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叙事文章(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6 12:06:1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怎样写叙事文章

——怎样写叙事文章 【知识梳理】

看点一:抓“要素”,了解事情过程。 看点二:理“顺序”,把握主要内容。 看点三:抓重点,领悟思想感情。 看点四:分层次,学习表达方法。

一、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 )

2.秋天就像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偏执,将

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 ( )( )

3.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味道。 (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用加点词写句子)

------------------------- 2.一本书你看过多少遍。

你可以从中发现新东西。(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 3.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缩句)

---------------------------- 4.上初中后,又不满足只看一般的故事小书了。(修改病句)

---------------------------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 ,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题书斋联》

2、( )共欣赏,( )相与折。——陶渊明《移居》 3.书,人们称之为人类文明的( )

4.冰心给儿童写的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是( ),( ),( )

七、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

想想故事中的人为何如此作为。然后我可能会想,作家为什么要写那个故

事。以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这个故事,回过头来回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毁,

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另一部分,试图从中找到我以前忽

视了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

象那个作者是什么样的,全凭他写书的方式去判断他„„这真像与另一个人 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是一处你随时乐意去就去的熟地方。从 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用同一种方式读同 一本书。

1.“我”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把介绍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式

方法的句子画上“——”。

2.“我”为什么觉得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 A.“我”一个人坐在船里太孤单了,只能把书当做人来相伴。

B.“我”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书,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

“我”感觉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 C.“我”读书的时候就会想起以往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所以说就像与另

一个人同船而行。

3.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请发挥想象试着补充一下。

二、l-读,写一写。

一天.一位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要求 请求 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到:“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收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见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 散发)出来。

——节选自《一杯牛奶》

1、仔细品味文中括号里的词语,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准确的打上“√”。

2、读上面的片段,分别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要记录下来。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3、你认为这个片段写得最具体的细节是什么?这样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 ---------- 范文:

童年就像那海滩上一块块贝壳,也像天鹅身上那一根根洁白的羽毛,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件事至今也让我记忆犹新,就是红樱桃和辣椒的事。至今想起,真的既尴尬又好笑!

记得有一天,妈妈带我去逛街,走过了一家水果店,那儿的水果应有尽有:紫盈盈的葡萄,红彤彤的苹果„„看得我是眼花缭乱,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那红得可爱的樱桃。我看得垂涎欲滴,这时,妈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便买了一些。回到家,妈妈把樱桃洗了洗,一个个樱桃越发“晶莹透亮”。别说吃了,我看着看着,口水都流出来了。不等妈妈开口,我就迫不及待地拿了一颗往嘴里送,轻轻一咬,一股甜汁一直甜到了我的心坎里。“真好吃!”我一边说,一边伸手去拿。没多长时间,樱桃就被我消灭光了。

事隔不久,奶奶从花鸟市场买来了供人观赏的红辣椒,它就像似节日里高挂着的“红灯笼”在绿叶的衬托下,漂亮极了!我想:辣椒怎么这么红,一定也像樱桃那样可口、好吃。趁奶奶不注意,我摘了一个,学着妈妈样子洗了洗就往嘴里送,我刚咬到辣椒籽、辣椒汁。顿时,我被辣哭了。“芸芸,你怎么了?”奶奶问。但我却辣得连话也说不出来。奶奶看看仍在一旁的红辣椒,便又数落起来:“你这馋猫!怎么什么东西都吃啊!”奶奶把我牵到水池边,让我反复不停的漱口。到了晚上,爸爸妈妈都下班回来,听着奶奶的“故事”,看着我红嘟嘟的嘴唇,都笑得前仰后合,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当时的我真的好傻!

作业:题目“无法抹去的记忆”。 提示: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一定有过令你兴奋、伤心、激动、后悔。。。。。。的事,如今他们成为你记忆中的珍宝!让我们从记忆库中采摘一朵浪花,寻找一份真情。

要求:请写一篇记事文章,记叙你感触最深的记忆。感情真挚,语句通顺。

推荐第2篇:教育系叙事文章

本文为大家带来教育系叙事文章,希望大家从中学会其中的道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喜欢记得点赞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而另一方面应该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地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使自己成为研究者而不是“教书匠”。目前,许多初中英语教师由于课时较多、教学任务繁重,很难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另外,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觉得教学研究很深奥,甚至认为是与己无关的事。实际上,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如何进行反思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讲自己的教育故事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可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这里笔者主要介绍一种课后反思的做法。

课后反思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是教师在公开课后的评课。但是,笔者在参与本地区这类教研活动时发现,授课教师往往在授课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在课后的反思活动中,通常只是听课教师对该堂课的评价,很少有执教者本人的自我反思,即使有也只是寥寥几句。

笔者认为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是一种较好的反思方式。每位教师都应关注自己教学中的细节并对此进行描述。

例1: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英语教师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叙说了这样一件事:

“这几天在某班上课时总感觉课堂气氛没有以前活跃,学生发言没有以前踊跃。我经过反思,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昨天上课前与一位女学生聊天时才得知是因为我这几天走进教室时表情严肃,导致了课堂气氛紧张。没想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竟然与我的表情有关!”

这种叙事再现了课堂的真实情境,有助于教师进行多角度思考。如上例中,这位教师所在教研组就此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讨。教师们都各自反思了自己是否有类似的情况,总结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很多表现其根源还出在教师身上。在英语课堂上,焦虑是影响学生口头表达的重要心理障碍。怕说错是形成学生焦虑过多的原因,而教师情绪的好坏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在教学中的确应注意此类问题。

教师在自我叙述中需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而改之。这种叙述还可以启示同行,引起共鸣,最终达到教师参与教研的目的。

二、讲自己的教学故事

教师在讲述“教学故事”时,应注重教育实践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遇到了什么问题,问题发生后是怎样解决的,解决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其他的事件。

教学叙事的具体做法可以是教师讲述自己执教的某节课,也可以叙述某节课中发生的一件事。教学叙事可以是教师个人教育事件的叙述,也可以叙述集体备课或课后集体讲座中的收获与遗憾,教师将自己的感受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

例2:有一位青年教师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下面这则教学日记记录了她的教学困惑:

“近来,我发现班里有几个学生见到我时不打招呼了。通过和这几个学生的诚恳交谈,我知道了原因。英语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我发现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类小组活动。为了使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也能‘动’起来,我便将他们组成一组,并亲自参与这个小组的活动。但由于这几个学生期中考试的英语成绩不及格,班里有些学生便将这个小组戏称为‘红灯区’。我真没想到我的一片好心竟还有这样的副作用。”

例1和例2只能说是一份教学实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叙事。因为它们没有反映出教师本人的“反思”以及反思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和教学重建。所以,笔者建议教师对自己的实录做些补叙,即把自己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用“当时我想„„”“假如我当时能„„”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改进教学的思考。这样,教师就将自己的感想和对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融入到了课堂教学实录中,使之成为夹叙夹记的反思。例2中的教师和她的同行在连续几次的教研活动中都在探讨在小组活动中怎么分组会为最佳搭配,并就此成立了课题组。下面是这位教师的一则补叙:“小组划分有多种方法,应视教学情况来定:可按学习能力和水平划分;可按学习任务的难易度划分;还可按学生的人际关系划分;也可以随机抽签划分。无论怎样划分都要把握一个原则,即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能使小组成员相互协助、共同合作,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效,并达到所设定的学习目标。”

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故事,并通叙述这些故事进行反思与分析,是教师投身教育研究的前奏。这样的教育叙事反思行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推荐第3篇:叙事抒情的文章

叙事抒情的文章

篇1:叙事抒情散文阅读

叙事抒情散文阅读

一、基础知识点梳理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记叙文的人称 :一人称、二人称、三人称

4、记叙文的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以时间转移为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5、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8、记叙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

二、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考点一:整体感知文段,归纳内容要点,理解主旨

1、常见题型

题型

1、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①扩展文章标题法;②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③叠加法 【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④一线串珠法(抓线索) ⑤六要素法:叙述六要素,连缀成话。 题型

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

方法: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题型

3、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

方法:

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题型

4、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注意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介绍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讽刺了、歌颂了、鞭挞了、揭示了、反映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社会现实等),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感情怎么样。

阅读时要灵活掌握各种方法,首先思考阅读的文章适合用哪种方法概括,其次在概括时还要注意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内容,语气要连贯、意思要简明。

考点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文段中的关键词语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约数,确数等词的赏析(说明文)

常出现的词语:据说,大概,一些,或多,或小,左右,丈许,一定,只有?? 答题套路:文章用词准确,如“XX”、“XX”、“XX”等词,说明了“??(根据字词所指的具体内容分析)”,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3)动词、形容词的赏析(记叙文)

答题套路:“XX”、“XX”等词用得好,它把“??”(动作或形态,根据文章内容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它(以动写静,化静为动??)使之具有(人格化,形象生动)??(根据内容情况写)

例句1:文章中“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

了??”句中“肥胖”、“轻捷”等形容词用得好,“肥胖”形象地写出了黄蜂的形态,“轻捷”既写出了“叫天子”的形态,又写出了它灵敏的动作特征,这样使文章描写更生动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句2: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句中“漂亮”一词有什么含义(或表达效果)? ..

答:“漂亮”一词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了好感的内心活动。

考点三:句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思路一:明确位置,把握作用

(一)位于开头

1、点明××主旨,总领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为全文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叙事或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4、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或作铺垫,使故事情节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二)位于中间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密。

(三)位于文末

1、总结全文。

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3、点明主旨,升华情感。

思路二:联系内容,突出情感

1、点题。

2、强调突出××感情。

3、深化中心,揭示主旨。(文眼句)

4、发出号召,鼓舞精神。(常见于结尾句)

思路三:结合修辞,增强效果

考点四:品析文中优美精警语句(段),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 文段中的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标题;②开头结尾句;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⑤运

6点明题旨的句子○7照应过度句 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一)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类型: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方法:了解在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处的作用 (1)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2)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

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前后照应);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二)句段在内容上的作用

理解段中的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 评价、赏析关键句,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有××特点(或生动或优...........

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

再评思想内涵:这一句话表达了××观点,给人××感受、启迪、教育?? ......

(三)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或进行赏析)。

方法:(1)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2)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然后依此去套写答案。

①修辞之美——

答题格式:这句(或段)运用XX的修辞手法,如??(举例某一句或某一段);运用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写修辞的作用)

注意: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使文章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发了××感情。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描写对象)的××特点,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②语言特色之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中的语言)”。

例: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新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简洁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考点五: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中考常见题型:

(1)指出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描写人物的常用方法:外貌(肖像)、动作(行动)、语言(对话)、心理、神态及正面、侧面描写。

(2)概括人物的形象及性格特点

做此类题,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答题时先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结合文意解读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等),最后再分析描写的作用。

模式:这段话(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xxx(所写对象)的xxx描写,体现了人物xxx的性格特点,反映了xxx精神品质。

(3)说说喜欢的人物及理由(对人物做出评价)

先写出喜欢的人物,再按(2)的方法答出人物的特点。

考点六: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写法

类型: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思路:怎样写的+写了什么+写得如何+感受情感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方法:

1、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双线并行(明线暗线)、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等。

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1)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4)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

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考点七:赏析语言特色

常见的语言特色之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中的语言)”。

例: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新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简洁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篇2:叙事抒情散文阅读

叙事抒情散文阅读

一、基础知识点梳理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记叙文的人称 :一人称、二人称、三人称

4、记叙文的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以时间转移为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5、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8、记叙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

二、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考点一:整体感知文段,归纳内容要点,理解主旨

1、常见题型

题型

1、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①扩展文章标题法;②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③叠加法 【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④一线串珠法(抓线索) ⑤六要素法:叙述六要素,连缀成话。 题型

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

方法: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题型

3、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

方法:

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题型

4、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注意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介绍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讽刺了、歌颂了、鞭挞了、揭示了、反映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社会现实等),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感情怎么样。

阅读时要灵活掌握各种方法,首先思考阅读的文章适合用哪种方法概括,其次在概括时还要注意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内容,语气要连贯、意思要简明。

考点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文段中的关键词语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约数,确数等词的赏析(说明文)

常出现的词语:据说,大概,一些,或多,或小,左右,丈许,一定,只有??

答题套路:文章用词准确,如“xx”、“xx”、“xx”等词,说明了“??(根据字词所指的具体内容分析)”,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3)动词、形容词的赏析(记叙文)

答题套路:“xx”、“xx”等词用得好,它把“??”(动作或形态,根据文章内容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它(以动写静,化静为动??)使之具有(人格化,形象生动)??(根据内容情况写)

例句1:文章中“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

了??”句中“肥胖”、“轻捷”等形容词用得好,“肥胖”形象地写出了黄蜂的形态,“轻捷”既写出了“叫天子”的形态,又写出了它灵敏的动作特征,这样使文章描写更生动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例句2: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句中“漂亮”一词有什么含义(或表达效果)? ..

答:“漂亮”一词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了好感的内心活动。

考点三:句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思路一:明确位置,把握作用

(一)位于开头

1、点明××主旨,总领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为全文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叙事或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4、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或作铺垫,使故事情节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篇3:记叙中的描写抒情 写作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议论、抒情是文章的“思想和灵魂”。精彩的描写能使文

章具体、生%

推荐第4篇:家长沟通叙事文章

平等与公正

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梁丽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

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也会轻松一些。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班级工作的开展顺利与否。因而学会与家长和谐地交往是每个班主任必备的一项能力,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门值得探讨与研究的艺术。平等是良好合作的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首先要树立起与家长的平等合作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教师与家长是处于平等的地位的。特别是在与家长谈话时,切不可高高在上,更不可用训斥的口吻,咄咄逼人。对在校表现令老师不太满意的孩子的家长,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因为这样容易使家长与班主任之间产生隔阂,不能进行坦诚的交流,不利于班级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平等意识还体现在班主任要以宽厚的胸襟,平和容纳家长的意见,包括尖锐的批评或者刺耳的“杂音”,畅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渠道,经常主动地听取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并随时吸收合理因素,来改进我们的工作。即使家长们的意见不尽合理,我们也要充分尊重他们发表看法的权利。我班开展课外阅读以来,我要求每位同学每晚看书半小时以上,并作摘抄,可是开展半个月以后,这天我批阅学生扬的摘抄本,看到后面还有家长写的一段话,一读,明白这位家长其实是在指责我每天叫学生摘抄,机械、费时,给学生增加负担。家长这么直白地指责我布置作业不合理,当时心里确实有点不是滋味。但我马上一想,家长这样说肯定有他的想法,于是我提起笔,很真诚地写下:“很感谢你能这样坦诚地对我的工作提出批评。我认为摘抄一是有助于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良好习惯,二是有助于督促孩子认真地去看书。不过你说得也很在理,很愿意与您一起来商讨关于指导孩子阅读的最佳途径。”这位家长看了我的回话后,很高兴,很

真诚地与我讨论起怎样既能督促孩子自觉看书,又能提高学生作业效率的好办法。最后经过我们俩的探讨,觉得让语文基础不怎么好的同学做摘抄,程度好的同学改为读好词好句,并用其中的几个好词写话或写读后感,这样更能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此我好好地感谢了这位家长。这以后我们还经常就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探讨,班级里一些需要家长支持、参与的事,这位家长总是积极响应,进行正面宣传,为我后面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班主任也只有拥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才能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公正是良好合作的保证

家长不但希望老师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的孩子,同时也希望班主任对他们也能一视同仁。他们最反感的是班主任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戴上有色眼镜。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的时候,班主任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着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职取人,以财取人。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安排座位是班主任每学期都要做的事,相信很多班主任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排座位结束,都会有几个家长打电话来,要求班主任给他孩子座位调到前面点,中间些。刚出来工作当班主任时,由于没有经验,考虑得不周到。家长一提出来给调一调,我会马上满口答应,结果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把这个孩子往前一挪,过几天那个孩子的家长又来要求调了,好不容易给第二个调一个较满意的座位,第三个家长又来要求给换座位,最后弄得我换也不是,不换也不是,给自己增添了不少烦恼不说,最后还落得不少家长对我不满,觉得我有偏心,不公正。那是星期六早上,一大早,铃铃铃„„电话就响了起来,我刚接起对方就以责问的口气说道:“老师,星期五排座位了,我家燕怎么会坐在倒数第二桌的,听说某某也座得比她前面?这是什么家长,他所说的某某与他女儿个子是一样高的,只不过比他女儿稍胖些,看起来显得块头大些,况且她们又不坐同一大组,前后相差一个位置用得着这么兴师问罪吗?”弄得我一天心情都很不好。很后来总结教训,之所以会造

成这一状况,是因为我没有坚持原则。于是以后排座位我都做到坚持以下原则:①从高到矮②听力有问题的出示医院证明,视力有问题配眼镜。③每两周大组之间换一次,使每个孩子坐中间两侧机会均等。而且这排座位的原则不仅向学生宣布,也让家长知道。为了进一步让家长理解我,我还利用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之间讨论这个话题,让他们明白班主任排座位的难处。最后我对家长说,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敢于在每位家长面前保证,我排座位时心里装的是全班同学,我考虑的是如何排才能使班里每位同学取得最佳的听课效果。由于所处角色不同,家长考虑的更多的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对待孩子的座位上我们有时意见会不一致,还请家长多体谅,请相信、尊重我班主任的安排。其实孩子学习效率的好差,关键取决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因为有了以上的原则,并且做到公正合理,这以后家长向我提出给孩子换座位的几乎没了,有一次,我班的一名女孩因为没能与好朋友坐在一起,要求我给换座位,我不答应,她就准备把家长请来说情,家长倒是替我说起话来,做起自己孩子的思想工作。因而只要我们班主任做到公正合理,从每个学生的利益出发,家长是迟早会理解的。即使遇到不讲理的家长,我理直,气也壮,学生面前交待得过去,其他家长面前交待得过去,学校领导面前也交待得过去。 新时代要求我们做一个善于与家长交往的班主任,因为面临的家长各式各样,有着不同的个性和脾气,我们曾经为怎样与家长们交往烦恼过。但是如果我们在与班主任交往过程中,坚持平等、公正一定会打开与交往的新天地。

平等与公正

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梁丽超

推荐第5篇:叙事类文章阅读答案

丽江情韵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意思对即可。人物1分,情节2分,共3分) 2.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引起下文。

③营造朦胧的诗情。

④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两点,一点1分,共2分) 3.“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因为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2分与后文“我”的感动、赞美形成对照(作铺垫、欲扬先抑),(1分)突出摇船人的精神品质。(1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 4.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a示例:把雨雾中的漓江比作艨胧诗,把远处江中隐约可见的小舟比作破折号,形象地写出了小舟的形态,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

b不例:把被笑声惊飞的水鸟比作一串黑色省略号,形象地写出了水鸟渐飞渐远的身影,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 (对比喻内容的分析l分,效果2分,共3分) 5.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4分) ①身残志坚、自食其力、拒绝怜悯:不甘一i5靠屹“社会低保”打发日子,靠摇船为生,不接受“我”给他的五|_元钱。

②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爱笑,不避讳自己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 (意思对即可。每个方面2分,其c\"形象l分,分析1分。共4分。若答“阳刚”,言之成理也可)

盲道上的爱

1.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无知”在文中的意义?

“无知”的含义是“我”没有注意到车子侵占了盲道,没有自觉主动帮助盲人的意识。

2.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1)因为方老师的女儿有可能会失明,医生怕方老师到时承受不了,所以医生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2)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是如果女儿失明了,就把自己的眼睛捐给女儿。

(3)方老师的“准备”是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方老师开始闭眼做家务,练习走盲道。 3.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因为丈夫和女儿明白了方老师为了不让女儿失明所做的决定和准备,他们都被这种伟大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所以他们哭成了泪人儿。

4.文章第⑤段划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

走盲道的感同身受的痛苦和对盲人的关爱交织在一起,使“我”内心产生了压力,促使我亲身体验盲人艰辛的生活,努力地为盲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5.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1)指方老师对女儿的母爱。 (2)正常人对盲人的爱。

父亲进城送梨

1.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 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3分) 浪费时间,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雨水多,梨不甜。(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给分) 2.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同时与下文“我”和妻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地表现了“我”因忽视父爱而产生的愧疚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 (1)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一只只”、“小心翼翼”、“平放”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梨的珍视,充分地表现了父亲对子女深切的关爱。(2分,意思对即给分)

(2)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木然拒绝”“默默”写出了我的醒悟、自责,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一股甘泉直入心田”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梨味的甘甜,也表现出我感受到了深沉的的父爱。(2分,能品味出其中一点即可)

4.作者写“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4分)

引发读者思考“子女如何对待父母”的问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往往容易忽视。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不厌其烦关心子女,问寒问暖,而子女有时却不领情。这样很不应该,我们要珍视父母的爱,懂得感恩回报。

留几本书在窗台

1.通读全文,根据文意,把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2分) 【示例】好书胜药 好书怡人或誉为“书如阳光”“书改变生活”也可(2分,每空1分,意思符合即可)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字比作清水,“涤荡”一词与清水相照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使人心灵纯净,精神愉悦。

②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

【示例】该句把阅读形象地表现为文字研磨的过程,其中“研磨”一词强调了对文字的细细品读,形象地写出了阅读使时间不再匆忙枯燥,生活因此充实润泽,更富有文化味。(4分,每句2分。有具体赏析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全文,仿照示例,说说你对“慢阅读”意义的理解。(3分)

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 【示例】 慢餐:“慢餐”就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既获得味觉享受,又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享受一种悠游闲适的愉悦。 慢阅读:“慢阅读”就是细细品读,用心体味。使读者既获得知识,又欣赏了文字之美,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性情。(3分,词义理解1分,作用分析1分,语言表述1分) 4.本文原发表在某报副刊,入选《百年无废纸》时,结尾处被编者删去了以下一段文字:留几本书在窗台。留一份期待,期待与书长长久久的心灵之约。

请你从编者(或作者)的角度,结合文章,阐述删去(或保留)这段文字的理由。(3分) 留几本书在窗台

编者的角度:因为删去的这段文字的内容和第⑦段有重复,删去后文章更精炼,同时,还留有余味,更加含蓄。

作者的角度:前文多为叙述描写,删去的这段文字富有抒情味,起到文末点题、揭示主旨的作用。(3分,结合内容进行分析1分,理由1分,语言表达1分。言之有理即可)

一碗汤的温度

1.请在文中找出两个能反映作者心理变化的关键词:①②(2分)

①死寂或绝望(1分) ②满足或幸福(1分) 2.有人认为第⑦段划波浪线句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分)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粉的可爱及我吃米粉时的感觉。(1分) 3.第⑿段作者为什么说回忆起那段日子“只有它,有声有色”?(2分)

2 分析一:因为在那段日子里,“周记米粉”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与希望。(2分)

分析二:在我的冬天里,它是一个名叫“春天”的岛屿。 (2分)

分析三:(若学生答“在周记米粉店里,有绿植物,花桌布,老板娘温软的南方口音,常常放着一首歌:《勇气》。以及冰冷世界里,一碗热汤粉”。1分) 4.读完全文引起了你怎样的触动,请谈谈感想。(2分)

人生难免遭遇困境、挫折,如考试失利、朋友误会、亲人离去等,我们应坚强面对,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2分)(紧扣主题,言之成理)

小葱青青

1.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结构浑然一体。“小葱”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请简要说说它在刻画人物和结构上的作用?

刻画人物上:

结构上:

刻画人物:衬托人物(是小妹妹形象的化身)结构上:小说的线索。

2.作者在描写人物时非常注重写人物的眼睛,阅读文中划线句子“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很美,很清澈,其实说的是心灵美好纯真:做买卖诚信,辍学承担家务,期盼早日上学。

3.这篇小说构思精巧,善于铺垫,例如关于小妹妹辍学的事,其实在她向女教师讲述前,文章已有多处铺垫。你能试着找出两处吗?请摘录原句回答。

(1)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 (2)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

(3)它不光清澈,还带着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盼。

(4)她抬起头,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视了一下,迅速地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有几多憧憬。 (5)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 4.小说倒数第三段说:“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请你根据上下文,简单说说这两年间发生了哪些事。

应准确全面把握相关内容,突出重点,应包含如下方面内容,小妹妹边承担家庭重担边学习,女教师热情无偿辅导,弟弟毕业。

5.这篇小说展示了自然景物美、人物心灵美、社会环境美,富有艺术感染力,读完全文,令人回味思索。作品结尾的省略号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全文说说其中有哪些内容。 (1)对小妹妹纯真善良心灵和不懈追求精神的赞美; (2)对小妹妹心愿终于实现的喜悦; (3)对充满阳光的社会环境的期望(欣慰)。

大风

1.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爷爷和“我”—起去割草;遭遇大风;与大风搏斗。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形象写出了爷爷的歌声低沉有力、节奏缓慢。(2分)“低沉有力”、“节奏缓慢”各1分。 (2)品味“我们钻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2分)

写出了风之大,表现了祖孙俩敢于面对大风的勇气。(2分,每点1分)

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4分)

(1)“爷爷,那是什幺?”“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爷爷是一个坦然镇定、刚毅坚强的人。(“坦然镇定”、“刚毅坚强”各2分,意思对即可。)

4.文中画线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3分)

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了大风来临前自然界的反应;用词准确生动,富有变化。(角度2分,“视觉”“听觉”“嗅觉”写出其中两种即可;语言l分。) 5.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增强真实感;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表现祖孙情深,爷爷对“我”关心疼爱,“我”对爷爷敬爱依赖。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14.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3分)

用第二人称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强烈深沉的感情(1分),显得亲切自然(1分),用“您”较之于“你”又能表达对母亲的尊重(1分)。

15.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节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3分) ①小时候的英语启蒙,让我具有超越时代的视野;

②对我求学读书的执着和鼓励,让我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搏击风浪的胆识;

③摇篮前讲尼采,教育我有昂扬的生命力、意志力,有坚定的信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 (1)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种子”含义为“杂交水稻的种子”(若答“水稻种子”得1分) (2)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种子”含义为小时候母亲对“我”(作者)的启蒙和教育。

17.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6分) ①母亲去世21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2分,感情1分,简析1分) ②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2分) ③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在母亲身边多陪她,特别是在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后悔)之情。(2分)

4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叙事文章阅读

叙事类文章阅读专题

写人记事阅读练习

(一)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淘汰—— 交口称赞—— ....

3、就短文的题目,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

问题: 回答 :

4、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到了以前学的哪篇爱国课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6、写出一个爱国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 断言有一个共同的 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 )---( ) ( )---( )

2、慎”的音序是( ),部首是( ),“谨慎”的意思是 。

3、为什么说“我”是幸运的?

4、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爱有两种形式,是哪两种呢?这两种爱有什么作用?

5、你认为文中哪句话含义最为深刻,找出来画“ ”。

(三)郑板桥

△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 (3) “板桥体”的特点是 。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5、文中用( )给文章分成了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四) 生命的掌声

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那时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文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师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的就来到了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她就一直点英子的名字。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中,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想起了掌声。英子很礼貌的向老师鞠了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1.用“/”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蜷缩(quán juǎn ) 歧视 (qí zhī ) ..骤然(zòu zhòu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突然--( )

3.文中的主人公英子以前是一个性格( )、( )的残疾姑娘。 4.第二自然段,说说带点词语“早早”、“最后一个”写出了英子怎样的心理? 5.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分别抓住人物的( )、( )、( ),刻画了英子的内心活动。 6.用直线划出表示英子演讲前后不同变化的句子。 7.文中为什么把掌声视之为“生命的掌声”?

8.读了文章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呢?

(五)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象 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两把很锋(fēn fēng)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 颗颗)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烟消失在天空中„„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 就)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qiē qiâ),包括那(些 把)锋利的斧头。

1、划去文中六个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或注音。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写在括号里。近义词:家家户户一一( )

反义词: 扩大一一( )

3、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上画“√”。

(1)应有尽有: a.达到极端 b.完 .c.全部 d.用力完成

(2)雨水奇多: a.惊异 b.稀罕 .c.奇怪 d.特别、非常

4、(1)“裸露的土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大雨没喘气儿”是说大雨________________。

(3)“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________________。

(4)小村庄被毁灭的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是按 顺序叙述的。

6、读了这篇文你有什么想法?( )。

(六)生日

小时候,总是记不住自己的生日。直到那一天,像往常一样迎着夕阳,一路踢着小石子儿,头上的小辫晃呀晃,远远望见小屋前伫立的母亲那熟悉的身影,飞奔过去,搂住她的脖子。母亲领我到饭厅,桌上已摆好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上面卧着两个太平蛋。( ),我明白了,我的生日又到了。

母亲也坐在桌旁,微笑着看我吃。那神情,仿佛过生日的是她,吃面的也是她。

( )桌上没有香喷喷的蛋糕,明晃晃的蜡烛,( )母亲眼中燃烧着的慈爱不正是那不灭的烛光吗? 我的生日年年都要过,母亲却总记不住自己的生日。偶然母亲也会在撕日历时浅笑着说:“哎,昨天是我的生日!”

一年一年过去了,我在吃生日面和太平蛋中长大了一岁岁,而母亲( )在充满肥皂泡的洗衣盆边和撕日历时的惊叹声中度过她的一年年。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两鬓出现了细细的银丝,如那热腾腾的卧着太平蛋的细细的生日面。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次也不曾为她自己过过生日。

( )见母亲撕下那张记着生日的日历,我( )在一旁默默地想,等明年这一天,我一定也要为母亲煮一碗寿面,一碗卧着太平蛋的寿面。一次次,我总像忘记自己生日那样忘掉母亲的生日。 今年,我终于记住了。在焦急中盼来了母亲的下班。

母亲惊讶地望着那碗热气腾腾的寿面,我递上一张贺卡,微笑着说:“妈妈,祝您生日快乐!”

母亲默默地看着贺卡和寿面,抬起头,眼中闪着幸福的光,拉着我的手,看了很久,说:“孩子,你长大了„„” 母亲坐在桌前开始吃我为她煮的寿面。我也坐在一边看着母亲。我忽然看见两颗晶莹的泪珠滑落在碗里。 我问:“妈妈,怎么啦?” 妈妈笑着说:“我高兴!”

1.把下面各词确切地填在文中的括号里。每回„„总„„ 总是 虽然„„但是„„ 于是 2.从文中摘录一句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吃生日面的时候为什么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第一自然段的段意( ) 5.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出一首描写母亲的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传达室徐大伯的(厉 历)害在我们学校小有名气。

期末考试前,学校明确了一条(归 规)定:任何学生都不准把食物带入学校内,以此杜(决 绝)上课时不时发出的“咂吧咂吧”声。这下,徐大伯越发认真了。

大清早,徐大伯便叉(chǎ chà)开双腿稳稳地立在院门口,满是青筋的大手垂在背后,显出几分威严。他认真地盯着每一位进出的同学——“喂,把嘴里的口香糖吐(tǔ tù)了(再 在)进去!”那些正鼓着腮帮子大嚼特嚼的同学只好不(干 甘 敢)心地吐了口香糖;“咦?你怎么把牛奶带进来了?”这位企图蒙混过关的同学只好在校门口把牛奶喝掉。唉,这徐大爷也太不通人情了!

这么一来,嘴馋的女同学们课余时候便少了享受瓜子、话梅的快乐,于是她们撒着(娇 骄)要徐大伯打个“马虎眼”,可徐大伯相当认真:“这是原则问题!”还有那些一向懒散的男同学,因为不能在早晨的校园里吞咽面包或大饼油条,也厚着脸皮要徐大伯“放一码”。可徐大伯(毫 豪)不通融,“不行就是不行!”男同学无(计 记)可施。

奇怪的是,这么一个不通情理的人,大家却都很喜欢他。

1、划掉( )内不正确的音节或汉字。

2、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3、假如你是一个被徐大伯“管”的学生,你当时心里会怎么想?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4、你怎么评价传达室徐大伯这个人?

(八)我 能 行

“我能行!”这句话常挂在我嘴边,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

上星期日,我去参加北京市作文比赛。赛前一个星期,我就当着全家面前声明:“比赛那天我要自己去,用不着谁送。我能行!”这下可急坏了爸爸妈妈。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要送我,都被我一次一又一次拒绝。星期六晚上,爸爸妈妈要做最后一次努力——和我谈判。二位说了两大车话,而最后,我还是用最简练的两个字——“不用”——拒绝了。

星期天早晨,妈妈不厌其烦地叨唠着乘车路线及注意事项。我听得实在不耐烦:“哎呀呀,妈,我能行!” 来到考场,见不少同学正紧皱双眉,听着双亲考前的教导。我不禁暗暗庆幸:哈哈,我可再不用受这份苦了。许多教师、家长见我一人走来,都向我身后张望找“谁”?爸爸妈妈?嘻嘻,我把他们落在家里了!

上次春游爬山,那些可恶的男生故意找一条弯弯曲曲又陡极了的山路。半路上,我们女生有的摔了五个跟斗,有的唱哀乐似的哼唧着。一个男生假作关心地来讽刺我:“小周颖,不行了吧?”“我?”我咬咬嘴唇,瞪了他一眼,“胡说,我当然行。”又走了一段,山更陡了。还是那个男生,伸手要拉我。我才不要他拉,我自己能行。终于,我抢在那个男生前面,第一个到达了山顶。山顶上,又是那个男生:“小周颖,你还真行。” 听着这话,我心理还真是高兴!

在改选会上,我说——我能行!

在和班上力气最大的男生扳手腕时,我还是说——我能行!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口头禅—— 不厌其烦——

2.在段首用△给短文分成四段。

3.短文重点写了几件事?把每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4.这篇文章写出了小作者的什么特点?

1/参考答案:

1、划去收、柔和、振动、坚。

2、淘汰..—— 中国不会被历史埋没,也不可能埋没,总有一天,中国会震动全世界! 交口.. 称赞——大家对宋庆龄以理服人,有力量的话赞不绝口。

3、答案不唯一,但一定要有价值。如:宋庆龄为什么不会忘掉祖国?答:因为宋庆龄有一颗爱国心。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所以宋庆龄不会忘掉祖国。

4、(1)理由是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2)因为宋庆龄说得好,以理服人。而且说的那些话有力量!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一心爱国,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的思想感情。

5、爱国课文即可,围绕爱国谈感受即可。

6、爱国名言即可。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爱祖国高于一切。——(波兰)肖邦

2/参考答案:

1、慈祥—严厉 精彩—糟糕

2、“谨慎”的意思是:小心

3、因为正是这两个称赞的爱 和 批评的爱,使我在爱的鼓舞下,努力地向前,成为一名作家。

4、称赞的爱 批评的爱 作用:这两种爱都是我努力地向前的动力。

5、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3/参考答案:

1、独树一帜 妙趣横生 万古不移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 “板桥体”的特点是: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用( )给文章分成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4/参考答案:

1、略

2、美丽--(漂亮 )突然--(骤然)

3、内向 忧郁

4、写出了英子害怕同学们歧视自己残疾的心理。

5、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分别抓住人物的(动作 )、(神态 )、(心理 ),刻画了英子的内心活动。

6、用直线划出表示英子演讲前后不同变化的句子。上课前,她早早的就来到了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7、因为掌声给了英子第二次生命,正是因为这掌声她知道了同学们并没有歧视她,自己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正是因为这掌声她变得开朗活泼,破格考入大学。所以文中那次掌声是“生命的掌声”!

8、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5/参考答案:

1、略

2、各家各户 减少

3、c d

4、根据短文内容作答。(1)“裸露的土地”指的是: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之后的光秃秃土地。 (2)“大雨没喘气儿”是说大雨 在不停地下,一连下了五天五夜,雨下得大下得多。 (3)“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烟消失在天空中„„ (4)小村庄被毁灭的教训是:小村庄的人只砍树,不栽树,不计后果,自埋坟墓,自取灭亡。

5、短文是按 事情的发展 顺序叙述的。

6、读了这篇文你有什么想法? 围绕爱护树木、爱护家园谈想法即可。

6/参考答案:

1、把下面各词确切地填在文中的括号里。于是 虽然„„但是„„ 总是 每回„„总„„

2、从文中摘录一句比喻句。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两鬓出现了细细的银丝,如那热腾腾的卧着太平蛋的细细的生日面。把两鬓细细的银丝,比作细细的生日面。

3、母亲吃生日面的时候为什么哭了?

高兴的泪,激动的泪,以前都是妈妈为我想着过生日,现在是我想着为妈妈过生日,从妈妈的爱中我懂得了爱妈妈。妈妈为我的懂事,为我的长大高兴地哭了。

4、第一自然段的段意: 小时候,我总是记不住自己的生日,可妈妈总是能记住给我过生日。

5、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出一首描写母亲的诗,写在下面。

如: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参考答案:

2、不脱离文内容,不脱离文主旨即可。

3、要点:写清当时的情况 写出心理活动

4、要点:用概括的语言评价人物。不脱离文内容,不脱离文主旨。 如:传达室徐大伯是一个做事认真,讲原则,对待工作铁面无私的人。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讲情面的人。大家喜欢厉害的徐大伯。

8/参考答案: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口头禅——平时最爱说的话。 不厌其烦——说过多少遍也不嫌麻烦。 2.给短文分成四段 一(1自然段)二(

2、

3、4自然段)三(5自然段)四(

6、7自然段)

3.短文重点写了几件事?把每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件事 一件事是:星期天,我自己一个人去参加北京市作文比赛。 另一件事是:春游爬山,我不用别人帮,第一个到达了山顶。 4.这篇文章写出了小作者的什么特点? 自信、独立、好强。

推荐第7篇:如何叙事文章才精彩

一丝惬意心中来

那次,我正在窗前做着数学作业,忽然,有一道难题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仔细了思索了半天,还是没有做出来,我想这道题目是不是出错了啊!这时我十分烦燥,一点思绪也没有。于是,我便打开窗户,向外眺望,我发现为什么伯伯养在阳台上的花这么难看像一堆杂草,为什么外面这么闹„„我努力平静了自己的心,静静的冥想,顿时,微凉的风吹了进来,我感到了十分凉快,心中的那团烦燥也消失了。我静下了心,继续回到书桌旁,仔细的思索起那道难题,我觉得那道题也不是特别难。不一会儿,我便想出了题目的解。做完了作业,我为花儿浇水时,我发现伯伯养的花开的姹紫嫣红,有的含苞欲放真是好看。就在这时一些的惬意便从心底涌了出来!

(没有中心!请你给他提炼并添加中心。)

一丝惬意心中来

数学要背要记的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要熟能巧,举一反三的到是很多。最近我们刚好学到了三角形;三角形其实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是很简单,总而言之,只要认真去做,就一定能把它做出来(中心)。刚好,我正碰到了一个难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所以只好先空在那里继续往后做,做完了我再回头来看这道题,又在草稿纸上画画算算,但好像还是没有解出一点可靠的条件。正在我愁眉苦展的时候,好像有一只手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利用你所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它,认认真真去做,不要急躁,这样就一定能把这道题解决了。我这去做,又想了一会时间就把它做出来了,顿时心花怒放,有说不出来的喜悦与高兴。

(心理描写没有上一篇细致,上一篇还有“借景抒情”,对比着写景。中心里提到的“认真”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似乎没有。该详写的没有详写)

一丝惬意心中来

秒针“嘀嗒,嘀嗒”地走着。我坐在书桌前,时不时地看看钟,心情无比烦燥。已是深夜了,但摆在我面前的那道题仍是没有一点头绪。(简洁明了)

父母的卧室早已熄灯,我恶狠狠地瞪着那题目,老师怎么会布置这么难的题?渐渐地,我的鼻尖似乎渗出了汗珠,(细节描写)我“嚯”地一下站起来,在房间里踱着步。眼看时针就要指向10点,我又不得不回到书桌前。

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确实很想放弃那道题,舒舒服服地钻进被窝。但是,作业是必须要完成的,只有认认真真地思考、学习,成绩才能提高,否则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想到这句话,我一下子清醒过来。

我开始强迫自己将心思放在题目上,笔尖飞快地草稿纸上旋转着,跳跃着,此时的我像是在和时间赛跑,渐渐地,我发现题目并不难,只是我刚才没有认真地去思考而已。

我没有刚才的那么浮燥,而是忘记了一切,忘记了自己,眼里只剩下了那道题。

“叭嗒”,随着一声清脆悦耳的响声,我知道,我终究还是用自己的毅力战胜了困难。(中心) 我长舒一口气,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此时,万籁俱寂,人们都已进入梦乡。我忽然发现,今夜如此美好。尽管现在已经夜深了,尽管我此时很累很困,但我还是要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的毅力,感谢自己的坚持,使我与理想更进了一步。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惬意,像一股清凉的风拂过我的脸颊。这神奇的感觉带给了我力量,我将信心百倍地迎接明天。

(本文比前几篇写得要具体细致,此外在环境描写的烘托上做到了“人无我有”,用周围的静写我的意志力,对中心来说是很好的支撑。)

一丝惬意心中来

“啊„„终于写完了!“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舒展舒展早已坐得麻木的筋骨,虽然有些劳累,但一想到我解决的那道难题,我惬意地笑了。(点题并总括全文)

时间退回到几个小时前。那时,我正坐在书桌前“苦大深愁”地看着那一道数学题,这只“拦路虎”正呲牙咧嘴地朝我示威呢!我也不甘示弱,打出了自己的口号:我才不怕你呢!我卷起了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笔尖沙沙地从本子上划过,我一步步地化简下去,终于——我看到答案的“庐山真面目”了,我刚想休息一下,可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我还有最重要的一步—— 验算没有做,我找来计算器,一边验算着一边暗暗祈求:千万不要算错了哇!突然一个陌生的数字“闪”出计算机的屏幕,我不得不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算错了!我皱着眉头有些痛苦地望着那只既熟悉又讨厌的“拦路虎”一个想法忽然从脑海里一闪而过:“对了!去问老爸!”我拿着笔正准备去问爸爸,我有些得意地望着这只“拦路虎”,可是这得意中还是带着一些失落,毕竟这必不是靠自己的实力做出来的。我咬了咬牙,我就不信我制伏不了你!我重新坐到了书桌前,又仔仔细细地又一次去审题,我这才发现,原来我是看错了题目中的一个已知条件!我取来修正带,修改起来。过了一会儿,这只“拦路虎”就被我轻松地制服了!于是,就出现了刚开始的一幕,我的心现在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快乐和满足溢满了我的整个心房,那丝惬意仿佛是一缕柔和的春风,吹走了焦燥与烦恼,并带来了蜂蜜一般的喜悦和充实„„(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过程比较具体,“做”的过程比较具体)

因为我战胜了自己,战胜了自己的惰性,所以那丝成功后的惬意才显得更加宝贵!我要凭着自己的努力,创造越来越多的美好的惬意!(中心明确且比上两篇深刻)

一丝惬意心中来

那天,天空是那么的明亮,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原来惬意的感觉是如此奇妙。——题记 (形式上有创新,且定下全文情感的基调)

惬意,可能是一瞬间就发生的事,但是那种感觉会一直在你身体里舒展,直到将你的整个身躯填满,这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

有一次的数学家作特别的难,我试了很多种方法也没能把那页习题攻克下来。看着本子上的几何图形,我感觉它们那一大把一大把的空白就好像是在嘲笑我。唉,可这又能怎么办呢?整张的草稿纸已被我写满,难题大军们还是不肯低下头来。“好吧,既然你们不肯服从于我那就算了吧。”我自语道,说完,我便起身走到客厅,准备泡杯红茶先“修身养性”,打开茶叶盒,一阵淡淡的香味伴随着茶叶的粉末一齐飘了出来,我用手指挑出一小撮茶叶放入杯中,再用刚煮沸的开水泡着,看着茶叶从刚开始的翻滚到随后沉淀至杯底,我不禁反思自己,连茶叶都要经过一番挣扎才沉于杯底,何况是我呢?(中心)想想自己刚才才思考了一段时间就放弃,我真有点惭愧了。于是,我拿起水杯,疾步走向房间,坐下来后又重新抓起笔,陷入了思考,可终究还是没算出来。这时的茶水已由最初的浅色变为了砖红色,我拿起水杯,呡上一口,好苦啊,(从视觉写到味觉,又进了一步)可为了让自己清醒头脑,我还是硬着头皮喝了下去,一杯,两杯,三杯„„无数杯水进了我的肚子,当喝到第七杯时,我惊奇地发现,茶水接触到味蕾的那一瞬间,我的的确确尝到了甜味儿,刚才的苦涩荡然无存。我这才晓得人们为什么说茶既是人生,只有经过一番苦涩,才能尝到甘甜的滋味。我似乎得到了灵感,刷刷几笔就将刚才没能解出来的题写出来了。我的心就好像得到了释放,身体也有说不出的轻松,而封闭着的房间里,此刻也充满着淡雅的茶香。走到阳台上,我望着窗外,这才发现天空是那么的明亮,空气是那么的清新。(主题部分不仅仅在写 “解题”这一件事,其实也在写“品茶悟人生”一事,而且是将这两件有关联的事,对应着写,在思想性上已有突破。中心?本文的中心已由“情感”上升到“哲理”的层面。)

惬意可能就在一瞬间,不过那种感觉,会让你一辈子难以忘怀。 (结尾深化了中心)

一丝惬意心中来

天空乌云密布,下起了滂沱大雨,屋里只能听见雨水“哗哗”地撞击路面和屋檐的水往下滴的声音,向窗外望去,连续不停的雨像丝线一样往下掉,只能迷迷糊糊地看见马路对面楼房的轮廓。(景物描写创设情境,为下面的叙事铺垫。)

我正一个人坐在桌边做着一份数学试卷,这份试卷是爸爸因为我考得不好而“奖励”的,里面的题目基本上是思考题,不是一会儿就能想出来的。此时,我的试卷已经做了一半,虽然速度慢些,思考的时间长些,但都被我一一攻破了,可我却被一道题给挡住了去路,这道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虽然我也算出了一个答案,但是代入验算时却发现是错的,于是我准备最后在来攻克它。

后面的题目可为越来越难,我花了做前一半两倍的时间做完了它。正想放松一下,忽想想起前面还有一道题目没有做,于是我翻回去,又一次计算起来,可是算出来的得数还是开始的那个,验算出的结果也还是错误的那个,我开始想放弃了,抛下了笔,走向阳台。

外面的雨还在不停地下着,而且比刚才更大,更猛,雨声没有间断,似乎是在为我加油鼓励。(照应开头的景物描写)我深吸一口气,又回到了桌前,试卷安静地“躺”在书桌上,完全不受大雨地干扰,它又似乎在提醒我,要冷静。我拿起了笔,进行了最后一次计算,抛开先前的计算结果,我又读了一遍题,把关系式全部列到草稿纸上,在上面写下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满以为这次可以算出答案,却在验算时又一次泄气了,虽然答案与前面不同,但经过验算,还是错的。

我叹了口气,脑间突然浮现了一组对话,会不会这道题出错了?不会吧,爸爸都是算过的,不过,去问问吧。

雨渐渐小了下去,我走进爸爸的房间:“爸爸,这道题出错了吧?”我试探地问道,“不可能,”爸爸头也不抬,“一定出错了!”我语气越来越坚定,爸爸却始终不承认,就在我准备回房间的时候,爸爸抬起了头,说道:“其实,这道题是我故意出错的,恭喜你,你会独立思考了。”(情节上有比较多的波澜,可读性明显增强,中心也深刻多了,主体部分“我”在做的不仅仅是一道数学题,也在做爸爸精心设计的一道心理测试题)

我欣喜地走出了房间,外面的雨已经停了,打开窗户,一阵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楼下,花变得更加的红,草变得更加的绿,一丝惬意遍及我身,让我心里顿时舒畅。

(本文叙事具体生动,情节跌宕起伏,立意深刻)

推荐第8篇:2叙事类文章阅读

学溜冰

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

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哪!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

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你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1.读拼音写词语。

nuò

ruò

jué jiàng

zǔ náo

kǒng bù

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段,并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中,在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你怎样理解故事中“椅子”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文章结尾 “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题目自拟)

小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了起来。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以后,(

)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

)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

)陌生黑暗的,(

)熟悉多彩的。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色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

父亲听了,愣住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的意思

震耳欲聋——

情有独钟——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章中的括号内: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第4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今后,谁还能像父亲那样做自己的眼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父亲关爱小群的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件(第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第3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第5~6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简要说说小群为书包责怪父亲时,父亲为什么愣住了,半天没吱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认真读第8节,为什么父亲追悼会上的一句话震撼着小群,又好像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他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

(1)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读1-3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读7-8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给短文加个标题:《

推荐第9篇:叙事类文章阅读专题

文新教育集团个性化教案

六4 教学主题:

叙事类文章阅读专题 教学重难点:

1、叙事类文章阅读指导;

2、阅读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叙事,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叙事类文章,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呢?

2.呈现

阅读叙事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记叙的“六要素” 侧重于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如果这样找到答案,我们就会很快感知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二、理清文章记事的顺序

一般的记事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通常有三种:①顺叙,就是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按照时间的先后叙述。这是记事的最基本方式。②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这种方法使人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或悬念,产生急于寻找答案不睹不快的感觉。③插叙,就是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事件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插叙使人对文章的原有叙述文字更加清楚、明白。理角了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三、抓住文章的重点

在记事文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文的主体。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四、领悟描写的作用

叙事的文章离不开写人。人物是文章的灵魂,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它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人物的性格在作者的笔下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是需要作者精心刻画加以渲染的,并力求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跃然纸上。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这五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新教育集团个性化教案

1.外貌描写——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4.心理描写——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5.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生动、具体的描写,不但会使叙事的文章具体生动,而且也能突出人物形象,对揭示中心,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体会关键句子的含义

叙事文章中,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关键性词句,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语句,标志着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语句,突出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语句,突出层次转换过渡性的语句等都和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有着重要的关系。 1.文中常见的关键句子及其作用主要有: (1)主旨句:记叙类文章中抒情、议论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点明文章主旨或揭示作者表达的情 感,能深化内容、升华主题。

(2) 总结句:常居于段尾或文尾,能概括、总结段意,收束全文。 (3) 过渡句:能归纳和提示上下文,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巧用修辞、表意蕴藉含蓄的句子,对表达作者情感,揭示中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结合全文、细心体悟。

2.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 (1)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只有结合具体语境,才能深刻领会句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

(2) 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揭示文 章主旨,因此应在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对表达作者感悟和人生哲理的句子进行拓展,明确表述所透露的意思。 (3) 紧扣修辞手法理解语句内涵: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物性格特点、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比喻、拟人、夸张句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人、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如比喻句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富有表现力。在理解这类句子的时候,要认真阅读原文,把句子放到语境中,运用比喻的有关知识,找到本体、喻体,理解句子的表达效果。排比、反复句赏析时,应侧重其在结构上的表达效果,和表达的内容、所表现的人、物特征,对表达作者感情的作用方面作答。

(4) 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文章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写出来的,因此,要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必须了解特定的写作背景。

3.练习与检测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文新教育集团个性化教案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只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

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儿子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能救出大家。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和我在一起!

“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用横线画出对父亲外貌的刻画的句子,这里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对儿子的描写主要抓住人物的什么?从“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可以看出儿子具有怎样的品格?

3、“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中的“冲”可以换成“跑”吗?写出你的理解。

文新教育集团个性化教案

4、用曲线画出总领全文的句子.

5、“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句话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是你么意义?

6、地震中这位孩子的父亲和其他孩子的父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位父亲会采取这种行动?写这位父亲,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父母?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顿(

昔日(

叹息(

小鸟和守林老人

起初,鸟儿们非常惊诧:怎么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是捕鸟的吧?打猎的吧?不像。带了一条黑狗,可没带猎枪。老人在树林里盖了一幢小屋,住下了。

奇怪,鸟儿们用晶亮的小眼睛彼此(咨询 询问)着,用它们鸟国的语言争论着。

不过,很快,鸟儿们就发现,他是个好老头,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

那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的人。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激烈的争吵、黑狗的狂吠。老人展开一张布告。那伙人虽然还在吼叫,但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座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

那伙人走了,老人轻轻抚摩受伤的树干,抚摩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上震落的鸟窝,轻轻的安放在树枝上„„

老人取得了鸟儿们的信任,鸟儿们认定他是一个“好人”!

老人走动在茂密的树荫里。白发满头,是一朵硕大的蒲公英,是一盏明亮的神灯啊!

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唧唧,喳喳,翻译出来是:“您好!您好!” 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颗草莓停落在老人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

赠送)。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这一夜老人睡得很好。

时间在树叶上写了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地嵌进树的年轮。 老人开始和每一只小鸟、每一棵树告别。

敏感的鸟儿知道,已经很老的老人,一定是要走了。

林中的小屋没有升起炊烟的那天,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树林里又静寂又黯淡的一天啊。

谁也没有邀约谁,鸟儿们都来了。 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林中小屋上盘旋,哀鸣。整座山林都在摇晃,树叶和树枝轻轻拂动。

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绿叶雨。飘落的花瓣和绿叶,掩盖了林中小屋„„

1、在文中的括号了划去不合适的词。

文新教育集团个性化教案

2、文中称守林老人是(

),是(

),是(

),这是对老人的(

)。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粗的词,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老人轻轻地抚摩受伤的树干,抚摩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

我体会到了老人对树木,对鸟儿的关爱与疼惜。

4、文中画线部分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一个词或一两句话把这一画面概括出来。

5、“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这里的“走了”实际上是指(

),文章这样写是因为(

6、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示列举的省略;②表示语意未尽;③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说说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2)飘落的花瓣和绿叶,掩盖了林中小屋„„(

4.作业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那是一次作文题,题目是《愿望》。他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高分,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一定会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刚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那个大信封。

文新教育集团个性化教案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怦怦地跳!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从小男孩的作文《愿望》看,他希望得到什么?他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了吗?

2.从文章看,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3.“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这句话除了讲明天气和时间外,还有别的什么意思吗?

4.“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妈妈为什么感动?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的文章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的文章

依附诚信的承诺

有这样的一则寓言:一个年轻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赐使他拥有了7个背囊,分别是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在过河的时候,风浪很大,小船不堪负重,险象环生。船公告诉他,必须丢掉一个背囊,年轻人思考了一会儿,把诚信这个背囊丢掉了.........

人生总是无法十全十美的,有时为了某种原因而舍弃一些珍贵的东西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认为这个年轻人十分愚笨,为了一些荣华富贵和物质方面的享受,而舍弃了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诚信!他们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过他可曾知道,\"诚信\"是人生的支柱?难道他没有听说过\"人无信不立\"这句古训吗?

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在逐渐减小,处处都充满了\"欺骗\"这两个字眼.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中国有5千年的文明历史,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曾十分注重诚信,经常要求他的学生要讲信诺.......可是现在呢?一切都在改变我们的内心深处发出深深的呼吁:诚信,我们需要诚信!

据说,信用危机已位居腐败之后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恐惧啊!当有人敲你家的门,你不敢开,怕是坏人;当你走在街头,看到有人行乞,你不敢帮助,怕是设下的骗局;当你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你犹豫再三不敢买,怕是过期食品;当你.........这样的例子当然是不可盛数的,尤其是商家之间的欺诈,更是最为可怕,虽然表面上是商家之间的斗争,但是真正受害的还是我们消费者,比如:食品厂家,他们为了增加盈利,而不惜出卖消费者的健康,生产一些不卫生的产品,或者是其中掺杂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且还盖着打着什么“国家免检产品”,“卫生产品”的旗号来蒙骗消费者,结果呢?大家都可想而知了。据报道,每年因食品中毒而死亡的人都就有数百万之多呢!可见得诚信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啊!

守信,就是诚信守诺,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信就是诚实与守信的结合体,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诚实,待人诚恳真挚,做事才能讲信用,有信誉。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履行合同,不重视产品质量,不注重为社会服务,知识一味的打着经济算盘,为自己捞到更多的利益,即使捞到一些好处,也是一种短视行为,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信誉扫地,而使企业萎缩,甚至破产。

背弃了诚信,一滴小小的露水,可以冷却一个生命;背弃了诚信,一片小小的水花,可以冻结整个世界;背弃了诚信,一个小小的蚁穴,可以摧毁一座长堤。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诚信,内诚于心,外诚于人。缺乏诚信,往小了说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往大了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格。如果让外国人耻笑我们中国人不讲信用的话,将对我国经济和形象带来多大的影响啊!在这个和谐的社会里,我们不能让这种不和谐之音继续下去。让我们身披一袭灿烂文化的风衣,心系着执着的彩带,带着诚信上路,与诚信同行,踏出一路辉煌行程,让诚信永驻你我心中,为营造出和谐社会,让我们牵手共同努力!

老师的评价:抛弃诚信的那个人最后是什么样的后果呢?这一点非常重要,而后才能接着叙述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我们把人最基本的信念和人格都失去的话,那么将给自己带来的是人们的唾弃和朋友的得不理睬。讲诚信的人并不是\"傻\"而是具有一种高尚的情操。这样的人\"傻\"也会受欢迎的。而那些所谓聪明的人并不会有好下场。但有些讲诚信的行为也就在我们身边。

星期天,我去书店看书,是为了下星期要写的文章准备的,当我选好一本准备在里面看的时候,进来一个穿得很花哨的青年人,他要买一本书,可是没带够钱,所以他希望书店可以想让他那座因为这本书对她也很重要,因为他要给一位在车站马上就要走的朋友带去。书店的老板还很通情达理,一开始他也不是很愿意给那个人,也许因为他的大阪不是让人那么相信的,但又看他一连的诚恳就答应了他。他很高兴的飞奔出书店,我猜他一定是向车站奔去了。但是过了很久他还是没有回来还钱,老伴有些按耐不住了,借得自己可能上当了。嘴里一直骂自己:“这是笨呀,就不该轻易相信了他,一看他就不是什么好人,哎~~~~,好糊涂呀!”边上有人劝老板,“还是打110吧!”老板也是犹豫不决,他不想把事情弄得那么大。就说:“再等等吧。”结果那青年真的回来了,他满脸大汗,身上的T-恤也被汗打湿了一大半。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板,对不起我朋友遇到些麻烦我帮着大弄来这,请您别生气。”“没事的小伙子你是个守诚信的人,我刚刚还有些误会你,还想打110,应该我说不好意思才对。”小伙子和老伴都笑了,而且很开心。旁边的人看到这场景也很欣慰地笑了。在一旁看着车场面,也不禁觉得:诚信真的是很重要呀,也许是认识的人很快就建立起了互相相信的概念。如果素不相识那么给人以诚信的信心还真的很难。但是这正体响了人与人之间不一定都是利益关系,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相信的东西,不是吗?所以我们首先还是要相信自己才会让别人也相信你。而相信自己的前提是:你就是个讲诚信的人。

但生活中也不是没有不讲诚信的人。比如说约好在第二天上学的两个人总会有的因为去得早就不等了或出来的很晚不守时间观念。还有约好看电影的人,也许因为某件事就不去了,可有不同之别人一下,让人在那里傻等,如果是一次两次也就不在意了,可是一个错范很多次,此人还会有谁相信呢?也许你是个小气的人或是有些小毛病的人,有也许你是个很贪吃或很懒,但这些都没有你不讲诚信重要,因为有诚信的人往往会获得他人的认可,而你没有诚信那你将寸步难行呀!其实这些事都太小了,可是小事也有它的意义所在,而且往往小事才会体现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价值,所以不要让一件小小的事,让你在别人的心里、嘴里都成了一个不讲诚信的人,这样的话你怎还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呢?所以还是让我们信守诚信的观念吧!因为他对一个人的人格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得惯以诚信的事情,我们更该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也给自己一个警告。

人生似舟,承诺是推动舟向前的波澜。人生如瓶,承诺是装点瓶美丽的花朵。在生活中,只有有了承诺,才会使我们不断实现目标;在实现中,我们才能找到生的意义和伟大,所以我们需要承诺。

承诺需要诚信,就像孩子需要母亲的关怀一般。诚信之中,“诚”是由“言”与“成”组成,“信”是由“人”与“言”组成,这就是说“人只有说到做到,才能成功”。古往今来,就有很多这类的事例。

我先讲一个“立木为信”的故事吧!秦国人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他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10两。”可没人相信这是真的,也自然就没人去扛。几天后,商鞅将赏金加到了50两,终于有人动心了。扛完木头,便真的领到了50两黄澄澄的金子。于是,百姓议论纷纷,说他的命令不含糊。后来商鞅的变法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秦国由此渐渐强盛起来。

商鞅说到做到,取信于民!而同是以黄金作为赏物。前者是“取信而强国”,后者则是“失信而丧国”了。

周幽王宠爱一美女曰褒姒。可她进宫以后,一直闷闷不乐,从未开口一笑。幽王想了许多办法也无济于事,于是就悬赏千两黄金换取佳人一笑。后来,为了博取美人一笑,周幽王居然“烽火戏诸侯”,褒姒见到自己戏弄了那么多的人,便真的笑了,可这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次笑。诸侯们奋勇入城,灭了周幽王和这妖姬。

这“千金一笑”,亡了国……那烽火本是外敌入侵时报警的信号,这样一来,那信号也就无“信”了。

就像泰戈尔说的:“信用的坠地,犹如打碎的镜子再不能重圆。”

历史迁移至今日,现在的社会更需要诚信。

在商业的交易中,必须要有诚信,才能使企业蒸蒸日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要有诚信,才能使人际日益密切。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个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闻知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到:诚信才是最高的学位!

如果没有依附诚信的承诺,怎么会有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深交?又怎么会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如果没有依附诚信的承诺,怎么会有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又怎么会有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中华大国?

所以,我们需要承诺,需要诚信,需要依附诚信的承诺。不仅是现在,更是在将来。只有所有的人都讲究诚信,把它当作自己为人处事的第一原则,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诚信的社会里

第11篇:五年级叙事文章的写作1016

叙事文章的写作

1、完整的事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记事时首先要把这件事的六要素,也就是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事件的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其中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只要简要写明即可,事件的经过应花大力气写具体,这样读者才能明白你的作文里写了些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怎样的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这欣欣向荣的都市变成了一座死城。这一刻立即牵动了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时间,整个中华民族所有的心都连在了一起,全力抗震救灾。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条理清晰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情,条理非常清楚,叙事非常完整,读者看起来便易于接受。记事时有了具体的材料,就要考虑按什么顺序写:哪些材料放在前,哪些材料放在后;怎么写才能做到有条有理,清楚明了。一般情况写记事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事情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写作时,可以根据事情的这一发展顺序来叙述,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在时间上总有先后,把写作材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发生在前的献血,发生在后的后写,这样写作思路清楚,过渡自然。记叙过程中,一定要写清时间的转换。

(3)按时间的地点转换顺序写。

事情都发生在一定的环境里,有时,随着事情的发展,地点会有变化。在这种情况写,可以按地点的变化顺序来编排材料,使叙述的内容有条理。

3、采用插叙的手法

(1)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2)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3)插叙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变化而乱用插叙,弄巧成拙。插叙的内容,只是和原来的叙述相关但不能相连。插叙更不是叙述的中心,只是为了中心服务的一个片段,而且前后衔接要自然,要界限分明。插叙结束,要回到原来的叙述线索上来,不要脱离原来的叙述线索而发展成另一条线索,更不能节外生枝,成为文章的游离部分。

4、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1)详写和略写,必须从写作目的出发,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凡与写作目的关系特别密切的,能够突出主题的主要材料、重点材料,要写的详尽、具体、集中,这样才能充分表达主题、突出中心。次要材料则略写,通过交代、铺垫、过渡、照应、补充等,照顾全局,同样为表达主题、突出中心服务。这就要在动笔以前,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确定要表达的主题,从而考虑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在行文过程中,详写部分写充实,略写部分写精要。

修改润饰时,考虑详略是否得当。这样,把内容的详略落到实处。

(2)详写不是重复啰嗦,而是精当细致,浓墨重彩。

例如:《水浒传》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鲁达的三拳,从味觉、视觉、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写出了神韵,而毫无多余之笔。所以,详写就是要从多角度观察,运用恰当地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用墨如泼,写全写细,写深写透,但不能用可有可无的字、句、段,要字斟句酌的好好下一番功夫。

(3)略写不是平淡单薄,而要以数字乃至一字传神。

《水浒传》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写了一句“那雪下得正紧”。虽然只一个“紧”字,却境界全出,意味无穷,给读者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因此,略写同样要认真对待,花一定的力气。它要求用少量的字数表达必不可少的内容,文字更为准确凝练。

详写和略写是相对而言,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详在必要之处,略在恰到好处。正如一幅好的山水画,绝不是,绝不是整个画面都满满的,而往往留下一定的空白,有近景也有远景,笔画有疏有密,用墨着色有浓有淡。一篇好的文章,同样要求有详有略,相互配合,详略得当,各尽其能,各显其妙。

5、选材精当,立意新颖,以小见大

文章贵“新”。千人一面、千篇1律的文章往往使人望而生厌。所谓新颖,并非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或一般人尚未知晓的新鲜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平常小事。滴水藏金,巧妙挖掘,就可以写出感人肺腑的佳作。

莫怀戚在《散步》一文中,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

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可以毫不吝啬地说,《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想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劳动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们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因此,在写作时,只要在“新颖”二字上多动脑筋,肯下功夫,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6、直接抒情,表达真情实感

真实是习作的生命,要想让自己的文章感染人,首先要做的是从自己身边寻找材料,写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是写好习作的一个前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是写好习作的一个前提。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把自己在事件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表现出来。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在习作中将喜怒哀乐等情感抒发或者表达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抒情”。要想使自己的文章不仅有真实具体的内容,而且能在文章中自然地抒情吗,关键是我们带着感情去观察,体会周围的人事景物,带着感情去描写他们。

本文抒情的方法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叙述的过程中,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通过赞美、歌颂等把作者的激情直接地倾吐出来,如本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描写。

第12篇:如何概括叙事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何概括叙事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当我们升入高年级后,是不是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概括地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其实这就是老师在训练大家的语言概括能力,这也是我们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你是不是一听到这个问题就会感到头疼痛,甚至吓得不敢举手了。

其实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像同学想得那么复杂。这里我就以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几篇课文为例给大家简单地介绍几种准确、快速地概括记事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大多数的记事我们可以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例如《船长》一文就很典型。事情的起因是诺曼底号轮船被玛丽号轮船撞开了一个大口子,即将下沉。经过是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地带领船员们成功自救。结果是船长以身殉职,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把这三个部分通顺地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自己一下说出来太难,可以先说出事情的起因,再说出经过、结果,最后再慢慢地连起来说一说就行了。

有一类记事的文章,人物较少,事件主要围绕这几个人物展开。那么我们可以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来说。如《爱之链》就是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先找出文中三个主要人物,再说说谁帮助谁做了什么?(乔依帮老妇人修车,女店主招待老妇人,老妇人给了女店主钱)最后连起来说就是课文主要内容。《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信你可以试试看!

还有一类记事的没有明显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可以根据段意来概括。如《郑成功》一课,大家都会按郑成功做的事分成两大部分,一是收复台湾,一是建设台湾,抓住这两个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不难了。

怎么样,找到方法之后你是不是发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其实也很容易呢?是的,许多看上去很困难的事,只要找到方法就会迎刃而解了。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1、合并段意,概括主要内容。运用这种方法,先要理解文章意思,弄清文章各段段意,再将各段的段意连起来,经过修改加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区分详略,概括主要内容。一篇文章往往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主要内容就是详写部分,即是重点段。我们可以抓住重点段,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有些文章的重点段不止一个,可以把它们连起来概括,或用“……的经过、……的几件事”等形式概括。

3、抓住要素,概括主要内容。文章类型的不同,要素也不同。我们只要明确文章的要素,把它们综合归纳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事写人的文章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状物文章的要素是:所写事物的特征、结构、性质(性能)、用途(意义)。

写景文章的要素是:观景的时间、地点、人物、景色。

4、扩展标题,概括主要内容。有的文章标题本身就显示或点明了主要内容,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可以将标题进行扩展。

5、以主要事件来概括主要内容。根据记叙文的主要事件,理解意思,采用一两句话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第13篇:1叙事写人类文章复习教案

金山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事写人类文章复习指导课

学习目标:

1、能读懂文章大意,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步骤及方法。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把握文章人物的主要品质,学会紧扣人物品质进行解答问答题的方法。

3、能紧抓人物特点,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达的效果。学习重、难点:

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把握文章人物的主要品质,学会紧扣人物品质进行解答问答题的方法。

2、能紧抓人物特点,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达的效果。学习准备:短文《爱的力量》 学习过程:

一、通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叙事写人的文章,通常,看到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了解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也就是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好几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一)范文引路,揭示方法

出示《三顾茅庐》,《永远的白衣战士》,《最佳路径》,《公仪休拒收礼物》,《祁黄羊》。

这些都是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叙事写人的课文,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选择一篇课文,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概括文章说了什么,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我们在看到一篇文章时,可以先从题目着手,题目如果叙述的是事情的,就添加上人物和时间以及事情的结果。如果题目上出现的是人,我们就看看这个人做了什么。其次也可以从文章内容着手,抓住文章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以及主要事件,说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有些文章不是说了一件事,那我们就要把每一件事都进行一个概括,然后再组合起来。

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小文章,咱们练练手,看能不能顺利地概括出主要内容。

(二)运用方法,课堂演练

1.出示短文《玛丽大娘》,学生默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1 . 金山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学生交流,师生评议。学生再次小声练说,修正答案。

二、精读细节,感悟人物形象。

(一)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指导。

1.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就要把目光投向主要人物了,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物,你还记得他们吗?

出示:叶欣 祁黄羊 公仪休 竺可桢 爱因斯坦 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出人物的品质特点吗?

2.请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方面概括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的呢?

是呀,概括人物的品质特点,诀窍只有一个,就是紧紧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也就是抓住细节描写的语句,细细品味,逐句感知。

3.明白了这些,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就要联系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些描写体会人物特点。

比如《第一朵杏花》(出示最后一个自然那段),这是( )描写,通过这段语言描写,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体会到( )的品质。再想想你是从哪些关键词语中体会到的?

再如:《黄河的主人》(第三自然段)这段话是对艄公的什么描写?能找找具体的动作(神态)词吗?我们从中能感受到老艄公的( )。

3.那么面对一道有关人物品质特点的题目,我们该怎么去做呢?

a.做记号 浏览全文,逐段逐句找出对人物进行直接描写的语句,并做上记号。(重点关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细节)

b.作批注 对于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应联系文章内容,逐句逐句的细细品读,感悟人物特点,每读一句,可以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评价人物,批注在这句话的旁边。

c.解题目 对于这样的题目,首先对人物进行整体全面的评价,把批注中评价人物的词语罗列起来。(如:谁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联系文章内容,写清理由。(也就是从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上来谈一谈,也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答题方式言之有序,言之有据,条理清楚。 你也来运用这种方法来练练吗?(做习题)

(二)课堂演练

引导生用上述步骤,评价短文中的玛丽大娘是个怎样的人?

2 . 金山小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玛丽大娘

①在一个盛开郁金香的小村庄里,花农玛丽大娘种了一辈子的花,一直想培育出一种优质的郁金香品种。直到晚年,她终于如愿以偿——她培育出的新品郁金香色泽艳丽,花冠硕(shuò)大,花香袭人,堪(kān)称郁金香中的绝品,令人叹为观止。

②新品郁金香一上市,花摊前便挤满了爱花的人群。人们争相购买,花的价钱也节节攀升,玛丽大娘乐得合不拢嘴。听说玛丽大娘培育出了新品郁金香,许多人都登门拜访。有的人鼓动大娘为新品种申请专利,有的人愿意出天价购买新品种的全部种苗。所有这些,都被玛丽大娘一一拒绝了。

③第二年,春光明媚,积雪开始融化。一天,大娘把村子里的人都请到自己家里,给每家赠送一包新品郁金香种子。乡亲们都十分感动——这可是玛丽大娘煞费苦心培育的种子,凝聚着她毕生的心血啊!当年,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这种惊艳绝伦的郁金香新品种。到了开花的时节,浓郁的花香飘散得很远很远。到这里来赏花、买花的人络绎不绝,小村庄顿时成了超级大市场。玛丽大娘扶持全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④她的事迹被当地电视台知道了。记者前去采访:“玛丽大娘,如果您不赠送新品郁金香种子给乡亲们,而是让自己的新品花垄断市场,不是可以挣更多的钱吗?您为什么要无偿赠送呢?”大娘呵呵一笑,说:“如果村子里只有我一户富裕了,而乡亲们依然贫穷,我们村还是穷村子,我怎么能安心呢?再说了,花是要靠蝴蝶蜜蜂传粉的,如果周围的花不优秀,时间一长,我的新品花也是会慢慢退化的。现在家家都富裕了,我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新品花退化,不是很好嘛?”听了大娘的话,围观的人群报以热烈的掌声,记者也高兴得连声称赞。 1.根据短文内容,写出玛丽大娘的主要事迹。

2.文中“如愿以偿 ”是指什么?请用“—”画出来。

3.“叹为观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表示买花、赏花的人很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 .4.玛丽大娘回答记者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 。 5.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来赞美新品郁金香,可以是短文中的词语。

6.“记者也高兴得连声称赞。”记者会怎样称赞玛丽大娘呢?请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下来。(4分)

3 .

第14篇:三年级语文作文叙事文章写作技巧培训

第三关:游戏对对碰——叙事文章写作

(三)

写游戏为什么还要选择呢?因为小朋友们会玩的游戏实在太多了,写哪一件呢?如果说要将“让你最高兴的一次游戏”写下来。高兴玩的游戏一定很有趣,给自己留的印象深,容易写得具体,能表达真情实感。

怎样才能把经过写清楚呢?游戏的经过是指导游戏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玩法。只有按游戏进行的顺序记叙,才容易把过程写清楚。在写作中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并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描写。

先后顺序的词语:首先„„然后„„又„„同时„„还„„接着„„最后

丢手绢

今天上午,老师带我们到操场去做丢手绢的游戏。

来到操场上,我们围成一个圈子原地坐下,老师让小静先丢。

小静站起来,向大家扮了个鬼脸,眼睛滴溜溜地转,似乎在思考把手绢扔在谁背后,他轻手轻脚地来到小李身后,把手一撒,将手绢悄悄地放在了小李的身后,然后向大家挤了挤眼,示意大家不要提醒小李,接着若无其事地向前走。这时,坐在小李身边的芳芳忍不住笑了起来,小李察觉不对劲,一扭头看到身后的手绢,于是抓住手绢就追小静,顿时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大家伸着脖子看着这场激烈的追逐赛。小李不愧为我们班上的“短跑健将”,一眨眼功夫就追上了小静了。小静成了小李的俘虏,耸拉着脑袋,刚才那副得意的神情早没了,只好走进圈里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丢手绢的游戏可真有趣啊!

这篇文章按玩游戏的顺序,先介绍(

) ,再介绍(

),最后(

),详略得当。在介绍做游戏的过程中,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仔 细、充分体现游戏的趣味性。

小精灵们,你们现在也赶快拿起笔,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游戏吧!

第15篇:记叙文是记人叙事的文章

记叙文

记叙文是记人叙事的文章,它主要是用于说明事件的时间、背景、起因、过程及结果,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五个“ W ”( what, who, when, where, why )和一个“ H ”( how )。记叙文的重点在于“述说”和“描写”,因此一篇好的记叙文要叙述条理清楚,描写生动形象。下面就谈谈英语记叙文的特点和写好记叙文的基本要领。

一、记叙文的特点 1.叙述的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Suddenly, 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But it was too late.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 for it was raining hard.On the way, 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 but he was too short.What could he do? Then he had a good idea.2.动词的时态

在记叙文中,记和叙都离不开动词。所以动词出现率最高,且富于变化。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动词的过去的,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英语写作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变化,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所记、所叙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叙述的顺序

记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无论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都要让读者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顺叙最容易操作,较容易给读者提供有关事情的空间和时间线索。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读起来平淡乏味。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结构效果,让所叙之事跌宕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产生较大的跳跃,从而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但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结构散乱,头绪不清,让读者不知所云。

4.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如:

In my summer holidays, I did a lot of things.Apart form doing my homework, reading an English novel, watching TV and doing some housework, I went on a trip to Qingdao.It is really a beautiful city.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to see.But what impreed me most was the sunrise.

The next morning I got up early.I was very happy because it was a fine day.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beach, the clouds on the horizon were turning red.In a little while, a small part of the sun was gradually appearing.The sun was very red, not shining.It rose slowly.At last it broke through the red clouds and jumped above the sea, just like a deep-red ball.At the same time the clouds and the sea water became red and bright.What a moving and unforgettable scene! 5.叙述与对话

引用故事情节中主要人物的对话是记叙文提高表现力的一种好方法。适当地用直接引语代替间接的主观叙述,可以客观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和心理状态,使记叙生动、有趣,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具体。试比较下面两段的叙述效果:

I was in the kitchen, and I was cooking something.Suddenly I heard a loud noise from the front.I thought maybe someone was knocking the door.I asked who it was but I heard no reply.After a while I saw my cat running acro the parlor.I realized it was the cat.I felt released.

这本来应是一段故事性很强的文字,但经作者这么一写,就不那么吸引人了。原因是文中用的都是叙述模式,没有人物语言,把“悬念”给冲淡了。可作如下调整:

I was in the kitchen cooking something.Crash! a loud noise came from the front.Thinking someone was knocking at the door, I asked, Who? No reply.After a while, I saw my cat running acro the parlor.It\'s you.I said, quite released.

二、写好记叙文的基本要领

1.头绪分明,脉络清楚

写好记叙文,首先要头绪分明,脉络清楚,明确文章要求写什么。要对所写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分析,弄清事件发生、发展一直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然后再收集选取素材。这些素材都应该跟上述五个“ W ”和一个“ H ”有关。尽管不是每篇记叙文里都必须包括这些“ W ”和“ H ”,但动笔之前,围绕五个“ W ”和“ H ”进行构思是必不可少的。

2.突出中心,详略得当

在文章的框架确定后,对支持故事的素材的选取是很关键的。选材要注意取舍,应该从表现文章主题的需要出发,分清主次,定好详略。要突出重点,详写细述那些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重要情节,略写粗述那么非关键的次要情节。面面俱到反而使情节罗列化,使人不得要领。这一点是写好记叙文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如:

One night a man came to our house and told me, There is a family with eight children.They have not eaten for days.I took some food with me and went.

When I finally came to that family, I saw the faces of those little children disfigured (破坏外貌) by hunger.There was no sorrow or sadne in their faces, just the deep pain of hunger.

I gave the rice to the mother.She divided the rice in two, and went out, carrying half the rice.When she came back, I asked her, Where did you go? she gave me this simple answer, To my neighbors — they are hungry also!

3.用活语言,准确生动

记叙文要用具体的事件和生动的语言对人、事、物加以叙述。一篇好的记叙文的语言既要准确、生动,又要表现力强,这样才能把人、事描写得具体生动,其可读性才强。试比较下面一篇例文修改的前后效果。

One day Xiaoqiang was wandering away.He was soon lost among people and traffic.He could not find the way back home and started crying.Just then, two young students who were paing by found him standing alone in front of a shop and crying.They went up to Xiaoqiang and asked him what had happened.Xiaoqiang told them how he got lost and where he lived.The two students decided to take him home.Mother was pleased to see Xiaoqiang come back safe and sound.She invited the two students into the house and gave them some money, but they didn\'t take it.She served them with tea but they left.

修改后:

The other day, five-year-old Xiaoqiang left home alone and wandered happily in the street.After some time, he felt hungry so he wanted to go back home.But he found he was lost among the crowded people and heavy traffic.When he could not find the way home, he started crying.Just then, two young students who were paing by from school found him sanding crying in front of a shop.They immediately went up to him.Little boy, why are you standing here crying? they asked.I want Mom, I go home.said the boy, still crying.Don\'t worry, we\'ll send you home.And they spent the next two hours looking for the boy\'s house.With the help of a policeman, they finally found it.When the worried mother saw her son come back safe and sound, she was so thankful and she invited the students into her house.Gratefully, she offered them some money, saying it was a way to expre her thanks, but the young students firmly refused it and left without even a cup of tea.中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议论文的框架

(1) 不同观点列举型( 选择型 )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ue that __作文题目_____.Bu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opinion concerning this hot topic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A majority of people think that _ 观点一________.In their views there are 2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attitude as follows: in the first place, ___原因一_______.Furthermore, in the second place, ___原因二_____.So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___观点一_____.

People, however, differ in their opinions on this matter.Some people hold the idea that ___观点二_______.In their point of view, on the one hand, ___原因一_______.On the other hand, ____原因二_____.Therefo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___观点二______.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firmly support the view that __观点一或二______.It is not only because ________, but also because _________.The more _______, the more ________.

(2)利弊型的议论文

Nowadays,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ue that)___作文题目______.In fact,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__题目议题_____.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ere are several positive aspects as follows.Firstly, ___优点一______.And secondly ___优点二_____.

Just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__讨论议题______ is no exception, and in another word, it still has negative aspects.To begin with, ___缺点一______.In addition, ____缺点二______.

To sum up, we should try to bring the advantages of __讨论议题____ into full play, and reduce the disadvantages to the minimum at the same time.In that case, we will definitely make a better use of the ____讨论议题___.中考英语作文万能模板:解决方法题型

要求考生列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1. 问题现状

2. 怎样解决(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In recent days, we have to face I problem-----A, whic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First, ------------(说明A的现状).Second, ---------------(举例进一步说明现状)

Confronted with A, we should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For one thing, ---------------(解决方法一).For another -------------(解决方法二).Finally, --------------(解决方法三).

Personally, I believe that -------------(我的解决方法).Consequently, I’m confident that a bright future is awaiting us because --------------(带来的好处).

My Special Day

It was my special day last Sunday because it was my mother’s forty-first birthday.I did a lot of things on that day.In the morning, 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I bought a yellow sweater for my mother as her birthday present .It was my first time that I bough the present for my mother.And I make money by myself.I sold newspapers for a week.My mother was very pleased with what I did.How happy my mother and I were.Le Preure, Better Life

Hello, boys and girls!

Preure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today’s world.Students in our cla are under too much preure.Some students can’t get on well with their clamates, while others may worry about their exams.

I’m always under preure, too.My parents want me to be the top student in cla.So they send me to all kinds of after-claes at weekends.

Last Monday evening, I had a talk with my mother.I told her I was not lazy.I really felt tired.I needed time to relax.My mother agreed with me at last.So I think a conversation with parents is neceary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s all.Thank you!

第16篇:第二讲如何写教育叙事的文章

第二讲 如何写教育叙事的文章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韦伯第三国际辞典》把“叙事”解释为“讲故事,或类似讲故事之类的事件或行为,用来描述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现代汉语词典》把“叙事”解释为“叙述故事(指书面的)”。有学者认为,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动的序列。由此可见,叙事的要义就是讲故事,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

而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育生活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从而彰显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叙事研究是直面教育事件本身的研究,其旨趣在于走进活生生的普通人(教师、学生与管理者)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关注常人的命运与处境,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教育客观规律或验证预先设定的理论假设。由此决定了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如下鲜明的理论品质。

(一)主体性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世界”是各不相同的,“生活世界”的真理是相对于每个个体而言的真理,它所关注的是叙事者如何感受、体验、思考与理解这些故事。因此,重返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叙事研究确立了个体知识的合法性。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就是把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作为观察、思考与探究的对象,阐述、敞亮自己亲历、亲事的

1 感受、体验与感悟。这种在教师个体的经验、经历背景中开展的叙事研究,既不回避教师自己固有的文化“过滤镜”,也承认“他者”的视界存在。也就是说,在教育叙事研究中不仅不压抑人的主观能动性,反而以彰显人的主体性为先决条件,叙事研究是让叙事者自己说话、表达与言说的研究。

(二)情境性

叙事研究用具体、鲜活的人与事代替抽象的概念与符号,通过对故事进行整体性的、情境化的、动态的“深描”,完整地再现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与情节等,以便向读者展示故事不断发展的“场景”与“情节”。“场景”不仅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空间”,而且是引发故事发生发展的因素,而故事中的“冲突”、“矛盾”、“困惑”、“误解”、“释疑”等要素又构成了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是要通过由“场景”和“情节”组成的叙事,以整体的、动态的、形象的、真实的描述、刻画与分析再现教育情境中生动的细节和信息,而不是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如何做。

(三)意义性

由于故事总是具体的、情境性的,因此,叙事研究并不在于探寻绝对真理与普适规律,而是揭示这些事件所蕴涵的意义,人们领悟人生的真谛,得到心灵的震撼,获得精神的享受。“情动于中,文发于外,泼墨于纸,铸魂于心”是叙事研究的关键。因而,教师的叙事研究并不是日常教育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件件事情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而

2 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并不是对教育情境的简单复制,而是从特定的视角对所关注的人和事进行的思考与探究;并不是教育事件的实况录像,而是一部经过精心剪辑的记录片。叙述的故事总是隐含着一条“意义”线,即主题,其中的人与事都是由这条意义线串联、聚合的。这种意义蕴涵在故事叙述的字里行间,体现在基于故事内容的适时而巧妙的议论与抒情。

二、教育叙事叙何事

(一)所叙之事要具有亲历性

格拉斯纳和派司金曾说过:“我的主观性是我能够述说的故事的基础,这是我的一个力量的支柱,它使我成为既是一个人又是一名研究者的现在的我。”由于教育叙事研究是直面教育事实本身并揭示其意义的研究,它需要研究者把自己沉浸于所研究的人与事之中,使所研究的人与事成为自己能够感知、体验和感受的东西,因此,在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最好从自己的经历、体验与感悟出发,所叙之事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亲自做过的。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应与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最好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换言之,教师叙事研究最好是对自己的某种经历的反思与探究,是经历与思考的统一。倘若只有经历而无思考,或只有思考而无经历,都难以有深刻的认识、透彻的理解。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自然,叙事研究也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但在讲述这些故事时必须能够直通故事者的内心世界。如果研究者不能被研究的对象所接

3 受,不能与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沟通、交流,达到心灵相通,那么他的研究既难以为继,也难以获得真实的信息。

(二)所叙之事要具有问题性

教育叙事研究不是一件件教育事情的简单堆积与列举,这样做既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其所叙之事应具有“问题性”。这些具有“问题性”的事件,从心理上常常是那些或令人振奋,或令人彷徨;或令人激动,或令人忧虑;或令人感慨,或令人惊诧;或令人悔恨,或 令人困惑的事情。就教育叙事来说,教师可以叙述的事情可能是课堂上出现的教师未曾预料到的情况;可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遇到的障碍;可能是教师的权威受到来自学生的挑战;可能是特定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机智的施展;可能是让教师感慨万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的关键事件;可能是百思不得其解,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偶得;可能是摆脱惯性思维的桎梏、开启幽禁的思绪的敞亮与洞见,等等。

(三)所叙之事要具有启发性

教育叙事研究不仅仅是用事实说话——把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讲述清楚,做出客观、准确的记述,而且应融入叙述者个人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与反思。在叙述中融入思考与反思,对于叙述者来说,标志着对特定教育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形成了含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对于阅读者来说,他们则能够从这些思考与反思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联想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似情境,可能引起读者将叙

4 述者的所作所为与自己在相似情境下的所作所想加以对照,与叙述者形成一种事实上的交流与对话,从而引发对某一特定问题的更多关注,进而主动地加入到对这类问题的有意识的探索与研究之中。这样叙事,才能让自己叙述之后,让读者读过之后,觉得有意蕴、有共鸣、有所思、有所悟,从而具有启发性。

三、教育叙事如何叙

教育叙事研究范围广泛、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它似乎很难找到统一的格式、规范与要求。但是,教育叙事研究从研究、写作的过程而言,也是有章可循的。

(一)从研究的过程而言,教育叙事研究常常围绕三个事件展开:现场、现场文本和研究文本。现场是研究者考察的对象,是研究者亲身体验生活和获得现场经验的过程。现场文本是指研究者所获得的现场资料,是对研究对象的经验或故事的记录、描述和现场思考。研究文本以前两者为基础,但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它回答的是经验的意义及其相关的重要问题,可以形成描述的、解释的、讨论的或叙述的文本等多种格式。在此过程中,研究者的敏感性与理解力对研究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倘若研究者对所研究的对象缺乏理解、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就难以有深刻的体会、认识与洞见,最终使研究流于表面而无收获。而富有理解力与敏感性的研究者才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教育的意蕴,从习以为常的惯例中察觉出教育的道理,才能从凡人琐事中悟出人生哲学和生活的真谛,从而使看似平淡和繁琐的叙事研究富有韵味与理趣。

(二)从写作的过程而言,有的叙事研究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逐个陈述,注重突出其关键部分。这种叙事方式采用“白描”的记叙手法,尽量原原本本地展现事件本身,但在记叙中,写作者并不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而是始终关注事件的核心、问题的关键。有的着重强调研究者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夹叙夹议地陈述事件全过程,注重研究者个人对事物的判断,虽然它少了些上述方式的客观和平实,但写作者密切关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感受,时时以一种反思的姿态拷问自己的认识,无形之中多了些自我反思的意识和对事件的深层洞察。有的从当事人的角度陈述故事,注意使用当事人的语言和文化,在事件的叙述中,写作者更多地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陈述事件的原委。这种叙述方式的特点在于运用被研究者对象的语言、行为等,再现事件发生的场景,它少了一分旁观者的冷漠,多了一分亲历者的热情。但不管是哪种教育叙事,都应包括如下基本要素。

第一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第二,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三,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第四,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第五,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涵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

值得提出的是,传统的观念认为,写作是人们借助文字和修辞技巧再现头脑中存在的观点和事实的一种行为,而后现代语言观则认为,语言总是以历时性、地方性的方式建构着个人的主观世界,写作不仅是结果的表达,而且是意义的建构。因此,教师叙事研究就不是

6 对业已发生之事的简单追述,而是一种学习、研究的方式,它本身就是教师自己经验提升与能力锤炼的过程,也是教师自己教育境界的升华与教育理想的塑造过程,还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意义的过程,或者说,教育叙事与教师的自我超越同步。这是叙事研究无论是作为一种研究方式,还是成果表达方式的真正意义所在。正因于此,如果教师在教育生活中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叙事研究,“那么我们可以设想,若干年以后,他们的教育经验将丰富、充实而且深刻,他们的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将获得质的飞跃,他们就很可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教育家群体。”

四、教师撰写教育叙事的主要目的

作为行动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呈现的研究成果。教师自己叙述教育教学故事,不是为了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教育叙事的目的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教育叙事的主要特点

(一)叙述故事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想像。它十分重视教师个人的处境和地位,尤其肯定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

7 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二)叙述故事中包含有与事件密切相关的具体人物。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教师的亲身经历,不仅把教师自己置于事件的场景之中,而且注重对个人或学生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说明。

(三)叙述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教育叙事研究非常重视教师的日常生活故事及故事的细节,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替代教育生活中鲜活生动的情节,不以苍白的语言来描述概括的教育事实。

(四)叙述故事的方式。故事的叙述方式主要是使用描述的方法对故事进行表达,应尽量使用客观的语言,故事的描述过程中,尽量少的加入研究者的个人情绪。“教育叙事报告既有对故事细致入微的描述,又有洞悉教育事件的深刻阐释;既要把日常的教育现象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要解析隐藏在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使平凡的教育故事蕴藏不平凡的教育智慧”

六、教育叙事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育叙事的优点是易于理解;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可帮助读者在多个侧面和维度上认识教育实践;使读者有亲近感,具有人文气息,更能吸引读者;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给读者带来一定的想像空间。

经验以叙事的方式建构,并以故事的方式存在。教育,采用叙事

8 的方式,更容易被理解,被内化,被赋予个人独特的情感、思维,而达致丰富和深刻,成为一种主观之事,这也是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

2010年4月16日

第17篇:叙事同时抒发真情文章病院5

叙事同时抒发真情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杨红兵

[病文举例] 今天,妈妈给我买早点,服务员把两个肉烧饼忘了放在袋子里,结果害得妈妈又跑了一趟,妈妈连来带去,一会儿工夫就回来了。我吃惊地说:“妈妈您真神速!”妈妈回答说:“我连跑带踮儿的,可不是神速吗?”虽然是冬天,妈妈的额头上却冒出了汗。 [病因分析] 这位小作者写出了妈妈买烧饼、“取”烧饼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但小作者只是停留在叙事上,事件过后,作者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呢没有写出来。使读者不能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不能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主题。写文章就是要给人以教益,用真情打动人。但此文就缺乏这一点。怎样修改呢? [修改建议] 小作者吃到烧饼时是怎样的感受呢?一定是心里热乎乎的?这件小事表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怨无悔的。作者可以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对母爱的赞美,可以通过比喻的方法来达到良好的抒情效果。比如:母爱如阳光,带给我无限的温暖„„不妨,我们来试一试。 [改后作文] 今天,妈妈给我买早点,服务员把两个肉烧饼忘了放在袋子里,结果害得妈妈又跑了一趟回去“取”。妈妈连来带去,一会儿工夫就回来了。我吃惊地说:“妈妈您真神速!”妈妈回答说:“我连跑带踮儿的,可不是神速吗?”虽然是冬天,妈妈的额头上却冒出了汗。我吃着热腾腾的烧饼,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妈妈的爱如阳光,带给我无限的温暖;妈妈的爱如花朵,让我感受到无限的美好;妈妈的爱如大海,让我体会到它的博大。我从心底里赞叹:世上只有妈妈好! [文章点评] 小作者在结尾处点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写出了此时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且使“冬天”和“暖流”形成对比,更突出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同时,运用了比喻与排比的方法,把母爱比作“阳光、花朵、大海”,形象地突出了母爱温暖、美好、博大的特点,感人至深。

第18篇:三思课堂叙事文章高中文综

《热力环流》教学叙事

——记三思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邓毅

【内容摘要】尝试改变的过程是艰辛的,付出是巨大的,甚至还有可能招致别人不理解的目光。但,改变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人与人思想碰撞的过程,就是集体智慧求同存异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充满着困难与困惑,但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课改的精神,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进日常教学设计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效率

通过上一年高中教学的积淀,在这一届接手新高一教学工作时,就明显感觉顺手很多。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更充分,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也越来越多。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断回味、咀嚼教学反思时,能够更充分地发现不足,并思考如何调整今后的教学,来克服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我在讲授《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时就在平时教学反思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了教育叙事的撰写。

在讲述热力环流之前,我先提出问题“晴天、阴天昼夜温差大小的对比”复习了大气的热力作用。通过学生的回答,暴露出学生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这是导致学生考试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于是,我让每个学习小组出一名代表评价前面同学的答案,指出答得不妥的地方,并进行了纠正。在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基础上,最后我给出标准答案,大家统一订正。通过生生的交流,师生的交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交流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加深印象。

在高

一、二班班进行热力环流讲述时,在抛给学生气压的相关基本概念后,我仍然要求同学们按找学习小组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课本上的热力环流图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密切关注不同的小组所遇到的问题。一旦,发现某一小组问题,我立即将这个问题抛向全班,希望激发其他小组的集体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其他小组也不能解决问题时,我给以适当的点拨,以引导大家一起来思考、解决问题。分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就感,更加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的培养。同时,大家围绕一个问题积极的思考、发言、讨论,更是一种学习氛围的营造。这种热烈的氛围就像无形的磁场,把绝大部分的同学吸引在了课堂当中,课堂的参与度大大提高。

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是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由于生活经验与基础知识的匮乏,大部分学生对于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理解的很困难,进而导致对热力环流形成原因的分析的思路中断。通过深入各个小组的指导,以及各小组代表之间相互不断的交流与讨论,最后终于把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梳理清楚了,但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独立分析理解比我预想的要困难,以至于讨论的时间比预想的要长了不少,课堂显得有些拖沓。因此,课后我又有些动摇:进度慢了,新课讲不完,怎么面对考试的压力?是不是我应该回到老路,有条不紊的,将新课讲授给学生,把课堂牢牢的把握在手中,避免

因学生活动产生的未知因素,而使课堂的节奏变得缓慢。但,通过学生课后作业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我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明显要比以前更透彻,也掌握的更好,这也免去了今后再进行重复教学的过程,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看似,耽搁了课堂的时间,实则是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以往,受时间限制而不敢将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分析,其实在有基本的背景知识和教师的深入指导之后,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而且会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信心;同时,也搭建起了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坚持,应该增强推行的力度。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自己带的文科班里的一个学生:她上课似乎一直都很认真,,每次上课时,都试图把我讲授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记下来。我时常看见她在课堂上奋笔疾书,但,当我问她到底在记什么时,她经常半天都回不过神来自己究竟在写什么。这样导致她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对学习、考试产生了恐惧、厌倦的情绪。这件事引起我反思一个问题:如果,我也能在自己的班上并尝试分组合作学习,管好自己的嘴——少说两句,是不是无笔记可记的这位同学,就可以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呢?是不是她就会把记笔记的时间用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用来向老师提问题呢?是不是在交流的过程中,能收获学习成长带来的快乐呢?新学期蓄势待发,我应该大胆的尝试改变。

大胆尝试改变,过程是艰辛的,付出是巨大的,甚至还有可能招致别人不理解的目光。但,改变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人与人思想碰撞的过程,就是集体智慧求同存异的过程,我宁愿在改变的过程中头破血流,也不愿在原地苟延残踹。三思课堂,我来了。

第19篇:叙事

平阳县第六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反

学 段:

题 目:

姓 名:

单 位:

联系电话: 思”、“教育叙事”评选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教 捕捉教育瞬间 生成有效课堂 白 焦 萍

鳌 江 小 学 13587668691(668691)

捕捉教育瞬间

生成有效课堂

新学期开始,我本以为是一个新的开始。但听闻我要接好几个“麻烦”班级,有点头疼,而五年(3)班就是其中一个。打听了一下,这个班级的纪律不是很好,学生上课三三两两的讲话现象很严重。当第一节课我走进教室,看到那些坐在位置上静静地观望着我的学生们,我想他们是在试探着摸清我的脾性,我是凶还是亲和?我希望他们对我有所忌惮,不敢在课堂上随便讲话,但我更希望他们了解到的我是一个能走近他们,偶尔能跟他们开开小玩笑,我的课堂能轻松愉快的学习。我想这么浓的气氛会使他们忘了去找别人“说闲话”的。

第一节课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设计手抄报版块”的小任务,跟他们一起讨论绘画,然后再让他们自己设计作品进行评比。整节课我都是面带微笑,偶尔有些学生犯的小错误,我会抓住他们的“小辫子”进行夸张,问题总是很开心的处理掉,一节课下来,我在他们心中有了小小的地位:一个很好说话的老师。

第二个星期我刚走进教室时,就发现问题不对了,那会儿正是眼保健操的时间,却有不少学生正在起劲地讲话,在我的提醒下开始闭起眼睛做了,可没一会儿功夫又开始骚动了,一再警示之后我发现他们对于我的“生气”不太当回事。这时我想起其他老师对我的提醒:你一开始不能对他们太“好”,不然他们会豪无顾忌“爬到你头上”去的。于是我很生气地把那几个学生狠狠地批了一通,在看到我那“拉长”的脸时,他们都低下了头,我想他们是见识到我的“凶悍”后收敛了。结果那节课全班学生基本上都是在规规矩矩地配合我,我们就这么安静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节课虽然没出什么“问题”, 但是对于他们和我而言,我相信是一样的不自在,甚至连抛出的笑点都显得有些尴尬。

第三个星期上课时,虽然课堂显得还有点冷,但经过了一个星期对于上节课的别扭,大家也有些许的淡忘了,当我在讲解知识点过程中抛出一个笑点时,学生都禁不住哈哈大笑。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是喜欢这样的状态的。我不能让这样的好现象消失也不能让他们再出现上次的情况,这时我走到他们中间,让他们安静地听我说:“我相信经过了这三节课的接触,大家和我一样是更喜欢我们能像刚才那样轻松愉快地交流学习,上次你们也见识过我的“凶”了,我想告诉大家,这些完全取决于你们的行为态度,如果你们能“听话”我不介意你们的偶尔小调皮开开玩笑,相反我也很喜欢,但是如果你们行为乖张屡教不改,我的脸还是会 “变长”的,我相信你们跟我一样不喜欢见到我这张“变长变丑”的脸吧。这是我的真心话,我知道你们也能理解我的心情的。”这时有个学生带头鼓起了掌,在一片哗哗的掌声中我们“冰释前嫌”。我还是依然“热情似火”,课堂又恢复了欢声笑语,那几个“话唠”也不再在不该的场合“叽里咕噜”了。

而他们班的唐伟,这个坐在第二排的小男生他却一直对我的“热情似火”表现得不冷不热,说他没听吧,他也知道你现在让大家做什么,可是该写的他不写,就这么不温不火地应付着你,你批评他,他到是听着却表现出一脸的淡然与不屑,让人气不打一处来,却又无理可发。一直是我头疼却无法处理掉的问题,直到有次上课,他因为捉弄旁边女生,笔袋被她不小心弄掉到楼下去了,看他那一脸的焦虑挨到下课飞一样的跑下楼去,我想这个笔袋是他的宝贝。过了一会儿看到他失望地回到教室,我问他怎么了,他很臭的语气带着很臭的表情跟我说,笔袋掉到二楼小阳台上了,然后就趴在窗户上盯着。我走过去往下一看,他的宝贝笔袋还就躺在小阳台上,这样看起来跟他还真配,一样的不温不火,我笑笑。“你跟我来。”我带他来到正对楼下的教室窗户边,二话没说,拿了张椅子就爬上窗户,然后很帅气地一跃而下,拿起他的笔袋交给他。你别说,那窗户还真有点高,我还是在另一学生帮忙下才爬进来的。他还站在那,对我说了声“谢谢老师!”我能听出他那份真诚,我知道我是在他心中捊获不小的一块地了。机不可失,我马上对他做了小小的提点,希望他以后上课能认真对待,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下节课我就看到了他那很认真地在实现他的承诺。

从这两件事中,我深深感悟到要走进学生的心理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如果我没有抓住时机,让学生们了解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我真诚的渴望,他们可能还是不了解我,而只是被动地接受我;如果我当时随便叫一个男生替我下去捡笔袋,或者搬张凳子让他自己下去,在他心理我也只是他的一个老师而已,他依然对我“没感觉”。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走进了他们的心里,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应关注学生,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我们都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就会融洽师生关系。请随时注意,随时留意时机,才能更好地捕捉时机与学生交流,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进行最佳教育。

第20篇:小学语文叙事类文章阅读专题及答案

叙事类文章阅读专题

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事或几件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收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的教育。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阅读记事类文章要注意:

㈠把握记事文叙述的“六要素”

记人叙事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与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到那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如果这样找到答案,我们就会很快感知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㈡ 理清叙述的线索

一篇记叙文,无论篇幅长短,总有一条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在阅读时把握了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叙事的条理,进而一步一步去领悟作者写这件事所要表达的中心主题,阅读时还能从中学到作者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方法。

㈢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这些叙述的顺序形式都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而灵活使用的。在分析倒叙与插叙时,要弄请他们和顺叙接茬的地方,这样有助于文章的条理和连贯。

㈣抓住文章重点,注意综合表达方法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我们阅读时,就要搞清楚,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又是抓住那些重点,是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另外,记事文章长于运用综合表达,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和抒情。在运用议论时,往往是把所记叙事件本身包含的深刻意义提示出来,要言不烦,画龙点睛,以加深读者的理解。在运用抒情时,有时是根据所记叙的事件抒发自己的感受;有时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情随事发,使事、理、情熔为一炉。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和学习。 【什么是顺叙?】

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使用顺叙法,必须特别注意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什么是插叙?

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什么是倒叙?

倒叙在写作中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在电影创作中,也经常用这种方法。从故事发展的结果开始叙述,然后再开始回述以往故事的发生和发展。

强调:

一、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感知文章的内容。

二、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1、划分段落.可以把事情经过按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分段。另外,记事的文章如果是通过几件事来揭示一个中心,还可以按不同内容的事情来分段。

2、归纳中心思想。可以借助事情篇首或篇尾点题来归纳,也可以通过主要事件或重点段落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来概括。

【词语训练】 1.描写人物外貌的:

英俊潇洒 红光满面 睡眼蒙眬 身材魁梧 满脸笑容 泪眼通红 个子高高 皮肤黝黑 双眉紧锁 身材矮小 黑里透红 眼睛深陷 肩膀宽宽 面容慈祥 炯炯有神 眉清目秀 皱纹舒展 浓眉大眼 樱桃小口 无精打采 身体瘦弱 白嫩肌肤 面容憔悴 愣头愣脑 神采奕奕 满脸放光 须发苍苍 亭亭玉立 鹤发童颜 面如土色

你还能再写几个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愉快心情的:

笑容满面 喜上眉梢 神采飞扬 喜笑颜开 喜出望外 放声歌唱 眉开眼笑 欣喜若狂 兴高采烈 笑容可掬 欢欣鼓舞 容光焕发 满脸笑容 神采奕奕 谈笑风生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眉飞色舞 人颜欢笑 红光满面 和颜悦色 捧腹大笑 心花怒放 喜气洋洋 纵情欢笑 欢呼跳跃 心旷神怡

你还能再写几个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来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苗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2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结合结尾段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名话的含义是( )。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9、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10、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特殊的听众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____________.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附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________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已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④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________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________、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

⑤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是聋子?”

⑥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⑦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4 1.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括号内。

( )A.幽静 B.坚持不懈 C平静 D.信心十足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 3.本文所写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第③段具体写了“我”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我”比以前________和________了。(用两个词语概括作答)

5.结合文意,解释两个“特殊”的含义。

第②段中加点的“特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⑦段中加点的“特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第②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第④段中加点的“总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说说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吨煤

我念初二的时候,每月的零用钱是5元,即使是在物价便(bian pian)宜的1987年,也做不了什么,因此,那时的我很想挣点钱,为自己买双球鞋。

就在这时候,机会来了。

亲戚用车送来半吨煤,卸在一块空地上,为了把煤运上30多级台阶,再把它倒进坡顶上的煤棚,父亲让我守着煤堆,自己去找民工。我问一旁的母亲 搬运需要多少钱 母亲说是15元钱 我立刻说 为什么不找我来做

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一听母亲的转述,他喜笑颜开地拍拍我,答应(ying ying)我们两人一块儿干,15元钱全归我。“这桩生意全归我了!”当时我十分高兴,马上和父亲拉了钩,生怕他反悔。 半吨重的煤大约高一米,呈圆锥状,对比一下父亲找来的筐子,估计满满的五六筐就能搬完,当我满怀信心往筐里添煤时,父亲笑了,他要我试着提提。天哪,我用了吃奶的气力,才八成满的筐子居然只轻轻颤了颤,在我倒吸一口冷气时,父亲把筐里的煤捡一部分出来,边捡煤边说:“慢慢来,儿子。”

我从没用过扁担,以前住郊区时,见农民日日地担着,轻描淡与一般,可真把百十斤的煤块装上,加上它一荡一荡时,我的肩骨针扎一样疼。可少年人的倔强让我憋着,涨着红脸朝前走。好容易上了台阶,还要用手抱着煤块扔到齐腰高的棚里去,说实话,我很害怕不能兑现诺言。

三趟过后,父亲看出我有起不济,把我换到前面的搬运位,并一个劲将吊绳往他那边挪,我已经没有争辩的余力了,原先我想多担些,让年迈的父亲轻松点,现在看来,我能咬牙完成已属幸运。当我汗流浃背闭眼前行时,感觉阳光特别毒,地球的引力实在厉害。

5 最后的两担,是母亲换了我,才和父亲共同完成的。那时,我的肩头已经磨血泡,大大咧咧的父亲兴奋地拍我的肩头,疼得我龇牙咧嘴。母亲把15元钱给我时,我真的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 从此以后,每一张钞票我都很珍惜。我学会了节约。更关键的不是这些,当我看到那些搬运工人搬运煤的时候,我心中涌起一股感味,不只是汗,还有血的气息。学会爱他人,体验贫困,就是那半吨煤教会我的。

1.给文中加线的句子标上标点;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我问一旁的母亲 搬运需要多少钱 母亲说是1 5块 我立刻说 为什么不找我来做

②便(biàn pián)宜 答应(yīng yìng) 2.认真阅读短文后填空。

①“我”挣钱是因为“我”想_______________。“我”和父亲、母亲一起运送了 ,挣了 元钱。 ②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 觅: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实话,我很害怕不能兑现诺言。 诺言:_______________ .. (3)当我汗流浃背闭眼前行时,感觉阳光特别毒,地球的引力实在厉害。 毒:________________ .4.“母亲把l 5块钱给我时,我真的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我”很“内疚”,“我”“内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哪一个词语或句子写得好?把它找出来。并说说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作者通过运半吨煤挣了钱后都有哪些收获?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后 ,你一定有许多收获,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下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史铁生

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一处:“母亲喜欢花„„”。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哪田地。②母亲做出超常努力。 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特殊的听众

1、A、C、B、D.

2、顺叙。

3、我不敢在家练琴,找到了可以练琴的小树林。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

4、自信,刻苦。

5、第②段中加点的“特殊”:这里指在我沮丧和灰心时,尽管耳聋却愿意听我拉琴,给我勇气。第⑦段加点的“特殊”:这里指为给我鼓励而不聋装聋,使我坚持练琴,终于成材。

6、修辞方法:比喻。作用:将老人的话比作诗,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的话入耳动听,意味深长,唤起了我的自信,给了我美好的感受。

7、“总是”是“一直是”、“一向是”的意思,这里是说老人每天都来看我拉琴,从不间断,表现了老人对我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殷切期望。

8、我感受到老人演奏的音乐是那么美妙动昕,这乐曲回荡在小树林,打动了我的心。

半吨煤

1.答案: ,? 。 :“ ? ” pián yìng 2.答案: 买双球鞋 半吨煤 15 就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 3.答案: (1)寻找。 (2)应允别人的话。(3)阳光猛烈

4._因为开始时我答应我来做,结果父亲和母亲都帮着我做,并且干这活很累。这钱应该每人一份,我却一人得了这15元。

5.“可真把百十斤的煤块装上,加上它一荡一荡时,我的肩骨针扎一样疼。可少年人的倔强让我憋着,涨着红脸朝前走。好容易上了台阶,还要用手抱着煤块扔到齐腰高的棚里去”因为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的矛盾心理和感受。6._学会了节约;体味了劳动的艰辛;学会了爱他人,体验贫困。

叙事文章
《叙事文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