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幼儿案例型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22 09:06:5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幼儿案例

八爪鱼

授课对象

四周岁幼儿

教学目标

1、了解章鱼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利用半圆形来概括章鱼的形状,结合手工剪贴的方式制作章鱼。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手工制作结合绘画制作出不同形态的章鱼 难点: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不同动态的章鱼 课前准备

彩色卡纸

素描纸

章鱼视频和图片 指导教师

吴晓群

叶子与瓢虫

授课对象 6周岁幼儿

教学目标

1、了解七星瓢虫的造型特点及生活习性。

2、巩固学过的知识,利用已学过的半圆,圆画出的瓢虫的造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瓢虫基本特征,学会画瓢虫的方法

难点:通过观察画出瓢虫得不同造型,动态 课前准备

彩色卡纸

素描纸

瓢虫的视频很和图片

指导教师

吴晓群

盛开的菊花

授课对象

八岁儿童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抓住菊花的特征与色彩,较准确地描绘秋天的菊花。

2、引导学生制作菊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自主的选择材料,制作菊花。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菊花的特征制作菊花的盛开方向和花瓣的排列顺序 难点:用彩色纸条拼贴出各种菊花的形态 课前准备

彩色卡纸 剪刀

胶水

菊花图片 范画 指导老师

吴晓群

推荐第2篇:幼儿 案例

骐骐懂事了

廊下幼儿园 王思思

背景:

骐骐是我们班)一名6岁的小男孩,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又帅气又渊博,他活泼聪明,好胜心强,语言能力很强,能说善辩。由于父母离异,母亲重组家庭,骐骐对自我保护的意识格外强烈。 实录一:

孩子们正在角色游戏,骐骐是娃娃家的“爷爷”,元凯是隔壁小吃店的“厨师”,小吃店生意很好,顾客满座。整个班级游戏的气氛也十分活跃。可当我观察到小舞台时候,听到骐骐的喊声:“不借不借,我们自己也要要的呀。”元凯在小吃店门口走来走去,这不,骐骐立马推开了元凯,元凯整个人坐到了地上。 原来小吃店生意太好了,盘子不够用了,元凯想去娃娃家借几个盘子。我看到他的手背上贴了一张小贴纸,他一见我,马上说:“老师,给,这是他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贴纸,他放在口袋里。” (我们要求幼儿不能随便带小玩具、小零食到幼儿园)骐骐边说边把贴纸递给我。 实录二:

一天上午的学习活动是绘画火车,主要是涂色练习,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领:“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不能出线!”骐骐平时很喜欢画画,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很认真,旁边的婷婷不小心一不小心碰了他的手臂,骐骐马上质问婷婷:“你为什么撞我?”婷婷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骐骐还不满意,噘着嘴说:“声音这么轻,听不见。”于是,转头告诉我:“老师,计邵婷推我的手,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很快到了评价小朋友作品的时候了,我给画得快涂得好的小朋友的作品贴到了黑板上。“老师,姚妤卿都画出去了!”骐骐抬起头,歪着小脑袋左看右看:“老师,祥虎没有画火车的轨道。” “你看我画的火车,都怪计邵婷,把我的画弄坏了。” 分析:

不管是推人还是不断的告状都体现了这名幼儿的一种不良心理——嫉妒。当别人的东西比他的好,别人表现的比自己强都激发他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它是对别人在物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它对个人、集体和社会起着耗损作用,是一种对团结、友爱非常不利的情感,甚至选择伤害他人。这种缺点如果保留到长大以后,那么孩子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因为嫉妒心理强的人,别人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失败,都会给他带来痛苦,凭添不少烦恼。 措施:

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1、和孩子父母联系,共同研究孩子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时与家长联系、交流,告知璇璇在幼儿园的表现,一起讨论方法,教育幼儿,这样有利于教师与家长的教育一致性,也能让家长重视幼儿的嫉妒心理,积极配合教师。

2、纠正孩子嫉妒的一些具体方法。要正确评价孩子。骐骐好胜心强,喜欢 受到表杨和鼓励。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加他的自信,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他就难以接受。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刚开始萌芽,还不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他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片面、过分赞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家长还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适当地指出他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思考:

我认为对孩子应该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孩子因为已有能力,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要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嫉妒。所以在纠正嫉妒心理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2010.3.29

推荐第3篇:幼儿案例

幼儿教育案例一

案例一:“内向”的峰峰

刚入小班的峰峰身体很强壮,性格却非常内向。每次活动,他总一个人缩在后面不愿表现自己;每次上厕所,他总是最后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有好几次还因不会擦屁股而拉在了裤子里。一次午睡时,老师发现他的小脸蛋涨得通红,问他怎么了却什么也不肯说。我马上意识到他可能要上厕所了,便蹲下来凑在他耳边说:“是要上厕所吗?快去吧。如果不会擦屁股就敲敲旁边的门,我会来帮你的。放心,我不会偷看的,也不会告诉小朋友。”他看看老师又看看小朋友,“放心”的来到了厕所里„„

幼儿教育案例二

案例二:“他们都不理我”

晨晨是班里的“小捣蛋”,总是在老师和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出点“小状况”,小朋友们很少和他一起玩。在一次音乐游戏中,他伸出脚绊倒了正在跳舞的可可。可可顿时大哭起来,而他却一脸不在乎地又蹦又跳。老师当场就批评了他。没过多久,他又伸手扯掉了烨烨头上的蝴蝶夹子。这次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在活动过后找他聊了天: ——喜欢老师和小朋友吗? ——喜欢。

——那为什么要用脚绊倒可可,又扯掉烨烨头上的蝴蝶夹子呢? ——他们都不理我。

短短的几句话就透露了他的原因:原来他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小朋友的注意才这样做。

幼儿教育案例三

案例三:“妈妈„„”

涛涛从出生到现在就从没离开过妈妈。刚上幼儿园时一个劲地哭,怎么哄怎么骗都不听,哭累了就趴在窗台上,嘴里不停地喊着“妈妈”。户外游戏时,他的小手一直拉着老师的衣角,就像一粒“小牛皮糖”,粘着不放。老师耐心地陪着他,给他讲故事,陪他做游戏。慢慢地,小手放开了,也愿意做到小椅子上听讲了。上厕所的时候,又跑到窗口,朝着窗外喊:“妈妈„„”老师摸摸他的头说:“涛涛,上厕所了。”他依依不舍地跟着老师来到厕所里。

让幼儿适应集体环境

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本身就是一个适应的过程,新环境中的各个因素有可能引起他们不安的心理。每个孩子的发展不一样,适应新环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纲要》中还提到:“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幼儿的发展不一样,适应集体的方式也不一样。

以前,当一个孩子行为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利益时,我常忍不住把这个孩子隔离起来,或让他坐一边。几次下来发现,这样不但没使这个孩子改正,反而让其他孩子也学会了这样。其实这样做,往往会使孩子以这种方式在同伴面前实现其愿望,获得同伴和老师的关注,还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鼓励他再次这样做,还会使大家认为他非同寻常,把他看作是“勇敢”的人,不久就学会他的样。后来,我学会了“偷听”有这种行为的孩子的内心想法,找机会与他共同交流,使他认为老师是喜欢他的、重视他的,让他有被人重视的安全感,再慢慢引导他改正。在案例二中,如果当时我还像以前那样做的话,可能就会使他沾沾自喜,再次这样做,还会导致和他有同样想法的孩子也学他这样做。现在我用了最直接的聊天方式,不但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还让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经过老师的引导,自然改正了错误。正是给了他这种归属于自己的安全感,才使他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明白自己的重要性。

这样“外向”的孩子需要安全感,内向的孩子更需要安全感。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一书中,一位教育家这样说道:“内向不是一个错误,只不过内向的孩子不太合群,显得不那么热情而已”。如果把他孤立或排斥在外,无意中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作为老师,必须接受内向的性格。如果遇到一个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就一定要接受这个事实,一定要让他知道自己是受欢迎的,这很重要。假如案例一中的老师不顾孩子的心理,口气生硬或者强制性地让他上厕所,可能就会导致他更加内向,可能以后再也不敢上厕所了。而几句简单的悄悄话,不但让他解决了自己的生理需要,更让他感到自己是和别人一样重要的,使他有了安全感。象这样的幼儿,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引导和鼓励,才能让他在原本 “不安全”的思想中释放自己,给他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进入集体,帮他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给他安全感,帮助他建立起自信心,从而更快地适应集体的生活。

在孩子心里,妈妈就是保护神,离开了妈妈就等于离开了安全,只有跟妈妈在一起周围的一切才是安全的。在我们成人的内心世界,安全感也很重要,更何况是几岁的孩子。案例三中的涛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有比别人更强烈的“恋母情结”,有比别人更难度过的“心理断奶期”。他每一次的叫“妈妈”就是他这种情感的释放。这时,作为他的老师就应及时给他这母亲般的安全感,消除他进入新环境的不安与孤独。幼儿园的儿歌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师像妈妈。”当我们从孩子的内心深处听到这样的声音时,心里是何等地欣慰,可千万别让这句话成了一句空话。关注幼儿首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教师不是教育者,而是幼儿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支持者。

我们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没有安全感就没有了希望。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美好的希望,理解他们,关注他们吧!让他们行走在安全的世界!

推荐第4篇:幼儿案例

案例1:

胆小内向的李子萱

案例回顾:

子萱入园已有一年多了,现在是铭恩八班的孩子,他性格内向,很少和老师小朋友说话,有时被小朋友欺负了也不会告诉老师,只是一个人在哪里流眼泪,老师组织的各种游戏活动很少参加,老师上前邀请她,她也还是无动于衷,她很少开口说话,语言发展较慢,咬字吐字不清楚,有时会让老师听不懂她说什么。

胆小、害怕、内向的背后;

经老师细心的观察与家长沟通,子萱这孩子家里排行老五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是个多孩子的家庭,所以家里对她的关爱很少,父母是有心而力不足。有时书包里的衣服都没有换洗,头发很多时候是又脏又乱。有时候放了学家人还忘记来接她,我们老师都会耐心的呆在她身边,等着她家人来接。

案列教育:

对于这样的一个孩子,我们老师是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老师会通过教育心理学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给她更多的关爱,在她面前给她更多的鼓励,让她感受我们对她的爱与人际交往之间的真诚。同时老师还会提供宽松的语言环境,经常放慢跟她语言交流的速度,也要求家人和我们一起对子萱说话是语气放慢,让幼儿看着口型听得清楚一点,幼儿阶段是个仿说能力跟强的年龄阶段,我们老师只需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幼儿,利用各种各样的故事,结合情景模式并且用丰富的语言,以便幼儿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的语气表达的不同意思便于幼儿理解。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良好的提高,在家尽量让家长使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避免使用家乡话。 幼儿教育变化:

通过了一学期的指导与跟进,子萱多了几个好朋友,在平时睡觉上厕所等课余时间都喜欢和小朋友交谈聊天,有时候还大闹说笑,性格变得开朗很多,每次老师请她参与活动都能加入,有时睡觉时还不由自主的哼起歌,我们老师感到很欣慰,家长对我们也信任有加。

案例2:

停不下来的张翰文

案例回顾:

张瀚文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同时也是13年秋季学期铭恩12班的新生,时常有攻击性的行为,日常表现也有些霸道。但又缺乏基本的交往技巧。他在玩的时候会不知不觉的忘了和小朋友好好的沟通,或者是自我主观意识渐强,忍不住动手,东西都想占为己有。张瀚文的这种表现和家庭教育有关,在家里,如果有想要的东西不能满足就会发脾气,然后是摔东西,打人咬人,很任性,家长拿他没办法,只好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这种长期的环境适应,让他不知道正确的与小朋友交往相处。

案例教育:

我们老师经常会和张瀚文谈话,让他意识到独占玩具是不对的,会得不到大家的喜爱,同时会失去好朋友。但对3岁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他似懂非懂,这是我们老师会适当调整教育策略,在正常交流的同时,老师会用行动教育,也就是身教。对于个案的不同,孩子的心里成长的差异,往往身教胜过言传,老师会经常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如有不良习惯,我们会用正确的自身行动去影响他,比如说:发现他快要对其它小朋友动手、或想别的小朋友手上东西快用武力解决时,教师会提前介入,做示范问“你可以给我玩会吗”通过行动无形告知张翰文,我可以用文明用语去代表得到某一样东西。同时老师还采取一些小措施和张瀚文约定,早晨第一个来园,可以独享一段时间的新玩具,满足他渴望探索新事物的愿望,尊重他愿意独立完成一幅拼图的想法。每天离园都与家长沟通,改变一味满足孩子需求的不正确做法,面对孩子发脾气、摔东西要学会冷处理,严肃地拒绝,不放纵。我们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要学会分享,就要从幼儿生活的点滴培养。

案例教育变化:

现在的张翰文每次见到我们都主动跟我们打招呼,以前是只顾得玩自己的,别人都不在他眼里,现在看到对我们也是笑眯眯的,超可爱,家长都说不像他们的孩子了。

案例3:

不敢动手的张思清

案列回顾:

思清是个文静细心的女孩,现读铭恩八班,各方面表现都很棒,课就是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手工,绘画活动室,经常是不敢动手,自己一个在那里发呆,不出声,上感统训练时,轮到她玩的时候总是不愿上场,协调能力较差,大肌肉动作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孩子天性都是好动的,好奇的,可思清为什么都不感兴趣呢?

案例教育:

与家长沟通抓住孩子的心里特点,活泼开朗,好动。可孩子就是没有呈现入群的行动与状态,具老师针对孩子的教育分析,对该幼儿进行了有计划的家访工作。经过原来了解到家里平常把剪刀、笔收藏很好,担心伤害到孩子,爸爸妈妈一天都是在单位很忙,孩子虽也跟着父母住,可长时间都是奶奶带,身体体质也不算好,也影响孩子的毅力。因为家庭给的环境,一下子要在学校改变,是需要家人和老师共同完成,所以我们老师提倡全班幼儿一起学习用剪刀的第一步,老师准备了很多废纸,裁成孩子一刀就能剪短的纸条,在布置教师装饰时老师会分工让孩子帮助剪一些现成的作品比如花瓣,月亮、圆形等孩子都玩得不亦乐乎。

教育变化:

逐步逐步思清爱上手工,也对动手恐惧慢慢学着适应,去年的运动会竟然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比赛,成绩还不错呢。家长也很喜欢我们,也为思清报了几个兴趣班呢,家长还反映说我们老师很细心,很用心。

案例4:

自闭的李俞伯

李俞伯刚来的时候非常没有安全感,一直跟着老师身边哭,不肯离开半步,小班时不爱说话,不与同伴交往,不爱运动,不愿意做操。但是在本学期里进步非常大,会说很多话了,而且也愿意跟同伴交谈,在期末迎新汇演上也愿意上台表演了。 俞伯从小说话就是发音不清楚,害怕别人笑,出现怕与人交往的自卑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缓慢。对于语言发展较严重的幼儿我们应该更多关心他,及时的给予表扬与鼓励,增加与孩子亲密接触和多加关注的时间与机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每天俞伯来源时我们老师都会蹲下来给他拥抱,每次发现他有点点进步时都会在集体面前表扬他,让孩子们知道俞伯和他们一样有进步,并引导孩子们一起分享俞伯进步的快乐,让大家对他说些鼓励他的话,使他逐渐有了与人交往的自信心。老师也不断的与俞伯妈妈沟通,指导家长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的肯定与鼓励。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有丰富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经验,孩子才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家长经常带宝贝出去玩,也经常邀请班里的小朋友,宝贝现在的进步可大了,早上来园时主动跟老师打招呼,上课也能坐下来听课了,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呢。

案例5:

口欲期的罗濠林

濠林一岁多快两岁就来我们幼儿园了,父母很好,为了孩子很尽心,我也很少看到这样用心的家长,濠林的每个发展他们都不会放过,濠林也是个很讲理的孩子,虽然小,但我们跟他好好说,他听道理。可他这个时期有个很大成长毛病,口欲期很强的孩子,因为语言发育还不是很好,他很喜欢跟小朋友玩,经常出现有一点点冲突就会用牙齿咬来觉解问题。全班小朋友经常被他咬,我们特意让一个老师时刻拉着他的手,不离身边,可都防不胜防,午睡时,他想想就把小朋友的脚给咬了,而且濠林这么小的孩子用起力是不可估量的,经常是把别的小朋友咬成青一块紫一块。家长都联盟起来辞退这孩子了,可老师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们老师很细心,时刻拉着濠林的小手,只要碰到需要表达的,都会蹲下来跟着孩子解说,看着孩子眼睛说话,让濠林这小朋友尽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说需求的,就及时制止幼儿口欲期的失控,他们家里人也是很急躁的,孩子也跟着急躁,喜欢动手。我们老师能做的会给他关爱,理解,制止结合。久而久之,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老师的耐心,家长的配合。孩子现在可讨人喜欢了,也非常有礼貌,加上她妈妈在生活中都是用国学熏陶着孩子。成长速度很快。

推荐第5篇:任务型教学论文:任务型教学 任务 案例分析 听力教学

任务型教学论文:任务型教学在高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中文摘要】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只有这四种能力的均衡发展才能学好一门外语。但在中国,英语听力教学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由于历史遗留的和实际原因,教与学双方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对听力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方法单调,而很多学生对听力不感兴趣,听力水平较低。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寻求一条改进听力教学的途径。教育部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大部分任务型教学法研究侧重于该教学法在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中的运用,却很少有涉及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本文试通过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分析一位高一年级英语老师的课堂教学任务设计,通过对几堂听力课的分析,阐述了任务型教学在听力课应用中的优点,教师设计实施任务所遵循的原则和任务型教学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本文希望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英文摘要】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re the four basic skills of language.But in China,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has been neglected for a long time.As for th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a result

of the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reasons.Most English teachers do not place much importance on listening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monotonous, which makes the students lose interest in listening and leads to low l...【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任务 案例分析 听力教学 【英文关键词】task-based approach task case study listening teaching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任务型教学在高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Abstract7-86

摘要

8-11

Chapter 1 Acknowledgements11-1711-14IntroductionHigh Schoolstudy14-15

1.1 The Background of TBLT in Senior 1.2 Purpose of this

1.3 Research Questions and their

1.4 Framework of the

Chapter 2 Theoretical Basis of TBA and

17-36

2.1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15Paper15-17Relevant ResearchesBasis17-32TBA17-19Types20-22

2.1.1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2.1.2 Definition of Task

19-20

22-30

2.1.3 Task

2.1.5

2.1.4 The Frameworks of TBA

30-32

2.1.6 Task The Principles of TBA

Difficulty322.2 Relevant Researches

32-34

32-362.2.1 Relevant Researches AbroadResearches in ChinaDesign36-39Subjects36-37Instruments37

34-36

2.2.2 Relevant

Chapter 3 Research

3637

3.2 3.4 3.5.1.3.5.2.

3.1 Research Questions3.3 Teaching Materials3.5 Data Collection

37-3937-38Tape recording and transcription analysisStructured interview

38-39

Chapter 4 The Case Study of

39-54

4.1 The the Application of TBA in English ListeningAnalysis of Leon OneLeon One40-41One41-44One44-45One45-46Two46-54Two48-49Two49-51Two51-52Two52-54

39-46

4.1.1 The Types of Tasks in

4.1.2 The Framework of Tasks in Leon 4.1.3 The Principles of Tasks in Leon 4.1.4 The Task Difficulty of Leon 4.2 The Analysis of Leon 4.2.1 The Types of Tasks in Leon 4.2.2 The Framework of Tasks in Leon 4.2.3 The Principles of Tasks in Leon 4.2.4 The Task Difficulty of Leon Chapter 5 Data Anaysis and

5.1 The Common Merits and Problems of

5.2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Chapter 6 Conclusion

67-72

6.1 Discuion54-67the Two Leons

54-64to the Teacher64-67

Main Findings67-696.2 Implications70-71

69-706.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Further Study76-7771-72

6.4 Suggestions for

Appendix Ⅰ

References72-76Appendix Ⅱ77-79Appendix Ⅲ79-82附图82-87

推荐第6篇: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研究论文

一、幼儿依恋的意义

依恋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它不仅是个体归属感、安全感、信赖感、亲切感形成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道德人格发展形成最重要的基础。同情心、自制力、自主感、乐观、信任、积极甚至责任心都是由依恋感的衍生、发展而迁移创生的。为此,我们应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依恋感,让婴幼儿在依恋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建立温馨的亲子关系和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们今后高层次情感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依恋的类型及行为特点

Ainsworth 与同事(1978)通过陌生情境测验和对多个样本的分析,将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安全依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开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不安全依恋,回避型,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不安全依恋,矛盾型,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喜欢和母亲在一起,对母亲有较强的信任感,但并不总是靠在母亲身边,而是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积极地探索周围环境,在遇到危险或挫折时会主动寻求母亲的帮助,会有“怕生”现象,但在母亲的鼓励下,能很好地与陌生人交往。回避型依恋与矛盾型依恋则易对他人、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害怕分离或回避母亲,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害怕与他人接触交往,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形成多疑、孤僻、冷漠的性格特征。

三、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

传统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影响幼儿行为动力特征的关键因素,制约着幼儿的反应方式与活动水平,因而主张“气质决定论”。随着实验方法与现代技术的运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父母对孩子需要的敏感程度、教养态度、家庭氛围及教师的引导等同样影响着幼儿依恋的形成,这就对幼儿进行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性。

(一)遵循儿童的自身特点是必要前提

婴幼儿时期是依恋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了解该时期幼儿的特点就成了必然之举。影响依恋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

1.生理成熟。幼儿的生理成熟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使新的心理活动的出现处于准备状态,同样也决定着选择性依恋发生的时间以及可能性。由于依恋的特性之一是指向性,所以只有当幼儿能分辨出主要抚育者时,稳定的安全依恋才有形成的可能。从出生到 3 个月时,婴儿的依恋表现为对人不分化的反应。到婴儿七八个月时,已能敏锐的辨别熟人和生人了,这样,婴儿真正的依恋行为便产生了。作为父母应当了解孩子发展依恋所需的生理条件,并在孩子生理成熟时,提供更多的机会与他们在一起,给孩子以温暖和安全的感觉。

2.气质特点。儿童气质影响到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儿童个性心理特性之一, 是儿童正常行为不同的表达方式。根据儿童是否容易教养,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易教养型、难教养型和缓慢活泼型。易教养型的儿童情绪好、生活有规律,较少产生不安情绪,对生人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难教养型的儿童生活不规律,害怕与陌生的人和环境接触,对自身和外界的刺激反应过于强烈。缓慢活泼型儿童的特征界于以上两种类型之间,他们的反应较慢,不够活泼,且内向,对新鲜事物倾向于退缩。儿童的气质特点影响成人对他们的态度。有些孩子情绪好、见人笑,喜欢被人抱的更容易赢得成人欢心,而不愿意被抚慰的容易造成成人冷落。而不喜欢成人抚慰的儿童,久而久之因为情绪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形成了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3.母亲对孩子的敏感性。如果母亲经常对孩子的痛苦和要求置之不理,婴儿对这样的依恋对象也就不容易产生信任感。所以说母亲对婴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需要做出敏感反应,是促进安全型依恋形成的重要因素。玛丽·爱因斯沃斯等人从长时期的家庭观察中,发现安全型婴儿的母亲在敏感性———非敏感性、接受性———拒绝性、合作性———干预性、易接近性———忽视这四个方面的得分均高。即安全依恋儿童的母亲比不安全依恋儿童的母亲对儿童的需要更敏感、更多反应、更亲切、更易接近、言语更积极、并予以恰当及时的满足;而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的母亲有较多的消极态度,影响着母子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不良的交互作用模式会逐渐内化为儿童的依恋工作模式,不但影响自我调节机制的发展,还可能将此消极的互动关系泛化到其他人际关系中去,出现攻击或退缩行为。

(二)提高父母的抚育质量是根本途径

1.正确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大多数的父母对生理需要能及时的给予满足,因为任何身体内、外部的不适刺激都会引起儿童的哭闹等情绪反应直至父母消除这些不宜刺激。心理需要主要指幼儿对父母注意、关爱、照顾等的情感需要和活动需要。由于这些需要的隐蔽性,所以较少得到父母的关注。敏感性与反应性的抚养方式与孩子的安全型依恋具有相当程度的相关。作为父母要从情感上接纳、喜欢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需要理性判断,迅速做出反应,如即时、延迟或不予满足;有充满情感的积极接触,如目光、身体、皮肤的接触,让幼儿获得被承认、被尊重的感受。

2.营造温暖的家庭气氛。家庭情绪气氛是抚养质量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家庭情绪气氛由每位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共同创造,温暖、互助、和谐或冷漠、疏远、拒绝,都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其子女温暖的照顾,并以合理的方式养育子女,其子女多形成安全型依恋风格。而父母如果存在行为与情绪问题,往往难以形成和谐温暖的家庭气氛,从而会使子女感到在需要时无法获得关爱,并因此认为人际关系是不可靠的,造成疏离感增强,产生回避型依恋风格。所以父母应尽可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儿童在这样的背景中感受爱与关怀。

3.形成正确的教养态度。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孩子受到长辈们保护过度的照料,普遍存在依恋过重的情况,造成幼儿交往上的依赖性,反而限制了未来一代独立性的发展。还有一些父母则担心惯坏孩子,往往对幼儿的啼哭、喊叫等采取漠视、不理会的态度。溺爱和拒绝都会使儿童形成不安全型的依恋,前者可能形成缠人型的依恋,后者可能形成淡漠型的依恋,都不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正确的方式是父母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景,理性的做出分析与判断,迅速做出适度的反应,如即时满足、延迟满足或不予满足。父母既要培养孩子对其的信任感,又要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形成,使孩子生活在一种爱而有序的环境中。

4.针对不同的幼儿依恋类型进行培养对于安全型幼儿,父母继续对其需要积极反应,并努力为其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即可。而面对回避型和矛盾型幼儿,父母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矛盾型幼儿比较被动,对新刺激畏缩,接受变化难,需要父母要诱耐心和信心使他接受抚爱,并要努力摸出他的生活活动规律,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孩子的要求,但也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变化的度。回避型的孩子常常是安静地、退缩地,对新事物适应缓慢,需要父母特别的耐心,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气氛,用积极的情绪和行动主动去唤起儿童的反应,如果得到父母的抚爱和正确的教育,这类儿童的气质会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并且获得安全的依恋。

推荐第7篇:幼儿论文

浅谈我校幼儿教学贴近生活游戏化

胡光成

摘 要: 幼儿园是幼儿获得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园课程的合理设置,对于丰富幼儿的生 活与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理念的 更新与发展,如今幼儿园的课程更加关注幼儿的生活,倡导利用周边的环境与社 区资源,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学实践表明,生活与游戏是 幼儿园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当前探讨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与游戏化 已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 / 生活化 / 游戏化 / 思考

幼儿园是幼儿获得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园课程的合理设置,对于丰富幼儿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如今幼儿园的课程更加关注幼儿的生活,倡导利用周边的环境与社区资源,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式进行尝试活动

一、让幼儿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化实际

所有人都离不开生活,幼儿学生课堂教学也可引入生活中。如我们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10以内)围成圆圈,叫1名男生进入圈内,让他再请3名女生圈内,让他数一数圈内有几学生,师生共同检查看他自己数没数。

再换1名男生进入圈内,叫他数一数圈内有几条狗,他很可能说有1条,会引得学生哈哈大笑,分析圈内是一个人不是一条狗,只能说有0条狗,引导学生对零的认识和答题要按要求答。 再换一名学生把女生请入圈内,看一看这学生是否按要求(女生)请的,换一名学生数一数圈内有几女生。师生订正是否正确 ,然后回归原队。

再让一名学生把穿红色衣裳的学生请入圈内,看一看这学生是否按要求(红色)请的。换一名学生数一数圈内有几个穿红色衣裳的学生。师生订正是否正确 ,然后回归原队。

再让几名学生分别按高矮、胖瘦、等不同特征的学生请入圈内,看一看这学生是否按要求请的。所数的数是否正确 ,然后回归原队。不正确的由师生引导他答正确,正确的击掌加以鼓励。

这样的活动贴近生活实际,富有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识数、综合能力。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让幼儿课堂教学贴近识数游戏化

例如我们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10以内)围成圆圈,叫一名学生请两名男生入圈内,再请一名女生进入圈内,并数一数圈内有多少学生(3人),由其他师生验证所数数是否正确,加以鼓励。鼓励学生列出算式1+2=3,引导学生大声读“一加二等于三”。

再换一名学生把女生请入圈内,并数一数圈内有多少女生(5人),由其他师生验证所数数是否正确,加以鼓励。换一名学生把圈内女生请出几个(3人),圈内剩下几人(2人),由师生验证所请进请出人数数是否正确,加以鼓励。再由学师生看怎样列算式(5-3=2)由师生大声读“五减二等于三”。 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围成圆圈,手拉手边走边唱歌“手儿手儿,围个圆圈走走,走呀走,走呀走,两个人一组呀。”这样可以在运动中分二个、三个、四个……几个人一组灵活变换,可以培养学生识数、增减、快速反应的综合能力训练,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快乐中学习。

教学实践表明,生活与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当前探讨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与游戏化已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荐第8篇:幼儿论文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之我见

内容提要:我国农村幼儿教育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虽然国家这些年对义务教育加大投入,但学前幼儿教育这块城乡之间差距仍然很大,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农村幼儿教育重视程度低,生源少,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幼儿体智德等方面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农村幼儿教育应得到国家的重视,大力宣传幼儿教育,同时政府应完善农村幼儿教育设施,稳定从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确保农村幼儿教育回归正轨,避免“小学化”,提高幼儿教学水平,确保幼儿体智德等方面全面发展,塑造良好的农村学前教育环境。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 现状 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全面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这就更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性。但另一方面农村与城市教育的不均衡性表现也较为突出,特别是农村的幼儿教育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依旧是我国目前教育现状的一大缺口。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这就要求全社会都应重视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薄弱,语言表达能力低

在农村,因生活所迫,有极大多数的孩子家长,都到城市打工赚钱,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监护人都是文化程度较低、且大多是忙于工作和农活的爷爷奶奶们。部分孩子的爷爷奶奶思想陈旧,认为孩子小,怕孩子在幼儿园会受欺负而不让孩子上幼儿园,将孩子留在家里自己看管,这就导致同龄孩子之间在语言交流上产生隔阂,加上语言环境差,幼儿孩子到

6、7岁了,还不会讲普通话,甚至有的连普通话都不会听。而孩子在家里,爷爷、奶奶又不会教,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而这些一方面阻碍幼儿本身的发展,更严重影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生源的减少与师资力量薄弱,导致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逐渐也出现许多家庭作坊式的民办园,往往一个正常的自然村里竟有好几家这样的民办园,这样一来农村幼教班级规模也就逐渐变小,甚至出现了一个老师包班的情况,这些教师根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备课,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这也影响教育的投入及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加上现在农村幼儿教育的薄弱,多数农村幼儿教师都是民办教师,有一些甚至是初中刚毕业就来任教,这样一来,教师的专业素质低,经验又不足,教师之间缺乏竞争意识。因此,许多外出打工的家长,即使生活再辛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自

己打工的城市上私立幼儿园,也不愿意把孩子留在农村就读。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学校的生源也就越来越少。

三、农村幼教的“小学化”倾向

前几年,在农村没有设立独立的公办幼儿园,多数幼儿园(班)都附设在小学里,称其为学前班,它的作息制度同小学一样,教学课时过多,课时过长。加上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强烈要求幼儿要多方面学习,要会念儿歌,会写字,会计算,有的家长甚至要求老师教20以内或100以内的加减法,同时还要求他们背乘法口诀表。因此,也就出现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多偏重于读、写、算,从而形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倾向。这样就剥夺了幼儿童年游戏快乐的权利,而且容易形成一些不规范的读、写姿势,有的甚至因为从小小班就开始写字,而造成手指变形,这样的习惯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便很难矫正。这一做法,在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也阻碍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如果没有这样,有大部分家长会认为:“你们幼儿园的老师不会教,孩子学半年、一年了,都还不会写字。”这就给园方带来困难,如果按照家长们的要求,我们就违背了作为幼儿教育者应该尊重的职业道德和发展方向,不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选择把孩子送去那些不正规的看护点去,要求幼儿继续按家长的意愿去学习,园方就会失去大量的生源,没有的生源,公办幼儿园也就没办法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了,这是对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起着的最大的威胁。

四、农村幼教经费不到位

经费不足导致从事幼儿教育的配套的硬件设备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儿童正常活动和教学需要。没有场地,没有器械,没有教玩具,教师上课无教学挂图,小朋友没有动手操作的学具,更缺乏开启孩子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是一切教育的开端。”中外教育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游戏是开发孩子智力和教养孩子社会角色的早期有效的措施。可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却无法做到。

五、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教育的发展不仅对幼儿个人健康成长起着特殊重要作用,而且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认识,做好一切有利于发展幼儿教育的举措,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快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为此,我有几点见解: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家园合作共同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对小儿的教育越规范,越有利于小儿的学前教育。家长文化水平是获得小儿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基础,要普及高质量的小儿家庭教育,首先要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

水平,同老师一起担起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好的家园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第二,加强幼儿园管理,增加经费投入,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农村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师生比例合理的幼儿教育体系,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其次,应增加经费投入,增强师资力量,要加大对专业的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不断完善幼儿园的硬软设施设备 。再次,无论是公立幼儿园的老师,还是私立幼儿园的老师,都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学习,往小的说,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往大的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个幼儿的整体素质,所以教师要结合《纲要》正确的树立知识观和儿童观,多组织教师到较为完善规范的幼儿园听课,观摩,多组织农村幼儿教师开课,评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第四,规范中心园,鼓励民办 。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园,严格规定幼儿园不得转让或私人承包办园,对各类幼儿园实行统一管理,让各类幼儿园在公平竞争中都能得到健康和谐发展,庐江县目前在各个镇开办了一所上规模的标准化公办园,目的是为全镇村的各类幼儿园起到导向和示范作用。由此可见国家是多么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管理和发展。

制订农村幼儿教育的优惠政策,规范农村中心幼儿园。中心园是每一个乡镇的脊梁骨,中心园的好与坏,将影响着整个乡镇的幼儿教育,所以,要管理好农村幼教,首先要先办好中心园,并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成为乡镇幼教工作的楷模。其次,鼓励民间投资幼儿园建设,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幼教主管部门,要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指导和管理,认真研究根据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形式上、内容上帮助、指导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全面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幼儿教育,不要让乡里孩子的人生输在起跑线上,乡里的孩子不能输在人生起跑线上!让农村的孩子们在正规的幼儿园里放飞梦想吧!

檀巷幼儿园 鲍丽

推荐第9篇:幼儿观察案例

水墨画个案追踪—小班

中福会幼儿园

范子平

背景介绍:

水墨画是我们中福会幼儿园的一个传统项目。小班幼儿每逢双周的周五进行水墨画,由班上老师指导教学。水墨画,又称中国画。引导和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手部力量,对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情况分析:

水墨画教学在幼儿园这一个环节中相对薄弱,水墨画技法丰富,幼儿脑的功能虽然不断趋向成熟,小肌肉运动也日趋协调,但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小肌肉还不够发达,手的运动尚不灵活。萱萱是班上一个聪明活泼的女孩子,语言丰富、动手能力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希望通过老师的鼓励和指导,能让萱萱喜欢上水墨画,并能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绘画的事物。

起止时间:2015年9月始 【实录1】走进水墨画 记录时间:2015年9月 幼儿表现:

来到了一楼的中国区,萱萱“哇”地发出了惊叹,“这是什么地方呀?”随着老师的安排,孩子们陆续坐了下来,“咦,这是什么?”萱萱摸了摸桌上的毛毡和边上的小伙伴互相交流着。随着老师一一介绍,孩子们认识了水墨画的基本工具:毛毡、宣纸、毛笔。“原来胖胖的叫姐姐笔,细细的叫妹妹笔,好有趣哦!”萱萱拿起两支桌上的毛笔,自言自语道。 教师反思与调整:

由于水墨画需用毛笔,它有别于其他的绘画工具,一般家庭中是不会使用到它写字或者绘画的,所以一开始就可以通过毛笔吸引幼儿的兴趣。毛笔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从大至小,从粗到细,使孩子大开眼界,它粗笔可细用、细笔可粗用,色彩浓淡可随意靠人调节,几笔便可画出栩栩如生的事物来。

【实录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记录时间:2015年10月 幼儿表现:

通过ppt的展示,幼儿对水墨画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给幼儿的每张桌子上准备了淡墨,并在调色盘里准备了一种颜料,萱萱跟着老师的指导轻轻地拿起姐姐笔,在水桶里转了两圈,边转边嘴里说道“我来请你跳跳舞”,随后她把姐姐笔在水桶的边缘刮了一刮,又学着老师的讲解,自言自语道:“它要舔舔尖的”,最后萱萱在宣纸上开始了她的点画。她从纸的左边点到右边,时不时还抬头问我:“老师,你看,我点得整齐吗?”

教师反思与调整:

幼儿领略到毛笔的神奇,提高了幼儿学水墨画的积极性及兴趣。由于水墨画只能是一笔而过,不能复笔,更不能像涂色那样把图形涂出来。针对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幼儿\"大胆落笔,不要复笔,画错了也不要紧\"。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作画,再也没有拘束和顾虑,幼儿就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对其充满浓厚的兴趣。 【实录3】美丽的墨汁花 记录时间:2015年11月 幼儿表现:

活动开始,我们让幼儿欣赏水墨画的一些吹色作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作品。随后,我们给幼儿每人发了个纸盘,在纸盘中间,我们会给幼儿滴上墨汁,随后让幼儿尝试将多余的墨吹到边上,看谁能吹出一朵花。当把墨汁滴到纸盘子上的一瞬间,萱萱兴奋极了,马上就开始她的“墨汁花”创作了,她鼓着小腮帮使劲的吹啊吹,希望自己吹出的是最漂亮的!

教师反思与调整:

通过欣赏的一些水墨画作品,演示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兴趣。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这对幼儿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水墨画技法训练。幼儿开始练习时只是按照自己的能力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使幼儿在无意之中学到中水墨画的笔墨技法。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激发起兴趣,越来越喜爱水墨画。

研究小结: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源动力,幼儿一旦对水墨画产生了兴趣,注意力往往特别集中,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和鼓励,就容易让幼儿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绘画的事物。毛笔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从大至小,从粗到细,使孩子大开眼界,对于幼儿来讲,年龄越小,越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常常把水墨画活动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小班的幼儿不能期望幼儿水墨画画得多么好,多么像,幼儿能够每次活动积极的投入,教师就应该大大的给予肯定和支持。通过引导、鼓励、表扬建立幼儿的信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由于水墨画不象一般的美术活动,不可能通过

一、二次的练习就可以见效,往往需要反复的活动,而过多的反复练习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所以,练习应当采取多样的游戏方式,变换花样达到练习的目的,在游戏中使幼儿更好的掌握绘画技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推荐第10篇:幼儿家教案例

幼儿家教案例

现在的孩子很多成了“两面派”,在幼儿园和在家表现像两个人。幼儿园老师花了很大力气培养的的各种能力,许多孩子一旦到家中,又什么都不会做了或者没有任何机会做了。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现象】

可可在幼儿园一直给老师感觉都是很乖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就是动作不够快,一到吃中饭的时间就开始耷拉着脑袋,老师稍微催一下,可可马上能很快吃完,中午睡觉只要老师坐在身边不一会儿就睡着了。周末在家的情况妈妈和老师说,早上可可会在床上磨磨蹭蹭地穿衣服,“来,可可,奶奶帮你穿,你穿的太慢。”奶奶抱过可可,三下两下穿好衣服,可可也停止了穿衣服的动作,任奶奶摆布。午饭时,开始可可一个人吃着,饭粒,汤汁弄得桌面都是,于是,奶奶赶紧拿过他的碗勺,“瞧,你脏的,来,奶奶喂你!”可可就被动地在奶奶汤勺拿到嘴巴时动一动嘴巴。吃过晚饭,可可看见有小朋友在院子里玩,马上会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回家时弄得身上满是脏„„”

【家长反思】

大人们经常认为弹琴、看书、画画等才是学习,其他的则认为可有可无,等长大以后学也来得及。我们总相信孩子长大后能干成大事,但现在还小,所以不需要也不允许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去发现自己的能力,而是怀疑他们的能力,限制他们的发展,似乎总在说:“你还小„„”孩子的主动性被扼杀了。这样,孩子就觉得算了吧,没办法和父母相比,不用努力了,以后吃饭妈妈喂,衣服妈妈穿,这样更方便一些。当孩子更大一些的时候,如果你再对孩子说:“帮妈妈把碗整理一下吧,帮妈妈给花浇浇水。”孩子可能会说:妈妈,“我正在看书呢”或“先等一下。”结果一天过去了,他还没做这件事,或者他也很奇怪,这种事情干嘛非扯上我„„ 作为家长,常常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认为孩子到某种年龄才能做某种事,否则他就是太小太缺乏能力,但往往孩子在那个时刻是可以做得很好,我们却人为的推迟了孩子学会本领的时间。

【对策】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不好,中深受其害。”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家长会思考着,:为什么不学

学幼儿园老师的做法,平日了也给可可制订一张生活情况记录表呢?于是,可可妈妈画了一张表格贴在墙上,表格内容有以下几项:独立用餐;自己穿衣服;自己入睡;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整理玩具、图书;帮家长做事;关心他人;学会新本领;聪明的主意。妈妈和可可约定:每个项目有进步就可以贴一个五角星,得到10个五角星就可以得到一个大红花,三个大红花可以换一份礼物。到时,我会和他一去挑一件有意义的东西。

【现象】

条件一公布,可可每天都嚷着开始奖励五角星了。早上,按时从床上起来,自己主动的去刷牙洗脸,然后自己吃早饭,每天上幼儿园之前都要自己穿衣服,一开始衣服穿的很慢,有时分不清反正面会穿反,穿完之后看起来也不是很整齐,但是可可很愿意自己穿,时间久了,他就会分清衣服的反正,并且穿的很好。他也特别愿意干家务,尽管有时候越帮越忙,越帮越乱但是我们总在一边鼓励他。刚开始记录表格时,可可还是要家长不断地提醒,进行指导训练,才达到要求,如如何整理房间的时候,告诉他家里物品都有固定的摆放位置,用完东西要放回原位,他的这些物品的“家”在哪里就放在哪里。一旦孩子有了目标,他的动手能力就渐渐增强,拥有礼物时心里充满成就感,从而培养他的自信心,也更加珍惜通过努力而获得的东西。

【评析】

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已有了独立意识萌芽,他们什么都想来个“我自己”。家长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因为他是孩子得以发展的动力。家长应抓住这各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抓住孩子的特点,创造机会让孩子劳动,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同时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手,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信心,不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使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自我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表扬激励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收到良好的效果。表扬激励是一剂良药,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持续不断的鼓励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自理能力就会在鼓励中自然养成。一般来说一个好的习惯培养需要98天。自己的事情自己所,以生活中的点滴来引导、培养孩子,给予孩子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11篇:幼儿家访案例

家访案例

姓名:雷柯 班级:大一班

家访时间:2014年4月10日 家访教师:王珂瑛

幼儿基本情况:雷柯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的性格就像男孩子一样,自信心强,比较勇敢,敢于冒险尝试新鲜的食物。

家访体会:通过此次家访我了解到雷柯的爸爸、妈妈经常在外工作,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三个孩子,并且三个孩子都特别小。由于是孙辈的,比较疼爱,凡事都依着、顺着,所以变得比较任性,比较好动。我觉得我应该在幼儿园多加强教育她,为她讲道理,有进步后多鼓励她,使她有信心做好,让家长在家里巩固在幼儿园养成的这些好习惯。

家访案例

姓名:雷晨 班级:大一班

家访时间:2014年4月17日 家访教师:王珂瑛

幼儿基本情况:雷晨是一个特别乖巧懂事的小女孩,活泼开朗,观察力特别强。尤其是跳舞特别棒,不但老师说她跳的好,家长也对她赞不绝口。

家访体会:以前都是妈妈在家带她,爸爸妈妈也比较疼她,有点溺爱。而最近她妈妈不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可能在生活方面比较注重,只照顾孩子吃饱穿暖孩子在自尊上有点受打击,总感觉有点自卑,所以没有以前那么开朗了。不过她妈妈经常打电话询问雷晨在园的表现,也跟我交流她的家庭教育方法,征求我的看法,她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正确了她继续坚持,不正确她会尽快改。我觉得有这样的家长确实很难得,注重孩子得身心发展,对孩子的性格成长很有益。

家访案例

姓名:丁力 班级:大一班

家访时间:2014年4月24日 家访教师:王珂瑛

幼儿基本情况:丁力是一个腼腆、内向的小男孩,在园表现良好。就是比较爱哭,当他犯错误时,老师还没批评,他就哭了。

家访体会:丁力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孩子都由丁力的爷爷奶奶照顾。丁力弟兄两个,还有他叔叔家的一个小孩。所以孩子比较多,农村家庭的农活也比较多,爷爷奶奶任务比较重。在孩子的身体方面照顾的比较好,孩子吃饱穿暖管的比较及时,但在孩子的心里健康教育方面做的很少,所以孩子从小到现在性格都比较内向。我告诉他们,这种孩子要多鼓励多发现他的有点和进步的地方,让孩子知道你肯定他,他才有信心做的好,也敢于去做。

家访案例

姓名:张理 班级:大一班

家访时间:2014年4月1日 家访教师:王珂瑛

幼儿基本情况:张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热情、活泼、开朗,活动中积极发言,总能起到一种带头作用。张理跳舞非常的棒,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就是特别倔强,不认错。

家访体会:这个孩子的家庭比较特殊,是单亲家庭,只有妈妈,妈妈也经常在外打工。所以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姐弟两个,爷爷每天要送他们两上学,对张理的要求也比较严。由于爷爷的年龄较大,和孩子代沟比较深,在家庭教育方法上也不注重科学性,孩子不听话了就骂,再不听话就打,有时可能会冤枉孩子,所以这个孩子倔强到不认错。通过和家长交流,我告诉了他们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比如要多鼓励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要听听孩子的意见建议等。

家访案例

姓名:王凯 班级:大一班

家访时间:2014年4月2日 家访教师:王珂瑛

幼儿基本情况:王凯是一个特别听话、懂事的孩子,在园表现非常好,但性格内向,很少与小朋友、老师主动交流。

家访体会:这个孩子的家庭比较特殊,爸爸因病去世,只有爷爷、奶奶、妈妈照顾。妈妈为了生活也不得不在外打工,所以王凯直接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在生活方面照顾的很周到。但在孩子的心理发展方面做的较少。可能由于爷爷奶奶的年龄也大了,共同语言比较少,孩子有什么心事也很少告诉爷爷奶奶,导致他在人际交往方面很欠缺。

家访案例

姓名:王翔 班级:大一班

家访时间:2014年4月2日 家访教师:王珂瑛

幼儿基本情况:王翔性格开朗,活泼、聪明。但就是比较好动,在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游戏规则。

家访体会:王翔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和孩子见面的时间不多,他现在由外公、外婆照顾,对孩子比较宠。爸爸妈妈也因为不能及时教育孩子在心里上比较歉疚,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尽力满足,和孩子见面的时间里,尽量哄着孩子,所以家庭教育被忽视了。外公外婆同样也因为孩子长时间没有父爱母爱,多以比较惯孩子,顺着孩子依着孩子,就导致了他比较好动,不遵守规则。不过他妈妈经常打电话和我交流沟通,询问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希望她可以在电话里给孩子传递她的爱,同时也鼓励教育孩子。希望他可以改掉这些坏习惯。

家访案例

姓名:葛坤 班级:大一班

家访时间:2014年4月3日 家访教师:王珂瑛

幼儿基本情况:葛坤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的孩子,但也非常调皮,容易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并且比较爱告状。

家访体会:这个孩子家庭比较特殊,爸妈离异,爸爸在外打工,家里由奶奶照顾。由于奶奶和孩子之间有代沟,没有共同语言,也因为奶奶说的她心里事多,根本没心管孩子,能在生活上照顾已经很尽力了。所以孩子犯错误了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他爸爸脾气也非常不好,经常也打孩子。孩子逐渐也习惯里这种教育方式,所以说教的教育方式对他根本没用。家长在心理教育这块很不重视,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所以孩子比较调皮,爱捣乱,以这种方式获取老师家长的注意。

家访案例

姓名:邵江 班级:大一班

家访时间:2014年4月1日 家访教师:王珂瑛

幼儿基本情况:邵江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绘画特别棒。室内活动时表现还好,但在室外活动时就变得格外调皮,不遵守游戏规则,思想总是游离在活动之外。

家访体会:邵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家里的农活较多,对孩子的教育大多也是身体方面的吃饱穿暖,或者看看孩子有没有写字之类的,缺少孩子心理方面的辅导。总是让孩子顺从家长的教育,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当孩子做的不好时,家长就是体罚教育。导致孩子对老师的说教不理睬。不过我认为这样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励,是信任,老师可以对他提出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鼓励他完成,当他完成后及时给与肯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使他变得自信,乐于主动去完成任务。

家访案例

姓名:杨浩 班级:大一班

家访时间:2014年4月1日 家访教师:王珂瑛

幼儿基本情况:杨浩是一个内向、腼腆的男孩,在幼儿园表现一般,活动中很少回答问题,胆小、不自信,并且很少主动与老师、小朋友交流。

家访体会:这个孩子的家庭也比较特殊,父母离异,他由爷爷奶奶抚养。家里也就他这一个孩子,所以和他有共同的语言的人比较少,孩子在家里语言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我认为他的胆小、不自信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尤其与体罚教育有关。当孩子犯错时,爷爷不会寻找原因,只是一味的批评、体罚孩子,孩子也特别害怕他爷爷,慢慢的孩子更加胆小了。我认为这样的孩子坚决不能体罚,批评时也要注意方法。应该多鼓励让孩子变得自信。

家访案例

姓名:魏子桐 班级:大一班

家访时间:2014年4月4日 家访教师:王珂瑛

幼儿基本情况:魏子桐是一个活泼、开朗、热情、聪明的小男孩,上课回答问题积极,懂得的课外知识特别多,想象力也特别丰富。就是一紧张便会口吃。

家访体会:魏子桐的爸爸是中学的教师,妈妈开理发馆,家庭条件还可以,爸爸妈妈也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为他订阅了幼儿画报还有其他课外书,孩子的课外知识特别丰富,爸爸妈妈的家教观念先进,孩子比较有主见。但孩子可能从小形成了这种习惯,和别人同时说话的时候,他便抢着说,就会出现紧张口吃的问题。我试了几次,鼓励他慢慢说话,并且不要紧张,老师会耐心听他表达他的意见,这样他便会好点。我把这点告诉了他妈妈,她妈妈很赞同,表示和老师共同配合帮他改掉口吃这一问题。

家访案例

姓名:葛文强 班级:大一班

家访时间:2014年4月3日 家访教师:王珂瑛

幼儿基本情况:葛文强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在园表现较好,就是知错不改。

家访体会:葛文强爸爸妈妈的文化程度较低,家教观念比较传统。家里有三个孩子,两个是女儿,这个儿子最小,家长对孩子也有点溺爱,所以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家长对孩子教育时也是说教,不管用了就顺着孩子、依着孩子,所以孩子也渐渐熟知了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当家长没有满足他的需求时,他便会发脾气、哭闹,直到达到他的目的。家长一次次的纵容便使孩子的这种还习惯愈演愈烈,成了恶性循环。以致现在这个孩子知错不改,犯错时老师不能批评,不然就号啕大哭。我觉得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慢慢的改变他。

第12篇:幼儿家庭教育案例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生完孩子后,将孩子留给父母照看,自己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等到孩子上学时再接到自己身边。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相对比较溺爱孩子,只注重孩子的吃穿,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习惯、性格的培养,等孩子上学来到父母身边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

二、案例描述

茜茜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现在上幼儿园大班。她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3岁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将她接到身边,爸爸妈妈开餐馆比较忙,平时遇到茜茜不听话或做错事,总是不去理睬或者以暴力解决。有一天妈妈生病,躺在沙发上休息,可茜茜却坐在边上看动画片,声音放得很大,妈妈让她把声音放小点,她就是不听,妈妈生气地将电视关了,茜茜不说话,等妈妈刚躺下,她就把电视打开,妈妈再关了,她又打开,最后以妈妈将茜茜狠狠打了一顿结束。

三、案例分析

针对此案例,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孩子的任性是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2 至7岁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点,从另一面去思考问题。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这样的特点,儿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难改变。

2、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他们总是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这样就形成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性格特点。

3、生活、工作繁忙使家长采用了简单暴力的教育方法。遇到问题不与幼儿沟通、讲道理,而是采取置之不理或是简单暴力的方式解决,使幼儿形成了叛逆的心理,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案例指导

分析了原因后,我认为要改善茜茜的家庭教育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给与重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多与幼儿沟通,不能采用简单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不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对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尤其要从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你就要这样做的”、“不能做什么”等这样简单地说教或通过暴力使幼儿听从家长。要给幼儿讲道理,与幼儿沟通,使其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要求”。

3、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家长和子女感情沟通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的合理行为要求表示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行为要求,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说的不对,也要道理说服。

当然家长本身的为人处世和以身作则是最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训同样是不变的道理。

交道镇中心幼儿园

2014年4月10日

第13篇:幼儿家教案例

被宠坏的“小公主”

开学初,孩子们来到幼儿园,他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有的幼儿能高高兴兴地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哭也不闹,可有的幼儿一看到妈妈走了,急着哭了起来,有的孩子被老师抱着哄着也就不哭了,他们能安静下来了,会听着老师讲话了,会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了。有的幼儿却哭个不停,喊着要爸爸妈妈,不让爸爸妈妈走。xxx就是这么一个小朋友。她一进幼儿园就哭闹个不停,拉着爸爸的脖子就是不松手,不让爸爸走。一连几天都是这样的,而且在一天的活动中,总是自己坐在一个角落里,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脾气很倔强。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家访,从家访中我们了解到xxx小朋友平时都有奶奶带着,爸爸妈妈要上班的,这孩子在家里吃饭都有大人喂着,而且平时大人也比较地宠爱她,养成了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而且听她奶奶和爸爸说这孩子脾气很倔,一不顺心就要发脾气还要摔东西。

二、思考与分析

xxx从来没上过托儿所,也没长时间的离开过自己的亲人。对一个刚满3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自然会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有的幼儿开始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有的幼儿在幼儿园独来独往、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新生入园的不适应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压力:

1、客观上陌生的环境带来的压力:全新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作息制度都需要年幼的孩子去快速适应。

2、心理环境的变化:他们担心自己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如吃饭、午睡、小便、穿衣、喝水怎么办?这些是带给幼儿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三、指导策略

针对这些原因我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来对待。

1、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我就从生活上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照顾,让他们消除顾虑,安心来园。针对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这一特点,我采取听听故事、做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情绪,蹲下身子来跟他们说说悄悄话,抱抱他们,尽量缩小我们之间的距离,帮助幼儿消除陌生感,愿意亲近老师,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每天当孩子来园的时候,我就从她爸手中接过孩子,笑眯眯地说:“来,老师抱,老师也是喜欢你的。”带她去好玩的地方,给她玩好玩的玩具,慢慢地这孩子好象平静下来了。

2、我们把孩子的进步及时地和家长沟通,让孩子的家长也能了解孩子的在园的表现,并且有的放失地配合教育,孩子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进步从而愿意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

三、建议:

告诉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轻松入园,给幼儿一点心理上的准备。

1、刚入园的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大人要把他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担心父母不喜欢他,不要他了。因而,告诉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不仅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还要让孩子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父母是想让自己交更多的朋友,学到更多的本领。初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就要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用小勺吃饭,会正确的咀嚼、吞咽;大小便会告诉老师;会自己穿脱鞋子,有良好的午睡习惯等等,帮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孩子因不会或不甘而造成不必要的忧虑和紧张。

2、让幼儿学一点交往技能。3岁左右的幼儿,自我中心的特征十分明显,加上又是独生子女,与同伴交往能力差。有的争强好胜,有的胆小怕事,有的看见滑梯等运动器械上有其他孩子,就不敢玩。因而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应有意识多让孩子与别的孩子交往,在交往中,帮助孩子学会一些交往的技能。如告诉他想玩的玩具在别人手中怎么办?别人碰了你怎么办?等等。注意要正面引导,那种“谁打你,你就打谁”的方法不可取,容易造成孩子是非不明,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3、分别时坚决果断。送孩子入园时,家长要与老师密切配合,统一思想,减少孩子不切实际的期盼。家长送孩子入园后,要果断离开,不能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又回来,与孩子相对泪汪汪的。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会让孩子以为只要一哭闹,大人就会满足要求,这样也会延长孩子适应幼儿园的过程。

匹诺曹

案例描述:

班上有个孩子经常说谎,有时还会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于是,我把幼儿的这些情况告诉了他妈妈。

于是,那个妈妈对他的孩子说:\"小朋友千万不可以说谎喔!说谎的人鼻子会变得很长,像小木偶的长鼻子一样。\" 说谎就是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幼儿偶尔说谎,人们还能容许,但经常说谎总会令人不快。幼儿的说谎问题已引起了众多幼教工作者的关注,有些家长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担心孩子品质变坏。说谎原因多种多样,有来自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也有的是由环境和不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的,也可能大人说谎小孩受其影响而染上恶习的。因此,幼儿说谎,如果问题在于大人,大人应当\"三思而行\",问题在于幼儿,大人只要给予必要的正确教育,并且身体力行,问题不难解决。

反思:

突然想到:其实当她如此对孩子说的时候,不也正是在说另一个谎言吗?

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我在想:有时候我们在从事一些教导或规劝时,是不是也曾犯了类似的毛病?是不是用谎言教导谎言?我有没有犯过类似或比其更严重的错误?我不由得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行。或许有过,或许没有,自己似乎从没注意过这方面的问题。而今天,这刹那间的顿悟,我相信还来得及,毕竟还有几十年的教育要

从事,要继续。

当我在师范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师范\'也。\"那时,我只是从理论上知道\"师范\"的大意。今天,我真正领悟到了\"师者,人之楷模也。\"一件小事,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足可以影响一个小孩,教师这职业是神圣的,是崇高的,是伟大的。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更要注意那些不经意间会犯的错。做教师的不仅要会学习,更要会反思,也要会反省自己。假如,今天没看到这段话,假如看到后没有多加考虑,那么,明天,我会不会成为这段话中那孩子的母亲呢?答案是:很有可能。于是,我明白了:在言谈之间需要常保持智慧和清醒,特别是在教育孩童之时。

到底该怪谁

一天下午外出开会时,我接到一通怒气冲冲的电话。电话是一位家长打来的。原来他的 女儿今天一放书包,衣服没拿就急匆匆的冲出教室跟爸爸回家。路上小姑娘一句话也不说, 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爸爸看了觉得不对劲,就问女儿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情,是被老师 批评了?还是被小朋友欺负了?女儿什么也不说只是摇头。回到家爸爸觉得女儿身上味道怪 怪的,脱下女儿裤子一看,原来小便小在身上了。于是爸爸打电话给了班主任F老师(两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想跟老师打个招呼——女儿胆子小,什么事情都不敢说,希望老师多关心一下。可没想到接到电话的F老师听了家长的话说:“我不知道,下次小便要对老师说。”家长听了很恼火,打电话给我(F老师是我的搭伴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出了什么事老师竟然说不知道,太不负责了!你们幼儿园老师怎么当的?一句不知道就没事了吗?”听了家长的反映,我马上安抚家长,表示一定会查清楚事情的原由,给家长一个答复,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加注意。第二天我找到了该搭伴教师,该教师一脸无辜的对我说:“昨天你不在,我一个人忙死了,真的没注意到,我接到他的电话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二、反思

在幼儿园,家长工作是幼儿教师整体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它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及经 验的要求很高。对青年教师来说,这种要求更甚。我们中班年级组的青年教师特别多,12名教师中有7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有干劲,但因为教龄段,缺少经验,方法。尤其在家长工作方面,十分胆小被动。因此,家长工作日益成为她们的“心头之痛”。 主要有两种表现:

1、怀疑与退缩。一些青年教师觉得自己刚刚毕业,没有经验,家庭育儿经验更是缺乏,因而总怀疑自己说的话家长是否愿意听,自己提出的要求家长是否愿意照着做。这些潜意识中

的想法在行动上表现为,在与家长实际接触中不知如何说活,甚至还未开口脸就先红了,或者尽量避免与家长打交道。

2、定位不准,难以获取信任。由于没有做家长的体验,体会不到父母对子女的那份情和爱,因此在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怨言:“某某小朋友的家长真难缠,今天孩子离园时有点不高兴,便夹兴师问罪,怀疑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吃了什么亏”;“某某家长更厉害,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欺负小朋友,受了点委屈回去告状,已经跟她讲清事情的缘由经过丁,还要叫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寻根究底,好像天底下只有他家孩子最宝贝似的,烦死人了”„„青年教师遇到此类问题时,情绪易激动,不能冷静地从家长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又不善于与家长及时沟通,所以常常会因误解而导致家长不满。

三、调整

那么青年教师如何克服自身不足,发挥自己的有利因素,更好地与家长协调,提高家长 工作的实效呢?针对我们中班组青年教师多的特点,我开展了以下工作:

1.利于非式教研活动15分钟定期培训,由成熟型教师轮流介绍自己的家长工作心得,从聆听成熟型教师的一个个家园关系案例中分析,摸索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与措 2.师徒接对,答疑解惑:通过组内成熟型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师徒接对互助,在实际工作 中给予青年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

3、开展“提高青年教师与家长沟通能力”专题研讨,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理论,给青年教 师提供家教指导的理论支撑。

四、启示

需要加强青年教师家长工作的几个能力:

l.反思能力:面对家长的不信任,青年教师也要进行深刻反思,是否因为自己在工作中不够主动,是否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是否自己没有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等。反思自己才能发现存在的不足,才能有针对地锻炼自己, 完善自己。同时,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向他们学习做家长工作的技巧,迎头赶上,相信会赢得家长的信任。

2.抗挫能力: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经验少,在处理家长工作中难免会有不足,这是构成青年教师家长工作失利的内因;而来自家长方面的挑剔、对青年教师的不信任是构成青年教师家长工作失利的外因。面对挫折、困难,青年教师要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面对困难迎头赶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赢得家长的信任。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青年教师只要具备了这种不怕困难、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决心,就一定能出色地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对你刮目相看。

3.交往能力:幼儿教师的工作不仅是教育孩子,还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家园配合才能更好地使孩子获得发展。和孩子打交道是一门学问,和家长打交道也是一门学问。青年教师在和家长交流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带着消极情绪面对家长,用词都要经过反复斟酌。要善于捕捉家长随意中说出的话,即使发现家长对自己有误解,也不要盲目地否定自己或对家长产生戒心,应了解家长的心思,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时机,与家长开诚布公地交流,才能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老师,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总之,家长工作是细致、耐心、持久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认真对待。即使面对家长的不信任、不理解,但我坚信,真诚是解除误会的良药,只要我们是以诚相待,遇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用宽容的心态给家长逐渐理解自己的时间,以爱心去面对每一个人,以教育技能技巧去引导家长,相信家长会放心地将孩子交到年轻老师们手中的。

第14篇:幼儿心理学案例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幼儿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叫他不理睬,醒后完全遗忘。请回答,1,该小儿发生了哪一种睡眠障碍?2,分析其发生的原因?3/应怎样预防?

1.夜惊

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夜惊又称睡惊。患者睡眠中突然坐起,一声尖叫,伴有植物神经征象,如心跳、呼吸加快、大汗淋漓。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和窒息感,偶然有幻觉,如见鬼一般。每次发作约1-2分钟,早上醒后一般无所记忆。这一点和梦魇不同。儿童多见,大多数在长大后自愈。成人患病者常有焦虑症,或可能存在未查明的内脏疾病。治疗可用心理辅导与药物安定

2.病因:

一、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如蒙头睡觉、俯卧睡觉、趴着睡觉,或者两手压着前胸,这几种睡姿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容易引起夜惊。

二、白天或临睡前过度兴奋。如白天休息少,在户外奔跑玩耍或受到惊吓、责骂或睡前看过分紧张、刺激的影视而引起大脑过度兴奋,晚上睡觉时就容易发生夜惊。

三、癫痫。极少数的癫痫患儿发作在睡眠时,除全身肌肉抽搐外,还有胡言乱语、哭叫吵闹等表现。

3.虽然夜惊的诱因很大程度上是生理发育的因素,但父母们还是能够科学地帮助孩子尽量避免出现夜惊症的:

* 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等),能够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并得到充分的休息。

* 帮孩子放宽心。排除了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们就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发生,从客观上解除孩子心里的压力。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在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孩子说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也往往能让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 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动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

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

音乐欣赏, 少年儿童, 情感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是最常见的视听联觉,即在声音刺激下产生的视觉形象,通过审美的听觉活动,对审美对象产生或是愉悦、或是痛苦、哀伤、恐惧等心理反应。如《美丽的太阳花》、《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等少儿歌曲,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明亮的音调会使少年儿童槽不自禁地进入歌曲的情境之中,引发愉悦心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一首用不同乐器的演奏来描绘和刻画人物、动物的性格、动态和故事情节的乐曲。其中主人公彼得是用弦乐演奏来表现的,那明快活泼和富于进行曲的曲调,给人以异常清新的感觉,描绘出了彼得的聪明可爱和勇敢。当三支圆号以浓重的和声奏出阴森可怕的狼嚎时,使学生会顿时感到毛骨惊然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可见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的变化,会使一首乐曲的情绪、形象等发生变化,它带给欣赏者的情感联觉不尽相同,所受到的教育也就不同。就是在同一首作品欣赏之后,学生表现出的联觉反应也是有差异的。这些足以说明,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喜、怨、哀、乐是随着乐曲所提供的情绪特征而产生着不同的情感联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发学生的知觉形式直接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使情感意识得到升华,以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陶冶。

第15篇:幼儿博学案例

主题案例:小猴卖圆

(二)

活动四:观看录相:动物世界

下午,我和小朋友们来到电教室,观看录相《动物世界》,小朋友们看的很仔细,看后又编出了老虎、狮子、猴子等动物的一些动作。下面是小朋友们创编动作时的讨论:

●老虎很凶,脸上应该这样(边说也做出很凶、很严肃的样子)。

●老虎的爪子很厉害,可以这样摆(小朋友边说边把手摆在胸前,旁边的小朋友纷纷做出同样的样子)。

●小猴子用爪子抓痒,抓痒的动作很快。(有的小朋友在一旁用手在耳边学着猴子的样子抓痒)

„„

反思:幼儿的一切创造应该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认为带幼儿去饲养角看动物,看录相《动物世界》的办法很好,不仅能使小朋友认识小动物,还能够帮助幼儿开阔创造思路,使幼儿创编出新的动作。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将多为幼儿创设实地观察与实际感受的机会和环境。

活动五:设计、制作奖牌

通过去饲养角看动物及看《动物世界》录相,小朋友们基本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动物的特征去模仿。为进一步激发幼儿创造兴趣,进一步完善幼儿表演技巧,我向大家建议开个“动物扮演大赛”,得到了小朋友们的同意。我问大家:“怎样评选优秀小演员?”梅雨轩说:“老师来选!”万子昱却说:“不!应该大家选,同意的就举手!”。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同意,最后被采纳。我问:“那给优秀小演员发什么呢?”小朋友们提到了小贴画、五角星、奖牌等。经过讨论小朋友们表示要制作成圆圆的、用绳子穿起来的样子,金黄色发给表演最棒的小演员,其他的小朋友发给粉色和绿色的。在美工区,我请小朋友自愿参加此项活动。小朋友们制作奖牌时,我提醒到:“你们想一想,怎样使我们的金牌更漂亮些?”小朋友们说:“画上边”、“贴上花边”我拿出一些绉纹纸,请他们自己动手贴花边。他们有的贴出花瓣式的花边,有的在边上贴了一圈边,还有的贴出五彩的花边。这样幼儿的制作活动丰富有趣了很多。

活动六:头饰制作与“家禽”、“家畜”认知活动

在前几天的讨论中,有些小朋友说在表演时戴上头饰好。于是,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开始制作动物头饰。幼儿在制作头饰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交流着。“你画的牛角不对,牛角应该是弯的”、“鹅的头上有红帽子”、“马的耳朵小,不应该画这么大”„„

我发现小朋友们对有些动物的认知不够清楚,所以,拿出了一些动物图片,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在观察中,小朋友们加深了对牛、马、鸭、鹅的认识。头饰制作活动结束后,我利用图片,又引导他们认识了家禽、家畜。之后我们一起制作了一些家禽、家畜的卡片。在活动区有的小朋友玩起了家禽、家畜分类的游戏,有的小朋友制作了一个“小农场”,他们还开动脑筋,让“家禽”、“家畜”在农场“走”动起来,创编起故事“农场里的故事”。

反思:教师是孩子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当孩子在某个问题上,徒费力气且活动难以朝深度及广度进展时,教师应适当给予引导,帮助孩子聚焦问题的关键点或难点,引发孩子更有价值的学习)。

活动七:动物扮演大赛

今天要开“动物扮演大赛”了,小朋友们非常高兴,也非常自信。喝过水后,他们自己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有的安静地等待着“大赛”的开始,有的则练习着做模仿动作。

“大赛”开始了,小朋友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表演了起来。在表演过程中小朋友们非常投入,非常大方。“大赛”后,大家开始评“优秀小演员”,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张启迪扮演的小鸭子好”、“佟晓宇的小马跑得很像”、“佟晓宇扮演的小老虎凶”、“叶晨扮演的小老鼠很神气!”„„经过大家的选举,选出了张启迪、佟晓宇、叶晨、李力然、于兆博、梅雨轩等十五名小朋友为“优秀小演员”,给他们挂上了“金牌”,其他小朋友挂上了粉色、绿色的鼓励奖牌。

反思:在制作奖牌,参加大赛,进行相互评价等活动中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始终很高。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以上一系列活动符合了中班幼儿竞争意识开始萌生的特点。

活动八:小动物加工厂

前几天,有的小朋友说要想让故事表演更游戏更有意思,应该布置出漂亮的小猴连锁店。教育活动一开始,我提出“小猴的商店里应该有什么?”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应该有游泳圈、皮球、蛋糕、西瓜、苹果、饼干、方向盘、车轮、镜子„„他们说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圆的东西。我又问:“我们现在没有这些东西怎么办?”小朋友们说:“我们把它做出来”、“我们办个小动物加工厂”我说:“游泳圈、皮球、蛋糕、方向盘、车轮这些东西能在一个加工厂里加工出来吗?我们应该怎么加工呢?”“先做吃的东西,然后再做用的东西”“也可以先做用的东西,再做吃的东西”“开个面包房,来做吃的东西”“我们开个红苹果面包房!”“绿西瓜面包房,黄桔子面包房”。最后,李力然提议的“红苹果面包房”被食品制作组采纳。我问:“那加工用的物品的工厂,应该起个什么名字呢?”万子昱说“我想出来了,叫一汽大众汽车集团!”我提醒说:“这个名字已经有人用了,我们想一个没有人用过的新名字”万子昱又说:“那就叫熊猫第一汽车集团!”,其它幼儿纷纷表示同意。

根据幼儿的兴趣,采取自愿分组形式我们开始了“小猴连锁店”物品加工活动。

▲“红萍果面包房”组的制作活动

李力然等小朋友选美工区为他们的“红萍果面包房”。我建议小朋友们先布置加工厂的门面,以有利于今后的继续分工制作。小朋友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他们提议到:“画些苹果、面包贴在上面”“请老师写上面包房三个字”“再画上蛋糕、饼干贴上去”„„

我和小朋友们布置完门面后开始制作起了各种点心。有的用橡皮泥制作“夹心饼干”、“三层饼干”、“水果蛋糕”等,有的用废旧纸盒剪出饼干、糖葫芦等。水果制作完后小朋友们及时送到小猴连锁店的柜台上。

▲“熊猫第一汽车集团”组的制作活动

“熊猫第一汽车集团”的“设计师”们经过商量,选定了睡眠室门旁边为他们的“厂址”。之后,小朋友们不知道该干什么。我提醒到:“每一个汽车集团的门口都有一个很醒目的牌子。你们知道那些牌子是干什么用的吗?”小朋友们纷纷说:“那是工厂的名字”“大家一看这牌子,就知道这是什么厂了”我说:“那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汽车集团的门口怎么布置?”小朋友们互相商量了起来:“画一个大熊猫,还要写上字”“写上熊猫汽车集团”“画几辆汽车”。小朋友们商量好以后,就开始动笔画,布置“熊猫汽车集团”的“门牌”。他们画出了敞篷车、面包车、小轿车等。他们还在“厂”里运用废旧材料制作了许多车轮、镜子、方向盘等汽车零件。活动后,小朋友们非常高兴,逢人便介绍这是我们的“汽车集团”,“当心点,别碰着汽车”。万子昱、倪子众坐在“熊猫汽车集团”门口,看了又看,迟迟不肯离去。家长来接时,又骄傲地介绍起来?quot;这是我设计的车,我是总设计师“。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份快乐,一份满足和一份自信。

▲”小小建筑队“组积木搭建活动情况

今天,小朋友喝过水后,张郜、彭耀民、彭耀天、曹子睿、张泽国五位小朋友得意洋洋地对我说:“李老师,我们要搭建高大的小猴连锁店!”可是他们发现“楼房”总是倒,不知如何是好。我说:“你们看,下面只有两个柱子,太窄了,你再添上两个柱子,看还倒不倒?”张郜、彭耀民在我的建议下,“楼房”下面改用四根柱子,结果楼房没有再倒。另外,我见楼房很矮小,就提议道:“把积木立起来搭,你们看看搭出来的楼房是不是高大些?”经过尝试、努力,“小小建筑队”终于搭出了漂亮的“小猴连锁店”。这时,我又问道:“光是有孤零零的小猴连锁店,好吗?”“还应该有其他小动物的家”“应该有树、草和花”“应该有车站”。“小小建筑队”开始搭建起“小动物的家”„„

▲布置“小猴连锁店”

活动区游戏时,于兆博、李力然、杨玉超来布置起了“小猴连锁店”。杨玉超说:“把桌子摆在暖气前面当柜台”(于兆博、李力然同意这样摆)。于兆博、李力然把一些“商品”分类摆在“货架”上。这时,于兆博提议道:“暖气上放一块纱巾就好看了。”我说“这个方法很好,这样既可以挡住暖气片,又可以使”货架“更漂亮”。于是任老师和于兆博、李力然一起在暖气片上挂了一块粉色的纱,杨玉超在柜台上重新整理起各种蛋糕、点心来。

反思:通过此次活动我对以下两点感触很深:一方面是教师应是引路人,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能够拓宽幼儿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是在幼儿的制作活动中废旧材料提供的丰富性很重要。为“红苹果面包房”制作组教师能够及时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幼儿的制作会更加丰富。

活动九:召开“小猴卖圆”故事表演会

在大家的努力下,“小猴连锁店”都布置好了,圆形的商品也有了。于是,今天我们开起了故事表演会。方晓千扮演小猴子,带着小猴头饰,高高兴兴地边作动作边说着“我是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去上班”,走进“小猴连锁店”。进入方晓千整理起“商品”来。于兆博学着小鸭走路的样子,一摇一摆地朝“小猴连锁店”走去,她边走边说:“我是一只小鸭子,小呀小鸭子,今天我去买东西,心里真得意。”“小猴,你早,我想买一个圆圆的,可以用来梳头发的东西。”小猴说:“噢!我知道了,你要买小镜子,给你!”“谢谢!”“再见!”“再见!”„„

小朋友们的表演博得了大家的掌声。

故事表演结束后,赵燕清等几位小朋友戴上头饰,蹲在“小猴连锁店”前面,让我给他们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反思:幼儿戴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头饰,进行表演后留个影儿,能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份成功、自信、骄傲、快乐。以前我没有尝试过这样的方法,今天赵燕清的请求和小朋友们在照相时开心的样子提醒了我:在教育中,真实的、生活化的方法是很值得我们运用的。

活动十:扩编故事

故事表演会结束后,幼儿表演故事的兴趣没有减弱。相当多的幼儿一到活动区游戏的时间就到表演游戏区进行表演。前几天,我看见有些小朋友在玩“小猴卖圆”的游戏时,还添加了一些小动物,使“小猴卖圆”的故事更好听了。于是今天我建议这些小朋友把他们编的《小猴卖圆》表演给大家看。表演后我“又有那些小动物来到小猴连锁店了?”他们说出了有小朋友、小狮子、小牛、大公鸡。这时,张启迪说:“老师,我编了一个小猴卖方的故事!”当张启迪把故事讲完后,我向小朋友们提问到:“小猴连锁店里还可以卖哪些东西?”于兆博说:“小猴连锁店里还可以卖三角形的东西!”万子昱说:“小猴连锁店里还可以卖梯形的东西!”小朋友们说出了很多。我请小朋友们讲了他们重新改编的故事后,又提问到:“我们用什么办法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呢?”“用录音机录下来”“把

故事画下来”“用摄象机摄下来”由于我没想到幼儿会提出录音、摄象等要求,没有准备好这些设施。因此,我说道“你们想的办法真好!现在我们把你们编的故事画下来,制作成故事图书。”在我的建议下小朋友们绘画起了自己编的故事。经过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故事图书“小猴卖圆”已经制作了出来。活动区游戏时有的小朋友还不时地翻阅。

反思:在此次活动中我及时抓住幼儿的随意性创造行为,启发、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小猴连锁店里还可以卖什么?”,引导幼儿将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图形编进故事里,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分析、整理生活中三角形、梯形等各种几何图形都有些什么物品,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由此,我认识到教师适当的提问可以启发、促进幼儿更加有价值的学习与思考。另外,在活动中幼儿也提到了希望用录音、摄象等方法保留他们的创造成果。他们的这些建议是合情合理的,对于鼓励、激发幼儿创造兴趣有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设备没有准备好没能给予满足。主题活动结束后的整体反思

自从开展关注幼儿兴趣,开展方案式主题教育以来小朋友们活动的自主性、兴趣性大大提高。在幼儿兴致勃勃活动中不难发现其新兴趣点。在“小猴卖圆”主题系列活动中,我们和幼儿一同游戏,遇到问题一起讨论如何解决,我们真实地感受到孩子们确实很能干,他们会互相学习,并不断创新。开展完此次活动后我认识到在下一次活动中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阅读有关如何指导幼儿故事表演游戏的书籍,丰富自己此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

2、教师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幼儿故事表演游戏的审美教育价值,如,在此次表演中适当穿插音乐,幼儿的活动兴趣及表现力会得到更好的增强,活动效果及价值会更好。并且能在此次活动中尝试自然地渗透音乐方面的教育,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整合性;

3、幼儿的故事角色表演游戏需要情景化环境的支持,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而且其中蕴涵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与教育内容,即幼儿积极发起或参与情景环境创设的过程就是幼儿发展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今后活动组织中我会坚持注重游戏情景化这一环节。

第16篇:幼儿课堂教学案例

一辆“长瘤子”的汽车

——美术写生创作教学案例

一、引言

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一把圣火”。儿童期是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期,写生、想象画等各种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经,这种活动能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与自由的空间,幼儿在写生活动中能加深视觉印象,提高观察力,不断积累与丰富感性经验,为想象奠定基础,点燃“创造的圣火”。

二、背景

在传统的美术活动里,教师一般根据造型技法的难易程度,由简单入手,进行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师往往在教学中辅以范画,图片或教具来丰富幼儿的视觉感知,并要求幼儿以此为参照和模板,并手把手的教幼儿学会有关的造形技法。殊不知幼儿模仿力强,特别是大班幼儿,在他们没理解事物空间关系、透视比例的情况下,照样能惟妙惟肖的将范画作品临摹下来。以模仿为主,以画得像不像为评价标准,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忽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感受力及表现力,无形中就把幼儿束缚在教师设定的一种模式,一个框架里,大大地限制了幼儿的发展,导致幼儿作品单一,缺乏个性。一旦脱离老师的指导和示范,自已就不会画,不会创作,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重视幼儿美术作品的结果,忽视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体现在只重在培养技能,而对幼儿活动时应具备的浓厚的兴趣,认真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等这些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缺乏引导与肯定。

三、问题的出现与解决

一天早上,阳阳把在家画的一张画带到幼儿园,并把自己的画贴到作品栏里。吸引了不少孩子围观,七嘴八舌地议论。 “这张画是谁画的?可真好看!” “是阳阳画的。”

“这么热闹,阳阳你画的是大马路吧?” “是啊,我昨天晚上画了整整一夜。” “阳阳,这是什么?”

“这是我,后面是我爸爸,我们骑着一辆摩托车回家时,大马路上人很多,数也数不清。”

“我知道了,阳阳,这一定是人太多了,汽车上人太多轮胎都给挤破了!”

“不对,这是一辆往那边开的车子,这四个是车的轮子。” “阳阳,你看错了,往前开的车子看不到四个轮子的。” “对,只能看到两个轮子。”

“不对,我画的是对的,汽车就是有四个轮子的嘛。”

“你,错了,我上次看到一辆车子在我面前时,只看到两个轮子,你这样画汽车像撞了个大包。” “哈!„„阳阳的汽车长瘤子啦!”

阳阳被小朋友说的气呼呼,原本得意的心情一下阴了下来,他连忙找到我,讲述着关于小朋友笑他画的长瘤子的汽车。

我走过去看了看画,心里早已明白(阳阳没有理解不同方向驶来的车,由于角度不同,看到的轮胎是有变化的),但我没有直接说谁对谁错,看到孩子们争论不休,我说:“这样吧,咱们背上画板,到大马路上好好看清楚吧!这样就知道谁说得对,谁说的不对了。”

于是孩子们背上各自的画板,带上各自绘画的工具,排着队伍出发了,我带着阳阳他们来到幼儿园不远处的三叉路口,安排他们坐在三叉路口的人行道边,面朝路口进行观察,这个角度能看到四个不同方向行驶的车。我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不同方向行驶的车,到底能看到几个轮子,这些轮子又是怎样的。 (孩子们仔细观察,纷纷议论起来)

“老师,我看到左边开来的汽车只能看到两个轮子。” “老师,右边开来的汽车也能看到两个轮子。” “是前面两个轮子还是后面的?” “是一前一后的两个轮子。” “我们能看到什么形状?” “圆形的!”

“对,是一边的轮子!那么我们看到这辆车转弯时,咱们能看到是不是这两个一边的轮子了?” “不是了,变成后面两个轮子了。”

“刚才前面一个我们看到的现在还能看得见吗?” “看不见了。” “为什么?”

“被后面两个轮子挡住了。” “现在这两个轮子是圆形的吗?” “不是圆形。” “有点长方形的样子。” “是不是这轮子被挤扁了呢?”

“老师,这辆向我们开来的车也是这样,前面两个轮子是有点长方形的,但是转弯就能看到圆圆的轮子了。”

“噢,我们明白了,车子开的方向不同轮子看到的也不同。” “对,有的被挡住了。”

阳阳:“老师,我知道了,向我们开来的车,不是四个轮子都看得见的!只能看到两个,而且是有点长方形的了。” “嗯,阳阳说的真好!” “老师,我想重新画过了。”

“行,那我们今天就画《大马路上》,你们先仔细观察这条路是什么样的,有几条马路组成。” “三条马路组成。”

“你可以在纸上规划一下,也可以画不同的,三岔路,十字路或一条直路、斜路,你喜欢怎么样,怎么好看就怎么画吧。”(幼儿自己设计路口,教师巡导,及时进展示幼儿设计的路面。) “现在你可以添上你想画的马路。”

“老师,我可以画些树吗?可以画得和看到的不一样吗?” “可以,尽量丰富你的画面,不要空空荡荡的就行了。” “老师,我还想画马路上没有的车,可以吗?”

“可以,你可以想象,但注意,车行驶的各种方向,要有一点次序顺序,否则可要出乱子喽!” “嘻嘻,明白了。”

“需要老师帮忙的小朋友,随时举手,看仔细了想好了可以开始了!” 一堂写生课,孩子们在议论观察,想象创作中完成了一幅幅个性独特的画。

四、反思

这节美术写生活动课,是一堂有趣生动,很有特色的写生活动。本次活动是以情境设问法,定向观察法展开的。美术写生课的主题并非完全由老师确定,也可以由孩子从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内容中寻找。来源于孩子感性经验的题材,这样才能贴近孩子的世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绘画感兴趣,老师营造的写生氛围是轻松快乐,自然而然的,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幼儿充分表现的空间,允许幼儿的个别差异,以及个性化的出现,没有课堂中的范例,以及教师为中心的教条,一些美术的技能技法在观察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使孩子更有成就感和自信心。老师如果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提供枯燥单一的范例图片,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这样会扼杀儿童潜在能力,创造力与积极主动性,而要让他们有充分时间和机会展示自己的想象与感觉。因为绘画时孩子们是相当投入的,它是孩子另一种表达内心的语言,表现对这世界的认识与看法的途径。能让幼儿有尝试错误到顿悟的内部变化过程,使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更为内化。幼儿熟悉理解了事物的大小关系、前后关系、遮挡关系,才能更好更自如地表现事物。否则,传统绘画教学是;教师怎么画,孩子依葫芦画瓢,缺乏想象力、生命力,造就出一台台“复印机娃娃”来。此外,教师对于幼儿绘画作品中出现的问题,不要以自己成人成熟的眼光去对待、去否定,应多给予孩子解释说明的机会,争论的机会,采取讨论方式对待绘画中的不足。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如:讲讲你的画好吗?为什么这么画?你觉得小朋友的这幅画怎么样?你喜欢它的什么 地方?为什么?如果你来画,你会在哪些地方有所不同?等等。因为评价的结果是暂时的,这个结果要以能使儿童得到启发、鼓励和教育为目的,从而激发幼儿更加努力,兴致更高,就会创作出更好、更完善的新作品。

总之,一幅幼儿写生作品是否成功,并不在于是否画的逼真,构图是否完全合理,不需要照相机式的作品,而在于这幅作品是否体现真情和创造力。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能否把储存的信息及经验等加以总结,发挥出新的创意。而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才能的有效途径,“快乐写生创作”活动更能接近幼儿世界,适合幼儿的发展,是一项真正游戏化的美术活动。

**************** *课堂教学案例 * *********************

一辆“长瘤子”的汽车

——美术写生创作教学案例

李翠英

第17篇:幼儿德育教育案例

幼儿德育教育案例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从教幼儿教育多年,关注幼儿德育教育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神圣职责。那么如何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正确引导,细心呵护,让孩子的健康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案例。

有一次,在数学活动中,我请一个小朋友马龙上来操作,孩子做完后回到位置上,只听见“啪”的一声,孩子摔在了地上。旁边立刻有几个小朋友捂着笑了。当摔跤的孩子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后面的一个小朋友就说了:是王一博把他的小椅子故意移掉的。还有一天带孩子们去多媒体教室观看恐龙的课件,在回教室的路上,有一位幼儿不小心滑倒了,刘泽宇看见了,马上冲上前去,原来以为他是去扶起那个小朋友,但意想不到的是他乘机也滑了一下,趴在那个小朋友身上了。把那个小朋友压在身下,其他几个调皮男孩子也学他的样,一起跟着压下去,使得最下面的一位小朋友哇哇大叫。

在我班上,还有一名“特殊”孩子叫刘然,他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刘然的脾气很倔强:平时同伴间有了矛盾,老师如果不帮他,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与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令你无法收局;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捡到东西就扔就甩。有一次让我震惊、担心了许久。记得是在收拾玩具,准备解便洗手吃午点了,我看见他拿着玩具绕转圈地追着苏延乱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劝,边拿掉他手中的玩具准备放好。谁知,刘然却一反常态地拉着苏延就是使劲地捶打,还一个劲地喊着:“要你抢我的玩具,我不吃午点了,我讨厌你们„„”说完就往外冲,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

分析:上述案例表明孩子的“自私心理”严重,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没有考虑到别人的痛苦。这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往往就会缺少玩伴,大家都不喜欢跟他们玩,缺少爱班级、爱集体的情感。等他们长大

更谈不上爱集体、爱祖国的情感了。这些现象表明,我们在德育中要让孩子知道,爱是双向的。别人爱他、关心他的同时,他也要爱护、关心别人,培养孩子良好的爱的情感。要想让孩子健康发展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教师与家长携手,达成共识。

原来,刘然父母工作忙,从小就是姥姥一人照料他。刘然调皮,爱捣蛋,腿脚有点不方便的婆婆,总是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非常的溺爱孩子。平时,在家里,刘然不吃饭,姥姥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姥姥从来不会骂孩子,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的。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索性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让为所欲为。于是,刘然只要稍有不顺心就赌气不吃饭或者摔东西,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妈妈气不过打了孩子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刘然的嚣张、任性。为了尽快改变刘然,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具体做法:

1、家访时我带上一些自制的小玩具,利用玩具的魅力吸引刘然,让他能愉快的接纳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2、在与刘然的父母交谈时,我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刘然不良性格的严重性,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

3、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早已准备好的幼儿教育杂志,使他们知道教育孩子必须家园同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行为。

二、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性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不让孩子钻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会

最终达到目的。在这学期里,我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家园共唱一个调,注意经常保持联系。

具体做法:

1、当家长感到疲惫无力过问时,我就上门家访,把意见对策送上门,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动,保持家园的一致性。

2、当孩子取得了小进步,家长兴致较高时,就通个电话简单扼要的讲明下一步计划,同意意见,双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以防孩子出现反复。

3、当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三言两语无法讲清时,我就写纸条,讲明事发原因,我的处理意见,并劝孩子的父母双方统一意见,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坚持家庭之内、家园之间唱一个调。

4、过一段时间后,我与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组之处,探索新方法。

通过我与家长双方的不断努力,几个孩子变了,变得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了,学习也认真了,会唱几首歌曲,会背几首古诗了,还很听话。

第18篇:幼儿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祥祥是全园闻名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不爱学习,常搞破坏,等等。尽管他母亲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 学期总目标:

通过创设“小老师”“小帮手”等机会,逐步增强祥祥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祥祥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

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正确对待祥祥的攻击性行为。

2、逐步增强他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第二阶段目标、措施:

1、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2、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祥祥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幼儿个案追踪记录

第一阶段:(3月18日)

祥祥是我班的淘气鬼,也是全园闻名的“皮大王”,手脚一刻不闲,屁股坐不住小椅子。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一会儿碰碰积木,一会儿又惹惹小朋友;活动时,更是横冲直撞,蛮无约束。一天之内,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推我”……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宁。这一天玩游戏时,祥祥又管不住自己,抢了小朋友的玩具,被抢的小朋友委屈得大声哭泣,他却瞧着自己的“杰作”,直乐得大笑。我又气大恼,真想狠狠训他一顿,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说服教育:和同伴一起玩才是快乐的,不要独占玩具,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友爱……”他默默地低下头,看似有所触动,我也暗喜这一次终于收到成效…… 4月10日

祥祥非常敏感,他往往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反应。他的攻击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如:走路时,他会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画画时,他会冷不丁地到别人脸上画一条线;高兴时,他会突然打别人一拳……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不知道。问他对不对,他会承认不对。 第一阶段小结:

看到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当他稍有进步时,我便马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另外,我认为祥祥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特征可能与成人的过多关注有关。他已习惯于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一旦别人注意他,他就会感觉被忽视,就会作出一些过激反应(包括侵犯行为)以引人注意。所以,我常常\"故意\"不去关注他的举动,逐渐使他也\"忽视\"自己。 第二阶段:(5月9日)

今天户外活动时,祥祥站在台阶上挥动着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的真好,真象一个小警察。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了头。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 6日5日

祥祥的攻击性行为使他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太协调,小朋友常常出于害怕而疏远他,满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击性行为来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

为此,我尽量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如当他带来蜘蛛侠玩具时,我就专门请他介绍、演示玩法并指导同伴玩;当他把散了好久的拼图整理好时,我便夸他手巧,让全班小朋友向他学习;当他从家中带来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时,我就立即把它装饰在教室里。通过种种办法,使他逐渐树立自信,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学期小结

通过我的计划的实施,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他不仅渐渐地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还经常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教具、摆放桌椅等。由此可见,老师通过种种办法可以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让他在孩子们中间拥有一定的威信、让大家真正地亲近他、接纳他。

文绍青

第19篇:幼儿心理健康案例

幼儿心理健康案例

分析对象:葛昶

年龄:5岁 性别:男

好动,不怕人。在幼儿园不听老师的话,上课乱跑,不能很好参加集体活动。但学东西还可以,挺聪明。但在家一个人时挺好,能安静的看书,玩玩具,看动画片,而且坚持时间挺长,至少在半小时以上。在幼儿园的表现有点像多动症,但在家的表现又不像,因为他对感兴趣的东西能坚持较长时间,比如听故事,看动画片等,做作业做的也挺好的。

个案分析及指导策略:

任性的形成原因:

任性是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幼儿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幼儿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做出有利于他人(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幼儿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要求与脾气。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同时,幼儿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愤怒的情绪。一次情绪失控对身心影响不大,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了。

那么,造成幼儿任性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1、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孩子任性时家长的态度如何,家长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等等,这是关系到孩子是否任性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在知识方面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幼儿的消极创造性行为。

2、同伴交往机会缺乏。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同伴的缺乏,导致幼儿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由于亲子交往常常炒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造就孩子。在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情景里,如不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就会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 教育策略:

1、明确要求,预防在先。家长平时对幼儿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2、家长教育孩子的要求、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家长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的任性会越演越烈,很难得到改正。

3、采用“负强化”的方法。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幼儿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从而使他们更任性。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负强化”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第20篇:幼儿家庭教育案例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背景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家长对子女的百般溺爱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设法给以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理应被包容、被关爱、被保护的依赖型人格,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即“任性”的习惯。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描述

又到吃饭的时间,我们一家人正吃饭。家里养的小狗从门缝里钻了进来。儿子见了就要把它赶出去。我说“你快吃,不要管它。”儿子一下就赌气了,说“: 你不把它赶出去,我就 不吃饭了。”我听了就很生气,训了他几句。儿子不但没听我的,反而哭着跑了出去。我妈妈见了就把小狗赶跑了,并把儿子连哄带诱拉了回来。而且还当着儿子的面说我什么什么不好,儿子才不哭了继续吃饭。我与儿子的“较量”又以儿子的获胜而告终。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面对现代家庭中这样常见的事例,我不免思索: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孩子的任性是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2 至7岁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点,从另一面去思考问题。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这样的特点,儿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难改变。

其次,孩子的任性还是父母长辈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如今的家庭中,除了孩子的父母亲,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况且他们还认为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给孩子吃好点、穿好点、玩好点是应该的。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正因为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我们的独生子女们才更加会“撒娇”。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指导

分析了原因后,我认为要改善现代家庭独生子女“任性”这一普遍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家长在孩子面前应保持一致,否则不仅要求无法实现,降低教育效果,而且会产生不良的作用,让孩子更任性。因为他有“靠山”。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对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尤其要从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别人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是为你好”等这样简单地说教。从而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将某种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

3、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和子女感情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的合理要求表示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说的不对,也要道理说服。

当然家长本身的为人处世和以身作则是最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训同样是不变的道理。

幼儿案例型论文范文
《幼儿案例型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