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优秀本科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19 21:08:2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论文 (本科)(优秀)

论文大全 (本科)

毕业论文大全 (本科)打湿的粉红色

毕业论文大全,暂时用不到你也留着,不然

四、五月你着急吧

不要希望在网上可以免费找到你的毕业论文(除非你论文答辩不想过了),更不要觉得下面东西没用,当你做论文时最快的帮你找到资料、文献.[http://(免费论文下载) http:///Jylw/Tylw/(教育类论文下载,大量免费资源) 论 文 帝国[http://(论文资源)

论 文 资料网[http://(各专业论文下载)

毕 业 论文网[http://(论文发表等,不错的地方)

专 业 论文网[http:///lunwen(看看吧挺好)

轻 松 论文网[http://(论文网站)

易 起 论文网[http://.cn/

网址家园http:///wz/kaoshi.htm(可以搜索到非常多的考试资源网站) 考试163:http://(大量的资格认真考试试题,计算机,英语视听材料) IT认证考试资源网[http://(大量IT认证考试题库) 考研网[http://(自学考试相关资源)

出国考试网[http://(出国考试过关习题等)

天下资源网[http://(出国考试过关习题,英语视听材料等) 考试大全网http:///

就爱资源http:///(资源分享)

学子中国

4、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无忧论文网:http:///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http://lib.blcu.edu.cn/dt1000/bys/bys.htm

推荐第2篇:本科论文

邢台学院

毕业论文

的思考

作 者:侯嘉伟 学 号:2007493137 班 级:2009届专接本科 专 业:思想政治教育 完成时间:2009.4.10 指导教师:费凌婕

题 目:关于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制度建设

邢台学院法政历史系

目 录

摘 要„„„„„„„„„„„„„„„„„„„„„„„„„„„„„„„„(3) 关键词 „„„„„„„„„„„„„„„„„„„„„„„„„„„„„„„(3) 正 文„„„„„„„„„„„„„„„„„„„„„„„„„„„„„„„„(3)

一、参与制度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3) 1.社区参与制度对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 2.社区参与制度是扩大居民社区参与的重要保障„„„„„„„„„„„„„„(3) 3.社区参与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提高社区自治水平„„„„„„„„„„„„(4)

二、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制度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4) (一)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制度建设的现状和问题„„„„„„„„„„„„„(4) 1.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制度建设的现状„„„„„„„„„„„„„„„„„(4) 2.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5) (二)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5) 1.法律上和行政上给予社区的权利不够„„„„„„„„„„„„„„„„„„(5) 2.社区参与制度环境的缺乏,使得居民缺乏公共利益代表机构„„„„„„„„(5) 3.社区参与缺乏投入机制,社区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利用„„„„„„„„„„„(6) 4.社区参与体制、机制的行政化倾向严重、参与渠道不畅„„„„„„„„„„(6) 5.居民自身缺乏足够的参与意识„„„„„„„„„„„„„„„„„„„„„(6)

三、加强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对策„„„„„„„„„„„„„„„„„„„„(7) 1.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民主制度建设 „„„„„„„„„„„„„„„„„„(7) 2.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组织制度建设 „„„„„„„„„„„„„„„„„„(8) 3.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教育制度建设 „„„„„„„„„„„„„„„„„„(8) 4.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保障制度建设 „„„„„„„„„„„„„„„„„„(9) 5.积极培育各种社区中介组织,介入社会服务工作使居民参与,组织化服务方法专业化„„„„„„„„„„„„„„„„„„„„„„„„„„„„„„„„„„(9) 6.进一步培育并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10)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0) 英文论文题目 „„„„„„„„„„„„„„„„„„„„„„„„„„„„(11) 英文论文摘要 „„„„„„„„„„„„„„„„„„„„„„„„„„„„(11)

2

关于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制度建设的思考

侯嘉伟

(邢台学院 法政历史系09届思想政治教育专接本科班 河北 邢台 054001)

摘 要:社区参与制度是城市社区制度建设的重要內容,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居民社区参与制度,对于增强居民社区参与意识,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提出社区建设的时间不长,所以在各地社区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问题,并从社区参与的体制创新、培育中介组织和加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方面,加强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公民的自由权益得到实现。

关键词:城市居民 社区参与 对策

一、参与制度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的参与行为和参与过程。它的作用表现在: 1.社区参与制度对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个人层面,社区参与已成为实现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手段,社会参与制度能够强化居民的社区归属感,通过制度化的参与可以加强社区成员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加强社区成员间的邻里关系,增强公民间的凝聚力以及公民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实现的能力。可以说,社区成员的参与状况决定着社区建设的效果。从社会层面说,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社区参与制度,提高社区参与的层次和水平,有利于提升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促使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化和现代化建设。

2.社区参与制度是扩大居民社区参与的重要保障。城市社区参与制度对社区参与具有导向功能。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广大社区居民是社区参与的基本力量和主体,每个居民的利益、价值观念等都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使参与主体可能在参与过程中发生冲突。社区参与制度的建立可以提供一种理想的行为模式,使人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或者不该怎么做,使人们的参与行为有章可循。城市社区参与制度可以保障社区参与的有序性。社区参与的内容也丰富和多样,包括政治参与、文化参与、社会参与、生活参与等等,可以说是涵盖了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方方面面。社区参与

3

制度可以让每个人清楚了解自己在社区参与行为中的角色行为、权利和义务,按章办事、按章参与,保证社区参与有序进行,提高社区参与的效率,从而促进社区建设与发展。

3.社区参与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在目前居民自治意识不强、自治经验缺乏的现实情况下,加强社区参与制度建设,积极为社区成员提供参与机会,从而提高社区成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从事关居民切身利益、为居民深切关注的事务入手,引导居民围绕这些事务开展自治与参与。然后,在居民自治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逐步让居民实行自我管理,居民的参与意愿自然会在自治中得到相应的增强。只有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才能培养起现代公民应有的社区意识,形成社区范围内有效的组织结构和动作机制,切实地发挥好社区所固有的各项功能,社区成员才能成为社区发展的真正主体,其主动性、互助性、自觉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制度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制度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1.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制度建设的现状

我国城市社区参与发展至今,各地区注重从参与主体、参与内容、参与途径、参与机制等各层次、多方面入手,不断推进社区参与。首先,在政府倡导和指导下,不断拓展社区参与的主体建设,形成多方参与的参与格局。各地政府积极倡导开展社区参与事业,制定各种政策为社区参与提供指导和支持。社区通过社区教育、宣传培育社区参与意识,奠定社区参与的思想基础,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居委会这一主要组织运用各种方式形成激励社区参与的支持网络,使各社区单位在这一支持网络中承担举足轻重的角色。各种社区中介组织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社区参与内容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拓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社区居民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城市社区在社区卫生、治安、社区服务、文化、教育以及社区救助等多领域都做了有益的探索,这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又促进了社区人际关系的改善和社区事业的全面发展。第三,推进社区参与管理和发展的组织建设,为社区参与构建有效的重要渠道和载体。社区参与的多种组织主要有两种类型:常设组织和临时性组织。常设组织,如由社区单位、社区团体、居民代表等组成的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由社区辖区产权单位、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和居民代表等组成的社区议事会等。临时性组织的成立主要是为了完成一些临时任务。第四,社区参与自治面迅速拓

4

展;第五,社区自治探索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社区参与的领域不断拓展;第六,社区参与建设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一个社区自治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1]此外,各地区还积极培育、建设社区参与的队伍和阵地,为社区参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队伍保障;各社区着力开发社区资源,以组织型参与带动非组织型参与,形成社区发展多主体共建的良好格局。

2.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也应看到,我国基层民主化、自治化进程尚处在起步阶段,居民社区参与的层次与水平还较低,居民社区参与的意识和行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参与的制度建设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改进。一是社区总体参与率低,而且参与人员结构不够合理。二是社区参与的程度不深,参与的形式不够丰富,目标层次较低。三是社区参与方式多被动,少主动,多为动员型参与。

(二)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法律上和行政上给予社区的权利不够。相关法律虽规定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对居委会的自治领域、自治性质没有加以明确的限定或解释,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也没有加以明确而科学的界定,对居委会是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还是非政府的自治组织、居委会的行业性质是归于经济类还是社会或政治类、居委会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及其为何种法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规定都非常模糊。法律规定的这种模糊性使得社区自治组织的建设实践显得非常混乱,也为政府行政权力的侵入留下了法律漏洞,导致了社区居委会自治权利为政府行政权力所吞噬,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萎缩,社区民主流于形式等,这些都大大挫伤了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

2.社区参与制度环境的缺乏,使得居民缺乏公共利益代表机构。法律规定,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性组织,实际运作中,由于政府把居委会作为单位制解体后实现国家对个人管理与控制的手段,地方政府对居委会在财政资源、人事任免和行动权力方面具有绝对的控制权,社区工作主要围绕政府制定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来进行,居委会逐渐退化为政府组织而非居民组织。在现行的区政府规模下和区一街道办事处一社区居委会的体制下,社区居委会很难越过街道办事处,通过区级人大等反映社区居民的需求,居委会因而在动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与社区活动的程度与范围上都很有限。更重要的是,居委会不能代表居民参与到城市公共决策过程中,并在地方权力结构中

5

占有一席之地,因而它对具有某种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地方社会的形成作用甚微。作为唯一合法的自治性组织的居委会自治功能缺失,无法满足居民的参与需求和期望,因而其合法性基础被削弱,居民很少利用居委会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不相信自己的参与能够影响政府和居委会的决策。由此导致居民社区参与稀缺,缺乏对基层政府权威的基本认同,对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缺少热情。

3.社区参与缺乏投入机制,社区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利用。社区参与离不开物质的支持,离不开硬件设施,而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尤其在建设初期更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目前由于社区经济力量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街道经济,受投入相对不足的制约,社区的经济力量尚显薄弱,影响了社区参与的建设。另外,街道与居委会干部,尤其是居委会领导、保洁员、市场管理员、协管员等经济待遇偏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建设的发展。

4.社区参与体制、机制的行政化倾向严重、参与渠道不畅。我国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重视党委与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及群众广泛参与的整体性合力,但这种社区建设运行模式还未充分形成。一方面,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一开始就建立在政府强大的行政推动之下,表现为政府的行政规划与推动是街区社区建设工作者的直接动力,而且政府的行政号召、协调与监督也直接构成社区单位参与共建的基础。这种靠行政推动力来整合社会力量的方式吸引不了居民自觉参与。另一方面,社区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具有共同需要与共同目标的生存空间,既是生活共同体,又是利益共同体。在人们生活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居民要求参与社区事务是必然的。目前,很多社区管理机构对居民的意愿与要求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居民参与的合理化建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采纳。但是,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功能还未实现,其法律地位也得不到充分保障;志愿者队伍与各种群众团体在社区服务中虽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不具规模;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社区说话的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居民能够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方式很少,能对社区进行监督的有效形式更少。这些均表明社区参与渠道不畅,有待进一步疏通与拓宽。

5.居民自身缺乏足够的参与意识。居民社区建设起步比较晚,发展也比较慢,居民往往缺乏足够的社区意识和建立社区志愿团体的传统,没有形成一个参与各种社区活动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民社区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各个地区和其居

6

民各方面素质不一样,有时社区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居民的知识水平和各方面能力也表现出差异,参与社区事务的觉悟不高,所以也导致自身不能更好地发挥决策权和管理权;居民付出的精力和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居民愿意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社区建设中,有的则不愿意或者是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参与社区事务的运作过程中;[2]传统小市民文化心理的影响,导致狭隘的自尊意识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3]这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应该说上述几个方面因素确实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目前社区内各方力量的参与程度,从居民角度来说,其参与意识、观念和能力确实有所不足;从社区中介组织来说,其职能上的错位,只考虑考迎合政府的工作需要,没考虑满足居民的真正需求,尤其是居委会的工作没有从其行政性走向其应有的自治性,也影响了我国社区参与,[4]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在于目前的社区建设是是由行政推动的原因所致,真正来自民间的推动力较小,且受前者的限制,因而这一动力根源使社区参与的现状不容乐观。这也就导致目前的社区建设还主要是一种以服务为目标的社区建设模式,而很少有政治参与在其中。

三、加强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对策

我国的城市社区参与是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社区参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鉴于目前我国居民社区参与不足以及社区参与中的随意性强、形式化现象普遍,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1.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民主制度建设

要使居民参与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剥离居委会无法承担的繁重行政职能,回归其社区自治组织的地位,明确其为非政府的居民自治的社会法人资格。第二,完善民主程序,构建新型居委会。由于我国的社区人口一般在1万到3万人之间,社区的人口并不是很多,这有利于实现直接民主,进行居委会成员的直接选举。居委会成员选举程序的完善对调动新型居委会建设,培育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三,健全制度,划分职能,明确分工,确定社区四个主要组织(社区党支部不是自治组织,但是社区中一个主要的组织)间的相互关系。即以社区党支部为领导层,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为权力层,社区协商议事会为监督层,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执行层,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组织系统,为新型居民委员会的建设及其工作的开展创造良

7

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广大社区居民广泛而持久地参与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第四,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对于关系本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建设和社区重大事务的决策都应该召开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由社区全体居民通过法定程序进行决策,逐步实现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组织制度建设

社区参与的组织制度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社区管理制度和多元化的社区组织体系,建立起一个保障参与、有利运作的社区建设协调网络。各种社区组织是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管理的载体,精心培育各种各样的社区组织,是推进社区建设、激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根本性举措,尤其要大力培育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促进其发展和繁荣,使其成为联系社区居民的纽带和桥梁。目前,可通过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激励社区居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积极参与各种社区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在社区组织内部实行更加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政策等手段,加速社区组织的培育、推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管理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居民的彼此需要为联系纽带,以信息沟通为切入口,以一方为另一方的服务为联系方式,以双方的满足为社区认同的感情基础,能有效地突破居民之间原来存在的陌生感和生疏感,缩短心理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催生彼此情感,最终形成社区联系。 3.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教育制度建设

要通过教育使居民转变观念,消除其内心的社区冷漠感,激发其内在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理解社区、支持社区建设的行为。通过加大社区教育和宣传力度、工作力度以及发动深度,使居民对社区的建设状况、活动内容有所了解,有利于他们作出参与其中的决定。社区活动和事务对居民有吸引力,并且逐步将原来单位制的职能继承过来,居民自然地对其产生同类认同,愿意进行社区参与。社区教育制度建设包括要建立健全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社区学院,建设专业化的教育队伍,设立培养社区工作者的专门教育机构和专业,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和职称评定等制度;根据社会信息化趋势,要及时开展社区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建立更多更完善的社区教育网站,将社区教育和素质教育、职业教育、闲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社会化、社区教育多样化、居民教育终身化的新目

8

标;对居民进行社区是我家,建设社区,爱护社区,发展社区靠大家的社区意识教育,提倡集体主义,提倡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抓模范,树典型,宣传好人好事,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社区内的党员、团员等先进分子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管理,带头为社区做好事、为人民服务,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造就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这对社区广大居民具有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结合本社区的特点,利用电视、报纸、刊物、宣传栏、板报和公开信等舆论工具和传播媒介对建设现代城市社区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鼓励每一个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管理。总之,通过全员、全程性的社区教育,促进居民理解社区、关爱社区,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活动。 4.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保障制度建设

加快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的法制化建设,应是下一阶段我国基层社区建设的发展重点。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索:一是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志愿者制度,从法律上明确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地位,在这一制度中可以规定每个社区成员应从事志愿服务的时间及内容,并规定具备一定时限及次数的社区服务志愿者可优先升学、就业等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推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持久地开展下去。二是建立社区成员定期参加社区内社会公益服务劳动制度,并以此来探索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新途径。建立、健全定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劳动制度,于街道、个人、家庭三方面都是有益的,既有助于个人培养志愿服务和社区参与意识,也有利于家庭之间交流,还有利于街道乃至全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5]结合建立社区协调机构的要求,改革和完善街道、居委会的居民参与决策机制,探索街区政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及居委会规范管理的新形式。

5.积极培育各种社区中介组织,介入社会服务工作,使居民参与组织化,服务方法专业化

这首先需处理两个关系:其一是政府权力控制与社区处理、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二是社区中介组织与居民的关系。作为社区中介组织,它一方面需大力去争取政府对社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创设一个宽松、良好的社会参与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中介组织要充分调动社区内单位和居民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激发社区内单位与个人的社区参与积极性,围绕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以法定组织的形式参与决策性、监督性事务,以非法定组织的形式参与执行性、娱乐性、互助性事务。比如:组织社区居

9

民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居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中介组织同时通过招聘专业社区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使社区工作走向专业化。[6]

6.进一步培育并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7]提高其参与意识,使其主动融入到社区参与中来

进一步将单位的服务功能向社区转移,强化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让居民在利益方面得到更多的好处。社区居委会应该及时地反应社区居民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通过实施各种政策文件,使居民的需求得到实现,让居民感受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居委会还可以通过一些鼓励性和补助性政策,比如选出表现较好的社区居民到社区或街道担任一些工作,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在生活方面有困难的居民,给于一定的政策性补助等来增强社区居民主体地位。使居民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参与社区事务的愿望,尤其是主动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监督中去,为社区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完成从个人到公民的身份转变,实现社区自治。[8] 注释:

[1][5]叶南客.中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历程与体制创新.[J].江海学刊.2001,第五期.[2]徐中振.社区文化与精神文明——上海静安寺街道、南京东路街道等研究报告.[R].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3]张戟晖.2002两岸四地社会福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试论阻碍社区参与的文化因素.[C]台北市:中华文化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 2002.[4]李婷玉.社区发展与居民参与.[J].湖北社会科学, 2001,第12期.[6]杨荣.浅论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J].中国研究,2002,第3期.[7]李炜.论社区归属感的培育.[J].东岳论坛 2002,第2期.[8]张亮 .上海社区建设面临挑战:居民参与不足.[J].社会.2001,第1期.

参考文献:

[1]夏学銮.中国社区建设的理论构架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第1期.[2]李景鹏.关于社区建设的目标及社区建设中的“行政推动”的问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3]陈雅丽.社区参与;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 党政干部论坛[J].2002,第11期.[4]王刚、罗峰.社区参与;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的新驱动力和生长点[J].浙江学刊,1999,第12期.[5]王骥洲.社区参与主客体界说[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经干院学报,2002,第5期.

[6]陈云松.从“行政社区”到“公民社区”——由中西比较分析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走向[EB/OL].公共管理空间网站;www.daodoc.com, 2002.[10]张卫.社区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推动力[J].社会,2001,第1期.[11]徐晓军.城市自治社区的定位及其特征[EB/OL].中国农村研究网;www.daodoc.com,2003.[12]马卫红.上海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2000,第6期.

10

[13]Putnam,R.D..Bouling Alone: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cian Community[M].New York:Simon Sesduster,2000.[14]徐勇.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第2期.[15]王春光.控制还是聚合——对当前社区建设的几点反思[J].浙江学刊,2002,第2期.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system of urban resident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consider

Houjiawei

(Xingtai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History, Law and Politics 09 special se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ceived undergraduate claes, Xingtai, Hebei

054001)

Abstract: System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urban communities ar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set up complete and effective system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of residents, for residents to enhanc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awarene of and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community of great significance.Community because of our country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time is not long, so at 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building throughout the proce, inevitably faced with a lot of questions,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to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a sense of belonging to community residents to strengthen city residents of the communi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to ensure that the rights of citizens the freedom to achieve.

Key words: Urban Community Involvement Countermeasures

推荐第3篇:电大本科论文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工商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陕汽集团企业文化构建中的问题及方略

专业层次: 本 科

级 别: 工商管理

学 号: 1361101252391

姓 名: 程梓翔

分校(工作站): 一 分 校

指导教师:

2015年3月30日

陕汽集团企业文化构建中的问题及方略

程梓翔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1分校工商管理本科,陕西省西安市710100)

要: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制胜法宝,更是企业特色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它能够不断地给企业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给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双重效益。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然后分析了企业文化的内容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最后提出了五条关于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的建议。

关 键 词:竞争;企业;特色;生命活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独有的,它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很难被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性。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文化的所有内容都是在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都是价值观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时期的体现和具体化。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说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塑造价值,就是追求价值的个性化。只有个性化才会给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以导向,才会形成竞争力。有个性的文化是很难模仿的,文化个性一旦转变成产品竞争力,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是一个“内化”过程,“内化”成熟即产生一种强大的规范力,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一种持久的推动力,促使人们积极地去实现既定目标。这种规范力和推动力正是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在动因。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与之有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员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客观条件的反应。是用以规范企业人多数情况下行为的一个有力的不成文规则体系。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生产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特殊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

二、陕汽集团的企业背景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汽集团),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前身是陕西汽车制造厂。于1968年奠基兴建,1970年建成并成功试制出第一辆“延安牌”SX250型重型军用越野车,彻底结束了我军“有炮无车”的历史。建厂至今,共生产各类汽车四十余万辆,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十多年来,陕汽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532.2万平方米,拥有资产总额188亿元,从业人员2.46万余人的特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公司产品范围覆盖重型军用越野车、重型卡车、大中型客车(底盘)、中轻型卡车、重型车桥、康明斯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是国家选型对比试验后保留的唯一指定装备我军的重型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和首批汽车出口基地企业。目前已拥有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西安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31个参(控)股子公司。

陕汽集团经历40年风雨,如今已发展壮大为陕西头号装备制造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不断上升,陕汽培育了以“德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形成了“德赢天下,服务领先,品质成就未来”的经营理念,树立了“以人为本、创优报国、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有陕汽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战略,也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企业的发展也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员工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舞台和实践载体。当又好又快的国民经济发展呼唤更高水准的市场竞争,科学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时,企业的各级干部更要时刻保持清楚的头脑,站高望远,居安思危,稳健地将陕汽做强做大。

三、陕汽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多年来,陕汽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形成了各自的企业精神,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主要有人力资源部、宣传部和工会,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人力资源部:在员工的引进、培训、培养、使用和激励过程中,开展企业传统教育,并通过上岗资格控制,引导员工创造学习、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部:对内宣传中进行企业传统教育;对外大力开展CI工作,宣传报道企业先进人物和事迹,提高企业知名度;

(三)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活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鼓励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服从和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努力提高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水平。

四、陕汽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文化建设能不能扎实开展,能不能取得预期成效,领导重

视是关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对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活动的开展。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文化建设,首先取决于领导。因此,大力推进文化建设,首先是各级领导要引起足够重视,要迅速行动起来,亲自抓,保证活动健康深入开展。

(二)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聚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的企业文化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三)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专家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各部门应协同行动,企业管理和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如对外宣传、招聘人员、提拔干部应在企业精神的引领下,形成整体,发挥合力;

(四)没有树立具体的企业形象

没有全面开展企业CI(Corporate Identity)工作,尤其是企业精神开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不仅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企业兴业、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基石。大多数企业现有的企业宗旨基本体现了这一点,但没有完全体现员工特有的精神风貎,如重视技术、热爱钻研等,也没有突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胜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五)企业文化教育过于表面和形式

没有深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许多职工包括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

五、陕汽集团企业文化的构建方略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从领导层开始统一认识,群策群力,并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切实提高领导认识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企业领导应从政治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领导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的先进代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也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同时,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

(二)认真进行总体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做好详细的规划,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整体的提高逐步实现目标。时间方面,制定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以及分阶段实施的计划;制度方面,着眼于各部门协同和全体员工的努力,规定相应岗位职责,并制定奖惩措施,以制度保证落实;广度方面,专门培训与日常教育紧密结合,涵盖每位员工的一言一行,通过员工的行为展现企业风采,体现文化建设成果;深度方面,研究如何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长期坚持不懈的准备;针对性方面,考虑企业领导、总部机关、分企业直至一线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三)努力形成合力

陕汽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牵涉面广,不仅需要企业中每个职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以下几个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协同努力,:

第一是人力资源部。在招聘人员时要以陕汽集团企业文化作为选人的重要根据,保证人员进入质量。招聘时要告知应聘对象陕汽集团企业文化特点,使其明确自己是否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对不符合企业文化的人要严把进入关;在提拔干部时也要以企业文化为依据,不仅考察提拔对象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更要把团队精神、领导力等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使那些具备较强能力又与企业文化精神相符的人员放到重要岗位上,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在培训时重点突出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精神理念等深入人心,使员工真诚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第二是宣传部。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综合运用CI宣传和内部教育手段,促进员工对企业确立的社会理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认同,保证员工的个人观念与组织的组织观念相吻合。对自觉以实际行动实践和发扬企业文化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员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保证符合企业文化的人得到更多尊重,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创造人才成长的良

好环境。

第三是党务部门。除了正常的党务工作,应将其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来。党务部门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企业精神为主线,教育党员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当先进文化的代表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桥梁作用。这既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党务部门在新形势下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大有可为。同时,指导团组织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号召和领导广大团员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活力。

第四是工会。将工会原有职能整合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如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引导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等;努力成为职工的贴心人与企业的桥梁,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弘扬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树立企业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要经常以企业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如专题报告会、讲演会、联谊会、知识竞赛、文体活动比赛、产品质量分析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有效形式,引导员工领悟企业精神,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四)全面推进企业CI 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者的相互作用,带动企业经营管理、塑造企业形象。在理念识别上,应立意深刻并富有文化内涵,作到既能吸引业主和客户,又能体现企业精神。首先要深入发掘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不仅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企业兴业、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基石。大多数企业现有的企业宗旨基本体现了这一点,但没有完全体现员工特有的精神风貎,如重视技术、热爱钻研等,也没有突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胜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因此,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形成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独特之处,使客户从理念上识别和认同企业。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精神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尽职尽责。提炼企业精神的过程也是对全体职工进行一次深刻的教育,使职工更加了解企业的历史,明确企业的使命,对企业的前途充满信心。

在行为识别上,加强职业培训,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职责规范员工的行为,使职工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作到企业办公、生产井然有序,每位员工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一流技术开展工作,创造一流的效益。通过行为识别,使客户对企业产生信赖、认同和偏爱的心理效应,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最终占领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在视觉识别上,将企业的名称、徽记等标志运用在办公产品、工作现场宣传布置等场所和载体上,并在颜色、模式、风格等方面达到高度的统一,以此在企业形象上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加深公众的印象。通过建立规范的流程,保证时时、处处都具有统一的模式;加强培训,使驻外地的工作人员也具备自觉进行此项工作的能力,在进行企业形象展示时进行高标准的规范操作。

(五)深入进行宣传教育

要以坚定的信心、坚韧的干劲,长抓不懈,让教育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中、每一个角落、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首先要结合CI宣传,对内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企业凝聚力,对外使企业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其次要突出企业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劳动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直接对产品质量构成影响,而且是企业文化重要的体现。通过一线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一流的工作表现,体现企业文化成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要加强优良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并不断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优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陕汽集团应该努力创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把它深植在全体员工心中,体现在员工的语言、态度、行为之中。陕汽集团领导应当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心,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发挥国企优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相信,国有企业一定能够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1981年

[2]林坚编著:《企业文化修炼》蓝天出版社,2005年 [3]谭伟东:《西方企业文化纵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许宏:《企业管理新谋略》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 [5]华锐主编:《企业文化教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 [6] 关鹏.名企管理模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7]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8] 王海之.浅析企业文化对管理创新的价值[J].商业研究.2001(10) [9] 徐沛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 [10]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致谢词

在此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受到了学校各位老师的无私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首先,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对我的论文给了很大的帮助。感谢本文涉及到的大量学者。本文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启发,我将很难完成论文的写作。

由于我的水平有限,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指正。

推荐第4篇:行政管理学本科 论文

行政管理学本科(030302)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日期:2013-03-05] 来源:郑大自考办作者:郑大自考办 [字体:大 中 小]

1.论服务型政府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分析

3.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

4.论公共管理创新的阻力

5.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条件

6.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

7.论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

8.论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9.论政府管理创新

10.论诚信政府建设

11.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12.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

13.试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完善及其途径

14.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15.试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16.试论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及其理论意义

17.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动力分析

18.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分析

19.论政府危机管理

20.论政府绩效管理

21.论责任政府建设

22.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23.论行政文化建设

24.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

25.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26.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

27.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

28.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的思考

29.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30.论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趋向

31.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

32.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33.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

34.完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思考

35.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36.论公车改革的难点与途径

37.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调机制

38.论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

39.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

40.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监督

41.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

42.论行政领导艺术

43.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4.试析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

45.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6.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47.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廉政建设问题

48.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

49.健全完善公务员考评机制

50.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

51.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52.论构建诚信政府的途径

53. 论公共管理中的听证制度

54.论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应用

55.论双因素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56.试析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57.中外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比较

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

59.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

60.公民社会影响政策制定的利弊分析

61.政策执行中的博弈现象分析

62.论公共政策评估的困难与创新

6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

64.政策变形的成因与对策

65.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66.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67.论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68.当前我国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69. 试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70、试析我国养老保险政策

71.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

72.信息不对称下大学生就业制度安排

73.中国封建监察体制的特点及启示

74.试论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

75.试论《论语》中的管理原则

76.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

77.试析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

78.“无为而治”与现代行政管理

79.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述论

80.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81.杰佛逊人民民主思想分析

82.洛克政治思想分析

8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分析

84.多中心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85.提升政府执行力的路径

86.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87.行政问责制的对策研究

88.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

89.公务员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90.网络反腐倡廉机制的思考

91.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模式

92.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

9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选择

94.公共决策民主化问题

95.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96.关于“省直管县”改革的思考

97.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

98.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能力的提升

99.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分析

100.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调整

以上论文选题供学生参考,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

毕业论文评比等级标准

优秀:观点正确,并有独到的见解,材料丰富,论证充分、深刻,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良好:观点正确,材料丰富,论证充分,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中等:观点正确,材料较为丰富,论证较为充分,结构紧凑,逻辑较严密,语言通顺。 及格:观点基本正确,能对观点作出一定论证,层次清楚,语言通顺。

不及格:观点有严重错误或者论证与结构上有严重缺陷。

2013年郑大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标准论文格式

一: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 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2012年公安管理自考毕业论文格式有什么要求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自考也将在今年进行新的考试。相信要在今年自考的广大群体以进入了金锣弥补的准备当中,小编也会更多的发布一些相关信息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到帮助。

推荐第5篇:数学本科论文

渗流方程的门槛结果

周青山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6级

摘要 :本文考察一类非退化半线性抛物方程(渗流方程)的初值和Dirichlet边值问题,得到了该问题的门槛结果

关键词: 渗流方程;初边值问题;门槛结果;平衡方程

Threshold result for superlinear degenerate parabolic

equations

Qingshan Zhou ,2006grade,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Abstract In this paper,we study initi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 of superlinear degenerate parabolic equations and prove that any positive solution of its steady-state problem is an intinal datum threshold for the existence and non existence of global solution to the above mentioned parabolic problem

Key words Initi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 superlinear degenerate parabolic equations;threshold result;steady-state problem

1.引言

设m>0为常数, n2Rn是一个有界区域,>m,

p mn2,QT(0,T).(0,T).考察如下非退化线性抛物线方程n2的初边值问题:

utumup,(x,t)(0,T)u0,(x,t)(0,T)(1.1) u(x,t)u(x),x0我们讨论半线性抛物型方程的初边值问题解的大时间性态——爆破问题和渐进性质。主要有三种基本的方法——上下解方法、凸性方法和能量方法。

1 在问题(I)的研究中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判断它在什么初值条件下有整体解,在什么条件下解在有限时间内爆破。首先我们按照[3]中的定义给出几个基本的事实。 i) 局部存在性:对任给u0(x)存在一个Tmax使得问题(I)的解在所以,我们就可以在这个解的存在区域上(0,Tmax)上存在。讨论,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有意义。

ii)

limsupu(x,t;u0(x))此时称u在有限时间若Tmax则有:tTmaxx内爆破。若Tmax则称问题(I)存在整体解。

(iii) 问题(1.1)的整体解的存在性和有限爆破问题可以用其相应的平衡方程来刻画:

umup,xu0,x (1.2) u0,x当m=1时,问题(1.1)首先由Fujita在[2]中做了研究。他证明了:

结论1: 若m=1,则有

(i).当1(ii).当p>1+时,问题(1.1)对小初值存在整体解,而对大初值必在有限时间内爆破。

如果按[3]的定义称pc=1+为问题(1.1)m=1时的爆破指标,而(ii)中的临界初值即为问题(1.1)的门槛。

在[4]中,戴求亿把上述结论推广到更一般的热算子m=1时的情

2n2n2n形,他证明了(这里我们只引用Lt结论2:

uu的结论) t若m=1时,设U(x)为相应平衡方程的Dirichlet问题(1.2)的一个任意解,则:

(i).如果0u0(x) U(x),且u0(x)U(x),问题(1.1)在QT上有一个整体解u(x,t; u0),满足:

tlim u(x,t; u0)=0.(ii)如果u0(x)U(x)且u0(x)U(x),问题(1.1)的解在有限时间内爆破,也就是存在0

tTxlimsup u(x,t; u0)= .而n=1的情形,Philippe在[1]中也讨论了问题(1.1)的有限爆破也确实发生。

本文主要的目标是通过问题(1.1)的先验估计,用上下解

方法,平衡解的相交性来证明m>1,n>2, 时,问题(1.1)mn2pn2的整体解存在性和有限爆破问题。

2.门槛结果

与戴求亿老师在[4]中的讨论,我们类似地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定理1 设U(x)是问题(1.2)的一个任意解,则有:

(i).当u0(x)U(x)且u0(x)U(x),问题(1.1)存在整体解,且

tlimu(x,t; u0)=0,

x 

(ii).当 u0(x)U(x)且u0(x)U(x),问题(1.1)的解必在有限时间内爆破,这就说明U(x)是一个门槛。

注意:

渗流方程的门槛结果,也就是问题(1.1)的相应平衡方程的Dirichlet问题(1.2)的一个任意解。首先要讨论问题(1.2)的解的存在性问题,而在[5]中我们知道问题(1.2)至少存在一个解的充要条件为下面问题的第一特征值1()>0.umup,x

u0,x3.主要定理的证明

A.我们首先讨论问题(1.1)的整体解的先验估计.定理3.1([7])

设u(x,t)是问题(1.1)在QT上的任意一个非负弱解,那么存在一个与t无关的正常数M,使得:

supu(x,t)即u(x,t) M,

(x,t)QT.t0 注意: 问题(1.1)的整体解的先验估计在[4],[7]和[8]中都有涉及(其中 (n2时,)),但是[7]中提到当n3, 时,mmn2n2pn2pn2问题(1.1)的无界整体解也确实存在。

B.在证明定理1之前,我们需要下面的引理(平衡解的相交性): 引理3.2

若u1(x),u2(x)是问题(1.2)的任意两个不同的解,那么u1(x)和

4 u2(x)必不相交。

证明:

因为u1(x),u2(x)是问题(1.2)的两个解,所以:

u1mu1p,x u10,x

(3.1) u0,x1

u2mu2p,x u20,x

(3.2) u0,x2因此

mpmp=uudxuudx 1221mpmpuudxuudx 1221=u1mu2pu2mu1pdx

=u1mu2m(u1pmu2pm)dx

=0 由p>m,若u1,u2不相交,不妨设u1u2,则显然矛盾,故引理3.2成立。 定理1的证明: (i)若0u0(x)U(x),u0(x)U(x)那么问题(1.1)存在一个整体解u(x,t;u0)。通过强比较原理。我们有:

u(x,t;0u)U(,x )

(x,t)(0,)

u(x,t;u0)0。如果必要的话,我们可以用u(x,T;u0)代替为了证明tlimu0(x)。对某些T0而言uo(x)U(x)。对某些01

5 记h(x)U。 则由pm1,01.

Um(h)mUp(h)p

即:h(x)满足

hmhp,x h0,x

(3.3) h0,x这也就是说h(x)是下面问题的一个严格上解。

wtwmwp,(x,t)(0,T)

(3.4) w0xw(x,0)h,x设w(x,t)是问题(3.4)的一个解。因此,w(x,t)supU(x)存在整体解

x且w(x,t)关于t是严格单调递减的。

因此,根据最大值原理:

w(x,t)0

(x,t)[0,)

因此,我们假设

tlimw(x,t)w(x).

通过能量估计,我们证明w(x)满足

wnwpx

(3.5) w0x21mw(t)pmmE(t)E[w(x)]w2dx

(3.6) 2pm接下来,我们验证下面的能量恒等式

d2wm1(t)p2mp

dxE(t)wt(dx).

(3.7) dtm1mp 6 mwm1wtdx2dE(t).(3.8) dt利用(3.7)和(3.8)我们可以得E(t)0t0

否则

t2wm1(t)dxm10E(t)dt.

反设t00,s..tE(t0)0.则:

tt0

E(t)E(0t )则

4E(t)4E(t0)(tt0)

t0t故

tlimwLm1.

在有限时间内爆破

w(x,t)maxU(x) 故矛盾

x mwm1wtdxdtE(0)

(3.9) 因此,我们可以选取一列tjj1s.tlimw(tj)L()0

j22把w(tj)乘在问题(3.4)的第一个方程的两端,并在上积分,得:

w(tj)wm(tj)w(tj)p1dxw(tj)wt(tj)dx

c1其中c0且与j无关。由H0()的弱紧性,我们假设

1w(tj)W(x)

在H()内弱收敛 01H0()w(tj)W(x) 在Lp1()内强收敛

1(x)H0(),用(x)乘以问题(3.4)的第一个方程两端,并在区域上积分

7 wt(tj)wm(tj)wp(tj)j1,2,...

(3.12)

2在(3.12)两端对于j取极限,并利用wt(tj)L()0,我们得到:

wm(x)dxwp(x)dx

这也就是说w(x)是问题(3.5)的一个弱解.通过标准的椭圆方程的正则值理论,W(x)也是问题(3.5)的一个古典解,而

一方面,利用强极值原理,若W(x)0,则:W(x)>0;

另一方面,利用强比较原理,可得:

W(x)

t是严格递减的。

(t,)Wx()wx(,0)h

limwxtx()U.x而W(x)和U(x)都是问题(1.2)的两个解且不相交,这与引理3.2矛盾。

因此,我们有:

limw(x,t)=0.t因为0w(x,t)h(x),由比较原理,可得:

0u(x,t;u0)w(x,t).由夹逼定理,我们得到:

limu(x,t;u0)0 .t这就完成了定理1的(i)部分的证明。

最后,我们利用反正法证明定理1的(ii)部分,不妨假设u0(x)U(x),u0(x)U(x).且问题(1.1)由一个整体解u(x,t;u0).通过强比 8 较原理,我们有:

u(x,t;0u)U(x)(x,t)(0.,)所以,我们假设存在某些1,s.t.u0(x)U(x).记H(x)U(x),由p>m>1, 1,我们可以验证:

HmHpxH0,x

(3.13) H0,x由

UmUp

(Hm)m(H)p;

HmpHpHp;

这也就是说H(x)是下述问题的一个严格下解:

GtGmGp(x,t)(0,T)

G0(x,t)[0,T]

(3.14)

G(x,0)Hx设G(x,t)为问题(3.14)的一个解。那么,利用比较原理可知: 由于H(x)u0(x)G(x,t)u(x,t;u0

因此,G(x,t)是问题(3.14)的一个整体解,且关于t是严格递增的。利用定理3.1这里存在一个(与t无关)正常数M0,使得:

G(x,t)M(x,t)QT

所以:

G(x,t)g(x )

当t时

与(i)进行类似的讨论可以证明g(x)时问题(1.2)的一个解。 通过强比较原理,由H(x)U(x)得G(x,t)U(x) (x,t)QT

9 因此这与引理3.2矛盾

参考文献:

[1]P.Souplet,Infinite time blow-up for superlinear parabolic problems with localized

reactim,American.Mathematical

Society

Volume 133,Number 2,pages 431 436.[2]Fujita U.On the Blowing-ap of Salutions of the lauchy problem for the utuu.J.Fac.Sci.Univ.Tokyo Sect.I ,1966,13:119 124.[3]Lavine H.The Role of Critical Exponents in Blow-uo Theorems.SIAU kew,1990,32:262 288.[4]Qiuyi Dai,Threshold

result

for

semilinear

parabolic equations.NNSFC(10971061) [5]Qiuyi Dai,Yuxia Fu and Yonggeng Gu,Existence and uniquene of positive solutions of semilinear elliptic equations,Science iu China A,50(2007)1141-1156.[6]Philippe.S,A priori and universal estimates for global solutions of superlinear degenerate parabolic equations.Annali di Matematica 427-436(2002) [7]Ni.W.-M.,Sack.P.E.,Tavantzis,J.:On the asymptotic behavior of solutions of

certain

quasilinear

parabolic equations.J.Differ.Equations54,97-120(1984).[8]Fila,M.:Boundedne of global solutions of nonlinear diffusion equations.J.Differ.Equations 98,226-240(1992).

10 [9]叶其孝,李正元,反应扩散方程引论,科学出版社。 [10]王明新,非线性抛物型方程,科学出版社

[11]Victor A.G and Juan L.V, The problem of Blow-up in nonliuear parabolic equations.1991 Mathematics Subject Claification.35k55, 35k65.

毕业论文感谢信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四年的数学学习生活,感受颇深,收获丰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无论是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四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戴求亿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戴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要感谢湖南师范大学数计院授课的各位老师,在四年中对我的栽培和教导。我也要感谢我的同学(特别是肖芳芳同学)给予我的帮助,他们为我撰写论文提供了不少建议和帮助。在这里,非常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戴求亿老师。无论是在数学物理方程的授课期间,还是关于偏微分方程相关问题的讨论阶段,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点拨。在本论文的构思和撰写阶段,戴老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在此,衷心感谢戴老师的悉心教导!

总之,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

2010-5-13

推荐第6篇:交通运输本科论文

纵观中国运输现状,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势头迅猛,公路运输在中国仍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看看下面的交通运输本科论文吧!

交通运输本科论文

【摘要】在中国东部铁路和水运都较发达的地区,公路起着辅助运输作用,承担短途运输;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则担负着干线运输的任务。公路运输随着治超的深入以及降低大吨位车辆路桥通行费等政策措施的落实,运价水平回落,货运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运输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关键词】公路运输;运输特点;运输前景

我国公路在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等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总和。

一、公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业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发挥以下作用:

(1)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快速直达,是最便捷也是唯一(管道运输除外)具有送达功能的运输方式。

(2)其它运输方式组织运输生产,需要公路运输提供集疏运输的条件。

(3)公路运输覆盖面广。

(4)随着公路等级的逐步提高,公路客货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5)半个世纪以来,公路运输是世界各国各种运输方式中发展最快的一种,现已成为许多国家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例如: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

二、公路运输的特点

1.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由于公路运输网一般比铁路、水路网的密度要大十几倍,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尤其是公路运输对客、货运量的多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汽车的载重吨位有小(0.25t~1t左右)有大(200t~300t左右),既可以单个车辆独立运输,也可以由若干车辆组成车队同时运输,这一点对抢险、救灾工作和军事运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由于汽车体积较小,中途一般也不需要换装,除了可沿分布较广的路网运行外,还可离开路网深入到工厂企业、农村田间、城市居民住宅等地,即可以把旅客和货物从始发地门口直接运送到目的地门口,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这是其它运输方式无法与公路运输比拟的特点之一。

3.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在中、短途运输中,由于公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中途不需要倒运、转乘就可以直接将客货运达目的地,因此,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其客、货在途时间较短,运送速度较快。

4.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公路运输与铁、水、航运输方式相比,所需固定设施简单,车辆购置费用一般也比较低,因此,投资兴办容易,投资回收期短。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公路运输的投资每年可周转1~3次,而铁路运输则需要3~4年才能周转一次。

5.掌握车辆驾驶技术较易:与火车司机或飞机驾驶员的培训要求来说,汽车驾驶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对驾驶员的各方面素质要求相对也比较低。

6.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矿用自卸车,长20多米,自重610t,载重350t左右,但仍比火车、轮船少得多;由于汽车载重量小,行驶阻力比铁路大9~14倍,所消耗的燃料又是价格较高的液体汽油或柴油,因此,除了航空运输,就是汽车运输成本最高了。

7.运行持续性较差: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各种现代运输方式中,公路的平均运距是最短的,运行持续性较差。如我国1998年公路平均运距客运为55km,货运为57km,铁路客运为395km,货运为764km。

8.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据历史记载,自汽车诞生以来,已经吞吃掉3000多万人的生命,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死于汽车交通事故的人数急剧增加,平均每年达50多万。这个数字超过了艾滋病、战争和结核病人每年的死亡人数。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和引起的噪声也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大城市环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三、公路运输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公路运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总体规模、运力、运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准。在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公路运输业比较能适应社会经济对公路运输业的要求,对过去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公路运输企业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内在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目前我国传统的公路运输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行业管理上,由于公路运输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很低,因此公路运输行业出现了运输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管理混乱”的状况。这种各自为战、过度竞争的情况,使得公路运输企业通常达不到经济运营规模,形不成规模优势,这严重影响了公路运输的健康发展。

2.在经营管理理念上,传统的公路运输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没有针对新的经济环境及时改变经营观点、转变经营方式。企业所追求的仍然是吨公里、实载率等传统指标的完成情况,仅为客户提供低层次、低水平的运输服务。在市场恶性竞争、无序经营盛行的情况下,公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步履艰难。

3.在企业管理手段上,传统公路运输企业目前还停留在纸面操作的阶段,大部分的运输企业尚未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因此,所提供运输服务在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及多样性等方面都处在较低水平。

四、公路运输发展趋势

1.随着高速公路及汽车专用公路建成使用,加大开展公路快速客、货运业务是趋势。

2.随着公路网的完善,按规模化要求建立集约化经营的运输企业在这过程中,行政区域的界限将趋于淡化。

3.公路运输将纳入物流服务业发展系统中,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原则上的合作,包括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合作与服务对象的合作。

4.在运输管理方面将采用车辆运行动态监控系统以及车辆运行自动记录仪。

5.运输组织方式按生产水平分层发展。在公路通行条件好、客货流量大的公路上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运输企业。

6.逐步加强运输规划,是公路建设及运输站场设施的配置与客货流规律更好地协调起来。

【参考文献】

[1]王俊.公路交通运输浅析.2012,(07).

[2]王瑜.交通运输业技能发展及创新轨迹.2012,(08).

[3]曹红阳.交通运输评估与对策.2011,(02).

推荐第7篇:本科论文致谢

四个希冀的春天,我们播种了四次;四个金黄的秋天,我们收获了四遍;我们曾经受了四个火夏的磨砺和四个严冬的考验。四年的大学时光,感谢有你们。 大学毕业论文的最后,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毕业论文致谢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古有十年寒窗而扬天下,今已二十余载苦读,将是如何?

虽无大功大喜而标,一路走来,时至今日,除心存感激之余,夫复何求?

首先谨以最诚挚的敬意感谢我的导师欧阳自远院士,是他以大家的气度、深邃的思维、广阔的视野造就了我能纵享中国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强强之间的资源。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上官文峰教授,研究从选题立题、实验设计到具体实验、结果分析直至文章撰写和论文的修改都凝结了导师的心血和智慧结晶。上官文峰教授是一位良师益友,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和高尚的人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使我受益终身。

感谢中科院地化所王世杰研究员给予到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论文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地化所教育处王宁研究员、帅世文副处长、夏红梅老师、张肖华老师给予的协助、关心和支持;感谢贵州大学化生学院的领导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我硕士导师曾祥钦教授、陶文亮副教授给予的一贯关切和关怀。

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燃烧与环境技术中心的袁坚副教授在论文工作中给予的大量帮助和有益讨论。感谢施建伟高级工程师,陈铭夏老师。感谢课题组的所有的兄弟姐妹们,他们是:胡海博士生、肖文浚博士生、许士洪博士生、刘恢博士生、王仲鹏博士生、蒋丽博士生、曹玲霖博士生、张海蓉博士生、张志翔博士生,马晓东博士生、李东红硕士生、林彦硕士生、冯清鹏硕士生、凌基薇硕士生,祝福他们科研有果,早日完成学业。

感谢我的室友齐守良博士生,三年同室的和谐和友好!感谢在上海工作的东哥(杨东),肥哥(杨露海)给以我兄长般的关爱和照顾。感谢所有关注我、关心我的朋友。

感谢我的奶奶、父亲、继母、姐姐、弟,是亲情给予了我最大的感情支撑,感谢关心我,关怀我的所有亲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诚惶诚恐之际,聊以自编此联自勉!

推荐第8篇:本科论文致谢

致谢

光阴荏苒,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过往岁月,四年的学习生活使我受益匪浅。这四年来,我不仅学到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还从老师和同学身上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经历大半年时间的磨砺,我的本科毕业论文终于完稿,回首大半年来收集、整理、思索、停滞、修改直至最终完成的过程,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怀和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王成礼教授。王老师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在论文的选题、搜集资料和写作阶段,王老师都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鼓励。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每当我有所疑问,王老师总会放下繁忙的工作,不厌其烦地指点我,直到我将问题弄懂;在我初稿完成之后,王老师又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对我的论文进行认真地批改,字字句句把关,提出许多中肯的指导意见,使我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不致迷失方向。他严谨的治学之风和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将影响和激励我的一生,他对我的关心和教诲我将永远铭记。借此机会,我谨向王老师致以深深地谢意。

其次,我还要感谢教导过我们的文法学院的老师,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严格、无私、高质量的教导,我才能在这几年的学习过程中汲取专业知识和迅速提升能力;正是有了在这四年积累的理论知识,我才能够顺利地完成我的毕业论文。在此,我还要感谢我的班主任许超老师这几年来对我的关心、帮助与支持;同时也感谢这四年来与我互勉互励的诸位同学,在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始终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在这样一个团队中度过,是我极大的荣幸。

在这里,我还要向中国矿业大学表示感谢。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学习发展的平台,我们才能够如此快速的成长,感谢矿大给我们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和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我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此外,我还要向矿大图书馆表示感谢,在我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图书馆给予了我很多便利,帮助我克服了许多论文写作方面的难题。同时,我还要向矿大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我们才能在如此优美的校园中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室友特别是夏金山同学,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帮助我完成了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并且对我的论文修改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我支持,同时在精神上给予我极大的鼓励与朴素的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他们给了我一个审视几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我能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对我的帮助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再次感谢他们,祝他们一生幸福、安康!

推荐第9篇:本科论文评语

指导教师评语:该生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开展研究,按期圆满地完成了课题任务。论文较详细地论述了×××,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有一定的参考运用价值。该生对参考文献的收集与运用恰当,论文资料翔实,观点正确,结构完整合理,论述条理清晰。

论文书写规范,提交资料齐全,装订符合要求。同意参加论文答辩。 成绩:优

指导教师评语:该生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开展研究,按期圆满地完成了课题任务。论文理论与实际结合,选取××作为案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建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生对参考文献的收集与运用比较恰当,观点正确,结构合理,论述条理清晰。但论述仍不够全面。

论文书写规范,提交资料齐全,装订符合要求。同意参加论文答辩。 成绩:良

指导教师评语:该生结合文献资料开展课题研究,较好地完成各项课题任务。论文探讨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参考文献的收集和运用较恰当,结构完整,立论正确。但分析不够全面、深入。

论文书写规范,提交资料齐全,装订符合要求。同意参加论文答辩。 成绩:中

指导教师评语:该生基本能按期完成各项课题任务。论文从××的角度,对×××进行了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有一定的实际价值。论文观点基本正确,表述较清晰。但参考文献的理解运用不够恰当,结构不够合理,分析方法和结论较浅显,论述不够全面。 论文书写规范,提交资料齐全,装订符合要求。同意参加论文答辩。 成绩:及格

评阅老师评语

该生有较强的课题相关的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选题有一点的难度。论文对×××进行了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论文对参考文献的把握较好,文理通顺,思路清晰。书写规范,达到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和要求,同意参加论文答辩。

成绩:优

该生对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好。论文探讨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论文对参考文献的把握较好,文理通顺,思路清晰,但探讨仍不够全面。论文书写规范,达到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和要求,同意参加论文答辩。

成绩:良

该生对课题相关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有较好的运用能力,对×××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论文条理清晰,观点正确,但分析不够全面、深入。论文书写规范,达到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和要求,同意参加论文答辩。

成绩:中

该生对课题相关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运用能力。论文对×××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的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观点基本正确,但对参考文献的收集不够恰当,论述不够充分、深入,语句不够通顺流畅。论文书写规范,达到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和要求,同意参加论文答辩。

成绩:及格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委员会评语:该生圆满地完成了选题的各项内容,对×××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的改进建议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对答辩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论文要点陈述思路清晰,口齿清楚,对论文相关知识点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内容组织合理。解答问题的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回答主要问题。应答流利。通过论文答辩。

综合该生的答辩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和评阅教师评定成绩,经×××答辩委员会认真审核,一致认为该毕业论文完全达到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

终评成绩:优

答辩委员会评语:该生较好的完成了选题的各项内容,对×××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对答辩进行了较充分的准备,论文要点陈述思路清晰,口齿清楚,对论文相关知识点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内容组织合理。解答问题的论点正确,能正确回答主要问题。应答比较流利。通过论文答辩。

综合该生的答辩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和评阅教师评定成绩,经×××答辩委员会认真审核,一致认为该毕业论文完全达到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

终评成绩:良

答辩委员会评语:该生较好地完成了选题的各项内容,论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答辩进行了较充分的准备,陈述思路清晰,内容组织较充分。解答问题的论点基本正确,应答比较流利。通过论文答辩。

综合该生的答辩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和评阅教师评定成绩,经×××答辩委员会认真审核,一致认为该毕业论文完全达到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

终评成绩:中

答辩委员会评语:该生对选题各项内容的完成基本符合要求。论文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答辩进行了必要的准备,论文要点陈述思路较清晰,解答问题的论点基本正确,但陈述内容组织不够合理,对论文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好,表述不够清晰,分析不够全面深入。通过论文答辩。

综合该生的答辩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和评阅教师评定成绩,经×××答辩委员会认真审核,一致认为该毕业论文达到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

终评成绩:及格

推荐第10篇:本科学位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函授(夜大)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相关问题探讨指导老师: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函 授 站: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完成日期:

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相关问题探讨

文 提 纲

一、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是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财政预算管理能够提升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益和效率

二、当前政府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管理体制方面

(二)预算的执行管理方面

(三)预算监督管理方面

三、政府预算的现代化管理

(一)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不断提高

(二)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得到加强

(三)预算监督管理的基础扎实稳步推进

四、进一步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一)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二)推进部门预算经费管理和部门财政结余结转资金需加以控制的几点建议

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相关问题探讨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所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近年来,随着地方财政收支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进行了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改革。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收支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取得了有效提升。但是由于预算管理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政策性强,加之世纪工作中制度建设、职能定位、工作机制、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不完善,财政部门对部门结余资金管理相对薄弱,一方面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大量财政结余资金长期留存部门和单位,影响预算执行的效率性,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浪费。造成了部门预算管理信息统筹不足、衔接不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整体效益的发挥和财政资金配置效益、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新预算法;财政预算经费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结转结余资金

一、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是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环节组成了当前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大小,也是由各环节要素决定的。财政预算是政府组织和规范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工具,政府收支分类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预算能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政府预算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政府预算能真正体现其本质实现其功能,预算资源集中统一配置、预算信息明细化和预算监督,有利于规范政府整体的财政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财政部门预算的约束力。

(二)财政预算管理能够提升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益和效率

现代政府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财政预算管理应当符合现代管理理论的要求。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目标、领导和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财政预算管理就是指在政府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经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收支运动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使政府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如果说财政预算体现的是“需要做什么”则财政预算管理就是“需要怎么去”,是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和监督全过程中各项制度、业务规范的总和。

二、当前政府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管理体制方面

1.部门对编制预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预算执行是否严格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编制部门预算是整个部门职能和业务的体现,而很多部门的预算仅仅靠财政人员编制,没有跟业务经办人员、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必定会造成预算数与实际资金需求脱节。同时,各部门的财务人员对预算编制的政策最新变更和改革的敏感度不够,对新政策的理解和解读不够深入,往往造成预算编制的政策性错误。

2.项目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和细化的问题依然突出。项目编报数量繁多,缺乏一套能规范部门基本运行所需项目数量、项目金额的评价体系;许多部门申报的项目预算,仍未真正做到“立项有依据、计算有标准”的起码要求,预算安排的项目前期论证或前期准备不充分,项目资金下达后项目单位才进行论证或展开前期准备工作,造成资金迟迟无法支出。预算超年度投资计划安排项目资金,年初预算不是按项目年度投资计划,而是按项目投资概算安排资金,把所有收入、支出纳入部门预算,造成项目资金结余结转等,预算缺乏硬约束,预算调整和追加频繁。

3.预算管理体制的重要性,重预算轻管理,预算编制往往流于形式。目前各级预算资金分配权和项目确定权高度集中,而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却高度依赖地方,影响了地方各部门对资金管理监督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重分配轻管理,缺乏项目跟踪机制,造成资金下达后支出缓慢。

(二)预算的执行管理方面

1.进度缓慢且不均衡。年初编制预算时,争项目、争经费等“讨价还价”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但是一旦预算批复后,则支出进度缓慢,造成年终预算资金或指标有较大结余,影响整个财政支出的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

2.收入进度不均衡,前慢后快,加之必须首先保工资、保经费、保正常运转,所以项目资金是否拨付以及拨付多少职能视财力情况予以安排,导致很多项目无法在上半年或按进度及时拨付到位;同时,财政支出分月进度明显缓慢,财政支出前松后紧的现象明显,财政支出科目间经常出现不均衡现象。

3.现行国库集中支付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只是将改革前的“以拨代支”方式变为“以批代支”方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仅仅是改变了资金的管理权。现行国库集中支付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用款计划批复下达即视同资金拨付预算单位,预算单位按照皮肤的用款计划登记收入账,财政总预算会计年度按照权责发生制列报支出。实际上用款计划批复下达后,预算单位并未形成实际支出,用款计大量结余结转,未达到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的初衷。

(三)预算监督管理方面

1.监督机制缺乏威慑作用。目前预算监督某种程度上存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情况,对有关部门存在的财政违规违法行为处罚偏轻,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反作用于预算编制和执行上,使得有些制度、政策得不到真正落实。

2.预算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目前,财政各业务处室基本上是独立运作,各自为政,虽有配合,但尚未形成真正一致对外的监督合力,监督也主要侧重于事后,事前、事中的监督比较薄弱。缺乏科学、规范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实际工作中一举经验为主,主观性较强,监督评价结果的应用有待加强。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由于项目资金性质的不同,难以制定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况且,各行政预算部门争取资金偏重数量,轻视资金使用质量,存在消极应付心理,没有从根本上重视绩效考评,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资金使用上有随意性,经济和社会效益不高。

3.预算管理信息化运行体系不统一,使用效率有待提高。当前,由各地财政部门构建的综合查询分析、资金实时监控等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初步实现了对指标安排和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控。然而,各地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预算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涵盖的内容参差不齐,规划不衔接、标准不统

一、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政府预算的现代化管理

(一)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不断提高

1.在收入管理方面,逐步将所有政府性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开始编制独立的政府性基金预算,规范政府收入筹措机制,提高政府财力使用的合规性、有效性。

2.在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方面,部署编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固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协调沟通机制;在公共预算管理方面,完善基本支出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对项目支出实施滚动管理和事前评审,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16年实践基础,1998年就启动现代预算制度改革)

(二)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得到加强

1.在资金收付管理方面,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收缴与支付,及时分析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

2.在资金绩效管理方面,从选择重点项目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走向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3.在债务绩效管理方面,逐步加强写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4.在监督控制方面,推进监督关口前移,强化全过程监控,扩大向人大报送部门预算草案范围,强化全过程监控,扩大向人大报送部门预算草案范围,细化报送人大审议的预算草案,并采取措施确保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

(三)预算监督管理的基础扎实稳步推进

1.在预算管理基础方面,推进实物费用定额试点,加快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部门基础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完善财务会计制度,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调整完善政府收支科目体系。

2.在基层财政预算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乡镇辖区内项目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财政管理人员的培训。

3、预算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流程通畅、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加强对各类财政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为财政决算提供可靠依据。

4.预算信息的透明公开取得显著进展

(1)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不断提高预算内容披露的详细程度。 (2)在范围上,公开财政收支预算、中央财政国债余额情况、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等信息,完善地反映财政收支的总体情况; (3)在内容上,基本上做到了按款级科目进行细化;

(4)在易读性方面,增加有关图表,加强了解释和注释。通过新闻发布会、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方式对财政预算进行解读。

四、进一步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一)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信息以前是今后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中一个几乎看不见的组成部分——它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他非常普遍,几乎无所不在。

——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

1.信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在我看来,一切行为,都会留下相应的信息;一切需求,也都有赖与充分的信息才能变成现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信息都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是利益的具体反映,也是利益兑现的重要工具;他是制度的依托,也是制度控制的桥梁。可以说,信息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紧密联系着政治、经济与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信息处理变革史。

2.国库账户的动态监控:国库集中支付内部监控,实现财政监督处于该系统的连通,国库动态监控系统与市审计局、市监察局联网,可以时时监控每笔财政资金运行情况。直至三百年前,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依然非常有限。也只是到了工业改革之后,铁路、火车、电力、电报、电话的发明与应用,走向了信息时代即将到来的前奏。真空电子管技术的问世,将信息流从电线中解放出来,并使信息不再局限于文字形式,借助于迅猛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信息极其迅速地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社会。信息公开与透明中,一个信息门户,一个中央数据库,一个应用系统,一个网络平台,一个支撑体系。

(二)推进部门预算经费管理和部门财政结余结转资金需加以控制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部门资金需求信息采集机制。部门预算经费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部门预算经费管理主要以预算信息公开为目标,实行上下联动、部门联手,“编制、执行、监督”并举,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对各部门职能和业务的了解,增强与部门的直接沟通,了解实际资金需求。强化事前监督,加强部门财会人员职能培训学习,提高其政策和业务水平。实地核实部门人员、资产、项目立项依据、资金支出合理性等情况,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实行源头控制。未进行前期论证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安排,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安排,配套管理办法未出台的项目资金木得列入预算安排。项目预算资金按照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编制。硬化预算约束,切实减少预算追加和调整。建立预算编制同部门结余结转资金衔接制度,提高部门、单位压缩和消化结余结转资金的积极性。

2.及时准确的完善预算编制内容。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时规范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列支经济科目等,逐步建立项目滚动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制度。要逐步做到有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时间进度等信息,确保项目的可执行性,经确定后原则上不得调整。

3.建立预算项目资金责任制度,强化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切实改革各级部门注重资金分配、项目争取,轻项目跟踪、资金管理的现状,建立完善的项目资金责任制度,对项目实施责任和资金监管责任具体分解到部门、主管领导、经办人员,同事强化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4.涉及政府采购的项目,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逐步完善各项支出标准体系的建设,逐步减少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主管因素,做到预算编制的公平公正性,特别是项目预算标准要逐步做到编制软件进行控制。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力度,加强单位资产配置基础数据库和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库的建设,作为编制资产配置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5.整合优化预算管理系统,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严格预算执行。(1)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预算指标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整合,逐步实现按经济分类“款”级预算科目纳入到“金财一体化”系统平台,真正实现从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到资金支付整个过程按照“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付”这一“指标流控制资金流”的自动监控机制,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实施预算单位和财政资金的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的伯父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

(2)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严格按照预算和进度拨付资金,严禁讲财政资金从零余额账户支付到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进一步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减少财政资金的授权支付额度。

(3)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总预算会计核算办法。将用款计划视为财政预算的细化,单位未支出前扔属于财政资金的一部分,年底单位用款计划结余财政自动收回平衡预算。确实需要结转的,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和依据,按规定程序批准后纳入财政结余结转计划。财政总预算会计不再按照批复下达的用款计划列报支出,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数建立备查账,按照实际支用的资金数额登记收入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财政“以批代支”现象,切实控制单位结余结转资金的增加。

6.严格执行年度预算刚性原则。年初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一次全部下达到部门,年度预算执行中财政不予追加。除政策性因素外,如遇紧急特殊事项,一律通过总预备费渠道解决。进一步规范预算调整和追加行为,规范现行的预算追加申报程序,建立预算审核会议制度,经讨论并提出意见后呈报市政府批准,增强资金分配程序和过程透明公开。

7.建立定期清理机制。各级财政部门每年要组织开展部门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对部门结佘资金,地方财政要按照规定及时收回统筹使用;对部门结转资金,要督促加快支出,连续两年及以上扔位置处的结转资金,一律由地方财政收回统筹使用。

8.全面提升财政监管水平,加强财政部门队伍建设。加强财政监督队伍建设,建立事前审核、事中监控检查、事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便于财政部门对资金流向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跟踪。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学习,提高财政队伍的整体素质。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并与次年预算编制结合,为部门预算工作的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l]刘慧娴,财政改革的安徽实践推进预算信息公开 [J].中国财政,2014.22 [2]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全文(2014) [3]王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4.07 [4]王娟.改进服务类政府采购预算项目管理 [J].中国财政,2014.10 [5]孙宏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4,23 [6]徐象广,王骏,陈青友.关于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的思考[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4,21 注:[J]代表“期刊”

第11篇:本科学年论文

本科生学生学年论文

浅谈中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某某大学某某学院

2012年5月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

浅谈中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

[摘

要]: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影响下呈逐步拉大趋势,其分化程度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如果将收入界定为由工资、工资外收入、实物补贴、福利、资本收入与赠予等构成的话,那么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的收入差距将更大。学者们认为,当前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现代化发展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多发、社会最不稳定时期。如果制度得当,则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则会出现现代化过程中的“拉美化”现象: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社会各阶层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在该时期,妥善解决好贫富两极分化的制度问题,对于党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贫富差距;贫困阶层;协调发展;和谐社会;

在本论文中,笔者分五个部分来阐述对中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认识,分别是贫富差距的概述、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贫富差距的社会影响、导致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一、贫富差距的概述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经济学家们通

经济学院学年论文

常用基尼指数1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的取值区间在0到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属于经济范畴;而后者则包括受教育程度、工作能力、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因素,是通过一定时期内各种社会关系诸如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属于社会范畴。

(二)辨证看待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的适度存在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最富裕的20%人口的财富一般是最贫困的20%人口的6-7倍,而在美国这个比例甚至高达10倍。然而贫富差距并非都是不合理的。随着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有新的经济领域被开发,这些领域最初的开拓者获得了较高的回报,势必就会拉大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这是有它的历史合理性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各个阶段,不同的社会群体获益程度是不同的,所以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应该看到超出社会发展规律的过高的贫富差距,这类贫富差距对国家、对社会、对我们自身而言都是有害的,而我们要遏制的也正是这类不合理的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二、我国贫富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同时贫富差距也逐步拉大。综合不同群体各项居民收入来看,我国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基尼系数的警戒线是0.4,线下属于安全区,而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已经达到了0.47以上,表明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限度。

我国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群体占国民总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20%的最高收入群体所占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过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过大等方面。可以说,我国已经由一个居民收入低而差距不大、较为均等的国家,演变为贫富收入差距较大、矛盾较为突出的国家。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扩大

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一直是我国分配领域中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曾逐步缩小,由1978年的2.57倍缩小到1985年的1.85倍。 1 基尼指数: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第12篇:优秀的本科思政专业论文

理性需要科学和哲学的筹 优秀的本科思政专业论文

在人类的精神中,理性的成熟较晚,因为人类的精神需要哲学和科学的筹建。人类史的开端不是哲学,而是神话传说,是早起的艺术,诗歌,在这样的开启中,人类的精神最先不是理性,而是感性。这从文化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和诸子百家同时的古希腊的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哲学书卷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东方还是在寓言阶段,在以比喻为主的感性之中。而看到希腊三哲的书卷,已经是完全的理性,大部卷的抽象理论的推理,是逻辑学,词汇学,伦理学,而且学科的结构已经清晰可见。这个时期,理性就开启了。

东方理性的感性属性始终是一大特点。也就是说,在比喻中预示哲理,而非纯粹的抽象,纯粹的哲学。人们把以感性为支撑表达理性,而且一感性理解理性,这样感性始终在理性之中混同。东方的佛教也是这样,佛教没有把感性驱逐出理性,始终在感性中理解理性。这是佛学经卷的特点。在《论语》《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中,感性始终伴随着理性形成完整的一体。而在古希腊,感性已经清晰地从理性中剥离出去,形成了纯粹的哲学。这也是西方思想的特点。

说到理性,是人们把感性从思维中驱逐出去之后得到的“客观纯粹”的“理”,而不能把感性从思维中驱逐出去,那么“主观性”始终混同在所谓的“客观性”之中,这就是形成了一种“主观性的客观”,而非“纯粹客观”。这样,人们始终在理性中有感性的冲撞,甚至感性会冲决理性的范畴的。在极度的危险中,出现了“存天理,灭人欲”,这是对上述矛盾的武断的处理,这种处理本身是错误的。没有哲学就不能把感性和含混的理性剥离开来,相反,不能剥离感性和理性就不能形成纯粹的独立的哲学和科学。

哲学最明显的特点是,清晰的“先规定”,人们看到的不是含混的世界,而且清晰的理性,是即是,非即非。这不是绝对,而是清晰。在这样的思想下形成的西医,就是这样的证明。西医清晰地表达,人体是一种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生物细胞组成的严密的机器。西医的认识中有清晰的理性。人的感受性在西医中被看成是非主流的。(而在中医中,病症,人的主观感受性被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西医认为,不管人的主观的感受性是什么,总是重视人体在病理,病毒的实际观测,排除人的感受性的干扰,并认为人的感受性常常是错误的。事实证明,西医把人的主观的感受性不作为诊断的依据是对的。

在中医中,人的感受性成为最主要的诊断依据,病症成为诊断的依据,而病症主要是病人的自我感受,而非病毒本身,感受性和病症不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中医诊断错误的原因。因为没有把感受性从理性思维中驱逐出去,东方人的思维始终受到自我主观感受性的深度的干扰。即使是在孔子,老子这样的圣人的身上,还是看到主观感受性如何干扰他们的思想筹建。孔子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为了主观感受性的“痛快”,而非客观的规律性,这是老子的道德经中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为了一种主观感受性“愉快”的生活,而非合理的生活。佛经不断否定主观感受性是“空”,“眼耳鼻舌身意”为空。真实的存在不是主观感受性中,而去是另一个层次,现在看到的就是科学实验之中。

从总体性看,东方思维是主观客观含混的,分不清什么是主观感受性,什么是客观的规律性。东方文化以这种还未分化的混沌意识进行思维,也就是说,主观性始终是干扰客观规定性的认识。一个以自我感受性为主的思维始终绕着感官器官在展开,而非工具理性。以主观感受性为思维的最大的依据,这成为对客观,和客观的规律性的对抗,这样东方人的始终掩盖了客观性,客观的规律性,而凸显了自我,自我感受性。生命的意义,就是自我的感受性的愉快,而非客观的规律性的顺畅。这在儒家更为明显。道家是庄子也是以感受性的愉快为生命本质的人,不管外在的规律性是什么,只要自我是愉快的,随心所欲的,这样就是幸福,陶渊明也开启了一种自由隐逸的先例。佛学把感受性否定之后,得到了感受性是“空”,无论是什么感受性都是虚幻的,这也成为对东方思想的最深刻的反省。西方从古希腊时代,也就是在老子的时代就把哲学,科学,心理学,医学,建筑学,艺术清晰地分开,这种清晰性和东方的含混比较,西方的文化表现出学科性的清晰和独立,而东方文化是一大块。

把自我主观感受性作为标准,衡量一切的价值,这是东方的特点。这种倾向性也无视于客观的规律性,也淡化了对此的追求。凸显“我”,我的感受性,而非抑制我,使我服从于客观的规律性,这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东方人表现出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快意”为准。生命价值,物欲的价值,都是以主观感受性去判断。所以,在这里,迎合最高权力的主观感受成为“学问”,奴性和谄媚就此产生。皇帝的主观感受性就是真理,那么迎合皇帝的意志就是顺从真理。许多不能顺从皇帝的人受到残酷无情的待遇。这样就把主观感受性更加凸显为真理。人们更加不重视客观的规律性是什么,这样哲学,科学就不能创建。如果皇帝不喜欢哲学和科学的话,人们就无法进入哲学和科学。

也有一种矛盾,重视主观感受性的东方人,成为最能忍耐的人,因为皇帝的主观感受性抑制了别人的主观感受性的,这也是奴性的根源。对于客观的规律性的服从不是奴性,而对皇帝的主观感受性的服从是奴性,因为后者不是出于对真理的服从,而是对权利的恐惧。奴性是以恐惧为特征的。在以主观感受性为最高价值的时候,人们无视于真理,和客观的规律性是什么,只是重视权利的主观感受性是什么。这就更加激起了对主观性的价值放大。奴性和迎合就成为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在老子和孔子的言论中都会得到证明。早于二人的《易经》不管在别的方面是怎么样的,但是仅仅服从卦爻的客观性也是一种进步,因为这里也杜绝了人以主观感受性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以主观感受性为中心,就掩盖了客观真理,也就不能抑制自我的感受性的干扰。在另一种觉悟中,宋明理学似乎是意识到这种危害是多么严重,遂提出了“灭人欲”,这也是对中国人极度重视主观感受性作为价值核心的打击,虽然这种打击过于违则。一方面是放开人的主观感受性,一方面是极度遏杀这种感受性作为价值标准,历史几乎就是这样的两种情形。从一个极端到了一个极端。

在文化史中除自然科学,哲学之外,文化基本是人的主观感受性的记录,甚至历史也是因为主观感受性的矛盾引起的。历史不断上演因为不符合主观感受性而引起的战争。虽然战争是一样的,但是战争的目的性,一个是为妙满足自我感受性,一个是为了满足客观的真理(正义),由此历史演绎了不同的目的性。一种认为主观感受性是价值,一种认为主观感受性不是价值,客观的规律性是价值。后者出于理性,以哲学和科学为支撑,前者以感性为标准,以艺术,诗歌为支撑。

艺术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主观感受性,但是自然科学,哲学是为了满足“客观规律性”,这样,哲学和科学才成为人们的追求而建立起来。哲学和科学发达说明了理性的成熟,理性进步会促进哲学和理性的进步。人们越是重视主观性,以主观感受性为真理标准,人们过着:“快意而失败”人生。就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而快意失败。老子抑制了主观感受性,而“顺其自然”。但是老子的道德经还是在感性和理性的含混中形成了“道”。

宗教满足人们的主观愿望,宗教超越了现实中不能满足人们的主观感受性,而走向彼岸,宗教继续安慰了人类的精神---主观感受性。

在各种文化聚集中,以主观感受性为标准,还是以客观规律性为标准?这成为两种思想的倾向性,后者发展了哲学和科学,前者发展了艺术。文化的自足,就是满足主观感受性和客观规律性。因为文化的不是自足的,文化交流才是现实的。而在自然科学,哲学,塑造的清晰的理性中,人们的主观感受性不作为真理的标准,这也是人类的巨大的进步。一旦把自我的感受性作为辅助性,把客观的规律性作为主要标准时,人类的进步才是真实的。道德和法律的神圣不能在主观感受性中建立,而是在客观性中建立。筹建理性需要哲学和科学,理性支撑了哲学和科学。理性-----良好的规定性-----才能促进人本身的进步。

第13篇: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附件5: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稿格式标准

题目 (居中、黑体、加粗、三号)

(空1行)

作者:XX指导老师:XXX(宋体、居中、小四号)专业:XX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XX 分院(宋体、居中、五号)

(空1行)

摘要: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楷体-GB2

312、小五号)

关键词:XXXXX;XXX;XXXX;(楷体-GB2

312、小五号)

(空1行)

Abstract: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英文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小五号)Key word: XXX; XXX; XXX; XXX(小五号)

(空1行)

正文(中文一律采用宋体五号字体,一级标题用小三号字粗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字粗黑体,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粗黑体,段落间不设段前、段后间距,行间距1.5倍) (空2行)(正文2千到3千字)

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加粗、居中):

[编号]作者姓名.题目.刊物名称,年份,卷号:页码范围。如:

[1]刘广珠.高中生考试焦虑成因分析[J].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1995,24(1):161-164.(文献顶格,连续编号,宋体,五号,单倍行距。)(参考文献选择5篇有代表性的)

致谢(五号宋体加粗):

指导教师评语:

说明:

1、A4纸打印,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

2、若有图表,图表标题的字体为宋体,五号,居中;

3、页眉为论文题目,宋体,小五号,居中;

4、引用文献中一般应有外文文献;

5、中文标点一律采用全角。

第14篇:函授本科(优秀)

函授本科

函授本科其实就是成人教育本科。因为它是成人教育本科的一种学习方式。

成人教育学历三种学习方式为:脱产,业余,函授。这个形式的都有专科及本科。

函授本科就是其中一种了 。

函授

原意:按各专业教学计划利用寒、暑假或国定假日派教师到各地函授站组织面授和考试。

现在的函授教育以在职、业余、自学为主,面授为辅,也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可以远程教学,不受空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函授学习就是学校将教材发给你,你通过自己阅读、电视讲座、电脑等方式进行学习,你和老师的交流是用过通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的,作业也是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上交的。有时会有几天的面授学习和考试,通过考试就可以取得相应的证书。

就是自学,没有面对面的教学

函授教育是相对于面授教育而提出的,函授教育主要对象为离不开工作学习岗位的在职人员工在校生。教学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学员通过信函报名,学校将教材及其他辅导资料邮寄给学员,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通过信函完成,使学员在不耽误工作学习的情况下完成学业。

函授:通过国家统一的成人高考被高校录取后,一般在三年内有计划的开设对应专业的课程,同时放在周末或寒暑假上课,有老师指导学习,然后由课任老师出题考试,通过即可。可以说,一般函授的话,只要通过成人高考,毕业就基本简单了。

第15篇:本科论文参考选题

会计学院论文参考选题

一、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1.论财务风险

2.信息时代财务管理变革初探 3.企业筹资偏好问题探讨

4.论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 5.试论企业信用政策与风险 6.论公司治理和财务监管

7.业绩评价与薪酬制度的关联性分析 8.论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 9.小企业的税务筹划问题研究

10.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财务分析 11.论企业筹资效益

12.财务杠杆的应用与分析

13.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理财的目标 14.企业价值评价问题研究

15.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经济动态分析 16.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7.企业融资多元化问题研究

18.融资模式与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19.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研究

20.企业财务风险现状与控制问题研究 21.企业财务危机与财务预警机制研究 22.国有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23.企业债转股相关问题研究

24.国有股减持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25.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26.公司现金流量管理与控制问题研究 27.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28.EVA评价体系与公司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29.企业财务控制与公司价值管理问题研究 30.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31.集团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32.集团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33.集团财务公司运作与资金效率问题研究 34.汇率制度变更与企业融资国际化研究 35.论现代企业投资风险与控制 36.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问题研究 37.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38.我国高校融资模式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39.公共资金管理效率问题研究

40.企业并购行为与融资策略问题研究 4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创新研究

42.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背离情况的调查及其协调对策研究 43.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44.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45.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

46.市场经济与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1 47.战略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48.EVA问题研究

49.企业筹资风险与对策分析 50.股票期权制与企业理财 51.公司财务治理相关问题研究 52.企业财务能力分析

53.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54.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研究 55.企业适度负债研究

56.我国××企业实行民主理财的调查报告 57.论企业财务控制机制

58.非持续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 59.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60.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问题研究 61.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 62.当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 63.当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64.企业资本运营机制

6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企业理财

66.行为财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67.作业成本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68.现代成本控制体系

69.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改革路径 70.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71.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72.并购中筛选目标企业的财务策略探讨 73.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浅议 74.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75.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76.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77.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78.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79.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80.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81.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82.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83.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84.试论企业价值指标体系的构建 85.企业并购与重组的风险研究

86.关于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问题的探讨 87.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88.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89.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90.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91.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题目宜具体化) 92.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93.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94.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95.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96.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研究 97.企业集团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2 98.对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的探讨 99.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100.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101.企业税收筹划的经济效应分析

102.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10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104.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题目宜具体化) 105.非盈利组织财务政策研究 106.跨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107.跨国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108.强化资本运营与国有企业改革 109.论代理成本与财务管理目标

110.经济发达国家企业融资模式及启示 111.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指标体系构建 112.财务杠杆分析

113.浅论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14.浅论资本结构优化

115.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成因与对策 116.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研究

117.集团公司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118.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公司价值关系研究 119.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及激励机制建设 120.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与评价 121.企业技术创新与财务管理的新发展 122.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研究

123.政府及非营利组织财务问题研究 124.企业预算管理与财务控制问题研究

125.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 126.论我国管理会计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 127.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28.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29.论现代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130.企业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131.企业责任会计的理论和方法 132.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 133.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方法 134.CFO角色定位研究

135.生产者剩余理论为基础的增值表的构建 136.论网络环境下内部控制新理念

二、会计理论与实务

137.会计信息系统的综合评价 138.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139.网络会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140.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41.论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模式

142.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3.浅谈电算生成会计报表的审计 144.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方式 145.论会计电算化与内部审计

3 146.会计电算化中的问题与对策 147.浅谈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会计问题 148.会计电算化中若干问题探讨 149.会计电算化的误区及其矫正 150.浅谈网络会计

151.浅谈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152.浅谈会计电算化与计算机审计的关系 153.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其影响 154.人力资源参与剩余权益分享的问题研究 155.金融工具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56.产权与会计问题研究

157.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及国际趋同问题研究 158.政府会计准则研究 159.企业清算会计问题研究 160.税务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161.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162.关于新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163.论绩效评价导向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 164.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与完善的探讨 165.试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 166.试论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

167.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168.增值税会计模式研究

169.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理论探讨 170.我国会计人员管理模式探讨

171.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 172.股票期权会计探讨

173.我国企业合并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4.全面收益会计研究

175.论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模式选择 176.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 177.论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选择 178.关于商誉会计理论的思考 179.论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180.论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管理创新 181.环境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182.会计环境计量问题研究 183.环境会计报告问题研究 184.行为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185.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思考 186.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187.完善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思考 188.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189.关于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90.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191.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安全研究 192.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93.虚拟企业会计主体思考 194.会计要素相关问题研究 195.关于社会保障会计的探讨

196.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会计问题探讨

4 197.关于债务重组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198.关于通货膨胀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199.关于企业集团若干会计问题的研究 200.如何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 201.增值税会计处理探讨

202.小企业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 203.谈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204.无形资产评估相关问题研究 205.企业并购会计问题研究

206.我国会计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7.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208.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再探讨 209.商品流转核算方法改进探讨 210.浅论我国会计国际化

211.我国上市公司监管问题研究

212.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213.债务重组的财务与会计问题 214.企业成本计量模式研究 215.会计计量问题初探 216.论会计诚信建设

217.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问题 218.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9.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220.论表外会计信息

221.人力资源会计报告研究

222.企业集团财会人员管理模式浅析 223.论委托代理关系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224.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探讨 225.论国有企业转制中的会计管理 226.合并会计报表若干问题的思考 227.健全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

228.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229.环保会计计量研究

230.国际会计.西方会计与我国会计的差别分析 231.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 232.会计内控视角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原理 233.信息成本:成本会计的新领域 234.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趋同研究 235.坏帐确认及其会计处理分析

236.网上银行发展中的安全及防范问题研究 237.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与列报的思考 238.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

239.构建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240.银行会计准则调整对银行经营和监督的影响 241.关于高等教育成本问题的研究

242.关于加强金融会计制度建设问题的思考 243.关于会计诚信治理的体系建设研究 244.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45.公司治理机制下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分析 246.试论企业理财中的风险观 247.变动成本法的意义及方法研究

5 248.认股权证的基本特征及其会计处理 249.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与发展 250.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新趋势 251.关联方的认定研究

252.现代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分析 253.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比较研究

254.浅谈我国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教育问题 255.人力资源会计中的产权关系问题研究

25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诠释与思考 257.关于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258.谈谈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259.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研究

260.对会计诚信治理的体系建设研究 261.论财务会计报告的改进

262.应收帐款的融通及其会计处理分析 263.商誉会计问题研究 264.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 265.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266.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267.关于我国财务报告改革的发展趋势 268.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新模式 269.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失真的理论分析 270.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框架体系 271.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272.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273.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分析 274.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研究 275.试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276.中西方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277.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278.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研究 279.论网络财务报告

280.论网络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281.论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会计面临的挑战 282.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软件的发展研究 283.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研究 284.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研究 285.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的内部控制研究 286.论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287.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研究

288.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分析 289.避税视角的存货计价方法探讨

290.资产减值准备及其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291.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及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292.基于知识企业的资本构成分析

三、审计理论与实务

293.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发展与审计质量相关度研究 294.事务所文氏研究

295.现代管理学对我国事务所管理的启示

6 296.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研究

297.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8.独立审计报告的变革研究

299.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研究 300.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

301.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研究 302.审计重要性相关问题研究

30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0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305.政府审计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 306.计算机审计条件下审计风险控制 307.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308.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职责分析 309.内部审计与公司绩效管理

310.风险导致审计在金融审计中的应用 311.审计结果公告研究

312.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研究 313.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研究

314.外部环境胁迫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分析 315.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较分析 316.论内审人员的素质要求 317.公允价值的确定与运用

318.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文化视角 319.浅议审计目标体系

320.新旧审计风险模型比较研究 321.定期轮换制度与审计质量研究 322.审计模式的国际比较

323.BSC在我国企业应用前景分析 324.论审计风险与审计失败 325.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326.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分析与决策 327.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328.论舞弊专门审计 329.审计执业环境研究 330.高校管理审计初探 331.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332.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研究 333.论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334.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策略研究 335.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结构研究

第16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

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

毕业设计(论文)是整个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深化、补充和检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运行管理工作是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根据“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校教【2006】17号)”,结合电气工程学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管理

(一)领导机构

1.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学院成立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全面负责;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学院的领导下,由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组织指导教师拟定选题及进行其它各项组织管理工作。

2.指导教师根据有关规定负责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指导工作。

(二)过程管理

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论文)监督系统,采取自查、互查和抽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严把选题审查关、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关、中期检查关、答辩关和成绩评定关。

1.前期检查。各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启动后,检查工作的落实与动员情况,并对选题审题表、任务书、开题报告等前期工作进行抽查,保证要严格执行选题、审题等程序。

2.中期检查。各专业重点检查学生的工作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检查各项材料是否完备、规范,确保课题工作进度与任务书相符。

3.后期检查。学院领导小组检查各专业毕业答辩前的准备情况、答辩资格审查情况以及答辩日程安排,随机听取毕业答辩。

二、选题

(一)选题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有利于检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倡选题来自于研究项目,真题真做,切忌脱离实际。

2.题目类型要多样化,原则上一人一题,同一设计类题目应不多于4名学生选做,但每一学生必须有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或侧重点;各专业近三年选题重复率要小于25%。

(二)选题申报与审核

1.由教师填写“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以及“电气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统计表”,并将材料(电子稿)交给各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由各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汇总并组织审核后,交到教学办公室。

2.教学办公室将各专业的材料进行整理,之后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课题方能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若题目数量小于学生数量,可进行第二次选题申报与审核,程序同上。

3.由各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组织召开学生动员大会,介绍课题总体情况,组织学生报志愿,确定课题分配名单,经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后向学生和教师公布。

4.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生和指导教师一旦确定,原则上不能任意变动。如确实需要更换题目或指导教师时,必须向学院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改动。

5.非本校(院)教师的选题要填写外来选题申请表(见附件3),报学生所在专业负责人处,同意后报院学术委员会审批。一经批准,也应明确一名院内指导教师,该指导教师负责该学生的联络、设计质量把关和材料整理等工作。

三、教师指导

1.指导教师,应由中级以上职称的相应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助教不能单独承担指导任务。专职教师每人一般指导3~6名学生为宜,最多不超过8名;兼职教师指导人数还应酌减。

2.指导教师要认真做好选题准备,完成任务书等材料。

3.指导教师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见面,一般每周不少于2~3次,指导学生整理资料、拟定设计方案、编制技术文件,检查督促设计进度,及时辅导和答疑。

4.指导教师应认真审核全部设计(论文)资料,写出评价性意见,给出初评成绩,审核学生答辩资格。

四、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

(一)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不得弄虚作假或抄袭他人成果。毕业设计期间要严格执行“河南工业大学本专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请假, 3天内(含3天)需经指导教师批准,1周内(含1周)由各专业负责人批准,1周以上必须经学院领导批准,无故离岗者按旷课处理。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训练环节,包括:

1.做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

2.接受中期检查,撰写中期汇报材料或做口头汇报;3.完成课题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 4.撰写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并参加答辩。

(二)对成果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成果主要包括:开题报告(也可以根据专业要求撰写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论文等。开题报告应按表格的内容要求填写,论文一般不能少于1万字,并应附有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文献稿一篇,译文字数在3000汉字以上。

2.毕业设计成果主要包括:调研(开题)报告、设计说明书、图纸或实验报告、设计实物等。开题报告与外文翻译的要求同毕业论文成果的要求,设计说明书不能少于5000字(不含计算公式和图表),图纸或实验报告要求可参照如下分类执行:

计算机控制类题目:

硬件电路图、软件流程图、元器件明细表、PCB图、系统软件。 工程设计类题目:

系统结构图、单元电路图、元器件明细表、元器件分布图及接线图。 软件设计类题目:

设计方案论证,程序流程图,软件使用说明,软件包(刻光盘)等。 仿真类题目:

仿真模型建立与实现、仿真参数设置、仿真程序设计、仿真数据或曲线、数据分析及结论等。 实验类题目:

实验方案设计或论证,实验数据表、图或实验曲线,数据分析及结论等。

五、答辩

(一)答辩的组织

1.答辩工作由各专业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答辩委员会由五人以上组成,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三人。答辩委员会的职责是:审查学生答辩资格;制定答辩工作计划,根据评分标准研究制定评分细则;组织和领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议、答辩和评分工作。

2.由各专业答辩委员会根据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向,组成若干答辩小组。每一答辩小组至少由三至五人组成,并指定其中一名有经验教师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实施答辩工作。答辩小组的职责是:安排答辩程序,主持答辩过程,评定答辩成绩,写出评语;并结合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初步评定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最终成绩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定。

3.从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选出优秀选题参加公开答辩,为即将开始的小组答辩做示范,参加公开答辩的选题应具有专业代表性,由指导教师推荐(评阅教师评分在90分以上),经各专业答辩委员会审核确定;公开答辩人员的答辩成绩由院学术委员会直接评定,不再参加小组答辩。

(二)答辩的程序

1.每一位学生在答辩前须将论文等材料交评阅教师进行评阅,由评阅教师给出书面评阅意见和评分。

2.答辩过程由自述和回答问题组成,首先由学生本人简述有关设计(论文)主要思想、依据和结论,分析设计(论文)的优缺点,时间约为10分钟;然后由答辩委员就毕业设计内容及有关的问题进行提问,时间约为10分钟;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但不得少于20分钟。凡无故不按时到场答辩者,以旷考论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以不及格论。

3.答辩小组要对答辩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回答的情况做简要记录,并将初步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报答辩委员会核准。

4.对答辩未获通过的学生需要进行第二次答辩。学生按答辩小组整改意见整改后向院答辩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学院审核后安排第二次答辩。

六、成绩评定

1.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要依据学生工作表现和选题任务完成情况,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定,杜绝“人情分”现象。

4 2.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小组评分三方进行综合评定,其中指导教师评分占50%,评阅教师评分占20%和答辩小组评分占30%,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不及格的应按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不及格处理。

3.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评定,其中优秀比例控制在20%以内,不及格控制在10%以内。

4.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必须在答辩工作全部结束报学院审定后,统一向学生公布,事先任何人都不得向学生透露。

5.各专业答辩委员会在成绩评定过程中,要将排序在后5%的学生进行末位抽查,并将末位抽查学生名单及抽查结果上报学院。

6.根据“河南工业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办法(校教【2006】20号)”的规定,各专业答辩委员会在成绩评定完成后,推选本专业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数量不超过本专业学生人数的3%,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审后,上报学院。

七、材料归档与总结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结束后,各专业要组织教师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工作,在学期结束前将书面总结交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由各专业答辩委员会秘书整理,材料齐全并履行手续后提交院档案室统一保存。毕业设计(论文)归档材料有:

1.调研(开题)报告1份;2.外文翻译(3000汉字)一份;

3.论文或设计说明书1份(含图纸或实验报告、设计实物、软件光盘等);4.选题、审题表1份; 5.任务书1份; 6.成绩评定表1份; 7.中期检查表1份。

八、抄袭及处理

1.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严禁学生抄袭或由他人代做。学生设计(论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为抄袭:论文有30%篇幅内容与他人论文内容雷同;大段引用他人论文内容而未标明引用出处或参考文献;主要论点、论据雷同等。

2.以上抄袭或他人代做行为答辩前查出,由指导教师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并重做;在答辩时发现,即按作弊论处(按学校有关考试作弊规定给予相应纪律处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记零分,取消答辩资格,毕业设计(论文)经过修改于一年后可申请参加第二次答辩。

九、其他

本实施细则于2012届毕业生开始试行, 解释权归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2011年10月10日

附件:

附件1.电气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流程表 附件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 附件3.外来课题申请表

附件4.电气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统计表 附件5.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附件6.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附件7.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附件8.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附件9.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附件10.毕业设计(论文)末位审查表

第17篇:耿桂花本科论文

简析《陌上桑》中人物形象刻画和表现手法特点

腻脚乡中心校小学校 耿桂花

内容摘要:《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著名的叙事名篇,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运用以虚写实、烘云托月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秦罗敷这个人物形象。在表现手法上,以叙事为主,把抒情和描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同时,在叙事中使用生动的对话,使人物性格鲜明、结构紧凑,夸张和铺陈等艺术手法的应用,让诗篇增添了浓郁的民间风味和诙谐的喜剧效果。

关键词:烘云托月;以虚写实;铺陈;避虚写实

《陌上桑》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著名作品,其能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传诵千古的叙事名篇,是因它在写法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富于浪漫性和诙谐性,体现了汉代文学的长足进步。《陌上桑》的浪漫性,主要表现在诗歌前半部对于罗敷美丽的描写方面。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刻画和表现手法上,它改变了过去人们对人物刻画,往往注重对人物容貌的正面刻画。从眉、眼、口、鼻一直到脸庞、颈项都作认真的描绘。如古典诗歌中描绘女性外貌的杰出作品《诗经·卫风·硕人》,诗中对庄姜的刻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①意思是说:“贵妇人庄姜的手指像白嫩的幼芽,皮肤像光润的凝脂;脖颈白净修长,好似天牛的幼虫;牙齿洁白整齐,犹如瓠瓜子儿;还有蝉儿般的方额,蚕蛾般的弯弯长眉。颊边两个酒窝,笑起来多么迷人!黑白眼珠流转传情多么美妙!”②诗中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生动细致地描摹庄姜的美丽容貌。再用白描手法表现庄姜巧笑顾盼的魅人神态,使纸上美人活了,仿佛笑盈盈地从画中走了出来。但《陌上桑》描写罗敷的美貌并没有采用《硕人》的正面写实手法,作者独具匠心,另辟新径,对罗敷的美貌形体不着一笔。采用避实写虚、烘云托月的手法,来塑造罗敷的美的形象。让读者己去想象罗敷无与伦比的绝世容貌;而对罗敷的人格美这个精神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采用以实写虚的手法,应用语言描写,将罗敷的语言行为原原本本地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去判断罗敷的人格美。

一、应用避实写虚、烘云托月的手法,层层铺垫,侧面表现罗敷的容貌

1 (一)应用环境描写,烘托罗敷青春焕发的美丽容貌

诗歌一开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描写了春天的清晨,一轮旭日从天幕的东南方冉冉升起,阳光普照,真是一个明媚的早晨!多么优美的景色啊!但写环境之美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烘托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女主人公的美。秦氏楼沐浴在绚丽的阳光中,那是罗敷的住处。这时罗敷还没有出场,但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她沐浴着金色的霞光对镜梳妆的美丽倩影和愉快神情;那朝阳映照的城南隅,就是主人公采桑的地点,使罗敷形象跃然纸上。不仅如此,在描写环境的时候,作者还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口吻。“照我秦氏楼”中的“我”字,代表的是作者及周围的人,相当于我们。用第一人称直接向读者叙述故事:太阳从东方升起,照着我们的秦家楼阁,使人倍感亲切。接着转变叙述角度,用第三人称叙述,让故事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具体鲜明。

(二)通过器物描写,以用物之美,烘托用物主人的美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两旬,展现出位于城南边的大片阳光闪烁的桑林,勤劳美丽的罗敷上场了。读者仿佛看到她披着阳光,眼睛里映照着朝霞,脸上浮现着灿烂的笑容,灵巧的手好似翻飞的彩蝶,采摘着嫩绿的桑叶。但作者并不直接去描写罗敷本人,而是首先描写了她采桑所用的器物:“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用青色丝绳做桑篮上的丝带,用桂枝做桑篮上的提钩。“青丝”写出了用物的精美;“桂枝“写出了用物的香洁,这就是以用物之美,赞美用物主人之美。 (三)追求以妆束之美,来衬托身着这种妆束的人的美

用物写完了,该直接写罗敷本人了,但作者仍然不去写她的容貌。而是又迂回笔墨去描写她的饰:“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她头上梳着时兴的堕马髻,俏丽地侧在一边;小巧的耳朵上戴着晶莹的宝珠;下身围着一条杏黄色绮罗长裙,上身穿着一件紫红绫子短袄。看,她的妆束是这样的明丽珍贵,那么身着这种妆束的人的美丽、高雅便可想而知了。

(四)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侧面烘托罗敷那无与伦比的迷人容貌

作者从环境写到用物,从发型写到服饰,层层着墨描绘,处处透着罗敷的美。但却没有一句是直接写罗敷容貌美的。作者不惜笔墨地这样兜圈子,绕来绕去,其目的

2 只有一个,就是吊读者的胃口,使读者更加想知道罗敷究竟有多美。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去描写这种美所引起的反应:“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着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过路的人看到罗敷,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小伙子看到罗敷,脱下帽子整理着头巾,想引起罗敷的注意:耕地的人竟然忘了身边的犁,锄地的人也忘了手中的锄。他们都被罗敷的美貌弄得丢魂失魄。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回到家里,使嫌自己的妻子长得丑,相互埋怨,恼恨,都是因为贪看罗敷惹起的。这里诗人不直接写罗敷的美丽容貌,而是淋漓尽致地渲染美貌所引起各种各样人的反应和感受,引导读者自己去体验和想象罗敷的绝美。假如把所要表现的罗敷的美貌比作是月的话,作者偏偏不去写月,而把全部笔墨用来描绘云,用烘云托月的手法,虚处着墨,以虚写实,以神显形来表现罗敷的美。正如陈祚明所说:“写罗敷全须写容貌,今止言服饰之盛耳,偏无一言及其容貌;特于看罗敷者尽情描写,所谓虚处著笔,诚妙手也。”他认为这是这首诗最独到最精彩的描写。我也亦然,总观古今中外的写人诗篇,写得精妙的确实不少,但没有一首及得上此诗。例如西方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卷三中,荷马不直接描写海伦王后的美,而只写她出现在特洛亚国元老们面前时引起的惊赞:“没有人会责备特洛亚人和希腊人,说他们为了这个女人进行了长久的痛苦的战争,她真像一位不朽的女神啊!”连铁石心肠的元老们都承认为她引起的战争流血牺牲都是值得的。可见海伦王后的美。这种只通过写美的效果来暗示美的表现手法,中西方的古代诗人都有绝妙的应用。但两相比较,《陌上桑》的作者以诙谐、夸张的笔墨,对美的效果形容、渲染,既有诗情画意又有分寸地表达出人们对理想异性的向往,表达出人类普遍的爱美之心,又使场面和气氛活跃起来,从而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似乎更胜一筹。

一个人的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体,二者是统一的。二者中内在的美更为重要,它是美的灵魂。如果一个人没有内在美这个灵魂,那她即使有再迷人漂亮的容貌,也不会得到人们的肯定。罗敷是美的,因为她的美,不单是容貌之美,更是她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人格美。表现在她不慕钱财,不慕权势,甘于劳动生活,坚贞自守的精神。而对于精神这个虚无缥缈的世界,作者又是怎样去表现罗敷的人格美,让罗敷的美形神合一的呢?

3 二、采用正面描写,避虚就实,应用对话和行动来表现罗敷人格的美

首先,正面描写使君对罗敷的追求,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及原因,展开故事情节。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夫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使君”是东汉时对州太守或刺史的称呼,通常乘坐五匹马拉的车子。在汉代,太守和刺史有“行县”之制。每年春天,太守都要照例巡属县,观民俗,劝农桑,但实际上却是烦扰百姓。此文中的“使君”就是很好的证据:“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太守从南边驾车而来,一到罗敷面前,疾驰的马儿就徘徊不前了。马儿为什么不走了呢?马是由人控制的,写马不走了,其实是写人不走了。人为什么不走了呢?很显然是被罗敷的美貌惊呆了。作者应用借代手法,借马写人,既写出“使君”坐五马洋洋自得的威势,又写出了“使君”好色的心理。接着写他心生邪念,一次次指派小吏去打探情况。当中的几问几答,作者以极其简练的笔墨生动地展开故事情节。罗敷的第一答,朴实正派,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第二答分明已识破“使君”的丑恶用心,故意含糊其词,虚与周旋。这几问几答极其简洁,在写出罗敷大方聪明的同时交代了她豆蔻年华的年龄,真是惜墨如金。而这时的“使君”已按捺不住罗敷美丽容貌的诱惑,恶向胆边生,径自撇开小吏,厚着脸皮亲自向罗敷提出了“共载”的无理要求。罗敷面对邪恶,毫无畏惧之心,勇敢地走上前去,义正辞严地戳穿了“使君”所谓“共载”的图谋,直斥“使君”的愚蠢,决断地说:“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显示出她纯洁坚贞、不慕荣华、不畏权贵的高尚品质。

三、鲜明对比衬托,层层染墨

对于使君的无理要求,硬顶是不行的。在东汉,权贵虏掠、调戏妇女的事屡见不鲜。罗敷一个弱女子,怎么能与有钱有势的“使君”抗衡。逃走也是不行的,在封建皇权制度之下:“天下之大,无非王土”哪有老百姓的立锥之地。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既不使自己受辱于权贵,又能保全自己,拒绝使君的无理要求呢?罗敷巧妙地应用夸夫的方式:“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

4 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鬃鬃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以不同角度从四个方面夸耀丈夫:

其一,针对“使君”乘五马出巡,颇有威势。于是有针对性地先夸丈夫的威势:“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说他骑着一匹大白马,跟随他的人都清一色的骑黑色小马,更显得他鹤立鸡群,出众超前,让“使君”自感形秽。

其二,从富贵方面夸夫:“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说他的马尾巴上系着青丝,马头上戴着黄金的络头;腰间斜挂的辗轳宝剑,更是珍奇无比,价值连城。这里用坐骑和佩剑等饰物的华美精良衬托出丈夫的豪华富贵,正好同开头描写罗敷的用具服饰衬托罗敷的美丽容貌前后呼应。但作用和写法却不一样,写罗敷的服饰是为了衬托她的容貌美丽;写丈夫的饰物却是为了说明他身份的豪华高贵。写罗敷的貌美全从虚处着笔;写丈夫的则完全相反,一笔一笔都是具体描绘,做到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精湛的构思技巧。

其三,针对“使君”官属太守,罗敷再夸丈夫的权位:“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说他在仕途上频频升迁,十五岁就坐了小官吏,二十岁就进入朝廷做大夫,三十岁成了天子的亲随侍中郎;如今四十岁已经做了专权一方的太守。罗敷夸夫极有分寸,官职只讲到太守为止。这既能让“使君”深信不疑,更让使君从她丈夫春风得意,官运亨通的情况预见丈夫前程远大,不可估量,从而受到震慑,可谓一箭双雕。

其四,为使对方彻底死心,罗敷最后以自豪的语气夸耀丈夫的俊美风度:“为人洁白皙,鬃鬃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说的是我的丈夫仪表堂堂,面容白净,留着飘逸的长胡须,显得潇洒英俊。他在官府里从容踱着方步,步态舒缓又轻盈,真是风度翩翩,显得很有派头。每当几千个官员济济一堂的时候,人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赞叹他仪表才华出众。这既表明了丈夫在她心中的地位,又能使使君自渐形秽,知难而退。

以上是罗敷夸夫的全过程:从夸威势到夸富贵;从夸权势再到夸丈夫的俊美风度。四个方面一气呵成,言辞慷慨激昂,是刻画罗敷形象的有力之笔,充分表现了罗敷的聪明机智。在这段描写中,没有一句话提及到“使君”的反应。但读者可以设想:罗

5 敷越说越神气,越说越得意,使君却越听越扫兴,越听越无地自容,如果“使君”再听下去,自己将被贬得一无是处,最好的办法就是偷偷地溜走。这幕喜剧就在人们充满胜利的欢乐哄笑声中斜斜落下帷幕。而使君如何狼狈逃走的丑态,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补充。

综上所述,人们也许认为罗敷一定是一位贵妇人了?当然不是,文章在开头已经作了交代:“罗敷喜蚕桑”说明她是一个劳动妇女,不仅亲自参加采桑劳动,而且还热爱劳动。前面写了她的用物,服饰的美,只是借用物之美来衬托人之美;这里所夸耀的丈夫,也只是罗敷为了对付使君而虚构出来的人物。“使君”想依仗他的权势和地位来调戏罗敷,罗敷便将计就计,用夸耀自己虚拟的丈夫的权势和地位来压倒对方。作者用这样多的笔墨来写一个没有出场的丈夫形象,其实是有深意的,其意在于让罗敷通过对丈夫的描述,来表明她的内心世界,揭示她人格的美。使其形象变得丰满起来,达到完美的程度。将一个年轻、美丽、勤劳、勇敢、聪慧、坚贞、纯洁的理想化妇女形象摆到了读者面前。

写罗敷的器物、服饰、写观罗敷者的种种表现,写罗敷对丈夫的夸耀,都是层层铺排,给人以酣畅淋漓的快感;而结尾却戛然而止,“使君”窘态如何?有什么反应?全都置于笔墨之外,留给读者去想象,让作品具有余味无穷的含蓄之美。整篇作品构思新奇,语言慷慨激昂,一气呵成,蕴含着一种幽默俏皮的情韵味,作者把各种艺术因素调和在一起,达到和谐统一,使全诗产生了巨大的美的感染力。

总之,作为汉乐府的叙事名篇,《陌上桑》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刻画和表现手法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首先,它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东汉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揭露汉后期上层社会的真实面貌,反映社会矛盾;其次,增加了叙事成份,以生动的故事,让读者透过故事看到人物的遭遇,想到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注意叙述的角度,用第三人称叙事,使故事连惯通畅,人物形象鲜明具体;最后,用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使人物更具真实性和艺术魅力。因此,它是中国古代诗坛上的一座丰碑,不仅影响着汉以后的诗歌创作,因为汉后出现了许多仿写作品,比如辛延年的《羽林郎》就是模仿《陌上桑》的成功杰作,甚至连其他文学形式也学习它的艺术手法。它塑造的人物罗敷,

6 成了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形象,《陌上桑》真不愧为中国古代叙事诗中的经典之作。

2011年8月4日

注释:

①于江倩.《诗经》经典阅读[M]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8-10-1 , 154页。 ②于江倩.《诗经》经典阅读[M]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8-8-9 ,223页。

参考文献

[1]张厚感主编, 初中古诗文导读[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2]郭兴良、周建忠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7月。 [3]王栓紧.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J] ,2005年第六期。

[4]章会垠.女性之美与女性尊严的讴歌——《陌上桑》四题 [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2) [5 ]刘明基.语文教学研究与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5年第六期。

第18篇:物流本科论文题目

物流本科论文题目

1.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2.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3.湖北省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4.农产品冷链配送模式研究

5.农产品冷链配送现状及对策研究

6.湖北省大型零售企业食品配送效率现状分析

7.湖北省大型零售企业食品配送效率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8.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析

9.略论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与物流产业竞争力

10.供应链视角下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分析

11.再制造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起源、成因及对策

12、绿色物流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及认证机制研究

13、基于3PL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研究

14、基于质量安全的大型零售企业农产品库存管理模式研究

15、武汉生活废弃物回收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6.湖北制造型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

17 .湖北制造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

18 .国内外物流统计制度比较研究

19.基于瓶颈的湖北物流企业流程管理研究

20.湖北制造型企业运作瓶颈识别及对策研究

21.湖北省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调查分析

22.湖北省物流企业盈利模式研究

2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第三方物流信息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24.武汉城市圈配送系统紧致化研究

25.仓储系统紧致化的关键因素与策略研究

26武汉作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发展的瓶颈因素与对策分析 27武汉新港物流的业务细分与前景展望

28武汉沿江产业配置问题研究

29武汉“九省通衢”与过境物流问题研究

30武汉江海直达的瓶颈因素与对策分析5

31武汉综合保税区的选址问题研究

32武汉钢铁物流发展经验与启示

33武汉物流协会与咨询机构作用的调查

34各地物流业发展管理机构的调查分析

35物流产业集群标准和形成条件分析10

36物流产业招商引资的特点分析

37基于天河机场的快递物流基地建设规模分析 38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与优惠政策集约研究 39武汉高端物流业态发展的前景分析

40物流产业繁荣标准及演进条件分析15

41国际化物流企业在我国的布局动机分析

42支柱型物流业城市发展目标比较

43传化物流园区模式给内陆交通物流发展的启示 44国外物流业管理体制的特点分析

45华荣钢贸增值服务与物流模式分析20

46奇瑞KD件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分析

47全国重要物流城市定位表述及武汉定位分析 48武汉网购与快递物流区的特点与前景分析

49国际快递总部经济区的成长条件分析

50山绿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特点分析25

51山绿冷链增值服务与物流模式分析

52山绿冷链物流岗位人才要求分析

53武汉地区冷链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54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模式实证分析

55湖北九州通医药物流典型案例研究30

56基于业务集聚的物流园区分类研究

57美国UPS总部定位给武汉物流发展的启示

58深圳怡亚通供应链服务模式研究

59华荣钢联网服务模式研究

60民生银行金融物流服务模式分析35

61知名物流企业在国内的分布研究

62国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63供应链金融产生与发展:一个理论的综述

64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研究

65供应链融资运作中的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研究 66供应链融资与运作联合决策问题研究综述

67基于供应链金融的物流银行运作模式研究

68供应链金融中保兑仓融资与运作决策

69基于供应链的信誉链融资服务研究

70国外物流金融研究综述

71国内物流金融研究综述

72库存商品融资下的库存优化管理

73面向供应链融资的企业运作收益研究

74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75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中风险研究

76物流市场细分研究

77厦门出租车事件经济学分析

78物流园区市场结构研究

79论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优化

80物流园区选址问题研究

81企业内部微观物流分析与提升研究

82产业集群下供应链库存管理研究

83协同库存的成本与优化

84配送中心仿真设计及流程优化

85某企业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研究

86供应链环境下牛鞭效应解决机制研究

87生产运作协同调度仿真及优化

88基于SWOT的冷链物流发展分析

89 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发展现状与我国物流标准发展比较 90 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影响研究

91 中美采购种类与模式对比研究

92 国际物流的特点分析及比较

93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方法

94 制造业如何应用仓储管理技术

95 物联网对未来零售业的影响研究

96 中小企业采购管理的缺陷与应对策略研究

97 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式研究

98 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及成本分析

99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研究

100 连锁经营模式与电子商务模式的冲突与整合研究 101 论大学生在物流行业就业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102 论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

103 浅析企业物流整合

第19篇:土木工程防水本科论文

建筑防水工程的屋面防水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为大家整理了土木工程防水本科论文,仅供参考!

土木工程防水本科论文:初探土木工程中屋面防水工程技术

摘要:屋面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要求较高的分项工程。土木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是保证建筑和构筑物不受浸蚀,内部空间不受危害的分项工程施工。本文根据建筑防水工程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因不同材料的使用而造成的影响和解决防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防水工程;材料应用;监控措施

Abstract: The roof waterproof engineering is a subentry engineering higher requirements in construction.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building waterproof engineering, is to ensure that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without etching, the internal space is not affected by the construction hazard.This paper used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building waterproof engineering analys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by the us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cause and specific measures to solve the leak.Key words: construction; waterproofing materials; application; control measures

一、影响建筑工程屋面防水质量设计方面的原因

1.重视排水设计。屋面防水设计必须对排防综合考虑, 如果只重视结构层,而不重视排水或排水不畅, 使屋面局部处于长期的水侵蚀, 则会加速防水材料的老化和霉料, 防水耐久性很短。现状是设计不能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暴雨强度和积雪融化在屋面的泄流面积诸多因素, 较准确地计算确定排水管径、位置和数量; 对屋面汇流分区、排水坡度、人沟、檐口的排水处理的表达和示意均概念不清。

2.材料厚度确定。未能按屋面防水等级来确定防水标准、设防层数、材料种类、每层构造厚度和要求等, 这是屋面防水设计的主要内容,很容易被设计者忽视。

3.材料的选择。人们习惯于传统的做法,设计人员不熟悉新型防水材料的性能, 更不能较实际地按当地气温、日照时间强度和多风、大风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新型防水建材,甚至会出现物理性能不相适应的聚合材料多层设防,这是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

4.防水基层的问题。为使防水设防材料能同基层牢固结合,消除因温差和荷载等变形对防水层的不利影响, 基层必须平整、无裂缝、光洁, 并有较高强度;找平后的基层宜设分格缝使之变形伸缩。

5.细部节点的构造设计。凸出屋面的排气道、女儿墙、人沟或檐沟、雨水口等处, 细部构造节点受气温、冻融的影响较大, 是防水的最薄弱部位, 稍有疏忽, 防水质量就难以确保和造成短期损坏等现象。

二、建筑防水工程的重要性分析

1.建筑防水工程直接关系到建筑使用和功能。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是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建筑和构筑物不受浸蚀,内部空间不受危害的分项工程施工。

2.建筑防水工程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防水施工的任务是必须保证防水工程无渗漏,防水工程直接影响建筑使用年限,防渗防漏,其中防水工程的规范作业和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3.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直接关系建筑的质量和安全。防水工程最终是通过施工来实现的,而目前建筑防水施工多以为手工作业为主,稍一疏忽便可能出现渗漏。

三、屋面防水工程相关施工技术

1.分格缝的设置及做法 分格缝应设置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的交接处,并应与屋面板缝对齐,使防水层因温差的影响,砼干缩结构变形等因素造成的防水层裂缝,集中到分格缝处,以免板面开裂。

2.屋面找平层做法 屋面采用建筑找坡与结构找坡相结合的做法。先按3%的结构找坡后,再在结构层上用1:6水泥炉渣或水泥膨胀砼石找坡,再做25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建筑找坡时,一定要找准泛水坡度,流水方向,将最高点与泄水口之间用鱼线拉直、打点、打巴、泄水口处厚度不得低于30mm。浇砌时,一定要用滚筒和尺方滚、压赶、使其密实。卷材屋面的坡度不宜超过25%,以防止卷材下滑。

3.屋面隔离层的做法 在施工中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在做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应注意好以下几点:1.基层上涂刮基层处理剂,要求薄而均匀,一般干燥后,当不粘手才能铺贴卷材。2.卷材防水层的铺贴一般应由层面最低标高处向上平行屋脊施工,使卷材按水流方向搭接,当屋面坡度大于10%时,卷材应垂直于屋脊方向铺贴。 4.防水层施工温度选择5℃以上为宜。3 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的具体措施

4.规范设计 设计人员必须掌握防水技术、材料性能及屋面防水的设防要求,依据工程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以及耐用年限、屋面防水等级要求进行设防。按防排结合、刚柔相济、多道防水、节点密封、加强保护的设计原则进行用材选择、层次结构设计,再按照《规范》中导向性的细部构造示意进行防水细部节点大样图设计。

5.屋面结构设计及施工 屋面板的结构设计应适当考虑板厚对自防水的影响,配足负筋避免板端出现塑性铰。混凝土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缩小板筋间距,屋面大角及平面刚度变化处配置适量的附加筋,以提高抵抗混凝土收缩、温度胀缩裂缝的能力。

四、如何加强建筑防水工程建设

1.转变防水观念、精心设计,加强监管,从源头防漏

⑴增强防水意识,提高防水监管力度。设计人员应提高对防水重要性的认识,纠正低标准低造价防水设计;工程监管部门要制止防水工程的低价发包,杜绝由此带来恶性的压价竞争和牺牲工程质量的怪圈;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更加完善和推行质量保证期制度,从而更有利于解决防水市场混乱、工程质量下滑、管理失控等一系列问题。

⑵提高设计人员的防水设计水平。设计人员应具备防水设计资质,并彻实执行防水技术规范,掌握不断出现的新型防水材料的性能、适用范围、使用条件、施工工艺等。

⑶规范设计程序。设计人员有权根据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择防水材料,并在图纸上标明该材料的名称、厂家、标准号、施工注意事项等。建设方和施工方不得擅自改变,如对设计方案有异议,通过论证可以变更。

2.严格控制防水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防水工程中尽量使用新型防水材料,在推广和应用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和杜绝伪劣产品流入、混进施工现场,必须建立防水材料使用认证管理和施工现场材料复验制度。

3.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规范操作,从严控制施工质量

⑴施工条件的准备。施工条件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设计的实施、施工的进度、质量都依赖于条件准备是否充分。因此应作好技术准备,如选用专业施工队伍、图纸会审及交底、确定检验项目等,物资准备,尽量不要进行防水层施工;编制施工方案等方面的工作。

⑵屋面防水层各相关层次的施工要求。结构层。应具有较大刚度、整体性好、变形小,最好采用整体现浇板、防水混凝土板,若结构层采用预制装配式板,板缝应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嵌密实,细石混凝土还宜掺加微膨胀剂,当板缝宽度大于30mm或上窄下宽时,板缝内必须配置构造筋。采用涂膜防水层时,板缝上部凹槽应嵌填密封材料。

防水层。防水层的功能就是防水,它是整个防水工程的核心和关键,它是防水工程各方面努力结果的集中体现,它也是直接影响防水工程成败的关键,它主要是用防水材料来实施的。

4.定期进行维修

屋面防水层因遭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风雨的侵蚀、冲涮,阳光的照射等而加速其老化。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保养制度,以养为主,及时有效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省返修费用。

1.定期清扫,保证各种防水设施处于有效状态。一般非上人屋面每季度对落叶、枯枝、青苔、杂草等清扫1次,遇有积水、大量积雪时,及时清除。

2.定期检查、记录,建立合理的大修、中修、小修制度。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屋面各种设施的工作状况,按规定项目进行全面详查,并填写检查记录。

3.加强屋面使用的管理。屋面在使用中,要防止出现不合理荷载与破坏性操作。上人屋面要注意防污染、腐蚀,杜绝私搭乱建,在使用期应有专人管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防水工程的屋面防水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改善人居环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志南.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防水施工质量控制初探[J].科技信息, 2011,(03)

[2] 段志峰.浅谈屋面防水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11)

[3] 甄春华.建筑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2) .

第20篇:本科论文致谢词

致谢词

光阴似箭,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鞍山师范学院,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四年来我在“博雅兼上 知行合一” 校风的督促下,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感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全体老师,在这个集体里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和融洽!化学院的老师让我难忘,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感谢化学092班这个集体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年时光,但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对我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这些有用的东西一直对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这些东西将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的道路。现在回想起在092班的日子,还是那么的温馨和惬意,我不能不感谢092班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跟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那真是其乐融融,妙不可言!

感谢104的室友们,四年来有你们的陪伴真的很荣幸,在这个小家里我们就像亲姐妹一样,有多少一起吃饭的日子,有多少一起上课占座的日子,有多少一起逛街的日子······我们一起并肩考研的岁月里那么难忘,虽然最后我失败了,但这段日子有你们的关心和鼓励是我最后坚持下来我非常的欣慰。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年来,真的非常感谢爸爸妈妈的默默支持关心。虽然他们总是不在身边,也很少管我,但是每当遇到挫折或小有成绩,总是有他们在一旁鼓励和给我信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优秀本科论文范文
《优秀本科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