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地理教研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9-15 15:04:4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地理教研论文

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必备的

地理素养

金华中学敬大胜

地理科学素养是当今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因而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在新课程五大基本理念中它起着高屋建瓴的作用,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方向和目标,它是新课程标准设计的依据,更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影响着新课程实施的最终效果。回顾一年多来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现将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和教学贯彻实施的举措总结如下:

一、关于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包括地理志趣、习惯、地理能力、地理知识和科学素养。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只注重“物产+地名”,仅介绍地理事象的特点和分布的教学思路,而要明确中学地理素质教育新的方向和内容,即以人地关系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立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中贯彻实施这一理念的举措

首先,将新课程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和家长,使他们先转变观念,为进一步实现学生行为方式的转变打好思想基础。

新课程实施的接受者是学生,教师是主导,学生始终是主体。如果我们的学生头脑中没有对新课程中地理课学习新要求的具体认识,而始终都抱有“地理课嘛,平时听一听,考前背一背就够了”的陈旧观念,那么任凭我们的地理教师怎么努力,新课程的实施恐怕也是收获甚微。所以在高一第一节地理课上,先不要着急讲新课,主要给学生介绍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具体要求,给学生先“洗脑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知识在一个人一生成长发展中的意义,了解地理学习对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的重要作用,从而给地理课恢复应有的地位,正确对待这门学科。只有学生了解了高中地理新课程,接受了课程的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中的具体要求,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适应新课程。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我们改变不了社会这 - 1 -

个大环境,但可以通过和家长的交流,使家长对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有所了解,改变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孩子地理学习的要求。所以在高一的第一次家长会上,地理老师也应登台亮相,将新课程的理念传递给家长,提高家长对地理课重要性的认识,并向家长介绍一些能使孩子地理学习轻松有趣的方法,请家长回去配合老师对子女的该课程学习加以引导和监督。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1.教学注重贴近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志趣。

比如在进行地方时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学生熟知的历史事件麦哲伦环球航行最后少掉了一天的航海日志以及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中最后时间多出一天两个故事中完全相反的结局为切入点,激发起学生学习地方时的兴趣;在学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一部分内容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大家知道,宇航员进行太空航行时身穿的宇航服有多重、有几层厚吗?”同学们会兴趣大增,七嘴八舌开始猜测,等告知共有一百公斤重、由十层不同材质的材料组成时,全体哗然,然后借此教育学生体会宇航员的艰辛及感受其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以此激发学生对克服地理学习困难的决心和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2.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才的创造素质绝对不仅反映在知识和技能的占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基于这点,在教学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设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图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及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运用地理理论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第一章的课题研究《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要求学生通过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之内)某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证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虽然该课题难度不大,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要很好的完成,科学步骤必须完整,要有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都非常有益,甚至有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做该课题的同时,还会拓展研究内容,研究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日出日落方位的影响,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又提高了科研能力;另外,这一

课题的研究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这在学生学习方式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既合作完成学习了知识,又学习了别的同学的优点,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增添了地理学习的乐趣。还有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有许多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自发组成小组,推选出组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在这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中,无论课题研究的结果怎样,凡是积极参与的同学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收获,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学习情感体验等许多方面。

3.注重地理习惯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注地理问题这一地理习惯的培养,首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地理问题的存在,无论是他们从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感受到了美还是感受到了问题的严峻,教师都应想办法让他们对这些问题留有深刻的印象。只有印象深刻,才会在潜意识中去关注相关内容,逐渐形成地理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我先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去感受黄梅戏和秦腔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地理原因,并启发学生进一步对比“安徽和陕西”两地其他方面的文化差异,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文化图片,甚至拓展开来比较中国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及形成的原因,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接下来在“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中,我先例举了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亚虽然以建筑艺术堪称世界之最,但由于城市布局缺乏人性化的设计,城市太过年轻缺少文化积淀而使城市居民身居其中感到深深的孤独,然后又启发学生思考从哪些方面去品味城市文化,并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大量的反映城市文化的图片,引领学生感受风情万种的城市文化。这一教学设计让学生体会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我们要了解和欣赏城市,应该去品味城市的文化特色、文化之美,这节内容的教学正是大量运用戏曲、服装、舞蹈、饮食、建筑等多方面的素材,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发现城市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地理环境所造就的城市文化之美,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了解城市的方法,更激发了学生欣赏世界、发掘文化精髓,要做文化人的愿望,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内容教学中,则可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判断、反思自己行为、运用多种素材等办法,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的地理习惯,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进一步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精神”。

推荐第2篇:地理主题教研论文

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雪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又肩负着特殊使命。地理作为基础教育中一门包罗万象、无所不包的综合性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整体素质上有很强的教育功能。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推动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地理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在愉快生活和学习的同时,让自我得到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必须把培养人视作内部的本体内能,旨在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抛弃那种以培养少数“尖子生”的应试教育观,转变为旨在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教育质量观,这样有利于提高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新一代的学生观。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身心发展潜能,有利于培养出21世纪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3、树立现代教学观——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行为,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是现代教学观的核心。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即让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二、建设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奠定基础。每一位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信任。教师应把每一位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最大限度的宽容、善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以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平等的关系。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个性的发展,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活跃的思维,成为创造的源泉。

三、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课堂结构是否合理,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那么使地理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焕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更进一步的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去发展、去讨论应以几方面着手:

1、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创造学生创新激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导课,往往能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带入情境,设置悬念,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功效,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讲述南亚的印度时,可导入为:同学们,爱看《西游记》吗?你最喜欢里面那个人物呀?(勇敢善斗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等)接着问:“他们千辛万苦干什么呀?”(取经)到哪里去取经呢?(西天)那里景美吗?这时教师可用反映印度热带风光的幻灯片的幕布上,你愿意到哪儿游玩吗?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这里地形特点、风俗人情,板书课题。这样就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授创造良好的开端,其实已是成功的一半了。

2、利用地图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地理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地图既是地理教材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工具。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应用教学挂图、黑板略图、景观图片、地图册、课本插图、填充图等去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既可加深学生印象,使其将地理知识与图上位置、自然环境相印证,又可使学生集中精力焕发创新的激情。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分析、综合、比较绘制成网络图表,既能使学生在归纳、综合中巩固、消化,又能梳理知识、总结规律、掌握地理特征。对地理事物的演变,如果把阅读课文与有关示意图相结合,就会形成一个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发展的图像,以及与相对应的书面语言。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激情。宽松、活跃、愉快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积极思索、大胆想象、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巧设悬念,创设创造情境。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表扬的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问题”学生对给予鼓励和帮助,以便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来发现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4、提倡开放式阅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教育重在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将他们的创造潜能纳入知识的探究中去。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动实践而形成的,从而从使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自我实践有机融合、互为促进,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5、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人的认识过程总是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如果在教学中先用多媒体课件将形象的文字、有趣的图像和美妙的音乐吸引学生,进行感知觉的刺激,帮助学生了解陌生、抽象的事物,丰富感性知识,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6、生动讲解漫画,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漫画既通俗易懂,又富含哲理,给人愉快、留下意味深长的幽默、讽刺和思索。地理教材中的漫画,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阅读漫画时,要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看懂漫画表示内容,教师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抓住漫画所提示的主题,深解其含义,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创新思维。

总之,更新教育观念,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要求,也是二十一世纪对创造性人才的要求,因此我必须把地理教学中的每一节课成为学生大胆创新的新天地。

推荐第3篇:地理教研

地理教研活动记录

张艳艳

杨亚茹 张 宏

2017 03 30

《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了解其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2.知道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理解交通运输对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知道香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认识香港的国际经济地位。 4.能运用相关资料,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教材分析

香港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作为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无论在自然地理条件,还是在历史、经济发展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本节教材介绍了四部分内容。分别如下:

1.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靠深圳市);自然特征(海岸曲折多港湾,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宜人);人文特征(城区高楼林立,人口稠密)

2.发达的交通运输—世界性海港,国际空港,陆上交通便捷。

3.先进的现代服务业——发达的旅游业、传媒业和教育:国际信息、会议和展览。 4.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世界著名自由港,重要金融中心。

教学重点

1.香港的位置和经济特色

2.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的相互作

学情分析

对八年级学生来说,通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地理问题分析能力。在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香港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于香港的经济特点及其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

教学过程

读图导入:教师展示中国政区图,设问导读:

我们国家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34个)有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什么地方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一)地理概况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与陆地组成,二是香港的自然环境特征,三是认识香港“地狭人稠”的发展环境。因学习难度不大,而且学生已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引导”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读图“香港在中国的位置”、“香港地形分布”,说出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组成,感受香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香港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西邻澳门,北接深圳经济特区;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陆地面积1104平方千米。

2.引导学生读图“香港地形分布”、“香港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说出香港的主要地形类型(低山丘陵为主)和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归纳出地形和气候的主要特征,让学生从中感悟到香港地形上的优缺点(多良港,但平地少)和优越的气候条件。

3.指导学生阅读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材料,并完成P43“活动”(教师可补充当地、上海、北京与全国的人口密度)。这一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香港的“特别”之处,“地狭人稠”、“严重缺水”的发展现状。

小结:从海陆位置来看,香港面海背陆,海陆兼备,多天然良港,海运便利;从纬度位置来看,气候优越,宜于居住。但是,“地狭人稠”、“严重缺水”这些矛盾制约着香港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延伸:面对“地狭人稠”这一困境,香港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引导学生读图7—3“高楼林立的香港城区”、图7—7“香港国际机场”,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香港拓展生存空间的两大措施:“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

(二)发达的交通 教学指导:

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力求让学生明白发达的交通运输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该部分的学习难度不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来达成教学目标。

阅读教材P.44的图文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在图7—8中找出维多利亚港、京九铁路和主城区内的主要运输方式(公路和地铁)。 2.为什么说香港是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发达的海洋运输与航空运输) 3.说一说香港发展海洋运输有哪些有利的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经济发达,货物运输量大等)

4.除海运和空运外,香港与祖国内地还有哪些交通联系方式?(铁路与高速公路) 过渡:我们已经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对香港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根据香港的环境特点,你认为应重点发展哪些产业?(教师可提示三次产业的划分,让学生讨论后得出观点——第三产业)。香港缺少土地,不适宜发展农业;香港自然资源匮乏,尤其是能源和矿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第二产业的发展;发达的交通运输和众多的人口,最适宜发展第三产业。

(三)先进的现代服务业与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教学指导:

先进的现代服务业与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均属于第三产业。虽然教材是分开表述的,但在教学处理上可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要求学生对香港旅游业、国际贸易和金融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有清晰的了解,并能理解香港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宜采用探究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活动之一: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归纳香港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旅游业、信息业、国际贸易、金融业、航运业等)

2.归纳香港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第三产业为主,具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3.分析香港旅游业发展具有的优势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设施齐全,交通运输发达,客源丰富且客源地近,管理和服务质量高等)

4.分析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势条件。(背倚祖国内地和面向国际市场的区位优势,交通运输发达,自由港的政策和良好的管理等)

这一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的了解,认识香港的国际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活动之二:香港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旅游中心,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离不开祖国内地的支持与帮助的。请阅读P.47“活动”中的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正文内容,分析香港与祖国内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及通过哪些合作以实现互补双赢。

活动要求:①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组。一组为香港组,分析香港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一组为祖国内地组,分析祖国内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在分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由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②各组必须把讨论得到的观点写在白纸上。③各组代表汇报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要求:第一,必须以所代表方的口吻发言,如港方代表,必须说:“我们香港发展„„”;第二,必须依据材料,说出己方的观点。④如有其他观点,组内成员可以补充说明。

课堂总结:作为一个“地狭人稠”的城市地理区域,香港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凭借其优越的区位,发展成为了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旅游中心,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更提升了它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发展活力,香港是一颗闪耀在世界东方的璀璨明珠。

教学后记

教案条理清晰,全面的分析香港作为国际枢纽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运用课堂讨论活动的形式,最大程度地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正确认识香港的地位以及和大陆的关系。不足之处,教学手段不够多样。

推荐第4篇:地理教研工作总结

七年级地理教研期末教研总结

今年是我漫长教学生涯的第一个菜鸟季,在这个学年里,作为一名新秀的我虽然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显著的教学业绩,但我度过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赛季”,却使我感受颇深,对此,我就我的教学研究做一下总结。

由于我不是地理专业毕业,虽对地理学科很感兴趣,也比较擅长,但毕竟不是本专业。因此,在暑假我借到教材后,我用几天时间把教材学完,认真分析了课本的重难点章节;也认真地做了10来套中考试题,当然这些试题都是外省的,但是重难点知识都是相同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除了投入大量的时间对教材进行钻研外,还要精心设计重难点知识,并要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做到了课前扫清教材及其涉及问题的所有障碍,每一节课均感到了得心应手的轻松。然而,因为也是初上讲台,每次备课总得花费近一周的时间,总是前一周备好课,可是到上课的时候总是不那么顺利,所幸我带了7个班的课,每次新课第

一、二个班都不太顺利,总感觉讲的很乱,但到后面几个班就明显的好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的琢磨前一节课的不足,及时改良教案的设计和增加教案的丰富性,以弥补课堂漏洞,增加课堂趣味。经过第一次月考,我认真的统计了各班成绩,分析了各种数据,总结了学生成绩偏低的原因,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给学生定出了期中考试平均分要在60分以上的目标,同时向学生提出本学期的学习要求以及宣布课改计划,从正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确了目标,又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好每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我清楚地知道,如果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法,必定会导致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及教法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不断创新教法,学习先学后教的教学理论,并付出实践,因此,在备课上我细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突出重难点知识,在课堂上我利用大量时间强调重难点知识,紧抓课堂40分钟,采用多种方法(谜语、诗歌、谚语、小故事、顺口溜等)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紧紧抓住地图辅助教学的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描图、填图、画图等方法,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他们逐渐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紧紧抓住教材中安排的“活动”内容,“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又能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同学们在生动活泼、不受拘束的气氛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紧紧抓住基础知识的记忆和重点知识的理解。

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课堂不仅仅在教室里,还在大自然和社会中,所以我要求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必须联系实际生活,能把生活经验用地理语言描述出来;在课堂上,我经常拿我们熟悉的自然事物为学生举例,以使学生产生共鸣,甚至更深刻的理解。像我们所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人口、语言等人文要素,都是一般的知识和规律,所讲的各种区域案例,也不一定与我们所处的地方完全相同,这时候就要求同学们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从这些内容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和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身边的地理环境和事物进行分析,把地理学活。 地理即属于理科,有偏重文科,所以我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解,更要强调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识记。因此在课堂上我利用图片,flash动画以及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还利用顺口溜、谐音、图示记忆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也根据自己当学生的时候学习这门课的经验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经过我的引导,很多学生再也不会觉得不知道地理学什么,怎么学好地理,更有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走上正轨并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全力前进。很多学生成绩每次一个台阶,稳步上升,并有个别学生,成绩从前几次的倒数已经进步到班级的前列,看到学生的进步,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当然,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不显著,几次月考个别班级成绩一直止步不前,这些状况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研究总结,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推荐第5篇:地理教研计划

姜疃中心初级中学

地理学科教研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3年3月10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优化作业设计、深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激活教研活动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促进教学的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新学期面临的形势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思维对话、和谐高效”课堂基本理念,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地理组教师认真围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活动,结合学校工作目标,对本学期教研作如下计划:

三、工作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根本任务,启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和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课堂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效益性。

2.加强本教研组的档案和资料建设,对本组教研、教学的活动情况进行整理,为今后工作提供一定的积累。

3.加强教研组的团结合作,形成合力,使全组成员都有进步,在一种比较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工作。全组所有成员努力将工作做到最优,能成为学校放心的教学骨干。

4.整体构建教研组,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地理教师凝结为一个整体,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作用,实现智慧互渗。 5.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6.加强组内听课制度的管理。本学期在组内进行每位教师公开课堂教学,为了真正促进组内教研,加强听课是最好最有效的措施。

7.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带来了观念的更新。每个教师会运用多媒体,会制作课件。当然这是顺应课改所需,课改过程中,课程与课时的矛盾非常突出,传统的地理教学无法满足。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能弥足很多不足。可以增大容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变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学期会加强课件资源的共享,进一步增强浓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氛围。

8.在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方面,组内教研时会自觉关心当前国际国内重大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及时与教材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并及时总结经验,力争到学期结束写1篇有份量的教研论文。

地理组全体教师将一如既往地积极进取,不断努力,使地理教学更进一步中达

到更高的水平。

四、教研措施

1、大力开展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选择最佳教学模式。

2、开展备课组内、年级之间的听、讲、评课活动,教学相长,及时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易混点等问题。

3、初中

一、二年级的课改学习,按既定方案、时间稳步实施并取得新进展。

4、各教师要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并撰写出一定价值的经验总结或论文,力争获奖或发表。

5、各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县、市组织的公开或研究或观摩课的竞赛活动,争取获奖,为学校赢得荣誉。

五、教学课时与进程

第一周: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第二周: 莱阳市全体教研组长会议 第三周: 教研组长传达会议精神 第四周: 制定学科教研计划 第五周: 教研活动 第六周: 宋燕飞公开课 第七周: 教研活动 第八周: 阎梅公开课 第九周: 教师研讨活动 第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第十二-十六周:地理教学研讨 第十七-十八周:期末复习第十九周:期末考试

姜疃中心初级中学

初中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1年9月13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

优化作业设计、深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激活教研活动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促进教学的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多种活动,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的选择参加各方面的活动,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使他们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同时获得更多的展示平台,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

3、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组织、去实践、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才干。

4、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他们关爱家乡、热爱祖国、保护地球家园,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环境。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增大教师的向心力,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

三、活动措施

1、制定好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做好兴趣小组的动员选拔工作,成立兴趣小组。

3、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制定活动记录。

4、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每次活动评选优秀作品,出作品专栏等,提高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巩固活动成果。

5、平时注意收集学生的成果,通过展览、技能展示等形式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孩子尽情的展现自我”是我们兴趣小组活动的宗旨,按照计划认真开展活动,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活动安排

1、配合不同年级教学内容进行自然、人文地理观测活动。

2、有步骤的认识家乡地理环境活动,指导学生进行乡土“人口、资源、环境”小论文的写作。

3、进行学生学习习惯调查及师生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五、具体项目

1、地理常规观测与讨论活动:特殊天象观测、自然灾害地理时政热点讨论等。

2、配合教材进度,进行专题研究。

3、进行专题报告。

六、指导教师

初一级部: 阎梅

初二级部: 宋燕飞

推荐第6篇:教研计划地理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中地理

教 研 工 作 计 划

20xx年2月

本学期我们地理教研组,将继续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遵照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理念,提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加强教研教改工作。为提高本组成员教研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富有进取精神、积极向上、融洽的教研氛围,顺利完成初一初二年级教学工作,初三的地理中考备考工作,我组地理老师本着务实与求真态度,力争使我校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提高。在全组地理老师的集体商讨下,制定本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地理科组的教学、教研计划。具体如下:

一、加强指导思想的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工作

1、根据学校教学及教改要求,从地理课教学实际出发,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造精品课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配合学校整体工作,以地理课堂为主阵地,深入持久地对学生开展自然科学教育。

2、本学期我们将认真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了解命题特色,以及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尽快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以使我们能够高屋建瓴,更好的驾驭教材。

3、认真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借鉴其他兄弟学校老师的宝贵经验。

二、制定相关工作目标

1、通过教研活动,教师能进一步掌握好教学大纲,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解决教材疑难问题。

2、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大纲为目标,研究实施教法改革和教改实验。

3、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学科特点得到深入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信息可以不断引进。使教师业务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并形成一种感情上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团结上进的氛围,增强全组的凝聚力。

三、落实教研组的相关教学工作

教研方面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传播交流有关教改的信息动态;组织教师深入钻研大纲教材,研究制定各年级教学进度计划;认真研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读、会思、会问的习惯,让学习变得轻松、高效;通过互帮互学、以老带新等形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强化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学能力。重视老教师的传、帮、带和对新教师的指导工作。同时集体评课,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课题评议,及时反馈给上课老师,让他们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认真搞好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逢单周一第一节为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通过集体备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优化课堂教学。教研组要求教师必须备好周前课,同备课组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统一教学进度和作业的批改情况,教研组加强教案、课件及作业的常规检查和调研活动,不定时听课。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逐步加强自身建设与成长。

落实教学常规方面

1、备课方面:备课是教学的起点,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要求教师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程序。

2、上课: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学的工作重点,我们重点做好三地理中考工作。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3、作业: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布置作业,作业形式多样,为减轻学生负担,科学布置作业,精选试题。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填充图的作业要做到及时布置并及时批改。

4、单元达标:每单元进行单元达标,达标时各任课教师要统一试题、统一组织,期中期末检测各班平均分要控制在学校规定范围内。

5、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做好教学常规教学工作。

四、主要教研活动安排

1.第一周:组织学习学校的教研计划,讨论和制定本组的教研教学工作计划;

明确本学期的各年级备课组的工作;

2.第三周:集体评课,并讨论确定教研组学习的主题;

3.第四周:开展探究教学课题研究的讨论会;

4.第六周:段考分析会,由各年级备课组组织;

5.第七~八周:教师开展公开课;

6.第十周:教研常规检查工作的布置,期中考准备会议;

7.第十二周:期中考试分析,学生活动的布置;

8.第十六周:段考分析会议;

9.第十八周:准备期末相关工作,期末复习会议;

10.第二十一周:期末总结会议。

由于我校地理教研组的构成具有年轻化的特征,我们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学习,扎实的工作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我们将在区教研室的关怀下,在学校行政领导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我校地理教研组的整体水平,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提升地理学科的生命力。新的学期,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对地理教师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组教师不辱使命,为振兴教育事业,不懈努力。

推荐第7篇:地理教研计划

安国实验中学地理教研工作计划

本学期根据教育局研室工作要求,本教校地理研组以课改为契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途径,校本教研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重点做好教学常规的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等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坚持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或主题教学研究活动,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地理学科教学常规》、《课改新课型》等,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积极稳妥地实施初中地理新课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新课程落实中产生的问题。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二、落实常规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学习《给教师的教学建议》,做到教学常规中的五认真,重点以“学案”为载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学案,在学案上进行二次备课,精讲巧练,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科指导小组的指导和督促作用,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提高课堂效率。每月对本教研组老师作一次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教案、学案上的二次备课、上课规范、课堂反馈、作业批改、听课记录和评课等,检查情况良好。

三、以课题为抓手,提高实践能力

本学期的研究课题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素养的研究”和“地理复习课课型研究”。分别在初一和初二年级进行同题异构,开设课型研究课,重点对初一老师和年轻老师进行磨课,积累材料。

全组老师积极参与市级课题“新课程课型研究”。

四、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团队精神

初一和初二集体备课小组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定地点、定内容,重点要突出如何根据学生实际、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来达成三维目标,注重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效果。把每次集体备课的教案上传到新中网上。

五、渗透环保教育,开展特色活动

继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素养的研究”,注重在课内外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每位老师至少撰写了两个环保教案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初中年级以环保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六、珍惜学习机会,做到资源共享

积极参加市、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做好记录,把记录及时交教务处。并利用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时间及时传达学习内容,做到一人活动,大家受益要求全组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师论坛活动。

七、师徒互相学习,促进自我成长

每位老师听课要求在12节以上。充分发挥学科指导小组的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并参与评课,提高教学质量。结对的师徒要互相听课,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推荐第8篇:地理教研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第二学期教研

计划

何晶晶

一、指导思想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重要思想,遵循《常规汇编》要求,坚持“以学定教”、“平等施教”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和本学科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工作要点

1、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教法上寻找突破口,探讨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

2、搞好集体备课,发挥团队精神,继续钻研3015教学模式。

3、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授课内容的同时,要加大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注重地理基础知识的广度,培养兴趣点,拓展视野,开拓创新。

4、努力提升我组地理教师教科研整体水平。

三、教研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新学期工作意见,以“中学教学常规”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兴趣为重点,着眼于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切实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钻研新教材,在教学中贯彻课标及常规要求。

2、备实用教案,发挥3015教学模式的独特优势。

3、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究、合作能力。

4、争取评为优秀教研组。

四、实施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写出实用教案。

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利用集体备课小组的力量对教材中新的内及旧内容新要求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广度。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在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教材归类、分项,采用“集体备课,集体评议,改进教案,再行教学,不断完善”的连动式备课、上课的方式进行。

2、教学

坚持启发式教学。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本的例子,并在每小节设置探究题,促进学生的思考行为。减轻学习负担。作业当堂消化,填图题为必做题,作业检查按章进行,必做题全批全改。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提高上课的教学效率。制定学期教学进度,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开展公开课,本学期每人至少一节,共同探讨帮助本组成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探究性学习的总结工作,做到一课一反思,并及时讨论提高。

五、检评办法

本组自查,各项材料上交教务处检查。

每位成员各自制定适合本人的教研课题,要经常督促组员按确定的教研课题进行研究,并与期末上交教研课题总结,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教与研相辅,因此要组织好组内和校内的听评课活动,保证全组参加不缺席,及时上交各项材料。同时还要组织成员参加日常的听课活动,记好听课笔记,通过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点来提升我们的整体教学水平。除听评课外,还要及时学习、整理业务学习材料,每月上交一篇案例,经常做好反思。

推荐第9篇:地理教研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地理教研工作总结

地理教研组再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坚持以\"教研带动教学\"的理念,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部署,要求每个教师\"功夫花在备课上、力量用在课堂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能力提高上\",全面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更有效的开展今后的教研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研组概况: 本教研组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群体,教研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第一时间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各项工作, 充分体现了本组成员的水平和素质。贾世亮老师以老带新负责初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领导工作,成绩步步上升。陈红飞老师、周红老师工作踏实认真,年轻有才,激情满怀,自制课件能力强,对待学生比对自己孩子还耐心。

二、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本学期,我们开展以下几项富有成效的活动,推动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

1、重视对教情、学情的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针对我校的实际,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出发,组织开展教情、学情研究活动。全组每月确定一个研究主题,确定一名主要发言人,分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研究学生,研究问题,最终形成共识。通过这些活动,提升了全组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

2、大力开展听课调研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组织教师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听老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汇报课。组织的形式多样,采用集体组织与个人行动相结合。全组集体组织听课达每人达到20节。通过听课调研活动中,老教师多出主意,年轻教师虚心好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贾世亮老师的示范课;陈红飞、周红的公开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深入开展教研工作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本组教师严格遵守学校教学常规。在上课、备课、听课、作业等方面要落实各项考核与检查。教案定期检查,作业批改要求及时、准确,学生的作业订正需有反馈。以此来规范本组教师的从教行为,使组内教师养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提高业务水平。

配合教学处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活动,检查全组成员的教案,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全组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全组教师业务水平。

3、定期集中备课。

我组坚持定期集中备课制度,以老带新,一起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在备课过程中,我组教师都有一个习惯,都十分注重资料的积累,把报刊杂志上有用的信息以剪报形式收集起来,作为备课资料。平时,又注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走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备课能紧密联系实际,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并重视每次课后写好教后感,总结每次课的得失。

4、积极撰写教学反思

鼓励本组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要求本组教师每学期写10篇以上的教学反思或教学札记。在总结反思中促进本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5、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成果显著。

地理教研组按照学校统一部署,结合本学科的学科特点,认真学习《录播教室在“学研思”三步互动式教研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的主旨思想,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过程与方法教学,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五、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理论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新课程在我校各年级全面实施,对我们的教师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在新课程方面进一步的加强学习与研究,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

2、课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当前课题研究存在着认识不深,热情不高,参与不多的状况,缺少经费保障等问题。。

六、今后工作的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鼓励学习再提高。将学习新课程、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下学期全组工作的重点之一,让他们全面掌握新课程、现代教育技术。

2、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实行新老结合,以老带新,共同提高。下学期拟开展老教师讲示范课、新教师讲汇报课活动,积极向学校争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推荐第10篇:地理教研工作计划

侯镇二中地理科2011年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将自主、互助、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更好的体现出来,本学年将以课程改革为基本依托,熟悉新课程理念,设计、组织好各项地理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理念的能力。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地理教研组为单位,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认真研究课堂有效教学,切实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在教学中坚持务本主义道路,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核心价值观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追求近期的教书效率(现实主义的教学质量),更要追求长远的育人效益(理想主义的育人效益)。

二、工作目标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按照新教育理念提出“双二十条”,根据中学地理教学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围绕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地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深入研究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和新的中学地理教材,把握新课改的动向。

以学科教研促课堂改革,抓好课题研究,加大校本研究的力度;深入教学一线听课学习调研,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抓好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评估,坚持听课和参加学校教研组活动,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加强对毕业班的教学指导。加强对中考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研讨。

抓好教师队伍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示范的作用,通过示范教学开放月活动,促进我校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水平整体提高。

三、教研重点

组织地理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深入学习、领会、实践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指导教研和教学活动。在教研工作中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落实“双二十条”侧重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的改革;加强课题研究、课标与教材培训、教学展评三类教研活动)。

四、工作措施

1.研究课标,提升理念,改进教法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我校地理教育工作者研究7-8年级《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地理教学理念,理解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沿用正确的教育规律,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议教师们学习几本十分实用的教育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周小山的《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转变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欣赏者、发现者。使学生养成并笃行如下品行:十种学习习惯:学、问、练、思、疑、辨、省、群、行、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四种学习与做人品质:创造精神、思辨能力、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

2.深化常态课堂教学,确保节节优质高效

课堂教学是研究与创新的最基本园地,课堂创新是无止境的,也是无底洞的。新学年,积极构建并实施“1248”课堂深化与推进战略。即:坚持一条道路(务本主义),两条腿走路(双20条或两打两提),四步走策略(模式化—常态化—最优化—个性化),力争八大个性化(教、学、案、省、管、研、创、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一书,吃透其精神本质,落实好潍坊模式的一个重要信条:教师舍自我,学生得自主,教师少帮助,学生多自助。切实搞好“‘345’优质高效课堂”

3.确立教学重点,搞好中考复习

2010年我市中考地理试题为全市初中师生所认可,对初中地理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且并没有加重学生过多的记忆负担。今年中考还可能会遵循侧重考查地理基本能力这个方向,不会过多地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会增强初中学生实际生活和今后学习、工作中的地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我们应抓紧开展有针对性地复习教学工作,根据《我市中考复习范围》及《课程标准》研究复习思路,制定复习计划,搞好研讨,集思广益,为促进我校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开好头、带好路。

五、主要教研活动及安排 1月份

1.进行2010年度地理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

2.对2010年我科推行的‘“345优质高效课堂”作阶段性总结

3.制定2011年度地理教研组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4.期末学校自主检测考试与分析 2月份

1.下发全年教学进度 2.课堂教学开放月准备工作 3月份

1.结合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组织

七、八年级新课改教学观摩、交流课活动

2.召开中考改革调研会 4月份

1.组织八年级复习交流课活动 2.组织全校地理老师命题研讨会 3.八年级模拟考试命题审题 5.学校自主期中命题、考试 5月份

1.八年级乡土教材的学习2.八年级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3.七年级组织对新课的学习和探讨 6月份

1.八年级迎接中考

2.基础年级教学质量抽查命题工作

3.组织八年级教师对中考试卷进行分析、研讨 7月份

1.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与分析 2.组织编写新学期地理学习导学案 3.“学习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8月份

1.建立地理教师档案 2.业务能力集中学习3.组织部分教师外地学习9月份

1.学校新教学工作开展 2.课题科研申报 10月份

1.参与学校教研组活动,总结、推广教改经验 2.成立地理教改实验研究小组 3.组织全校优质课竞赛 11月份 1.学校教学常规检查 2.组织骨干教师说课 月份

1.组织文化与学校交流日活动 2.2011年全年工作总结

2011.2.6 12

第11篇:地理教研工作总结

地理教研活动总结

在教务处的统筹安排下,地理教研组4月举行了竞赛评选活动。

老教师分析透彻、理论性强,新教师积极大胆、虚心好学。教务处单主任对地理组组织的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地理组集体力量强,老师之间团结协作,整体素质高,对学生的学习、课堂互动等方式把握的很好!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更高的期望,希望地理组今后更加努力,继续发挥优势,相互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老师们决心将本次活动的学习心得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并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现将活动中的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1.准备充分,思路清晰,课堂结构紧凑,整个授课过程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证明老师们已具备了较高的教学素质和较扎实的基本功。

2.多用视频录像导入,情景设计好,能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3.课件制作美观、实用,选材丰富,采用了大量的视频、图片、动画等素材,给学生较强的感官刺激,趣味性强,使学生学习兴致高、兴趣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强。

4.师生互动交流好。学生读、思、答比较到位,对教师的回应积极而有效,很好地注意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主体地位体现较好。

5.教学理念新颖,启发性原则贯彻较好,诱导自然流畅;内容取舍,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教学方法灵活,注重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强化了知识应用。

7.都能面带微笑,与学生打成一片,形成了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然,由于教学时间短,难免存在着一些还需改进的地方:

1.大部分主讲人激情不够,语言稍显平淡。

2.部分课件中的底色与文字颜色答配不合理,使学生看不清文字或图片的真正含义;课件中使用的视频文件普遍声音太大,有些喧宾夺主的感觉。

3.留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再长些,设计的问题再有些梯度,可能课堂效果会更好。

4.个别年轻教师的基本概念或结论理解不到位、地理语言不规范、甚至出现知识性的失误等。

结合对老师的评课情况,全体教研组成员提出了今后工作中应采取的措施: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特别要注意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以能力立意为主、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和运用、体现新课程理念等。

2.抓好备课环节,切实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在每节课堂上都有落实。

3.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实效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的转变:以“教”为主逐步转变为以“诱”为主,完成认识“我完成教学任务了”到“学生学会了”。

4.要进一步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好教材,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阅读、思考、分析、综合。

5.用心准备每一堂课,因为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这次地理教学研讨会召开得很成功,教师为实高地理教研组注入了新的活力,每位教师都做了精彩的点评,并且探讨了地理教学的努力方向。相信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地理组各位老师一定会更加努力,教学相长,互帮互助,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使我校的地理教学更上一层楼!

第12篇:地理教研工作总结

初中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精细落实教学常规,深度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树人中学初中地理组现有教师4人,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2人,教坛新秀1人,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是一个富有朝气的学习团队,全组上下齐心协力,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方面不断努力提升我组的战斗力,以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培养地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组独具特色的教学特点。

一、以“集体备课”为核心,科研与教学结合,狠抓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成教研组、备课组的最常规、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好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在备课时间上得到相应保障; 二是探索集体备课的新途径,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各备课组探索多样化的备课方式;三是“精细教学常规,深度聚焦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学研究,使教师们树立“关键在课堂,功夫在课前”的意识;四是形成了集体备课的流程,即教师通读教材,研究课标,形成全期教学概要→备课组教学任务分工→完成单元教案→教研讨论,进一步修订→印发每位教师→教师个案设计→进入教学环节,实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再次修改教案;五是开展不同课例的备课研究。平时教学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大家及时碰头讨论,组内经常开展互相听课,取长补短,集中智慧,集体攻关,我们已经整理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初中教学地理讲稿集,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了老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组织健康有趣的活动,以活动促进师生发展

为创设地理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我们突出地理教学特色,组织开展了以下地理教学活动:

1、地理特长风采展示。我们此次活动分为三大版块:地理知识竞赛,地理小报制作比赛和地理上课比赛,这些活动强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同时我们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发挥地理日的作用。每周一举办的地理日倍受学生欢迎,地理日成为地理老师的好帮手,是学生们学习地理的乐园,角落虽小,却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我们每次都有老师专门负责,协助设置好每周的主题内容。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我们学习地理的背景知识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三、辛勤付出,成绩显著

我组教师素质过硬,业务扎实,工作上都能独当一面,教学风格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每一位成员在地理这一方天地中奉献着热情、激情与才情。通过教师的辛勤付出,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多人次在赛课中获奖,在教学过程中我组教师不断总结、归纳,撰写了许多地理教学的论文,或在省市级论文评奖中获奖,或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

四、反思与探索 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对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不太明确,备出的有些课操作中不实用,没有达到研究性的目的。今后我们将围绕“集体备课”,将教学教研和课题研究充分结合,在实践中求提高,在研究中求发展。 教研组是集体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它是凝聚教师的群体力量,我们初中地理组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团结,更加努力,为学校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作出我们的贡献。

第13篇:地理教研计划

2012年下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上个学期是高

三、高二两个年级同时进行高考,学业水平考试。

二、高三在积极、认真地准备学考、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因此,高中教学尤其是高二,高三教学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同时不放松高一的教学。

1.落实教学常规方面。备课方面,教师能够独立提前进行个人研究,教研时根据安排教研内容说课,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提前一周根据教研情况写出详细的个人教案。多数教师能根据上课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并写出教学反思。上课方面,能够按常规要求上好课,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培养学年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特别是复习课期间,加大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不是让学生背死题,因而从考试情况看,比以往有明显的进步。落实常规方面的不足:备课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后反思写的不多。听课方面:由于测试多,命题和批卷任务较重,有的教师听的课不多。

2.落实教研常规方面:组内风正、气顺、凝聚力强,合作意识强,责任心强。按规定开展常规教研内容。教研方面的不足之处:一是教师说课进步不大,有的认为已经教了多年,没有研究的必要,有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方面还不足,多数教师没有很好地研究课程标准,不知教材内容是怎样体现课程标

准的,不能站在课程标准上把握教材。表现在说课时只能简单地看看应该讲什么,怎么讲,细节提不出来。

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为抓手,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研究与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1.突出教学质量中心意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坚持通过教研和教师的自学、反思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2.教学管理过程。坚持教学常规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抓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

3.抓好教研,抓好备课组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抓好“四基、四力”教学,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抓好学习习惯与自学能力的培养,稳扎稳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让教研组始终保持风正气顺、凝聚力强、协作意识强的良好状态。本学期黄浩老师新上高三,抓好新教师培养工作,利用平时多指导,多听课和评课促进新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

2.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使教师向业务精湛、与学生关系融洽、研究能力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方向发展。

三、工作任务及工作重点

1.加强教研组长自身工作。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多跟踪听课,把握住教学大方向和组内教师动态,确保教学方向不出偏差。

2.落实教学常规到每一环节,扎实开展个人钻研、集体备课、上课、测评和教研工作,并加大检查力度,狠抓落实。

3.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提高全组教师的整体素质。教研时,除努力完成自己分配的任务外,还要自学另一个级部的教学内容,并参与讨论。

4.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分类指导。利用好填充图册,让学生的读图基础牢固扎实;利用好单元测试题,让大多数学生都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四、工作安排

9月份:召开组员会,研讨全期教学工作。

制定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课件制作大赛发动。

10月份:各年级教学模式探讨。

11月份:课件制作大赛。

论文撰写。

12月份:教学常规工作督导。

各年级教学模式探讨。

元月份:复习迎考。

期末工作总结。

五、教学进度安排

高一:段考前:必修1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第二节 段考后:必修1剩余章节

高二:段考前:必修3

段考后:中国地理

高三:段考前:区域地理,地球地图,必修1第1.2单元 段考后:必修1第3.4单元,必修2

地理教研组

2012年9月

第14篇:地理校本教研

地理校本教研

校本地理教研作为一种地理教学研究活动,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并不少见,但作为一种地理教学研究机制,它的意义并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还缺乏制度上的规范。构建校本地理教研制度,就是为了保证和促进校本地理教研的有序、有效开展并产生实际教研效益而建立的必要制度规范和保障。目的是针对性地解决地理教学,尤其是地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同时构建民主、开放、高效的地理教研工作机制,调动全体地理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努力将地理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引导广大地理教师形成一种新的职业生活方式----在学习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

一,校本地理教研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校本地理教研的组织制度

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建立校本地理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明确地理教研组长是地理教研组第一责任人,各年级地理备课组长是主要责任人。要求定期组织组内教师的理论学习和研讨,营造科学、合作、创新、宽松的教研氛围,营造宜人的物质文化环境;要求身体力行、直接参与并指导教师搞好校本地理教研,力促学校、教师之间及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与组内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分享经验,努力把教研组建成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二)校本地理教研的启动制度

学年初,由教研组长牵头设计问卷,调查本校地理教师的教科研困惑和需求,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及发展需求,收集和编写地理教科研专题指导信息。同时,指导每位地理教师根据地理教科研专题指导信息,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内容和目前所达到的水平状况,反思找出自身发展较弱的方向,进行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确定学年个人研究的小课题。

(三)专业引领制度

我们的做法是:①要求每位地理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自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②鼓励每位教师参加进修或培训。③加强与各级教研部门、相关专家和其他校外专业研究人员的联系,定期和不定期邀请他们来校指导,为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帮助。④推行组内的学科带头人制度,要求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学科专业骨干教师的作用,当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

(四)同伴互助交流制度

我们要求每位地理教师开放自己,加强与组内的其他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研组建立了相应的制度,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

1.集体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研活动。在每学年初,结合学校实际、学科教学现状、教师需求和学生的发展情况,确立1~2个有助于提升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教研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系列集体教研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中心发言人,准备活动提纲和资料,通过教师的集体交流研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解决地理学科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推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各年级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了“各人构思→集中交流→分小组(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制成课件)”的集体备课制度,然后由一人主“教”,教研组集体听课,听课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并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个人风格有机统一。

3.“样本课”解剖制度每学期选择1--2节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实况录像,然后拿到教研组播放,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教研组集体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教学实施、学生反应进行比较研讨,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

4.听课评课制度按新课程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课、评课制度,明确听课的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5.公开课展示制度明确展示的内容、对象、时间、要求等,促使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求5年内青年教师每学期开展1~2次研讨课或汇报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专题讲座或观摩课、示范课,认真听取同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6.教师帮带制度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老带青”、“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每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指导1~2位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力争实现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三年站稳、五年创优”的目标。

(五)教师教学研究实践制度

要使以校为本的地理教学研究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需要构建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问题累积制度、教学反思制度、课题研究和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1.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构建一种机制、营造一种氛围,使教师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的保证。制定理论学习制度要在计划、形式、时间保证、检查落实和效果上做出规范。

2.教学问题累积制度要求教师随时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收获、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火花或闪光点进行记录,具有研究价值或困惑的问题,定期利用教研(备课)活动时间一起讨论解决。如确实有解决不了的重大困惑或疑难问题,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引领指导。

3.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教师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形成“三步式教学实践反思”,即①课前反思: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出调整性的预测;②课中反思: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思考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怎样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③课后反思: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后,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对有效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

4.课题研究和管理制度要求每位教师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教学中发现的、在本校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每学年申报一个“校本地理小课题”,实施“追踪”研究。规范包括课题规划、立项、开题、研究、过程管理、结题、验收、档案管理等内容在内的课题管理,增强“校本地理小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六)校本地理教研的评价和激励制度

校本地理教研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富有生命力的标准,是这套制度能否促进新课程的发展,能否促进教师专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还应建立有效的导向和激励机制。

1.教师校本地理教研评价制度确立以校为本的地理教研观念,对地理教师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参与活动、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校本地理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规范教师地理教研行为,正确指导教师参与地理教研活动,有效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2.地理教师评价制度修改地理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实施教师教学评价,淡化结果,强化过程。调整考核的指标体系,侧重引导和促进教师开展校本地理教研活动,从而,使其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3.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建立促进地理教师自我反思的评课制度,评价要注重考查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我们制定的评价制度注重“六看”:一看,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合理、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得以实现。二看,学习环境创设和教学内容处理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重点突出,容量适当,观点结论正确,注重能力、方法和情感的培养;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手段。三看,组织教学,是否能恰当引导、及时调控,形成互动;是否重视分类指导、分层教学;教学效果如何。四看,学生活动是否能够做到参与广泛、深入,是否课堂气氛和

谐、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有效,学生是否能够主动质疑。五看,教师素质,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学态度是否真诚热情、自然,教学语言是否质朴风趣。六看,教学创新,教学观念是否更新,教学活动是否具有特色。

4.教研成果奖励制度确立以崇尚研究、鼓励优秀为目的的激励机制,肯定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对在校本地理教研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七)校本地理教研的保障制度

要使校本地理教研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还需构建一些必不可少的保障制度。如努力保障教师有参加学习和研讨、有与专家交流和求教的时间和机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教师参与校本地理教研打开通道;争取资金,保障教师获得成绩后能够给予奖励等。

综上所述,校本地理教研制度的构建是一种新的地理教学研究秩序的确立,是教研组文化的重建。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是一种有利于每位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第15篇:地理教研心得

一次教研活动让我进步一大步

2014年3月10日农二师组织政史地的特岗老师进行集体培训,这次活动中我发现原来我这半年来的不断努力,并没有使我成为进步最大的人,还有很多的与我一起踏入职业生涯的年轻老师比我成长的还要迅速,这使我产生了极大地危机感。这一次的活动也使得我收获良多,面对种种的不足与缺憾我为自己定下了这样一个目标。

我存在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听完学科带头人张老师的讲座,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将专业知识作为一个载体去活学活用解决教学中和生活中的问题,没有将地理这门学科生活化。张老师说“只有将地理知识运用的能够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才是学会了地理知识,“只有当发生一件事时能够理所当然得用地理去解释它——地理素养”才是一个合格的拥有地理素养的教师。所以我为自己定下了每周用地理的观点去解读一件社会现象。

我的课堂不够灵动。在华山我一共听了六节课,在其中我发现了自己一个严重的不足之处,我的课堂不够灵活、我的方法不够多、我的课堂有点老套。在我的认知里这是一个大缺点,地理这门课在家长学生看来是一门副课,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可以不学习地理,而地理呢又因为基础知识及其多,所以课堂比较单。面对这两大困境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教师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课堂活起来,所以在以后我会不断地去听其他教师的课,并且尝试着将他们的方法运用到我的地理课堂中,从而让孩子们爱上地理。

管理方法的欠缺。夏莉老师告诉我们“当一个班主任会更有利于教学”。当一个班主任最主要的能力就是管理孩子与孩子交流,为什么说它有利于教学呢?是这样的教学就是与孩子打交道,而课堂上孩子也会有心事,也会打闹,这个时候如果你是一个班主任,那么你就会运用你的班主任了解到的情况和管理经验轻松地处理各种突发的状况,这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同时因为你是班主任孩子们与你比较熟悉,所以你上课的提问或者行事手段就会被孩子们很简单的接受,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你的教学。所以第三个作业就是做好一名班主任,与各位老师学习管理经验,让课堂变得有序、顺利。

第16篇:地理教研总结

2013年-2014年上学期地理教研工作总结

豆于二中刘会芬

本学期即将结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每一位地理教师的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创新精神。加强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总结本学期外语教研组的工作,我们一直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改进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一 .强化观念更新,创新地理教学

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努力做到\"三创新\"--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真正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是创新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抓好教学业务工作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备课组的优势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我们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办法。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集体备课主要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由各个备课组长负责,每周二第八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每次备课由1名教师选定一个单元并主讲,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基本习题,参考教法等。然后,同年级备课组教师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之后形成文字形式的教案。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2、抓好教研组活动这个主阵地,向45分钟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在教研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学期我们每周一上午第

三、四节课定为组教研活动。每周都有详细的活动安排,本学期共按排了六位教师的公开课和两位教师的师范课,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提炼共性问题进行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对策建议,使广大地理教师对一些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

3.认真落实“结对子”活动

针对地理教研组目前的现状,结合学校的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内部广泛开展了“结对助教”活动,由优秀教师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互相听课、评课,分阶段总结,开展了优秀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活动。

三、努力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本学期根据教研组的活动安排,根据不同年级掌握的知识水平,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四、大力提倡搞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我校的特点,多数教师都能积极地进行大胆地理教学研究,主动地申报研究课题,平时多观察、多思考,能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其它问题总结归纳并用文字表达出来。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地理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部分教师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还获得了区级奖。

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我组所做的核心工作之一。我校地理组力求在教学研讨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我们地理组努力倡导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总之,一学期以来,地理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深深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学校其他学科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取得的。我们还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为把学校地理教学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层次而奋斗。

2014年1月13日

第17篇:地理教研材料

提高初中地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临城镇中学刘清珍

随着课堂改革的日渐深入,不仅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等的转变,而且对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我校大力开展地理教研活动。为使地理教研活动开展的更有效,我们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也获得了一些启发与体会。

一、转变思想观念是提高地理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可靠保证。

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方式使教师感到疲惫不堪,相当一部分教师长久沉湎于以往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往往对自身存在缺陷和问题视而不见,习以为常;对搞教研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首先要打破陈旧的思想观念,确保教研活动有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地理教研组全体成员在一起讨论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原因。教师们说出自己心声:在教学中看到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觉得很茫然。感觉到自身有很多缺陷和不足,意识到自己还不行,确实需要提高专业素质,增强课程实践能力。通过剖析,教师认识到以前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死板,感到无奈又无助。学生厌学、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此以往学校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造就新型人才,将成为时代的罪人,认识到教研活动势在必行。

二、地理教研活动主题是否鲜明,切合实际,直接影响了教研活动的效果。

地理教研活动抓准要解决问题是“关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并且提出问题是地理教研活动的起点,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教研活动能否正确顺利开展。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满足我们专业成长需要,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的教研活动,才能激发出教师主动学习研究的动机和欲望。

要组织好一次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关键是要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研讨主题。为此,一方面必须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在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能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而必须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有意义的研讨主题。

除此之外主题提出还应该做到:

1、为了保证地理教研效果,地理教研主题必须提前2周告知每一位地理教研员,让其对活动主题进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方法、思路并落实到教学中去进行尝试。这样就为主题教研准备了第一首材料,避免发言的盲目性。

2、提出的问题不能过大或过偏,脱离实际。比如“如何使用好地理新教材”,“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等之类问题实在是太大,致使教研停留在表面上,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不能激发地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所以主题提出必须源于课堂教学,能解决实际问题。

3、提出问题还应带有普遍性和共性,也就是大多数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我在教学地图时发现许多学生对地理上的图表认识不清,更不能辨别和掌握。地图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又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来源,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如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顺利进行地理教学。因此,我提出“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针对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课堂上没

有积极性、主动性,更没有热情这一现状。我提出“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课堂教学”。 所以要想使教研活动取得实效,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体验。

三、创设教研的浓厚氛围,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

(一)、加强学习,激发教师积极参与,体现主体地位。

为了能切实提高地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教研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首先要加强学习。我们地理组教研人员一起学习地理新课程标准、课标解读、新的教研理念及研读有关教研理论文章等。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学校积极引导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每到一处我们都要认真观摩、仔细聆听积极研讨,学习先进单位经验;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 其次,实现专业引领。把专家请进来,专家们的教育智慧,经验总结给我们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无限生机,起到了点石化金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活动使教师认识到:通过教研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地理教师既是教研活动的主持者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作为主体的教师则必须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为确保教师主体地位,应从主体确立到召开研讨,教师都应全员参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清楚知道: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如何去参与。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意识到自己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开好教研活动自己责无旁贷,积极性就发挥出来了。

(二)、教研活动中教师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合作交流。

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教研活动改革的推进,对教研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地理教研活动一度出现为完善管理任务而开展的现象。布置任务多,研究教学少,教师感到“穷于应付”的焦虑和疲惫。由于教师的分工不明确以及缺乏必要的沟通,无法围绕一个主题深入交流。

根据以上情况我提出:每位参与教研的教师除了共同探究主题外还要把主题细化,分成几个小问题再承担更加具体问题研讨的任务。例如:在设计“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课堂教学”,专题研究中把主题分解成:

1、改变传统课堂模式。

2、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3、增强课堂的调控能力

4、教师语言技巧。

5、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等多方面。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教学风格,既关注主题研讨又能对具体操作的小问题进行实践和探究。在教研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又能评价其他教师的见解。教研活动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教师之间通过磋商、协调合作、达成共享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在活动中取得双赢。

(三)、教师要勤于反思。

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应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教研活动进行反思,把反思当做自己自觉的行为,不能理解为完任务似的硬性规定,否则反思会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性。

要在教学中贯彻反思,在课前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是否体现“三维目标”。在课堂中要反思学生实际参与情况,师生互动是否默契,调控能力是否把握准确。在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怎样调控和进一步改进等。因此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教学的应变、总结能力。通过反思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改进教学方法并形成理性认识。使教师逐渐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从而达到反思促发展的目的。

四、立足实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

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教研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切合学校实际。为使教研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在教研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以“课例”为载体,加强听评课活动,实施“课例”研讨。

1、教研活动基本点应放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集体备课为同伴互助搭建了快捷的桥梁。“多人同备一人上”活动。首先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备一节课,经过组内成员交流、修改,形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再由一个教师试讲,进行课堂观摩。根据试讲效果,出现的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再修订;最后每位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教材把握上有了共同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个人优势,加以调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效解决了新老教师之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形成良好的带动效益。

2、“一个课例多人施教”活动,即由地理教研员共同执教一个课例。教师精心准备后再进行试讲,由于内容相同,教学设计形式不同,面对不同的学生,每节课都有独特性与生动性。通过课例分析、集体评议,使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在反思点评中成长。极大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加快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3、采用“推门录课”和“录公开课”的活动。为解决“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问题,组织教研组深入课堂,对做课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录像。课后组织做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观看录像,进行点评。指出缺点和不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过程,可以消除教师不良的口头禅、习惯性动作。使课堂语言更精炼,举止更文明大方。再结合其他教师意见和建议,写出反思材料、或心得体会、成长感悟等。这样日积月累,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把学生融入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进步。所以,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师的行为,学生也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

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他们的学习现状,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参与课堂教学是否积极、主动。大多数学生都能从实际出发,大胆说出自己感受,并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给我们今后的教研活动提供了参考。

比如:有些同学提出喜欢到多媒体上课。因为教师结合地理图片,地理画面生动的讲解,使他们印象深刻。有的同学还提出课下各小组轮流画出下一节课的重点地图,上课时由小组成员讲解,再由教师点评、补充。我欣然接受,实施后,发现效果非常突出。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假期时间,向学生推荐有关地理方面的报刊书籍和地理故事等,使学生通过阅读,丰富地理知识,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各地地形、地貌、物产、风俗人情等。使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我们教研组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大了宣传力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即:提出问题多少、回答问题质量高低,进行量化打分。选出地理课堂展示小能手“地理之星”“地理小博士”等,在学校宣传栏中展示他们的风采。这样可以起到“一点带面”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尝试成功带来的快乐。

教研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选择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同时,这一决策应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作用。

总之,地理教研活动不断推进,深化的过程,体现着我们地理教师不断成长和完善的过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与教研同行,才能在学习和反思中感悟,在探索和交流中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切实提高地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第18篇:地理教研有效

如何提高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性(地理)

一、要提高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的计划,需要强调的是这个计划必须是切实可行的,计划订的可以细化一些,可以具体到做什么事,不是空喊的一些口号。如,我们教研组上学期就定了两个内容:1是学习上海市教研室关于改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2是完善本学科的电子教案和高中地理课件的制作。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就紧紧围绕这两项内容来展开,特别是其中的第一项内容往往会渗透在第二项内容中来完成,这样每次活动就一定会有具体的事情来做,不会坐下来聊天了。同事之间也得到了真正的交流,在集体备课和讨论中,教师各抒己见,将自己的不同看法提出,共同研讨教学中难以解决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会了电脑技术,青年教师也向老教师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二、是要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师必须把学习、研究、革新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教研活动不应仅仅是在教研组的集中活动,而是教师平时每时每刻都应该进行的。每次教研活动教师只有经过了认真的准备和具备了真才实学时讨论时才会有话可讲,能讲出自己的见地,才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教研活动只是一个展示成果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使教师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就感。

三、是教师要加强课后的反思和积累。做反思型教师,就是要养成教学中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习惯。应该重视教学后记和学生反馈,通过与学生、同事的沟通了解自己的教和客观的评价;要在学习中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吸取先进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反思也是一个人进步的关键。年轻教师应该侧重于记录课堂教学中的疏漏和疑惑,而资深教师则应该侧重于总结提炼教学中的成功与收获。如果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将成为我校教研资源的宝贵财富,对以后的教学研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有效的教研活动还应该以课题的研究为载体。因为只有有了课题以后那么教研活动时就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和内容,教研活动时也不会净喊口号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五、积极开展和参加多种培训活动。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帮助和指导教师提高新课改中课程实施能力和构建生活化的课堂的能力。通过各种培训真正帮助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上来。在学校争创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过程中,应有一批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肩负起学校教学和教研活动的重任,引领教师们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第19篇:地理教研记录

地理教研记录

我们地理教研组四位新老教师团结协作,积极进取,苦练教学基本功,落实“教学五认真”,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成绩。同时,以科研为先导,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积极参加教改实践活动。

(一)教研活动的开展思路:

以备课组为核心,以教研组为平台,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缩短成长周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地理教研组的整体实力。

(二)主要工作:

一、狠抓“教学五认真”的落实:

1.备课环节:以教案为切入点,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在教案检查中,我组教师的教案有百分之六十都达到了优秀教案的标准,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加突出,体现了他们对备课的认真态度,为上好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向45分钟要效益,不断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各备课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凭借教材,紧扣新的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公开轮讲,认真听评,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年级特色的精彩课例。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期初组织各年段集备组制定教学活动计划并加以落实。通过检查教学记录、作业批改、下班辅导,通过不断的测验和考试,经常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收集、分析、反馈学科教学的改进意见。

二、加强备课组活动:

要求各备课组的活动要规范化,做到定主讲、定内容、定时间,集备组长要把好教学关,使集备活动成为加强教研的有力手段,保证地理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青年教师:

今年我组新增位一位青年教师,大家都很兢业爱岗,围绕备课组活动,新老教师互动,展开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互相研究教材,互相交流管理学生的经验。

四、收集中考信息,注重试题质量:及时反馈了最新的教研信息,结合并延续了对各省中考试题的分析研究,使全组教师受益,业务水平大大提高。

五、课题研究:

现代社会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教研组的工作中还存在的欠缺或问题:

集体备课活动还不够充分,备课方式、方法、进度、水平都不够统一。教师在各方面的修养和水平都有提高的空间,尤其是对地理教师属理科出身,社会政治、历史、人文知识有待扩展和提高,对国家的教育未来和民族的兴衰认识不足。这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以求能上升认识的层次。做一个能对学生的一生有影响、关注国家和人类未来的教师。

第20篇:地理论文

凉山彝族服饰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浅析 美姑中学(西昌校区) 王国明

摘要:

长期以来对凉山彝族服饰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浅析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凉山大江大河、大山密林、天堑沟壑的隔绝所造成的特殊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凉山彝族服饰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同时凉山自然地理的天然屏障,社会制度的自我一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外界交往较少,服饰受到外界的影响也较少,所以凉山服饰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凉山彝族服饰也受到了外来文化强烈的冲击和挤压。最后本文对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多元性文化的保存提出自己的浅见。

1. 凉山彝族服饰概况

传统的凉山彝族服饰古朴、典雅,种类繁多有性别、年龄、盛装、常装之分 ,而且还有婚服、丧服、祭司服、战服等各种专用服饰。据不完全统计,服饰品种多达300多种 各类款式独具特色 ,在世界民族服饰文化中也实为罕见。他们在服饰中用最美的黑、红、黄三色彩构成主色调 ,然后配上各类琳琅满目用金、银、铜、石、骨做成的配饰在他们服饰。

凉山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穿在身上的服饰凝固了每个特定时期的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生活环境、传统工艺、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凉山彝族服饰不仅有性别、年龄、盛装、常装之别,还有婚服、丧服、祭祀服、战服等各种专用服饰。

凉山彝族至今保留了“披毡、着贯头衣、右衽、着拖尾裙”的遗风。总体而言,男性服饰凝重大方,女性服饰色彩斑斓、图案多样、精美。孩子服饰讲求明快活泼,青年服装讲求鲜艳夺目,中老年服装讲究古朴、凝重、宽松。

凉山彝族服饰大致可分三个土语服饰区:一是以美姑为代表的义诺土语服饰区, 二是以喜德、越西为代表的圣乍土语服饰区,三是以布拖、普格为代表的所地土语服饰区。

2.自然地理环境与凉山彝族服饰文化关系

任何区域或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同本地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服饰文化地区差异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服饰根置于物质生活的土壤中 ,受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定范围内的服饰文化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反馈 ,丰富了该地区的文化景观。凉山天堑沟壑的隔绝所造成的特殊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服饰文化的地域性差异。

2.1山地地形、寒冷的气候决定了凉山彝族服饰的物质原料

刚脱离自然界的人类原始居民尚无用衣服御寒或美化自己的意识。但随着人类获取食物能力的增强 ,必然产生保护自己身体不受伤害的要求。起初只是对身体某些特殊部位的保护 ,继而才发展到全身。妇女繁重的采集任务和男子的狩猎活动 ,使他们裸露的身体常被外界撞伤或刺伤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了保护下身的想法。于是 “掩其脐下” 的原始服饰开始出现。 凉山以山地地形为主,耕地大部分分布在坡度在30-70度的陡坡上,不存在灌溉条件。在这种气候及地理条件下只能种植一些荞麦、土豆等耐寒的低产作物。所以凉山彝族的生产方式中畜牧业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中羊是他们主要饲养的牲畜。故羊毛是他们最易也是主要的服装原料

凉山气候寒冷,产麻少棉,由于交通不便,彝族来往于羊肠小道,山林葛藤,厚实的毛麻织品耐磨损,同时与外界交流甚少,故服装以毛、麻为主要原料。解放后,彝族人逐渐以棉布为原料。

2.2海拔高、日照长、辐射强的山区自然条件特点对彝族服装款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凉山彝族生活地区,基本上为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高寒山区和二半山山区,最热月平均温10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温低于2摄氏度,气温较低,最冷可达到摄氏零度以下。霜期长达半年以上,属于高山台地气候,气候多变,气温有较大的年较差和日较差,昼夜温差大,总之凉山彝族居住区具有气候偏冷的特点。

凉山彝族男、女装最初都是上衣下裙,但由于男女劳动分工不同,男子通常要外出狩猎、种植,因而逐渐改穿裤子(也有少数地区一直保留裙装) ,女子通常在家纺纱织布,因而一直穿裙子。凉山妇女喜穿长至膝下甚至拖地百褶长裙 ,这种裙子厚实、保温、美观 ,宜在山区快步行走。男子喜欢穿由裙子演变而来的裤脚边宽两尺以上的 “大裤脚”长裤 ,爬山涉水或劳作时把裤脚收拢拧紧插于腰带内 ,行动极其方便。

生活在半山区、坝区的男子则喜欢短不及膝的短裤。外出时男女都穿 “擦尔瓦”,形如斗篷 ,下端缀以长穗 ,长可及膝 ,穿脱方便。白天可御寒 ,夜间可作被盖 ,同样也是适应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反映了凉山彝族对其较为恶劣的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同时根据当地海拔高、日照长、辐射强等自然条件的特点 ,凉山彝族妇女创造性地应用了既能遮光挡日 ,又有美饰作用的各种盘状头饰 ,例如“盖盘帽”“竹架帽”等。

2.3自然地理环境对凉山彝族服饰的发展、演变的影响

彝族服饰的发展、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当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时,当地理保留其传统模式;当地理环境相对开放时 ,则会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彝族深居高山地区,高山险地往往成为本地区的天然屏障 他们与外界交往较少,其服饰受到外界的影响也较少,主要通过群体相互学习,父母传授等方式使本民族服饰得以保留和传播。彝族姑娘一般从七八岁就开始学缝衣绣图案十二三岁便能上机织布长大后个个会绣图人人会织布。在彝族观念中常把针线活的好坏作为评价一个姑娘聪明才智的标。所以凉山彝族服饰完整地保持传统服饰的风格。例如彝族的毡毛披衣至今可以至少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凉山彝族披衣服饰所展示的古韵遗风首先印证得是它古老的历史。就是在今日的凉山地区,仍然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由松草、树皮、牦牛皮、羊皮、马尾毛、棕毛等各种植物和动物毛皮材料制成的披衣被称为是人类服饰的活化石也是一部活的服饰史。

保持一定传统服饰特征 ,但有变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他们的服饰原料由多为动植物皮毛和自纺自织的棉布转变为经过再加工的棉布 绸缎、呢绒、化纤等原料了,另外随时代的变迁统治者的干预。彝族族服饰也不断变化从清朝雍正五年年布依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后由于清政府强迫少数民族改装使彝族服饰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对服饰的影响减弱了,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保存。

3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1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理念

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符号。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离不开彝族服饰文化和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高度认识开发利用服饰文化的意义开发展示彝族服饰文化资源,一方面要继承彝族文化历史积淀中的精华,同时又要对各种民族文化因素进行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创新性构架和创新性整合,实现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之需要,才能发挥时代效应,转化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所必须。通过创新,使彝族服饰文化精华在现代生活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3.2努力保护和抢救凉山彝族服饰文化遗产

凉山彝族服饰已经逐渐在消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紧对彝族服饰开展普查,对失传的彝族服饰尽最大的努力给予恢复,保护、收藏、在制作,努力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开发是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必然途径。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开发展示才能为社会所认识和运用,同时在开发展示之中经过现代过滤和艺术品位的提升,才会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3.3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像像其他彝族文化一样重要。要把彝族服饰资源转变为彝族服饰文化资本,需加大投入人力度。一方面鼓励现在从事彝族服饰制作的民间工艺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将彝族服饰的开发生产列入扶持内容,在彝族服饰的研究、调查、收集、收藏、设计、技术培训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

3.4培育具有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特色的产品消费市场

在市场竞争的时代,找准消费者的需求点成了最必须的第一课。开发具有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特色的产品。形成一种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商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必定具有顾客的市场前景,建立彝族服饰等产品的设计加工厂,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广、逐步扩大的办法,形成整体优势,促使凉山彝族服饰产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保存文化多元性、正确弘扬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从自然地理对凉山彝族服饰影响的角度看,凉山主要以山地地形为主,不利于耕地种植,所以生产业以畜牧业为主,故凉山彝族服饰的材料以养皮、牛皮为主;其次,由于凉山海拔较高,大多数彝族都居住在 高山和二半山,气候特别寒冷,深刻影响了凉山彝族服饰的款式;再次,彝族深居高山地区,大山密林、高山险地成为当地的天然屏障,与外界交往较少,所以凉山彝族服饰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传统的服饰特征,而后来由于科技术的发展,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影响下,凉山地区的封闭状态被打破,服饰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和挤压。 要保存文化多元性、正确弘扬传统文化应注重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即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理念;努力保护和抢救凉山彝族服饰文化遗产;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具有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特色的产品消费市场。

地理教研论文范文
《地理教研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