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何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11 08:01:34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价格部门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作为价格部门更是责无旁贷,价格工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任务重、范围广、基础弱的现状,如何理清思路,明确作法,是我们价格部门必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重大问题。

一、调研基本情况

近期,海门市物价局由局长顾惠祥带队,选择了3个乡镇进行了典型调研,调研中,就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农村价费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改进管理的具体意见,广泛听取了镇、村干部和农民等不同对象、层面的意见、建议,通过倾听广大农民干部群众的呼声、问计于民,掌握了一些第一手资料。

二、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乡村干部及农民群众对价格和收费反映强烈

1、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大,农民种粮效益下降。近两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业生产面临多重市场风险的压力。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种植粮食的增收部分大多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冲抵了。2006年与2005年相比,我市的尿素价格由1.8元/公斤上涨到2元/公斤,复混肥等上涨30%,农药价格普遍上涨。农民普遍对化肥涨价不理解,认为化肥生产者既得了政府的各种补贴又涨了价,获得了双重利益;以前虽然粮价不高,但农资价格也低,现在粮价较以前上涨了,但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更大,农民反映强烈。

2、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重。一是“乱收费”,从总体上来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涉农收费的减少与规范化管理,农民负担虽有所减轻,但其子女上学方面的负担仍然较重,特别是农民子女在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学费支出较高。 “不上学等着穷,上了学立刻穷”,教育负担成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条越挣越紧的铁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我市农民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实行一费制后,乱收费现象减少,其教育负担减轻了,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仍然偏高。对一般农民来说,子女考上大学不是喜而是忧。在邢柏村调查时,农民普遍反映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及高等教育收费太高,子女考得上学校却读不起书。现在一个高中生每年的学杂费超过2000元,加上吃饭、住宿,读三年高中开支近2万元,这对年均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的农民家庭无疑是个沉重负担;高等院校每年的学杂费都在5000-6000元左右,加上食宿费等,平均在10000元以上,一些农民家庭全年收入都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因读书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3、医院乱检查、药价虚高,医风医德问题。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适应农民健康需求的矛盾相当突出。尤其是药品价格偏高,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医药费用高是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我市农民反映,现在看病虽然比以前方便多了,小病在村里就可以看,但药价偏高,农民有病看不起。有一农民说,他们村因病致贫的农户占全村5%-10%,不管有多少人在外打工,只要有人生大病,就会返贫。

4、部分惠农政策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实惠。国家取消农业税使广大农民群众欢欣鼓舞,而粮食直补政策更是由于采取直接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的操作方法,使农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而得到普遍赞誉。但也有意见反映:目前各级政府对我市农民购置农机的补贴总额超过50%,购置农机的这部分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是他们在提供农机服务的同时,并没有汇报广大农民,相反却以柴油涨价为由,大幅提高农机作业费标准,大部分农民并未从国家的农机补贴中受益。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用电、运输、税收等诸多优惠政策对化肥生产企业进行补贴,但是化肥价格却仍然大幅上涨,农民并没有直接享受到其中的优惠。

5、农村价格工作力量薄弱。我市的乡村物价工作网络前两年已经建立,乡镇有了价格监督管理站(兼职)、村里有了价格义务监督员,然而价格监督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及村物价义务监督员既非专职,也没有行政执法权,加之人员培训不到为,经费无着落,致使管理手段欠缺,工作难以开展。

三、价格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应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我们从调查中感到,凡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群众反映就相对的少,如我们调查的正余镇邢柏村,全村4573个劳动里中外出主要劳动力有2200个,其中73%在

二、三产业,二产主要在靠近镇区的企业,更主要的是从事室内装璜和蔬、荤菜配送,全村共有蚕桑1030亩,亩产3000多元。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采取大棚、露地同步进行的方法,年收入2000-3000元/亩,象刀豆之类的大棚作物,每年都是以销定产。去年全村人均收入9360元。我们所调查的农户基本没反映什么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发展是打造和谐社会之基,发展是解决农村问题之本,发展是建设新农村之源。为此,作为价格主管部门,我们将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针对调查反映的问题,我们认为价格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搞好服务。

1、在农民建房方面:合理确定农民建房用地的土地基准价格,会同国土部门在搞好土地基价测算的同时,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住宅用地的土地价格给予适当优惠,减免土地征用过程中的相关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对集中居住统一建造的农民新居做好房价成本的审核工作,对配套设施费用按下限收取。对入住农民新居的用户,建立物业管理机构,从严核定物业管理收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中水、电、道路等相关配套费用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从严控制相关建设费用。强化对新农村建设中所需建材价格的监控,适当控制利润率,必要时建立集中供货机制,降低建材结算价格。

2、农村改水方面:严格农村改水中所需材料的价格管理,控制材料差价,规定结算办法,降低原材料及人工费用。适当调整水价,疏导价格矛盾,采取水厂省一点,政府挤一点,群众凑一点的办法,筹措农村改水费用,加快推进农村改水进程。在农村水价中设立管网维护费用,确保今后供水管网改造的实际需要。

3、农村道路建设方面:加强对农村道路建设中所需材料价格的监管,对供应农村修路的各类材料实行临时性价格措施,确保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对新造的农村公路及时会同交通部门增设公交站点,适时搞好农村延伸公路运价成本审定工作,既方便农民出行,又促进公共事业的发展。

4、农村大病医保方面:完善农村医保类用药的价格管理工作,对列入农村医保的各类药品从严核定其市场零售价格。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药价格管理,严格价格公示制度,统一制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价格。加强对农村社区及农村大病医保方面的价格监管,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积极推进药品医疗价格的改革,努力解决群众“看病贵、药价高”问题,根据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完善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配套的医药价格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完善药品政府定价办法及相关配套措施,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继续分批降低政府管理的药品价格,适时降低大型医疗设备和常规检查收费标准,对市场调节价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依法实施干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工作;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取消向乡镇医务室、卫生院收取的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收费,促进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配合有关部门治理、整顿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使农民有病看得起。

5、农村水利建设方面: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水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水利工程水费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加强对农村沟河疏竣中工程费用结算价格的审核,对高估冒领及乱收费行为从严予以查处。

6、改善农居环境方面: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对统一改厕的农户给予价格倾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条件的逐步实行无害化有偿处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7、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管理,并变临时性措施为长效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议省局结合我省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制订种子价格管理办法,适当增加管理品种,控制合理差价,维护农民利益。(特别象我们海门地区油菜、玉米种植面积比较大),在这方面,我们价格部门一是充分利用价格主管部门在价格信息方面特有的优势,搞好价格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及时、快捷、准确、新颖的价格信息,帮助农民准确把握市场价格,有效组织生产、经营,防止盲目生产导致增产不增收以及“种啥啥便宜”、“啥贵啥没种”现象的出现。二是注重价格引导,帮助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种养结构,拓宽创收渠道。三是坚持农本调查、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预报制度,及时、快捷、准确地发布农产品成本、收益与市场价格信息,特别是粮食、生猪、经济作物的成本、收益、供求、价格信息,切实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分析,提高生产效益,规避生产风险。

8、涉农收费公示方面:按照“读得懂、留得住、看得清、跟着变”的要求,加强对镇、村、部门公示的涉农收费公示栏动态监督管理。针对农村教育收费、医疗服务收费、农民建房费用、抗旱排涝费等农民意见较大的收费项目,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及时反映面广量大的农村市场各类价格、收费动态,通过监测网络向上级价格管理和监督部门反馈,敦促相应管理、监督部门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9、在农资价格方面: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农药的价格,规定的化肥出厂价格要落实,对省内化肥生产企业要加强价格和产量的监管,确保基层经营者能以规定的出厂价拿到货。并通过减少经营环节来防止层层加价,切实降低零售价格。同时适量运用价格调节基金积极筹备建立化肥淡季储备制度,以增强政府调控化肥市场和供应的能力。

10、教育收费方面:深化教育收费改革,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的同时,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减轻进城农民子女上学方面的负担;加强对中小学教材价格的监管,加大非义务教育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建议上级部门对高等教育培养成本进行审核,降低过高的学费标准,研究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的减免措施,使农村贫困子女读得起书,上得起学。

推荐第2篇:价格部门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调研报告

价格部门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

务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作为价格部门更是责无旁贷,价格工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任务重、范围广、基础弱的现状,如何理清思路,明确作法,是我们价格部门必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重大问题。

一、调研基本情况

近期,海门市物价局由局长顾惠祥带队,选择了3个乡镇进行了典型调研,调研中,就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农村价费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改进管理的具体意见,广泛听取了镇、村干部和农民等不同对象、层面的意见、建议,通过倾听广大农民干部群众的呼声、问计于民,掌握了一些第一手资料。

二、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乡村干部及农民群众对价格和收费反映强烈

1、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大,农民种粮效益下降。近两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业生产面临多重市场风险的压力。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种植粮食的增收部分大多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冲抵了。XX年与XX年相比,我市的尿素价格由1.8元/公斤上涨到2元/公斤,复混肥等上涨30%,农药价格普遍上涨。农民普遍对化肥涨价不理解,认为化肥生产者既得了政府的各种补贴又涨了价,获得了双重利益;以前虽然粮价不高,但农资价格也低,现在粮价较以前上涨了,但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更大,农民反映强烈。

2、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重。一是“乱收费”,从总体上来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涉农收费的减少与规范化管理,农民负担虽有所减轻,但其子女上学方面的负担仍然较重,特别是农民子女在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学费支出较高。“不上学等着穷,上了学立刻穷”,教育负担成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条越挣越紧的铁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我市农民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实行一费制后,乱收费现象减少,其教育负担减轻了,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仍然偏高。对一般农民来说,子女考上大学不是喜而是忧。在邢柏村调查时,农民普遍反映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及高等教育收费太高,子女考得上学校却读不起书。现在一个高中生每年的学杂费超过XX元,加上吃饭、住宿,读三年高中开支近2万元,这对年均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的农民家庭无疑是个沉重负担;高等院校每年的学杂费都在5000-6000元左右,加上食宿费等,平均在10000元以上,一些农民家庭全年收入都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因读书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3、医院乱检查、药价虚高,医风医德问题。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适应农民健康需求的矛盾相当突出。尤其是药品价格偏高,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医药费用高是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我市农民反映,现在看病虽然比以前方便多了,小病在村里就可以看,但药价偏高,农民有病看不起。有一农民说,他们村因病致贫的农户占全村5%-10%,不管有多少人在外打工,只要有人生大病,就会返贫。

4、部分惠农政策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实惠。国家取消农业税使广大农民群众欢欣鼓舞,而粮食直补政策更是由于采取直接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的操作方法,使农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而得到普遍赞誉。但也有意见反映:目前各级政府对我市农民购置农机的补贴总额超过50%,购置农机的这部分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是他们在提供农机服务的同时,并没有汇报广大农民,相反却以柴油涨价为由,大幅提高农机作业费标准,大部分农民并未从国家的农机补贴中受益。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用电、运输、税收等诸多优惠政策对化肥生产企业进行补贴,但是化肥价格却仍然大幅上涨,农民并没有直接享受到其中的优惠。

5、农村价格工作力量薄弱。我市的乡村物价工作网络前两年已经建立,乡镇有了价格监督管理站(兼职)、村里有了价格义务监督员,然而价格监督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及村物价义务监督员既非专职,也没有行政执法权,加之人员培训不到为,经费无着落,致使管理手段欠缺,工作难以开展。

三、价格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应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我们从调查中感到,凡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群众反映就相对的少,如我们调查的正余镇邢柏村,全村4573个劳动里中外出主要劳动力有2200个,其中73%在

二、三产业,二产主要在靠近镇区的企业,更主要的是从事室内装璜和蔬、荤菜配送,全村共有蚕桑1030亩,亩产3000多元。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采取大棚、露地同步进行的方法,年收入XX-3000元/亩,象刀豆之类的大棚作物,每年都是以销定产。去年全村人均收入9360元。我们所调查的农户基本没反映什么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发展是打造和谐社会之基,发展是解决农村问题之本,发展是建设新农村之源。为此,作为价格主管部门,我们将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针对调查反映的问题,我们认为价格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搞好服务。

1、在农民建房方面:合理确定农民建房用地的土地基准价格,会同国土部门在搞好土地基价测算的同时,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住宅用地的土地价格给予适当优惠,减免土地征用过程中的相关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对集中居住统一建造的农民新居做好房价成本的审核工作,对配套设施费用按下限收取。对入住农民新居的用户,建立物业管理机构,从严核定物业管理收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中水、电、道路等相关配套费用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从严控制相关建设费用。强化对新农村建设中所需建材价格的监控,适当控制利润率,必要时建立集中供货机制,降低建材结算价格。

2、农村改水方面:严格农村改水中所需材料的价格管理,控制材料差价,规定结算办法,降低原材料及人工费用。适当调整水价,疏导价格矛盾,采取水厂省一点,政府挤一点,群众凑一点的办法,筹措农村改水费用,加快推进农村改水进程。在农村水价中设立管网维护费用,确保今后供水管网改造的实际需要。

3、农村道路建设方面:加强对农村道路建设中所需材料价格的监管,对供应农村修路的各类材料实行临时性价格措施,确保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对新造的农村公路及时会同交通部门增设公交站点,适时搞好农村延伸公路运价成本审定工作,既方便农民出行,又促进公共事业的发展。

4、农村大病医保方面:完善农村医保类用药的价格管理工作,对列入农村医保的各类药品从严核定其市场零售价格。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药价格管理,严格价格公示制度,统一制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价格。加强对农村社区及农村大病医保方面的价格监管,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积极推进药品医疗价格的改革,努力解决群众“看病贵、药价高”问题,根据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完善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配套的医药价格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完善药品政府定价办法及相关配套措施,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继续分批降低政府管理的药品价格,适时降低大型医疗设备和常规检查收费标准,对市场调节价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依法实施干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工作;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取消向乡镇医务室、卫生院收取的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收费,促进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配合有关部门治理、整顿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使农民有病看得起。

5、农村水利建设方面: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水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水利工程水费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加强对农村沟河疏竣中工程费用结算价格的审核,对高估冒领及乱收费行为从严予以查处。

6、改善农居环境方面: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对统一改厕的农户给予价格倾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条件的逐步实行无害化有偿处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7、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管理,并变临时性措施为长效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议省局结合我省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制订种子价格管理办法,适当增加管理品种,控制合理差价,维护农民利益。(特别象我们海门地区油菜、玉米种植面积比较大),在这方面,我们价格部门一是充分利用价格主管部门在价格信息方面特有的优势,搞好价格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及时、快捷、准确、新颖的价格信息,帮助农民准确把握市场价格,有效组织生产、经营,防止盲目生产导致增产不增收以及“种啥啥便宜”、“啥贵啥没种”现象的出现。二是注重价格引导,帮助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种养结构,拓宽创收渠道。三是坚持农本调查、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预报制度,及时、快捷、准确地发布农产品成本、收益与市场价格信息,特别是粮食、生猪、经济作物的成本、收益、供求、价格信息,切实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分析,提高生产效益,规避生产风险。

8、涉农收费公示方面:按照“读得懂、留得住、看得清、跟着变”的要求,加强对镇、村、部门公示的涉农收费公示栏动态监督管理。针对农村教育收费、医疗服务收费、农民建房费用、抗旱排涝费等农民意见较大的收费项目,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及时反映面广量大的农村市场各类价格、收费动态,通过监测网络向上级价格管理和监督部门反馈,敦促相应管理、监督部门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9、在农资价格方面: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农药的价格,规定的化肥出厂价格要落实,对省内化肥生产企业要加强价格和产量的监管,确保基层经营者能以规定的出厂价拿到货。并通过减少经营环节来防止层层加价,切实降低零售价格。同时适量运用价格调节基金积极筹备建立化肥淡季储备制度,以增强政府调控化肥市场和供应的能力。

10、教育收费方面:深化教育收费改革,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的同时,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减轻进城农民子女上学方面的负担;加强对中小学教材价格的监管,加大非义务教育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建议上级部门对高等教育培养成本进行审核,降低过高的学费标准,研究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的减免措施,使农村贫困子女读得起书,上得起学。

推荐第3篇:何为读后感

何为读后感

何为日本人

日语1002班

黄依贝

今年夏季档日剧流行一个有趣的片子叫《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语》,片中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日本学日语,抱着满腔求知热情不断向老师提问,一些看似简单的日常词汇、用语的寓意和来源,却难住了仲里依纱主演的美女教师。经过到处讨教、看书、查典籍,老师才发现自己身为日本人居然对每天在用的日语如此陌生。也许,日本老百姓对很多卷帙繁浩的有关日本人论的著作也会产生类似困惑,书中描述的日本人的种种一定会让他们觉得匪夷所思。看《何为

日本人》一书书,会得到一个分裂的答案:日本人确实是一个超逸于其他族群的民族,看似自相矛盾却又自得和谐之乐,处事极端却处处是人性化、精微的关照;日本人之所以成为日本人,只是他们受环境、地域限制,更勤奋、更苛求自己,喜欢动脑筋而已,成为发达国家并无太多秘诀,和其他国家别无二致,怪力乱神的东西每个民族都有,只是日本现象被刻意放大了。

影评人出身的荷兰人伊恩?布鲁玛,二十多岁就跑到日本学习、生活了很多年,后来搞起了新闻和文化评论,他对日本的兴趣比较非主流,他的观察和书写视角,依然是一个外来者对日本生活的新奇观察,少不了偷窥式的快意和恣肆,缺少融入式、普适性的发现,他从远古日本的天神崇拜发轫,通过阐释当下通俗文化里的电影、漫画、戏剧、娱乐活动,来窥探日本人精神生活中怪异的正常、分裂的统一,以及神祗、宗教、武士观、母性崇拜这些古典精神内

涵的现代性延伸。

日本人论似乎都绕不开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的既定思维,伊恩?布鲁玛在用沟口健

二、若松孝

二、小津安二郎、今村昌平的电影,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的小说,来揭示日本人的性格,并没多大新意,倒是带有影评人的即兴色彩。这些导演、作家分别代表了日本文化的两个极端,然而,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肯定是介乎于这些之间或之外,除了风俗、习惯、审美差异,日本人的主流价值观应该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差不多,用艺术世界里的虚像来判定现实中的日本人,并不太理想,山本七平的《何为日本人》为读者补充了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外来人研究日本,免不了预先在心里先行“日本人不同于其他国度的人”这个题旨,矫枉过正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面具下的日本人》成书于1980年代,作者的眼光还停留在战后日本中下层文化生活的框架内,所谓日本人的面具,颇像作者自己给日本人戴上去的!据日

本媒体研究,站在男权、父权观点来看待日本的方式已经老套落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男权社会在日本已经渐趋瓦解,父亲、丈夫、武士男性人格已经被现代社会的女权价值观击败,日本作家江藤淳《成熟和丧失》精准地研究了这个现象。

外来人以第三者的旁观角度去研究异国文化,才客观真切,还是这个民族自己的学者自己来观察审视,才是最好的书写角度,这是很多读者在阅读此类图书时的一个疑问。《何为日本人》作为一本日本学者的日本人论著作,阅读的第一感觉像是在读一部普及常识的教科书,事无巨细绵里藏针,娓娓道来。里面藏着一个和所有国家差不多的日本。作者将日本历史划分为“骨的时代”、“职的时代”和“名的时代”三个部分,并从日本文字的创制,家国观念的形成,律法、宗教的诞生、经济模式的创建等方面,为读者介绍了一个朴实的日本和日本人,文字浅显信息量很大,内容平实

有力,针对日本人的文化基因做了一次追本溯源的分析,具有相对客观的说服力。

山本七平是一个谨严专注的文化学者,书中看似枯燥的日本文明史、文化史、近代史互相交叉杂糅,认真看完却能隐约明白日本为什么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进行明治维新,并在二战后迅速崛起,脱亚入欧和亚洲其他国家区别开来,然而这些和“菊与刀”没有太大关系。山本

七平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很多人看日本只看了“暗”面,没有看到“光”面。“暗”显然不是日本文化的全部,更不能代表多数日本人的生活、审美、价值观,他的研究就是给不认识日本的人看见“光”。

相当有趣的是,《何为日本人》一书的成书过程也和日剧《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语》有些类似,本书是作者每年固定向外国人讲述日本文化,以及在东京贸易研修中心为外国人进行日本学演讲

过程中所使用的文稿,以及回答观众疑问时的答案积累,综合整理而荟萃成的一本大部头。书中所展现的内容就是很多外国人急于想知道,却被“暗”所吸引之后,忽略了的日本学常识。因而,本书可视作为作者以纯粹日本人的身份,向国外朋友介绍一个正常、光亮的国度。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一书开篇说到“我讨厌旅行,我恨探险家”。他认为很多游客、探险家、记者之类的人物,带着相机跑到一个国度,照照相,吃喝玩乐,发现一些声色犬马的异趣,就跑回家去告诉别人说看懂这个民族了,这种事情很好笑,真正的人类学家不是这样搞研究。这番话对于文化学者同样受用,很多人对日本和日本人的研究,还处于走马观花、墨镜猎奇的窥探和揣测阶段,深受“菊与刀”思维的影响,所形成的文字也必然老调重弹,或者促狭偏执。

阅读了很多日本以外的学者、旅人各式各样的日本人论著作,回头看日本

学者的著述,能感觉到在他们的作品中能发现更多干货,像《何为日本人》这样日本学者写的不好读的著作,倒反而能看出日本人一些独一无二的特质。内地这些年出版了不少类似著作,像小森阳一的《天皇的玉音放送》、高桥哲哉的《靖国问题》、丸山真男的《日本的思想》等书,就是其中的翘楚,不是那么有趣和好读,读进去了,却能发现有别于外国学者字里行间想当然的日本和日本人。

不论是日本学者苦心孤诣的研究,还是外国学者粉丝般的专心好奇的阐释,一本本关于日本人论的著作,对一个普通的日本老百姓、读者来说,会不会都是太过陌生而艰涩的东西,当他们在书店里碰见这类书,会不会产生阅读的兴趣?看完了能找到认同感吗?如果不是,如果他们阅读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愉悦的大于这些书,那么我也还是继续去追看《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语》,和日本民众同步在日剧里接受关于日本和日

本人的常识性教育。

何为幸福中国?

楼主:各位网友,大家好!近来本人被“幸福”所困扰,不知幸福究竟是什么?所以今天特请大家积极发言,替我解决困扰。请大家请大家一定要畅所欲言哦!

1楼:这个问题说的好。作为21世纪的初中生,我认为“幸福”就是可以“彻夜玩游戏”无人约束;而在以前,我则认为“幸福”就是可以用永远和小伙伴玩游戏,永远不要长大。

2楼:我是一个农民工,今天第一次上网,看到这个问题,就想说两句。在以前我认为幸福是可以多挣一些钱养活家人,让家人不再受苦;现在的我并不这样认为,现在我不再追求“有钱就好了”,而更多的注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质。3楼:以前我是一名城市“流浪者”,那时我认为“幸福”就是可以住上一个吃了上顿有下顿的房子里??现在呢?我不再希望只有个安身之所了,而更希望住

别墅、开名车啦。

4楼:我是一名政府人员,我认为国之幸福:“民富国强,众安道泰。”因为在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以民为本”。所以只有人民幸福、富裕,国家才能强大,从而幸福。

5楼:我是退休工人,前些日子看到袁隆平被人们拉出水面,这次不是因为又有什么科研成果,而是因为他被爆出与妻子去看车展。有些人对其进行语言攻击,我认为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老人们也应当对自己好点,让自己过的幸福。

楼主:大家说的都很好。其实幸福很简单,不需要一大堆语言来说明,只要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社会在进步、在发展。国家在“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住上新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人民越来越幸福。其实我们每个人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且不辜负所做的事,

那么就会感受到幸福,就会为幸福中国做贡献。

生活

何为生活?生活就是过日子,就是一种心情。

用好的心情去面对生活,累也不觉得累,苦也不感觉苦。

幸福,或许正是体现在这“不觉累”和“不觉得苦”当中??

暑假前,我常常会感觉累,常常会心情低落,常常在一些早已老去的回忆里念念不忘;常常因为些琐事将心情投入低谷;常常陷入别人的情绪或别人的故事之中;常常忧伤感叹;常常??

现在好了,40了,不惑了。看开了,无所谓了。能做到在甩甩打打中过得简单而痛快,不会让哪种琐事牵绊着情绪过日子,也不让太多杂七杂八的事乱了心绪。所以,生活有时候尽管会忙碌些、繁琐些,心却并不累。

过日子,真的就是个心情,

歌里唱的,剧中演的,或许会有那

么点滴的情绪影射,却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感慨过之后,就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无非就是一家老小,无非就是家庭工作, 而一切的一切,最终无非都落在了“心情”二字之上。

生活,不是件简单的事,没有太多的一帆风顺,也没有太多的心想事成,有的,只是些随时可能的“碰壁”:

或许,付出努力和艰苦后,你的钞票并不会乖乖地躲进你的腰包里; 或许,积年累月地寻找着突破事业的窗口,现实却并不成全你; 或许,病痛缠身;

或许,亲人在经历些变故;

或许,最亲近的几位老人离你远去;

或许,明天依旧遥远;

或许,??

因这种种或许,难免有人会彷徨,有人会失意,会怨天尤人。可是,有点情绪不要紧,当走入一种消极的情绪后,能及时地走出来,努力调整自己,不要让坏的情绪长久地占据你的心灵,不影

响你开心、幸福的生活就足够了。过日子,调整心态,保持好心情是很重要的。不管什么样的困难,不管什么样的挫折,总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忧伤和埋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有积极地面对。“笑对人生”。

当我们努力地克服了自身的狭隘自私;当我们学会了感恩和知足;当我们懂得了宽容与微笑,那么,简单而开心的生活便离我们不会遥远了。

我们大家都要保持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好好地度过每一天,每一年,直至生命的结束。

感恩,知足,微笑,简简单单,只有这样方能赢得开心、快乐。

何为悟空?——悟成空

读《悟空传》有感

不知道该不该把一本网络小说放在里来写读后感,不过在我的眼中,这本书早已超脱了玄幻的范畴,它浸透着一种关于命运、关于宗教的理性思考,夹杂着英雄对命运的不屈反抗。

一只吃饭时必须望着西天的彩霞才吃得下饭的猴子,一头晚上要凝望着月亮才睡得着觉的猪,一个不信如来、与如来打赌的和尚,一个花了五百年时间搜集琉璃盏碎片的人,还有一条追寻人类真相的龙。仅仅五个人物,却让人为之震撼。

一只猴子

当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

五百年前,他为了保护一个仙女不惜与天庭开战,最后被如来设计压在山下。五百年后,他的记忆被如来抹去,成为一个一心想当神仙,忠心耿耿保护唐僧去取经的失去了灵魂的猴子。

最后在天宫中,那个头上戴了金箍的悟空和六耳猕猴悟空展开了决战,在不分胜负之际,是既存秩序的评断杀死了后者。当如来说那个没戴金箍的是六耳猕猴时,六耳猕猴始终没有勇气承认:

“我是六耳猕猴?哈哈哈!我是六耳

猕猴,你也真会编道。”

六耳猕猴被杀死了,这时,作品中写道:

死的真的是六耳猕猴吗?

或者,倒在地上那个才是他自己呢。

他摸了摸头上,还好,金箍儿还在。

那是证明他是孙悟空的唯一标志。

那是“胜利者”的金冠。

这正是五百年后的孙悟空的悲哀,亦是我们的悲剧,我们总是不相信自己是谁,而必须得到别人的评判,得到别人的承认后,才能实现自我肯定。

但是,我们肯定自我的标志却恰恰是对自我的囚禁:金箍还在,那就是证明我是孙悟空的唯一标志。那个追求自由、追求神仙的孙悟空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我们很少思考的是,当金箍不在时,我们的自我还存在吗?

小说让戴了金箍的悟空在杀死六耳猕猴后,自己也倒了下去。当孙悟空倒下去的时候,一切幻影都消失了。所

有的人都看清了,原来并没有过两个孙悟空。孙悟空就是六耳猕猴,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只有在杀死了自己之后,孙悟空才真正证明了自己与六耳猕猴的关系。他终于找回了自己!

众神怕孙悟空未死,又命令深爱他的紫霞仙子补上了最后致命的一剑:”别骗自己了!你还在做着你的梦吗?我希望你清醒过来,永远记住你是谁!你是孙悟空,妖王孙悟空!我要你记住你是一只猴子,因为你根本不用去学做神仙,本

性比所有的神明都高贵!神仙是没有灵魂的,我爱的孙悟空是一个有灵魂的人!你要追求的不是神仙,是自由!”孙悟空幡然醒悟。

是的,悟空的天性就注定他成不了神,而成神也只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他的天性是追求自由、是桀骜不驯!但当他被金箍束缚住的那一刻,他失去了自己??

我们曾经都是那只向往自由,桀骜

不驯的猴子,只是在历经数年后,现实这个紧箍已经将我们老老箍住,于是我们忘记了自由,忘记了桀骜,甚至忘记了自己。多少年后也许我们会突然想起有一种向往叫做自由,有一种内心叫做桀骜,可是那个紧箍却已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血肉,将我们勒得生疼,于是我们便不敢再去想了,于是我们便真正地失去了自己了......

但孙悟空并没有输,是的,宁愿死,也不认输,他找回了自己!来的骗局最终功亏一篑。

“我输了,原来世上真的有我不能预料之事。”如来道。

“但是一切都在你的鼓掌间啊。”太上说。

“不,他已经跳出去了。”如来道,“我用紧箍束住他的心中的真与善,只逼出他的恶与仇恨,他对生命只要还报着希望,就不能不与自己的力量争斗,但他不可能战胜自己,到时他就不得不求我为他分出是非,那时,我说孙悟空是

如何,便是如何了。但是我还是算不到……”

“……他宁愿死,也不肯输。”

一个和尚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他是如来的二弟子,道法通天,却仍存太多的疑问,他想要看破,看破一切,悟出大道,于是他与如来辨,想要辩出他所要的真理,他以为如来之意便是“如实道来”,却不知如来本是真理,真理既是如来,于是留给他的只能是放逐......

呵,这就是天界的秩序,如来的秩序!我如来就是对的,我便是佛法! 金蝉子为生命的真义而向如来发问,为真义而与如来赌输赢。他赌的仅是个人生死么?不,是众生的自由。孙悟空的筋斗云为何翻不出如来的手心?因为众生皆在天神的掌控之中,这便是所谓的天命。命握于天,任其操纵。生的真义为

何?伽叶因悟而笑,或许,他自己亦不明白“生”为何物。佛曰:“众生平等。”佛界却以如来为尊。佛法可论,而如来却不可驳。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来悟道说法,却不明此理。“生”的真义,便是自由。命,是自己的,命运无形,生者自控。

在我们常人的思维里,唐僧无疑是一个好人,平生做尽了好事,而且又有缘代表众生去西方去接受更高的教育。我们要承认唐僧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就是他有足够的毅力去完成西天的路程,如果换成了别人,说不定早就中途辍学了,因为财,因为色!就像现在社会一样,这两样东西会是导致很多人走向不归之路的祸根!但是唐僧却把他们看的很淡很淡,很轻很轻。因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会无动

于衷呢?他也是凡人呀,是人都会有七情六欲的。想来想去,最终我只找到了一个令自己信服的答案:因为他有理想——为了天下苍生而学大乘佛法的

理想!

理想是什么?小学的时候我们都懂得:理想是罗盘,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理想成了唐僧一直走下去的精神支柱!而这理想不止唐僧有,悟空也有,他想每天都看着晚霞,想念着紫霞;八戒也有,他想每天都能看到夜空中中的星星,想念着嫦娥;沙僧也有,他想尽快的找到失去的每一片琉璃盏的碎片,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而且都在坚持着!

再看看生活在现在生活中的我们,很多人早已经把理想抛在了脑后,沉迷在迷乱,浮华的物质生活中。人只有自感堕落的份,而不应该怪罪命运的不公平。命运永远都是公平的。别为自己的失利找太多的借口。

有关于理想,还有很多的话题可说。但我只想说一点,那就是坚持,有理想固然重要,但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千万别半途而废。有些时候,能坚持下来就是一种胜利!

但是,如果硬要说他们有错,他们错的也在执着。

悟空错在执著,执着于他的自由,他的桀骜,错在即便是死也不愿认输...... 唐僧错在执著,执着于他向往的真理,他的大道......

八戒错在执著,执着于他的女子,错在于大殿之上扶起了他最心爱的女人......

沙僧错在执著,执着于他的阶级,错在他相信他的主子永远不会骗他...... 白龙亦错在执著,执着于她的他所执著的......

五百年一个轮回,西游远没有结束。尽管这一群西行路上的人们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挫折,尽管他们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常和现实的冷酷,尽管我们并不知道西行的道路有没有止境,但我们总能从《悟空传》中悟出一份理想和希冀,悟出一种对命运的不屈与抗争,以及那一丝深蕴其中的真诚与渴望。而最后的结局无论走向何方,《悟空传》中蕴

于荒诞背后的那份苍凉,那份不死的爱、理想和希 望,以及对既存秩序的反抗,都将是一个永恒的经典。它不会消逝,永远存在于千万里的传奇里,存在于我们对未来的追求与渴望中。

何为勇气

何为勇气?勇气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少的解释:勇气是战场上敢拼命!勇气是不畏危险!勇气是去玩蹦极??可我在读完一则故事后明白了勇气的真正含义:

德国军官召来一名水手,要求水手爬上一根100米高的旗杆顶,敬礼一次,然后跳到一边的塔楼上,最后跳下来。德国水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德国军官洋洋自得。美国军官也召来水手,对水手说:“我要你爬上那根200米高的旗杆,敬礼两次,然后跳进海里游回来!”美国水手立即执行,也十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美国上将得意地睢着德国军官。中国上将一语不发,这时,他也召来一位海军。对他说:“你好,我要你立刻爬上

那根300米高的旗杆,敬礼三次,再沿升旗钢丝吊下来,给这两位先生看看!”中国水手没有执行,而是气呼呼地质问上将:“什么!让我做这种事,先生你一定发烧了!”这一番话说得让另两位上将瞠目结舌,中国上将得意地对另两位上将说:“看吧,先生们,这才是真正的勇气!”

由此,我明白了:勇气是一种力量,真正的勇气不是盲目的行动,更不是逞一时之强的匹夫之勇。真正勇敢的人,不会无原则、不思考地胡乱听从于权威,无原则的“勇气”,不过是一种鲁莽,一种蛮干而已。勇气只是我们达成愿望的动力,是我们在实现愿望时的原力,但并不是盲目地鲁莽行事。我们应用真正的勇气来实践于生活中。

四川南充市大北街小学五年级:罗御丰

推荐第4篇:何为义工

何为义工

荆门市义工联整体情况介绍

什么是义工

义工的服务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义工服务的发展程度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义工的存在,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义工。 (1)

(2) 志愿服务或义务工作都来源于英文的Volunteer service,在本质上说都是一样的,都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而提供的服务。

荆门市义工联背景

2006年3月4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天义工联现任会长曾博通过网络,首次召集到15名义工。当日,大家带着工具来到杨家桥光荣院,一会儿就把两幢楼打扫得干干净净。在他们的陪伴下,老人们感受到了欢乐和温暖,其行为也得到了光荣院领导的认可。在初次活动成功后,一个系统的构想在曾博的脑海中慢慢形成,他通过网络慢慢扩大了义工的影响,让大家认识义工并积极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凭着对志愿服务事业的热爱,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于2006年10月21日注册成立了湖北省的第一支义工队伍,并与荆门市残联、荆门市光荣院、荆门市老年福利院、荆门市儿童福利院、荆门市聋儿语训部保持着紧密联系,时刻关注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在他的带领下,荆门的义工队伍积极参与敬老、助残、助学、帮困、环保等各项活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

成立时间

虽然做义工事业要面临很多困难,终于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天中,原团市委书记周文霞,荆门日报社主任张红等等领导的关心帮助下于2006年10月21日正式成立,其宗旨是:“互帮互助、爱心传递”,倡导“平等、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改善社会风气。 (3) 目前规模

截至目前,市义工联共发展义工近1000余人,拥有三个团体会员,累计提供义务服务38000小时,1800人次参与义工服务,不仅赢得了被帮助对象的交口称赞,同时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4) (5) 活动情况

两年来,市义工联已经开展活动上百次,义工的身影遍布全市大街小巷,福利院、光荣院、洪灾区、聋儿语训部、大柴湖......到处都有义工播洒的爱的种子。同时义工联还积极配合铁路派出所,先后开展了服务春运的安保工作。其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市委宣传部将义工联列为新闻媒体2007年重点宣传对象,荆门日报、晚报进行了大量报道,荆门电视台开辟《义工日志》栏目,专门报道义工动向。其主要活动有: 2006年8月13日,荆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天忠和副部长吴成义在龙泉公园和义工们一起开展了环保活动,为义工联走向新的发展拉开了正式序幕。2007年5月6日至7日,市义工联参加了“娜娜的渡口”大型环保主题活动,此次环保活动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社会反响极佳。

2007年6月24日,我市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市义工联在第一时间走上街头,开展了“一瓶水来献爱心,灾区人民感谢您”大型募捐活动,荆门晚报对此次活

动进行了全程报道 。

2007年7月25日,义工联和东宝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赈灾晚会,为受灾的东宝区人民募集捐款,活动由荆门电视台现场直播,取得空前成功,受到社会各界

的广泛关注。

2008年5月7日市义工联争取到了第六轮全球艾滋病基金项目申请,确定了荆门地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预防干预项目,其工作得到了国家六轮项目办官员和湖北省六轮项目办官员的肯定,并作为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2008年5月17日----18日,市义工联开展了“同在蓝天下,分文表爱心”大型募捐活动,为四川地震灾区人民募集善款15万余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精神。

2008年9月1日----9日,参与了湖北省卫生厅举办的全省无偿献血志愿者巡回交流会,义工的工作得到了其它地区志愿者的一致好评。2008年10月20日义工王雪萍为救助重庆的白血病患者,成为我市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的第一人,荆门日报、荆门晚报、湖北楚天都市报、重庆晨报都做了专题报道。 2008年10月28日,助学工委联合深圳南山区义工联助学组的同行,为荆门和京山的14位贫困学生找到了资助人,解决了部分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

二、“义工进社区”活动开展情况

(1)成立党支部,以党的核心思想武装义工,更好的为困难群众服务 (2)整合社会上的资源,例如和“小红帽”合作开展敬老、助残、环保宣传等传统活动

(3)关注民生开展一些像修理电器、管道疏通、法律援助方面的活动\"

三、义工联未来发展及存在的困难建议如下: (1)进社区,扎根社区。

(2)进学校建立家长义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动。 (3)建立爱心平台让市民有机会到福利院等机构献爱心。: (4)和政府机构合作建立服务队。 困难有

(1)

缺少活动经费。(2)

没有专职人员。!(3)

缺乏管理经验。

二、您认为什么是义工;d他们是义务工作者吗?为什么? -◆过马路时顺便搀扶盲人。◆参加本单位的义务植树劳动。◆只参加有报酬的义务工作。◆长期照顾隔壁邻居的孤寡老人。 ◆为推销本企业产品参加义务工作。 ◆为结交异性朋友参加义务服务。 ◆为希望工程捐款300元。 \'

2、义工的五个特性

1、

志愿性1

2、

无偿性

3、

公益性

4、

组织性

5、

业余性

3、您觉得做义工可以收获什么

◇义务工作带给义务工作者本人的收获 *(1)(2) 自身能力的提高 ; (3) 自身价值的实现 (4) 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5) 与人玫瑰,手留余香 ◇义务工作对受助对象的意义 (1) 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2) 使义务工作得以传承 (3) 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义务工作对机构的意义 (1)有利于机构的发展壮大 (2) 是实现机构目标宗旨的手段 (3) 有利于提高机构的社会效益 ◇义务工作对社会的意义 `

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1)满足社会需求,引领生活理念

(2) 改善人际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3) 倡导奉献精神,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义务工作对世界的意义: ; (1)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2) 促进国际交流

(3) 义务无国界(人类精神分享、公益资源合作)

三、荆门义工联的主要工作 组织结构图(打印多张,传阅)

四、义工联三宝

1、义工宗旨:互帮互助,爱心传递

2、义工精神:平等、互助、进步:

2、义工口号: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

3、基本原则:志愿参与,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

五、嘉奖晋升制度

1、星级评定:50个小时为一星级义工;100个小时为二星级义工;300个小时为三星级义工;500个小时为四星级义工;700个小时为五星级义工;

2、义工之星:当月服务时间超过前十名的,授予本月“义工之星”

3、服装荣誉:具有特别贡献或服务时间超过200小时授予其专门义工服

六、义工培训!

1、新义工培训:对新义工进行义工知识,理念等入门培训

2、领袖培训:对义工骨干进行管理的培训

3、技能培训:对义工开展服务活动,提供专业技术的培训

七、参与义工的条件

任何人士,不分性别,学历,职业,种族,宗教,只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承认本会章程,遵守本会规章制度,年满15周岁,志愿利用自己空余时间,不为任何物资报酬,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服务而提供的服务,履行了注册登记手续,经荆门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审核批准,均可成为注册义工

推荐第5篇:何为大学

何为是大学?

大学,何为大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我们心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不能人云亦云,条条框框,没有自己想法也是不行的。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是看法,现在就来跟大家探讨对于大学我们的看法。

一所大学,应该从两方面来评价,硬件跟软件,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首先是硬件方面,一所大学,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教师队伍,以及学生的差异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的现实情况是,我们在谈论大学的同时,往往是太重视一些精神层的东西,或者说是比较笼统的概念,往往忽略了客观存在的东西,也就是客观存在的东西。物质与精神层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比如说,一所真正的大学,能够为现实的社会输送多少所谓的真正的人才,如果说没有科研设备作为依托,再多的理论知识,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再高的成绩,再优异的成绩,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那就不算是真正的培养,毕竟是理论而已,那不算是是很正的人才培养。所以说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或者说是科研设备为依托。

虽然说大学里物质的东西不容忽视,但最为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建设,一所大学,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都听说过可口可乐的故事,其企业若在一夜之间垮掉,但是第二天,就能东山再起,为什么,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灵魂所在。大学也是如此。就拿我们沈阳化工大学来说,60多年前至今,一辈一辈的教师队伍,所传承给我们的思想,凝练成了8个字,“强学力行,喻理求真”。“强学力行”说的是我们化大人对知识的探索的精神,加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喻理求真”告诫我们为要追求真理,唯有真理才能永恒于世。这些都是我们沈阳化工大学的传统点点体现,既是文化所在。现在的学术性的大学,已经脱离了其本质的东西,大学本来就应该是学术研究的天堂。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

原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非有大楼之谓也。”那么,大师的标志又是什么呢?大师的标志不仅仅是他的学问,更是他的精神,他的生活方式,他的言谈举止中透露出的那种风骨气韵。这种精神,这种生活方式、风骨气韵凝聚成了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分明能感受得到、呼吸得到的气场,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中。它不是那些可见的摆设,不是簇新的大楼,不是宽阔的柏油马路或高级轿车,也不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但比这些所谓“硬件”更能体现大学的品位。它像自然表情一样挂在每个教师和学生的脸上。在他们的每个步态、每个笑容、四肢的每次自然摆动中,都能体会得到、捕捉得到。

大学是让思想自由游戏的地方,不能过多考虑各种现实的利害得失。在真正的大学,你总会看到有很多人躺在树荫下“发呆”,其实他们不是真的在发呆,而是在思考一些真正具有永恒价值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的前提就是驱除杂念,进入类似参禅的心境。毋庸讳言,在当今中国的一些大学,你会感受一种完全不同的气场:一种权力的霸道和金钱的嚣张,一种暴发户的浅保你会看到来往穿梭的高级轿车在炫耀着金钱的诱惑,看到高楼大厦在炫耀着和学术无关的“政绩”,看到教师和学生步履匆匆地赶路,好像在追逐一个近在咫尺的目标。你会看到喧嚣的工地上轰鸣的机器声不仅赶跑了鸟儿,也赶跑了真正的思想和学术

哈佛铜像”的启示——别轻信任何权威

无论是求学者,还是旅游者,到了哈佛大学,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去瞻仰一下哈佛大学行政大楼前矗立着的哈佛本人的铜像,并对这个哈佛大学的创办者表现出深深的景仰和思慕。哈佛的铜像上悬美国国旗,塑造得非常英俊有气势,在铜像的底部镌刻着三行字:“John Harvard(约翰?哈佛),Founder(创始人),1638。”

其实,一直以来有很多人被这个著名的铜像给误导了,因为在这个铜像上存在着三个错误,被戏称为“谎言铜像”。

首先,这个铜像并不是根据哈佛本人的样子所塑的。因为在哈佛大学决定要塑一尊哈佛的铜像之时,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哈佛本人的相貌已不可考了,也没有任何画像或者照片留下来,无计可施之下,人们只好在学校里找了一个帅哥冒名顶替,按照他的样子塑了哈佛的铜像,这一点其实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其次,哈佛也不是学校的创办者。只是在学校成立的初年,哈佛捐赠了一笔在当时看来为数不少的钱财。但是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新学院来说,这笔捐赠无异于雪中送炭。

第三,哈佛学院的创办时间是1636年,而并非如铜像上所刻的1638年。

也就是说,这尊著名的哈佛铜像,无论是外形还是文字,没有一处是真实的。在以“求是崇真”为最基本精神的哈佛大学,“真理”与“谎言”竟然如此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校方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以真理为基准来培养自己的精英,却允许这样的谎言存在,究竟是何道理呢?

对于这个疑点,哈佛校方的解释是这样的:

怀疑的精神和冷静的态度是哈佛人一向秉持的原则,这座“谎言塑像”不断地提醒哈佛人,不要轻信传说中的权威偶像,努力追求自己坚信的真理,用一种唯美的观点来欣赏这座塑像,通过三个谎言,将真实的事实牢牢地记住。

推荐第6篇:何为大学

曾经一直困扰我的那些事

D-23刘欢

题记:事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真正左右心情的,是你如何看待所于种种。

一.大学为何物?

单纯可爱的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告知“将来一定要上大学,上大学就能过上好日子!”。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懂得这个“道理”,已经不记得了,反正就很早。懵懂幼小,清澈见底的心灵在导师们的惴惴教诲下,渐渐蒙上了一层彩色。“上大学”就这样被深深地烙印在思想的基石上,根深蒂固,至于什么是“大学”,作为一个孩子,未曾问津过,似乎不用思考,也懂得“上大学”就是个人的终极目标,至于更远的事,恐怕都没考虑过,至少对于睁着一对对圆圆大眼睛的孩子们,确实是这样。

“大学”是每个学生求学的最终目标(似乎若得偿所愿,便万事大吉),同样也是莘莘学子门孜孜不倦的最强动力。求学期间,抛开最终目标不讲,课本、老师、课堂、张开着宽厚的身躯,等来了学生们,等来了学生们的热情汲取。好啊,霎时间热闹非常,呵呵,不管用什么教育方法,采用何种方式孩子们在认真地获取知识,汲取力量的行程中茁壮成长着。经常听爷爷说上学本身就不容易,求学之路十分辛苦(额,现在每次听到,都觉得头痛)。听下,记住,懂得!其实思考人生才发现,做什么事又会是容易的呢。惊涛骇浪吗?不用那么凶险:披荆斩棘吗?无需那么辛苦。事无大小,把它做好,即便不是伟大,也很成功,不是吗?任何一件事,贵在坚持。就这样,父母们同孩子们坚持了12年,为了“大学梦”!

迎来了大学生活,更是在其中度过了三年。现在的我再回想起从前,不禁唏嘘啊!

达到目标的“大学生”们,欣喜之余,展示更多的不是青春活力,而是不知“活水来”的手足无措。现在再来提出那个问题:大学为何物,答案即便对于一个刚入学的大学生,或许同样是不清不楚吧。要知道,单纯凭借着自我臆想,大学好像也变成了一种“单纯的美好”,至于这种“美好”,刚开始并不具有实质性。“过来人”教条般的告诫让我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大学生活,但并未告诉“新生儿们”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或许“过来人”至今仍不知道,又或许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怕是难以启齿,不认为讲出来会是明智的。然而,“新生儿们”却十分享受这种未知感,不是说明其喜欢冒险,而是一直相信着等在前方的就是一直憧憬的“美好”。

大学里的新鲜事物很多,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了一切他们认为的美好。大学是人生的又一个欢乐的“童年”。周围的一切事物、人都在诉说着这个不知正确与否,但十分坚固的定理,而且不断地为其添砖加瓦,越发让其坚不可摧(真想知道那个始作俑者)。所以,他们就可以毫无顾忌,相当坦然的享受着这个“童年”的欢乐时光!大学生活本该如此,他们也变得跟那些“过来人”一样理直气壮地坚信着。大学生活结束了,有想过怎么办吗?四年的大学生活本就恍惚之间,如此迫在眉睫的忧患意识不可丢呐,可怕可怕。。。。。

每个大学生又会有自己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就像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是啊,当新鲜不在,生活便渐渐归于“平静”,大学生活从此变得有规可循,习惯了这样那样的生活,总之也便开始了“今天重复昨天”的习惯。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同样也不会是单一的存在。作为大三学生的我,不出意外的看到了大学里的这抹色彩,有好的,也有坏的,有时候又让人分不出好坏的也在,这就如同八卦里的太极生两仪,事物的存在必然存在阴阳两面。大学里的有阴阳不重要,重要的是阳盛阴衰,还是阴多阳少。对于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社会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才是我们的现实。而不是用一些不知来源的的数据来帮我们一叶障目。

在这里,我想从我个人的“阴阳”来深入。之前提到的“回想过往,不胜唏嘘”,确实诚然。记得刚入大学那会儿,那时真是抱负满志,斗志昂扬,身上像是被装上了无穷的动力,好像什么事,在自己的手上都是小菜一碟,自信那个是相当满满。学校里的各种新奇,无疑助长了这种“嚣张气焰”(当然,现在也就无所谓新奇了),像火烧的热情下,本人参与了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大大小小的事情做了一箩筐,但从未考虑过为何要做这些事情,别人做我就做,做了老师还夸你,傻子啊,不做!久而久之,时间退去了激情的外衣,那些不知所以然的风风火火渐渐消逝去。课堂上听老师的口若悬河,课下完成老师布置的漫天飞舞的作业,课余参加各种活动,只是比刚开始少了很多。大学生活应该是真个样子吗?不应该是另一个样子么?那又是什么样子?我的生活:时而忙碌的不可开交,时而时而“闲庭信步”显得心慌慌又惶惶。。。。老师照样夸着你,我知道当时我并没有十分开心!

大三的日子,就那么一下子。还未思忖,又是一眨眼,大三只剩下几天了的时光了。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貌似这一年又做了许多事。之前未曾察觉的压力现在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来气了。毕业了,有何去何从?那什么去找什么样的工作?我可以做啥?以后工作能够开心的吗?以后的日子又会怎样过着?尽管这时的未知比刚上大学的时候多得多,但我感受得到的却是无尽的恐惧,由心底生出的畏惧。老师课堂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夸着你,此刻我心声的不再是欣喜若狂,而是由衷的厌恶了,感觉被大大的欺骗了。面对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你能够让爱你的亲人们满意吗?种种疑问,就像汹涌的巨浪一波连着一波冲接着你的脑部神经,不考虑脑袋的承受度几何。这种袭击,本来就等于“沉痛打击”,然而你的无言以对只会让它变得摧枯拉朽。

灰暗的天空下,我习惯了冥想。

看似忙碌的时光,似乎并没有助长面对那些疑问的自信,相反只觉得更没底气了。上课,考试,作业,参加活动,原本那么的意义非常此刻为何变得如此索然无味,形同虚设了?如此这般,如何不让人心生苦恼,痛心疾首。突生疑问,疑问一:为什么甘心花上十二年之久,就为了上大学?疑问二:上大学要做些什么,如何不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最后俨然“索然无味”。近来,在校园里不断地看到一群群学长们从外面醉醺醺的踱回宿舍,我知道明年我和我的朋友们将会新装上演这个不曾改变过的老剧本。觥筹交错的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痛啊,就不得而知了。

有人说过,“大学是个年轻但尚未成熟的社会,可以自我历练”,“大学里的知识完全靠自学”,“大学里可以学到的专业知识少得可怜,四年的积累,不过企业的四个月,或许还会更少”,“大学里不可缺少的是一场恋爱”,“大学里混个四年,那个毕业证就够了,想那么多干吗”。。。。。还有人不知是在批自己,还是表达对大学的不满,说:“大学就是一个让人心生堕落,并不断沉沦下去的丑陋机构”。在社会上,无论是企业高管,还是平常百姓,对大学生的感情绝非友好,至于有的对我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也存在,尽管或许他的孩子也正在上大学。离开过校园,出入社会的些许日子,我便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大学生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备受欺凌!然而,校园里的花朵仍以“时代的未来’自居,岂非可笑之极!

不用去责怪别人的眼光,正视自己,是他们教会了我。反观自己,专业技能不足以胜任相关工作,公务员,选调生又是有些不切实际,考研没信心,谈谈特长,本身的优势啥的,半天说不上来,也许突然想起来,自己的唯一家产:那些可有可无的证书。想想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的遮羞布。

为了上大学,花了12年时间和心血,再加上大学里的4年不知所以然,整整16年之久,被冠上徒劳无功,一场空,任谁也会心生不甘。再想到亲人们在自己身上注入多少关怀之泪,无可报答,怎能不痛心!老师在最后,可能忘记了夸你,告诉你,“大学里更要学,专业知识,社会技能很重要。大学生还是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老师最后用一句忠告,完成了他的使命。而你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大学为何物?专业回答是学大学问的地方,尽管好多大学生最后并没有获得大学问。对于每个大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大学观。我所认识的大学不是孩提时代的“大学梦”,不是求学生涯的“终极目标”,她是一个储蓄力量的过程,脚下的路延伸着,同时也为前方的路做着准备。

最后我选择了坚持专业,迎向未知的“可怕”。

推荐第7篇:何为无明

云何无明。

此征释无明之体。将显圆照之功也。此征下释。

地水火风四大假合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此释无明之元也。谓众生本有法身。元无生死。今因最初一念不觉之无明。迷本来之佛性。起贪嗔痴。造种种业。妄取六趣之生死故。云种种颠倒。虽在往来生死之中。而法身湛然不动故。如人迷方而方实不转也。所以迷者。以背法身。但认四大假合之幻身。为己身。妄认攀缘六尘影子妄想缘虑之心。为真心。譬如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病目喻无明。空华喻妄身。二月喻妄心。认妄失真。故云颠倒。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此喻示无明之体也。谓法身本无身心之相。如空本无华。今妄认四大为身。如执空华为实有。由妄执故。不唯迷本法身。故云惑此虚空自性。亦复不知妄身从无明有。故云迷彼实华生处。由此颠倒故。有轮转生死。此乃无明之体也。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此释无明体空。以明生死本来不有也。以生死乃迷中之颠倒。如梦中事觉后即空。以生本无生故。灭亦无灭故。如空华无定灭处。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此的示顿悟妙门。以显圆照之功。唯一知字也。谓诸佛因地修行。唯以圆觉自性光明。圆照自心寂灭之体。一念了知身心世界。如空中华。本来不有。则生死当下顿断。以身心本空故。无可受生死者。此非造作而后无。特以本来自性元无故也。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此拂能所对待之迹。以显圆照平等寂灭究竟一心净觉之智也。云彼知觉者。乃指上知是空华之知。即所谓圆照。乃自性本有之智光。为能照之智。者字指所照之境。即清净之觉相。如虚空乃喻所照之觉体。所谓清净法身。犹若虚空。谓此觉体。虽是本有。向被无明障蔽。从来不觉。今仗智光一照。则无明顿破。本体当下现前。则历劫生死。一时顿断。是所谓知是空华。即无轮转。此特显智照有功也。知虚空者。此者字。乃指上能照之智。意谓初以智照惑。惑灭则智亦不存。然所照既寂。若存能照之知。犹是无明。故须遣之。故云知虚空者。即空华相。此则能所双忘。寂照不二。到此唯有如智。照体独立。故云亦不可说无知觉性。直至心境两忘能所俱泯。故云有无俱遣。如此乃合寂灭一心。故云是则名为净觉随顺。此文倒。应云随顺净觉。即前云随顺不二也。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此征释所照寂灭心体。重显绝待真心。以示清净觉相也。何故要重重遣拂能所耶。以寂灭心体本来如虚空性。常住不动。此显空也。谓今虽有身心生死。本来如空中华。以如来藏中无起灭故。不容有知见故。此显假也。如者称也。谓称法界性。究竟圆满。周遍十方故。此显中也。此实妙觉明心之实际。如来因地唯此而已。

问曰。云何名为自性清净心耶。答曰。此心无始以来虽为无明染法所覆。而性净无改。故名为净。何以故。无明染法。本来与心相离故。云何为离。谓以无明体是无法有即非有以非有故。无可与心相应。故言离也既无无明染法与之相应。故名性净。中实本觉故名为心。故言自性清净心也。问曰。云何名为真如。答曰。一切诸法依此心有以心为体。望于诸法法悉虚妄有即非有。对此虚伪法。故目之为真。又复诸法虽实非有。但以虚妄因缘而有生灭之相。然彼虚法生时此心不生。诸法灭时此心不灭。不生故不增不灭故不减。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故名之为真。三世诸佛及以众生。同以此一净心为体。凡圣诸法自有差别异相。而此真心无异无相。故名之为如。又真如者。以一切法真实如是唯是一心。故名此一心以为真如。若心外有法者。即非真实亦不如是。即为伪异相也。是故起信论言。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此义故自性清净心复名真如也。问曰。云何复名此心以为佛性。答曰。佛名为觉性名为心。以此净心之体非是不觉。故说为觉心也。问曰。云何知此真心非是不觉。答曰。不觉即是无明住地。若此净心是无明者众生成佛。无明灭时应无真心。何以故。以心是无明故。既是无明自灭净心自在。故知净心非是不觉。又复不觉灭故方证净心。将知心非不觉也。问曰。何不以自体是觉。名之为觉。而以非不觉故说为觉耶。答曰。心体平等非觉非不觉。但为明如如佛故拟对说为觉也。是故经言。一切无涅盘。无有涅盘佛无有佛涅盘。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此即偏就心体平等说也。若就心体法界用义以明觉者。此心体具三种大智。所谓无师智。自然智。无碍智。是觉心体本具此三智性。故以此心为觉性也。是故须知同异之义。云何同。谓心体平等即是智觉。智觉即是心体平等。故言同也。复云何异。谓本觉之义是用。在凡名佛性。亦名三种智性。出障名智慧佛也。心体平等之义是体。故凡圣无二唯名如如佛也。是故言异应如是知。问曰。智慧佛者。为能觉净心。故名为佛。为净心自觉。故名为佛。答曰。具有二义。一者觉于净心。二者净心自觉。虽言二义体无别也。此义云何。谓一切诸佛本在凡时。心依熏变不觉自动显现虚状。虚状者。即是凡夫五阴及以六尘。亦名似识似色似尘也。似识者。即六七识也。由此似识念念起时。即不了知似色等法。但是心作虚相无实以不了故。妄执虚相以为实事。妄执之时即还熏净心也。然似识不了之义。即是果时无明。亦名迷境无明。是故经言。于缘中痴故似识妄执之义。即是妄想所执之境即成妄境界也。以果时无明熏心故。令心不觉。即是子时无明亦名住地无明也。妄想熏心故令心变动。即是业识。妄境熏心故令心成似尘种子。似识熏心故令心成似识种子。此似尘似识二种种子。总名为虚状种子也。然此果时无明等虽云各别熏起一法。要俱时和合故能熏也。何以故。以不相离相藉有故。若无似识即无果时无明。若无无明即无妄想。若无妄想即不成妄境。是故四种俱时和合方能现于虚状之果。何以故。以不相离故。又复虚状种子依彼子时无明住故。又复虚状种子不能独现果故。若无子时无明即无业识。若无业识即虚状种子不能显现成果。亦即自体不立。是故和合方现虚状果也。是故虚状果中还具似识似尘虚妄无明妄执。由此义故略而说之云不觉。故动显现虚状也。如是果子相生无始流转名为众生。后遇善友为说诸法皆一心作似有无。实闻此法已随顺修行。渐知诸法皆从心作唯虚无实。若此解成时是果时无明灭也。无明灭故不执虚状为实。即是妄想及妄境灭也。尔时意识转名无尘智。以知无实尘故。虽然知境虚故说果时无明灭。犹见虚相之有。有即非有本性不生今即不灭。唯是一心以不知此理。

故亦名子时无明。亦名迷理无明。但细于前迷事无明也。以彼粗灭故说果时无明灭也。又不执虚状为实。故说妄想灭。犹见有虚相谓有异心。此执亦是妄想。亦名虚相。但细于前以彼粗灭故言妄想灭也。又此虚境以有细无明妄想所执故。似与心异相相不一即是妄境。但细于前以其细故名为虚境。又彼粗相实执灭故说妄境灭也。以此论之非直果时迷事无明灭息。无明住地亦少分除也。若不分分渐除者。果时无明不得分分渐灭。但相微难彰。是故不说住地分灭也。今且约迷事无明灭后。以说住地渐灭。因由即知一念发修已来亦能渐灭也。此义云何。谓以二义因缘故。住地无明业识等渐已微薄。二义者何。一者知境虚智熏心。故令旧无明住地习气及业识等渐除也。何以故。智是明。法性能治无明故。二者细无明虚执及虚境熏心故。虽更起无明住地等。即复轻弱不同前迷境等所熏起者。何以故。以能熏微细故。所起不觉亦即薄也。以此义故。住地无明业识等渐已损灭也。如迷事无明灭后既有此义。应知一念创始发修之时无明住地即分灭也。以其分分灭故。所起智慧分分增明。故得果时迷事无明灭也。自迷事无明灭后业识及住地无明渐薄。故所起虚状果报亦转轻妙不同前也。以是义故。似识转转明利。似色等法复不令意识生迷。以内识生外色尘等俱细利故。无尘之智倍明。无明妄想极薄还复熏心。复令住地无明业识习气渐欲向尽所现。无尘之智为倍明。了如是念念转转熏习故。无明住地垂尽所起。无尘之智即能知彼虚状果报体性非有本自。不生今即无灭。唯是一心体无分别。以唯心外无法故。此智即是金刚无碍智也。此智成已即复熏心。心为明智熏故。即一念无明习气于此即灭无明尽。故业识染法种子习气即亦随坏。是故经言。其地坏者彼亦随坏。即其义也。种子习气坏。故虚状永泯。虚状泯故心体寂照。名为体证真如。何以故。以无异法为能证故。即是寂照无能证所证之别。名为无分别智。何以故。以此智外无别有真如可分别故。此即是心显成智。智是心用。心是智体。体用一法自性无二。故名自性体证也。如似水静内照照润义殊而常湛一。何以故。照润润照故。心亦如是。寂照义分而体融无二。何以故。照寂寂照故。照寂顺体寂照顺用。照自体名为觉。于净心体自照即名为净心。自觉故言二义一体。此即以无分别智为觉也。净心从本已来具此。智性不增不减。故以净心为佛性也。此就智慧佛以明净心为佛性。又此净心自体具足福德之性及巧用之性。复为净业所熏出生报应二佛。故以此心为佛性也。又复不觉灭故以心为觉。动义息故说心不动。虚相泯故言心无相。然此心体非觉非不觉。非动非不动。非相非无相。虽然以不觉灭故说心为觉。亦无所妨也。此就对治出障心体以论于觉。不据智用为觉。又复净心本无不觉。说心为本觉本无动变说心为本寂。本无虚相说心本平等。然其心体非觉非不觉。非动非不动。非相非无相。虽然以本无不觉故。说为本觉。亦无所失也。此就凡圣不二。以明心体为如如佛。不论心体本具性觉之用也。问曰。若就本无不觉名为觉者。凡夫即是佛何用修道为。答曰。若就心体平等。即无修与不修成与不成。亦无觉与不觉。但为明如如佛故拟对说为觉也。又复若据心体平等。亦无众生诸佛与此心体有异。故经偈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然复心性缘起法界。法门法尔不坏。故常平等常差别。常平等故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常差别故流转五道说名众生。反流尽源说名为佛。以有此平等义故。无佛无众生。为此缘起差别义故。众生须修道。问曰。云何得知心体本无不觉。答曰。若心体本有不觉者。圣人证净心时应更不觉。凡夫未证得应为觉。既见证者无有不觉。未证者不名为觉。故定知心体本无不觉。问曰。圣人灭不觉。故得自证净心。若无不觉。云何言灭。又若无不觉即无众生。答曰。前已具释。心体平等无凡无圣。故说本无不觉。不无心性缘起。故有灭有证有凡有圣。又复缘起之有。有即非有。故言本无不觉。今亦无不觉。然非不有。故言有灭有证有凡有圣。但证以顺用入体即无不觉。故得验知心体本无不觉。但凡是违用一体谓异。是故不得证知平等之体也。问曰。心显成智者为无明尘。故自然是智为更别有因缘。答

曰。此心在染之时。本具福智二种之性不少一。法与佛无异。但为无明染法所覆。故不得显用。后得福智二种净业所熏。故染法都尽。然此净业除染之时。即能显彼二性。令成事用。所谓相好依报一切智等。智体自是真心性照之能智用由熏成也。问曰。心显成智即以心为佛性。心起不觉亦应以心为无明性。答曰。若就法性之义论之。亦得为无明性也。是故经言。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也。问曰。云何名此心以为法身。答曰。法以功能为义。身以依止为义。以此心体有随染之用故。为一切染法之所熏习。即以此心随染故。能摄持熏习之气。复能依熏显现染法。即此心性能持能现二种功能。及所持所现二种染法。皆依此一心而立。与心不一不异故名此心以为法身。此能持之功能与所持之气和合。故名为子时阿梨耶识也。依熏现法之能与所现之相和合。故名为果报阿梨耶识。此二识体一用异也。然此阿梨耶中即有二分。一者染分。即是业与果报之相。二者净分。即是心性及能熏净法。名为净分。以其染性即是净性更无别法。故由此心性为彼业果染事所依。故说言生死依如来藏。即是法身藏也。又此心体虽为无量染法所覆。即复具足过恒河沙数无漏性功德法。为无量净业所熏。故此等净性即能摄持熏习之气。复能依熏显现诸净功德之用。即此恒沙性净功德。及能持能现二种功能。并所持所现二种净用。皆依此一心而立。与心不一不异。故名此心为法身也。问曰。云何复名此心为如来藏。答曰有三义。一者能藏名藏。二者所藏名藏。三者能生名藏。所言能藏者。复有二种。一者如来果德法身。二者众生性德净心。并能包含染净二性及染净二事无所妨碍。故言能藏名藏。藏体平等名之为如。平等缘起目之为来。此即是能藏名如来藏也第二所藏名藏者。即此真心而为无明

[谷-禾+卵]藏所覆藏。故名为所藏也。藏体无异无相名之为如。体备染净二用目之为来。故言所藏名藏也。第三能生名藏者。如女胎藏能生于子。此心亦尔。体具染净二性之用。故依染净二种熏力。能生世间出世间法也。是故经云。如来藏者。是善不善因。又复经言。心性是一。云何能生种种果报。又复经言。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而生也。故染净平等名之为如。能生染净目之为来。故言能生名如来藏也。问曰。云何复名净心以为法界。答曰。法者法尔故。界者性别故。以此心体法尔具足一切诸法。故言法界。问曰。云何名此净心以为法性。答曰。法者一切法。性者体别义。以此净心有差别之性故。能与诸法作体也。又性者体实不改义。以一切法皆以此心为体。诸法之相自有生灭。故名虚妄。此心真实不改不灭。故名法性也。其余实际实相等无量名字不可具释。上来释名义竟。次出体状。所言体状者。就中复有三种差别。一举离相以明净心。二举不一不异以论法性。三举二种如来藏以辨真如。虽复三种差别。总唯辨此净心体状也。第一明离相者。此心即是第一义谛真如心也。自性圆融体备大用。但是自觉圣智所知。非情量之能测也。故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以名名。不可以相相。何以故。心体离名相故。体既离名即不可设名以谈其体。心既绝相即不可约相以辨其心。是以今欲论其体状实亦难哉。唯可说其所离之相。反相灭相而自契焉。所谓此心从本已来。离一切相平等寂灭。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亦有相非。亦无相。非去来今。非上中下。非彼非此。非静非乱非染非净。非常非断。非明非暗。非一非异等。一切四句法总说。乃至非一切可说可念等法。亦非不可说不可念法。何以故。以不可说不可念对可说可念。生非自体法故。即非净心是故但知所有可说可念。不可说不可念等法。悉非净心。但是净心所现虚相。然此虚相各无自实有即非有。非有之相亦无可取。何以故。有本不有故。若有本不有。何有非有相耶。是故当知。净心之体不可以缘虑所知。不可以言说所及。何以故。以净心之外无一法故。若心外无法。更有谁能缘能说此心耶。是以应知。所有能缘能说者。但是虚妄不实。故有考实无也。能缘既不实故所缘何得是实耶。能缘所缘皆悉不实故。净心既是实法是故不以缘虑所知也。譬如眼不自见以此眼外更有他眼。能见此眼。即有自他两眼。

心不如是。但是一如。如外无法。又复净心不自分别。何有能分别取此心耶。而诸凡惑分别净心者。即如痴人大张己眼还觅己眼。复谓种种相貌是己家眼竟。不知自家眼处也。是故应知。有能缘所缘者。但是己家净心。为无始妄想所熏。故不能自知己性。即妄生分别。于己心外建立净心之相。还以妄想取之以为净心。考实言之。所取之相正是识相。实非净心也。问曰。净心之体。既不可分别。如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妄念分别体是净心。但以分别不息说为背理。作此知已当观一切诸法。一切缘念有即非有。故名随顺。久久修习若离分别。名为得入。即是离相体证真如也。此明第一离相以辨体状竟。次明不一不异以辨体状者。上来虽明净心离一切分别心及境界之相。然此诸相复不异净心。何以故。此心体虽复平等。而即本具染净二用。复以无始无明妄想熏习力故。心体染用依熏显现此等虚相无体唯是净心。故言不异。又复不一。何以故。以净心之体。虽具染净二用。无二性差别之相。一味平等但依熏力所现虚相。差别不同。然此虚相。有生有灭。净心之体常无生灭常恒不变故言不一。此明第二不一不异以辨体状竟。次明第三二种如来藏以辨体状者。初明空如来藏。何故名为空耶。以此心性虽复缘起建立生死涅盘违顺等法。而复心体平等妙绝染净之相。非直心体自性平等所起。染净等法亦复性自非有。如以巾望兔。兔体是无。但加以幻力故似兔现。所现之兔。有即非有。心亦如是。但以染净二业幻力所熏故。似染似净二法现也。若以心望彼二法。法即非有。是故经言。流转即生死。不转是涅盘。生死及涅盘。二俱不可得。又复经言。五阴如幻。乃至大般涅盘如幻。若有法过涅盘者。我亦说彼如幻。又复经言。一切无涅盘。无有涅盘佛。

推荐第8篇:何为真善美

何为真善美,我们认知真,善,美,是独立存在而又缺一不可的。真:不代表善。善:不代表真。真:不代表美,也不代表善。美:不代表真和善。

其实真善美无处不在,在于发现真善美的心。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一个小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病房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树叶渐渐枯萎飘落,病人望着眼前的景象,身体每况愈下,她喃喃的说道:“当最后一片树叶掉落时,也是我生命结束时。”一位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翠绿的树叶在树枝上,最后一片树叶始终没有飘落,病人看到这片绿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这位作家的行动就是真诚的,善良的,美丽的完美体现。 真代表理智,善代表爱心,美代表形式。美是五官感受到的,是精神或外力创造的,它可能不是真的,也可能具有杀伤力,但它确实是美的,这里的美是外表美,但不包括心灵美,心灵美应归功于善。 所以真,善,美这三个字是相对独立的,但又相辅相成,只追求真,生活无趣,只追求善,毁了自己,只追求美,迷失自我。 真善美,其实是对自我完美的标准,首先真字在前,做人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字为中,感受并给予,懂得分享的快乐,美字最后,真和善以美的意识形态表现出来,并结合在了一起,那就是超越自我,发展自我。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一个人首先要做到真,不能虚伪的活着,如果没有了真,即使有了善和美,也是伪善,虚假的美。 所以真,善,美是不可分离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人生准则。 科学,哲学……是真的产物,道德,法律……是善的产物,文明,艺术……是美的产物。生活原本是真善美的,真善美之间的失衡,导致了假恶丑,让我们完善自己,回归真善美吧!

推荐第9篇:何为孝道

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则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编辑本段]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孝道文化

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周代规定,“大夫七十而致仕”,大夫一级的封建贵族官员,七十岁就要把执掌的政事交还国君而告老还乡。贵族官员致仕后,朝廷把他们奉养于各级官学。《礼记·王制篇》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又说:“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此所谓“国老”,就是卿大夫一级年老致仕的封建贵族;所谓“庶老”,就是庶民百姓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周代的学校就是官学,把“国老”、“庶老”们安排在官学养老,让他们兼任学校的老师,传播知识,推广教化,可见当时不但注意到了养老,而且已注意到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资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周代不仅倡导尊老敬贤的道德风尚,还要定期举行养老礼仪。周代的养老礼仪包括朝廷和地方两个层次。在朝廷,天子一般都要定期视察学校,亲行养老之礼,在太学设宴款待三老、五更及群老,以示恩宠礼遇。在地方,则每年都要定期举行乡饮酒礼。乡是周天子及诸侯都城四郊的基层组织单位,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相传天子有六乡、诸侯有三乡。举行乡饮酒礼时,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有特殊的礼遇,他们不仅受到晚辈的伺候,还依年龄而别,年龄越大,享用的美味佳肴也越丰富。举行乡饮酒礼的目的在于正齿位,序人伦,尊老敬贤,敦睦乡里。 周代朝廷对老年人及其家庭也实行优惠政策。《礼记·王制篇》规定,老人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朝廷还根据户口册核查老年人的家庭及其财产情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这是说,八十岁老人的家庭可有一子免服兵役和徭役,九十岁老人全家可以免服兵役和徭役,以便让其家人安心在家服侍老人,恪尽赡养老人的义务。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规范。《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以致中国人之重孝道,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记载他仅有数千言的《孝经》,以孝为纲,历陈“五等之孝”,提出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个等级所应遵守的基本规范,成为两千多年来的文化经典之一。 《论语·为政》里也记载了孔子的许多弟子向他问孝的事情。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游的发问,孔子说得极有道理。关于如何具体行孝,孔子在这里突出了一个“敬”字,很是精僻到位!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明确地提出在伺俸父母时,还要做得和颜悦色。他特别强调这个态度问题,主要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是否根于诚笃,要求子女要确实出于敬爱之心,真心实意。

《孔子家语·六本》篇里还记载着这样一个件事:曾子犯了小过,斩断了他父亲曾皙以吴国觅来的瓜种,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将曾子打昏了。曾子苏醒后问父亲:“刚才我犯了过错,您老教训我,没累着您吧?”之后回房弹琴而歌,好让父亲听见,表示他挨打后没有不适,孔子知道后批评说:“一点小事,曾皙不该暴怒杖罚,而曾子也不该委身以待杖罚,如果万一为父打死,死得没有道理,人们就会指责曾皙的不义,这是大不孝!”这显然是对“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不攻之击。可见, 古时把孝当成子女对父母百依百顺也是对孔孟观点的曲解。 关于孝孔子还有一句名言:“父母唯其之忧。”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子女者要想想自己生病时,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言外之意,不言自明。这句话的深意还在于:为人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担忧外,其他的一切都不要让父母操心,如安全、守法等,作到了这些也是孝。 孔子的弟子曾子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启示,由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认为做人之道,除尊敬父母师长、供养侍奉外,还要洁身自爱,力争进取;上则尽忠报国,下则爱人以德。否则:“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儒家之孝,由父母之孝,演绎成五伦之孝,推家及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极力推广孝道的教化。 自秦代后,历代朝廷也都注意从正面导向,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就是表彰孝子,让他们青史留名。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孝经》却不能不读,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孝经》也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到了宋代,我国的儒学伦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其间宣扬的孝道有的偏离了儒家的基本原则,在历史上起到了较大的误导作用。到了清代的康熙、乾隆等也极力提倡孝道,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颁诏“旌表百岁”,昭示其尊老敬贤的教化,推行其以少胜多的统治政策。我国历代的法令都有类似的规定,凡需赡养老人者,官府可以减免其徭役和赋税,有罪者可以减轻其刑罚;同时都把“不孝”定为十恶大罪之一,不肯抚养甚至辱骂殴打父母或祖父母者,都要被官府严厉处治,甚至处以绞刑和腰斩。 由于受儒家伦理观念和统治阶级的影响,在我国古代的民间,关于孝道与崇老的文化和习俗,则有更为丰富的文字记载。就是说,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孝道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问题,完全纳入了社会道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范畴,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已经发展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推荐第10篇:何为孝道

何为孝道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则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孝道文化

西周

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周代规定,“大夫七十而致仕”,大夫一级的封建贵族官员,七十岁就要把执掌的政事交还国君而告老还乡。贵族官员致仕后,朝廷把他们奉养于各级官学。《礼记·王制篇》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又说:“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此所谓“国老”,就是卿大夫一级年老致仕的封建贵族;所谓“庶老”,就是庶民百姓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周代的学校,把“国老”、“庶老”们安排在官学养老,让他们传播知识,推广教化,可见当时不但注意到了养老,而且已注意到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资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周代

周代不仅倡导尊老敬贤的道德风尚,还要定期举行养老礼仪。周代的养老礼仪包括朝廷和地方两个层次。在朝廷,天子一般都要定期视察学校,亲行养老之礼,在太学设宴款待三老、五更及群老,以示恩宠礼遇。在地方,则每年都要定期举行乡饮酒礼。乡是周天子及诸侯都城四郊的基层组织单位,以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相传天子有六乡、诸侯有三乡。举行乡饮酒礼时,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有特殊的礼遇,他们不仅受到晚辈的伺候,还依年龄而别,年龄越大,享用的美味佳肴也越丰富。举行乡饮酒礼的目的在于正齿位,序人伦,尊老敬贤,敦睦乡里。 周代朝廷对老年人及其家庭也实行优惠政策。《礼记·王制篇》规定,老人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朝廷还根据户口册核查老年人的家庭及其财产情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这是说,八十岁老人的家庭可有一子免服兵役和徭役,九十岁老人全家可以免服兵役和徭役,以便让其家人安心在家服侍老人,恪尽赡养老人的义务。

春秋战国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规范。《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以致中国人之重孝道,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确实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佛教传入中国,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记载他仅有数千言的《孝经》,以孝为纲,历陈“五等之孝”,提出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个等级所应遵守的基本规范,成为两千多年来的文化经典之一。

《论语·为政》里也记载了孔子的许多弟子向他问孝的事情。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游的发问,孔子说得极有道理。关于如何具体行孝,孔子在这里突出了一个“敬”字,很是精僻到位!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明确地提出在伺俸父母时,还要做得和颜悦色。他特别强调这个态度问题,主要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是否根于诚笃,要求子女要确实出于敬爱之心,真心实意。

《孔子家语·六本》篇里还记载着这样一个件事:曾子犯了小过,斩断了他父亲曾皙以吴国觅来的瓜种,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将曾子打昏了。曾子苏醒后问父亲:“刚才我犯了过错,您老教训我,没累着您吧?”之后回房弹琴而歌,好让父亲听见,表示他挨打后没有不适,孔子知道后批评说:“一点小事,曾皙不该暴怒杖罚,而曾子也不该委身以待杖罚,如果万一为父打死,死得没有道理,人们会指责曾皙不义,这是大不孝!”这是对“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不攻之击。可见,古时把孝当成子女对父母百依百顺也是对孔孟观点的曲解。

关于孝孔子还有一句名言:“父母唯其之忧。”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子女者要想想自己生病时,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言外之意,不言自明。这句话的深意还在于:为人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担忧外,其他的一切都不要让父母操心,如安全、守法等,作到了这些也是孝。

孔子的弟子曾子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启示,由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认为做人之道,除尊敬父母师长、供养侍奉外,还要洁身自爱,力争进取;上则尽忠报国,下则爱人以德。否则:“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儒家之孝,由父母之孝,演绎成五伦之孝,推家及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极力推广孝道的教化。

秦代

自秦代后,历代朝廷也都注意从正面导向,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就是表彰孝子,让他们青史留名。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孝经》却不能不读,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孝经》也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到了宋代,我国的儒学伦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其间宣扬的孝道有的偏离了儒家的基本原则,在历史上起到了较大的误导作用。到了清代的康熙、乾隆等也极力提倡孝道,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颁诏“旌表百岁”,昭示其尊老敬贤的教化,推行其以少胜多的统治政策。我国历代的法令都有类似的规定,凡需赡养老人者,官府可以减免其徭役和赋税,有罪者可以减轻其刑罚;同时都把“不孝”定为十恶大罪之一,不肯抚养甚至辱骂殴打父母或祖父母者,都要被官府严厉处治,甚至处以绞刑和腰斩。

由于受儒家伦理观念和统治阶级的影响,在我国古代的民间,关于孝道与崇老的文化和习俗,则有更为丰富的文字记载。就是说,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孝道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问题,完全纳入了社会道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范畴,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已经发展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 修身养性

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 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融合家庭

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 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报国敬业 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 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

凝聚社会

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 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塑造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客观分析中国传统孝道的消极作用  孝道文化作为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文化,经历了孔子、孟子以及后来历代儒家特别是统治阶级文人的诠释修改,已经成为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其消极的一面也是突 出的。

愚民性

中国历史上的孝道文化强调“三纲五常”等愚弄人民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愚民政策。孔子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代统治者也正是在孝道思想的掩盖下,实行封 建愚民政策,利用孝道思想的外衣为其封建统治服务。

不平等性

儒家孝道思想中“君臣、父子”的关系以及“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利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上对下、尊对卑的单向性服从,虽然也有尊老爱幼的思想,但长永远在上,幼永远在下。无论是家庭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充斥着扼杀平等的 价值观念。

封建性

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体系,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在封建阶级处于上升趋势过程中,相对于奴隶制来说,具有进步性。但是, 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阶级处于没落趋势时,儒家思想几乎成为封建阶级的最后避难所。

保守性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从政治上来说,在封建社会后期演变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扼杀创新力量,强调对圣贤的思想理念的守成;在文化上就是文化守成主义,不思进取,给中华民族文化蒙上落后的色彩,而且,根深蒂固,即便是在今天,仍然难以肃清其保守性的影响。

孝道文化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弘扬孝道的必要性

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孔子弘扬华夏先民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并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地进行倡导。孝道文化的内涵,在伴随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特定的外延,渐次积淀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普遍的伦理道德,熔铸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及传统文化之中,以致于对后来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古老的“东方文明”。

十九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在其名著《法的精神》里写到:“中国的立法者们认为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帝国的太平。在他们看来,服从是维持太平最适宜的办法。从这种思想出发,他们认为应该激励人们孝敬父母;他们并且集中一切力量,使人恪守孝道。他们制定了无数的礼节和形式,使人对双亲在他们的生前和死后,都能恪尽人子的孝道。尊敬父亲就必然和尊敬一切可以视同父亲的人物,如老人、师傅、官吏、皇帝等联系着。对父亲的这种尊敬,就要父亲以爱还报其子女。由此推论,老人也要以爱还报青年人;官吏也要以爱还报其治下的老百姓;皇帝要以爱还报其子民。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礼教,而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种精神。”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

敬亲

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 

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奉养

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 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侍疾

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 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立身

《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 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谏诤

《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 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善终

《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第11篇:何为学生会

学生会简介

学生会:亦称“学生联合会(student union)”或“学生委员会 (Student Committee)”。在中国大陆,学生会一词一般代指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在各院校的团体会员机构。《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第四章中对“学生会”以及“学生会会员”的描述为“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凡在校的中国学生,不分民族、性别、宗教信仰均可为学生会会员”。各大中专院校、高中学生会在本校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依照法律、学校规章制度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它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团结和引导同学成为热爱祖国、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发挥作为党和学校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国家和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倡导和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努力为同学服务。

它是每个大中学校不可缺少的部门(少数大学,如中国防卫科技学院除外),它是提倡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学生组织,为学校学生和老师提供无偿服务的部门。学生会的任务是在学校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团结全体同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同学努力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科学文化知识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是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

第12篇:何为整体厨房?

何为整体厨房?

整体厨房是将橱柜、抽油烟机、燃气灶具、消毒柜、洗碗机、冰箱、微波炉、电烤箱、各式挂件、水盆、各式抽屉拉篮、垃圾粉碎器等厨房用具和厨房电器进行系统搭配而成的一种新型厨房形式。

在好多家庭也都使用整体橱柜,外观比较好,而且比较环保。陕西锐博家俱家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橱柜、橱柜门板及橱柜配饰、商业展柜、办公家具的企业。公司旗下品牌新兴博斯宝、新兴狄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坚持人性化、环保型的设计理念。注重整体橱柜整体衣柜设计的时尚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不断提升产品的知识品味和技术含量。 的设计理念、国际化的设计风格,将无限创意融入有限空间。公司始终坚持您的需求就是新兴橱柜的追求的企业理念、始终坚持以用户体验为关注中心、始终坚持经典时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始终坚持不断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用人原则、始终坚持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的企业氛围,在橱柜领域不断创新与突创,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公司拥有专业精深的设计、施工人员,领先的生产设备与技术,并具有极强的工程配套施工能力。新兴整体橱柜整体衣柜在制作过程中不断采用进口板材和国际知名品牌的五金配件,力争对橱柜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产品符合国家厨房的行业标准。新兴整体橱柜整体衣柜无论在设计、选材、种类选择,以及长期保养维护等客户服务方面均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和接受。

橱柜整体衣柜是西安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整体橱柜整体衣柜承诺并践行十年保修终身包修的品牌。品质精良的产品,不断完善的售后服务,是您的选择,更是新兴整体橱柜、整体衣柜的承诺。

新兴橱柜,让男人和女人同时爱上厨房,爱上生活,爱上温馨甜蜜,与你畅享精致新生活

新兴橱柜,以设计为先导,以品质为保障,用服务将领,用荣誉见证,每天销售近千套橱柜,每年为全国约十万个家庭每年提供优质服务,携手与您品味精致生活,演绎精彩人生。

整体”的涵义是指整体配置,整体设计,整体施工装修。“系统搭配”是指将橱柜、厨具和各种厨用家电按其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巧妙搭配,实现厨房用具一体化

它依照家庭成员的身高、色彩偏好、文化修养、烹饪习惯及厨房空间结构、照明结合人体工程学、人体工效学、工程材料学和装饰艺术的原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科学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在厨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生产厂商以橱柜为基础,同时按照消费者的自身需求进行合理配置,生产出厨房整体产品,这种产品集储藏、清洗、烹饪、冷冻、上下供排水等功能为一体,尤其注重厨房整体的格调、布局、功能与档次。

本文转载:

第13篇:何为大学

蔡孑民先生如何成就北京大学

—《何为大学—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读后

王雅妮 化学系 10111550108

何为大学?很多很多年前,蔡元培先生是这样给大学下定义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先生说这句话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的大学,那时的北京大学,还只是少数富家少爷官宦子弟入仕途的“终南捷径”。很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有幸能够漫步在美丽的燕园,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中国一流大学校园里的浓厚的学术氛围,是中国最优秀的学子身上的青春活力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北大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歌是这样唱的“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可以这样说,是蔡元培先生成就了这样的北大,在他当任北大校长的第一天,他的名字就和北大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这样评论蔡元培:“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弗、哥伦比亚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能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今朝,我们看蔡元培先生的大学教育理念带给我们的启迪。

蔡元培(1868-1940)1868年1月11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原字鹤卿,后取“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中的“ 孑民”为自己的易号。蔡元培先生的一生可谓传奇,他日后的教育思想与他的生平经历有极大的关系。蔡元培先生一生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当然他在教育事业做出的成就更为突出,先生的教育理念涉及很多方面,比如社会教育,女子教育,美学教育,等等,但是他最为突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就是大学教育了。

在蔡元培先生接手北大之前,北大那时还是一座旧时的经书院,校制腐败,学生大多都是为了混资历谋取官位,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那时的教员大多为兼职,也有不少不学无术的,上课时将讲义一发,然后照本宣科就是了。学生看老师也并不看他学问多少,而是看他官职的大小,官职大的便格外欢迎。认为毕业后便可以以此师生关系作为靠山。从当时的北大学生顾颉刚的回忆,我们可以得知,那时的学生对学业根本没有兴趣,不是吃喝玩乐,就是拉帮结派,全无学生的样子,社会上对于北大也十分鄙薄,不以为意。蔡元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接手北大的。

蔡元培之所以会在那种情况下接手北大,我想和蔡元培前半生的经历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蔡元培本是清廷的一位翰林,后来看到清政府的软弱无力,倾向与改良派,在改良派失败后,他经过了认真的思考,认为康党的失败在于想要以少数人来撼动有多年根基的清政府。在这时他已经认识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之后他辞去官职,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并且走向了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之后革命失败,他又远赴德国,接受西方的教育和文化,更加确定了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思想。所以他毅然决然的接受了北大校长这一任职,正如他自己所说“吾人苟切实从教育着手,围场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这是蔡元培想要办北大的初衷,即以“教育救国”。 1917年,蔡元培至北京大学就任,并作了有名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个演说奠定了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的基础,之后他的很多改革政策都源于这篇演讲。这篇演讲大家都非常熟悉,蔡元培在这篇演讲中对北大学子提出了三条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师爱友。三条里,又以抱定宗旨最为重要,当然这是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做远比想要做来的重要,蔡元培在许多场合下都提到这一宗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资格养成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反复强调大学的实质,于学生来说,是要确定求学的目的,对于蔡元培来说,他之后对大学所有的改革,付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大学成为学生研究高深学问的最好的平台。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短短的八个字,是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的精华。这几个字贯穿了他在北京大学的基本活动。虽然经过了快一个世纪,这几个字仍然蕴含着巨大的智慧。蔡元培进入北京大学后便进行了大刀阔府的改革,比如大学的管理体制,新建的选课制等等。当然使北大发生脱胎变骨的变化莫过于,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和大量引进新派的教员,著名的北大红楼便诞生与这个时期。关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先生有几个看法让我感触颇深;一是蔡元培先生反对宗派习气,门户之见,认为“一己之学说,不得束缚他人;而他人之学说,亦不束缚一己”。他认为对于治学者来说“最忌的是知道了一派的学说,就奉为金科玉律,以为什么问题都可以照他的说法去解决,其余的学说都可以置之不顾了”

蔡元培所说的这一现象,其实在很多学生中都有,这大概就是把自己的头脑作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现在的我们,习惯于接手他人的知识和理论,并不习惯于自己去反思和创新。这样就往往会造成思想僵化和自以为是,诚然这和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并不是没有关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去接受各种各样的新的知识和理论,不轻易的否决某种理论,也不轻易的相信某种理论就是真理。这才是作为大学生应有的治学态度;二是蔡元培先生对于文理分科的态度,他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治哲学者,以能读古书为足用,不耐烦与科学之实验„„”一百多年前,先生就指出了文理分科的弊病,直到今天,这个现象依然存在。我自身作为一个理科生,之前的确有过哲学无用,文学无病呻吟的看法,现在看来各个学科之见都是有相互联系的,不能以一门学科掌握后,就对其他学科产生轻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今天仍然是有显示意义的。同时,先生的这个理念对于我未来从事的教育工作也有很大的启迪。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要面临这个问题“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培养全面的人,即发展人全面的人格,教育的实质是教会人发现自己,继而发展自己。教人必须的生活技能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而想要达到教育的真正意义,“思想自由”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不应该是将人的思维禁锢在它所要教授的东西,教育应该是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我觉得思想自由是兼容并包的前提,兼容禀包的使思想自由更加彻底,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当然,对于蔡元培先生的思想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看,历史是不可割裂的,只是我本人的能力有限,只能从当今现实的角度来考量了。

蔡元培先生能够使北大成为学术自由的宝地,除了他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宗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方针以外,我认为和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是有很大的关系。先生宽容、和蔼、慎独、淡泊、仁爱、谦让、真诚、民主、崇高、刚直等等这些美好的品格,我们可以从他学生和同事的回忆来窥知一二,黄炎培在回忆受教于先生时写到“入室则图书满架,吾师长日伏案于期间,无疾言,无愠色,无倦容,皆大悦服”著名学者梁漱溟说“蔡先生了不起首先是他能认识人,使用人,维护人,用人得当,各尽其才,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广和热,这力量可就大了”。正是由于先生的人格魅力,获得了人们普遍的尊敬。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生楷模”,周恩来则高度概括他的一生“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志在民主自由”这样的一位大师,我们只有从他所留下的著作,一遍遍的去领会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

主要参考书目

《蔡元培教育思想论析》梁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何为大学—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蔡元培原著陈平原导读海豚出版社 《蔡元培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名著选读论文

蔡孑民先生如何成就北京大学 —《何为大学—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读后

王雅妮 11级化学系 10111550108

第14篇:何为最美

何为最美

最美是什么?有人说是一处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有人说是大师手下的一副精美作品。可我认为,最美是人心底里金子般的心灵。

那什么是金子般的心灵呢?最美司机吴斌诠释了这一切。他驾驶着一辆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途中被一个来历不明的金属片刺入腹部至肝脏破裂,但他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乘客安全疏散和报警。至此,车上乘客全部撤离,但吴斌却没能生还。再被铁块砸中后,还能忍着剧痛为乘客考虑,这难道不正是因为他有一颗金子般为别人考虑的心?这不就是人世间最美之处?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最美妈妈吴菊萍用左手臂接住了从10楼坠落的2岁女童,但使其左臂骨折;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先学生时,先是把后面的两个学生挡住,又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这些最美之花在我们身边开遍,我们应该学习真正的美。

但我们身边却有许多人曲解了美,他们认为美只代表着光鲜亮丽的外表。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许多同学为了一件华而不实的衣服而与父母发生争执;父母为他买来一件他认为过时的衣服就要求重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能折射出我们对美认识的偏颇。

同学们,我们应该重新认识美,让我们都成为一个有着最美心灵的最美的人。毛主席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成为一个最美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成为毛主席笔下的风流人物。

第15篇:何为大学

交设1502 姚春醒

何谓大学,大学为何

一、何谓大学?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校长就职典礼上说的这句话,言简意赅,完美地诠释了何谓大学。不仅如此,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胡适等备受尊崇的校长们,都在开学典礼上阐述何为大学。

清华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校长解释何为大学有二:一是研究学术,二是要造就人才。南开著名校长张伯苓以“公能”二字为目的,希望培养出“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有才之士。词句虽简,却切中“大学”的要义。

大学,如果没有自由的思想,没有学术的自由;如果依附于政治,没有自治,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大学也很难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温总理在跟几位教育专家进行谈话时说道,我在拜访钱学森老先生是,曾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大师?”专家沉默了。虽然我们的经济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为什么偏偏就是培养不了大师呢?大师,大学的象征,没有大师的大学充其量只能培养出一群应试者。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培养大师的摇篮。一所大学失去了大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学院自治这些灵魂后,被市场所驱动,整个大学被市侩的气息所笼罩,试问,这样的大学拿什么培养大师?。“没有一个天才在教师里长大,却有很多天才在教师里死亡。”说的便是如此。

交设1502 姚春醒

二、大学为何?

我觉得大学得为这四件事下功夫。

第一件就合理的学习方式,来大学学什么,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怎么学。当经济社会知识的神秘面纱被揭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北京读大学也好,在上海读大学,在纽约读大学,其实都是一样的。四年你是否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很多同学很努力,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读了一本所谓教科书,最后考90几分,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完成一本书的学习,出来的结果基本上达到书本的要求,这是一种培训的过程。我们步入社会以后,社会不会给你太多的时间,不会给你半个月,一个月让你重新学习一个专业、项目。反而需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真正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和竞争对手赛跑时候,短跑就起到了最重要的效果,怎么样变成短跑,就是一种快速学习的方法

第二就是掌握一门语言,当今这个社会金钱掌握不了人们的魅力,比如在美国,奥巴马居然当上美国的总统,凭着外表吗?有背景吗?一个非洲移民怎么当上总统,凭借的应该是他的语言魅力,他的演讲总是慷慨激昂,给听众带来希望、梦想,这就是奥巴马,美国需要梦想,那么这个民族就希望成就梦想。奥巴马的演讲给美国带来了梦想,所以成就了奥巴马。语言力量超乎想象,因此,大学四年一定要学会一门语言,至少是中文。

第三件事是建立一个社交圈,未来的社会一定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的社会,这个时代已经过去,这个社会一定需要一种这种具有广泛社会资源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支撑一个人,支撑一个团体,这中力

交设1502 姚春醒

量需要你来学会运作,学会把握资源。更重要的是有效的选择你的资源。大学可以创造一个就业,社会给我们创造一个无比良好的社会氛围,我相信学校里一定有一百个值得保持联系的人,另外一百个学校之外的经常跟你保持联系的人,不单只是你认识他,我们有社会资源,如果不维护好,这些资源是没有用的。大学要学会维护这些资源,同时学会运用这些资源。大学里有丰富的社会活动,我们是否参加一些社团,应该,这本身是建立所谓资源的这么一种方式,所以一定要不断的来做。大学四年时间不长,如果我们真的把握好这样的机遇,才有可能进入到未来的社会当中,成熟的运用这些社会资源。当你用到资源的时候,你不是一个人,你有一群人和你一起工作。

第四件事便是培养一个好的性格,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如果没有信心,没有勇气改变你的性格的话,成功会变得遥不可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性格决定了命运,所以我们要相信性格可以改变的,如果大学四年周围没有朋友、同学,什么三好学生、团干部什么也轮不到你,或许我会说我不在乎,其实你在乎也没用。等到我有一天你想去做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如果自私、狭隘、孤僻等等所有的性格在你身上的时候,你觉得周围有人喜欢你吗?不可能的。为了成功,也为了自己的梦想,好好利用大学四年时光,给自己带一个好的性格

何谓大学,大学为何?每一个准大学生与大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独特见解,为了这个独特的,适合自我的见解,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执行自己的计划,不要浪费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时光!

第16篇:何为师德

何为师德

——参加呼秀珍同志师德报告会有感

2014年12月4日,我县组织全县教育工作者参加呼秀珍同志师德报告会。大会期间,呼老师点点滴滴的人生事迹,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让我醍醐灌顶,困惑我十多年的问题豁然开朗。

2003年9月,我开始了人生的教书育人生涯。众多光环笼罩下的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绝不允许我有一丝懈怠。然而,每当有人问我“何为师德?”自以为参透了教育这一本行的我总是显得捉襟见肘,狼狈不堪。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呼老师的师德报告会,字字句句的话语让我对师德有了更深刻、更完整的认识。师德就是:

一、爱课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胡老师告诫我们说:“教书育人德为本,德的核心是爱。”同时她又要求我们做到:1不应对一节课

2、不马虎一件事

3、不潦草写一个字。多么伟大、多么可敬的人啊!至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向胡老师靠拢!

二、爱学生,一个也不放弃。

报告会上,胡老师以亲身经历阐述了对待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比如:

1、对待好的学生,从严要求,爱的长远。

2、对待中等学生,不断鼓励,步步推进。

3、对待学习差的学生,以诚相待,宽容耐心。

4、对待特殊学生,处处体谅,细心关怀。可见,一位优秀教师的胸怀是多么的开阔啊!“宽容有时比严重惩罚更有力量!”“希望老师们管住你们的手(不打学生),关注你们的口(不准乱骂)!”听到这一句句推心置腹的话语,这让一向秉承简单粗鲁管理学生的我不由得脸红耳赤,无地自容。

三、爱班主任工作,探究教育艺术。

从教十二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以经十年的我,灵魂上稍有安息。因为,呼老师说过“爱岗=爱党=爱国”,“爱班主任工作就是爱岗敬业的体现”。

参加完这次报会,我将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呼老师的谆谆教导为导航,开辟教育事业新天地!

华县铁中 王 随 新 2014-12-9

第17篇:何为梦想

一直以来,我都不懂“以梦为马”是何含义,百度给的解释是:以梦为马,指把自己的梦想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显而易见,梦想应该存活于被追逐的路上。

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梦,总想着有时间了,有钱了就去寻。结果往往是日子越拖越长,我们越来越老,梦还是梦,我们还是我们。

不过就是去野外踏次青,去听一场真正的音乐会,去大学听一堂那些年我们不曾认真听过的课,找个吃货朋友吃遍一条街的美食,最后,再来一场心灵的旅行。难道那些梦真的有那么难实现吗?除了最后一项,其他的随时都可以进行。可为什么他们却在我们的生活里是个梦?因为懒、没钱、没时间,这一切一切的借口,让我们把他们高高挂起,变成了白日梦。

也许你会觉得,这也算是梦吗?梦不是应该要大,应该要虚无缥缈,应该要不切实际。我想说:反正你都做不到,大与小又有什么区别。

梦之所以一直是梦,是因为你从不曾为之坚持努力过。因为、被追逐的才是梦想。

第18篇:何为凝聚力

何为凝聚力?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所谓群体是指人的集合,包括家庭、朋友、单位、集体、阶级、民族、国家等等。凝聚力外在表现于人们的个体动机行为对群体目标任务所具有的信赖性、依从性乃至服从性上。

世界上除某些科学发明、文学创作和书本学习等少数事情外大多数事情不是说依靠个体或少数人力量就能做的,所以也就需要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统一相应的整体配合效能、归属心理在意志过程中的“共同责任利益意识”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一种士气状态。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整体配合效能×归属心理==共同责权意识==凝聚力

上次晚自习,团委书记徐泳给我们开了一节关于“班级凝聚力”的班会,但是关于“班级凝聚力”及其表现,我有我个人的想法。“班级凝聚力”在我看来就是在班级有事情的时候,大家齐上手,该出智的出智,该出力的出力。后来班长李然说我们班同学平时上课或是晚自习基本上都是以宿舍为单位坐,这样会影响班级团体的凝聚力,当然这或许是有这一部分原因,但这并不是主要的,有的人就是喜欢这样坐,但是这样会使大家相互之间不是太了解,以后去做事情的时候判断难免有些误差,有的时候甚至是很严重的错误。这就需要我们要多交流,去了解对方。

班级群体凝聚力的来源在于班级的整体配合效能与归属心理对立统一。凝聚力的反面为影响群体协同配合的散漫性,散漫性具体表现为对权威的抵触、妄自尊大、甚至在群体行动中自行其是,但有时也具体表现为对权威或群体的盲从等这类行为上。凝聚力散漫性的原因可归之于过于自我、自大和自私三个方面。首先,过于自我是指群体成员实施群体责任目标的责任心自觉性虽然很强,但却只是一味地追求干好自己任务工作,而不能与他人很好地协同配合,这属于自觉性向凝聚力过渡的问题;其次,自大是指过于夸大自己的单位的作用而轻视群体的力量,这也就是凝聚力层次的骄傲心态;最后,自私是指群体成员只考虑自己的单位的愿望和近期要求,而不为整体和长远的目标着想,这也就是凝聚力层次的焦躁心态。

总之,群体成员在将自己归属于某群体,并且群体成员又具有在群体行动中实施行动的整体配合效能,那么群体在群体成员共同目标利益的激发下便能产生出群体内部相应的凝聚力。

第19篇:何为质量

何为质量?

哈佛管理学院的戴维·加文(Dvid Garvin)提出了一个质量维度的理念,因为质量的定义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方面的。加文发现,大部分的质量定义都含有难以形容的(Transcendent)基于产品的(Product-based),基于用户的(user-based),基于制造的(manufacturins-based),基于价值的(Value-based)等各方面的意义。具体可描述为:

难以形容的:质量是一种直觉的感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象美丽或爱一样。 基于产品的:质量存在于产品中,产品的零部件和特性就是产品的质量。 基于用户的: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就是好的质量。 基于制造的:符合设计规格的产品具有好的质量。 基于价值的:性价比好的产品/服务具有好的质量。 利用上述5种质量的定义,加文提出了8个质量维度。

一、产品质量维度

1.性能:性能是指产品达到了预期目标的效能。如汽车速度、载重量。

2.特征:特等是指用来增加产品基本性能的属性,包括蕴涵在产品之中的许多“新花样”。如电视机中的环绕立体声响、高清晰度等,产品的新特征成为产品附加价值的基础。

3.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设计的使用寿命期内,完全按照设计的标准实现其应有的功能。一个产品在其寿命期内故障率很低,则产品就具有高的可靠度。

4.符合性:符合性是一种最传统的质量定义。通常在产品设计时,会将产品的性能量化,例如冰箱的容量、体积、耐久性而这些产品的要求被称为规格,规格可容许少量的变动,即容差,如果产品规格全部在容差之内,则它就具有符合性。

5.耐久性:耐久性是一个产品保持其应有性能的时间量,使用时间越长,就越有耐久性。例如:电灯泡就是一种不太耐用的产品非常容易受损且无法修复,相反,垃圾桶则非常耐用。

6.服务性:可维护性是指产品易于修复。如果一个产品可以很容易地修复且很便宜,则产品就具有可维护性。许多产品需要由技术人员提供服务,例如:电脑维修,如果维修服务是快速的,有礼貌的,易于获得的且有能力的,则该品牌产品可视为具有良好的可服务性。

7.美感:美感是一种主观感觉特征,如:味觉、触觉、听觉,视觉及嗅觉。如:汽车内装饰材料如采用塑料制品可以减少保养时间而且便宜、耐用,但是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真皮内饰,主要原因还是体现一种令人愉悦的美感。 8.感知质量:感知质量是以顾客的感觉为准的。顾客以个人的感知来判断产品的好坏,就是感知质量。同样,像品牌形象、知名度、广告宣传这样有影响的因素也会影响到顾客感知质量。

除了以上的产品质量维度之外,其他专家学者也提出了安全性、响应性、可信性等质量维度。其实质量是多方面的。

二、服务质量维度

服务质量比产品质量更难定义。由于服务质量受到了更多顾客参与因素的影响,例如:钢笔的使用者并不关心工人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制造钢笔,只要钢笔好用,就是质量好。但如果顾客在饭店享用美餐时,如果服务员心情不佳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三位来自得州A&M大学的市场营销教授,提出了服务质量维度,许多服务公司接受了服务维度理念并加以采用。

服务质量维度:1.有形性;2.服务可靠性;3.响应性;4.保证性;5.移情性;6.可用性;7.专业性;8.适时性;9.完整性;10.愉悦性。

1.有形性:有形性包括服务设施、设备、人员和沟通材料的外表,例如:宾馆的床单泛黄,必将得到比较低的质量评分。商店为营造良好的购物氛围,要设计布置适宜的灯光。

2.服务可靠性:服务可靠性不同于产品可靠性,服务可靠性指服务提供者可靠地、准确地发行服务承诺的能力。例如:公司可能会仅依据名声来招聘顾问,如果顾问能提供顾客所需服务,达到顾客满意,顾客将支付费用,否则,顾客可以拒绝付费。 3.响应性是指服务提供者帮助顾客并迅速提供服务的意愿。例如:当你打电话给银行寻求服务时,他们多久才会回应?你的问题很快得到处理了吗? 4.保证性:保证性是指服务人员具有的知识、礼节以及自信,表达出值得信任的能力。如果要动心脏手术,你必定想要一位有能力,有经验的医生来实施才放心。

5.移情性:顾客渴望服务提供者的移情性。换句话说,顾客渴望服务人员给予修改化的关怀。在餐饮业有句名言:“如果仅仅为了钱,你将无法生存。”如果服务人始终只注意顾客的幛而忽略顾客的感觉,就会降低服务的质量。

三、了解不同质量定义的重要性 了解不同领域中质量的维度,可以准确地制定质量战略计划,统一公司各部门对质量的认识,形成一致的质量态度。因此了解顾客所期望的多重质量维度可促使产品与服务进行改进。例如:惠普公司一直致力于电脑激光打印机的质量提升。早期惠普只是开发了完全符合规格的产品,但这是花费数年的产品设计,过程控制和过程的改进才得到的成果。之后惠普便开始调可靠性的提高,以后又开始改进打印机外外观的改进,经过多年在这些不同质量维度方面的努力之后,惠普目前正在着手一项“顾客一对一”的计划,该计划强调顾客与生产者的互动,对拥有惠普打印机并接触过惠普服务的顾客通过为电话来评价和改善彼此的“关系”。

第20篇:何为家风

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内含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内容,理应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其得以践行的重要载体。

一、家风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

何为家风?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作为传统道德教育最基本的方式,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修身,而这样的目标要求并不是简单的灌输,更通过包括家风在内的道德文化形式实现对人的熏陶感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发挥这么强大的作用,除了本身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还在于中华文化实现了民族性与大众化的统一,尤其体现在价值观层面实现了家、国、天下的统一,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事实上,中国大多数家庭实际上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核心价值不改。社会在变,家风也是在与时俱进,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在已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现代社会,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弘扬和践行良好家风,是为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道德基础。打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的衔接血脉。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党行动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家风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重要载体的优势

以家风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它能够克服价值观教育“见理论不见人”的弊端,真正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作为了根本,以他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育为出发点,容易使之在熏陶感染中接受教育,引起共鸣。其次,以家风作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价值观教育形象生动,富有感染性和启发性。虽然目前我们看到有个别家庭存在家风不正的问题,但是,绝大部分家庭都很好地承续了优良的家庭美德,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家庭风尚,尤其一些平实而又富有感染力的家训,成为子女成长发展、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的重要精神食粮,这样的家风中渗透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自然很有感染力、亲和力和启发性。最后,以家风为载体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克服价值观理解和教育上的“断层”问题,实现其延续性和持久性。一方面,近年来,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过程中,还不时看到有人在理解核心价值观内容上的偏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分割开来,这不利于宣传教育的深入;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现实家庭教育中,祖辈、父辈和子女之间往往在一些价值观念上存在不小的差异,这有客观必然性,但是,这种状况的存在也带来互相的不理解甚至激烈冲突,特别对青少年一代而言,家庭责任感淡漠、啃老等现象的存在,不能不说与家风熏陶教育感染力的弱化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过突出家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能增强不同辈际之间的理解,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重要基础。

三、以家风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2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下称《意见》,新华社 2012年12月23日),这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不仅强调要从小抓起,要拓宽途径,而且明确提出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这些年,我们看到这样两方面的事实:一方面是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先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等等;另一方面,社会文化特别是道德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积重难返的困难和难题,道德滑坡的现象虽得到遏制,但并未完全好转,这类现象不仅以救人遭讹、公交让座遭讹等公共道德问题呈现出来,还以子女不赡养老人、夫妻不忠、父母不管小孩等家庭责任和道德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如前所述,我们追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发展的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家庭在整个社会道德和文化传承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的实现表面上在于家风和社会道德风尚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深层原因在于当政者和民间力量共同作用,将家风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将其作为封建伦理道德大众化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漫漫历史进程中,家风成为了传承道德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渠道,实际也是主流道德价值观大众化最有效、最简洁的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是社会价值的认同整体,需要通过最有效的途径传递并发挥作用。列宁就曾说过:“最马克思主义=最通俗和朴实(转化)。”(《列宁全集》第三十卷,第4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对普通群众而言,接受价值观教育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最简单、最贴近生活和实际的方式。比如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好婆婆好媳妇、十佳青年、十佳公仆、十大孝星、各级感动系列人物等先进事迹,都可以成为最有效的素材和载体。当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要在“深入”和“浅出”两个词上下功夫,而深入并不仅在于有理论的说教,还在于要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最根本的在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浅出也不仅仅在于开展活动,还在于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接受教育最直接和便利的渠道。通过挖掘家风的优良和积极因素,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其中,使人们在家庭的温馨中、在父母长辈的耳提面命中接受熏陶感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的宝库。我们既要研究和挖掘家风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要研究如何加强家风建设的问题;我们既要发挥家风的积极作用,也要抑制不良家风的消极影响;我们既要成为家风的感染者和受益人,也要成为良好家风的营造者和建设者。

何为调研报告
《何为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