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讲好中国故事 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20 21:06:2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快车”正驶向世界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几年数次踏出国门,在四洲十四国留下中国烙印,参加数次国际会议,会晤六十几国领导人,畅谈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重大议题的讲演。习主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发起者与践行者,讲述“中国故事”,阐明“中国机遇”,提出“中国方案”,表明“中国态度”,在国际社会上带起了“最炫中国风”。我们的大国风范正在焕发光彩,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快车”正徐徐向世界进发!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快车”并不是第一次驶向世界,在以往的旅途中,有许多美好的故事,书写了一篇篇佳话。如今,习主席正驾驶全新的“中国快车”,搭载“中国故事”、“中国机遇”、“中国方案”、“中国态度”,在世界上掀起一股搭乘热潮。“中国快车”在中国故事之道上,用中国故事推动人类文明复兴,超越现代化,实现包容性全球化,推动形成三种世界秩序:文明秩序、国际秩序、公民秩序,这是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时代担当。“中国快车”搭载的中国故事是以“站在人类文明高地”为精神境界,以实现21世纪的“张载命题”: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中国快车”搭载的是艺术与修养。中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非字母的文字,其底蕴博大精深,让许多文化爱好者充满好奇,让中国蒙上一层神奇的面纱。我们中国主张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我们想要与世界互通,与时代契合,想让中国故事在世界上入脑、入心。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因为中国文化尊重异性、主张多样性,无论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亦或是佛家“不作孽”思想中都有这种精神的体现。“中国快车”更是开辟了“一带一路”,让世界与中国互通有无,让中国智慧融通世界智慧。“中国快车”有“四特”——特长历史、特大规模、特世俗社会、特殊崛起,一些国家人民没有充分了解这些特点,对中国崛起进行谩骂围攻,但是我们搭载的是艺术与修养,我们有充分的耐心与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天,我们就是秉承这样的祖训,仍是完善自己,说服世界。我们的“一带一路”不是“马歇尔计划”,而是传承于丝绸之路,德国人李希霍芬对两千年的东西方文化、贸易之路起了个名字即丝绸思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快车”正式抱着重新开启“丝绸之路”的目的,唤起包括欧洲人在内的各种文明的共同回忆,共创复兴前景,致力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国快车”树立的是文化自觉的旗帜。向世界讲中国故事是一个熟悉中国国情、世情的过程。古训有知行合一,讲好中国故事是一种行动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无论身在何地都在不自觉地讲中国故事,以言行或信念。“一带一路的倡议”不只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中国快车”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以亲身经历打动听众的心弦,引发世界共鸣。中国故事对世界的启发,体现中国对世界的担当,折射的是时代的趋势。“中国快车”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故事给他们带来的机遇,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和平繁荣的机会,体现的是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一带一路”,正是融通中国梦与沿线各国梦的媒介。

“中国快车”的动力是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长卷举世无双,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民族解放、人民革命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和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就是我们的自信所在。此外,在我们秉承开放、包容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与世界其他文明交融产生的具有新时代特质的当代文化也是自信来源之一。如果说只讲文化历史太过于空洞,那么我们还有文明留下的印记——历史文物,它是历史的实物见证,文物中蕴含着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追求的许多故事。虽然文物不会说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物去讲故事,只要我们重视并做好文物价值的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等工作,就能发挥好文物资源在文化传承、教育民众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历史文物离我们过于遥远,那近代的革命文化也是很好的载体,革命文化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现实感强,更能激励人。“中国快车”致力于向世界传达平等开发的心态,期望建立一种客观全面、真实自我的中国形象,打破国际舆论环境中对中国的固有成见,向世界展现更好的中国。

“中国快车”传播的是中国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对党和国家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翻开浩瀚的中华历史长卷,每一个时期都会发生许多引领时代、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故事。既然中国有这么多好故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让我们更加清楚认识自己,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与中国和平共处?母庸质疑,讲好中国故事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中国正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不仅要阐明中国政府政策主张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也必须懂得西方逻辑,在科学与艺术之间,阐明中国发展之道,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说,讲好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和平理念,是世界的期盼,也是中国的担当。我们的底气来自悠久的历史,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支撑,不仅要讲给世界听,也要讲给自己听。

“中国快车”是潮气蓬勃的快车。当前,超过1.8亿中小学生、近3600万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4000多万当代青年,共同组成庞大又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青年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是国家富强的中坚力量,更是中国故事的讲述着和倾诉者。通过运用好中国故事的讲堂,不仅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同时也掷地有声、旗帜鲜明的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发展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讲好中国特色主义理论的故事,其中关键在于讲出和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所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思想观点;二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所具有的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快车”是一列含有奋斗气息的快车。“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这是一句来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抗战歌曲歌词,历经74年成为经典,好的典故是长脚的,经典的故事是需要的。对中国自己来说,讲好党的故事凝聚党心,赢得民心,中国可以通过讲故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铁人王进喜和新中国的石油工人靠人拉肩抗干革命,新世纪劳模、青岛港许振超创造出了船时效率和单机最高效率的两项世界纪录。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工人是用行动讲述、书写中国故事的重要群体,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新闻传媒广泛深入宣传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优秀技术工人的事迹和贡献,让大国工匠续写中国故事的新篇章。中国故事是中国人民的故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好百姓艰苦奋斗的故事、传统美德的故事、无私奉献的故事、和平友好的故事。要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国故事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中国快车”承载的是厚重的文学。理由的《扬眉剑出鞘》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心底的强国梦,鲁光的《中国姑娘》奏响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何建明的《国家》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感染人激励人,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深沉之爱,王宏甲的《智慧风暴》引发一股经久不息的知识旋风,黄传会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为奋斗的打工者写心画像,徐剑的《东方哈达》以高原建设者们的无私无畏温暖人,赵瑜的《寻找巴金的黛莉》传递文学的恒久诗意,丁晓平的《五四运动:历史的现场和真想》回望一段不平凡的辉煌。马娜的《天路上的吐尔库》、王国平的《一枚铺路的石子》、李琭璐的《落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采访记》聚焦当代中国人平凡而不普通的人生,闪耀着动人的光彩。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如同一条流光溢彩的中国故事长河绵延不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中国人在奋斗自强的路途上创造的新故事,时时鼓舞着作家们用心去发现,用笔墨去书写。文学是时代的文体,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期间的得失甘苦必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迪。

“中国快车”用文艺气息传播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之一,就是希望文艺界要讲好中国故事。一个人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了解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听故事开始的。小时候我们都爱听故事,因为一个好故事会让人一辈子去怀念,并且从中获益,比如“东郭先生与狼”、“司马光砸缸”和“铁杵磨成针”等这些经典故事,为什么传递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和影响着不同时代、不同价值观、不同价值的人,就是因为这些故事生动精彩且蕴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和人生经验,都具备了入心、入脑的艺术感染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在60多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迎来了伟大的社会进步,这种进步是由一件件生动鲜活的事情组成的,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推动的。用史学的尺度来衡量,这是“个人规模的历史”,是色彩缤纷的峥嵘岁月。中国故事就是以中国和中国人民为核心、真实再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客观正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准确反映中国人民的生活与心声,完整体现中国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气质,全方位、大视野、多角度地呈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的文学作品。讲述“中国故事”,并非简单地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我们是在以文学的形式凝聚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与情感,描述出中华民族在一个新时代最深刻的记忆,想象与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与未来。中国故事应该是凝聚了中国人共同情感的故事,在其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命运与希望。歌德在他的时代曾经以这样的句子形容人类精神深处的激情与困惑:灵魂永远骚动着渴望安宁,肉体永远劳作着寻觅休息。21世界的我们不论从哪里出发,似乎还是能够碰见这两句话。我们可以从这样的句子里感受到另一种巨大的挑战和热望,对于一个以写作为重要生命形式的人,它洋溢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悖论的魅力。在每一时刻都有不可计数的信息沿着光纤飞奔的当今世界,文学依然是不断擦亮我们心灵的智慧之书,它会使精神欢愉,使灵魂有光,使天地温暖,使生命芬芳。

“中国快车”拥有中国灵魂。我们这个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们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今世界上,如果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我们中华文化为什么让我们这么自信?概况起来五个字:源广深高重。源就是五千年源远流长,我们的文脉从未中断;广就是包罗万象,不仅儒释道,诸子百家,还有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以及我们和世界交流融合的文化,洋洋大观;深就是博大精深,我们的任何一个流派、文化现象都是博大精深的,流传几千年,不断丰富拓展;高就是山高水长,很多史料典籍都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重就是重大影响,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的深刻影响,有目共睹。近代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古老中国的深刻变化和13亿中国人民极为丰富的生产生活,中国故事值得讲的东西有很多。

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的是要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够更加了解中国。但是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努力,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是行动中的故事讲述者,尤其是我们青年一代,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积极履行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每一个中国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在讲述中国故事,我们并不知道哪方面的言行可能会成为传播中国故事的载体,因此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成为了中国故事的形象使者,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将被动讲述方式转换为可控的、主动的言谈举止。让我们面带微笑,跟随“中国快车”驶向世界,传播中国好故事,让世界倾听中国好声音,看到更加生机勃勃的中国!

推荐第2篇: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80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跨越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将当时中国的真实情况介绍给世界,特别是其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真相。1938年,毛泽东在接受一名德国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斯诺的评价和感激:“当我们被整个世界遗忘的时候,只有斯诺来到这里来认识我们,并把这儿的事情告诉外面的世界。所以我们将永远记住斯诺对中国的巨大帮助。”《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书中说:“当时几十万美国人,包括我自己,读了这本书,从中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初步印象,同时对他们的目标和救国抱负,对他们的艰辛和牺牲精神,也有所了解。”在中国,斯诺被视为中美沟通的桥梁;在美国,他的作品成为美国政府了解中国的重要资料。斯诺意识到了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差异,他从现实出发,试图缩小不同观念与看法间的差距。他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通过解读中国政治形势,斯诺用更准确、更具包容性的观点来描述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使他能够较为准确地预见到其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斯诺的经验,对今天和平发展的中国进行国际间的人文交流仍然有很多借鉴意义。

未来5年,中国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的100项重大工程中,最后一个项目是“建设讲好中国故事队伍”。这个队伍中应该有更多理解中国的国际友人,他们是人文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在国际间的人文交流中,相互的理解与友谊不但是由“中国如何看待和对待世界”所决定,也是由“世界如何看待和对待中国”来决定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的看法都不相同,彼此间要用平等和包容的精神谋求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1993年在北京大学成立以来,通过斯诺纪念活动来广交国际朋友,让更多的外国人来讲中国故事。两年一度的斯诺国际研讨会在美国和中国轮流举行,斯诺和中国的故事影响着更多美国友人的加入,研讨活动已经从纪念斯诺先生拓展到教育、医疗、企业合作等各个领域。比如以“人文交流:创新友谊和谐”为主题的第15届斯诺研讨会就包括中美高等教育的合作与战略机遇、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国际合作、水污染治理与绿色经济、中医的价值与成果导向研究等4个分论坛,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与斯诺家乡――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宣布筹建“姐妹城市”,美国斯诺纪念基金会启动在华埃德加?斯诺医生实习计划及实施美国和中国的音乐交流计划等。

让外国人讲中国故事,也要请进来、送出去。为了更好地让大学生了解国际友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选修课“名记者专题”中邀请了克鲁克、马海德、阳早寒春夫妇等十几位国际友人的二代或三代后人举办系列讲座,向学生们介绍建国前后这些著名国际友人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所作出的贡献,这门课受到青年学生们的欢迎。海伦?斯诺的家乡是美国犹他州雪松市(Cedar City),在200g年举办的建市158周年活动上,雪松市市长Gerald Sherratt主持了海伦?斯诺铜像揭幕仪式,他认为海伦?斯诺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当时我在雪松市的南犹他大学连续问了几个大学生,他们都不知道海伦?斯诺是谁。2013年,我再次访问这座城市,来到海伦?斯诺铜像所在的市中心广场时,一位美国青年主动过来给我讲海伦?斯诺二战期间在中国的故事。

青年人讲好中国故事

青年是思想解放的先锋,青年人的价值观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人员往来,尤其要推动青年人之间的交流。多年来,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与国外的大学和机构共同举办了让大学生和中学生参与的纪念活动和学术活动,努力使青年人成为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的主体,通过融入不同的文化,通过了解彼此的故事,通过跨越常常隔阂我们的成见和误解,增进沟通,成为深化国际关系的活力。通过高校之间的活动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友谊,为中外青年学生人文交流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学科间的交流活动、青年论坛、论文比赛开展自由交流和对话,增进沟通。青年成为中外交流大舞台上的积极因素,为促进中外交流、深化国际关系增加活力。

在中美人文交流中,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要是通过斯诺的影响力来拓展中美青年之间的交往。以翻译海伦?斯诺的作品为内容的“海伦?斯诺翻译奖”竞赛活动已经举办了6届,吸引了数千名大学生参与,中美两国获奖学生将分别赴美国和中国的相关高校交换学习一个学期。2014年,来自海伦?斯诺家乡的南犹他交响乐团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联合奉献了一场蕴含中西方音乐特色的精彩演出,其中《汉调――行云流水》由北大中乐学社民族管弦乐团与美国南犹他大学打击乐团共同演绎。由中美双方联合编导、作曲、演出的《海伦之梦》大型现代舞剧也在中美两国巡演。

在中英人文交流中,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要依托由李约瑟1965年创办的英中理解协会拓展中英青年之间的交往。李约瑟在抗战期间受命执行援华任务,行程5000里,给困难中的中国科学界以实际、真诚的帮助,向中国大学及图书馆赠送科学书籍7000余册,资助60余名学生赴英国留学,并编写了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灿烂文明,并提出近代科学为何在西方诞生而未在中国发生的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中理解协会成立的目标是让更多的英国人能够更理解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政治制度的中国,2015年,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与英中理解协会在李约瑟的母校奥多中学举办了第一届论文大赛,安娜贝尔?巴克荣获第一届论文奖(论文题目:《李约瑟对理解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启示》),2016年她被牛津大学录取,专业方向是中国历史。今年,乔治?何克的母校圣乔治中学也将参加第二届论文比赛,更多的英国青年学生将通过论文比赛来讲中国的故事。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英国白金汉宫讲了何克的故事:“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友,中英两国人民相互支持、休戚与共,谱写了中英友好的历史佳话。我们不会忘记,英国曾经向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济和道义援助。一位中文名字叫作何克的英国记者,积极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撰文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还担任陕西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为带领学生向安全地区转移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为进一步促进中英人文交流,2016年9月,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与英中理解协会携手北京出版集团在伦敦举办“品读北京”英国书展,将举行何克的著I SEE A NEW CHINA的中英文版本首发式,并将同时举行二战期间英国援华总队的负责人Arthur Clegg的《支援中国(1937-1949)――回忆一次被遗忘了的英国人民援华运动》,现任英中理解协会主席Zoe Reed父亲(抗战期间李约瑟从双石铺培黎学校带到英国读书的中国青年)的回忆录,以及李约瑟传记中文版的首发式,具体生动地体现中英两国人民在相互支持、休戚与共中谱写的中英友好历史佳话。北京出版集团展示的500多本中国经典图书将赠给伦敦新办的中英双语学校,让更多的英国孩子来品读北京,了解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要体现共同发展的思想

中外人文交的源泉来自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友谊。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也是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要体现共同发展的思想,这是沟通中外的密钥。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潮流,“共赢”的指向就是共同发展。在实现共同发展这一愿景中应承担的义务,“计利当计天下利”“对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繁荣都肩负重要责任”“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共同发展体现了文明的平等与融合,讲好中国故事,要认同文明多样性,主张文明平等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间应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让更多外国友人来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去展现今天的中国发展,无疑将改善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有助于中国在世界上获得更多倾听者、更多以心相交的朋友,从而提升中国软实力。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寻梦中国――中美人文交流访谈录》,用20个美国人的故事讲述在中国也有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本书以中英文双语出版,采访对象中第一部分为目前仍然生活在中国的著名国际友人的家庭,以深度访谈的形式再现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二部分为目前活跃在中国教育、科技界的新一代国际友人,展现他们在中国实现和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仓Ⅱ新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第三部分为近年来中国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很多国际友人讲中国故事的感人话语。寒春说:“我们在中国待了一辈子,不是为养牛而来中国的,是为信仰而来。”潘威廉说:“我从来没有想过,在中国可以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雷蒙说:“感觉在中国工作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约翰?桑顿说:“在过去的10年里,我花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在中国上。如果我能够对双方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将构成一个理想的事业。”马克?力文说:“不要认为中国梦只是中国人的事。我有一颗中国心,当然也有中国梦。”

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让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80年前斯诺做到了,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做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和平发展,让更多友好的目光投向中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今天的中国,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努力引导各方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用各色眼睛看着这个红色的国家,我们无法回避。人文交流只要秉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这样文明间就能够和谐共处,相互促进。(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教授)

推荐第3篇: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

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

林洸耀

2013-3-8 5:52:02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3月08日 03 版)我在北京已经工作了16年,参与两会报道,今年也是第十六次。

每年的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国际媒体驻京记者自然全力以赴。今年,我们早早动手,春节前就开始了两会报道前期准备。这几天,我们整个团队更是全员作战,文字图片齐上阵,力求客观准确地向世界讲述两会故事。

这些年两会的变化让我感受深刻。这几年来,总理记者招待会总是持续一两个小时。两会变得更加开放,这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两会每年如期举行,人们对中国两会的兴趣点却在变得越来越多元。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环保等等,每一个话题都吸引不同读者关注。要说今年两会,城镇化是一个热门话题。代表委员深入讨论这个话题,媒体舆论高度关注。路透社也不能没有详细报道,原因很简单,城镇化与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紧密相关,后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

两会变化背后是中国变化。刚到北京时,路透社在京只有4名文字记者,2名中国助理,1名图片记者,可是今天,加上中国助理,我们已经有了将近100名员工。为什么扩充这么快?崛起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因此也是新闻的富矿。举个例子,16年前,路透社不需要报道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不需要报道中国的外汇储备,但是今天如果我们仍不关注这些问题,就肯定会落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后面。

在北京这么多年,我看着这座古都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多元。在这里工作,与时俱进最重要。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用微信,我也只能学着用。一个存在经济盲点的新闻记者显然讲不好今天的中国故事,所以干了多年时政新闻的我,这两年也开始兼顾财经新闻。

中国的变化也推动我不停学习,不停调整。路透社当初把我派来北京,是因为我看过1000多部武侠片,中文说得不错。来了之后我才明白,中国的现实是如此复杂,上海、北京都代表不了中国。如果不谦虚学习,我就只会是盲人摸象,

难以为读者讲清种种中国概念。“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我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提醒自己用诚惶诚恐的态度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为路透社北亚首席记者,记者洪延青、胡泽曦采访整理)

推荐第4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文化有一种永久广大的价值,是一种对人类持续发展的价值,因为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谐相处及深度了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我其实没有特殊的想法。但我在2016年参加了一次外国留学生讲座,我们还参观了华侨历史博物馆和其他几个地方,我看到留学生,包括我自己,对当地文化有了一种更高更新的认识和了解。这个感受非常重要,因为我自己也曾是留学生,在国外待了很久。我觉得,今天要让这些年轻人了解中国文化,一定要运用我们当地的优势。

我想起2004年在牛津大学做讲座教授的时候,牛津大学也举办了一次留学生活动,主要内容就是了解牛津。牛津下面有一个城市叫Argenden,是早期英国人最早居住的地方。市长Abson先生接待了我们,他是当地人,已经做了10年市长,就要退休了。留学生们都很兴奋,想了解英国的起源。市长也非常亲切,和我们很投缘,我们谈得很好。通过交流,我更深入地了解到英国人早期是如何发展的。

这种体验让我从学术以外的途径更深刻地了解到当地人的奋斗和遭遇,这个很重要。之前提到的参观华侨历史博物馆,就是同样的感觉。我感到外国留学生们也很想深入了解中国,了解当地人在那个时代遭受了什么痛苦,了解中国人吃苦耐劳、开创事业的精神。这对留学生来说是一次文化教育。这是我结合自己经历的真实感受。

文化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教育是一个方面,教育留学生怎么去了解中国文化。开一门课程很重要,开一门中国文化教育课程,这是基础。其次讲座也很重要。2016年那次活动,我和一些留学生有过个别交流,了解他们的求学经历,也深度认识到一些问题。让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反映出文化沟通、文化管理和文化教育三个层面的问题。留学生管理,文化沟通很重要。要让不同文化的留学生不仅了解中国的形象,还要了解形象背后的真实故事。如果没有真实的感受,就无法了解真实的形象。尤其是有些人会从形象中去看负面的东西。其实这些负面只是暂时的,任何国家都会有,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形象后面的真实和价值,以及真实的精神,这很重要。这就不仅是感知,更是感性。什么是感性呢?就是能够欣赏,能够感动,他们自身受到了启发,收获了东西,有了自己的心得。他们会觉得在学习知识技能以外,还能够找到一些生命中有意义的东西。他们可以认为,人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不同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代表人性的价值,代表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对留学生有很大启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管理教育变成文化教育,变成中国文化的认知。

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留学生不仅掌握表象和形象,更要掌握真实。中国虽然遭受了很多灾难,但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历久而弥新。这是不断创新的文化,是欣欣向荣的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需要他们去体验。这里还要提到的是感怀,就是留学生将来怎样回想中国。假如他们中有些人回国后做了国家领导人或者是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人,他们要能感受到并感谢他们在中国的这段留学经历。能感怀中国,能记住并持续与中国的交流。

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有过一些好的案例。夏威夷大学成立了中西文化中心,1965年我到夏威夷大学教书,后来成为该中心文化传播的高级顾问。当时的中心主任Jack就是研究communication(交流)的,不仅是Inter personal(人际沟通),更重要的是文化沟通。教育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沟通,这个沟通应该是基于习俗和文化的沟通。中心有一个很好的做法是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组织起来,在当地开会,来传播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是中国留学生教育和管理需要借鉴的,要鼓励留学生自己成立校友会,与中国保持联系。我觉得这是推广文化教育的很好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要感怀中国,留学生从中国学到的东西如能在当地发挥影响,才能说明他们与中国有持续的沟通和联系,说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著良好的沟通。这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互动和交往,这也是当今中国推动新型全球化进程的表现。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搞清什么是“中国故事”。这方面,一个人在其他国家的经验很重要。回想我自己读书的过程,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大学的时候,我是怎样感受美国的文化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怎样去了解这个地方的。这虽然是个人的事情,但对每一个留学生来说都很重要。

让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的内涵是什么,要说明的“中国故事”是什么。前面说到要让外国留学在生活学习中吸收到对他们有用的一些元素、一些概念、一些价值,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应该提供这样一些内涵,让他们深度了解中国。这可以分成三到四个层次,从生活日常、历史文化传统到哲学思想传统,最后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了解中国的生态,了解中国的全球化事业和目标,比如“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是了解它的价值,帮助他们真正感知中国,欣赏中国。这需要从几方面来加强。

首先就是让他们认识中国的人物、人性、人情,尤其是家庭和谐的伦理,中国人强调伦理,生命观、生活文化的内涵,这些东西是西方缺少的,却是对人类未来发展有用的。这些可以通过不断的交往、沟通产生一种影响,所以要注重生活上的日常。我们的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处地域也有优势,北方、中部、南方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例如文化圣地、地方建设、风土人情等,都能反映出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生命价值,一定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中国不是一个宗教文化的国家,但是其价值在于注重人的生命、情感,在于人的伦理和家庭伦理,这促使人类走向终极发展,产生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人类共同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相处,这是普适性、世界性的特质,不是一般的地区性因素。这也涉及到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重视自然,对自然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系的认识,演变成现在的文化传承。要让外国留学生真正了解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文化传统,就要区分表象和真实,历史的发展,有起伏,有转折,有好与坏,中国作为地球上持续发展的文化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生命观、价值观的确有它的重要意义。

其次是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这可以通过好的读物、电影去了解,这也是国际教育管理的方式。我们作为中国故事的主讲人、提供者,自己有没有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良,能不能掌握中国文化的本质,是对自我的考验,这就需要进一步掌握中国的天地观、天人观、生命观。重要的是一种认识,如果自己都不能掌握,如何去让别人了解呢?只有自己了解了,然后才能建立一个平台去发挥,从各方面来补充、提供这样一种认知。不一定非要成为思想者、哲学家,但是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就是这样一个平台,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品牌意义,应该广为推广。该学院强调一种领导性的、积极性的、体验性的、参与性的学习方式,既是沟通也是教化,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且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的崛起,以及对中国参与世界事务都具有积极性。

中国文化有一种永久广大的价值,是一种对人类持续发展的价值,因为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谐相处及深度了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表现来看,中国的发展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之间的一些矛盾;从深度来看,发展需要更好的形式,虽然有矛盾,但是这些矛盾可以合理化解,并不能妨碍中国价值的追求。可以说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价值自信,这在留学生教育中很重要。留学生教育就是文化沟通教育,留学是国与国之间交往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孔子说:“近者悦,远者来。”我们要做到让近邻很高兴,就是我所说的感性。不仅要让他们了解,还要能够欣赏,能够感怀。这里说的感怀并不是感恩,而是他们能够从中受益,得到回报,达到“近者悦,远者来”的效果。“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拥有很好的文德,拥有自己的优势,尤其是有文化方面的感染力,就能吸引人来,来了就跟他们沟通,给他们启示。

当前中国在经济、科技、环境发展方面的成就很显著,也开始注重地区发展。在中国的文化价值中,是重视自然、环境的。都市?l展与乡村发展如何取得一种平衡,是一个问题。我不太希望看到乡镇的城市化,而是希望看到城市的乡镇化,让我们的国家保存生态的美感。几个月前,我在北京开会,参观了北京西山的一个文化小镇,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向。我想中国未来的发展,在文化的积极推广之下,会成为人类最宜居的地方,这对我们周边的国家也有启发意义。我们经过长远的思考,在传统中看到了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在现代中还保存着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在经济科技发展中应该掌握的。

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是个原则性问题,今天的中国要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示范性的文化体系,不是外加性的、强加性的。西方要把霸权主义价值体系强加于别国,中国从易经传统,到孔子儒家,到道家则都强调以自我修养示范于他人,改进人的品质,这是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我们看到,任何把霸权主义价值体系强加给别人的行为,基本上没有回归到人性所追求的正义及公平,而最后都要失败。

假设人之为人,是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人会关爱他人,即仁爱原则;另一个就是公平,要相互平等对待。这两点刚好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一个国家要成为公认的大国,必须得有这样的内涵和价值。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价值、生命力和可行性,出现的问题也都能合理地解决。这一点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很重要,我们需要塑造一个文化的模型,借此来扩大人文性的影响,而不是强加性的宣传。所以,要讲中国故事,必须有一个中国故事的模型,而底本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模型。

中国的文化推广不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世界。中国的文化、民族、社会和个人,都是有精神和理想的,我认为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模型。无论是留学生本人还是从事留学工作的人,除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时也在扮演中国文化的推广者、传播者的角色。要想传播,就得先有传承,掌握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传播出去,然后才能创新,才能吸取别人的精华,才能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作者系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

推荐第5篇:学习《讲好中国故事》心得体会

学习《讲好中国故事》心得体会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本人完整的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感触颇多,启发深刻。让我清醒的认识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当学习到《讲好中国故事》一篇的时候,作为在消防宣传岗位工作的我更是得到了在“做”的方面的启示。特别是其中一段:“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积极主动、久久为功。要想国际社会了解和接受我们,就要主动把我们的想法说清楚,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盖过种种负面舆论和奇谈怪论。……讲好中国故事是全党的事,各个部门、各条战线都要讲。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唱响大合唱,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十八大以来,他在十几次出访公开演讲中,讲述了很多温暖人心的故事,拉近着中外民众的心理距离,向世界形象传递出中国观点和中国态度。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墨西哥演讲时,引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递中国外交的义利观,还谈到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闯进世界杯比赛和墨西哥跳水队在中国教练指导下拿下好成绩的事例,非常接地气、平民化,既展大国领袖的风范,又现亲民务实的情怀。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法国引用拿破仑的话提出了“新狮子论”,巧妙反驳了“中国威胁论”,传递出中国梦的世界价值。这对我们的消防宣传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现代社会,移动互联网正在随心所欲的传播和分享着各类人们感兴趣的信息,一些为了博取人们眼球和评论的人更是不着边际的发表着他们想要达到目的的一切,甚至毫无底线。我们的消防部队和消防工作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各种活动也自然地成为了各类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关注点和炒作点,甚至是焦点和重点。各种消防负面舆情悄然走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各类负面报道也是层出不穷,什么消防腐败、救援不力、炫富、打兵等舆论在网上经过发酵而广为传播,严重损坏消防部队公众形象。

那么,我们如何“讲好消防故事”呢?我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会为我们带来指引:“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积极主动、久久为功。要想国际社会了解和接受我们,就要主动把我们的想法说清楚,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盖过种种负面舆论和奇谈怪论。……讲好中国故事是全党的事,各个部门、各条战线都要讲。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唱响大合唱,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首先,我们要积极主动、久久为功。加强消防正面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把我们的消防工作仔仔细细的说清楚给大家听。整合运用消防品牌资源和公众活动载体资源,依托报纸、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通讯网络、微信微博以及消防专网等宣传平台,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正面舆论宣传工作,大力弘扬消防工作主旋律,进一步扩大消防的社会影响力,努力塑造消防队伍良好形象。其次,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消防工作关系到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方方面面。那么就不能是我们消防一家来发声。我们要用我们最好的工作方式,体现我们消防最好的工作方法和最佳的工作成效,让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宣传。正所谓一家说好不算好,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这样一来,我们的消防故事就会愈来愈精彩,消防的声音就会愈来愈洪亮。还有,就是一旦发生了负面舆情,我们也不能慌乱。我们需要积极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公安、检察等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搭建了舆论处置阵地和平台,强化了部门联动机制和协同作战能力培养,做到快速核查、快速处理、快速通报,确保全程参与和调查处置消防舆情事件,实现调查、回应、引导同步,避免因官方口径不一致形成新的舆论热点。对歪曲事实、蓄意诋毁消防队伍形象的负面报道要旗帜鲜明地予以驳斥,理直气壮地维护消防官兵的权益和队伍的形象。

消防工作已经与社会的每个角落、每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社会需要更好地了解消防,消防也需要更好地了解社会。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学的同时,更要去做。积极主动、务实创新,形成全社会共同讲述消防故事、共同传播消防工作的格局,增进消防与社会的相互了解和理解。讲好消防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部分。

推荐第6篇:坚持特质 讲好中国故事

坚持特质 讲好中国故事

提要: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坚守责任和担当,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以打造自身特质来争取媒体竞争主动权,抢占舆论主阵地。其做法:一是坚持对时代现实的关注,二是坚持对真实需求的呼应。

关键词:

央视 传媒竞争 讲好中国故事 主流价值观

电视传媒领域的竞争目前已达到空前白热化程度。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1个上星频道,而上星频道的数量增加带来新节目数量的激增。参照2014年省级卫视广告招标发布的情况,2015年省级卫视将会有200余档以娱乐为主的新节目推出。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媒体生态环境,央视一套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坚守责任与担当,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以打造自身特质来争取竞争的主动权。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两个坚持:一是要坚持对时代现实的关注,二要坚持对真实需求的呼应。

坚持对时代现实的关注

央视一套的节目始终坚持关注现实,以当下社会真实问题作为节目逻辑起点,展现对当下社会的真实思考。比如2014年,央视推出《青年中国说》。这档节目的核心立意就在于回答时代、国家、社会关心的问题:80后、90后、乃至于00后,他们究竟是怎样的年轻人?靠得住靠不住?正是基于这样的立意,《青年中国说》没有炫技、没有才艺、没有煽情,它搭建了一个真实舞台让年轻人分享所思、所感、所想。创作团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研究从近100个话题中挑选出青年最关心和纠结的问题,集中讨论了“父母在,远不远行”“30岁之前,该不该在乎钱?”等青年热点话题,讨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引起广大青年强烈共鸣。“说青春,看中国,向未来”,节目以真诚的语态、朴素的形态展现当下中国青年的思考力和行动力,传递积极向上的青春正能量。

关注现实也体现在央视一套的综艺娱乐节目中。创新关键不在于如何翻新娱乐花样,或者寻找完全与众不同的所谓形态,而在于呼应时代精神,以综艺娱乐的形态实现对时代的观照,与当下情感发生共鸣。《谢天谢地》《喜乐街》《家庭幽默大赛》等综艺节目,均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元素构成,节目形态所蕴含的时代关联,成为央视一套最为人看重的核心要素。

关注现实还体现为体察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心灵需要,如《客从何处来》。节目以纪实真人秀的方式回答了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三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只有坚持对时代的关注,央视一套的节目才能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与群众心灵产生真正共鸣,才能把握时代脉搏,紧扣时代主题,彰显中国时代精神。

坚持对真实需求的呼应

在当下受众多层次、多元化的节目需求中,央视一套的创新原点是什么?我们认为,在形态成为非常耀眼的创新元素、在节目类型越来越细分的情况下,央视一套的节目创新应该回到最基本的认知上,在于对接大众、对接人民的真实需求。

央视一套去年投放的新节目《等着我》,是一档最直接对接需求的节目――寻人,节目源自当今社会人们寻找亲人、朋友、恩人等大量的实际需求。它整合了国家有关部门力量和民间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一个覆盖广泛的公益寻人平台。央视一套没有把《等着我》简单定位于一档普通情感类节目来做,而打造以需求为核心的公益平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开讲啦》的需求原点在于当下青年面对竞争、面对选择、面对人生的迷茫。这样一档朴素到极致的节目,在策划阶段曾受到很多质疑。面对压力,我们坚定地认为,观众不仅需要娱乐、唱歌,更有精神层次的引领需求,而且有时候这种需求深藏于心灵深处,需要创造,需要点燃。主创团队敢于用最具传播力的电视手段点燃需求,创办了这个被誉为“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的节目。

需求是央视一套的创新起点和逻辑出发点,针对需求的工作不仅有寻找需求、发现需求、面对需求,还有创造需求。创造需求是基于以新闻的眼光深度剖析社会,对现实洞若观火。

坚持创新的几项基本原则

在“两个坚持”的基础,央视一套力图把“两个坚持”具体化,总结提炼出可实施的三个节目刚性原则。一切的布局和内容配置,自觉服从于三个原则:复合价值、最大公约数和创新表达。

1.复合价值。即一切节目都不止于信息传递或娱乐等单一功能,更追求主流价值的融汇与呈现,即以最鲜活的电视语言和最专业的手段与形式,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扬中国传统文化,承担起中国主流媒体平台应有的使命。

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出彩中国人》是第一档以“中国人”命名的、展现全球华人“出彩”瞬间的综艺节目,他们的“出彩”不仅是才艺的精彩,更是它所承载的当下中国精神价值的出彩。同为黄金时段的公益类综艺节目,《梦想星搭档》以“叫醒耳朵一起唱”作为主题,关注失聪儿童。节目将综艺元素和公益主题结合在一起,一共为210个孩子筹集到安装人工耳蜗的善款。

2.最大公约数。央视一套要满足观众的“需求”。“需求”又是多元的,电视平台不可能什么样的需求都去满足。作为中国电视“第一频道”,一方面要肩负引领主流文化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市场占有率。那么如何解决这一核心矛盾?央视一套探索的解决方案是寻找节目需求的最大公约数,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需求多元化”和“有限满足”二者之间的矛盾。

3.创新表达。《等着我》作为传统专题节目的创新升级,《客从何处来》以符合电视发展趋势的新形态去探求人们的心灵问题,《开讲啦》主动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以互联网思维构建的大道至简的传播内容。这些节目都是在以不同方式和路径创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使主流价值观表达与时俱进,尤其更容易让年轻人入脑入心。

《开讲啦》的创办尤为是一种探索,创作团队颠覆了传统电视节目名人与观众的人物关系,彻底地以“去中心化”的思路构建节目形态,这是一种理念和形态的真正创新。同时《开讲啦》以最年轻、最鲜活的语态来打造节目。创作团队有意识地以创新的语态颠覆人们对于央视一套的传统认知。

坚守传播的本质

近两年的创新实践给了央视一套很大启发和信心。目前很多人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到来抱有悲观态度。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升级,它改变了传播方式、改变了行业业态、也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手段,但它没有改变两个根本的词:一是“内容”,二是“受众”。无论传播技术如何改变,这两点始终是本质。

基于对互联网本质的认知,更基于央视一套的坚持和创新实践,二者殊途同归,形成了央视一套的创新之路:即对接最真实的时代中国,从三个角度阐释中国梦,打造央视一套三个品类的产品。

一是中国精神,以《出彩中国人》《少年中国强》《青年中国说》等为代表。通过这些节目,超越性别、年龄、职业的中国人汇聚在央视一套的平台上,每一个出彩人生梦,汇聚成了精彩的中国梦。

二是中国情感,以《等着我》《梦想星搭档》等为代表。节目刻画与呈现当下人们真实而美好的情感。第二季《梦想星搭档》已经为210位聋哑儿童筹集了治疗费用。这是最真实、最美好的公益情感表达。

三是中国文化,以《寻宝》《客从何处来》《开讲啦》等为代表。这些节目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今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寻找中国文化的根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三个角度的呈现,构成了央视一套节目的三个品类,其共同属性与价值追求,是央视一套的独有价值呈现和责任担当。所以,无论竞争如何激烈,也无论格局如何复杂,央视一套希望能为受众呈现具有特质的节目,从而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彰显中国力量!

推荐第7篇:讲好中国故事先要讲好自己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先要讲好自己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先要讲好自己故事 王旭明

2014-08-15 21:46 阅读(23648)评论(0)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场全国小学生讲故事比赛并有幸当评委,很有些感触。这个比赛的决赛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故事及各种技巧共100分。选手们尽展其才各显神通,得到陈醇、刘兰芳、鞠萍等各方专家的肯定。我负责的第二部分为附加分,共2分,现场抽出问题即兴讲述。然而,即使我降低要求去鼓励孩子,但全天52个选手中只有四位满分,十几位得了较高分数。孩子们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会讲别人故事,不会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自己故事。

近日,我还参加了一个中小学生活动颁奖,全部学生都是念稿发言,人人都是说大话,都习惯用空洞的道理回答问题。为什么学生们讲别人的故事绘声绘色、形象生动,讲自己的故事就语言干巴、毫无味道了呢?这使我想起近年来我的亲身经历。这几年我培训了不少官员和企事业领导,发现他们无一例外不会用形象思维,尤其没有讲故事的能力。无论你问什么问题,都习惯用领导重视、采取措施、成果显著和一是二是三是回答,这怎么行呢?我要说的是,艺术家讲故事是极少数人的事,用形象去思维和表达,会修辞,懂得形象具体的说一件事儿,应该是大多数人之能力。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此,讲好中国故事就成为这几年来的主旋律。问题是,有谁曾细想下如何讲故事和讲故事的效果。依我看,就当下从孩子到大人、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普遍不重视讲故事、也不会讲故事的事实看,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实在不易。讲不好自己和身边人故事,何以讲好中国故事? 由此看来,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先讲好自己故事,讲故事的能力必须要从孩子开始培养和提升。

还以那次讲故事比赛为例。在即兴抽取的题目中包含以下题目:你喜欢博客吗?在博客上经常写些什么?能说说你的宠物吗?假如可以穿越未来,你如何穿越?当与别人发生冲突如何平息等等。面对给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不知道大人们如何回答,是否会用形象思维、故事语言来表达,还是我们一看到这些问题就习惯用

一、

二、三总结回答呢?那天,少年组有几个选手的回答真好!主持人问:“假如你有阿拉伯神灯会提出什么心愿?”学生回答:希望成为刘翔,接着就讲了刘翔两个感人的小故事,多好。主持人问:遇到攻击性爱打闹的同学怎么办?学生答:我身矮力小又体弱,好汉不吃眼前亏,赶快逃吧。满分!瞧,这些学生换了一个角度回答,就比用干巴巴的空话来回答生动得多,不妨你也试试,这种用讲故事的方法回答问题,你会发现表达原来可以因形式丰富而与众不同。

也许你会说,讲故事就要长篇大套,洋洋洒洒,其实不然。用讲故事的思维方式来表达问题不在长篇大论,关键要形象、具体、生动、感人,有细节,运用多种修辞手段,有煽情的效果。那次比赛中,主持人问:你最喜欢哪门课,如不喜欢说说为什么?小选手的回答是:“我最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篮球。每次我们相约在篮球场心情就特别放松,传球、带球、投篮,哇噻,太爽了!完全忘记学习压力和老师严肃得有点吓人的脸。”我给出满分。儿童组年龄虽然小,个别孩子用故事表达思考的能力也不差。主持人说:请介绍一种家用电器的变化,说说它的名称、模样和用途。选手答:“小时候我家电视机很厚、正方形、台少还不能上网,现在很薄、可以挂在墙上还能上网。每次爷爷烦心时,都坐在电视机前看不够,忧也没了。”学生的回答并非长篇大套,但却有讲故事的效果。

说到讲好自己故事,不得不说讲故事的倡导者习近平,总书记是个讲故事的高手。无论是他出访时的演讲,还是会议上的发言、调研时的谈话;无论是报章上的文章,还是临别时的赠言等等,习近平常喜欢讲个故事,有时还不止一个。2012年2月17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美国,为了说明两国地方交流的源远流长和重要性,他在洛杉矶出席午宴时举了自己父亲习仲勋的故事:“早在1980年,我的父亲作为广东省的省长就曾来过洛杉矶访问,还获赠象征友好的洛杉矶市的钥匙。第二年洛杉矶市和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市结为了友好城市,这也成为了我父亲任内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情。”这个故事大大拉近了洛杉矶与中国的联系,也拉近了习近平与美国民众的心理距离。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说“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听说了一个故事,有一对中国年轻人,他们从小就通过电视节目认识了非洲,对非洲充满了向往。后来他们结婚了,把蜜月旅行目的地选在了坦桑尼亚。在婚后的第一个情人节,他们背上行囊来到了坦桑尼亚,领略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塞伦盖蒂草原的壮美。回国后,他们把在坦桑尼亚的所见所闻发布在博客上,得到了数万次的点击和数百条回复。他们说,我们真的爱上了非洲,我们的心从此再也离不开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个故事说明,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只要不断加强人民之间的交流,中非人民友谊就一定能根深叶茂。”

习近平会讲故事,会讲自己的故事,也会讲中国的故事。每一位官员当然也应该会,至少应该学习以习近平为榜样,提高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讲故事当然不是只有总书记才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也是讲故事高手。他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讲了五个故事深深的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2013年,莫言在第八届孔子学院大会闭幕式上发表了一个演讲,那个演讲从头到尾就是讲故事。他说,春天的时候,德国驻中国大使施明贤在一次宴会上问了一个很“刁钻”的问题:“莫言先生,根据你们中国政府的设想,到了2050年,中国基本上可以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强国。但是,那个时候中国的贪污腐败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会变成摧毁这个社会的导火索。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莫言的回答是:“从现在退回去37年是1976年,那个时候我是一个青年,我当时最浪漫的一个梦想就是我什么时候能够由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呢?我什么时候由农村进入城市。现在来看,一个人想进城市,谁都可以进。那时候北京有一条禁令叫做„不准围观外国人‟。现在的北京,外国人太多了。那个时候我们看到一辆吉普车,就会跟着追,终于开了眼界了,现在任何一条胡同里都塞满了轿车,车辆之多以至于变成了社会公害。”最后,莫言对他说:“37年前,想象不到37年后的中国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下一个37年以后,大使先生担心的问题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了。我们应该相信过去37年内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的中国人民,在未来的37年里也会创造出更辉煌的奇迹。”如此刁钻的问题用讲故事的方式回答,其产生的效果真是无法低估。故事所蕴含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同时还具有不容辩驳的说服力。 从总书记到莫言再到讲故事比赛场上几位有出色表现的小选手,他们的精彩表现首先得益于他们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再有就是具备多样的讲故事的情感和技巧。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关键是我们的成人是否懂得在人的多种能力中还有一个能力叫讲故事能力,而讲故事绝对不仅仅是艺术的表演,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具备的能力。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讲故事的能力是真语文倡导的真语文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当下语文教学、乃至许多成人的弱项。不知道怎么搞的,当下孩子们爱讲道理、爱讲空道理、爱讲大道理,就是不爱讲故事,讲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故事。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指望他们长大了学会讲故事说家事国事天下事,难度也可想而知,几乎不可能。

讲故事能力是人类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也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实在在的文化软实力。文化不仅仅仅是玩钱、圈钱、比资本,更重要的是思想、品质和产品。其中,故事就是文化王国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这颗明珠,无需金银珠宝,只需要拥有会讲的能力,让我们从小就培养讲故事的能力吧!

推荐第8篇:讲好亲情故事

《讲好亲情故事》

——初三作文指导课

开课学校:溧阳市上沛中学

开课老师:蔡丽霞

开课级别:市级

开课时间:2015.03 学习目标:

1.通过作文评讲课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亲情类作文获取高分的要义所在。 2.在点评、改写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把亲情类作文写好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在点评、改写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把亲情写好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讲故事让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二.把题目演绎成亲情故事

1.出示学生选材选材,请说说这些材料好在哪里,理由是什么? 2.教师寄语:

亲情大都是相似的,所以选材不免落入俗套。同学们在选材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最富有生活气息的材料。2.善于挖掘细节中独到的亲情。 3.敢于讲述不幸者的故事。 4.关注祖孙情胜过父母情。 ……

三.对故事进行细致描写

1.出示学生的写作片断,找出描写中的亮点与不足,然后修改并展示。

天灰蒙蒙的,乌云密布,风儿吹动着树叶,发出飒飒的响声。我像往常一样骑车出门,向父亲简单地告别:“爸,我走了。”父亲正在忙些什么,头也不抬地“哦”了一声。

每次都是这样,我简单告别,他简单答应,没有多余的话。

一眼望去,是高低不一的房子,绿的树,艳的花。我回眸一看,巷口深处立着一个人,那熟悉的身影,那父亲的目光一直随我到天边,目光灼灼,其爱灼灼。

父亲似乎注意到我在看他,立即收回目光,羞涩和窘迫的眼神是我从未见过的,然后他转身回了家。

——施玥

2.出示教师修改的文字,对比欣赏: 3.总结归纳细致描的方法:

用泼墨如水的语言紧扣重点来详写。

用优美的语言对环境作适当的描写,起到渲染、烘托的效果。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作细节刻画,展现人物形象。 4.学以致用

出示两段学生习作,择其一修改。

暑假,总会离开奶奶去爸爸工作的地方,一股脑儿地钻进车子,连看都不看奶奶。当我在反光镜中看到奶奶依依不舍的面容时,我不禁震撼,继而自责。何时起,我们竟如此疏忽,我摇下窗子,伸出手,朝奶奶挥了挥手,说了声:“奶奶,再见。”她一下不知如何是好,只是定定看在车上,继而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流过奶奶苍老的脸颊。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当再次转身凝视奶奶时,竟发现这一切都在变,也许我该多陪陪奶奶,让他的脸上重新绽放笑容。

——汪赛君

过了几天,妈妈就要走了,开心的日子总是很短暂。第二天一早,妈妈收拾好行李要走时,却看见我站在门外,她说:“儿子,你怎么起来了,你怎么不再去睡一会儿?”我回头笑着说:“我去送送你吧。”我和妈妈走在小路上,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眼看着载我妈妈离开的车子越来越近,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放心,你走后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让您担心的。”妈妈笑了笑说:“傻儿子,我知道了。”

——王震

交流学生作文,并评价。 四.让故事承载深刻的道理

1.分别出示片断

一、二两篇作文的原作结尾和该作结尾,先点评原作的不足,在领会该作的用意。2.修改片段三的结尾 3.教师寄语

结尾不能只用蜻蜓点水的一两句话简单地停留在暖暖的温情。

用真诚动人的抒情,用精彩、发人深思的议论升华主题,增强文章的情感张力,展现小作者的理性思辨。

推荐第9篇:通过身边小故事讲好中国大故事)

通过身边小故事讲好中国大故事

社会是由单个的人所组成的,人要生存、发展,每天每个人都在书写着各自的人生故事,只不过绝大多数的故事都是大众化的、习惯化的,但是就是这些“习以为常”的小故事,只要深挖细琢也会有“惊人的大发现”。很多时候,不是身边的故事不典型,没亮点,而是一些宣传部门、舆论媒体没有发现,或不会发现,也是由于一些文艺工作者“无利可图”而不愿去写。说白了,中国八千年历史(包括神话传说时代),就是通过各类故事传承下来的,通过故事来演绎历史。无论是千古绝唱的《史记》,还是《二十五史》、《资治通鉴》无不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书写历史,传承中华文明。

故事人人都爱听,相对都好记,事事都好传。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讲故事功不可没,古代有,近现代有,当代中国也有,《二十四孝故事》能使人泪流满面,好妻子李红英、好儿子季一山、好女儿赵丽华的故事依旧让人感动不已。从2014年10月27日起,中国文明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五网联盟”同步共推《好人365》专栏,每天在网上讲述一位中国好人的感人故事。通过“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以讲故事的方式,宣传“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与广大网友一起走近好人、分享感悟,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中国形象好名片,需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的建设,需要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的教育,也需要包括音乐、文艺、影视、新媒体等文化产业的运营。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宿于一点:讲好故事。通过发现故事,来编写故事,进而表达故事,从而达到用鲜活的故事,来团结人心、凝聚人心、传播正能量的目的。

推荐第10篇:讲好中国故事:那些年这些事

那些年,这些事

——记一个小人物的创业心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再次站在这里,为大家带来演讲,今天的我演讲的题目是:那些年,这些事,记一位小人物的创业心酸。

我叫杨疆,一个平凡甚至透着土气的名字,很多人第一次听见,大脑里难不免就会浮现出那些各种美味佳肴。不错,的确叫做杨疆,而且我的哥哥叫杨聪,聪明的聪,我上大学的导师叫杨宇,不是洋芋的芋,是宇宙的宇。

所以,我的一生都和这些菜脱离不了干系了。

我的家庭很是复杂,也和可悲。从小父母离异,独自一人吃着百家饭长大,被人冷笑过,被人欺凌过。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在亲戚家吃饭时从来都只是稀饭,从来不敢转盛第二碗。我至今依稀记得,我最讨厌的早餐是油条,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很多年前,我误打误撞的看见了哥哥姐姐们的早餐里有两根长长的看上去金黄金黄的东西,他们吃的很开心很幸福,而我的碗里只有稀饭,我后来才知道那个叫做油条。长大后,我拼命的吃油条,总以为那是世界上最美的食物,直到后来,我吃够了,吃腻了,也就再也不肯吃了。

从小受尽旁人冷言冷语,造就了我小时候最为孤僻的性格,不愿与人交往,自卑,胆小。但是,我有志向,那就是必须考出去,必须脱离这个家。于是高考那年,我以596分的高分却选择了一所最为偏远的大学,塔里木大学。

来到大学前,我就告诉过自己,我是决计不会向家里要一分钱的。因为,我很清楚的记得,小时候每次问继母要钱交学校的各种费用时的,那种为难与难看,回到班上,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交,同学们那种鄙视的眼神我至今难忘,所以,我从那时起就告诉自己,我要独立,我独立,我要挣钱。

于是,刚到大一,在一次大学生演讲比赛中,我获得了第一名,从而认识了当时的比赛策划人,我的一位学长。那年暑期我就跟着这个学长,在他所创办的培训班教课。我依旧记得那一年暑期班,我们一共6个学生,9个老师,但是我们教的都很拼命。后来,学长毕业了,将培训班卖了。我就有重新的回到了学校,一心思的扎进了竞选学生会主席的行列中,按照当时的表现,这个职位与我是唾手可得的。

然而,未曾想到的事,没几天,一个电话打到我这里来了。是一位家长打来的,现在这个孩子是我的助教,已经是大四的学生了。

电话里,一接通,就是一阵子乱骂:“你们这些大学生啊,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不是说的把我家孩子带到初三毕业吗,现在也就只有一个学期了啊,你们怎么说话这么不算数呢?”

我听明白了,也想起来了,这个孩子我印象很深的,他最初是在乌鲁木齐上的学,后来因为父母工作原因,回到了十二团,也许是不太适应或者也许就是认为十二团的老师教的不如乌鲁木齐的好,这个孩子刚回来的时候考试年级第45名,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不愿意学了,成绩一落千丈,滑到了245名。数学本来是他的优势,可是现在也只能考到40多分而已。

我还记得,当时我们租的房子是十二团的如意小区,也就是别墅小区,两层的那种。这个学生当时过来是被他妈妈拖过来的。那个哭声,似是九幽怨灵般,凄惨已经无以形容。但是也许,也是缘分,这孩子,听了我的一节课后,居然和我出奇的好了,要从家里搬来住,一个月后数学成绩居然考到了140多分。当时他的妈妈就我握着我的手,有点疼的那种握,眼里闪着一位母亲无奈后的希望,语重心长的告诉我,让我一定要帮他带到中考。我满满的答应了。可是,现在,似乎,我真的失去了诚信,没有遵守当时的诺言。可是,我有苦衷的啊!

于是我便告诉他,不是我不带的,是我们老板跑了,不干了,教室退了,桌椅卖了,现在我黑板没有,粉笔没有,课桌椅没有,我上不了了啊。

电话那头似乎听的很认真,突然莫名的挂了,心里一阵酸楚,就当我是失了一次诚信吧。于是便继续扎进了竞选主席一职中去了。

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第二天突然又打来了的电话,告诉我说,教室租好了,课桌椅好了,黑板有了,粉笔也买了。叫我过去看看。我怀着好奇与不好意思,便去了。浮入眼帘的是这般光景:一间小伙房,一个用木板刷上墨汁的黑板,一个驾着塑料管子的小茶几,还有几张破旧得不知尘封多久的凳子,以及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讲台,上面孤零零的放着一盒可爱的粉笔。

“这。。。。。。”我还是有点犹豫,毕竟我就要是学生会主席了啊!“我回去想想再和你联系吧!”我用着自己都不太相信的语气和他说着。趁他还没有反应过来,我便急速的离开了。

那一夜,是一个难眠的夜晚,我记得好像是挂着大风的那种。不知何时睡去的,早上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号码很是陌生,一拿到耳边,那头传来了撕心裂肺的欢呼声:“老大,我考上了,我考上中山大学了!”“考上中山大学?”脑海里一阵莫名,中山,似乎很多年前,我也有想过,可是她又是谁呢?

“你是。。。。。。”“老大,我是孔罗娜啊!”

“孔罗娜?”我想起来了,我来这里带过的第一个高中生啊,曾经我告诉过她老大的心愿是考中山,一句不经意的话,却成了她的奋斗的目标,心里怎生不高兴,眼泪刷刷的流了下来。电话那头,也是沉默,只有那些许微弱的抽泣声传来,两个人就这样,隔着千里,哭着,任由两旁的风呼呼的从耳边吹过。。。。。。

挂了电话,我给我的那位学生家长回了电,我说,“告诉孩子们,我明天去上课。”然后又给院领导打了电话,说我放弃了这次的竞选,当领导们很不明白的时候,我挂了电话。看着那天,蓝的格外动人。

是啊,一个人的价值就是成就他人,这些孩子们将希望给了你,你就要将他升起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那个小伙房中,起初只有4个初三的学生,后来不知道,谁走漏了风声,初一初二的学生家长知道了,硬是要将孩子们送来,退却不了,便答应了。再后来,这间小伙房居然坐了12个人,眼看是坐不下了。怎么办,于是就和我的另一个帮我教英语的女同学,也就是我后来的女友,现在孩子的母亲,商量着怎么办,她说我们就租个大点的房子吧!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寻房,没有钱啊,房租如此贵,怎么办,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找到了一间土房,最便宜的那种。虽然也是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钱,但是,真的很满足,就当我们打算大干一番时,问题来了,课桌椅怎么办!买啊,于是去了家具城,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这么贵,一张要200多,可以我们当时的钱连3张都买不起,于是便想着买二手的呗。可是到哪里去找二手的呢?

就这样,你会发现,在阿拉尔市,烈日炎炎下,每天都会有两个人骑着单车在这个市里逛,一逛就是一天。也许总是受到老天的眷顾吧,我们在阿拉尔老医院(现在已经拆了)后面的院子里,我惊奇的发现有两三张油乎乎的桌子,正等着被工人们劈了当柴火烧,我急忙冲过去,央求他们将桌子送给我,要不我买也行,于是我们花了30元,买了三张油乎乎的桌子,至于怎么放到自行车上,又是怎么抗回十二团的,我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一次,我们在途中走了3个小时,休息了十几回。 可是,一切没有完,我们的开始并不像童话里那样美丽。甚至困难如十八层地狱里爬出的恶魔般,一重又是一重。

那油污压根就洗不掉,三张桌子解决不了问题,该怎么办,于是我们又买了布将桌子盖上,好看多了。又去买了几张最便宜的折叠桌,就是那种一压似乎就会变形的桌子。一切搞定,我们的培训班开始了,我给他取名为:新思路辅导中心。受到上天的眷顾,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了,从十几个人到了五六十,老师不够了怎么办,于是我又去请一些大学生来任教,他们过来不方便,于是我花了800元买了一辆二手,或者是三手的摩托车,每天晚上接送他们,我依然记得,每晚我要来回跑至少6趟,夏天还好,大不了黑一点,可是,冬天,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寒风吹来,脸、额头、嘴,耳朵,那种似乎就要掉下啦,然后血淋淋的样子,腿冻得发抖,浑身冻得僵硬,可是一样要坚持,要将这些我请来的老师们送回去。最后一趟,是送我的女友,她冻得萎缩在我的身后,较弱的身体,不住的颤抖,可是她还在不停的为我取暖,问我冷不?

我恨,我悔,恨当初为何放弃初衷,选择创业。我悔,悔自己为什么要拉着她一起下水。我不甘,为什么,我的命运就如此凄苦。

还好,有她,一个娇弱身躯,总是默默的支持着你,所以,我坚持了下来,我告诉自己我绝不会就此屈服。

四年,就这样扛了下来。然而,却落下了一身的病。

记得大四那年,一天清晨,我起来,吃着早饭,当稀饭不由的从嘴角边飚出,喷到女友脸上,起初自己还觉得很好笑,女友嗔怒到:“又不是小孩子,好玩吗?”,我没有在意。可是当第二口又一次飚出时,我感觉到不妙,脸部完全不受控制,如僵尸般僵硬,不能动,不能说,更没有任何表情,照照镜子,才发现,脸有一半塌了下去,我面瘫了,一个20多岁的小伙,一个年轻气盛的男人,居然面瘫了。我不敢想象当时是怎么过来的,四年,我究竟在做什么?

这次面瘫,我足足的治疗了一个月。病好以后,我第一件事情,想着的就是放弃,我不想做了,好累,好辛苦,真的。我想要放弃,不加任何思索的放弃。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塔大领导找到我希望我给大学生们上一堂创业讲座课,说有师级领导观看。我默然了,我向来觉得塔大是我的母校,我应该报答他的,可是,我要放弃了啊!就这样,自己怀着莫名其妙的感觉,来了,给2000多人讲座,台下一片寂静,似乎被我的经历所吓到。竟忘了掌声,就这般一直到结束,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结束了,不知道是否说服了在场的人,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被感动到,但是,自己却已经感动的热泪盈眶,回去以后,痛哭一场,居然,非常喜剧的将自己说服了。第二天,又一次扎进了工作中。

就这样,我的事业,我的学校,开始了。为了走好关系,我开始拼命的学着喝酒,我陪所有的大大小小的领导们喝,我陪所有大大小小的前辈们喝。每次,为了表现忠诚,我要让自己喝的烂醉,更可笑的,醉了,我绝对不能倒下,我还要将他们一个一个的送走。而我自己就会醉倒在不知名的小路上或者草地中亦或在某棵树的脚下。于是,一个虽然个头不高,但还算仪表堂堂的我,就成了如今这幅模样。

但是,我依然坚持,我相信自己,我告诉自己,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小事从点滴做起,即便是大鹏想要鹏程万里,它也得从点滴做起。所以,我给自己的学校取了一个名字,叫做“鹏源”,意思是:“鹏程万里,源于点滴”。这也是我们公司如今的企业文化。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我们一路走来,发展还是顺利,虽然期间有个别学校老师不理解,不满意,但是我们依旧遵守做好自己,从点滴做起,认真负责,就可以。我经常给我的老师们讲的一句话便是:用心对待你的学生,学生就一定可以感受得到。很多学校老师说补习没有用,那是对以前别的补习班的印象,不适合我们鹏源,因为无论是成绩好,还是成绩差,我们都很努力。

就拿这几天的事情来讲吧,中考开始了,今天是第二天,他们在我这里通过一年的学习,仍旧有个别同学可能考不上,我能放弃吗,不能,于是我今年干了一间非常不靠谱的事情,在最后的几天中,我偷偷的让学生们来我这里单独补课,只要那些300多分,200多分的学生来,我给他们讲最最基础的,最最简单的,希望这三天能够给他们更多考上的机会和希望。于是就有人讽刺我了,三年都考不上,三天可能吗?又有同行攻击我,说这些都是干枯的杂草,你浇水还有意义吗?

是啊,三年和三天,实在太不能比了,可是,我有能怎么办?像某些机构,给成绩好的加课,让他们考上八

一、兵

二、华山,然后给自己荣耀,然后再招生?

不!固然成绩好的的确可以给我换来短暂的荣耀,可是,这帮孩子的一辈子就不重要了吗?让我为了那短暂的荣耀,而放弃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我万万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不管,我就这般做了。

学生有时也会回来对我说,说学校哪个老师又说我了,在班上把我狠狠的骂了一顿,而我,只是笑笑的告诉他们无所谓啊,只要做好自己就还可以了,老师们应该可以理解的。

可是,回到家里,我倒在床上蒙起被子就又一次大哭起来,为什么,我这般做有错吗,他们为什么不理解,不理解,为什么还要那般针对我。心里的痛,太深了,似乎就要停止呼吸般。

心里委屈,心里不甘,我们的付出,真的很用心。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您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如今的鹏源教育在校学生300多人,是我们阿拉尔市人数最多的一家培训机构,年收入可达百万。而自己也被授予新疆兵团创业指导师荣誉,中国青年企业家荣誉。可是我也知道,将来的路还会更长,现在我们要做的,正是别人没有做的,是凶是吉,谁也不知道。但是,我们依然这般走来。。。为这梦,我们不悔!

创业固然艰苦,但是,往往让这些创业人失败的却不是那些产品,或者社会的境遇。而是他们自己,自己的那颗太容易碎掉的心。

我的心,并不坚强,可是碎了,又被我捧起拼上。再碎再拼,再碎再拼,我不断告诉自己,杨疆,不要放弃,不要忘了你的梦想,五年阿拉尔市首选教育品牌,十年新疆新东方,十五年我要做全国的鹏源教育。不要忘了,那次塔大演讲,你说过的,你在塔大70周年或者80周年的时候也会像俞敏洪一样,回到母校,然后捐出200万甚至2000万给母校用作发展。杨疆,不要放弃,前方就是曙光,看,那片森林,穿过去就会看得见。

可是,真的,我又一次次的倒下,又一次次的站起来,我不知道,下一次倒下会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下一次倒下,我还会不会再次爬起,但是,那片森林,我真的看见了,我似乎已经可以透过树叶看见那片曙光,暖暖的,散在我那苍白的脸上。

我要冲出去,我一定要冲出去。。。。。。

谢谢大家,这便是我的演讲,那些年,这些事,一个小人物的创业心酸。谢谢!

第11篇:中国休闲农业如何讲好品牌故事

中国休闲农业如何讲好品牌故事 作者:荣振环 笔者曾经研究过世界品牌100强中的所有品牌,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所有的知名品牌都会有打动人心的故事。无论是它们如何起家的故事、产品产生的故事、企业文化的故事、还是坚持品牌理念的故事,它们都讲得生动异常。正是这些品牌故事,赋予了品牌以生机,增加了人性化的感觉,也把品牌融入了顾客的生活。 说到品牌故事,实际上是将品牌植入故事中,这是品牌高效表达和传播的一种方式。所以,绝对不要低估一个好故事的能量和作用。 品牌故事的作用 在给休闲农业提供品牌咨询时,提到品牌故事的作用,笔者倾向于把这种作用总结为对内和对外两点。 对内是指南针,引导员工的认同感 品牌故事对内起到向心力的作用,会变成组织的典范,影响员工的行为,最终将行为品牌化。 很多休闲农业之所以没有品牌知名度,关键在于没有品牌故事。 我们之前分析过台湾的薰衣草森林,它本身就以品牌故事擅长。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复“薰衣草”详细了解。 对外是一面旗帜,领航品牌高效传播 好的故事能够较好地传播品牌的核心诉求或者品牌声誉,使得人们通过多渠道、多手段传播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故事中所植入的品牌价值,并且广为传播。 当年中国移动正是靠一个故事,掀起了一波传播浪潮。2002年中移动受到联通CDMA的低价攻击,他们连续开了24个小时的会议来讨论如何应对联通的低价策略。他们不想低价跟进,玩价格战。最后经过讨论发现,联通的广告不怎么样。移动决定从感知价值上寻求突破,于是他们把焦点放在消费者上,并且根据这个理念拍摄了一个广告:一艘船在海上出事了,就是因为一个乘客带着全球通,结果全船的人都得救了。打通了一个电话,就能够提供最高的价值——生命。

最后广告语说,“关键时刻,信赖全球通”。这个广告归其根本就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表述全球通信号好,甚至能够拯救生命,这是对竞争对手“信号差”的绝对反击。可见,中国移动正是利用品牌故事快速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提升品牌感召力。 如何挖掘品牌的故事 上述提到了品牌故事的作用,那么中国休闲农业如何挖掘品牌的故事呢?当然,从产品和业务层面可以创造很多品牌故事,但这些故事往往只作用于单一业务或者产品。

我们更期望休闲农业能够从更高的层面挖掘出独特的品牌故事,以此凸显品牌价值,强化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

下面我以中粮集团的案例为例,来看看集团企业如何从三个维度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并且产生正向关联。 第一维度,事关领军人物的故事 很多企业的领袖或者领军人物都具有令人称道的故事,企业要懂得挖掘。这些故事不一定多么恢弘,很可能就是工作中的细节和一种偏执的追求,但是却能够给品牌带来价值。

当年宁高宁入主中粮后,他个人的奋斗故事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宁高宁是一步步从华润的基层员工做起来的,没有任何背景,靠踏实的奋斗成为华润的董事局主席,后来又接管中粮。宁高宁有一个特质成为被人津津乐道的焦点,这就是读书。

在宁高宁的简历里,他最大的爱好是“逛书店、买书和看书”。由于爱看书,每到一个新地方,最吸引他眼球的就是“书店”两个字。笔者的一个朋友曾经在书店偶遇宁高宁并合影留念。 宁高宁爱逛书店和买书,并且家里藏书非常丰富,除去多次搬家的“损耗”,据说现在宁高宁家里还有“一两万本书”,这些都是经过多次淘汰留下的“精品”。宁高宁曾说,“读书其实是一种深度的安静,人在安静的地方呆长了,心也会得到调养”。相信这是宁高宁能够静水深流、修身养性,做出杰出成就的关键之一。

而正是宁高宁的这种特质,才有了中粮的忠良书院,其成为传播中粮理念、文化和品牌的优良载体,成为培育中粮精英队伍的一流企业大学,让中粮更为人瞩目和备受尊敬。 第二维度,宣传企业文化的故事

形成故事来提升传播力,建立共识,激发共鸣。 前面我们提到中粮的忠良书院,也是宁高宁文化变革的产物之一。2004年,宁高宁空降中粮集团后,将新文化清风吹进了传统氛围浓厚的国企,以一系列关键性改革推动了中粮集团的新国企之路。比如启用中粮全新CIS体系,提出“自然之源,重塑你我”的品牌理念;改革“中粮中层管理干部大会”为“中粮经理人年会”,既有对会议的重新定位,也包含了对全体参会人员的重新定位;仿照GE的韦尔奇领导力中心为中粮建立了自由的培训基地——忠良书院;将内刊《今日中粮报》更名为《企业忠良》,短短几个个字的变化将对企业经理人队伍的期许充分体现出来,传递了中粮新的“忠良文化”。“忠良文化”要求中粮的经理人和员工做到又“忠”又“良”,即“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这成为支撑中粮的“产业链好产品”品牌主张的灵魂。 第三维度,弘扬品牌理念的故事 每个企业都存在一定的品牌主张或者理念,比如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定位、品牌口号等等,这些需要以品牌故事为载体实现更好的传播效力。

比如中粮的品牌理念是“产业链、好产品”,这条理念背后实际上也是一段故事。 2008年底的一个下午,宁高宁独自一人坐在家中出神。当年,中粮业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资产和营业收入都超过了1000亿元,然而他隐隐感觉到下一步面临的瓶颈。中粮盈利主要来自油脂加工与股票投资,再加上玉米、大米、面粉、麦芽等,稳定性并不强,更大的问题是几年来各项业务都是单兵作战。 望着眼前几个沙发,宁高宁突然想到,同样是这些沙发,如果散乱堆放为什么就特别难看?他随手抓过一张纸写下“产业链”三个字,心中猛然一动,“好像一下子顿悟了”。

如果把中粮的资产像沙发一样重新排序,排序的规律是从“出口”也就是从终端消费品切入,反推到各个环节,产品就能在链条里走得更长,例如大豆进来,以小包装油出去;小麦进来,以方便面出去,整个公司会由此成为一部前后联动的机器。这样,产品在每个环节都有监控保障,最终才能孕育最好的产品。 正是这次 “神启”的时刻和顿悟,“产业链”在宁高宁头脑中刻下深刻的烙印。由此,才有了“产业链、好产品”这个品牌理念。 总之,品牌故事意味着,企业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主动或被动地将品牌文化、定位、价值、愿景等品牌内涵故事化,最后以品牌故事推动营销以达到目的。做 故事就像砸向消费者心窝的重磅炸弹,它越过了理性筑成的森严防线,直捣黄龙来俘虏消费者的心。毕竟,在这个“随便扔一个物件,都能砸到与广告有关的东西”的时代,品牌想要传播,如果不穿上动人故事的外衣,人们就会熟视无睹,把你堵截在记忆之外。 作为休闲农业,企业比较传统,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此时,最为关键的是先要讲好企业的品牌故事,怎么讲呢?不妨从领军人物、企业文化、品牌理念入手,通过这些品牌故事彰显企业形象,凸显企业主张,让品牌传播产生具有生命力的扩散效应,进而源远流长。

第12篇:讲好故事 写好新闻

讲好故事 写好新闻

黄泽芳

“讲好故事”,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讲述好一个故事,另一层是讲述一个好故事;同样,“写好新闻”也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把新闻写好,另一层是写出很好的新闻。

通过数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讲好故事,写好新闻”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只有通过讲好故事,才有可能写出好新闻;或者,只有讲出了一个个很好的故事,你写出的新闻才有成为好新闻的可能。

本人工作以来一直供职于一家地方机关报,在下基层的采访过程中,时常听到读者的评价,说党报缺乏可读性,没有都市类报刊好看,他们都不愿意阅读党报,而愿意看都市报。并且,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笔者所供职的媒体。通过多方比较,笔者发现:党报缺乏可读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广大党报工作者的反思——

作为党报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党立言、为民代言”,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可是,如果你刊载的新闻根本没有人愿意去读,那又如何去引导舆论呢?要想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首先得有人愿意读你的文章啊!

要让党报的文章具有可读性,涉及到诸多方面因素,其中记者的因素至关重要。作为一名记者,我认为衡量其成功的标准有三条:首先是写出的新闻能通过编辑的关卡,不被枪毙而能够刊登出来;其次是稿件刊登出来后,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愿意花时间去阅读;第三是读者阅读后能记住你

1

写的内容,并不由自主的认同你提供的事实、观点,或产生思考,也即接受了你的舆论引导。记者的文章写好了,就会提高整个报纸的可读性。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其他人对我们写出的稿件感兴趣呢?答案也许有很多,但最为关键的一定是:我们既是事实的提供者,更是故事的讲述者。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这两件事,就没有人理睬我们的作品。

这是因为,故事不但具有形象概括的超级功能,还具有长久的群体记忆功能和广泛的群众传播功能。不论时代怎么发展,故事,尤其是那些精彩有趣的故事,都能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具有持续影响力而深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受众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通过故事来与受众沟通,更能让人放开,让人感到有趣,从而产生阅读欲望。以故事为主线而整合过的新闻素材,也更能有效吸引读者,因为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道理本身是抽象的,实际上,讲故事,讲好的故事,就是通过事例帮助人们理解各种抽象的道理。

作为一名记者,怎样才能讲好故事?从多年的工作经历来看,我认为,要真正的讲好故事,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足功夫。

首先,做好前期的采访至关重要。

采访和写作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如果前期的采访中没有获得有用的材料和丰富的信息,如果在采访中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喜好和需求,那后期的写作不论运用多少技巧,也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辞藻华丽也只是徒有其表的华而不实之作,是没法打动读者的!通过深入现场采访,了解更多的新闻信息,这样才能“场景再现”,才能让故事变得具体,细节

2

更加生动。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谙一个道理,不深入现场采访,仅靠书面的文字材料或通过别人的转述来进行新闻稿件的写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没有到现场亲身感受,对新闻事件本身没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形不成一个感性认识,根本就无从下手,就算勉强写出来,也只是一些表面的空话套话的积累,自己都看得难受,更别提吸引读者阅读。反之,经过自身采访,新闻故事展现眼前,有了一个对故事始末的了解,可以有理有据、生动的论述故事缘由,这样的新闻稿件就会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与你所讲述的故事有关的人,吸引读者愿意去读你的文章。

一篇新闻作品最终面世,实际上是记者和编辑共同合作的结果。其中编辑可以给故事润色、增删,让其变得更加清楚,但是,他们不可能提供那种能够让故事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品质,而这种品质正是一个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和一个冗长乏味的故事的最大区别。没错,读者需要准确的信息,而记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他们提供这样的信息。但除此之外,读者还有更广泛、更深层次的需求:给我讲一个故事,让它有趣一点。而要满足读者的这种最基本的需求,没有深入新闻现场进行踏实的采访根本做不到。

2010年的春夏两季,黔南大地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在抗旱救灾第一线,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长顺县基层干部成名尧,就是这么一位为了抗击旱灾而牺牲的人。这个线索是通过县委宣传部提供的材料了解的,材料只是空泛的说成名尧有多伟大,为了解决群众的用水难,坚持工作在第一线,最后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这样的写法,存在人为拔高神化主人公的缺点,忽略了读者对这种千人一面的模式化人物的

3

厌恶。

为了更深入的挖掘成名尧的事迹,我和报社的一名同事深入到其曾经工作过的村组采访,从他的同事、当地群众的口中知道了更多的故事。通过这些细节的梳理,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真实的成名尧,有了亲身的感性认识作先导,一个基层优秀公务员的形象呼之欲出。我们把所采访收集来的多个故事和细节,用新闻写作手法进行巧妙组合,写成了《用生命向干旱宣战》一文,因为深入现场,采访细致,信息掌握充分,故事性和可读性强,此文在多家媒体中脱颖而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省州主要领导的多次表扬。

其次要围绕发展主题来讲故事。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发展主题,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就要向下传播党委政府声音,向上表达社情民意。记者在进行采访和写作时,始终要记住一点,所采写的新闻稿件,是为大主题而服务的。所以在采访和写作时就要围绕目标,不能为故事而故事,东拉西扯跑了题,如果脱离了发展主题,你的采访再充实,写出的故事再精彩,都难以弘扬主旋律、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2009年11月18日,本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每月9日》的通讯,分别获得了当年度的贵州新闻一等奖和全国少数民族好新闻一等奖。这篇广受好评的文章一开头,就向读者讲述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故事——

墙上的日历刚刚翻过10月9日, 79岁的老党员孟景平就把日历翻到了11月9日。

每月9日,是白龙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学习日。每到这天,眼力不好的孟景平老人就早早地起来,在老伴的陪伴下,爬坡下坎去参加支部的

4

学习。这所去的路程,因到不同人家而远近不等,最远的要走近10公里,单程2个多小时,近的也要走十几分钟。老伴担心他身体吃不消,曾劝他别去了,他不但不听,还每次都让老伴跟着一道去给他当‚保镖‛。

自从党支部成立7年多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他从来没有间断过。他说,不去就会心里空落落的,身体也会不舒服。

……

整篇通讯的一大特色,就是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尽管没有刻意去强调什么抽象的主题,却不动声色地把一个“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时代大主题展现出来。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大主题作为文章的中心,那些故事就算讲述得再精彩,也难以发挥出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更别提成为一篇优秀的好新闻作品了。

再次是在表现手法上要让故事曲折动人。

文似看山不喜平。有了好题材,也即形成好故事的素材,如果不在故事的情节上、文本的表现手法等方面花心思,而是一马平川,如流水账般赘述出来,看不到一点跌宕,没有一点情节的起伏,同样是无法吸引读者的。写作技巧掌握了,也还要有自我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这时就要考验记者平常的写作素养和对文字的敏锐把握了。

本报曾刊登了一篇名为《酸甜苦辣的辣椒》的小通讯,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和不断学习探索,对新闻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新。本文开头就设置了一个悬念,把读者的胃口一下子吊了起来——

辣椒本来只有‚辣‛一个味道,但在王祖林的心中,却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5

众所周知,辣椒本该只有一味,即辣,何来的“五味”俱全呢?读者兴趣提了起来,作者就达到目的了,接下来就循序渐进,把辣椒的“五味”一点点的向读者呈现出来——

王祖林现任瓮安县木老坪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由于今发动农民种植的辣椒不能全部销售出去,他只好聘请了3个帮工,和自己一道将鲜辣椒炕成干辣椒,希望把损失降到最低……

为了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木老坪农业服务中心在2002年开始发动农民种植辣椒,当时全乡只种了250亩。由于每亩产值达到了3000多元,农民尝大到甜头后积极性高涨,去年种植面积上升到1500亩,今年达到2000亩……

由于今年来收购的中间商非常少,再加上对市场信息了解得不够,农民种的辣椒销售不畅。为了不损伤农民来年的积极性,他只好借了10万元,硬着头皮按合同‘保护价’收购,然后自己加工成干辣椒,看明年春季干辣椒的价格好不好,不好的话,就血本无归了……

阅读了整篇文章后,读者恍然大悟,原来,这辣椒的“五味”,是这么来的。

本报刊发的另一篇文章《和奶牛交朋友的农民》,采用的也是同样的手法,本文设置的悬念更加引人入胜,整篇文章的行文跌宕起伏——

赵洪坤家每头牛日均为他产奶40公斤,最高记录为43公斤,是远近闻名的单产冠军。

一般农户的牛每天能产25公斤就已经算是很高了,大多数也就15-20公斤左右。于是,有人认为是老赵运气好——买到了1头可以当别人2头甚至3头的‚明星奶牛‛。可就是这些说他运气好的农户,也不得不承认,

6

每头牛只要到他手上,几个月后就能变成‚明星奶牛‛。

为什么赵洪坤能养出产奶量那么高的牛?接下来,作者根据有人提出怀疑,然后再一一解开谜底。老赵如何“造星”? “造星”下了哪些功夫?然后就引出与标题相对应的一句话,“牛是有感情的,只有你对它好,它才会对你好!”当然,这是用老赵的话说的。

这篇文章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让读者深刻的记住了一个农民的致富经历,同时也告诉了大家一些最简单、最本质却最易被忽略的自然规律:人应该善良、知恩图报和勤劳。

总之,要想写好故事、写出好的故事,记者必须深入现场进行详实的采访,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通过采访采集到了故事的组成元素后,切记不能脱离主题,为故事而故事;也不能泛泛而谈,平铺直叙,只有通过设置悬念,才可以让故事显得曲折动人,更能吸引读者进入到你的文章中去,通过看你的文章记住了你所讲的故事,也通过故事的引导在不知不觉中理解领会了你要陈述的事实和表达的观点。等你的好故事出笼了,你要讲好故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好了,受大家欢迎的好新闻已经产生了。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日报社

址:贵州省都匀市剑江南路9号 邮政编码:558000 联系电话:18985771036

第13篇:好老师讲好故事

尊重 融洽关系的基石

郭云霞

自尊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人的一种心灵渴望,而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人人都是这样,小孩子也不例外。小孩子的自尊心更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尊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既是做合格教师的责任,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孩子恰恰是被我忽视的对象,我常常认为他们是最容易敷衍过去的。美国有一个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的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去欺哄一个骗子,也可以去愚弄一个傻子,但你绝敷衍不了一个孩子。所以永远别想敷衍孩子。当我反复思想咀嚼这句话时,我明白了:我们大人可能会用现象去评估人和事,但孩子却是用心灵去了解人和事的。所以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要从心灵中发出来,因为唯有从心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就像刚发芽的一棵幼苗,稍不注意就会受到伤害。因此,在我近年来的教学工作,我在摸索着实践着反思着学习着去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要能体验到他们的感受,不随便用老师的权力和威言发泄自己对他们的不满。一天下午,体育课后,我一进教室,学生们就喊着“老师,我口渴”“老师,我也口渴”,我就用准备好的几个杯子,给他们倒来了水。我端着倒好水的两个杯子过来,看着孩子们个个伸出手来,都急着要从我手里抢水喝。我正想发火,大喊让他们坐下时,又想何必呢,他们都是孩子,而且他们是真的渴了,急于想喝水来解渴呢!看着他们急于抢着喝水的样子,我猛然想起了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一个苹果》。于是,我随机应变说:“同学们,你们都坐下了,老师有个故事想先讲给你们听。”一听说讲故事,同学们立时安静了下来。我就把残存在我记忆中那发生在战争年代一个防空洞里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讲完后,我趁热打铁教育孩子们说:“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真的口渴了,但现在老师只为你们准备了三杯的水,你们要互相谦让,轮留着让自己的同伴都有水喝。”孩子们非常懂事,每个人只喝几小口,就传给另一个同学。从那以后,再没有出现蜂拥争抢喝水的现象。口渴确实是他们真实的感受,我若因他们口渴而抢着喝水来批评他们,定会使他们感到莫名其妙,备受伤害。因此我首先表达出体谅他们这样口渴的感受,然后用正面的、积极的事例来引导他们,既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使他们从内心慢慢去懂得相互谦让。

尊重学生,就是要感受他们的心灵需求,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肯定和鼓励。出乎意料,开学仅一个月,学校决定一年级中的一部分同学加入少先队员,我凭着自己的经验,选了十五个学生为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队员。没过多久,一个家长跟我反映说,她家孩子因没有戴上红领巾,每天放学回去戴上他表哥的红领巾站在镜子前看来看去,看着他那羡慕、渴求的目光,他的家长非常地心酸。当时,听了家长的反映,我没有一点触动,只是安慰她说:“没关系,明年六一就都有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这位家长特意来到办公室,又跟我谈她家孩子的事,她的孩子不是很出众的,奖的星星不是很多,但有一次因着他课堂学习的进步,我宣布下去给他奖一颗进步星。很快我就把这件事给忘到脑后了,这个孩子连着几天每天回去都跟他的家长念叨:“老师说给我奖一个进步星,这样我就七个星了,不知是掉了还是老师没给奖上,现在我少了一个星。”他的家长当时很难过地哭了,她说她实在不忍心每天听着孩子幼小心灵中发出来的呼求。这一次,我的心灵被震动了,我实在内疚,我知道是我把这件事忘记了。那个不被我重视的星星,却在孩子们的心中有如此之重的份量。他们需要的不是一颗星星,那是他们心灵饥渴的需求,他们的幼小的心灵需要被老师肯定,需要被老师鼓励。而那一颗星正是对他个人的肯定,对他成长的鼓励。但是我们做大人却常常自以为是,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灵需求,常常去敷衍他们,认为他们是那样的小孩子气不懂事。我内疚,因为我看到自己原来是一个吝啬鬼,舍不得一句表扬的话语,舍不得一颗宁愿被扔掉也不奖励给他们的小星星,我的吝啬在于我不愿去尊重他们,不愿去肯定他们,我的吝啬在于我高高在上为人师,俯视看他们。有时我想我也许正是扼杀他们那幼小的、闪光的良善之心的刽子手。这件事后,我特别注意发现每个孩子闪光的地方,给予他们表扬、奖励。我希望他们在被肯定中能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尊重,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不随意去挖苦他们,不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我的班上有一个小女孩,上课时老板着脸,没有一丝笑容,眼睛没有一点神,课堂上也不注意听讲。我批评了她好多次,也与她的家长沟通了几次,她的家长总是说要我多表扬她,我心里想,只想要表扬,怎么就不看你女儿的本质和现状呢,哪有可表扬的地方。慢慢地,我的心里生出对她的厌烦,不象喜欢其他孩子那样喜欢她。就在这一次家长会结束后,她妈妈领着她,对她说:“跟老师说再见。”我看着她不经意地说到:“怎么就不笑笑呀,你不知道你笑了有多好看。”当时她开心地笑着说了声“老师,再见”。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我发现她变了。一天下课时我拿着教案走到门口,她也正好到门口,她微笑着怯懦地说了一句话,我问她说什么,她又重复了一遍:“老师您先走。”我说:“你走吧。”她又说您先走。当时我好感动,说了声“谢谢”。接下来,我发现她在课堂上举手比以前积极了,在课间的两操中也表现得很积极。还时常悄悄地问我:“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 ?”“老师,我会努力的,我会好好表现的。”面对孩子们这样稚嫩的言语和单纯的笑容,谁能不为之动容,谁能不为之高兴。我多次的批评和纠正没有使她改变,无意中的一句鼓励的话,却成为她前进的动力。这在乎尊重,尊重他们为人的权利,尊重他们做人的尊严,尊重他们独特的个性。尊重,拉近了我们师生的心灵,尊重,融洽了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乐园,也是师生交往的场所,教师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也才能使学生自己作为主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尊重学生,怎能不快乐,怎能不幸福呢?

第14篇:好记者讲好故事

好记者讲好故事

一段视频见证了真实背景,一个镜头定格当事人物,一个标题揭开本来面目,一段评论反映了社会焦点。这就是一个记者的日常工作,而此次组织的昌吉州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就让我明白了记者的工作,走进记者的镜头,你就可以知道了他们镜头下故事主人公的日常生活。

故事,离不开说故事的人,更离不开听故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故事的目的。此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演讲比赛中,九位选手上台进行了深情并茂的演讲,个个让人印象深刻,有讲述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有讲述昌吉本土企业特变电工取得的巨大成就,有讲述执勤交警、少数名族村干部时刻谨记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的感人事迹。

每一个故事都很感人,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书写,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记录。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昌吉本土企业特变电工在6月21日,研制出了世界首台发送端±1100千伏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解决了我国5500万户用电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制造出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特变人的努力,这背后的辛酸苦楚我们不得而知。科学技术室第一生产力,特变电工每年都会拿出当年销售收入的3%到5%去运用到自主创新投入当中,依托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自主创新,参与制订了100多项国内外行业标准制订,实现了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的升级,推动了中国标准向世界的输出,打造了中华民族工业品牌,成为中国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世界输变电制造行业的骨干企业。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潜力巨大。而身为新疆本土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和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特变电工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借势发力,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笔、话筒、镜头,记录着、改变着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报道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牺牲,他们却甘之如饴。“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新闻工作者天然担负着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责,也天然担负着弘扬正气、鞭挞丑恶的使命追求。正因为这样,新闻工作者兼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者和践行者的双重身份。新闻工作者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上履职尽责、增进担当,关系着新闻工作的灵魂,更关系着新闻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精神力量。兹事体大,不容怠慢和亵渎。

总之,此次活动让我收益颇丰,让我知道了记者工作的艰辛,也让我知道了还有这样一群人在为新疆的发展而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要像他们学习,像故事中的模范学习,为我们新疆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15篇:案例分析·加强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

http://lxks.offcn.com

【2017中公遴选·案例分析】 加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背景链接

案例1:文化深圳:国家立场,深圳表达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深圳,在文化领域,由于缺少历史文化积淀,深圳曾被称为“文化沙漠”。但随着国家对于文化建设的逐渐重视,深圳也开始加强文化建设,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战略,一些独特的深圳文化元素逐渐形成,并慢慢进入公众的视野。如今的深圳,文化创意勃发、学术睿智泉涌、文明浪潮波澜壮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文化产业百舸争流,在文化发展的许多领域都走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成为中国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的风向标。

案例2:孔子学院: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首家孔子学院于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截止2015年7月,孔子学院已达490余所,中国在这里拥抱世界,世界在这里了解中国。

案例3:一带一路传播中国文化: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一带一路倡议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五大领域,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近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交流机制日益完善,发展快速。以文化交流为媒介在参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已经搭建起“民心相通之桥”。在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综合分析

《十九大报告》: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问题表现

1.文化发展原创性不足。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深化,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在大规模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同时,对于文化的创新不够重视,一味的吸收借鉴,而忽视了文化创新。

2.文化发展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当前,我国文化管理体制单一,相关文化部分只能混乱,文化资产得不到有效配置,文化市场得不到规范化管理,文化立法缺失使得文化不能充分发挥为大众服务的作用。

3.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建设难以转化为有效生产力。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文化建设远未形成产业化态势,文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弱,没有形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原因分析

1.思想重视不够,缺乏创新意识。2.国外文化渗透。 (三)影响分析

http://lxks.offcn.com

1.加强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2.加强文化建设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3.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四)提出对策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5.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申论范文

坚定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动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激发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坚定文化自信,为改革创新提供精神动力。

不忘本来赓续基因,文化自信历久弥新有骨气。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5000多年文明形成的价值理念,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不忘本来,赓续基因,决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吸收外来兼容并蓄,文化自信开放包容显底气。习近平总书记说:“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借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都应该积极吸纳,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增进文化自信。开放包容不会削弱中华文化的内核优秀,反而在吸收借鉴中不断丰富壮大。在今天更应该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面向未来革故鼎新,文化自信与时俱进增生气。意识形态较量无声却惊心动魄,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文化冷战”,妄图对我拔根去魂。面对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新形势,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文化建设,努力挖掘自身文化优势,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抵制国外文化冲击,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同时,要以开放包容的眼光面对世界文化,努力学习世界优秀文化,为我国文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使我国文化发展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站在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基点之上,中华民族将在自己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坚定我国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第16篇:讲好榜样故事,弘扬榜样力量

讲好榜样故事,弘扬榜样力量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普通平凡,勤奋敬业,勇于担当,把教书育人模范的荣耀镂刻于履职尽责的岗位上。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基层,心怀信仰,敢于奉献,将服务群众带领人民群众致富融进在工作岗位的每时每刻。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淡泊名利,精益求精,严谨工作,将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件产品的制作。

他们很普通,但每一个榜样故事都值得我们学习。

最近一段4分多钟的视频,在浙大老师、学生的朋友圈里悄悄流传。大家都被退休老教授蒋克铸上的最后一课《漫谈设计思维》感动了。老教授勤俭节约,一生都热爱教书育人。时常说年纪越大,就越想回到课堂上,给现在的学生讲讲自己积累了一辈子的那点知识,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传承下去。在讲到工程实例时,蒋克铸教授鼓励同学们深入实践才能有真正的体会,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张1米多宽已经泛黄的图纸,这是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建设富春江水工机械厂绘制的图纸。那张工程图纸页泛黄,折痕处有些撕裂,当蒋教授打开这张图的时候,彰显出的是一代人的设计精神。那是对设计的尊重,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并满怀情怀与热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被学生称为“行走的马列字典”。从教六十余年,老教授的著作等身,桃李成荫。经他手培养了五十余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领域内的优秀学生,很多学生已成为各个专业理论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对学生学术上要求严格,把自己的办公室开辟成学生写论文的研究室,甚至把自己家都变成学生修改论文的地方。他始终把马克思哲学作为人生追求,为我们的哲学理论奠定了基础。正是由于我国有像蒋克铸、陈先达这样对学术专攻的教授们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教书育人,桃李天下,才有了一批又一批的行业精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创新,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他们身上孜孜不倦地求知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2017年9月28日晚,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了《榜样》专题节目。榜样们的先进事迹震撼着全国人民的心,让人心潮澎湃;榜样们的时代精神汇聚成强大的中国力量,更催人奋进。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第一天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涌现出的党的好干部不胜枚举。为官之道在于亲民,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为人民排忧艰难。党的好干部廖俊波深受百姓爱戴,群众念念不忘廖俊的波心贴心无隔阂。廖俊波同志拥有一颗热乎乎的“百姓心”,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放弃节假日休息,忙得顾不上妻儿老小。他把“决不让老百姓吃亏”作为干工作的座右铭。在群众眼里,他就是“和农民坐一条板凳的人”。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做群众心结的金钥匙,将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落到实处。廖俊波用俯首甘为老黄牛的精神告诉我们,永远跟党走就是他思想的“魂”,一辈子做群众最需要的人就是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我党的干部中,有很多廖俊波一样的干部,根基层,心怀信仰,敢于奉献,将服务群众带领人民群众致富融进在工作岗位的每时每刻。 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努力,我国改革才能向纵深挺进,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努力,我们的百姓才能越来越富裕,他们身上心中为群众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一个有志向想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去学习。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现任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胡双钱。37年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从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始终坚信零件制造,是飞行安全最基本的保障,绝不能出差错,99.99%和100%是天壤之别,是生与死的差别,容不得半点疏忽。从“运十”到ARJ21-700,再到C919飞机,经过他手制造的有数十万个零件,没有过半点差错,这就是“工匠精神”。大国工匠李万君说,把技术提升到极致,把每件产品都当成是艺术品,这就是工匠精神。转向架制造技术被列为高速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之一。李万君凭借着对焊接技术的求索和钻研,填补了国内多项高速动车组、铁路客车、城市轨道客车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的空白,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28年来徐立平始终坚守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的岗位上,每天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具,在火箭发动机燃料里削削铲铲,践行着他的职业守责。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只有制造业强大,我国的未来才会更好。正因为有他们的坚守,我国的制造业不断前行,迈入世界制造业强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我们年轻一代更应该以他们为榜样,静得下心认真对待工作,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正是他们在工作中严谨、耐心、精益求精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在清贫中对梦想矢志不渝的坚守,才让中国历久弥坚,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之巅。讲好榜样故事,弘扬榜样力量,学习榜样精神,做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第17篇:如何用书讲好新疆故事

如何用书讲好新疆故事

2015年11月,新世界出版社联合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在埃及、土耳其共同举办了《我从新疆来》图书推介活动。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蒙与《我从新疆来》作者库尔班江走进埃及与土耳其,与当地智库、政府官员、文化界人士、留学生代表、媒体及各阶层读者进行交流。王蒙这样评价此次活动:“我们是在乱象纷呈的时刻与敏感的地点,表述了清醒坚定、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

这本《我从新疆来》可以说是众多新疆人的自传,除了作者库尔班江的自我写照外,书中还包括了深受观众喜爱的著名演员佟丽娅,著名演员范冰冰的私人英语老师马尔旦?艾尼瓦尔,负责设计义乌、三亚、西宁等地多座清真寺的建筑设计师夏依东?买买提,曾任《新疆科技报》记者、创作过若干新疆题材小说、翻译过“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作家觉罗康林,被评为“2013年优秀医师”的中国武警总医院骨科住院医师肖吾开提?热皮克等代表人物。书中出现的众多人物,来自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职业、宗教信仰,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来自新疆。100多位新疆人用平实的语言诉说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成长经历和现实生活,真实展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和梦想追求。《我从新疆来》目前已经出版了英文、阿文和土耳其文。

特色故事员,讲述不一样的新疆故事

好的故事要有好的讲述者。图书《我从新疆来》的第一个特色故事员是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这个维吾尔族青年在新疆出生和长大,对他的家乡和家乡人民有着很深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他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创作优势――他是中央电视台摄影师,曾参与拍摄《舌尖上的中国》等多部纪录片,在多地举办过个人影展,还在2014年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荣获“年度优秀青年摄影师”称号。作为一位媒体人,他不仅有摄影、写作方面的才华,还有广泛的人脉。为了更好地回应国内外对新疆的关切,为了摒弃更多人的偏见,消除隔阂与误解,让大家了解真实的新疆,库尔班江拿起相机,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走访了20多个城市,采访了500多位从新疆走出来的普通人,最终将100个在内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新疆人故事汇集成册,出版了《我从新疆来》。

全书内容丰富,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让读者对新疆和新疆人有了更深入、更直观的了解,同时戳穿了“疆独”分子,以及境外敌对势力包括一些外媒的歪曲宣传和有意误导,十分契合国家的外宣主题和热点要求,尤其适合“一带一路”沿途多个国家,特别是与新疆相邻的国家、东突活动猖獗的土耳其、宗教信仰相似的埃及等国。同时,2015年正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由于新疆偏于一隅,国内有不少人对来自新疆的人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一提到新疆人,总把他们和一些负面印象联系起来。因此,这本书也是一个很好的窗口,能够让中国其他省份的人们更好地了解真实的新疆和新疆人,有助于人们消除对来自新疆的普通民众的“有色眼镜”。

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故事员是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蒙。他在新疆生活了16年,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还学会了说维语。他说,是新疆人民保护了他,他与各族朋友尤其是维吾尔族农民与知识分子生活在一起,“他们用诚实和善良接纳、欢迎了我……新疆各族人民对我恩重如山!”王蒙不仅为本书撰写了序言,还在与库尔班江的对话活动和对外推介活动中不遗余力地介绍这本书。尤其是在埃及、土耳其活动中,王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真实的人生经历和富有感染力的演讲,为《我从新疆来》这本书的宣传做了最好的注解。

从内到外,打造不一样的外宣图书

好的内容要有专业的编辑加工,才能锦上添花。在拿到《我从新疆来》中文稿后,新世界出版社编辑团队启用了特别的“绿色通道”,一切工作围绕着本书的进度进行安排,在时间紧、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保质保量完成了本书英文版的翻译和编辑工作。

1.资深译者和定稿人

在文字翻译方面,出版社不惜重金聘请译者,注意精益求精,注意在翻译中突出口语化的特色,准确翻译涉疆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和地名),保证了译文的质量。

本书英文译者为王池英,是在美生活多年的翻译家,曾在中国外文局原《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多年,后移居美国,多年从事报道工作。译者具有深厚的中英文语言功底与较高修养,熟悉中西方文化背景,从事翻译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经验。他的译文在内容忠实与语言地道之间达到了巧妙的平衡,语言流畅生动,读起来没有明显的翻译痕迹,不少地方还有出彩之笔,充分体现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为本书的多语种文版“走出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书的英文定稿人为中国外文局前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他对译文甚为称赞,认为翻译得很好。本书翻译、定稿均为业内翘楚,经过资深译者和多位中外专家精心打磨,文字水平高,编校质量精良,故事性强,语言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精心的包装和品质

初看之下,《我从新疆来》多语种版好像和中文版式一样。但实际上,翻开本书,会发现在版式上做了很多适合外国读者阅读的细节设计和调整,从字体、字号,到书眉、装饰,都体现了设计人员在构思整体装帧风格时的思考和创新。

我们在进行图书整体装帧设计时,突出了本书的地域特色和作者手持摄像机的形象,体现了通过镜头看新疆人的图书内容,和正文遥相呼应,令读者可以立刻感受到作者采访记录的现场感。作者健康、阳光、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又充分展现了本书当代新疆人民生活故事的主题。

在正文版式设计上,力图在体现新疆各民族审美元素的同时,充分考虑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本书眉题双页为新疆维吾尔文的书名、单页眉题为章节名,两侧用精美的图案装饰,居中摆放在天头的位置。页码在下方居中摆放,让读者翻阅本书时有亲近感和舒适感。同时,考虑到受众是国外读者,避免做过多装饰,力求设计简洁大方。正文则选用很有特色的Calisto字体,字体更秀美,更具有现代感。随文插图在每篇文章前单面起,能让读者在一个阅读面感受图文的相互呼应。

既要尊重原中文版的风格(因为这个风格已经经过市场和读者的认可),又不能亦步亦趋,要推陈出新,设计人员可以说煞费苦心。由此,经过对一系列细节的近乎苛刻的设计,我们呈献给读者一个更清新、更舒朗、更有民族特色的新疆读本,对于推动本书多语种文版“走出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高潮迭起,策划特色推广活动

好的图书要配上好的“吆喝”,才能让更多的人知晓并喜爱。《我从新疆来》自开始拍摄纪录片到出版图书,一直受到海内外各界的关注;作者库尔班江及其影像背后的故事被媒体争相采访。出版社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持续策划、举办了几场颇有特色的活动,提高了图书在海外的知名度。

1.美国书展:英文版惊艳亮相

在2015年5月的美国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中,我们举办了风格独特的《我从新疆来》英文版首发式,打接地气的“草根牌”,成为整个书展上唯一一支由作者、译者、审定者、出版者、版权方、书中主要人物代表、读者代表组成的立体阵容团队,受到中外媒体及出版商的高度关注。现场布置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民族特色,身穿民族服饰的作者和书中人物代表在书展现场分享他们的故事,成为美国书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参加活动的还有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等人。专为本活动制作的纪录短片也在活动现场进行了播放。章启月总领事还应我们之托,将作者签名的图书转赠给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

2.名人效应:赠书给美国前总统卡特

由于新书首发式的成功宣传和影响,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专门邀请作者赴美参加活动,出版社特意为此赶制了一批英文精装版样书,由作者携带赠送给卡特先生,对本书进行了推介。

3.走进校园:作者走进美国常青藤大学巡回演讲

应在美留学生团体之邀,作者在美各大院校举行了《我从新疆来》主题演讲与赠书活动。由于学生们的反响很好,邀请的院校由原来的8家增加到12家。包括著名的常青藤大学和其他著名学府。

4.特色对话:忘年交对话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在2015年8月的北京书展上,我们举办了“走向世界的‘新疆故事’――王蒙对话忘年交库尔班江”的活动,邀请王蒙先生和书中人物代表、维吾尔族小伙马尔旦?艾尼瓦尔,与作者库尔班江一起对话,交流向世界讲述真实的新疆故事与文化的经历,并与现场观众互动。

5.合作推动:多语种因地制宜在埃及、土耳其首发

2015年11月23日,我驻埃及大使陪同王蒙和库尔班江参加在开罗爱资哈尔大学举行的与中国各族留学生的见面会;24日,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新世界出版社、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及埃及最高文化委员会在开罗大剧院共同举办了“‘发现中国?讲述新疆’讲座与交流活动――《我从新疆来》作者见面会”;26日晚,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国家图书馆举行《我从新疆来》作者见面会及土文版首发仪式,土耳其副总理图尔凯什、文化旅游部次长那尔敏,我驻土大使郁红阳,以及土耳其各界友好人士和中国留学生代表近400人参加了活动。

这几场活动的听众不同、侧重点不同,但现场气氛却一样热烈,不时响起掌声,不断有读者提问。这些活动是新世界出版社首次尝试与前方使馆及文化部等大部委合作,为前方的外宣需求特别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实际支持,因地制宜,根据出行国的国情、读者关注的侧重点来制定不同的交流主题,因此掀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社、《光明日报》,以及《土耳其晨报》、埃及《十月周刊》等几十家中外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结语

涉疆题材,一向是对外宣传的重点内容。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一直是外宣人努力探讨的课题。《我从新疆来》将敏感的涉疆内容和讲述中国故事的形式有机而贴切地结合在一起,在新疆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样一个恰当的时机推出,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在《我从新疆来》(多语种版)这个项目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新世界出版社秉承了重点图书重点打造、特色项目重点推荐、优势资源重点支持的理念和原则,在作者、译者、推荐者(代言人)、主人公、活动主办方、媒体、社会组织之间,进行了大量繁琐细致的沟通、协调工作,使得图书策划、出版、媒体宣传和活动推广能够顺利地进行,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对外传播效果。目前,本书已输出了阿文、土耳其文及日文的版权,俄文版及白俄罗斯文版的输出也在意向中。同时,同名大型纪录片和微视频正在拍摄制作之中。

《我从新疆来》对新疆人和新疆故事的讲述和传播还将继续下去,市场对该书的热度也将持续下去。实践证明,这本书为如何讲好新疆故事积累了经验,为我们的外宣图书出版也探索了新路。(作者供图)

第18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2016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向平凡人致敬“作为记者,我走过很多路,也遇到了很多人,更见证了他们的故事。”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孙铁翔说道,汶川地震、钓鱼岛巡航、南海巡航,危难面前他冲在一线、从容应对、记录真实;“黄金稻米”事件调查、湄公河复航,新闻现场他感受责任、坚韧和担当,用平凡人的故事彰显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16小时,孙铁翔冒着余震爬进了北川,采访时,北川老县城的一座山滑下来一半……谈起在北川的生死瞬间,军人问他:“当时就不怕被捂到里面?”孙铁翔说:“怕,但我更怕不进去后悔一辈子。”2012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发出后,中国海监编队在钓鱼岛海域高速巡航,并第一次在钓鱼岛海域度过中秋。孙铁翔问船长,“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船长说:“200多天吧。”孙铁翔心里嘀咕:“这个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怀孕9个月的爱人每天都在盼着我早些回去……”共和国的安宁,离不开这些默默无闻、坚守阵地的船长船员们,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孙铁翔评价道:“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比风吹日晒更难熬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牵挂。”其实,记者何尝不是这样一份职业呢?无私奉献,这是每一位平凡的记者在平凡的每一天,始终在坚持的状态。平凡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孙铁翔说,这些看似平凡的人、自认为平凡的人,却时时迸发着不平凡的劲头,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他们身上那种责任、坚韧、担当,不仅成为支撑个性的基石,更为国家积累着蓬勃兴旺的力量。所以,向平凡人致敬。向记录平凡人的记者,致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用“微”传播正能量作为网站记者,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是否因习惯了眼球效益而变得庸俗了呢?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有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网络的正能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采访完郭明义的东北新闻网新闻部副总监李理。在采访郭明义之前,李理心里在嘀咕,“传统媒体已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会带来流量吗?”李理对网络记者这一职业认知的转变,源于郭明义精神的感动,也是记者自我反思、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从鞍钢回来后,“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那是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李理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说他一个网站“小”记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义的感人故事在网上传递,就是要将正能量在网络播撒。“那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给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我要让老郭成为网上真正的红色‘大v’。”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三:一辈子写好人信仰的传承,能够推动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一生守候。光明日报社驻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在30多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直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记录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历程。他说记者这条路很艰辛,但也很纯粹;他说自己半生都在流泪,却从来不后悔,也终将不后悔。20年前,郑晋鸣陪孔繁森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4天,他问孔繁森:“孔书记,你为什么要二进西藏?”孔繁森说:“艰苦地区更需要人呐。”6年前,郑晋鸣问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你已退居二线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地飞?”邱光华回答:“这么危难的时候,我不飞行吗?”这两位好人的英雄精神,让无数人动容,郑晋鸣说:“讲这些故事,我完全是把自己融入进去了,自己首先要感动。这些故事我都掉了好几次眼泪了,我才敢去讲。”用心、尽情,这就是郑晋鸣对记者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半辈子写好人,还是没有写完;立志一辈子做好记者,但依然在路上。”今年8月,郑晋鸣带着5个学生到连云港开山岛上住了5天,“这个岛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2海里,没有淡水、没有电。”一对夫妇一守就是28年。每天清晨,夫妇俩都会到后山升旗。郑晋鸣说,他们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好人对责任的坚守。总有这么一些好人,让人泪流满面。“我写这么一批好人,也是在激励我一生前进,激励我永葆激情,使我不会停下记者的脚步。”郑晋鸣这样说,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为了坚守岗位,他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第二个孩子见到他时,也已经会叫爸爸了。

然而,他就是要把故事讲好、把工作做好,“记者不只是在路上,还要深入到实际中去,要会吃苦、敢吃苦、视工作如生命。”他说他山西老家有句古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坚韧、敬业、奉献,这是他当记者的注脚,也是生命闪烁的光芒。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向平凡人致敬“作为记者,我走过很多路,也遇到了很多人,更见证了他们的故事。”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孙铁翔说道,汶川地震、钓鱼岛巡航、南海巡航,危难面前他冲在一线、从容应对、记录真实;“黄金稻米”事件调查、湄公河复航,新闻现场他感受责任、坚韧和担当,用平凡人的故事彰显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16小时,孙铁翔冒着余震爬进了北川,采访时,北川老县城的一座山滑下来一半……谈起在北川的生死瞬间,军人问他:“当时就不怕被捂到里面?”孙铁翔说:“怕,但我更怕不进去后悔一辈子。”2012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发出后,中国海监编队在钓鱼岛海域高速巡航,并第一次在钓鱼岛海域度过中秋。孙铁翔问船长,“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船长说:“200多天吧。”孙铁翔心里嘀咕:“这个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怀孕9个月的爱人每天都在盼着我早些回去……”共和国的安宁,离不开这些默默无闻、坚守阵地的船长船员们,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孙铁翔评价道:“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比风吹日晒更难熬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牵挂。”其实,记者何尝不是这样一份职业呢?无私奉献,这是每一位平凡的记者在平凡的每一天,始终在坚持的状态。平凡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孙铁翔说,这些看似平凡的人、自认为平凡的人,却时时迸发着不平凡的劲头,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他们身上那种责任、坚韧、担当,不仅成为支撑个性的基石,更为国家积累着蓬勃兴旺的力量。所以,向平凡人致敬。向记录平凡人的记者,致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用“微”传播正能量作为网站记者,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是否因习惯了眼球效益而变得庸俗了呢?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有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网络的正能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采访完郭明义的东北新闻网新闻部副总监李理。在采访郭明义之前,李理心里在嘀咕,“传统媒体已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会带来流量吗?”李理对网络记者这一职业认知的转变,源于郭明义精神的感动,也是记者自我反思、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从鞍钢回来后,“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那是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李理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说他一个网站“小”记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义的感人故事在网上传递,就是要将正能量在网络播撒。“那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给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我要让老郭成为网上真正的红色‘大v’。”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三:一辈子写好人信仰的传承,能够推动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一生守候。光明日报社驻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在30多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直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记录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历程。他说记者这条路很艰辛,但也很纯粹;他说自己半生都在流泪,却从来不后悔,也终将不后悔。20年前,郑晋鸣陪孔繁森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4天,他问孔繁森:“孔书记,你为什么要二进西藏?”孔繁森说:“艰苦地区更需要人呐。”6年前,郑晋鸣问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你已退居二线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地飞?”邱光华回答:“这么危难的时候,我不飞行吗?”这两位好人的英雄精神,让无数人动容,郑晋鸣说:“讲这些故事,我完全是把自己融入进去了,自己首先要感动。这些故事我都掉了好几次眼泪了,我才敢去讲。”用心、尽情,这就是郑晋鸣对记者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半辈子写好人,还是没有写完;立志一辈子做好记者,但依然在路上。”今年8月,郑晋鸣带着5个学生到连云港开山岛上住了5天,“这个岛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2海里,没有淡水、没有电。”一对夫妇一守就是28年。每天清晨,夫妇俩都会到后山升旗。郑晋鸣说,他们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好人对责任的坚守。总有这么一些好人,让人泪流满面。“我写这么一批好人,也是在激励我一生前进,激励我永葆激情,使我不会停下记者的脚步。”郑晋鸣这样说,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为了坚守岗位,他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第二个孩子见到他时,也已经会叫爸爸了。

然而,他就是要把故事讲好、把工作做好,“记者不只是在路上,还要深入到实际中去,要会吃苦、敢吃苦、视工作如生命。”他说他山西老家有句古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坚韧、敬业、奉献,这是他当记者的注脚,也是生命闪烁的光芒。

第19篇:幼儿园教师如何讲好故事

1、图片----看图说话导入

图片一出示,就先让孩子们看图说话,这种传统的语言练习其实对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有的时候还可以请孩子把打散的图片排序。孩子们通过图片可以对故事的主要人物有了了解,对故事情节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当再次故事欣赏时也便于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皮亚杰理论说:中班孩子的思维发展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所提供的色彩鲜艳的图片正符合孩子的思维发展。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图片一出示,孩子们有的已经能从兔子睡觉的图片猜测出整个故事的大概情节了。

2、手偶或指偶----动起来的故事

手偶或指偶的受欢迎之处在于同孩子的互动中,幼教之友《如何“讲故事”》。孩子们天生对这些小玩意有亲近感。加上配音,使故事人物活起来。孩子们的思维也随着小手偶的活而活跃起来,轻松愉快的环境,那真的是会很精彩噢。在《小熊请客》中,我用手操作着小熊的手偶,拿着玩具钓鱼竿,再配上故事中的语言,就如木偶戏一样吸引着全班28个孩子的眼球。

3、录象或表演-----看中乐,玩中学

有声有色的表演使孩子们感觉是在玩,像在看电影,而我们就这看中乐,在这玩中学。《妈妈不在家》,我们请了大班的小朋友表演了情景剧。孩子们就像坐在剧院里一样看的津津有味,之后还很踊跃的来参与表演呢!

4、提问----活动价值的体现

故事活动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关键,要有层次性,有引导性,使孩子的生活经验在问题的解答中得到整理与提升。使故事的情感因素在提问中挖掘并感受。提问的表达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开放式提问取代是非式提问。更多的是“你有什么感觉?”“长颈鹿想了什么好办法?”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组织语言的机会。

5、故事的连贯性-----系列故事

我们会发现孩子喜欢“动画片连续剧”。因为和孩子的生活更贴近,与我们的生活一样是会发生很多的故事的。所以我们有时会把故事的角色替换成孩子们以前听过的故事的主角。不仅对以前的故事有复习,并且更加深了孩子对角色性格的理解。也对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比如《有朋友真好》和《想让你高兴》我们就是以一对好朋友----青蛙和癞蛤蟆来贯穿两个故事的。

6、灵活改编或续编故事-----我们自己的故事

有时侯,我们的故事进行到一半,突然停住,抛出一个问题,请孩子们来接下来讲。比如《想让你高兴》中,“青蛙生病了,癞蛤蟆可能会想出什么办法使青蛙高兴呢?”孩子讲述我们就把“办法”编进去,“癞蛤蟆……青蛙真的很高兴”。孩子们也体验到成功。

7、动手做-------看、听、说、画四位一体

故事不仅需要听,也需要孩子们的小手动起来。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作感知进一步把故事可视化,把情感内化。《微笑》里孩子们自己制作微笑徽章,送给自己喜欢的人,感受微笑的魅力。《我把妈妈弄丢了》延续活动中请孩子把自己妈妈最明显的特征画出来,爱妈妈的情感也被进一步激发。

教师“讲故事”不仅仅是“讲”,也要“听”------需要对故事题材认真分析,然后“想”-----选取合适的活动形式来开展,最后“做”-----制作准备各种教具。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讲故事”真的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也是幼儿老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做更多的思考和尝试!

第20篇:讲好文化自信的故事

讲好文化自信的故事

作者:华智超

近日,央视综艺频道播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引起观众热议。节目刚播出6天,其官方微博粉丝量就突破13万,而该节目的豆瓣评分也已达到9.4分,足见观众的喜爱。

此前并不是没有《国家宝藏》这类文博探索节目,但是很多节目都聚焦于文物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了文物的文化价值,很难让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即便同样聚焦文化价值的节目,也似乎以为只要打出“国宝”的旗号就万事大吉。《国家宝藏》则用心讲好了国宝背后的故事,重新定义了此类节目的文化高度。

国宝,以前都陈列在博物馆之中,只有简单的文字或讲解员解说。久远的历史年代,在国宝和今人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鸿沟。大部分人都很难跨越这道鸿沟,深入理解国宝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国家宝藏》则通过历史剧的方式,带观众“穿越”回去,与制作它的匠人进行对话,从而让观众明白了国宝的珍贵之处,对国宝形成高度的价值认同。比如烧制一尊“瓷母”成功概率只有0.23%,背后的匠人精神,不禁让人叹为观止,这正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一尊国宝,背后不仅有匠人的故事,还有守护人的故事。国宝每逢乱世,就会丢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宝的命运同文明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守护国宝,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根脉。比如,在日军侵华期间,故宫人花了十六年将国宝南迁,让上百万件文物无一丢失,才保住了中华民族的文脉。这些平凡英雄的伟大事迹,对国宝的守护,对文明的接力,无不流露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宏大的国家叙事,作为一个民族的伟大命题,如果不能落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归根到底,文化自信,应该成为人们的生活样式。只有得到普通人的情感认同、信仰坚守,文化自信才能深入人心,从而转化成为人们主动传播文化的自觉行动。 用一个个故事,《国家宝藏》最终指向了一个个人。每一件国宝的前世,都有众多匠人的故事;每一件国宝的今生,又有许多守护人的故事。无论平凡,还是伟大,他们都是文化自信的默默践行者,为中华民族书写生生不息的文明谱系。

讲好中国故事 范文
《讲好中国故事 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