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妙笔生花造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9 09:06:2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妙笔生花教案

第九课 妙笔生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蔬果和花卉的形象特征

3、使学生感受并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 爱。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国画颜料、调色盘、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1、兴趣导入

欣赏卡通毛笔,水墨动画。(课件播放视频资源)

一边看视频,一边思考:视频里面都是些什么画?

2、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

生举手回答。

师继续问:那这些画都是用什么工具画的呢?

生答:毛笔、宣纸、颜料......

3、师小结:这是我们的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毛笔、颜料、墨、宣纸等为中国画必备的工具。

4、那么今天,老师就来带你们走进奇妙的中国水墨画世界。

(板书课题:妙笔生花)

(二)、尝试感受

1、请学生上台感受,体验毛笔写字、作画;

师引导学生用毛笔蘸墨在生宣纸上大胆练笔:a、尝试点与线的组合; b、尝试侧锋、中锋用笔。

2、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

画出来的画有什么特点?

3、小结:纸能吸墨、能渗透;

墨有干湿、浓淡和深浅变化,会晕开......

(三)、欣赏比较:

1、欣赏著名国画大师的花卉、蔬果作品。

(PPT课件展示)

2、师问:画家究竟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

3、师引导:

(1)线条有粗细、长短、浓淡的变化。 (2)点有大小、浓淡的变化。 (3)画有虚实的变化。

4、学生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动手作画的兴趣。

(四)、新授与挑战

1、课件出示“桃子”实物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桃子的特点;

2、教师示范(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用笔、用墨技巧),学生观看学习;

3、请学生上台挑战,学以致用;

4、总结、交流、点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再进行尝试!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很多同学第一次真正接触中国画,第一次尝试运用毛笔作画。整堂课上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浓厚,教师现场示范,学生当堂体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每个学生都表现得喜欢得不得了的表情。

教师一边在黑板上示范,一边讲解笔墨的运用技巧,言传身教,学生学起来,效果更是立竿见影。范画作为奖励,送给表现较好的同学,学生则个个精神百倍,勇于展现自己,教师的这种奖励形式,给了每一个学生极大的鼓舞。 孩子们在一种轻松、快乐、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上完了这一节课,学会了简单的绘画技巧并且对国画的好奇与兴趣意犹未尽......这则是这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稍许不足,那就是孩子们太过兴奋,课堂节奏稍稍有些混乱,难以控制。教师则还需加强课堂秩序的维持。

推荐第2篇:妙笔生花教案

妙笔生花

都司街小学

周芳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特征。

3.使学生感受并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中国画的技巧,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毛笔、墨汁、纸、毛毡等 四.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1.师:毛笔蘸上墨彩,在宣纸上行云流水,挥毫泼墨留下漂亮的印记,我们欣赏一个短片来感受国画的魅力,在欣赏时想想短片中水墨和线条有什么变化。(出示PPT并附有音乐)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答:水墨------浓(图片)淡(图片)

线条------粗(图片)细(图片) 2.师小结:水墨和线条是中国画的重要元素,她们相互依存才会在纸上跃起一幅幅妙不可言的作品,(ppt展示浓、淡、粗、细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 妙笔生花

3.板书课题 (二)、指导尝试

1.师问:视频中小花和荷叶感觉有什么不同(图片) 学生答:小花细细的(预想) 2.师:这是我们国画中的中锋笔法 学生答:荷叶宽宽的(预想) 3.师: 这是我们国画中的侧锋笔法

4.师小结:中锋和侧锋是中国画的两种笔法,那怎么画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5.师:跟老师一起把笔端正,。笔锋到墨缸蘸上墨垂直纸面,开始画一条线,急画一条线,缓缓画一条线,轻画一条线,重画一条线,除了画线条,我们还可以打点。看老师的纸出现了什么?

学生答:梅花

6.师问:你们看哪条线是急,哪条线是缓,哪条线是轻,哪条线是重(每一个问题都请学生回答并指出位置)

7.师说:这是中锋,那么侧锋呢?我们到墨缸里蘸上墨画侧锋,侧锋执笔偏侧倾斜于纸面靠一边,画一笔浓墨(马上在旁边画一笔淡墨)

8.师问:你们看这两笔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一个深一个浅

9.师问: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 学生答:加水

10.师问:好,现在你们尝试浓墨的变化吧。11.师问:刚刚尝试了中锋和侧锋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答:

12.师小结:墨汁和水的比列不同就会出现各种墨色。13.师问:想不想用中侧锋来画花呀! 学生答:想

14.师观看视频(菊花) 15.师问:画菊花有哪些步骤 学生答:(1)、画花瓣; (2)、画花秆 (3)、画叶子; (4)、画叶脉; (5)、上色; 16.作品展示 17.互评师评

师缺点:中锋和侧锋(出现水多而毁掉的画,就问学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小纸把水吸干)

师优点:水墨浓淡变化

18.师小结:除了中侧锋并用画菊花,也可以用中锋白描荷花或者其他的花,或者是中侧锋并用画不同构图的荷花。

三.布置作业

运用线的变化和不同的用笔方式,尝试画一幅花卉图。(注意用笔和用墨)

六、点评

最佳构图奖 最佳效果奖 最佳线条奖 最佳墨色奖

七、总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说说你们在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呢?(生 答)中国画是我们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深厚内涵,这些都只是学习国画过程中的冰山一角,如果想学好国画,只有亲近自然,不断学习,才能真正做到妙笔生花。 板书 妙笔生花 中锋 侧锋 画菊花步骤 1.画花瓣 2.画花秆 3.画叶子 4.画叶脉 5.上色

推荐第3篇:语言妙笔生花

语言妙笔生花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织成一件得体的、漂亮的外衣。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之所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写人时,神形毕肖,让人如见其行;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锤炼语言的创作经验;“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的精神。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指词语华丽,意荡神驰,而且还应指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内在韵味,一种“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境界。

王国维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在锤炼语言的道路上,必须历经艰难,方能迎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考察满分作文,其语言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富有个性。福建一考生的《照海倚天》描述一位“为人所倚赖,为人所唾弃,为人所敬佩,为人所鄙薄的名字——曾国藩。”以别样的笔调写下了历史任务别样的平生,角度独特,所见不同俗人。重庆一考生的《独上高楼》主题集中,不枝不蔓,充满想象。一唱三叹,诗意浓郁,形象含蓄,寓哲理于其中,用词生动,语言畅达。最后画龙点睛,真是文采斐然。

2.整散结合。俗话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北京一考生的《包容

(六)》一文句式变幻多姿,长短句、问句、陈述句相映成趣,表现出作者不凡的写作技能。重庆一考生的《诗人•明月•黄花》以两位诗人诗中的意象拟就两个小标题,统领全篇,串缀成文,使文章韵味十足,语言充满诗情画意,感情哀婉缠绵。

3.蕴含哲理。河南一考生的《煮咖啡》用上好的咖啡粉比喻自我价值,用滚烫的热水比喻别人的忠告,主张两者结合,让咖啡杯散发出人性的芳香,论证周严,富于哲思。甘肃一考生的《走在你我他的世界„„》不仅紧扣话题,而且具有哲思,引人遐想。词汇丰富,语言华丽,对话题主旨进行了富有诗情和哲理的阐述是这篇作文的突出特点。 4.旁征博引。福建一考生的《苏轼的赤壁》中,既有“洛阳朋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牵念,又有“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雄姿,文学色彩浓厚,体现出作者丰厚的古文功底。河南一考生的《信他,抑或信己?》一文中既有对唐太宗、齐王、孙中山的精道评说,又有“坐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展云舒。”“坎坷人生道,多一份坦荡情怀。”援引得当,彰显流溢文采。

例文赏析 包容

(十三) 北京一考生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雨果

我曾做过无数绮丽的梦,我梦见袅袅腾腾的狼烟渐渐熄灭,交战双方包容了对手而成了友好邻邦;我梦见驿站旁馨香绽放的驿路梨花,包容了旅人的攀折,为远方的人带去一份祝福;我梦见昏暗的烛光下,一个身影悄悄打开漂洋而来的瓶中信,包容了朋友的过失┅┅

然而当梦醒来,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虚与委蛇的应酬下,在纸醉金迷的漩涡里,在口水与广告纸的蹂躏中,在利益的诱惑下,人们用勾心斗角,相互中伤取代了包容。

还记得吗?因为缺少了包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成为了千古悲歌;美国的世贸大楼在恐怖分子的袭击下顷刻间灰飞烟灭;二战中饱受苦难的犹太人也在极端主义的枪口下失去了他们爱戴的总理拉宾。

世界需要包容,人们应当学会包容。

包容,使亲人间不离不弃,相互扶助,构成了亲情的温馨史;包容,使友人间坦诚相见,相濡以沫,书写了有益的长青史;包容,使爱人长相厮守,至死不渝,搭建了爱情的罗曼史。包容,使将相之和流芳百世;包容,使李清照化愁为美,为后人留下了唯美的诗词,我们因包容而感受到了爱,人间因包容而体会到了情。生活因包容而美丽,世界因包容而多彩。

学会包容,需要一份“起舞弄清影”的乐观,“根株浮沧海”的达观,“星垂平野阔”的宏观,“人闲桂花落”的静观。

一直以来,很喜欢在绘画后涮笔,静静的欣赏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感觉,各种普通的颜色因为互相包容而混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更加奇幻、美丽的颜色。 一直以来,很喜欢看海,因为它包容了江河、湖泊、小溪、水滴。正是因为这种包容,我们才看到了他吞吐日月的伟力,看到了他波涛澎湃的胜景。

一直以来,很欣赏太宗,因为他作为一位国君,不妄自尊大,不目无天下,而是英明地任用了魏征,包容了很多国君听不进的谏言,开创了历史上繁盛的“贞观之治”。

世事如棋,让一招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学会包容,携着爱行走人间,高唱对生活的赞歌!(60分)

【亮点透视】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习作。首先,本文紧扣话题。由想象到现实、由古代到如今、由他人到自己,作者选取多方面内容,自由驰骋,但作者时刻紧紧围绕话题,论证集中,避免了旁逸斜出,文章更易深刻。其次,本文思路清晰。开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充满包容的美好世界,突然转笔写到了缺少包容的现实生活,与上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构成了全文的第一个层次。接下去揭示了包容的意义,列举并分析了几组事例,增加了文章的厚度,这是文章的第二个层次。然后用三个“一直以来”的段落,写到了作者对“包容”的进一步思考。这三个层次的安排清晰自然。最后,再次点题并呼应开头,全文回环反复,相互勾连。另外,本文语言富有文采,这也是本文亮眼之处。(点评教师:北京八中葛小峰)

照海倚天 福建一考生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回首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鸣沙中突兀,回荡。

如烟往事,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倚赖,为人所唾弃,为人所敬佩,为人所鄙薄的名字——曾国藩。

数峰无语立斜阳,也许曾国藩本人留给后人的,也是一块默默的无字碑。一个年少时就才学出众的天才,一个二十多岁就考取进士的少儒,一个当清政府在太平天国打击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时挺身救驾的勇者。他曾在官场上春风得意,官至极品,也曾饱受倾轧,郁居乡里;曾在战场上带甲百万,挥斥方遒,也曾一败涂地,差点投水自尽。这截然不同谜一般的身世,也许正是他一生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融合在一起的折射吧。

内圣外王,不错,这正是国藩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翻开《曾国藩家书》,翻开《冰鉴》,翻开属于国藩内心的那一页,我为之所震惊,这难道就是扬名政坛,决战沙场,坚忍果断的清廷柱石?不!不像啊!湿润隽永的文辞,语重心长的告诫,诚挚由衷的认错,一派慈和,一派忍让,更有一份曹植的“烈士多悲心”。我不由惊叹,我不由折服,我不由反思。历览前贤,有秦始汉武的风骚,有唐宗宋祖的文采,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弯弓和大雕。可又有谁,能像内圣外王的曾文正一样,为官则清正无私,举贤若渴,为将则机智沉稳,步步为营,奇正相佐,为儒则谦和内敛,毫无文人的狂傲之气,为父为兄则严于律亲,不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曾国藩是一个永远让人无法读明白的人,是一个文人,是一位儒将,是一个好官。也许只有毛泽东主席的评价最中肯:“曾国藩是地主阶级里最厉害的人物。”

无可奈何花落去,毕竟人无完人,安庆城破,大辟三日;天京陷落,大辟十日;投靠外国„„这些是事实,不知是有意,还是不得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亮点透视】

文章开头富有诗意,似水流年,浪底淘沙,终于岁月还是留下了主人公——曾国藩的名字。他的少年英才,他的官场得势,他的勇谋过人在作者的笔下也淋漓尽致地表露无遗,语言精粹,更突出人物的高大、与众不同。对古诗句的引用与化用如“有秦始汉武的风骚,有唐宗宋祖的文采,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弯弓和大雕。”“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使文章增色不少。

信他,抑或信己? 河南一考生

裹身于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穿栖在信息交织如网的时代,面对每天如潮涌的言语,我们该相信谁呢?信他,抑或信己?

有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有人说,应当耐心地听从别人的意见。 还有人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俯首是春,仰首是秋;月圆是话,月缺是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行走在岁月的流年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同时也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相信自己,我们可以竖一方碑基,在人生的行程中。相信自己,即使在风浪翻滚的怒涛中,我们仍旧能把握自己生命的航船,准确驶向远方的港湾;相信自己,既使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我们仍旧可以开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门。“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这句话,不正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人生风雨兼程,成功与失败同在,积极与消极同处。无论悲、喜、伤、痛,都要坚持自己,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方能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准确地点击自己辉煌灿烂的明天之网页。

相信自己,并不意味着排斥别人。相反,相信自己,仍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波兰不是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漆黑的海上,海轮不仅要遵循罗盘的指向,它还需海上灯塔的导航。人生亦如此,没有谁可以一意孤行地走向成功的巅峰。他人的意见一如登山的拐杖,支撑着你前行的脚步。

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

齐王接受皱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美谈。 孙中山之所以提出建设三峡的设想,岂不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结果。 听取别人的意见,方能积思广益,创造出缤纷灿烂的辉煌。

当然,听取别人的意见,绝非相信一切人,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应当耐心地听取他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人生如秋风吹皱悠悠岁月。飘落几朵惆怅,几段感叹。行走在星转斗移的人生之旅,切勿一意孤行,也无相信一切人,相信自己,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才是风雨人生路,逍遥任我行的法宝。

相信自己,坐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展云舒。 听取别人,坎坷人生道,多一份坦荡情怀。

相信自己,听取别人,方能在荣荣枯枯的岁月栈道上,一路奔放,一马平川。 【亮点透视】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化的议论文。开头部分连用“裹身”、“穿栖”、“面对”几词,突出世事的烦琐、复杂,自然引出“信他,抑或信己?”“有的人”和“相信自己”几组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文章锦上添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句的运用彰显出流溢的文采。文尾对人生的感悟充满诗情画意。读这篇文章如品一杯老酒,越品越显甘味,作者语言妙笔生花,可见一斑。

包容

(六) 北京一考生

曾问滴水,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得第一个生命孕育在水中?滴水不语。看过一滴河水显微镜下,几十小生灵的簇拥蠕动;看过海纳百川,雍容接纳千山万水的敞怀,我懂了,是包容让生命的种子款款入水,感悟这天地赐惠的哲理。

上善若水,汩汩的流水从古至今淙淙地淌过,将这自然之道浸润在每一寸土地里。齐小白饮到这水,忘记了管仲的旧过,终成一代霸业,李世民望这水,请来了李建成的旧部,终成一代明君„„这水萦于宰相的胸怀,撑起宽容之船;这水绕在九土城郭,漾起和睦、大度的民风;这水流在每个人的身体里,于是华夏民族以它的博大胸怀屹立于世。

有容乃大,静静的水在说。于是森林包容了鸟群的焦躁,有了鸟语花香;山峰包容了草木的撩扰,有了郁郁苍莽;天空包容了星星的闪烁,有了幻漫星空;地球包容了生物的多种多样,有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水面荡起的层层涟漪一环环扣击着人们的心弦,于是智者们明白了其中的蕴含。包容,意味着一种接纳,滤其渣滓尽取精华,又有哪个聪明人不做呢?学会了包容,路易威登重新审视了“叛变者”的才华,营造了一支“返如”的队伍,品牌不倒,引领时尚;凯特制酒尝试了混合多种葡萄制造“杂酒”的方法,一举新创,震惊餐饮业。包容,囊括的是谨慎的审视,锐利的眼神,和拼搏的勇气。但拥有包容的资本的人,必能用他博大的胸怀的创赢他自己的财富,名垂千史。

历史如水,奔流而逝。历史是最包容的,它不再乎你的曾经,你的过去。历史上留下的是你的心,你最终的追求。因为包容,历史才能发展--正如因为包容,流水才能不止。

滴水不曾语,却道出了无穷的智慧。这也是水的包容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纷纷雨下时,珠帘包容了整个世界;天上的浮云飘动时,包容了整个大地。这咱大气磅礴的容纳,才是水最真、最本质的精神吧。

包容,引得深深玩味啊„„ 【亮点透视】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锦绣历来是文学作品追求的佳境。汉语言的美,美在声音、美在色彩、美在气味、美在神韵。所谓一字传神。本文的语言可圈可点之处,赏心悦目之处,比比皆是,美不胜收。用词精当传神,如“萦于宰相的胸怀”“撑起宽容之船”“漾起和睦大度的民风”中的“萦、撑、漾”字;句式变幻多姿,长短句、问句、陈述句相映成趣,如结尾处“我只知道纷纷雨下时,珠帘包容了整个世界;天上的浮云飘动时,包容了整个大地。”优美隽永,意味深长。(孟邻)

煮咖啡 河南一考生

怎样才能煮好一壶上乘的咖啡?

首先你要有一包上好的咖啡粉,或者自己买来咖啡豆亲自磨制,只有保证它的质量,你的工作才能不至于建立在枉费时间的基础上。就像我们做人,不论你包装得多花哨,多么迷人,你本人,你骨子里首先得称得上精品;否则,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是枉费。坚持自我的价值。每个人都有优点,肯定它,发挥它,不要因为别人的言论而犹豫,“我是这样吗?”坚持自己是一包上乘的咖啡粉,将注定你以后被人认可的确数。如果你坚持做到这一点,恭喜!

接下来呢?如果你把咖啡粉闲置在杯子里束之高阁,你将永远没有咖啡喝。要有热水滚烫的水,它可以使咖啡粉变成液体,这样咖啡的香甜才得以散发。这滚烫的热水犹如人生经历中的一次次坎坷或变故,不要回避它只有接受它让它改变你的生活,你的生活才会得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你的咖啡杯里散发出的将是人性的香甜。

如果说咖啡粉是你所坚定的本身,那滚烫的热水就是别人对你的忠告。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这样的好心人,他们在我们人生的十字路口为我们指明方向,点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茅塞顿开,理性得以升华。我们感谢这些赐予我们热水的人们,他们是我们生命中的导师。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提供你热水,当心抱着咖啡壶团团转的时候,有人递过来一壶水,你感激涕零地接过来,冲好,毕恭毕敬地送那人一杯,你这才发现水是温的,白白浪费了你上乘的咖啡粉。

这要求我们有选择、有区别地对待被人给我们的建议或忠告。或许有的我们受益终生;或许有的根本不适合我们。所以,下次千万要擦亮眼睛看清楚哪只壶里的水是热气腾腾且水花翻滚跳跃如舞,说不定它就是你生命中的那壶热水。

原来听取别人的意见是这么重要。 这一切做妥了,咖啡虽有些苦涩,但这时提神最好,如果你要加糖就悉听尊便,它会让你的咖啡更浓郁香甜。哦!又有人在你旁边指指点点,“加两块。”“加三块。”„„你听取谁的意见呢?嗯!拨开他们伸得长长的手指,你自信从容地加了两块。你告诉我,这样最适合你的口味,不是很甜,又可尝到一丝咖啡的苦味。你悠闲地尝一口,眉宇间舒展开了。

一壶上好的咖啡就这样煮成了,怎么样,你也尝一下? 【亮点透视】

精彩的比喻论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考生用上好的咖啡粉比喻自我价值,用滚烫的热水比喻别人的忠告,主张两者结合,让咖啡杯散发出人性的芳香,论证周严,富于哲思,语言形象,思维严密。

英雄 河南一考生

残阳如血,如血的却不仅仅是残阳。

天边最后一抹斜辉掠过阴霾流连在垓下早已因战火而焦黑的土地上。断箭和长戈零落遍地,死亡的气息弥漫,让每一个生还的楚军将士战栗。

除了他——西楚霸王,江东项籍。

手抚乌骓略显失色,目光在江东的山水迷雾中游移,他坚信,即使山下是淮阴侯的十万铁骑,他也能够杀出重围,再开一片天地,他坚信。回想当年少年意气,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石破天惊!巨鹿之战怒斩宋义,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大破秦军,二十余万,各路诸侯,辕门低首,叩关入秦,自号西楚霸王,封赏天下,何其壮哉!

起兵至今,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难道这垓下一役,前功尽弃!他更承受不了的是虞姬如此沉重的话语:“霸王,你可知兵败势孤,原因在你自己。巨鹿大胜,你却活埋降卒二十万,称霸咸阳,你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黔布,亚父极力反对,你却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霸王啊,你可知西楚早已失尽民心!”

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 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不去听从那些文臣武士们的妙计。 可是他错了,横亘在面前的是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乌江,而步步紧逼的是势如压城的千万铁骑。

远方的冠盖是汉王,一阵得意的欢笑震荡四野,“项王,你可知你为何败于我手?你自命天纵英才,可凭一己之力毕六国,平四海,可你错了!我求贤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韩信;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气走范增。如此,你众叛亲离,我渐丰羽翼,不纳人言,你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雕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万年遗臭,你一意孤行,我则充分听取臣子意见。函谷关前,范增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鸿门宴上,张良让我谢罪,我以身脱险。项王啊项王,由此看来,只该我大汉并吞八荒,横扫六合,包举宇内

,席卷天下。”霸王怔怔地笑了,充满着苦涩与无奈,不知此刻,是对过分自信的怅惘,对未能听取意见的悔悟,还是那无奈的“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霸王颈中的一腔热血。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姬虞姬奈若何?

他倒下了。空无一人的,是他背后的茫茫大地„„ 【亮点透视】

作者借项羽兵败垓下的历史典故演绎话题,抒写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意义,切合题意。语言富于文采,极具艺术表现力:开头用残阳、斜辉、焦黑等词语描写战场的惨烈,渲染悲剧气氛;主体部分采用大量排比句,将项王刘帮进行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主题;结尾的描写富有悲剧意蕴而又意味深长。

独上高楼 重庆一考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捡(应为“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亮点透视】

本文主题集中,不枝不蔓,充满想象。文章选取文学历上三位成功名人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文章一唱三叹,诗意浓郁,形象含蓄,寓哲理于其中,用词生动,语言畅达。最后画龙点睛,真是文采斐然。不足之处,文章所引“香车宝马香满路”应为“宝马雕车香满路”。

秋之韵 黑龙江一考生

我一直认为,秋是个奇妙的季节,有它独特的韵致。

看那疏柳和风渐渐变得萧瑟,看那润花夏雨渐渐变得潇潇,再加上枯树枝头露出的那灰蓝的天空与不甚明亮的太阳,这就是秋,一如本是虹桥花路风和日丽的人生遭遇挫折,步入灰暗的港湾。

天行有常,年年秋季如约而至。人生之秋也同样不可避免。既是如此,我们就应坦然地面对人生之秋,坦然地面对这个季节里的痛苦。 我愿意笑面秋天,古往今来,老木、寒云、归鸦、衰叶,这就是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天,真可谓“悲哉,秋之为气!”秋有它独特的景物,若只盯着那个萧瑟凄凉的一面,这个季节里的痛苦便会被自己放大。我不回避痛苦,因为有明净高爽的蓝天,浅淡悠闲的白云;

因为有芦花飞白、枫林染赤的景致;因为还有前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高致„„笑面秋天,才能不去无意地放大痛苦,才会用诗情与智慧将秋之景涂为深沉激动的美丽画卷。

我愿意静观秋天。我想念,无论处于生命何季,都应该保持一颗冷静之心。放浪形骸、自甘沉沦之苦,堙没自身于这处季节的痛苦之下。坚守沉静之心,利用这个季节独有的静谧,不坠青云之志,不移白首之心,从事人生的反思与总结,岂不快哉!任清风明月,松弛一下困扰的神经;让淡云清流,涤荡一下污染的心灵。去登东皋舒啸,临清流赋诗,窥谷忘返,望峰息心„„静观秋天,才不会堙没于自己放大的痛苦之下,才会为人生的下一段历程充分酝酿。

我愿意在秋天有所作为。仅盯着一己之痛,痛苦自然会被自己放大。想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顔”的胸襟,还有那“曾经秋肃临天下,也遣春温上笔端”壮举,还有那“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作为„„不要将眼光局限在个人的哀痛上,去拓展视野,放宽胸怀,你会感到处在这个季节的神圣。

处于人生之秋,若一味地放大痛苦,只会成为那随风飘落的秋叶;若勇敢地笑面秋天,积极地勇于作为,你会成为枝头那经霜后的红果。

有位作家说过,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大彻大悟的味道。我想,这就是秋之韵。

【亮点透视】

“疏柳和风渐渐变得萧瑟”,“润花夏雨渐渐变得潇潇”„„是眼睛所见之秋,然而作者笔锋突然一转用心品味出另一番秋的滋味,笔触细腻。本文的亮点之一就是语言优美如“明净高爽的蓝天,浅淡悠闲的白云”,“芦花飞白、枫林染赤”让人如面对一幅清幽淡雅的风景画,爽心悦目。另外,文章思路清晰,连续三个“我愿意”的运用,层次明了,顺序井然。

诗人•明月•黄花 重庆一考生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曲折,仕途偃蹇,政治旋涡挣扎,满腹冤屈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他这个生性放达之人。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超脱。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顶天立地的大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构成了自己凄苦奇特的人生。

从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起,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南归之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凄楚蹒跚地走过艰难的岁月。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亮点透视】

这是一篇颇具文学功力,文采斐然的考场佳作。作者将古代两位风格迥异的著名诗人苏东坡和李清照招致麾下,以两位诗人的代表作概括出一个独具魅力的题目《诗人•明月•黄花》,并以两位诗人诗中的意象拟就两个小标题,统领全篇,串缀成文,使文章韵味十足。

作者在短短的考试时间和特定的考场环境中还流畅地填出两首词献给古代两位诗人,巧作两部分的开头。所填之词不仅合乎格律要求,而且巧妙评说两位诗人生平遭遇,给文章增添了亮丽的风景,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没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语文功底断难为之。

文章写得哀婉缠绵,其对“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独特感悟和深刻见解,不但让人感到几许凄风苦雨的酸楚,更为作品的主人公,一代豪放词人和婉约词的人的命运不济而叹惋

,这种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强烈反差不但造就了两位伟大的诗人,而且使文章充满浓烈沉郁的悲壮气氛。文章丰富的想像,深刻的立意,斐然的文采令人赞叹。

苏轼的赤壁 福建一考生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亮点透视】

文章旁征博引,既有“洛阳朋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牵念,又有“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雄姿。作者思绪飞扬,援引余秋雨的《东坡突围》,评说李清照、柳三变及李后主,诗句连篇,才情流溢,笔调沉稳,感情涌动,特别是文尾对赤壁与东坡关系的论证,彰显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学会聆听 江西一考生

记得有一位美国女作家曾说过,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地聆听。的确,聆听所表现出的正是一种宽容、谦逊的人格,也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知的局限,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比他人所知更多。因此,学会了聆听,你就有了第三只眼来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都是很难看到自己的背后的,同样我们的性格中有缺陷的一面在自己的观察下是极难暴露的。学会聆听,我们得以用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此完善我们的人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听是完善自我、审视自我的途径。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一次公司会议上被一名技术员指责公司在网络浏览器的开发上落后于对手,盖茨在沉默了一会儿后承认了他的错误,并向其他与会人员道歉,但这也宣告了微软在经营方向上转型的开始。盖茨后来在谈起这件事时说道:“我不想在面子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那是没有意义的。”“特权的确会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进的动力。”盖茨从当年的毛头小伙一跃而成为世界首富,这样的成功并没有使他的耳朵被塞住,这是否也可以算做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呢?

聆听使我们的判断多了一条途径,但聆听却不能代替分析和判断,我们不光要学会去“听”,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去“择”。塞纳克说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的错误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的判断建立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它,并坚定地付诸实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自负不等于自信。它看似自信,实际上只是目光狭隘,包容性差的体现。自负是在以无知作借口,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我们要在聆听与自信间找到一个支点,使我们心中的那杆秤放平。莎士比亚说过:爱所有人,相信一部分人,从不去伤害任何人。的确,当我们用一颗博爱之心去看待世界,我们的心胸就会更为宽广,从而用一种自信的态度来判断。学会自信,学会聆听,也就学会了一种智慧的态度生活。

【亮点透视】

本文论证了聆听他人意见对于完善自己的人格和事业的重要意义,同时区分“自信”与“自负”的界限,主张也要学会自信。在论述过程中,有引证,有分析,也有典型例子。过渡自然,语言流畅而简洁,思想有一定深度。这些在广大考场作文中是比较突出的。作者的语言功底是好的,但也有较为明显的瑕疵:表现在第4段开头一个被动句的运用有“杂糅”之嫌,该段结尾的两个“成功”似乎不在一个逻辑层次上。这些和考场作文的时间仓促和气氛紧张不无关系。

任是“无情”也动人 福建一考生 那一回,抽花瓶签,她,抽到了牡丹,下边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

她,艳冠群芳。她文墨不输黛玉,相貌可比可卿,才能不输凤姐,女工可比袭人。她饱读诗书,严守礼仪,不失大家风范,可说是世间罕见之奇女子。身居大观园,在众姐妹之间可算佼佼者。袭人说,宝姑娘原配牡丹花。此言得之。牡丹,乃群芳之首,宝钗当之无愧。

她,安静,沉着,活活一位冷美人。有人说,沉默是一种境界。宝钗正是这样的人,把眼光放在高处,在沉默中冶炼性情。她从不多管闲事,她处事隐忍,不拘小节。然而,这并不同于黛玉的孤傲,宝钗有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这样,她学会了冷眼旁观,适时展现,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一致好评。于是,我要说,这位冷美人冷得精彩!正应了古书上的一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她的“冷”,造就了她的平和,她的高人一等的安宁。

她,还是“无情”的。然而有一首诗中说:并不只有火才会欢笑/才会释放热能/有的冰/比火更热情/只是一般人/识不透她表面的寒冷。这正是宝钗。她也有少女的娇羞与热情。她的真情,并不比黛玉弱,只是她把真情放在了内心深处,她不是所谓的第三者,她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她是爱宝玉的,尽管,宝玉最终选择黛玉为其灵魂伴侣。而她,依然不悔,也不求改变些什么。然而,她深藏的如海洋般浩瀚的情感,又有多少人了解呢?真是“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再看她自己写出的心情:不语婷婷又黄昏。透过宣纸,透过笔尖,蕴藏着多少绵绵不绝的情思。

她,有着对生命的承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我们看到的宝钗,勇敢,自信,不屈。这一切都从她的一弯浅笑,一个眼神中流露出来。诗人聂鲁达写过一句话: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当某一天,亲眼见到一棵落尽了叶,只剩一树枝干的树时,我想到了宝钗。她的生命就像这满树的枝干,清晰,坚强,勇敢。

后来,命运对她背过身去,宝玉出家了。但她面对这一切,没有怨言,她用她小小的身体,用她坚强的生命包容了这一切。

她是“无情”的,因为她有她的执著与坚定。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最动人的“无情”! 【亮点透视】

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用另一种眼光诠释了薛宝钗。每一个以“她”开头的段落,便是一种不同于人的解说。用语简洁独道,彰显文采,又无做作之嫌。引用宝钗描写心情的句子“不语婷婷又黄昏”,“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精选得当,真真解读出了“无情”中的有情,用语精巧,可见一斑。 走在你我他的世界„„ 甘肃一考生

雄鹰看到蓝天的广阔,便振羽高翔,自由而高傲;飞瀑看到峭崖的险绝,便一泻千仞,流银泻玉,灵动如龙;海燕看到巨浪的汹涌,便引吭高歌,乘风破浪,大气蔚然。人,若是只看到自己,便如那墙头的浮草,轻浮浅陋;便如那草原的孤鹿,寂寞而时时有被吞没的危险。上帝造人,繁衍万世,生命中不是只有你,而是还有他、有我。人之为世人,也绝不仅仅只有我,请不要忘了这个七彩世界里的你我他。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你的世界会更精彩,生命中的阳光也会更灿烂。

看到自己,看清自我。是的,我很重要,我很独特,我爱天朗风清中的云朵,我爱群星璀璨中的明珠,我爱别人在我的世界中生活,在我的快乐中快乐。但我也深深地明白,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上帝所造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又为何偏要特殊呢?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呢?是的,我仅仅是我,大千世界中一个小小的我,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去规定别人,让别人紧随于我。而且我又有那么多缺点,那么平凡,如果在微小的自我世界中目光短浅地自恋自大,那将会多么危险。渺小的我仅是世界的一小分,我不完善、不美丽甚至很污浊,我不能局限在自我的小天地里,白白消逝宝贵的生命。

走出自我,看到别人。别人也有不亚于你的美丽、凄婉的生命故事,别人也有不亚于你的独特与快乐,别人更有令你惊叹、震撼的心灵历程。走出自我的小圈子,让你的情操在大气磅礴的生灵大潮中淬洗,让你的性情在豪放博爱的生灵大潮中炼就,拂去你心头的尘垢,照亮你生命的暗角。到别人那里寻找生命的金子,那里有高尚的品质,会补充你与生俱来的生命贫乏!到别人那里探寻生命的奥妙,那里有坚韧的毅力,有挺拔,有曲折,让你感动让你心潮澎湃,摧毁你的软弱、你的懒惰,重新构建你心的堤坝,让你正大让你光明;到别人那里聆听诤言,那虽似长着荆棘却充满热烈的话语,会给你头昏后的清醒,迷途中的彻悟,甚至是悬崖边的勒马。生命的完整因可爱的别人而美丽。而且一旦你看到别人的美丽,别人更会看到你的美丽,心与心的相知,情与情的相惜,你的生命会更甜蜜与精彩。

看到自我,看清自己;看到别人,理解别人。

于是,生命之途不再伴着黑暗,伴着孤独;生命之景不再阴雨迷蒙,寒风凄离。生命中将走出一个崭新的自我、阳光的自我。在笑声中、在歌声中、在祝福声中,我伴着别人一起走过,伴着精彩,伴着甜蜜。我已成熟、自信、高傲地走在生命之途,从而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亮点透视】 题目拟为“走在你我他的世界„„”,不仅紧扣话题,而且具有哲思,引人遐想。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别人,这既是作文试题内容上的切入点,也是漫漫人生旅途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这位考生善于联想,擅长比喻。文章首段即用一连串比喻,引出主旨“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你的世界会更精彩,生命中的阳光也会更灿烂”,不仅气势充沛,而且入题快,点题巧。词汇丰富,文情并茂,大量而恰当地运用排比句,读来神完气足,酣畅淋漓。如“我爱天朗风清中的云朵,我爱群星璀璨中的明星,我爱别人在我的世界中生活„„”等等。总之,词汇丰富,语言华丽,对话题主旨进行了富有诗情和哲理的阐述是这篇作文的突出特点。

人生的内涵 甘肃一考生

只有众多音符,才能奏出美妙、雄壮的交响乐,一个音符,即便有独到的艺术,奏出的音乐总是乏味单调的。

———题记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千万种步伐,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物。

一个人做的事好与坏,需要别人评价;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平淡,需要别人点缀;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信赖,需要自己先付出努力。

富人并不是很快乐的,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与信赖,他不能融入大众的爱。 穷人并不是很悲伤的,因为他得到了别人的同情与关怀,他融入了大众的爱。 要想得到别人的一点爱,就必须先去爱别人一点;要想得到别人的一丝情,就必须先给别人一丝情。

我们平等地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富人与穷人之分,没有纯洁与狡诈之分。是因为人的心灵的改变,有了善良与邪恶,有了富人与穷人。

人生就是这样,不然怎么有坎坷与曲折的道路,有拼搏与奋斗的意志;有悲伤与激情的感触。

想得到别人的喜欢,何不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一些;想得到别人的笑语,何不把属于自己的和别人分享一些;想得到别人的信赖,何不把自己的真心坦露出来。 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就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梦想。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 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 不是幸福之神不肯光顾于你,而是幸福在你身边徘徊时,你没有很好呵护他们。 不是别人对你不理睬不喜欢,而是你用金钱的面具将自己罩住,使别人感觉不到你的善良之心。

当你改变了生活状况时,不要试着改变别人的心态,要试着把自己改变,要使自己和别人心心相印。

人生的内涵,与时俱进,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去善待别人,别人就不再会觉得有什么隔膜,你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欢。

【亮点透视】

《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有文采”作了这样的定位:“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这篇文章大致符合这个标准。作者用抒情的手法,诗歌的语言,排比的段落,形象地诠释“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与其说是一篇散文,毋宁说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读一读这样的句子:“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就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梦想。”“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这些句子想象奇特,用词优美,充满哲思,充满才情,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的独特感悟、理解和较深的文学素养。

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江苏一考生

“还有四十五分钟就要交卷了”,我心里默念着,手心里冒出了细微的汗。很快,我的手上都可以滴出水来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了跳动的频率„„ 马上就要交卷,我的作文仍一个字没动。都怪我太失算了,前面的基础知识题就花了我90分钟,当我看到手表指针指向10:30时,我大叫不好,差点喊出来让监考老师听到了。到那时,我就不用担心作文写不完了,因为我肯定已经被逐出了考场。

再看看作文题,这位为作文命题的智者,我真该谢谢他(她),这个时候我就是再怎么灵动也想不出怎么写“水的灵动”啊。换一个吧!乖乖!“山的沉稳”。我都紧张成这样了,他(她)还想让我写沉稳。我的心又是一阵狂跳„„

五分钟后,我的心出奇的静下来了。紧张,是没有用的,那玩意不能让我写出一篇作文来。我得仔细地构思一下,以山的沉稳的心态。嗯!一个绝妙的念头(至少我认为是绝妙的)在我脑海中一纵即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灵动”。

嘻嘻!我狡黠地一笑,继续构思起本人的“大作”来。无意中扭头一看,天哪!就剩四十分钟了,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可是苦读了十一年啊!可不能让一篇作文把我即将到手的正果给毁了。

我继续静下心构思起来„„

嗯„„差不多了,还有半个小时,估计够写,美中不足的是,得为我的“大作”起个名字。一个平凡无比但又非常实际的题目呈现脑中,我一激动就写了上去。

我的心终于完全静了下来。哈哈,看来我也是具有“山的沉稳”这一个性的嘛!即使偶尔会山崩或滑坡,也掩盖不了我沉稳的本色。对了,我肯定还有“水的灵动”的优点,很明显嘛,只有“双剑合璧”才能写出如此“大作”来。

至于最后评卷时,评卷老师喜欢不喜欢,我倒不甚介意,因为毕竟我把作文写出来了。这是我的成功,高分谁不想得,但那是要凭实力的。

其实,做许多事情都需要山一般沉稳,这是起主要作用的;当然,水一般的灵动也必不可少,因为它将决定你的成果重大与否。

【亮点透视】

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构思的机智。面对“话题”,该考生没有搜肠刮肚地去联想、去想象,而是马上意识到自己此时此地所做的事就需要“沉稳”和“灵动”,写自己现在的作文心理活动过程就是切合题意的。这“一个绝妙的念头”就是构思的独特之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还有四十五分钟”、“就剩四十分钟了”的紧张感、紧迫感,面对作文题的惶惑感,静下心来后的沉稳,计上心来后的喜悦,无不写得神情毕现、惟妙惟肖。第三个特点是语言的幽默、老练。说的是心里无比紧张,用的却是口语化的、似乎是嘻嘻哈哈的语言,幽默、得体、生动、流畅。其实,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语言表达以及超过800字以后的篇末点题,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镇定和从容。

水边的女人 江苏一考生

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蝉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水做成了女人,宝玉如是说。你就如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边,你写下了《葬花吟》;水边,你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也许,你又感怀身世了,面对那池清流,你想到了“逝者如斯”;看到了随波而去的落红,你想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但贾府并不是一个任水自流的地方,你觉得你在被束缚,被一堵堵围堤挤压着,仿佛就要成为一潭死水。你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海棠诗社或许就是一次吧。当你写下“碾冰为土玉为盆,半卷湘帘半掩门”时,你的灵动已无法更变地展现在那一尺白宣之上。然而,李纨却依旧把胜者的皇冠戴在了那个只会写“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钗头上。不置可否,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了大家闺秀自重与懂事,而黛玉,你又输在何处?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为什么碧蓝的清池不会改变它的颜色?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性与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不可遗忘的悔憾辞世,然而,如水,如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面对封建的枷锁,你选择了水,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汝——水边的女人„„

【亮点透视】

本文真正要写的是《红楼梦》中的“汝”——林黛玉。黛玉“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这是“一泉清流”,但在贾府这“一潭死水”不能“任水自流的地方”,黛玉“被束缚”,被“挤压”,“已经头破血流”,面对封建的枷锁,世俗的偏见,她不服输,她“还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在灵动的水边,她写下了《葬花吟》,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揽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智者乐水”,黛玉这位“智者”,这位“水边的女人”,为着“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将“一泉清流”,将“水的灵动”演绎到了极致。文中所引的诗句,信手拈来,活泼灵动。小作者在特殊的场合,特定的时间内,写出这样构思新颖,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实属难能可贵。

江苏一考生

王维有诗曰: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水有水的飘逸灵动,但始终只有一种单调的蔚蓝;山有山的沉稳厚重,但一年四季以不同的迷人风景展示山的风采。活泼的有单调的一面,安静的有精彩的面孔。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映衬,单调与精彩的变幻,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行舟,如在画中游。

人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母爱有母爱的温柔体贴,似水的柔情。但母爱是种一成不变的酒,酒多必醉,爱得太浓,会导致溺爱、纵容。父爱有父爱的厚重深刻,深沉而无言。

父爱也许有时严厉,但严厉背后是不易察觉的几许温柔。有父爱和母爱为我们护航,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无畏无阻。

水是流泻轻盈的,灵秀而畅达。母爱似水,水的名字很多。有时候,她叫甘露,去亲吻干涸的泥土;有时候,她叫细雨,用温情感化冷漠的冻土;有时候,她叫冰石,用坚毅期待闪着碎光的沃土。母亲永远是儿女可以停泊栖息的港湾,她的关爱和呵护会把你渡上一条风雨无阻的人生之路。人说,女人是水做的。母亲用涵养了一生一世的水,汇成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山有着岿然不动的庞大的身躯,变化无穷的颜色,山沉郁苍茫,山雄壮奇伟。父爱似山的沉稳,花开花落,岁月匆匆流过,你才能从父亲指尖淡淡的烟味体会到父爱蕴藏的深远韵味。水流有声,山却无言。狂风暴雨中,有父亲山一样的脊背在我们灵魂深处撑起一片绿荫。漫漫人生路,有父爱静静地伴我们上下求索。前面的路再艰难,还怕什么?

鸟飞行需要两只翅膀,我们的翅膀,一只名叫父爱,一只名叫母爱。我们是小舟,流畅于山水之间。山因水而伟岸,水因山而秀美;山有样而水无形,山有头而水无尽。山是静止的,水则流泻不止;水是蔚蓝的,山则变幻色彩。山水相依便有了地球这个家。父亲勤快认真,母亲心灵手巧,父亲朴素不善言语,母亲灵巧总爱唠叨。锅碗瓢盆交响曲中便有了和谐的一家。

山水产生了文明,山水延续了生命。父爱母爱启迪我们智慧,陶冶我们的心灵。水的灵秀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山水养育一方水土。父母哺育我们儿女。关爱山水,我们要保护环境。报答比山还高、比水还深的父爱、母爱,我们该怎么做呢?

【亮点透视】 文章以诗文开头,增添韵致。以山的沉稳厚重喻父爱的深沉、无言;以水的飘逸灵动喻母爱的似水柔情。母爱似酒,饮多必醉,父爱深刻,为我们护航。如甘露,如细雨,如冰石的母爱是涵养一生一世的水,是我们的感情之景,父爱深沉,只能从淡淡烟味中品味出它的味道,有父爱做伴,我们无惊无畏。众多精妙的比喻构成如诗的语言,娓娓道来,演奏出一曲和谐,富有韵致的山水之音。

昭君行 陕西一考生

呆呆地坐在车中,望着窗外缓缓退后的一棵棵白杨,不知远处的草原此时是一幅什么景象。我的身后,是夕阳下的古道,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来吗?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回首望去,我第一次发现那夕阳下的宫殿竟那么美,可是现在,我已不属于那座宫殿,那里的一切快乐与幸福也不再属于我了。那里的一殿一宇都那么的宏伟,那里的一花一木都那么的妩媚,那里的一歌一曲都那么的悦耳„„我曾和姐妹们乘着一叶扁舟在太液池如镜的湖面上临风赏月,弹琴唱歌。那时的我,多么的快乐!而现在却只有怀中的琵琶伴我走向那蛮荒的漠北,长安城中的快乐的歌舞中再也不会有我的身影了!

泪,从我的眼眶溢出。

呆呆地望着车窗外,那古道边的蒿草在风中不住地弯腰,它们也在为我难过。天边飞来两只小鸟,在我的车边落下又飞去,叽叽喳喳似在说着什么,它们在对我说么?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那鸟儿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中的宫殿,我竟发现它有些衰败,有些龌龊。我清楚地记得,在宫中,我的每一夜都独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过,每一日都在猜忌与妒忌中度过,锦衣玉食,丝竹管弦之后,我面对的是毛延寿们的贪婪和盘剥,姐妹们孤独的泪水。我曾希望皇帝可以垂青于我,但我又怎能向毛延寿弯腰低头!

也许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灯为伴,不再与孤独为伍,不再面对伪善,不再独忍忧伤。在那里,辽阔的天地可以任我驰骋,淳朴的民风可以给我慰藉。我有豪爽的单于丈夫,还会有可爱的儿女,天伦之乐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远处,似乎传来了牧人粗犷的牧歌。

我笑了,是由心底涌出的喜悦。

天边的晚霞一片绚烂,长安城早已没有了踪影。风,拂过我的脸颊,这风是从北边吹来的,它带来草原对我的呼唤。我笑了,那是快乐的笑,幸福的笑,因为我懂得了,忧伤能变为快乐。苦难也能变为幸福———全看你怎么想! 【亮点透视】

细腻的文笔、柔美的风格,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用王昭君的自述阐释了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形象的描写、丰富的联想渲染出一个凄美的故事。这篇《昭君行》就以昭君出塞这个形象性的材料来阐释“幸福快乐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抽象的关系式话题。没有抽象论说,而以形象的描写吸引阅卷老师,这是这篇作文获得满分的最重要原因。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学科上表现为联想能力和想像力,该考生的这两种能力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得很充分。生动的细节渲染出真实的情景,细腻的心理描写尽显主人公的思维过程,扣题既巧又准,难能可贵。

忙,不亦乐乎 上海一考生

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是不能是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问号。忙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大有学问。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怎样才能忙出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却并非简单。人生如同一张地图,我们一直在自已的地图上行走,时不时我们眼前就出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向哪儿,面对那纵轴横轴相交的十字路口,我们该怎样选择?不急,静下心来分析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坐标轴才是最重要的。忙就是如此,选择自己该忙的才能忙得有意义。忙是问号,这个问号一直提醒我们要忙得有意义,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省略号。四季在有规律地进行着冷暖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人们亦如此。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忙下去,当目标已达成,那么再找一个目标,继续这种忙,就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见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枪的充满着朝气与力量的文学泰斗鲁迅,他正忙着用他独有的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就一直忙下去吧!这样的忙一定会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

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的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的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张衡的忙,因为那地动仪的出世而让世人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地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都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的人生精彩篇章。 忙是万物、世界、人生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这世上最高级的动物的我们,我们在忙什么呢?我们要忙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要忙出属于我们的精彩。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感叹号。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亮点透视】

漂亮。作者采用比喻论证,精彩说理。将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亮出一道美丽的风景。并据此展开述说,让人神清气爽。

文章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然后,作者分别用问号、省略号、惊叹号巧妙设喻,抓住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特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入理入心。深刻地阐明人生忙,忙要像问号一样,经常问问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义;人生如四季一样是有规律的,要选准目标,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

结尾,作者专门用一个段落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照应题目,有力收束。文章一唱三叹,意境迷人,语言优美,结构严谨,表现出深厚的语文功底,令人赞赏。

今年过节不收礼 江西一考生

中国人大抵都有这么一个毛病,喜欢学样,万事跟在别人后头,以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保证吃不了亏,即使出了啥事,有这么多人垫背,死了也值。

去年“脑白金”公司不知在哪儿发了点财,不惜高价,各个电视台都做了广告。只要你打开电视,差不多都能听见“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的广告词。敢情这效果,全中国老百姓逢年过节都不收礼,那干啥?收“脑白金”啊!这脑白金的宣传部长真是位聪明人物,能抓住中国人这一毛病,狠捞一把。

这送不送礼也算是个小事儿,国人发发小毛病也没啥大不了的。可你说到“非典”这样的大事,国人咋还犯糊涂呢?别的不说,就说这抢购吧,你说这白醋、板兰根,还有点用处吧,你那檀香顶个屁用!还一个劲地买啊,抢啊,抢到天价了还在那儿抢,听说还有一家子封好门窗,打开煤炉去那蒸醋,结果呢,人和“非典”没搭上边,倒因煤气中毒把命给送了。你说冤不冤哪?

只要稍有头脑的人都可以想到,这突如其来的“非典”就连专家们也没有包治的妙方,你一听到某人说“包好”,就去学,这能行吗? 再说近段时间陈水扁这家伙闹“台独”闹得厉害,弄了个“320”,又弄个“520”,他这么一弄弄不打紧,可弄坏了老百姓,弄得飞机常嗡嗡地飞来飞去,还是战斗机。一个人看了说:“这肯定要打仗了!”另一个便跟着起劲了:“中央不承诺放弃武力的。”于是这个和那个说,那个想都不想就跟另一个说,编啊,造啊,一个说得比一个玄,生怕哪一天一颗炸弹没长眼落到自家的房顶,弄得差一点没买战时避难设备去逃难。

你这一来,老扁可乐坏了,你乱吧,乱吧,越乱越好,你这么乱的大陆,我怎么“回归”啊?我不“独”出去怎么行啊?

鲁迅先生曾大揭国人的劣根性,希望能唤醒国人,当然,愚生的文字怎能和大师相提并论,但初衷是相同的,只希望国人能改改毛病,不要哪一天过节又提一盒“脑白金”到人家大门口站着。

【亮点透视】

作者的语言充满幽默感,轻含讽刺,同时口语化程度高,因此活泼诙谐,和相当多考生追求表面华丽的文辞和矫揉造作的文风相比,大异其趣。另一大优点是思想性强。文章紧扣国人喜欢“学样”的“毛病”,从人们熟悉的“脑白金”广告入手,又联系非典时期的社会现象,以及近期对待台海局势的紧张心理,作深入浅出的批评,较有说服力。结构上能做到首尾呼应。作者对例子的阐发,行文的过渡,比起多数考生来高明得多。从内容到形式(包括语言),没有一点八股腔。可以看出,作者受到鲁迅杂文一定的影响,本文也具备杂文的某些风采。

听取心灵的召唤江西一考生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既别深陷于刚愎自用的泥潭,也别迷失在莫衷一是的他乡。翻开历史册页,你会看到商纣王不纳良言只落得家破人亡,刘阿斗没有主见只能在可悲可笑的人生舞台上将蜀国埋葬。而当你关闭心灵之窗不再与世界交往,你只能把思想加框,心灵上绑,永远不能在生活的无垠蓝天上自由翱翔。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别去想那些把无数庸者掩埋的蜚短流长,也别计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积毁销骨”的力量。你悲伤,是心在低吟;你微笑,是心在歌唱。别人指手划脚时你岿然不动是一种榜样,别人的非议与指责只会更好地映衬你的勇气与度量!只要问心无愧,你的脚步便走得稳当。位高权重时选择他的劝诫还是他无休止的褒奖?荣誉加身时选择他善意的勉励还是谄媚的颂扬?欲壑难填时选择无休止的自我膨胀还是一句箴言:“无欲则刚”?只要坚守心灵之灯对真善美的期望,它终将为你指引最正确的方向!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别让双眼被道听途说的表象皮毛蒙上,也别把“怀疑论”的精神弄得太过夸张。无论对人对事千万不要只凭陈年老账,却让心灵的天平总是空空荡荡!扬弃中多几分审视估量,选择中找准真理的重量。墨子会嚎啕大哭,当他歧路亡羊,是因为没有心灵之灯为他导航;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霸气,就是“当仁不让”思想下的个性张扬。当你不熟悉情况,多询问几方,恰好似“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是找到捷径的良方;可是正直与良知要求你这样或那样时,你就该勇往直前,千万别回避、退让!

听取心灵的召唤吧,不要师心自用,也别吸收全盘。当你有心灵之灯为你导航,你的生活之路才能走得坦坦荡荡,让爱你的和你爱的人心中充满阳光!

【亮点透视】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篇奇文。作为高中生,作者的语言功底令作教师的也自叹弗如。除了个别句子略嫌过长,个别语序调整似有雕琢之嫌,在语言形式上可以说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排偶的运用,“心灵之灯”的比喻,几乎逐句押韵,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缀,段落的匀称,以及用词的避复,都十分老到。虽然内容的深度不能完全与形式相媲美,但也可圈可点。其主题是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所谓“听取心灵的召唤”(这句话不断反复,构成本文的主旋律),就是要有正确的观点、原则和立场,对别人的意见要有分析、有选择,不太多受环境的影响。几乎每一段都是先反后正,将丰富的例证排列组合,富有感召力,也不乏含意深刻、令人回味的句子。

推荐第4篇:《妙笔生花》 教案

《妙笔生花》

教学内容:

这是一节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教学课,本课的学习,以欣赏、感受、体验为线索,通过导入激趣,走进水墨,观察学习认识水墨,欣赏感受创作水墨,展示评价热爱水墨,使学生对中华民族创作的这种传统绘画形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水墨画的相关知识,领悟水墨画的笔墨韵味。

2、能力目标: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能尝试表现水墨画。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尝试水墨作品,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了解水墨画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水墨技法,能学以致用,尝试水墨作品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走进水墨

欣赏影片《山水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学习,认识水墨

1、水墨画定义:之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它是以中国画特有

的材料——墨加以清水的多少在宣纸上画出不同层次的一种绘画形式。

2、作画工具:毛笔、墨水、宣纸、砚台。

3、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4、水墨画用笔:中锋和侧锋。

5、水墨元素:点、线、面。

6、师生合作完成一幅水墨画。

三、欣赏感受,创作水墨

1、欣赏名家水墨作品。

2、互相讨论:画什么?怎么画?

3、胸有成竹完成一幅水墨作品。

(友情提示:

1、大胆作画,敢于用水、用墨、下笔。

2、小心使用工具,注意卫生。

四、展示评价,热爱水墨

1、评选优秀作品,请上展示台,发表推荐感言。

2、结束语:同学们,几千年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知识揭开了它神秘面纱的一角,希望同学们满怀这份挚诚,满载这份热爱,沿着这条路深入下去,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断的传承、发扬光大。

推荐第5篇:传世青花,妙笔生花

传世青花,妙笔生花

——幼儿线描画创新教学的探索

无锡市南长区中心幼儿园 谢芳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青花瓷不仅成为了歌曲传唱中国风的对象,而且现在的一些服装上也印制出了青花的纹饰,在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礼仪小姐的青花旗袍更是让我们的眼前一亮。 “青花”在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和深厚情感,我们可见一斑。除了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之外,瓷器的发明让人类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了时代的标志。青花瓷本身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如何将其丰富的内涵传递于幼儿,将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传承给幼儿,如何让幼儿在年幼的童年就能感受的到那不一般的震撼魅力,美术欣赏无疑是一种绝佳的选择,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小,知识单薄,如何让其在欣赏的同时,能够参与进去,有所体会,有所收获。线描画作为幼儿最为欣赏和接受的方式,向幼儿打开了一扇窗,当幼儿对某些事物都感到新奇的时候,他们总是会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认识、观察,然后尝试着通过自己稚嫩的小手去表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在幼儿的画面中,他们有强烈的认知欲望呼之欲出,渴望着去表达着他们的情感,儿童通常在3-4岁左右就已经结束了无意识涂鸦时期,开始有意识表现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线描画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方便、快捷,概括力强,能很好地训练幼儿的形象思维。 一.创设丰富环境,提供绘画表现内容。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导,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学习线描画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首先都是要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学习原动力。怎样才能让幼儿对青花瓷生产生兴趣呢?首先在班级的环境创设方面开始改变,将原有的黄绿的暖色调,改成蓝色和白色的主的冷色调装饰。并且使用具有古朴民俗风格的蓝印花布和红色的花布当做衬底桌布,与墙壁上的手绘蓝花纹样形成呼应!将平时我们吃的一次性的白色蛋糕盘上,用蓝色记号笔绘出各种图样,并且在下面挂上中国结,挂在教室的窗户上,教室四周的活动区域墙壁上黏贴上相关的青花瓷图片,将收集来的一些乌龟壳,蚌壳等一些坚硬的扇贝外壳上和废旧茶叶罐等一些,用白色的丙烯颜料刷好底,然后用蓝色记号笔在上面勾画相似与青花瓷上的基本纹样,再将喝完后的酸奶瓶的外包装剥去,在白色底的酸奶瓶上也绘上,具有秩序感的图案纹样,让幼儿在教室环境中耳濡目染,激发出幼儿对于青花瓷独有的审美感觉, “老师这是什么呀?怎么这么好看?老师我也想试试?”孩子们简单的话语流露出了自己殷切的希望,迫切的希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青花瓷盘。 二.教授多样技法,激发幼儿创造欲望

在教授技能前,我查阅并收集了一些关于青花瓷的相关材料,尽可能的将深奥难解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提取精华再授予幼儿。首先,我精选了几幅青花瓷的图片,“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瓷器发展最为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小朋友你们看,像这种以钴蓝颜色作为彩绘装饰的瓷器就是青花瓷,青花瓷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正宗的青花瓷,花色淡雅,花纹合理有序,表面细腻光滑,制作工艺精细。青花瓷是如何制作的呢?制陶师傅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而不失规矩,其表面的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历久弥坚,。像小朋友看见的这个青花瓷造型隽秀,胎体轻薄,色泽青翠光艳,就是很精美的作品”。

其次,我将先画好的“青花瓷盘”呈现出来,“哇,好漂亮的盘子啊!”“老师,我也想画画”。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张林站起来用迟疑的语气说:“像,像青花瓷盘”。 是的,这个是老师模仿青花瓷的样子仿制的,这个是小朋友平时用的一次性蛋糕盘,然后用蓝色的记号笔在上面画上精美的纹样,小朋友可能发现了,在画的时候,上面的纹样都是沿着盘子的周围一圈排列的,而且是有序排列的,中间可以画上一个小朋友自己擅长的图画,这些都是用的我们学到的线描画的方法。

最后,我采用了由简到繁顺序,从简单的竖线条入手,再到简单的图形组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表现力。请幼儿在脑海中多思考,然后再动手去画,要先画盘子一圈周围的有序图形,然后再画中间的图案。在幼儿的实际操作中,并非我之初想象的那样,小朋友当初掌握的并不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线条粗细不均,画盘子周围的花纹没有间隔排序,中间的主体画的太小,周围的花纹画的太大等一些主次颠倒问题,对此我并没有加以指责,而是允许他们发挥,允许他们创造,允许他们画“错”,因为这一切的一切,只有在他们的笔下才会被注入新的生命,就像很多绘画大师所追求的一样,画面清新飘逸,无拘无束。也许只有孩子们才可以做到。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事物;在愉快的耕耘中理解什么是收获的喜悦;让儿童自由创作,在浩大的画海中寻找心中的又一片绿洲。

三 .挖掘不同材料,获得积极感性体验

不仅仅是蛋糕盘,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也是独具匠心,善于寻求各种材质,来当做作画材料,早在活动之初,我就在尝试着用不同质地的颜料在不同材料上进行创作,在先期的尝试中,总结积累经验,提取好的方式方法在幼儿中推广,然后再结合实际不断的总结探索,如:平时生活中我们喝过的塑料酸奶瓶,不用的茶叶罐,吃过的螃蟹壳,和扇贝壳等将其打理干净后,用丙烯颜料刷上白色作为底,或者刷上蓝色,用蓝色记号笔和白色的颜料,用线描的方式进行创作,在幼儿平时的一日活动中,我注重充分挖掘幼儿生活、环境中可以被利用的、概括、展开的一切教育因素,让幼儿在充分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感性经验,在日常生活与环境交互中自然获得语言。正如陶行知所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通过前期的各项准备,不久前,我园对外进行了一次民俗特色展示活动,我班作为美术线描画——(青花瓷*韵)的特色成果汇报, 实录:

12月10日,我们班进行了一节具有深厚民俗韵味的活动——学画青花瓷盘,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漂亮的盘子(出示真正的青花瓷盘),你们知道他的名称是什么吗?涛涛急忙举手回答我说:青花瓷盘,其他的小朋友也一起跟着说,青花瓷盘,你们是怎么看出来这是一个青花瓷盘的?小羽站起来,笑眯眯的看着我,然后很小声的回答我说,白色的瓶子上有蓝色的花纹。恩,小羽说的很好——白底蓝花,是由蓝白两种颜色相间的盘子,我们就称之为——青花瓷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下青花瓷盘。老师挑选了一些非常漂亮的青花瓷盘子,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上面都有哪些美丽的图案和花纹?小朋友目不转睛的望着屏幕,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都能很快回答我,当我进行进一步提问时,问题出现了,这么漂亮的盘子是如何进行制作加工的,制作过程又是什么样的?你们想不想知道呢?这个问题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有点难度的,我在目标中也是作为欣赏了解部分,话音刚落,林林就说了,老师我知道,我当时挺惊奇,你怎么会了解呢,处于对幼儿的发展需要,当他们有积极动脑经,回答问题的时候,就要让他们大胆的表述,不然会束缚他们今后的思维模式,那我们一起来听听林林的答案,林林你说,“那其实就是,就是,像我们小朋友捏的橡皮泥一样,可能是捏出来的吧!林林的回答很让我惊讶!我事先的预想,完全低估了小朋友的能力,认为他们完全回答不出,林林的表现,也让我在教学过程中又有所提升,林林说的真好,我们为林林来鼓鼓掌,青花瓷盘是像林林说的一样是捏出来的吗?我们请电脑博士来告诉我们吧!(播放PPT——) 反思:

青花瓷有着七百年的神韵,典雅、含蓄、高贵,饱含东方之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艺术珍宝。欣赏引导花饰纹样的美好寓意,排列整齐的秩序,感受并激发出幼儿对于青花瓷独有的审美感觉,能够在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青花瓷盘。青花瓷,小朋友在平时没有接触过,现实生活中看见的也不是很多。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能丰富他们的一些知识,让他们了解一些青花瓷的特点以及历史,还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产生喜爱之情。第二,捕捉生活中的美,能把生活中的美通过另外一种艺术形式体现出来,于是这个青花瓷盘的活动方案就产生了。当然在设计整篇教案的时候,可能注重了教学过程教授中的一些小的细节,忽视了接受对象的能力,在对于幼儿进行进一步认识青花瓷的教学过程中,之前的预想是直接进入学习内容,但是在教学中,有的幼儿能够回答相关问题,超出了我之前的预想,但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沉着面对,在正面表扬林林的同时,然后不断的升华内容,补充内容。最总让教学的各个环节紧紧想扣,最后也呈现出很好教学成果!中班幼儿徜徉在设计青花瓷盘的乐趣之中。将五千年的国粹融入到幼儿美术教学中,孩子们用各种线条和图形装饰出了具有古典韵味的青花瓷,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一扫冗长、乏味的常态,深刻的展示了民俗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实效,整个过程,在环境创设方面,利用废旧材料——酸奶罐/废旧茶叶罐(环保)为孩子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氛围,同时也展示了幼儿的非凡艺术创造力。

通过青花瓷的特色活动的开展,优秀作品的赏析、美术创作活动等方式丰富幼儿对线描画的经验,提高幼儿画线描画的技能技巧,以鼓励孩子大胆绘画为重点,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幼儿对线描画不但有了较深的认识而且在技能技巧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记得在练习线描青花瓷盘后,涛涛的妈妈早上送宝宝来园的时候,特意告诉我:“最近你们教授的线描画青花瓷盘的技能很好,涛涛的绘画水平比过去好了很多。而且还画出了自己的特色,比如说:“我们班的王英杰小朋友,在近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绘画的技能有所提高后,画出来了更多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幼儿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会画了

现在相对于当初他们而言,画起线描画来是那么的轻车熟路,在他们智慧的脑袋中,将各种各样的点、线、面,运用的淋漓尽致,在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画的同时,也努力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给孩子们画画。孩子们对线描画的理解也越来越深,画画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他们的技能技巧有了明显的提高。

2、大胆画了

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力,引导他们想象出各种独特的点、线、形来装饰画面,每次线描画我都认真点评,并请幼儿自己来说,一次次的经验积累,让他们的画面越来越丰富,绘画技法也越来越细腻了。我还鼓励幼儿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画线描画,体验创作的快乐。在我园民俗展示活动中,各为专家领导在莅临我班时,看见孩子们的绘画作品都进行了表扬,落笔大胆和想象力丰富。

线描画的技能提高了,而且画其他种类的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了画线描画的基础,孩子们画起其他种类的画显得容易多了,再也不用挖尽脑汁去想怎么装饰了,画面也更丰富了。孩子们的作品有了让我们惊喜的内容,美术的作品也让老师和家长们竖起了大拇指。 希望孩子们在艺术的世界里更加自由地翱翔,接受美的熏陶,走上艺术的人生。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只是少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自己的独特感悟去打磨,我想必定会像青花瓷一样成为经久不衰的耀眼钻石,光彩夺目! 参考文献: 《景德镇青花瓷图片案集》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5 《线的散步——孩子们的线描画》

刘蕊蕊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6

推荐第6篇:妙笔生花《泥土赞.

泥土赞

龙王庙小学 五年级三班 何欣

它 , 没有 缤纷 的色彩,没有婀娜的身姿, 有的只是永恒的厚重,有的只是朴实的无语; 它没有钻石珍珠 的 华丽,没有星星月亮 的 闪烁,甚至连它的名字都佷不起眼 —— 泥土。

泥土,到处都是!

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它的身影,它太平凡了, 永远只是 默默地生存,卑微而渺小。 很少有人会对 泥土 多加关注 , 是的, 当 人们 踏着泥土外出游览时,兴致大概都在翠绿挺拔的参天大树,娇美清香的奇花异草,奇形怪状的山石峰峦,碧波荡漾的江河湖水 …… 谁会 注意 到 脚下的 这黑黑丑丑的 泥土 呢?

泥土总是默默无闻地付出,她让植物成活,小心呵护着他们一点点长大,直至根深叶茂、蔚然成荫。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她从来没有停止工作,任夏日 烈火灼烧,随冬日冷若冰霜,她相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她握紧双拳,咬紧牙关,耐心地忍受着人类对她的践踏。她心中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为人类奉献出 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泥土我想到了 人。他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是您经过无数个昼夜备课,备课本用了一个又一个。是您经过无数个小时批改作业,红笔用了一支又一支。是您在黑板上那苍劲有力的板书,带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黑板薄了一层又一层。您为我们操劳,任劳任怨;您带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洋,在那里遨游,使我们懂得书中的乐趣;您精心备课,与我们一起品味书中美妙的午餐;您如好朋友似的关切我们;是您,是您,还是您!您像泥土, 用自己体内所积蓄的养分,让我们健康地成长, 甚至让他们 变得引人注目,而自己却被人们遗忘了。但泥土 并不在乎人们对她的态度。她不管人们歌颂还是嘲笑,感激还是漠视, 依然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从不抱怨, 始终如一地 默默奉献。 每一株幼芽的出土,每一朵鲜花的绽放,每一棵果实的成熟,都饱含着泥土老师无私的爱。

我赞扬无私奉献的泥土,更赞扬像泥土一样无私奉献的老师人!

教师(孟宪慧)点评:小作者独具慧眼,发现常人忽视的事物——泥土,同时思维独到发现泥土精神。泥土,不争利、不为名、忠于职守,默默无私奉献,作者巧妙地把对老师的赞美之情,融进了对泥土的描绘之中。

推荐第7篇:沐浴书香 妙笔生花

沐浴书香 妙笔生花

五办1张志萍

一、以课内阅读规范习作:铸造语言合金,实现读写转化 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表达形式,对学生的语言规范具有引路的作用。我可以引导学生借鉴、移植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素养。

1.借词语丰富储备--从读学写,积累语言素材

积累--是指语言材料的积蓄。是将学生的习作直接和书本知识、社会生活挂起钩来,为习作做好铺垫。实践证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学生大量的感性的语言结累和反复的实践活动。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多种途径(例:感悟语言文字的特色,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熟读、背诵优美语段等。)注重语言结累以外,还积极鼓励学生广读课外书,将自己认为必要的东西经过分类,抄摘在本子上或卡片上,第一方面是词语的积累。成语、谚语、歇后语、日常用语、描写性词语等都是摘抄的对象,日常用语还可分为:文具名称、蔬菜名称、家具名称……;描写性词语可分为两类:一是动态性的;如表示“看”的词,“走”的词,“说”的词,“笑”的词……。二是形容性的;如表示“快”的词,“慢”的词,“好”的词,“热”的词……。第二方面是好句的积累;重点摘录的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写得好的描写句。分类可以是粗线条的,也可以是细线条的。粗的可分四大类:人物描写句;景物描写句;哲理句;名人名言。细的各类还可分出各小类,如:景物描写句可以根据季节划分成春天描写句、夏天描写句……。第三方面是片断的摘录;可分四类;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第四方面的要求较高了一些,适用于高年级,主要是作提纲笔记和写心得体会,例:列小标题、列提纲、摘要点、写读后感等。第五方面是生活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并逐步培养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勤思考,勤记录。这样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定期阅读、交流,一方面增加了阅读量,激发了学生读书、读报、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大量的“原材料”,为日后的加工、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匆匆》一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学了这一课后,我们可让学生们将优美句段积累下来,使文本中丰富

的词语“及时”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让学生把所学的词语扎根在心里。

2.借形式迁移规范--从读学写,默会表达技能

再如教学《匆匆》一文时,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体会到了语言中的韵律美以及文章的结构美。这时,引领学生读中想象、读中悟情、读中积累之后,可安排这样的小练笔:文中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呢?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吗?文本中都是经过锤炼的课文,而课文中往往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内容,教师可抓住概括处进行扩展练习。如结合《老人与海鸥》,假设自己是其中的一种海鸥,与老人互诉心声,写一段。再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语言精炼,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可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这样的练笔,会使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刻、透彻与全面,情感也随之不断的丰富与细腻等。

从教材的语言表达形式(句式、段落结构等)入手,让课文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本、习作的拐杖。通过吟诵、练笔,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谋局布篇、遣词造句的方法,并学以致用,提高习作能力。

二、以课外阅读丰实习作:充实源头,实现读写提升

1.疏通阅读脉络,滋养习作源头

在教学中,我鼓励、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广采博闻,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形成有意义的文化积累和建构。

搭建班级图书角的展台。本学期我们班的图书特别多,图书质量特别高。为了方便学生借阅,我请学生们自己制作了借阅卡,把书名、作者、梗概、精彩之处及喜欢的原因写在上面,作为图书的推荐,方便其他人的了解,并开展“让好书与友情一起漂流”活动,看谁的书被借阅的次数多的奖励机制。几乎是每三天就得一轮全班范围内的借书。有的同学甚至一天就想借一次书,因为我限制了一般读书的时间,加上是借阅别人的书,所以学生读书兴趣浓厚了,速度加快了,数量也增多了。大多数学生对图书角的书都浏览过。

在后续的课外指导中,可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有40分钟的课外阅读,每周五的课外活动是阅读课,利用这一节课进行课外阅读体会交流。学生在读经典名著,看名家名篇中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作者习作的方法,滋养阅读与习作的脉络。

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享受成功的喜悦、由成功而产生心理的一种满足感,这又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沾沾自喜、喜形于色是成功之后的表现,这满足感、成功悦又是以后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动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有成功悦、成就感的产生。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做的读书笔记、名言警句优美语句的摘录本、自办的一张小报如能在教室的墙壁上、学校的扳报上得到展示,小学生就有成功的快乐。我多次提醒同学们把自己读到的妙语佳篇制作一个剪贴本,进行分类粘贴,利用阅读课读给同学们听,有的同学就迫不及待的询问,是什么书上的文章,让后也买来的阅读。有时,我遇到好文章我也会利用课前时间介绍给同学们,告知他们此书很值得一读。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提供这样的墙壁、这样的扳报,为更多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另外,对于学生在家读书的情况,我还力求家长的协助,请家长把孩子在家读书的内容及其读书的数量以书面的形式--读书亲情卡,亲子读书卡写下来,我在班级内进行张贴纪录,为学生们树立阅读榜样,为群体阅读兴趣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氛围。

2.激活阅读积累,促进读写结合

如果缺乏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即使有了阅读量的积累,课外阅读也只能是“读书百遍,其义不见”。 因此,我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让学生掌握一种或几种适合自身特点的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读书笔记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指导学生做好专题性读书笔记,做到“读一读与主题相关的书籍杂志”;“抄一抄与主题相关的好词、佳句、妙段”;“背一背与主题有关的好词、佳句、妙段”;“编一编与主题相关的童话故事、诗歌”;“想一想与主题相关的金点子”;“画一画与主题相关的图” ;“问一问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先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

三、以习作促进阅读:拉动“内需”,实现读写生成

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关键是让学生的一些疑惑和困难在主动的阅读中得到解答,树立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作的信心。

1.以写促读--拉动语言内需

在习作中,当学生碰到词不达意,言辞单调乏味等困惑时,正是学生阅读的需求期。此时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能迅速促进读写的转

化。如有学生在写“雪”的相关文章时,我及时提供描写雪花、雪地、雪景、雪人的阅读材料,在“饥肠辘辘”中递来的美食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完全主动的吸取与储存,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因写而读--拉动表达内需

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表达形式无力的困惑。此时让学生借助例文地读来进行迁移仿写,往往能使学生茅塞顿开,顺利成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有重点训练项目和读写例话。每次习作前,我都指导学生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回忆相关的课文,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观察、搜集材料,使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如:十一册第四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分辨事物和联想。”习作的要求是:“写一篇作文,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要突出重点,把由远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也写进去。”第五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展开丰富的想象。”习作要求是:“选择一样你喜欢的事物,写一篇作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历年来,这两单元的习作由联想到想象的飞跃是个难点。因此,我在教讲读课文《月光曲》时,特别注意了这一点,结合课文讲解,使学生明确:联想是由一个人或一个物想到另一个人或物;想象是人们根据过去的见闻和生活体验,构思出从没有过的或是根本没有出现过的情景。再引导学生选读一些类似的文章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四、注重练笔,强化学生的感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常说的“回肠荡气”,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正是说文气在我们胸腹之间流转激荡。自身气足的人是善于吐纳的,善于吐纳使学生的写作激情更容易奔放了。

本学期,我们继续重视学生的平日练笔,除了作文外,我们的日记一直坚持得很好。很多同学的日记不再是流水帐,涉及的范围很广,或记录一天的活动,或描写感人的事例,或学习身边的榜样,或诉说心中的烦恼,或反思存在的问题,或请求老师的指点,他们说做人,说尊严,说正义,说责任,说朴素,谈爱心,谈同情,谈宽容,谈互助,谈友情,聊敬老,聊尊师,聊生命,聊自然,聊学习……通过写日记,使他们注意到了日月的更替,花儿的芬芳,感受到了浓厚的亲情,真挚的友情,师长的关爱,更敏锐地觉察到快乐的音符和潜藏的暗流。一年下来,我感觉他们真的长大了。作文水平提高了,书写进步了,思想深邃了,心理健康了,责任心加强了。会理解他人了,会孝顺父

母了,会排解忧烦了。心中有目标了,学习更努力了,我想这就是练笔的好处吧。它既让人学会了观察,又让人学会了感悟。既在磨练意志,又是道德长跑。它是形成心理健康的一种途径,是学生感悟能力及世界观形成的良好辅助剂。有了生活素材,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有了写作的基本技巧,学生们的作文怎能写不好呢?从写100字的文章都打怵的过去走到了可以在40分钟的时间里平均达到400字的数量的今天,很欣慰学生们写作水平的日益提高。本学期的日记,多次无一人未交,而且大部分学生日记数量多,质量高。欣喜之余,归结原因如下:

反馈及时,起到了督促作用。每周的日记,我都尽量及时批阅,假如未能抽出时间批阅的话就请小组长检查,以书写的认真程度和字数的多少定质量,然后小组长把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统计清楚,再按质量在小组排名。这个反馈方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每位学生都不愿让自己的日记在小组排名靠后,更希望老师在班内反馈信息时被称赞。

实践证明,大量的阅读积累与习作指导有效结合是学好语文的法宝,这是一片丰沃的田野,耕耘之中,回报丰厚。我将满腔热情地和学生一起在这片沃野上开掘、耕耘、收获。

推荐第8篇:妙笔生花是什么意思

通常,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时就会用到妙笔生花这个词。那么妙笔生花是什么意思 妙笔生花的故事你知道吗?随小编一起学习下妙笔生花是什么意思 妙笔生花的故事。

妙笔生花是什么意思

妙笔生花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梦笔头生花》:李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也指巧妙的润色文句。另有同名电影《妙笔生花》。

推荐第9篇:遵循规律妙笔生花

遵循规律

妙笔生花

——————

书法教学之我见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特别讲究形体美和书写艺术,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写字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之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书法教学不仅能使小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完成各学科的书面书写作业,而且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能正确、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可见,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良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练眼、练手、练笔、练字、练心。

郭沫若先生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后有很多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写字就是育人,学写字就是学做人!《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说明十分重视写字,强调打好基础,包括“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画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体现了加强写字,提高写字质量的指导思想,我个人认为美好的字体可以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只要逐步诱导、熏陶,让学生渐渐形成动笔有情、情中书写的良好写字境界,就会在写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个性。

一、姿势之初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第一学段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新入学的低年级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坐姿和规范的握笔姿势。在学生写字前,我先做好示范、讲清要求:头要正,肩要平,身要直,本放正;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书本一尺远,身离桌边一拳远,然后逐个指导、纠正,还利用图片、课件等宣传媒体,向学生反复讲解养成正确书写姿势的重要性。

二、写字之乐

1.揭示汉字的美感,培养学习兴趣。汉字是美的。它以结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淡浓、行笔缓急来抒发感情,创造意境,被喻为纸上音乐舞蹈。写字教学过程即是美育的过程。通过老师的分析讲授,使学生感知到文字的形体美、意象美、点线美、结体美、空间美,他们一定会被汉字所具有的美感所吸引,从而由衷地产生学习的愿望。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2.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

3.激发民族自豪感。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在写字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孩子们听,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

4.儿歌和猜谜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笔画造型等编成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儿歌。如在教学“坐”这个字时,我让学生猜谜语“二人土上坐”,学生们异口同声喊出了“坐”这个字,书写时学生们发现“土”中一竖写在竖中线上,教学“春”这个字时,我问学生“三人一日去春游”打一字是什么?他们猜来猜去都没有猜到,直到我在田字格中写下这个字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同时注意到“春”字中的三横间距同,人字的撇、捺是在竖中线上起笔的。“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在教学基本笔画“点”和“提”时,我先播放了一段有雨声的音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听了这段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中国汉字里的哪些笔画?然后出示范例讲解:今天,我们要练写的基本笔画“点”就好像是落在水里的雨声,而“提”就似被弹起的水珠„„最后,学生在有雨声的音乐中很有兴致地练写。“横”像小扁担,“竖”像小棒棒,“钩”像人踢脚。在教学基本笔画“卧钩”时,我很形象地把它比喻成“一个可爱的孩子平躺在床上,他的头轻轻地(突出此笔画起笔要轻)枕在稍高的枕头上,两只脚一起顽皮地向左上钩着。”而且,一边说一边做出动作,孩子们便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这个大家认为难写的基本笔画的要点。这样就让学生一下子记住了基本笔画的形状。如:“三点水这样写,上点下提一直线,半点突出才好看。”“撇捺在上像把伞,在中像鸟飞,在下像支架”等等。生动的讲解,准确的示范,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形象动作,亲眼看到了起笔、行笔、收尾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书写汉字也就化难为易了。遵循字理 笔生快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利用电教教学把一些复合字制成抽拉片、覆盖片,分解组合字的结构。这种新颖有趣的方法,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又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做到了省时高效。还可以把汉字书写编成口诀,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记住了口诀,也就掌握了书写的要领,易记易学。或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既形象生动又深入浅出。

三、字理之趣

一手漂亮规范的字,可以给人有愉悦之感。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兴趣的渠道多种多样,课堂上,我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课后,开展师生擂台赛,男女擂台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擂台赛等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写字水平逐渐提高,他们不再感到写字是负担,真正感受到写字的乐趣。

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特征,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在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教师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个个端正、美观的汉字。这样就能使学生来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标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四.批改之兴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兴趣。”在教学中端正、规范、美观的字自然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树立榜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驱动力,并且以此为奋斗目标。我国历代书法家如柳公权、颜真卿、王羲之等在学习时都有刻苦练字的动人事故,不妨常常讲给学生们听听,使他们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启发,教育。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支配,凡是他们喜欢学习的,持久性就好,成功的喜悦往往能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力量,写字是很单调的,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以命令强迫的形式要求学生把字写好,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或整天指责批评学生书写差,久而久之,学生推动信心,并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定势,我肯定写不好。因而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采用鼓励,表扬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的练习本上批改画红圈、红圈多了批优秀,你真棒,写得真好,加油等激励性语言。有时间在全班展览学生的写字本,表扬某某学生有进步或者把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挑选出来贴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总之,采取多种形式表扬、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全班就会出现相互学习的生动局面。

祖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在我看来,热爱祖国文字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作为小学教师应至力于这一方面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每人都写一手好字,他们可以非常纤细、非常文质彬彬、也可以异常精致。在这里引用肖川先生的一句话:我们虽不能做得很好,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总可以算是一种追求。

遵循规律

妙笔生花

——————

书法教学之我见

崔银利

内蒙古满洲里市扎区西铁小学

推荐第10篇:《妙笔生花》优秀教案

《妙笔生花》教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妙笔生花》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妙笔生花》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2、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3、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水墨绘画的表现方法及笔墨技巧。

难点: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工具的熟悉和控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视频资料,你们想不想看一看?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位画家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是以哪种绘画形式表现的?(出示视频课件)大家说的都很好,一支小小的毛笔,辅以水、墨、宣纸、色彩,能把世间万物都表现的淋漓尽致,真是——妙笔生花呀!(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本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妙笔生花》这课。

3、预期效果: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作品。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学生自主探究。

下面,请同学打开课本第28页,结合图示,感受“妙笔生花”妙在何处?(生自学课本中的作品,感受中国画的笔墨变化韵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家可以尝试表现一下么?

哪位同学能到前面给大家演示一下?(请一名同学上台演示)

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妙笔

1、用笔:

中锋与侧锋:中锋圆厚,一般表现线条、点厾;侧锋活泼,可表现大的块面。

顺锋与逆锋:顺锋流畅,逆锋老辣。

妙笔

2、用墨(一):

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如音乐中的唱名,通过墨色变化产生画面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妙笔

3、用墨(二):

浓墨:精神。淡墨:清雅。

枯墨:苍劲。湿墨:滋润。

妙笔

4、用墨(三):

蘸墨法。积墨法。

泼墨法。破墨法。

任务二:师生合作探究。

自然界的花形态多样,颜色丰富。我们画家笔下的花也不例外。(出示课件)

1、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曾被授予 “人民艺术家” 称号。齐白石出身贫寒,但他学习刻苦,在诗、书、画、印等方面均达到很高的造诣,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大师。他的作品博采众家,融合了传统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如红的花(还有印章)、绿的叶、黑的字、白的纸互相对比,艳而不俗。

2、董寿平(1904-1997)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顾问,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西省文物研究会名誉会长。董寿平笔下梅花,浓淡相宜,扶疏有致。老杆嫩枝一齐搁,开合有致,枝条舒展,枝茂花繁,繁中有简,简中有繁,繁而不乱,简而有据,开辟了一片欣欣向荣、欢快舒朗的赏梅新天地。

3、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力图把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作品和谐、清新的色调,宁静、淡美的境界,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任务三:学生自主创作。

安排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花卉作品。

采用所学妙法,大胆运用水墨色,画一幅你所熟悉的花卉图。

三、总结

1、你认为哪幅画是你心目中的妙品呢?妙在哪里?

2、小结本课。

只有亲近自然,不断学习,才能真正做到“妙笔生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笔墨功底,画画更多题材的好作品,将中国画艺术发扬光大。

第11篇:《妙笔生花》教案02

《妙笔生花》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2、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3、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水墨绘画的表现方法及笔墨技巧。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工具的熟悉和控制。 教学用具:

水、墨、颜料(红色、绿色)、纸巾、宣纸、报纸、调色盘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水墨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它博大精深,风格独特,文化内涵深厚,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情景创设营造氛围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

二、导入

1、欣赏名家名作。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谁来说一说,他们是用什么工具完成的。

2、板书“妙笔生花”

二、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妙笔

1、用笔:

1、同学们拿起和老师一起画 毛笔竖起来画叫做中锋 毛笔放到来画叫做侧锋

顺锋与逆锋:顺锋流畅,逆锋老辣。

3、试一试毛笔快速的奔跑和毛笔慢慢的散步来表现出毛笔用笔的轻重缓急。(边讲边练能使孩子们更好的掌握简单绘画技法,提高他们的兴趣) 妙笔

2、用墨:

毛笔直接蘸上墨在纸画一画 毛笔沾少许的水画一画有什么变化。 毛笔在多沾点水画一画你又发现了什么? 毛笔再沾更多的水画一画他又有什么变化?

最后在水里摆一摆再在纸上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通过老师先示范,学生后练习。更好的掌握墨分五色的技法,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如音乐中的唱名,通过墨色变化产生画面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今天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锋、侧锋、用笔的轻重缓急、运墨的方法,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这几种绘画技法是如何在绘画中表现的。(总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三、师示范《葫芦图》

1、这是什么?出示现实的葫芦。根据观察说一说葫芦的特征。(出示实物是为了让孩子感知创作不是随便编造的,是来源于生活的,他又高于生活)

2、结合葫芦的特征画出水墨《葫芦图》,讲解如何用色彩表现葫芦的色泽变化?

3、通过示范叶子讲解墨分五色。通过墨与水的调和产生墨色的深浅变化,用笔产生渐变、层叠的效果,从而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

4、讲解构图的完整性。(通过示范再次将上课的重点、难点溶解到绘画中去)

5、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结合现实的蔬菜、瓜果讲解画家是用笔的。再出示实物照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兴趣。

四、作业要求:

要求:小组创作,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用笔方法和运墨方法完成一幅蔬果水墨画。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点、线、面构成及墨色造型方面进行评价。

六、欣赏、感受:教师的水墨作品。(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让他们感知水墨画就在我们身边)

七、拓展、延伸:水墨国画。

1、中国画技法、构图介绍。

2、绘画态度:只有亲近自然,不断学习,才能真正做到“妙笔生花”。

八、总结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再次升华孩子们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喜欢)

下课,收拾工具,清洁环境。

第12篇:《妙笔生花》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妙笔生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用具准备: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旧报纸、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中国名家花鸟画欣赏,使学生对中国画花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几笔示范花卉的画法(强调随意几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画法,并感受到学中国画并不是很难的事,增强学生信心。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为尝试绘画做准备。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花蕊、叶筋

3、四种用笔的演示:(1)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一笔画完。(2)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较浓的颜色一笔画完。(3)先用墨画,再用色染。(4)先用色画,再用墨点。

三、尝试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绘画,亲身感受一下绘画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不足,发扬优点

四、学生练习

运用点和色的变化来表现一幅花卉图。

五、学生掌握笔、墨、色的不同表现方法,试着画自己熟悉的蔬果。

通过用笔的变化和墨的干湿浓淡来表现对蔬果的感受,对蔬果的形状发挥个人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进行造型。

六、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自由创作绘画。

七、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激趣,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绘画进行自评或互评。

第13篇:妙笔生花的成语故事

妙笔生花的主人公是谁?

妙笔生花的主人公是纪少瑜、李白

妙笔生花: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

纪少瑜的简介:

纪少瑜,字幼场,秣陵(今南京)人。本姓吴,养于纪氏,因而命族。

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妙笔生花的.典故:

纪少瑜

南北朝时期,南朝有名的文士纪少瑜幼年时,才华并不出众,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诚心感动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书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梦见当时著名的文人陆陲把一支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用这支笔能够写出最漂亮的文章。纪少瑜梦醒之后,果然在枕边发现一支非同寻常的毛笔。

从此,纪少瑜的文章大有长进。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深受当时读书人的钦佩,后来官至东京大学士。

李白

中国古代大诗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胧中,一边吟诗,一边随风飘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见四周云海苍茫,花木葱茏。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这时,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云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样。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这枝巨笔,用大地作砚,蘸海水为墨,拿蓝天当纸,写尽人间美景,那该有多好。”就在他浮想联翩之时,忽然听见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并有五色光芒从笔端射出,接着在笔尖开放出一朵鲜艳的红花。那支生花笔渐渐移动,朝着他飘然而来。

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笔越来越近,便伸手去取,当快要摸到粗壮的笔杆时,不觉惊醒,原来是黄粱一梦。李白梦醒之后,反复回想梦中情景,总想不出是在什么地方。他决心遍访名山大川,寻找梦中仙境。

后来,李白云游到黄山,一见这支生花巨笔,不觉失声大叫:“以前我梦中所见的生花巨笔,原来就在这里。”

妙笔生花的启示:

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更要持之以恒的阅读和积累。

第14篇:让学生妙笔生花

让学生妙笔生花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摘要

习作教学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非一日之功。本文试图从六个方面及丰富素材,创景激趣,力主创新,以说促写,评优激励,练笔积累来说说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妙笔生花。

关键词:素材

激趣 创新 说写 评优 练笔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并没有现存的模式。当前许多语文老师都有同感,学生听说写作文就谈虎色变,惧怕写作,而学生硬着头皮写出来的作文,错字连篇,语句不通,中心不突出„„习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丰富素材,激发兴趣,说写结合,评优激励等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那么,怎样让这些方法落到实处,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让学生能妙笔生花?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习作教学中的做法谈谈几点体会。

一、丰富素材,厚积薄发。

陆游说得好“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个功夫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对习作素材的积累。要写出好文章,就要象蜜蜂“采蜜”一样辛勤积累。要习作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积累写作材料呢?

㈠留心观察事物,搜集写作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的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然而,小学生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的观察,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如一花、一虫、一木等。另外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还鼓励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好习惯,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梗概,对写好作

- 123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看谁“忆”的事情又多又有意义。比赛时,我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参赛,说一说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大受启发,争相发言。学生们回忆一天内发生的点点滴滴,同学之间的、师生之间的、父母之间的„„学生们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习作先说后写,从说到写,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五、评优激励,树立信心。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感兴趣,还在内心起到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件事就会更加关心,想再试一试,更希望提高自己。因此我们的作文讲评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比如:优秀作文展、推荐发表、向校园广播站投稿、范文宣读、学习园地好词好句好段选登等。这样做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平时作文较差的小学生,只要有一个词或一句话写得具体生动,我就在下边标上嘉奖号,表示这儿写得好应予嘉奖,并在眉批上写上“这个词用得准确”、“我看你真聪明”、“这句话写得真好呀,能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活动 如实写出来。你的进步真大呀!”加上鼓励性的话语,使学生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另外,我还借鉴了一种新的记分法——“二次记分法”,做法是:每生准备两本作文本,一本为习作练习用,老师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后让学生修改,达到合格作文要求后,老师在原基础分上加分,然后誊清在另一本作文本上(即个人优秀作文本)上,大多数同学都能得高分,不少还得超满分,这样持之以恒,修改作文已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成为学生愿做的事。这样既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厌烦心理,调动了学生修改的积极性,又改变了过去学生只看分数不看文的面貌,有效地减少了老师批改作文的无效劳动。批改时做到少而精,可改可不改的坚决不改,可批可不批的坚决不批。因为作文批改不能改得太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使写得不好的,也要尽量保留学生写的部分,不可大挑出文章中所有的毛病,改得面目全非。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了褒扬 的话信心倍增,读了批评的话受到激励。

六、练笔积累,逐步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光靠一学期七八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写作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逐步提高写作能力。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平时是这样做的。

㈠童话引路,提高兴趣。 针对小学生富于幻想,喜爱童话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写童话,从而把学生引上爱听、爱说、爱读、爱写之路。开始,可先听老师讲童话故事,再让学生自己讲一讲,最后写下来,或者让学生看图写童话,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提高作文的兴趣和作文能力。

㈡采用素描作文教学解决习作时有可写的内容。对日常生活和各个局部,如文具盒、书包、老师、同学、教室一角进行分项素描,从说到写进行片段训练。然后逐步扩大观察范围。起初要求他们早晨从校门口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走这段路,并没理会的、没什么可看的,在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写下来,并告诉他们就这样习作。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么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许多事物可以观察,而且可以用来作为习作的材料,我们周围可写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后来要求他们观察家里的、邻居的、大街上的、商店里的、公共场所见到的事物,这样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阔,思维越来越活跃,觉得习作有内容可写,积极性也就高了。

㈢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如让学生自编手抄报、为红领巾广播站写稿,“元旦”送贺年片,给同学、亲友写信,开会做记录等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实践证明:习作教学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非一日之功。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能,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正确引导,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习作教学的成效必将更加显著。

以上就是我在习作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尊重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习作时定能笔下生花。

第15篇:随机成文 妙笔生花

随机成文妙笔生花———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文本进行随文练笔

【内容摘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练笔的“身影”犹如一缕春风拂过,给语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力量,在语文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文练笔”作为一种特殊的读写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通过仿写、补白、续写、改写等方式,为学生打开了写作之门,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以读引写,成了许多一线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随文练笔挖掘写作资源训练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随文练笔,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有效地随文练笔训练点的选择,能掀起课堂高潮的写话练习,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显著标识。所以说,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文本恰当的练笔点,能否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当然,从读到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关键是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巧妙地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用心引导。在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去挖掘引导,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准练笔的入手。

一、休味语言,仿写迁移。小学作文教学遵循的是“由仿到创”的基本途径。人教版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描写,非常适合学生仿写。只要抓住文本中生动、经典的句式,如:比喻句式、拟人句式、反问句式,排比句段、承接句段等一些形式感较强,表达效果独特的句段进行反复体味语言,从形式模仿上入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三年级上册的《花钟》一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各种不同花儿开放的时间。学完这一段后,可让学生写其它花儿的开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对西沙群岛海底各种各样的鱼儿的形态进行了描写。学了这一段后,让学生想象一下西沙群岛海里还有哪些不同形态的鱼儿,然后再挑几种 1

写下来,这样不仅达到了与文本的对话,又内化了学生能力。

又如《金色的草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结尾处有这么一段话:“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这是一段充满童趣和诗意的文本语言,对它进行形式上的仿写训练,不仅有帮助学生体验包含在句式中的情趣,而且对于丰富学生对相对贫乏的抒情语言范式具有一定价值。因此,我安排了如下仿写练句:

家是温暖的港湾,多么的妈妈,多么爸爸,每当看到他们的身影,我便会。

这个训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穿插进行,既是语言训练,又为学生表达感恩的情怀提供了语言训练平台。

当然,言语形式之所以具有生动的表现力,是因为它与语境相适切,如果将其与语境剥离,那就会训练枯燥,学生难以接受不说,也失去了体味语言、积淀语感的意义。好的随文练笔能够与课文阅读融为一体,与文本理解相辅相成,在课文语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既能深化文本理解与言语感悟,又能积累形式,迁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抓住空白,激发想象。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有些课文的中间或结尾嘎然而止,耐人寻味,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空白点,让学生体会到空白背后的“烟波浩渺”,化空白为练笔点,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完整。如《黄山奇石》中有这么一段:“黄山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教师可以出示一组黄山奇石的图片说:“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当一回小作家,挑选一块你最喜欢的石头来写一写,好吗?学生将会个个跃跃欲试,好的作品便跃然纸上。

以上练笔,教师可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图片,把他们带入写作境地;通过写一写黄山奇石的样子,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涵,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巧用插图,构建情节。艺术家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小学课本图文并茂,它描绘了课文局部内容或全部内容,主要起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与课文

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弦,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表达图意,挖掘插图的内在作用,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

如《搭石》一文,教师可利用文中的插图来唤起学生的表象,从“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是美吗?”来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把这些美连成一段美文,为学生学习课文渲染了一种如诗如画的气氛,也较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促使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四、奇思妙想,续写拓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复杂,更丰富多彩。”小学语文书上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 结尾都写得震撼人心,能唤起者的感情共鸣,是训练小练笔的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取文本言语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使文本的主题得到多角度的内容重构。通过种种言语实践,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把这些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的作品。

《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来不来?如果来,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他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如果不来,又会发生什么事?这样指导学生便个个兴趣盎然,创意无限。还有《穷人》《凡卡》《小木偶的故事》等课文在结尾处都“意犹未尽”,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很适宜引导学生开展续写练笔。

还有一些文章的结尾很耐人寻味,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可以以此设置悬念,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如《给予树》中金吉娅送到援助中心的洋娃娃,小女孩是否收到?若收到了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写起来十分有兴趣.

五、读中改写,分享佳作。“改写”基于文本,又不同于文本;有所依托,又必须创新。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若能让学生根据课文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积累,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创新,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的准确度与深度,又创造了语言运用的机会。改写可以是人称的改变也可以是文体的改变。如《游子吟》这首古诗,在学生理解诗意后,可让学生借助课文的插图和诗句进行改写,注意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让人读了深受感动。

在学习《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行又开封。”时,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的那种矛盾的心情,他想对家人说些什么?他害怕漏掉什么?他打开信封后做了些什么?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词句,引导学生想象、描述,把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这样又巩固、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和对诗人感情的体会,同时也完成了由古诗向记叙文的文体转换。

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赞赏和鼓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所以,在学生依据材料,重新构思,用不同文体写出自己的作品后,可以在班级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让这种创新的激情在赞赏和鼓励得以延伸。总之,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紧紧依托文本,巧用随文练笔,让学生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就算是片段也可以妙笔生花,就算是片段也可以文思泉涌!只要教师坚持不懈,一定能使学生在写作时,文思泉涌,妙笔升花,能让小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2009第8期)

2.《小学教学研究》(2009第2期)江西教育出版社

3.《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4.崔峦著的《随机成文点墨成色》一文

第16篇:妙笔生花写周记

“妙笔生花写周记”教案

【教学目的】

1.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东西。2.鼓励学生在周记中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从小事中提炼观点,升华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经常跟我说:“老师,每周都要写周记,我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我们的生活很单调,哪有那么多可写的啊?”

很多同学都这么想吗?(看学生的反应,听学生的心声。) 大家都听过罗素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现在我们的困惑,其实就是产生于这样的情况。

二、读范文,分析其精妙之处:

分发印制材料——鲁迅的《一件小事》。

读后讨论:请同学们概括下,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学生讨论回答(留时五分钟)

明确:本文正如题目所说,写的只是“一件小事”。没错,是很小,搭黄包车,就像今天我们搭公共汽车、打的,本不是什么大事。但其中又发生了一个小变故——碰倒了一个“伊”,但那位“伊”却并没有大碍——依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在这小事中,鲁迅先生用他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依然看出了点特别的东西,于是写成了这样的一篇小说。

其实,写文章不需要一定是大事情,小事情也一样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看到小事中透露出的实质。学会以小见大或者说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关键之所在。

板书: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写作练习:

假设你坐公共汽车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这会引发你的什么想法呢?可不可以写一篇周记呢?要求10分钟写好,字数300字,要写出一点深层的思考,像鲁迅先生那样。

选读学生习作,并当场点评。

(示例:今天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美女,很是赏心悦目。瀑布一样柔顺的头发披在肩头,齐眉的刘海稍显蓬松,素面清雅,衣着简洁。我盯着她的侧影看了很久。心里翻腾着各种想法:“她是学生吧?她大概不超过18岁,她也许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主要是因为她没化妆„„”想着想着,目光不由得转向了离女孩不远的那个打扮入时的妇人。“妇人”,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冒出这个词,连我自己都觉得意外。那个女子头发染成黄色,睫毛粘了两层使眼睛显得大得出奇,倔强的痤疮的突兀地贴在脸上,厚厚的粉掩盖不住它们,身材窈窕,尤其配上那双“恨天高”,而且又是穿的那种紧身超短裙,更显得妖娆。但是,为什么我一开始没被她吸引,而是被那个清纯的女孩子吸引?看来应了那句歌词“人人心中都有个孩子,特别容易与纯真接近”。在这个过分装饰的年代,清纯却成了一种奢侈。)

四、作业:

这周的周记要求写一件小事,从小事中去反思。

第17篇:妙笔生花寄情思论文

高考作文,除了引导学生在内容素材方面多积累,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关照心灵,尊重人文情怀,重视哲理思辨外,在结构上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则是引起阅卷人注意、提高作文分数的有效途径。如何才能做到呢?

一、借鉴

1、取法于本,揣摩思考。

从课文中找出结构严谨的文章,让学生揣摩思考,注重思悟文章的结构脉络。如张洁的《我的四季》,文章以生活的四季喻指生命的四季。四季犹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实质上就是把人生的阅历浓缩在表述四季的文字中。人生,有播种的春,有耕耘的夏,有收获的秋,也有在回顾的冬。高考作文题“季节”可借鉴思考这篇文章。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以“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以三种激情构成贯穿全文的三个侧面。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中“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多种感悟的立体交融,使读者也沐浴在“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意境中。再有韩愈的《师说》、苏洵的《六国论》,这一些千古美文都是学生写作借鉴的典范。

2、品读美文,借鉴提高。

在平时,注重搜集结构谨严的时文美文,让学生去借鉴,去思考。如冰心的《谈生命》,“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作者选择了“树”“河”为喻体,具体阐释了对生命的思考。张晓风的《春之怀古》以“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领起几个段落,体现了对现代社会环保的思考,体现了对具有诗情画意的美好春天的追求。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则从父母、工作、朋友、子女等角度阐释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体现了自己多生命个体的张扬。《感动是一种养分》《我要笑遍世界》等,都是结构严谨而又清晰的文章。学生将其结构了然于胸,自然会在作文中借鉴运用。

3、借鉴满分作文,把握精巧结构。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中选取优秀的文章,分析其严谨而精巧的结构。如《冷香飞上语文》。文章开头两段提出“语文是什么”的问题。下文用三个段落回答这个问题。第三段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大自然中的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溢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青天里的一行白鸳,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作者赋予语文以形状,让我们感到它的真实存在。第四、五段写生活中的语文。当你听到歌声时,想记住歌词,看到画时,“想用华美辞藻来形容它”,演讲、组织稿件、主持会议等,这都是语文;同样,古人用千变万化的声音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也是语文。总之,文章用“语文是什么”这一问题将三个看似零散的段落贯穿在一起,使它们像穿在一起的风铃,摇曳出悦耳的声音,形象地阐释了语文的内涵,紧扣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从高考满分作文中去体悟思考吧!

二、思考

感悟经典文章,明确角度。学生拿到标题或作文材料,要注重确立写作的角度、切入点。怎么更好的确定几个侧面,快速列出结构提纲则是关键的一步。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从“时间、空间、性质、对象、原因、方法、结果、感觉”等角度去思考。如以“触摸乡村”为题,可引导学生作如下思考:可以从性质思考,乡村是秀丽的,乡村是淳朴的,乡村是闭塞的,乡村的渐渐消失引发我们内心淡淡的忧伤;可从感觉入手,看一看乡村的风貌吧,听一听淳朴的乡音吧,嗅一嗅乡村的风味吧……调动多种感觉,让乡村立体的出现在我们眼前;可从空间角度思考,从乡野写到果园,从果园写到村落;可从对象角度思考,从乡音、乡情、乡貌等方面加以描绘;可从时间角度思考,从春夏秋冬等不同时间描写乡村的特点,也可以从意象角度上设喻,乡村是一首田园诗,乡村是一幅淡墨画,乡村是一首民谣曲……角度有了,思路开阔了,学生的思想情感自然能够汩汩而来。

三、模仿

1、分侧面、分点训练。

将文章从不同角度分为二至四个点,即可迅速地将文章结构成文。以“植一朵水仙花在心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们可从结果角度思考,从认知、情感、行为三点上围绕中心找准三句话列出提纲:植一朵水仙花在心中,让我们的精神更高洁;植一朵水仙花在心中,让我们的思想更深邃;植一朵水仙花在心中,让人的行为更脱俗。但此类文章切忌写成多中心的文章。

2、反复咏叹,一句话点题训练。

将文章的中心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用这凝练的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化中心。如以“滴水藏海”为话题构思文章。我们从5?12大地震中看到了温总理的高贵品质,可用反复咏叹的结构形式加以赞颂:总理啊,您的一言一行透露出您对人民无微不至的关爱;总理啊,您的一举一动展示出似海般的宽阔胸怀;总理啊,您的一个眼神蕴含着四海神的真情;总理啊,您的彻夜未眠隐藏着您对生命的敬重;总理啊,您是人民的好总理,从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强的中国人民,从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四、训练

示例

1、以“一路有你”为题,构思文章。

分侧面、分点训练:

一路有你,我的生活充满诗意;一路有你,我的灵魂不再孤独;一路有你,我的前途不再迷茫。

反复咏叹:一路挫折,一路风雨,我能坦然而过,只因有你。

2、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构思成文。

反复咏叹式分侧面训练:用“忘不了,忘不了那童年的乐趣”作中心句贯穿全文,具体可从形、声、色三个侧面构思主体:忘不了,忘不了那山上的红酸枣;忘不了,忘不了那水中的笑语;忘不了,忘不了那山坡上的羊群。

第18篇:妙笔生花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12课 妙笔生花(活动二)

教学目的: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活动。

中国名家花鸟画欣赏,使学生对中国画花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向学生进行评析,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观察活动。

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几笔示范花卉的画法(强调随意几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画法。并感受到学中国画并不是很难的事,增强学生信心。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为尝试绘画做准备。

三、尝试活动。

请几位学生上台,通过刚才的观察,试画一幅。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试画。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绘画,亲身感受一下绘画的乐趣。

四、练习活动。

教师再次具体讲解绘画步骤,学生在具体步骤的指导下再次进行练习。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不足,发扬优点。

五、再欣赏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媒体的演示其他花卉的不同画法,学习花卉的其他画法。教师再次示范,边画边讲解具体绘画步骤并板书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蕴含蕊、叶筋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其他不同画法的花卉,并简单示范,使学生掌握不同的画法

六、创作活动。

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自由创作绘画。学生再次进行综合创作

七、点评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讲评,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绘画进行自评或互评。

第19篇:短文写作妙笔生花开头语

短文写作妙笔生花开头语

文章的开头除了要表明主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因此,开头一定要具有与众不同的吸引力,这样才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介绍几种实用有效的开头方式及常用句型:

1)现象法

所谓现象法,就是在文章开头就指出某种社会现象或问题。这种开头方式在六级写作中十分常见,主要应用于现象解释型作文和问题解决型作文。

【常用句式】

① Recently/ Presently the phenomenon/ iue/ problem of„ 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 aroused public attention/ become a heated topic/ been in the limelight.

② With „, there arises a heated debate as to„

③ With the steady/ rapid/ amazing development of„, people begin to„④ In the past„ years, many„ have been faced/ troubled/ confronted with„

⑤ Nowadays/ Recently, one of the hottest/ most popular topics/ problems many people complain/ concern about/ talk about/ discu is„

⑥ Nowadays, our society is/ we are witneing more and more„

⑦ In the pas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harp/ dramatic increase/ growth/ rise/ decline in „ According to an official report/ survey/ poll, „

⑧ In recent„years, „has experienced an alarming increase/ growth/ rise/ decline in„

【例13】

Nowadays, one of the hottest problems many people complain about now is piracy.Books, tapes, VCDs and other high-tech products have been pirated.For instance, when a new product comes onto market, most probably, its pirated version will soon show up in the market, too.

【分析】本段文字是关于如何解决盗版问题的文章开头,运用了现象法,段首句使用了句式⑤。

2)对立法

所谓对立法,就是引出人们对要讨论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表明自己偏向哪一看法。这种开头方式方式一般用于有争议的主题,主要适用于对比选择型作文。

【常用句式】

① When asked„, a great/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most„ say that„ But I think/ view quite differently./ But in my eye/view,„

② When it comes to„,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but some others argue/ claim that„ (the opposite/ reverse is true).There is probably some truth in both arguments/ statements, but „(I tend to agree to/ would prefer the former/ latter.)

③ Now, it is commonly/ generally/ widely believed/ held/ acknowledged that„.They claim/ believe/ argue that„ But I wonder/ doubt whether„

④ Nowadays there is no agreement among people as to„.Some people focus on/ advocate/ favor „ while others may think„.(From my point of view, „)

⑤ When faced with/ In the face of„ quite a few people claim that„ but other people argue„⑥ There is much discuion/ public debate/ controversy nowadays as to the problem of„ Some people say that„ Others hold that„

⑦ There is a general debate over the phenomenon of „ People who are against/ object to it claim/ hold „ But people who advocate it, on the other hand, claim/ argue „

⑧ The value of this form of„ is now being questioned by„/There is growing skepticism toward„

【例14】

Nowadays there is no agreement among people as to the best measure of a country’s succe.Some people focus on rich economy while others may think it is the quality of life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oney

【分析】本段文字是关于什么是社会成功的标准的文章开头,运用了对立法,段首句使用了句式④。

3)观点法

所谓观点法,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本文要论证的观点或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开头方式主要适于观点论证型作文和问题解决型作文。

【常用句式】

① Now there is a growing awarene/ recognition of the neceity to„/Now people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aware/ conscious of the importance of„

② It is true that„ No one can deny „

③ „, which has been generally accepted.The truth of it is deep and profound/ self-evident.④ Now people in growing/ significant numbers are beginning/ coming to realize/ accept/ be aware that„

⑤ Nowhere in„ / Never in history has the iue/ change/ idea of„ been more evident/ visible/ popular/ serious than in„

⑥ Perhaps/ Maybe we should/ it is time to rethink/ reexamine/ have a fresh look at the idea/ value/ attitude/ wisdom/ desirability that„

【例15】

Now there is a growing awarene of the neceity to protect our natural resources form being exhausted.Having realized that natural resources cannot be reproduced if they are exhausted, people are turning to other things for replac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分析】本段文字是关于如何保护自然资源的文章开头,运用了观点法,段首句使用了句式①。

4)比较法

所谓比较法,就是通过对过去、现在两种不同的倾向、观点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文章要讨论的观点。一般来说,对过去的观点都只是一笔带过,而将写作的重点放在现在的即文章要讨论的观点上。这种开头方式主要适用于观点论证型作文。

【常用句式】

① For years, „had been viewed as„ But people are taking a fresh look now.With the growing/ development of„, people„

② People used to think that„ (In the past, „) But people don’t share this view now.

③ It is a tradition/ custom/ practice/ traditional way„ But now/in recent decades things have changed.

【例16】

People used to think that children should be obedient.If they were obedient, their parents would be very proud and very pleased, and consequently, they would be the favorite ones of their parents among other children.But people do not share this view now.They now think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at their children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分析】本段文字是关于孩子应该有独立的思想和观点的文章开头,运用了比较法,段首句使用了句式②。

5)问题法

所谓问题法,就是先将要讨论的问题进行设问,然后在解答的过程中引出观点。这样开头的好处在于从一开始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问题设计不好,就会导致首段中心不突出,主题句表达苍白等负面效果,因此使用时要慎重。这种开头方式主要适用于对比选择型作文和现象解释型作文。

【常用句式】

① Should/ What„? Opinions of/ Attitudes towards/ Answers to„ vary widely/ greatly/ from person to person.Some„ are favor of/ view/ regard/ think of„ Others believe/ argue/ claim„② “Why do/ have „?” Many „ often ask/ pose the question like this.

③ One of the basic/ hot topic facing our society is: What/Why „?

④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problem of „? In seeking answer to this q

⑤ Why is there a „ in society? It is no easy task to identify the causes for it.

【例17】

Should euthanasia be legalized? Answers to this question vary greatly from person to person.Some people are in favor of the idea of euthanasia.Others argue that the legalization may bring about some problems.

【分析】本段文字是关于安乐死是不是该合法化问题的文章开头,运用了问题法,段首句使用了句式①。

6)引用法

所谓引用法,就是在文章开头引用名人名言、箴言、谚语或有代表性的看法,来引出文章要论述的观点。这种方法通过引用切合主题的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题,另一方面也能为文章增加文采,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这种开头要求考生必须有一定知识储备,对所使用的名言警句等要应运自如。另外,所引用的名言警句一定要为中心服务,不能单纯为了增加文采而引用。这种开头方式主要适用于观点论证型作文。

【常用句式】

① One of the great/ early writers/ philosophers/ scientists said/ wrote/ remarked, “„”If this is true/ the case, then the present/ current view/ value/ attitude/ situation should make us wonder whether„/ ponder over„

② “„” The same idea/ complaint/ attitude is voiced/ echoed/ shared by„

③ “„” How often we hear/ We are used to hearing/ Many people have heard(such) statement/ words/ complaint like/ as this/ those.

④ There is an old/ popular saying/ proverb which goes that„.The truth of it is profound and significant./ Under its simplified cover, a truth is ironically pointed out, that is, „

⑤ One great „ had ever said/ once remarked, “„”Now it still has a realistic/ profound significance./ Now it is still working in our modern society./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share this belief./ The remark is still confirmed by people in today’s society./ the remark has been shared by generations./ The view has been echoed by many …

【例18】

There is an old proverb which goes that the gra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valley.Under its simplified cover, a truth is ironically pointed out, that is, people are not contented with the already bleing situation.On the contrary, we always think that there are people around us

who are much more fortunate than us.In fact this kind of opinion is very dangerous.

【分析】本段文字是关于成功是靠运气还是靠努力奋斗的文章开头,运用了引用法,段首句使用了句式④。

第20篇:读写结合 让作文妙笔生花

读写结合 让作文妙笔生花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南门坝分校 肖璐 联系电话:15351277238 内容摘要: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只有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妙笔生花。在日常教学中,我积累了这些读写结合的方法:

1、品味优美词句,以品促写。

2、品读优美段落,以读促写。

3、赏析文章写法,以赏促写。

4、挖掘文章空白,以补促写。

5、推荐相关读物,以积累促习作。

关键词:读写 结合 妙笔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是的,阅读与写作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没有了阅读,写作便是无源之水,终将干渴;没有了写作,阅读便是没有航向标的船,终将迷失方向。只有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呢?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积累如下:

一、品味优美词句,以品促写

很多同学在作文中用词不准确,特别是近义词,常混淆不清,有些词语表达的情感也不够鲜明。因而在教学中,我抓住了用得特别准确的词或能很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采用多种形式辨析这样用的好处,为学生在作文中准确用词做好了示范。如在教学《月光曲》时,我让学生品味“随随便便”一词,感受盲姑娘对哥哥的爱。在教学中,

我是这样安排的:

(1) 随随便便是什么意思?(2)盲姑娘随随便便说了什么?(3) 盲姑娘想不想听贝多芬的曲子,从哪儿看出来的?(4)她真的是随随便便说的吗?(5)她为什么在哥哥面前说是随随便便说的呢? 学生围绕这一系列的感悟就理解了,随随便便这个词不是随便说的,也不是随便用的。盲姑娘怕为难哥哥,而故意这样说的。作者为了表现盲姑娘对哥哥的爱,而有意这样用的。

通过这样的品味,学生在作文中也能斟酌推敲词语,能更准确表达意思及自己的情感。

二、品读优美段落,以读促写

在教材中,有许多段落语言优美,结构明晰,因而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段落展开读写结合,让学生的作文条理更清楚。例如《山中访友》的第四自然段,此段先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再写“我”热切地和他们打招呼。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抓事物的特点以及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反复品读完这段文字之后,以“生态公园,哪一个不是我的朋友”为总起句,让同学们跟里面的植物、动物打招呼。写时要求抓住生态公园里生物的特点。在这样的指导下,同学们写出的内容不光语言优美、特点鲜明,而且拟人手法、总分结构的运用也非常到位。

三、赏析文章写法,以赏促写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经过精挑细选,篇篇文质兼美,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而在教学中,我选取结构、语言、表现方法

最突出的文章,就某一方面让学生模仿。如《索溪峪的野》一文构思独特。它先总写索溪峪是野的,再写山、水、动物、人是野的。在介绍山、水、动物、人这几方面时,每段都采用了总分结构,因而在学完这一课,我让同学仿照这种结构写《生态公园之秋》。很多同学的作文结构独特、内容真实生动。如秋在树上,秋在池塘里,秋在人们的身上等总起句都很有特色。

四、挖掘文章空白,以补促写

很多课文的作者常常运用“空白”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教学时,让学生填补这些空白,不光对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学生作文创设了很好的场景,学生写出来的文字就会真实、感人。如《灰雀》一文,文章最后写灰雀飞回来了,但没有写出昨天到哪里去了。这就可让学生进行“补白”训练,请你替灰雀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里了?

有些文章结尾余音未尽,令人浮想联翩,此文也可对学生进行补白训练。如《穷人》一文,在领悟了渔夫和桑娜心地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后,让学生续写:渔夫看见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们一家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有的想到了晚上桑娜夫妇下定决心把孩子抚养成人的事,有的想到了几年中渔夫一家辛苦但很和睦的情景,还有的想到了几十年后,几个孩子成就了一番事业,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幸福。

五、推荐相关读物,以积累促习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教学中,我也积极引

导学生将语文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学完《海伦.凯勒》一课,推荐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阴》,让及早阅读完的学生在班级讲述其内容并给与奖励。

在学完《最后一头战象》后,出示沈石溪的另一篇名著----《狼王梦》中最感人的段落,教师感情诵读后,让学生谈感受并推荐阅读,一周后检查。

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的语言不再那么空乏、苍白。写作文时,也能呼之欲出,随心所欲地表达了。

总之,阅读与写作相依相随。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桥,才能让作文童心飞扬,妙笔生花。

妙笔生花造句
《妙笔生花造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