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赠刘景文宋苏轼(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8 18:09:0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赠刘景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四、指导诵读诗句

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

【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设计设计】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瞧,深秋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

2、出示关于深秋的图片。

3、看,这深秋时节,满山的枫叶红了,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山行》,我们还背过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

(生吟诵《山行》、《暮江吟》。)

4、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读流利。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1、指名朗读古诗。

2、再读古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3、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⑴ 观景感受深秋气息:

① 荷花谢:

引导一个“尽”字。(尽字表示没有了)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诗中也出现过,“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太阳落山了。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

② 荷叶枯:

引导一个“擎”字。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笔划笔划。

③ 菊花残:

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到了什么?

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点都不怕冷。

(想像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

⑵ 说理领悟深秋美好:

① 你知道君表示什么?

是你的意思,对别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

② 引导“最是”的理解。

(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

③ 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

橙子黄了,橘子绿了。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成熟了。

④ 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讨论:

A、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B、还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⑶ 因为橙桔成熟,桔子的味道十分清香,飘满于天地间,也让人不禁称赞。

4、试着读读整首诗,把深秋的味道读出来。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1、读到这儿,让我们猜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吧,老师给你们三个提示。这是一位北宋的大诗人,大文学字,曾在湖州当过知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著名的诗词就出自他的笔下。

2、对了,苏东坡,苏轼。苏东坡的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刘景文。读读他的诗,猜测一下刘景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⑴ 一个跟苏轼一样很有才华的人。

⑵ 从“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体会出一个坚强、遇到挫折不肯屈服的人。

⑶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物,刘景文可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

3、出示刘景文的文字资料,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刘景文: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的交情很深。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年纪已经很大了,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

4、交流:

(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⑴ 苏轼想用这诗诗鼓励刘景文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⑵ 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⑶ 劝刘景文不要泄气,你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你的前途一定也会很美好的。

四、指导诵读诗句

1、是啊,苏轼就是这样鼓励刘景文的,虽然刘景文离开了,但他每当想起远方的朋友,总会呤诵这首诗……

2、受到了苏轼的鼓励,刘景文终于崭露了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十四字的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3、多元吟诵: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现在,让我们把这富有哲理的诗也送给你的同桌吧……

让我们也把这首勉励的诗送给自己吧……

也让我们把这首激励人们乐观向上的诗送给在座的老师们……

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

1、谁说深秋就等于悲凉,谁说深秋就不美丽了,又是谁说深秋没有了芬芳。教师配乐范读根据这首古诗意思编写的小诗:

在那方荷花池里,花儿谢了,叶儿枯了,是深秋来了。/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可是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在风中舞动。是深秋来了。/是橙子黄了,是橘子绿了,是深秋来了。/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这不是最美丽的时候吗? /我爱深秋,是深秋告诉我,

2、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它写下来,让我们继续在深秋中畅想。

3、请几位同学上台组成一支小诗队,畅谈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深秋感悟。

4、是啊,是深秋告诉我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教学反思: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解释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其实,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学中,我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本节课中,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这首诗,初读时疙疙瘩瘩,我就在生字教学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虽然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了这些生字,读通了课文。但是积累拓展的环节就显得匆忙,学生书写生字的时间也没有了。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设计。

推荐第2篇: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关索镇第二小学 张 都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秋天的课文及词语,大家觉得秋天美不美呀?今天,老师要和大伙一起继续学习有关秋天的课文 ,出示《古诗两首》。

齐读《古诗两首》,指名读。(掌声鼓励)出示生字“首”齐读,指名读。教师范读、范写,生书空。

出示:苏轼,齐读,刘景文,齐读。学习“刘”生读,教师范写,生书空。

二、新课

出示:苏轼为什么写诗给刘景文,讲解,送就是赠,出示课题《赠刘景文》

三、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生齐读,小组读。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看、读感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出示荷花图,理解“擎雨盖”,出示秋末的荷图,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已经凋谢,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2、出示菊花图,问这是什么?(美丽的菊花),出示秋末被霜打过的菊花,学习“傲霜枝”出示“枝”生读,师范写,生书空。学习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3、出示桔子图,问漂亮吗?大家心理有怎么样的感受。(舒服,色彩鲜明)。

4、出示图: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感受到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五、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先自由读。

2、学生带读。

3、组词.

六、有感情朗读诗句,增强意境,体会感情。

划分出节奏,师范读,生再读。

七、作业

1、学写“首、枝、刘、记”先描红,再仿写。

2、背诵古诗。

推荐第3篇:赠刘景文专题训练

赠刘景文(练习设计)

一、我会填。

)(

)(

)(

)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

)(

)( )君须记,(

)(

)橙黄橘绿时。 二,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是描写(

)季的景色,作者抓住(

)、(

)、(

)、(

)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________________

擎雨盖:__________ 犹有:______________

山行(练习设计)

一、我会比一比,现组词。

已(

于(

首(

己(

干(

道(

二、我会填。

《山行》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杜牧,诗人抓住了(

两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三、按课文填空。

)(

)寒(

)(

)径斜,(

)(

)(

)(

)(

停(

)(

)(

)(

)(

)(

)。霜(

)(

)(

)(

四、说说写写。

我喜欢春天

, 因为 春天到处一片绿色

。 我喜欢夏天

,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喜欢秋天

,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 我喜欢冬天

,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回乡偶书(练习设计)

一、查字典填空。

1.“舟”一共有 (

) 笔,第4笔是 (

) 。

2.“何”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

) 笔。

和(

)(

)( )(

)(

))。 )。

二、理解诗意。1.回乡偶书(

) (1)偶尔写下来的。 (2)有所感触,随意写下来。 2.乡音无改鬓毛衰 (

(1)衰老 (2)衰弱 (3)衰败 (4)疏落 3.少小离家老大回(

) (1)排行第一 (2)年纪大

三、填空。

《回乡偶书》一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

), (

)--(

),(

)--(

)。 “何处”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赠汪伦(练习设计)

一、我会读一读,再做练习。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把不正确的选项画去。

这首诗是(宋

唐)代诗人(李白

贺知章)写的。

2、这首诗表现了(

)之间的深厚情谊。

3、这首诗中表现朋友情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作者与相应的作品连起来。《锄禾》

李白 《春晓》

贺知章 《回乡偶书》

苏轼 《赠汪伦》

李绅 《山行》

孟浩然 《赠刘景文》

杜牧

推荐第4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诵诗导入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题目)

1、看图感悟:

教师出示课文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意:深秋时节,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并伴以和谐优美的古筝曲子。看后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从图入手,便于图文结合,感悟诗意,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大家想办法帮助解决: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生读古诗)

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时注意这些字的发音,现在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认真听对方读课文,如果他完全读对了,就为他鼓掌,如果他有不对的地方就帮帮他。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

7、过渡:现在大家都会读这首诗了,如果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能准确地认出他们吗?

8、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请一组学生开火车认读,一组学生开火车读。(火车出现两次故障)

师:哪列火车能开得又快又稳?(学生纷纷举手)

9、再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组学生开火车读。(读后响起掌声)

师:你们读得不错,大家的掌声是最好的评价。

10、抢读:

师:逐张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抢读,气氛很热烈。)

11、合作交流识字方法。(采取多种方式识记)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不错,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

学生纷纷举手,说出各自的识字方法,比如:⑴小老师教认字:姓刘的同学就可以教大家认识“刘”。⑵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菊、橙、橘”。⑶编顺口溜:“自言自语──记”。⑷生活中的广告标语识记“残”字。

三、再读感悟,了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全认识了宝宝,现在我们把他们送回家,再来读读古诗。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帮助学生读懂诗句。

4、想象画面,领悟诗情:

⑴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诗歌的画面。

⑵秋天在你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

5、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生1:我觉得他读时没有感情。

生2:声音有点小。

6、指导朗读:

(结合古诗内容辨别语调。)

⑴现在老师想读读这首诗,你们愿意吗?

(老师范读)(掌声)

师:谢谢!

⑵学生评价:

生:老师读得有感情。

生:老师读得声音亮。

生:老师发音正确。

生:老师读时句子中间有停顿。

师:谁敢向老师挑战?

7、指名读,评价:

师:他读得怎样?

生:他读时句子中间没有停顿。

师:你听得很认真,你有信心读一读吗?

(生摇头)

师:句中怎么停顿呢?看来有困难,不过没关系,我再来读一次大家听听在哪儿停顿,边听边在书上用“/”标出来好吗?

生:好!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用“/”标出句中停顿的地方。)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8、学生自由体会读。

9、学生个人比赛读,小组比赛读:

师:会背了吗?谁来背一背。

10、老师指名背,找学习伙伴,互相背诵。

四、课内延伸

1、过渡: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指名背诵,教师相机指导,背得好为他鼓掌,背得不好,指导后再背一遍。

师:还有许多同学想背,可是现在没时间了。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去背。下周我们举行一次古诗朗诵比赛好不好?

生:好!(声音响亮)

3、作业:把诗中描写的内容用彩笔画出来

【教学评析】

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从而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读得准确学生通过开火车,抢读的形式巩固了生字。抢读时,不仅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声音响亮,活跃了课堂气氛,由此可知是一种收效好,深受学生欢迎的认字形式。

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低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带表情范读,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在学生背诵课外学会的古诗时,把课堂上学到的朗读方法运用到其他古诗的朗诵上,进一步巩固了古诗的朗读方法,也使学生感受到朗读古诗与朗读别的文章是不一样的。本节课融视听、认读、朗诵于一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上出现了多次高潮。学生在民主、快乐的气氛中学懂了古诗,增长了技能。

推荐第5篇:赠刘景文教案1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和诗句,感悟诗境。 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诗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年级我们学过杨万里的《小池》你们记的吗?(学生齐背)这首诗里是怎么描写了荷花的?(出示荷花图)

(2)(出示第二幅荷花图)与上一幅图比较荷花有什么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盛夏时,荷花怒放,还是用杨万里的诗来形容,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看图)到了秋末冬初只剩下枯枝败叶。今天我们学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这首诗《赠刘景文》,就有对秋末冬初荷花的描写。板书课题。理解“赠”。

4、质疑课题。

5、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1、师范读。

2、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3、生齐读、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4、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 残 君 橙 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三、解字词、明诗意

过渡:碰到读不好的时候,就要这样反复进行训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张老师考考大家,这首诗是写了哪个季节?既然写的是秋末冬初,我们一定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

1、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尽:完,指凋谢。 (2)擎雨盖:指荷叶

擎,用手做一个动作,看看这个字,下面是个手,向上托。雨盖:原指雨伞,比喻荷叶就像是撑开的雨伞。

补充:到了秋末冬初,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花,只剩下了枯枝败叶。

(3)指名学生朗读这一句。

用同样的方法理解:菊残(凋谢的菊花)。犹有:还有。 (平时碰到有不理解的内容,你是如何解答的)

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菊花谢了,还剩下枝条傲然挺立着,不怕风吹霜打,你想对菊花说些什么?

2、指名学生读,齐读 师小结:在古代,菊花和荷花都是品性高洁的代表,时至今日,人们还是对荷花和菊花情有独钟,说品德高尚的人是“出淤泥而不染”,说性情恬淡,不争名利的人是“人淡如菊”。(齐读第一句)

3、理解“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君:古代对男人的尊称。

(2)诗意: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4、小组轮流读第二句。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吗?

6、作者通过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秋天? 生说,师板书:荷尽 菊残 橙黄 橘绿

7、这首诗里,作者写到了秋天的哪几种颜色?(橙黄 橘绿)

8、师小结:孩子们,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也是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在工作上取得成功。

四、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男女生读、齐读。

4、指导背诵。

师: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5、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师:同学们,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让它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

五、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师: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杜甫的《秋夕》:

1、老师领读。

2、师生齐读。

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

六、小练习

1、在括号里正确的字上打√: (1)荷尽(己 已)无擎雨盖。 (2)菊残犹有傲霜(支 枝)。

2、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赠刘景文》是描写( )的景色,作者抓住( )、( )、( )、( )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七、书写生字

1、师: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个生字“首 刘 枝 记”。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2、集体评价。

八、全文总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齐读后下课) 九:作业布置 背诵《赠刘景文》。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尽 菊残 橙黄 橘绿

爱秋天

我班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受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基本没有课外阅读,所以知识面窄、语言贫乏,认识的字也不多,更别说古诗文的阅读,当务之急是解决障碍,先让学生识记生字,再学习古诗。

推荐第6篇: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篇1:《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是苏轼的诗,苏轼这个名字对二年级的孩子而言不陌生,所以,在作者背景介绍这一块儿相对而言比较省力.古人写秋,一般悲伤情绪较浓,可是苏轼却一反悲秋的基调,突出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读他的这首,你会沉醉在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然荷尽菊残,然而那开败了的菊花枝还傲寒斗霜,那“橙黄橘绿”,更有别有一番风味。“傲霜枝”更是赞颂了傲霜凌寒的气概。 传统的古诗教学要求字字落实,解释诗句更是成了重点任务,然而这样一来就会将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感情、诗情画意的古诗支解得零离破碎。更何况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进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的要求:首先会认,会读,会背;其次是借助图片、音乐、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由反复朗读所感悟到的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之中,了解诗意,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还有就是要体会古诗的韵味并用自己的朗诵将其表现出来. 我在教授这首古诗时,就是以这三个要求为目标的.前两个目标实现的都不错,唯有在引导学生的深情朗读中,我觉得还是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不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还是??我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可效果都不是很好,能响应你的永远是那几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

在经过一番探索后,我决定今后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的时候再做一番尝试,那就是: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我觉得以后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你喜欢哪几句,就站起来表演朗读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欣赏,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有快慢、有轻重、有节奏,像音乐那种朗读。

二、重视老师的率先示范

老师率先范读时,好像听音乐一样,请学生欣赏。然后请学生当我的小老师,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一种荣誉,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接受语知和语感。

期待今后我的这个尝试会收到好的效果.篇2:古诗《赠刘景文》 课后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古诗两首》,第一首诗苏轼的《赠刘景文》。上课前和办公室的老师一起交流,觉得古诗很不好上,低年级的古诗就更不好上了。

上课伊始,请孩子们复习了上学期学的两首诗《小池》《„ 》。孩子们都知道这是吟诵春天的诗,顺势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有关秋天的两首诗。 《赠刘景文》这首诗中生字特别多,所以让学生学生用了各种形式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抽读。到最后孩子们读得通顺了,流利了,进入下一环节。

既然这是描写秋天的诗,诗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是秋天呢?以这个问题为线索学习古诗。带着这个问题看看课件中的情景,孩子们读书思考:联系上学期的课文《荷叶圆圆》,孩子们说夏天的时候,小鱼把荷叶当作凉伞。荷叶已经黄了,焉了,小鱼都看得见了。所以叫“荷尽”。顺势提问:夏天下雨了,小鱼又把荷叶当作怎么呢?孩子们说:那就把荷叶当雨伞啦!能用诗中的一个词说吗?——生:雨盖。我做做举的动作让孩子们说说、做做“擎雨盖”,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就不是难事了。看到残荷,你会觉得:很惋惜,很遗憾„ „再带着这样的情感去读。

“橙黄橘绿”是又一个典型的秋色,孩子们很容易抓住这一秋天的特点,但重庆的孩子对“橙”和”橘”不太熟悉,特别是“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柚子”吧?

“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理解作了这样的处理:深秋时节,秋风吹来,秋霜打来,你会觉得„ „生说很冷,冷得发抖„ „可菊花仍然开得那么艳,你想对它说什么?生:菊花,你真坚强;你真勇敢„ „应该说孩子们对此句有自己的体会了,虽然没有逐字理解。再练读,读出你对菊花的夸赞。

联系前面,再谈“一年好景君须记”。学生能谈到诗中的景,还引用前面学的词来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

回到诗题,苏轼送这首诗给朋友(可能是)刘景文,他要告诉他怎样的景色呢?同桌演示,创造这样的情景巧妙地让学生把诗中的意境描绘出来。学生并未觉得是诗意的枯燥表达。 篇3:《赠刘景文》教学反思(湖边琚坚)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湖边完小 琚坚

苏轼的《赠刘景文》(二年级语文25古诗两首)并不常见,我也是初次教二年级才接触到这首诗,所以课前精心备了课。我采用了板画形式让学生们理解这首诗,学生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教学第二首诗感到非常轻松。因为课前先给学生较充分的自学时间,学第一首诗后师生讨论得出了一个预习计划:

1、读、涂、注;(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

2、再读;(读准、读流利、读美)

3、讨论。(查字典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说说诗意)。

新课教学基本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其中自学成果展示精彩不断,学生们纷纷主动上台读诗、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如: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就是晚上诗人停下马车。

师:晚上诗人停下马车干什么?

生1:天黑了,他要休息一下。

生2:因为那里风景很美,他停下车欣赏美景。”

师:诗人都欣赏了哪些美景?

生:他在看枫叶;他在看白云、高山、还有一户人家?? (师相机展示枫叶等图片,马上把学生带入到了诗境中。)

在情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学着诗人读起了古诗,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里,他们说:“我好象看见小鸟在白云间飞来飞去,我好象听见诗

人在跟那户人家的主人说:我能在你这里借宿一晚吗??”一节课下来,不仅学生们对本首诗倒背如流,而且能够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 篇4:古诗《赠刘景文》_课后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二班高婷婷 一直以来觉得古诗课很不好上,尤其是低年级的古诗就更不好上了,所以上课前,特地观看了两个优秀的古诗教学视频。学习了其中的教学思路和对古诗的把握。

上课伊始,请孩子们复习了本单元学习的和秋天有关的课文,顺势引入古代诗人眼中的秋天,引出课题《古诗两首》。又通过对苏轼的介绍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但是却忽略了对古诗背景详细的介绍,尤其是诗人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直到后来丁主任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才意识到自己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赠刘景文》这首诗中要求会读的生字特别多,所以在分析古诗之前,让学生用了各种形式朗读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读——比赛读——齐读。到最后孩子们读得通顺了,流利了,才进入下一环节。而这首古诗要求会写的生字只有4个,而且分布并不集中,逐句分析和感悟古诗的同时刚好可以随文识字,所以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事实证明这样识字不仅会减轻孩子们识字的压力,同时又能在会读会写的同时理解生字的意思。

在分析古诗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解意思,而是先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同时想象诗中描写的景物,然后再播放图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中的内容,进而引出诗句,之后再进行读书指导。这样的讲解方式是恰好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引导式的、还能让孩子们将内化的语言表达出来,间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小结,回到诗题,苏轼送这首诗给朋友刘景文,他要告诉他怎样的景色呢?同桌演示,创造这样的情景巧妙地让学生把诗中的意境描绘出来。学生并未觉得是诗意的枯燥表达。

最后齐读古诗结束本课,并布置作业:以同样的方式自学古诗并完成《诗配画》。其实可以缩短书写生字的过程,学习《山行》后一起布置诗配画,这样即使课堂显得更丰满,又能提升进度。 篇5: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反思

第四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备课的时候我就想,怎样处理才能使学生的收获最大最多呢?于是,我有了一个设想,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断„„

“同学们,这两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两幅秋景图,写的真美。你们知道吗?古人们大多是用诗来表达他们对美景的赞美之情。关于古人写诗,还有很多故事呢?我给大家讲两个,好不好?”“ 好——”于是,我尽量用儿童语言给学生们讲了两个关于古诗的佳话,一是《骑驴推敲》,一是《王安石炼字》。学生们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但是看他们的神情,就知道他们个个兴趣盎然。听完了还喊着要老师讲。我把话题一转,“老师还有好多关于古人写诗的故事呢,以后,慢慢给大家讲。现在我有个想法,先和大家说说。”“快说啊,老师。”“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说,你要读熟了很多诗,要是看到很美的景色,你就是不会写诗,也能背别人写的诗把那景色描绘出来了。不信我们试试。我们大家一起去田野里玩,小明看到书上橘子绿绿的,橙子黄黄的,挂在枝头,就高兴地说:‘真美啊,这个时节出来玩真是好时候,我要做首诗。嗯„„嗯„„’他嗯了半天也做不出来,谁来帮他?”“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大家齐声背。“看你们不会写诗也会吟诗了吧。从刚才我们讲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古人为了写诗,费尽了心思,写出的诗句才流传千古的。我们一是为了不会写诗也会吟,二是为了古人写诗那么不容易,我们多背些诗好不好?”“好——”“那我们就约定好了,每周背两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老师也和你们一起背,到时候我检查你们,你们检查我。”“好!”同学们信心百倍地喊。

这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完生字,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后特意安排的一个教学环节,也许有人认为,为了让学生们背诗,铺垫是不是太多了,太长了。我当时也考虑了这个问题,但是后来我否决了。我认为看起来那讲故事和阐述背诗好处的环节和一周背两首古诗的决定从时间的长短上来说是不太协调,但是我想,那个决定好出口,但是效果呢?也许老师和同学们做了规定,学生就会无条件地去执行,就会一周背两首古诗,但积极性呢?背诗时

潜意识当中对诗人的崇敬之情和主动对诗意的理解就会打打折扣。背诗就会成为一种机械的活动。那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会成为空谈。因此,我特意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正是以课本上的这两首古诗为起点,以故事为引线,把学生的兴趣引向我国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文化当中,让学生在背诵中,不断地去探索,去学习,最终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爱好,一种情趣。

推荐第7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体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4、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再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词语)

赠送 姓刘 擎雨盖 菊花 残枝 犹有 君子 必需 橙色 橘子

3、注音平舌音:(课件标注)

赠、残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自由读诗,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五)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试着补充句段。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六)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示范书写。

(七)课外延伸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作业设计:

一、我会填。

( )( )( )( )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 ) ( )( )君须记,( )( )橙黄橘绿时。 二,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是描写( )季的景色,作者抓住 ( )、( )、( )、( )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________________ 擎雨盖:__________ 犹有:______________

三、说说写写。

我喜欢春天 , 因为 春天到处一片绿色 。 我喜欢夏天 ,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喜欢秋天 ,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 我喜欢冬天 ,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第8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

田字格

教学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相机板书)

2、生读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

(一)故事铺垫,理解题。

、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题,学生齐读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自由读文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

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字的教学。

①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②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③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对比朗读。

⑤书写“枝”字。

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②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

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

③书写“记”字。

【设计意图】本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本规律,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了堂学习效率。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齐读。

6、指导背诵。

师: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7、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师:同学们,老师在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然而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设计意图】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同时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师: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设计意图】一节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积累优秀诗文。

(五)书写生字:首刘枝记

、师: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2、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标关于学生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三、全文总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

【设计意图】改编古诗,让学生产生喜欢读书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秋之美

推荐第9篇:_赠刘景文_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 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 菊 残 君 橙 橘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 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3.读给你的伙伴听。

4.老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 启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诗人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秋末的美丽图画,并用优美的诗句描写了秋末时节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自由读,指名读。)

2.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试着背下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 启发思考

你认为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这个季节的喜爱。

课后习题

背诵并默写《赠刘景文》。

写、画、讲等形式。) (

推荐第10篇:《赠刘景文》教学实录

《赠刘景文》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赠、刘、残”等8个生字,会写“赠、残”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读通诗文、感知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2)引出生字教学:霜 刘 盖 菊 残 君 橙,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反复朗读、尝试理解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擎雨盖

出示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荷花在夏季的样子和作用,指导观察搜集夏季荷花的图片,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 (2)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3)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坚强

坚韧不拔

傲然开放

不惧寒冷

(4)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秋季丰收图) 出示图片

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3.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4.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5.孩子们,你觉得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吗?(引导:秋天橙黄橘绿,收获的季节,菊花的傲霜,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

四、熟读背诵

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边读边想象画面)

五、课外作业。

改写《赠刘景文》或画一幅图。

第11篇:《赠刘景文》读后感450字

今天,黄老师给我讲了《古诗三首》这篇课文,其中我最喜欢的诗就是《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描写的是: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好的景色是在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这首诗里描写的秋天非常独特,用枯萎的荷梗和残败的菊花,衬托出秋天的凄凉之美;又用金黄的橙子和青绿的橘子,把秋天丰收的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秋天是美丽的,有洁白如云朵一般的棉花,有金灿灿如黄金一般的稻谷,有火红火红咧嘴微笑的石榴,还有像胖娃娃一样调皮可爱的大南瓜......春天只有微风、红花,绿草,秋天更加丰富多彩,因为丰收的喜悦让人们的心情更好!所以我更加喜欢绚丽多彩的秋天!一年好景君须记,经过了春天的生长,夏天的炎热,才能迎来秋天的丰收,一定要好好珍惜时光!

我们新时代的小学生,无论身处在怎样的环境,一定要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努力向着梦想前进,一定能收获美好和幸福!

第12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佚名

一、教材简说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第13篇:《赠刘景文》最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设计过程】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你们喜欢秋天吗?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夸夸你所喜欢的秋天。

2、我们还学过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

(生吟诵《山行》、《暮江吟》。)

3、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读流利。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1、指名朗读古诗。

2、再读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3、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⑴观景感受深秋气息:

①荷花谢:

引导一个“尽”字。(尽字表示没有了)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诗中也出现过。“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太阳落山了。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

②荷叶枯:

引导一个“擎”字。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笔划笔划。

③菊花残:

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到了什么?(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点都不怕冷。)想像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

⑵说理领悟深秋美好:

①你知道君表示什么?

是你的意思,对别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

②引导“最是”的理解。

(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

③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

橙子黄了,橘子绿了。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成熟了。

④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讨论:

A、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B、还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C、因为橙桔成熟,桔子的味道十分清香,飘满于天地间,也让人不禁称赞。

D、试着读读整首诗,把深秋的味道读出来。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1、读到这儿,让我们猜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吧,老师给你们三个提示。这是一位北宋的大诗人,大文学字,曾在湖州当过知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著名的诗词就出自他的笔下。

2、对了,苏东坡,苏轼。苏东坡的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刘景文。读读他的诗,猜测一下刘景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⑴一个跟苏轼一样很有才华的人。

⑵从“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体会出一个坚强、遇到挫折不肯屈服的人。

⑶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物,刘景文可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

3、出示刘景文的文字资料。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刘景文: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的交情很深。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年纪已经很大了,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

4、交流:

⑴苏轼想用这诗诗鼓励刘景文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⑶劝刘景文不要泄气,你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你的前途一定也会很美好的。

5、刘景文离开了,但他每当想起远方的朋友,总会呤诵这首诗,刘景文会怀着一种怎样的情会来呤诵这首古诗,请你们试试。

6、受到了苏轼的鼓励,刘景文终于崭露了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十四字的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把这富有哲理的诗也送给自己好吗?

7、谁说深秋就等于悲凉,谁说深秋就不美丽了,又是谁说深秋没有了芬芳。教师范读根据这首古诗意思编写的小诗:

在那方荷花池里,花儿谢了,叶儿枯了,是深秋来了。/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可是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在风中舞动。是深秋来了。/是橙子黄了,是橘子绿了,是深秋来了。/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这不是最美丽的时候吗?/我爱深秋,是深秋告诉我。

8、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它写下来,让我们继续在深秋中畅想。

9、请几位同学上台组成一支小诗队,畅谈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深秋感悟。

第14篇:古诗《赠刘景文》 课后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古诗两首》,第一首诗苏轼的《赠刘景文》。上课前和办公室的老师一起交流,觉得古诗很不好上,低年级的古诗就更不好上了。

上课伊始,请孩子们复习了上学期学的两首诗《小池》《… 》。孩子们都知道这是吟诵春天的诗,顺势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有关秋天的两首诗。

《赠刘景文》这首诗中生字特别多,所以让学生学生用了各种形式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抽读。到最后孩子们读得通顺了,流利了,进入下一环节。

既然这是描写秋天的诗,诗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是秋天呢?以这个问题为线索学习古诗。带着这个问题看看课件中的情景,孩子们读书思考:联系上学期的课文《荷叶圆圆》,孩子们说夏天的时候,小鱼把荷叶当作凉伞。荷叶已经黄了,焉了,小鱼都看得见了。所以叫“荷尽”。顺势提问:夏天下雨了,小鱼又把荷叶当作怎么呢?孩子们说:那就把荷叶当雨伞啦!能用诗中的一个词说吗?——生:雨盖。我做做举的动作让孩子们说说、做做“擎雨盖”,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就不是难事了。看到残荷,你会觉得:很惋惜,很遗憾… …再带着这样的情感去读。

“橙黄橘绿”是又一个典型的秋色,孩子们很容易抓住这一秋天的特点,但重庆的孩子对“橙”和”橘”不太熟悉,特别是“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柚子”吧?

“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理解作了这样的处理:深秋时节,秋风吹来,秋霜打来,你会觉得… …生说很冷,冷得发抖… …可菊花仍然开得那么艳,你想对它说什么?生:菊花,你真坚强;你真勇敢… …应该说孩子们对此句有自己的体会了,虽然没有逐字理解。再练读,读出你对菊花的夸赞。

联系前面,再谈“一年好景君须记”。学生能谈到诗中的景,还引用前面学的词来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

回到诗题,苏轼送这首诗给朋友(可能是)刘景文,他要告诉他怎样的景色呢?同桌演示,创造这样的情景巧妙地让学生把诗中的意境描绘出来。学生并未觉得是诗意的枯燥表达。

第15篇:古诗《赠刘景文》_课后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二班高婷婷

一直以来觉得古诗课很不好上,尤其是低年级的古诗就更不好上了,所以上课前,特地观看了两个优秀的古诗教学视频。学习了其中的教学思路和对古诗的把握。

上课伊始,请孩子们复习了本单元学习的和秋天有关的课文,顺势引入古代诗人眼中的秋天,引出课题《古诗两首》。又通过对苏轼的介绍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但是却忽略了对古诗背景详细的介绍,尤其是诗人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直到后来丁主任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才意识到自己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赠刘景文》这首诗中要求会读的生字特别多,所以在分析古诗之前,让学生用了各种形式朗读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读——比赛读——齐读。到最后孩子们读得通顺了,流利了,才进入下一环节。而这首古诗要求会写的生字只有4个,而且分布并不集中,逐句分析和感悟古诗的同时刚好可以随文识字,所以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事实证明这样识字不仅会减轻孩子们识字的压力,同时又能在会读会写的同时理解生字的意思。

在分析古诗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解意思,而是先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同时想象诗中描写的景物,然后再播放图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中的内容,进而引出诗句,之后再进行读书指导。这样的讲解方式是恰好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引导式的、还能让孩子们将内化的语言表达出来,间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古诗讲解过后又让孩子们做了练习题,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古诗,剩下的时间练习生字的书写,指导书写,最后又将大家书写的生字投影展示,但此处并没有处理好,没有把评议生字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而是自己权威的进行了评价,有待改进!

课堂小结,回到诗题,苏轼送这首诗给朋友刘景文,他要告诉他怎样的景色呢?同桌演示,创造这样的情景巧妙地让学生把诗中的意境描绘出来。学生并未觉得是诗意的枯燥表达。

最后齐读古诗结束本课,并布置作业:以同样的方式自学古诗并完成《诗配画》。其实可以缩短书写生字的过程,学习《山行》后一起布置诗配画,这样即使课堂显得更丰满,又能提升进度。

第16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初稿)

下冶二小

刘燕平

教学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先来做一个采访,一年四个季节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师:古代大诗人们也爱写诗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读通诗文、感知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师: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师帮助指正读中出现的问题。(赠与景是后鼻音,擎、残、犹、橙比较难读。)

三、反复朗读、尝试理解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擎雨盖

出示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荷花在夏季的样子和作用,指导观察搜集夏季荷花的图片,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 (2)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3)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4)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秋季丰收图)

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3、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4、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5、孩子们,你觉得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吗?(引导:秋天橙黄橘绿,收获的季节,菊花的傲霜,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1、师: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2、集体评价。

六、全文总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 (齐读后下课)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定稿)

下冶二小

刘燕平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二、学习课文

(一)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 指名说,板书:荷

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①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①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②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③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对比朗读。

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②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

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

(二)读中悟情,反复吟诵。

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6、指导背诵。

(三)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1、师: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2、集体评价。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2、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3、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4、孩子们,你觉得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吗?(引导:秋天橙黄橘绿,收获的季节,菊花的傲霜,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

5、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四、全文总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 (齐读后下课)

《赠刘景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二、说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

1、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二年级的学生积累背诵的古诗并不少,但对古诗的意思却不甚理解。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主动学习。

2、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我的教学设计分为六个步骤: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三)读中悟情,反复吟诵

(四)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五)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六)总结全文

教学反思: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解释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其实,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学中,我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先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浮现出相似的画面,顺应诗境的朦胧,再根据诗句中词语的提示,按照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同时,学习这首古诗时节正好是秋季,我让孩子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从景中感悟作者的情。尊重了孩子的个性观点和见解,对于掌握诗意、感悟诗情有重要的意义。

第17篇:《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推荐]

一、教学内容

赠刘景文

二、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第18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说课

1、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荷花和菊花历来是诗人笔下的;美景,出水芙蓉、菊花淡雅,到那时此诗写的却是枯荷败菊,不过,荷叶虽然落尽,在这个秋风萧瑟的季节,菊花却依然傲立风中,秋末虽然凄凉,却也有橙黄橘绿,成熟丰收的景象,所以,看似悲凉,实际上却不是悲秋的调子,而是昂扬向上,生气勃勃。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四、指导诵读诗句

五、情境迁移,感悟深

第19篇:《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施教时间:9.8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个人创意增减: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认为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宋代有位诗人偏爱秋天,曾有诗说&&

2、教师朗读《赠刘景文》,学生如会背可跟背。

3、今天,我们就一起认真学习苏轼的这首《赠刘景文》。

二、审题、简介诗人

1、理解诗题。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人的相关资料。

3、教师补充

三、精读古诗,解决疑难

四、释词连句,理解诗意

1、学生试根据词意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连起来试着整首诗的意思。

五、探究古诗,想像感悟。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深秋时节?(荷尽、菊残、橙黄、橘绿。

2、诗中所描绘的春天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3、从诗中你体会到诗人什么感情?

六、感情朗读,品味诗境。

(1)讨论:朗读处理

(2)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3)学生质疑。

七、师生归纳学生本课的学生方法。

教学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

(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

(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阅读在线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个人创意增减: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回忆学习方法。

二、学习《山行》

1、审题,简介作者

山行意即在山中行走。

交流预习情况。

教师补充。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着有诗文集《攀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在晚唐时期成就颇高,因此后人称杜甫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初读读准音:斜、霜

3、再读知大意

4、精读明诗意。

5、研读悟诗境

6、品读表诗情

讨论朗读处理

师范读,生仿读

指名读,互评互学

边读边想象画面。

熟读成诵。

7、学生质疑。

三。我会背

把今天学的两首诗背给家里人听,听他(她)评价评价。

第20篇:《赠刘景文》《山行》古诗填空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会背写。

赠刘景文

苏 轼(北宋)

荷(

)(

)(

)擎(

)盖,

犹(

) 傲

霜(

)。 (

)(

)(

)(

)君须(

), (

)(

)橙(

)橘(

)(

)。

杜牧(唐) (

)(

)寒(

)(

)径斜, (

)(

)(

)(

)(

)(

)( 停(

)(

)(

)(

)(

)(

),霜(

)(

)(

)(

)(

)(

)。

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深秋)季节的。

赠刘景文宋苏轼
《赠刘景文宋苏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