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计划

编办计划生育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6:28:57 来源: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县编办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中方县编办2011年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

责任制执行情况汇报

近半年来,我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纪委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勤政廉政意识,狠抓四项制度建设和机关作风转变,全办党员干部的工作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现将我办半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按照《责任书》内容,结合本办实际,一是制定了中方县编办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制定了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4份,年底根据承诺书内容,认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评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党风廉政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编办主任雷厚忠同志担任,工作经费做到实报实销。为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办班子共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3次,有效促进了机构编制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全面开展。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深入推

进廉政文化活动;办机关利用每周一学习日和各种会议的机会,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廉政法规、收看警示教育片《赌之害》《高墙悲歌》和廉洁教育片《王瑛先进事迹报告会》,办主要领导更是以身作则,经常在会上反复强调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对机关作风和干部工作纪律做到严格要求、一抓到底;单位三重一大事项一律实行集体讨论决定,扶贫联系村的工作基本做到经费落实,人员到位,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四是积极上报工作开展情况,完成纪检监察信息2篇,撰写调研文章1篇《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五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对本单位办事程序、工作职责、受理方式等工作内容实行墙上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六是利用主任办公会和谈心的形式积极开展廉政谈话活动,由主任与副职领导谈,班子成员和分管组室干部职工谈,谈话内容围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廉洁从政,宣传党纪条规,对苗头性问题进行告诫等,通过开展廉政谈话活动,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了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认真落实反腐败工作任务 半年来,我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全年没有出现干部作风、财经管理等方面的违规违纪行为。在落实四项制度方面,我办成立了四项制度领

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对干部职工违规违纪行为及时上报问责,有效促进了机关作风的明显转变。同时,办班子按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要求,到扶贫联系乡石宝乡多次开展工作,投入各项经费5000余元,为推进基层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重大项目报告制度上,我办认真落实按要求及时上报,并做到决不、满报、漏报、迟报、慌报等情况。在信访工作上,我办认真落实上级交办、转办的信访举报件,并按规定时限核实、处理,及时上报办理结果,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特别是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积极与委员面商,认真研究议案答复工作,得到了委员的好评。

三、狠抓廉洁自律工作,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为有效促进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遵守执行廉洁自律相关规定。一是按照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管好本人、管好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款出国和跨境赌博等有关管理规定,制定了单位廉政措施,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二是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函询、询问、质询、领导班子议事、民主决策制度等各项党内监督制度,狠刹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等歪风,三是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

列入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报告的重要内容,发现问题及时教育、追究、查处。

四、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办将继续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构建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为重点,加大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力度,以保障民生、维护民利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目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努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方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6月27日

推荐第2篇:区中医院编办考核工作汇报

***汇报材料

根据枣编办[20*6]35号《关于在全市开展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的通知》和枣编办[20*6]34号《关于印发《枣庄市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区编办和区卫计局部署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登记管理工作情况

***始建于*987年,是一所中医药优势显著、中西医结合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承担着周边地区40余万人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急救等任务。是***职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枣庄市*20急救定点医院。长期以来,我院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现为正科级差额事业单位,核定编制*72人,实有*49人,不存在违规核批编制、擅自改变编制使用范围及混用、挤占、挪用编制等情况,在核定的编制总数内配备人员。单位及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的核定核配备情况与审批文件一致,不存在未经审批对外设立挂牌机构、内设机构和超规格审批机构等情况。具备相关登记事项所要求的资质。

(一)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定。自办理法人设立登记以来,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切实履行公益服务职责,从未发生过停止开展业务活动行为;始终做到单位财务独立核算,单位资产保障正常,未出现抽逃、转移开办资金行为;单位印章、标牌及其他标记与登记的名称与依法登记名称一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齐全有效,未发生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等违规行为;登记事项出现变更之日起,30个工作制日内,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严格按照《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办法》,向社会公告变更登记信息,并在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进行信息公开备案。

(二)落实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20*4年取消事业单位年检以来,根据《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办法(试行)》,每年*月*日至3月3*日,按照区编办安排部署,认真填写年度报告书,规范年度报告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并通过山东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网向社会公示。

(三)积极开展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近年来,我区将绩效考核与全区科学发展合考核相结合,有效避免了多头考核、重复考核。我们认真学习,统一认识,严格按照区事考委部署,提报单位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报送绩效考核相关材料,接受考核,上年度绩效考核等级评定为B级。

(四)积极开展中文域名注册和网络标识加挂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网站安全防护水平,按照编制部门提出的“中文域名注册和网站标识挂标两个全覆盖”的目标要求,积极参与区编办组织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认识。我院20*4年注册中文域名以来,及时办理续费工作,标识已实现加挂。

二、履行职责及业务开展情况

20*6年,在区卫计局的领导下,我院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坚持提升医疗水平,为全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广泛开展义诊、健康教育、公益讲座等活动,普及健康保健知识,针对本地区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发病免费筛查。20*6年至今,共开展义诊活动*0余次,健康讲座3次,惠及群众近7000余人次。同时,我们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了“治未病”、“冬病夏治”、“耳穴”、“中药熏蒸”等中医特色诊疗方法,更多群众得到低廉、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我院还重视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全覆盖,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素质,为社会公益工作做出贡献。

三、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①20*6年上半年业务收入**89万元。完成门诊就诊患者:407*6人次,急诊患者:2**6人次,入院患者:*789人次,出院患者:*690人次,手术253台次,农合报补:门诊*529人次,金额2*3.3万元,住院报补*050人次,金额344.3万元,医保门诊报补666人次,金额*69.3万元,住院报补:364人次,金额*58.2万元。②病床使用率:76 %

③平均住院日:8.*天 。④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3% 。 ⑤抢救危重患者*75人次,成功率89.64% 。

四、管理运行情况

20*6年,在全体班子成员的带领下,我院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在科室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一、稳步推进中医重点学科建设,打造中医特色鲜明的中医医院。近年来,依托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资源整合优势,我院充分挖掘中医特色,大力着重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技术,以特色专科为突破点,引领医院不断发展。

(1)肛肠科规模初具,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肛肠科共收治患者*32例,手术治疗*26例,外请专家授课教学*6次,采用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达到90%以上,业务收入82万元。肛肠科的成立,结束了本地区无肛肠病专科门诊的历史,对本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引导、生活质量提升意义重大。

(2)脑病科顺利通过山东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验收,成为山东省第四批中医药重点专科。脑病科通过多年的总结积累,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分型口服中药汤剂及使用中药注射液、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熏洗疗法、康复训练、护理于一体的诊疗方案,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广泛采用耳穴压豆、艾灸、中药塞鼻、中药膏方穴位贴敷治疗等中医适宜技术,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康复医学科前期筹备工作结束,蓄势待发。今年2月经枣庄市卫计委批准,我院正式设立康复医学科。通过近几个月的运行,前来寻求康复的患者络绎不绝,在康复科医师科学的评估和耐心的指导下,患者采用高科技康复器械辅助锻炼,患者的病患部位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康复效果获得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康复科的成立,弥补了本地区康复治疗的空白。

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为促进我院不断发展,今年以来医院全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夯实医疗质量的基础。另一方面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及其他部分医疗的就医流程,明确各科室的日常工作内容,实行动态督导,切实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医务科、护理部、公卫办、感染办、院办等职能科室,各司其责,共同做好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坚持不定期督导、通报,切实保证医务人员服务高水平、高质量。

五、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目前我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我院仍是90年代建成的老院区,空间局限,配套设施老旧,科室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二、人才不足,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较大,培养人才周期大,不确定因素多,对学科建设不利。下一步,我院将继续完善医院管理创新,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狠抓落实,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循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努力提升我院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新常态下台儿庄经济发展提供健康保障。

20*6***

年*0月*7 日

推荐第3篇:编办学习领导讲话精神工作汇报

为贯彻落实地、市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市编办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讨论了两位领导的讲话,大家普遍认为两位领导的讲话高屋建瓴,切中了**地市经济发展的要害。**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两位领导的讲话令人鼓舞、令人振奋,使我们看到了**的希望,“沉舟侧叶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未来的**必将成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东疆第一块热土,“十里桃花万杨柳,中原无此好风光”的**必将建成强而精、富而美的新疆第一城!

重任在肩,时不我待,我们编制部门今后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迅速投身到**今后发展方向和前途的这场经济变革大潮中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勤勉尽责、真抓实干,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为**市的经济建设服好务为着力点,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认真学习山东经验,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的大讨论,树立服务“经济发展”的观念,彻底根除老的、旧的、停滞不前的落后观念。本着服务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和相关部门共同协作,为**地委提出的“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南园北牧、增收富民”的发展战略,做好服务工作。

二、不断探索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管标准、管总量,有增有减的动态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地调整机构,运用弹性调控手段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用好用活现有编制,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加大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制度的督察力度,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失责追究制,实行机构编制重大情况变更公示制,接受社会监督。

三、抓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构合理、监督制度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的要求。学习借鉴地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单位的经验,深入开展对各类事业单位的调查研究,提出符合我市实际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抓好事业单位的改革试点和推进工作。

四、切实搞好机构编制部门的自身建设。加强机构编制工作法规制度及业务学习,开展网络办公大练兵,坚持以能力建设和素质提升为切入点,努力打造“学习调研型部门、谋事实干型干部”,强化干部培训,开展轮岗锻炼和跟班学习活动,全面提高编制干部的综合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正、工作好的机构编制队伍。[本文转载自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

五、进一步做好信息调研工作。通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机构编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准确及时反映机构编制工作动态,总结经验反思失误,撰写有深度、有新意的调研报告,发挥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

六、进一步做好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积极协同人事、财政部门对人员、编制、工资统计实行三家汇审,切实做好审核机构编制、审核人员结构、审核统发工资人员信息、年报统计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机构编制档案库。进一步做好机构编制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强化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开发统计成果。推进我市机构编制系统信息网络化建设,逐步提高机关信息服务和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

总之,我们编制部门通过学习了地委书记和市委书记的讲话,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要继续按照“依法治编、从严治编、廉洁治编、科学治编”的总体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切实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服好务。

推荐第4篇:编办工作总结

编办工作总结

编办工作总结 ,区人事局、编办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按照省、市人事编制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事局、市编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绩效管理为抓手,不断开拓创新,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各项人事制度改革和机构编制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不断加快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事人才支持和体制机制保障。

一、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重点,

加强公务员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公务员培训工作。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3次公务员集中学习培训。一是在区行政学校举办为期4天的公务员在职培训班,对全区科级及以下职务的公务员共102人进行了培训,重点对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开展培训,这次培训对发挥广大公务员凝聚人心、启发人智、开发人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组织全区310名处级以下公务员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培训,利用人事人才培训网提供专题课件资料、参考教材、复习大纲及模拟试题,并于12月组织参训人员参加网上考试;三是继续开展公务员公共管理知识培训,全区共计510人参加培训,并按全市统一部署组织了考试考核。

认真做好新招录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工作。为提高我区新招录公务员素质,根据《武汉市新录用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办法》的要求,我们对—全区7名新录用不具备一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

员,安排到街道办事处、事业单位和司法系统的基层一线单位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录用单位、基层单位、参加锻炼公务员召开工作动员会进行了相关工作部署与安排。对这7名到基层锻炼的公务员我们及时做好跟踪和考核工作,使他们在到基层锻炼期间能切实了解基层情况、体验基层生活、熟悉基层工作,在发挥个人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基层工作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工作能力,为今后工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开展公开招录公务员工作。为了充实我区公务员队伍,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根据省人事厅统一安排,我们组织开展了公开招录公务员工作。我区今年有4家单位共5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7名公务员。其中区法院3名,区检察院2名,区司法局1名,区财政局1名。在公开招录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程序和规定组织开展了报名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核等工作,

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全程参与,整个招考工作组织严密、程序到位,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顺利招考录用了7名同志进入我区公务员队伍,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获得了市人事局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考生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完成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和《武汉市公务员考核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我们对全区机关科级及以下职务的公务员进行了年度考核。在考核过程中,我们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截止3月份,全区合计参加考核人数337人,其中 50人为优秀等次,占总人数15%。今年我们还根据中组发[]2号和武组发[]89号文件精神落实了对优秀等次公务员的奖励政策,对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同志进行了嘉奖并给予奖励,真正体现出了考核的激励作用。

稳慎推进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对全区事业单位整体情况进行深入摸底和调研,并

根据总量控制的原则,对申报参公的条件和对象进行多次明确和筛选。通过我们严格按要求审核和上报,市人事局已对我区第一批申报单位进行了批复,全区共有老龄办等20家事业单位被批准为参公单位,根据有关规定,我们目前正组织开展这20家单位现有工作人员基本情况摸底,为下一步登记工做准备。通过与其他各区已被批准“参公”事业单位对比,结合我区实际,全区共有12家事业单位作为第二批“参公”单位进行了申报。

加强公务员信息库管理工作。根据市人事局《关于做好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开展了对数据库中机构、人员信息的修改与更新工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充实和补录,使数据库信息与我区公务员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实现了对信息库的动态管理,更好地发挥了信息库的作用。

二、认真落实国家工资政策,做好工资

工作和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调资工作。今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调资共计3376人,共计增资元,人均月增资元,其中机关730人,共计月增资35654元,人均月增资元;事业单位2646人,共计月增资68642元,人均月增资元。

加强工资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及时为294名职务、岗位、工作调动人员办理了工资异动审核手续;二是及时转发和实施市人事局关于工改后调整工资福利的相关政策文件,在全区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工资福利政策;三是针对全区日常调资和工资异动,我们及时对工资信息库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并根据工资信息库升级改版的要求做好相关数据的变更和维护工作,为今后工资工作调整实现信息自动化打好基础。

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工作。今年全区共有17个工种

310人报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晋级考核。其中有8个工种122人在我区内参加中初级工考核,共有114人通过考核。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工人技师考核的48人中,有28人考核通过。经过公示和聘用手续后,我们及时按政策对考工人员办理了新技术等级兑现工资工作。

做好离退休管理与服务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国家退休政策,共为36名到龄人员及时办理了退休手续,实现到龄即退率100%;二是根据鄂人薪函[]18号文及鄂人[]29号文规定,及时为64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了退休费标准。

三、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做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认真开展事业单位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在考核工作中我们规范程序、严格标准,并实行优秀等次比例事前备案制度,切实发挥了年度考核在人事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全区共有2966人参加考核,其中优秀等次人数291人,占总考核人数的%,称职等次人数2675人,占总考核

人数%。

完成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今年我区共有15个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其中教育系统3名,卫生系统10名,规划设计院2名。在公开招聘过程中,我们统一领导,精心组织,严格公开招聘工作程序,使考录工作始终在公平、公开、公正的轨道上进行。在网上报名和资格审查阶段,我们坚持招录政策公开、资格条件公开、考试成绩公开的原则,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面试阶段,我们严肃纪律,加强监督,要求纪检部门全程参与并现场张贴成绩公告。通过公招共录取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历5人。

积极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有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我们组织开展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调研工作,起草了《汉南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意见》,并组织全区各单位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为下一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深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工作。今年我们开展了对全区所有以专业技术工作为主的事业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工作,逐步在全区相关事业单位建立起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控制与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以此来强化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广大专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不断加强人才工作和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着力实施“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今年我们按照《规划》要求制定了人才工作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能按时圆满完成。今年8月按照市局、区人大要求,我们开展了《汉南区“十一五”人才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认真回顾和总结了“十一五”人才规划实施以来的各项工作,进一步科学分析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面临的新形势,以及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新思路,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具体措施和方法,为全面完成“十一

五”人才规划打好基础,为实现我区人才工作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认真开展区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的换届工作和市级及以上各类专家、农村实用拔尖人才选拔推荐工作。今年我们开展了汉南区第四届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的选拔工作,经群众、组织考核,选拔出曾思来等9位同志为汉南区第四届农村乡土拔尖人才。选拔中我们重点突出业绩、贡献,注重发展潜力,使新一届选拔出的农村乡土拔尖人才与往届相比业绩更加显著、综合素质更加优化、发展潜力更大,能够更好地起到榜样的作用。按照省市人事部门的安排,今年我们开展了各类专家和湖北省、武汉市农村实用拔尖人才人选的选拔推荐工作。经层层筛选,先后推荐5位同志参加市级及以上各类专家和农村实用拔尖人才的选拔。通过区乡土拔类人才的换届和市级及以上专家人才的推荐工作,极大激发了全区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组织涉农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

导和服务,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认真做好各项职称工作。在今年职称工作中,我们严格按规定办事,在确保职称工作质量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注重服务效率,方便服务对象,主动加强与各单位联系和沟通,及时通报评审申报事项,积极组织开展评审申报工作,共办理初级职称认定和评审604人,审核推荐高、中级职称申报176人。今年我们还组织开展中高级职称外语、计算机先评后考人员的培训考试工作,使评审通过人员能够顺利拿到职称证书。在职称工作中我们努力改进职称评审方法,探索职称量化评审制度,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量化评审办法,使职称工作由单纯定性评价转向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提高了职称评审质量。

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为帮助各类人才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更好地为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人才支持作用,我们积极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为了督促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任务,我1 2 下一页

推荐第5篇:中编办

中编办:明年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取消

BMW X5免费试驾还送5S

扫描到手机

2014-08-24 06:02:34

来源:南方都市报 正文 我来说两句(546人参与)

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南都讯 记者刘佳 王殿学 中央编制办公室政策法规司司长王龙江昨日再次强调,“明年5月前,所有的非行政许可事项都将被消灭,不再开后门,不再保留灰色地带”。

上述信息是在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上透露的。为期两天的会议将围绕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展开研究。

王龙江在与会时介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新情况时透露,目前为止,已经分批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总计463项,并且全面启动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

今年3月,国务院就发文指出,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或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将非行政审批打入历史的长河,

“取消是原则,调整是例外,例外必须严格把关,所有转为行政许可必须过三关,提供四份材料,过地方政府和部门的关,过审批对上的关,过专家学者的关。”王龙江如是说。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这是让各部门剥夺他们的核心权力,让他们自我革命。”王龙江道出了改革过程中的难题。

鉴于此,政治动员、给定缩额成为了突破难题的方法。在政治动员方面,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一次国务院全体会议将处长一级纳入,王龙江透露,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

此外,非行政许可审批一直广为法学界、理论界所诟病,王龙江对此则解释说,这实际上是为了解决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一批已经来不及立法的项目而提出的解决方法。

(责任编辑:un659)

推荐第6篇:编办总结

中心卫生院2010年编办工作总结

2010年,中心卫生院在上级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将主要业务业务情况总结如下:

一、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选择7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合理配备、优先使用制度。提高基本药物报销比例。将基本药物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5个百分点。

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卫生院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96%的行政村建有标准化的卫生室。完成村医培训15次,市区级培训达96人次,提高了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

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实施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券。城镇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责任制实施率达到40%以上,其余8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实施率达到80%以上。2010年已建立健康档案11976份,健康档案建档率85.1%,电子化录入6054份,录入率达到40%,,顺利地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代金券回收达10万元,真正的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2010年为辖区居民、村民免费体检人次达2000人。对筛检出的慢性病进行规范化管理,现共管理高血压患574人,糖尿病患者164人,重症精神疾病125人。参与农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建立健康档案31292份,达到98%,电子化录入17242份,录入率达到54%。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 1

病的随访;高血压 1524人,糖尿病392人。

四、卫生政务及信息宣传

卫生院切实推进政务公开及院务公开,2010年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并上报卫生信息17条,媒体发表新闻稿5篇。截止2010年12月底,我院总收入为599.9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203.51万元、医疗收入为107.27万元、药品收入为243.76万元、其他收入为1.0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4.27万元。全年门诊数2.3万人次,其中急诊1800人次、化验6928人次、B超 7816人次、心电图4218人。落实新农合增补提标政策,参合群众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50%以上。2010年共计补偿合作医疗费48.8万元,其中:住院补偿40.6万元,门诊补偿8.3万元。

2010年共进行健康教育大讲堂宣教3次,发放宣传画500余张、册300余本,现场解答计免知识及各类传染病防治知识1000余人次,出黑板报18期、医生口对口宣教700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0000余张,开展健康教育讲座24期,共计受教人数约1100余人次。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积极投入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中,制作户外宣传栏6幅,室内宣传栏6幅。积极开展省、市级无烟单位创建活动,达到无烟单位的标准。

中心卫生院

推荐第7篇:编办工作总结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总结

为切实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2007年7月5日,州委办、州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在全州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州办发[2007]20号)。一年多来,我办按照《通知》精神,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州编办的耐心指导下,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有效推进,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情况

按照州办发[2007]20号文件精神,我县应该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机构有×××个,编制×××名。其中党政群机关×××个,编制×××名;公检法司系统×××个,编制×××名;乡镇街道办和财政所×××个,编制×××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个,编制×××名;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个,编制×××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个,编制×××名。

(二)工作步骤

我县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按照州编办统一部署的时间要求,分三步进行:一是在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实行,于2007年底完成;二是在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实行,从2008年1月开始到2008年6月底完成;三是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从2008年7月开始到2008年9月底完成。

(三)工作进度

截止2008年9月底,我县应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个机构,已完成×××个,完成率×××。其中:要求2007年底完成的×××个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要求2008年6月底前完成的×××个财政供养事业单位以及要求在2008年9月底前完成的×××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都已在规定时间内100完成。

二、主要作法

(一)提前调查摸底,认真制定方案

为保证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的顺利完成,2007年上半年,我们对全县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开展了一次的调查摸底。清理了“在编不在岗”、“混编混岗”人员,清退了单位自聘人员和临时人员,全面掌握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人员底子。州办发〔2007〕20号文件下发后,我们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工作需要制作了“编制实名制审批表”、“人员花名册”、“编制实名制公示榜”等一系列表格,并拿出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程序、实施方法和步骤。登记程序为:单位填写初表——编办审核通过——填写公示榜张贴公示——公示无异议——填写《机构编制管理证》。实施方法为: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即:先抓没有超编单位,后抓超编不多单位,再抓超编严重单位。实施步骤为:按州办发〔2007〕20号文件要求,分三个阶段实施,每一阶段要求提前×××个月完成。

(二)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宣传发动

为了保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任务的按时按质完成,2007年7月,我们把州办发〔2007〕20号文件精神和实施方案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作了详细汇报,获得了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当即指出:全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直接统一领导。成立由编办主任刘世竹同志任组长(2008年3月后由蔡明辉同志担任),副主任石昌生同志、刘玲同志任副组长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相应成立工作组,明确由单位的有关领导分管,政工人员具体负责,建立健全了实名制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要确保工作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做到环环相扣,丝毫不乱。

2007年8月15日,我县下发了《关于在全县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花办发[2007]18号)文件。随后,我办采取三项措施进行全面宣传发动:一是召开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政工人员会议,学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二是各单位组织召开实名制登记工作会议,让所有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目的、意义;三是通过电视媒体和横幅标语宣传。通过广泛宣传,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机构编制实名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精心组织实施,分流超编人员

2007年8月18日,我县开始按照既定方案全面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在机构审核上,我们要求各单位必须按《机构编制管理证》内容填写好成立时间、成立文号,内设机构、编制核定时间、变动时间、变动文号等详细内容。在人员核定上,我们要求各单位把编制核定到岗位,必须弄准人员基本情况,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公平、择优”原则,按照核定的编制,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综合考评等的方法,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公开公正地确定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当碰到一些超编人员或超职数配备领导较多、难以按照以上规定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登记的单位,我们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职工三种岗位的编制分开,互不挤占,一般干部按进入单位先后顺序进行登记,领导人员按任职下文时间先后进行登记,满编或满职数后的人员暂时列为编外,待空编后自然上编。

为确保超编人员分流任务按时完成,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消化超编人员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三种消化超编人员的方式:一是利用自然减员消化。除单位自然减员调整外,每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拿出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份额安排超编人员和地财编制人员。二是县内调剂消化。根据职能履行需要,在全县编制总额范围内,对编制、人员进行动态调整,盘活人员编制存量。三是利用人员分流消化。具体分流措施为:选派部分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员到企业和基层任职;动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适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返回专业技术领域工作;鼓励年龄在30岁以下,学历在中专或高中以下的人员进行更高学历教育;鼓励具备条件的人员辞去公职、搞生产经营、自谋职业,支持其领办、创办、承包、租赁企业等等。

(四)推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在实名制推行过程中,我办要求各单位在确定在编人员名单报编办审核后,要在公共场所张榜公示在编和非在编人员情况。公示期七天,接受社会监督。为确保公示工作全面落实,我办组织工作人员,分县直和乡镇两个督查组,从2007年11月26日开始,对各单位开展编制实名制公示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组下到单位后做到了“两看一听”。即:一看所督查的单位是否在显要位置张贴了经编办盖章审核的《编制实名制公示榜》;二看公示表中所填栏目是否出现改动或变动;一听即深入干部职工中去,认真听取他们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意见和看法。经过督查,全县×××个单位全部在公共活动场所显要位置张贴了《编制实名制公示榜》。

(五)建立相关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一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2008年5月,我办购买了多组铁皮档案柜和×××多个纸质档案袋,把收集上来的机构编制实名制材料和编办留存的《机构编制管理证》按单位分别装袋,贴上标签,分系统编号整理入柜。同时,制定管理制度,指定了专人管理机构编制实名制档案。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干部调整、人员调出、人员离岗退休等相关机构编制事项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进行变更登记,保证档案材料的及时更新,所有登记数据准确无误。

二是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证》日常审核和年审制度。制度规定:凡涉及《机构编制管理证》中任何一项内容发生变动的,必须在一个月内携《机构编制管理证》及有关证明材料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变更手续,机构编制部门同时更新所存的《机构编制管理证》予以确认,

否则不予认可。除平时对《机构编制管理证》进行审核外,每年12月,集中审核一次,并会同组织、财政、人事等有关部门定期对《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查处。

三是建立机构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管理机制,形成相互协调配套的控制约束机制。为加强对全县机构编制的管理,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今年,我县规定: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按2008年9月底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开展2009年部门预算。人员支出预算按编制内的实有人数计算,超编人员不安排日常公用经费。这种财政预算与人员编制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打破了人员越多经费就越多的“供给制”模式,调动了用编单位的节编积极性,进一步严肃了机构编制纪律。

三、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机构编制管理意识,规范了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严肃了机构编制纪律。在机构编制实名制推行之前,虽然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机构编制知识宣传,但一些单位人员甚至部门领导还在认为人员即编制,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编制和资金,把人员与编制完全等同起来。有的虽有粗浅认识,但编制概念模糊。出现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混淆;全额编制、差额编制、自筹编制混淆;从下级单位长期抽调工作人员,单位人员“在编不在岗”等不正常现象。通过实名制管理,把编制落实到人,不仅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关心自己的编制和身份,都产生了“危机”意识,提高了对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还理顺了全县编制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了编制的管理,严肃了机构编制的纪律。

(二)改变了机构编制管理注重编制总量的审批和控制,对具体工作人员的比例和结构等情况缺乏监管的状况,适应了新形式下机构编制“前置”管理的需要。在实名制工作推行之前,编办主要工作放在编制的总量审批和控制上,对各单位工作人员的比例和结构等情况缺乏监管。通过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推行,把编制落实到人,使各单位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明白了单位的职能任务决定岗位和编制数量,岗位性质决定需要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结构,从而加大了编办和用人单位对编制、岗位以及工作人员监督管理力度,适应了新形式下机构编制“前置”管理的需要。

(三)改变了人们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淡漠的态度,提高了对机构编制和人员调配工作的监督意识。在实名制工作开展之前,人们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监督意识薄弱。在实名制推行过程中,我们一是通过在编人员登记过程进行张榜公示,实现公平公开;二是公开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和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社会对机构编制和人员异动的监督;三是加强组织、纪检监察、编办、人事、财政等职能部门之间配合和协调,在操作和管理过程中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这不仅确保了实名制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还提高了人们对机构编制和人员调配工作的监督意识。

(四)激活了用人机制,转变了干部作风,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在编制实名制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竞争上岗的实施,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的科学用人机制,增强了广大干部的危机意识,给广大干部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触动。如今,在编的,爱岗敬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编外的,深刻反思,决定通过努力重塑形象,争取下次竞争上编。各级机关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四、两点体会

(一)工作任务要全面完成,上下认识必须统一。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的全面落实需要部门于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牵涉到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了全面完成这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我们在工作中抓住认识这个根本,通过各种途径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认识。譬如为抓好领导层的认识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在大小会议上提到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目的和意义,并组织召开各级领导小组人员会议,学习文件精神,研究具体情况,达成共识,

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正确引导,让广大干部认识到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一项中央有精神、州里有部署、现实有要求的工作,是一项势在必行、非搞不可的大事,从而减轻了工作阻力,保证了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工作任务要全面完成,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到目前为止,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还没有具体的法规政策依据可循,大家只是按机构编制系统自上而下提出要求实施。因此,工作的实施效果往往决定于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我县的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县委、县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并在资金、人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今年初,在对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实名制管理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超编人员多,工作遇到了很大阻力,一度停止不前。蔡明辉主任上任后,及时了解情况,拿出了解决意见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获得了大力支持。先后下发了《关于对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花编办发[2008]09号)、《关于限期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通知》(花编办发

[2008]27号),明确指出不按通知规定的时间完成实名制工作的单位,将由县委督查室给予通报。通报后仍然没有完成的,将会同县监察局按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相关条款处理。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实名制工作进度突飞猛进,所有机构都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没有一个被通报的。

当前,我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任务虽然完成,但长效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后继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譬如:如何加大监督控制手段,确保人员异动情况的及时报送?怎样把实名制管理软件与工资发放系统结合起来,建立组织、人事、财政信息共享平台,对各单位的人员编制进行实时监控?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推荐第8篇:编办挂牌

县编办工作台办事指南

机构编制管理:

负责受理、审核机构编制请示事宜、机构编制督察检查。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负责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和年度检验;中文域名注册受理、审核工作。

实名制管理:

负责受理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制审核实名制信息变更,人员入编、出编审核,信息维护。

推荐第9篇:编办工作总结

市编办:

一、推进和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编办对城关镇等16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后,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工作。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跟踪指导,深入了解改革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深入各乡镇监督和指导开展规范机构、工作职位(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和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等工作。

(三)继续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行政撤销内设机构,按编设置职位,以职定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事业单位整合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经工作服务中心。

(四)重新核定了各乡镇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共核定行政编制434名,工勤编制46名,事业编制617名,党政领导职数177名。做到了全县乡镇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

编办工作总结市编办:

一、推进和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编办对城关镇等16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后,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跟踪指导,深入了解改革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深入各乡镇监督和指导开展规范机构、工作职位(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和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等工作。

(三)继续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行政撤销内设机构,按编设置职位,以职定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事业单位整合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经工作服务中心。

(四)重新核定了各乡镇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共核定行政编制434名,工勤编制46名,事业编制617名,党政领导职数177名。做到了全县乡镇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

二、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按照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革管理、提高效率的要求,按市县安排,积极参与国土、司法、行政服务中心、兽医体制、公安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强化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机构编制的控制和管理,始终坚持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审批制度,即“编办一家单位承办,编委主要领导一支笔审批,编委一家行文”,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一)今年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完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

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提交县委县政府新成立机构9个,更名机构2个,上报市编委待批机构6个,调整了交通局等3个单位的行政编制、机关事务科等8个财政拨款单位和自来水公司等4个自收自支单位的事业编制,重新核定了有线台人员编制。

(二)落实编制实名制,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数额、性质和结构要求确定在编人员,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完成全县215个单位7731人的编制证建档、公告和发证工作。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逐步转变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市机构编制管理数据库”,实现市县区的远程数据联网。

(四)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登记

管理工作

1、加强登记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促使登记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2、严格依法登记,确保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规范化。按照《条例》的规定,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时,严格按照受理、审核、核准、发证等程序予以办理,对提交的材料严格把关,对材料不齐、内容不实的要求补齐材料再予以登记。为保证质量,我们在工作中还注重把好“两关”。一是把好事业单位法人的审查关。要求事业单位法人财务、资产等情况要经过其主管部门审核。二是把好事业单位变更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关。凡事业单位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都要求提交相关文件或证明材料。涉及到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的,要求其必须提供有关文件依据。

(五)加强信息调研工作。

根据年初市编办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精神,我县编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配合省市机构编制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准确上报工作进展情况,时效性不断增强。截止目前向市编办报送信息9条,被省编办采用2条。并配合省市重点调研课题,完成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贵在创新》调研任务。

三、2012年工作打算

1、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以完善制度规范、强化监督检查为手段,进一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真正转变政府职能,遏制机构编制的盲目增长,减轻财政负担。

2、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一是积极研究机构编制宏观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科学决策机制、综合协调机制、与财政预算管理相配套的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实现有效管理的制度、手段和措施。二是加大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研究一些加强监管的办法,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常抓不懈,务求实效。三是扎实做好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和完善与年报统计数据相衔接的机构编制数据库。四是进一步探索核编准调、机构编制实名制等项制度。搞好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3、搞好调研和信息上报工作。

4、继续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5、不断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机构编制业务知识。二是注重修养,增强党性。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远大理想,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三是严格要求,端正作风。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公道正派,树立正气,要真抓实干,改进作风。

6、继续做好县委、县政府和市编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推荐第10篇:编办工作总结

市编办:

2010年,县编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编制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方针,按照省、市编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0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和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编办对城关镇等16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后,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跟踪指导,深入了解改革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深入各乡镇监督和指导开展规范机构、工作职位(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和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等工作。

(三)继续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行政撤销内设机构,按编设置职位,以职定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事业单位整合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经工作服务中心。

(四)重新核定了各乡镇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共核定行政编制434名,工勤编制46名,事业编制617名,党政领导职数177名。做到了全县乡镇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

编办工作总结

市编办:

2010年,县编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编制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方针,按照省、市编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0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和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编办对城关镇等16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后,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跟踪指导,深入了解改革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深入各乡镇监督和指导开展规范机构、工作职位(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和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等工作。

(三)继续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行政撤销内设机构,按编设置职位,以职定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事业单位整合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经工作服务中心。

(四)重新核定了各乡镇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共核定行政编制434名,工勤编制46名,事业编制617名,党政领导职数177名。做到了全县乡镇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

二、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按照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革管理、提高效率的要求,按市县安排,积极参与国土、司法、行政服务中心、兽医体制、公安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强化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机构编制的控制和管理,始终坚持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审批制度,即“编办一家单位承办,编委主要领导一支笔审批,编委一家行文”,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一)今年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完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

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提交县委县政府新成立机构9个,更名机构2个,上报市编委待批机构6个,调整了交通局等3个单位的行政编制、机关事务科等8个财政拨款单位和自来水公司等4个自收自支单位的事业编制,重新核定了有线台人员编制。

(二)落实编制实名制,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数额、性质和结构要求确定在编人员,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完成全县215个单位7731人的编制证建档、公告和发证工作。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逐步转变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市机构编制管理数据库”,实现市县区的远程数据联网。

(三)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完成全县712名县直机关、26名群团组织、176名参照单位、494名乡镇公务员的上报审批工作。

(四)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登记

管理工作

1、加强登记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促使登记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2、严格依法登记,确保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规范化。按照《条例》的规定,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时,严格按照受理、审核、核准、发证等程序予以办理,对提交的材料严格把关,对材料不齐、内容不实的要求补齐材料再予以登记。为保证质量,我们在工作中还注重把好“两关”。一是把好事业单位法人的审查关。要求事业单位法人财务、资产等情况要经过其主管部门审核。二是把好事业单位变更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关。凡事业单位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都要求提交相关文件或证明材料。涉及到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的,要求其必须提供有关文件依据。

3、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x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若干规定》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严格登记条件和登记程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按时完成全县事业单位2010年度年检工作,重点审查了各单位的开办资金,年检中要求出具资产负债表,严把资金审核关。共年检126个事业单位,共办理变更手续12个,新设立3个。

(五)加强信息调研工作。

根据年初市编办机构编制工作要点

精神,我县编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配合省市机构编制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准确上报工作进展情况,时效性不断增强。截止目前向市编办报送信息9条,被省编办采用2条。并配合省市重点调研课题,完成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贵在创新》调研任务。

三、2010年工作打算

1、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以完善制度规范、强化监督检查为手段,进一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真正转变政府职能,遏制机构编制的盲目增长,减轻财政负担。

2、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一是积极研究机构编制宏观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科学决策机制、综合协调机制、与财政预算管理相配套的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实现有效管理的制度、手段和措施。二是加大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研究一些加强监管的办法,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常抓不懈,务求实效。三是扎实做好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和完善与年报统计数据相衔接的机构编制数据库。四是进一步探索核编准调、机构编制实名制等项制度。搞好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3、搞好调研和信息上报工作。

4、继续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5、不断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机构编制业务知识。二是注重修养,增强党性。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远大理想,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三是严格要求,端正作风。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公道正派,树立正气,要真抓实干,改进作风。

6、继续做好县委、县政府和市编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11篇:编办年终总结

年度编办工作总结

市编办:

2010年,县编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编制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方针,按照省、市编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0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和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编办对城关镇等16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后,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跟踪指导,深入了解改革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深入各乡镇监督和指导开展规范机构、工作职位(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和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等工作。

(三)继续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行政撤销内设机构,按编设置职位,以职定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事业单位整合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经工作服务中心。

(四)重新核定了各乡镇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共核定行政编制434名,工勤编制46名,事业编制617名,党政领导职数177名。做到了全县乡镇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编办工作总结

市编办:

2010年,县编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编制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方针,按照省、市编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0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和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编办对城关镇等16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后,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跟踪指导,深入了解改革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深入各乡镇监督和指导开展规范机构、工作职位(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和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等工作。

(三)继续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行政撤销内设机构,按编设置职位,以职定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事业单位整合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经工作服务中心。

(四)重新核定了各乡镇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共核定行政编制434名,工勤编制46名,事业编制617名,党政领导职数177名。做到了全县乡镇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

二、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按照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革管理、提高效率的要求,按市县安排,积极参与国土、司法、行政服务中心、兽医体制、公安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

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强化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机构编制的控制和管理,始终坚持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审批制度,即“编办一家单位承办,编委主要领导一支笔审批,编委一家行文”,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一)今年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完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

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提交县委县政府新成立机构9个,更名机构2个,上报市编委待批机构6个,调整了交通局等3个单位的行政编制、机关事务科等8个财政拨款单位和自来水公司等4个自收自支单位的事业编制,重新核定了有线台人员编制。

(二)落实编制实名制,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数额、性质和结构要求确定在编人员,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完成全县215个单位7731人的编制证建档、公告和发证工作。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逐步转变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市机构编制管理数据库”,实现市县区的远程数据联网。

(三)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完成全县712名县直机关、26名群团组织、176名参照单位、494名乡镇公务员的上报审批工作。

(四)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登记

管理工作

1、加强登记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促使登记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2、严格依法登记,确保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规范化。按照《条例》的规定,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时,严格按照受理、审核、核准、发证等程序予以办理,对提交的材料严格把关,对材料不齐、内容不实的要求补齐材料再予以登记。为保证质量,我们在工作中还注重把好“两关”。一是把好事业单位法人的审查关。要求事业单位法人财务、资产等情况要经过其主管部门审核。二是把好事业单位变更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关。凡事业单位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都要求提交相关文件或证明材料。涉及到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的,要求其必须提供有关文件依据。

3、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x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若干规定》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严格登记条件和登记程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按时完成全县事业单位2010年度年检工作,重点审查了各单位的开办资金,年检中要求出具资产负债表,严把资金审核关。共年检126个事业单位,共办理变更手续12个,新设立3个。

(五)加强信息调研工作。

根据年初市编办机构编制工作要点

精神,我县编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配合省市机构编制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准确上报工作进展情况,时效性不断增强。截止目前向市编办报送信息9条,被省编办采用2条。并配合省市重点调研课题,完成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贵在创新》调研任务。

三、2010年工作打算

1、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以完善制度规范、强化监督检查为手段,进一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真正转变政府职能,遏制机构编制的盲目增长,减轻财政负担。

2、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一是积极研究机构编制宏观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科学决策机制、综合协调机制、与财政预算管理相配套的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实现有效管理的制度、手段和措施。二是加大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研究一些加强监管的办法,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常抓不懈,务求实效。三是扎实做好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和完善与年报统计数据相衔接的

机构编制数据库。四是进一步探索核编准调、机构编制实名制等项制度。搞好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3、搞好调研和信息上报工作。

4、继续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5、不断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机构编制业务知识。二是注重修养,增强党性。要始终保持人的先进性,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远大理想,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三是严格要求,端正作风。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公道正派,树立正气,要真抓实干,改进作风。

6、继续做好县委、县政府和市编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From: 两全其美网校城(

第12篇:编办工作计划

根据县编委会的总体部署,结全我县实际,现将县编办2009年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县编委会的领导和上级编办的指导下,围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做好机构改革工作,促进我县机构编制工作有效开展。

、主要工作

1、上半年抓好机构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基础数据进一步进行核实,做好调查摸底。下半年切实抓好机构改革。

2、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管理。

3、加强调查和了解,经常深入部门和单位,了解掌握部门和乡镇人员编制情况。

4、继续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登记管理的法规政策,加强对登记管理单位的督查和指导。把加强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培训作为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做好日常登记管理工作,推动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再上水平,要按照省、市登记局的要求,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网上办公工作。

5、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不断探索研究机构编制宏观管理和总量控制的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入编审核”“编制实名制管理”等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手段,推动管理工作创新。加大和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力度,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配合有关单位或部门开展对违规现象的查处。

6、进一步做好机构编制统计和信息宣传工作。做到机构编制统计工作更准确、更及时、更安全。加大和加强信息宣传工作的力度,每个季度在我县人事编制信息网上发表至少1篇信息,向市编办上报至少数1篇信息稿件,为完成各项改革任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7、抓好县财政核拨工资与县编办实名制人员进行审核工作。为了使编制实名制管理更加准确和规范,经县编委同意,县编办将恢复各乡镇和部门核拨人员工资名单必须到县编办审核的制度。

8、抓好编办自身建设。要加强机构编制更新知识方面的学习,学习外地一些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同时还要加强编办人员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第13篇:编办工作总结

在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市编委批准召开的。2月15日,省编办在沈阳召开了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省编办主任李中亚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后,我们立即向市编委领导呈送了《关于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全市机构编制工作2010年总结和2011年安排的报告》。连生市长批示:“去年以来,市编办严格控制编制,加快机构改革步伐,使我市各部门既保证了正常工作,又压缩的大量编制,节约了支出成本。市编办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市政府对市编办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望市编办在新的一年里,认真贯彻省会议精神,使我市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和市编委领导批示精神,总结2010年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时期和2011年工作。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全市机构编制部门紧紧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服务科学发展”主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按省统一部署,全力做好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完成了市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机构改革从年初启动,到去年底已圆满结束,除水务局外其他37个政府部门“三定“规定全部印发,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部门间职责关系得到理顺,强化和明确了部门的责任,优化了政府组织结构。同时,改革中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对环保、水务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通过改革,共撤并6个政府机构,清理规范6个政府序列外机构,建立了与省政府组织框架大体对应的行政组织体系。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集中审核、印发了各县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完成了县(市)政府机构设置局部调整和各县区政府部门领导职数核定。各县区认真落实改革方案,确保了政府机构设置符合省规定。为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振安区、凤城市编委领导亲自带队到改革触及较大的部门督促指导改革工作。目前各区政府部门“三定”规定已有一半正式印发,余下的正在报批;各县(市)已报政府待批。组织开展了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工作。市编办对各县区和部分市政府部门机构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评估,并按照省评估检查组《反馈意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按要求上报了评估、整改报告。从检查评估情况看,县区政府部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调整工作均已完成,但由于“三定”工作相对滞后,对政府部门“三定”规定落实情况的检查评估没能有效开展。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基本落实。提出并报请两办印发了《丹东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改革中首次对乡镇机关委员助理设置进行规范,推行外地为民服务代理制经验,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各县区按照改革要求,积极组织实施,东港市逐个乡镇调研,形成切实可行的改革意见,各县区的具体实施意见已全部印发。振兴区在全市率先下发了汤池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目前,各区每个乡镇改革实施方案已印发,各县(市)正在抓紧进行。

(二)创新体制机制,积极为丹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进一步完善了沿江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管理体制。成立了市沿江沿海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市沿江沿海开发建设综合协调职能;构建了金山经济开发区、辽宁(东港)再生资源产业园管理体制,调整了辽宁手表工业园区管委会隶属关系;在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设置了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工业技术研究院、辽宁(丹东)仪器仪表学会工作站,推动了重点园区健康快速发展。构建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研究提出了《关于建立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意见》,在市水利局的基础上,组建市水务局,并将市住建委承担的部分涉水职责调整到市水务局,构建了统

一、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有序保护和综合利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组织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新增审批事项8项、取消8项、转为内部管理6项、下放1项、调整2项,市级现有审批事项102大项、236小项。一批非审批单位进驻到行政中心,解决了这些单位项目办理时限长、收费弹性大、服务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承担了清理市直13个试点部门行政权力工作,共清理出行政权力3646项,取消27项,下放12项,调整合并618项。及时研究解决了一些重点领域机构编制问题。为提高人大、政协履行职责能力,调整了市县两级人大、政协工作机构设置;为适应新时期信访工作需要,在各级信访部门设立专门的信访服务机构;为提升国有土地收储和出让工作水平,对国土资源土地储备交易机构体制进行了相应调整;充实了县区编办和纪检机关力量;研究提出了《丹东市监狱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三)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全市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摸底、清理规范工作。完成了市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市属部分事业单位实行空编管理,宽甸县收回了70多个单位长期不使用的100多名空编,为深化改革创造宽松环境。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市属21 个事业单位“九定”工作。共撤并机构6个,直接精简编制81名,通过自然减员逐步精简人员编制136名。目前,市属428个单位,已有71%完成了“九定”。各县区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工作也在积极有序地推进,凤城市“九定”工作已基本结束。做好行业体制改革涉及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按照省有关规定,提出了市直普通中小学人员核编意见,指导县区完成了核编意见上报工作。开展城市公园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组建了市城市公园管理处(挂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的牌子),精简编制187名。整合组建了丹东广播电视台,精简编制25名。建立了市区统一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

(四)严格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严格控制编制总量。将各县区编制总量纳入全市统一管理。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的总量严格控制在省核定的数额内。对事业编制采取“盘活存量、有减有增”的办法,主要通过内部调剂解决,保持了机构编制总体稳定。加强编制使用管理。坚持进人必须有编,杜绝超编进人;进人必须符合编制结构规定,杜绝各类编制相互挤占;对职能萎缩需要撤并转的单位,实行编制冻结、只出不进。与组织、人事、财政建立了相互协调、互相制约的市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调入管理机制。凤城市试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申请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落编审批表》,使机关事业单位随意进人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完成了事业单位年检和部分事业单位设立、变更登记,开展了全市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培训,为使用国家局“事业单位在线”进行网上登记做好准备。元宝区把登记管理工作与干部考核、日常管理相结合,强化登记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加强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市编办对各县区落实机构改革方案、执行机构编制管理“五个不准”和“三个一”制度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各县区编办体制调整后,日常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明显好转,编制使用管理最好的是元宝区,坚持严格按编进人,基本纠正了超编现象。

(五)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在各级党委、政府、编委的关心下,全市编办体制得到理顺,原与人事部门合署办公的各级编办单独设置,列党委机构序列。各级编办的领导班子和人员得到充实,同时也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职责。各级编办抓住体制完善的有利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方位加强机关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和基础建设,在机关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全市机构编制部门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基础建设明显加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机关风气有了较大改观。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改革和管理的各项任务,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编委领导的肯定。

2010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政府机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市政府各部门“三定”规定印发后,大多数部门已经组织实施,但仍有个别部门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县区政府机构改革部门“三定”工作还没有结束,各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还没有全部下发。二是各级各部门要求增机构、增编制、增领导职数的压力很大,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巩固改革成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三是对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不够,有的县区机构编制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依法管理机构编制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四是创新体制机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思考和研究的不够,为党委、政府和编委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这些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统筹谋划“十二五”时期的机构编制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全面部署了我市“十二五”时期的各项任务。当前机构编制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好“十二五”时期的机构编制工作。

(一)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 1月17日全国编办主任会议对“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深刻领会“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努力提升机构编制工作站位;深刻认识“十二五”时期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担负起深化改革的历史责任;深刻把握“十二五”规划建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今后五年机构编制工作的规划和思路。全市机构编制部门要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抓住“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主线、突出矛盾,理清思路,提升站位,充分发挥好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能作用。

(二)努力为“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提出把丹东建设成为“文明、生态、繁荣、富裕”的宜居佳地,努力构建大气秀美的新丹东。加快构建有利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实现“十二五”目标的必然要求。全市机构编制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战略和部署,统筹谋划,坚定不移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本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十二五”时期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创新创业和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 深入推进改革、管理、法制化建设“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改革、管理和法制化建设,内在统一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全过程。全市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把改革、管理、法制化建设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推进。要坚持以改革为主线,解决制约“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强化规范管理,探索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互相制约的科学管理体制,不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促进机构编制效益的最大化,满足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化建设,强化机构编制法治意识,树立机构编制依法管理理念,坚持依法办事,违法必究,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约束力,提升影响力。

三、努力做好2011年工作,实现“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良好开局

2011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统筹谋划“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工作,着力研究解决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巩固和深化各项改革成果,深入推进改革、管理、法制化建设“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努力提高机构编制管理和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服务丹东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加快建立对朝两岛合作开发管理体制框架。依据对朝两岛合作开发的目标任务,借鉴同类地区成熟经验,抓紧提出对朝两岛合作开发管理体制的意见,组建管理机构,明确职责任务、运行机制,确保我市对朝合作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继续推进沿海沿江经济带重点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围绕以新区为核心的沿海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以海洋红港为依托的大孤山经济区建设,及时研究解决突出的体制机制矛盾,加快建立与各重点园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管理模式,为各重点园区的发展提供保障。

研究推进一些重点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重点研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城区经济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制、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要求,适时选择部分经济发达镇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着力提升经济发达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二)抓住关键环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改革的前瞻性研究。按照十七届二中、五中全会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和要求,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深入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统筹谋划改革的总体思路。继续探索推进大部制改革,着力研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完成“十二五”时期各项改革任务做好准备工作。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做好市政府机构改革的收尾工作,抓紧完成市政府部门“三定”规定落实工作,确保机构、职能调整到位。督促指导县(市、区)尽快完成改革任务,县区政府部门“三定”规定、各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印发,最晚一季度末必须完成。另外,市编办将组织开展乡镇机构改革检查评估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改革成果,希望各县区提前做好自查工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做好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工作,进一步减少政府部门审批事项。要以行政中心搬迁到新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两集中”制度,大力规范行政审批实施程序,强化行政审批公开透明运行。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建立新设行政审批项目审查、论证机制和审批项目调整审核机制。加强对县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

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在去年试点基础上,对24个政府部门现有行政权力进行清理确认、确定风险点,按照“减少环节、压缩时限、公布依据”的原则,科学制作权力运行流程图,规范各部门行政权力运行。

(三)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跟进政府机构改革及时调整相关事业单位。按照政府部门“三定”规定明确的职责调整事项,如水务一体化管理职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安全监督职能等,做好相关事业单位职责、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划转工作。对合并部门职责重合或相近的事业单位,进行机构重组和整合,实现事业单位资源的最佳配置。

积极做好行业体制改革涉及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配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做好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做好学前教育、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教育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调整与核定工作。

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清理规范工作。在全地区事业单位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做好统计分析汇总,为事业单位改革和清理规范提供参考依据。积极跟进国家和省即将出台的事业单位改革政策和有关文件,做好相关工作的部署落实,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

着力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按照省《关于推进和完善全省党政群机关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我市具体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6月底前,全面实行全省统一的《机构编制管理证》、《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定单》,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之间的配合制约机制,规范管理制度和程序,加强对实名制管理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关于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市里将在收到省制发的证、单后,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具体部署。

建立机构编制工作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参照省政府对市政府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机构编制管理纳入市政府对县区政府工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把推进实名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机构编制管理等重点工作列为考核指标,加强对县区机构编制工作考核,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严格控制编制总量,主要通过转变职能、优化配置解决人员编制不足问题。按规定年底前全部核销机关使用的暂控编制。加强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推进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认真完成年检任务。继续开展对事业单位法人开展业务活动情况的调查,加大对事业单位登记事项的依法监管力度。适时开展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加强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年内开通市编办网站、内部局域网,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开展好政务和公益域名注册工作。加大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力度,继续办好《丹东机构编制工作》,不断提升信息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

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长效机制以及与组织、纪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举报受理制度,加大对举报案件的专项查办力度,严格责任追究,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对各地普遍存在的机关、事业单位超编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认识,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是一道红线,绝不能含糊。在法律、纪律面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要严肃认真切实加以解决,绝不允许非政策性超编现象继续存在。今年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就是超编、超职数问题,对尚未采取措施消化超编人员,甚至仍在办理超编进人的地区,一经查实,坚决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同时,各县区要严格执行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规定,突破编制总量和新增财政全额拨款编制必须履行报批程序。

(五)全面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

“十二五”时期机构编制部门肩负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全市机构编制部门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内强素质有作为,外树形象有威信,不断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素质。深入学习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全面提高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着力提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努力提高机构编制队伍整体素质。

要完善制度,提升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规则,进一步健全工作责任制,认真抓好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进一步完善职能配置、内部职责分工和机构设置,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要改进作风,树立良好形象。切实做到勤奋务实,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机构编制工作。着力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掌握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始终坚持廉洁从政,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同志们,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谋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编委的正确领导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努力完成好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的各项任务,为丹东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14篇:编办工作总结

中共达县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2011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委编办在县委、县政府、县委编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明确工作重点,规范工作秩序,开阔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使全县机构编制工作焕发了生机,迈上了快速发展轨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全面完成本轮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2010年11月起,为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明确和强化责任,我县全面开展了本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办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把握原则、讲求方法,注重调研、积极探索,实现了机构改革“五个到位”,即:机构按规定设置到位,部门职能职责界定到位,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到位,各部门“三定”协商一致落实到位,24个政府工作部门“三定”方案印发到位。截止目前,我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大力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检验、登记管理工作。

我办从3月起开展了全县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度检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结合我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求实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新办法、新路子。到目前为止,我县已有550个事业单位完成了2010年度事业单

1位年度检验工作,另有98个事业单位办理了法人变更登记,25个事业单位办理了证书补领。

三、全力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今年以来,我办在正规工作秩序,完善机构编制工作统计上狠下功夫。建立健全了机构编制管理电脑自动化程序,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分别于3月、6月分两批次召开了全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培训会,统一重新制作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台帐,机构编制一览表,详细记载各单位的职责、机构编制和人员相关信息,并将全县近2万余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基本信息录入到实名制电脑管理系统,并落实专人对基础数据每月核对、维护工作,实行动态监管。

四、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根据上级要求,为解决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不规范、编制管理不严格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从9月起,我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通过对全县800余家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增挂牌子、职责任务、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经费形式进行了初步审核,目前已提出拟撤销、整合和保留的规范建议报县委编委会审定。

五、加强自身建设。

(1)完善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编办工作会议制度,坚持重要业务工作、重要文件精神定期学习,对各部门的请示及时登记,随时传阅,逐级汇报。

(2)转变工作作风。充分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年初有计划、季度有检查、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在业务工作中争当“行家里手”,做到“家底清、情况明、业务精、”。

(3)提高干部素质。通过刻苦学习,编办的工作人员努力做到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效率,真正建设一支讲党性、谋大局、善协调、办实事的机构编制干部队伍。

中共达县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12月12日

第15篇:编办工作总结

编办工作总结

2013年,我办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等有关机构编制工作主题,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抓改革、调结构、强管理、优服务、促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严格机构编制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机关事业单位用编程序,强化机构编制管理,推进行政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单位编制使用和人员调动严格按《关于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范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办理。确保了市乡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有效控制了全市机构编制非正常增长。截止6月底,全市共有科级机构74个。其中:党委工作部门8个、政府工作部门27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人大6个、政协6个、群团组织8个、政法部门3个、直属事业机构8个(已批参公管理单位4个)、乡镇5个、农场1个。全市共有编制4539名,其中:行政编制1127名,参公编制197名,事业编制2892名,工勤编制131名,机关占事业编制135名,暂定数57名;实有人数4391人,其中:公务员1404人、事业人员2682人(专业技术人员2126人、职员204人、工勤人员352人)、工勤人员305人。

(二)落实机构编制事项

在机构设置、争取编制、引进人才方面,上报州编委请示事项21个。增加核定5个乡镇和3个单位正科级领导职数1名,副科级领导职数7名;增加政法委2名行政编制;增加1个正科级机构,副科级机构2个,内设机构高配为副科的4个,批准设立事业单位1个。

(三)引进人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1、2013年,积极向上争取,公开招录公务员92名(带编25名、空编67名)。

2、带编考核引进紧缺专业学科优秀人才62名,其中:教育系统42名,卫生系统20名。已组织考核组到高校考核,实际签订合同56名。

3、公开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工勤人员89名(非教师岗位),其中:带编69名、空编20名。

4、公开考试招聘教师岗位公告6名(市幼儿园6名),。

5、公开考试招聘"特岗"教师50名,现报名已结束。

(四)抓日常基础管理

1、上半年,办理调入、调出人员工资手续127人次,并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台账,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一户一档",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变动情况逐一登记,全面动态的掌握人员编制现状,确保变动资料一项不漏,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2、做好机构编制年度统计工作,按照省、州编办的要求,严格审核各单位上交的数据采集表,统计数字真实、准确,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并上交。

3、开展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事业单位年检,全市事业单位116个,应参加年检单位103个,实际年检101个,年检合格单位101个,年检合格率98%。其中办理事业单位变更登记事项4个、设立登记0个、注销登记0个。

4、为总结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经验,记载历史资料,完成了《机构改革资料汇编》编撰工作,并发放到市直各单位。

5、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根据全州编办工作会议要求,正在有序的对全市事业单位的职能职责进行梳理,为下半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奠定基础。

(五)抓作风建设

1、认真贯彻学省、州、市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改进作风严格廉洁自律等文件精神,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从长远看起,从现在抓起,采取有力的措施,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的能力。通过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全体干部群众的勤政廉政观念、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能力进一步增强。

2、根据市委政府总体安排部署,结合我办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主题活动。及时成立了市委编办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依法清权确权、编制职权目录、查找廉政风险点、评估风险等级、明确防控责任、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签定承诺书,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完善、预警及时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提高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党员干部团结协作,务实创新成效显着。

二、存在问题

上半年,我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还要继续探索编制管理模式,针对行政编制供与求、混编混岗问题多下功夫;二是部门自身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抓落实方面还需要努力。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以完善制度规范、强化监督检查为手段,进一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真正转变政府职能,遏制机构编制的盲目增长,减轻财政负担。

(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一是根据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安排,今年下半年事业单位分类目录即将出台,我们将按照"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继续深入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奠定基础。二是加强事业单位登记政策法规宣传,提高事业单位依法登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及时办理法人登记、变更、年检等相关工作。改进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办法,积极推进网上办公,规范登记行为。

(三)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主题实践活动,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强化机构编制工作法规和政策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法规运用水平。二是加强基础建设。认真做好机关档案管理、机要保密、财务资产管理、信访、普法、节能和机关服务保障各项工作。

(四)搞好调研和信息上报工作。

(五)继续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六)继续做好市委、市政府及州编委下达的各项工作。

第16篇:编办工作总结

威远县2009年机构编制工作总结要点

(初稿)

2009年全县机构编制工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工业威远,打造丘区示范,迈向全省十强”的总体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优化机构编制服务,较好地完成了机构编制各项目标任务。

一、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1、做好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前期准备。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认真开展了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前期调研工作,重点摸清了县级部门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等情况,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为改革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09]4号),着力推动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切实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镇机构改革已基本扫尾。

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服从大局、合理划分、责权统

一、避免交叉”的原则,按照省、市统一要求,认真清理行政审批职能,合理配置行政审批事项。县级部门调整设置的行政审批机构运转正常。

二、优化事业发展环境

4、抓好执法体系建设。完成了安全生产监察、环境监察、动物

1 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配合做好了30个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相关工作。

5、推进行业体制改革。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已近尾声,整个体系建设已经完成,人员竞聘与分流方案即将提交审定。配合做好了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及化解大班额工作,全年撤并学校6所,3所高完中学校停止招收高中新生。

6、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落实工作,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范了审批程序,压缩了办理时限,提高了登记质量。

三、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7、坚持机构编制管理原则,健全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三个一”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全年收到机构编制请示事项128项(多为编制限额内的用编事项),初审不符合规定的12项,提交编委会审议116项,编委会审议通过的109项。

8、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完善全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及时调整全县12000多名在编人员的电子信息库。进一步落实了机构编制证卡制度。

9、加强财政供养人员管理。贯彻落实省、市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与组织、人事、财政、劳保等部门的协调制约机制,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非政策性增长。在适当招考公务员及事业人员的情况下,截止2009年10月底,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与2008年底相比减少78名。

10、抓好党政机关超编人员消化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党政机关混用事业编制问题。个别党政机关人员超编问题已解决。

2

11、做好编制分配调整。一是根据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及生源变化情况,在省、市下达的编制限额内,调整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二是结合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改革,调整了事业单位的编制。如县林场即调减编制100名。

12、做好机构编制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了机构编制统计工作,确保了统计数据及时、准确、有效。积极参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机构编制宣传工作,为机构编制管理和机构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13、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认真学习中央纪委印发的《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积极建立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认真贯彻执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积极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切实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14、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认真组织机构编制工作人员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参谋作用,主动服务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大力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15、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规范了各项工作程序,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树立了机构编制部门的良好形象。

威远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十一月十日

第17篇:市编办

市编办:

2010年,县编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编制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方针,按照省、市编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0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和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编办对城关镇等16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后,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跟踪指导,深入了解改革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深入各乡镇监督和指导开展规范机构、工作职位(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和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等工作。

(三)继续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行政撤销内设机构,按编设置职位,以职定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事业单位整合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经工作服务中心。

(四)重新核定了各乡镇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共核定行政编制434名,工勤编制46名,事业编制617名,党政领导职数177名。做到了全县乡镇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

编办工作总结

市编办:

2010年,县编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编制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方针,按照省、市编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0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和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编办对城关镇等16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后,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跟踪指导,深入了解改革的进展(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深入各乡镇监督和指导开展规范机构、工作职位(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竞争上

岗和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等工作。

(三)继续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行政撤销内设机构,按编设置职位,以职定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事业单位整合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经工作服务中心。

(四)重新核定了各乡镇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共核定行政编制434名,工勤编制46名,事业编制617名,党政领导职数177名。做到了全县乡镇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

二、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按照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革管理、提高效率的要求,按市县安排,积极参与国土、司法、行政服务中心、兽医体制、公安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强化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机构编制的控制和管理,始终坚持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审批制度,即“编办一家单位承办,编委主要领导一支笔审批,编委一家行文”,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一)今年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完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

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提交县委县政府新成立机构9个,更名机构2个,上报市编委待批机构6个,调整了交通局等3个单位的行政编制、机关事务科等8个财政拨款单位和自来水公司等4个自收自支单位的事业编制,重新核定了有线台人员编制。

(二)落实编制实名制,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数额、性质和结构要求确定在编人员,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完成全县215个单位7731人的编制证建档、公告和发证工作。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逐步转变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市机构编制管理数据库”,实现市县区的远程数据联网。

(三)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完成全县712名县直机关、26名群团组织、176名参照单位、494名乡镇公务员的上报审批工作。

(四)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登记

管理工作

1、加强登记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促使登记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2010年编办工作总结》相关的文章。

第18篇:编办工作总结

**县机构编制信息研究中心 2011年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初按照省市编办的会议精神和县编办领导的正确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深化机构编制信息管理,创新工作思路,较好地完成了2011年年度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将2011年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是机构编制核查后运行的第一年,为确保核查后的工作成果,按照省、市编办的工作部署,开展了核查后机构编制及实有人员调整工作,今年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给机构编制信息中心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机构编制信息研究中心队伍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

(一)根据省市编办的会议精神和要求,进行了机构编制年度统计报表工作并及时对机构编制信息系统进行了调整更新并上报省市两级编办。

(二)根据省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开展了靖宇县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注册中文域名**个,缴费成功**个,待缴费**个。

(三)根据省编办要求,进行了对2010年机构编制核查冻结后至今各县(市、区)机构编制及实有人员变化情况的调整工作,并及时通过《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上传至省编办进行初审。初审后根据整改意见进行了调整和修正,按省编办的要求报业务处室再次审核通过。

(四)根据省编办的要求,2011年4月28日,***机构编制信息研究中心对在2010年编制核查中发现的人员身份证错误信息进行了比对、核对和整理,并将身份证信息比对材料上传至省编办信息研究中心。

(五)根据省编办信息研究中心要求,编制核查后至2010年末各地区变化人员按照:机关—调动、事业-调动、机关—减少、事业—减少、机关—新增及事业—新增**个模板进行分类录入,2011年5月26日,研究中心将全县编制核查后至2010年末全部变动人员分类录入结束,并将模板报送省编办,工作完成效果较好。

二、2011年年度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为2012年机构编制信息研究中心开展工作打好了坚实基础。继续贯彻省市编办的会议精神县编办领导的正确指引,做好全县机构、机构编制及实有人员变化情况的上报、调整以及对《吉林省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

理平台》的及时维护将是2012年的工作重点。

***机构编制信息研究中心 二零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第19篇:编办 心得体会

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机构编制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作为承担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任务的机构编制部门,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以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为目标,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为保障,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为机构编制管理体制调整发挥好职能作用。

一、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前瞻性。

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机构编制工作的生命力所在。要在工作思路上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敢于跳出机构编制工作就是“定机构、管编制”的条条款款,主动克服视野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活跃、手脚不够放开的问题,主动研究解决有关机构编制管理与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在工作方法上贯彻科学发展理念,善于运用调查研究的手段,自觉将机构编制工作放到党委、政府工作的全局中去思考,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做到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路设想联系实际来规划、目标任务围绕大局来确 1

立、政策措施适应发展来制定,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要坚持城乡统筹原则,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服务性。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支撑、组织支柱和智力支持,是机构编制工作的价值所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统筹城乡发展作了重要阐述,这是机构编制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要着眼于推进“三个集中”,立足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积极探索区域划分、机构设置、人力配置的体制机制;要着眼于促进农民进城居住,加强就业、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公共性服务机构设置的调查研究;要着眼于解决城乡人力资源配备不均衡问题,探索建立人员编制优化整合、合理调配的长效机制,使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地方。

三要紧贴依法行政要求,突出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性。 服务突破发展需要依法行政来保驾护航,也是机构编制工作的生产力所在。要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的思想,强化法制意识,广泛宣传机构编制法规政策,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都来了解机构编制工作的职能职责,积极支持机构编制工作;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完善机构设置、职能划定、编制确定、用人审批以及人员进编等工作流程,严

把审核关口,做到不越权审批、不违反程序审批、不在限额外审批,促进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

四要在行政机构编制管理上谋创新。

要按照“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做好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总体方针,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运行机制创新。要研究制定管政策、管总量、管标准、管结构的行政机构编制宏观管理机制,从区域人口、区划面积、财政收入、工作总量以及行政职能等指标入手,合理确定行政机构编制总量控制范围。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方面有所突破,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设置和调整机构,及时了解党委、政府的中心和重点工作,认真分析各部门、各单位职能任务变化情况,及时跟进,随时调整,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五要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上谋创新。

要严格执行中央、省、市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办法规定,健全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实名制,对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做到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按需进人,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盲目增长。要建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联席会制度,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

审计等部门联系,继续做好“12310”机构编制举报电话受理工作,强化机构编制管理。要认真研究部门机构编制和履行职能的量化评估及考核办法,争取党委、政府把执行机构编制情况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和单位目标责任考评范围,树立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

第20篇:县委编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汇报

县委编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在县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办公室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干部的积极参与下,我办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与深入学习十七大、中纪委会议以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不断总结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责任制,严格各项管理制度措施,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狠抓了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机构

为提高办公室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目标意识,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取得成效,根据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则》和《关于印发〈和硕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责任分解〉的通知》(和党办发[2008]9号),我办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列入办公室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实行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责任管理。成立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成员的责任分工,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并明确责任追究。二是层层签订责任书。党员干部签订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管理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三是实行领导干部公开承诺制。四是及时制订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安排意见,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从组织机制上保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协调发展。

二、加强思想教育,抓好廉政学习

为了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职工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为契机,从以下方面加强了廉政教育和法规学习:一是组织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建立健全教育、制度、1

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贺国强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等等。二是学习党纪、政纪条例,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纪律处分条例》。结合学习建立了严格的学习考勤制度,严肃学习纪律,做到了学习内容、人员、时间三落实。干部职工都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通过学习,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加强制度建设,抓好源头治理

(一)完善制度。我办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抓制度建设,并在每年都针对各块工作的弊端和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总结和完善,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了我办自身建设,提高了队伍素质,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其主要有《机关效能建设六项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等多项制度,对行政审批收入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收入及时入库,专户储存,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没有挪用一分钱。严格经费支出管理。接待上严格执行纪委的有关规定,做到“定点、定量、总量控制,统一安排,专人审批,勤俭节约”的原则。 接待就餐由领导把关,办公室签单,并明确开支标准;购买办公用品由办公室统一购买,由财务人员核物验证后经主管领导签字才能报销。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为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起到了有效的防范作用。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对机构设置、人事调动、人员调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分工负责的制度,有效地调动了班子成员积极性。

(三)保持政令畅通。凡县委、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召开的重要会议,我办都及时传达学习,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在清理公车私用、公款宴请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办事,没有出现违规违纪问题。

四、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廉洁自律

我办各级领导干部能够按照县纪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要求抓好工作落实,严格地从自身做起,坚持做到了“三个管好”。一是管好自己。无超标准超范畴公款接待、公款组织干部外出旅游现象,认真贯彻执行了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始终以廉洁自律的行为带好班子。二是管好下属。我办领导干部,经常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正确对待所处的工作环境,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时时刻刻严格要求,全年机关无一例违法违纪现象。

五、接受社会监督,依法履行职责

一是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召开的会议,重大的人事调动都主动向县委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对人大、政协及其各部门交办转办的意见、建议和来信来访及时督促有关人员给予办理并答复,今年,共办理人代会、政协会相关答复意见、建议10余件。二是积极主动维护班子团结,班子成员互相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互通情况。三是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了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在事业单位登记工作中,严格按照程序审批办理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2008年以来我办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开展有声有色的宣传教育活动少,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向县纪委上报调研材料少,缺乏工作主动性。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改进薄弱环节,转变工作作风,把我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抓地更好。

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8月8日

编办计划生育工作汇报
《编办计划生育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