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16 08:01:54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李栋

新课程改革开始后,由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重建,要求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学校文化建设呈现新的面貌,教育科研出现新的形势。认清新形势,驾驭新局面,对推进新课程实验,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物理教育适应于人们延续科技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现象与本质,满足是什么为什么需求的愿望而产生。中学物理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以及专业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我校的物理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是落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后面。

对此,我针对我们学校物理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认识、调查、分析、研究如下: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对物理新课程有了新的认识,与旧课相比,高中新课程物理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异。高中物理新教材重视情景展现,注重过程探究,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原型的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物理实验中的技能。一句话,新教材的高中物理学习,更需要学习者本身的实践、探索、思考和感悟,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到物理学不仅是深奥的,更是美好的、有趣的,而且是充满哲理的,从而鼓励学生拓展关于大自然知识的疆界。

新课程的高中物理学习,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这样要求同学们要从“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当今的时代是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复杂的学科知识单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学的效率有更多提高。课程改革提出要向同学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康、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方面的经历的要求,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讲,要切实改变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高负低效的学习方式,从一切为了分数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面提升自我的“主动学习”。 高中物理新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教育管理机关对物理教育的支持程度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教师在海北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及青海省物理教研室的关怀下,结合各学校各教师的实际情况,带领全体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通过聘请专家到我校进行“新课程专题讲座”、以及多次的“物理课程研讨会”“物理课堂教学大赛”,每学年组织进行的“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等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使我校物理教师从观念意识上有了极大的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三、校长与学校的管理层是否重视物理教育

学校加强对在职教师培养和培训。专业教师每学年必须有自己的师父与徒弟,增强教师的专业技术。对于物理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物理教师。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课程决策中。物理课程是集中体现学校对自身课程使命的价值判断。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对课程价值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制订课程规划的基础。当前学校已经开始思考价值问题,并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各校不约而同地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共同且唯一的目标。

对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思考:学校的物理课程目标是什么,是要给学生更幸福的生活还是传授更多物理知识;是要迎合每个家庭的志向和信念还是培养学生意志和责任。即使在学校教育要帮学生发展潜能、形成个性的共同认识下,还要深入思考:物理教学活动要优先满足个体需要还是集体需要,是通过学科教学还是活动方式来达成课程目标。持不同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答案,缺少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讨论,将会导致学校教育随政治、风尚而左右摇摆。

四、物理教学的开展情况。

1.物理教材使用及课外教学资源开发情况

我校教师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物理教学。按教材进度组织教学,尽最大努力使用及开发课外教学资源。能够根据农村生活实际按教学要求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教具、物理模型,深受师生的欢迎。

2.配套物理教学设施设备配备情况

我校的配套专门物理教室,物理教学设施,器材室等设施。另外我校物理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物理教育器材不足的问题。

3.物理兴趣小组开展情况

我校两个专任教师每人带领一个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训练,每周每组组织兴趣小

组的学生在书画教室训练三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写字绘画艺术进行训练。 4.物理教研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积极参与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物理教研组每学期都举办了物理新课程课例研讨会,组织了两节全校性的公开课观摩交流活动。通过评教评学,推广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执教者与听课者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课程标准》的理解,促进了新课程的实

五、我校物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对物理新课程有了新的认识,与旧课相比,高中新课程物理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异。高中物理新教材重视情景展现,注重过程探究,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原型的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物理实验中的技能。一句话,新教材的高中物理学习,更需要学习者本身的实践、探索、思考和感悟,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到物理学不仅是深奥的,更是美好的、有趣的,而且是充满哲理的,从而鼓励学生拓展关于大自然知识的疆界。

新课程的高中物理学习,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这样要求同学们要从“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当今的时代是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复杂的学科知识单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学的效率有更多提高。课程改革提出要向同学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康、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方面的经历的要求,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讲,要切实改变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高负低效的学习方式,从一切为了分数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面提升自我的“主动学习”。 高中物理新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方法及学生适应性 教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组织好每一节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探讨问题的机会和场所。即组织学生研读课本,从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发表自己见解,教师及时予以肯定、点评、总结,同时配有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难学生的设想及结论。

学生适应性:学生能够积极参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获得学习技能强于获得知识的重要性,但缺陷同时显现出来,因学生学习时间紧,课后不可能查阅资料及上网查询导致知识面窄,讨论进行一定深难度较难,因此,对重点班学生探究式教学便于工作于进行,而普通班多数仍按传统式教学进行。

三、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1、数学的难度加大,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数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像的应用等等;

2、概念和规律的复杂化,如速度的概念中,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

3、抽象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表现在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难度增大;要求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而学生这方面却比较弱。

4、学生实践增多,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但我们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却很差,对探究性的课,课堂教学任务一般不能完成。

5、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不习惯也不会探究物理规律、甚至不愿去探索,怕麻烦,怕困难。

6、学生联系生活,科学和社会的能力比较差,遇到问题不想自己联系实际去解决,只要求教师给出结论或答案。

7、学生基础不一,探究物理规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难以完成。

8、实验课需要学生通过做实验,自己寻找物理规律,但不少学生(尤其是高二文科学生)认为做实验只是玩玩而已。1.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育者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和活动。

目前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物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急剧下降,平时在单位懒散了,业余时间不再做物理技能的锻炼。这是很危险的信号,部分物理老师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专业性,或本身专业技能不强,或没有了对艺术的狂热追求,而忽视了学科本体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实验和动手能力减弱,物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艺术形象有所降低,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也受到影响。 2.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加强专业技能,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与自己的理解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一个合格物理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物理教学要求教师更精炼、更娴熟的在学生面前示范,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中的艺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物理教师应坚持长期、深入的进行物理绘画创作,多动手提高自己的物理基本功。经常参加专业培训

的老师都感受很深,在学校就是平平庸庸的上课,没有激情动手创作。如今,又有许多老师重新翻开了尘封的资料书,这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才是物理教师的特色。

六、阻碍我校物理教学开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教师缺乏勇于进行教学研究的信心,缺乏教学反思的过程。

我认为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发思,可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可以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教学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反思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教学方式的反思; 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 ;物理学习活动的反思 ;学生作业形式的反思;教学评价的反思等。 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就应勇于进行教学研究,有了教学研究的目标就能捕捉到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归纳研究,从中总结教学规律,在研究中不断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物理教学研究包括:做课题、写论文、写案例、写课例、写反思等。

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而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要有理论做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研究应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这决定了在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优化组合,相互印证。

七、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1.学会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动力。我在课上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特有的魅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势丰富多彩,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物理的独特价值。

2.学会张显个性,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物理素养

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

础。同时要使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物理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物理素养和学习物理的能力。在发现、探究、质疑、反思、合作的学习活动,切实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 3.学会倾听,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在呈现教材方式多样化,力求实现弹性和开放性,首先要对教材的梳理和整合,不备课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多读开外书,读书是提升心的宁静,有充分的宁静,心里的天空是蓝的;读书对于教师是一项基本素养的提炼,任你在浩无烟海的世界航行;读书不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是赖于我们自身素质的培养;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4.积极开展物理课题研究,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积极开展物理兴趣小组活动课,细心完整的收集资料。积极协助学生参加学校的物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物理技能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做学生心目中理想的物理教师,做反思型的物理教师,让心灵的泉水流淌,最具创造性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品质。

八、改善物理教育的对策、方法和途径

针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当前课改工作的需要,我们特别倡导进行个案研究,此种研究可以对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可靠的材料。课堂教学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以一节课作为一个研究的个案,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个案研究对于教师来说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也有助于教师通过个案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个案研究中要求个案必须真实,且个案代表某类事件或事物,具有典型性。个案研究是通过一个个体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条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归纳找到能概括这个个体的特征及原因。在个案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加深对个案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发。最后再寻找形成个体特征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的建议。当然,个案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是提供一个例证,代表性小,但它能给人以启迪,个案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教师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九、其它你认为重要或你最关注的问题

1..想办法增加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学习中,只有解决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兴趣问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发展,物理教学才有了基本的保证,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相关联的因素很多,几乎物理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因素都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构成影响,具体来看,我认为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两方面:第

一、宏观上国家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问题给物理教学活动的导向;第

二、微观上物理教师采取的有利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的教学策略。我们想要解决学生的物理兴趣问题,帮助学生推开物理教学之门就得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使这些因素向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方向发展,帮学生打开物理学习之门。

2..帮助教师寻找方法,鼓励教师大胆探索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能在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观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结合课堂实践,寻找研究切入点。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在争取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精加工程度,追求教学的品质与效益。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技能,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形成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是教师长期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教师的知识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十:总结

总之,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物理成绩自然会逐步提高,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的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进一步提高物理成绩,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以上就是我的调查研究报告。

推荐第2篇: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调研报告

马金梅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21 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并且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信息技术课程能使未来的社会成员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 这样才能有利于人的素质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升公民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培养已与读、写、算等能力一起构成新时代学习者适应未来社会、开展终生学习、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使学生提高自己在知识方面的竞争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就使学生更能主动的去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信息时代国家发展国际竞争力所需人才的关键,也是蕴含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可见,在中心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受多种因素影响,人们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加强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首先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来实现。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是否良好且得到重视是急需进行调查的。当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存在诸多阻力和问题。

1.信息技术学科不高考,不受重视。

信息技术学科,早期是以计算机学科的身份出现,那时根本没有教学大纲,只要学生一学期摸两下电脑,会打打字就行了,所以那时也谈不上重视。自从2001年以来,国家把信息技术确立为必修科目,这样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在上硬件,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也应运而生,而且这些教师的绝大多数任务仍然是使用、维护设备。信息技术教学其实还是和劳动技术等差不多,所以还是未能得到重视。信息技术学科不会像语文数学那样让学生进行题海学习,影响高考的成绩,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所以从学生自身也不会对信息技术学科下多大功夫。

2.信息技术课程在各个重点与非重点中学,城市与乡村,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存在差异。

我们说的硬件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设施建设,软件指可供教与学的各种资源建设。有许多学校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机房,有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但机器数少于学生数,使得在上机练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事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学校只建有单机机房,没有建成网络机房,个别学校现有的微机房仍是以前的486机器,且都是4MB内存和120M~540M硬盘,无法安装教学必须的软件,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较少。相比落后的硬件环境,软件资源更为贫乏。学校在建设校园网的时候基本上是关注硬件,对配备相应软件和人员培训却关注很少。形成“硬件硬,软件软”的现象。调查中我们没有发现有能够自己开发CAI课件或购买一些精品教育软件的学校,也很少有学校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即使有些学校具有相应的硬件环境,在缺乏软件资源的条件下,也很难发挥作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很少有教师会综合使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环境上课。

3.师资力量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耗课程,它的开展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 后盾。然而,我们所看到的中学电脑室的现状是: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局限于添置硬件设备、网络建设滞后的层面上。部分学校电脑没有联网,导致城市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无法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传送到农村地区实现共享。在有限的条件下,学生的信息工具、信息技术使用技能较差,绝大多数学生只会计算机的开关、文件存 取、简单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尚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更不可能从网络上获得学习资源。在我们学校情况相对挺好,配备4个具有 50台电脑的微机房还配备网络,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但还是没办法做到一人一机的教学,这样开展教学比较麻烦,很多时候要花时间来安排学生的位置以确保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使用电脑。从我们学校七年级学生情况来看有70%的学生都没有接触过电脑,讲课时有很多学生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每次课老师都要走到学生当中辅导甚至手把手教学,而班级人数多、资源不足难以保证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进度与质量。

4.学校重视程度

一是教育观念转换滞后,虽然我们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学,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

二是管理机制跟不上。很多学校的领导对这门课的认识不够,加上自身对计算机接触不多,所以很少去关注,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很多学校领导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很模糊,所以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人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

5.缺乏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升学考试课程,在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虽然自定标准给了学生一个成绩,但与中考无关,与学生成绩的名次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给班主任成绩,而不会在学生成绩单上填。所以信息技术课成了一个只要维持好纪律就行的学科,对于升学来说是一节可有可无的课,学生也只把它当成是让其放松的课程,给其玩游戏才是硬道理,学不学无所谓。曾经在上课时一学生整节课偷偷地打游戏,任务不去完成,我问他:你来机房不学习,不完成任务,来干什么?他理直气壮地说:这课本来就是给玩的!而且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少。可其他教师觉得你上课是件很轻松的事可信息技术课就真这么容易上吗?上课时学生会跟着你来吗?我通常是让学生制作作品,比如制作完整美观的课程表,从而也能调动一点学生的积极性。可真正有兴趣跟着你来的没有几个。

6.硬件环境、

有资料显示,我国县镇级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有50万所,在校学生1.5亿,占全国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80%以上。这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严重不足,差距甚大。据统计,北京市平均每13.27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我省平均每93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而就XX县而言,全县5540名教师、11万学生,教学用计算机还不足800台。全县29所初中只有条件较好的14所学校建成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305所农村六年制小学中仅有1所项目学校建成多媒体计算机教室,6所学校建成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教师、学生的信息工具、信息技术使用技能可想而知。绝大部分只会开机关机、文件存取、简单的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尚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更不可能从网络上获取教育资源。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致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举步维艰。

三、教学方法改进建议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席卷全球的信息化建设浪潮,我国社会的全面信息化已经逐步走向现实。我们看到,信息化发展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然任务。

1.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各中学,在初中阶段根本没接触过计算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在教学中,我们全方位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向学生演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欲望。上网聊天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因而学生在学习汉字输入时,教师可以开放聊天室让学生尽情聊天,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种技能。

2.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是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1)改革教与学的过程,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当学生做完作业后就直接把作业交给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也是由教师一个人完成的,其它学生无法参与。而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网上看到其它同学的作业,并能通过网络对别人的作业 提出帮助性的反馈意见。而且教师可以把对每个学生的反馈意见保存在网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把累积的反馈意见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参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个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个别反馈,学生收到教师的反馈信息后,如果没有完全理解,则还可以继续与教师交流,直到完成对问题的理解。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我们能够尝试进行“局域网的教学模式” ,达到了人机交互双向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目的,大大提高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速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在课堂上应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 ,由几个兴趣、个性、学习倾向、学业成绩等几个方面相近的学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使课堂教学更加民主、科学。

(3)应用“个别化教学,个别化辅导”的模式,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现有的水平。一些农村的学生,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电脑,一下子接触感到很突然,不知所措。当他们看到一些城镇学生熟练地操作电脑时,他们更感到自己的差距。有时,一些学生迅速敲打键盘发出的声音对这些农村的学生更是产生了刺激。因则这种个别化教学辅导的模式对农村的学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3.利用计算机辅助信息技术的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育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即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师执行教学。CAI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往往人们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CAI只是用计算机来辅助其它学科的 (不包含计算机学科)教学活动,其实,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来辅助信息技术的教学收到良好效果。比如,在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我们让学生拆开一台计算机或组装一台计算机来增加学生对硬件各部分组成的感性认识,有时我们通过展示一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让学生认识各部件名称。但是计算机的发展相当迅速,硬件的各部分型号、种类繁多,我们无法一一展示给学生,我们就找到它们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如今年的新教材《信息技术》就有随课本发行的光盘,有许多是硬件方面的资料,我们就借助它辅助我们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4.营造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

当前,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学生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而,要让学生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我们根据学校现有网络环境,尽可能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学习;组织计算机信息小组,向学生推荐好的计算机刊物和最新信息资料;组织\"信息技术沙龙\"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的机会。

5.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积极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选拔优秀的计算机学科教师担任教练。我们采取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对同一个问题,我们要求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每一位学生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在网络普及的今天,网上聊天已成为广大学生上网的一项内容,然而学校有一间旧机房因受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上网,兴趣小组学生黄晓煌根据平时兴趣小组所学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VB 语言编写了一个模拟网络聊天室,在学校机房很好地运行,使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之余感受聊天室的虚拟境界和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推荐第3篇: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新课程改革开始后,由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重建,要求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学校文化建设呈现新的面貌,教育科研出现新的形势。认清新形势,驾驭新局面,对推进新课程实验,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语文教育适应于人们延续科技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现象与本质,满足是什么为什么需求的愿望而产生。小学语文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我校的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是落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后面。

对此,我针对我们学校语文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如下:

一、教育管理机关对语文教育的支持程度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校教师在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及甘肃省语文教研室的关怀下,结合各学校各教师的实际情况,带领全体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通过聘请专家到我校进行“新课程专题讲座”、以及多次的“语文课程研讨会”“语文课堂教学大赛”,每学年组织进行的“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等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使我校语文教师从观念意识上有了极大的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二、校长与学校的管理层是否重视语文教育

学校加强对在职教师培养和培训。专业教师每学年必须有自己的师父与徒弟,增强教师的专业技术。对于语文课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语文教师。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课程决策中。语文课程是集中体现学校对自身课程使命的价值判断。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对课程价值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制订课程规划的基础。当前学校已经开始思考价值问题,并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各校不约而同地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共同且唯一的目标。

对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思考:学校的语文课程目标是什么,是要给学生更幸福的生活还是传授更多知识;是要迎合每个家庭的志向和信念还是培养学生意志和责任。即使在学校教育要帮学生发展潜能、形成个性的共同认识下,还要深入思考:语文教学活动要优先满足个体需要还是集体需要,是通过学科教学还是活动方式来达成课程目标。持不同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答案,缺少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讨论,将会导致学校教育随政治、风尚而左右摇摆。

三、我校语文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校目前共有18个教学班,有专任语文教师18位。学校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较强的专业动手实践能力,甚至既能讲授专业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如:我校的语文教师队伍另一个含义是指整体教师队伍的组成符合“双师型”的要求,既是理论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又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实习指导教师,包括面向社会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兼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简而言之:“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同上所述本人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大多数都符合“双师型”教师的以上的条件。提高语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语文教师。(例如我校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主要采取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的两种形式。校内培训是指:本校教师实行接对子、拜师学艺----“青蓝工程”,老教师之间相互接对子互相学习、拜师学艺是指年轻教师拜老教师为师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老教师也向年轻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校外培训是指:教师利用寒暑假、高三对口高考后的时间到企业或者到各大院校培训实践)。

四、语文教学的开展情况。

1.语文教材使用及课外教学资源开发情况 我校教师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语文教学。按教材进度组织教学,尽最大努力使用及开发课外教学资源。能够根据农村生活实际按教学要求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教具、生字卡片,深受师生的欢迎。

2.配套语文教学设施设备配备情况

我校的配套专门多媒体教室等设施。另外我校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教育器材不足的问题。

3.语文兴趣小组开展情况

我校两个专任教师每人带领一个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语文习作训练,每周每组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教室训练两次,每次都有每次的相关训练内容,对学生进写字、习作朗诵进行训练。 4.语文教研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积极参与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语文教研组每周都举办一次教研组会议研究语文新课程课例研讨会,组织了两节全校性的公开课观摩交流活动。通过评教评学,推广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执教者与听课者进一步加深了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五、我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1.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育者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和活动。目前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急剧下降,平时在单位懒散了,业余时间不再做相关技能的锻炼。这是很危险的信号,部分语文老师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专业性,或本身专业技能不强,或没有了对艺术的狂热追求,而忽视了学科本体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也受到影响。 2.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加强专业技能,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与自己的理解、大量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一个合格语文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更精炼、更娴熟的在学生面前展示,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中的艺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语文教师应坚持长期、深入的进行阅读,提高自己的基本功。经常参加专业培训的老师都感受很深,在学校就是平平庸庸的上课,没有激情。如今,又有许多老师重新翻开了尘封的资料书,这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才是语文教师的特色。

六、阻碍我校语文教学开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教师缺乏勇于进行教学研究的信心,缺乏教学反思的过程。我认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发思,可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可以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教学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反思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教学方式的反思; 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 ;语文学习活动的反思 ;学生作业形式的反思;教学评价的反思等。

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就应勇于进行教学研究,有了教学研究的目标就能捕捉到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归纳研究,从中总结教学规律,在研究中不断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语文教学研究包括:做课题、写论文、写案例、写课例、写反思等。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而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要有理论做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研究应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这决定了在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优化组合,相互印证。

七、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1.学会赏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动力。我在课上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特有的魅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势丰富多彩,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语言的独特价值。 2.学会张显个性,使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使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语文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语文的能力。在发现、探究、质疑、反思、合作的学习活动,切实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

3.学会倾听,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在呈现教材方式多样化,力求实现弹性和开放性,首先要对教材的梳理和整合,不备课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多读开外书,读书是提升心的宁静,有充分的宁静,心里的天空是蓝的;读书对于教师是一项基本素养的提炼,任你在浩无烟海的世界航行;读书不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是赖于我们自身素质的培养;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4.积极开展语文课题研究,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积极开展语文兴趣小组活动课,细心完整的收集资料。积极协助学生参加学校的作文和阅读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做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教师,做反思型的语文教师,让心灵的泉水流淌,最具创造性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品质。

八、改善语文教育的对策、方法和途径

针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当前课改工作的需要,我们特别倡导进行个案研究,此种研究可以对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可靠的材料。课堂教学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以一节课作为一个研究的个案,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个案研究对于教师来说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也有助于教师通过个案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个案研究中要求个案必须真实,且个案代表某类事件或事物,具有典型性。个案研究是通过一个个体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条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归纳找到能概括这个个体的特征及原因。在个案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加深对个案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发。最后再寻找形成个体特征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的建议。当然,个案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是提供一个例证,代表性小,但它能给人以启迪,个案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教师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九、其它你认为重要或你最关注的问题 1..想办法增加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中,只有解决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问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发展,语文教学才有了基本的保证,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相关联的因素很多,几乎语文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因素都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构成影响,具体来看,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两方面:第

一、宏观上国家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问题给语文教学活动的导向;第

二、微观上语文教师采取的有利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的教学策略。我们想要解决学生的语文兴趣问题,帮助学生推开语文教学之门就得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使这些因素向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方向发展,帮学生打开语文学习之门。 2..帮助教师寻找方法,鼓励教师大胆探索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能在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观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结合课堂实践,寻找研究切入点。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在争取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精加工程度,追求教学的品质与效益。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技能,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形成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是教师长期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教师的知识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推荐第4篇: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沈生鹏(125308)

新课程改革开始后,由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重建,要求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学校文化建设呈现新的面貌,教育科研出现新的形势。认清新形势,驾驭新局面,对推进新课程实验,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物理教育适应于人们延续科技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现象与本质,满足是什么为什么需求的愿望而产生。中学物理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以及专业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我校的物理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是落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后面。

对此,我针对我们学校物理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如下:

一、教育管理机关对物理教育的支持程度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教师在海北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及青海省物理教研室的关怀下,结合各学校各教师的实际情况,带领全体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通过聘请专家到我校进行“新课程专题讲座”、以及多次的“物理课程研讨会”“物理课堂教学大赛”,每学年组织进行的“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等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使我校物理教师从观念意识上有了极大的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二、校长与学校的管理层是否重视物理教育

学校加强对在职教师培养和培训。专业教师每学年必须有自己的师父与徒弟,增强教师的专业技术。对于物理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物理教师。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课程决策中。物理课程是集中体现学校对自身课程使命的价值判断。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对课程价值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制订课程规划的基础。当前学校已经开始思考价值问题,并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各校不约而同地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共同且唯一的目标。

对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思考:学校的物理课程目标是什么,是要给学生更幸福的生活还是传授更多物理知识;是要迎合每个家庭的志向和信念还是培养学生意志和责任。即使在学校教育要帮学生发展潜能、形成个性的共同认识下,还要深入思考:物理教学活动要优先满足个体需要还是集体需要,是通过学科教学还是活动方式来达成课程目标。持不同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答案,缺少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讨论,将会导致学校教育随政治、风尚而左右摇摆。

三、我校物理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校高一目前共有22个教学班,有专任物理教师9位。学校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较强的专业动手实践能力,甚至既能讲授专业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如:我校的物理教师队伍另一个含义是指整体教师队伍的组成符合“双师型”的要求,既是理论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又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实习指导教师,包括面向社会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兼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简而言之:“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同上所述本人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师大多数都符合“双师型”教师的以上的条件。 提高物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物理教师。(例如我校加强物理教师的培训,主要采取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的两种形式。校内培训是指:本校教师实行接对子、拜师学艺----“青蓝工程”,老教师之间相互接对子互相学习、拜师学艺是指年轻教师拜老教师为师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老教师也向年轻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校外培训是指:教师利用寒暑假、高三对口高考后的时间到企业或者到各大美院培训实践)。

四、物理教学的开展情况。

1.物理教材使用及课外教学资源开发情况

我校教师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物理教学。按教材进度组织教学,尽最大努力使用及开发课外教学资源。能够根据农村生活实际按教学要求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教具、物理模型,深受师生的欢迎。

2.配套物理教学设施设备配备情况

我校的配套专门物理教室,物理教学设施,器材室等设施。另外我校物理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物理教育器材不足的问题。

3.物理兴趣小组开展情况

我校两个专任教师每人带领一个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训练,每周每组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书画教室训练三次,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写字绘画艺术进行训练。 4.物理教研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积极参与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物理教研组每学期都举办了物理新课程课例研讨会,组织了两节全校性的公开课观摩交流活动。通过评教评学,推广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执教者与听课者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课程标准》的理解,促进了新课程的实

五、我校物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1.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育者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和活动。

目前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物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急剧下降,平时在单位懒散了,业余时间不再做物理技能的锻炼。这是很危险的信号,部分物理老师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专业性,或本身专业技能不强,或没有了对艺术的狂热追求,而忽视了学科本体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实验和动手能力减弱,物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艺术形象有所降低,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也受到影响。 2.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加强专业技能,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与自己的理解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一个合格物理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物理教学要求教师更精炼、更娴熟的在学生面前示范,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中的艺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物理教师应坚持长期、深入的进行物理绘画创作,多动手提高自己的物理基本功。经常参加专业培训的老师都感受很深,在学校就是平平庸庸的上课,没有激情动手创作。如今,又有许多老师重新翻开了尘封的资料书,这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才是物理教师的特色。

六、阻碍我校物理教学开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教师缺乏勇于进行教学研究的信心,缺乏教学反思的过程。

我认为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发思,可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可以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教学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反思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教学方式的反思; 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 ;物理学习活动的反思 ;学生作业形式的反思;教学评价的反思等。 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就应勇于进行教学研究,有了教学研究的目标就能捕捉到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归纳研究,从中总结教学规律,在研究中不断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物理教学研究包括:做课题、写论文、写案例、写课例、写反思等。

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而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要有理论做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研究应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这决定了在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优化组合,相互印证。

七、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1.学会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动力。我在课上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特有的魅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势丰富多彩,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物理的独特价值。

2.学会张显个性,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物理素养

在物理教学工作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使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物理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物理素养和学习物理的能力。在发现、探究、质疑、反思、合作的学习活动,切实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 3.学会倾听,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在呈现教材方式多样化,力求实现弹性和开放性,首先要对教材的梳理和整合,不备课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多读开外书,读书是提升心的宁静,有充分的宁静,心里的天空是蓝的;读书对于教师是一项基本素养的提炼,任你在浩无烟海的世界航行;读书不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是赖于我们自身素质的培养;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4.积极开展物理课题研究,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积极开展物理兴趣小组活动课,细心完整的收集资料。积极协助学生参加学校的物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物理技能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做学生心目中理想的物理教师,做反思型的物理教师,让心灵的泉水流淌,最具创造性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品质。

八、改善物理教育的对策、方法和途径

针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当前课改工作的需要,我们特别倡导进行个案研究,此种研究可以对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可靠的材料。课堂教学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以一节课作为一个研究的个案,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个案研究对于教师来说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也有助于教师通过个案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个案研究中要求个案必须真实,且个案代表某类事件或事物,具有典型性。个案研究是通过一个个体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条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归纳找到能概括这个个体的特征及原因。在个案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加深对个案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发。最后再寻找形成个体特征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的建议。当然,个案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是提供一个例证,代表性小,但它能给人以启迪,个案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教师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九、其它你认为重要或你最关注的问题

1..想办法增加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学习中,只有解决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兴趣问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发展,物理教学才有了基本的保证,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相关联的因素很多,几乎物理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和因素都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构成影响,具体来看,我认为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两方面:第

一、宏观上国家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问题给物理教学活动的导向;第

二、微观上物理教师采取的有利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的教学策略。我们想要解决学生的物理兴趣问题,帮助学生推开物理教学之门就得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使这些因素向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方向发展,帮学生打开物理学习之门。

2..帮助教师寻找方法,鼓励教师大胆探索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能在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观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结合课堂实践,寻找研究切入点。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在争取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精加工程度,追求教学的品质与效益。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技能,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形成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是教师长期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教师的知识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推荐第5篇:初中物理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初中物理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现代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它的总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及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关心社会与关心生活的意识。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像科学家构建、描述科学原理那样经历探究的过程,将自己的经验协调起来并纳入逻辑系统,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与原理,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认知结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都得到发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并且学会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在合作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活动。对于如何开展好探究实验已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下面就我们学校开展探究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谈一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措施。

一、诱发探究,辅助学生迈出第一步——提出问题。

“探起于疑”也就是说探究首先要有探究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李政道也曾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但牛顿却从人们认为世空见惯、谁也不会否定的“苹果落地”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是为什么?是牛顿幸运,还是牛顿聪明过人呢?这都不是,而是因为他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且想要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教师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实施探究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就各种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探讨,就是让学生处于各种环境中时,通过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等五官感受,再根据自己的感觉提出问题。如,冬天天气很冷,窗户上会出现冰花,冰花为什么会出现呢?又出现在哪一侧呢?这样,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和思考。

2、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有目的地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促进学生产生质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同时,要有意识地设计观察习惯的养成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内容。课堂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指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问题。在学习《摩擦力》时提出我们都会走路,走路靠的是摩擦力,但是我们发现有时我们走得很稳,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帮助学生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各个探讨。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我先针对这个实验提出几个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让学生回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情况并引导大家找出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凸透镜并提出疑问:通过凸透镜我们看到的景物有时放大、有时缩小,有时被拉近、有时被拉远,有时正立、有时倒转 „„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2、给出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打火机。问:与照相机的使用过程进行比较,如何放置这些器材,才能使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上?

3、这个实验一般学生很难马上提出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关系,教师先演示凸透镜在各种条件下的成像情况,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了,所成像的特点也跟着改变的现象。这时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通过积极引导,有些学生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否也有关呢?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中的实验规律,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猜测、想象是人在大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创新的过程。作为一种能力,它是创造性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想象是异想天开,其产品往往是新奇独特的,有些是

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但正是它们,把人们带进了科技创造发明的大世界。20世纪的伟大发明,如潜水艇、飞机、霓虹灯、导弹等,几乎没有一样不是大胆想象而发明创造的。有人说:“真理走进教学,必须穿着衣服。”“优秀的教师都善于把学生搞糊涂,使教学具有朦胧美、艺术美。”在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在适当时候给学生一个猜测想象的机会。在实验前猜测实验现象,在完成探究实验后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想象运用。

例如,在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做课外小实验:烧杯、试管内部装有冰,将试管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冰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没完全熔化之前,试管中的冰会熔化吗?

同样,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做类似的课外小实验:烧杯、试管内部装有水,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当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足够长时间,烧杯中的水会沸腾吗?试管中的水会沸腾吗?

在实验之前,我要求学生大胆猜测实验的现象,实验后,大多数同学发现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这时我给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刚才的猜测想象缺乏科学根据,因此是错误的。

三、精心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1、设计教学程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学生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摄取、定位与活化三个步骤。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摄取了许多知识与方法,这些知识与方法最初在头脑中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如同无人管理的仓库中堆放的货物一样,不便于提取与运用,这就需要通过小结等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定位,“理清”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及内在联系,使之有序化,如同超级商场中将货物分层、分柜台摆放一样,从而便于提取与运用。最后还要将这些内容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使它们活化,如同商场中的货物必须被买走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一样。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在一节探究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符合这一认知的全过程。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感知摩擦的存在、提出摩擦存在大小的问题、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可能因素,再让学生摄取控制变量法、力的平衡法测摩擦力这一方法;

通过实验与分析来去伪存真,从而定位:“摩擦力与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最后将知识活化,讨论在生活中如何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2.对具体探究过程的设计要符合课题的合适要素

科学探究,离不开探究的程序,这一程序其实就是思维的程序,它既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探究学习的步骤,又是一节课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与主要任务,它们是课堂教学的“脊柱”。程序中的各个要素相当于“脊椎骨”,它们对于一节课的探究过程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每一节课内至少要有一个问题运用一条程序化的思维过程步骤。例如在“合理地利用机械能”一节教学中,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教学中,其总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成果,其中探究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是相对独立的,它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四、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要去充当引路人。

1、注重非指导性教学

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主”原则,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双边性”。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要通过学生的探索,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所有需要学生自己探索的问题,教师不可包办代替;所有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出的问题,教师不需指导。因此,教师应该甘心当好“导演”,放弃想当“演员”尤其是当“明星”的想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学,不要因为担心学生做不好就给学生越俎代庖,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果任何事都由教师代办代劳,那么探究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意愿,科学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探究活动。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事实上,探究教学并不是也不可能完全凭学生去自学或盲目探索,而不要教师的指导,否则也就不叫“探究教学”。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而又浑然不

觉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指导的最佳时机和方法;要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要适时地点拨学生去思考问题;抓住时机提醒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步骤的转换;在协作性小组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工作,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给予各小组报告他们的工作及其成果的平等机会,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对他人或自我的评价。

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教学中,学生提出许多猜想,但不可能每个人都将各种猜想用实验来验证,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猜想相同的同学合并为一组。然后发动同组的同学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由于设计实验方案是学生的难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先由小组讨论或教师引导再由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得出后,教师根据学校实验室器材配备情况,对实验方案略作修改,然后帮助学生寻找或配齐器材。小组实验时,学生可能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难点,此时教师可主动帮忙。但学生做好了而无所事事或做些无关的游戏,教师要即时提醒或要求该同学演示所做实验或讲解实验过程及观察的现象或记录的数据。

2.要注意师生共同探究。

教师不仅要当好“导演”,有时还应该当好演员中的“配角”,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从学生的角度去参与各种讨论、学习。即使有些探究的问题教师也不知道答案,这也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架子,甘心当一名“同学”。另外,教师还特别应该当好一名“前进生”和一名“后进生”。通过“前进生”的作用,在关键处引导点拨学生,通过一名“后进生”的作用去引起争议、辩论。例如在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时,为了提高学习的乐趣,我们安排了一节课前引导课:引导学生制作水膜透镜、水杯透镜和望远镜。这一过程是教师导演的,但在制作中教师还要做学生的助手,此时教师也是一名“同学”,当学生完成一项制作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制好的镜子看近处物体,如书上的字;再看远处的物体,如黑板上的字。此时教师可以当一名“后进生”,进行有意“示错”,如说水膜透镜看近处书上的字一定是缩小的,望远镜看远处的物体一定是放大的等等。如果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发现水膜透镜看近处书上的字,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人用望远镜看远处物体放大了,而有人用望远镜看远处物体缩小了,学生提出质疑

时,教师可当一名“前进生”,进行解释。

五、设置开放性习题,将探究性学习引向课外

开放性习题具有发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学习了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后,我设计了如下题目供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

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0.35A,用下列器材设计出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的实验。器材:被测小灯泡一只、一组电压合适的电池组、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最大阻值已知为R0)、一只电键和若干导线。要求:

(1)写出实验原理或实验电路图。(2)实验步骤。(3)实验结果的表达式。

(4)设计思路与方法。

类似的题目还有很多,教师可编排成一课一练,供学生课余讨论探究。“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印象才深刻,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正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近三年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许多同学都感到这种探究性学习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合作、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及创新意识都有很大提高。所以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适应教学改革,实施探究性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在初中物理课程中能够收获到知识,收获到快乐,收获到信心!

推荐第6篇: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小学数学详解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小学数学而言

前言:新课程改革开始后,由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重建,要求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学校文化建设呈现新的面貌,教育科研出现新的形势。认清新形势,驾驭新局面,对推进新课程实验,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数学教育适应于人们延续科技文化,传播社会知识,表达现象与本质,满足是什么为什么需求的愿望而产生。小学数学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以及专业的重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我校的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是落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后面。

对此,我针对我们学校数学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如下:

一、教育管理机关对数学教育的支持程度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校教师在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及数学教研室的关怀下,结合各学校各教师的实际情况,带领全体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通过聘请专家到我校进行“新课程专题讲座”、以及多次的“数学课程研讨会”“数学课堂教学大赛”,每学年组织进行的“数学教师新课程培训”等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使我校数学教师从观念意识上有了极大的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二、校长与学校的管理层是否重视数学教育 学校加强对在职教师培养和培训。专业教师每学年必须有自己的师父与徒弟,增强教师的专业技术。对于数学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数学教师。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问题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课程决策中。数学课程是集中体现学校对自身课程使命的价值判断。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对课程价值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制订课程规划的基础。当前学校已经开始思考价值问题,并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各校不约而同地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共同且唯一的目标。

对此,学校需要进一步思考:学校的数学课程目标是什么,是要给学生更幸福的生活还是传授更多数学知识;是要迎合每个家庭的志向和信念还是培养学生意志和责任。即使在学校教育要帮学生发展潜能、形成个性的共同认识下,还要深入思考:数学教学活动要优先满足个体需要还是集体需要,是通过学科教学还是活动方式来达成课程目标。持不同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答案,缺少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讨论,将会导致学校教育随政治、风尚而左右摇摆。

三、我校数学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

我校小学部目前共有33个教学班,有专任数学教师18位。

学校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较强的专业动手实践能力,甚至既能讲授专业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如:我校的数学教师队伍另一个含义是指整体教师队伍的组成符合“双师型”的要求,既是理论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又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实习指导教师,包括面向社会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兼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简而言之:“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提高数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数学教师。(例如我校加强数学教师的培训,主要采取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的两种形式。校内培训是指:本校教师实行接对子、拜师学艺----“青蓝工程”,老教师之间相互接对子互相学习、拜师学艺是指年轻教师拜老教师为师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老教师也向年轻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校外培训是指:教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企业或者到各大美院培训实践)。

然而,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专任数学教师18位,其中青年教师有10位之多,因此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就显得极为迫切。就工龄而言,在3年以下(不含3年)的就有8,而就取得的成就而言,仅仅一位教师在区级教学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成绩。其他青年教师并没有什么建树。这些年引进的教师大多是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教师的素质不可谓不高,然而取得的成就却不够明显。说明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还是比较滞后的。原因有二:其一,青年教师中没有明确目标者占到极大比例,教学就仅仅是将教案和课本上的问题,抛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解答。书上的知识给学生讲解,机械地做着单位要求的各项任务。没有一个自己的目标,如短期目标,取得教学能手,长期目标成为教育家等等。其二,学校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上升机制,不论你努力与否都没有很大差别,没有明确的奖励机制,没有明确的成长机制,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也仅仅是在学校中上一上,不评奖,不参加校外的交流活动。不能及时明确地给予指导。

人,不论任何时候,自律都是他律的结果。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极为缓慢,甚至错过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学上有关键期假说,而对于教师的成长同样存在关键期。就是参加工作的头三年,头三年没有建树很可能这一生对于教育的信心都会被抹去。自我效能感大幅下降,对教师的成长极为不利。

四、数学教学的开展情况。

1.学案导学

从小学三年级起,正式开始学案导学制。在上课之前,先给同学们布置预习的任务。上课自学导学案大约5分钟。之后是展示评价,大约是要用10分钟,期间教师要发现同学们的问题,优先让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请同学们思考,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接着做练习题目,大约15分钟,在完成练习题目的同时,教师要在教室当中巡视一圈,对于有问题的,程度较差的,做题速度慢的,存在问题的要有一定的指导。最后,请程度较好的同学进行展示,在展示完成,教师要将补充的题目和新增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贯穿其中的思想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这些年流行的杜郎口模式,杨思模式等等,都是一个思想,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全世界的教育都在改革,希望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能够取得成功。

2.数学教材使用及课外教学资源开发情况

我校教师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数学教学。按教材进度组织教学,尽最大努力使用及开发课外教学资源。能够根据相关教学要求及时制作课件、数学模型,深受师生的欢迎。

充分利用和动员家长资源,小学阶段的学习还是极大的不同于高中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对象是12岁及以下的少年儿童,还在习惯的培养时期。单单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很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习惯不能很好建立。而且,老师在学校的要求如果不能够在家庭中得以贯彻和落实,里外两张皮。也会对学生造成困惑。

3.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情况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精加工程度,追求教学的品质与效益。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技能,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形成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是教师长期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教师的知识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我校两个专任教师每人带领一个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训练,每周每组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书画教室训练三次。

4.数学教研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积极参与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数学教研组每学期都举办了数学新课程课例研讨会,组织了两节全校性的公开课观摩交流活动。通过评教评学,推广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执教者与听课者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促进了新课程的实

五、我校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1.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育者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和活动。

目前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急剧下降,平时在单位懒散了,业余时间不再做数学技能的锻炼。这是很危险的信号,部分数学老师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专业性,或本身专业技能不强,或没有了对艺术的狂热追求,而忽视了学科本体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实验和动手能力减弱,数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艺术形象有所降低,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也受到影响。

2.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加强专业技能,对数学概念规律的认识与自己的理解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是一个合格数学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更精炼、更娴熟的在学生面前示范,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中的艺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数学教师应坚持长期、深入的进行数学绘画创作,多动手提高自己的数学基本功。经常参加专业培训的老师都感受很深,在学校就是平平庸庸的上课,没有激情动手创作。如今,又有许多老师重新翻开了尘封的资料书,这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才是数学教师的特色。

六、阻碍我校数学教学开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教师缺乏勇于进行教学研究的信心,缺乏教学反思的过程。

我认为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发思,可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可以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教学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反思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教学方式的反思; 学生学习兴趣的反思 ;数学学习活动的反思 ;学生作业形式的反思;教学评价的反思等。 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就应勇于进行教学研究,有了教学研究的目标就能捕捉到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并将问题进行归纳研究,从中总结教学规律,在研究中不断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数学教学研究包括:做课题、写论文、写案例、写课例、写反思等。 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而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

入手,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要有理论做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研究应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这决定了在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优化组合,相互印证。

七、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1.学会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我在课上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特有的魅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势丰富多彩,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数学的独特价值。

2.学会张显个性,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使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数学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数学的能力。在发现、探究、质疑、反思、合作的学习活动,切实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

3.学会倾听,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在呈现教材方式多样化,力求实现弹性和开放性,首先要对教材的梳理和整合,不备课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多读开外书,读书是提升心的宁静,有充分的宁静,心里的天空是蓝的;读书对于教师是一项基本素养的提炼,任你在浩无烟海的世界航行;读书不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是赖于我们自身素质的培养;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4.积极开展数学课题研究,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积极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细心完整的收集资料。积极协助学生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做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数学教师,做反思型的数学教师,让心灵的泉水流淌,最具创造性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品质

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提高对课堂教学的精加工程度,追求教学的品质与效益。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技能,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形成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是教师长期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理论是教师的知识基础,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必须终身学习,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推荐第7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调研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调研时间:2009年1月至今

调研对象及人数:我校学的29名教师,其中,班主任居多

调研内容:认识程度,基本作法,学习状况,困惑疑难等

调研形式:问卷调查,领导教师座谈,

二、基本评价

(一)主要长处

1、综合实践活动意义认识较高

通过调研,我们的老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意义上认识普遍较高,认为,在当前教育现状下,确实有必要改变好学生的评价观念,应该让学生早点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其中,对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能力一项,60%被调查者认为很有必要,近4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的必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们、广大的老师们,虽说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但对于当前的教育,确实在思考着,谋略着的。

2、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可嘉

综合实践活动相较于其它任何一门文化学科来说,是一新事物,我们的广大老师们,都愿意接受它,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需。关于培训之事,77%的老师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全县培训,有必要的占22%;平日里学习过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知识的老师占64%,仅这一点,就不简单;学习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被调查者占55%,相较于其它“副科”来说,可能稍强吧;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有关论文、案例的被调查者占36%,比例较高;参加过县级以上的学习与观摩活动的被调查者占34%。等等这些,无不说明我们的老师,对待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是强的,思想性是较高的,学习进取的精神是可嘉的。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较高

虽说新生事物,开展起来,困难重重,能力有限,条件、场所、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但我们的老师,有一股热情,更有一股尝试的勇气。调研之中,55%老师选择如果开展活动,有此份热情,30%的老师认为,我也可以去尝试;认真开展过或尝试过的被调研者占90%,5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也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4、师资力量是较强的

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着知识的多少,更决定着能力的大小,特别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更是如此。班主任老师,语文、数学老师,是我们现有小学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调查中,20%的班主任老师、70%的语文、数学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如此一批较强业务素质与能力的教师队伍,应该说没有开展不了的综合实践活动的。

(二)主要不足

1、学校领导者重视程度没有跟上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相较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行为,领导的关注与重视特别重要,一是因为这是无“本本”的课程,本来就不好落实,如果领导不督促执行课程计划的落实,往往就会使墙壁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主要学科的练习课。可是,少见有中心学校、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出台的;二是没有领导的组织与协调,活动的开展也是一句空话,在这方面,少见各级管理者们去现场指导与督办的。

2、课程资源的挖掘缺乏经验与独到的见解

因为是无“本本”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开发生成课程的本领与经验,以及独到的见解,把无“本本”的课程,上升到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个案之中来。所到之处,谈起综合实践活动,管理者、教师们,无不都说,没有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实不好开展,更谈不上坚持了。究其原因,缺乏开发生成课程的技能与水平,落脚点是没有真正花心思去研究,去挖掘。

3、制约活动开展的因素难以确定

制约活动开展的因素较多,一是受传统的分数论因素的影响,怕孩子误了主要学科的成绩;二是安全因素比天还大,其实,这是我们没有设计与周全安排好的缘故;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四是缺乏活动开展的氛围;五是缺乏活动开展的系统性与持久性;六是缺乏与社会勾通的基本桥梁;七是活动开展难以打破条条框框,指导老师局限于单一的个体,局限于学校之内,没有放眼社会。

4、教研力度不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是新事物,也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供借鉴而不好操作与评价,更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各种教研活动,也是以围绕上级转的思想为指导,再说,上级教研部门,也少有活动,实施新课改五六年来,从市到县,没有开展过一次相关的培训与提高的活动。因而说,各级教研力度不到位。

三、基本建议

为着建构新型的学习模式,着眼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人与事,关注我们感官所能及的任何事物,使我们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生活实践相融合,为了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指导思想,落实素质教育行动纲要,我们必须重视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我校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必须强力、全面铺开综合实践活动

即使难以操作,也应该让老师、校长们了解这类课程的作用,即使开展得不好、不象,也好过总没有开展过,让所有的老师都能知晓活动的本质与意义,更应该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不是可有可无的一种摆设。因而,所有学校,必须强力、全面开展此类活动。

2、抓好培训工作,提高“执教”能力

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要素。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刻不容缓,加大培训力度,以使我们的教师提高“执教”能力。主要措施:一是教研室要经常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类观摩活动,让更多的老师知道活动的开展从何入手;二是有必要进行全县性质的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使老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作一整体性的认识与了解。

3、挖掘、搜集、整合课程资源,保证活动开展有依有据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先天无“本本”,导致活动的可连续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等随意性较大,所以,课程资源的挖掘、搜集、整合非常重要,这也是保证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依据,使巧妇能做有米之饮。因而,各级学校,必须组织专班,专题研究活动资源,结合当地实际,开发出各学校、各年级可供借鉴的课程资源。

4、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活动阵地,是提高能力与水平的不可或缺的活

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模式上的研究,必须探索出一套可供借鉴的行之有效的符合本地特色的基本教学模式;二是坚持化繁为简,使人们印象中的阳春白雪般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也应该走向下里巴人,达到每位老师能说,我也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三是课程资源上的研究,这个问题,必须集中全县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探讨、收集、整理出符合校、乡、县三级课程开展的资源库。

5、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

杨桥二中,综合实践活动有一批骨干师资力量,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胜过到市去县学习来得快与真实得多的。这批骨干教师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挥出来。一是要示范引领,如教学模式的示范,基本作法的指导等;二是要送教下乡,去乡村学校,手把手,从实例、课例入手,有的放矢,要针对性强;三是请专家上门指导,学校活动的开展,要主动请相关专家、骨干上门亲自指导,发挥已有经验的优势,少走弯路。

6、研究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显得难以物化,学生如此,教师亦是这样,如何激励我们的老师们勇于投身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必须从评价机制上想主意。一要定期表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好的优秀教师与学校;二是要在各级各学科优秀老师评选中必须占有一定的份额;三是承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必须在工作量、物质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以保证他们能舒心顺心地开展活动。

相对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这里比较重视.各校都形成了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其它科目,它有长线短线之分,有时一个主题活动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在课务安排上,有时需要把三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在一起,当然每一次活动都要有详细的活动计划。

推荐第8篇: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周边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曾几何时,中国的周边安全局势一直是我国值得称道的外交成就。有人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人说我们在国际上没有真正的朋友。打开世界地图一看,猛然一惊,原来现实真的很严峻。从越演愈烈的南海争端到最近的中日钓鱼岛的激烈争端,一系列的事对我国家安全提出挑战,中国周边安全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周边某些小国在美国支持下牟取暴利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绵长的边境线和海岸线使我国成为地缘环境最不乐观的国家之一。 关键词: 周边;安全;威胁;大学生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国家周边安全形势的关注程度,提高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不仅认识到现在我国的国防安全状况,更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为营造和谐共进的周边环境而努力的必要性。 二.调查背景

我国当前的安全形势背景可以分为四线来概括,东线安全形势:总体不太平,形势吃紧;南线安全形势:危机四伏,合作仍存;西线安全形势:非传统问题升温;北线安全形势:在稳定的环境下进一步深化合作。 三.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2日至11月25日 四.调查地点 安阳工学院 五.调查人员

安阳工学院的在校大学生 六.调查手段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发放70份调查问卷,收回率为98%,然后汇总分析得出结论。 七.调查结论

(一)我国周边安全现状1.中日问题

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东海划界之争。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分歧很大,日本主张所谓的中间线原则,并且以钓鱼岛作为基点单方面在中间划了一条所谓的中间线,并开始对这条线采取实际控制;中国一直坚持自然延伸原则,主张在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中心线。2.东海海底油气资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处东海海域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太平洋上油气最丰美的区域之一。关于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划分:日本主张按照“中间线”原则划分;中国表示不存在什么“中间线原则”,东海海底石油资源的划分,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所规定的大陆架原则来进行。3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钓鱼岛列岛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日本却宣称钓鱼岛是其领土,并在上面修建灯塔等永久设施。2.南海问题

南海总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散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强烈兴趣,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东南亚国家之所以如此热衷侵占南海是因为南海有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并且南海海域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其经济和军事价值不断凸显。近年来,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政策相继发生了转变,形成“联合制华”的战

略态势。东盟内部多次就南海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了通过“集体性政治谈判解决南沙争端”的共识,并多次策划将南海问题提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竭力促成南海问题国际化。并且,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插手南海地区事务,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3.台湾问题

台湾虽然占地仅3万多平方公里但却处在战略要冲之处。我们如果拥有它,既可以作为突破第一岛链的跳板,进可攻、退可守,还可以掌控日本的经济命脉来遏制日本,因为日本的海上能源线绝大部分都经过台湾沿海。但现在台湾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这对我们民族繁荣和发展是一种致命的威胁。4.中印问题

在南亚次大陆,印度与我们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在1962年的自卫反击战中中国打败印度致使印度至今仍对中国怀有戒心。且中印之间还存在着领土争端,至今未有解决良方。印度经济在今年也飞速发展,不逊中国,军事实力也相当强大,且拥有核武器,一旦中印之间因领土问题大打出手,中国会很危险。而且印度还支持国内的藏独势力,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威胁甚大。

(二)大学生应该怎样为营造和谐共进的周边环境而努力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应从自身安全出发,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素质的均衡性发展直接决定着人才的施展空间和人的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将自身的文化水准提升至新的层面。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各项事业的建设者,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其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基础。也正因如此,当代大学生在我国的战略储备环节中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所谓“九零后”的成长之中,对于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提到了日程上来。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也就成了重中之重,只有将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在大学生中根深蒂固了,才能逐步的向年轻化推进。而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只有自觉地将国防安全作为自身的一份隐形责任,才可以更好的为国防安全尽一份责任。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们的祖国,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以学习国防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更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八.调查感悟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国防问题的复杂性,各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有必要更有责任为营造和谐共进的周边环境而努力,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认识到我们调查实践的局限性,在调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数据分析不全面,实践能力不强,不过我们会尽能力改正,使实践调查更完美! 九.谢辞

在实践调查中感谢我们小组的组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校园发放调查问卷并收回进行分析,调查圆满结束,更感谢形势政策老师在调查过程以及撰写实践报告给予的帮助。 十.参考文献

《瞭望》新闻周刊 —— 《多个方向近期现异动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新变数》 作者 陈向阳

《求是》理论网半月谈——《如何看待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作者:周方银

新华网京华时报——《社科院报告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三大风险》 2012-05-07 北方网《周边蚕食中国不应有机遇期》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是国防大学教授 韩旭东十一.附录

1.你的性别()

A 男

B 女

2.您在读大学类别()

3.您是否经常关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A 经常(每周至少一次) A 报纸杂志

A 经常(累计5次以上)

B 偶尔

B 上网浏览

C 很少 C 听同学说

B 很少(累计5次以下)

D 从不 D 其它 C 从不

4.您一般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与中国外交有关的新闻()

5.您曾经在网上或者其他地方发表过有关中国外交的意见吗?() 6.您知道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和看法吗?()

A 两国关系向来友好 A 非常了解 A 知道

B 日本对中国一直是敌视态度

B 了解 B 知道一点

C 依托美国与中国争夺海洋利益 C 基本了解

C 不知道

D 依靠美国近联韩国抗衡中国 D 不了解

7.您了解与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协商解决南海问题的立场吗?()

8.您知道最近菲律宾海军闯入中国南海黄岩岛海域的新闻吗?()

9.您认为西藏问题是属于什么问题?()

B 和平收复 B 清楚

C 求助于国际 C 基本清楚

D 不收复 D 不清楚

10.中国真的要收回台湾,您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

A 战争收复 A 非常清楚

11.您清楚中日钓鱼岛事件国际态度是怎样吗?() 12.国际上对中日钓鱼岛的态度()

A 大部分支持中国

B 几乎没有国家支持中国

C 本来就是日本领土

D 其他

13您认为哪几个国家有航空母舰?() 可多选

A 美国

B 日本

C 韩国

D 印度

E 俄罗斯

14.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存在的领土纠纷,您认为应该怎么解决?

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

推荐第9篇:形式与政策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安阳特色文化及产业发展调查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安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有着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辖区内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数百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但安阳文化也面临了很多问题。通过对安阳特色文化及产业发展调查和进行分析,综合安阳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分析创造文化古城、文化名城的特色文化,分析现有文化资源和改进不足之处,整合资源传承、弘扬和发展安阳古文化,并与当代价值相结合,提升安阳的城市文化形象。

关键词:安阳文化、旅游、文化商品、文化产业

实践目的

了解安阳、安阳文化、安阳文化产业的发展

调查手段

上网查找;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

地 点

安阳市及管辖县区。

人 员

旅游区管理人员;特色文化地区居民

一、安阳的特色文化

安阳是一个古老且充满朝气的城市,她经历了3000多年的洗礼,有过七个王朝在这里建都, 悠久历史,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和易经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在这里有殷墟、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岳飞庙、菱里城等国家4A级旅 游景区;南海古人类洞穴遗址、灵泉寺、天宁寺文峰塔、宋 富寺等佛教文化遗址;二帝陵、瓦岗寨、城隍庙、袁林等历史名 人祭祀、纪念场所;马氏庄园、仓巷街明清民居等古代建筑群。 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所说“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 年前是帝都;中华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一)殷墟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开始,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2001年3月,在由国内48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评选中,殷墟以最高票数名列榜首

(二)甲骨文

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三)羑里城

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北约4公里处的羑里城,是世界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文化发祥地。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划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典故均源自于此。羑里城还是一处蕴含丰富的龙山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厚达7米的文化层断面清晰,依稀可见远古时期人们居住、生活的情景。羑里城又称文王庙,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处有7米厚的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存,是3000年前殷纣王关押周文王姬昌7年之处,是有史可据、有址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此处也是文王据伏羲八卦推演出64卦384爻,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之圣地。文王庙坐北朝南,始建年代失考。元代及明、清曾多次重修。现存古建筑多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近年来又重新恢复了部分殿、亭,现为周易博物馆

(四)红旗渠

红旗渠在河南省安阳以西50多公里的林州林滤山中,地势险峻,工程宏伟。它不仅是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也为林滤山自然风光增添了一大胜景,被中外游人誉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五)岳飞庙

岳飞纪念馆简称“岳飞庙”,原为“精忠庙”,又称“宋岳忠武王庙”,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后经历代修葺、增建,面积不断扩大,1963年12月,岳飞庙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后,经全面整修后重新开放。如今的岳飞庙建筑精湛,碑碣林立,史料翔实,陈列丰富,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博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国乃至世界,岳飞都是一位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他那同仇敌忾、“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相传。位于汤阴县城的岳飞庙以其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他那光彩耀人的一生。

(六)周易文化

安阳是风靡全球的《周易》发祥地。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在这片土地上用占筮形式推演出的千古奇书《周易》,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堪称中华民族智慧之源、华夏文明的活水源头。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二、安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1、文化旅游业:2012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到5200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5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420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64.6亿元人民币。

2、图书发行业:全市现有图书经营单位616家,从业人员1700余人。年销售额在2.3亿元左右。

3、殷商文化艺术等民间工艺品:目前,全市青铜器工艺制作企业有4家,系列产品在50余种以上。以甲骨文为主要内容的水晶甲骨片、甲骨文象棋、麻将、扑克、字画等系列文化产品开发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正在逐渐成为安阳市文化旅游市场的热销品。同时,内黄麦秆画、滑县安绣、木版年画等民间工艺品也初步形成了生产规模。

4、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各种名吃城、小吃街等已遍布全市各个商业街区,特色鲜明,生意兴隆。

三、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文化企业规模产值小,没有形成特色产业规模

我市文化产业门类相对比较齐全,但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在产业规模、产品种类、品牌塑造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没有形成一批骨干龙头文化企业。

(二)文化产业经营方式单一,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

安阳市多数文化资源开发投入较大,但经营方式比较僵化、单一,投入产出比例较低。如殷墟,申遗成功后门票收入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经营方式十分单一,还基本停留在建成初期的静态展示上,没有有效的挖掘和开发旅游衍生品、工业衍生品,特色文化产业的市场价值和巨大潜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特色产品的推广、研发、推广一体化没有真正形成,价值链整合不够,特色文化产品关联度低。

(三)招商引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资源丰富,宣传推荐乏力;文化企业众多,品牌影响力较弱;全市没有大型会展经济缺乏平台支撑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市文化项目与文化产业投资者以及社会各界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严重制约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加快推进安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益文化事业的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加文化事业单位竞争活力。

(二)更新观念,培育文化产品消费市场。在思想认识上,消除对文化单一属性的认识,强化文化产业的“主业”观念,树立起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宣传教育功能,而且更具有产业属性和消费娱乐功能的新观念;在投入上,破除文化建设就是花钱,只投入不产出或投入产出比低、投资收益周期长的旧观念,树立文化产业就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就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新观念。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鉴赏能力和文化消费需求,培育文化产品消费市场。

(三)继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力求政策的完备性、配套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撑。

(四)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业链,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强整体竞争力。特色文化资源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依托。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极具有代表性。我市可按照文化、旅游、经济三结合的新思路,借鉴外地市成功经验,多种文化产品研究与开发相结合,有效研挖掘和开发旅游衍生品、工业衍生品,特色文化产业的市场价值和巨大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促进各特色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走集聚化、集团化道路,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实施精品工程,以精品带动整体发展。

(五)以产业规划、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在现有的《安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年规划》(2010-2020)的基础上,十大文化产业聚焦区建设要以城市建设为支撑。所谓城市建设支撑,就是以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和旅游景观设施为核心规划城市建设布局;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做大做强文化基础设施核心项目建设拉动相关产业集聚。

(六)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项目库、安阳文化产业网,通过媒体宣传、推介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对外招商活动,大力引进外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经营理念,参与我市文化资源开发,积极引进符合我市实际的国内外先进文化项目,丰富我市文化市场。同时,鼓励国有、民营文化企业同国内外企业合作、合资兴办文化产业项目,开拓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积极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以文化产品“走出去”带动文化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提高我市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三、结束语

在这一次的实践中,实验小组走访了和多的地方,从旅游区的管理员到当地的居民,小组都进行了很多的交谈,了解了安阳的特色文化和安阳的特色文化的产业情况,所以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就要自己去走访、自己去感受。

虽然对安阳进行了走访,但安阳地域太广,未能对所以的地方进行走访,所以这一次实践中了解的方面具有很多的局限性。

面对这样的不足之处,我们在实践的时候要多找几个安阳本地的同学进行交谈、从而了解更多的安阳特色文化,弥补不足之处。

四、参考文献

史昌友;《安阳古代文化探索》

安阳是旅游局公开文件:《安阳文化的发展战略》

推荐第10篇: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之中华复兴之路

专业: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 13-1 组长:韦帅 130104101 组员:时间:

许毅强 13010410129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我们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什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含义呢?在我看来: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般地说,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历史过去几百年,疆域沿革变化很大。我国遵守通行的国际法律法规,不可能去改变各国的疆域。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谈到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遭受十几个列强侵略奴役的情况,历数了从中国得利最大的日本和沙俄侵略中国的历史。然后,他说:讲清历史问题对解决遗留问题有好处。但是,“历史账讲了,这些问题一风吹”,“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邓小平的这个胸怀是正确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是恢复过去的疆域版图。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多次重申,中国永远不称霸,不侵略别国。因此,那种对我们国家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言论是没有根据的。

第二,我们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份额尽量扩大。比如科技水平,当代中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与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科技的总体水平相比落后许多,因而对人类贡献的份额比起古代中国来小了许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对人类的贡献占很大份额。毛泽东在上个世纪说:6亿人口的国家,在地球上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去人家看我们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你没有什么贡献。我们这个国家要建设起来,完全改变过去100多年落后的那种状况,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你赶不上,那你就不那么十分伟大。经过许多年,应该赶过人家,这是一种责任。“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国的人口翻了一番多,对人类的贡献要更大,任务就更加艰巨。这就是说,我们所讲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是在对人类文明贡献率的意义上讲的,这是它的要义。当然,要像古代中国盛世那样达到一半以上,也不一定现实。但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大体相当,乃至超过一些,还是有可能的。既然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不仅仅是复兴历史盛世,更重要的,或者准确地说,是超越历史盛世。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是一句极其简练、极具号召力,能极大地振奋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的时代口号,而且是一个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内涵的现实运动。它的现实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执政实践的不可分割性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是历史地与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特别是执政实践相互进行选择而必然地联系在一起的。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即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指导思想,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会在其实践中更加广泛地发挥愈来愈大的调动和凝聚作用。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形态的创新协调性,将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中全面创新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实践的协调发展整体。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条件的多重环节性,即基础环节、内部环节、外部环节的有机统一,就是要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三大历史任务,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就外部环节而言,当今的世界愈来愈是“世界”的世界,一个民族的兴盛、一个国家的发展愈来愈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即良好的外部环境。周围的世界乱得一团糟,唯我世外桃园的景象只是诗人的浪漫。如果说当年中华民族屈辱衰落的外部环节是因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那么当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则遇到了极好的机遇。国际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趋势,若利用得好,从总体上讲都有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的力量。所以,无论是从内部、外部环节不可分割,还是从外部环节对内部环节的推动方面分析,主动地为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任务而奋斗,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2000年,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思想理论战线认真学习宣传这一思想,迅速扩大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影响。从这年12月开始,中央部署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干部受教育,让农民得实惠,收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要求、相互关系等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围绕着学习“七一” 讲话精神,全党掀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热潮,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不仅深刻阐述了十六大所要研究和确定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8月,《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出版发行。学习这部论著,对于我们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基本经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写入党章,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003年春节后,党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了新进中央委员会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班。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通过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使广大干部群众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为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003年4月28日,在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这标志着,从十六大开始的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将进一步发展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2003年6月10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6月15日,党中央发出通知,明确指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不单是近几年的事件,回首往昔,那些事情又有何人可以忘记。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百年回眸,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许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百年来的探索与奋斗、苦难与辉煌,无不向我们昭示着这些基本历史结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沿着正确道路顺利前进;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才能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才能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站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距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现代化事业。回首百年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历经百年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全体中华儿女应当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汇聚在民族复兴旗帜下,砥砺奋斗精神,共绘发展蓝图,共襄振兴大业,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贡献。

结束语: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要担当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首先,必须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其次,必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创造,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21 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世纪,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将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青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年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遐想和憧憬,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和成长道路,对青年一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青年大学生应当思考与领悟:在充满挑战和大有希望的新世纪,坚定信仰,执着追求,努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而不懈奋斗,是人生的正确选择。

第11篇:课程实践—卖场空间设计调研报告

课程实践

——卖场空间设计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

2011年4月18日

二、调研地点:

武汉光谷世界城

三、调研目的:

通过对各种类型的专卖店的空间设计进行零距离的观摩与接触,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增加关于商业空间设计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并认识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调研内容:

(一)调研对象:

考察商场各专卖店(服装店、鞋店、包店、珠宝店、快餐店等)的空间设计。

(二)概括:

通过调研考察,我们发现商场店内空间设计都各具特色,风格迥异。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始重新考虑,并由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原先简单的室内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现在设计师们要做的不仅是从色彩,材料,总体预算上为人们考虑,而且更要在室内空间使用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更符合人们要求的设计。

(三)调查情况分析:

1、卖场设计的构成要素:

卖场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店铺的外部设计和内部设计两部分。店铺的外部设计主要表达要素包括建筑式样、入口设计、橱窗设计和招牌设计等。专卖店的招牌应避免不常用的字。招牌的目的在于使人清楚明白,故弄玄虚只会招致顾客的反感。橱窗是专卖店的眼睛,店面这张脸是否迷人,这只眼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橱窗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是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内部装修设计要素主要包括色彩、灯光、音乐、背景装饰等。

2、专卖店的空间设计要考虑的要素:

专卖店形象设计是品牌展示的灵魂。专卖店是品牌时代其重要的代言之一,专卖店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品牌的传播和产品的销售。一个优秀的专卖店设计除了在视觉上要求整洁、美观以外,还要能够很好的传达给顾客相关的销售信息,能最大限度的使顾客产生购买的欲望和形成购买的行为。专卖店往往具有较明显的特色,其设计也与销售的商品有很大关系,并体现出较强文化内涵。

3、服装品牌店面的风格:

在进行服装专卖店设计时,根据服装品牌风格、色彩等特征的不同,对卖场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在整体协调的前提下,形成丰富的变化效果。不同款式、不同品牌的服饰有不同的装饰风格,设计时要赋予时装店自己的个性,在顾客心目中突出形象。在装修时要根据不同的服饰种类来选择地板装饰材料和颜色及地板图形设计。比如女装卖场要有女人味,卖场的线条要流畅、纤细,带有柔和气息;而男装则以深沉、粗矿的线条为主,突出阳刚之气;童装店可以采用不规则图案,可在地板上铺设一些卡通图案,显得天真与活泼。

4、卖场出入口的设置:

在卖场设计中第一关便是出入口的设计,招牌漂亮只能吸引顾客的目光,而入口开阔才能吸引顾客进店。入口选择的好坏是决定商店客流量的关键。商店的出入口设计应考虑商店规模、客流量大小、经营商品的特点、所处地理位置及安全管理等因素,既要便于顾客出入,又要便于商店管理。

5、店面的布置:

店面的布置最好留有依季节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余地,使顾客不断产生新鲜和新奇的感觉,激发他们不断来消费的愿望.一般来说,专卖店的格局只能延续3个月时间,每月变化已成为专卖店经营者的促销手段之一。

6、店内的色彩效果:

店面装饰的色彩处理,对完美店面的造形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店面装潢应充分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以达到加强造型的艺术特点,丰富造型的效果,创造较理想的视觉魅力。商品的色彩和质感:古玩、家电的色彩灰暗,塑料制品和玩具的色彩鲜艳,这就要求店面室内装修设计的色调起到陪衬作用,尽量突出商品的色彩。此外,商品的质感也往往在特定的光和背景下才显出魅力例如,玻璃器皿的陈列,就必须突出其晶莹剔透的特色,以吸引顾客。

7、店内的灯光效果:

室内灯光设计应严格采用5∶3∶1三种光源的黄金定律。这套“5∶3∶1灯的黄金

定律”,所谓“5”是指光亮度最强的集中性光线,如投射灯;“3”是指给人柔和感觉的辅助式光源;“1”则是提供整个房间最基本照明的光源。集中式光源:集中式光源的灯光为直射灯,以集中直射的光线照射在某一限定区域内,让您能更清楚不同的光源打在物品上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灯具,以配合店内的整体设计。

8、地面的设计:

地面设计与灯光照明色调要统一,避免灯光照射地面材料上的反光对商品色彩的干扰。有些服饰专卖店通过灯光的多功能光色,使顾客对店内装饰和服饰产生神秘感。

9、店内的陈列:

一个专卖店的空间设计不需要很多的附加装饰物,其本身的商品就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将商品进行不同的陈列摆放,陈列架和悬挂的衣服互有衬托,对其稍加设计便可营造出理想的效果。

10、装饰材料的选用:

适用于店面装饰的材料种类繁多,店面装潢应正确地运用材料的质感、纹理和自然色彩。店面装潢同时,店面装饰基本上同于建筑外墙及屋面装饰,应考虑其材质坚固耐用,能够抵御风雨侵袭并有一定的抗曝晒、店面装潢抗冰冻及抗腐蚀能力。

11、舒适的购物环境:

当一个逛了一整天街的消费者,进入一个专卖店时,这时她(他)最需要的就是一张沙发或者一把椅子,能够供她(他)休息。因此,店内的休息设施是不能忽视的,如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形式进行组合,也会营造出很有价值的营业空间,既达到了供消费者休息的功用,又取得了一定的设计美感。

五、调研体会:

观摩了这么多不同种类的专卖店,每走进一个专卖店给我的感觉都不同,不同品牌有着自己的设计风格。随着多元性的时代,风格、个性等特别显得突出,有研究的必要。风格和个性看来比较抽象,但仔细想来也并非不可捉摸,例如室内色彩,有的喜欢强烈的色块,有的喜欢淡雅的。又例如有的喜欢在照明、光和色方面有更多的表现;有的则喜欢更多的细部装饰。像李宁、特步、安踏等专卖店,当第一脚踏进去时,就会有强烈的感觉——运动的感觉,虽然它没有做过多的装饰,也没有多余的装饰物,仅仅靠它的商品简简单单的陈列就营造出一种运动的感觉,再加上灯光的效果,将这种氛围渲染的更加强烈。

第12篇:社会调查与调研报告实践教学活动安排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安排

一、组织方式与题材选择

1、组织方式:社会调查以调研小组的方式完成。以4~6名同学组成一个调查研究小组,在教学班内按自愿与协商相结合的原则产生,每一小组推荐1名组长。将分组情况(各小组人数、组长和组员姓名)和小组选题交指导教师。分组情况和调研选题均应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2、题材选择:小组应在参考选题(参考选题只是选题范围,小组可自定题目,也可以缩小题目范围)的基础上,再根据调查研究小组的情况确定调研题材,在一个教学班内小组之间的题目不得完全相同。小组也可根据所学专业确定相关调研题目,但须经指导教师认可。

二、调研要求

1、小组组成:在选题确定之后,小组应制定详细的调查研究计划,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并有阶段性目标和具体任务。小组长应提交社会调查研究选题和工作计划书,并附上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

2、调研要求:调研报告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当地实际和自身特点出发,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思考,形成调研报告。报告内容要言之有物,反映真情实感,禁止抄袭现象;实践过程必须实事求是,禁止虚假行为。一经发现有抄袭现象和弄虚作假行为者,其成绩按不及格记。

3、调查形式:调查的形式不限,可采用问卷调查、面谈调查、书信调查、电话调查、网上调查等多种形式。

4、字数要求:调研报告字数一般应为4000~5000字。

5、格式要求:提交的调研报告应为打印件,A4纸型,单面打印,在封面上标明题目、组长和小组成员姓名及学号、执笔人姓名等。

6、完成时间:论文提交时间为第16周。

7、材料要求:在提交调研报告的同时,还应提交相关附件材料,一个小组一个档案袋装好。附件材料包括: (1)形成调研报告的有关调查资料(如调查问卷)和参考资料(复印件或网上下载资料)。(2)小组成员分工说明书,包括 1

小组成员在社会调查与调研报告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小组长姓名,报告执笔人,小组成员各自承担的任务。

8、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人身及财产安全。

三、考核要求

1、《概论》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期中考试成绩(占10%)和实践教学成绩(占10%)四部分构成。

2、教师根据社会调查报告质量及小组成员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参考选题

一、农村方面调查提纲

1、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问题调查及其对策

2、农村社会阶层状况调查及分析

3、农民收入与支出情况状况调查

4、失地农民出路何在

5、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及其对策

6、农村农民社会保障状况调查及其对策

7、农民的就业和培训状况调查

8、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状况调查及分析

9、乡村集体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10、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状况调查及分析

11、农村劳动力现状与素质调查

12、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农民状况调查及其对策

13、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现状及其对策

14、中国农村养老保险透视及思考

15、农村消费特征的调查

16、对农民子女就学现状的调查

17、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加对农村的影响

18、某乡(村)实行退耕还林的调查和分析

19、青壮年大量外出对农村少年儿童的影响

20、数名(5名以上)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途径案例分析

21、市场经济大潮对农村青年价值观的冲击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乡规民约。

23、农村富余劳动的状况及出路。

24、发展西部地区乡农村经济特色的新模式的思考

25、对农村(社区)公民道德意识状况的调查及建设

26、农村普法宣传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建议

27、农村居民民间借贷调查

28、物价波动对农村生产和生活现状的影响

29、紧缩政策下农村资金流动状况调查

30、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模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二、城市方面调查提纲

1、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中国养老保险透视及思考

3、效率与公平——当代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4、对您所在的XX地区的下岗问题的调查

5、关于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5、您所在的城市地区的贫困问题的调查——以XX地区为例

6、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走向现代性调查

7、红河州州政府搬迁对“个旧、开远、蒙自”3市县的影响何在

8、你所在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9、请你进行一次“城市体检”,揪出城市存在的隐患

10、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11、基层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观念调查

12、城市居民对当前房价的反应及购买意愿调查

13、油价高企对居民生活影响分析

14、社区社会养老保险购买情况调研

15、退休老人股市投资调查

16、民营企业生存状况与发展问题调查

17、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问题 (弱势群体:如失地农民下岗工人等)

18、物价上涨对所在社区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调查

19、所在社区居民理财方式调查

20、乡镇企业现状及对策

21、企业与公益事业的调查分析

22、当今城市环保的现状分析

三、学生方面调查提纲

1、大学生的交友观

2、大学生的爱情观

3、目前大学生的择业观

4、大学生的消费观

5、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

6、在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大学生心理情况调查

7、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调查

8、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调查

9、目前大学生的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以红河学院学生为例

10、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状况调查

11、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几其对策

12、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评价与要求调查

第13篇:《数据库设计与实践》课程报告 ...

《数据库设计与实践》课程报告要求

要求:使用acce数据库,创建某一实例的数据库,要求在报告中说明:

1、设计目标;

2、列出数据库中的表,指明关键字和属性;

3、标示出表和表之间的关系,画出E-R图;

4、提交出设计好的acce数据库文件。

设计目标具体方法如下

设计目标: 【说明设计目标】

系统分析与设计步骤:

一、确定数据库的目的。

二、已知条件。

三、经过调研,画出主要表格。

四、规划数据库中的表,确定表中的字段。

1、从收集到的信息中可直接得出有关数据项。

2、把所有数据项(或称为属性)细分为最小的数据项(即最小的信息单位),并用表格表示。

3、列出不包含推导或计算结果的最小信息单位(即属性)

4、找出它们的完全函数依赖关系:

5、优化设计,表中数据的关系进行优化,使它们满足3NF,即每一个关系既是完全函数依赖关系,关系中又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关系。

6、规划数据库中的表,确定表中的字段

五、确定表中字段的属性(数据类型、长度等)和主键

六、确定表之间的关系

七、创建数据库,创建以上的表和表间关系。

八、输入原始数据和进行测试。

chxg@aqtvu.cn

第14篇:《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实践.

汽车保险理赔教学实践

——2013年个人工作总结《汽车保险理赔》课程是汽车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涉及的基础知识面较广、专业覆盖面较宽课程从汽车保险制度和汽车保险合同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各种汽车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汽车保险合同的主要原则在结合国内外汽车保险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汽车损失险、汽车责任险、汽车附加险等险种以及汽车承保、事故勘察、损伤核定及理赔实务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典型汽车保险理赔的案例分析。

在以往的教学内容中。该课程过多地向学生介绍汽车保险的原则、制度、汽车保险条款等内容,而实际应用知识涉及得却很少,如交通事故发生以后,如何进行事故车辆的损伤评估、确定损失费用。如何进行事故鉴定与现场查勘等,这些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应用。课题组结合近几年毕业生从事汽车保险与理赔工作的职业能力取向。对《汽车保险理赔》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汽车承保实务、汽车理赔实务、汽车碰撞损失评估等内容。

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毕业生更多从事的是现场查勘和事故车辆的损伤评估工作。而在过去的教学内容中,并没有教授学生一些现场查勘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这方面的内容被忽视了。而这部分知识却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真正需要应用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是要突出教会学生以“职业能力”为取向。掌握更多的现场查勘和事故车辆的损伤评估等知识和技巧。

在《汽车保险理赔》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授课过程中,以“实际案例为导入”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介绍:重点阐述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处理流程、事故车辆的现场查勘及事故车辆的损伤评定和实际赔偿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工作后真正需要运用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汽车保险理赔》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取向。培养既懂得汽车构造等专业知识,又懂得汽车保险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但要有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更要选择“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

教学方法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汽车保险理赔》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众多的知识点,既有保险的基本条款,又有汽车的承保。出险以后具体的查勘、定损及赔付等实际应用的内容因此。实际的案例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以在应用传统的讲授式方法的前提下。加入案例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并且在知识的掌握上充分符合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方面的掌握能力还是十分突出的。但对于实际灵活运用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然而作为以职业能力为取向的汽车保险与理赔复合型人才。在将来的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所以。在课程中采用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以及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加完善实验项目的开发课程实验目的通过课程实验“汽车投保实务模拟”和“汽车理赔实务模拟”。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楚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科教研室:郭立平2013年12月10日

第15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一、课程理论与实践 (一) 课程概述

1、课程含义: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2、课程类型

1)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① 分科课程又称学科课程

② 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根据学科知识综合的程度不同,又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联络课程)、融合课程(合科课程)、广域课程 2)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

3)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按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划分) 4)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按课程的表现形式)

3、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 1) 社会需求 2) 学科知识水平3) 学习者身心发展需求 4) 课程理论

4、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1)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①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巴格莱

② 基本主张:各学科应该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来编制课程,课程编制者应该是学科专家。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的任务就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 ③ 评价:

优点:1)有利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继承人类文化遗产;2)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局限性:1)容易把各门知识割裂开来;3)编制的程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发,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不利于因材施教。

2)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① 代表人物:杜威

② 基本主张:1)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制; 2)课程强调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发展,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的内容; 3)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强化与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 ③ 评价:优点: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满足儿童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习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要求学生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局限:过分夸大儿童的个人经验,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与顺序,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3)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① 代表人物:康茨、布拉梅尔德

② 基本主张: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认为设计课程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来确定教育目标,主张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界限。以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

③ 评价:优点:1)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以社会需要来设计课程,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2)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局限:1)它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他因素,如学生本身的需要;2)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系统知识;3)夸大教育的作用,许多社会问题是由社会造成的,单靠教育是不可能解决的。 (二)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1、课程目标的含义:即课程的预期结果,它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影响。课程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2、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 ① 学习者的需要

②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③ 学科知识及其发展

3、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

1)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 那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2) 课程内容: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法。 对内容的解释有以下三种观点:

① 课程内容即教材 ②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③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融合学科教材与学习经验) (三)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课

1) 课程资源的内涵: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 课程资源的类型

① 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

② 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③ 政治出资源、语文课程资源、英语课程资源等等(按中学所设置的学科科目) ④ 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

⑤ 物质形态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 ⑥ 可预设的课程资源(教材)和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经验、感受)(按课程资源的形成过程) (四)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内涵: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多种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课程结构,使多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系统结构中产生合力,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师、教材、环境。

2、课程内容的选择的主要依据: 1) 课程目标(指导作用)

2) 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课程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3) 社会发展(“教育要先行”)

4) 科学文化知识(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是知识)

3、课程组织的原则和方式 1) 课程组织的要素

微观层次:主题和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 宏观层次:范围、连续性、序列和整合 2) 课程组织的原则

① 连续性:指课程的“广度”范围之内的水平组织,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 ② 顺序性:是指课程的“深度”范围之内的垂直组织规则

③ 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横”的联系,包括认知、技能、更复杂的处理。 3)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① 直线式与螺旋式 ②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③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4、课程设计模式

1) 目标模式: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泰勒” 泰勒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① 学校应当追求的目标:学习者本身的需要、当代校外生活的要求和专家建议 ② 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 ③ 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 ④ 课程评价 2) 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模式体现的四个特征: ① 人文主义的知识观 ② “研”“学”一体的教师观 ③ 合作探究式学习观 ④ 发展性的评价观 (五) 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的内涵: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2、课程实施基本取向:忠实取向、互相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3、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富兰的学者) 1) 改革本身因素 2) 学校内部因素:校长、教师

3) 学校外部因素:社区与家长影响、政府部门影响、社会团体影响

4、成功的课程实施

二、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一)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1、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 知识经济时代提出新挑战 2) 教育改革被赋予全新理念 ① 教育目的在于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由追求知识目标向个性目标转变 ② 教育过程在于以对话为场景的合作观,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师生互动转变。 ③ 教育模式在于以探究为动力的学习观,由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变

④ 教育手段在于以学具为重点的开发观,由传统教育教学工具向现代教育教学工具转变 3) 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许多共同趋势 4) 原有课程难以适应新要求

2、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1.创新教育理论

1) 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 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2) 创新教育实施原则:层次性、基础性、示范性、开放性、民主性、个别性、活 动性、现代性

3) 创新教育实施途径: ②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③ 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④ 改革课程内容

⑤ 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⑥ 改革考试评价 4) 创新教育教学策略 ① 树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实践的理念

② 确立主体参与、整体发展、民主个性、实践探究、激励进取等基本原则 ③ 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④ 不断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1.个性教育理论

1) 个性教育特点:主体性、自主性、潜在性、发展性、整体与个别的辩证统一性 2) 个性教育的实施

①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个性教育的切入点 ② 评价方式的转换是个性教育的关键 ③ 课程改革是个性教育发展的核心工程 2.主体教育理论 1) 主体教育内涵

① 狭义: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的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学的活动 ② 广义:以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核心。 2) 主体教育的实施 3.多元智力理论

1) 内容:传统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智力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

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加德纳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不是以整合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并提出自然智力,即辨别环境特征并加以分类的能力。 2) 多元智力的本质: ① 智力是分布的、是情境化的

② 智力是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 智力是多维的 ④ 智力是可以发展的 ⑤ 多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一个体的智力个具体特点。 4.现代教育思潮

1) 教育终身化:教育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智力体系——学会生存;并

且要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学会学习;建立一种可以带来变化、可以创新、重建和重新系统地阐述问题的学习方式——创新性学习。 2) 教育民主化

3) 教育国际化:主要特征有交流性、广泛性、一致性和有组织性。 4) 教育现代化 (三)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1) 课程结构的变革

①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②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③ 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④ 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2) 课程标准变革 3) 教师角色变革

①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4) 学习方式变革: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5) 课程评价变革: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 价制度。

6) 课程管理变革: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三、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 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2.教学的基本任务

①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② 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④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⑤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 绩的检查与评定 1) 备课:

① 备课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② 备课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课题)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堂好课的标准: ① 目的明确

② 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③ 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 ④ 语言艺术(普通话、清楚准确、抑扬顿挫) ⑤ 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 ⑥ 板书规范 ⑦ 态度从容自如

3)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作业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学苦练、克服困难的品质和自学完成作业的习惯,都有重要意义。

4) 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②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

③有利于学校领导了解教学情况,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工作,为更好地培养学生服务。

④有利于家长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帮助学生进步 ⑤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和选拔人才提供依据 2.业成绩检查的方式

①平时考察: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检测 ②考试:期中、期末和毕业考试

3.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检查内容力求全面;检查方法灵活多样

4.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客观公正;为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 向(主要目的)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 ②启发性原则

③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④巩固性原则

⑤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则) ⑥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 ⑦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⑧因材施教原则

2、教学方法

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

②谈话法(问答法) ③ 读书指导法 ④演示法 ⑤参观法 ⑥实验法

⑦练习法(实践活动法) ⑧实习法 ⑨讨论法 ⑩发现法

2)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①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②教学内容特点

③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④教师本身素养 ⑤教学方法本身特性 ⑥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具有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共同性:认识的总目标一致;认识的基本规律和阶段具有一致性。

2)教学过程具有特殊性: ①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 ②认识对象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③认识方式的简洁性和高效性。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3)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4)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创设一种教学氛围

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两方面 3)巩固知识:方式主要有作业、练习、复习等

4)运用知识:两种基本方式,一是问题的解决,二是实际操作 5)检查效果:通过测试评估 (四) 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基本特点:

①在教学人员的安排上,以“班”为基本单位 ②在教学活动程序安排上,以“课”为组织单位

③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40~45分钟) 2)优越性:

①有效地扩大了学校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②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③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④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3)局限性

①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③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④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2、个别化教学(并不是个体独自学习)

运用个别化教学形式要注意的问题: 1)、学习的步调 2)、教学目标 3)、学习活动或材料 4)、评价学生的手段 5)、个别辅导

3、分组教学

1)能力分组:按学生的能力放在水平分组教学 2)作业分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的教学 3)校外分组:依据入学考试成绩的高低进入不同的学校 4)校内分组:依据学生的成绩将他们分在不同班级 (五) 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意义

1) 诊断功能

2)反馈调节功能 3)区分与鉴别功能 4)激励功能 5)导向功能

2、教学评价类型 1)依据评价标准

① 相对评价:指在团体内以自己所处的地位同他人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评分 方 法:百 分 制 和 五 级 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目前有些小学已将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如思想品德评定采取“等级+评语”的办法。

②绝对评价:判断完成既定目标的程度而进行的评价。 ③个体内差异评价(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

:把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做出的评价。评价结论表示方式有:数值(纵向评价)和评语(横向评价)。 2)依据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① 诊断性评价:事前评价 ②形成性评价:事中评价 ③总结性评价:事后评价

3、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科学性与可行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是指评价应按教学活动评价本身的客观规律办事;可行性是指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技术要尽可能简便易行。

3)主体性原则:承认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一致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教学评价必须采用一致标准,但不能只搞一种模 式。 5) 定期性评价与经常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定期性评价如,期末评价、年终评价; 经常性评价如,每天进行的教学检查与评定。 6)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定性评价给人模糊感觉“基本上”“差不多”“大概是”“若干”,因此需定量评价作为补充。 (六) 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2、常见的教学模式

1)范例教学模式: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即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基本程序: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理论基础:杜威的“五步教学法”、皮亚杰的“自我发现法”和“活动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

基本操作程序: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

4)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较多地被采用,围绕三中心进 行教学:教师、课堂、教材

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经过凯洛夫等人改造传入中国 基本程序:

复习旧课——激发学生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5)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理论基础:洛扎诺夫“暗示教学理论”

基本操作程序: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四、教学基本技能及教学机智 (一)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1、导入技能

1)导 入 的 作 用:集 中 学 生 注 意 力,引 起 学 生 兴 趣,明 确 学习目 的、要 求,为 学 好 新知识创造良好前提

2)导入需注意的方面:趣味性、启发性、迁移性、目的性 3)导入方式:衔接、悬念、情境、激疑、演示、实验、实例、典故

2、提问技能

1)课堂提问的作用: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反馈评价, 调控教学;提供参与机会,发展表达能力

2)课堂提问的过程:拟题阶段、引入阶段、列题阶段、听答阶段、评价阶段 3)教师对学生的作答进行处理的方式:重述、追述、补充、更正、评价、检查 4)课堂提问需注意的方面:设问精当、发问巧妙、启发诱导、归纳总结

3、讲授技能:包含讲述技能、讲解技能、讲读技能、讲演技能 1)讲授技能需注意的方面:

①讲授的科学性:科学的内容、态度、语言 ②讲授的适应性:狭义的适应“教”与“学”的适应;广义的适应包括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思维

③讲授的教育性:突出“新”“实”“活”三个字

④讲授的启发性:启发对学习目的的意义的认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情绪情感。

⑤讲授的情感性:以情育情;以情感人

4、板书技能 1)板书的功能

①吸引学生注意

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③发展学生的思维 ④给予学生美的熏陶

⑤影响学生的学习品质 2)板书内容

①教学材料的内在逻辑结构

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③教学内容的补充说明 3)板书主要格式:

①提 纲 式:最 常 见,适 用 范 围 最 广。特 点 是 层 次 分 明,内 容 系 统,便 于 学 生 按 提纲掌握知识。 ②词语式:语文教学板书特有的表达形式之一。特点是紧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联想 ③表 格 式:特 点 是 内 容 扼 要,对 比 性 强,容 易 使 学 生 把 握 事 物 的本 质,深 刻 领 会教学内容。 ④结 构 式 :由 词 语、短 句 加上 连 接 符 号 相 互 联 结 而 成。也 称 为

框 架 式、线 索 式 板书 ⑤图示式:与结构式相似,但强调动态的结构,而结构式板书强调静态结构。 ⑥板画式:各种地图、形象画等

5、结课技能 1)结课类型

① 认知型结束:也叫封闭型结束,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要点上。

②开放型结束:不局限于复习巩固,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 2)结课过程:简单回忆、提示要点、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二)说课

1、说课类型

1)研讨性说课:对说课内容某一方面进行专题研究、探讨的一种说课形式 2)评价性说课:评价教师的说课水平。其特点:灵活性、广泛性、实效性 3)检 查 性 说 课:对 教 学 设 想、教 学 效 果 的 检 查 和 监 督。是 种 大 型、综 合、全 面 的 说课。

4)主题性说课:说课主题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 5)示范性说课: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为说课者

2、说课基本内容 1) 说教材:

①说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说本课的教学目标

③说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④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 2)说学情

①分析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 ②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④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3)说教法及依据 4)说学法及依据: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它的核心是抓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贯彻“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要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学法指导便成 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5)说 教 学 过 程:是说课中的中心内容,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是说课的重点部分 ①教学思路的设计与教学环节的安排 ②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③说重点与难点处理 ④说教学手段的采用 ⑤说作业布置 6)说板书设计

7)说 教 学 反 思:教 学 反 思 被 视 为 促 进 教 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反思 的内容包括成功点、失误、疑惑点、情感激发点、感悟点 (三)教学机智

1、教学机智的基本属性: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力。

2、教学机智的特征

①实践性:教学机智的基本属性

②个性化:时空人等多因素交错的结果

③集成性:教学过程由多种要素组成,由多重环节展开,受多种因素制约 ④高效性:教学的高水平,高效率

⑤创新性:智慧的教学是一种再创造的劳动

第16篇:实践调研报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而时代与历史的发展永远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历史不断地翻开新的篇章。科技的进步同时也推动了时代的进步,科技已成为分析认识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论武器,已是制定我国21世纪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此份报告首先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的出处,然后从经济、生产力、管理、各种社会功能及文化等理论方面分析了科学技术的作用,后分析了历史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三大重要事件,即两次工业革命和一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又从身边企业入手,进一步阐述了科学技术的影响。最后对如何发展科学技术,又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作了具体的分析,比较全面的阐述分析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 关键词:科学技术生产力理论实践作用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方面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的提出

1.马克思的说法

(1)马克思在早期曾说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2)马克思在后来又进一步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2.邓小平正式提出的观点

1988年9月,邓小平根据国内局势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科学技术不仅使经济在量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变革。

2.对生产力起到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生产各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它自身不仅可以直接体现为生产力,它还作用于其他诸要素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

3.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4.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始终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它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方面,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5.科学技术.对人类认为认识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战胜迷信、愚昧、提高认识能力,对文化教育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现在因为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人类的认识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一些封建迷信不攻自破,先进文化得以发展,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

二、科学技术在历史与当代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一) 两次工业革命和一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时代到来了,开始人们主要把它用于纺织业,后来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大大提高了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使得生产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2.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显著特点的。19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明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一伟大发现为发电机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1966年,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科学技术转化为了生产力,后来电力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与此同时,内燃机也被发明和使用,它不仅被用于工厂中,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机器生产机器的新现象出现了,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

3.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其中最主要的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有了计算机与互联网,人类生产生活变得高效、智能。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的生活生产水平越来越高,生产力以超出想象的速度发展。人类还开始了探索太空的旅程,把足迹留在了太空中。

(二) 科学技术在当代的作用

1.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和国际上大部分国家一样,现阶段农业与工业所占比重逐渐减少,高新技术行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多,由于其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所以高新技术产业的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

2.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影响

世界发达国家也增加科技投入,研发高科技,并取得巨大成就。例如美国,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由此可见高科技带来影响之广、收益之大。

(三)科学技术在我身边的作用调查

1.科技对农业影响的调查

首先我调查了科技对农业的的影响,8月初,我对凤阳县武店镇王湖村村民进行了访问,王湖村是武店镇的一个大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我从村民那了解到近五十年来中国农村耕作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到拖拉机耕作,再到现在的大型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的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产出量也有了大量的增加。农业科技进步了,还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引入了动植物新品种,现在王湖村的农产品种类丰富,品种齐全。从一个村民口中,我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小麦的亩产量由原来的四五百斤到现在的1000斤左右;大米亩产有原来的不到八百斤到现在的1500斤左右。提到科技对农业的影响,自然不忘袁隆平教授,他的杂交水稻领先世界,这就是科技兴农的典型。

2.科技对工业影响的调查

工业本身对科技的依赖较强,但工业发展初期的劳动生产率较低。那时的工业虽然也使用机器生产,但大部分还是依靠人力,现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工业劳动生产率有了提高,所需劳动力也大大减少。8月中旬,我对当地一家大型的

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化验室作了深入的调研。化验这一步骤,是水泥质量合格包装出厂的必要步骤之一。所以化验室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一个部门,每批水泥都要通过严格的化学检验和物理检验,它们分别检验原料、产品、半成品的化学成份,及中成品和成品水泥的细度、强度和性质等,这些科技是该厂水泥远销全国口碑相传的保证,所以有了自然科学在水泥领域的应用,该领域发展的更强更好。

三、针对如何发展科学技术提出几点建议

(一)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要想科技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全党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不断加强科学普及、科技咨询和科技培训,善于运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高效率、高速度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其中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只有将科学技术与高素质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必须不断地加强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即“科教兴国”。

(二)不断地鼓励创新,加强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需要不断加强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只有通过自主创新,使自己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作时代的领航者,要记住,没有“跟踪”和“复制”出来的科技领先,只有加强创新,才能促进科技发展,才能够使国家强大、领先于世界。

(三)国家与企业还应该怎么做

国家应该加强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科技研发的费用。今年来,我国科技研究费用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4%—5%,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之快便可知道,科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企业也应该增加创新研发的投入。

四、如何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要想将二者联系起来,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发展。我们应该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伟大理论,在它的指导下,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验证和推动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人民先锋网

邓小平选集第三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

第17篇:实践调研报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国际贸易与经济系2006年安徽实践调研汇报总结书

实践队伍名称:新农村建设安徽实践调研团

实践项目名称:新农村建设国贸系实践调研之安徽行

实践调研时间:2006年7月24日—2006年7月27日

实践组织者: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国际贸易与经济系党总支

实践参与者:赵立辉、杨子敬、王铂、翟孝强、王颖、项翠萍、钱顺菁、陆继玲、

周琪、葛晓莉、陈琳、祝晚欣、吴晓佳、金京、郁钧、淦斯奇

鸣谢单位:共青团上海市立信会计学院委员会

民建安徽省蚌埠市委员会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教育局

目录

第一章实践主题----第3页

第二章实践地点----第4页

第三章实践前期部署--------------------------第5页

第四章实践主要内容--------------------------第6页

第五章实践成果展示--------------------------第12页

关注“新农村”--------------------第12页

关爱受助学生---------------------第18页

第六章个人先进事迹------------------------第23页

第七章实践的收获------------------------第24页

第八章寄语----第25页

实践主题:

一、“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

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组织开展2006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团市委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对我系今年安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如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我们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理解“二十字”方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五河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了解农民对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家重大政策的,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义务支教、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倡树社会主义新风尚,把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成才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

[1][2][3][4][5][6][7][8][9][10] ...下一页 >>

操场上开展了两项长期合作项目:“立信希望”奖学金颁奖典礼以及“爱心协议”贫困生资助仪式。我们为黄佩球石巷希望小学2006—2007学年度13位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了“立信奖学金”计人民币1300元和证书,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捐赠了“立信助学金”计人民币2310元。当天,我们邀请了五河县教委领导到场见证了这具有跨地域的温馨一刻,获奖的13位小朋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斗志,而贫困学生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甜美的笑容。目睹着眼前的一切,我系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感受到孩子们身上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忘我精神,提高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九、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三天的实践很快就过去了。短暂的三天,同学们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们为帮助别人而自豪,我们也为帮助我们的人表示感激。

十、

返回途中,我们受到了民建蚌埠市委副主席樊行素的热情接见,他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高度评价了我们此行的意义。他说安徽还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就是需要像我们这样有知识、有素养的大学生多多投身其中的建设,安徽才会有更快的发展。樊主席还把我们带到了他天天散步的地方,向我们讲述了蚌埠市的过去与现在,并鼓励我们大学生好好学习,积极投身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

实践成果展示:

一、关注“新农村”——调研篇

(一)座谈

在我们实践团一行抵达五河县的当天下午,就与县教育局领导及两位村支书展开座谈。会上,村支书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五河当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

五河县围绕新农村建设从四个方面加强农民教育工作:

一是加强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春季科技培训工程,开展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多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农民适应市场能力培训。采取举办各种培训班,按乡镇集中培训和分片分村培训的方法,对农民实施市场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先进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闯市场能力。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新风尚培训。充分发挥县乡两级的宣传部门组织与引导作用,以乡镇逢集、春会等为平台,把农村所有文化阵地利用起来,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

四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着重从提高致富能力、提高帮富素质、提高共富境界入手,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工作,对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次,开展“三下乡”活动2次,培训村级干部、农民群众约1.6万人次。

(二)问卷调查

次日,我们深入实地,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农户的方式,取得了第一手的调研资料: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492位受访者,其中有375人家中有外出打工人员,占75.2%;有117人家中在农村务农,占24.8%。在进城打工的比例上高于安徽省其他地区。受访者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基本呈正态分布,其中,31~50岁的人占56.1%。受访者的人均家庭收入安徽省内为1587元,省外的为1362元。

2.对“新农村”概念的认识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再一次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那么,“新农村”的含义、内容、实施途径、态度有哪些呢?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①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举措,44.1%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不太清楚;37.5%的人表示已知道,并非常关心;只有18.4%的人表示还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对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有四成农村居民听说过,但是并不了解;有接近四成农村居民很了解,并表现出很关心的态度;但是依然有接近18%的农村居民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原因: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深入人心,不能在政策下达后较短时间内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农民;二是部分农民信息渠道并不畅通,农村电视没有真正做到“有线到万家”,电话、电脑没有普及,很多农民作为非城镇化群体也没有阅读报纸的习惯;三是农村还存在大量文化程度很低的农民,特别是年龄大的农村居民,更是远离了信息的输送渠道;四是国家政策倾斜力度的不同,导致安徽省并不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先头力量,因此新农村建设在安徽的进行还未彻底展开。

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有68.5%的人认为是生产发展;69

上一页[1][2][3][4][5][6][7][8][9][10] ...下一页 >>

展模式,有71%的人认为要集体经济和家庭经济相结合;有23.7%的人认为只搞单干;5.3%的人认为只搞集体。

农村的发展仍然需要政府的扶持,需要大量的资金,中央也提出了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措施。今年又以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供给,农村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持,在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可行性选项中,对于城市支持农村的最主要、最可行的措施,36.3%的人认为农村(含乡镇企业)上缴的税费要返回地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6.1%的人认为城市要大规模组织“送资金、送科技、送文化下乡”等活动;27.5%的人认为要取消城市中各项对农民身份限制的政策,便于农民进城发展。表达了农民对于教育、科技下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这方面对城市的期待。

对于工业反哺农业,很多被调查者对这个概念并不清晰,有的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是他们依然是选择了“降低生资、农药、化肥、饲料、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价格”,可见农村生产成本依然很高,要想彻底改变农村现状,必须从降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抓起。对于工业反哺农业的最主要、最可行的措施,51.1%的人认为要降低生资农药、化肥、饲料、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价格;27.3%的人认为要扩大农副产品保护价的品种和范围;21.6%的人认为要扶持建立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尽量减少进口。

对于有外资来本地区办厂的调查显示有31.9%的农民持观望态度,原因一是怀疑能否会给自己带来好处,是否会给本地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是部分农民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改变现状所带来的风险是他们主要考虑的原因。有53.6%的农民表示会大力支持,农民渴望资金来源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机会,更多的人希望改变现状。

对于城市反哺农村,有30.7%的被调查者表示同意,认为这是城乡一体化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趋势,物质与精神上的反哺都是农村人口对城市提出的迫切要求,先发展与后发展这个概念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很模糊,但是贫困与富裕对于农民兄弟来说特别清晰。这里面,老一辈农民更多的希望得到政府的救助,年龄较轻的农民更多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但是需要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和帮助。有44.5%的农民希望务农与上班相结合,农民职业选择的变化可见一斑,他们希望农村生活的稳定,也希望拥有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到农村办厂,可以看出这是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希望,会给农村带来很多益处,一是农村有相对多的劳动力资源,二是工资的低廉,三是农村土地价格比城市更加便宜,这些都是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的有利条件。

7.农村社会风貌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在调查中发现,农民自己认为风气不好的就占了30.5%,要求改善农村社会风气,消除赌博、买码、黑社会等现象;对于其他的农村社会风气仍需要大大改善,认为一般的占62%。

农民讲究节约的风气已有明显好转,对于农村办喜事,有40.2%的农民认为要从简;54.8%的人认为要量力而行;认为要赶上潮流的只占5%。

8.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84.5%的农民表示会积极参加,接受与欢迎的愿望很强烈,农村居民希望政府多办实事,实事求是的为农民解决问题,其中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关注占很大比重。

目前,阻碍农村发展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国家也鼓励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在调查中发现,有63.7%的农村居民愿意义务参加例如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他们急待改善现有的生存环境,也许这是他们对眼前的农村景象不满的表达,有的农民甚至自己出钱修公家的路。集体作业是农村人口的传统优势,所以7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既有集体经济的积累,又有单干的自由”这个选项。

调查显示,农民看病难,因此,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的选项得到了70.2%农民的支持,农村存在很多农民得了病不去看病,看不起病的现象,原因是石巷村的就医条件差,有的农民有钱无处看病,得了轻微病症也要走上几里路,而更可怕的是有些农民兄弟无钱看病,很多本来很快可以治愈的病症要拖很久,在城市与农村,就同样的疾病死亡率而言,农村远远要高于城市,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就医方面,更多的人文关怀要体现在看农民兄弟能不能有病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上。目前农村合作医疗还没有普遍推开,但在调查中发现,70.6%的农民表示会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看看大家意见再说”的也有23.1%。对于以村为单位筹资修建敬老院,51.5%的人认为时机还不成熟;33.8%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认为没有必要只占14.7%。

而对于同类的开办农村幼儿园(托儿所),数据就发生了很好的变化,55.7%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28.8%的人认为时机还不成熟;认为没有必要占15.5%。

 

上一页[1][2][3][4][5][6][7][8][9][10] ...下一页 >>

; 被调查者认为现在以村为单位建设敬老院时机还不成熟,农村老龄化现象也很严重,但是农民“生儿养老”的观念并没有彻底改变,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敬老院不是他们的选择。相反对于在农村建立托儿所他们却很有兴趣,部分农村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55.7%的被调查者表示很赞同以村为单位建立托儿所,这也是农民对教育期待的一部分。

9.关于农村居民用于消遣时间和了解信息的渠道

对于如何拓宽农民了解信息的渠道是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行下效要有个很好的媒介,没有信息既不利于农民生产成果的销售,也不利于政府信息的传达,造成不理解的后果,必将会出现矛盾。开发信息渠道是解除政府与农民之间屏障,理顺二者之间关系的主要措施。同时,在农民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中,有64.9%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22.1%是通过与人交谈,13%是通过阅读公告、通知、广告等。在我国目前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时期,作为农村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的广播电视电信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10.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在问卷中,受调查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村支两委和政府各部门提出了近200条建议,主要集中反映了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希望进城务工时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的转移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点,它将从根本上完成我国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如何制订相应的政策进行合理的引导,是这次产业结构大调整成功的关键。

二是希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设,如行路难,治病难,全国约1000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等。

三是盼望一个廉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效率政府。主要是反映管理水平较低,浪费较为严重,农村选举缺乏民主,干部有官僚作风等方面。

四是希望在农村大力推广科技文化知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五是希望尽快纠正农村的不良社会风气。目前农村很少有健康向上的娱乐方式,赌博之风较为盛行。

六是希望加大对新农村概念的宣传力度,对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不是太了解。

(三)、石巷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本土经济实力不强,内在动力不足

纵观石巷村的经济结构,目前劳务输出业占整个村经济的很大一部分,占四分之三,一个地方劳务输出业占的比重过大,就会出现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现在有一种说法,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要减少农民就必须转移农民,这里说的转移农民主要是说农民要从传统产业中转移出来。虽然农民外出打工也是劳动力转移,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最佳方式。立足长远,要使一个地区的经济有强大的生命力,劳动力不应是输出而应是输入。石巷村目前四分之三多的人外出打工,真正留在本村从事各种经营的劳动力不多,而外出务工者带回收入增长幅度有限,致使石巷村经济增长后劲乏力。

2、再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支持缺乏

国家实施新农村战略前对农村的生产投入力度较小,石巷村近几年来,国家的投入非常有限。石巷村人均农民收入达3000多元,但这些收入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份额却很少,不足30%。村民收入中40%用于修建房屋,还有一部分用于子女读书和养老等。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生产落后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而要生产发展就必须加大生产投入,石巷村目前的这种消费结构导致生产发展的后劲不足。

总的来说,石巷村支两委这一幅幅工作业绩的画面,一串串工作成效的数字,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一个个红色的荣誉,真实地记录了村支两委为民辛苦耕耘的足迹,也显示了村支两委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活力。但是,石巷村就现有的水平而言,离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标准相差甚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历史重任,是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民的所向,社会所需的大事。石巷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感到肩上的担子将是“任重而道远”,他们又开始谋划着新的发展蓝图。

二、关爱受助学生——成长篇

三年的活动,三年的爱心,我们收获了孩子们三年的成长。三年前我们还在试想我们的活动、我们的帮助,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些什么,我们所给予的是否真的是他们所需要的,我们的活动是否真的意义非凡。如今,三年过去了,我们又一次回到了石巷,我们要帮孩子们收获成长的果实,我们要帮我们自己

上一页[1][2][3][4][5][6][7][8][9][10] ...下一页 >>

; 我们的捐献虽然都表现在物质上,但我们对他们的帮助确实心灵上、精神上的。而所有的事实也都说明了这些,他们的变化,他们的进步,他们的成长,都一一被我们记录,并描绘出来,他们的成长轨迹也一样优美!

个人先进事迹

1、王颖

作为系学生会主席,王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在活动之初,她就大力宣传安徽之行,自己以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为我们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活动进行时,王颖同学始终走在队伍的前面,与农民攀谈,与小朋友们做游戏,走访农户,开展调研。她所带的小朋友是全小学中最有纪律的,所以大家笑称要颁给她一个“最佳组织奖”。她像大姐姐一样与孩子们打闹,又像母亲一样呵护那些贫苦的孩子。离开之时,她将身上所有先进可有用的东西都送给了她资助的孩子,她坚决地说:我自己还要来,我还会来看他们的。

2、淦斯奇

作为系实践部的一员,淦斯奇同学在活动前期就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有效地组织并参与了我系在学院内开展的“爱的海洋”安徽希望小学捐款活动,使该活动进一步被全院师生所熟知。其次,他还配合部长拟定完成这次活动的申请报告,并且与另一名同学代表系部前往院团委进行活动申请的答辩,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了此次前往安徽进行社会实践,家住南昌的淦斯奇放假后还特地一人留在学校,等候成行之日。在此期间,淦斯奇整理、制订了在安徽所需要的一些资料,如复印宣传单,拟订调研的问卷调查,洗印去年活动的照片带给小朋友们等等,为安徽之行的活动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期间,淦斯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将我们与孩子们所发生的点点滴滴用镜头记录下来。为了能拍摄更多的相片,他特地背上了自己的电脑,每当照相机内存满的时候,就将照片和DV片段转移到电脑上,然后再继续拍摄。淦斯奇自己也资助了一个学生叫孙远涛,但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与自己资助的学生时常在一起,因为他要抓拍各个地方的各个瞬间,要与当地的老师进行交谈,了解我们活动对他们的影响,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他还处处为同学着想,火车上好的位置留给别人;吃饭时候地方不够自己就站着;并且在下乡之前替每位成员买了双球鞋,方便大家步行……

活动结束后,淦斯奇依然没有立即回家乡,而是回到学校赶紧忙着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归纳素材,协助系部老师完成整个活动的总结汇报。

社会实践的收获

1、提高了广大同学和当地群众对“八荣八耻”荣辱观的认识。

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们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落实不仅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垂范,还需要千百万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知识分子身体力行和不懈努力。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生力军。实践“三个代表”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更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材的需要。同时,通过大学生广泛的宣传和服务活动,当地群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2、了解了省情、民情及社会发展状况,明确了努力方向。

广大同学通过实践,通过自己的调查了解、耳濡目染,特别是与广大农民、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当地的过去,了解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历程,深深明白了当地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富裕,其源泉就在于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振奋精神、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人才,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4、磨练了意志,奉献了爱心,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也许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的经济效益可以用数字来衡量,但直接或间接创造的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则是难以计数的。

责任和使命不仅使大学生们忍受了从未有过的困苦,迸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而且使他们在无私奉献知识和爱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大学生走进田间村头开展科技文化活动,使科技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大学生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乡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上一页[1][2][3][4][5][6][7][8][9][10] ...下一页 >>

nbsp;

5、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实现了大学生自身的价值

通过开展“八荣八耻”宣传和实践服务、扶贫支教、卫生知识咨询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当地群众传播了文化知识和致富技术,宣传了国策,办了实事,丰富了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卫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誉。同时,广大学生在用知识和智慧回报社会和人民的同时,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将实现自身价值同服务祖国人民有机地统一起来。

6、提高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了学生干部队伍

在农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很艰苦的,蚊虫的叮咬、日晒雨淋,再加上生活不习惯,对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同时,各项活动的组织、准备和开展以及生活上的衣、食、住、行自理,不仅磨练了学生们的意志,培养和增强了奉献精神,而且提高了组织、管理、协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和交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我们同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从农民身上学会了淳朴、节俭,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连压水井都不会用的城市大学生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用自己所学所得,去帮助周围的人。

寄语

短短三天的希望之行落下帷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故事就此终止。我们的工作还在继续,我们要把安徽希望小学的现状通过系列活动展现给我们系的全体师生,要把触动我们的场景,精神感染到学校乃至大学城的每个角落。通过网络等媒介手段来宣传我们的活动,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家庭,让他们快快的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凭借着自己的辛勤汗水努力扭转自己的命运,而我们在大都市里却碌碌无为,不懂得体会生命的意义生活的真谛。我们能做的很微薄,无法直接影响到这些孩子的未来,但是只要我们尽力,哪怕只是我们的一言,我们的一行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使得他们对将来抱有希望,最后走向成功,那也就是我们的价值。

我们的队伍在不断扩大,不断膨胀,不断蔓延。实践活动对我们每一个参加的人都是一种“洗礼”。下届的新生在明年又将带着他们的爱心去看望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我们的任务永无止境的接力中,期待着奇迹的出现。。。。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点燃这些孩子们的希望之火,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红旗在空中飘荡得如此鲜艳,爱心的种子在远方会结下硕大的果实,我们的接力棒不断地传到新生的手中,朝着梦想努力冲刺!

第18篇:实践调研报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国际贸易与经济系2006年安徽实践调研汇报总结书

实践队伍名称:新农村建设安徽实践调研团实践项目名称:新农村建设国贸系实践调研之安徽行

实践调研时间:2006年7月24日—2006年7月27日

实践组织者: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国际贸易与经济系党总支

实践参与者:赵立辉、杨子敬、王铂、翟孝

强、王颖、项翠萍、钱顺菁、陆继玲、

周琪、葛晓莉、陈琳、祝晚欣、吴晓佳、金京、郁钧、淦斯奇

鸣谢单位:共青团上海市立信会计学院委员会

民建安徽省蚌埠市委员会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教育局

目录

第一章实践主题----第3页

第二章实践地点----第4页

第三章实践前期部署--------------------------第5页

第四章实践主要内容--------------------------第6页

第五章实践成果展示--------------------------第12页

关注“新农村”--------------------第12页

关爱受助学生---------------------第18页

第六章个人先进事迹------------------------第23页

第七章实践的收获------------------------第24页

第八章寄语----第25页

实践主题:

一、“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

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组织开展2006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团市委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对我系今年安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如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我们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理解“二十字”方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五河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了解农民对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家重大政策的,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义务支教、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倡树社会主义新风尚,把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成才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二、受资助贫困对象调查总结

在过去三年中,我们的活动始终紧密围绕着“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学院发展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扶贫帮困相结合”的“四个结合”要求,力求在每次活动中都达到“内容形式更加多样、服务发展更加紧密、思政教育更加有效、扶贫帮困更加深入”的“四个更加”目标,并根据学院的自身特点,结合当地实际,由我们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的革命足迹寻访活动,引导我们的同学在实践中了解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党的优良传统。

作为我院唯一一支获得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异奖的活动项目,其影响力、号召力,宣传力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生着变化。为此,我们力求在活动的第三个年头汲取经验,做出成绩,收获成果,将活动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将实践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这次活动,我们将重点放在对受助学生近三年来的调查总结上,用笔,用镜头,用心灵记录下他们生活的瞬间,描绘出他们成长的轨迹,为他们建立成才档案,伴随他们走向社会。并且,我们在注重受助学生在我们的帮助下获得进步的同时,更鼓励、引导我们同学从当地百姓,当地小朋友们身上学到优点,使自我们自身受到感染和教育,学到我们在城市中、在大学里无法学到的知识。

实践地点: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朱顶镇石巷村黄佩球希望小学

(一)地理概况:

五河县位于皖东北淮河中游下段,全县总面积159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79.4,丘陵占8.9,河湖占11.7。总人口70万。辖13镇2乡224个村。朱顶镇与五河县城相毗邻,两省三县交界。面积109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境内资源丰富,盛产各类农产品,是产粮重镇。朱顶镇交通便利,104国

道穿境而过千里淮河与其相拥,蚌宁高速出口距该镇仅15公里,西距蚌埠50公里,东距宿宁高速公路30公里,从而具备了极其良好的水陆运输条件。

(二)经济概况:

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

一、

二、三产分别增长0.2、34.

9、1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3。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亿元,增长9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016元,比上年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2832元,比上年增长3.8。

石巷村梁巷村陈台村柳树村洪山村刘台村许安村西固村珩庄村三塘村石坑村朱顶村

胡庄村井头村河口村东固村小柳村邱塘村张台村

(三)受教育状况:

扎实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科教兴县战略,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第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称号。巩固提高普九教育成果,加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小学在校生73988人,初中在校生49510人。高中教育迅速发展,职高规模进一步扩大,高中招收新生比去年多885人,初中升高中比例达51,超过全省年均水平。全县高中在校生总数9793人。高考本科达线1109人。

实践前期部署:

为确保我系暑期安徽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系领导、系团学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成立了国际贸易与经济系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系党总支书记赵立辉老师任组长,党总支副书记杨子敬老师任副组长,辅导员王铂老师、翟孝强老师任带队老师。领导小组下设课题研究组、宣传组、后勤组,各组组员为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及成绩优异的同学。课题研究组根据当今社会热点,将此次实践的主题定为“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

6月5日下午,由系部领导、团学联干部及各班班长、团支书参加的安徽社会实践调研筹备大会顺利召开,该会议对活动前期准备的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制定了有关实践活动的详细计划,从文化服务、卫生宣传、经济调研、文艺下乡、科技支农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今年的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月12日到6月25日,由系实践部主办的“爱心涌动”在校一号食堂门前连续举行,各爱心天使手中的捐款箱里收到了来自全校师生的连绵不断的爱心捐款。同时,在全系各班班委的号召下,各班同学都将自己心爱的书籍、小时侯的衣物等捐赠给希望小学的小朋友们。

7月11日到7月22日,由系文艺部负责、各实践团成员担当演员,排练下乡慰问的文艺节目,包括合唱、舞蹈、小品等等。同时搜集布置需要的文件材料,如八荣八耻宣传漫画、卫生常识宣传单,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等等。

7月24日晚11点30,我们实践团一行16人踏上了前往安徽蚌埠的旅客列车。

实践主要内容:

一、经过6个小时火车的颠簸,7月25日凌晨,我们赶到了安徽省蚌埠市,稍做休整,我们又赶往了五河县。

二、

当天下午,我们到达五河县,便与县有关领导展开了座谈。我们听取了镇中心学校闫明舜校长关于全县及全镇的教育情况简介,关于我院社会实践基地——黄佩球石巷希望小学的近几年来发展情况及目前存在的困难,随后,镇中心学校请张台村大队书记李泽洪同志、东堌村大队书记李泽波同志为大学生们介绍我镇新农村建设情况及农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上,大学生们对农村义务教育将免收杂费、国家免收农业税、国家发放粮补、村村通工程、小农贷款、新农村规划等惠农政策表达了赞叹之情,对农村教育条件落后、人多地少、种困难利润低、农民看病难、农民子女上大学难等表示关切,为新农村建设、农户致富、教育发展献言献策。座谈会上,我们被生动的事例、具体的数字所感染,畅所欲言,气氛融洽。县教育局张美娥书记参加了座谈会,并代表县教育局向我们表示欢迎和慰问。

三、

7月26日早晨,我们一行16人迎着朝霞,载着微笑,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了五河县朱顶镇石巷村,深入开展我们的实践活动。我们的到来是村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受到了全村百姓的热烈欢迎,村民们敲锣打鼓,夹道欢迎,这令我们同学受宠若惊。村民的长相我们并不熟悉,但我们之间却没有距离,没有陌生……

四、我们在一起游戏,一起说笑,一起畅想未来……

五、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八荣八耻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为了祖国要出劲;

你拍三,我拍三,铺张浪费要揭穿;

你拍四,我拍四,做人不能自顾自;

你拍五,我拍五,好逸恶劳是耻辱;

你拍六,我拍六,我们尊老也爱幼;

你拍七,我拍七,崇尚科学属第一;

你拍八,我拍八,诚实守信人人夸;

你拍九,我拍九,法律法规要遵守;

你拍十,我拍十,争做文明小卫士!

六、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了昔日的老校,透过破败的校舍,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曾经的艰苦时光,于是我们在此留念,让这一切永远过去,我们奔向更好的明天。

七、

7月26日下午,我们进行贫困资助生家庭走访行动。被资助对象一共17人,但因大多数家长白天在外工作,有的甚至常年在城镇打工,对采访任务造成了一些阻碍。最后我们选定了四位家中有亲人的小孩对其进行深入采访,我们的队伍被分成了四支小分队,由希望小学当地的教师各带领一队赶赴贫困生家中。期间我们以发放传单等形式进行了卫生知识的宣传。

八、爱心展现

7月26日,我们在“希望小学送温暖,锣鼓声声表情谊,党员群众齐上阵,三个代表赴实际”的热烈场面下,于希望小学新教学楼的操场上开展了两项长期合作项目:“立信希望”奖学金颁奖典礼以及“爱心协议”贫困生资助仪式。我们为黄佩球石巷希望小学2006—2007学年度13位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了“立信奖学金”计人民币1300元和证书,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捐赠了“立信助学金”计人民币2310元。当天,我们邀请了五河县教委领导到场见证了这具有跨地域的温馨一刻,获奖的13位小朋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斗志,而贫困学生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甜美的笑容。目睹着眼前的一切,我系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感受到孩子们身上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忘我精神,提高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九、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三天的实践很快就过去了。短暂的三天,同学们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我们为帮助别人而自豪,我们也为帮助我们的人表示感激。

十、

返回途中,我们受到了民建蚌埠市委副主席樊行素的热情接见,他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高度评价了我们此行的意义。他说安徽还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就是需要像我们这样有知识、有素养的大学生多多投身其中的建设,安徽才会有更快的发展。樊主席还把我们带到了他天天散步的地方,向我们讲述了蚌埠市的过去与现在,并鼓励我们大学生好好学习,积极投身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

实践成果展示:

一、关注“新农村”——调研篇

(一)座谈

在我们实践团一行抵达五河县的当天下午,就与县教育局领导及两位村支书展开座谈。会上,村支书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五河当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

五河县围绕新农村建设从四个方面加强农民教育工作:

一是加强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春季科技培训工程,开展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多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农民适应市场能力培训。采取举办各种培训班,按乡镇集中培训和分片分村培训的方法,对农民实施市场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先进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闯市场能力。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新风尚培训。充分发挥县乡两级的宣传部门组织与引导作用,以乡镇逢集、春会等为平台,把农村所有文化阵地利用起来,引导农民树立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

四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着重从提高致富能力、提高帮富素质、提高共富境界入手,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工作,对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次,开展“三下乡”活动2次,培训村级干部、农民群众约1.6万人次。

(二)问卷调查

次日,我们深入实地,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农户的方式,取得了第一手的调研资料: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涉及492位受访者,其中有375人家中有外出打工人员,占75.2;有117人家中在农村务农,占24.8。在进城打工的比例上高于安徽省其他地区。受访者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基本呈正态分布,其中,31~50岁的人占56.1。受访者的人均家庭收入安徽省内为1587元,省外的为1362元。

2.对“新农村”概念的认识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再一次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那么,“新农村”的含义、内容、实施途径、态度有哪些呢?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①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举措,44.1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不太清楚;37.5的人表示已知道,并非常关心;只有18.4的人表示还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对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有四成农村居民听说过,但是并不了解;有接近四成农村居民很了解,并表现出很关心的态度;但是依然有接近18的农村居民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原因: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深入人心,不能在政策下达后较短时间内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农民;二是部分农民信息渠道并不畅通,农村电视没有真正做到“有线到万家”,电话、电脑没有普及,很多农民作为非城镇化群体也没有阅读报纸的习惯;三是农村还存在大量文化程度很低的农民,特别是年龄大的农村居民,更是远离了信息的输送渠道;四是国家政策倾斜力度的不同,导致安徽省并不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先头力量,因此新农村建设在安徽的进行还未彻底展开。

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有68.5的人认为是生产发展;69.1的人认为是生活宽裕;54.6的人认为是乡风文明;49.6的人认为是村容整洁;55.8的人认为是管理民主。

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占25.9;城市反哺农村占30.7;农村为城市提供半成品给城市加工占37.2;培养一个农村大学生并成功就业即解困一个农民家庭占30.9;靠新型农民占48.6;靠政府支持占44.8。

④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84.5的农民表示会积极参加,接受与欢迎的愿望很强烈,农村居民希望政府多办实事,实事求是地为农民解决问题,其中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关注占很大比重。55农村居民对民主有独到的看法和意见,包括干群关系、选举公开、村民参与乡镇建设和集体决策,可以看出农民有参与的愿望,他们希望得到直接沟通的机会。

3、农村居民对富裕的愿望

69.1农村居民明确提出改善生活的愿望,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农村居民对现有生活状态并不满意。据调查分析有21农村居民生活在温饱线边缘;还有49的农村居民对生活状况有更高期望,特别是在城乡贫富差距拉大后,部分农民有不满情绪,值得重视,他们希望得到平等的城乡待遇,公平的发展机会。

4、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随着外出务工农民的日益增多,农民的见识、知识水平都在不断地增长,已经开始认识到了资金、知识、人才、文化等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并越来越关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65.5的农民认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贫困,农村普遍存在贫困的现实我们无法回避;65.3的农村居民认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还是经济贫困,比例占一半,文化贫困、知识贫困、人才贫困共占一半,被调查农民之所以在这四个选项中把经济贫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把其他三个选项相对均衡的体现出来,是因为后面三个选项是造成农村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农民渴望受到教育,但是却没有知识;农村需要知识,但是却没有人才;农村需要人才,但是人才的城市倾向化使农村没有了吸引力,这里不排除有人才发展观的转变。

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政策并没有到位。“走出来”成为绝大多数农村人的想法,他们进城务工,做苦力,做保姆,外面的天空总是那么蓝,大多数农民家里留下的是老、幼、病、残的“386199部队”。因此,部分地区有土地闲置的情况出现,农民兄弟为什么弃农村而去,值得我们深思。其次才是知识的贫困,占50.9;人才的贫困,占50.5;文化的贫困,占45.8。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是非常困难的,30.1的农村家庭认为教育支出成为他们的主要支出,占家庭收入的80,贫困也就在所难免,他们反映没有宽余的资金置业和用于家庭发展,而学成之后子女是否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又成为他们最担忧的事情。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税费改革后,农民对税费负担的减轻表示欢迎,76.5的农民对现在的税费制度比较满意,表示会积极交纳税费;但是依然有24.4的农村居民认为现在的税费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个负担,地区差异,包括土壤肥力,化肥与种子的价格不低成为这种情况的原因。另外,对于农民历年所欠乡村的税费,有95.3的人认为应该继续上缴,这是一个维护公平的问题,也是一个政府信誉的问题。对于农民目前的税费负担,仍然有24.3的农民认为比较重,反映出有些地方政府仍然在违背国家的政策收一些不该收的,摊一些不该摊的。

5.对进城务工的看法

当问及农民是希望上班还是务农时,44.5的人希望务农与上班相结合,农忙时就在家务农,农闲时就去打点工,赚点灵活钱用;另有30的人愿意专职从事农业;25.4希望进企业上班。这说明农民的思想观念已在发生改变,不再是死守农村故土不放,不再认为打工是不务正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向集镇或城市转移,这一比例已达到受调查者的47.1,这也是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看出,有四分之一的农村家庭有进城务工的选择,原因有三:一是农村经济不景气,做农民不值钱;二是农村家庭存在剩余劳动力需要输出也是一种潮流,向城市进军是最让他们兴奋的事;三是进城务工是城乡差距拉大后的表现,也是社会整合的需要。

对于生活地域的选择,26.5的农民表示要搬到城镇,他们是受到城镇影响最深的人群,他们是进城务工的人群或者亲身体验过城市的繁华,我们认为也许他们就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排头兵。有52.9的农村居民表示不会变动居住地,这一部分人一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在农村生活闲适自在。二是多为先进农民的代表,他们认为在农村更适合自己的发展。

6.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看法

如果村组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工作大会,85.5的农民表示会积极参加,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当问及如果有外商前来投资办厂时,53.7的人表示即使牺牲一点个人利益也大力支持;另有32的人表示,主要看大家的意见。

农民越来越意识到个体家庭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力量的薄弱。对于农村的发展模式,有71的人认为要集体经济和家庭经济相结合;有23.7的人认为只搞单干;5.3的人认为只搞集体。

农村的发展仍然需要政府的扶持,需要大量的资金,中央也提出了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措施。今年又以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供给,农村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持,在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可行性选项中,对于城市支持农村的最主要、最可行的措施,36.3的人认为农村(含乡镇企业)上缴的税费要返回地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6.1的人认为城市要大规模组织“送资金、送科技、送文化下乡”等活动;27.5的人认为要取消城市中各项对农民身份限制的政策,便于农民进城发展。表达了农民对于教育、科技下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和这方面对城市的期待。

对于工业反哺农业,很多被调查者对这个概念并不清晰,有的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是他们依然是选择了“降低生资、农药、化肥、饲料、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价格”,可见农村生产成本依然很高,要想彻底改变农村现状,必须从降低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抓起。对于工业反哺农业的最主要、最可行的措施,51.1的人认为要降低生资农药、化肥、饲料、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价格;27.3的人认为要扩大农副产品保护价的品种和范围;21.6的人认为要扶持建立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尽量减少进口。

对于有外资来本地区办厂的调查显示有31.9的农民持观望态度,原因一是怀疑能否会给自己带来好处,是否会给本地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是部分农民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改变现状所带来的风险是他们主要考虑的原因。有53.6的农民表示会大力支持,农民渴望资金来源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机会,更多的人希望改变现状。

对于城市反哺农村,有30.7的被调查者表示同意,认为这是城乡一体化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趋势,物质与精神上的反哺都是农村人口对城市提出的迫切要求,先发展与后发展这个概念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很模糊,但是贫困与富裕对于农民兄弟来说特别清晰。这里面,老一辈农民更多的希望得到政府的救助,年龄较轻的农民更多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但是需要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和帮助。有44.5的农民希望务农与上班相结合,农民职业选择的变化可见一斑,他们希望农村生活的稳定,也希望拥有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到农村办厂,可以看出这是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希望,会给农村带来很多益处,一是农村有相对多的劳动力资源,二是工资的低廉,三是农村土地价格比城市更加便宜,这些都是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的有利条件。

7.农村社会风貌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在调查中发现,农民自己认为风气不好的就占了30.5,要求改善农村社会风气,消除赌博、买码、黑社会等现象;对于其他的农村社会风气仍需要大大改善,认为一般的占62。

农民讲究节约的风气已有明显好转,对于农村办喜事,有40.2的农民认为要从简;54.8的人认为要量力而行;认为要赶上潮流的只占5。

8.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84.5的农民表示会积极参加,接受与欢迎的愿望很强烈,农村居民希望政府多办实事,实事求是的为农民解决问题,其中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关注占很大比重。

目前,阻碍农村发展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国家也鼓励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在调查中发现,有63.7的农村居民愿意义务参加例如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他们急待改善现有的生存环境,也许这是他们对眼前的农村景象不满的表达,有的农民甚至自己出钱修公家的路。集体作业是农村人口的传统优势,所以7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既有集体经济的积累,又有单干的自由”这个选项。

调查显示,农民看病难,因此,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的选项得到了70.2农民的支持,农村存在很多农民得了病不去看病,看不起病的现象,原因是石巷村的就医条件差,有的农民有钱无处看病,得了轻微病症也要走上几里路,而更可怕的是有些农民兄弟无钱看病,很多本来很快可以治愈的病症要拖很久,在城市与农村,就同样的疾病死亡率而言,农村远远要高于城市,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就医方面,更多的人文关怀要体现在看农民兄弟能不能有病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上。目前农村合作医疗还没有普遍推开,但在调查中发现,70.6的农民表示会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看看大家意见再说”的也有23.1。对于以村为单位筹资修建敬老院,51.5的人认为时机还不成熟;33.8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认为没有必要只占14.7。

而对于同类的开办农村幼儿园(托儿所),数据就发生了很好的变化,55.7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28.8的人认为时机还不成熟;认为没有必要占15.5。

被调查者认为现在以村为单位建设敬老院时机还不成熟,农村老龄化现象也很严重,但是农民“生儿养老”的观念并没有彻底改变,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敬老院不是他们的选择。相反对于在农村建立托儿所他们却很有兴趣,部分农村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55.7的被调查者表示很赞同以村为单位建立托儿所,这也是农民对教育期待的一部分。

9.关于农村居民用于消遣时间和了解信息的渠道

对于如何拓宽农民了解信息的渠道是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行下效要有个很好的媒介,没有信息既不利于农民生产成果的销售,也不利于政府信息的传达,造成不理解的后果,必将会出现矛盾。开发信息渠道是解除政府与农民之间屏障,理顺二者之间关系的主要措施。同时,在农民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中,有64.9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22.1是通过与人交谈,13是通过阅读公告、通知、广告等。在我国目前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时期,作为农村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的广播电视电信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10.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在问卷中,受调查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村支两委和政府各部门提出了近200条建议,主要集中反映了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希望进城务工时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的转移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点,它将从根本上完成我国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如何制订相应的政策进行合理的引导,是这次产业结构大调整成功的关键。

二是希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设,如行路难,治病难,全国约1000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等。

三是盼望一个廉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效率政府。主要是反映管理水平较低,浪费较为严重,农村选举缺乏民主,干部有官僚作风等方面。

四是希望在农村大力推广科技文化知识,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五是希望尽快纠正农村的不良社会风气。目前农村很少有健康向上的娱乐方式,赌博之风较为盛行。

六是希望加大对新农村概念的宣传力度,对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不是太了解。

(三)、石巷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本土经济实力不强,内在动力不足

纵观石巷村的经济结构,目前劳务输出业占整个村经济的很大一部分,占四分之三,一个地方劳务输出业占的比重过大,就会出现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现在有一种说法,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要减少农民就必须转移农民,这里说的转移农民主要是说农民要从传统产业中转移出来。虽然农民外出打工也是劳动力转移,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最佳方式。立足长远,要使一个地区的经济有强大的生命力,劳动力不应是输出而应是输入。石巷村目前四分之三多的人外出打工,真正留在本村从事各种经营的劳动力不多,而外出务工者带回收入增长幅度有限,致使石巷村经济增长后劲乏力。

2、再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支持缺乏

国家实施新农村战略前对农村的生产投入力度较小,石巷村近几年来,国家的投入非常有限。石巷村人均农民收入达3000多元,但这些收入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份额却很少,不足30。村民收入中40用于修建房屋,还有一部分用于子女读书和养老等。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生产落后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而要生产发展就必须加大生产投入,石巷村目前的这种消费结构导致生产发展的后劲不足。

总的来说,石巷村支两委这一幅幅工作业绩的画面,一串串工作成效的数字,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一个个红色的荣誉,真实地记录了村支两委为民辛苦耕耘的足迹,也显示了村支两委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活力。但是,石巷村就现有的水平而言,离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标准相差甚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历史重任,是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民的所向,社会所需的大事。石巷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感到肩上的担子将是“任重而道远”,他们又开始谋划着新的发展蓝图。

二、关爱受助学生——成长篇

三年的活动,三年的爱心,我们收获了孩子们三年的成长。三年前我们还在试想我们的活动、我们的帮助,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些什么,我们所给予的是否真的是他们所需要的,我们的活动是否真的意义非凡。如今,三年过去了,我们又一次回到了石巷,我们要帮孩子们收获成长的果实,我们要帮我们自己沉淀爱心的结晶……

平日里我们只能相互写信,他们也每次都把成绩报告单连同信一起寄给我们,让我们一起见证他们的进步的点点滴滴。孩子们把我们当做家人,也把我们当做奋斗的目标。他们在信中向我们倾诉孩子心中最单纯的故事:他们与同学闹别扭了,他们家的牛下崽子了,他们的新学校快盖好了……;然而,他们也向我们讲述着与他们年龄极为不符的家庭压力:今年庄稼的收成又不好了,为了妹妹她不想再念书了,爸爸在外面很久都没有音信了……每当我们的志愿者读到他们的来信,都不禁黯然伤感。虽然我们相距甚远,但我们知道彼此的内心世界,我们一年的等待,就是为了能与这帮天真而又懂事的孩子一起,和他们玩,和他们闹,教他们知识,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当我们又一次看到这些孩子时,我们发现,他们长高了,懂事了,他们其实与我们并不遥远……因为他们一直在惦记着我们,一直在为我们的期望、为我们的鼓励而认真学习、开心生活着。

以下是我们资助过的部分学生名单:

1、田径鲁:女,一年级学生,1996年7月出生,家住石巷村第四生产队,父亲长年身体不佳,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母亲是云南人,有智障,不会干农活,因此家庭生活困难。但该学生学习成绩优良,很有培养前途。

2、周明学:男,一年级学生,1997年9月出生,家住石巷村第三生产组,父亲大脑不正常,母亲身残,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但该生爱学习,成绩优秀。

3、沈倩:女,四年级二班,1993年出生,家庭生活贫困,但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4、郭术建:男,1996年5月,二年纪二班,石巷村三组。家庭状况:父亲外出多年,至今仍无音讯,母子俩生活,家境异常困难,该生却在认真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成绩较好。

5、郭树娟:女,1995年10月出生,二年级,石巷村石巷街。父母离异,随父度日,家中生活困难。该生刻苦好学,成绩优秀。

6、程冲:女,1995年出生,二年级二班,家住五河县朱顶镇石巷村,父亲程开发,母亲荷氏,家境情况:因母亲长年多病,家境贫寒,但该生学习刻苦,成绩优秀。

7、徐从涛,男,生于1993年10月,现年11岁,五河县朱顶镇石巷村南园人,现在石巷小学四年级二班就读,因父母离异,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8、郭树成:男,四年级二班,1992年4月出生,因父体弱多病,不能从事农业生产,家中生活十分困难。

9、杨文乐:男,1992年12月出生,五河县石巷村小学四年级学生,自幼丧母,父子三人生活,父亲因患结核病,生活十分困难。

10、孙远涛:男,四年级一班,生于1993年8月,父亲孙玉洋,家住朱顶镇石巷村。该生的母亲和父亲离异,父子三人生活,本人与哥哥都在石巷小学读书,生活条件很差。但该生学习成绩尚好,思维敏捷,是个读书的好人才。

11、柳景涛:男,生与1992年6月,四年级学生,家住朱顶镇石巷村金庄自然村。家庭状况:父子三人,母亲早年与父亲离异,父柳培佳为了兄弟俩读书,长年在外打工,该生与哥哥分别寄住在两个姑姑家,生活较艰苦,但该生聪明好学,很有培养前途。

12、凡瑞芳,女

13、凡瑞芬,女,乃双胞胎姐妹,生于1993年8月,现年13岁,系五河县朱顶镇石巷村南园庄学生,现就读于石巷小学四年级二班,成绩优良,因哥哥长期患肾病综合症,已达五年之久,现在南京某医院就治,家庭十分贫寒。

14、凡立倩:女,四年级二班,生于1993年9月,现年11岁,系五河县朱顶镇石巷村南园人。父母离异,与父、祖父母在一起生活,因祖父母年迈,父亲残疾,已失去劳动能力,家庭十分困难。

15、石小艳:女,四年级一班,生于1993年6月,父母离异,加上父亲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父女三人生活一直靠邻里帮助。

16、于东方,男,四年级一班,1993年1月生,家中历年贫困,但刻苦努力,成绩优异。

17、柳雅琦:女,生于1992年12月,现年12岁,居住于五河县朱顶镇石巷村金庄,现在石巷小学四年级二班就读,母亲系贵州省人氏,两三岁时母亲返回原籍,至今未归,父亲柳培刚,前往贵州寻亲,至今未归,无耐与祖母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辛,现面临缀学危险。

18、沈方:女,出生1995年10月,二年级,家住朱顶乡,石巷村石巷街,家庭状况:父,沈先龙,母亲杜氏,体弱多病,妹妹已7岁,读一年级,共四口人,由于父亲劳力一人,不能出外从事其他挣钱工作,一直以以种田为主,可土地既少又薄,收入有限,生活环境很落后。但该生成绩优良,受到学校的多次表彰。

个别学生成长介绍:

1、

据往届实践者介绍,郭健从小开始父母就常年外出打工,一年只在农忙时回来,家中只有奶奶一人照顾他,同时又要种地。走进他的家里时,屋顶是有些空隙的,一下雨便会漏水,家中唯一的电器是一个电扇。另外他们介绍,由于郭健爷爷去世的早,郭健的爸爸在初中时便辍学,学历不高。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奶奶又忙于农活,刚开始与郭健交流的时候发现这个孩子性格有些孤僻,不太善于交流。这也是当地孩子的一个通病,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没有办法进行感情的交流,感到孤寂易造成性格上的孤僻。这种现象并不只存在于郭健一家,它在整个中国农村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都存在不少问题和危机。一些儿童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儿童在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权益受到侵犯的事时有发生。没有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加之祖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或因年长或自身知识及经济条件所限,监管不力,造成留守孩子普遍存在自私任性、冷漠孤僻、忧郁多疑、上进心不强、不善于交流等多方向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心理障碍。

但是这次当我们再去看望他时,他性情深处的腼腆终于透露出了些许的外向,他懂得主动与我们交流,他要我们向他介绍上海这个陌生的城市,他也向我们讲述他与奶奶的平淡生活,还给我们演示了他在农田里劳动的拿手技巧……尤其是他与我们王颖同学的感情,更为大家所赞叹。虽然她与郭健是初次见面,但小郭健却并没有对她感到陌生,因为他知道得到王颖就是帮助他的那个姐姐,他需要的不是像过去一样胆小害羞,而是应该像姐姐一样外向开朗。细心的同学都发现,小郭健时时都跟随在王颖的身后,当有哪个小朋友靠近她或是与她有接触时,小郭健都会胆怯地扒开别人的手,不让别人与王颖接触,就像是在保护自己的妈妈一样。确实,平日里缺少父母的关爱,如今遇到以为如此体贴自己的姐姐,小郭健怎会不好好珍惜呢?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小郭健轻轻地叫了声:妈妈~

我们离开了,但王颖却留下了她的爱,留下了她对小郭健再一次的嘱托……

2、

对于贫困的学生来说或许能够继续上学的唯一方法就是获得奖学金,可是奖学金实在太少了,而需要奖学金的学生又太多了。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成绩都非常优秀,每门课都有九十多分。但因为没有拿到第一就错失了拿奖学金的机会,这样的学生中我们所知道的就有那么一位,他的名字叫孙远涛。以下是他的支助者淦斯奇同学的记述:

远涛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孩子,学习也很努力。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是在颁发贫困生资助金的仪式上,他穿着据他自己说是最好看的衣服。明明只有十几岁的年纪,看上去却很稳重。其实当听到他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家的时候,我感到挺意外的。因为在和孩子们的接触当中,我发现在我们所支助的学生中全部都是留守儿童。有的是父亲到发达城市打工,有的甚至父母都出去的也有。一般来说这些孩子的生活基本上都是由家里的老人来照顾,而经济来源则主要由在外的父母支撑。或许是因为了解的对象都是留守儿童,所以我也很好奇远涛的父亲不出去打工的原因。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得知前两年远涛的父亲也是出去打工的,但因为被辞退的缘故不得不回来做点小工。尽管看上去不错,可是每个月也只能做到一个礼拜,所以挣的钱也不多。并且他父母很早就已经离异,所以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也是雪上加霜。一路上走过去我们也看到一些两层楼的房子,看上去装饰的很漂亮,老师说这些都是在外打工的人赚了钱回家盖的。当我还在欣赏周围的漂亮房子的时候,老师提醒我已经到了。那个时候我真的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旁边就是两层楼的房子,而出现在我眼前的则是简陋的砖瓦房,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我一时有点无法承受。屋里没有人,陈设简单而朴素。趁着远涛去找父亲的空挡,老师又给我讲了他的事。他还有一个弟弟,比他小两岁。兄弟俩的性格还是有所差别的,一个静一个动,不过学习都很刻苦,成绩也非常好。墙上贴的都是他们的奖状,不少都是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更重要的是,两年前他的弟弟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但由于家中无法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于是弟弟一直辍学在家。而正是由于我们的帮助,家中的负担才有所减轻,而他弟弟也终于获得了踏进了教室的机会。我随手翻了翻远涛的课本,课本显得很破旧。我不知道是因为没有新课本还是刻苦读书翻烂的,不过课本上的笔记做的清清楚楚,作业看得出也写的很认真。我想山区的孩子对知识还是很渴望的,在早上他们还要我们教外语呢!……

我们的帮助也跨越了时间和学校的界限,受我们支助的樊瑞芬同学去年已经小学五年级毕业了,她进入中学以后我们也已没有条件再继续支助她,本身就依靠捐助才勉强维持学业的樊瑞芬这回又将面临退学的处境。然而我们实践团的一员:郁钧同学,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其父亲联系,寻求他父亲的帮助。很快,他父亲的答复是,他们单位上可以无偿资助像小瑞芬这样的学生一直读完高中。这一消息无疑使小瑞芬惊喜万分,也使我们同学倍感鼓舞,因为我们终于用我们自己的行动,感染了社会其他的成员和我们一道,关爱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我们相信,我们的行为会越来越有意义!

我们的捐献虽然都表现在物质上,但我们对他们的帮助确实心灵上、精神上的。而所有的事实也都说明了这些,他们的变化,他们的进步,他们的成长,都一一被我们记录,并描绘出来,他们的成长轨迹也一样优美!

个人先进事迹

1、王颖

作为系学生会主席,王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在活动之初,她就大力宣传安徽之行,自己以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为我们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活动进行时,王颖同学始终走在队伍的前面,与农民攀谈,与小朋友们做游戏,走访农户,开展调研。她所带的小朋友是全小学中最有纪律的,所以大家笑称要颁给她一个“最佳组织奖”。她像大姐姐一样与孩子们打闹,又像母亲一样呵护那些贫苦的孩子。离开之时,她将身上所有先进可有用的东西都送给了她资助的孩子,她坚决地说:我自己还要来,我还会来看他们的。

2、淦斯奇

作为系实践部的一员,淦斯奇同学在活动前期就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有效地组织并参与了我系在学院内开展的“爱的海洋”安徽希望小学捐款活动,使该活动进一步被全院师生所熟知。其次,他还配合部长拟定完成这次活动的申请报告,并且与另一名同学代表系部前往院团委进行活动申请的答辩,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了此次前往安徽进行社会实践,家住南昌的淦斯奇放假后还特地一人留在学校,等候成行之日。在此期间,淦斯奇整理、制订了在安徽所需要的一些资料,如复印宣传单,拟订调研的问卷调查,洗印去年活动的照片带给小朋友们等等,为安徽之行的活动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期间,淦斯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将我们与孩子们所发生的点点滴滴用镜头记录下来。为了能拍摄更多的相片,他特地背上了自己的电脑,每当照相机内存满的时候,就将照片和DV片段转移到电脑上,然后再继续拍摄。淦斯奇自己也资助了一个学生叫孙远涛,但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与自己资助的学生时常在一起,因为他要抓拍各个地方的各个瞬间,要与当地的老师进行交谈,了解我们活动对他们的影响,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他还处处为同学着想,火车上好的位置留给别人;吃饭时候地方不够自己就站着;并且在下乡之前替每位成员买了双球鞋,方便大家步行……

活动结束后,淦斯奇依然没有立即回家乡,而是回到学校赶紧忙着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归纳素材,协助系部老师完成整个活动的总结汇报。

社会实践的收获

1、提高了广大同学和当地群众对“八荣八耻”荣辱观的认识。

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们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落实不仅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垂范,还需要千百万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知识分子身体力行和不懈努力。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生力军。实践“三个代表”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更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材的需要。同时,通过大学生广泛的宣传和服务活动,当地群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2、了解了省情、民情及社会发展状况,明确了努力方向。

广大同学通过实践,通过自己的调查了解、耳濡目染,特别是与广大农民、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当地的过去,了解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历程,深深明白了当地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富裕,其源泉就在于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振奋精神、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人才,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4、磨练了意志,奉献了爱心,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也许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的经济效益可以用数字来衡量,但直接或间接创造的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则是难以计数的。

责任和使命不仅使大学生们忍受了从未有过的困苦,迸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而且使他们在无私奉献知识和爱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大学生走进田间村头开展科技文化活动,使科技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大学生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乡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5、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实现了大学生自身的价值

通过开展“八荣八耻”宣传和实践服务、扶贫支教、卫生知识咨询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当地群众传播了文化知识和致富技术,宣传了国策,办了实事,丰富了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卫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誉。同时,广大学生在用知识和智慧回报社会和人民的同时,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将实现自身价值同服务祖国人民有机地统一起来。

6、提高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了学生干部队伍

在农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很艰苦的,蚊虫的叮咬、日晒雨淋,再加上生活不习惯,对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同时,各项活动的组织、准备和开展以及生活上的衣、食、住、行自理,不仅磨练了学生们的意志,培养和增强了奉献精神,而且提高了组织、管理、协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和交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我们同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从农民身上学会了淳朴、节俭,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连压水井都不会用的城市大学生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用自己所学所得,去帮助周围的人。

寄语

短短三天的希望之行落下帷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故事就此终止。我们的工作还在继续,我们要把安徽希望小学的现状通过系列活动展现给我们系的全体师生,要把触动我们的场景,精神感染到学校乃至大学城的每个角落。通过网络等媒介手段来宣传我们的活动,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家庭,让他们快快的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凭借着自己的辛勤汗水努力扭转自己的命运,而我们在大都市里却碌碌无为,不懂得体会生命的意义生活的真谛。我们能做的很微薄,无法直接影响到这些孩子的未来,但是只要我们尽力,哪怕只是我们的一言,我们的一行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使得他们对将来抱有希望,最后走向成功,那也就是我们的价值。

我们的队伍在不断扩大,不断膨胀,不断蔓延。实践活动对我们每一个参加的人都是一种“洗礼”。下届的新生在明年又将带着他们的爱心去看望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我们的任务永无止境的接力中,期待着奇迹的出现。。。。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点燃这些孩子们的希望之火,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红旗在空中飘荡得如此鲜艳,爱心的种子在远方会结下硕大的果实,我们的接力棒不断地传到新生的手中,朝着梦想努力冲刺!

第19篇:实践调研报告

实践调研报告

按照区委开展的“三进三同”党性活动的要求,在镇党委的统一安排下,于2012年1月12日,我是深入鉄家村,开展了为期为三天的“三进三同”活动。我带着村民生活如何,各种惠民政策是否落实,村干部工作怎样,群众有什么期盼几个问题,深入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我也体验到基层群众的生活,牢固树立了群众观点,受到了深刻教育。下面,我就将这次活动的认识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鉄家村基本情况

鉄家村位于云门镇东南部,是新农村建设推进村。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1042户,共3042人,其中劳动力2074人、外出务工982人。耕地面积2435亩,主导产业花椒、沙田柚。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支部下设3个 党小组,党员99名,其中女党员27名,外出党员13名,流入党员0名。

二、感受与体会

(一) 党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今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出台了取消

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补贴政策,极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我们座

谈了解的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群众对当合政府是认可的,认为党是想群众所想,

急群众所急,出台的优惠政策切实帮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坚决拥护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会走向富裕。

(二) 农村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速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农民家家都有了住房,其中多数

多数还是二层楼房。公路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居民集中点通公路,除了极个别偏

僻道路没有通公路外,基本上做到了家家通公路。

三、存在的不足

(一) 农村的现状

1.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比较薄弱

一是因为外出人口较多,外出务工的党员管理和党费的收缴存在较大的困难。

二是全村居住面积比较分散有的住户到村委会都要走2-3个小时,不便于党组织

集中开展活动。

2.国家有关政策执行后的后续工作较严重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

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时限人与

自然和谐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但是住户原土地被退耕还林后,如何解决

退耕户的生活问题也十分严重。

四、几点思考

(一) 察民情,形成长效机制。解决好农村当前的主要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

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也需要各级组织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机关干部应把“三

进三同”作为长效机制,每月抽出一定的时间走访群众,应着重关注农民的

日常生活和思想状况,了解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多途径的

解决好农民增收困难的突出问题。

(二) 知民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意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理

论与时间有机结合起来,到基层一线到人民具体生活中去时间和检验。

第20篇:实践调研报告

互联网在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普及及其作用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将发展互联网的注意力转向了广大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重要作用。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在安徽兴起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时,互联网更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正在向农村渗透,互联网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思想观念更新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但农村互联网存在的问题也亟待改进。

关键词:互联网;新农村;经济发展

一、安徽新农村的建设

2007年以来,安徽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54亿多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引导企业投资50亿元,极大改善和提高了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目前全省90%的新农村示范村修通水泥路,示范村的农民平均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00多元。安徽省近年来大力推进城乡统筹,从物资、干部、技术、资金、规划、土地整治、环境治理、社会和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何更快更好更准确的发展就需要第一时间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减少在经济建设中一些可节约成本,减少政府投资负担。安徽省近年来以安徽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为载体,建设期政府省心,农民开心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成为千家万户对接千变万化大市场的重要平台与纽带,被专家称作是农村信息化值得推介的“安徽模式”。

二、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进入中国。“刚开始,互联网应用范围很小,只是科研人员的研究的工具”。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胡启恒院士映像深刻。1994年后,国内一个互联网示范网络“NCFC”(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工程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揭开了中国互联网的新纪元:互联网不再是教育科研的专用工具,还成为商业经营和经济活动的舞台。

1996年,随着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骨干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正式宣告互联网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 ,互联网踏上了大规模产业化的发展征程。10多年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科技发明之一的互联网在中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绩,用户规模、上网信息资源等位居世界前列。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一次发布报告显示,截止1997年10月31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数62万。到了2008年6月,网民已突破2.53亿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家庭上网计算机数量为8470万台,网站数量为191.9万个。互联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从无到有,中国已建成一个覆盖全国,以光缆为主。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的大容量宽带告诉干线电信传输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通信所用光缆总长度已接近500万公里,所用光缆总长度超过900万公里。距《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 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 亿关口,较2009年底曾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

三、互联网在新农村发展的可行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新农村建设成败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缺乏专业技术能力很弱,这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要兴旺,农村要发展,就必须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一批懂技术,具备吸收运用科技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并不断对这些人才的技能进行更新,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这使得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有了浓厚的土壤。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外地新农村发展信息,从而制定更好的安徽新农村发展蓝图。

四、互联网正在向农村渗透起作用也日益显现

(一) 新农村互联网的建设,满足了农民用互联网的需求

据我调查,农民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首先是电视,网络位居第四位,但随着农村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提高,网络对农民接受各类信息增加了一条新的渠道。在新农村建设中及时的获取经济发展信息尤其重要。

(二) 农村互联网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显著

在对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相关农民调查中,有80%农民认为互联网的使用与增加收入关系密切;农村非农产业的相关被调查者中,有95%以上的人认为互联网的使用与增加收入关系密切。

(三) 互联网的使用促进了农民由传统知识向现代知识的转变

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为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纯农业收入”、“农副产品”和“个体经营”这三项占全部收入的60%以上,而且很多农民认为“互联网上与其收入有关的内容”主要是提供信息、天气预报和技术指导。互联网使农村有传统传统知识向现代知识的转变。

五、互联网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例

为了更好的了解互联网对促进新农村发展的作用,8月初,我来到了天长市石梁镇进行调查。石梁镇位于天长市西南部,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大镇,镇上的石材加工历史悠久,有一大批手艺精湛的工匠。由于信息闭塞,精美的石雕“养在深闺人未识”,村农们大多过着半工半农的生活,生活比较拮据。张某就是其中一个。2006年,他所在的村通了宽带建起了农民信息服务站。通过别人的帮助,张某把自己的石雕作品发布到网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年底来自黑龙江的一张总价400万元的大单找上了他。“这相当于我上年销售额的4 倍”。老张高兴的合不拢嘴。

现在老张每天都要上网浏览信息“时代变了,人都观念也要变变,现在做生意没有网可不行”。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32户买了电脑,连上了互联网,走上了富裕路。

六、农村互联网存在的问题亟待改进

(一) 使用人群分布不均

在农村互联网使用人群集中在年轻的学生,上网被调查人中年龄在18至24岁的有1200多人,占总数的约70%,30岁以上的仅有130人左右。关于被调查人身份除100名农村机关或企业人员和316名农村务工人员外,其余1312人均为中小学生,占75.9%。这一点限制了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使许多农民不得不依

赖中小学生来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这将导致中小学生接触互联网时间变长,容易使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互联网使用人群分布不均将导致信息并不能充分利用。农民通过中小学生了解互联网上的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使得农民不能第一时间了解信息。

(二) 农村地区上网不方便与解决措施

1.农村地区上网不方便

根据调查显示,“上网的地点”最多为网吧,占49.1%,其次为“在家”占23.4%,在学校、工作场所和其它地方。三个选项合起来共467人,占27.5%。另外,农村的网吧,大多数没有相关营业手续,只是个人在家中放几台电脑用于上网,条件较差。、

2.与其对应的解决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村地区互联网的发展

(2)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并加大投入

(3)开发简单、易用,内容丰富的农业服务信息平台

(三) 互联网在农村的主要功能并非获取信息

通过调查可以知道“上网的目的”(可多选)排序是“娱乐”、“获取信息”和“联系业务”,分别占37.4%、27.9%、27.1%。而上网娱乐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聊天”、“收看影视节目”、“听音乐”与网络游戏“上。调查显示,与他人上网交流的工具主要为“QQ”占78.8%,排在第二的是“收发电子邮件”,占18.8%。而这些使用者大部分是中小学生,长时间上网将会形成网瘾,从而荒废了学习。国家制定的网络管理办法每个网吧都应坚持执行,坚决杜绝未成年人在营业性网吧上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保护好他们的成长环境,将来他们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流通费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的增加农民收入,所以说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同时,农村信息化建设及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衔接小客户与大市场的桥梁;既是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2010年7月15日CNNIC在京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安徽农业科学》 2006年11期

《浅谈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互联网应用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