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黄河颂原文解析(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8 09:04:0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一毛不拔原文翻译解析

导语:一毛不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以下是小编整理一毛不拔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杨子奉行‘为我’,拔根汗毛就对天下有利,他也不干。墨子提倡‘兼爱’,(哪怕)从头到脚都受伤,只要对天下有利,也愿干。子莫持中间态度,持中间态度就接近正确了。(但是,)持中间态度而没有变通,也还是执着在一点上。执着于一点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它损害了道,抓住了一点而丢弃了其他一切的缘故。”

解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反对战争。杨朱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杨朱答:“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禽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杨朱默不作答。

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成语解释

一毛不拔: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英文翻译

英文翻译:unwilling to give up even a hair。[1]

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列子·杨朱篇》:“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词语辨析

成语正音:毛,不能读作“mǎo”。

成语辨形:拔,不能写作“拨”。

近义词: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爱财如命。

反义词:一掷千金、挥金如土。[1]

推荐第2篇:黄河颂

七年级下语文学习指要

课题:黄河颂 时间: 3月份 课型:自主探究赏读课 主备人:刘冬梅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诵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图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士,

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诵读感悟

1.播放《黄河颂》的录音。

2.再播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要求尽力揣摩,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其中一节,学生品评:请学生给老师做个点评,要求说出教师读的优点和欠缺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互动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

4.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大声朗读,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5.展示学生诵读成果。找3~4名同学读,学生互相品评、交流。教师适当的励和表扬。并作重音、停顿指导。

6.你认为谁读的哪一段最好,为什么?(交流)找出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大家模仿他的感情和基调在小组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豪迈、激昂的情调和诗人的爱国情感。

7.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齐读本诗。

三、研讨诗歌内容

1.解题: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2.小组交流:全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容)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分组交流,得出答案)

4.先烈们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满怀着对先人的无比崇敬和对祖国山河的无上热爱。再来颂读诗歌。

四、拓展延伸

1.欣赏《黄河大合唱》,交流你所获得的感悟,并写下来。 2.搜集描绘黄河的图片、文章、诗词、乐曲,欣赏交流。

五、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感情豪迈,格调高昂的诗歌,诗中饱含者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读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质疑,使学生在合作互助的基础上,动起来,成为课堂钻研知识、领悟情感的主体。

推荐第3篇:黄河颂

黄河颂教案作者:王晓萍

时间:2012-09-05 16:46:54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3.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3.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同时展示黄河图片.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关于作品: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3.关于背景:

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三.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

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深情朗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四.课堂探究

3.仔细品读

(一)自主探究:

朗诵诗歌,我们除了要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诵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

大屏显示探究导引: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

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③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教师点拔:出现三次,试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思考)

④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教师点拔: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二)合作探究:

将你的探究结果在小组上进行交流,并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4.尽情地说

①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②请同学们用“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说说你对本诗句子的品析。(教师点拔:可从修辞手法,蕴含感情去谈.) 五.课堂拓展

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多媒体显示:

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畅谈对两首诗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

1.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2.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我希望大家收集资料、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了解黄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黄河就是我们伟大祖国。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使祖国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七.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附: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望――颂

中华民族的精神

尾声 学习精神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导入部分的歌曲和图片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了情境,之后的作者作品及背景的简介更是让学生仿佛回到了充满热情的抗日年代.这就为接下来的朗读做好了充分的情感准备,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们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可以说和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共鸣.这样,对探究的问题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屏幕上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很顺利的得到了解决.学生们在交流讨论结果时,互相补充完善,气氛热烈.在下面的赏析诗句中,有两组表现突出,不仅找出了诗中修辞手法还将运用修辞作用说出来了,组长代表本组仿写了一段"老师颂".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们能体会到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整堂课上的较为顺利.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们的热情,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热爱自己祖国的,一段历史,几幅图片,就能激发起潜藏的他们内心中的爱国热情来,在课堂上孩子们用深情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从而让自己和作者产生了共鸣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感情.这也让我看到了朗读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这首诗,任何一篇文章,只有读通读懂了,学生才能理解,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对朗读的重视还是不够,一些文章,在学生还没有读通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使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的感觉象是在生吞活剥一篇文章,不能融入其中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改进自己的方法,尽量让学生多读课文,读懂读通.此外,我发现,课前导入也很重要,

(1)音节美。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2)画面美。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萨三中“以生为本,和弦互助”导学案

课名:《黄河颂》 课型:新授课 审核人:寇红霞 出题人;白菊花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1.作者

朱光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3月,创作诗组黄河大合唱,有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2.字音字形

巅(

)澎湃(

)(

)狂澜(

)哺育(

)屏障(

)(

) 气魄(

)一泻万丈(

)浊流(

)宛转(

)滋长(

) 劈开(

复辟(

蚀(

捕(

拜(

蟑(

) 开辟(

浊(

哺(

湃(

障(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学生自由练习朗读。2,《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四拓

1.你心目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精神?

推荐第4篇:黄河颂

6.黄河颂 拟稿人:李斌文

【导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理解歌词大意。 【自学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体魄 滋长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巅: (2)屏障: (3)狂澜:

(4)澎湃:

(5)哺育:

(6)体魄:

(7)滋长: 3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河对口曲》5.《黄水谣》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研讨学习】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关键词是“颂”,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2.课文的第一节是朗诵词,是作品的序曲部分,这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请同学们归纳作者歌颂黄河的什么?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黄河所表现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3.课文的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点以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三个方面赞美。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5.课文第二节主要是“颂黄河”,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

6.“望”字管到哪里?“望”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描写的?

管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有远镜头全景——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有近镜头特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收回俯瞰全景——“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7.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8.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1)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暗喻),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2)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暗喻),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万里长城。这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的。

9.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这是一个比喻句(暗喻),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这是从表面上理解。从深层理解,黄河如一个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10.《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音节美。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2)画面美。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11.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抒胸臆,风格豪迈,有些诗借物抒情,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诗属于直抒胸臆,风格豪迈之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强烈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1)雄浑豪迈类:王之涣《登鹳雀楼》、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委婉含蓄类:何其芳《秋天》、郭沫若《静夜》

【拓展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哺( )育 澎湃( ) 狂澜( ) 山巅( ) 2.三个“啊!朋友!”将歌词分为三层,三层意分别是: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4 品读下面诗句,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领会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诗中说“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请列举出发生在黄河身边的英雄故事。至少举两例。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节诗的主要内容。

【学后反思】

推荐第5篇:黄河颂

黄河颂 光未然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掌握朗读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资源与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

一课时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教师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

2、以读为主: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3、采用多媒体声像手段:创设情景,提高效率。让学生在动情的氛围里,情操受到陶冶,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作品《黄河颂》

一、视频导入,营造氛围:

1、师问:同学们见过黄河吗?

(多媒体播放黄河视频,使学生既能快速领略黄河形象,又能很快进入课堂。)

导入语: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2、了解创作背景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今天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乐章《黄河颂》。 (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二、吟诵黄河颂歌

1、整体感知 入情 (1)听读

(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视频朗诵,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了解诗歌朗诵时的感情基调,为朗诵诗歌做好铺垫。)

(屏幕显示提示学生:听出感情,听出节奏、作好批注) 听完后指生说出:

你听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雄浑豪迈、澎湃激昂、悲壮高亢……) (2)自读

同学们能清楚的看到,诗歌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朗诵词部分直接提示我们诗歌要歌颂的是黄河的英雄气魄和它身上所表现出的我们民族的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板书),那么,就请同学们用你感受到的感情基调自由大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并在(赞歌)歌词中找出哪部分是描写黄河的英雄气魄的,哪部分是歌颂黄河精神的。

2、朗读品味 悟情

(1)出示“望黄河”部分(多媒体显示)问: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黄河英雄气魄,找出来,并把相关的句子读出来。教师可以‘望’为例做示范-——我认为望字能体现黄河的河英雄气魄,给人辽远开阔、气势宏大之感,读时与后文的间隔要长一些(范读)。

学生回答之后师做总结:A、本段通过这些关键词突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B、朗读时也要抓住关键词,才能读出黄河的英雄气魄。然后齐读.(2)这就是黄河的英雄气魄,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所以面对黄河诗人的赞颂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喷薄而出,发出了深情的赞颂——哪句最能体现作者的赞颂之情?(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读的方法一样吗?应怎样读(提醒学生注意字体不一样的词语)——(深情——坚定——激昂,相当于是一组排比段,感情逐渐加深,要读出变化。)

指生朗读颂黄河部分。

(3)师生共议、得出方法(大屏幕显示) A.把握节奏、重音。 B.联系时代背景 C.品味关键词句

D.调动自己的感情。

更多……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

3、角色美读 动情(多媒体配乐) 简单提示朗诵词和尾声部分的朗读方法。

三、探究黄河精神

1、如此激昂的旋律怎能不让人热血沸腾、壮怀激烈,怎能不激起中华儿女抗战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黄河母亲的身边,多少中华好儿女上演了一幕幕感天撼地的英雄故事,你还记得吗?讲讲你知道的英雄事迹。(小组内交流后派代表回答)

教师补充:战争的烽火谱写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之歌,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捍卫了和平,可是,和平的年代,依然会有不和谐的音符响起——雪灾、非典、流感、地震……当这些灾难来临时,我们的中华儿女在干什么? —— 多媒体播放汶川大地震灾难来临、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的部分图片,让学生在《从头再来》的音乐声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小结:一场地震摇撼了大半个中国,也使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再次得到锤炼和升华,这种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它是我们民族不屈的脊梁,它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多媒体显示写作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黄河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象征着我们的民族魂,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的“伟大坚强 ” ,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作者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要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发出自己的誓言吗?(一往无前、无坚不摧、豪情万丈、博大宽容、保卫祖国、开拓进取)

……说的如此的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让我们一起咏唱黄河歌曲,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吧。(演唱《保卫黄河》)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有了你们的铮铮誓言,我们一定会有击不垮的中国人,摧不毁的中国心,战不败的中国魂。(大屏幕显示)

[板书设计]

形 —— 英雄气魄

民黄族神 —— 伟大坚强 河魂 颂人 —— 学习黄河精神

推荐第6篇:黄河颂

黄河颂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理解歌词大意。

重点难点:

1.重点:(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歌词大意。 2.难点:语言上的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dian1) 澎湃(peng1 pai4) 狂澜(lan2) 屏障(zhang4) 哺育(bu3) 体魄(po4) 滋长(zi1)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巅:山顶。

(2)澎湃:本课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3)狂澜:本课指巨大的波浪,猛烈的潮流。

(4)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5)哺育:喂养,也比喻培养。 (6)体魄:体格和精力。

(7)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的事物)。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河对口曲》5.《黄水谣》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2.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

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正课

1.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3)学生齐读。

朗读指导: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2.质疑:本课题目是,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并归纳:关键词是“颂”,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3.质疑:课文的第一节是朗诵词,是作品的序曲部分,这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请同学们归纳作者歌颂黄河的什么? 讨论并归纳: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黄河所表现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4.质疑:课文的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讨论并归纳: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点以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三个方面赞美。

5.质疑: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讨论并归纳: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6.质疑:课文第二节主要是“颂黄河”,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讨论并归纳:望。

7.质疑:“望”字管到哪里?“望”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描写的? 讨论并归纳:管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有远镜头全景——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有近镜头特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收回俯瞰全景——“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8.质疑: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9.质疑: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讨论并归纳:

(1)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暗喻),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2)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暗喻),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万里长城。这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的。

10.质疑: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讨论并归纳:这是一个比喻句(暗喻),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是从表面上理解。从深层理解,黄河如一个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11.质疑:《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音节美。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2)画面美。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1 12.质疑: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抒胸臆,风格豪迈,有些诗借物抒情,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讨论并归纳:本诗属于直抒胸臆,风格豪迈之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强烈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举例:(1)雄浑豪迈类:王之涣《登鹳雀楼》、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委婉含蓄类:何其芳《秋天》、郭沫若《静夜》 13.再次朗读课文。

四、小结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诗歌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五、板书

序曲一主体一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一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一、

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推荐第7篇:黄河颂

阳泉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

自己研究

研究自己

育人为本

面向全体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2.理解歌词中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因此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另外,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来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2、字词积累

浊流(zhuó) 狂澜(lán) 山巅(diān) 屏障(zhànɡ)

澎湃(pài) 哺育(bǔ) 九曲连环(qū)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提示:(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

1 / 2 阳泉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

自己研究

研究自己

育人为本

面向全体 激越的情感。

2、合作探究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题目中的关键字是“颂”,概括出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

(2)描写黄河形象部分,哪个词起统领作用?又是从哪些不同角度写黄河形象的?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明确: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品读诗歌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明确: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明确: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3、诗歌美在何处? 明确:意境美(主题)、结构美(结构)、音韵美(琅琅上口)。

五、拓展延伸

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和俗语?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六、课堂小结

穿越炮火纷飞的岁月,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典范,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身的力量!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这首歌词。

2.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并能熟练背诵默写三四句。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伟大坚强

【课后记】

2 / 2

推荐第8篇:《黄河颂》

课题:《黄河颂》

课型:新授

执笔人:赵明军

审核人:白现峰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习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 学习时间:一课时(预习课) 预习设置: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图片等。

2、了解背景: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

3、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 其关键词应是?

4、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5、速浏览歌词,思考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6、自读,体会怎样通过朗读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提示:注意重要词语)

(1)

望黄河滚滚”的“望应该拖长一点(2)奔向东南”的“奔” 读得快一点,要用力。(3)“掀起万丈狂澜”的“掀” 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4)“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5)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

7、体会诗中赞美黄河的感情: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8、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

9、写公益广告词。

同学们心中一定漫溢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现在,我们的母亲又变成了什么模样?让学生看几幅触目惊心的图片。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吧。

10、积累关于黄河的诗词、文章、名句等。

11、识记文章中的字词。

课题:《黄河颂》

课型:新授

执笔人:赵明军

审核人:白现峰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4、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习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 学习时间:一课时(展示课) 学习过程:

一、学生展示预习结果:

1、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2、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4、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5、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6、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 ?

4、调节自己的感情。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7、板演或口头朗诵所搜集的关于黄河的诗词、文章

8、学生板演或口头交流自己写的公益广告

二、问题研讨: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检测:

保 卫 黄 河

光未然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诗中为什么反复强调“黄河在咆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山丛中”照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青纱帐里”照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四句中的“家乡”、“黄河”、“华北”、“全中国”,能否把它们的位置调换一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保卫黄河》,我们可以联想到古人所说的“_____________”

推荐第9篇:黄河颂

2010-02-22 17:28

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 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 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 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 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 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 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 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 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 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 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剩有离人影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已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 一九三零年七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 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六言诗 致彭德怀同志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临江仙 赠丁玲 一九三六年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四言诗 祭黄帝陵 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之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 吾华肇造 胄衍祀锦 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 光披遐荒 建此伟业 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 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 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 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 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 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 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 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 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 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 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 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 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 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

各党各界 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 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 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 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 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 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 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 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 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 皇天后土

尚飨

四言诗妇女解放---题>之出版 一九三九年六月一日

妇女解放 突起异军 两万之众 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 如日方东 以此制敌 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 艰苦斗争 世无难事 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 如早望云 此编之作 伫看风行

五律 挽戴安澜将军 一九四二年

外侮需人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城

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七律 有田有地吾为主 一九四五年

有田有地吾为主 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以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胜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注:柳亚子原诗

开天辟地君真健 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 无车弹铗怨冯瑗

头颅早悔平生贱 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 分湖便是子陵滩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这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哪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

颜斶齐王各命前 多年矛盾廓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 妙香山上战旗妍

注: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演出和平鸽舞剧,欧阳倩予编剧,戴爱莲女士导演兼饰主角,四夕至五夕,连续在怀仁堂奏技,再成短调,欣赏赞美之不尽矣。

白鸽连翩奋舞前 工农大众力无边 推翻原子更金圆

战贩集团仇美帝 和平堡垒拥苏联 **上万红妍

浪淘沙 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七律 和周世钊同志 一九五五年十月

春江浩荡暂徘徊 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 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蝶恋花 答李淑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青杨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七律二首 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6月3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千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譬摇 借问瘟神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七律 仿陆游翁诗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人类今闻上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餮蚊日 公祭无忘告马翁 (此“马”指马克思)

七律 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地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 登庐山 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五律 三上北高峰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 欢迎有晚莺

七绝 莫干山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律 答友人 一九六一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七律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注:郭沫若原诗

人妖颠倒是非淆 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 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万剐唐僧肉 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 猪犹智慧胜愚曹

卜算子 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七律 冬云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历 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 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多少事 从来急 天地转 光明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杂言诗 八连颂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好八连 天下传 为什么 意志坚

为人民 几十年 拒腐蚀 永不沾

因此叫 好八连 解放军 要学习

全军民 要自立 不怕压 不怕迫

不怕刀 不怕戟 不怕鬼 不怕魅

不怕帝 不怕贼 奇儿女 如松柏

上参天 傲霜雪 纪律好 如坚壁

军事好 如霹雳 政治好 称第一

思想好 能分析 分析好 大有益

益在哪 团结力

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

七律 吊罗荣桓同志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贺新郎 读史 一九年春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是)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足乔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钹黄越歌未竟东方白

念奴娇 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参天万木 千百里 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 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 黄洋界上 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 古代曾云海缘

弹指三十八年 人间变了 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 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 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看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 鸟儿问答 一九六五年秋

鲲鹏展翅 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 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 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 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 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 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七绝 登黄山偶感

遥望天都倚客松 莲花始信两飞峰

且持梦笔书奇景 日破云涛万里红

七绝二首 颂伟人

黄山七绝诗意浓 写景写人亦抒情

文字后面有文字 风采直追毛泽东

海鸥将军千古 一九四二年

外侮需人御 浴血东瓜守

将军赋采薇 驱倭棠吉归

师称机械化 沙场竟殒命

勇夺虎罴威 壮志也无违

五律一首 一九一五年五月

共泛朱张渡 攀险呼俦侣

层冰涨橘汀 盘空识健翎

鸟啼枫径寂 赫曦联韵在

木落翠微冥 千载德犹馨

观潮 一九五七年九月

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 铁马从容杀敌回

七律 洪都 一九六五年

到得洪都又一年 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 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 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 江草江花处处鲜

推荐第10篇:黄河颂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型:朗读体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关于黄河的图片,教师激情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她,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河唱》曾感动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不懈奋斗。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一、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自由朗读,体会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后,谈感受。(把握诗歌对黄河的豪迈赞颂之情)

朗读朗诵词,指导朗读

点名朗读后听录音,众生评论。

此处指导朗读时应注意重音,学生提到朗读诗歌要把握好重音,则让他说出哪些词需要重读,为什么?如: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需重读

(朗诵词概括的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教师及时板书:英雄的气魄和伟大坚强) 朗读歌词,指导朗读、点名朗读,众生评论。

以歌词第一节为例指导朗读时应注意情感、语气、节奏。

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

教师范读

师生共同总结:朗读要把握好节奏、重音(需重的词一般有动词、修饰名词的词)、语速(快慢)、感情抒发要恰当。

(此节主要体现了黄河的英雄的气魄)

师生再次共同朗诵这一节。

学生自由朗诵“颂”的部分,并体会感情的变化。

第一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养育,所以要读的舒缓。

第二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屏障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显示她的伟大和坚强,所以读的要高亢、激昂些。

第三个“啊,黄河”一节是借用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来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感情达到高潮。所以,读的更要高亢、激昂,感情应完全迸发。两个“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不仅要读的铿锵有力,而且,要读出

变化,后一个要比前一个感情更要强烈,“你一样的”和“伟大坚强”都要比前一个语气重,“伟大”的“大”和“坚”的“强”都要采用拖音,

三个“啊”要读的深沉,声音稍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赞颂。

教师适当师范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总结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养育、保护及激励作用,并板书

学生分角色朗读(配乐)。

二、朗读诗歌,提出疑难

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一句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以及“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三、朗读诗歌,领会创作目的

[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附加:问题答案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答:作者从三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地理环境:九曲连环、绵延万里历史贡献: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

2、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进行了哪些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答:从黄河滚滚至劈成南北两面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3、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答: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4、为什么说黄河是我们的民族的屏障?

答: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成方,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制胜法宝

5、诗人为什么写此诗?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号召黄河儿女要发扬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保卫黄河,抵抗日本侵略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黄河儿女要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同时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为拥有黄河而骄傲,为自己是黄河哺育下的中华儿女而骄傲

四、拓展迁移

在抗日战争年代,民族的伟大精神表现在抗击侵略、保家为国上,如今,我们的民族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作业:1背诵课文2“你想对黄河说些什么?”写在笔记本上。

第11篇:黄河颂

黄 河 颂

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

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

七、板书设计: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教学后记:

第12篇:黄河颂

《黄河颂》导学案

一、激趣导入:

听歌曲,说感受。

二、目标展示:了解本课目标。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聆听范读。自由练习配乐朗读。点名读,齐读。

2、感知内容:

本诗题目是《黄河颂》,那个词是关键?

这首诗分节。第一节是,第二节是。第节是主体。

朗读这首诗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节是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可在颂之前,先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诗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是字。这个字一直统领到。

诗歌中“颂黄河”的诗句是哪些?这一层有非常明显的外部标志,你能看出来吗?

“颂黄河”部分分几层?分别从什么角度赞颂?

四、再读诗歌,鉴赏主题:

1、在学习朗诵诗歌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黄河?

2、这首诗表面是颂黄河,但实际是要颂什么?

3、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的主题你能了解吗?

五、写法鉴赏:

1、诗中出现了几个比喻,你能明白它的意思吗?

摇篮屏障臂膀

3、你能感觉到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吗?

六、课外拓展: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七、课堂反馈:

1、《黄河颂》的作者是品的第二部。

2、《黄河颂》这首诗借黄河赞颂了的和,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

第13篇:黄河颂

【学生分析】

这批学生大都出生于九十年代,他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其中大多数生活在都市,生活优裕,没有遭遇过战争与离乱的痛苦。他们可能“少年不识愁滋味”。国破家亡的伤痛,保家卫国的激情要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

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孩子很情绪化,教学时只要创设好情境、引导得法定会调

动学生情绪,产生共鸣。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要运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指导朗读、领会情感。

【教学建议】

1.本文是《黄河大合唱》的一段歌词,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首诗歌。其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豪迈雄壮的气势与爱国主义的激情。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可考虑从诗歌的角度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营造音乐氛围,采取角色朗读,为学生搭建发掘内心情感、展现能力的平台,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激励学生。要调动已掌握的朗读知识,注意停顿、重音、语调,读出感情,读出作者,读出自我。

2.感受诗中展现的民族精神。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理解“黄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人生态度、过程与方法的整合。

3.培养学生爱我壮丽河山、爱我灿烂文化、爱我不屈人民、爱我锦绣中华的情感。

让同学们查阅资料,熟悉这段历史。课内讨论释放激情,发表爱国宣言;课外阅读相关作品,扩

展见闻、积累素材、学习方法、洗涤心灵。

建议教学时,注意多媒体视听资料的使用,对学生了解黄河、营造朗读氛围将收到较好的

效果。

建议一课时完成。

【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师生入境。

大屏幕播放一段黄河的录象,教师配合着朗诵导入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

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

儿女为祖国而战斗。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

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二)齐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师:(紧承导入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放声朗读吧!

(学生朗读,教师注意学生朗读时有无读错的字,停顿语调处理是否得当,读完后及时评价。)

师:强调“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气魄、九曲连环”中加点词的读音。

师:同学们,朗诵这首诗应把握住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豪迈、赞美、有激情、有气势。

(课件出示:黄河颂―――颂黄河)

(三)自由朗读,理解内容,领会情感。

调动自己了解的黄河的相关知识,运用所掌握的朗读知识自己放声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

(四)小组设计,合作朗读,领会情感,读出作者,读出自我。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要求: 人员数量的搭配----自由组合,人数不限,男女不限。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或部分。

朗诵形式------形式不限,在有利于表达情感的基础上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选定一个组长组织探究、试读并准备发言,谈谈为什么这样设计?

2.学生展示。

(五)点拨领会,教师范读,震撼心灵。

1.教师深情诵读《本事》节选,了解背景,了解《黄河大合唱》。

在诵读的同时,屏幕展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

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

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2.激情范读,震撼心灵。

(六)情感升华,爱国宣言。

在学生心灵震颤之时,顺势升华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学生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祖国的

无限热爱之情。

写好后展示。

(七)在歌曲《黄河颂》的演奏中,全班齐诵,激情回荡中结束全课。

第14篇:黄河颂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也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诗歌着眼于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黄河颂》还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多角度地描绘了黄河的形貌,颂扬了黄河的精神。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掌握诗歌朗读方法,提高诗歌朗读水平的好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对诗歌的节奏、重音、语气把握不够熟练,对诗歌的内容理解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学习诗歌的方法还在探索阶段。但现在的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有一定的表现欲望,还会在课堂畅所欲言,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愿意去接受学习诗歌的方法。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2)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特点,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方法

(一)说教法

(1)情境体验法(2)朗读法(3)合作讨论法。这是一首诗歌,语言凝练、简洁,重在抒情,又涉及到了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所以,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尝试课外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收集各种信息资料的方法(如:黄河的古诗名句、黄河的传说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做批注法

五、说教学设计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即: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四)颂扬:让我们乐乐地写

(五)拓展:让我们美美地说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1)欣赏《黄河颂》歌曲,自由想象音乐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听《黄河颂》的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黄河颂》本身是一首歌。我就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首先从声音上去感受黄河的气魄,让学生明白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我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学生边听边想,这样既感染了学生,也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新课标提出: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展开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这首诗,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关键是朗读。所以,我侧重引导学生静静地听课文朗读录音,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停顿、重音、语气语调等。有了朗读录音的范读引路,为学生创设了朗读的氛围,也有了展示朗读的欲望,学生听起来自然全神贯注,收获多多。(听了之后,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读的环节吧。)

(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并讨论如何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感情。(2)学生总结交流朗读方法,包括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3)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4)分声部男女生,合诵朗读,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这一环节,就是我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诗歌朗读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以上这四个步骤。本诗歌语言浅显,我没有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重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有感情的读这些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也提高了朗读诗歌的水平。(读中生悟,以悟促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找出直接描绘黄河和赞美黄河的诗句?(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诗歌蕴含的情感。(3)请你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黄河雄浑好豪迈的词语,仔细品味并写出批注。(4)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朗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而有感情的朗读又必须建立在真正地理解诗歌的内涵的基础上。基于这个目的,我提出了上面这四个问题,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梳理明确,细细品析,以悟促读,帮助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抒发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四)颂扬:让我们乐乐地写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要求学生用“我欣赏这首诗

,因为

”的句式写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组内交流后,班内展示。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围绕着诗歌的内容、语言、思想、结构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五)拓展:让我们美美地说

课前让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说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1)歌颂黄河的古诗名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大漠孤烟直,长沙落日圆。(王维)(2)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3)与黄河有关的传说。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我们美美的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标对老师的基本要求。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说的内容,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报刊、书籍等多种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实现课堂内外的交流。完成小语文向大语文的转化。

六、说教学反思

总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诗歌教学贵在化‚抽象为形象。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黄河颂》音乐和朗读录音,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视、听觉感受,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情感熏陶。

(2)注重朗读。诗歌关键就是朗读,我利用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奔腾咆哮之声,更读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3)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用六字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15篇:黄河颂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③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理解意蕴丰富的词语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美美地听——深情地读——细细地品——尽情地说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美点寻踪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录音机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第

一、二部﹚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读教师分发的材料,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自学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美美的听,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境界。

3.深情地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三、课堂探究

1.细细地品

(一)自主探究:

可以对歌词做批注,然后自由交流读书感受。

(二)合作探究:

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2.尽情地说

①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②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的句式说话。

教师小结:

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让我们齐诵这首歌。

学生齐诵《黄河诵》,教师拨放《黄河诵》音乐。

四、课堂拓展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

五、课堂小结

穿越炮火纷飞的岁月,烈士的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以黄昏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捍卫祖国的尊严,捍卫民族的利益。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七、板书: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黄河颂

主体

望---颂

中华魂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第16篇:《黄河颂》

《黄河颂》教学设计

2010-11-11 | 黄河 教学 大合唱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三、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六、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1)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2)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第17篇:黄河颂

《黄河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确定教学目标为: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训练重难点:感情朗读,理解文本,品味鉴赏,体会中心。 教学时间:一到两课时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习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2、说学法:

⑴ 在课堂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⑵ 尝试上网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如:黄河的知识,黄河的文明)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说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 人心的《黄河颂》等光碟,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四、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二)、说黄河,激发诗情

话说黄河: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家再来看一下老师搜集的一些图片。(多媒体展示)

(三)、颂黄河,读懂诗意

1、背景简介

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看谁读得准,先检查预习生词

磅礴—澎湃—气魄—高山之巅—狂澜—浊流—哺育—屏障

3、齐读诗歌,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4、解题: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 其关键词应是?

课文分为两部分:朗诵词、歌词。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5、听课文配乐朗诵。要求:(1)体会朗诵词的作用(2)朗诵者是如何朗诵的?在一些关键处做标注。

6、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7、一起来把朗诵词读一下,体会它所起的作用。同时,老师希望,在能够对后文起到作用的关键词、句同学们应当在读的时候加强语气。

8、解读歌词,这部分 靠哪个字领起的?领起了哪些内容?思考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黄河的?写出黄河什么特点?(生答师板书“雄浑壮阔”“蜿蜒宏大”)怎样读出雄浑的气势来。请同学们为这一小节设计朗读方案。(师提示要注意停顿、重音、感情等) 学习成果总结: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奔向东南”的“奔” 读得快一点,要用力。 “掀起万丈狂澜”的“掀” 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齐读这一节。

9、小结与过渡:正是黄河这种雄浑壮阔、蜿蜒宏大的美,激起诗人澎湃的赞颂之情。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赞颂之情,是通过哪个句子抒发出来的?出现了几次?应怎样来读?

学习成果总结: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歌颂。

10、诗人从哪几方面讴歌了黄河的精神,在朗读时,读法、感情是不是一样呢?(生答师板书 “摇篮”“屏障”“精神”,不一样。应分别是“深情”“坚定”“激昂”)

11、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感情?该怎样读?(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针对教学目标2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12、配乐朗读三小节,点评

太好了。同学们的朗诵可以登台表演了。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朗诵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读好诗歌,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我们要读好诗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来读,还要读好关键词句。这样呢,我们就能够把诗篇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最能够体现诗句的内容、抒发我们感情的词语,就是关键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画面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握朗读技巧。)

(四)、质疑问难,重点品味疑难语句。交流探讨解决。如:“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等。(此过程略)

(五)、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可从诗的优美旋律、诗中形象、诗的语言等方面说)

(六)课堂总结:我们今天这堂课,既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同时也在学习当中体会到了我们读诗的方法。我想,我们的语文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对黄河的关注也还远远没有结束。我希望同学们开展广泛地课外阅读,真正地走进黄河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写公益广告词。

课上到这,想必同学们心中一定漫溢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黄河)。现在,我们的母亲又变成了什么模样?让学生看几幅触目惊心的图片。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2、课外练习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赋予某些事物特定的意义,如大海象征胸怀宽广,青松象征意志坚强等,请你仿照诗中的句子写几句话。》。(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也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

八、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课堂结构,学生入情入境,尤其是《黄河颂》音乐壮阔,激情澎湃,借助这音乐的力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附板书设计:

望--------------- 颂 -------学雄 浑 壮 阔

摇 篮 屏 障 伟大坚强 精

第18篇:和时间赛跑 原文和解析

和时间赛跑

原文/林清玄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时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再飞过这条路线,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的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人教本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

赏析:

让人哀伤的时间

外祖母去世后,“我”忧伤难过,爸爸于是对“我”解释什么是时间。从此,时间流失的可怕印在小小的“我”的心里,直到有一天“我”跑赢了太阳才压倒内心对于时间流逝的恐惧。得出“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道理。这是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和时间赛跑》的内容,平和简朴的笔调让故事在娓娓道来中

带上一抹隐隐的哀伤,透出人对时间的无力感。即使在结尾,在林先生把积极向上的道理告诉我们时,我们仍然无法排解那一丝萦绕心头的哀伤与无奈。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哀伤无奈?时间一点一滴一点一滴的从我们的指间溜走,我们的身躯因为它的流失而变得僵硬脆弱,毛病百出;脑子不再灵活地转动;皱纹和老人斑不知道在何时起已经爬上我们曾经年轻的脸庞……我们哀伤无奈,因为时间属于我们而我们却又无法挽留;我们哀伤无奈,因为我们走向衰老和死亡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我们哀伤无奈,因为我们害怕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我们自己却一无所获。是的,我们无法挽留时间,我们只能够睁着眼睛看着时间的离去。但是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自己,不让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生命白白地度过!我们可以避免做无意义的事情,我们可以提早把我们要做的事情完成,我们可以让生命更加精彩充实!

是的,我们可以和时间赛跑,或许我们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进步,至少可以不让时间在虚无中流失。

第19篇:汉乐府上邪原文解析

1 汉乐府上邪原文带拼音版

shàng yé

上邪

shàng yé !wǒ yù yǔ jūn xiàng zhī,cháng mìng wú jué shuāi。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shān wú líng,jiāng shuǐ wéi jié 。dōng léi zhèn zhèn,xià yù xuě。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

tiān dì hé,nǎi gǎn yǔ jūn jué!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2 汉乐府上邪原文及翻译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

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3 汉乐府上邪原文及赏析

首句“上邪”是指天为誓,犹言“天啊”!古人敬天畏命,非不得已,不会轻动天的威权。“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后一句是进一层表白爱情的坚贞。一个“欲” 字,把不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提:“山无陵,江水为竭”,是说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发生了巨变;“冬雷震震,夏雨雪”,是说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了怪变;“天地合”是说整个宇宙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从艺术上看,《上邪》的抒情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其间的爱情欲火犹如岩浆喷发不可遏制,气势雄放,激情逼人。

第20篇:《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3、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四、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七、板书设计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原文解析
《黄河颂原文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