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动作描写的作用(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25 09:03:0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我还记得我学打羽毛球的时候,真的非常精彩。那年夏天,当我手握球拍的时候,我的心就像小鹿乱撞,妈妈在那头,手握球拍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她抬手举起球拍,想要发球,嘴角勾起了一道弧线,我在那头也不甘示弱,握着拍子的手心渗出一层细密的汗水。而这时,羽毛球已向我飞来,,我心头一紧,看准了球,冲上去,用拍子用力挥向它,结果,这一个本来很容易接到的球就让我白白错过了。没关系,再来!这次,我拿起了球,向上一扔,就在我把拍子挥向球时,拍子和球来了个“擦肩而过”,就这样,这一次发球失败了。我弯下腰,捡起那颗羽毛球,再次向上扔,这次我定睛一看,拍子一挥,打中了,我顿时雀跃!我发出了一颗球!我顿时忘了妈妈还要把球打回来,当妈妈把球打回来时,我顿时傻了眼。我吸取了教训,一连跟妈妈来回打了好几次,就这样,一个晚上我就出师了!

包饺子先要把面揉成一个团,感觉揉的面比较软的时候,再用刀把已揉成条状的面切开,用手把刚切下来的一块块面团拍平,用擀面杖边擀边用另一只手转动面饼,这样擀个五六圈,一个面饼就做好了。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用勺子把早已准备好的肉馅放入面饼中,然后包上。包的时候一定要先包两边,用手把两边同时一捏,然后再捏中间,因为先捏中间会露馅。包好后,拿着饺子在面粉上沾一沾,这样就不会在煮熟的时候粘破皮了。最后一道工序,饺子下锅喽。

我双手握住车把,双脚踩在踏板上,一步一步往前踏,但是车身、车头不停晃动,“啪”我摔了个嘴啃泥,我站了起来,又坐在座子上,这次我小心翼翼,目视前方、身子坐正,双手握把,尽力保持平衡,两只脚有节奏地瞪了几下踏板,车轮转起来了,我成功了。

推荐第2篇:动作描写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

一、导语:

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 ——高尔基 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老舍

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 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迭去,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 ——余光中

二、概念回顾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思想的、品格的、性格 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动作描写的内容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三、方法学习

一、避免使用"万能词" (先分析例子再总结方法,板书) 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 例1: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 “看”“拿”“吃”等等。

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板书:万能词≠性别、性格、年龄、身份 例2:

刘姥姥„„到了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她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曹雪芹《红楼梦》) 思考:本文段写出了刘姥姥什么样的心态呢? 动作能体现人物的职业身份

能展现人物的个性心理 能暗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能增加文章的戏剧性 牛刀小试:

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准确动词描摹动作。 男生吃西瓜与女生吃西瓜。

方法二:动作拆分,慢镜头回放(加修饰语,丰满血肉) 问题

1、这个段落里,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个动作?

2、如果换做万能写法,就会是这样的句子: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敲了几下门„„这个段落用了什么诀窍写活了“敲门”的动作?

“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 曲手指⑤敲门。

例3: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牛刀小试:

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段关于某同学进教室的动作过程(力求集中体现出该同学彼时彼刻的心理、个性)。

三、善用修辞,文字会发光 规律总结 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朵朵奇葩,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的插上几枝,那就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巧设比喻,形象生动;大胆夸张,灵气飞扬;多用排比,富有气势;反复吟哦,绵绵含情„„ 方法总结:在动作描写中,除了将大动作细致分解外,我们在描写的时候还可以恰当添加一些修辞手法,这样会使笔下的文字生动起来,其中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 例4: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巴尔扎克《高老头》

思考:本段描写用了什么修辞?写出高老头什么性格? 牛刀小试:

终于到周末了,校门口熙熙攘攘挤满了等车回家的学生。他们有的早已登上车把屁股埋进了座椅里,有的背着书包焦急地东张西望,寻找着发往自家的车子,你看,还有几个孩子站在一辆公交车的前方,还在恋恋地说着什么。司机等得不耐烦了,

示例:司机等得不耐烦似的揿了一下喇叭,那些小孩猛不防都吓了一跳,立刻老鼠似的跑散了,但随即明白了不过是汽车的喇叭叫,便都立定了,嚷着笑着。(《茅盾全集》第四卷) 作业:

修改自己所写的动作片段,互猜同学所写对象的人物身份。

结束语:

推荐第3篇:动作描写

【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动作描写练习(2010-06-21 17:50:16) 转载▼

标签: 分类: 作文 杂谈

1.观察下面指定的对象,按照观察重点和要求,写一篇片段作文。

动作描写练习

2.仿照例文的写法,从基础训练每段的第一句话起笔,接着叙述所见所感,结尾用一句话做结束。

推菜车(原文)

放学后,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坡„„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

推菜车(例文)

放学后,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坡,急忙跑过去帮助推菜车。那菜车上鲜灵灵的大白菜,堆得像小山一样。老爷爷弓着背,弯着腰吃力地往上拉。小明弯下腰去,双手推着车的后车帮,嘴里不住地喊着:“一二三!一二三!”那车轮慢慢地向前移动,走过了一段陡坡。突然,车轮又陷进一个小土坑。小明急中生智,找来碎石块垫在土坑里,双手推起车轮,猛地一使劲,菜车又平稳地行进了。老爷爷放下车把,抹了一下脸上的汗水,说:“多亏了你的帮助,谢谢你!”小明摇摇头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

基础训练

第一段:自习课上,小明专心做功课„„他多么值得我学习啊! 第二段:下班回来,妈妈就忙着做家务„„她是多么辛苦啊! 第三段:放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菜车正上陡坡„„小明真是助人为乐的好同学啊!

第四段:北风呼呼地吹着,王强仍然坚持早锻炼„„他真不愧是“三好生”啊!

第五段:王爷爷离休后,积极为居委会做工作„„王爷爷真是好爷爷啊!

第六段:放学后,小梅在校园的花坛里锄草、浇水„„她真是美化校园的小标兵啊! 3.阅读下面片段作文,把描写人物动作的词找出来,体会这些词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所起的作用。然后选写一个体育比赛时的人物动作。

足球比赛片段

足球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在场地上穿插跑动,其中刘强非常活跃。只见他一会儿从容自若地带球突破,一会儿和小伙伴配合起来来个二过一,一会儿一个倒地铲球,接着一个鲤鱼打挺,又带球前进了。在行进中,他突然起脚,一记远射,球应声入网!顿时,他和小伙伴们一齐高兴地跳了起来。

4.依据训练内容提示的中心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动作,把内容写具体。例如:

中心句:小松开始爬竿啦。

写具体:小松开始爬竿啦。只见他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多高兴啊,他笑着向下张望。

训练内容: 第一段:妈妈开始做饭啦。 第二段:弟弟在打乒乓球。 第三段:奶奶在给花浇水。 第四段:小明认真写作业。 第五段:小芳低头画图画。

5.修改下面短文,把空洞的地方写具体。

跳高

跳高竿升到了1米60,我坐在草坪上远远望去,它仿佛横在半空中。前三个都没跳过去,大家都为他们可惜。第四个是六年级一班的张小强同学。只见他活动了几下身子,一下子跳了过去。哗——操场上响起了一片掌声。

6.学习《栽菊花》一文的写法,分步写出人物的一连串动作,把人物的活动写具体。然后按照“写法提示”写一篇短文。

写法提示:

1.学习原文,掌握写法。 《栽菊花》一文重点写了“我”栽花的过程。作者并没有用“我一下子把花栽好了”一句进行概括,而是分几步描写,一步步叙述出来的。先写从簸箕中“拿出”菊花,把根部“放”在窝里,再写左手“扶住”枝干,右手“刨”细土下坑,接着写双手把细土“压紧”,最后写“浇”上水等动作。分解一系列动作,从而把事情写具体。

2.分步观察,仔细描写。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既要看动作的全过程,也要看一个人的活动是分几步进行的,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分解出每一步的动作,再选用准确的词语,就能把人物的活动写具体。

3.选择材料,依序叙述。

描写人的活动,首先要选好材料。在生活中人的活动是很多的:游戏、扫除、做饭、洗衣、写字„„等等。在动笔写的时候,要选择你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的事情写。有了材料以后,还要思考一下怎样按照顺序写出来,理清思路再动笔。

栽菊花

暑假的一天,张老师教我们栽菊花。他把我们带到花坛旁边,叫我们看他先栽一株,然后我们就照着栽起来。

我从簸箕中拿出一株菊花,把根部放在张老师挖好的窝里。左手扶住枝干,不让花倒下去。右手把旁边的细土刨下土坑,等刨下的细土装到土坑的一半时,便用两手用力把土压紧,再浇上水。为了保持水分,浇过水后,再薄薄地盖上一层细土。这样,一株菊花就栽好了。

7.按照下面的步骤,把下面颠倒的句子,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好,整理成一篇短文。

第一步,看。先看一看这篇短文有几句话,每句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二步,想。要先想想这篇短文说的是什么事,想象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第三步,排。按照想好的顺序,依照每句话的内容,依次把句子排列好。

第四步,验。把排列好的句子读几遍,看看前后句子之间是不是连贯、通畅,如有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

炒鸡蛋

①这时,油锅腾起油烟子。 ②就这样,炒鸡蛋做好了。

③只听嗞啦一声,他把鸡蛋倒在锅里。

④他往碗里打了三个鸡蛋,撒上盐,用筷子搅匀。 ⑤很快,端起锅抖了两下,锅里的鸡蛋翻了两个过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团白纸

①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②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③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④下课了,小庆在操场上玩。

⑤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⑥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⑦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捉老鼠》的短文,按照写法提示,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动作。

写法提示: 1.分解动作

我们在观察小动物时,会发现它们无论做什么,都会有一连串的动作,如果概括叙述,文章就会空洞了。所以我们要把这一连串的动作,分解出是由几个动作连成的。我们如果能把每一个动作都写出来,那么,就会活画出动作的连贯性,把小动物写活。

2.准确用词 描写小动物的动作,要学会准确地选用词语。《捉老鼠》一文,在选用词语的时候,下了一番功夫。运用了“望”、“选”、“收”、“伸”、“猛扑”、“捉住”等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使猫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们在描写小动物动作时,要学习这种写法。

捉老鼠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机智灵活,特别是捉起老鼠来,更加精神焕发。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它捉老鼠的情形。它嗅觉灵,耳朵尖,只要老鼠发出一点轻微的声响,它就立刻警觉起来,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有动静的地方。选好时机,双脚一收,身子一伸,猛扑过去,一把将老鼠捉住,用前爪顽皮地逗老鼠玩,直到把老鼠弄死。

9.描写人物动作往往穿插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在叙事中写出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能够展现出人物的品质。下面一段话,写的是李艳华同学收拾队鼓的事,在叙述中写了她的动作。请你阅读后说说,在什么地方,是怎样写人物动作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码放队鼓

那件事发生在去年的夏天,学校鼓号队要参加区里的比赛,每天同学们都利用课余时间紧张地排练。一天排练完毕,同学们把大鼓、小鼓、鼓带、鼓槌散乱地堆放在大队部的桌子上、地上,赶忙跑回教室,休息去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大队部找李艳华,准备到街上买冰棍吃,凉快凉快。走进大队部一看,我的天哪!这里简直成了鼓的山,李艳华正在码放队鼓呢。只见她,脸上流下了汗水,正吃力地把大鼓、小鼓分别装箱,整齐地码放在鼓架上。我走上前招呼她说:“小华,别管了,反正明天练习还用鼓呢,何必今天费事装箱啊!走,咱们买冰棍去。”只见她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望着我说:“不行啊,队鼓放得乱,谁要是一不小心,踩一脚,那可就完了!”说完她又打开一个个鼓箱,把腰带、鼓槌码整齐,盖好盖。像举重运动员似的,运好气,从腿到肩,一使劲,那鼓箱高高举过头顶,双手一推,那鼓箱顺势放到鼓架里。我望着她憋得通红的脸,心想:多么好的同学呀,你利用休息时间,为集体做好事,这种精神多么值得学习啊!

10.下面一段话写的是《包书皮》。阅读后,想一想,什么地方写的空洞,并把写空洞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然后改写具体。

包书皮

望着刚发的崭新课本,我高兴极了。心想,我一定要爱护课本,让它穿上漂亮的外衣。我找来旧年历纸,准备包书皮。裁好纸,比比大小,一下子把书皮包好了。望着课本穿上的外衣,我兴奋得心花怒放。

推荐第4篇:动作描写

人物动作描写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我们在作文时,要想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就必须学会善于捕捉人物的动作。学会描写动作,就是学会了用“事实说话”,就可以避免内容的空洞,就可以把内容写具体了。 那么,什么是动作描写呢?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动作描写作用(1)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2)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3)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4)推动情节发展.动作描写有哪些呢方法?

方法一:选用准确的动词描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关于捕鸟动作的描写: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 熊猫“吃”竹叶:

我在竹林中一骨碌坐在地上,直挺着身子,敞着两条比较短的后肢,前爪抓住鲜嫩的竹叶,吃进肚子里。哇,真好吃! 猫“抓”老鼠:

在洞口弯下前肢,作好捕鼠的姿势,然后屏住呼吸,两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洞口。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抓到了,得意的胡子也翘了起来。 朱自清《背影》中的老父亲: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捏泥人: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拿、捏、揉搓、变、分、托、摆弄、戴 《跳远》起跳:

他用尽全力,像生了翅膀一般,飞奔踏板。在左脚踏上踏板的时候,时间似乎凝住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只见他用力在踏板上一蹬,随即身子瞬间腾空而起,在空中划过一个漂亮的圆弧,落入沙坑,双腿弯曲,双脚深深嵌进沙地,整个人却由于惯性,向前扑去。 擦黑板:

李孟迁拿起黑板旁的抹布,蹲在水桶旁,用力上下搓着。随后将干净的抹布小心翼翼叠成方形,用手按住一边,慢慢从左移到右,她弓着身,低下头,那一丝不苟的神情就像是在雕琢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动词练习:

上课铃声响了,教室仍然一片喧闹。这时,教室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请具体描述“回”座位这一动作。)

我立马___ (提

竖)起耳朵,_____(缩

弯)下身子,直向座位____(走

窜)

去。然后屁股一______,(坐

扭)身子一_______,(直

挺)课本一______,(竖

挡)

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 方法二:把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

我到了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a.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b.放学了,他把书本练习簿什么的一古脑儿往书包里一塞,书包扣带只扣了一个,就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还哼着小调。到了校门口,他左右一望,正是车流空隙,就一窜过了马路。他拐过一条小街,这才慢慢走着,因前面就是他的家。 方法三:选择那些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心理的动作进行描写。

爸爸气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轮,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段中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个的严厉父亲。

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

《节俭的张老师》。片段中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张老师 吃饭的急切以及生活节俭的性格特征。

方法四:适当加入肖像、神态的描写。 例

我很紧张,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呀!我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充实后:

我(坐在座位上)很紧张,(两只手紧紧地握着钢笔),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字呀!(我觉得手心里在出汗,连心跳的声音似乎也听的见)。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方法五: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

“砰”的一声枪响,他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又像一只饥饿的猎豹一样向前狂奔。

总结:

一、动作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最终达到表现中心的作用;二:动作描写的方法:

(1)动作描写的关键——选择准确的动词; (2)细致入微地描摹人物的动作

(3)选择那些最能揭示人物性格、心理的动作进行描写。

(4)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它常常和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结合起来。

要想描写好人物动作, 就要做到:细心观察、用心感悟生活;多读书、多积累;勤写作。 练习写作:

运用动作描写,写一平常做的事,用上前文的方法,150字左右。(提示:可以写炒菜,洗衣服,做饭,涮牙,拖地,扫地等)

推荐第5篇: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炒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

开始炒菜了。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

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呢!

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二、准确运用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擦玻璃

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她从窗台上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原来她擦玻璃这样细致,

还真有两下子呢!

这个作文片段在写张敏擦玻璃时,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哈、抠”等一系列的词,把擦玻璃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我们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就会形成张敏擦玻璃又干净、又麻利的画面,从心底里佩服她把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又快又好地绝招。 从这个实例中我们知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例文〕

巧做不倒翁

一天中午,我准备用鸡蛋壳做个不倒翁。于是,我找来鸡蛋、胶泥、白纸和浆糊。开始,先在鸡蛋尖的一头戳个洞,把蛋清、蛋黄倒在碗里,把空蛋壳洗干净。然后,把胶泥从戳开的洞里放进蛋壳,粘在蛋壳的顶端,这就是不倒翁的身子。接着,再给不倒翁做顶漂亮的小帽子。先把白纸剪开卷成一个圆锥形的帽子。可是白色的帽子不好看,我想:还是把不倒翁的帽子装饰一下吧!就用彩笔在白帽子上画了美丽的花纹,漂亮的花帽子就做成了,把它用浆糊粘在蛋壳戳洞的地方。最后,用毛笔在帽子下面画上了眉毛、眼睛、鼻子和微微向上翘起的小嘴。一个美丽漂亮的不倒翁做好了。我用手把它按倒,刚一松手它就站了起来,笑眯眯地朝我晃来晃去。我真喜欢这个有趣的不倒翁。

〔评语〕这篇短文把制作不倒翁的经过一层一层写得很清楚、很具体,让人读了能够比较形象地了解事情的情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说动词“戳”字,就写出了作者当时小心、谨慎的样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画棋盘

看着容易做着难,这话一点不假,一个臭棋盘,竟让我画了一个下午!

我看人家下围棋,心里挺想学。听哥哥说,要学下围棋,先得熟悉棋盘。我想,怎样画棋盘呢?会画棋盘不就熟悉了吗!于是,我就根据脑子里的印象,打开铅笔盒,拿出尺子、铅笔,吭哧吭哧地画起来。噌噌噌,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画好了。画完,我端详着自己的棋盘,横线不平,竖线不直,每个小格,没有一个正方形,再一数,跟人家正式棋盘的数也不对呀!哥哥看了我的棋盘,哈哈哈一阵笑,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我只好重画。哥哥告诉我:“干什么都得有个计划,你先量一量纸的大小,再根据纸的大小,算一算每个格占多大面积,接着,画个大正方形,横边竖边都要点上点,把点连起来,一个棋盘就画成了。”我照着哥哥说的画,果然像个棋盘了。哥哥说:“你这还是个半成品哪!要在底下衬张厚纸,边上也要裱上纸才结实耐用。”我又按照哥哥说的做了“加固”工作,一张标准的围棋盘终于诞生了。这棋盘,我看比买来的还好呢!

〔评语〕你画过棋盘吗?读了这个片段,画棋盘的过程就会一清二楚了。小作者写了自己第一次怎样画,第二次怎样画。第一次直接写,第二次记哥哥的话,写法灵活而有变化,这是难能可贵的。

运白菜 “开始运白菜啦!”同学们喊着,笑着,向白菜地里跑去。抬的抬,抱的抱,丰收的菜田里一片欢声笑语。

我们班的劳动干将陈文锋同学挽起袖子,抱起几棵大白菜先码在一起,然后弯下腰去,伸开双臂,使劲抱起来,他脚下生风,嗖嗖嗖地向菜窑跑去。王平同学身高力大,他挑着两只大筐,晃晃悠悠地奔向菜地,大喊一声:“收白菜的来啦!”同学们一窝蜂似的向他跑来,把一棵棵的大白菜码满了大筐,他猫下腰,猛一下挑起来了。李风同学个子矮,抱着大白菜只顾往前,“扑嗒”一下,被土埂绊了一跤,白菜滚在地上,他赶忙站起来,掸掸身上的土,抱起白菜,噔噔噔地向前跑。他怕摔坏白菜,把白菜举得高高的,脸上滚动着晶莹的汗珠。田野里,到处是嘁嚓嘁嚓的脚步声,到处是银铃般的欢笑声。运菜的队伍,就像一条条长龙,从菜地蜿蜒到了菜窑。

菜地里的菜消失了,菜窑里堆满了圆滚滚的大白菜。

〔评语〕这篇短文,在“运”字上大作文章,既写了群体——大家的“运”,又写了个体——几位同学的“运”。这样,就把运菜的动作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地描绘起来了。使我们不仅了解“运菜”的全貌,还知道运菜的具体动作。

擦黑板

今天是小凌做值日。上午第一节课后,她看到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便拿起黑板撩动手擦了起来。

她先擦黑板下边的字,只见她右手使劲地握着黑板擦,快速地擦着。白色的粉笔末像雪花一样纷纷落在她的手背上、头发上,落在她的衣服和鞋上。慢慢地,下面的字擦完了,她就伸直手臂继续擦上边的。后来,她踮着脚也够不到了,又蹦着擦了几下,可惜擦得不太干净。于是她搬来一把椅子,站在椅子上擦。擦到画着课程表的地方,便放慢了速度,小心翼翼地擦着。黑板上的白字越来越少了,黑色的底子越来越大,好像一个辛勤的农民将丰收的稻谷割下来,露出大片黑色的土地。小凌移动了三次椅子,终于将整个黑板擦干净了。

这时,她手上、衣服上都沾上了白色的粉笔灰,可是黑板又变得干干净净了,可以继续为同学们服务了。她掸了掸身上的灰,望着乌黑发亮的黑板笑了。

〔评语〕擦黑板是同学们常做的事情,可是叙述清楚并不容易。这里的《擦黑板》,把小凌擦黑板的顺序写得十分清楚,先纵向擦——由下而上,再横向擦——移动了三次椅子,终于将黑板擦干净了。这篇短文还把小凌擦黑板的动作写得生动、形象。比如“使劲地握着黑板擦”,“快速地擦”,“伸直手臂继续擦”,“踮着脚擦”,“蹦着擦”,“站在椅子上擦”,等等,把一个学生擦黑板的动作,具体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洗菜

我做完作业已十点多钟了,到厨房一看,菜还没洗。我今天就帮妈妈洗菜吧!

想到这里,我便动手干起来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白菜解开来,先用刀把菜根切去。然后把一张张的菜叶剥下来。黄的菜叶,我就把它放在一边;绿的菜叶,我就放在簸箕里。我一棵棵地剥着。突然,一条大青虫躺在一张叶子上,青青的身子,软绵绵、毛茸茸的。我吓了一大跳,顺手把叶子扔掉了。看着扔掉的菜叶,我又想:妈妈长年累月洗菜,不知要遇到多少这样的大青虫,要是都像我这样把菜扔掉,不知要浪费多少菜。一条青虫有什么可怕的!我壮着胆子,鼓起勇气,从地上拾起那张菜叶,硬着头皮从叶子上抓住青虫,赶快扔到地上,一脚把它踩个稀巴烂。这时,我真像打了胜仗一样高兴,又接着选菜了。选完菜后,我再把装菜的簸箕,端到水池边,把每张菜叶两边洗干净,再把菜梗洗得雪白,然后把它整整齐齐地放在簸箕里。

〔评语〕这篇习作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小作者分两步写了洗菜的经过。一是选菜,二是洗菜。选菜的一系列动词如:“解开”、“切去”、“剥去”、“扔掉”、“拾起”、“抓住”、“踩”等用得确切,把自己见到大青虫,先怕后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包饺子

妈妈擀面皮,我和爸爸包饺子。妈妈擀的皮中间厚,边上薄,圆溜溜的。我拿起饺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饺皮儿上边,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黏黏糊糊,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饺皮儿,馅冒了出来。我赶紧“急救”,又拿起了一块饺皮儿,堵住破的地方。可馅又从另一边冒了出来。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饺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这时,爸爸已经包了五六个了。我包的饺子排列在它们中间,挺着“将军肚”,真叫我不好意思。 〔评语〕有的同学叙述自己亲自做的一件事,往往用“不一会儿就做完了。”一句话概括地叙述,内容空洞、干瘪。这篇作文就不是这样写。作者用“拿”、“夹”、“放”、“捏”、“挤”、“冒”等一系列动词,描述了包饺子的过程,以及包得不好看的原因,给人以真实的感觉。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准确地使用动词,是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之一。

摊“黄菜”

妈妈的拿手菜之一是摊“黄菜”。每逢节假日或者有亲戚朋友来,妈妈总要露一手。我拿定主意,要学学这道菜的做法。妈妈说:“要学,先得看我怎么做。”

我目不转睛地看妈妈做摊黄菜。她先坐上锅,哧的一声,划着火柴,打开煤气的开关,只听噗的一声,锅底下冒出了蓝色的火苗,均匀地舔着锅底。接着,妈妈从竹篮里拿出四个白花花的大鸡蛋放在案板上。这时,锅热了,她打开油瓶,慢慢地往锅里倒了一些油。又从碗柜里拿出一个蓝边粗瓷碗放在案板上,一手攥着一个鸡蛋,撞了一下,咚地一声,蛋清蛋黄流到碗里。她把四个鸡蛋都打在碗里,端起碗,另一只手拿起筷子,哗哗哗地搅打着碗里的鸡蛋,蛋清蛋黄都混在一起,黄澄澄的大半碗。这时,锅里腾起油烟,放出一股刺鼻的油味,妈妈哗的一下把一碗鸡蛋都倒在锅里,又端起锅,倾斜着转了一圈,锅里的鸡蛋液凝固成一个金黄色的鸡蛋饼,坐在火上,一会儿又端起来,手腕一抖,鸡蛋饼翻了个个儿。妈妈抄起铲子,叮叮叮敲了几下,一盘油汪汪、黄灿灿、香喷喷的摊黄菜出锅了。这摊黄菜能不使人唾涎欲滴吗!下次,我该动手学着做了。

〔评语〕这篇《摊黄菜》,小作者写了多少个动作啊!看、坐、划、打开、冒出、舔、拿出、放在、倒、攥着、撞、流、端、搅、腾、放出、转、凝固、抖、抄、敲、翻„„,由于细致地描写了动作,所以使人有现场感。

换灯泡

“灯泡坏了,灯泡坏了!”我们嚷嚷着。何老师听见了,手提工具袋,扛着梯子上了楼。他来到电灯下,把梯子靠墙放好,然后走到电灯开关下,一拉灯绳,灯泡果然没亮,他又拉了下灯绳。接着,他移动梯子,对着电灯支稳,双手扶着梯撑,小心翼翼地一撑一撑地爬上去。到了顶端,他抬起头,用右手扶着天花板,左手慢慢地拧着电灯泡,把电灯泡拧下来后,他又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新灯泡拧上去。接着,他再一撑一撑地从梯子上爬下来。走到开关处,拉了一下开关,电灯亮了,射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拍着手又嚷嚷起来:“噢,修好了!修好了!”何老师望着我们,笑着说:“你们这群小麻雀,就会嚷嚷,什么时候才会换灯泡呢!”

〔评语〕怎样换灯泡?这段短文十分细致地描述了换灯泡的一系列的动作:提、扛、来到、放、走到、拉、移动、支、扶、爬、抬、拧、掏、望、笑等。这十多个动词用得恰当,写了手、脚、眼的多种动作。

补车胎

星期六下午,我到自行车铺去补内胎。一位修车的老爷爷,把我的车高高挂起,接着他用撬板往瓦圈与外胎之间撬几下,轻而易举地扒开外胎,又用左手小心翼翼地把内胎抽出来。充气之后,先把内胎放进一盆清亮的水里,只见水里咕噜咕噜直冒泡,老爷爷赶忙拿出车胎。然后就用木锉把有洞的地方,有节奏地锉几下,那儿的皮子又变得薄薄的了。他找来一块小小的内胎,剪成一个圆块,又锉了几下,随后把锉过的地方抹上了胶水,粘在有洞的地方。老爷爷又把内胎放在水中试试,一点一点地移动,仔细检查,确信没有漏气的地方以后,这才放心地放进外胎里,把气打得足足的。他站起身来,高兴地对我说:“没问题了,可以骑了。”

〔评语〕小作者的眼睛就像一架摄像机,把老爷爷修车的过程一一拍摄下来,然后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写出。记叙富有层次,描写细致入微,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拉面

“卖拉面了,卖拉面了。”一阵悦耳的叫卖声吸引了我。于是我拉着妈妈爸爸来到“佳兴商场”门前的拉面摊前。只见拉面师傅头戴白帽,腰系白围裙,双手拿着面团反复揉着。面和好了,拉面师傅把面团揪啊揪的,揪成一米长,用刀切成几段。接着,只见拉面师傅双手拿起一段面上下颤动着,越颤越长,越颤越快,面长得快要拖地了,拉面师傅把面的两头合在一起继续颤动着。经过反复许多次拽拉,面团不见了,变成了无数根细丝般的面条。最后,拉面师傅把面条放在白面粉上轻轻地滚来滚去,面条全沾上了干面,用刀切去两头,拉面就做成了。

〔评语〕要写好人物,就必须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人物的动作。本文的小作者就是对拉面师傅进行了细致现察,抓住了人物主要的特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了动词,使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活力。

捉蛐蛐

我蹑手蹑脚地顺着叫声寻找着。突然,一个东西一蹦,钻到了墙边的砖缝中,又继续叫了起来。我连忙打开了手电筒一照,啊!好大的蛐蛐呀!你看它,两根触须微微抖动,两只后腿强健有力,叫的时候,它那只小肚子忽闪忽闪的,好像在使劲呢。我刚走近,它就跳到附近的碎砖堆里。我轻轻地把砖扒开,两手拢成喇叭形,慢慢弓下身,心想:这下你可跑不了了。谁知一扑竟没扑着,蛐蛐顺着手边又蹦到了墙根处。我也追近墙根,那蛐蛐似乎知道了我在捉它,索性转身逃进了一个小洞里,再也不出来了。

我焦急地等着,却始终不见动静。唉,怎么才能捉住它呢?突然,我急中生智,忙向屋里喊道:“小弟!拿杯水来!”一回头,小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蹲在身边,他听了赶忙起身向屋里跑去。我把水小心地对着洞口倒去,吓,这下可灵了。只见蛐蛐浑身湿漉漉的,一下子从我眼前跳了出来。就在它还没站稳的当儿,我看准了,一扑,终于捉住了它。小东西在手心还一个劲儿地蹬腿哩,我忙把它扣进玻璃瓶。这时,我那高兴的劲儿就甭提了!心想,捉住你可真不易啊!还得动动脑筋呢。

灯下,我举起瓶子仔细看,那只蛐蛐竖起两只翅膀,立起两根触须,翘起两条后腿,盯着我,好像要和我大干一仗!我自言自语地说:“好样儿的,待我再俘虏一只你的伙伴,你有劲与它较量吧!”凑在我身旁的小弟弟好奇地看着我,我们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评语〕本文的小作者把捉蛐蛐的经过和乐趣,写得活灵活现。这说明他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活,对捉蛐蛐的过程:发现——寻找——智擒——乐趣,观察得全面,体验得深刻。这样,就能抓住富有特征的情节,进行细致地描写。

拦车

一位老奶奶被车撞倒了,爸爸拦车救人。

忽然,一辆夏利车停在爸爸身边,爸爸向司机说明情况,那司机摇摇头,“噌”的一声开着车跑了。人群里发出一阵埋怨声。爸爸仍然伸出双手,像一个“大”字,站在马路中央拦截着汽车。一辆黑色的“切诺基”停了下来,爸爸说明情况,那司机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说:“快上车”!爸爸急忙挤进人群,对肇事司机说:“快抬人上车”!那司机好像从睡梦中惊醒了一样,急忙弯下腰去抬老奶奶。爸爸也跪下身,双手紧抱住老奶奶,那司机抬着奶奶的双脚,一步一挨地向“切诺基”车走去。到车门口,爸爸侧过身,双腿跪在车厢内,小心地把老奶奶放在后车座上。看此情景,肇事司机连连说:“多谢你的帮助”!爸爸把手一挥,说:“救人要紧,赶快去医院吧”!汽车喇叭长鸣,向医院驶去。

〔评语〕这篇片段作文写的是爸爸为抢救被车撞倒的老奶奶,拦车送往医院的事。为了展现爸爸助人为乐的精神,小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当汽车停下后,爸爸“跪”下身,双手紧“抱”老奶奶。一个“跪”字,一个“抱”字,写出爸爸救人心切,又小心翼翼的心情。读后给人留下身临其境之感。

扎小辫

星期天到了。这天早晨,我拿着心爱的红绸子来到关叔叔家,要给兰兰扎小辫。兰兰见我来了,就高兴地站到我跟前。我命令似地让兰兰闭上眼睛。然后,解开皮筋,让辫子松散下来。我右手拿着梳子,一下一下,慢慢地把兰兰那乌黑的头发梳开,再用皮筋扎紧,这才取出红绸子,左一绕,右一绕,扎上了两只蝴蝶结。“兰兰,别睁眼。”我把她领到立柜镜子前面。“兰兰,快睁眼看看,多漂亮呀!”随着我的喊声,兰兰慢慢睁开眼睛,从镜子里一下看到了我给她扎的两个红绸子蝴蝶结。她高兴地左瞧瞧,右看看,然后一下子扑到了我的怀里。 〔评语〕描写动作,可以分步写出。分步写出,就是一件事分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然后一步一步地叙述出来。这篇作文写的是扎小辫,是分四步叙述的:先写让兰兰站到跟前;接着写解开皮筋,松散头发;然后拿着梳子梳理,用皮筋扎紧;最后写取出红绸子,扎蝴蝶结。这样分步叙述,把扎小辫的过程写得很真实。

捉知了

暑假里,最有趣的活动,就是捉知了。雄知了会“吱„„吱„„”地叫,像吹笛子一样,又好听,又好玩。白天捉知了,要准备一根细长的竹竿,在竹竿头上粘些蜘蛛网。再准备一个装知了的小笼,就可以去捉了。当你走进树林的时候,知了的叫声从四面传来,你要仔细地听一下,然后顺着声音到茂密的树叶或枝梢上去找。找到以后,要小心地把竹竿伸到知了的背上,粘住知了的翅膀,知了就飞不掉了。

晚上捉知了,比白天更有趣。不过,晚上捉知了要跟着大人才行。我常常跟着爸爸,在没有月亮的晚上去捉。在静静的夜晚,我们常带一个灯笼,爸爸爬上树,用力摇树身,树叶、树枝也跟着动起来。知了被惊得飞起来。但是在黑暗里,它们看不出方向,就飞往有灯光的地方,“扑,扑”地落下来。这时候,我就拿着小笼,一只一只地往笼里放。一个晚上,可以捉几十只哩!

〔评语〕读了这篇短文,你好像和小作者一起去捉知了一样,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欢乐和乐趣。这是由于小作者如实地描写了捉知了的过程和动作。你看,夜晚捉知了,爸爸“爬”上树,用力“摇”树身,树叶、树枝也跟着“动”起来,知了被惊得“飞”起来。一连串的动作,活化了捉知了的样子。当知了落在地上,“我”就往笼里“放”。过程清楚,描写具体,引人入胜。

有趣的小实验 ——吹乒乓球

上课了,王老师面带笑容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说着,她从讲台桌上拿起一根铁丝,铁丝上吊着两根线,两根线距离是5厘米。两根线的底部各系着两个乒乓球。王老师说:“谁能把乒乓球吹到两边去?”同学们纷纷举手,王老师先叫一个力气最小的郭华同学到讲台桌前面试一试。只见他鼓足了气使劲一吹,乒乓球没有到两边去,却往中间跑。哎!郭华劲太小,“我们来试试!我们来试试!”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同学们一边说着,一边高高地举起手。王老师叫“大力士”景跃同学来试试。只见他迈着稳健的步子来到讲台前,定睛看了看乒乓球,然后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气,腮帮子鼓鼓的,脸涨得通红,向前一迈腿,“扑”得一声,一股气从嘴里喷出来,冲向小小的乒乓球。“好大的劲呀!”我情不自禁地说。可是,那乒乓球好像跟他作对似的,不住两边去,径直向中间跑。同学们都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班里有名的小博士谢辉站起来说:“这是因为嘴吹出来的气流快,压力小,周围的气流慢,压力大,周围的气流把乒乓球压到中间去。所以乒乓球不往两边去,往里跑。”同学们听了他的话连连点头。

多么有趣的小实验呀!我从中又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

〔评语〕写人叙事离不开写人物的动作。本文写的是一次小实验——吹乒乓球。全文略写了郭华同学吹乒乓球的姿态,详写了景跃同学的动作:“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气”,“腮帮子鼓鼓的”,“向前一迈腿”,寥寥几笔,使人物形象显得真切。开头交待小实验的做法,结尾点明做实验的目的,首尾圆合,中心明确。

推荐第6篇: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指把人物的行为、动作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它包括描写人们的各种日常活动、劳动过程、体育比赛。好的作品往往借助于对人物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跃然纸上。

一、提示

动作描写要选取符合人物性格、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不仅要写他“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写他“怎样做”。要写好人物的

动作,必须观察仔细,描写细致,还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词汇,写出不同动作的特点以及表现动作的过程。

二、示例

例文

1贴

铃声响了,我们跟往常一样,伏在桌上等老师来上课。只见班主任朱老师握着一卷画,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行过礼后,老师把画面展开了,上面画着一位女少先队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图的右边端端正正地写着八个蓝色的大字:“认真听讲,遵守秩序”。老师拿着画走到教室南面的墙跟前,又转身打量了一下北面墙上的画,就动手贴起画来。她想把两幅画贴得同样高,可够不着。怎么办呢?同学小周看见了,立刻到讲台边端来一张板凳,递给老师垫在脚下。谢过小周后,老师一脚跨上板凳,从口袋里掏出了只图钉按住画的左角,将它揿牢,又从口袋里摸出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图钉揿在其余的三个角上。画贴好了,朱老师把板凳放回原处,拍了拍手上的灰,望着刚贴好的画微笑了,好象在说:“我们班上的同学一定能向这个女少先队员学习,认真听讲,遵守秩序。”

[简评]

作者运用“握”、“展开”、“走”、“转身”、“打量”、“跨”、“掏”、“按”、“揿”、“摸”、“拍”等一系列动词,把朱老师贴画的过程写得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出朱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成长寄予殷切期望的思想感情。

例文

2跳

运动场的西北角,跳高比赛进入了决赛阶段。横竿又往上升高了两公分,这个高度已经超过我们学校的最高记录了。

观众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位穿红色背心的“8”号运动员。只见他一会儿弯弯腰,一会儿压压腿。听到裁判员点他的名,他不紧不慢地走过去,在离沙坑十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他注视着前面高高的横竿,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迈出坚定有力的步子,快步向前跑去。他愈跑愈快,快要接近跳高架的时候,突然左脚猛地一蹬,右腿同时用力向上一抬,身子腾空而起,像一只矫健的飞燕,轻捷地掠过了横竿。“好!”观众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简评]读了这段描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8”号运动员跳高时的形象,这是因为作者把他的动作准确、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例文3

爸爸接电话

爸爸刚进家门,还没来得及换好拖鞋,电话就响了,爸爸连忙跑到屋里接电话。瞧!他那“狼狈相”——左脚穿着拖鞋,右脚穿着皮鞋,鞋带还是解开着的,妈妈刚拖干净的地面上,留下了一个个单脚印,妈妈气得没办法。有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本来边吃边说笑,挺高兴的,可那电话突然“铃铃”地响了起来。爸爸肯定是立刻放下饭碗,就去接电话,还经常是放下电话,又穿上衣服,急匆匆就往外走。妈妈心疼地唠叨:“就你忙,也不知忙个啥?你的胃还要不要?”

[简评]

从对“爸爸接电话”的动作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三、练习

(一)半框架作文训练

题目:《炒菜》

提示:写妈妈从点火到盛菜的整个炒菜的过程中的动作。

(二)无框架作文训练

题目:

1.《批改作业》

2.《一次漂亮的射门》

3.《跳绳》

一、提示

写群体的动作要注意仔细观察,细致描写,主次分明,选取符合人物性格、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

二、示例

例文1

“加油!加油!”操场上的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哦!这是我们景山学校小学部在进行拔河比赛。

“嘟——”又是一声清脆的哨声,我们班和五(3)班的比赛开始了。我因为个子小,又是近视眼,没能上场,真遗憾!老师委派我担任“啦啦队”队长,这是为集体争光的事,我可卖力气啦。我领着同学们扯着嗓门儿拚命喊:“加油!加油!五(2)班加油呀!”拔河队员们好像听从我们的命令似的,齐心协力地拔呀拔,只见绳上的蓝布条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向我们移过来,移过来,终于,过了河界。操场上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我们胜利了。

交换了场地,第二局比赛开始了。五(3)班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那么一股干劲儿,一下子就把我们班拉了过去。

场上比分是1∶1,平局。关键时刻来到了,同学们一点儿也不灰心,个个精神抖擞,像小牛犊似的,拚全力拉着粗绳。打头的是大力士王正光,他那刚剃的脑袋上冒着“蒸汽”,黑乎乎的脸上淌着豆粒般大的汗珠,胳膊上也满是汗水,他咬紧牙,瞪着眼,两脚蹬着地,像用钉子钉在地上似的。再看那个大个子段军,胖胖的身子,脸涨得通红,使劲向后拽。由于我们班同学非常齐心,最后一局我们终于胜利了。

这时,场上一片欢腾。我们蹦呀,跳呀,躺在操场上的那根粗绳子,看着我们,也好象绽开了胖胖的笑脸。

[简评]

本文能抓住拔河比赛的特点进行描写。比如写自己班上的拔河队员“个个精神抖擞,像小牛犊似的,拚全力拉着粗绳”;写大力士王正光“咬紧牙,瞪着眼,两脚蹬着地,像用钉子钉在地上似的”;写大个子段军“胖胖的身子,脸涨得通红,使劲向后拽”。这些描写说明只有团结一致,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拔河比赛才能取得胜利。而“只见绳上的蓝布条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向我们移过来,移过来。终于,过了河界”这一句,又生动地说明拔河的胜利来之不易。此外,“‘加油!加油!’操场上的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场上一片欢腾,我们蹦呀,跳呀,躺在操场上的那根粗绳子,看着我们,也好像绽开了胖胖的笑脸”等句子,也具体地描绘了观看比赛同学的紧张心情和胜利后的热烈气氛。

例文2

大扫除

“同学们,快来吧,大扫除开始了!”一个同学高兴地叫着,我拿着脸盆、板刷、抹布、小刀等工具,一蹦一跳地跑进教室。

我们小组的任务是把墙上和水泥柱上的旧标语擦干净。我先打来一盆清水,泼在墙上,再把一大张一大张的旧标语纸撕下来,可是,那些粘在水泥柱上的小标语纸怎么也撕不掉;我们用抹布擦也擦不掉,用板刷刷还是刷不掉。心想,这下可以很快刮下来了,可还是刮不掉。我再向水泥柱上泼水,再刮,啊,终于刮下来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正干得起劲。困难又来了。有些标语太高,擦不到,我搬来一张凳子,站在凳子上擦,还是擦不到。我踮起脚,把手举得高高的,用尽力气擦,擦着了。但我的手举久了,可真累;而且一股股脏水还不时顺着手掌、手腕滴进我的袖筒里。真讨厌,我真不想干了。

这时,我看见马岩松同学站在两张拼起的凳子上,一只手扶住水泥柱子,一只手正在使劲地擦着。中队长林怡看见了,关心地对她说:“当心,别摔下来。”岩松却笑了笑说:“放心,掉不下来。”看着他俩的一举一动,我心想:自己也是个少先队员,比比岩松,就差多了,该向她学习,迎着困难上。我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水泥柱上的标语纸擦干净。于是,我脱掉了一件衣服,卷起袖子,学着马岩松的样,使劲地擦,擦了一遍又一遍,擦了一块又一块。最后,终于把水泥柱擦得干干净净。

大扫除结束了,我们望着擦洗得干干净净的墙壁和水泥柱子,心里甜滋滋的。

[简评]

本文记叙了一次大扫除劳动。文章准确地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具体地描述了同学们的劳动热情。你看:开始劳动时,同学们高兴地叫着。劳动中,“我”为了擦干净墙上的标语纸,先用水“泼”,然后再“撕”;撕不掉就用板刷“刷”;刷不掉再用小刀“刮”。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终于擦干净了。为了把擦墙的过程写清楚和连贯,文章中不仅使用各种关联词语,如“先”、“再”、“是”、“还是”、“突然”、“立刻”、“终于”等等,而且恰当地使用了几个过渡句,如“我正干得起劲,困难又来了”、“这时,我看见马岩松同学„„正在使劲地擦着”。

三、练习

(一)半框架作文训练

题目:《野炊》

提示:写野炊时同学们有的烧火、有的洗菜、有的准备餐具等动作。

(二)无框架作文训练 题目:

1.写升国旗时,三个升旗队员出旗的动作。

2.写一次堆雪人的过程(数人参加)。

3.写一场体育比赛的某个片断。

动作描写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炒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

开始炒菜了。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

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这是**的拿手菜呢!

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二、准确运用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擦玻璃

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她从窗台上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原来她擦玻璃这样细致,还真有两下子呢!

这个作文片段在写张敏擦玻璃时,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哈、抠”等一系列的词,把擦玻璃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我们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就会形成张敏擦玻璃又干净、又麻利的画面,从心底里佩服她把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又快又好地绝招。

从这个实例中我们知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巧做不倒翁

一天中午,我准备用鸡蛋壳做个不倒翁。于是,我找来鸡蛋、胶泥、白纸和浆糊。开始,先在鸡蛋尖的一头戳个洞,把蛋清、蛋黄倒在碗里,把空蛋壳洗干净。然后,把胶泥从戳开的洞里放进蛋壳,粘在蛋壳的顶端,这就是不倒翁的身子。接着,再给不倒翁做顶漂亮的小帽子。先把白纸剪开卷成一个圆锥形的帽子。可是白色的帽子不好看,我想:还是把不倒翁的帽子装饰一下吧!就用彩笔在白帽子上画了美丽的花纹,漂亮的花帽子就做成了,把它用浆糊粘在蛋壳戳洞的地方。最后,用毛笔在帽子下面画上了眉毛、眼睛、鼻子和微微向上翘起的小嘴。一个美丽漂亮的不倒翁做好了。我用手把它按倒,刚一松手它就站了起来,笑眯眯地朝我晃来晃去。我真喜欢这个有趣的不倒翁。

〔评语〕

这篇短文把制作不倒翁的经过一层一层写得很清楚、很具体,让人读了能够比较形象地了解事情的情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说动词“戳”字,就写出了作者当时小心、谨慎的样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画棋盘

看着容易做着难,这话一点不假,一个臭棋盘,竟让我画了一个下午!

我看人家下围棋,心里挺想学。听哥哥说,要学下围棋,先得熟悉棋盘。我想,怎样画棋盘呢?会画棋盘不就熟悉了吗!于是,我就根据脑子里的印象,打开铅笔盒,拿出尺子、铅笔,吭哧吭哧地画起来。噌噌噌,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画好了。画完,我端详着自己的棋盘,横线不平,竖线不直,每个小格,没有一个正方形,再一数,跟人家正式棋盘的数也不对呀!哥哥看了我的棋盘,哈哈哈一阵笑,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我只好重画。哥哥告诉我:“干什么都得有个计划,你先量一量纸的大小,再根据纸的大小,算一算每个格占多大面积,接着,画个大正方形,横边竖边都要点上点,把点连起来,一个棋盘就画成了。”我照着哥哥说的画,果然像个棋盘了。哥哥说:“你这还是个半成品哪!要在底下衬张厚纸,边上也要裱上纸才结实耐用。”我又按照哥哥说的做了“加固”工作,一张标准的围棋盘终于诞生了。这棋盘,我看比买来的还好呢!

〔评语〕

你画过棋盘吗?读了这个片段,画棋盘的过程就会一清二楚了。小作者写了自己第一次怎样画,第二次怎样画。第一次直接写,第二次记哥哥的话,写法灵活而有变化,这是难能可贵的。

洗菜

我做完作业已十点多钟了,到厨房一看,菜还没洗。我今天就帮妈妈洗菜吧!

想到这里,我便动手干起来了。我学着**的样子,把白菜解开来,先用刀把菜根切去。然后把一张张的菜叶剥下来。黄的菜叶,我就把它放在一边;绿的菜叶,我就放在簸箕里。我一棵棵地剥着。突然,一条大青虫躺在一张叶子上,青青的身子,软绵绵、毛茸茸的。我吓了一大跳,顺手把叶子扔掉了。看着扔掉的菜叶,我又想:妈妈长年累月洗菜,不知要遇到多少这样的大青虫,要是都像我这样把菜扔掉,不知要浪费多少菜。一条青虫有什么可怕的!我壮着胆子,鼓起勇气,从地上拾起那张菜叶,硬着头皮从叶子上抓住青虫,赶快扔到地上,一脚把它踩个稀巴烂。这时,我真像打了胜仗一样高兴,又接着选菜了。选完菜后,我再把装菜的簸箕,端到水池边,把每张菜叶两边洗干净,再把菜梗洗得雪白,然后把它整整齐齐地放在簸箕里。

〔评语〕

这篇习作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小作者分两步写了洗菜的经过。一是选菜,二是洗菜。选菜的一系列动词如:“解开”、“切去”、“剥去”、“扔掉”、“拾起”、“抓住”、“踩”等用得确切,把自己见到大青虫,先怕后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包饺子

妈妈擀面皮,我和爸爸包饺子。妈妈擀的皮中间厚,边上薄,圆溜溜的。我拿起饺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饺皮儿上边,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黏黏糊糊,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饺皮儿,馅冒了出来。我赶紧“急救”,又拿起了一块饺皮儿,堵住破的地方。可馅又从另一边冒了出来。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饺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这时,爸爸已经包了五六个了。我包的饺子排列在它们中间,挺着“将军肚”,真叫我不好意思。

〔评语〕

有的同学叙述自己亲自做的一件事,往往用“不一会儿就做完了。”一句话概括地叙述,内容空洞、干瘪。这篇作文就不是这样写。作者用“拿”、“夹”、“放”、“捏”、“挤”、“冒”等一系列动词,描述了包饺子的过程,以及包得不好看的原因,给人以真实的感觉。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准确地使用动词,是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之一。

摊“黄菜”

**的拿手菜之一是摊“黄菜”。每逢节假日或者有亲戚朋友来,妈妈总要露一手。我拿定主意,要学学这道菜的做法。妈妈说:“要学,先得看我怎么做。”

我目不转睛地看妈妈做摊黄菜。她先坐上锅,哧的一声,划着火柴,打开煤气的开关,只听噗的一声,锅底下冒出了蓝色的火苗,均匀地舔着锅底。接着,妈妈从竹篮里拿出四个白花花的大鸡蛋放在案板上。这时,锅热了,她打开油瓶,慢慢地往锅里倒了一些油。又从碗柜里拿出一个蓝边粗瓷碗放在案板上,一手攥着一个鸡蛋,撞了一下,咚地一声,蛋清蛋黄流到碗里。她把四个鸡蛋都打在碗里,端起碗,另一只手拿起筷子,哗哗哗地搅打着碗里的鸡蛋,蛋清蛋黄都混在一起,黄澄澄的大半碗。这时,锅里腾起油烟,放出一股刺鼻的油味,妈妈哗的一下把一碗鸡蛋都倒在锅里,又端起锅,倾斜着转了一圈,锅里的鸡蛋液凝固成一个金黄色的鸡蛋饼,坐在火上,一会儿又端起来,手腕一抖,鸡蛋饼翻了个个儿。妈妈抄起铲子,叮叮叮敲了几下,一盘油汪汪、黄灿灿、香喷喷的摊黄菜出锅了。这摊黄菜能不使人唾涎欲滴吗!下次,我该动手学着做了。

〔评语〕

这篇《摊黄菜》,小作者写了多少个动作啊!看、坐、划、打开、冒出、舔、拿出、放在、倒、攥着、撞、流、端、搅、腾、放出、转、凝固、抖、抄、敲、翻„„,由于细致地描写了动作,所以使人有现场感。

换灯泡

“灯泡坏了,灯泡坏了!”我们嚷嚷着。何老师听见了,手提工具袋,扛着梯子上了楼。他来到电灯下,把梯子*墙放好,然后走到电灯开关下,一拉灯绳,灯泡果然没亮,他又拉了下灯绳。接着,他移动梯子,对着电灯支稳,双手扶着梯撑,小心翼翼地一撑一撑地爬上去。到了顶端,他抬起头,用右手扶着天花板,左手慢慢地拧着电灯泡,把电灯泡拧下来后,他又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新灯泡拧上去。接着,他再一撑一撑地从梯子上爬下来。走到开关处,拉了一下开关,电灯亮了,射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拍着手又嚷嚷起来:“噢,修好了!修好了!”何老师望着我们,笑着说:“你们这群小麻雀,就会嚷嚷,什么时候才会换灯泡呢!”

〔评语〕

怎样换灯泡?这段短文十分细致地描述了换灯泡的一系列的动作:提、扛、来到、放、走到、拉、移动、支、扶、爬、抬、拧、掏、望、笑等。这十多个动词用得恰当,写了手、脚、眼的多种动作。

扎小辫

星期天到了。这天早晨,我拿着心爱的红绸子来到关叔叔家,要给兰兰扎小辫。兰兰见我来了,就高兴地站到我跟前。我命令似地让兰兰闭上眼睛。然后,解开皮筋,让辫子松散下来。我右手拿着梳子,一下一下,慢慢地把兰兰那乌黑的头发梳开,再用皮筋扎紧,这才取出红绸子,左一绕,右一绕,扎上了两只蝴蝶结。“兰兰,别睁眼。”我把她领到立柜镜子前面。“兰兰,快睁眼看看,多漂亮呀!”随着我的喊声,兰兰慢慢睁开眼睛,从镜子里一下看到了我给她扎的两个红绸子蝴蝶结。她高兴地左瞧瞧,右看看,然后一下子扑到了我的怀里。

〔评语〕

描写动作,可以分步写出。分步写出,就是一件事分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然后一步一步地叙述出来。这篇作文写的是扎小辫,是分四步叙述的:先写让兰兰站到跟前;接着写解开皮筋,松散头发;然后拿着梳子梳理,用皮筋扎紧;最后写取出红绸子,扎蝴蝶结。这样分步叙述,把扎小辫的过程写得很真实。

捉知了

暑假里,最有趣的活动,就是捉知了。雄知了会“吱„„吱„„”地叫,像吹笛子一样,又好听,又好玩。白天捉知了,要准备一根细长的竹竿,在竹竿头上粘些蜘蛛网。再准备一个装知了的小笼,就可以去捉了。当你走进树林的时候,知了的叫声从四面传来,你要仔细地听一下,然后顺着声音到茂密的树叶或枝梢上去找。找到以后,要小心地把竹竿伸到知了的背上,粘住知了的翅膀,知了就飞不掉了。

晚上捉知了,比白天更有趣。不过,晚上捉知了要跟着大人才行。我常常跟着爸爸,在没有月亮的晚上去捉。在静静的夜晚,我们常带一个灯笼,爸爸爬上树,用力摇树身,树叶、树枝也跟着动起来。知了被惊得飞起来。但是在黑暗里,它们看不出方向,就飞往有灯光的地方,“扑,扑”地落下来。这时候,我就拿着小笼,一只一只地往笼里放。一个晚上,可以捉几十只哩!

〔评语〕

读了这篇短文,你好像和小作者一起去捉知了一样,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欢乐和乐趣。这是由于小作者如实地描写了捉知了的过程和动作。你看,夜晚捉知了,爸爸“爬”上树,用力“摇”树身,树叶、树枝也跟着“动”起来,知了被惊得“飞”起来。一连串的动作,活化了捉知了的样子。当知了落在地上,“我”就往笼里“放”。过程清楚,描写具体,引人入胜。 文章来自:伴步作文网(http://www.daodoc.com)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7篇: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描写劳动过程,体育活动以及人们的各种日常动作。

一:找动作

《课间十分钟》一课中描写小学生爬杆的动作:一个小同学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多高兴啊,他笑着向下张望。

《曼谷的小象》一棵中阿玲的动作描写: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察看了陷车的情形,沉思片刻,便胸有成竹地拍拍那头小象的鼻子,用脸贴贴它的扇形的大耳朵,指一指那陷车的位置。

总结:人物动作素描片段要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使用恰当的动词,较复杂的动作要使用一连串动词。

二、如何写好动作 动作描写的组成

动作描写=动作行动+动作对象+动作环境+动作感受

1、动作行动,说通俗点就是刻画人物行动时的一系列动作,一般由程度词+动词组成。如:轻轻地打、使劲地挥、小心翼翼地蹲等。

2、动作对象,即人的部位或者物体。如:挥手、踢腿、瞪眼、拍桌子等。

3、动作环境,即人物产生动作的特定场景。可以是景物、场面等。

4、动作感受,说简单点,就是在写动作描写时运用此喻或者夸张等手法,能使动作描写更加形象,生动,突出人物的个性。

动作描写分为单一的动作描写、组合动作描写。

单一的动作:

如:老师迅速走进教室……(只包含一个动词) 组合动作:

如:老师轻轻地推开门,迅速走到教室,放下书本……(包含多个动词)

三、片段欣赏

预备枪响前的准备动作——预备枪响后的动作——起跑后的动作——冲刺的动作

片段作文示例:

他半蹲在起跑线上,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跪在跑道上,两手就像两根钉子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向前方,那样子,就像一只展翅待飞的雄鹰。“预备……”随着这拖长的声音,他慢慢绷直右腿,仿佛是一张拉开了的弓。“啪!”那 “箭”猛然射了出去。他飞快地跑着,像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跑着……跑了一段后,他的速度渐渐慢了,可是他仍然大幅度地挥摆着双手,努力向前跨着大步。离终点不远了,他猛地抬起头,闭上眼,咬紧牙关,拼命地冲向终点。“冲啊!”周围响起了狂热的呼喊。终点就在眼前了!只见他猛一低头,身体向前冲,那条终点绳挂在他的身上,如同一条荣耀的绶带。

紧皱双眉 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稳如泰山

东摇西晃

摩拳擦掌 一鼓作气

虎视眈眈

垂头丧气

眼疾手快

全力以赴

胸有成足

推荐第8篇:动作描写

《作文片段训练——动作描写

作文片段训练—动作描写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2.积累动词,运用动词。

3.通过恰当的修饰更加生动地展示人物的内心。教学重点: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一)说收集到的动词

1.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表示动作的一个字词语和四字词语,你们都按要求去做了吗?

2.用一个数字说出你收集到的动词有多少?(请

四、五个同学说) 3.还有很多同学在举手,我们一起说出收集了多少动词。 大屏:我收集了 个动词。

4.很想听听你们收集到了哪些动词。现在开火车交流。

(二)猜一猜

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勤动手的孩子,为了奖励大家,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首先是。

1.看动作猜一个字的动词(六个) 推 举 压 喝 跳 拍 (难度增加罗。)

2.看表演说一个表示动作的四字词语。(举十个) 东张西望 挤眉弄眼 又蹦又跳 东倒西歪 拳打脚踢 大摇大摆

小结:同学们,人物的动作我们可以用动词把他描述出来。在作文中,我们必须学会准确捕捉人物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了。

二、品析词句,体会用词准确

1.请闭上眼睛,我们先来听一听老师收集到的一个描写动作的经典片段。

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1) 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看到?(因为文中有了动作描写。) (2) 说出文中所用动词。

(3) 我们看到小女孩捕捉蝴蝶的动作,是因为作者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4)调换动作顺序,行不行?(描写 人物地动作,要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5)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6)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1.这段精彩的动作描写,用了哪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呢? 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3.小结: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这就叫做动作描写。写好人物动作,首先要进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运用动词,注意顺序,再适当地运用修饰语或修辞方法,就能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特点。 四.片段习作练习(用上收集的动词。) 1.现在,该轮到同学们小试身手啰。 请填上准确的动词或修饰语。时间2分钟。

天啊!要迟到了。我( )开被子,从床上 ( )下来, ( )地 ( )过校服,( )上鞋子,几步 ( ) 进卫生间,( )地 ( )出牙刷,( )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 )了几下,然后,( )下毛巾, 在脸上( )了两把,飞快的 ( )出屋子。 2.大展身手

片段演练:主题

1、斯文女士的吃相 主题

2、粗鲁男士的吃相 主题

3、胆小的他放烟花 要求: 1.运用人物动作描写方法,选择本小组对应的主题进行刻画,字数50字——100字。 时间5分钟。

2.小组成员交互作品修改,选取优秀习作在班级上展示。时间3分钟。

(五)读一读(注意按老师的要求去听。

大屏展示: 所用到的动词是、、,这些动词得好的原因是

五、总结:细致观察人物动作,准确地用上动词进行描写,就能使人物象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1.交流收获从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2.师总结

六,板书设计 人物动作描写

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推荐第9篇:动作描写片段

同样是吃西瓜,动词使用的不同,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效果。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小妹妹抓起一块西瓜就往嘴里塞,吮着、嚼着、咽着,两腮鼓得像两个乒乓球,鼻子和下巴都沾满了瓜汁。

这里战士们的动作写出了一种自豪感,而小妹妹却被表现成了个“小馋猫”。

二、人物动作描写五种方法

1、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

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行动,往往是前后连贯的。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用连续动作写董存瑞炸暗堡:“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通过对董存瑞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董存瑞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英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2、间隔地写好连续动作。

对人物的连续动作,有的文章不是连贯地写出来,而是间隔地写,例如:《今天我喂鸡》一课所写的扫地、打开鸡窝门、和鸡食、喂鸡,本来是一连串的动作,但没有连续地写下来,而是间隔地写:“我拿起笤帚扫地”这一节写了扫地,插入了心理活动;“我打开鸡窝的门”这节,写了放鸡,插入了鸡争先恐后往外挤和挤出后找食的情景;“我拿食槽去和食”一节,写为鸡和食,插入了当时鸡的表现和“我”的语言;“我把食槽放下”插入了鸡吃食的情景。这样间隔地写连续动作,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3、要写好动作的细节。

写人物动作时,要善于把一个动作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的个别动作,写好动作的“细节”。如果丢掉细节,就使文章显得不具体。下面两节都是写修理三角板,一个注意了细节,一个没有注意细节,你看哪个好呢?

“我来到教室,从讲台下面找到裂开的三角板,平放在讲台上,把裂开的地方对好,再用小木片蘸点乳胶,仔细地涂在三角板的裂隙里,使劲用双手挤紧,又用小刀轻轻地把挤出的乳胶刮掉,在接缝处压上一块砖,过了一会,拿开砖,三角板就完好如初了。”

“我来到教室里,把裂开的三角板对好,涂上乳胶,就把它粘好了。”

4、要写好“怎样做”。

写人物动作,不仅要写好“做什么”,还要写好“怎样做”写“怎么做”就是在动作前面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语和限制语。就拿“走”这个动作来说吧,可以用“慢慢地朝前走”、“大步溜星地朝前走”、“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懒洋洋地在江边走”、“漫无目的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不同的走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如果没有“走”前的修饰语,读者就不知道怎么走法。

5、要精选动词,把动词得准确。

动词运用得好,人物的动作才能写得准确。例如:《忆铁人》一课中的一段:“一下车,铁人就闯进门,四下找,发现娃已经洗了脸,坐在凳子上,抱着球玩呢。他一把举起小娃,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作者精选了“闯”、“找”、“搂”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铁人因错怪了那位阿姨而产生的懊悔心情。也表现了铁人知错就改,严格要求自己的高贵品质。 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李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

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小练笔:课间,你在玩跳绳。听到上课铃声之后,你的连续动作怎样写。

“铃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我们停止了跳绳。小红说:“记住,我跳了102下,你跳了99下,咱们再下课接着玩。”

我一边缠绳子,一边往教室跑,绳子不听话,缠着的那一头掉了下来,拍拍地打着我的鞋跟,绳子越来越长,我一不小心,踩到了绳子,差点摔了个跟头。我赶紧提起绳子,使劲往兜里揣。我喘着粗气,站到排里,用手摸摸绳子,心里对它说:“小东西,还敢和我捣蛋,好好听我的话,再下课让我多跳几下,胜过小红!”

上课了,那条绳子安静地躺在我的兜里,我也认真地学习了。 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妙招三——准确运用词语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

第一点,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下面的总述句写一段话,并用上“先”、“然后”、“最后”四个词。《我和陈明一起修课桌》

班级有几个桌椅坏了,我约陈明星期日一起到学校修理。陈明高兴地说:“我也正想和你说这件事呢,好吧,星期日我一定去。”我和陈明来到教室,先把坏桌椅挑出来,把好桌椅挪到一边去,把坏桌椅放在中间,查看坏在什么地方。然后,该钉的钉,该补的补,教室里响起叮当的锤子声。我和陈明累得汗流满面,汗水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们一边说着,笑着,一边热热闹闹地干着。只听陈明一声尖叫:“哎呀呀,”原来他的手被锤子砸了一下„„最后,我们把修好的桌椅摆好,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推荐第10篇:动作描写2

动 作 描 写

——作文专题训练

新晃三完小

杨琴弦子

教学目标要求: 1. 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针对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人物性格特点,补写人物

细节。

2. 通过描写细节表现人物突出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短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篇短文

严监生的两个指头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 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了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作者

吴敬梓

2、围绕短文展开讨论,明确动作描写的概念:

还记得我们是什么时候读过吗?(五年级下期)它出自哪里,作者是谁?(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作者

吴敬梓)你记忆力真好!这篇文章最令你难忘的是什么?(严监生伸出的两个指头)通过这个动作的描写,你知道了严监生是以个怎样的人?(吝啬鬼)

3、师小结,揭示课题

是啊,作者就抓住了那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入木三分的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守财奴形象,严监生从此成了吝啬鬼的代名词。这就是动作描写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作文专题训练——动作描写。(板书课题)

二、名词解释:

什么是动作描写呢?课件出示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即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用“严监生的两个指头”为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三、用《背影》中的片段进行写法指导。

这段话,你们理解得很正确。接下来我们重点研究怎样进行动作描写的问题。谈到这个问题,我自然想起了我读过的语文课本中的一段关于动作描写的经典文字。它一直让我感动着,令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课件展示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同学们知道这段文字选自哪里吗?(朱自清的《背影》)谁知道作者是通过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的什么?对,这是一个凝聚着浓浓爱子之情的背影,让我们带着感情朗读这段文字。(学生朗读)朱自清用他那饱含深情的双眼记录下这一刻,用他那隽永的文笔描绘这段动作,让父亲的形象立体而生动。我们在收获着感动的同时,是否也能说出这段动作描写精彩的原因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预设回答与引导】

1、生:作者选用的动词很准确,比如一个“攀”,一个“缩”充分描摹出父亲翻月台时的艰难吃力,换做其他动词就没那么形象了。师:分析得真好!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一句诗:春风——

生:又绿江南岸。 师:当初王安石为了找一个恰当的动词,曾找了“到、过、入、满”等词,进行不下十几次的反复推敲,最后才选中了“绿”这个动词,所以,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反复推敲的方法。我们把这种方

法命名为—— →生:推敲法。(板书:推敲法) 师:谁还有其他的看法?

2、生:从这段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描写很具体。师:作者是怎么把父亲攀爬月台的动作写具体的呢?

师:是啊,作者把父亲攀爬月台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具体的分解,原本可能是“翻过月台”,却被他细化成走、探身、穿、爬、攀、缩、微倾等一系列动作。可见,人物的动作不是孤立的,而往往是一连串的组合动作。 正因为作者把动作过程分解出来了,所以文章才会这么生动具体。我们就把这种方法称为“分解法”吧。(板书:分解法) 师: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3、生:动词前的修饰词用得很恰当。例如:作者如果只是写“走到铁道边”,那就平淡无奇了,但在“走”字前加上个“蹒跚”表达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把父亲行走时身体肥胖、走路摇摆的情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师:你分析得太好了!描写动作时,在动词前加上生动贴切的修饰成分,往往会有“柳暗花明”的效果。你来给这种方法命名吧。

生:修饰法。(板书:修饰法)

板书呈现:

动作描写

分解法

推敲法

修饰法

四、课文片段赏析。(巩固刚学到的三种动作描写的方法)

总结过渡:你们很能干,居然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中悟出了三种动作描写的方法。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经典的动作描写片段,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显示。)

利用分解法将罩住小鸟的过程细化成一连串的动作,并将动词准确地填入下面相应的括号中。

下了雪, 我( 扫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起一个大竹匾,( 撒 )下秕谷,( 看 )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 拉 ),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师:这是哪篇课文里的选段?(生答《少年闰土》。)

师:哪位同学来试着填一下?

生:扫、举、撒、当、拉。

师:你们赞同他的意见吗?

生:我认为是“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因为“举”是人用手进行的动作,而“支”比较恰当。

师:分析得很精彩。

生:我认为不应该是“当”,因为“当”不是动词,应是“等”。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你从这段动作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实战演练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人物的动作表演,请同学们用刚学到的三种方法把你看到的这段人物的动作表演生动的描写出来。(课件展示小品《胡椒面》视频片段)

习作要求:

请同学们用刚学到的三种方法,把你看到的这段人物的动作表演,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

2、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

3、优秀习作赏析。谁来点评某某同学的习作?

六、总结: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能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于是 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割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用动作来说话,令顾客信服。所以,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一定要重视人物的动作描写。

第11篇:动作描写(学生)

动作描写

⒈以下两个片段的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

⒉比较一下,运用这种描写方法后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文章中心有何好处? 片段一

甲:父亲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杏子,把杏子给了妹妹。

乙: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麦黄黄,杏黄黄》)

片段二

老头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动作描写方法 ⒈学会分解动作 例1 原文:晚上,父亲亲自帮我铺好了床。

修改后:父亲坚持要亲自帮我铺床,他慢慢地从楼下抱上来三床被,将两床铺在床板上当垫被,又摸索着将被子沿床边折叠好,再铺上床单,然后将盖被放在上面。做完这一切,他又下楼去找来一个枕头,放在我的床头,把手伸进被窝里捂一会,说道:“这下应该不冷了”,看着父亲忙碌的样子,我想伸手帮忙,他却让我先歇着。(刘雪丰《父亲老了》)

思考:作者将“铺床”这个动作分解成哪几个动作?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例2 原文: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把球踢进网中。

点拨:这一精彩射门动作可分解为四个小动作:①接到传球;②绕过对方防守;③避开守门员;④踢球入网。

修改后:罗纳尔多在中场挺身收腹,接住同伴传来的一记高球,习惯地用小腿轻轻地一颠,球魔术般地跳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他飞速插上,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带球一连绕过对方3名后卫的阻击,一直冲入禁区,巧妙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侧身起脚,“唰”的一声,球应声入网。

牛刀小试

选择你比较熟悉的一些动作细致分解:起跑、跳远、洗衣服、炒菜。

⒉动作描写要具体,要能够描述人物的连续性动作。

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⒊动作描写要有选择,要抓住特征性动作或习惯性动作,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节俭的张老师》)

1

牛刀小试

请把三个对应的主语填入下列的横线中。

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 刘姥姥 弟弟从幼儿园回家后

__________到了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她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她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__________闷得够呛,趁奶奶在厨房做晚饭,他蹑手蹑脚地溜出屋。路过厨房时,他更加放慢了脚步,用脚尖踮着地,蹿出门去。一出家门,就像个出笼的小鸟跑着,唱着,真快活。他不知往哪儿跑好,他一会儿拿根小木棍指挥蚂蚁“列队出操”;一会儿爬到工地的钢筋架上“探险”。乐得他拍着手直叫好。

___________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⒋要选择恰当的动词,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

例: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动词如果换成小括号里的动词,好吗?为什么?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走)而去。

我终于爬(登)上去了,蹲(站)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走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靠)过去。“看见了。”我说。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找)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要尽量选择最恰当的词,要注意使用动词不能笼统,如“看”这个动作,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词,如下: 表示一般地看的: 表示已看到的: 表示向远处看的: 表示向上看的: 表示向下看的: 表示向周围看的: 表示看全身的: 表示偷看的: 表示亲自看的: 表示集中精力看的: 表示斜着眼看的: 表示愤怒地看的: 表示略微看的: 表示仔细看的: 表示恭敬地看的: 表示上级看下级的:

牛刀小试

下列片段进行扩写。

片段: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2

⒌除了将大动作细致分解外,我们在描写的时候还可以恰当添加一些修辞手法,这样会使笔下的文字生动起来。其中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当然,还可以用其他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如对比、夸张。 例: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铺上了一个睡着的婴儿。

评析:作者用了一个“扑”的动作还嫌不过瘾,又紧跟在后面补了个比喻句来表现这一动作,使老头人吝啬的本性生动地被暴露出来。

牛刀小试

校运动会上,运动员身姿矫捷,跳高的、跑步的、跳远的、掷铅球的,令你目不暇接。请选择其中两项比赛,模仿上面提供的例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摹运动员的身手:

他纵身一跃,好像 ,轻轻松松地越过了竹竿,随后围观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惊叹声。

发令枪一响,他像 ,只一会儿,就将别人远远地甩在身后。这次依然毫无悬念,100米冠军非他莫属。

⒍将动作描写与其他描写相结合。

例:下面是他的两段文字,一段是原文,一段是修改稿,你来分析两者的高下。

(中士霍金斯和中尉卡拉瑟斯是两名警察局的探员.他们正在中士的办公室讨论一桩谋杀案。) 【原文】

霍金斯看着卡拉瑟斯,“有几件事还没有查明,中尉。这只蓝色的鞋是谁的?还有这把钥匙,它是一把劣质的钥匙,究竟是门上的、挂锁上的,还是旅行箱子上的呢?”卡拉瑟斯耸了耸肩,霍金斯把这两样物品放到他的抽屉里。

卡拉瑟斯站起来,“也许我们可以从验尸官那儿得到更多的线索。”他向门口走去。“他的验尸报告现在应该在我的桌子上了。不要担心,霍金斯,我们很快就能查明事实真相的。”他离开了办公室。 【修改稿】

霍金斯把身子往前倾了倾。他的手指着桌子上的物品,“有几件事实还没有查明,中尉。这只蓝色的鞋子是谁的?还有这把劣质的钥匙,它究竟是门上的、挂锁上的,还是旅行箱上的呢?”他把它们塞到抽屉里,“砰”的一声关上了抽屉。

卡拉瑟斯微笑地站起来,拍了拍霍金斯的肩膀。“也许我们可以从验尸官那儿得到更多的线索。他的验尸报告现在应该在我的桌子上了。不要担心,霍金斯,我肯定我们很快就能查明事实真相。”他信步走出办公室。

牛刀小试

加入适当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丰富起来。

片段一:我仔细打量着我的同桌,1.60米的个头,不胖也不瘦,剪的是“板寸”头;往下看,两道黑眉下一双大眼睛,鼻直口阔,脸色略微有些发黑;上身穿一件黄色短袖衫,下身穿一条白色运动裤,脚穿一双球鞋;他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拎着一个网兜,里面是一个篮球。

片段二:我很紧张,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呀!我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五、作业

3

第12篇:人物动作描写

一、

根据以下成语做动作: 手舞足蹈

抓耳挠腮

翩翩起舞

蹑手蹑脚

昂首挺胸

盲人摸象

东张西望 大步流星

二、

写出空白处的动词或修辞语: 天啊!要迟到了。我__开被子,从床上下来,__地__鞋子,几步__进卫生间,__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__了几下,然后,__下毛巾,在脸上__了两把, 飞快的__出屋子。

三、

A句:王敏每次听课都十分认真,非常专心。她从来不做小动作,也不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把老师讲的知识都记住了。

B句:上课时,王敏总是很认真的听讲。她面对黑板,腰板直直地挺着,双脚成90度平踏在地上,眼睛睁着圆圆的盯着黑板和老师。有时还眨着眼睛思考,有时边听边点着头记。

上面两个片段都是人物如何听课的动作描写。比较哪一句描写的精彩,为什么?

四、

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

五、

学会读文字,根据动词的改变和细化,判断人物的身份。

(1)他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惊悚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六、练习

看着眼前这一片湛蓝的游泳池水,我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屏住呼吸,像条鱼儿那样从台子上一跃而下……

第13篇:人物动作描写

人物语言描写

1、人+动作+话

例句:郭全海爬到桌子上高声叫道:“别着忙!”

2、人+动作+表情+话

例句:老孙头神色慌张,却又笑着说:“看上我这破马!” 人+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话

例句:老杨想先在群众中调查一下,便向老秦道:“我给你帮忙去!” “说话强调格”(升级版): 有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三种。

例句:紫鹃自己发了一会呆,„„两眼汪汪,咬着牙,发恨道: “宝玉! 我看他明儿死了,你算是躲的过„„”

人物动作描写

写动作死气沉沉,几招让你活蹦乱跳! 人物动作,有时候的确很快,一眨眼的工夫,动作做了很多。但写到作文里,我们经常会用“不一会儿”一带而过,的确太简单了。怎样让动作情景再现呢?今天我教给同学们几招。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刘老师点评试卷。

就这么一句话,我们如何情景再现?

①刘老师从座位上站起来,面无表情的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点评点评你们的试卷吧。”孩子们齐声说:“好”刘老师严肃的拿着一大堆试卷,开始点评,只见她有时发出了阵阵赞叹,有时气愤的一拍桌子,脸憋得通红,就像颗大苹果,感觉到刘老师随时都会大爆炸!

②刘老师扶了扶眼睛,仔细的点评一张张试卷,时而皱紧眉头,时而笑出了声,时而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③老师拿着一打试卷,严肃地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啪”的一声,试卷跌落讲台,红着脸说:“这单元测试卷,从成绩来看,很差。”“差在哪儿?我们一起来仔细地看看。”

④刘老师拿着一大摞卷子,大步走上讲台,犀利的眼神在我们之间扫过。伴随着两声咳嗦,老师开始点评了“我们班差距很大,三个不及格,五个一百。差的同学反思反思,你们是怎么考的?!

第一招:给动作“配上声音”

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我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我们把刚才的动作来个配音,就变成以下的内容啦。

例如:伴随着两声咳嗽,老师开始点评了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配上声音”除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还可以配上适当的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喵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声“嘟嘟”、爆竹发出的声响“噼里啪啦”等,这些就是象声词。

第二招:给动作“加上表情”

例如:我把自制的贺卡举到妈妈面前:“妈妈,生日快乐!这是给你的礼物!”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这……这是你做的贺卡?”“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妈妈抚摸着贺卡的每一个边,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番五次、颠来倒去地看着,仿佛在欣赏她最心爱的宝贝。忽然,妈妈一把把我拉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儿!我的好孩子!妈妈谢谢你!”。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在抖动着。

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第三招:给动作“附上心理”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同样,我来看一个例子。

我飞快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劲地捏了捏,感觉雪球还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刚才你赵红也太不够哥们儿义气了,竟然敢袭击我?看我这次怎么收拾你!又迅速抓了一把,这样两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赵红,你给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这是《雪战》作文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写得栩栩如生。我们也看得出在“反攻”时小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就知道这个“雪球”抛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强多啦。

小结一下:给动作配上声音、加上表情、附上心理,动作就丰富多了。 2

第14篇:动作描写训练

人物描写专项练习动作描写

出示习题:开展一项动作游戏活动(比如:投乒乓球入盒子)请仔细观察两名游戏者的动作,抓住他们各自的特点,分步骤描述具体,注意两人动作的差异。

审题指导:内容要点,两名游戏者的动作

写法要点,抓住他们各自的特点,分步骤描述具体

写法指导:刻画人物,方法多样,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都不例外的。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当代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

一、要抓住特征性动作描写。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我们要仔细地观察,抓住这些特征。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并且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彩色的翅膀》一课写守岛战士品尝海岛上结出的第一个西瓜时,是这样描写他们的动作的:“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喷喷’的赞叹声。”这种具有特征的动作描写,把战士们喜悦、激动、珍视、自豪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二、要写出连贯性的动作,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炒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开始炒菜了。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呢!

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三、准确运用动作词语。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擦玻璃

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 2 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她从窗台上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原来她擦玻璃这样细致,还真有两下子呢!

这个作文片段在写张敏擦玻璃时,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哈、抠”等一系列的词,把擦玻璃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我们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就会形成张敏擦玻璃又干净、又麻利的画面,从心底里佩服她把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又快又好地绝招。从这个实例中我们知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描写动作是为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我们要写出人物行动的方式和过程,并通过这种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现人物的性格,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15篇:成品动作描写

成品动作描写

人 物 动 作 细 节 描 写 教 案

教学目标:

1、明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 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能够理解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3、养成细致观察、感悟生活、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 教学难点:

能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剧吗? 喜欢 看过以后,剧中的情节还记得吗?

现在我给你们放一个片段,你们看是出自哪部电视剧? 大屏幕出示:

你能说出这个片段的故事情节吗? 刘星和姥姥坐在小花园里等爸爸回来 他此刻的心情怎样? 担心、害怕、忐忑不安 紧张 他为什么害怕?

你是从哪看出来他很害怕、焦急不安? 他来回走 撅着嘴------ 你们看得 很仔细。

走、拍、嘟囔、----这些都是什么词? 动词

动词是描写动作的词,正是这些动作,把刘星的那种焦急不安,手足无措的心理体现出来。著名作家茅盾曾说过:“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所以在写文章时,为了突显人物的特征,常会用到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细节描写的一种。在文学作品中,为突出主题,会用到很多细节描写,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等。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其中的动作描写。

二、板书课题【

我们看什么是动作描写?

出示【动作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也就是说,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做什么,更要写出他是怎样做的。】 板书【做什么 怎样做】

成功的动作描写能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使你笔下的人物“立起来”、“活起来”。现在让我们走进动作细节的百花园,感受其独特魅力。

三、体悟动作描写的作用 首先看这个片段: 出示:例(1) 齐读

【 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

头将粥滴舔入口中。】

问:这段文字让你看到怎样的张老师? 生 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的? 生:

抓住张老师的动作来体现他的特点,我们来找一下描写张老师动作的词。

画出动词

你认为哪个词最能体现张老师的性格特征。 生:仰 你能做个仰的动作吗? (仰:脸朝上) 说出你的想法。

仰 : 感觉就像往嘴里倒粥,突出他很急,

很好,你能对比地去看问题,还有不同的观点吗? 生::舔 说出你的见解。 生:舔 就洒了几滴粥,用舌头舔净,不浪费粮食,很节俭。)。 同学们也要爱惜粮食,学会勤俭。 生:呼噜

呼噜是象声词,修饰动作,形容吃得很快,使动作更生动形象。

这段文字是选自《节俭的张老师》一文。张老师是什么样呢?谁来把这一系列动作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师 :这位同学表演得很逼真,我们好像看到了张老师一样。就是因为抓住了特定的动作,才会有这位同学淋漓尽致的表演 如果这样写(出示)【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快速地吃完粥。他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也让他吃掉了。】跟原文有什么不同? 生:效果不如原文写的细、形象。看不到张老师是怎么吃的。 师:不如原文写的具体,也不生动,很难体现张老师的个性特征。 再看一个片断 :

出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了,我用石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分析】 这一段写的是蔡老师惩罚“调皮”学生时的动作细节。 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通过什么来体现的?

把描写蔡老师动作的词找出来。你觉得那个词用得好? 敲---疼爱学生 笑---体现温柔

一个“敲 ”字已经写出了动作之轻,而“敲 ”的前边又用“轻轻”一词来修饰,不是真打,虚惊一场。写出蔡老师非常疼爱自己的学生,突出了蔡老师温柔善良的性格。

这两个片段都写老师,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不同的性格。就是这些微乎其微的“小动作”,凸现人物个性,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并揭示文章主旨。这就是动作描写的作用。

出示:动作描写的作用 1、突出人物特点 2、刻画人物性格 3、反映人物心理 4、揭示文章主题

四、归纳动作描写的技巧

怎样才能写好动作细节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动作描写的技巧。

以上文章写得如此精彩、传神,作者第一步需要做什么?

1、要仔细观察,不仅要写出“做什么”,还要具体写出“怎么做”。按照先后顺序写出来。比如写张老师喝粥,他是怎么喝的也要写出来。是不是所有的动作全写出来,不是, 2要选取典型细节、特别是选择那些足以表现人物性格或文章中心的动作。在《节俭的张老师》的片段中,要突出张老师节俭的特点,他选取舔粥这一情节,第二个片段要突出蔡老师温柔的性格,选择轻轻敲打学生的这一动作。

3、动作选好了,就要选择恰当的动词来描绘,选词很关键,力求准确生动,体现人物个性特征。比如蔡老师轻轻地敲,而不是用轻轻地打或拍。

4、要想让动作描写生动起来。在动词前加上形象的修饰语或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轻轻地敲、刘星急得热锅上的蚂蚁比喻)这样你笔下的人物更加鲜活。 板书: 动作描写

细观察

选动作

做什么

怎么做

挑动词

加修饰

要想写好动作描写首先要---然后---接着—最后 ---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写的很精彩。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生汇报

五、创设情境,动作观察。

老师不仅交给你们知识,还要教给你们本领。

清明节要到了,我们有个习俗吃鸡蛋,看—----今天,我带了几个鸡蛋,但不能吃, 老师教你们打鸡蛋,你们仔细观察我每一步的动作。 师示范动作:

我先------然后—又----接着 --- 谁把刚才 的动作连贯地说一说。 按先后顺序。

六、课堂练笔:

出示:可能用的动词。裂缝,大拇指 滑 掰开 按 摁 搅 磕 师与学生展示作品 生评 师评 七总结: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细节描写,希望同学们掌握要领,在今后的作文实践中恰当的运用动作描写,使你的文章更加鲜活、生动、感人!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 -----教学设计

逸 夫 小 学

关 清 敏

人 物 动 作 细 节 描 写 教 案

教学目标:

1、明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 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能够理解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3、养成细致观察、感悟生活、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 教学难点:

能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

教学过程:

四、视频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剧吗? 喜欢 看过以后,剧中的情节还记得吗?

现在我给你们放一个片段,你们看是出自哪部电视剧? 大屏幕出示:

你能说出这个片段的故事情节吗? 刘星和姥姥坐在小花园里等爸爸回来 他此刻的心情怎样? 担心、害怕、忐忑不安 紧张 他为什么害怕?

你是从哪看出来他很害怕、焦急不安? 他来回走 撅着嘴------ 你们看得 很仔细。

走、拍、嘟囔、----这些都是什么词? 动词

动词是描写动作的词,正是这些动作,把刘星的那种焦急不安,手足无措的心理体现出来。著名作家茅盾曾说过:“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所以在写文章时,为了突显人物的特征,常会用到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细节描写的一种。在文学作品中,为突出主题,会用到很多细节描写,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等。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其中的动作描写。

五、板书课题【

我们看什么是动作描写?

出示【动作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也就是说,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做什么,更要写出他是怎样做的。】 板书【做什么 怎样做】

成功的动作描写能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使你笔下的人物“立起来”、“活起来”。现在让我们走进动作细节的百花园,感受其独特魅力。

六、体悟动作描写的作用 首先看这个片段: 出示:例(1) 齐读

【 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

问:这段文字让你看到怎样的张老师? 生 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的? 生:

抓住张老师的动作来体现他的特点,我们来找一下描写张老师动作的词。

画出动词

你认为哪个词最能体现张老师的性格特征。 生:仰 你能做个仰的动作吗? (仰:脸朝上) 说出你的想法。

仰 : 感觉就像往嘴里倒粥,突出他很急,

很好,你能对比地去看问题,还有不同的观点吗? 生::舔 说出你的见解。 生:舔 就洒了几滴粥,用舌头舔净,不浪费粮食,很节俭。)。 同学们也要爱惜粮食,学会勤俭。 生:呼噜

呼噜是象声词,修饰动作,形容吃得很快,使动作更生动形象。

这段文字是选自《节俭的张老师》一文。张老师是什么样呢?谁来把这一系列动作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师 :这位同学表演得很逼真,我们好像看到了张老师一样。就是因为抓住了特定的动作,才会有这位同学淋漓尽致的表演 如果这样写(出示)【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快速地吃完粥。他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也让他吃掉了。】跟原文有什么不同? 生:效果不如原文写的细、形象。看不到张老师是怎么吃的。 师:不如原文写的具体,也不生动,很难体现张老师的个性特征。 再看一个片断 :

出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了,我用石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分析】 这一段写的是蔡老师惩罚“调皮”学生时的动作细节。 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通过什么来体现的?

把描写蔡老师动作的词找出来。你觉得那个词用得好? 敲---疼爱学生 笑---体现温柔

一个“敲 ”字已经写出了动作之轻,而“敲 ”的前边又用“轻轻”一词来修饰,不是真打,虚惊一场。写出蔡老师非常疼爱自己的学生,突出了蔡老师温柔善良的性格。

这两个片段都写老师,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不同的性格。就是这些微乎其微的“小动作”,凸现人物个性,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并揭示文章主旨。这就是动作描写的作用。

出示:动作描写的作用 1、突出人物特点 2、刻画人物性格 3、反映人物心理 4、揭示文章主题

四、归纳动作描写的技巧

怎样才能写好动作细节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动作描写的技巧。

以上文章写得如此精彩、传神,作者第一步需要做什么?

1、要仔细观察,不仅要写出“做什么”,还要具体写出“怎么做”。按照先后顺序写出来。比如写张老师喝粥,他是怎么喝的也要写出来。是不是所有的动作全写出来,不是, 2要选取典型细节、特别是选择那些足以表现人物性格或文章中心的动作。在《节俭的张老师》的片段中,要突出张老师节俭的特点,他选取舔粥这一情节,第二个片段要突出蔡老师温柔的性格,选择轻轻敲打学生的这一动作。

3、动作选好了,就要选择恰当的动词来描绘,选词很关键,力求准确生动,体现人物个性特征。比如蔡老师轻轻地敲,而不是用轻轻地打或拍。

4、要想让动作描写生动起来。在动词前加上形象的修饰语或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轻轻地敲、刘星急得热锅上的蚂蚁比喻)这样你笔下的人物更加鲜活。 板书: 动作描写

细观察

选动作

做什么

怎么做

挑动词

加修饰

要想写好动作描写首先要---然后---接着—最后 ---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写的很精彩。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生汇报

五、创设情境,动作观察。

老师不仅交给你们知识,还要教给你们本领。

清明节要到了,我们有个习俗吃鸡蛋,看—----今天,我带了几个鸡蛋,但不能吃, 老师教你们打鸡蛋,你们仔细观察我每一步的动作。 师示范动作:

我先------然后—又----接着 --- 谁把刚才 的动作连贯地说一说。 按先后顺序。

六、课堂练笔:

出示:可能用的动词。裂缝,大拇指 滑 掰开 按 摁 搅 磕 师与学生展示作品 生评 师评 七总结: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细节描写,希望同学们掌握要领,在今后的作文实践中恰当的运用动作描写,使你的文章更加鲜活、生动、感人!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 -----教学设计

逸 夫 小 学

关 清 敏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 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能够理解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3、养成细致观察、感悟生活、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能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这首诗你们读过吗?其中有两句诗被传为佳句:【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诗人贾岛在思考这两句诗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

诗句当中动词“敲”看到了吗?贾岛的这首诗完成了,他想:是“推门”好还是“敲门”好,拿不定主意。有一天,他骑在驴背上还反复考虑,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竟然冲撞了韩愈的官轿,韩愈没有怪罪他,还告诉他“敲门比推门好”。 整首诗的意境很安宁祥和。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这是一种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可见一个动词可以突显出诗的意境。这也是动作描写的重要。

二、动作描写是几种细节描写的一种,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出示【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主要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丰满人物形象、,表现和深化文章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其中的动作细节描写。板书课题【 】 什么是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

出示【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也就是说,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做什么,更要写出他是怎样做的。】板书【做什么 怎样做】

成功的动作描写能突出人物特点、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使你笔下的人物“立起来”、“活起来”。现在让我们走进动作细节的百花园,感受其独特魅力。

四、体悟动作描写的作用

(一)视频分析:

1、首先我们看《家有儿女》的一段视频,刘星爸爸给刘星开家长会,刘星和姥姥坐在小花园里等爸爸回来,他此刻的心情怎样?

2、从哪看出来的?走来走去、藏在姥姥身后

3、那他担心什么?

我把这段视频配上一段描写,刘星和姥姥在小花园里焦急不安的等待着。他扬着脸,皱着眉,用手不停地拍着胸,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走来走去,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老爸回来我可怎么办呀!” 当他听到弟弟说:“爸爸回来了!”他“噌”的一下躲到姥姥的身后。

这些动词生动体现刘星的情绪和内心世界。接下来再看一段描写

【 例(1) 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

问:这段文字让你看到怎样的张老师?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的? 谁来说说 ?生:

你认为哪个词最能体现张老师的性格特征?

(仰 和呼噜就像往嘴里倒粥的感觉突出他很急,舔 就洒了几滴粥,用舌头舔净,不浪费粮食,很节俭。)

你说的真好。同学们也要爱惜粮食,学会勤俭。呼噜是拟声词,修饰动作使动作更生动形象。这段文字选自《节俭的张老师》一文。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来刻画张老师,我们边找动词,再请位同学来表演这一情节? 生表演

师 :你表演得很逼真。

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张老师的匆忙上课,节俭的鲜活形象就像在眼前一样,强烈地突出节俭这一主题 如果只是写(出示)【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快速地吃完粥。他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也让他吃掉了。】跟原文有什么不同? 效果不如原文写的细、形象。看不到张老师是怎么吃的。 很难体现张老师的性格,无法把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看一个片断 出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分析】

这一段写的是蔡老师惩罚“调皮”学生时的动作细节。一个“敲 ”字已经写出了动作之轻,而“敲 ”的前边又用“轻轻”一词来修饰,写出蔡老师非常疼爱自己的学生,突出了蔡老师温柔善良的性格。如果将这一段改成“蔡老师仅仅打了我一次”,则无法体现蔡老师温柔善良的性格。 这俩个片段都写老师,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不同的性格。 就是这些微乎其微的“小动作”,凸现人物个性,并揭示文章主旨。 通过以上精彩文段的欣赏使我们知道动作细节描写在记叙文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表现人物个性,还使描写的对象活灵活现,并揭示文章主旨。 出示【动作描写的作用 1、突出人物特点 2、刻画人物性格 3、反映人物心理

4、揭示文章主题】

我们应该如何写好动作细节呢?

三、就以上片段的分析,我们归纳一下动作描写的技巧 出示

1、要仔细观察,不仅要写出“做什么”,还要具体写出“怎么做”。

2、动作描写要典型。描写时还要选取典型细节、特别是选择那些足以表现 人物性格或文章中心的动作。

3、用词准确生动,要符合生活实际,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选择恰当的动词体现人物个性特征。刘星急得热锅上的蚂蚁比喻

4、在动词前加上形象的修饰语或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让动作描写生动起来。(轻轻地敲、刘星急得热锅上的蚂蚁比喻)

1、要仔细观察,不仅要写出“做什么”,还要具体写出“怎么做”。

2、动作描写要典型。描写时还要选取典型细节、特别是选择那些足以表现 人物性格或文章中心的动作。

3、用词准确生动,要符合生活实际,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选择恰当的动词体现人物个性特征。刘星急得热锅上的蚂蚁比喻

4、在动词前加上形象的修饰语或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让动作描写生动起来。(轻轻地敲、刘星急得热锅上的蚂蚁比喻)

简单概括

板书

1、仔细观察

2、动作典型

3、选词准确

4、适当修辞

五、选词练习过渡: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在进行动作描写时,选准动词,所用动词要力求准确、传神,还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思想性格。按照要求,我们做个练习。

出示

1、【如描写病人:“她吃力地站在门边,急促地出着气。”如果将“站”改为“ ”,“出”改为“ ”,更切合病人当时身体虚弱的实际。】

出示

2、【巴果茨基背贴着陡峭,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这是《登山》一课片断,讨论:这篇文章主要人物应是列宁,那为什么要把巴果茨基登山的经过写得这么具体呢?

(反衬作用。因为巴果茨基已经走过多次,还表现得如此小心翼翼,说明了这条路的险,也更突出列宁同志的勇敢。)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看出路的险?能够把动作描写写的如此精彩传神,首先靠的是什么?

仔细观察。 有句话说得好,于细微处见精神。只有细心观察,抓住典型动作,选词准确。才会使你笔下的人物“立起来”、“活起来”。

六、创设情境练笔:

小品磕鸡蛋师与学生同演示

展示作品 生评师评

七总结:

1、生谈收获

2、师:

1、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细节描写,希望同学们掌握要领,在今后的作文实践中恰当的运用动作细节描写,使你的文章更加鲜活、生动、感人!

我把这段视频配上一段描写,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丰满人物形象、,表现和深化文章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刘星和姥姥在小花园里焦急不安的等待着。他扬着脸,皱着眉,双手不停地拍着胸,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走来走去,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老爸回来我可怎么办呀!”这时,弟弟说:“爸爸回来了!”他“噌”的一下就躲到姥姥的身后。

走、拍、嘟囔、----这些都是什么词?动词

动词是描写动作的词,正是这些动作,把刘星的那种焦急不安,手足无措的心理体现出来

这些动词生动体现刘星的情绪和内心世界。接下来再看一段描写

我把这段视频配上一段描写,通过以上精彩文段的欣赏使我们知道动作描写在记叙文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表现人物个性,还使描写的对象活灵活现,并揭示文章主旨。

人 物 动 作 细 节 描 写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明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 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能够理解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3、养成细致观察、感悟生活、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能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这首诗你们读过吗?其中有两句诗被传为佳句:【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诗人贾岛在思考这两句诗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

诗句当中动词“敲”看到了吗?贾岛的这首诗完成了,他想:是“推门”好还是“敲门”好,拿不定主意。有一天,他骑在驴背上还反复考虑,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竟然冲撞了韩愈的官轿,韩愈没有怪罪他,还告诉他“敲门比推门好”。 整首诗的意境很安宁祥和。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这是一种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可见一个动词可以突显出诗的意境。这也是动作描写的重要。

二、动作描写是几种细节描写的一种,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出示【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主要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丰满人物形象、,表现和深化文章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其中的动作细节描写。板书课题【 】 什么是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

出示【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也就是说,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做什么,更要写出他是怎样做的。】板书【做什么 怎样做】

成功的动作描写能突出人物特点、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使你笔下的人物“立起来”、“活起来”。现在让我们走进动作细节的百花园,感受其独特魅力。

四、体悟动作描写的作用

(一)视频分析:

1、首先我们看《家有儿女》的一段视频,刘星爸爸给刘星开家长会,刘星和姥姥坐在小花园里等爸爸回来,他此刻的心情怎样?

2、从哪看出来的?走来走去、藏在姥姥身后

3、那他担心什么?

我把这段视频配上一段描写,刘星和姥姥在小花园里焦急不安的等待着。他扬着脸,皱着眉,用手不停地拍着胸,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走来走去,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老爸回来我可怎么办呀!” 当他听到弟弟说:“爸爸回来了!”他“噌”的一下躲到姥姥的身后。

这些动词生动体现刘星的情绪和内心世界。接下来再看一段描写

【 例(1) 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舔入口中。】

问:这段文字让你看到怎样的张老师?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的? 谁来说说 ?生:

你认为哪个词最能体现张老师的性格特征?

(仰 和呼噜就像往嘴里倒粥的感觉突出他很急,舔 就洒了几滴粥,用舌头舔净,不浪费粮食,很节俭。)

你说的真好。同学们也要爱惜粮食,学会勤俭。呼噜是拟声词,修饰动作使动作更生动形象。这段文字选自《节俭的张老师》一文。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来刻画张老师,我们边找动词,再请位同学来表演这一情节? 生表演

师 :你表演得很逼真。

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张老师的匆忙上课,节俭的鲜活形象就像在眼前一样,强烈地突出节俭这一主题 如果只是写(出示)【食堂里,张老师急着要去上课,快速地吃完粥。他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也让他吃掉了。】跟原文有什么不同? 效果不如原文写的细、形象。看不到张老师是怎么吃的。 很难体现张老师的性格,无法把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看一个片断 出示【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分析】

这一段写的是蔡老师惩罚“调皮”学生时的动作细节。一个“敲 ”字已经写出了动作之轻,而“敲 ”的前边又用“轻轻”一词来修饰,写出蔡

老师非常疼爱自己的学生,突出了蔡老师温柔善良的性格。如果将这一段改成“蔡老师仅仅打了我一次”,则无法体现蔡老师温柔善良的性格。 这俩个片段都写老师,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不同的性格。 就是这些微乎其微的“小动作”,凸现人物个性,并揭示文章主旨。 通过以上精彩文段的欣赏使我们知道动作细节描写在记叙文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表现人物个性,还使描写的对象活灵活现,并揭示文章主旨。 出示【动作描写的作用 1、突出人物特点 2、刻画人物性格 3、反映人物心理 4、揭示文章主题】

我们应该如何写好动作细节呢?

三、就以上片段的分析,我们归纳一下动作描写的技巧 出示

1、要仔细观察,不仅要写出“做什么”,还要具体写出“怎么做”。

2、动作描写要典型。描写时还要选取典型细节、特别是选择那些足以表现 人物性格或文章中心的动作。

3、用词准确生动,要符合生活实际,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选择恰当的动词体现人物个性特征。刘星急得热锅上的蚂蚁比喻

4、在动词前加上形象的修饰语或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让动作描写生动起来。(轻轻地敲、刘星急得热锅上的蚂蚁比喻) 简单概括

板书

1、仔细观察

2、动作典型

3、选词准确

4、适当修辞

五、选词练习过渡: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在进行动作描写时,选准动词,所用动词要力求准确、传神,还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思想性格。按照要求,我们做个练习。

出示

1、【如描写病人:“她吃力地站在门边,急促地出着气。”如果将“站”改为“ ”,“出”改为“ ”,更切合病人当时身体虚弱的实际。】

出示

2、【巴果茨基背贴着陡峭,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这是《登山》一课片断,讨论:这篇文章主要人物应是列宁,那为什么要把巴果茨基登山的经过写得这么具体呢?

(反衬作用。因为巴果茨基已经走过多次,还表现得如此小心翼翼,说明了这条路的险,也更突出列宁同志的勇敢。)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看出路的险?能够把动作描写写的如此精彩传神,首先靠的是什么?

仔细观察。 有句话说得好,于细微处见精神。只有细心观察,抓住典型动作,选词准确。才会使你笔下的人物“立起来”、“活起来”。

六、创设情境练笔:

小品磕鸡蛋师与学生同演示 展示作品 生评师评 七总结:

1、生谈收获

2、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细节描写,希望同学们掌握要领,在今后的作文实践中恰当的运用动作细节描写,使你的文章更加鲜活、生动、感人!

人 物 --------

动 作 细 节 描 写 教 学逸 夫 小 学

隋晓玉

设 计

教学结语:

马上要下课了,在这里我要送给全体同学小诗一首: 生活处处是文章, 真情实感别隐藏。 热爱读书勤动笔, 保你作文响当当!

下课。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以课标的内容为指导,我设计了快乐作文“第一次„„”。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将已有作文课的优秀部分、有关作文言论的精彩部分融合在一起,形成我的作文设计特色和理念,即:快乐习作、张扬个性、自主修改、体验成功,并遵循这个理念来进行我的作文教学过程。

在本节作文课上,我将课堂分成练说导写、习作和修改欣赏三个部分。

在动笔之前,我将拓宽学生习作范围,降低作文难度作为第一个重点来解决。让学生以讲述自己经历的故事的方式,搜集习作材料。同时我设计欣赏例

文环节和指导学生选材环节,引导学生明确习作思路,也避免作文千篇1律。在教学过程中的,“三选一”选材方法是本课的一亮点。在指导学生构思方面,我先让学生根据材料来确定自己的个性化的题目,然后考虑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材料。习作指导到此结束,下面开始动笔成文。

在写的过程中,我强调书写工整、有不会的字先用拼音代替,写完之后再查字典,这样以免学生中断自己的写作思路。

本课的欣赏和修改过程完全是以课标的理念为指导的。先是对作文的评价,评价方面包括对习作过程的评价(同学们书写认真、速度较快、作文初稿完成得好)、对作文修改过程的评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了自己的文章,并且将不好的地方进行了修改,这种习惯非常好,因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对作文结果的评价(大家的作文写得非常精彩,十分真实,感情也很饱满。);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找到自己作文中五处以上的优点。)、师生共评(学生范读,大家听然后评、改。)。并采取评选“魅力少年”和“阳光女孩”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课上,我还注重让学生练习有条理地说话、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等。让作文课不单是写,而且还有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

本课里同样也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说的时,可以让这个过程更精练些;在习作过程中,应强调一下作文的主题是“第一次”,以免跑题;还

第16篇: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人物正是在言行中站立起来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对动作的传神描绘: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能突出人物特点或者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下面我们可以欣赏几个经典的片断: 老头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

七十多岁的老头,一见到金子时的这一纵一扑的动作,刻划了葛朗台强烈地发狂地占有金子的欲望、贪婪的本质与思想。

学会描写动作,就是学会了用“事实说话”,就可以把内容写具体了。然而我们很多同学描写人物动作,写得太笼统,内容空洞,达不到它应达到的效果。如何成功地描写人物动作呢,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可操作的方法。

抓住特征,准确恰当地运用动词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幺,真正能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当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词。”

例: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看同样是吃西瓜,动词使用的不同,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效果。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小妹妹抓起一块西瓜就往嘴里塞,吮着、嚼着、咽着,两腮鼓得像两个乒乓球,鼻子和下巴都沾满了瓜汁。

这里战士们的动作写出了一种自豪感,而小妹妹却被表现成了个“小馋猫”。

要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不能太笼统

1 我们再来看两个片断:

(一)我们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

(二)终于下水了,这可不像在岸上,我两腿发软,身体好象飘来飘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象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水。这时,我脸上露出了笑容。

对比两个片断,我们不难看出成功的动作描写的魅力。

运用修辞合理地使用限定语及修饰语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地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上。

不能为了描写而描写,也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中人物的动作而要将生活中的人物动作进行提炼和典型化。与主题无关的动作,也不要写。而对于富有特征的个性化的动作,则要把它突出出来,写具体、生动以便更好的刻划人物和表现主题。

当然,成功的动作描写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很轻松地炼就的。这需要我们平时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观察、深入思考、勤奋练习,就一定能提高我们的描写水平。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摘自《背影》)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她又看见了一只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蝴蝶上下飞舞,她目不转睛盯着蝴蝶,终于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躬着背,手中间隔着点空隙,脚尖小心翼翼踮着,汗珠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又小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把头靠在手缝上看,一不小心让蝴蝶飞出了双手,她又急又气撅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插,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2 小姨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她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她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用左手在筷子下方端着,小心翼翼跟随着筷子。本来筋脉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细细地品尝着。

近了,更近了,组长终于来到他的身边,像一座泰山定在他面前,嚷道:“快交作业,快交作业!”他“嘿嘿”一笑,表情是那样滑稽,又是那样神秘,猛然,他把头一扎,像一条滑溜溜的泥鳅从组长胳膊旁闪过,脚底像抹了油一样飞奔逃走了。

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心理描写的八大绝招

同学们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写“我很高兴”“我害怕极了”“他非常紧张”之类的语句。可是读了这些语句,并不能真正让读者感觉到人物的“高兴”“害怕”和“紧张”。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就在于语言不够具体。只有通过具体细腻的刻画,才能真实生动地表现人物心理。

如何才能写好人物的心理呢?老师教给大家八种绝招:

第一招:直接描写。

即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一般有“我想”或“XX想”之类的标志性词语。《皇帝的新装》中就有大量的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写法,简单,清晰、直接,好学易用,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第二招:概述分析。

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比如《昭君的选择》片段:

3 这一夜,昭君无眠。

她想到了宫廷的阴森,想到了和亲的艰险,还想到了异域的清冷,两国永久的安宁。宫廷的猜忌、冷落、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一幕幕,在昭君脑海里,频频跳动……

有时,作者还对人物的心理进行评价和分析,如《台阶》中的句子: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这种写法适合第三人称的写作角度,尤其在西方的小说中被广泛采用。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不妨试一试,比如“他心里矛盾极了„„”“„„他就这样患得患失,一次次地错过了机会”。这样的语句会使你的文章显得老到呢。

第三招:内心独白。

指人的自我反思、自言自语等内心活动。

一声声的痛苦呻吟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有儿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这一段就是属于内心独白。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刻描绘出老英雄对自己没有保护好小姑娘,让她们受了伤,内心备感愧疚、自责的心情。

内心独白尤其适用于抒情性色彩浓郁的文章。 第四招:景物烘托。

就是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这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手法。气氛的舒缓与紧张,人物的快乐和悲伤等,都可以通过环境来表达。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羚羊木雕》)

文段中月光“冷冷的”就是“我”心里的感觉,这里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心情的悲伤。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比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更加含蓄优美,耐人寻味。学会这种写法,一定会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第五招:动作暗示。

4 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台阶》)

这一段抓住父亲的“手没处放”和“挺胸”等动作进行特色描绘,把父亲喜悦的心理非常个性化地刻画了出来。

第六招:神态显示。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羚羊木雕》) “呆呆地望着”“流泪”等神态反映正是悲伤的心理。在这里作者就是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严重伤害。

第七招:梦境描绘。

有的时候,人物的喜怒哀乐还可以借助梦境来含蓄地表达。 第八招:幻觉展现。

和第六招相似,只不过是通过幻觉、想象来表达心理活动罢了。如一个学生写考试后因为成绩不好而紧张的心理:

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着急:

1、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

2、他左顾右盼地想找她,可是她到哪里去了?啊,原来她还在那里,他怒气冲冲地走到她的面前,拉住她的胳膊,大声嚷嚷说:还不快走?火车要开了!

3、他脸色焦黄,两腮微陷,尖尖的下巴向前探着,狡黠的小眼睛里装着两只滴溜溜转的眼珠子。

4、我上学迟到了,我箭步似的走到学校门口。我犹豫了一下,心猛的绷紧了。我不禁放慢了步伐,突然觉得冰冷的天气异常的热,不知道是不是取暖过度手心冒着冷冷的汗,湿湿的。 沉重:

1、我的双腿像灌了铅似的一步一挪地往前走。

2、晚上,我去钢琴老师家上课,虽然人在弹琴,但心却不在钢琴上,早上的数学分数一遍又一遍地在我脑海浮现,使我的心情很沉重。

3、爸爸的心情沉重得像梅雨天气一样。

4、听到这个消息,哥哥心情沉重得像被重棒打愣的鸡,痴呆呆地直着两眼,不知所措。

内疚、懊悔:

1、内疚、懊悔敲击着我的心,翻来覆去睡不着。

2、真是罪过,我今天早上就这样见死不救,我现在心理非常的难过,惭愧和内疚。

3、我一听,心理内疚地扑棱扑棱地直跳,凳子上像长了钉子,再也坐不住了。

4、我越想心理月内疚,心理像猫抓一样不安。

害羞:

1、我的脸刷地一下红到了脖子根。如果地上有条缝,我真想钻进去。

2、满脸通红,全身发麻,想找一个老鼠洞钻进去,恨不得马上离开。

3、不知怎么了,一向吹胡子瞪眼睛的爷爷,此时害羞得像一个孩子。

4、弟弟与别人不一样,害羞得真像一个小姑娘。

牛刀小试 写考试之前的紧张心理(片段)

第17篇:动作描写素材

三、点拨写作要求

1、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行动描写首先要做到用词准确,特别是理解各个动词的准确含义,在平时多积累一些动词。 他双脚一并往前跨了一大步。 他双脚一并往前蹦了一大步。

在用词准确的基础上还要做到生动形象,动词要能表现人物的神态,有形象感,像播放电影电视一般,可以通过动感强的动词、各种修辞手法和各种修饰语让人物活起来。

2、描写要具体

行动描写不仅要告诉读者人物在做什么,更关键的是告诉读者人物是“怎么做”的。“怎么做”就要求把人物具体动作一一描绘出来。

他正在仔细得审阅文件。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3、抓住关键动作:个人动作、反常动作、幽默动作、夸张动作、

个性动作指的是一个人常规的、符合他性格特点的行为动作。一言一行,透出性情,描写出人物个性鲜明的动作,可以展示出人物的性格。

反常动作是指人物按其常规来说不应该做出的但在特殊情境下却出现的令读者竟想不到的动作。

幽默动作指的是把人物的动作和情节配合起来,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幽默诙谐的行为动作。 夸张动作指的是一些特别的夸大的平时较少出现的动作,抓住这类动作能生动的刻画出非同寻常的景象,突出主题。

4、动作要能反映人物心理

动作是人物内心的外在表现,因此行动描写要能够反映人物的心理面貌和思想感情。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四、动作描写片段赏析

陶绍文背着冲锋枪,抱着爆破筒跳出战壕,向暗堡匍匐前进。暗堡里射出来的子弹在他身边啾啾地响着。他一会儿跳进炮弹坑,一会儿躲在树背后,终于靠近暗堡,爬到了射击口下面。停了一会儿,他猛地站起来,拉着了导火线,把爆破筒塞进射击口。敌人把爆破筒推出来,他又推进去,用肩窝使劲地顶住。

析评:

“跳出”、“匍匐前进”、“跳进”、“躲在”、“爬到”、“猛地站起来”、“塞进”、“使劲地顶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就使一个活生生的爆破英雄跃然纸上了。读者仿佛不但看到了爆破的惊险过程,而且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坚决战胜敌人的英雄人物。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留下来了。

“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确实是栩栩如生。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我国人民艺术家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怎样绘其行,现其人,通过动作描写使我们笔下的人物活生生的站起来。

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3、(A) (B)两个语段,你喜欢哪个?说说理由。

教师总结:连用9个动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动作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并表现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 。

(A)他努力的爬上月台,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B)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4、(A) (B)两个语段,你喜欢哪个?说说理由。

教师总结:三个动词描写了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过程。表现了父亲人过中年体型较胖的特点,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

总结动作描写的技巧之一:分解动作,展示动态过程

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尤其抓住最能体现人个性和情感的动作细致描绘,这样才能够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5小试牛刀

放学的铃声响了,他(她)„„请细致描写一位同学收拾书包走出教室的过程,并通过动作描写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6、学生展示写作片段,师生共同点评,重点点评动词的使用。

7、教师点拨:通过学生对动词的点评得出这样的结论:同样的一个动作,使用不同的动词来形容,其表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不仅要细致具体,还要做到仔细地观察,精心锤炼动词,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语段三:,

父亲神情严肃地吹响了哨子,只见玛丽亚小姐神色慌张地躲到一边,惶恐地望着楼上。六个孩子从几个房间里 门而出,行动迅捷如同听到了警报。他们匆忙中排成一队, 着父亲的哨声,挺胸 头, 臂踏足走下楼梯,俨然凯旋的士兵,在大厅站成整齐的一列。

8、欣赏视频,在横线上填上你认为最恰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9、学生展示自己填写的动词,师生共同点评。片段四

(A)父亲擦把汗,手伸进瘪瘪的裤兜,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手颤抖着,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

(B)父亲擦把汗,手①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②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 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③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 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④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⑤........... 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 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

10、比较下面两个美文片段,说说加点的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11、通过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动作描写方法三:加入恰当的修饰词和修辞手法。动作描写还需加入恰当的修饰词和修辞手法,使之更加生动,才能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

12、总结动作描写的方法技巧。活动三:习作——雏鹰试翼

播放“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视频片段。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鲁达拔树时的动作。

13、认真观察鲁达倒拔垂杨柳的动作,以“他来到树下,„„”开头,细致描写鲁达拔树的动作。课堂总结:动作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希望这节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18篇:人物动作描写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当代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

一、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

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

二、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并且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1\\要抓住特征性动作描写。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我们要仔细地观察,抓住这些特征。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

例1《彩色的翅膀》一课写守岛战士品尝海岛上结出的第一个西瓜时,是这样描写他们的动作的: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喷喷‟的赞叹声。”

讲评: 这种具有特征的动作描写,把战士们喜悦、激动、珍视、自豪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2、看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讲评:“呆”、“靠着”写出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悲愤、痛苦之中,不能自已,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但这些动作却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祖国必胜的

信念,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2、要写出连贯性的动作。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3、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讲评; 这个片断中的一连串动作可以分解为三步:

1、把爆竹放在地上;

2、伸长胳膊往前凑;

3、手打哆嗦,扭头就跑。可以用“放到、伸长、凑、打哆嗦、跑”等五个动词,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既具体地写出了“他”放爆竹的经过,又生动地表现出“他”胆小、谨慎的性格特点。

讲评:那么,如何写好动作,让描写呈现动感呢?首先要学会分解动作。动作的分解,实质上就是对动作的细化,是对人物行为过程的“拆零”。

例(4)原句:“吃饭了,小表弟坐上凳子,夹起一块糖醋排骨吃了起来。”这句话说的是小表弟吃糖醋排骨的事情,可骨头多香啊,小表弟又是多么可爱呀,他到底是怎样吃的呢,岂是一个“吃”字就能说完的。

例4 改写为:

一股诱人的香味飘来,小表弟使劲地嗅了嗅,“好香哪!”他一边说着,一边放下手里的游戏机,一溜烟地跑到餐厅。原来桌上摆上了一盘糖醋排骨。他一屁股爬坐到椅子上,拿起桌上的筷子,沾了点汤汁,放在唇边抿了一下,“哇——好鲜哪!”迅即夹了一块糖醋排骨塞进嘴里,咬下精肉,剔出骨头,然后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

讲评: 这段话将“吃”具体化了,用上一系列的动词,如“抿”“夹”“塞”“咬”“剔”“嚼”,进行了描摹,读者读了,仿佛看到了人物动作的一幕幕精彩的镜头。

例5: 炒糖醋白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开始炒菜了。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

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呢! 讲评: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3、准确运用词语描写人物行动.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

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写好人物的举止动作,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鲜明个性与思想境界,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

一个动作应该用与之相匹配的动词来形容,否则动作描写便失去了逼真与传神。上段文字中一改“吃”的笼统,换成了“咬”“剔”“嚼”等词语,不仅具象,富有动感,而且写出了动作的丰富内涵,使动作有了力量,有了速度,有了滋味,也有了心情。只有通过“精选”,才能使动作传神,才能让人物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来。

例6:擦玻璃

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她从窗台上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原来她擦玻璃这样细致,还真有两下子呢!

讲评:这个作文片段在写张敏擦玻璃时,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哈、抠”等一系列的词,把擦玻璃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我们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就会形成张敏擦玻璃又干净、又麻利的画面,从心底里佩服她把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又快又好地绝招。从这个实例中我们知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描写动作是为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我们要写出人物行动的方式和过程,并通过这种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现人物的性格,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例7: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选自《精彩校运会》运用修辞方法

4、恰当运用修辞

5、和其它人物描写的方法相结合。

第19篇:动作描写教案

《人物的动作描写》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动词,运用动词。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通过恰当的修饰更加生动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4.掌握动作描写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动作描写的一些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性格。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汇报课前积累动词

(一)说一说 说收集到的动词

1.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们都按要求去做了吗? 2.说出你收集到的动词有哪些?) 请

四、五个同学说,交流。

(二)演一演

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善于积累的孩子,为了奖励大家,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

1.根据动词演动作。

拍 2.演一个表示动作的四字词语。

东张西望

挤眉弄眼

又蹦又跳 东倒西歪

拳打脚踢

大摇大摆

二.动作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

过渡:同学们,人物的动作我们可以用动词把他描述出来。像这种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状态等,这就叫做动作描写。

2.作用:

3.我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个性的语言描写,如听其声;真实的心理描写,如露其思,传神的外貌描写,如现其人;精确的动作描写,如见其事。在作文中,我们必须学会准确捕捉人物的动作,通过这些动作描写,使人物在文章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哑巴卖刀的一个故事是否需要讲。)

) 4.内容:

人物的哪些部位会发生动作呢?

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做出的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同一个器官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动作。

过渡: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动作描写呢? 三.品析片段,体会动作描写方法

1.老师收集到的一个描写动作的一个片段。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1)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因为文中有了动作描写。) (2) 找出文中所用动词。

(3) 为什么作者能够准确地把小女孩捕捉蝴蝶的动作写得如同身临其境?是(因为作者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4)调换动作顺序,行不行?(描写人物地动作,要注意顺序,分解动作。) (5): 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如果去掉动作前面的一些修辞的词语: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盯着看,躬着背,踮起脚尖,走到蝴蝶旁,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通过对比;这一段和上一段有什么不一样?动作前多了一些修饰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调皮地,目不转睛地,小心翼翼地,蹑手蹑脚地,猛地,动作的前面一定要是“地”,这些动作表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爱。)

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6)最后一句,还用什么修辞手法?(妙用修辞,形象生动。)

1.这段精彩的动作描写,用了哪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呢?

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注意顺序,分解动作。

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妙用修辞,形象生动。

3.小结:写好人物动作,首先要进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运用动词,注意顺序,再适当地运用修饰语或修辞方法,就能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特点。三.片段习作练习(用上收集的动词。) 1.现在,该轮到同学们小试身手啰。

请填上准确的动词或修饰语。时间2分钟。

天啊!要迟到了。我(

)开被子,从床上 (

)下来,(

)地 (

)过校服,(

)上鞋子,几步 (

) 进卫生 间,(

)地 (

)出牙刷,(

)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

)了几下,然后,(

)下毛巾,在脸上(

)了两把,飞快地 (

)出屋子。

上学前的一段动作情景,我们可以分解出这些动作。写得好像亲眼看见的一样。描写人物地动作,要注意顺序,分解动作。

练习2:老师喝了一口水,你能把这个动作情景描写出来吗?

老师小心翼翼地(端起)杯子,使劲地(拧开)盖子,(撮着)嘴,轻轻地吹了吹,(抿)了一口茶,这茶可能有点苦,老师皱了皱眉,那额上的皱纹像一条条瓦楞纸横在脸上,咂了咂)嘴,又继续喝了一口,然后(盖)上盖子, 把杯子安安稳稳地(放)在桌子上。老师上课真辛苦!

2.大展身手

片段演练:主题

1、运动会上队员的起跑,超越,冲刺。3.提示:写身体部位,写动作,加修饰语,加感受、修辞。 双腿,双臂,双眼,双手,双脚。 要求:

1.运用人物动作描写方法,选择本小组对应的主题进行刻画,字数50字——100字。

时间5分钟。

2.小组成员交互作品修改,选取优秀习作在班级上展示。时间3分钟。 3.我来评一评:

评改要点:

1、动词准确连贯。

2、修饰语恰当。

3、加入感受或修辞。

4、能突出人物某一特点。

四、总结:

细致观察人物动作,准确地用上动词进行描写,就能使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1.交流收获从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第20篇:动作描写片段

动作描写片段

1、爸爸伸手把伞打在我头上,搂着我在雨中走来。一路上带我绕开水坑,躲开车辆。在快到校门口时,他用他那双温和的大手,把白伞递给我,转身走进了雨幕之中。

2、枪声一响,两个姑娘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她们动作协调有力,在冰面上轻快地飞驰,仿佛两只飞燕,在紧贴地面飞翔,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最后,在教练员和观众热情的加油声中,两人几乎同时像一隈旋风冲过终点。

3、我撅起小嘴,翘起眉毛,眼睛瞪得圆圆的,鼻子张得大大的。好一个现代版的“猪八戒”!

4、只见,他伸出一支后,捂住胸口,然后一挥而过。就这样,左一手,右一手的表演开了。

5、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

6、吕老师见了立刻大步流星地跨到那位同学面前,把他扶到了位子上,还轻抚着帮他按摩青包,一系列的动作是多么的熟悉而又熟练,然后他又到讲台上继续改他的作业了。

7、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8、我又重新“振作”起来,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有了!我一个眼睛闭,一个眼睛睁,一个眉毛下榻,另一个眉毛上翘,不就行了吗!哈哈,我成功了!

9、他用中指和食指夹住一根烟,然后吸了一口,又呼了出来。

10、第一个动作是:动一只眉毛。我拿来镜子,对照着,不是挤眼,就是耸鼻,但无论怎样做,就是分不开这亲如兄弟的两条淘气的眉毛。

11、突然,他停住了,稳了稳自行车,回头,与我的视线在空中相吻。他冲我招招手,转身骑车走了。

12、我拿起两支笔做筷子,准备夹一个粉笔头,竟然熟练地夹上了好一会儿!

13、爸爸点燃一支香烟,一丝白烟袅袅升起,如云烟,在空气中慢慢地散开。烟味很快充满了整个客厅,我抬起埋在报纸里的头,轻轻咳了几声。那声音很细微。可爸爸却好象对此很敏感。马上掐灭了香烟,还用手在空中扇了扇,对我抱歉一笑。

14、我屏住呼吸,两手弯成弧形,慢慢地靠近它,然后猛扑向前,两手迅速地一扣。哈哈,看你往哪里跑!

15、孔老师拿来了一块板和一把刀,又拿来了一个黄中带橙的石榴,石榴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脸红彤彤的,头上还带着“小花”,黄色的“小花”被老师切了下来,里面露出了淡淡的黄色,一刀还不够,又切了一刀,中间像有一个铅笔头大小的圆。后来老师又将其切成“米”字形,分成了八份,只听“咔嚓”一声,石榴就被分开了。

16、她目不转睛盯着蝴蝶,终于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躬着背,手中间隔着点空隙,脚尖小心翼翼踮着,汗珠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又小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把头靠在手缝上看,一不小心让蝴蝶飞出了双手,她又急又气撅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插,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17、我打开画氏,拿起画笔,三下五除二就勾出了一只小鹿。可是,由于我没有细致观察,把鹿头画成小山羊的头了。多不好看哪!擦掉重画,可又画得偏右了。我只好在纸的左边另画了一只鸭子在河里游水,又把鹿头“扭”了过来,让它看着鸭子。画好了一看,还真不错。

18、我马上做起动作:左手一伸,右手一伸,右手又从下往上一拉。

19、游戏开始了,张老师先抖一抖身体,假装很冷,接着她穿起了一件外套。

20、丁老师二话不说,笑嘻嘻地把庆六一用的彩色雪花喷在武宝城头上,他看起来真像动画片中懒羊羊,把我们全班同学弄得哈哈大笑,他们俩也转怒为喜。

动作描写的作用
《动作描写的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