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好记者讲好故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6-30 15:06:4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好记者讲好故事

好记者讲好故事

一段视频见证了真实背景,一个镜头定格当事人物,一个标题揭开本来面目,一段评论反映了社会焦点。这就是一个记者的日常工作,而此次组织的昌吉州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就让我明白了记者的工作,走进记者的镜头,你就可以知道了他们镜头下故事主人公的日常生活。

故事,离不开说故事的人,更离不开听故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故事的目的。此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演讲比赛中,九位选手上台进行了深情并茂的演讲,个个让人印象深刻,有讲述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有讲述昌吉本土企业特变电工取得的巨大成就,有讲述执勤交警、少数名族村干部时刻谨记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的感人事迹。

每一个故事都很感人,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书写,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记录。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昌吉本土企业特变电工在6月21日,研制出了世界首台发送端±1100千伏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解决了我国5500万户用电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制造出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特变人的努力,这背后的辛酸苦楚我们不得而知。科学技术室第一生产力,特变电工每年都会拿出当年销售收入的3%到5%去运用到自主创新投入当中,依托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自主创新,参与制订了100多项国内外行业标准制订,实现了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的升级,推动了中国标准向世界的输出,打造了中华民族工业品牌,成为中国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世界输变电制造行业的骨干企业。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潜力巨大。而身为新疆本土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和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特变电工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借势发力,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笔、话筒、镜头,记录着、改变着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报道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牺牲,他们却甘之如饴。“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新闻工作者天然担负着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责,也天然担负着弘扬正气、鞭挞丑恶的使命追求。正因为这样,新闻工作者兼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者和践行者的双重身份。新闻工作者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上履职尽责、增进担当,关系着新闻工作的灵魂,更关系着新闻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精神力量。兹事体大,不容怠慢和亵渎。

总之,此次活动让我收益颇丰,让我知道了记者工作的艰辛,也让我知道了还有这样一群人在为新疆的发展而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要像他们学习,像故事中的模范学习,为我们新疆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2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2016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向平凡人致敬“作为记者,我走过很多路,也遇到了很多人,更见证了他们的故事。”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孙铁翔说道,汶川地震、钓鱼岛巡航、南海巡航,危难面前他冲在一线、从容应对、记录真实;“黄金稻米”事件调查、湄公河复航,新闻现场他感受责任、坚韧和担当,用平凡人的故事彰显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16小时,孙铁翔冒着余震爬进了北川,采访时,北川老县城的一座山滑下来一半……谈起在北川的生死瞬间,军人问他:“当时就不怕被捂到里面?”孙铁翔说:“怕,但我更怕不进去后悔一辈子。”2012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发出后,中国海监编队在钓鱼岛海域高速巡航,并第一次在钓鱼岛海域度过中秋。孙铁翔问船长,“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船长说:“200多天吧。”孙铁翔心里嘀咕:“这个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怀孕9个月的爱人每天都在盼着我早些回去……”共和国的安宁,离不开这些默默无闻、坚守阵地的船长船员们,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孙铁翔评价道:“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比风吹日晒更难熬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牵挂。”其实,记者何尝不是这样一份职业呢?无私奉献,这是每一位平凡的记者在平凡的每一天,始终在坚持的状态。平凡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孙铁翔说,这些看似平凡的人、自认为平凡的人,却时时迸发着不平凡的劲头,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他们身上那种责任、坚韧、担当,不仅成为支撑个性的基石,更为国家积累着蓬勃兴旺的力量。所以,向平凡人致敬。向记录平凡人的记者,致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用“微”传播正能量作为网站记者,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是否因习惯了眼球效益而变得庸俗了呢?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有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网络的正能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采访完郭明义的东北新闻网新闻部副总监李理。在采访郭明义之前,李理心里在嘀咕,“传统媒体已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会带来流量吗?”李理对网络记者这一职业认知的转变,源于郭明义精神的感动,也是记者自我反思、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从鞍钢回来后,“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那是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李理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说他一个网站“小”记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义的感人故事在网上传递,就是要将正能量在网络播撒。“那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给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我要让老郭成为网上真正的红色‘大v’。”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三:一辈子写好人信仰的传承,能够推动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一生守候。光明日报社驻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在30多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直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记录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历程。他说记者这条路很艰辛,但也很纯粹;他说自己半生都在流泪,却从来不后悔,也终将不后悔。20年前,郑晋鸣陪孔繁森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4天,他问孔繁森:“孔书记,你为什么要二进西藏?”孔繁森说:“艰苦地区更需要人呐。”6年前,郑晋鸣问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你已退居二线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地飞?”邱光华回答:“这么危难的时候,我不飞行吗?”这两位好人的英雄精神,让无数人动容,郑晋鸣说:“讲这些故事,我完全是把自己融入进去了,自己首先要感动。这些故事我都掉了好几次眼泪了,我才敢去讲。”用心、尽情,这就是郑晋鸣对记者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半辈子写好人,还是没有写完;立志一辈子做好记者,但依然在路上。”今年8月,郑晋鸣带着5个学生到连云港开山岛上住了5天,“这个岛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2海里,没有淡水、没有电。”一对夫妇一守就是28年。每天清晨,夫妇俩都会到后山升旗。郑晋鸣说,他们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好人对责任的坚守。总有这么一些好人,让人泪流满面。“我写这么一批好人,也是在激励我一生前进,激励我永葆激情,使我不会停下记者的脚步。”郑晋鸣这样说,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为了坚守岗位,他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第二个孩子见到他时,也已经会叫爸爸了。

然而,他就是要把故事讲好、把工作做好,“记者不只是在路上,还要深入到实际中去,要会吃苦、敢吃苦、视工作如生命。”他说他山西老家有句古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坚韧、敬业、奉献,这是他当记者的注脚,也是生命闪烁的光芒。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向平凡人致敬“作为记者,我走过很多路,也遇到了很多人,更见证了他们的故事。”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孙铁翔说道,汶川地震、钓鱼岛巡航、南海巡航,危难面前他冲在一线、从容应对、记录真实;“黄金稻米”事件调查、湄公河复航,新闻现场他感受责任、坚韧和担当,用平凡人的故事彰显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16小时,孙铁翔冒着余震爬进了北川,采访时,北川老县城的一座山滑下来一半……谈起在北川的生死瞬间,军人问他:“当时就不怕被捂到里面?”孙铁翔说:“怕,但我更怕不进去后悔一辈子。”2012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发出后,中国海监编队在钓鱼岛海域高速巡航,并第一次在钓鱼岛海域度过中秋。孙铁翔问船长,“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船长说:“200多天吧。”孙铁翔心里嘀咕:“这个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怀孕9个月的爱人每天都在盼着我早些回去……”共和国的安宁,离不开这些默默无闻、坚守阵地的船长船员们,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孙铁翔评价道:“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比风吹日晒更难熬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牵挂。”其实,记者何尝不是这样一份职业呢?无私奉献,这是每一位平凡的记者在平凡的每一天,始终在坚持的状态。平凡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孙铁翔说,这些看似平凡的人、自认为平凡的人,却时时迸发着不平凡的劲头,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他们身上那种责任、坚韧、担当,不仅成为支撑个性的基石,更为国家积累着蓬勃兴旺的力量。所以,向平凡人致敬。向记录平凡人的记者,致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用“微”传播正能量作为网站记者,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是否因习惯了眼球效益而变得庸俗了呢?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有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网络的正能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采访完郭明义的东北新闻网新闻部副总监李理。在采访郭明义之前,李理心里在嘀咕,“传统媒体已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会带来流量吗?”李理对网络记者这一职业认知的转变,源于郭明义精神的感动,也是记者自我反思、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从鞍钢回来后,“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那是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李理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说他一个网站“小”记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义的感人故事在网上传递,就是要将正能量在网络播撒。“那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给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我要让老郭成为网上真正的红色‘大v’。”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三:一辈子写好人信仰的传承,能够推动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一生守候。光明日报社驻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在30多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直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记录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历程。他说记者这条路很艰辛,但也很纯粹;他说自己半生都在流泪,却从来不后悔,也终将不后悔。20年前,郑晋鸣陪孔繁森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4天,他问孔繁森:“孔书记,你为什么要二进西藏?”孔繁森说:“艰苦地区更需要人呐。”6年前,郑晋鸣问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你已退居二线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地飞?”邱光华回答:“这么危难的时候,我不飞行吗?”这两位好人的英雄精神,让无数人动容,郑晋鸣说:“讲这些故事,我完全是把自己融入进去了,自己首先要感动。这些故事我都掉了好几次眼泪了,我才敢去讲。”用心、尽情,这就是郑晋鸣对记者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半辈子写好人,还是没有写完;立志一辈子做好记者,但依然在路上。”今年8月,郑晋鸣带着5个学生到连云港开山岛上住了5天,“这个岛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2海里,没有淡水、没有电。”一对夫妇一守就是28年。每天清晨,夫妇俩都会到后山升旗。郑晋鸣说,他们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好人对责任的坚守。总有这么一些好人,让人泪流满面。“我写这么一批好人,也是在激励我一生前进,激励我永葆激情,使我不会停下记者的脚步。”郑晋鸣这样说,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为了坚守岗位,他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第二个孩子见到他时,也已经会叫爸爸了。

然而,他就是要把故事讲好、把工作做好,“记者不只是在路上,还要深入到实际中去,要会吃苦、敢吃苦、视工作如生命。”他说他山西老家有句古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坚韧、敬业、奉献,这是他当记者的注脚,也是生命闪烁的光芒。

推荐第3篇:“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材料)

牢记记者使命,传播真实事迹

——《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

“我自豪,自豪我是中非友谊的见证者”,这是人民日报社记者张建波的肺腑之言。去年8月13日,在人民日报社非洲中心分社工作的他,捏着一张单程机票,只身飞往塞拉利昂。以笔和相机为武器,马不停蹄地讲述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同心抗击疫情不一般的故事。张建波说: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把我推送到塞拉利昂的,我只知道我是个党报的记者,在这个时候应该担当起责任感。”他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一段段有血有肉最真实的事迹,也展示了中国好记者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良好形象,让更多人理解了记者,更看到了当代记者的责任、坚韧与担当。他们牢牢记住记者的使命,不向困难低头,为我们传递着真实,传递着正能量。

毛泽东曾给记者希冀:“记者应该是先锋,‘先天下之放而放,先天下之鸣而鸣’。” 记者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有一双苍劲有力的翅膀和一双洞察敏锐的眼睛,敢搏狂风暴雨,敢迎电闪雷鸣,敢遨游苍穹。能在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看清方向,明辨是非。记者善于捕捉常人未能察觉的新闻线索,然后拟定成文,服务大众,让更多的人不出门知天下事。

生活中又岂止是这十位好记者,有太多的记者坚守着自己的使命,不顾千辛万苦,奋战在一线,给我们带来最新报道,在此向他们道一声:辛苦了!看过这期节目后,我对记者这一职业

有了全新的认识,如果说之前梦想从事新闻工作是想让别人投来更多羡慕的目光,那么,从这一刻起,我理解的记者则是如何用行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推荐第4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优秀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优秀范文

这个季节不会春暖花开,但我却想面向大海,因为记者梦我做得太长久了,脚下坚实的土地已给了我力量。

曾经我是一名教师,想着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为友,但夜深之时,总感觉有种未曾有过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变、去尝试。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在繁重的教学之后,每晚与孤灯相伴,在本科毕业多年之后,我坐进了向往已久的复旦课堂里。早已不再年轻的我为了练好口语,将小石子放进嘴里,所以当我在乌镇用流利的英语采访外国游客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当初很多人不解地问我:当一名教师不是很好吗?放弃一切重头开始值得吗?如今依旧有很多人问我:放弃上海的一切,回到这里,会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补偿;对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在xx晚报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扎实的立足点。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中断、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只有中国演讲网做一名记者,才会让我永远与麻木无关,永远与年轻相邻。我希望当一切结束时,我也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干得不错,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在这个媒体年代里,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者,这早已不是我们的第一要责,我们都应该是理想主义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这个媒体年代里,地球村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关注着巴以冲突,谈论着禽流感,比较着卡米拉与戴安娜的风度,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民众,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他们的声音放大,用我们手中的话语权传递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所以,我从xx早报来到了xx晚报。在早报做财经新闻的时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级酒店,采访的对象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却发现感动已离我越来越远。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从这个城市角落里升腾出来的新闻:凌晨四点扫大街的环卫工、觉海寺前那张哭泣的小脸、福海云天见钱不眼开的打妹、府南花园那对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妇,都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感觉。

晚报从创刊至今只有十年,从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弱小,我们的步履还不沉稳,但我们一直睁眼看着这块土地,年头这块土地上的民众,因为我们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远。

推荐第5篇: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怎样去做事?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我叫张爽,是一个患有血管畸形引起的左侧脑半球弥漫性血栓的残疾女孩。xxxx年11月,在参加《东北新闻网》《志愿服务》频道举办的《我支持人体器官捐献千人随手拍》的活动时结认了杨东文叔叔,并在同年12月份,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我非常有幸的成为素有“辽宁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东北新闻网》的一员。而“志愿服务”则是我上班以来接触过的第一个名词,也是作为残疾人的我独立走向社会后干得第一份工作内容。半年工作时间白驹过隙,让我对“志愿服务”从无知走向了略知(略知一二)。但由于接触时间短,所以脑中认知度实在很贫瘠。半年工作时间里,共随同杨师傅出去采访志愿活动7次,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第一次是辽宁省红十字会与华润万家道义店联合举办的义卖暖童心活动;第二次是随同新闻部去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xxxx年12月24日,辽宁省红十字会与沈阳华润万家道义店共同举办的“万家平安夜义卖暖童心”活动,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的七位90后志愿者们在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用他(她)们的热情、耐心的服务;礼貌、周到的用语;不厌其烦的讲解赢得了众家的认可,这些平素都是家中的“掌中宝”的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却都变成了活动的主角,他(她)们都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可锻炼自己综合方面的能力又可以用义卖赚来的钱,来帮助那些患有先心病却无钱医治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我们感到很幸福。”第二次是xxxx年4月27日随同新闻部去沈阳中医药大学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吴绍新--这个名字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当我走进病房第一次去认识他、接触他、走近他时,一种莫明且巨大的感染力扑向了我。四年如一日义务照顾养老院老人→48岁罹患癌症晚期→生前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和《眼组织自愿捐献书》→故去后完成了生前遗愿,捐献了眼角膜。48年人生之路---他用行动践行了普通人心中的博爱,传递

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怎样去做事?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我叫张爽,是一个患有血管畸形引起的左侧脑半球弥漫性血栓的残疾女孩。xxxx年11月,在参加《东北新闻网》《志愿服务》频道举办的《我支持人体器官捐献千人随手拍》的活动时结认了杨东文叔叔,并在同年12月份,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我非常有幸的成为素有“辽宁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东北新闻网》的一员。而“志愿服务”则是我上班以来接触过的第一个名词,也是作为残疾人的我独立走向社会后干得第一份工作内容。半年工作时间白驹过隙,让我对“志愿服务”从无知走向了略知(略知一二)。但由于接触时间短,所以脑中认知度实在很贫瘠。半年工作时间里,共随同杨师傅出去采访志愿活动7次,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第一次是辽宁省红十字会与华润万家道义店联合举办的义卖暖童心活动;第二次是随同新闻部去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xxxx年12月24日,辽宁省红十字会与沈阳华润万家道义店共同举办的“万家平安夜义卖暖童心”活动,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的七位90后志愿者们在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用他(她)们的热情、耐心的服务;礼貌、周到的用语;不厌其烦的讲解赢得了众家的认可,这些平素都是家中的“掌中宝”的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却都变成了活动的主角,他(她)们都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可锻炼自己综合方面的能力又可以用义卖赚来的钱,来帮助那些患有先心病却无钱医治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我们感到很幸福。”第二次是xxxx年4月27日随同新闻部去沈阳中医药大学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吴绍新--这个名字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当我走进病房第一次去认识他、接触他、走近他时,一种莫明且巨大的感染力扑向了我。四年如一日义务照顾养老院老人→48岁罹患癌症晚期→生前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和《眼组织自愿捐献书》→故去后完成了生前遗愿,捐献了眼角膜。48年人生之路---他用行动践行了普通人心中的博爱,传递

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用平凡填写着人生的意义。他的善举很让我感动,他不愧“身边好人”的称号!亦足够让认识他的人感到骄傲与自豪!通过几次参与报道活动后,作为志愿者频道编辑的我一直在想,中国现有志愿者六七千万,这么庞大的队伍,可报道、可挖掘的故事那么广,我们如何才能运用我们记者、编辑们强烈的职业感、细腻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情感、隽永的笔墨、优美的文字、客观的态度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能量、可歌可颂的故事一一展示出来,让更多不了解他们的人,通过我们的报道去认识他们。此外,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如何提升志愿者频道的内容?

2、如何提升志愿者频道的质量?

3、如何把志愿者频道办出自己独特的特色?经过几次三番找工作的经历,我深有感触的体会到残疾人在社会上找份工作做有多么的难!实话实说,我连做梦都不会想到我会来到《东北新闻网》这个充满智慧、思想、才华与情感的集体里!真的,我非常地感谢付海鹰台长能给予我这样的机会!招收残疾人来工作,我《东北新闻网》在辽宁省可以说都是首开先河,前无古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作为残疾人,我无疑是省内224.2万残疾人中最幸运的一个!从3岁患病至今,我一直都是在父母、朋友千般万般的疼爱与关注下长大的。虽然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判断我的病情时称:“一个人在左脑半球完全坏死的状态下,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实属奇迹,而至于这样的生命还能存活多久,仍旧是医学界未解之谜。”但我想说,我仍然会全力以赴的在人生的履历表上去完美地书写一个漂漂亮亮的“人”字!用短暂的一生、残缺的肢体去兑现自己的人生承诺,优秀做人、踏实做实,再利用点滴的机会把自己从小至大得到的小爱转化成大爱回馈出去,从而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有感情。当有一天,自己将化为泥土回首往事时,希望自己可以负责地对自己说:我没有辜负所有的深情厚爱、没有让父母及所有爱我的人失望,我兑现了自己对自己许下的人生承诺。最后,我更希望我在单位的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为人来取得领导的满意、同事的认可!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三)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XX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董霄。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青春和梦想永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年少时我就梦想着将来做一名电视人,所以考大学时我报考了播音与主持专业,xxxx年6月毕业后,我来到罗江广播电视台,同学和朋友有些不解,干嘛到一个小县城去啊?现在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大舞台,有的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放弃自己所学专业,但是***不是说了吗: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认为,对于我们才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要业务精、自身硬、最终实现自己的电视梦,就必须系统地接触了解广播电视行业,而县级电视台就是很好的锻炼平台,由于人员有限,一个人扛起几份工作是很平常的事,上午拿着摄像机跑新闻,中午写稿子,下午配音,晚上写活动策划,睡前备稿准备第二天的活动内容,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虽然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游玩,但在采集新闻的路上,不停地尝试,不同的经历充实了我的青春,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踏实感。从第一篇不到100字的简讯新闻,到今天上千字的连续报道,我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走这么多路,也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和陌生人这么熟络地聊天。在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感受很多,感受到了单位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帮助。记得第一次出外镜,自认为学这个专业的我不成问题,可面对摄像机拿起话筒时,我的面部表情开始僵硬,说话变得结巴,同事安慰我说,没啥,第一次都这样,你把镜头当成自己的恋人就不紧张了。从第一次的结巴到今天主持大型文艺活动,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站在上千人参加活动的舞台上潇洒自如地主持节目,当我第一次交出粗糙的稿件时,是热情的同事帮我润色修改,在我为找不到好的选题而苦恼的时候,也是他们及时给我点拨提醒。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我感受了什么是关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付出。记得去年刚到单位时,正好赶上罗江“7·9”洪灾,台里的几位老记者迅速出动,为了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不顾自身的安危,深入重灾区芒江村,我记得当时我们所在地的水位已经漫过了我们的肚脐,而且水位还在上涨,我们新闻中心的老记者张熙,却仍站着一动不动,扛着摄像机,就为了捕捉到重灾区第一支救援队伍的镜头,一股水浪打来,他险些跌倒,我赶去扶住他时,只见他高举摄像机,向我喊道的第一句话是:“看好机器!”我隔壁办公室的彭妮娜,是电台走进乡村节目的记者兼主持人,在她的办公桌下面,始终放着一双平底鞋,刚开始我有些奇怪,后来才明白,那是她下乡时的专用鞋,作为对农节目的主持人下乡是常事,别看 她文静瘦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比我这个90后还跑得快,跟娜姐一起下乡采访总会有农民朋友上前搭讪,向她反映家里养的鸡鸭生病啦,地里的庄稼出什么问题了,外出打工遇到什么麻烦了等等,娜姐总是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详细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记得有一次在金山镇大井村采访,村民向东说他家的鸡苗大量死亡,不知什么原因?娜姐立即与县畜牧局联系,请技术人员到向东家现场查看,原来是他把鸡鸭兔混养在一起造成的,针对这个案例娜姐制作了《盲目养殖要不得》节目,之后还做了回访了解向东改进后的养殖情况,提醒农民朋友如何科学养殖,娜姐说,做对农节目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技术讲解说给农民朋友们听,他们才容易接受。一年了,娜姐的办公桌下又换了一双新的平底鞋,她说一年跑烂一双鞋没啥,只要我们的节目有人听,能帮到农民朋友那才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个人他的手机随时随地都不离身,全天24小时开机,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他就是我们现在的新闻中心主任杨俊。当时俊哥还是一名普通记者,他是在去年当的父亲,记得当时俊哥的妻子已经到了预产期,这时候正是一名丈夫最应该在他妻子身边的时候,但他就在家守候妻子的一天晚上,新盛镇金龙村10组一汽车侧翻在防洪沟内,驾驶员被困车内,急需救援。接到热线电话后,他没有打扰熟睡的妻子,立即出发,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进行采访,并以那次事故为由头,在《罗江新闻》中播发交通安全常识系列报道,向全县群众宣传交通安全常识。过后我们说他应该在家陪妻子,他却说:“丈夫的责任我确实没尽到位,但是我对社会责无旁贷!”我刚刚接触民生新闻的时候,觉得繁琐、累心,因为时常要下乡,要花时间,要用精力。而我们的老记者勇哥,却时常比我们这些年轻人精力还要旺盛,勇哥原名李元勇,因为他常跑民生新闻,接触的人、遇到的事、处理的问题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多得多,所以我们常戏称他为街道办刘主任。勇哥是个事儿妈,一次下乡采访农业的相关新闻时,他细心的发现有几片田无人问津,打听后才得知,这户人家的壮劳力只有父亲和儿子,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而身患重病的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一直隐瞒着病情,在勇哥和当地村民的劝说下,这位父亲终于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尿毒症!巨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位父亲几乎放弃了治疗,而勇哥却在鼓励这位父亲坚持活下的同时对降临在这个家庭的不幸做了报道,社会的力量是无比的强大,不仅村镇上举行了捐款,医疗单位也表示将按政策减免部分治疗费用。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以自己热爱的工作为职业。我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让我融入在感动和温暖中,给了我更广泛地了解社会、理解这个职业的机会,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 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正如我的同事说的,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在这个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的媒体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人生,因青春而美丽;青春,因梦想而绚烂;梦想,因努力而闪耀,让我的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谢谢大家。

推荐第6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002

《带着使命一路前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固始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蔡兆科,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带着使命一路前行”。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季节虽然不会春暖花开,但我依然想面朝大海,坚定的追寻我的记者梦。我一直坚信,天空之外的天空,山峦背后的山峦,总有一片土地,一片足以让我为之匍匐,为之欣喜的土地。这片土地就是我的新闻理想。因为这份理想,我一直干劲十足,勇敢前行。也是因为这份理想,使我决定踏上记者这个工作岗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大学时期到现在的工作中。我一直在思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

对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的全过程。无论雨雪风霜,还是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我们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或许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我们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 今年年6月,固始县南部山区发生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我和我的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制现场抗洪救灾的新闻。我们在泥泞的道路上步行了三个多小时,满身泥浆的进入到各个受灾的村庄。大雨当中的山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当时很多村庄都被半淹在洪水当中,我们只能坐在临时找的两条小船进入到受灾群众的家中。狂风暴雨有好几次我们的船都差点被水浪掀翻。这其中的艰辛和危险,现在想来都有些后怕。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却丝毫没有退缩。因为我看到我们的领导干部都冲在救援的第一线、因为有很多受灾家庭等着我们去齐力解救和现场报道,因为有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我前行。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就是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2012年8月,我在郭陆滩镇孙桥村村部采访时,看到两位年近70岁的村民找村书记寻求帮助。经过了解才知道。他们有一个4岁的孙女叫马若瑄,不幸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白血病的一种。小若瑄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家务农,家里的收入非常有限。为了治病他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可以说是倾家荡产。但病情还是没有太大的好转。身边能借钱的亲戚朋友都早已被他们借了一遍。此时若是再筹不到钱,孩子就要停止治疗,病情就有恶化的危险,病魔随时都有可能夺走到这个年仅四岁的生命。村支部书记李国强跟我说:他们的情况确实十分困难。我们也早已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可是我们的力量毕竟有限,该做的,能做的我们也都已经做了。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村里的采访结束后,我去了小若萱的家里。将他们家的情况都记录了下来。当天下午回到县里,我便通过台里的领导找到了县义工协会,把我掌握的情况向他们做了说明,请求他们的帮助。他们听完后当即表示,一定尽力去帮助这个孩子。经过三天马不停蹄的商讨,最终我们和固始县龙饮台茶厂达成共识。以卖“爱心茶”的方式为小若瑄筹集善款。义工协会的人员和我们的记者都全体出动,到茶厂帮忙。我县各大媒体也都连续做了较大篇幅的宣传报道。最后经过五天的努力,我们共筹集善款4万多元。小若瑄得以立即转院到最近的安徽省省立医院治疗。可是,这时候离孩子治病的总体预算还差两万多元。情急之中,我决定用现场募捐的方式来试一试。我用一天的时间找好了县里的一个演艺公司,三个演艺团体。在县陈元光广场举办了三天的义演募捐,最终我们又筹集了三万八千元零六百元的善款。我们又立即赶到合肥,把钱送到孩子父母手中。由于治疗及时,小若瑄最终得以完全康复了。当我看到孩子脸上绽放的笑容时。我的心里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这些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己的新闻原则,深入到最基层的地方采访拍摄。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在这些年的新闻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领导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更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我发现我生活当中的很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都源于“我是一名新闻记者”。因为我此生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新闻记者”! 谢谢大家!

推荐第7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秀演讲稿

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

这个季节不会春暖花开,但我却想面向大海,因为记者梦我做得太长久了,脚下坚实的土地已给了我力量。

曾经我是一名教师,想着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为友,但夜深之时,总感觉有种未曾有过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变、去尝试。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在繁重的教学之后,每晚与孤灯相伴,在本科毕业多年之后,我坐进了向往已久的复旦课堂里。早已不再年轻的我为了练好口语,将小石子放进嘴里,所以当我在乌镇用流利的英语采访外国游客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当初很多人不解地问我:当一名教师不是很好吗?放弃一切重头开始值得吗?如今依旧有很多人问我:放弃上海的一切,回到这里,会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补偿;对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在xx晚报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扎实的立足点。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中断、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只有做一名记者,才会让我永远与麻木无关,永远与年轻相邻。我希望当一切结束时,我也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干得不错,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在这个媒体年代里,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者,这早已不是我们的第一要责,我们都应该是理想主义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这个媒体年代里,地球村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关注着巴以冲突,谈论着禽流感,比较着卡米拉与戴安娜的风度,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民众,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他们的声音放大,用我们手中的话语权传递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所以,我从xx早报来到了xx晚报。在早报做财经新闻的时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级酒店,采访的对象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却发现感动已离我越来越远。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从这个城市角落里升腾出来的新闻:凌晨四点扫大街的环卫工、觉海寺前那张哭泣的小脸、福海云天见钱不眼开的打妹、府南花园那对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妇,都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感觉。

晚报从创刊至今只有十年,从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弱小,我们的步履还不沉稳,但我们一直睁眼看着这块土地,年头这块土地上的民众,因为我们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远。

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

我叫张爽,是一个患有血管畸形引起的左侧脑半球弥漫性血栓的残疾女孩。

20xx年11月,在参加《东北新闻网》《志愿服务》频道举办的《我支持人体器官捐献千人随手拍》的活动时结认了杨东文叔叔,并在同年12月份,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我非常有幸的成为素有“辽宁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东北新闻网》的一员。

而“志愿服务”则是我上班以来接触过的第一个名词,也是作为残疾人的我独立走向社会后干得第一份工作内容。

半年工作时间白驹过隙,让我对“志愿服务”从无知走向了略知(略知一二)。但由于接触时间短,所以脑中认知度实在很贫瘠。

半年工作时间里,共随同杨师傅出去采访志愿活动7次,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第一次是辽宁省红十字会与华润万家道义店联合举办的义卖暖童心活动;第二次是随同新闻部去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20xx年12月24日,辽宁省红十字会与沈阳华润万家道义店共同举办的“万家平安夜义卖暖童心”活动,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的七位90后志愿者们在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用他(她)们的热情、耐心的服务;礼貌、周到的用语;不厌其烦的讲解赢得了众家的认可,这些平素都是家中的“掌中宝”的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却都变成了活动的主角,他(她)们都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可锻炼自己综合方面的能力又可以用义卖赚来的钱,来帮助那些患有先心病却无钱医治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我们感到很幸福。”第二次是20xx年4月27日随同新闻部去沈阳中医药大学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吴绍新--这个名字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当我走进病房第一次去认识他、接触他、走近他时,一种莫明且巨大的感染力扑向了我。四年如一日义务照顾养老院老人→48岁罹患癌症晚期→生前填写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和《眼组织自愿捐献书》→故去后完成了生前遗愿,捐献了眼角膜。48年人生之路---他用行动践行了普通人心中的博爱,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用平凡填写着人生的意义。他的善举很让我感动,他不愧“身边好人”的称号!亦足够让认识他的人感到骄傲与自豪!

通过几次参与报道活动后,作为志愿者频道编辑的我一直在想,中国现有志愿者六七千万,这么庞大的队伍,可报道、可挖掘的故事那么广,我们如何才能运用我们记者、编辑们强烈的职业感、细腻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情感、隽永的笔墨、优美的文字、客观的态度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能量、可歌可颂的故事一一展示出来,让更多不了解他们的人,通过我们的报道去认识他们。此外,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如何提升志愿者频道的内容?

2、如何提升志愿者频道的质量?

3、如何把志愿者频道办出自己独特的特色?

经过几次三番找工作的经历,我深有感触的体会到残疾人在社会上找份工作做有多么的难!实话实说,我连做梦都不会想到我会来到《东北新闻网》这个充满智慧、思想、才华与情感的集体里!真的,我非常地感谢付海鹰台长能给予我这样的机会!

招收残疾人来工作,我《东北新闻网》在辽宁省可以说都是首开先河,前无古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作为残疾人,我无疑是省内224.2万残疾人中最幸运的一个!

从3岁患病至今,我一直都是在父母、朋友千般万般的疼爱与关注下长大的。虽然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判断我的病情时称:“一个人在左脑半球完全坏死的状态下,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实属奇迹,而至于这样的生命还能存活多久,仍旧是医学界未解之谜。”但我想说,我仍然会全力以赴的在人生的履历表上去完美地书写一个漂漂亮亮的“人”字!用短暂的一生、残缺的肢体去兑现自己的人生承诺,优秀做人、踏实做实,再利用点滴的机会把自己从小至大得到的小爱转化成大爱回馈出去,从而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有感情。当有一天,自己将化为泥土回首往事时,希望自己可以负责地对自己说:我没有辜负所有的深情厚爱、没有让父母及所有爱我的人失望,我兑现了自己对自己许下的人生承诺。最后,我更希望我在单位的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为人来取得领导的满意、同事的认可!

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三)

我叫余xx,是xx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xx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XX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我一直在问自已,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采访,是一次次触及他们的伤处,还是揭示了他们真实的困境,让社会更了解他们,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

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xx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xx的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xx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推荐第8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市二等奖)

让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罗江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董霄。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

青春和梦想永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年少时我就梦想着将来做一名电视人,所以考大学时我报考了播音与主持专业,2013年6月毕业后,我来到罗江广播电视台,同学和朋友有些不解,干嘛到一个小县城去啊?现在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大舞台,有的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放弃自己所学专业,但是***不是说了吗: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认为,对于我们才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要业务精、自身硬、最终实现自己的电视梦,就必须系统地接触了解广播电视行业,而县级电视台就是很好的锻炼平台,由于人员有限,一个人扛起几份工作是很平常的事,上午拿着摄像机跑新闻,中午写稿子,下午配音,晚上写活动策划,睡前备稿准备第二天的活动内容,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虽然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游玩,但在采集新闻的路上,不停地尝试,不同的经历充实了我的青春,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踏实感。

从第一篇不到100字的简讯新闻,到今天上千字的连续报道,我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走这么多路,也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和陌生人这么熟络地聊天。在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感受很多,感受到了单位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帮助。记得第一次出外镜,自认为学这个专业的我不成问题,可面对摄像机拿起话筒时,我的面部表情开始僵硬,说话变得结巴,同事安慰我说,没啥,第一次都这

样,你把镜头当成自己的恋人就不紧张了。从第一次的结巴到今天主持大型文艺活动,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站在上千人参加活动的舞台上潇洒自如地主持节目,当我第一次交出粗糙的稿件时,是热情的同事帮我润色修改,在我为找不到好的选题而苦恼的时候,也是他们及时给我点拨提醒。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我感受了什么是关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付出。

记得去年刚到单位时,正好赶上罗江“7·9”洪灾,台里的几位老记者迅速出动,为了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不顾自身的安危,深入重灾区芒江村,我记得当时我们所在地的水位已经漫过了我们的肚脐,而且水位还在上涨,我们新闻中心的老记者张熙,却仍站着一动不动,扛着摄像机,就为了捕捉到重灾区第一支救援队伍的镜头,一股水浪打来,他险些跌倒,我赶去扶住他时,只见他高举摄像机,向我喊道的第一句话是:“看好机器!”

我隔壁办公室的彭妮娜,是电台走进乡村节目的记者兼主持人,在她的办公桌下面,始终放着一双平底鞋,刚开始我有些奇怪,后来才明白,那是她下乡时的专用鞋,作为对农节目的主持人下乡是常事,别看她文静瘦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比我这个90后还跑得快,跟娜姐一起下乡采访总会有农民朋友上前搭讪,向她反映家里养的鸡鸭生病啦,地里的庄稼出什么问题了,外出打工遇到什么麻烦了等等,娜姐总是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详细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记得有一次在金山镇大井村采访,村民向东说他家的鸡苗大量死亡,不知什么原因?娜姐立即与县畜牧局联系,请技术人员到向东家现

场查看,原来是他把鸡鸭兔混养在一起造成的,针对这个案例娜姐制作了《盲目养殖要不得》节目,之后还做了回访了解向东改进后的养殖情况,提醒农民朋友如何科学养殖,娜姐说,做对农节目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技术讲解说给农民朋友们听,他们才容易接受。一年了,娜姐的办公桌下又换了一双新的平底鞋,她说一年跑烂一双鞋没啥,只要我们的节目有人听,能帮到农民朋友那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个人他的手机随时随地都不离身,全天24小时开机,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他就是我们现在的新闻中心主任杨俊。当时俊哥还是一名普通记者,他是在去年当的父亲,记得当时俊哥的妻子已经到了预产期,这时候正是一名丈夫最应该在他妻子身边的时候,但他就在家守候妻子的一天晚上,新盛镇金龙村10组一汽车侧翻在防洪沟内,驾驶员被困车内,急需救援。接到热线电话后,他没有打扰熟睡的妻子,立即出发,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进行采访,并以那次事故为由头,在《罗江新闻》中播发交通安全常识系列报道,向全县群众宣传交通安全常识。过后我们说他应该在家陪妻子,他却说:“丈夫的责任我确实没尽到位,但是我对社会责无旁贷!”

我刚刚接触民生新闻的时候,觉得繁琐、累心,因为时常要下乡,要花时间,要用精力。而我们的老记者勇哥,却时常比我们这些年轻人精力还要旺盛,勇哥原名李元勇,因为他常跑民生新闻,接触的人、遇到的事、处理的问题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多得多,所以

我们常戏称他为街道办刘主任。勇哥是个事儿妈,一次下乡采访农业的相关新闻时,他细心的发现有几片田无人问津,打听后才得知,这户人家的壮劳力只有父亲和儿子,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而身患重病的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一直隐瞒着病情,在勇哥和当地村民的劝说下,这位父亲终于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尿毒症!巨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位父亲几乎放弃了治疗,而勇哥却在鼓励这位父亲坚持活下的同时对降临在这个家庭的不幸做了报道,社会的力量是无比的强大,不仅村镇上举行了捐款,医疗单位也表示将按政策减免部分治疗费用。

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以自己热爱的工作为职业。我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让我融入在感动和温暖中,给了我更广泛地了解社会、理解这个职业的机会,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正如我的同事说的,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在这个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的媒体时代里,

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人生,因青春而美丽;青春,因梦想而绚烂;梦想,因努力而闪耀,让我的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

谢谢大家

2014.8.28

推荐第9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秀演讲稿

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秀演讲稿

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秀演讲稿

我是他的记者“妈妈”

——交通广播高一涵

我叫高一涵,是大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的记者。2003年7月从浙江传媒学院毕业,同年9月进了大连交通广播,当了14年记者。14年来,我几乎参加了大连地区所有交通主题的重大新闻报道,哈大高铁开通、大连地铁运营,跨海大桥竣工……这些现场,都留下了我的声音记录。

我不知道在座的同龄人里,有没有人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没有?!我有!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其中一儿一女是自己家的,此外还有一个没有血缘关系

的特殊“儿子”。今天,我就想讲讲我和特殊“儿子”之间的故事。

2014年2月,在大连交通广播“关注交通事故致残儿童”的公益项目中,一个叫“小英雄”的4岁男孩闯进了我的视野……

“小英雄”的父母因为身体原因,很少工作,一家五口的生活,全靠爷爷打零工,奶奶种地勉强维持。原本白白胖胖的“小英雄”是这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却没想到,在他17个月大,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因为一场意外车祸导致脊椎受损,高位截瘫。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家庭陷入绝境,为了救孩子,家里欠债7万,最终,因为实在是再也借不到钱了,家人只好放弃了对他的后续治疗。

因为车祸发生时是爷爷开的车,所以,爷爷一直觉得亏欠这个孙子,从此以后,不再出去打工,而是和奶奶一起在家照顾何英,走到哪里抱到哪里。结果,这样一来,收入减少,无疑,对这个农村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在“小英雄”出事后的第三年,我走进了他的生活,至今已有3年多。还记得第一次去他家时的情景。天呐!这哪里像是一个过日子的家庭。破损的门窗上贴着塑料布,冷风一吹,直往里灌凉气,再一抬头,房顶的一角露着大缝,直接就能看到天。

房间里,昏暗沉闷,没有烧火的土炕上,铺着一层薄薄的旧褥子。“小英雄”躺在那里的,睁着大大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我,看见我对他笑了,便费劲的翻了个身,用两只胳膊支撑着身体慢慢爬到炕沿边,带着祈求的目光,怯生生的喊了一句:阿姨。

说实话,那一刻,那一声“阿姨”,就像刀子一样割着我的心,因为我也是当了妈妈的人,我的儿子只比他小半岁。

捧着孩子的小脸,我问他:“你有什么想法,跟阿姨说说?”

没想到,孩子立马天真的回答说:“我想站起来,我想到外面去,我想去跟小朋友玩……”

说着说着,孩子哭了,到最后只是一声声的轻轻唤着“阿姨!阿姨……”

因为抽泣,孩子那瘦弱的小肩膀不住的在抖动,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我不能抱他,只能紧紧地拉着他的小手,一遍遍的告诉他: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打那以后,我开始记挂着这个小家伙。因为高位截瘫,一天当中,他大部分的时间,只能躺在炕上,除了从窗户望望外面的世界,就是看看炕边贴着的几幅看图识字的旧图片,同龄的小朋友都去上幼儿园了,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孤独的小男孩。想到小家伙曾经问过:“真的老虎,大象有多大?会叫吗?怎么叫的?”于是我决定把孩子从普兰店接到大连,带他去动物园。那一天,我用轮椅推着他,一起看老虎,看大象,看猴子,看遍了动物园里所有的动物。小家伙特别开心!

之后不久,我又找到一位医生朋友,说明情况后,把何英带到医院进行

了全面检查。虽然还不到5岁,但是小小的他却特别懂事,在做CT检查时,医生要求不能动,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明白,“不能动”这三个字的指令对于一个不到5岁的孩子来说,难度有多大,但是他答应我一定不动!果真,半个小时的检查,他真的一动都没动,配合医生,顺利完成。但是,非常遗憾,最后的结论还是:无法康复.

让人难过的事情不仅仅如此。在“小英雄”出事后,他的父母先后又生了两个孩子,家庭经济负担再次加重,而最爱他的爷爷,因为癌症带着遗憾永远离开了孙子,奶奶也因为患上肺心病,没有办法再干太多的农活。

眼看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快6岁了还不太会数数,我很着急,孩子需要学东西,需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所以,我四处寻找,反复挑选沟通,最终,找到了一位大学生家教,教他学拼音,认字,算算术……

其实,在认识“小英雄”的3年时间

里,不单单是我,我的同事们也给了这个孩子很多的关爱。在大连交通广播13岁生日之际,首次推出了衍生产品“爱的抱抱”主题抱枕,经过交通广播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最终1008支抱枕义卖善款101390元,全部通过大连广播慈善基金,专款用于何英的治疗费用及教育支出。不仅如此,每一次,在得知何英要来大连或者我要去看他的时候,都会有同事给孩子买衣服,买吃的,买玩具,买书甚至塞红包。同时,还有同事会主动要求和我一起去看孩子,陪孩子。

去年的一天,我再次去看小家伙。和刚认识他的时候相比,孩子已经长大了很多,眼神里流露出的不再是那种怯生生的小心谨慎,明显清亮坚定了很多。临走时,他悄悄拽了拽我的衣角,轻声问我:“高阿姨,我有一个请求你能答应吗?”

我笑了笑,点点头。

只听他开心的说了一句:“我想叫你妈妈”……

我知道,孩子的这句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请求,更是他对生活的一种渴望,所以我很认真的点点头,告诉他:“以后,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喊我妈妈。”

作家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小英雄的请求,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缘分,更是一份信任,一份骄傲。如果不是因为记者的这份工作,我想,我跟他,多半会生活在两个毫无关联的空间里,但是因为这份工作,我们之间有了交集,有了很多故事和回忆,他和我自己的儿子一样,会跟我耍小心眼,粘着我一起玩粘贴,一起自拍,跟我说心事,同时,也会惦记我,最近工作忙不忙,身体好不好,“好吃的”有没有吃到。

其实孩子的身体状况不是太好,医生说,随着他的年纪慢慢长大,心肺承受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可能二十多岁就是他的人生终点。

确实,每多看他一次,我的担心也

会增长一分,因为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双腿的生长速度和他的年龄是不相符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比例不太协调,甚至,如果他长时间自己独立坐着,都会觉得呼吸很沉重。但是我想,既然他喊了我一声“妈妈”,那我这个特殊的“妈妈”就应该像母亲一样,鼓励他,引导他,关心他,让他的人生,尽可能的有质量、有意义、有温度、有故事。

最近小家伙又有进步了,不仅认识了很多字,会背好几首唐诗,还能自己从炕上挪到轮椅上,自己转着轮椅在屋里来回溜达。因为我是他的“记者妈妈”,所以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像发现新的素材一样,兴奋又激动,今后,我愿意陪着这个特殊的儿子,将他的人生“新闻专题”写得更加生动,也更有意义。

爱,跟随这座城市一起成长

——新闻广播蓝天、张亮、甄忻

大家好,我是大连新闻广播的主持人蓝天,我们团队演讲的题目是,爱,跟随这座城市一起成长。(歌曲天亮了)

当你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你能想到这是一位来自星星的孩子唱的吗?人们称孤独症儿童为”星星的孩子”,儿童孤独症又被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反应为特征的发育障碍疾病!

(照片)唱歌的孩子名叫连仕杰,现在就读西岗区新石路小学五年级,2岁的时候被诊断儿童自闭症倾向,2岁3个月起在孤独症康复机构开始训练,孩子的妈妈告诉我,孤独症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长,孩子从小就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小的时候一放音乐就会停止哭闹安静的听,长大之后只要听上几遍就能准确的唱出歌曲,从不跑调,声音也是天籁般的童声,从小听过的音乐自己就能在钢琴上弹奏出来,现在的小仕杰正在学习声乐,八月份准备考声乐10级。

2016年,新闻广播特别开展了“十大主播爱+公益梦想行动”,我领衔的项目是爱.成长,在关爱孤独症慈善音乐会现场和来自星星的孩子接触中,我感受

到,学习音乐的过程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和自信,让他们多了一种融入社会、与人交流的方式。从出生到成长,再到步入社会,来自星星的孩子不仅需要呵护,更需要接纳。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讲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这更让我坚信,只要有全社会的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会不再孤独。

张亮:

大家好,我是新闻广播《大连全新闻》节目的主播张亮,在2016大连“爱+”公益梦想行动中,我领衔的项目是“爱.义教”, (视频)在中山区的一座老旧民宅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学校,只有三四十名学生。但就是这所学校,经常传出稚嫩却坚定的读书声,这里便是海军广场街道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我们的“爱?义教”团队每周都会来到学校,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课程。这里的孩子由于环境的差异,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安全感,不愿意主动沟通。在口才课上,

需要孩子们单独训练的稿件表较多,很少能有孩子主动起身示范,这和城市里的孩子课堂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我也从中感受到孩子们眼中的抵触和胆怯,为了改善这种关系,我们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兴趣,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课下,我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画画、唱歌,还会送他们一些小礼物,彼此陪伴,留下太多回忆,我送去的笔记本也被孩子们写满了文字。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何平和穆姐弟俩,姐姐今年上五年级,弟弟上三年级。妈妈每天为了城市的整洁美观很少有时间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但是他们俩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吐字归音虽不是很标准,眼神表情不一定到位,但他们很勇敢,每次都很积极的训练和回答问题,姐姐不时的帮着弟弟改正。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是什么让我坚持下去,孩子们坚定眼神和执着的态度让我更有动力,将事情做好!

2017年,爱义教团队的老师们,

将会在中山区,甘井子区,西岗区的社区学校、课堂开展更多的公益课程,让文化和艺术气息浸润更多人的生活。

甄忻:

大家好,我是大连新闻广播主播甄忻,说到成长,我跟随这座城市一起成长了四年。

四年前的今天,我走进大连广播电视台,成为一名新闻人。发生在2014年冬天里的一件事尤其让我铭记于心。那是一个下雪的早晨,大连少见的寒冷。一对来自黑龙江的夫妻到大连找工作,刚到大连就把携带的所有钱物丢在了出租车上,举目无亲的他们走进广电大楼寻求帮助。妻子止不住地哭,丈夫一个劲儿的自责,而当时的我对他们来说就像悬崖边的一棵藤草,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了解情况后,我尝试着联系了出租汽车管理处,出租汽车管理处积极的协调各个部门查找车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成千上万辆出租车里我们排查到了疑似遗落物品的车辆,而此时搭载他们的

出租车司机刚刚发现遗落的物品,也正在发愁如何找到失主。结果是圆满的,车主和失主在广电大楼相见了。当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外面的雪似乎在融化,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温暖。于是我创办了一档帮扶类节目,这就是我坚守了两年六个月零19天、而且还将继续坚守下去的节目《找到啦》。

丢东西找失物、捡东西找失主,找人、找物,凡是和“找”这个字沾边的,大家都会来找我。两年的时间,我帮助了一千多位朋友,“丢东西找甄忻”也成为了很多听众的第一选择。

以前我觉得,公益这个词很大,也离我很远,但投身其中我发现,公益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我们每天爱的累积,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一个群体的力量可以是无限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同事们还将坚守下去,为媒体人的责任担当,为心中的公益梦想。

谢谢大家!

我和我的英语频道

——大连天健网英语频道主编 赵洁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Today I’d like to present to you my personal story with Runsky English News.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为你们带来的是一个我和我的英语频道的故事。

没错!我是一名集采访、编辑、主持于一身的英语频道记者!

我们大连天健网英语频道成立于2003年,当时成立英语频道的初衷就是考虑到大连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应该有自己的英语新闻,这是大连城市外宣的需要,也是世界了解大连的一个窗口。

我是2006年到天健网工作的,从业11年来,大部分时间,天健网的英语频道只有我一个人。我既要做编辑、又要做记者,既要会一点儿美工、简单的

程序,又要会自己做新闻专题。现在又要求我能出镜、能剪辑、能配字幕。总之要拳打脚踢要能文能武。

照片上的这个女孩是天健网英语频道我曾经的搭档王晓婕,几年前有一次她去采访,当时的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的翻译明显跟不上戴市长的节奏。看着台下众多的中外媒体和外国友人,考虑到大连的城市荣誉,王晓婕不露声色、直接从台下走上去,站在戴玉林副市长身边,镇定、端庄、大气、流利地担当起现场翻译,这种大局意识、担当意识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那儿以后,我知道,份内份外,做好大连外宣,我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

今年夏季达沃斯期间,英语频道除了推出英语专题,还首次尝试微博直播,三天时间我和大连外国语大学的两个实习生,以及编辑部的一位编辑一起,共同推出了英语微博84篇。另外,我还抽空采访了29位嘉宾,制作出了视频《世界示爱大连》。下面请看视频片段。

我们报道达沃斯论坛,不光是报道它的新闻,也是借这样的一个国际盛会,借外国嘉宾之口来推广大连,发现大连之美,实际上这既是新闻报道任务,也是大连一次外宣任务。但是这中间的采访也不是想象的那么顺利。有些嘉宾委婉地谢绝,I have a seion in two minutes (我两分钟之后还要赶个论坛),或者I just arrived here last night, and didn’t have time to explore it.(我昨晚刚来大连,还没来得及去了解她)。

尽管采访现场小波折不断,我们依然收获不少惊喜。其中最让我感到欣喜和震惊的是来自德意志银行的Lisa女士,她在采访中说“大连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外国嘉宾能对大连有这么深刻的认识,这让我兴奋不已,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段采访加到后期剪辑中去,但却遇到这样一个问题。Lisa所在公司对外传播审核制度非常严格,必须层层上报才能获批,而我们从采访到后期制作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来不及等正常的程

序,于是,我们一边赶制视频,一边与Lisa公司进行沟通,终于在当晚拿到了可以使用Lisa视频的许可。

我带着素材赶回单位,和摄像一起筛选、剪辑、制作片头、配中文字幕,尤其是中文字幕,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在视频中为外国嘉宾配中文字幕,这不仅对字幕精准度要求相当高,还要求翻译用词考究文雅。当来自亚美尼亚的嘉宾Sona用gorgeous一词形容大连人时,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极美的”,但我们认为仅仅美丽是不足以描述大连人的,哪个词更贴切、更形象呢?这个词就在嘴边,可就是说不出来,我急得团团转,在我旁边的同事脱口而出“优雅”,对!对!对!就是这个词儿!就是“优雅”!

视频的后期制作更是力求完美。尤其是在片头的处理上,我们把29名嘉宾从视频中一帧帧的定格截图,并用特效,一层层的渲染效果,营造出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整个视频制作过程长达5个多小时。

《世界示爱大连》成品视频于当晚11点前制作完成并通过审核。第二天,大连晚报微信转载,仅一个上午点击量过万,天健网微信微博、头条号也进行了发布。可以说,这份作品在多媒体的平台上达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几年来我做的英语频道两次获得辽宁省新闻奖、一次获得大连市新闻奖。当年一个班的大学同学有的定居国外,有的在外企做到高管,而我还是在坚守我一个人的英语频道。其实细想起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我的身后是我挚爱的大连,大连是我强大的靠山!

(向上滑动启阅)

我们是“非常调解非常帮”

——大连广播电视台李卫

大家好!我是大连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李卫。今天,我代表我的团队,来讲讲“非常调解非常帮”的故事。第一个问题:非常帮是个啥组织呢?

(配合PPT 问题一:非常帮是个

啥组织?)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配合PPT 调解员现场视频 最后加一段李卫自己的)

大家刚刚看到的这些,就是我们非常帮的调解现场。这些能控制住混乱甚至冲突的局面、说出的话在理、合法、入心动情的,就是我们非常帮的调解员和记者。当然了,最后一个就是我。光从这几个片段,大家应该就能知道了,我们非常帮的工作内容。老百姓话叫“平事儿”,正式的说法叫“调解”。我们都调解啥事儿呢?

(配合PPT 一个案例三个镜头画面)

这个,是——赡养的(张艳洁)95岁的老妈躺在床上不能动也不能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两个儿子、儿媳因为谁养老妈?谁得房子?互相指责、争吵;

这个,是——抚养的(李晓艳)5岁大的孩子,因父母离婚产生纠纷,被

锁在家里,进不去出不来,只能通过一个小小的锁眼,与记者阿姨沟通。

这个,是——邻里纷争(于颖) 60多年的老邻居,现在不仅互相泼大粪、扔砖头,甚至连监控都按上了;

这个,是——涉及100多户村民,拖了10多年的一起土地纠纷,差不点就酿成群体事件;

这个,求助人是一位老奶奶,她孙女马上就要结婚了,可孙女的母亲也就是老人大儿媳却说,孩子一结婚,她就要与丈夫也就是老人的大儿子离婚。老人求助到非常帮,说不想孙女出嫁了,家却散了……

等等等等吧!

反正,大事儿很少,家长里短的事儿居多,赡养纠纷、邻里纠纷、合同纠纷、情感纠葛……就是这些事儿,差不多占到百分之八十吧!所有的这些选题,都来自我们栏目热线平台上的求助。就是说,当事人主动找到我们非常帮的。有的时候还点名,我想要哪个记者、哪

个调解员来帮我调解——很荣幸,作为非常帮首席记者,我也是经常被点名地!让我们来看看刚才那几个案例的结果,有没调成的:

赡养的—— 因为两个儿子意见分岐太大,只能走诉讼途径解决。

抚养的——因为父母根本无视孩子的存在,孩子的处境没有改善。

有调成的:

邻里纷争的—— 不仅握手言和,而且求助者还得到了邻居3500块钱的赔偿。

涉及100多户村民,拖了10多年的土地纠纷的——我们非常帮的首席记者老胡,调解了整整一天,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和,最终以失声为代价,换来了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老奶奶求助不让儿子媳妇离婚的——我们带着调解员,找到大儿媳,发现离婚原因是这丈夫不着调,于是,狠狠教育了这位大儿子,并监督他做出了改变,一家人继续好好操办喜事儿去了!

大家看这有成功有失败的,就知道,调解并不容易。说不容易,其实我的脑海里突然想起很多。

一个是我们的采访地,其实大部分时间是需要下乡的,因为我们的求助者,近八成都来自北三市。庄河、普兰店有一些偏远地区,可能在路上就要花费五六个小时的时间。记得今年二月的一次采访,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家里失火烧伤,三个儿子不肯拿钱给老人治病。老人住在第四人民医院烧伤科,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安波镇,采访的前一天刚下过一场大雪,道路湿滑,天气寒冷,但是我们长途跋涉,把老人的三个儿子一一找到了,并劝说他们尽作儿子的义务,该拿钱拿钱,该侍候侍候,采访结束,回到家,已经晚上八点多。

如果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是肯定的,那么采访一次,还要继续关注,一次次的调解,那么我们付出的工作将不是时间加倍那么简单。有些求助者,他们在求助我们之前,可能已经找过很多

部门,求助过很多人。是抱着不得已或者最后一线希望找到我们的。这样的调解,可以想像他的难度。前年也是一个冬天,我们带着律师,去帮助一个即将被大儿子撵出家门的大娘。母子俩其实住在一个院子里,但是拒绝面谈,我们只能游走在双方家中,一遍遍的调整调解方案,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母亲继续在此居住,大儿负责承担每年1000元的赡养费。调解完成,口干舌燥,让双方都很过意不去。大娘说,我和大儿子多少年的不和,找了村里,找乡里,找镇里,没想到,让你们这些年轻人给解决了。还是你们在耐心、认真。而我们想说,客观公正的去处理问题,百姓是会信服你的,是会认你这个媒体的。

其实说到这容易,还要提到的是,我们大多都是调解一些家长里短的利益纷争。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很多事真的是陈芝麻烂谷子,说不清,彼此之间的关系,乱麻一团,越想择越纠缠。采访一旦开始,就需要我们高效率的工作。

大量的信息处理,情理法理的交织,都需要我们的大脑在现场就像一个计算机处理器一样,不仅要操控采访现场,按我们预想的节奏发展,让双方的途述和情绪表达,有故事情,有情感冲突,还要调动律师、调解员及时的融入其中,掰扯双方、好言撮合。还记者瓦房店一个姓何的人家,一位大爷快九十岁了,本来三个儿子想轮流赡养,他却将三个儿子告上法庭,说儿子们不养老、虐待他。老人还把三儿子的房子一顿砸。去了我们才知道,爷四个是因为老房分配不均起的矛盾,但是那都是很久远的分家的事儿了。怎么解决,老人究竟要落地谁家,那就得按现实情况,尽量满足老人的意愿,我在现场,为了说服三个儿子尽赡养责任,甚至帮他们设计起如何建立赡养基金。调解完成,已经下午三点多钟,而我们的午饭还没吃呢。一天下来,其实真是脑力和体力的大考验。

当然,这其实都是在采访顺利的基础上的一些困难。对我们作非常帮调解

的记者而言,采访的艰难和调解的难展开,才是我们工作真正的阻力。采访中,当事人对我们记者的谩骂、撕扯、威胁是常有的。有把我们困在采访车里,团团围住,长达一个小时之久的,有耀武扬威抢我们的机器,抱着摄像记者的大腿不放的,有一开门就满口脏话,一顿狂喷的。当然,也有动用利器,故意伤人的。

这是黑龙江来连打工的小伙向我们发出的一个求助,他说远在黑龙江老家的儿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但是母亲却不肯让儿子来连上学。如果想回,对不起,那就给她三万块钱。因为调解跨两个省份,我们选择联合黑龙江电视台的《说和》栏目一起完成这次跨省份的帮助行动。坐上高铁,我们千里迢迢的领着求助人来到了母亲家,可是没想到,母亲在见儿子的第一眼时,却突然拿起菜刀砍向儿子。好在,说和栏目的大飞及时反应,夺向菜刀,才免去那不堪想像的第二刀。当时,我蒙圈了,心

里害怕,但还是在反应过来之后,将掉在地上的菜刀赶快捡起来,放到邻居家寄存,以防母亲再作出极端行为。接下来,就是尽快的了解,母子俩的关系为什么如此恶劣。采访中,我们得知,母亲有付出。儿子和丈夫远赴大连打工,孙子是她一人拉扯,一拉扯就是六年,母亲和父亲关系不好,父亲很少回来探望母亲。母亲还种着很多亩的土地,非常辛苦。儿子呢,却没有及时的帮助母亲,还闹起了不少的矛盾。听母亲的倾诉,让儿子明白要知道感恩。最终,在我和大飞从心理上、从法理上联合攻坚之后,母子谈和了。儿子当场去银行取钱,交给了母亲,而母亲呢,也同意让孙子跟着儿子回连生活、上学,结局是完美的,我的心里也踏实了下来。要说,这调解难吗?难!累吗?累!可是每每遇到这样极端的当事人,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快的平衡自己的心理,其实是很重要的。我的体会是,临危不乱,首先自己的头脑不能乱,心不能乱,冷

~ 26 ~

静下来,整个人的思维先跳出来,摸清他的心理,理清采访思路,把对方想成一个同样需要帮助和支持的人,一个备受折磨的人,你会觉得他这么愤怒,这么失控,其实也是内心崩溃的。这样想来,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他也是值得同情的。然后尽自己所能,说服对方,如果他就是不接受你的好意,那只有尊重他。任他去选择他认为更好的方式去面对自己的问题,或者接受法律的制裁,道德的谴责。现在想想,通过这五六年的非常帮采访,收获其实远大于付出。形形色色的人儿,我见过不少,奇葩匪夷的事,我遇到不少。从中,自己也做了挺多的调解工作。我自己的体,从做人做事方面,我真的因为这个工作成熟了不少。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驾驭调解现场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业务水平确实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希望自己努力着按照***希望的,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

~ 27 ~

的新闻工作者。同时,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的去开展我们的采访和调解工作。遇到难处,不懈怠,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才是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我的追求。

所以,无论是每次采访调解完后,口干舌燥,身体好像被掏空,还是静静的坐下来,听那琐碎漫长的素材找写稿思路,到绞尽脑汁完成一个稿件,希望故事叙述流畅,情理合理严谨,到最后一帧一帧的编辑成片,我都觉得我的付出,挺值!我们这个团队的付出,对得起我们得到的赞美。

说赞美,我要特别提到的是,我们的非常帮不仅被广大群众认可,也被“组织上”肯定了。去年年底,专门负责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的大连市司法局,向非常帮授予了“非常帮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称号。这是第一个媒体成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市政法委于德泉书记在《法治大连2016》晚会上,向非常帮亲自授牌。从此,我们的现场调解可以形成具有法

~ 28 ~

律效力的调解书,做到现场见证、现场办公、现场终结矛盾。

(配合PPT 《法治大连2016》政法委于书记给非常帮授牌画面)

~ 29 ~

推荐第10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满怀激情 担当使命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满怀激情 担当

使命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满怀激情担当使命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们这些常年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记者也许说得不太准确全面,但是我们却一直满怀激情,担当使命,用行动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过程。无论雨雪风霜,不怕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XX年正月十五,XX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摄了市交通部门及时清理公路干线积雪的情况,通过画面向群众传递了出行信息。在采制这条新闻时,我所乘坐的采访车被一辆厢货严重追尾,坐在后排的我,脑袋撞在车窗上,磕得又青又肿,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可是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我强忍着痛苦,做到了及时发稿。XX年我的电视新闻短消息《钻井平台升起五星红旗》获得XX好新闻一等奖,在这条仅一分钟的新闻里,庄严却又激情澎湃的升国旗画面表达了钻井平台上石油工人对祖国的热爱。但是它的背后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采访任务后,顶着七级的海上大风,乘坐颠簸不已的快艇来回行驶3个小时,站在只有几根绳子牵引的吊台上,带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在风浪中飘摇着登上亚洲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的过程;是强烈的晕船反应让我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回到陆地上走路腿脚发软的感觉。XX年8月,盘锦防汛进入关键期,我和同事采制了机关干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闻,画面展现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实场景。为了采制这条新闻,我和两名男同事们在风雨交加,泥泞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两个多小时,全身湿透,满身泥浆的走进各个单位的防汛帐篷,进行采访和拍摄。当时雷电轰鸣,身上的手机响了多次,都不敢接,回来时实在走不动了,几乎瘫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来给抗洪人员送东西的一台越野吉普车,我们才得以搭车返回。当时在很多艰难环境中采访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因为有一种工作的信念在支撑着;而现在想来虽然多少有些后怕,却依然感谢那些难忘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的就是关键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新闻三贴近的原则,不怕辛苦劳累,深入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采访拍摄基层群众。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我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平常,有时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过。过年当天我在寒风刺骨的滨海大道写过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灯下采访过守护绿地的园林工人;在春节晚会直播出时,在市民家里拍摄过人家四世同堂、欢度春节的画面。工作中,我在以群众为主体的同时,也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题宣传当成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有效方式。因为我知道,作为电视台这个主流媒体的记者,传播正能量,推出有利于团结稳定,加油鼓劲,正面宣传又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XX年初,我开始创办电视新闻专题栏目《在基层》,在主导思想上开创了省内以电视媒体引导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新闻报道形式。伴随着《在基层》栏目走过的路程,上百个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关注。通过我们节目的拍摄,蓝色康桥小区H区两栋廉租楼被砸的对讲门得到了修复;XX县XX镇XX村的歪脚丫女孩马XX得到了政府送来了的电脑,为自己与外界沟通架起了一道崭新的桥梁;XX镇居民于XX一家五口终于申请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别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伙房水库饮水工程异地交税,非常麻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盘锦港设备检测进展顺利,保证了港口的顺利运行;身有残疾的外来务工人员“赵虎姐”姐妹俩在盘锦落了户口,办理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证,解决了一连串的烦恼,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释重负”三种状态。在采制新闻时,身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要考虑新闻的客观性、时效性,权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闻播出时,生怕有遗漏和差错,有对不住观众的地方,所以如坐针毡;在新闻播出后,如果没有什么负面声音,也没有什么批评指责,效果不错,才能如释重负。我们每天都要在这种压力和煎熬中度过,虽然也有过抱怨,有过委屈,但是却从未有过甩手不干的想法。这样的坚持不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远存在一份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敬畏和执着。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女记者,对于工作,我总是满怀激情和责任,不辱使命。但是对于家庭我却亏欠很多,因为工作关系,每当年迈的父母或公婆因病住院时,我是那个只有晚上才能到医院照顾他们的孩子,白天病床前的悉心照顾和嘘寒问暖全部落到了丈夫和弟弟等其他家人的身上。因为工作关系,我没参加过一次儿子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他每天上学放学的接送基本上由丈夫全权负责;他去上辅导班,大部分都是爸爸或爷爷奶奶陪同;我许诺过节或者假日带他去玩儿的诺言往往都成了空话。我从小由奶奶带大,和奶奶感情无比深厚。在奶奶去世一周前,我回老家伺候她,她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的:“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我当时以为奶奶会真的会好起来,就赶回了单位。可是XX年7月6日,当我在参加宣传部组织的去辽东湾新区集体采访时,奶奶与世长辞了。她对我说的那句“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成了她留给我的最后一遗言!!

多年来,在长期忙碌的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省市大奖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回顾往事,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但是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过,更不曾放弃过。因为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谢谢大家!

XX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马XX

XX年9月3日

第11篇:好老师讲好故事

尊重 融洽关系的基石

郭云霞

自尊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人的一种心灵渴望,而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人人都是这样,小孩子也不例外。小孩子的自尊心更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尊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既是做合格教师的责任,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孩子恰恰是被我忽视的对象,我常常认为他们是最容易敷衍过去的。美国有一个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的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去欺哄一个骗子,也可以去愚弄一个傻子,但你绝敷衍不了一个孩子。所以永远别想敷衍孩子。当我反复思想咀嚼这句话时,我明白了:我们大人可能会用现象去评估人和事,但孩子却是用心灵去了解人和事的。所以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要从心灵中发出来,因为唯有从心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就像刚发芽的一棵幼苗,稍不注意就会受到伤害。因此,在我近年来的教学工作,我在摸索着实践着反思着学习着去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要能体验到他们的感受,不随便用老师的权力和威言发泄自己对他们的不满。一天下午,体育课后,我一进教室,学生们就喊着“老师,我口渴”“老师,我也口渴”,我就用准备好的几个杯子,给他们倒来了水。我端着倒好水的两个杯子过来,看着孩子们个个伸出手来,都急着要从我手里抢水喝。我正想发火,大喊让他们坐下时,又想何必呢,他们都是孩子,而且他们是真的渴了,急于想喝水来解渴呢!看着他们急于抢着喝水的样子,我猛然想起了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一个苹果》。于是,我随机应变说:“同学们,你们都坐下了,老师有个故事想先讲给你们听。”一听说讲故事,同学们立时安静了下来。我就把残存在我记忆中那发生在战争年代一个防空洞里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讲完后,我趁热打铁教育孩子们说:“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真的口渴了,但现在老师只为你们准备了三杯的水,你们要互相谦让,轮留着让自己的同伴都有水喝。”孩子们非常懂事,每个人只喝几小口,就传给另一个同学。从那以后,再没有出现蜂拥争抢喝水的现象。口渴确实是他们真实的感受,我若因他们口渴而抢着喝水来批评他们,定会使他们感到莫名其妙,备受伤害。因此我首先表达出体谅他们这样口渴的感受,然后用正面的、积极的事例来引导他们,既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使他们从内心慢慢去懂得相互谦让。

尊重学生,就是要感受他们的心灵需求,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肯定和鼓励。出乎意料,开学仅一个月,学校决定一年级中的一部分同学加入少先队员,我凭着自己的经验,选了十五个学生为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队员。没过多久,一个家长跟我反映说,她家孩子因没有戴上红领巾,每天放学回去戴上他表哥的红领巾站在镜子前看来看去,看着他那羡慕、渴求的目光,他的家长非常地心酸。当时,听了家长的反映,我没有一点触动,只是安慰她说:“没关系,明年六一就都有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这位家长特意来到办公室,又跟我谈她家孩子的事,她的孩子不是很出众的,奖的星星不是很多,但有一次因着他课堂学习的进步,我宣布下去给他奖一颗进步星。很快我就把这件事给忘到脑后了,这个孩子连着几天每天回去都跟他的家长念叨:“老师说给我奖一个进步星,这样我就七个星了,不知是掉了还是老师没给奖上,现在我少了一个星。”他的家长当时很难过地哭了,她说她实在不忍心每天听着孩子幼小心灵中发出来的呼求。这一次,我的心灵被震动了,我实在内疚,我知道是我把这件事忘记了。那个不被我重视的星星,却在孩子们的心中有如此之重的份量。他们需要的不是一颗星星,那是他们心灵饥渴的需求,他们的幼小的心灵需要被老师肯定,需要被老师鼓励。而那一颗星正是对他个人的肯定,对他成长的鼓励。但是我们做大人却常常自以为是,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灵需求,常常去敷衍他们,认为他们是那样的小孩子气不懂事。我内疚,因为我看到自己原来是一个吝啬鬼,舍不得一句表扬的话语,舍不得一颗宁愿被扔掉也不奖励给他们的小星星,我的吝啬在于我不愿去尊重他们,不愿去肯定他们,我的吝啬在于我高高在上为人师,俯视看他们。有时我想我也许正是扼杀他们那幼小的、闪光的良善之心的刽子手。这件事后,我特别注意发现每个孩子闪光的地方,给予他们表扬、奖励。我希望他们在被肯定中能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尊重,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不随意去挖苦他们,不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我的班上有一个小女孩,上课时老板着脸,没有一丝笑容,眼睛没有一点神,课堂上也不注意听讲。我批评了她好多次,也与她的家长沟通了几次,她的家长总是说要我多表扬她,我心里想,只想要表扬,怎么就不看你女儿的本质和现状呢,哪有可表扬的地方。慢慢地,我的心里生出对她的厌烦,不象喜欢其他孩子那样喜欢她。就在这一次家长会结束后,她妈妈领着她,对她说:“跟老师说再见。”我看着她不经意地说到:“怎么就不笑笑呀,你不知道你笑了有多好看。”当时她开心地笑着说了声“老师,再见”。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我发现她变了。一天下课时我拿着教案走到门口,她也正好到门口,她微笑着怯懦地说了一句话,我问她说什么,她又重复了一遍:“老师您先走。”我说:“你走吧。”她又说您先走。当时我好感动,说了声“谢谢”。接下来,我发现她在课堂上举手比以前积极了,在课间的两操中也表现得很积极。还时常悄悄地问我:“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 ?”“老师,我会努力的,我会好好表现的。”面对孩子们这样稚嫩的言语和单纯的笑容,谁能不为之动容,谁能不为之高兴。我多次的批评和纠正没有使她改变,无意中的一句鼓励的话,却成为她前进的动力。这在乎尊重,尊重他们为人的权利,尊重他们做人的尊严,尊重他们独特的个性。尊重,拉近了我们师生的心灵,尊重,融洽了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乐园,也是师生交往的场所,教师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也才能使学生自己作为主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尊重学生,怎能不快乐,怎能不幸福呢?

第12篇:“好记者讲好故事—价值观的故事”获奖选手演讲稿

“好记者讲好故事—价值观的故事”获奖选手演讲稿

“好记者讲好故事—价值观的故事”获奖选手演讲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叫余xx,是xx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11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我一直在问自已,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采访,是一次次触及他们的伤处,还是揭示了他们真实的困境,让社会更了解他们,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xx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xx的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xx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第13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与妇女节巾帼创业能手演讲稿

2018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XX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那一份倡议 那一万斤西瓜

又到九月,又是瓜车进城的季节。

每当我在运城的大街小巷,看到畅通无阻的瓜车菜车;每当我在各个小区的门口,看到“欢迎瓜农来卖瓜”的横幅;每当我在城市的街道两边,看到井然有序的瓜果临时销售区……我都会想起,我在8年前写过的一篇评论,想起一位令人感动的读者,想起他送给我的一万斤西瓜。

那篇评论,其实就是个倡议书,是一篇关于号召市民多买西瓜的倡议书。

那是XX年的7月,我们运城日报社的《黄河晨报》刚刚创刊4个月。那一年,运城的7万多亩西瓜大获丰收,但是,瓜农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就不得不面对西瓜卖不了的难题。一车西瓜只能卖几十块钱,最便宜的甚至一斤只卖两分钱。就算这样,瓜农的房子里、院子里、田间地头,还是到处都堆满了卖不出去的西瓜。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悲剧发生了——一位瓜农开着农用三轮车进城卖瓜,被交通执法人员扣住,还要罚款400多块。他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气之下,上吊自杀!这个突发事件,直接触发了新生的《黄河晨报》的 西瓜,父亲,我,数以万计的瓜农……那一瞬间,我找到了西瓜和我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到了数万瓜农和我之间的情感共振。那一瞬间,我深刻地领悟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到底应该属于谁、为了谁,我的笔到底应该写什么,怎样写!

“他们,从遥远的村中颠簸而来;他们,在陌生的街道上四处躲闪……”当 ,就算是做着最基本、最本份的工作,也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也可以如此幸福!如此骄傲!如此有成就感!!

2018妇女节巾帼创业能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姐妹们:

大家好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爱你一生的夕阳刚刚升起,它将光芒四射;即充满阳光的生活,我真诚地希望人人都春光满面,笑口常开,健康快乐,美满幸福。

在过去,我国的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使女性蒙受万般苦难和凌辱,没有自由,权利,地位。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多少女性不怕艰难险阻,轰轰烈烈的反封建,争取自由和平等。

如今,我们女性已经完全受到了尊敬,在我们即将迎来 余亩,为推动xx镇水产品养殖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现代化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出发点,以提升水产品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渔民收入为目标,由我等人发起成立了重庆市xx区英创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生产要素集成和资源整合,提高水产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本人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全心全意为水产业服务,千方百计为xx水产业想法子,谋发展。在工作中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虽然xx镇水产行业发展的重任压在了身上,但打心里不叫苦不叫累,而是欣然接受,为了做好合作社的工作,积极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在网上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工作,尽职尽责,经过不懈努力,着力打造出了xx无公害水产品的品牌,产品已经通过重庆市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并且已经颁发xx无公害水产品认证证书,目前正在注册商标;XX年合作社荣获中央农业部颁发的健康养殖示范场的荣誉称号;中央农业部,重庆市农委吴主任,重庆市副市长张鸣以及区长蒋又一同志等来我xx水产养殖合作社亲临指导工作,我等将竭力把xx水产品打造成为家喻户晓的健康水产品,走品牌路线,高端市场,造福社会。

为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发展现代化合作社的需要,我在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三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同时,还认真研读有关种养殖业及土地管理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自己对以后各方面的工作,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使自己在xx水产行业的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这几年,调查掌握了全镇的水产养殖情况,土地资源,水源情况,地理条件,交通条件等状况,xx市xx区xx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建立了养殖规程,社员制度等。计划XX再扩大种养殖规模,带动群众发展经济。为了突破新兴产业,我合作社,不惜代价,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开创我们xx水产业前所未有的新产品,新局面。圣水湖脆味鱼这个新产品在xx,甚至在整个重庆市,我们是第一也是唯一喂养成功的,商标和包装正在做。合作社的无公害水产品即将xx诚信购物中心,吉又吉购物中心,梅西百货三大超市销售。

本人积极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热爱学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热心公益,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自觉履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先后被评为养鱼大户,水利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区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妇女代表,双学双比女能手,巾帼创业能手,代表行动先进个人,重庆市第四届妇女代表,种养大户,巾帼标兵岗,代表优秀建议奖等。

我的人生理念是‘倾情农业,争创品牌’

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做好我应尽的所有职责。

我的创业心得是;

1,选准坐标,就是看好方向和未来。

2,付之行动,并自动超前。

3,以务实的作风,始终坚持‘严、勤、细、精、廉’

严;是严格按正规办事。

勤;是勤动脑筋,多思多虑

细;是要求自己办事认真细致。

精;是要学到精通业务,并多出‘精品’

廉;是要做到淡泊自身名利,让我们xx农产品名流四海。

谢谢大家

第14篇:好记者好故事演讲稿

钢城华丽蜕变的美好记忆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我是

号选手,我演讲的题目是《钢城华丽蜕变的美好记忆》

攀枝花——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历经五十年的沧海桑田,这座“钢城”正以飞一样的速度开启“钒钛之都”的华丽篇章;“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最好在这里安个家”,这句话,让中国阳光花城传遍全国的各个角落。

是谁让这座坚硬的钢城开启柔美的蜕变之旅?今天的演讲活动与记者有关,您是不是在质疑:不会是记者吧?我的回答是:不。如果我没有总结错的话,应该是党的策略和人民的期望。而又是谁将这一华丽的转变真实地记录、真诚地报道?没错,是记者。

就在刚才,倾听了几位同行精彩的演讲,我对大家为新闻事业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而感动。他们都是钢城蜕变中的真实记录者,而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我很荣幸,在钢城美丽的蜕变之时融入到记者这个行列,融入到这座阳光花城,让我能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们”,见证他们与岁月之间的较量、与病魔之间的抗争。

那是2013年的11月26号,这个季节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已经是冰天雪地,而在攀枝花却依然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冲着没有雾霾的蓝天、冲着明媚灿烂的阳光、冲着丰富新鲜的蔬果,有些寒冷地区的候鸟老人已抵达攀枝花开启了他们温暖幸福的越冬计划。在采访候鸟老人时,我认识了83岁的曹大爷(您看,我手上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就是曹大爷),他来自成都,这个冬季,是他第四年来攀枝花疗养过冬。曹大爷患有支气管炎,岁月的年轮让他不得不把吃药当做家常便饭,尤其在冬季,天气寒冷,一旦染上感冒、咳嗽就胸闷地喘不过来气,严重的时候还要长期在医院里疗养,和曹大爷的交流中,我明显能感觉到他声音中带有丝丝沙哑。但他告诉我说,来攀枝花过冬了以后,冬天也可以晒到太阳,空气还特别清新,自己的身体明显好转,几乎连咳嗽感冒的药也用不着了。不知道为什么,听了这些话我会感到莫名的欣慰和自豪,或许是因为曹大爷的身体好转,或许是因为阳光花城给像曹大爷这样的候鸟带来的温暖。曹大爷说2014年的冬天他还会再来美丽的阳光花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定格到了2014年的12月2号,候鸟老人们陆续归巢,采访中,我隐隐约约看到一位老人很像曹大爷,可他脸上绽放出的精神抖擞,让我有点不敢认,我试着问:“您是.....曹大爷?”“对,是我,你是那个小记者。”我高兴地说:今年看您怎么年轻了许多呢!他笑着对我说:在充满阳光的地方生活怎能不年轻?是呀,花城在阳光的沐浴下:“天时地利人和”。在愉快的采访交流中,曹大爷与我约好:2015年的冬季我们又见。2015年的冬季距离现在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我很期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攀枝花因地制宜,绘制了“钒钛之都”的宏伟蓝图,迎来了全国首创的2014中国(攀枝花)钒钛产业博览会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投资洽谈会。钒博会的举办,使国内外的客商云集在钒钛之都,在与客商们的采访交流中,我认识了来自芬兰的客商:克里斯汀(我手上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就是克里斯汀),他是芬兰克洛斯零件公司的总裁,他是我担任记者以来,采访的第一位国外友人,当时内心无比的激动,他告诉我说,他的公司与我市的钒钛企业一直有着合作关系,此次钒钛博览会的举办,将是他们之间的又一个合作契机。

正如克里斯汀所言,全国首次钒博会在我市的举办,为我市建设钒钛之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我市钒钛企业的发展增添了一个新引擎。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承载着时代的重托,真实记录着攀枝花前进的脉搏,钢城的华丽蜕变,让我深刻体会到“钒钛之都”的魅力、“阳光花城”的美妙,虽然现在的记录会变成过去的记忆,但记忆掀起的却是美好的未来。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第15篇:讲好亲情故事

《讲好亲情故事》

——初三作文指导课

开课学校:溧阳市上沛中学

开课老师:蔡丽霞

开课级别:市级

开课时间:2015.03 学习目标:

1.通过作文评讲课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亲情类作文获取高分的要义所在。 2.在点评、改写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把亲情类作文写好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在点评、改写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把亲情写好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讲故事让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二.把题目演绎成亲情故事

1.出示学生选材选材,请说说这些材料好在哪里,理由是什么? 2.教师寄语:

亲情大都是相似的,所以选材不免落入俗套。同学们在选材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最富有生活气息的材料。2.善于挖掘细节中独到的亲情。 3.敢于讲述不幸者的故事。 4.关注祖孙情胜过父母情。 ……

三.对故事进行细致描写

1.出示学生的写作片断,找出描写中的亮点与不足,然后修改并展示。

天灰蒙蒙的,乌云密布,风儿吹动着树叶,发出飒飒的响声。我像往常一样骑车出门,向父亲简单地告别:“爸,我走了。”父亲正在忙些什么,头也不抬地“哦”了一声。

每次都是这样,我简单告别,他简单答应,没有多余的话。

一眼望去,是高低不一的房子,绿的树,艳的花。我回眸一看,巷口深处立着一个人,那熟悉的身影,那父亲的目光一直随我到天边,目光灼灼,其爱灼灼。

父亲似乎注意到我在看他,立即收回目光,羞涩和窘迫的眼神是我从未见过的,然后他转身回了家。

——施玥

2.出示教师修改的文字,对比欣赏: 3.总结归纳细致描的方法:

用泼墨如水的语言紧扣重点来详写。

用优美的语言对环境作适当的描写,起到渲染、烘托的效果。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作细节刻画,展现人物形象。 4.学以致用

出示两段学生习作,择其一修改。

暑假,总会离开奶奶去爸爸工作的地方,一股脑儿地钻进车子,连看都不看奶奶。当我在反光镜中看到奶奶依依不舍的面容时,我不禁震撼,继而自责。何时起,我们竟如此疏忽,我摇下窗子,伸出手,朝奶奶挥了挥手,说了声:“奶奶,再见。”她一下不知如何是好,只是定定看在车上,继而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流过奶奶苍老的脸颊。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当再次转身凝视奶奶时,竟发现这一切都在变,也许我该多陪陪奶奶,让他的脸上重新绽放笑容。

——汪赛君

过了几天,妈妈就要走了,开心的日子总是很短暂。第二天一早,妈妈收拾好行李要走时,却看见我站在门外,她说:“儿子,你怎么起来了,你怎么不再去睡一会儿?”我回头笑着说:“我去送送你吧。”我和妈妈走在小路上,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眼看着载我妈妈离开的车子越来越近,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放心,你走后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让您担心的。”妈妈笑了笑说:“傻儿子,我知道了。”

——王震

交流学生作文,并评价。 四.让故事承载深刻的道理

1.分别出示片断

一、二两篇作文的原作结尾和该作结尾,先点评原作的不足,在领会该作的用意。2.修改片段三的结尾 3.教师寄语

结尾不能只用蜻蜓点水的一两句话简单地停留在暖暖的温情。

用真诚动人的抒情,用精彩、发人深思的议论升华主题,增强文章的情感张力,展现小作者的理性思辨。

第16篇: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快车”正驶向世界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几年数次踏出国门,在四洲十四国留下中国烙印,参加数次国际会议,会晤六十几国领导人,畅谈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重大议题的讲演。习主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发起者与践行者,讲述“中国故事”,阐明“中国机遇”,提出“中国方案”,表明“中国态度”,在国际社会上带起了“最炫中国风”。我们的大国风范正在焕发光彩,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快车”正徐徐向世界进发!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快车”并不是第一次驶向世界,在以往的旅途中,有许多美好的故事,书写了一篇篇佳话。如今,习主席正驾驶全新的“中国快车”,搭载“中国故事”、“中国机遇”、“中国方案”、“中国态度”,在世界上掀起一股搭乘热潮。“中国快车”在中国故事之道上,用中国故事推动人类文明复兴,超越现代化,实现包容性全球化,推动形成三种世界秩序:文明秩序、国际秩序、公民秩序,这是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时代担当。“中国快车”搭载的中国故事是以“站在人类文明高地”为精神境界,以实现21世纪的“张载命题”: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快车”搭载的是艺术与修养。中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非字母的文字,其底蕴博大精深,让许多文化爱好者充满好奇,让中国蒙上一层神奇的面纱。我们中国主张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我们想要与世界互通,与时代契合,想让中国故事在世界上入脑、入心。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因为中国文化尊重异性、主张多样性,无论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亦或是佛家“不作孽”思想中都有这种精神的体现。“中国快车”更是开辟了“一带一路”,让世界与中国互通有无,让中国智慧融通世界智慧。“中国快车”有“四特”——特长历史、特大规模、特世俗社会、特殊崛起,一些国家人民没有充分了解这些特点,对中国崛起进行谩骂围攻,但是我们搭载的是艺术与修养,我们有充分的耐心与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天,我们就是秉承这样的祖训,仍是完善自己,说服世界。我们的“一带一路”不是“马歇尔计划”,而是传承于丝绸之路,德国人李希霍芬对两千年的东西方文化、贸易之路起了个名字即丝绸思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快车”正式抱着重新开启“丝绸之路”的目的,唤起包括欧洲人在内的各种文明的共同回忆,共创复兴前景,致力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国快车”树立的是文化自觉的旗帜。向世界讲中国故事是一个熟悉中国国情、世情的过程。古训有知行合一,讲好中国故事是一种行动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无论身在何地都在不自觉地讲中国故事,以言行或信念。“一带一路的倡议”不只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中国快车”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以亲身经历打动听众的心弦,引发世界共鸣。中国故事对世界的启发,体现中国对世界的担当,折射的是时代的趋势。“中国快车”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故事给他们带来的机遇,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和平繁荣的机会,体现的是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一带一路”,正是融通中国梦与沿线各国梦的媒介。

“中国快车”的动力是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长卷举世无双,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民族解放、人民革命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和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就是我们的自信所在。此外,在我们秉承开放、包容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与世界其他文明交融产生的具有新时代特质的当代文化也是自信来源之一。如果说只讲文化历史太过于空洞,那么我们还有文明留下的印记——历史文物,它是历史的实物见证,文物中蕴含着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追求的许多故事。虽然文物不会说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物去讲故事,只要我们重视并做好文物价值的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等工作,就能发挥好文物资源在文化传承、教育民众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历史文物离我们过于遥远,那近代的革命文化也是很好的载体,革命文化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现实感强,更能激励人。“中国快车”致力于向世界传达平等开发的心态,期望建立一种客观全面、真实自我的中国形象,打破国际舆论环境中对中国的固有成见,向世界展现更好的中国。

“中国快车”传播的是中国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对党和国家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翻开浩瀚的中华历史长卷,每一个时期都会发生许多引领时代、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故事。既然中国有这么多好故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让我们更加清楚认识自己,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与中国和平共处?母庸质疑,讲好中国故事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中国正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不仅要阐明中国政府政策主张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也必须懂得西方逻辑,在科学与艺术之间,阐明中国发展之道,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说,讲好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和平理念,是世界的期盼,也是中国的担当。我们的底气来自悠久的历史,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支撑,不仅要讲给世界听,也要讲给自己听。

“中国快车”是潮气蓬勃的快车。当前,超过1.8亿中小学生、近3600万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4000多万当代青年,共同组成庞大又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青年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是国家富强的中坚力量,更是中国故事的讲述着和倾诉者。通过运用好中国故事的讲堂,不仅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同时也掷地有声、旗帜鲜明的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发展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讲好中国特色主义理论的故事,其中关键在于讲出和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所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思想观点;二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所具有的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快车”是一列含有奋斗气息的快车。“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这是一句来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抗战歌曲歌词,历经74年成为经典,好的典故是长脚的,经典的故事是需要的。对中国自己来说,讲好党的故事凝聚党心,赢得民心,中国可以通过讲故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铁人王进喜和新中国的石油工人靠人拉肩抗干革命,新世纪劳模、青岛港许振超创造出了船时效率和单机最高效率的两项世界纪录。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工人是用行动讲述、书写中国故事的重要群体,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新闻传媒广泛深入宣传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优秀技术工人的事迹和贡献,让大国工匠续写中国故事的新篇章。中国故事是中国人民的故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好百姓艰苦奋斗的故事、传统美德的故事、无私奉献的故事、和平友好的故事。要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国故事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中国快车”承载的是厚重的文学。理由的《扬眉剑出鞘》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心底的强国梦,鲁光的《中国姑娘》奏响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何建明的《国家》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感染人激励人,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深沉之爱,王宏甲的《智慧风暴》引发一股经久不息的知识旋风,黄传会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为奋斗的打工者写心画像,徐剑的《东方哈达》以高原建设者们的无私无畏温暖人,赵瑜的《寻找巴金的黛莉》传递文学的恒久诗意,丁晓平的《五四运动:历史的现场和真想》回望一段不平凡的辉煌。马娜的《天路上的吐尔库》、王国平的《一枚铺路的石子》、李琭璐的《落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采访记》聚焦当代中国人平凡而不普通的人生,闪耀着动人的光彩。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如同一条流光溢彩的中国故事长河绵延不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中国人在奋斗自强的路途上创造的新故事,时时鼓舞着作家们用心去发现,用笔墨去书写。文学是时代的文体,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期间的得失甘苦必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迪。

“中国快车”用文艺气息传播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之一,就是希望文艺界要讲好中国故事。一个人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了解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听故事开始的。小时候我们都爱听故事,因为一个好故事会让人一辈子去怀念,并且从中获益,比如“东郭先生与狼”、“司马光砸缸”和“铁杵磨成针”等这些经典故事,为什么传递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和影响着不同时代、不同价值观、不同价值的人,就是因为这些故事生动精彩且蕴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和人生经验,都具备了入心、入脑的艺术感染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在60多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迎来了伟大的社会进步,这种进步是由一件件生动鲜活的事情组成的,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推动的。用史学的尺度来衡量,这是“个人规模的历史”,是色彩缤纷的峥嵘岁月。中国故事就是以中国和中国人民为核心、真实再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客观正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准确反映中国人民的生活与心声,完整体现中国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气质,全方位、大视野、多角度地呈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的文学作品。讲述“中国故事”,并非简单地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我们是在以文学的形式凝聚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与情感,描述出中华民族在一个新时代最深刻的记忆,想象与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与未来。中国故事应该是凝聚了中国人共同情感的故事,在其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命运与希望。歌德在他的时代曾经以这样的句子形容人类精神深处的激情与困惑:灵魂永远骚动着渴望安宁,肉体永远劳作着寻觅休息。21世界的我们不论从哪里出发,似乎还是能够碰见这两句话。我们可以从这样的句子里感受到另一种巨大的挑战和热望,对于一个以写作为重要生命形式的人,它洋溢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悖论的魅力。在每一时刻都有不可计数的信息沿着光纤飞奔的当今世界,文学依然是不断擦亮我们心灵的智慧之书,它会使精神欢愉,使灵魂有光,使天地温暖,使生命芬芳。

“中国快车”拥有中国灵魂。我们这个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们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今世界上,如果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我们中华文化为什么让我们这么自信?概况起来五个字:源广深高重。源就是五千年源远流长,我们的文脉从未中断;广就是包罗万象,不仅儒释道,诸子百家,还有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以及我们和世界交流融合的文化,洋洋大观;深就是博大精深,我们的任何一个流派、文化现象都是博大精深的,流传几千年,不断丰富拓展;高就是山高水长,很多史料典籍都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重就是重大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的深刻影响,有目共睹。近代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古老中国的深刻变化和13亿中国人民极为丰富的生产生活,中国故事值得讲的东西有很多。

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的是要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够更加了解中国。但是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努力,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是行动中的故事讲述者,尤其是我们青年一代,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积极履行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每一个中国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在讲述中国故事,我们并不知道哪方面的言行可能会成为传播中国故事的载体,因此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成为了中国故事的形象使者,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将被动讲述方式转换为可控的、主动的言谈举止。让我们面带微笑,跟随“中国快车”驶向世界,传播中国好故事,让世界倾听中国好声音,看到更加生机勃勃的中国!

第17篇:用心用情讲好创新创业好故事

用心用情讲好创新创业好故事

\"在创新创业的新时代里,湖南不干则已,一干总是大事,总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影响力的事。\"这是日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在听取湖南省今年来开展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巡回报告活动后给予的评价。

今年3月-7月,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经信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商联5家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全省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巡回报告活动\",活动组委会带领报告团成员,采取无间隙连续作战方式,足迹遍布全省各地传播创新创业好故事好声音。据统计,湖南省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巡回报告活动共举行98场巡回报告会,行程万余公里,企业家作报告588人次,现场听众达4万余人,各地好评如潮,反响强烈。在三湘大地掀起了一场\"回乡创业\"、\"大众创业\"、\"草根创业\"、\"二次创业\"百花齐放的新浪潮。

湖南吹响创新创业集结号

\"是周群飞董事长吗?\"4月中旬的一天,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的湖南省工商联副主席、蓝思科技(300433,股吧)董事长周群飞接到一个电话,在得到肯定答复后,电话里继续说:\"省工商联等单位受湖南省委、省政府委托将开展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巡回报告活动,经组委会推荐您作为本次活动的报告团成员。\"

周群飞自率领蓝思科技于3月18日在创业板上市之后,公司总市值位列创业板第二,周群飞也成为中国新任女首富,蓝思科技的成长是一部创新、创业求变的奋斗史。

没有丝毫犹豫,周群飞答应下来。随后,周群飞考虑到参加这次活动会耽误公司与韩国三星的洽谈时间,要求办公室做好包专机赴韩的准备。

同样接到通知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国秀。今年62岁的阳国秀,是创业界的一张名片,她一手打造湖南果秀食品有的限公司出口创汇跨入全国食品罐头行业前五位,获得过国家级荣誉称号30多个。

湖南维格磁流体公司董事长言继春一接到通知后,就有一种\"士兵接到战斗任务\"的感受,兴奋异常。\"生意每天都有,但参加这样的活动却十分难得。\"为了配合搞好活动,他提前向美国、德国合作方发函,将有关商务活动推迟一个月。

据悉,5家主办单位联合成立了全省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巡回报告活动组委会,从多个渠道,在全省范围内推选出276名创新创业报告团候选人。并经组委会前后召开10余次办公会议反复研究,分赴14个市州,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所有候选人进行了全面考察。

最终确定出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45名报告团成员,并在红网上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公示。

之后,每一位报告团成员都参加了由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汤新华召集举办的巡回报告培训。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创新创业系列决策部署,有效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从今年3月开始,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巡回报告活动,并紧锣密鼓拉开了活动筹备工作的帷幕。

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亲自审定工作方案,全程关注,并先后两次就活动筹备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多次听取汇报。

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南省迅速营造创新创业大氛围,吹响创业创新集结号。

98场巡回报告,好评如潮

5月14日,首场报告会在湖南省委礼堂举行。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党委会主任徐守盛,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省委副书记孙金龙等12位省领导出席。

首场报告会上,蓝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群飞、御家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跃峰等5人先后作典型发言,讲述了各自创新创业的故事,与省会干部群众一道分享了他们的创新创业艰辛历程和宝贵心得,会场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创业,需要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后,接下来就是一往无前,成功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在全省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巡回报告活动首场报告会上,主讲嘉宾湖南御家汇网络有限公司总裁戴跃锋侃侃而谈。

创业8年,今年33岁的戴跃锋,完成了从一名创业者到\"面膜王子\"的蜕变。他率领的\"御泥坊\"面膜成为\"网络销量第一面膜\",年销售额过亿元。

2012年,他成为湖南唯一一名入选《福布斯中文版》中外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

\"御泥坊\"现在是长沙市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5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25岁。\"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这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从而忽视创业的根本,这是导致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戴跃锋说,在创业过程中,痛苦、困难和纠结相比于坚持,坚持会更容易。因为,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拾取创业硕果。

听完首场报告会,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指出,创新创业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劲,要把创新创业的好故事讲遍三湘四水、传入千家万户,在全省上下进一步激发起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干劲。他强调说,\"你们的故事,是勇于打拼的创业故事,是敢为人先的创新故事,是守法诚信的自律故事,是回报社会的感恩故事,集中体现了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精神。\"徐守盛说,6位先进典型的故事,给人启迪、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值得广泛推介、大力宣传。

\"要用心、用情讲好创新创业好故事。希望你们用这些好故事,给广大的创业者以启发以借鉴。\"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李薇薇,听完他们的报告后,勉励大家说。

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首场报告会结束后,活动组委会将巡回报告会分成5个组,由组委会5个成员单位领导分别带队,集中一段时间在市县、高校作巡回报告,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报告团在各地备受欢迎,长沙、株洲等地领导报告会上听事迹,报告会下听建议,与报告团成员进行亲切座谈;郴州、怀化等地组织报告团成员到有关园区、企业进行现场交流、听取意见;各地有关部门主动与报告团成员联系就具体项目交换意见、洽谈合作;不少地方领导听了报告会后,认为“早知道这么好的效果,还应该组织更多人来听。”岳阳、娄底等地一些听众跟着报告团辗转多地多次听取报告,湖南文理学院应届毕业生廖耀东在听取报告后说:“人活着,要为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年轻的时候为自己奋斗过,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过,我们的人生才更精彩。”报告团成员也深有感触,果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国秀说:“我一生参加了很多大型活动,从没见过这种近百场、几万听众、会场秩序如此之好的报告活动。这么多企业家如此投入,如此用心,太让我感动了。”

许多资深媒体人士感慨“报告会能办得这么有吸引力、这么打动人,真是少见”。活动中,湖南省科技厅等单位致电组委会要求参加进来,省科协、团省委等单位申请承办专场报告会,省妇联、不少高校等邀请报告团成员作报告。

三湘大地涌动创业热潮

“从5月份开始的第一场报告会,再到各市州报告会,我都坚持去参加。他们的创业经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湖南乐创影视传媒董事长胡佳胜谈及举行的报告会时感叹不已。

今年年初,中央出台鼓励创新创业政策后,一直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胡佳胜就有了创业的冲动,但一直苦于无好的创业项目。

他自从听了御泥坊董事长戴跃锋的创业经验之谈后,顿时豁然开朗。开始了“互联网+影视制作”创业。仅仅一个月就接到了100多万元的订单。

“我们的节目将在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网(300104,股吧)等全国各大著名视频平台、社群平台等播出和推送,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立体式传播。”坐在咖啡厅接受记者采访时胡佳胜不无得意地说。

湖南永清环保(300187,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正军在报告会上提出“小平台要依托大平台”的创业观点后,立即让为创业苦恼的王振眼前一亮。

80后王振发起成立的“创客邦”成为湖南民间首家“创客空间”,他的创业思路是,帮助创业者快速成长,搭建一个为创业者提供各类服务的一个平台。

今年3月,王振与几位创业者合作成立了湖南第一个为中小创业者提供资源服务的合作联盟——湖南“创客邦”。这个平台,目前向公众免费开放,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举行了数场大型活动,2000多位创业者成为会员。

但听了一次报告会后,王振开始着手与长沙各产业园区孵化基地合作,将自己的小平台与大平台捆绑。

“湖南有很多有创业梦想的人,他们经验不是很丰富,资源也并不很充裕,但他们有创业想法,有创业激情,他们需要这样的报告会进行交流学习。”王振说。

东安县新圩江镇种植大户蒋玉富说:“先进典型的创新创业故事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令人敬佩,发展理念令人振奋,对我而言收获很大。今后我会借鉴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提高创业效率。”

衡阳海联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游等海归人员说,“这次活动让我提高了认识,我要在留学生群体中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宣传我们遇到的好时代,让更多的人回国创业”。

一时间,创新创业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全社会掀起了立体化、全方位宣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新创业的大高潮。在巡回报告活动中,每一个创新创业的故事,给所有参与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真正是补了一次“精神上的钙”。

省内媒体及其新媒体全面联动,人民网(603000,股吧)、新华网、新浪等200余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门户网站开设相关专栏,点击率达1000万次,香港等境外媒体争相报道,多个市州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事迹进行了录播。

正如省委书记徐守盛所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会召开以来,全民创新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得到全面迸发。长株潭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中央对湖南创新工作的最大肯定;新增企业数和注册资本数在去年“井喷式”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又分别大幅增长20.52%和35.58%,就是大众创业的有力证明。

第18篇:讲好故事 写好新闻

讲好故事 写好新闻

黄泽芳

“讲好故事”,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讲述好一个故事,另一层是讲述一个好故事;同样,“写好新闻”也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把新闻写好,另一层是写出很好的新闻。

通过数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讲好故事,写好新闻”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只有通过讲好故事,才有可能写出好新闻;或者,只有讲出了一个个很好的故事,你写出的新闻才有成为好新闻的可能。

本人工作以来一直供职于一家地方机关报,在下基层的采访过程中,时常听到读者的评价,说党报缺乏可读性,没有都市类报刊好看,他们都不愿意阅读党报,而愿意看都市报。并且,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笔者所供职的媒体。通过多方比较,笔者发现:党报缺乏可读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广大党报工作者的反思——

作为党报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党立言、为民代言”,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可是,如果你刊载的新闻根本没有人愿意去读,那又如何去引导舆论呢?要想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首先得有人愿意读你的文章啊!

要让党报的文章具有可读性,涉及到诸多方面因素,其中记者的因素至关重要。作为一名记者,我认为衡量其成功的标准有三条:首先是写出的新闻能通过编辑的关卡,不被枪毙而能够刊登出来;其次是稿件刊登出来后,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愿意花时间去阅读;第三是读者阅读后能记住你

1

写的内容,并不由自主的认同你提供的事实、观点,或产生思考,也即接受了你的舆论引导。记者的文章写好了,就会提高整个报纸的可读性。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其他人对我们写出的稿件感兴趣呢?答案也许有很多,但最为关键的一定是:我们既是事实的提供者,更是故事的讲述者。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这两件事,就没有人理睬我们的作品。

这是因为,故事不但具有形象概括的超级功能,还具有长久的群体记忆功能和广泛的群众传播功能。不论时代怎么发展,故事,尤其是那些精彩有趣的故事,都能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具有持续影响力而深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受众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通过故事来与受众沟通,更能让人放开,让人感到有趣,从而产生阅读欲望。以故事为主线而整合过的新闻素材,也更能有效吸引读者,因为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道理本身是抽象的,实际上,讲故事,讲好的故事,就是通过事例帮助人们理解各种抽象的道理。

作为一名记者,怎样才能讲好故事?从多年的工作经历来看,我认为,要真正的讲好故事,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足功夫。

首先,做好前期的采访至关重要。

采访和写作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如果前期的采访中没有获得有用的材料和丰富的信息,如果在采访中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喜好和需求,那后期的写作不论运用多少技巧,也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辞藻华丽也只是徒有其表的华而不实之作,是没法打动读者的!通过深入现场采访,了解更多的新闻信息,这样才能“场景再现”,才能让故事变得具体,细节

2

更加生动。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谙一个道理,不深入现场采访,仅靠书面的文字材料或通过别人的转述来进行新闻稿件的写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没有到现场亲身感受,对新闻事件本身没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形不成一个感性认识,根本就无从下手,就算勉强写出来,也只是一些表面的空话套话的积累,自己都看得难受,更别提吸引读者阅读。反之,经过自身采访,新闻故事展现眼前,有了一个对故事始末的了解,可以有理有据、生动的论述故事缘由,这样的新闻稿件就会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与你所讲述的故事有关的人,吸引读者愿意去读你的文章。

一篇新闻作品最终面世,实际上是记者和编辑共同合作的结果。其中编辑可以给故事润色、增删,让其变得更加清楚,但是,他们不可能提供那种能够让故事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品质,而这种品质正是一个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和一个冗长乏味的故事的最大区别。没错,读者需要准确的信息,而记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他们提供这样的信息。但除此之外,读者还有更广泛、更深层次的需求:给我讲一个故事,让它有趣一点。而要满足读者的这种最基本的需求,没有深入新闻现场进行踏实的采访根本做不到。

2010年的春夏两季,黔南大地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在抗旱救灾第一线,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长顺县基层干部成名尧,就是这么一位为了抗击旱灾而牺牲的人。这个线索是通过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材料了解的,材料只是空泛的说成名尧有多伟大,为了解决群众的用水难,坚持工作在第一线,最后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这样的写法,存在人为拔高神化主人公的缺点,忽略了读者对这种千人一面的模式化人物的

3

厌恶。

为了更深入的挖掘成名尧的事迹,我和报社的一名同事深入到其曾经工作过的村组采访,从他的同事、当地群众的口中知道了更多的故事。通过这些细节的梳理,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真实的成名尧,有了亲身的感性认识作先导,一个基层优秀公务员的形象呼之欲出。我们把所采访收集来的多个故事和细节,用新闻写作手法进行巧妙组合,写成了《用生命向干旱宣战》一文,因为深入现场,采访细致,信息掌握充分,故事性和可读性强,此文在多家媒体中脱颖而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省州主要领导的多次表扬。

其次要围绕发展主题来讲故事。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发展主题,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就要向下传播党委政府声音,向上表达社情民意。记者在进行采访和写作时,始终要记住一点,所采写的新闻稿件,是为大主题而服务的。所以在采访和写作时就要围绕目标,不能为故事而故事,东拉西扯跑了题,如果脱离了发展主题,你的采访再充实,写出的故事再精彩,都难以弘扬主旋律、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2009年11月18日,本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每月9日》的通讯,分别获得了当年度的贵州新闻一等奖和全国少数民族好新闻一等奖。这篇广受好评的文章一开头,就向读者讲述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故事——

墙上的日历刚刚翻过10月9日, 79岁的老党员孟景平就把日历翻到了11月9日。

每月9日,是白龙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学习日。每到这天,眼力不好的孟景平老人就早早地起来,在老伴的陪伴下,爬坡下坎去参加支部的

4

学习。这所去的路程,因到不同人家而远近不等,最远的要走近10公里,单程2个多小时,近的也要走十几分钟。老伴担心他身体吃不消,曾劝他别去了,他不但不听,还每次都让老伴跟着一道去给他当‚保镖‛。

自从党支部成立7年多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他从来没有间断过。他说,不去就会心里空落落的,身体也会不舒服。

……

整篇通讯的一大特色,就是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尽管没有刻意去强调什么抽象的主题,却不动声色地把一个“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时代大主题展现出来。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大主题作为文章的中心,那些故事就算讲述得再精彩,也难以发挥出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更别提成为一篇优秀的好新闻作品了。

再次是在表现手法上要让故事曲折动人。

文似看山不喜平。有了好题材,也即形成好故事的素材,如果不在故事的情节上、文本的表现手法等方面花心思,而是一马平川,如流水账般赘述出来,看不到一点跌宕,没有一点情节的起伏,同样是无法吸引读者的。写作技巧掌握了,也还要有自我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这时就要考验记者平常的写作素养和对文字的敏锐把握了。

本报曾刊登了一篇名为《酸甜苦辣的辣椒》的小通讯,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和不断学习探索,对新闻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新。本文开头就设置了一个悬念,把读者的胃口一下子吊了起来——

辣椒本来只有‚辣‛一个味道,但在王祖林的心中,却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5

众所周知,辣椒本该只有一味,即辣,何来的“五味”俱全呢?读者兴趣提了起来,作者就达到目的了,接下来就循序渐进,把辣椒的“五味”一点点的向读者呈现出来——

王祖林现任瓮安县木老坪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由于今发动农民种植的辣椒不能全部销售出去,他只好聘请了3个帮工,和自己一道将鲜辣椒炕成干辣椒,希望把损失降到最低……

为了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木老坪农业服务中心在2002年开始发动农民种植辣椒,当时全乡只种了250亩。由于每亩产值达到了3000多元,农民尝大到甜头后积极性高涨,去年种植面积上升到1500亩,今年达到2000亩……

由于今年来收购的中间商非常少,再加上对市场信息了解得不够,农民种的辣椒销售不畅。为了不损伤农民来年的积极性,他只好借了10万元,硬着头皮按合同‘保护价’收购,然后自己加工成干辣椒,看明年春季干辣椒的价格好不好,不好的话,就血本无归了……

阅读了整篇文章后,读者恍然大悟,原来,这辣椒的“五味”,是这么来的。

本报刊发的另一篇文章《和奶牛交朋友的农民》,采用的也是同样的手法,本文设置的悬念更加引人入胜,整篇文章的行文跌宕起伏——

赵洪坤家每头牛日均为他产奶40公斤,最高记录为43公斤,是远近闻名的单产冠军。

一般农户的牛每天能产25公斤就已经算是很高了,大多数也就15-20公斤左右。于是,有人认为是老赵运气好——买到了1头可以当别人2头甚至3头的‚明星奶牛‛。可就是这些说他运气好的农户,也不得不承认,

6

每头牛只要到他手上,几个月后就能变成‚明星奶牛‛。

为什么赵洪坤能养出产奶量那么高的牛?接下来,作者根据有人提出怀疑,然后再一一解开谜底。老赵如何“造星”? “造星”下了哪些功夫?然后就引出与标题相对应的一句话,“牛是有感情的,只有你对它好,它才会对你好!”当然,这是用老赵的话说的。

这篇文章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让读者深刻的记住了一个农民的致富经历,同时也告诉了大家一些最简单、最本质却最易被忽略的自然规律:人应该善良、知恩图报和勤劳。

总之,要想写好故事、写出好的故事,记者必须深入现场进行详实的采访,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通过采访采集到了故事的组成元素后,切记不能脱离主题,为故事而故事;也不能泛泛而谈,平铺直叙,只有通过设置悬念,才可以让故事显得曲折动人,更能吸引读者进入到你的文章中去,通过看你的文章记住了你所讲的故事,也通过故事的引导在不知不觉中理解领会了你要陈述的事实和表达的观点。等你的好故事出笼了,你要讲好故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好了,受大家欢迎的好新闻已经产生了。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日报社

址:贵州省都匀市剑江南路9号 邮政编码:558000 联系电话:18985771036

第19篇: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80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跨越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将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介绍给世界,特别是其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真相。1938年,毛泽东在接受一名德国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斯诺的评价和感激:“当我们被整个世界遗忘的时候,只有斯诺来到这里来认识我们,并把这儿的事情告诉外面的世界。所以我们将永远记住斯诺对中国的巨大帮助。”《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书中说:“当时几十万美国人,包括我自己,读了这本书,从中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初步印象,同时对他们的目标和救国抱负,对他们的艰辛和牺牲精神,也有所了解。”在中国,斯诺被视为中美沟通的桥梁;在美国,他的作品成为美国政府了解中国的重要资料。斯诺意识到了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差异,他从现实出发,试图缩小不同观念与看法间的差距。他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通过解读中国政治形势,斯诺用更准确、更具包容性的观点来描述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使他能够较为准确地预见到其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斯诺的经验,对今天和平发展的中国进行国际间的人文交流仍然有很多借鉴意义。

未来5年,中国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的100项重大工程中,最后一个项目是“建设讲好中国故事队伍”。这个队伍中应该有更多理解中国的国际友人,他们是人文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在国际间的人文交流中,相互的理解与友谊不但是由“中国如何看待和对待世界”所决定,也是由“世界如何看待和对待中国”来决定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的看法都不相同,彼此间要用平等和包容的精神谋求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1993年在北京大学成立以来,通过斯诺纪念活动来广交国际朋友,让更多的外国人来讲中国故事。两年一度的斯诺国际研讨会在美国和中国轮流举行,斯诺和中国的故事影响着更多美国友人的加入,研讨活动已经从纪念斯诺先生拓展到教育、医疗、企业合作等各个领域。比如以“人文交流:创新友谊和谐”为主题的第15届斯诺研讨会就包括中美高等教育的合作与战略机遇、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国际合作、水污染治理与绿色经济、中医的价值与成果导向研究等4个分论坛,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与斯诺家乡――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宣布筹建“姐妹城市”,美国斯诺纪念基金会启动在华埃德加?斯诺医生实习计划及实施美国和中国的音乐交流计划等。

让外国人讲中国故事,也要请进来、送出去。为了更好地让大学生了解国际友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选修课“名记者专题”中邀请了克鲁克、马海德、阳早寒春夫妇等十几位国际友人的二代或三代后人举办系列讲座,向学生们介绍建国前后这些著名国际友人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所作出的贡献,这门课受到青年学生们的欢迎。海伦?斯诺的家乡是美国犹他州雪松市(Cedar City),在200g年举办的建市158周年活动上,雪松市市长Gerald Sherratt主持了海伦?斯诺铜像揭幕仪式,他认为海伦?斯诺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当时我在雪松市的南犹他大学连续问了几个大学生,他们都不知道海伦?斯诺是谁。2013年,我再次访问这座城市,来到海伦?斯诺铜像所在的市中心广场时,一位美国青年主动过来给我讲海伦?斯诺二战期间在中国的故事。

青年人讲好中国故事

青年是思想解放的先锋,青年人的价值观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人员往来,尤其要推动青年人之间的交流。多年来,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与国外的大学和机构共同举办了让大学生和中学生参与的纪念活动和学术活动,努力使青年人成为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的主体,通过融入不同的文化,通过了解彼此的故事,通过跨越常常隔阂我们的成见和误解,增进沟通,成为深化国际关系的活力。通过高校之间的活动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友谊,为中外青年学生人文交流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学科间的交流活动、青年论坛、论文比赛开展自由交流和对话,增进沟通。青年成为中外交流大舞台上的积极因素,为促进中外交流、深化国际关系增加活力。

在中美人文交流中,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要是通过斯诺的影响力来拓展中美青年之间的交往。以翻译海伦?斯诺的作品为内容的“海伦?斯诺翻译奖”竞赛活动已经举办了6届,吸引了数千名大学生参与,中美两国获奖学生将分别赴美国和中国的相关高校交换学习一个学期。2014年,来自海伦?斯诺家乡的南犹他交响乐团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联合奉献了一场蕴含中西方音乐特色的精彩演出,其中《汉调――行云流水》由北大中乐学社民族管弦乐团与美国南犹他大学打击乐团共同演绎。由中美双方联合编导、作曲、演出的《海伦之梦》大型现代舞剧也在中美两国巡演。

在中英人文交流中,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要依托由李约瑟1965年创办的英中理解协会拓展中英青年之间的交往。李约瑟在抗战期间受命执行援华任务,行程5000里,给困难中的中国科学界以实际、真诚的帮助,向中国大学及图书馆赠送科学书籍7000余册,资助60余名学生赴英国留学,并编写了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灿烂文明,并提出近代科学为何在西方诞生而未在中国发生的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中理解协会成立的目标是让更多的英国人能够更理解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政治制度的中国,2015年,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与英中理解协会在李约瑟的母校奥多中学举办了第一届论文大赛,安娜贝尔?巴克荣获第一届论文奖(论文题目:《李约瑟对理解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启示》),2016年她被牛津大学录取,专业方向是中国历史。今年,乔治?何克的母校圣乔治中学也将参加第二届论文比赛,更多的英国青年学生将通过论文比赛来讲中国的故事。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英国白金汉宫讲了何克的故事:“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友,中英两国人民相互支持、休戚与共,谱写了中英友好的历史佳话。我们不会忘记,英国曾经向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济和道义援助。一位中文名字叫作何克的英国记者,积极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撰文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还担任陕西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为带领学生向安全地区转移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进一步促进中英人文交流,2016年9月,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与英中理解协会携手北京出版集团在伦敦举办“品读北京”英国书展,将举行何克的著I SEE A NEW CHINA的中英文版本首发式,并将同时举行二战期间英国援华总队的负责人Arthur Clegg的《支援中国(1937-1949)――回忆一次被遗忘了的英国人民援华运动》,现任英中理解协会主席Zoe Reed父亲(抗战期间李约瑟从双石铺培黎学校带到英国读书的中国青年)的回忆录,以及李约瑟传记中文版的首发式,具体生动地体现中英两国人民在相互支持、休戚与共中谱写的中英友好历史佳话。北京出版集团展示的500多本中国经典图书将赠给伦敦新办的中英双语学校,让更多的英国孩子来品读北京,了解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要体现共同发展的思想

中外人文交的源泉来自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友谊。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也是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要体现共同发展的思想,这是沟通中外的密钥。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潮流,“共赢”的指向就是共同发展。在实现共同发展这一愿景中应承担的义务,“计利当计天下利”“对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繁荣都肩负重要责任”“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共同发展体现了文明的平等与融合,讲好中国故事,要认同文明多样性,主张文明平等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间应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让更多外国友人来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去展现今天的中国发展,无疑将改善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有助于中国在世界上获得更多倾听者、更多以心相交的朋友,从而提升中国软实力。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寻梦中国――中美人文交流访谈录》,用20个美国人的故事讲述在中国也有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本书以中英文双语出版,采访对象中第一部分为目前仍然生活在中国的著名国际友人的家庭,以深度访谈的形式再现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二部分为目前活跃在中国教育、科技界的新一代国际友人,展现他们在中国实现和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仓Ⅱ新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第三部分为近年来中国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很多国际友人讲中国故事的感人话语。寒春说:“我们在中国待了一辈子,不是为养牛而来中国的,是为信仰而来。”潘威廉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在中国可以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雷蒙说:“感觉在中国工作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约翰?桑顿说:“在过去的10年里,我花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在中国上。如果我能够对双方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将构成一个理想的事业。”马克?力文说:“不要认为中国梦只是中国人的事。我有一颗中国心,当然也有中国梦。”

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让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80年前斯诺做到了,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做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和平发展,让更多友好的目光投向中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今天的中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努力引导各方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用各色眼睛看着这个红色的国家,我们无法回避。人文交流只要秉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这样文明间就能够和谐共处,相互促进。(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教授)

第20篇: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

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

林洸耀

2013-3-8 5:52:02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3月08日 03 版)我在北京已经工作了16年,参与两会报道,今年也是第十六次。

每年的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国际媒体驻京记者自然全力以赴。今年,我们早早动手,春节前就开始了两会报道前期准备。这几天,我们整个团队更是全员作战,文字图片齐上阵,力求客观准确地向世界讲述两会故事。

这些年两会的变化让我感受深刻。这几年来,总理记者招待会总是持续一两个小时。两会变得更加开放,这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两会每年如期举行,人们对中国两会的兴趣点却在变得越来越多元。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环保等等,每一个话题都吸引不同读者关注。要说今年两会,城镇化是一个热门话题。代表委员深入讨论这个话题,媒体舆论高度关注。路透社也不能没有详细报道,原因很简单,城镇化与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紧密相关,后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

两会变化背后是中国变化。刚到北京时,路透社在京只有4名文字记者,2名中国助理,1名图片记者,可是今天,加上中国助理,我们已经有了将近100名员工。为什么扩充这么快?崛起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因此也是新闻的富矿。举个例子,16年前,路透社不需要报道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不需要报道中国的外汇储备,但是今天如果我们仍不关注这些问题,就肯定会落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后面。

在北京这么多年,我看着这座古都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多元。在这里工作,与时俱进最重要。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用微信,我也只能学着用。一个存在经济盲点的新闻记者显然讲不好今天的中国故事,所以干了多年时政新闻的我,这两年也开始兼顾财经新闻。

中国的变化也推动我不停学习,不停调整。路透社当初把我派来北京,是因为我看过1000多部武侠片,中文说得不错。来了之后我才明白,中国的现实是如此复杂,上海、北京都代表不了中国。如果不谦虚学习,我就只会是盲人摸象,

难以为读者讲清种种中国概念。“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我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提醒自己用诚惶诚恐的态度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为路透社北亚首席记者,记者洪延青、胡泽曦采访整理)

好记者讲好故事
《好记者讲好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