天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守初心、强担当、展作为,走好自己的青春“追星路”。

走艰苦奋斗的“追星路”。航天事业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青年干部要能够俯下身子学本领,挑起担子干事业,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找准上下结合点、工作着力点、难题突破点,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敢吃苦、能吃苦、会吃苦,勇于担当,敢于超越,要成为那“乍起的风”,激活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走勇于攻坚的“追星路”。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干部在面对急难险阻、矛盾问题时,要继承和发扬航天人探索不止、攻坚克难的精神,知难而进,在重重困难前决不退缩;顽强拼搏,在道道难关前坚持不懈。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作风,用自己的毅力和决心克服万难,用自己的行动彰显青年干部的朝气和活力,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走开拓创新的“追星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青年干部要将航天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到自身工作当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青年干部要在实践中创新,以优秀创新管理制度作为基底,党的政策方针作为导向,将创新应用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锤炼本领、拓展视野,积极开创工作新局面。

走无私奉献的“追星路”。在人生价值的天秤上,奉献是永远不变的砝码。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最自由、最快乐的心境,莫过于爱别人和为别人献身。”青年干部要学习航天人舍己为国、孜孜奉献的爱国精神,把对工作的热爱、对社会的奉献变为生活的常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中国航天人用满腔热血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青年干部们也要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攀高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星之路”上走出不一样的风采。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十六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迎来首批宇航员入住。无数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在动荡年代咬牙坚持、艰难攻关,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启航新征程,乡村振兴“集结号”已经拉响,广大基层干部也要怀有“上九天揽月”的航天豪情,以航天精神为指引,让航天精神在乡村大地开出最艳丽的“花朵”,结出最甜美的“果实”,擘画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要特别能吃苦,争做基层逐梦“挖土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为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干部,要发挥基层“观察哨、侦察兵、瞭望台”的优势,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细处着眼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精准把脉,提出建议,也要充分认识基层“大事不多,小事全有”的工作特点,仔细做好每一件小事。要始终坚守初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及时办好群众之事,在基层扎稳根、扎深根,在矛盾最突出、与群众接触最密切的地方淬炼成长。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踏实当好新时代的“挖土人”。

须特别能战斗,争做无畏攻坚“铁军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航天事业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的大工程。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攻坚克难的担当。广大基层干部,当坚定信仰,志存高远。要经得起考验、耐得住磨练,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用在“能干事”上,把目标放在“干成事”上。时刻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发挥战斗精神,沉下心、俯下身,坚持埋头苦干,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回炉”“充电”,充分发挥协作优势,向贤者看齐,不因循守旧、不虚度光阴,奋发图强、踏浪前行,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和无畏攻坚、铮铮铁骨的“铁军人”。

当特别能攻关,争做勇于探索“开拓人”。

“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习近平总书记说,永远要有锐意进取、大胆探索的精神,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成就,靠的更是一代代航天人在成功路上的不断开垦与探索。在基层工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同样需要保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姿态,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需要眼界广脑子活,勇于自我革新,突破“路径依赖”思维,多进行一些“求解性思维”,不断拿出干劲,学践互促、学以致用,着眼新思路、掌握新方法,闯出新门道、干出新事业。并发挥专业特长,结合任职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宝藏、就地取材打造当地产业品牌,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助力乡村振兴,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开拓人”。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十七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一首《祖国不会忘记》让先后7次送自己选拔培训的航天员上太空的“航天员女教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数次哽咽。听完这首歌,我也不禁眼眶湿润,感慨万千。

提到载人航天,尤其最近“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我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英雄”。20年来,中国航天员队伍一次次出征太空,一次次平安归来,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暂停留到中期驻留……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迅速发展。我想,这离不开家喻户晓的航天英雄们,亦离不开他们背后一位位“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的“无名英雄”。

这些背后的“无名英雄”们是致力实现创新和突破的设计团队,是小到一颗螺丝钉都不能出现丝毫错误的总装团队,是使尽浑身解数检查飞船健康的测试团队,是千千万万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航天人,也是千千万万航天人身后理解并支持航天事业的亲人们……“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些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来自艰苦奋斗的航天员们,也来自教练员、科学家、开舱手、工人等共同“托举”神舟飞天的一群人。他们或废寝忘食,或抛家别子,他们的艰辛付出为的是共同的航天梦,为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进步。

“我们都知道加加林,但没人知道谁把加加林培养出来的,我们要做无名英雄。”黄伟芬的话展现了航天幕后工作者甘当绿叶、甘做铺路石的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其实不仅在航天事业,在脱贫攻坚一线、抗击疫情一线、抢险救灾一线,在各行各业存在更多的正是无名英雄,是坚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信念的奋斗者,是不为名利但求为祖国和平安定、繁荣富强的默默奉献的可敬可爱的人们。因为这些“无名英雄”的存在,因为有他们默默铺设的道路,我国的各项事业才更加行稳致远。

“不需要你歌颂我,不渴望你报答我,我把光辉融进,融进祖国的星座,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是的,祖国不会忘记你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正如我们抬头仰望夜空的时候,不仅会倾慕那熠熠生辉的明月,亦会无比敬仰衬托皎洁月光的漫天繁星。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十八

6月17日9点22分27秒,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出征太空,成为空间站和核心舱首批“入住人员”。英雄远征,飞天逐梦,定能不辱使命。

60多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于吾辈而言,吾辈需发扬航天精神,继续探索星辰大海,在自己岗位上熠熠生辉。

特别能吃苦,做个爱吃苦的“人上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航天员的培训内容包括体质训练、生存训练、心理训练及综合训练等,训练强度之大,难度之高。超重训练常用大型离心机来增强航天员对于超重的耐受能力,时间不长,但痛苦极大,很考验航天员的身体素质。笔者之前看过《挑战吧!太空》,体验者们往往在重力达到7G时就已头晕目眩几近昏迷,放弃体验,可想而知,我们的航天员承受的是怎样的生理难受。我们要做个特别能吃苦、爱吃苦的“人上人”,始终把吃苦作为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苦,吃过别人没吃过的苦,受过别人没受过的累,流过别人没流过的泪。我们要做个会吃苦的人,与“得过且过”坚决说不,追求“人上人”的境界,坚持到最后,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

特别能战斗,做个爱战斗的“排头兵”。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景海鹏三度飞天,荣誉满身,他收获了许多鲜花和掌声,但他依然十分清醒地说道,“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成为一名航天员,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教育培养的结果,我没有别的方式来回报,只想尽我最大的可能多干几年、多飞几次。”荣誉加身的他尚且如此,我们凭什么不战斗、不努力、不奋进?我们要做个爱战斗的“排头兵”,始终奔跑在追梦的道路上,始终奔跑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我们要拒绝懈怠,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在成绩面前继续进取,一路奔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将梦想变为现实,用奋斗底色书写青春的华章。

特别能攻关,做个爱攻关的“挑战者”。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5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吃饱穿暖都是问题;6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可想而知,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多么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是可以被世人称之为做“做梦”的一件事情。我国用了短短11年的时间,就成功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又仅仅用了2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平安着陆,为中国航天史创下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非凡业绩。我们要弘扬航天精神,以科学、严谨、“钻牛角尖”的态度对待工作,励精图治,不断探索、突破,寻求业绩突出。我们更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攻克工作中的难点、疑点、痛点,抢占工作先进。

特别能奉献,做个爱人民的“服务员”。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劳出山林。“他们的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筑梦九天的家才是他们心里的大家;他们的心里不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才是大爱。”一位航天员的家属如是说。在航天人的心中,只有“飞天”“做任务”“为国献身”才是毕生的追求,也是他们的理性信念。我们要发扬一心为事业、一心为人民的崇高品质,不计个人得失,不较名利地位,始终默默奉献,做个爱人民的“服务员”。我们要坚定站在人民的身后,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做贡献,做人民最忠诚的保护者。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十九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并指出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从1956中国航天事业诞生至今,硕果累累,成就辉煌。此次“天问一号”在火星成功着陆,是我国首次实现了地外行星着陆,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伟大历程,解锁航天成就背后的“密码”,必将激励和引导全体奋斗在复兴圆梦道路上的中华儿女,凝聚万众一心再奋斗的磅礴力量,绘就新时代新征程的精彩 篇章。

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的核心优势。从毛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到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作出研制“新三星一箭”的重大决策,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航空、航天强国。60余载光辉历程,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经历的每一步前行、每一段跨越,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英明决策。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正是在这个“定海神针”的指引下,一代代航天人“胸有凌云志,心怀报国情”,不断凝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核心力量,不怕苦、不畏难,敢于拼搏、勇于攀登,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标志的辉煌成就,为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核心要义在于坚持自主创新。

奋斗是梦想的翅膀,创新是梦想的风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奋斗史。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到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再到“嫦娥”奔月“天问”探火,中国航天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创造了惊人的“中国速度”,完美的“中国精度”和卓越的“中国高度”。这一次次的大胆设想、一次次的成功实践,都是中华民族对认识太空和和平利用太空能力的充分展现,更是基于中国航天科技半个多世纪自主创新的坚强支撑。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伟大的事业都基于创新。“天问一号”的成功再次证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动力源于代代传承的航天精神。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回顾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前行,都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注脚,60多年的发展历程,培育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伟大的航天精神。爱国主义的坚定信念,让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克服种种困难回到祖国,创立和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勇于攀登的进取意识,推动着一代代航天人锲而不舍、积极探索,攻克无数技术难关,实现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使得数十万航天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一系列复杂艰巨的航天工程成功实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激励着航天人以苦为乐,无怨无悔,舍弃功成名就的机会而选择平凡,一心只为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生生不息的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犹如璀璨的星辰,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奋进,筑梦太空。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二十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同志颁发“航天功勋奖章”,褒奖他们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著功绩,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以他们为榜样,认真学习他们爱党报国、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高尚品格以及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勇于探索、敢于胜利,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更大力量。弘扬“航天”精神,我也愿做一只“飞燕”。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不怕困难、飞跃高山的“穿云燕”。

我上学的时候必须每天翻越过家门口那座高山,才能到达6公里外山下的学校。参加工作后我攀越了业务、能力、意志、挫折、考验等座座高山。我作为一名有20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面对当前所负责的宣传、组织、文秘、基层服务、群众来访等工作,面对再高再峻再险的“业务大山”,无论再苦再难再累的任务,我愿做一只不怕困难、飞跃高山的“燕”,学习航天人勇担重任、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和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高尚品格,坚定信仰,心怀理想,自强不息,攻坚克难,再创佳绩,率先垂范。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加强学习、抓住时间的“惜时燕”。

每天抽时间阅读有益的书籍“加油”“充电”,加强政治理论,边看边当“键盘侠”及时记下感悟、心得和收获,补充知识理论和营养,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丰富人生意义和内涵,适应时代飞速的发展。我愿意学习航天人惜时奋进的精神,做一只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勤抓机遇、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燕”,既进入求是网、人民论坛网、共产党员网等网站探宝,又深思熟虑、冷静应对,将时事新闻关注于心,浏览、分析和借鉴改革形势和各地经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珍惜每一天。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笨鸟先飞、自觉加班的“拼搏燕”。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面对复杂的工作、紧迫的任务和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五十多岁的我反应迟缓,文凭低、眼界窄、能力弱,必须“笨鸟”先飞、自觉加班、未雨绸缪,弘扬航天人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务实作风,做一只忙碌中永远乐观、青春勃发、统筹兼顾的“燕”,否则看到别人取得成绩只有望洋兴叹。因此,我充分利用下班和晚上这段稍微自由的时间,做好第二天的准备,把分内的工作再次回顾并做到极致,同时利用这段时间总结和梳理一天以来的工作,使之更加完善。

弘扬“航天”精神,我愿做一只公私分明、守纪自律的“廉洁燕”。

“心底无私天地宽。”面对家庭和工作的矛盾,为了干好工作、处理突发情况,办公室一有需要、一有召唤、一有任务,需要我们立即到位,需要我们克己奉公、舍小家为大家、有时甚至隐姓埋名。弘扬航天精神,既视家如玉又公私分明,既克勤克俭又顾全大局,既坚持原则又洁身自好,既严以律己更守住底线,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心无杂念、内心坦然,传勤俭之德,明公私之念,树法纪之威,拒身外之物,存欲望之戒,扬奉献之帆,我们就是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的“燕”。

弘扬航天精神,学习航天人爱党报国、忠诚使命的坚定信念,也是传承和发扬牢记使命、服从安排、任劳任怨精神和风格的体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做穿云燕、惜时燕、拼搏燕、廉洁燕,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是新时代每一只勇敢翱翔的“飞燕”、每一名务实奋斗的干部最美的诗篇。

思政观后感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观后感

思政课心得体会

思政课心得体会

防疫思政心得体会

思政课心得体会

思政

思政

思政

思政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20篇
《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2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