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科学探究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24 21:04:3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科学探究

初三化学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年级新开设化学这门课程,对很多同学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所学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这久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一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具有以下特点:①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尤其注意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能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责任感。②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以及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的优良品质。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活动与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本单元教学重点: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本单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2、第二单元是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

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因此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从知识结构上看,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块:一是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持等;二是一些化学基本概念;三是几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重点内容是:①人与水的联系,以及人其中的能动作用。②原子、分子的概念。③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3、第三单元溶液,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溶液,认识溶液的组成,这部分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二部分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重点内容是溶液的组成、性质以及质量分数的计算。

四、具体措施

1、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趣。

2、成立化学课外兴趣小组。

3、对学习化学兴趣不高的同学实行个别辅导。

4、对学生进行自己出题自己测试的训练。

5深入备课

a、备学生

⑴帮助学生完成初中化学学习的过渡。我们要切实作好初中化学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面向中考追求升学。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化学思维能力。

⑵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初三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化合价、化学式都写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b、备教材

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期在教学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c、备教法

尝试将“研究性”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搜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把一些平淡无奇的知识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1-4周

第二单元5-11周

第三单元12-15

复习16-19

周 周 威海十三中姜丽娜

推荐第2篇: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动手实验与记录,得出瓶子上有洞就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

难点: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瓶口套好气球的瓶子若干(包括无洞、少洞和多洞)。

2、幼儿记录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3、课件《瓶中吹气球》(其中包含教师的记录表和原理动画)。

4、气球,底托,差气球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帮助幼儿掌握吹气球的正确方法。

1、(出示吹好的气球)师:看看,张老师带来了(气球),你们都吹过气球的吧!

2、请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

师:说说你是怎么吹的?你看到他是怎么吹的?

3、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然后用力,还要连续不断地往气球里吹气,才能把气球吹大。

(分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气球的出现让幼儿有将它吹大的欲望。而且这个环节以这种形式调动起幼儿已知经验,这样幼儿就能更好地掌握吹气球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分批投放材料,让幼儿探索得出气球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大。

师:如果把气球套在(瓶子)上,还能吹大吗?(记录下幼儿的猜测)去试一试就知道了。(第一次投放材料:小瓶无洞)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幼:吹不起来。可能瓶子太小了,瓶口太小了,没有空气等等。

师:我们试下来发现瓶子里的气球都没有吹大。讨论:那为什么气球在这些瓶子里吹不大呢?

师:是不是瓶子不够大呢,张老师也不知道,这样吧,我再给你们些大点的瓶子去试一试。(第二次投放材料:中、大瓶有洞无洞均有)

师:有的气球吹大了,有的还是没有吹大,怎么会这样呢?这里一定有秘密,你们再去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

师:秘密是什么?

幼:瓶子底下有洞洞。

小结:原来,瓶中的气球能吹大,秘密就是瓶子上有洞洞。(点出洞洞)

(分析: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预设幼儿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让他们在亲自试验中建构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借助课件,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

师:为什么有洞洞的瓶子气球能吹大,没有洞洞的瓶子气球吹不大呢?

2、播放课件,总结科学原理。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分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由说说原因、“电脑小博士来告诉你”,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能更好地向幼小的幼儿揭示“瓶中吹气球”的科学原理,便于理解和内化。还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使科学活动不再枯燥。)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通过比较得出瓶上洞洞的多少与吹气用的力度成反比关系。

师: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两个瓶子,一个套红气球,一个套绿气球,哪只颜色的气球吹大更容易些呢?为什么?去试吧!(第三次材料:红绿气球,洞多洞少)

师:谁愿意把你的记录和发现来分享一下!

小结:哦,原来红气球更容易吹大,因为瓶子上的洞洞(多)(点出很多的洞洞),绿气球的瓶子上洞洞(少),吹大气球就吃力些。

(分析:第二环节中只有少部分幼儿吹到了有洞洞的瓶子,成功将气球吹大。为了给每一位幼儿成功吹大气球的体验,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的空间,给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通过实验和记录发现红色气球的瓶子吹起来更省力。最后通过观察瓶子身上的秘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做实验发现了瓶上有洞洞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得大大的。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想一想,也去试一试,如果成功了也可以把你们成功的秘密告诉大家哦!

(分析:最后教师抛出的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可以可以将瓶中的气球吹大呢?通过这个问题与活动延伸自然衔接,让此次活动有了很好的扩展。同时又提供了一次亲子之间、家园共育的机会。)

【活动反思】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试试、比比的过程中发现瓶上有洞瓶中的气球就能被吹大,在探索发现中了解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加关注起身边的科学,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学习如何去探究科学奥秘。这次的活动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猜想与排除,最终建构了认识: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瓶上有洞洞的气球才能被吹大,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揭示出来的奥秘不该就这样被搁置停留在原地,所以又增加了瓶中吹气球比赛这一环节,使得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体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又一次提升了科学认知。在这次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虽放手但不忘指导,在幼儿遇到瓶颈之处,帮助幼儿纵向探究从而使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活动过程中,幼儿在探究之时,由于瓶中吹气球的有趣现象,很容易就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所以个别定力不足的幼儿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他完成任务。

推荐第3篇:重视科学探究

重视科学探究,倡导合作学习

甘肃省民乐县第三中学

刘杰

摘要:本文从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入手,探讨物理教学的方法——科学探究法,并联系当前实际讨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 教学改革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得出结论。《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也可以解释为初中物理课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将取代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 1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模型和交流)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积极态度的实践活动。 2 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由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情境,如演示实验、案例分析、电

1 脑画面、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发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讨论,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充分的猜,并要求说出这样的理由,以防胡乱猜想。猜想并不是无目的的、无根据的猜想,必须进行科学的猜想。有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很容易猜想出来,有些内容学生知道的很少,这时需教师积极的引导。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求学生制定好计划做好实验准备,包括器材、过程等,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科学家进行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做事明确,带着问题去研究,最好是分组制定计划,再由教师和学生讨论评审。 (4)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测量一定的基本物理量,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常识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有安全操作的意识。对学生的要求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5)分析和论证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处理,得出结论;对得出的结论作出科学解释,这是从动手实践上升到建立理论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是创新过程。

2 (6)评估

评估是探究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首先是探究小组内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再是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反思和评价。评估的内容是:对探究的行为和收集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进行评估:对假设与探究结果差异的评估以及对探究过程中的成与败的总结等等,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做好总结归纳,学生做好心得体会等。 (7)交流与合作

这一活动贯穿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中必须合作,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有团队合作精神。 3 重视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好奇则是从事探究的原动力。因此人人都有探究的天性和潜能,只是长期以来,这种天性和潜能被忽视、被搁置、被压抑而已。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研究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可以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教材从序言“科学之旅”开始,通过几个自然现象和小实验使学生接触有趣的物理现象,继而又设置了几个不完全的探究活动,到本册书结束前对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探究,整个教材几乎每一章节,每一隐含规律的知识点都以探究的形式体现出来,使人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对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大刀阔斧,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教材中探究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探究的思维程序由部分环节到完整探究,在教材

3 的前部分,例如探究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这些内容的探究一般仅仅经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等环节,随着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不断理解,探究的内容也日趋复杂,探究的思维程序也日趋完整。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特点。

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四点:(1)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2)促进学生自觉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3)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而是把学生的探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4)重视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过程和方式的独特性、创新性以及结论的有理有据。

4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主动学习

物理学既有趣又有用,物理教育的作用之一在于保持学生对于大千世界的好奇心。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多做实验,能让学生做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做,学生不能作到的,教师要想办法做好演示实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一些与现实生活中认知过程相矛盾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关于主动学习,不是教师要我学我才学,家长要我学我才学,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最终实现最高层次的“我会学”。主动性学习是怎么来的,一个是兴趣,新教材提供了很多平台,创造了很多条件,比如教材强调生活性,科学探究的都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东西,从而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在探索中发现,在积累中充实

由于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对实验有着天然的兴趣,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展示实验的魅力,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强化实验。在初中物理中实验现象往往是形成兴趣的思维基础,强调实验观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观察”和“看见”是不同的,“观察”是有目的的,例如城市路口的竖排红绿灯,哪个颜色的灯在下面,哪个在上面?恐怕多数人都“视而不见”。如果有目的地去观察,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的答案:上面的是红灯,下面的是绿灯,中间的是黄色的。教师要善于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知识,在实验中善于捕捉思维上的创新火花,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创造的探索空间,学生在做实验前,教师要布置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如通过实验的探索,你总结出什么规律?你还有哪些意外的发现和收获?还有哪些启发?有的器材能否用我们生活中的物品代替,能找到代用品,就更能体现物理来自于生活,实验的效果往往更加显著。学生经过长期训练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实验中成为观察的有心人。

实践表明,与以灌输、记诵、被动接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具有新颖而丰富的内涵,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我

5 们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探究式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还用该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课堂教学的实效出发,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题,最大限度的实现育人的功效。

推荐第4篇:小班科学探究

小班科学探究《漂亮的冰花》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实践活动。

2、了解冰花的制作过程。

3、锻炼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果冻盒,水,各色毛线,剪好的小彩纸;事先做好的冰花。

【活动过程】

1、出示冰花,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冰花,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并让幼儿说一说感觉(冰冰的、硬硬的、透明的、滑滑的)

2、制作冰花:

(1)对幼儿讲解步骤图,教师常识做一个冰花,看幼儿理解对不对。给幼儿发放幼儿制作冰花的容器和颜色,在教师帮助下自制漂亮的冰花。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我们先在果冻盒里倒上水,然后在里面放一些自己喜欢的碎纸片,再将一根毛线放进盒里,然后把果冻和拿到室外,到了明天我们漂亮的冰花就做好了

(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冰花,锻炼自己动手的能力,教师巡回指导

3、通过观察,跟幼儿讲解水会因为天气变冷而逐渐结冰;感知水和冰的不同之处(温度、形状)。

4、让幼儿发挥想象,说一说做好的冰花像什么(果冻、风铃等)。

5、活动结束: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拾室内活动场地,并清洁室内卫生。

推荐第5篇:科学探究教案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⑵认识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连通器。 ⑶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的能力,体会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难点:用等效替代法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 【教学方式】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入手,为学生搭建一个实验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步子,多台阶,步步深入,进行探究。教师再进行理论分析,加深对液体压强的规律的理解。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过程得出液体压强规律。课后通过调查,了解液体压强的装置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教学用具】

1.学生实验器材(每4~6人一套):液体压强计、水、盐水(染成红色),透明盛液桶,空饮料瓶和锥子、橡胶薄膜、皮筋,盛有水的水槽、塑料袋,烧杯,三通管。

2.教师实验器材: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塑料片、侧壁开口的试管、橡皮膜、长橡胶管一根。

3.自制PPT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让学生戴上一次性手套或方便袋,将手浸入水中。让学生谈论手上感觉的变化?让学生亲自感受水中的压强。

怎样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呢?这就需要用到这节课要学的知识。引入课题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请学生分组利用桌子上教师提供的器材探究液体压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一段时间后检查实验结果,请学生说一说你都用到了那些器材,怎样做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底部扎有橡皮膜的饮料瓶加水――――液体对底部有压强。 侧面开口的玻璃管加水―――――――液体对侧面有压强 方便袋套在手上,没入水中―――――液体内部有压强 竖直扎有孔的饮料瓶底部水流的远――深度增加压强大 贴上膜的三通管加水――――――――对底和壁都有压强 ......

2.教师演示实验验证深度相同压强相同。 向学生介绍液体压强计,并说明用法。

用手按一下薄膜让学生观察压强计液柱的变化―――有高度差。 提问:为什么会有高度差?―――有压强

如果把橡胶模浸入水中会怎么样?―――也有高度差。 实验验证。

然后让学生观察,固定橡胶模位置改变橡胶模方向液柱的变化。――没变化。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深度同压强同。

拿出另外一筒浓盐水和另一只压强计。与前一只固定同一深度,观察两只压强计的液柱情况。――盐水的高度差大。这说明了什么?―――盐水压强大。

实验结束,学生总结压强特点。

解释现象:为什么水坝建成底宽上窄的形状?

(二)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有关,它们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呢?液体压强的大小如何求呢?

回忆压强概念,固体压强公式。

要求学生按求固体压强思路根据学案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学生展示结果。

(三)与液体压强相关的应用实例 1.连通器

小活动:我在黑板上画一个点,给你一根充有水的软管,你能在这个位置附近找到一个与这个点等高的一个点吗?学生讨论,找学生上前实验。等学生找到后提问:你运用的什么原理呢?

引入连通器的知识,展示各种连通器。 2.帕斯卡原理

阅读课本144页内容,完成导学稿活动4的练习。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请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教师对学生说的不完整的方法进行点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 2.布置作业: 调查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液体压强的装置,下节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液体压强的特点: 3.液体压强的计算 4.液体压强的应用

【教学反思】

液体压强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受很少,在教学时教师如果用简单的几个实验演示就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变成学生死记硬背了。因此,在上这节课时,大胆地用一些简单方便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并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归纳液体压强的特点,从中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然后再来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显得容易的多了,整节课的效果收到了良好效果。

推荐第6篇:科学探究社团活动计划

科学探究社团活动计划

为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方面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虹桥镇一小成为学生真正成长的摇篮,使我校的科学兴趣小组能得到不断深入发展。

一、活动目的

1、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社团活动中学习科学。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科学素养。

3、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1、时间: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第

二、第三节课

2、地点:小科学家实验基地

三、活动形式及内容

社团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课堂教学所代替不了的,它可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又可以完全脱离课堂教学,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也可以进行一些课本学不到的东西。社团活动的形式机动灵活、多种多样。要注意“点”和“面”结合,也就是要把群众性活动和个别性活动结合起来。

1、开展趣味小实验。

社团活动将实验室一作为趣味实验室,提供社团成员开展趣味实验。我们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为“书生型”,缺乏动手习惯与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正是对学生的两个基本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综合训练,是培养新型人才,改善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2、开展科技小制作。

社团活动将实验室二作为科技创意厅,提供社团成员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展小制作。学生在设计制作中,不仅可以学习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制作中的困难磨练学生意志,成功地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3、开展户外考察活动。

充分挖掘学科课程教材中的科技含量,有意识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思考调查,并用所学的科学方法尝试解决问题现象,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4、设置科学探究站点

开设“生态种养园”给学生提供观察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地;并积极与气象局、科技馆与科普单位建立联系,为学生深层的科技活动提供足够的实验场所,筹备校园观测站。

5、抓好科普宣传活动。

鼓励学生自己订阅科普报刊,利用各种渠道借阅科普读物,并提倡互通有无,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注意收集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将学校教学区、办公区过道充分利用起来,布置科技教育的文化环境,设立“科学名人”专栏;“科学生活”专栏,“科学幻想”专栏,“科学制作”专栏,“科技名言”等专栏。

四、评价、成果展示

1、每次上课前让学生签名,下课后,将自觉打扫卫生的学生名字记录下来,在学期中、结束时,对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发给科学家名片,签发喜报)。

2.、举办“六小”竞赛(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考察、小创意、小科幻、绘画),并建立起严格的检查、考评、奖励制度,以提高科技活动的实效。在期末阶段,社团能为全校师生进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形式:举行科学创新作品制作、实验技能展示和《科学早知道》科普手抄报比赛,表彰优秀的学生。

五、具体实施内容

周次内容第一周新学年开学,学生报名注册第二周组建兴趣小组、确定指导师及社团活动对象第三周制定招生简章,召开筹备大会第四周社团始业教育 校园浪费实地调查第五周国庆节第六周交流调查报告,“环保校园”作品设计第七周采集植物,捕抓昆虫标本第八周制作昆虫、植物标本第九周自制二氧化碳灭火器第十周校园电浪费调查第十一周整理“杜绝校园电浪费金点子” 写校园倡议书第十二周制作趣味生态瓶第十三周寻找淀粉的踪迹实验第十四周帮助校园植物过冬第十五周探秘“流动的水为什么不容易结冰”第十六周科学知识阅读第十七周筷子提米第十八周社团活动总结,表彰颁奖第十九周社员自主活动第二十周学生期末考试

推荐第7篇:大班科学探究活动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搭高塔

(一研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大小形状不同的积木进行垒高。

2、能将自己搭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3、能够与同伴合作搭建,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形状不同的积木、记录表、绳子、标尺、铅笔

前期经验:

1、幼儿能简单垒高,能搭建一些简单的建筑物。

2、有一定测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

提问:

1、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垒高游戏,那么现在我们三个小朋友为一组,一起合作进行垒高,现在你们来数一数你们眼前的积木有多少块?

2、现在你们来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样垒得最高?

现在你们就动手自己按你们商量好的办法去完成任务。(教师适时指导)

(二)执行任务

1、第一次搭高塔

幼儿自由搭建后,提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组垒得高塔最高?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好办法。每组派一个代表来介绍。

2、第二次搭高塔

(1)这次搭建,老师给你们加大难度,将你们搭建的方法记录下来。(教师出示记录表并简单介绍)

(2)幼儿分组合作搭建,把搭建的方法记录下来。教师根据情况适时指导。

(3)分享交流,经验分享。请搭建最高的组来介绍。

3、第三次搭高塔

(1)这次老师要给你们更大的挑战,现在你们四组比一比赛一赛,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看哪组搭的高塔又快又高又稳?

(2)比赛结束,请幼儿测量出结果,评选出优胜者。(师生共同测量,教师记录)

(三)小结

我们小朋友一起合作玩了搭高塔的游戏,我们今天每组小朋友都用了15块积木,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你们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把高塔垒得又高又稳,老师这儿还有(

教师出示如半圆形、拱形、梯形等积木),那你们能用这些积木来搭高塔吗?你们能搭多高呢?下次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一研:大一班于敬

二研:大二班吴捷

三研:大三班周媛

推荐第8篇:典型科学探究案例

典型科学探究案例

秘鲁一处空寂无人的濒海山谷,在电闪雷鸣之夜,突然出现战马嘶鸣、杀声鼎沸的“鬼声”。十多年前,一对父女探险家为了揭开这一“海魔鬼啸”的奥秘,深入“鬼谷”考察,得出了惊世骇俗的精彩结论,却被科学界疑为“造假典型”。

父亲含怨而逝。女儿再次考察。她研究方法之创新独到、探索精神之执着顽强、探索过程之跌宕起伏,堪称一绝。她得出了更科学的结论,却受到更大的误解。最后,她以超人的胆识才智,终于让最挑剔的审查者不得不信服。

美国奇异自然现象探索学会承认,上述结论在人类奇异现象探索史上写下精彩一笔。新近,权威机构的专家进一步认定,这一结论是近年来人类对“泛太平洋区”神秘现象探索的重大成果……

鬼谷之谜

山谷“鬼声”

居住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兰市的赫林达·科菲是美国克莱姆斯学院物理实验室的高级实验师。他对与海洋有关的神秘自然现象非常感兴趣,后来成为美国奇异自然现象探索学会(简称“奇探会”)会员。

从小耳濡目染,独生女芳德丽·科菲对奇特的自然奥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长大后,她也非常爱好野外科学考察,尤其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父女俩经常同行,俩人感情深厚。5年前母亲去世后,父亲更是成了她唯一的至爱亲人。从普斯顿大学毕业后,小科菲在考克托海洋火山研究中心搞科研。

1992年2月6日,28岁的小科菲与65岁的父亲一起出发。他们先来到了秘鲁南部卡斯克镇东北100多公里外的亚马拉第小山村,然后再步行几十公里崎岖山路,到了安第斯山的玛奥山谷。据说,这个近海的野山谷,在夜深山静、电闪雷鸣之际,伴随着阵阵大海波涛声,大群“妖魔鬼怪”偶然会从海上飞来,狂舞乱闹,因而有“鬼谷”之称。

他们深入山谷行进,暮色苍茫时分,找到了一个可以容身的小山洞。“呵,洞身像一条长蛇。”父亲说,“那我们就称它为长蛇洞。”晚上,父女俩在山坡上美美享用了一顿野餐后,回到山洞。

他们意外发现,刚才还是好好的指南针,忽然失灵了;几乎同时,刚才还在准确运行的手表,也不走了。俩人好不奇怪。“大概真的是鬼谷。”老科菲笑着说,女儿也笑了。随即,他们发现,大洋那边电光闪闪,接着这里闷雷阵阵。看来要下大雨了。

父女俩出洞观望。呵,一道道闪电将这空旷的山林拍摄成一张张巨大的银色“照片”。

1 “真奇特,真壮美!”女儿说完,打开了摄像机。电光频频,直通地面;炸雷声声,地动山摇。“这是‘通地闪’和‘落地雷’!赶快回洞!”父亲催促。

突然,电闪雷鸣戛然而止。俩人好不奇怪。阵阵海风“呼呼”吹来,远处海浪轻轻轰鸣。整个山谷分外沉寂。

这时,他们听到了一阵鼎沸嘈杂的怪声。小科菲惊得毛骨悚然。父亲激动地说:“立即启动红外夜视,将它们都摄录下来。不要说话!”一瞬间,科菲也意识到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时刻!于是聚精会神地拍摄。父亲打开了高强度聚光手电,光柱伸向黑黝黝的山谷,没有任何人影。怪声越来越响:拼命喊叫声、金属打击声、马蹄声、马嘶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在波涛声与海风声的“伴奏”下,显得格外清晰。简直不可思议!

蓦然,一道无比耀眼的“通地闪”,紧接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大炸雷。此后,神秘的声响一下子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在做梦?”女儿问。老科菲语气坚定:“不,刚才怪声确实出现!”旋即,大雨骤降。俩人淋得像落汤鸡。

他们回到山洞,就播放录像,刚才惊心动魄的声响果然再现。小科菲说:“像古代两军开战!”可是,古代的战场怎么会在空无一人的山谷重现?他们大惑不解。难道真是幽灵从海上飘浮而至?

回家后,他们详查了这一地区的战争史,得知1354年1月下旬的一天深夜,印加帝国与当地部落进行过一场惨烈大战。战役从南太平洋海滨一直打到玛奥山谷。在山谷交战时,电闪雷鸣,可怕的“通地闪”接连不断。

接着,他们请美国两名印加文明专家观看录像,分析语言。他们确定,叫喊的语言是古代印加语,分别是喊杀声、咒骂声、劝降声和求饶声。科菲父女由此认定,玛奥山谷录下了当时的战场声响,600多年后又放出录音。

他们喜不自胜,立即写了调查报告,并附上复制了的录像,于1992年3月7日递交“奇探会”。

9年的等待

然而,该学会的许多专家却持异议。反对最激烈的是美国著名的“海洋自然之谜”专家、“奇探会”顾问迪尔。他说:“众所周知,录音与摄影、摄像一样,都是现代科技结晶,决不可能是大自然杰作。报告描绘的‘事实’不仅与科学,甚至与常识相悖。当地人的‘海鬼进山’之说,也是一种无稽之谈。其实,录像中的声响完全可以人为加工。我希望有良知的科学探索者不要弄虚作假,哗众取宠。”这一看法得到了学会领导人的赞同。

这对科菲父女不啻是一个重大打击。老科菲非常痛苦,突发严重心脏病,抢救无效。 在弥留之际,他对科菲说:“我珍视名誉,胜过生命。你一定要为我洗刷不白之冤。另外,探索这一奇特现象在科学上也非常有意义,所以你一定要探索到底。”科菲含泪答应了。

料理完父亲丧事,她请教了一些录像专家。他们都认为,就这盘录像而言,“编辑加声”与现场实录之间确实难以区分。为此,她感到很沮丧。

她又向自己的律师咨询。他说:“现在唯一的办法,是让当地的公证员陪您同往山谷。录制‘鬼声’时,他们当场作证,并签署公证书。”

2 然而她知道,“海鬼”再现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可能间隔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她很可能费尽心血,却一无所获,甚至让父亲和她遭受更多嘲笑。因此,她举棋不定。

当夜,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再次浮现在她脑海。“不。我不能让父亲死不瞑目,不能让这一如此奇特的科学探索就此终结!”她下定决心,奉陪到底。

她冷静地分析了“鬼声”产生的条件:夜深、高频率的“通地闪”。而“鬼声”消失的条件是再次出现“通地闪”。而雷闪突止,山谷突静,则是能听清“鬼声”的环境条件。

接着,她详细查阅了气象资料,得知当地系典型的海洋性气候,一年中的大雷雨天,集中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她决定在这一时段等候。

1993年1月23日,她来到了当地公证部门,用重金聘请了两名公证员,一起来到了山谷,在以前与父亲呆过的“长蛇洞”过夜。深夜果然雷电交加,可是并没有出现“鬼声”。

一天,两天……直到2月10日,“鬼魂”还是没有显现。这回白等了。 第二年1月下旬,科菲又带领公证员来到故地,还是白等了。

直到2002年2月9日,即9年后,他们终于等来了“鬼声”再现。再现与停现的条件与预计完全相同,而且持续的时间更长。2002年2月14日,她又将第二份报告与相关材料送交“奇探会”。一周后,该会会长会见她,颁发证明,承认当年科菲父女的发现真实可信。

激动万分的科菲回家后,来到了父亲像前,一字一句句“宣读”了证明。蓦然,她感觉父亲仿佛在说:“决不能满足于现象的发现,哪怕是最奇特的现象。科学的任务就是探索现象背后的秘密,而且越是奇特,往往越值得探索”。她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这是父亲生前多次说过的话,我一定弄个水落石出!”她经过反复考虑,认定:除了山谷具有放音功能外,在逻辑上,无法用别的方式解释“鬼声”显现。那么,山谷为什么会有录音功能呢?她查阅了所有有关资料,请教了所有能请教的专家,但一无所获。

一天夜里,她看着家里桌上的录音机、磁带,灵感一闪:“磁带录音的原理,不就是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录入磁带?放音的原理不就是通过电信号,将磁带中的信号转化为声音?如果山中有磁铁矿,那么某种闪电不是也能将战场上的声波转化为电信号?而某种‘通地闪’不是也能将这种电信号传入磁铁矿,从而录音?同样某种‘通地闪’不是也能将录下的信号,再还原为声音? ”

她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她又想,当然,天然磁铁矿要成为录音物,肯定要有许多其他磁铁矿不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只有等找到矿藏后才能深入分析。可是,这样大的山沟,应该从什么地方开掘呢?

她思来想去,灵机一动:“指南针与手表都在洞中失常,出洞恢复正常。这就说明这个洞很可能离磁铁矿最近。何不就从这里开掘呢?”

锲而不舍 追寻背后奥秘

她马上就到卡斯克镇有关部门咨询手续与费用。手续并不难,难的是费用太大。由于经常外出探险,父女俩的资产很少。她算下来,几乎要倾家荡产,不过她在所不惜。

经过紧张筹备,2002年4月5日,她雇人在“长蛇洞”开挖了。3天后,就挖到了磁铁矿。令当地矿产专家惊愕的是,矿物非常细,就像粉末一样,而且都已氧化。科菲发现矿层外的岩石层上粘满了这种粉末。

3 科菲凝视很久,眼睛一亮:磁带表面的细微磁粉与这里岩石表面的磁粉,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她兴奋得大叫起来:“我找到了秘密!挖掘可以结束啦!”旁人好不吃惊。

此后,她查到了大量资料,得知玛奥山谷处于南太平洋地层断裂带的延伸区,几百年来地质运动异常活跃。她认为,正是这种活动使矿中大量的磁铁石不断地受到挤压磨碾,越来越碎,越来越细,最后成粉末状,且氧化。“看来古代传说的‘山谷鬼声’来自‘海魔夜啸’,也有一点道理。”她想。

回来后,她又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还附上挖掘过程的录像及矿粉样本,于2002年4月15日送交“奇探会”。

这回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了。然而没想到的是,她再次遭受异议。反对最激烈的还是迪尔。他的理由简明扼要:“没有事实证明,细矿沙在闪电的作用下,会录音放音。”

科菲得知后,呆住了。她静心细想,平心而论,迪尔的批评并非无理取闹。作为科研人员应该让活生生的事实说话,而不应该是推断。可是,怎样才能让山谷变为录放音机呢?她思考良久,决定制作现场微缩模型,进行模拟实验。由于费用很高,她只能以唯一的房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

为了模拟逼真,她来到卡斯克镇的一家航空俱乐部,租用一架直升机,在空中用高精度的摄像机,对玛奥山谷进行“航拍”,同时用先进的磁场感应仪,对山内的磁铁矿进行全方位扫瞄。然后她下机,在山谷取泥土,在“长蛇洞”中取了岩石与磁铁粉。

回家后,她租用了一个空仓库,与助手一起制作了微缩模型。当然山中的氧化磁铁沙也按比例埋入。他们又制造了人工闪电。

她知道,可能需要进行千百次试验,才能成功。因为所有的相关物资,如闪电的功率、时间与模型中的山及磁铁矿的体积、比重、重量,甚至湿度、温度等,达到一个精确的比值时,才能录放音,这也是“大自然录放音现象”罕见的原因。

实验在深夜进行。一次没成,两次没成……3个月过去了,整整进行1000多次试验,还是没能成功。贷款已耗尽,科菲变卖家中一切值钱的东西,再向所有愿意借给她钱的亲友借钱。然而得到的全部钱款,也只够进行一个月。

一次次实验还是没见效,仅剩最后3天了。

这天晚上照镜子时,科菲发现自己平添了许多白发。十多年来,自己将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花在野外探险,花在探索‘鬼谷之谜’上,至今独身。

深夜,实验照旧进行。照例先进行录音试验。科菲在模型边放上录音机,放出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是父亲生前最喜欢的乐曲。

接着,释放人工闪电。她突然发现,记录仪上出现一种从未有过‘电磁感应’信号。她顿时心跳加快。关上录音机后,她立即记下了这次放电的所有相关数据,然后轻轻按动电钮,再次释放闪电。

她凝神屏息。忽然,山谷中传出了了一阵轻轻的音乐声,正是《第九交响曲》! 科菲热泪夺眶而出。助手忍不住欢呼,科菲立即阻止。乐曲越来越响,越来越清晰。“山谷录放音”成功啦!

她竭力控制情绪,改变内电的数值,再次按动电钮。“放音”一下消失了。 实验取得了完全的成功!这时她才放声大哭,泪如雨下。

终获承认

4 此后,她又写了实验报告,于2002年9月16日再次送交“奇探会”。专家们对她的执著精神深表钦佩,可是对她的实验结论却深表怀疑。

这在她的预料中。她要求当面进行核实。2002年9月21日,实验在“奇探会”的物理实验室进行,果然成功。在场专家大吃一惊。迪尔却冷冷地说:“我要求不要录放这首乐曲,录放现场的说话声。”科菲面色坦然,胸有成竹:“可以”。结果再次成功。“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现场一片惊叹。然而,迪尔说:“我疑心在模型内暗藏录音机,再利用遥控器进行录放。”不少专家冷静一想,点头称是。科菲的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她竭力控制情绪,冷静地说:“可以用透视仪进行扫瞄检查。”“市场上存在的许多超微型的间谍录音机。如果加以伪装,扫瞄很难发现。”迪尔不依不饶。

人们都看着科菲。科菲脸涨得通红,胸口起伏。突然,她冲出门外。人们大惑不解。几分钟后,科菲回到实验室,手里拿着一把花匠用的小铁锨和小铁锤。她二话不说,大喝一声:“大家看好了!”说完,她高高举起了铁锨,人们呆住了。科菲将铁锨砸了下去,“山谷”一下子断成两截。有人失声叫:“太可惜了!”科菲一锨一锨将模型捣毁、刨开,让“山谷”内部完全坦露,然后,她蹲下身,将一块块泥土扒开,再用锤子将小小的岩石一点点敲碎。

最后,她将山泥都搓成粉末,将山岩都锤成颗粒。显然,模型中不可能有任何录音机。这时,她缓缓站起身来,盯着迪尔。迪尔向科菲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出门。蓦然,现场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回家后,科菲沉侵在一种复杂的情感中。一方面,她为自己赢得清白而兴高采烈;另一方面,她又懊丧至极。实验还没有上报,没有得到“奇探会”的认可,模型就毁掉了,而她再也没有钱做这样的实验了!

3天后,她收到一封信,一看署名,竟然是迪尔。信中说:“首先,请您原谅我的似乎不近人情的挑剔。不知您是否知道,我是对实验,特别是探索奥秘的实验是否有科学性,一向很苛刻。您知道,当代奇异现象探索界弄虚作假,时有所闻。对此,我深恶痛绝。由于您的考察结论是如就奇特,所以一开始我也怀疑您做了手脚。我向您鞠躬时,已经信服了。

“我要告诉您的是,在实验前我已经在现场暗装好了两台微型摄像机。事后,我观看了录像。它们清楚无误地录下了实验的全过程。我已将录像交给了‘奇探会’。相信专家们会作出正确判断。”科菲大感意外。

2002年9月26日,她收到了“奇探会”寄来的信。信中说——

“专家们多次观看并研究了迪尔送来的录像,一致认为,您的实验过程科学,结论可信。专家们认为,您与父亲的联合考察报告,特别是您以后三次送交的科学报告都是近年来难得的优秀报告。

“专家们都认为,您与父亲得出的结论是近年来奇异现象探索的重大成果。它成功地解释了地球上一些山谷偶然发生的‘群鬼叫闹’。它对于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电磁感应学等现代科学领域也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您的成功对于激发人们锲而不舍地探索不可思议的奇异现象,也很有意义。我们还要告诉您的是,我会所属的‘奇异自然现象探索基金会’决定补偿您以前的实验费用,并为您以后的探索提供资金……”

2004年2月1日,世界著名的南太平洋神秘现象研究协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例会。科菲应邀出席。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对她取得的成果作了高度肯定,认为它是近年来人类对“泛太平洋区”(太平洋海域及受其地质活动直接影响的区域)神秘现象探索的重大成果。科菲除了深表感谢外,还说:“‘泛太平洋区’的神秘现象浩如烟海,堪称地球之最。

5 探索其中的奥秘,将使人类受益无穷。我已经深深爱生了这项探索。我将竭尽余生精力,以诠释这谜海中几颗诱人的水珠……”

推荐第9篇:科学探究室管理制度

科学探究室管理制度

一、小学科学室配备应按照国家仪器配备目类一类标准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增添新的设备弥补新课标教学需要的不足。

二、科学探究室需要设立书架:挂有图片、摆放书籍,阅读后及时归还原处。

三、实验器材尽量做到开架透明,摆放安全有序同,便于使用,使用完归还原处以便别人再用。

四、科学探究室必须配备事业心强、工作能力强、责任感重的教师负责管理,每学期开学后因完成教学设备的添置和补充。根据任课情况安排好科学探究室使用及实验仪器的准备。

五、实验仪器及各种物品的存放应分门别类,科学有序排列整齐,使用方便,定橱定位、橱有编号。

六、科学探究室设备的保管应注意防火、防潮、防霉、防腐蚀、防虫蛀、防碎等。

七、各种教学仪器及物品使用后及时整理归位,以备下次使用、损坏后要及时修理或清除。

八、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做好财产帐务,教学业务,技术资料(说明书)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报表申购报告、上级文件等)各类资料管理使用最好用电脑管理,便于查找。

九、做好净化、美化、防磁、防盗工作、室内始终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科学研究的氛围。

十、必须配置一定的消防器材、电路有保护装置、定期检查、保证师生安全,课后关闭电源。

十一、科学探究室要用电脑管理,不断探索总结新课程改革中怎样管理好科学探究室经验和教训,及时输入有关资料。管理要科学化、现代化。

推荐第10篇:什么是科学探究

什么是科学探究--郝京华

什么是科学探究,为什么要强调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到底包括了哪些基本的过程技能?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做深入的讨论。

一、为什么要通过科学探究来进行教学其中有很多理由,而我们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小学生应该用类似于像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法那样来进行学习。

1可以保持儿童的好奇心。本来好奇心就是人与生俱有的,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小学毕业的时候,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反而逐渐减弱了。通过科学探究保持这种好奇心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一直在找一张照片,一直没有找着,那就是在国外的机场上,两位大胖子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在看,看什么呢?在看地上的陀螺,那个陀螺一直在地上转,先是在反过来转,转转转,后来正着转了,两位大胖子物理学家一直在盯着看,看这个陀螺是怎么回事。其实科学家和我们常人相比,不同在哪儿?不同在他们的好奇心能保持终生。前年法国专家到我们南京来,孩子们问他:把糖块放到水里,体积会不会改变?科学家一时回答不上来。然而,第二天早晨,人们把这事给忘了,到底是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却念念不忘,先不吃早饭,而是先做这个实验,一块方糖一块方糖地往杯子里加,发现放了8块以后,才看得出体积有一点变化。所以说,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就能将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保持得长一些,我想,从刚才的探究活动中就能看出来了。

2可以让孩子们参与要求高级认识能力的学习活动。我想让老师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知识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一些,这话似是而非。如果我们总是告诉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结论的话,儿童是可以获得很多知识,但是他的智慧并不一定可以同步地成长,因为人的智慧与人的认知技能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认知的方法。法国大学的一个研究成果强调:什么样的知识才算是深刻的理解,知道并不是理解,照本解释不是理解,照本运用也不是理解,它有一套完整的关于理解的标准,就是从知识、方法、目的、形式这四个维度来界定孩子们是否对知识真正理解了 。什么是知识,是孤零零的呢,还是在一个网络中间和其他知识建立起了联系,这是衡量知识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个指标是方法指标,就是知道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第三个指标是目的指标,就是不仅知道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还知道这个知识可以运用到什么地方去,也叫目的维度;第四个指标就是会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也叫形式维度。对知识真正理解了,儿童就能用各种方式来表达他对知识的理解。所以,现在对科学教育与20世纪60年代的科学教育的重大区别,在于不仅仅是教知识,而且是通过知识的教育来培养孩子们的高级认知能力。杜威说:“科学教育在培养人的认知能力方面,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教科学方法跟教思维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大教育家杜威在那个时候就看到了科学教育的独特价值——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一些。

3可以培养儿童对科学的积极态度。这一点不用展开,从刚才老师们对探究活动的积极投入,不愿下课,休息的时候都没有休息,这种对科学的积极态度足以体会到了。4可以培养儿童达到形式操作阶段。什么是形式操作阶段?它是符号运算。皮亚杰说过,11岁以后的儿童才能进行形式运算,就是A>B,B>C,那么A就一定大于C。小孩子搞不过来,但是到了初中以后应该可以了,这需要有个铺垫,这个铺垫就是感觉运动阶段和表象阶段之间的一个具象的东西。孩子们搞不懂A>B,B>C,那么A就一定大于C这个道理,但请3个高矮不同的同学上来,他比他高,他比他高,他就一定比他高,孩子们马上就理解了。所以,通过操作性的活动,可以为那些还没有经过前面感觉运动阶段和表象阶段的孩子,没有达到和不能达到形式操作阶段的孩子提供具体的经验,因为在探究活动中,他一定是通过具体的物体来操作的。所以,在操作性的探究活动中间,可以让孩子们很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很多孩子到了中学对科学就不那么感兴趣了(可能就是没有重视让学生经历

科学探究活动)。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开始了“动手做”的科学教育项目,用法国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夏巴特的说法是,“用这种探究的方式来学科学,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科学热情让我感到震撼”,这就是为什么他在80岁高龄的时候,也是在获得诺贝尔奖以后,不再搞他的物理学的研究,而是一头扎到幼儿园、小学的科学教育的项目中来的原因。现在全国很多省份正在推行“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做中学”这个项目就是从法国引进的。其实,最早开始是在美国,法国人是看到美国人这样做了以后,感到非常震惊,所以法国人也在做。法国做了以后,韦钰部长到法国去访问,看到了这样一个科学教育项目,她也想开展“做中学”的科学教育项目,她在退休以后专门做这件事情,在中国推广这个“做中学”的项目。

二、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

在我们的《课标》中间,涉及到一些科学探究的技能,有很多老师给我们提意见,说20世纪80年代的那些分类啦、推断啦这些东西为什么在《课标》中间看不见了,我觉得这些意见是对的。我们现在的《课标》上面可能过多地强调国外称之谓“综合技能”的东西。现在看了很多 资料 ,觉得可以把科学探究所涉及到的过程技能,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基础的过程技能,还有一类叫做综合的过程技能。

1基础的过程技能。基础的过程技能有哪些项目呢?不同的 资料 有不同的说法,大致有五类是一致的:

(1)观察。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过程技能。

(2)分类。分类是人在头脑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活动。

(3)交流。可能与20世纪80年代不同的是强调交流,为什么交流这么重要,因为科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比如就与历史、哲学不一样,历史学家,或者是哲学家他们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我不能说他们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但可以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有人不是说“历史是个小姑娘,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嘛,你的认识可以对历史作出这种解释,我也可以作出另外一种解释,但是科学不行。科学与其他学科,与历史、哲学不一样在哪里?它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它的实证,你作出的这种解释对不对呢?我得说出来让更多的人认可,让更多的人来验证,所以交流这种技能就成了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五年级上册的教材里面,我们专门有一项这样的交流训练,怎么训练的呢?让孩子们用纸做一个纸飞机,然后把你做纸飞机的步骤写下来,和你的同桌交换,按你的同桌所写的做纸飞机的方式,再做一个纸飞机,你会发现有的时候做不起来,什么原因做不起来呢?这里有表达的困难。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把一个事情很清楚地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科学教育中间,它是个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

我们的老师说,每次课堂教学在汇报的时候,他们(学生)都不听,或者他们(学生)只顾自己的汇报。在这个方面我们是要下点功夫的,比如说,要是在比较的过程中,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这下子就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听别人说过了什么,等一下我要说别人没有说过的。所以,应该把交流作为科学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技能。

(4)测量。测量也不用多说,老师们是知道的。

(5)预测和推断。预测和推断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推断是在事实的基础上面,对事实之间的联系(可以是因果联系啊、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啊)所作出的一种判断、一种解释,比如说,狗叫了,狗什么原因叫的呢?你可以推断:生人来了。但是,是不是一定是生人来了,不一定的。所以,推断和事实是两回事,推断和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是两回事,我们在 五年级教材 中,专门有这方面的训练。什么是通过感官获得的事实,什么是在事实的基础上的解释,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很多老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经常搞不清楚。推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做出来,是我们人独有的一种思考问题的能力。猴子不可能,猴子可能发现这块石头是烫的,但是,它就跳开了,只有人,才能在“石头为什么烫”这个问

题上,作出可能是太阳晒的,也可能是地热原因使这块石头变烫的推断。只有我们人才能在这两个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所以,推断和分类一样,也是属于基础过程技能里面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预测是推断的一种高级形态,首先是对未来世界所做的一种推断,但是要根据以前的经验,对未来的世界作出一种推断,天气预报就是一种很典型的预测。再如,科学和数学是一对亲姊妹,通过测量,通过计算,一个是数字联系,还有的是时空联系。时空联系是康德提出的一对范畴,老师们认为根本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没有这对范畴,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世界永远是乱糟糟的,要是没有时间这个概念的话,达尔文也不会这样有名了,正是有了时空这个概念,才能把乱糟糟的生物世界立刻变得有序了。所以,时空范畴是一对非常了不起的范畴,现在我们已经非常非常熟悉它了。

在 小学科学 教育过程中,对于这些基础的过程技能,我们可以通过分项的训练来激活某一个知识点。如进行观察的训练、分类的训练,只要有可能,老师们就应该让学生们经常进行这方面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经常对孩子们进行激活知识点的教育,孩子们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2综合的过程技能。和探究有关系的这类过程技能有哪些呢?

(1)识别和控制变量。比如说,乒乓球反弹与什么因素有关?可能与起始的高度有关,可能与地平的材料有关,可能与乒乓球的质量有关。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在进行实验时,必须对有关变量进行控制,才能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可能同时研究乒乓球的起始高度和地平材料对乒乓球反弹的影响,这是实验的公平性问题。所以,综合过程技能与实验研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识别和控制变量是十分重要的。

(2)形成和验证假设。假设和推论有没有关系?是不是一回事呢?差别在哪里?假设可否看成待验证的推断?推断是随时都可以作出的,例如,狗叫了,生人来了,到底是不是生人来了,不一定去验证。但假设是科学研究专有的术语,一旦是假设的话,接下来的活动一定要有验证性的活动,假设和推断有联系,但假设和推断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推断不一定要验证,而假设了的就一定要进行验证。

(3)下操作性定义。老师们可能对“下操作性定义”这个词不很熟悉,其实就是实验研究。你们在每做一个实验时,都要对所做的实验进行界定,这个界定就是你们对该实验所下的操作性定义。如做摆的实验,在验证摆线的长短与摆的快慢有关时,你们会在实验步骤里这么描述:“取50厘米长的绳子一根,取100厘米长的绳子一根„„”这个“取50厘米长的绳子一根,取100厘米长的绳子一根„„”就是你们对当下所做实验下的(操作性)定义。有时我们对反应变量也要下定义,如施肥的多少或施肥的时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是你们想研究的问题,那么,反应变量就是植物生长的好坏对不对?生长的好坏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看呢?可以从植物的高矮、大小、茎的粗细、叶的厚薄等等对不对?有的时候,你们要把问题说清楚,光高矮可能还不行,还要对茎的粗细、叶的厚薄等做个界定是不是?这个定义是你对当下实验所做的。操作变量、反应变量都可以下定义,然后做实验,做数据分析和解释,有时我们所做的解释,还要用模型的方式来解释。所以,建立模型也是科学教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我们在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专门的单元来训练。综合过程技能,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比较严谨的实验研究。

三、探究的不同类型

探究存在着不同的类型,有的老师说这是探究,有的老师说这不是探究,究竟谁是探究、谁不是探究呢?我们可以对探究作不同的划分,大致有如下四种不同的类型。

1提问法。提问是不是探究?老师用可以操作的材料,向学生提出一种现象,如小车在地上直转直转不往前走,先提出一种现象,然后指导学生得出一种科学的概括;老师演

示一种现象,让孩子们针对这种现象,研究后得出一种科学结论来。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做的,这就是一种探究,尤其在低年级时,我们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让学生探究,别一讲到探究,就是有实验,就是有变量。

2发现法。有的老师搞不清楚发现法和探究的关系,发现法是探究中的一种类型,但是它没有变量。发现法有两种:

(1)纯粹的发现。如玩磁铁,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有很多的发现,不但发现磁铁可以吸铁,还可以隔着书吸,隔着水杯也可以吸;如果把条形磁铁调一个头,它们不仅不吸了,而且还相斥,所以,孩子们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种纯粹的发现。像我们教材中的《照镜子》也是,让孩子们有一种纯粹的发现,在照镜子的过程中,看哪个学生能发现很多很多他原来不知道的东西。

(2)指导下的发现。当我们希望孩子们都具备这种经验时,可以采用指导下的发现。比如当孩子们并没有知道磁铁还可以隔着水杯对铁起作用时,老师们可以建议孩子们这

样去试试看,这就是指导下的发现。在一学期的活动中间要有1~2次这种用发现。3实验法。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探究。狭义的实验有假设、数据搜集、数据分析、解释结论等,实验法实际上就是叙述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并找到一种方法来检验你正确的叙述,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

4研究法。它有一定的程序,也要搜集数据,但是没有假设,也没有变量。比如说:“月相是怎么变化的”,我并不知道,我可以去观察,每天记录,有一定的数据,这就和前面讲到的“乒乓球反弹与什么因素有关”不一样了,它有一定的程序,有数据的搜集分析,但没有假设,也没有变量的控制,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研究法。

对于孩子们来说,以上四种方法不一定要让他们去区分它,我们老师们心中有数就可以了,不要把什么东西都看成是探究,也不要只把狭义的、第三种实验法称之为探究,其他都不叫做探究,现在我们有很多老师这样认为,这是不对的。

最后我想说的一句话是: 探究是不是惟一的?不是的。有人说,今年流行西北风。一讲到探究,就认为不是探究的就不是好课。千万不是的!其实教学中,探究只是其中的一种策略。探究固然有很多好处,但比较费时间,不可能所有的课都上成探究课。最近我们在翻译一本书,叫做《科学探究的策略》,我们可以发现,里面有很多有趣的策略,刚才带你们做的活动,都是《策略》书里面的一部分,有各种各样,包括实施有利于孩子记忆的策略„„可以看到,科学教育有很多方法,有几十种策略。

四、在科学教育中教师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我对这个问题是非常欣赏的,大家知道,探究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要慢慢培养的,所以说,探究有一个阶梯。阶梯的两极,一种是“传统的动手做”——所有的都为孩子们设计得好好的,孩子们就照着做去吧,以前验证性研究和验证性实验是不是这样的?前面的做得好好的,但探究的成分实在太有限了;还有一种是“大撒把式”的——任孩子们随便怎样探究去吧。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一个是“扶”得太厉害,一个是“放”得太厉害。其实,“扶”和“放”是一个辩证的关系,老师在这中间究竟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把探究进行一下梳理的话,大体上包括这样的程序:主题的确定、问题的提出、材料的选择、步骤的设计、结果的分析、结论的得出,我们把探究的程序罗列出来,可以发现,老师和学生在这里面有这样一个关系。(见下表)

一种是从问题的提出到结论的得出都由老师来完成,老师滔滔不绝地对学生讲,偶然穿插一些提问,这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看到。但是,我们老师可不可以在探究过程中间适当放开一些?如刚开始时,探究的主题、问题由老师提出,材料是由老师提供的,步骤是由老师设计的,结果/分析能不能由师生共同完成,有可能的吧;结论能不能由学生自

己得出,然后慢慢来放?步骤的设计有没有可能?也可能吧,不要以为步骤的设计只有老师才行,其实孩子们也能想得出来。所以,在步骤设计的时候,能“放”的话,应该适当“放”开一点,老师和学生一块儿来商量,我 小学科学 探究的阶梯

学生们怎样来设计这个实验。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的小学老师做得比中学老师好。我最近看了一个中学的实验报告,哑然失笑,我们小学老师肯定会对其持批判态度的。这是某某出版社刚刚出版的一本新课标教材上的学生实验报告,说的是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外界条件。他把目的要求写出来了,需用的器材也规定好了,然后实验步骤是在一根玻璃棒上面绑上三颗成熟的豌豆,一颗完全浸到水里面,一颗接触水面,一颗暴露在空气中。你说这个活动,中学生了,还要给他这样规定吗?能不能让孩子自己想象?非要用成熟的豌豆啊,黄豆行不行?所以,在这些环节中,哪些该“放”,哪些该“扶”,全部的教学艺术都在这个地方。有的时候,问题的提出可不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可以啊!既然提问是科学探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的话,那么老师就应该经常给孩子这样的机会,让孩子自己提问啊!有人担心学生会海题,海题完了别怕,适当收口就是了,选择适合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学生慢慢就学会了,找一个我们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他的能力慢慢慢慢就能提高了。所以,全部的教学艺术就在“扶”和“放”之间,看你怎么“扶”,要巧妙地“扶”。有的时候,我们老师会“错了、错了”,其实最好的“扶”是老师反过来问一句,让他自己去发现矛盾之所在,而不要直接地去告诉他。比如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连的老师讲了,孩子也意识到摩擦力产生要两个物体。有了两个物体,不运动也产生不了摩擦呀,但是老师不直接讲,反过来问同学,这两个物体我这么放(不运动)行不行?孩子们意识到了,刚才说的“两个物体”不严谨,孩子们说:“要两个物体运动。”这样一来,问题的矫正是由学生自己做了。所以,鉴别一堂课的好坏,一个是在这些环节中,要看能“放”的“放”了没有,“放”了多少。好课要有挑战性,在这些环节方面有没有“放”?在“放”的过程中,老师又是怎么来“扶”的?这个“扶”,我们非常强调,用教育部刘坚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讨价还价式的对话”。对话,不是问答,有时老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经常“你说,你说,你说”,全班学生都说过了,就是看不到老师的主体作用。是要对话,一方面你是平等对话中的一员,但是,你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所以,一个巧妙的反问,也是对话,就是在这个反问中间,孩子们一下子意识到了他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冯凌老师在上《认识液体》时,孩子们说:“液体之间有轻重的不一样。”她反问一下:“那我拎一桶油来和一杯水比,哪个轻哪个重啊?”孩子们立刻发现这个话说得不严谨了,所以他们后来说:“要倒出同样多的来。”因此,好的引导的话,一个问题反问过去,就能让孩子们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好的课堂教学要看该“放”的时候是怎样“放”的,该“扶”的时候又是怎么“扶”的。我们提倡今后老师们写精彩的对话片断,老师们不要花那么多的精力去写空对空的论文,精彩的对话片断那是最有价值的科研论文。我在东北的时候,听了一堂数学课,老师叫孩子们研究角的特征,东北的孩子们喜欢用报纸折大的“四角”,我们小时候折过的,放在地上掼,看谁能把它掼翻过去,老师叫每个孩子折一个“四角”,然后来探究角的特征,孩子们探究出角的第一个特征是“角是尖尖的”,老师说:“请同学们打开铅笔盒,拿出铅笔戳戳自己。”孩子们一下子就意识到了,“角是尖尖的”不是角的最重要的特征,因为铅笔尖也是尖尖的啊,老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孩子们自己得出角的特征的。所以,精彩的东西就在和孩子们的对话中间,你既是平等对话中的一员,又是平等对话中的引导者、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好课的评价标准就在这两个标准上面,当然,这需要经验,也需要老师的智慧。当老师难,甚至比当医生还难,为什么呢?孩子发烧了,可以判定是哪个地方有炎症了,但有时候小孩子说的话,成人却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对不对?你要在瞬间,特别是在有人听课的情况下,判断出他为什么这么说,他的问题出在哪里了,然后还要作出相应的回应,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真的是

需要智慧的。我有一次在某地听课,老师带孩子们到室外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孩子们找来了“花有生命”、“草有生命”、“树有生命”,没想到三个孩子进来说“云彩有生命”、“地球有生命”、“火山有生命”。当时有很多老师在听课,执教老师很紧张,不敢就这个话题展开,而是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去解决”,其实,精彩的对话就应该从这个地方开始。所以,老师们今后可以经常回忆,课堂上总有这样精彩的东西吧,把这些精彩的东西写下来,到时候我们专门来搞一个《精彩对话集》。

第11篇:科学探究实验室工作总结

科 学 探 究 实 验 室

工 作 总 结

二 〇一二年

月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工作总结

工作中逐步提高了小学探究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探究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地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专门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1)实验员必须拟定自然教学计划,各年级自然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5)开学及时收取自然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自然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自然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自然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采购,申购等工作;(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1)作好与实验室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2)不足之处,以后完善。

第12篇:科学探究的事例

邓稼先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去世。 后被誉为\"两弹一星\"

第13篇: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

根据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初探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中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点说明了在幼儿阶段,他们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在科学领域中,《指南》中也提出了明确规定:“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就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为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在工作实践中,我就如何根据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纲要》和《指南》精神的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的,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提升 科学探究能力,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科学经验。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要真正成为幼儿探究过程的引领者、支持者、帮助者。

幼儿科学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包括:产生疑问或疑惑;猜想和假设;观察和实验;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与结论;解释与交流等基本环节与步骤。

1、创设情境,激发发现并大胆提出问题。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索的起点,教师要以多种形式给予幼儿提出问题的时间与机会,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认真倾听,记录下幼儿的各种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形成有探究意义音和价值的问题,作为幼儿探究的起点。

2、鼓励幼儿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说明理由。猜想和假设(推测)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面对问题,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分析和预想事物及现象的成因.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探索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幼儿直正动脑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切忌包办代替,急于提出自己所谓“正确”的想法。

3、引导幼儿观察和实验验证。结论的得出要以观察和实验中看到的事实为依据。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客观而细致的观察、实验与验证,培养幼儿对事实的尊重,对证据的重视。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其进行反复的观察、实验与验证从而发现真相。巩固或调整自己的认识,主动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材料上的支持和帮助.要观察记录幼儿的实验过程遇到的主要问题、观点,所有的发现,还要通过提问、建议等方式引导幼儿向科学概念和原理迈进。

4、支持和引导幼儿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教师要鼓励和培养幼儿记录的意识与能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鼓励幼儿用多种适宜的形式进行记录。幼儿可以用图画,符号、表格、文字、照片等多种适宜的方式,记录活动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步骤。

(5)

5、实验之后,在讨论中形成的。幼儿间的交流与讨论,对形成幼儿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组织集体、小组、个别多种形式的交流与讨论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此环节教师要鼓助幼儿大胆的发表个人的意见.专心倾听他人的见解、养成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指南》遵循幼儿学习的这一特点,在说明中也强调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并在“教育建议”中大力倡导:“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不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等等。

综上所述,幼儿学习的方式与特点就是在生活中、游戏中,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不断地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是事关教育观、儿童观的大问题,是 “幼儿为本”理念的实践取向问题。实施《指南》首先需要理解与认同《指南》的理念与教育观念,这样才能在实施过程中真正让幼儿享受展于幼儿期的独特生活,体验游戏、操作、交往、表现带来的创造的、合作的、成长的快乐,彻底摆脱小学化的桎梏,从成人功利主义的教育中解放出来,身心健康获得发展。

第14篇:小学科学探究室工作总结

城关镇中心小学科学探究室2017--2018学年

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科学探究室的工作依然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响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号召,规范存放各类仪器,对实验器材进行保养和维修;按要求来配备自然仪器,进一步增添必要的实验用品;及时做好实验室的各项资料备查等等。一学期下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以及要改进的设想,为将工作做的更好,特分如下几个方面来总结。

一、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各年级都能按照实验计划执行,上好开足科学实验课,教师和学生均能记好实验记录。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探究室管理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分组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缺的基本环节。

1、严格实验准备制度

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实验计划,演示实验一天前,分组实验两天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科学探究室管理员根据通知单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做到准、净、齐和及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对有些实验,实验教师还事先亲自试验,若有改进的实验或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及时向教师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实验

中对有损坏的仪器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实验完毕时,让授课教师及时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并积极配合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积极参与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引导

知道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具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如做“定滑轮的作用”的实验时,卞志梅老师在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身动手操作,认真记录数据,切实感受“滑轮的作用”。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科学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目的。

4、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自然实验教

学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科学探究室活动情况

1、在期初,探究室制订了实验计划、周日程安排表,探究室管理员和实验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对部分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详尽的研讨,使每个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获得了提高。

2、积极做好各项科学探究室的资料等工作,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验收工作。

3、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举办科学知识和小实验等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本学期,六年级实验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与“电磁铁”有关的探究活动。

三、科学探究室的管理方面

1、对科学仪器室药品与仪器的领用、归还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始终认真实施。对药品的保质、仪器的维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避免了药品的不必要浪费及仪器的损坏。加强日常对药品、仪器的保养、维护工作,延长其寿命,为学校成本开支的节约作出了自己的一分力。如对显微镜、解剖器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对易燃等药品进行独立存放,实行双人双锁,对其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做严格登记,切实保证此类药品的安全使用。

2、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炼地操作使用。而且积极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实验老师的教学工作。

3、对玻璃器皿、玻片标本的破损给予相应的赔偿,对部分仪器设备的损坏及时报废,并登记在册,在一学期结束之际,及时向学校总务处汇报报损、报废记录,同时申请购买缺少的实验仪器和所需的有关药品,以确保下学期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4、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水电管理工作和防火、防毒、防潮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把科学探究室的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定期对科学探究室进行卫生大扫除,平时做好实验室保洁工作,使其与学校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目前,我校科学教师队伍还不壮大,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还要注重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2、要与我校本部科学探究室管理员及实验老师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以便更好地提高分校实验教学质量,搞好探究室工作。

3、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观念还不够开放,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培养还没有抓到实处,要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开放思想。

4、由于课时少,实验室设备简陋,在分组实验中时间不够,影

响了实验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改善实验教学设备,以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

城关镇中心小学科学探究室

2018年元月23日

第15篇:改变课堂教学注重科学探究

改变课堂教学注重科学探究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没有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最终的结果只能局限于教科书的更换。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教师要明确基础教育要发生质的改革,从只重视学科知识的教育转化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来,就是用知识作为载体,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把传统教育中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化到以学生为中心;把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把只重视传授知识转化到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革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

一是要充分运用好知识与技能这一载体。传统教学中的经验有可取之处,应继承和发扬,突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避免教师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记”的教学观,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是要注意过程与方法,不要搞成“模式化”,探究的七个要素不是在每一个探究中都全面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能进行几个要素就进行几个,要做到恰到好处。《课程标准》中有探究要求的内容必须要探究。探究过程进行的深度,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它是溶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体现的,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及时点评,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如:进行实验探究时,不要一人一组最好是二人一组,可以互相协作便于讨论,各组设计不同的实验在课堂中交流,遇到难题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示,补充„„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建立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可以养成克服困难的精神,开发智力。如:一次课堂中学生把钢球要从斜面滚下打到距斜面底10厘米处的小盒,由于水平面不平整,几次实验小球都不能打中小盒,学生在性急之下脱下自己的衣服铺在桌面上使实验获得成功。这时抓住时机教师加以点评,使该生受到极大激励。

怎样进行课堂探究? (探究的七个要素)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整个探究的基础。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探究很难进行下去,为了让学生能提出问题,老师可采取了以下措施:A.创造条件。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若教师只口述让一束光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会将这束光反射出去,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提问题,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很少。若改为教师拿一平面镜和手电筒演示这一现象,让学生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明显增多,有的学生甚至还想到了“反射光的强弱和入射光的强弱相同吗?”等问题。B.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对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的态度给予肯定和表扬,切忌讽刺挖苦学生。C.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受年龄和知识面所限,学生对有些知识知道的很少,这时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例如在讲“照相机”时,由于现在学生接触的大多是“傻瓜型”照相机,多数学生都会使用,让学生提问题有困难。这时,我们给学生补充了“光圈”“调焦环”“景深”“滤光镜”“变焦镜头”“叶片式和卷帘式快门”等知识,再让学生提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D.积极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不仅需要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例如: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提不出“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距离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我们增加了凸透镜在各种情况下成像情况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了,所成像的情况也随之改变的现象,使学生顺利地提出了老师所期望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若干问题进行归纳,引导出本节课要解决的知识上来。

◆猜想

让学生充分的猜,并要求说出这样猜的理由,以防胡乱猜或模式化。猜想并不是无目的、无根据地瞎猜,必须进行科学的猜想。有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很容易猜想出,有些内容学生知道的很少,这时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例如,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很难猜想出。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施

要让学生制定好计划做好实验准备:包括器材、过程(表格)„„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做事目的明确,带着问题去研究。学生把设计的方案提出后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从而张扬了个性,会充满自信心。设计实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探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探究的结果。我们的做法是,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设计,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哪组设计的方案好,对确实设计有困难的教师加以积极地引导。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有的组设计的方案看不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只能看到反射光射出的一个点。这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怎样才能将入射光、反射光的传播路径显示出来。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这一过程中是学生直接对所学知识的验证和基本技能的体现。要让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所得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为后面的交流积累第一手材料。

◆分析和论证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只有对所进行的实验和证据进行分析和论证才能获取知识得出科学规律,这是从动手实践上升到建立理论的思维过程。我们注重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如何从许多看似无联系的数据中找出变性,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通过实验学生找到了各种成像情况,也测出了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和像到凸透镜距离等多组数据,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

◆评估

做好评估,可以完善探究活动,使其深入。评估可以来自教师,更要注重学生们之间的评估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具有成就感。因为在探究过程中,个别学生得到的数据或结论往往是片面的,而让学生通过分工协作,使他们互通有无,加强了学生间的友好相处的心态,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在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学习过程、探究过程,养成良好的评估习惯,在取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对每章学习完后,教师都要做总结性归纳,学生做好心得体会等。

◆交流与合作

这一活动贯彻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团队精神,探究中必须合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深化对创造原理的渗透,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新教材为依托,引线搭桥,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使知识象滚雪球一样发展。

探究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创造性的、探究学习过程,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具有综合功能,所以课堂上我们尽量采用探究教学,在探究中,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老师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如果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反而包办代替,学生很难学会。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敢于和善于提问,这是好现象,教师回答不出某些问题也是正常的。这将促使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教师不必要也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应该知道并能指导学生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答案。要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力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常见现象和熟悉事物提出相反意见,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

第16篇:小组探究科学教学设计

篇1:科学探究题专题教案

科学探究题专题教案

1.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类 龙文教育·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

【解答与分析】:解:[实验探究]根据题目信息可知,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有色布条,所以若观察到有色布条不褪色则说明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设计方案] 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而小立的猜想中没有碳酸钠,所以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小立的猜想是否成立.

步骤①氯化钙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且碳酸钠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为了防止碳酸钠干扰步骤②的实验,所以加入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并除去碳酸钠;

步骤②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若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小洁的猜想成立. 3.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类

例3: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完成下 列内容:

该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包白色粉末.他将该粉末取少量放入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1)【提出问题】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该气体可能是co2 2 (5)【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①取白色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再注入适量水,振荡,粉末全部溶解。 ②在①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结论:该白色粉末是。请你思考判断:该同学做的上述实验中,是否有必要做第②步?;为什么? (6)【计算分析】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该同学为确定白色粉末为何种碳酸盐,进行定量探究。他称取白色粉末6.9g,与20g稀盐酸混合,刚好完全反应,此时称量溶液质量为24.7g。求:①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②计算确定白色粉末是碳酸盐还是碳酸钾;③反应前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

4.分析结果、反思与评价类

例4: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报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①小红取少量cacl2溶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拓展与应用] 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反应完成后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人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解答与分析】:废液中还可能含有未反应的盐酸。无色酚酞试液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故不能认为小红的实验正确。根据酸的性质,可用活泼金属、碳酸盐、紫色石蕊试液等设计实验,证明hcl的存在。 3 答案:hcl ; 不能酚酞遇盐酸不变色,故无法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hcl ; 紫色石蕊试液(或碳酸盐或较活泼的金属)溶液变红(或产生气泡); caco3 ; 可能腐蚀铁制下水管道或污染水质 5.综合性探究类

例5:(2011?成都)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提出问题】葡萄糖的燃烧产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实验设计】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实验设计】(1)

(2)吸收从a中溢出的水蒸气

(3)将葡萄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保证葡萄糖中的碳都转化为co2 4 【方案评价】

(1) 否 空气中的co2会干扰实验结果的测定

(2) 在密闭体系里燃烧(或反应物均为纯净物或用酒精灯隔着玻璃管加热,达到着火点等) 【数据处理】若葡萄糖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则需o2:2.64g+1.08g-1.8g=1.92g,而2.64gco2中氧的质量为2.64g×32÷44 = 1.92g,1.08g h2o中氧的质量为1.08g×16÷18 = 0.96g,因为产物中共有氧

1.92g+ 0.96g= 2.88g>1.92g,所以,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讨论交流】

(1) 先通氧气再加热(或通过b中气泡的多少来o2控制产生的速度,防止气流过快,冲走葡萄糖和氧化铜,堵塞导气管或控制反应物的量,防止反应过快热量来不及散发而引起试管炸裂或氧气足量防止燃烧不充分或反应结束,待冷却后再称量d、e的质量等)

(2) 将f换成装有naoh的干燥管,同时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减少实验误差(或a、b间加一个空集气瓶,用导气管连接等

【好题精练】 5 篇2:科学教学领导小组

科学教学领导小组

组 长:崔普胜 副组长:邓道好

成 员:全体科学教师

固镇县新集小学

篇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雍守喜

实验内容: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实验名称:

(一)混合沙和豆子的分离。

(二)加热白糖的变化

实验班级:六(2)班

实验设计理念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一课,主要有两个探究实验过程:一是观察豆子和沙混合的变化,二是燃烧的蜡烛给白糖充分加热的变化。探究活动一般要经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证据、整理资料、得出结论等,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素养起到极大作用。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学时要体现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状况摆正自己的位置,确定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程度,确实做到学生才是探究活动的真正主体。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3、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良好操作习惯、不怕困难热爱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继上一节课初步了解了物质会发生变化后,本节将进一步观察物质的变化,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的区别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教材围绕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及加热白糖变化的实验两部分内容,为凸显重点加热白糖的活动将是重在探究,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是铺垫。

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爱做实验,通过上学期的科学课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实验、观察、收集证据的方法。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主动探究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又因为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一些科学知识的构建还需要辅助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才能突破思维限制有所上升。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本学期还需继续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教学活动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概括发现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

分组探究法

实验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加观察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教学环境及实验准备

学校实验室、学生分组实验:玻璃杯子、沙子、豆子、筛网、搅棒、白纸;长柄金属汤匙、一小包白糖、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教师出示几种物质图片,看它们发生怎样的变化。(图1)

图1

2、导入:今天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发现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动机

二、探究与归纳

探究活动

(一):

观察沙子和豆子的混合

1、[出示沙和豆子] 在桌子上我给大家准备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都认识吗?我们要用它们完成一项探究活动——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

观察沙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预测:你们觉得会发生变化吗?

2、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3、混合实验(图2)

沙 子

豆子 混合

图2 (1)把沙和豆子倒在白纸上,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记录在表格内。

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感官进行观察。(看、摸、闻??)

(2)把杯子中的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子中进行混合,轻轻搅拌。

观察:在混合过程中,沙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3)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与原来的沙和豆子比较,它们变化了吗?

4、实验后小组探究、交流汇报

5、总结提升;我们发现,混合后沙和豆子发生了细微变化。但是豆子还是豆子,沙还是沙,没有变成其它的新物质,这是一个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探究活动

(二):

加热白糖实验

1、刚才我们做的实验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大家可能有些失望。下面,我们接着做一个更有趣的实验——加热白糖

2、讨论、想想要完成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3、观察预测:给白糖加热,白糖会有什么变化?·请小组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作业本的实验记录单的预测栏中,并把观察到的白糖特点写下来。

4、教师讲解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1)糖要少些。

(2)加热的同学最好戴上手套,手持汤匙最外端,用外焰加热。

(3)观察时不要凑得太近。

(4)加热结束后,熄灭蜡烛,汤匙放回盘子里冷却,小心烫手。

5、学生实验(图3)

(1)分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讨论汇报(白糖颜色、气味等方面的变化)

图3

6、归纳小结

通过实验,白糖经过了以下的变化过程:先是由透明的颗粒熔化成液态(透明的液体),继续加热颜色变成黄红、褐红,直至变成黑色,并且可以闻到有焦糊味,再接着加热,黑色的物质就燃烧起来。

【设计意图】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

三、巩固辨析、拓展延伸

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我们把白糖加热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像沙和豆子混合后,没有产生新物质,沙还是沙,豆子还是豆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那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2、出示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辨析属于哪一类变化,并说说依据。

3、出示一些常见的活动。自由选择实验、判断。汇报、交流。

4、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总结: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去观察身边的变化属于哪种变化,对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一步去观察。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仅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板书展示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混合沙和豆子 物理变化

加热 白糖

有新物质产生 化学变化 实验反思

1、整个教学实验进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交错使用,融会会贯通,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合作的同时又展开了探究,实验效果良好。

2、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实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探究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共同达标。

3、课堂结构紧凑,能够结合教材灵活运用实验方法,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验热情。达到了引导学生尊重实验现象,养成他们细心观察良好习惯的目的。

4、这节实验课中我发现自己在语言的评价,维持学生的探究热情,以及课程的延续性上还有待改善,但是就“尊重孩子的真实需求、尊重科学的实证意识、尊重课堂的时效实效”等方面来说,做的比较到位了。做一个朴素而真实的科学教师,给学生一个安全而自由的探究空间,把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这将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

5、由于平时实验课上的较少,在本节实验操作中,看到了个别小组的学生在搅拌沙、豆子时动作不到位,学生不够大胆,放不开手脚,合作意识不够强。这还须我们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加强训练和指导。

第17篇:小学科学探究室解说词

小学科学科学探究室解说词

欢迎各位领导光临我校的科学科学探究室参观、指导工作。我是本校科学探究室的管理员,下面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科学探究室的基本情况。

这里是科学的启蒙,创新的殿堂,凝聚的是智慧,引发的是探求。我校的科学探究室建成于2009年4月,面积85平方米。其中包括8组实验操作台,可供48名学生同时活动。科学探究室选配了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等系列探究实验仪器,立足于学生的长久发展,给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动手、动脑、活跃创造思维的场所,满足小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让学生真正能看、能摸、能动、能试、能做、能研究、能探索。

本着为科学实验教学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应用科学的思想意识,按照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我校科学探究室承担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演示试验和分组实验工作。

在科学课上,各年级科学教师制定了学生探究性实验计划,利用科学探究室现有资源,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创造条件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满足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让学生亲历各种科学实验活动,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后续的科学学习实验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18篇:课堂评价与科学探究

课堂评价与科学探究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标准应如何体现教与学,评价可以提供一种很好的答案一因为这种

评价是以可以测度得出来的东西把老师们应该教些什么、学生们应该学些什么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出

来。(PS-616-7)。因此在探究性科学教学中,评价要对学生在三个主要教学目标(对科学知识的

概念性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对探究的理解)中的发展进行测量。

不同的科学教育方法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同理,探究性科学教学的评价方法也与传统的方法不

一样。传统的多重选择题或简答题主要是让学生分辨事实、概念或词汇。有证据表明这样的测试覆

盖面太宽,需要推理的深度太浅,对于“科学本质和科学家工作的理解”之类的问题来说又显得太

窄。这种测试关心的可能是识别和记忆而不是基础概念的深层推理和应用,因而它可能对探究性科

学教育造成障碍。如果由考核孤立事实的地区统考或州统考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老师不大可能再去

关心探究的目标(Neill and Medina,1989)。此外,在大规模的外来考试采用这些评价方式之后,老

师倾向于在他们的班级上进行类似的评价。

探究性教学的评价应针对《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学生学习提出的丰富而全面的要求。要了

解每一名学生知道些什么,理解了什么,哪些还模糊不清,哪些被遗漏了,根据已有的知识能做些

什么。评价要用来测定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或澄清问题、形成可能的解释、设计并实施探究、利用数

据作为支持或反对他们自己的解释的证据等等,其最高层次是测定学生对科学家所探究的问题的评

价能力、对探究目的理解的能力、评估数据、解释以及论证质量的能力。

探究性教学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为各种目标服务。评价手段包括老师在课堂里的提问、单

元测验、全州性的考试和全国性的考试。评价数据可用于备课、指导学生学习、分等定级、确定参

加特别课程的资格、为政策制订提供信息、配置资源、对课程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作为应用之一,

课程和教学的设计都含有评价的信息。

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间需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性评价可以随时进行,供老师调整计

划以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况与需要。总结性评价一般在学习活动末期进行,用以确定学习对学生的影

响。上一章的短文包括许多形成性评价的例子。例如,弗罗蕾斯女士询问学生在哪里能找到蚯蚓和

怎样为蚯蚓建造房屋。格尔柏特先生听取学生构造地月日系统模型的想法,而且利用提问来评定、

加深学生的理解。类似地,赫尔先生通过观察学生对力所做的矢量图来判断他们的理解情况。一般

地,老师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不断地进行评价以确定下一步要采取什么行动,学生的哪些能力得

到了发展,哪些还有待发展,是否达到某一节课或某个单元的教学目的。

形成性评价对于编排计划和指导教学很重要。但对于家长、校长、教师的一些问题,如:学生

真正学到了哪些东西?什么证据能说明他们在学习?他们学得怎么样?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形成性

评价常常显得不够正式,不够充分。

对于高风险的决定,像个人的、政策的或职业上的发展规划,形成性评价也不够充分。这类决

定需要总结性评价为家长、老师和决策者提供一个学生或班级是否能够达到探究标准的信息。这样

的评价需要更标准化的手段和记录学生反应的方法,不管是测验、面试记录还是操作评定。能够将

学生的反应转化为分数和平均分数的稳定和量化的方法更能支持事关重大的决定。

学生学习的总结性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是个人成绩的描述,或者是跨时间的或在

同学之间的正式比较。例如,格尔柏特先生在月相的专题教学结束时布置了一次庭作业,他要求学

生总结支持或反对他们关于月相的观点的所有证据。艾德妮小姐要求每个学生设计一个在他们曾研

究过的湖里探究一种突发现象的方案供最终评价使用。通常,对这些评价的结果应该进行总结、比

较,作为决策的参考。

本章描述能支持探究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课堂评价特点。首先讨论评价“什么”——接

受科学教育之后要求学生知道、理解、能应用的东西。然后讨论“谁”来负责进行各种评价活动,

尤其关注学生的作用。最后是“如何”的问题——评价的形成和程序。

应该评价什么?

在探究性教学的三个学习目标中既包括知识也包括理解。《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这两个术语的定义是:

科学知识指的是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定律、科学理论和科学模型...一个人要理解科学就得将各种各样的知识一一包括科学上的各种思想观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联、存在关联的缘由、运用这些思想观念来解释和预测其他自然现象的方式以及将此类思想观念运用于许许多多事情上去的方式等一综合在一起。理解能力包括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要能够运用知识就要能分辨什么是科学思想,什么不是科学思想。

尽管理解在科学教育中处于比知识更高的地位,但是认为教学和评价只需关注于高层次目标的观点则是错误的。事实上,学生处理复杂问题时的失败不能作为判断其是否缺乏相关技能或知识的证据。除非同时对这些内容也进行测试。例如,在关于月相和静力学的教学初期,格尔柏特先生和赫尔先生就探测了学生对要研究的现象已有的观念,以便在其之上建立更复杂的概念。

有些探究能力可以用相对简单的方式进行评估。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倾听来确定学生是否能“利用数据做出合理解释”,“培养运用证据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构建模型的能力和运用逻辑和证据来构造和修改科学解释和科学模型”。

其他的探究能力,例如,一个指定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践,则是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评价任务。ClllnPagne,Kouba和Huriey(待出版)提出老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分四个阶段:准备、计划、实施、结束/扩展。每一个阶段,老师都要写出预期要达到的结果、能力和信息。例如:在计划阶段其预期结果包括计划、基本原理、对同伴计划的评价;能力包括对计划的制订、解释和修改;信息则包括对与所探究的问题在方法上相吻合的探究特性的描述。

DejongandVanjoolingen (199)对探究能力与理解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学生往往不熟悉假说的特征(即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够在所收集的数据的基础上表述或改进假说,不敢提出可能被推翻的假说;设计实验时,他们倾向于为证实假说寻找证据,以及要么同时改变多个变量、要么去改变那些与假说无关的变量。在分析数据时存在的常见问题,一个是不考虑数据的真实含义就用作假说的证据,另一个是不懂得分析图表的意义(RobertS et al,1997)。老师可以从对学生的初始的观念以及这种观念和学生技能的变化的评估中得到启发,这些观念包括对进行探究以及科学地思维的意义的看法。

人们都知道学生不应该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单单学习一些彼此孤立的事实和定义。但要想界定什么才是对一个概念的理解,或是学生应该怎样使人确信其理解,那就困难得多了。在一项新的有关《标准》的计划中,有几个州和都市共同制订了一个基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评价体系,其中把概念性理解描述为:

学生可以通过准确地运用一个概念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做出预测以及用多种方式(如文字、图线和图表)贴切地表述概念来显示其概念性理解。理解的两个方面——解释与描述——都要满足这个标准(新《标准》计划,1997,P133)。

类似地,美国科学促进会的评价计划(AAAS,1998)建议要给学生的是激发思考、需要运用综合知识的问题,而不是那些刺激反射性思维的、利用记忆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正如计划所提出的,“应该要求学生回答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和这样做会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而不是问那些为记忆词库增添条目之类的问题。”

同样,这些策略中的大多数也在第三章的探究实例里得到了体现。例如,在弗罗蕾斯女士小姐想评价学生对公平实验的理解时,她要求学生确定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设计方案是否公平。弗罗蕾斯女士也布置了大量的开放性任务。例如让学生在对蚯蚓经常出没的地点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利用饮料瓶为蚯蚓创造家园。

然而,在第三章中应用到的评价手段随不断变化的课程不断变更,容易受到一般看法的影响,并且缺少对能力的评定。对于关系重大的评价,无论是确定升、留级还是确定课程的成绩,都需要

知识和能力的“标准化’‘的评价方法,也就是有系统地、可靠地转化成量化形式的评价方法。知识和理解也需要经过多角度的探测,才能保证错误的理解和错误的信息不至于因为记住了定义蒙混过关。

谁应该是评价者?

评价源自教育系统的不同部分。包括教育管理人员和老师,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由学生自己进行的评价活动——自我评价。督促学生对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表现进行评价,可以让他们更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从事计划、实践、监控和纠正等等工作。自我评价有助于发现、合作、交流和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

在参考了580多篇关于形成性评价的文章之后写成的一篇综述中,布莱克和威廉(1998)指出“学生需要进行自我评价的训练,这样他们才能理解学习的主要目的,进而知道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布莱克和威廉还发现加强形成性评价一一J包括自我评定——对表现不佳的所谓“差生”的成绩提高效果最好,对表现好的学生当然也有帮助。因而这种评价可以缩小高分和低分获得者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参与评价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们被期待达到的目标。除非学生能看到评定成绩的标准和成功的范例,否则评价活动会变就会变成一场猜测老师意图的游戏。学生往往无法把刚刚学习过的内容与老师的提问清晰地联系起来。考虑到这些情况,“差生”能在了解成功标准和如何达到标准的范例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受益也就不足为奇了。让学生参与评价的途径之一是让他们为一项任务或方案制订评分标准。他们用第一人称所作的叙述,如“我清楚详细地解释我的想法”和“我运用文字、数学、绘图、表格、图表或坐标图来表达我的想法”,代表了学生对探究能力指标的理解和解释。在学生行动前给予指导并不意味着是为他们的探究提供“正确答案”,而是为他们提供判断其探究结论质量的标准。

作为这样的标准的一个例子,读者可参阅第三章短文中艾德妮女士要求学生在进行野外考察时所做的笔记。通过要求学生以《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所要求的探究能力为线索组织他们的笔记,文德妮女士让他们找到了一条可以了解自己是否达到标准的方法。这些笔记的概念结构,也为学生在课程末期进行的最终研究项目提供了一个框架。

应该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

教育家很早就知道,只需要去注意倾听学生的谈话,一位高明的老师就可以获得关于这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他对科学思想的看法的大量信息。二十多年以前,Rowe(1974淀义这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为“静待”,老师在等待时的沉默可以让学生在提出或回答问题时思考更加细致、更为周到。她建议老师应按照学生所带来的问题进行思考一一例如有关价值的问顾(如:“谁关心”)、认识方法的问题(如,“证据是什么)、采取行动的问题(如:、“就我自己的所知应该做些什么?)和有关结果的问题(如:“我会知道将发生些什么吗?”)至于评价,她指出:“学会通过交谈,而不是问话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199)

Gollas*)也强调了倾听学生谈话的重要性,她在报告里说她把初中学生集中起来,围绕一个特定的她称之为“科学交谈”的主题或问题进行自由的讨论。她允许学生去探究自己的那些与老师所安排的实践有关或无关的想法。“儿童能感觉到在何时我们‘占据’了他们的议程,他们能感知在什么时候他们对问题的‘疑问’被纳入了老师的考虑而让大家去寻找并表达出来”(Gallas,1995,R71)。她总是让学生在谈话结束后总结出他们认为是最佳的答案,这些答案可供老师了解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表41展示了几种常见的重要的评价方式,包括多重选择、构思应答、计划和文件等从左到右,各种评价方式的实施难度依次加大,从只需做对错的判断到要和老师同学探讨才能决定,换句话说,对一个特定问题的最佳答案要搞清什么才是老师、学校、或科学界所认可的标准。

学校里或学区内的老师加上其他能起校正作用的参与者,是最有效的评价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 Daro(1996,P260)所说:

要想让标准真正有价值,同一职业群体里的老师必须坚持大家都能接受的标准。只有坚持标准

他们才能理解自己学生的工作。因此,,给学生的表现评分时要与同事商讨,商讨时气氛要自由,评价要适度。这样,标准才能真正服务于老师和学生。

在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时,要考虑标准的性质。是否能够而且应该不假思索、不做修改就做“实时的”评价?对于那些学生应当很“熟悉”和“敏感”的内容来说,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就显得非常便利。不过,许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要求评价的内容至少都要有思考的时间(超过几分种),因而要采取用时更多的评价方式。“”

第三章的短文强调了表4-l右边的评价方式,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评价的各种用途。不过所有的评价方式和程序都可以在第三章中的任何一节课中使用。特别地,在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时很可能需要综合地应用各种评价工具。

由于易于准确统分,或者是为了应付采用同样方式的全州或全区性考试,老师有时也会像出版商和辖区教育官员一样依赖多项选择这一种评价方式。但是仅仅依靠多项选择很难评价知识的理解程度、探究能力或对探究的认识。能使多项选择更有意义的措施是要求学生证明他们的选择并讲出他们选择的理由。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学生对评价所使用的语言的熟悉程度。那些还在为增加词汇、熟悉语法和语义而努力的学生,对以文字表达的评价形式在理解和答题上都存在困难。因而必须把学生在某一领域所知道的内容与他们对某一问题的字面上的理解能力区别开来。

美国的州立学校管理委员会下属的评价与学生成就标准合作体门999)发展了一些对母语非英语的学生进行更准确评价的程序和资源。这些资源指出评价会受语言问题(例如在某地方言里不存在的冗长的字母或音节),文化问题(对问题的不同诠释方式),以及对英语的熟悉程度(是大众语言水平还是学术水平)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一些困难模式浮现了出来,对这些模式的了解可以增加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全面的评价系统包括许多的手段。例如,由《新标准》计划提出的评价系统由三个相关的部分组成:行动标准,测试和文档(1997)。行动标准把《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具体化为一系列学生能够显示出其能力的活动的陈述。这些标准附带有范例,范例的注释对这些活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标准的要求、达到什么等级进行了说明。测验则综合运用选择、问答题和实验操作在门)概念性理解,

(2)科学思考:设计和获得知识,(3)科学思考:分析和证据,(4)生命、地球和物质科学这4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分。文档系统包括展示概念性理解、科学思考、工具应用和交际、以及探究的表现记录资料。不同的表现记录可以提供用以判断其质量标准类型的证据。

对文档质量的预期高于测验,因为前者拥有足够多的时间、反馈和修正的机会。有些行动标准,例如在一个群体中的出色表现,老师可以观察到并做出评价,这类证明材料也应该放人文档系统中去。这些工作的成功实施要依靠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团体来执行。

加州的“加州高中生物、化学和综合科学测试”在几年前就建立了一个相似的运用多种方式的评价系统。该测试包括多项选择题、问答题和实验操作。文档供选用,一旦选用只会增加而不会降低学生的分数。

结论

本章表明,探究性科学教育的评价之所以有别于一般的传统评价手段,是因为:一探究的性质、探究性教学的目标、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结合以及一种特定的评价手段测定学生在朝着《标准})所要求的方向上取得的实际进步的能力。

从用以引导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到测定学习效果的总结性评价一一包括大范围(区、州、国或跨国)的评价活动——都存在着这些差异,总结性评价还必须满足一些额外的标准,它们必须具有系统性、可重复性、公正性,而且在班级间或学校间能进行比较并能说明评定原因。满足了这些标准,总结性评价就能给有高风险的决定——如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或是否要为老师的专业进修重新进行设计一一提供证据。

第19篇:科学探究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反应,是课程标准其他部分的总纲。全面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学习、掌握、实施课程标准其它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二、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核心”。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1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1、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包含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情感与态度是科学学习的动力,科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材料,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通过探究,培养探究的乐趣、信心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又是通过探究而获得。所以达成了探究的目标,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学科的意义。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得到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关键。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科学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

3、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又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培 2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觉得这样真的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也由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真正在体现了“做中学”。让科学成为做的科学,而不是纸上谈兵。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的科学课才是真正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三、从“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课堂模式”。

教师要是能够打破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开创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定会得到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目的是要孩子知道知识是什么。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把认识知识是什么,倾向于研究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综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同学之间的辩论。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 3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1.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2.评价的内容:全面化。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的手段: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不只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同伴、自我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

5.评价的时机:全程化。评价要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而且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的跟踪和调控。 评价时空要从课堂教学转变为全方位学习,从注重书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实践活动。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学 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教师可以利用地方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料设计校本课程,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当地的有关人文社会资料及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发课堂之外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的同时,也应当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小学科学在新的课标、新的理念下,已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教育评价的改革,为小学科学教育,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也为小学 4科学课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的平台。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我想,只要每个科学教师,从我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个孩子身上做起,不断地积累和创造,引领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科学殿堂,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投入到真实的情景中,在亲自动手操作,动手试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5篇二:我的研修心得体会 研修心得体会 俞旭安

通过网上研修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底蕴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网上研修来的很及时,网上研修内容很深刻,网上研修的效果将影响深远。作为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网上研修学习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个人感觉在这次学习中收获很多,盘点收获主要有以下诸多方面: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2、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3、教学中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讲不是不可拥有的能力,但在实际上多数同学仍然存在依赖的心理,因此,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在学生英语阅读知识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们对难题就有了挑战性,就会积极主动进行阅读学习。

为了促进合作,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展合作技能。课堂上有意识对学生的进合作训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小组角色,承担小组任务,同时有目的地在小组活动中示范合作技巧和协调教学活动,确保小组专注于学习目标,使小组成员在教师言传身教带领下逐步学会合作的技能。

4、加强学习,不断网上研修,自觉走进新课程。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网上研修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网上研修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对于一个教师,通过这次网上研修,让我懂得了网络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使我学会了制作教学用的课件。学会了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社会又应用于社会的一面。

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通过努力,我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数学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积极地承担学校的数学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交流活动、网上研修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网上研修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网上研修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共同努力,能充分体现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篇三: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龙门中小 乔丽平

2014年10月26日、27日,县教育局组织了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在东关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按培训要求,每个教师要聆听专家培训,听优秀教师示范课,还要观摩东关小学仪器室。根据参会人数,分两组同时进行,专家评委现场点评,参会教师参与研讨,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每个学区选出1人进行发言。这次培训,我认真倾听并记录了专家教师的讲课内容。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经过了这次培训活动,我在各个方面收获甚大,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与前瞻的意识。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这种意识的作用,使儿童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三、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能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四、科学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要及时补充知识储备,同时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技能,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科学教学质量会更高。

总之,感谢教育局组织了这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使我深深体会到要上好实验课,实验前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的演示、示范,一定要规范,实验时的细节问题一定要注意,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努力,上好每一节科学课。

第20篇:小学科学探究室制度

科学探究室管理制度

一、小学科学室配备应按照国家仪器配备目类一类标准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增添新的设备弥补新课标教学需要的不足。

二、科学探究室需要设立书架:挂有图片、摆放书籍,阅读后及时归还原处。

三、实验器材尽量做到开架透明,摆放安全有序同,便于使用,使用完归还原处以便别人再用。

四、科学探究室必须配备事业心强、工作能力强、责任感重的教师负责管理,每学期开学后因完成教学设备的添置和补充。根据任课情况安排好科学探究室使用及实验仪器的准备。

五、实验仪器及各种物品的存放应分门别类,科学有序排列整齐,使用方便,定橱定位、橱有编号。

六、科学探究室设备的保管应注意防火、防潮、防霉、防腐蚀、防虫蛀、防碎等。

七、各种教学仪器及物品使用后及时整理归位,以备下次使用、损坏后要及时修理或清除。

八、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做好财产帐务,教学业务,技术资料(说明书)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报表申购报告、上级文件等)各类资料管理使用最好用电脑管理,便于查找。

九、好净化、美化、防磁、防盗工作、室内始终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科学研究的氛围。

十、必须配置一定的消防器材、电路有保护装置、定期检查、保证师生安全,课后关闭电源。

科学探究室使用制度

一、科学探究室的物品种类、数量、帐目要清楚。

二、按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及认知水平,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实验材料。

三、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创设宽松的氛围。教育学生学习合作游戏,共同发现科学奥秘。

四、根据各班实际制定活动安排和计划,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育学生活动中不要大声喧哗,不得带任何其他物品进入。

六、教育学生爱护室内的各种物品,轻拿轻放,小心使用。

七、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摆放物品,清扫地面,关好门窗。

科学探究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一、牢固树立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熟悉本校应达到的装备标准和管理要求。

二、掌握各有关实验的目的、要领和操作步骤,熟悉各有关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主动配合各班教师。

三、管理各种仪器和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

四、经常保持探究室整齐清洁,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工作。配合教师教育学生遵守科学探究室规则。

五、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和教具研制。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参加实验课,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课。

二、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准备接受指导教师提问,没有预习或提问不合格者,须重新预习,方可进行实验。

三、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衣着整洁,保持安静,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严禁高声喧哗、吸烟、随地吐痰或吃零食,不得随意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

四、实验准备就绪后,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同意,方可进行实验。实验中应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认真观察和分析现象,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独立分析实验结果,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不得抄袭他人实验结果。

五、实验中要爱护实验仪器设备,注意安全,节约水、电、药品、试剂、元件等消耗材料,凡违反操作规程或不听从指挥而造成事故、损坏仪器设备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并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损失。

六、实验中若发生仪器故障或其他事故,应立即切断相关电源、水源等,停止操作,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待查明原因或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进行实验。

七、实验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关好水、气,将所用仪器设备、工具等进行清理和归还,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八、应按实验要求及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科学探究范文
《科学探究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