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社会科学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02 18:09:2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社会科学论文写作技巧

社会科学论文写作技巧 论文的最后一步是精心写作。动笔写作前,应该通盘整理一下研究成果,对研究提纲进行调整和补充,进一步衍化为写作提纲,对全文的布局、观点的体系、分析的层次、材料的使用作统一的安排。写作过程不是单纯记录研究成果的过程,而是继续深入研究的过程,是把研究成果精确化和完善化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对哪些问题研究还不够深透、论证还不够充分,就要记下来继续攻关。

写社会科学论文要明确其性质和特点。论说文不同于记叙文、应用文和文艺作品,而是以议论为主的文体。但是,在论说文中,社会科学论文又具有独特之处:它不同于讲义材料、资料性文章、宣传性文章、通俗性读物。社会科学论文专业性很强,应有自己的研究心得,以表述自己的见解为主,应对学科建设起推动作用,至少也要在综合别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加深。更高的要求是填补学科的空白,一般要求超过前人已达到的成就,要有新的创见。写论文要力求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主要写自己的观点。在研究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珍贵资料,则可以系统整理为若干专题,编入附件,留供答辩时用,或供别人参考。文前要概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作出简要评价;文中引用别人观点或不同意别人某个观点,都要求注明出处;文末要求附中外参考书目,表明自己视野有多大,参照并吸收了哪些人的研究成果。

有人认为一篇论文包括观点和材料两个要素,我认为这样概括是不全面的,如《毕业论文修改方法之观点鲜明》所说应该说论文含有论点、论据、论证、论述四个要素。论点即观点,论据即材料,论证指立论证明的方法和层次,论述指文字表述的要领和技巧。同样的观点和材料,有的人更善于归纳和演绎、概括和分析,有的人更善于表达和铺陈、炼句和修辞,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就很不一样。可见,论证和论述这两者对于一篇论文的成功而言,应该说是不可缺少的有独立意义的要素。对这四个写作要素的基本要求,我想大体上可以编成四句顺口溜:论点方面,观点鲜明、有破有立;论据方面,材料充实、用心搜集;论证方面,分析细致、逻辑严密;论述方面,文字简炼、明确有力。

一篇论文总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要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提出并阐发自己的新见解应是论文的主干,同时还要批驳自己所不同意的其他观点,这样两相对照才更显得鲜明。文中除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观点之外,还要展开写一系列派生观点,评论一系列别人的观点。观点是从研究大量材料中形成的,所以各个观点都要以充实的材料加以佐证。在运用材料时,要注意目的性、典型性和真实性。如果目的性不明确,材料和观点就统一不起来,对不上号;如果使用的材料不具有典型性,就缺少说服力,从局部材料、个别情况就不能做出全局性、普遍性的结论;如果粗心大意,照抄别人搞错的材料,就会以讹传讹。总之,各种 1

材料要用心搜集、细心筛选、精心辨别、耐心考证。

论证是在论点和论据统一的基础上层层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简到繁,由因到果、由量到质、由浅入深、由始至终。对各个问题细加分析,其中要蕴含一些深邃的哲理,不仅令人折服,而且还能使人读后余味犹存,反复思索。全文从开头、主体到收尾,各个部分、各个段落、各个句子之间,结构、布局和叙述都要逻辑十分严密,一环扣一 环,不能有漏洞,不能自相矛盾,或者相互抵消。写好一篇论文不能只着眼于主体,还要注重开头和收尾。古人评判佳作有所谓“豹头、熊腰、凤尾”之说。例如,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不仅其主体具有深刻的说服力,而且开头就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收尾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有何等强烈的号召力!

论述用词要简炼、鲜明、准确,还要生动活泼。用词要反复斟酌锤炼。用词还要多样化,尽量减少简单重复,这样才能使文章不单调乏味。尽量运用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语典故能使文章言简意赅。运用形象比喻能把道理说得更加透彻,并给人以深刻印象,又增添文采。例如马克思把暴力比喻为社会变革的助产婆,把分散的小农比喻为一麻袋土豆,列宁把帝国主义比喻为“泥足巨人”,斯大林把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比喻为罗盘与大船,毛泽东把资产阶级的腐蚀比喻为“糖衣炮弹”等等。除用词外还要注意句式。老用陈述句未免单调呆板,间以疑问句、感叹句等,就显得丰富多彩。排比句、对偶句,能表达得更鲜明,又增加语言文字的美感,还便于记诵。如能适当引用一些古诗词和先哲的名言警句,则更能使文章光彩夺目。

写作至少要三遍定稿。第一稿先把自己的看法和该用的材料都汇总一起;第二稿主要在分析提高上下功夫,力求精炼,逻辑严密,富于哲理;第三稿主要在文字上推敲、加工,并核对引文和材料,力求准确而又有文采。这只是大体而言,实际上一篇论文往往要修改十多次,应该不厌其烦,精益求精。要使文章富于哲理又有文采,需要长期日积月累的理论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平时要多读中外古今名篇佳作,从中领会写作方法和技巧。清朝名儒郑板桥在《楹联》中留下警言妙语:“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出好文章正是要不断删繁就简、反复琢磨,如何突出自己的创新。

在完成社会科学论文之前,还可以把它分解为若干小题,然后加以汇总并进一步提高,这也不失为聚少成多、化零为整的捷径。在完成论文之后,还要求把它浓缩为几百字或千把字的提要,“纳须弥于芥子”(这是佛家语,意为把偌大的一座须弥山藏纳于细小的芥子中),列于文首,便于别人掌握要点。

《硕士论文答辩的艺术(一)》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这是学位论文的三级,在题目大小、内容深浅和份量多少等方面体现出区别。层次越高,要求也越高。一般说来,学士论文万字左右,硕士论文约二三万字,博士论文可以写成十几万字。总的说来,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能有真知灼见,未必都要洋洋大观。

推荐第2篇:社会科学论文写作技巧

社会科学论文写作技巧

写社会科学论文要明确其性质和特点。论说文不同于记叙文、应用文和文艺作品,而是以议论为主的文体。但是,在论说文中,社会科学论文又具有独特之处:它不同于讲义材料、资料性文章、宣传性文章、通俗性读物。社会科学论文专业性很强,应有自己的研究心得,以表述自己的见解为主,应对学科建设起推动作用,至少也要在综合别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加深。更高的要求是填补学科的空白,一般要求超过前人已达到的成就,要有新的创见。写论文要力求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主要写自己的观点。在研究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珍贵资料,则可以系统整理为若干专题,编入附件,留供答辩时用,或供别人参考。文前要概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作出简要评价;文中引用别人观点或不同意别人某个观点,都要求注明出处;文末要求附中外参考书目,表明自己视野有多大,参照并吸收了哪些人的研究成果。

有人认为一篇论文包括观点和材料两个要素,我认为这样概括是不全面的,如《毕业论文修改方法之观点鲜明》所说应该说论文含有论点、论据、论证、论述四个要素。论点即观点,论据即材料,论证指立论证明的方法和层次,论述指文字表述的要领和技巧。同样的观点和材料,有的人更善于归纳和演绎、概括和分析,有的人更善于表达和铺陈、炼句和修辞,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就很不一样。可见,论证和论述这两者对于一篇论文的成功而言,应该说是不可缺少的有独立意义的要素。对这四个写作要素的基本要求,我想大体上可以编成四句顺口溜:论点方面,观点鲜明、有破有立;论据方面,材料充实、用心搜集;论证方面,分析细致、逻辑严密;论述方面,文字简炼、明确有力。

一篇论文总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要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提出并阐发自己的新见解应是论文的主干,同时还要批驳自己所不同意的其他观点,这样两相对照才更显得鲜明。文中除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观点之外,还要展开写一系列派生观点,评论一系列别人的观点。

观点是从研究大量材料中形成的,所以各个观点都要以充实的材料加以佐证。在运用材料时,要注意目的性、典型性和真实性。如果目的性不明确,材料和观点就统一不起来,对不上号;如果使用的材料不具有典型性,就缺少说服力,从局部材料、个别情况就不能做出全局性、普遍性的结论;如果粗心大意,照抄别人搞错的材料,就会以讹传讹。总之,各种材料要用心搜集、细心筛选、精心辨别、耐心考证。

论证是在论点和论据统一的基础上层层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简到繁,由因到果、由量到质、由浅入深、由始至终。对各个问题细加分析,其中要蕴含一些深邃的哲理,不仅令人折服,而且还能使人读后余味犹存,反复思索。全文从开头、主体到收尾,各个部分、各个段落、各个句子之间,结构、布局和叙述都要逻辑十分严密,一环扣一环,不能有漏洞,不能自相矛盾,或者相互抵消。写好一篇论文不能只着眼于主体,还要注重开头和收尾。古人评判佳作有所谓“豹头、熊腰、凤尾”之说。例如,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不仅其主体具有深刻的说服力,而且开头就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收尾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有何等强烈的号召力!

论述用词要简炼、鲜明、准确,还要生动活泼。用词要反复斟酌锤炼。用词还要多样化,尽量减少简单重复,这样才能使文章不单调乏味。尽量运用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语典故能使文章言简意赅。运用形象比喻能把道理说得更加透彻,并给人以深刻印象,又增添文采。例如马克思把暴力比喻为社会变革的助产婆,把分散的小农比喻为一麻袋土豆,列宁把帝国主义比喻为“泥足巨人”,斯大林把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比喻为罗盘与大船,毛泽东把资产阶级的腐蚀比喻为“糖衣炮弹”等等。除用词外还要注意句式。老用陈述句未免单调呆板,间以疑问句、感叹句等,就显得丰富多彩。排比句、对偶句,能表达得更鲜明,又增加语言文字的美感,还便于记诵。如能适当引用一些古诗词和先哲的名言警句,则更能使文章光彩夺目。

论文的最后一步是精心写作。动笔写作前,应该通盘整理一下研究成果,对研究提纲进行调整和补充,进一步衍化为写作提纲,对全文的布局、观点的体系、分析的层次、材料的使用作统一的安排。写作过程不是单纯记录研究成果的过程,而是继续深入研究的过程,是把研究成果精确化和完善化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对哪些问题研究还不够深透、论证还不够充分,就要记下来继续攻关。

写作至少要三遍定稿。第一稿先把自己的看法和该用的材料都汇总一起;第二稿主要在分析提高上下功夫,力求精炼,逻辑严密,富于哲理;第三稿主要在文字上推敲、加工,并核对引文和材料,力求准确而又有文采。这只是大体而言,实际上一篇论文往往要修改十多次,应该不厌其烦,精益求精。要使文章富于哲理又有文采,需要长期日积月累的理论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平时要多读中外古今名篇佳作,从中领会写作方法和技巧。清朝名儒郑板桥在《楹联》中留下警言妙语:“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出好文章正是要不断删繁就简、反复琢磨,如何突出自己的创新。

在完成社会科学论文之前,还可以把它分解为若干小题,然后加以汇总并进一步提高,这也不失为聚少成多、化零为整的捷径。在完成论文之后,还要求把它浓缩为几百字或千把字的提要,“纳须弥于芥子”(这是佛家语,意为把偌大的一座须弥山藏纳于细小的芥子中),列于文首,便于别人掌握要点。

推荐第3篇:高考所选的社会科学论文

高考所选的社会科学论文,所论述的多为某一领域的重要问题,不仅有着作者独到的见解,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信息量大,学术性强,这自然会给高中生的阅读带来一些困难,但只要掌握了这类文章的解题技巧,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读懂、读通这类文章就不会有困难的。

1、掌握其解题的基本思路 筛选 合

题目要求的简明答案,这是社科文的基本思路和步骤,高考社科文阅读复习应该围绕它来组织。

筛选

这是解答社科文阅读试题的基础,许多不以筛选为检测目标的试题却少不了筛选这一步。

摘要

筛选出原文材料后,要把筛选出来的材料来个“材料加工”,根据试题的要求,认真分析思考,区分主次,权衡轻重,或紧缩摘引,或添加补全,然后将提取出的信息点组合成答案。

表述

简单的阅读题“摘要”就可完成,复杂的阅读题不仅要求筛选原文、提取要点,而且要求以原文为素材,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组织答案。可以说,表述是对原文材料的进一步加工提炼。近年来高考社科类阅读命题有进一步加大表述力度的趋势,而且形式多样。

2、掌握其解题的基本方法 ⑴调整心态,冷静答题。 摘要

表述,即对原文分层地筛选,然后摘引其中要点,最后表述成符要克服对阅读题的畏惧心理,增强信心和恒心。现代文阅读分值一般都比高,每分都志在必得。

⑵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试卷选文,提供了不可忽略的有效信息,比如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都要仔细阅读,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中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的大概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⑶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现代文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的思路。 ⑷“靠船下篙”,摘取原文。

准确解答高考阅读题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选择,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篇文章,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⑸先拟草稿,写全写顺。

回答阅读理解简答题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踩点”给分,二是文通字顺。简答题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因此提高答题质量的唯一有效办法是养成先拟草稿而后反复修改的习惯。

高考社科文阅读训练题五则

般情况下科技说明文选择题错误项的编制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⑴无中生有

是指选择题中的错误选项往往依据分辨能力不强的部分考生的思路,故意加紧了些原文中没有的内容,以迷惑考生。其特点是选项内容比原文内容“多”了。如1995年科技文第1题B项。B项的表述是: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而原文的表达为:对北半球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原文中没有涉及到“分片”,“分片”一词就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再如1997年科技文第4题B项。B项的表述是: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检索原文可知,原文“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形线路。”一句,只说明了位置,而没有说明“功能”。“功能”一词就是拟题人故意插入以迷惑考生的。

⑵歪曲文意

是指错误选项往往依照理解能力不强的考生的理解方式,故意编造一些曲解文意的内容以迷惑考生的方式,其特点是选项的内容“变”了。如1998年3题D项就是。该项的表述是: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而原文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是: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以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选项的表述是显然曲解了原文内容。另外,像1996年的第3题D选项把“硫磺”、“酒精和水”等说成是制造纸浆的主要原料,1997年第1题C项说肠脑具有控制肠胃运转的独立功能等等,都是运用歪曲文意这种方式来编制的。

⑶改变性质

是指错误选项故意把事物的属性、时态等说错,或者把可能性说成必然性,把假设说成事实或者相反以迷惑干扰考生的方式。如1997年科技文第3题A项。该项说“应激素作用于肠脑引起肠神经系统化学物质的改变”。原文在第三自然段集中说明这个问题,基本的表述是“冲击胃脏发生痉挛”“影响血清素分泌量”“导致腹泻”“吞咽困难”“改变神经功能”“导致胃灼热”。原文的这些说法其实都是“物理变化”,A选项说成是“化学物质的改变”,是故意说错了性质。再如1995年科技文第4题“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从原文看,作者对其阐述的内容并没有作肯定的判断,而C项“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则是一个肯定判断,所以不适合作文章标题。又如1998年科技文第3题A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从原文的相关内容看,只是其中一部分品种得到推广种植。1997年科技文第3题“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理解正确的一项”,D项说“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题干中说“几乎能找到”,故不能说“所有的物质”。

(4)偷换概念

是指错误选项把文中的某个重要概念用另一个概念偷换,以此迷惑考生。如1998年科技文第1题B项“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其中“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又如1999年科技文第1题B项“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这句话中,“更宽的范围”就属于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

(5)强加因果

是指错误选项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的,有的选项则把因果关系颠倒了。如1998年科技文第2题A项“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从原文看,“新害虫的出现”和“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同属于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危险,二者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再如2002年春季高考卷科技文第3题D项“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阅读原文可知,东印度公司一度岌岌可危的原因是“经营不善”。又如1999年科技文第3题“不能作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的一项”,正确的答案是D项“在发现HP之前,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发现HP之前,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并不能证明发现了HP之后,HP就一定在动物冬眠中起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1999年科技文第2题B项“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而原文的表述是“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恰恰颠倒了事物的因果。

(6)弄错时态、模态。

时态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已经如此\",还是\"将来如此\"。模态是逻辑学上的一个概念,从这个角度设置选项时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如98年高考题C项\"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的杂交之后的变种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这个选项的错误就在于\"已经\"二字,原文只是说\"可能\"如此。

了解了上述这些社科文阅读的命题特点,就能够在应考和考试时有的放矢、应对自如;也就不会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如置身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我们相信通过一定数量的训练,考生一定会取得这一部分的理想和得分。

推荐第4篇:科学论文

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启蒙课程。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科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最终实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情景设计 问题意识 认知冲突 激励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并在学习中认识大自然,喜爱大自然,主动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发现、分析、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那么科学合理的引导儿童对周围世界固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的能力,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是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应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探究科学

课前情境的设计和演示,可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猜谜语、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探究活动就开好了头。如上《种子的萌发》一课在导入时让学生猜谜语:“叶子圆圆个儿小,全身长满小镰刀,镰刀外面长毛毛,镰刀里面藏宝宝。”学生猜后,就明确知道了本节课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了。对种子的探究就会引发许多兴趣和问题,探究教学的氛围营造得更浓厚。接着老师设置疑问:种子里面有什么?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入了本节课所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新课标也指出: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没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那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营造民主“土壤”,强化问题意识氛围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中民主意识的缺乏,课堂教学气氛的不融洽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因此,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首先做的工作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气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民主平台,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由于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多数迷信书本,迷信老师,主动提出问题怕出丑,不敢大胆提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告诉学生,老师喜欢有问题,爱提问的孩子,并常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说,敢问,对于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的质量如何都给予鼓励。学生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假如学生有时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也要首先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形成

认知冲突,即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认知冲突造成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一冲突实现新的平衡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激发问题意识形成。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因此,教师无论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

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如果教师不精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讲究提问的艺术:只是问学生:“想研究什么”,其结果常常是泛泛而提。如:我在第一个班上《磁铁》这课时,问:对于磁铁,你了解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磁铁为什么能吸铁的东西”;“磁铁是怎样来的”;“磁铁为什么能指方向”„„有的在课堂上不可能解决,有的是不着边际的与探究活动无关的问题,绕了很大一个圈后我不得不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问题。在第二个班上这课时,我重新设计了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我先演示了小鸭在水池中停下来时,头总朝着南方这一现象。学生们急于想揭开其中的奥秘,当他们发现小鸭的底下有一个磁铁时,自然而然就产生了问题:为什么有一个磁铁就让小鸭的头总朝一个方向?磁铁能指方向吗?这样,探究问题在情境中自然诞生,使探究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

3、在探究中生成问题,养成问题意识习惯

科学教学不能“以问题开始,以答案结束”,而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生成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堂课结束时,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给课堂留个“小尾巴”,这会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急于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起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三、给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实验》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知道了种子发芽与水有关,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种子发芽与阳光、温度等条件有关吗?这时,教师不需作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把种植的绿豆种子一盆放在明亮有阳光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处,几天后,学生发现绿豆种子发芽不仅需要水,还需要阳光、温度,空气等条件。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找到了提出的问题答

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点亮小灯泡》一课时,我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没有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且提出问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通过亲自实践,小灯泡亮了,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意识

质疑是发现的设想、探究的动力、创新的前提。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者所具有的良好的质疑意识无疑是探究活动的催化剂。从一定程度上说,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比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应该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质疑动机入手,通过启发引导,精心设置质疑情境,让他们自己产生强烈的质疑意识,进而培养创新意识。胡适先生谈及考古学曾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在科学发现上,同样适用。

1.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质疑。如在教学《淀粉的踪迹》时,首先以小魔术的形式演示“白纸显字”的小实验,教学《混合身边的物质》部分时,演示“清水变牛奶”的小实验等等,使学生感到十分新奇,纷纷质疑“怎么回事”,个别学生甚至怀疑有假。老师则趁势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而引导学生对自己产生的疑问展开探究。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自然而然地也就产生了质疑意向。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小资料、“阅读与拓展”材料等,适当结合进一些课外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敏锐的质疑意识对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到培养自己质疑意识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学习探究科学的兴趣。

2.突破思维禁锢,使学生敢于质疑。如在《动物和植物》一课中探讨“植物是否能够运动”时,有一些学生就植物不会运动的观点向教师质疑:“向日葵不是会转动吗?”“有些植物还会吃动物呢!”“太阳花不是会见了太阳就开花,太阳落山就闭拢吗?”这时,学生还可能会找来有

关的书本资料。对这种情况,老师不能含糊应对,而应在充分查找了相关资料后,向学生认真解释了有关植物的这些现象,并进一步拿动物的运动器官与之对比,消释学生的疑问。对于这些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学生,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精神。

3.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能够质疑。质疑的产生应源于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观察和感知。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感知活动中去呢?这时,我们就应该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诱发学生质疑、解疑。如《了解空气》一课,可以演示“纸的奇遇”实验,当学生看到烧杯中的纸团被压到水下却并没有如他们预期中的被浸湿时,顿时被激起了求知欲,这时适时提问:“是谁保护了杯中的纸团不被浸湿呢?”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初步推断出可能与空气有关,那么究竟是不是空气呢,由于课堂一开头就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如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空气、摸到空气等等一连串的疑问。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质疑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质疑走出教室。这些新疑问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够使教学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进而成为创新者。

五、缤纷多样的激励策略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态度应谨慎,不要轻易否定,要给出合理、公正的评价;课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思考性、研究性、实用性的实验,延续探究;也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科学兴趣小组,交流科学小论文和科技小发明,鼓励他们向竞赛活动投稿,递交作品。只有在老师多种方法激励下,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这种热情,让实验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科学课程的教学,简单说就是不断激发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透视科学探究性学习》 罗星凯

3、《探究性学习》

4、《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 刘默耕

推荐第5篇:科学论文

改革和发展学校科学教育,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自主创新的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科技创新人才作为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历史时期,面临着对创新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的重大需求。中小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教育;创新后备人才;人才培养

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各项主要问题都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时培养科技人才也是保持经济和科技持续高速稳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需要统筹规划,及早安排,创新模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不仅是我们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的有力工具,也是强有力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特别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使人类的生活质量、活动范围、通讯方式和生产方式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所以,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而言,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能在知识社会生存和参与发展的基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是提高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提高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科学教育的含义

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教育封面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作出明智抉择,以培养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全面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二)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定义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是指具有初步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在中小学科学课程学习和各级青少年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中崭露头角,并已被众多科技和教育机构、团体所关注的青少年群体。

(三)科技创新人才的特征

1、科技创新人才应拥有较高的智力和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具备自信乐观的态度、与人合作的协调能力等非智力因素。

2、创新型人才必定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联想思维。创新思维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

方法,顺利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3、科技创新人才是知识型人才,宽厚的知识基础加上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现代科技活动 的重要保障

相对智力特征可以通过勤奋来弥补,非智力特征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积累,往往对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

二、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工作开展时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理念、方式、方法远不如发达国家先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逐步建设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随着科技体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政府从主导地位逐渐转向幕后宏观调控,科技创新体系直接面向市场。近年来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的建议、规划纲要和报告,将自主创新摆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位置,并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2005 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了未来 15 年的科技创新规划部署,以及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职能转变让学校、企业、科研机构都参与到科技创新主体范围中来。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中小学校肩负着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和社会对它们赋予了更多的期许和责任。他认为中小学的发展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要发展科技创新活动,就要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在活动中的作用。

(二)科学教育的作用

1、学生在早期建立的科学概念,掌握的探索技能以及确立的对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对其成年后所具有的科学素质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2、全世界都十分重视小学的科学教育 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改革已有10-20年的历史,他们认为“国家创新能力的建设必须从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改革抓起,应把科学课和语文课,数学课一起共同列为中学阶段的主课,对5-12岁儿童实施科学教育。”

3、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人类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变时期。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人类社会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转化,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是两个十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知识不仅成为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而且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和军事等。因而,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要履行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决策,就必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科学对自然和人类本身进行探索越来越深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的应用往往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的效应,会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带来风险,需要公众参与风险的驾驭

4、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示: (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 科学教育要达到三方面的目的,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知识可以在讲解或探究中形成。过程技能却要通过探究实战才能获得。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则更多要依靠体验。

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例,美国为保证本国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制定了2061计划,该计划对到2061年时为保证美国的经济和科技的稳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做了全面规划,并渗透到美国整体社会活动的各个层面。美国甚至从中小学中选拔教师作为宇航员送上太空,其目的也是

为了希望能够培养下一代对科学的兴趣。在科技人才培养早期化的同时,国际上对人才的争夺

也存在早期化的倾向。

总之,儿童的早期发展状况会影响他们后来的学习、工作,以至成年后的发展,从整体上说,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就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实力;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即使某些方面后来可能做些弥补,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三、目前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学生投入不足

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投入不足是影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原因。“读科学”、“讲科学”甚至“背科学严重 ,老师对科学课程改革经历的脚步不甚了解 。 教师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创新教育理念没有真正确立,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小学内部,传统教育观念仍根深蒂固,强调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 方法仍大行其道,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创新人才

的培养流于形式。

(三)创新氛围缺乏,创新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在目前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自由平等、坚持真理的学术氛围,以及独立思考、鼓励创新的课堂教学氛围,往往墨守陈规、按部就班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绝对地服从教师的权威,缺乏质疑、批判、独立思考的意识。

四、改革和发展科学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科技辅导员及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科学课程教师的培养和配备。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工作。将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中小学师资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将科学教育课程教师培训作为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已开设科技教育专业的院校作为培训试点机构,开发科技辅导员培训资料与专业教材,探索科技辅导员培训、培养的科学模式与运行机制。各级科协部门要发挥学科齐全的优势,积极支持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师培训工作,适时组织优秀科技教师参加青少年科学教育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创新青少年科普教育阵地建设。

(二)加强科学和教育的结合,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科学和教育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科学依靠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开展,而教育的人才培养也需要科技的支撑。反观我国的现状,在教育系统中开展的科学教育许多仅停留在教育学的科学层面,而科技系统又难于将前沿科学全面系统地介入教育的整体过程,未能够形成教育和科技整体融合。

例如,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长期从事天文学的科普工作,通过研究中学教材,将科学前沿问题与课程教育有机结合。云南天文台的天文科普讲座从我国少数民族现存的传统历法出发,将天文、地理、历史、动物和植物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成一整体,形成了一节科学教育的示范课。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类项目

根据不同学科自身的特点,不同地域的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遴选中并没有刻意选择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而只是选择了中等学习成绩以上的学生参加,在活动开展期间要求学生定期做天文观测,并参加有关天文学科的学习,注重学术交流的文化氛围的形成。

(四)实施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努力做到对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整合。科学课程尽量扩大化,教育师资和教育场地扩大化,除了科学专兼职教室外,还充分利用另外学科教师的个人魅力或人格魅力,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指导。

(五)SCI和探究式科学教育

积极探索进行SCI和探究式科学教育从学校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可以看出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因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以学生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为主.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合作.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罗天虎.基高校人才培养要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2]陈

伟.构建科技创新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3]钱贵晴.基础教育中的科技创新教育 [4]李

蓉.开展科技创新教育 [5]杜稼锋.科技创新教育

[6]田起宏.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探讨

[7]张海燕.南通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8]潘静新.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现实与希望

[9]丁林兴.热爱科学勇于创新_苏州三中科技创新教育之路 [10]谢伟琦.试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的建设 [11]胡咏梅.中外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的比较

推荐第6篇:科学论文

试论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

小学科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真正以探究学习为核心,经历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1、开放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小学科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提升就要在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材料、开放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学习科学,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开放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的科学体验,丰富科学探究经历。

2、实践性。科学这门课程与语文、数学课程不同,在教与学的同时都兼顾着实践性。要求学生以动手实践为核心,以操作有结构的材料为基础,发现科学的真谛,从而学习常见的科学知识,体验学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发展良好的科学情感,形成积极的态度。因此,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就要有丰富的资源作为载体,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3、探究性。“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2],小学科学教学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活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长智明理。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提供探究的机会、探究的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体。

二、科学课程资源的内涵

说起课程资源,其概念是非常丰富的。它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它可以分为广义性课程资源和狭义性的课程资源:

1、从广义来看:只要有助于课程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之物,无论校内还是校外,也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均为课程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等。

2、从狭义来看:指可以直接为课程实施服务之物。《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详细列举了教科书之外的科学课程资源,包括纸介质的书报杂志、影视、音像、计算机、网络等媒体,演讲、辩论、讨论、表演等形式,博物馆、纪念馆、风景名胜等场所,以及日常生活、重要文件等都可以成为科学课程的资源。即科学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三、科学教学中开发和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1、科学教学目标落实的需要。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教育目标就是提升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提升需要丰富的探究活动、可探究的科学资源作载体,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以课堂为桥梁,淡化教材,以生活为基点,重视应用,发展小学生的科学能力,开发和利用各种有效的科学资源,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

2、转变儿童学习方式的需要。新课程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学习方式的呈现不能空手说白话,没有真实有效的科学资源,学生怎么自主?更谈不上探究和合作了,这就需要有可操作的材料提高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学生与科学资源之间进行有效对话学习,真正实现科学探究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化。因此,在转变儿童学习方式的同时,挖掘有效的科学资源是关键。

3、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需要。科教兴国,科学教学质量是关键,科学教师就要抓好每一堂科学课,彻底打破封闭式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跳出书本的框框,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体验研究科学的快乐,为此,科学教学必须提供探究的空间和科学资源,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围绕科学探究的每一环节,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长期下来,学生沉浸在探究科学的美好氛围中,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不言而喻了。

四、开发和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对策

那么如何开发利用有效的科学课程资源呢?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几点粗浅的体会和尝试:

1、师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是教与学的主体,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为师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教育需要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个体来创造和交流,最终获得心灵的震撼。

(1)利用学生之间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把学生视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是因为每个学生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学习方式不同、有的智能表现不同,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就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智能的个体,都有发展空间,或语言智能、或音乐智能、或动作智能、或交往认识智能,或拥有多项智能,科学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搞科学的同时也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如有的学生爱问,有的学生爱动手等,教师要及时有效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势态,把学生智能上的“优势和弱势”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学生分组探究时,就可让有不同智能的学生分在一组,爱动的学生注重动手技能,爱问的注重质疑,在共同完成探究任务的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同化,取长补短。另外利用个体多元智能,还是转化后进学生的催化剂,后进学生在语数外学习上感到吃力,教师可利用在科学课上的优势智能,大放光彩,增加学习的动力和在同学中的威信,各门学科成绩大步上升,我们用此法已转化10对后进生,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探究内容,调控课堂。 (2)利用教师自身素养开展有效教学。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因为科学教师在整个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起着决定和主导的作用。教师自身就是科学课程资源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个人的科学素养决定着科学课程资源的识别能力、开发和利用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教师的创新能力将在资源的开发于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两位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垃圾场的调查,第一位教师就布置布置学生进行调查,后进行大组交流;第二位老师先对本地的教育资源进行调查和勘探,明确本地垃圾场的形成原因,而后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调查,比较两位教师的教育方法,可以鲜明地看出第二位教师善于对本地的课程资源进行了解和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对本地垃圾场的预先调查,就是对科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因此教师在开发科学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既是开发者,又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

2、文本资源的开发与拓展

实施新课程以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科学教材难教,难教的是教材中文字叙述较少,引导探究的图片较多,形象感知丰富,这使得教师根本不可以像以前那样拿着书本教书了,必须动脑筋收集材料丰富教学活动。这样的教材特点正好是科学新课程的理念所倡导的,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学生的学习更是经历过程而并非学书本。探究活动的载体便是适合学生可探究的资源,教师不仅要用好科学教材,更要以教材为依托创造性的整合身边的科学课程资源,以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

(1)“增”。即是在原有文本提供的科学探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适当增加一些探究内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时感到“吃不饱”,这时教师就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探究内容的需要增加部分内容,以达到巩固和补充科学知识和能力的目的。让学生能比较丰富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教学六年上册《显微镜下的世界》学生虽然对老师调好的显微镜进行观察而且兴趣较浓,但大部分学生对预先调好的显微镜感到没有多大挑战力,最好自己手把手地调试,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教学内容,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和调配,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个个学生兴趣高涨,都学会了显微镜的使用,既认识了微观世界,又学会使用精密的仪器,一举两得,丰富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活动。

(2)“替”。即是略去一些不太适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是不合时、不合地、不合情的探究内容,替换成同类的但是却能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如科学教材中有一课《种油菜》,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生长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但都是城市学生,种油菜的周期长,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时就把这一内容替换成《种青菜》,因为青菜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而且我校学生大都是城郊农民子女,对种青菜有一定的经验,开展活动以来,学生在种青菜、管理青菜、思青菜、用青菜的过程中,表现除了无比喜悦的举动,他们时而记录,时而交流种青菜的感受,并写下了一片片优美的日记和一张张小报,轰动了校园。可见,利用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科学教学资源是比较重要的。

(3)“链”。则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科学探究中的内容,可以链接一些与探究内容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科学,如教学“认识地球的表面”这一内容后,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分布、做地球表面模型图,基本了解后,这时教师可以链接一些资料丰富学生对地球表面的真实认识,在教学时,就可以链接一些家乡的地形特征,如天目湖的地表分布情况,让学生分析、探究,画出地形图等,有时课上来不及,可以作为课后作业,丰富学生对地球表面形态的研究。这样学生在收集天目湖地形资料,访问有关老专家的过程中,画出了一幅幅比较标准的天目湖地形图,既增强了科学探究内容的丰富性,又提升了热爱家乡的情感,一箭双雕。作为科学教师,在进行科学活动设计时,就要多层次、全方位地链接一些与探究内容相关的资料,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3、生成资源的发现和捕捉

课堂教学是一个变量,科学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建构新经验的过程中,随着活动情景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或者是新的感兴趣的主题,这时课堂教学所要调控的是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耐心倾听学生的发现,敏锐地观察有价值的观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学习资源。我们的操作是教师准备一本问题本,把学生在上课动态生成的问题及时地记录下来,对活动状态及时作出判断,随机灵活的调整指导策略:

(1)集体性生成资源。有的动态生成资源是全体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结果,代表着全班同学的困惑焦点和思维深度,像这些资源就要及时改变教学目标,抛给全班学生探究,如学生在研究蜗牛时都感觉到蜗牛蜷缩在壳里,有什么办法弄它出来呢?这时及时改变原来要探究的蜗牛吃饭、形态等内容,建议全班同学研究怎样把蜗牛弄出来,结果学生通过反复讨论实验,终于得出用温水可以是蜗牛从壳里出来,学生个个喜气扬扬,你看虽然改变了教学计划,却得到了生命的自由和能动,张扬了个性,尊重了学生的选择。

(2)异步分层性资源。有的生成资源只有一部分学生有能力探究,这就要进行异步分层实验,将生成的资源抛给学有余力的小组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其余小组还是预定目标进行探究。如学生在连接电路的活动中,有的学生在连接了简单电路的同时,也发现另外一种连接方法也能使灯泡亮起来(复杂电路),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资源,根据学生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让一部分人继续研究简单电路,让另一部分同学研究复杂电路,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又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深层次的能力。

(3)拓展性生成资源。还有一些有用的生成资源,课堂没有余地解决,可以留到课外,合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就含而不露地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究,把科学探究活动延续到生活之中乃至终身,如学生在研究“振动产生声音”时,又提出了振动能产生能源:马路上每天人、车与地面的振动产生的能源应合理利用,为此我让他们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该方案在江苏省科技竞赛方案设计中荣获一等奖),学生兴奋之极,个个表示长大了一定要把这个项目研究出来,服务于社会,你看,一个不经意的设想竟荡起了层层涟漪,创新的火花四射,科学的态度、社会的责任感就流露出来了,我们在教学时也就真正实现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4、生活社会资源的挖掘和深化

科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学习科学从观察自然生活开始,又回到自然之中,为此我们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了解社会,学习生活中的科学,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自然资源进行主动建构。

(1)建设班级生物角,带动校园生态网。学生学习科学不仅要改变学习方式,还要拓宽学习活动的空间,形成科学就在身边的意识。班级生物角和校园生态网就是学生随机搞科学的有效途径,我们的操作是各班生物角的开辟与少先队阵地建设相挂钩:A低年级提兴趣,如以科学画报,图片展览为主;B中年级打基础,如以常见简单的生物观察为主,如饲养小金鱼、小乌龟等来获得初步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情趣;C高年级搞特色,如有的搞制作宣传、有的搞动植物饲养并作长期研究;有的立足环保、气象、材料科学等,这样的生物角精彩分层,充满活力。在此基础上大队部可根据各班搞生物角的态度,初步效果来评分,最后精选各班最拿手的生物角项目组成校园生态网。如我校的校园生态网在原操场上开辟一块地方由六(1)中队的家禽饲养、六(2)中队的气象观察站、四(1)中队的植物盆景雕刻等组成,每期更换内容。这样从班级生态角到校园生态网,都是学生亲手实践、亲身体验的结果。

(2)根据地理优势,活用校外资源。我校是一首城郊结合部学校,大部分科教机构(环保局、气象站)、农田、城郊村庄都在学校附近,我们利用这些有效的地理资源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直接将校外资源活用为第一课堂实现真正的科学见习。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天气单元\"的教学,就可联系学校后面的气象站,让学生直接去观察各种气象仪器、访问气象专家、亲自在气象站测量气温、风速、风力等探究活动,把气象站当作课堂,结果个个同学对气象仪器的识别、气温、风向风力的测量,还在专家的指导下画气温变化的曲线图等,你看,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真刀真枪地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见习活动,既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效率,又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教师也就真正“用教材教了”。

其次,利用城郊特色,聘请家长参与,形成有指导性的专题研究。学生课余虽能基本独立进行课题研究但还是离不开有效的指导,这时老师不在身边怎么办?有效的途径便是向家长请教,得到支持。这里大部分学校家长忙于工作,力不从心,但由于我校是城郊结合部学校,大部分家长利用城郊菜田进行种小菜,搞栽培等经济项目,这就可以利用家长现成的技术,聘请他们当辅导老师,自然而然地把农业栽培技术渗透给孩子。如我校的张明同学和同伴们一起聘请他的爸爸当老师,进行日本富士蕃茄的栽培和嫁接实验,他们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和爸爸一起交流实践,终于成功地长出了五个不像样的富士蕃茄,他们在实验报告中详细地记录了和爸爸的交流,以及有关栽培蕃茄的20页稿纸,并且声称一定要研究为什么我们溧阳长的富士蕃茄没有日本的圆。你看,在不经意 的家庭小实验却给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凸现,这足以说明张明的实验离不开他爸爸的指导,所以利用城郊农民家长的技术优势来填补学生课余研究无老师指导的空白,是一条有效途径。

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学校虽然不是城郊结合部,但是各有各的地理优势,只要我们老师细心地观察其周围的资源,还是源源不断的。

5、网络资源的引入与利用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的概念大大扩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核心的信息课程资源。其中,电脑网络以它的图象、动画、高度的交互性、共享性、内容的丰富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为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的意义建构,操作策略有二:

(1)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教师是一种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每个老师的信息水平有高有低,如果能把科学老师的智慧集中起来,那就是资源,而网络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方便,教师的备课系统可以在网上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丰富课堂教学。

(2)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有目的地探究。在这里我们分三步操作:

一是教给学生网上搜索的方法,指导网上搜索的方向。首先在校园网上进行训练,先搜索老师预先搜集的学习资料,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如学习《常见材料》一课,教师预先上网收集课本之外的各种材料如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等做好网址让学生点击收集,学生收集后个个振奋人心,想不到科学技术是那么的发达,光学书本是远远不够的!从而逐步培养收集信息的兴趣和本领。

二是自收资料,资源共享,逐步建立资源库。这步操作是有深远意义的,不仅可以利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探究活动,而且可以成为老师教学资源的一大支柱,因为这毕竟是学生根据需要和经验自己得来的,富有儿童情趣。

三是利用学到的网络知识进行网上课题研究。如对家乡城市人口的组成来源进行调查探究活动,可引导他们访问政府人口网址,同伴间的交流来完成。所以学生在这本无言书中可以尽情遨游,对信息的检索、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信息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评价资源的应用与落实

评价是一种手段,通过评价最终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在科学教学中运用评价功能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称为评价资源,因为新课程的评价方法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要鼓励教师做好评价工作,把评价工作穿插在学生学习活动之中,时不时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质量,因此运用评价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评价性资源应该时刻伴随在科学教学之中。

(1)即时评价。根据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各项表现,给予即时评定,可以用各种手段,如一句评价性的语言“你做得太认真了”,或用一个动作、符号记录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良好表现,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即时地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从而推动科学学习的质量。

(2)评定量表。对于一个值得研究的科学专题,除了即时评价学生的行为,还要设计以评价主体多元化为目标的评价活动,从整体上评定学生的表现和成果,如《做酸奶》这个科学专题,我们就设计了包含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为一体的评定量表,充分展示学生专题研究成果和成功的欢乐。通过自评、组评、家长评来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心里感受,达成三维目标,学生的探究动力被不断激发,形成不断建构的源泉。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评价资源,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科学学习质量的提高,最终提升学生整体的科学素养。

五、开发和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注意点:

不管是课本资源,网络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是科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才是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同时应该注意以下四方面:

1、调查与分析。我认为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工作中,教师就要作一个有心人,在新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就要针对科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查与分析,本学期大致需要哪些课程资源,如四年级科学课中有“岩石”单元,在起初就针对家乡特色资源,到溧阳横涧地区进行各种岩石的调查,最终确定横涧地区的各种岩石对学生探究岩石特种很有用,为本单元的教学作了铺垫。:

2、甄选与鉴别。我们往往发现同一类的资源可能会不止一种,而且似乎都能派上用场,但是哪一种是最为密切相关的呢,这就要我们科学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甄选与鉴别了,如所选用的资源指向非常明确,同你所要达到的目标也高度一致,效果较好,当然是选这一种了。

3、组合与变通。对于多种科学资源,我们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组合与变通,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的价值,如对零散的资源进行组合,使它们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教育性,另外对传统科学资源进行变通与激活,为新的科学课程所用。

4、反思与总结。这是开发和利用科学资源的重点,科学资源用过以后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怎么用?效果怎样?等。最终提高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如带学生到南山竹海考察横涧地区的岩石,学习过程随好,但学生难管理,要考虑学生安全性等问题,为此我们经过反思总结后,决定用拍录像、采集标本等形式展示和探究家乡的各种岩石,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科学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最好的科学课程也是空架子,我们科学教师在开发和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同时,必须不断实践、不断积累,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这是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首要任务。

推荐第7篇:科学论文

经历探究过程 培养科学素养

姓名:杨艳霞工作单位:濮阳市南乐县福堪街中心小学

邮编: 457411电话号码:13938308797

新课改要求孩子自主探究、自主体验关注孩子对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情感体验,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那么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

1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而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到实践活动中去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开端。

如教学“电磁铁”时,上课铃响后,笔者问学生:“你们听到电铃声就知道上课了,对于电铃,你想知道它什么?”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纷纷提出:“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响?”“我想知道电铃的构造。”“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准时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电铃为什么会响”,为学习电磁铁的构造与性质埋下伏笔。这样引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大家都急于探究本课的知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以探究为中心”的要求。

2 “玩”中体验,乐于探究

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小学生探究欲强,但探究能力相对较弱。玩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玩,目的是让他们异想天开,从玩中求知、求真,玩出科学的真谛。

如教学“电磁铁”时,有的组的学生仿照电铃上电磁铁的构造,用导线把铁钉缠绕起来,接通电源,用钉尖(帽)接近大头针,发现它通电时吸起大头针,断电时大头针掉下来;又进一步观察电铃构造,发现连接在铃槌上的弹簧片能使导线中的电流时通时断,这个装置就时而有磁性,时而无磁性,从而一下一下地吸引连着铃槌的铁片,使它带动铃槌不断敲打铃,由此揭开电铃响的秘密。此时,学生的兴奋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另一个组的学生发现用电流表的两极接触电磁铁的两端指针并没有像猜想的那样来回摆动时,又重新猜想,制订计划,进行探究,最终也发现电铃响的秘密,他们更深刻地体验到探究学习是个不断修正错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在“玩”中做文章,并教孩子一些具体可行的探究方法,不仅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中“玩”、“玩”中学的科学探究乐趣。

3 给足时空,自主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减少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在互相研究中学习。笔者认为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由思维与任意猜测的空间,创设愉快、民主的氛围,并加以正确地引导让学生自行探究知识,大胆猜想,想其所想激发探究欲望;为自己的验证奠基。

在教学“电磁铁”时,初步完成电磁铁的制作后,让学生对电磁铁的性质进行猜想,学生就会提出:“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电磁铁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而后由学生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由于是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探究时学生也会格外认真、积极。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会逐步由不愿提问题向愿意提问题,由能提一般性的问题向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转变。在这种既有独立研究又有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心智得到提升,愉快地掌握科学知识。

4 评价激活,深化探究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评价必须以客观公正为基础,有助于形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师评价要做到真诚,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用评价来激活课堂,提供反馈信息,师生作相应的调控,通过一些激励语,并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显露才华,施展身手。

一个新颖的设计方案,一个大胆的假设,一次为获得成果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一项富有创见的调查,一次愉快的合作,一项实验的团体赛,一项观察日记„„都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有关素质及水平,教师都能从中得到意外的发现。哪怕只是一次赞叹、鼓励,或许就能从此改变一名学生。这样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习创造和谐愉快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参与到讨论、表达中来。同时在教学中淡化终结性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培养科学素养。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读懂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出学生喜爱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踏上自主探究学习的路径,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使科学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达到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总之,在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探究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有趣的科学学习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大象出版社小学(3---5年级)科学教材

[3]科学(3—5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推荐第8篇:科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适度改进实验设计

山西省武乡县教学仪器站王华

山西省武乡县五一小学暴丽丽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但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课堂教学发生巨变的今天,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学生配套实验包先天不足不可操作;实验设计复杂难以实施;实验抽象难以直观等等。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就须应结合我们身边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现就对科学教学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改进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先天不足的后天来完善

科学来自实践,科学知识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科学的感性认识,现如的科学教科书都今配套有学生实验材料包,但这材料包却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学生实验时可操作性有缺陷,这既浪费了教师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更主要的是挫伤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如在《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中有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金属片中的传递。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课文中的实验设计是这样的:要求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 1

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段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课文的要求是用蜡粘,课前我让学生进行尝试,学生花了不少的时间,可一上课学生向我抱怨的却很多都说粘不牢,成功的很少,上来展示时颤颤抖抖的又掉落了几根。那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会不成功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后来,通过了解和自己亲自动手才明白。虽然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会在桌上凝固。但由于蜡先要熔化成液体,然后滴在铁丝上,再往上粘火柴。蜡的凝固时间快,且熔化后粘性不大,所以很难粘上去,因此成功的不多。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想了一想,什么东西粘性大呢?修自行车时抹的“黄油”!就赶忙跑到校门口修自行车的摊上要了一些交给学生去尝试,经过一番忙碌,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欢呼声。

二、化复杂为简单

当下社会,我们总是奉行着加法和乘法,其实,人生有一种哲学叫减法: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化粗为精。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在科学的实验里如果我们尝试一下哲学减法,又会怎样呢?

如《空气的性质》一课中,要求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预测一下,纸巾会被浸湿吗?

可课前我自己动手的时候就发现实验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一是纸巾容易浸湿,影响实验效果。二是后续实验即水进来把空气赶跑的现象不够直观,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三是一堂课下来桌上堆满了纸巾,浪费严重。

怎么改进呢?用大号漏斗和小块塑料泡沫(涂上红色)代替纸团和杯子做实验。实验时,先用手按住漏斗上的小孔,再用漏

斗把泡沫垂直扣入水中,泡沫球就停留在水底,表明空气占据了漏斗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然后放开按住漏斗的小孔,空气从小孔中逃出,泡沫球就浮上来,表明水就进来占据了原先空气占据的空间。改进后的实验材料即可以重复使用,又克服了原先实验的缺陷,还使空气占据空间与空间水被替换的现象更加明显。

三、化抽象为形象直观

“任何思维,不论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材料开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法则,但在这过程中必须提供丰富具体的物质载体,作为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例证。小学儿童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提供足够的有结构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植物怎样生存》,有一个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气孔,但对叶的光合作用的认识却很简单、抽象,大都由教师的讲解来认识的。

教师再怎么生动形象的讲,语言的表达,总归让学生对叶的光合作用认识不足、理解不易。

于是,我就开始思考,想办法,怎么样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呢?先取两个1000毫升的玻璃烧杯,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水草,再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倒入适量同样多的水。取两个口径稍小于烧杯口径的短柄玻璃漏斗,分别倒置在两个烧杯中,再将两支大号口径玻璃试管装满水,分别倒过来扣在两个盛满水的水槽中,连接好导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一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另

一个放在光线很暗的地方。过些时候,阳光下的水草就会不断地冒泡,而暗处的水草却不易冒泡,再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套在阳光下水草上的试管内的空气比套在光线较暗的水草上的试管内的空气要多得多,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强度是不同的。最后盖住试管口,把试管轻轻拿出来,将一根带有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木条就会猛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证明水草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这个实验材料容易准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是帮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的有效手段。

“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是要培养学生们对实验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欲望,而好的实验设计思想、设计办法便是其中的捷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摸索前行。

推荐第9篇:科学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实验”作源头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摘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只有实验和实践,才能有所创新。把我们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形成的途径,也是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载体。教师只要坚持让实验走进科学教学课堂,并合理调整实验探究活动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活动小组,善于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组织好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授学生于“渔”,不但节省教学时间,还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让探究更有效。

【关键词】巧设悬念 遵循规律改进方法建立评价

【正文】

一、巧设悬念,促使学生主动实验

科学探究学习中,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更是贯彻整个探究活动的主线。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只有产生了问题才会去试图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建立假设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收集有关证据用来检验假设,因此如何使学生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有限的时间里展开有效的探究,是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科学 3-6 年级课程标准》中,对设计实验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在新课标征求意见稿中,对实验设计也有如下总要求:需要经过尝试和预测设计研究方案。具体要求有三条: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预测;能设计合理的观察研究方案;能设计较规范的单变量实验方案。由此可见,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举足轻重!如果可行给予肯定,如不可行也应赞许学生认真探索的精神。

例如:四年级第一学期《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到光,但光的传播问题是很少思考的,我设计的悬念如下:假如在投影前放一块板,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的结果很多:学生1:屏幕上会有黑影。学生2:不论板移动到哪里,黑影就会移动到哪里。学生3:板前后移动,黑影就会随着移动变大变小,同时板放的越远,黑影也就越淡。学生带着这种种假设和疑问展开了一个个实验去验证。通过这样的带着这样那样的疑问去实

验,学生的探究欲望会更强烈,兴趣也会更浓。又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我先放录音,请大家听一些有趣的声音,再提问:在生活中,你们还听过哪些声音,然后让学生尝试着提各种有关声音的问题。最后确定我们要研究的是“声音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这一问题,学生对后面设计的一个个实验都明确了目的。

二、遵循规律,给予学生有效实验

让学生参与实验改进措施实验目标明确后,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去做,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和必要的指导,以便找到探索的路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好扶放结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实验教学仍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做好扶放结合工作,着重为学生搭好实验活动的脚手架,确保实验教学真实有效。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绿豆发芽”的实验设计,通过提供实验材料──四颗绿豆、一次性杯子、纸巾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绿豆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当的温度。

三、四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凭一时的兴趣来学习,很不稳定,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在《水的凝结》实验中,我让学生自带有盖的瓷茶杯和玻璃杯,并为学生提供玻璃片,学生选用了不同的材料。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玻璃片做盖的学生目睹了水珠渐变过程,用玻璃杯的同学看到了水蒸气蒸腾到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的全过程,现象反馈的差异也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选材与别人选材的优劣。教师适时地对不拘泥于导入实验,创造性地选配实验材料,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的学生给予鼓励,从而让学生逐步学会选材。另外,我还尝试将材料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三、改进方法 ,让学生亲近大自然

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科学大课堂,教师要激发孩子对生命宇宙奥秘的探究兴趣。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鸟禽兽、山川河流、风霜雨雪都在对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发出声声呼唤。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下科学意识的种子,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如在教学《植物的茎》时,我课外布置孩子选择小树的树枝来进行“筛管运输养料”的观察实验。于是孩子从选择实验对象到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把树皮割断,过

了一段时间这个地方就膨大起来,大家都明白这个瘤子一样的东西里面是养分。一次六年级的一位小女孩发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她主动走过去处理了一下,事后发现还在滴水。后来这个女孩在学校里做了大胆的猜想:若学校里的教学楼所有洗手间的水龙头都没有关紧,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经她调查研究,得出了一组惊人地数据。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生活中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获得的是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求证的过程,懂得了方法,这是老师仅利用课堂无数次的讲解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生活才是教育第一课堂。

四、建立评价,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新的课程标准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我们知道,学生的答案也许与正确的有些差距,但我们应积极鼓励这种探索精神,更应帮助学生对各种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必要时可以再观察、再实验。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学生在“我的探究足迹”和“我运用的科学方法”中十分看重小组的给予红花 和红星 ,希望得到同伴、家长和老师的认同。在足够的时间里,最终得出学生自己能够接受的结论。在这种实验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实验的信心,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作铺垫。只有通过每一节课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潜在智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验证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学生认知的基础,实验中的探究活动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也是能力形成的桥梁。切实重视科学课堂演示实验,通过教师规范的操作,学生能否有所发展依赖于是否能充分探究,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者要抓住在实验教学中的“探究”这一主线,通过提供实验材料,大胆设计实验方案,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验,我想学生经历这样的实验探究过程,科学素养及实验动手、动脑能力将得到质的“飞跃”!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实验”作源头》

东 庄 后 江 小 学

张丽梅

推荐第10篇:科学论文

浅谈减负增效,力创农村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浦贝乡中心小学:奇峰【摘要】 “减负增效”,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益,这是我们科学教师所期盼的教育教学理想境界。但是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握不住分寸,一味地让学生读.背.识记。耗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时间。不能很好地处理“减负”与“增效”这一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一做好课前准备,用教师“增负”换回学生“减负”;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区地理环境,充实教学内容;

四、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五.注重课后反思;六.多维综合,激情评价。

【关键词】 : 减负 增效 高效课堂 探究 反思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对培养孩子兴趣、启迪孩子思维、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现在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但对于现在的农村小学而言,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严重地影响了科学课的正常教学,然而,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个“大课堂”。那么如何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在农村从教二十三年,积累了点滴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教学,可以提高农村科学课的课堂效率。确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一.做好课前准备,用教师“增负”换回学生“减负”是减负增效的基础。 科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对学生减负增效,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教师是关键。这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效率,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减负,并不意味着教师也减负,教师反而要增负,教师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教材、钻教法,备课堂、备学生、备作业,最大努力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确保减负不减质。

如:我在备课时,首先要提前通读、钻研教材,弄清讲这节科学课的重、难点是什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该准备什么教具?主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哪些能力?要向他们渗透那些情感方面的教育等等。其次还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配套例题、习题,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等。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老师必须要多花时间,做好课前准备,让教师的“增负”来换回学生的“减负”。这样,老师在上课时才能按照目标,把这些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成大面积提高。 二.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减负增效的前提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勇于探索:有了兴趣,就能变学习是负担为执著的追求。因此,只要激发起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它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勇于探索:有了兴趣,就能变学习是负担为执著的追求。因此,只要激发起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它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导师。 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这样,探究活动就开好了头。如上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一课,在导入时让学生猜谜语:“叶子圆圆个儿小,全身长满小镰刀,镰刀外面长毛毛,镰刀里面藏宝宝。”学生猜后,就明确地知道了本节课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了,对种子的探究就会引发许多兴趣和问题,探究教学的氛围营造得更浓厚。接着老师设置疑问:种子里面有什么?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入了本节课所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 

2、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在新授课中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探求知识的主体作用。我们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以及良好的个性,把学生被动听变为主动的学。例如 :在教学《磁铁》时,为了让学生彻底弄清磁极的相互作用、南极与北极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既活跃了课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种一改老师讲学生记的灌输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给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如:“你能行!”、“没关系,愿意再试试吗?”、“再想想,你会说得更好!”这一恰当评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实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区地理环境,充实教学内容是减负增效的保障 1.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途径

虽然农村小学有一定的实验教学器具,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时时制约着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于现实,在进一步加大力度装配、建设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同时,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们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了教师自制教具、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了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开设率。比如《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繁多的动物》等教具都可以自制,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更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到大自然中采集植物和寻找小动物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这些带“土”气的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

2、充分利用学校及地方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而言比较匮乏,但农村孩子天天的所见所闻更接近于自然,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市的孩子落后。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据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的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放飞在花的海

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特征及其区别。而《植物的果实》则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大课堂”中广泛收集各种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浸泡、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完善学生对果实的认识。

3、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开展课外科学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本节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果。如学生通过科学课里的《水》的学习,自觉应用于实践,主动考察研究本地水资源循环情况,找到了本地居民生活用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中,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了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意识不断得到了增强。

四、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1.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是学生自主的学习

我这堂课讲什么呢?以往我们教师备课时总有这么一种定式。教师没有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让学生达到探究的目标,获得科学概念。因此高效的课堂,还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在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一课中,在研究声音的传播时,一些学生可以创设出新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在汇报交流时,学生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学生所进行的是自主的探究、自助的实验和个性化的实验总结。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创新的能力得以有效培养,才能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 2.高效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把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激发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

3.高效课堂教学要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科学课中,有些知识自主探究能解决,有些知识需要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取得。

如:我们在学习《蚯蚓》一节中,对于蚯蚓身体的外部形态,学生们可自主探究,观察得到,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有口,环带,肛门。但对蚯蚓的生活习性的观察需要同学们合作探究去发现。比如,对蚯蚓的一个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的观察,需要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观察探究。通过观察、探究了解到的知识,远胜于老师说教,老师不仅教会他们知识,而且教会他们怎样学知识。一位教育家就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给他们一堆金子,不如给他们一个点金石。. 五.注重课后反思是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因此任何一个教师和学生不论其能力起

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1、教师课后反思。

教案中的教学反思和学生辅导批改纪录,是我们学校的硬性要求,并被纳入到教师六认真检查和考核中,我觉得这一制度很好,还值得进一步推广。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为下一节课的有效教学做好铺垫。而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这样更能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

2、学生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好五种反思方法,即(1)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2)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3)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4)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5)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多维综合,激情评价。

每节课结束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有效科学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在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热情地主动参与到科学教学活动之中。

总之,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资源。注重学生的爱好和专长的形成,结合农村教育资源,采取多种措施.渠道,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益,而且也可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平台,从而达到减负增效之目的。

参考文献:《新课程三维目标》《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减负增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第11篇:社会科学论文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科学论文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991年国家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个层次组成,并规定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该制度的颁布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9年国家开始在农村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国家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到2013年底已达到全覆盖。2014年,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在总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作出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之前,已有10个省份建立起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到2014年5月,伴随着政策的顺利实施,山东、天津等15个省份完成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合并。

一、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养老保险关乎居民基本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城居保和新农合的合并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的重要体现。

(一)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

国人有一种养老观念即自己攒钱留着以后养老,他们认为自己老了、不能干活后要么靠子女养活,要么靠自己年轻时积累的钱来养老,这种观念使的没有职工退休金的人在年轻时不敢消费,他们更倾向于把钱攒下来,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进行自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居文章写作加卫星LunwenFz民年老以后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促进当前的消费,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预期来增加当前的消费,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我国的流动人口在享受到新政策的优惠后,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办理自己的养老保险,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参保的积极性,也为他们老有所依提供了保障。

(二)促进社会的流动性,提高社会安全感

2013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亿以上,城居保和新农保的合并将会使全国1亿多的老年人收益,这其中新农保就占90%以上的比例。新制度出台后,每个参保人员都拥有了自己的个人账户,此账户跟随个人终生,并有详细的信息记录,所有的资金明细都可在此账户中查询到。参保人员在缴费期间,如果遇到工作变动或是其他原因,需要离开原居住地的,可以直接在转入地办理养老保险,并且可以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迁入地的规定继续缴纳保险。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存在双轨制,这种双轨制造成了养老保险的差距不断扩大,国家虽然连续多次对此制度进行了调整,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两者的差距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很好的解决了不同部门之间,城乡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等存在的碎片化局面,减少了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公平性。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打破双轨制有重要的意义,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障的目标,从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喜事。俗话说,好事多磨,因而在政策实施的初期阶段,必然不可或缺的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部门间业务信息不畅通

制度出台以后,虽然国家对相关问题做出了规定,但地方政策还未详细的规定。我国地域范围广阔,各地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地域特色,因而制度运行的时会存在着地方差异。两项制度合并的同时,是两项制度相关的经办机构、信息系统以及服务设施的合并,这些合并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一并轨的过程,同时需要配套制度作为指导,在实践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养老保险资金的管理、运作存在问题

人社部统计资料表明,到2012年底我国各项保险基金的资产总额达39835亿元,其中各级政府财政专户存款占养老保险资金总额的80%以上。如此庞大的养老保险资金,对其的投资运营,国家并未出台整体、完善的办法。多年来,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的管理者是地方的社会保障部,这些部门既承担着资金运用的工作,又承担着行政管理的工作,这就很容易导致资金的挪用、违规占用及资金去向不明等违法现象。

(三)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渠道窄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出台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的缴费标准时100―1000、1500以及2000等共12个档次,费用的构成部分是个人缴纳、政府补贴、集体补助,资金来源渠道相对来说过于狭窄。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断增加,养老保险金的支付也不断增加,养老金的缺口不断扩大。中央财政给予固定的补助,然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待于提到,相对于经济实力不强的地方政府,他们更乐意将资金投入到经济发展的产业中去,庞大的养老保险金给地方的财政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推动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入发展的建议

我国是一个是一个人口大国,当今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因而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一步。

(一)完善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完善业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提高办理养老保险机构的能力,在综合考察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整合公共资源和养老保险经办的资源3,真正的提高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层机构的能力,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地方政府引进设备服务的投资,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以及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提高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人员之间直接的交接,降低服务成本。整合形成全国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信息管理系统,所有参加养老保险人员的详细信息都录入其中,实现资源共享,居民可随时查看,各级地方机构从内部系统可以快速查询到参保人员的信息。

(二)规范管理,完善社会养老部门的政策、法规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需要借助相关的制度来保驾护航,在投资运营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资金的安全,要专款专用,在此基础上再争取收益,对存款、债券等所得收益、进出帐时间地点准确的做好统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对运营的行为要进行严格规范、进行有效的监管,在充分利用市场的同时,也需要政府的调控,政府采取措施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防止出现以权谋私,资金滥用的现象。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者的培训。养老保险资金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资金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经办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资金运营的效益,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增强责任意识,净化工作环境。

(三)加快经济发展,合理利用资源

政府需要对农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对地方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增加对加当地特色产业的支持,引导农民发家致富。发展多种力量深入到基本养老金里,可以有效的拓展资金来源。养老部门需要对养老保险金的待遇进行调整,创建一个激励机制,基层政府出台配套措施,对定期缴纳养老金、连续缴纳养老金、缴费高的参保人员每年多补助多少,或是给予其他的政策扶持,形成养老保险金的持续健康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借助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借用市场化的筹资方式,引进市场化的经营模式。

(四)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国人有一种养老观念即自己攒钱,留着以后养老,他们认为自己老了、不能干活后要么靠子女养活,要么靠自己年轻时积累的钱来养老,这种观念使的没有职工退休金的人在年轻时不敢消费,他们更倾向于把钱攒下来,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进行自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居民年老以后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促进当前的消费,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预期来增加当前的消费,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我国的流动人口在享受到新政策的优惠后,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办理自己的养老保险,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参保的机会,也为他们老有所依提供了保障。

第12篇:对音乐的感悟(人文社会科学论文)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英语1305班

姓名:王悦

学号

:乐理与读谱

112011351

5对音乐的感悟

通过上《乐理与读谱》课我接触到了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比如,哲学、历史等。各艺术门类中,最神秘的莫过于音乐它由无形、无影、无可触摸的声音编织成变化无常、情趣万端的曲调,时而轻柔、时而雄伟、时而欢愉、时而哀伤„„。我最感兴趣的也莫过于音乐了。

我爱音乐,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食粮,那么在我看来音乐就是耳朵的食粮。我觉得听音乐真的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在听音乐的时候,会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激动时,它能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能使你安详,苦闷时,它能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能使你振作。音乐可以把人们的喜怒哀乐集与一起,对人的情感产生一种共鸣,对音乐的追求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变得丰富而充实起来。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我们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所以说再美丽的音乐我们也要学会欣赏。

那么如何去欣赏音乐呢?再上这门课之前我也不知道如何去赏析一部音乐作品只知道自己喜欢听但时却不知道为什么喜欢那音乐。但是在上完课之后可以说我对音乐赏析有了一点头绪,有了一点自己的理解吧。

我觉得音乐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鉴赏音乐是听觉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音乐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除了多听之外,我认为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以及了解音乐创作者的性格、音乐风格对于音乐赏析也是很重要的。黑格尔说过:“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作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起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可见音乐想象力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体验。而又因为在不同时代被背景和不同音乐创作者创作的音乐它都有不同的风格,所以你要想听懂不同时代不同创作人的音乐你就必须对该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创作音乐的作者有所了解。还有一点我们每个人的文化、个性与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对音乐的感悟是会不一样的。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听来会有不同的感悟,即使同一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听同一首曲子,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不要过多的在意他人对音乐的感觉,凭心的指引,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就足够!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也喜欢唱歌,每当自己听音乐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的跟着音乐唱两句不过唱的不是很好。自从上完音乐部分的课后我对演唱音乐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总以为唱歌很简单,看着那些明星在台上演出总以为那么的简单、轻松。上完课我才发现原来要想唱出一首动人的歌曲还真的不简单,不仅需要有感情的投入,还需要平时不断的练习发音。而发音却又是好难练习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发音的好坏不仅和自己声带有关而且还和自己的气息、身体姿态都有很大的关系,我真的是获益匪浅。

音乐无处不在,一段歌词加一段曲子,就成了一首歌。音乐作为现在人们接触最多的精神享受,在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就好像人们需要用语言来与人沟通一样。很难想像,没有了音乐世界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音乐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音乐可以调剂紧张,单调的生活,使人们的神经得到放松,有益于身体健康。音乐可以给人听觉以愉悦,净化人的灵魂,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一种高度的享受。音乐还能帮你排除忧愁和悲伤,使你从痛苦中解脱。医学上还用音乐来辅助治病,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效果。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杭唷!嗨唷!”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更有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的作用。劳动号子就是这样产生的。另如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复性劳动,为避免单调及精神上的疲劳,人们也会自然地发出种种歌声来调剂精神。如采茶、放牧、摇船、插秧等等,虽节奏并不一定与劳动动作合拍,但因有了歌唱的调节,就会使人感到轻松和减少寂寞感,枯燥感。 当我们在非常愉快的时候,会一面唱着歌,一面手舞足蹈地跳着舞。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废话不多说,马上让我来谈浅谈音乐给我的几点情感体验! 音乐给人心灵上的共鸣。

音乐确实是个神奇的东西,本来挺普通的一段文字,配上了合适的音乐,唱起来就让人感触颇多。本来挺正常的一个情节,配上了恰当的音乐,唱起来就让人泪流满面。我喜欢那样一首音乐------父亲,这首歌曲我才很多人都应该听过,朴实的歌词,情感丰富的节奏,总能让我感受到父亲对我的付出。是因为此时此景,这首音乐能引起我灵魂的共鸣。那歌词,那节奏总给我心灵的共鸣。我不开心时就喜欢听伤心地歌曲,并让它单曲循环,甚至听一天都不会腻,这样我的心情好像就得到安慰一样!有时候我会听着听着就哭了,这听起来有点荒唐,但是我的确经历过,因为感觉那歌词就是我内心的独白,那乐调就是我的心情,让我本来就掩饰不住的情感一下子被音乐的高潮一下子发泄了出来。音乐情感体验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也是审美的归宿,它能使欣赏者感受到作曲者的心境,情感和思想,而这种情感体验是很直接的,不需要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在慢慢听的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的被感染了,感受到作曲者的情感,那种力量是很强大的,可以让一个人马上进入那种心境,情感随着音乐变化,让人忘记时间,忘记烦恼。很多时候我们听音乐时会根据自己的心情来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来调节我们的心情,听跟自己心情相近的音乐可以引起自己跟作曲者的心灵共鸣。

音乐给人以灵感。“我的科学成就就很多事从音乐的启发而来的”---------爱恩斯坦。是的,音乐给人以丰富的思考,这种感觉是随音乐而生的,不是空穴来风的。灵感这东西就那么一瞬间,但是确是那么的宝贵,一个灵感有时可以改变世界。可以这么说吧,音乐对于社会形态的发展和转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音乐与灵感是怎么交汇的呢?大脑中灵感的闪现,同样是脑电反映,它的脑电波的记录估计不会等同于一般波型。因为音乐灵感是曲作家在大量知识的积累和创作欲的驱使下,展开强烈的幻想和想象的结果。这种音乐灵感的孕育成熟也有一个过程,它不在显意识之内,而在显意识范围之外,即潜在意识;当孕育成熟,突然沟通,涌现于意识,就成为灵感。音乐家的灵感,比一般艺术家更为活跃,因为它是情感性质的灵感,变化极大,在瞬间可出现多种可贵的音响信息。这种灵感,是人脑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科学家都喜欢听音乐,因为听音乐可以给他们以创作的灵感。 音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剂。音乐,是生活的调味剂。我对此深有感触。一首乐曲,能让人放松;一首乐曲,能让人愉快;一首乐曲,能让人陶醉。音乐是生活的调味剂!不知从那本书上看来的,说音乐能缓解大脑疲劳,当时高三得我来说确实疲劳不堪,于是我就买

了一个mp3,虽然刚开始也没觉得和以前有什么区别,但渐渐的我发现她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上课——下课——

听音乐,听音乐可以让我释放压力,调整心态。音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有人研究认为声音可以使肌肉增加力量。快速的和愉快的音乐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还有人发现,在音调完全和谐或音乐的强度猛然更换时以及一曲乐调将终结时,脉搏和呼吸速度变快。又有人研究认为忧伤的音乐使脉率变缓,欢快的音乐则使脉率变快。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活动。因此,人们就能够用音乐来改善和调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音乐可以净化心灵。音乐让我忧伤,让我快乐,让我忘我,让我心醉。有一种美妙的乐声始终诱使我去倾听,无法回避,那就是人类创造的音乐。它像黑夜里的烛光、像朗空中的明月、像清晨的露珠、像黄昏的余晖、像亲切的问候、像甜蜜的微笑、像春天里的微风、像冬日里的火炉、像初恋者的心扉、像母亲的抚摩、像久别重逢朋友相见。好的音乐能引起共鸣,使人身心很愉悦,更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拓展思维,启迪智慧,提高审美情趣,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是的,音乐可以带领我们走进那一种情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得到净化。

总而言之,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一定很枯燥,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它。

第13篇:科学论文 (800字)

科学论文—全球天气变暖

最近这几年,大家觉得天气一下子就变热了, 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人类自己惹的祸! 在人类近代历史中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的来源不同,精确度和可靠性也参差不齐。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中,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一直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在1860年才有类似全球温度的仪器记录,相信当年的记录很少考虑的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但是根据仪器记录,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的平均温度上升了0.75℃; 自1979年开始,陆地温度上升幅度约为海洋温度上升幅度的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温度上升了0.13℃)。同年,人类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发现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2000年之后,多方组织对过去1000年的全球温度进行了研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讨论后发现,自1979年开始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此外,其他的研究报告显示,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增加了约1.1f (0.6℃) ;在过去的40年中,平均气温上升约0.5f (0.2-0.3℃) ;在20世纪,全球变暖的程度是更超过在过去400-600年中任何一段时间.。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焚烧化石矿物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全球气候变暖一

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热点。

而且,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天气炎热,在酷暑里泡空调成为了一项新的“业余爱好”,但人们可曾想过,空调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事物都有两面性!空调可以使自己凉爽,但却没想到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输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之一。

第14篇:领导科学论文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辩证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干部都面临着一个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准确认识领导与被领导的辨证关系,对于我们做好工作,实现领导效应,全面推进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的各种社会活动和企业组织以及行政组织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都是两个重要组合。他们一起构成了在社会活动和组织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领导活动主体。如果没有有效的领导活动社会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就无法进行。而没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合理的分工合作和互相配合,领导活动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领导活动在社会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就必须首先透彻理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关系,从而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社会活动中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共同促进领导活动的有效进行。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总体来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主体,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既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具有一些相似特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与被领导具有矛盾的统一性。

按照唯物辨证法的观点,领导与被领导本身就是一对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同时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在社会分工的关系结构中,没有领导,就不存在被领导,没有被领导,领导也同样不存在等等,矛盾的双方总是相伴而生的,所以我们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具有矛盾的统一性。领导与被领导,只是一种矛盾的现象,而本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怎样有机地结合起来,去搞好工作的协调,思想的统一,达到工作目标的一致,并在矛盾的发展中推动工作、推动经济、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被领导者,是领导者工作的延伸,是领导意志的体现,是把具体工作付诸实践的具体操作者和落实者;作为领导者,是同被领导的合作,是被领导者智慧的集中,是把主观能力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决策。这就是我们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目标的一致性和矛盾统一性的本质所在。在实际工作中,无论领导与被领导,不管是否自觉,每时每刻都在做着两者的调整与适应工作。我们的领导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使自己的思想、意志首先适应于干部和群众、适应于环境、适应于工作,团结干部和群众把工作做好做扎实。

二、优秀的领导者和优秀的被领导者在素质要求上的统一性。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工作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领导者主要是处于主导地位,发挥指挥协调的作用,而被领导者处于从属地位,其工作主要是配合领导者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支持领导者的工作。但是领导者要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要成为优秀的被领导者在素质要求上却具有很大的统一性。

首先,优秀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都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不仅是对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素质要求,也是每个优秀人才都应该具备的本质所在。要做事先做人,只有具有良好素质修养的人才具有长远的战略目光,才能从宏观的角度观摩所有的事物,从而从最好的方位着手,圆满地完成所有的工作和任务。其次,优秀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都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每个工作者都应该具备的,优秀的工作者更应该掌握必要的甚至杰出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唯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才有了成为优秀工作者的先决条件。最后,优秀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都应该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越来越重要,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工作者是否能够胜任一份工作的关键要素之一。作为优秀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都必不可少。只有具备良好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的领导者才能在社

会发展的潮流中跟上时代的脚步,带领被领导者高效地有创造性地完成计划的工作和任务。只有具备良好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的被领导者才能在优秀领导者的带领下圆满出色地完成各自的工作。

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具有可变的动态性。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一直处于可变的动态状。因此我们每一个干部的岗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是被领导者,明天可能就是领导者;今天是领导者,由于事业的需要,明天可能成为更高级的领导或退居二线,或成为被领导者,或因个人主观不努力,被事业所淘汰。我们平常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工作也是这样,任何一个领导,不思进取,在思想、工作、学习上就会\"滑坡\",就会从领导位置上掉下去,成为被领导者;而被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只要努力进取,执著的对待事业,也将会成为不同的领导者。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变化的、是绝对的,而不变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同时也取决于参照系,这是自然规律所在。我们每一个领导者或被领导者都不应违背这个规律,而应从这一规律中找到适应自己的发展点。作为领导者,要竭诚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把工作做好做实的同时,还要勇于欢迎别人超过自己,切不可以为这次换届中自己当选为领导者,就可以认为达到主观愿望了,可以歇息一阵子了,或以位置炫耀自己,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就要犯错误。作为被领导者,尤其是那些原有很大希望成为领导者的同志,客观发展未以主观意志而转移,在换届中未成为领导者,就更应端正对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可变的动态性的认识。自己处于被领导的位置虽未变化,但随着今后的实践,工作水平、政策水平、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预测未来市场和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却一直在向着领导者的方向变化,只要自己的内在素质提高了,在组织的作用下,自己的位置就会出现跨越,就会由被领导者变为领导者。

四、领导与被领导具有角色的多样性。

为什么说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是具有角色多样性呢?因为,在社会生活、工作、学习实践中,无论领导者或被领导者,在社会结构的整体框架中,都有自己的一个岗位,对上是被领导者,对下是领导者,对外身份是国家干部,对人民是服务公仆,就如同在家庭空间里,在父母面前,充当着儿女的角色;在夫妻面前,充当着丈夫或妻子的角色,在同胞面前,充当着哥弟姐妹的角色,在孩子面前充当着父亲或母亲的角色。这就是我们每一个领导者或被领导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对象面前所扮角色多样性的根据。然而,了解\"多样性\"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为了引导我们每一个领导和被领导者在社会实践的空间里要找准自己工作、学习的位置,\"唱\"好自己所演绎的角色,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作为领导者的角色,自己的位置就是要站在本单位全盘工作的高度,按照党委的分工,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处事公道,率先垂范,体谅下级,为人师表,团结被领导者,共同搞好经济建设,有力地担负起党和人民交给的重任。作为被领导者的角色,自己的位置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尊重领导,多一些换位思考,团结同志,多一些互相理解和帮助;特别是要在关系自己前途升迁等问题上更要胸怀宽广。只有这样,才能安心于自己的位置,留恋自己的位置。只有安心于自己的位置,周围的一切就会以我们为中心,或是离我们而去,或是冲我们而来,或是绕我们旋转,或是对我们静默。当我们的被领导者如果为了上升为领导者而惶惶不可终日,就会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就得跑前跑后地伺候,忽左忽右地奉承、上窜下跳地迎合、内揣外度地恭维。这样,就很难使自己在领导、同级、下级的心目中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因此,我们说,无论领导者或是被领导者,在角色的多样性中,处在什么位置,就得在什么位置上寻找自己的意义。只有这样找准位置,搞好调适,以已变应万变,才能使自己在\"多样性\"中唱好自己的角色。

五、领导与领导关系具有先后的顺序性。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党的事业也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干部来接班,谁来接班,只

要是为党为人民工作的同志都有这个可能,只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这个先后顺序问题,并不是论资排辈,不是工龄的长短或年龄的大小来排交椅,而是依据党的干部路线和选拔领导干部原则及不同的领导岗位而应具备的不同素质来确定领导干部选配的梯次。当然,客观上也常常存在一个领导岗位,而有诸个适用人选的情况,这就需要每个适用人选正确对待问题,只能由组织来挑,而不能把自己作为唯一的人选,不能齐步走、同上一条船、同赶一趟车;不能认为用了他人而没有用自己是一种不公平、不公正。我们试想:若用了自己没用他人,对他人也未必就是公平、公正的。公平、公正,只是相对的,是一个历史和空间的概念,老的问题公平、公正了,又会出现新的不公平、不公正,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六、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具有一定的机遇性

机遇不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是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的关键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是在一定的时空区域内广泛存在的人类物质文化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能被我们认识与把握的哲学范畴,是人们成就事业的重要外在因素。能准确地抓住机遇,原因在于智慧者遇平凡物象,就能触类旁通。正所谓常言所说的\"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对待机遇除了个人基础条件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机遇,只要主观努力,全面提高素质,一旦机遇来临,是不会让机遇从身边轻易地溜掉;甚至会出现没有机遇也会创造机遇。刘备对于诸葛亮,通常被认为\"知遇之恩\",然而,如果诸葛亮不在茅庐中苦读数载,精研学术,积累准备治国平天下的本领和学问,即便请他出山,也成不了气候。对于许多学有所成,创造了辉煌业绩的人来说,机遇既是外在环境的产物,更是数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奋斗追求的结果。这就是机遇对我们的原则和我们对机遇的态度。

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向往\"高处\",是人生的共同心理,也是进取精神的体现。但对\"高处\"人们往往理解不一样,有的人以为由被领导荣升为领导为\"高处\"。我以为这种认识和追求是片面的,只是一种\"高\"的现象,若是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党和人民给予褒奖而推向领导位置的\"高处\"自然值得可喜可贺,若一味地去追求\"领导\"的\"高处\",尚不如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为已任,给社会奉献的愈多,其品格愈高,人生价值愈高。只有这样才能明志明理,才能在宝贵时间里。正确定位、尽职尽责,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013年6月12日

第15篇:小学科学论文

台教研室“2008”20号

关于公布2008年台州市中小学教师 论文(案例)评比结果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市直学校:

根据台教研室“2008”2号文件精神,我室组织有关教研员、骨干教师对各县(市、区)推荐的各类教学论文(案例)进行了认真的评审,现将获奖结果予以公布,请及时通知各获奖教师和有关学校。

附件:2008年台州市中小学教师论文(案例)评比获奖名单

二○○八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教学研究 评奖结果 通知

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8年6月30日印发 抄送: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教育局。 附件:

2008年台州市中小学教师论文(案例)评比获奖名单

小学语文(论文)

一等奖(9篇)

规范设计 准确表达

卢玲亚 曹晨曦 郑志长 朱碧红 杨 阳 李旭丽 单鸥飞 郑柏青 何海英

三门县教研室 温岭市方城小学 三门县六敖镇中心小学 临海市东塍小学 临海市大洋小学 温岭市箬横小学 临海市巾山实验小学 天台县实验小学 黄岩区东城中心 沙龙式儿童文学阅读的构建

拾得妙语散成绮

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明月融融照我还:小学语文作业反馈的精心建构 缘‚股‛而行,坚实作文教学的每一步 新课程呼唤新命题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让词语教学提升语文的生命力 让生命融于习作中

二等奖(24篇)

吴秀珍 潘桂林 仙居县实验小学

徐小芳 玉环县坎门中心小学 陈群英 丁珊珊 王乐芬 郑雪芬 吴正花 潘慧慧 解卫军

温岭市城西小学 天台小学 临海市大洋小学 天台县实验小学 温岭市横湖小学 温岭市锦园小学 温岭市方城小学 黄岩区实验小学

落花有情 马蹄留香——课堂口头评价之艺术

让习作评价‚暖‛起来

对一年级第一课时识字教学规范的思考与实践

清朗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语言味 当评价遭遇新课改……

许军红 天台县赤城二小

调制神话故事的‚语文味‛——神话故事教学规范例谈 陈兰芳 哲学诘问:提升高段学生阅读思考质量 让绘画日记成为学生写话的引航者 文本解读;语文教学的根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

自改和互改:作文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一环

王海琴 仙居县安洲小学 王文滨

椒江区实验小学 杨科方

天台小学 杨艳琴 徐亭亭

曹秋芬

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天台县坦头镇中心小学 天台东升小学 黄岩区北城中心 三门县海游镇中心小学 临海市外国语小学 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让课堂评价更实效

浅探小学语文作业本‚同本异人‛的应用

诱人的‚纸上谈兵‛——浅谈语文作业中的评语 革新小语试题 彰显命题活力 让阅读课堂因练笔而精彩

立足‚文本‛凸显‚生本‛

披文以入情,展现本色语文

‚教‛易简‚学‛须广

严娇林 冯 英 台州市实验小学

虞巍萍 任齐灿 钱敏燕

李 敏 陈天伟 仙居县第一小学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促进外来务工子女学习简约语文,追寻本色课堂 生活语文,情满课堂 课外阅读指导例谈

孟林青 毛亚红 郑 楣 张美萍 应薇薇 赵朱淼 周雪莉 黄赛月 徐忠飞 罗爱丽 王巧玲 陈必娇 周慧玲 蒋华平

黄岩区南城中心 温岭市城南小学

温岭市岩下小学 仙居朱溪中心小学 仙居县安洲小学 临海市河头镇中心校 椒江区实验二小 黄岩区实验小学 临海市白水洋镇祥里小学 临海市江南中心校 路桥区蓬街镇中心小学 三门县实验小学 仙居县实验小学 椒江区中山小学 路桥区蓬街镇中心小学 温岭市泽国小学 三门县泗淋乡中心小学

温岭市箬横小学 仙居县横渡镇中心小学 椒江区白云小学 黄岩区东城中心 温岭市泽国二小 仙居县安洲小学 临海小学

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黄岩区锦江校区 温岭师范附小 临海市白水洋小学 临海市古城小学 路桥小学

三门县海游镇悬渚小学

台州市双语学校 路桥区蓬街镇中心小学

三等奖(40篇)

主题教学:让‚人性‛流淌

情境作文教学中的设境

教学细节: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

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小学作文指导和评价剖析 对话理念在小学习作评价中的运用 创设语境 让学生学会‚用‛词 立足文本,让拓展绽放魅力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透过现象看破本质

沈剑平董服相 玉环县城关中心小学

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组词能力 浅议识字教学中的字理识字

回归本位——落实常态

竖起你的小耳朵——浅谈低段学生语文倾听习惯的培养 应声声 从儿童绘本看想象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的即时评价习作:呼唤儿童文化的回归

追求质性评价 促成有效阅读 暗藏玄机

追寻语文课堂诗意的美

雕琢细节,成就有效课堂 让阅读成为‚乐读‛

金文琴 朱 红 梁巧微 陈丽娟 陈卫萍 汪坚红 罗金日 朱卫燕 柳爱萍

陈和兴

用爱的春风漾起精彩的课堂

撑起一片蔚蓝的‚心‛空 让词语教学亮丽起来

孙 丹 戴爱萍 罗海华 应 伟 罗 微 梅玲红 林 琳 徐雪丹

林敏峰 玉环县楚门镇中心小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用否定性评价

林 丽 玉环县龙溪乡中心小学

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冷眼看语文课堂的教学规范

王 巍 天台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优化课堂话语,精彩教学细节 让动作在细节处神采飞扬

冯 洁

椒江区前所小学

低年级学生识字回生预防策略探微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浅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王 方 玉环县环山小学

语文学科形象思维训练的意义及策略

让学生走上快乐习作的大道

新课堂 建构 新评价

张海燕 玉环县楚门镇中心小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运用

浅谈习作批语中的激励性评价

郑继爱 玉环县陈屿中心小学 罗玲琪 张丹君

路桥区横镇中心小学 温岭市方城小学

苏斌斌 玉环县城关实验小学 艺术的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金钥匙‛ 依据文章特色紧扣朗读点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案例)

一等奖(6篇)

当‚激情‛遭遇‚冷雨‛ 砌一排成长的‚搭石‛

唤醒沉睡的语文意识

黄吉鸿 王乐芬 林利芬 方君琴 王 燕 王爱芳 单宁丽 朱海锦 杨海玲 张静芳 王玲飞 许军红 孙 杨 丁为群 吴朝霞 王巧红 张 燕 冯玲辉 许优敏 詹君妹 张丽娜 王璟娟 廖文燕 欧东芳 马慧飞 梁 勇 李 勇 陈红霞 叶珍美 余姣霞

椒江区人民小学 临海市大洋小学 温岭市方城小学 温岭市方城小学 仙居县第一小学 仙居县第四小学 温岭市锦园小学 温岭市太平小学 温岭市大溪小学 温岭市横湖小学 台州市实验小学 天台县赤城二小 路桥区路北小学 椒江区实验小学 椒江区实验小学 临海市东塍镇中心校 椒江区实验小学 临师附小

临海市河头实验小学 临海市白水洋镇中心校 黄岩区锦江校区 仙居县横溪中心小学 温岭市城北小学 椒江区海门小学 临海市小芝镇中心校 黄岩区南城中心 路桥区河西小学 天台县外国语学校 临海市白水洋镇中心校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 我的草根情杯——永久的回忆,难忘的教研 文本解读,成就特色备课 略读课文:简约而不简单 悄然改变我的是你

二等奖(14篇)

综合性学习中探究教师的有效指导 口语交际,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无处不在春天

课堂,效率当先 磨你千遍也不厌 实践反思前行

细节成就精彩

让园地教学焕发活力——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踩着‚搭石‛教†搭石‡ 力求有效扎实

借名师智慧点亮课堂 公开课,痛并快乐着

我模,我磨,我摩摩摩

让语文味浓些,再浓些

三等奖(23篇)

让心灵的表达更畅通--对一节口语交际课的思考 在反思中行进 在研磨中成长 在评课中提升,在交流中成长 意外在角落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文要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内在需要 让古诗丰盈孩子的精神世界

精彩,在‚意外‛之后

抓住精彩的瞬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语文就是语文

淘尽黄沙见真

李海云 李敏珍 温岭市新河小学

金文琴 金颜苏 吴婉冰 叶 菁 郑玲萍 林丹红 周再飞 林 锋 王召召 张 莹 徐佳莹

温岭市泽国小学 黄岩区北洋中心 路桥区河西小学 黄岩区锦江校区 黄岩区东城中心 路桥区路桥小学 天台县坦头中心小学 三门县实验小学 仙居县安洲小学 黄岩区宁溪中心 仙居县第一小学 大声读,让孩子爱上阅读 看似无效却有效 ‚你亲真傻‛ 清香幽远 清韵悠长 品课如茶 ‚磨‛你千遍也不厌

别让‚热闹‛掩盖了自主

在‚碰撞‛中关注意外,收获惊喜 优化体验 感悟生命

在不断的‚整顿衣裳起敛容‛中成长

假如狐狸说葡萄是有毒的

盛雪琴 玉环县城关中心小学

关注即时生成 丰富作文资源

小学数学(论文)

一等奖(9篇)

第一学段‚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解决问题‛路在何方 此‚减‛非彼‚简‛

潘文红 朱仙国 方 芳 罗 莉 周金女 徐巧丽 陈卫青 郑素梅

黄岩东城街道中心小学 黄岩头陀中心校 仙居福应街道东岭下小学 天台县实验小学 临海杜桥凤山小学 路桥桐屿小学 临海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温岭太平小学 ‚算‛与‚用‛在传统与改革间结合

拟一份‚知情融和‛的试卷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命题探索 付出的是等待 成就的是‚金石‛

有效利用‚主题图‛进行解决问题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估算起始课教学探微 作业设计新思路

林丽云 王正玉 温岭锦园小学

池君英 柳黄琴 丁丹娟 李海忠 梁 红 应海红 金玲娟 朱小洪 蒋仙群 朱雪飞

黄岩实验小学 黄岩实验小学 椒江云健小学 椒江云健小学 路桥路南小学 路桥蓬街小学 临海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临海永丰中心校 临海杜桥大汾小学 临海上盘镇中心校 温岭箬横东浦小学

二等奖(24篇)

静思默想,和谐数学课堂

透过学生‚估算‛的现状寻找解决问题之本 情境图设计应把握的‚主旋律‛

动态生成:生态课堂的追求

浅谈‚生活味‛与‚数学味‛的和谐统一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 活用主题图 课堂教学更精彩

此时无声胜有声——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留白‛ 杨丽萍 浅谈低段小学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习起点了解的现状分析及策略

4 有效引领成就精彩

陈巧敏 盛比翼 王晶晶 林海华 洪 琴 张 云

陈锋华

温岭箬横小学 温岭方城小学 温岭城西小学 玉环陈屿中心小学 玉环环山小学 玉环清港中心小学 玉环楚门中心小学 仙居大战乡中心小学 仙居安洲街道三桥小学 仙居官路镇中心小学 天台白鹤镇中心小学 天台赤城街道第四小学 天台县实验小学 三门海游镇中心校 黄岩锦江教育集团 椒江中山小学 椒江人民小学 椒江实验小学 椒江实验小学 路桥街道实验小学 路桥螺洋小学 路桥路北小学 路桥路南小学 临海桃渚镇中心校 临海江南中心校 临海尤溪中心校 临海括苍中心校 临海大洋小学 临海白水洋中心校 临海哲商小学 临海东塍中心校 温岭方城小学 温岭开元小学 温岭箬横小学 温岭城南小学 温岭大溪高田小学 温岭太平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中低效行为剖析 等待,于无声处听欢歌

个性评价促进个体发展

规范数学语言 促进思维发展 在反思中进行

利用课堂语言评价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沈和平王 辉 仙居横溪镇中心小学

应爱华

张卫星

徐旭琴 何东林 王阳丽 杨亚芬 林 坚 王群英 项灵芳 张优幼 屈伟红 陈爱萍 章海燕 吴 艳 杨 熠 金海波 吴云青 谢桂芳 许 飞 马光红 张新月 屈映红 韩 黎 江国明 江方琴 黄玲丽 梁玲军 林丹红 林筱敏 有价值数学问题的设计与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 构建数学模型

实践中反思,反思中提升

演绎‚生活化‛与‚数学化‛和谐美的算用结合 浅谈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

数学教学应‚该出手时就出手‛

注重学生反思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

寻求有效的操作活动

三等奖(40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阮玲萍 李 富 黄岩院桥中心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几点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跳‚动‛的音符 灵‚动‛的课堂

‚老歌新唱‛话数学表格式预习

追求有效的‚动态生成‛

王超玲 王 正 椒江洪家中心校

也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注‚生成‛资源——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 李灵芝 加强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经历体验 主动建构

在和谐中求自主 在体验中求创新

捕捉动态生成 绽放课堂精彩

变一变,在放手中促发展

聚集调控 引领学生走进和谐的数学世界 有效性——教学情境创设的永恒追求

浅谈小学数学两极分化成因及对策 走进数学阅读,提升数学素养 形散而‚神‛之聚

复习课中如何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算法多样化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与思考

大班额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自我纠错的能力

巧用‚场景模拟‛提高教学实效

精心设计作业 放飞学生潜能

巧设计 重体验

江 东 张素芬 黄培玉 沈美娇 沈慧娇 吴亚军 万亚萍 陈云英 罗亚红 陈 莉 吕明权 林英宝 周长虹 柯丽霞

玉环城关中心小学 玉环城关中心小学 玉环清港中心小学 仙居安洲小学 仙居横溪镇中心小学 仙居安洲小学 仙居实验小学 天台平桥镇中心小学 天台小学

天台坦头镇中心小学 三门县实验小学 三门县实验小学 三门沙柳小学 三门县实验小学 台州市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强有效教学行为实施的建议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 算用结合 算用‚双赢‛

合理演绎‚算用‛ 凸显数学‚本色‛

小学数学学习多元化评价方法的思考与探索 非语言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下关于‚课堂评价‛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有效备课策略探究

有效的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培养的策略研究 张世龙

小学数学(案例)

一等奖(6篇)

结合生活实际 关注估算教学

梁茶斌 杨灵君

‚新‛中的困惑 捕捉错误,生成精彩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错误及应对策略 浸润在年级组新教研的春风雨露中

——‚烙饼‛的苦辣酸甜

李慧英 许小林 林土法 潘晓丽 郑雪萍 王 佳 叶婉红 吴彩菊

临海大洋小学 椒江前所陶家小学 椒江云健小学 椒江桔园小学 路桥新桥小学 路桥街道实验小学 临海小学 临海东塍中心校

何慧芳

玉环坎门中心小学

周阿利 曹贵红 好事要多磨——磨重叠问题有感

路桥小学 临师附小 温岭太平小学 天台赤城街道第二小学 聚焦课堂 实现蜕变——校本教研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磨课记

二等奖(14篇)

你真的在研究吗——三角板的故事 我的教研经历

——综合应用课‚1亿有多大‛全程记录 探索、反思、成长

关注细节、追求实效

——‚乘加、乘减‛教学的磨课经历

由‚为什么10根一捆‛想到的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思考与实践

用智慧美丽营造数学课堂 †三角形的分类‡的实录、反思及互动思考

6 创造性使用生活素材,个性化解读数学概念 玩出真知 玩出火花 玩出悬念 期待成熟的季节

从‚削足适履‛到‚量体裁衣‛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缘何失控

复习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 返璞归真,原积薄发

张海波 奚丽芬 张玲斐 方 芳 许威红 林 洪 马三保 应金西

徐灵青 陈小丹 杨灵君 王燕平金海波 金丽琴 陈文龙 王菊女 周爱芳 徐再立 赵国平连玲花

温岭锦园小学 温岭泽国第三小学 温岭新河小学

仙居福应街道东岭下小学 天台县实验小学 天台平桥镇花市小学 台州市实验小学 黄岩澄江中心校 椒江书生小学 路桥路南小学 路桥小学 路桥蓬街小学 临海桃渚中心校 临海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临海汛桥镇中心校 临海哲商小学 临海杜桥镇凤山小学 温岭大溪第二小学 温岭大溪小学 温岭温峤小学 ‚算用‛在计算教学中是怎样和谐相处的

三等奖(23篇)

同一道‚菜‛,为何‚味道‛迥异?

在多元和谐中绽放课堂魅力

灵动的计算课

我觉得这样更好

挖掘数学内涵,发展数学能力

——也谈†表内乘法

(二)复习‡ ‚折‛出来的故事

‚圆的认识‛教学对比与反思 ‚回顾梳理 应用拓展‛融合一体

——‚空间与图形复习‛例谈 数学教材也需要用心去读 从立体作战到平面防守

心有学生教自华——记不曾预约的课堂教学故事

把‚课堂意外‛转化为‚愉悦与丰收‛ 凝聚团队 融合智慧 打造精品 ‚饼‛是怎样‚烙‛成的

——†烙饼策略‡的磨课心旅 走‚歪路‛所得到的意外收获

王莉萍 郭仙富 温岭方城小学

林延华

玉环城关中心小学 玉环坎门黄门小学 仙居第五小学 仙居第一小学 仙居安洲街道三桥小学 仙居上张乡中心小学 天台坦头镇中心小学 三门县实验小学 三门县实验小学 ——梯形面积知识运用中一道练习题的教学反思 李雪萍 估算岂能先算后估

林敏智 应亚敏 张永贵 李丹丹 周伟杰 柯亚琴 周丹丹 教材‚简约‛≠教学‚简单化‛

角的大小可以这样比较

尝试亲历过程,收获体验精彩 无法预约的精彩

学校数学与‚街头数学‛的有效链接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小学英语(论文)

一等奖(4篇)

7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给一个语言支点 展一片语言天空

让孩子在激励中感受成功

邵灵玲

尚海红

陈玲婷

楼俊霞

温岭三星小学 路桥实验小学 天台小学 三门县实验小学 Phonics成功实现PEP英语拼读三部曲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评‛的艺术

二等奖(11篇)

关注故事 成就精彩

—浅谈故事教学在小学低段英语中的应用

Chamt 让兴趣>40分

谈小学英语朗读教学

黄卫青 陈丽媛 李丹肖 蒋 玲 孙海燕 王 萍 戴海燕 李 丹 颜 玲

黄岩新东方外国语学校 温岭松门镇中心小学 玉环楚门中心小学 黄岩上垟小坑小学 玉环城关中心小学 路桥小学 天台外国语学校 临海市永丰小学 温岭滨海镇中心小学 浅谈热身运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影片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让有效的活动漫步小学英语乐园

英语朗读训练步步高

设计课堂呈现任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树立小学英语课堂纪律管理新理念:从 ‚规矩‛ 到‚方圆‛ 周红芬 天台赤城二小

周必胜 天台苍宝小学

六年级了,小学英语怎么办

金敏君

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三等奖(18篇)

积累——英语学习的基石 用‚眼睛‛去学英语

陈 微 陈 芝 许新星 吴慧珍 陈京津 薄盈盈 王 进 张仁斐 张珍珍 任君君 罗 琪 张珍君 卢卫仙 陈 英 徐敏芬 严雅琴 杨 绒 郑 彬

温岭城西小学 温岭城南二小

临海市白水洋镇祥里小学 临海市沿江长旬小学 路桥实验小学 黄岩区院桥镇实验小学 仙居县安洲小学 温岭松门镇第二小学 临海市巾山小学 三门花桥镇中心小学 三门海游镇中心小学 温岭城南镇中心小学 三门海游镇中心小学 椒江区云健小学 路桥螺洋小学 椒江实验二小 玉环坎门中心小学 临海市哲商小学 单词卡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小学英语作业布臵的多维化设计

活用6+X技巧 改进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浅谈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Dog 的启示—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 巧妙的导入——进入课堂教学的‚桥‛ 创设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几种方法 巧用简笔画,趣化英语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中高段英语单词教学急需音标辅助

——浅谈‚主动参与型‛学习策略的培养

‚演‛出课堂一片新天地 我们因合作而进步

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操练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童话故事---小学英语教学的魔力棒

小学英语(案例)

一等奖(3篇)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曹雪敏 董飞青 罗 琪

黄岩东城镇东小学 玉环实验学校 三门海游镇中心小学 创新语音教学 PEP3 Unit5语音教学案例

‚80后‛老师VS‚90后‛学生之完美结局

二等奖(9篇)

重赏之下 未必勇夫

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 与碟共舞,舞出精彩 我也要吃

奖励的烦恼

汪海燕 陈誉娜 吴海英 张利芬 金玲娟 应雪花 周菊妹 吴雪萍 陈 晓

路桥横街小学 椒江实验小学 温岭新河小学 仙居一小

临海市杜桥镇山项小学 路桥蓬街小学

临海市邵家渡钓鱼亭小学 温岭泽国小学 天台外国语学校 ‚一米阳光‛,将希望照进现实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

小学英语任务设计之我见

关注课堂意外,绽放课堂精彩

三等奖(14篇)

随机应变,让英语课堂成为乐园

由一句‚题外话‛引发的思考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让课堂‚意外‛变废为宝

陈莉俊 吴小燕 张 双 陆玲红 蔡剑锋 包林燕 厉必爱 蔡婉萍 林晓萍 罗 慧 占丽珍 陈京津 胡子瑶 郑田华

玉环环山小学 椒江实验小学 黄岩新前宪鸿小学小学 温岭锦园小学 温岭温峤小学 台州市书生小学 天台赤城四小 黄岩西城樊川小学 温岭方城小学 临海市大洋小学 临海市白水洋镇祥里小学 路桥实验小学 临海市巾山小学 天台小学 如何让课堂意外事件变得精彩 小贴画为何不灵验了?

小组合作不‚和‛作 轻松愉快地学单词

一波多折的课堂

找准孩子的支点,让课堂充满童趣

生‚唱‛师‚随‛,让课堂生成‚流光溢彩‛ 创设学习情景

拓展交际空间

What is the matter,Mike?第四课时案例

灵机一动,‚绊脚石‛也可成为‚垫脚石‛

小学品德(论文)

一等奖(4篇)

瘦身,让品德‚瘦‛出一片天 走进生活课堂,构建品德田园 让搜集成为思品课的和谐伴奏 灵动创设情境 有效实施教学

赵敏君 林春苗 洪 波 谢敏娇

温岭市大溪小学 温岭市大溪镇潘郎小学 椒江区海门小学 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

二等奖(11篇)

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

孕育生成之花 采撷生成之珠 慎细行 积大德 有效 有度 有味 借得春风一树花

应允盛 周巧燕 缪世龙 王雅萍 林素仙 吴 静 陈慧敏 朱昌冯 方海卫 阮晶萍 潘丽丽 郑 晓 林菊丽 陈杰华 周继宗 张佩佩 张灵姿 王端取 许丹平王素月 潘慧飞 蔡灵香 洪丹丹 苏春芳 汪海娟 应 燕 陈利红

路桥区长浦小学 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 三门县沿赤中心小学 仙居县安洲小学 椒江区实验小学 温岭市横湖小学 温岭市泽国小学 三门县六敖镇中心小学 天台县实验小学 椒江区人民路小学 天台县赤城街道第四小学 玉环县坎门中心小学 路桥区路北小学 玉环县城关中心小学 临海市沿江镇中心学校 温岭市岩下小学 路桥区路桥小学 三门县海游镇中心小学 天台县实验小学 黄岩区北城中心校 黄岩区镇东小学 玉环县坎门里黄小学 临师附小

临海市迅桥镇峙下小学 路桥区金清小学

仙居县下各镇中心小学 仙居县横溪中心小学 全程式思品信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生命德育评价体系的思考

开发品德课程资源,激活品德课堂教学 让关爱的主旋律在品德课堂上奏响 ‚魔力时间宝贝‛的品德魅力 留白,让品德课堂流光溢彩

扎根品德课堂 打造精彩舞台 浅谈品德教学中的开放策略

体验源于生活 生活携手课堂 对话课堂 提高实效

感知生命气息 涌动品德灵性

三等奖(18篇)

生命体验,德育课堂的意蕴所在

杨慧芳 椒江区海门小学

让有效的体验活动在品德课中闪光 低年级儿童道德情感内化策略探究 融会贯通 相得益彰

课堂:基于生活 律动生成

常怀感恩之心 让爱永久传递 从生活上出发 在活动中感悟 倾听心灵之声 唤醒真情实感 情境体验,让品德融入生活

朱群萍

温岭市新河小学

以生活化的品德教学演绎课标精神 体验,思想品德教学的倾心追求

学会关爱他人

道德细节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初探

小学品德(案例)

一等奖(3篇)

一次教研活动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搭建合作平台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不观热闹 只求实效 一次失败的辩论会

张 英 张碧莲 孙伦青

临海市教研室 天台县平镇前山小学 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洪 波 椒江区海门小学

二等奖(9篇) 对症方能下药——棵†家庭树‡的意外 不是槌的打击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 牵手†城乡巨变‡,回归儿童生活

依托真实生活,实施‚无痕‛教育 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关爱教育 意外是一种美

收获,在‚意外‛之后

朱 玲 赵敏君 阮晶萍 潘丽云 蒋岸岸 柯丽珍 王晓娣 陈学一 陈琳琳 蒋雅红 王雅萍 梁显云 朱颍娇 王 萍 周平平蒋朝达 许士波 周丹阳 王雪萍 管雅微 翁晓莉 周慧玲

温岭市锦园小学 温岭市大溪小学 椒江区人民小学 温岭市城西小学 温岭市城东小学 临海市大洋小学 天台县坦头中心小学 玉环县环山小学 黄岩县永宁小学 仙居县第五小学 仙居县安洲小学 椒江区中山小学 临海市白水洋中心校 天台县平镇新中小学 临海市杜桥镇中心校 临海市桃渚镇中心校 玉环县坎门中心小学 路桥区金清小学 路桥区蓬街小学 路桥区路南小学 黄岩区东城中心校 仙居县实验小学 走进生活,课堂因真情而精彩 善待意外 演绎精彩

三等奖(14篇)

细节帮助你走出制定教学策略的误区 浓墨重彩勾细节 回归儿童生活

游戏=快乐?

聚 焦 健 康——†进食堂‡案例与反思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想想他们的难处‡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让思品回归生活 给学生一点‚面子‛,给教育多条‚路子‛

两点之间 曲线最短 立足教室 乐于探究 分享快乐 感恩教育之管见

浅谈†品德与社会‡中历史知识的教学

小学科学(论文)

一等奖(4篇)

构建科学概念,实现三维一体 让学生尽情遨游在有效探究中

胡志林 黄美萍 台州市书生小学

池松华 徐寒英 陈 霄

黄岩新前中心校 临海大洋小学 天台小学

台州市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黄岩实验小学 黄岩院校实验校 临海巾山小学 临海涌泉中心校 温岭市太平小学 对科学课探究活动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让探究更有深度——基于‚层级分析‛的科学双螺旋发展模式的构建

二等奖(11篇)

关注课外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如何构建高效的科学实验小组 学生新概念的建构

王相本

王仙德

王亮富 陈 波 章正统 邱耿赢 陈利华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改进

让科学实验在关注细节中增效 灵活运用心理效应,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科学课堂有序探究活动调控的分析与改进

用有结构的探究活动建构科学概念 反思,打开科学殿堂的金钥匙 玩玩 想想 乐乐 纵容‚任性‛

江瑾琦 吴文清 鲍拥忠 崔寅生 郑海宗 徐玲花 林素雯 符朝辉 杨雪清 蒋桔富 李林河 章晓仁 屈哲金 蔡品淼 郑云根 曹旭芬 余 伟 应微燕 齐素青 朱伟敏 庞连科 章国文 叶以华

温岭市城西小学 温岭市方城小学 天台洪畴镇中心小学 天台泳溪乡中心小学 三门海游镇中心小学 台州市椒江区云健小学 台州市书生小学 黄岩北城中心校 路桥桐屿小学 路桥河西小学 临海小学 临海小学 临海东塍中心校 温岭市泽国镇第二小学 温岭市锦园小学 玉环县坎门双龙小学 玉环县城关中心小学 仙居县下各镇中心小学 仙居县官路镇中心小学 仙居县朱溪镇中心小学 天台实验小学 三门海游镇马娄小学 三门六敖小学 小学科学基于课堂环节的有效性策略的探析

三等奖(18篇)

营造和谐课堂,落实三维目标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浅谈在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 在主动探究中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思考 让科学素养在观察实验中提升 实验之花开得更美丽

引之自然 学之张扬

探究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 美在过程——交流使科学探究更有效

谈科学课堂教学的‚引放控收‛

探析小学科学课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

科学课堂要注重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创设情境,放飞猜想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高科学探究实效 对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几点认识

小学科学(案例)

一等奖(3篇)

一次小学科学教研后的感悟

有效性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命脉

——†各种各样的岩石‡磨课所思 在磨课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石块是浮的?

真的热缩冷胀? 蜗牛不吃食之后

骆新国 张凌燕 秦颖蓉 徐玲花 王小永 王再文 孙淑莉 陈 琳 李淑芳 项叶青

临海哲商小学 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临海哲商现代 台州市椒江区云健小学 台州市椒江区东山中心校 黄岩东城中心校 黄岩新前中心校 临海东塍小学 临海大洋小学 临海杜桥西峙小学

二等奖(9篇)

‚意外‛带来的启示

让意外增添无穷的魅力吧

有效科学记录,发展科学思维 走出课内,让探究活动更精彩

反复琢磨才是真 迷人的绿豆芽

郑云根 王根福 章芳艳 陶灵飞 沈敏红 吴巧敏 李雪丽 陈利华 郑灵刚 杨 波 胡林菊 江高亮 蒋旭慧 张红芳 陈培佩

温岭市锦园小学 玉环县楚门镇中心小学 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陶家小学 路桥实验小学 路桥小学 路桥金清小学 温岭市太平小学 温岭大溪镇中心小学 温岭市泽国镇第三小学 玉环县陈屿中心小学 玉环县城关中心小学 仙居县横溪镇中心小学 天台平桥镇中心小学 天台街头镇中心小学

三等奖(13篇)

走过路过都是收获

亲历探究 探究中发现 ‚比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有感

带领学生进行科学观察

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奏好课堂教学的第一音

三思而后行

以情激趣,以趣激情,以情促学

‚意外‛带来的启示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几点小策略

萝卜的沉的 意外的收获

科学†月相变化‡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劳动与技术 (论文)

一等奖(4篇) 深度体验 解读生命课堂的密码

滕爱萍

杨合文

泮淑芬

温岭市锦园小学 玉环县干江中学 仙居县实验小学 玉环县实验小学 温岭市泽国三小 温岭市大溪小学 天台县实验小学 仙居一小 温岭三中 温岭市三星小学 路桥区金清三中 温岭市太平小学 黄岩区东城小学 玉环县环山小学 黄岩区实验小学 路桥区金清中心小学

仙居下各中心小学 劳技教学中项目活动开展的基本程序 默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给劳技教学添加乡土气息

朱艳红

二等奖(9篇) 让学生张开隐形的翅膀

郭文娥

方海会 重视劳动教育 健全评价机制

江军波

拓展空间—把劳技教育伸向生活实践 巧用儿童心理提升劳技课堂魅力

王晓梅

论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叶德夫

学践并行 妙趣横生

王 芳

开展评价教学,促使学生发展

梁建君

浅谈劳技课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廖 君

点燃创新的火花 绽放实践的光芒

-----谈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科技创新 夏雪英

三等奖(20篇) 小学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探究

林 丽

小学劳动与技术‚异质‛教学初探

尤春红

追寻富有创想的课堂

李招辉

自主探究 让孩子爱上劳技

王智玲

13 自主课堂让学生如鱼得水

-----浅谈如何提高劳技课堂质量

借得春风绿映红

-----劳技课教学‚引导、探究、合作‛ 周美君

提高劳技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王海赏

让文化内涵绽放于劳动与技术教育中 浅谈多元智力理论下的劳技教学

王桂芬

放眼实践 踏歌躬行

梁 艳

董丹芬

充分利用农村劳技资源、促进学生技能发展

王锦鸣

劳技课中的评价教学初探

蔡仙花

让‚合作之花‛在小学劳技课中绽放

秦颖蓉

浅谈劳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柳 琴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

郏双珠

在趣中学,在乐中做

姚晶晶

以‚趣‛激‚学‛培养技能 能力之花,在劳技课堂盛开

詹秀珠

蒋仙萍

温岭市泽国小学 临海市山项小学 仙居县广严初中 温岭市新街小学 临海市涌泉小学 临海市白水洋小学 路桥区金清中心小学 临海市现代哲商小学 临海市现代哲商小学 黄岩区头陀小学 天台县平桥镇新中小学 临海市双港小学 黄岩区永宁小学 天台县始丰街道铺前小学

何美红

温岭市大溪二中

农村小学劳技课中自主实践学习理念的培养

陈立跃

让劳动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汪活水

王玲芝 胡海英 椒江区洪家街道灵济小学

劳动与技术 (案例)

一等奖(1篇) 自主参与 三维并重 效益显著

-----小学劳动与技术†玉兰花‡项目教学案例 张隆林

玉环县实验小学

二等奖(5篇) 同一内容 不同味道

----记我的磨课与体验

郏双珠 冯敏芝 黄岩区头陀小学

温岭市泽国三小 仙居县实验小学 温岭市新河小学 黄岩区东城小学 温岭市岩下小学 临海小学 温岭市泽国二小 临海中学 温岭市三星小学 路桥区金清三中 玉环县实验小学 第一次亲密接触

郭文娥

点拨学生心灵琴弦 奏响课堂优美旋律 泮淑芬

百变‚百变雄狮‛ 梁红君

一次特殊的颁奖

陈素玲

三等奖(9篇) 放手学 放手做 放手说

林 燕

做做玩玩、玩玩做做----†小免摆耳‡案例 陈其伟

点燃智慧之火,扬起创新之帆

林 玲

教材内容特色化和实效化的应用

赵乖娟

随势应变 有预无痕

王 芳

评价,让课堂更精彩

梁建君

是泥土的芬芳,还是海的气息

-----泥塑课†海岛风姿‡教学案例

朱艳红

14 原来生活可以编织得这么美 张红华

温岭市大溪小学 玉环县坎门中心小学 变废为宝,让孩子带着兴趣‚创造‛

-----†制作储物桶‡劳技案例 潘井芳

小学体育(论文)

一等奖(4篇)

课程改革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尝试 杨万铭 江 阳 温岭市横湖小学 枯木逢春

项伟灵

王丹婷

成长记录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初探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体育课中的常规学习习惯 王国兵

仙居县第一小学 仙居县下各中心小学 天台县实验小学 玉环县环山小学 温岭市横峰小学 天台县平桥屯桥小学 天台县教育局教研室 椒江区前所汾头洋小学 椒江区章安杨司小学 温岭市方城小学 仙居县第一小学 仙居县安洲小学 临海市巾山小学

许国滨 徐金保 路桥区桐屿小学

二等奖(11篇)

努力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

邢国君 陈卫明 蒋廷章

潘继灶

下足功夫 创设实效的体育教学情境

椒江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

对低年级体操学习参与状态的研究 析体育教学中小群体教学法

谈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足球教学方法浅析

15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走出困境——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探索

李建满 李顺敏 胡青萍 徐玲玲 赵 韬 蒋启鸿 桐屿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现状与思考 颜招 应玲燕 路桥区桐屿小学

浅谈民间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作用

戴国政

临海市巾山小学 黄建平章元英 王准健 蒋建宏 朱伟萍 劳 丹 陈单贵 赵永兵 章伟君 张朝辉 许巧丽 夏祥余 卢春晨 周官德

三门县海游镇中心校 三门县实验小学 仙居县第一小学 黄岩区新前街道中心小学 黄岩区永宁小学 玉环县坎门中心小学 玉环县城关沙鳝小学 温岭市泽国小学 温岭市中心幼儿园 温岭市太平小学 温岭市泽国小学 天台县外国语学校 椒江区实验小学 椒江区白云小学

三等奖(18篇)

三门县全民健身路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自主学、练、探‛教学模式初探 试论小学体育教师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以跳绳促进我校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研究

诌议体艺‚2+1‛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结合 让学生绽放兴趣之花

少年儿童田径训练中速度训练的研究

浅谈少年儿童业余田径训练

新课标下小学中段年级教学策略之我见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提问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 小学体育‚童话进课堂‛

方业林 黄建平三门县海游镇中心校

‚阳光体育‛家庭作业成绩实践与探索 国际象棋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们心中绿色课堂——阳光体育教学初探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小学蓝球队前锋队员的选材和培养 浅谈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何广洲 吴善君 王伯东

临海市哲高现代实验小学 临海小学

临海市东滕镇中心校

小学体育(案例)

一等奖(3篇)

让评价点燃学生的激情

‚老师,我有不同想法‛

张淑娇 牟慧蓉 杨 芬

仙居横溪中心小学 黄岩滨江小学 玉环陈屿中心小学 温岭市横峰小学 三门县实验小学 椒江桔园小学 黄岩澄江中心小学 仙居白塔中心小学 天台泳溪小学 路桥小学 临海杜桥实验小学 临海巾山实验小学 椒江三甲石柱小学 仙居安州小学 仙居实验小学 黄岩实验小学 玉环城关中心小学 玉环实验学校 温岭市城西小学 温岭市泽国小学 温岭市城北小学 台州市实验小学 天台平桥镇中心校 天台白鹤小学 天台街头小学 椒江前所汾头洋小学 临海小芝镇中心校 体育课堂中的安全小卫士行动教学案例

二等奖(9篇)

精彩,在碰撞中生成——†巧玩泡沫垫‡教学案例 陈卫明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意想不至的回答 一节不成功的公开课 一个旧塑料袋的启发 急中生智解困境 小骏马学本领

心随‚绳‛动

泡沫板上的快乐

吴善舜 李秀丽 谢昌荣 张 俊 赵旭飞 梁 宇 许从坚 吴金芳 徐海军 朱春华

应尚健

体育课对伤害事件正确处理的感想 小学篮球游戏课教学案例 灵活处理‚意外‛巧妙教学

——几个‚意外事件‛的教学片断及反思

意想不到的收获——†航天技术‡教学案例 关爱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

一次‚威风‛背后的思考 逃出外围的‚小老鼠‛

敲开学生的发展之门 蚂蚁搬家

师‚心‛诱‚生‛情

王程达 许巧丽 赵宇峰 王春波 余妙妙 姜婵婵 郑卫林 李建满 陈凌燕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创新投掷

陶建伟 赵全福 吴才明 毽子与北京奥运的故事

三等奖(14篇)

小镜头 深思考——我的体育教学反思 换种方式练习——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体育锻炼

在愉乐中体现‚实效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一等奖(5篇)

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初探 原来错误可以如此美丽

巧设任务阶梯 分层协作学习

关注教学细节 生成精彩课堂

罗呈娇 章正形 张军华 章明干

台州中学 三门教研室 温岭市实验小学 临海市大洋小学 台州市书生小学 玉环县楚门中学 温岭市太平小学 仙居中学

冯贻华

临海市沿江镇中学

二等奖(14篇)

在平凡中绽放美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语言艺术探析 卢冬冬 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让生活融入信息技术课堂

张炳岳 丁 红 陈巧巧 在信息技术高考背景下 课堂教学应‚活用‛教材

乡镇中学"一机多人"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尝试

徐琴招

临海市邵家渡中学

尊重学生的作品 课堂从设计开始精彩

——†算法与程序设计‡中有效练习的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新课改后何去何从

新增笔记本电脑后如何组建校园局域网 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整体性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练习设计探索

交钥匙,激兴趣,乐学习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情趣盎然的‚小海龟‛—浅谈logo语言的教学

金笑玲 蒋廷卫 叶晓巍 陈 晨 袁 华 顾妮恒 黄 辉 范跃群 陈雪芬 吴海丽 江素云 吴海容 余秀清 吴东萍 童玉娥 元军波 李贤锋 林高候 高 微 许军红 朱爱卿

仙居中学 天台平桥中学

天台小学 路桥区桐屿中学 三门中学 仙居县安洲中学 黄岩中学 黄岩中学

玉环县城关中心小学 玉环楚门中学 温岭市石塘镇中 临海市第五中学 路桥区实验中学 路桥区第三中学 路桥区螺洋小学 温岭市城西小学 仙居上张中心小学 天台县白鹤中学 黄岩第二高级中学 天台赤城街道第二小学 临海市第六中学

高先华

临海小学

三等奖(23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主题教学的探究

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因人而异 各尽其才

把游戏请进信息技术课堂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做法

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分析及应对策略

抓住学生的心,放开学生的手

如何培养学生更有效地处理网络信息

引入主题网站的分层次教学模式探索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优化课程评价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任亚彩、金敬康 三门中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多元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新高考方案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范诚、范跃群 黄岩中学 信息技术课堂‚游戏化‛

金 鹏 卢志强 赵 辉 王 凯 林仙丹 郑再江 徐灵洁 梅志坚

玉环县芦浦道头小学 三门实验小学 温岭市大溪中心小学 温岭市泽国二小 温岭市泽国四中 仙居县白塔中学 椒江区第五中学 三门实验小学 浅析信息技术对课堂互动的影响

不断尝试,让课堂充满成功的喜悦 从模仿到探究

让任务设计引领信息技术教学 用心经营 创设情境

浅谈校园教学资源库建设 信息技术‚先学后讲‛教学策略探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

一等奖(3篇)

变带动为主动 转要我学为我要学

郑 恋

老师,我们要上网

——捕捉意外 抓住兴趣 为课堂点燃精彩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课堂里"飞来"的哭声

陈巧巧

黄玲利

仙居中学 温岭中学

临海市杜桥实验小学 玉环城关中心小学 仙居县实验小学 临海市汇溪中心校 仙居县安洲中学 台州中学

黄岩区第二高级中学 路桥区第三中学 路桥区螺洋小学 温岭市城东小学 椒江区第二小学 黄岩区第二高级中学 台州市书生小学 温岭市横峰小学 温岭市泽国四中 黄岩区南城中学 玉环县楚门镇中心小学 玉环县楚门镇外塘小学 玉环县坎门中心小学 温岭市大溪镇中心小学 路桥实验中学

二等奖(9篇)

姚 珏

巧用迁移规律 提高教学效率

——创新课†超市总动员‡中迁移规律的探究 陈雪芬

教学与教人——信息技术†漂亮的楼‡教学案例

"错误"也是一种美

顾雪飞

池兵兵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知荣明辱

——及时捕获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原生态想法 顾妮恒

我被学生撞了一下腰

捕捉瞬间意外,创造课堂精彩

巧用Flash动画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主动参与学习勿以善小而不赏

优化合作组合,优化合作效果 回味无穷--课堂的延伸

罗呈娇

高 微

吴东萍

童玉娥

张灵芝 李扬友 鲍育敏 卢冬冬 林妙霞 林仙丹 王美静 张素丽 孔晶晶 黄璐璐 赵 辉

三等奖(18篇)

不要与课堂中的‚意外‛擦身而过 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 教学应讲究重点 三人行必有我师

奥运福娃知多少

由课堂旁观生所想到的--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简单吗?不简单!复杂吗?不复杂。

将快乐进行到底——†花香满园‡教学案例 此‚情‛此‚境‛怎能让我心动

寓教于情 营造和谐信息技术课堂

抓住意外 点燃精彩

小组分工合作的意外 认识动画

正视意外,勇敢面对 细节决定成败

我运动 我快乐

吴晶晶 崔璐燕 吴海容 屈巧娟 江素云 马 魏 黄彬彬

温岭市新河小学 仙居中学 临海五中 临海哲商小学 温岭市石塘镇中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黄岩区第二高级中学

幼儿教育(论文)

一等奖(8篇)

浅谈幼儿园歌唱教学的规范和创新 浅谈幼儿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 谈幼儿园高效人文化点心管理

吴青青 胡旭慧 王玲玉 张 莉

椒江区中心幼儿园 椒江区中心幼儿园 三门县中心幼园 椒江区机关幼儿园 谈幼儿园主题墙的教学中环境创设

飞舞的狮子——农村幼儿园主题活动与本土文化的整合

张秀芬 朱永兰 临海市白水洋镇中心幼儿园

走进E时代,共建便捷、温馨的网络家园

——浅谈BLOG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寄宿制幼儿园安全教育策略探究 孩子---主题环境创设的主人

李安娜 章伟君 胡海琴

黄岩区中心幼儿园 温岭市中心幼儿园 温岭市机关幼儿园 椒江区中心幼儿园 椒江区黄礁中心幼儿园 仙居县实验幼儿园 椒江区机关幼儿园 黄岩区中心幼儿园 临海小学幼儿园 临海市杜桥镇中心幼儿园 路桥区机关幼儿园 黄岩区机关幼儿园 三门县中心幼园 临海大洋中心幼儿园 临海机关幼儿园 临海机关幼儿园 温岭教育局 椒江区中心幼儿园 临海市江南中心小学 温岭市松门小学

二等奖(20篇)

体验精彩与缺陷——幼儿园教研组磨课的实践探索 王秀飞 亮出家乡的风采来——农村幼儿园主题教学本土化探索 何琴芳 幼儿园家长资源的新开发——家长助教活动浅析 大班幼儿园空间方位认知发展的探讨

让孩子们在绘画中绽放生命之花

庞文月 林 蓓 陈逸慧 朱碧玉 郑慧玲 卢 琪 柯黎明 林 玲 林 芳 朱再英 潘美春 管培红 施敏君 王旭慧 既来之 必安之——幼儿安全教育 ‚巧‛管理

浅谈大班幼儿‚说‛画能力的培养

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与指导 优化园所文化 提高办园水平

基于幼小衔接的大班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课程的实践 洪婉丽

王丽华 高怡芬 三门县中心幼园

幼儿园自主性晨间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从‚浅尝辄止‛到学会‚剥茧抽丝‛

变‚烦思‛为‚乐思‛

优化幼儿晨间锻炼活动的策略探究 幼儿爱心培育的实践和思考

让孩子们互动起来

浅谈批判性反思在幼儿园效能管理中的运用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让孩子走响生活的和谐乐章

朱柳芬 仙居县实验幼儿园

——我园‚礼仪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浅谈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幼儿前阅读技能培养的实践和探索 浅谈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

从不安全案例分析小班幼儿的安全管理

赵素文 陈绿芝 天台恩美幼儿园

林云琴 陈凌云 林小红 杨 华

温岭市机关幼儿园 临海市中心幼儿园 温岭市中心幼儿园 三门县中心幼园

三等奖(24篇)

"磨课"活动是促进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孙丽敏 陈阿玲 玉环县陈屿中心幼儿园

如何优化幼儿园数学教学 愉快的音乐活动之我见

让孩子、家长比翼双飞

——以假日小组活动促幼儿园家庭教育 幼儿园班级非正式规范之我见 让自然角‚活‛起来

朱飞美 沈 珉 童 莹 何佳莹 王瑞琴 徐海红 陈 茜 陈荷叶 王丽君 陈 晶 杨林珠 任灵芝 林彩芬 许燕苹

仙居县实验幼儿园 黄岩区机关幼儿园 温岭石塘小学幼儿园 温岭市机关幼儿园 临海机关幼儿园 天台实验幼儿园 临海市邵家渡中心校 温岭市中心幼儿园 三门县中心幼园 温岭新河中心幼儿园 路桥区街道中心幼儿园 黄岩区中心幼儿园 临海市大洋中心幼儿园 温岭市机关幼儿园 三门县机关幼园 天台始丰中心幼儿园

叶海雅 梁微微 陈未娅

黄岩区中心幼儿园 黄岩区机关幼儿园 台州市枫南实验托幼中心 先导小组在教师理论学习中

谈在农村幼儿园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区域活动

开展‚家园小分队‛活动 有效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黄文娟 幼儿无班界小主人俱乐部的实践探索

游戏中提高幼儿应用技能探析 全托新生入园适应策略初探

也谈幼儿的挫折教育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师徒结对 有效促进教师发展 培养幼儿善良的情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蔡英华 在游戏中提高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全语言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

县域新城区幼教现状及发展对策的调查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

一等奖(8名)

让体验的翅膀穿越生命的辽阔——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意识

江国平

语文课中‚小组讨论‛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倡导生活化的作文

优化课堂点评,构建绿色课堂

温岭三中 椒江八中 温岭四中 天台赤城中学 温岭五中

陆伟仁 李海燕 蒋玉英 季凌辉 关键词教学:在简单中寻求精致

立足文本,适度延伸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外内容的延伸初探 牵一发而动全身

——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主问题设计

寻找失落的文本世界

——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文本对话的探索 语文味,魂兮归来!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与回归 彭爱君 打造语文味的课堂

周玲君 胡晓珍 李彩娅 蒋炎萍 李欠娥 用†世说新语‡叩响文言文课外阅读的大门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探索与实践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让动态生成之花香满课堂 拓源立本 节时共读

——中学语文链接拓展式教学略谈 让文言文教学绽放光彩

——对新课程文言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及对策的探讨 徐平平村村皆话本 处处有诗材 挖掘乡土资源 优化生活写作 颜素萍 经典名著阅读‚浅阅读‛现象的反思

生成生命对话 打造和谐课堂

——谈课堂对话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读诗到写诗

——谈诗歌教学的梯架构建设想

学法重于教法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贴近学生实际 回归作文教学原点 开积累之‚源‛,导表达之‚流‛

——例说作文教学中的点滴感受

让学生在比较中提升阅读能力 在‚观课‛中成长

注重个性的发展,涌动生命的灵性

——关于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思考 关注语文教师的精神缺失

——语文新课改的冷思考 语文课,你的张力有多大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谈初中生写作中古诗文的运用

张海燕

玉环城关一中

应荣华 徐丽丽

路桥二中

临海沿江镇西岑中学

胡香莲 陈邦堂

天台实验中学 三门海游中学 模拟体验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林 宏 冯 钧

临海学海中学 玉环城关二中

郑尚洪

天台实验中学

朱志良 仙居下各二中

洪丽芬

台州市白云学校

倪春云

玉环沙门中学

椒江二中 温岭滨海镇中

临海桃渚中学

临海外国语学校 仙居二中 温岭长屿中学 黄岩澄江中学 椒江东山中学

汪敏君

椒江五中

王慧芬

黄岩实验中学

姚作平

玉环城关二中

二等奖(21名)

朱荣华 林君清 温岭温中实验学校

王巧玲

三门广润书院

21

三等奖(32名)

焕发‚阅读期待‛的生命色彩 回归文本,还原常态语文

——优质课教学‚文本回归‛现象启示录

吹皱一池春水

——借流行文化促进经典文学教学 话题作文:已不再是神话

——从2007年浙江省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谈起 郑祖波 转变观念 明确流程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阅读平台的构建 叶喜萍 角色互换,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追求教学本真 闪烁生命光华

——生命化阅读教学课堂建构策略例谈 语感培养 文言文教学的应然境界 让情感拨动课堂成功教学的琴弦

在心动处绽放美丽的花

——丰化感动处后续阅读探究与创新实践

对‚分段分层‛的冷思考 新课标下作文评改初探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本解读?

——以案例思考文本解读的教学价值

警惕科普说明文教学的去语文化倾向

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起来

中学生写作心态的指导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重视课堂评价,构建和谐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的探究

语文学习方式的综合思考

语文阅读兴趣的偏失及调控

赵爱萍 王利敏 张玲飞 王惠莉 龚 诤 王群雅

天台赤城中学 临海上盘中学 黄岩东浦中学 临海回浦实验中学 温岭泽国四中 黄岩澄江中学 临海外国语学校

张月标 胡建中 临海白水洋中学

柳加红

温岭岙环中学

陈忠文 陈海英 王银辉 冯济富

路桥峰江中学 路桥横街中学 黄岩实验中学 临海杜桥镇中学 放飞学生的阅读个性 林桂岳 黄岩澄江中学

新课程下‚以读促写‛作文教学例谈

名著风光无限,阅读别有洞天

梅晓红 黄井红 徐春芳 金时水 郭明红

天台平桥镇中学 路桥蓬街镇中学 仙居安洲中学 临海河头中学 黄岩江口中学

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

张惠芬 王燕君 金雪莉 郑文龙

仙居安洲中学 温岭石桥镇中 椒江六中 三门小雄中学

钟 玮

仙居下各二中 椒江二中 玉环干江中学

蔡素琴

路桥三中 临海五中 依托文本,当好学生遨游语文阅读课堂的‚导游‛ 冯冬云

金行法 张雪华 玉环楚门二中

郑群亚

仙居田市中学

课堂阅读教学拓展有效性的研究

自然灵动 语文优质课的命脉 让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

高歌而入 定准课堂第一音

让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朗照中学语文教学

曹素萍

温岭泽国二中

浅谈新课程文学作品中的‚对话式‛阅读教学

王晶莹

22 激趣 写真 立人——让学生在作文活动中抒写真情 罗菊友

温岭泽国二中

初中语文(案例)

一等奖(4名)

无言也能演绎精彩

——也谈阅读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心中有‚文‛,笔下蕴‚情‛

——†湖心亭看雪‡教学案例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记挖掘写作素材的一次全新尝试

刘 文 陈 敏

二等奖(12名)

课堂重预设更要重生成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案例

给学生一个舞台 送自己一份惊喜

——†散步‡教学案例

抒写性灵,还原生活 合理拓展 促进阅读 五柳先生的‚瑕疵‛

——个性化阅读下的人物评价 让‚意外‛成就精彩

——†斑羚飞渡‡教学案例

许月平胡敏峰 张秀红 徐亚利 顾华英 郑 茜 杨怡萍

天台实验中学 玉环城关三中 玉环坎门一中 临海邵家渡中学 临海中学 温岭泽国二中 仙居安洲中学 ‚巧于预设,妙于生成‛:我是这样让这节课‚活‛起来的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案例

唱响心灵的‚小夜曲‛

——†夜‡教学案例 惊遇意外 收获精彩

——†马说‡教学案例与反思 好题不厌百回改

——一道名著阅读题修改始末 捕捉瞬间的精彩

——†范进中举‡教学案例感悟与反思 让思维随文本跳跃

——记†落难的王子‡的教研经历

谢荷青

临海塘里中学

王 东

章美云 周美红

温岭滨海镇中 温岭大溪二中 台州初级中学

郭玉萍

温岭新河镇中 台州市外国语学校

玉环坎门一中 缺失即是优势——†让环境描写在我们的作文中鲜活起来‡案例分析

叶红阳

椒江五中

陈 英

台州市白云学校

三等奖(20名)

学生,教学内容确定不可轻视的因素——†春‡教学案例 包永尚 临海外国语学校 留存一份即将消逝的声音

——走进吆喝人的心灵世界

23

李雪飞 温岭滨海镇中 我与学生同写作 与爱同行

周琴芬 郑 莉 王美春 李灵辉 杨慧珍

温岭大溪三中 黄岩城关中学 仙居二中 黄岩城关中学 天台实验中学 ——†散步‡教学有感

直面课堂意外 触发精彩生成 朗读中悟情,想象中入境

——†金色花‡教学有感 阅读预设让我们失去了许多

——师生阅读问题差异带来的思考 多元解读应有界

——我的一次教研感悟 黄冬琴 椒江下陈中学 †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后的反思 开放心灵 转识成智

——由两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反思一堂失却语文味的语文课 走进†秋天‡,走进教研

程艳颖 胡亚君 李朝阳 邵佳敏 詹 兵

黄岩城关中学 仙居下各二中 温岭长屿中学 临海塘里中学 临海白水洋中学

冯冬云

临海五中

教师要因势利导,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案例

†木兰诗‡人物形象赏析过程中的意外 让‚瞬间‛成为学生作文成功的契机

——一堂作文课带来的收获

‚脱轨‛衍生的精彩 个性化阅读案例

——†春‡教学案例 爱的教育

情满课堂

记一次特殊的教研活动

赵文飞 罗丽芬 梁 萍 陈海霞

玉环楚门二中 路桥蓬街镇中学 椒江书生中学 温岭六中

叶玲飞 王如富 天台三合中学

李徐虹

玉环楚门二中

初中数学(论文)

一等奖(8篇)

整合资源:建筑数学教学的‚四度‛空间--谈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视觉维度与行为策略

王建平

变则灵动 新则鲜活

_____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变式教学有感 张文辉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初探

王丹群 罗邦波 叶对萍 催生学生的新观念——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核心价值 张和平数学教学中有效激活中等生的几个关键点

温岭市第三中学 黄岩东浦中学 仙居县田市初中 温岭大溪二中 黄岩实验中学 温岭大溪二中

教材使用的三重层次——谈‚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材使用的三重层次 浅谈初中数学知识由‚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 周元锋 仙居县新生中学

24 让反思成为数学学习的主旋律

丁志福 曹彩华 天台县赤城中学 梁徽锋 应云才 玉环县芦浦中学

张素琴 庞茂章 叶望秀 陈米华 许建美 童 鹏 郑恩阳 罗福林 应素群

仙居县城峰中学 天台县平桥镇中学 温岭市第三中学 玉环县沙门中学 仙居县官路中学 温岭实验学校 三门县海游中学 台州市外国语学校 黄岩电大附中

二等奖(21篇)

乘着图形的翅膀,步入几何的殿堂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题学习‛选题策略初探 杨志刚 徐君明 天台县赤城中学 架桥引学 激趣乐学——让学生对数学兴致勃勃 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闪烁智慧的火花 数学课堂中的‚一体式‛教学实践思考 从‚迷恋形式‛到‚追求实效‛

数学思维定势负迁移初探

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实施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初中生数学直觉思维运用的障碍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例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性生成及应对自由策略 喻春娣 临海中学 有效利用生成资源,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让‚认知冲突‛点燃学习激情

同课异构 成就精彩

冯必江 林素芬 玉环县干江中学

盛吉良 陈海波 李卫星 邢守福

王万丰 齐孝正 季学奖 王建勇 陈桂兰 李英姿 梁仙国 王飞兵 林卫国 陈霄剑 庄爱云 金立荣 张芬娇 应中伟 张书月 周福群

林雪芬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的非预设生成

郭桂丽

走出误区,让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尽显风采

椒江区东山中学 温岭市第三中学 温岭松门镇中学 三门广润书院 九鼎外国语中学 天台县螺溪中学 三门沙柳中学 黄岩江口中学 路桥二中 路桥三中 路桥金清实验中学 台州初级中学 温岭泽国镇第二中学 台州实验中学 温岭新河镇中学 椒江二中 玉环县城关一中 临海中学 黄岩实验中学 仙居二中 仙居朱溪中学 温岭箬横镇中学 别让多媒体‚主宰‛数学课堂教学 加强阅读训练 提高分析能力

数学课堂‚非预设思路‛的教学价值及应用 例说初中生活化数学问题的教学策略

陈祝升 应丽芬 仙居县新生中学

一堂几何课传统模式与建构模式的对比剖析 数学习题互动变式教学探微

做好数学课堂的‚点睛‛之笔 注重解题反思 促进思维发展

三等奖(33篇)

创新课堂练习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淡变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快乐走进数学天地

谈数学课题学习竞赛活动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数学课堂聚焦‚预设与生成‛

语言荒漠中的蔷薇--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特性

让数学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充满生命的活力

让思维发展成为数学课堂的主线

林岩梅(妹) 玉环县城关三中

25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衔接对策 潘菊玲 台州市椒江二中 激活课堂,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和谐课堂中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化腐朽为神奇

徐晓红 王茂伟 周 青 陈西卫 池文耀 周建英 裘建忠 江文聪 曾灵秋 徐丹红 蒋华灵 娄周送 王相飞 陈理华

魏加畅

路桥实验中学 台州初级中学 路桥四中 温岭岙环中学 黄岩东浦中学 玉环县陈屿中学 台州初级中学 温岭塘下中学 椒江八中 椒江五中 黄岩平田学校 台州初级中学 临海杜桥镇川南中学 椒江前所中学 路桥桐屿中学 临海市大石中学 浅谈‚信息技术‛这一选学内容的教学作用 谈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优化策略 打开窗户 让月亮进来

例淡初中数学解题中的想象力

初中数学"双主体"教学探析

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于中点四边形结论的几点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索 试论初中数学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 意外惊喜

周文华 吕林娇 天台县前山中学

浅谈归因理论在初中数学"后30%学生"转化中的作用 叶荷根

创业难 守业更难----谈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及教学对策分析

初中数学(案例)

一等奖(4篇)

†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案例分析 面对生成,你准备好了吗?

----†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段及反思 李贞菊

在‚磨课‛中经历,在‚反思‛中提升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尤卫敏

黄岩实验中学 黄岩店头中学 温岭泽国三中 玉环县古顺中学 温岭市第四中学 仙居县广严初中 黄岩实验中学 温岭市第三中学 温岭箬横镇中学 路桥桐屿中学 抓住细节,凸显数学本质 ——一道选择题引发的讨论 杜星红

温岭泽国二中

陈银芝

温岭淋川中学

二等奖(12篇)

预设与生成的融合----让数学课堂变的更精彩 都是直觉惹的‚错‛

放开手,他们会走得更好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教学案例 让生命活力在课堂尽情奔放

——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王荷珍 叶对萍

对一道经典习题的研讨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一次体验 一次收获

瞿灵芝 游露宿 王小红

课堂因细节而决定成败——谈‚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的细节问题

26

潘纯平林 飞 徐秀君

善待错误 构建和谐课堂——由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陈卫平走近生活探究知识享受快乐 开放的课堂,灵动的空间

应中伟

罗玲敏 张文君 王安娜 庞慧华 董海芳 用教具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

仙居县安洲中学 临海中学 仙居县下各二中 路桥蓬街中学 温岭大溪三中 椒江前所中学 玉环县芦浦中学

三等奖(20篇)

老师,你的解法太烦了----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从一堂数学课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数学好玩‛

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提升思维

---†第二十三章旋转‡复习课教学案例与反思 杨亦钵

临海第五中学 今天,你是我的老师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同课异构

一节公开课的感想

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

应丽红 李 超 潘巧慧 毛海燕 徐友泉 吴 刚 郑剑领 王建平朱玲珠 蔡艳云 许静岳 张宝琼 阮雪丽 潘海青 金衍豹

黄岩东浦中学 玉环县城关三中 路桥新桥中学 温岭长屿中学 路桥三中 仙居县安洲中学 玉环县芦浦镇中学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黄岩南城中学 玉环县古顺中学 黄岩店头中学 仙居广严初中 温岭市第九中学 台州初级中学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潜建萍

路桥实验中学

机智纠错 变废为宝--一次课堂中的教学意外 数学课堂因‚生活化‛而精彩 我会制作,所以我已学会

——‚圆锥的侧面积‛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初探 有趣的‚找朋友‛ 在动态生成中学习概念

——对‚概率的意义‛教学案例的思考 感悟于一次数学教研会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的概念教学案例 关注学习过程,搭建交流平台

人教版数学†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让思维的‚火花‛闪闪发光

初中英语(论文)

一等奖(8篇)

彰显新课程理念 打造优质课堂

--观2007年市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活动有感 优化语法教学 还原教学本真 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尝试与探究 让英语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

27

邢 赟 黄岩区教研室

皇甫红伟 玉环干江中学 金彩霞 华丽琴

温岭市第三中学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许可红 陈君华 天台县实验中学

巧用动态教学资源 生成精彩英语课堂

如何帮助八年级英语后进生获取成就感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误区及对策

钟智勇 蒋丽雅 蒋文英

路桥蓬街镇中学 仙居县白塔中学 黄岩实验中学 农村初中英语早期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二等奖(21篇)

初中英语新课改中的困惑与思考

方爱兰 潘爱金 朱卫芳 董莹芳 李 洁 李丽萍 陈 文 张连叶 卢凌云 陈夏清 郑美芬

Go for it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亦师, 亦生,和谐相长

陈菊花 钱明姝 陈海根 周海燕 金 嫔 朱红菊 赵小伟

仙居二中 仙居县新生中学 温岭市实验学校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临海市杜桥镇中学 台州初级中学 温岭市实验学校 黄岩北城中学 玉环城关二中 黄岩城关中学 温岭市第三中学 温岭市第四中学 临海市灵江中学 台州初级中学 路桥金清实验中学 路桥新桥中学 三门县健跳中学 椒江二中 黄岩东浦中学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仙居县安洲中学 初中英语‚直呼式词汇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教材为‚源‛设计写作任务 Go for it!的阅读教学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的教学及困惑及对策探索 王美红

精心设计教学主线,搭建任务教学桥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让人性化作业评语在英语教学中尽显魅力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实现性别优势互补,全面提高英语素养 咬定目标不放松,语海泛舟自在行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英语†新目标‡八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推理和归纳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对英语公开课的再认识

Teaching in joy and encouraging by interests 任希华 对提高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新目标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让‚枯燥的记忆‛变得生动而美丽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刍议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机智 李剑蓉 浅谈课堂追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三等奖(33篇)

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SMART原则

颜灵光 王碧翔 张碧辉 江丽萍 夏侯光 吴 瑶 翟燕芸

温中实验学校 仙居县安洲中学 天台平桥镇中学 路桥实验中学 临海市学海中学 仙居县田市镇初级中学 台州初级中学 椒江二中 椒江五中 仙居县白塔中学 动起来 更精彩--Go For It有效互动教学的探索 避免饱和情绪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出现的对策探索 浅谈课堂小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透视‚举手如云‛的名师英语课堂

构建初中英语人性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利用动态生成,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阅读理解中选择题题型的应试行为分析及对策 史慧敏 营造激情课堂 磨炼语言技能——关于英语游戏教学 周伟君 汉语对初中英语学习的负迁移及对策

余丽梅 教书铸魂—浅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陈海燕 黄岩实验中学

28 刍议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课堂的新知导入

林娇女 管晨怡 王素娟

郑珍芬 阮丽君 毛文心 李彩青 贺秀英 陈 洁 王丽华 庞春平王 芬 陈葱敏 江菊芬 邵伶俐 陈剑青 王晚霞 郭素芬 王红军 李 晶

三门县六敖中学 台州市白云学校 临海市白水洋中学 台州市外国语学校 温岭新河镇中学 椒江五中 椒江二中 路桥浦北中学 椒江二中 路桥峰江中学 天台县赤城中学 临海市学海中学 玉环坎门二中 温岭松门镇中学 黄岩新前中学 玉环清港中学 温岭新河镇中学 温岭箬横东浦中学 黄岩实验中学 玉环实验学校 爱上阅读--浅谈阅读课的设计及阅读策略的培养 实施口语教学 提高交际能力的策略和措施

归纳法在英语中考课堂复习中的实践和探索 抑制两极分化现象,提高初二英语有效教学 和谐、快乐、高效率的英语课堂教学

收获瞬间的美丽

李 颖 干晓呈 温中实验学校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提前的分析及对策 蒋赛君 路桥实验中学 英语课堂激励性评价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英语写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九年级C层次学生的英语状况及教学策略

别样的英语作业带给学生的乐趣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学困生转化中的运用

ESA理论及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学困生心理致因的调查与分析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语感及其训练

进行英语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Go for it英语学习中激励体系的设计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英语词汇的有效教学 巧用CAI,提高英语课堂实效

Go for it英语课堂有效性的探索和实践

新课程改革呼唤初中英语教学走向生活化

初中英语(案例)

一等奖(4篇)

带孩子们走进精彩的实践活动空间 中西合璧 妙趣横生 美丽的学习之旅 ‚活‛出精彩

郏灵萍 路桥峰江中学 陈晨怡 王雪燕

台州双语学校 温岭松门镇中学

王美玲 路桥第二中学

二等奖(12篇)

同一节课堂,同一个畅想 让点睛之笔为教学添彩

生活化课堂教学之我见

让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

‚尴尬‛的课堂

29

童领娇 潘玲利 余海平王小红 张淑芳 胡晓龙 毛小菊 林仙兰

温岭城南横山中学 温岭大溪第二中学 天台实验中学 路桥蓬街镇中学 仙居县第二中学 温岭温西中学 临海市小芝中学 玉环楚门二中 对英语课堂中‚宠物‛现象的反思 初三英语总复习--English Writing 提问,让整堂阅读课保鲜

让英语在‚QQ‛中精彩

未曾预约的精彩

笑不出来,就哭吧!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赵玲敏 陈海萍 郑 莉 王慧玲

大溪第二中学 黄岩院桥中学 临海市回浦实验中学 仙居县安洲中学

三等奖(18篇)

因为生成而亮丽 小课堂,大生活

江志琴 徐红兵 郎亚南 潘海青 罗敏霞 朱红菊 孙巧玲 陈隐萍 陈玉云 石 英 王天虹 林玲芬 叶丽琳 王廷敏 金晓月 娄美玲 郭云莲 林素芬

温岭泽国第二中学 临海市邵家渡中学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仙居县安洲中学 路桥实验中学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温岭市第四中学 天台实验中学 温岭新河长屿中学 临海市回浦实验中学 黄岩院桥中学 黄岩院桥中学 临海市塘里中学 黄岩沙埠中学 黄岩新前中学 临海芦浦中学 临海市小芝中学 玉环沙门中学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教学个案分析

在动态生成中前进的课堂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我的一次教研活动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让我再表演一次

谈开发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 愉快合作 感受成功 一盘未做的水果沙拉 课堂 学生成长的园地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让爱注入课堂 创设情景,将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

一次‚预习‛后的测试引起的思考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一次让人‚痛心‛的批评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一等奖(5篇) 运用减法思维,设计有效教学目标 徐仁夫 台州白云学校 教师知识热情-思想品德教学印象整饰的实践与思考 金海燕 路桥实验中学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心灵之旅――感动 崔慧平椒江二中 善用生成资源,构建动态课堂 王桂芳 天台赤城中学 运用心理学效应 提高思想品德主题探究活动的实效 李初霞 玉环实验学校

二等奖(14篇) 思想品德课有效情境创设策略 赵文斌 林仙红 温岭大溪三中 发挥学生主体性 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潘兆方 临海杜桥镇中学 浅谈思想品德课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冯敏君 临海邵家渡中学 刍议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个定位 林海明 仙居城峰中学 浅谈乡土资源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 李松良 临海五中 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

30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郑元春 椒江五中 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误区及行动策略 让平谈课堂变得精彩

――构建生活化的品德教育课堂 邱金萍 椒江五中 也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乡野风吹满目春

—中考社会政治试卷中乡土性试题探析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有效运用课堂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浅谈†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学最优化实施的途径

――运用插图的实践研究 林丹红 温岭大溪四中 谈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刘香菊 黄岩实验中学 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项义双 临海桃渚中学 思想品德教学中设问艺术的运用 杨琳琳 黄岩北城中学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李士慧 台州学院附中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朱海丹 临海山项中学 初中思想品德‚生态化‛教学中‚三变‛策略的探究 季琴丹 温岭大溪二中 以‚动‛激‚实‛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胡伟平仙居埠头中心校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实践浅探

吴春燕 仙居新生中学

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探讨 ‚辞旧迎新‛话作业

黎宏端 三门高枧中学 潘海龙 玉环城关一中 林坚强 三门城关中学 陈云峰 天台螺溪中学 丁根明 玉环沙门中学 潘素英 温中实验初中 构建精彩而魅力的智慧课堂 林晓明 温岭五中

卢肖玲 三门沙柳中学 奚 尧 三门海游中学 陈思国 玉环鸡山学校

三等奖(23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用 范芙蓉 天台坦头中学 浅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蒋丽萍 温岭泽国二中 运用‚近体效应‛ 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 提高时事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教学策略初探

钟正满 温岭坞根中学 张雪琴 路桥三中

初中思想品德‚科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洪林兵 谢琴英 椒江洪家二中 让问题情境‚润化‛思想品德课堂 方 虹 临海外语学校 情境创设: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谷美芳 黄岩澄江中学 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瞿君明 温岭三中 避免步入‚问题教学‛之误区 优化课堂教学 庞宪松 天台平桥镇中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董玲玲 台州实验中学 搭活动平台,提教学实效 尹美琴 椒江前所中学 谈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的减负 林 跃 路桥蓬街中学

31

初中思想品德(案例)

一等奖(3篇) 放飞学生的心灵(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案例 顾学会 仙居下各二中 课堂,美的享受 高凌燕 台州初级中学 运用多种方式让差生在思品课上快乐并有效地学习――†忠实履行义务‡教学案例

叶巧云 温岭大溪二中

二等奖(4篇) 因势利导、借题发挥:从一个处分事件想到的 汪华飞 玉环龙溪中学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之我见 敢于‚错‛出精彩,课堂方显生机

――†追求高雅生活‡课堂教学与反思 季琴丹 温岭大溪二中 再次备课从关注课堂细节开始 江美云 温岭淋川中学

郑聪宾 路桥金清实验

三等奖(7篇) 老师,这是我的隐私! 请不要让讲台成为你的舞台 学会感恩,社会和谐 课堂中的‚风暴‛

―一节从‚质疑‛中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 戴艳红 温岭松门镇中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才有实效 罗国军 温岭滨海中学 学会感恩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夏佩玲 天台白鹤中学

许士权 玉环楚门二中 沈晓婷 路桥三中 李秀兵 温岭新河镇中

让阳光洒进学生的心田 张林燕 玉环古顺中学

初中科学(论文)

一等奖(8篇)

科学教材中实验设计的有效性及改进的探究 科学"同题异构"活动"看点"评析 实验:让学生感悟科学本质

让科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出彩 用‚问题‛构建动态生成的科学课堂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张卫红 郑永清 陈以琳 陈永才 肖苏芳

徐巧红 蔡六玲 李敬伟 章永琪 陈青莲

路桥桐屿中学 路桥峰江中学 温岭市实验学校 路桥实验中学 天台实验中学 天台始丰中学 路桥三中 临海中学 仙居二中 天台赤城中学 天台街头中学

陆菊芬

初中科学新课程中生物实验的教学策略研究 科学中考命题特点与备战策略 巧做科学实验,优化学习过程 注重自主问题 促进发展

二等奖(21篇)

‚自我提问单‛在研究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无实验载体探究:真实性情境的设计

王以明 陈基跳 三门县珠岙中学 苏爱娣 郑理平玉环县实验学校

32 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

提高科学课堂实验有效性初探

颜贻奎 叶雪娟 张亚敏 张贵明 吴华斌

王燕红 王灵江 林 瑜 叶远志 陈卫东 应宜勇 叶敏红 郑建忠 谢慧君 李先根 任菊仙 何明媚

玉环县芦浦中学 天台外国语学校 温岭市四中 玉环县沙门中学 路桥三中 路桥峰江中学 仙居县朱溪中学 椒江区第二中学 黄岩区东浦中学 黄岩东浦中学 玉环县楚门二中 温岭市四中 温岭市三中 温岭市泽国二中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临海中学 台州市白云学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中科学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让智慧浑然一体

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情境创设策略 谈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纠错中建构科学知识

漫谈科学教学中自制实验器具的作用

†以科学之美启动学生科学探究之门‡ 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

挖掘实验资源,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背景下——对科学课堂实验设计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

潘慧芳 潘春柳 仙居县下各二中

曹正明 罗海芬 吴文龙 张亦强 周爱青 滕水娟 张学米 陈素娥 郑露萍 梁素玲 张建俭 郑伟明 肖彩鸿

天台赤城中学 仙居县安洲中学 三门县沙柳中学 玉环县坎门一中 玉环县陈屿中学 仙居县新生中学 临海市学海中学 温岭市松门中学 路桥金清实验中学 路桥实验中学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天台实验中学 黄岩区城关中学 温岭市塘下中学 临海市塘里中学 温岭市石塘中学 椒江区下陈中学 天台坦头中学 椒江区书生中学

三等奖(33篇)

浅谈科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科学隐性探究资源的挖掘 初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初探

科学课堂预设的创新和动态生成的探索 浅谈提高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效率与思考 防课堂之‚滑过‛,促教学之有效

谈科学学科中学生有效性活动尝试与探索

巧用文学课程资源,激活科学课堂教学 让科学课堂提问更科学

徐俊杰、王菊云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善用曲折教学让科学课堂充满灵性和活力

提高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谈†科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不能没有你

浅谈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的策略

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科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陈巧红 科学教学中教师提问行为的研究

林敏智 蒋红琴 彭家平金 隆 叶双萍 浅谈‚错误‛资源在科学教学中的妙用 设臵错误陷阱法在科学复习中的探讨 以教学情景生活化、促学生学习行动化 有效课堂教学提升的策略 ‚控‛中有‚变‛ 活化思维

33

--科学教学运用控制变量法探析

调控探究过程,提高探究实效

王福云 张晓静 王益兵

叶松勇 俞圣亚 何贤赏 曾令孝 陶中华 王玲霞 毛斌国 潘谦军

王俊杰

仙居县下各二中 仙居二中 临海市白水洋中学 温岭市淋川中学 台州实验中学 三门县海游中学 临海中学 椒江区第二中学 玉环县楚门二中 临海中学 温岭市箬横镇中 温岭市箬横镇中 黄岩区江口中学 学富五车,能言善辩——谈科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重视科学简易实验,强化学生实验素质 用手抄报整理科学基础知识的实践与思考

微型实验与能力的培养

初中†科学‡课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环境教育尝试 黄爱彩 实验探究教学法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自我评价的探索 初中科学课中优化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艺理交错意趣生 读诗辨理知识明

科学教学的‚眼前有效性‛与‚将来有效性‛

浅谈科学教学中促进互动生成的策略

初中科学(案例)

一等奖(6篇)

熬出实验的营养汤

我‚让‛我精彩

陈伟毅 蔡六玲 陈锦霞 梁灵君 叶武军

路桥区横街中学 临海中学 温岭市石桥中学 路桥区蓬街中学 临海市东塍中学 温岭市大溪三中 把握课堂意外,促进有效生成 探究的课堂,体验的空间

让课堂中的意外演绎精彩 直击抗议,成就课堂——†土壤中有什么‡教学案例 包卫骏

二等奖(14篇)

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引发的反思--动滑轮一定能省一半力吗?

罗海芬

合作才能共赢--一个成功的校本教研案例 如何更好体现探究内涵

从一道易错题得到的启示

王燕红 苏爱娣 吴爱华 潘春柳 甘永强 朱卫红 林武兴 余彩红 李勤富 陶基荣 陈伟民 孙林辉 卢晓红

仙居县安洲中学 路桥区峰江中学 玉环县实验学校 仙居县官路中学 仙居县下各二中 临海市河头中学 温岭市敬业中学 温岭市松门中学 仙居县安洲中学 玉环县陈屿中学 椒江区下陈中学 温岭市滨海中学 玉环县龙溪中学 台州初级中学 善待意外,让课堂更加精彩

‚意外‛让实验教学更精彩

课堂教学 因‚意外‛而活起来!

让我喜欢让我忧——记我的一次教研活动

教师无法替代学生的思考 一次意外的探究

放开您的手,让我自己走----记一次教研经历

‚失败‛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偶发事件带来的思考 点燃星星之火,换来燎原之实

三等奖(20篇)

34 †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学案例 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 ‚包公‛请‚云长‛

邵胜卯 郭丹萍 林旭芳 颜先彬 汪福红 金美优 颜利珠 陈珍珠 贺君婓 朱友军 潘彩红 王冠红 池松炎 徐洪敏 林玉秋 黄戌亥 徐祖权 赵丽芳 周爱青

三门县亭旁中学 黄岩实验中学 玉环县城关三中 温岭市新河高桥中学 天台坦头中学 临海中学

临海市杜桥大汾中学 三门县沿江中学 路桥区桐屿中学 台州初级中学 玉环县楚门一中 椒江区下陈中学 玉环县坎门二中 临海市尤溪镇中学 温中实验学校 临海五中 椒江区章安中学 黄岩实验中学 玉环县陈屿中学 学生让我真正学会了‚蒸发吸热‛

何为教研,为何教研——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月相的教学案例‡ 我为之折服

彩虹弯折了——是谁惹的祸

磁体中间磁性最弱是真的吗?

情景创设 能力挖掘

让微型实验走进科学课堂 故设悬念,让课堂更精彩 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 探索酸的性质

打破原有格局,切实提高科学素养

的产品-----低压锅

戴斌姬 施威飞 天台实验中学

新教师,该学会从容面对课堂的生成性资源 问题导向〃类比统整

一节充满快乐和智慧的实验课

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一等奖(5篇)

多元对话,增强课堂实效

陈君兵

温岭市实验学校 钟素彬

温岭市泽国二中 邱正利

椒江二中 朱 娅

让蚕儿‚破茧而出‛

--†历史与社会‡实施‚有效课堂交流‛初探 童建丽

椒江二中

玉环县城关一中 教学反思的新视觉:研究性批改作业

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观察与评价

依标设计作业,让作业炫起来--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实现历史与社会作业的有效性

二等奖(14篇)

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巧用教材的有效策略

让生活走进课堂

35

李春莲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郑菊芳

临海市杜桥实验中学 方晓嫣

仙居县安洲中学 姜义彩

天台县赤城中学 张明荣

温岭市第三中学 汪虹飞

天台县白鹤中学 张华芬

天台县赤城中学 2007年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政治试卷分析 金敏燕

路桥区实验中学 让生成精彩历史与社会课堂

社会课堂别样美丽

浅谈乡土知识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史前社会是大同世界吗

让自主阅读穿行于历史与社会课堂

启迪心智研学法 创新课堂修教法

翟美芳

三门县小雄中学 李卫平

黄岩区城关中学 张林燕

玉环县古顺中学 夏祥委

天台县栖霞中学 叶艳红

黄岩区实验中学 沈秋仙

仙居县新生中学 08年社会政治学科中考复习经略浅析

合作式教研--追求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的反思

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合作互动学习策略

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陈菊清 孔晓宏 温岭市温中实验学校

三等奖(23篇)

历史与社会自主性课堂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

乡土文化里谈历史与社会教学

有话敢说 有话可说 有话会说

--在与社会课堂中更好地进行对话交流

陈祥标

温岭市石塘中学

彰显语言魅力 创建和谐课堂--浅谈教学语言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王平辉 陈 虹 椒江区洪家二中

处处留心皆学问

--†历史与社会‡备课‚备学生‛例谈

优化历史与社会课学业评价的行动策略

让历史与社会课多一些生活味

范敦伦

黄岩区店头中学 潘志伟

椒江区下陈中学 蔡彩云

温岭市第九中学 于双印

路桥区蓬街中学 杨爱丽

三门县珠岙中学

给†历史与社会‡课增辉添色

潘海芬

仙居县下各二中 叶灵通

温岭市长屿中学 谈插图在历史与社会课中的有效教学应用

‚变题‛让学生答题‚轻松一点,胜人一筹‛

--就材料、漫画类谈解题策略

朱振宇

临海市杜桥实验中学 朱小伟

温岭市温中实验学校 李丽芬

仙居县安洲中学 莫良君

温岭市第三中学 李金玉

临海市杜桥实验中学 曹万丽

路桥区横街中学 林 强

三门县广润书院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高潮形成的策略

运用方证相关理论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历史与社会课知识传授的新思路

历史与社会课有效复习的设计策略

巧施问题教学 激发学生热情

何顺福 郑丽琴 椒江区黄礁中学

个别教学策略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初中学生†历史与社会‡课学习不良心理调控策略与方法

浅谈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朱晓红

临海市回浦实验中学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聚焦课堂,精心经营,关注实效,力创和谐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 陈灵兵

路桥三中 角色扮演:历史与社会学习方式转变的桥梁

初中历史与社会活动课的教学尝试

注重史料运用,提高教学效率

王海燕

路桥三中 郭彩婷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黄志英

黄岩区宁溪初中

初中历史与社会(案例)

一等奖(3篇)

36 优化的教学设计、有效的学生参与铸成优质的课堂教学

--以参加†古代科技的典范‡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例谈我的经历和思考

周慧芬

台州初级中学

静听花开--我的一次教研感悟

高 军

临海中学 何 华

台州初级中学 姜美月

天台县实验中学 汪灵燕

黄岩区西城中学 林启源

玉环县实验学校 课堂因生活而精彩--我的一次教研活动

让游戏走进历史与社会教学

把握课堂生成 演绎课堂精彩

二等奖(10篇)

创设合理情境,绽放‚思维之花‛

--七下†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意外生成案例 赖冬华

临海市塘里中学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挑战优质课

江美云

温岭市淋川中学 罗永才

路桥区蓬街中学 朱丽琴

台州学院附中 郑丽琴

椒江区黄礁中学 金敏燕

路桥区实验中学 牟希君

路桥区实验中学 卢艳艳

温岭市坞根中学 重教情,更要重学情--一次教研活动有感

从‚瞌睡虫‛的发现谈教学机智

历史是一个民族脊梁

没有学生我上课

课堂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二等奖(13篇)

让文学化教学走进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丝绸之路‡的教学案例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小品表演我能行

标准答案外的‚地理大发现‛

体验进课堂,感悟你我他

--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罗国军

温岭市滨海中学 邬萍萍

温岭市第四中学

†小插图,大文章‡

--浅谈教材插图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贴近生活,引起共鸣

--†承担社会责任的选择‡课堂教学与反思 角色扮演:历史与社会课堂学习中的有效载体

收获多多的一次教研活动

王 朵

温岭市大溪二中 吴佳佳

温岭市大溪二中 沈秋仙

仙居县安洲中学 王伟丽

黄岩区新前中学 吴兴华

玉环县清港中学 胡丹青

玉环县陈屿中学 设臵教学情境 知识自然生成--对†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课堂情境教学设臵的思考

蔡子龙

黄岩区江口中学 周建春

仙居县安洲中学 郑菊芳

临海市杜桥实验中学 梁彩芬

玉环县陈屿中学

因争论而精彩--†盛唐气象‡教学片断案例分析

潘令青

仙居县下各中学 我想有一个家--亲子交往问题的个案辅导

†学会合理消费‡教学课的体验与反思

37

中学体育(论文)

一等奖(8篇)

浅谈篮球训练方法中的意识培训

中学女生开设形体课可行性研究

休闲与休闲体育

方 敏 张友良 温岭市温岭中学

林 琴 余美珍 郏琳琛 方海黎 卢永刚 杨成街 林彩飞 潘卫平

张 斌

临海杜桥大汾中学 仙居官路中学 黄岩第一职校 临海六中 椒江区章安中学 三门第二高级中学 路桥三中 天台始丰中学 仙居下各二中 探讨举办多层次形式中学生学校运动会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备课探究

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思考

浙江省武术学校现状与对策

高中体育课程‚新领域‛的探究

浅析和谐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创设

跟踺断裂之原因浅析 篮球模块教学探究

体育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探微

罗永松 王彩云 玉环陈屿中学

二等奖(21篇)

——以比赛为教学轴和以技术为教学轴教学对比 刘俊宇 宋全领 温岭市五中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分析与研究 浅谈音乐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特殊理念

浅谈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策略

全时全程全阳光学校体育运动会思想构建

郑晓春 方贞燕 林贤忠 蔡健康 方伟军 郑小姣 林义夏 林云龙 卓春梅

丁忠耀 何金奖 胡恩建 陈银凤 应成连 虞文雅 杨普欣 林远见 陈 永 顾雪飞 郑灵江 潘志强

临海杜桥镇中学 临海回浦中学 温岭市箬横中学 玉环坎门一中 黄岩区南城中学 三门第二高级中学 玉环干江中学 黄岩灵石中学 天台育青中学 温岭市温中实验学校 天台城西高中 椒江八中 椒江职业中专 路桥中学 仙居下各二中 天台始丰中学 三门旁亭中学 三门健跳中学 仙居下各二中 仙居安洲中学 仙居中学 黄岩灵石中学 †新课标‡下乡镇中学‚大单元,小小组‛教学模式的尝试 梅建华 三门旁亭中学 对初中学生跳远助跑标准性的分析及建议

健美操运动损伤与预防之初探

‚卡片式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在新课标下创设新的体育教学课堂 论武术套路的演练与欣赏

浅谈如何促进普通中学排球模块教学的实施与发展 黄金辉 以人为本‚教学观在体验新课标教学中的渗透‛ 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思考

非智力因素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应用 在学校体育中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心理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高中阶段健美操选修课教学方法初探

三等奖(33篇)

浅析学校少年男子篮球后卫队的选材与培养

新课程体育课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跳绳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体育游戏教学之我见

38 在我县各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行性研究 高中篮球教学模块分层教学初探

‚弱苗‛更需要‚阳光‛助长

——谈体育‚学困生‛产生原因及转化策略 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分析

对我校女子标枪训练之我见

吴克兢 王纯桂

周 萍 林成雄 王晨萍 王敏杰 赵益标 初中女生体育课‚厌学‛的心理分析与对策 麻论普通中学体育课程学生评价的创新策略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施效果的评价与思考

七、八年级篮、排球单元教学计划的开发

加强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玉环干江中学 玉环东方中学 玉环楚门中学 玉环楚门中学 玉环城关一中 温岭市温岭中学 温岭市大溪中学 温岭市温中实验学校 温岭市七中 温岭市三中 温岭市少体校 天台平桥镇中学 天台实验中学 椒江五中 椒江洪家中学 路桥峰江中学 路桥实验中学 路桥金清实验中学 临海回浦中学 临海大田中学 临海外国语学校 临海回浦实验中学 临海回浦实验中学 临海中学 临海大田中学 临海中学 临海杜桥中学

陈 琼 邵秋霞 温岭市三中

高彩斐 仇海燕 陈亨斌 陆卫飞 陈达君 王华忠 李玲玲 谭艳梅 蔡颖艳 朱溢萍 李康乐 陈 芳 屈灵燕

胡加匡

潘华萍 杨爱平候大勇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思考 徐淑聪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

浅谈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作用及训练 青少年中长跑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论素质教育与中学体育升学考试的关系 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兴趣教学法在中长跑教学中的运用 示范在广播操教学中的应用

‚随笔‛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在体育新课程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的实践及反思

探讨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关于中学体育课堂中的自主性学习快乐体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中学生篮球队训练中的思维培养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体验性学习方式的探索 陈兆文 浅析新课程标准体育下学校体育的思想品德教育 对我校体育运动会项目改策的构想与建议

散打中侧踹腿的实战应用、教学、训练之我见 陈彩杰 陈春华 临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究 李茂赞

中学体育(案例)

一等奖(4篇)

偶尔‚打分‛的乐趣——跳远一课教学案例 用教学竞赛课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一次小组重组的** 大家赢才是真的赢

39

叶晓慧 徐晓红 吴连德 余美珍 周 宝

温岭市大溪四中 临海外国语学校 玉环城关一中 仙居官路中学 玉环楚门中学

二等奖(12篇)

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自编韵律操

施丹瑾 王仙琴

天台平桥镇中学 黄岩灵石中学 从低到高——跨越式跳高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在问题生成中发展——我的一堂体育游戏课

——有氧健康跑教学案例设计 激发潜能完善课堂

无心插柳柳成荫

男女搭配投蓝不累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高彩斐

温岭市七中 胡莹宏 郑灵江 沈万尧 陈 越 周乃汝 苏华荣 杨 睿

路桥蓬街私立中学 仙居中学 天台育青中学 椒江洪家中学 仙居安洲中学 黄二高 临海外国语学校 临海外国语学校 三门城关中学 路桥三中 温岭市四中 温岭市大溪二中 仙居安洲中学 仙居二中 黄岩城关中学 黄岩城关中学 黄二高 玉环坎门二中 玉环干江中学 温岭市大溪四中 温岭市箬横中学 温岭市新河镇中 温岭市箬横中学 温岭市泽国四中 天台平桥中学 临海大田中学 老师,我们还是学技术动作吧 改善教学、创造和谐课堂

体验成功:寻求发展——定向跑练习课的案例分析 屈灵燕

三等奖(18篇)

你找对了吗——快乐定向跑

跑绳的新成效

梅 锋 林彩飞 瞿 辉 王 伟 徐海芳 王金荣 任 钢 蔡培霆 赵成钢 李秀丽 冯 敏 万 松 陈玉华 丁金林 李志万 孙小飞 章天宝 杨爱平‚女生出走事件‛案例——引起的反思 微笑让我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跑步也可以这么轻松 考试课引起的思考

运球教学两人合作练习游戏

体操垫在课堂教学活用

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红军走过的路‛

原来是心理在作怪

晕倒之后的反思

我的地盘,我作主——记一堂抛掷课

为学生创造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

新课程、新思路、新起点

——体育课课程校本实践研讨会

为孩子的自信递上一块砖 趣味校园定向运动

教育所需,学有所得——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中小学音乐(论文)

一等奖(5篇) 小舞蹈,大目标

†试述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参与‡ †断崖上舞蹈的‚草根‛艺术‡ 这样的快乐教学有效吗?

王玉花

温岭市横山中学

李 欣

天台县实验小学

林 巧 玉环县教研室 王 娟 路桥蓬街中学

合唱教学应从小学低年级抓起 王秀丽 椒江第二实验小学

40

二等奖(14篇) 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表现力的几点策略 陈莲萍

温岭市贯庄中学 小学舞蹈训练方法初探

张恩飞

温岭市师范附小

阮婷婷

温岭市泽国二小

梅娇娜

小学音乐教学中乡土音乐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之‚痛‛与‚思‛ 在音乐教学中引入京剧艺术

天台县实验小学 用‚贴心‛的翅膀挥舞灵性之光

从‚兴趣‛引向‚热枕‛——我对课外器学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王群燕

仙居实验小学

林 燕

温岭市大溪小学

浅谈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传承本土音乐文化

李桂英

椒江前所中学

李运玲

黄岩南城中心

‚鱼‛与‚熊掌‛能否兼得 陈 肖

温岭市城南小学 †从音乐教师心理特征谈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

庞俊锋

天台县育青中学

聆听--让音乐沁入孩子们的心田 黄群燕

椒江实验小学 培养小学生倾听音乐习惯的策略

陆 敏

临海哲商小学

徐灵芳

临海巾山实验小学

临海中学

小学音乐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

音乐欣赏教学中创设学生自由想象空间

陈美玉

三等奖(22篇) 让学生在审美中唱响歌

俞玲君 路桥桐屿中学

让流行音乐进课堂,使学生歌声更悠扬

张秀艳

仙居步路中心小学

探寻理想的视唱教学

王凌晨

椒江人民路小学 口琴教学让音乐教育升级

冯佳丽

临海江南小学 †歌唱并快乐着‡ 刘秋艳

路桥金清二中

路桥小学 黄岩锦江集团

罗有明

温岭市新河中学 †乐在其中的愉快教学‡

曹佳欢 声乐教学中的哲学探讨

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石 叶晓天 事半功倍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

林玉兰

三门健跳中学

张 洁

临海杜桥实验小学

黄岩东城中心 托起孩子的一片蓝天

何雪秋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 音乐新视听

蔡婷婷

温岭市横峰小学

邬赛红 台州市白云中学

王晓君 天台县平桥镇第二小学 王仙弟

玉环县坎门中心小学

应海燕

临海大洋小学

情感——小学生音乐智能发展的纽带 ‚更新‛让音乐课堂更精彩 浅析音乐课程考核评价 浅谈音乐教学与学生的表演意识 音乐还可以这样学

周海燕

临海中学

林 慧 玉环县坎门里黄小学 方林安

临海杜桥中学 狄琼晓 玉环县城关中心小学 金春晓 玉环县楚门镇中心小学 齐 怡

李伟平

椒江五中 椒江洪家中学 有感于音乐新教材的实施

试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和学生走得更近些 浅析学校铜管乐队的组建和训练

41

中小学音乐(案例)

一等奖(3篇) 让‚国粹‛与‚流行‛同在

江 虹

温岭市高龙中学 黄岩院桥中学 音乐课可以融入语文教学方式吗?——音乐课中借鉴语文教学方式实施音乐与语文的综合

周 洁 张逸华

意外,让我欢喜让我忧

毛芳芳

温岭市温峤小学

温岭市泽国三中 临海涌泉中学 路桥横街小学 黄岩江口中学 温岭市箬横小学 临海古城小学 临海回浦实验小学 温岭市城南小学 玉环县实验学校 路桥蓬街中学 临海巾山小学 黄岩灵石中学 仙居县实验小学 临海杜桥实验小学 临海杜桥实验小学 温岭市贯庄中学 玉环县楚门二中 玉环县陈屿普青小学 玉环县城关中心小学 路桥螺洋小学 路桥实验小学

二等奖(10篇) SHE和莫扎特

罗有明、刘芳

乐‚趣‛——†狮王进行曲‡教学案例 收获,在意外发生之后 †我玩。我学。我创‡

金丽月

梁 怡 周红月

诚信,你变轻了

林丽丽

‚我 就 不 唱‛ 钱晓平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让孩子喜欢音乐课

沈 敏

陈 玲

陈芸芸

王 娟

赵海红 ‚京韵京腔‛进校园

林 敏

温岭市泽国三小

‚意外‛亦美丽,生成更精彩-一次课堂教学‚意外‛的感悟

三等奖(14篇) †用音乐给心灵洗个澡‡

宽恕的力量

师者不惑 学者无忧

车雅敏

放飞心灵 描绘生活 吴 薇

让学生自由选择的意外收获 为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让民族音乐有回声

葛海珠

张 洁

陈莲萍

让我们也来‚手舞足蹈‛ 王于雅 教学机智在音乐教学中的巧用

林玲琴 音乐课上的舞台不属于我 陈芸芸 玉环县实验学校 让孩子来当一回老师 施 敏 †曲谱学习的一些想法‡

陈 伟 †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李丽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陈 琳 路桥路南小学

中小学美术(论文)

一等奖(5篇) 试述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尴尬现象及其消除

郭加波

42

温岭市大溪二中 自由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陈行夫 对立〃统一:和谐相生的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综合开发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中学中国画教学现状分析和研究

金济彬 李伯富 周卫玲

玉环沙门中学 玉环楚门中学 临海杜桥镇中学 临海小学

李秀芬

仙居第一小学

二等奖(14篇) 传承与超越 乐在其中的美术课

李美芬

三门浬浦镇中心小学 椒江洪家中学 临海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感知、表现 任娇阳

浅谈信息技术与儿童画教学的整合

包小红

儿童绘画之‚趣‛ 开展小学美术多维视觉体验教学的研究 徐 丹 叶 羽 黄岩锦江集团教研室 美术高考后对色彩静物默写的反思

叶会增

椒江三梅中学

叶玲燕

黄岩北城中心

农村初中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

章焕华

温岭市长屿中学 在水彩风景写生课中渗透审美意识 朱丹仁

温岭市四中 浅谈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蔡金红

路桥蓬街小学

整合学科资源,提升鉴赏能力--例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颜民民 玉环坎门中学 让学生走近美术 陶君英

温岭市新河中学 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之摭谈

李书电

黄岩澄江中学 美丽的水彩,欢快的课堂

王立森

路桥蓬街中学 台州市实验中学 玉环楚门二

三等奖(19篇) 普高学生学会美术鉴赏的"四步曲" 周丽君 诗话〃诗画 柯震霄 为学患无疑——浅谈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施海慧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

动中求静、稳中求变——谈当前艺术学校的素描教学 陈洪华 让爱与美的乐章在课堂奏响

洪玉玲

颜莉娅

王 清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人生激励教育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感悟点滴

应柳芬

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王恩芳

李坚钢

范允助

培养画绘本习惯锻炼观察能力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卢伟珍

再谈农村学生的审美教育

吴海英

绘画中笔触对情感的表达

陈 欢

中学美术音乐学科整合教学初探

王 坚

未成曲调先有情——对美术导入课的儿点体会 郑 慧

43

椒江三梅中学 椒江第二实验小学 温岭市新河小学 三门海游镇中心小学 仙居安洲中学 椒江第二实验小学 三门县实验小学 天台县天台小学 温岭市太平小学 临海杜桥实验中学 临海杜桥中学 临海永丰镇中学 黄岩沙埠小学 新课程体系下对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让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写生创造

陈 颢

温岭市市二中

让孩子们更喜欢美术课--浅析小学美术教学多媒体教学之势

自主评价促发展——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评价培养 ‚课堂涂鸦‛现象分析与对策

江晓庆

营造以孩子为中心的校园美术文化场

温岭泽国小学

潘敏燕

路桥实验小学

中小学美术(案例)

一等奖(4篇) 机器人的尴尬 木偶之旅 马巧红

温岭市城北小学 温岭市锦园小学 黄岩实验小学 温岭石塘中学 临海大洋小学 玉环楚门中心小学 玉环沙门中学 临海桃渚二中 温岭市泽国小学 温岭市横峰小学 玉环城关中心小学 玉环楚门中学 临海杜桥小学 台州初级中学 黄岩澄江中学 黄岩锦江集团 温岭市泽国二中 温岭市大溪二中 黄岩江口中心 路桥桐屿中学 临海小芝镇中心校 林 景

有心栽花,精心预设,无心插柳巧生成

赵丽霞

探寻石塘魅力 感受乡土文化

蔡 乐

二等奖12篇

†指印的联想‡教学案例

池玲雄

玉环跨海大桥 黄 河

陈行夫

曹坚波

单玲燕 痛并快乐着-—海滩艺术创作美术体验性教学

美术课上的一支变奏曲

‚挖掘‛让美术更精彩

移情入境 情由境生

潘灵琴

走出教室画一画 杨方云

楚门老建筑 金济彬

在体验中创新——†彩旗飘飘‡教学案例 走进生活,点燃艺术的火花

金丽萍

张蔚霞

配臵色彩,感悟和谐 李书电

快乐地学习幸福地体验

徐 丹

三等奖(5篇) 从‚谈丑色变‛到‚审丑‛教育的思考 颜珊珊

寻找生活中的美——摄影主题

林 丽

以乐促学,诠释文字设计

王英姿

创意无限-卡通动物设计

尚敏超

†爱书〃藏书‡教学案例

王 英

高中语文(论文)

一等奖(8篇)

如何教活语文的几点思考 高考作文为何华丽转身

——浅论高考作文华丽之风及成因 所有梦想都开花

——高中语文动态生成性教学中教师引领的策略探微 丁林琴 玉环玉城中学 切入 比较 体验

44

王葱琼 台州一中 椒江洪家中学 黄岩院桥中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新课程体验式阅读教学初探 陈艳阳

许晓红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丁三珠 陈云峰 朱菊杰 王 洲

三门亭旁中学 温岭大溪中学 仙居中学 临海回浦中学 走出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的误区

——以†„论语‟选读‡教学为例 鱼和熊掌,二者得兼

——‚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超文本链接‛ 走向深层对话 感受经典魅力

——浅谈†„论语‟选读‡教学中的对话生成策略 姜丽华 路桥中学 反思语文教学中对‚礼教‛的导向

李荣华 陈祥胜 周一颖 庞唯君 金利英 柯素萍 方华芳 陈灵飞 徐燕飞

温岭中学 温岭松门中学 临海大田中学 天台平桥中学 温岭泽国中学 玉环玉城中学 温岭新河中学 台州中学 椒江五中 从散文审美特征看散文教学中的审美策略

——高中语文新教材散文教学心得 磨刀不误砍柴工

——浅谈写作前的必要准备

给主角一个自由的舞台

——谈语文复习课中学生自主权的获得 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思

——视觉文化时代高中生课外阅读初探 一眼温暖的活水泉

——略论†论语‡教学的解读策略

‚以学定教‛在高中学生学习中的探索及实施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臵

传承优秀文化 再造精神家园

——浅谈语文新课程下传承家乡传统文化

换一个角度 成一番景致

——基于心理效应的写作教学探究 整合教材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

——兼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的使用 卢守强 关于†„论语‟选读‡课的点滴思考

让我们的写作更富有创造性

——†外国小说欣赏‡对学生写作的借鉴意义 寿国蓓 构建中学语文多方位立体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尝试 语文教学应自觉传承民俗文化

——有感于京剧进中小学课堂 立足文本,体验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披文入情 以美塑人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45

二等奖(21篇)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作文训练体系设计的思考和新的设想 马驹 温岭二中

王 光

临海大田中学 路桥中学 路桥新桥中学 三门中学 三门亭旁中学 仙居城峰中学 仙居横溪中学 台州中学 天台平桥中学 临海大田中学

杨军发

毕雪君 王利红 俞建彬 李素蕉 庞亚萍 金方明

评注式阅读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运用

发展校园社团文化 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三等奖(33篇)

‚育人‛才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让写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浅谈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运用 音符润化课堂 旋律激荡心灵

——新课标下的语文与音乐综合教学的探究 此情可待成追忆

——情感体验教学中的‚非指导性‛教学探讨 王 巧 ‚学生试教‛在†„论语‟选读‡课教学中的实践 陈晶晶 点亮阅读之灯

——也谈高中课外阅读及其指导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新教材的教学感悟

凸现课堂生命的灵动

——浅谈语文课的‚热度‛

双剑合璧 如虎添翼

——影视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对话:语文阅读教学中美丽的碰撞 跨越时间与心灵的旅程

——高中语文教材中老人形象分析与教学 语文生活行

——把学生的生活带进语文课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借会考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

†„论语‟选读‡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教学要有‚留白‛意识

——浅谈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观摩游泳到自己游泳

——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

‚三计‛定课堂

——让乡土文化走进†语言文字应用‡课堂 重视传统文化传承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新课程语文教学有感 传统诗歌教材建设及现代启示

——以†千家诗‡为中心的比较分析 谈阅读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

史晓东 胡若凡 潘香凤 包卫良 刘国梁

椒江三甲中学 路桥蓬街私立中学 温岭育才学校 三门亭旁中学 玉环玉城中学 仙居中学 玉环楚门中学 台州一中 天台苍山中学 三门第二高级中学 临海大田中学 温岭泽国中学 仙居横溪中学 台州市实验中学 温岭之江高级中学 仙居中学 玉环实验中学 黄岩中学 温岭中学 温岭箬横中学 黄岩第二高级中学 天台平桥中学 临海第六中学 玉环楚门中学 天台平桥中学 ‚环保‛观,新课标环境下的语文期待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利用课程资源促进三维目标实现

朱 玲 郭 昕 朱 琳 论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势及对课文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下如何让有效教学理念渗入高中语文教学中 卢 丹

朱巧平尹丽君 张 群

沈佩文

丁 敏 许晓娟 邓 薇 胡素娥 潘海蓉 范 蓉 夏春玲 郑霄云 杜韦滨 张剑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46

先声夺人与余音绕梁

——语文教学导入和收束的途径和方法 也谈自主学习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新课改下进行感恩教育的策略初探 国学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立足文本 因‚材‛施教

林 佳 李文武 周美玲 胡加军 张智敏

温岭二中 三门中学 临海大田中学 临海灵江中学 天台育青中学

林热军

临海第六中学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走进†论语‡世界 古法新说话朗读 言语教学中学生语言意识的几点培养策略 陈 涌 路桥中学

——对新课标下语文朗读教学的反思

江世平

路桥蓬街私立中学

高中语文(案例)

一等奖(4篇)

同课异构显异彩,异曲同工共成长

——†听听那冷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案例 陈青柳 叶红珠 玉环玉城中学 用评点法将课堂对话引向深入

——†想北来‡教学案例 成长:且行且韧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当‚殉情‛遭遇意外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中的意外及反思 陈彬彬

临海大田中学

杨艳玲

黄岩中学

张 丹

黄岩灵石中学

二等奖(12篇)

一次意外的成功教学

——记‚小说话题-场景‛的教学经历

在‚看‛与‚被看‛中成长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 让文言选修课变得精彩

——†为政以德‡教学中的意外事件案例

遇见你是我最美丽的意外

——对课堂中意外事件的思考 课堂小容器 知识大内容

——外国小说†半张纸‡的教学叙事

性情中人 真实孔子

——†高山仰止‡论语选读研讨课教学案例 †祝福‡教学案例

——‚祥林嫂‛的称谓为何不变? 疑窦丛生话教学 片云飘来有清风

——叙议我参加的一次教研经历

美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7

祝佳欢 叶红珠 王 晴 单文彬 丁 敏 董成立 张莉萍 温逸林

黄岩第二高级中学 玉环玉城中学 临海大田中学 临海大田中学 仙居中学 台州中学 临海灵江中学 椒江洪家中学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反思 问,不问?怎么问?

吴桂华 项海燕 陈金君 陈灵飞 杨小燕

天台平桥中学 仙居中学 温岭大溪中学 台州中学 台州市实验中学 天台平桥中学 温岭新河中学 台州中学 温岭新河中学 温岭箬横中学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提问面面观 谈我亲历的两篇高考样卷作文分数的调整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案例 †xx,我想对你说‡作文指导 以已之长,克文章这短

三等奖(20篇)

——高中语文地方文化与教材结合的教学案例 裴 澄 †诗歌景物描写的绘画解读法‡教学片断及反思 作文讲评‚六步走‛,走出一片新天地

——‚生命‛话题作文分步细评案例

把鲁迅放臵在文学的天空下

——†示众‡教学案例

如何开发作文教学内容

叶琳霄 连君萍 情感体验教学在†„论语‟选读‡教学中的运用

谢微萍 方华芳

——以‚天使与天鹅‛‚生命的证据‛作文设计为例 陈旭君 温岭箬横中学 个性阅读 自主探究

——†最后的常春藤叶‡案例分析 以‚变‛为‚进‛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反思

抛却喧嚣 注重成效

——†娜塔莎‡教学反思 教研,与生命同化

——记我的一次教研经历 一堂高三语文复习的德育课

中学生可不可以在校园里使用手机

——议论文写作指导 课堂中的意外插曲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情与景会 意与象通 把握特点 教出特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图片两组‡教学案例 曾令国 路桥蓬街私立中学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人物形象赏析‡教学设计 泪,怎么掉了下来

——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

新形式演绎旧小说

——†祝福‡第三课时教学案例

48

余 洋 彭霄霄 许敏丽 颜佩文

路桥中学 黄岩第二高级中学 天台平桥中学 温岭新河中学

冯旦红

椒江洪家中学 付泽刚 董雪芬 杨军发

天台平桥中学 临海回浦中学 路桥新桥中学

赵 棠 温岭中学

临海杜桥中学 温岭箬横中学 温岭育才学校

叶燕芳 徐亨富 陈赛君 告别‚独角戏‛,拥抱‚顶峰体验‛

高中数学(论文)

一等奖(8篇)

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设计的若干思考

陈传熙 丁君斌 徐玲芳 江于妙

玉环县玉城中学 温岭新河中学 临海回浦中学 温岭之江高级中学 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实验的认识、实践与思考

数学新课程‚主编寄语‛指导下的选题探索 品味思维品质培养的另类标志:选择与放弃 在新课程理念下优化教学设计之我见

--五年三次一课的反思和改进

江庆君 李巧敏 温岭新河中学

郭丽云

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的策略

谈数学活动中的类比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张兵琴 吴慧荣

温岭中学 仙居中学 黄岩中学 高屋建瓴,融会贯通----从数学高观点试题探析中谈初、高等数学的衔接教学

二等奖(21篇)

浅谈多样化的题型对高中生数学能力培养的作用 陈敏飞 天台县天台中学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

扬探究之风,彰显过程与方法 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

汤克棣

天台县天台中学 陈雪琴 林 丹 汪德富 叶伟飞 陈桂存 林丽卫 李 巧 余 伟 孙海琴 庄 丰 牟洪宇 胡学富 李茂兵 陈绍群 洪小燕

温岭松门中学 温岭新河中学 路桥金清中学 临海大田中学 台州书生中学 温岭中学 黄岩二高 仙居县横溪中学 温岭中学 玉环县坎门中学 黄岩二高 黄岩院桥中学 临海灵江中学 仙居中学 路桥中学 椒江洪家中学 椒江洪家中学 洪家中学 椒江五中 临海杜桥中学 例说新课程意义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考

李友兵 赵雪红 温岭松门中学 张文波 雷冬安 温岭松门中学 践行学习方式‚革命‛的几点思考 注重数学本源 把握新课改的脉搏 数学课堂呼吸和谐氛围

立足课本素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探索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四点‚识‛与‚惑‛ 关于‚函数的应用‛教学之我见

突破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思考 重视解题反思 优化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性格因素分析及对策

正本清源——基于数学史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函数新视点:谈三次函数为背景的不等式问题 浅谈在新课程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模式及案例分析 常用逻辑新旧课程的对比分析及建议

以美启真 探索解题思路 王海萍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探究 王 菁

三等奖(33篇)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

捕捉课堂信息,促进动态生成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尝试

徐建良 陈灵平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探究 陆三玉

章燕飞 章赛云 黄岩二高

49

第16篇:怎样写科学论文

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文章结构的顺序依次叙述。

(一)题目

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l报、第2报之类。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署名

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文章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引言

是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材料与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处理方法等。以上细节已经提醒过您。

(五)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叙。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取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六)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白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结语或结论 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参考文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本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与观点等。

(九)致谢

指导者、技术协作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致谢对象。致谢应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致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致谢前要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摘要或提要

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全文。常放篇首。要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摘要就像看到了全文的缩影,或者看了摘要就想继续看全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

俗语说「事半功倍」,指的是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方法对了,必定可以用最少的力气完成最多的工作。

举例来说,今天如果要开发一套银行的跨行连线作业系统,这套系统除了要能应付银行间业务的往来作业之外,还得拥有让众多顾客在任何地方的自动柜员机都能进行跨行提款、转帐等交易的功能,这中间所牵涉的层面除计算机专业外,尚有顾客行为、业务管理、组织策略等,各环节间环环相扣,显现出「事」、「功」之间的高度复杂关系。所以,要完成这复杂庞大的任务,「事」与「功」的分析与执行是首要工作。如在起始,即单纯认为可以由

一、二位程序设计高手独立完成,忽略其它环节,随后衍生的问题,恐怕不是「事倍功半」的懊恼可以一言说尽。

相反的,如一开始即选对方法,有一个非常周详完善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而整个项目的管控也有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那即便这套系统或有未见完善之处,也仍能有效率地推展完成,进而从容改进,并达到超乎预期的良好质量要求。这就是我们一开始所谈到的「事半功倍」。

做研究也是一样的,要有一套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也许有人会质疑说,做研究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需要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坚实的学理根基才行。其实不然,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给读者做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对于有兴趣从事学术研究的读者们能有正面的帮助。

本文中,我们将先介绍做研究的动机与研究类别,期望能让初学研究的人有初步的了解。接着是本文的重点 - 研究的要领及方法,其中我们介绍了许多做研究的技巧,并且也简单地描述了如何撰写研究报告,把研究成果完整且有效地呈现出来。最后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些对做研究有所帮助的工具。

一、研究动机

每一个做研究的人均有着不同的动机。一般人的研究动机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追求学位、升等、个人兴趣及工作需要。研究的动机可能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促使他们努力从事研究以达人生目标的最大动力。

1 学位

学生们做研究多半是为了要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这也是大多数从事学术研究的同学们所必须通过的最基本考验;但也因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阶段性要求。总的来说,学习如何做研究及撰写研究报告是第一学习重点,尤其是硕士班研究生在这方面的训练是绝对必要的,而博士班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则通常被要求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国际水平才行。

2 升等

大学法规定,大学教师的升迁,学术著作有无是最基本的审查指标。有些大学教师虽没有硕、博士学位,但若其研究成果能达到审查标准,照样可以升等为副教授或教授。所以,研究之于教师升等,就好像水之于鱼,对于学术领域的同仁们而言是绝对重要的。

3 兴趣

有些人对于从事研究工作可以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多半这种人都沈浸在研究发明的乐趣上,个人对做研究的兴趣远远大于其它的研究动机。通常这些人的研究成果比较丰硕,而且能够不间断、持之以恒。所以说,任何人如果能够培养出做研究的兴趣,对于研究成果的产生与累积肯定有所帮助。

4 工作

以高科技公司中研究单位的工作人员而言,促使他们进行研究的动机与工作上的需求有着必然关系。不论他们的研究是在于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是研发关键性的零组件等等,他们的研究重点不外乎是将研究成果商品化,为公司带来商业利益。这种研究成果营利化的目标导向,是营利事业与学术研究机构间最大差异之处。

二、研究类别

研究的类别指的是研究问题本身的属性。有些研究是他人研究成果的独立验证,或探讨其研究成果在不同条件或环境下的适用性;而有些研究则是基础性的科学研究,探讨的是理论的架构;有些则是新技术的研发。综合各种研究内容,可略将其分类如下:

1 重做(redo)

此种研究类别,主要的研究重点是将别人的研究成果,试试看可否适用于其它的条件或环境。例如在小白老鼠身上通过实验所研发出来的新药物,就可以拿来研究是否适用于人类身上,或者进一步研究该药物是否有其它的副作用等。这类的研究工作泰半着重在实验的设计与验证工作上,我们在教学上也常见到教授指导学生从事这类型的研究工作,算是已发展理论或实验的重复性验证,有着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的效益。

2 实现

一般产业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多半在将研究成果(也许是别人所发展的成果)具体化成为可用的商品,强调的是产品的制造或制程的改良与优化,也就是针对产出过程中所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思考解决,此类解决方案通常具有发表论文的价值。另外,使其商品具有可用性,即发展其商业价值之研究,也是深具学术价值的研究之一。例如半导体产业所着重的“制程”即是该产业所研究的重点,因为它所牵涉到的是产能与质量两大关乎公司竞争力与营利能力的关键,向来也是产业愿意斥资研究的因素。

3 解决问题

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人员,其研究的题目大都是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已的解决方法,而这些问题也多半是已存在且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倘若问题是由自己所提出,则必须进一步加以审视该问题本身是否具有关键性、重要性。此外,研究者本身学术地位之高低与否,也会影响到外界对问题的重视程度。因此我们通常不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新问题,而只须针对现有问题研提解决辨法,例如:排序问题,到目前虽然已经有许多的方法被提出,但如果研究者可以提出一个在某些条件下,优于现有其它方法的排序算法,也是一种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

三、研究要领及方法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叙述几个做研究的方法与要领,重要的是,这些要领其实都不是非常困难的,只要谨记,相信在从事研究时会有一些帮助。

¨ 脑筋要清楚

脑筋清楚指的是你要非常清楚你正在研究的问题为何,以及针对这个问题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何。通常我们可以从别人论文的简介(introduction)中看出该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也可以从中得知现有的研究状况,并从该论文所提出的相关参考文献归纳出已被提出的方法与效果(performance),进而得以思考有无改进的空间,或者发现原作者的看法是否有不足或不当之处。从这些角度加以思考,都有助于找到新的研究方向与题目。因此充分了解研究问题本身,是做好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而要训练如何很快地认清研究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多找一些标竿期刊刊登的研究论文并加以研读。通常这些好的期刊对论文质量的要求较高,论文中对于研究问题的描述也较完整且适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通常会要求学生多研读高质量论文的原因之一。

¨ 方法要简单

如之前所提,做研究不外乎是要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方法人人会想,且各有巧妙不同。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一些杰出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其实大部份所提出的方法都是相当的简单,如算法中的气泡排序法(bubble sort),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又如在密码学中最为有名的公开金钥密码系统rsa,也是一种相当简单的方法,而且有效。

这类方法,发表之初,总让人有搔首难解的哗然,然在你了解个中原委,并体会到其中让人拍案叫绝的奥妙后,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聪明过人,震憾于“简单”之看似容易实则不易。这样的体会经验,再加上方法简单容易牢记在心,像口袋里的铜板,掌握性高,尔后当你面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它都是促使任何可能性解决方案跃出的源头。所此我们建议读者在从事研究的时候应当谨记“简单就好”(simple is good),而不要自囿于不自觉的复杂化思考,因为方法复杂通常也意味着效能不会太好,研究成果自然也比较不容易撰写,论及发表也就更形不易。

¨ 自然为美

有许多人常会抱怨说想

不出好的方法来,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我们可以藉由身边的事物来寻找灵感,或许可以帮助你想出相当巧妙的方法来。人们常以「巧夺天工」来赞叹一件美好的事物,指的就是那美好的事物有如自然形成一般的美妙。又诗人也常说「大块假我以文章」,指的也就是说大自然常常可以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因此做研究也同样可以效法自然,从自然界中寻找解决方法的灵感实在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如在数据结构中最常被使用的树状结构(tree structure)即是一个例子,尤其是二元树(binary tree)更是简单而且又有效率。

¨ 举一反三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对其员工的基本要求是 - 思考(think),他们希望每一位员工,不论是主管或职员均能养成思考的习惯,凡事能够一再的思考,如此一来可以减少错误的产生,二来也可以有效提高生产力。做研究也是一样,尤其是在研读他人的方法时,我们必须以推敲的心态,让思考的触角多方伸展,像是作者采用此法的思考点、背后动机、是不是有更好的作法与联想等,如此长久下来必定可以养成时时思考的好习惯。之后当你面对不同问题时,便可以直觉性的掌握住问题重点,进而可以很快地朝有效的解决途径迈进。

我们必须认知到,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是思考下的产物,除非是抄袭他作,否则从事研究免不了一定要动脑筋思考,而当你有了随时思考的习惯之后,思路会更加顺畅,这对于做出好的研究成果是绝对有所帮助的。

¨ 品质至上

“quality is the way of our life” 这句话同样是出自ibm,意思是说”质量是我们的生存之道”。在激烈的商业竞争活动中,顾客对产品信赖度的建立,取决于产品质量,谁也不会甘心使用劣质产品。做研究也是一样,你所想出来的方法绝对不要花拳绣腿,倘若长期研究表现不佳,肯定会被定位为无高质量的研究人员。

再谈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成果发表与广为接受运用,孤芳自赏并不是做研究该有的心态,因此如何将你的研究成果透过高质量的写作将之公诸于世是非常重要的,而没有缮打、文法、数学符号及标点符号错误等则是最最基本的要求,至于文章的内容要如何架构、描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作者另一篇文章“撰写科技研究论文之要领”【1】,其中详述了一般人在撰写研究论文时常犯的错误。

¨ 选对主题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已本身的研究环境谨慎选择研究主题,例如经费不是非常充足时,就不要去选择需要昂贵的研究设备才可进行的研究题目。如执意进行,可预期的,研究将落入无法顺利推动的窘境,即便是以克难方式勉力完成,其成果通常也难被接受。至于如何选择研究主题,方法其实很简单,首先是先往自已有兴趣的领域寻找,毕竟做自已有兴趣的事会来的比较有冲劲,倘若对研究领域毫无概念的话,则应该请指导教授给予协助,建议研究方向。

第二个方法是应该选择比较容易发表研究成果的主题,也就是选择期刊杂志或国际会议比较愿意接受的题目。根据调查,大部份的学术论文不被接受刊登的主要原因除了成果不理想外,研究主题不符该期刊性质而被拒绝刊出也是主因之一。因此研究主题与期刊特性越吻合,稿件获受理的可能性越高,相对的研究成果就会有比较多的机会被接受,进而刊登,如此一来也就较容易达成你做研究的目标。

¨ 胡思乱想

当我们很专注地在思考某一个问题时,常常很容易会陷入某些思绪的框框中而无法自拔,自然也就难以想出好的方法来。其实思考是有法可循的,例如逆向思考法就是一个简单而且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陷入思绪泥沼中时特别有效。动脑思考其实是活化思想的开端,并不必太过执着于某些方法或原则,任何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可以自由自在的发生。要相信在看似无序的胡思乱想后,所获得灵感往往是更为巧妙。

¨ 移花接木

当接触过很多研究题目后,你不难发现其中所探讨的问题有许多在本质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倘若你对某个问题,已经知道或已经发展出有效解决方法时,就可以将它移转或运用到其它类似的问题上,这种做法是获得成果的最快途径,就像移花接木般,可以很快地创造出不一样的果实。然成功的移花接木,有赖于丰富经验的累积与吞吐,才可以左右逢源、运用自如。

¨ 要快、要好

一个有趣或有名的问题,其寻求解答之路,通常会吸引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与加入,而解答之方,也往往互有雷同。所以研究成果能否率先发表,不失先机,是研究人员卯足全力的目标。因此除非你研究的问题是自己所创见的,我们建议研究的步伐要尽量快,否则刚好你所想出的方法别人也同样想到,而你的研究作业比人家慢的话,那么你的研究成果将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无法发表出去,因而白白浪费了你辛勤的努力。

总之,为免有上开扼腕之叹,我们一定要有最坏的打算,有最卖力的作为,砥砺自己更积极地完成研究。

¨ 随手札记

我们鼓励要随时多多思考,只要一有空即可针对你正着手解决的问题加以思考。多重开阔的思路活动,往往是宝贵灵感的蕴酿,也往往有着电光火石般瞬间的惊奇,而这珍贵的奇想,也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妙方,如没能记下,通常不用多久也就给忘了,之后懊恼于这不复记忆的损失。虽然不见得每次都能想出好方法来,但我们宁可多记,也不要错失任何一个良机。因此有必要养成随手作笔记的习惯,这是从事研究工作者应该保有的一个好习惯。

¨ 红花绿叶

倘若你所发展的方法并非完全是原创性,也就是说先前已经有人提出类似的方法时,在撰写研究报告时一定要将别人的方法详细的回顾,并分析与你所提出的方法有那些差异性、优缺点为何,同时设法将你的方法的优点凸显出来,而不是仅作描述。仅作描述,就算你的方法有多么的好,恐怕也难以被人们接受,这也就是所谓红花还须绿叶陪衬的道理。

¨ 密集安打

做研究要像磨刀一样,越磨越利。如果做研究没能持续不断的话,每一次的研究都会令你倍感吃力;反之,则会让你越来越有如鱼得水般的顺手。因此我们非常期许研究者了解「研究的棒球哲学」,从事研究应像打棒球一样,密集的安打才能够有效的得到最多的分数,光要靠全垒打来赢得胜利是比较难以期待的。

¨ 锲而不舍

当你辛辛苦苦的完成了一篇研究论文,并且把它投到期刊杂志社后,通常会心怀期待,希望他们可以接受你的论文,然而有时是事与愿违,而许多人在受到被退稿的挫折后,则常有放弃该篇论文的直觉性冲动。其实我们不应该有此消极的想法,而是应该积极的根据审查者给你的意见仔细地修改后,再重新投到其它适合这篇论文的期刊或会议上,千万不要白白地浪费了你辛勤努力的成果。

¨ 投稿要准

如上所述,论文之所以不被接受多半是因为不符合期刊所要求的主题,因此针对你所研究的主题慎选投稿对象是很重要的事。然而如果你所发表的成果贡献度不是非常高的话,就不须要把它投到一流的期刊杂志,因为这些期刊的审查作业是相当相当仔细的,会耗费很多时间。至于投稿期刊之判断与决定,则要靠经验帮助才行。

¨ 专注研究领域

在你慎选一个研究领域之后,必须持之以恒的在此一领域从事研究,避免俗话说的「沾酱油(台语)」,毕竟要深入一个研究领域绝非一蹴可及,蜻蜓点水是很难获杰出成果。

第17篇:自然科学论文

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发展

廖艳霞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小碧中心小学 417002)

摘 要: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但自然科学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广泛应用也带来许多问题。如人类健康的新问题、人类安全问题、人的德行发展和价值取向受到巨大冲击。我们应全面发展自然科学,不断提高人类把握自然科学的能力,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谐;发展

人类面对的世界是包括自然、社会与人类自身在内的世界。人类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要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还要认识人和人类精神活动自身。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但又密不可分的科学:以自然为对象的自然科学、以社会为对象的社会科学和以人与人类自身的精神活动为对象的人文科学。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曾指出,人在现实活动中产生的思想、理论、观念,是关于他们同自然界的关系,或者是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关于他们自己的肉体组织的观念[1]。2004年6月2日,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法、手段协调和集成起来[2]。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提出人文科学概念,并首次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协调和集成为科学的整体。本文主要研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发展问题。

一、自然科学发展与人文科学发展的不和谐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这是二者的主要方面。但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文科学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协调一致的。特别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自然科学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广泛应用带来了许多问题。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加速改变了人类生存的外环境,而与此相应的人的体内进化,如道德水平、思维能力、对自然科学的把握能力及对社会的调控能力的发展速度,却不能与之相适应,这样就逐渐出现了二者的不和谐。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发展的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健康带来了新问题

毫无疑问,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许多方面保护了人类的健康。如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为人类提高物质文明创造条件,人类对自己的生老病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无能为力的状态;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措施日新月异,曾经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人工器官、器官移植技术能使失去某一器官功能的患者生命得以延续。但与此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许多致病因素得到了侵袭人的机会。如化学肥料、农药提高了农业产量,工业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人类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却带来了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从多方面影响着人的健康。

(二)伴随自然科学发展而来的人类安全问题

虽然自然科学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带来了福音,而且人类在利用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同时,不断化解危险、防止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但是自然科学不合理利用也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威胁。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借助各种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其活动空间从地表扩展到天空、海洋和地下,甚至到了太空和海底,不安全因素猛然增加。不论是化学品,还是产生粉尘、放射性的物质等新的材料,不论是在矿井、油田、水下、高空,还是在与有毒有害的物质为伴的车间等新的生产环境和作业场所,人的安全和健康都时刻受到威胁。

(三)人的德行发展和价值取向受到巨大冲击

随着信息科学、能源科学与生命科学横向联系不断加强,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严峻挑战,人类在发展和利用自然科学时经常会遇到现实利益与生存价值、经济效益与人道精神等一系列冲突,有时难免为了单纯追求现实利益或经济效益而违背人道精神。比如,Internet实现了人类崭新的网络生存方式,却否定了人类相互交往中的情感体验和不可编码的思想交流。同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由于自然科学的恩惠使人们倾向于理性,人类对技术的信任感大大增强,实用主义迅速膨胀。人类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价值取向开始偏移。全球规模的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就是人类在价值取向上偏移所造成的恶果的最好证明。

二、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和谐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首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要实现这些目标,不仅离不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而且也应不断提高人类把握自然科学的能力,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发展。

(一)全面发展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的发展是提高人类道德素质的物质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从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正确认识自然科学与人类道德的关系,认为自然科学对社会主义新人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物质基础和动力的作用。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促进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价值观的确立,而且促进人们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从而真正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和谐发展,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是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只有自然科学发展了,才能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必要的手段、方法和物质技术条件。新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微电子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材料消耗和环境污染,新能源开发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无污染能源,人工合成材料缓解自然资源紧缺状况许多国家正在运用科技力量,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并取得了成效。

(二)不断提高人类把握自然科学的能力

自然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已经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如何把握自然科学而不使其失去控制是一个非常现实和迫切的问题。当前,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各个国家为了不使自己在竞争中落后,必须加速发展自然科学以提升综合国力。这样就使自然科学有可能成为脱疆的野马,成为不可控制与驯服的怪兽,超出人类可能控制的范围,危及人类自身的安全与生存。比如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已显露出此征兆:克隆技术、针对人种基因缺陷制造病毒的可能、转基因技术对人体长远的影响的问题等等。再比如,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仅大力发展自然科学,而且把自然科学发展带来的更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既没有全面顾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没有全面考虑其是否超出了人类的把握能力。这样不仅破坏了自然,也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实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4]。383所以,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对人类把握控制自然科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必须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

(三)重视人文科学发展,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和谐发展

人文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是由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程度决定的。否认或忽视人文科学是传统的工业文明视人为机器的附属物并日益物化,特别是将客体改造论推至极端和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功利主义泛滥、理想的泯灭造成的。然而,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追求的多是对自然环境和一部分社会环境的利用和改造,从而造成了人类与环境的严重对立和对抗,致使当今人类面临着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自我危机。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人文科学发展。重视人文科学发展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分析自然科学和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时,马克思曾经说过,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5]。现在也有人说,最近100年全世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往一切世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科学和技术对现代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样,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呼唤发展人文科学,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人的身心素质问题、决策能力问题、思维能力问题、人的道德品行问题等等。从我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对人文科学研究急迫的需求,促进了人文科学发展。在研究改革开放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由此看来,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作用同样重要,不可替代。虽然他们有不同的分工、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手段、不同的研究内容,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过程中,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仍然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它们的作用不可替代。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603。

[3]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5031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第18篇:小学科学论文

“问”——科学探究的主阵地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下,探究学习已成为了科学课的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产生提出问题的欲望,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敢问,多问,善于发问。

关键词:敢问 多问 善于发问

科学课程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上至宇宙星空,下至海洋生物;大到星球,小到细胞。可以说值得探究的问题太多太多。因此,也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新课程下,探究学习已成为了科学课的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产生提出问题的欲望,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现代教育的学生观也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又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敢问,多问,善于发问。

一、“敢问”,探究的开始 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教学双方思维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把自己置于学生平等的地位,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感情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思考。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有这么一个案例:在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时,一位教师利用影片《乌鸦喝水》成功地引出了课题,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顺理成章地提出了问题“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吗?”总结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时,学生在观察完后争先恐后地回答。“它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突然有一个学生说到“空气也是有重量的……”话还没有说完,教师马上问道:“你在回答哪个问题?这一课还没上到呢!”这学生被震住了,倒也“识趣”,自己“乖乖”地坐了下去就不再言语了。最终,到下课结束,他都再也没有站起来回答过一次问题。

上面案例中的学生是的如此可怜,他的眼中教师又是多么“威严”。教师应该牢固树立“言者无罪”的意识。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地方允许再想;不明白的地方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自己要是有错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意见;对一些性格内向、不敢当众提问的学生,教师则可到他们的身边去征求问题,去倾听。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从而才能促使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只要没有原则上的错误都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因素,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这样时间长了,就不会有不敢提问的学生了。

2、形成和谐友好的生生关系。

“敢问”意识并不只是对教师问,同学之间的“敢问”亦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良好的生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只有在和谐友好的生生关系中,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敢于在课堂中提问和发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合理安排实验小组和讨论小组,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使他们之间产生一种互补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实验和讨论中进行合理的分工,有组长,有记录员,有实验员,又有材料员,各个工作岗位轮流担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自己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认识到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尊重他人的思想情感。只有在这人人相互尊重,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学生才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多问”,探究的灵魂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说学生“敢问”了,就培养出来了,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不断提问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来。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每时每刻培养学生的“多问”意识,才能开启知识的大门。

1、联系教材,调动兴趣

很多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并不能从多方面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有一次,我在教学《沉与浮》时,我为了创设情境,准备了一个玻璃水槽,放入水,准备了木块、铁块、塑料块、泡沫、橡皮泥、小铁船等物品。叫学生先猜测一下,哪些可能会浮?哪些可能会沉?学生在自己猜测的基础上再去实验,当碰到和自己想法不一样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了问题?“为什么铁块沉了?”、“为什么木块浮了?”、“沉和浮会跟什么原因有关呢?”…… 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

2、走向自然,开阔眼界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教材这一媒体,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大自然这一媒介,在大自然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教师都市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到大自然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管是与教材有关的,还是与教材无关的,教师都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在平常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论“为什么知了会钻到地下去?”、“黑洞是什么东西?”、“我们地球要是爆炸了,我们该到哪去居住?有适合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吗?”……学生提问的兴趣高了,问题自然而然就多了。

三、“善问”,探究的重心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光只是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就行的。其实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着眼于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提高上的,它包含了学生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学生产生问题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对自主探究的刺激促进作用;问题产生的合理性和是否有价值;问题产生以后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个问题解决以后如何产生新问题等等很多复杂的方面。现在大多数科学课堂上学生都习惯于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去思考。这样两者都累,教师累在设计问题上,学生累在要千方百计去揣摩教师的意图。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时必定有自己的标准答案,所以在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时对与自己答案相差较远的往往不大理会,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便很少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思维的火花就不会产生。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想办法去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提供给他们所需材料,让他们去自行探究,在适当时候,引导一下就可以了。

1、选择熟悉材料,激发问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运动与摩擦力》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题说说想知道什么?结果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生活中有那些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摩擦力有哪些作用?摩擦力有危害吗?如果没有摩擦力,将会是一种什么景象呢?等等。学生对于运动与摩擦力并不陌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对于没有价值或无法探究的问题不必急于否定,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他们就会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由此产生一种满足感。然后再指导他们进行筛选,哪些问题值得探究,可以探究,哪些问题课堂上解决不了,以后慢慢探究。

2、“问问”相扣

往往我们一节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有些问题根本无法或来不及在课堂上研究解决,更有一些问题常常是在一个问题解决之后才会产生,有些问题往往在实践后产生的。因此,在一节课的尾声,教师应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发表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到课外去自行探究;也可要求学生针对课堂知识到课外去自行实践探究。例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最后我们就势可以问:盐可以溶解在水里,那么它可不可以从水里分离出来呢?……问题意识的培养只有不停的在体验当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去探究新的问题,而不应满足于已知的问题;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把来不及探究的问题带到课后去。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新的问题才会永无止境、层出不穷的。

问——科学探究的主阵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处处留心,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提问空间”,让学生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将来的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

第19篇:化妆品科学论文

水之密语深层保湿配方洗发露

资生堂是日本著名化妆品品牌。其强项还是生产高端产品。目前,资生堂百货店事业发展已非常成熟。大百货店市场比较稳定,但如果要想增长太多的话,不太可能,这是他们保持高端形象的需求。

水之密语深层保湿配方洗发露,资生堂高水分系列,针对追求秀发润泽效果的消费者研制的高档洗发护理系列。令滋润成份渗透至发芯,锁住头发内部的滋润水分,并在头发表面形成滋润的保护膜,是洗发护发类商品中的最佳品牌。 此款产品的优点有:渗透效果,两种保湿成份,加倍渗透,加倍吸收,使滋润成份直达发芯。让秀发终日保持柔顺润泽、易梳理。修复效果,毛发修补营养成份对发梢等受损部分进行有效修复。自动锁定毛发受损部分进行集中修复。密封效果,把滋润成份及毛发修补营养成份锁在发丝内部,并在发丝表面形成滋润的保护膜,彻底保护秀发。令秀发水亮润泽。

水之密语深层保湿配方洗发露主要的销售人群为在意头发干涩,毛糙及蓬乱的人。很多人头发从小就很干,而且现在染烫越来越流行,经过几年染烫,使头发很毛糙的。现在秋冬季是一年中工作最繁忙的时刻。做不完的工作和无规律的出差,使得饮食和睡眠习惯被打破,久而久之头发变得黯淡无光,毫无生机。用了水之密语深层保湿配方洗发露后,明显感觉头发柔顺,而且有了光泽,像抹了护发素一样。我相信一头柔韧并且光彩动人的秀发现在也是很多女性所想要追求的。而且水之密语深层保湿配方洗发露有清新淡雅的花香,能够消除沾在头发上的烟味等令人反感的气味,并且香味比较持久,洗完头后两三天还有淡淡的香味,这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水之密语深层保湿配方洗发露也同其他的洗发露一样,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只需将头发弄湿后,把适量的洗发水涂抹在头发上,轻轻揉搓至产生丰富泡沫,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头发洗净后,把适量的护发素均匀涂抹在头发上,轻轻揉搓至完全吸收,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据消费者反应等量洗发水添加等量水,水之密语凝润水护洗发水打出的泡沫丰盈且坚挺,并且1分半后依然保持坚挺形

状。普通洗发水则很难达到这个效果。

此款商品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一直较好,较多的消费者在使用后都说其改善了自己的毛发干燥,以及分叉的问题,修复效果较好,而且淡雅的香味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可以消除头发上的异味,使头发保留淡雅的香味。但水之密语深层保湿配方洗发露价格偏高,比同类洗发露的价格略高些,很多顾客不能接受此款商品的较高价格,使其销售受到一定的限制。

参考文献:《“水之密语”说明书》

《“水之密语”百度百科》

第20篇:材料科学论文

石墨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

石墨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石墨烯以优越的性能和独特的二维结构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材料四要素来分析石墨烯的加工制备,各种热学,力学,电学 ,光学性能,由于单纯石墨烯的使用效能在单品中作用有限,因此另加介绍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由于中国科学家在石墨炔也取得突破,所以也附加介绍以用来比较石墨烯的特点。

石墨烯的发现;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是当今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也是世界上导电性最好的材料,电子在其中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石墨烯具有特殊的单原子层结构和新奇的物理性质: 强度达130 GPa、热导率约5000 J/(m·K·s)、禁带宽度几乎为零、载流子迁移率达到2×105 cm2/(V·s)、高透明度(约97.7%)、比表面积理论计算值为2630 m2/g, 石墨烯的杨氏模量(1100 GPa)和断裂强度(125 GPa)与碳纳米管相当, 它还具有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铁磁性和零载流子浓度极限下的最小量子电导率等一系列性质。最近几年国外对石墨烯的研究如火如荼的进行,国内也引起强大的反响。因此结合材料的知识,对其研究进行简略的介绍。

(一) 石墨烯的制备

第1页

石墨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

石墨烯在实验室中是在2004年,当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消洛夫发现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机械剥离法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他们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片,然后将薄片的两面粘在一种特殊的胶带上,撕开胶带,就能把石墨片一分为二。不断地这样操作,于是薄片越来越薄,最后,他们得到了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这就是石墨烯。这以后,制备石墨烯的新方法层出不穷,晶体外延生长法、化学气 相沉积法、液相直接剥离法以及高温脱氧和化学还原法等。我国的科研工作者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利用烃类作为碳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把单层碳原子附在金属表层,这是一种可以为工业大规模制取石墨烯的方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相比,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可在更低的沉积温度和更短的反应时间内制备出单层石墨烯。此外晶体外延生长法通过加热单晶6H-SiC 脱除Si, 从而得到在SiC表面外延生长的石墨烯,但这种方法无法获得大规模,层面单一的石墨烯。氧化石墨还原法, 成为实验室制备石墨烯最简单的方法。

(二) 石墨烯的优秀性能 2.1力学性能

石墨烯具有完美的二维晶体结构,它的晶格是由六个碳原子围成的六边形,厚度为一个原子层。碳原子之间由σ键连接,结合方式为sp2杂化,这些σ键赋予了石墨烯极其优异的力学性质和结构刚性。石墨烯的硬度比最好的钢铁强100倍,甚至还要超过钻石。 2.2 电学性能

第2页

石墨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

石墨烯最重要的性质之一就是它独特的载流子特性和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属性。石墨烯的价带和导带部分相重叠于费米能级处, 是能隙为零的二维半导体, 载流子可不通过散射在亚微米距离内运动, 为目前发现的电阻率最小的材料。石墨烯内部电子输运的抗干扰能力很强, 其电子迁移率在室温下可超过15000 cm2/(V·s)[46], 而当载流子密度低于5×109 cm-2 时, 低温悬浮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首次被发现可以接近200000 cm2/(V·s)。单层石墨烯中载流子迁移率几乎不受化学掺杂和温度的影响。因其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 2,3光学性能

单层悬浮石墨烯的白光吸收率是2.3%, 而且吸收率随着层数的变化呈线性增加。 2.4热学性能

单层悬浮石墨烯的室温热传导率可达到3000~5000 W/(m·K),石墨烯的热导率是如今在电子领域广泛应用的铜的2 倍和硅的50 倍。

(三)石墨烯的复合材料

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是石墨烯应用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其在能量储存、液晶器件、电子器件、生物材料、传感材料和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展现出了优良性能,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石墨烯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上,因此本文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做详细介绍。 3.1 石墨烯聚合物

第3页

石墨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

根据石墨烯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方式不同, 可将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分为石墨烯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层状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和功能化聚合物复合材料等。

3.1.1 石墨烯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

通过溶液混合、熔融共混和原位聚合等方法,我们可以来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石墨烯的分散性和聚合物基体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例如通过溶液混合制成的石墨烯复合材料聚乙烯醇的力学性质得到很大改善,抗拉强度是原来的1,5倍,杨氏模量提高10倍。这说明利用溶液混合制成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分散性比较好,所以其力学性能比较好。与之相比,熔融共混法比较经济简单,不需要想溶液混合所需的昂贵分散液。利用熔融共混法制成的聚对苯二甲酸石墨烯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利用石墨烯作为填充物,使其电导性大大提高。然而在实际工业生产中,聚合物的粘度却会影响熔融状态下石墨烯与对苯二甲酸的结合,所以我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发现合成的化合物热稳定性提高。所以我们在使用合成填充类石墨烯复合材料要充分考虑经济性,产品的热稳定性。 3.1.2 层状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

层状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是指石墨烯的衍生物和聚合物合成层状复合材料,其可应用于定向负载承重膜和光伏器件等领域。 3.1.3 功能化聚合物复合材料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也可通过聚合物修饰的共价或非共价功能化形成功能化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石墨烯衍生物的共价功能化主要是通

第4页

石墨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

过聚合物官能团和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发生反应,而发生反应的共价界面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以聚甲基甲酸乙酯为例,利用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共价功能,其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杨氏模量提高7倍,硬度提高50%,抗拉强度提高74%,此外利用石墨烯衍生物的共价合成的聚合物其热稳定性和导电性也得到明显提高。

非共价功能化是通过范德瓦尔斯力、静电相互作用和π–π 堆积作用对石墨烯表面进行修饰而不改变它的化学结构, 此方法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学、光学特性和可溶性。利用π–π堆积非共价修饰的石墨烯薄片制备了多功能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发现功能化石墨烯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电导率。 3.2 石墨烯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将无机材料(金属纳米材料、半导体和绝缘纳米材料)分散在石墨烯纳米层表面可合成石墨烯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无机纳米粒子可减小石墨烯片层间的相互作用, 而石墨烯与特定纳米粒子相结合,使该类复合材料在催化剂、光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 中国科学家在石墨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2010年,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利用六炔基苯在铜片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偶联反应,成功地在铜片表面上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大面积碳的新同素异形体——石墨炔,这是在世界上首次大面积制备出了石墨炔薄膜。它具有丰富的碳化学键、大的共轭体系、宽面间距、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被誉为是最稳定的一种人工合成的二炔碳的同素异形体。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及类似硅优异的半导体性

第5页

石墨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

能,石墨炔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半导体以及新能源领域。 1968 年著名理论家Baughman通过计算认为石墨炔结构可以稳定存在,国际上的著名功能分子和高分子研究组都开始了相关的研究,但是并没有获得成功。人们开始怀疑石墨炔是否能被人工合成,直到2010年,中科院化学所李玉良研究员等提出了在铜片表面上通过化学方法原位合成石墨炔并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大面积碳的新的同素异形体-石墨炔薄膜。在这一过程中铜箔不仅作为交叉偶联反应的催化剂、生长基底,而且为石墨炔薄膜的生长所需的定向聚合提供了大的平面基底。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能源应用技术分所研究员黄长水带领的研究小组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玉良合作,首次将石墨炔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并对其电化学储锂性能及储锂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阐明了石墨炔结构、形貌与其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探索了石墨炔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这些研究为石墨炔家族的储锂性能研究以及探索新型碳素储能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研究表明,石墨炔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储锂材料,且其独特的结构更有利于锂离子在面内和面外的扩散和传输,这样赋予其非常好的倍率性能,从实践证明石墨炔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储锂能源材料,科学家也预测它在新能源领域将产生非比寻常的影响。由此看来,石墨烯也是有广泛未来的应用前景,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科学界为赶上石墨研究的先进水平所做的努力。

(五)

小结

第6页

石墨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

石墨烯被誉为改变21世纪的新材料,将可能引导21世纪的产业革命,总的来说,石墨烯不仅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它是目前自然界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石墨烯目前最有潜力的应用方向,是成为硅的替代品,制造超微型晶体管,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用石墨烯取代硅,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将会提升数百倍。另外,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同时,它非常致密,即使是最小的气体原子(氦原子)也无法穿透。这些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料,如透明的触摸显示屏、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

我国科学家在石墨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这将有利于国家的社会转型,建设工业强国。

第7页

社会科学论文范文
《社会科学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