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游中山陵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7:4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游中山陵

游中山陵

邓州市小杨营乡安众学校 杨乐才

在上学的时候,提起三民主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然对三民主义创始人孙中山先生更是顶礼膜拜。要是能够到南京中山陵看一看那该多好呀,无巧不成书,2016年12月,我有幸到南京参加河南省小学全科教师培训。于是在我的提议下,我们南阳市的六位国培学员决定冒着毛毛细雨参观坐落在紫金山麓的中山陵,

首先,我们来到中山公园的大门边,在大门不远处有个亭子叫音乐亭,音乐亭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鸽子乐园和回音山谷,我们来到鸽子乐园,鸽子的咕咕地叫声仿佛组成了一首交响曲,让人如临仙境,然后我们来到回音山谷,我们对着对面大喊,山谷回音,荡气回肠!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沿着马路,我们走进了中山陵。中山陵的大道很宽。大约三四十米左右。游览参观者人来人往,但大家都秩序井然,所以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拥挤。大道两旁种着杉树、梧桐树与雪松,走在大道中往两边看,感觉绿油油的一片,苍翠欲滴。既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又让人觉得气魄而又庄重。

顺着大道往前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山陵的“博爱坊”。博爱坊的“博爱”两个金色大字非常恰当的点出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穿过博爱坊就是通往陵门的300多级的台阶。每级台阶又高又陡,300多级的台阶显得十分壮观,令人肃然起敬,要上去真还有些令人望而生畏。我的心里不免有点打退堂鼓了,但又转念一想:既然来了,总得去看个究竟吧。登上孙中山纪念馆前的平台。再回头往下看,你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同时不由得让你感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话。

走到300多级台阶的顶端,就来到了陵门。陵门上有三个拱门,中门的横额上刻着“天下为公”四个字。陵门后面是碑亭,正中有一块高达9米的丰碑;上面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总理孙先生葬于此。”旁边有两座华表。如果你细心的话,你会发现有一座无字的石碑,上面画着高山和大海,据当地的人们说,之所以石碑没有字,是因为孙中山的功劳是无法用文字说明的,上面画的高山和大海象征着孙中山先生为人民谋幸福的心比天高,比海深。听到这儿,敬佩之心再次油然而生,还让我敬佩的是,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位穿着太极服的七十五高龄的老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一步一步地走上来,不由得让人深感敬意,据家人讲中间还没有休息,不由得让人再次感叹:老人真是活神仙呀!我们要有老人家的身体该多好呀?是啊,人这一辈子什么也不是自己的,唯有身体属于自我,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有谁对自己的身体格外珍惜呢?

碑亭后面为祭堂。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堂中孙中山先生身着中式礼服,两手平稳,安然地放在腿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视着远方,似乎在看着中国的新变化。祭堂的护壁大理石上刻着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与“总理遗嘱。

孙中山先生坐像的后面,有一个小门,它是通往墓室的,整个墓室是圆形的,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看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我心中充满的只有感动和震撼。让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

可惜孙中山陵墓的设计者事未成人先死,使得后人无法知道如何开启孙先生的陵墓。这却为中山陵增添了几分神秘。

紫金山本不太出名,但种满苍松翠柏,便有了生机,特别是紫金山建了中山陵,便让整个紫金山有了灵魂,有了灵魂,便有了信仰,于是参观浏览的人就渐渐地多了,我们六个国培学员难道不也是怀着这种心情而来的吗? 由于时间紧迫,中山陵基本上是走马观花,拍照了事。但是,中山陵之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饱览美景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思考,对民族的热爱,对领袖的敬意。作为记忆,我将永远铭刻中山陵 。

推荐第2篇:游南京中山陵

游南京中山陵作文

5月2日,我游览了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坐落在南京市郊,紫金山麓,是一处雄伟而又美丽的旅游胜地。走进中山陵,立刻让你感到清爽,眼中一片翠绿,让人觉得气魄而又庄重。刚刚走进博爱坊,就发现了一座石碑,石碑上的字是凹进去的,听导游说,起初建造中山陵时字是凸出来的,因为日军侵华时这座碑遭到了破坏、而那些字,却变得凹进去了。

从博爱坊拾级而上到中山纪念馆,会发现那台阶不多不少,正好三百级,这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登上纪念馆前的平台,回头往下看,你会发现刚才所走的台阶不见了。下面出现了八个大大的平台。这种设计蕴含深刻的道理:当你走上一条路时,你会觉得它很艰难,但是,当你走到这条路的尽头时,回首相望,你会发现后面全是平坦的大道。

走到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你会发现有一座无字的石碑,上面画着高山和大海,这象征着孙中山先生为人民谋幸福的心比天高,比海深。为什么上面没有碑文呢?因为孙中山先生的功劳是无法用文字来说明的,就等待后人的评说吧。

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被冷藏在地下五米的地方。当年蒋介石出逃台湾时,本想把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爆破的方法取出,可又怕伤了遗体,留下千古骂名。只好于博爱坊前深深鞠了三躬,说:我有愧于国父,我无法将您的一体带走。到如今,孙中山的遗体已经在他的卧像下沉睡了五六十年。

可惜孙中山陵墓的设计者事未成人先死,使得后人无法知道如何开启孙先生的陵墓。这却为中山陵增添了几分神秘。

再见了,南京;再见了,中山陵。 名师评析:

这是一篇游记,小作者按照参观的顺序,写了游中山陵的经过、重点介绍了博爱坊、台阶、墓室等景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结合起来写,观察细致,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流畅。(徐维兰)

推荐第3篇:游中山陵有感

游中山陵有感

“致力中华摧帝制,名传后世颂英贤。”——孙中山,一个永垂不朽的人物,打破了中国上千年的封建时代。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后人会永远赞颂他,敬佩他。他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带着更多的思考和敬仰之情,我走进了中山陵园。一座被严密茂盛的树丛层层覆盖的山城呈现在我的眼前,没有喧闹,没有繁华,一切树木与建筑都是那么的静谧与和谐。园内游客众多,男女老少,中外游人。然而,我却没有看到在陵园中嬉笑打闹的面孔,可见世人对孙中山先生的尊重和爱戴之情是多么地深切。陵园的主路是一直向上延伸的,途中我们经过“博爱”坊,“天下为公”雕像大厅,每到一处,导游详细周到的解说更是增强了我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孙中山先生生平的事迹一点点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万事开头难,更何况是改变社会性质。千余年来都是皇帝最大,百姓在忍无可忍之时也会揭竿而起,奋起反抗,但是没有正确思想的指导,反抗成功后又是另外一个朝代的兴起,又是另一轮的欺压,百姓永无出头之日,在英军的大炮攻破清朝大门之后,终于有人醒悟,洋务运动,百日维新都是新的尝试,可是都失败了,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这时,才终于有了一个新思想,“建立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他们发动了多次革命活动,都失败了,终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覆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可是革命成果却被袁世凯窃取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仍保持着顽强的革命精神,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坚持奋斗,一代伟人的不凡与崇高是如何做到的?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身处一个和平安祥的年代,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激情和斗志被现实生活日益消磨殆尽,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我沿着长达840多米的墓道,走过392个石阶和10个墓道平台终于到了中山陵墓,满头的汗水,酸软的脚,但是回头再向下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难以言表,似乎每个石阶都代表着革命的步伐,没走一步所付出的努力,换回来的事另一个高度,我们自己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人生目标充满艰难和挫折,只有当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才鞥走到胜利的彼岸。 许久的期待终于有了回报,我们进入了墓室。即将见到孙中山的坐像,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在碑文上没有一条歌颂孙中山先生的文字,这是模仿武则天的无字碑文,先生的功绩是不需要撰写的,他的功绩刘芳于后世的心中。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是英雄把自己变成了英雄,是懦夫把自己变成了懦夫。”中山陵之行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孙中山先生是伟人,更是一名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民族英雄,他的心路历程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只有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努力学习、创造和奉献,我们才能创造出绚丽的青春。

推荐第4篇:游中山陵总结

中山陵石阶心得

去过南京很多次了,这次去与以往的不同是,不仅仅是赏风景更要体会每个景点不同的意义。三个景点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山陵,可能因为第一次去吧,当从拥挤的人群中一下登上高高的石阶,俯瞰全景,顿时心静了下来,浮想联翩。

中午太阳当头,到了中山陵已经不想再往上爬了。拖着疲惫的身体,跟在小伙伴的身后,一步一步向山上走去。一路上哪里没有太阳就往哪里躲,路过博爱坊,路过陵门,只想着快点到山顶合影,结束。看到长长的石阶更不想走了,心想已经来了,如果不向上爬以后会后悔的,于是带着这样心情,我开始了三百多级台阶的攀爬任务。爬到山顶,到了祭堂,终于完成任务了。回过头来,一阵阵的凉风迎面吹来。看着壮观的景色,心想真的没有白爬。

从山脚下到山顶,这一路又热又累,期间有过想放弃的念头,找个地方休息休息。但是没有,因为怕错过这次欣赏山顶风景的机会。登上山顶想想如果自己半路放弃了,哪能看到这美丽的风景。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有时候有些事我们从开始就不想做,中途还想放弃,但是如果我们能坚持下去,等待我们的将是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我们没有成功,但我们经历了过程,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带着一颗耐心,认认真真的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不知不觉在过程中就培养了自己认真、耐心的风格。

孙中山先生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讲,我们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生活是很安逸,但不能就在安逸中颓废,而是珍惜时间,多学点东西。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

推荐第5篇:一游中山陵

一游中山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五(2)班邓茂程 今年夏天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夏令营活动, 我觉得此次活动不仅十分有意义, 而且还使我们的暑期过得更加充实, 更加丰富多彩、令人难忘。我们在活动中参观了南京古城的许多地方,诸如:雨花台、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等。但令我记忆最最深刻的还是“国父” 孙中山爷爷的陵墓——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钟山景区上,主体为蓝瓦白墙,而钟山便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紫金山。去参观中山陵的那天早上,我们坐着大巴颠簸了约有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中山陵停车场。一下车,老天爷便下起了蒙蒙细雨,可不一会儿就停了。老天爷宛若读懂了我们的心思,时阴时睛,好像是故意为了帮助我们酝酿严肃的心情似的。似乎应验了我这一想法,一路上竟没有一个人说笑,个个都低头前行,沉默不语。

我们继续向前行进,走在这蜿蜒的小路上,竟给人一种“曲径通幽” 的错觉。走啊,走啊,忽然我抬头一望,一座献花堂展现在我眼前,它依山而建,真可用“高耸入云” 这个词来形容了,据导游介绍说去献花堂来回一共要爬796层台阶,也就是说一次就得398层,我一听倒吸了一口凉气,但又转念一想:我本来就是来祭拜中山老爷爷的,多走些路算什么?于是,我一鼓作气爬了上去,只见献花堂的门楣之上写着孙中山爷主张的“三民主义”, 从右至左依次为:“民族”、“ 民生”、“ 民权”, 这三民。走进大厅, 孙中山爷爷的坐像首先映入眼帘,他神态安详,和蔼地望着我们这些后辈,仿佛在给我们讲述当年那些事儿,那些人儿,两侧则是孙中山爷爷的手迹。出了大厅后,我沿着台阶小心翼翼地走下去,我觉得虽然很热又很累,但还是值得的。

通过游览中山陵,我渐渐懂得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它是用无数革命英雄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它,直到永远,永远……… …

推荐第6篇:中山陵游后感

中山陵游后感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逸仙,化名中山。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中山陵始建于一九二三年,坐落于紫金山脚下。当我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前广场上孙中山先生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从这儿到陵门,我们攀爬了三百多余级台阶,感到很累。然而攀登石阶的过程确实有些耗能,但这不是更能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吗?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往里走便看到大祭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

站在陵前高台上,就能看出整座中山陵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居高临下,把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有这么开阔的视野,让人的心胸也宽阔了许多。我想,孙中山先生生前所创下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后人才会建造规模如此宏大的陵墓来纪念他。心中回想着中国近代史上那段风云变换的岁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每到一个平台,我都会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时也让我深深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目标的实现是充满艰难和挫折的,只有当我们按着坚定的步伐坚持不懈走下去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最后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墓,墓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平躺像,他的遗体就安放在这墓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整个陵就像一口警钟,提醒后人不要忘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要把革命先辈们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是英雄把自己变成了英雄,是懦夫把自己变成了懦夫。”中山陵之行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孙中山先生是伟人,更是一名救中华民族命运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民族英雄,他的心路历程给了我深深的启示:只有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努力学习、创造和奉献,我们的青春才会绚丽多彩。

推荐第7篇:游中山陵日记300字

游中山陵日记300字

今天我和奶奶、还有亲戚去中山陵游玩。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来到了明孝陵,然后坐中山陵的小火车进行参观。坐上小火车同行的小弟弟高兴极了,一路上乱叫还不时的手舞足蹈。欣赏着风景,不知不觉就到了终点站——中山陵。 下车后小弟弟不听大人的话跑来跑去,我们跟在后面不敢停下。中山陵是孙中山的陵墓。“哇!好高呀!”看着一层层台阶,我不禁感叹。听说中山陵陵墓大门至墓室,共有392级台阶。我带着小弟弟一层一层地爬,这时我发现了两个铜鼎,走近一看鼎上有两个洞,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这么厚的鼎会有两洞呢?我问了奶奶这才知道,这是日本人侵占南京时,枪炮打穿的两个洞,这是我们中国曾经经历的屈辱,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终于爬到了最高处,可真不容易呀,没想到爬楼梯也这么累呀!以后我可要多多运动呀!这里是孙中山的陵墓了。我安静地走过长廊来到了大殿内。大殿中央有一个雕像,听奶奶说这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而这个人就是伟大的孙中山先生。但可惜的是大殿的里面没有对外开放,我不能看到里面是什么样子。

我知道了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他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付出毕生的心血,他的精神激励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大殿里面去瞻仰孙中山先生。

推荐第8篇:游南京中山陵讲述讲解

游南京中山陵

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参观了中山陵,想不到它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雄伟的多,神圣的多。

在常州前往南京的途中,我看到了宏伟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和美丽静谧的玄武湖。第一眼看到这么长,这么宽,这么古老的长江大桥,心中便升起对建筑师们的敬佩之情……经过波光粼粼的玄武湖时,仿佛身临其境,好像自己正坐在湖中小船上随风漂荡……这一幕幕美景让我更加期待心中早已神往的中山陵。

也许是我太心急,过了很久,汽车才停到中山陵脚下,我的中山陵之旅终于开始了。走过漫长的小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赫然写着“博爱”二字。爸爸说“博爱”是孙先生亲手所题,反映的是他一生爱国爱民的伟人情怀。

进入牌坊,拐个弯,一条宽敞的大道便在脚下铺开,大道两旁栽满了翠绿挺拔的雪松。松竹梅是岁寒三友,松树耐寒傲雪,正直挺拔,我想这一定与这位伟人有相似之处,才会用来作为墓道的行道树吧!

轻松地走完墓道后,便开始了艰辛的“登山”之路,孙先生的灵堂位于数百台阶之上,灵堂的周围是一片墨绿茂密的树林,环绕着宽敞笔直,倾斜高耸的台阶,显得庄严而肃穆。只是炎炎烈日之下,要登上这么高的台阶,开始确实有些不情愿,只是灵堂那神圣的光环又让我不得不渴望爬上去,走进去,看一看。一,二,三,四……休息……抬头……继续……擦汗喝水…..抬头…….继续……终于在爸爸的百般鼓励之下,我们登上了这392个台阶。回头俯视自己走过的路,心中无比自豪,无比欣慰,无比兴奋和激动……这到让我想到通往知识殿堂的艰辛之路。颇有苦尽甘来的快感。说不定孙先生是想考验我们呢……

抬头瞧了瞧灵堂,上面刻着 “民生、民权、民主”。爸爸说,这是孙先生一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治国思想。虽然我不是很懂,但我知道他是为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灵堂中有一座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孙中山先生的坐像,他手中拿着民国政府的建国大纲,若有所思…….整座雕像高高在上,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灵堂中有十二根立柱列于两旁,室内光线很暗,空灵安静,容不得喧哗……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神圣庄严。让人不得不发自内心的崇敬这位伟大的领袖。唯一遗憾的是我没能有机会瞻仰先生的墓室,那一天,墓室不对外开放。

离开灵堂,走下台阶,走出牌坊,中山陵之旅就这么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回过头再次观望整个中山陵。究竟是谁造出这么宏伟庄严的工程呢?爸爸告诉我是一位年轻的建筑师名叫吕直彦,中山陵是他一生的心血……

如果现在我站在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火花即将灭亡,我会是怎么想?怎么做呢?是否也会感叹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呢?

我思索着,思索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海伦·凯勒留给我的思考。“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多么感人肺腑的言语。或许只有海伦,这些失去身体某部分的人才有如此深的体会吧!正因为他们失去了,所以才会加倍觉得它的可贵。人啊!为什么总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呢!为什么总要如此贪心,极少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却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也许,你总认为,上帝赋予我们这些美好的东西,甚至生命,都是理所当然的。可你有没有想过,当某一天,你拥有的东西,甚至生命,都将失去,你会是怎样,后悔懊恼,还是自暴自弃?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可悲了。我宁可现在就珍惜拥有的也不要等到失去时才后悔。海伦·凯勒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正是这样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弱女子,却自强不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德克利夫学院,为残疾人造福,建起许多家慈善机构。她以行动证明人是可以战胜生命的挑战。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虽然出身不幸,但以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接受生命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伟大的奇迹。 我想:海伦有如此成功的人生,得益于她有一颗健康向上、自由乐观的心。心灵是灵魂的主动脉。一旦封锁心灵,你的躯体就是一个失去思想的空壳。打开心灵的枷锁,追求心性的独立、自由吧!“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多么豁达的人生态度!尽管她的命运比别人曲折,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我。因此乐观地面对一切,勇敢战胜困难,人生才会像海伦一样成功。当你读完这些时,是否已经对开头的问题有了答案。海伦以真实、自然的笔触再现了自己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告诫我们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乐观、坚强地面对和战胜一切困难等深刻的道理。书中人物所展现出采的品质,意志、耐力等强烈的震撼着我们,给蒙尘的心灵以洗涤。

读完此书后,我的确受益不少,激起我心灵的共鸣与碰击,每当我遇到烦恼时,我就会想起海伦·凯勒,它是个盲聋哑人,但她同样坚持学习,获得学位。而我是个四肢健全的人,条件比她好几百倍,但却总轻言说放弃。以之相比,我是何等的渺小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我的启示远远不止这些,她的精神激励着我面对一次次困难,并勇敢地战胜它。我也相信,“征服一个困难,随后而来的事情将会变得容易很多!”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读完后对海伦-凯勒十分佩服。

海伦-凯勒一生下来的第六个月就发高烧,生了一场大病,烧退后,病魔却把她的听觉和视觉带走了,从此生活在无声无色的世界中。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她通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考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国哈弗大学克利夫学院,幸福的光环最终还是肯定了这位不怕苦、不怕累的海伦-凯勒。连大作家马克-吐温都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我看到书的末尾写如果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看看他们的容貌看看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第二天她要去博物馆看看人类的进化和历史的变迁,看看那栩栩如生的名画。第三天想要过一下正常人的平常一天。我看到这里感到非常惊讶,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个光明的世界里,这些要求也未免太简单了,所有这些都轻而易举就实现了。可是你想一想海伦-凯勒每天都生活在那黑暗无声而又冰冷的世界里,能看到这些都觉得很幸福了,她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的新奇,那么的美好!其实这一些美好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

朋友们,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所有的,千万别等到失去才学会珍惜。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读完后对海伦-凯勒十分佩服。

海伦-凯勒一生下来的第六个月就发高烧,生了一场大病,烧退后,病魔却把她的听觉和视觉带走了,从此生活在无声无色的世界中。但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她通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考上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国哈弗大学克利夫学院,幸福的光环最终还是肯定了这位不怕苦、不怕累的海伦-凯勒。连大作家马克-吐温都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我看到书的末尾写如果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看看他们的容貌看看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第二天她要去博物馆看看人类的进化和历史的变迁,看看那栩栩如生的名画。第三天想要过一下正常人的平常一天。我看到这里感到非常惊讶,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个光明的世界里,这些要求也未免太简单了,所有这些都轻而易举就实现了。可是你想一想海伦-凯勒每天都生活在那黑暗无声而又冰冷的世界里,能看到这些都觉得很幸福了,她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的新奇,那么的美好!其实这一些美好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

朋友们,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所有的,千万别等到失去才学会珍惜。

自从我读了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中的主人翁就一直在我的眼前闪烁,她激励着我„„

海伦·凯勒刚出生19个月,因病双目失明,不久又影响了听觉。从此她就在漫漫黑暗的长夜与无声的世界中度过。长期的盲人生活,使她倍感眼睛明亮的宝贵。她不能像平常人一样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也不能欣赏到这个美丽而充满乐趣的世界,只能用自己那双娇嫩的手触摸到遗憾和无奈。但她是那样的坚强,那样的有毅力,像在暴风雪中顽强生长的小草,能洞察别人的内心世界,而我们这些拥有明亮眼睛的人们却总是对这视而不见,所以耳明眼亮的人,看到的东西是很少的。

海伦·凯勒曾说:“只有聋子才会珍惜听力,只有瞎子才能体会到看见事物的巨大幸福。”如果通过三天,你就要变成瞎子了,那么你也许会特别的珍惜自己的视力,用自己的眼睛来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如果再过三天,你要死了,那么你又会做出多少令人叹为观止的事情呢!

老师常说:“抓紧时间,好好利用你们的生命吧!”但我不以为然。因为谁都知道自己某一天一定会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的,但我们通常把那天想得太遥远了。当我们身强体健时通常是无法想像残废的。这样做,其时是我们看轻了生命的价值,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直到死去的那一刻才明白了,但却已经晚了。

海伦·凯勒她那种永不言败、执着奋进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就让我们像瞎子珍惜视力一样珍惜我们的生命吧!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她在剑桥女子学院时,莎莉文老师每天和她在一起,非常辛苦地把老师们讲的内容拼写在她的手上,海伦只能快速读懂它;自习时间,海论就在盲文字典上查生词,以便来读懂那些难懂的课本。这些事情看似容易,但长时间下来,是多么单调、枯燥呀!海伦要学的东西这么多,还有耐心学下去。不像我,作业一多了就不认真写了。想想海伦,看看自己,真是羞愧!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退缩时,都会翻翻这本书——海伦在黑暗中费尽心血写出来的书,并对自己说:“坚持!海伦都能为理想奋斗了,我们有这么健全的体魄,这么优越的学习条件,又有何理由放弃呢?”

推荐第9篇:游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有感[推荐]

游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有感

公元2012年4月7日,周六,晴,气温14—25℃日,无锡商院老师带领我们新疆乡镇管理班的学员进行了南京一日游。我们分别游览了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夫子庙。

第一站:中山陵园。步行20分钟左右进入陵园内,首先映入眼脸的是石头雕刻的“钟山国家重点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远处有一座塔矗立着,感觉不是很远,于是我们就朝着这座塔奔去。台阶太多了,一段比一段陡峭,有三段很长的台阶。据说三段台阶象征三民主义,三个阶段越来越艰辛。到顶上就是平坦开阔的视线,看下方看不到台阶,却是平坦的地面,象征胜利之后的平坦道路。平坦处是孙中山先生当葬于此,他的雕像屹立在大殿正中央,威严可敬。

第二站:雨花台烈士陵园。远处就看见高耸的碑,同样有很长的台阶,爬到跟前才看清碑上赫然印着金黄色的七个大字: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这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的词。在这里我们举行了简短的纪念仪式:向烈士三鞠躬,由我作为代表发言,宣读宣誓词,合影留念。有一点我没明白:三鞠躬的时候为什么少数民族不鞠躬,难道他们的习俗里有什么特殊的规定?纳闷,在这种场合还是顾全大局的好。

第三站:夫子庙。有当地的同乡带领,我们很快就到了那种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地方。南京秦淮河畔就在于此,是以夫子庙为中心,包括学宫和贡院在内的建筑群及其文化遗迹。站在秦淮河的桥上,可以看到宏伟巨大的二龙戏珠图墙,河里的小船悠闲的划着,这里还有夫子庙尊经阁、丹樨孔子铜像、江南贡院等。来这里游玩的人还真是不少,街道到处都是小吃摊、小吃店,各具特色,色香味美,让我一到这地方就寻觅起小吃来。这里还有很多工艺品,百货街,美味店-------参差不一,逛累了坐在供休息的石凳木椅上,欣赏来往的帅哥靓女,煞是惬意。

匆匆南京一日游就这样结束了,大家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南京,此时想起一句话:来过就不曾离开。我已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以后回到家乡,把我们的家乡也要建设的如这般美好。

推荐第10篇:中山陵

中山陵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南京紫金山的的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这里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中山陵。陵墓在孙中山逝世一周年之际奠基,1926年6月1日开工,1929年春天完工。中山陵是国家5A级景区,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中山先生生前选定的。1925年3月孙先生临终前,他又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吕彦直设计的设计稿被“葬事筹备处”认为“简朴坚实且完全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精神”,从而获“一致决定采用”, 吕彦直所设计的中山陵,形状如钟,象征着中山先生精神如响亮钟声,响亮四方,同时也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之感。这种设计也最符合先生遗嘱中“唤起民众之意”。整个陵墓既融合了中国古代陵墓的布局建筑形式,保持了民族的风格,又汲取了西方先进的建筑方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

孙中山先生名孙文,字逸仙,因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国内尊称他为中山先生。孙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少年时立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并与1905年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以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发动辛亥革命,因声望高而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与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后又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1924年11月应冯云祥邀请抱病北上讨论国事,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1929年6月1日正午十二时举行奉安大典,孙中山灵柩葬于墓室下的墓穴内,中山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运往南京。当时的南京政府拨款150银元修筑了一条“迎柩大道”即现在的中山路。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便是中山陵的半月形广场,广场正南面石台上的这尊重达万斤,三足双耳的紫铜宝鼎即为孝经鼎。这只铜鼎是1933年秋由戴季陶和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捐赠的。鼎高4.25米,鼎的腹部铸有中山大学校训“智、仁、勇”三个字,另一面还铸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中国传统“八德”,鼎内立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面刻有戴季陶母亲手写的《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叫“孝经鼎”。

我们回过头来沿着广场拾级北上,迎面的便是“博爱牌坊”。这是一座四柱三楼檐的冲天式石牌坊。高12米,宽17.3米,用福建花岗岩仿古代木结构牌楼形式,由四根大石柱和六个长横额相连组成,横额上覆蓝色琉璃瓦,其正中的横额上有一块石匾,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写的“博爱”两个镏金阴文,所以被称为“博爱坊”。“博爱”一语出自唐朝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

由博爱牌坊向前走,是长480米、宽近40米的墓道。从墓道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中山陵的设计既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精神又独具风格,严格的中轴对称,给人以法度严谨的感觉。其间以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古代帝王墓前常见的石人石兽,寓意中山精神如松柏一样万古长青。

走过墓道,我们来到宽约70米得第二大平台,广场两侧种植了松柏等许多常绿树木。平台正北方就是单檐歇山顶的陵门了。陵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上盖蓝色琉璃瓦。陵门檐下的石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语出《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正是与“家天下”相对立的思想,三民主义中“民权”所阐发的也正是这种思想,这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在陵门前有一对三米高的石狮。陵门两侧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的围墙相连,勾勒出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的下端轮廓。

陵门之后这座拱劵式结构的建筑就是碑亭,宽12米,高17米,亭顶为重檐歇山式,上覆蓝色琉璃瓦,东西南各有一座拱门,亭中间立有一块石碑,碑高8.1米,碑座上有山海图案,碑身上刻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二十四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字为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所写。碑额上有阴刻的国民党党徽。这块碑突出的特点便是强调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

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大石阶,每段设有一平台,上三下五计八段平台,其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这八段大石阶共有290级。如果从博爱坊算起共有392级台阶。这样设计的意图就是要游人在攀登时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一总理遗言。

在第五层平台上大家能看到左右各有两个大铜鼎,鼎身铸有“奉安大典”四个篆字,在西侧的鼎腹部还有两个洞,这是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时向中山陵炮击留下的弹洞,这两个弹洞时时刻刻体醒我们莫忘国耻,一路攀登使人油然而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觉,祭堂前的大平台北部和东西都是花岗岩拥壁 ,周围种植有玉兰、冬青、梅花和雪松等,祭堂两旁还有一对高12.6米的华表,上刻有祥云图案,为林森所赠,平台台口两侧各有一个石座,石座之上各有一尊仿古石鼎,为孙科所赠。

现在我们正面这座仿古代木结构宫殿式结构的建筑就是祭堂了。祭堂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堂前有廊庑,在重檐正中嵌有孙中山先生手写的“天地正气”直额。檐下祭堂正面开了三个拱门,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生”、“民权”六个阳篆镏金字。由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

祭堂内用云南产的大理石铺地。堂内左右前后排列着12根巨大的石柱,四隐八显,下承大理石柱础。东西护壁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建国大纲》全文。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图案,表现了***之意。祭堂的正中端置着孙中山先生长袍马褂全身坐像。石像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成,高4.6米,由法国籍波兰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于1930年在法国巴黎制成,总造价150万法郎。孙中山先生端坐在太师椅上,双脚并拢,膝上摊着展开的长卷,他沉思着,双目凝视远方,仿佛思考着建国方略,表现出一位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

在石像下的像座四周有六幅反映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浮雕。南面一幅为“如抱赤子”,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两幅是“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北面是“国会授印“。白玉般的坐像在黑色的衬托下,更加显得高洁。

与祭堂两端相通的就是墓室了。墓室外门是两扇铜质大门,外门横额上刻“浩气长存”,第二道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为天穹状半球形封闭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顶上有用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墓室正中的圆形大理石石圹,直径3.9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石圹深1.6米,圹内石棺坐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雕像身着中山装,安详如睡,这是由捷克雕塑家高祺按孙先生刚刚去世时的遗体形象所作。

在这尊卧像下五米处就是墓穴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安放在穴中央楠木棺坐上,自1929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从未被打开移动过。

中山陵的主体建筑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中山陵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孙中山纪念馆,它原名为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为收藏孙中山著作而建,由主楼,僧房,碑廊组成。还有光华亭,它位于茶室东侧小山上;音乐台位于中山陵广场东南,是一个露天舞台。此外,还有位于中山陵东去明孝陵路口供谒陵人和旅游者休息的行健亭,赏梅佳地流徽榭。以及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的中山植物园。是我国四大植物园之一,国家级科普教育之地,亦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并且在中山陵周围还有廖仲恺和何香凝墓,谭延闿墓,紫霞湖正气亭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观,中山陵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11篇: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

025-84431174

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

景区地址 景区电话

一、2010年11月12日起中山陵陵寝“免费不免票” 景点分开

售票

自2010年11月12日期,中山陵陵寝将免费对外开放,门票实行免费不免票的方法,每天限制参观的客流量。当超过规定的人数时,就会停止进入。平日一万人数,双休日二万人数。散客通过现场领票方式凭票免费进入! 其中景区内的音乐台门票10元/人;套票90元/人,包括中山陵陵寝(博爱广场、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明孝陵景区、音乐台、灵谷景区(含灵谷寺庙)。 中山陵的意义已远不止是“5A级旅游景点”这么简单。每一年,中山陵都要迎来500多万海内外游客,是外地游客来宁“必访地”。11月12日,中山陵陵寝将实施免费开放。免费开放之后,最令人担心的是,会不会像玄武湖公园一样,引来过多的客流量,对环境及建筑本身造成不良影响?记者了解到,免费开放的陵寝将限制客流量:平时一万、双休两万,散客通过现场领票的方式凭票免费进入。

开放范围

12日起,中山陵陵寝免费开放

坐落于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陵墓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1996年起,中山陵开始收取门票,经历过21世纪初的几次涨价,如今的价格是80元/人,包含中山陵陵寝、音乐台、灵谷寺景区。

从11月12日起,中山陵陵寝将实施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孙中山先生陵寝,即博爱坊向上部分,包括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客流疏导

平时控制在一万人,双休日两万人

中山陵陵寝在海内外的知名度非常高,但场地却比玄武湖景区小多了,而且又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本月12日开始免费开放,如何疏导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成了市民关心的话题。据了解,中山陵园管理局曾经测试过,寝室一次性只能容纳300名参观者,满打满算的话,一天最佳接待能力只有1到2万人。

“我们既要满足游客的需求,实现免费开放,同时也要注重文物的保护。”中山陵园管理局有关人士说。因此陵寝的免费开放将限制客流量。记者经多方打探了解到,寝室免费开放人流疏导方案基本确定,平时每天免费参观人数控制在一万人,考虑到双休日客流较多,免费开放人数放宽到两万人。

于是有市民提出疑问,既然陵寝免费开放限制客流,那如何保障前一万名市民能进入陵寝参观呢?“很简单,我们在景区门口有领票窗口,市民只要凭有效证件领票就可以了,直到发完为止。”中山陵园管理局有关人士说。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为了保证一些旅游团体不走冤枉路,团队则采取预约制。

门票松绑

进灵谷寺、音乐台将另收费

此前,中山陵与风景区内的灵谷寺、音乐台三个景点合为一张门票,票价80元。中山陵园风景区每年接待500万人次左右的中外游客,其中一大半是参观和拜谒中山陵的。随着中山陵免费开放了,这笔可观的收入就没有了。对于这一点,有关人士透露,政府部门会通过财政的方式进行补贴。不过,灵谷寺免费的可能性不大,“那里都是古迹,从保护的角度来看,有必要控制人流。”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随着中山陵的免费开放,灵谷寺、音乐台门票要另外单独收取。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票价还没有最终确定,现在太忙了,说实话根本顾不上这个了,要等陵寝免费开放后再作考虑。

此外,随着陵寝的免费开放,市民掏钱买了中山陵景区年卡怎么办?管理局相关人士答复说,正在忙免费开放,目前还没有顾到这一步,届时他们将和园林旅游局一同来考虑,给购买年卡的市民一个交待。

相关配套

景区南北各新增一个入口

记者了解到,本月12日,也就是中山陵陵寝免费开放之日,中山陵景区将新增2个入口:东沟停车场入口和灵谷寺入口。原来,随着东沟停车场建成,东沟停车场将成为中山陵园风景区内南侧又一个重要入口,目前东沟停车场命名为中山陵停车场。今后市民从下马坊左拐进入博爱园路后就到了中山陵停车场。另一个主要入口位于景区北侧,也就是现在的灵谷寺入口。从12日起,市民可以通过这两个入口进入景区。

二、中山陵景区分两片售票

从2006年8月28号起,到中山陵景区游览将面临全新的两套门票。南京市物价局、中山陵园管理局宣布了票制改革方案:中山陵景区分“民国文化”、“明朝文化”两个片区,“两票”总票价为150元,如果购买联票,则为130元。

票改方案

按东西两片分别售票

中山陵园风景区票价在全国21家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位于“锅底”。中山陵、明孝陵的现行票价是2003年、2004年核定的。南京市物价局经过论证后认为,中山陵园票价的矛盾主要是分散制的票制不适宜景区发展和旅游发展的需要。为解决这个矛盾,新的票改方案将中山陵园风景区划分为东西两片。东片以“民国文化”为主题,包括4个景点,票价80元;西片以“明文化”和“生态休闲文化”为主题,包括5个景点,票价70元。

如果两片景区都想玩,是否意味着就得花150元呢?对此,物价局在出台票改方案的同时,明确东、西两片可以出售联票,价格按不高于两片票价之和的原则,由中山陵园管理局自主确定。昨天,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告诉记者,联票价格定为130元,比总票价便宜20元。

最终目标:实现“一票制”

南京市物价局有关人士介绍,现行的两票制方案并非长久方案,而是目标方案的“分步实施”。中山陵票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将中山陵园景区内中山墓、纪念馆、音乐台、美龄宫、明孝陵(含梅花山、梅花谷、红楼艺文苑、紫霞湖)、灵谷寺门票归并为一张门票。

票改目的

让“40分钟游”变“一日游”

“现在游客来到中山陵,往往是到中山墓、明孝陵看看就走了,一般只停留40分钟左右。”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说,而票价改革后,有利于发挥中山陵园风景区的整体旅游资源优势,把中山陵“40分钟游”变成“一日游”。

在现行的票制下,中山陵园风景区分割为七个收费景点,22个收费窗口,割裂了风景区的整体形象。来的游客看了中山墓,却不知道灵谷寺、音乐台、中山纪念馆、谭墓等。现在,随着环境整治,风景区对环陵路进行了改造,内部交通道路实施了封闭,原来分散管理的各景点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整体。王鹏善说:“如果中山陵能做到„一日游‟,那么南京就有可能做到„二日游‟、„三日游‟,可以增加外地游客在南京的停留时间,促进南京旅游业及整个三产的发展。”另外,票制改革的部分也将综合补偿风景区的改造维护成本,在票制改革的同时,中山陵园风景区还将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新建五大公园,免费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场所。

相关措施

景区“小火车”免费坐

“小火车”免费提供

因为部分景点之间存在一段距离,走起路来并不轻松。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山陵园相关配套服务也作了“升级”,一是为购票游客提供景区间游览交通工具,即现奔跑于各景区的外形像“小火车”的电瓶车,可以免费乘坐。二是为购票游客在交通车上提供免费的导游讲解。

外地人也可办年卡

以前,只有南京市民才能购买中山陵园景区的年卡,从2007年开始将扩大优惠年卡的销售范围,不再限制于本市市民,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均可按相关规定购买,且无限量供应。在年卡的使用时限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目前,南京市民使用的年卡是年前购买,年底结束,但从明年开始,不论什么时候购买中山陵园年卡,都可从盖章塑封之日,往后顺推12个月。比如,2006年4月份购买了一张年卡,按现在的规定,这张卡到2006年12月底就过有效期了,可今后,这张年卡可以顺延到次年的4月份。功能不变,一年有效期内可在景区内无限次使用。对于年卡的价格,有关人士表示将在今年100元/张的基础上适当调整。

特殊人群可免费入园

按照优惠措施及其承诺,军人、离休干部、革命伤残军人、残疾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凭有效证件免费入园;景区将继续对市民晨练实行免费开放;每位游客可免费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30厘米的儿童入园;在孙中山先生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对社会各民主党派、社团组织的纪念活动实行免费接待。而对中小学生团体参观景区,实行适当的门票优惠。

梅花节单发优惠票

中山陵景区实行“打包”联票制后,各景点是否还出售单票?昨天,中山陵园管理局表示不可以。不过,有一个特殊的政策,即南京每年都有一个“梅花节”,在梅花节期间,将针对市民游梅花山、梅花谷单独发行优惠票。

票改影响两票制会减少客源吗

“两票制”实行后,虽然从总票价来说比原有票价只涨了5元钱,但“组合”以后,游客在选择景点上的自由度就减少了,这样会不会造成客源的流失呢?

对绝大多数的游客来说,中山陵和明孝陵一般是必去的两个景点,但现在游客购买了明文化区的门票,游览过明孝陵后,还要去紫霞湖、梅花山、梅花谷等。如果还想去中山墓,还得再买民国文化区的门票。来自昆明的孙田英听说中山陵下周就要调整门票,呵呵直笑,“我来得还蛮及时嘛。”她告诉记者,昨天她玩了中山陵和明孝陵两个景点花90元,不过下次来如果分开买两套票,就得150元了。

对于客源会增会减的问题,有关部门也坦承,不排除票制改革一开始的时候客源会略微减少,但从长期来看不会。根据统计,去年购票进入中山墓的游客为230万人次,而购票进入明孝陵的仅30万人次。也就是说,如果不想游遍整个中山陵风景区的游客,自然还是会选择购买东片门票或是西片门票。

下面是一篇关于中山陵发展的文章,内容很丰富也比较杂,一时整不出来,还是要用的时候直接找好了,所以直接复制粘贴了上来

中山陵园风景区是国家级钟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占地面积31平方公里。区内山、水、城、林相依,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绿化面积率达78%,各类文物景点达2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年接待客流量在500万人次以上,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1991年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2000年首批进人AAAA级旅游区行列。2010年,景区实现经济总量l.6亿元,财务收入l.06亿元,职工年人均收人达2.25万元。

一、景区发展概况

回顾景区的发展历程,与大多数景区一样,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八十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景区一直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的财务政策,收人交财政,吃饭靠拨款,建设靠补贴,走的是统收统支、维护管理的老路子。 第二阶段是九十年代开始 k2年一98年间X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按照“风景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中山陵景点实行了收取门票的制度,按5元/张的价格收取,当年的门票收入突破1千万,一下子就解决了景区人员的吃饭问题。随着景点门票价格的逐年上调,中山陵景点门票由5元/张上调至目前的25元/张,景区收人大幅增长,解决了景区事业发展中资金紧缺的“瓶颈”问题。景区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每年还可将节余下来的自有资金用于景区建设与保护的再投入。

在此期间,我们投入巨资修复了一大批文物景点(明东陵、中山陵、灵谷寺、藏经楼等),新建了好几个专类园林(万株梅园、万株桂园、竹海公园。紫赖园、桃花园、红楼艺文苑等八),新建了一批旅游景点(白马石刻公园、四方城公园。紫金山头陀岭公园等),完善了景区内的基础服务设施伯:停车场、道路、商业网点、公共厕所、道路指示牌、景区导游牌、说明牌及大批休闲椅、咨询点等人 景区逐步由统收统支的管理模式走上了“自收自支、自我保护、自我发展” 的新路子。

第三阶段是九十年代末期至今,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风景园林业和国家旅游经济得到蓬勃发展,我们不失时机地抢抓机遇,针对中山陵园的经营性项目引进市场机制,拓宽经营渠道,扩大经营规模。确立了“旅游市场化、园林产业化。管理法制化” 的景区旅游经济发展思想,探索“依托景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区域旅游经济” 的新路子。我们先后组建了旅游集团总公司。园林产业集团总公司、经营实业发展总公司、综合开发总公司、白马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紫金山索道公司,将从事经营人员由原来的250人增加到目前的870人。经营业务由区内的园林养护。服务接待。纪念品销售不断拓展到区外的园林工程业。旅游业。广告业、服务业、园林规划设计及劳务技术输出等多元经营业务。全局经济总量连续五年保持20%的增长幅度,景区实现了由输血型单位向造血型单位的转变。

二、旅游服务经营的实践与探索

(一)旅游服务是景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旅游收人占景区经济总量的 70%左右,占财务收入的85%以上,成为景区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景区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客流量的增长,并不完全呈直线型增长,而是呈时高时低的波浪型变化。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各地政府都开始重视、启动旅游后,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客流随之呈现出分散趋势。虽然社会旅游客流总量增长了,但分布到各景区。景点的客流却相对减少。

为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我局专门成立了景区旅游市场开发办公室,抽调了一批强有力的专职工作人员,由分管副局长挂帅,专门从事旅游市场的调研与开发工作。这个班子主要工作职能有三个方面:一是组织景区旅游市场调研分析,研讨景区市场定位与开发思路;二是负责景区各类旅游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营造旅游热点,引导旅游消费;三是组织各类宣传促销,建立旅游营销网络队伍,协调各种关系,拓展旅游市场。

近年来,我们连续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旅游市场客流抽样调查,发放并回收了10万多份调查问卷,收集200多万个数据,对旅游市场的分布、旅游运行方式、消费需求及游客意见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统计和分析整理,掌握了中山陵景区客流的流量和流向。通过调查发现,景区客源市场的分布状况为:国内游客占 96%,境外游客占 4%,而在国内市场中,外地游客占 95%以上,本地游客仅占5%。针对这一比例,再经过进一步细分,我们将景区的客源市场划分为三个区域:核心区(省内周边城市)、中心区(华东四省一市)、外围区(中心区外各省市排列入),并据此确立了“巩固核心区、密切中心区、扩展外围区”。“抓住外地市场,激活本地市场” 的营销策略,同时根据游客的消费需求,调整景区的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使景区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管理服务等方面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我们还依据景区的资源优势,积极与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合作,成功举办了各类旅游活动。如春季的‘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秋季的“南京灵谷桂花节”;夏季的“紫金之夏”游园纳凉活动;假日期间的“灵谷素食节”、“考古发现探密游”、“民国文化寻访游” 等。通过各类旅游活动,制造热点、引导消费,做到老景区新内容、老景点新包装,不断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树立景区新形象,拓展景区客源市场。近年来,我们不断增加景区宣传投入,并与中央电视台、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等省、市新闻媒体建立了密切联系与合作关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组织各类宣传促销,不断扩大景区影响,树立景区品牌形象,200年我们用于景区的旅游宣传与促销活动的投入达500多万元。我们还组建了一支20多人组成的专职营销队伍,分别在上海。杭州。合肥成立了三个办事处,重点负责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旅游营销工作,加强与各旅行社的合作关系。2000年末,我局一举拿出40万元现金,对业绩显著的旅行社实行奖励,在全国旅游界产生轰动。事实证明,这些措施的采取是卓有成效的。在全国旅游热潮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我们的客流量实现了稳中有升,在2001年国庆旅游黄金周中,中山陵景区以7天56万人次的客流量,位居全国旅游景点客流量的榜首。

客源市场的稳定与增长,有力带动了景区服务业的繁荣与发展,按照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景区的交通、餐饮、购物、照像、导游服务等部门的年经济总量也逐年上升,2001年经济总量5836.8万元,占景区经济总量的30%。

(二)园林产业化是景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绿化城市。美化家园” 已成为全国性的建设热点之一,这种大气候、大格局的形成,不仅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生态,也为园林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山陵园风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森林面积3万2千余亩,各类植被树种600余种,绿化率达到 78%,郁郁葱葱的森林景观被誉为南京的“城市绿肺、天然氧吧”。今年9月中旬,在南京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上,中山陵景区的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受到朱铝基总理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不仅是旅游业的母体,也为园林产业的拓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抓好森林抚育和园林建设的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景区现有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将原来的茶艺公司、苗木公司、花卉公司、园林规划设计院等事业单位改制为独立法人的经营性公司,积极扩展区外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通过租用周围县乡的闲置空地,扩展自己的苗木基地,延伸经营范围,形成了景区内外结合,向外拓展的经营模式。今年景区苗木基地由过去的600多亩扩展到现在的1400多亩,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循环引种、套种各类市场急需的花木品种,公司派专人组织苗木销售,工效挂钩,有力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形成了自己找市场、人人闯市场的竞争局面。目前景区苗木花卉的生产经营运作良好,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

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园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壮大。公司组建了庞大的营销班子,广泛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分别深入各城市、各部门。各行业广泛联系,争取园林工程项目。先后承接了南京市内好几个大型市民广场的绿化工程项目,特别是在今年南京召开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的前夕,全市有15个专类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园林公司就承接了6项,其中南京五台山的生态广场建设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通过园林工程的承接,景区园林产业一举进人了南京市内园林市场,打破了长期以来市内园林绿化市场一直由市园林系统独家垄断的局面。

公司还面向全国,开拓区外市场,先后承接了上海世纪公园、南通市民广场等地的园林绿化工程。22年该公司取得了经济总量2152多万元,利润近300多万元的好成绩,占景区经济总量的20%。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开支,还结余了部分资金,更新添置了一批大型园林工程设备。现在一批大小不等的园林工程项目合同正在签定实施。规划设计业务也应接不暇,公司经营前景十分看好,园林产业已成为景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三)管理法制化是景区经济发展的保证

经济越是发展,管理越要跟上。引人市场机制的同时,必须强化行政管理力度,以保证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章立法,依法管理。首先争取人大立法,通过了《中山陵园风景区管理条例》, 内部我们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森林防火管理规定》、《园景园容管理规定》、《价格管理办法》、《爱国卫生管理条例》、《广告管理办法》、《环境管理手册》、《行政执法管理程序》、《统计指标体系及管理程序》、《固定资产管理规定》,严格按章管理。

二是组建队伍,强化执法。我们先后组建了经警、消防、市容、城建四支执法队伍,配备专职人员300多人,不断加大景区的执法管理力度,有效地维护了景区的环境秩序与社会治安。

三是加强管理,塑造形象。我们对执法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培训仅考核,制定文明执法规范和标准,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为景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与保证,树立了良好的文明“窗口”形象。

(四)风景资源保护是景区经济发展的依托

景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只有依托对资源的保护,不断提升资源的生态质量,向游人提供最佳的旅游环境,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而有了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保护才有了实在的财力支持,才能真正做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资源的保护,我们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制定和执行规划。自1993年始,我局即开始着手《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制定,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几易其稿,于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成为指导我局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景区的法规性文件。2002年,我局与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共同编制完成《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入并与东南大学设计院合作,着手编制《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请江苏省林勘院协助进行了景区森林资源清查,以上规划和清查工作为保护管理、发展景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向和详实的依据,有力推进了景区健康发展。

二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标准。为制定科学、规范、严谨的管理程序,2001年上半年,我局引人国际标准的先进管理机制,建立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心的认证审核。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我局按照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一保护二绿化的基本原则,保护、维护、管理好景区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借助国际标准平台,提升保护景区综合水平的有效措施。通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提高了景区全体员工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解决了多年来景区污水、油。烟分离处理等重大问题,并在森林植被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三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的陵寝,为开发这一珍贵的历史资源,我局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其为世界文化遗产,并按照《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文化遗产”的标准,全面实施明孝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拆除明孝陵内经营网点N处,栽植树木斗千株,电缆下地约3千米,铺植草坪2万平方米、青石路面4.5千平方米。“金砖”l万块。对文物的修缮,我们始终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整治效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并于今年8月份顺利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的实地考察。

三、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近几年来,我们在景区的管理建设与产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不断思考和总结,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与全国各风景区兄弟单位相比,差距还很大,在景区的新一轮发展中,如何做到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率地发展,我们还面临许多的问题和困难,结合中山陵景区的实践与摸索,我们认为当前还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保护与开发历来是一对矛盾,对于景区来讲,保护就是要使景区的森林、植被、水泵、文物免遭破坏和流失,但保护需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人,没有投入,保护也是一句空话;而开发就是通过对资源的改造与利用,实现价值的回报。从理论上讲“保护要到位,开发要适度”,过度开发就有可能形成对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适度开发才能实现保护的良性循环,但在实际操作中怎样才算是保护到位?怎么才算是适度?这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标准。

我们景区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大量问题是开发与建设的矛盾,特别是森林抚育。树种更替、林相改造工作中砍树与种树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与景区接待能力的配套等问题。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在规划前提下,树木绿化做到伐一补三,即每伐一棵树要补种一棵大树。一棵小树外加一棵花灌木树种,水源尽可能使用自来水和外来水源,避免地下水的开采,建立景区排污管道网络和管理监测系统,以保证景区的河流、小溪。水渠的水源及水质不受污染和破坏。

中山陵园风景区现有的3万多亩森林和设施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7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解放50多年来的不断投入,才有今天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景区受益完全得益于前50年乃至前70年的投入,而我们今天的投入则是为了保证今后50年到100年的持续发展和利用。为此,我们今天的森林抚育。项目建设、文物保护等各项工作,都必须立足于这个基点,既考虑到眼前利益,又考虑到今后的长远利益,即使要付出巨大投入,也应不遗余力,坚定不移地按此目标走下去。

当前,尽管我们的产出总量排序是旅游、服务、园林,但我们在投入总量上则始终是按园林(养护)、服务(设施)、旅游(产业)依次排列的,多年实践证明这个做法是可行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矛盾依然是不可避免的,在计划经济时代这对矛盾并不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景区建设的发展,这对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尽管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但要看到一个事实,景区已经逐步地发展并富裕起来了。按照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 的指示精神,景区建设还要坚持继续发展,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还将继续存在,甚至更加尖锐,对此我们该怎么办?我想,从现在起就要重视并积极从事这方面的总结与探索,从宏观上探讨景区发展的目标定位与资源保护的参照标准。寻找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地的比例关系,以尽可能地减少走弯路,这也是目前各景区管理者们所面临的带有共性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行政管理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管理与经营也是当前景区发展中的一对矛盾,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往往是立足于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与措施。而经营往往受利益机制驱动,为了局部和眼前利益,不注意对资源的保护,甚至出现短期行为。对此我们认为,风景名胜区是一个特殊的管理领域,对风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商品开发,对风景区的管理既要引人一定的市场机制,但更多的是应保留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如对森林的养护、文物的保护、土地的控制,特别是如何防止风景名胜区的城市化进程问题,这些都不是一个企业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借助于政府的职能,才能解决景区发展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但是,若处处按政府职能行事,不考虑利益机制,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动力不足、经济也上不去,为此,从长远考虑我们认为要完善风景区政企改革的有关政策,进一步规范风景区的管理机制,与此同时,借鉴世界国家公园的经验,对风景区的旅游服务经营项目按市场规律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三)景区发展与社会合作的关系

景区要保护、要建设、要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与社会各界的合作。 首先,要加强景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旅游需要资源,景区需要客源,景区与旅游部门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只有通过相互的密切合作,才能实现资源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通过参加评定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的工作,我们应该学习旅游系统的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和工作经验,通过指导、检查、评审及资金扶持等工作和措施,促进景区基础管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升。

其次,是加强景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景区要保护、要发展,这些都需要投入,要投入就要就要解决资金,仅靠自我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通过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以解决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第三,应重视和加强与各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他们的“窗口”,让社会了解我们,支持景区,帮助景区呼吁,为景区说话,以实现景区与社会、景区与市场的沟通和联系,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与合作。

(四)景区与协会的关系 景区与协会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我们愿意接受协会的宏观指导,但也更希望把协会当作景区的娘家,在这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如对共性问题的研究,资料信息的交流,个别难题的解围、重大活动的支持等。在需要的时候希望协会出面为我们撑场子、铺路子、给面子。现在的问题是,对共性问题的提出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问题摆得多,办法提得少,景区许多基础管理跟不上,资料信息传递滞后。

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上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接受更多的培训与教育,参与深层次问题的研讨,以促进和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与能力。我们也将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全力支持协会工作,共同为中国风景名胜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12篇:中山陵

今天,我怀着万分敬仰的心情去参观了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这儿山好.水好.风景好,是一个人间天堂。怪不得孙中山生前最喜欢这儿。我也十分喜欢这里。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 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 。 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半球形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孙中山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是那样的宏伟壮丽,引人入胜,身在其中我好像感到我已经到达了孙中山的那个年代,参加了革命,参加了共产党。

许久的等待终于有了回报,我们进入了墓室。即将见到孙中山的坐像,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 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泥土密封。

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仰止亭、中山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不仅寄托了海内外捐赠者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音乐台在中山广场南面。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流徽榭,又名水榭,流徽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陆军学院捐资修建。流徽榭三面临水,一面傍陆,流徽榭以石阶与岸相连。亭长14米,宽10米,四周围有1米高的水泥栏杆顶为卷棚式,铺乳白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

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再进为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鎏金大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

攀登如此多的石阶极为艰难,但当大家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中有关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

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华表乃为柱状标识物,标志祭堂即在此。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

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

3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中茅山南麓,陵墓的建筑,壮丽雄伟。到南京游览的人,一般都要到中山陵瞻仰这位革命家的墓地。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致力中华摧帝制,名传后世颂英贤。”——孙中山,一个永垂不朽的人物,打破了中国上千年的封建时代。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后人会永远赞颂他,敬佩他。他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经过今天的中山陵之旅,我对孙中山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民国时期的历史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次的活动很有意义,以后我会努力多参加此类活动,争取开拓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人生。

第13篇:中山陵

中 山 陵

各位朋友,我们的车已经驶出了中山门,现在行驶的这条路是通往中山陵景区的陵园路。这是1929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专门修筑的一条长达3公里的林荫大道。沿路种植的梧桐使整条陵园路显得更加庄重、宁静。

游览中山陵,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他早年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辛亥革命后的次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此后,他又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中山陵是由留美设计师吕彦直博士设计并主持建造的。陵墓平面为一木铎形,表示“使天下皆达道”及“木铎警世”的含义,象征着中山精神犹如响亮的钟声传遍各地。

各位朋友,现在车子已经行驶到了陵园路的尽头,请大家下车跟随我来„„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中山陵前的半月形陵园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的正南是一座三层八角形石台,石台上有一尊三足双耳紫铜宝鼎,重达万斤。此鼎是1933年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和全体师生捐赠的,鼎上铸有中山大学校训“智仁勇”三字,鼎内立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有戴母手书《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名“孝经鼎”。

沿广场台阶北上,我们来到了“博爱坊”。这是一座四楹三阙的冲天式石牌坊,高12米,宽17.3米。大家抬头便可望见坊额正中“博爱”两字,这是孙中山先生的亲笔手书,出自唐代韩愈《原道》中“博爱之为仁”一语,孙中山一生以博爱精神致力于民主革命,可以说“博爱”二字也正是孙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近40米的墓道,墓道两旁以两两相对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代替了古代皇陵惯用的石人石兽,更好地表现了中山精神犹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墓道尽头的平台广场山这座单檐歇山蓝色琉璃瓦顶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这道陵门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由福建花岗岩筑成。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天下的权力为全国人民所公有。这正是孙先生三民主义中民权思想的最好注解。在陵门前有一对高3米的石狮,陵门两侧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的围墙相连正好勾勒出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的下端轮廓。

过了陵门,这座拱券式结构的建筑便是碑亭。亭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蓝琉璃瓦,亭身用花岗岩砌成,东、西、南各开一个拱门。亭中这块8.1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恺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大字,碑座上有山海图案,碑额上阴刻国民党党徽,突出了“党葬”这一特点。

出碑亭迎面石阶层层叠叠,似乎数不清,但其实这里有八段大台阶,上三下五,表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共290级。这八段台阶看似平凡,其实正是设计者匠心独特之处。当我们由下向上看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由

1 上往下看时,却只见平台,不见台阶了。待会儿我们走到最高阶后不妨再回头来体会一下这样的效果吧!

„„

各位朋友,我们正面的这座仿古代木结构宫殿式建筑就是祭堂了。整个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在其四角各建有一个堡垒式方室,里面是四角攒尖式屋顶。祭堂为歇山重檐蓝琉璃瓦顶,在重檐正中嵌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檐下祭堂正面开了三个拱门,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6个阳文篆字。

请各位跟随我进入祭堂。祭堂内用云南产的大理石铺地。堂内左右前后排列着12根巨大的石柱,四隐八显。四壁上部为人造石,下护壁为黑色大理石。东西护壁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建国大纲》全文。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表现了***之意。祭堂正中端置着中山先生长袍马褂全身坐像。这座雕像高4.6米,是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的,全造价150万法郎。在石像下的像座四周有六幅反映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浮雕。南面一幅为“如抱赤子”,东面两幅为“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两幅是“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北面是“国会授印”。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而彩色玻璃内窗,在阳光照射下又显出另一番西洋风味。

祭堂和墓室两端相通。墓门分两道,外门是两扇铜质大门,门楣横额上刻有“浩气长存”,第二道门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墓室为天穹状半球形封闭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顶上用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四壁是米色大理石贴面。墓室正中的圆形大理石石圹,直径3.9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谒陵者可以沿石栏绕墓瞻仰,石圹深1.6米,圹内棺座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雕像身着中山装安详如睡。这是由捷克雕塑家高祺年孙先生逝世之初在水晶棺中的形象所作。在这尊卧像下五米处就是墓穴了,孙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安放在穴中央楠木棺座上。铜棺四周用8条钢索固定于四壁,可以说“入土不沾土”。中山先生的遗体自1929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从未曾被打开、移动过。

墓室后面是墓堡公园,现在那里陈列了《中山陵建设史料图片展》,大家如感兴趣一会儿可以去参观一下。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等等。当然钟山风景区除中山陵外还有明孝陵、灵谷寺、头陀岭和白马公园四大景区,如果各位有机会再来南京,希望我能有幸再为大家讲解。

中山陵的讲解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第14篇:中山陵

中山陵

一.景点概况(2分30秒)

1.地理位置、建陵时间、5A级景区 2.墓址选定 3.中山陵的设计者及设计特点 4.孙中山生平5.奉安大典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参观的是国家5A级景区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京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伟大的明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于1926年春动工,1929年夏建成。中山陵由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警钟长鸣,发人深思,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的主人孙中山本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1866年生于香山县。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以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病逝。北伐成功后,根据其生前遗愿,于1929年6月1日迁葬于中山陵。1929年6月1日正午12时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随后,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葬于墓室下的墓穴内。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解职后曾到紫金山一带打猎,他环视四周地形,笑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掊土以安置躯壳尔”。中山陵的墓址是孙中山生前制定的。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决定在紫金山麓建造陵墓。

二.陵前部分(2分钟)

1.孝经鼎的重量、高度和鼎腹的刻字及内置六角形铜牌上的内容 2.博爱坊的建筑特色,高度,宽度及正中匾额的“博爱”题字及出处 3.墓道的长度、宽度及特点

现在我们来到了陵前广场,广场南面八角形石台上的孝经鼎,高4.3米,重万斤。壁上铸“智仁勇”,内藏六角形铜牌,上刻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之母黄太夫人手书的《孝经》全文。

拾级而上迎面的便是“博爱牌坊”。这是一座四柱三檐的冲天式牌坊,高12米、宽17.3米。因其正中的横额上有一块石匾,上面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阴文,所以被称为“博爱坊”。“博爱”一语出自唐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

穿过牌坊,是一条长480米、宽近40米的墓道。墓道分为左、中、右三道。从墓道的设计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中山陵既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精神又具有独特的风格。严格的中轴对称给人以法度严谨的感觉。以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古代帝王墓前常见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三.陵门、碑亭(2分30秒)

1.陵门前广场简介 2.陵门的建筑特点,“天下为公”匾额题字及出处 3.碑亭的形状、建筑特点,碑的高度、特点和碑上的题字 4.台阶与八大平台简介:包括台阶和平台的数量、寓意,第五层和顶层平台的重要陈设

穿过墓道,来到陵门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陵门前后贯通,门顶九脊,覆蓝色琉璃瓦。中门南面石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取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儒家学说所阐述的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三民主义中“民权”所阐发的也正是这种思想。这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目标和追求的理想。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碑亭宽约12米,高约17米,为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碑亭中央立有花岗石墓碑,碑高8.1米,宽4米,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

从碑亭到祭堂共有八段大台阶。每段设有一平台,上三下五共八段平台,寓意“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在西侧的鼎上有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孔,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莫忘国耻。顶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青石鼎。祭堂前还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捐赠的一对华表。

四.祭堂、墓室(3分钟)

1.祭堂前平台简介 2.祭堂的建筑特点和规模、“天地之气”直额及三拱门上的“民族、民生、民权”题字 3.祭堂内的布置:色彩、十二根黑大理石柱、东西墙裙的《建国大纲》、内顶党徽图案及孙中山坐像 4.坐像基座六幅石雕的方位和名称 5.墓室门简介、墓室内部的建筑特色、圆形石圹的直径和深度、孙中山卧像简介 6.墓穴简介

走完台阶,就是陵墓的最高处,祭堂位于平台的正中。祭堂屋顶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檐下有石质斗拱和铜质椽子。双檐之间嵌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之气”直额。祭堂正面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6个篆体大字。进入祭堂,内部以白色大理石铺地,祭堂内的主料为黑色大理石,与纯白色石像一起烘托出静穆庄严的气氛。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大理石柱。祭堂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穹顶上绘有国民党党徽。

祭堂正中是一座孙中山全身坐像,坐像底座四侧还镌刻有六幅石雕,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两幅浮雕是《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

祭堂与墓室两端相通,墓门分两道,外门为两扇铜质大门,门楣上刻有“浩气长存”四个字。第二道门是单扇铜质大门,门上刻有张静江先生所书的“孙中山先生之墓”的七个篆字。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直径约18米,高11米,顶呈天穹状。 墓室中央是一个大理石圆圹,圹口用大理石栏杆围护。圹内石棺座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雕像身着中山装,安详入眠。这是由捷克雕塑家高琪所雕刻。此像与真人的比例为1:1。孙先生的遗体安放在一具美国制造的紫铜馆内,馆上盖有一层密封的水晶透明板,铜馆由四根金属条悬吊空中,穴内再用钢筋水泥密封。孙先生的遗体自奉安大典之后放入墓穴,从未被打开、移动过。

五.附属纪建筑(1分钟)

1.孙中山纪念馆 2.音乐台、光华亭、行健亭、流徽榭 3.中山植物园(原总理陵园植物园)

中山陵周围有许多附属建筑。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原名藏经楼,收藏孙先生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在藏经楼后有三民主义碑廊。藏经楼外还有一尊孙中山铜像。音乐台,是由美国旧金山华侨代表和国民党辽宁省党部捐资建造的。此外还有光华亭、行建亭、流徽榭等社会各界捐建的中山陵纪念建筑。

中山陵的周边还有中山植物园、紫霞湖、正气亭等建筑,大家有时间可以前去游览。中山陵的游览到此结束,谢谢!

第15篇:中山陵问卷

调查问卷 首先感谢大家的协助。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人们对红色旅游景点的参观情 况,以期获悉当代人们对革命历史的关注程度。耽误您的宝贵时间,再次向您致 谢! 1.你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了解吗? A.很了解 B.一般了解 C.不太了解 D.很不了解 2.你是否喜欢现在对革命历史宣传的方式?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3.你一般通过何种途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可多选) A.书籍 B.电视 C.广播 D.网络 E.参观 F.交谈 G.其他 4.你认为现在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的机会多吗?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5.你认为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有助于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A.很有帮助 B.帮助不大 C.毫无作用 6.你对红色旅游景点内的日常工作了解吗? A.很了解 B.一般了解 C.不了解 7.你认为红色旅游景点是否应该收费? A.应该 B.无所谓 C.不应该 8.如果学校(或单位、社区)组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你是否愿意参加? A.愿意 B.无所谓 C.不愿意 9.如果你曾经参观过红色旅游景点,你觉得红色旅游景点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如 果有,是什么?(可多选) A.增 强 文 物 保 护 力 度 D.减少浮夸 施 G.适当增加一些娱乐设施以吸引较低龄人群 H.其他 B.提 高 导 游 解 说 质 量 C.适 当 增 加 音 像 宣 传 F.更新卫生设施或相关基础设 E.发放或售卖纪念勋章或人物塑像

第16篇:中山陵导游词

概述

各位游客,中山陵景区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小茅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5A级景区。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定了墓址。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于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陵墓建于1926年,于1929年完工,整个陵墓由南向北沿着山势逐级升高,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平台、祭堂、墓室。它的设计者吕彦直匠心独具,将整个陵寝设计为“木铎”之状,寓含警钟长鸣之意。

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后,国民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将先生的遗体自北京香山碧云寺移出,由专列护送抵达南京,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三天公祭后,于1929年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从此孙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距今已有80多年。

接下来,我为您简单介绍下孙先生的生平。孙先生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年少时学习医学,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他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名主义学说,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又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的风风雨雨。1921年1月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将军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家大计,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在北京。 陵前部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在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那尊三足两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一。它是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于1933年秋捐资建造,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这是中山大学的校训,也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军人必备的三大精神。在鼎上有梅花图案,鼎的上半部还有六角形的铜牌,上面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这座鼎又被称为孝经鼎。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半月形博爱广场,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称为博爱坊,它的高度为12米,宽17.3米,花岗岩石柱上盖蓝色琉璃瓦,柱脚前后夹抱鼓石,牌坊上雕刻莲花瓣及和玺彩画等图案。正中横额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语出自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孙先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高度概括的最好写照。

博爱坊向前是墓道,墓道长480米,共有三道,中道最宽为9米,东西两道为4.5米,间隔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雪松、荟柏、银杏和红枫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能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整个陵前广场部分气势开阔,绿化规整,具有西方园林开阔大气的美感。

墓道、陵门、碑亭、台阶

穿过墓道,来到陵门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木铎的声音洪亮,而且传的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寓意,其用意也在警示后人。陵门广场的边缘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广场东西栽有千头松和银杏。陵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显得非常的庄严古朴。现在我们看到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陵门,上覆蓝色琉璃瓦。陵门正中的门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手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是与“家天下”相对立的思想。这是对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崇高理想。

穿过陵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碑亭,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亭内石碑高8.1米,正中镌刻有国民党党徽,上面是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

从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目的是让后来人在艰苦攀登时牢记总理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召唤。五权宪法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合掌权利。第四层平台上,陈列着一对紫铜鼎,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上有日军侵华时留下的弹孔。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是福建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在不断攀登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产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叹,

祭堂、墓室

中山陵的修建依托紫金山,陵墓更显气势雄伟壮观。从最下方的博爱坊到祭堂,我们已经走过了平面大约700米,高度大约70米的距离。

先生的祭堂与墓室依托着钟山气势,更显巍峨,让谒陵者感悟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与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 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青石鼎。祭堂前还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捐赠的一对华表。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祭堂和墓室。祭堂墓室的修建为一期工程,工程开始于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后的1926年3月12日,在祭堂的后面开辟墓包花园,内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用大量翔实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展示了中山陵从设计、建设到奉安大典的全过程。

祭堂是陵墓的主体建筑,重檐歇山顶,丄覆蓝色琉璃瓦,坊额正中是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祭堂正面有三扇拱形大门,在门楣上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民族,民权,民生”六个篆字。

祭堂内采用云南的大理石铺地,十二根黑大理石柱采用四隐八显的手法,左右两侧的护壁上有孙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祭堂正中孙中山坐像由法国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孙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在坐像底部的四周,还有六幅浮雕,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讨袁护国。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片断。

祭堂与墓室相通。墓门分为两道,外门为两扇对开铜门,门额上有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第二道门为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纂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墓室为穹隆状封闭式建筑。顶部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墓室中央是一大理石石圹,石圹中有孙中山先生的白色大理石卧像,是由捷克雕刻家高琪雕刻而成。孙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石圹下5米深处。自1929年6月1日到今天墓室从未被打开过。 附属建筑

在中山陵周围附属建筑也很多,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原名为藏经楼,收藏有孙先生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在藏经楼后有三名主义碑廊。藏经楼外有一尊孙中山铜像,是孙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捐赠。

音乐台,是由美国旧金山华侨代表和国民党辽宁省党部捐资建造的。仿中国传统五山屏风样式。光华亭,是由华侨捐赠的,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八角亭。行建亭是供谒陵人及旅游者休憩用的。流徽榭,是中央军官学校的校友捐资建造的,流徽榭上覆盖着白色的琉璃瓦,显得圣洁而宁静。钟山植物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建于1929年,前身是“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廖仲恺何香凝墓在南京紫金山西麓中山植物园的西侧林海中, 2001年7月,廖仲恺何香凝墓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山陵周围还有其他一些附属建筑谭延闿墓、紫霞湖、正气亭。这些建筑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以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捐款修建而成的。

中山陵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我们接下来要游览的景点是灵谷寺,请各位游客30分钟后在停车场集合上车,谢谢大家!

第17篇: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讲解

各位朋友:下面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景点是中山陵。 【孙中山生平】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的著名纲领及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卸职。先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肝病恶化,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建陵始末】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大家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 据说,在民国元年4月1日,也就是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而毅然辞去总统之职的次日,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在此之前,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1925年3月,孙先生临终之际,又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国民党中央决定在紫金山麓给孙中山先生建造陵墓。工程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等人组成的葬事筹备处负责。又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年仅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决定采用,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

1926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1921年6月1日开工,历时3年多,终于在1929年春竣工。1929年6月1日正午12时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一直长眠在这里。

【半月形广场、孝经鼎】

各位游客;现在请随我进园参观。首先来到的是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

1 正南面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紫铜宝鼎,重约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携全体师生捐赠。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叫孝经鼎。

【博爱牌坊、墓道】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这座冲天式的花岗岩牌坊,高12米,宽17.3米,牌坊上端正中的横额上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博爱两字原出自唐代韩愈的《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这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经过牌坊,是一段长480多米的墓道。墓道两旁对称的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惯用的石人石兽,预示着中山先生的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陵门、碑亭】

走过墓道,我们便来到陵墓的正门,这座宏伟的三拱门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筑成。中门横额上有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穿过陵门,是一座碑亭。亭正中这块高8·1米、宽4米的石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颜体大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石阶】

出碑亭,迎面石阶层层叠叠。南京人常说中山陵的台阶像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所以来这游览的客人常常会问: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 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来数一数,怎么样?

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大石街,每段设有一平台,上三下五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现在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捐赠的。请大家仔细看左边的那个鼎,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据说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向中山陵炮击造成的。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第十层平台。到了这里,我想问一下,哪位游客能说出我们刚才一共走了多少级台阶?对了,从博爱坊到祭堂总共有392级台阶,如从碑亭数起则有290级台。建筑师为避单调,将这392级台阶分作十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有大小十个平台。这个数字并非巧合,而是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千二百万同胞。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了。

【祭堂】

现在我们来到了祭堂前,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世了。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阔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居中的“民生”门相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显八隐。祭堂两侧的护壁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宽2.1米,是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6个片断,分别是 “如抱赤子” “出国宣传”“商讨革命” “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

【墓室】

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墓所书的手迹。第二道门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室内圆形,铺以大理石,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以淡红色大理石贴面。墓壁上装有8个反光镜,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墓室的中央是安葬孙先生灵榇的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围着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墓圹正中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奉安大典后就一直长眠于此。

各位游客,中山陵的主体建筑就介绍到这里,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有时间各位可以去参观一下,谢谢大家!

第18篇: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词

景点概况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坐北朝南,前临平川,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国家首批5A级景区,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1905年8月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革命纲领。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终因积劳成疾、肝病恶化,病逝于北京。早在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先生解除临时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长眠此山的想法。他笑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在北京弥留之际,他再三叮嘱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中山陵原名总理陵园,由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在设计上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方式,中轴线格局,依山为陵,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春完工,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所谓奉安大典就是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葬入中山陵的仪式。

陵前部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广场南面就是孝经鼎。鼎的基座是一座钢筋混泥土结构的三层八角形石台,内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外镶苏州金山石。台上正中有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这只铜鼎是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携全体师生于1933年秋所捐赠的祭物。鼎的正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也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写照;鼎的背部层刻有国民党以孝治国的8个字:“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鼎内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称为“孝经鼎”。由陵前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高12米,宽17.3米的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位于墓道入口的花岗岩牌坊,是用大块福建花岗岩建成,牌坊上端正中的横额上刻着“博爱”二字,这两个字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参观完博爱坊,请各位随着往前走,眼前所见的即是墓道。整条墓道长480多米,分为三道:中道宽12米,左右两道各4.2米。中道和左右两道间隔处栽植了雪松、桧柏等常青树木。左右墓道的东西两边种植有银杏、红枫等树。墓道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设计,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精神,又具有 独特的风格,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

陵门、碑亭

各位游客穿过墓道,我们所见的广场就是中山陵的第二大广场,其上有一座单檐歇山式仿宫殿式建筑——陵门。陵门有三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镂空铜门。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一种与“家天下”相对立的思想,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那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表达了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目标和所追求的理想。穿过陵门,我们眼前这座重檐歇山顶的方形亭子即是碑亭,其上覆蓝色琉璃瓦,采用花岗岩建成。碑亭正中有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碑的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大字。在字的上方是一枚阴刻的国民党党徽图案,碑帽为云纹,碑座是“山”的图案,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功绩比山高,与天齐,屹立于天地之间。出了碑亭,到祭堂前平台,共290级台阶,形成了上三下五的格局,此设计寓意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从博爱坊前的平台算起,则是392级台阶。为避免单调,设计者将这392级台阶,分为十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有十个平台。朝下看,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第四层平台上,陈列着一对紫铜鼎,是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西侧的那只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这两个洞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虽然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洞仍然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踏上第五层平台上,我们见到了两个石狮子,大家仔细看一下西面那个石狮子的脚和尾巴是后安上去的,文

革时期意为割断资产阶级。

祭堂、墓室

登上台阶,我们便来到了中山陵的主体建筑——祭堂。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上面刻着彩云等石纹式,为林森所赠。据此不远的前方各有一个石座,其上是一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祭堂的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用花岗岩砌成。祭堂的三拱门楣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纂体鎏金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还有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4个金字直额。进入祭堂,即可看到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东西四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顶部绘有国民党党徽图案。祭堂正中是一尊孙中山全身坐像石雕,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1930年从法国巴黎运到中山陵。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另一幅是“讨袁护国”。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想通。墓门分为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极富中国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有“浩气长

存”横额,取自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的题字。第二道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书“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纂字。门开启时,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看见。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窿状,镶有国民党党徽图案。室内圆形,四壁用淡红色人造大理石贴面。墓室的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墓壁上装有目光灯,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杆。墓石圹室正中安放着孙中山身穿中山装的汉白玉卧像,令人肃然起敬。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祺按孙中山遗体的形象1:1而创作的。孙中山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面约5米处。

附属纪念建筑

中山陵周围有许多附属建筑,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原名为藏经楼,收藏有孙先生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在藏经楼后有三民主义碑廊。藏经楼外有一尊孙中山铜像,是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星庄吉捐赠的。在中山陵南端的音乐台,是由美国旧金山华侨代表和国民党辽宁省党部捐资建造的。先生的陵墓周边还有光华亭、行健亭、流徽榭等社会各界捐建的中山陵纪念建筑,大家有时间可以前去游览。

各位游客,中山陵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我们接下来要游览的景点是灵谷寺,请各位游客30分钟后在停车场集合上车,谢谢大家!

第19篇: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来到了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她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他是南京城的名片,有半部民国史之称)

孙先生简介: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早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学医的,后毕业于香港的西医学院,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清朝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孙中山依然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已经宣布独立的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但也紧当了临时总统三个月后,为了追求南北和平,与袁世凯妥协,于童年的4.1日,辞去总统的职位,让位于了袁世凯,要求袁世凯发誓效忠共和,推翻帝制,来南京就任总统,但是袁世凯(他的幕僚以及势力都集中在北京)所以他当然不愿意来南京,就找了背景兵变为理由在北京当了总统,此后,孙中山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遗体经过防腐处理,安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 1929年6月1日安放(长眠于)在了南京中山陵。

(在没到中山陵之前,先允许我给大家提个问题?这边我一般上去后再讲,这样客人回头看到中山的风景时你讲的效果会更好?)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

原因有三点:1.早在1912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2.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可以稍微解释一下啊)。3.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希望国民党人能将他未完的革命事业继续坚持下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须努力)。 孙先生去世后,遗体三天后送去了北京协和医院,进行防腐的处理,先生在去世之前,曾交代过,希望遗体能像俄国革命家列宁一样放在水晶棺里,供后人瞻仰。先生的遗体也是经历了万般的磨难啊。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蒋介石,黄兴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实地察看,选好陵址,划地2000亩修墓,又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全国征集了40多份,其中选中了,在众多应征者中,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的,后来因为成绩优异,被公派到美国康来尔大学继续深造,回国后在上海办了颜记建筑事务所。中山陵是在1926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9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留学美国、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近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8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

(中山门,前面是沪宁高速入口了,前面的这个门叫中山门,最早是明朝故宫的朝阳门,后来为了迎接孙先生的灵柩,门往后移了100米,将朝阳门改中山门,纪念孙先生,中山门这几个字据说是汪精卫所提,汪精卫大家所熟知的大汉奸,他一直是孙先生的忠实的跟随者,在1937年日本攻下南京,汪精卫逃到朝鲜之后,致电给日本政府,和日本勾结,为了让日本支持他的汪为政府,转让中国土地的主权,之后汪精卫死后,遗体由日本军队的护送下,安葬在南京的梅花山这个地方,以前是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墓所在,当时,汪老婆(陈璧君)怕汪死后会被焚尸,就亲自布置墓室,墓室布置得很牢,随着汪的死去,日本投降,枉为政府垮台,蒋返南京,国民党开了秘密会议,炸汪坟,在前三天,把中山陵这代的路道全部封锁起来,对外宣称抓汉奸,在深夜时把汪坟炸了,当时南京的市长马超俊亲自查看,发现汪身上有个字条是他老婆写的“魂兮归来”是个招魂之术,马超俊看了之后,命人把汪的尸体装上大卡车,送到清凉山焚尸,把骨灰给撒了。又连夜把汪坟铲平,修了个亭子,叫观梅轩。没有人能想的出来这里风景怎么美,曾经埋过汉奸。)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枢,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全长12公里,也是南京第一条柏油马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就是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路了,很漂亮,两边都是法国梧桐树,是南京重要的行道树,其实这种树是产自己咋们中国云南地区的,应为这种树很漂亮,当时有个人法国人将它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在法国那边也有种梧桐树,她们叫中国梧桐。(这种树很适合南京的气候,我们都知道南京是全国三大火炉之一,当炎炎夏日,人们来往穿梭于城市,大树底下好乘凉蛮。不然的话你会免费的享受一下蒸桑拿的感觉哦)咋们朋友马上要到中山陵参观了,小刘要告诉大家,中山陵里不能抽烟和乱丢垃圾,抓到了,您可能想大不了罚款嘛,我这次出来旅游,什么都带的不出,就是钱带得比较多,到时候钱都没有用了,南京市博爱之都,违反了规定,景区管理员不罚您款,而是要您也要博爱一下,为孙先生打扫陵墓2个小时。中山陵里面还有景点交通车,大家不要坐了,它开往其他的旅游景点的车子,凭票坐视免费的,但是到了另外景点,是要掏钱买票才能进去了。马上车子就到中山陵停车场了,下车后,大家带好贵重物品,车停稳后在下,进入陵园前面会有一条商业街,大家别急的去这边买,一会大家随小刘上去,一定要跟紧了,我们门票是一票制的,只能用一次,您要是没有随小刘进去,那您就得自己在陶80元买漂亮进去了,好了,我们马上到中山陵去了,等车停稳后,大家带好贵重物品随小刘下车。

好了,我们朋友现在跟着小刘走,去看看钟山风景区的导览图,这个可就是南京最高的山脉了,448米,只能说是个小丘陵了,(我们现在在什么位置啊?39,记好咯待会我们就在这边集合,我们中山陵1.5半小时,记得在*点时准时到这里集合,迟到的人到了车上要给我们大家表演节目。O(∩_∩)O~)先来看下左边的红色建筑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娘娘的合葬墓-明孝陵,已经和北京的明十三陵,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了,很可惜地面上的红色建筑都被天平天国时期打战时毁了,地面的建筑师清朝两江总督曾国藩重新修建的,规模大不如前了,地宫没有开发出来,之所没被开发,因为怕文物出土后会被氧化掉。那文物没法保存了,北京的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龙袍就被氧化掉只剩碎片了,后来南京的云景博物馆用了3年时间,重新复制了一件,。马王堆出土的纱衣,一拿出来之后,不久也化为灰烬了。所以南京的明孝陵没有开发。有很多的秘密留给后人去探索了。大家可以看下,在明孝陵神道有座梅花山,这个是初春赏梅的胜地,这个是东吴孙权的陵墓的所在,也是汪精卫的陵墓所在,蒋返都南京后,把汪精卫陵墓炸掉。 中山陵比明孝陵位子高点,中山陵整个是成一个古代大钟的形状,因为钟声能传的很远,也是警示后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大家看下我们今天所走的路是一条路直上直下,一目了然。大家看下在明孝陵和中山陵的之间有个亭子,其实是蒋介石为他死后所选的墓,比明孝陵高些,比中山陵矮,蒋认为自己的功绩比朱元璋厉害,可无法和孙中山先生相比。左边是灵谷寺景区,明清时间是香火非常旺的寺庙,不过毁了,现在时是北伐阵亡的将士和淞沪抗战牺牲的将士的公墓。

紫铜宝鼎:接着跟着小刘去参观中山陵景点区吧。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戴季陶和老蒋是很好的朋友,称蒋介石在日本与戴季陶共居时,戴季陶结识了当地的护士重松金子。交往之下,金子怀孕了,并且产下一子,这个儿子便是蒋纬国。金子生下蒋纬国几年就过世了。因为生父戴季陶的原配钮有恒性情较烈,如果知道丈夫出轨的话,就要闹翻天了。一直没有让他的原配知道,戴季陶很容易地就瞒著她,和好友蒋介石说好,由蒋认子。蒋介石把婴儿取名为纬国,与在上海结缘的夫人姚冶诚一起抚养。蒋介石蒋蒋伟国视为己出,非常的疼爱他。最后在1989年1月11日,蒋纬国以《蒋经国总统逝世一年来的感受》为题在台北发表演讲,首次在公开场合谈及自己的身世。蒋纬国说,就他而言,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戴季陶,“做谁的儿子,我都愿意。”

爱牌坊: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博爱牌坊。正中有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要爱天下人,南京也被称为博爱之都)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第二根柱子上有个横线,是当时选材的时候选短的,本来要追究那个工人的责任的,后来想是为孙先生修陵墓,就算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里也是拍照最好的地方大家可以在下来时拍拍照。

墓道: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中国的传统风格,庄严肃穆,独具特色。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而墓道两边的这些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大一,现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下面是八角金盘。是很好绿化植物,防尘防污染的。

天下为公:墓道尽头是平台。左右两边是日本友人赠送的松树,六棵,叫千头松也叫千层松,,左右两边是守灵人住的,发现房子是斜的吗?其实不是的,这是建造时特地怎么设置的,凸出来的地基部分是将地面填平,在上面建造房子,给我们错觉是斜。其实是正的。前面是陵门所在,三拱门,中间是不开,只有孙中山出生11月12日和去世那天3月12日开的。解放之后,台湾国民党宋楚瑜和连战来事都开了中间的门走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碑亭:过了陵门便是碑亭。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颜体大字。谭延闿书法是当时明国时期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楷书写的很好。孙中山本来是要举行国葬的,但后来改成了党葬,孙在党内当过最高的职位是总理,所以这里写实党葬总理了。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不好还好没有写,大家都知道汪是汉奸,孙中山是一代伟人,伟人的碑由汉奸来写,显然不好,这个也是天注定不让汪写的

在碑亭后网上看,迎面石阶层层叠叠。所以来这儿游览的客人常常要问: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 这个要从博爱坊数起起了392级。代表着孙先生所提出的三名主义“民国民权民生”和五权宪法“司法考试检查立法行政”。现在往上看我们可以看到层层叠叠的台阶,一会大家跟着小刘往上走,到了顶部可以看下,可以看到什么,小刘就不告诉大家,只有坚持不谢的人才能看这一景观了。

1337年南京发生一件震惊中外的惨案,南京大屠杀,当时日本在13937年12.13日攻下南京维持了6个星期的大屠杀,杀了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和已经投降的军人。达到30多万人。有人计算过了平均是12秒杀掉一个中国人。

来到临近顶端的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洞。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鼎是上海市政府赠送过来的,正好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炮弹打穿的。这两个洞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没有把他修复时为了留给后人看的,勿忘国耻。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终于登上顶台。现在大家往下看,中山陵气势宏伟,壮观,看看台阶,只能看到平台看不到台阶,这个就是中山陵设计非常有特设的地方。再看看,整个中山陵只有两种颜色,蓝白,是中国传统的孝色,也是国名党旗青天白日旗的颜色。

祭堂:现在大家面对的就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常令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居中的\"民生\"门相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朋友们,祭堂和墓室,不能讲解了,我们不能吵醒了孙中山先生啊,小刘我就在门口给大家讲解下,一会他们再进去参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黑色石柱12根,四根相欠在墙壁内测,代表一年的12个月4个季节春夏秋冬。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6个片断。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 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

墓室 :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椒图)极富中国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所书手迹。第二道门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四周围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是南方人,各自不高只有158.为什么祭堂内的坐像身着长袍马褂,而这里却改穿中山装了呢?原来当年国民党内左右两派矛盾尖锐,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主张塑像穿长袍马褂;而左派则主张穿中山装。两派意见不合,结果各搞各的,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各位朋友,孙先生的遗体究竟是否还在中山陵,这是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自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磨难。1925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时,他的遗体经过防腐处理,暂时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云寺。1926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北京的军阀张宗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孙先生的遗体压住了他的风水。于是他打算要焚化遗体。后经爱国将领张学良派兵保护,遗体才得以保存,1929年5月28日灵柩由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浦口,6月1日运达中山陵。将灵柩放入圹中。紫铜棺下有一特制楠木垫,棺上有一层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当年公祭时,站在石圹边,扶栏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遗容。但是后来发现孙先生的遗体开始发胖了,后来国民党决定还是将孙先生入土为安,因为之前张国良把孙先生的议题存在当时是藏在山洞当中的,大家都知道,山洞空气阴冷潮湿,外加当时的防腐技术不行,遗体又运来运去的,有了棺材不是很密封了,孙先生的遗体有点发胖了,就没有办法去供后人瞻仰了,只能改成了土葬,不过虽然是土葬,但是还是做到入入土不沾土,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曾准备将遗体运往重庆,蒋请了美国的爆破专家抗侧了一下,当时最终结果是,墓室太坚固了,打开拿炮弹炸,但成功的机会只有30%,国民党不答应,蒋介石作罢,如果用凿开的方法,时间太长了,来不及,就没有运到重庆去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也是这个原因,最后是拿了一套孙先生的义务在南京上空庞璇了3周,送到台湾去的。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孙先生一身用过四口棺材。

孙中山逝世后的第三天,遗体被运到北京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然后被装殓在一副美式楠木棺中。这是孙中山的第一副棺材。

孙中山遗体入殓后不久,孔祥熙嫌这副楠木棺太小,又换了一副大的楠木棺。这副楠木棺为椭圆形,前端呈方形,棺中用玻璃作隔层,揭开棺盖便可瞻仰孙中山的遗容。

孙中山临终前曾说,愿如列宁那样保存遗体,供后人瞻仰。所以,治丧处向苏联订购水晶馆。该棺的外盖及外层均系钢质镀镍,银光闪亮。但经专家检查,此棺质地较脆,加之长途运输,有个角坏了,所以没有使用。后停放在北京碧云寺中山纪念堂,供人瞻仰。这是孙中山的第三副棺材。

孙中山的第四副棺材是从美国订购的紫铜棺。制作考究,外形精美,价值1.5万两白银,于1925年8月运到上海孙中山先生丧事筹备处。宋庆龄看后很满意。1927年4月,上海葬事筹备处迁到南京,紫铜棺也运到南京。1928年12月30日,紫铜棺被运往北京。

1929年5月22日,国民政府在北京西山碧云寺为孙中山举行了隆重的换棺仪式。孙科请协和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将孙中山的遗体揩拭干净,加裹白绸,并理发,然后由孙科、郑洪年、马湘为其穿了内外衬衣、白绫内裤、白丝袜、黑缎鞋,外加素蓝纱袍、黑素缎马褂、白丝手套。穿戴整理完毕之后,孙中山遗体被小心翼翼地移入紫铜棺内。棺四周放白绸棉垫和白绸丝棉袋,身上盖锦缎方被。1929年6月1日,紫铜棺柩运到中山陵,由孙中山的8名卫士抬入墓穴安葬。

易换下来的那副楠木玻璃棺,放入了孙中山的衣服、鞋袜后,被封入北京西山碧云寺石塔内,立法院长胡汉民为之题写了“孙中山先生衣冠冢”石碑。第一副楠木小棺则存放在北京中法中学

在墓室内曾经发生了一件刨腹自杀事件。当是有个国名党元老,叫续范亭,他一直是孙先生的忠实拥护者,孙先生去世之后,目睹了国内的战乱,曾跟说蒋介石希望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但是蒋不干,他只能眼睁睁的看孙中山先生打拼了一身的革命事业就要毁于了国名党手中,心理很是悲伤,于是有一天去了拜谒了孙先生的之后,来到墓室,失声痛哭,拿了把小刀,剖腹自杀,一表明智,随后有士兵发现,送往医院救治,之后与国名党彻底决裂,投身于共产党。

好了各位朋友们,中山陵参观到此结束,大家到墓室参观时,请大家绕着石矿走一圈,表示对孙中山的尊敬。大家出来后,有兴趣可以去后面的墓宝花园参观,自由活动50分钟,我们*点准时上车集合。谢谢大家。 补充资料:

沿祭堂外广场两侧后壁有一道门,通向墓堡公园。中为墓室宝顶,呈覆钟形。墓堡后墙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安全过程。

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它们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友人捐款修建而成。另外,位于梅花山顶的博爱阁,是一位台湾同胞捐资兴建的,于1993年11月12日孙先生诞辰127周年时落成。

各位朋友,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晚年又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也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拥戴和颂扬。解放后,中山陵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

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

第20篇: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

各位游客,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有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有去中山陵,可以说年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八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给力,最具有吸引力和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说说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中山本名孙文,字逸仙,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州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曾在香港、檀香山等地求学,毕业后来到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 “驱逐达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学说,(即“民族、民权、民生”); 1911年10月,领导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12年1月1日于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5月就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孙中山提出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1925年3月于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正式安葬在南京的中山陵。

中山陵由我国著名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依山而建,平面呈警钟形(又称木铎形),主要建筑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取形于钟,象征孙先生致力唤醒民众,反抗压迫,争取民主自由,同时也象征中山先生的精神如响亮钟声,响彻遐迩。

1 陵墓在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奠基,1929年春天完工。

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的灵柩,南京修建了第一条柏油马路—中山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12公里,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同时改朝阳门为中山门,修筑了长3公里的陵园路。车出中山门,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陵园路,就像巴黎人以香榭丽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陵园路的终点就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整个陵园广场象一把打开的折扇,其意宽敞,庄重朴实。)

广场正南是一尊紫铜宝鼎,它三足两耳,重达万斤,高4.3米,腹径1.23米,是1933年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师生和戴季陶捐资铸造的,在鼎的腹部铸有中山大学的校训“智仁勇”三个字,鼎内竖有六角型铜牌,刻有戴季陶母亲黄老夫人所书的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称“孝经鼎”

由广场拾阶而上,迎面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四柱三门冲天式石牌坊,坊额正中有“博爱”两字,这是孙中山先生亲自书写,它出自于韩愈“原道”中“博爱之为仁”一语,,孙先生把它引申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这两字也是孙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此坊我们一般称为“博爱坊”。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480米的墓道,墓道两侧种有两两相对的雪松、桧(gui)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了古代陵墓前的石人石兽,寓意中山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穿过墓道,我们就来到陵门,陵门是一座单檐歇山式仿宫殿式建

2 筑,正中横额上有“天下为公”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它最早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上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是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也是孙先生毕业奋斗的最高理想和对在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游客们,请看,这是碑亭,重檐歇山顶,上盖蓝色琉璃瓦,亭中有一块高大的石碑,它高9米,(宽4米),碑座上有山海图案,碑身刻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为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所写。碑额上有阴刻的国民党党徽。

出了碑亭我们迎面看到的是层层叠的台阶,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石阶,每段设有一平台。上三下五计八段平台,其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三民为:民族、民权、民生;五权为: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五权)。从博爱坊算起,共有392级台阶(象征中国3亿9千2百万人民)。意图让游人在攀登时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一总理的遗言。

来到第四层大平台,在平台上陈列一对铜鼎,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 鼎身上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两旁还有一对青石狮子,这是福建著名雕刻家蒋文子雕刻的。在日军侵华战争中这两样东西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各位游客,您注意了没有,中山陵的台阶从下往上看,是只见台阶不见平面,从上往下看,是只见平面不见台阶,这也是中山陵一大特色。

3 走完了台阶,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祭堂,是一座中西合璧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在门楣上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手写的篆字“民族、民权、民生”。 在重檐正中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四个金字。下面请随我进祭堂参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孙中山先生的坐像。坐像高4.6米,先生身穿长袍马褂,双脚并坐,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这是由法国著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的。坐像底座的四侧刻有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为内容的6幅浮雕:正面“如抱赤子”、东面两副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背面是“国会授印”,西面两副是“振聋发聩”,“讨袁护国”。

祭堂内用云南产大理石铺地。堂内四隐八显排列着12根巨大石柱,左右两侧墙壁上镌刻的是孙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祭堂内顶部是彩色马赛克铺就的国民党党旗“青天白日满地红”。 表现了***之意。

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墓室外门是两扇铜质大门,外门横额上刻孙先生手书“浩气长存”四个字。第二道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由张静江所书。

墓室为半球形封闭式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顶呈天穹状,上用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四壁米色大理石贴面。墓室正中的圆形大理石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棺座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着中山装的汉白玉卧像。由捷克雕塑家高祺按孙先生遗体形象而做。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

4 放在卧像下五米处。自1929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从未被打开、移动过。

1961年国务院把中山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5A级景区。

整个中山陵庄严肃穆,精美雄劲,它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他设计的中山陵平面呈警钟状,寓含“警钟长鸣,唤起民众”之意。整个中山陵主体建筑是按中枢线分布的,它在继承了古代陵墓礼制建筑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将艺术与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完全融合相得益彰。

在中山陵附近还有藏经楼、音乐台、水榭、行健亭、光华亭等大小200多处景点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的话,不妨去看一看,好,中山陵的游览今天就至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配合,不到之处请提宝贵意见,再见! 问答

1.紫金山:又名钟山,山体呈东西向,素有“钟山龙蟠”之称。其历史变迁:战国时称金陵山,(因在山下埋下一座金子做的陵墓而得名)

东汉:钟山(看起来像只钟); 东吴:蒋山 ;东晋:紫金山(山体表面呈紫色); 南朝:北山;元末明初:蒋山; 明朝:神烈山。

2、孙中山生平:1866年月日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他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

5 的三民主义学说。( 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领导了二次革命。1915年领导护国运动; 1919年改国华革命党为国民党,)1921年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将旧民主义学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3.中山先生两次担任总理和总统的时间:1912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1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05年任中国同盟会总理;1919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任总理。

4、简述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同盟会的内容。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两个月内有十多个省先后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爆发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次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继辛亥革命后发动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斗争。

护国运动:袁世凯伪造民意,悍然称帝,引起人国人民反对,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积极开展反袁斗争。

护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反对段祺瑞军阀统治,维护《临时约法》的武装斗争。

同盟会:1905年8月,由孙中山倡导在日本东京成立,选举孙中山为总理,确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4、孙中山去世前留下三份遗嘱:一是给苏联政府,二是给国民政府,三是给家人。在给家人的遗嘱中道:(1)归葬紫金山(2)仿殓列宁(3)和平、奋斗、救中国

5、陵墓建筑:

(1) 设计者:吕彦直,山东人,191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他除了设计中山陵外,还设计了广州中山纪念堂,越秀山纪念碑均获奖。

(2) 建筑特点:适用:祭堂空间较大,墓室、祭堂既分又合。

坚固:材料采用花岗岩、大理石、形状为上、下两层。

美观:整个建筑均为蓝、白色,体现了朴实无华的美。

形状:木铎形。风格:以白、蓝两色为主色调。

中西合璧

(3) 承建单位:上海姚记新记营造厂(一期工程)。新金记康号(承包水沟等);上海陶馥记营造厂(三期)

6,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内容

1905年中国同盟会提出旧三民主义:民族就是以武力推翻清朝;民权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民生即核定地价,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解释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强调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和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即为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即主张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一大”标志,是第一次国共合作

7 正式建立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7、什么是五权宪法?

为了避免专制独裁的政治弊病,参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和中国封建朝代的考试,监督二权,合计五权。(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

8、为什么孙中山先生举行党葬?

(一)是蒋介石希望强调“党治国家”体制,体现党葬高于国葬;

(二)是孙先生是国民党创始人,实行党葬使他独特的历史地位,以及国民党与他特殊的关联,得到特别的强调;

(三)是葬仪与实际政治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孙中山身后的丧事操办权,其实就是掌握了一种文化权力。

(四)是党葬中举行大规模的悼念活动,国民党人既表达了对孙中山的追悼,更借机宣传了孙中山的政治主张。

因孙先生在党内职务是总理,为他举行党葬更符合他的身份。

9、“天下为公”含义?

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和家天下思想相对立,是民权的一种解释),意思是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

10、孝经鼎:

为整个中山陵的钟摆, 鼎上 “智、仁、勇”三字是中山大学校训;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均为做人的准则,《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述了孔子与其弟子曾子的一段对话,通过对话阐

8 明孔子的孝道思想。此处原来是孙中山的铜像,现移至“藏经楼”前,此铜像由孙中山生前好友梅屋庄吉(日本)赠送的。

11、祭堂内座像下面六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

南面:如抱赤子 ;东面:出国宣传;商讨革命;

北面:国会授印; 西面:振聋发聩;讨袁护国;

12、中山陵祭堂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怎样理解?

(1) 祭堂外观是重檐歇山式,但在四个屋角上面是堡垒垛。 (2) 采用西洋式石结构的材料,但构造方面采用中国古典的梁架(斗拱),并用民族的装饰图案,但藻井却采用了西方建筑材料马赛克。

(3) 室内色彩未用传统的颜色,而用黑白两色为基调。 (4) 传统的祭堂中供牌位和画像,而这是供奉的是汉白玉雕像。

13、奉安大典:孙中山共有三具棺木:楠木玻璃盖棺、水晶棺、美式紫铜棺

1929年5月22日举行易棺仪式,由楠木玻璃盖棺移入美式紫铜棺,5月26日下午5时,灵车由北京前门火车站起程,5月28日上午10时到达南京浦口火车站,由“威胜号”军舰奉送至下关码头,先到中央党部,经三天的各界人士公祭后于5月31日下午6时举行封棺典礼,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凌晨4时从中央党部起灵,10时零8分灵柩登上墓顶平台,随后进入祭堂。

14,袁世凯窃国:1911年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凭借北洋势力和帝国

9 主义的支持,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出兵向革命党要挟议和,一面威胁孙中山让位,一方面挟制清帝退位,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在北京建立起了地主买办联合专政的北洋军阀政权。 15,中山陵的设计平面图有什么意义? 中山陵平面为木铎形(警钟形)。铎形如铃,为古代颁布政教法令时用。在中山陵,即表示“使天下皆达道,及“木铎警世”之意,象征中山精神如洪亮钟声,无远弗达(没有传播不到的地方)。(取形于钟,象征孙先生致力唤醒民众,反抗压迫,争取民主自由,为挽救国家民族而奋斗不息的精神)。

16、简述中山路的由来。

答:为迎接中山先生灵柩由北京运回南京,当时的南京政府拨款150万银元修筑了一条“迎柩大道”。这条大道西起中山码头,经过中山北路、鼓楼、中山路、新街口、中山东路,东至中山门,全长12公里,是南京的第一条柏油马路。

17、中山大学: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这所大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笃行”的校训。原校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山大学。1935年学校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九十年代,由国家批准率先在华南地区设立第一所研究生院,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10

18、孝经是怎样一部著作

《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述了孔子与其弟子曾子的一段对话,全文共计十八章,主要阐述了孔子的孝道思想,主张以孝治天下,“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其核心思想。清代《孝经》为文人必读之书,堪与四书五经齐名。

19,中山陵陵墓设计招标是前三名是:青年建筑师吕彦直的方案获得一等奖、范文照获得二等奖、杨锡宗获得三等奖。

20、治国方略内容:民主,民权,民生,后是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1、简单介绍中山陵周围有哪些名家设计的附属建筑:音乐台:1932—1933旧金山华侨捐献,杨延宝设计;行健亭:1933广州市政府捐,寓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徽榭:1932黄埔军校校友捐赠,顾文钰设计,徐向前题名。此外还有藏经楼、光华亭等。

22、中山装特点:站领,四个口袋,七颗扣子,穿起来方便,省料实用。

23、民国四大书法家:谭延闿、胡汉民、于右任、吴敬恒(吴稚晖)

24、民国元年是公历:1912年,1929是民国十八年。

25、戴季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官员。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1917年由上海赴广州任大元帅府秘书长。五四运动期间,在上海主编《星期评论》周刊。

11 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长,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长等职。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共活动。同年先后发表《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文章,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国民党右派的“理论家”。1927年,协助蒋介石策划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长期充当蒋介石的谋士。1948年6月改任国史馆馆长。1949年2月在广州自杀。

26、黄埔军校:全称“黄埔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在广州附近黄埔创办的国共合作的军事学校,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叶剑英、恽代英等先后在该校担任政治军事负责工作,后迁到南京改“中央陆军学校”。

27、如何判断法国梧桐和英国梧桐。

法国梧桐的树皮脱落时是呈块状,英国梧桐的树皮脱落时是呈条状。

28、为什么说祭堂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

(1) 此建筑是重檐歇山顶,为中国传统建筑特色 (2) 祭堂外建有四个堡垒是西洋建筑的典型。

29、紫金山如何得名?

东晋元帝渡江时见钟山顶峰有紫色光芒,遂得名紫金山,其实是 在山的北面裸露出紫色的岩体,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紫色的光。

12 30、孙中山为何选紫金山为长眠之地?

(1)早在1912年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就向他推荐过这块风水宝地;(2)辞去总统职位后,中山先生与朋友来明孝陵打猎,曾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葬躯壳尔。”(3)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

31、简述墓室内墓穴。

答:卧像以下5米为墓穴。墓穴四壁为钢筋混凝土隔墙,内铺花岗石垫层。穴中央楠木棺座上安放孙中山先生的紫铜灵榇,铜棺四周用八条钢索固定于四壁,可以说是“入土不沾土”。中山先生灵榇自1929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从未教打开、移动过。

18、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总统的情况?怎样上任?又是怎们辞职的?

游中山陵范文
《游中山陵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