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英语趣味故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7 06:04:1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趣味英语故事

趣味英语故事----读典故学英语

PIE IN THE SKY 中国人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国也有类似的说法--pie in the sky,形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下次如果有人跟你说“如果我有500万的话......”,你就可以说,“forget it, it\'s a pie in the sky”。

此短语直译为『天国(上)的馅饼』,源自美国流行作曲家、世界产业工人联盟的组织者 Joe Hill 于 1911年所作的一首着名歌曲《传教士与奴隶》。他在歌中写道:

You will eat, bye and bye, In the glorious land above the sky! Work and pray, live on hay,

You\'ll get PIE IN THE SKY when you die! 这几句歌词是 Joe Hill 从美国救世军军歌中引用过来的,意在讽刺这个宗教组织,揭露其欺骗性和虚伪性,唤醒广大被压迫的奴隶。后来人们就用 pie in the sky 比喻『渺茫的希望』和『不能保证实现的允诺』等意思。

好,这次大家就翻译一下上面那两句歌词吧

----------------- 不久你将在天上的圣地就餐。劳动吧!祈祷吧!靠干草过活吧!死后你就会得到天国的馅饼!

(2)

趣味英语故事----读典故学英语

Rain cats and dogs。

可能你已经知道了rain cats and dogs 的含意为『下倾盆大雨』,但你知道这个短语是怎样衍生而来的吗?下雨就下雨,怎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猫和狗呢?下雨同猫及狗又是怎样扯上关系的呢?原来,据说这个短语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不过关于它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但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它的起源可能同17世纪使用的地下排水系统有关,当时人们使用的排水系统非常简陋,排水能力极其有限。一旦下起暴雨,地下排水沟里的污水便四处横流。随着污水流出来的不仅有垃圾,各种污秽物,有时甚至还有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死尸随污水蔓延出来。如此狗和猫便与瓢泼大雨扯上了关系,人们也据此杜撰了 rain cats and dogs 这一短语。由此可以看出,rain cats and dogs 并不是指天上真的掉下猫和狗(要真是如此,还不让那些喜欢猫和狗的西方人笑歪了鼻子乐歪了嘴?),而是由于大雨引起地下排水不畅,结果阴沟里的死猫死狗便随污水漂浮到地面。

另外,也有人认为,这个短语可能起源于这样的事实:每当下起暴风雨,风大雨急,看上去就好像是猫和狗在打架。还有人认为它来自北欧神话传说,在北欧,人们都认为猫影响天气的变化,而狗则代表风,所以一旦下起暴雨,猫和狗自然脱不了干系(不过我们还是有点替阿猫阿狗们叫屈!不是吗?^-^)。

另外再列举一些与阿猫阿狗有关系的词组吧,比如:cat and dog production 指多规格生产,杂乱生产

(3)继续狗的话题

A DOG IN THE MANGER 因为文化传统的关系,狗在英语语言中都被当作忠实、可爱、聪敏的象征,因此与之有关的短语也大多为褒义之词,但 a dog in the manger 则属例外。从字面来看,A dog in the manger 是指『马厩里的狗』,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了,狗怎么跑到马厩里去了呢?要解释清楚这个短语的实际含义,还得追根溯源。

这个短语最早出现于《伊索预言》,故事的梗概是:一匹马和一条牛正在马厩里吃草。这时,一条狗闯进来了,它十分霸道地要马和牛都走开。马和牛十分温和地对它说:可是你是不吃草的呀!这条狗却蛮不讲理地说:我是不吃草,可是我不吃的东西也不能让你们白吃!这样,这条狗霸占了盛满稻草的马槽,却赶走了以草为生的马和牛。而它自己呢,也只能看着稻草而不能吃。

《美国韦氏大词典》将其解释为:The dog who would not allow a horse or ox to eat the hay in a manger, even though he himself did not want it.并且在这一基本意义的基础上又将该片语引申为:A person who selfishly withholds from others something that he himself can not use or does not need.讲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想到了汉语中的一个俗语:『占着茅坑不拉屎』,两者在语意上倒也确实十分贴近。根据具体的语境,这个短语还可以理解为『自私自利的人』,『一毛不拔的人』等。例如:

Don\'t be such a dog in the manger.Lend your bicycle to him since you will not go out this afternoon.还记得上一期带有阿狗的其他谚语和习语吗,我来考察一下大家记住了没

If you want a pretence to whip a dog, say that he ate up the frying-pan.

let sleeping dogs lie.

Hungry dogs will eat dirty puddings.1 别这么不够朋友。既然你今天下午不出去就把自行车借给他用一用。

2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3 别多事, 别惹麻烦。 4 急不暇择, 饥不择食。

推荐第2篇:趣味英语故事

趣味英语故事:[典故+习语]--读典故学英语

英语空间 2009-12-22 13:37:06 阅读13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趣味英语故事

[典故+习语]--读典故学英语,够有趣--开张大吉篇

PIE IN THE SKY 中国人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美国也有类似的说法--pie in the sky,形容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下次如果有人跟你说“如果我有500万的话......”,你就可以说,“forget it, it\'s a pie in the sky”。

此短语直译为『天国(上)的馅饼』,源自美国流行作曲家、世界产业工人联盟的组织者 Joe Hill 于

1911年所作的一首着名歌曲《传教士与奴隶》。他在歌中写道:

You will eat, bye and bye, In the glorious land above the sky!

Work and pray, live on hay,

You\'ll get PIE IN THE SKY when you die! 这几句歌词是 Joe Hill 从美国救世军军歌中引用过来的,意在讽刺这个宗教组织,揭露其欺骗性和虚伪性,唤醒广大被压迫的奴隶。后来人们就用 pie in the sky 比喻『渺茫的希望』和『不能保证实现的

允诺』等意思。

好,这次大家就翻译一下上面那两句歌词吧

----------------- 不久你将在天上的圣地就餐。劳动吧!祈祷吧!靠干草过活吧!死后你就会得到天国的馅饼!

[典故+习语]--读典故学英语,够有趣--(2)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个很常见的习语 RAIN CATS AND DOGS 可能你已经知道了rain cats and dogs 的含意为『下倾盆大雨』,但你知道这个短语是怎样衍生而来的吗?下雨就下雨,怎可能从天上掉下来猫和狗呢?下雨同猫及狗又是怎样扯上关系的呢?原来,据说这个短语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不过关于它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但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它的起源可能同17世纪使用的地下排水系统有关,当时人们使用的排水系统非常简陋,排水能力极其有限。一旦下起暴雨,地下排水沟里的污水便四处横流。随着污水流出来的不仅有垃圾,各种污秽物,有时甚至还有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死尸随污水蔓延出来。如此狗和猫便与瓢泼大雨扯上了关系,人们也据此杜撰了 rain cats and dogs 这一短语。由此可以看出,rain cats and dogs 并不是指天上真的掉下猫和狗(要真是如此,还不让那些喜欢猫和狗的西方人笑歪了鼻子乐歪了嘴?),而是由于大雨引起地下排水不畅,结果阴沟里的死猫

死狗便随污水漂浮到地面。

另外,也有人认为,这个短语可能起源于这样的事实:每当下起暴风雨,风大雨急,看上去就好像是猫和狗在打架。还有人认为它来自北欧神话传说,在北欧,人们都认为猫影响天气的变化,而狗则代表风,所以一旦下起暴雨,猫和狗自然脱不了干系(不过我们还是有点替阿猫阿狗们叫屈!不是吗?^-^)。

另外再列举一些与阿猫阿狗有关系的词组吧,比如:cat and dog production 指多规格生产,杂乱生

[典故+习语]--读典故学英语,够有趣--(3)继续狗的话题

A DOG IN THE MANGER 因为文化传统的关系,狗在英语语言中都被当作忠实、可爱、聪敏的象征,因此与之有关的短语也大多为褒义之词,但 a dog in the manger 则属例外。从字面来看,A dog in the manger 是指『马厩里的狗』,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了,狗怎么跑到马厩里去了呢?要解释清楚这个短语的实际含义,还得追根溯源。

这个短语最早出现于《伊索预言》,故事的梗概是:一匹马和一条牛正在马厩里吃草。这时,一条狗闯进来了,它十分霸道地要马和牛都走开。马和牛十分温和地对它说:可是你是不吃草的呀!这条狗却蛮不讲理地说:我是不吃草,可是我不吃的东西也不能让你们白吃!这样,这条狗霸占了盛满稻草的马槽,却赶走了以草为生的马和牛。而它自己呢,也只能看着稻草而不能吃。

《美国韦氏大词典》将其解释为:The dog who would not allow a horse or ox to eat the hay in a manger, even though he himself did not want it.并且在这一基本意义的基础上又将该片语引申为:A person who selfishly withholds from others something that he himself can not use or does not need.讲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想到了汉语中的一个俗语:『占着茅坑不拉屎』,两者在语意上倒也确实十分贴近。根据具体的语境,这个短语还可以理解为『自私自利的人』,『一毛不拔的人』等。例如:

Don\'t be such a dog in the manger.Lend your bicycle to him since you will not go out this

afternoon.还记得上一期带有阿狗的其他谚语和习语吗,我来考察一下大家记住了没 If you want a pretence to whip a dog, say that he ate up the frying-pan.

let sleeping dogs lie.

Hungry dogs will eat dirty puddings.1 别这么不够朋友。既然你今天下午不出去就把自行车借给他用一用。

2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3 别多事, 别惹麻烦。 4 急不暇择, 饥不择食。

推荐第3篇:趣味英语小故事

精选趣味英语小故事

1、Be Much Worse

Policeman: Why didn\'t you shout for help when you were robbed of your watch?

Man: If I had opened my mouth, they\'d have found my four gold teeth.That would be much worse.可能更糟

警察:当你的手表被抢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大声喊叫呢?

男士:如果我张嘴喊叫,他们就会发现我的四颗金牙。那样情况就更糟了!

2、THE FIRST TIME

Patient: I\'m so frightened, this is my first operation.

Surgeon: I know just how you feel.This is my first operation, too.第一次

病人:我很害怕,这是我第一次动手术。

外科医生: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这也是我第一次动手术。

3、HIS FAULT Billy: Mother, Bobby broke a window.Mother: How did he do it? Billy: I threw a rock at him and he ducked.他的错

比利:妈妈,波比打坏了窗玻璃。 妈妈:他怎么打的?

比利:我向他扔石头,他躲开了。

4、TELEMARKETER I answered the phone one evening and quickly realized the voice on the other end belonged to a telemarketer.\"Good evening,\" he said, \"may I speak with Leah Jonason?\" \"She is a baby, \" I replied.\"All right,\" said the caller, \"I\'ll try again later.\" 电话推销员

一天晚上我接了一个电话,对方的声音使我很快意识到他是个电话推销员。

“晚上好,”他说,“我想和利厄乔纳森说话。” “她是个婴儿,”我回答说。 “没关系,”他说,“我以后再打。”

5、MODERN LIFE Two old friends got together after many years and soon fell to discuing their husbands\' faults.\"We\'ve been married fifteen years,\" one woman said, \"and every night after dinner my husband always complains about the food.\" \"How terrible!\" exclaimed the other.\"Does it bother you?\" \"Why should it bother me?\" her friend replied.\"if he can\'t only stand his own cooking?\" 现代生活

两个老朋友分别多年之后又见面了,很快就开始谈起各自丈夫的缺点。

“我们结婚十五年了,”一个妇女说道,“每天晚饭后,我丈夫总要抱怨饭菜。”

“真可恶!”另一个惊呼道。“难道你不烦吗?”

“我烦什么?”她的朋友答道。“他不过是忍受不了自己的烹调技术。”

6、AN ENERGETIC WIFE Neighbor: I heard a big noise in front of your house last night.What happened to you? Husband: It was nothing.My wife was a bit cro, and threw my overcoat out of the window.Neighbor: Your overcoat? But how could it make such a noise? Husband: I...I happened to be inside the coat.精力旺盛的妻子

邻居:昨天夜里我听见你家屋前有很大的声音,你们出了什么事吗? 丈夫:没什么。我的妻子有点不高兴,把我的大衣给扔到窗外去了。 邻居:你的大衣?扔掉大衣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声音? 丈夫:我......我恰好也在大衣里面。

7、GOOD ADVICE The portly sales manager was getting ready to leave his doctor\'s office after a routine examination.\"Here,\" said the doctor, \"follow this diet, and I want to see three-fourths of you back here for a check-up in three months.\" 忠告

臃肿的销售经理做过常规体检后,正要离开大夫的诊室。“听着,”大夫说,“遵守这个食谱,我希望3个月后再来这儿体检时能见到四分之三的你。”

8、TWO HEARTS BEATING Nurse: How do you feel after your operation? Patient: Quite alright, only I can feel two hearts beating inside me.Nurse: No wonder the doctor who operated on you was looking for his watch everywhere just now.两颗心脏在跳动

护士:手术后你感觉怎样? 病人:十分好,只是我能感觉到我体内有两颗心脏在跳动。 护士:怪不得给你做手术的大夫刚才在到处寻找他的手表。

9、SHE\'D RATHER BUY A GIFT While on a trip, Mom realized that she had forgotten a present for Dad\'s birthday.\"That\'s okay,\" he said, \"The only thing I want is for you to love, honor and obey.\" Mom pondered that idea and then replied \"I\'d rather buy you a gift.\" 她宁愿买一件礼物

旅途中,妈妈想起她忘记给爸爸买一件生日礼物。\"没关系,\"他说,\"我最想要的东西是你的爱、忠贞和温顺。\"妈妈沉思片刻后回答说,\"我宁愿给你买一件礼物。\"

10、Friend for Dinner

\"Honey,\" said the husband to his wife, \"I invited a friend home for supper.\" \"What? Are you crazy? The house is a me, I haven\'t been shopping, all the dishes are dirty, and I don\'t feel ** cooking a fancy meal!\" \"I know all that.\" \"Then why did you invite a friend for supper?\" \"Because the poor fool\'s thinking about getting married.\" 请朋友吃饭

“亲爱的,”丈夫对妻子说:“我邀请了一位朋友回家吃晚饭。”

“什么?你疯了吗?我们的房子乱糟糟的,我很久没有买过东西回来了,所有的碗碟都是脏的,还有,我可不想做一餐累死人的晚饭。”

“这些我全都知道。”

“那你为什么还要邀请朋友回来吃晚饭?”

“因为那个可怜的笨蛋正考虑要结婚呢。”

推荐第4篇:趣味英语

1.大家都知道,如果路边的小屋上写有w.c.的字样,那大概就是一个可以方便的地方。请问w.c.的完整英语形式是怎样的?

a.washing roomb.washing casec.water closetd.water caster

2.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如 chqdjy@163.com 等。请问其中的@表示什么意思,该怎么读?

a.@ 的意思是“电脑”,读作“a 外一个圈”。

b.@ 的意思是“邮箱”,读作“圈内一个 a”。

c.@ 的意思是“为”,读音与介词for相同。

d.@ 的意思是“在”,读音与介词 at 相同。

3.你给一个手机关机的人打电话,你在电话中听到的英语是:

a.sorry, the phone you waited is powered off.

b.sorry, the person you dialed is powering off.

c.sorry, the subscriber you dialed is powered off.

d.sorry, the subscriber you liked is powering off.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英文口号是 _______.

a.one world, one dream

b.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

c.great china welcome you

d.faster, higher, stronger

5.许多商品的商标上都标有英语字母“tm”或一个带圈的大写字母r,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a.tm 表示注册商标,带圈的r表示准注册商标

b.tm 是商标符号,r 是商标注册符号

c.tm 是进口商品的商标符号,r 是国内商品的商标符号

d.tm 表示驰名商品的商标,r 表示非驰名商品的商标

「答案与解析」

1.答案选c.即w.c.是由water closet的首字母缩略而来的。它主要用于英国英语,指有抽水设备的厕所,但在美国,人们几乎不用它。英语中表示“厕所”的其他表达还有:toilets, ladies‘ room, men’s room, comfort station, public convenience, restroom, lavatory, washroom 等。

2.答案选d.@ 在此相当于英语中的介词at,意为“在”,故读作“[at]”,如 chqdjy@163.com 的意思就是“位于在163.com 网站上的一个名叫 chqdjy 的邮箱”。

3.答案选c.subscriber的意思是“用户”,dial 用作动词的意思是“拨(电话号码)”,power off 是个短语动词,本意为“切断动力”,这里指“关机”。句中的 you dialed 是定语从句,用以修饰其前的先行词 the subscriber.顺便说一句,假若你拨打一个正在通话的手机,你在电话中听到的英语将是:sorry, the subscriber you dialed is busy now.please redial later.

4.答案选a.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英文口号是one world, one dream.选项b(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是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口号,其意为“新北京,新奥运”;而选项c(faster, higher, stronger)则是奥林匹克格言。

5.答案选b.即tm 是商标符号,是英文trade mark(商标)的简写;r 是商标注册符号,取的是英文registration(注册)的首字母。tm作为商标符号它只表示该商标已经向商标局登记(申请注册),并不表示商标局已核准注册,另外,有些商标持有者要想声明自己是某商标的拥有者,也可在商标上标明tm,还有的商标上标注的tm可能只是想表示它是商标,而不是商品名称。但是,r则不同,它作为商标注册符号,它不仅表示已经向商标局登记,而且表示商标局已核准注册。换个角度说,标有tm的商标还不受法律保护,而标有r的商标则受法律保护。

中国特色手工艺】clay figurine 泥人;Chinese knot 中国结;shadow puppet 皮影;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文房四宝;embroidery 刺绣;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青花瓷;paper-cut 剪纸;shadow show 皮影戏;keepsake/souvenir 纪念品

【中式早点词汇】烧饼 Clay oven rolls;油条 Fried bread stick;韭菜盒 Fried leek dumplings;水饺 Boiled dumplings;蒸饺 Steamed dumplings;馒头 Steamed buns;饭团 Rice and vegetable roll;蛋饼 Egg cakes;皮蛋 100-year egg;咸鸭蛋Salted duck egg

【颜色】blue 蓝色;turquoise blue 土耳其玉色;cobalt blue 钴蓝色, 艳蓝色;navy blue 藏青色, 深蓝色, 天蓝色;aquamarine blue 蓝绿色;red 红色;scarlet 绯红, 猩红;mauve 紫红;wine red 葡萄酒红;purple, violet 紫色;lavender 淡紫色;lilac 浅紫色;antique violet 古紫色

【各种“店”】restaurant 饭店;hotel 酒店;coffee shop 咖啡店;

bookstore/bookshop 书店;snack bar 小吃店;department store 百货商店;bakery 面包店;laundry 洗衣店;drugstore 药店;barbershop 理发店;grocery 杂货店;clothing store/clothing shop 服装店

【各种灯泡】chandelier, pendant lamp 吊灯;fluorescent lamp 日光灯;desk lamp 台灯;bedside lamp 床头灯;floor lamp 落地灯;wall lamp 壁灯;lampshade 灯罩;bulb holder 灯头;bulb 灯泡;screw-type bulb 罗口灯泡;bayonet-type bulb 卡口灯泡;frosted bulb 磨砂灯泡

【各种椅子】ofa, settee 长沙发;easy chair 安乐椅;armchair 扶手椅;wicker chair 藤椅;folding chair 叠椅;swivel chair 转椅;rocking chair 摇椅;stool 凳子;stool 凳子;bench 条凳;tea table 茶几;desk 书桌 【常见昆虫】mosquito 蚊子;cockroach 蟑螂;bee 蜜蜂;snail 蜗牛;ant 蚂蚁;earthworm 蚯蚓;spider 蜘蛛;centipede 蜈蚣;beetle 甲虫;butterfly 蝴蝶;dragonfly 蜻蜓;cricket 蟋蟀;wasp 黄蜂;firefly 萤火虫;locust 蝗虫;mantis 螳螂;cicada 蝉;termite 白蚁

【五险一金的英文表达】1.endowment insurance(养老保险);2.medical insurance(医疗保险);3.unemployment insurance(失业保险)4.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工伤保险)5.childbirth insurance(生育保险)6.housing accumulation funds(住房公积金)

对于那些患有数字13恐惧症的人们来说,今年可真是难熬的一年。

This is going to be a very trying year for people with Triskaidekaphobia, also known as the fear of the number 13.

对于那些患有数字13恐惧症的人们来说,今年可真是难熬的一年。

While the superstitious folks afflicted with this problem can easily stay home on Friday the 13th, it’s going to be a lot harder to stay inside for another 362 days。

以往迷信的人可以在家躲过每个13号的周五,但剩下362天难道也在家宅过去吗?

Why is 13 considered unlucky, anyway?

那么为什么13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呢?

There were 13 people at the Last Supper。

最后的晚餐有13个人

It\'s said that Judas Iscariot and the one who betrayed Jesusthe death of a bunch of gods, a slew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 eradication of everything on earth save for two human survivors.There\'s a lot more to the story than that, but you get the general idea。

洛基杀了其中一个神引发了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世界毁灭:众神的死亡、自然灾害和地球上一切的消亡(仅幸存2名人类)。这个故事远没有这么简单,但你能差不多明白个大概。

Traditionally, there used to be 13 steps leading up the gallows。 传统中通往绞刑台有13个阶梯。

There\'s also a legend that a hangman\'s noose traditionally contained 13 turns, but it\'s actually more like eight。

还有传说称刽子手的纹索上有13个曲纹,但实际上似乎是8个

猫有好几个爱称,譬如pu和kitty.

Pu是来自荷兰语(Dutch)和德国南部(Low German)的方言,是模仿猫的呼噜声(imitative of the spitting noise of a cat)的拟声词.到16世纪时pu才成了猫的爱称.

puycat值得是”非常讨人喜欢的人”(a very amiable, likable person)

kitty来自中世纪的荷兰语(medieval Dutch),意思是“罐,容器”(jug or veel)。

猫猫的万种风情

1. fat cat 肥猫,指“为竞选出钱的富翁;享有特权或谋取特权的人;有钱有势的人,大亨。”

2. cool cat 酷猫,指“时髦人(尤指嗜好冷爵士乐的人);嗜好摇滚乐的人;做出孤傲冷漠的样子的人”。

3. hepcat 迷恋爵士乐的猫,指“爵士(或摇摆舞)音乐迷;爵士(或摇摆舞)乐队乐师。

4. copy cat 好模仿的猫,指“盲目的模仿者(通常为儿童之间的用语)”。

5. hell cat 好发脾气的猫,指“泼妇,巫婆”。关于hell cat 是巫婆的说法要追溯到中世纪,那是迷信的人认为魔鬼撒旦(Satan,the Devil)常以黑猫的样子出现。巫婆抱着一只黑猫,骑着一把扫帚,在夜空游荡。所以,黑猫象征着“厄运”。“不要让黑猫从你面前走过”Don\'t let a black cat acro your path是西方人众所周知的禁忌。

6. the scaredy-cat/ fraidy-cat 恐惧的猫,指“胆小鬼”。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有一句台词:

Let Hercules himself do what he may, The cat will mew and dog will have his day.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莎士比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该发生的必然会发生,一切应顺其自然”(让大力士做他想做的,猫会叫狗也会笑。)

另外还有一个习语put the cat among the pigeons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猫是食肉动物,不仅爱吃老鼠,还爱吃鱼,鸟之类的小生物,把猫放进鸽子群里无异于把狼关进羊群,势必要造成鸽子的极大恐慌。所以,put the cat among the pigeons 表示“惹出乱子,引起轩然大波”。

最后附上一首小诗,《雾》,你知道它和猫有什么关系吗?

Fog

The fog comes

on little feet

It sits looking

Over harbor and city

On silent haunches

And then moves on.—— Carl Sandburg

推荐第5篇:趣味英语

绕口令

A big black bear sat on a big black bug.A big black bug bit a big black bear and made the big black bear bleed blood. I wish you were a fish in my dish p She said she should sit. She sells sea shells on the seashore.The seashells she sells are seashells she is sure.The sun shines on shop signs.The peasant’s parents’ presents are pleasant.A big black bug bit a big black bear, made the big black bear bleed blood. 大黑虫咬大黑熊,大黑熊流血了! A tidy tiger tied a tie tighter to tidy her tiny tail.只爱干净的老虎系了一个领带更紧些为了使她的小尾巴整洁

Nancy didn’t fancy doing fancy work.But Nancy’s aunty did fancy Nancy doing fancy work. How many cookies could a good cook cook If a good cook could cook cookies? A good cook could cook as much cookies as a good cook who could cook cookies. 一个好厨师能和一个会做小甜饼的好厨师做一样多的小甜饼。如果一个好厨师能做小甜饼,那么他能做多少个小甜饼呢? Mike likes to write by the bright light at night.麦克喜欢夜晚在一盏明亮的灯下写作 笑话

Ivan came home with a bloody nose and his mother asked,”What happened?” “A kid bit me,”replied Ivan.

“Would you recognize him if you saw him again?”asked his mother. “I’d know him any where,”said Ivan.”I have his ear in my pocket.” 他的耳朵在我的衣兜里

伊凡鼻子流着血回到家里。他妈妈问,“发生了什么事?” “一个男孩咬了我一口。”伊凡说。 “再见到他你能认出来吗?”妈妈问。

“他走到哪里我都能认出他,”伊凡说,“他的耳朵还在我的衣兜里。”

1 Teacher: Here are two birds, one is a swallow, the other is sparrow.Now who can tell us which is which? Student: I cannot point out but I know the answer.Teacher: Please tell us.Student: The swallow is beside the sparrow and the sparrow is beside the swallow.两只鸟

老师: 这儿有两只鸟,一只是麻雀。谁能指出哪只是燕子,哪只是麻雀吗? 学生:我指不出,但我知道答案。 老师:请说说看。

学生:燕子旁边的就是麻雀,麻雀旁边的就是燕子。

精彩继续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句:Time is money.并让同学们翻译。有名学生答道:“汤姆是玛丽。” 小明上英文课时跟老师说:May I go to the toilet? 老师说:Go ahead.小明就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小明又跟老师说:May I go to the toilet? 老师说:Go ahead.小明又坐了下来。他旁边的同学于是忍不住问:你不是跟老师说要上厕所吗?怎么不去? 小明说:你没听老师说「去你个头」啊!

英语笑话

(二)

某日刘洪涛遇到外宾,上前搭话曰:I am hongtao liu,外宾曰:我TM还是方片七呢!

英语笑话

(三)

江青会见外宾,要求翻译要严格按她的意思翻,不许走样。外宾一见到江青,立刻拍马屁道:\"Mi Jiang, you are very beautiful.\" 翻译照翻,江青心花怒 放,嘴上还要谦虚一下:“哪里,哪里”。 翻译不敢怠慢,把江青的话翻成英文:\"Where? Where?\" 外宾一愣,还有这样的人,追问哪里漂亮的,干脆马屁拍到底:\"Everywhere, everywhere.\" 翻译:“你到处都很漂亮。”江青更高兴了,但总是要客气一下:“不见得,不见得”。翻译赶紧翻成英文:\"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 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

英语笑话

(五)

某人刻苦学习英语,终有小成。一日上街不慎与一老外相撞, 忙说:I am sorry.老外应道:I am sorry too.某人听后又道:I am sorry three.老外不解,问:What are you sorry for? 某人无奈,道:I am sorry five.

2 英语笑话

(六)

一位来自日本的旅客,坐出租车去机场的路上,看到一辆汽车经过,就说:“oh,TOKOTA!Made in Japan! It is very fast!”又有一辆经过,他又说: “oh,NISSAN!Made in Japan! It is very fast!”司机有点不高兴,觉得他太吵了!当第三辆经过时,他还是说:“oh,HONDA!Made in Japan! It is very fast!” 后来到了机场,那个日本人就问:“How Much?”出租车司机说:“1000!” 日本人惊奇的问司机:“为什么那么贵?”出租车司机回答说:“oh,mileometer(计 程表)!Made in Japan! It is very fast!”

英语笑话

(七)

英语老师问一个学生,“How are you是什么意思” 学生想how是怎么,you 是你,于是回答“怎么是你?” 老师生气又问另一个同学:“How old are you ?是什么意思?” 这个同学想了想说:“怎么老是你。”

英语笑话

(八)

A:What’s on your hand? B:Watch.A:How to spell that? B:T-H-A-T~

英语笑话

(十二)

女:say“i love you”,say it,come on!say it! 男:it! A Good Boy Little Robert asked his mother for two cents.\"What did you do with the money I gave you yesterday?\" \"I gave it to a poor old woman,\" he answered.\"You\'re a good boy,\" said the mother proudly.\"Here are two cents more.But why are you so interested in the old woman?\" \"She is the one who sells the candy.\" 好孩子 小罗伯特向妈妈要两分钱。 “昨天给你的钱干什么了?” “我给了一个可怜的老太婆,”他回答说。 “你真是个好孩子,”妈妈骄傲地说。“再给你两分钱。可你为什么对那位老太太那么感兴趣呢?” “她是个卖糖果的。”

Mrs.Brown: Oh, my dear, I have lost my precious little dog!

Mrs.Smith: But you must put an advertisement in the papers!

Mrs.Brown: It\'s no use, my little dog can\'t read.我的狗不识字 布朗夫人:哦, 亲爱的,我把珍爱的小狗给丢了!史密斯夫人:可是你该在报纸上登广告啊!布朗夫人:没有用的,我的小狗不认识字。”

3 经典谚语30句 1. Pain past is pleasure.(过去的痛苦就是快乐。)[无论多么艰难一定要咬牙冲过去,将来回忆起来一定甜蜜无比。

2. 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有生命就有希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 Wisdom in the mind is better than money in the hand.

(脑中有知识,胜过手中有金钱。)[从小灌输给孩子的坚定信念。] 4. Storms make trees take deeper roots.

(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感激敌人,感激挫折!] 5. Nothing is impoible for a willing heart.

(心之所愿,无所不成。)[坚持一个简单的信念就一定会成功。] 6. The shortest answer is doing.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干。)[想说流利的英语吗?那么现在就开口!心动不如嘴动。] 7. 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

(凡事必先难后易。)[放弃投机取巧的幻想。] 8. Great hopes make great man.(伟大的理想造就伟大的人。) 9.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10.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

(四个简短的词汇概括了成功的秘诀:多一点点!)

[比别人多一点努力、多一点自律、多一点决心、多一点反省、多一点学习、多一点实践、多一点疯狂,多一点点就能创造奇迹!] 11. In doing we learn.(实践长才干。)

12.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东好西好,还是家里最好。) 13.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

14. Good company on the road is the shortest cut.(行路有良伴就是捷径。)

15.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滴水穿石。)

16. Misfortunes never come alone/single.(祸不单行。)

17. Misfortunes tell us what fortune is.(不经灾祸不知福。)

18. 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做总比不做好;晚来总比不来好。)

19. It\'s never too late to mend.(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20. If a thing is worth doing it is worth doing well.(如果事情值得做,就值得做好。)

21. Nothing great was ever achieved without enthusiasm.(无热情成就不了伟业。)

22.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行动比语言更响亮。)

23. Lifele, faultle.(只有死人才不犯错误。)

24. From small beginning come great things.(伟大始于渺小。)

25. One today is worth two tomorrows.(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26. Truth never fears investigation.(事实从来不怕调查。)

27. The tongue is bonele but it breaks bones.(舌无骨却能折断骨。)

28. A bold attempt is half succe.(勇敢的尝试是成功的一半。)

29. Knowing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通百艺而专一长。)

30. Good advice is beyond all price.(忠告是无价宝。) 英语谜语脑筋急转弯

1.What will you break once you say it? (什么东西一说出来就打破?)Silence.(沉默) 3.What always goes up and never goes down? (什么东西只升不降?)Your age.(你的年龄)

4.Why did the boy make his dog sit in the sun? (男孩为什么让他的狗坐在阳光下?). He wants to have a hot dog.(他想要一条热狗。)

5 9.What makes naughty boys long to work in a clock factory? 淘气的男孩为什么想去钟表厂工作?).They want to make faces.(make face 做鬼脸,做钟表面) 1.What month do soldiers hate? --March (三月,行军) 2.How many feet are there in a yard? --It depends on how many people stand in the yard.(码,院子) 3.Why is an empty purse always the same? --There is no change in it.(零钱,变化) 5.What kind of dog doesn\'t bite or bark? --Hot dog.(热狗) 8.How do we know the ocean is friendly? --It waves.(起波浪,招手致意) 9.Which can move faster, heat or cold? --Heat, because you can catch cold.(追上冷,患感冒) 11.What table is in the field? --Vegetable 12.What is the only thing you can break when you say its name? --silence 13.What is there in your house that ought to be looked into? --mirror 14.What is that which you have never seen, heard or felt, which never existed and still has a name? --nothing 16.What question can never be answered by \'Yes\'? --Are you asleep? 19.Where can you always find money? --In the dictionary 21.Where does afternoon come before morning in the world? --In the dictionary 22.What is the smallest bridge in the world? --the bridge of a nose

6 23.What letter makes a road broad? --letter B 26.What match can\'t be put in a match-box? --Football match, basketball match, etc.27.When do 2 and 2 make more than 4? --When they make 22.28.I have cities but no houses, forests but no trees, rivers without water.What am I? --A map 34.What is easy to get into but hard to get out of ? --Trouble 35.What is black When it is clean and white when it is dirty? --A blackboard 2.What is smaller than an insect\'s mouth? Anything it eats.4.What\'s too much for one, just right for two, but nothing at all for three? A secret.5.What person tried to make you smile most of the time? A photographer.9.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kings of France? They are all dead.10.What question can you never answer \'yes\" to\" Are you asleep? 11.Why do some old people never use glaes? They must prefer bottles to glaes.13.What two words have thousands of letters in them? Post office.15.What 5-letter word has 6 left when you take 2 letters away? Sixty.16.When do you go as fast as a racing car? When you are in it.17.How many sides does a house have?

7 Two - inside and outside.19.Where did Columbus stand when he discovered America? On his feet.20.When the boy fell into the water, what\'s the first thing he did? He got wet first of all.21.Who isn\'t your sister and isn\'t your brother, but is still a child of your mother and father? I myself.25.Name five days of the week without saying: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yesterday, today, tomorrow, and the day after tomorrow.26.What animal eats and drinks with its tail? All do.No animal takes off its tail when eating and drinking.27.What has a soft bed but never sleeps, a big mouth but never speaks? A river.28.What kind of dog never bite? A hot dog.29.Why does the Statue of Liberty stand in New York Harbor? Because it can\'t sit down.31.What wears a cap but has no head? A bottle.32.What rises in the morning and waves all day? A flag.34.How can you tell clocks and watches are shy? Because they always have their hands in front of their faces.36.What comes after the letter \"A\"? All the other letters.37.What starts with a T, ends with a T, and is full of T? Teapot.38.What word can you make shorter by adding to it? Short.40.Why does the boy carry a ladder to the school? Because he wants to go to high school.

8 41.What can you swallow that can also swallow you? Water.42.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ill and a pill? A hill is hard to get up and a pill is hard to get down.43.Why is it usele to send a letter to Washington? Because he\'s dead.44.A doctor and a lawyer loved the same girl.The lawyer went away for a week and gave the girl seven apples before he left.Why? Because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45.What will you do if a man-eating tiger is running after you? Nothing.Because I\'m a woman.46.What always travels on foot? A shoe.47.Where can happine always be found? In the dictionary.48.What is higher without a head than with a head? A pillow.(枕头) 49.Why don\'t you advertise for your lost dog? He can\'t read.50.On which side does a bird have the most feathers? The outside.52.What is never used until it\'s broken? An egg.54.What is dark but made by light? A shadow.55.What can you break with only one word? Silence.56.What stays indoors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you put it out? The light.57.A policeman saw a truck driver going the wrong way down a one-way street, but didn\'t give him a ticket.Why? Because the truck driver was walking.

9 58.Where can milk be best stored? In a cow.59.Which can move faster, heat or cold? Heat, because you can catch cold easily.60.What\'s the hardest thing about learning skating? The ice.61.What has cities with no houses, rivers without water and forests without trees? A map.64.Why is writing called handwriting? If people wrote with their feet, we would have to call it footwriting.65.If there were only three girls in the world, what do you think they would do? Two of them would get together and talk about the other one.66.How many great men have been born in London? None.Only babies.67.When can you have an empty pocket and still have something in it? When you have a hole in your pocket.69.The more you take away, the bigger I become.What am I? A hole.

10个经典英语脑筋急转弯

1.Why are people tired on April Fool’s Day? (愚人节人们为什么疲倦?)

答:Because they have just had a long March.( 因为他们刚过了长长的三月。March 三月;行军)

2.What weather do mice and rats fear? (老鼠害怕什么天气?)

答:When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下大雨。rain cats and dogs 下大雨 ))

4.What question can never be answered by “yes”? (哪个问题永远不能回答“是的”?)

答:Are you asleep? (你睡着了吗)

10

6.When can you get water with a net? (什么时候可以用网兜装水?)

答:When water is turned into ice.(当水结成冰时)

7.Why is the pig always eating 猪为什么没完没了地吃?

答:He’s making a hog of himself.它想成为一只肉猪。

8.What’s the longest word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长的单词是什么? 答:Smiles.Because there’s a mile between the letter ’s’.微笑。因为两个字母S中间隔了一里。

9.What question is that to which you must always answer \"yes\"? 什么问题你只能回答“yes”?

答:\"What does y-e-s spell?\" (当别人问你)“yes”怎么拼?

10.Where were you when the power was cut off? 当停电的时候你在哪?

答:In the darkne.在黑暗中

11

推荐第6篇:语文趣味故事

语 文 趣 味 故 事

不会说话的主人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财主。他从不思考自己所说的话,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有一天,这个财主设宴请客。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客人来了不少,可能是他希望来的几位客人还没有到,于是他非常失望,就不加思索,自言自语道:“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

客人们一听,心里凉了一大截:“什么叫该来的没来,难道我们是不该来的吗?”。一半的客人坐不住了,于是他们连饭都没有吃就走了。财主一看,这么多人不辞而别心里十分着急,又随口说道:“哎呀,不该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人听了,心里十分生气“„不该走的走了‟。这么说来,我们这些该走的反而赖在这儿了?”于是,又有2/3的客人不辞而别。

这下可没剩下几个客人了,财主一看更着急了:“这!这!我说的不是他们啊!”

最后的3个客人听到主人这么说还能坐得住吗?“„不是说他们‟,那当然是说我们了!”他们也气冲冲地打道回府了。

结果,宾客全都走光了,只剩下财主一人站在那儿干着急。财主无意间气走了所有的客人。真是不会说话惹的祸呀!

妙对羞官僚

明朝的大学士解缙,少时家贫,由于苦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终于当了大学士。他年轻的时候,尽管很有学问,一些官僚仍然看不起他,甚至奚落他。一次,

有个大官蓄意拿他取乐。当着很多人的面,那大官冲着解缙说:“我听说你会对对子,我出一句给你对对吧。”随后,他大声念道:“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也敢对锯(句)。”显然,这是讽刺解缙不会对句了。而且,他的“出句”很刁:上句叙事,下句议论,结尾用“锯”来谐“句”,用的是谐音双关。大官念完,得意地笑着,说:“解缙,你对呀!”解缙性情刚直,才思敏捷。他略加思索,张口念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满座的人哈哈大笑,只羞得那老官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解缙对得工整极了。从字数说,是十五个字,上句七个,下句八个。从词性来看

“二”对“一”,数词对数词;“马”对“猿”,名词对名词;“陷”对“断”,动词对动词;“足”对“木”,又是名词

对名词;“污泥内”对“深山中”,都是方位结构;“老”对“小”,形容词对形容词。从句子的结构说,两人的句子都是主——谓[1]——>宾——补。从结尾看,老官僚用“锯”谐音“句”,解缙用“蹄”谐音“题”,都是双关,可见对仗十分工整。解缙真不愧为机敏的大学士。老官僚的出句通过猿猴锯木头讥讽解缙不会对偶,解缙的对句通过一马陷污泥,反击老官僚不配出题目,内容相同,所以是正对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当了州官,他官气十足,架子很大。百姓和下属见了他的面只许称他“大人”、“老爷”,不许人直呼其名。谁若违反了这个规定,他就说人家对他不尊重,就要治人家的罪。因为田登的“登”与“灯”同音,全州的人就把“灯”叫做“火”。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这天要放花灯,让大家热闹热闹。田登的手下人要通知百姓放灯,但又不敢说出“灯”字来,于是就在告示上写道:“本州官依照历年规矩允许放火三天。

”老百姓看了告示后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流传开来,后来就成了成语,意思是比喻反动统治者可以任意做坏事,而百姓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从修辞手法来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个对偶句。同解缙的那个对偶句不同的是:出句和对句的意义恰恰相反。这种对偶就是反对。

才思妙对娶佳人

——对偶

(一)明朝时候,山西省有一位名医叫乔嗣祖,家有二女,大女儿叫珍姐,二女儿叫珠妹,姊妹出落得像花一样,眼看到

了出嫁的年龄。乔老不想把祖传的医术传给外人,于是决定招婿入赘。怎么招呢?他理想的女婿是既懂医道又有学问的人。想来想去,他想出了出联应对招婿的办法。他出的上联是:珍珠双花红娘子此举公开后,虽有不少读书人前来一试,但因不懂医术药物被拒绝。有一天,来了一位身穿绿棉袍的少年,彬彬有礼地上门对道: 枸杞二丑绿宾郎乔老爷怕受骗上当,就问少年这下联作何解释。少年笑答:“我叫吴杞,兄叫吴枸,兄有事在家,叫我穿绿棉衣前来。兄长的医术和文才胜我十倍。”乔老先生听后,心中大喜,当即决定招吴氏兄弟入赘。这副对联传开后,都啧啧赞美,说它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切合有情事理。朋友,你能说出它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撰成的吗?

(二)从前有个中药店主人,膝下有一女,貌美聪慧。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位才华出众的男子结良缘,他决定用中药名作上联,哪个对出下联,就把女儿相许。上联是:“玉叶金花一条根”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一筹莫展。忽然来了一位英俊少年,挥笔对出“冬虫夏草九重皮”。店主一看此青年才貌出众,于是又出了一上联:“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那青年马上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店主十分高兴,随即又撰一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

地”,那个青年稍加思索,又对出下联:“天仙子相思佩红娘”。店主非常满意,当即把女儿许配给他。你知道对联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吗?

六岁神童斗和尚

——对偶明代林文斌六岁时游庙,和尚见他梳着三叉小辫,就说:“三叉似鼓架。”林文斌随口对答:“一秃似锣槌。”和尚又惊又气,马上出联叫他对:“三尊大佛坐象坐虎坐莲花。”林文斌不加思索就说:“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酒菜。”母亲在一边听见就批评他太不文明了。他说:“我说的是,„一个书生攀龙攀凤攀桂枝‟。”后来又一次,他改梳两条小辫到庙里去玩,和尚又笑他:“牛头且喜生双角。”林文斌毫不怯懦,顺口应道:“狗嘴何曾吐象牙。”

故事中的林文斌凭着自己的机智聪明,运用对句的修辞手法,敢于与不怀好意的和尚机灵应对,使和尚的取笑变成了自取其辱。奇特的自荐诗

——篇喻有时为了含蓄委婉表达自己的意愿,一般不会直接向人表达。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诗就表示作者希望得到有识之士垂青。以日常所见情愿为上钓之鱼表达自己急切出仕的心情。传说朱庆余在《边试上张水部》中是这样说的:“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浓浅入时无?”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蜜月生活的爱情诗吗?不是。其实朱庆余在考试之前写了这首诗给张水部,张水部就是任水部员外郎的名诗人张籍,原是希望他先看看自己的作品,量量自己的才学,以便向当局者推荐,使自己有个进身之价。所谓“拜舅姑”、“画眉深浅”,乃至全面构思,都是比喻。这是整篇运用比喻的好例子。张籍岂有不明白的道理?于是回信说:“越女新妆出镜新,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仍是用篇喻手法,把朱庆余誉为西施,不但美貌过人,特别是歌声优美,是无价之宝。这比原作只在形体上作喻稍为高明一点了。

庄周不想当宰相

——讽喻讽喻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说明事理的修辞方法。战国时代的惠施当了梁国的国相,他的朋友庄周去拜访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周这次来梁国,是想夺你那国相的职位的。”惠施听了非常害怕,立即派人去抓庄周,闹了三天三夜,没有捉到庄周。一天,庄周找上门来,见了惠施,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有种同鸾凤一类的鸟,名叫宛雏,你知道它的特点吗?这鸟儿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累了,找不到梧桐树不歇息;饿了,找不到竹果不吃;渴了,找不到醴泉不喝。一只猫头鹰拣到一只死老鼠,刚想吃,看见宛雏飞过来,吓得惊惊慌慌,说:„啊呀,它要夺我的香美食物呀‟。“庄周讲完这个故事,瞅着惠施的眼睛,说:”老朋友,现在你还认为我要夺你那宰相宝座吗?”惠施知道庄周无意同他争夺相位,便放心了,于是就同庄周友好地交谈起来。在这则故事里,庄周为了消除惠施的误会,而引用了宛雏不会争吃猫头鹰的腐鼠的故事,来

说明自己不会代惠施当宰相的道理,这便是讽喻了。一般而言,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有的道理不便于直说或明说,或者是不容易说清楚,或者为了说得通俗、明白、有趣,于是就用了讽喻了。有柴出卖——藏词明代,广东有个著名文人叫伦文叙,他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一天半夜,他突然想喝酒,可是家里已坛干罐净,滴酒不见了。当时,明月当空,万籁俱寂。于是,他踱出家门,去敲酒店的窗户,喊道:“店家开门。”老板被他吵醒了,推开窗上的小板,说:“伦秀才,半夜买酒,有个条件。”老板边扣衣服,边朝街对面一呶嘴。那里是柴草店,挂了个“有柴出卖”的幌子。又说:“请你写首诗,既要用上柴店幌子上的字,又要表现半夜买酒的事实,否则,您老明天再来吧。”伦文叙看见店主的雅兴,也暗自喜欢,他略一沉思。随即吟道:“有心披星戴月来,柴门紧闭不肯开。出声高叫惊邻里,卖酒老翁快出来。”店主听后,连忙开门,请伦文叙喝了一回酒,临行还送给他一瓶名酒。伦文叙吟的就是藏头诗,取每句开头的一字连起来,便是“有柴出卖”了,运用的修辞手法就是藏词。

所谓藏词,就是将要用的词藏起来。一般来说,那要用的是常见于熟悉的成语或语句,使用时,单将成语或语句的另一部分用在话中来代替本词。运用藏词能创造语意含蓄、令人思索联想、形成幽默情趣的艺术效果。如伦文叙的诗,暗藏“有柴出卖”四字,读者一旦发现,就会引起一种惊奇、喜悦的审美情绪。藏词可分为藏头、藏腰、藏尾三种形式。藏去的本词在每句开头,这叫藏头。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缺一(衣)。藏去的本词在句子中间的叫藏腰,如:一二五六七——丢三拉四。藏去的本词在句子末尾的叫藏尾,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少十(食)。藏词的材料往往是过去已有的“成句”,一般直接摘引自古代的典籍。如:一士人家贫,与友上寿,无从得酒,乃持水一瓶称觞曰:“君子之交淡如。”友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对饮至席终。这是《古今谭概》里的一则故事。贫困的读书人拿一瓶水去祝友人的生日,他要告诉朋友:自己送的不是酒,而是“水”,于是引用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古话,“藏”去了末尾的“水”;朋友明白了读书人的苦衷,告诉他:没关系,人好水甜。他引用了前人的文句“醉翁之意不在酒”,隐去了“酒”字,他们都用了藏词的手法,他俩的话都摘取了典籍的原句,并藏去了关键词。对方通过说出那部分词语,就明白了隐去的词语。藏词是现成一句话的截取,如果不懂得原句,那就不-易理解藏去的词语。所以,藏词往往要有一定文化的人之间才能运用。

韩复渠演讲

诸位、各位、在齐位: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演讲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今天来的人不少咧,看样子大体有8/5啦,来到的不说,没来的把手举起来!很好,都来了!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相互原谅。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得七八国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你们大家都是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炮筒子里钻出来的。今天来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对牛弹琴,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

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就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在北京东交民巷都建立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建个大使馆呢?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第三个纲目,学生篮球赛,肯定是总务长贪污了。那学校为什么会那么穷酸?十来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像什么样?多不雅观。明天到我公馆领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省得再你争我抢的。

今天这里没有外人,也没有坏人,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三个机密:第一个机密暂时不能告诉大家,第二个机密的内容跟第一个机密一个样,第三个机密前面两点已经讲了,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诸位。

吻吻你

有个深圳人到北京出差,因人生地不熟,走到街上,往回走时竟找 不着原来的路子,于是向路旁一个年轻姑娘问路:"小姐,吻吻(问问)你啦……" 话未说完,脸上"啪"地挨了一巴掌,打得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捂着发红的脸颊,冲姑娘叫道:"你这个小姐,怎么乱打人 " "就打你这个流氓!" "你这么金(珍)贵呀,我吻吻(问问)你都不行吗 " "啪"地一声,姑娘又是一巴掌打过去,并大声骂道:"你这个流 氓,以为这是在美国呀!……" 顿时,过往行人都围了上来看热闹。其中有一位在北京工作多年的 广东人,听了姑娘的骂声,不由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把深圳人拉过一边 说:"大老乡,你要好好学学普通话了!你把'问路'的'问( w8n )', 说成了'吻(w7n )',这位姑娘怎么不生气,两巴掌白挨了。"

肚子和兔子

一次,有一位旅客陪伴他的母亲坐火车到北京去旅游。列车开至中 途,他母亲患了急性肠胃炎,肚子痛得直不起腰,急得他在列车上到处 打听医生,没找着。最后,他只好跑到列车广播室去求助。他用不咸不 淡的普通话对播音员说:"同志,麻烦您,我母亲的兔子(肚子)有病, 请您帮我广播,找个医生看一看。"两分钟之后,扩音器发出了广播声:"旅客们请注意,在第八车箱 25 号座位的老大娘兔子有病,旅客中如有 能医治的,请前往抢救。"不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当过兽医的旅客来到 那位老大娘跟前。问:"大娘,你的兔子怎么啦 "那个旅客抢先插嘴 说:"她可能是患急性肠胃炎。"那位兽医听了,不禁大叹一声:"啊! 这是个误会!原来是大娘本人肚子痛,并不是她所带的兔子有病。"一 句话说得周围的旅客都大笑起来。 这个误会完全是由于那个旅客的普通话说得不准,分不清那个字该 送气,那个字不该送气而造成的。

苏轼不"舒适"

一个南方人在山东教书。一天上课,他向他的学生问道:"苏轼是 什么 " 一学生回答说:"舒(苏)适(轼),就是舒服。" 老师说:"不对,他是诗人。" 学生不解地问:"'私(诗)人' " 老师点了点头说:"他叫苏东坡,又是词家。" 学生恍然大悟地说:"原来老师是问'齐(词)家'的'梳(苏) 头(东)婆(坡)',我们村是有一个。" 老师恼火地一拍桌子:"胡说!" 其实,这不是学生胡说,而是老师自己没说好普通话,把"苏轼" 说成"舒适",把"诗人"说成"私人",把"词家"说成"齐家", 怎叫学生不误会,又怎叫学生知道老师在说些什么呢 这类笑话是屡见不鲜的,这不仅嘲讽了我们某些上课不说普通话, 满口是方言词语的老师,而且也反映了一些南方方言中声母 zh ch sh 与 z c s 相混,zh ch sh 又念成 i q x 的方言现象,很值得我们学习普通话时认真对待。 (吉笑雨)

拿妻子

一个湖南的技术员到外地出差,手头缺尺子用,便到一个商店去买。 他走到卖尺子的柜台前,对柜台里的男售货员说:"同志,请你把'妻子'(尺子)拿来给我看看!" 售货员一听,顿时生气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叫我把妻子拿给你 看看,你是什么东西!" 技术员急了,连声叫道:"把妻子(尺子)拿来给我看看嘛!……" "混帐!凭什么要把我老婆叫来给你看看,想看回家看你自己的老 婆吧!" 技术员张口结舌,愣在那里了。 是呀,"尺子"说成"妻子",怎能不叫售货员恼火呢!在一些方 言地区,许多人分不清 ch 和 q 的读音,常常把 ch 声母的字说成 q 声 母,如"尺"念成"妻","吃"念成"齐"等。对此,如果不学好普 通话,出差办事,就定会闹出买"尺子"变成买"妻子"的笑话来。 (覃一云)

方言误

豫西南某县的方言,对不满意的事物,不叫"不好",也不叫"太 差",而是叫"日巴杈"。 不久前,外地有个剧团到该县县城剧场演出。第一场演出结束时, 剧团团长约剧场经理一道走出剧场,到观众中去听取反映。当剧团团长 听到不少观众说:"这个剧团真够日巴杈的。"他听不懂,便问剧场经 理:"日巴杈"是什么意思。经理碍于面子,不便实话相告,就应付地 说:"日巴杈是很好的意思,这是观众称赞你们演出成功呢。" 剧团团长是个相声演员出身,由于职业的习惯,他每到一地都喜欢 学习和运用当地的方言俚语。演出期间,在与县文艺界的联欢会上,团 长致感谢词说:"这次来贵县演出,得到文艺界同行的大力协助,使我 们的演出即将胜利结束,我代表剧团全体演职员表示衷心感谢。同时, 还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演出水平本来不够日巴杈,可是领导 和观众都说我们日巴杈,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今后,我们要百倍 努力,达到高度日巴杈的水平!" 参加联欢会的人无不前仰后合,捧腹大笑。

分屁

文化大革命初期,一位湘中社教(即社会主义教育的简称)工作队 员在湘南农村蹲点。年终了,生产队里召开社员大会,宣布年终的分配 方案。那位工作队员,在没宣布方案前,在会上对社员进行思想教育, 已经讲了许多话, 最后总结说:"年终分屁 (配) 要实行按劳分屁 (配) " ! 社员们听他这样一说,马上叫喊起来,"什么!你骂我们年终是分屁, 还说要按劳分屁!这还了得,诬蔑我们革命的大好形势,你还算什么社 教干部!"顿时整个会场闹得一团糟,随后生产队长带头,大家连夜写 了一张状子送到社教总部。总部负责人马上打电话,连夜把那位社教干 部召了回去,停职检查。不久又将他遣回原籍进行劳动改造。 这意想不到的灾祸,是那位工作队员把"分配"的"配"说成"屁"。 为什么要把"配"说成"屁"呢 是他故意的吗 不是,主要是他说了 方言,因为在他的方言当中,是把普通话一些 ei 韵母字说成 i 韵的, 由此"配"说成了"屁"。为什么会把普通话的 ei 韵读成 i 韵呢 这 是古音韵母在方言中演变的结果。而且这种演变一般都是有规律的,比 如"配"属古韵母队韵字,跟它同韵的古韵字,"佩,妹,昧,背"等 在方言中也会读成 i 韵。而掌握这一规律,就能很快纠正自己把"配" 说成"屁"的现象。

没什么该记的

文化大革命中,搞政治理论学习,常组织辅导员,一人管几户,包 教包会。 一天,一个从南方调到北方某县工作的干部在公社干部陪同下到张 庄检查落实情况。他们离村不远,就碰见一个捡粪的老汉。 县干部拉住老汉,半普通话半方言地问道:"你早,老同志,你是 谁包的 " 老汉说:"我是'睡饱'了,才一早起来捡粪的。" "我是说谁教的。" "是呀!没有'水浇',捡回的粪就干啦!" 县干部恼火地瞪着老汉问:"你家是什么成分 " 老汉不紧不慢地说:"我家用粪坑'盛粪'。" 干部大怒又问:"你是什么阶级! " 老汉不解地望着干部说:"'该记' 我'该记'的就是吃饭,捡 粪,再也没有什么'该记'的了。" 干部大发雷霆,叫人把老汉弄到公社办学习班,好好"教育教育"。 实际上该教育的是那位干部,是他普通话没有说好,把"谁包"说 成"睡饱",把"谁教"说成"水浇",把"成分"说成"盛粪",把 "阶级"说成"该记"。你叫老汉怎能不误会 那位干部不仅不检查自 身的问题,反而大发雷霆,这不能不说是反映了我们某些干部工作作风 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见,我们的干部必须要学好普通话,不然,又怎 能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做好群众的工作呢 (吉笑雨)

借借老师

有一回,一位中学生家长张伯(广州人),带着他的女儿小嫦去拜 访谢老师。他们走到老师家,见大门开着,就问:"借(谢)老师在家 吗 "他女儿急忙拉住他的衣袖说:"爸,不是'借'老师,是'谢' 老师。"幸好老师从厨房里出来,没听清,就热情地招呼父女俩进去坐。 喝过茶,聊了几句家常之后,老师向家长介绍了小嫦近来的工作,学习情况,希望家长配合多帮助小嫦,创造条件,争取加入共青团。张伯一 听乐了,高兴地说:"小嫦的进步,全靠老师教育帮助,借借老师,借 借老师。"小嫦越听越急,使了个眼色,半开玩笑对爸说:"爸,是谢 谢老师,不是'借借'老师,老师怎么能'借'的呀。"几句话,引得 三人哄堂大笑。

卖盐成了卖羊

有个南方朋友和北方朋友合伙做生意,他俩商定,哪儿货好卖,什 么货赚钱,只要打个电话,就要立即把货送到,利润平分。 一天,南方朋友所在的地方缺盐,立即挂长途电话给北方朋友,要 北方朋友想办法尽快买两车盐来。 北方朋友在电话里听到说买"羊",立即四下奔走,买好两车羊, 急忙押送到南方朋友住的地方。 南方朋友见了大吃一惊,说道:"我叫你买'羊'(盐)你为什么 买'羊' " 北方朋友:"我是买的'羊'!" 南方朋友:"我是说买吃的'羊'(盐)!" 北方朋友说:"是买的菜羊,不是毛羊!怎么不能吃!" 南方朋友发急地说:"咳!是煮菜用的羊(盐),喊(咸)的!" 北方朋友:"怎么不会喊,你听,哪一只不'咩咩'叫!" 南方朋友气得瘫倒在地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两车盐成了二车羊,紧俏货成了滞销的货,叫他怎么不气 然而, 这又怪谁呢,还不是怪自己说了方言,把"盐"说成了"羊"。我们知 道在普通话中,"盐"是 ian 韵,"羊"是 iang 韵,两字是毫不相混 的, 而在一些方言中, ian , 却 iang 合流, ian 韵的字全部读成 iang 把 韵,致使操这种方言的人在学普通话时也很伤脑筋。因为他们很难从 iang 韵中把 ian 韵分出来。对此,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必须要想一些 办法,而最好的办法是记 iang 韵字,因为 iang 韵字比 ian 韵字少, 除自成音节外,只有 n ,l ,j ,g ,x 五个声母与 iang 韵相拼。记忆时 也最好选同偏旁的代表字记忆,再以记忆的字类推,便可随时分辨 ian 和 iang 韵的字。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ian ,iang 合流的同志往往说不准 ian 韵, 对这个韵母,我们必须认识其中的韵腹 a 是发"e "音,而不是发 a 音。 这一点是读准 ian 韵的关键,希望大家在练习中切记! (夏石库)

倒运

王老五很迷信,过年过节都要教自己的孩子一定讲吉利话。 大年初一,王老五一大早就叫自己的儿子起来供奉神灵。可是,一 大碗鸡肝刚摆在神灵前的供桌上,他家的老黄狗跑过来,"哗啦"一声 把一碗鸡肝弄翻到地上。王老五的儿子急得大声喊起来:"爹!不好啦, 倒了润了!" 王老五一听,气得跑来"啪"地给儿子一耳光,骂道:"混帐东西! 大年初一,就喊倒运!" 儿子哭着说:"你,你昨晚上还叫我说'润'不说'肝'的嘛…… 叫我说什么呀 "说着"呜呜"地哭起来。 王老五拍着脑门说:"好!好!叫倒肝!" 儿子反驳说:"倒干(肝)了,我们家又哪有吃呀 "说罢,又呜 呜地哭起来。 这真叫孩子左右为难了:说"倒润"吧,跟"倒运"同音;说"倒 肝"吧,又跟"倒干"同音。 这个故事虽然讽刺了迷信思想的人,但是却反映了一些方言中特殊 的忌讳言词。这些忌讳言词我们应该有所了解,不然,即使是叫一个名 字,也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的。比如有个北方妇女带着五六岁的儿子到 南方走亲戚,她儿子名叫"刘禹"。一天,刘禹到亲戚的邻家去玩,吃 饭的时候,北方妇女来到邻家门口,对着里面喊道:"刘禹!刘禹——" 这一叫不要紧,只见一个彪形大汉冲出来,指着妇女骂道:"你屋 (家)里死了人,跑到这里来喊,安的什么心!" 妇女莫名其妙地说:"我,我叫我儿子!" 大汉怒目圆睁地说:"你儿子死了,就来害别人!是吗 "吼着逼近妇女。 妇女吓得不敢做声,忙转身走了。 原来这一带死人抬灵柩时,喊的号子就是"留——语!"这号子声 跟那妇女喊儿子的声音非常相似。这种叫喊声当地人一般是忌讳喊的, 那妇女在别人家门前乱喊,怎能不惹恼人家呢! (秦振华)

涂红花油

小刘是广州人,他爱人是北方人,小刘的普通话水平不怎么样,小 两口为这个没少闹笑话。有一次,小刘在门外擦自行车,听得他爱人在 屋里喊了一声:"哎哟,b8i 子弄破了。"小刘一下子跳了起来:"什 么 鼻子弄破了!那是危险三角区!你等等,我马上拿药来!"当他洗 了手,找到红花油,来到爱人面前时,却发现她的鼻子好好的,并没有 什么不妥之处。他爱人看见他的模样儿,"嗤"地笑起来:"真是个傻 小子,被子破了不用针线缝,却涂红花油!" 原来小刘的爱人说:"被子破了",小刘却听成"鼻子破了"。在 普通话里,"被"字的韵母是 ei ,"鼻"字的韵母是 i ,本来是绝不会 混淆的;可是在广州话中,它们的韵母都是 ei ,广州人说普通话,常常 把"鼻"字念成 b8i 。自己说错了,听别人说话也容易听错,人家说"被 子",便会听成"鼻子"。

问宿

湖南江永县有个农民到云南搞副业。一天,他挑着一担山货赶路, 由于路径不熟,错过了旅店。他望着快黑下来的天,心里十分着急。但 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他转过一座小山时,一 座新砌的房子就出现在他眼前。他好不高兴,挑着山货向新房子走去。 新房子一旁的树下,有个老头正在乘凉。 江永农民放下担子,笑嘻嘻地上前用家乡话对老头说:"老人家, 天快黑了,你积一下德,让我在你'细务'(新屋)里睡一夜好不好 " 老头忽地站起来,上前就给他一耳光,怒骂道:"那来的野种 ! 我'媳妇'刚过门,能让她跟你睡吗 " 江永农民摸了摸火辣辣的脸,恼火地说:"你,你'细务'不给(让) 睡就不给(让)睡,为什么打人 " 老头一听,更加恼火,操起手杖就朝江永农民打去。 江永农民莫名其妙地后退着。 老头的两个儿子闻声从屋里跑出来,见父亲怒不可遏,以为是来了 坏人,喊叫着挥拳冲向江永农民。 江永农民人生地不熟,以为这山旮旯里的一家是那剪径的强盗,忙 丢下山货,赶紧跑了。 这江永农民说方言的教训,难道不值得我们记取吗! (吉笑雨)

大闹门诊室

前几年,东安县某乡医院从外地调来一个年轻医生。一天早上,一 个中年妇女来到门诊室看病。年轻医生热情地望了望病人,首先拿出体 温表给病人量体温。 "医生,我生的是什么病啊 "中年妇女忍不住问道。 "你有些发烧。"年轻医生随口答道。 "什么 " 中年妇女一下子从凳子上跳起来, "你骂我 '发骚 (烧) , ' 你在哪儿看见的 " 原来,东安人说"发骚"是骂女人"放荡"勾引男人。当时年轻医 生不解其意,连忙说道:"你是发烧嘛!"说着还用手去摸病人的额头。 中年妇女大怒,猛地把医生一推。年轻医生恼火地说:"你,你是 干什么呀 " 中年妇女怒不可遏地说:"你这个流氓,也不看看我是谁,想调戏 我,瞎了你的眼!" 年轻医生莫名其妙地说:"你这是什么话 " "你吃了屎!你年纪轻轻,就……"中年妇女指着年轻医生不住地 骂着。 骂声惊动了院长,急忙赶来问年轻医生是怎么回事,医生简单地说 了一遍,院长连忙上前劝中年妇女道:"大嫂,你不必发那么大的火。 他说你发烧是对的。" "什么 你当院长的也骂我'发骚',刚才是我'发骚',还是他 调戏我 "中年妇女哭叫着一头朝院长撞去。院长往旁边一闪,中年妇 女撞在墙上,顿时昏了过去。 医务人员慌忙赶来抢救。院长望着昏死的中年妇女,长叹了一声, 喃喃地说:"看来农村也应该推广普通话了。" 是的,农村也应该大力推广普通话。"烧"与"骚"在普通话中一 个是翘舌声母 sh ,一个是平舌声母 s ,两者的界线是很分明的,但在一 些方言中,由于翘舌,平舌不分,也就同了音,由此产生了这场误会。 这不就是不懂普通话的后果吗 (文卫兰)

四碗肉变十碗油

十年*中,南方某公社王主任,带着三个人上北京参观。一天, 他们到一家饭馆吃饭。饭馆的服务员问王主任要什么菜。王主任打着官 腔说:"十(四)碗红烧油(肉),十(四)碗红烧芋(鱼),再加十 (四)碗饭!" 服务员不解地问:"要十碗油 是猪油还是茶油 " 王主任自以为是地说:"当然是猪油(肉)嘛!" "好!"服务员转身就进去了。 一会儿,服务员把十碗猪油,十碗山芋,十碗白饭送到桌上。 王主任和另外三个人都大吃一惊。王主任恼火地翻了翻白眼,对服 务员吼道:"怎么搞的 我们要的是油(肉),而不是肉(油)!要的 是芋(鱼),不是鱼(芋)!每种十(四)碗,不是四(十)碗!" 服务员点了点头说:"同志,这不都是按您说的送来的吗 " "胡说!"王主任把桌子一拍。这一拍不要紧,把桌子上十碗猪油 都震翻了,顿时"哗啦啦"地全流到地上。 店里的服务员和顾客见了都围了过来,懂方音的同志问明原委,才 知道是一场误会。这时,王主任有理说不清,想赖账又赖不掉,只得乖 乖地付了十碗猪油钱,作为他初上北京的留念。 "十"说"四","肉"读"油",这是南方许多方言中没有翘舌 声母的反映。而那位主任为了打官腔,证明他能说普通话,却把不翘舌 的"四"说成翘舌的"十",又把翘舌的"肉"说成不翘舌的"油"。 声调更是混乱不清,"鱼"说"芋","芋"说"鱼",由此使人产生 了误解。从这里也使我们想到,有些人在学普通话中,并没有诚心诚意 地下过苦功夫,只知皮毛便鹦鹉学舌。正如我们在南方经常听到一些人 说的,说普通话有什么难,只要把舌头卷起来就行了。而如此地看待学 普通话,岂能不像那位主任一样,陪了夫人又折兵——吃不到鱼肉还得 掏钱呢 (虞菊兰)

图书馆借汽油

有个在济南读中专的南方学生,一天,他到济南市图书馆借书,但 查了半天索引,查不到他所需要的书,便对图书管理员说:"老师,我要借《汽(集)邮》,书库里有吗 " 管理员连忙答道:"书库里哪来的'汽油' " 学生连忙辩解道:"不,不!我要的是《机(集)邮》!" 管理员恼火地说:"'机油'也没有!" 学生大为不满地说:"你这是什么态度!" 管理员说:"我什么态度 我还没把你送派出所呢!你要机油,汽 油什么的!是不是要烧毁图书馆 " 学生惊愕地望了望管理员,转身走了。 他走,也许知道自己说了方言,把普通话的"集邮"说成"汽油", 当他纠正时,又把声调说错了,"集邮"成了"机油",这也就难怪别 人误会了。而把"集"说成"汽",是他把不送气的舌面塞擦音声母 j , 说成送气的舌面塞擦音 q 了,说普通话时没有纠正,故而给别人造成了 误会,借不到书,还挨了一顿克! (宁 奚)

仓皇出逃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出逃后,各地学习中央文件,一个农民听了 文件后,问一个下乡辅导学习的公社干部道:"仓皇出逃是什么意思 " 干部想了想回答道:"这还不晓得,那林贼被关在仓库里烦躁了就 逃跑出国呗!" 以音释义,难免闹出笑话,以方言释义,就更是叫人笑掉大牙了。 传说有个老先生,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就是喜欢用方音释义,弄得牛头 不对马嘴。一次,他向学生讲解《论语·八佾》中"孔子谓季氏,八佾 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几句,洋洋洒洒地解释道:"孔子谓季氏,就是孔子会夹屎也;八佾舞于庭,就是八天才屙一 点也;是可忍,就是说,只有孔夫子能忍得住也;孰不可忍也,就是谁 也忍不住也!" 学生无不哄堂大笑。原来,那"谓季氏"与当地土话"会夹屎"同 音,那"舞于庭"也与当地方言的"屙一点"音近,故而老先生如此解 释。 当然,像这样的老先生,现在是没有了。但是在方言区,用方言讲 课,用方言朗读,用方言解释字音字义的,却大有人在。这样又怎能给 汉字正音,又怎能教学生学好普通话呢 (廖海燕)

扫黄

有位当官的到某县检查扫黄工作,半方言半普通话地问当地干部:"你们这里有没有土产(娼) " 一个当地干部连忙说:"有呀,叫兰花菇。" 当官的以为土娼的名字叫"兰花姑",忙问道:"抓起来没有 " "它不是人!"那个干部答道。 "不是人,怎么为产(娼) "当官的莫名其妙地盯着那个干部。 那个干部见当官的脸色不对,一时不敢再说。另一个在场的干部忙 上前解释说:"首长,刚才他说的是本地的土产葫芦(蘑菇)。" 当官的不由恼火地叫道:"无论'胡奴',还是'兰花姑',再好, 也要把她抓起来!唵,你们的扫黄工作是怎么开展的呀!" 当地干部不敢争辩,只得点头答道:"是,是!" 这命令可是害死人了,叫当地干部往哪里去捉拿"兰花姑"呢 由 此可见,我们的领导干部也应该学好普通话。像那位当官的一样,an ,

ang 不分,并且把普通话的平调说成了降升调,把"娼(ch1ng)"说 成了"产(ch3n )",如此检查工作,岂不铸成大错

分糖吃

有位领导在单位职工大会上说道:"同志们,明天上级来检查,大 家回去好好地把'外甥'(卫生)搞一搞!" 职工们顿时轰堂大笑。 领导恼火地说:"笑什么!这是严肃的问题!谁不搞,等下分'痰' (糖)吃……" 职工们顿时安静下来,眼睁睁地望着领导。 领导见大家不作声了,以为是奖罚制度发生了作用,怎样奖罚的问 题也就不说了,接下来大讲分糖的意义:"这'痰'嘛,不是我们买的, 也不是我们'吐'(偷)的,是上级发下来的!不是什么刺激,是一点 小意思,希望大家吃了,不要在外面乱说,影响不好!唵!" 职工们越听越恼火,顿时大喊大叫起来,几个调皮的跑上台揪住那 位领导到上级领导那里评理,把个会场弄得一团糟。 是呀!天下哪有这样缺德的罚规,不搞卫生就分"痰"吃。其实, 领导的意思也并非如此, 而是方音引起了人们的误解。 那领导说 "卫生" , 被人听成"外甥",是把 uei 韵字说成了 uai 韵字,说"偷",被人 听成"吐",是把 ou 韵字说成了 u 韵字,那位领导说"分糖吃",被 人听成是"分痰吃",是把"糖"字韵母 ang ,说成了 an ,与"痰"字 同了音,故而引起了一场乱子。这种 uei ,uai 相混,ou 说成 u ,an, ang 不分的方言现象,在南方方言里是比较常见的,我们谨望有此方音的 同志留心分辨,在跟人交谈时才不至出乱子。 (吉笑雨)

老陈找人

老陈到北京某工厂联系工作,该厂的一位工程师因故不在厂里,老 陈就按厂里给的地址找到工程师的家,敲开了门,便问道:"请问曹工 程师在家吗 "对方回答说:"曹工程师住楼上。"老陈上楼找到曹工 程师,坐下来说话,才知找错了人。他要找的是晁工程师,住的正是他 刚才敲门的那一家。他回到楼下,才找到晁工程师。晁工程师知道事情 本末,心里有点儿好笑。"请问贵姓 ""我姓岑。""哦,老岑同志, 请……"干嘛带省略号 原来晁工程师看到老陈递过来的名片,愣了一 愣:你把我的姓给改了也就罢了,怎么连自己的姓也改了呢 晁工程师不知道,把 ch 声母念成 c 声母,是广州人说普通话的通 病,不足为奇。

弄脑根

南方有位子顶父职的小学数学教师,第一天上课就兴致勃勃地对学 生进行了一通教育, 他说:"小朋友, 你们想学好数学吗 这就要弄 (动) 脑根(筋),特别是碰到难题,只要弄(动)一下脑根(筋),就能想 出来。" 一个从外地转学来的女学生听老师说"弄一下脑根就能想出问题", 心想,这回可好啦,用不着求爸爸教了,也免了挨许多骂。可是脑根在 哪里呢 她一时弄不清楚,只好回去问她爸爸。 "脑根!"爸爸听后想了想说,"大概是脖子吧!脑袋长在脖子上, 脖子不就是脑根吗 这是方言,以后,你要多向本地学生学习!" "呃!"女学生明白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上数学课,老师叫那位女学生回答问题。小学生一时答不出 来,就把手放在脖子上,弄了一下,仍想不出来,接着又弄,一直弄了 十几下,还是想不出来。那位老师看见学生不停地用手弄脖子,就说:"叫你回答问题,你弄脖子干什么 " 女学生连忙答道:"老师,我是在弄脑根,你不是说弄一下脑根就 能想出问题吗 " 老师:"我是要你弄(动)脑根(筋),不是叫你弄脖子!" 女学生茫然地说:"脑根到底在哪里呀!" 老师恼火地说:"脑根(筋)!脑根(筋)!脑根(筋)就在你脑 根(筋)上。真是死脑根(筋),连这也不懂!" 女学生委屈地哭了。 把"动"说成"弄",把"脑筋"说成"脑根",学生不懂,老师 恼火, 你叫学生怎么不哭呢 那位老师为什么会如此呢 是他把普通话 d 声母字 "动" 说成 n 声母字 "弄" 把 j 声母的 , "筋" 说成 g 声母的 "根" , 而且韵母 in 也变成 en 了。 那位老师对这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毫无所 知,说在口上,教导学生,故而造成如此的误会。 (张官妹)

先生的"字据"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 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苛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 面写道: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 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帐,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 一同到县衙门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 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听了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照付给了先生。

祝枝山写春联

从前,有个富商做了几笔大买卖,赚了不少钱财。这个富商不仅为 富不仁,而且喜欢摆阔,吹嘘自己。 这年年关快到,有个贫穷书生前来求见。书生见到富商,拿出一副 条幅,毕恭毕敬地献给富商,琅琅念道:今年真好 晦气全无 财帛进门 富商听了眉飞色舞,再看那条幅字迹潇洒,遒劲有力,就拿出白银 一两,赏给贫穷书先,并立即令家丁送去裱糊。 新春佳节来临,富商兴冲冲地叫家丁将这幅预示吉祥如意,招财进 宝的条幅高挂厅堂中央,让宾客品味欣赏。谁知一连几拨儿贺喜的宾客 走到条幅下面,抬头看了看,便相顾而笑,走了开去。富商见了,觉得 有些不妙,连忙移步上前,看个究竟。没等他看出个头绪,就听到一位 客人轻声念道:今年真好晦气 全无财帛进门 富商定睛细看,果然,那十二个字的条幅上,在"气","全"两 字中间,分明有一断句的"。"号。 富商这才知道被书生愚弄了,气得满脸通红,一把拆下条幅,撕个 粉碎。

乱打人

太原府有个糊涂官,名叫栾达仁。他坐堂审案有个脾气,不管有理 无理, 不分青红皂白, 上来就打 50 大板。 因此百姓送给他一个绰号:"乱 打人"。 一年,有个名叫郑光明的手艺人,因为房产纠纷,到衙门来打官司。 他将写好的状子呈给栾达仁。 栾达仁展开状子一看,只见状子开头写道:"小民郑光明年 40 有五妻黄氏。" 栾达仁顿时勃然大怒:"好一个刁民,郑光,你听着,你今年 39 岁,却偏说明年 40,这明 明是戏弄本官……你一个臭手艺人,竟然娶五个妻子,必是霸占良家女 子……来人,给我狠狠地打这个奴才!" 郑光明被打得皮开肉绽,哀求道:"老爷饶命!我叫郑光明,今年 45 岁,只有一个妻子。姓黄……" 站在旁边的师爷猛然省悟过来了,悄声对栾达仁说:"老爷爷,打错了。你把状子念错了,应该是:'小民郑光明,年 40 有 5,妻黄氏……'不是有五个老婆!" 栾达仁臊得满脸通红,自我解嘲说:"打错了就错了吧!谁叫他们 说我是'乱打人'啦!"

秀才的信

从前,有个秀才,他无论写什么文章,书信,从不注意句逗,往往 闹出不少的笑话和误会。 新年除夕,他写了一封信禀告他的丈人,以表示他和妻子生活平安, 万事如意,请丈人放心。他的信是这样写的:"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不得五谷丰登"。 丈人看完这封家信,痛哭流涕,后悔当初把女儿许嫁给他,致使女 儿受苦。 你知道他丈人是如何读他的信的吗 原来是这样:"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不得五谷 丰登。" 丈人拿着这封信,怒气冲冲地来到秀才家,要把女儿接回去。可是 进了女婿家门,见到的情况却与信中说的全不一样,觉得非常奇怪,便 问:"贤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秀才说:"岳父大人,我的信不是已向您禀告,新年万事如意,生 活安康太平吗 " 丈人听后更加觉得奇怪,便从怀中取出书信,叫女婿念给他听。只 见秀才念道:"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 不得,五谷丰登。" 丈人听后全明白过来了,忐忑不安的心境全消失了。但是,他临走 时告诫女婿,今后写信,千万不能漏掉句逗。

今年好晦气

有一人家,因连遭官司,弄得全家人都很苦恼。到了除夕晚上,父 子三人坐下来商量,父亲说:"明天就是大年初一,咱们一起来想几句 吉利话,写到红纸上贴起来,好让客人念一念,祈求明年来个好运气, 好吗 " 两个儿子都说好极了,请父亲先讲。父亲想了想,说:"今年好。" 大儿子说:"晦气少。" 二儿子说:"不得打官司。" 父亲又说:"喂猪长成象。" 两个儿子齐声喊:"老鼠死清光!" 父子三人凑了五句话,一共 21 个字,就用红纸写成一长条幅,贴在 中堂上,专等明天客人来念。 大年初一的早晨,他家的女婿头一个来拜年。一进屋子,看见中堂 上贴的条幅,上面写着一行没有标点符号的大字,于是高声朗诵起来, 把那 21 个字,念成如下四句:"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喂猪长成象老鼠,死清光!"

找美妻

从前,有个阔少爷叫郭财。他朝思暮想,盼望找个漂亮的妻子。一 天,他收到一封提亲信。信上写了女子的模样: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郭财念道: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于是,一位端庄秀丽,亭亭玉立的女子仿佛来到他的面前。 没过几天,月老把女的领来了。郭财上下一打量,见女的大脚丫, 秃子头,一脸麻子,非常难看。他气急败坏,捶胸顿足,责怪媒人胡编 乱造。 媒人不慌不忙地叫郭财拿出信稿,心平气和地说:"我早就告诉你, 她'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一句假话也没有呀,是你自己念错 了,我可没有哄骗你。"郭财气得目瞪口要,暗暗叫苦。

马贩子拜佛

有个马贩子,一连几年运气都不好,马得了瘟疫,老婆又得了伤寒, 多年积攒下来的一点家产全折腾光了。 快过年了,邻居劝他说:"你到庙上去许个愿,求佛爷保佑来年平安发财,也许会时来运转呢!" 马贩子听信了邻人的忠告,买了个猪头,打了一斤酒,又去找村里 的教书先生写一张祭文。先生一挥而就,念给他听:"望全家福禄,不见鬼怪病痛,常有银帛收入,断绝忤逆,神佛保 佑,年年如此。" "挺好,挺好!"马贩子揣起祭文,领着儿子往庙上去了。 父子俩摆好酒肉,又恭恭敬敬地向大佛像磕了三个响头。马贩子说:"儿呀,你认字清楚,你来念祭文吧!" 儿子展开祭文,祭文上没有标点,不知怎样断句,他有点为难。马 贩子催促他道:"快念,快念,佛爷等急了。" 儿子大声念起来:"望全家,福禄不见。鬼怪,病痛常有。银帛收入断绝,忤逆神佛, 保佑年年如此。" 马贩子听完祭文, 号陶大哭:"天啊, 明年我家又要遭灾招祸呀……"

错解标点

姑娘丽丽找对象有个标准:小伙子老实听话,无爹有妈。为啥 她 想结婚后少做家务,生了孩子不请保姆,自己趁年轻玩个痛快。 经过月老牵线搭桥,丽丽同从事医务工作的方威谈上了恋爱。方威 在一封信中介绍了家庭情况和本人职业:"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 师"。丽丽一看这封信,笑在眉头喜在心。第二天,她主动约方威去领 了结婚证,还为方威的妈妈买了礼物。 当天晚上,两人到了方威家,只见"铁将军"把门,毫无动静。丽 丽吃惊地问:"妈妈呢 "方威狡黠地一笑:"你没看信吗 那上面写 得清清楚楚: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师。" 丽丽一听,又悔又气:悔的是自己粗心,错解标点,把信上的话看 成"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师";恨的是方威有意不打标点。她眼 泪直流,举起双拳在方威胸前轻轻捶着说:"真是报应呀!"

巧写对联戏店主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是我国明代江南四大才子。 有一次,祝枝山在苏州街上走,看到一家大门上贴着两张红纸,就 在上面写了对联。 这家人看了怒气冲天,揭下对联,到州官那里去告祝枝山。他当堂 念道:"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伤悲。" 念罢以后,他说祝枝山在诽谤好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告祝枝山 犯了诽谤罪。 祝枝山辩解说:"你读错了,这副对联是向你祝福的。"说完,他 拿过笔来把句逗一点,对联变成:"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伤悲。" 店主一看,转怒为喜,撤销起诉,与祝枝山言归于好,拱手致礼。

月终盘点

有家百货商店,每到月底,总要在门外贴出"月终盘点暂停营业五 天"的布告。群众对此很有意见。 这天,营业员把"月终盘点暂停营业五天"的布告往外一贴,便三 三两两地喝茶聊天。不想,不一会儿门被擂得通通响。经理大光其火, "霍"地拉开窗,冲着济济人头喊道:"你们要干什么!"人群顿时嚷 开了:"快开门营业!为什么贴着布告不算数 " 经理马上朝布告一看,顿时傻眼了。 不知谁在布告上加了个标点,布告上写着:"月终盘点暂停,营业 五天。"

没有标点的诗

德国 19 世纪的名作家冯塔纳,当过多年的报纸编辑。他自己处理稿 件十分认真,所以对那些写作态度不严肃的投稿者非常反感。 有一次,一个青年投稿者寄了几首诗给冯塔纳,还附了一封信。信 上说:"我对标点符号是不大在乎的,请你自己添上好了。"冯塔纳一 看,诗写得十分拙劣。当然,对待写作这么满不在乎的人,是写不出什 么好诗来的。 冯塔纳立即提笔写了一封退稿信。信上说:"下次来稿,请光寄些 标点符号来吧。至于诗,由我自己添上好了。"

巧妙的婚书

从前,有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长大后是满脸的麻子, 一头黄水疮弄得脱了头发,左手残废,一只跛脚,到了婚龄时,做父母 的着实犯了愁。 老夫妻俩为了女儿能出嫁,花了很多的钱物,请来了一位有歪点子 的先生。恳请代写张婚书。那歪才先生的笔下果然生了花,一个求婚的 小伙子看了婚书后,果断地订下了这门亲事,及至结婚那天,双方发生 了激烈的争吵。男方说:"你们婚书上明明写着:'墨黑的头发,没有 麻子,小脚不大,周正,过日子是一把好手,'讲得天花乱坠,谁知却 是麻脸秃头,缺手跛脚,这样的姑娘我们是不能要的!"女方反驳说:"婚书上写得很清楚,'墨黑的头发没有,麻子,小脚不大周正,过日 子是:一把好手。'你们既然答应下来,现在就不能变卦!"双方争执 不下,于是到县衙门说理。县官问清情况后,一审视那张婚书,上面的 句子没有标点断句,也难怪女方强辞夺理,现在事情巳经闹得这个地步, 怎么裁决 就把男方狠狠地训斥一顿:"你们办事粗枝大叶,马马虎虎, 后果应由你们负责。"男方没法,只好把丑媳妇娶了回去。

用标点符号写成的《自传》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 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 碑上的墓志铭,于是乎大家凝神苦思,伸纸命笔。 其中一个满脸沮丧神情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三个标点 符号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 巴尔肯问他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凄然作色道:"一阵横冲直撞;落 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到底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果公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 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甲看后说,这场足球赛是山东队赢了。因为公报上写的是:"这一 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乙看后,却不同意甲的说法,他认为公报上明明写着:"这一场激 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到底谁是冠军呢 原文没有标点,谁也说不清。

标点符号的功劳

苏联老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给《海员报》写了一篇短篇小说,题材 很有趣,写得也很好,但层次不清,文章显得很杂乱。编辑们不知怎么 办好。老编辑布拉果夫主动把稿子拿去,整整搞了一夜。 第二,当编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都惊呆了:内容是如此风趣, 行文是如此流畅,层次是如此清楚,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全文竟未增减一 个字。编辑们问布拉果夫怎么搞的,布拉果夫回答说:"这里并没有什么秘诀,这完全是标点符号的功劳。你们看,这里 的每句,我都打上了标点,特别仔细地标上了句号。当然,还有分段, 这是一件大事情。标点符号就是标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标点符号好比音符,它们牢固地缚住文章,不 让它撒落。" 梭勃里知道后,抱住布拉果夫,亲了他三次,并激动地说:"谢谢 您! 您给了我一个再好没有的教训, 我深感到我对以前的作品是有罪的。 "

一个逗点

有一次,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举行宴会,宾客们济济一堂,在客厅 里等了很久,也不见主人的到来,很是着急。后来,王尔德匆匆忙忙赶 来了,急忙向客人施礼道歉。客人们问他干啥去了,他回答说:"我修 改我的诗稿。"客人又问:"这么大半天,一定做了不少工作吧 "王 尔德满意地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一个逗点, 但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我又把它加进去了。"

" ——雨果。"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 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 ——雨果。很快, " 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 内容也只有:—— "! 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这两 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两个标点符号,把他们之间要表达 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这件事不能不使人拍案叫绝。

标点救人命

清朝末年的一天,慈禧太后召来一位书法家题写扇面。书法家大笔 一挥。写了首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书法家 一时疏忽,写时漏了个"间"字,慈禧见了勃然大怒,认为书法家讥笑 她没有学问,当场要问死罪。 书法家急中生智,不慌不忙地说:"老佛爷息怒,我是用王之涣诗 意填写的词。"接着,便当众断句吟诵:"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 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也想不出 还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只好作罢,还赏了许多白银给书法家。 当时还没用标点符号,但是,那位书法家吟诗时的停顿,正相当于 现在标点的作用。就这样,标点救了书法家的性命。

古怪老翁作遗书 从前,一位老人临终时交给子女一份遗书。子女安葬了老人后,拆 开遗书一看,只见上面写道:"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儿子和女婿看后,都很高兴,各抄一份,作为凭证。儿子说:"家 中财产,全部归我继承。"女婿也说:"家中财产,全部归我继承。" 两人争执不定,闹到公堂。 县官叫他们各摆理由,他们各自拿出了所抄的遗书。女婿抢先念道:"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县 官说:"看来这是得归你。"儿子说:"不能归他!家父的遗书是这样 说的:'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 涉。'太爷呀,这财产应该归我。" 县官左右为难,摊开两手说:"哎呀,这该咋办好呢 "

下雨天,留客天

从前有一个人非常吝啬,外号"磁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玻璃猫"。 这些"雅号"无非是说此公一毛不拔罢了。他平时最怕把客人留在家里 吃饭。有一天,远道来了一位客人,凑巧得很,一进门就下起雨来。客 人知道主人是个吝啬鬼,就故意不走了。他对主人说:"本来我不打算 在这里吃饭的。你瞧,雨下得这么大,回不去了。这是天留客啊!"主 人一听,心往下一沉,脸拉得老长老长的,立刻写了十个字送到客人面 前。这十个字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想说"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以为客人看了这几个字会快快滚蛋。谁知道由于上面没 有标点,让客人钻了空子了。客人捉摸了一会儿,在上面加上几个标点, 结果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留。"主人一看,无可奈何,只 好吩咐家里人赶快备饭,招待客人。

巧加标点斗敌顽

在 8 年抗日战争中,华北平原的一个村子里,有个奴颜婢膝,为虎 作伥的汉奸王二狗,勾引日本鬼子欺压百姓。一天夜里,王二狗带着日 本鬼子抢掠了李各庄老百姓的东西后,还在墙上写了一条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日本鬼子走了以后,王二狗躲进他那狗窝睡觉去了。当晚明月当空, 金风送爽。半夜时分,儿童团员小明和小英借着月光,在那标语的"卖" 字后面加了个逗号。 第二天早上阳光普照,天高云淡。汉奸王二狗一看标语,分明写着: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他越看越气,却又无计可施,只得夹着尾巴溜走。

别字父子

从前有个叫季康子的土财主,他识不了几个字,却要故作斯文,满 口"之乎者也"。他有个儿子名叫日叟,也是个不学无术的少爷。这父 子俩经常读别字,闹出许多笑话,人们称他们为"别字父子"。 有一次,儿子奉父命出外做生意,走到一个地方,突然遇到大雨, 他没有带雨伞,浇成了落汤鸡。日叟只好写了一封信给父亲,信是这样 写的:"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别人都有命(伞),就我无 命(伞),有命(伞)快带命(伞)来,无命(伞)则带钱来买命(伞)。 儿字。" 信送到家时,正碰上季康子大宴宾客,他拿过信一看,顿时气得脸 色铁青,原来,信封上写着:"李(季)麻(康)子大人收"。再看内 容,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马上提起笔来,给儿子回了一封信, 信上写道:"四(日)嫂(叟):你会马(写)则马(写)之,不会马(写) 则熊(罢)乎,堂上有容(客)哉,差(羞)死我也!父字。"

别字大王

十年内乱时,有个叫阿狗的教卫组负责人。一天,他带着秘书来到 一所学校作报告。 "同学们,你们如果像张铁生那样敢于反潮流,我也可以让你们出 国,比如,到……到……到墨西哥去。" 台下哄堂大笑,急得秘书赶紧凑到他耳边说:"墨西哥!读墨!" 阿狗先是一窘,然后又强自镇定地对学生说:"笑什么!墨不是黑 的吗 墨西哥叫黑西哥不也可以吗!你们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要把你 们送到墨龙江去!" 下面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秘书又慌忙替他纠正:"黑龙江!读黑!" 阿狗对着秘书两眼一瞪:"方才我读黑,你硬要我读墨;现在我读 墨了,你又硬要我读黑!你这不是往我脸上抹墨吗 "

树上吊死鬼

弟弟不认识"槐"字,便问念中学的哥哥。哥哥左看右看,也认不 太准,但他又怕弟弟看不起他,便随便说道:"念鬼。" 弟弟不太相信地问:"鬼字怎么还有个木旁呢 " 哥哥解释说:"这是吊死在树上的鬼。"

胸有成个个

在"十年*"的年代,一位坐直升飞机上去的"四人帮"的小爪 牙当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但他文化水平低,每次作报告都是秘书起 草,然后照念,常常闹出笑话。 有一次,这位"领导"坐在主席台上作报告。他看着稿子说:"我 们每做一件事都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要做到胸有成个个。"说到这里, 大家先是一愣,而后哄堂大笑,知道他把"竹"字分开念了。可是他见 大家哄笑,以为自己讲得生动,于是又解释道:"'胸有成个个'就是 说,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有个成功的把握,做一个成功一个,个个都成 功,这叫做胸有成个个。"然后,他又接着讲:"当然,计划性强这仅 仅是成功的开始,更重要的,我们要苦干实干加二十三干!"听众又是 一愣,而后笑得更欢,知道他将"巧"字,误看成"23"了。可是他又 以为自己讲到精采处, 于是又借题发挥:"我们平常不是说干劲十足吗 现在'十'是不够了,加倍二十也不够,再要加上三,叫做'苦干实干 加二十三干',这才能反映我们的精神面貌!"

念小坑儿

有个人长着一脸麻子,也最犯忌人说麻子。这天饭后,他陪儿子小 宁看画书。 "爸爸,这是个啥字儿 " "这……"爸爸一看正好是个麻子的麻,就不知怎么给说了。 "你认不得吗 "小宁见爸爸的脸红了,就追问道。 "谁说我认不得 "爸爸总是爸爸,就心生一计,哄起了小宁:"念 小坑儿。" "不对,不对。"小宁看着"麻"字,感到奇怪了:"一个字怎么 能念三个音呢 " "怎么不对,你看那明明是三个字吗 "他把麻字给分开解释说。 "哎,还不对,这样是广木木,不是小坑儿呀 "小宁不服气地噘 起了嘴。 这下可把他惹火了:"混蛋,你老子长了一脸的小坑儿,怎么能不 念小坑儿 "

山上长的豆

从前,在一个小山庄里,住着几户人家。这几户人家相处得挺和睦, 大伙凑些钱粮,给孩子们请了一位教书先生。先生认真教书,孩子用心 学习,不到一年,孩子们认识了许多字,大人们十分高兴。不久,这位 先生得了重病,不能继续教书,乡民只得另请一位先生。 这位姓胡的教书先生胸无点墨,只靠骗钱混饭吃。他教书的第一天, 就遇上了一件挠头事。私塾里有一个学生指着书上的一个"岂"(岂的 繁体字)字问他:"先生,这是一个什么字 " 他接过书,端详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个字么……念'豆'。" 学生疑惑地说:"先前那位先生教我念的'豆'字,上边没有'山' 字呀,怎么这个'豆'字上面还有一个'山'字呢 " "是啊,"学生们附和着嚷嚷起来。胡先生不耐烦了,他指着那个 字,怒冲冲地喊:"真是'豆'(岂)有此理,没有'山'的豆,那是平地长的豆,有'山'字的豆,当然就是山上长的豆了!" 学生们困惑地望着先生,不住地摇头,嘴里念叨着:"豆和岂为啥 两样写法呢 " 不久,这个笑话传到邻村去了,人们都叫他"胡豆先生。"

玉堆宫与王推官

有两个富家子弟,同窗读书,从来就不好好学习。一次趁老师不注 意的时候,偷偷跑出书房,到城外散心。 他俩正走着,忽然发现道路旁边有座"鲁叁墓",其中一个急忙跑 至眼前,说:"这是'曾参墓',见圣人不拜,一场大罪。"于是,连 忙行了三拜九叩首的大礼。另外一个头一扬,鼻子一耸说:"傻瓜,那 是曹参墓。"说完二人便争吵起来,走着吵着,到了官府门口,恰值王 推官在大堂审案。二人趁机向王推官告明原委,请求裁决。王推官当时 也弄不清楚,就派人传墓周围的住户来询问情况。经过了解,才知道是 鲁叁墓。王推官气愤至极,喝令将二人各打 20 大板,轰出大堂。 二人挨打后,仍互不服气。一个朋友出面为他们调解。一天,在府 学旁边的"玉堆宫"摆下酒席,请他们饮酒。他二人手持请帖,刚要进 门,抬头看见"玉堆宫"的匾额,吓得慌忙逃走。二人嘘嘘喘喘地跑出 了老远,互相看了一眼,说:"那是'王推官'家,幸亏咱俩跑得快, 不然被人抓住,岂不又要挨一顿打!"

衙门走狗

清朝乾隆年间,兴化地区有一个土财主。这个财主本来一点学问也 没有,但偏偏起了一个风雅念头。有一天,他把大画家,大书法家郑板 桥请来,要郑板桥在他家门首写块匾额。郑板桥了解这个财主一向巴结 官府,坑害百姓,因而对他恨之入骨。于是,他提笔在财主的大门上写 了"雅闻起敬"四个大字。写好以后,他又暗地里嘱咐为财主家做匾额 的漆匠师傅,叫他"一,三,四"三个字只漆左边,"闻"字只漆"门" 字。漆匠按照郑板桥的意思办了。过了一些日子,"雅闻起敬"四个字 中未上油漆的部分经过阳光多次照射,都慢慢退色了,大门上只剩下"牙 门走苟"(衙门走狗)四个字。路人见了,无不称快。

王千户

常郡有个王千户,喜开玩笑,语言刻薄,常常弄得别人面红耳赤。 有一天,在酒席上碰到一个年轻的对手,这个青年临时说了一个笑话报 复他:有个总兵大人靠比武起家,但不喜欢读书,只认得一个"王"字。 有一次,上司要他点千户的名册,恰好,第一名姓王,他唤道:"王千 户。"第二名姓匡,他瞅了半天还不认得,只好唤道:"上匣床的王千 户。"第三名姓土,他又不认得,于是气愤地喊道:"砍掉了头的王千 户。"席上的人听了,一个个笑得喷出了饭。

庙中避雨

从前,有两个同窗好友,一个叫金贵,一个叫田宝。有一天在回家 的路上遇上暴雨,他俩一块跑进庙里避雨。 "这是'文朝'庙。"金贵指着庙门上挂着的匾额告诉田宝。 田宝抬头仔细瞧瞧匾额,摇头道:"不是'文朝',是'丈庙(庙 字的繁体)'二字!" "不,我看是'文朝'"……金贵与他争辩起来。 "算了,别争了"……田宝不耐烦地说,"你瞧,墙上还有孔天子 的画像呢!" "什么孔天子 那是孔大子!"金贵又与田宝争论起来。 "好,算你说得对,"田宝谦让道,"你看那儿还有苏东皮的诗哩!" "不是苏东皮,是苏东坎!"金贵又来纠正田宝。田宝不服气,大 嚷道:"就是苏东皮,从来没听说过什么'苏东坎'……" 正当他俩争论不休的时候,庙里的老和尚回来了。和尚笑吟吟地唱 起来:"文朝丈庙两相异, 两位学子莫着急。 这个不是孔天子, 那个并非苏东皮。" 金贵,田宝心知老和尚在嘲笑他俩,便偷偷逃出庙门,回家去了。

别字先生

有一个私塾先生, 是个别字大王。 一次, 一个学生指着书本上的 "出" 字问:"先生,这是个啥字呀 "先生左看,右看,看了老半天才说:"咋连个'高'字都不识啊 " 学生便依照先生教的,把"出"字念成"高"字,可横竖拗口不成 句。只好又去请教先生:"您再仔细瞧瞧,这个字到底咋念呀 "先生 不耐烦了,瞪着两眼说:"高!高!"学生辩解道:"这字是两个山字 叠在一起的,好像和高字不一样!"先生举起戒尺,大喝道:"你这蠢 才,该打!两山叠起来了,能不高吗 "

别字

在批发商店里,一个售货员正在"商品公告栏"的小黑板上写着"今 日另售商品"几个字,旁边的一位顾客提醒售货员说:"同志,零售的 '零'字,您写的是别字。"售货员抬头看了看小黑板,回头狠狠瞪了 顾客一眼:"你上过学没有 '别'字旁边有个立刀!还想教训人 "

牛杏先生

有个叫牛杏的教书先生,夸夸其谈,毫无学识。本村的人都瞧不起 他,不愿把孩子送给他教。可是外村的人不明底细,有把孩子送来给他 教的。 牛先生很会装模作样消磨时间。头五天是出门拜客,接着五天是布 置大孩子教小孩子。之后才开始正式授课。 10 天教学生读写一个"牛" 第 字,第 12 天教学生读写一个"杏"字,第 13 天要学生默写"牛""杏" 二字,第 14 天就没字可教了。他想了想,就叫学生提问。 有个学生拿一个"午"字来问他。牛先生回答:"这是'牛'字"。 学生不理解。牛先生解释:"我教你们认写的'牛',头上长出角,是 老牛。你们问的是没长角的小牛,写法自然不同。"又有个学生拿了个 "矢"字来问。牛先生想了想:"这也是'牛'字。"学生问:"老师, 怎么这么多'牛'呀 "牛先生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少见多怪,先 说的两个'牛'双脚并在一起,是站着的脚;现在这个'牛'双脚分开, 是走着的牛。" 学生们哈哈大笑。 第 15 天一早上学,便有一个学生走上前来,拿着一个"呆"字来问 他。牛先生一看,连忙说:"杏"。这个学生笑着摇摇头,说:"不是。" "这是'杏'!""这是'呆'!"师生相持不下。牛先生下不了台, 不禁大怒:"还呆在这里干嘛 这是倒着开花的'杏'!" 学生们听了,一哄而散,背着书包回家去了。

秀才和老爷

有两个秀才,大摇大摆地到城里去。他们走到一个凉亭旁,看见一 座牌坊,上面写着"进士殿"①三个斗大金字。两个秀才都想考考对方, 显显自己的才学。于是甲秀才道:"啊,学友,这牌坊上面写的是什么 字 "乙秀才微微一笑,趾高气扬地说:"退士殿。" 甲秀才扑嗤一笑,连连摇头道:"不对,不对。" 乙秀才不服气地反问:"那你说是什么字 " 甲秀才:"这上面写的分明是'进土殿',哪里是'退士殿'啊!" "我说是'退士殿'。" "我说是'进土殿'。" 两个秀才都说自己对,彼此争得面红耳赤,几乎要打起来。正在此 时,知县老爷从这里经过,看见两个秀才拉拉扯扯,认为有失体统,于 是下轿来问。问明原委,老爷抬头看看牌坊,自作聪明地说:"老爷不 是苏东皮(应是'坡'),进土,退士都可以。"说完扬长而去,弄得 两秀才莫名其妙,原来,这位老爷目不识丁,官是用银子买来的。

胖财主丢丑

从前有两个商贩,挑着青菜进县城去买。他俩走近城门,看见城门 旁边有座新造的凉亭,便走进去歇息。 "快瞧,那上面写着字哩!"一个说。 "噢,我认得,那三个字是……由明亭。"另一个自信地说。 "不对!由字怎么有个长尾巴 我看是甲字,盔甲的甲……" "不对,甲字怎么还冒出个尖来 我说念由,没错!" 二人正争论得面红耳赤,从城里走出一个胖财主。他大摇大摆地走 进亭子,教训他俩说:"你们俩呀,只顾卖菜挣钱,就是不读书认字,连这'田明亭'三 个字也认不得,你多一头,他多一尾,还要我来教你们……记住,这是 田字,这座凉亭叫田明亭!家有百亩田,不离县门前,这田字我记得最 牢……嘿,嘿,嘿……" 胖财主正得意忘形地傻笑着,忽然跑过来一名看守城门的卫卒,朝 他们三人高喊:"喂,申明亭不许随便上,赶快滚开!" 三人听见"申明亭"三个字,你看我,我看你,愣在那里像个泥像。

万百千

从前有个人叫王二,进校的第一天,老师教他识一个"一"字,王 二很快学会了,第二天老师又教他一个"二"字,他想:这很容易,"三" 字大概就是三划。果然不错,第三天老师又教他认了一个"三"字,整 整三划。这一来,王二心想:"这还用学,四字四划,五字五划……" 从此,他就不上学了。 这件事传开去,周围的人都说:"王二了不起,念了三天书,什么 都学会了!"于是就有人把儿子送到他那里去读书,王二就做起老师来 了。 有个学生拿着作文簿,对王二说:"请老师给我写个名字,我叫万 百千。"王二一听,吓了一跳,拿起笔来就拚命地划,看看一本作文簿 快划完了,一个名字还没有写好。那学生站在旁边,脚也站酸了,就插 嘴说:"王老师,我妈有个大木梳,沾上墨,一下能划四五十,比笔快 得多了!"王二也累得真够受的,便说:"快去拿来!"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学习要虚心,要刻苦,不能学到一点东西就满 足,就骄傲,不然一定学不好。

换鱼

从前,有个叫李章的人去参加邻家的小宴席。邻家的主人平素吝啬, 上菜时,放在自己面前的一条鱼比各位客人面前的都大。李章看见后, 就向主人请教道:"常常见人写'苏'(苏)字,那'鱼'字有时在左 边,有时在右边,不知是什么原因 "主人回答道:"古人写字,不拘 一体,随着方便而变换移动罢了。" 李章听了以后,便伸手取来主人面前的那条大鱼,并让大家看了看 说:"遵从主人的吩咐,今天左边的鱼也应当从便换到右边来。"满座 的客人无不为他的言语和举动而大笑。

报复

一位姓申的人,给他的朋友熊某写信,由于马虎,把"熊"字写成 了"能"字。熊某见信极为生气,他决定报复一下。他立即写信给申某, 故意把"申"字写成"由"字,并在信中写道:"你可以无理砍掉我的 四个脚指头,难道我就不能割掉你的尾巴吗 "

狗尾王尚书

蒲松林在西铺村姓毕的人家里教私塾的时候,有一天,毕家宴请当 朝尚书王渔洋。主人毕际友向王尚书夸耀他家的先生蒲松林很有才学, 还请他出来作陪。这个王尚书嘴里不说,心里老大的不高兴,觉得穷教 书的不配跟他这位大尚书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正在饮酒吃菜的时侯,进来一只狗,钻到桌子底下啃骨头。王渔洋 心生一计,要试试蒲松林的才学,他便说:"桌子底下不是狗,像是狼。 " 蒲松林早就看出王尚书摆着一副官架子,正想杀杀他的威风。于是, 就接上说:"狼和狗不一样, 狼尾巴往下耷拉, 狗尾巴往上竖 (王尚书) " 。 那王尚书听到蒲松林把"狗尾"二字加在他的官衔之前,心里火冒 三丈,但又不便发作,只好咽下两口苦水,灰溜溜地离席而去。 从此,"狗尾王尚书"的笑话,就在山东传开了。

郑板桥题字讥皮三

相传清朝末年,兴化城东门外住着一位暴发户,姓皮,排行第三, 人称皮三。这皮三原本是个泼皮无赖,发迹前穷愁潦倒,曾一度靠扛柴 卖草为生。后来,得了一笔不义之财,买田置产,自尊为"员外"。为 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他起了一个附庸风雅的念头,想请寓居在兴化的书 画名家郑板桥为他写一幅中堂。于是,他择了吉日,备了厚礼,亲自到 郑板桥寓所索字。郑板桥见是皮三,心里很不痛快,不愿题字。可是, 皮三死皮赖脸,不断纠缠,郑板桥只好挥毫大书"兰波"二字,交差了 事。 皮三如获至宝,欢欢喜喜地谢别郑板桥,回到家中。几日之后,他 得意洋洋地将裱装好了的字屏悬挂起来,并大摆筵席,邀请宾朋前来观 赏。有心炫耀一番。来客一见郑板桥清新俊美的墨迹,纷纷赞不绝口; 可是,细品"兰波"二字,却又不解其意。问及皮三,他也莫名其妙。 正在这时,忽见一人捧腹大笑:"哈哈,什么'兰波',拆开来看, 分明是'东门扛草的皮三'嘛!"众人一听,恍然大悟,不禁哑然失笑:兰字由东,门和草字头组成,波字由三点水和皮组成,所以"兰波"二 字可以看成"东门扛草的皮三。"原来郑板桥早闻皮三的为人,有意借 机奚落。皮三见众人嘻笑,羞渐满面,无地自客,却又奈何郑板桥不得。

三担谷子

有位先生常读白字,东家给他讲明:每年给谷子三担,伙食费四千, 如教一个白字,罚谷一担,如教一句白字,罚钱二千。 先生来了后,和东家上街闲走,见一块石头上刻着"泰山不敢当", 先生误认作"泰山不取当"。东家说:"白字一个,罚谷一担。" 回到书房,教学生读《论语》,先生又把"曾子曰"读作"曹子日", "卿大夫"读作"乡(乡)大夫",东家说道:"又是两个白字,三担 谷全罚光,只剩四千伙食钱。" 另一天,又将"季康子"读作"李麻子","王曰叟"读作"王四 嫂"。东家说道:"这是白字两句,伙食四千全部扣光。" 先生作诗感叹此事:"三担稻谷苦教徒,先被泰山石取乎; 一担输给'曹子曰',一担送与'(乡)(乡)大夫'。" 又曰:"四千伙食不为少,可惜四季全扣了:二千赠与'李麻子',二千给予'王四嫂'。"

代形山

有一个白字大王,把太行山愣念作"代形山"。另外一个读书人帮 他纠正,说:"那不念'代形',而应念'泰杭'。"白字大王一听, 火了:"我亲自到山下边看过石碑,怎么会错呢!"二人争得脖粗脸红。 那读书人说:"咱俩也别吵了。咱一起再找个读书人问问,如果你读错 了,你请我一顿酒,如果我念差了,我请你一顿酒。"白字大王欣然同 意。二人往前走到学堂。正碰着白字大王的老师在太阳地里捉虱子。二 人争着说明了争论的根由。白字大王的老师扣好扣子,摇头晃脑地说:"是'代形'非'泰杭'也。"输了一顿酒的人很不服气。老师说:"你 虽输一顿酒,却叫他念一生白字。"

日字发胖

财主的儿子无心向学。一天,老师写了一个"日"字教他。他只看 了一眼便大叫"我懂了",扔下书本,跑去玩了。 过了几天,老师给他一本书,要他把"日"字找出来,找了半天也 找不着。忽然,他看到了"孔子曰"那个"曰"字,便如获至宝地说:"这就是'日'字!几天不见,它就胖了许多。"

白字先生的告示

有个人名叫王二,好写白字,他年过 49 尚未成婚,十分着急。一日, 他想出一个办法,出一个告示,挂在路边,招引媒人。那告示上写道:"我名王二,是位浪(良)子,上无粮(娘),下无米(妹),地(弟) 也没有,家无挂荤(牵),如有迷(媒)人捉(撮)合,并有狐狼(姑 娘)与我成昏(婚)者,当有仇(酬)谢,且有辱(肉)吃,至少一天 晕(荤)一次。"告示一出,路人围观。男子笑破肚皮,女子望而生畏, 白字先生还自鸣得意。

找川字

一个人只认识一个"川"字,但偏要充斯文去当先生。上课了,学 生拿书来请先生教,先生播开书想找"川"字教学生认。然而,翻来翻 去找不到,正在着急,忽然看见"三"字,便指着"三"字骂道:"我 到处找你都不见,原来你倒在这里睡大觉!"

不怕反应

四害横行时,在某县的偏僻村庄,有一个老雇农,名叫宋永红。全 村数他的成份好,他常常以此自居。 一天,宋永红患了感冒,发烧,呕吐,只得叫医生看病。医生给他 开了青霉素。打针时,护士要他先做"皮试"。 宋永红对此非常不满意,对护士说道:"打针就打针,又做什么皮试,是看我眼红怎的 " 护士耐心解释道:"老贫民,我们是给你治病,有人打青霉素过敏, 严重时会有危险,'皮试'的目的是看你有没有反应,没有反应就更好 了……" 宋永红一听"反应",顿时火冒三丈,他冲着护士嚷道:"你是对 我有意见怎的 我是老红五类,是烈属,土改根子,现役军人的爹,谁 敢反映我啊 打针吧, 我不怕反映, 政治上出了问题, 不要你们负责……" 护士只得忍气吞声,请医生改成中药治疗。

吃人的狼

兰兰的妈妈爱唱爱跳。 一天,她打开录音机,一边做饭一边跟着唱起来:"郎啊郎,盼你 来到妹身旁……"4 岁的女儿兰兰听着听着,"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兰兰妈惊惶失措,忙问道:"我的乖孩子,你怎么啦 " 兰兰一边哭,一边用小手抹着眼泪说:"我怕,我害怕。" 年轻的母亲莫名其妙,她让孩子弄糊涂了。她看看房门,房门紧关 着,也没有小狗,小猫,老鼠进来。她疑惑地问孩子:"你有啥害怕的 呀 " 兰兰噘着小嘴,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唱狼啊狼,盼它来,狼 来了会吃我,也会吃你的,我害怕狼……" 妈妈听了小女儿这么一说,禁不住哈哈大笑。她紧紧抱住兰兰,耐 心地说:"我唱的'郎'不是吃人的'狼'啊!"兰兰不解地望着妈妈, 妈妈说:"吃人的'狼'在动物园笼子里呢!"这时,兰兰点点头,不 再害怕了,她也跟着妈妈一块唱起来。

训子

南汇瓦屑墩有一个富豪名叫张叔英,胸无半点文墨,却偏偏喜欢假 "斯文"。 一天,他儿子结婚,按当地习俗,新郎新娘拜堂时,必须向父母"请 训"。当时,张叔英夫妇高坐在堂上,儿子媳妇前来参拜,礼生(旧称 典礼的司仪人)高叫"请训"之后,张叔英便大声用官话训道:"尔生 于富贵之家,未知架墙(稼穑)之艰难……" 宾客们无不洗耳恭听,等待下文,但迟迟听不见张叔英的下文。 张叔英呢,怎么也想不出下文,见宾客个个眼睁睁地望着自己,再 也顾不得装斯文了,慌忙用当地土话说道:"这'架墙'(稼穑)吗, 就是无论架什么墙阻挡,你也得要拼命地抓上去!" 在坐宾客听了无不哄堂大笑。 喜欢"斯文",却又读白字,而且一错再错,用方言去理解,弄得 牛头不对马嘴,岂不令人喷饭!这样的事情在今天也存在。如有的人喜 欢学普通话,但就是不愿意学习汉语拼音,结果,往往读白字,还以"白" 解"白",自以为是。如一个小学生回家做家庭作业,按拼音读写"乘 风破浪",其中"乘"字拼不出,就去问他喜欢说普通话的爸爸。但他 爸爸不懂拼音,看了看说道:"是'乖'字,'乖'就是漂亮,漂亮的 风能把河里的波浪破开!多有力!你看河里起风的时候,把波浪破成一 匝一匝的,那就是'乖风破浪'!懂吗 " 小学生茫然地点了点头。 像这样的爸爸,岂不贻害子孙!由此可见,我们做父母亲的,都应 该学好汉语拼音,不然孩子们问起来,不是"哑巴"就是"疯子",岂 不惭愧! (吉笑雨)

再来一个爸爸

小钟跟妈妈去看演出。一个节目演完以后,观众便齐声喊道:"再 来一个!" 小钟凑近妈妈的耳朵问:"妈妈,'再来一个'是什么意思 " "这是表示欢迎这个节目。" 过了几天,小钟的爸爸访问日本回来,妈妈带他去机场迎接。当看 到爸爸从舷梯上往下走的时候,小钟忙挥动双手,并高声叫道:"再来 一个爸爸!"

不借骏足

杨俊是青州府的有名富豪,家大业大,光是良马就有二百多匹。不 过他吝啬得很,铁公鸡,一毛不拔。 有一天,杨俊的姐夫想出远门,派人拿着他的亲笔信,向杨俊借一 匹马。这位借马的亲戚是秀才出身,喜欢用文言。这封信是这样写的:"……偶欲他出,祈假骏足一乘……" 杨俊是行伍出身,使枪弄棒还倒在行,偏这文词儿听不明白。管帐 先生把信给他念了一遍,听说姐夫要借"俊足",他顿时火冒三丈:"什么 !好大的胆子!这酸秀才还要借我的脚,我只生两只脚, 如何借得别人 我有那么多亲戚,朋友,若是都来借,岂不是把我大解 八块吗 " 管帐先生向他解释:"所谓'骏足'者,马足也……" "啊 !"杨俊暴跳如雷,大喊大叫起来:"我的足是马足,那我的头便是羊头啦 你们变着法子骂我,他的 足才是马足,驴足,你的头是狗头,牛头,猪头……" 杨俊的儿子是读过书的,觉得父亲大吵大闹实在无理,便劝慰道:"父亲岂能有马足,应该是羊足才对……" "嗯,杨足倒是不假……" 管帐先生在一旁掩口而笑。

张袋盛鼠

唐朝时候,山东有个财主姓钱,为儿子买了个官,派到县里当县令。 赴任前老爹嘱咐儿子说:"你去的那个县,听说读书人很多,县衙内的属官多是有学问的, 你可要谨慎处事,千万别闹出笑话来……" "喂,你别把人看扁了,那四书,五经我也摸过几本,奈他把我怎 样 " 钱县令到任以后,趾高气扬,作威作福,县衙的小吏们非常气愤, 偷偷骂道:"这个草包,如今臭泥鳅也要掀大浪呢!" "弟兄们别急嘛!看我来设法治他一治!"说话的是衙内掌管文书 的老官,他诡秘地朝同僚笑笑,"过几天有好戏给你们瞧……" 一日, 钱县令吩咐下来:"将县衙内属官造个名册, 我要亲自点名! " "是,遵命!"老官应诺,动手编造名册。 县衙里有几个小吏姓名怪僻,名叫向明府,宋郎君,成老鼠,张破 袋……老官灵机一动,拿起笔来将这几个名字编在一起,从前到后写成:"张破袋成老鼠宋郎君向明府"。写完以后,恭恭敬敬呈给钱县令。 第二日,钱县令升堂坐定之后,捧起名册摇头晃脑地念道:"……张破袋,成老鼠,宋郎君,向明府……" 这时正巧伙夫路过后堂,听到县令点名,觉得钱县令今日说话甚是 有趣,笑呵呵地叨念说:"往日钱大人说话总是文诌诌的,老汉听不 懂……今天可听明白了,是说……张开破口袋,盛上大老鼠,送给郎君, 朝着明府……明府就是县衙,嗯,没错!没错!" 伙夫的话凑巧叫女仆听见了。女仆急忙报告夫人,夫人跑到堂上一 把扯住钱县令的袖口,羞怒地大叫:"你这个呆子!叫人捉弄了还不觉 醒,快跟我回家去,别要那破口袋盛老鼠啦……" 这时候堂下的小吏们才如梦方醒,哄堂大笑。

举例说明

老师:"王波,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发现'和'发明'的异同点 吗 " 王波:"相同之处是都有一个'发'字,而且都是动词;不同之处 嘛;就是……就是……老师,我能举例说明吗 " 老师:"好吧。" 王波:"以我们家为例,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爸爸和妈妈发明了 我。"

孙队长解词

向阳中学的贫宣队长孙向光,本来是靠两片嘴吹上去的,并没读过 几年书,文化很低,但他忽发雅兴,要讲一堂"观摩课"炫耀一下自己 的水平。 孙队长声嘶力竭地大讲特讲国内外大好形势,把学生讲得迷迷糊糊, 不少学生打瞌睡。他用手敲打着桌子,还不住地讲。坐在后边的老校长 着了急,向他不断示意。他这才把话转到课题上,先把课文念了一遍, 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单词让学生造句。 班上有一名叫胡永红的学生,举手问:"老师,第三个词'阻挠'怎么解释 " 孙队长俯身看了看参考书,然后故弄玄虚地说:"这词儿有啥难解释的,这样吧,我举个例子:比方有人跟你姐姐 搞对象,你妈不同意,在中间横扒竖挡,这就叫'阻挠'。" 同学们听了大笑,老师也在下面议论纷纷。

奶奶解特长

魏老师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也很关心。她想了解一下学生家 长的职业和专业特长,准备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临下课的时候, 她对学生说:"……把你们家长的'特长'写在纸上,明天交给老师……" 说完,她又在黑板上写出了"特长"两个大字。 王华回到家,见着奶奶就问:"什么是'特长'呀,奶奶 " "特长 !哎,这天我看就特长,现在 7 点多了,可太阳还没下山 呢,天特长喽……"奶奶笑眯眯地说。 "不是!这'特长'是个物件……"王华手托书本,与奶奶讨论着, "我看姑姑的头发特长,您看行不行 " "傻孩子,那头发算什么好物件!"奶奶冥思苦索,忽然眉飞色舞:"有了!咱家的绳子长得很,你们老师大概是比赛跳绳,这个'特长' 准行……" (李育柏 陈日朋)

老太婆进城

有个老太婆进城买年货,走进一家商店,兴冲冲地对营业员说:"我 买个矮把杯(矮口杯)。" 营业员是个刚从外地来的姑娘,当时正跟站在柜台外的男朋友谈得 火热,忽听老太婆粗声粗气地说要她"挨八百(受批评)",吓了一跳。 因为她们商店昨天才开会规定,上班时间不准谈恋爱。她再定眼一看, 是个乡下老太婆,不由得嘴巴一撇,怒吼道:"你这个老不死的,管什 么闲事!" 老太婆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她见营业员那副凶像,也不 由得来了火:"你这个吃了硝(火药)的,这么大的火!买个矮把杯又 惹了你什么!" 营业员更加恼火,因为她对老太婆的话似懂非懂,听到一个"硝" 字,以为是老太婆骂她"骚",脸红红的,伸手朝老太婆猛地一推。老 太婆冷不防倒了个趔趄,但她随即站稳,以惊人的速度,一下揪住营业 员的头发说:"走!找你们领导去!打我老人家,还了得!" 营业员被老太婆揪住头发,身子却卡在柜台里,动弹不得,直"哎 呀,哎呀"地叫。 营业员的男朋友心疼地上前劝解:"老太婆!老太婆!请您松手, 有什么不对的……" "你这畜牲!我是你什么老婆 我那孙崽都比你还大!"老太婆圆 睁怒眼,对准营业员的男朋友就是一耳光。 营业员的男朋友被打得两眼冒金星,正要上前对老太婆报复,其他 的顾客和营业员见这边交上手了,都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好不 容易才把老太婆劝走了。 亲爱的读者,请你们想想,到底谁是谁非呢 不就是因为几个方言 词吗 (宁 奚)

欠多 以方言著称的青艺滑稽剧团主要演员商福生系"票友"而"下海"。 他 15 岁在上海一家小型电镀厂当艺徒,老板是个宁波人,有时候亲自动 手镀克罗米。电镀要水,他在工作时便叫站立一旁做辅助工的商福生用 面盆去舀水,商福生迫不及待地捧来了半盆清水。 宁波话"欠多"二字是不足的意思,而"欠少"却是太多的意思。 老板一见仅半盆水,便说了一声"欠多",意谓清水不够,要商福生再 去舀一点;商福生误会了,自言自语:"喔,他嫌太多,那倒掉一些吧。" 马上把面盆里的水向外泼去一大半。 老板见状大怒,"啪啪"两记耳光,大声训斥:"你寻老子开心是 吗 水已经不够了,你还要倒掉!"商福生这才知道"欠多"的真正解 释。为了能在宁波老板手下吃饭,从此专心学习宁波方言,想不到后来 唱了滑稽,倒大派了用场。 (张双勤)

烟杆破染缸

从前,有一个外地人来湖南某县做县官,身后常常挂着在家用过的 竹蔸烟杆,虽然屡遭同僚们的嘲笑,但他却毫不介意。 有一次,出了一桩人命案。有人告发凶手是一家染铺的老板,可是 找不出杀人凶器,没有证据,也就不好定罪。 县官只好带着差役到那家染铺搜查。但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出 任何凶器。县官累了,从腰后掏出"烟杆"准备抽一袋烟。偏偏烟杆不 通,县官不由得恼火地用烟杆敲打着桌子,对一个差役说:"快!快去 把烟(染)杆(缸)通一通!" 站在一旁的染铺老板,以为是叫差役把"染缸"通一通,吓得连忙 跪下说:"大人!大人!我招!我招!那刀子我是丢在染缸里了!" 县官一听,喜出望外,忙叫差役把染缸打破,找出了杀人凶器。 这是因方言词与方言词同音的偶然机会引发破案的案例,在现实生 活中,是罕见的。但是,因两地方言词同音引起误会所造成的恶果却是 常见的。例如,有个湘西人出差到湘南,住在一家招待所里。晚上,他 碰见热情而漂亮的所长女儿读大学回来,就随便跟她交谈了几句。第二 天,湘西人碰见所长,交口称赞道:"所长,您真有福气,有那么个聪 明漂亮的女儿。" 所长感到奇怪:"你怎么知道 " 湘西人:"我昨晚'唠倒'(碰见)了她。" 所长一听,勃然大怒,一把揪住湘西人,把他扭送到公安局,告他 是强奸犯。 原来,湘西人说"唠倒"是"碰见"的意思,而湘南人说"唠倒" 是"肏"的意思,音同义异,你叫那所长怎忍得下这口气。 这事后来害得所长女儿到医院检查,湘西人也被关押了好几天。这 真是"祸从口入,好端端的一句话,竟造成如此坏的后果。可见,我们 外出切不可乱说方言!乱说方言,不产生误会则已,一旦产生误会麻烦 就多了。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学好普通话。 (周湘平)

成语大师

有个人自称为成语大师。一次,他到未婚妻家,恰遇老丈人训小舅 子。他等老人息怒后忙上前说:"您老人家以耀武扬威的态度对弟弟进 行教育。我对您的伶牙俐齿,高谈阔论佩服得五体投地。为教育好弟弟, 今后我们要同流合污。" 老人生气地说:"尽是一派胡言!" 他讨好地说:"是。对您的话我一定要言听计从。" (刘劲松)

孝子

小王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老王把他拉扯大。小王 25 岁 了,当了一名工人,并且结了婚。可他却有了老婆忘了爹,常常对他爸 爸大吵大闹,出口不逊,并声言要把其父赶走。 一天,老王不慎把玻璃鱼缸碰碎了。小王下班回来一看,暴跳如雷, 冲父亲骂道:"你这个老蠢货,呆着就呆着吧,鱼缸又怎么招惹着你了 "他不 三不四地骂个没完。 老王想说明事由,但气得说不出话来,他只气愤地说出一句话:"你 呀,你……不是孝子!" 儿子一听火了,连声反击:"爹呀你更孝子的不是!" 老王气得直咬牙,说:"谁说我不是孝子 我对我的爹娘照顾得好 好的,你怎么说我不是孝子 " 小王反驳道:"我说的孝子和你说的相反,孝子,孝子,顾名思义, 就是孝顺儿子!" 老王双腿一软,顿时昏倒过去。

吴牛喘月

某中学学生读报纸,发现一句新词儿:"吴牛喘月"。有的同学说:"吴牛是人的姓名,姓吴名牛,他对着月亮喘气。" 有的同学说:"那是说吴家的牛,对着月亮喘着气。"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都焦急地看着老师,渴望 得到正确的答案。只见老师不慌不忙地说道:"吴牛喘月"是一条成语,凡是成语都有些来历。这是晋朝时候的 事儿,晋武帝有一次召见尚书令满奋。满奋生来有个毛病:怕冷,怕风。 他走到皇宫,看见临窗立着一扇琉璃屏风,顿觉冷气逼人,禁不住打了 一个寒战。晋武帝莫名其妙。满奋连忙解释:"我是像吴地的牛一样, 让热天给吓怕了,看着月亮也要喘气呀!"从此以后,便留下了一句"吴 牛喘月"的成语。 老师讲完,同学们说笑起来:"这回我们懂了,那'吴牛',不是姓,也不是名,'喘月'并不 是对着月亮喘气呀!" (李育柏 陈日朋)

什么盛粪

"四人帮"大肆推行极左路线,在农村也大搞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 论。农民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没空学习,公社就组织各级辅导网,一 人管几户,包教包会。并下令"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一天,公社书记带着学习理论班,来靠山村检查落实情况。他们迎 面碰上一个拾粪老农。书记拦住他问:"喂,老王头,谁包着你的 " 老王头不解其意,以为包着是指穿盖。就说:"晚上被子包着,白 天衣服包着。" 书记瞪了他一眼,又说:"我刚才是说谁在教着你的!" "你是问谁教着我 嗐,我没上几天学,家里苦,无钱供我上学。 我给地主打短工,是顶头的教着我!" 书记一听火了,心想,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这么长时间了,怎么 连"包着","教着"都不懂呢 他气愤地问:"你家什么成分 "老王头把"成分"听成"盛粪",扬起脸,笑 呵呵地说:"我在家用猪圈盛粪,在外边用粪筐盛粪,这还用问吗 " 旁边的人再也忍不住,偷偷地笑起来。 书记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喊道:"公社批判!" (李育柏 陈日朋)

路遥知马力

铃声响了,工厂下班了,一车间工人王辉乐呵呵地快步朝自行车棚 走去。他要在今天晚上 6 点半到介绍人家相看对象。凑巧这时张昆从后 边跑来,问:"喂,老同学,我听别人说有人给你介绍一位女朋友,她 叫啥名字 " 王辉脸刷地红了,他想:消息传得真快,刚刚提个头,别人都知道 了。但又不能瞒自己的同学,就告诉他说:"她叫马丽,不过我们彼此还未见过面。" 张昆是一位能说善逗的人。他灵机一动,说;"噢!马力,好熟悉 的名字。" 王辉瞪大了眼睛,朝他望着,惊异地问:"怎么,我的老同学,你了解他 " 张昆摇晃着头说:"不!路遥了解她!" 王辉极想找一位了解马丽的人。他想这是终身大事,不能有半点的 疏忽。如果能找到陆遥问问马丽的为人,脾气,就也放心了。于是他便 问张昆:"陆遥住在哪儿 " 张昆伸出舌头,眨眨眼,笑着说道:"他呀,在书上,书上说:'路遥知马力'。" 王辉这才恍然大悟,自知上了当。 (李育柏 陈日朋)

仨媳妇治公

公太爷太随便,老是喜欢跟三个媳妇没上没下的说笑话,寻开心, 他就不晓得三个媳妇骨里都是厉害的角儿。这一天,三个儿子都不在家, 公太爷跟三个媳妇在一起喝酒,老头子喝了快活起来:"我来出个题,你们说得出来,喝酒吃菜,说不出来,不许喝酒, 不许吃菜,还要罚。" "怎么罚法 " "罚她唱段小曲,让我公太爷听听,开开心。" 三个媳妇一听:你个老东西,老想叫我们让你开心,今儿弄点个苦 给你吃吃! "好的,请你老人家出题。" "只要你们说一句成语,这句成语头一个字要有个'公'字,就是 我公太爷的'公'字。" "音同字不同,行不行 " "只要音同就行了。" "我是大媳妇,我先来。" 大媳妇说着,冒里冒失地朝起一站,手一伸,啪!打了公太爷一个 嘴巴子。 "啊哟喂,你打我做啥 " 大媳妇两手一并,作了一个揖:"怕你不懂,做给你看的。我这叫'打公(躬)作揖'。""…… 不错不错。"老头子只好捂住嘴巴苦笑。

轮到二媳妇了。二媳妇是个大块头,力气又大。她把老头子拖过来, 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推一搡,撂了个跟头,倒在地上,又拿了一根尺在 老头子心口一横:"老太爷啊,你不要动,让我量下子。" "这……做啥 " "这不懂嘛,我这句话叫'公倒(道)量(良)心'。" "啊哟喂,还把我掼死了哩!不要量了,不要量了……" 老头子才要朝起爬,三媳妇拿了一根擀面杖过来了,对着老头子的 肚子,噼噼啪啪,打了几下子。打着骂着:"老奶奶太混帐!不好好管管这个死老头子!" "啊哟喂,你怎么又打我,又骂你的婆的 " "当然要骂她啊,我这句话是'打公骂婆'!" (费 力 汪复昌)

祸源

讲"祸从口出"这个成语的时候,老师举了好些事例来加以说明, 讲完时他问同学:"有没有什么问题 " 一个学生举手起立问道:"老师,我们隔壁的哑巴,那天发生车祸 被撞死了,能不能认为汽车是他的口里开出来的呢 "

点菜

有个人,只学会了"喂","是的","好"这几个最简单的英语 单词,就只身到外国旅游。他不懂英文,又怕露出破绽,出国后,只好 当一个沉默的人。万不得已,非说话不可的时候,他就一个劲地交替使 用"Hello!(喂)""Yes!(是)","Good(好的)"这几个单词。 第一天,他来到一家餐馆就餐。进了餐厅就大声喊道:"Hello!" 服务员连忙走上前来,拿出食谱,让他点菜。他漫无目的地随便在 食谱上点着。他点了一个,服务员端上来一盘冰淇淋;又点了一个,端 上来一杯汽水;随着他手指的移动,矿泉水,咖啡,果子露……一个个 地端了上来。一连点了七八个,却没有点着一个主食。 他不好意思再点了,只好停手。 服务员带着惊奇的神色向他问话,他连连点头说:"Yes!Yes!" 半小时后,服务员过来结帐,他听不懂人家告诉的价格,却一连说 了几个"Good。"没办法,只好掏出一张大票面的英镑,让服务员找钱。 结果,他喝了一肚子矿泉水,汽水,出来时,肚子仍然饿得咕咕叫。

喊礼

某人是村上红白喜事的喊礼人。这天,他儿子娶媳妇,让老子给儿 子喊礼,就有失大雅了。他犯愁了:让谁来喊 这时门外响起了卖砂罐 宏亮圆润的嗓门,他喜出望外。于是,请来卖砂罐的当喊礼人。卖砂罐 的说:"我不会呀!" 他说:"有我哩,我轻喊一声,你大叫一声,保准没错。" 这时新娘已到,他拍了拍卖砂罐的肩膀,轻声说:"准备喊——行 成婚礼。" "行成婚礼!"卖砂罐的清了清嗓门,大喊起来。 "好嗓子!"他不由得轻声赞美一声。 "好——嗓——子!"卖砂罐的紧跟着喊道。 "坏了,出丑啦!"他一跺脚跟,怨出声来。 "坏——了!"卖砂罐的唯恐落后,紧接着放声高呼。 "出——丑——啦——"

挟鸡屎

南方某县有一个局长上过这样的"当"。一天,他到一家农户吃饭。 农户很客气,杀了一只老母鸡来招待客人。吃饭的时候,男主人把一大 碗清炖鸡肉摆到局长面前,指着碗里的鸡肉,连连地说着:"局长,没 有菜,你就'挟(夹)鸡屎(食),挟(夹)鸡屎(食)'!" 局长听了,顿时神经质地颤抖了一下,直眼睁睁地望着鸡肉,不敢 动筷子。 女主人见局长不动筷子,以为局长讲客气,忙夹起一个鸡腿,笑哈 哈地递到局长面前:"局长,你死(食),你死(食)嘛!" 局长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凌辱",一下子站了起来:"你们'死' 吧!我才不'死'哩!"说完愤愤地转身走了。 女主人莫名其妙地说:"这,这局长怎么啦 " 局外人都很明白,是因为男主人把"夹鸡食"说成了"挟鸡屎", 而女主人把"你食"说成了"你死",就这样把局长气走了。可见,说 方言,连请客都会弄得不欢而散的。而从另一个方面说,我们某些好酒 贪杯的干部,身处方言区,连当地日常生活中的方言词语都听不懂,又 如何做好工作呢 (唐明杰 金章平)

吹牛有职称

王三吹今年整整 30 岁。在那*的年代,家父便教他:"说玄话不 说闲话。"家母也说:"你吹东山打死一只虎,西山打死一只狼,这话 不犯病;你要说张家长,李家短,七只蛤蟆八只眼,就有人骂你啦。" 于是他从小养成了吹牛的习惯。 王三吹长大了,吹牛的本领就高了。经常有人到王家借东西,这个 借钱,那个借粮……王家夫妇这才知道吹牛也会招是非的。于是便想教 育子女,怎奈螃蟹横行,教子走正路是不可能的。 王三吹听到别人谈猎枪如何如何,他便说他家有三个管的全自动, 比猎枪强百倍。这话一传十,十传百,传来传去就传到工厂武装部长耳 朵里去了。 在收缴武器那会儿,武装部长问他:"听说你家有一支三个管儿的 自动步枪 ""有啊!有就是有!""谁搞的 ""我家老头子抗美援 朝时,金日成赠送的!"武装部长见他说得有根有据,就将此事报到分 局。分局一调查群众,都说好像听谁说过,有这么一档子事儿。最后问 他时,他还活灵活现地乱吹一气。 公安人员马上传讯他的父亲。审问时,他父亲矢口否认有枪。这时 又把王三吹抓来审问。王三吹还是一口咬定有三个枪管的全自动步枪。 他在拘留所里吃了两天窝窝头儿,才告饶了,拍着铁窗说:"我说的都 是大话,假话,空话。都说吹牛不犯法,你们为何抓我 " 公安分局经过反复调查,确认他家确实没枪,才把他们父子放了。 王三吹临走前对公安人员说:"怎么也得给我写几句话,做个结论,回 单位也好交待呀!"公安人员被他磨得无可奈何,只好写了几句话,盖 了个公章。 王三吹刚到家,左邻右舍都来看望他。他又对人家吹起来:"论吹 牛,老子是天下第一!"小四儿说:"三哥又吹牛了。"他把眼一瞪:"这回可是真的,不信请看这个!"大家争着要看,他把眼睛一瞪:"以 后各位别在鲁班门前弄大斧,别在圣人面前卖字画,别在我面前吹牛皮。 你们吹牛有证吗 有职称吗 "人们先是一愣,之后便看到他手里的证 儿。小四儿手疾眼快,一把夺过那张"证书",只见上面写着:"王三 吹吹牛违犯了治安管理条例,拘留五天。此案证明,王三吹实属特吹, 望单位加强教育。某市公安分局。"众人听后,笑得前仰后合。王三吹 得意洋洋地说:"现在有高知,高工,高教,高研,老子比他们都高, 现已是'特吹'。"众人哄堂大笑。 (吴凤才 王兴义)

翻两番

某县召开"生产翻番会议"。各厂矿企业负责人纷纷发言表示翻番 决心,唯独一人坐在一旁沉默不语。主持会议的领导批评他不该对会议 抱消极态度,要他发言。他只好站起来表态说:"生产翻番意义重大, 我们厂情况特殊。回去后,一定要拼命大干,保证翻两番,力争翻三番, 十年火化我县人口的一半!"人们这才明白,原来他是火葬场的场长。

好生崽 一个刚从外地调到湘南某乡村中学任教的女教师,一天,她买了些 糖果,去学生家里去看望病了几天的学生。 家长见了,非常感动,一定留女教师吃饭。女教师一再谢绝。家长 无奈,临走时,只好包了一大包土特产——红瓜子送给女教师,以表心 意。女教师推辞不过,收下了红瓜子。但家长还是过意不去,连连说着 客气话:"老师,天快黑了,你好生崽(小心点儿)啊!" 女教师一听,吃了一惊,她还没找爱人,怎么叫她"好生崽"呢 一定是红瓜子有什么名堂。想到这儿,女教师把红瓜子往地上一摔,头 也不回地走了。 家长无奈,拾起地上的红瓜子,十分抱歉地说:"老师,嫌少吧 " 这个故事并非虚撰,其人还在任教。从这场误会中我们看到,一些 老师虽具备了一些当老师的知识,但对汉语方言方面的常识也太缺乏了。 我们偌大的一个国家,七大方言又分出许多次方言,次方言中又各有差 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上,在语法上也大有差别。就拿 "好生崽"来说,意指"小心点儿",用词与造句方式都跟普通话不同, 且"崽"字作这一词缀,更是其他方言中所没有的。这种差异,作为当 老师的应该了解,才不致产生那样的误会。 还有一位老师上北京,住在一家旅店里,深夜 12 点时,服务员来关 灯。那位老师客气地用普通话腔调说:"同志,我还想看会儿书,请不 黑灯噢!"说了几次,服务员都不知所云,最后还是关上灯走了。"不 黑灯噢"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是说"不熄灯",但在这一短语中,由于 夹带了方言词,就无法使人听懂了。 (周长兵)

天狗吞月

许多人在月下同席喝酒,其中有一个贪吃的,每次上菜,人家还没 有拿起筷子,他早巳夹了好几筷。 有人故意问他:"你们家乡碰到了月蚀,是怎么办的 ""月蚀", 那个贪吃的人答道:"我们那里都以为是天狗吞吃了月亮,所以大人小 孩全都敲锣打鼓,想把吞吃月亮的天狗吓跑。你们家乡是不是也这么搞 的 " "不,不,虽然我们也是以为这是月亮被天狗吞吃的。不过我们对 天狗不是用'吓'的办法,而一味靠'求'。""那又是怎么求的 " 贪吃的人好奇地问。"大家合掌叩头,对着天狗求道:'阿弥陀佛,你 老人家吃得太快,太厉害了,求你吃得慢点,省点,留一点给大家看看 吧'!"

吉利话

一位举人带着书童上京赶考,上路前,举人特地向书童交待说:"这次随我上京赶考,路上不要乱说话,要说也只能说吉利话。见 到不懂的事情,要多问问我。" 他们刚一上路,碰见两只狗"汪汪汪"地叫着从他们身边跑过去。 书童问道:"老爷,他们这是干什么去 " "这是喜登程。"举人说。 走了一段路,走到一座山脚下。书童见一条蛇盘在草丛里,用手一 指,问道:"老爷,你看那是什么呀 " 举人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定了定神,说:"哦,那是卧山龙。" 他们走到一座石拱桥上,有个瞎子用一根棍子探着路走过。书童问 道:"老爷,那瞎子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呀 " "探宝棍!"举人不耐烦地说。 不一会,来到一个村庄,见一个跛子一瘸一拐地从村里走出来,书 童又问道:"老爷,你怎么这样走路啊 " "你也太好问了!"举人瞪他一眼,说:"那是跳龙门嘛!" 进了村,一个农民挑着一担大粪从田里走过,书童自言自语地说:"好大气力,挑了满满两担屎哩!" 举人这时冒火了,"瞎说!怎么说起不吉利的话来了 那明明是黄 金酱!" 他们走过这个村庄,忽然碰见几个人抬着一具棺材,举人忙躲到路 边,书童这时却偏偏问:"老爷,他们抬的是什么 " "抬的太平床!" 棺材一过,后面紧跟着一群敲锣打鼓的人,书童问:"老爷,这不 是送葬吗 " "你又瞎说,"举人更火了,"这是在开'丁当会!'" 正在这时,远处有一家失火了,书童惊叫道:"哎呀!不好了,老 爷!你看那里……" 举人怕他又讲出不吉利的话来,忙打断他说:"那里在放豪光!放 豪光!" 就这样,书童一路上问个不停,不知不觉天快黑了。这时,他们来 到一条河边。船老板看看他们的模样,问道:"是上京赶考去吧 " 举人因一路上书童老是问不吉利的话,心里不快,懒得做声。还是 书童答道:"是的。" 船老板说:"那好哇!前面刚过去一位上京赶考的。他为了图个吉 利,过河时还吟了诗呢!你这位老爷也来吟一首听听吧!" 书童忙答道:"吟一首诗还用得着我们老爷 听我的!"于是他略 一思索,念道:老爷赶考喜登程,就像飞出卧山龙。 随身带根探宝棍,步步都想跳龙门。 去时吃饭黄金酱,回来要睡太平床。

全家开个丁当会,荣宗耀祖放豪光。 船老板不知道其中的意思,连声称赞,而举人却气得差点昏过去。

爷爷坐

从前有个姓孟的穷书生,心灵口巧很会讲故事。他家附近有个杂货 铺,铺里的伙计们都喜欢听他说故事。有一年正月初二,铺子没开张, 店员们没事凑份子买了些茶叶,糖果之类的东西请孟先生给他们讲故事。 快吃中午饭时,故事正讲到关子上,大家都听得入了迷。孟先生一再告 辞,伙计们却留住不放。掌柜怕孟先生在店里吃饭,便三番五次地传话 说:"孟先生,家里叫你回去吃饭。孩子们说饭快冷了。"孟先生觉得 掌柜太小看自己,心里很生气,决计骂他几句。于是,他便不动声色地 对掌柜说:"你稍等等,还有一个小段儿没讲完,只消半个时辰我就回 去。"掌柜的听说用不了多长时间,便耐着性子说:"好,你讲吧!我 听着。"孟先生清了清嗓子说:"从前有一个孩子去放羊,每天总要被 狼吃一只。万分无奈,就到山神庙里烧香祷告:'山神爷爷,你老人家 只要保佑我的羊不被狼糟害,我一定贡献你老人家四条腿。'说也怪, 从此以后,狼果然不吃他的羊了。一个月后,放羊的孩子扛了一条板凳 去还愿。他到了山神庙烧香磕头完毕,便把板凳朝天放下说:'山神爷 爷,我还愿来了。你数一数,四条腿一条也不少。'山神爷一看,着了 急,开口说:'这孩子,你就是不让爷爷吃,也该让爷爷坐一坐……'。" 掌柜打断孟先生的话头说:"我不信,我不信,山神爷还会说话 "孟 先生笑着说:"爷爷不只会说话,还会讲故事哩!"

学话酬岳父

从前,有个小伙子叫继秀,别看他的前几辈人都是读书人,称得上 是书香门第,可他天生智力差,从几岁上读书一直读到十七,八岁上娶 妻成家,仍然是什么事都不懂,常常在人面前说傻话。 父亲怕他说傻话有辱门庭,经常教他如何说话。父亲对他说:"以 后说话,要有个文明的称呼,称人家的父亲为令尊,称人家的母亲为令 堂,称人家的哥哥为令兄,称人家的儿子为令郎。说到咱家人时,要谦 虚,称父亲为家严,称母亲为家慈,称哥哥为家兄。称弟弟为舍弟。这 些你都要记住别忘了。"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继秀经过几天的死记硬 背,还真的把这些称呼的词给记住了。 这年的正月十五,继秀跟他媳妇去丈人家拜年。这是他结婚后头一 次去丈人家。 临走, 父亲问他:"我教给你的那些客套话, 你记住了吗 " 继秀说:"记住啦,一个也没有忘。"这天,继秀跟媳妇一起来到丈人 家,跟谁说话都很文明,显得很有教养。可是,丈人家的房少,不能给 女儿和女婿个自腾出一间来住。到晚上,岳父就跟女婿继秀睡在一间屋 里。半夜里,继秀睡得正香,忽听头前哗啦一声响,好像有一种湿糊糊 的东西撒在头上,直往脖子里流。他睁开两眼一看,原来是一只猫碰倒 了他头前的煤油灯。继秀连连叫苦不断,把岳父给吵醒了。岳父问:"贤 婿,你这是怎么啦 "继秀抹着脖子里的煤油,咧着嘴说:"这是你家 的令猫,碰倒了你家的令灯,撒了我一脖子的令灯油。"岳父以为他半 睡不醒说梦话,也没过多的理他,就个自睡了。 转眼一年快过去了。到了年底,继秀的父亲头年借亲家的五两银子 没法还,准知道亲家过两天来讨债,怕亲家来了还不了债面子上不好看, 就想出去躲躲。父亲临走时,教导继秀说:"这两天你岳父准要到咱家 来讨债,咱家没银子还他,我出去躲躲,到时候由你来应酬。你要把好 话说到。你岳父来了,若是问,'你父亲在家吗 '你就说,'去云蒙 山同老和尚下棋去了。'你岳父再问,'今天回来不 '你就说,'如 若到晚不归,则跟和尚同床共寝矣。'他进了院子若问,'你家的牛为 什么拴在院子当中。'你就说,'他乃畜生,何足道哉!'如果他进了 屋,问咱家堂屋挂的中堂字画是何人所作,你就回答,'此乃唐伯虎手 迹真传,一字值千金哪。'他要是说到我家还债一事,你就推脱说,'那 是经家父手办之事,小婿一概不去管他。'这些应酬话,你千万要说到。" 父亲去后,继秀把父亲嘱咐的话足足死记硬背了一天,总算记住了。 第二天,岳父果然来他家讨债。继秀见岳父一进院子,忙迎出屋来。 岳父问他:"你父亲在家吗 "继 秀张口就答:"他乃畜生,何足道哉。" 岳父一听愣了。心说,也许我这女婿跟他父亲顶了嘴,他父亲躲出去了, 他还在生气,不管见谁就说气话。接着又问:"亲家母一定在家呢 " 继秀立刻就把父亲走前教的话端了出来:"去云蒙山同老和尚下棋去 了。" "你母亲什么时候回来 " "如若到晚不归,则跟和尚同床共寝矣。" 岳父见继秀说话总是离题走板,心中很纳闷,但老想不出是因为什 么。就在这时,他发现女儿在屋门的帘子上挂了个红布条儿,大概是女 儿已经生了娃娃,于是又问:"我那女儿何时添了喜 是男孩儿还是女

孩儿 "继秀答道:"那是经家父之手所办之事,小婿一概不去管他。" 这一答,岳父可再也不能容忍了,气乎乎地训斥继秀道:"你越来越不 像样子了,你都说了些什么话呀!"继秀说:"乃此唐伯虎的手迹真传, 一字值千金啊。"

请嚷两句

一天晚上,丈夫正在看书,妻子气冲冲地来到他跟前,抱怨道:"孩 子今晚哭个不停,我的手都抱酸了,你倒是想个办法呀!" 丈夫抬头说道:"这有何难,你对他嚷两句不就行了。" 妻子大怒道:"你说得倒轻巧。我算倒了霉了,嫁给你这几年,从 早忙到晚,可你一点儿也不关心人!" 丈夫:"亲爱的,看你说到哪儿去了 我这是在帮你想办法哄孩子 呀!" 妻子说:"嚷两句就行了吗 " 丈夫:"你平时嚷起来,我都害怕,小孩哪还敢哭呢!"

致富非植树

鲁西南有一个县武装部办公室的秘书,一天接到上级部门的一个电 话。 "我们想了解一下你们县民兵致富的情况,请你们预先调查,落实, 过几天,我们去县里看看!" "好!好!"秘书满口答应着,随后向武装部的领导汇报,领导同 意后,就马上行动,带着几个人到乡,镇调查,突击去了。 过了几天,上级部门领导一行来到这个县武装部,秘书劲头十足地 领着上级领导一行到一个荒山岗上,指着一片刚种下去的树苗说:"这 是窑村乡民兵响应上级号召所植的树,共有 2400 多棵……" 上级领导莫名其妙地说:"我们了解致富情况,怎么参观植树现 场 " 原来在鲁西南一带,凡普通话声母 sh 与韵母 u 相拼的音节,都读成 fu。故那位秘书把电话里的"致富情况"当成"植树情况",瞎忙了几天, 既害得上级领导白跑一趟,又害苦了搞突击的民兵。 (周振光)

半斤不是八斤

邯郸有个叫刘大年的人到北京开会。散会后,他到市场上去玩,见 牛肉挺好,便对服务员说:"我买半斤。" 服务员应着,忙割下一大块秤起来。 刘大年见服务员拉了好大一块,心里很纳闷:咦!北京的半斤怎么 这么多呀 真是物美量也大。可是他又一想,不对,量再大,也不至于 那么一大块呀!正想着,服务员把肉秤好,递了过来:说:"四十元!" 刘大年吓了一跳:"半斤肉怎么四十元呢 " 服务员说:"每斤 5 元,八斤不正是四十元吗 " 刘大年争辩说:"我买半斤,二元五!" 服务员说:"这正好是八斤,五八四十元!" 两人正争执不下,一位顾客走了过来,笑着说:"你买半斤肉,可 说成八斤的音,这怪谁呀 " 刘大年不知所措。 原来邯郸人把一些 an 韵的字, 念成鼻化韵, "半" 把 ban 说成 b3,听起来想像"八"ba,由此"半斤"成了"八斤"。 (张学军)

四兄弟赶考

从前,有兄弟四人同时进京赶考。老父亲想留下一个在家掌管家务, 可留谁谁也不愿意。四人上路后,走了一阵,老大说:"咱父母年老多 病,咱四人同时进京,家里没个壮年人不行。这样吧!咱作诗答对,一 人一句,到谁那里挡住了,谁回家掌管家务。"三兄弟齐说:"好吧! 那谁先作呢 "老大说:"我先说头一句,老二说第二句,依次往下说。" 老三说:"好,大哥就先说吧!" 老大说:"兄弟四人奔京城"。老二说:"起早晚睡为功名"。老 三说:"但愿兄弟全得中"。老四却只说了一个字:"行!"老大说:"别人都说七个字,你怎么说一个字呢 "老四说:"三哥说'但愿兄 弟全得中',我不说行说什么呢 "老大说:"也是,算你对上了!" 走着走着,走到一座庙前,庙门口挂一口钟,老大说:"咱再就这口钟 作诗,还是我先说:'抬头看见一口钟'。"老二接上说:"钟高倒吊 半悬空"。老三说:"清晨和尚来敲打"。老四还是简单一个字:"嗡!" 老三说:"你怎么又说一个字 "老四说:"你说清早和尚来打,我说 什么呢 一嗡不就完了事吗 "老三说:"又叫你占在理上了。走!" 走着走着遇上一家出殡的,老大又开始作诗:"抬头看见一口材"。老 二说:"邻居为啥把它抬"。老三说:"把人抬到坟墓地"。老四接着 说:"埋!"老大说:"老四,你怎么又说一个字 "老四说:"三哥 说把人抬到坟墓地,我不说埋说什么 不埋了还能晾在那里吗 "老大 说:"对,又叫你说准了,走!"前边一个独木桥,老大说:"咱再照 这桥作诗一首。"大伙说:"好吧!"老大先说:"抬头看见独木桥"。 老二说:"这边走来那边摇"。老三说:"失目之人过不去"。老四仍 是简单一个字:"绕!"老大说:"你怎么又说一个字 "老四说:"瞎 子过不去,不绕过去怎么办呢 "老大说:"对!"兄弟四人都认为作 的不错,挺高兴,走着走着天已不早,弟兄四人住了店。店家问吃什么 饭,大伙都说:"吃水饺吧!"不多会店家把水饺端上来,老四饿了, 拿起筷子就要吃。老大说:"慢,先别吃。" "为什么 " "咱还要作诗,谁说几个字吃几个饺子,咱作一次吃一次,不怕时 间长。我先说。说完查查几个字吃几个饺子。"老二老三说:"好。" 他们三人心里话,老四这回可要吃亏了。 老大抬头看见屋顶有一窝小燕,就先说:"'抬头看见一燕窝', 七个字,我吃七个饺子,不等啦。"老大吃了七个饺子。老二说:"小 燕倒有七八个。我也是七个字,我也吃七个饺子。"老三说:"大燕打 食回家转。"老三想,我说大燕打食回家转,老四一定说"喂!"只吃 一个饺子,俺说七回,七七四十九个饺子就能吃饱了。他七回才吃七个 饺子,饿他一晚上再说。"老四,你说吧!"老四站起来挽了挽袖子, 盘了盘辫子,老大说:"你这是干什么 想打仗吗 "老四说:"我准 备吃饺子!你们听着:喂了这个喂那个,喂了那个喂这个;喂了这个喂 那个,喂了那个喂这个。喂了半天没喂饱,大燕展翅摇翎出了窝,飞过 了三里桃花店,飞过了五里杏花坡;桃花店里有美酒,杏花店里美人多。 大燕打食回家转,喂了这个喂那个,喂了那个喂这个;喂了这个喂那个,

喂了那个喂这个。我说了 118 个字,这些饺子全归我!" 老大老二老三目瞪口呆。

转殊嘴

有个卜卦算命的瞎子,常以出言无误,料事如神自居。 有天,由一个小伙子牵着他到集上去摆摊子。这小伙子有意考考这 位先生,是否如他所说出言无误,料事如神。于是,走着,走着,突然 叫了一声:"啊呀!蛇。" 算命先生吓了一跳,退后一步,惊奇地说:"对,有一条蛇。" 小伙子又说:"看着它怎么动也不动 "走前一步,又说:"噢, 难怪,是一条死蛇。" 算命先生用鼻子闻闻说:"对,是有一股臭味,死蛇臭,臭死蛇嘛!" 小伙子走近,又装作仔细看看,说:"咳!不是蛇,原来是一根麻 绳。" 算命先生早有预料说:"我说,这么冷的冬天哪会有蛇嘛,肯定是 条绳子。" 小伙子对算命先生说:"啊,先生,我知道了,你原来是个转珠嘴, 只要嘴转上一圈,什么话都是对的了。"

烂被絮

一天,有个姓兰的秘书。陪同省委领导到某县视察。县里一个局长 带着礼物找到兰秘书,要他在省委领导面前说说情,拨款新建一栋楼房。 当时,局 长把礼物递到兰秘书面前,用本地话说道:"烂被絮(兰秘书), 烂被絮(兰秘书)!这回全靠你啦!" 兰秘书听了十分恼火,但又不便当面翻脸,只得没好气地说道:"我 这个'烂被絮',顶什么用 " 局长点头哈腰地说:"哪里,哪里!没有你'烂被絮'(兰秘书), 我们的楼房岂不落空啦!" 兰秘书再也忍不住地说:"胡说!" 局长惊愕地说:"什么 '烂被絮'!" 兰秘书将礼物往外一摔:"滚!" 局长狼狈不堪地退出去,摇了摇头说:"唉!这'烂被絮'真厉害! 没法儿'弹'(谈)了!" 好端端的一个"兰秘书",被说成"烂被絮",这怎能叫他不大发 雷霆呢 这里除嘲讽了某些不正之风不得人心外,还揭示了某地方言与 普通话存在的一些语音差异。 "兰" "烂" 即把普通话的升调 说成 , (35) , 说成了降调(51),这种方言的阳平可能是一个同于普通话去声的降调。 "秘"说成"被",则是方言中古音保留的现象。因为"秘"是一个帮 母字,按照古音演变规律,应该读成同于"被"的" b "声母,普通话则 演变成了 m 声母。"书"念成"絮",则反映了这种方言把普通话 zh ch sh 声母读成 j q x 声母了,如"猪=居","出=区"。以上,只是我们从记录引起误会的几个字面上分析出来的大致语音差异。为什么我们 要弄清这些差异呢 因为我们只有弄清这些差异,才能从这些差异中总 结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利用这些对应规律去为我们学习普通话 服务,才不至于把兰秘书称为"烂被絮"。 (杨保媛)

碾不走的麻雀

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常在人家白吃白喝,吃了上顿等下顿,住了 两天住三天。一次,他在一户人家白吃了三天后,问主人:"今天弄什 么好吃的呀 " 主人想了想,说:"今天弄麻雀肉吃吧!" "哪来那么多麻雀肉呢 " 主人说:"先撒些稻谷在晒场上,趁麻雀来吃时,就用牛拉上石磙 一碾,不就行了吗 " 这个爱占便宜的人连连摇手说:"这个办法不行,还不等石磙过来, 麻雀早都飞跑了。" 主人一语双关地说:"麻雀是占便宜占惯了的,只要有了好吃的, 怎么碾(撵),也碾(撵)不走的。"

讨吉利

中村富户申九,满脑子想发财,日谋夜算,得了个外号叫"小九九。 他对长工十分吝啬,可是给宫家送礼,到寺庙进香,倒是满大方。 这年腊月三十晚上,申九备办了香烛纸火,猪头三牲,准备封门除 旧,祈祷丰年大发大旺。为了初一开门时讨个吉利,他把长工黄丈三叫 来:"黄丈三,新年我要讨吉利,今晚你搬到大门外的牛圈里睡,明早 天亮就来叫门。我问是谁,你就说是'进财'懂吗 " "搬就搬,不过你得早点起来开门,外边没遮没拦的,冻坏了我谁 来犁地 "黄丈三看着财主的那个样儿,恨不得啐他一口唾沫。 天寒地冻,北风刺骨。黄丈三裹着那床破被子哪里睡得着!熬得头 遍鸡叫,他就故意去叫门。叫了一阵,申九才慢条斯理地起来问:"谁 呀 这早就来添喜发财啦 " 黄丈三不答应。申九以为黄丈三忘了昨晚教的话,就提醒他:"呵, 是进财吗 " "进什么财,昨晚我要是冻死了还要破财呢!"黄丈三顶了一句。 "唉,怎么嘴不干不净的,今天是大年初一嘛。好了好了,少说两 句。我本来想讨吉利,讨着你这几句背……"申九没有说出"时"字, 心里骂了一句"丧门星,"只得开了门。 开春后,大少爷要去赶考。申九备办了满满一筐礼物,一是为了行 贿,二是也想讨个吉利,就问背东西的黄丈三:"重(中)不重(中) " 黄丈三知道申九的用意,故意说:"不重。"申九瞪了他一眼,又 拿出几句东西加上,问:"这回重(中)不重(中) " "还是不重。" 申九好不气恼,索性再加上几包东西。黄丈三说:"再拿也是白搭, 压是压得死,就是不重(中)。" 申九没奈何,急得那张本来就有点歪的蛤蟆嘴歪到耳根,吼了一声:"算了,把东西都拿下来。" 黄丈三心里乐了,路上可以轻松些了。

好好先生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他怕得罪人,说起话来总是四平八稳,人们都 称他"好好先生"。一天,张三与李四吵嘴,张三去请他评理。"好好 先生"听了后,连声说:"张三你对,李四不对。"第二天李四也去请 他评理,"好好先生"等李四说完,也连声说:"李四你对,张三不对。" 后来张三和李四一同去请他评理,"好好先生"对他们说:"你们都对, 你们都对。""好好先生"的老婆听了,忙问他:"他们都对,那谁不 对呢 ""好好先生"笑着说:"娘子你说的也对。"

审不清

以前,有个卖葱的老头,走到半路上,碰到一个拿木锨的小伙子和 一个羊倌,吵吵嚷嚷的正要去见官告状。卖葱的忙问怎么回事 羊倌气 呼呼地说:"他在上坡扬场,俺在下坡放羊,他迷了俺的羊眼不算,还 说俺挡了他的扬场风了。"卖葱的老头耳朵背,一听就着急:"什么 你们要折了我的秤杆子,不让我卖葱了 走,见官告状!"走着走着, 路边有个老太太正纺线,见他们吵吵嚷嚷的,忙问为什么 卖葱的说:"这不,他们要折了我的秤杆子,不让我卖葱了。"老太太也耳背,一 听就急了:"什么 我纺了一辈子线,说我纺得穗子松了。走,见官告 状!"他们一伙人一边走一边嚷,不一会儿,碰上了一个卖杏的老汉, 拦住他们问怎么回事。老太太生气地说:"我纺了一辈子线,他们说我 纺的穗子松了。"真凑巧,卖杏的老汉也耳朵背,一听就火了:"你们 说什么 我卖了一辈子杏,说我卖的杏青了。走!见官告状。"他们一 伙人吵吵嚷嚷的来到县衙门击鼓,县官急忙升堂问案。买杏的抢先说:"大老爷替小人作主,我卖了一辈子杏,他们说我卖的杏青了。"谁知 道,这县官也耳背,一听大怒,"啪"的一拍惊堂木:"嘟!老爷我审 了一辈子案你说我审不清了!来了,打他 40 大板!"

如果没有光

有一个瘦妇人,一天到女儿家走亲戚。女儿买了几斤猪肉,炖得香 喷喷的。天黑了后,扯亮电灯,开始用晚餐。女儿的婆母——一个胖女 人前来作陪。女儿说:"你自己夹起吃。"胖女人也频频劝说:"亲家 母,多吃一块,多吃一块。"瘦妇人筷子伸到菜碗边又停住了,说:"我 在家经常吃到肉的。"胖女人说:"哎呀,你怎么不早点讲 要不,我 叫媳妇杀一只鸡。" 突然,电停了,胖女人说:"拿个煤油灯来!" 瘦妇人觉得胖女人走了,便说:"女儿,我在家好久没看到油星子 了,你要多夹几块肉给我吃呀。""亲家母,你讲什么 "谁知去拿灯 的是女儿,黑暗中,亲家母坐在对面答话。 瘦妇人听了,脸上一阵火烧火辣,忙说:"亲家母,我人老了,不 中用了,晚上如果没有光,我嘴巴就有点乱讲。" 胖女人忍住笑,回答说:"亲家母,我也是一样,老了,毛病多了, 晚上如果没有光,我耳朵就听不见。" (伍锡学)

秀才挨板子

从前有一个穷秀才,一辈子也没有捞到官做,祖上留下的二亩三分 地变卖完了,没有生财的道儿,只好靠卖字讨生活。他在县城市场上摆 个八仙桌,替人家写信,写状子什么的,勉强养家糊口。 一天, 一个姓陈的来请秀才写状子, 秀才一时疏忽把陈字的偏旁 "阝" 写在了右边,成了" "。主顾不但没给他工钱,反而打了他 20 板子。 穷秀才从此接受了教训,凡是带"阝"字旁的字,一律写在左边, 心想:"再不会挨打了!" 几天以后,县衙里的文书官请秀才抄写告示。告示中偏偏有几个姓 氏,姓郑,姓邓,姓祁,姓邬,姓邹……穷秀才小心翼翼地把"阝"全 写在了左边,变成了" , , , , 。"。穷秀才满以为可以 得到一笔赏钱,意想不到的是又挨了 20 大板…… 穷秀才躺在板铺上,伤心落泪,长吁短叹:"哎,因为两个耳字我 挨了 40 板子,从今以后再也不写耳字啦!"话音刚落,走进来一个远房 亲戚,姓聂,求他写封书信给儿子。穷秀才一听这聂字,顿时惊惶失措, 两手打战,哀求说:"饶我一命吧!因为两个耳我挨了 40 板子,再写这聂(繁体为聂) 字,三个耳,岂不叫我送掉性命"……

请勿乱倒垃圾

新风小学的杜老师,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一套新房,虽然 是最底层,但比起原来的 12平方米,现在已是天堂了! 杜老师喜欢早起跑步。 搬进新房的第二天一早, 他刚走到门口, "轰" 的一下,把他吓了一跳。他扶扶眼镜仔细一看,只见窗户下倒着一堆垃 圾。搬进来前,窗下墙边是倒着一堆垃圾的,杜老师和几位学生把它打 扫得干干净净,还找来一张纸,杜老师亲自执笔,写上"请勿乱倒垃圾" 几字,工工整整地把它贴在墙上。 杜老师边扫垃圾边想:也许是天黑,倒的人没看到纸条。谁知中午 放学回家一看,窗户下又倒了一堆垃圾。这是大白天,不可能不看见纸 条的。杜老师心想:也许纸条上的口气太软了。于是,他把垃圾清扫干 净后,又贴上了一张纸条,上书:"此处禁止倒垃圾。" 可是第二天早上一看,窗下又倒上了垃圾。杜老师一看火了,愤愤 道:"谁这么不文明, 垃圾偏要倒在我家窗下, 多跑这十几米就累死了 " 杜老师将垃圾清扫到十几米外的垃圾箱后,又气乎乎地贴上"在此倒垃 圾者,罚款五元!"的纸条,心想:现在一切制裁中,经济制裁是最见 效的了。 杜老师想错了,他"请"也好,"禁"也好,"罚"也好,都不起 作用。窗户下仍然有人倒垃圾,臭气冲天,蚊蝇成群。杜老师无奈地摇 摇头,只好拿起扫帚,再也想不出什么词贴上去了。 料不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接连几天,窗户下都干干净净,没有 一个人倒过垃圾。杜老师越想越奇怪,扶扶眼镜,凑到墙上去一看,墙 上只有一张纸条,那歪歪倒倒的字。一看就认出是自己的儿子写的。只 见上面写着:谁在此倒垃圾,谁就是畜牲! 杜老师愣住了,想不到这几天没有人在这儿倒垃圾,是因为有了这 张纸条!他不禁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叹息:人啊,人! (蒋玉鑫)

纳斯雷丁写信

和纳斯雷丁同村的一个商人,平时经常笑话纳斯雷丁写的字潦草, 说纳斯雷丁写的字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纳斯雷丁听了,心里虽说 不高兴,但从不争辩。 一天,这个人生病了,他老婆把纳斯雷丁请了来。 "纳斯雷丁先生,"商人客气地说,"我在巴格达订了一批货,期 限已经过了,还不见货运来,我病了,想请您给我写封信去催问一声, 请不要推辞!我付给你报酬!" "可以可以!"纳斯雷丁笑着回答,"信我可以写,报酬么,看在 乡亲的面上,就免了吧!" "这怎么好意思呢 "商人高兴地说。 "不过,"纳斯雷丁故意皱起眉头,一本正经地说。 "不过什么 有话你就说吧!乡里乡亲的,别见外!"商人更加温 和地说。 "你得先把去巴格达的路费给我!"纳斯雷丁说。 "什么 去巴格达的路费 "商人莫名其妙地问,"你去巴格达干 什么 " "唉!你怎么忘了 "纳斯雷丁正眼望着商人说,"你不是说,我 写的字,除了我自己,第二个人谁也看不懂吗 假如我不亲自跑一趟巴 格达,那我写的信还有什么用呢 " 商人听了,又急又气,两眼直翻。

写万字

从前有家人,非常有钱,又很吝啬,舍不得花钱读书,所以祖祖辈 辈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但是,看到别人知书识字,能写会算,他们又 感到眼馋。于是,老头子下了狠心,要让儿子读点书。他从很远的地方 请来一位家庭教师。 教师来到以后,先教孩子描红模,并从旁边进行讲解。他说:"一" 字,就是横着画一道;"二"字,就是"一"字上加一道;"三"字, 就是"二"字上加一道。 写到这里,孩子放下笔就跑了。他去到他父亲那里,对老头说:"爹 爹,这识字,写字太容易了,孩儿完全学会了,不必再花钱请先生了。" 一听到不需花钱请先生,老头自然求之不得,便立即给了教师一些 银两,打发他回家去了。为了显示自己家里也有读书人,老头决定请一 些亲朋来家喝酒。他叫来孩子,说明了自己的打算,并吩咐他写请帖, 要请的第一个人姓万。孩子痛快地应承下来,回到房间写请帖。 但是,孩子在屋里从早上写到晌午,还不见出来。老头急了,便进 屋去催促。进去一看,见孩子还在一道又一道地画。 老头问:"你怎么还没有写好 " 孩子:"哎呀,还早得很哩,才写到五百!就怪你的亲戚姓万!"

加油添醋

"哥哥,这是我的语文作业,用'加油添醋'这个词造句。你给看 看吧。" 哥哥接过弟弟的作业本读道:"我爸爸是饮食公司副主任,他每天到中心饭店吃早点时,小王师 傅都要往他的碗里加油添醋。" 哥哥思索片刻,说:"句子倒是通顺的,不过'加油添醋'这个词 一般是作为比喻使用的,用在这句话里,嫌太实了。"说完,拿起铅笔, 另外造一句:"中心饭店每次评奖时,我爸爸都要去为小王师傅加油添醋地评功 摆好。" 弟弟看了连连拍手叫好。 这时爸爸走了过来,拿起这两条"造句"一看,脸上顿时显出不快, 悻悻然嘟嚷道:"这写的是什么东西,纯属'加油添醋'!"

放屁文章

有一个秀才死了,当他去参见阎王的时候,阎王不慎放了一个屁。 秀才想, 以后还需要阎王的关照, 便连忙打躬作揖, 毕恭毕敬地说:"呵, 大王放的这个屁实在太伟大了,既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又像兰花一样 香气扑鼻,小生初来乍到,大王就恩赐这样宝贵的屁,小生真是三生有 幸!" 阎王听了这番恭维,心中很是高兴,口中说:"真是一个会作文章 的秀才。"并立刻令判官拿过生死簿来,在秀才名字下面写了一行字:"增阳寿十年,即放回阳间。" 十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秀才又去到阴间,当他再次去叩见阎王的 时候,阎王却已经把他忘了。 阎王看了看他,问左右鬼:"这是哪一个 " 鬼卒们齐声回答说:"大王,他就是那个会做放屁文章的秀才!" 阎王拍拍脑门说:"对,我记起来了。"然后又转问秀才:"你这 十年阳世生活过的怎么样 " 秀才即跪下答道:"回禀大王,通过这十年,小生的放屁文章做得 更精通了。"

李小明作文

有个学生叫李小明同学,他写作文可有个特点,就是乱用词语,读 起来总叫人捧腹大笑。 有一次,王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我的同学》,他想了一会儿, 很快就写好了。写好之后,又高兴地读起来:我的同学朱立勇 我的同学朱立勇,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三好"学生。他八面玲珑, 显得很惹人喜爱;一对浓眉大眼虎视眈眈,走起路来轻松愉快。他对集 体可关心啦,由于他如饥似渴地向英雄学习致敬,对集体的事情总是熟 视无睹;他三番五次地做了成千上万件好人好事,就像雨后春笋那样层 出不穷。在学习上,他自作聪明,全力以赴,经常临阵磨枪;上课时他 目不转睛地听讲,并积极举手畅所欲言;回答问题,他总是深思熟虑, 夸夸其谈。由于他的孜孜不倦,学习成绩总是百发百中,名列前茅。在 劳动中,他赤膊上阵,上窜下跳,一会儿高高在上,灵活机动地擦窗子; 一会儿垂头丧气,埋头苦干拖地板。有时,还指手划脚地给我们分配劳 动任务。在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他出的中队墙报真是五光十色,引人 注目,同学们看了都目瞪口呆。因为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取得了事 倍功伴的突出效果。他唱起歌来有时像鹦鹉学舌那样悦耳动听,有时却 很清脆嘹亮。在一个光辉灿烂的日子里,他意气风发地来到金碧辉煌的 礼堂里,粉墨登场,表演得淋漓尽致,博得了震耳欲聋的掌声。他爱好 体育活动,经常活跃在广阔天地的操场上,你看,他浑身是胆,投手榴 弹时他不怕牺牲,孤注一掷,获得了果然不出所料的好成绩。拔河比赛 时,他野心勃勃地要为班级争夺冠军,你看他气壮如牛,大家都称他是 大名鼎鼎的大力士。赛跑时他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可是后来由于飞来 横祸,他出其不意地摔了个四脚朝天。他跑不过人家,只得"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光荣称号,这时他只好气喘吁吁从操场上狼狈逃窜了。 他是一个诚实的不可多得的好孩子,从不偷鸡摸狗。有一次,他在 宽敞明亮的马路上如获至宝地拾到一只闪闪发光的皮夹子,顿时不知所 措,后来他犹豫不决地把皮夹子交给了神采奕奕的警察叔叔,受到了拾 金不昧的表扬。他对同学和蔼可亲,经常和我们欢聚一堂,谈笑风生, 给大家雪中送炭。他对于不良现象总是铁面无私,要是有人横行霸道或 是惹事生非,他就义正辞严地大发雷霆,决不手软。他和我有深情厚谊, 我们是一丘之貉。当他发现我停滞不前的时候,就煞费苦心的帮助我, 真使我感动得五体投地,他见我写的字龙飞凤舞,就设身处地地对我说:"写字不能三心二意,要严肃认真才能写得好。" 朱立勇同学很谦虚谨慎,当他取得丰功伟绩时,从来没有不可一世。 我的同学朱立勇,他那许多可歌可泣,不可磨灭的光辉品德和优异 事迹,是有目共睹的,值得大家发扬光大。我决心大张旗鼓地向他学习, 在新长征的路上前赴后继,当一个名副其实,精益求精,蒸蒸日上的好 学生。 同学们听他读完作文,都哄堂大笑起来。

错字误事情

有位青年的家门口附近,放置着一只公共垃圾箱。可是有人却把垃 圾倒在他家门口。他很生气,就写了个"请务在此倒垃圾"的条子贴出。 人们看后,以为他要垃圾有什么用场,就把垃圾都倒在他家门口。他更 为气愤,却不知道是他自己把原意"勿"字错写成"务"字,意思已经 完全相反。恰好在同一天,他约女友看晚场电影,托人捎条子,上写:"我们晚上看电影。勿来。"女友看后很不痛快。结果,电影院都散场 了,女友还没个影子。他沮丧极了,却也不晓得是他自己错把"务"字 写成"勿"字的缘故。这正是:错用务勿二字,出笑话又误事。

直译

有一个中学生参加升学考试,拿到的语文试卷中有一个要求把文言 文翻译成白话文的试题,原题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个学生略一思 索,很快译了出来。译文是:"国王和侯爵派大臣去问南宁有良种吗 " 老师问这个学生:"你怎么会想到译成这句话呢 " 学生说:"我这是直译。"

错了 发作文的时候,老师叫小柳给全班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同学们听 了,都赞叹不已,只有春儿小声嘀咕道:"唉呀,我好像在哪儿看过这 篇文章!" 谁知,不知谁把这句话告诉了小柳。小柳很生气,找到春儿,要求 她赔礼道歉。 春儿说:"好吧,是我错了。原先,我以为你的作文是从一木杂志 上抄来的。可是后来,我找到了那本杂志,发现那篇文章还在那儿哩!"

啰唆的儿子

有一位啰唆的儿子,给他父亲写了封信:"你的信收到了。你批评 我啰唆,我向你坚决保证,以后一定不啰唆。同时也向她保证,对她也 一定不啰唆,免得她生气。"把信看一遍,觉得"她"指的是谁不明确, 于是又补充了几句:"这个她,就是我母亲她老人家的她,也就是你老 伴的她。不是你儿媳妇王青英的她,也就是说不是指小梅她妈的她。当 然,更不是指你孙女儿小梅的她。为了免得你老人家误会,所以我不得 在此再说明一下,不是我有意啰唆。"

知青的信

"*"期间,知识青年下放插队"接受再教育"。有个"知青" 写了这样一封家信:"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不要再寄粮票和钱来了,我的粮食狗(够)吃了。这些天常常下雨, 烦闷得很,我的命(伞)也丢了。为了'节约闹革命',我只要你们的 老命(伞)。现在公社已经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过两天 我就上吊(调)。……" 家里的人接信一看,全吓坏了。他父亲连夜赶到农村生产队打听情 况,结果发现孩子好端端地,什么事也没有出。

浓缩牛奶

作文课上,老师布置的作文是《牛奶》,要求大家至少写满两张纸。 下课后,老师找维佳谈话:"你这一篇《牛奶》,为什么没有按我 布置的要求写,总共才写了半张纸 " 维佳回答说:"老师,我写的《牛奶》是指一种浓缩牛奶,所以写 不多。"

当心泻肚子

旧时,有一私塾先生以"饮水"为题,命学生做文章,并特别强调 内容要扣题。 有个学生搜肠刮肚想了半天,终于做成一篇。他洋洋得意地说:"我 这篇文章,对仗工整,句句扣题,妙哉!"并情不自禁地大声念了起来:"饮水吾郎欲也。吾年年饮水,月月饮水,天天都饮水也;且朝也饮水, 暮也饮水,时时都饮水也……" 先生一听哭笑不得,打断他的话说:"你如此饮水无度,可要当心 泻肚子。"

具体和抽象

小华写作文时,有个问题搞不懂,便问当教师的妈妈:"妈妈!什 么叫'具体' "妈妈说:"'具体'就是看得见的,摸得到的,'抽 象'就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 小华心领神会地"唰唰唰"在作文簿上写了:"今年早上我起来, 看见了我具体的妈妈,在烧具体的早饭。我打开具体的窗户,深深地呼 吸了一口抽象的新鲜空气……"

写实的作文

在某一学校里,老师让学生做作文。他要求学生完全废除空想,写 实际生活中碰到过的事。 一个老实而又勤奋的少年写出来了。他是这样写的:"我完全不写空想之类的东西,只写真正在我里边的东西。我身体 里有胃,还有肺,肝,又有两块糕点及饭。"

大量收购活鬼

某镇供销社一大早就被赶集的人围了个水泄不通。大伙儿都争着看 贴在供销社门前的一张告示。 镇供销社张经理来上班,刚走近人群,就被李老汉一把抓住。问道:"张经理,你们社要收购活鬼呀,可俺们连死鬼啥样都没见过,是不是 请您先拿出个样儿给俺们瞅瞅,俺门好依着样儿去抓几个。"张经理被 问得蒙头转向,生气地说:"你老胡涂了,一大早什么鬼不鬼的。""咦, 这可奇怪了,不是你们写着要收购活鬼吗 "李老汉拉着张经理,分开 人群来到告示下,张经理往上仔细一瞅,也傻了眼,上面写着:"本社 以优惠价大量收购活鬼(兔),一等每斤五角,二等每斤四角……"

客栈里的广告

有个客栈,主人不准旅客在洗凉房里大小便,便写上一条"禁止在 此洗凉房内大小便!"为了醒目,字写得大了,一行写不完,便分两行, 一行写在右门上,一行写在左门上。 进栈的旅客见右门上写着"禁止在此洗凉",左门上写着"房内大 小便",便都不敢进去洗凉,只管到那里大小便了。栈主见了,直摇头 说:"旅客不识字,广告白出了。"

退稿信

报社收到一位不修边幅的作者的来稿,稿纸弄得邋里邋遢,字体潦 草得难以辨认。随稿还附来一封信:"编辑先生:我讲求的是作品的内 在美,只有油漆匠才追求外表美。要是你们认为我的原稿字体潦草,难 于排印,大可请其他人等重新抄写一遍……" 不几天,他收到了退稿和编辑部的一封信:"作者先生:编辑首先注重的是外表美;然后才有可能更好地体味 作品的内在美。如果你认为难以写出外表美的稿件,可惠寄洁白无暇的 稿纸若干,我们将约请其他人等写上合适的内容,如何 "

三十而立

刘先生被财主家请去教书。财主有两个儿子,虽年已超过二十,却 头大的字认不了几升。老财主一心想叫儿子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整天 逼着儿子读书,练字。 刘先生每日为财主的儿子操劳,白天讲书,夜里背诵,还要为他俩 改写文章。转眼半年过去了。一天,刘先生说:"二位少爷,我教你们有半年了,孔子,孟子全讲过了,诗经也背 过不少,今天我出个题目,你们每人做篇文章,也好叫你们的老父高高 兴兴……" "刘先生只管出题好了,我俩准能写一篇传世好文章!"两位公子 笑嘻嘻地回答先生。 "那好,如真能如此,老夫幸甚……"刘先生和颜悦色,"那就出 个'三十而立'为题目吧!" 两个少爷展纸研墨,托腮凝思,晌午时分,终于写成了。 刘先生看老大的文章,他写道:"两个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而不敢坐焉。" 刘先生又看老二的文章,他写道:"年过花甲一半,惟有两腿直站而已。" 刘先生气得火冒三丈,把两篇文章狠狠地摔到地上,骂道:"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局长改民歌

那是"四人帮"横行霸道时期,有一个县的文教局长,审查一首民 歌,见到"铁臂银锄擒龙王"一句,发现其中问题不少,挥笔一改,成 了"肉臂铁锄挖水渠"。有人问他为啥要这样改,他说:"你想嘛,胳 膊是肉的,怎么能说成是铁臂呢 锄本来是铁的,用银做锄,岂不是浪 费 擒龙王,封建迷信色彩太浓了!所以,我把它改成了'肉臂铁锄挖 水渠',实事求是嘛!"

跟毛兔一起开会

星期天,王县长和他孩子在马路上散步。走到县招待所门口,他的 孩子忽然站住了,说:"爸爸,你看,这里通知你跟毛兔在此报到开会哩!" "怎么,我跟毛兔一起开起会来了 "王县长给这没头没脑的话弄 懵了。他朝孩子指的墙上一看,招待所墙上张贴着一张开会通知:"县长毛兔会议在此报到。"

废话

从前有一个秀才,生活困难,改行卖西瓜。他摆了一堆西瓜在路边 卖,还压了张纸条,上写:"此西瓜出卖。" 一会儿,有个人走过,见了说:"只要写'西瓜出卖'就行了,何必多写这个'此'字!" 秀才听了,觉得有理,就把"此"字撕掉了。 接着,又有个人走过,看了说:"字条下面堆着的就是西瓜,何必 再写'西瓜'两个字!" 秀才听了,也觉得有理,就把"西瓜"两字也撕掉了。 不一会,又有人走过,见了说:"西瓜摆到街上来,当然是卖的, 何必贴上这一张字条呢 " 秀才听了,叹了一口气,干脆把只剩"出卖"两个字的条子也拿掉 了。

批语

有个小同学,作业写得马虎,老师看后,气 得批了三个字"大马虎", 把"太"字少写了一点。这位家长看完批语,毫不客气地在批语旁写道:"大马虎带小马虎。"

三写武松打虎

有一天,施耐庵坐在家中写《水浒》,写到"武松打虎"这一段时, 一连写了好几遍,怎么也写不好。 突然听到门外有狗狂叫的声音,他跑到门口一看,原来是个彪形醉 汉正和一条恶狗搏斗。只见醉汉把身子闪过来,躲过去,一把揪住恶狗 的顶褂皮,往上一拎,连着捶了十几拳,往远处一抛,那条恶狗就躺着 不动了。施耐庵看得入了神,连声喊道:"打得好,打得好!"他立即 回到屋里,把刚才醉汉打狗的情景记下来,又重新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 了一遍。这一次,打虎的动作比先前逼真多了。但武松的神态还是写得 不活。怎么办呢 施耐庵又搬了一只长凳子放在堂屋当中,一只手按住长凳,把凳子 当作"虎",在长凳两边跳来跳去。摹仿醉汉打狗的架势,体会醉汉打 狗的心理。他夫人先见他在凳子上跳得满头大汗,并举起拳头打凳子, 便连忙喊道:"你发疯了,打什么东西啊!"施耐庵笑道:"我在打'虎' 啊!"说完又跑到书桌面前坐下来,很快地写好了武松打虎这一段书。 这一回,才把武松写活了。

落第以后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中 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蒲松龄的生活道路是并不平坦的。 19 岁时初应童子试, 他 成绩在县, 府,道里都曾名列前茅,但后来却屡试不中,四次落第。他一生大半时 间在乡里当塾师,家境比较贫寒。但他一不灰心丧气,二不趋炎附势, 而是刻苦自砺,深入民间,广采博搜民间故事,决心有所作为。 据说,有一年的夏天,蒲松龄正坐在屋里写书,写着写着,感到很 不顺手,再也写不下去了。只好搁下笔来,走到门口,想活动一下身体, 休息一下脑子。 在他住房的旁边,有口山泉,一年四季,清水涓涓,这就是后来人 们传说的"柳泉"。当时,每到夏天,附近的农民都喜欢在中午或者晚 上,来到这里乘凉。一般过路人经过这里时,也要停下来,歇阵气,喝 口泉水。这一天,那里就坐了一群人,正在乘凉,聊天。蒲松龄见了, 脑子灵机一动,立刻想到,"俗话说,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肚里一本 戏。我为什么不去向他们求教呢 "于是,他回到屋里,找出几件旧衣 裳,第二天拿去当了,把当的钱买回来几斗绿豆。然后,请人在泉边搭 起一个凉棚,铺上草席,安上一口缸,煮了几锅绿豆汤在缸里凉着,旁 边放把瓢。谁在那里歇脚乘凉,都可以舀瓢绿豆汤解渴,不收钱。但是, 他有个条件:喝过以后,要给他讲一个新奇的故事。别人讲故事时,他 用心地听,用脑子记下来,等人散场后,回到屋里再加以整理和润色, 写成一篇1篇的故事。后来,他把这些故事和其它的故事汇集在一起, 起了一个总名字,叫做《聊斋志异》。 在这部小说集里,蒲松龄巧妙地通过谈狐说鬼的形式,对当时的社 会政治现实,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特别是对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宫 污吏,更加无情地鞭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疾苦,道出了人 民的心声。

小白作文

小白写文章爱滥用名词。 一次他给爸爸写了一封这样的信: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您好!近来身体是否健壮如牛 工作是否蒸蒸日上 现在我正在奋 不顾身地学习。老师表扬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 您批评我爱滥用名词,我一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 祝爸爸万古长存! 您的首屈一指的儿子小白

买爷子 我小时候有个同学叫马义,可大家都叫他"差不多",很少叫他的 真名。这里有个缘故。 有一回,他把自己的名字写成"马叉",老师对他说写错了。他回 答说"义"和"叉"的样子差不多。 下课以后,爱开玩笑的同学故意把他的名字写成"蚂蚁"。他却满 不在乎地说:"声音倒一样,就是多个'虫'旁。"别人对他说,意思 不同啦!他说:"没啥,'蚂蚁','马义'声音差不多。" 这以后,"差不多"的名字就叫开了。 多年不见,马义长大了,该会改正了吧。 那年,我从广州回上海的前一天,收到他的一封信。信的最后,他 写了这么一行小字:"拜托你一件事,听说那儿爷子很好,请你代我买 一个老一点的爷子来。" 读他的信可真费劲,特别最后那句"要买个老一点的爷子。" 我想来想去,想不出是什么东西。我想,总不会是买个老公公吧! 想呀想,好容易给我想出来了。连忙去给他买了个又老又大的椰子。 到了上海,我兴冲冲地去看他。一见面,他就问我:"斧子带来了 吧!"我一愣,什么斧子啊 他看我发呆,就问我信收到没有。 我忙拿出椰子,说:"信收到了,你要买的椰子,给你带来了。" 这回他却愣住了,说:"我没要椰子啊!" 我只好把信拿给他看,他一看,直搔头皮。我这才弄明白,原来他 要买一把斧子,"斧"字和"爷"字模样差不多,错把"斧子"写成"爷 子"了。

熟视无睹

青年刘强,跟乡下姑娘于丽相爱了。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刘强实际 上不仅有初中水平,那乡下姑娘于丽只念过小学。 他们分别几天后,刘强想念于丽,就开始给于丽写信。他写道:"亲爱的小丽,你离开我有七八天了,不知怎的,就好像我们离开 了几年似的,我不知道我是怎样熬过来的……回想我们不久前还素不相 识,可如今已经熟视无睹了……" 姑娘在家乡接到刘强来信,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边念边掉眼泪。晚 上她不能入睡,打开灯,坐在桌前又翻开那封信。她学着刘强的语句, 写道:"亲爱的小强,你想我,你说得太好了,我不仅对你熟视无睹, 而且还横眉冷对哩!……"她这样写过来写过去,总怕不能把感情吐露 充分。最后她又重新抄了一份,寄给刘强。 不巧,于丽的回信让刘强姐姐看见了,她笑得前仰后合,指出了弟 弟和于丽的错误。从此,刘强开始努力学习了。

老二的家信

传说在很早以前,有这么一家哥俩。一次,老二上京城打官司。这 官司一打两年也没有个头绪,银钱已经花尽,只好拆卖家产。一天他给 哥哥写了一封信,让哥哥在家把南"坑"的那块"地"卖掉,将银钱捎 给他好继续打官司。可他把"坑"和"地"字写错了。把坑字写成"炕" 字,把地字写成"她"字。老大一看信火了,因为他就住在南炕,南炕 的她,正是老二的嫂子。老大想:你打官司要把你嫂子卖掉,这还了得! 老大就带着这封信赶到京城去告弟弟的状。法官一听可也是,你打官司 怎么能卖你嫂子呢 法官就叫手下把老二提上来罚他几十大板。法官一 边叫手下用大板打老二,一边训问:"你打官司,为什么有家产不卖, 要卖你嫂子呢 "老二一听便发愣了,忙说:"不敢,不敢。"法官说:"你这有家信为证,还敢抵赖!"老二把信又念了一遍,把音正了,法 官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写字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写错别字, 否则,不但会闹出笑话,而且还会耽误大事。

一文钱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白,曾两个书生。 有一天,两人在外面行走,同时发现路旁有一文钱。两人都说是自 己先看见的,这文钱应该归自己。 两人争辩了半天,谁也不让,只好来到县衙门要求县官判决。 县官要他们各做一首诗,看谁的诗中讲得最穷,这文钱就给谁。 白书生说:"茅屋见青天,屋内断炊烟,日无隔宿米,夜无鼠沾边。" 县官点道:"嗯,是蛮穷的。" 曾书生接着说:"天地是我屋,月亮当蜡烛,盖的肚囊皮,垫的背 脊骨。"说着,伸手去抓钱。 县官忙用两手捂钱道:"我千里来当官,为的捞吃穿,要钱不要脸, 我要这文钱。"说完,忙将这文钱放进衣袋里。

俩亲家

清末,在茶陵八团有谭,周两位秀才,是儿女亲家。二人皆吝啬而 又酸气十足,常相互嘲讽戏谑。 一日,谭秀才来到周秀才家,周秀才吩咐杀了一只红毛鸭公招待。 就餐时,端上桌的却只有头,颈,四肢及几块脊梁骨,没有鸭肉。谭秀 才见了叹口长气。周秀才问他为何叹气,谭秀才道:"我叹这红毛鸭公 死得冤枉,拟作悼词以吊之。"周秀才说:"你且道来。"于是谭秀才 对着盘子吟道:"红毛鸭公,两足悬空,胸肉全无,心肝失踪。头颈四 爪,架在盘中,死后凄凉,生前威风。为我而死,怎见江东 呜呼哀哉, 红花鸭公!"周秀才听了,脸红耳赤。 过了几天,周秀才来到谭家。谭秀才叫夫人炒一碟黑小豆送茶,碟 中只薄薄地排了一层,无重叠者。周秀才见了道:"亲家公,你家的黑 小豆来年必须换种,否则将颗粒无收。"谭秀才问:"何以见得 "周 曰:"你家的黑小豆全是雌豆,无一颗雄的,岂能繁殖后代 "谭秀才 笑道:"亲家公真会说笑话,豆类岂可辨雌雄 "周秀才道:"怎不能 辨!请听我道来。"于是指着碟中黑小豆念道:"可怜兮兮黑豆,皮乌 娇小肉瘦,雄豆断然绝迹,遍碟全是雌豆,若有一颗雄豆,岂不上背交 媾!"谭秀才听了,无言以对。

送寿礼

从前,一个村上有张,李两家财主,一个住在村东头,一个住在村 西头。 村东头的张财主,家有良田百顷,骡马成群。村西头的李员外也富 得流油。但是两家财主对人处事十分刻薄,亲戚朋友谁跟他们打交道, 他们都要想法子刮点油水。不久,亲戚朋友都不敢和他两家来往了。这 样,只有两个财主因为小时同过学,有点老交情,经常过府喝茶,聊天。 这一年,李财主过 60 大寿,头天派人给张财主送去了请贴。寿诞这 天,张财主送来了寿礼。李财主展开礼单一看,只见上面

推荐第7篇:趣味数学故事

数学趣味小故事

教学目标:通过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数学故事。互相分享。

2、学生代表讲自己所搜集的卖酒的故事。

北宋的一个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计一起堆酒坛。因为近来生意特别好,酒坛自然也就多。老板一边在心里乐,一边盘算着如何发更大的财。他要把酒坛堆得整整齐齐,美观大方,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酒店。

酒坛堆得非常漂亮,一层一层整整齐齐。酒店门口的招幌迎风飘扬,使人不得不驻足逗留,忍不住想进店喝几盅。酒店老板得意扬扬之际,想数数酒坛一共有多少只。可是,数坛子也并不轻松,老板从前面绕到后面,又从后面绕到前面,刚刚擦干的汗水又冒出来了,伙计们都笑了

第二天。这堆酒坛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老板望着酒坛,乐不可支。这时,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书生走了过来,面对酒坛,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为了数清这堆酒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轻人,你知道这堆酒坛一共有多少个吗?\"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

\"这很容易,只要你告诉我这堆酒坛最上面的那层一共几排,每排多少个,一共有几层。根本不用数,我马上就知道这堆酒坛的数目。\"年轻人这么说话,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这位年轻人真会说大话,不妨把他提的条件告诉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说:

\"最上面那层酒坛是四排,每排8个,第二层是五排,每排9个……\"

\"好了,一共七层,\"年轻人打断了老板的话,不加思索地报出了答案,\"一共567个酒坛。对吗?\" 老板一下子惊得连张开的嘴巴也忘记合拢了。这么快!老板马上把年轻人请进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万分周到。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这位青年,又是请教姓名,又是讨教数坛的方法。

这位青年就叫沈括。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使他有机会读书,加上他好奇心强,肯钻研,于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学的人。沈括回答老板说:\"我数这坛子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最中间那层共77个,共七层,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数28就行了。\" 沈括从小对筹算很感兴趣,读了许多数学名著。后来自己写成了一本数学专著《隙积术》,专门研究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沈括数坛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方法,要比单纯地数方便多了。数学上还可能碰到数字更大,项数更多的题目,用这种方法便可一下子迎刃而解。

3、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小组交流)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活动课教案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对“有理数乘法符号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揭示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学习“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学具准备】

扑克牌若干副

【教学组织】

学生四人一组,均衡搭配 【教学流程】

一、算一算(热身准备)

① 3×25×4×2×1=

② (-3)×25×4×2×1=

③ (-3)×(-25)×4×2×1=

④ (-3)×(-25)×(-4)×2×1=

⑤ (-3)×(-25)×(-4)×(-2)×1=

⑥(-3)×(-25)×(-4)×(-2)×(-1)= 解后反思:多个非零数相乘,积的正负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当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

二、玩一玩(数学其实很好玩)

说明:在下面的所有游戏中,说“翻动”牌是指“使这张牌一面朝上变为另一面朝上”

游戏1:桌上有7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7张牌都反面朝上?

游戏2:桌上有7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3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7张牌都反面朝上?

游戏3:桌上有7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4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7张牌都反面朝上?

游戏4:桌上有7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5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7张牌都反面朝上?

游戏5:桌上有8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8张牌都反面朝上?

游戏6:桌上有8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3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8张牌都反面朝上

说明:每个游戏结束时,都要学生通报结果,确认正确答案后才做下一个游戏。

三、想一想、说一说(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考:为什么游戏1和游戏3不能使所有的牌都实现“反面朝上”?而游戏2和游戏4却能实现?游戏5和游戏6也可以实现?

拨:我们重点分析游戏1和游戏2。

在游戏1中,如果在每张牌的正面都写1,反面都写-1,考虑所有牌朝上一面的数的积。开始时都是正面朝上,上面的数的积是1。每次翻动2张,那么7张牌朝上的数的积会变吗?

在游戏2中,也在每张牌的正面都写1,反面都写-1,考虑所有牌朝上一面的数的积。开始时都是正面朝上,上面的数的积是1。每次翻动3张,那么7张牌朝上的数的积会变吗?

四、听一听(老师揭秘)

将一张牌翻动一次相当于将一个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那么:同时翻动偶数张,相当于改变了偶数个因子的符号,积的符号不变;同时翻动奇数张,相当于改变了奇数个因子的符号,积的符号会变;

五、拓一拓(延伸思考)

1、桌上有7张反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能否使这7张牌都正面朝上?

2、桌上有任意奇数张扑克牌,都是反面朝上的,每次翻动其中的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能否使这些牌都正面朝上?

3、桌面上有m张扑克牌,其中a张正面朝上,b张正面朝下(a+b=m),每次翻动任意n张(n

六、说一说(小结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渗透符号化数学思想,培养符号感。创设各种情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请全班同学推荐两名朗诵水平好的同学,进行配乐朗诵“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听完后回答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对话:

1:“我是数,数与形才是数学王国的真正的主人。”

X:“我是字母,我虽不是具体的数,但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我可以代表你1,也可以代表其它的数。”

1:“由我们数组成的式子有确切的大小,例如,人们一见到1+2就知道是1与2的和,你们字母能做到吗?”

x:“有我们字母的式子具有更一般的含义,例如:x+y能表示任何两个数的和,包括1+2, x+y=y+x能表示两个数相加时,可以交换顺序,即加法交换律。”

1:“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根据已知的具体数进行计算,而字母有什么用呢?”

x:“用字母表示数,将字母引进算式,能更方便地表示数量关系,更具有普遍的意义。”

(二)科学的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让我们首先当个“小小发现家”。多媒体出示“小小发现家”一题:

观察下列等式(1)32-12=4 ×2 (2)42-22=4×3 (3)52-32=4×4

(4)(__)2-(__)2__)2=(__) ×(__)

① 填写完整(4)式;② 这些等式反映自然数的某种规律,设n(n≥1)表示自然数,则第n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小组先互助合作,讨论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简析:从特殊到一般的题型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的学习方式易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特征,总结数学的规律,在感受到独立探索的乐趣与价值的同时,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尝试到互助成功的喜悦。

(三) 师生小结,聚焦课堂:

师生互动:小结本堂课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有知识、情感、学习方法等等方面的体会与感受,最后教师对本堂课知识方面的内容小结成四句话:“字母真神奇,数字它代替,复杂变容易,任意要牢记。

(四) 名言导航,养成品质

教师活动:在本堂课结束之时,老师送给大家一句伟人爱因斯坦的名言,愿大家将它作为学习征途中的座右铭,扬起理想的风帆,到达成功的彼岸。

A=X+Y+Z,A:成功;X:艰苦的劳动;Y:正确的方法;Z:少谈空话。

简析: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体现在纯知识的传授上,更体现在意志、品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上;同时名言又用字母公式加以表示,与本堂课相关联,学生更愿意从心灵深处去接受它。

日历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

2、通过生动的、有趣的日历问题,让学生认识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把握好三个重要环节,一是正确审清题意;二是找准“相等关系”;三是正确求解方程并判明解的合理性。

3、针对一系列生动有趣且富于挑战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获取成功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月份的日历 教学过程:

一、分组游戏:学生分组(其一学生给出同一列三个数的和,同伴说出分别是哪三天?) 尝试解决:(学生独立练习,根据实际意义判明解的合理性)

(1)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75,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2)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21,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3)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43,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总结归纳: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应符合什么条件?

(范围:大于21小于75 特征:被3整除)

问题:(议一议)用正方形在某月日历中选取相邻四个数的和为76,那么这四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二、做一做:

分组游戏:

1、在各自的日历上,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 4个数。两人分别把自己所圈的四个数之和告诉对方,由同伴求出这四个数。

2、在各自的日历上,求出一个日期与这个日期的上、下、左、右5个日期的和,两人分别把自己所求的和告诉对方,由同伴求出中间这个日期。

知识拓展:某月日历一个斜行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36,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课堂小结:横差1,竖差7,撇差6,捺差8

推荐第8篇:趣味物理故事

1.人手触电时,为什么有时不把手抽回来?

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我们知道,不论是否存在电流, 在一般情况正导线中、电器中的正、负电荷的电量是相等的, 对外的静电作用是相互抵消。 即使局部地方偶尔出现少许正、负电荷但不相等,其静电引力也是微不足道的。 如若不然,就会出现下列奇特现象:用手去移动台灯引线,即使不 被吸\"住\", 至少也会明显感到这种\"吸\"力,照明电线,特别是高压裸线, 会\"吸住\"大量尘土从而形成粗长的的尘土柱。事实上,这些现象都没出现。

但是问题出现了,人手触电时,为什么有时不把手抽回来?难道不想抽回来? 显然是被吸住了抽不回来。对这一提问可用电流的生理效应来解释。

人手触电时,由于电流的刺激,手会由痉挛到麻痹。即使发出抽回手的指令, 无奈手已无法执行这一指令了。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触电死亡者, 都是手的掌心或手指与掌心的同侧部位触电。刚触电时, 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觉地握住了导线。 这样,加长了触电时间,手很快地痉挛以致麻痹。 这时即使想到应松开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 如若触电时间再长一点,人的中枢神经都已麻痹,此时更不会抽手了。 这些过程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的。

如手的背面触电,对一般的民用电,则不容易导致死亡, 有经验的电工为了判断用电器是否漏电而手边又无线电笔, 有时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轻触用电器外壳。 若漏电,则食指将因条件反向而弯曲,弯曲的方向又恰是脱离用电器的方向。 这样 ,触电时间很短,不致有危险。当然,电压很高,这样作也会发生危险。

2.冰加食盐为什么温度下降? 食盐本身并不冷,可是冰块加食盐为什么温度会下降呢?确实奇怪

回答之前,让我们先想一想物体的溶解。不管是蜡烛还是冰块,都得从周围吸取热量,吸热之后,自己温度升高,才溶化成液体。

这样可以理解吧,那么下面正式回答问题。把冰块和食盐混在一起,这样,冰块本身总会化一点点。溶化需要周围的热量,所以周围冷下来了。

溶化了的冰块变成了水,食盐又被溶化在水中。食盐的深化也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如此重复冰块溶化和食盐溶化的过程,每次变化,周围都失掉了热量。就这样,周围的温度能下降到0℃以下,甚至能下降到零下20℃左右。

像冰块和食盐那样能使物体下降温度的材料叫制冷剂。 到了夏天,我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做个自制冰棍小实验。

请准备一只类似试管的玻璃或塑料的容器,在容器中倒入糖水,中间插入一根小木棍。 然后,把冰块碎成小块,装入干净的水桶或者铝饭合里,再倒入晶体状的食盐,把它们混合均匀。

在冰块中,插入装有糖水的容器,多转动几次,用不了太长时间,一根冰棍就制好了。 此处在冬天,路面被冰雪覆盖,人们常有路面上洒一些工业盐,以加快冰雪的融化,但由于用这种方法,路面温度会下降到零下20℃左右,路面常常因此而被冻坏。 3.物理幽默笑话系列

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提问:“什么是完全弹性碰撞?”

皮皮回答:“桌球台上定球碰撞?”

“那什么是非弹性碰撞呢?”

“刚才班上’’小不点’’和’’胖兄’’在教室门口的碰撞。”

“那完全非弹性碰撞呢?”

“溜冰场上男孩一不小心滑向女孩。”

老师怒将粉笔头扔向皮皮,喝斥:

“这又是什么碰撞?”

皮皮把头一歪躲过了粉笔,答:“这是非碰撞。”

避雷针与婴儿

一天,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1706—1790年)正在邀请人们参观他的新发明。其中一位阔太太问:”可是,它有什么用呢?”富兰克林回答道:”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悄悄地收了”参观费”

爱迪生有幢避暑的别墅,他为此而感到非常自豪,喜欢陪同来访者到这里参观,向他们介绍室内各种各样的节省劳力的设备。其中有一个地方,来访者必须经过一个绕杆才能走过去,而转动绕杆要费很大力气。

一位客人问爱迪生,为什么周围都是些新的发明,而这里却摆了个这么笨重的绕杆。爱迪生回答说:”喔,你瞧,每个把绕杆转过来的人都往我屋顶上的水箱里抽入了8加仑的水。”

留声机和助听器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093种发明的专利权,其中留声机的发明使他最为得意。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助听器时,他说:”你在过去的24小时内听到的声音,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呢?”

他接着又说:”一个人如果必须大声喊叫,就绝对不会说谎。” 理论的成败与国籍

20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有一次在巴黎大学演讲时说:“如果我的相对论证实了,德国会宣布我是个德国人,法国会称我是世界公民。但是,如果我的理论被证明是错的,那么,法国会强调我是个德国人,而德国会说我是个犹太人。”

巧妙的比喻

一天,有人问英国光学权威W·S·富兰克林:“为什么一个物体在我们视膜上的像是倒立的,而我们都不感到物体是倒立的呢?”

富兰克林想了一下回答说:“当你两耳同时听到一个婴孩啼哭时,为什么马上能肯定啼哭的不是双胞胎呢?”

请寄胸腔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1923年)在1895年发现了一种特殊射线,取名叫伦琴射线,就是我们常说的“X”光线,轰动了整个德国。

不久,伦琴收到了一封信,向他邮购X射线,伦琴在回信中幽默地说:“目前,我手头没有X射线的存货,而且邮寄X射线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因此不能奉命。这样吧,请把胸腔给我寄来!”

捆牛的绳的段数

上 大学的时侯,我带过一个初中的学生。那个暑假她父母要她好好学习迎接即将来临的初三紧张学习。我负责给她补习初二的物理课程。在讲到滑轮组时,初二物理课 本上有这样一幅图如下(人教93年版P159),需要算出人要多大的力才能将牛拉起来。她做得不对。细查才知道原因:原本要数“穿过动滑轮(吊起物体)的绳”有几段,而她数的是“捆牛的绳的段数”。

弄得我们啼笑皆非!

大纸篓

爱因斯坦被带到普林斯顿大学他的办公室那天,有人问他需要什么工具。“我看,一张书桌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铅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他说。

“为什么要大的?”

“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得到了金子

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年)有一次举行讲座时指出,从太阳光谱上看到的黑线证明太阳上有金子存在。一位前来听讲座的银行家讥笑基尔霍夫说:“如果不能从太阳上得到它,那这样的金子有何用处!”

后来基尔霍夫因光谱分析方面的发现荣获了金质奖章,他把奖章给那位银行家看,并说:“你瞧,我终于从太阳上得到了金子。”

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一次从广州乘坐大巴回来,车将启动,大多数人都坐好了,唯有一腰身肥大的中年妇女还在找座。不知司机此时为何将车猛烈地向前顿了一下,大家都看着这妇女惊惶地从车中部倒退着直朝前窗奔去,直到把售票员压倒在地。大家在惊惶中反应过来后,爆笑起来。都在说幸好没受伤。

一位老兄突然冒出一句: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大家更笑个不停!

不懂速度

一妇女正在高速公路上驱车行驶,突然一交通警察拦住了她,“对不起,夫人,你的车速已经超过了一小时140公里。”“什么?”妇人回答:“我出来还不到半小时”。

什么是电阻

物理课上老师问阿摩尔:“你知道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源吗?”阿摩尔回答道:“店主(电阻)就是商店的老板,店员(电源)就是商店的伙计。” 4.墨西哥圣女像

在墨西哥瓜德罗普大教堂的祭坛上,有一座真人大小的女神雕像,据传,这是一幅16世纪30年代初印第安人的作品,已有300年的历史。

由于教堂中有了这座珍贵的圣女像,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总是在圣女像面前久久凝望,看着来自古代的圣女那安详纯洁的面容,不由地为印第安人精巧的雕刻技术叹服。

1929年的一天,大教堂里一位叫作阿方索的摄影师,又奉命为大教堂拍一些照片,这些照片长期以来通过各种各样来此参观的人的手,分散到世界各地。瓜德罗普大教堂的名声越传越远,阿方索摄影师为自己的摄影技术感到得意。

今天,阿方索打开摄影机的镜头,在祭坛上寻找理想的拍摄角度,圣女像当然是这些照片的中心,阿方索一次一次地调准镜头,希望把这座美丽的圣女像拍得更迷人。

正当阿方索要按下快门的时候,他偶然在镜头中看到圣女像的眼中有什么东西闪了一闪。“什么,圣女的眼中藏着什么呢?”阿方索好奇的停止了拍摄,把眼睛凑在镜头中,仔细地观看起来。

这一看不要紧,阿方索竟然在圣女像的眼中,看到了一个模糊而奇怪的人影?他显然是被印第安人巧妙的刻进去的,一直隐藏在那里300余年!

阿方索顾不上在拍照,急忙把这一惊人的发现告诉了主教。主教也匆匆赶来,通过放大镜观望,果然捕捉到了这个不太清晰的人影。

事情神秘也很重大,神秘纯洁的圣女像中竟出现了人影,主教决定不能把这件事传扬出去,免得破坏了纯洁圣女的名声,阿方索接受了这个建议,将这件事压在心底。

这样,时间到了1951年,圣女像仍然安然无恙的立在瓜德罗普大教堂的祭坛上,温和平静的注视着前来瞻仰她的人们。不通过放大镜,再加上精心的观察,游客们很难发现圣女如同秋水的眼睛里的秘密。

但是,终于有一位细心人再次看出了其中的奥秘,这是一名叫克罗斯的画家,由于他经常来教堂临摹这座美丽的圣女像,对她的观察一次比一次细腻。当他把照相机 的长镜头对准圣女的仅有八毫米大的眼睛时,画家克罗斯吃惊的叫了起来,这次他清楚地看到:圣女像,像中有像,一个小人影出现在圣女的右眼中!

克罗斯不是神职人员,他没有遵守教堂规定的义务,他立即把自己的发现带到世界各地!

一时间,圣女像成了科学家们谈论研究的对象。通过20多位著名的专家们在放大40倍的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证实了圣女像的右眼中确实存在人影,并且已经可以 便认出这是一个手捋胡子,头发已经斑白的印第安人半身像,人们甚至还看出她的神态似乎若有所思。要知道这是刻在仅有8毫米大的圣女像眼中的人影啊,不但头 发,胡须俱全,还可以看出人像的表情,科学家怎能不拍案称奇!

20时年过去了,人们对圣女像的研究兴趣一直没有衰退,到了1979年2月,美国纽约大学的教授约瑟,首次利用他的电脑装置,把普通大小的圣女像放大了2700倍,任何微小的秘密都被暴露出来了,8毫米的圣女像双眼变得足有2米多大!

于是,更惊人的发现出现了,在圣女像的眼睛中,不是1个人影,而是12个!不但右眼有,左眼也有。这些小小的人影都是印第安人,他们有的正在做祈祷,有的正带着孩子玩耍,还有的手拿帽子,身穿披风,一幅十足的印第安人生活图画。

圣女的眼中为什么会有人影?这些人影代表着什么意义?他们又是怎样被刻进如此小的空间里的呢?这个问题谁也答不上来。 5.飞机拉烟是怎么回事? 在飞行表演中,那一架架战鹰自由自在地在空中翱翔,或俯冲直奔地面,或仰头直插云霄,机尾拉出的“烟”在空中形成长长的白色“绸缎”,悬挂在湛蓝的天空,将天空打扮得异常漂亮。此时人们便会惊呼:看,飞机“拉烟”了!

其实,它是飞机的尾迹,是飞机在飞行时排出的废气形成的。飞机排出的废气含有大量的水汽和热量,水汽主要是碳氢化合物。飞机燃烧1千克汽油,大约可以产生123升的水汽和10300千卡的热量。这样的废气与周围空气混合,使航线上的空气中水汽容量增加,温度也随之升高。水汽增多有利于凝结。当温度降低时,废气产生凝结现象,就形成了飞机的“拉烟”现象。

飞机尾迹产生是有条件的:一是温度,二是高度。一般说来,飞行区域大气温度在-40℃~-50℃,飞行高度在1万~1.3万米时容易产生“拉烟”现象。 飞机尾迹在几十千米以外都能看见,所以在空站中很容易暴露自己的目标,这就要求飞行员在战斗中取其利避其害,去赢得战斗的胜利。下面讲一个这样的战例:

1958年10月10日,我航空兵在空中与敌机交战。当时我航空兵先派1架战机在尾迹层飞行,飞机“拉烟”立即在战区上空出现。而我主力机群这时则在云上飞行,隐蔽待敌。这时4架敌机见我方只有1架战机,认为有利可图,便准备向我尾迹层中的那架战机发起攻击。正当敌机接近我机时,隐蔽在云层飞行的我方大批战机突然发起攻击,一举击落敌机3架,剩下1架敌机仓皇而逃。这个战例就是我航空兵利用尾迹做“诱饵“而取胜的有名的“3:0”战斗。

6.QQ新闻 国航飞机遭鸟群袭击 机身被撞出大坑? 本报讯 国航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后遭遇鸟群,飞机前部被撞出大坑。昨日,这架原计划由北京到西安,再飞到上海的飞机到西安后停飞。

昨日上午11时,记者赶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在这里了解到,许多乘客原打算乘坐10点10分起飞的国航CA1215航班飞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但当他们来到机场后,却发现此次航班被取消了,航空公司告知乘客,取消原因是飞机发生了机械故障。

记者得知,这趟航班是早晨8时从北京起飞的,经过1小时50分钟飞行后到达西安,按计划,航班应该继续飞往上海。是什么故障导致航班取消?记者从一位机场工作人员处了解到,飞机从北京一起飞就遇上鸟群,被撞后,机组人员进行了检查,发现仪表没有异常,飞行参数和飞行状况也正常,便继续飞往西安。到西安后,发现飞机前部被撞出个直径30厘米的大坑。安全到达西安后,这架波音737飞机已被开进修理车间。

记者了解到,原来打算乘坐这趟航班从西安飞往上海的100多位乘客已由航空公司妥善安排了食宿,并且改签为昨日下午3点钟的航班。据陕西电视台

7.我再讲一个阿基米德的故事

古希腊的学者阿基米德曾豪情万丈地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而现代的美国发明家特士拉更是“牛气”,他说:用一件共振器,我就能把地球一裂为二! 他来到华尔街,爬上一座尚未竣工的钢骨结构楼房,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件小物品,把它夹在其中一根钢梁上,然后按动上面的一个小钮。数分钟后,可以感觉到这根钢梁在颤抖。慢慢地,颤抖的强度开始增加,延伸到整座楼房。最后,整个钢骨结构开始吱吱嘎嘎

地发出响声,并且摇摆晃动起来。惊恐万状的钢架工人以为建筑出现了问题,甚至是闹地震了,于是纷纷慌忙地从高架上逃到地面。眼见事情越闹越大,他觉得这个恶作剧该收场了,于是,把那件小物品收了回来,然后从一个地下通道悄悄地溜开了,留下工地上的那些惊魂甫定、莫名其妙的工人。

8.刘备、关羽、张飞 话说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之后,张飞对自己排在第三位总感到不服气。有一天,兄弟三人饮酒聚会,张飞喝了不少酒,趁着酒劲提出要与关羽比力气,想出出这口气。

他提出:谁能把自己提起来,谁的力气就大。说罢,他用双手紧抓自己的头发,使劲向上提。尽管他使出了最大的力气,憋得满脸黑紫,甚至把头发都拔掉了一大把,结果还是不能使自己离开地面。最后便气呼呼地坐到自己的椅子上去了。

关羽想了一下,找来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端拴在自己腰上,另一端跨过一个树杈,双手使劲向下拉,结果身体慢慢离开了地面。关羽胜了。

张飞为什么失败呢?让我们作一个受力分析,张飞用手向上拉自己的头发,手给头发一个向上的力,但头发同时也给手一个向下的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都是作用在张飞自己身上,所以不论谁都不能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身体提起来。关羽因为把绳子跨在树杈上,通过树杈使他的身体受到向上的力的作用,因此能把自己提起来。

推荐第9篇:数学趣味故事

巧对对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地对母亲说:“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头上的每根白发,您能看清我吗?” “能,能看清楚。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 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科马洛夫说:“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距离宇宙飞船坠毁的时间只有7分钟了。科马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

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勾股定理的由来

为纪念二千五百年前一个学派和宗教团体——毕达哥拉斯学派成立以及它在文化上的贡献,1955年,希腊发行了一张邮票,图案由三个棋盘排列而成。这个图案是对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定理的说明。在我国,人们称它为勾股定理或商高定理;在欧洲,人们称它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为什么一个定理有这么多名称呢?

商高是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当时中国的朝代是西周,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在中国古代大约是西汉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录着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对话。周公问商高:“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将尽寸而度。”天的高度和地面的一些测量的数字是怎么样得到的呢?商高说:“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即我们常说的勾三股四弦五。什么是“勾、股”呢?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称为“勾”,下半部分称为“股”。商高答话的意思是: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由于勾股定理的内容最早见于商高的话中,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定理叫做“商高定理”。

关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周髀算经》上说:“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此数”指的是“勾三股四弦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勾三股四弦五这种关系是在大禹治水时发现的。 欧洲人则称这个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是古希腊数学家,他是公元前五世纪的人。希腊另一位数学家欧几里德(Euclid,是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人)在编著《几何原本》时,认为这个定理是毕达哥达斯最早发现的,因而国外一般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并且据说毕达哥拉斯在完成这一定理证明后欣喜若狂,而杀牛百只以示庆贺。因此这一定理还又获得了一个带神秘色彩的称号:“百牛定理”。所以他就把这个定理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以后就流传开了。

尽管希腊人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或“百牛定理”,法国、比利时人又称这个定理为“驴桥定理”,但据推算,他们发现勾股定理的时间都比我国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勾股定理这一几何宝藏的国家!

推荐第10篇:趣味数学故事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数学优秀小故事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聪明的小男孩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果果)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从小立志 科学救国------ 熊庆来的故事

熊庆来(1893-1969)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熊庆来的父亲熊国栋,精通儒学,但更喜欢新学,思想很开明,对熊庆来的影响很大。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抗捐、抗税、罢课、罢市、兵变遍及全国,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命命名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

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1969年,一代宗师、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还表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趣味数学故事1:举起脚来

阳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好时候,孔老师和我们共同外出游玩,大伙儿边走边看,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旁。听着村里传来的鸡鸣狗叫声,孔老师感慨地说:”老子说过,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实在是无法赞同呀!要是人们都这样的话,那怎么能互相取长补短,传播知识呢?!”同学们恭恭敬敬地围着他,听他抒发感慨。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吧,„鸡兔同笼‟问题,你们听说过没有?”大伙儿都点了点头,颜回说:”就是知道鸡和兔子的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和兔子各多少只,可以用假设法来求,也可以列出方程来解决。”

孔老师赞许地说:”颜回说得很好,可以看出他平时经常读数学的书籍。解法确实是非常多的,但是前几天我听一个南方的客人介绍了一种新的思路,非常有趣呢!我们刚才说到鸡犬之声,那我就改一改,用鸡犬来出题吧……嗯,村里李大伯家养了鸡和狗,按头数一共有25只,数脚一共有56只,那么鸡和狗各有多少只呢?”

同学们都叽里咕噜地开始在心里默算,性急的子路已经蹲下来,在地上画开了。孔老师微微笑起来,说:”不用急,我刚才说过了,我们换一种算法,你们先闭上眼睛吧。”大伙儿安静下来,微闭双眼,听孔老师的下一步指令。

“让所有的鸡和狗排成一队。” “好了。”

“让它们各举起一只脚来!”

孔老师的儿子孔鲤”扑哧”一声笑出来,说:”那鸡都变成金鸡独立了!”“呵呵,这个成语用得好。”孔老师摸摸他的头,高兴地说。

孔鲤又调皮地说:”不过,小狗狗翘起一条脚,可就有些难看了,那不是在„嘘嘘‟吗?”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孔老师也笑着说:”好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再让鸡和狗再举起一只脚来!”

“啊?!”孔鲤叫起来,”再举起一只脚,那鸡就变成浮在半空中了,狗变成象人一样站起来了。” “对,现实中,要让鸡和狗这样做到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人类号称万物灵长,只要靠思想,就可以在想象中实现这种巧妙的画面。”听了孔老师的话,同学们都若有所思。

“现在,站在地上的还有几只脚?”子路抢着说:”从56里两次减去25,剩下6只脚,都是狗腿。”我怎么觉得这个词有些难听……

又听孔老师问:”准确,刚才说每只狗都象人一样用两只脚站着,那么一共有几只狗呢?” “三只!”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鸡呢?” \"二十二只!”

这次郊游之后一段时间内,同学们见面时,都爱这样打招呼:”你好,举起脚来!”

趣味数学故事2:剪草奶牛

东汉画像——東王公、孔子弟子及車馬圖

冉有放学回到家里,一进门,就看到他的爸爸正在柜台后面专心致志地用一个精致的小秤称着一堆碎银子,不用问也知道,这是他家的冉氏土产公司一天的营业收入。要说冉氏土产公司,那可是鲁国第二大的奶牛饲养生产基地,受到国君嘉奖的冉有爸爸干脆连自己的名字也改了,叫做冉牛,端的是冉冉升起,牛气冲天。

难得看到爸爸,冉有兴趣勃勃地凑上去和爸爸聊天。他说:“爸爸,你知道吗?孔老师不光数学很棒,语文也很强。他修订了一本《诗经》,前几天出版了,还登上了咱们鲁国新鲁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呢。”

冉牛一边调整着秤星,一边漫不经心地问说:“什么经?”

“诗经!”

“湿巾?那有什么了不起的,咱们巷子口那个百货铺里一个铜贝币就可以买一大包呢。”

“你说的那是什么呀,不是毛巾的巾,是经典的经。诗经,有好多好多诗歌的诗经。”

“哦,是这个经呀,那也没什么。我敢说有一种经,你的孔老师肯定比不过我!”

“啊?真的吗?是什么经?”

“哈哈,生意经!”

“吹牛,我们孔老师说了,做生意也要有知识才行的。”

“谁说的,你老爸我的生意本领,那可是祖传的!人家说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子会打洞‟,从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一辈起,咱们冉家的人就会做生意。想当年……”

冉有知道,爸爸要是开始痛说家史,那没有几个小时是结束不了的,连忙说:“那好,爸爸,我先去做作业了……”说着连忙溜回自己房间去了。

看着自己书桌上的“铺地锦”,冉有心想:“要不是懂得计算中的数学道理,我能发明得出„铺地锦‟吗?对了,上次齐国来的那个文具公司的老板,还说要用高价钱买我的专利呢,也不知道是卖给他,还是让爸爸来帮我生产……”

正琢磨着,他的爸爸又进来了,看着冉有,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冉有奇怪地问:“爸爸,你有什么事吗?”

冉牛不好意思地说:“嗯,是这样的,你也知道,前阵子那个三无牛奶公司往奶里乱加坏东西,被官府给整治了。现在咱们冉氏的牛奶卖得很火呀,这可是咱们家的奶牛产业抢占全国第一的最好机会,所以我打算要养更多的奶牛,生产出更多的好牛奶,造福天下百姓。”

冉有一伸大拇指,说:“造福天下百姓,同时还能装满咱家的钱箱,好,我支持!”

“可是,这奶牛可不是随便就能多养的,要考虑到咱们家的牧场禁不禁得起,要是来一大群牛,那不象蝗虫一样,转眼就把牧场给啃成泥滩了?”

“这倒也是,爸爸,你想得真长远,这就是你说的生意经吧?”冉有对爸爸的生意头脑还是很佩服的。

“那可不?所以爸爸我来找你算算,一片草地能够让10头牛吃20天,如果放15头牛,能吃几天呢?”

冉有在沙盘上列起算式来:“20†10×15=30天!”

冉牛刚一看,就把头摇得象拨浪鼓一样,说:“你还以为牛头数越多,吃的天数也越多吗?怎么可能?!”

冉有也发现了不对,他连忙说:“应该是牛头数越多,吃的天数就越少,对了,我猜是反比例关系!”于是他又列起算式来:“20×10†15≈13天!”

可是冉牛还是摇头:“不对不对,我试过了,只能吃10天!问题没那么简单,牛吃的草,有的是原来的,有的是这些天里新长的,又不是只吃原来草场上的那些草。我虽然不懂数学,但是牛多了,新长的草还不够牛吃的,肯定吃的天数就少多了。”

冉有一听可傻了眼,叫起来:“这么复杂呀?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冉牛连忙说:“对呀,就是要让你另请高明呀,你的孔老师不是数学很厉害吗?你帮我问问他好不好?就问这样的一片草地养25头牛,能吃几天?”

于是冉有就带着爸爸的重托,第二天一早到了学校……

以上这些,就是冉有在数学课上对大家说的昨天他家的情况。对于最近的牛奶事件,孔老师自然也是相当关心,另外还加暗暗庆幸。(庆幸的是多亏当初孔师娘没有听他的话,买三无公司的牛奶给孔鲤喝,饶是这样,孔老师也被师娘数落了一顿。)所以,他一看到冉氏公司的请求,知识分子的责任感高度膨胀,立马带着我们全班同学研究起来。

言偃先发言说:“这片草地到底有多大不知道,那么是不是可以看成单位1?不过草又是不断增长的,看成单位1似乎也不合适。”

颜回不以为然地说:“这倒好解决,可以把1头牛1天吃的草看成一份,10头20天就吃了200份,15头10天就吃了150份。”

言偃听了很受启发:“好呀,这样一来,200-150得到的50份,不就是那20-10=10天里长出来的吗?顺理成章地,50÷10=5份,每天新长出来的草,就是5份啊!”

我一听这两位分析得头头是道,要不赶紧开口,那全让他们说完了,连忙说:“知道了每天新长出5份草,不就可以求原来牧场上的草了吗?比如说10头吃20天,那么200里减去新长出来的5×20,原来的草是100份。”

在场的同学中,冉有是听得最认真的,他也补充说:“15头10天,150-5×10,也能得到100份。”

孔老师听到大家讨论得很到位,非常高兴。他掰着手指数着:“原有100份,每天长5份……这两个数据都是很有用处的!那接下来呢?可以让25头牛吃几天?” 颜回计算起来:“100†25=4天?不对,那这几天又新长了的草还没吃呢……”

冉有看着颜回在苦苦思索,叹气说:“是啊,其实我在家里想的时候,虽然没想到这么多,但也觉得这一直长出来的新草真是讨厌呢,如果能够不长新草,就容易了。”

孔老师哈哈大笑起来,说:“冉有的这句话很对,让草不新长出来,正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

“让草不长出来?”“怎么可能?”“算式里怎么表示呢?”“还是不明白……”

看我们纷纷摇头,孔老师用手指蘸了蘸茶水,在桌子上画起来,他先画了一个大长方形,说:“这就是原来的100份草。”再在边上画5个小小的正方形,说:“这 5份就是每天长出来的草。”

子路问:“那每天都长5份呢,不是要好多个5份吗?”

孔老师摇摇头,说:“你这样想就不灵活了,看,这是25头牛。”他指着的是捡来的25颗小石子,接着孔老师动手拿出5颗小石子,放在旁边的5个小正方形上面,说:“如果我派出这5头奶牛,专门吃这5份草呢?”

这种说法很新奇,我们一时没反应过来。

宰予思路敏捷,他第一个鼓起掌来,叫着:“我明白了!这5头奶牛,就象我们派出去剪草的工人,它们专门负责对付这些新长出来的草,每天草一长出来,就进了这些牛的胃。”

我也明白了,接着说:“对啊,这样一来,这个草场上的草,不就相当于不长了吗?那么只要把原来的100份草吃完,任务就完成了。”

孔老师对着我和宰予竖起了大拇指,这可是他最隆重的表扬方式之一。他说:“宰予的这个比喻很好,我们就是要派出5头„剪草奶牛‟,把这个草不断增长的难题,转变成草的总量是固定的,剩下的步骤就简单了。”他又转向冉有说:“冉有,你知道答案了吗?”

冉有很快地说:“剩下20头牛吃原来的100份草,那么100÷20,也就是5天就吃完了!我这就回家告诉我爸爸去,而且,我还要跟他说一个道理!”

“哦?什么道理?”大家都等着他的下文。

“一个人要想念好生意经,语文经、数学经、科学经,都是必不可少的!” “太对了!”

数学链接:英国的著名数学家牛顿在1707年写的《普遍的算术》一书中,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所以大家都把它叫做“牛顿问题”或是“牛吃草问题”。它最大的特点是草的数量在牛吃的天数中还是在不断地增长着的。解题的关键是先设法求出草地的原有草和每天新生长的草量,再把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专门对付新长出来的草,问题就转变成吃不变的草,也就容易了。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和它很类似呢?

第11篇:语文趣味故事

语文趣味故事 1 漏 网 之 鱼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练习簿,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回答:“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2 李白近视眼

老师问学生:“你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诗有何感想?”学生:“李白一定是个近视眼。”

3 遗 传

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说出“一„„一„„”格式的成语。比如:一心一意。 画家的儿子:“一笔一画。”

船长的儿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房地产商的儿子:“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4 想 当 然

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成语:“罗马不是一个白天就能建成的。” 历史课上,老师向学生提问:“罗马大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 “夜里。”课堂里响起了一片毫不含糊的回答声。

5 搞 笑 作 文

一同学的作文:我和同学某某一起骑车出门玩,突然他的车气门芯坏了,我就把我的拔下来给他装上,后来我俩一起高高兴兴骑车回家了。

6 搞 笑 答 题

试题:“清水出芙蓉”,下半句是什么?

答一:碧血洗银枪。(这位老兄应该是个古龙小说迷) 答二:乱世出英雄。(这位同学是有气魄的) 试题:“奇文共欣赏”,后半句是什么?

答:好酒同品尝。(要么本身就爱喝两口,要么是广告看多了) 试题:“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什么? 答:人不风流枉少年!(此乃“新新人类”的心里话) 试题:“有朋自远方来”,下半句是什么? 答:尚能饭否?

7 马克·吐温的妙答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

8 妙 改 唐 诗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于疏忽,书法家忘写了“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

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读给慈禧听:“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

9 作 弊

“彼得由于作弊被开除了。” “怎么回事啊?”

“在生理卫生考试中,他数自己的肋骨,结果被发现了。”

10 消毒洗手机

那天去一家酒店见客户,见大厅有台新机器,写着:消毒洗手机。我想也没想,掏出手机就洗了——洗得还真干净。然后,手机就不能打了。晚上看电视,新闻里说某酒店一位客人用洗手机把手机洗了,于是,酒店方把“消毒洗手机”改叫““洗手消毒机”了。

第12篇:化学趣味故事

1 火也能造出纸币来,你一定会感到这是奇闻。可是,事实上确实存在此事。前几天,有一位魔术师在百货商店买东西,他在交钱时,从钱包里取出一张白纸来,这张纸的大小和十元的票面一样大,随后将这张白纸送到服务员眼前,说:“服务员同志,我就用这个交款吧。”服务员看见他拿的这张白纸,不解其意他说:“你有没有搞错”还没等服务员说完,只见这位魔术师将白纸往烟头上一触,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火光一闪,眼前出现了一张十元钱的人民币。服务员被弄得目瞪口呆,神情愕然,引起了在场的观众哄堂大笑。然后,他向服务员说明了真相。同学们,你知道这位魔术师表演的“火造纸币”奥秘在哪里吗?

答案

原来,他的这张白纸是在人民币上贴了一层火药棉制成的。火药棉在化学上叫做硝化纤维,是用普通的脱脂棉放在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发生了硝化反应,反应后生成硝化纤维,即成了火药棉,然后把火药棉溶解在乙醚和乙醇的混合液中,便成了火棉胶,把火棉胶涂在十元的人民币票面上,于是一张“白纸币造成了。这种火药棉有个特殊的脾气,就是它的燃点很低,极易燃烧,一碰到火星便瞬间消失,它燃烧速度快得惊人,甚至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还没有来得及传出去就已经全部烧光了。所以,十元钱的纸币还没有受到热量的袭击时,外层的火药棉就已经燃光了,因此,纸币十分安全。“火造纸币”是有趣的,不过,这里要郑重他说明:千万不要随便玩它,弄不好,不但火药棉制不出来,还容易发生危险。要玩:“火造纸币”就更不容易了,如果掌握不好药品的数量,那么十块钱就要和火药棉同归于尽了。 2 城郊一片小麦田发生了虫灾,为了抗灾灭虫,农民喷洒一种叫作“六六六”粉的化学农药。这时,爱动脑筋的甲同学一本正经地问乙同学:“你说,这种农药为啥叫‘六六六’粉呢?”“这还不知道,因为在发明这种农药的时候,科学家们实验了六百六十六次。”乙同学胸有成竹地回答。甲同学反驳说:“你说的不对,我听别人说,这种农药是用六百六十六种药配成的,所以叫‘六六六’粉。这两位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请读者评一评,他俩谁讲的对?为什么?

答案

这两位同学说得都不对。这种农药是用一种叫作苯的化学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和氯气作用生成的。

C6H6十3C12=C6H6Cl6

从生成的“六六六”化学式中可以看出:、它的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六个氯原子构成的,所以叫作“六六六”粉。 3 673年,阿拉伯舰队入侵到了君士坦丁堡,而希腊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只战船,双方的实力相差太悬殊了,在那种险境里,有谁会料到,来挽救希腊人的,不是友军的军团或舰队,而是自己的化学兵团,是一种年出奇制胜的奇怪的火!

不知是哪位喜欢研究炼金术的希腊建筑师,无意中发现了一种能在水面上着火的燃烧剂。正是这种燃烧剂,把阿拉伯舰队周围的水面变成一片火海,烧得敌人毫无还手之力。

侥幸逃命的阿拉伯的士兵说,希腊人叫“闪电”了燃烧舰船,有说希腊人掌握了“魔火”,连海都着火了。

从这以后,拜占廷的舰队凭借着“魔火”在海上称霸了几个世纪,他们总打胜仗,神气极了,欧洲人把这种燃烧剂叫做“希腊火”。

多少年过去了,这种“希腊火”的秘密才被化学家揭开,原来它不过是有普通的两种物质――石灰和石油组成。君不见建筑工地上能煮熟鸡蛋的石灰池吗?使用这种燃烧剂时,生石灰遇水放出热量,足以将石油蒸汽点着,燃烧剂就在水面上发火延烧开来。

当希腊人利用他们的“魔火”在地中海耀武扬威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早以在其100多年前发明了有硝石、硫璜和木炭组成的燃烧剂,利用它来作焰火、黑火药和火箭。

如今,黑火药早已经不用于现代战争上了。可是你是否知道,棉花,它细长柔软的纤维,也蕴藏着一种极其危险的性质,在高三化学实验室里,用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处理棉花后,只要用热玻璃棒一接触,他就会马上一烧而光,鼎鼎大名的无烟火焰就是用它制成的。工业上把含氮量高的硝酸纤维叫做火棉,用压紧的火棉填充的炮弹,爆炸时生成的气体体积会增大12000倍。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闪烁着化学的光辉! 4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灭火,黄沙可以灭火,水也可以灭火。你知道吗?铜丝也能灭火!不信,请你试一试。用粗铜丝或多股铜丝绕成一个内径比蜡烛直径稍小点的线圈,圈与圈之间需有一定的空隙。点燃蜡烛,把铜丝制成的线圈从火焰上面罩下去,正好把蜡烛的火焰罩在铜丝里面,这是空气并没有被隔绝,可是铜丝的火焰却熄灭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铜不但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而且传递热量的本领也是顶呱呱的。当铜丝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时,火焰的热量大部分被铜丝带走,结果使蜡烛的温度大大降低,当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190C)时,蜡烛当然就不会燃烧了。 碘与指纹破案

在电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员利用指纹破案的情节。其实,只要我们在一张白纸上面用手指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气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出来的指纹就会渐渐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的棕色指纹。如果把这张白纸收藏起来,数月之后再做上面的实验,仍能将隐藏在纸面上的指纹显示出来。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汗水等。当用手指入纸上面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面上,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而纯净的碘是一种紫黑色的晶体,并有金属光泽。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物质在加热时,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而碘却一反常态,在加热是能够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蒸气。象碘这类固体物质直接气化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升化华。同时碘还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由于指纹含有油脂、汗水等有机溶剂,当碘蒸气上升遇到这些有机溶剂时,就会溶解其中,因此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

1、酒 精? 乙醇? 一辆公共汽车到站了,售票员打开窗门对挤在车门口的人嚷道\"不要挤,排队上车\"……只见一男子手里拎着一大桶东西急急忙忙地奔过来,正挤着人群想上车,售票员问道\"先生,这是什么东西?\" 这位男子一边回答\"酒精\",一边还在往上挤。\"不行,不行,酒精是易燃物品不能带上车\"。这男子又嚷道:\"这是乙醇\"。\"早说不就没事了\",售票员嘟哝着。 公共汽车终于开走了…… 感想:酒精就是乙醇,这位售票员看来没学过化学

2、喝 汽 油 不 要 抽 烟 阿飞:阿华,我错把汽油喝下去了,怎么办? 阿华:没关系,记得这几天不要抽烟。 感想:在汽油集中的地方不能抽烟

3、化学谜语10则

1)、似雪没有雪花,叫冰没有冰渣, 无冰可以制冷,细菌休想安家。(干冰)

2)、生来刚直不曲,不怕碰破头皮, 为了光明温暖,宁愿牺牲自己。 (火柴)

3)、来自海洋地下,炼得洁白无暇, 长期为人服务,调味离不开它。 (食盐)

4)、大哥平易近人,表面明朗似镜; 二哥喜欢高温,常在空间飞腾;

三弟生在冬天,性情比较生硬; 虽然性格不同,但是属一家人。

(一物三态) (水,汽,冰)

5)、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留得清白在人间。(石灰)

6)、一个软来一个硬, 两个结成一家人, 不怕酸来不怕碱, 烈火烧来只等闲。 (石棉)

7)、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水) 8)不在外面住 (居里) 9)皇帝的饮料 ( 王水) 10)空中妈妈 (云母)

4、硫酸给水的情书 亲爱的水: 您好! 请允许我这样叫你,其实这么长时间以来,我—直深爱着你。每当我遇上你,我就有种沸腾的感觉,全身会发出大量的热。当我见不到你时,我甚至会在空气中寻找你的气息,寻找你的每一丝痕迹,我是多么渴望与你亲密相处。我有时很暴躁,这是我承认的,但这是我+6价的中心硫原子决定的,我无法改变我的脾气,就像我无法表达我对你的爱一样。 水,我可以对门捷列夫发誓,我会爱你一辈子。虽然别人认为我的脾气不好,他们说我欺负金属,欺负硫化氢还有过氧化钠。其实,这都是硝酸他传开的,难道硝酸不欺负他们吗,天地可以证明,我只从硫中抢两个电子,而硝酸却抢五个,这不是说明他比我更欺负弱小吗?……

第13篇:趣味物理故事

物理趣味故事

1、阿基米德与皇冠

传说古希腊的国王,想制一顶与泰尔的王冠一模一样的纯金王冠,便召见一位高明的首饰匠,向他说明了旨意,并如数让他称走了黄金。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首饰匠如期将王冠交来,外表金碧辉煌,确实与泰尔的王冠完全相同,重量也恰如取走的黄金。国王按照自己原先的许诺,给了首饰匠重重的奖励。

但是那个首饰匠的举止行动像个骗子,被取去的黄金会不会偷换下来而掺进了别的金属?面对这个金色的王冠,国王的心一下子冷了!但是不把王冠熔化,又怎能判定黄金中是否掺了假?这么美丽辉煌的王冠,又怎么舍得再熔化?国王被这个难解的疑团日夜缠绕,寝食不安,终于卧病不起。

最后,他召见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当时最著名的智者。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他:必须检验王冠是不是纯金制造,却又不准损坏王冠的一丝一毫。阿基米德苦思冥想,把所有想到的办法,都作了尝试,然而仍不能揭开王冠的秘密。他忘记了饮食、睡眠,忘记了洗澡、治病,痴痴迷迷,连梦中都叨念着:“王冠……国王……首饰匠……银子……金子……”几个星期以后,阿基米德蓬头垢面,妻子把他赶进了浴室里。当阿基米德浸入水中之后,突然感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只要轻轻用力,身体就能浮起……此时,他满脑袋的仍是王冠……国王……首饰匠……金子……银子……。身体一会儿沉下,一会儿浮上,浴盆的水位也一会儿升,一会儿降……

阿基米德忽翻身跳起,大声高呼:“有办法了,有办法了!”连衣服也没穿,光着身子直向王宫奔去,路上留下一条湿漉漉的足迹……

你知道,阿基米德从水的浮力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吗?

解:阿基米德根据身体在浴缸中沉浮引起了水位升降的道理,取了一只盛满水的容器,将王冠放进水中,容器里的水必然溢出。他把溢出的水收集在另一个容器里。 接着他将一块与王冠同样重的纯金,也放进那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再把溢出的水收集起来。如果王冠是纯金制成的,那么两次溢出的水应该同样多,可是王冠排出的水,与纯金排出的水并不同,说明王冠中掺进了比重与纯金不同的材料,从而断定金冠中被掺了假。阿基米德终于解决了难题。狡诈的金匠因此受到了惩罚。

2、蹦极运动来源一个美丽的传说

蹦极跳作为一项勇敢者的运动,能极大锻炼您向困难与恐惧挑战的勇气,将倍增您事业成功的信心。蹦极跳作为一项娱乐健身活动,安全可靠,只要您心理健康,身体状况良好,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当您完成这勇敢的一跳,那种成功后的满足、自豪与喜悦之情,早已溢于言表。

公元500年前后,西太平洋瓦努阿图BUNLAP部落。一位土族妇女为逃避丈夫的虐待,爬上了高高的可可树,用一种当地具有弹性的蔓藤牢牢帮助脚踝,她威胁其丈夫要从树上跳下来,随后爬上来的愚蠢丈夫也说要跟着跳下去。于是,柔嫩的蔓藤救了女人的命,而暴虐的丈夫则命桑黄泉。该部落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妇女,将绑藤从高处跳下发展为一种风俗习惯。他们依山建起一座由树桩和蔓藤捆扎而成20--30米的高塔,年轻的男子从上面俯冲而下,象征他们的成熟,成为了他们得成年礼。并向他们信奉的图腾祈愿部落的平安和丰收。

1979年4月1日,英国牛劲大学冒险俱乐部成员从当地245英尺高的克里夫顿桥上利用一根弹性绳索飞身跳下,拉开了现代蹦极运动的帷幕。随后风靡欧美和太平洋地区,近一两年才被引进中国。

3、阿基米德撬地球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阿基米德曾讲:“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

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5)相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般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

杠杆原理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中。阿基米德曾讲:“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在常规的管理活动中,能够显现和发挥作用的杠杆原理,其着眼点被浓缩和概括为,责权利关系在平衡与失衡状态下的种种表现。

4、不敲自鸣的大钟

三国时代有个魏国, 都城是当今的洛阳, 这年是魏元帝曹奂在位.一天, 曹奂正在宫里与他的文武大臣商讨攻打蜀国的事情, 突然宫门口的大钟了出了`嗡、嗡'的声音, 元帝此时正为蜀、吴联合抗魏大伤脑筋, 听到钟声后很生气, 立即让太监去查看, 究竟是谁如此大胆.

太监忽忙赶到宫门口询问守钟士兵, 士兵回答说: `没有人敲钟, 是它自己响的.'

太监一听, 吓得浑身发抖, 急忙向元帝禀告了这一怪事.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灾难的预兆.元帝与众文武大臣立刻惶恐不安起来, 不知道会有什么灾难要降临到魏国了.

元帝立即下旨召见博学多才的太傅张华, 并把刚才的怪事向张华述说一遍, 最后问到: `张爱卿, 依你看会有什么灾难降在魏国呢? '

张华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于是不慌不忙地向元帝及众文武解释了大钟不敲自鸣的原因, 听完张华的话,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气氛又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原来, 前不久四川地区发生了地震, 连铜山也崩裂了, 地震波传到洛阳时, 正好与宫门口的大钟产生了共振, 大钟就不敲自鸣了.我们知道, 声音是由于物质振动产生的, 声音有一定的振动频率, 如果两个物体振动频率相同就会发生共振, 即`共鸣'.如两个固有频率相同的音叉, 当其中一个振动时, 另一个也会产生共鸣.当地震波频率正好与宫门口大钟的固有频率一致时, 大钟也会发生共鸣, 于是大钟就不敲自鸣了.

5、斯开夫等人发明照相机的故事

2000多年前,我国学者韩非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个人请一位画匠为他画一幅画。3年之后,画匠完成了“作品”。他一看,这是什么画呀,只是一块大木块。他正要发脾气,画匠慢条斯理地说道:“请你修一座不透光的房子,在房子一侧的墙上开一扇大窗户,然后把木板嵌在窗上。太阳一出来,你就可以在对面的墙上看到一幅美妙的图画了。”

这个人听画匠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只好半信半疑地照画匠说的去做。果然,房子盖好,并照画匠说的那样安上木板后,在房子的墙上出现各式各样的景致。不过所有图像都是倒着的。

这难道是真的吗?

这确实是有科学道理的。房子外的景象可以通过小孔反映在对面的墙上。这在物理学上叫“小孔成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研制的。

16世纪初,意大利画家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一种“摄影暗箱”。著名画家达·芬奇在笔记中对它做了记载。他写道:光线通过一座暗室壁上的小于L,在对面的墙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当然,它只会投影,要用笔把投影的像描绘下来。

接着,又有人对“摄影暗箱”进行了改进。比如:增加一块凹透镜,使倒立着的像变成了正立像,看起来舒适多了;增加一块呈45。角的平面镜,使画面更清晰逼真……

然而,这时候的“摄影暗箱”虽具有照相机的某些特性,但仍不能称为照相机,因为它不能将图像记录下来。

18世纪初中期,人们发现了感光材料,特别是达孟尔发现的感光材料碘化银,仿佛给照相机的问世注入极有效的催产剂。于是,在“摄影暗箱”上装上达孟尔的银版感光片,就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真正的照相机。

照相机的问世轰动了世界。许多高官达贵要求拍摄自己的肖像照,尽管那时候要照一张相就像受一场刑罚一样。

初期的照相机体积庞大,十分笨重,携带十分不便。且照相时要选择好天气(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电灯),必须在晴天的中午,让照相的人在镜头前端端正正地坐半小时左右。为了让自己的姿容永留人间,养尊处优的老爷、小姐们只好耐着性子忍受这一苦楚。

新事物的产生,对世界必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照相机诞生伊始,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巴黎一批靠画肖像画为生的画家,联名上书法国政府,要求取缔照相术。他们的理由十分简单:怕摄影师抢走他们的饭碗。

然而,新生事物的成长是任何力量都抵挡不住的。不久,随着感光技术的发展,曝光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照相机显得更为实用了。

1858年,英国的斯开夫发明了一种手枪式胶板照相机。由于其镜头的有效光圈较大,因此只要扣动扳机,就能拍摄。有趣的是,一次,维多利亚女王在宫廷内召开盛大宴会,邀请各国使节。斯开夫作为新闻记者也应邀出席了宴会。当斯开夫用他的照相机对准女王拍照时,被蜂涌而上的警卫人员扑倒,一时会场秩序大乱。事后,警卫人员才弄懂,那“凶器”原来是照相机。

之后,随着感光材料及摄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照相机也不断地得到完善。

1946年,兰德和宝利金发明了新型照相机。这种照相机可以“一次成像”。具体地说,拍摄以后,只需要短短的几十秒钟时间,一张照片就会从照相机内慢慢地“吐”出来。

科学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在未来,将会有更令人称奇的照相机问世。

6、伽利略与自由落体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在十六世纪仍然如日中天,人人都奉为经典,没有人提出任何的怀疑。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落体」的学说是: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也就是说,一个十磅重的物体,下坠的速度会比一磅重的物体快十倍。这个学说在大小的外表上看来,似乎非常的合理,而且人人也都相信学说的真确性,教授们严肃的把这个学说教给他们的学生,学生们也都敬谨的接受这个学说,只有伽利略表示怀疑。

伽利略曾经亲眼目睹大小不同的冰雹,同时一起掉落到地。根据常识判断,它们似乎是从同一高度一起下坠的,但是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较大的冰雹应该先落到地面上,小冰雹在接着掉来,伽利略观察到的并非如此。

他做了许多实验,发觉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错误的,他决心指出这项错误。传说有一天,他邀请有关的教授到比塞塔前,拿出一个一百磅的重体,和一个一磅的重体。

伽利略问所有的教授们:

「假如这两个重体同时自塔顶自由落下,结果如何?」

教授们议论纷纷,谁也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没有人敢预料结果如何。

以往,他们按亚里斯多德的学说照本宣科,从来没有怀疑过。现在,居然有一位二十五岁的青年,提出了要求证据的疑问。结果呢?要是两个重体以非常悬殊的速度坠落地面,教授们可以松一口气,证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正确的,伽利略将被冠上「说谎者」、「搅局者」的罪名。要是两个重体同时坠落地面?又将如何解释呢?是扬弃奉行多年的亚里士多德学说,接受伽利略实验所证明的事实,还是对伽利略的实验视若无睹?

比萨塔的倾斜度可以使坠体不受阻碍,伽利略塔顶大喊:

「看清楚了没有?下来了!」

两个重体砰然而下,小的重体始终和大的重体并行,而且同时落地。这两个重体的砰然一声,并不表示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经崩溃。因为这一群教授在不想相信一件真实事物的时候,根本不去看一看、摸一摸,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承认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错误的。更荒谬的是他们反而怀疑伽利略为了证实速度相同,而在重体内隐藏了「魔术」。

7、电磁铁与门铃

早在战国时期, 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指南针.自那以后, 人类就开始利用磁的性能为人类服务了.但是, 在十七世纪以前, 人们并不知道电和磁之间有什么关系, 只是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 人们发现电可以生磁.

在十七世纪的时候, 有一天, 狂风大作, 雷电交错, 一家皮鞋作坊不幸被雷电袭击.暴风雨过后, 作坊主回到作坊里, 他很惊奇地发现, 鞋钉和缝针都粘到铁锤和砧子上去了, 就象磁石能把钉子和钉吸起来那样.当时科学家仔细地研究了这一奇怪的现象, 发现这种现象是雷电使铁锤和砧子等磁化所造成的.后来, 人们就把电线绕到铁块上, 制成了电磁铁.到了十九世纪, 法拉第用实验证明;电可以产生磁, 磁也可以产生电.从此, 科学家们把电和磁完全联系起来了.

电磁铁具有广泛的应用, 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应用可能要数电铃了.下图是一张简单的电铃结构图, 主要部件是一个马蹄形电磁铁, 电磁铁上有一块衔铁, 它和弹簧片相连接;衔铁的一端有一个小锤, 锤和铃盖之间有一个小空隙.按钮就是电铃的开关, 按下按钮接通电流, 铁芯被磁化, 将衔铁向下吸, 小锤就会碰击铃盖, 发出叮呤的声音.在衔铁被吸向下的同时, 接触螺钉与弹簧片断开, 电流中断, 电磁铁失去磁性, 衔铁又被弹回原处, 电流再次接通, 小锤又敲击一下铃盖.这样, 在按下电钮期间, 清脆的门铃声就响个不停了.当然, 随着技术的发展, 五花八门的电铃就应运而生了.

电磁铁的应用相当广泛, 例如, 你每天都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 还得靠电磁铁这玩艺儿呢, 因为电视机, 收音机等的扬声器中, 就是由一块电磁铁和一个小振片来产生动听的声音的.在电话、电报和自动控制装置, 电磁铁充当其中的主要角色.工厂里有个`大力士'就叫电磁起重机, 它能搬动成吨重的大铁块.

8、自学成才的电学大师

在近代物理学史上, 要列数出作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名字来, 真是数不胜数了, 但象法拉弟这样在电磁学领域作出如此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却并不多.可你知道吗, 这样一位电学大师竟然只上了两年的小学就退出了学校的门槛.

法拉弟, 1791 年9 月2 日出生于英国伦敦附近的一个贫穷铁匠家里, 小法拉弟的诞生给他当铁匠的父亲带来欢乐远不如他所带来的忧虑多.他的诞生意味着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巴, 本来已为全家温饱操够了心的父亲脸上愁云更浓了.

小法拉弟5 岁那年, 父亲送他去附近学校上小学.学校老师本来就是个势利的小人, 对穷得叮□响的小法拉弟只有白眼相加, 加之小法拉弟小时候讲话有点结巴更常遭到老师的鞭打.在小学二年级时, 小法拉弟实在忍无可忍, 一气之下离开了学校, 从此再也没有走进校门.回家后, 小法拉弟就开始帮助父亲干些杂活, 帮母亲照看小妹妹.他几乎没有从学校学到什么知识, 用他自己的话讲, 他在学校只学到一点点`读、写、算的启蒙教育'.

之后, 他们家搬到伦敦去住.可家庭的变迁并没有给全家带来好运, 全家仍过着缺吃少穿的日子.每周, 母亲只分给法拉弟一条面包.为了避免挨饿, 法拉弟把一条面包分成14 小块, 每天吃两小块, 过着不饥不饱的生活.12 岁那年, 父亲把他送到一家订书铺去当学徒, 从此法拉弟开始在书的海洋中寻求知识了.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如饥似渴读书, 凡是能拿到手的书, 他都认真阅读, 尤其酷爱科学书籍.七年的徒工, 使他比别人七年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还要多.

这以后, 法拉弟遇到了当时的著名化学家戴维.在他的引导与帮助下, 法拉弟, 步步迈进了科学的殿堂, 终于发现了电解定律, 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等许多电学规律, 成为近代物理学上的一个灿烂的明珠.

身边有趣的物理现象

2006-11-13 11:48【大 中 小】 【我要纠错】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 9 ”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 .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第14篇:数学趣味故事

1.失明的数学家欧拉

欧拉的惊人成就并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经常抱着孩子在膝上完成论文,也不顾较大的孩子在旁边喧哗。欧拉在28岁时,不幸一支眼睛失明,过了30年以后,他的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在他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过数学研究。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工作着,在他双目失明至逝世的十七年间,还口述著作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由于欧拉的著作甚多,出版欧拉全集是十分困难的事情,1909年瑞士自然科学会就开始整理出版,直到现在还没有出完,计划是72卷。

欧拉在他的886种著作中,属于他生前发表的有530本书和论文,其中不少是教科书。他的著作文笔流畅、浅显、通俗易懂,读后引人入胜十分令读者敬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编写的平面三角课本,采用的记号如sinx,cosx,……等等直到现今还在用。

欧拉1720年秋天入巴塞尔大学,由于异常勤奋和聪慧,受到约翰·伯努利的尝识,给以特别的指导。欧拉同约翰的两个儿子尼古拉·伯努力和丹尼尔·伯努利也结成了亲密的朋友。

欧拉19岁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金,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以后陆续得奖多次。1725年丹尼尔兄弟赴俄国,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欧拉,于是欧拉于1727年5月17日到了彼得堡,1733年丹尼尔回巴塞尔,欧拉接替他任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时年仅26岁。

1735年,欧拉解决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

这个问题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以解决,欧拉却以自已发明的方法,三日而成。但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不幸右眼失明,这时才28岁。

2.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

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3.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4.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5.数学奇才——伽罗华

1832年5月30日晨,在巴黎的葛拉塞尔湖附近躺着一个昏迷的年轻人,过路的农民从枪伤判断他是决斗后受了重伤,就把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抬到医院。第二天早晨十点钟,他就离开了人世。数学史上最年轻、最有创造性的头脑停止了思考。人们说,他的死使数学发展推迟了好几十年。这个青年就是死时不满21岁的伽罗华。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1828年,17岁的伽罗华开始研究方程论,创造了“置换群”的概念和方法,解决了几百年来使人头痛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伽罗华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论改变了整个数学的面貌。1829年5月,伽罗华把他的成果写成论文,递交法国科学院,但伴随着这篇杰作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打击和不幸。先是父亲因不堪忍受教士诽谤而自杀,接着因他的答辩既简捷又深奥令考官们不满而未能进入著名的巴黎综合技术学校。至于他的论文,先是被认为新概念太多又过于简略而要求重写;第二份推导详尽的稿子又因审稿人病逝而下落不明;1831年1月提交的第三份论文又因评阅人不能全部看懂而被否定。

称量皇冠的难题

6.王冠的重量

在一般人看来,阿基米德是个“怪人”。用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话说:“他象是一个中了邪术的人,对于饭食和自己的身体全不关心。”有时候,饭摆在桌子上叫他吃饭,他好象没听见,仍旧在火盆的灰里画他的几何图形。他的妻子,要时时看守他。譬如他用油擦身的时候,便呆坐着用油在自己身上画图案,而忘记原来是作什么事的了。他的妻子更怕送他到浴堂里去洗澡,这个笑话是因为国王的一个新冠冕而引起的。

国王在前不久,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国王给了工匠他所需要的数量的黄金。工匠的手艺非常高明,制做的皇冠精巧别致,而且重量跟当初国王所给的黄金一样重。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银子掺了进去。”国王听后,也怀疑起来,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法测定,金皇冠里掺没掺银子,工匠是否私吞黄金了。这次,可把阿基米德难住了。他回到家里苦思苦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办法,每天饭吃不下,觉睡不好,也不洗澡,象着了魔一样。

有一天,国王派人来催他进宫汇报。他妻子看他太脏了,就逼他去洗澡。他在澡堂洗澡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称量皇冠的难题。突然,他注意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边溢出来。同时,他觉得入水愈深,则他的体量愈轻。于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人群的街上去了。一边跑,一边叫:“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解决皇冠的办法找到啦!”

他进皇宫后,对国王说:“请允许我先做一个实验,才能把结果报告给你。”国王同意了。阿基米德将与皇冠一样重的金子、一块银子和皇冠,分别一一放在水盆里,看金块排出的水量比银块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对国王说:“皇冠掺了银子!”国王看了实验,没有弄明白,让阿基米德给解释一下。阿基米德说:“一公斤的木头和一公斤的铁比较,木头的体积大。如果分别把它们放入水中,体积大的木头排出的水量,比体积小的铁排出的水量多。我把这个道理用在金子、银子和皇冠上。因为金子的密度大,而银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样重的金子和银子,必然是银子的体积大于金子的体积。所 以同样重的金块和银块放入水中,那么金块排出的水量就比银块的水量少。刚才的实验表明,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多,说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块的密度小,这就证明皇冠不是用纯金制造的。”阿基米德有条理的讲述,使国王信服了。实验结果证明,那个工匠私吞了黄金。

第15篇:语文趣味故事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枇杷并非此琵琶”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

“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á,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将“枇杷”误写成“琵琶”,属于同音误写而造成别字。写别字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为别字既然是将甲字误写成乙字,就有引起误解的可能。试想,如果仆人买回一把五斤重的琵琶来,岂不闹出更大的笑话。

汉字是表意文字。多数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之间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如:“枇”“杷”“琵”“琶”都是形声字。“枇”和“杷”有相同的声旁“巴”,所以“枇”和“琵”读音相同,“杷”和“琶”读音相同。“枇杷”二字的形旁是“木”,表示和树木有关,“枇杷”指一种果树或这种树上结的果实。“琵琶”二字的形旁是“玨”,表示两块玉石互相撞击,玉石撞击会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琵琶”是一种乐器,能弹奏出悦耳的音响。

熟悉汉字的结构,养成分析汉字的习惯,有助于消灭同音别字。

第16篇:语文趣味故事

语 文 趣 味 故 事

不会说话的主人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财主。他从不思考自己所说的话,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有一天,这个财主设宴请客。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客人来了不少,可能是他希望来的几位客人还没有到,于是他非常失望,就不加思索,自言自语道:“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

客人们一听,心里凉了一大截:“什么叫该来的没来,难道我们是不该来的吗?”。一半的客人坐不住了,于是他们连饭都没有吃就走了。财主一看,这么多人不辞而别心里十分着急,又随口说道:“哎呀,不该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人听了,心里十分生气“„不该走的走了‟。这么说来,我们这些该走的反而赖在这儿了?”于是,又有2/3的客人不辞而别。

这下可没剩下几个客人了,财主一看更着急了:“这!这!我说的不是他们啊!”

最后的3个客人听到主人这么说还能坐得住吗?“„不是说他们‟,那当然是说我们了!”他们也气冲冲地打道回府了。

结果,宾客全都走光了,只剩下财主一人站在那儿干着急。财主无意间气走了所有的客人。真是不会说话惹的祸呀!

妙对羞官僚

明朝的大学士解缙,少时家贫,由于苦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终于当了大学士。他年轻的时候,尽管很有学问,一些官僚仍然看不起他,甚至奚落他。一次,

有个大官蓄意拿他取乐。当着很多人的面,那大官冲着解缙说:“我听说你会对对子,我出一句给你对对吧。”随后,他大声念道:“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也敢对锯(句)。”显然,这是讽刺解缙不会对句了。而且,他的“出句”很刁:上句叙事,下句议论,结尾用“锯”来谐“句”,用的是谐音双关。大官念完,得意地笑着,说:“解缙,你对呀!”解缙性情刚直,才思敏捷。他略加思索,张口念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满座的人哈哈大笑,只羞得那老官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解缙对得工整极了。从字数说,是十五个字,上句七个,下句八个。从词性来看

“二”对“一”,数词对数词;“马”对“猿”,名词对名词;“陷”对“断”,动词对动词;“足”对“木”,又是名词

对名词;“污泥内”对“深山中”,都是方位结构;“老”对“小”,形容词对形容词。从句子的结构说,两人的句子都是主——谓[1]——>宾——补。从结尾看,老官僚用“锯”谐音“句”,解缙用“蹄”谐音“题”,都是双关,可见对仗十分工整。解缙真不愧为机敏的大学士。老官僚的出句通过猿猴锯木头讥讽解缙不会对偶,解缙的对句通过一马陷污泥,反击老官僚不配出题目,内容相同,所以是正对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田登的

1

人当了州官,他官气十足,架子很大。百姓和下属见了他的面只许称他“大人”、“老爷”,不许人直呼其名。谁若违反了这个规定,他就说人家对他不尊重,就要治人家的罪。因为田登的“登”与“灯”同音,全州的人就把“灯”叫做“火”。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这天要放花灯,让大家热闹热闹。田登的手下人要通知百姓放灯,但又不敢说出“灯”字来,于是就在告示上写道:“本州官依照历年规矩允许放火三天。

”老百姓看了告示后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流传开来,后来就成了成语,意思是比喻反动统治者可以任意做坏事,而百姓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从修辞手法来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个对偶句。同解缙的那个对偶句不同的是:出句和对句的意义恰恰相反。这种对偶就是反对。

才思妙对娶佳人

——对偶

(一)明朝时候,山西省有一位名医叫乔嗣祖,家有二女,大女儿叫珍姐,二女儿叫珠妹,姊妹出落得像花一样,眼看到

了出嫁的年龄。乔老不想把祖传的医术传给外人,于是决定招婿入赘。怎么招呢?他理想的女婿是既懂医道又有学问的人。想来想去,他想出了出联应对招婿的办法。他出的上联是:珍珠双花红娘子此举公开后,虽有不少读书人前来一试,但因不懂医术药物被拒绝。有一天,来了一位身穿绿棉袍的少年,彬彬有礼地上门对道: 枸杞二丑绿宾郎乔老爷怕受骗上当,就问少年这下联作何解释。少年笑答:“我叫吴杞,兄叫吴枸,兄有事在家,叫我穿绿棉衣前来。兄长的医术和文才胜我十倍。”乔老先生听后,心中大喜,当即决定招吴氏兄弟入赘。这副对联传开后,都啧啧赞美,说它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切合有情事理。朋友,你能说出它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撰成的吗?

(二)从前有个中药店主人,膝下有一女,貌美聪慧。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位才华出众的男子结良缘,他决定用中药名作上联,哪个对出下联,就把女儿相许。上联是:“玉叶金花一条根”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一筹莫展。忽然来了一位英俊少年,挥笔对出“冬虫夏草九重皮”。店主一看此青年才貌出众,于是又出了一上联:“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那青年马上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店主十分高兴,随即又撰一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

地”,那个青年稍加思索,又对出下联:“天仙子相思佩红娘”。店主非常满意,当即把女儿许配给他。你知道对联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吗?

六岁神童斗和尚

——对偶明代林文斌六岁时游庙,和尚见他梳着三叉小辫,就说:“三叉似鼓架。”林文斌随口对答:“一秃似锣槌。”和尚又惊又气,马上出联叫他对:“三尊大佛坐象坐虎坐莲花。”林文斌不加思索就说:“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酒菜。”母亲在一边听见就批评他太不文明了。他说:“我说的是,„一个书生攀龙攀凤攀桂枝‟。”后来又一次,他改梳两条小辫到庙里去玩,和尚又笑他:“牛头且喜生双角。”林文斌毫

2

不怯懦,顺口应道:“狗嘴何曾吐象牙。”

故事中的林文斌凭着自己的机智聪明,运用对句的修辞手法,敢于与不怀好意的和尚机灵应对,使和尚的取笑变成了自取其辱。奇特的自荐诗

——篇喻有时为了含蓄委婉表达自己的意愿,一般不会直接向人表达。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诗就表示作者希望得到有识之士垂青。以日常所见情愿为上钓之鱼表达自己急切出仕的心情。传说朱庆余在《边试上张水部》中是这样说的:“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浓浅入时无?”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蜜月生活的爱情诗吗?不是。其实朱庆余在考试之前写了这首诗给张水部,张水部就是任水部员外郎的名诗人张籍,原是希望他先看看自己的作品,量量自己的才学,以便向当局者推荐,使自己有个进身之价。所谓“拜舅姑”、“画眉深浅”,乃至全面构思,都是比喻。这是整篇运用比喻的好例子。张籍岂有不明白的道理?于是回信说:“越女新妆出镜新,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仍是用篇喻手法,把朱庆余誉为西施,不但美貌过人,特别是歌声优美,是无价之宝。这比原作只在形体上作喻稍为高明一点了。

庄周不想当宰相

——讽喻讽喻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说明事理的修辞方法。战国时代的惠施当了梁国的国相,他的朋友庄周去拜访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周这次来梁国,是想夺你那国相的职位的。”惠施听了非常害怕,立即派人去抓庄周,闹了三天三夜,没有捉到庄周。一天,庄周找上门来,见了惠施,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有种同鸾凤一类的鸟,名叫宛雏,你知道它的特点吗?这鸟儿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累了,找不到梧桐树不歇息;饿了,找不到竹果不吃;渴了,找不到醴泉不喝。一只猫头鹰拣到一只死老鼠,刚想吃,看见宛雏飞过来,吓得惊惊慌慌,说:„啊呀,它要夺我的香美食物呀‟。“庄周讲完这个故事,瞅着惠施的眼睛,说:”老朋友,现在你还认为我要夺你那宰相宝座吗?”惠施知道庄周无意同他争夺相位,便放心了,于是就同庄周友好地交谈起来。在这则故事里,庄周为了消除惠施的误会,而引用了宛雏不会争吃猫头鹰的腐鼠的故事,来

说明自己不会代惠施当宰相的道理,这便是讽喻了。一般而言,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有的道理不便于直说或明说,或者是不容易说清楚,或者为了说得通俗、明白、有趣,于是就用了讽喻了。有柴出卖——藏词明代,广东有个著名文人叫伦文叙,他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一天半夜,他突然想喝酒,可是家里已坛干罐净,滴酒不见了。当时,明月当空,万籁俱寂。于是,他踱出家门,去敲酒店的窗户,喊道:“店家开门。”老板被他吵醒了,推开窗上的小板,说:“伦秀才,半夜买酒,有个条件。”老板边扣衣服,边朝街对面一呶嘴。那里是柴草店,挂了个“有柴出卖”的幌子。又说:“请你写首诗,既要用上柴店幌子上的字,又要表现半夜买酒的事实,否则,您老明天再来吧。”伦文叙看见店主的雅兴,也暗自喜欢,他略一沉思。随即吟道:“有心披星戴月来,柴门紧闭不肯开。出声高叫惊邻里,卖酒老翁快出来。”店主听后,连忙开门,请伦文叙喝了一回酒,临行还送给他一瓶名酒。伦文叙吟的就

3

是藏头诗,取每句开头的一字连起来,便是“有柴出卖”了,运用的修辞手法就是藏词。

所谓藏词,就是将要用的词藏起来。一般来说,那要用的是常见于熟悉的成语或语句,使用时,单将成语或语句的另一部分用在话中来代替本词。运用藏词能创造语意含蓄、令人思索联想、形成幽默情趣的艺术效果。如伦文叙的诗,暗藏“有柴出卖”四字,读者一旦发现,就会引起一种惊奇、喜悦的审美情绪。藏词可分为藏头、藏腰、藏尾三种形式。藏去的本词在每句开头,这叫藏头。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缺一(衣)。藏去的本词在句子中间的叫藏腰,如:一二五六七——丢三拉四。藏去的本词在句子末尾的叫藏尾,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少十(食)。藏词的材料往往是过去已有的“成句”,一般直接摘引自古代的典籍。如:一士人家贫,与友上寿,无从得酒,乃持水一瓶称觞曰:“君子之交淡如。”友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对饮至席终。这是《古今谭概》里的一则故事。贫困的读书人拿一瓶水去祝友人的生日,他要告诉朋友:自己送的不是酒,而是“水”,于是引用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古话,“藏”去了末尾的“水”;朋友明白了读书人的苦衷,告诉他:没关系,人好水甜。他引用了前人的文句“醉翁之意不在酒”,隐去了“酒”字,他们都用了藏词的手法,他俩的话都摘取了典籍的原句,并藏去了关键词。对方通过说出那部分词语,就明白了隐去的词语。藏词是现成一句话的截取,如果不懂得原句,那就不-易理解藏去的词语。所以,藏词往往要有一定文化的人之间才能运用。

韩复渠演讲

诸位、各位、在齐位: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演讲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今天来的人不少咧,看样子大体有8/5啦,来到的不说,没来的把手举起来!很好,都来了!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相互原谅。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得七八国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你们大家都是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炮筒子里钻出来的。今天来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对牛弹琴,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

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就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在北京东交民巷都建立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建个大使馆呢?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第三个纲目,学生篮球赛,肯定是总务长贪污了。那学校为什么会那么穷酸?十来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像什么样?多不雅观。明天到我公馆领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省得再你争我抢的。

今天这里没有外人,也没有坏人,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三个机密:第一个机密暂时不能告诉大家,第二个机密的内容跟第一个机密一个样,第三个机密前面两点已经讲了,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

4

诸位。

吻吻你

有个深圳人到北京出差,因人生地不熟,走到街上,往回走时竟找 不着原来的路子,于是向路旁一个年轻姑娘问路:"小姐,吻吻(问问)你啦……" 话未说完,脸上"啪"地挨了一巴掌,打得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捂着发红的脸颊,冲姑娘叫道:"你这个小姐,怎么乱打人 " "就打你这个流氓!" "你这么金(珍)贵呀,我吻吻(问问)你都不行吗 " "啪"地一声,姑娘又是一巴掌打过去,并大声骂道:"你这个流 氓,以为这是在美国呀!……" 顿时,过往行人都围了上来看热闹。其中有一位在北京工作多年的 广东人,听了姑娘的骂声,不由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把深圳人拉过一边 说:"大老乡,你要好好学学普通话了!你把'问路'的'问( w8n )', 说成了'吻(w7n )',这位姑娘怎么不生气,两巴掌白挨了。"

肚子和兔子

一次,有一位旅客陪伴他的母亲坐火车到北京去旅游。列车开至中 途,他母亲患了急性肠胃炎,肚子痛得直不起腰,急得他在列车上到处 打听医生,没找着。最后,他只好跑到列车广播室去求助。他用不咸不 淡的普通话对播音员说:"同志,麻烦您,我母亲的兔子(肚子)有病, 请您帮我广播,找个医生看一看。"两分钟之后,扩音器发出了广播声:"旅客们请注意,在第八车箱 25 号座位的老大娘兔子有病,旅客中如有 能医治的,请前往抢救。"不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当过兽医的旅客来到 那位老大娘跟前。问:"大娘,你的兔子怎么啦 "那个旅客抢先插嘴 说:"她可能是患急性肠胃炎。"那位兽医听了,不禁大叹一声:"啊! 这是个误会!原来是大娘本人肚子痛,并不是她所带的兔子有病。"一 句话说得周围的旅客都大笑起来。 这个误会完全是由于那个旅客的普通话说得不准,分不清那个字该 送气,那个字不该送气而造成的。

苏轼不"舒适"

一个南方人在山东教书。一天上课,他向他的学生问道:"苏轼是 什么 " 一学生回答说:"舒(苏)适(轼),就是舒服。" 老师说:"不对,他是诗人。" 学生不解地问:"'私(诗)人' " 老师点了点头说:"他叫苏东坡,又是词家。" 学生恍然大悟地说:"原来老师是问'齐(词)家'的'梳(苏) 头(东)婆(坡)',我们村是有一个。" 老师恼火地一拍桌子:"胡说!" 其实,这不是学生胡说,而是老师自己没说好普通话,把"苏轼" 说成"舒适",把"诗人"说成"私人",把"词家"说成"齐家", 怎叫学生不误会,又怎叫学生知道老师在说些什么呢 这类笑话是屡见不鲜的,这不仅嘲讽了我们某些上课不说普通话, 满口是方言词语的老师,而且也反映了一些南方方言中声母 zh ch sh 与 z c s 相混,zh ch sh 又念成 i q x 的方言现象,很值得我们学习普通话时认真对待。 (吉笑雨)

拿妻子

一个湖南的技术员到外地出差,手头缺尺子用,便到一个商店去买。 他走到卖尺子的柜台前,对

5

柜台里的男售货员说:"同志,请你把'妻子'(尺子)拿来给我看看!" 售货员一听,顿时生气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叫我把妻子拿给你 看看,你是什么东西!" 技术员急了,连声叫道:"把妻子(尺子)拿来给我看看嘛!……" "混帐!凭什么要把我老婆叫来给你看看,想看回家看你自己的老 婆吧!" 技术员张口结舌,愣在那里了。 是呀,"尺子"说成"妻子",怎能不叫售货员恼火呢!在一些方 言地区,许多人分不清 ch 和 q 的读音,常常把 ch 声母的字说成 q 声 母,如"尺"念成"妻","吃"念成"齐"等。对此,如果不学好普 通话,出差办事,就定会闹出买"尺子"变成买"妻子"的笑话来。 (覃一云)

方言误

豫西南某县的方言,对不满意的事物,不叫"不好",也不叫"太 差",而是叫"日巴杈"。 不久前,外地有个剧团到该县县城剧场演出。第一场演出结束时, 剧团团长约剧场经理一道走出剧场,到观众中去听取反映。当剧团团长 听到不少观众说:"这个剧团真够日巴杈的。"他听不懂,便问剧场经 理:"日巴杈"是什么意思。经理碍于面子,不便实话相告,就应付地 说:"日巴杈是很好的意思,这是观众称赞你们演出成功呢。" 剧团团长是个相声演员出身,由于职业的习惯,他每到一地都喜欢 学习和运用当地的方言俚语。演出期间,在与县文艺界的联欢会上,团 长致感谢词说:"这次来贵县演出,得到文艺界同行的大力协助,使我 们的演出即将胜利结束,我代表剧团全体演职员表示衷心感谢。同时, 还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演出水平本来不够日巴杈,可是领导 和观众都说我们日巴杈,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今后,我们要百倍 努力,达到高度日巴杈的水平!" 参加联欢会的人无不前仰后合,捧腹大笑。

分屁

文化大革命初期,一位湘中社教(即社会主义教育的简称)工作队 员在湘南农村蹲点。年终了,生产队里召开社员大会,宣布年终的分配 方案。那位工作队员,在没宣布方案前,在会上对社员进行思想教育, 已经讲了许多话, 最后总结说:"年终分屁 (配) 要实行按劳分屁 (配) " ! 社员们听他这样一说,马上叫喊起来,"什么!你骂我们年终是分屁, 还说要按劳分屁!这还了得,诬蔑我们革命的大好形势,你还算什么社 教干部!"顿时整个会场闹得一团糟,随后生产队长带头,大家连夜写 了一张状子送到社教总部。总部负责人马上打电话,连夜把那位社教干 部召了回去,停职检查。不久又将他遣回原籍进行劳动改造。 这意想不到的灾祸,是那位工作队员把"分配"的"配"说成"屁"。 为什么要把"配"说成"屁"呢 是他故意的吗 不是,主要是他说了 方言,因为在他的方言当中,是把普通话一些 ei 韵母字说成 i 韵的, 由此"配"说成了"屁"。为什么会把普通话的 ei 韵读成 i 韵呢 这 是古音韵母在方言中演变的结果。而且这种演变一般都是有规律的,比 如"配"属古韵母队韵字,跟它同韵的古韵字,"佩,妹,昧,背"等 在方言中也会读成 i 韵。而掌握这一规律,就能很快纠正自己把"配" 说成"屁"的现象。

没什么该记的

6

文化大革命中,搞政治理论学习,常组织辅导员,一人管几户,包 教包会。 一天,一个从南方调到北方某县工作的干部在公社干部陪同下到张 庄检查落实情况。他们离村不远,就碰见一个捡粪的老汉。 县干部拉住老汉,半普通话半方言地问道:"你早,老同志,你是 谁包的 " 老汉说:"我是'睡饱'了,才一早起来捡粪的。" "我是说谁教的。" "是呀!没有'水浇',捡回的粪就干啦!" 县干部恼火地瞪着老汉问:"你家是什么成分 " 老汉不紧不慢地说:"我家用粪坑'盛粪'。" 干部大怒又问:"你是什么阶级! " 老汉不解地望着干部说:"'该记' 我'该记'的就是吃饭,捡 粪,再也没有什么'该记'的了。" 干部大发雷霆,叫人把老汉弄到公社办学习班,好好"教育教育"。 实际上该教育的是那位干部,是他普通话没有说好,把"谁包"说 成"睡饱",把"谁教"说成"水浇",把"成分"说成"盛粪",把 "阶级"说成"该记"。你叫老汉怎能不误会 那位干部不仅不检查自 身的问题,反而大发雷霆,这不能不说是反映了我们某些干部工作作风 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见,我们的干部必须要学好普通话,不然,又怎 能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做好群众的工作呢 (吉笑雨)

借借老师

有一回,一位中学生家长张伯(广州人),带着他的女儿小嫦去拜 访谢老师。他们走到老师家,见大门开着,就问:"借(谢)老师在家 吗 "他女儿急忙拉住他的衣袖说:"爸,不是'借'老师,是'谢' 老师。"幸好老师从厨房里出来,没听清,就热情地招呼父女俩进去坐。 喝过茶,聊了几句家常之后,老师向家长介绍了小嫦近来的工作,学习情况,希望家长配合多帮助小嫦,创造条件,争取加入共青团。张伯一 听乐了,高兴地说:"小嫦的进步,全靠老师教育帮助,借借老师,借 借老师。"小嫦越听越急,使了个眼色,半开玩笑对爸说:"爸,是谢 谢老师,不是'借借'老师,老师怎么能'借'的呀。"几句话,引得 三人哄堂大笑。

卖盐成了卖羊

有个南方朋友和北方朋友合伙做生意,他俩商定,哪儿货好卖,什 么货赚钱,只要打个电话,就要立即把货送到,利润平分。 一天,南方朋友所在的地方缺盐,立即挂长途电话给北方朋友,要 北方朋友想办法尽快买两车盐来。 北方朋友在电话里听到说买"羊",立即四下奔走,买好两车羊, 急忙押送到南方朋友住的地方。 南方朋友见了大吃一惊,说道:"我叫你买'羊'(盐)你为什么 买'羊' " 北方朋友:"我是买的'羊'!" 南方朋友:"我是说买吃的'羊'(盐)!" 北方朋友说:"是买的菜羊,不是毛羊!怎么不能吃!" 南方朋友发急地说:"咳!是煮菜用的羊(盐),喊(咸)的!" 北方朋友:"怎么不会喊,你听,哪一只不'咩咩'叫!" 南方朋友气得瘫倒在地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两车盐成了二车羊,紧俏货成了滞销的货,叫他怎么不气 然而, 这又怪谁呢,还不是怪自己说了方言,把"盐"说成了"羊"。我们知 道在普通话中,"盐"是 ian 韵,"羊"是 iang 韵,两字是毫不相混 的, 而在一些方言中, ian , 却 iang 合流, ian 韵的字全部读成 iang 把 韵,致使操这种方言的人在学普通话时也很伤脑筋。因为他们很难从 iang 韵中把 ian 韵分出来。对此,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必须要想一些 办法,而最好的

7

办法是记 iang 韵字,因为 iang 韵字比 ian 韵字少, 除自成音节外,只有 n ,l ,j ,g ,x 五个声母与 iang 韵相拼。记忆时 也最好选同偏旁的代表字记忆,再以记忆的字类推,便可随时分辨 ian 和 iang 韵的字。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ian ,iang 合流的同志往往说不准 ian 韵, 对这个韵母,我们必须认识其中的韵腹 a 是发"e "音,而不是发 a 音。 这一点是读准 ian 韵的关键,希望大家在练习中切记! (夏石库)

倒运

王老五很迷信,过年过节都要教自己的孩子一定讲吉利话。 大年初一,王老五一大早就叫自己的儿子起来供奉神灵。可是,一 大碗鸡肝刚摆在神灵前的供桌上,他家的老黄狗跑过来,"哗啦"一声 把一碗鸡肝弄翻到地上。王老五的儿子急得大声喊起来:"爹!不好啦, 倒了润了!" 王老五一听,气得跑来"啪"地给儿子一耳光,骂道:"混帐东西! 大年初一,就喊倒运!" 儿子哭着说:"你,你昨晚上还叫我说'润'不说'肝'的嘛…… 叫我说什么呀 "说着"呜呜"地哭起来。 王老五拍着脑门说:"好!好!叫倒肝!" 儿子反驳说:"倒干(肝)了,我们家又哪有吃呀 "说罢,又呜 呜地哭起来。 这真叫孩子左右为难了:说"倒润"吧,跟"倒运"同音;说"倒 肝"吧,又跟"倒干"同音。 这个故事虽然讽刺了迷信思想的人,但是却反映了一些方言中特殊 的忌讳言词。这些忌讳言词我们应该有所了解,不然,即使是叫一个名 字,也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的。比如有个北方妇女带着五六岁的儿子到 南方走亲戚,她儿子名叫"刘禹"。一天,刘禹到亲戚的邻家去玩,吃 饭的时候,北方妇女来到邻家门口,对着里面喊道:"刘禹!刘禹——" 这一叫不要紧,只见一个彪形大汉冲出来,指着妇女骂道:"你屋 (家)里死了人,跑到这里来喊,安的什么心!" 妇女莫名其妙地说:"我,我叫我儿子!" 大汉怒目圆睁地说:"你儿子死了,就来害别人!是吗 "吼着逼近妇女。 妇女吓得不敢做声,忙转身走了。 原来这一带死人抬灵柩时,喊的号子就是"留——语!"这号子声 跟那妇女喊儿子的声音非常相似。这种叫喊声当地人一般是忌讳喊的, 那妇女在别人家门前乱喊,怎能不惹恼人家呢! (秦振华)

涂红花油

小刘是广州人,他爱人是北方人,小刘的普通话水平不怎么样,小 两口为这个没少闹笑话。有一次,小刘在门外擦自行车,听得他爱人在 屋里喊了一声:"哎哟,b8i 子弄破了。"小刘一下子跳了起来:"什 么 鼻子弄破了!那是危险三角区!你等等,我马上拿药来!"当他洗 了手,找到红花油,来到爱人面前时,却发现她的鼻子好好的,并没有 什么不妥之处。他爱人看见他的模样儿,"嗤"地笑起来:"真是个傻 小子,被子破了不用针线缝,却涂红花油!" 原来小刘的爱人说:"被子破了",小刘却听成"鼻子破了"。在 普通话里,"被"字的韵母是 ei ,"鼻"字的韵母是 i ,本来是绝不会 混淆的;可是在广州话中,它们的韵母都是 ei ,广州人说普通话,常常 把"鼻"字念成 b8i 。自己说错了,听别人说话也容易听错,人家说"被 子",便会听成"鼻子"。

问宿

8

湖南江永县有个农民到云南搞副业。一天,他挑着一担山货赶路, 由于路径不熟,错过了旅店。他望着快黑下来的天,心里十分着急。但 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他转过一座小山时,一 座新砌的房子就出现在他眼前。他好不高兴,挑着山货向新房子走去。 新房子一旁的树下,有个老头正在乘凉。 江永农民放下担子,笑嘻嘻地上前用家乡话对老头说:"老人家, 天快黑了,你积一下德,让我在你'细务'(新屋)里睡一夜好不好 " 老头忽地站起来,上前就给他一耳光,怒骂道:"那来的野种 ! 我'媳妇'刚过门,能让她跟你睡吗 " 江永农民摸了摸火辣辣的脸,恼火地说:"你,你'细务'不给(让) 睡就不给(让)睡,为什么打人 " 老头一听,更加恼火,操起手杖就朝江永农民打去。 江永农民莫名其妙地后退着。 老头的两个儿子闻声从屋里跑出来,见父亲怒不可遏,以为是来了 坏人,喊叫着挥拳冲向江永农民。 江永农民人生地不熟,以为这山旮旯里的一家是那剪径的强盗,忙 丢下山货,赶紧跑了。 这江永农民说方言的教训,难道不值得我们记取吗! (吉笑雨)

大闹门诊室

前几年,东安县某乡医院从外地调来一个年轻医生。一天早上,一 个中年妇女来到门诊室看病。年轻医生热情地望了望病人,首先拿出体 温表给病人量体温。 "医生,我生的是什么病啊 "中年妇女忍不住问道。 "你有些发烧。"年轻医生随口答道。 "什么 " 中年妇女一下子从凳子上跳起来, "你骂我 '发骚 (烧) , ' 你在哪儿看见的 " 原来,东安人说"发骚"是骂女人"放荡"勾引男人。当时年轻医 生不解其意,连忙说道:"你是发烧嘛!"说着还用手去摸病人的额头。 中年妇女大怒,猛地把医生一推。年轻医生恼火地说:"你,你是 干什么呀 " 中年妇女怒不可遏地说:"你这个流氓,也不看看我是谁,想调戏 我,瞎了你的眼!" 年轻医生莫名其妙地说:"你这是什么话 " "你吃了屎!你年纪轻轻,就……"中年妇女指着年轻医生不住地 骂着。 骂声惊动了院长,急忙赶来问年轻医生是怎么回事,医生简单地说 了一遍,院长连忙上前劝中年妇女道:"大嫂,你不必发那么大的火。 他说你发烧是对的。" "什么 你当院长的也骂我'发骚',刚才是我'发骚',还是他 调戏我 "中年妇女哭叫着一头朝院长撞去。院长往旁边一闪,中年妇 女撞在墙上,顿时昏了过去。 医务人员慌忙赶来抢救。院长望着昏死的中年妇女,长叹了一声, 喃喃地说:"看来农村也应该推广普通话了。" 是的,农村也应该大力推广普通话。"烧"与"骚"在普通话中一 个是翘舌声母 sh ,一个是平舌声母 s ,两者的界线是很分明的,但在一 些方言中,由于翘舌,平舌不分,也就同了音,由此产生了这场误会。 这不就是不懂普通话的后果吗 (文卫兰)

四碗肉变十碗油

十年*中,南方某公社王主任,带着三个人上北京参观。一天, 他们到一家饭馆吃饭。饭馆的服务员问王主任要什么菜。王主任打着官 腔说:"十(四)碗红烧油(肉),十(四)碗红烧芋(鱼),再加十 (四)碗饭!" 服务员不解地问:"要十碗油 是猪油还是茶油 " 王主任自以为是地说:"当然是猪油(肉)嘛!" "好!"服务员转身就进去了。 一会儿,服务员把十碗猪油,十碗山芋,十碗白饭送到桌上。 王主任和

9

另外三个人都大吃一惊。王主任恼火地翻了翻白眼,对服 务员吼道:"怎么搞的 我们要的是油(肉),而不是肉(油)!要的 是芋(鱼),不是鱼(芋)!每种十(四)碗,不是四(十)碗!" 服务员点了点头说:"同志,这不都是按您说的送来的吗 " "胡说!"王主任把桌子一拍。这一拍不要紧,把桌子上十碗猪油 都震翻了,顿时"哗啦啦"地全流到地上。 店里的服务员和顾客见了都围了过来,懂方音的同志问明原委,才 知道是一场误会。这时,王主任有理说不清,想赖账又赖不掉,只得乖 乖地付了十碗猪油钱,作为他初上北京的留念。 "十"说"四","肉"读"油",这是南方许多方言中没有翘舌 声母的反映。而那位主任为了打官腔,证明他能说普通话,却把不翘舌 的"四"说成翘舌的"十",又把翘舌的"肉"说成不翘舌的"油"。 声调更是混乱不清,"鱼"说"芋","芋"说"鱼",由此使人产生 了误解。从这里也使我们想到,有些人在学普通话中,并没有诚心诚意 地下过苦功夫,只知皮毛便鹦鹉学舌。正如我们在南方经常听到一些人 说的,说普通话有什么难,只要把舌头卷起来就行了。而如此地看待学 普通话,岂能不像那位主任一样,陪了夫人又折兵——吃不到鱼肉还得 掏钱呢 (虞菊兰)

图书馆借汽油

有个在济南读中专的南方学生,一天,他到济南市图书馆借书,但 查了半天索引,查不到他所需要的书,便对图书管理员说:"老师,我要借《汽(集)邮》,书库里有吗 " 管理员连忙答道:"书库里哪来的'汽油' " 学生连忙辩解道:"不,不!我要的是《机(集)邮》!" 管理员恼火地说:"'机油'也没有!" 学生大为不满地说:"你这是什么态度!" 管理员说:"我什么态度 我还没把你送派出所呢!你要机油,汽 油什么的!是不是要烧毁图书馆 " 学生惊愕地望了望管理员,转身走了。 他走,也许知道自己说了方言,把普通话的"集邮"说成"汽油", 当他纠正时,又把声调说错了,"集邮"成了"机油",这也就难怪别 人误会了。而把"集"说成"汽",是他把不送气的舌面塞擦音声母 j , 说成送气的舌面塞擦音 q 了,说普通话时没有纠正,故而给别人造成了 误会,借不到书,还挨了一顿克! (宁 奚)

仓皇出逃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出逃后,各地学习中央文件,一个农民听了 文件后,问一个下乡辅导学习的公社干部道:"仓皇出逃是什么意思 " 干部想了想回答道:"这还不晓得,那林贼被关在仓库里烦躁了就 逃跑出国呗!" 以音释义,难免闹出笑话,以方言释义,就更是叫人笑掉大牙了。 传说有个老先生,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就是喜欢用方音释义,弄得牛头 不对马嘴。一次,他向学生讲解《论语·八佾》中"孔子谓季氏,八佾 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几句,洋洋洒洒地解释道:"孔子谓季氏,就是孔子会夹屎也;八佾舞于庭,就是八天才屙一 点也;是可忍,就是说,只有孔夫子能忍得住也;孰不可忍也,就是谁 也忍不住也!" 学生无不哄堂大笑。原来,那"谓季氏"与当地土话"会夹屎"同 音,那"舞于庭"也与当地方言的"屙一点"音近,故而老先生如此解 释。 当然,像这样的老先生,现在是没有了。但是在方言区,用方言讲 课,用方言朗读,用方言解释字音字义的,却大有人在。这样又怎能给 汉字正音,又怎能教学生学好普通话呢 (廖海燕)

10

扫黄

有位当官的到某县检查扫黄工作,半方言半普通话地问当地干部:"你们这里有没有土产(娼) " 一个当地干部连忙说:"有呀,叫兰花菇。" 当官的以为土娼的名字叫"兰花姑",忙问道:"抓起来没有 " "它不是人!"那个干部答道。 "不是人,怎么为产(娼) "当官的莫名其妙地盯着那个干部。 那个干部见当官的脸色不对,一时不敢再说。另一个在场的干部忙 上前解释说:"首长,刚才他说的是本地的土产葫芦(蘑菇)。" 当官的不由恼火地叫道:"无论'胡奴',还是'兰花姑',再好, 也要把她抓起来!唵,你们的扫黄工作是怎么开展的呀!" 当地干部不敢争辩,只得点头答道:"是,是!" 这命令可是害死人了,叫当地干部往哪里去捉拿"兰花姑"呢 由 此可见,我们的领导干部也应该学好普通话。像那位当官的一样,an ,

ang 不分,并且把普通话的平调说成了降升调,把"娼(ch1ng)"说 成了"产(ch3n )",如此检查工作,岂不铸成大错

分糖吃

有位领导在单位职工大会上说道:"同志们,明天上级来检查,大 家回去好好地把'外甥'(卫生)搞一搞!" 职工们顿时轰堂大笑。 领导恼火地说:"笑什么!这是严肃的问题!谁不搞,等下分'痰' (糖)吃……" 职工们顿时安静下来,眼睁睁地望着领导。 领导见大家不作声了,以为是奖罚制度发生了作用,怎样奖罚的问 题也就不说了,接下来大讲分糖的意义:"这'痰'嘛,不是我们买的, 也不是我们'吐'(偷)的,是上级发下来的!不是什么刺激,是一点 小意思,希望大家吃了,不要在外面乱说,影响不好!唵!" 职工们越听越恼火,顿时大喊大叫起来,几个调皮的跑上台揪住那 位领导到上级领导那里评理,把个会场弄得一团糟。 是呀!天下哪有这样缺德的罚规,不搞卫生就分"痰"吃。其实, 领导的意思也并非如此, 而是方音引起了人们的误解。 那领导说 "卫生" , 被人听成"外甥",是把 uei 韵字说成了 uai 韵字,说"偷",被人 听成"吐",是把 ou 韵字说成了 u 韵字,那位领导说"分糖吃",被 人听成是"分痰吃",是把"糖"字韵母 ang ,说成了 an ,与"痰"字 同了音,故而引起了一场乱子。这种 uei ,uai 相混,ou 说成 u ,an, ang 不分的方言现象,在南方方言里是比较常见的,我们谨望有此方音的 同志留心分辨,在跟人交谈时才不至出乱子。 (吉笑雨)

老陈找人

老陈到北京某工厂联系工作,该厂的一位工程师因故不在厂里,老 陈就按厂里给的地址找到工程师的家,敲开了门,便问道:"请问曹工 程师在家吗 "对方回答说:"曹工程师住楼上。"老陈上楼找到曹工 程师,坐下来说话,才知找错了人。他要找的是晁工程师,住的正是他 刚才敲门的那一家。他回到楼下,才找到晁工程师。晁工程师知道事情 本末,心里有点儿好笑。"请问贵姓 ""我姓岑。""哦,老岑同志, 请……"干嘛带省略号 原来晁工程师看到老陈递过来的名片,愣了一 愣:你把我的姓给改了也就罢了,怎么连自己的姓也改了呢 晁工程师不知道,把 ch 声母念成 c 声母,是广州人说普通

11

话的通 病,不足为奇。

弄脑根

南方有位子顶父职的小学数学教师,第一天上课就兴致勃勃地对学 生进行了一通教育, 他说:"小朋友, 你们想学好数学吗 这就要弄 (动) 脑根(筋),特别是碰到难题,只要弄(动)一下脑根(筋),就能想 出来。" 一个从外地转学来的女学生听老师说"弄一下脑根就能想出问题", 心想,这回可好啦,用不着求爸爸教了,也免了挨许多骂。可是脑根在 哪里呢 她一时弄不清楚,只好回去问她爸爸。 "脑根!"爸爸听后想了想说,"大概是脖子吧!脑袋长在脖子上, 脖子不就是脑根吗 这是方言,以后,你要多向本地学生学习!" "呃!"女学生明白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上数学课,老师叫那位女学生回答问题。小学生一时答不出 来,就把手放在脖子上,弄了一下,仍想不出来,接着又弄,一直弄了 十几下,还是想不出来。那位老师看见学生不停地用手弄脖子,就说:"叫你回答问题,你弄脖子干什么 " 女学生连忙答道:"老师,我是在弄脑根,你不是说弄一下脑根就 能想出问题吗 " 老师:"我是要你弄(动)脑根(筋),不是叫你弄脖子!" 女学生茫然地说:"脑根到底在哪里呀!" 老师恼火地说:"脑根(筋)!脑根(筋)!脑根(筋)就在你脑 根(筋)上。真是死脑根(筋),连这也不懂!" 女学生委屈地哭了。 把"动"说成"弄",把"脑筋"说成"脑根",学生不懂,老师 恼火, 你叫学生怎么不哭呢 那位老师为什么会如此呢 是他把普通话 d 声母字 "动" 说成 n 声母字 "弄" 把 j 声母的 , "筋" 说成 g 声母的 "根" , 而且韵母 in 也变成 en 了。 那位老师对这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毫无所 知,说在口上,教导学生,故而造成如此的误会。 (张官妹)

先生的"字据"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 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苛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 面写道: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 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帐,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 一同到县衙门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 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无米,面亦可 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 无银,钱亦可 财主听了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照付给了先生。

祝枝山写春联

从前,有个富商做了几笔大买卖,赚了不少钱财。这个富商不仅为 富不仁,而且喜欢摆阔,吹嘘自己。 这年年关快到,有个贫穷书生前来求见。书生见到富商,拿出一副 条幅,毕恭毕敬地献给富商,琅琅念道:今年真好 晦气全无 财帛进门 富商听了眉飞色舞,再看那条幅字迹潇洒,遒劲有力,就拿出白银 一两,赏给贫穷书先,并立即令家丁送去裱糊。 新春佳节来临,富商兴冲冲地叫家丁将这幅预示吉祥如意,招财进 宝的条幅高挂厅堂中央,让宾客品味欣赏。谁知一连几拨儿贺喜的宾客 走到条幅下面,抬头看了看,便相顾而笑,走了开去。富商见了,觉得 有些不妙,连忙移步上前,看个

12

究竟。没等他看出个头绪,就听到一位 客人轻声念道:今年真好晦气 全无财帛进门 富商定睛细看,果然,那十二个字的条幅上,在"气","全"两 字中间,分明有一断句的"。"号。 富商这才知道被书生愚弄了,气得满脸通红,一把拆下条幅,撕个 粉碎。

乱打人

太原府有个糊涂官,名叫栾达仁。他坐堂审案有个脾气,不管有理 无理, 不分青红皂白, 上来就打 50 大板。 因此百姓送给他一个绰号:"乱 打人"。 一年,有个名叫郑光明的手艺人,因为房产纠纷,到衙门来打官司。 他将写好的状子呈给栾达仁。 栾达仁展开状子一看,只见状子开头写道:"小民郑光明年 40 有五妻黄氏。" 栾达仁顿时勃然大怒:"好一个刁民,郑光,你听着,你今年 39 岁,却偏说明年 40,这明 明是戏弄本官……你一个臭手艺人,竟然娶五个妻子,必是霸占良家女 子……来人,给我狠狠地打这个奴才!" 郑光明被打得皮开肉绽,哀求道:"老爷饶命!我叫郑光明,今年 45 岁,只有一个妻子。姓黄……" 站在旁边的师爷猛然省悟过来了,悄声对栾达仁说:"老爷爷,打错了。你把状子念错了,应该是:'小民郑光明,年 40 有 5,妻黄氏……'不是有五个老婆!" 栾达仁臊得满脸通红,自我解嘲说:"打错了就错了吧!谁叫他们 说我是'乱打人'啦!"

秀才的信

从前,有个秀才,他无论写什么文章,书信,从不注意句逗,往往 闹出不少的笑话和误会。 新年除夕,他写了一封信禀告他的丈人,以表示他和妻子生活平安, 万事如意,请丈人放心。他的信是这样写的:"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不得五谷丰登"。 丈人看完这封家信,痛哭流涕,后悔当初把女儿许嫁给他,致使女 儿受苦。 你知道他丈人是如何读他的信的吗 原来是这样:"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不得五谷 丰登。" 丈人拿着这封信,怒气冲冲地来到秀才家,要把女儿接回去。可是 进了女婿家门,见到的情况却与信中说的全不一样,觉得非常奇怪,便 问:"贤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秀才说:"岳父大人,我的信不是已向您禀告,新年万事如意,生 活安康太平吗 " 丈人听后更加觉得奇怪,便从怀中取出书信,叫女婿念给他听。只 见秀才念道:"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 不得,五谷丰登。" 丈人听后全明白过来了,忐忑不安的心境全消失了。但是,他临走 时告诫女婿,今后写信,千万不能漏掉句逗。

今年好晦气

有一人家,因连遭官司,弄得全家人都很苦恼。到了除夕晚上,父 子三人坐下来商量,父亲说:"明天就是大年初一,咱们一起来想几句 吉利话,写到红纸上贴起来,好让客人念一念,祈求明年来个好运气, 好吗 " 两个儿子都说好极了,请父亲先讲。父亲想了想,说:"今年好。" 大儿子说:"晦气少。" 二儿子说:"不得打官司。" 父亲又说:"喂猪长成象。" 两个儿子齐声喊:"老鼠死清光!" 父子三人凑了五句话,一共 21 个字,就用红纸写成一长条幅,贴在 中堂上,专等明天客人来念。 大年初一的早晨,他家的女婿头一个来拜年。一进屋子,看见中堂 上贴的条幅,上面写着一行没有标点

13

符号的大字,于是高声朗诵起来, 把那 21 个字,念成如下四句:"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喂猪长成象老鼠,死清光!"

找美妻

从前,有个阔少爷叫郭财。他朝思暮想,盼望找个漂亮的妻子。一 天,他收到一封提亲信。信上写了女子的模样: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郭财念道: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于是,一位端庄秀丽,亭亭玉立的女子仿佛来到他的面前。 没过几天,月老把女的领来了。郭财上下一打量,见女的大脚丫, 秃子头,一脸麻子,非常难看。他气急败坏,捶胸顿足,责怪媒人胡编 乱造。 媒人不慌不忙地叫郭财拿出信稿,心平气和地说:"我早就告诉你, 她'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一句假话也没有呀,是你自己念错 了,我可没有哄骗你。"郭财气得目瞪口要,暗暗叫苦。

马贩子拜佛

有个马贩子,一连几年运气都不好,马得了瘟疫,老婆又得了伤寒, 多年积攒下来的一点家产全折腾光了。 快过年了,邻居劝他说:"你到庙上去许个愿,求佛爷保佑来年平安发财,也许会时来运转呢!" 马贩子听信了邻人的忠告,买了个猪头,打了一斤酒,又去找村里 的教书先生写一张祭文。先生一挥而就,念给他听:"望全家福禄,不见鬼怪病痛,常有银帛收入,断绝忤逆,神佛保 佑,年年如此。" "挺好,挺好!"马贩子揣起祭文,领着儿子往庙上去了。 父子俩摆好酒肉,又恭恭敬敬地向大佛像磕了三个响头。马贩子说:"儿呀,你认字清楚,你来念祭文吧!" 儿子展开祭文,祭文上没有标点,不知怎样断句,他有点为难。马 贩子催促他道:"快念,快念,佛爷等急了。" 儿子大声念起来:"望全家,福禄不见。鬼怪,病痛常有。银帛收入断绝,忤逆神佛, 保佑年年如此。" 马贩子听完祭文, 号陶大哭:"天啊, 明年我家又要遭灾招祸呀……"

错解标点

姑娘丽丽找对象有个标准:小伙子老实听话,无爹有妈。为啥 她 想结婚后少做家务,生了孩子不请保姆,自己趁年轻玩个痛快。 经过月老牵线搭桥,丽丽同从事医务工作的方威谈上了恋爱。方威 在一封信中介绍了家庭情况和本人职业:"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 师"。丽丽一看这封信,笑在眉头喜在心。第二天,她主动约方威去领 了结婚证,还为方威的妈妈买了礼物。 当天晚上,两人到了方威家,只见"铁将军"把门,毫无动静。丽 丽吃惊地问:"妈妈呢 "方威狡黠地一笑:"你没看信吗 那上面写 得清清楚楚: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师。" 丽丽一听,又悔又气:悔的是自己粗心,错解标点,把信上的话看 成"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师";恨的是方威有意不打标点。她眼 泪直流,举起双拳在方威胸前轻轻捶着说:"真是报应呀!"

巧写对联戏店主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是我国明代江南四大才子。 有一次,祝枝山在苏州街上走,看到一家大门上贴着两张红纸,就 在上面写了对联。 这家人看了怒气冲天,揭下对联,到州官那里去

14

告祝枝山。他当堂 念道:"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伤悲。" 念罢以后,他说祝枝山在诽谤好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告祝枝山 犯了诽谤罪。 祝枝山辩解说:"你读错了,这副对联是向你祝福的。"说完,他 拿过笔来把句逗一点,对联变成:"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伤悲。" 店主一看,转怒为喜,撤销起诉,与祝枝山言归于好,拱手致礼。

月终盘点

有家百货商店,每到月底,总要在门外贴出"月终盘点暂停营业五 天"的布告。群众对此很有意见。 这天,营业员把"月终盘点暂停营业五天"的布告往外一贴,便三 三两两地喝茶聊天。不想,不一会儿门被擂得通通响。经理大光其火, "霍"地拉开窗,冲着济济人头喊道:"你们要干什么!"人群顿时嚷 开了:"快开门营业!为什么贴着布告不算数 " 经理马上朝布告一看,顿时傻眼了。 不知谁在布告上加了个标点,布告上写着:"月终盘点暂停,营业 五天。"

没有标点的诗

德国 19 世纪的名作家冯塔纳,当过多年的报纸编辑。他自己处理稿 件十分认真,所以对那些写作态度不严肃的投稿者非常反感。 有一次,一个青年投稿者寄了几首诗给冯塔纳,还附了一封信。信 上说:"我对标点符号是不大在乎的,请你自己添上好了。"冯塔纳一 看,诗写得十分拙劣。当然,对待写作这么满不在乎的人,是写不出什 么好诗来的。 冯塔纳立即提笔写了一封退稿信。信上说:"下次来稿,请光寄些 标点符号来吧。至于诗,由我自己添上好了。"

巧妙的婚书

从前,有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长大后是满脸的麻子, 一头黄水疮弄得脱了头发,左手残废,一只跛脚,到了婚龄时,做父母 的着实犯了愁。 老夫妻俩为了女儿能出嫁,花了很多的钱物,请来了一位有歪点子 的先生。恳请代写张婚书。那歪才先生的笔下果然生了花,一个求婚的 小伙子看了婚书后,果断地订下了这门亲事,及至结婚那天,双方发生 了激烈的争吵。男方说:"你们婚书上明明写着:'墨黑的头发,没有 麻子,小脚不大,周正,过日子是一把好手,'讲得天花乱坠,谁知却 是麻脸秃头,缺手跛脚,这样的姑娘我们是不能要的!"女方反驳说:"婚书上写得很清楚,'墨黑的头发没有,麻子,小脚不大周正,过日 子是:一把好手。'你们既然答应下来,现在就不能变卦!"双方争执 不下,于是到县衙门说理。县官问清情况后,一审视那张婚书,上面的 句子没有标点断句,也难怪女方强辞夺理,现在事情巳经闹得这个地步, 怎么裁决 就把男方狠狠地训斥一顿:"你们办事粗枝大叶,马马虎虎, 后果应由你们负责。"男方没法,只好把丑媳妇娶了回去。

用标点符号写成的《自传》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 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 碑上的墓志铭,于是乎大家凝神苦思,伸纸命笔。 其中一个满脸沮丧神情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三个标点 符号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

15

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 巴尔肯问他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凄然作色道:"一阵横冲直撞;落 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到底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果公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 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甲看后说,这场足球赛是山东队赢了。因为公报上写的是:"这一 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乙看后,却不同意甲的说法,他认为公报上明明写着:"这一场激 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到底谁是冠军呢 原文没有标点,谁也说不清。

标点符号的功劳

苏联老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给《海员报》写了一篇短篇小说,题材 很有趣,写得也很好,但层次不清,文章显得很杂乱。编辑们不知怎么 办好。老编辑布拉果夫主动把稿子拿去,整整搞了一夜。 第二,当编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都惊呆了:内容是如此风趣, 行文是如此流畅,层次是如此清楚,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全文竟未增减一 个字。编辑们问布拉果夫怎么搞的,布拉果夫回答说:"这里并没有什么秘诀,这完全是标点符号的功劳。你们看,这里 的每句,我都打上了标点,特别仔细地标上了句号。当然,还有分段, 这是一件大事情。标点符号就是标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标点符号好比音符,它们牢固地缚住文章,不 让它撒落。" 梭勃里知道后,抱住布拉果夫,亲了他三次,并激动地说:"谢谢 您! 您给了我一个再好没有的教训, 我深感到我对以前的作品是有罪的。 "

一个逗点

有一次,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举行宴会,宾客们济济一堂,在客厅 里等了很久,也不见主人的到来,很是着急。后来,王尔德匆匆忙忙赶 来了,急忙向客人施礼道歉。客人们问他干啥去了,他回答说:"我修 改我的诗稿。"客人又问:"这么大半天,一定做了不少工作吧 "王 尔德满意地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一个逗点, 但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我又把它加进去了。"

" ——雨果。"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 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 ——雨果。很快, " 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 内容也只有:—— "! 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这两 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两个标点符号,把他们之间要表达 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这件事不能不使人拍案叫绝。

标点救人命

清朝末年的一天,慈禧太后召来一位书法家题写扇面。书法家大笔 一挥。写了首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书法家 一时疏忽,写时漏了个"间"字,慈禧见了勃然大怒,认为书法家讥笑 她没有学问,当场要问死

16

罪。 书法家急中生智,不慌不忙地说:"老佛爷息怒,我是用王之涣诗 意填写的词。"接着,便当众断句吟诵:"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 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也想不出 还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只好作罢,还赏了许多白银给书法家。 当时还没用标点符号,但是,那位书法家吟诗时的停顿,正相当于 现在标点的作用。就这样,标点救了书法家的性命。

古怪老翁作遗书

从前,一位老人临终时交给子女一份遗书。子女安葬了老人后,拆 开遗书一看,只见上面写道:"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儿子和女婿看后,都很高兴,各抄一份,作为凭证。儿子说:"家 中财产,全部归我继承。"女婿也说:"家中财产,全部归我继承。" 两人争执不定,闹到公堂。 县官叫他们各摆理由,他们各自拿出了所抄的遗书。女婿抢先念道:"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县 官说:"看来这是得归你。"儿子说:"不能归他!家父的遗书是这样 说的:'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 涉。'太爷呀,这财产应该归我。" 县官左右为难,摊开两手说:"哎呀,这该咋办好呢 "

下雨天,留客天

从前有一个人非常吝啬,外号"磁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玻璃猫"。 这些"雅号"无非是说此公一毛不拔罢了。他平时最怕把客人留在家里 吃饭。有一天,远道来了一位客人,凑巧得很,一进门就下起雨来。客 人知道主人是个吝啬鬼,就故意不走了。他对主人说:"本来我不打算 在这里吃饭的。你瞧,雨下得这么大,回不去了。这是天留客啊!"主 人一听,心往下一沉,脸拉得老长老长的,立刻写了十个字送到客人面 前。这十个字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想说"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以为客人看了这几个字会快快滚蛋。谁知道由于上面没 有标点,让客人钻了空子了。客人捉摸了一会儿,在上面加上几个标点, 结果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留。"主人一看,无可奈何,只 好吩咐家里人赶快备饭,招待客人。

巧加标点斗敌顽

在 8 年抗日战争中,华北平原的一个村子里,有个奴颜婢膝,为虎 作伥的汉奸王二狗,勾引日本鬼子欺压百姓。一天夜里,王二狗带着日 本鬼子抢掠了李各庄老百姓的东西后,还在墙上写了一条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日本鬼子走了以后,王二狗躲进他那狗窝睡觉去了。当晚明月当空, 金风送爽。半夜时分,儿童团员小明和小英借着月光,在那标语的"卖" 字后面加了个逗号。 第二天早上阳光普照,天高云淡。汉奸王二狗一看标语,分明写着: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他越看越气,却又无计可施,只得夹着尾巴溜走。

别字父子

从前有个叫季康子的土财主,他识不了几个字,却要故作斯文,满 口"之乎者也"。他有个儿子名叫日叟,也是个不学无术的少爷。这父 子俩经常读别字,闹出许多笑话,人们称他们为"别字父子"。 有

17

一次,儿子奉父命出外做生意,走到一个地方,突然遇到大雨, 他没有带雨伞,浇成了落汤鸡。日叟只好写了一封信给父亲,信是这样 写的:"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别人都有命(伞),就我无 命(伞),有命(伞)快带命(伞)来,无命(伞)则带钱来买命(伞)。 儿字。" 信送到家时,正碰上季康子大宴宾客,他拿过信一看,顿时气得脸 色铁青,原来,信封上写着:"李(季)麻(康)子大人收"。再看内 容,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马上提起笔来,给儿子回了一封信, 信上写道:"四(日)嫂(叟):你会马(写)则马(写)之,不会马(写) 则熊(罢)乎,堂上有容(客)哉,差(羞)死我也!父字。"

别字大王

十年内乱时,有个叫阿狗的教卫组负责人。一天,他带着秘书来到 一所学校作报告。 "同学们,你们如果像张铁生那样敢于反潮流,我也可以让你们出 国,比如,到……到……到墨西哥去。" 台下哄堂大笑,急得秘书赶紧凑到他耳边说:"墨西哥!读墨!" 阿狗先是一窘,然后又强自镇定地对学生说:"笑什么!墨不是黑 的吗 墨西哥叫黑西哥不也可以吗!你们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要把你 们送到墨龙江去!" 下面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秘书又慌忙替他纠正:"黑龙江!读黑!" 阿狗对着秘书两眼一瞪:"方才我读黑,你硬要我读墨;现在我读 墨了,你又硬要我读黑!你这不是往我脸上抹墨吗 "

树上吊死鬼

弟弟不认识"槐"字,便问念中学的哥哥。哥哥左看右看,也认不 太准,但他又怕弟弟看不起他,便随便说道:"念鬼。" 弟弟不太相信地问:"鬼字怎么还有个木旁呢 " 哥哥解释说:"这是吊死在树上的鬼。"

胸有成个个

在"十年*"的年代,一位坐直升飞机上去的"四人帮"的小爪 牙当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但他文化水平低,每次作报告都是秘书起 草,然后照念,常常闹出笑话。 有一次,这位"领导"坐在主席台上作报告。他看着稿子说:"我 们每做一件事都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要做到胸有成个个。"说到这里, 大家先是一愣,而后哄堂大笑,知道他把"竹"字分开念了。可是他见 大家哄笑,以为自己讲得生动,于是又解释道:"'胸有成个个'就是 说,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有个成功的把握,做一个成功一个,个个都成 功,这叫做胸有成个个。"然后,他又接着讲:"当然,计划性强这仅 仅是成功的开始,更重要的,我们要苦干实干加二十三干!"听众又是 一愣,而后笑得更欢,知道他将"巧"字,误看成"23"了。可是他又 以为自己讲到精采处, 于是又借题发挥:"我们平常不是说干劲十足吗 现在'十'是不够了,加倍二十也不够,再要加上三,叫做'苦干实干 加二十三干',这才能反映我们的精神面貌!"

念小坑儿

有个人长着一脸麻子,也最犯忌人说麻子。这天饭后,他陪儿子小 宁看画书。 "爸爸,这是个啥字儿 " "这……"爸爸一看正好是个麻子的麻,就不知怎么给说了。 "你认不得吗 "小宁见爸爸的脸红了,就追问道。 "谁说我认不得 "爸爸总是爸爸,就心生一计,哄起了小宁:"念 小坑儿。" "不对,不对。

18

"小宁看着"麻"字,感到奇怪了:"一个字怎么 能念三个音呢 " "怎么不对,你看那明明是三个字吗 "他把麻字给分开解释说。 "哎,还不对,这样是广木木,不是小坑儿呀 "小宁不服气地噘 起了嘴。 这下可把他惹火了:"混蛋,你老子长了一脸的小坑儿,怎么能不 念小坑儿 "

山上长的豆

从前,在一个小山庄里,住着几户人家。这几户人家相处得挺和睦, 大伙凑些钱粮,给孩子们请了一位教书先生。先生认真教书,孩子用心 学习,不到一年,孩子们认识了许多字,大人们十分高兴。不久,这位 先生得了重病,不能继续教书,乡民只得另请一位先生。 这位姓胡的教书先生胸无点墨,只靠骗钱混饭吃。他教书的第一天, 就遇上了一件挠头事。私塾里有一个学生指着书上的一个"岂"(岂的 繁体字)字问他:"先生,这是一个什么字 " 他接过书,端详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个字么……念'豆'。" 学生疑惑地说:"先前那位先生教我念的'豆'字,上边没有'山' 字呀,怎么这个'豆'字上面还有一个'山'字呢 " "是啊,"学生们附和着嚷嚷起来。胡先生不耐烦了,他指着那个 字,怒冲冲地喊:"真是'豆'(岂)有此理,没有'山'的豆,那是平地长的豆,有'山'字的豆,当然就是山上长的豆了!" 学生们困惑地望着先生,不住地摇头,嘴里念叨着:"豆和岂为啥 两样写法呢 " 不久,这个笑话传到邻村去了,人们都叫他"胡豆先生。"

玉堆宫与王推官

有两个富家子弟,同窗读书,从来就不好好学习。一次趁老师不注 意的时候,偷偷跑出书房,到城外散心。 他俩正走着,忽然发现道路旁边有座"鲁叁墓",其中一个急忙跑 至眼前,说:"这是'曾参墓',见圣人不拜,一场大罪。"于是,连 忙行了三拜九叩首的大礼。另外一个头一扬,鼻子一耸说:"傻瓜,那 是曹参墓。"说完二人便争吵起来,走着吵着,到了官府门口,恰值王 推官在大堂审案。二人趁机向王推官告明原委,请求裁决。王推官当时 也弄不清楚,就派人传墓周围的住户来询问情况。经过了解,才知道是 鲁叁墓。王推官气愤至极,喝令将二人各打 20 大板,轰出大堂。 二人挨打后,仍互不服气。一个朋友出面为他们调解。一天,在府 学旁边的"玉堆宫"摆下酒席,请他们饮酒。他二人手持请帖,刚要进 门,抬头看见"玉堆宫"的匾额,吓得慌忙逃走。二人嘘嘘喘喘地跑出 了老远,互相看了一眼,说:"那是'王推官'家,幸亏咱俩跑得快, 不然被人抓住,岂不又要挨一顿打!"

衙门走狗

清朝乾隆年间,兴化地区有一个土财主。这个财主本来一点学问也 没有,但偏偏起了一个风雅念头。有一天,他把大画家,大书法家郑板 桥请来,要郑板桥在他家门首写块匾额。郑板桥了解这个财主一向巴结 官府,坑害百姓,因而对他恨之入骨。于是,他提笔在财主的大门上写 了"雅闻起敬"四个大字。写好以后,他又暗地里嘱咐为财主家做匾额 的漆匠师傅,叫他"一,三,四"三个字只漆左边,"闻"字只漆"门" 字。漆匠按照郑板桥的意思办了。过了一些日子,"雅闻起敬"四个字 中未上油漆的部分经过阳光多次照射,都慢慢退色了,大门上只剩下"牙 门走苟"(衙门走狗)四个字。路人见了,无不

19

称快。

王千户

常郡有个王千户,喜开玩笑,语言刻薄,常常弄得别人面红耳赤。 有一天,在酒席上碰到一个年轻的对手,这个青年临时说了一个笑话报 复他:有个总兵大人靠比武起家,但不喜欢读书,只认得一个"王"字。 有一次,上司要他点千户的名册,恰好,第一名姓王,他唤道:"王千 户。"第二名姓匡,他瞅了半天还不认得,只好唤道:"上匣床的王千 户。"第三名姓土,他又不认得,于是气愤地喊道:"砍掉了头的王千 户。"席上的人听了,一个个笑得喷出了饭。

庙中避雨

从前,有两个同窗好友,一个叫金贵,一个叫田宝。有一天在回家 的路上遇上暴雨,他俩一块跑进庙里避雨。 "这是'文朝'庙。"金贵指着庙门上挂着的匾额告诉田宝。 田宝抬头仔细瞧瞧匾额,摇头道:"不是'文朝',是'丈庙(庙 字的繁体)'二字!" "不,我看是'文朝'"……金贵与他争辩起来。 "算了,别争了"……田宝不耐烦地说,"你瞧,墙上还有孔天子 的画像呢!" "什么孔天子 那是孔大子!"金贵又与田宝争论起来。 "好,算你说得对,"田宝谦让道,"你看那儿还有苏东皮的诗哩!" "不是苏东皮,是苏东坎!"金贵又来纠正田宝。田宝不服气,大 嚷道:"就是苏东皮,从来没听说过什么'苏东坎'……" 正当他俩争论不休的时候,庙里的老和尚回来了。和尚笑吟吟地唱 起来:"文朝丈庙两相异, 两位学子莫着急。 这个不是孔天子, 那个并非苏东皮。" 金贵,田宝心知老和尚在嘲笑他俩,便偷偷逃出庙门,回家去了。

别字先生

有一个私塾先生, 是个别字大王。 一次, 一个学生指着书本上的 "出" 字问:"先生,这是个啥字呀 "先生左看,右看,看了老半天才说:"咋连个'高'字都不识啊 " 学生便依照先生教的,把"出"字念成"高"字,可横竖拗口不成 句。只好又去请教先生:"您再仔细瞧瞧,这个字到底咋念呀 "先生 不耐烦了,瞪着两眼说:"高!高!"学生辩解道:"这字是两个山字 叠在一起的,好像和高字不一样!"先生举起戒尺,大喝道:"你这蠢 才,该打!两山叠起来了,能不高吗 "

别字

在批发商店里,一个售货员正在"商品公告栏"的小黑板上写着"今 日另售商品"几个字,旁边的一位顾客提醒售货员说:"同志,零售的 '零'字,您写的是别字。"售货员抬头看了看小黑板,回头狠狠瞪了 顾客一眼:"你上过学没有 '别'字旁边有个立刀!还想教训人 "

牛杏先生

有个叫牛杏的教书先生,夸夸其谈,毫无学识。本村的人都瞧不起 他,不愿把孩子送给他教。可是外村的人不明底细,有把孩子送来给他 教的。 牛先生很会装模作样消磨时间。头五天是出门拜客,接着五天是布 置大孩子教小孩子。之后才开始正式授课。 10 天教学生读写一个"牛" 第 字,第 12 天

20

教学生读写一个"杏"字,第 13 天要学生默写"牛""杏" 二字,第 14 天就没字可教了。他想了想,就叫学生提问。 有个学生拿一个"午"字来问他。牛先生回答:"这是'牛'字"。 学生不理解。牛先生解释:"我教你们认写的'牛',头上长出角,是 老牛。你们问的是没长角的小牛,写法自然不同。"又有个学生拿了个 "矢"字来问。牛先生想了想:"这也是'牛'字。"学生问:"老师, 怎么这么多'牛'呀 "牛先生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少见多怪,先 说的两个'牛'双脚并在一起,是站着的脚;现在这个'牛'双脚分开, 是走着的牛。" 学生们哈哈大笑。 第 15 天一早上学,便有一个学生走上前来,拿着一个"呆"字来问 他。牛先生一看,连忙说:"杏"。这个学生笑着摇摇头,说:"不是。" "这是'杏'!""这是'呆'!"师生相持不下。牛先生下不了台, 不禁大怒:"还呆在这里干嘛 这是倒着开花的'杏'!" 学生们听了,一哄而散,背着书包回家去了。

秀才和老爷

有两个秀才,大摇大摆地到城里去。他们走到一个凉亭旁,看见一 座牌坊,上面写着"进士殿"①三个斗大金字。两个秀才都想考考对方, 显显自己的才学。于是甲秀才道:"啊,学友,这牌坊上面写的是什么 字 "乙秀才微微一笑,趾高气扬地说:"退士殿。" 甲秀才扑嗤一笑,连连摇头道:"不对,不对。" 乙秀才不服气地反问:"那你说是什么字 " 甲秀才:"这上面写的分明是'进土殿',哪里是'退士殿'啊!" "我说是'退士殿'。" "我说是'进土殿'。" 两个秀才都说自己对,彼此争得面红耳赤,几乎要打起来。正在此 时,知县老爷从这里经过,看见两个秀才拉拉扯扯,认为有失体统,于 是下轿来问。问明原委,老爷抬头看看牌坊,自作聪明地说:"老爷不 是苏东皮(应是'坡'),进土,退士都可以。"说完扬长而去,弄得 两秀才莫名其妙,原来,这位老爷目不识丁,官是用银子买来的。

胖财主丢丑

从前有两个商贩,挑着青菜进县城去买。他俩走近城门,看见城门 旁边有座新造的凉亭,便走进去歇息。 "快瞧,那上面写着字哩!"一个说。 "噢,我认得,那三个字是……由明亭。"另一个自信地说。 "不对!由字怎么有个长尾巴 我看是甲字,盔甲的甲……" "不对,甲字怎么还冒出个尖来 我说念由,没错!" 二人正争论得面红耳赤,从城里走出一个胖财主。他大摇大摆地走 进亭子,教训他俩说:"你们俩呀,只顾卖菜挣钱,就是不读书认字,连这'田明亭'三 个字也认不得,你多一头,他多一尾,还要我来教你们……记住,这是 田字,这座凉亭叫田明亭!家有百亩田,不离县门前,这田字我记得最 牢……嘿,嘿,嘿……" 胖财主正得意忘形地傻笑着,忽然跑过来一名看守城门的卫卒,朝 他们三人高喊:"喂,申明亭不许随便上,赶快滚开!" 三人听见"申明亭"三个字,你看我,我看你,愣在那里像个泥像。

万百千

从前有个人叫王二,进校的第一天,老师教他识一个"一"字,王 二很快学会了,第二天老师又教他一个"二"字,他想:这很容易,"三" 字大概就是三划。果然不错,第三天老师又教他认了一个"三"

21

字,整 整三划。这一来,王二心想:"这还用学,四字四划,五字五划……" 从此,他就不上学了。 这件事传开去,周围的人都说:"王二了不起,念了三天书,什么 都学会了!"于是就有人把儿子送到他那里去读书,王二就做起老师来 了。 有个学生拿着作文簿,对王二说:"请老师给我写个名字,我叫万 百千。"王二一听,吓了一跳,拿起笔来就拚命地划,看看一本作文簿 快划完了,一个名字还没有写好。那学生站在旁边,脚也站酸了,就插 嘴说:"王老师,我妈有个大木梳,沾上墨,一下能划四五十,比笔快 得多了!"王二也累得真够受的,便说:"快去拿来!"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学习要虚心,要刻苦,不能学到一点东西就满 足,就骄傲,不然一定学不好。

换鱼

从前,有个叫李章的人去参加邻家的小宴席。邻家的主人平素吝啬, 上菜时,放在自己面前的一条鱼比各位客人面前的都大。李章看见后, 就向主人请教道:"常常见人写'苏'(苏)字,那'鱼'字有时在左 边,有时在右边,不知是什么原因 "主人回答道:"古人写字,不拘 一体,随着方便而变换移动罢了。" 李章听了以后,便伸手取来主人面前的那条大鱼,并让大家看了看 说:"遵从主人的吩咐,今天左边的鱼也应当从便换到右边来。"满座 的客人无不为他的言语和举动而大笑。

报复

一位姓申的人,给他的朋友熊某写信,由于马虎,把"熊"字写成 了"能"字。熊某见信极为生气,他决定报复一下。他立即写信给申某, 故意把"申"字写成"由"字,并在信中写道:"你可以无理砍掉我的 四个脚指头,难道我就不能割掉你的尾巴吗 "

狗尾王尚书

蒲松林在西铺村姓毕的人家里教私塾的时候,有一天,毕家宴请当 朝尚书王渔洋。主人毕际友向王尚书夸耀他家的先生蒲松林很有才学, 还请他出来作陪。这个王尚书嘴里不说,心里老大的不高兴,觉得穷教 书的不配跟他这位大尚书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正在饮酒吃菜的时侯,进来一只狗,钻到桌子底下啃骨头。王渔洋 心生一计,要试试蒲松林的才学,他便说:"桌子底下不是狗,像是狼。 " 蒲松林早就看出王尚书摆着一副官架子,正想杀杀他的威风。于是, 就接上说:"狼和狗不一样, 狼尾巴往下耷拉, 狗尾巴往上竖 (王尚书) " 。 那王尚书听到蒲松林把"狗尾"二字加在他的官衔之前,心里火冒 三丈,但又不便发作,只好咽下两口苦水,灰溜溜地离席而去。 从此,"狗尾王尚书"的笑话,就在山东传开了。

郑板桥题字讥皮三

相传清朝末年,兴化城东门外住着一位暴发户,姓皮,排行第三, 人称皮三。这皮三原本是个泼皮无赖,发迹前穷愁潦倒,曾一度靠扛柴 卖草为生。后来,得了一笔不义之财,买田置产,自尊为"员外"。为 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他起了一个附庸风雅的念头,想请寓居在兴化的书 画名家郑板桥为他写一幅中堂。于是,他择了吉日,备了厚礼,亲自到 郑板桥寓所索字。郑板桥见是皮三,心里很不痛

22

快,不愿题字。可是, 皮三死皮赖脸,不断纠缠,郑板桥只好挥毫大书"兰波"二字,交差了 事。 皮三如获至宝,欢欢喜喜地谢别郑板桥,回到家中。几日之后,他 得意洋洋地将裱装好了的字屏悬挂起来,并大摆筵席,邀请宾朋前来观 赏。有心炫耀一番。来客一见郑板桥清新俊美的墨迹,纷纷赞不绝口; 可是,细品"兰波"二字,却又不解其意。问及皮三,他也莫名其妙。 正在这时,忽见一人捧腹大笑:"哈哈,什么'兰波',拆开来看, 分明是'东门扛草的皮三'嘛!"众人一听,恍然大悟,不禁哑然失笑:兰字由东,门和草字头组成,波字由三点水和皮组成,所以"兰波"二 字可以看成"东门扛草的皮三。"原来郑板桥早闻皮三的为人,有意借 机奚落。皮三见众人嘻笑,羞渐满面,无地自客,却又奈何郑板桥不得。

三担谷子

有位先生常读白字,东家给他讲明:每年给谷子三担,伙食费四千, 如教一个白字,罚谷一担,如教一句白字,罚钱二千。 先生来了后,和东家上街闲走,见一块石头上刻着"泰山不敢当", 先生误认作"泰山不取当"。东家说:"白字一个,罚谷一担。" 回到书房,教学生读《论语》,先生又把"曾子曰"读作"曹子日", "卿大夫"读作"乡(乡)大夫",东家说道:"又是两个白字,三担 谷全罚光,只剩四千伙食钱。" 另一天,又将"季康子"读作"李麻子","王曰叟"读作"王四 嫂"。东家说道:"这是白字两句,伙食四千全部扣光。" 先生作诗感叹此事:"三担稻谷苦教徒,先被泰山石取乎; 一担输给'曹子曰',一担送与'(乡)(乡)大夫'。" 又曰:"四千伙食不为少,可惜四季全扣了:二千赠与'李麻子',二千给予'王四嫂'。"

代形山

有一个白字大王,把太行山愣念作"代形山"。另外一个读书人帮 他纠正,说:"那不念'代形',而应念'泰杭'。"白字大王一听, 火了:"我亲自到山下边看过石碑,怎么会错呢!"二人争得脖粗脸红。 那读书人说:"咱俩也别吵了。咱一起再找个读书人问问,如果你读错 了,你请我一顿酒,如果我念差了,我请你一顿酒。"白字大王欣然同 意。二人往前走到学堂。正碰着白字大王的老师在太阳地里捉虱子。二 人争着说明了争论的根由。白字大王的老师扣好扣子,摇头晃脑地说:"是'代形'非'泰杭'也。"输了一顿酒的人很不服气。老师说:"你 虽输一顿酒,却叫他念一生白字。"

日字发胖

财主的儿子无心向学。一天,老师写了一个"日"字教他。他只看 了一眼便大叫"我懂了",扔下书本,跑去玩了。 过了几天,老师给他一本书,要他把"日"字找出来,找了半天也 找不着。忽然,他看到了"孔子曰"那个"曰"字,便如获至宝地说:"这就是'日'字!几天不见,它就胖了许多。"

白字先生的告示

有个人名叫王二,好写白字,他年过 49 尚未成婚,十分着急。一日, 他想出一个办法,出一个告示,挂在路边,招引媒人。那告示上写道:"我名王二,是位浪(良)子,上无粮(娘),下无米(妹),地

23

(弟) 也没有,家无挂荤(牵),如有迷(媒)人捉(撮)合,并有狐狼(姑 娘)与我成昏(婚)者,当有仇(酬)谢,且有辱(肉)吃,至少一天 晕(荤)一次。"告示一出,路人围观。男子笑破肚皮,女子望而生畏, 白字先生还自鸣得意。

找川字

一个人只认识一个"川"字,但偏要充斯文去当先生。上课了,学 生拿书来请先生教,先生播开书想找"川"字教学生认。然而,翻来翻 去找不到,正在着急,忽然看见"三"字,便指着"三"字骂道:"我 到处找你都不见,原来你倒在这里睡大觉!"

不怕反应

四害横行时,在某县的偏僻村庄,有一个老雇农,名叫宋永红。全 村数他的成份好,他常常以此自居。 一天,宋永红患了感冒,发烧,呕吐,只得叫医生看病。医生给他 开了青霉素。打针时,护士要他先做"皮试"。 宋永红对此非常不满意,对护士说道:"打针就打针,又做什么皮试,是看我眼红怎的 " 护士耐心解释道:"老贫民,我们是给你治病,有人打青霉素过敏, 严重时会有危险,'皮试'的目的是看你有没有反应,没有反应就更好 了……" 宋永红一听"反应",顿时火冒三丈,他冲着护士嚷道:"你是对 我有意见怎的 我是老红五类,是烈属,土改根子,现役军人的爹,谁 敢反映我啊 打针吧, 我不怕反映, 政治上出了问题, 不要你们负责……" 护士只得忍气吞声,请医生改成中药治疗。

吃人的狼

兰兰的妈妈爱唱爱跳。 一天,她打开录音机,一边做饭一边跟着唱起来:"郎啊郎,盼你 来到妹身旁……"4 岁的女儿兰兰听着听着,"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兰兰妈惊惶失措,忙问道:"我的乖孩子,你怎么啦 " 兰兰一边哭,一边用小手抹着眼泪说:"我怕,我害怕。" 年轻的母亲莫名其妙,她让孩子弄糊涂了。她看看房门,房门紧关 着,也没有小狗,小猫,老鼠进来。她疑惑地问孩子:"你有啥害怕的 呀 " 兰兰噘着小嘴,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唱狼啊狼,盼它来,狼 来了会吃我,也会吃你的,我害怕狼……" 妈妈听了小女儿这么一说,禁不住哈哈大笑。她紧紧抱住兰兰,耐 心地说:"我唱的'郎'不是吃人的'狼'啊!"兰兰不解地望着妈妈, 妈妈说:"吃人的'狼'在动物园笼子里呢!"这时,兰兰点点头,不 再害怕了,她也跟着妈妈一块唱起来。

训子

南汇瓦屑墩有一个富豪名叫张叔英,胸无半点文墨,却偏偏喜欢假 "斯文"。 一天,他儿子结婚,按当地习俗,新郎新娘拜堂时,必须向父母"请 训"。当时,张叔英夫妇高坐在堂上,儿子媳妇前来参拜,礼生(旧称 典礼的司仪人)高叫"请训"之后,张叔英便大声用官话训道:"尔生 于富贵之家,未知架墙(稼穑)之艰难……" 宾客们无不洗耳恭听,等待下文,但迟迟听不见张叔英的下文。 张叔英呢,怎么也想不出下文,见宾客个个眼睁睁地望着自己,再 也顾不得装斯文了,慌忙用当地土话说道:"

24

这'架墙'(稼穑)吗, 就是无论架什么墙阻挡,你也得要拼命地抓上去!" 在坐宾客听了无不哄堂大笑。 喜欢"斯文",却又读白字,而且一错再错,用方言去理解,弄得 牛头不对马嘴,岂不令人喷饭!这样的事情在今天也存在。如有的人喜 欢学普通话,但就是不愿意学习汉语拼音,结果,往往读白字,还以"白" 解"白",自以为是。如一个小学生回家做家庭作业,按拼音读写"乘 风破浪",其中"乘"字拼不出,就去问他喜欢说普通话的爸爸。但他 爸爸不懂拼音,看了看说道:"是'乖'字,'乖'就是漂亮,漂亮的 风能把河里的波浪破开!多有力!你看河里起风的时候,把波浪破成一 匝一匝的,那就是'乖风破浪'!懂吗 " 小学生茫然地点了点头。 像这样的爸爸,岂不贻害子孙!由此可见,我们做父母亲的,都应 该学好汉语拼音,不然孩子们问起来,不是"哑巴"就是"疯子",岂 不惭愧! (吉笑雨)

再来一个爸爸

小钟跟妈妈去看演出。一个节目演完以后,观众便齐声喊道:"再 来一个!" 小钟凑近妈妈的耳朵问:"妈妈,'再来一个'是什么意思 " "这是表示欢迎这个节目。" 过了几天,小钟的爸爸访问日本回来,妈妈带他去机场迎接。当看 到爸爸从舷梯上往下走的时候,小钟忙挥动双手,并高声叫道:"再来 一个爸爸!"

不借骏足

杨俊是青州府的有名富豪,家大业大,光是良马就有二百多匹。不 过他吝啬得很,铁公鸡,一毛不拔。 有一天,杨俊的姐夫想出远门,派人拿着他的亲笔信,向杨俊借一 匹马。这位借马的亲戚是秀才出身,喜欢用文言。这封信是这样写的:"……偶欲他出,祈假骏足一乘……" 杨俊是行伍出身,使枪弄棒还倒在行,偏这文词儿听不明白。管帐 先生把信给他念了一遍,听说姐夫要借"俊足",他顿时火冒三丈:"什么 !好大的胆子!这酸秀才还要借我的脚,我只生两只脚, 如何借得别人 我有那么多亲戚,朋友,若是都来借,岂不是把我大解 八块吗 " 管帐先生向他解释:"所谓'骏足'者,马足也……" "啊 !"杨俊暴跳如雷,大喊大叫起来:"我的足是马足,那我的头便是羊头啦 你们变着法子骂我,他的 足才是马足,驴足,你的头是狗头,牛头,猪头……" 杨俊的儿子是读过书的,觉得父亲大吵大闹实在无理,便劝慰道:"父亲岂能有马足,应该是羊足才对……" "嗯,杨足倒是不假……" 管帐先生在一旁掩口而笑。

张袋盛鼠

唐朝时候,山东有个财主姓钱,为儿子买了个官,派到县里当县令。 赴任前老爹嘱咐儿子说:"你去的那个县,听说读书人很多,县衙内的属官多是有学问的, 你可要谨慎处事,千万别闹出笑话来……" "喂,你别把人看扁了,那四书,五经我也摸过几本,奈他把我怎 样 " 钱县令到任以后,趾高气扬,作威作福,县衙的小吏们非常气愤, 偷偷骂道:"这个草包,如今臭泥鳅也要掀大浪呢!" "弟兄们别急嘛!看我来设法治他一治!"说话的是衙内掌管文书 的老官,他诡秘地朝同僚笑笑,"过几天有好戏给你们瞧……" 一日, 钱县令吩咐下来:"将县衙内属官造个名册, 我要亲自点名! " "是,

25

遵命!"老官应诺,动手编造名册。 县衙里有几个小吏姓名怪僻,名叫向明府,宋郎君,成老鼠,张破 袋……老官灵机一动,拿起笔来将这几个名字编在一起,从前到后写成:"张破袋成老鼠宋郎君向明府"。写完以后,恭恭敬敬呈给钱县令。 第二日,钱县令升堂坐定之后,捧起名册摇头晃脑地念道:"……张破袋,成老鼠,宋郎君,向明府……" 这时正巧伙夫路过后堂,听到县令点名,觉得钱县令今日说话甚是 有趣,笑呵呵地叨念说:"往日钱大人说话总是文诌诌的,老汉听不 懂……今天可听明白了,是说……张开破口袋,盛上大老鼠,送给郎君, 朝着明府……明府就是县衙,嗯,没错!没错!" 伙夫的话凑巧叫女仆听见了。女仆急忙报告夫人,夫人跑到堂上一 把扯住钱县令的袖口,羞怒地大叫:"你这个呆子!叫人捉弄了还不觉 醒,快跟我回家去,别要那破口袋盛老鼠啦……" 这时候堂下的小吏们才如梦方醒,哄堂大笑。

举例说明

老师:"王波,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发现'和'发明'的异同点 吗 " 王波:"相同之处是都有一个'发'字,而且都是动词;不同之处 嘛;就是……就是……老师,我能举例说明吗 " 老师:"好吧。" 王波:"以我们家为例,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爸爸和妈妈发明了 我。"

孙队长解词

向阳中学的贫宣队长孙向光,本来是靠两片嘴吹上去的,并没读过 几年书,文化很低,但他忽发雅兴,要讲一堂"观摩课"炫耀一下自己 的水平。 孙队长声嘶力竭地大讲特讲国内外大好形势,把学生讲得迷迷糊糊, 不少学生打瞌睡。他用手敲打着桌子,还不住地讲。坐在后边的老校长 着了急,向他不断示意。他这才把话转到课题上,先把课文念了一遍, 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单词让学生造句。 班上有一名叫胡永红的学生,举手问:"老师,第三个词'阻挠'怎么解释 " 孙队长俯身看了看参考书,然后故弄玄虚地说:"这词儿有啥难解释的,这样吧,我举个例子:比方有人跟你姐姐 搞对象,你妈不同意,在中间横扒竖挡,这就叫'阻挠'。" 同学们听了大笑,老师也在下面议论纷纷。

奶奶解特长

魏老师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也很关心。她想了解一下学生家 长的职业和专业特长,准备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临下课的时候, 她对学生说:"……把你们家长的'特长'写在纸上,明天交给老师……" 说完,她又在黑板上写出了"特长"两个大字。 王华回到家,见着奶奶就问:"什么是'特长'呀,奶奶 " "特长 !哎,这天我看就特长,现在 7 点多了,可太阳还没下山 呢,天特长喽……"奶奶笑眯眯地说。 "不是!这'特长'是个物件……"王华手托书本,与奶奶讨论着, "我看姑姑的头发特长,您看行不行 " "傻孩子,那头发算什么好物件!"奶奶冥思苦索,忽然眉飞色舞:"有了!咱家的绳子长得很,你们老师大概是比赛跳绳,这个'特长' 准行……" (李育柏 陈日朋)

老太婆进城

有个老太婆进城买年货,走进一家商店,兴冲冲地对营业员说:"我 买个矮把杯(矮口杯)。" 营业

26

员是个刚从外地来的姑娘,当时正跟站在柜台外的男朋友谈得 火热,忽听老太婆粗声粗气地说要她"挨八百(受批评)",吓了一跳。 因为她们商店昨天才开会规定,上班时间不准谈恋爱。她再定眼一看, 是个乡下老太婆,不由得嘴巴一撇,怒吼道:"你这个老不死的,管什 么闲事!" 老太婆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她见营业员那副凶像,也不 由得来了火:"你这个吃了硝(火药)的,这么大的火!买个矮把杯又 惹了你什么!" 营业员更加恼火,因为她对老太婆的话似懂非懂,听到一个"硝" 字,以为是老太婆骂她"骚",脸红红的,伸手朝老太婆猛地一推。老 太婆冷不防倒了个趔趄,但她随即站稳,以惊人的速度,一下揪住营业 员的头发说:"走!找你们领导去!打我老人家,还了得!" 营业员被老太婆揪住头发,身子却卡在柜台里,动弹不得,直"哎 呀,哎呀"地叫。 营业员的男朋友心疼地上前劝解:"老太婆!老太婆!请您松手, 有什么不对的……" "你这畜牲!我是你什么老婆 我那孙崽都比你还大!"老太婆圆 睁怒眼,对准营业员的男朋友就是一耳光。 营业员的男朋友被打得两眼冒金星,正要上前对老太婆报复,其他 的顾客和营业员见这边交上手了,都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好不 容易才把老太婆劝走了。 亲爱的读者,请你们想想,到底谁是谁非呢 不就是因为几个方言 词吗 (宁 奚)

欠多

以方言著称的青艺滑稽剧团主要演员商福生系"票友"而"下海"。 他 15 岁在上海一家小型电镀厂当艺徒,老板是个宁波人,有时候亲自动 手镀克罗米。电镀要水,他在工作时便叫站立一旁做辅助工的商福生用 面盆去舀水,商福生迫不及待地捧来了半盆清水。 宁波话"欠多"二字是不足的意思,而"欠少"却是太多的意思。 老板一见仅半盆水,便说了一声"欠多",意谓清水不够,要商福生再 去舀一点;商福生误会了,自言自语:"喔,他嫌太多,那倒掉一些吧。" 马上把面盆里的水向外泼去一大半。 老板见状大怒,"啪啪"两记耳光,大声训斥:"你寻老子开心是 吗 水已经不够了,你还要倒掉!"商福生这才知道"欠多"的真正解 释。为了能在宁波老板手下吃饭,从此专心学习宁波方言,想不到后来 唱了滑稽,倒大派了用场。 (张双勤)

烟杆破染缸

从前,有一个外地人来湖南某县做县官,身后常常挂着在家用过的 竹蔸烟杆,虽然屡遭同僚们的嘲笑,但他却毫不介意。 有一次,出了一桩人命案。有人告发凶手是一家染铺的老板,可是 找不出杀人凶器,没有证据,也就不好定罪。 县官只好带着差役到那家染铺搜查。但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出 任何凶器。县官累了,从腰后掏出"烟杆"准备抽一袋烟。偏偏烟杆不 通,县官不由得恼火地用烟杆敲打着桌子,对一个差役说:"快!快去 把烟(染)杆(缸)通一通!" 站在一旁的染铺老板,以为是叫差役把"染缸"通一通,吓得连忙 跪下说:"大人!大人!我招!我招!那刀子我是丢在染缸里了!" 县官一听,喜出望外,忙叫差役把染缸打破,找出了杀人凶器。 这是因方言词与方言词同音的偶然机会引发破案的案例,在现实生 活中,是罕见的。但是,因两地方言词同音引起误会所造成的恶果却是 常见的。例如,有个湘西人出差到湘南,住在一家招待所里。晚上,他 碰见热情而漂亮的所长女儿读大

27

学回来,就随便跟她交谈了几句。第二 天,湘西人碰见所长,交口称赞道:"所长,您真有福气,有那么个聪 明漂亮的女儿。" 所长感到奇怪:"你怎么知道 " 湘西人:"我昨晚'唠倒'(碰见)了她。" 所长一听,勃然大怒,一把揪住湘西人,把他扭送到公安局,告他 是强奸犯。 原来,湘西人说"唠倒"是"碰见"的意思,而湘南人说"唠倒" 是"肏"的意思,音同义异,你叫那所长怎忍得下这口气。 这事后来害得所长女儿到医院检查,湘西人也被关押了好几天。这 真是"祸从口入,好端端的一句话,竟造成如此坏的后果。可见,我们 外出切不可乱说方言!乱说方言,不产生误会则已,一旦产生误会麻烦 就多了。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学好普通话。 (周湘平)

成语大师

有个人自称为成语大师。一次,他到未婚妻家,恰遇老丈人训小舅 子。他等老人息怒后忙上前说:"您老人家以耀武扬威的态度对弟弟进 行教育。我对您的伶牙俐齿,高谈阔论佩服得五体投地。为教育好弟弟, 今后我们要同流合污。" 老人生气地说:"尽是一派胡言!" 他讨好地说:"是。对您的话我一定要言听计从。" (刘劲松)

孝子

小王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老王把他拉扯大。小王 25 岁 了,当了一名工人,并且结了婚。可他却有了老婆忘了爹,常常对他爸 爸大吵大闹,出口不逊,并声言要把其父赶走。 一天,老王不慎把玻璃鱼缸碰碎了。小王下班回来一看,暴跳如雷, 冲父亲骂道:"你这个老蠢货,呆着就呆着吧,鱼缸又怎么招惹着你了 "他不 三不四地骂个没完。 老王想说明事由,但气得说不出话来,他只气愤地说出一句话:"你 呀,你……不是孝子!" 儿子一听火了,连声反击:"爹呀你更孝子的不是!" 老王气得直咬牙,说:"谁说我不是孝子 我对我的爹娘照顾得好 好的,你怎么说我不是孝子 " 小王反驳道:"我说的孝子和你说的相反,孝子,孝子,顾名思义, 就是孝顺儿子!" 老王双腿一软,顿时昏倒过去。

吴牛喘月

某中学学生读报纸,发现一句新词儿:"吴牛喘月"。有的同学说:"吴牛是人的姓名,姓吴名牛,他对着月亮喘气。" 有的同学说:"那是说吴家的牛,对着月亮喘着气。"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都焦急地看着老师,渴望 得到正确的答案。只见老师不慌不忙地说道:"吴牛喘月"是一条成语,凡是成语都有些来历。这是晋朝时候的 事儿,晋武帝有一次召见尚书令满奋。满奋生来有个毛病:怕冷,怕风。 他走到皇宫,看见临窗立着一扇琉璃屏风,顿觉冷气逼人,禁不住打了 一个寒战。晋武帝莫名其妙。满奋连忙解释:"我是像吴地的牛一样, 让热天给吓怕了,看着月亮也要喘气呀!"从此以后,便留下了一句"吴 牛喘月"的成语。 老师讲完,同学们说笑起来:"这回我们懂了,那'吴牛',不是姓,也不是名,'喘月'并不 是对着月亮喘气呀!" (李育柏 陈日朋)

什么盛粪

28

"四人帮"大肆推行极左路线,在农村也大搞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 论。农民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没空学习,公社就组织各级辅导网,一 人管几户,包教包会。并下令"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一天,公社书记带着学习理论班,来靠山村检查落实情况。他们迎 面碰上一个拾粪老农。书记拦住他问:"喂,老王头,谁包着你的 " 老王头不解其意,以为包着是指穿盖。就说:"晚上被子包着,白 天衣服包着。" 书记瞪了他一眼,又说:"我刚才是说谁在教着你的!" "你是问谁教着我 嗐,我没上几天学,家里苦,无钱供我上学。 我给地主打短工,是顶头的教着我!" 书记一听火了,心想,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这么长时间了,怎么 连"包着","教着"都不懂呢 他气愤地问:"你家什么成分 "老王头把"成分"听成"盛粪",扬起脸,笑 呵呵地说:"我在家用猪圈盛粪,在外边用粪筐盛粪,这还用问吗 " 旁边的人再也忍不住,偷偷地笑起来。 书记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喊道:"公社批判!" (李育柏 陈日朋)

路遥知马力

铃声响了,工厂下班了,一车间工人王辉乐呵呵地快步朝自行车棚 走去。他要在今天晚上 6 点半到介绍人家相看对象。凑巧这时张昆从后 边跑来,问:"喂,老同学,我听别人说有人给你介绍一位女朋友,她 叫啥名字 " 王辉脸刷地红了,他想:消息传得真快,刚刚提个头,别人都知道 了。但又不能瞒自己的同学,就告诉他说:"她叫马丽,不过我们彼此还未见过面。" 张昆是一位能说善逗的人。他灵机一动,说;"噢!马力,好熟悉 的名字。" 王辉瞪大了眼睛,朝他望着,惊异地问:"怎么,我的老同学,你了解他 " 张昆摇晃着头说:"不!路遥了解她!" 王辉极想找一位了解马丽的人。他想这是终身大事,不能有半点的 疏忽。如果能找到陆遥问问马丽的为人,脾气,就也放心了。于是他便 问张昆:"陆遥住在哪儿 " 张昆伸出舌头,眨眨眼,笑着说道:"他呀,在书上,书上说:'路遥知马力'。" 王辉这才恍然大悟,自知上了当。 (李育柏 陈日朋)

仨媳妇治公

公太爷太随便,老是喜欢跟三个媳妇没上没下的说笑话,寻开心, 他就不晓得三个媳妇骨里都是厉害的角儿。这一天,三个儿子都不在家, 公太爷跟三个媳妇在一起喝酒,老头子喝了快活起来:"我来出个题,你们说得出来,喝酒吃菜,说不出来,不许喝酒, 不许吃菜,还要罚。" "怎么罚法 " "罚她唱段小曲,让我公太爷听听,开开心。" 三个媳妇一听:你个老东西,老想叫我们让你开心,今儿弄点个苦 给你吃吃! "好的,请你老人家出题。" "只要你们说一句成语,这句成语头一个字要有个'公'字,就是 我公太爷的'公'字。" "音同字不同,行不行 " "只要音同就行了。" "我是大媳妇,我先来。" 大媳妇说着,冒里冒失地朝起一站,手一伸,啪!打了公太爷一个 嘴巴子。 "啊哟喂,你打我做啥 " 大媳妇两手一并,作了一个揖:"怕你不懂,做给你看的。我这叫'打公(躬)作揖'。""…… 不错不错。"老头子只好捂住嘴巴苦笑。

轮到二媳妇了。二媳妇是个大块头,力气又大。她把老头子拖过来, 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推一搡,撂了个跟头,倒在地上,又拿了一根尺在 老头子心口一横:"老太爷啊,你不要动,让我量下子。"

29

"这……做啥 " "这不懂嘛,我这句话叫'公倒(道)量(良)心'。" "啊哟喂,还把我掼死了哩!不要量了,不要量了……" 老头子才要朝起爬,三媳妇拿了一根擀面杖过来了,对着老头子的 肚子,噼噼啪啪,打了几下子。打着骂着:"老奶奶太混帐!不好好管管这个死老头子!" "啊哟喂,你怎么又打我,又骂你的婆的 " "当然要骂她啊,我这句话是'打公骂婆'!" (费 力 汪复昌)

祸源

讲"祸从口出"这个成语的时候,老师举了好些事例来加以说明, 讲完时他问同学:"有没有什么问题 " 一个学生举手起立问道:"老师,我们隔壁的哑巴,那天发生车祸 被撞死了,能不能认为汽车是他的口里开出来的呢 "

点菜

有个人,只学会了"喂","是的","好"这几个最简单的英语 单词,就只身到外国旅游。他不懂英文,又怕露出破绽,出国后,只好 当一个沉默的人。万不得已,非说话不可的时候,他就一个劲地交替使 用"Hello!(喂)""Yes!(是)","Good(好的)"这几个单词。 第一天,他来到一家餐馆就餐。进了餐厅就大声喊道:"Hello!" 服务员连忙走上前来,拿出食谱,让他点菜。他漫无目的地随便在 食谱上点着。他点了一个,服务员端上来一盘冰淇淋;又点了一个,端 上来一杯汽水;随着他手指的移动,矿泉水,咖啡,果子露……一个个 地端了上来。一连点了七八个,却没有点着一个主食。 他不好意思再点了,只好停手。 服务员带着惊奇的神色向他问话,他连连点头说:"Yes!Yes!" 半小时后,服务员过来结帐,他听不懂人家告诉的价格,却一连说 了几个"Good。"没办法,只好掏出一张大票面的英镑,让服务员找钱。 结果,他喝了一肚子矿泉水,汽水,出来时,肚子仍然饿得咕咕叫。

喊礼

某人是村上红白喜事的喊礼人。这天,他儿子娶媳妇,让老子给儿 子喊礼,就有失大雅了。他犯愁了:让谁来喊 这时门外响起了卖砂罐 宏亮圆润的嗓门,他喜出望外。于是,请来卖砂罐的当喊礼人。卖砂罐 的说:"我不会呀!" 他说:"有我哩,我轻喊一声,你大叫一声,保准没错。" 这时新娘已到,他拍了拍卖砂罐的肩膀,轻声说:"准备喊——行 成婚礼。" "行成婚礼!"卖砂罐的清了清嗓门,大喊起来。 "好嗓子!"他不由得轻声赞美一声。 "好——嗓——子!"卖砂罐的紧跟着喊道。 "坏了,出丑啦!"他一跺脚跟,怨出声来。 "坏——了!"卖砂罐的唯恐落后,紧接着放声高呼。 "出——丑——啦——"

挟鸡屎

南方某县有一个局长上过这样的"当"。一天,他到一家农户吃饭。 农户很客气,杀了一只老母鸡来招待客人。吃饭的时候,男主人把一大 碗清炖鸡肉摆到局长面前,指着碗里的鸡肉,连连地说着:"局长,没 有菜,你就'挟(夹)鸡屎(食),挟(夹)鸡屎(食)'!" 局长听了,顿时神经质地颤抖了一下,直眼睁睁地望着鸡肉,不敢 动筷子。 女主人见局长不动筷子,以为局长讲客气,忙夹起一个鸡腿,笑哈 哈

30

地递到局长面前:"局长,你死(食),你死(食)嘛!" 局长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凌辱",一下子站了起来:"你们'死' 吧!我才不'死'哩!"说完愤愤地转身走了。 女主人莫名其妙地说:"这,这局长怎么啦 " 局外人都很明白,是因为男主人把"夹鸡食"说成了"挟鸡屎", 而女主人把"你食"说成了"你死",就这样把局长气走了。可见,说 方言,连请客都会弄得不欢而散的。而从另一个方面说,我们某些好酒 贪杯的干部,身处方言区,连当地日常生活中的方言词语都听不懂,又 如何做好工作呢 (唐明杰 金章平)

吹牛有职称

王三吹今年整整 30 岁。在那*的年代,家父便教他:"说玄话不 说闲话。"家母也说:"你吹东山打死一只虎,西山打死一只狼,这话 不犯病;你要说张家长,李家短,七只蛤蟆八只眼,就有人骂你啦。" 于是他从小养成了吹牛的习惯。 王三吹长大了,吹牛的本领就高了。经常有人到王家借东西,这个 借钱,那个借粮……王家夫妇这才知道吹牛也会招是非的。于是便想教 育子女,怎奈螃蟹横行,教子走正路是不可能的。 王三吹听到别人谈猎枪如何如何,他便说他家有三个管的全自动, 比猎枪强百倍。这话一传十,十传百,传来传去就传到工厂武装部长耳 朵里去了。 在收缴武器那会儿,武装部长问他:"听说你家有一支三个管儿的 自动步枪 ""有啊!有就是有!""谁搞的 ""我家老头子抗美援 朝时,金日成赠送的!"武装部长见他说得有根有据,就将此事报到分 局。分局一调查群众,都说好像听谁说过,有这么一档子事儿。最后问 他时,他还活灵活现地乱吹一气。 公安人员马上传讯他的父亲。审问时,他父亲矢口否认有枪。这时 又把王三吹抓来审问。王三吹还是一口咬定有三个枪管的全自动步枪。 他在拘留所里吃了两天窝窝头儿,才告饶了,拍着铁窗说:"我说的都 是大话,假话,空话。都说吹牛不犯法,你们为何抓我 " 公安分局经过反复调查,确认他家确实没枪,才把他们父子放了。 王三吹临走前对公安人员说:"怎么也得给我写几句话,做个结论,回 单位也好交待呀!"公安人员被他磨得无可奈何,只好写了几句话,盖 了个公章。 王三吹刚到家,左邻右舍都来看望他。他又对人家吹起来:"论吹 牛,老子是天下第一!"小四儿说:"三哥又吹牛了。"他把眼一瞪:"这回可是真的,不信请看这个!"大家争着要看,他把眼睛一瞪:"以 后各位别在鲁班门前弄大斧,别在圣人面前卖字画,别在我面前吹牛皮。 你们吹牛有证吗 有职称吗 "人们先是一愣,之后便看到他手里的证 儿。小四儿手疾眼快,一把夺过那张"证书",只见上面写着:"王三 吹吹牛违犯了治安管理条例,拘留五天。此案证明,王三吹实属特吹, 望单位加强教育。某市公安分局。"众人听后,笑得前仰后合。王三吹 得意洋洋地说:"现在有高知,高工,高教,高研,老子比他们都高, 现已是'特吹'。"众人哄堂大笑。 (吴凤才 王兴义)

翻两番

某县召开"生产翻番会议"。各厂矿企业负责人纷纷发言表示翻番 决心,唯独一人坐在一旁沉默不语。主持会议的领导批评他不该对会议 抱消极态度,要他发言。他只好站起来表态说:"生产翻番意义重大, 我们厂情况特殊。回去后,一定要拼命大干,保证翻两番,力争翻三番, 十年火化我县人

31

口的一半!"人们这才明白,原来他是火葬场的场长。

好生崽

一个刚从外地调到湘南某乡村中学任教的女教师,一天,她买了些 糖果,去学生家里去看望病了几天的学生。 家长见了,非常感动,一定留女教师吃饭。女教师一再谢绝。家长 无奈,临走时,只好包了一大包土特产——红瓜子送给女教师,以表心 意。女教师推辞不过,收下了红瓜子。但家长还是过意不去,连连说着 客气话:"老师,天快黑了,你好生崽(小心点儿)啊!" 女教师一听,吃了一惊,她还没找爱人,怎么叫她"好生崽"呢 一定是红瓜子有什么名堂。想到这儿,女教师把红瓜子往地上一摔,头 也不回地走了。 家长无奈,拾起地上的红瓜子,十分抱歉地说:"老师,嫌少吧 " 这个故事并非虚撰,其人还在任教。从这场误会中我们看到,一些 老师虽具备了一些当老师的知识,但对汉语方言方面的常识也太缺乏了。 我们偌大的一个国家,七大方言又分出许多次方言,次方言中又各有差 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上,在语法上也大有差别。就拿 "好生崽"来说,意指"小心点儿",用词与造句方式都跟普通话不同, 且"崽"字作这一词缀,更是其他方言中所没有的。这种差异,作为当 老师的应该了解,才不致产生那样的误会。 还有一位老师上北京,住在一家旅店里,深夜 12 点时,服务员来关 灯。那位老师客气地用普通话腔调说:"同志,我还想看会儿书,请不 黑灯噢!"说了几次,服务员都不知所云,最后还是关上灯走了。"不 黑灯噢"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是说"不熄灯",但在这一短语中,由于 夹带了方言词,就无法使人听懂了。 (周长兵)

天狗吞月

许多人在月下同席喝酒,其中有一个贪吃的,每次上菜,人家还没 有拿起筷子,他早巳夹了好几筷。 有人故意问他:"你们家乡碰到了月蚀,是怎么办的 ""月蚀", 那个贪吃的人答道:"我们那里都以为是天狗吞吃了月亮,所以大人小 孩全都敲锣打鼓,想把吞吃月亮的天狗吓跑。你们家乡是不是也这么搞 的 " "不,不,虽然我们也是以为这是月亮被天狗吞吃的。不过我们对 天狗不是用'吓'的办法,而一味靠'求'。""那又是怎么求的 " 贪吃的人好奇地问。"大家合掌叩头,对着天狗求道:'阿弥陀佛,你 老人家吃得太快,太厉害了,求你吃得慢点,省点,留一点给大家看看 吧'!"

吉利话

一位举人带着书童上京赶考,上路前,举人特地向书童交待说:"这次随我上京赶考,路上不要乱说话,要说也只能说吉利话。见 到不懂的事情,要多问问我。" 他们刚一上路,碰见两只狗"汪汪汪"地叫着从他们身边跑过去。 书童问道:"老爷,他们这是干什么去 " "这是喜登程。"举人说。 走了一段路,走到一座山脚下。书童见一条蛇盘在草丛里,用手一 指,问道:"老爷,你看那是什么呀 " 举人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定了定神,说:"哦,那是卧山龙。" 他们走到一座石拱桥上,有个瞎子用一根棍子探着路走过。书童问 道:"老爷,那瞎子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呀 " "探宝棍!"举人不耐烦地说。 不一会,来到一个村庄,见一个跛子一瘸一拐地从村里走出来,书 童又问道:"老爷,你怎么这样走路

32

啊 " "你也太好问了!"举人瞪他一眼,说:"那是跳龙门嘛!" 进了村,一个农民挑着一担大粪从田里走过,书童自言自语地说:"好大气力,挑了满满两担屎哩!" 举人这时冒火了,"瞎说!怎么说起不吉利的话来了 那明明是黄 金酱!" 他们走过这个村庄,忽然碰见几个人抬着一具棺材,举人忙躲到路 边,书童这时却偏偏问:"老爷,他们抬的是什么 " "抬的太平床!" 棺材一过,后面紧跟着一群敲锣打鼓的人,书童问:"老爷,这不 是送葬吗 " "你又瞎说,"举人更火了,"这是在开'丁当会!'" 正在这时,远处有一家失火了,书童惊叫道:"哎呀!不好了,老 爷!你看那里……" 举人怕他又讲出不吉利的话来,忙打断他说:"那里在放豪光!放 豪光!" 就这样,书童一路上问个不停,不知不觉天快黑了。这时,他们来 到一条河边。船老板看看他们的模样,问道:"是上京赶考去吧 " 举人因一路上书童老是问不吉利的话,心里不快,懒得做声。还是 书童答道:"是的。" 船老板说:"那好哇!前面刚过去一位上京赶考的。他为了图个吉 利,过河时还吟了诗呢!你这位老爷也来吟一首听听吧!" 书童忙答道:"吟一首诗还用得着我们老爷 听我的!"于是他略 一思索,念道:老爷赶考喜登程,就像飞出卧山龙。 随身带根探宝棍,步步都想跳龙门。 去时吃饭黄金酱,回来要睡太平床。

全家开个丁当会,荣宗耀祖放豪光。 船老板不知道其中的意思,连声称赞,而举人却气得差点昏过去。

爷爷坐

从前有个姓孟的穷书生,心灵口巧很会讲故事。他家附近有个杂货 铺,铺里的伙计们都喜欢听他说故事。有一年正月初二,铺子没开张, 店员们没事凑份子买了些茶叶,糖果之类的东西请孟先生给他们讲故事。 快吃中午饭时,故事正讲到关子上,大家都听得入了迷。孟先生一再告 辞,伙计们却留住不放。掌柜怕孟先生在店里吃饭,便三番五次地传话 说:"孟先生,家里叫你回去吃饭。孩子们说饭快冷了。"孟先生觉得 掌柜太小看自己,心里很生气,决计骂他几句。于是,他便不动声色地 对掌柜说:"你稍等等,还有一个小段儿没讲完,只消半个时辰我就回 去。"掌柜的听说用不了多长时间,便耐着性子说:"好,你讲吧!我 听着。"孟先生清了清嗓子说:"从前有一个孩子去放羊,每天总要被 狼吃一只。万分无奈,就到山神庙里烧香祷告:'山神爷爷,你老人家 只要保佑我的羊不被狼糟害,我一定贡献你老人家四条腿。'说也怪, 从此以后,狼果然不吃他的羊了。一个月后,放羊的孩子扛了一条板凳 去还愿。他到了山神庙烧香磕头完毕,便把板凳朝天放下说:'山神爷 爷,我还愿来了。你数一数,四条腿一条也不少。'山神爷一看,着了 急,开口说:'这孩子,你就是不让爷爷吃,也该让爷爷坐一坐……'。" 掌柜打断孟先生的话头说:"我不信,我不信,山神爷还会说话 "孟 先生笑着说:"爷爷不只会说话,还会讲故事哩!"

学话酬岳父

从前,有个小伙子叫继秀,别看他的前几辈人都是读书人,称得上 是书香门第,可他天生智力差,从几岁上读书一直读到十七,八岁上娶 妻成家,仍然是什么事都不懂,常常在人面前说傻话。 父亲

33

怕他说傻话有辱门庭,经常教他如何说话。父亲对他说:"以 后说话,要有个文明的称呼,称人家的父亲为令尊,称人家的母亲为令 堂,称人家的哥哥为令兄,称人家的儿子为令郎。说到咱家人时,要谦 虚,称父亲为家严,称母亲为家慈,称哥哥为家兄。称弟弟为舍弟。这 些你都要记住别忘了。"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继秀经过几天的死记硬 背,还真的把这些称呼的词给记住了。 这年的正月十五,继秀跟他媳妇去丈人家拜年。这是他结婚后头一 次去丈人家。 临走, 父亲问他:"我教给你的那些客套话, 你记住了吗 " 继秀说:"记住啦,一个也没有忘。"这天,继秀跟媳妇一起来到丈人 家,跟谁说话都很文明,显得很有教养。可是,丈人家的房少,不能给 女儿和女婿个自腾出一间来住。到晚上,岳父就跟女婿继秀睡在一间屋 里。半夜里,继秀睡得正香,忽听头前哗啦一声响,好像有一种湿糊糊 的东西撒在头上,直往脖子里流。他睁开两眼一看,原来是一只猫碰倒 了他头前的煤油灯。继秀连连叫苦不断,把岳父给吵醒了。岳父问:"贤 婿,你这是怎么啦 "继秀抹着脖子里的煤油,咧着嘴说:"这是你家 的令猫,碰倒了你家的令灯,撒了我一脖子的令灯油。"岳父以为他半 睡不醒说梦话,也没过多的理他,就个自睡了。 转眼一年快过去了。到了年底,继秀的父亲头年借亲家的五两银子 没法还,准知道亲家过两天来讨债,怕亲家来了还不了债面子上不好看, 就想出去躲躲。父亲临走时,教导继秀说:"这两天你岳父准要到咱家 来讨债,咱家没银子还他,我出去躲躲,到时候由你来应酬。你要把好 话说到。你岳父来了,若是问,'你父亲在家吗 '你就说,'去云蒙 山同老和尚下棋去了。'你岳父再问,'今天回来不 '你就说,'如 若到晚不归,则跟和尚同床共寝矣。'他进了院子若问,'你家的牛为 什么拴在院子当中。'你就说,'他乃畜生,何足道哉!'如果他进了 屋,问咱家堂屋挂的中堂字画是何人所作,你就回答,'此乃唐伯虎手 迹真传,一字值千金哪。'他要是说到我家还债一事,你就推脱说,'那 是经家父手办之事,小婿一概不去管他。'这些应酬话,你千万要说到。" 父亲去后,继秀把父亲嘱咐的话足足死记硬背了一天,总算记住了。 第二天,岳父果然来他家讨债。继秀见岳父一进院子,忙迎出屋来。 岳父问他:"你父亲在家吗 "继 秀张口就答:"他乃畜生,何足道哉。" 岳父一听愣了。心说,也许我这女婿跟他父亲顶了嘴,他父亲躲出去了, 他还在生气,不管见谁就说气话。接着又问:"亲家母一定在家呢 " 继秀立刻就把父亲走前教的话端了出来:"去云蒙山同老和尚下棋去 了。" "你母亲什么时候回来 " "如若到晚不归,则跟和尚同床共寝矣。" 岳父见继秀说话总是离题走板,心中很纳闷,但老想不出是因为什 么。就在这时,他发现女儿在屋门的帘子上挂了个红布条儿,大概是女 儿已经生了娃娃,于是又问:"我那女儿何时添了喜 是男孩儿还是女

孩儿 "继秀答道:"那是经家父之手所办之事,小婿一概不去管他。" 这一答,岳父可再也不能容忍了,气乎乎地训斥继秀道:"你越来越不 像样子了,你都说了些什么话呀!"继秀说:"乃此唐伯虎的手迹真传, 一字值千金啊。"

请嚷两句

一天晚上,丈夫正在看书,妻子气冲冲地来到他跟前,抱怨道:"孩 子今晚哭个不停,我的手都

34

抱酸了,你倒是想个办法呀!" 丈夫抬头说道:"这有何难,你对他嚷两句不就行了。" 妻子大怒道:"你说得倒轻巧。我算倒了霉了,嫁给你这几年,从 早忙到晚,可你一点儿也不关心人!" 丈夫:"亲爱的,看你说到哪儿去了 我这是在帮你想办法哄孩子 呀!" 妻子说:"嚷两句就行了吗 " 丈夫:"你平时嚷起来,我都害怕,小孩哪还敢哭呢!"

致富非植树

鲁西南有一个县武装部办公室的秘书,一天接到上级部门的一个电 话。 "我们想了解一下你们县民兵致富的情况,请你们预先调查,落实, 过几天,我们去县里看看!" "好!好!"秘书满口答应着,随后向武装部的领导汇报,领导同 意后,就马上行动,带着几个人到乡,镇调查,突击去了。 过了几天,上级部门领导一行来到这个县武装部,秘书劲头十足地 领着上级领导一行到一个荒山岗上,指着一片刚种下去的树苗说:"这 是窑村乡民兵响应上级号召所植的树,共有 2400 多棵……" 上级领导莫名其妙地说:"我们了解致富情况,怎么参观植树现 场 " 原来在鲁西南一带,凡普通话声母 sh 与韵母 u 相拼的音节,都读成 fu。故那位秘书把电话里的"致富情况"当成"植树情况",瞎忙了几天, 既害得上级领导白跑一趟,又害苦了搞突击的民兵。 (周振光)

半斤不是八斤

邯郸有个叫刘大年的人到北京开会。散会后,他到市场上去玩,见 牛肉挺好,便对服务员说:"我买半斤。" 服务员应着,忙割下一大块秤起来。 刘大年见服务员拉了好大一块,心里很纳闷:咦!北京的半斤怎么 这么多呀 真是物美量也大。可是他又一想,不对,量再大,也不至于 那么一大块呀!正想着,服务员把肉秤好,递了过来:说:"四十元!" 刘大年吓了一跳:"半斤肉怎么四十元呢 " 服务员说:"每斤 5 元,八斤不正是四十元吗 " 刘大年争辩说:"我买半斤,二元五!" 服务员说:"这正好是八斤,五八四十元!" 两人正争执不下,一位顾客走了过来,笑着说:"你买半斤肉,可 说成八斤的音,这怪谁呀 " 刘大年不知所措。 原来邯郸人把一些 an 韵的字, 念成鼻化韵, "半" 把 ban 说成 b3,听起来想像"八"ba,由此"半斤"成了"八斤"。 (张学军)

四兄弟赶考

从前,有兄弟四人同时进京赶考。老父亲想留下一个在家掌管家务, 可留谁谁也不愿意。四人上路后,走了一阵,老大说:"咱父母年老多 病,咱四人同时进京,家里没个壮年人不行。这样吧!咱作诗答对,一 人一句,到谁那里挡住了,谁回家掌管家务。"三兄弟齐说:"好吧! 那谁先作呢 "老大说:"我先说头一句,老二说第二句,依次往下说。" 老三说:"好,大哥就先说吧!" 老大说:"兄弟四人奔京城"。老二说:"起早晚睡为功名"。老 三说:"但愿兄弟全得中"。老四却只说了一个字:"行!"老大说:"别人都说七个字,你怎么说一个字呢 "老四说:"三哥说'但愿兄 弟全得中',我不说行说什么呢 "老大说:"也是,算你对上了!" 走着走着,走到一座庙前,庙门口挂一口钟,老大说:"咱再就这口钟 作诗,还是我先说:'抬头看见一口钟'。"老二接上说:"钟高倒吊 半悬空"。老三说:"清晨和

35

尚来敲打"。老四还是简单一个字:"嗡!" 老三说:"你怎么又说一个字 "老四说:"你说清早和尚来打,我说 什么呢 一嗡不就完了事吗 "老三说:"又叫你占在理上了。走!" 走着走着遇上一家出殡的,老大又开始作诗:"抬头看见一口材"。老 二说:"邻居为啥把它抬"。老三说:"把人抬到坟墓地"。老四接着 说:"埋!"老大说:"老四,你怎么又说一个字 "老四说:"三哥 说把人抬到坟墓地,我不说埋说什么 不埋了还能晾在那里吗 "老大 说:"对,又叫你说准了,走!"前边一个独木桥,老大说:"咱再照 这桥作诗一首。"大伙说:"好吧!"老大先说:"抬头看见独木桥"。 老二说:"这边走来那边摇"。老三说:"失目之人过不去"。老四仍 是简单一个字:"绕!"老大说:"你怎么又说一个字 "老四说:"瞎 子过不去,不绕过去怎么办呢 "老大说:"对!"兄弟四人都认为作 的不错,挺高兴,走着走着天已不早,弟兄四人住了店。店家问吃什么 饭,大伙都说:"吃水饺吧!"不多会店家把水饺端上来,老四饿了, 拿起筷子就要吃。老大说:"慢,先别吃。" "为什么 " "咱还要作诗,谁说几个字吃几个饺子,咱作一次吃一次,不怕时 间长。我先说。说完查查几个字吃几个饺子。"老二老三说:"好。" 他们三人心里话,老四这回可要吃亏了。 老大抬头看见屋顶有一窝小燕,就先说:"'抬头看见一燕窝', 七个字,我吃七个饺子,不等啦。"老大吃了七个饺子。老二说:"小 燕倒有七八个。我也是七个字,我也吃七个饺子。"老三说:"大燕打 食回家转。"老三想,我说大燕打食回家转,老四一定说"喂!"只吃 一个饺子,俺说七回,七七四十九个饺子就能吃饱了。他七回才吃七个 饺子,饿他一晚上再说。"老四,你说吧!"老四站起来挽了挽袖子, 盘了盘辫子,老大说:"你这是干什么 想打仗吗 "老四说:"我准 备吃饺子!你们听着:喂了这个喂那个,喂了那个喂这个;喂了这个喂 那个,喂了那个喂这个。喂了半天没喂饱,大燕展翅摇翎出了窝,飞过 了三里桃花店,飞过了五里杏花坡;桃花店里有美酒,杏花店里美人多。 大燕打食回家转,喂了这个喂那个,喂了那个喂这个;喂了这个喂那个,

喂了那个喂这个。我说了 118 个字,这些饺子全归我!" 老大老二老三目瞪口呆。

转殊嘴

有个卜卦算命的瞎子,常以出言无误,料事如神自居。 有天,由一个小伙子牵着他到集上去摆摊子。这小伙子有意考考这 位先生,是否如他所说出言无误,料事如神。于是,走着,走着,突然 叫了一声:"啊呀!蛇。" 算命先生吓了一跳,退后一步,惊奇地说:"对,有一条蛇。" 小伙子又说:"看着它怎么动也不动 "走前一步,又说:"噢, 难怪,是一条死蛇。" 算命先生用鼻子闻闻说:"对,是有一股臭味,死蛇臭,臭死蛇嘛!" 小伙子走近,又装作仔细看看,说:"咳!不是蛇,原来是一根麻 绳。" 算命先生早有预料说:"我说,这么冷的冬天哪会有蛇嘛,肯定是 条绳子。" 小伙子对算命先生说:"啊,先生,我知道了,你原来是个转珠嘴, 只要嘴转上一圈,什么话都是对的了。"

烂被絮

一天,有个姓兰的秘书。陪同省委领导到某县视察。县里一个局长 带着礼物找到兰秘书,要他在省委领导面前说说情,拨款新建一栋楼房。 当时,局 长把礼物递到兰秘书面前,用本地话说道:"烂

36

被絮(兰秘书), 烂被絮(兰秘书)!这回全靠你啦!" 兰秘书听了十分恼火,但又不便当面翻脸,只得没好气地说道:"我 这个'烂被絮',顶什么用 " 局长点头哈腰地说:"哪里,哪里!没有你'烂被絮'(兰秘书), 我们的楼房岂不落空啦!" 兰秘书再也忍不住地说:"胡说!" 局长惊愕地说:"什么 '烂被絮'!" 兰秘书将礼物往外一摔:"滚!" 局长狼狈不堪地退出去,摇了摇头说:"唉!这'烂被絮'真厉害! 没法儿'弹'(谈)了!" 好端端的一个"兰秘书",被说成"烂被絮",这怎能叫他不大发 雷霆呢 这里除嘲讽了某些不正之风不得人心外,还揭示了某地方言与 普通话存在的一些语音差异。 "兰" "烂" 即把普通话的升调 说成 , (35) , 说成了降调(51),这种方言的阳平可能是一个同于普通话去声的降调。 "秘"说成"被",则是方言中古音保留的现象。因为"秘"是一个帮 母字,按照古音演变规律,应该读成同于"被"的" b "声母,普通话则 演变成了 m 声母。"书"念成"絮",则反映了这种方言把普通话 zh ch sh 声母读成 j q x 声母了,如"猪=居","出=区"。以上,只是我们从记录引起误会的几个字面上分析出来的大致语音差异。为什么我们 要弄清这些差异呢 因为我们只有弄清这些差异,才能从这些差异中总 结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利用这些对应规律去为我们学习普通话 服务,才不至于把兰秘书称为"烂被絮"。 (杨保媛)

碾不走的麻雀

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常在人家白吃白喝,吃了上顿等下顿,住了 两天住三天。一次,他在一户人家白吃了三天后,问主人:"今天弄什 么好吃的呀 " 主人想了想,说:"今天弄麻雀肉吃吧!" "哪来那么多麻雀肉呢 " 主人说:"先撒些稻谷在晒场上,趁麻雀来吃时,就用牛拉上石磙 一碾,不就行了吗 " 这个爱占便宜的人连连摇手说:"这个办法不行,还不等石磙过来, 麻雀早都飞跑了。" 主人一语双关地说:"麻雀是占便宜占惯了的,只要有了好吃的, 怎么碾(撵),也碾(撵)不走的。"

讨吉利

中村富户申九,满脑子想发财,日谋夜算,得了个外号叫"小九九。 他对长工十分吝啬,可是给宫家送礼,到寺庙进香,倒是满大方。 这年腊月三十晚上,申九备办了香烛纸火,猪头三牲,准备封门除 旧,祈祷丰年大发大旺。为了初一开门时讨个吉利,他把长工黄丈三叫 来:"黄丈三,新年我要讨吉利,今晚你搬到大门外的牛圈里睡,明早 天亮就来叫门。我问是谁,你就说是'进财'懂吗 " "搬就搬,不过你得早点起来开门,外边没遮没拦的,冻坏了我谁 来犁地 "黄丈三看着财主的那个样儿,恨不得啐他一口唾沫。 天寒地冻,北风刺骨。黄丈三裹着那床破被子哪里睡得着!熬得头 遍鸡叫,他就故意去叫门。叫了一阵,申九才慢条斯理地起来问:"谁 呀 这早就来添喜发财啦 " 黄丈三不答应。申九以为黄丈三忘了昨晚教的话,就提醒他:"呵, 是进财吗 " "进什么财,昨晚我要是冻死了还要破财呢!"黄丈三顶了一句。 "唉,怎么嘴不干不净的,今天是大年初一嘛。好了好了,少说两 句。我本来想讨吉利,讨着你这几句背……"申九没有说出"时"字, 心里骂了一句"丧门星,"只得开了门。 开春后,大少爷要去赶考。申九备办了满满一筐礼物,一是为了行 贿,二是也想讨个吉利,就问背东西

37

的黄丈三:"重(中)不重(中) " 黄丈三知道申九的用意,故意说:"不重。"申九瞪了他一眼,又 拿出几句东西加上,问:"这回重(中)不重(中) " "还是不重。" 申九好不气恼,索性再加上几包东西。黄丈三说:"再拿也是白搭, 压是压得死,就是不重(中)。" 申九没奈何,急得那张本来就有点歪的蛤蟆嘴歪到耳根,吼了一声:"算了,把东西都拿下来。" 黄丈三心里乐了,路上可以轻松些了。

好好先生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他怕得罪人,说起话来总是四平八稳,人们都 称他"好好先生"。一天,张三与李四吵嘴,张三去请他评理。"好好 先生"听了后,连声说:"张三你对,李四不对。"第二天李四也去请 他评理,"好好先生"等李四说完,也连声说:"李四你对,张三不对。" 后来张三和李四一同去请他评理,"好好先生"对他们说:"你们都对, 你们都对。""好好先生"的老婆听了,忙问他:"他们都对,那谁不 对呢 ""好好先生"笑着说:"娘子你说的也对。"

审不清

以前,有个卖葱的老头,走到半路上,碰到一个拿木锨的小伙子和 一个羊倌,吵吵嚷嚷的正要去见官告状。卖葱的忙问怎么回事 羊倌气 呼呼地说:"他在上坡扬场,俺在下坡放羊,他迷了俺的羊眼不算,还 说俺挡了他的扬场风了。"卖葱的老头耳朵背,一听就着急:"什么 你们要折了我的秤杆子,不让我卖葱了 走,见官告状!"走着走着, 路边有个老太太正纺线,见他们吵吵嚷嚷的,忙问为什么 卖葱的说:"这不,他们要折了我的秤杆子,不让我卖葱了。"老太太也耳背,一 听就急了:"什么 我纺了一辈子线,说我纺得穗子松了。走,见官告 状!"他们一伙人一边走一边嚷,不一会儿,碰上了一个卖杏的老汉, 拦住他们问怎么回事。老太太生气地说:"我纺了一辈子线,他们说我 纺的穗子松了。"真凑巧,卖杏的老汉也耳朵背,一听就火了:"你们 说什么 我卖了一辈子杏,说我卖的杏青了。走!见官告状。"他们一 伙人吵吵嚷嚷的来到县衙门击鼓,县官急忙升堂问案。买杏的抢先说:"大老爷替小人作主,我卖了一辈子杏,他们说我卖的杏青了。"谁知 道,这县官也耳背,一听大怒,"啪"的一拍惊堂木:"嘟!老爷我审 了一辈子案你说我审不清了!来了,打他 40 大板!"

如果没有光

有一个瘦妇人,一天到女儿家走亲戚。女儿买了几斤猪肉,炖得香 喷喷的。天黑了后,扯亮电灯,开始用晚餐。女儿的婆母——一个胖女 人前来作陪。女儿说:"你自己夹起吃。"胖女人也频频劝说:"亲家 母,多吃一块,多吃一块。"瘦妇人筷子伸到菜碗边又停住了,说:"我 在家经常吃到肉的。"胖女人说:"哎呀,你怎么不早点讲 要不,我 叫媳妇杀一只鸡。" 突然,电停了,胖女人说:"拿个煤油灯来!" 瘦妇人觉得胖女人走了,便说:"女儿,我在家好久没看到油星子 了,你要多夹几块肉给我吃呀。""亲家母,你讲什么 "谁知去拿灯 的是女儿,黑暗中,亲家母坐在对面答话。 瘦妇人听了,脸上一阵火烧火辣,忙说:"亲家母,我人老了,不 中用了,晚上如果没有光,我嘴巴就有点乱讲。" 胖女人忍住笑,回答说:"亲家母,我也是一样,老了,毛病多了, 晚上如果没有光,我耳朵就听不见。" (伍

38

锡学)

秀才挨板子

从前有一个穷秀才,一辈子也没有捞到官做,祖上留下的二亩三分 地变卖完了,没有生财的道儿,只好靠卖字讨生活。他在县城市场上摆 个八仙桌,替人家写信,写状子什么的,勉强养家糊口。 一天, 一个姓陈的来请秀才写状子, 秀才一时疏忽把陈字的偏旁 "阝" 写在了右边,成了" "。主顾不但没给他工钱,反而打了他 20 板子。 穷秀才从此接受了教训,凡是带"阝"字旁的字,一律写在左边, 心想:"再不会挨打了!" 几天以后,县衙里的文书官请秀才抄写告示。告示中偏偏有几个姓 氏,姓郑,姓邓,姓祁,姓邬,姓邹……穷秀才小心翼翼地把"阝"全 写在了左边,变成了" , , , , 。"。穷秀才满以为可以 得到一笔赏钱,意想不到的是又挨了 20 大板…… 穷秀才躺在板铺上,伤心落泪,长吁短叹:"哎,因为两个耳字我 挨了 40 板子,从今以后再也不写耳字啦!"话音刚落,走进来一个远房 亲戚,姓聂,求他写封书信给儿子。穷秀才一听这聂字,顿时惊惶失措, 两手打战,哀求说:"饶我一命吧!因为两个耳我挨了 40 板子,再写这聂(繁体为聂) 字,三个耳,岂不叫我送掉性命"……

请勿乱倒垃圾

新风小学的杜老师,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一套新房,虽然 是最底层,但比起原来的 12平方米,现在已是天堂了! 杜老师喜欢早起跑步。 搬进新房的第二天一早, 他刚走到门口, "轰" 的一下,把他吓了一跳。他扶扶眼镜仔细一看,只见窗户下倒着一堆垃 圾。搬进来前,窗下墙边是倒着一堆垃圾的,杜老师和几位学生把它打 扫得干干净净,还找来一张纸,杜老师亲自执笔,写上"请勿乱倒垃圾" 几字,工工整整地把它贴在墙上。 杜老师边扫垃圾边想:也许是天黑,倒的人没看到纸条。谁知中午 放学回家一看,窗户下又倒了一堆垃圾。这是大白天,不可能不看见纸 条的。杜老师心想:也许纸条上的口气太软了。于是,他把垃圾清扫干 净后,又贴上了一张纸条,上书:"此处禁止倒垃圾。" 可是第二天早上一看,窗下又倒上了垃圾。杜老师一看火了,愤愤 道:"谁这么不文明, 垃圾偏要倒在我家窗下, 多跑这十几米就累死了 " 杜老师将垃圾清扫到十几米外的垃圾箱后,又气乎乎地贴上"在此倒垃 圾者,罚款五元!"的纸条,心想:现在一切制裁中,经济制裁是最见 效的了。 杜老师想错了,他"请"也好,"禁"也好,"罚"也好,都不起 作用。窗户下仍然有人倒垃圾,臭气冲天,蚊蝇成群。杜老师无奈地摇 摇头,只好拿起扫帚,再也想不出什么词贴上去了。 料不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接连几天,窗户下都干干净净,没有 一个人倒过垃圾。杜老师越想越奇怪,扶扶眼镜,凑到墙上去一看,墙 上只有一张纸条,那歪歪倒倒的字。一看就认出是自己的儿子写的。只 见上面写着:谁在此倒垃圾,谁就是畜牲! 杜老师愣住了,想不到这几天没有人在这儿倒垃圾,是因为有了这 张纸条!他不禁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叹息:人啊,人! (蒋玉鑫)

纳斯雷丁写信

和纳斯雷丁同村的一个商人,平时经常笑话纳斯雷丁写的字潦草, 说纳斯雷丁写的字除了他自己,

39

谁也看不懂。纳斯雷丁听了,心里虽说 不高兴,但从不争辩。 一天,这个人生病了,他老婆把纳斯雷丁请了来。 "纳斯雷丁先生,"商人客气地说,"我在巴格达订了一批货,期 限已经过了,还不见货运来,我病了,想请您给我写封信去催问一声, 请不要推辞!我付给你报酬!" "可以可以!"纳斯雷丁笑着回答,"信我可以写,报酬么,看在 乡亲的面上,就免了吧!" "这怎么好意思呢 "商人高兴地说。 "不过,"纳斯雷丁故意皱起眉头,一本正经地说。 "不过什么 有话你就说吧!乡里乡亲的,别见外!"商人更加温 和地说。 "你得先把去巴格达的路费给我!"纳斯雷丁说。 "什么 去巴格达的路费 "商人莫名其妙地问,"你去巴格达干 什么 " "唉!你怎么忘了 "纳斯雷丁正眼望着商人说,"你不是说,我 写的字,除了我自己,第二个人谁也看不懂吗 假如我不亲自跑一趟巴 格达,那我写的信还有什么用呢 " 商人听了,又急又气,两眼直翻。

写万字

从前有家人,非常有钱,又很吝啬,舍不得花钱读书,所以祖祖辈 辈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但是,看到别人知书识字,能写会算,他们又 感到眼馋。于是,老头子下了狠心,要让儿子读点书。他从很远的地方 请来一位家庭教师。 教师来到以后,先教孩子描红模,并从旁边进行讲解。他说:"一" 字,就是横着画一道;"二"字,就是"一"字上加一道;"三"字, 就是"二"字上加一道。 写到这里,孩子放下笔就跑了。他去到他父亲那里,对老头说:"爹 爹,这识字,写字太容易了,孩儿完全学会了,不必再花钱请先生了。" 一听到不需花钱请先生,老头自然求之不得,便立即给了教师一些 银两,打发他回家去了。为了显示自己家里也有读书人,老头决定请一 些亲朋来家喝酒。他叫来孩子,说明了自己的打算,并吩咐他写请帖, 要请的第一个人姓万。孩子痛快地应承下来,回到房间写请帖。 但是,孩子在屋里从早上写到晌午,还不见出来。老头急了,便进 屋去催促。进去一看,见孩子还在一道又一道地画。 老头问:"你怎么还没有写好 " 孩子:"哎呀,还早得很哩,才写到五百!就怪你的亲戚姓万!"

加油添醋

"哥哥,这是我的语文作业,用'加油添醋'这个词造句。你给看 看吧。" 哥哥接过弟弟的作业本读道:"我爸爸是饮食公司副主任,他每天到中心饭店吃早点时,小王师 傅都要往他的碗里加油添醋。" 哥哥思索片刻,说:"句子倒是通顺的,不过'加油添醋'这个词 一般是作为比喻使用的,用在这句话里,嫌太实了。"说完,拿起铅笔, 另外造一句:"中心饭店每次评奖时,我爸爸都要去为小王师傅加油添醋地评功 摆好。" 弟弟看了连连拍手叫好。 这时爸爸走了过来,拿起这两条"造句"一看,脸上顿时显出不快, 悻悻然嘟嚷道:"这写的是什么东西,纯属'加油添醋'!"

放屁文章

有一个秀才死了,当他去参见阎王的时候,阎王不慎放了一个屁。 秀才想, 以后还需要阎王的关照, 便连忙打躬作揖, 毕恭毕敬地说:"呵, 大王放的这个屁实在太伟大了,既像音乐一样悦耳

40

动听,又像兰花一样 香气扑鼻,小生初来乍到,大王就恩赐这样宝贵的屁,小生真是三生有 幸!" 阎王听了这番恭维,心中很是高兴,口中说:"真是一个会作文章 的秀才。"并立刻令判官拿过生死簿来,在秀才名字下面写了一行字:"增阳寿十年,即放回阳间。" 十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秀才又去到阴间,当他再次去叩见阎王的 时候,阎王却已经把他忘了。 阎王看了看他,问左右鬼:"这是哪一个 " 鬼卒们齐声回答说:"大王,他就是那个会做放屁文章的秀才!" 阎王拍拍脑门说:"对,我记起来了。"然后又转问秀才:"你这 十年阳世生活过的怎么样 " 秀才即跪下答道:"回禀大王,通过这十年,小生的放屁文章做得 更精通了。"

李小明作文

有个学生叫李小明同学,他写作文可有个特点,就是乱用词语,读 起来总叫人捧腹大笑。 有一次,王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我的同学》,他想了一会儿, 很快就写好了。写好之后,又高兴地读起来:我的同学朱立勇 我的同学朱立勇,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三好"学生。他八面玲珑, 显得很惹人喜爱;一对浓眉大眼虎视眈眈,走起路来轻松愉快。他对集 体可关心啦,由于他如饥似渴地向英雄学习致敬,对集体的事情总是熟 视无睹;他三番五次地做了成千上万件好人好事,就像雨后春笋那样层 出不穷。在学习上,他自作聪明,全力以赴,经常临阵磨枪;上课时他 目不转睛地听讲,并积极举手畅所欲言;回答问题,他总是深思熟虑, 夸夸其谈。由于他的孜孜不倦,学习成绩总是百发百中,名列前茅。在 劳动中,他赤膊上阵,上窜下跳,一会儿高高在上,灵活机动地擦窗子; 一会儿垂头丧气,埋头苦干拖地板。有时,还指手划脚地给我们分配劳 动任务。在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他出的中队墙报真是五光十色,引人 注目,同学们看了都目瞪口呆。因为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取得了事 倍功伴的突出效果。他唱起歌来有时像鹦鹉学舌那样悦耳动听,有时却 很清脆嘹亮。在一个光辉灿烂的日子里,他意气风发地来到金碧辉煌的 礼堂里,粉墨登场,表演得淋漓尽致,博得了震耳欲聋的掌声。他爱好 体育活动,经常活跃在广阔天地的操场上,你看,他浑身是胆,投手榴 弹时他不怕牺牲,孤注一掷,获得了果然不出所料的好成绩。拔河比赛 时,他野心勃勃地要为班级争夺冠军,你看他气壮如牛,大家都称他是 大名鼎鼎的大力士。赛跑时他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可是后来由于飞来 横祸,他出其不意地摔了个四脚朝天。他跑不过人家,只得"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光荣称号,这时他只好气喘吁吁从操场上狼狈逃窜了。 他是一个诚实的不可多得的好孩子,从不偷鸡摸狗。有一次,他在 宽敞明亮的马路上如获至宝地拾到一只闪闪发光的皮夹子,顿时不知所 措,后来他犹豫不决地把皮夹子交给了神采奕奕的警察叔叔,受到了拾 金不昧的表扬。他对同学和蔼可亲,经常和我们欢聚一堂,谈笑风生, 给大家雪中送炭。他对于不良现象总是铁面无私,要是有人横行霸道或 是惹事生非,他就义正辞严地大发雷霆,决不手软。他和我有深情厚谊, 我们是一丘之貉。当他发现我停滞不前的时候,就煞费苦心的帮助我, 真使我感动得五体投地,他见我写的字龙飞凤舞,就设身处地地对我说:"写字不能三心二意,要严肃认真才能写得好。" 朱立勇同学很谦虚谨慎,当他取得丰功伟绩时,从来没有不可一世。

41

我的同学朱立勇,他那许多可歌可泣,不可磨灭的光辉品德和优异 事迹,是有目共睹的,值得大家发扬光大。我决心大张旗鼓地向他学习, 在新长征的路上前赴后继,当一个名副其实,精益求精,蒸蒸日上的好 学生。 同学们听他读完作文,都哄堂大笑起来。

错字误事情

有位青年的家门口附近,放置着一只公共垃圾箱。可是有人却把垃 圾倒在他家门口。他很生气,就写了个"请务在此倒垃圾"的条子贴出。 人们看后,以为他要垃圾有什么用场,就把垃圾都倒在他家门口。他更 为气愤,却不知道是他自己把原意"勿"字错写成"务"字,意思已经 完全相反。恰好在同一天,他约女友看晚场电影,托人捎条子,上写:"我们晚上看电影。勿来。"女友看后很不痛快。结果,电影院都散场 了,女友还没个影子。他沮丧极了,却也不晓得是他自己错把"务"字 写成"勿"字的缘故。这正是:错用务勿二字,出笑话又误事。

直译

有一个中学生参加升学考试,拿到的语文试卷中有一个要求把文言 文翻译成白话文的试题,原题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个学生略一思 索,很快译了出来。译文是:"国王和侯爵派大臣去问南宁有良种吗 " 老师问这个学生:"你怎么会想到译成这句话呢 " 学生说:"我这是直译。"

错了

发作文的时候,老师叫小柳给全班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同学们听 了,都赞叹不已,只有春儿小声嘀咕道:"唉呀,我好像在哪儿看过这 篇文章!" 谁知,不知谁把这句话告诉了小柳。小柳很生气,找到春儿,要求 她赔礼道歉。 春儿说:"好吧,是我错了。原先,我以为你的作文是从一木杂志 上抄来的。可是后来,我找到了那本杂志,发现那篇文章还在那儿哩!"

啰唆的儿子

有一位啰唆的儿子,给他父亲写了封信:"你的信收到了。你批评 我啰唆,我向你坚决保证,以后一定不啰唆。同时也向她保证,对她也 一定不啰唆,免得她生气。"把信看一遍,觉得"她"指的是谁不明确, 于是又补充了几句:"这个她,就是我母亲她老人家的她,也就是你老 伴的她。不是你儿媳妇王青英的她,也就是说不是指小梅她妈的她。当 然,更不是指你孙女儿小梅的她。为了免得你老人家误会,所以我不得 在此再说明一下,不是我有意啰唆。"

知青的信

"*"期间,知识青年下放插队"接受再教育"。有个"知青" 写了这样一封家信:"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不要再寄粮票和钱来了,我的粮食狗(够)吃了。这些天常常下雨, 烦闷得很,我的命(伞)也丢了。为了'节约闹革命',我只要你们的 老命(伞)。现在公社已经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过两天 我就上吊(调)。……" 家里的人接信一看,全吓坏了。他父亲连夜赶到农村生产队打听情 况,结果发现孩子好端端地,什么事也没有出。

42

浓缩牛奶

作文课上,老师布置的作文是《牛奶》,要求大家至少写满两张纸。 下课后,老师找维佳谈话:"你这一篇《牛奶》,为什么没有按我 布置的要求写,总共才写了半张纸 " 维佳回答说:"老师,我写的《牛奶》是指一种浓缩牛奶,所以写 不多。"

当心泻肚子

旧时,有一私塾先生以"饮水"为题,命学生做文章,并特别强调 内容要扣题。 有个学生搜肠刮肚想了半天,终于做成一篇。他洋洋得意地说:"我 这篇文章,对仗工整,句句扣题,妙哉!"并情不自禁地大声念了起来:"饮水吾郎欲也。吾年年饮水,月月饮水,天天都饮水也;且朝也饮水, 暮也饮水,时时都饮水也……" 先生一听哭笑不得,打断他的话说:"你如此饮水无度,可要当心 泻肚子。"

具体和抽象

小华写作文时,有个问题搞不懂,便问当教师的妈妈:"妈妈!什 么叫'具体' "妈妈说:"'具体'就是看得见的,摸得到的,'抽 象'就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 小华心领神会地"唰唰唰"在作文簿上写了:"今年早上我起来, 看见了我具体的妈妈,在烧具体的早饭。我打开具体的窗户,深深地呼 吸了一口抽象的新鲜空气……"

写实的作文

在某一学校里,老师让学生做作文。他要求学生完全废除空想,写 实际生活中碰到过的事。 一个老实而又勤奋的少年写出来了。他是这样写的:"我完全不写空想之类的东西,只写真正在我里边的东西。我身体 里有胃,还有肺,肝,又有两块糕点及饭。"

大量收购活鬼

某镇供销社一大早就被赶集的人围了个水泄不通。大伙儿都争着看 贴在供销社门前的一张告示。 镇供销社张经理来上班,刚走近人群,就被李老汉一把抓住。问道:"张经理,你们社要收购活鬼呀,可俺们连死鬼啥样都没见过,是不是 请您先拿出个样儿给俺们瞅瞅,俺门好依着样儿去抓几个。"张经理被 问得蒙头转向,生气地说:"你老胡涂了,一大早什么鬼不鬼的。""咦, 这可奇怪了,不是你们写着要收购活鬼吗 "李老汉拉着张经理,分开 人群来到告示下,张经理往上仔细一瞅,也傻了眼,上面写着:"本社 以优惠价大量收购活鬼(兔),一等每斤五角,二等每斤四角……"

客栈里的广告

有个客栈,主人不准旅客在洗凉房里大小便,便写上一条"禁止在 此洗凉房内大小便!"为了醒目,字写得大了,一行写不完,便分两行, 一行写在右门上,一行写在左门上。 进栈的旅客见右门上写着"禁止在此洗凉",左门上写着"房内大 小便",便都不敢进去洗凉,只管到那里大小便了。栈主见了,直摇头 说:"旅客不识字,广告白出了。"

退稿信

43

报社收到一位不修边幅的作者的来稿,稿纸弄得邋里邋遢,字体潦 草得难以辨认。随稿还附来一封信:"编辑先生:我讲求的是作品的内 在美,只有油漆匠才追求外表美。要是你们认为我的原稿字体潦草,难 于排印,大可请其他人等重新抄写一遍……" 不几天,他收到了退稿和编辑部的一封信:"作者先生:编辑首先注重的是外表美;然后才有可能更好地体味 作品的内在美。如果你认为难以写出外表美的稿件,可惠寄洁白无暇的 稿纸若干,我们将约请其他人等写上合适的内容,如何 "

三十而立

刘先生被财主家请去教书。财主有两个儿子,虽年已超过二十,却 头大的字认不了几升。老财主一心想叫儿子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整天 逼着儿子读书,练字。 刘先生每日为财主的儿子操劳,白天讲书,夜里背诵,还要为他俩 改写文章。转眼半年过去了。一天,刘先生说:"二位少爷,我教你们有半年了,孔子,孟子全讲过了,诗经也背 过不少,今天我出个题目,你们每人做篇文章,也好叫你们的老父高高 兴兴……" "刘先生只管出题好了,我俩准能写一篇传世好文章!"两位公子 笑嘻嘻地回答先生。 "那好,如真能如此,老夫幸甚……"刘先生和颜悦色,"那就出 个'三十而立'为题目吧!" 两个少爷展纸研墨,托腮凝思,晌午时分,终于写成了。 刘先生看老大的文章,他写道:"两个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而不敢坐焉。" 刘先生又看老二的文章,他写道:"年过花甲一半,惟有两腿直站而已。" 刘先生气得火冒三丈,把两篇文章狠狠地摔到地上,骂道:"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局长改民歌

那是"四人帮"横行霸道时期,有一个县的文教局长,审查一首民 歌,见到"铁臂银锄擒龙王"一句,发现其中问题不少,挥笔一改,成 了"肉臂铁锄挖水渠"。有人问他为啥要这样改,他说:"你想嘛,胳 膊是肉的,怎么能说成是铁臂呢 锄本来是铁的,用银做锄,岂不是浪 费 擒龙王,封建迷信色彩太浓了!所以,我把它改成了'肉臂铁锄挖 水渠',实事求是嘛!"

跟毛兔一起开会

星期天,王县长和他孩子在马路上散步。走到县招待所门口,他的 孩子忽然站住了,说:"爸爸,你看,这里通知你跟毛兔在此报到开会哩!" "怎么,我跟毛兔一起开起会来了 "王县长给这没头没脑的话弄 懵了。他朝孩子指的墙上一看,招待所墙上张贴着一张开会通知:"县长毛兔会议在此报到。"

废话

从前有一个秀才,生活困难,改行卖西瓜。他摆了一堆西瓜在路边 卖,还压了张纸条,上写:"此西瓜出卖。" 一会儿,有个人走过,见了说:"只要写'西瓜出卖'就行了,何必多写这个'此'字!" 秀才听了,觉得有理,就把"此"字撕掉了。 接着,又有个人走过,看了说:"字条下面堆着的就是西瓜,何必 再写'西瓜'两个字!" 秀才听了,也觉得有理,就把"西瓜"两字也撕掉了。 不一会,又有人走过,见了说:"西瓜摆到街上来,当然是卖的, 何必贴上这一张字条呢 " 秀才听了,叹了一口气,干脆把只剩"出卖"两个字的条子也拿掉 了。

44

批语

有个小同学,作业写得马虎,老师看后,气 得批了三个字"大马虎", 把"太"字少写了一点。这位家长看完批语,毫不客气地在批语旁写道:"大马虎带小马虎。"

三写武松打虎

有一天,施耐庵坐在家中写《水浒》,写到"武松打虎"这一段时, 一连写了好几遍,怎么也写不好。 突然听到门外有狗狂叫的声音,他跑到门口一看,原来是个彪形醉 汉正和一条恶狗搏斗。只见醉汉把身子闪过来,躲过去,一把揪住恶狗 的顶褂皮,往上一拎,连着捶了十几拳,往远处一抛,那条恶狗就躺着 不动了。施耐庵看得入了神,连声喊道:"打得好,打得好!"他立即 回到屋里,把刚才醉汉打狗的情景记下来,又重新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 了一遍。这一次,打虎的动作比先前逼真多了。但武松的神态还是写得 不活。怎么办呢 施耐庵又搬了一只长凳子放在堂屋当中,一只手按住长凳,把凳子 当作"虎",在长凳两边跳来跳去。摹仿醉汉打狗的架势,体会醉汉打 狗的心理。他夫人先见他在凳子上跳得满头大汗,并举起拳头打凳子, 便连忙喊道:"你发疯了,打什么东西啊!"施耐庵笑道:"我在打'虎' 啊!"说完又跑到书桌面前坐下来,很快地写好了武松打虎这一段书。 这一回,才把武松写活了。

落第以后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中 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蒲松龄的生活道路是并不平坦的。 19 岁时初应童子试, 他 成绩在县, 府,道里都曾名列前茅,但后来却屡试不中,四次落第。他一生大半时 间在乡里当塾师,家境比较贫寒。但他一不灰心丧气,二不趋炎附势, 而是刻苦自砺,深入民间,广采博搜民间故事,决心有所作为。 据说,有一年的夏天,蒲松龄正坐在屋里写书,写着写着,感到很 不顺手,再也写不下去了。只好搁下笔来,走到门口,想活动一下身体, 休息一下脑子。 在他住房的旁边,有口山泉,一年四季,清水涓涓,这就是后来人 们传说的"柳泉"。当时,每到夏天,附近的农民都喜欢在中午或者晚 上,来到这里乘凉。一般过路人经过这里时,也要停下来,歇阵气,喝 口泉水。这一天,那里就坐了一群人,正在乘凉,聊天。蒲松龄见了, 脑子灵机一动,立刻想到,"俗话说,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肚里一本 戏。我为什么不去向他们求教呢 "于是,他回到屋里,找出几件旧衣 裳,第二天拿去当了,把当的钱买回来几斗绿豆。然后,请人在泉边搭 起一个凉棚,铺上草席,安上一口缸,煮了几锅绿豆汤在缸里凉着,旁 边放把瓢。谁在那里歇脚乘凉,都可以舀瓢绿豆汤解渴,不收钱。但是, 他有个条件:喝过以后,要给他讲一个新奇的故事。别人讲故事时,他 用心地听,用脑子记下来,等人散场后,回到屋里再加以整理和润色, 写成一篇1篇的故事。后来,他把这些故事和其它的故事汇集在一起, 起了一个总名字,叫做《聊斋志异》。 在这部小说集里,蒲松龄巧妙地通过谈狐说鬼的形式,对当时的社 会政治现实,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特别是对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宫 污吏,更加无情地鞭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疾苦,道出了人 民的心声。

45

小白作文

小白写文章爱滥用名词。 一次他给爸爸写了一封这样的信: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您好!近来身体是否健壮如牛 工作是否蒸蒸日上 现在我正在奋 不顾身地学习。老师表扬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 您批评我爱滥用名词,我一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 祝爸爸万古长存! 您的首屈一指的儿子小白

买爷子

我小时候有个同学叫马义,可大家都叫他"差不多",很少叫他的 真名。这里有个缘故。 有一回,他把自己的名字写成"马叉",老师对他说写错了。他回 答说"义"和"叉"的样子差不多。 下课以后,爱开玩笑的同学故意把他的名字写成"蚂蚁"。他却满 不在乎地说:"声音倒一样,就是多个'虫'旁。"别人对他说,意思 不同啦!他说:"没啥,'蚂蚁','马义'声音差不多。" 这以后,"差不多"的名字就叫开了。 多年不见,马义长大了,该会改正了吧。 那年,我从广州回上海的前一天,收到他的一封信。信的最后,他 写了这么一行小字:"拜托你一件事,听说那儿爷子很好,请你代我买 一个老一点的爷子来。" 读他的信可真费劲,特别最后那句"要买个老一点的爷子。" 我想来想去,想不出是什么东西。我想,总不会是买个老公公吧! 想呀想,好容易给我想出来了。连忙去给他买了个又老又大的椰子。 到了上海,我兴冲冲地去看他。一见面,他就问我:"斧子带来了 吧!"我一愣,什么斧子啊 他看我发呆,就问我信收到没有。 我忙拿出椰子,说:"信收到了,你要买的椰子,给你带来了。" 这回他却愣住了,说:"我没要椰子啊!" 我只好把信拿给他看,他一看,直搔头皮。我这才弄明白,原来他 要买一把斧子,"斧"字和"爷"字模样差不多,错把"斧子"写成"爷 子"了。

熟视无睹

青年刘强,跟乡下姑娘于丽相爱了。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刘强实际 上不仅有初中水平,那乡下姑娘于丽只念过小学。 他们分别几天后,刘强想念于丽,就开始给于丽写信。他写道:"亲爱的小丽,你离开我有七八天了,不知怎的,就好像我们离开 了几年似的,我不知道我是怎样熬过来的……回想我们不久前还素不相 识,可如今已经熟视无睹了……" 姑娘在家乡接到刘强来信,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边念边掉眼泪。晚 上她不能入睡,打开灯,坐在桌前又翻开那封信。她学着刘强的语句, 写道:"亲爱的小强,你想我,你说得太好了,我不仅对你熟视无睹, 而且还横眉冷对哩!……"她这样写过来写过去,总怕不能把感情吐露 充分。最后她又重新抄了一份,寄给刘强。 不巧,于丽的回信让刘强姐姐看见了,她笑得前仰后合,指出了弟 弟和于丽的错误。从此,刘强开始努力学习了。

老二的家信

传说在很早以前,有这么一家哥俩。一次,老二上京城打官司。这 官司一打两年也没有个头绪,银钱已经花尽,只好拆卖家产。一天他给 哥哥写了一封信,让哥哥在家把南"坑"的那块"地"卖掉,将银钱捎 给他好继续打官司。可他把"坑"和"地"字写错了。把坑字写成"炕" 字,把地字写成"她"字。老

46

大一看信火了,因为他就住在南炕,南炕 的她,正是老二的嫂子。老大想:你打官司要把你嫂子卖掉,这还了得! 老大就带着这封信赶到京城去告弟弟的状。法官一听可也是,你打官司 怎么能卖你嫂子呢 法官就叫手下把老二提上来罚他几十大板。法官一 边叫手下用大板打老二,一边训问:"你打官司,为什么有家产不卖, 要卖你嫂子呢 "老二一听便发愣了,忙说:"不敢,不敢。"法官说:"你这有家信为证,还敢抵赖!"老二把信又念了一遍,把音正了,法 官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写字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写错别字, 否则,不但会闹出笑话,而且还会耽误大事。

一文钱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白,曾两个书生。 有一天,两人在外面行走,同时发现路旁有一文钱。两人都说是自 己先看见的,这文钱应该归自己。 两人争辩了半天,谁也不让,只好来到县衙门要求县官判决。 县官要他们各做一首诗,看谁的诗中讲得最穷,这文钱就给谁。 白书生说:"茅屋见青天,屋内断炊烟,日无隔宿米,夜无鼠沾边。" 县官点道:"嗯,是蛮穷的。" 曾书生接着说:"天地是我屋,月亮当蜡烛,盖的肚囊皮,垫的背 脊骨。"说着,伸手去抓钱。 县官忙用两手捂钱道:"我千里来当官,为的捞吃穿,要钱不要脸, 我要这文钱。"说完,忙将这文钱放进衣袋里。

俩亲家

清末,在茶陵八团有谭,周两位秀才,是儿女亲家。二人皆吝啬而 又酸气十足,常相互嘲讽戏谑。 一日,谭秀才来到周秀才家,周秀才吩咐杀了一只红毛鸭公招待。 就餐时,端上桌的却只有头,颈,四肢及几块脊梁骨,没有鸭肉。谭秀 才见了叹口长气。周秀才问他为何叹气,谭秀才道:"我叹这红毛鸭公 死得冤枉,拟作悼词以吊之。"周秀才说:"你且道来。"于是谭秀才 对着盘子吟道:"红毛鸭公,两足悬空,胸肉全无,心肝失踪。头颈四 爪,架在盘中,死后凄凉,生前威风。为我而死,怎见江东 呜呼哀哉, 红花鸭公!"周秀才听了,脸红耳赤。 过了几天,周秀才来到谭家。谭秀才叫夫人炒一碟黑小豆送茶,碟 中只薄薄地排了一层,无重叠者。周秀才见了道:"亲家公,你家的黑 小豆来年必须换种,否则将颗粒无收。"谭秀才问:"何以见得 "周 曰:"你家的黑小豆全是雌豆,无一颗雄的,岂能繁殖后代 "谭秀才 笑道:"亲家公真会说笑话,豆类岂可辨雌雄 "周秀才道:"怎不能 辨!请听我道来。"于是指着碟中黑小豆念道:"可怜兮兮黑豆,皮乌 娇小肉瘦,雄豆断然绝迹,遍碟全是雌豆,若有一颗雄豆,岂不上背交 媾!"谭秀才听了,无言以对。

送寿礼

从前,一个村上有张,李两家财主,一个住在村东头,一个住在村 西头。 村东头的张财主,家有良田百顷,骡马成群。村西头的李员外也富 得流油。但是两家财主对人处事十分刻薄,亲戚朋友谁跟他们打交道, 他们都要想法子刮点油水。不久,亲戚朋友都不敢和他两家来往了。这 样,只有两个财主因为小时同过学,有点老交情,经常过府喝茶,聊天。 这一年,李财主过 60 大寿,头天派人给张财主送去了请贴。寿诞这 天,张财主送来了寿礼。李财主展开礼单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今天你

47

寿辰, 送钱一百文。 暂给五十文, 下欠五十文。 小鸡两个——嫩些。 李财主一看张财主送来的是五十文钱,两个鸡蛋,好生气恼,心说:这个抠屁股嗍指头的家伙,未免太刻薄了,你常年来我家闲聊喝茶,茶 钱也不止五十文呀!好啊,来而不往非礼也!等你庆寿的时候再说吧! 时隔不久,张财主过 60 大寿,少不了也给李财主送去了请贴。寿诞 这天,李财主送来了寿礼。张财主展开礼单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今天你寿辰, 送钱一百文。 扣下五十文, 下欠五十文。 豆芽五斤——老些。 张员外看看愣住了,一文钱也没有,李财主只送来五斤绿豆杆,气 得吹胡子瞪眼,又无话可说。 从此,他们两家也不来往了。 讲述人:金山富

个个都受伤

有个爱做诗的人,家里请了一个厨师。叫他烧菜,他总要揩些油才 高兴。主人虽然知道,但也无可奈何。一天,主人买了酱肉,他怕厨师 揩油,便自己切了,详记其数,一共 32 块,然后交到厨房,关照加点佐 料。暗想:这样一来,大约不会损失了。谁知拿上来吃时,大吃一惊, 虽然还是 32 块,分量却大减。仔细一看,每块都有暗伤。于是做起诗来, 诗曰:出兵三十二, 收兵十六双, 点兵兵不少, 个个都受伤。

作诗骂畜生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小时家境虽然贫寒,但人很聪慧。一年春日, 雨水绵绵不断。这天,小解缙放学冒雨回来,来到土地庙前,不小心滑 倒,弄得浑身上下全是泥水。正好两个老乡绅在庙门口下棋,见解缙摔 成条小泥鳅,笑得前仰后合。解缙听大人常说,这两个老家伙平日欺压 乡里,鱼肉百姓,对他们早就很讨厌,如今见他们幸灾乐祸,不安好心, 更是恨之入骨。于是,他从地上爬了起来,念道:春风伴春雨,水流满街泥。 摔倒大官人,笑煞两匹驴! 两人一听,暴跳如雷,借故骂道:"我俩捉棋,笑一个不敢过河的 小卒,关你什么事 你乳毛未脱,就胡诌诗句骂人,看老子教训你!" 解缙又好气又好笑,跟着又念道:既然没笑我,怎知我骂你 作诗骂畜生,尔辈何心虚 两个老东西再也无话可答,羞得面红耳赤。

以雅还雅

从前,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由于父母没文化,长到 15 岁了,还没 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学名,人们都喊他"狗剩"。为了混口饭吃,狗剩经 人介绍去给一个教书先生当书童。 这个教书先生自恃有文化,很看不起那些没文化的穷人。狗剩给他 当书童的第一天,他就问:"你叫啥名字 " "我姓米,叫狗剩。"小孩回答。 "这个名字多不雅,太难听了!这样吧,从现在起,我给你起个学 名,你就叫'米田共'吧!" 于是,人们都开始管小孩叫"米田共",并且都称赞先生有学问, 起的名字既简便又文雅。但是,有一回,一个有学问的人问小孩:"谁 给你起的这个名字 " "我们家先生。"小孩答道。 "哎呀,他是故意骂你呢!"那人说,"你看,米,田,共上下加 起来是个粪(繁体)字,这不分明是戏弄你么!" 小孩十分聪明,当时没有吱声。 过了一段时间,教书先生要回家过年去了,让小孩帮着他担着书箱 和行李,

48

二人一路往家走。 走到一个村头上,看见有两条狗正在那里交配。小孩装作不懂,故 意问先生:"这是干什么的 " 先生一想,若照直说了,岂不有失文雅,反正是小孩子,不如诌个 名字糊弄他一下,就说:"这叫'喜相逢'。" 二人继续往前走,路过一个县城的小街,见有几个妓女正在拉客, 小孩又故意问:"先生,您说这是干啥的 " 先生一想这话又不好照直说, 就又诌了一句:"这叫 '女子迎相公' " 。 他们又走到一个村庄,看见一户人家刚死了人,正在殡殓,许多人 抬着死尸正往棺材里放。小孩又故意问:"这是干啥的 " 先生心想,这事直说了不吉利,就对小孩说:"这叫玉体入柜。" 他们继续往前走,路过一座坟地,恰巧遇见一家出殡的正在烧纸轿, 纸牛,纸马等纸火,火光满天,纸屑乱飞。小孩又问:"这是干什么的 " 先生心想这事直说又不吉利,就说:"这叫'满堂红'。" 他们继续赶路,经过一个水塘,一只老鳖刚从水里爬出来,看见有 人来,"扑通"一声又跑到水里去了。小孩又故意问:"先生,这个东 西叫什么 " 先生说:"这个东西叫'大扑通'。"因为老鳖在当地看来也是个 不雅的名字,常常用这个名字来骂人,所以先生就信口诌了这么个他认 为比较雅的名字。 走到家门口,先生没出门的闺女花妮看见爹回来了,高兴得连忙跑 去迎接。到屋里坐下后,小孩对先生说:"您老人家学问果真是大,这 一路上我就跟您长了不少见识。" 先生一听很高兴,以为这孩子真的被他那些"文雅词"糊弄住了呢, 就说:"你说说看,都长了哪些见识 " 小孩说:"我不但能说出那些好听的名字,而且还能把那些名字和

您联系起来,你给我起的雅号也能用上,所以我说长了见识。你仔细听 着—— 先生今日'喜相逢'; 到家'女子迎相公'; 等你'玉体入了柜'; 大年初一'满堂红'; 明年你变个'大扑通'; 来吃我的'米田共'。 先生听罢,知道自己耍的那套把戏没有骗了小孩,如今反被小孩侮 辱了一番,又不便发作,只好装憨卖呆,哈哈一笑了之。

十七字诗

明朝正德年间,有个农人好作十七字诗。当时天旱,太守求雨,其 人作诗嘲道:"太守出祈雨,万民皆喜悦;昨夜推窗看,见月。"太守 知道后,非常生气,将他抓至大堂,说:"听说你能作十七字诗 今天 你能当场再作一首,我就放你。"农人请太守出题,太守说:"我号称 西坡,你就以西坡为题吧!"其人立即念道:"古人号东坡,太守号西 坡;两人一对比,差多!"太守大怒,令责十八大板。刚打完,其人又 念道:"作诗十七字,被打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

卧佛寺对诗

死皮赖脸,踅吃骗喝的王臣秋,自打跟酒馆的王掌柜和阴阳先儿三 人对诗喝酒出了名,人们把他的名字添笔加划改成圣贤愁之后,谁想喝 酒,无不生法想避开他。 这一天,有张王两个教书先生想对饮几杯,生伯被圣贤愁发现,不 敢在学馆里喝,备了酒菜,躲在卧佛寺里,就着卧佛像前的神台,想清 清静静地在这儿喝个痛快。 圣贤愁正东瞅西望的四处转悠,只恨这天倒霉,遇不上酒场,突然 一阵风吹来,带着酒香,不由大喜。 他顺着酒香,找到卧佛寺里,只见张王二位先生正在对饮,嘿嘿一

49

笑道:"有幸,有幸!俩人对饮,岂不寂寞 我一来,加上卧佛爷正好 四人,再好不过。你们看,卧佛爷笑嘻嘻的,我们对饮吧!" 张先生望着王先生,苦笑一下,意思是,倒霉,到哪里也躲不开圣 贤愁。 王先生也深感扫兴,眨了眨眼,心里说,生办法把他轰走,于是对 圣贤愁说:"现在立个规矩:作诗喝酒,作不出来的退席。" 圣贤愁说:"出题吧。" 王先生说:"咱在卧佛爷面前喝酒,就以卧佛爷为题。我先作一首, 你俩照我的格式作下去,但不准重了意思。" "好。"圣贤愁说,"请吧!" 王先生成竹在胸,脱口先吟一首:人臣是卧, 垂目是睡。 卧佛爷躺在床梆上, 不知是卧呀, 也不知是睡。 张先生听王先生吟罢,望望卧佛爷,才思也很敏捷,说"我接着来 吧 " 圣贤愁说:"请。" 张先生随即吟出一首:半月是胖, 长月是胀。 卧佛爷抱个大肚子, 不知是胖呀, 也不知是胀。 轮着圣贤愁了,他皱着眉还没想好。 王先生暗暗高兴,对圣贤愁说:"咱有言在先,作不出来菜不能吃, 酒不能喝,就请退席。" 王先生话音未落,圣贤愁笑笑说:"有了。" 王先生催他快说。 圣贤愁流着口水吟了出来:乞口是吃, 曷口是喝。

卧佛爷笑嘻嘻地望着酒肴, 不知是想吃呀, 也不知是想喝。 张先生和王先生听了,相对看看,满脸不乐,只好让圣贤愁入席共 饮。 (张军)

不知羞

宋朝的时候有个人自以为能吟诗作赋,所以目空一切,瞧不起人。 后来他听说欧阳修擅长做诗,心想:天下真有比我更会作诗的人么 得 去看个虚实。于是他就背了个包袱去访欧阳修。走到半路上,他看见一 棵很大的枯树,就诗兴勃勃地做起诗来:"门前一古树,两股桠杈大。" 他讲了这么两句,却想不出后面两句词儿来。正在那里苦苦思索,恰巧 欧阳修从他后面走来,就替他续了两句:"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 这人回头一看,并不认识来的人就是欧阳修,就对欧阳修说:"想 不到你也会做诗,那咱俩就一同去拜访欧阳修吧。" 于是他俩便一同上了路。两个人来到一条河堤上,那堤上有一群鸭 子,鸭子见人来了,都跳下水去。这人见了,又做起诗来说:"一群好 鸭婆,一同跳下河,"欧阳修听了又借用骆宾王的名句,帮他续了两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后来他们一同渡河,这人在舱内又做起诗来:"两人同登舟,去访 欧阳修。 欧阳修便又帮他续了两句:" "修已知道你, 你还不知修 (羞) " 。

村妇吟诗讥东坡

云鬓蓬松两奶乌,手携榼饭去馌夫。 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屡遭贬滴,一贬到湖北黄州,再贬至广东惠州, 三贬去海南儋州。这个故事,是说东坡被贬赴海南途中,路过新会县时, 遇到一个村妇送饭去田间,妇人正奶着孩子。苏东坡逗趣地吟了两句诗。 云鬓蓬松两奶乌, 手携饭榼去馌夫。 村妇随口答他:是非只为多开口, 记得朝廷贬你无 苏东坡浑身微微一震,想起乌台诗案,因几句诗惨遭的横祸,连忙 谢过,匆匆离去。村妇答诗虽然戳痛了东坡伤疤,却是嗔怪中颇含同情 告诫。此时此地,对东坡轻薄出句而言,诗仅两句,也真机敏而恰到好 处。

50

第17篇:趣味中国历史故事

趣味中国历史故事

娃娃皇帝

中国的封建社会,帝王的“宝座”是世袭的,因此,出现了许多乳臭未 干的娃娃皇帝。据统计,仅10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就有20多人。

最早的娃娃皇帝是西汉的昭帝刘弗陵。他10岁时继承皇位。

最后一个娃娃皇帝是末代皇帝溥仪,他继位时是3岁(1908年)。

最小的娃娃皇帝是东汉的殇帝刘隆。他出生100天就当了皇帝。

2岁时当皇帝的有两人:东汉冲帝刘炳和东晋穆帝司马聃(dān)。

3岁当皇帝的是清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

5岁当皇帝的有东晋成帝司马衍、北魏孝文帝元宏和南宋的恭帝赵显。

6岁当皇帝的有清朝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和清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 淳。

7岁当皇帝的有后周恭帝柴宗训和元朝宁宗。

8岁当皇帝的有东汉质帝、三国吴废帝、北齐的幼主、北周的静帝、南 宋的广王赵昺。

9岁当皇帝的有西汉平帝、东魏的孝静帝、南宋的端宗和明朝的英宗。

10岁当皇帝的有东汉的和帝、三国魏废帝、南朝宋的后废帝和南朝宋顺帝、北宋的哲宗。

白居易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能在考场上脱颖而出,除了天分好、遗传好,更在于他的勤奋,在于他后天孜孜纥纥地学习,即他自己所说的“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意思是白天作赋,晚上写字,还不时作诗,整天不间断地学习,后来舌头长疮,手肘都磨出了厚茧。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李嘉诚夜读

李氏家族的古宅,有一间小小的藏书阁,线装古籍层层叠叠排放在书架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日放学回家,李嘉诚便泡在藏书阁,孜孜不倦地阅读诗文。他涉猎甚广,《诗经》《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元曲„„

李嘉诚堂兄李嘉智回忆道:“嘉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他去香港,办实业成为巨富,我们都感到吃惊。”

他的另一位堂兄,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李嘉来感叹道:“嘉诚要小我十多岁,却异常懂事。他读书非常刻苦自觉,我看过好多次,他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不睡觉。”

趣味地理故事 1.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4.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 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 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第18篇:语文趣味故事

语文趣味故事

不会说话的主人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财主。他从不思考自己所说的话,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有一天,这个财主设宴请客。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客人来了不少,可能是他希望来的几位客人还没有到,于是他非常失望,就不加思索,自言自语道:“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

客人们一听,心里凉了一大截:“什么叫该来的没来,难道我们是不该来的吗?”。一半的客人坐不住了,于是他们连饭都没有吃就走了。财主一看,这么多人不辞而别心里十分着急,又随口说道:“哎呀,不该走的倒走了!”剩下的人听了,心里十分生气“„不该走的走了‟。这么说来,我们这些该走的反而赖在这儿了?”于是,又有2/3的客人不辞而别。

这下可没剩下几个客人了,财主一看更着急了:“这!这!我说的不是他们啊!”

最后的3个客人听到主人这么说还能坐得住吗?“„不是说他们‟,那当然是说我们了!”他们也气冲冲地打道回府了。

结果,宾客全都走光了,只剩下财主一人站在那儿干着急。财主无意间气走了所有的客人。真是不会说话惹的祸呀!

妙对羞官僚 明朝的大学士解缙,少时家贫,由于苦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终于当了大学士。他年轻的时候,尽管很有学问,一些官僚仍然看不起他,甚至奚落他。一次,

有个大官蓄意拿他取乐。当着很多人的面,那大官冲着解缙说:“我听说你会对对子,我出一句给你对对吧。”随后,他大声念道:“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也敢对锯(句)。”显然,这是讽刺解缙不会对句了。而且,他的“出句”很刁:上句叙事,下句议论,结尾用“锯”来谐“句”,用的是谐音双关。大官念完,得意地笑着,说:“解缙,你对呀!”解缙性情刚直,才思敏捷。他略加思索,张口念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满座的人哈哈大笑,只羞得那老官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解缙对得工整极了。从字数说,是十五个字,上句七个,下句八个。从词性来看

“二”对“一”,数词对数词;“马”对“猿”,名词对名词;“陷”对“断”,动词对动词;“足”对“木”,又是名词

对名词;“污泥内”对“深山中”,都是方位结构;“老”对“小”,形容词对形容词。从句子的结构说,两人的句子都是主——谓[1]——>宾——补。从结尾看,老官僚用“锯”谐音“句”,解缙用“蹄”谐音“题”,都是双关,可见对仗十分工整。解缙真不愧为机敏的大学士。老官僚的出句通过猿猴锯木头讥讽解缙不会对偶,解缙的对句通过一马陷污泥,反击老官僚不配出题目,内容相同,所以是正对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当了州官,他官气十足,架子很大。百姓和下属见了他的面只许称他“大人”、“老爷”,不许人直呼其名。谁若违反了这个规定,他就说人家对他不尊重,就要治人家的罪。因为田登的“登”与“灯”同音,全州的人就把“灯”叫做“火”。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这天要放花灯,让大家热闹热闹。田登的手下人要通知百姓放灯,但又不敢说出“灯”字来,于是就在告示上写道:“本州官依照历年规矩允许放火三天。

”老百姓看了告示后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流传开来,后来就成了成语,意思是比喻反动统治者可以任意做坏事,而百姓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从修辞手法来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个对偶句。同解缙的那个对偶句不同的是:出句和对句的意义恰恰相反。这种对偶就是反对。

才思妙对娶佳人

——对偶

(一)明朝时候,山西省有一位名医叫乔嗣祖,家有二女,大女儿叫珍姐,二女儿叫珠妹,姊妹出落得像花一样,眼看到

了出嫁的年龄。乔老不想把祖传的医术传给外人,于是决定招婿入赘。怎么招呢?他理想的女婿是既懂医道又有学问的人。想来想去,他想出了出联应对招婿的办法。他出的上联是:珍珠双花红娘子此举公开后,虽有不少读书人前来一试,但因不懂医术药物被拒绝。有一天,来了一位身穿绿棉袍的少年,彬彬有礼地上门对道: 枸杞二丑绿宾郎乔老爷怕受骗上当,就问少年这下联作何解释。少年笑答:“我叫吴杞,兄叫吴枸,兄有事在家,叫我穿绿棉衣前来。兄长的医术和文才胜我十倍。”乔老先生听后,心中大喜,当即决定招吴氏兄弟入赘。这副对联传开后,都啧啧赞美,说它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切合有情事理。朋友,你能说出它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撰成的吗?

(二)从前有个中药店主人,膝下有一女,貌美聪慧。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位才华出众的男子结良缘,他决定用中药名作上联,哪个对出下联,就把女儿相许。上联是:“玉叶金花一条根”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一筹莫展。忽然来了一位英俊少年,挥笔对出“冬虫夏草九重皮”。店主一看此青年才貌出众,于是又出了一上联:“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那青年马上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店主十分高兴,随即又撰一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

地”,那个青年稍加思索,又对出下联:“天仙子相思佩红娘”。店主非常满意,当即把女儿许配给他。你知道对联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吗?

六岁神童斗和尚

——对偶明代林文斌六岁时游庙,和尚见他梳着三叉小辫,就说:“三叉似鼓架。”林文斌随口对答:“一秃似锣槌。”和尚又惊又气,马上出联叫他对:“三尊大佛坐象坐虎坐莲花。”林文斌不加思索就说:“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酒菜。”母亲在一边听见就批评他太不文明了。他说:“我说的是,„一个书生攀龙攀凤攀桂枝‟。”后来又一次,他改梳两条小辫到庙里去玩,和尚又笑他:“牛头且喜生双角。”林文斌毫不怯懦,顺口应道:“狗嘴何曾吐象牙。”

故事中的林文斌凭着自己的机智聪明,运用对句的修辞手法,敢于与不怀好意的和尚机灵应对,使和尚的取笑变成了自取其辱。奇特的自荐诗

——篇喻有时为了含蓄委婉表达自己的意愿,一般不会直接向人表达。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诗就表示作者希望得到有识之士垂青。以日常所见情愿为上钓之鱼表达自己急切出仕的心情。传说朱庆余在《边试上张水部》中是这样说的:“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浓浅入时无?”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蜜月生活的爱情诗吗?不是。其实朱庆余在考试之前写了这首诗给张水部,张水部就是任水部员外郎的名诗人张籍,原是希望他先看看自己的作品,量量自己的才学,以便向当局者推荐,使自己有个进身之价。所谓“拜舅姑”、“画眉深浅”,乃至全面构思,都是比喻。这是整篇运用比喻的好例子。张籍岂有不明白的道理?于是回信说:“越女新妆出镜新,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仍是用篇喻手法,把朱庆余誉为西施,不但美貌过人,特别是歌声优美,是无价之宝。这比原作只在形体上作喻稍为高明一点了。

庄周不想当宰相

——讽喻讽喻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说明事理的修辞方法。战国时代的惠施当了梁国的国相,他的朋友庄周去拜访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周这次来梁国,是想夺你那国相的职位的。”惠施听了非常害怕,立即派人去抓庄周,闹了三天三夜,没有捉到庄周。一天,庄周找上门来,见了惠施,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有种同鸾凤一类的鸟,名叫宛雏,你知道它的特点吗?这鸟儿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累了,找不到梧桐树不歇息;饿了,找不到竹果不吃;渴了,找不到醴泉不喝。一只猫头鹰拣到一只死老鼠,刚想吃,看见宛雏飞过来,吓得惊惊慌慌,说:„啊呀,它要夺我的香美食物呀‟。“庄周讲完这个故事,瞅着惠施的眼睛,说:”老朋友,现在你还认为我要夺你那宰相宝座吗?”惠施知道庄周无意同他争夺相位,便放心了,于是就同庄周友好地交谈起来。在这则故事里,庄周为了消除惠施的误会,而引用了宛雏不会争吃猫头鹰的腐鼠的故事,来

说明自己不会代惠施当宰相的道理,这便是讽喻了。一般而言,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有的道理不便于直说或明说,或者是不容易说清楚,或者为了说得通俗、明白、有趣,于是就用了讽喻了。有柴出卖——藏词明代,广东有个著名文人叫伦文叙,他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一天半夜,他突然想喝酒,可是家里已坛干罐净,滴酒不见了。当时,明月当空,万籁俱寂。于是,他踱出家门,去敲酒店的窗户,喊道:“店家开门。”老板被他吵醒了,推开窗上的小板,说:“伦秀才,半夜买酒,有个条件。”老板边扣衣服,边朝街对面一呶嘴。那里是柴草店,挂了个“有柴出卖”的幌子。又说:“请你写首诗,既要用上柴店幌子上的字,又要表现半夜买酒的事实,否则,您老明天再来吧。”伦文叙看见店主的雅兴,也暗自喜欢,他略一沉思。随即吟道:“有心披星戴月来,柴门紧闭不肯开。出声高叫惊邻里,卖酒老翁快出来。”店主听后,连忙开门,请伦文叙喝了一回酒,临行还送给他一瓶名酒。伦文叙吟的就是藏头诗,取每句开头的一字连起来,便是“有柴出卖”了,运用的修辞手法就是藏词。

所谓藏词,就是将要用的词藏起来。一般来说,那要用的是常见于熟悉的成语或语句,使用时,单将成语或语句的另一部分用在话中来代替本词。运用藏词能创造语意含蓄、令人思索联想、形成幽默情趣的艺术效果。如伦文叙的诗,暗藏“有柴出卖”四字,读者一旦发现,就会引起一种惊奇、喜悦的审美情绪。藏词可分为藏头、藏腰、藏尾三种形式。藏去的本词在每句开头,这叫藏头。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缺一(衣)。藏去的本词在句子中间的叫藏腰,如:一二五六七——丢三拉四。藏去的本词在句子末尾的叫藏尾,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少十(食)。藏词的材料往往是过去已有的“成句”,一般直接摘引自古代的典籍。如:一士人家贫,与友上寿,无从得酒,乃持水一瓶称觞曰:“君子之交淡如。”友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对饮至席终。这是《古今谭概》里的一则故事。贫困的读书人拿一瓶水去祝友人的生日,他要告诉朋友:自己送的不是酒,而是“水”,于是引用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古话,“藏”去了末尾的“水”;朋友明白了读书人的苦衷,告诉他:没关系,人好水甜。他引用了前人的文句“醉翁之意不在酒”,隐去了“酒”字,他们都用了藏词的手法,他俩的话都摘取了典籍的原句,并藏去了关键词。对方通过说出那部分词语,就明白了隐去的词语。藏词是现成一句话的截取,如果不懂得原句,那就不易理解藏去的词语。所以,藏词往往要有一定文化的人之间才能运用。

韩复渠演讲

诸位、各位、在齐位: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演讲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感冒。今天来的人不少咧,看样子大体有8/5啦,来到的不说,没来的把手举起来!很好,都来了!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相互原谅。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得七八国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你们大家都是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炮筒子里钻出来的。今天来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对牛弹琴,也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了。

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就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在北京东交民巷都建立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建个大使馆呢?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第三个纲目,学生篮球赛,肯定是总务长贪污了。那学校为什么会那么穷酸?十来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像什么样?多不雅观。明天到我公馆领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省得再你争我抢的。

今天这里没有外人,也没有坏人,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三个机密:第一个机密暂时不能告诉大家,第二个机密的内容跟第一个机密一个样,第三个机密前面两点已经讲了,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诸位。

吻吻你 有个深圳人到北京出差,因人生地不熟,走到街上,往回走时竟找不着原来的路子,于是向路旁一个年轻姑娘问路:\"小姐,吻吻(问问)你啦……\" 话未说完,脸上\"啪\"地挨了一巴掌,打得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捂着发红的脸颊,冲姑娘叫道:\"你这个小姐,怎么乱打人 \" \"就打你这个流氓!\" \"你这么金(珍)贵呀,我吻吻(问问)你都不行吗 \" \"啪\"地一声,姑娘又是一巴掌打过去,并大声骂道:\"你这个流氓,以为这是在美国呀!……\" 顿时,过往行人都围了上来看热闹。其中有一位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广东人,听了姑娘的骂声,不由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把深圳人拉过一边说:\"大老乡,你要好好学学普通话了!你把\'问路\'的\'问( w8n )\',说成了\'吻(w7n )\',这位姑娘怎么不生气,两巴掌白挨了。\"

肚子和兔子

一次,有一位旅客陪伴他的母亲坐火车到北京去旅游。列车开至中途,他母亲患了急性肠胃炎,肚子痛得直不起腰,急得他在列车上到处打听医生,没找着。最后,他只好跑到列车广播室去求助。他用不咸不淡的普通话对播音员说:\"同志,麻烦您,我母亲的兔子(肚子)有病,请您帮我广播,找个医生看一看。\"两分钟之后,扩音器发出了广播声:\"旅客们请注意,在第八车箱 25 号座位的老大娘兔子有病,旅客中如有能医治的,请前往抢救。\"不一会儿,果然有一个当过兽医的旅客来到那位老大娘跟前。问:\"大娘,你的兔子怎么啦 \"那个旅客抢先插嘴说:\"她可能是患急性肠胃炎。\"那位兽医听了,不禁大叹一声:\"啊!这是个误会!原来是大娘本人肚子痛,并不是她所带的兔子有病。\"一句话说得周围的旅客都大笑起来。这个误会完全是由于那个旅客的普通话说得不准,分不清那个字该送气,那个字不该送气而造成的。

苏轼不\"舒适\" 一个南方人在山东教书。一天上课,他向他的学生问道:\"苏轼是什么 \" 一学生回答说:\"舒(苏)适(轼),就是舒服。\" 老师说:\"不对,他是诗人。\" 学生不解地问:\"\'私(诗)人\' \" 老师点了点头说:\"他叫苏东坡,又是词家。\" 学生恍然大悟地说:\"原来老师是问\'齐(词)家\'的\'梳(苏) 头(东)婆(坡)\',我们村是有一个。\" 老师恼火地一拍桌子:\"胡说!\" 其实,这不是学生胡说,而是老师自己没说好普通话,把\"苏轼\" 说成\"舒适\",把\"诗人\"说成\"私人\",把\"词家\"说成\"齐家\",怎叫学生不误会,又怎叫学生知道老师在说些什么呢这类笑话是屡见不鲜的,这不仅嘲讽了我们某些上课不说普通话,满口是方言词语的老师,而且也反映了一些南方方言中声母 zh ch sh 与 z c s 相混,zh ch sh 又念成 i q x 的方言现象,很值得我们学习普通话时认真对待。 (吉笑雨)

拿妻子

一个湖南的技术员到外地出差,手头缺尺子用,便到一个商店去买。他走到卖尺子的柜台前,对柜台里的男售货员说:\"同志,请你把\'妻子\'(尺子)拿来给我看看!\" 售货员一听,顿时生气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叫我把妻子拿给你看看,你是什么东西!\" 技术员急了,连声叫道:\"把妻子(尺子)拿来给我看看嘛!……\" \"混帐!凭什么要把我老婆叫来给你看看,想看回家看你自己的老婆吧!\" 技术员张口结舌,愣在那里了。是呀,\"尺子\"说成\"妻子\",怎能不叫售货员恼火呢!在一些方言地区,许多人分不清 ch 和 q 的读音,常常把 ch 声母的字说成 q 声母,如\"尺\"念成\"妻\",\"吃\"念成\"齐\"等。对此,如果不学好普通话,出差办事,就定会闹出买\"尺子\"变成买\"妻子\"的笑话来。 (覃一云)

方言误 豫西南某县的方言,对不满意的事物,不叫\"不好\",也不叫\"太差\",而是叫\"日巴杈\"。不久前,外地有个剧团到该县县城剧场演出。第一场演出结束时,剧团团长约剧场经理一道走出剧场,到观众中去听取反映。当剧团团长听到不少观众说:\"这个剧团真够日巴杈的。\"他听不懂,便问剧场经理:\"日巴杈\"是什么意思。经理碍于面子,不便实话相告,就应付地说:\"日巴杈是很好的意思,这是观众称赞你们演出成功呢。\" 剧团团长是个相声演员出身,由于职业的习惯,他每到一地都喜欢学习和运用当地的方言俚语。演出期间,在与县文艺界的联欢会上,团长致感谢词说:\"这次来贵县演出,得到文艺界同行的大力协助,使我们的演出即将胜利结束,我代表剧团全体演职员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还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演出水平本来不够日巴杈,可是领导和观众都说我们日巴杈,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今后,我们要百倍努力,达到高度日巴杈的水平!\" 参加联欢会的人无不前仰后合,捧腹大笑。

分屁

文化大革命初期,一位湘中社教(即社会主义教育的简称)工作队员在湘南农村蹲点。年终了,生产队里召开社员大会,宣布年终的分配方案。那位工作队员,在没宣布方案前,在会上对社员进行思想教育,已经讲了许多话,最后总结说:\"年终分屁 (配) 要实行按劳分屁 (配) \" !社员们听他这样一说,马上叫喊起来,\"什么!你骂我们年终是分屁,还说要按劳分屁!这还了得,诬蔑我们革命的大好形势,你还算什么社教干部!\"顿时整个会场闹得一团糟,随后生产队长带头,大家连夜写了一张状子送到社教总部。总部负责人马上打电话,连夜把那位社教干部召了回去,停职检查。不久又将他遣回原籍进行劳动改造。这意想不到的灾祸,是那位工作队员把\"分配\"的\"配\"说成\"屁\"。为什么要把\"配\"说成\"屁\"呢是他故意的吗不是,主要是他说了方言,因为在他的方言当中,是把普通话一些 ei 韵母字说成 i 韵的,由此\"配\"说成了\"屁\"。为什么会把普通话的 ei 韵读成 i 韵呢这是古音韵母在方言中演变的结果。而且这种演变一般都是有规律的,比如\"配\"属古韵母队韵字,跟它同韵的古韵字,\"佩,妹,昧,背\"等在方言中也会读成 i 韵。而掌握这一规律,就能很快纠正自己把\"配\" 说成\"屁\"的现象。

没什么该记的

文化大革命中,搞政治理论学习,常组织辅导员,一人管几户,包教包会。一天,一个从南方调到北方某县工作的干部在公社干部陪同下到张庄检查落实情况。他们离村不远,就碰见一个捡粪的老汉。县干部拉住老汉,半普通话半方言地问道:\"你早,老同志,你是谁包的 \" 老汉说:\"我是\'睡饱\'了,才一早起来捡粪的。\" \"我是说谁教的。\" \"是呀!没有\'水浇\',捡回的粪就干啦!\" 县干部恼火地瞪着老汉问:\"你家是什么成分 \" 老汉不紧不慢地说:\"我家用粪坑\'盛粪\'。\" 干部大怒又问:\"你是什么阶级! \" 老汉不解地望着干部说:\"\'该记\' 我\'该记\'的就是吃饭,捡粪,再也没有什么\'该记\'的了。\" 干部大发雷霆,叫人把老汉弄到公社办学习班,好好\"教育教育\"。实际上该教育的是那位干部,是他普通话没有说好,把\"谁包\"说成\"睡饱\",把\"谁教\"说成\"水浇\",把\"成分\"说成\"盛粪\",把 \"阶级\"说成\"该记\"。你叫老汉怎能不误会那位干部不仅不检查自身的问题,反而大发雷霆,这不能不说是反映了我们某些干部工作作风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见,我们的干部必须要学好普通话,不然,又怎能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做好群众的工作呢 (吉笑雨)

借借老师

有一回,一位中学生家长张伯(广州人),带着他的女儿小嫦去拜访谢老师。他们走到老师家,见大门开着,就问:\"借(谢)老师在家吗 \"他女儿急忙拉住他的衣袖说:\"爸,不是\'借\'老师,是\'谢\' 老师。\"幸好老师从厨房里出来,没听清,就热情地招呼父女俩进去坐。喝过茶,聊了几句家常之后,老师向家长介绍了小嫦近来的工作,学习情况,希望家长配合多帮助小嫦,创造条件,争取加入共青团。张伯一听乐了,高兴地说:\"小嫦的进步,全靠老师教育帮助,借借老师,借借老师。\"小嫦越听越急,使了个眼色,半开玩笑对爸说:\"爸,是谢谢老师,不是\'借借\'老师,老师怎么能\'借\'的呀。\"几句话,引得三人哄堂大笑。

卖盐成了卖羊

有个南方朋友和北方朋友合伙做生意,他俩商定,哪儿货好卖,什么货赚钱,只要打个电话,就要立即把货送到,利润平分。一天,南方朋友所在的地方缺盐,立即挂长途电话给北方朋友,要北方朋友想办法尽快买两车盐来。北方朋友在电话里听到说买\"羊\",立即四下奔走,买好两车羊,急忙押送到南方朋友住的地方。南方朋友见了大吃一惊,说道:\"我叫你买\'羊\'(盐)你为什么买\'羊\' \" 北方朋友:\"我是买的\'羊\'!\" 南方朋友:\"我是说买吃的\'羊\'(盐)!\" 北方朋友说:\"是买的菜羊,不是毛羊!怎么不能吃!\" 南方朋友发急地说:\"咳!是煮菜用的羊(盐),喊(咸)的!\" 北方朋友:\"怎么不会喊,你听,哪一只不\'咩咩\'叫!\" 南方朋友气得瘫倒在地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两车盐成了二车羊,紧俏货成了滞销的货,叫他怎么不气然而,这又怪谁呢,还不是怪自己说了方言,把\"盐\"说成了\"羊\"。我们知道在普通话中,\"盐\"是 ian 韵,\"羊\"是 iang 韵,两字是毫不相混的,而在一些方言中, ian ,却 iang 合流, ian 韵的字全部读成 iang 把韵,致使操这种方言的人在学普通话时也很伤脑筋。因为他们很难从 iang 韵中把 ian 韵分出来。对此,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必须要想一些办法,而最好的办法是记 iang 韵字,因为 iang 韵字比 ian 韵字少,除自成音节外,只有 n ,l ,j ,g ,x 五个声母与 iang 韵相拼。记忆时也最好选同偏旁的代表字记忆,再以记忆的字类推,便可随时分辨 ian 和 iang 韵的字。这里值得一提的是,ian ,iang 合流的同志往往说不准 ian 韵,对这个韵母,我们必须认识其中的韵腹 a 是发\"e \"音,而不是发 a 音。这一点是读准 ian 韵的关键,希望大家在练习中切记! (夏石库)

倒运

王老五很迷信,过年过节都要教自己的孩子一定讲吉利话。大年初一,王老五一大早就叫自己的儿子起来供奉神灵。可是,一大碗鸡肝刚摆在神灵前的供桌上,他家的老黄狗跑过来,\"哗啦\"一声把一碗鸡肝弄翻到地上。王老五的儿子急得大声喊起来:\"爹!不好啦,倒了润了!\" 王老五一听,气得跑来\"啪\"地给儿子一耳光,骂道:\"混帐东西!大年初一,就喊倒运!\" 儿子哭着说:\"你,你昨晚上还叫我说\'润\'不说\'肝\'的嘛…… 叫我说什么呀 \"说着\"呜呜\"地哭起来。王老五拍着脑门说:\"好!好!叫倒肝!\" 儿子反驳说:\"倒干(肝)了,我们家又哪有吃呀 \"说罢,又呜呜地哭起来。这真叫孩子左右为难了:说\"倒润\"吧,跟\"倒运\"同音;说\"倒肝\"吧,又跟\"倒干\"同音。这个故事虽然讽刺了迷信思想的人,但是却反映了一些方言中特殊的忌讳言词。这些忌讳言词我们应该有所了解,不然,即使是叫一个名字,也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的。比如有个北方妇女带着五六岁的儿子到南方走亲戚,她儿子名叫\"刘禹\"。一天,刘禹到亲戚的邻家去玩,吃饭的时候,北方妇女来到邻家门口,对着里面喊道:\"刘禹!刘禹——\" 这一叫不要紧,只见一个彪形大汉冲出来,指着妇女骂道:\"你屋 (家)里死了人,跑到这里来喊,安的什么心!\" 妇女莫名其妙地说:\"我,我叫我儿子!\" 大汉怒目圆睁地说:\"你儿子死了,就来害别人!是吗 \"吼着逼近妇女。妇女吓得不敢做声,忙转身走了。原来这一带死人抬灵柩时,喊的号子就是\"留——语!\"这号子声跟那妇女喊儿子的声音非常相似。这种叫喊声当地人一般是忌讳喊的,那妇女在别人家门前乱喊,怎能不惹恼人家呢! (秦振华)

涂红花油

小刘是广州人,他爱人是北方人,小刘的普通话水平不怎么样,小两口为这个没少闹笑话。有一次,小刘在门外擦自行车,听得他爱人在屋里喊了一声:\"哎哟,b8i 子弄破了。\"小刘一下子跳了起来:\"什么鼻子弄破了!那是危险三角区!你等等,我马上拿药来!\"当他洗了手,找到红花油,来到爱人面前时,却发现她的鼻子好好的,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他爱人看见他的模样儿,\"嗤\"地笑起来:\"真是个傻小子,被子破了不用针线缝,却涂红花油!\" 原来小刘的爱人说:\"被子破了\",小刘却听成\"鼻子破了\"。在普通话里,\"被\"字的韵母是 ei ,\"鼻\"字的韵母是 i ,本来是绝不会混淆的;可是在广州话中,它们的韵母都是 ei ,广州人说普通话,常常把\"鼻\"字念成 b8i 。自己说错了,听别人说话也容易听错,人家说\"被子\",便会听成\"鼻子\"。

问宿

湖南江永县有个农民到云南搞副业。一天,他挑着一担山货赶路,由于路径不熟,错过了旅店。他望着快黑下来的天,心里十分着急。但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他转过一座小山时,一座新砌的房子就出现在他眼前。他好不高兴,挑着山货向新房子走去。新房子一旁的树下,有个老头正在乘凉。江永农民放下担子,笑嘻嘻地上前用家乡话对老头说:\"老人家,天快黑了,你积一下德,让我在你\'细务\'(新屋)里睡一夜好不好 \" 老头忽地站起来,上前就给他一耳光,怒骂道:\"那来的野种!我\'媳妇\'刚过门,能让她跟你睡吗 \" 江永农民摸了摸火辣辣的脸,恼火地说:\"你,你\'细务\'不给(让) 睡就不给(让)睡,为什么打人 \" 老头一听,更加恼火,操起手杖就朝江永农民打去。江永农民莫名其妙地后退着。老头的两个儿子闻声从屋里跑出来,见父亲怒不可遏,以为是来了坏人,喊叫着挥拳冲向江永农民。江永农民人生地不熟,以为这山旮旯里的一家是那剪径的强盗,忙丢下山货,赶紧跑了。这江永农民说方言的教训,难道不值得我们记取吗! (吉笑雨)

大闹门诊室

前几年,东安县某乡医院从外地调来一个年轻医生。一天早上,一个中年妇女来到门诊室看病。年轻医生热情地望了望病人,首先拿出体温表给病人量体温。 \"医生,我生的是什么病啊 \"中年妇女忍不住问道。 \"你有些发烧。\"年轻医生随口答道。 \"什么 \" 中年妇女一下子从凳子上跳起来, \"你骂我 \'发骚 (烧) , \' 你在哪儿看见的 \" 原来,东安人说\"发骚\"是骂女人\"放荡\"勾引男人。当时年轻医生不解其意,连忙说道:\"你是发烧嘛!\"说着还用手去摸病人的额头。中年妇女大怒,猛地把医生一推。年轻医生恼火地说:\"你,你是干什么呀 \" 中年妇女怒不可遏地说:\"你这个流氓,也不看看我是谁,想调戏我,瞎了你的眼!\" 年轻医生莫名其妙地说:\"你这是什么话 \" \"你吃了屎!你年纪轻轻,就……\"中年妇女指着年轻医生不住地骂着。骂声惊动了院长,急忙赶来问年轻医生是怎么回事,医生简单地说了一遍,院长连忙上前劝中年妇女道:\"大嫂,你不必发那么大的火。他说你发烧是对的。\" \"什么你当院长的也骂我\'发骚\',刚才是我\'发骚\',还是他调戏我 \"中年妇女哭叫着一头朝院长撞去。院长往旁边一闪,中年妇女撞在墙上,顿时昏了过去。医务人员慌忙赶来抢救。院长望着昏死的中年妇女,长叹了一声,喃喃地说:\"看来农村也应该推广普通话了。\" 是的,农村也应该大力推广普通话。\"烧\"与\"骚\"在普通话中一个是翘舌声母 sh ,一个是平舌声母 s ,两者的界线是很分明的,但在一些方言中,由于翘舌,平舌不分,也就同了音,由此产生了这场误会。这不就是不懂普通话的后果吗 (文卫兰)

四碗肉变十碗油

十年*中,南方某公社王主任,带着三个人上北京参观。一天,他们到一家饭馆吃饭。饭馆的服务员问王主任要什么菜。王主任打着官腔说:\"十(四)碗红烧油(肉),十(四)碗红烧芋(鱼),再加十 (四)碗饭!\" 服务员不解地问:\"要十碗油是猪油还是茶油 \" 王主任自以为是地说:\"当然是猪油(肉)嘛!\" \"好!\"服务员转身就进去了。一会儿,服务员把十碗猪油,十碗山芋,十碗白饭送到桌上。王主任和另外三个人都大吃一惊。王主任恼火地翻了翻白眼,对服务员吼道:\"怎么搞的我们要的是油(肉),而不是肉(油)!要的是芋(鱼),不是鱼(芋)!每种十(四)碗,不是四(十)碗!\" 服务员点了点头说:\"同志,这不都是按您说的送来的吗 \" \"胡说!\"王主任把桌子一拍。这一拍不要紧,把桌子上十碗猪油都震翻了,顿时\"哗啦啦\"地全流到地上。店里的服务员和顾客见了都围了过来,懂方音的同志问明原委,才知道是一场误会。这时,王主任有理说不清,想赖账又赖不掉,只得乖乖地付了十碗猪油钱,作为他初上北京的留念。 \"十\"说\"四\",\"肉\"读\"油\",这是南方许多方言中没有翘舌声母的反映。而那位主任为了打官腔,证明他能说普通话,却把不翘舌的\"四\"说成翘舌的\"十\",又把翘舌的\"肉\"说成不翘舌的\"油\"。声调更是混乱不清,\"鱼\"说\"芋\",\"芋\"说\"鱼\",由此使人产生了误解。从这里也使我们想到,有些人在学普通话中,并没有诚心诚意地下过苦功夫,只知皮毛便鹦鹉学舌。正如我们在南方经常听到一些人说的,说普通话有什么难,只要把舌头卷起来就行了。而如此地看待学普通话,岂能不像那位主任一样,陪了夫人又折兵——吃不到鱼肉还得掏钱呢 (虞菊兰)

图书馆借汽油

有个在济南读中专的南方学生,一天,他到济南市图书馆借书,但查了半天索引,查不到他所需要的书,便对图书管理员说:\"老师,我要借《汽(集)邮》,书库里有吗 \" 管理员连忙答道:\"书库里哪来的\'汽油\' \" 学生连忙辩解道:\"不,不!我要的是《机(集)邮》!\" 管理员恼火地说:\"\'机油\'也没有!\" 学生大为不满地说:\"你这是什么态度!\" 管理员说:\"我什么态度我还没把你送派出所呢!你要机油,汽油什么的!是不是要烧毁图书馆 \" 学生惊愕地望了望管理员,转身走了。他走,也许知道自己说了方言,把普通话的\"集邮\"说成\"汽油\",当他纠正时,又把声调说错了,\"集邮\"成了\"机油\",这也就难怪别人误会了。而把\"集\"说成\"汽\",是他把不送气的舌面塞擦音声母 j ,说成送气的舌面塞擦音 q 了,说普通话时没有纠正,故而给别人造成了误会,借不到书,还挨了一顿克! (宁奚)

仓皇出逃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出逃后,各地学习中央文件,一个农民听了文件后,问一个下乡辅导学习的公社干部道:\"仓皇出逃是什么意思 \" 干部想了想回答道:\"这还不晓得,那林贼被关在仓库里烦躁了就逃跑出国呗!\" 以音释义,难免闹出笑话,以方言释义,就更是叫人笑掉大牙了。传说有个老先生,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就是喜欢用方音释义,弄得牛头不对马嘴。一次,他向学生讲解《论语·八佾》中\"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几句,洋洋洒洒地解释道:\"孔子谓季氏,就是孔子会夹屎也;八佾舞于庭,就是八天才屙一点也;是可忍,就是说,只有孔夫子能忍得住也;孰不可忍也,就是谁也忍不住也!\" 学生无不哄堂大笑。原来,那\"谓季氏\"与当地土话\"会夹屎\"同音,那\"舞于庭\"也与当地方言的\"屙一点\"音近,故而老先生如此解释。当然,像这样的老先生,现在是没有了。但是在方言区,用方言讲课,用方言朗读,用方言解释字音字义的,却大有人在。这样又怎能给汉字正音,又怎能教学生学好普通话呢 (廖海燕)

扫黄

有位当官的到某县检查扫黄工作,半方言半普通话地问当地干部:\"你们这里有没有土产(娼) \" 一个当地干部连忙说:\"有呀,叫兰花菇。\" 当官的以为土娼的名字叫\"兰花姑\",忙问道:\"抓起来没有 \" \"它不是人!\"那个干部答道。 \"不是人,怎么为产(娼) \"当官的莫名其妙地盯着那个干部。那个干部见当官的脸色不对,一时不敢再说。另一个在场的干部忙上前解释说:\"首长,刚才他说的是本地的土产葫芦(蘑菇)。\" 当官的不由恼火地叫道:\"无论\'胡奴\',还是\'兰花姑\',再好,也要把她抓起来!唵,你们的扫黄工作是怎么开展的呀!\" 当地干部不敢争辩,只得点头答道:\"是,是!\" 这命令可是害死人了,叫当地干部往哪里去捉拿\"兰花姑\"呢由此可见,我们的领导干部也应该学好普通话。像那位当官的一样,an ,

ang 不分,并且把普通话的平调说成了降升调,把\"娼(ch1ng)\"说成了\"产(ch3n )\",如此检查工作,岂不铸成大错

分糖吃

有位领导在单位职工大会上说道:\"同志们,明天上级来检查,大家回去好好地把\'外甥\'(卫生)搞一搞!\" 职工们顿时轰堂大笑。领导恼火地说:\"笑什么!这是严肃的问题!谁不搞,等下分\'痰\' (糖)吃……\" 职工们顿时安静下来,眼睁睁地望着领导。领导见大家不作声了,以为是奖罚制度发生了作用,怎样奖罚的问题也就不说了,接下来大讲分糖的意义:\"这\'痰\'嘛,不是我们买的,也不是我们\'吐\'(偷)的,是上级发下来的!不是什么刺激,是一点小意思,希望大家吃了,不要在外面乱说,影响不好!唵!\" 职工们越听越恼火,顿时大喊大叫起来,几个调皮的跑上台揪住那位领导到上级领导那里评理,把个会场弄得一团糟。是呀!天下哪有这样缺德的罚规,不搞卫生就分\"痰\"吃。其实,领导的意思也并非如此,而是方音引起了人们的误解。那领导说 \"卫生\" ,被人听成\"外甥\",是把 uei 韵字说成了 uai 韵字,说\"偷\",被人听成\"吐\",是把 ou 韵字说成了 u 韵字,那位领导说\"分糖吃\",被人听成是\"分痰吃\",是把\"糖\"字韵母 ang ,说成了 an ,与\"痰\"字同了音,故而引起了一场乱子。这种 uei ,uai 相混,ou 说成 u ,an, ang 不分的方言现象,在南方方言里是比较常见的,我们谨望有此方音的同志留心分辨,在跟人交谈时才不至出乱子。 (吉笑雨)

老陈找人

老陈到北京某工厂联系工作,该厂的一位工程师因故不在厂里,老陈就按厂里给的地址找到工程师的家,敲开了门,便问道:\"请问曹工程师在家吗 \"对方回答说:\"曹工程师住楼上。\"老陈上楼找到曹工程师,坐下来说话,才知找错了人。他要找的是晁工程师,住的正是他刚才敲门的那一家。他回到楼下,才找到晁工程师。晁工程师知道事情本末,心里有点儿好笑。\"请问贵姓 \"\"我姓岑。\"\"哦,老岑同志,请……\"干嘛带省略号原来晁工程师看到老陈递过来的名片,愣了一愣:你把我的姓给改了也就罢了,怎么连自己的姓也改了呢晁工程师不知道,把 ch 声母念成 c 声母,是广州人说普通话的通病,不足为奇。

弄脑根 南方有位子顶父职的小学数学教师,第一天上课就兴致勃勃地对学生进行了一通教育,他说:\"小朋友,你们想学好数学吗这就要弄 (动) 脑根(筋),特别是碰到难题,只要弄(动)一下脑根(筋),就能想出来。\" 一个从外地转学来的女学生听老师说\"弄一下脑根就能想出问题\",心想,这回可好啦,用不着求爸爸教了,也免了挨许多骂。可是脑根在哪里呢她一时弄不清楚,只好回去问她爸爸。 \"脑根!\"爸爸听后想了想说,\"大概是脖子吧!脑袋长在脖子上,脖子不就是脑根吗这是方言,以后,你要多向本地学生学习!\" \"呃!\"女学生明白地点了点头。第二天上数学课,老师叫那位女学生回答问题。小学生一时答不出来,就把手放在脖子上,弄了一下,仍想不出来,接着又弄,一直弄了十几下,还是想不出来。那位老师看见学生不停地用手弄脖子,就说:\"叫你回答问题,你弄脖子干什么 \" 女学生连忙答道:\"老师,我是在弄脑根,你不是说弄一下脑根就能想出问题吗 \" 老师:\"我是要你弄(动)脑根(筋),不是叫你弄脖子!\" 女学生茫然地说:\"脑根到底在哪里呀!\" 老师恼火地说:\"脑根(筋)!脑根(筋)!脑根(筋)就在你脑根(筋)上。真是死脑根(筋),连这也不懂!\" 女学生委屈地哭了。把\"动\"说成\"弄\",把\"脑筋\"说成\"脑根\",学生不懂,老师恼火,你叫学生怎么不哭呢那位老师为什么会如此呢是他把普通话 d 声母字 \"动\" 说成 n 声母字 \"弄\" 把 j 声母的, \"筋\" 说成 g 声母的 \"根\" ,而且韵母 in 也变成 en 了。那位老师对这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毫无所知,说在口上,教导学生,故而造成如此的误会。 (张官妹)

先生的\"字据\"

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一次他为儿子请一位教书先生。在讲待遇时,先生知道他平素对人很苛薄,就动了心思,和他立了个字据,上面写道: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财主看了非常高兴,他想先生用膳不讲究,而且不用掏学费,感到是占了大便宜。到了年底,先生要找财主算帐,财主哪里肯给,二人就一同到县衙门去打官司。县官让财主将字据念了一遍,财主就按所立的字据念了一遍,先生却按标点的停顿念了一遍,这样就念成了: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财主听了傻了眼,只得将学费和饭钱照付给了先生。

祝枝山写春联

从前,有个富商做了几笔大买卖,赚了不少钱财。这个富商不仅为富不仁,而且喜欢摆阔,吹嘘自己。这年年关快到,有个贫穷书生前来求见。书生见到富商,拿出一副条幅,毕恭毕敬地献给富商,琅琅念道: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富商听了眉飞色舞,再看那条幅字迹潇洒,遒劲有力,就拿出白银一两,赏给贫穷书先,并立即令家丁送去裱糊。新春佳节来临,富商兴冲冲地叫家丁将这幅预示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条幅高挂厅堂中央,让宾客品味欣赏。谁知一连几拨儿贺喜的宾客走到条幅下面,抬头看了看,便相顾而笑,走了开去。富商见了,觉得有些不妙,连忙移步上前,看个究竟。没等他看出个头绪,就听到一位客人轻声念道: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富商定睛细看,果然,那十二个字的条幅上,在\"气\",\"全\"两字中间,分明有一断句的\"。\"号。富商这才知道被书生愚弄了,气得满脸通红,一把拆下条幅,撕个粉碎。

乱打人

太原府有个糊涂官,名叫栾达仁。他坐堂审案有个脾气,不管有理无理,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打 50 大板。因此百姓送给他一个绰号:\"乱打人\"。一年,有个名叫郑光明的手艺人,因为房产纠纷,到衙门来打官司。他将写好的状子呈给栾达仁。栾达仁展开状子一看,只见状子开头写道:\"小民郑光明年 40 有五妻黄氏。\" 栾达仁顿时勃然大怒:\"好一个刁民,郑光,你听着,你今年 39 岁,却偏说明年 40,这明明是戏弄本官……你一个臭手艺人,竟然娶五个妻子,必是霸占良家女子……来人,给我狠狠地打这个奴才!\" 郑光明被打得皮开肉绽,哀求道:\"老爷饶命!我叫郑光明,今年 45 岁,只有一个妻子。姓黄……\" 站在旁边的师爷猛然省悟过来了,悄声对栾达仁说:\"老爷爷,打错了。你把状子念错了,应该是:\'小民郑光明,年 40 有 5,妻黄氏……\'不是有五个老婆!\" 栾达仁臊得满脸通红,自我解嘲说:\"打错了就错了吧!谁叫他们说我是\'乱打人\'啦!\"

秀才的信

从前,有个秀才,他无论写什么文章,书信,从不注意句逗,往往闹出不少的笑话和误会。新年除夕,他写了一封信禀告他的丈人,以表示他和妻子生活平安,万事如意,请丈人放心。他的信是这样写的:\"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不得五谷丰登\"。丈人看完这封家信,痛哭流涕,后悔当初把女儿许嫁给他,致使女儿受苦。你知道他丈人是如何读他的信的吗原来是这样:\"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不得五谷丰登。\" 丈人拿着这封信,怒气冲冲地来到秀才家,要把女儿接回去。可是进了女婿家门,见到的情况却与信中说的全不一样,觉得非常奇怪,便问:\"贤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秀才说:\"岳父大人,我的信不是已向您禀告,新年万事如意,生活安康太平吗 \" 丈人听后更加觉得奇怪,便从怀中取出书信,叫女婿念给他听。只见秀才念道:\"岳父大人拜上:新年好,晦气全无,人丁兴旺,读书少不得,五谷丰登。\" 丈人听后全明白过来了,忐忑不安的心境全消失了。但是,他临走时告诫女婿,今后写信,千万不能漏掉句逗。

今年好晦气 有一人家,因连遭官司,弄得全家人都很苦恼。到了除夕晚上,父子三人坐下来商量,父亲说:\"明天就是大年初一,咱们一起来想几句吉利话,写到红纸上贴起来,好让客人念一念,祈求明年来个好运气,好吗 \" 两个儿子都说好极了,请父亲先讲。父亲想了想,说:\"今年好。\" 大儿子说:\"晦气少。\" 二儿子说:\"不得打官司。\" 父亲又说:\"喂猪长成象。\" 两个儿子齐声喊:\"老鼠死清光!\" 父子三人凑了五句话,一共 21 个字,就用红纸写成一长条幅,贴在中堂上,专等明天客人来念。大年初一的早晨,他家的女婿头一个来拜年。一进屋子,看见中堂上贴的条幅,上面写着一行没有标点符号的大字,于是高声朗诵起来,把那 21 个字,念成如下四句:\"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喂猪长成象老鼠,死清光!\"

找美妻

从前,有个阔少爷叫郭财。他朝思暮想,盼望找个漂亮的妻子。一天,他收到一封提亲信。信上写了女子的模样: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郭财念道: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于是,一位端庄秀丽,亭亭玉立的女子仿佛来到他的面前。没过几天,月老把女的领来了。郭财上下一打量,见女的大脚丫,秃子头,一脸麻子,非常难看。他气急败坏,捶胸顿足,责怪媒人胡编乱造。媒人不慌不忙地叫郭财拿出信稿,心平气和地说:\"我早就告诉你,她\'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一句假话也没有呀,是你自己念错了,我可没有哄骗你。\"郭财气得目瞪口要,暗暗叫苦。

马贩子拜佛

有个马贩子,一连几年运气都不好,马得了瘟疫,老婆又得了伤寒,多年积攒下来的一点家产全折腾光了。快过年了,邻居劝他说:\"你到庙上去许个愿,求佛爷保佑来年平安发财,也许会时来运转呢!\" 马贩子听信了邻人的忠告,买了个猪头,打了一斤酒,又去找村里的教书先生写一张祭文。先生一挥而就,念给他听:\"望全家福禄,不见鬼怪病痛,常有银帛收入,断绝忤逆,神佛保佑,年年如此。\" \"挺好,挺好!\"马贩子揣起祭文,领着儿子往庙上去了。父子俩摆好酒肉,又恭恭敬敬地向大佛像磕了三个响头。马贩子说:\"儿呀,你认字清楚,你来念祭文吧!\" 儿子展开祭文,祭文上没有标点,不知怎样断句,他有点为难。马贩子催促他道:\"快念,快念,佛爷等急了。\" 儿子大声念起来:\"望全家,福禄不见。鬼怪,病痛常有。银帛收入断绝,忤逆神佛,保佑年年如此。\" 马贩子听完祭文,号陶大哭:\"天啊,明年我家又要遭灾招祸呀……\"

错解标点

姑娘丽丽找对象有个标准:小伙子老实听话,无爹有妈。为啥她想结婚后少做家务,生了孩子不请保姆,自己趁年轻玩个痛快。经过月老牵线搭桥,丽丽同从事医务工作的方威谈上了恋爱。方威在一封信中介绍了家庭情况和本人职业:\"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师\"。丽丽一看这封信,笑在眉头喜在心。第二天,她主动约方威去领了结婚证,还为方威的妈妈买了礼物。当天晚上,两人到了方威家,只见\"铁将军\"把门,毫无动静。丽丽吃惊地问:\"妈妈呢 \"方威狡黠地一笑:\"你没看信吗那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师。\" 丽丽一听,又悔又气:悔的是自己粗心,错解标点,把信上的话看成\"我没有爸爸,妈妈是个麻醉师\";恨的是方威有意不打标点。她眼泪直流,举起双拳在方威胸前轻轻捶着说:\"真是报应呀!\"

巧写对联戏店主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是我国明代江南四大才子。有一次,祝枝山在苏州街上走,看到一家大门上贴着两张红纸,就在上面写了对联。这家人看了怒气冲天,揭下对联,到州官那里去告祝枝山。他当堂念道:\"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伤悲。\" 念罢以后,他说祝枝山在诽谤好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告祝枝山犯了诽谤罪。祝枝山辩解说:\"你读错了,这副对联是向你祝福的。\"说完,他拿过笔来把句逗一点,对联变成:\"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伤悲。\" 店主一看,转怒为喜,撤销起诉,与祝枝山言归于好,拱手致礼。

月终盘点

有家百货商店,每到月底,总要在门外贴出\"月终盘点暂停营业五天\"的布告。群众对此很有意见。这天,营业员把\"月终盘点暂停营业五天\"的布告往外一贴,便三三两两地喝茶聊天。不想,不一会儿门被擂得通通响。经理大光其火, \"霍\"地拉开窗,冲着济济人头喊道:\"你们要干什么!\"人群顿时嚷开了:\"快开门营业!为什么贴着布告不算数 \" 经理马上朝布告一看,顿时傻眼了。不知谁在布告上加了个标点,布告上写着:\"月终盘点暂停,营业五天。\"

没有标点的诗

德国 19 世纪的名作家冯塔纳,当过多年的报纸编辑。他自己处理稿件十分认真,所以对那些写作态度不严肃的投稿者非常反感。有一次,一个青年投稿者寄了几首诗给冯塔纳,还附了一封信。信上说:\"我对标点符号是不大在乎的,请你自己添上好了。\"冯塔纳一看,诗写得十分拙劣。当然,对待写作这么满不在乎的人,是写不出什么好诗来的。冯塔纳立即提笔写了一封退稿信。信上说:\"下次来稿,请光寄些标点符号来吧。至于诗,由我自己添上好了。\"

巧妙的婚书

从前,有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长大后是满脸的麻子,一头黄水疮弄得脱了头发,左手残废,一只跛脚,到了婚龄时,做父母的着实犯了愁。老夫妻俩为了女儿能出嫁,花了很多的钱物,请来了一位有歪点子的先生。恳请代写张婚书。那歪才先生的笔下果然生了花,一个求婚的小伙子看了婚书后,果断地订下了这门亲事,及至结婚那天,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男方说:\"你们婚书上明明写着:\'墨黑的头发,没有麻子,小脚不大,周正,过日子是一把好手,\'讲得天花乱坠,谁知却是麻脸秃头,缺手跛脚,这样的姑娘我们是不能要的!\"女方反驳说:\"婚书上写得很清楚,\'墨黑的头发没有,麻子,小脚不大周正,过日子是:一把好手。\'你们既然答应下来,现在就不能变卦!\"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到县衙门说理。县官问清情况后,一审视那张婚书,上面的句子没有标点断句,也难怪女方强辞夺理,现在事情巳经闹得这个地步,怎么裁决就把男方狠狠地训斥一顿:\"你们办事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后果应由你们负责。\"男方没法,只好把丑媳妇娶了回去。

用标点符号写成的《自传》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于是乎大家凝神苦思,伸纸命笔。其中一个满脸沮丧神情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三个标点符号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巴尔肯问他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凄然作色道:\"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到底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果公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甲看后说,这场足球赛是山东队赢了。因为公报上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乙看后,却不同意甲的说法,他认为公报上明明写着:\"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到底谁是冠军呢原文没有标点,谁也说不清。

标点符号的功劳

苏联老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给《海员报》写了一篇短篇小说,题材很有趣,写得也很好,但层次不清,文章显得很杂乱。编辑们不知怎么办好。老编辑布拉果夫主动把稿子拿去,整整搞了一夜。第二,当编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都惊呆了:内容是如此风趣,行文是如此流畅,层次是如此清楚,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全文竟未增减一个字。编辑们问布拉果夫怎么搞的,布拉果夫回答说:\"这里并没有什么秘诀,这完全是标点符号的功劳。你们看,这里的每句,我都打上了标点,特别仔细地标上了句号。当然,还有分段,这是一件大事情。标点符号就是标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标点符号好比音符,它们牢固地缚住文章,不让它撒落。\" 梭勃里知道后,抱住布拉果夫,亲了他三次,并激动地说:\"谢谢您!您给了我一个再好没有的教训,我深感到我对以前的作品是有罪的。 \"

一个逗点 有一次,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举行宴会,宾客们济济一堂,在客厅里等了很久,也不见主人的到来,很是着急。后来,王尔德匆匆忙忙赶来了,急忙向客人施礼道歉。客人们问他干啥去了,他回答说:\"我修改我的诗稿。\"客人又问:\"这么大半天,一定做了不少工作吧 \"王尔德满意地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一个逗点,但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我又把它加进去了。\"

\" ——雨果。\"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 ——雨果。很快, \" 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 \"!编辑室。\"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这两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两个标点符号,把他们之间要表达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这件事不能不使人拍案叫绝。

标点救人命

清朝末年的一天,慈禧太后召来一位书法家题写扇面。书法家大笔一挥。写了首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书法家一时疏忽,写时漏了个\"间\"字,慈禧见了勃然大怒,认为书法家讥笑她没有学问,当场要问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不慌不忙地说:\"老佛爷息怒,我是用王之涣诗意填写的词。\"接着,便当众断句吟诵:\"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只好作罢,还赏了许多白银给书法家。当时还没用标点符号,但是,那位书法家吟诗时的停顿,正相当于现在标点的作用。就这样,标点救了书法家的性命。

古怪老翁作遗书

从前,一位老人临终时交给子女一份遗书。子女安葬了老人后,拆开遗书一看,只见上面写道:\"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儿子和女婿看后,都很高兴,各抄一份,作为凭证。儿子说:\"家中财产,全部归我继承。\"女婿也说:\"家中财产,全部归我继承。\" 两人争执不定,闹到公堂。县官叫他们各摆理由,他们各自拿出了所抄的遗书。女婿抢先念道:\"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县官说:\"看来这是得归你。\"儿子说:\"不能归他!家父的遗书是这样说的:\'80 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太爷呀,这财产应该归我。\" 县官左右为难,摊开两手说:\"哎呀,这该咋办好呢 \"

下雨天,留客天

从前有一个人非常吝啬,外号\"磁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玻璃猫\"。这些\"雅号\"无非是说此公一毛不拔罢了。他平时最怕把客人留在家里吃饭。有一天,远道来了一位客人,凑巧得很,一进门就下起雨来。客人知道主人是个吝啬鬼,就故意不走了。他对主人说:\"本来我不打算在这里吃饭的。你瞧,雨下得这么大,回不去了。这是天留客啊!\"主人一听,心往下一沉,脸拉得老长老长的,立刻写了十个字送到客人面前。这十个字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想说\"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以为客人看了这几个字会快快滚蛋。谁知道由于上面没有标点,让客人钻了空子了。客人捉摸了一会儿,在上面加上几个标点,结果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一看,无可奈何,只好吩咐家里人赶快备饭,招待客人。

巧加标点斗敌顽 在 8 年抗日战争中,华北平原的一个村子里,有个奴颜婢膝,为虎作伥的汉奸王二狗,勾引日本鬼子欺压百姓。一天夜里,王二狗带着日本鬼子抢掠了李各庄老百姓的东西后,还在墙上写了一条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日本鬼子走了以后,王二狗躲进他那狗窝睡觉去了。当晚明月当空,金风送爽。半夜时分,儿童团员小明和小英借着月光,在那标语的\"卖\" 字后面加了个逗号。第二天早上阳光普照,天高云淡。汉奸王二狗一看标语,分明写着:粮食不卖,给八路军!他越看越气,却又无计可施,只得夹着尾巴溜走。

别字父子

从前有个叫季康子的土财主,他识不了几个字,却要故作斯文,满口\"之乎者也\"。他有个儿子名叫日叟,也是个不学无术的少爷。这父子俩经常读别字,闹出许多笑话,人们称他们为\"别字父子\"。有一次,儿子奉父命出外做生意,走到一个地方,突然遇到大雨,他没有带雨伞,浇成了落汤鸡。日叟只好写了一封信给父亲,信是这样写的:\"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别人都有命(伞),就我无命(伞),有命(伞)快带命(伞)来,无命(伞)则带钱来买命(伞)。儿字。\" 信送到家时,正碰上季康子大宴宾客,他拿过信一看,顿时气得脸色铁青,原来,信封上写着:\"李(季)麻(康)子大人收\"。再看内容,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马上提起笔来,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信上写道:\"四(日)嫂(叟):你会马(写)则马(写)之,不会马(写) 则熊(罢)乎,堂上有容(客)哉,差(羞)死我也!父字。\"

别字大王 十年内乱时,有个叫阿狗的教卫组负责人。一天,他带着秘书来到一所学校作报告。 \"同学们,你们如果像张铁生那样敢于反潮流,我也可以让你们出国,比如,到……到……到墨西哥去。\" 台下哄堂大笑,急得秘书赶紧凑到他耳边说:\"墨西哥!读墨!\" 阿狗先是一窘,然后又强自镇定地对学生说:\"笑什么!墨不是黑的吗墨西哥叫黑西哥不也可以吗!你们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要把你们送到墨龙江去!\" 下面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秘书又慌忙替他纠正:\"黑龙江!读黑!\" 阿狗对着秘书两眼一瞪:\"方才我读黑,你硬要我读墨;现在我读墨了,你又硬要我读黑!你这不是往我脸上抹墨吗 \"

树上吊死鬼

弟弟不认识\"槐\"字,便问念中学的哥哥。哥哥左看右看,也认不太准,但他又怕弟弟看不起他,便随便说道:\"念鬼。\" 弟弟不太相信地问:\"鬼字怎么还有个木旁呢 \" 哥哥解释说:\"这是吊死在树上的鬼。\"

胸有成个个

在\"十年*\"的年代,一位坐直升飞机上去的\"四人帮\"的小爪牙当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但他文化水平低,每次作报告都是秘书起草,然后照念,常常闹出笑话。有一次,这位\"领导\"坐在主席台上作报告。他看着稿子说:\"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要做到胸有成个个。\"说到这里,大家先是一愣,而后哄堂大笑,知道他把\"竹\"字分开念了。可是他见大家哄笑,以为自己讲得生动,于是又解释道:\"\'胸有成个个\'就是说,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有个成功的把握,做一个成功一个,个个都成功,这叫做胸有成个个。\"然后,他又接着讲:\"当然,计划性强这仅仅是成功的开始,更重要的,我们要苦干实干加二十三干!\"听众又是一愣,而后笑得更欢,知道他将\"巧\"字,误看成\"23\"了。可是他又以为自己讲到精采处,于是又借题发挥:\"我们平常不是说干劲十足吗现在\'十\'是不够了,加倍二十也不够,再要加上三,叫做\'苦干实干加二十三干\',这才能反映我们的精神面貌!\"

念小坑儿

有个人长着一脸麻子,也最犯忌人说麻子。这天饭后,他陪儿子小宁看画书。 \"爸爸,这是个啥字儿 \" \"这……\"爸爸一看正好是个麻子的麻,就不知怎么给说了。 \"你认不得吗 \"小宁见爸爸的脸红了,就追问道。 \"谁说我认不得 \"爸爸总是爸爸,就心生一计,哄起了小宁:\"念小坑儿。\" \"不对,不对。\"小宁看着\"麻\"字,感到奇怪了:\"一个字怎么能念三个音呢 \" \"怎么不对,你看那明明是三个字吗 \"他把麻字给分开解释说。 \"哎,还不对,这样是广木木,不是小坑儿呀 \"小宁不服气地噘起了嘴。这下可把他惹火了:\"混蛋,你老子长了一脸的小坑儿,怎么能不念小坑儿 \"

山上长的豆

从前,在一个小山庄里,住着几户人家。这几户人家相处得挺和睦,大伙凑些钱粮,给孩子们请了一位教书先生。先生认真教书,孩子用心学习,不到一年,孩子们认识了许多字,大人们十分高兴。不久,这位先生得了重病,不能继续教书,乡民只得另请一位先生。这位姓胡的教书先生胸无点墨,只靠骗钱混饭吃。他教书的第一天,就遇上了一件挠头事。私塾里有一个学生指着书上的一个\"岂\"(岂的繁体字)字问他:\"先生,这是一个什么字 \" 他接过书,端详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这个字么……念\'豆\'。\" 学生疑惑地说:\"先前那位先生教我念的\'豆\'字,上边没有\'山\' 字呀,怎么这个\'豆\'字上面还有一个\'山\'字呢 \" \"是啊,\"学生们附和着嚷嚷起来。胡先生不耐烦了,他指着那个字,怒冲冲地喊:\"真是\'豆\'(岂)有此理,没有\'山\'的豆,那是平地长的豆,有\'山\'字的豆,当然就是山上长的豆了!\" 学生们困惑地望着先生,不住地摇头,嘴里念叨着:\"豆和岂为啥两样写法呢 \" 不久,这个笑话传到邻村去了,人们都叫他\"胡豆先生。\"

玉堆宫与王推官

有两个富家子弟,同窗读书,从来就不好好学习。一次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跑出书房,到城外散心。他俩正走着,忽然发现道路旁边有座\"鲁叁墓\",其中一个急忙跑至眼前,说:\"这是\'曾参墓\',见圣人不拜,一场大罪。\"于是,连忙行了三拜九叩首的大礼。另外一个头一扬,鼻子一耸说:\"傻瓜,那是曹参墓。\"说完二人便争吵起来,走着吵着,到了官府门口,恰值王推官在大堂审案。二人趁机向王推官告明原委,请求裁决。王推官当时也弄不清楚,就派人传墓周围的住户来询问情况。经过了解,才知道是鲁叁墓。王推官气愤至极,喝令将二人各打 20 大板,轰出大堂。二人挨打后,仍互不服气。一个朋友出面为他们调解。一天,在府学旁边的\"玉堆宫\"摆下酒席,请他们饮酒。他二人手持请帖,刚要进门,抬头看见\"玉堆宫\"的匾额,吓得慌忙逃走。二人嘘嘘喘喘地跑出了老远,互相看了一眼,说:\"那是\'王推官\'家,幸亏咱俩跑得快,不然被人抓住,岂不又要挨一顿打!\"

衙门走狗

清朝乾隆年间,兴化地区有一个土财主。这个财主本来一点学问也没有,但偏偏起了一个风雅念头。有一天,他把大画家,大书法家郑板桥请来,要郑板桥在他家门首写块匾额。郑板桥了解这个财主一向巴结官府,坑害百姓,因而对他恨之入骨。于是,他提笔在财主的大门上写了\"雅闻起敬\"四个大字。写好以后,他又暗地里嘱咐为财主家做匾额的漆匠师傅,叫他\"一,三,四\"三个字只漆左边,\"闻\"字只漆\"门\" 字。漆匠按照郑板桥的意思办了。过了一些日子,\"雅闻起敬\"四个字中未上油漆的部分经过阳光多次照射,都慢慢退色了,大门上只剩下\"牙门走苟\"(衙门走狗)四个字。路人见了,无不称快。

王千户

常郡有个王千户,喜开玩笑,语言刻薄,常常弄得别人面红耳赤。有一天,在酒席上碰到一个年轻的对手,这个青年临时说了一个笑话报复他:有个总兵大人靠比武起家,但不喜欢读书,只认得一个\"王\"字。有一次,上司要他点千户的名册,恰好,第一名姓王,他唤道:\"王千户。\"第二名姓匡,他瞅了半天还不认得,只好唤道:\"上匣床的王千户。\"第三名姓土,他又不认得,于是气愤地喊道:\"砍掉了头的王千户。\"席上的人听了,一个个笑得喷出了饭。

庙中避雨

从前,有两个同窗好友,一个叫金贵,一个叫田宝。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遇上暴雨,他俩一块跑进庙里避雨。 \"这是\'文朝\'庙。\"金贵指着庙门上挂着的匾额告诉田宝。田宝抬头仔细瞧瞧匾额,摇头道:\"不是\'文朝\',是\'丈庙(庙字的繁体)\'二字!\" \"不,我看是\'文朝\'\"……金贵与他争辩起来。 \"算了,别争了\"……田宝不耐烦地说,\"你瞧,墙上还有孔天子的画像呢!\" \"什么孔天子那是孔大子!\"金贵又与田宝争论起来。 \"好,算你说得对,\"田宝谦让道,\"你看那儿还有苏东皮的诗哩!\" \"不是苏东皮,是苏东坎!\"金贵又来纠正田宝。田宝不服气,大嚷道:\"就是苏东皮,从来没听说过什么\'苏东坎\'……\" 正当他俩争论不休的时候,庙里的老和尚回来了。和尚笑吟吟地唱起来:\"文朝丈庙两相异,两位学子莫着急。这个不是孔天子,那个并非苏东皮。\" 金贵,田宝心知老和尚在嘲笑他俩,便偷偷逃出庙门,回家去了。

别字先生

有一个私塾先生,是个别字大王。一次,一个学生指着书本上的 \"出\" 字问:\"先生,这是个啥字呀 \"先生左看,右看,看了老半天才说:\"咋连个\'高\'字都不识啊 \" 学生便依照先生教的,把\"出\"字念成\"高\"字,可横竖拗口不成句。只好又去请教先生:\"您再仔细瞧瞧,这个字到底咋念呀 \"先生不耐烦了,瞪着两眼说:\"高!高!\"学生辩解道:\"这字是两个山字叠在一起的,好像和高字不一样!\"先生举起戒尺,大喝道:\"你这蠢才,该打!两山叠起来了,能不高吗 \"

别字

在批发商店里,一个售货员正在\"商品公告栏\"的小黑板上写着\"今日另售商品\"几个字,旁边的一位顾客提醒售货员说:\"同志,零售的 \'零\'字,您写的是别字。\"售货员抬头看了看小黑板,回头狠狠瞪了顾客一眼:\"你上过学没有 \'别\'字旁边有个立刀!还想教训人 \"

牛杏先生

有个叫牛杏的教书先生,夸夸其谈,毫无学识。本村的人都瞧不起他,不愿把孩子送给他教。可是外村的人不明底细,有把孩子送来给他教的。牛先生很会装模作样消磨时间。头五天是出门拜客,接着五天是布置大孩子教小孩子。之后才开始正式授课。 10 天教学生读写一个\"牛\" 第字,第 12 天教学生读写一个\"杏\"字,第 13 天要学生默写\"牛\"\"杏\" 二字,第 14 天就没字可教了。他想了想,就叫学生提问。有个学生拿一个\"午\"字来问他。牛先生回答:\"这是\'牛\'字\"。学生不理解。牛先生解释:\"我教你们认写的\'牛\',头上长出角,是老牛。你们问的是没长角的小牛,写法自然不同。\"又有个学生拿了个 \"矢\"字来问。牛先生想了想:\"这也是\'牛\'字。\"学生问:\"老师,怎么这么多\'牛\'呀 \"牛先生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少见多怪,先说的两个\'牛\'双脚并在一起,是站着的脚;现在这个\'牛\'双脚分开,是走着的牛。\" 学生们哈哈大笑。第 15 天一早上学,便有一个学生走上前来,拿着一个\"呆\"字来问他。牛先生一看,连忙说:\"杏\"。这个学生笑着摇摇头,说:\"不是。\" \"这是\'杏\'!\"\"这是\'呆\'!\"师生相持不下。牛先生下不了台,不禁大怒:\"还呆在这里干嘛这是倒着开花的\'杏\'!\" 学生们听了,一哄而散,背着书包回家去了。

秀才和老爷

有两个秀才,大摇大摆地到城里去。他们走到一个凉亭旁,看见一座牌坊,上面写着\"进士殿\"①三个斗大金字。两个秀才都想考考对方,显显自己的才学。于是甲秀才道:\"啊,学友,这牌坊上面写的是什么字 \"乙秀才微微一笑,趾高气扬地说:\"退士殿。\" 甲秀才扑嗤一笑,连连摇头道:\"不对,不对。\" 乙秀才不服气地反问:\"那你说是什么字 \" 甲秀才:\"这上面写的分明是\'进土殿\',哪里是\'退士殿\'啊!\" \"我说是\'退士殿\'。\" \"我说是\'进土殿\'。\" 两个秀才都说自己对,彼此争得面红耳赤,几乎要打起来。正在此时,知县老爷从这里经过,看见两个秀才拉拉扯扯,认为有失体统,于是下轿来问。问明原委,老爷抬头看看牌坊,自作聪明地说:\"老爷不是苏东皮(应是\'坡\'),进土,退士都可以。\"说完扬长而去,弄得两秀才莫名其妙,原来,这位老爷目不识丁,官是用银子买来的。

胖财主丢丑 从前有两个商贩,挑着青菜进县城去买。他俩走近城门,看见城门旁边有座新造的凉亭,便走进去歇息。 \"快瞧,那上面写着字哩!\"一个说。 \"噢,我认得,那三个字是……由明亭。\"另一个自信地说。 \"不对!由字怎么有个长尾巴我看是甲字,盔甲的甲……\" \"不对,甲字怎么还冒出个尖来我说念由,没错!\" 二人正争论得面红耳赤,从城里走出一个胖财主。他大摇大摆地走进亭子,教训他俩说:\"你们俩呀,只顾卖菜挣钱,就是不读书认字,连这\'田明亭\'三个字也认不得,你多一头,他多一尾,还要我来教你们……记住,这是田字,这座凉亭叫田明亭!家有百亩田,不离县门前,这田字我记得最牢……嘿,嘿,嘿……\" 胖财主正得意忘形地傻笑着,忽然跑过来一名看守城门的卫卒,朝他们三人高喊:\"喂,申明亭不许随便上,赶快滚开!\" 三人听见\"申明亭\"三个字,你看我,我看你,愣在那里像个泥像。

万百千

从前有个人叫王二,进校的第一天,老师教他识一个\"一\"字,王二很快学会了,第二天老师又教他一个\"二\"字,他想:这很容易,\"三\" 字大概就是三划。果然不错,第三天老师又教他认了一个\"三\"字,整整三划。这一来,王二心想:\"这还用学,四字四划,五字五划……\" 从此,他就不上学了。这件事传开去,周围的人都说:\"王二了不起,念了三天书,什么都学会了!\"于是就有人把儿子送到他那里去读书,王二就做起老师来了。有个学生拿着作文簿,对王二说:\"请老师给我写个名字,我叫万百千。\"王二一听,吓了一跳,拿起笔来就拚命地划,看看一本作文簿快划完了,一个名字还没有写好。那学生站在旁边,脚也站酸了,就插嘴说:\"王老师,我妈有个大木梳,沾上墨,一下能划四五十,比笔快得多了!\"王二也累得真够受的,便说:\"快去拿来!\"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学习要虚心,要刻苦,不能学到一点东西就满足,就骄傲,不然一定学不好。

换鱼

从前,有个叫李章的人去参加邻家的小宴席。邻家的主人平素吝啬,上菜时,放在自己面前的一条鱼比各位客人面前的都大。李章看见后,就向主人请教道:\"常常见人写\'苏\'(苏)字,那\'鱼\'字有时在左边,有时在右边,不知是什么原因 \"主人回答道:\"古人写字,不拘一体,随着方便而变换移动罢了。\" 李章听了以后,便伸手取来主人面前的那条大鱼,并让大家看了看说:\"遵从主人的吩咐,今天左边的鱼也应当从便换到右边来。\"满座的客人无不为他的言语和举动而大笑。

报复

一位姓申的人,给他的朋友熊某写信,由于马虎,把\"熊\"字写成了\"能\"字。熊某见信极为生气,他决定报复一下。他立即写信给申某,故意把\"申\"字写成\"由\"字,并在信中写道:\"你可以无理砍掉我的四个脚指头,难道我就不能割掉你的尾巴吗 \"

狗尾王尚书

蒲松林在西铺村姓毕的人家里教私塾的时候,有一天,毕家宴请当朝尚书王渔洋。主人毕际友向王尚书夸耀他家的先生蒲松林很有才学,还请他出来作陪。这个王尚书嘴里不说,心里老大的不高兴,觉得穷教书的不配跟他这位大尚书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正在饮酒吃菜的时侯,进来一只狗,钻到桌子底下啃骨头。王渔洋心生一计,要试试蒲松林的才学,他便说:\"桌子底下不是狗,像是狼。 \" 蒲松林早就看出王尚书摆着一副官架子,正想杀杀他的威风。于是,就接上说:\"狼和狗不一样,狼尾巴往下耷拉,狗尾巴往上竖 (王尚书) \" 。那王尚书听到蒲松林把\"狗尾\"二字加在他的官衔之前,心里火冒三丈,但又不便发作,只好咽下两口苦水,灰溜溜地离席而去。从此,\"狗尾王尚书\"的笑话,就在山东传开了。

郑板桥题字讥皮三

相传清朝末年,兴化城东门外住着一位暴发户,姓皮,排行第三,人称皮三。这皮三原本是个泼皮无赖,发迹前穷愁潦倒,曾一度靠扛柴卖草为生。后来,得了一笔不义之财,买田置产,自尊为\"员外\"。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他起了一个附庸风雅的念头,想请寓居在兴化的书画名家郑板桥为他写一幅中堂。于是,他择了吉日,备了厚礼,亲自到郑板桥寓所索字。郑板桥见是皮三,心里很不痛快,不愿题字。可是,皮三死皮赖脸,不断纠缠,郑板桥只好挥毫大书\"兰波\"二字,交差了事。皮三如获至宝,欢欢喜喜地谢别郑板桥,回到家中。几日之后,他得意洋洋地将裱装好了的字屏悬挂起来,并大摆筵席,邀请宾朋前来观赏。有心炫耀一番。来客一见郑板桥清新俊美的墨迹,纷纷赞不绝口; 可是,细品\"兰波\"二字,却又不解其意。问及皮三,他也莫名其妙。正在这时,忽见一人捧腹大笑:\"哈哈,什么\'兰波\',拆开来看,分明是\'东门扛草的皮三\'嘛!\"众人一听,恍然大悟,不禁哑然失笑:兰字由东,门和草字头组成,波字由三点水和皮组成,所以\"兰波\"二字可以看成\"东门扛草的皮三。\"原来郑板桥早闻皮三的为人,有意借机奚落。皮三见众人嘻笑,羞渐满面,无地自客,却又奈何郑板桥不得。

三担谷子

有位先生常读白字,东家给他讲明:每年给谷子三担,伙食费四千,如教一个白字,罚谷一担,如教一句白字,罚钱二千。先生来了后,和东家上街闲走,见一块石头上刻着\"泰山不敢当\",先生误认作\"泰山不取当\"。东家说:\"白字一个,罚谷一担。\" 回到书房,教学生读《论语》,先生又把\"曾子曰\"读作\"曹子日\", \"卿大夫\"读作\"乡(乡)大夫\",东家说道:\"又是两个白字,三担谷全罚光,只剩四千伙食钱。\" 另一天,又将\"季康子\"读作\"李麻子\",\"王曰叟\"读作\"王四嫂\"。东家说道:\"这是白字两句,伙食四千全部扣光。\" 先生作诗感叹此事:\"三担稻谷苦教徒,先被泰山石取乎; 一担输给\'曹子曰\',一担送与\'(乡)(乡)大夫\'。\" 又曰:\"四千伙食不为少,可惜四季全扣了:二千赠与\'李麻子\',二千给予\'王四嫂\'。\"

代形山

有一个白字大王,把太行山愣念作\"代形山\"。另外一个读书人帮他纠正,说:\"那不念\'代形\',而应念\'泰杭\'。\"白字大王一听,火了:\"我亲自到山下边看过石碑,怎么会错呢!\"二人争得脖粗脸红。那读书人说:\"咱俩也别吵了。咱一起再找个读书人问问,如果你读错了,你请我一顿酒,如果我念差了,我请你一顿酒。\"白字大王欣然同意。二人往前走到学堂。正碰着白字大王的老师在太阳地里捉虱子。二人争着说明了争论的根由。白字大王的老师扣好扣子,摇头晃脑地说:\"是\'代形\'非\'泰杭\'也。\"输了一顿酒的人很不服气。老师说:\"你虽输一顿酒,却叫他念一生白字。\"

日字发胖

财主的儿子无心向学。一天,老师写了一个\"日\"字教他。他只看了一眼便大叫\"我懂了\",扔下书本,跑去玩了。过了几天,老师给他一本书,要他把\"日\"字找出来,找了半天也找不着。忽然,他看到了\"孔子曰\"那个\"曰\"字,便如获至宝地说:\"这就是\'日\'字!几天不见,它就胖了许多。\"

白字先生的告示 有个人名叫王二,好写白字,他年过 49 尚未成婚,十分着急。一日,他想出一个办法,出一个告示,挂在路边,招引媒人。那告示上写道:\"我名王二,是位浪(良)子,上无粮(娘),下无米(妹),地(弟) 也没有,家无挂荤(牵),如有迷(媒)人捉(撮)合,并有狐狼(姑娘)与我成昏(婚)者,当有仇(酬)谢,且有辱(肉)吃,至少一天晕(荤)一次。\"告示一出,路人围观。男子笑破肚皮,女子望而生畏,白字先生还自鸣得意。

找川字

一个人只认识一个\"川\"字,但偏要充斯文去当先生。上课了,学生拿书来请先生教,先生播开书想找\"川\"字教学生认。然而,翻来翻去找不到,正在着急,忽然看见\"三\"字,便指着\"三\"字骂道:\"我到处找你都不见,原来你倒在这里睡大觉!\"

不怕反应

四害横行时,在某县的偏僻村庄,有一个老雇农,名叫宋永红。全村数他的成份好,他常常以此自居。一天,宋永红患了感冒,发烧,呕吐,只得叫医生看病。医生给他开了青霉素。打针时,护士要他先做\"皮试\"。宋永红对此非常不满意,对护士说道:\"打针就打针,又做什么皮试,是看我眼红怎的 \" 护士耐心解释道:\"老贫民,我们是给你治病,有人打青霉素过敏,严重时会有危险,\'皮试\'的目的是看你有没有反应,没有反应就更好了……\" 宋永红一听\"反应\",顿时火冒三丈,他冲着护士嚷道:\"你是对我有意见怎的我是老红五类,是烈属,土改根子,现役军人的爹,谁敢反映我啊打针吧,我不怕反映,政治上出了问题,不要你们负责……\" 护士只得忍气吞声,请医生改成中药治疗。

吃人的狼 兰兰的妈妈爱唱爱跳。一天,她打开录音机,一边做饭一边跟着唱起来:\"郎啊郎,盼你来到妹身旁……\"4 岁的女儿兰兰听着听着,\"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兰兰妈惊惶失措,忙问道:\"我的乖孩子,你怎么啦 \" 兰兰一边哭,一边用小手抹着眼泪说:\"我怕,我害怕。\" 年轻的母亲莫名其妙,她让孩子弄糊涂了。她看看房门,房门紧关着,也没有小狗,小猫,老鼠进来。她疑惑地问孩子:\"你有啥害怕的呀 \" 兰兰噘着小嘴,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唱狼啊狼,盼它来,狼来了会吃我,也会吃你的,我害怕狼……\" 妈妈听了小女儿这么一说,禁不住哈哈大笑。她紧紧抱住兰兰,耐心地说:\"我唱的\'郎\'不是吃人的\'狼\'啊!\"兰兰不解地望着妈妈,妈妈说:\"吃人的\'狼\'在动物园笼子里呢!\"这时,兰兰点点头,不再害怕了,她也跟着妈妈一块唱起来。

训子

南汇瓦屑墩有一个富豪名叫张叔英,胸无半点文墨,却偏偏喜欢假 \"斯文\"。一天,他儿子结婚,按当地习俗,新郎新娘拜堂时,必须向父母\"请训\"。当时,张叔英夫妇高坐在堂上,儿子媳妇前来参拜,礼生(旧称典礼的司仪人)高叫\"请训\"之后,张叔英便大声用官话训道:\"尔生于富贵之家,未知架墙(稼穑)之艰难……\" 宾客们无不洗耳恭听,等待下文,但迟迟听不见张叔英的下文。张叔英呢,怎么也想不出下文,见宾客个个眼睁睁地望着自己,再也顾不得装斯文了,慌忙用当地土话说道:\"这\'架墙\'(稼穑)吗,就是无论架什么墙阻挡,你也得要拼命地抓上去!\" 在坐宾客听了无不哄堂大笑。喜欢\"斯文\",却又读白字,而且一错再错,用方言去理解,弄得牛头不对马嘴,岂不令人喷饭!这样的事情在今天也存在。如有的人喜欢学普通话,但就是不愿意学习汉语拼音,结果,往往读白字,还以\"白\" 解\"白\",自以为是。如一个小学生回家做家庭作业,按拼音读写\"乘风破浪\",其中\"乘\"字拼不出,就去问他喜欢说普通话的爸爸。但他爸爸不懂拼音,看了看说道:\"是\'乖\'字,\'乖\'就是漂亮,漂亮的风能把河里的波浪破开!多有力!你看河里起风的时候,把波浪破成一匝一匝的,那就是\'乖风破浪\'!懂吗 \" 小学生茫然地点了点头。像这样的爸爸,岂不贻害子孙!由此可见,我们做父母亲的,都应该学好汉语拼音,不然孩子们问起来,不是\"哑巴\"就是\"疯子\",岂不惭愧! (吉笑雨)

再来一个爸爸

小钟跟妈妈去看演出。一个节目演完以后,观众便齐声喊道:\"再来一个!\" 小钟凑近妈妈的耳朵问:\"妈妈,\'再来一个\'是什么意思 \" \"这是表示欢迎这个节目。\" 过了几天,小钟的爸爸访问日本回来,妈妈带他去机场迎接。当看到爸爸从舷梯上往下走的时候,小钟忙挥动双手,并高声叫道:\"再来一个爸爸!\"

不借骏足

杨俊是青州府的有名富豪,家大业大,光是良马就有二百多匹。不过他吝啬得很,铁公鸡,一毛不拔。有一天,杨俊的姐夫想出远门,派人拿着他的亲笔信,向杨俊借一匹马。这位借马的亲戚是秀才出身,喜欢用文言。这封信是这样写的:\"……偶欲他出,祈假骏足一乘……\" 杨俊是行伍出身,使枪弄棒还倒在行,偏这文词儿听不明白。管帐先生把信给他念了一遍,听说姐夫要借\"俊足\",他顿时火冒三丈:\"什么!好大的胆子!这酸秀才还要借我的脚,我只生两只脚,如何借得别人我有那么多亲戚,朋友,若是都来借,岂不是把我大解八块吗 \" 管帐先生向他解释:\"所谓\'骏足\'者,马足也……\" \"啊!\"杨俊暴跳如雷,大喊大叫起来:\"我的足是马足,那我的头便是羊头啦你们变着法子骂我,他的足才是马足,驴足,你的头是狗头,牛头,猪头……\" 杨俊的儿子是读过书的,觉得父亲大吵大闹实在无理,便劝慰道:\"父亲岂能有马足,应该是羊足才对……\" \"嗯,杨足倒是不假……\" 管帐先生在一旁掩口而笑。

张袋盛鼠

唐朝时候,山东有个财主姓钱,为儿子买了个官,派到县里当县令。赴任前老爹嘱咐儿子说:\"你去的那个县,听说读书人很多,县衙内的属官多是有学问的,你可要谨慎处事,千万别闹出笑话来……\" \"喂,你别把人看扁了,那四书,五经我也摸过几本,奈他把我怎样 \" 钱县令到任以后,趾高气扬,作威作福,县衙的小吏们非常气愤,偷偷骂道:\"这个草包,如今臭泥鳅也要掀大浪呢!\" \"弟兄们别急嘛!看我来设法治他一治!\"说话的是衙内掌管文书的老官,他诡秘地朝同僚笑笑,\"过几天有好戏给你们瞧……\" 一日,钱县令吩咐下来:\"将县衙内属官造个名册,我要亲自点名! \" \"是,遵命!\"老官应诺,动手编造名册。县衙里有几个小吏姓名怪僻,名叫向明府,宋郎君,成老鼠,张破袋……老官灵机一动,拿起笔来将这几个名字编在一起,从前到后写成:\"张破袋成老鼠宋郎君向明府\"。写完以后,恭恭敬敬呈给钱县令。第二日,钱县令升堂坐定之后,捧起名册摇头晃脑地念道:\"……张破袋,成老鼠,宋郎君,向明府……\" 这时正巧伙夫路过后堂,听到县令点名,觉得钱县令今日说话甚是有趣,笑呵呵地叨念说:\"往日钱大人说话总是文诌诌的,老汉听不懂……今天可听明白了,是说……张开破口袋,盛上大老鼠,送给郎君,朝着明府……明府就是县衙,嗯,没错!没错!\" 伙夫的话凑巧叫女仆听见了。女仆急忙报告夫人,夫人跑到堂上一把扯住钱县令的袖口,羞怒地大叫:\"你这个呆子!叫人捉弄了还不觉醒,快跟我回家去,别要那破口袋盛老鼠啦……\" 这时候堂下的小吏们才如梦方醒,哄堂大笑。

举例说明 老师:\"王波,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发现\'和\'发明\'的异同点吗 \" 王波:\"相同之处是都有一个\'发\'字,而且都是动词;不同之处嘛;就是……就是……老师,我能举例说明吗 \" 老师:\"好吧。\" 王波:\"以我们家为例,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爸爸和妈妈发明了我。\"

孙队长解词

向阳中学的贫宣队长孙向光,本来是靠两片嘴吹上去的,并没读过几年书,文化很低,但他忽发雅兴,要讲一堂\"观摩课\"炫耀一下自己的水平。孙队长声嘶力竭地大讲特讲国内外大好形势,把学生讲得迷迷糊糊,不少学生打瞌睡。他用手敲打着桌子,还不住地讲。坐在后边的老校长着了急,向他不断示意。他这才把话转到课题上,先把课文念了一遍,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单词让学生造句。班上有一名叫胡永红的学生,举手问:\"老师,第三个词\'阻挠\'怎么解释 \" 孙队长俯身看了看参考书,然后故弄玄虚地说:\"这词儿有啥难解释的,这样吧,我举个例子:比方有人跟你姐姐搞对象,你妈不同意,在中间横扒竖挡,这就叫\'阻挠\'。\" 同学们听了大笑,老师也在下面议论纷纷。

奶奶解特长

魏老师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也很关心。她想了解一下学生家长的职业和专业特长,准备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临下课的时候,她对学生说:\"……把你们家长的\'特长\'写在纸上,明天交给老师……\" 说完,她又在黑板上写出了\"特长\"两个大字。王华回到家,见着奶奶就问:\"什么是\'特长\'呀,奶奶 \" \"特长!哎,这天我看就特长,现在 7 点多了,可太阳还没下山呢,天特长喽……\"奶奶笑眯眯地说。 \"不是!这\'特长\'是个物件……\"王华手托书本,与奶奶讨论着, \"我看姑姑的头发特长,您看行不行 \" \"傻孩子,那头发算什么好物件!\"奶奶冥思苦索,忽然眉飞色舞:\"有了!咱家的绳子长得很,你们老师大概是比赛跳绳,这个\'特长\' 准行……\" (李育柏陈日朋)

老太婆进城

有个老太婆进城买年货,走进一家商店,兴冲冲地对营业员说:\"我买个矮把杯(矮口杯)。\" 营业员是个刚从外地来的姑娘,当时正跟站在柜台外的男朋友谈得火热,忽听老太婆粗声粗气地说要她\"挨八百(受批评)\",吓了一跳。因为她们商店昨天才开会规定,上班时间不准谈恋爱。她再定眼一看,是个乡下老太婆,不由得嘴巴一撇,怒吼道:\"你这个老不死的,管什么闲事!\" 老太婆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她见营业员那副凶像,也不由得来了火:\"你这个吃了硝(火药)的,这么大的火!买个矮把杯又惹了你什么!\" 营业员更加恼火,因为她对老太婆的话似懂非懂,听到一个\"硝\" 字,以为是老太婆骂她\"骚\",脸红红的,伸手朝老太婆猛地一推。老太婆冷不防倒了个趔趄,但她随即站稳,以惊人的速度,一下揪住营业员的头发说:\"走!找你们领导去!打我老人家,还了得!\" 营业员被老太婆揪住头发,身子却卡在柜台里,动弹不得,直\"哎呀,哎呀\"地叫。营业员的男朋友心疼地上前劝解:\"老太婆!老太婆!请您松手,有什么不对的……\" \"你这畜牲!我是你什么老婆我那孙崽都比你还大!\"老太婆圆睁怒眼,对准营业员的男朋友就是一耳光。营业员的男朋友被打得两眼冒金星,正要上前对老太婆报复,其他的顾客和营业员见这边交上手了,都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好不容易才把老太婆劝走了。亲爱的读者,请你们想想,到底谁是谁非呢不就是因为几个方言词吗 (宁奚)

欠多 以方言著称的青艺滑稽剧团主要演员商福生系\"票友\"而\"下海\"。他 15 岁在上海一家小型电镀厂当艺徒,老板是个宁波人,有时候亲自动手镀克罗米。电镀要水,他在工作时便叫站立一旁做辅助工的商福生用面盆去舀水,商福生迫不及待地捧来了半盆清水。宁波话\"欠多\"二字是不足的意思,而\"欠少\"却是太多的意思。老板一见仅半盆水,便说了一声\"欠多\",意谓清水不够,要商福生再去舀一点;商福生误会了,自言自语:\"喔,他嫌太多,那倒掉一些吧。\" 马上把面盆里的水向外泼去一大半。老板见状大怒,\"啪啪\"两记耳光,大声训斥:\"你寻老子开心是吗水已经不够了,你还要倒掉!\"商福生这才知道\"欠多\"的真正解释。为了能在宁波老板手下吃饭,从此专心学习宁波方言,想不到后来唱了滑稽,倒大派了用场。 (张双勤)

烟杆破染缸

从前,有一个外地人来湖南某县做县官,身后常常挂着在家用过的竹蔸烟杆,虽然屡遭同僚们的嘲笑,但他却毫不介意。有一次,出了一桩人命案。有人告发凶手是一家染铺的老板,可是找不出杀人凶器,没有证据,也就不好定罪。县官只好带着差役到那家染铺搜查。但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出任何凶器。县官累了,从腰后掏出\"烟杆\"准备抽一袋烟。偏偏烟杆不通,县官不由得恼火地用烟杆敲打着桌子,对一个差役说:\"快!快去把烟(染)杆(缸)通一通!\" 站在一旁的染铺老板,以为是叫差役把\"染缸\"通一通,吓得连忙跪下说:\"大人!大人!我招!我招!那刀子我是丢在染缸里了!\" 县官一听,喜出望外,忙叫差役把染缸打破,找出了杀人凶器。这是因方言词与方言词同音的偶然机会引发破案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是罕见的。但是,因两地方言词同音引起误会所造成的恶果却是常见的。例如,有个湘西人出差到湘南,住在一家招待所里。晚上,他碰见热情而漂亮的所长女儿读大学回来,就随便跟她交谈了几句。第二天,湘西人碰见所长,交口称赞道:\"所长,您真有福气,有那么个聪明漂亮的女儿。\" 所长感到奇怪:\"你怎么知道 \" 湘西人:\"我昨晚\'唠倒\'(碰见)了她。\" 所长一听,勃然大怒,一把揪住湘西人,把他扭送到公安局,告他是强奸犯。原来,湘西人说\"唠倒\"是\"碰见\"的意思,而湘南人说\"唠倒\" 是\"肏\"的意思,音同义异,你叫那所长怎忍得下这口气。这事后来害得所长女儿到医院检查,湘西人也被关押了好几天。这真是\"祸从口入,好端端的一句话,竟造成如此坏的后果。可见,我们外出切不可乱说方言!乱说方言,不产生误会则已,一旦产生误会麻烦就多了。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学好普通话。 (周湘平)

成语大师

有个人自称为成语大师。一次,他到未婚妻家,恰遇老丈人训小舅子。他等老人息怒后忙上前说:\"您老人家以耀武扬威的态度对弟弟进行教育。我对您的伶牙俐齿,高谈阔论佩服得五体投地。为教育好弟弟,今后我们要同流合污。\" 老人生气地说:\"尽是一派胡言!\" 他讨好地说:\"是。对您的话我一定要言听计从。\" (刘劲松)

孝子

小王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老王把他拉扯大。小王 25 岁了,当了一名工人,并且结了婚。可他却有了老婆忘了爹,常常对他爸爸大吵大闹,出口不逊,并声言要把其父赶走。一天,老王不慎把玻璃鱼缸碰碎了。小王下班回来一看,暴跳如雷,冲父亲骂道:\"你这个老蠢货,呆着就呆着吧,鱼缸又怎么招惹着你了 \"他不三不四地骂个没完。老王想说明事由,但气得说不出话来,他只气愤地说出一句话:\"你呀,你……不是孝子!\" 儿子一听火了,连声反击:\"爹呀你更孝子的不是!\" 老王气得直咬牙,说:\"谁说我不是孝子我对我的爹娘照顾得好好的,你怎么说我不是孝子 \" 小王反驳道:\"我说的孝子和你说的相反,孝子,孝子,顾名思义,就是孝顺儿子!\" 老王双腿一软,顿时昏倒过去。

吴牛喘月

某中学学生读报纸,发现一句新词儿:\"吴牛喘月\"。有的同学说:\"吴牛是人的姓名,姓吴名牛,他对着月亮喘气。\" 有的同学说:\"那是说吴家的牛,对着月亮喘着气。\"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都焦急地看着老师,渴望得到正确的答案。只见老师不慌不忙地说道:\"吴牛喘月\"是一条成语,凡是成语都有些来历。这是晋朝时候的事儿,晋武帝有一次召见尚书令满奋。满奋生来有个毛病:怕冷,怕风。他走到皇宫,看见临窗立着一扇琉璃屏风,顿觉冷气逼人,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晋武帝莫名其妙。满奋连忙解释:\"我是像吴地的牛一样,让热天给吓怕了,看着月亮也要喘气呀!\"从此以后,便留下了一句\"吴牛喘月\"的成语。老师讲完,同学们说笑起来:\"这回我们懂了,那\'吴牛\',不是姓,也不是名,\'喘月\'并不是对着月亮喘气呀!\" (李育柏陈日朋)

什么盛粪

\"四人帮\"大肆推行极左路线,在农村也大搞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农民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没空学习,公社就组织各级辅导网,一人管几户,包教包会。并下令\"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一天,公社书记带着学习理论班,来靠山村检查落实情况。他们迎面碰上一个拾粪老农。书记拦住他问:\"喂,老王头,谁包着你的 \" 老王头不解其意,以为包着是指穿盖。就说:\"晚上被子包着,白天衣服包着。\" 书记瞪了他一眼,又说:\"我刚才是说谁在教着你的!\" \"你是问谁教着我嗐,我没上几天学,家里苦,无钱供我上学。我给地主打短工,是顶头的教着我!\" 书记一听火了,心想,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连\"包着\",\"教着\"都不懂呢他气愤地问:\"你家什么成分 \"老王头把\"成分\"听成\"盛粪\",扬起脸,笑呵呵地说:\"我在家用猪圈盛粪,在外边用粪筐盛粪,这还用问吗 \" 旁边的人再也忍不住,偷偷地笑起来。书记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喊道:\"公社批判!\" (李育柏陈日朋)

路遥知马力

铃声响了,工厂下班了,一车间工人王辉乐呵呵地快步朝自行车棚走去。他要在今天晚上 6 点半到介绍人家相看对象。凑巧这时张昆从后边跑来,问:\"喂,老同学,我听别人说有人给你介绍一位女朋友,她叫啥名字 \" 王辉脸刷地红了,他想:消息传得真快,刚刚提个头,别人都知道了。但又不能瞒自己的同学,就告诉他说:\"她叫马丽,不过我们彼此还未见过面。\" 张昆是一位能说善逗的人。他灵机一动,说;\"噢!马力,好熟悉的名字。\" 王辉瞪大了眼睛,朝他望着,惊异地问:\"怎么,我的老同学,你了解他 \" 张昆摇晃着头说:\"不!路遥了解她!\" 王辉极想找一位了解马丽的人。他想这是终身大事,不能有半点的疏忽。如果能找到陆遥问问马丽的为人,脾气,就也放心了。于是他便问张昆:\"陆遥住在哪儿 \" 张昆伸出舌头,眨眨眼,笑着说道:\"他呀,在书上,书上说:\'路遥知马力\'。\" 王辉这才恍然大悟,自知上了当。 (李育柏陈日朋)

仨媳妇治公

公太爷太随便,老是喜欢跟三个媳妇没上没下的说笑话,寻开心,他就不晓得三个媳妇骨里都是厉害的角儿。这一天,三个儿子都不在家,公太爷跟三个媳妇在一起喝酒,老头子喝了快活起来:\"我来出个题,你们说得出来,喝酒吃菜,说不出来,不许喝酒,不许吃菜,还要罚。\" \"怎么罚法 \" \"罚她唱段小曲,让我公太爷听听,开开心。\" 三个

第19篇:少儿英语小故事,学英语趣味不断!

少儿英语小故事,学英语趣味不断!

6篇版

第一篇

The Boy Bathing

A boy bathing in a river was in danger of being drowned.He called out to a paing traveler for help, but instead of holding out a helping hand, the man stood by unconcernedly, and scolded the boy for his imprudence.\"Oh, sir!\" cried the youth, \"pray help me now and scold me afterwards.\" 有一天,有个小男孩在河里洗澡,遇到了危险,眼看要被淹死时,看见有人路过,连忙大声呼救。然而,那人却责备小男孩太鲁莽和太冒险。小孩回答:「请你还是先把我救起来,再责备吧。」

Counsel without help is usele.

这个故事带出的启示就是:该说的时候说,该做的时候做。

第二篇

The Lion and the Mouse

A lion was awakened from sleep by a Mouse running over his face.Rising up angrily, he caught him and was about to kill him, when the Mouse piteously entreated, saying: “If you would only spare my life, I would be sure to repay your kindne.” The Lion laughed and let him go.It happened shortly after this that the Lion was caught by some hunters, who bound him by strong ropes to the ground.The Mouse, recognizing his roar, came and gnawed the rope with his teeth and set him free, exclaiming:

狮子睡着了,有只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狮子猛然站起来,把他抓住,准备吃掉。老鼠请 求饶命,并说如果保住性命,必将报恩,狮子轻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狮子真 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来狮子被一个猎人抓获,并用绳索把他捆在一棵树上。老鼠听到了他 的哀嚎,走过去咬断绳索,放走了狮子,并说:

“You ridiculed the idea of my ever being able to help you, expecting to receive from me any repayment of your favor; now you know that it is poible for even a Mouse to con benefits on a Lion.”

“你当时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报答, 现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报恩。” 这故事说明,时运交替变更,强者也会有需要弱者的时候。

The Father and His Sons

A father had a family of sons who were perpetually quarreling among themselves.When he failed to heal their disputes by his exhortations,he determined to give them a practical illustration of the evils of disunion;and for this purpose he one day told them to bring him a bundle of sticks.When they had done so,he placed the faggot into the hands of each of them in succeion,and ordered them to break it in pieces.They tried with all their strength,and were not able to do it.He next opened the faggot,took the sticks separately,one by one,and again put them into his sons\' hands,upon which they broke them easily.He then addreed them in these words:“My sons, if you are of one mind, and unite to aist each other, you will be as this faggot,uninjured by all the attempts of your enemies;but if you are divided among yourselves ,you will be broken as easily as these sticks.”

有个父亲的儿子们常常互相争斗不休。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劝说他们,尽管他苦口婆心, 仍无济于事。他认为应该用事实来教育他们,便叫儿子们去拿一捆木棒来。木棒拿来后,他 先把整捆木棒交给他们,叫他们折断。儿子们一个个竭尽了全力都无法将它折断。随后他解 开了那捆木棒,给他们每人一根。他们都毫不费力地将木棒折为两段。这时,父亲说:“孩 子们,你们要像木棒一样,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不会被敌人征服;可你们互相争斗不 休,便很容易被敌人打垮。”

这故事说明,团结就是不可征服的力量,而内讧却只能耗损自己。

第四篇

New Clothes

I got a green box on my birthday.What\'s inside?

我在我的生日得到了一个绿色的盒子。有什么在里面?

It is a new shirt.I got a pink box on my birthday.What\'s inside?

一件新衬衫。我在我的生日得到了一个粉红色的盒子。有什么在里面?

It is a new skirt.I got a purple box on my birthday.What\'s inside?

一条新裙子。我在我的生日得到了一个紫色的盒子。有什么在里面?

It\'s a new sweater.I got a red box on my birthday.What\'s inside?

一件新毛线衫。我在我的生日得到了一个红色的盒子。有什么在里面?

It\'s a new coat.I got a brown box on my birthday.What\'s inside?

一件新外套。我在我的生日得到了一个棕色的盒子。有什么在里面?

They are new socks.I got a blue box on my birthday.What\'s inside?

它们是新袜子。我在我的生日得到了一个蓝色的盒子。有什么在里面?

They are new shoes.I got a yellow box on my birthday.What\'s inside?

它们是新鞋子。我在我的生日得到了一个黄色的盒子。有什么在里面?

They are new pants.I like my new clothes.What did you get for your birthday?

它们是新裤子。我喜欢我的新衣服。你在你的生日得到了什么?

At Night

The horse sleeps in the stable.The pig sleeps in the pen.The squirrel sleeps in the tree hole.The parrot sleeps in the cage.The cat sleeps in the basket.The goldfish sleeps in the fish bowl.The moon sleeps in the sky.Where do you sleep?

马儿睡在马厩里面。猪儿睡在围圈里面。松鼠睡在树洞里面。鹦鹉睡在笼子里面。猫儿睡在篮子里面。金鱼睡在鱼缸里面。月亮睡在天空中。你睡在哪里?我睡在我的床上。

第六篇

Belling the cat

Long ago, there was a big cat in the house.He caught many mice while they were stealing food.从前,一所房子里面有一只大猫,他抓住了很多偷东西的老鼠。

One day the mice had a meeting to talk about the way to deal with their common enemy.Some said this, and some said that.

At last a young mouse got up, and said that he had a good idea.

一天,老鼠在一起开会商量如何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会上大家各有各的主张,最后,一只小老鼠站出来说他有一个好主意。

“We could tie a bell around the neck of the cat.Then when he comes near, we can hear the sound of the bell, and run away.”

“我们可以在猫的脖子上绑一个铃铛,那么如果他来到附近,我们听到铃声就可以马上逃跑。” Everyone approved of this proposal, but an old wise mouse got up and said, “That is all very well, but who will tie the bell to the cat?” The mice looked at each other, but nobody spoke.大家都赞同这个建议,这时一只聪明的老耗子站出来说:“这的确是个绝妙的主意,但是谁来给猫的脖子上绑铃铛呢?”老鼠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

第20篇:趣味英语学习

非谓语动词ing用法的顺口溜

国展 英语组 张雪峰

完成实践值得忙(finish, practice, be worth, be busy )

保持习惯别放弃(keep,keep on,be used to,give up)

考虑建议不禁想(consider,suggest\\advise,can’t help,feel like)

思念盼望并介意(mi,look forward to, mind )

故事情节:一个男孩子为了追女孩子,写情书送花,完成实践值得忙,美女不好追啊,所以保持习惯别放弃,这样也不好追别人给他一些建议,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想女孩的美貌,温柔,才华,日日思念,盼望与她相见,心中不知道女孩子介意他吗?

英语趣味故事
《英语趣味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