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参谒中山陵

发布时间:2020-03-03 14:28: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参谒中山陵 张江林

南京作为吴、东晋、宋、齐、梁、陈的六朝古都,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给南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古迹。如果把众多历史文化古迹比作撒满天穹的星星,那么中山陵无疑就是最具光明的月亮。在我国,人们只要一提起南京就会联想到中山陵,所以中山陵就是南京的一张名片。

也许是机缘巧合吧,七月一日,正是中国共产党庆祝成立95周年的日子,我们长汀退休教师及家属一行10人组成的旅游团,在导游的带领下前往中山陵参观。旅游大巴刚在停车场停稳,我们就蜂拥而下。这一天天气实在糟透了,老天爷仿佛为了考验我们的决心与毅力似的,满天乌云密布,瓢泼似的大雨一阵紧似一阵。导游介绍说,我们可以选择每人花15元,乘坐景点的旅游车前往陵前广场,也可以步行前往,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我们经过短暂商量,决定步行前往。因为这样可以集观景、健身、磨练意志、节约经费、显示虔诚于一身,最大化地达成旅游的目的。于是,我们一行冒雨出发了。尽管我们事先做足了功课,打雨伞的打雨伞,穿雨衣的穿雨衣,有的还在鞋子外面穿上了鞋套,但依然抵挡不住疯了似的暴风雨的侵袭,一会儿鞋袜湿了,一会儿衣裤湿了,但是参谒伟人的强烈愿望使我们精神抖擞 ,一往无前。一路上,导游边走边向我们讲解说,中山陵参照帝王陵墓规划,平面呈警钟形,寓意警钟长鸣,发人深省。整个建筑群由博爱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组成,由南向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陵前广场。只见它位于中山陵的正前面,导游提示我们观察广场的形状,发现它呈半月形,导游说,这是“钟”的下沿。站在下沿边上往前看,不远处是一座四柱三门花岗石牌坊,中门上端的横眉上刻着“博爱”二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据说“博爱”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他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我想“博爱”是一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大爱,充分表现了孙先生对祖国、对人民无限深情的爱。尽管大雨不停地下着,但是广场上仍然聚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这就是人们对这种大爱的回报吧。导游介绍说,牌坊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墓入口处,至此朝拜者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入内。据说当年国民党元老连战等前来参拜也一样步行入内。

穿过牌坊就来到墓道。墓道笔直笔直的,在雨雾笼罩下,尽头处一片蒙眬。柏油路面宽阔平坦,路面上行走着一拨又一拨或三三五五,或十十八八的参谒人群。道路两旁种植着一排排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雪松。由于雪松长势太茂盛了,所以每一棵都用铁架子支撑着。雪松长长的枝杈向着墓道伸展,遮住了大半条墓道。导游介绍说,一般帝王墓道两边排列的都是石人石兽,当年筹建陵墓时,孙夫人宋庆龄等治丧委员会人员考虑,为了体现孙先生与帝王的本质区别,宜将石人石兽改为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节约经费的树木为好。最后经过反复筛选,选中了四季常青的雪松。它喻示孙先生的浩然正气天长地久,万古长存。现在,雪松已经成为南京的市树。

走完墓道就来到陵墓的正门。这是一座古朴、庄严、肃穆的四角形花岗石碑亭。亭顶的琉璃瓦瓦蓝瓦蓝的。门面上有三个拱门,中门略高,两边略矮。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镂花铜门。中间拱门的门楣上刻有孙先生亲笔所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代表了孙先生毕生的奋斗目标和无尽的理想追求。循着中间拱门往里看,里面矗立着一块高高的石碑,碑的正面刻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十三个鎏金大字,旁边还注有下葬时间: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看了碑文我们都好生奇怪,孙中山不是国民政府的临时大总统吗,怎么称其为“总理”呢?询问导游后得知,由于当时政府对丧葬事项不闻不问,所以为孙先生举行的并不是国葬,而是党葬,而孙先生在党内的职务是总理,所以称之为“总理”。我们听后恍然大悟,怪不得碑文上书“中国国民党葬孙先生于此”了。导游还提醒说,大家注意看碑的背面是没有题写任何文字的,那是因为大家认为像孙先生这样伟大的功绩是无法用文字表述的,于是决定不写铭文。

绕过碑亭,一条长长的石阶展现在眼前,这条石阶直通祭堂。导游介绍说,石阶共二百九十级,分成八段。每段交界处都有一块平台。从下往上看,可以看到一级一级的石阶;从上往下看,看到的是一块一块的平台。我们抬头仰望,但见长长的石阶上,上上下下的游人络绎不绝。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撑着花花绿绿的雨伞,与两边的树木花草在雨雾的笼罩下浑然一体,构成一幅长长的画卷。导游提醒说,石阶太长,大家千万要量力而行,觉得不行就千万别逞能,适可而止为好。我想这些话对那些养尊处优者来说也许是中肯的,对于我们这些久经沙场的老黄忠来说绝对是多余的,区区290级台阶何足挂齿!我们毅然加入了攀登队伍,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祭堂门前,这是一块宽阔的平台。抬头仰望,但见一座中西合璧的宫殿似建筑耸立眼前,仿佛一座坚固的堡垒。从蓝色的琉璃瓦上往下流淌的水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条条水珠构成一块宽阔的珠帘给祭堂增添了几分靓丽。屋檐下是石质斗拱。两层瓦蓝屋檐夹着的正中斗拱上,嵌着孙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直匾额。祭堂正面有三扇拱形大门,门沿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每扇门都有对开的镂空花格铜门。三扇门的门楣上,从左至右依次刻着“民权”、“民生”、“民族”六个篆体大字。这就是孙先生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三民主义”。看完祭堂我们返身往下俯视,果然看到的是一块一块的平台,石阶上依然涌动着上上下下的人群。尽管雨雾蒙蒙,但隐约还是能看到整个中山陵的建筑沿着一条中轴线排开。远处,雨雾笼罩下的绿树丛中,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那就是繁华的南京城。我想,中山先生就是英明,生前就为自己身后选中了这么好的风水宝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身在黄泉却依然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把祖国的点滴变化都尽收眼底。当然,看到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大好河山,看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先生该可以含笑九泉了。

参观完祭堂我们返身往回走,这时天越来越暗,但我们的心却越来越开朗。因为中山先生为之呕心沥血的“三民主义”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了现实。我们可以欣喜地告慰:中山先生,您安息吧!

中山陵

中山陵

中山陵

中山陵

中山陵

中山陵问卷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词

中山陵导游词

参谒中山陵
《参谒中山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山陵简介 中山陵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