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01 06:08:4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

2、通过课前调查、课上交流,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3.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及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

2、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教师: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录像资料、中国地图。 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播放长城图片),这是哪里?长城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2、举世闻名的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3、(板题目)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活动

二、了解世界遗产知识。

1、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有关世界遗产的知识,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你知道了哪些世界遗产知识? (1)、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间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着大自然,两者相互依存,紧密相连。如果你在哪个名胜古迹看到这个标志,你会想到什么? (2)、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以及近年设立的非物质遗产等5类。 (3)、截止到2012年7月7日,《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遗产总数为962项。其中188项为自然遗产,745项为文化遗产,29项为混合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4)、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

(5)截至2012年7月7日,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43项(包括自然遗产9项,文化遗产30项,双重遗产4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

活动

三、收集资料,分享收获。

1、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世界遗产的知识,非常棒!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收集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拿出来在小组里分享吧!

2、小组交流。

3、通过交流,我发现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丰富,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全班交流。

活动

四、直观感悟,了解特点。

1、非常感谢这几位同学跟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收获。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进行一次奇妙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旅。(演示课件)

2、旅行结束了,同学们在这次旅行中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3、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有这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目录),大家看到省略号了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不止这些,其他的我就不一一例举了。现在,这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就像是一个个迷路的孩子,它们的家就在这幅地图上,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带他们回家吗?(出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图)。

2、小组活动: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纸条中写着的文化遗产的名字,找找地图中的位置,并贴在对应的位置上。

3、下面我们就请这组同学完成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图拿上来展示。请大家看看他们有没有把迷路的世界文化遗产送回家。汇报,展示。

4、再观察这张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板书:数量多,分布广。) 活动

五、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大家再看这幅图,这是哪里?对,我们福建省也有属于国宝级的古迹,看下面的片子。(播放课件)

2、下面就请同学来当小导游,看谁介绍得好。(福建土楼、武夷山)

3、大家往左边窗户外望去,那是哪里?对,连城冠豸山曾在2008年与广 东丹霞山,湖南莨山等5个省9个景区捆绑申报“世遗”,被列入“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遗预备提名地之一。但很遗憾申遗没有成功。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冠豸山申报世界遗产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

六、课外拓展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下 面,哪位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

2、课外拓展: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是中华文 明的见证。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更好的保护世界遗产。 (1)、向父母、亲戚朋友等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把我们所收集的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办成手抄报

推荐第2篇:世界文化遗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特级作文讲堂 自作:“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导游)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解说词叫做什么——导游词习作要求:

• (1)写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 (2)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 (3)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 (4)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 (5)模拟导游进行讲解,要注意热情大方 范文 黄山导游词

•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王诗诗,大家叫我王导好了。 •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闻名中外。今天我就给大家重点介绍黄山的奇松吧。

大家请看,黄山的松树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它们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迎客松等很多松树都因为它们的形状而得名呢! 迎客松是黄山著名的景点之一,外形更是特别:它的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等会儿我们还可以在那儿尽情拍照,作为纪念。

黄山的奇观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够。现在,请大家尽情去欣赏黄山的美景吧!请大家在游玩的时候不要乱扔果皮和和食品包装袋,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祝大家玩得愉快!

• (1)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加上“导游词”三个字,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

• (2)在具体内容方面,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 前言,也就是开头、开场白,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 •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要注意简洁明了。 • 分述部分是导游对所选景观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这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一定要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进行介绍。如果你要介绍多处景点,就按照游览顺序依次介绍。

• 结尾就是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后,或安排布置后面的活动及行程, 或对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等。

(3)在语言方面,一般要适时提醒大家注意事项,比如:在旅途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做文明游客,不乱吐乱扔乱攀摘等;在游览位置和景点发生变化时,还要提醒大家注意观看,并给游客留一定的时间自由观赏。请大家默读这段资料,想想:如果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客做介绍?你打算怎样说好自己的开场白?在介绍资料时在哪些地方提醒大家观赏和注意?怎样提醒?介绍完后,怎样结尾? •

范文

长城导游词

大家看,这长城像巨龙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长城,它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很荣幸当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带大家去观赏我国鼎鼎有名的长城,这长城在世界上可是独一无二的,你们期待吗?好,大家安静下来,上车,然后系好安全带。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今天我们即将要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那座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现在,我们的汽车已经到了,大家边参观边听我给你们介绍我国的长城。

大家看吧,这万里蜿蜒于中华大地的长城,以其无比宏伟的雄姿久闻于世。今天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下,许多地方已修缮一新,更加气势磅礴,成为我国名胜之首,不然,它怎么会吸引你们这些游人呢。

大家看,这长城像巨龙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长城,它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告诉你们吧,它是这两三千年,由各族人民反复多次修筑而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成为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项光辉灿烂的瑰宝。大家喜欢吗?让我给你们讲吧。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在无数次斗争和长期交往中,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它赋诗作画,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与画卷。

告诉你们吧,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如今,长城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最上的防御性城墙!遍布了我国1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8万里。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这次长城之旅就到止结束了,大家今天参观得高兴吗?如果高兴,有时间还可以再来喔,THANKS! • 长廊片段:多媒体 佳作欣赏

•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请大家默读这段资料,想想:如果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客做介绍?你打算怎样说好自己的开场白?在介绍资料时在哪些地方提醒大家观赏和注意?怎样提醒?介绍完后,怎样结尾?

小结导游词结构

• 第一段:问候大家+介绍自己+告诉游客旅游目的地

• 第二段:介绍你要介绍的世界遗产概况:建筑时间、建筑用途、历史地位

• 第三段:具体介绍世界遗产的一两处景物、或者一两处特点 • 第四段:提醒游客注意事项,并提出感谢

推荐第3篇: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我说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

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但有非常多的艺术品流落国外,这是历史遗留的遗憾

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导游词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首,也是在太空中唯一可以看到的人类文明产物。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的入侵。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 体系。 “因地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易守难攻。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民间传说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长城不仅表现了22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而且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高超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 万里长城以其婉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 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今天国内外游人以“不 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诗句来表达一定要亲自登上长城一览中华悠久文明、壮丽河山的心 情.长城由于自然风化严重,加上人为建设开发的破坏,长城需要大家的关心与保护

推荐第4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

(国家文物局第20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2006年12月8日公布)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更好地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的责任和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及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实行国家、省、世界文化遗产地三级监测和国家、省两级巡视制度。监测包括日常监测、定期监测、反应性监测;巡视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巡视。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制订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工作的方针、政策、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组织或委托专业机构实施反应性监测;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巡视。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定期监测、反应性监测,及定期或不定期巡视。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的日常监测。

第四条日常监测的内容包括文物本体保存状况、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自然、人为变化、周边地区开发对文物本体的影响、游客承载量等。

定期监测是指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每五年对世界文化遗产实行的系统监测以及每年对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或者《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的重点监测。系统监测的内容包括对保护规划执行情况、遗产保护、管理、展示、宣传等情况的全面监测;重点监测内容包括对保护存在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及成效的监测。

反应性监测是针对保护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的一种专门监测,内容包括对威胁到遗产保护的异常情况或危险因素进行监测。

第五条国家或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对遗产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视,巡视内容包括审核监测结果,检查保护、管理状况,并提出整改要求。

第六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须于每年1月将上年度的日常监测报告上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须将审核后的年度日常监测报告于每年3月上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并按照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的要求按时报送定期监测报告。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每年向社会公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结果。

第七条国家、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分别对反应性监测、定期监测、日常监测工作形成记录档案,并妥善保管。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并运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记录档案数据库系统。 第八条鼓励使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展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的监测。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建设世界文化遗产动态监测管理系统。

第九条监测资料、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必须予以保证。国家和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对未按规定开展监测工作、未按时报送以及隐瞒、篡改监测结果的机构和个人予以警告并依法责令改正。

对监测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应按要求及时整改。未按期整改的,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可将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或根据情况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第十条本办法中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工作所需费用从国家和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的事业经费中列支。

第十一条与本办法相关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技术规范》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其监测巡视工作参照本办法实行。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国家文物局负责解释。

推荐第5篇: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第一批(2001年)

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第二批(2003年)

古琴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

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散”是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泛”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泛音),多弹奏华彩性曲调;“按”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以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按、泛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于变化。

第三批(2005年)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5年11月2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我国政府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全票通过,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集歌、舞、乐于一体。“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 其以 “十二木卡姆” 为代表,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

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第四批(2009年)

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2、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4、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今天,剪纸依然是中国百姓用以表达意愿、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或形式,它介入当代民俗活动,呈现出互动的活力和再创造的面貌。

5、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由这种技艺所构建的建筑及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审美意向,凝结了古代科技智慧,展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七千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6、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它采用“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

7、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而略有不同,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和浙江等全国广大地区均各具特色。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9、《格萨(斯)尔》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

10、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呈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11、花儿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又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12、《玛纳斯》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

13、妈祖信俗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随着航海业发展和妈祖影响扩大。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

14、呼麦

呼麦是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呼和浩特及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地区和国家也能听到这种方式的歌唱。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15、南音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南音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珍爱的文化遗产。

16、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肇始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村落,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热贡艺术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还保存在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省的成都等地区,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8、藏戏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身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藏族群众认可和喜爱。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具有独特的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服务人类生活,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20、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有重要的作用。

21、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907年)、宋(公元960年—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22、粤剧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最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作为粤方言区中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23、羌年

羌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展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的尊重,并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在释比(神父)的细心指引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杀羊祭神。然后,村民们会在释比的带领下,跳皮鼓舞和萨朗舞。活动期间,释比吟唱羌族的传统史诗,人们则唱歌、喝酒,尽情欢乐。新年之夜,每个家庭的一家之主会主持祭拜仪式,献祭品和供品。通过庆祝新年,羌族的传统、历史积淀和文化信息得以继承和传播,族人的社会习性得以巩固,羌族人民也借以表达了对所有生灵、对祖国和对祖先的尊重与崇拜。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的迁徙活动日益频繁、年轻人对羌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断减弱,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庆祝羌历新年的人越来越少;2008年汶川大地震摧毁了许多羌族村庄,羌族人民聚集区遭到严重破坏,羌历农历新年也因此陷入岌岌可危的状态。

24、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以传承人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木拱桥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师傅指挥,其他木匠操作完成。木匠工艺按照严格的程序,通过口头传授和个人示范流传下来,抑或通过师傅对学徒的教授或是作为家族手艺,代代相传。作为传统工艺的载体,木拱桥既是传播工具,也是传播场所。它们是当地居民重要的聚集场所,人们在木拱桥上交流信息、开展娱乐活动、举行祭拜仪式,从而加深了感情,凸显了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木拱桥营造的文化空间提供了一个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与互相尊重的环境。但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木材稀缺、可用建筑空间不足等因素威胁到了木拱桥工艺的传承与存活,这一传统已有所流逝。

25、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黎族妇女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学习扎染经纱布、双面绣、单面提花织等纺织技艺。母亲们通过言传身教,传授技能。黎族妇女仅凭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和对传统样式的了解来设计纺织图案。在没有书面语言的情况下,这些图案便成了黎族历史、文化传奇、宗教仪式、禁忌、信仰、传统和民俗的记录者。黎锦是黎族重要的社交、文化场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一些宗教仪式和各种节日,特别是婚嫁场合。每逢这些重要日子,黎族妇女都会为自己设计服装。作为黎族文化的载体,黎锦的传统纺织技艺是黎族文化遗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近几十年来,掌握织、绣技艺的妇女人数急剧减少,黎锦的传统纺织技艺正濒临灭绝,急需给予保护。

第五批(2010年)

1、中医针灸

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医疗手段。针灸理论认为,人体如同一个由各种经络连接起来运行的小宇宙,通过物理刺激经络,有助于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为患者带来健康。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用毫针等针形工具刺入穴位或患病部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在临床上针法和灸法经常配合使用。中医针灸的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针灸在师徒之间或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口头讲授和实际演示进行传承。目前,针灸的传承也包括在了正规学历教育系统中。除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之外,针灸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地区也有实践。

2、京剧 京剧是一种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在中国各地都有广泛的表演,但北京、天津和上海仍是主要的演出中心。京剧的唱、念主要使用北京方言,剧本则遵循一系列注重形式和韵律的严格规则而创作。各剧目讲述有关历史、政治、社会和生活的故事,在娱乐的同时也传递信息。音乐在京剧中起到关键作用,不仅可以控制演出的节奏、营造出特别的气氛,而且还可以塑造人物并引导故事的发展。“文场”使用管弦乐器,如音质高亢的京胡和长笛,“武场”则使用班鼓、大锣等打击乐器来烘托。演出的特点是演员表演公式化具象征风格,这些都是通过既定的手、眼、身、脚动作编排来展现的。传统上,舞台布景和道具极简化,但服饰华丽,脸谱夸张,并用简洁的符号、颜色和图案来描绘人物的个性与社会身份。京剧主要是在师徒之间进行传承,徒弟通过口头指导,观察和模仿学习基本表演技能。京剧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戏曲审美理想的集大成者,并且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广泛认可。

3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麦西来普

在维吾尔族人民中流行的麦西来甫,主要集中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是传递维吾尔传统习俗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麦西来甫主要包括丰富的传统习俗和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鼓乐民俗、杂技、口头的文学作品、饮食习俗和游戏。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是麦西来甫中最广泛的艺术形式,它将音乐、舞蹈,娱乐结合于一体。麦西来甫不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传统习俗,而且具有传播艺术和道德风尚的社会作用。它扮演个“法庭”的角色,调解冲突,惩罚不守规范的人,维护社会道德标准。那些自愿参加的表演者,通过麦西来甫,将自己的习俗和文化内涵传承给所有的维吾尔族人。但是,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导致的社会的转变、国内外文化的冲击、维吾尔年轻人到城市寻找工作,表演者自身的生存严重受到威胁,数量急剧下降,同时那些懂得传统习俗和丰富经验的传承人数量也迅速减少。

5、木版活字印刷术

中国的木版活字印刷技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术之一。木版活字印刷术主要传承于浙江省瑞安县,最早是用来汇编和印制族谱。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根据稿件的需要把字模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取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此项技术需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及精通中国古汉语语法。女人们负责裁纸和装订,直到将整个族谱制作完成。年复一年,木工匠将大批的木块和印刷设备带到当地祠堂,在这里他们手工编印族谱,最后举行一个仪式标志着族谱制作完成,然后制作人将其锁进一个盒子并保存。木版印刷技术的传承靠世世代代在制作过程中的笔记和口授传递,然而对于技术的熟练掌握、密集的训练要求、低廉的劳动回报、计算机普及对于印刷术的冲击和对编写族谱热情的减退,都导致了手艺人数量的骤减。目前,只有7位超过50岁的工匠还保留着整套印刷技术,如果再不加强保护,传统技艺将会很快消失。

伊斯兰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今天的那达慕,每年在夏秋之交举行,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它源于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由石头垒起,上插树枝、柳条。树枝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布条和纸旗,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祭敖包时,在古代,由萨满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人旺年丰。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动中互表爱慕之情。

举例:

启蒙运动 法国革命 马赛曲

启蒙运动是18世纪发生的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核心是理性诉求,要求以理性判断任何一个事务,反对教会和君主专制、主张以法律规范人律社会活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作了舆论准备。1789年发生的法国革命推翻了以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的旧秩序,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和制度。(2分)革命时间,国内外贵族试图用武力推翻革命。法国人民奋起保卫革命,马赛曲就是马赛人民为保卫革命走上前线时创作歌唱的,这首歌曲长期被作为革命的象征,并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国歌。(2分)

1.美国独立宣言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 美国联邦制度 (6分) 参考作案:

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的代表在第二次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独立宣言》,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2分)这个国家采取了邦联制,各个州的权力很大,而中央政府的权力很小,对美国的内外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宪法(2分),建立了中央政府与各州分权的联邦制度,联邦政府主管外交、国防和涉及全联邦及各州间的事务,其他事务由各州自行处理。(2分)1787年宪法为美国在其后两百多年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209个字) 2.市场经济 公平效率 (6分)

3.印欧语系 日耳曼语族 诺曼征服 现代英语 (8分) 4.论语 老子 佛教 (6分)

5.

社会保险 新医改 扩大内需 (6分) 6.

碳排放 温室效应 清洁能源 (6分) 7.

好莱坞 美国电影学院奖 艾美奖 (6分) 8.

进化论 达尔文 社会达尔文主义 (6分)

一、应用文写作(40分)

根据下面的文字说明写一篇450字左右的应用文,要求包含标题、正文、结尾语、落款等几个要素。

XX省教育委员会接群众反映,提出小学入学年龄不能卡得太死,不能以某一天,如8月31日作为可以入学的年龄标准,这样差一天就可以在学龄上差一年。该教育主管部门责成某教育科学研究所进行研究,看是否可以按心理年龄入学。经过研究调查,研究所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相关建议上报。请为此起草一份答复性的报告,说明两种入学年龄的优缺点、实施可行性、实施成本。注意要写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结尾语、落款等公文要素。

(这一部分除上要应用文要素外(10分),要求主题鲜明(5分),思路清晰(5分),文笔流畅通顺(5分)。总体印象15分。

二、现代汉语写作(60分)

读下面短文,以“创新不易”为题,一篇现代文,题材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800字。

既成的事物,即使并不优良,也会因已被习惯所适应而不断坚持。而新事物,即使更优良,也会因不适应于旧的习惯而受到抵制。对于旧习俗,新事物好像陌生的不速之客,它很容易引起惊异的争议,却不易被接受和欢迎。

(这一部分要求立意新颖(10分),写作主题明确(5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10),文笔流畅通顺(10分),具有一定文采(5分)。总体印象20分)

推荐第6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舞蹈)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舞蹈名录

1.中国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第三批,2005年)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思为规范、聚会等意思,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众多民 族的一种音乐形式,集合歌、舞、乐为一体。“中国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其中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朶、潘吉朶、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朶、依拉克等木卡姆。

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入选时间:第四批,2009年)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蹈表演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蹈表演者随着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经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3、中国藏族的藏戏(入选时间:第四批,2009年)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故事。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身教,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了藏族群众认可和喜爱。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舞蹈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传统舞蹈(41项)

1【汉族】京西太平鼓(北京市)

2【汉族】秧歌(山东省鼓子秧歌、伞头秧歌;山西省凤秧歌、地秧歌) 3【汉族】井陉拉花 (河北省)

4【汉族】龙舞 (河北省摆字龙灯、曲周龙灯;辽宁省龙舞;上海市草龙舞;

江西省骆山大龙;浙江省断头龙;福建省板灯龙;湖北省高龙; 湖南省香火龙、九龙舞;广东省火龙、人龙舞、纱龙、烟花火龙、醉龙; 四川省火龙灯舞 )

5【汉族】狮舞(北京市太狮;河北省狮舞;河南省小相狮舞、文狮子;广东省席狮舞;

江西省丰城岳家狮、【布依族】高台狮灯舞(贵州省)

6【汉族】花鼓灯(安徽省)

7【汉族】傩舞(山西省寿阳爱社;安徽省傩舞;福建省傩舞;广东省傩舞;

甘肃省池哥昼;甘肃省七月跳会)

8【汉族】英歌(广东省)

9【汉族】高跷(辽宁省盖州高跷、上口子高跷;山东省独杆跷;河南省高抬火轿) 10【汉族】永新盾牌舞(江西省) 11【汉族】翼城花鼓(山西省) 12【汉族】拍胸舞(福建省) 13【汉族】安塞腰鼓(陕西省) 14【汉族】蹩鼓(陕西省) 15【汉族】兰州太平鼓(甘肃省) 16【汉族】余杭滚灯(上海市;浙江省) 17【土家族】摆手舞(湖南省) 18【土家族】撒叶儿嗬(湖北省) 19【藏族】弦子舞(四川省) 20【藏族】锅庄舞(云南省) 21【藏族】热巴舞(云南省) 22【藏族】羌姆(西藏自治区) 23【苗族族】芦笙舞(贵州省) 24【朝鲜族】农乐舞(辽宁省) 25【苗族】木鼓舞(贵州省) 26【瑶族、苗族】铜鼓舞(云南省) 27【傣族】孔雀舞(云南省)

28【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内蒙古自治区) 29【蒙古族】安代舞(内蒙古自治区) 30【苗族】鼓舞(湖南省) 31【土家族】毛古斯舞(湖南省) 32【黎族】打柴舞(海南省) 33【羌族】卡斯达温舞(四川省) 34【藏族】舞(四川省) 35【傈僳族】阿尺木刮(云南省) 36【彝族】葫芦笙舞(云南省)

37【彝族】烟盒舞(云南省)

38【基诺族】大鼓舞(云南省)

39【藏族】卓舞(西藏自治州) 40【土族】於菟(青海省)

41【塔吉克族】鹰舞(新疆自治州)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传统舞蹈(55项)

42【汉族】鼓舞(北京市花钹大鼓;河北省招子鼓;山西省武迓鼓;浙江省大奏鼓;

山东省短穗花鼓、柳林花鼓、花鞭鼓舞、八卦鼓舞; 山西省横山老腰鼓、宜川胸鼓;甘肃省攻鼓子、旋鼓舞)

43【汉族】麒麟舞(河北省;河南省;广州省) 44【汉族】竹马(江西省大马灯、跑竹马)

45【汉族】灯舞(浙江省鱼灯舞;福建省九鲤灯舞;江西省鲤鱼灯舞;广东省鱼灯舞;

安徽省花灯舞;河南省龙凤灯舞)

46【汉族】沧州落子(河北省)

47【汉族】十八蝴蝶(浙江省)

48【汉族】火老虎(安徽省)

49【汉族】商羊舞(山东省)

50【汉族】跑帷子(河南省)

51【汉族】官会响锣(河南省)

52【土家族】肉连响(湖北省)

53【汉族】禾楼舞(广东省)

54【汉族】蜈蚣舞(广东省)

55【汉族】翻山铰子(四川省)

56【汉族】靖边跑驴(陕西省)

57【蒙古族】查玛(内蒙古自治区)

58【朝鲜族】鹤舞(吉林省)

59【朝鲜族】长鼓舞(吉林省)

60【瑶族】长鼓舞(湖南省;广东省;广西省)

61【傣族】象脚鼓舞(云南省)

62【羌族】羊皮鼓舞(四川省)

63【毛南族】打猴鼓舞(贵州省)

64【瑶族】猴鼓舞(贵州省)

65【高山族】拉手舞(福建省)

66【藏族】得荣学羌(四川省)

67【摩梭族】甲搓(四川省)

68【藏族】博巴森根(四川省)

69【彝族】铃铛舞(贵州省)

70【彝族】打歌(云南省)

71【彝族】跳菜(云南省)

72【彝族】老虎笙(云南省) 73【彝族】左脚舞(云南省)

74【彝族】乐作舞(云南省)

75【彝族】三弦舞(云南省)

76【纳西族】热美蹉(云南省)

77【布朗族】蜂桶鼓舞(云南省)

78【普米族】搓蹉(云南省)

79【拉祜族】芦笙舞(云南省)

80【藏族】宣舞(西藏自治区)

81【藏族】拉萨囊玛(西藏自治区)

82【藏族】堆谐(西藏自治区)

83【藏族】谐钦(西藏自治区)

84【藏族】阿谐(西藏自治区)

85【藏族】嘎尔(西藏自治区)

86【藏族】芒康三弦舞(西藏自治区)

87【藏族】定日洛谐(西藏自治区)

88【藏族】旦嘎甲谐(西藏自治区)

89【藏族】廓孜(西藏自治区)

90【藏族】多地舞(甘肃省)

91【藏族】巴郎鼓舞(甘肃省)

92【藏族】螭鼓舞(青海省)

93【藏族】则柔(青海省)

94【蒙古族】萨吾尔登(新疆自治区)

95【锡伯族】贝伦舞(新疆自治区) 96【维吾尔族】赛乃姆(新疆自治区)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2011年)传统舞蹈(15项)

97【汉族】跳马伕(江苏省) 98【白族】仗鼓舞(湖南省) 99【汉族】南县地花鼓(湖南省) 100【汉族】跳花棚(广东省) 101【黎族】老古舞(海南省) 102【藏族】跳曹盖(四川省) 103【哈尼族】棕扇舞(云南省) 104【鄂温克族】萨满舞(内蒙古自治区) 105【藏族】协荣仲孜(西藏自治区) 106【藏族】普兰果尔孜(西藏自治区) 107【藏族】陈塘夏尔巴歌舞(西藏自治区) 108【汉族】巴当舞(甘肃省) 109【土族】安昭(青海省)

110【维吾尔族】萨玛舞(新疆自治区) 111【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新疆自治区)

推荐第7篇: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下面小编整理了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3篇,供你参考。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篇

1嗨,游客们。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严,大家可以叫我严导。我将带领大家去浏览气魄雄伟的长城。Let’s go!

远远望去,长城像一条巨大无比的长龙。近看,长城一眼望不到头。站在长城上看,一座座烽火台屹立在长城上,像一个永远不会倒的不倒翁.长城还是古代一项重要的防御工程,从燕国开始修建长城,长城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关于长城还有一个感人的传说。在修建长城的时候,除了60岁以上的老人不用去修建长城,其它的青年都得去修建长城。苏州书生范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次,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碰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便一起把范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范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但是,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新婚不到三天,范喜良声就被官兵捉走了。后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地来到长城找丈夫。谁知,民工告诉她,范喜良已经死了。她便在长城脚下痛哭,不知哭了多久,只听“轰隆”一声,长城倒了几公里。

时间过得真快,和大家说拜拜的时间到了。记住,我们的公司叫小精灵旅游公司,有空常来我们这里坐坐,别忘了请我给您做导游啊!Bye__ bye!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篇

2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谢靓嘉,大家可以叫我谢导。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颐和园是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乐,花了几百万银两而建成的。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们去游赏吧!

走进颐和园的大门,来到了颐和园里最有名的长廊。长廊里绿漆的柱子配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非富多彩的图画,你们相信吗?几千幅画中没有哪一幅是相同的。

走出长廊,我们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望,我们就可以见到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矗立在山腰,那就是佛香阁,屋顶上闪闪发光的东西就是琉璃瓦。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边有头铜牛,你们发现了吗?铜牛的尾巴是断的,为什么会断呢?让我来给你们细细讲解:有一年的七月七,铜牛活了,朝着织女亭跑去,几个壮汉拉住牛的尾巴,谁知,力气太大,牛尾巴断了,在昆明湖边留下一头断了尾巴的牛。

颐和园的风景说也说不完,大家有时间请再跟我来颐和园游赏吧!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篇

3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长城。我姓郭,请叫我郭导。我们现在参观的长城是明朝修建的。为了防御外敌入侵,秦朝、汉朝和明朝共修建了一万三千多里长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经过了15个城市。长城被列为世界29处之一的《世界遗产名录》。大家看,长城全部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砌筑成的。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建筑叫做垛子,垛子上面的方形的口子是?望口和射口,是打仗用的。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各位游客,咱们用手摸摸,看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如果一个大人的体重是100斤的话,就相当于三十多个人的体重。咱们想想,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是现代人想都不敢想的壮举,难怪世界上都公认它是一大奇迹!参观了长城,大家请记住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只有亲眼目睹了先辈们的这一伟大创造,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称为真正的好汉!

好了,现在剩下的时间,我们可以自己看一看这美丽的长城。请大家做文明游客,我给大家提几点要求:

一、不要大声喧哗。

二、不要乱扔垃圾。

三、不随地吐痰。

四、不乱涂乱画。一小时后集合,祝大家玩得开心!

推荐第8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调查的反省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调查的反省

1966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百万群众,随后北京红卫兵走上街头,开始了以“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惯”为目的的大规模青年学生运动,始称“破四旧”。其表现形式多为捣毁文物古迹、焚毁古籍档案„„其直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40年后的今天,以“创收”为核心、以“保护”为由头的一场商业运动正在大江南北展开,当三江并流、刹等等文化古迹传出令人痛惜的消息时,我们不禁发现文化遗产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摇钱树,中国正进入另一旧”!

中国传统文化因为那些被冠以“世界文化遗产”称号的风光遗迹而得到发扬光大。5000年文明造就了25处然而,它们之中的大概十分之一由于过度开发而受到警告,有被取消名号的危险。商业化正在成为这些世界遗

巨大的经济利益

申报世界遗产热近年来愈演愈烈。专家指出,这么做除了可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外,其所能带来会效益是一大驱动力。

鲜为人知的平遥古城1997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身价陡增,变成新兴旅游目的地。门票收入从申报前的每到500万元,当年旅游综合收入高达4800万元。同年被列入名录的云南丽江在2000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3.44更是由每年数百万元的收入增加到2亿元。

据悉,目前正在准备提出申报的项目就有上百个,是五年前的三倍。安徽古村落的申报成功引来上百个村南更是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开展申报工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云南省花大力气申请下来的“三江并流”项目却因为要建水坝,而不惜准备予以破坏国教科文组织和环保人士的严重关切。

过度商业化开发

商业开发的触角几乎伸到了中国的每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观——复真观里,竟然出现了一个由古建筑改建而成的三星子养生堂”。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家宾馆的投资者正是肩负文物保护职责的武当山文管所。

作为道教圣地,武当山70公里长的古建筑群,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有关专家指出,“太子养生堂”现在的位置,是当年复真观中的客堂及北道房,也就是道人起居生活的地方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时明确记录在案的古建筑,宾馆在装修改造过程中,全面改动了古建筑的内部结构,使文物破坏,是一种严重违反《文物保护法》的行为。同时,木结构古建筑最怕水火,现在宾馆里面装了各种电路和仅毁坏了文物,还会给周围的古建筑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一个明显的教训是,武当山的遇真宫主殿已经惨

公司化运作的苦果

比商业化更可怕的是,公司化运作也已经引入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就是这方面代表。

一家名为曲阜孔子旅游公司的企业接管三孔景区后,为了使整个景区看起来更为光鲜,竟然做出了水洗该景此后有关部门遮遮掩掩,文物遭到的严重破坏根本无法挽回。

而正当全世界都为阿富汗前政府炸掉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而扼腕叹息的时候,承包乐山世界自然文化双则出了个奇招,将巴米扬大佛在乐山大佛的边上予以复制,欲建造所谓的“东方佛都”。而世界遗产的一部分惨遭蹂躏。

这个汉代乐山人仿生人住宅、凿山为室的墓葬形式,被史学界誉为“南安各墓之冠”,建于公元l世纪至墓500多座。它以其丰富的文物遗存,真实反映了汉代乐山政冶经济、生活习俗、建筑、雕刻艺术以及中外文化交完整地保存了世界现存最早的佛教石刻造像。1998年,麻浩崖墓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前的麻浩崖墓与乐山大佛一道,共同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成为了世界人民共同的珍宝。但是,在公司墓葬未能幸免于难。

因此有专家在谈到公司操作世界遗产的时候指出,旅游公司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保护。旅游公司道,但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却令人不能恭维,难免不办出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外行之事。(林西齐)

■商业化忧思

达列力汗·马米汗委员说,现在一些古迹、古墓的商业性开发,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要防止过度商业化。建议对于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给予鼓励、支持;而对于只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商业化开发项目,不应该鼓励。

李忠军(全国人大代表)说,很多企业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仅仅是为了商业利益,

忽视了其所凭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拿东北二人转这个非物质文化来说,许多

东北老人都反映,原来博大精深、底蕴丰厚的东北二人转,目前成了低俗的代名词。问题出

在哪?就在于传统二人转曲目的整理、传唱少了,逗笑取乐的现代版多了,追求效益最大化

的商业性增强了,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的文化教育功能削弱了。

李忠军建议,传承的机构及企业,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能否考虑用企业的部分利润去

支持学者、专家整理古典二人转曲目,这样能减少上述状况的出现。

■贫困地区经费如何保障

高万能(全国人大代表)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最重要的保障应该是经费。第

6条讲了经费的问题,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费由国家承担,发达省区的保护经

费可以自己承担。但在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经费,建议由

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中央出大头。

如果中央财政在这方面不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在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对于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特别是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是非常困难的。

张美兰委员说,很多委员建议,要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地区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现在我感到这件事非常紧迫。现在的问题主要是需要经费,民族地

区的这些文化,再不保护的话会越来越少。

现在草案的第6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除了当地的县级人民政府以外,国家是否可以再有一个特殊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

费预算,这也是大家都希望的。

马启智委员说,现在许多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状况,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上面给多少钱,下面办多少事。不给钱,也就说一说,眼睁睁地看着非遗流失或者消失而无

能为力。这个情况比较严重。

所以,经费问题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很有必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们

要接受历史的教训,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积贫积弱,外国列强打进来以后,把我们很多好的

文物,包括很多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掠夺走了。

■法律名称、具体措辞仍有不同意见

南振中委员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名称,不少委员建议增加“保护”两个字。我认

为,增加“保护”两个字,有好处,重点突出,增强了立法的针对性;另外,我国是第6个递

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批准书的国家,增加了“保护”两个字,与公约的名称相吻合,有

利于更好地履行我国对公约的承诺。

陈骏委员认为,不加“保护”二字比较合适。保护、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本目的是为人

类所用,所以在继承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创新和发展。

严以新委员说,第17条用了“濒临消失”这个词,在我国参加的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使用的是“濒危”二字,为了和我们参加公约用词一致,建议把“濒临消失”改为“濒危”。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标准 一般而言,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产业并使其成功商业化应当有以下四个步骤:1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下受众的吸引点2建立合作机制和氛围,利用各种传播媒体的支持利用最先进时尚的技术3)使民俗艺术创意和全球化语境中最先进的技术联系4)建立完善的民俗艺术产业机制。 但从我们的市场调研和其他的资料,事实中可以分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不可一概而论。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道路都有其独特

性,成功的案例也不是可以随便套用的。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非物质文化进行了分类,并逐一分析。 根据国家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美术,民俗,传统音乐,曲艺,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这11类。我们又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将它们归了五个小类。

1.

非遗民间文学

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既有白蛇转传说、梁祝传说这类我们耳熟能详的传说,也有其他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针对这些民间文学的最传统的,也是最有效的商业化运作方式是以它们为基础拍摄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作品。像上面说的白蛇传、梁祝等民间文学就是很成功的例子。除了这些已开发的作品之外,还有很多非遗民间文学适合改编为剧本,如青海的拉仁布与吉门索所描述的凄美爱情,新疆的江格尔书写的英雄史诗,都是很好的题材。挖掘这些有潜力的民间文学,将

它们加以改编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并搬上荧幕,不仅可以使这些精彩的民间文学被大众所知晓,又能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可谓是一石三鸟。

2.

民俗

民俗,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民间的习俗。民俗所包含的项目有各种传统节日、具有民族特色的祭奠以及各类典礼、服饰和特殊习俗。在这些传统节日和各种典礼中,除去春节、清明等五个中央级别的民俗是全国人民共同欢度的节日外,其他都是具有强烈的地方民族特色,适宜由当地的政府以及相关组织对它们进行包装与宣传,作为当地旅游资源。这样既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又可以保留这些珍贵的民族、地区特色。服饰也可以作为当地的旅游特色,作为土产出售。民俗中 比较特殊的一类就是那些特殊习俗,日常生活中已找不到它们的踪影,作为旅游资源又略显枯燥,想将其完全的商业化似乎有些困难,由政府或个人出资为其设立半商业的展馆更为可行。3.

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曲艺,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这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有

1)大都需要团体表演,需要的继承人较多。2)

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学习3)受众群较小4)基本都面临断代和失传的危机的特点。因此我们将它们归为一类来分析其商业化的可行性。随着社会的变化,年轻人的价值取向转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能被主流文化所接受,它们的传承发展也就遇到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了空前困难,亟需大力抢救保护。可以说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迫切需要商业化经营运作的。但这中间其实也不乏成功案例。京剧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的国家京剧院共演出366场,收入达1375万,可见虽然是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剧,大众对于京剧的认可度却远远超出了对其他戏剧的认可度。这其中包含了京剧人员的辛勤努力。京剧为了被大众所接受,做了许多的改进:创作新的符合社会现状的剧本,开

创新型的表演方式等。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促进了京剧如今成熟的商业运作。若说京剧的推广的背后有太多历史的国家的支持,那东北二人转的成功则可以算是由个人商业运转的成果。说到二人转就不得不说道赵本山,他将本已脱离时代的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灌入时代气息,搬上了舞台,甚至将它搬上荧幕,从而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被更多人认识,接受。传统的戏剧、音乐、曲艺和舞蹈等,如果希望它们能够被现代人所认同,就必须要推陈出新,加入新的元素,形成新的表现形

式,不断成熟。女子十二乐坊,现代的杂技等都是秉承了这个道理。因此,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若想让其成功的商业化,首先要让它能够与时俱进。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应为了让大众都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盲目的修改它们,扩大经营规模。对于大多数并不为人所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小众化,精品化的运营模式对它们遗产更加适合。在此我们可以参考日本对于艺妓文化的保护,艺妓从没有为了适应现代社会而做出使自己面目全非的改变。艺妓收入的主要来源来自于两部分,一是民间的资金,二是国家的拨款。艺妓的卖点在于它保留了日本的

精致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吸引了民间的资金。由于艺妓面向小众群体,因此它的资金可以集中起来,让从事这种工作的人有稳定的收入。这两点保证了艺妓成功的商业运作以及不失本色的传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营模式也可以参照这类小规模运营,小众但却别有一番风味。这样可能会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商业化之后仍然保留着原有的淳朴。

4.

传统美术,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可以大体分为工艺品,其他的日常用品和食品或饮品的制造技艺。我们将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中的工艺品以及其他的日常用品制造技艺归为一类一同分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的成本较高,一般需要继承人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因为受到时代的进步和机械化的冲击,它们的受众群大幅度的减小,回报不抵投入,如各类木板年画等传统美术,传统的制瓷工艺所制造的瓷器等过去生活所必备的物品现在已经只能在博物馆中看到。这些因素导致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阻碍。现今,这些传统艺人的一个较好出路就是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达到收藏的标准。从这方面来说,传承人的减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也有着一定的好处,那就是可以提高相关手工艺品的价值,从而给传统艺人一个出路。因此,我们认为要令其成功的商业化,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全面保留传统的技艺,坚持小规模手工生产并扩大宣传。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特性,令其雅而不俗,数量虽少但个个精品,这样才能在量产化的现今立于不败之地,使它们被继续传承下去。相比之下,食品或饮品的传统制造技艺受到时代进步的冲击较小。毕竟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吃和喝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人的口味也不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飞速变化。凉茶,茅台酒酿制等传统制造工艺不仅在国内闻名,并且远销国外。围绕着它们有非常成熟的商业体系。但是也有着像汾酒酿造一样受到了原料短缺以及大工业生产的共同挑战的技艺存在。让它们大规模生产似乎并不现实,不如提高其质量,质量是名牌的核心,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好的质量是对抗工业化的最好方式,也是成功的商业化运转的源头。

5.

传统医药

近些年随着《不生病的智慧》、《把健康彻底说清楚》等中医书籍的热卖以及各种 中医专家的讲座等一系列宣传,本来被大众当做是迷信的中医一夜之间就被捧为了 神迹。单是从阿胶这一中药药材的价格,从去年的500克200元疯涨到了现在的750 元这一事实来看,商家们对于传统医药这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缺乏成功的商业 经营。但“绿豆可以治百病”,“生吃泥鳅”这类已经算不上是医学的治疗方法却 被某些被金钱迷住了眼睛的商家归为了中医,并且大肆宣扬。因此,我们认为传统 医药的商业化并不成问题,问题在于如何能让这商业运作更为长久。医药不同与其 他,医药关系的是人命。珍惜生命,诚信经营,让民国时期传统医药不被信任的悲 剧不再发生,这才是传统医药商业经营中的重中之重。

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其本身因为商业利益而被扭

曲,失去了原本的精彩。例如我们听过很过人怀念从前的庙会,没有那么多商业气息,单纯的给我们带来节日的快乐的庙会。商业化带来的必然是铜臭味,这种铜臭味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传承,被改进,是必不可少的。用来阻止商业化偏离了文化遗产的应当是政策和法规,给传承人创造条件,提供经费、场地、带徒等支持,为传承活动和人才培养提供资助,对偏离文化的个人及商家予以处分,是政府的责任与义务所在。令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一套成熟的商业体系,又不失去它们原本的文化内涵,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推荐第9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摘要:福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福建土楼以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规模宏大、文化底蕴丰富而闻名于世,已成为客家文化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抽象符号。客家土楼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夯土版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成就,更是集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精华之大成的宝贵实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土楼的建筑功能、造型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土楼、建筑功能、布局、装饰工艺、旅游价值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是一种集体聚居的生土夯筑的大型建筑,形式多样,且因地制宜,与周围山水和谐相处。土楼成为世界遗产之一员,说明这一承载着灿烂历史的建筑形式进一步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从福建省南部的中等城市漳州往北朝龙岩出发,从闽南跨越到闽西的狭窄山道„„在有水田的山谷中蜿蜒而流的河岸膨出的地方,恰似大地盛长的巨大的茸草一样,圆圆的土墙建筑物点点相连。或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一样,飘荡着好几个环形的瓦屋顶。那真是好像拔地飞腾而上,又似从天空舞降而下来的不可思议的光景„„”这是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首次看到圆形土楼时的强烈感受。这就是福建土楼,它有宫殿建筑的宏伟壮大,有封建府邸的雕梁画栋,有城堡的精密防卫,有久经历史的文化韵味。但它又不是被贴上某个时代标签的帝王产物,不是现在只能被世人崇拜回味的历史,它只是生长在山间野里的民间住宅,至今还活灵活现的分布在大片的疆土上,被普通人使用。

一、土楼的建筑功能

那数以万计用生土夯筑而成的永定客家土楼,错落有致、蔚为壮观,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令人惊叹、令人陶醉,它具有着如下功能:

(一)居住功能

土楼是对外相对封闭的内向型建筑,在建造之初加以考虑,经过勘察地貌,相土尝水,人们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建筑的基址,并开凿打井以解决内部用水问题。在一些土楼的内部,布置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疏导生活用水和雨水排出,使建筑保持卫生的环境。由于只在

三、四层开窗,窗户不能成为光线的来源,而巨大的天井提供了采光,同时也保证了每户的通风需求。另外土楼的墙可达1~2米,夏天室内凉爽,冬天阻挡寒风,内部环境较为温暖。

(二)防御功能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阻止了敌人从外入侵,窗口外小内大便于了里面的人向外观察,也称为箭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另外楼内具有固定的谷仓,可储存战时所需粮食,并在楼内饲养家畜,起到了一定的补给作用。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二、土楼布局

作为中原文化的一部分,风水在客家土楼的建造布局中也有相应的体现。建筑大多靠山近水向阳,注重其周边的山势和河流流向,并且特别重视门的朝向。如永定湖坑乡福裕楼,建筑面对河流,门开于一侧,并正对水流经过方向,寓意着财源滚滚。同村的振成楼,平面布置为八卦形,两口水井代表阴阳两极,相距不远水位的额高低和水温却不同,不禁令人称奇。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福建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

(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三、装饰工艺精湛高超

永定土楼内部装饰华丽、精致、细腻。这些装饰,一般都在土楼的公共部位或显眼的地方,显示主人的文化涵养与身份地位,美化土楼的环境,展现豪华的气派。

1、屏风

土楼内门窗屏风精湛的雕刻,大都见于中厅的屏门及镂窗上。许多土楼的屏门木雕各具特色。硬木制作的屏门上,有的浮雕,有的镂空,还镀金镶边。雕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花鸟虫鱼,有山水楼台,更多的是人物活动,刀工流畅细腻,人物栩栩如生。

2、梁柱

不少土楼的门厅、中厅等处梁柱间装饰木雕,有卧狮、飞鹤、莲花、松苞等。如振福楼内环中厅梁间的镂空莲花,工艺精致,各有变化。有的雕饰还敷以浓墨重彩,显得更加鲜艳夺目。

3、石柱和柱础

石雕饰物大多在门、厅等处,雕工精致,所费不赀。如振成楼、振福楼等许多土楼的大门、中厅等处的石柱高大雄伟,柱上镂刻对联,而在门柱前的“石鼓”(门枕石)、大厅的柱础上,一般都有浮雕,而且富有深刻的寓意。

4、泥塑、彩塑

高大的土楼大都有泥塑和彩塑。有的土楼在楼门的上方用灰浆塑门牌,楼名用阳文(或阴文)塑于门牌内,周边还塑飞蝠、彩蝶及花草等衬托。屋脊两端鸱吻高翘,垂脊下端卧兽匍匐。檐牙高悬,瓦口溢翠,屋脊等处彩塑鲜艳,富丽堂皇。大土楼中还随处可见用蓝、绿等色琉璃花格镶嵌的屏风、栏杆和漏窗等,与泥塑、彩塑一起,给凝重的土楼注入了活泼与光彩。

5、壁画、书法、墙饰及画屏

土楼中的壁画、书法等艺术,大大增强了土楼的文化氛围。许多土楼除大门的对联外,楼中大厅等处的对联还用木刻或石刻,书法精湛,寓意深刻。有的土楼还珍藏着画屏,这些画屏有的是贺大楼落成的,有的是贺楼主寿辰的,做工精细,色彩鲜艳,描绘风景人物生动,古朴美观。

此外,有的土楼个性化装饰也各具特色。如古竹五实楼前土墙上的镇煞雕塑

——衔剑狮头,威风凛凛;振成楼内环二层的铸铁雕花栏杆,典雅高贵;振福楼外大门的铁制拼花门扇,美观实用;福裕楼内的绿色釉面琉璃花格屏风,文雅大方;永豪楼、永康楼的天井用规格的石板拼成图案,粗犷豪放而不乏优雅;还有许多大楼的门厅、天井、门坪等处,全用小鹅卵石砌成图案,或圆或方,极具观赏价值。

四、土楼的旅游价值

土楼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其精湛的生土建筑和夯土建筑堪称世界一流,被誉为建筑艺术的“世界奇葩”。除此之外,其完整的村落布局,完好的山水生态以及土楼人家的生活形态,都是很好的和谐生活的最佳标本。土楼楹联、土楼风水以及各种仍活跃的民俗风情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更是绝佳的旅游资源。如果以具有一定旅游开发价值的土楼村落占地面积来估算,土楼总面积是丽江古城的近百倍,理论上讲,土楼的年游客容量可以达到数千万人次。另外加上田园气息浓厚、森林覆盖率高、儒家文化作为其核心文化都是吸引各方游客的重要因素。

福建土楼及其聚落选址建造都是与自然山川灵气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是世界上独一无

二、神话般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作为客家文化的象征,为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变迁提供了特殊的见证,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昉 土楼建筑与文化,中外建筑,2006(06)

【2】詹石窗.土楼的文化底蕴与价值田.东南学术,2001(04).

【3】谭抗生 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空间研究,硕士论文集,2008

【4】谢重光 土楼之根与土楼文化的精髓,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06)

【5】吴兴帜 客家土楼的结构功能与文化隐喻,百色学院学报,2009 (04)

【6】林镜贤 土楼与土楼文化的几点浅见,客家研究专辑,2002(01)

【7】黄汉民 倾听\"福建土楼\"的呼唤,建筑创作, 2006 (09)

推荐第10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篇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篇

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不但世代相传,还在人和历史、自然的影响互动下,被不断地再创造。目前总共有7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占了22项,加上此前入选的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已拥有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根据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个名录,从今年开始申报每年举行一次,数量也不再受限制。

一.2001年申报成功

1、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二.2003年申报成功

1、古琴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散”是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泛”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泛音),多弹奏华彩性曲调;“按”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以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按、泛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于变化。

三.2005年申报成功

1、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5年11月2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我国政府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全票通过,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

形式,集歌、舞、乐于一体。“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其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

2、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四.2009年申报成功

1、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2、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4、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今天剪纸依然是中国百姓用以表达意愿、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或形式,它介入当代民俗活动,呈现出互动的活力和再创造的面貌。

5、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由这种技艺所构建的建筑及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审美意向,凝结了古代科技智慧,展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七千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6、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它采用“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

7、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而略有不同,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和浙江等全国广大地区均各具特色。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9、《格萨(斯)尔》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

10、《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呈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11、《花儿》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又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12、《玛纳斯》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

13、《妈祖信俗》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随着航海业发展和妈祖影响扩大。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

14、《呼麦》

《呼麦》是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呼和浩特及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地区和国家也能听到这种方式的歌唱。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15、《南音》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南音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珍爱的文化遗产。

16、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肇始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村落,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热贡艺术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还保存在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省的成都等地区,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8、《藏戏》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身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藏族群众认可和喜爱。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具有独特的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服务人类生活,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20、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

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有重要的作用。

21、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907年)、宋(公元960年~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22、《粤剧》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最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作为粤方言区中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三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1、羌年

羌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展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的尊重,并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在释比(神父)的细心指引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杀羊祭神。然后,村民们会在释比的带领下,跳皮鼓舞和萨朗舞。活动期间,释比吟唱羌族的传统史诗,人们则唱歌、喝酒,尽情欢乐。新年之夜,每个家庭的一家之主会主持祭拜仪式,献祭品和供品。通过庆祝新年,羌族的传统、历史积淀和文化信息得以继承和传播,族人的社会习性得以巩固,羌族人民也借以表达了对所有生灵、对祖国和对祖先的尊重与崇拜。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们的迁移活动日益频繁、年轻人对羌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断减弱,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庆祝羌历新年的人越来越少;2008年汶川大地震摧毁了许多羌族村庄,羌族人民聚集区遭到严重破坏,羌历农历新年也因此陷入岌岌可危的状态。

2、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以传承人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木拱桥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师傅指挥,其他木匠操作完成。木匠工艺按照严格的程序,通过口头传授和个人示范流传下来,抑或通过师傅对学徒的教授或是作为家族手艺,代代相传。作为传统工艺的载体,木拱桥既是传播工具,也是传播场所。它们是当地居民重要的聚集场所,人们在木拱桥上交流信息、开展娱乐活动、举行祭拜仪式,从而加深了感情,凸显了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木拱桥营造的文化空间提供了一个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与互相尊重的环境。但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木材稀缺、可用建筑空间不足等因素威胁到了木拱桥工艺的传承与存活,这一传统已有所流逝。

3、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它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黎族妇女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学习扎染经纱布、双面绣、单面提花织等纺织技艺。母亲们通过言传身教,传授技能。

黎族妇女仅凭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和对传统样式的了解来设计纺织图案。在没有书面语言的情况下,这些图案便成了黎族历史、文化传奇、宗教仪式、禁忌、信仰、传统和民俗的记录者。黎锦是黎族重要的社交、文化场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一些宗教仪式和各种节日,特别是婚嫁场合。每逢这些重要日子,黎族妇女都会为自己设计服装。作为黎族文化的载体,黎锦的传统纺织技艺是黎族文化遗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近几十年来,掌握织、绣技艺的妇女人数急剧减少,黎锦的传统纺织技艺正濒临灭绝,急需给予保护。

第11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前言:简略论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努力从中找出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近年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但是,在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不同的人往往看到遗产不同的价值,而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往往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头等目标,更加倾向于将文化遗产看作一种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资源,这就必然带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问题。如何做到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和谐统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商业价值开发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文化遗产的珍贵,近现代工业化过程以及其他人为和自然灾害对这世界遗产所造成的破坏,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失,和世界上的所有物种和文化一样,一些稀有珍贵的东西也会慢慢消失。地球上的东西是亿万年逐渐演变而来,保护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物质,非物质遗产等)都对人类对历史的了解与人类的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有着

莫大的关系,保护世界遗产,爱护生命,爱好和平,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才会转得更久...所以,合理开发与保护世界遗产刻不容缓!确定并保护世界遗产,对于我们今天传承文明、审视生命、认识历史、认识自然,进一步改善和创造人类的生存环境,意义重大。它的认识价值绝不是任何文献资料和用文字写成的历史书所能替代的。中国的29处世界遗产,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为中国和世界所知,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大量游人,这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过分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潜力,又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拿敦煌莫高窟壁画来说,因旅游人数的倍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加速了壁画氧化。另外张家界景区因为滥建房屋,游人过多,导致植被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泰山景区因增加观光缆车方面引起诸多争议等等。 早在1998年,中国社科院环境和发展研究中心就写过“国家风景名胜区不宜上市经营”的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1999年作出了暂停国家风景名胜区上市的决定。中国科学院地理所陶伟博士认为,世界遗产绝对不仅仅是来旅游的,是世界遗产的名声扩展了旅游资源,而不是本末倒置。我们国家申报的世界遗产很多已经成为旅游的目的地,申报本身带有功利性,出发点有了变异。时至今日,许多风景点不顾其本身是否达到“遗产”标准,而把旅游的不景气归咎于遗产申报未获成功和不得力。在他们看来,世界遗产是一块“金字招牌”、一棵“摇钱树”。已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风景名胜

地区同样如此,都仅从地方的局部、眼前、短暂的利益出发,任意地进行所谓的开发利用。这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行为,是对世界遗产的这一称号的亵渎。

所以我们要从长远发展的过程看待和实施对世界遗产地的开发与保护 !

由于迄今为止未能建立起国家公园体系,也未能对国家遗产立法,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即使国家已暂停风景名胜区上市,风景名胜区盲目企业化、商业化的趋势并没有停止。地方政府存在追求短期政绩的行为,普遍认识不到遗产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还存在将遗产资源混同于一般经济资源的错误认识。因此,我们既要考虑到社区发展的需要,但更要考虑到保护遗产以满足千秋万代发展的需要,切莫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而造成宝贵的遗产毁于一旦。“发展是硬道理”绝不意味着短期的局部经济利益是硬道理,也绝不意味着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是我们的惟一目标,而其他都可以不顾。应该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发挥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推动旅游事业发展,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在保护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加强立法和执法!目前,中国已经出台了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在此基础上,建议出台自然文化遗

产保护法,同时特别要加强执法力度。只要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才能确保世界遗产资源按照遗产保护的有关要求,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我们的新闻媒体要挑起负责任的监督和正确导向的重任。我们要客观分析正确看待媒体中一些关于开发与保护的报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专家和新闻媒体经常忽视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改善巨大作用的主流,把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把个别地方出现的问题当做全局的问题,经常用一些歪曲之词加以攻击。在信息时代,媒体的观点和导向直接影响到社会舆论的取向,为此,在世界遗产地保护与开发的选择中,媒体必须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引导舆论,在对世界遗产地负责、对地方经济发展负责的前提下发挥媒体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成为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而不是断章取义,夸大其词,增加混乱。

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和敏感的国外影响,根据我们对《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理解,保护、保存是介绍、利用遗产的前提,也是世界遗产传承、永续利用的基础。“利用”主要是利用其价值,如利用其科学价值进行科研、科教、科考活动,利用其美学价值进行游览、观赏,利用其文化价值进行考察和传播历史文化知识。遗产利用的性质主要是精神与科教

功能,而不是经济开发功能。因此,对遗产地的保护、利用、规划和管理,都必须有文化、建设、宗教、林业、园林、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参与,否则这一切都只能流于空谈。对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为体现其真实性、完整性的价值,“保护第一,利用审慎”是不容置疑的。我国从定海古城被毁、泰山索道修建,到鄱阳湖污染,都是以保护者的失败告终。原因在于对“保护第一”方针上存在错误认识和法律机制的不健全。我们不希望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重建”,“保护第一限制了资源开发利用”等的“理论”与“实践”继续对中国的世界遗产构成威胁。只有坚持“保护第一,利用审慎”,才不致使遗产成遗物、遗憾,才能有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获得的不仅是世界遗产的光环,更是沉甸甸的责

1.苏全有 ,韩洁《近十年来我国世界遗产研究综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8年。

2.安定明,张锦《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战略思考》,2007年。

3.陈述彭《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地理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5年出版

4.陈兴中,郑柳青 《德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迪》,《西南民族大学报》2008

第12篇:作文素材: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

作文素材: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宣布,批准中国珠算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成为中国第30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珠算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此前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教科文组织在其网站上介绍说,中国的珠算是一套历史悠久的、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方法。珠算通过传统的口述和自学等方式世代传承,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并且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而珠算申遗成功之后,相关专家表示说,此举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在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加深对珠算的了解,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

下面,小编将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盘点如下:

2001年

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003年

中国古琴艺术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2005年

1、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

2、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2009年

1、中国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2、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4、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

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今天,剪纸依然是中国百姓用以表达意愿、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或形式,它介入当代民俗活动,呈现出互动的活力和再创造的面貌。

5、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由这种技艺所构建的建筑及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审美意向,凝结了古代科技智慧,展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七千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6、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它采用“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

7、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而略有不同,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和浙江等全国广大地区均各具特色。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9、《格萨(斯)尔》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

10、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呈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11、花儿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又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12、《玛纳斯》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

13、妈祖信俗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随着航海业发展和妈祖影响扩大。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

14、蒙古族呼麦

呼麦是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呼和浩特及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地区和国家也能听到这种方式的歌唱。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15、福建南音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南音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珍爱的文化遗产。

16、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肇始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村落,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热贡艺术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还保存在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省的成都等地区,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8、藏戏

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身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藏族群众认可和喜爱。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具有独特的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服务人类生活,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20、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有重要的作用。

21、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907年)、宋(公元960年—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22、广东粤剧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最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作为粤方言区中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2010年

1、京剧

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在国外,他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剧”。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

京剧原起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剧,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胡琴(京胡)、和锣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2、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2011年

中国皮影戏

中国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唱腔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皮影艺人有许多绝技,诸如即兴演唱、假声扮演等,一个人同时操纵数个影偶,以及能够演奏多种不同的乐器,相关皮影技艺经由家庭、戏班或师徒传承。

2013年

中国珠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颗﹐每珠当一。可见当时“珠算”与现今通行的珠算有所不同。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赵太承家\"药店柜台上放者一把算盘,明朝时逐步传入日本,朝鲜,泰国等地。元代刘因(1248~1293)《静修先生文集》中有题为《算盘》的五言绝句。元代画家王振鹏《乾坤一担图》(1310)中有一算盘图。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1366)卷二十九“井珠”条中有“算盘珠”比喻。元曲中也提到“算盘”,由这些实例,可知宋代已应用珠算。

第13篇: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人类为什么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众所周知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史中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而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先人留下来的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遗产,它们都是非常可贵的,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保护它。

现如今世界文化遗产概况:

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世界文化遗产全称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政府间组织,由21个成员国组成,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委员会内由七名成员构成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团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工作。世界遗产委员会承担四项主要任务:

1、在挑选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时,负责对世界遗产的定义进行解释;

2、审查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当遗产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和保护时,该委员会让缔约国采取特别性保护措施;

3、经过与有关缔约国协商,该委员会作出决定把濒危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4、管理世界遗产基金(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基金)。对为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给予技术和财力援助。

而中国到2015年7月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下:

长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7.15 世界文化遗产) 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2007.6.28 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

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河南,2010.8.1 世界文化遗产)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6.29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2014.6.22 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河南、陕西、甘肃、新疆,2014.6.22 世界文化遗产) 土司遗址(湖南、湖北、贵州,2015.7.4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景观遗产

庐山(江西,1996.12.6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五台山(山西,2009.6.26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杭州西湖(浙江,2011.6.24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哈尼梯田(云南,2013.6.22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山东,1987.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安徽,1990.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武夷山(福建,1999.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自然遗产

黄龙(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 武陵源(湖南,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云南,2003.7.2 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12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贵州、重庆、广西,2007.6.27一期;2014.6.23二期 世界自然遗产)

三清山(江西,2008.7.8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2010.8.1 世界自然遗产) 澄江化石地(云南,2012.7.1 世界自然遗产) 新疆天山(新疆,2013.6.21 世界自然遗产)

由上可知我国是世界文化遗产保留的大国,同时从我国文化遗产所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所以,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负的义务,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记载,为我们下一代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对以后的人生的启发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其背后的灿烂文化历史,从中获得历史的教训及启迪,以免重蹈覆辙,再出现历史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保护文化遗产。国家必须继续完善法律来用法去让保护得到保障,让后切实落实各种文虎遗产教育活动,从下代着手做起,传输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其他国家优良的做法,并进行改造,使其适合我国国情。

第14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文化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6-11-14 【生效日期】2006-11-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文化部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2006年11月14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 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 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 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重点,分类确定保护措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尚未编制保护规划,或者保护规划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编制、修改保护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审定。经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九条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实施保护和管理。

第十条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当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应当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保护要求。

第十一条 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作出标志说明。标志说明的设立不得对世界文化遗产造成损害。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说明应当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核心区、缓冲区和保护机构等内容,并包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遗产标志图案。

第十二条 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建立保护记录档案,并由其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国家文物局应当建立全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记录档案库,并利用高新技术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

第十三条 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确定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应当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日常维护和监测,并建立日志。发现世界文化遗产存在安全隐患的,保护机构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主要负责人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 世界文化遗产辟为参观游览区,应当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作用,并制定完善的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办法。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应当将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办法报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备案。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在参观游览区内设置服务项目,应当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管理要求,并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属性相协调。

服务项目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实施服务项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并维护当地居民的权益。

第十六条 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文化旅游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发掘并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并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积累的知识产权。

第十七条 发生或可能发生危及世界文化遗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时,保护机构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同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报告。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接到有关报告后,应当区别情况决定处理办法并负责实施。国家文物局应当督导并检查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提出防范类似事件发生的具体要求,并向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通报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

第十八条 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行监测巡视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监测巡视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巡视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十九条 因保护和管理不善,致使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损害的世界文化遗产,由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予以公布。

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改进保护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世界文化遗产损害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参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15篇: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0世纪后期以来,受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时代潮流的猛烈冲击,人类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正遭受着日益严重的吞噬,保护和拯救它们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繁重而严肃的课题。 1972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17届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该组织于1997年又通过了建立保护“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这两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人类已经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警醒,开始自觉地保护千百年来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和亿万年来大自然创造的美妙景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处并荣、文化与环境的和谐一致,从而跨进一个新的文明时代。

我们必须看到,威胁世界遗产生存的因素,不仅有自然灾害的频仍、经济开发的过度、环境污染的加剧和武装冲突的升级,还有文化霸权主义的横行。

在当今世界上,关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试图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乃至军事的力量,铲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以实现全球单一化。持这种观点国家,出于一已私利,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强行推销,买他账的,便视为朋友;不买他账,就视为异类。对异类,他横加指责,肆意干涉,甚至不惜动用武力,非消灭人家不可。这是一种十足的文化霸权主义,是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另一种观点是主张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一律平等,承认各民族各国家在文化上独立性、差异性,允许世界文化多样性,主张世界文化“和而不同”。道理很简单,各民族各国家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状况、发展历程,千差万别,各具特色,这是一个任何人无法否认的客观存在。正是这些差异,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多姿多彩。这种观点才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

保护世界遗产绝不是仅仅关于某项具体自然或文化遗产生存的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顶峰上,放眼全球,充分认识保护世界遗产和进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教育的战略价值和意义。

从民族的角度看,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已被物化为恒定的形式,表现为历史的、静止的、不可再生的,它的精神蕴涵隐藏很深,已远离它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不能潜心感受和解读,是很难把它全部激活、接受和传递的。例如古代玛雅的象形文字,当西班牙殖民者把最后一位祭司杀死以后,再也没人能够释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则是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现实的、活跃的、不断生成的,同时它就植根于民众真实生活之中,是民众日常经验的一部分。其精神蕴涵有如空气和阳光,可以直接被人们所吸收,并在经常性的活动中世代传承。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强烈的唤醒和强化民族意识的作用。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一条生命线。这条生命线一旦遭受破坏,民族文化的基因及其生命链将出现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随之发生危机。在人类历史上,因为自身文化的失传或被强行割断而解体乃至消亡的事实,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像璀璨的古代玛雅文明,灭亡了几个世纪,直到近代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然而我们已经无法使其复活。

从国家角度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国家独立。国家作为多民族共同体,广义地讲就是一个大民族,所以也称民族国家。一个大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根本标志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而文化遗产突出地反映着民族神精和文化传统。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也是它独特文化身分、文化个性的确证。据此,民族国家的自尊、自信才能确立,才会形成最深沉的凝聚力。在正常的状态下,这种民族精神的伟力似乎不为人们所关注,但是一旦到了民族和国家最危险的时刻,它便立即突显出来。每个爱国公民都会从它那里自觉地汲取力量,为保卫民族、保护祖国,以不同的方式去投入战斗。

在数字化时代到来的今天,随着文化霸权主义的出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又具有了新的国家意义──文化主权的保护。文化主权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政治独立的精神基础;如果将民族和国家的政治独立视为外在标志,那么文化主权便是其内在灵魂。丧失了灵魂,它的政治独立就将虚有其表。当前,民族文化主权丧失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强势外来文化依靠高科技手段强占解释权,肆意灌输其价值观,造成本土文化基因断裂,精神畸变,并通过市场控制舆论;再一种是弱势民族自身缺乏文化主权与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在异族强势文化巨大冲击下自然失守。其结果,动摇根本,丧失精神的国籍,遭受灭顶之灾。反之,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总体上提高文化主权和文化保护意识,积极付诸行动,它一定能在困境中觉醒奋进,通过寻根固本,继承创新,走向繁荣,重铸辉煌。

从世界角度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对人类文化生态的保护。它有助于保护人类文明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精神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够使人类发展得更迅速、更健康!

第16篇: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黄山(韩冰)

叔叔阿姨,你们好!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南边重镇汤口。在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朋友们,你们不远千,甚至万里到这里,就要亲眼看一看黄山的美吗?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乐吗?是的,黄山是绝美绝美的,可说天第奇山,能够登临它,亲眼看看它,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长地质历史代,大自然的无穷力,塑造了黄山那绝美的风采和种种奇特的景观,令人倾倒,令人心醉。

下面,我再把黄山“四绝”分别作个介绍。

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你见了不能不称奇。一般说,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庄稼,而黄松则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 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从岩石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黄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

第17篇:世界文化遗产应该商业化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上午好。宏伟壮观的秦陵兵马俑让世人啧啧称奇,神秘高耸的埃及金字塔引起人们无限遐思,玲珑秀美的苏州园林让我们流连忘返。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在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更启迪我们关注历史、感受文化。那么,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遗产,让子孙后代都有机会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呢?我方观点是,世界文化遗产应该商业化。首先,让我们先来明确几个定义。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

遗址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突出、普遍的历史、艺术或科学、考古等价值。而商业化,指的是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过程当中,引入商业运作机制。判断世界文化遗产是否应该商业化的标准,是商业化是否有利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和是否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它们、参与到保护它们的行列中来。世界文化遗产应该商业化,理由有二。

其一,商业化能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并带动当地的经济

发展,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由于大多数世界文化遗产年代久远,保存较为困难,对文化遗产的管理、维护和修复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多数当地政府无力承担这笔费用。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就面临文物保护资金匮乏的窘境,很多年久失修的文物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自然损坏的情况相当严重,如晏公祠、景泰陵等,已经迫切需要进行抢救性修缮;而由于缺乏资金,海淀区丰富的地下出土文物也一直被束

之高阁,得不到充分利用,6000多件文物保存在只有10多平方米的库房里,连整理研究的条件都不具备,更不用说陈列展览了。然而,反观较早引入商业化的丽江古城,2012年丽江古城旅游业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不仅为古城维护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经济收入,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商业化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利于

文化遗产的保护。

其二,商业化有助于提高世界文化遗产的知名度,有助于更多的人了解其文化内涵,并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中。试想,假如没有人知道丽江古城风景独好,没有人听说少林功夫威震一方,没有人听闻苏州园林玲珑秀丽,那么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会少了许多韵味,我们的文化是否如深闺美人,无人欣赏,无人赞叹?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每个人

都拥有欣赏它的权利。当有更多的人去了解、欣赏、赞美文化遗产,它才能更大限度发挥其文化和历史作用。而通过商业宣传、电影宣传等手段,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来欣赏它的美好与意蕴,又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应该商业化。

第18篇:世界文化遗产梵蒂冈(材料)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旅游与世界遗产》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姓 名: 王玥轩

学 号: 20803101621 教学班序号: 200 任课教师:

刘明菊

没有艺术家的艺术王国——梵蒂冈城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纪,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致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彼得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公元756年,法兰克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其后教皇权势日益扩张,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以教皇为君主的教皇国。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教皇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1929年,意大利政府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皇。梵蒂冈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梵蒂冈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教皇是梵蒂冈的首脑,有最高立法、司法、行政权。教皇自称“基督在世代表”,是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

梵蒂冈城是梵蒂冈城国的首都、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罗马教廷所在地,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北、西、南3面有高墙与罗马市隔开,而东面的圣彼得广场同罗马市畅行无阻,在这片面积仅0.44平方公里、约1400人口、常住人口仅500的城区、人口密度为约3181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内,集中了一批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和建筑杰作,修筑在使徒圣彼得墓上的大教堂是全城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1984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将梵蒂冈城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我们中间的大部分人每天都重复地过着日子,工作一成不变,生活没有激情。也许会有这么一天,忽然之间一切都不一样了,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千百种,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是因为你到了梵蒂冈。

几乎没人能抗拒梵蒂冈的魅力。这个面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却是全球八亿多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除去本身的辉煌史迹,这里陈列了太多的艺术巨作,令人心驰神醉。

一、特色建筑

梵蒂冈城是文艺复兴的艺术宝库。它面积不大,名胜古迹却十分有名,城内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作为建筑群的杰出范例,它展示出了人类历史上那个辉煌的时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所有东西都是精华。 梵蒂冈城区略呈三角形,东西长1045米,南北宽805米,楼房、花园、庭院和广场各占总面积的1/3。它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文化瑰宝,城内的建筑如圣伯多禄大殿、西斯廷教堂等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建筑作品,包含了波提切利、贝尔尼尼、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如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广场、梵蒂冈宫、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图书馆、教廷天文台等。

1、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位于广场的西南面,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十字架的结构,造型传统而神圣。教堂最早建于324年,在十五世纪时开始改建,经过不少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的参与修改,完成于1626年。圣彼得教堂不仅外形富丽堂皇,更是一个艺术宝库。教堂的作用在于赞美上帝,宣扬对基督的信仰,同时教堂又是一个城市强大与否的标志,在强大的城市中,教堂往往高大并凌架于其他建筑之上,从外表看哥特式建筑,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高耸细长的塔楼及众多造型挺秀的小尖塔,给人一种轻盈向上,插向天空的感觉,哥特式建筑以垂直线条和图形代替横向构图,特别是正西面那两座高耸的塔楼加强了升腾的感觉。

大教堂东西长187米,南北宽137米,能容纳5万人,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著名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开朗基罗24 岁时的雕塑作品《圣殇》,二是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三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宝座。此外,教堂中央的穹隆拱顶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双重结构,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游客可以乘电梯登顶俯瞰罗马全城。教堂左侧有卫兵守卫,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

2、圣彼得广场

圣彼得广场被称为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是17世纪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花了11年时间建成的杰作,也是巴洛克式建筑的代表作。广场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 米,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三条走廊。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圣徒像。广场中央矗立着高25.5米、重320吨的方形尖塔。碑尖上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造型,建造石碑的石料是当年专程从埃及运来的。在广场两侧各有一个银花飞溅的美丽喷泉。环绕广场周围的圆柱回廊列柱,成对形成半圆形,平坦的屋顶边缘排列着140尊高约3.5米的石像,这140尊石像无一相同,各以独特的姿态俯视广场。这些石像几乎集中了所有16世纪意大利有名望建筑师的作品,如勃拉芒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等。每件作品都做工精制,价值连城。

3、梵蒂冈博物馆

梵蒂冈博物馆,位于圣彼得教堂北面,占地约5.5万平方米,建于公元5世纪末,早期为教皇的一座宫廷,后来改成综合性博物馆,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收藏有文艺复兴时期三大艺术大师之一的拉斐尔艺术珍品以及其他名家的原作,均属无价之宝。

乍然进入这艺术的宝库,一瞬间,仿佛掉进了中古世纪的时空,任你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人,也难免失神。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罗丹、康丁斯基、达利、蒙克„„这一个个平时只能仰视的名字忽然成了眼前真实的存在,密密地在你身边织起了一道网,网住你的眼睛和你的心。罗丹说,艺术是心灵深入大自然,发现它蕴含灵性而感到的欢悦。而梵蒂冈的气质是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无数次洗礼,无数次沉淀才成就的。每个人都可以把梵蒂冈当成一本书来读,一本超越政治、利益、金钱的人类文明艺术史的教科书。这里的每一件艺术品洗去了几百年人世浮沉的伤痕,洗去了俗世荣辱的尘嚣,在其中走上一遭宛如经历了一次纯美的朝圣之旅。

直面艺术本身,品味隐含其中的历史情绪时,无论是谁都会浮想连翩。登上圣彼得大教堂圆顶,罗马街景尽收眼底的刹那,有如在湖中投下了一枚石子,心中被遗忘很久的幸福和感动,悠悠如浪花般扩散开去。第一次,为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而深感骄傲。

4、西斯廷小教堂

西斯廷小教堂,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西斯廷小教堂里的穹顶画《创世纪》、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出自米开朗基罗之手,而拉斐尔的《辩论会》与《雅典学院》堪称极品。有趣的是,正是这种名为“教权的建立和巩固”的壁画,其中的人本精神却恰为后世的启蒙张目,造成了教权的倾覆与消亡。西斯廷教堂本来只是罗马教皇的一个私用经堂。其教堂内的天顶画,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它与同一教堂的另一幅壁画《最后的审判》并立为米开朗基罗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巨制。西斯廷教堂因为米开朗基罗创造了《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名扬天下。这两幅壁画工程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伟大的艺术贡献。

二、充满人文精神的宗教壁画

1、《创世纪》 米开朗基罗作

上帝以慈祥老者的形象飞驰而来,将生命凝聚在食指伸向毫无力量的人类始祖亚当。在这里上帝的目光是悲壮的,为完成创造人类的伟业贡献出全部的心血。而在米开朗基罗的心目中,上帝就是他自己。他把自己的血肉和生命都奉献给了艺术。整个壁画气势雄伟,人物众多,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代表作品。

2、《女巫》 米开朗基罗作

女预言者手持神谕、转首回望的状态。她那健美的身姿,洋益着青春的活力;明媚的双眼,蕴含着脉脉深情,充满渴望与期待。这一形象被认为是米开朗基罗笔下最美的女性形象。

3、《雅典学派》 拉斐尔作

这幅壁画中画家巧妙地利用拱形作为画面的自然画框,背景是以勃拉曼特设计的圣彼得教堂作装饰,两边作对称呼应,画中人物好像是从长长的、高大过道廊走出来,透视又使画面呈现高大深远。建筑物的廊柱直线和人物动态的曲线相交融,产生画面情境柔中有刚,加之神像立两旁,使画中充满深层的古典文化气息。画家极善利用台阶,使众多人物组合主次前后有序、真实、生动、活泼,画面将观赏者带进先哲们的行列。这宏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生动的姿态表情,具有肖像性人物个性刻画,布局的和谐、变化且统一的节奏,可谓把绘画创作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顶峰。

三、信仰的力量

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从教皇、城堡、圣彼得大教堂、《创世记》壁画等这些神圣的象征中,不难想象它似乎是一个受到上帝特别眷顾的地方。这个面积只有北京故宫的五分之三大的世界上最小国家,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沉浸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上帝之城”。

居民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每遇周日,圣彼得广场天主教徒聚集,中午12点,随着教堂钟声响起,教皇在圣彼得大教堂楼顶正中窗口出现,向教徒们发表演说。梵蒂冈的瑞士卫队每年5月6日在圣达马索院内举行宣誓仪式,诵念4个多世纪来一直不变的誓词,祈求上帝保佑自己圆满完成任务,效忠教皇,甚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每年都会有无数天主教徒来到这圣城,瞻仰这座上帝之城。

四、遗产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遗产的梵蒂冈城,是长期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缩影,其产生、保护与发展都受到人类社会的、人与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因此走可持续发展的是保护、保存、发展整治世界遗产——梵蒂冈城的必由之路,是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的现代化过程。在它的保护、保存、发展、整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生态环境与经济相协调,而且更要重视社会进步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并能发挥它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立人与自然,名称与发展融洽,形成独具特色,文化深厚,人类世代共享的城市空间。

对于梵蒂冈这个宗教之城来说,保护这些遗产可以说是每个教徒与生俱来的使命。但随着先进科学技术对“绝对精神”的批判与否定,随着人们在现代化过程中得到的物质利益越来越多,教堂原来意义上的精神控制功能就越来越弱化。如果说欧洲人民在不断满足物质利益的基础上再追求一种精神需要,从广义上来看,那就是包括被扬弃了的以人道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以自由、平等、公正、互助为中心的人类现代文明。教堂也必然在这个文明中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与生产力相适应,不断地与群众相适应,包括宗教本身与时俱进。这样,当人们跟随着自身信仰的步伐逐步前行的时候,才不会迷失方向。

五、总结

在梵蒂冈的国旗图案上有一段话:“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在圣彼得广场、圣彼得教堂、梵蒂冈博物馆和西斯廷小教堂这些艺术与宗教完美结合的地域里,就连着空气也充满着朦胧、神秘的气息。信仰之类的字眼以及一切的语言都显得那么的苍白——这种氛围可能会使它产生更多的哲思,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经典吧。在这座没有艺术家的艺术之城中,我们所能给予它的也就只有尽绵薄之力施以保护了吧。

第19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概述课程论文要求.2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概述》课程论文要求

本课程不进行闭卷考试,要求提交一篇期末课程论文,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占70%。

一、期末课程题目

1、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探究;

2、世界遗产与旅游的关系思考;

3、浅谈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关系;

4、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5、×××的保护与开发(如:故宫的保护与开发);

6、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二、课程论文要求

1、论文要求按正规的论文格式撰写,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引经据典需要注明出处;

2、要求论文论述条理清晰,字数要求在2000字以上;

3、论文可以打印也可手写,并请在第一页的左上角注明姓名、专业和学号如打印请用A4纸,同时将电子版一份email至xieping@scau.edu.cn。

4、请于在2011年6月14日前提交课程论文。

2、课程论文上交方式

期末论文可十七周第一节课上课时间直接上交或在规定时间前放到人文学院院楼谢萍信箱中(即:人文学院历史系,位于原来第二教学楼旁边,人文学院院楼)。

3、其他

论文评价的最重要标准是是否体现了作者自己的特色和创新性思想,请切勿抄袭或大篇幅照搬。逾期不提交论文,将做无成绩处理。

此外,平时成绩主要指出勤情况。有疑问可发邮件到以下邮箱: xieping@scau.edu.cn。

第20篇:关于书的作文:我推荐一本好书《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卷》

关于书的作文:我推荐一本好书《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卷》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做好书推荐,这本书的名字叫《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卷》。人们常说,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哦。

这本书主要写景点,同学们不要光看自己感兴趣的景点,还可以亲眼去看看呢!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呢?因为我从书中了解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勾起了我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另外,我从书中学了很多成语,并且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来,这样,我的词汇量就变多了!这里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点是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古典园林是一个“文人园林”,还讲了里面有一个荷风四面亭,荷风四面亭的主人,必定很喜欢里面的荷花。这本书里面不但有景点介绍,还有一些优美的语言和亮丽的图片,有的景点还介绍了景点的由来和传说呢!

这本书有150千字,并且这本书被列入中小学课外书屋,看了这本书对你学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卷》是一座宝库,我们就是打开宝库的小天使,加油吧!谢谢大家!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