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科技文献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22 09:09:1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科技文献实验报告

当代物流新趋势——绿色物流

(1)分析研究课题

当今物流发展迅速,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当前全球的经济都在趋势绿色、环保、低碳这一方向,因此课题主要是查找近几年有关“绿色物流”的研究情况。

(2)制定检索策略

a.选择检索手段

本课题的检索手段以计算机检索为主。

b.选择检索工具

欲查找“绿色物流”方面的文献,必须选用恰当的检索工具。根据课题要求以及检索工具收录文献源的情况,本课题选用综合性检索工具和数据。具体选用下列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全国报刊索引》

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

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

中国专利数据库

(3)选择检索方法

本课题主要为了获取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检索方法选择顺查法和倒查法相结合。

(4)选择检索途径

本课题的查找,可从分类和主题途径进行检索。

a.分类途径

经济与管理科学:

管理学

交通运输经济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b.主题途径

根据课题分析,可选用以下主题词作为检索入口:

环保物流

(5)构造检索式

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各检索词通过逻辑组配关系确定运算方式。本课题的检索可选择以下逻辑运算制定检索策略:

物流 AND 环保

正式检索和结果

欲查找本课题的相关国内期刊论文信息,可选用《全国报刊索引》、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等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应用环保物流理论 促进环保物流发展 /佟金成; 邰祥云; 唐海仁; 才宇龙/【期刊】中国环境管理-2003-04-25

绿色环保压力与企业逆向物流绩效关系研究 / 叶飞; 雷宣云; 陈丽佳; 李怡娜/

【期刊】管理科学-2008-10-20

浅析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正向物流与环保物流比较 / 曾凡婷; 孙蛟/【期刊】物流技术-2003-10-25

环保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分析——以绿色包装物流企业为例 /赵书新; 欧国立/【期刊】物流技术-2010-07-25

物流系统建设新趋势:低碳环保 /喜崇彬/【期刊】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01-10 中国物流展演绎创新·节能·环保 /【期刊】起重运输机械-2010-3-03-20

绿色物流可以缓解环保压力 /金光斌/【期刊】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08-20 获取原文

根据文献检索提供的文献出处获取原文。对于全文型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可以直接获取原文。

国际化物流发展

(1)分析研究课题

当今物流发展迅速,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与国际合作,与国际水平接轨是我国物流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因此课题主要是查找近几年有关“Internat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国际化物流发展)”的研究情况。

(2)制定检索策略

a.选择检索手段

本课题的检索手段以计算机检索为主。

b.选择检索工具

欲查找“Internat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方面的文献,必须选用恰当的检索工具。根据课题要求以及检索工具收录文献源的情况,本课题选用综合性检索工具和数据。具体选用下列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EI

NSTL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网络版期刊

IEL (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 )全文数据库

Academic OneFile 学术期刊大全数据库

万方外文文献数据库

(3)选择检索方法

本课题主要为了获取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检索方法选择顺查法和倒查法相结合。

(4)选择检索途径

主题途径

根据课题分析,可选用以下主题词作为检索入口: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5)构造检索式

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各检索词通过逻辑组配关系确定运算方式。本课题的检索可选择以下逻辑运算制定检索策略:

Logistics AND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正式检索和结果

欲查找本课题的相关国内期刊论文信息,可选用EI、NSTL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网络版期刊、IEL (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 )全文数据库、Academic OneFile 学术期刊大全数据库 。

Two-phase fuzzy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service strategies in an airport\'s international logistic system

Lee, Kuo-Liang (Department of Market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verseas Chinese University, Taichung 407, Taiwan) Sourc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s, v 27, n 3, p 209-225, May 2010 Study of the logist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medium or small cities based on tows analysis

Zi, Haibo (Transportation College,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king 210096,

China); Guo, Xiucheng; Chen, Xueping Source: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ProfeionalsLogistics: The Emerging Frontiers of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Logistic maps define software development

Zorman, Milan (Laboratory for System Design, FERI, University of Maribor, Slovenia); Kokol, Peter; Feuer, Eva; Stiglic, Bruno Source: Proceedings of the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v 7, p 733-736, 2003,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of logistic fuel desulfurizers endowed with nanoartifacts Sundararajan, Desikan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il Stop # 305, University of Toledo, 2801 W.Bancroft St., Toledo, OH 43606-3390, United States); Azad, Abdul-Majeed Source: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el Cell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 429-432, 2008,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el Cell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获取原文

根据文献检索提供的文献出处获取原文。对于全文型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可以直接获取原文。

推荐第2篇:科技文献报告

关于“玉米脱粒机的传动装置设计”的文献

查阅报告

学院:机械与动力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2012107208

学生:周小东

2014年12月25日

1.课题介绍

1.1.课题名称.....................................................2 1.2.课题的中英文检索词...........................................2

2.各大网站检索情况

2.1.CNKI.........................................................2 2.2.万方.........................................................3 2.3.维普.........................................................4 2.4.EI ..........................................................5 2.5.EIsevier.....................................................5 2.6.各大网站检索情况对比.........................................6

3.武汉理工大学发表的相关论文............................6

4.课题相关的论文

4.1.中文论文及研究重点与结果....................................7 4.2.英文论文及摘要和翻译........................................8

5.CNKI中的一篇博士论文和一篇硕士论文

5.1.博士论文及研究内容..........................................9 5.2.硕士论文及研究内容..........................................10 1

6.课题理解.....................................................1

11.1.课题名称

玉米脱粒机的传动装置设计。

1.2.课题相关的中英文检索词

玉米;脱粒机;传动装置;maize;corn sheller;

2.1.CNKI

2

2.2.万方

3

2.3.维普

2.4 EI

2.5.EIsevier 4

3.武汉理工大学发表的论文

5

4.1.中文论文及研究重点与结果

6000短时间内可以完成几个人动机和主轴之间用V要求虽然在传动过程中V

V

6

机体部件的严重损坏坚固耐用、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和保管还有V带及带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底、容易维修和保养、便于安装所以在 电动机与玉米脱粒机之间选用V带与带轮的传动配合是很合理的传动方案。

4.2.英文论文及摘要和翻译

This sheller uses abrasion between a rotating shelling-disc and stationary concave compartments to achieve the stripping.A manually-operated handle is used to rotate two shafts, one of which translates rotational motion to become linear motion of a slider crank.The slider pushes the maize cobs into the sheller continually one after another.Though manually operated, the sheller can provide a continuous flow; the kernels being collected via a chute.At a speed of 60 rpm, a shelling effectivene of 67% was achieved, with a low kernel-breakage factor of 0.090 and a throughput of 6.82 kg/h.For the trial runs, the machine was designed to shell a batch of 100 maize cobs, which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feed hopper in one batch, without stopping until all the cobs were stripped via the shelling unit.This design is preferred, because of its rapid operation, low human-energy expenditure, low breakage-factor for the kernels as well as relatively little dust being emitted during shelling; hence leading to a relatively-healthier local atmosphere for the operator.Its wider use is therefore recommended

本脱壳机采用了旋转的脱壳盘和固定凹室之间的磨损,实现剥离。一种手动操作的手柄被用于旋转两个轴,其中一个转换旋转运动成为滑块曲柄的线性运动。滑块推动玉米棒子到脱粒机不断此起彼伏。虽然手动操作时,脱壳机可以提供连续的流动;经由斜槽被收集的内核。在60rpm的速度,67%的脱壳效力达到了,具有0.090的低内核破损因子和吞吐量6.82公斤/小时。对于试运行,机器被设计成壳一批100玉米棒子,它被引入到一个批次的进料斗,不停止,直到所有的棒子是通过炮击单位剥离。这种设计是优选的,因为它快速操作,低人类能量消耗,低断裂因子为内核以及相对小的灰尘脱壳过程中被发射

7

5.1.博士论文及研究内容

组合式螺旋板齿种子玉米脱粒装置研究

脱粒是种子玉米收获和加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性能决定了种子玉米的破碎与损伤程度。种子玉米破损后活力降低,影响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因此,降低种子玉米脱粒损伤成为机械脱粒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种子玉米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种子玉米生物力学特性的技术上,采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种子玉米籽粒机械损伤机理进行了研究;以种子玉米生物力学特性为理论依据,研制了变径变间距组合式螺旋板齿种子玉米脱粒机,并进行了脱粒机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优化与整机性能试验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提出了以种子玉米生物力学特性作为脱粒原理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了低损伤脱粒技术和脱粒装置,确定了组合式螺旋板齿脱粒机理。(2)对种子玉米籽粒三轴尺寸、粒重、籽粒基部果柄的横截面积进行了测量统计,得到种子玉米籽粒的三轴尺寸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其基本尺寸为:长度10.86mm、宽度7.22mm、厚度4.08mm。(3)进行了种子玉米籽粒的压缩、剪切试验,对玉米果穗0~3支撑行粒数进行了压缩和弯曲试验,对玉米果穗芯进行了压缩、弯曲试验,得到了种子玉米籽粒力学特性和不同约束性质下的种子玉米脱粒力学特性;(4)利用针尖压入法和压痕加载曲线在普通微机控制的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了玉米籽粒种皮及角质胚乳、胚、粉质胚乳的弹性模量测定,进行了种子玉米籽粒泊松比测定,为种子玉米籽粒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5)在建立种子玉米籽粒复合模型的基

8

础上,通过试验分别测得种子玉米种皮及角质胚乳、胚、粉质胚乳在顶面、腹面、侧面加力方式下的受压破裂力,得到种子玉米籽粒3种加载方式下的有限元模型。对3种加载方式下的种子玉米籽粒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种子玉米籽粒低损伤最佳施力部位与施力方式。(6)设计的变径变间距组合式螺旋板齿脱粒滚筒,在脱粒工作时使玉米果穗轴线沿脱粒主轴轴线接近一致,从而使玉米碎芯率降低。在主轴上采取变间距螺旋平板齿、冠状齿。从主轴前段到后段,冠状齿间距增大,平板齿间距减小,冠状齿和平板齿的直径都增加。脱粒开始阶段增加螺旋冠状齿与玉米果穗的脱粒接触,从完整的玉米果穗上剥落玉米籽粒,脱粒后期阶段增加螺旋平板齿与玉米果穗的脱粒接触,保证低的玉米籽粒破碎率。新型螺旋板齿脱粒装置既保证了玉米果穗的脱净率,又降低了玉米籽粒破碎率及穗轴碎芯。(7)设计的排芯口变刚度压板装置,当种子玉米脱粒机排出玉米果穗芯后,变刚度弹簧能快速的关闭排芯口,减小了脱粒装置内压力波动范围,可有效提高种子玉米果穗脱净率。(8)以喂入量、脱粒轴转速、板齿螺旋角和排芯口压板压力为自变量,脱净率、籽粒含杂率、籽粒破碎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各因素与脱净率、籽粒含杂率、籽粒破碎率之间的数学模型。试验数据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脱净率、籽粒含杂率、籽粒破碎率的影响从大到小顺序均为板齿螺旋角、脱粒轴转速、喂入量和排芯口压板压力;组合式螺旋板齿种子玉米脱粒机的最佳工作参数为:喂入量2.80~2.91kg/s、脱粒轴转速225~241r/min、板齿螺旋角度8.25~9.00°和排芯口压板压力40~48N,此时脱净率为99.86%,较参

9

数优化前的脱净率减小了0.15~0.38%;籽粒含杂率为3.26%,较参数优化前的破碎率减小了0.97~1.70%;籽粒破碎率为0.366%,较参数优化前的破碎率减小了0.084~0.274%。(9)在农业部旱作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5TYJ-10A型种子玉米脱粒机检测报告表明:该样机所检质量指标符合NY/T1136-2006《挤搓式种子玉米脱粒机技术条件》要求,在籽粒含水率19%条件下,样机脱净率、破碎率和含杂率分别为99.6%、0.4%和3.2%。

5.2.硕士论文及研究内容

低破碎玉米脱粒机的设计与分析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相关的生产设备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传统的玉米脱粒机中,其脱粒作业主要是通过安装在高速旋转的主轴上的冠状平板齿对玉米果穗的搅动和撞击来完成的,对玉米果穗的损伤大、破碎率高。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低破损率的脱粒机对于玉米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挤搓式玉米脱粒机的机体主要由间隙大于玉米籽粒的,圆钢焊制的栅格(或筛网)结构构成。主轴为推料螺旋与齿板组合结构。工作时,旋转主轴上的倾斜叶片带动果穗向前螺旋运动。在此过程中,安装在两侧和底部的栅格(类似搓板)与果穗充分接触并对其进行挤搓,依靠主轴上的进料螺旋和齿板推动果穗向前运动,使齿板与果穗之间、果穗与果穗之间、果穗与栅格之间产生揉搓力,将果穗上的籽粒脱掉,从而达到脱粒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仅对果穗冲击力较小,脱粒过程比较柔和,因此对玉米籽粒造成的破损远低于传统的脱粒方式。本设计过程中,主要通过Pro/E软件进

10

行建模造型、利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联合运动仿真,对脱粒机的主轴及相关部件进行了运动受力分析,从而确定出一套具有低破碎、低损伤的优选方案。

6.课题理解

这次课题既让我熟悉的掌握用各种检索方法进行检索的技巧,也让我对玉米脱粒机装置有了很好的了解。为我们今后工作学习中运用检索查阅资料打下了基础。

推荐第3篇:科技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范文之二

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与评价

摘要:我国已加入WTO,对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里处于弱势的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综合了18世纪以来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并简要评价,提出我们的看法,以便为政府宏观引导企业微观决策以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向纵深层次发展。我国已加入WTO,一方面,成千上万的跨国公司蜂拥而至: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成百上千的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我国已渐渐融入世界经济这个大家庭中。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政府一时也难以认清复杂的国际市场,因此,研究经济全球化理论已是十分迫切与必要。

一、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

经济全球化理论在西方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在过去200多年的岁月里,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对经济全球化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内容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流派: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全球化思想。我们可从马恩(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简称,下同)1845年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分析、表述“世界历史”的定义与特征里看出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最初理解。他说:“„„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之所以是绝对必要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使贫困、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会重新开始争取生活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其次,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在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替代。”(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86.)恩格斯在其著作《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致使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着另一个国家的事变的影响。”(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368.)由此可见,最初,马克思把经济全球化寓于“世界历史”之中,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各国人民的普遍交往、彼此紧密联系是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恩格斯则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导致经济全球化的根本诱因,经济全球化的最根本内容和基础是以世界市场为纽带的世界性的物质生产和消费。1848年,马恩在其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又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 1 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与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267.)在马恩看来,只有在各地区、各民族广泛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世界市场,才意味着从根本上消灭了各地区、各民族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从而最终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同时,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其他方面的交往必然也随之发展起来。由此可见,马恩在这里认识到了经济全球化与民族问题、国际分工的关系,并意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非经济影响。马克思在其不朽著作《资本论》里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以及它们的影响。他说:“现在,一切国外投资都已采取股份形式„”,(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1030.)“成立国际卡特尔,例如英国和德国在铁的生产方面成立的卡特尔,使得英、德两国的铁产量飞速增长„„”(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495.)。可见,马克思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主体:跨国公司的早期形式——卡特尔的性质与作用。后来他又指出,“资本输出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作为支付手段或购买手段的输出,另外一种是作为投资为目的的输出。”(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653.)“资本输往国外„„是因为他在国外能够按较高的利润率来使用。”(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285.)“生产的全球化使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代之而起的是使用来自世界各国原料的工业„„生产的‘国界’因此被模糊。”(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497.)从以上论述看出,马恩不仅找到了经济全球化执行主体——跨国公司,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运行方式:生产全球化和资本运作全球化(商品资本、借贷资本、产业资本的全球化),而且还指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对利润的追求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2.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发展的新特点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联系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巴兰在其《增长的政治分析》中认为,不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是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即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它一方面攫取了很大一部分生产剩余,为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外来的破坏性竞争摧跨了发展中国家幼稚的民族工业。沙米尔·阿明在其《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的发展》等著作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对外扩张问题。他认为,资本对外扩张的原因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心”(宗主国)的结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它仅包含一种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个特征是资本积累过程基本上是在宗主国内地产生的,竞争使得内地的利润率下降,使资本不得不寻求距离“中心”越来越远的市场。伊曼努尔在其著作《不平等交换:贸易帝国主义》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生产价格形成问题,论证了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交换剥削欠发达国家。美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伯克特在其题为《第三世界的金融限制和金融自由化:对新古典发展理论的批判》一文中指出,历史地看,全球范围内资本积累的不平衡发展限制了第三世界的工业化,从而妨碍了第三世界国家金融的自由发展,也导致这些国家颁布限制利率的政策。第三世界国家的金融发展及其政策其实是受它们 2 各自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帕洛依克斯在其《世界范围的资本扩张》、《资本的国际化和社会资本循环》等著作中指出资本的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商品资本被国际化,这引起世界市场的出现。第二阶段是货币资本循环被国际化,资本被迅速积累。第三阶段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引起了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3.新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S.Amin、A.Callinicos和S.Gill是该流派的代表。该流派的主要观点是,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就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帝国主义化,他们认为,今天的全球化代表了反动的全球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胜利(Callinicos,1994),其结果必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贫富两极分化,当今各国政府已经沦为国际垄断资本的代理人(Gill,1995)。所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西方文明(西方体制、西方观念等)的全球性扩张(Amin,1996)。

(二)古典或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喜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首先,斯密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体现在他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里。他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里提出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倡导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他还看到了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对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意义。他说:“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对外贸易上。”(注: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下卷,商务印书馆,1972,349.)他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国际贸易上表现为主张自由地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府限制政策。他指出:“以某种形式把世界上最远的部分连接起来,让他们满足相互之间的需求,增加生活的乐趣,相互推动工业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总趋势就会使大家受益。”(注: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下卷,商务印书馆,1972,356.)可见,斯密不仅提倡国内贸易自由化,还主张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并对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及其影响做了预测。其次,斯密的经济全球化理论体现在其倡导国际贸易的“绝对成本”理论中。他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而国际分工的基础则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增加物质财富。可见,斯密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自然资源或后天的生产条件,并指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节约资源、世界总产品和福利的增加。李嘉图认为,对外贸易是一国经济的重要补充,是一国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他还强调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与自行调节。在国际经济交往和经济政策上,他认为使国际贸易处于自由状态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国的繁荣不是由另一国的贫困来促进的,对贸易的自由不加束缚并制定开明的政策,才能最好地促进每个国家的福利与所有国家的福利。他说:“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于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它使得人们都得到好处,并以利害关系和互相交往的共同纽带把文明世界各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注: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2,113.)李嘉图在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即相对成本说。他认为,在资本和劳动不能自由流动的假设前提下,即使一国在自然禀赋和生产条件与他国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仍然会进口产品,因为每一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产品,而应权衡利弊,按“两优取其更优,两劣取其次劣”的原则进行国际贸易。 3 这样,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可见,李嘉图不仅认识到国际贸易的作用,提倡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还希望国际贸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他突破了斯密的见解局限,提出了符合国际贸易实际的“相对优势”理论,为后来西方各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经济全球化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赫克歇尔与俄林的经济全球化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只是解释了贸易为什么会给贸易的双方带来好处,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生产那一种商品上也具有比较优势。赫克歇尔与俄林的要素禀赋说则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比较优势的源泉。它从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考察一国的比较优势。根据要素禀赋说,各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种类和质量是不同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商品的价格差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而产生各国商品价格差异的原因又是各国生产这些商品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与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应利用它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其相对稀少的生产诸要素进行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生产和输出前面那些种类的商品,输入后面这些种类的商品。最后,他们指出,国际贸易的一般趋势是可以消除(即使是部分地)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从而使国际间商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三)当代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

1.新自由主义流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K.Ohmae和W.Grieder是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经济和市场一体化,其市场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正和游戏”,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得到长远的比较利益。他们还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进步的先驱,因为它正促使全球市场与全球竞争的一体化的出现(Ohmae,1995;Grieder,1997)。新自由主义流派还大力赞美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功能,因为它确立了国际贸易的四项普遍性原则:即非歧视性原则、互惠性原则、透明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Sachs and Waner,1995)。新自由主义派强调市场的作用,通过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贸易、资本、技术、信息等冲出国界,生产国际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们认为,自由贸易有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而国际化生产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最优配置,形成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推动经济增长。

2.怀疑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P.Hirst和G.Thompson。该流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神话。首先,怀疑派从经济史的角度提出,20世纪以来的全球化并不是史无前例的,19世纪末的“金本位”时期就已经出现过全球经济、市场和金融的更高度的一体化。如果以商品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标志,那么,1993年的一体化水平与1913年的情况类似(Thompson,1996)。该派认为,如今的全球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化(Hirst and Thompson,1996),或者只是一种区域化而已,因为它只是三大区域(欧洲、亚太和北美)的金融与贸易的合作(Boyer and Drache,1996)。而经济区域化却正朝着逆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因为今天的区域经济日益走向排他、封闭与保护。所以,目前的区域化不是全球化的发展,而是阻力(Gordon and Wei,1998)。所以,当今的经济全球化 4 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夸张”(Hirst,1997)。同时,该派通过大量的定量研究,认为“全球化”学派所认定的国家弱化与消亡完全是耸人听闻、无知可笑的,因为这从根本上低估了国家和政府干预国民经济的持续性力量,目前所有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只有依靠国家与政府的协调和推动,才能保证经济合作的正常运转。所以,政府决不是国际化被动的牺牲者,而是国际化的主要建筑师和设计师(Gilpin,1987)。

另外,怀疑派认为,国际化并没有使南北差距、不平等消失,相反,它意味着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边缘化的发展,因为贸易和资本更多地在发达国家间流动,并由此产生更强大的“排弱”效应(Hiest and Thompson,1996)。怀疑派还认为,在经济结构方面,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国际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世界经济的不平等、不公正的旧秩序和等级结构。所以,所谓的经济全球化只能导致更极端的民族主义的兴起、促进世界文明分解成不同文化、宗教和种族的独立领地,而不是什么世界大同、全球文明一体化的出现(Huntington,1996)。

3.秩序转型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Anthony Giddens、J.A.Scholte和M.Castells。该学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并正在重组现代社会和世界秩序(Giddens and Castells,1996)。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是史无前例的。跨国界的政治和社会正在对世界进行重大的调整,国际与国内、外交与内政的界线已不清晰,所谓的“国内外相交的事物”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意义上的“边疆”,经济全球化正在促使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空间急剧扩大,成为影响一个社会和地区的决定力量(Rosenau,1997)。所以,该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正在产生一种强大的“转型”力量,导致世界秩序中的社会、经济与制度的剧变(Giddens,1996)。另一方面,这种世界秩序的剧变又充满着变数,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在根本上是一种偶然的历史进程,谁都无法预测它的发展方向与它所构建的新世界政治经济秩序(Ruggie,1996)。

二、对各流派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及我们的观点

(一)对各流派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

1.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本文认为,马恩侧重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考察经济全球化问题。他们抓住了资本的本质“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并科学划分经济全球化的三个阶段:商业资本全球化、借贷资本全球化与产业资本全球化。因此,他们不但预见了分工、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趋势,而且还从商品经济和资本运动的规律性角度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根源。但他们毕竟受制于历史的局限性,无法提出有关经济全球化具体方式的见解,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也分析较少。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较客观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攫取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剩余”,并使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但他们没有看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新马克思主义派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他们只看到西方文化、体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输入的负面作用,并把这种作用认为是主要的,而无视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发展所起积极的、主导作用,最后得出一个悲观的经济全球化结论。

2.对古典或新古典经济学家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斯密和李嘉图都认识到对外贸易及其自由化的重要性,这无 5 疑具有进步意义。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在当时对指导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他只看到了其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掩盖了在一个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对外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及其工业化的负面影响。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作为“绝对优势”的自然条件与生产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已退居次要地位。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无疑比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更深刻、更有见地,但他的理论建立在资本和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等一系列假设条件之上,因而大大降低了其理论的可操作性。赫克歇尔与俄林仅从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并认为国际贸易的结果导致各国各生产要素价格趋同,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他们没有揭示国际贸易中资本的作用,以及国际贸易对欠发达国家的不利影响。

3.对当代经济学家经济全球化理论的评价。新自由主义派认为,经济全球化从长远来看会使“绝大多数国家”受益,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先驱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从工业革命至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亚洲的欠发达国家仍陷于贫穷、落后之中。所以,这是经济全球化程度不够呢,还是应把“绝大多数国家”改为“少数国家”?本文认为至少应改为“部分国家”。怀疑派的一些观点也值得推敲:他们认为经济区域化阻碍了经济的全球化,其实,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是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的。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经过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邻的两个区域又通过协议实现两个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以此类推,当全球经济都实现了一体化,经济的全球化也就完成了。秩序转型派肯定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偶然的、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否认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可知性,显然是错误的。

(二)对经济全球化的几点看法

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机制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主导规律时,全球经济走向紧密合作、相互依存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在宏观上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既合作又竞争。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性质和特征,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观点:1.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人类节约全球资源、保护全球环境与自身文明的一种进步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中性的,它只是经济上的合作与竞争,不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之分、正确与错误之分、应该与不应该之分,至于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是因为各国生产力水平差距的现实体现,属于人类道德调节的范围,需要通过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来解决。3.资本对利润的追逐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机;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率,从而保护环境是人们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动机;而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自然动机,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物质手段(通讯工具等)。4.经济全球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济区域化仅仅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种方式里的一个环节),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曲折、多变的,但其趋势是可以预测的,也是可知的。5.经济全球化与各国经济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紧密联系,世界经济的发展将经历一个由浅至深的渐进过程:从国际化起步,发展到全球化,最后实现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6 【参考文献】

[1]Jeffrey Sachs:International Economics:Unlocking the Mysterise of Globalization [J].Foreign Policy,Spring,1998.[2]Anthony Giddens:The Consequence of Modernity [M].Cambridge Pre,1996.[3]Samir Amin: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J].Cambridge Pre,1996.[4]Jeffrey.A,Frankel: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N].NBER Working Paper,No.7858,August,2000.[5]厉以宁.全球化与中国[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6).[6] 李宗.论经济全球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5,(1).

中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是指对尚未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其智力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包括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的对幼儿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他们的大脑各部位功能逐渐发育完善,使幼儿变得更聪明。学前教育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作了积极地准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与义务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学前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较多。近年来,农村教育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学前教育并不属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范畴,处在一种边缘化和被忽视的尴尬境地,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关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相关的文献。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综述

1.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少,覆盖面不够;

在我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一般缺乏资金、师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因此,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存在数量少、覆盖面窄等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1—2003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702,1647,1599万,2001—2003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分别为62.3%,60.9%,59.47%.由此可以计算2001—2003年农村出生人口大约分别为1060,1003,95l万,而作为三者之和,即2006年应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农村幼儿合计大约为3014万。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村幼儿园为64719所。班数(含学前班)为395172个,在园(班)幼儿为10478419人(但柳松,2010)。有数据明显看出,农村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也说明了类似的问题,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村幼儿园覆盖率仅为29%,仍有23.1%的乡镇没有设立中心幼儿园。村幼儿园(班)

7 的布局和数量远不能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罗英智,李卓,2010)。

2.农村学前教育举办主体的困境;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举办一般是校办、民办为主,公立幼儿园较少。校办的方式即在当地的小学附设学前班,对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教学论文 www.daodoc.com)这种方式一般存在没有专门、专业师资、经费的支持,教育的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根据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调查,在调查地区公立幼儿园仅占6.9%,校办30.2%,民办48.3%(罗英智,李卓,2010)。大量校办、民办学前教育存在,但却而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而公立的学前教育又未能及时的兴办。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实行村镇两级共同负责,村级负责兴办,镇进行管理。但是因为财力不足,这两级难以承担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并且,学前教育虽是基础教育,但不属义务教育范畴,村镇两级并不负有学前教育上的法定责任(周芬芬,2006)。

3.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缺乏;

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一半来自村镇两级,但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不再收取“三提五统”,农村学前教育没有了有限的经费来源。并且,在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未列入各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罗英智,李卓,2010)。1994年我国实行分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将税收大头拿去,却并未收回学前教育的责任(周芬芬,2006)。农村地区地方财政本来就紧张,保障地方义务教育尚且吃力,更没有财力去兴办学前教育了。

4.农村幼师的师资、待遇、素质等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一般是民办或校办的方式,这样学前教育的师资就没法得到保障。在校班的学前班当中,学前教育的老师一般由小学老师代理,并没有专门幼师负责学前教育。民办学前教育则是为了追求利益,不去请具有专业资质、高水平的幼师(窦颖,2010)。同时在师资方面还存在专业师资缺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李晓菲,2009)。学前教育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以内,缺乏经费支持,幼师的待遇缺乏保障。民办的幼儿园更是没有能力给幼师提供较好的待遇甚至是不愿提供较好的待遇。没有好的待遇、稳定的编制,自然也就不能吸引好的幼师资源服务于农村的学前教育(李英智,李卓,2009;窦颖,2009;唐婷婷,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农村学前教育的观念意识方面的问题;

目前,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多由不具备幼教资质的人员

8 从事学前教育,家长对孩子学前教育成果的检验也仅仅局限于数数、识字等。幼教的理念方式落后,不符合科学的幼教方法,不能有效帮助儿童智力的开发。家长也没有较好的幼教意识,不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学前教育重要一部分的存在(窦颖,2009;唐婷婷,2010)。

6.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就是管理上的问题。作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很多都不具备科学管理的条件。没有专业的幼教管理人才,也没有建立起适合的管理制度。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办园条件、服务水准已不能满足需要。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也不够规范。农村幼师数量较少,被重视程度较低,也没有形成一套管理体系。这样对幼师的管理就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既不能有效的约束、监督幼师的工作,也不能充分的激励他们爱岗敬业,调动其积极性(罗英智,李卓,2010;李晓菲,2009)。

7.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冲击。

从2001年起,国家提出在农村进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随后,农村地区就开始了“撤点并校”,这使得很大一部分依附小学存在的学前教育被迫中止(周芬芬,2006)。同时,农村学前教育的民办形式又未有较好的发展,来填补这一空缺,就对农村学前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综述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立学前教育;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投入是关键。国家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扩大资金投入,建立起公立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以解决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政府应该逐步推行免费的学前教育,减轻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负担(唐婷婷,2010;罗英智,李卓,2010)。

2.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监督机制;

在管理体制方面,可以推行“省统筹,县为主,县乡共管”的机制。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省一级要为全身农村学前教育制定发展规划,县一级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的学前教育,县乡两级要共同承担管理监督的职能(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唐婷婷,

9 2010)。

3.合理规划,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开办,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要充分结合儿童的特点,建立专业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要逐步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覆盖范围,以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罗英智,李卓,2010;但柳松,2010)。

4.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师资问题十分的重要,建立其一支高素质的幼师队伍,并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鼓励幼师到农村服务。加强对幼师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完善幼师管理机制,有效的监督、激励幼师的工作(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实行幼小合办的模式。

基于农村学前教育依附于小学教育存在的现实,可以实行有效合办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依托小学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并且这一模式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周芬芬,2006)。

三、国外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参照

在主要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并不追求规模与效益。在法国、德国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办理幼儿教育事业,另一方面,也注重增加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在办理方法上灵活多样,德国的“家长自办幼儿园”、英国的“学前游戏小组”、法国的“微型托儿所”等,美国的幼儿园办法更是多种多样,总之,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学前教育办法方面并不寻求统一的规模,而是以各自的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国外学前教育机构也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差别,各国也在致力于改变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的现象。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的《开端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向贫困家庭的3至5岁儿童(以

3、4岁为主)与残疾幼儿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韩国近年来也在农村幼儿教育方面加大投资,由政府出资在农村办理农村幼儿

园和公立幼儿园,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美国的农村学前教育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学前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针对这些问题,美国发起了农村学校运动,补助弱势儿童。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村学前事业(周芬芬,2006;李秀芳,曹能秀,2010)。

四、目前我国针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政策走势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组织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开展改革试点,这对全面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建立资助政策体系,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并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霍力岩,余海军,2010;刘占兰,2010)。

五、文献评述总结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既有研究较多,一般都按照探究问题到提出措施的研究思路进行。这些研究一般都有不同的侧重,但较少有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形成权威的研究观点。已经形成的某些观点关于简单化,没有找出问题的关键。大部分的研究都没能依托有效的调查而进行,缺乏数据资料的支撑。同时,由于缺乏实地调查研究,也就没有更深入的、细微的问题的研究。缺乏调查的研究大多只找到问题产生的表面原因,无法分析到本质问题,只是对现象的感性认知,而不能进行理性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总而言之,目前的研究已经较全面的概括了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其中更深入、细致的问题仍需通过实地调查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分析需要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简单的感性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不但要提出研究观点,还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调查数据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2].窦颖,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百花园地,2010.9;

[3].唐婷婷,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今日南国,2010年第4期;

[4].李晓菲,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问题与研究,师德师资,2009.6中旬刊;

[5].但柳松,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6].周芬芬,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12;

[7].李秀芳,曹能秀,美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3期;

[8].霍力岩,余海军,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10期;

[9].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

[10].王雁,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4期

推荐第4篇:科技文献与写作

1、一般科技论文的结构 摘要

导论

同类工作介绍 自己的方法

结果——实验分析 讨论总结

2、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

3、摘要的基本内容

1) 目的: 研究工作的前提、目的和任务, 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2) 方法: 所用的理论、条件、材料、手段、装备、程序等;

3) 结果: 观察、实验的结果, 数据, 得到的效果, 性能等;

4) 结论: 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 提出的问题, 今后的课题, 假设, 启发, 建议, 预测等。

4、关键词的作用

导读 帮助检索 探?

第八章

混合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多种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及教师自身条件,混合面对教学,在线学习两种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

构建混合学习模式技能:

1、分析学习需要、学习者的初始能力

2、组织教学过程

3、设计学习活动

4、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5、设计混合学习支持

6、选用混合学习评价

构建混合学习模式的技能一般都可以分解为一下几个步骤:分析技能、组织教学过程的技能、设计学习活动的技能、选择教学媒体的技能、设计混合学习支持的技能、选用混合学习评价的技能。

分析技能(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

组织教学过程的技能(用任务衔接两种教学方式、在线是面对面教学的延续)

任务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紧密结合课程的知识点、任务要具有引导性、任务设计时要具有相对的开放性、给学生提出任务时要明确说明任务)

设计学习活动的技能(课堂讲课、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协作学习、问题解决、反思) 课堂讲授的要点:精选讲授内容、引起学生兴趣、课堂讲授要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 协作学习的要点:引导学生认识协作的意义、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明确成员分工 选择教学媒体的技能:

原则:选择能准确的呈现信息、需符合学生实际接受水平、选用性价比高的媒体 设计混合学习支持的技能:技术支持、学习方法支持、情感支持 选用混合学习评价的技能: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第九章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把考试当成了评价的唯一方式,强调评价标准的唯一性

2、过分关注教学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3、过分强调教师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间的评价

4、缺乏有效地,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5、缺乏支持多主体参与评价所需要的高效评价工具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多维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多元性原则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

1、测验法

2、观察法

3、学生自评法

4、发展评价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式:

1、终结性评价

2、过程性评价

3、作品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新视角:

1、基于博客的教学过程评价

2、概念图,课辅助对学习策略进行评价

3、基于moodle平台的过程性评价

推荐第5篇:科技保险文献总结

福建科技保险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研究 1.国内外科技保险相关理论

2.福建科技保险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现状

3.福建科技保险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意识不强,科技保险险种不够丰富,科技保险补贴措施缺乏灵活性,科技保险宣传力度不够)

4.福建科技保险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提升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意识,扩大科技保险覆盖面,拓展科技保险补贴措施,简化科技保险补贴的审批手续,加大科技保险宣传力度) 基于AHP方法的科技保险实施效果实证研究

1.科技保险公共治理模式:科技企业、保险公司、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

2.科技保险实施效果综合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基于多主体视角的科技保险实施效果评价、)层次分析法AHP

3.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科技保险(四个主体方面效果分析) 4.四个主体相应的对策

基于DEA方法的科技保险实施绩效评价 1.国内科技保险综述

2.对科技保险试点的5市1区,六个指标参保企业数、保险金额、保费收入、财政补贴、分摊风险及时效数、赔付金额,DEA模型

通过lingo软件分析,深圳、北京等科技保险实施情况良好。 3.建议(宣传、产品研发、注重经验数据积累、规范科技保险相关比例、提高科技保险理赔效率、增加财政补贴、) 金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 1.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态:

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方面,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方面,科技保险发展方面(知识产权险,出口信用险,互联网保险等)

3.金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论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界定,特征(高速发展、高风险与高收益、智力与资金密集、无形资产的高比例),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理论、风险投资理论,科技保险定义及特点,) 4.硅谷模式:,是指风险投资基金对具有发展潜力且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深入考察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对风险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决定是否对该企业进行投资的运作模式。经验 5.科技保险在国外的发展

知识产权/专利保险(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知识产权财产保险,,)过失与疏忽保险,网络保险(:黑客入侵、病毒攻击、拒绝服务、著作权、商标侵权、网站内容责任、网络责任)、为特定行业提供定制的保险组合产品 6.我国金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公司概况,融资现状,融资问题,风险投资问题,科技保险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险种少,人才缺乏,缺乏精算数据与数据支持,道德风险,宣传少)。

7.建议:从融资,风投与科技保险方面。

政府加大科技保险引导与支持,继续开展科技保险理论研究,宣传,科技保险人才培养机制,完善险种体系,控制道德风险,学习借鉴国外成功失败的经验。(保险险种的设定与保险费率的厘定等。

科技保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写的好)

推荐第6篇:科技文献检索 校外下载文献

出处: http://sanwww.daodoc.com 该数据库收录各学科的综述性文章按SCI影响因子极高。

2、BiomedNethttp://www.daodoc.com

2、遗传http://www.daodoc.com/

5、Developmental Biologyhttp://www.daodoc.com/

7、Genes and Developmenthttp://www.daodoc.com

8、JBC(著名生化http://www.daodoc.com

10、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http://journals.bmn.com/journals/list/lates t?jcode=jmb

11、Naturehttp://www.daodoc.com/

13、Plant Cellhttp://www.daodoc.com

15、Science Magazinehttp://www.daodoc.com/

关于外文期刊全文的获得

1,一部分外文期刊提供全文服务 www.daodoc.com/index.asp

一些其他的专科搜索引擎:

心脏科:http://www.daodoc.com 免费期刊文献网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所属的HighWire出版社建立的,主要收集生命科学,医学以及物理科学和少量社会科学的出版物及网络出版物。提供333HighWire期刊的免费全文以及4500种Medline期刊上的免费全文。相关检索方法可以参看网站Help文档。 FreemedicalJournals http://www.daodoc.com 收录了970种英文和非英文生物医学全文期刊。

一般搜索到相应的文献,获知确切的刊物名称期号和页数或者通过网上连接,通过上述的免费全文数据库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获得PDF文档格式的全文。

4、图书馆资源(一定要重视图书馆资源) 一般本地图书馆(大学或者研究所)提供局域网的全文检索和下载,例如清华全文数据库,荷兰Elsevier Science (1299种刊物,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大有镜像服务器)美国UMI 荷兰Swets Net 美国Ebsco Online(5500中电子刊物)ProQuest(涵盖200中医学刊物) OCLC ECO PSP 等全文期刊,部分可以直接通过局域网获得,部分需要到图书馆进行光盘检索打印获得。 其中清华全文数据库是中文刊物较全的文献数据库。 一般图书馆均提供局域网内的搜索和全文下载。 需要注意的是,局域网文献检索一般图书馆会检测IP地址,同时有可能需要向图书馆申请用户名和密码。

文献全文免费下载心得

目前较好的数据库多采用IP限制,在大学IP地址范围内,都可无密码登陆。因此找到有用的代理是长期使用的关键,而且有一些数据库,如ScienceDirect和Idealibrary,网上没有可用的密码。其实说白了就是找一个已花钱买了期刊电子版的学校开设的免费代理,然后你用这个代理当然就能下载该期刊的全文了!只不过这种代理不多,而且不太好找,倒不是搜索方法有什么诀窍,而是要肯花很多时间去验证,最土的办法无非就是到网上找一个巨大的proxylist(这类网址很多,推荐http://bbs.bioon.com/bbs/dispbbs ...otID=627&ID=627),然后一个一个去验证能不能下载你所要的文献了。 感觉一个搜索高手的成长过程是:

1.新手阶段

不断总结改善检索式,增加搜索技巧。但现在密码越来越难找,而且密码有时间性。

2.中级阶段

到网上找一个巨大的proxylist,然后一个一个去验证能不能下载你所要的文献了。

3.高手阶段

主动出击。利用平时搜集的信息,主要是大学IP地址信息,用ProxyHunter 搜索,得到Free Proxy。

4.顶级高手

用ProxyHunter搜索,找到需要密码的代理,破解它,需要专门软件和时间、技巧。

推荐使用AcceDiverhttp://soft.winzheng.com/可找到。

5.必杀高手

在大学范围内,找到肉鸡,开后门和端口。

给新手,搜索技巧参考

http://bbs.bioon.com/bbs/dispbbs.asp?

BoardID=17&RootID=3417&id=3530&star=1&skin=

对中级,解释两点:

1、如何找到proxylist,去诸多代理网站,http://bbs.bioon.com/bbs/dispbbs ...otID=627&ID=627

2、验证,我通常采用Idealibrary与ScienceDirect来验证。为何选用这两个,其一对绝大多数中级来说,这两个数据库是难以攻克的;其二一般单位不同时定购这两个数据库,如ScienceDirect就有ScienceDirect和ScienceDirect Onsite两个版本,若该单位定购了SDOS,则用ScienceDirect得不出结果。若你要保险,不漏过一个可用的Proxy,建议加用Willy。特别是Idealibrary。选用My Profile菜单,会显示定购信息,其中不仅有定购的期刊目录还有学校名称。嘿嘿,知道了把。google搜一下,你的数据库就不止Idealibrary与ScienceDirect了。这一步没有什么技巧,就是挂上代理,然后一个一个去验证能不能下载你所要的文献了。当然一个一个通过IE工具设置,太烦。若你没有耐心,别试了,等待好心人吧。提醒你的是,在这一步前,proxylist需要先用ProxyHunter验证,方法,http://bbs.bioon.com/bbs/dispbbs ...mp;star=1&skin=。同时最好参见一下IP地址范围,若不是学校IP范围,就删除吧。

实验室一定要注意http://www.daodoc.com/后,在右上角会出现Athens Login菜单。

若没有出现Athens Login,恭喜你,你成功了。别忘了将代理告诉我哈。

给高手。使用ProxyHunter,还是有小技巧的。注意参数设置的验证数据设置,你应自己建立验证资源,对Idealibrary与ScienceDirect,似乎无法用关键字串直接辨别代理可用否。我主要用匹配文件选项。你试试选用可用的代理登陆ScienceDirect,在右上角不会出现AthensLogin菜单。也就是说,存在差异的。但我现在还没有得到阳性结果,也就是说,我只得到非登陆的匹配文件。我选用非登陆的匹配文件后,验证,Free的则删除,然后一一验证。至于破解密码和种植肉鸡,太专业了,小心成了黑客,我就不介绍了。

下面在谈谈下载技巧:

以下是几个出版社在全文下载时所设的身份验证方式, 有助于大家更快的下载全文:

ACS:对每一个期刊,只验证一次,也就是说当你用代理成功下载全文后,就可以把IE里的代理改成免费代理直接下载了,真爽。

AIP, APS, IDEAL,Springer, RSC:这几个出版社的期刊,是每次下载都要进行身份验证的,当然啦,你可以先用免费代理快速连接到有Full text连接的那个页面,在下载时再换用二级代理。这样能减少代理使用,要知道大部分代理有流量记录,减少使用会延长代理生存时间,谢谢了。 Wiley:对身份验证最严格!从开始一直到那个有Full text连接的页面都需要用二级代理;等到出现Full text联机页面,这时就可以换一个免费代理来爽爽的下载了;但是如果你时机未把握好,发现不能下全文,你就必须得关掉所有的浏览器窗口,换上可下全文的代理再重新连结,才能生效! 有朋友提出,搜得代理后,一个一个数据库去试,看都可用于其它那几个数据库。 我的经验是首先用Idealibrary数据库的My Profile菜单,打开View the licensedinstitutions list链接,会出现Subscription list,注意此时会有机构名称。嘿嘿,用google大法。找到机构网址,查图书馆,一切搞定。另外ingenta与Femald数据库也会在主页右上角提示登陆机构名称。试试就知道了。不用一个一个盲目去试。

用代理主要有几点:

1、上某些敏感性站点;

2、隐藏真实身份,即IP;

3、免费看Fulltext;

4、黑客····。

如果你嫌宽带慢,就不要用代理了,一般代理不会比宽带快的。

关于Proxyhunter的特征字串问题,我的体会是:ScinenceDirect的特征字串以及匹配文件,找到并不困难。但Idealibrary的特征字串以及匹配文件,我用Proxyhunter根本接收不到,也传不过来,看来只能寻找其它软件了。

推荐第7篇:英文科技文献常用词及其缩写

英文科技文献常用词及其缩写

Abstracts Abstr 文摘 Abbreviation 缩语和略语 Acta 学报

Advances 进展 Annals Anna.纪事

Annual Annu.年鉴,年度 Semi-Annual 半年度 Annual Review 年评 Appendix Appx 附录 Archives 文献集

A.s.=almost surely几乎处处 Aociation An 协会 Author 作者

Bibliography 书目,题录

Biological Abstract BA 生物学文摘 Bulletin 通报,公告

Chemical Abstract CA 化学文摘 Citation Cit 引文,题录 Claification 分类,分类表 College Coll.学会,学院

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 CD-ROM 只读光盘 Company Co.公司 Content 目次

Co-term 配合词,共同词 Cro-references 相互参见 Digest 辑要,文摘 Directory 名录,指南

Diertations Di.学位论文 Edition Ed.版次

Editor Ed.编者、编辑

Excerpta Medica EM 荷兰《医学文摘》 Encyclopedia 百科全书

The Engineering Index Ei 工程索引 Et al 等等,以及其他人

European Patent Convertion EPC 欧洲专利协定 Federation 联合会 Gazette 报,公报 Guide 指南 Handbook 手册 Heading 标题词

Illustration Illus.插图 Index 索引 Cumulative Index 累积索引

I.e.=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也就是,换句话说 Index Medicus IM 医学索引 Institute Inst.学会、研究所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ification IPC 国际专利分类法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ISBN 国际标准书号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es Number ISSN 国际标准刊号 Journal J.杂志、刊 Iue 期(次) Keyword 关键词

Letter Let.通讯、读者来信 List 目录、一览表 Manual 手册

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MA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 Retrieval System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 医学主题词表 Note 札记 Papers 论文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 国际专利合作条约 Precision Ratio 查准率 Pre 出版社

Procceedings Proc.会报、会议录 Progre 进展

Publication Publ.出版物 Recall Ratio 查全率 Record 记录、记事 Report 报告、报导 Review 评论、综述

Sciences Abstracts SA 科学文摘 Section Sec.部分、辑、分册 See also 参见

Selective Di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SDI 定题服务 Seminars 专家讨论会文集 Series Ser.丛书、辑 Society 学会

Source 来源、出处 Subheadings 副主题词 Stop term 禁用词 Subject 主题 Summary 提要

Supplement Suppl.附刊、增刊 Survey 概览

Symposium Symp.专题学术讨论会 Thesaurus 叙词表、词库 Title 篇名、刊名、题目 Topics 论题、主题

Transactions 汇报、汇刊 Volume Vol.卷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 世界知识产权 World Patent Index WPI 世界专利索引 Yearbook 年鉴

词性部分

prep = 介系词;前置词,preposition的缩写

pron = 代名词,pronoun的缩写

n = 名词,noun的缩写

v = 动词,兼指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verb的缩写

conj = 连接词 ,conjunction的缩写

s = 主词

sc = 主词补语

o = 受词

oc = 受词补语

vi = 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的缩写

vt = 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的缩写

aux.v = 助动词 ,auxiliary的缩写

a = 形容词,adjective的缩写

ad = 副词,adverb的缩写

art = 冠词,article的缩写

num = 数词,numeral的缩写

int = 感叹词,interjection的缩写

u = 不可数名词,uncountable noun的缩写

c = 可数名词,countable noun的缩写

pl = 复数,plural的缩写 abbr abbreviation(略)略语

adj, adjjadjective(s)(形)形容词

adv, advvadverb(s)(副)副词

adv partadverbial particle(副接)副词接语

aux auxiliary(助)助动词

cn countable noun(可数)可数名词

conj conjunction(连)连接

def art definite article(定冠)定冠词

egfor example(例如)例如 esp especially(尤指)尤指

etc and the others(等)等等

ie which is to say(意即)意即

indef art indefinite article(不定冠词)不定冠词

inf infinitive(不定词)不定词

int interjection(感)感叹词

n noun(s) (名)名词

neg negative(ly)(否定)否定的(地)

part adj participial adjective(分形)分词形容词

pers person(人称)人称

pers pron personal pronoun(人称代)人称代名词

pl plural(复)复数(的)

pp past participle (过去分词)过去分词

pref prefix(字首)字首

prep preposition(al) (介词)介词,介系词,介词的

pron pronoun (代)代名词

pt past tense(过去)过去式

sb somebody(某人)某人

sing singular(单)单数(的)

sth something(某事物)某物或某事

suff suffix(字尾)字尾

un uncountable noun(不可数)不可数名词

US America(n)(美)美国(的) vverb(s) (动)动词

[VP]Verb Pattern(动型)动词类型

v iverb intransitive(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

vt verb transitive (及物动词)及物动词 n: noun v: verb vt: transitive verb it: intransitive verb ad: adverb adj.: adjective adv.: adverb, adverbial adv.phr.: adverb phrase Amer.Eng.: American English aux.v.: auxiliary verb coll.: collective compar.: comparative conj.: conjunction 连词,结合,同时发生 def.art.: definite article定冠词 demonstr.: demonstrative指示的

demonstr.adj.: demonstrative adjective指示形容词 demonstr.pron.: demonstrative pronoun指示代词 dial.: dialect方言,土话 imper.: imperative indef.art.: indefinite article infin.: infinitive interj.: interjection感叹词,插入语

interrog.pron.: interrogative pronoun疑问代词 mod.dial.: modern dialect mod.Eng.: modern English n.: noun n.phr.: noun phrase n.pl.: noun plural obs.: obsolete废词,废弃的,过时的,老式的 OE : Old English OED :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pers.pron.: personal pronoun phr.: phrase(s) pl.: plural ( roman in variant spelling list)复数,众数 plur.: plural poe.pron.: poeive pronoun物主代词,代名词

p.p.: past participle (italic as paragraph marker or part of speech label) ppl.adj.: participial adjective predic.: predicative pref.: prefix prep.: preposition介词,前置词

prep.: prepositional pres.: present tense pres.p.: present participle (italic as paragraph marker or part of speech label)现在分词

pres.t.: present tense (italic as part of speech label) pron.: pronoun prop.n.: proper noun proverb.: proverbial谚语的,闻名的 p.t.: past tense (italic as paragraph marker or part of speech label) reflex.pron.: reflexive pronoun反身代词 rel.pron.: relative pronoun关系词 v.: verb vbl.n.: verbal noun动名词

verb.prefix : verbal prefix动词前缀 verb.phr.: verbal phrase

推荐第8篇:科技文献写作中参考文献写作标准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和其标识

1、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及代码: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 P

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和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 CP EB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和标识: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二、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编排格式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码.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辛希孟.信息技术和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所,1983.

[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和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g.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和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4

[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推荐第9篇:以科技文献服务助农业技术腾飞

以科技文献服务助农业技术腾飞

摘 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我国推动基层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农技人员是该体系的实施者与推动者。农技推广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及知识更新对农技推广能效十分重要,及时获取新技术及农业信息可帮助农业推广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本文就农技推广人员如何利用贵州省科技文献服务平台获取专业技术文献资料,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作介绍。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科技文献服务平台;文献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1 农技人员获取技术渠道现状

1.1 农技人员获取新技术渠道

除了坚持常规的集中培训及专家指导外还注意技术人员自身的知识更新及业务素质提高,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出国培训、出省参观考察,并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全国各类博览会,举办农业技术人员参加高新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培训会及发放技术资料等。除以上方式还可通过广播电视、订阅期刊报纸、浏览农业技术网站等获取新技术。

1.2 农技人员获取新技术渠道的不利之处

政府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活动需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财力,农技推广人员需离开工作地点,投入专项资金和时间,对于缺乏资金的落后地区能参加的机会较少。订阅报纸期刊虽能直接送到技术人员手中,但因为纸质资料不便保存,且订阅刊物种类有限。农业技术网方便浏览,但其面较宽不具针对性,技术人员不一定能获得最需要的信息,且专业性不强,无法获取深入的前沿技术。以上技术信息获取渠道均无法查阅其他类型文献,如学位论文、专利、标准等;不能提供检索功能,技术人员无法按需获取资料;无法查看外文资料。

2 贵州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

2.1 平台及资源简介

贵州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贵州省科技厅在“十一五”期间以重大专项形式立项的,为贵州省科技创新、科研生产提供科技文献保障,是贵州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台建立了包括基础文献、辅助文献和贵州重点产业专题文献等3大类资源体系,包括科技期刊、专利、标准、图书、报纸、会议资料、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检索工具、政策法规、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市场动态、机构与产品。目前,整个资源体系拥有科技文献超过9000万篇,全文超过2000万篇,可提供服务的数据库及相关信息资源已达到70多个,数据储存量达15TB。平台资源除国内目前常用的维普数据库系统、万方数据库系统、CNKI数据库3大数据库外还拥有电子版标准全文数据库、FAJS外文期刊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全领域专利数据库。

2.2 贵州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服务项目

2.2.1 文献检索及全文传递

向用户提供各类型科技文献题录文摘、全文等2次文献的查询服务。

2.2.2 委托检索服务

用户无需自己检索可直接根据自己掌握的文献信息填写表单、委托检索平台工作人员查找全文。

2.2.3 定题服务

根据用户事先确定的需求,由文献中心工作人员跟踪最新文献为用户定期或不定期提供信息服务。

2.2.4 科技查新

为用户提供科研立题、成果鉴定、申请专利、项目引进以及各项奖励前的国内或国内外查新服务。

3 农技推广技术人员如何利用贵州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登陆平台进行检索,查询所需文献,包括文摘、全文等。技术人员对自己研究及所需专业资料比较了解,通过检索可从平台的大量文献资料中找到所需的期刊、论文、专利等,甚至可以找到便于向服务农户进行农业科技普及的文献资料,如报刊、农技小常识等。

一些偏远地区不具备上网条件,基层农技人员电脑知识缺乏,甚至不会使用电脑,这时可通过“平台”委托检索及定题服务功能获取所需文献资料,与平台工作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把“平台”变为身边的资料库、小秘书;农技推广人员除为农户服务外还要兼顾自身知识更新,一些技术人员还兼顾管理任务,各方面事务繁忙没有时间登陆“平台”查询所需资料,也可通过委托检索及定题服务功能获取所需文献资料,节约检索时间,及时获取新技术信息;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对自己研究领域比较精通,但一些技术人员文献检索知识欠缺,所提检索词不准,出现查全率、查准率低的问题,利用平台中委托检索服务、定题服务功能,通过与“平台”专业检索技术人员沟通及时、准确的获得所需文献资料。

技术人员在申报科研项目、成果鉴定、申报奖励时需出具科技查新报告;如需了解某项技术目前的研究水平时可进行科技查新。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已在贵州省形成一定规模及相关的体系、制度、法规及管理模式,农技推广人员队伍也逐渐壮大、稳定,在农技推广人员技术培训、知识更新及面向农户的农业技术科技普中引入贵州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必能更好地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供文献服务及支持。

参考文献

[1] 宋启道,梁伟红,李玉萍,温春生.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61-68.

推荐第10篇:文献

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

动设计研究

姓名 学号

文献综述

1.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

(1)建构主义内涵的研究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 J.Piaget),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中提出人类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从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出发提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皮亚杰关于认识的建构思想对建构主义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建构主义是一种思潮,是众多理论观点的统称。斯拉文提出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的叫法不一,但更多的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3]格拉塞斯菲尔德认为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认识论和教育中的一个广泛而庞杂的领域,哲学家、课程设计者、心理学家、教育家等整广泛使用这一概念,他们大多数人强调“学习者通过个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意义和学习所做的贡献”。[4] 建构主义是关于学习的理论。张建伟,陈琦认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5]在皮亚杰和布鲁纳早期教育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内化为认知结构。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将维果斯基的理论介绍到美国,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6]何克抗认为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7]建构主义的内容是丰富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8]刘儒德总结了建构主义主要特征,提出建构主义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的建构就是人在一定的情境下面临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时会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头脑中事先准备好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先前经验,来解释这些新信息、解答这些新问题,赋予它们意义。[9] (2)建构主义历史发展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Philips认为建构主义学家可以归为两大阵营,一是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者。二是社会学上的建构主义者。在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中,Philips

[10]又区分了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分别是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是基于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关于人的认识的成为建构主义理论的萌芽,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指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即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11]在阐释认知发展的过程时,皮亚杰提出了若干相关的概念,包括图式、适应、组织、同化和顺应。

维果斯基是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同一时期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受到皮亚杰的影响也认为儿童发展是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但是他不同意皮亚杰将儿童的发展阶段按单纯的年龄划分。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是以发现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991年在美国乔治亚大学教育学院组织了“教育中的新认识论”系列研讨会,邀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包括格拉赛斯费而德和斯戴福等人,经过激烈的讨论出现了6种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心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及控制论系统。[12] (3)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研究

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的理论观点存在在很多的差异,但是它们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Anita Woolfolk认为建构主义者观点的共同的要素是强调: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社会协商和分担责任是学习的一部分;内容的多元表征;理解知识是被建构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13]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理论发展至今,它主要包含三大理念: 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 它不是最终的答案, 更不是终极真理, 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被新知识和新理论所超越、所取代。激进建构主义一派对知识的观点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走得更远,,他们认为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刘儒德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概括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中面临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假设和解释而已。[14]李琦、陈广宇、李政等提出从不同方面理解建构主义知识观,他们认为从主体方面理解,知识是客观的;从本质方面理解,知识是社会的;从获取方面理解,知识要情境化;从表达方面理解,知识有默会性;从学习方面理解,知识是复杂的。[15]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它具有多向社会性和他人交互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元化的,学生对对象意义的建构也是多维度的。[16]高文根据相关的研究概括了建构主义学习的6条核心特征: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17]张旭,赵静波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有以下特征: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学习意义的活动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的;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的过程。[18] 在建构主义课堂中,重点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课堂不再是教师向被动的学生灌输知识的地方, 学生不再是空的容器等着被注满。师生角色被重新认识,师生关系也随之改变。潘玉进指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应该体现在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要进行师生角色的调整,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经验的差异进而搭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19]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是促进者,他们指导、调停、鼓动和帮助学生发展与评估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教师最大的任务就是提好问题。[20]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21]

(4)建构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主义比较关注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何克抗指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

[22]括四大要素:情境、协商、会话与意义建构。袁维新等认为教师在发展课程时,应给与学生对环境资料进行同化的机会,并借由发展概念以解释或组织资料而进行顺应, 甚至运用新概念以解释不同的现象, 最后将新概念与旧知识组织起来, 以达到平衡的历程。[23]杨开城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七条原则:提供知识的多外部表征原则;提供丰富认知工具的原则;情境的真实性原则;学习者控制与教师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扶助差生的原则;知识获取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24]高伟认为建构主义批判传统教育去情境化的做法,强调情境教学,首先将学习放置于复杂真实的情境中,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其次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真实情境中,能够使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25]

有学者提出,建构主义使得教学设计有了很大的转变,李艺总结了以下几点变化:从微观的教学设计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设计的内涵由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转向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设计理论把研究重点由注重将知识分学科教授,把知识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单元,变为注重学科整合的整体性知识的获得,重视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综合性;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重视主动参与式的学习;教师或教学系统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强调“学习伙伴” 的重要性,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尊重学习者在学习成果上的个别差异,由学习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过程导向的教学目标;注重高层次的学习结果的培养。[26]谭敬德提出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既表现在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又表现在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各环节的影响,即有助于教学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注重学习主体个性特征,分析差异;加强学习情境设计,重视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设计;为评价方式多样化提供理论支持。[27]于晓波总结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包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28]

基于建构主义的早期教育实践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基于建构主义的早期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对早期教育的影响。

当代建构主义受影响比较大的早期教育方案或课程包括:幼儿认知导向课程(High/Scope课程或高瞻课程)、凯米和德弗里斯早期教育方案、福门的建构游戏课程、全美幼教协会的发展适应性教育实践及瑞吉欧早期教育实践。

目前幼儿园的生成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项目活动课程都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设计,这些课程体现了尊重儿童,提倡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创造性,

[29]对解决幼儿园的课程问题有了很好的借鉴。建构主义也对学前教育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使得学前教育评价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和内容的多维性;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方法要以质性为主,定量和[30]定性相结合。建构主义使得学前教育评价从关注与教学本身转移到关注关注儿童的发展。建构主义的儿童学习观点对于我国学前课堂教学的现代认知、变革和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思想引领.[31]

综合以上关于建构主义的研究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是深而广的,看出建构主义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们研究的的内容的丰富性及建构主义对人的学习影响的深刻性。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关于知识与学习的观点有了深刻的转变。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影响是改变了传统的以行为主义为指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课堂逐渐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学前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这也是已有研究中涉及的比较少的地方。所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开展幼儿园教育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价值。

2.关于数学教育的研究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的产生源于人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早在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伴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逐渐形成了对数学最初的认识,由人类早期的“结绳记事”,“刻痕记事”可以看出数学在最原始的应用。数学教育产生是由来已久的,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及西方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集合、天文、音乐)都包含了一些数学内容。

(1)数学的特点及价值研究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变化规律进行抽象, 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逻辑推理的科学,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形及它们之间关系。[32]数学是人们于现实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产生于具体的事物,同时随着不断的发展又逐渐脱离具体的事物,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区别于具体事物的、抽象的。数学的抽象是对物体现象生活的一个方面的抽象化,即只保留量的关系而舍弃一切质的特点,只保留一定的形式、结构而舍弃内容,得到的是纯粹状态下的以抽象的形式出现的量与量的关系,它是一种思想材料的符号化、形式化的抽象。[33]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数学的定义、公理的推断都离不开严谨的逻辑分析和演绎归纳。在数学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猜测、验证、推理、证明。每一个数学公式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思维的参与,离不开严密的推理。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数学的应用的扩大化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学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数学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互联网,让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在科学研究的应用也是广泛的,一切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学方法和思想的运用。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数学对产生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中,能够帮助人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同时数学对人的发展及成长发挥着教育作用,对于人类的认知和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人虽然天资不同,但是人类的后天发展的能量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教育能够使得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使得它与人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所以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锻炼人的思维。[34]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此可见数学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密不可分的。同时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的好奇心、探究精神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2)现代数学教育理念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和解决所认知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主要思想,1980年4月,在全美数学教师联合大会上发表的一个指导性文件中指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80年代中学数学的核心”。1988年国家数学教育大会将“问题解决、模型化和应用”作为大会研究课题之一。

数学应该成为公民具备的文化素养,学校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学习数学的机会。1991年初,美国总统签署了一份称为《美国2000年教育规划》的报告,提出让所有人都能学习有效的数学。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体现了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数学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提出要试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开展对儿童数学素养的培养,并把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放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数学学习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精选数学学习的内容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学习需要的数学。

从目前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数学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数学教育有对我们人类有着特殊的价值,并且数学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强调问题解决、大众化、服务性、应用性更加关注数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们对于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得数学教育也尽力朝着实用性、普遍性、服务性发展。 (3)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价值研究。幼儿园数学教育对于幼儿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数学教育活动不仅提高幼儿的能力,发展儿童数学思维,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林嘉绥从数学教育对幼儿认识世界的价值以及对为以后的学业准备两个方面谈到他对早期数学教育价值的理解,他认为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同时她也提出这也

[35]能为儿童日后小学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胡勇军提出早期数学教育对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有其特殊的价值,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增强幼儿对数[36]学的兴趣。黄谨认为数学启蒙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需要,我们要充分重视数学启蒙对幼儿的作用。[37]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王小辉从早期数学教育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的角度研究了其价值及意义,数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思维品质。[38]幼儿处于逻辑思维萌发及其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是并不是说幼儿不能学习数学。数学教育对幼儿的意义在于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对于幼儿来说早期的数学学习能够给他们一些早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训练,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39]Greg J.Duncan,Chantelle J.Dowsett等人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与表现很有利地预测儿童今后学业能够达到的成就。[40] 关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特征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其具有操作性、探究性及生活性。吴慧鸣提出在数学活动中,孩子亲身操作,亲身体验对发展孩子数学概念,空间思维等的意义,操作材料对是幼儿自身学习的重要方法, 是幼儿主动获取物体间数量关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发展感知与思维的重要方式。[41]操作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性学习的物质基础,是帮助幼儿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的数学操作活动包含了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成分,操作活动对数学活动还具备探究性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学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幼儿实施操作动作,使外部动作内化的媒介。[42]幼儿认知发展的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43]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张宪冰认为探究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的方式,儿童对身边的事情天生就有种广泛的好奇和兴趣,儿童的好奇心促

[44]使他们在对周围的探索中乐此不疲。让儿童在探究性的获得中学习数学对于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黄胜梅也提出类似的观点,探究学习方式从儿童的天性出发,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探究精神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多的价值。[45]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性是指在生活中对幼儿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数学教育,周粮平认为数学教育如果脱离幼儿的现实生活,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感到数学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这样会导致幼儿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他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途径及内容三个方面来论述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观点。[46]仇美霞认为现实生活是数学概念的源泉,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并以一定的形体存在于空间,强调将幼儿的数学教育纳入到生活之中,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愉快学习,才能让幼儿产生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密切关联,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47]的问题。韦永慧探讨运用生活化情境开展数学活动刺激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的作用,她认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幼儿学习数学的情绪是积极的、主动的,能促进他们形成自我的知识结构。

[48]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实施的研究。学者们比较关注具体的数学活动实施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引用到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张勇强等提出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数学教育有机地结合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CAI),用游戏课件开展数学教育活动。[49]周欣提出开展个性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开展个性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需要有正确的评价理念,在教育活动设计的时候能够针对不同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活动内容和材料方面给儿童提供选择;根据儿童学习风格提供相应的活动方式。[50]王小辉提出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有效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新知的兴趣;搭建探究平台,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总结,交流帮助幼儿归纳合理结论;将新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促进知识迁移。[51]孙锦瑞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该以数学文化为理念在文化情境中强调数学对幼儿的启蒙。[52]Carolyn Tucker等人提出运用儿童文学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53]

通过以上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研究的文献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对针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倾向于理论层面的内容比较多,对于指导教育教学一线的具体的建议比较缺乏。本研究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的策略的提出,以使得研究结果能够对改进他们的工作有启发和借鉴。

3.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1)有关教育活动设计内涵的研究

荷兰知名的教学设计专家迪克斯特拉教授认为:“教学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学习是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当一个人想接受教学活动当组织描述和认可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学时,就必须对教学进行设计”。[54]史密斯,雷根提出教学设计是指把学习和教学原理转化成对于教育材料的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规划这一系统的、反思性的过程。[55]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书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育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56]我国学者乌美娜在《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57] 通过对先前学者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可以推出教育活动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相关学习理论、幼儿发展理论及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育活动的各项要素进行合理化地安排的过程。它是教师将抽象的教育理念具体化的过程,是对学习者如何开展有效教育影响的系统化设计过程。

黄瑾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和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它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58]庄虹,陈瑶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的时空内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59]方案。也有学者提出教育活动设计是学前专业核心的课程之一,融合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注重实际训练的应用型课程。[60] (2)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研究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从查阅到的文献查阅中可以看出学者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如何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应该遵循的活动设计的原则。朱家雄教授提出在进行幼儿园活动设计时需要遵循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开放性原则。[61]郭宗莉,钟小锋认为教育活动设计应该以满足儿童需要为基本前提,最终实现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统一,他们提出要保持教育活动设计的整体有效性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活动设计过程的开放性;活动设计与获得实施的交融性;活动设计过程的师生呼应性。[62]但菲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包括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和整[63]体性原则。赵焕明提出综合性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应该包括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教学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教学活动应将学习和发展连结一体。[64]姚伟教授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

【65】原则包括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因材施教性原则。周云指出早期的科学经验对儿童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应该体现目标性、方法的灵活性、活动性、教师的指导性。[66]秦红指出在进行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时,需要坚持回归生活原则;关注发展原则;实践创新原则。[67]于冬青指出关键经验是儿童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进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时,要重视儿童获得必须的关键经验,并且以关键经验作为制定活动方案的标准及活动评价依据。[68] (3)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及基础。朱家雄教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一书中,从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69]活动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黄瑾从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和内容、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环境与资源、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育活动评价几个角度进一步阐述各个内容领域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有效策略。[70] 关于教育活动目标方面,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已经明确的指示,教育活动的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中要求的每个具体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有学者指出活动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随着儿童的经验和兴趣随时生成新的活动目标,能够让儿童主动地探索,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要关注活动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统一。[71] 宋济明指出在选择合适的具体活动目标之前需要了解每个教学领域的总目标,然后了解每个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最后根据具体目标所包括的内容选择适当的目标。[72] 有关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袁爱玲,何秀英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有导入的一般策略、掀起高潮的一般策略、结束的一般策略、把握活动节奏的一般策略几方面。教育活动的方法策略有依据活动目标和内容的性质、特征选用方法;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差异选用方法;选用的方法

[73]应体现先进性;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创造更新。在具体设计教育活动步骤时,应该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并且要考虑到活动的新颖性。王瑞玲指出在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中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是既要有活动的目标达成,同时也要关注活动的过程;第二既要关注物质环境,也要关注心理环境;第三既要关注教师的预设,更要关注儿童的自发生成;既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74] 作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活动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还能够通过对教育互动的不断反思与重建,促进幼儿、教师及所有课程参与者的成长。虞永平等指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若干评价原则,首先是教育活动要以幼儿为中心,其次教育活动要体现交互主体性,第三是教学计划实施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第四是资源和环境的有效利用。[75]王秀莲提出,幼儿教育活动评价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首先的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其次是需要研究教育行为的规律性,再次是教育形式的合理性,最后是教育效果的适宜性。[76]李艳指出教育活动评价要遵循发展的、适宜的及分类的原则,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即活动目标的综合性、层次性和差异性;活动的内容要生活化、趣味性和实效性;活动方式要多样化,有层次和连贯性;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师幼之间的互动;活动的效果要关注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全面的发展。[77]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数学教育、教育活动设计等相关文献收集与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探讨有其独特性与优势。随着人们对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视,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们需要提升开展高效的数学活动的能力。本研究以教育活动设计为出发点,以建构主义理论观点为指导,在教育实践层面对幼儿园数学活动进行改进,使幼儿园数学教育能够做到以幼儿为中心,注重儿童经验的获得及认知的建构,培养儿童数学兴趣及积极的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2]刘迎杰.主题课程的建构——后现代主义与建构主义对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启示[J].淄博师专学报,2007(1):32-36.[3]Anita woolfolk著.陈红兵等译.教育心理学[M].徐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81.[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5][6]张建伟,陈琦.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82.[7][8]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9]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9.[10]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4.[11]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6-21.[12]桑新民.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4):51-55.[13]Anita woolfolk著.陈红兵等译.教育心理学[M].徐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81.[14]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10.[15]李琦,陈广宇,李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知识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9):13-15.[16]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7.[17]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9(1):35-39.

[18]张旭,赵静波.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教学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47-148.[19]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科学版),2000(4):9-93.[20]张奠宙.期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大国”风范[J].教育科学研究,2005(2):16-18.[21]赵延清,贾云宏.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3-65.[2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23]袁维新,吴庆麟.关于学习环模式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30(3):632-635.[24]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0(4):14-18.[25]高伟.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8-80.[26]李艺.建构主义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建构主义知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02(6).10-15.[27]谭敬德.格拉赛斯菲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理论认识论特征及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11(7):25-28.[28]于晓波.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的开发[D]:[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2000.

[29]杨晓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幼儿园课程设计[J].山东教育科研,2002(2):25-27.[30]李贵希,刘花雨.建构主义知识观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57-59.[31]马云.建构主义与我国学前教育课堂教学的现代革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49-51.[32]史宁中.关于数学的反思[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31-39.[33]周春荔.数学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34][37][60]黄瑾.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3,35-37,61.[35]林嘉绥,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10.

第11篇:科技文献资源与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

科技文献资源与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1-8-12信息来源:

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姜常梅蔡馨燕李瑞兰

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程

科技进步成为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科技文献资源是重要的科技基础条件,是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等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利用的程度与速度,是决定国家或地区科技能力强弱、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2002年7月,国家科技部启动了旨在促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筹建工作,正如同经济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性一样,平台是增强我国科技总体实力、实现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这是国家第一次就平台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纲要》突出了“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平台建设的指导方针,对平台建设的建设任务、组织保障都提出了若干纲领性意见,明确提出了搭建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等“六大共享平台”。按照《纲要》的要求,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二十多个部门和有关地方,加强统筹规划,科学部署,采取增量资金带动存量资金,共建共享等多种机制,整合1000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相关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推进平台建设,为一些重要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了有效支撑。

2005年7月,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凝练出了“六大共享平台”24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并在平台建设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监督管理、共享服务等重要环节提出了若干重要措施。“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通过制度创新,为科技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以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全社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是六大平台之一,自提出至今,初步形成了涵盖全国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网络,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提供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二、科技文献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科技文献是一种重要的科技基础资源,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都发生质的变化。在信息业发达的国家,以整合,共享和服务为目标的大型文献资源系统越来越多。

科技文献平台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保障,实现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和意义如下:

1、有利于有效整合分散的科技文献资源,减少文献资源的重复购置,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进一步提高我省科技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战略意义十分明显。

2、有利于科技文献资源结构和品种的调整。通过对专业性与综合性、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一般文献与特种文献、基础文献与辅助文献等方面的调整措施,实现科技文献资源结构和品种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扩大科技文献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通过实施分工协作、集中采购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加工成本,扩大科技文献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

4、有利于增强科技文献服务能力。通过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专用网络、联合开展文献加工和在线委托等手段,提高各成员单位的科技文献利用率,丰富科技文献服务内容,增强科技文献服务能力。

三、国家及有关省市科技文献平台建设情况

(一)国家科技文献中心

为了促进国家层面上的科技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科技部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为基础,于2002年建立了国家科技文献中心。

中心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农科院图书馆、中国医科院图书馆、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为核心,吸收了30多个部委的文献情报单位参加。

中心实行理事会制,理事会由上述7家核心单位、科技部、财政部有关司和科学家组成,理事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工作小组,如统一采购小组等。中心的职能是统一规划制定成员单位科技文献资源建设的方案;统一采购各成员单位的科技文献,特别是国外科技文献;对采购的科技文献按一定的标准统一加工;将加工好科技文献统一上网。中心对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上网的科技文献予以一定的补贴。网上对外服务的外文科技期刊已达15500多种,占全国外文期刊总量的2/3以上,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技术保障。

(二)部分省市科技文献平台建设情况

根据国家顶层设计和思路以及地方实际情况,各省市均出台了平台建设方案,并适时开通了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以下介绍上海市、甘肃省、安徽省、贵州省、浙江省、江苏省和陕西省的科技文献平台建设情况。

2004年7月14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这是我国第一个启动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它的建成不仅优化上海本地的创新环境,而且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华东地区科技资源的集成、共享和利用,从而达到提升整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并最终服务全国。平台框架包括十大系统,科技文献服务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集成了上海市各图书情报单位、专利标准文献机构的馆藏科技文献资源。到目前为止,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已拥有了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东华大学图书馆等等28家加盟服务单位。能够为各行业、各领域的用户提供文献检索、专利检索、科技查新、参考咨询等公众服务,以及网络原文传递、检索代理、馆际互借等个性化服务。

甘肃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已于2005年底开通运行,是以甘肃省科技图书馆为主,联合

省内其他主要科技文献信息机构,实现对全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建设,链接和集成国内外其他文献信息系统,组织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建立有效支持全省科研创新活动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联合保障与服务的网络化共享平台。平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文数据库检索及发布系统、异构数字资源统一检索系统软件,上网数据库已达110个,组建了由16家单位参加的“甘肃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联盟”,实现了与国家图书文献中心、中科院资源环境中心、兰州大学、省图书馆等主要文献单位的光纤对接和互联互通,科技人员足不出户即可上网查阅各种文献资料。

2005年11月13日,由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主持申报的“安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方案”通过了安徽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论证,标志着安徽省科技文献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正式启动。

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年初已完成建设工作,投入试运行。平台在贵州省科技厅的直接指导下,由贵州大学组建项目工作组,积极开展平台系统的研发和建设工作。平台充分利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对贵州省现有科技文献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利用,建立了一个涵盖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教育学、专利、标准等学科及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库及资源访问渠道,具备了向全省范围提供科技文献服务的能力。平台投入应用后,将提高贵州省科技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可获得能力,促进全省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全面协调发展。

2006年4月3日,随着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点击浙江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网站,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实验动物公共服务“三大平台”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全面开通。浙江省首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包括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和实验动物公共服务三个平台。其中,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首批成员单位由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等省内10家主要科技图书文献信息机构组成。通过资源整合,科技文献资源总量占全省的80%以上,通过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的组合,该平台可以满足全省95%以上的科技文献需求。

2006年4月12日,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并对外服务。据介绍,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和开发了江苏省科技、教育、文化三大系统10家单位的主要优质文献信息资源,目前可提供服务的各种电子文献资源总量已达8000G。包括中文科技期刊10000种、外文期刊15000种、中外会议资料30万篇、学位论文40万篇、中外专利文献1800万件、中外标准30万件、国内外科技报告30万件、中国重要报纸全文350万篇等文献信息资源。平台同时开通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南京镜像站。

陕西省已制定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科技基础平台建设规划,到2010年建成五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最大限度地盘活全省现有的科技存量资源。这五大共享平台分别是: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实验动物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另外,天津,湖南,广东等省市也先后制订和启动平台建设。各省市前期投入多在2000万元左右。

四、山东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现状及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研究制定统一订购制度和数据采集加工的规范与标准,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建设省域特色数字化科技文献资源库,搭建山东省科技图书、专利、标准等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全省及与外省市、国家文献网络系统的对接和共享,提高科技文献资源利用率。

山东省科技文献资源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高校和科研单位三大系统。据不完全统计,三大系统文献收藏总量约在3000万件(册)左右,主要品种有科技图书、国内外科技期刊、专利文献、技术标准和检索工具书等,基本涵盖了工程技术各个领域和专业。使用的数据库(1万条以上)130余种,其中高校系统的文献数目约占总量的2/3。由于资金来源不同,管理模式不同,尤其是服务的领域不同,三大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互之间共享的空间很大。

以山东省科技情报所开发的“山东省科技资源检索系统”为标志,已经开始探索我省科技文献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工作,该系统由27个数据库组成,包括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外文期刊库,科技成果库,学术、学位论文库,企业产品库,科技新闻库等,采用一方投入,多家共享的模式,现有规模单位用户50多个,地区资源代理用户14个,为我省的三大科学院、部分科研机构、信息机构、企业提供远程资源服务。

(一)山东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现状

为做好山东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准备工作,2005年7月底开始,重点对科研系统124家科研机构(包括89个省属科研院所和35个省重点实验室)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情况的进行了调查,其中主要48家科研单位的汇总情况如下:

服务收益为152—157万元/年,从业人员总数为554人,中外检索工具书总数为13861册,文献收藏总量达91余万册,会议论文集总数为238册,学位论文集总数为200072册,学术论文集总数为1123册,科技档案总数为6909册,中国标准库总数为9334条,行业标准库总数为5239条,国际标准组织标准ISO总数为14条,中国专利总数量为115个,入网计算机总数为1317台,2004年科技资源经费投入为926.56万元,流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的时长总共为12757分钟,自建和联建数据库数据总量为661126条,拟建数据库数据总量为1500条,购入数据库数据总量为55048523条,网络接入商有中国网通,联通,济南广电,百灵,接入方式多为光纤宽带。总之,我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有一定的基础,但从需求和整体而言,我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结构与分布不合理,保障服务能力待加强;长期以来,“条、块”分割,使各类科技信息资源拥有单位在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中缺乏资源共享意识和全局观念,全省缺乏权威的、统一的协调机构和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因经费缺乏,我省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总量不足,不能满足我省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建设,服务手段方式单一。因此整合科技信息资源,以增量调动存量,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为我省科技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文献基础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二)山东省科技文献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1、逐年增加经费投入。

建议对山东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平台建设经费实行单列。在平台建设初期适当加大投入力度,用于平台的开发和现有文献资源的激活。以后确定一个年度基础投入数额,每年在此基础上增加20%。同时调动多方积极性,实行省财政投入与部门投入相结合的投入政策,共同发展分布式资源分中心或专业资源分中心。

2、技术标准制定和规范实施。

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整套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协议来实现,才能做到网络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国家已有的配套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各参与建设部门要严格实施;国家没有现成规范标准的,山东省要抓紧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实现全省信息资源和网络系统能够共享和兼容的根本目标。

3、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强化平台建设的资金、绩效管理。

参与共建共享工作的部门较多,情况各不相同。必须综合不同部门及相关文献资源的特点,以资源建设和共享服务绩效为核心,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制度,动态监测科技文献服务平台的运行效率,保证平台的高效运行和国有资产安全及有效使用。

4、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网络环境、信息组织处理、共享服务中的知识产权、用户行为及需求分析、评估体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并建设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善于跟踪科技发展动态和水平、具备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整合、检索、研究、管理、服务能力的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保持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5、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家、相关省份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建设单位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国内科技文献资源互补共享。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建设、管理经验和技术,借鉴和引进科技文献建设、管理方面成熟的制度及标准规范,推进交流合作,提升资源共享层次。

第12篇:文献综述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 廊坊市瑞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专 业: 财务管理 姓 名: 杜海元

指导教师: 翟会颖

2014年5月14日

1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 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课题为《廊坊市瑞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过规划分析,并且汽车行业在我国一直属于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因此本文的叙述对汽车行业的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用盈利能力理论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这些文献给予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查阅近几年有关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论文和期刊。

2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各国企业都将面临全球的竞争挑战,而且汽车行业更新换代快,面临的竞争与日剧增。目前我国已经加入WTO,国内企业所遇到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化解压力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并且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性能力的目标,它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近几年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分析涵义综述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钱爱民(2011)在《公司财务状况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中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中指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指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朱德龙(2010)《财务报表分析》中提出,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以从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四个方面进行。

崔也光(2005)《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阐述,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利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个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体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赵改云(2010)《企业现行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之我见》中提出长期盈利能力是着眼于企业长期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实现利润和占用投入资金比率的分析,评价企业投资的增值能力。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资金进入企业后,最终形成了各种形态的资产。企业在一段时期内资产一定的情况下,获得的利润越多,

3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表明资产的获利能力就越强。因此,可以进行资产盈利能力分析,衡量资产的运用效益,反映投资效果。

屠芳(2012)认为,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能力主要强调的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它主要是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以及相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主要反映盈利的确定是否同时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入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这样的盈利水平才具有较高的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指标越小,盈利质量越高。

田俊敏(2009)《改进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中提出企业常用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等。这些指标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企业的风险特征、理财行为特征及投资价值,为相关利益人提供多种多样的盈利能力信息,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和信贷的决策,也为评价企业绩效提供有效基础。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根据“资本保全”原则设计的指标,更加谨慎、稳健地反映了企业资本保全和增值状况,它体现了对所有者权益的保护,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侵蚀所有者权益的现象,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童翔飞(2004)《企业集团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财务控制与改进——相关财务指标分析》一文中,讲述了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这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也关系到债权人以及企业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共同关心的重要指标。

提高盈利能力综述

刘祥坠(2008)《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中明确指出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其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的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公司的股东带来价值。因此,经济增加值率越高,公司的价值越高,股东的回报也就越高;股东回报越高,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就越好,即公司的市场价值越高。在市场经济中,资本是讲求效益的,公司资本运作的效益越高,就越能吸引资本的投入。在传统的利润标准体系下,没有一个恰当衡量资本运作效率的指标,而在经济增加值率标准下,这个问题将一目了然,经济增加值率高即意味着该公司单位资本创造的价值最大。

倪燕(2009)《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指出企业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她指出企业

4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利润越多,企业盈利能力相应越好,反之,企业利润越少,企业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视利润数量的多少。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只看重利润的多少,不关心利润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利润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导致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缺乏准确性。

陈荣奎(2006)认为,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利润表有关数据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利润表中有关项目和资产负责表中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来评价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和预期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中最根本的有两个角度,即从利润形成结构来分析获利能力和从投资报酬率的角度来分析获利能力。利润形成结构分析主要是通过利润表有关项目之间的对比关系来分析公司的获利能力,这是传统的获利能力分析的基本方法。这方面的指标主要有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率等。

王芳(2009)《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探索》中指出由于上市公司自身特点所决定,其盈利能力除了可通过一般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分析外,还应进行一些特殊指标的分析,特别是一些与企业股票价格市场价值相关的指标分析。如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股息发放率、价格与收益比率等指标。由于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决定了某一期间的利润并不一定具有可持续性,利润带来的资源并不一定具有确定的可支配性,从而使以上所述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影响企业盈利能力质量的因素。决定盈利能力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现金净流量及利润的构成情况等。

程培先(2008)在《企业获利能力分析指标探索》相关理论中提出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出现的几个问题,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忽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忽视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企业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忽视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

5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谢宏(2006)《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盈利和盈利分配情况所作的分析,它是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的综合表现。投资者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的分析,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报酬是从中支付的。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来源。政府有关部门关心的则是微观和宏观的经济效益以及各种税费上交的可靠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来评价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企业获利水平,它是管理者经济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体现。对员工来讲,则是丰厚报酬和资金的来源,并可保证工作的稳定,同时它也是集体福利,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

盈利能力分析方法综述

张宝清(2010)《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探讨》中应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既容易理解,又有很强的操作性。

侯晓红,李琦,罗炜(2011)《大股东占宽裕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中利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系列指标的结果进行处理评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

刘捷,王世宏(2011)《资本规模对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中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客观赋权的多指标分析方法有利于避免指标排序以及其权重选择的主观性。

孔宁宁,张新民,吕娟(2012)《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中构建了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企业盈利能力测评模型,并通过具体实例研究证明该模型的仿真结果比较可靠,而且测评准确度高,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穆林娟(2009)《财务报表分析》中提出: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两个或几个有关的经济指标的对比,找出差异,研究和评价公司经营状况的一种方法。比率分析方法是以同一期重要财务报表上的若干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目前相关情况以及公司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趋势分析法是为了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及其原因、性质,帮助预测未来。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研究开始于90年代初,早期研究主要是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企业财务业绩评价,后期发展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多角度综合评价。

6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企业的盈利能力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以往的研究理论,为我们对现代企业盈利能力体系的研究和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

Czyzewski and Hicks (2009) 《 Analysi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一文中对资产机构和现金持有量如何影响资产收益率(ROA)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成功的企业具有相对高的现金资产集中充足度,其对现金实际上会产生较高的资产收益率。

McKinsey Quarterly (2010)《A marketer’s guide to behavioral economics》,NedWelch 在 Maeketers have been applying behavioral economics-often unknowingly for years。A more systematic approach can unlock significant value.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2010)《 Balanced score card 》中提出平衡计分卡理论,它的基本思路是将影响企业运营的包括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表面现象和深层实质、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各种因素划分为几个主要的方面,并针对各个方面的业绩目标,设计出相应以便系统、全面、迅速地反映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为企业的平衡管理和战略实现服务。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组织战略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定义组织绩效目标,每个角度包括战略目标、绩效指标、测量指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需的行动方案,从而大大改进了以往绩效管理中由于仅关注财务指标造成的局限性,并在世界很多国家大型企业得到推广。

7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结 论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行业已经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这五十年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是一个很长的发展时期,中国的汽车行业到了崛起的时候了。而且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转换,现在的80和90后又是一个比较讲究享受的群体,他们的购车欲远远大于他们的实力,成为汽车领域新的一部分,这大大加快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近几年学驾驶证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即将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因此,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不容忽视,它关系到企业管理者、股东、债权人和职工的经济利益。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从企业的指标分析方面、特殊指标如每股收益方面、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对比方面、资本结构方面、商品结构方面等研究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其给予股东的回报率越大,企业的价值越大,同时盈利能力越强,带给企业的现金量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因此赚取的利润也越多,保障了投资人、债权人和员工的经济利益。本文以廊坊市瑞友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为例,利用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分析和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这也是企业的重点。

第13篇:文献综述

浙江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利弊分析的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中,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经历了一个从数量小、范围窄、限制多的试点阶段逐渐发展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的格局。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 以来出现的改革步伐的加大,中华民族企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将进一步增大,外资对中华民族经济的影响也将进一步深入。

关键字: FDI 民族企业 利弊分析

1.前言

2007 年“两会”期间,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人大代表宗庆后上交了一份提案, 名为《关于立法限制外资通过并购垄断我国各个行业维护经济安全的提案》。这个提案来源于达能欲强行以40 亿元人民币的低价, 并购娃哈哈总资产达56 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事件。这使得娃哈哈集团在引进法国达能集团直接投资后的恩怨浮出水面。

作为80后的一代,我们见证了娃哈哈的成长,也是娃哈哈产品的最大消费群体。因此,笔者运用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达.哈”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肯定FDI对我国民族企业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上,侧重于分析关于FDI的消极影响。

1.1 主题思想

外商直接投资(FDI) 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关于引进FDI 对我国民族企业的效应问题,许多国内外文献已经作了相当充分的探讨,如Pearson (1991),研究的主流侧重于FDI 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相当多的文献认为,FDI 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出口贸易和劳动就业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笔者不赞成一些对FDI 持完全否定态度的经济学家如阿瑟·刘易斯(Lewis) 和佩必斯(Prebisch) 的观点,但是, 胡宏兵(2004)认为由于国际资本的逐利动机和外国投资者所追求的目标与中国利用外资的目标之间的不一致性, FDI对我国民族企业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消极影响。而对这些利弊的研究正是本论文写作的主题思想[8]。

1.2 相关概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把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定义为:“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经济区域)所经营的企业中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有效的发言权。”而发布年度投资报告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则在此基础上,定义外商直接投资为:反映一经济体的居民(直接对外投资者或母公司)在其他经济体的企业居民中的持续利益和控制力的一种包含长期关系的投资。其中暗指投资者对其他经济体企业的经营有很大影响力。由此,沈伯明(2004)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其核心是对本经济体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控制力。

[5]

1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利弊分析——以娃哈哈为例

1.3 综述范围

在论文的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中国的外资经济》、《中国利用外资规模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外资进入行为研究》、《“入世”与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战略》、《利用外资与金融风险防范》、《当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与我国的对策》、《中国引进FDI 所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关于我国引进外资的利弊分析》、《“娃哈哈”纷争迷局》、《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与发展方向探析——“娃哈哈·达能之争”的案例研究》、《反思达能强行并购娃哈哈案例》、《“达娃之争”给拥有民族品牌的本土企业的启示》等。

本文针对笔者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前期阅读和思考,结合论文的主题思想,以及“达.哈”事件这一经典案例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提出我国民族企业在引进FDI时的新对策。

1.4 争论焦点

有关于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利弊的争论,国内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争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加强的趋势,江小涓(2002)认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垄断市场。 ⑵ 导致失业。 ⑶ 外部冲击。 ⑷ 技术依赖性。 ⑸ 利益外流。 ⑹ 影响政府控制力。 ⑺ 国家安全。 ⑻ 必要性减弱

。 [1]2. 达能V娃哈哈之恩怨

2.1 纠纷缘起

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其中娃哈哈持股49%。

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达能跃升到51% 的控股地位。

傅钢(2007)认为当时,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其合资公司未果后,双方改签一份商标使用合同。正是这一条款,引发了强行收购**

[17]

2007 年4 月3 日,达能欲以40亿元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

浙江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2.2 案例分析

⑴ “达.哈”事件是一场股权争夺战。 ⑵ “达.哈”事件是一场商标使用权的争夺战。 ⑶ “达.哈”事件是一场合同风险的典型事例。 ⑷ 达能在我国实施的并购类似恶意并购。

此外, 余四林(2007)此事件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我国在经济安全立法上的巨大空白。如果我们仅止于从“自由主义”式的交易司法角度进行审视, 恐怕会忽略其中更该令人警醒的典型意义, 因为它暴露出的是我国在经济安全立法上的巨大空白

[19]

2.3 启示

这场相互揭短的“达.哈”事件会给达能与娃哈哈双方都带来不利影响。从纷争骤起到现在,达能的股市价值大跌,这表示欧洲投资者已经开始对达能投反对票了。而长此以往,娃哈哈在消费者心目中几百亿的品牌价值也难免会“身价大跌”。不论这场纷争最后的结果如何,达能与娃哈哈都不是赢家。

那么,我国民族企业在与外资合作时,应该从这次事件中得出一些启示,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争取中外合作愉快的双赢结果。蓝晓芳(2007)认为,

(1) 我国民族企业与外资的合作应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 (2) 签订合同前应三思而为,一旦双方订立合同就应遵守游戏规则,秉持“合约精神” (3) 对并购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 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机制。

(5) 民族品牌的保护不应过于依靠本土企业的呐喊或政府的行政干预,而应仰仗法律的立法完善与有力执行[20]。

3.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概况

3.1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之历程

张建刚(2007)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中,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⑴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起步阶段 (1979-1986) ⑵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持续发展阶段 (1987-1991) ⑶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2-1996) ⑷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结构调整阶段 (1997- 2 0 0 0) ⑸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质量升级阶段 (2 0 0 1 - 今 )

[6]

3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利弊分析——以娃哈哈为例

3.2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之利弊

我国实行开放政策, 利用外资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引进国外资金来弥补国内资金缺口, 促进技术、管理等方面进步, 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拓展国际市场, 发展我国民族经济。从我国近20 年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实践来看, 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陈业宏(2004)认为主要表现在:

(1)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2)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族经济的增长。

(3)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市场化进程。 (4) 促进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化进程。

(5)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带来了部分先进企业文化,培养了现代企业管理人才。 (6) 推动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法制的不断建设和完善

[14]

但高新雅(2007)认为,任何经济活动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发达国家在向我国民族企业输出资本的同时,从来都没有忘记和放弃对我国民族企业实施“西化”的政治战略。它们以其雄厚的资本挤压、削弱我国民族经济,特别是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他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13]。具体说来, 秦伟(2000)认为外商投资对我国民族企业造成了如下负面影响:

(1)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2)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3)有些外商投资对中国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4)某些外商采取不公平竞争行为。 (5)中方一些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6)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侵害劳动者的权益。 (7)外商投资对国内企业民牌的侵蚀。 (8)外商对国内企业市场的挤占

[15]

3.3 我国民族企业受FDI冲击之原因

由于我国民族企业自身的一些原因以及政府对外资管理上的一些局限,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外资对民族企业的冲击。杜惟毅(2001)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族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上与外资存在差距。 (2)民族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投入比例偏低。

(3)民族企业缺乏规模效应。

(4)民族企业和外资竞争环境不平等。

(5)对引进利用外资的规划和管理不完善。

(6)有关吸收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10]

浙江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3.4 我国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之不对称竞争

我国民族企业在本土面临着与世界级企业的竞争,我国民族企业也采取种种措施提升竞争能力,求得生存与发展,展开与外商的竞争。这一过程自然离不开中国这一大的背景,民族企业在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时所面对的内外部条件是不一致的,也就引出了不对称竞争的概念。孟宪伟(2006)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生产成本的不对称。 (2) 技术水平的不对称。 (3) 市场结构的不对称。 (4) 品牌优势的不对称。 (5) 地缘优势的不对称。 (6) 政府作用的不对称

[16]

3.5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之趋势

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意味着开放的中国将加速纳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面对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外商对华投资战略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多方面变化,这些变化与外商全球战略调整是同步的。邹昭晞(2006)把该趋势归纳为:

(1)从“浅层一体化分工”转向“深层一体化分工”。 (2)制造业公司服务化。

(3)独资经营取代合资经营或在合资企业中力争控股权。 (4)本土化。 [2]3.6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之对策

不可否认, 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考虑, 利用外资对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外资企业对我国民族企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我们应该敢于正视并积极寻求消除不利影响的方法和对策。影响一国经济的不是直接投资本身, 也不是直接投资引进程度的高低, 而是东道国利用直接投资为本国经济发展道路服务的能力和东道国吸收、利用直接投资提供资源的能力。为了实现在利用外资的同时发展我国的民族企业,林竹(1999)建议如下: (1)调整我国利用外资的模式。

(2)防范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的垄断, 引进多家跨国公司的投资。 (3)掌握合资企业的控制权。

(4)加强对我国民族企业的保护与扶持。

(5)聚集和增强企业实力, 培养有效竞争主体[12]。

5 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利弊分析——以娃哈哈为例

4. 总结

本文参考了大量关于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文献资料,并引用外商直接在华投资的经典案例——“达.哈”事件作为例证,在体现FDI对我国民族企业发展的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揭露了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的风险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不健全。而我国近30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只有在开放的大环境中,我国的民族经济才能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展望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景,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国际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民族企业引进FDI是加快民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不仅不能限制外资进入,相反要积极引进外资。只要我国在引进FDI的过程中寻找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放大利益,避免弊端,从而确保我国民族企业的安全,促进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浙江林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1)[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4 [2] 邹昭晞.中国利用外资规模研究(1) [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61-272 [3] 陈继勇.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1)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唐宜红.外资进入行为研究(1)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93-228

[5] 沈伯明,何元贵,聂聆,郜晓惠.“入世”与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战略(1) [M].广州:中山大

学出版社,2004 [6] 张建刚.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1) [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11-15 [7] 张建勤.当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与我国的对策 [J].湖北大学学报,1999,26(2): 33-35 [8] 胡宏兵.中国引进FDI 所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J].东岳论丛,2004,25(6): 47-51 [9] 刘新萍.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经济 [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0,13(2): 1-4 [10] 杜惟毅.利用外资与民族产业的发展 [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2): 75-83 [11] 郭永芳.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商业研究,2002,(220): 48-50 [12] 林竹.转型时期利用外资与民族企业发展问题的探讨 [J].天津社会科学,1999,(2): 36-40 [13] 高新雅.浅析外资引进与民族经济的发展 [J].集团经济研究,2007,9 月上旬刊(241): 93-94 [14] 陈业宏.外商投资与民族经济发展问题 [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1): 74-78 [15] 秦伟.关于我国引进外资的利弊分析 [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4(4): 101-103 [16] 孟宪伟.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不对称竞争状况的分析 [J].现代管理科学,2006,(2):31-32 [17] 傅钢.“娃哈哈”纷争迷局 [J].中华商标,2007,7: 26-30 [18] 梁昊.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与发展方向探析——“娃哈哈·达能之争”的案例研究 [J].理论界,2007,12: 86-89 [19] 余四林.反思达能强行并购娃哈哈案例 [J].财会月刊(综合),2007,11: 83-84 [20] 蓝晓芳,孟庆君.“达娃之争”给拥有民族品牌的本土企业的启示 [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7): 61-62 [21] 乔新生.娃哈哈事件凸显中国的后发劣势 [J].西部论丛,2007,6: 42-43

[22]Stephane Dee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J].Economics of Planning, 1998, 31: 175–194

[23] Pierre-Xavier Meschi, Jerome Hubler.Franco-Chinese Joint-Venture Formation and Shareholder Wealth [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 20: 91–111 [24] Georgios Fotopoulos, Helen Louri.Firm Growth and FDI: Are Multinationals Stimulating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Trade 2004:163-189 [25] Tony W.Tong.•Jing Li.Real Options and MNE Strategies in Asia Pacific [J].Asia Pacific J Manage, 2008, 25: 153–169

7

第14篇:文献综述

[1] 梁林梅,唐卉,洪岩.论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变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22),5-11

[2] 段洪涛,于朝阳.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辩证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 张治勇,李国庆.对建设网络公开课优质资源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3,01(7)91-96.

[5] 潘凌,王国锋.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对中国公开课建设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2,08:123-126.

[6] 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42-144.

[7] 吴浩.逃课·淘课·蹭课——网络公开课风靡现象的反思与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1,09,85-88.

[8] 冯瑞.世界名校开放课热潮对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2,02,17-21.

[9] 曾华.美国名校开放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07:93-96.

[10] 熊才平.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2,09,9-13.

[11] 刘永贵.基于信息视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04,26-29.

[12] 刘永贵,郑旭东.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展与趋势——EDUCASUE年度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战略议题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08,06,122-126.

[13] 伏秋平.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7,07,23-25.

[14] 刘涤非,赵励宁.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现代情报,2008,09,39-41.

[15] 帕特丽夏·加姆波特,马克·查,张建新.技术与高等教育——新时代的契机与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04,32-46.

[16] 周太军.高等教育管理权限划分对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6,58-64.

[17] 陈迥.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7,164-166.

[18] 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42-144.

[19] 王小丹,胡凡刚.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调研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2,58-60.

[20] 潘凌,王国锋.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对中国公开课建设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2,08,123-126.

[21] 王宇航.论高校“微网络公开课”的建设[J].教育评论,2013,01,108-110.

第15篇:文献综述

PBL理论及在幼儿园应用的研究综述

PBL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广泛受到批评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一种通过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模式。由于强调学习者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PBL模式被认为是最能实现当代教育目标、符合时代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介绍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并逐步探索如何将PBL引入我国教学实践之中。目前,PBL模式已经在包括医学、工程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在内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小学也有一些探索性实践。近几年PBL教学也逐渐影响到幼儿园教学,但其深度和广度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一、概念界定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首创人Barrows 和他的同事 Kelson 博士(1993)给PBL 做了这样的定义: PBL 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课程‘基于问题的学习’始于精心选择、精心设计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关键知识、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策略和团队合作技能;要求执教者深刻了解教学内容、精心地选题,构思出具有代表性和包容多种背景知识的课题;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使学习者能够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能动地获取相关的知识,了解背景资料,提高解决相同或相似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应对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挑战的素养。

Colleen Brown 认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是通过引入“真实生活”情境或案例学习,使学生参与学习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真实情境或案例学习要求学生运用手头的主题内容和方法来探究问题的解决答案。

Duch(1995)认为,PBL 是一种对于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分组合作寻求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提出挑战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运用这些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

Donald和Woods认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任何以问题驱动学习的学习环境。即,在学生学习知识这前,先给他们一个问题,提出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发现在解决某个问题之前必需学习一些新知识。

我国学者汤丰林、申继亮等人指出:问题式学习是将学习“抛锚”于具体问题情景之中的一种情景化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PBL 的各种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它是一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看,则是一种学习方式。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幼儿园户外科学活动中》,我们将PBL界定为:以幼儿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起点,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旨在使幼儿掌握关键的科学经验、发展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及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方式。

二、PBL的产生和发展

PBL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国外的医学教育。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医学教育改革先驱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随后延伸到美国和澳大利亚一些大学医学课程中。

20世纪70年代以后,PBL获得了很快的发展,目前BPL已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教育组织的认可,广泛应用于包括大众医学、护理学、药学、兽医学等在内的医学教育领域,成为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中东和亚洲国家医学教育领域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据WHO 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PBL模式,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不仅如此,PBL还拓展到法律、工程学、教育、社会研究等其他专业的教育领域中。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它被移植到美国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各个年级,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从1995年到1997年经过三年时间的充分准备,香港大学医学院于入学的新生中正式开始实行此全新的教学方法。我国引进PBL 教学较欧美及日本晚。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率先引入PBL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进PBL的院校逐渐增多,如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等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全国各省市医学院纷纷开展了PBL的教学实践。

近些年来,PBL的应用和研究已经在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广泛开展,近几年,PBL教学也逐渐影响到幼儿园教学,华南师范大学杨宁教授是较早进行PBL的研究者,他主持的“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幼儿园教学”课题研究,为幼儿园教师开展PBL教学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

三、理论基础

PBL理论理论不是空想、臆造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的,多元的理论基础为它提供了丰饶的沃土,使其获得蓬勃的生命力。

(一)经验主义——为什么要解决问题

经验主义认为,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经验中产生的,而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造或改组经验的过程,知识是主体主动参与、实施活动之后获得的内部主观体会,而不是通过他人传授或死记硬背获得的,强调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经验的直接相关,依据学生的经验组织教育内容。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即“教育为实现其目的,必须从经验,即个人的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以消除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脱离的隔离状态。核心思想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思考能力,途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程的真正中心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因而提出儿童应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去学;理想的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非背诵课本和记忆知识。

PBL强调问题的真实性,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能够与学生的经验产生共鸣;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的目的,这和“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的实质是一致的。

(二)建构主义——解决什么问题

建构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知识是人们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接受的结果;儿童是一个积极的、有潜力的个体,教育应该是从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日常理解和建构开始。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搜寻信息、犯错、寻找解决方法,获得直接的学习体验。代表人物皮亚杰强调让学生进行“自治式”的学习,即把思考和学习的权限都交给学生,围绕问题、主题、疑问以及相互关系中进行认知的重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的、合作的活动,学校学习应发生在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中,校外的生活体验应与校内学习体验联系在一起。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社会性、情境性和复杂性,强调用真实、复杂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情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真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

PBL 借鉴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PBL的问题以学习者的已有知识为基础,处于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行为,促使他们自愿地通过认知和行动进行知识建构。

(三)“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绝不是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学应该给学生一个探索情境,而不是现成知识;强调学习过程,而不是最后结果;强调内部动机,从探索活动本身得到快乐和满足;强调信息的组织与提取,而不是储存;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固然重要,形成发现的态度和方法也同样重要。

施瓦布(1973)以科学课程为例,提出“探究学习”的程序:①在情境中感受问题:提供学生研究的范围,学生确认研究的困难,形成研究问题;②形成解决问题的假设:学生思考问题,提出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③收集证据和信息验证假设;④实施根据假设拟定的计划来解决问题;⑤得出结论。

PBL吸取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理论的精华,把学生看作能动的、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学习主体,以问题为研究的起点和动力,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和技能。可以说,“发现学习”奠定了PBL的教学方式,“探究学习”则奠定了PBL的教学程序。

四、理论模型

(一)经典实施模型

在了解PBL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中,我们非常清楚的看到,PBL最早是在医学领域使用。McMaster大学医学院的PBL课程以病例形式呈现问题;学生的学习不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 而是围绕问题展开;学生以导师辅导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和研究, 合作确定自主学习内容;在下次小组讨论之前,学生必须完成分工的自主学习任务,小组进一步整合自主学习所获的新信息; 最终, 学生合作地确定病例的解释、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据此, Schmidt把PBL课程实施归纳成为七步跨越

经典的PBL实施模型就是以流程图表达“七步跨越模式”,如图所示:

(注:经典PBL实施模型)

该模型受Bloom 的学校学习模型中输入变量、介入过程变量、输出变量的启发, 但Schmidt和Gijbels将输入变量命名为学生的已有知识的数量、问题的质量和导师的表现;介入过程变量即PBL的学习过程变量、导师辅导小组成效;输出变量包括认知结果和情感结果, 即由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决定的生学习成就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其中学习时间由介入过程变量变成输出变量。

(二)改进的PBL实施模型

针对经典模型实施中出现的小组参与、导师指导以及线性程序问题, 学者和研究者分别提出了三种改进的PBL实施模型。

1.关注小组参与因素的实施模型。为了回答关于学生参与意愿和行为的问题, Berkel 和Schmidt在经典的PBL实施模型中引入了一个介入过程变量“小组参与” ( Group Attendance) 。“小组参与”指学生进行PBL研究的意愿和努力程度, 是一种学习动机因素。他们的研究揭示了 小组参与 的影响因素以及小组参与 在PBL实施模型中的作用。

(注:关注“小组参与”因素的PBL实施模型及其要素的多向相关性)

2.关注导师有效指导的实施模型。为了回答导师有效指导的问题, Moust从导师辅导过程中的典型行为:使用学科知识、使用权威、以学业成就为导向、以合作为导向、角色和谐( role congruence) 以及认知和谐 ( cognitive congruence ) 的视角, 分析了导师辅导小组的成效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关注导师有效指导的PBL实施模型。

(注:关注“导师辅导”的PBL实施模型及其要素的多向相关性)

3.关注学习过程生成性的实施模型。为了回答学习过程的问题, 学者和研究者改变了PBL线性实施程序, 改变了将问题视为静态和固定的观念, 转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生成性。正是看到了PBL问题和学习过程的生成性, Schmidt和Moust将经典实施模型的线性程序框架改进成为循环型发展过程。

(注:关注“学习过程生成性”的PBL实施模型)

此外,米罗一席尔瓦(Hmelo一Silver,2004)提出了应用PBL模式的五阶段模型:探索情境,表征问题;形成关于问题解决的各种假设;找出缺失的信息,明确学习主题;整合新旧知识解决问题,检验之前的假设;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一五阶段模型包含两条线索,一条是显性的旨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认知线索,另一条是隐性的以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为主线的社会认知线索。

五、特点与目标

(一)PBL教学模式的特点

PBL教学模式自开创以来,研究领域从医学到法律、工程学、教育、社会研究等,使用层次逐渐从高等教育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之所以能在短短40内迅速发展起来,是因为其独特特点符合当今社会教育教学规律。

PBL的首创者Barrows提出了PBL的六个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教师是小组学习的指导者,为其提供支持;问题是真实的、开放的;问题是获得知识和问题解决技能的工具;新知识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后来,Gijbels 和他的同事(2005)又增加了一个:评价重视知识基础的组织和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我国研究者从内容、过程及组织形式三个方面概括PBL的核心特征。首先,内容方面强调问题及问题情景的重要性。PBL是一种问题导向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为了培养灵活的思维,问题应该是灵活的、劣构的和开放的;为了支持内在动机,问题必须是真实的、和学生的经验相联系的。问题和问题情景的创设是PBL的起点,也是PBL 教学和学习成功的关键。其次,过程方面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从明确已知信息、未知信息到查找信息,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分析,以及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将新学习的知识应于问题解决,到最后得出结论,评价是否实现了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目标,学习者都要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运用自主学习能力做出判断,得出结论。最后,强调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合作的问题解决小组是PBL的重要特征。基于问题学习中,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单个学生无法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必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分工协作。合作学习主要包括:利用头脑风暴法产生有效的想法;提取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确定学习专题并分派学习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确定要查找或咨询的信息;整合搜集来的信息;共同提出解决办法等等。研究表明PBL中的小组讨论能够提高解决问题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促进共享知识的建构。

(二)PBL的教学和学习目标

Barrows和Kelson(1995)指出PBL有许多重要的目标,它可以帮助学生:(1)建构广泛、灵活的知识基础。PBL小组中对问题的讨论,可以激活相关的原有知识,促进对新信息的加工,更好的建构新知识。(2)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3)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4)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即知道如何成为小组的一员,包括小组的成立、行动协商并达成一致。(5)激发学习动机。PBL 的问题源自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难度适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学习结果是他们可以控制的,学生的内在动机就会被激发。

另外,Hmelo等指出PBL的学习目标主要在于: 帮助学生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和建立灵活的知识基础,最终将学生发展成一个主动的学习者;Duch 等则认为PBL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发现、评价和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在小组和团队中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多种方式有效交流的能力.Savery 等(1993)认为,PBL 的学习目标是:自主学习(即识别出学习议题、查找并评价相关资源);问题解决(即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以及评价结果);内容知识(即与问题相关的领域知识)。

六、组织与实施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PBL研究者都指出了一些PBL的共同要素:学习都围绕问题而组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通过作品或展示进行评估。一般来说,PBL 首先从问题出发,问题本身代表一个问题情景,教师营造出问题型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对问题情景进行分析,明确学习问题,搜集信息与资料,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持续地尝试解决问题。具体流程为: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界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总结与评价。

1.问题情景创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问题,创设真实的、与学习者经验相关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进隐含问题的情境,使学习者与问题联系起来。因为问题情景是学习者所熟悉的,有一定知识基础或类似的经验,很快就引起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2.分析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界定,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讨论,让学生弄清楚,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已经知道些什么,还需要去了解什么以及他们对该问题的看法,即明确已知信息、未知信息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3.自主学习,搜集信息。对问题进行界定,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学生分头去寻找资源,搜集信息。

4.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这一阶段是PBL 的主体,学生大部分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甚至思维方式、合作能力的培养,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学生利用自己找到的资源来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之后,小组成员分享各自获得的知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继续解决问题的活动。

5.成果汇报与总结。成果汇报可以增强学生对完成某一任务所需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被教师用来评价学生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其的形式是多样,可以是研究报告、周记、师生留言板、集体邮箱等。

6.评价。作为问题的解决者、自主学习者和小组成员,需要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不仅有对结果的评价,同时也要求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评价主要包括:能力提高、知识获取、合作情况、学习态度、最终作品五大方面。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和加强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最后,学习小组按照反馈和评价,对问题进行再思考、再检验,修正问题解决方法,形成正确、科学、有创新的结论。

七、对PBL 的评价

研究表明,BPL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促进学生对新问题的概念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研究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然而,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都不可能达成十全十美的效果,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某种弊端,PBL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师资的要求高,成本高、见效慢。

Albanese等人认为,PBL使用真实问题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使学生通过处理复杂的实际问题,建构更灵活的求知方法和更富于成果的思维方法,理解何时以及如何应用知识,从而获得基本的概念,建立灵活的知识基础,学习高层次思维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等),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Cindy则指出,PBL的学生更有可能在问题解决中激活原有知识,将高层次思维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PBL的学生可能是很好的问题解决者和自主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动机、能够更好的学习和回忆信息、把基本知识整合到问题解决中。Norman 和Schmidt(1992)等人通过对已有研究整理,发现:PBL可能会促进知识的保持,可以促使原有概念迁移到当前问题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国内学者刘儒德认为,PBL的突出之处在于,学习者作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在应用知识的情境中,主动参与真实性的活动和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并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商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元认知水平上监视自己对知识的建构。梁燕等人(2009)从学生角度考查PBL教学实践的效果,发现学生对PBL教育环境认知处于较高水平,对PBL教学的各个环节总体比较满意,对教师在PBL中的学习效果持肯定态度

有关研究显示,PBL确实能够成功地实现它所预期的某些目标,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PBL 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传统教学相比,PBL中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讨论的时间相对较长,相同的内容耗时更多,对师资的要求更高,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可用资源,存在成本高、见效慢的问题。当然,这只是教学的价值取向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学是为了教给学生知识结果,其效率确实不高,如果我们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则实施PBL所花的时间就是有价值的、有效率的。

八、PBL在幼儿园领域中的应用

40年来,PBL从临床医学拓展到了药物学、护理学、心理学、地理学、建筑学、法学、管理学、数学、工程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领域, 从研究生课程发展到本科教学、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多个教育层次,然而PBL在幼儿园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才刚刚起步。 1.PBL在幼儿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杨宁、池莉萍针对4-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对适用于成人和高年级学生的PBL模式进行修正,在幼儿园进行应用研究,重点考察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应用PBL模式的效果。研究发现,接受PBL模式教学的实验组幼儿在知识获得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方面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幼儿,表明在幼儿园应用PBL模式是可行的,也是有效果的。

撒婷婷、杨宁等人的研究还发现接受PBL模式教学的实验组幼儿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幼儿。而在元认知知识的三个维度中,除个体元认知知识外,任务元认知知识和策略元认知知识都存在显著差异,元认知体验中知和情的体验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PBL教学效果是显著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

同时,池莉萍还将PBL教学理念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行比较分析,她认为PBL的教育目标与《纲要》提出的“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宗旨是一致的。PBL的学习内容来源于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主动地学习;能使幼儿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意义;能够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及合作意识的形成。

2.PBL在幼儿园应用的模型研究

杨宁等人在对米罗一席尔瓦五阶段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学前儿童虽然能主动探究问题情境并零散地学习一些知识,但难以有计划地确定学习主题,也很少会有意识地与同伴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因此,PBL教学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为此,他们对适用于成人的PBL模式进行修正,使其适用于幼儿园。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一模式同样有两条线索,但两条线索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是先遵循个体认知线索,以幼儿个体的问题解决为主,后遵循社会认知线索,在幼儿具备解决问题的经验后,要求幼儿小组合作,解决类似问题。

幼儿探索的问题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问题,也可以是游戏情境中虚构的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活动必须具有现实意义,对幼儿的现实发展有利。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是可视的,要具有可操作性,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解决涉及多领域知识。幼儿只有主动获取新信息,才能解决问题。每个问题解决后,幼儿都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三方面综合评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是支持者,也是组织者、合作者和信息提供者。 3.PBL在幼儿园应用的思路和方法研究

蒋盈、吴荔红总结了PBL模式的五大特点: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PBL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思路,即选择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以真实有趣的情境呈现问题——以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多元表征方式展示成果——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崔丽娟则提出,要将PBL融入现有的幼儿园课程之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把握三个关键问题:问题的选择与设计;以小组合作为组织形式;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结束语

当今世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阵地。科技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考察幼儿记忆了哪些科学事实和愿望,而是致力于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

然而,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是以室内活动为主,户外科学活动的探究还处于起步、尝试阶段,在各类科学类书籍中,户外科学活动只是作为其它各类科学探究活动的副产品,凤毛麟角、不成体系。

近年来,我园教师开始尝试独立的、自称体系的户外科学活动探究,我们发现,与室内活动相比,户外科学探究活动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第

一、探究对象、材料更开放、更真实探究对象和材料是自然的物质或现象,其状态更自然,层次更丰富,也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利于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第

二、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幼儿的探索空间充足,过程轻松、自由,与同伴互动的频率也明显增强,有益于幼儿获得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和多样化的科学方法。

三、户外科学活动探究的对象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着的,这就使得探究的过程也不断延续、变化,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更利于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以上发现大大鼓舞了我们的研究兴趣和激情,但是,户外科学活动探究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散见于幼儿园的种植、饲养或者观察活动中,不成体系;因为缺乏研究和理论支持,教师在指导这方面的活动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出现目标定位不准确、内容单

一、指导水平低下等等问题。

纵然如此,我们的探究还是在总结和进步:在一年左右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户外科学活动的探究源于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教师精心准备、设计的(如在引导小班幼儿观察鱼尾葵的过程中,想幼儿提出“这棵树的叶子长什么样?像什么?”),有的是源于儿童兴趣和偶然的发现(如户外体育活动的时候,幼儿发现屋顶上长草,可以引导大班幼儿分析植物生长的条件,也可以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收集种子传播的途径),在自主探究或是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掌握了生活中的关键经验以及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了问题解决能力。与此同时,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同伴交往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地发展。我们惊奇的发现这种思路与PBL理论不谋而合,为此,我们提出系统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幼儿园户外科学活动研究。

相比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更加淡化知识的传授,重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PBL模式与中国古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异曲同工。如若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恰当的实施,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启发幼儿的思维,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使他们“乐学”、“会学”,真正促进其发展。因此,PBL模式应该能够成为学前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探讨PBL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对广大幼儿教师进行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BARROWS H SJAMBLYNRM.Problem一based learning: 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 [M].Derk ,Haank :Springer publishing, 1980.[2]SAVERJR,DUFFYTM.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 instruction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vist framework [J].Education Technology, 1995, (35):32一35.[3]PRINCE M J, FELDERRM.instru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Definitions, comparisons, and research base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06, 95(2):123一138.[4]HMELO SILVER C E.problem一based learning.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 [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4, 16(3):235一261.[5]Barrows, H.S.Kelson, A.Problem-based learning: 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Illinois University Pre,1993.[6]Suzy Edwards ,Marie Hammer .Laura’s story: Us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and primary teacher educatio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6.[7]Dochy, Segers, M, Van den Boche, P., Gijbels, D.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Meta-analysis.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03(13) :553-568.[8]Cindy E, Hmelo-silver.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 2004:235-266.[9]Duch, B.J.et al.The power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 Practical“How to”for Teaching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 Any Discipline.[10]Albanese ,M .A .& Mitchell ,S.Problem–Based Learning: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its outcomes and implementation iues .Academic Medicine.1993.[11]Norman G.R.& Schmidt H.G.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Academic Medicine,1992.[12] V an Berkel H.J.M.& Schmidt, H.G..Motivation to commit oneself as a determinant of achievement in problem – based learning [ J] .Higher Education, 2000, ( 40) : 231– 242.[13] Schmidt, H.G., & Moust, J.H.C..Proce that shape small group tutorial learning: A review of research [ Z ].San Diego, CA: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ociation, 1998.[14]Problem-based learning.hppt://www.daodoc.com.sa/PDFFiles/Apr01/Problem-20000475.pdf [18]辛继湘.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63-93.[19]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78-282.[20]Nodding著,许立新译.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2-37.[21]陈琦,刘儒德,张建伟.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2 [22] 丁晓蔚.国外“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研究及其对“研究性学习”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23]刘晓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24]撒婷婷.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大班幼儿元认知影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5]罗英豪.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综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5).[26]陈爱萍,黄甫全.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内涵、特征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8(1).[27]刘儒德.问题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践,2001(5).[28]梁燕,汪青,钱睿哲,鲁映青.从学生的视角看PBL 教学实践的效果和努力方向[J].复旦教育论坛,2009(4).[29]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2005(1).[30]池丽萍,杨宁.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在幼儿园的应用研究[J].幼儿教育,2011年第

7、8期(总第

519、520期).[31] 撒婷婷,杨宁.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大班幼儿元认知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J].教育导刊,2012年4月下半月.[32]池莉萍.基于问题的学习:一条实现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J].学前课程,2009,2.[33]蒋盈,吴荔红.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第23卷第6期,2009年6月.

[34]崔丽娟.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原则与关键[J].学前课程,2009,

7、8.

第16篇:—文献总结

文献总结

一、前言部分

温湿度是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的参数,用新型的智能温湿度传感器DHT11主要实现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将温度湿度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信号的采集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运用单片机STC89C52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显示和报警电路提供信号,实现对温湿度的控制报警。报警系统根据设定报警的上下限值实现报警功能,显示部分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所测温湿度值。

二、主题部分

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并与一个高性能8位单片机相连接。因此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极高等优点。每个DHT11传感器都在极为精确的湿度校验室中进行校准。校准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储存在OTP内存中,传感器内部在检测信号的处理过程中要调用这些校准系数。单线制串行接口,使系统集成变得简易快捷。超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使其成为各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则。连接方便,特殊封装形式可根据用户需求而提供。产品为 4 针单排引脚封装。DATA 用于微处理器与DHT11之间的通讯和同步,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一次通讯时间4ms左右,用户MCU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等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的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用户可选择读取部分数据.从模式下,DHT11接收到开始信号触发一次温湿度采集,如果没有接收到主机发送开始信号,DHT11不会主动进行温湿度采集.采集数据后转换到低速模式。

三、总结部分

对于国内外对温湿度检测的研究,从复杂模拟量检测到现在的数字智能化检测越发的成熟,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对于温湿度研究,检测系统向着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发展为体积小、操作简单、量程宽、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等诸多优点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文献

《新概念C51单片机》郭天祥著2006电子工业出版社 DHT11中文说明书

DHT11温湿度传感器51单片机在LCD1602显示程序

BH1750光强传感器

第17篇:文献综述

关于《南梁红色旅游业的开发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的红色旅游,它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环境下产生的,是集参观、体验、学习和教育为一体的专项旅游活动。近几年,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积极倡导,全国各地区的红色旅游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方面加大了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对红色客源市场的开发也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同时,关于红色旅游的理论研究也日渐增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红色旅游的内涵和开发策略以及影响。南梁在中共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原因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唯一没有丢失过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它的存在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红军北上抗日提供了出发点。此外,2009年6月7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甘肃实地考察,并专程前往革命老区南梁参观考察,并对其提出发展希望。习近平指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革命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庆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把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办好,大力传承南梁精神,使其发扬光大。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想通过介绍自己的家乡—红色南梁,来提出南梁红色旅游业的开发研究,研究南梁红色旅游的开发策略,不仅能把南梁的红色历史向外传播,而且通过宣传,促进南梁红色旅游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红色旅游的概念界定

关于“红色旅游”一词可以追溯到2000 年,江西最早把“红色”与“旅游”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并推出南昌至井冈山、瑞金等地三条“红色之旅”和省内 旅游专线。2002 年,李宗尧提出红色旅游是以游览革命老区、革命遗迹为主,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旅游方式;从而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同年,高舜礼认为红色旅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各个历史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吸引物,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和接待旅游者进行学习缅怀或参观游览,从而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一种旅游活动。2004 年11 月,李长春在河北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对“红色旅游”内涵做出科学界定,而在同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04 年—2010 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中正式将红色旅游的概念定义为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可以发现《纲要》扩大了红色旅游的外延和内涵,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所感受的革命精神不仅是历史的,更是现实和未来的。如新中国成立后所展现的铁人精神、抗洪精神以及抗震精神都属于红色精神文化。尽管此后也有部分学者对红色旅游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界定,如姚素英(2005)、雷召海(2005)、刘海洋(2009) 等,但大部分学者都比较认可《纲要》的官方定义。

三、红色旅游的特点

第一,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教育性,其活动主要受政府引导; 第二,红色旅游活动具有特定的载体,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和标志物;

第三,旅游载体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包括革命事迹、革命历史和 革命精神;

第四,旅游带动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综合发展;

第五,红色旅游属于文化旅游,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可以体验特殊的红色文化; 第六,旅游活动发展具有明显的节庆性,如“八一”、“七一”、“十一”以及“五四”等;

第七,红色旅游是一种可待续性的旅游活动。

四、红色旅游的产生

建国以后党中央为了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以及积极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经济、民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并鼓励人们去革命遗址、纪念地学习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和传奇历史,感受和体验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领导人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和艰苦奋斗的卓越精神,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产生了红色旅游。所以说,红色旅游形成和发展与我国爱国主义、思想政治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密不可分。

五、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

(一)初步萌芽阶段(20 世纪50 年代初~20 世纪70 年代末)

建国后,大部分革命圣地、纪念地和革命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得到了有计划的开发与建设。 1951年文化部和内务部联合要求修建革命事迹纪念馆和保护革命文物。1960 年3 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33 处革命纪念地和遗址,标志着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进入正式发展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十年“*”时期,尽管全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严重冲击,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但革命纪念地由于受到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而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大量的红卫兵带着“崇拜”心理,以“革命者”和“朝圣”的目的涌入到革命遗址和伟人故居。所以说,这一阶段红色旅游发展的整体特征是:旅游活动以政治接待为主;旅 游组织形式大部分是公费旅行;计划经济环境下,在革命纪念地进行的瞻仰、参观和学习等一系列活动是不计投入和产出的政治接待任务;缺少现代旅游活动的主要元素。

(二) 逐步探索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初~20 世纪90 年代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给国内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后,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更名为中国国家旅游局,并在各省、市和自治区设立相应的旅游管理部门,同时设立了八个驻外旅游办事机构,象征着中国旅游业开始向市场化运作转变,1983年,中国加入世界旅游组织,并逐步加入到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中;1986年,国务院将旅游业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从而确立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同时,国家决定在计划安排的旅游基本建设中划出部分资金用于促进延安、韶山、井冈山等一些革命纪念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6月,中央宣传部公布了第一批110 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表明革命老区的旅游发展逐渐从事业接待、政治接待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红色旅游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开始正常发展,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政府加大对革命遗址、纪念地等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红色旅游经营和管理开始从计划管理体制向市场化经济管理体制转变;旅游形式多样化,各种纪念活动的开展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影响,如建国50 周年、抗战胜利50 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60 周年;红色旅游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日益关注;参观革命纪念地的国外游客越来越多,红色旅游开始迈向国际化;红色旅游目的地实现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综合效益。

(三) 全面市场化阶段(21 世纪初至今) 新世纪开始,红色旅游成为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巩固执政地位,加强国民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方式。2001年,国内部分革命纪念地成立了区域性红色协作组织;2002 年,嘉兴召开了红色旅游产品推介会、红色旅游论坛,从而把红色旅游纳入到旅游发展的范畴;2004 年2月李长春重点提出“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同时,郑州召开了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由红色旅游资源大省江西领头,北京、河北、广东、陕西、上海、福建六省市参与共同签署了《郑州宣言》旨在通过区域协作推动红色旅游整体发展;同年11 月,李长春在河北考察第一次对红色旅游的意义做出全面、深刻和权威的阐述,并提出了红色旅游的“三大工程”,即“政治工程”、“经济工程”和“文化工程”; 同年12 月, 根据《纲要》精神, 决定在2010 之前打造12个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5 年,国家旅游局确定该年为“红色旅游年”,各地纷纷推出不同红色主题旅游产品,如湖南韶山的“中国红色之旅,百万共产党韶山行” 和四川广安的“小平故里行”,标志着红色旅游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红色旅游的主要特点:红色旅游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阶段;人们对红色旅游的认识日益加深,并把红色旅游作为深化自身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红色旅游的市场范围越来越广,国外客源迅速增加;红色旅游景区管理实行产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并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增强,从简单的单体景区合作发展到规模庞大的跨区域联省合作;在开发红色旅游时注重把红色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有机结合;红色旅游产品类型多样化,开始整合其它类型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已发展成为可持续性旅游方式。

六、南梁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介绍

由于南梁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显赫,境内革命遗存丰富,2004年被国家列为重点培养的红色旅游景区,同时纳入“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从此,在革命老区甘肃庆阳全市乃至甘肃全省,“红色旅游”成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也使南梁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据此,华池县委、县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并达成共识―擦亮老区红色文化品牌,转变南梁红色政治资本为经济发展优势资源。一个围绕“打造红色旅游大县”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商业之路呼之欲出,南梁红色旅游开发开始走上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的蜕变之路。

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开工实施红色旅游建设,南梁一批红色旅游项目于当年全面拉开建设序幕。开发建设期间,南梁一边加快红色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一边探索完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思路,真正让红色旅游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这一时尚方式传输给大众。基于此,为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南梁按照“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的整体发展思路,整合各类旅游资源,“链接”各类旅游景区,延长红色旅游链。在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的同时,强势推进双塔森林公园二期工程建设,范公祠景区建设、垂钓中心改造、乡镇美化工程、红色旅游道路绿化等工程顺势推进。

为了进一步做大南梁红色旅游产业,2010年,华池县委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华池县红色景区修建性纤细规划》。该规划将华池境内现有的红色景点全部纳入“大南梁革命景区”进行规划,总面积140公顷,规划项目27个,投资概算4.99亿元。依据景区内不同的革命遗存历史背景,规划对其进行重新定位,未来的规划区内将形成以南梁革命纪念馆为主体,红色抗大文化景区和军民大生产目前,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2.137亿元,建成以南梁革命纪念馆、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旧址、寨子湾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军民大生产基地四处展馆为主要框架的红色旅游景区,景区内一个个呈链式展开的红色旅游工程,多角度地、全方位地展示革命老区华池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魅力。

未来的南梁将被打造成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纪念核心、延安红色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甘肃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国家重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示范乡镇。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海内外游客。”

七、本次研究的特色

由于南梁发展红色旅游相对于国内其他省份比较滞后,再加上地处西北地区,交通的不便利,信息的不畅通,致使南梁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路和方法呈现单一化,固定化的发展模式。但是关于研究南梁红色旅游的文章几乎没有,而对于南梁红色旅游发展策略更是无人问津;因此,为了使南梁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笔者在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后,结合南梁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南梁发展红色旅游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地策略。这就是本次研究的亮点。此外,本次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实地走访南梁旅游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了解南梁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另外,进行考察和了解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民间艺术。除了了解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之外,笔者还需要考察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状态,以及近几年红色旅游的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只有认真考察实地情况,仔细分析材料,做好研究过程的每一步,最后才能得出较为合理的发展策略。

第18篇:文献综述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现代科技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陈龙

学号:2006614070216

完成日期:2009年05月30日

文献综述

“十五”期间,保定市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重点完成了易县、涞源、唐县、阜平四个电气化县建设项目,新建水电站20座,新增装机容量2.9万千瓦,年增发电量1.47亿千瓦时,工程总投资2.19亿元。其中,易县建设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5530千瓦;涞源县建设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7500千瓦;唐县建设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6950千瓦;阜平县建设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9045千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十一五”期间,该市还要继续对易县、涞源、唐县、阜平四县实施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规划建设水电站12座,新增装机1.3万千瓦,总投资1.08亿元。其中,涞源县龙门项目区为国家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区建设之一。

保定市水电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38.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8.9万千瓦,到“十五”末电气化县达标验收后,全市已开发7.786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34%。该市水电开发仍有巨大潜力,发展前景广阔。

水电替代薪柴,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电替代薪柴,把农村劳力从上山砍柴的劳务中解放出来,去搞其他生产,增加了农民创收的能力;水电替代薪柴,使农户改变了烟熏火燎的燃柴取火状态,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条创新的路子。

一、开展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以来的主要成就

1、水电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建设推动了当地经济建设

易县是全国第二批200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之一,已于1995年达标验收。初级电气化县的建成和近五年来的继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的供电紧张状况,保障了农业灌溉基本生产条件,加速了乡镇企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自电气化县建设以来,累计完成发电量4亿多千瓦时,创产值8300多万元,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成为该县第二个利税大户。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由电气化县建设初期1991年的3.4亿元提高到电气化县建成1995年的10.97亿元、1998年的19.2亿元。1997年易县摘掉了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的帽子,小水电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是促进了县办工业的发展。随着水电电气化县的建设,该县先后建成了日处理矿石50吨的栾木厂金矿、京易联营水泥厂新增10万吨高标号水泥生产线、人造板厂扩建3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以及一大批小型企业投产和兴建。二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供电保证程度的提高,带动了农业排灌发展,粮食产量翻番,很快解决温饱问题。三是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超速发展。10年间总产值由2.78亿元增加到16.9亿元。四是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对外开放。本县电力供应可靠,扩大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目前建成“三资”企业30家,利用外资2427万美元,发展国内联合企业197家,引进资金4.67亿元,五是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县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医疗保健、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六是促进了生态植被保护。全县0.3%的农户使用了电鼓风助燃,16.7%的农户在丰水期使用电炊,以电代柴、靠电省柴,大幅度减少了林草砍伐,保护了林木柴草资源。被列为全国第三批电气化县建设的张家口市赵家蓬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通过电气化建设,全区通电户率、户均生活用电量、人均用电量、均已超过电气化县标准;水电供电量占全区总供电量的

60.8%;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由8992万元提高到16961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2584元提高到4817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294元提高到1050元,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2、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的成就带动了全省水电整体发展

易县、赵家蓬区电气化县建设工作的开展,对加速全省水电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影响和带动作用。我省通过机构保障、政策推动、资金支持、会议发动、互访参观、协调联动、报刊宣传、学会交流等多种措施、多种方法,提高了发展小水电的认识,增强相关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严格审批制度保障基建程序,增强了发展小水电的社会信誉。小水电新增投产装机容量年平均递增速度由原来的5000千瓦上升到了8000千瓦以上,2000年投产容量达到2万千瓦,单机容量达到10000千瓦,单站容量达到20000千瓦,总装机容量超过20万千瓦,总发电量超过4万千瓦时。全省有42个县建设了小水电,其中16个为革命老区县,22个为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贫困县,4个少数民族县均建有小水电,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3、小水电的发展促进了山区生态植被保护

按照国务院批复水电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建设文件要求和水利部水电工作的安排,以及我省的具体情况,我们在做好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了推行以电代柴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工作,出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在革命老区涞源县西二道河村,1983年兴建了一座150千瓦的小水电站,始终以低价(生活用电价0.25元/度,生产用电0.4元/度)供本村用电。剩余电量按省定上网电价销售大电网。由于用电炊的成本低于燃煤、燃柴,而且洁净方便,很快形成家家有电器,户户用电炊,是远近闻名的无烟村。该村以电代柴后,村民不上山砍柴割草,山坡地自然退耕还林还草。林草面积增加到2000亩,覆盖率达到80%。承德县柳河电站和平山县十里坪水电站将转岗的富裕人员集中开发了几千亩荒山,种植了果树,绿化了山场,既安置了富裕人员,又增加了电站收益,实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承德市老陡山电站、保定市紫荆关梯级电站、邯郸市西达等电站也都发展了经济沟,形成了周边绿化带,初步实现了一座电站就是一个小流域综合治理区的发电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的好典型。回顾我省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总结,并需要在“十五”期间继续坚持和发挥。一是,依靠各级政府,部门协调联动,做好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是基本的组织保障和政策依托。“九五”期间,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水利厅协调省直有关部门,保持了小水电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每年到位;三次调整小水电上网电价,增加电站收益;先后出台了国有资产管理、股份合作制、建设项目资本金制度等政策政策性文件,引导小水电向市场经济转轨。二是,针对河北电力整体缺电有所缓解但调峰矛盾仍很突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水电从径流发电、基荷运行为主导向以调峰运行为主体转变,保障了河北有多少水发多少电的高效运行方式。三是,按照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原则,合理调配发电用水,做到小水大用,一水多用,近3年水能利用率提高6%以上;在科学调水的同时狠抓安全运行,全省小水电行业已连续九年实现无重大设备和人身伤亡事故,厅水电处已连续3年获厅安委会先进单位,2000年获省安委会先进单位。全省设备年利用小时数由1500多小时提高到了2000多小时,部分电站提高到了4500多小时。四是,重视科研和新产品引进,逐年提高水电建设的新技术含量。先后完成了“软基硬壳溢流坝研究”、“中小型水电站选型微机辅助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等多项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多数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或省科研成果奖。1998年针对减员增效的要求,在响水铺、圣佛堂电气化县建设中成功地引用了加拿大“无人值班”全自动微机控制设备。新设备新成果的应用,挖掘了设备潜力,减少了事故隐患,降低了工程造价,稳定了收益,保障了投资者利益,促进了多方投资的积极性。

河北水电在水利部及各级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历了社会认识、确定地位、调整转轨、强化科技、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截止2000年,全省小水电总装机容

量超过2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4亿千瓦时,比“八五”以前装机容量翻了三番,发电量翻了五番。小水电周边绿化已成规模,以电代柴户逐年增加,出现了无烟村和半无烟村的好典型。水电的发展产生了三个明显的社会效应:一是补充大电网末端的供电不足,促进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的扶贫效应;二是以电代柴、以水代煤的河流植被保护生态效应;三是壮大基层水利机构自我发展的水利产业效应。但是,与兄第省相比我省水电发展的差距还很大,一是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全省可开发利用容量156万千瓦,开发率不足15%,京津主要水源地的承德市可开发容量56万千瓦,目前开发率仅3%;二是已建电站的体制改革不到位,人员多,负担重,自我积累少,滚动发展的能力较差;三是以电代柴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还未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认识,促进以电代柴工程发展的政策还不到位,技术措施还不规范,管理措施还不明确,影响了小水电以电代柴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锦才;小水电设备新技术与发展方向,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信息网,2003 2-3

2.黄真理;国内外大型水电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33-36

3.赵建达;小水电开发与环境整合[A];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10 4.赵建达;程夏蕾;朱效章;;小水电开发中的环保和生态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02期 6-16

5.陈喜阳;水电机组状态检修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9

6.季士军;我国水能资产流失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6-40

7.Maurice L.Albertson;黎山;水力发电对社会的影响[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83年01期 45-50

8.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Forum on Welding Technology in Energy

Engineering[C];2005年 60-66

第19篇:文献综述

关于《越策越开心的“策”字的语用分析》的文献综述

前言

《越策越开心》是湖南电视台一档方言娱乐脱口秀节目,它的节目定位、主持风格、话题表述、语言运用在全国的方言电视节目中具有开创性和领军性。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策”字的语言环境,语用原则,言语行为,话语分析等进行研究,力求发掘此档节目取得成功的语言方面的原因;此外,详细描述在节目中出现的特色词句,着力表现节目在创造性地运用长沙方言方面所呈现的特色,力求通过此研究为这类电视节目提供借鉴意义,同时了解社会语言的使用状况和流行趋。由于从语用学角度对方言类娱乐节目的研究尚属首次,因此综述部分只能概括前辈语言学者对相关方面如方言类谈话节目、方言新闻播报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表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交代本文的语料来源。

主体

《越策越开心》中的“策”字本来的意思是骗人的意思,有时候可以指开玩笑,瞎聊瞎扯的意思。例如 “你莫策我”——你不要骗我,此字可褒义可贬义。而越策越开心这个节目的含义就是,越瞎聊越来越起劲,越聊越开心。由于从语用学角度对方言类娱乐节目的研究尚属首次,因此综述部分只能概括前辈语言学者对相关方面如方言类谈话节目、方言新闻播报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表明本文的文献综述。

一、语用分类“策”的幽默

[1]徐宜良.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4).言语幽默是语言文字表现的幽默。根据其语用范围、语用效果的不同,我们将言语幽默粗略地划分为三类:

(一)交际幽默

交际幽默是为交际的目的而创制的,有助于推销人才和产品、减少摩擦、解决纠纷、和谐关系、交流思想、广交朋友、摆脱窘境„„凡人类日常生活领域,交际幽默均可派上用场。

(二)讽刺幽默

讽刺幽默是为讽刺人、教育人而创制的,目的是揭发丑陋,暴露乖讹,促人警醒,发人深思;可存在于日常交际中,但以书面形式为多见。

在《越策越开心》中,汪涵说; 让我来用长沙话来给大家策(瞎聊瞎扯)个故事啊!有一个 新闻单位招聘,面试题目为假设你是秦朝记者,请报道焚书坑儒事件。甲:暴政当道,人类历史最黑暗一天,考官骂其不懂政治,弃之。乙:今日休刊,考官念其智慧不够,弃之。丙:篝火晚会发生意外,三百儒生遇难,大量古籍被毁,秦皇亲赴救灾,考官鼓掌高呼,真人才啊!

(三)纯幽默

纯幽默即玩笑幽默,是纯粹用作调节精神,活跃气氛,娱悦性情的幽默;可以是口头言谈,也可以是书面形式,多用于关系较密切的人之间和非正式非严肃的场合。有两个白吃专家巧妙地钻了语言的空子,开了个玩笑居然骗到了一席盛筵:

在《越策越开心》中,马可;让我也来用长沙话来给大家策(瞎聊瞎扯)个故事

啊!有一个十分喜欢安静的人,他左右两边住着钢匠和铁匠,噪音从早到晚,很吵闹,他经常说:“假如有一天钢匠和铁匠搬家的话,本人会请他门两家吃饭。”有一天,钢匠和铁匠一同对他说“本人门准备搬家,你曾说过要宴请本人们,所以本人们便来赴宴。”他十分快乐,于是盛情招待,吃饭时问他们:“你门两家搬到哪里?”他们答复:“他搬本人家,本人搬他家。

在本文献中就应用了大量的案例来诠释“策”字来分析案例,因为“策”的含义就是以幽默的方式调侃说话,来达到引发听者发笑。

二、语用分析“策“的幽默

[2]谭达人.幽默与言语幽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3]王勤玲.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2005.[4] 蔡蕊伊,探究电视节目《越策越开心》[J]:西安,西安工业大学[5]胡范铸.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J]:修辞学习,2003,(1).[6]刘森林,语用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7]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9]索振宇,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10]汪景寿;试论相声的语言[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1年06期,[11]刘乃实;试析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S1期[12]李珂,彭泽润;湖南时尚方言词语及其文化心理透视[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人们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谈双方都共同遵守一个原则,即合作原则这条原则具体体现为四项准则:(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的准则:努力说真话,不要说自知虚假或证据不足的话;(3)关系准则:所说的话要有关联即要切题;(4)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和歧义,要简明扼要、井井有条。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往往不愿像合作原则所要求的那样,恰如其分地、实事求是地、直截了当地、简明扼要地表达思想,而宁愿含蓄间接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幽默就时常在这时产生。在本文献中就应用了大量的案例来诠释“策”字来分析案例,因为“策”的含义就是以幽默的方式调侃说话,来达到引发听者发笑。“越策越开心”节目主要的语言幽默并非这类用语言记录的幽默,而是用语言创造幽默,然而来体现数“策”的中心点,即违背合作原则,制造出许多滑稽的言语。典型的用语言来创造幽默,就是通过“破坏”原有的语言结构,故意利用语言的设置误区,设置一定的情景“误导”观众的思维。这就是“策”运用的妙处,继而出其不意的表达真实的交际意图。在“越策越开心”节目里,大量的语言幽默都是通过“策”字来表达这种语言的创造幽默。

“越策越开心”节目中的语言幽默侧重于娱乐。由于“越策越开心”节目定位越“娱乐脱口秀”,因此用一种轻松,娱乐的方式让观众发笑是节目的最高追求,我们认为“越策越开心”节目的语言幽默是有别于小品喜剧,相声的语言幽默,相对于喜剧小品和相声的语言幽默是富有内涵的理性因素作为底蕴,注重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涵,“越策越开心”侧重一个“策”字,其节目的语言幽默则主要是为了娱乐。把一些轻松,搞笑的小段子用观众熟悉的语言,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强调现实主题,即使是节目的语言幽默反映了现实问题,也用一种娱乐的方式来化解,只是为了一笑而过,带着一种浓烈的世俗娱乐的气息。

“越策越开心”节目设计的大量跟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幽默小段子。相对于

作为单个作品的喜剧小品和相声的强主题性,“越策越开心”更多的是逗乐小段子的一种拼凑,在每一个小段子中都充分的利用了“策”字来表达出娱乐的需要。 尽管喜剧小品和相声的内容也是喜剧性极强,但是都是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每一句台词都是围绕主题,揭露,讽刺社会现实,而且矛盾冲突也远比“越策越开心”幽默小段子激烈,我们能从喜剧小品和相声中感受到辣辣的讽刺味道。

结论

总之,越策越开心的着重点就是在于“策”字,通过“策”字 不断的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引发一个一个的笑点。通过“策”把观众策的笑的同时。自己也同样的开心。然而就形成笑的多米若骨牌效应(这就是越策越开心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徐宜良.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4).[2]谭达人.幽默与言语幽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3]王勤玲.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2005.[4] 蔡蕊伊,探究电视节目《越策越开心》[J]:西安,西安工业大学 [5]胡范铸.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J]:修辞学习,2003,(1).[6]刘森林,语用策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 [7]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9]索振宇,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 [10]汪景寿;试论相声的语言[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1年06期 [11]刘乃实;试析幽默的语用合作原则[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S1期 [12]李珂,彭泽润;湖南时尚方言词语及其文化心理透视[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第20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一、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要求:

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与一般研究性论文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历史、派别、观点、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等)。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观点派别、代表人物、发展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放在文末,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二、文献综述撰写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应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来完成有关主题的文献评述。必须是有论点、有见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如何从众多的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是提高撰写内容质量的根本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

三、文献综述撰写的步骤

第 1 页( 共 9 页) 文献综述撰写的一般步骤包括选择题目、阅读文献、搜集资料、分析对比、草拟提纲和撰写等。

1、选择题目:题目要根据需要而定,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如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和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等。但必须结合所学专业就某一主题(自定主题或由教师指定主题)进行综合论述。

2、搜集资料和阅读文献:根据选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采用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卡片、笔记等)。

3、分析归纳和草拟提纲:对于查找和搜集到的大量文献资料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取舍,然后草拟提纲,对文献综述的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设计。

4、撰写: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进行综合论述,并撰写。

四、文献综述的格式及字数要求

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一般应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每篇文献综述要求3500字以上,参考文献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

五、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附件:文献综述范例

第 2 页( 共 9 页) 文 献 综 述

题目:毕业论文《中外财务分析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院(系) 会计学院 专业年级 2004级会计7班 学生姓名 田茂娟 学号 2004051701 指导教师 李传彪 职称 讲师 日 期 2008年4月10日

第 3 页( 共 9 页) 毕业论文《中外财务分析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 会计学 2004级会计7班 田茂娟

指导教师 李传彪

摘要:现代财务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信息,满足了利益相关者评估企业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是评价企业的重要依据。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决策者对财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中来,尽管我国的财务分析理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国现有的财务分析理论与西方财务分析理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外财务分析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不同国家财务分析的差异,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财务分析;概念 ;目标;方法

Abstract:Through a series of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situation, operating results and cash flow analysis , the modern financial analysis meet the Benefit counterparts to ae current and future busine development needs of enterprises,i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valuation.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world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tensifies, The decision-makers set a higher request to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while China had just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transforma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system, despite the financial analysis of China has made some progr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gaps between China\'s existing financial theory and analysis and Western financial analysis compared Theory.Therefore, in this situatio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financial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iues, financi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on the differences is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improve our financial reporting system.Key Words:Financial analysis; concept; Aim; Method

财务分析作为一项运筹和谋划全面效益的管理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分析也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和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中外财务分析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而要对中外财务分析进行比较研究,先得研究什么是财务分析,只有准确把握住财务分析的概念、目标和方法等基础理论问

第 4 页( 共 9 页) 题,才能更好的对中外财务分析进行比较研究。本文研究的问题主要有:财务分析概念、财务分析目标、财务分析方法及财务分析的信息基础。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

这里探讨的财务分析概念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外国学者有关财务分析的概念和我国学者有关财务分析的概念。

1、国外财务分析的概念

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始于19世纪的美国。

综观外国学者对财务分析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Water B.N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是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技术。财务分析是选择财务信息,分析与解释各项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并评价其结果的过程;(2)美国纽约市立大学Leopold A.Bernstein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3)前苏联谢·巴·巴林格列茨教授在其编著的《企业和联合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一书中认为“经济活动分析是对企业的工作进行全面研究,以便客观地评价已经达到的成果和进一步提高经济工作的效率。经济活动分析是对企业和联合公司进行计划领导和管理的工具”;

笔者认为:美国财务分析实际上是财务报表分析;而前苏联财务分析囿于经济活动分析之中,财务分析体现一个“围绕”,即围绕计划责任。

2、我国财务分析的概念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分析在我国正在向制度化、系统化、电算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分析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观我国学者对财务分析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高俊伟、王国平等认为,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及其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与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2)樊行健认为,财务经济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和技术,以财务资金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为重点,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不同决策者,预测未来,提供更有效决策依据的管理活动。(3)安军认为,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者以企业有关会计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

第 5 页( 共 9 页) 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项管理活动或行为。(4)王志安认为,财务分析是各财务信息使用者以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为主要依据,结合相关的环境信息,对企业既定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确认和判断,并在分析企业内在财务能力和潜力、预测未来财务趋势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评估企业的预期收益和风险,据此为特定决策提供理性的财务信息支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

二、财务分析目标

1、国外财务分析的目标

樊行健认为,国外财务分析的目标依赖于报表重要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分析目的。这些使用者包括:债权人、权益投资者、公司管理当局、审计师、董事、兼并与收购分析师和监管结构等。

彭珏认为,国外财务分析的目标是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使用者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

2、我国财务分析的目标

安军认为,我国财务分析目标从总体上来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评估企业过去的经营绩效;第二,衡量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第三,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王志安认为,财务分析的目标是指人们从事财务分析工作时所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不同的分析主体,其分析目标将有所不同。

笔者认为,财务分析的目标受到其使用者的影响,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来说,财务分析目标就是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其分析所揭示的信息,使之成为企业及相关使用者决策的依据。

三、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及因素分析法等。

1、国外财务分析的方法

蔡其志认为,国际上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有财务分析指标法、杜邦分析法、雷达图分析方法、沃尔比重评分方法。

第 6 页( 共 9 页) 樊行健认为,国外财务分析方法以美国为例主要有比较分析法、结构百分比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

2、我国财务分析的方法

蔡其志认为,我国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有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方法。

张文玲认为,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两类。

樊行健认为,我国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图形分析法和量本利分析法。

施毅认为,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

笔者认为,财务分析方法是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所必不可少的工具,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财务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及因素分析法等。

四、财务分析的信息基础

财务分析信息基础即为财务报告。

1、国外的财务报告

钟安石、王琳认为,英国的财务报告强调财务报告的“真实与公允”,

以保护公司债券持有人,股东债权人的利益为主要目标。英国的财务报表公开化程度高,能充分为股东投资者,债权人提供财务信息,并受审计目标要求的制约。英国财务报告的内容,资料提示程度,会计信息的质量属性,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报表的种类与格式要求均在公司法中有严格规定,充分体现了财务报表的透明性、真实性。

邹虎认为,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一定要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才能被证券委员会所接受并允许公开公布;才能得到公司的股东、股东代表大会和董事会的认可。美国的财务报告要求遵守“公认会计原则”,以保护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要求会计为投资者提供用于决策的客观公允的会计信息。

Charles H.Gibson认为,美国资本市场体系是一个发展成熟和有效的市场,因为使用者相信他们所获得的财务信息是可靠的。用于编制财务报告的通用会计准则增强了报告的可信性。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是一个独立于其他所有商业和职业团体的机构,它的使命是建立和完善美国的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和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都是以财务报表信息为基础制定商业和经济决策。无论使用者是一个准备进行

第 7 页( 共 9 页) 股票投资的人、一家制定贷款决策的银行还是一个评价偿还能力的监管机构,可信性对于他们都是非常重要的。使用者需要依靠的是公正的、中立的和无偏差的财务报告。

2、我国的财务报告

张素贞认为,我国的财务报告在1992 年会计改革前受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模式影响很大,财务报表以服务于政府为目的,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为加强计划管理而提供必要的信息。因此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使得当时的财务报告难以适应使用者的需求。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已不是财务信息唯一的需求者,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有了这种需求。1992年的会计改革顺应了这种需求。改革后的会计制度受美国的影响较大。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远没有美国发达,因而,中国的财务报表附注批露的程度也远不及美国。但必须看到,中国改革后的会计确实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钟安石、王琳认为,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呈报一直是在财政部1993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指导下实施的。从我国国情出发,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成功经验,企《业会计准则》经过2006年的修订,已经包含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充分实现了与IFRS的协调。

笔者认为,继1992 年的会计改革后,中国会计规范体系达成了与国际惯例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中国会计也将因此而更具国际性特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跨越了一大步。不过我国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中来,虽然我国的财务分析理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我国现有的财务分析理论与西方财务分析理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应该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国家的财务分析理论,加强对我国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研究,从而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趋同。

参考文献

[1]夏雪花.论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和应用.商业会计,2008,(4):32-33 [2]高俊伟,王国平.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探讨.商业经济(哈尔滨),2007,(8):45-47 [3]张文玲.企业财务分析的发展方向.经济论坛,2007,(15):96-97 [4]蔡其志.财务分析方法的发展和改进.金融经济,2007,(6):140-141 [5]唐晓梅.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财经界,2007,(1):37 [6]钟安石,王琳.中英财务报告体系比较.山东经济,2007,(3):124-127 [7]彭钰.论中国财务报告基础概念的国际趋同.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58-61

第 8 页( 共 9 页) [8]吕玉芹.中西方政府财务报告的比较与启示.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5):41-45 [9]王晓礼.中美财务报表要素比较初探.科学与管理,2007,(4):15-16 [10]杨晶.对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冶金财会,2007,(8):26-27 [11]李青.财务指标在国际并购中的作用分析.北方经济,2006,(10):68-69 [12]徐岩,何丽梅,中国会计标准国际趋同中存在的差异分析.会计之友,2006,(8):35-36 [13]王远湘.中西方财务与会计关系差异分析.财会月刊,2006,(5):50-51 [14]樊行健.现代经济分析国际比较研究.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5]王志安.现代财务分析.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6]施毅.财务分析的方法.时代经贸,2006,(48):67-68 [17]安军.试论财务分析的主体和目标.理论界,2005,(9):231-232 [18]邹虎.我国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差异分析.会计之友,2005,(5):93-94 [19]高新阳.浅析中国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美中经济评论,2004,(5):29-32 [20]姚正海.英美法日财务报告的比较研究.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3,(3):18-20 [21]Charles H.Gibson.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2005

(文献综述为本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关于本文内容你参考的文献的各种观点、看法及其评述。特别注意,你所说文献中的每个观点、看法,必须引经据典。文献综述(20篇以上)后附的参考文献应与论文参考文献一致,且至少有一篇外文参考文献。)

第 9 页( 共 9 页)

科技文献范文
《科技文献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