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7:01:37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某某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某某地区是农牧业大区,但不是农牧业强区,其中关键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农产品只有数量优势,而无品牌优势。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依靠品牌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区优势农业资源优势转换的重要手段。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促进品牌农业发展,对于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动我区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某某地区品牌农产品现状

目前,某某地区还没有企业生产的农产品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品牌,获得自治区级品牌农产品称号的情况如下:

(一)某某农业名牌产品。全区共有6家企业获得某某农业名牌产品称号。主要是:沙湾县盖瑞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系列乳制品;某某巴尔鲁克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羊肉系列;沙湾县阳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鲜椒酱、豆角;沙湾县天宝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麦粉;中粮塔原红花(某某)有限公司生产的食用红花油;某某市粮食收储公司储绿面粉厂生产的系列小麦粉。

(二)某某农产品著名商标。全区共有某某农产品著名商标10个,分别是沙湾县棉花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西域白浪”牌棉花;某某塔原红花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塔原”牌红花籽油;沙湾县天宝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沁康”牌面粉;某某乌苏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的“乌苏”牌啤酒;某某绿翔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绿翔”牌牛羊肉;某某绿翔糖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西沁”牌白砂糖;某某维帝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维帝”牌饮料;某某市剑城春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老风口”牌白酒;某某市粮食收储公司储绿面粉厂生产的“储绿”牌小麦粉;某某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天山玉”牌玉米淀粉。

(三)某某名牌农产品。全区共有5家企业生产的6个产品获得某某名牌产品称号,包括某某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的乌苏啤酒,某某绿翔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西沁白砂糖,沙湾县棉花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西域白浪棉花,某某绿翔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绿翔冷却排酸牛羊肉,某某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天山玉玉米淀粉,某某某某红花缘科技有限公司的西域名厨红花籽油,共计5家企业的9个产品获得了某某名牌的称号(全疆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8个,某某名牌产品206个)。

(四)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农产品。

1、绿色农产品:全区共有6家企业共13个农产品获得某某绿色农产品称号。包括:沙湾县天宝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麦粉系列;某某市粮食收储公司储绿面粉厂生产的小麦和玉米粉系列;中粮塔原红花(某某)有限公司生产的食用红花油;某某悦羊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羊肉;某某某某红花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食用红花油;某某乌苏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啤酒。

2、有机农产品:某某红花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西域名厨红花食用油系列,由中实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认定。

3、某某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主体及产品:裕民县红花协会注册的裕民县无刺红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识不强。虽然近两年地区高度重视,出台了加快农产品品品牌建设的意见,正式启动了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但一些企业和基层部门,对品牌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投入不够,还未形成抓品牌建设的强烈愿望和紧迫意识。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合力不够。目前,抓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有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三个重点部门分属不同行业部门,各部门内部又有多个科室在负责此项工作,相互联系、沟通、协调少;三种品牌创建渠道、程序各不相同,评比标准和创建重点不统一,品牌建设工作的合力尚未形成。

(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和关键。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很多,但大多规模小、实力弱,全区现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643家,注册商标249个,而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只有75家,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只有21家,某某著名商标只有10个,巴什拜羊、红花、打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刚刚起步,所生产的农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品,附加值低,难以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农产品缺乏公共品牌,牌子多、乱、杂。目前,我区农产品公共品牌尚未建立,受企业规模实力限制,农产品注册商标多,一些优势农产品在尚未形成品牌之前,有多家企业、多个牌子同时在做,产品规模小、市场分散,难以形成培育品牌的合力。如我区巴什拜羊羊肉加工企业,仅裕民县就有4家企业,分别为悦羊、巴尔鲁克、谢利盖和鲁新清真肉制品公司4家公司;5个注册商标,分别为悦羊公司的“悦羊”牌、“悦阳”牌冷冻、冰鲜牛羊肉;巴尔鲁克公司的“巴尔鲁克”牌冷冻、冰鲜牛羊肉和谢利盖公司的“谢利盖”牌、“阿尔喀尔”牌冷冻、冰鲜牛羊肉。

(五)支持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仍然薄弱。一是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原料基地缺乏统

一、优质、标准化原料基地,农产品规模、品质有待提高。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人员、经费不足,农产品质量检测覆盖面仍然较窄,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还没有建立,无法真正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相对薄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尚不稳固,制约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进而制约了农产品品牌建设。

三、对策及建议

(一)尽快形成品牌农业的发展理念。当前,内地发达地区已经将品牌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这是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品牌农业发展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此,要通过考察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加深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尽快在全区上下形成重品牌、塑品牌、护品牌的浓厚氛围,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各项工作。

(二)健全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三项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地委、行署每年听取一次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召开2次农产品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每年年底前举办1次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和龙头企业参加的品牌建设工作座谈会,以此沟通情况,促成品牌创建主体与相关职能部门直接见面,推动品牌建设各项举措的落实。二是建立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地区及各县市财政设立农产品品牌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地区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及组织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管理人员培训考察学习。三是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将农产品品牌建设纳入地区农村工作考核,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市及服务部门进行奖励;出台明确的奖励扶持措施,对获得自治区级国家品牌创建称号的企业和合作社予以奖励。

(三)加快培育打造我区农产品公共品牌。目前,自治区层面已经开始着手打造某某的农产品公共品牌。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自治区对接,积极争取我区特色农产品进入某某公共农产品的范畴;因一方面,针对我区一些名特优农产品,要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公共品牌,特别是巴什拜羊、红花、打瓜等特色农产品,要重点关注培育。

(四)强化品牌农业支撑能力建设。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优势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提升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的层次、规模和品质,夯实品牌建设基础。二是加强引导扶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建立起覆盖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迅速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企农利益联结新机制,为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及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产品基地绿色、有机认证化,尽快建成一批稳定、优质、标准统一的农产品原料基地。

(五)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品牌建设积极性。企业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体。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品牌就是企业资产、做企业就是作品牌的理念,不断加大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投入,从产品生产、品牌设计塑造、强化内部质量管理、宣传营销等各方面重塑企业品牌形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美誉度。

推荐第2篇:嘉兴市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材料]

论嘉兴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班级:营销082学号:200852135243姓名:李雨鑫

摘要:农产品品牌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时期的农产品品牌自发形成阶段、建国后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淡化萎缩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农产品品牌恢复发展阶段以及入世后农产品品牌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嘉兴的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增强品牌意识、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带动基地建设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着品牌多、规模小;知名品牌少、品牌力弱;品牌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一些问题。究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嘉兴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客观的归纳、分析和描述,指出嘉兴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进行原因的剖析。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发展;改革;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问题。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正是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培育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等,也说明农产品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在嘉兴市各个农产品行业中能够让人叫出“牌子”的数量很少。在农业产业化的战略下,在WTO的框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探索了既有嘉兴文化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途径和创新思路。针对嘉兴农产品品牌相对缺失的问题,从嘉兴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导致农产品品牌建设不足的原因,从而提出加强嘉兴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

二、嘉兴农产品建设的意义

1: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1)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使区域内农业企业、农户获得协同效应,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成功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产生公共资源、组织、服务三种协同效应,从而减低成本。一是公共资源协同效应,区域品牌组织提供一系列的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二是组织协同效益,区域农产品的运作组织可以克服以小企业、小农户为主体的小规模经营无力进行品牌运作的弊端;三是服务协同效应,农产品区域品牌将带动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产业、辅助产业(农产品经销商、包装、储存、运输、旅游、宾馆餐饮等产业),从而为区域的农产品企业与农户提供全面、低成本的共享资源。

(2)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农产品的“信号显示”,可以使得农产品生产的资源优势和特定区域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产品质量是农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自然资源优势的好坏对于农产品质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因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可以使得农产品形成质量优势,从而提成农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农产品的某些质量特征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购买者很难真是完整地了解有关农产品的质量信息,由自然资源优势所决定的农产品优势信息不能直接的展现在购买者面前。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一种“信号显示”的标示,可以向消费者传递生产某种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所形成的农产品质量特征,使消费者对这一区域生产的某种农产品的隐形质量特征产生信任,并为这些质量特征支付一定的价格。

(3)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为区域内的农业企业,农户提供持续的品牌效应,从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一般来说,农产品区域品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来自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形成于区域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强力推动。因此,具有强大、持久的影响力,对区域内的农业企业、农户提供强大的光环效应,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从而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

2: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两大目标、通过区域品牌的运作,提高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先进科技与管理手段的运用,最终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产品区域品牌通过两方面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一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二是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农业生产资料产业、辅助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后,消费能力的释放又促进农业的投入及生活消费品的消费,进一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嘉兴市农产品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嘉兴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农产品商标注册数目明显增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就其品牌所表现的内涵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农产品品牌多、规模小

截至 2006 年年底,嘉兴农产品商标注册量约 37 万件,占全部商标注册总量的 13%。但除极少部分群体品牌外,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

政”现象,品牌多、杂、乱、小。很多地方, 一个特色农业, 往往出现众多品牌拼抢市场、一片 “混战”的局面,牌子太多、太杂,冲淡了品牌效应,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没有统一品牌,加之宣传不到位,市场销售大多处于自发状态,恶性竞争十分严重。常常“叫好不叫座”——品质口碑不错,但市场占有率却不高。

2、知名品牌少,品牌力弱

品牌化的农产品越来越多,虽然一些农产品也获得了省、市名牌称号,但在国内外市场上真正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较少。好多初级农产品如水果、鲜肉、鸡蛋等纷纷注册了商标,但大多数只是注重商标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还没有挖掘出品牌的深层次价值,品牌的差异化和独占性不突出。

3、品牌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

嘉兴市现有的品牌农产品大部分是鲜活产品和初加工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

4、加工农产品品牌多,初级农产品品牌少

由于加工农产品多是直接消费产品,消费者接触多,容易形成品牌,而初级农产品很大部分扮演的是原材料的角色,受传统消费习惯影响,这部分产品不使用品牌商标也能出售,因此,在初级农产品中只有面向最终消费者直接出售的那部分消费品(而非原材料),一般才适合打品牌。

5、品牌运作水平不高,没有形成成效机制

品牌评选,从国家到地方很多部门都在开展,缺乏统一规范,名牌认定上也没有体现市场和消费者选择, 大多是重申报、重评选,还缺乏品牌后续跟踪管理,忽视优质品牌产品的策划和宣传,不利于树立品牌形象。 政府品牌扶持政策比较零散, 有的连续性不够,扶持效应不明显。

6、品牌外向度低

嘉兴市的农产品商标国际注册数量少的可怜,导致农产品在出口时屡屡碰壁。相比之下,国际商标注册却更是少的可怜,导致出口受阻。农产品品牌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历史体制的原因、产业自身的原因、市场主体的原因,还有政府的原因;有产品实体本身的问题,还有品牌营销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6.1、农产品本身的特点,不利于品牌的开发

农业初级产品和初加工品对初级生产要素高度依赖,不利于形成品牌。

6.2、农业市场经济起步晚,市场机制不健全

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嘉兴市农产品市场是由计划经济短缺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嘉兴政府对大部分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品牌发展一直缺乏必要的市场基础。即使从上世纪 80 年代部分农副产品市场放开算起,嘉兴市农产品市场的发育还不到二十年的历史。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不够畅通,市场中介组织不健全,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比较低。

6.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目前,传统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仍然是嘉兴市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虽然我们借鉴发达省市、国家的经验,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来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形成一体化的经营方式。然而,嘉兴市的带头企业还很少,带动力弱,导致嘉兴农业市场竞争主体薄弱,产业化程度低严重地制约着农产品品牌的发展。

6.4、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

初期打造产品,成熟期打造品牌,从产品经营发展到品牌营销,是现代农业的大趋势。目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仍然是产品,“重生产、轻品牌”、品牌运作简单,以为注册了个商标,就算品牌化了,缺乏品牌形象的塑造。打造名牌的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除以上所说的之外,还存在着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品牌打造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政策指导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发展程度,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直接影响着一国经济发展能力的强弱。 大力促进嘉兴市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大力提高我市农业经济的实力对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促进我市农业经济的强大,需要政府、企业和各相关部门以及经营者多方面的整体配合才能够做好,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农业对于我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对策

参看文献

[1] 刘丽 , 周静 .基于产业集群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几点

思考[J].农业经济,2008,

[2] 刘建军.吉林省农产品品牌整合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刘剑 .农产品品牌成长探悉 [J].经济师 ,2004,

[4] 刘洁,等 .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营销主体研究 [J].营销策略,2006,

[5] 刘俊浩 , 李加明 .基于“钻石”模型的农业产业集群要素分析——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 [J].农村经济 ,2008,

推荐第3篇: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论文作者:白朋飞]摘 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对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和优势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 品牌建设 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已形成买方市场的格局,一方面源于国内农产品总量的供给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源于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抢占了部分国内农产品的市场。这种卖难的状况使得农民增产并不增收,如何改变我国农产品卖难的局面,需要多种措施和方法的并行实施。本文主要分析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现状和并结合现状提出品牌发展对策。

一、河南省发展农产品品牌的必要性

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赢得竞争新优势,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实施品牌战略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

河南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缺乏,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但农业种质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和产品明显,挖掘和整合这些有利条件,全面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升产业层次,对于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实施品牌战略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河南省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增强,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但随之带来生产盲目性和结构趋同性问题,导致结构调整多变、增产不增收。实施品牌战略,能凭借某名牌产品广阔的市场,通过其所在生产组织体系的连接,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和专业化生产,形成农业区域合理分工,逐步做大规模,以优质的产品质量,获得市场认同,避免大起大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需要

实施品牌战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是产业升级的基础,是今后河南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可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名牌产品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超额利润,驱动农业生产者重视科技进步,增加科技投入,在种子选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全过程,积极采用先进科技,实行科学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农业向集约型方向转变。

(四)强化自主创新的需要

实施品牌战略是培育农业文化,强化自主创新的迫切需要。从深层次看,品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创新的文化。河南省农业历史悠久,通过以品牌为标志的产品形象塑造,将地方传统特色与现代产业文化有效整合,树立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竞争、市场、营销、无形资产、商标、知识产权等新理念和运作模式,大大丰富农业的内涵和发展空间,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地位。

(五)农产品销售方式的变化的要求

中国的农产品零售交易主要发生在城市交易市场,而城市农产品零售贸易方式正在由集市销售向超市销售方式过渡。超市销售方式的迅速发展为品牌农产品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同时也排斥了无品牌农产品的市场进入。这就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成为一种必要。

二、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一)创建主体多元化,品牌数量大为增加

创建主体多元化,品牌数量大为增加。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引导支持下,企业和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在名牌创建中热情高涨,成为农业创名牌的主力军。许多农业科技机构、农技推广单位也积极参与,注册了不少商标,开发了一批知名产品。一些农民种养大户创牌意识增强,或单独或联户注册,共同开发。有的由政府直接申报证明商标,供符合条件的农户使用。

(二)品牌管理手段注重标准化,产品质量大为改善

品牌管理手段注重标准化,产品质量大为改善。各地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出发点,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开发重点,积极制订农业标准,建立示范区,以基地建设与市场监督为抓手,积极推行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形成了以标准化为支撑的品牌管理手段,促进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为创建名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品牌创建机制市场化,农业效益大为提高

品牌创建机制市场化,农业效益大为提高。企业和协会在注册商标,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加强品牌策划、包装和宣传,提高知名度,强化“优质优价”机制,促进品牌产品的价值实现。同时,农业品牌已成为无形资产,运用兼并、转让、入股等形式,扩大品牌规模,拓展了市场空间。以品牌为主导的农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三、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

总体上看,河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相伴而生,通过多年的发展,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时间不长,基础条件差,河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还是初步的、低层次的,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品牌建设理念不到位,品牌战略导向不明显

由于长期小农经济的影响和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一些地方政府对品牌农业引导不力,有的认为创品牌是企业的事,与政府关系不大,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不少企业认为农业品牌效益优势不明显,创建工作难,忽视品牌形象塑造和优势培育农民群众认为自己实力小,与农业企业只是产品买卖关系,创品牌与己无关,不注重产品质量。

(二)产业层次不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农产品品牌科技含量低,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农业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除极少部分群体品牌外,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现象,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经营者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目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是农产品,缺乏品牌形象实力的营造,将品牌仅仅视同为商标,大多是注重品牌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将其打造成名牌的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许多优质特产因无注册品牌,导致农产品土味浓,精品少,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不强。

(四)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使之成为名牌,并经受住外来农产品的冲击而长久地生存下去呢?归根到底是想办法提高农产品质量,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而在目前,由于中国农业生产是粗放的小生产经营,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农产品的品质各异,从而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缺乏必要的质量保证。

四、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机遇

(一)特色资源优势

河南耕地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产生巨大的差异以资源为依托,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名优传统农产品,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资源依托。目前一些地区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已经初步形成了当地的名牌产品,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二)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特别是1999年《农业部关于创名牌农产品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把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作为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政策、组织、资金等方

面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为推动农产品品牌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品牌

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迅速发展,农业网站如雨后春笋,日益发展起来。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中国农产品品牌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先进、快捷的网络技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在网络上进行品牌传播,不仅节约成本,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已经成为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有效手段。

五、加快河南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农产品品牌营销主体建设,培育品牌营销意识

目前中国农产品品牌营销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农产品营销主体缺乏品牌营销观念,品牌营销主体发展滞后。针对这种境况,首先应该大力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的品牌营销意识,树立其品牌观念,这是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先决条件。其次,针对目前中国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滞后的现状,结合农业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先进地区发展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成功经验,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发展,使之成为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重要平台;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使之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重要主体。

(二)加强对特色农产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从农产品“特色”形成的资源条件上讲,河南特色农产品的资源非常丰富,保护好这些资源是保证特色农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在自然条件方面,由于河南人口众多、人地比例失调,这就需要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充分重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注意对耕地的保护和节约,尽快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生物物种资源方面,应加大对河南传统农业物种和稀有生物物种的普查和保护力度,加强对优良品种的培育工作,并结合河南的具体情况,积极引进适宜的种植和养殖物种。

(三)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安全质量标准体系

质量是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物质保障,而按标准组织生产管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安全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因此应该加快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一是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标准化意识,切实加大对农产品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力度。二是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严格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

(四)依靠科技兴农,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必须重视科技创新,走“科技兴农”道路。一是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改善科技发展环境。二是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三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四是切实抓好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五是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以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网络化。

(五)增强农产品品牌的法律意识,加强品牌的保护

创立品牌不仅是成本、时间、金钱的付出,更需要法律强有力的保障。要积极做好农产品品牌的申报、注册工作,防止农产品品牌的流失。其次,要完善保护品牌农产品的法律法规,积极培育优良的市场竞争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为品牌农产品保驾护航。

(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

河南农业产区的水利、路网、通讯网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农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需要大力改善和提高。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公共物品,还可以大大降低各相关产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垂直分工和农业产业的集群化,这又会反过来促进农业本身的产品质量的提高及其营销网络的完善,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七)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特色农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与推广、农户培训、标准化管理等,都需要资金支持,而资金正是河南特色农业发展中最为紧缺的要素。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靠政府增加对特色农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二是要靠特色农业优惠政策的推行,通过税收减免、投资补贴等方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特色农产品开发,多方引进资金,为民营企业和农业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河南省财政实力有限的情况下,第二种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是《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2010年度调研课题》(课题编号:SKL—2010—28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银兰、沈翠珍.政府与地方特色农产品产地品牌塑造[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9月.[2]吴菊安.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J].农村经济.2009年第5期

[3]易正兰.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结合探讨[J].农村经济.2008年第8期.

[4]张雅凌.河南省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意义探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6月.

[5]黄俐晔.农产品区域品牌研究———基于主体、机制的角度[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作者简介:

白朋飞;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讲师,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

推荐第4篇:农产品品牌保护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农产品品牌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中宁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县境四面环山,中部为低平盆地。黄河从中部自西向东转北流过,两岸为引黄、扬黄灌区,分为河南老灌区、河北灌区和长山头扬灌区3个部分,是典型的农业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牧产品产业,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势必会成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一条新路子,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品牌竞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县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要珍惜这一优势,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要做好我县农产品品牌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我认为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如果一个农产品的质量有问题,那么它就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就失去了在市场上赖以生存的基础,就不可能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名牌产品;如果不注重产品质量,即使是名牌农产品也会被消费者所淘汰;何况农产品大多是食品,其质量安全更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命根子。因此,农产品质量问题决不可以掉以轻心。

首先,提高农民生产质量安全意识。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没有农民的参与就难以取得成效。要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列入农民培训教育工程的重点内容;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懂得保证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怎样保证农产品质量;要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农业生产专业户的作用,使他们既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户,又成为农情信息发布的宣传员,同时也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的监督员。

其次,要加快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论证和销售市场监管,逐步实现农产品销售市场准入,这些都需要有一个既能进行快速检测,又能进行定量分析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目前我县在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相关环节和范围上还做得不是很完善,所能检测的项目有限,只能保障最基本的应用;我县大部分农业企业和经营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度检测还要花费很多资金到其他地方进行检测。由于还没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制约。希望县里能够确保资金到位,加快并规范化检测中心的建设,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足额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经费,专门拨付,专项使用。

最后,要切实加强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监管。各相关执法部门要协同配合,加强对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对现有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经销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摸底,不合规范的要限期进行整顿,达不到要求的要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取缔。建立并完善农药销售登记备案制度,特别是剧毒农药的进、销、存都要建立台帐,载明进货批次、来源和销售去向,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强化农产品销售市场监管。工商、物价、卫生、质监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一方面指导企业和经营户诚实守信经营,加强质量管理,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做好对农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检验监测,加强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的不法企业和业主,坚决予以打击。

(二)整合农产品品牌以形成合力

农产品与工业品相比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人们记得的往往是一个地域的一个特色优势产品的总体名称,如西湖龙井、金华火腿、三门青蟹、黄岩蜜桔、玉环文旦等。因此以往天女散花式的品牌结构已经显现出了种种弊端,若要使我们现有的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进行品牌资源的整合。

首先,要制定激励扶持政策。我县的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农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如果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积累逐步将品牌做强做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有可能会错失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最佳机遇期,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政府有必要对农产品品牌的整合加以必要的引导、激励和扶持,集中政策及财政支持体系的力量把农产品地域化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提高区域内农产品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整合产业资源,合理安排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与工业品生产经营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区别就是,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有赖于大面积的生产基地和大量的生产经营者为其提供统一质量标准的农产品。空间布局是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是规模经营的前提,而规模经营是品牌整合的基础。要根据“中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规划和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以各地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为前提,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壮大农业发展规模,积极培育农业特色块状经济,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产业区。努力建成一批拥有一定规模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农业技术示范基地、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只有形成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布局,品牌经营、规模化生产才会成为可能。

最后,要整合品牌资源,制定一个开放式的品牌资源共享机制。一是要由政府引导,逐步淘汰、合并一些规模小、素质低、效益差的杂乱品牌,再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为载体,创立行业集体商标,建立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生产操作规程、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经营行为规范等行业规则,实行行业自律,建立地域性农产品品牌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整合品牌资源,打响优势拳头品牌。二是要尽快把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农产品申请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多数国家为有效保护本国特色产品而采取的重要制度体系,也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中所认可的通行保护规则。地理标志产品是由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在法律上受永久保护,对推进区域经济具有明显作用。我区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在全国范围来看做的还不是很好,而中宁作为宁夏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申请其他的地理标志产品势在必行。目前“中宁枸杞”已经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地理标志范围保护,杞乡大米、枸杞芽茶、硒砂瓜、红枣等特色农产品也要进一步加大申报力度。

(三)建立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管理机制

地域农产品品牌由于其共享性,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近年来,不少知名地域农产品品牌如“重庆火锅底料”、“龙口粉丝”、“金华火腿”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被媒体曝光后,其直接后果是地域产品遭到“封杀、撤柜、禁止出口”,导致空前信任危机,销量一落千丈,许多知名企业蒙受不白之冤,也给产地形象抹黑。因此,即使是具有良好形象的地域农产品品牌也应加强危机管理。

目前,我县特色品牌农业的发展势头良好,枸杞加工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在全区甚至全国都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掉以轻心,别人的悲剧就很有可能在我们身上重演。要应对这个问题,一方面除了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保障质量外,我们还要建立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管理机制,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

一是编制专门的应急预案。目前我县已经编制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但是这个预案还没有涉及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如何处理。应针对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的预防、处理以及如何挽回地域农产品品牌的声誉等,尽快作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二是成立专门的机构。建议由县府办牵头,会同工商、质监、卫生、经贸、农业、林业、宣传等有关部门成立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处理领导小组。在发生农产品品牌危机时,各组成部门要统一口径、协调一致,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危机处理工作,及时控制品牌危机的蔓延。

三是建立信息及时沟通机制。应对地域农产品品牌危机,重要的是要保持“诚信、负责”态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要处理好与各级新闻媒体、政府、专家与公众的关系,信息披露要及时,行动要果断,切忌隐瞒、谎报、部门之间推诿责任。

四是建立危机善后处理机制。危机妥善处理后,要尽快恢复地域农产品品牌形象,认真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重新取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只要处理及时、得当,不断改进工作,就可以化危机为转机,使原有的品牌继续生辉。

推荐第5篇: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顾林海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所谓农产品品牌,就是使用在农产品上,用以区别其他同类和类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显著标记。品牌就是竞争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重大任务,是农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重要保证,对于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建农产品品牌“困”为何因?

一是缺乏集聚的向心力。从经济发达地区农产品品牌创建的经验看,多为先有规模,后有品牌,规模支撑品牌,而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品牌开发以规模小、杂、弱,经营分散的农户为主要依托。农业企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生产特点,使农产品品牌不论在地域上还是在产业链环节上,都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和分割性,难以形成组团出击、抱团联合,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区域和集约化生产,目前还处在单个农户经营状态,不能满足市场化需求,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缺乏市场的竞争力。从生产条件看,农产品对自然环境的依附性较强,许多品牌产品依赖于独具的地域特征,离开自然条件,农产品品牌就无从依托,失去根本。因而,许多农产品的品质质量较难稳定。从农产品科技创新看,现有农产品企业生产经营很大程度处于简单粗放状态,产品大多粗加工,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更少,农产品品牌科技含量低,缺乏统一的经营模式和要求,产品数量和产品质量都还比较低下。

三是缺乏品牌的影响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是品牌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由于农产品属性,单位价值较低,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品牌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品牌认知和识别困难,品牌建设费用投入大,见效慢,这也是制约农产品品牌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创建农产品品牌“难”在何处?

一是思想“僵”。思想僵化,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缺乏创建品牌的意识,争创名牌的开拓创新精神不够,一些农业企业家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磨练,满足于小富即安,缺乏长远目光,只顾眼前利益,信用观念差,对农产品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淡薄。

二是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是农产品名牌企业和产品数量少的根本原因。企业规模小而散,效益差,品牌认知度不高,销售范围较窄,加工附加值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为作坊式经营,家族式管理,封闭式发展,一家一户生产,产地分散,产品没有统一的品牌标识,形不成集聚效应,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基础“弱”。部分镇村中小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等技术装备落后,质量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缺乏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懂得质量管理的技术人才较少,缺乏将特色产品转化为品牌的加工包装环节,质量保证能力较差。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都集中于初级阶段,多以初级产品销售,效益低,农产品价值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提升。

四是层次“低”。农产品整体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品牌营销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限制了农产品价值的提升。

创建农产品品牌“路”在何方?

一要“引”。供销合作社等涉农部门应加大品牌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增强农产品品牌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消费品牌农产品的良好氛围。建立品牌产品激励保护机制,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为追求品质优化,大力发展名、优、新、特、稀农产品,减少生产的盲目性、随意性、趋同性,走市场化、现代化大农业之路;充分挖掘农产品的文化内涵,根据农业产业文化资源特点与消费者需求趋势,在农产品品牌的设计和培育中,强化浓厚的人文、地域、风土气息,塑造农产品品牌的个性特色。鼓励和扶持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注册农产品商标;打好生态牌、绿色牌、安全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带动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农民走农产品品牌化道路。

二要“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深刻阐明了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农业标准化、农业质量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是创建品牌的基础性工作,质量是农产品的生命线,是农产品创品牌的根本。农产品标准化是农产品品牌发展的质量保证、技术基础和法律保障,要按照“统

一、简化、协调、优选”原则,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的推广普及,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流通,规范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提高效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三要“联”。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联合合作,培特培优,做大做强,推动农产品品牌发展。供销合作社等商品流通部门和农委、工商等职能部门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的现状、特色和优势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组织化上,加强联合合作,构建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积极探索把同类产业的大小合作社联合起来,组织农民走专业化道路。

四要“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落脚点是依托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加工程度,实现农产品质的飞跃。依靠技术进步,加强新品种引进培育,提高农产品开发能力,以新产品、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品,注重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示范、推广,淘汰劣质品种,压缩常规品种,扩大名优品种,以品种的更新换代,提升产业层次保持品牌的生机和活力。

五要“拓”。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必须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实施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作为品牌战略的组织依托,解决生产规模小、农产品品质差别小、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供销合作社等商品流通部门要帮助农民建立有特色的品牌产品产地市场,集中销售当地名优农产品,同时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开拓新的业务关系,促进农产品流通。

六要“扶”。政府要将农产品品牌建设纳入品牌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农办、农林、财政、工商、质监、供销、商务、民政、宣传、人保、食品、交通、科技、金融、税务、法律等相关部门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合唱”,加大对创“品牌”农产品的企业或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长效投入机制,特别加大金融、税收、科技、财政对供销合作社等相关部门创建农产品品牌的政策支持,推动竞争环境的有序化,支持鼓励新产品开发、机械化“种、养、加、研”,推动规模化经营、精细化管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供销合作社)

推荐第6篇: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探索.

摘 要:新疆作为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区,农产品地域特色明显,结合其独特的区域地理标志,实施区域品牌策略极具优势。本文分析了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优势分析;新疆

1 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新疆具有市场开拓潜力和突出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达几十种之多,诸如棉花、哈密瓜、香梨、葡萄、大枣、干果等在全国均有一定知名度[1]。近几年来,新疆推出“白”、“绿”、“红”三大产业建设。“白”指特色棉花;“绿”是指以优质的香梨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红”是指以番茄为主的食品加工工业。

1.1 “白色”产业

新疆的“白色”产业主要指棉花产业,已成为新疆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新疆已拥有“锦牌”、“银辉”、“叶尔羌”、“沙枣花”、“凯欣”等17个全国知名棉花品牌,其中“锦牌”棉花在2000—2005年连续5年荣获全国知名品牌棉花金奖,被称为“中华第一棉”。2009年6月,“天彩”彩棉和“银力”棉花更是史无前例地入选了中国驰名商标。但是,目前新疆棉花主要用于粗加工,半成品多,精加工、深加工产品少。

1.2 绿色食品基地

新疆目前已建成以地区命名的特色林果业产业基地,例如:阿克苏地区的葡萄、杏、苹果、核桃、香梨基地,喀什地区的杏、苹果、核桃基地,和田地区的皮亚曼甜石榴、葡萄、杏、苹果、核桃基地,伊犁州地区的苹果基地,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基地等。基于产业基地的建设,新疆已形成部分区域品牌,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鄯善县的木卡姆石榴,核桃、苹果,哈密大枣、库尔勒香梨等。

1.3 “红色”产业

新疆的“红色产业”包括红花、番茄、枸杞、红辣椒、草莓、玫瑰、胡萝卜等。其中红花、番茄、枸杞被称为新疆“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 。新疆的番茄产业已经形成以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中基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集群。新疆是我国甚至亚洲最大的枸杞生产基地,著名的品牌有“沙山牌”枸杞,而新疆的红花以吉木萨尔县红花产业基地的“庄子红花油”、“精品红花醋酱”较为出名。 但新疆枸杞和红花主要以卖原料和初加工为主,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条较短,可以说其比较优势并没有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品牌效应仍然没有很好发挥 [1]。

2 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优势分析

2.1 区域资源优势

2.1.1土地光热资源优势

新疆地域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农、林、牧用地

面积约6339.94万公里,占总面积的38.08%,宜农荒地。区内农业生产气候资源优越,太阳总辐射量大,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无霜期短,但是降水量少空气干燥。?因而,适合棉花、葡萄、哈密瓜等作物的生长,这种独特的资源环境为新疆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2.1.2特色农产品优势

新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很多,目前以地、州、县为单位的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农产品近百余种,如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哈密大枣、库车小白杏、精河枸杞、阿克苏红富士 (苹果)、伽师甜瓜、焉耆茴香、吉木萨尔大蒜、下野地西瓜和南疆喀什、和田的石榴、巴旦杏、薄皮核桃、无花果等。仅瓜果而言新疆就拥有 500多种瓜果,堪称“瓜果之乡”[2]。近几年,新疆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事业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截至2009年底,新疆共认定无公害产地40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43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为88家,产品为204个,总产量164万吨;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为16家,产品为74个。

2.1.3 特色农业产业化优势

新疆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确立“白”、“绿”、“ 红”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南疆的棉花、园艺作物,吐哈盆地的葡萄、哈密瓜,天山北坡的棉花、特色经济作物及高产玉米,北疆其他地区优质粮食、油料和甜菜等四大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带[3]。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2 文化资源优势

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为新疆区域农产品品牌的推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新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为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例如:新疆有世界第二高峰的中巴边界上的乔戈里峰;有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有著名的“新疆粮仓”之称的伊犁谷地等。

2.3 政策优势

目前,新疆正在大力推进粮、棉、果、畜四大基地的建设,采取鼓励措施和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大力扶持特色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疆特色农产品名优品牌,鼓励企业对重点产品、重点市场开展产品国际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做好宣传营销工作,努力以新疆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优势资源转换和新疆经济发展。

3 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议

目前新疆特

色农产品在区域品牌建设方面虽已初见成效,但由于特色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新疆特色农

业产业化问题以及品牌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还需要政府的大力“输血”政策的支持和企业及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具体建议如下:

3.1 政府“输血”政策支持

3.1.1 政府主导农业产业化

在各地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新疆特色农业生产资源和供应链进行有效地整合,实现高效的产业化,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各地应积极构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注重开发名优产品,形成全疆具有一定规模的棉花、香梨、葡萄、哈密瓜、加工番茄、杏、油葵、红花、啤酒大麦和石榴等十大产业,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优势、特色产业区和产业带,巩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基地,继续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2] 。

3.1.2 突出重点 整合品牌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主要突出一个“特”字,围绕特色首先要重点抓好质量和品牌。新疆的特色农产品“白”、“绿”、“红”三大产业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将其转化为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

新疆的棉花产业、红色产业、林果园艺产业等种植历史悠久,区域特色明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然而,新疆现有同类农产品品牌散乱,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如新疆的棉花目前就有“锦牌 ”、“银力牌”、“北疆牌” 等多个品牌,不仅品牌经营分散,而且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既不利于开拓更大的市场,又容易引起内部恶性竞争。因此,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整合区域现有同类农产品品牌、形成统一经营的合力、打造区域品牌,创造区域竞争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

3.1.3 建立体系 完善管理

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分散性,给农产品品牌的开发、培育、管理和使用,以及在运作机制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农产品品种繁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农业品牌没有必要每种产品都要注册一个商标,品牌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别是要培出著名品牌。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各种优势,保证品牌资源利益最大化。建设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优势、有效益的品牌,为确保农产品名牌的长盛不衰,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业品牌管理体系,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管理。

3.2 企业“造血”功能

企业是区域品牌创建、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

区域品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企业自身的产品、品牌形象是区域品牌发展的基础,因而应鼓励企业发挥自身“造血”功能,

打造区域品牌。

3.2.1 顺应绿色消费潮流,树立绿色品牌意识

新疆区域性的名、特、优农产品不少,但长期以来,没有注重对这些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其产品缺乏品牌效应,不能被市场广泛认同,地域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有好的收益。拥有政府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应该认识到实施品牌战略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品牌意识。新疆各区域有各自浓厚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创建品牌的宝贵资源。企业可以结合地域特有的历史文化塑造区域特色品牌形象,应把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好感、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在政府的宣传带动下,龙头企业要让农户在品牌化经营中切实受益,让农户体会到农产品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使农户树立品牌意识,克服小农经营思想,在农产品生产中配合企业实施品牌建设战略。

3.2.2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规模经营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以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为目的,需要不断投入建设开发成本。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求注重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聚集效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批量购买生产资料,集中进行品牌的广告宣传,获取国内外先进技术,统一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或现有农产品的质量改进,充分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单位农产品成本,取得市场长期竞争优势。

3.2.3 利用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强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

地域所包含的文化历经长久积淀,可以在产品的包装上强调原产地,在宣传方面将地域文化与产品品牌结合,使地域文化精神财富转移到品牌上,深化品牌内涵,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地域文化因素包括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故事传奇、民俗风情等。品牌的文化内涵不一定都要涉及所有因素,可以根据产品的类别,选择地域中文化底蕴较为厚重的因素进行品牌塑造。如新疆的楼兰古城、达坂城的姑娘、丝绸之路等,这些就是品牌文化底蕴塑造可利用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汪希成, 基于SWOT模型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问题分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J].农村经济,2006(8).

[2]陈炜,刘志林.新疆农产品地域品牌发展策略分析[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3).

[3] 古丽米热•阿不都秀库尔,努尔斯曼,郑良军.新疆优质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 2009(4).

[4] 王庆.福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EC0N0MIC RESEARCH GUIDE), 2008(19).

[5] 樊元,秦燕.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区域品牌战

略[J].开发研究, 2006(1).

[6] 张雅凌, 河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的SWOT分析[J].河南科技, 2009(6).

[7] 孔令英,王士海.新疆特色农业发展困境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2(2). 化发展的对策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 2008(6).

[8] 郦祝慧.加快新疆农业产业

推荐第7篇: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当今社会,品牌产品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加快,农产品市场正加速转型,创建农产品品牌有助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消费风险,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近几年来,**积极创建品牌、争创名牌,着力打造品牌农业,获得认定认证的名优品牌逐年增多。如何进一步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

近年来,**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11年底,农产品注册商标总数

271件,获江苏省著名商标2件、泰州市知名商标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有效“三品”认证总数达到41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41个,绿色食品68个,有机食品5个。“**银杏”、“**花生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获国家名牌产品1个、江苏省名牌产品4个、泰州市名牌产品20个。8个葡萄品种分别荣获全省优质果品评比金奖和银奖、张桥镇小方柿荣获银奖,**银杏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扶持奖励政策,积极营造浓厚的品牌创建工作氛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产品的品牌创建工作,先后制定了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质量强市、双轮驱动战略等若干政策和意见,并将品牌创建工作纳入市政府对企业的年度考核内容。根据政策规定,对首次获得国家“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首次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首次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在标准正式颁布后,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同时将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工作纳入现代高效农业考核范围,对“三品一标”认证实行以奖代补。各项扶持奖励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农产品品牌创建营造了积极有利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培育引导,推动品牌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企业是品牌战略的实施主体。一是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充分认识到品牌战略对提升自身品位、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将品牌战略纳入重要发展目标来落实。二是引导企业完善管理,引进现代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广泛推行HACCP、ISO9000、ISO14000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品牌经营能力。三是鼓励企业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组织生产,引导企业广泛开展商标注册,充分运用商标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批发市场、超市产销对接,拓展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先后在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建立了多家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直供直销网点,成立了“**市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为优质农产品搭建供销平台。五是积极开展优质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组织各类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为企业创建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完善标准体系,规范品牌农产品生产管理过程。农业标准化是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创建农产品品牌的必然要求。一是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建标、缺标补标”的原则,结合现有农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外先进标准,根据本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发布了省市级农业地方标准63项,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75项,初步形成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配套,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相衔接的农业标准体系。二是围绕全市高效规模农业,依托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协会、推广部门创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标准化生产示范点,涉及全市16个乡镇(街道)、65家“三品”生产企业,40多个种养殖新品种。三是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目前,**已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个、面积68.7万亩,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面积48.0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4.17万亩,各类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50个,标准化养殖水面达到1.1万亩,基本形成了覆盖种植、水产、畜禽养殖、林果栽培为主体的多个标准化生产示范窗口,有效地引导了品牌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和加工,促进了品牌农产品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管理轨道。

(四)强化监管执法,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公信力。市场需要精品,消费者需要名牌,归根到底就是一个质量问题。农产品的竞争,其核心就是质量的竞争。为确保品牌农产品达到相关质量标准要求,重点在加强监管执法上下功夫。一是加强生产企业日常管理。将全市规模种养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落实专人,进行“一对一”监管。二是规范农资经营秩序。建立了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开展“放心农资经营店”创建活动,与各农资经营点签订了守法诚信经营公开承诺书,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全面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我们将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纳入重点监测对象,在重点季节、重点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抽检,不定期地对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检。四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我们组织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畜产品“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问题、兽药质量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等六项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农资生产经营网点、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拉网式检查,对质量隐患突出的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地区进行突击检查和反复巡查,及时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开展风险评估。根据监管、监测、执法检查的结果,对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预警制度,实现品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对发现的不合格品牌农产品实行通报和退出机制,提升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公信力。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品牌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农产品市场国际化的严峻挑战,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农产品品牌意识还不强。**农产品相当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和“老字号”农产品为数不少,而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农产品却不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大多品牌意识不强,没有把品牌看作是影响自身长期发展的资源,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巨大作用,培育和宣传的力度不大。二是农产品品牌内涵不深。**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历来是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平原综合农业区,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地域文化也极其显著。而目前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在农业发展项目中没有充分依托本地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在创建农产品品牌时,没有注入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底蕴,忽视了农产品品牌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和深化。三是品牌运作机制还有待完善。**认证的农产品品牌数量逐年增多,但做大做强的农产品品牌却屈指可数,主要是因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不健全。全市农产品生产、经营、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或年利润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多,大多数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情况下,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强化品牌意识,明确品牌定位。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及其产品的标志和形象信誉的体现。强烈的品牌意识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的品牌意识决定了品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品牌建设的力度和深度。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不仅仅是农业企业,政府和行业组织也是参与主体,都要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发展理念。要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尽快形成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此外,在制定品牌战略时,要把品牌的市场定位作为重要环节,通过对市场消费趋势和竞争态势的分析,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策略,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选准一个明确的、符合消费需求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定位。

(二)发展特色农业,丰富品牌内涵。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在特定的区域自然条件、优势资源和种植习惯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以粮食、生猪、银杏为主导产业,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为特色产业的格局。要将农产品的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就要加快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产业,生产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农产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夯实基础。坚持把高效农业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是加快蔬菜园艺和林果园艺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突出一镇一园,加强规划设计,重点发展大棚、智能温室等先进设施,推进高效蔬菜、应时鲜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园艺产业加快发展,力争每个乡镇建成一个5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高效农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在创建农产品品牌时,既要紧密结合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业发展趋势,也要挖掘利用好本地的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把本地特色文化注入其中,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底蕴,提升品牌的文化品位,使消费者在获得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获得精神文化上的享受。

(三)开辟传播渠道,拓展品牌空间。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在方向、目标、渠道等方面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在保持传统模式由“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农产品销售和品牌传播渠道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农产品分销传播渠道,可以建设“农超”对接、直销专卖、展示展销、定单营销、连锁经营、网络营销、农产品会展、观光农业等渠道,拓展农产品品牌空间。尤其“农超”对接是农产品销售和传播的最好途径之一。连锁企业和超级市场不仅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农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形成价格优势,使农产品以较快的流通速度和具有优势的价格直接呈现给广大的消费者,更快更有针对性地把农产品及其品牌信息广泛地传播。同时,连锁企业和超级市场还有利于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起到品牌保护的作用。

(四)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主要是政策鼓励、宣传倡导、财政补贴、产品评比等方面,今后要采取更加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整合地域资源,组建农业专业化团体;协调农业企业或团体与下游商家的关系;协助农业企业或团体进行品牌宣传和公共关系活动;组织品牌建设培训,提供专家指导和农业科技服务;加强品牌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等,引导和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

(五)整合更多资源,建设区域品牌。一是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总结、继承和发扬每一项产品生产、加工的方法、技艺和规律,保证产品的传统品质和纯正风味,深入发掘依附在传统产品上的历史文化元素,让典故为品牌添灵气,用古人为品牌做广告,请名人为品牌做宣传,逐步建立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和品牌形象。二是整合产业产品资源。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带动上游、下游、平行产业的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条完整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经济链。三是集聚地域优质资源。依托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园区、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已形成的地标式商业建筑和园区,建立联盟标准,培育一批农产品区域品牌,成为消费者心目中信得过的产品。

(六)发展精深加工,培植龙头企业。精深加工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夯实农产品品牌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传统的种养产业,还是蔬菜、果品等园艺产业,都需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提升。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突出围绕粮油、畜禽、水产等产业,加快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标准化农产品原料。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围绕稻麦、畜禽、水产等产业,加强新产品开发,注重包装营销,促进传统产业加工增值。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紧扣蔬菜、果品等园艺产业,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出效益。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护价收购、吸收基地农户参股等形式,将加工、销售、运储等环节的利润进行二次分红,提高农民收益。通过采取兼并、横联、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建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加快产品开发,不断提高品牌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夯实品牌产品竞争实力。

(七)优化服务指导,提升创牌水平。一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完善品牌技术体系。围绕农产品品牌建设,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程提供科技服务,用最新科技手段提升农产品品质,用最佳科研成果丰富农产品品牌内涵,用最优技术标准统一品牌产品生产。二是注重商标注册维护,保障品牌核心利益。要鼓励并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对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地理标志(集体)证明商标成功的给予重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全程对区域公共品牌进行指导、监督和服务,让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一个统一而鲜明的形象。三是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提升品牌内在品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系列配套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安全性,从而提升品牌农产品社会知名度。四是建立健全监测体系,提高产品安全水平。加快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站建设速度,监督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乡镇农产品速测点正常开展监测检测工作,确保入市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五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增强源头防控能力。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品牌农产品标识标志管理,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提高品牌农产品社会信任度。

(八)健全发展机制,促进加快发展。一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抢抓农村劳动力大幅转移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租赁、入股、互换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户加强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种养大户集中,促进品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经营。二是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新街、黄桥范围内,建设一个大型、高标准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并与全市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实行联动对接,建成集蔬菜园艺、特色水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猪、家禽交易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推介平台。三是大力推进品牌战略。进一步扶大做强现有农产品品牌,重点培育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为主的一批新品牌。围绕特色农产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认定,集中力量把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把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和销售者联合起来,形成推动品牌建设工作的合力。

推荐第8篇: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工作汇报

精心组织实施 扎实推进品牌标准化建设

***分公司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

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分公司全体干部员工欢迎各位领导莅临分公司检查指导。下面我就分公司品牌标准化建设达标情况向各位领导做汇报: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三年来是国家电网公司品牌传播建设的主要年份,也是公司扎实推进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三年。***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省公司、**公司加强品牌建设管理工作的要求,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以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公司软实力为出发点,以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品牌口号、统一品牌内涵为建设目标,扎实推进品牌传播、品牌维护、品牌推广等工作,凭借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举措,有力提升了“国家电网”品牌标识在社会各界中的知名度和认知度,为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和传播国网品牌做出了积极贡献,全面推进了分公司内质外形建设。

三年来,****供电分公司深入实施品牌引领战略,以开展品牌传播年活动等为契机,建立品牌建设长效机制,拓宽

1 品牌宣传及传播渠道。分公司在省公司、**公司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各部室、单位通力合作,基本完成了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工作,使分公司品牌建设不断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一)高度重视 细化品牌建设目标责任

****供电分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国家电网”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品牌标识推广应用工作。党委书记定期听取品牌标识建设工作汇报,并亲自检查验收品牌标识推广应用工作。各相关部室、单位按照分公司总体安排和部署,成立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专责负责人,实现分公司系统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统筹推进。

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分公司全面实施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通过统一标准、规范流程、监督考核,在三年内确保了公司系统“国家电网”品牌标识推广应用到位,确保了品牌标识必要项目使用率100%、品牌标识应用规范率100%。

为确保分公司各相关部室、单位在品牌标识建设工作中规范应用,分公司多次组织开展品牌标识应用知识学习,培养员工品牌标识良好的工作理念,增强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业务知识,营造了分公司范围统

一、和谐的生产服务环境和识别理念。

2 同时,分公司对照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国家电网品牌标识推广应用手册》总册(第三版)的要求,梳理出需要完善和新建的项目表,制订实施计划和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方向。

(二)典型带动 因地制宜探索建设方法

在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分公司高度重视,对办公环境、办公事务、公关广告宣传系统的必要项目和备选项目进行重点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分公司先后召开品牌标识建设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明确品牌标识建设的工作重点。在品牌标识建设工作中对创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及时宣传学习,各单位学先进、赶先进,形成了以标杆带动、联动的全面标准化建设局面。“国家电网”品牌标识在**区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

分公司还在北普陀山旅游景区设立“国家电网”品牌标识,适时设立品牌服务点,同时,多次组织开展“五走进”活动,为客户解答和指导用电知识等便利服务,宣传“你用电、我用心”的品牌理念。生动展现了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三)宣传教育多样化 员工品牌理念明显增强 当前,分公司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两个转变”的深化、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深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等工作,对分公司的品牌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

3 员工自觉参与品牌建设、立足岗位、积极奉献提出了更高要求。

分公司将品牌理念教育融入到“三个建设”之中,使广大员工行为准则更加规范,立足岗位,建设、传播、维护好企业品牌意识明显增强,更加激发了员工参与品牌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维护品牌,正确应用品牌标识,小到文件封面,大到楼顶标识,都注意认真查找问题,加强落实整改。

(四)深刻理解品牌内涵 提升主题传播成效 品牌是旗帜,更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印证着品质,积淀着文化,激励着创造。只有深刻理解好“国家电网”品牌中蕴含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提高品牌传播活动成效,提高企业品牌社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内涵。分公司积极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手段,加强与本地主流媒体的交流,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省公司《关于开展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检查工作的通知》和公司《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后,11月20日,立即组织召开了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会。会后,对照各自分工项目,迅速就品牌标识应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自查,对发现标

4 识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与《国家电网品牌标识推广应用手册》总册(第三版)不符的标识的问题,列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整改完成时间,确保“国家电网”品牌标识得到正确应用。自查中,发现横式灯箱,由于受大风和质量等原因影响,造成部分损坏,无法满足达标要求。分公司立即联系施工单位拆除,并按《国家电网品牌标识推广应用手册》总册(第三版)要求,督促施工单位抓紧制作中。

目前,“国家电网”、“你用电,我用心”品牌标识口号等都呈现在分公司最为醒目的位置。在各供电所的营业场所,均通过展示牌、岗位牌、单据、多媒体界面等多种方式,传播“你用电,我用心”品牌口号。将“你用电,我用心”品牌口号融入到优质服务、环境建设、形象展示范围内,做到品牌的内质与外形有机融合,效果显著,使国家电网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我的汇报完毕,还请各位领导对分公司品牌建设中存的不足,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推荐第9篇: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

作汇报材料

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关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情况情况

区供销合作总社

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大力推进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加大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育,加快农产品流通有形和无形市场建设,强化农产品营销推介和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交易会,逐步完善,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使之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

报如下:

一、完善机制,多措并举,突出重点,加强骨干市场培育和市场体系建设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领导,我区成立了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分管领导担任,区农工办、农委、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工商局、商务局、供销总社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供销总社,建立了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组织保障。同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任务层层分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全面加快华东农业大市场繁荣,安排专人负责协调项目建设过程和市场繁荣中遇到

1、问题。明确各乡镇分管农业农村工作负责人负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

作。曾多次召集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就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行情等情况进行座谈研究,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2、多措并举,加快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为加快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市场,我们高度重视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龙头,城区珠江路农贸市场、城东农贸市场为重点,各乡镇集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华东农业大市场是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现已建成投入运营,集市场交易、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检验、电子结算、深加工、信息服务、技术研发、生产服务等八大中心,成为上海曹安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等国内知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供应基地。为扩大市场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区供销总社今年多次与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常州等地大型农产品

批发交易市场联系,为华东农业大市场牵线搭桥,先后组织6批人员到上述各地进行考察,建立合作关系,并多次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为华东农业大市场争取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其中区供销总社为其共争取280万元帮扶资金。包括其它部门为华东农业大市场争取资金近1000万元。目前市场运行良好,全市水果、水产都在华东农业大市场批发,蔬菜有70%以上批发在华东农业大市场交易。在市、区供销总社的共同努力下,华东农业大市场新上一个冷链物流项目,占地100亩,建成近2万平方米冷库,总投资亿元,工程正在施工,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为进一步提高农贸市场承载能力,改变小城镇面貌,各乡镇均把乡镇集贸市场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一加四”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到目前为止,全区各类农产品市场共有17家,其中农产品标准化建设10家,直销直营店28家,蔬菜平价店15家,各类经纪人有150多人。

2014年全区农产品市场交易额超过70亿元;其中华东农业大市场交易额超近60亿元。

3、加大无形市场建设,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在抓好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我们认真抓好农产品无形市场建设,着力构建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先后成立了肉鸡、蔬菜、瓜果等农业十大产业协会。各协会均把组织农产品销售作为协会重要工作抓实抓好,除主动与各地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经纪人加强联系外,还将协会网站当成农产品准则的重要渠道,定期在网站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动态,组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确保我区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提高我区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影响面。同时,加强业务培训,重点是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培训工作,尝试农产品网上销售交易4万吨,农业经营主体开设网店33家,发展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15家。

4、注重实效,实现“农超对接”,取得

了积极成效。农超对接,就是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生产经营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展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这种对接方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消费者在超市能够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既方便又卫生,质量安全得到保证,购物环境干净、整洁,也不烦心。我们宿豫区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比较快、面积比较大的县区,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不少基地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特别是一些大的超市,如:丁嘴、曹集、顺河等乡镇基地的蔬菜、水产品相继和大的超市对接,把 3农产品输送到超市,如苏果、普玛特、千百美、大润发、华诚等,就苏果而言,全年销售各类鲜活农产品可达余万元,全区各超市、学校、企业销售农产品超亿元。

5、积极组织和引介与外地农产品市场对接、洽谈合作。我们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农产品企业到我区考察,组织区内

农产品经纪人、基地负责人外出参观,洽谈签订农产品产销合作协议,推动双向合作,促进双盈互利。先后邀请南京众彩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苏州南环桥市场、无锡朝阳市场、河南商丘市场、上海曹安市场、山东寿光市场以及嘉兴果品市场负责人到宿豫考察,并组织部分生产基地负责人和经纪人到南京、常州凌家塘、嘉兴等地市场考察,与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了对接,并签订了常年产销合同,同时学习他们先进的市场管理经验,为市场良好运行奠定了基础。

6、加大农产品营销推介和品牌建设力度。重点围绕举办各类农产品交易会,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加农产品销售活动,不断扩大销售范围,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高效农业基地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注册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竞争力。

7、积极打造宿迁品牌农产品展销街。

由市农委牵头,在华东农业大市场创建农产品精品展销街,该精品展销街由本市的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宿豫区、宿城区、市经济开发区、洋河新区、湖滨新区等三县五区组成,汇集各县区名特优农产品,把精品街办成全市一流的展销街,是永不落幕的农产品展销会,把全市各类品牌农产品向外推介,提高宿迁农产品知名度,带动华东 4 农业大市场进一步繁荣。

8、加大扶持力度,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我们重点加大对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及分管领导多次研究会办市场繁荣工作,明确区交通局、供销总社为招商引资服务单位全程帮办服务,并且安排工商、质监、公安、农业等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市场建设提供帮扶,确保项目建设无障碍推进。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华东农业大市场会办会,决定成立华东农业

大市场市场管理办公室,由工商、农委、供销、商务、公安等部门专门派人进驻华东农业大市场,进行现场帮办。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过程中,免收区权范围内的一切行政规费,建筑营业税按规定征收后,按实际征收额的60%奖励给投资方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项目建成运营后,市场经营主体实际缴纳的所得税、营业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奖励。除区政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措施外,区有关部门还积极加强项目对接,向上争取“农超对接工程”、“新网工程”等项目资金,加快我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升级改造。

二、2015年打算

1、继续落实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政策。对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关扶持政策进行梳理、研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确保用足、用透上级扶持政策。

2、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主体,依托肉鸡、蔬菜、水产、生猪等主导产业,整合优势

资源,加快完善全区农产品市场体系。以创建“五好”合作社为载体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

5农产品经纪人拓宽业务渠道,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力争2015年全区各类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交易额达80亿以上。新增直营直销店5个,蔬菜平价店3个,发展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6个,农产品物流网2个,力争网上交易额达5亿元,新建万吨冷库1个。

3、加大农产品市场管理服务力度。全面强化华东农业大市场帮办,市场管理办公室抽调有关部门选派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精兵强将负责帮办服务,大力加强对城区和乡镇农贸市场的管理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检查,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为市场早日繁荣而不断努力。

4、加大农产品营销推介和品牌建设力度。全国各地举办各类农展会,加大参

与力度,积极组织参展,向外推介宿豫的名特优农产品,特别对省社举办的海峡两岸农产品展销会,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加农产品销售活动,不断扩大销售范围,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高效农业基地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注册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竞争力。 虽然我们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其它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抓实抓好,为宿豫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市场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5年1月6日

推荐第10篇:农产品为什么要讲品牌

农产品为什么要讲品牌?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也逐渐走进了一个更高更深的阶段,许多以前我们不太熟悉的理念、模式开始进入农业经济领域之中,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即为其中一个新的同时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提升我国农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往浅里说,是解决农产品卖难的一个重要手段,往深里说,则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知名度、文化内涵以及附加值的良策。这即是我们国家农业管理部门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新时期重要工作的理由,同时也是我们在2005年伊始开办《农业品牌》版的理由。《农业品牌》版将把报道重点放在品牌建设、标准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等方面,栏目设有“业内要闻”、“品牌提升行动”、“标准化建设”、“知识讲座”等。

随着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不高,农产品供应主体极为广泛、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就是认牌(商标)购物,因此商标信誉对于吸引消费者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产品上使用商标已成为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走向市场的必要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认识到商标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利用商标取得市场上的成功。据统计,截至2004年5月底,我国共有农产品注册商标约22万余件,涉及商品和服务分类第

29、30、31类中14个小类上的商品。这些农产品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对于开拓农产品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申请作为商标注册的也越来越多。自1995年3月1日我国开始受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申请以来,截至2004年11月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已受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申请375件,分别来自我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核准注册113件。

农产品使用商标可以有助于建立产品信誉,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又可以促进农产品生产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生产的规模化又有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所以,推进农产品使用商标完全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一些使用商标的农产品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与城市相比,目前我国广大农民的商标意识相对较弱,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很不相适应,农村仍然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薄弱环节。在此情况下,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保护工作,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11篇:农产品的品牌探讨

农产品的品牌探讨

现代农业产业化,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支柱产业为基础,实现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产品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良性化的农业运行体系。这一体系不能没有农产品品牌的参与,而品牌是以商标为标志。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近两年农产品商标注册呈上升趋势。我们认为:农产品注册商标不仅是国家保护农民智力劳动成果的法律手段,同时,也是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带动一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

一、市场竞争环境要求参与竞争的农产品注册商标。

在“WTO”框架内,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意识将逐渐深入人心,注册农产品商标,是农产品取得法律保护地位的唯一途径,没有法律地位的农产品终究要被他人侵蚀、淘汰。在现代市场中只有注册商标才享有专用权,才受法律保护。农产品使用未注册商标,其商标自然不能专用,市场农产品的来源产地必然混乱。倘若有人将其未注册商标撕下,再贴上他人的注册商标,这农产品完全成了他乡之货。若上市农产品不贴任何标识,大量送往外地,外商购买经精包装后,直接标上他的注册商标,这农产品就更简捷地成了他乡之货。使用注册商标情况就不一样,以徽州区“谢裕大”商标为例,拥有该注册商标的徽州人可依法大量收购本地或外地的茶叶,经筛选、加工、包装后,用上自己独特的“谢裕大”商标,即可驰闯市场。倘若有人侵权假冒,或撕下(复盖)“谢裕大”商标,贴上他人的注册商标(即反向侵权),那么他将要受到我国《商标法》或相关国际公约条款的制裁。

二、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对农业产业化的作用

在现代市场中,适合我市农户分散性作业的商标是原产地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

农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是用来证明名优特农产品原产地水土气候条件、传统耕作方法、独特优秀品质的载体,是一种质量保证标志。它具有将商品的独特性、质量保证等信息传达给消费者的功能。如:“太平猴魁”茶叶、“长丰草莓”草莓、“砀山酥梨”水梨等。

集体商标是指由某个组织以集体名义申请注册的商标,商标专用权归整个集体所有的商标。如:浙江省数乡镇集体使用的“龙井”茶叶商标。由于集体商标使用情况较复杂,所以一般事先都应对使用条件和侵权责任等问题,进行专门规定,并报请备案。

农产品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对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化进程的作用不容低估。试想:新余市各乡镇的花生、蚕豆、生姜等农副产品若经加工包装后,附上集体商标,其产业效应尤如“龙井”商标一样,通过集体商标的使用,将分散性的农户生产统一组织化,逐步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和产销一体化。

再说证明商标,分宜大岗山系我国亚热带原始林保护基地,山势巍峨,山雾气势浩荡,景观秀丽,物产丰富。“井岗山”亦可作为证明商标注册,“大岗山”未尝不可以作此偿试。虽说名气暂且不如他人,但名气系广告宣传和市场竞争的结果。“大岗山”作为证明商标注册后,分宜的板粟、山梨、笋等农产品的市场竞争环境将更为优越。

三、发展农产品品牌战略的现状不容乐观

农民受传统观念、科学知识水平、外部竞争环境、信息等因素限制,致使盲目生产的现状,是影响新余农产品品牌战略的直接因素,可从3个方面浅析:

1、盲目生产的现状与市场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长期以来,以户为单位,分散性自产自销的小农生产,是农村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难组织、难成规模、难成大生产气候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适应市场要求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原新余市肉联厂现南京“雨润”速冻蔬菜加工生产,与新余市农产品生产几乎没任何关系。农户产业在不能自成规模,又缺少加工基地的环境中,农民只好以最原始的农产品廉价销往市场。农产品商标对分散性盲目生产的各农户来说,并无多大现实意义和市场价值。

2、现有的经济状况满足不了农产品品牌发展的要求。

创造一个农产品品牌,建立一个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除资金外,技术、人才、信息等条件都是农民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条件不成熟,自然资源再多也无力开发。现在的农村土地是以村为单位的集体使用管理制,边远乡村的多数村民其经济状况仅维持在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线上,连起码的修筑道路、建造温室工棚等基本设施也没足够能力投资,何谈投资规模加工生产,又何谈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3、创造农产品品牌意识远低于农产品竞争的要求。

这一点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农民生产经营的自身意识来看:受传统的生产方式影响,多数农户很难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唯恐在生产革新中受损,宁愿固守传统耕作品种和习惯,不善于开发新品种、适用新技术。不思改进,不求发展;二是从农民生产经营的环境来看:社会各部门、各阶层的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给农民提供的优惠条件十分有限,如:贷款、规划种植农产品基地、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宣传推广农产品等问题。现实中,多数农民遇上什么天灾人祸,其后果不堪想象,何谈生产规模与品牌。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建议

1、各级政府领导重视,优化农产品竞争环境。

创农业品牌与创工业品牌一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协调、组织和领导。尤其是发挥好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为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营造宽松环境。一是在因地制宜规划农产品种植基地的前提下,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农业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双林“岭南”牌夏布近两年来,之所以在亚太经济处于低谷之时,仍年出口30至40万匹夏布于韩国,靠的就是有一个传统的夏布加工基地。因此,我们要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依托,帮助、引导农户向规模化生产发展,充分发挥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从生产加工到市场营销形成以商标为纽带的农业经济体系。二是合理增加投资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各级政府应对适合规模发展农业生产基地的边远贫困地区增加公路、通迅、温室工棚等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农产品畅通无阻。同时,健全科技推广和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素质,支持、鼓励农民为自己的农产品做广告,在税收上给予农产品上市流通优惠政策,为实现新余农产品优质高产和高效创造必要的条件。

2、帮助引导农民注册农产品商标,获取农产品市场地位。

对生产加工已成规模的农产品应通过注册商标实行保护。要充分利用“WTO”的机遇引导帮助农民敢于向国际市场挑战,善于开拓国内外大市场。

3.工商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引导和服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法定的商标管理部门,有引导、服务于商标注册、维护商标使用秩序的权利和义务,有服务于经济包括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的职能。在引导运用农产品证明、集体等注册商标策略,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各部门应支持、关注商标事业的发展。

总之,正确地认识成绩与不足,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产品品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新余农产品商标数量的增长,从一个方面体现出新余市农业在运用商标品牌战略,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已取得了进步和成绩,同时,也为创造农产品品牌提出了更为现实而迫切的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极好条件,能否利用这个条件开拓、占领国际农产品市场,商标作为利器的作用至关重要。无论是国内市场的商战还是国际市场的商战,商标已成为胜败的重要因素,我们相信,随着农民竞争意识的增强,农产品商标事业将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第12篇:农产品品牌故事案例

火山村小米品牌故事

山东昌乐的北岩远古火山口群为山东省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特征最典型的火山口颈地质遗迹,是山东省唯一规模最大的远古火山口群,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2002年12月,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列为第一批省级地质公园。

1800万年前经过三次断裂带火山喷发所形成的远古火山口群,带来的火山灰给农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营养被”,对农民来说可真是喜从天降,因为这些火山灰富含矿物质使这里的土地更肥沃。

乔官镇境内有四十多座火山口组成远古火山群,围绕在郝家沟、姬家庄子、荆山坡、孙家沟、段家沟、响水、黑山子、南音等几十个村庄周围,这些村庄被大家统称为火山村。勤劳的村民们在群山梯田上延续种植着一种古老的驴缰绳谷子,被当地村民尊称为火山村谷子,于是火山村小米就诞生了。

据火山村的老人讲,在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北魏朝廷里有一位叫许良的将军,在领兵征灭北凉的战争中,被北凉将士砍掉了一条胳膊。伤养好了之后,便辞别朝廷,想回河北老家颐养天年,当他走到昌乐地界的火山村时,看到这里一片片绿油油的谷子,并且森林茂密,青山绿水,自然环境优雅怡人。便请示朝廷想在此安家,朝廷很快批准了他的请求。据从许家墓地出土的许家墓碑记载,许家封地的范围是:东到乔山、西到尧山、北到桃花山、南到打鼓山。许良在此居住之后,许家除了将朝廷划给的大部分土地,租给周围的乡民耕种外,其余火山村的土地,全部耕种谷子。收获后,除留下部分种子外,其它全部上缴北魏朝廷。据史料记载,许家进贡的小米,得到了皇宫里的娘娘嫔妃们高度好评。

就这样火山村谷子被村民流传种植下来,因为这个谷子品种的锌含量极高,填补了国内谷子基因库空白;因种植在火山群,而含有丰富的硒等矿物质;多年来谷子一直保留原生态的种植方式,所以火山村小米中锌、硒的含量比一般小米高,矿物质锌使会身体的骨骼更加强健,矿物质硒的解毒功能非常强大,长期饮食能将体内各种毒素进行排泄,具有天然解毒剂的美称,在当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身体要健康就到火山村。

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在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健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第13篇: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

瓮安县农村工作局

2012年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

为深入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全面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农村工作会、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州、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扶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场占有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瓮安县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我县现代化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与地方名优特色产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

1 牌滚动发展良好局面;基本完成粮油、蔬菜、畜禽、渔业系列产品的商标注册、品牌建设、三品认证等工作;形成一批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建立“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有效机制,走出一条品牌强农、品牌富农的发展道路,计划在2012年,争取培育认定5-10个名牌农产品,通过品牌农业的带动,逐步使全县大部分主要农产品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创立和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农产品。

二、工作重点

(一)粮油

积极引导粮油基地生产者及加工企业开展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省名牌产品的申报,重点培育扶持黔中粮油、梭罗贡米、瓮安双低油菜等粮油品牌。

(二)蔬菜

力争到2012年底,培育品牌2个以上,通过推行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销售,以金龙番茄、岩鹰坪萝卜、瓮安朝天椒为重点培育产品,以各个蔬菜基地、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和销售公司为扶持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三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三)茶叶

大力培育贵山茶业、鸿远茶业、新卫茶场、卧龙茶业等州级和县级龙头企业,主要加强对产品的认证,力争在今年申报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1家,重点培育青山富硒保肝茶、桐木翠片、

2 岚关雪芽等茶叶品牌的地理标志保护。

(四)畜禽养殖业和渔业

以瓮安县兴旺良种猪繁育推广场、瓮安县兴业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两家省级龙头企业为示范,大力带动全县的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养殖,重点组织各个规模化养殖场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一体化认证。大力发展渔业生态养殖,重点培育小河山,老坟嘴和江界河生态渔业养殖,力争在今年内,能培育1个畜牧业的无公害认证。

(五)农产品加工企业

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日渐兴起,积极引导这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年内,重点培育像柴姨妈黄粑、东秀嬢泡酸辣、左氏皮蛋、阿乡食品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州级头企业申报省级名牌产品,引领这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

(一)培育品牌发展载体,制定名牌发展规划。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是争创名牌农产品的主体,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以质量为中心,采取综合措施,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作为品牌发展载体。从我县资源条件、特点出发,结合自身农产品生产现状和发展需要,统筹规划,使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明确品牌培育重点,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作。加强

3 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按照先培育、后认定的原则,针对各种问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查找差距,健全机制。

(三)加强农业名牌产品基地建设。以各个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把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业名牌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创名牌农产品的目标,加强农产品质量的研究和开发建设。从各我县的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出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选准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建设区域性的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扶持和创办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名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名牌农产品的培育开发纳入各类农业基地建设、区域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等项目实施之中,予以重点扶持。

(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农业品牌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产品质量是发展品牌的基础,标准是产品质量的依据,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建立和完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农业标准体系。着力构建“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为龙头、以各乡镇监管站为基础、以专业批发市场(企业、基地)和快速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深入扎实地贯彻实施《瓮安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规范化建设步伐;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把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开发与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相结合,抓好品质带出品

4 牌,做好品牌创出名牌,促进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和名牌形象。

(五)强化监督管理,对品牌农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加强与工商、质监、食品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我县农业名牌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做好农业名牌商标、商号、标识、域名的注册登记、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开发和保护工作,防止恶意抢注商标和域名的行为,严厉打击假冒名牌农业产品商标、标识的违法活动,实行打假与扶优相结合,保证我县农业名牌的质量和信誉。同时要定期对品牌农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重大消费者投诉和擅自扩大、转让、冒用名牌农产品称号的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查处。

(六)加强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新闻媒体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我县农业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积极主动地帮助指导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组织参加各地举办的农产品博览会、推介会等活动,扩大瓮安县农业名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瓮安县农村工作局 二○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第14篇:农产品品牌建设为什么离不开政府支持(精)

农产品品牌建设为什么离不开政府支持?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老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还有道德的沦丧、信仰的缺失以及关乎每个人切实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绝大部分的农产品直接或经过初加工或者深加工端上餐桌,成为我们食品的重要来源。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凸显与中国人民购买力剧增相互交织,中国消费者切实需要高端、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而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农业企业又陷入低端、低质、低价三低的死胡同,与国外高端、高价、高利润的农产品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此情境下,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急需建立市场认可和消费者信任的农产品品牌。在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众多学者专家、企业家等认为中国农产品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那么农产品品牌建设为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1、农业是弱势产业,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风险

农业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利用太阳能等生产和改造动植物以获得农产品的人类生产活动。农业具有自然再生产的特性,可以重复的利用土地、光照等资源进行再次生产产出,不似工业品生产的资源相对一次消耗性(这主要指工业品原料加工成制品后基本上不可再次利用或及时可再次利用,效用也降低)。但是农业过于依赖自然的恩赐,面临着巨大的自然风险,一场暴雨或者干旱就可能使得农业产出大大降低或者颗粒无收。虽然农业经过工业化、机械化的改造已经明显降低了对自然的绝对依赖,靠天吃饭的境况也得到根本改变,然而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没有改变,农业生产仍然有绝对的地理区域限制和自然季节限制。比如,你不可能在沙漠中粮食作物,也不可能在温带种植热带作物,更不可能在旱田里面种水稻等等···· 除了面临自然风险之外,农业生产由于其季节周期性应对市场变换的能力大大不如工业。小麦种下去了,马上要收获了,即使市场前景不好,生产者也无法该种其他市场紧俏产品,只能下年再调整并且还要面临跟风而上、生产过剩的风险。此外,农产品大多都是鲜活、不耐存储的产品,保鲜能力差,需要及时出售给消费者,同时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整体还比较弱。因此,农产品市场风险巨大。两大风险使得农业处于弱势,比较收益低。

二、农业进入门槛低,中小企业众多,规模资金缺乏

农业虽然是弱势产业,比较收益低,但是农业不是短期行业,它是长期行业,生产的产品不会存在人们不需要的情况。农业产业胜在一个“稳”字,无论经济情况如何,做农业不会出现暴富,也不会出现骤然破产的情况。加之以前做农业门槛比较低和自然生产和物流等的局限性,提供产品满足全国市场的大型农产品企业极少,有的也是产品经过了深加工,如牛奶、火腿肠,生鲜几乎没有。多数企业都是受限于资金、技术和冷链物流等供应本区域当地市场,并且农业企业又陷入低端、低质、低价三低的死胡同,与国外高端、高价、高利润的农产品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力或者不愿进行农产品牌建设。

三、农产品品牌多为区域性产地名品,具有半公共物品属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人民收入水平和品牌意识显著提高,但悠久的中国饮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中国打造国内国际大品牌的品类基础和市场基础广泛。中国不缺构建国内国际品牌的土壤,也不缺品类品牌,但现在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强势品牌仍然稀少。中国农产品品牌的形成多是基于产地优良的产品品质或者厚重的中国饮食文化。然而,农产品区域品牌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公地的悲剧。产地品牌或者依托同一历史文化形成的品牌如同公地,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也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用同一品牌或者文化背书的各个企业很难逃脱同质化低端竞争的悲剧。因为使用同一个品牌,如果一个企业加大投入,改善自己的产品品质等,不仅会为该企业带来效益,同样的,由于巨大的正向的外部溢出效应,产地或其他企业也同样获得这一效益,而无需付出代价,也即搭便车。此外,由于其他企业无需额外投入,因而具备成本优势,进而形成竞争优势,最终必然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和企业混迹于低端和同质化竞争的结果。

4、品牌建设和维护等专业人才匮乏

2014年6月6日在青岛的国际蓝莓大会上,佳沃集团总裁陈绍鹏说,现在蓝莓行业尤其缺乏种植人才和管理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院校毕业人数较少且农业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导致我国现在农业人才匮乏,尤其是种植、销售和品牌建设人才。没有纯熟的农业人才市场,企业挖不倒人才,只能自己慢慢去培养,这又给农业品牌建设和维护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机遇。谁先培养出农业品牌建设和维护人才,谁就能最好的建设农产品品牌,谁就能抢占消费者心智进而抢占消费者市场,获得利润。最终使得强者越强,弱者越若的马太效应。

第15篇:首届中国农产品品牌大会

首届中国家产品品牌大会

勾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的第二届“中国年·年货节”现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上午9点左右,由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带队的,7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参观完良渚蔬菜批发市场后步行来到年货节现场。代表团一行人参观了年货节的参展商位,欣赏了民间腰鼓艺术团的表演,并在年货节的“万福迎春”板块中欣赏了精彩的茶艺和书画表演。与会代表对于本届年货节的精心组织、成功举办和浙江食品市场的出色承办工作表示了高度赞赏。

据介绍,此次会议是由农业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大学联合承办。大会将举办中国农产品市场与品牌建设大会、杭州市都市圈优质农产品迎新春大联展、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中国农事节庆活动高峰论坛等多个会议组合。

寻找失去的记忆品味纯正的年味

1月9日至18日,汇集中华民族传统年文化展示和年货展销的大型盛会——第二届“中国年·年货节”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浙江食品市场盛大举行。

本届年货节由钱江晚报、浙江经视、FM93交通之声、浙江在线主办,现代联合控股集团等承办,为期10天,活动总客流量达到30万人次。第二届“中国年·年货节”分为六大板块:

“福满杭城”——联合灵隐寺为杭城广大市民派送腊八粥;

“万福迎春”——邀请杭城民间书画家和剪纸艺人为市民写春联、送剪纸;“年俗展示”——全国各种民俗艺术团体现场表演;

“年货迎新”——全国各地特色年货大展销;

“四海美食”——各种特色小吃;

“瑞兔逢春”——2011盆铁皮石斛盆栽拼成一只申请基尼斯纪录的巨型兔子。

“福满杭城”

腊八粥飘香

1月11日,恰逢农历腊月初八,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第二届“中国年·年货节”特地联系了2万份由灵隐寺专门熬制的腊八粥,在年货节现场免费派送给市民,为大家送上新年

的祝福。现场虽寒气逼人,但领粥队伍排成几条长龙。大家都知道——腊八喝的不是粥,而是祝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万福迎春”

春联剪纸闹新春

1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著名书画家何水法亲临年货节开幕现场,为广大市民现场书写春联。同时,大批印刷有何水法写的“福”字和“兔”字也向广大市民现场派发,另外,大批知名和民间书画家也在年货节期间每天来到现场,为广大市民索取春联而挥毫泼墨;民间艺人巧剪一幅幅吉祥剪纸。据悉,平均每天至少现写现送对联400幅,剪纸300幅。

“年俗展示”

民间艺术大汇演

年货节期间,每天一场场精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隆重上演,为广大杭城市民带去了充满各地风情的精彩表演。大舞台前每天热闹非凡:孩子们纷纷骑到大人肩上,为的是一睹精彩的年俗文艺演出;活动现场的舞龙、舞狮、腰鼓、合唱等,也让市民体验到传统过年的喜庆气氛。

“年货迎新”

各地年货大荟萃

本次年货节特地从全国各地组织了400余家年货参展商,其中台湾版块形成了最大的特色,如台湾咖啡、屏东县万峦猪脚、东港三宝(黑鲔鱼、油鱼子、樱花虾)、彰化肉圆、台中县大甲奶油酥饼、台中市太阳饼、新竹市的新竹米粉、金门高粱酒等,所有你见过和没见过的台湾年货都在年货节上一一亮相。

此外,还有大批来自全国其他地区的食品企业纷纷入驻年货节,为市民带来全国各地的特色年货和特价商品。山西省政府还亲自组织了参展团,为杭城市民带来原汁原味的山西年货。

“四海美食”

特色小吃

年货节现场开设了特色小吃街,叫卖、打年糕、做爆米花等等,各种声音此起彼伏,香气扑鼻,让广大市民充分品味中华各地特色美食。

另外,孩子们在品尝美味小吃的同时,还能在小吃街边上的儿童游戏区里一试身手,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独特的快乐。

“瑞兔逢春”

创基尼斯纪录的铁皮石斛兔

1月18日年货节闭幕式上,一只用2011盆铁皮石斛盆栽拼成的巨型兔子模型展现在广大市民眼前,这也创造了新的基尼斯纪录。同时,这些铁皮石斛通过前期浙江在线和钱江晚报物联快购网站进行了竞卖,所得款项将会在年货节之后全部捐献给余杭区慈善总会,为广大的低保户带去年货节的新春祝福。

这个年货节与其说是一次年货展,更像一场闹猛的庙会。据统计,第二届“中国年·年货节”是杭州乃至全国城市中有史以来展会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参与地域最广、文化味道最浓、传统年味最足的一次盛会,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全民盛会!

年货节已经闭幕,浙江食品市场里依旧是您选择各色食品年货的好去处,如果年前您还有时间,不妨抽空去转转吧。

地址: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博园路1号

备注:浙江食品市场是现代联合控股集团旗下的一家专门针对食品市场的公司。

关键词:现代联合控股章鹏飞浙江食品市场

第16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汇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事关城乡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业厅的精心指导下,我市积极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经过不懈努力,农产品生产源头污染情况得到根本好转,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在农业部组织的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抽检中,蔬菜合格率排名位居全国37个城市中上游水平。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财政投资力度大,检测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市成立了市农产品检验测试中心,编制30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种植业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三品”认证工作等。2005年,经市政府专题研究,市财政拨款2650万元用于市检测中心建设,其中1550万元建成了3000平米的办公用房问题;1000万元用于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和仪器设备的购置,目前1000平方米的检测实验室已装修完成,已购进监测仪器50台(套);100万元用于6台专用检测车辆和35台农残速测仪的购置。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

在做好市农产品检验测试中心建设的同时,会同市编办积极开展区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现状的调研工作,建立完善各涉农区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经市编办2005年第36次主任办公会议研究,下发了《关于成立区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的通知》,人员编制为10—15人。目前我市15个区县正在积极筹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已设立了5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覆盖全市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二、措施得力,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进展顺利。市农产品检验测试中心成立后,我市加快了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步伐。2005年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全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农业部门先后到市场准入工作较好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起草市场准入办法,并征求食安委、工商、法制、商贸、卫生、质检等部门意见。2005年12月10日,《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试点阶段,从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在我市2个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15个重点超市实施蔬菜类农产品的市场准入试点工作;第二阶段为过渡阶段,从2006年7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蔬菜、水果、猪肉产品的市场准入;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行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的市场准入。目前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各检测点累计共检测蔬菜样品1000份,超标15个样品,对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均作了退市处理。

三、狠抓宣传培训工作。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月活动”、“农产品市场准入宣传周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把宣传做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一方面结合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的规范化管理,加大了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市场准入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加快了农产品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三是积极开展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残检测、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等培训工作。据统计,从2004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0多场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及农民共计5万人次。制定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15个,先后建立无公害生产示范点300余个,面积达到3万多亩。

四、加快认定认证步伐,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截止目前,全市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8个,面积1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产地35个,面积12.9万亩;无公害水果产地9个,面积2.1万亩;无公害畜产品产地4个。认证无公害产品22个,其中蔬菜15个,水果7个。在加快认定认证步伐的基础上,通过改良、改种及转移等措施,加大污染严重的蔬菜基地的治理力度。“污水莲菜”、“毒韭菜”等现象已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新方法生产的韭菜、叶菜类6000亩无公害蔬菜通过了无公害基地认定。

五、积极开展市场检查活动,确保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春节前夕,市农业局组织6个检查组,从2006年1月10日—20日分三个阶段,对全市10个区县所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农贸市场、重点超市的蔬菜、水果、肉品、禽蛋等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宣传及大检查活动。1月10日,在市农产品交易中心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大检查活动的启动仪式。进一步强化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肉”。

尽管我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地认定规模不大、标准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检验监测所需仪器设备资金缺口很大、检测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 但是我们有责任、有信心、也有能力

做好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随着各项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和检测设备的陆续到位,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将会全面提高。

第17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汇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汇报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局

2001年5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在区工委、管委会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

一、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努力确保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引发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结合春耕生产,2011年3月22日我局与市农业局执法大队、土肥、种子、植保等科室一行20多人对我区农资市场进行了重点检查。检查组对亚华农资市场、康王乡、三荷 乡、西塘镇的所有农资经营户逐一进行了检查。检查种子生产经营户16户,抽查水稻品种8个,其中1户经营的2个水稻品种未建立经营档案,也未开据销售票据,这对维护经营者、消费者权益存在很大缺陷。所有经营门市部委托代销证书、证照、销售人员培训合格证书等齐全,并能亮证照经营,符合规定要求,但是个别门市粘贴有未经审定品种的宣传资料。 检查农药批发、零售经营单位21户,初查1370多个农药品种,抽查12个品种,其中,1个品种标签不合格(10公斤),现场进行了处理,3个品种生产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不符,即威海韩孚生化农药有限公司的兰博80%,18包,山东汉克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早疫晚疫44包,山东松冈3%阿维菌素68包,100g/包。存在的问题是同一农药有很多商品名称,如有效成份为阿维菌素的农药,名称有害极灭、虫满光、阿维虫清等;在弥渡县寅街镇供销社景泉农资经营部有安徽省安庆农化工公司生产的10%草甘磷铵盐标识不清,农药的生产日期没有标注在药瓶上,药瓶的下面没有绿色环线的除草剂标志。检查中没有发现过期农药、甲胺磷等高剧毒农药。

二、继续推进“三品认证”工作,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

近几年,我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下简称三品)认证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农业部提出的“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全区农业工作重点,逐步健市、区、基地三级认证管理队伍,扩大认证范围,提高认证等次,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为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品牌打造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0年底,全县已完成三品认证基地18个,认证品种27个,认证企业10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8家),呈现出认证总量迅速扩大、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效益明显增强的特点:

1、认证总量迅速扩大,认证档次不断提高。2008年我县三品认证农产品9个,2009年达到15个(包括杏坪的紫红薯和柴庄西瓜),10年又增加了刘申元公司的粮食认证和汇生源公司的肉猪认证。

2、认证产品结构优化,认证范围不断扩大。我县认证涵盖范围明显扩大,认证产品中地方名特优产品日益增多,由过去单一的蔬菜、杂粮产品逐步扩大到林果业、畜禽业和养殖业。

3、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效益明显增强。通过三品认证工作,助推了农业生产加工企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涌现出了汇生源公司、盘龙有限责任公司、兴源公司、亿升、欧珂公司、明月公司、农贸等一些龙头企业,打造了汇生源产业园、马台产业园、社川河产业园(杏坪)三个精品产业园区。

4、认证管理队伍不断壮大,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通过三品认证工作的开展,我县认证机构逐步健全,每家认证企业至少配备1名内检员,通过国家培训持证上岗,保证生产加工规程、质量控制措施的贯彻执行,使我县认证三品质量稳定可靠,在历次抽检、暗检中100%合格。

二、存在问题

在正视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重认证、轻管理现象客观存在。通过我们年检发现,个别企业基地管理松散、生产档案记录不完整、标志使用不规范,甚至存在超范围用标现象。重认证轻管理的现象客观存在。

2、认证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部分企业没有把认证作为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契机,不注重认证标识的使用和品牌的打造,有认证无产品、有产品无市场,攀比认证、加分认证的现象存在。

3、生产基地规模小、档次低,示范作用不明显。该问题有企业思想认识、综合实力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引导、经济背景等社会原因,近两年在一系列惠农项目的助推下有所改观,但较我市其他兄弟县还有一定的差距。

4、矿区污染、交通便利带来新问题。西柞高速贯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给我们三品认证工作带来新的考验。

造成我县农产品三品认证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安全意识不强,市场监管难度大;(2)认证检测能力不强:(3)认证经费没保障。

三、建议和对策

为促进我市的“三品”认证工作由数量型向质效型转变,借鉴其它县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我县三品认证工作方案,发展认证与提高质效并重。

1、加强监督管理。严格程序,落实责任,明确扶持资金用途,建立跟踪制度,专款专用,奖惩分明。

2、扩大奖励范围。把新认证产品、保持认证有机食品、续展认证绿色食品、复查换证无公害农产品都纳入奖励范围,从而在发展新认证的同时,鼓励现有认证保持连续性,更利于认证企业生产加工水平的提升、产品品牌的打造。

2、严格奖励条件。细化奖励申报条件,把评定重点放在企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能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产业发展潜力等方面,由“认证就奖”向优中选优、注重质效转变,集中有限资金扶持优势品牌,做大做强我县“三品”认证企业,力争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出现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叫的响、做的强的“三品”认证企业,促进我县“三品”认证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4、调整与当前认证政策不相适应内容。自09年开始,我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开始推行产品、产地一体化认证,绿色食品续展认证需进行环境监测,有机食品需逐年进行保持认证,所以把保持认证有机食品、续展认证绿色食品、复查换证无公害农产品纳入每年的奖励范围,既节约了资金,又使奖励办法更易于操作、更科学。

(二)结合我县农业农村工作重心,推动三品认证工作快速发展。

一是三品基地建设与特色品牌基地、现代农业园区相结合,力争用1-2年时间每个镇都建成1个有规模、上档次、品牌响、特色靓的三品基地。

二是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三品认证成为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重点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组织三品规模开发,抓好大型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产品认证步伐,扩大总量规模。 三是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成为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认证农产品品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将带动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

四是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调动农户发展三品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三)切实加强监管,保障三品健康发展。 为了保障三品健康发展,需要把加强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确保质量,提高水平。一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保证认证工作的有效性、公正性和规范性。二是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全面落实企业年检、质量抽检等监管措施,加强对获证产品的质量和标志管理,确保认证农产品生产和市场规范、有序地发展。三是切实加强农产品认证工作体系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实践证明,开展三品认证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三品概念深入人心,三品认证数量甚至成为评价一个地方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发展以三品认证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于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产者素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需要生产者有较好的素质,我们要加大对生产者的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宣传,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传播标准意识、科技意识、信息意识、产品包装意识、品牌效应意识等先进理念,更新生产者的观念。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知道甄别兽药、农药和饲料的真伪优劣,引导生产者从事无公害生产。

二要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要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建设,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认证步伐,打响农产品的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要依靠科技,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新的优良品种,先进技术,提高科技的项献率,依靠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来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确保农产品安全。如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开展统防统治工作,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四要建立健全检测体系,实行全程监控。要实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监控,必须依靠精、准、快的检测手段来完成。政府部门要在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资源,发挥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现有检测机构作用的同时,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的投入,切实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建立一个高效、经济、面向社会的检测机构,实现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避免无人管或重复检测和重复建设。

五要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追溯体系和反映灵敏的监控体系,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对每天上市的农产品在进入市场前必须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公布在醒目的位置。对药残超标的农产品实行销毁处理,促使商家重视其进货渠道的安全性,通过市场催生安全,通过餐桌反制农田,促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第18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祁阳县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汇 报

祁阳县人民政府

(2011年7月18日)

今年以来,祁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全程质量监管。我县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市场监管等环节入手,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监管体系

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当作发展农业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祁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和联系农业的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工商局、质监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县农业局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主管,确定了专人专抓。二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2008年,县绿办加挂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实际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并办公。后来为了理顺业务部门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县农业市场信息站牵头组织实施。今年,根据《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州市农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永政办发[2011]16号)文件精神,县农业局已上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单独设立,拟定编3人,为全额拨款正股级事业单位。每个镇农技站同时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还配备了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干,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三是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县财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全年安排了29.6万元工作经费,比上年增加4万元,县农业局安排8万元工作经费,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地开展。四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机制。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为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抓出成效,制定了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工作责任和职责,加强了督促检查,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为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不断营造人人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县今年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工作。在元旦、春节、“3.15”、“五一”、端午及高考等重大节假日及特定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并在6月中旬《食品安全法》实施两周年之际,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引导市民安全生产和消费。今年上半年来,我县共出动宣传车辆50

2 余台次,深入全县20多个乡镇农贸市场及重点区域,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资料》、《食品安全法》、《湖南省植物保护条例》、《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物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标志管理》等宣传资料5万多份,张贴公告2000余份。在宣传过程中采取流动宣传和固定咨询相结合的方式,面对面解答广大市民遇到的各类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培训,推动基地建设

一是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培训。为搞好农业标准化培训工作,县农业局抽调了20多名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联户”小分队,经常深入基地和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科技培训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全方位的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解决农户在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基地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各联户小分队共上门技术指导6000余次,现场指导和培训农民2.6万余人次,完成标准化培训8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份,制作标准卡5000张,确保标准入户率、培训率在90%以上,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和标准化生产能力。二是积极推动“三品”监测基地建设。我县紧紧围绕发展绿色水稻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三品”监

3 测基地,2011年在肖家村镇又新建绿色水稻基地3万亩。直到目前,全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监测面积达30万亩,其中:水稻基地认证面积14.3万亩、油茶基地认证10万亩;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73.5万亩,具体为:水稻43.3万亩、水果22万亩、茶叶1.1万亩、旱粮4万亩、蔬菜3.1万亩。全县三品监测面积达120万亩。

四、加强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

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保障源头安全。农业投入品监管乃农产品质量安全之基础。为加强农资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县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着重加大了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和进入市场的监管。今年上半年来,共检查农资经营网点300多个;送检化肥15个,查处不合格化肥 5 个;检查农药批发商15个,农资经营店150家,农药品种280个;突出以对标签标识、质量抽样送检为重点措施,共查处标签标识违规农药25 个,假劣农药 5个,通过执法监管,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和五种禁用农药的销售与使用。二是加强农产品入市管理,保障流通安全。我县制定的《祁阳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要求在城镇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重点抓好县城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引导农贸市场和超市与基地实现产销对接,建立健全农产品进货台帐、质量自检、档案记录、标签标识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并在万联和步步高超市实行农产品标识化流通。同时,加强入市农产品

4 的管理,除对有效期内、标识规范的认证农产品和与市场建立产销对接的农产品免检进入市场销售外,其它农产品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并设立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区,实行分类经营,分类管理,有力地保障了进入市场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县绿色食品办公室将定期或不定期进入超市,对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就“三品”农产品的标签、标识的规范使用及有效期进行执法检查,对违规使用“三品”标志的实行强制下架和限期整改。三是加强农产品例行监测,保障餐桌安全。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制订了《祁阳县2011年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工作方案》,在全县范围内科学确定10个市级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点基础上,合理确定了30个县级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点,面积覆盖全县各个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超市、学校、宾馆及酒店,按照每月4次例行监测与重大活动、节假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抽检了青椒、白菜、苋菜、菠菜、豆角、茄子等四十多个蔬菜、水果品种,建立健全抽样、检测台账,做到检测结果及时反馈、报告,对不合格产品及时追溯源头并妥善处理。截止7月上旬,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2764个(其中水果268个),总合格率为99.57%,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简报12期,预计全年可完成检测样品5600余个。同时,积极配合农业部和省市检测中心搞好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全县农产品质量达到了省市制订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8%以下,水果、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2%以下,

5 大米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1%以下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全县未发生一起因食用农残超标蔬菜而导致的中毒事件。

五、加强认证,打造优质品牌

我县近年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培育了天龙、银光、金浩3家全国驰名商标、2家中国名牌产品;去年银光粮油被评为全省十佳粮食加工企业,这是全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大米加工企业;湘妹种植协会被评为全省十佳种植协会,体现了我县绿色水稻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果。今年,新培育了“九龙福”等一批农业产品品牌,“七里香”大米也获得了湖南省著名商标。我县今年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3个;神怡米业、天圣有机农业公司绿色食品续展也正在办理之中。目前,全县已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有120余个,三品认证产品年产量近40万吨,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近8000万元。

六、加强整治,确保食品安全

根据农业部农质发[2011]号文件、《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的通知》(湘农发[2011]93号)精神,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执法责任人,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公开了举报电话,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健全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申报、备案制度,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进销台帐和农产品检测台帐检查,加大了对县城各大超市、农贸市场、蔬菜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抽样检测,重点加

6 强对蔬菜、稻谷、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向县食安委汇报材料10期,检测样品1444个,其中蔬菜样品1045个,水果样品361个,稻谷样品20个,茶叶样品18个,检测合格率均在99.4%以上,尚未收到群众对这方面问题的反映。

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上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开展整治活动时,企业的抵触情绪明显,工作开展存在困难;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工作还留有死角;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项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农业大县的需要;四是农业执法和检测队伍还不健全,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市场准入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今后,我们将按照省、市的工作部署,克难奋进,再接再厉,使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19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农林局 2010年4月19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各项规定,加强宣传,我们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做好“三农”工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区成立了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林、卫生、公安、监察、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环节、落实到个人,特别是为加强上海世博会期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并下发了专门文件,并成立上海世博会期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坚决落实各项监管措施。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对相关的监管人员、规模种植与养殖基地管理人员、各企业等有关人员开展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并在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4次,在3月10日-12日开展为期三天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4000份。同时邀请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常向阳教授开展《农产品安全供应链》的专题培训、邀请市农委专家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进行培训,宿豫区农林局相关人员到乡镇开展技术指导,迄今培训2000人次。

二、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一是通过建立完善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的全过程监管链条,推行质量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质量安全追溯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等,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区、乡二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配置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32名,并逐步落实村级协管员制度,提高监管效能。三是将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由挂牌机构改为独立设置机构,2009年10月,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下文《关于成立宿豫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批复》(宿豫编发„2009‟16号),明确了单位性质、级别及人员编制与经费保障等,同时加强检测室建设,购置常规检测、快速检测仪器等,形成以区级检测中心为基础、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速测站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三、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与农业品牌化发展

我们切实加强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基地农民按照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以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一是在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规模种养基地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休药期制度。二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与产地准出制度。加强蔬菜产地、农贸市场、与企业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督促指导江苏益客、罐头食品等企业农产品经销企业建立检测室,配备检测设备,培训检测人员,开展检测工作。对新建的规模蔬菜基地,要求必须建设有检测室、有农药残留速测仪、配备专门的检测人员。目前正在筹建的华东农业批发市场建立蔬菜质量检测中心,配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检测人员以及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仪,出具检测报告,市场建成后可以达到每批进入市场的蔬菜都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三是强化监督抽检,准确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积极配合市级做好例行监测工作,对全区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城区市场、超市开展每月四次定期抽样快速检测,并及时报告和通报检测结果,以便及时处理和整改。我区检测合格率98.9% ,其中生产基地样品检测合格率100%,农贸市场取样检测合格率98.4%,实行月检月报制度,并及时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发布通报。四是试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产品产地安全、生产记录、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的全程可追溯管理。

目前,全区已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5个。围绕标准化建设,加大了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目前全区共认证了无公害农产品56个、绿色食品25个、有机农产品6个,省著名商标2件、市知名商标5件,在提升宿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提升了宿豫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

四、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加大宣传与引导,开展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在全区范围内加强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不断加大农产品执法力度,狠抓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管理,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批发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销售的蔬菜、果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突出重点时节、重点环节、重点产品,抽查监管,对益客食品、肉联厂派员驻厂监管。特别是在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监督指导基础上,还采取了下面两方面措施,确保世博期间入沪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开展“拉网式”排查,准确掌握供沪单位情况。共完成全区39家“三品”生产单位、10家蔬菜生产基地的单位名称、种植面积、负责人及联系电话、乡镇监管员及联系电话及“三品”认证情况核实,建立了详细的监管档案。二是实现全区生产基地“一对一”监管。区农林执法大队、农检中心、动物监督所、蔬菜办联合行动,加强对全区49家种植基地监管,按照供沪企业“四有” 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设立区级、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实行“一对一”监管,并逐家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建立了田间跟踪档案,详细掌握其使用的投入品品种及其用量等信息资料。对于检查不合格的生产基地,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五、创新机制,有效实现全程质量监管与控制 2009以来年,全区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高标准肉禽规模养殖场107个,目前已建120个,肉禽养殖能力近5000万羽。我区肉鸡产品畅销全国。在肉鸡生产加工上,我们切实履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职责,努力提高禽类产品质量水平。

首先是从源头抓起,实行养殖准入制度,符合动物防疫、生态健康养殖生产及技术标准的才能从事生产。

二是建设监控中心,实现实时视频全程监控。为加强全区肉禽产业监管,按照“政府投入、全面覆盖、集中监控”的原则,宿豫区建设了全区肉鸡养殖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全区120个规模场全部编号存档,予以GPS定位,第一批80个规模场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通过整个系统的应用,可全面、直观、及时、有效地对养殖场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三是生产、管理相结合,质量控制由被动变主动、由节点变全程。在饲养、饲料、加工环节严格按照标准程序控制疫病及药残,而重点是控制商品鸡饲养环节。支持、配合企业以合同形式约定投入品使用种类和程序、数量,对各规模肉禽养殖场,由农林局组织,配合相关部门与龙头企业建立统一生产流程,规范饲养技术,全面推广 HACCP 现场管理体系,农林局等部门在对农户、企业进行集中和分散的宣传、培训,帮助他们在掌握肉鸡标准化饲养技术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肉鸡生产操作规范,肉鸡饲养坚持“全进全出”原则,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供鸡苗,统一供饲料,统一供药品,统一防疫程序,统一回收屠宰”,对肉鸡生产过程中各关键环节预先分析,从雏鸡入舍到毛鸡进厂,主要确定控制点实行现场视频和专人监控,检测合格后方可允许进场屠宰,从根本上保证了禽类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屠宰过程批次管理,建立追溯体系。加工企业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及时做好批次间隔、单独分割、单独存放的加工厂合格原料可追溯管理体系,并投巨资建立起了苏北唯一的现代化的化验检测中心,化验中心在企业内有独立的运作机制,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而且我区已建或正在引进饲料、药品加工企业,并准备联合这些投入品企业与加工、流通企业共同建立起肉鸡产业质量安全网。

四是强化产业配套,消灭一切影响质量安全的不利因素,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严格要求各养殖场不得随意处置禽类粪便,不得宰杀、出售、乱抛病死鸡,不得随意向场外排污,对养殖场的病死鸡,将安排专人、专用运输工具和设备统一收缴,经湿化处理后用作饲料或有机肥原料。采取养殖前先签约形式,保证鸡粪被有机肥无害化处理加工厂100%收购,既有效防止环境及产品污染,减少疫病发生,又提升养殖附加效益,提高禽粪资源综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创优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20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汇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汇报

认真贯彻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安排和部署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资打假工作。

一、突出重点,狠抓环节,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不仅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商品率在全省粮食主产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四点工作:一要在控制面源污染上下功夫。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依法建立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和田间档案记录制度,重点做好对禁用农药、兽药、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工作,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和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二要在保障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目前,由于我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低、检验检测手段落后、质量认证认可体系尚不健全。因此,进一步建立完善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构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网络。抓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定点屠宰场以及农贸市场速检机构建设,严格制度,切实把好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关口。三要在做大产业品牌上下功夫。无公害、绿色和

- 1

度,严厉查处在产品标签、产品质量、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商业欺诈和虚假宣传。二要强化农资质量检查。在备春耕生产阶段,农业执法部门要全面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等重点农资产品的监督检查,扩大农资产品的抽样检测范围,提高农资产品质量预警和防范能力。继续深入开展禁限用农业投入品整治工作,对已公告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高毒、高残留等禁用药物,要继续加大清缴和查处力度,严防流入农业生产领域。防止出现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质量问题而导致农业生产大面积减产乃至绝收现象;防止出现农资质量问题导致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三要强化大要案查处力度。对农民投诉举报案件,要集中力量、逐一排查,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对于农民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劣农资案件,要及时成立专案组,限期查办,一查到底。必要时,农业执法部门要主动联合工商、质检、公安等共同调查处理,彻底捣毁制假售假窝点,依法严惩违法违规犯罪分子。四要强化长效机制建设。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在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农资企业、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切实加快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分类指导、督促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索票索证、进销台帐等制度,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抓出实效 春耕生产在即,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资打假工作对

- 3

业法律法规和高效农业种植模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资打假工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和关键环节,也是我们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更是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部署,履职尽责,狠抓落实,为保障全县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汇报
《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