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鸟鸣涧古诗朗读(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9 06:07:1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鸟鸣涧

《鸟鸣涧》教学设计 和政县三坪小学 杨艳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大致感受诗人恬适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2、学习抓诗眼,体悟重点词所营造的情韵,感受诗人的闲适和环境的静谧,通过诵读、品味、想象、涵咏,领悟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默写诗歌。积累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师:她有很多好多听的名字——玉兔、夜光、冰轮、玉蟾......她挂在空中,映在水中,温情地贴在人们的心中;她是古往今来诗人的知己(相机出示有关诗句)——李白吟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王维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她是文人墨客的无限遐想——苏轼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维慢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她是美的寄托,情的牵挂。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你看,晴朗的夜空中升起了一轮皎洁的——明月。

2、师:月亮这一意象反复出现在我国古代诗人的笔下,寄托着诗人的无限情思。古诗词中,与月亮有关的名句我们可以信手拈来。 出示诗句,师生一起轻声吟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设计意图: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如果能在广博而浓郁的文化背景下展开,就能实现文化浸润的教学诉求。教师用诗意的语言渲染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把学生带人浓浓的诗境中,课始便很好地营造了适合古诗学习的心理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同时,这样的导入契合了教材的编排特点,突出了主题意识。】

二、听诵,感知,初入《鸟鸣涧》之诗境。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唐朝诗人王维的五言绝句《鸟鸣涧》。请大家跟我一起来书写诗题,边写边想象一下会鸟鸣涧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诵《鸟鸣涧》,尝试边听边想象画面。

3、师:静静地听完了老师的朗诵,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从老师诵读的诗句中听出了怎样的感觉。

4、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营造的恬适、静谧之美。

师:孩子们,诗是心灵的语言,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王维来到好友皇甫岳家里做客。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坐落在一条山涧旁边。白天,王维看到了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听到了阵阵小鸟的啼鸣,觉得很快乐。夜幕降临了,白天里花枝招展的大山都被染上了漆黑的夜色,小鸟们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巢里歇息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安静下来了。王维坐在种了许多桂花树的庭院里,四周非常安静,连桂花飘落到衣服上的声音仿佛都能听见。嗅着阵阵花香,感受着这里宁静的美,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水乳交融,王维感觉自己的身心已完全与这静谧的春山夜色融为一体,便十分自然地吟出了这首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鸟鸣涧》。 出示诗句,学着老师的样子齐读。

【设计意图:诗歌是一种诉诸于声音和形象的语言艺术。古人创作诗歌,主要是“吟”。所以,教师不是先出示诗歌的文字形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朗诵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在倾听中,学生通过语调、节奏、韵律,同时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很快进入诗歌描写的情感和环境氛围中,从而达到“初读如佳肴入口,味蕾渐次绽放”的效果。】

三、朗读,想象,品味“静谧”之美。

1、师:请同学们慢慢地、轻轻地朗读每一句诗,边读边感受、想象诗句中描写的是怎样的情景。

2、师:读着品着,从诗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请在诗句中圈出来。学生圈出“静”字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眼中环境的静谧,细心品读诗句,画出诗句中突出“静”的词语,并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自然环境的宁静。 预设:突出环境幽静的词语有:“落”,因为桂花小而轻,只有环境特别静,花落衣襟的些微动静才能感觉得到;“空”,是空寂的意思,夜色中的春山静得连桂花飘落的声音都听得见,此时此刻,当然是万籁俱寂;“惊”,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这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突然洒下皎洁银辉时,竟使山鸟惊觉起来,仿佛这明亮的月光是奏着曲子飘洒到大地上的。这是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夜色春山的静谧。

3、练习读出自己品味到的“静”,再展示朗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抓诗眼,入诗境,是学习和欣赏古诗的方法之一。《鸟鸣涧》的诗眼就在一个“静”字上,抓住了“静”字,诗中描写的自然之境便在学生心中清晰起来。诗眼是“静”,围绕“静”,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山静夜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诗眼,圈重点词,想象画面等读书实践,使这幅春山静夜图在学生的脑海里渐渐清晰、明朗。】

四、导思,感悟,咀嚼“静”中之“静”。

1、师:读着诗句,我们仿佛和诗人一同置身于静谧的月夜春山之中,而当我们用心发现的时候,你会看见,在这清凉幽静的夜色中,在一棵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月桂树旁,立着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2、学生再读诗发现,交流。

3、师:此时,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读读诗句,哪个词告诉了我们?

4、学生再读,找出“闲”字,用心品味、感悟。

5、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月夜春山本来就是静的,但是,如果诗人没有一颗闲适、恬静的心,是无法与这自然之静谧产生共鸣的。课下,同学们搜集了诗人王维的有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6、分享有关资料,重点认识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而且具有不俗的音乐修养。他的作品被人称道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诗自然优美、清雅空灵,细细品读,总能把人带入一种优雅恬适的境界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7、师:结合资料,对照插图,再次品读《鸟鸣涧》,悟诗情,入诗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8、师生合作,教师诵读诗句,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设计意图:“诗言志,歌咏言。”诗人吟诗,吟的是自己此在的心境和情感。古诗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节课上,教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由诗中的自然之景发现诗人自身的存在,悟出景之“静”与人之“闲”是相互契合又相互作用的。有关资料的引入,促进学生体味诗境诗情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古诗欣赏的水平。】

五、诵读,内化,沉淀诗情画意。

1、师: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来到云溪别墅,来到桂花树下。清幽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仿佛,桂花飘落衣襟的声音也轻轻柔柔地传人耳畔。嗅着阵阵花香,感受着宁静之美,诗人禁不住吟道—— 出示一二句,师生齐诵。

2、师:边吟边体会,怎样的诵读最能表现出此境此情?

引导学生诵读时注意将“闲”字读得稍长,“落”字读得轻而短。

3、师:王维刚刚还在桂花树下,嗅着醉人的花香,享受着万籁俱寂的宁静美。突然,一轮明月出来了,那皎洁明亮的月光仿佛霎时间给山里的一起披上了一件白纱似的外衣,真美呀!这时,山涧里传来了一两声清脆的鸟鸣。哦,原来是明亮的月光让刚刚进入梦乡的小鸟们眼前一亮,以为是白天了呢。这充满生机的鸟鸣声让这片寂静的山涧显得更加空灵,更加春意盎然了。王维不由得接着吟道,出示三四句,学生齐诵。

4、师:细细品味,怎样的诵读才是最适合的呢?

引导学生诵读时注意突出“惊”字,短而重;“鸣”字要读得长些,因为这时的鸟鸣是诗人喜欢的,是充满生机的;最后一句要读得悠然,读出回味无穷的感觉。

5、配乐诵读,沉淀内化。

6、反复品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古诗要重视诵读。教师将诵读与品味诗情诗境融为一体,使诗歌中美妙的诗情画意沉淀于学生的心中,内化诗歌语言的同时,浸润了学生的心灵。这样的古诗学习是真正的审美体验的过程,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得到了保障。】

六、迁移,拓展,丰富“主题”积累。

1、默写《鸟鸣涧》。

2、布置学生课下搜集、积累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围绕主题开展古诗词诵读鉴赏活动。

推荐第2篇:鸟鸣涧

鸟鸣涧

古冶区佃大寨小学 冯艳敏

教材内容

《鸟鸣涧》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部分的第二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季月夜山景图。诗人以花落、月出的动态及鸟鸣的声音,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闲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一首很成功的写景诗。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很多首古诗,大致了解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了解诗的大意并不是难事。在此基础上有更深的领悟。比如人与物的合一,以动衬静的写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学会以动衬静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采用联想和想象了解诗意。

2、学习抓诗眼,体悟重点词所营造的情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欣赏古诗的方法。

2、感受诗人恬适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1、学习抓诗眼,体悟重点词所营造的情韵

2、体会以静衬动的手法。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品味、想象,领悟诗歌意象。 教法

引导启发法、指导诵读法、点面拓展法 学法

自主阅读法、想象整合法、分点解读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以情促学 1.闲话诗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学习之前,咱们先来聊聊诗人。说到唐朝的大诗人,你们想到了谁?(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谁的名气最大?(李白、杜甫毋庸置疑,还有一个人,王维。与他们二人并驾齐驱。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王维诗佛。)说起来,在当时,王维比李白的名气大。因为他生在富贵人家。所结交的也是富贵子弟。每当他写出诗来,很快在社会上流传开来。王维特别聪明。从小到大属于用现在话讲学霸级的人物。他在17岁写过一首大家熟悉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背。

简介王维(课件出示)王维字摩诘,盛唐著名诗人,大画家。在山水诗方面成就极大。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听诗想象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王维的一首诗,我们先来听诗,看看诗中是否真有画?请同学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尽情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中有什么?有什么特点?)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题目叫《鸟鸣涧》,涧是什么意思?(可预设看它的左边是“”旁,说明它和水有关,右边是间,那么水在哪里?这水在两山之间潺潺地流淌。这流水是涓涓细流还是汹涌波涛?那该怎样读题目?)再读题目。

这个地方叫鸟鸣涧,有鸟儿叫,有涧水流,有花有草,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美丽、风景秀丽、令人神往、诗情画意)

二、整体感知,了解诗意

1、出示全诗。(这么美丽的地方,怪不得诗人留恋忘返了呢。) 请同学们把诗读一读,第一要读准字音,第二,争取读出节奏来。 自由读、指名读(可指导停顿的地方)、齐读。

2、读了几遍,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吗?(春天的夜晚)从哪看出来的?(夜静春山空)

3、在这春天的夜晚写了哪些景物?(花、山、月、鸟、涧) 短短的二十个字,写了5种景物,这是语言的凝练。

4 诗中是怎样形容这些景物的呢?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这些景物融合在起的春夜给你怎样的感觉?诗中有个字就告诉了我们。哪个字?(静)对,夜静春山空的静,幽静的静,寂静的静,心静的静,静谧的静。

三、品读诗文,感悟诗境

(一)出示“人闲桂花落,”

1、想象诗句带来的画面,读出静的美,谁来读读?(重点指导落字。对学生的诗读情况加以肯定。)

2、你们见过桂花吗?桂花长什么样子?(出示图片,学生描述,可联系《桂花雨》)强调桂花的花瓣这么小,落地的过程是快还是慢?落地有声音吗?(没有)你没听到过,我也没听到过。而诗人却听到了?为什么?(提示想想当时周围的环境,再想想诗人的心境) 说得好,因为心静,诗人才能觉察到桂花落地的声音。

3、心静下来,听听桂花落地声音。再读诗句。

4、出示“夜静春山空。

生读后,问你怎样理解“空”的?(用空组词:空寂,空荡荡) 山涧中怎么是空荡荡的呢?(白天是怎样的情景?此时人们在干什么?鸟儿呢?还有什么声音吗?)总结:周围太静了,所以显得山很空寂。

5、看整句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说说哪两个字重要?读后总结:一个落字,一个空字,写出了山涧中的恬静。如果说桂花是在眼前,那么春山,应怎么看?(放眼去看)再读。

6、古人的诗句很凝练,我们的语言也很优美。谁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带给我们的画面。

(二)学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是啊,夜里静极了,只有桂花在无声地落下。此时月亮出来了,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个山涧,读诗。

2、惊是什么意思?(惊醒)鸟儿被惊醒了,之后,又做了什么?(偶尔叫几声,也可先问时鸣的意思) 可否换成“唤”字?

3、读着这样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月亮,鸟儿〈学生描述〉

4、男生读诗句。后齐读。

四、学习写法,以动衬静

1、桂花落,春山空,突出了幽静,胜在无声,而此时有鸟叫声,还是在写静吗?正因为安静,才能听到鸟叫声。诗人用鸟鸣来反衬出夜的宁静。这种方法叫以动衬静。也是因为鸟鸣,而显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2、回顾全诗,有三处动景。(花落、月出、鸟鸣)——以动衬静

3、出示两组诗《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五、知识升华,人物合一

1、咱们再说说鸟,诗中的鸟是怎样处境的鸟?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到了什么?(悠闲,自在)

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这是怎样的鸟?(有活力;有朝气)

曹操《短歌行》中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惶惶不安) 2、为什么同样是鸟,在不同的诗人笔下不同呢?(可联系他们所处的年代,先说王维,处在盛唐的时代,社会安定,生活悠闲;毛泽东为了新中国正在奋斗中;而曹操生活在三足鼎立的动荡时代,打仗不断;)也可以说鸟是诗人的化身,诗人在写诗时,周围的景物都融入了诗人的感受。这就是人物合一。

3、读诗时,一定要看看诗人的背景,对理解诗句会有很大的帮助。

4、此时,诗人居住在风景秀丽,幽静的的地方,心里一片宁静。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王维,让我们一起诵读这首诗。(放音乐) 六.拓展阅读,开拓视野

王维的诗清新自然,他不光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本首诗是王维赠友人的其中一首,题目是《皇甫岳云溪杂诗五首》,同学们读一读,和王维一起去感受大自然。聊一聊诗中的情景,谈一谈诗人的情感。

推荐第3篇:《鸟鸣涧》教案

《鸟鸣涧》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理解诗歌大意。过程与方法:

多读古诗,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浸润和感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山谷的幽静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符、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在其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以关键字、词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练意的特点,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揭题: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出现无数优秀的诗人,也留下了千万不朽的诗篇。文字在他们的笔下呈现出另一种生命的光华,字字是景,句句如画。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这首诗就像的音乐一样,清新、雅致,恬静、幽美,题目叫——《鸟鸣涧》(板书)。

⒉齐读课题,解题。

涧就是指夹在两山间的流水。题目之意:鸟儿在山中鸣叫。

⒊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大诗人,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人。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任大乐丞,因故被贬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宰相,提拔他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为叛军所俘,授以伪职。长安、洛阳收复后,被降职太子中允,后升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深于佛学,熟悉佛教经典。有一部《维摩诘经》,是佛教中智者维摩诘和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钦佩维摩诘的辩才,故拆开了他的名字,给自己命名为维,而字曰摩诘。

教学目标 王维多才多艺,除作诗外,又精通绘画、音乐、书法。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达到了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度艺术境界。有《王右丞集》,存诗400余首。

他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苏轼就曾经夸他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这首诗,赏这幅画。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⒈学生自读:多读几遍,读通顺,注意诗句的停顿。 ⒉指名读,读后点评。 ⒊齐读。

⒋这首诗你们都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呢?(春夜)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花、山、月、鸟、涧)

⒌的确,诗人在诗中写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到诗中把这个合适的字找出来。(静)

三、自主合作,感知诗意

⒈学生自主感知诗的大体意思,并与同位交流一下。 ⒉集体交流诗句之意。

字义: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闲:安静。空:空寂、空空荡荡。时:时而,偶尔。鸣:啼叫。惊:惊动,惊扰。闲:安静。 诗句之意:春天的夜晚,人们都安静下来,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春夜寂静无声,山中显得特别空寂。月亮出来了,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而传出一阵阵清脆的啼叫。

四、感知诗意,体味清幽

1、指名读:你来读。你的声音很好听,读出来了那种静。

2、第一行:人闲桂花落

a.同学们都很会读书,读出了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个静静的夜晚。就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桂花轻轻柔柔地飘落了,(屏显:人闲桂花落)同学们看过桂花吗?长什么样子?小小的,细细的桂花落在地上声音响吗?声音小到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也包括张老师可能都听不到,但王维却在那个夜晚听到了。

b.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写教室很静,静到什么程度?静到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那诗人写桂花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回答)

c.是呀,夜是这样的静,但不仅因为夜静,更因为看风景的人心静,所以,王维他还是感受到盛开的桂花悄然落地的声音。看看“人闲”两个字,它正是告诉我们王维的心——(静。)哪个字写作者内心的静呢?(生:闲。闲的解释是安静)怎么才叫闲呢?(生:因为他没有什么事情,很休闲——)

d小结:是啊,王维身处没有战乱,安定统一的盛唐,而他自己此时隐居风景秀丽的蓝田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悠闲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说自己是——人闲。

e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把桂花落地的轻柔、舒缓展现出来。(指名读)(a不错,你的朗读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那桂花在空中飞舞的样子。

b听着真美,风起花落缓缓的,是那样的轻柔。c一个落字读得很到位,就像真的看到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样子。)(女生齐读、齐读)女生读起来清清幽幽的,别有一番情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第二行:夜静春山空

a.听着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王维才发觉夜是多么静啊!真是——夜静春山空。(屏显:夜静春山空)同学们,鸟鸣涧这里风景如画,白天,山涧中阳光灿烂,鸟语花香,游人踏青,动物们自由自在„„真是热闹非凡。渐渐地,渐渐地,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游人散去了,动物们都进入梦乡了,山林也空闲下来了,整座山就像睡着了一样,静静的,静静的„„如果此时,你也站在这座春山面前,你会用什么词语,什么句子来形容?

b.是呀,静,静得诗人觉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没有了,空荡荡的。谁用朗读来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

(a读得真好,那寂静的春山仿佛就在我们面前。b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恬静的画面。c想一想,诗人心中装的不是一小片山,而是整座山哪。d看着这座山,王维一定是这样说的:夜静春山空。)(范读) 让我们用朗读来赞叹这座空山吧!(男生齐读、齐读)

(a柔柔的,轻轻的,都沉醉在“静”中了。b如果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那你们的朗读就是读中有画。)

让我们把这个“静”字留在心中,读好这句诗。(屏显: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齐读

4、第

三、四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a.引读: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月从哪出来呢?(云)怎样的云?(薄薄的几片云)

b.是呀,一轮明月从云层中钻出来,皎洁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倾泻在山涧中,睡梦中的鸟儿于是——(指名回答)

c.是呀,鸟儿以为天亮了,睁开朦胧的睡眼,啾啾叫着。(板书:明)

d.“时鸣”怎样叫呢?(指名回答)是叫了几声,就停了,过一会又叫几声,又停了,咦?不是写夜静吗?怎么会写鸟鸣声呢?

e.对,这就是一种反衬手法,以动衬静。古人就说“鸟鸣山更幽”我想,鸟儿此时一定是用它动听的叫声在赞叹。现在,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诗。(指名读)(a读得真好,听着感觉那是一个多么宁静又美好的夜晚啊!b你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皎洁的月光,听到的啾啾的鸟鸣声。谢谢你。)齐读同学们,你们的朗读好似在赞叹:夜多静啊!

5、写一写:

(1)王维的诗美吗?可王维只用了二十个字,写了那么的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如此美丽的一幅画卷。春天在王维的眼中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a.在贺知章的眼中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在其他诗人眼中呢?在诗人杜甫的眼中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在苏轼的眼中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在杜甫的眼中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e.在唐代杜甫的《绝句》中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f.在叶绍翁的眼中春天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这正体现了古诗语言的凝练美。但我们现在的语言也美呀!现在就请同学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写一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想我们也能有“文中有画”的本领。

(3)学生写,教师巡视。交流点评。

(4)写的真好,的确是文中有画。写的美,朗读读得也美。

6、朗读背诵整首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得时候要把自己当成诗人,想象那屡屡桂香飘溢,悠悠鸟鸣传荡。

很好,我们读的时候,要想到王维山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再齐读。 让我们把鸟鸣涧的幽静永远留在心里,一起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⒈拓展:同样是歌颂明月,王维用“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经让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今天就让我们在来欣赏一首李白的《月下独酌》。自读,指名读,齐读。同样是月夜,同样是独自一人,李白感受到的是什么呢?(大概说诗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孤独。) ⒉作业:

①背诵并默写古诗《鸟鸣涧》。

②写一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情景。

板书:

鸟鸣涧

花 春

山 夜

月 明

鸟 静

涧 美

推荐第4篇:《鸟鸣涧》教案

《鸟鸣涧》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 2.扣住重点词“静”“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静谧悠远的意境,感受作者的虚静淡泊。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虚静淡泊。2.读出诗歌的韵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1.出示课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归纳: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诸葛亮认为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3.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来感受一下唐代诗人王维静的境界。

二、自学解诗意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指名三位同学读诗歌,再

评议。

3.知作者、指名学生说说你知道作者的哪些情况。再出示课件作者简介,齐读,了解写作背景。

4.解诗题,明诗意。出示课件字义,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再出示课件诗句之意,齐读。

三、赏析诗歌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通顺了,但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既然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

(一)、诗歌中的画:

A:我看到了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B:我看到了几片桂花缓缓飘落下来,宁静的月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座春山,一群鸟儿被惊动的振动着翅膀,“叽叽喳喳”乱叫,清脆的叫声在山谷间发出。

1.二十个字就仿佛浓缩成了一个字。(板书:静)

2.静到了什么程度?指名说,明确“空” (板书:空)

3.既然山静到空,为什么会有“花落、月出、鸟鸣”呢?这不是矛盾吗?

明确:不矛盾。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起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4.这样的静为什么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呢? 明确:是由于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感受到了“山静”。

5.由此可见诗人王维有着这样的思想境界? 板书:悠闲自在、无欲无求、虚静淡泊

(二)、诗歌中的音乐:

1.出示课件,学生跟着齐读,读出诗中的音乐。再分组读,评议。

2.齐读古诗,尝试背诵。

四、总结照应

五、出示课件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鸟鸣涧 王维 静 空 悠闲自在 虚静淡泊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进行到了接近二十五分钟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积极交流,通过读、疑、问、答、品,对《鸟鸣涧》这首诗

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诗人以桂花落来烘托春山夜间的寂静,近似夸张但又生动巧妙的表达出春日山中之夜的静谧和空寂。然后,按照教学设计和安排,我指导感受了诗中的画和诗中的音乐。最后我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画一幅图画,在画的空白处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抄写《鸟鸣涧》这首诗并加以修饰。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推荐第5篇:古诗二首 鸟鸣涧 暮江吟

《古诗二首 鸟鸣涧 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材分析

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四、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五、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描写夕阳的诗词; 2.温习《夕照》; 3.准备水彩笔. 教师准备:

1.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2.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

3.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八、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推荐第6篇:鸟鸣涧教学设计

《鸟鸣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⑵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⑶用文字描绘诗中情景。

⒉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感知诗意;赏读诗文,体味清幽。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学习吟诵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古诗:

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你能不能看图片猜出古诗。

二、初步理解古诗:

1、齐读古诗题目。

2、看到这个字,你能猜出什么是“涧”吗?

指导:“涧”字有三点水,肯定和水有关,右边的“间”字既表示它的读音,也表示了它的意思呢。两座山之间的小溪沟就叫涧。

3、师总结:鸟鸣涧就是有小鸟不时鸣叫的小溪沟。

4、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所写,你们对他有多少了解呢?谁来汇报一下,注意用简短的几句话来介绍。

5、那么这首诗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给谁的呢?(了解了古诗的作者和背景有利于我们学好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古诗。

三、学呤诵:

⒈学生自读:多读几遍,读通顺,注意诗句的停顿。

⒉指名读,读后点评。 ⒊分组读。

⒋这首诗你们都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呢?(春夜)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花、山、月、鸟、涧)

⒌的确,诗人在诗中写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到诗中把这个合适的字找出来。(静)

四、悟诗意:

1、小组讨论悟诗意。

2、小组分组展示诗意,汇报交流。

人闲桂花落: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写教室很静,静到什么程度?静到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那诗人写桂花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呢?

王维身处没有战乱,安定统一的盛唐,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悠闲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说自己是—— 人闲。

夜静春山空: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游人散去,动物们都进入梦乡了,山林也空闲下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月从哪出来呢?皎洁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倾泻在山涧中,睡梦中的鸟儿以为天亮了,睁开朦胧的睡眼,啾啾叫着。“时鸣”怎样叫呢?写夜静怎么会写鸟鸣声呢?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3、配乐吟诵赛诗境。

五、展诗篇:

1、看《鸟鸣涧创作故事》,想象故事情节。

2、春天、月景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一样的感受,我们也一样可以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亲近大自然,用我们自己的笔写下精彩的诗篇。现在就动笔用文字来描述《鸟鸣涧》的美景吧。

推荐第7篇:鸟鸣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3、对比古诗感受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诗意。

2、背诵古诗、并能正确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感悟诗人情感。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感朗读、诵读感悟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最近国学经典很盛行,央视的《经典永流传》就把中国的一些经典诗歌改编成乐曲,我们今天就欣赏一首改编自王维的《山居秋暝》。观看视频,再谈谈你听过这首歌以后的感受吧。 2.回顾以前学过的王维的诗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挥,例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

3.今天我们为您要学习王维的一首诗《鸟鸣涧》,分析“涧”字,注意读音,解释,写法。4.再识王维

作者介绍:王维 (701-761) 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写的诗以优美著称,一向被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外号“诗佛”本诗作者觉得友人皇甫岳居住的地方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所以连续写下了 五首诗送给友人。这首诗是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凑,体会情感。2.抽读试读,看谁读的好。

3.齐读思考:全诗围绕着那一个字展开描写的? ——静

写出了谁的安静的特点?——山

4.作者写了什么季节什么时间哪些景物?

——夏季夜晚 ——人、桂花、月、鸟鸣

三、走进诗歌,体悟静

同学们,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山的寂静。 1.分析诗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闲:突出人的闲适

桂花落:天籁之音,悄无声息

空:与白天的热闹形成对比,更多想象的空间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月出:月光的动感

鸟:山的寂静,鸟的鸣动,鸟鸣山更幽

(作者以动衬静、写出了山的静谧、人的闲适) 2.自己谈谈对每个诗句的理解。

3.通过你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齐读古诗,再次感受(听音乐跟读跟唱)

四、对比古诗,感悟不同

1.《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静夜思》唐 李白 《鹿柴》唐 王维

2.你还知道那些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交流给大家听一听。

五、课堂练习

1.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2.涧的意思是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闲静。

4.这首诗描写的动静是花落、月出、鸟鸣。

5.请用一句话来形容这首诗:诗歌如花,如同身临其境。6.请按诗的停顿和重音来背诵一边。

六、板书设计

《鸟鸣涧》

人、桂花

月出、鸟鸣

动 静

推荐第8篇:《鸟鸣涧》教案[版]

《鸟鸣涧》教案

溪南小学

黄明珍

教学内容:《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

2 扣住重点词“静”“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静谧悠远的意境,感受作者的虚静淡泊。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虚静淡泊。

2 读出诗歌的韵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名言导入

1出示课件,诸葛亮《诫子书》中前两句。 2生齐读,口头解其意,并指名说。

3出示释意的课件。学生齐读并理解,指名体会诸葛亮“静”的境界。 4 归纳:诸葛亮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不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来感受一下唐代诗人王维的静的境界。 二自学解诗意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请翻开课本156页自读古诗。

3 课件出示自读题纲。①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②知作者、写作背景。③解诗题。④明诗意。

4 交流自学情况:①指名三位同学读诗歌,再评议。②指名学生说说你知道作者的哪些情况。再出示课件作者简介,齐读。③指名学生理解诗题,再出示课件的理解。④出示课件字义,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再出示课件诗句之意,齐读。 三赏析诗歌

1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通顺了,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既然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

2 诗歌中的音乐。①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是“闲”“落”“静”“空”

“鸣”“中”等字。②指导学生读准声调。让学 生看着课件用手指书空画着读。③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出平仄,平指一二声,仄指三四声。注意读出平长仄短。④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出诗中的音乐。再分组读,评议。

3 诗歌中的画。①过渡孩子们继续读,在诗歌中有音乐,还有一幅幅山水画。二十个字就仿佛浓缩成了一个字。(板书:静)②静到了什么程度?指名说,明确“空”(板书:空)③这个夜,出奇的静,静得仿佛山都空了,“空”字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名说,明确(空洞,冷清,孤寂,一无所有)④启发想象诗歌的画面,A我看到了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B我看到了几片桂花缓缓飘落下来,宁静的月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座春山,一群鸟儿被惊动的振动着翅膀,“叽叽喳喳”乱叫,清脆的叫声在山谷间发出。⑤由此可见作者王维静的境界是什么?指名回答,明确:悠闲自在、淡泊名利。

四 总结照应。①师: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出示课件,齐读。②出示课件,齐读意思。③再次体会诸葛亮的静的境界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④师:希望我们也应该以王维的淡泊名利的静和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静来自勉,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五 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六 板书设计

鸟鸣涧

王维 静 空 悠闲自在 淡泊名利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进行到了三十多分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积极交流,通过读、疑、问、答、品,对《鸟鸣涧》这首诗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诗人以桂花落来烘托春山夜间的寂静,近似夸张但又生动巧妙的表达出春日山中之夜的静谧和空寂。按照教学设计和安排,我指导着学生的背诵。这时,我发现坐在第一组中排的小同学并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而是好像在纸上画着什么,看着她认真的表情,我即纳闷又好奇。于是我轻轻的绕到她的后面想看个究竟,只见她在语文作业本上画着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一个人站在大山脚下,悠闲自得地欣赏着春夜山中的宁静,山坡上的桂花轻轻的落了下来,天边的月亮慢慢升起来,又圆又亮,熟睡中的小鸟还以为是太阳,扑哧扑哧飞出了窝巢,鸣叫声在山涧中回荡着……”紧接着,她在画的空白处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抄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并加以修饰。我真的看呆了,我忽然间想:“为何不发动全班学生都来画,”从这幅画来看,该同学对这首诗显然理解很透彻,这要比她背上十遍、二十遍效果好的多,结果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推荐第9篇:鸟鸣涧教学设计

《鸟鸣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诗歌挑战赛

正式上课之前老师也带大家,玩一个游戏,诗歌挑战赛。我出上句,你对下句,或者我出下句,你对上句。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附加题: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背一遍吗?

诗歌挑战赛第二关。附加题: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背出来吗?

诗歌挑战赛第三关。附加题:这三句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点,谁发现了? 二. 认识诗人。

1.这三个诗句,都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唐代诗人王维。(板书)

2.你了解王维吗?谁来说说看。老师请电脑网络帮忙,找到了诗人王维的这些资料,一起读一读。听老师读。

(仕途就是做官的意思,后来王维做到了尚书右丞,所以世人也称呼他为王右丞,他的诗集被成为《王右丞集》。) 三. 解读诗题

1、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王维的一首诗。看老师写课题。板书。

2、指名读课题。谁会读课题。读的很准确。

3、解“涧”。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写法,右边是间,和这个字的读音有关,左边是三点水,说明这个字的意思和什么有关?水。是的,那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次,老师请来了字典来帮忙。 一起读一读涧在字典中的解释。 两山之间流水的沟,见过吗?想看看吗? 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

4、美不美,带着你的感觉,再来读课题。没感觉到美。再来一次。说说看,鸟鸣涧,这个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5、老师要告诉大家,鸟鸣涧其实是个地名,就在诗人的好朋友皇甫岳家的附近。开元十年,诗人一路游历,把自己的所见所感用诗歌记录了下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鸟鸣涧这首诗歌,去看看,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四. 初读诗歌,读准读通。

1.大声读诗歌两遍,争取把诗歌读准确,读通顺。

2.指名读。其他同学做评委,只要他读的是准确的,通顺的,咱们就给他一颗星。评委们,拿好你的笔,做准备。评价。 3.咱们一起来读一遍。 五. 寻找诗眼,感受情境

1.在诗人的眼中,鸟鸣涧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作者把他所有的感受都凝缩成了一个字,嵌在了这首诗歌里,这个字就是这首诗的诗眼。你发现了这首诗的诗眼吗?

2.为什么你觉得是“静”“空”呢?你从哪里感觉到鸟鸣涧“静”呢?再次默读诗歌,想一想,圈一圈,划一划,哪些句子,或者哪些词,甚至哪些字让你感受到了鸟鸣涧的静。3.汇报。

4.我和大家的看法还真不一样,这首诗明明处处都在写动啊。

这首诗写到了人,有人肯定是动的(人闲),一颗颗的桂花从枝头飘落,这也是动。(花落),月亮从山边出来了(月出),鸟儿被惊动了,扑棱棱飞起来,在山涧里发出清脆的叫声,(鸟鸣)。都是动词,读了这些动词,你还觉得鸟鸣涧这地方是很安静吗?

板书:,越动越安静,动反而衬托出了环境的安静,这就叫 “以动写静”(板书)。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歌,感受鸟鸣涧的静。全体起立,先让你的心静下来,空下来。你可以闭上眼睛,深呼吸几口,听到老师说,起,再开始读。 六. 拓展阅读

1、读《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

就是这样一个空灵的地方,吸引的诗人流连忘返,一口气创作了5首诗歌,取名为《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老师找来了其中两首,自由地读一读。

男生读第一首。女生读第二首。不需要注释,我们也能看懂这两首诗所描绘的画面。所以诗人苏轼才这样评价王维。

2、再读苏轼的评价。

古人诗书画不分家,王维,还有苏轼都是当时非常出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鸟鸣涧的书法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3、抄写诗歌。想不想自己也来写一幅。咱们就写楷体。拿出你的书法练习纸,你可以按照我们现在的排版方法,从上往下写,也可以模仿古人的方式从左往右写。注意一下排版,想好了再下笔,写完了如果对这幅作品很满意,也可以在后面署上你的大名。

推荐第10篇:《鸟鸣涧》教学设计

《鸟鸣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尤其是后鼻韵“静、惊、明”,翘舌音“春、山、时、中”,边音“落”,鼻声母“鸟”。通过“涧”字的理解,渗透偏旁表意。

2、理解诗意。通过故事描述初步感悟诗歌的意思。再通过诵读理解诗意。

3、学习吟诵。通过标音的长短进行基础诵读,再通过录音示范进行吟唱,理解王维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学习吟诵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吟诵一首古诗,它是--板书:《鸟鸣涧》

二、解诗题

1、齐读古诗题目。

2、看到这个字,你能猜出什么是“涧”吗?

指导:“涧”字有三点水,肯定和水有关,右边的“间”字既表示它的读音,也表示了它的意思呢。两座山之间的小溪沟就叫涧。

3、师总结:鸟鸣涧就是有小鸟不时鸣叫的小溪沟。

4、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所写,你们对他有多少了解呢?谁来汇报一下,注意用简短的几句话来介绍。

5、那么这首诗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给谁的呢?(了解了古诗的作者和背景有利于我们学好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的朗读古诗。

三、读诗音

1、自由朗读古诗,必须把古诗读通读顺。

2、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学生评价)(注意读准字音:静、惊、鸣)

3、CAI:古诗朗诵

4、齐读古诗

5、同学们,古诗的朗诵应该注意什么?(同桌间相互讨论一下这首诗哪些地方应该停顿、哪些地方应该读重音?)

6、学生汇报并试读(学习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好,相信学完这节课我们肯定会知道该如何读好这首诗。

7、同学们,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写景的诗)诗中写了哪些自然景物?(人、桂花、夜、山、月、春涧)

四、悟诗情,学吟诵

1、师讲述:

孩子们,诗是心灵的语言,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王维来到好友皇甫岳家里做客。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坐落在一条山涧旁边。白天,王维看到了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听到了阵阵小鸟的啼鸣,觉得很快乐。夜幕降临了,白天里花枝招展的大山都被染上了漆黑的夜色,小鸟们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巢里歇息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安静下来了。王维和皇甫岳坐在种了许多桂花树的庭院里,四周非常安静,连桂花飘落到衣服上的声音仿佛都能听见。嗅着阵阵花香,感受着这里宁静的美,王维很愉快,他吟出了第一句诗:

出示第一句:人闲桂花落(师生齐读)师贴板书: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学习吟诵

如果我们用吟诵的腔调来读,可以怎么读呢?

a、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并指名试读

b、其他同学还有不一样的看法吗?师借机范读

指导:看看这个“落”,正因为桂花飘落几乎是无声无息的,所以要读得短促,轻柔一些。

人闲静下来,才能有心思欣赏周围的美景啊。所以“闲”字拖长了。这一行诗最美的是桂花,所以“花”字可以特别拖长。(生试读)

[师评价引导]:你的朗读都让我好像闻到了浓浓的桂花香了。

指导:第二行诗主要是讲安静的夜晚,四周围都非常空旷宁静,所以,吟诵“空”字的时候把声音延长,可以用我们的语言把这份空旷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3、过渡:夜色中空旷寂静的春山虽然有诱人的桂花香,但也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景色还在第二句诗呢。

4、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诗?指名读

5、谁来猜猜它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6、出示第二句,师过度:

王维刚刚还坐在桂花树下,嗅着醉人的花香,享受着万籁俱寂的宁静美。

突然,一轮明月出来了,那皎洁明亮的月光仿佛霎时间给山里的一起披上了一件白纱似的外衣,真美呀!王维不由得拍了一下座椅站了起来。这时,山涧里传来了一两声清脆的鸟鸣。原来呀,是明亮的月光让刚刚进入梦乡的小鸟们眼前一亮,以为是白天了呢。这充满生机的鸟鸣声让这片寂静的山涧显得更加空灵,更加春意盎然了。王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他不由得吟出了第二句,师生齐读板书: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a、学生学习吟诵。如果我们用吟诵的腔调来读,可以怎么读呢?

b、学生试着吟诵

c、指名读,借机范读

[指导]:通过诗句可以看出月亮是突然出来的,也说明月亮一下子就放出它皎洁的光亮来了。所以,“月出”我们读的时候可不能拖长。

[师评价引导]: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那只刚刚进入梦乡突然突然被明亮的月光惊醒,以为是天亮了的小鸟。

第四行诗是诗人最喜欢的鸟鸣,所以“鸣”字拖长,而小鸟的叫声不时啼鸣在春涧里,所以诗人把“中”字拖长,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断断续续的,或悠长或清脆的鸟鸣声。

[师评价引导2]:你的朗读让我听到了小鸟欢快的鸣叫。

[师评价引导3]:你的朗读让我感觉到这寂静的夜色里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呢。因为有可爱的小鸟,有生命的律动啊。

d、为什么“月出”会“惊山鸟”?(学生思考,自由谈谈)

师小结:鸟儿本来是休息了的,因为月光让鸟儿受惊了,更加衬托出了月夜的静;整首诗中的“花落”“鸟鸣”都衬托了春夜山中格外的幽静。这种手法经常被运用到古诗词中,叫以动衬静。板书:以动衬静

7、咱们连起来吟诵一下,好吗?CAI:标好音长的诗句(指名学生练读、齐读)

8、这首诗歌读到这里,老师也想读一下,在老师读的时候你看大屏幕,想象一下自己眼前感受到了什么画面。

a(出示课件,配乐朗读)夜幕降临了,诗人王维也许在这里流连了一天,不忍离去,看到了这样的景色写下了这首诗——(师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诵读一遍,感受一下诗歌的意境。

b:为学生配乐读。

c:睁开你的眼睛,你的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置身于怎样的环境中?

生:我仿佛看见了山间流淌的小溪,听见了鸟儿不停的鸣叫,我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的境界里。

生:我看见了随风飘落的桂花,听见了鸟的鸣叫,还有水的歌唱,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幽静的世界里。

师:你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了落花,还听到了水的歌唱,你的语言真美。

生:我仿佛看到了落花从树枝上飘落下来,落到了地上,而且我也听见了春涧中

9、我们来听听诗人的心声.CAI:播放古诗解释

10、有人说这首诗很简单,只有简单的二十个字,甚至几分钟我们可以背诵下来,可是我说这首诗不简单,不简单在他用仅仅二十个字写了那么的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如此美丽的一幅画卷,这首诗不简单,还不简单在体现了诗佛**的诗歌艺术水平!美丽的月夜在王维的眼中是一个寂静的夜晚,在李白的眼中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眼中的月景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白居易眼中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其他诗人眼中呢?

五、拓展

师:春天、月景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一样的感受,我们也一样可以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亲近月夜,用我们自己的笔写下精彩的诗篇!

第11篇:鸟鸣涧教学反思

篇1:《古诗二首--鸟鸣涧》教学设计与反思

《古诗二首----鸟鸣涧》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重点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明月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探究。

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大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的呢?

我们一起按照:读通----读懂----想象----背诵的方法学习一下本诗吧!

二、合作交流

现在我们来一个古诗挑战赛,由我当主持人,哪个小组已经准备好了?你们选择哪个星级呢?派个代表答题,其他同学补充。

三星级----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表现出诗中描写的清幽的意境-----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级----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人闲-----人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级----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山中月夜的静从哪里能体会出来)

小结: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而且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拓展延伸

同样是描写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板书设计] 鸟鸣涧

花落

月出

鸟鸣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流程上有比赛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本诗是一首意境很幽静、很美的诗,通过带感情的朗读,学生能较好理解。本诗的特色是以动写静,以三种典型的景物:花落、月出、鸟鸣衬托山谷的幽静,山中月夜的美。 篇2:《鸟鸣涧》教学反思

《鸟鸣涧》教学反思

青坪小学 梁琼

《鸟鸣涧》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教学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描写的是春夜山涧异常寂静的景象。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习:初读——画出不懂的词句;再读——参考学习资料进行理解;品读——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诵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

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诗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表达出来。10分钟后,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执不休。有的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春山’和‘春涧’中可看出描写的是春天的季节。?有的说:?从第一句中的‘桂花’和图上画的‘枫树叶红了’可看出是秋天。?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还是有歧异。我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桂花?的含义,学生们情绪高涨。学生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有的同学说:?原来桂花有这么多种类。不过,我觉得书上最好画出春天才有的景物会好些。?挺有道理的。这就是新课程培养出来的敢想、敢问、敢说、敢挑战的新一代。上完这首古诗,也给了我提出更高、更远的挑战。 篇3:《鸟鸣涧》教学设计

《鸟鸣涧》教学设计

陕县第二小学 薛国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昨天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2、解题及简介作者。

二、体会诗的意境

1、提出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

(2)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播放朗读录音。

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带着上面的问题,感悟诗情。

三、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

2、小组合作交流诗句的意思。

四、感悟诗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在课本上批画圈点。

2、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学生齐读这首诗。

五、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评议并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标出节奏。

4、注意重读“落”、“空”、“惊”这三个词语。

5、学生齐读。

六、课堂小结

1、学生朗读并背诵古诗。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七、课堂检测:

1、解释字义。

涧: 闲: 惊: 时:

2.默写《鸟鸣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二首。 2.同步练习做完。

板书设计:

鸟 鸣 涧

唐 王维

花落

人闲 山中月夜 月出

鸟鸣

《鸟鸣涧》教学反思

陕县第二小学 薛国峡

《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描写的是春夜山间异常寂静的景象。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习:初读——画出不懂的词句;再读——参考学习资料进行理解;品读——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诵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

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诗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表达出来。10分钟后,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执不休。有的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春山’和‘春涧’中可看出描写的是春天的季节。”有的说:“从第一句中的‘桂花’和图上画的‘枫树叶红了’可看出是秋天。”

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还是有歧异。我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桂花”的含义。学生们情绪高涨。学生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有的同学说:“原来桂花有这么多种类。不过,我觉得书上最好画出春天才有的景物会好些。”挺有道理的。这就是新课程培养出来的敢想、敢问、敢说、敢挑战的新一代。 篇4: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今天利用两节课教学了两首古诗《鸟鸣涧》和《暮江吟》,这是学生进入四年级以来首次学习古诗。这一组课文以写月为主题,这两首古诗亦是融情于景,将月夜之景写得生动传神,写得细腻感人。 教学《鸟鸣涧》,我采取了逐步理解的方法,先让学生读诗歌,培养语感。在理解诗意上,我让学生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让他们试着将词语连起来,完整地理解诗句。整体效果挺好,学生不明白的也适当直接点拨,没有让他们深度思考诗意,以免一人一句,猜上半天。我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体会诗的意境上,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暮江吟》时,我先总结了学习《鸟鸣涧》的方法。在介绍了作者白居易的生平之后,让学生根据上一首古诗的学习步骤和方法进行自学。大家充分讨论了诸如“为什么会出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等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自由读,看谁读得最美,最后让学生说说诗的意境。这样一来,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同时也理解得透彻。 古诗虽短,内容却不单一,教学方法亦无定法,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重要的是要有效果,在这一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探索。 篇5:《鸟鸣涧》教案

《鸟鸣涧》教案

溪南小学 黄明珍

教学内容:《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

2 扣住重点词“静”“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诗歌描绘的静谧悠远的意境,感受作者的虚静淡泊。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虚静淡泊。

2 读出诗歌的韵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名言导入 1出示课件,诸葛亮《诫子书》中前两句。

2生齐读,口头解其意,并指名说。

3出示释意的课件。学生齐读并理解,指名体会诸葛亮“静”的境界。

4 归纳:诸葛亮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不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鸟鸣涧》这首古诗,来感受一下唐代诗人王维的静的境界。

二自学解诗意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请翻开课本156页自读古诗。

3 课件出示自读题纲。①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②知作者、写作背景。③解诗题。④明诗意。

4 交流自学情况:①指名三位同学读诗歌,再评议。②指名学生说说你知道作者的哪些情况。再出示课件作者简介,齐读。③指名学生理解诗题,再出示课件的理解。④出示课件字义,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再出示课件诗句之意,齐读。 三赏析诗歌

1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通顺了,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既然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

2 诗歌中的音乐。①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是“闲”“落”“静”“空”

“鸣”“中”等字。②指导学生读准声调。让学 生看着课件用手指书空画着读。③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出平仄,平指一二声,仄指三四声。注意读出平长仄短。④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出诗中的音乐。再分组读,评议。

3 诗歌中的画。①过渡孩子们继续读,在诗歌中有音乐,还有一幅幅山水画。二十个字就仿佛浓缩成了一个字。(板书:静)②静到了什么程度?指名说,明确“空”(板书:空)③这个夜,出奇的静,静得仿佛山都空了,“空”字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名说,明确(空洞,冷清,孤寂,一无所有)④启发想象诗歌的画面,a我看到了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b我看到了几片桂花缓缓飘落下来,宁静的月色中春山一片空寂。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整座春山,一群鸟儿被惊动的振动着翅膀,“叽叽喳喳”乱叫,清脆的叫声在山谷间发出。⑤由此可见作者王维静的境界是什么?指名回答,明确:悠闲自在、淡泊名利。

四 总结照应。①师: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出示课件,齐读。②出示课件,齐读意思。③再次体会诸葛亮的静的境界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④师:希望我们也应该以王维的淡泊名利的静和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静来自勉,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五 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六 板书设计

鸟鸣涧

王维

静 空

悠闲自在 淡泊名利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进行到了三十多分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积极交流,通过读、疑、问、答、品,对《鸟鸣涧》这首诗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诗人以桂花落来烘托春山夜间的寂静,近似夸张但又生动巧妙的表达出春日山中之夜的静谧和空寂。按照教学设计和安排,我指导着学生的背诵。这时,我发现坐在第一组中排的小同学并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而是好像在纸上画着什么,看着她认真的表情,我即纳闷又好奇。于是我轻轻的绕到她的后面想看个究竟,只见她在语文作业本上画着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一个人站在大山脚下,悠闲自得地欣赏着春夜山中的宁静,山坡上的桂花轻轻的落了下来,天边的月亮慢慢升起来,又圆又亮,熟睡中的小鸟还以为是太阳,扑哧扑哧飞出了窝巢,鸣叫声在山涧中回荡着„„”紧接着,她在画的空白处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抄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并加以修饰。我真的看呆了,我忽然间想:“为何不发动全班学生都来画,”从这幅画来看,该同学对这首诗显然理解很透彻,这要比她背上十遍、二十遍效果好的多,结果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第12篇:《鸟鸣涧》教学设计

《鸟鸣涧》教学设计

桶井完小

晏光伟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昨天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2、解题及简介作者。

二、体会诗的意境

1、提出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 (2)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播放朗读录音。

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带着上面的问题,感悟诗情。

三、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

2、小组合作交流诗句的意思。

四、感悟诗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在课本上批画圈点。

2、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学生齐读这首诗。

五、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评议并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标出节奏。

4、注意重读“落”、“空”、“惊”这三个词语。

5、学生齐读。

六、课堂小结

1、学生朗读并背诵古诗。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七、课堂检测:

1、解释字义。

涧: 闲: 惊: 时: 2.默写《鸟鸣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二首。 2.同步练习做完。

板书设计: 鸟 鸣 涧

唐 王维

花落

人闲 山中月夜 月出

鸟鸣

《鸟鸣涧》教学反思

陕县第二小学

薛国峡

《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描写的是春夜山间异常寂静的景象。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习:初读——画出不懂的词句;再读——参考学习资料进行理解;品读——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诵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

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诗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表达出来。10分钟后,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执不休。有的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春山’和‘春涧’中可看出描写的是春天的季节。”有的说:“从第一句中的‘桂花’和图上画的‘枫树叶红了’可看出是秋天。”

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还是有歧异。我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桂花”的含义。学生们情绪高涨。学生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有的同学说:“原来桂花有这么多种类。不过,我觉得书上最好画出春天才有的景物会好些。”挺有道理的。这就是新课程培养出来的敢想、敢问、敢说、敢挑战的新一代。

第13篇:《鸟鸣涧》教学设计

2016年春通江县空山乡中心校新入职教师合格课六年级下册语文

《鸟鸣涧》教学设计

授课人:空山先念小学 唐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了解诗句的大意,体味本诗所描绘的静谧清幽的美丽意境

3、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教学重点:

体味诗中所描绘的静谧清幽的意境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课前准备 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在这个美好的日子,美丽的季节老师想带领同学们领略祖国的山山水水。出示图片,谈感受。

2、你知道吗在唐代有位诗大诗人他一生把他所有感情尽情挥洒于山水之间,因此他的山水诗造诣极高,如同这春景一样动容,宋代大文豪苏轼高度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就是——王维

(设计意图:古诗意境本身比较抽象,学生难以体会其中意境。而王维山水诗又特别美,因此想通过美景一开始就将同学们带入美的体验之中。并且对诗人王维产生由衷的敬佩和喜爱之感,进而让同学们对他山水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山水诗的代表作品——《鸟鸣涧》 王维简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出节奏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节奏与情感)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倾听感受其中韵味、节奏与情感。

2、学生自读古诗。

3、指明个别朗读。

三、结构梳理、整体感知。

1、多美的一首古诗啊,这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春夜) 夜色中王维在这山涧中看到了哪些景象呢?仔细地找一找并圈出来。 (花、夜、山、月、鸟、涧)

2、在这深深的夜色中这些动人的春色发生着什么样的微妙变化?

3、白天这山中的一切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4、深深的夜色中诗人为何能体会到大自然的这一切微妙的变化呢?

四、细读品味,体味静谧清幽与宁静

1、这细微的渐变在他心中似乎在生根发芽,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 细细品味理解感受这每一句诗里的情致吧

同学们看见过桂花吗?你听到过他的声音吗?但王维在那个夜晚他却看到了却

听到了

2、夜很静人也很静,静得连桂花落的声音都听得见——人闲桂花落。寂静让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在寂静中月亮出来了,山雀竟然被明亮的月光惊动了 时断时续在山中鸣叫在山涧中回响——时鸣春涧中

四、情感升华,学习表达效果

同学们再仔细想想不是很寂静吗?却听得见桂花落地,鸟鸣啾啾,山涧潺潺,这是为什么呢?

以声衬静表达效果——如教室里很安静,安静地听见了同学们笔纸间沙沙的声音。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看似万物静寂,实则万般生动。这首诗就像欣赏一副有声有色的春山月夜美图。静谧、清幽、和谐、美好。 课外拓展王维山水诗

五、板书设计

落 夜

以动衬静

静谧

空灵 月

出 鸟

鸣 水

第14篇:古诗二首_鸟鸣涧_暮江吟说课稿

《古诗二首 鸟鸣涧 暮江吟》说课稿

周家河学区中心学校

何军波

一、说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教材分析

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

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总结我们学习的古诗学习的方法步骤

1、读熟练

2、猜意思

3、提疑问

4、背熟练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五、课堂检测

学习与巩固

一、

二、三题。

六、说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鸟鸣涧

暮江吟

残阳

山中月夜

江边

第15篇:《古诗二首鸟鸣涧》教学设计与反思

《古诗二首----鸟鸣涧》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重点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明月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探究。

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大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的呢? 我们一起按照:读通----读懂----想象----背诵的方法学习一下本诗吧!

二、合作交流

现在我们来一个古诗挑战赛,由我当主持人,哪个小组已经准备好了?你们选择哪个星级呢?派个代表答题,其他同学补充。 三星级----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表现出诗中描写的清幽的意境-----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级----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人闲-----人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级----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山中月夜的静从哪里能体会出来)

小结: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而且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拓展延伸

同样是描写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板书设计]

鸟鸣涧

花落 月出 鸟鸣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流程上有比赛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本诗是一首意境很幽静、很美的诗,通过带感情的朗读,学生能较好理解。本诗的特色是以动写静,以三种典型的景物:花落、月出、鸟鸣衬托山谷的幽静,山中月夜的美。

第16篇:《鸟鸣涧》教学设计(定稿)

《鸟鸣涧》教学设计

胡小庆

一、导入——揭题

1、聊聊唐代的大诗人,引出王维。

2、简介王维,初识其诗歌风格——诗中有画。

3、师书写课题,理解“涧”的意思。

二、初读清障

1、读《鸟鸣涧》这首古诗,要求自由读、反复读,要求读清楚、读顺口。

2、生自读。

3、指明读这一首诗。(师相机正音:静、惊、鸣等易误读字)

4、全班齐读。

三、再读——诗中有物。

1、再读这首诗,边读边留意,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把它们标出来。

2、生自学。

3、指明汇报。(师板书:人、花、山、月、鸟、涧……)

4、再小声读读,标出相对应的词,并相相这些景物的特点。

5、同桌间相结合你刚才勾画的词语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

6、指明汇报并板书相应的字。

四、精读——读中有画

(一)精读“人闲桂花落”

1、理解“闲”,想想,诗中的人在干什么。

2、想想闲的感觉,再读读这个字。

3、想想闲的感觉,再读读这一行。

4、调动学生关于桂花的生活体验与想象体会“落”。

5、想想桂花落时的样子,一起再读读这个字。

6、想想桂花落时的样子,再读读这一行。

(二)精读“夜静春山空”

1、引导学生理解“空”的感觉。

2、再读读这一行,找找春山显得“空”的原因。

3、带着对“春山空”的理解读读这行。

(三)精读“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

1、由诗中 “惊”着手体会鸟儿的变化。并带着理解,读读这一行诗。由这两行,引导学生展开听觉想象,想想听到了几种声音。

3、溪水在干嘛?诗中没有写到。引领学生走进王维这幅有声音的图画中去听听,用想象的耳朵听听,溪水在怎样。

4、合作读诗歌三四行,体会鸟儿时鸣于春涧之中的声韵美

五、研读——诗中有境

1、回头再读全诗,看看是因为什么,让他有了如此细微的发现。

2、学生自读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

4、再去读读诗歌,就在这首诗中,诗人还有哪些细微的发现?

5、除了诗中所写的,诗人还可能会有哪些细微的发现?

6、体会诗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

六、练笔——诗中有我

1、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自己是诗中所绘的景物之一,写下在这夜晚,在这鸟鸣涧中的诉说。

2、学生写片段。

3、随机请学生发表其所写片段。

七、延伸——诗外有诗

出示王维另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山水诗歌。老师读一二行,同学们读三四行,共同欣赏

八、回归——诗中有诗

师生模仿《竹里馆》中句式,将诗中意象进行重组,合作诵读。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17篇:《鸟鸣涧》的教学反思

《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描写的是春夜山间异常寂静的景象。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习:初读——画出不懂的词句;再读——参考学习资料进行理解;品读——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诵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

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诗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表达出来。10分钟后,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执不休。有的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春山’和‘春涧’中可看出描写的是春天的季节。”有的说:“从第一句中的‘桂花’和图上画的‘枫树叶红了’可看出是秋天。”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还是有歧异。我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桂花”的含义。学生们情绪高涨。学生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有的同学说:“原来桂花有这么多种类。不过,我觉得书上最好画出春天才有的景物会好些。”挺有道理的。

这就是新课程培养出来的敢想、敢问、敢说、敢挑战的新一代。

第18篇:《鸟鸣涧》教学设计001

《鸟鸣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理解诗意的方法。

2、学习划分诗句节奏的方法,练习读出诗歌的韵味。

3、了解以动写静这一古诗中常用的手法。教学重难点:

了解以动写静这一古诗中常用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之初,我们先来会一位老朋友,他就是——王维。板书:王维 (课件出示图片及简介)

王维,唐朝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名和字出自佛教的一部《维摩诘经》。可见王维精通佛学,外号“诗佛”。

2、对于王维,我们并不陌生,回忆小学阶段,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诗。有一首诗,写出了王维身为游子的思乡怀亲。 (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有一首诗描写王维送别友人之际那深挚的惜别之情。(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4、王维精通诗、书、画、乐,今存诗400余首,而其中大多数诗作都是以山水田园为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所作一首的一首山水诗——《鸟鸣涧》。 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题目:鸟鸣涧

涧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根据字形来猜测字义) 谁来解释一下题目是什么意思?(小鸟在山涧中鸣叫) 听!(播放音效)让我们紧随诗人王维的脚步,去往那春夜的山涧中,探寻这幽美的景色。

二、解诗意,诵诗韵

1、初读古诗,要求读准确。

打开书,出声朗读古诗,注意将字音读准确。谁来读读?

读得非常准确,可见此诗若想读准并非难事,但若想读美却实属不易。

2、练习诵读

同学们,古诗是具有一定的音韵和节奏的,因此,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才会感觉朗朗上口。 请你再次朗读古诗,尝试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谁来朗诵,你是这样划分的,(一起读读)还有不同的划法吗?(再来读读)

划分节奏的依据是什么? (跟诗句的意思有关……)

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那就让我们一起理解诗句的意思。 现在前后四人为一组交流本诗的诗意。 要求:表达准确、语句通顺、语言优美

明确方法:若想表达准确我们可以(借助以往的经验和书下注解)若想语句通顺可以(尝试加上适当的词语);若想语言优美可以(加上修饰性的词语) 开始小组完成任务。 谁来说说本首诗的诗意。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我静静地欣赏这桂花慢慢凋落的情形,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或许是月光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儿,从山涧处不时地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引读: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我静静地欣赏这山林的美景……读出你的理解(齐读) 你来读一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诗中的画面。(伴奏)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是呀,原来,这诗中藏着一副画呢! 课件出示: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让我们一起心中有画,口中有诗来齐诵这首诗。(伴奏)

小结:原来,理解诗句的意思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划分节奏,还可以使我们读出诗歌的韵味呢。板书:解诗意 诵诗韵

三、品诗境

1、找诗眼“静”

其实,这诗中有一个字可以概括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意境,请你找到画出来。(静)下面,我们就要通过这一个静字,来品品整首诗索要表达的意境。板书:品诗境 请你仔细读读每句诗,说一说,从哪里能看出静,说说理由。(板书:静)

2、体会“静”

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这句话直接写出了山的美和静。而此时,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如何?(悠闲、宁静的)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还有哪里写出了“静”呢? ②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被惊醒的山鸟在春涧中鸣叫,是喧闹的感觉还是安静的感觉?

在这里作者是用动态的景物来衬托环境的安静,这种手法叫做——以动写静。 试着用你的朗读表现这种手法。

3、积累背诵

①同桌两人对读,体会这一静一动,展示。 ②男生女生对读。 ③谁来朗诵整首诗?

④试着背一背,谁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4、背景简介

王维的这首《鸟鸣涧》写于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正是因为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才能使诗人王维能够如此悠闲、如此宁静地感受山野之美。 而本诗的高明之处正是以景物的动来衬托环境之静,这种手法诗人王维在他的许多诗作中常常运用。来看这两首诗。 课件出示: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你尝试体会诗境,美美地读一读,再找一找哪里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五、作业

这样好的表现手法,我国古代的许多诗人都曾用过。请同学们课下搜寻一下,还有那些古诗运用了此法,搜集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他的精妙之处。

板书: 鸟鸣涧 王维 解诗意 诵诗韵

品诗境

动——静

第19篇:《鸟鸣涧》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⑵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⑶用文字描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情景。

⒉过程与方法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感知诗意;赏读诗文,体味清幽。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设计思路: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授之以渔”的过程。

第一步,谈话导入,初读解题知作者。

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

2.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就“你认为我们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也就为后来的古诗学习需要的方法作出铺垫。

3.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有效依据。

第二步,细读讨论明诗意。

1.一读,诗文读通顺。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选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让学生充分熟悉诗文,扫除生字障碍,同时自主解决部分难点。

2.二读,讨论明诗意。

启发学生借鉴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进行自学。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你都读懂了哪些地方?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能不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为学习任务,在多次自读、指名读的基础上进行自学、交流。

第三步:诵读想像悟诗情

要学生品读诗人的内心,激起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这一环节往往受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因此,配乐诵读诗歌,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想像画面,把自己当作诗人,体会当时的心境,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看图背古诗:《春晓》《咏柳》《望庐山瀑布》《静夜诗》

3.师: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板书课题),再来学习与明月有关的古诗。《鸟鸣涧》。

4.齐读课题,解题。“涧”这个字,它的偏旁是“氵”,我们可以推想“涧”跟——水有关。水在哪里呢?水在两山之间,所以,涧就是指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这流水是涓涓细流还是汹涌波涛?题目之意:鸟儿在山中鸣叫。那应该怎么读题目呢?谁来试试?(齐读)

5.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大诗人,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人。开元九年以状元及第,任大乐丞,因故被贬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宰相,提拔他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为叛军所俘,授以伪职。长安、洛阳收复后,被降职太子中允,后升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深于佛学,熟悉佛教经典。有一部《维摩诘经》,是佛教中智者维摩诘和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钦佩维摩诘的辩才,故拆开了他的名字,给自己命名为维,而字曰摩诘。王维多才多艺,除作诗外,又精通绘画、音乐、书法。能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达到了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度艺术境界。有《王右丞集》,存诗400余首。他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苏轼就曾经夸他的诗“诗中有画”,现在就让我们来品这首诗,赏这幅画。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⒈学生自读: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王维在这看见了什么呢?请大家到诗中去读一读,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4遍,前2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后2遍读的时候,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2.(屏显古诗)指名读。(a你很会思考,夜静春山空,“空”这个多音字你读准了,真是一丝不苟。b声音清脆悦耳,读诗正确流畅,很好。c声音响亮,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了,自信的孩子,真不错。d读得很流利,又注意了诗内部的停顿,读出了诗的韵味。)(出示停顿)

3.齐读。

4.这首诗你们都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呢?(春夜)指名回答,并说说依据。(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春夜)(评:你真会思考)

5.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到诗中一行一行仔细地找一找,并把它圈出来,四行都找完了。(生回答)

a:我们来看这里有桂花、夜、山、月、鸟、涧。这些自然景物有几种?(六种。)

b:这六种自然景物并不是简单的顺序罗列,而是一幅和谐的自然山水画。你能不能读出来呢?体会一下。读一遍。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花、山、月、鸟、涧)

6、的确,诗人在诗中写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

7、刚才老师说这首诗中的景物是有顺序的,是什么顺序呢?(用手势)从落花写到了夜,然后写到山空,再写到月亮,又写到了山里飞的鸟。这是一个什么顺序呢?(生:由远到近。)

a:是由远到近么?(生:从近到远。)

b:还有其他的么?看老师的手势——(生:我觉得是从低到高。)

师:我觉得你们说的都对。这首诗歌不是简单的在罗列材料,而是一个立体的、流动的画面,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到诗中把这个合适的字找出来。指名回答。生:景物的特点是静,还有美。(板书静、美)(评: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把这个字找准了。)师:的确,这首诗给我们的一个深刻感受就是“静”。

三、感知诗意,体味清幽

1.指名读:你来读。你的声音很好听,读出来了那种静。

2.第一行:人闲桂花落

a.同学们都很会读书,读出了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个静静的夜晚。就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桂花轻轻柔柔地飘落了,(屏显:人闲桂花落)同学们看过桂花吗?长什么样子?小小的,细细的桂花落在地上声音响吗?声音小到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也包括张老师可能都听不到,但王维却在那个夜晚听到了。

b.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写教室很静,静到什么程度?静到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那诗人写桂花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回答)

c.是呀,夜是这样的静,但不仅因为夜静,更因为看风景的人心静,所以,王维他还是感受到盛开的桂花悄然落地的声音。看看“人闲”两个字,它正是告诉我们王维的心——(静。)哪个字写作者内心的静呢?(生:闲。闲的解释是安静)怎么才叫闲呢?(生:因为他没有什么事情,很休闲——)

d小结:是啊,王维身处没有战乱,安定统一的盛唐,而他自己此时隐居风景秀丽的蓝田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悠闲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说自己是——人闲。

e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把桂花落地的轻柔、舒缓展现出来。(指名读)(a不错,你的朗读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那桂花在空中飞舞的样子。

b听着真美,风起花落缓缓的,是那样的轻柔。c一个落字读得很到位,就像真的看到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样子。)(女生齐读、齐读)女生读起来清清幽幽的,别有一番情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第二行:夜静春山空

a.听着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王维才发觉夜是多么静啊!真是——夜静春山空。(屏显:夜静春山空)同学们,鸟鸣涧这里风景如画,白天,山涧中阳光灿烂,鸟语花香,游人踏青,动物们自由自在……真是热闹非凡。渐渐地,渐渐地,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游人散去了,动物们都进入梦乡了,山林也空闲下来了,整座山就像睡着了一样,静静的,静静的……如果此时,你也站在这座春山面前,你会用什么词语,什么句子来形容?

b.是呀,静,静得诗人觉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没有了,空荡荡的。谁用朗读来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

(a读得真好,那寂静的春山仿佛就在我们面前。b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恬静的画面。c想一想,诗人心中装的不是一小片山,而是整座山哪。d看着这座山,王维一定是这样说的:夜静春山空。)(范读)

让我们用朗读来赞叹这座空山吧!(男生齐读、齐读)

(a柔柔的,轻轻的,都沉醉在“静”中了。b如果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那你们的朗读就是读中有画。)

让我们把这个“静”字留在心中,读好这句诗。(屏显: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齐读

4.第

三、四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a.引读: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月从哪出来呢?(云)怎样的云?(薄薄的几片云)

b.是呀,一轮明月从云层中钻出来,皎洁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倾泻在山涧中,睡梦中的鸟儿于是——(指名回答)

c.是呀,鸟儿以为天亮了,睁开朦胧的睡眼,啾啾叫着。(板书:明)

d.“时鸣”怎样叫呢?(指名回答)是叫了几声,就停了,过一会又叫几声,又停了,咦?不是写夜静吗?怎么会写鸟鸣声呢?

e.对,这就是一种反衬手法,以动衬静。古人就说“鸟鸣山更幽”我想,鸟儿此时一定是用它动听的叫声在赞叹。现在,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诗。(指名读)(a读得真好,听着感觉那是一个多么宁静又美好的夜晚啊!b你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皎洁的月光,听到的啾啾的鸟鸣声。谢谢你。)齐读同学们,你们的朗读好似在赞叹:夜多静啊!

5.写一写:

(1)王维的诗美吗?可王维只用了二十个字,写了那么的景物,给我们呈现了如此美丽的一幅画卷。春天在王维的眼中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a.在贺知章的眼中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在其他诗人眼中呢?在诗人杜甫的眼中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在苏轼的眼中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在杜甫的眼中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e.在唐代杜甫的《绝句》中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f.在叶绍翁的眼中春天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这正体现了古诗语言的凝练美。但我们现在的语言也美呀!现在就请同学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写一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想我们也能有“文中有画”的本领。

(3)学生写,教师巡视。交流点评。

(4)写的真好,的确是文中有画。写的美,朗读读得也美。

6.朗读背诵整首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得时候要把自己当成诗人,想象那屡屡桂香飘溢,悠悠鸟鸣传荡。

很好,我们读的时候,要想到王维山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再齐读。

让我们把鸟鸣涧的幽静永远留在心里,一起背一背。

四、拓展诗句,迁移诗境。

1.同样是歌颂明月,王维用“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经让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今天就让我们在来欣赏一首李白的《月下独酌》。自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同样是月夜,同样是独自一人,李白感受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概说诗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孤独。再齐读。

2.出示《鹿柴》,与《鸟鸣涧》对比,看诗句描写有什么异同?诗人笔下的景物那么美丽,你有什么话对王维说?王维的诗人们非常推崇,后人对其诗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闭眼,听读,想像《鹿柴》《鸟鸣涧》这两首诗所描写的情景。

五、作业:

1.默写古诗《鸟鸣涧》。

2.写一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情景。

板书:

鸟鸣涧

教学反思: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教学《鸟鸣涧》,我抓住“初读——再读——品读——诵读”四环节,以情境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并进行朗读上的指导。学生读出喜爱、赞美之情。提出问题,质问:“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这首诗歌中景物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由此引出诗中春山的空寂、春涧的幽静。

古诗虽短,内容却不单一,教学方法亦无定法,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重要的是要有效果,在这一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探索。

第20篇:鸟鸣涧教学设计2003 文档

《鸟鸣涧》片段教学

冯满翠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

3、背诵古诗,积累古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积累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一首古诗,它是--板书:《鸟鸣涧》

二、解诗题

1、齐读古诗题目。

2、理解诗题。

指导:“涧”字有三点水,肯定和水有关,右边的“间”字既表示它的读音,也表示了它的意思呢。两座山之间的小溪沟就叫涧。

3、师总结:鸟鸣涧就是有小鸟不时鸣叫的小溪沟。

4、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所写,你们对他有多少了解呢?谁来汇报一下,注意用简短的几句话来介绍。

三、读诗句

1、自由朗读古诗,必须把古诗读通读顺。

2、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学生评价)(注意读准字音:静、惊、鸣)

3、齐读古诗

4、同学们,古诗的朗诵应该注意什么?(同桌间相互讨论一下这首诗哪些地方应该停顿、哪些地方应该读重音?)

5、学生汇报并试读(学习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好,相信学完这节课我们肯定会知道该如何读好这首诗。

四、解诗意,悟诗情。

1、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2、学生根据注释试着自己理解诗意。

3、个别学生汇报诗意。

4、王维是在什么时候欣赏哪里的春景?突出了一个什么特点?(静) 老师相机让学生理解反衬的写作方法。(以动衬静)白居易在《琵琶行》里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而王维此刻在《鸟鸣涧》中是此时有声胜无声。

五、拓展

春天,在王维的眼中是一个寂静的夜晚,在其他诗人眼中呢?

a、在贺知章的眼中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在诗人杜甫的眼中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在苏轼的眼中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在杜甫的眼中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e.在唐代杜甫的《绝句》中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f.在叶绍翁的眼中春天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六、当堂检测:

背诵古诗

鸟鸣涧古诗朗读
《鸟鸣涧古诗朗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