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育人为本议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24 15:02:1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我县教育事

业科学发展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总结

1. 教育强县战略进一步深化

按照地委提出的“硬件建设最先进,配套最完备,环境最优美,管理最科学,质量最好”的 “五最”标准,科学谋划和设置全县教育整体布局。结合我县实际,确立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乡村为辅助、以集中办学为突破的整体思路,逐步实现教育权责制度化、规范化,拓展工作重心下移和重要关口前移,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共同推动教育强县目标实现的良好氛围。

2. 全县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卓有成效

近年来,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对口援建省、市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下,墨玉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教育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建立依法办学、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联系,着力构建家长式学校,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孩子的成长,参与学生的教育;对乡镇学校实行简政放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突出以乡镇管理,业务部门指导,政府统筹协调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使全县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3. 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我县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近年来,中央、自治区、地委和县委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现状,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长足发展。按照“三个增长”要求,各项经费按月足额向学校拨付。2011—2012,年共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5704万元,寄宿生生活费807.3万元,校舍维修资金1015万元,学前双语2321.13万元,营养改善资金4953万元。较2010年增长76%,较2011年增长55%,有力地保障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得到改善。

4.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打牢教育基础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就目前而言,我县稳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保证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

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我县按照“初中扩大规模、小学相对集中”的思路,积极稳妥地科学规划、调整中小学布局,逐年逐步使全县中小学校布点更为合理,资源进一步优化,力争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二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基本形成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的学校布局结构;三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校长、教师交流调配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乡、校际之间教师队伍在知识水平、年龄和学科结构等方面基本均衡。四是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不明显;双语教学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较高质量的需求。五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得到切实保障,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办法,逐年提高,择校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校园安全卫生责任、措施落实到位,无重大安全、卫生责任事故;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有序,做到教育理念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特色多样化。六是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明显缩小。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基本形成,学生在德、智、体、美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相对均衡。

5.重视并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健全安全 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 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以“一反两讲三促”、“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实践活动为载体,紧密结合实际,确定了“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促教育发展,促校园稳定,促校容校貌改观”思路,全面推进各项活动深入开展,严格学习讨论,做到“人人发言,个个表态”,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网格化” 值班备勤,各学校组建周边环境安全巡逻队,早晚不间断巡逻,配备必要的装备,构建 “网格化” 巡逻体系,保障校园周边的安全稳定,确保出现情况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并处置;全面落实保安人员的配备,按照县城学校6名、乡镇学校4名、村级分校2名的要求,共配备保安530名,壮大维稳力量,投入401625元为105所学校新增内外监控头420个,使网络监控在校园做到了全覆盖;按照校领导包村,教师包户的原则,对学生开展全面家访,将开展家访与惠民政策大宣讲、大熟知工作相结合,向群众讲清形势,讲清党的好政策,积极化解学生及家长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数据还待核实)

6.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政府和全社会都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和成长,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对长期在农村任教、贡献突出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一,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高尚事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把教书放在第一位。只有“教”才能成为“师”。教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只有教好书,才能育好人,以自己的学识、品行和人格,影响和塑造学生,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第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规范教师和各级各类校长的任职资格,严格准入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教师交流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提供保障。

第三,改革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研究完善教师编制标准。中小学教师的编制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标准,能够满足当地教育发展需求。严禁挤占、挪用教师编制。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完善符合村小和教学点实际的教师职务职称评定标准。推进学校和教师人事管理改革,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聘用机制。

第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师薄弱问题仍是当前突出问题。要继续探索建立补充农村教师的机制。要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并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要增加农村教师津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7.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

进一步巩固“两基”教育成果,县委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巩固“两基”动员会和“两基”检查通报会,高位推动“两基”工作开展,努力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的“控辍保学”常态机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学校积极配合,扎实开展大家访活动,使学前幼儿入学率达到96%,小学入学率99.66%,初中入率99.72%;加快“双语”教学,按照“积极、稳妥、有序”的原则,统一模式和理念,提前各个学段的衔接,着重加强双语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的水平,通过举办第六届墨玉县双语口语大赛、双语演讲、双语质量监测等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学双语用双语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充分遵学生的成长规律,因人施教,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热情。调动援疆干部的积极性,一帮一,一带一,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和传、帮、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举办示范公开课、选拨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通过检测,小学成绩比往年同期上升2.21%,初中上升3.3%;今年考入内高班,内初班学生共438名,较往年同期增加47人;考入乌昌中职班学生数量较往年增加87%;参加高考学生474人较往年同期翻一番,上线率达98.7%,较往年考入专科类学生数量上升276%,本科上升126%。(数据有待核实)

8.大力发展高中及职业教育、关心支持特殊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在提高一个人的素质、文化素养和人生观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高度重视“两后生”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用好教育惠民政策,力所能及地为高中学生家庭减轻家庭负担,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二是以富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就业为目标,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扩大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的覆盖面,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积极做好疆内外,内地省市各大职业学校的沟通,逐步建立资源共享合作机制,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三是以实现就业为重点,把中等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招生、培训、实训等各个环节上管理和教育,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基础,以提高技能为根本,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目的,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落实职业学校经费保障机制,有针对性的做好职业教育培训,使课程紧跟市场需求,促使全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政府已经规划和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

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 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

9.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

自治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县委、政府迅速成立机构,建章立制,协调各方力量,保证食品的安全。各部门,各单位严把食品入口关,各级各类学校利用现有条件,严格加工、配送、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食品的安全,通过板报,宣传画,主题班会等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国家改善新疆农村孩子体质的重大民生工程,增强群众对党的惠民政策理解与支持,使全县82566名农村义务教育学学生顺利吃上放心的营养食品。(还待完善)

几点思考

一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结果。近年来,县委一班人多次深入边远教学一线,班级教室,广大师生中间开展调查研究,理思路、定措施,解决教育实际困难,想方设法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民生开展。今年以来,县委四套班子领导两次专门听取教育工作专题汇报,明确教育发展方向,全力解决突出的困难,强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长期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摒弃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教育活力才能促进发展。去年以来,全县教育事业以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和程序为切入点,以丰富校园文化为载体,以推动各项工作标准化建设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建章立制,扎实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逐步形成按制度办事,按章办事意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教育事业的管理和监督之中,进一步凝聚人心,不断促进教育事业的正规化建设。

三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部门、各单位上下联动,狠抓工作落实的结果。各乡镇、各部门在事关教育的问题上,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力所能及地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实际困难,主动担当教育责任;广大教师埋头苦干,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服务群众质量,加大各项工作指导,保证了县委的决策部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贯彻落实。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问题,我县的教育基础还较薄弱,目前的办学水平仅仅达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阶段,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双语”教师“一缺两低”现象依然存在,初中升学率偏低,辍学现象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管理者水平还有待提高,各级各类校园布局还有待科学规划,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工作安排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突破,激发活力,努力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明确政府职责,完善教育体制机制,构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教育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教育资源。改革农村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把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检验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搞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相结合,着眼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充分考虑城乡差别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把整体部署和尊重基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地各校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组织领导

鼓励和支持教育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改革发展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把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

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坚 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统筹制定试点方案,统筹推进试点实施,统筹进行督促检查,统筹开展宣传推广,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事业 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各级 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3.进一步打牢校园稳定基础

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一反两讲三促”主题实践活动,筑牢广大师生的思想基础,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和宣传,增强广大师生安全防护意识,通过法律常识进课、法制宣讲等活动提高广大青少年明辨是非能力,让其明白哪些是合法、哪些是违法。要切实以教育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切入点,继续加大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力度,联合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校内外环境治理,营造求知好学、团结进取的氛围,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不懈地在开展热爱祖国、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再教育等主题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观看电教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实践,增强教育的直观性、针对性,着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筑牢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基础,真正把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宗教渗透的坚强阵地;继续落实“网格化” 值班备勤,进一步加大物防、技防投入,强化职责意识,完善各种突发预案,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完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形成责权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

(二)加强经费保障。政府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增财政教育经费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投入重点之一,切实保障教师培养培训、工资待遇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教师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强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加强考核督导。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政绩考核、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师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制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并公告督导结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四)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决策的合法权利。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健全校长负责制,实行校务会议等制度,完善教职工参与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教师人事争议处理途径,依法维护教师权益。

(五)强化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推进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

(六)健全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规定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中央在基建投资中安排资金,支持加快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

(七)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探索建教师荣誉制度。继续做好模范教师和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工作,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定期开展教学奖评选,重点奖励在教学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5.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教育成果

随着我县社会的发展和生源变化,巩固和提高“两基”教育成果已显得尤为重要。各乡镇、各部门要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作为重点,不断强化措施,整合力量,真抓实干,定期不定期对照“两基”评估验收标准,逐学校、逐指标进行自评自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加大宣传和政策解读,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要形成“控辍保学”的常态机制,要经常抓、长期抓、反复抓、主动抓,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各级各类学校的入学率、巩固率;要进一步完善转学程序,严格转学手续,对手续不全、转入学校不清楚、不明确,无法取得联系的要暂停办理;对转出的学生要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加强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的对接,掌握基本情况。要大力推行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在扫除文肓、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上下功夫,关注边远分校办学条件的改善,逐步向薄弱学校加大投入,使村小学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逐年提高。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

6.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各乡镇、各部门要坚持“巩固、提高、加强”的基本思路,把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放在 “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把握好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加快推动我县高中建设步伐,整体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做好新建五中师生食、宿等各项工作,提前规划,按步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大招生宣传,保证生源,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和中职教育,保证按计划顺利入学;要坚持以就业创业为导向,贴近实际需求,推进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加强思想教育,强化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实训环节,突出培养特色,着力培养社会认可、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好高中学生资助各项政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 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 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 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7.保障经费投入,推进依法治教

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 用经费逐步增长。

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加强经费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 算执行效率。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 职能,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加强学校公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公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公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 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 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 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

推荐第2篇:育人为本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职责必须做到“学生为本,做人为先”。教育是爱的事业,所以教育必须建立在爱与智慧的基础上。教育是科学,更是一门活生生的艺术,它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创意。

第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懂得爱就没有资格当老师。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爱的教育,他们所说的爱的教育只是爱自己的学生。爱学生没错,但是仅仅爱学生是不够的,要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祖国,更要爱人类,这是一种“大爱”。真正好的教育家应该具有这种大爱。父母爱子女,跟动物差不多,是一种本能;老师爱学生,是职责;而爱人类,则是一种神圣。当然,爱人类需要献身精神,我觉得既然做教师,就应该是一个有献身精神的人。

在《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篇日记--\"爸爸的护士\",讲述的是一个乡下孩子进城探望生病的父亲的故事。在医院里,孩子日夜守护着医生指定给他的爸爸。喂水、喂药,病人每呻吟一声,孩子的心就跟着紧缩一下„„可在后来,故事并没有按照我们惯常的想象往下发展,而是发生了一个另人难以预料的转折:就在孩子为自己的\"爸爸\"担心焦虑时,他的真爸爸突然出现在他眼前,望着要带自己离开的爸爸,孩子这样说:\"不,爸爸„„他愿意我在他身边,现在他病很重,再忍耐一下吧,我没有勇气离开他„„\"

就是这句朴素的话语,能让任何一下健谈的、自以为高尚的成年人哑口无言。爱的美德正是我们急不可待的要教到孩子手里的珍宝。那么什么是爱呢?忍不住想要引用圣埃克絮佩里童话中小王子说过的一句放:\"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除却各种对爱的术语化很强的解释,我想爱就是这要一口水井,在沙漠中行走,而能够拥有它,不仅仅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幸运和的勇气,但水井,却能为我们的前行提供永远的安全和保障,更是成就我们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源头。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说实施愉快教学是通过老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爱好的转变,那么“皮格马利翁效应”便是通过师生共同的期待实现成绩的转变。美国心理和教育学家斯金纳的实验表明,通过奖赏,行为可能被铭记,但不能通过惩罚,来拒绝行为。因此,动辄训斥学生,对学生妄下断语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而能够从别人认为的差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为此,不仅在学生正确回答完毕问题之后给予“good!excellent!”之类的肯定,还设置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以调动“暂时后进生”的积极性,以致不产生“被遗忘的角落”。如讲完单词,优生领读数遍之后,让“暂时后进生”朗读,鼓励其大胆而正确地发音。在做游戏时,让他们登台做简单的表演,在其紧张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说:“It doesn’t matter.Think it over.”在其答错的时候,微笑着对他们说“Be careful, you’ll do it better .”或“Never mind, I a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这样以来,他们身上那种潜在的动力就会被挖掘出来,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从此树立和提高。长此以往,老师的这种期待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也必定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第二,教育必须上升为艺术。

教育如果没有艺术化,就如同谈恋爱,一个人没有魅力、吸引力、感染力,你想让对方爱你,是不可能的。同样,教育如果不上升为艺术,就等于老师的教育没有魅力。音乐、电影、美术、雕塑等等都是艺术,但是它们都是创造出来让人们去鉴赏的;而教育艺术,是构建一个新人、铸造人的灵魂的艺术,它是教人怎样去欣赏音乐、电影、美术、雕塑这些艺术的艺术。所以说教育艺术是一种最伟大的艺术。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是文学家,他创作的作品是躺在纸上让人读的,作为教育家必须让作家的字从纸上站起来,走向你的学生。

教师是人的塑造者,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因为是艺术就必须是创作,既然是创作,创造出来的学生就必然是不同的,照着模子作出来的东西不是创作,而应该叫做复制。按照这个标准,老师作为教育艺术的实践者就必须是每天都在创造着。

很多人认为艺术是雕虫小技,其实不然。我认为教育艺术不只是讲讲教育方法,而是基于大教育论、大文化论、大艺术论,研究解决如何增强教育的磁性魅力与吸引力,改变青年人在德育方面的逆反心理,智育方面的厌学情绪,美育方面的消极心态。

第三,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是智慧的启迪。 我理解的素质教育是让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所谓启迪智慧,不仅包括提高智商,还应该增进情商。这些天我上网看到好几所著名高校都发生了学生自杀的消息,我就想,这些孩子们的智商不高吗?接受了那么多年的教育,又考上那么好的学校,肯定在学业上是非常优秀的。可为了一点点挫折,就轻易放弃生命,如此脆弱的心理抗压能力能称得上是真正优秀吗?所以我认为,教育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和应对考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心智,塑造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一个好老师,不能只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智慧。为什么智慧那么重要?雪莱曾经说过,大学就是智慧,爱因斯坦说科学就是智慧,而哲学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就是智慧、爱智慧。菩萨是翻译智慧。所谓的知识谁都可以知道,但是智慧不是,1+1=2谁都知道,但是1+1>2就不一定谁都能理解了。

而现在我们的教育给学生的不是智慧,合适吗? 未来的社会说知识就是力量,我说不见得,只有知识没有智慧,有知识不能用,知识可能就会是负担,是累赘。比如我有几万册藏书,它们现在这样摆放着,别人也许看起来很乱,但我这样排列是非常有规律的,更利于查找和使用。所以,这些书对于我来说是知识的来源,但是对别人而言,可能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和累赘。所以我认为智慧是更大的力量。人类历史上有时权力决定一切,有时金钱决定一切,今后无疑是智慧决定一切。 启迪智慧关键要解决6对矛盾,左脑与右脑、智商与情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静态与动态、已知与未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谁能解决这6对矛盾,谁就会是成功的教育家。

第四,变教育为美的享受。美的享受,看起来好像是形式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这是教育学的本源问题。最后的落脚点就是让整个的教育过程变成美的享受。

推荐第3篇:育人为本心得体会

育人为本制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我校在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育人为本制度的校本培训。通过认真学习,我育人为本制度有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从一名教师的角度,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教育要以育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我们从事特殊教育,就是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教师,我们义不容辞。

育人为本,就是我们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要始终坚持育人原则。 任课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是育人,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是育人,学校出台的每一种规章制度每一项措施都是育人,育人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指针。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坚持育人为本,就要求我们研究教育科学,讲究教育规律,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开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实事求是,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有自己学校的校情,各班有各自的班情,每一位学生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我们要看到差异,看到特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讲究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策略、方式、方法,对症下药,唯其如此,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总之,坚持育人为本,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切实做到通过学习推动实践,在推进实践中深化学习,以身作则促进科学发展,真抓实干落实科学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解青霞

寿光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2年8月26日

推荐第4篇:育人为本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育人为本心得体会模板

教师本身是一个平凡的工作,但他所作出的成绩应该是最伟大的,因为别人在为祖国创造物质财富,而教师则是在为祖国造就人才、造就创造财富的人才。那么要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其中政治学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样我们教师不仅能武装了自己的政治头脑,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工作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指导目标。“xx大”就告诉了我们教育的重要性,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教育!

在总书记讲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个问题时,我听到了这样一段话:“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这段话中总书记提出“德育为先”,我认为要想培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和发扬无私的奉献神。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塑造出具有健康身心,良好品格的新人,因而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很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操守,有着为教育事业\"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奉献精神.对于教师的职业而言,教师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大而化之成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劳动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比其他任何行业都具有高标准和更具个性的追求。

一直以来我奉行的就是德育重于智育,做人为先,学识为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的必修课,学生从上小学一年级到中学大学,从进校门时的顽童到出校门时的成年人,十多年的时间在学校里。如果思想道德教育课只停留于形式,那么学生的性格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将是一片空白,对提前辍学的学生来说,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学校对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一定要放在首位。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品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品质;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的品质;诚实守信的品质;以为人民服务为荣的品质等。让这些高尚的品质从小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这一时期如果我们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只重视文化课,重视成绩,轻视德育,那么学生性格品

免费

分享

创新

质的形成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他走向社会后对社会的态度和贡献。

因此学校教育应从德育为主,把教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学中。 资料来源:http://www.daodoc.com/data/xdth/

推荐第5篇: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

爱岗敬业 育人为本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锤炼思想、提高思想境界

工作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创新教学方式,致力于教研教改

教学工作中,我致力与创新教学方式,开拓教育思路,不断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上网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多年来,我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写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由于自己的不断努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成绩在县教体局组织的统考中,多次名列前茅。除此之外,教学工作中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

三、科学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民主开放时代,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创造一种崭新的互动关系, 这必然要求班级管理是民主开放的。要让广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让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班级管理出主意,提建议,想办法,并加以重视。开学初,开展了“我能行”的主题队会,精选班干部和督导队员。该放手时就放手,每月的板报,让学生分组轮流办,现在办得很不错。朝会(让学生自己主持)一周一个主题。此外,本学期,我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正、副班长,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及管理监督组长。二级管理:八名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督导队员,负责班级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仪等,并做好记录。四级管理: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桌长”、“门长”、“窗长”“灯长”“盆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让每个学生感觉自己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心里素质得到锻炼,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只有让广大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优化班级管理。为此,本班除了组建一支能管善管的班干部,而且民主选拔了一批精干的督导队员,分别有纪律、卫生、学习、文明礼仪等督导队员,督导队员实行竞争上岗制。并准备相应的记录本,首业写清加分减分标准。每个星期一的朝会时间各个督导队员分别对上周的记录做公布。每月要对学生的分数做统计,并张榜公布。对分数高的学生通过短信告知家长,并为学生发奖品鼓励。

在充分发挥民主作用的同时,难免在学生中出现一些不协调的言论,甚至是意见相左的情况,这时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便要集中大家的意见,统一认识,采纳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保留那些尚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让时间来考验。也就是说,在发挥民主的同时,也必须注意集中,不然会给工作带来障碍。

四、反思、学习,再反思、再学习

如果说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那么反思就更辛苦了。因为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为什么我想学名家大师却总不得要领?为什么我的课堂评价这么干涩?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少了一份自然生成?总结起来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缺少反思。今后我将一边反思一边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一边反思,一边阅读大量的理论著作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边反思,一边用反思指导教育教学。我将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虽然在教学工作中我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我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为目标,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和陕县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第6篇:育人为本 关爱先行

育人为本 关爱先行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关爱先行的工作方针和方法,是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

听了万平老师做的《做一个播种幸福的班主任》报告,心情非常激动,她从简单的三个故事给我们阐述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及班主任。关爱、用心、坚持、奉献,我们老师贵在责任,在我们手下的是一群心地非常善良的孩子,我们应引导他们往自由、快乐的方向发展,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学习。小学生是嫩苗,老师是园丁。嫩苗需要园丁松土、施肥、除草、浇水,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学生和关心学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幸福成长。

班主任老师的爱是对每一个学生的。班主任对学生没有“亲”、“疏”之别,更无“好”、“坏”之分。班干部是班级的优秀者,学生的“领袖”,有班主任的左右手之称,班主任的很多工作和任务都要依靠他们去完成。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搞好学习、培养他们的组织和工作能力,做遵守纪律的模范,提高他们在学生中的威性,这是一种很特别的爱;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主任工作的载体。班主任希望全班学生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人人优秀,个个都能为争取班荣誉出力,这是一种自然的爱;更重要的是对班上的“差生”、“顽劣生”、“贫困生”、“残疾生”、“单亲生”、“留守孩”学生、“弱势群体”学生等,非但不能歧视,还要加倍的呵护。

推荐第7篇:科学减负 育人为本.

科学减负 育人为本

一、转变教育观念,完善管理制度

(一)重温历史,把握时代脉搏 1.减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时代的飞速发展,对学生创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这是“减负”的根本目标。早在上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2.减负最终受益者是学生 “减负容易增效难”,这是许多人的切身体会,自从“减负”以来,书包轻了,作业少了,然而考试仍是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主要手段,于是,有人就总结出一条条歪理,“减负和增效是两条平行线”、“素质教育只存在于理念之中”,或许这样的言语过于偏激,却代表了不少人的心声。我们认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减负”最终得益者将会是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会更加辛劳。

(二)高度重视,落实减负工作

我校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校长、主管校长多次在行政会、教师会上积极动员宣传,组织落实。校长带领教学干部分析了学校“减负”工作现状,就面临的主要问题达成共识,制定实施减负工作的五项具体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认识减负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2.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3.抓“减负”工作的关键点,做到“减负不减质”,既要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更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质量,以改进教学方法,推动“减负”工作的顺利进行。

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减负”工作的领导、管理和检查工作,切实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求真务实,做到“减负”工作有安排、有行动、有检查、有总结,综合管理,分项进行。

5.减负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学校还要进一步和家长、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通过家长会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家长参与、支持“减负”工作。

(三)管理到位,确保措施落实 1.分层管理

要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就要求我们转变管理方式,细化教学过程的管理,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学校实行分层管理,延续、完善教学管理领导网络工作,明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网络的岗位责任制,齐抓共管,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政令畅通。校长亲自抓,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分管校长重点抓,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及时地、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教导处与年级组长分头抓,加强各年级管理的力量;教研组长具体抓,把学校教学的具体工作细化落实到本学科,保证学科质量不断提高。

1 2.狠抓落实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减负工作的研究与指导,落实、规范“教师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为了让老师们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我们开展全校性的教学质量分析通识培训。透过数据分析,对试卷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找准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行政干部走进教研组共同讨论教研组工作计划,参加教研活动,重申教学常规,进一步统一教师对质量监控的认识,即:变分数导向为能力导向,变教材导向为《课标》导向。每次拿到区里的工作年报,我们都要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分学科开展学习,加强反思。围绕“二小集团教学理念、“减负增效”进行学科研讨,制定具体措施。使老师们明确:把“减负”既当成一种压力更作为一种动力,既要抓好“减负”工作,让学生轻松、活泼、健康地成长,又要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实效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把落脚点和突破口聚焦到课堂教学上。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着力点,构建高校课堂、智慧课堂、和谐课堂,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提高课堂效能要前提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这对实现减负至关重要。

(一)开展教师培训,增强教师文化底蕴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专业能力,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的专业精神和育人水平。组织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工会活动。

学校开展了“读书交流”主题活动,激发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以“读书分享会”的形式,引领大家分享教育心得,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感受新型教育方式,扩宽教育思路。利用全体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等重要讲话,鼓励大家争做“四有”教师。为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和终身学习,学校邀请了教育专家、优秀学者为教师们开阔教育思路,提升教育水平。

此外,学校拓宽各种渠道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机会,通过外出学习交流、开阔视野。

(二)狠抓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有效地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了提高教师基本功,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学校先后邀请专家、教研员到校指导学科教师听课、评课、指导教研组开展研究活动。并围绕《提高课堂实效性》开展深入的研究活动。高效能的课堂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为此应花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学校提出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备评价的明确要求。

坚持开展以教师基本功为重点的建设,关注基本功、研究基本功、训练基本功、提高基本功。关注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开展师徒结对,从各方面给予帮助,发现问题及时疏导。狠抓青年教师的学科素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能

2 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的综合提升。在西城杯教学比赛中,在集团大爱杯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在学校桃李杯教学基本功大赛中,青年教师们积极参与,展示风采。

(三)变革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减负是要透过高效的教育过程不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减负要抓关键环节,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即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常态课教学的实效性。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和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在“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的推动下,学生们的学习更积极主动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互动,课堂成为了思想激荡、思维碰撞的地方。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的教案做到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因为学生的这个基础既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又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环境关系密切。通常情况下,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确定了教学目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有可能是学生所没有经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时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从备课开始,强化目标意识,依据学情,关注课堂实效,落实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和学,实现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科学素养的主动养成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课堂上,教师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点拨、解惑、相长、示范” 的主导作用,营造了一种轻松的、平等的对话氛围。一种“生本”的课堂文化,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浸润中油然而生。

(四)创新作业形式,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以“创新”为目标的作业改革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吸引力,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如:查一查、找一找、画一画、做一做、问一问、演一演……

学校语数英各教研组积极研讨,落实《学习。探究。诊断》使用情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用,精讲精练。“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作业,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新。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真正减轻了孩子的学业负担,激发了孩

3 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能力和素质。

三、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对于学校而言,减负必须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在某种意义上,课程结构直接对应学生的素质结构,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一)构建课程体系,保障学生素质提升

几年来,学校严格按照要求开足开齐课程,根据教育部和教委规定,确定课时安排,严格控制周课时总量,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在确保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基础上,我们现在已经达到每班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标准。我们努力完善课程建设,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二)丰富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陶行知先生说:“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始课程问题得有圆满解决,其它则可迎刃而解。”我们通过智慧的管理,培育鲜活的课程;通过鲜活的课程,营建自觉的文化。我们在课程方面的种种探索,正是以立足学生个性需求为基础,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构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有根”的教育。

2012年,我校依据校情、学情,借助综合实践课开设了“走进博物馆”课程。该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前参及预设专题走进博物馆,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动去获取信息、探究问题,汇总成果,在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步骤,以各种形式进行汇报交流。我们尝试将“走进博物馆”的过程细化为“走进前”、“走进时”、“走进后”三个部分,从思考操作过程的角度把每一次“走进”的实践细节化,引导学生思考“走进”的每一环节。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眼界拓展了,思路开阔了,知识丰富了,能力提高了。同时,更感受到要想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收获,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改进更加富有实效、充满生趣的活动设计,调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从而达到师生共成长的目的。

加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两年以来,我校近距离地学习到了二小先进的教育理念,本着“师生共成长”的原则,以点带面地以“走进博物馆”课程为载体逐步开展主题研究课的校本化实践。在集团学习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目前所参与的学习多是学科式的,但真正解决问题时,都不是靠单一学科能完成的,人们更需要综合的、立体的、多元的思维方式,而主题研究课恰给学生铺展了通向幸福未来的道路。

实践证明主题研究课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全人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我们将继续借助“走进博物馆”课程开展主题研究课的探索,并以“知识聚焦、学科链接”的方式将“博物馆课堂”里庞大、众多的知识聚焦在学生研究主题的一点或多点上。聚焦都基于学科,可以一个学科聚焦一点,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学科链接”的指导,多学科知识融合,体现多角度思维。在“知识聚焦之后,我们将给学生与教师提供更多学科实践研究的空间,实现多学科联动。主题研究课提倡团队的研究与个体的思考相结合,活动的实质最终是要回到个体——学生,当他们把真诚的感悟与新发现作为自觉行

4 动时,那将是我们开设此课程的重大收获。

(三)挖掘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社会大课堂创设了没有围墙的校园,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走进大自然参与实践活动,为他们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在城宫计划中,学校采用外聘与校内教师资源整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放学后“有地方去”。让大家不出校门就能充分享受到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我们开展了体育、艺术、科技类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们轻松开心,也让家长踏实放心。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项系统工程,也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真正公平的教育绝不是找毛病、挑次品,而是应该让每个孩子发现更好的自己,实现自身的进步。我们相信,坚持“依法办学”,“减负”就会取得新阶段的新成功。

推荐第8篇:育人为本培训心得体会

育人为本培训心得体会

两天的时间,认真学习了育人为本基本制度,我感受颇深。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点滴学习体会:

一、把全员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1.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家庭优越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优秀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学生、残疾学生。

3.善于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帮助学生的同时,完善教师自身的育人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

1.关注每一位学生,形成班级合力。关注的实质是关心、尊重、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充分利用好家长学校,学校不仅是师生成长的地方,也是家校合作、家长成长的公共教育组织。树立家长是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倾听家长的呼声,从新生一入校,家长就成为学校的同盟军。

3.工作有热心,使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三、把学校的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1、引导学生增强自律意识,自觉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使其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教育学生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安全的重要意义,帮助其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或伤害事故时应及时送到卫生室或附近医院就诊,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时汇报校领导,并协助妥善处理好事情。

3、明确了解学校应急预案中的相应职责,平时指导好本班学生各种预案的演练。启动预案时,冷静而快速地安置好本班学生,尤其是指导好本班学生的跑位、站位、路线等,利用现有条件有效保护本班学生。

4、校内外集体活动时,做好活动前的专项安全教育工作,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防范措施(如准备好常备药等),协助学校有关部门搞好活动。

5、引导学生不和不良少年进行交往,引导学生抵制校园暴力,培养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冷静地分析、妥善地处理同学间或师生间等的不和谐现象。

我以后将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推荐第9篇: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江苏涟水:

创先争优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创先争优活动中,江苏省涟水县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要求,按照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全面育人的工作方针,千方百计抓建设,一心一意育新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硕果累累,未成年人文明之花竞相绽放,探索出了“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思想道德建设优学校”等经验做法。

一、完善机制,突出育人保障。

建立完善了领导、工作、考核、投入四项机制,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一个坚强的组织堡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有一个严格的考核奖励办法,有一定的工作经费,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面开展保驾护航。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各学校均成立了以学校党委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积极与各级关工委、家长学校协调配合,基本形成了一个“纵向衔接、横向协作、三教结合”的教育工作网络,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进一步理顺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管理体制。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把全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目标合理分解为6大块16小项,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适时开展督促检查。三是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对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情况分年度进行检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县教育局结合实际制定了全县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三级考核、三类评价”实施方案,要求各学校根据各校实际制定出本校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水平。凡思想道德建设达不到一定要求的,在学校升等晋级、文明学校评选、表彰奖励、校长任用等有关方面均实行一票否决。

二、抓好队伍,突出管理育人。

一是抓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支撑作用。针对全系统教师队伍的思想状况,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全县3000余名教师进一步提高了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自觉性,使学校形成人人是德育教师,处处作榜样的良好局面。2010年评选表彰了10名“十佳师德标兵”,20名“优秀教师”。二是抓学生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把团队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责任制,促进各学校团队组织的健康发展,各学校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团队育人体系,在小学阶段以“雏鹰行动”、“手拉手”活动、“纳新教育”、鼓号队活动为载体,初中阶段以推优入团,团员意识教育,校园广播站,五四系列活动等为载体,高中阶段以推优入党为载体,实现了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养成教育目标。三是抓社教队伍建设,发挥“五老”队伍优势。县教育局、关工委组织了一支红色精神进校园志愿者工作队,坚持用红色精神办学育人,让红日精神入校、入课堂、入师生头脑。全县各学校都成立了延安精神学习组,各中小学校每学期安排1-3小时开展延安精神宣讲教育,并在政治、历史、语文、音乐等课程中渗透延安精神的内容。县关工委牵头在小学开展“强化养成教育训练”,改善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增强了师生的纪律意识,服从意识,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大局意识,树立了团结友善,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思想品德。

三、夯实阵地,突出环境育人。

着眼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远发展,坚持以阵地建设为重点,以环境育人为着力点,切实抓好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建设。一是加强校园阵地建设,塑造优良的学校德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环境。目前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达到“十有”,即有一块醒目的校牌,有一面国旗,有一条宣传教育方针、政策的醒目标语,有一条体现本校特色的校风、校训,有一块以上的宣传黑板报,有一条文化长廊,有一块绿荫地,有优美整洁的办公室文化环境,有昂扬向上的教室文化环境,有良好的师生寝室文化及卫生环境。积极推进课改,加强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依法加强学校管理,严肃校风校纪,使未成年人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开展各种争先创优活动,创造昂扬向上的校园文明环境。二是抓好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针对县内青少年无校外活动场所的实际,投资150万元兴建了集科技、体育、文化艺术、娱乐为一体的县城青少年活动中心,让益智健康的各类活动充实未成年人的课余时间。三是抓好荧屏阵地,净化社会环境。全县公安、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对未成年人成长社会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对网吧等社会文化娱乐市场进行专项治理,进一步净化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社会环境。

四、创新载体,突出实践育人。

一是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知荣辱树新风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发动广大中小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文明礼仪小使者”,争做“八荣八耻”宣传员、监督员、践行者和推动者,以自己的文明言行感召家长、影响社会,用自己的小手,拉动家长的大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联动互动,共创文明家园。具体开展“四拉、一比、一评”。“四拉”即:我拉父母手,告别陋习向文明走;我拉父母手、尊老爱幼记心头;我拉父母手,文明礼貌大家都要有;我拉父母手,文明家园建设共携手。“一比”即“比一比,谁的父母好事多”评比活动。“一评”即开展“文明小使者”评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累计做各类好事实事上万件,有27220名学生记录自己在“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活动中的做法和感受。二是创“星级文明”学校。为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由虚变实,抓出实效,结合群星文明工程的实施,在各学校组织开展了“五星级文明学校”、“五星级文明班级”、“五星级文明教师”、“五星级文明学生”等“四文明”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创省级文明学校3所,市级文明学校5所,县级文明学校12所,“五星级文明学生”20名。先进班级30个,为未成年人树立了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全县各学校克服教学场地紧张,经费不足等困难,普遍建起了德育室,定期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强化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姜万生 马兆万 王新建)

推荐第10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议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重庆市开县赵家初级中学熊尚甫

摘要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从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等因素出发,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看法。

关键词: 体育德育渗透

德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但其地位是没有变化的。纵观历代的社会﹐都十分重视德育。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中,德育居于首要的地位。在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教是居首位的。.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出,青少年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说: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心的一环。在社会主义时期,更强调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培养“四有”新人,德育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育人作为学校教育之本,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首位,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要渗透於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这就为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和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那么显而易见,学校就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我国唯一的一门从小学到大学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必修课。《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任务之一是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增强组织纪律性 ,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如何在完成传统的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之外,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本学科中,是现代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体育教学的

具体组织者、实施者——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地位,清楚自己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我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一、以身立教,通过展现自身的素质,渗透习惯教育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又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加之中学生具有好动爱表现自己等心理特征,而体育教学又是在不断的活动中进行的,这又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体育教师,除了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这会在体育教学中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是永不磨灭的记忆。它对学生的各种观念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为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教师要态度端正,动作得体,言行一致。在教学过程中以身立教,身正为范,随时随地为学生展示道德风尚(如:公平竞争、团队精神、顽强斗志、战胜自我 顽强拼搏)。因此体育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首先要确立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德育因素,我们的仪表、言行、文化修养、道德品养、工作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是一种生动、直观、很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教育手段,以习惯养成习惯,以品格养成品格,让学生在“亲其师”中“信其道”、“受其教”。

二、抓住时机,结合体育课堂常规,进行纪律教育

体育课堂常规是保证体育教学安全、顺利、高效进行的基础,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体育课课前、课中、课后都有种种常规,我们把这些常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通过对服装、整队、队列、考勤等课堂常规的严格要求、认真落实,可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养成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良好习惯。日积月累,德育教育就能在学生大脑里真正渗透进去。例如:在学校集会和平时体育课集合时,都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做徒手操,要求学生动作到位、整齐划一;在每一次的队列练习,发出口令时,要求令行禁止。虽然,这一切只有很短的时间,但却是对学生进行习惯教育的好时机、好方法。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加以利用,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同学们的纪律观念增强,对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因势利导,结合课堂教学特点,升华品质教育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追求的既是物质性的身体运动,又是精神性的文明行为,两者有机统一。它的特点是在相对宽阔的环境里应用自然条件,在教

师的指导下进行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实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密切配合,教师与学生频繁接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同时体育教学也是一项具有鲜明集体感的身体活动,有着严格的组织性、实践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本身的条件优势,要求学生遵守集体的意志,按照集体活动的要求来调整自己,改善自己,并对同学、师生之间的关系、竞争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有所感知,在活动中得到感悟,用集体荣誉感去感染自己、升华自己。例如:体育教学在经常在室外进行,常常是头顶列日,迎着严寒。但由于学生各自的体能、意志不同,在艰苦的环境下难免有不适感觉及一些不正确的想法,特别是女生怕晒黑、怕脏等,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都喜欢在能躲太阳和阴凉的地方练习。我们要把握时机,针对学生中各种不正确的心理活动,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刻苦锻炼、增强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品德。另外,我们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表现出不怕苦、不怕流汗的顽强意志,以此来激励学生。另在游戏“迎面接力跑”中,在一些集体比赛活动中(体操比赛、球类比赛等),要求集体合作,也要求个人的努力,同时由于规则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规则,依次序行事。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爱集体,为集体争光,也同时要求了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遵守纪律的品质。

四、挖掘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全面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和练习内容很多,有的内容本身思想性很强,有的则不明显,各项运动项目,有的要求速度,有的要求耐力,有的动作复杂惊险,有的练习变化多样,需要集体配合。这就要求我们能结合不同内容主题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要特别强调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要,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我们通过跑、跳、掷等田径教学内容,在让学生初步掌握各种运动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活动能力外,要让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勇敢、机智的精神,顽强拼搏的品质;通过游戏、体操、比赛以及球类教学来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陶治情操,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团结、公正、遵守纪律、活泼乐观、进取;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竞争精神等品质;通过布置场地、收拾器材,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

五、因材施教,结合教学方法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重点,我们通过对课的任务、要求的下达,以及讲解动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通过各种练习手段,练习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我们用行动和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恐惧心理,增强自信

心。例如采用分组练习时,要求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性,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在练习中互相帮助,骨干分子增强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及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各种竞赛,培养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学生课堂上表现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我们要及时作出好评,给予鼓励,以便树立正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助于其积极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及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良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应进行积极、适当的批评。我们还要注意到随机应变,在体育课中时有突发的事件发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合理地将事件解决,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此外,在体育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可以通过我国体育健儿在各种比赛中为国争光,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及树立远大理想。还可以利用体育课中的突发事件,有的放矢的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当然,我们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椐学校工作实际和学生思想状况,有条不紊地重点实施,要深入分析对象,好好把握时机,有效掌握情况,不断改进方法,保持学生共性特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教之重,德为先”,通过多种渠道,营造健康和谐、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体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从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合理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溶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请珍惜我们这块德育阵地,持之以恒地将体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立平.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6,2

2.陈秀华.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五性\"[J].中国学校体育,1998,2

3.《体育教育学 》《 心理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中国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新德育》

第11篇:育人为本(体育教学)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这门课,课程中坚持德育为先这一句话让我印象最深。“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体育教育作为育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体育课中如何贯彻和落实育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将会有所成效。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道德教育为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条件,而在体育教学中关于道德教育的素材的案例非常之多,我们可以选取有代表性,学生易于接受和耳熟能详的优秀运动员或是体育名人的事迹进行讲述,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道德教育内容。

其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除了要发动学校教师之外,在带动家庭及社会各团体的模范带头作用,效果会更佳。其次,在体育教学中灌输法制教育思想。目前,学校教育中法制教育,还处于边缘境地,落实到位还有一段路要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体育比赛的规则,规章,体育法律知识等,通过生动的亲身比赛来讲解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违规的。要结合实例给学生讲解讲通。另外,利用一定的体育理论课时间进行一些法律知识宣传或者张贴法律宣传海报,使学生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再次,充分利用体育的身心健康功能进行心理疏导。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首先要清楚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有思维、处于不断发展的人,凡事要想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一个愉悦、放松、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也只有在这种情景下学习的学生才能发展成一个心理上、生理上、社会良好适应等诸方面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最后,还要通过体育的交往功能,在体育课堂,课外活动,课间操等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排查和疏导,是处于有心理问题隐患的学生消失在萌芽中。当然这其中要靠我们广大教师的一刻“爱心”和“无私奉献”精神,真正把关心爱护学生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进行爱护和教导。最后,在体育教学中要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其核心是解决培养怎样的人才,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德是做人的根本。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为了学生更好地成才,放手吧!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让孩子受益,让父母放心,让学校和社会得到和谐发展。

第12篇:小学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小学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1.全员育人导师制度。促进和保证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教师,使育人为本的要求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烦恼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化解。学生成长导师要经常与所负责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启发引导;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要坚持做到每天掌握思想动态,及时教育疏导。

2.建立学生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度。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饮食、交通、科学实验、体育锻炼、安全保卫等,每个场所、每个环节、每个时段都具体责任到人,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3.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制度。建立无缝隙排查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一登记,建立档案,及时救助。

4.建立毕业生去向考核制度。把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要求落到实处。 5.建立师德考核评议制度。每学期组织一次,把师德考核评议结果作为教师评先树优的前置条件,从4月1日起,面向教师的市级以上先进个人、政府教学成果奖、高级职称评定等必须在上学期的师德考核评议中获得“优秀”等次。师德评议考核的标准必须经全体教职工大会讨论,并经85%以上的教职工同意后实施。每学期教师师德考核评议结果必须在学校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教职工知晓率达到100%。

6.建立学情会商制度。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情台账”,每周班主任与学生成长导师研究一次“学情”,使每位任课教师都熟悉班内每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背景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校长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一次专题研究学生工作的办公会议,研究学生思想教育措施,逐班排查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情况,并逐人落实校级领导包靠责任制,切实做好转化教育工作。

7.建立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学校对每学期每位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次数与效果进行考核,纳入教师业绩考评。家访要因生而异,形式多样,注重效果。

8.建立家长学校制度。加强家长学校课程开发力度,选拔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家长学校教师,每学期要高质量地完成4课时的家庭教育培训。

9.建立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学生、家长评议任课教师活动。

10.建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的制度。学校在校级、年级、班级三个层面建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家长委员会,保证家长对学校办学、管理的监督评价权利。校级家长委员会组成人员情况要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在学校内通过一定形式进行公开公示。家长委员会每月要面向学生和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征集在育人中存在的问题,直接送校长。学校工作报告要在学校网站、教育主管部门网站上公开。

11.建立问责制度。学校对在校生发生违法犯罪、学生受到伤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等事件,制定具体问责办法,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并将实施情况纳入教代会审议内容。

12.建立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惩戒制度。学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惩戒的具体办法,并经学生及家长代表听证后施行。学生违反校规校纪进行何种惩戒、由谁惩戒、结果如何告知学生家长等,都要做出程序性规定,真正发挥好惩戒的教育功能。

第13篇: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黄旗堡杞城小学

杨新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下午好。

今天很幸运,也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学校在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建设方面所做的点滴工作。

我们学校坐落于古杞国的都城遗址,故名杞城小学,学校占地16670平米,建筑面积1360平米,在校学生323名,教师13人。

近几年来我们把“以人为本,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作为学校办学理念。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打造农村养成教育品牌学校”作为工作规划的长远目标,在既教书又育人的模式上做了较多的尝试和探索。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建设也是基于这个基础进行的。

Ⅰ、我们的理解

十二项育人为本基本制度,每个制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密切相连的。学校的主要职能是教书育人,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师生安全、健康。所以我们认为:建立学生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是首当其冲的。

“教育即养成”,在小学学段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非常必要的。这一制度的构建与落实应是第二位的。但由于现代家庭的溺爱和社会的原因,存在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予以引导、疏导和帮助。而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研究孩子,掌握孩子的基本情况。所以帮困制度、学情会商制度和家校沟通制度的构建与落实应是做好全员导师制的前提。

由于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学校受到了多元化的冲击,孩子也受到了多元的教育。在校外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建立家长学校制度应是第三位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可以没有校舍,可以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不能没有教师,不能没有敬业的教师。我们认为师德考核评议制度是第四位的。家长、学生评教制度的构建可归为其下。

家长参教、教师问责、学生惩戒制度可考虑列后。 Ⅱ、我们的做法

鉴于以上理解,鉴于我们的师资状况和学生实际,在育人为本基本制度构建时,我们进行了主次和先后之分,先重点进行了学生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全员育人导师制、家长学校制度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的构建与落实。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其他制度。

一、学生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

1、安全责任网络图(见幻灯片)。

2、明确校干、科任教师、功能室管理人员、保安及其他岗位人员安全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

3、安全工作实施细则和一日流程。

4、校内外学校及学生、家长的安全责任。

5、交通、饮食安全规范

6、教职工履责监督评价制度。

二、全员育人导师制

1、制定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落实方案和实施细则。

2、学生思想品格教育制度、学业辅导制度、心理疏导要求、生活指导制度

3、导育工作评价制度

4、学生闲暇时间指导制度

5、八类学生档案、受导学生成长档案

6、导师工作手册

7、师生互动卡,导师家长互动卡

三、家长学校制度

1、家长学校章程

2、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工作计划

3、家长学校教师职责

4、家庭教育培训签到、评价表

5、家长课程教研记录

6、优秀家长评选制度

四、师德考核评议制度

1、教职工考核评议制度

2、师德考核方案

3、师德考核小组推选办法

4、师德考核公示制度

5、教师自评表

6、教师互评表

7、师德考核小组评议票学生家长评议票。

五、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制度

1、家长委员会章程 2.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3、家长委员会选举办法

4.家长委员会职责家 5.家长委员会财务管理办法

6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

六、学情会商制度

1、学情会商制度、实施方案

2、学生学情调查表

3、学情会商会议记录

4、班 级 学 情 台 账 七,家庭困难生应助尽助制度

1、建立较为科学的排查机制(学年初,学校学校通过班主任摸清底数,然后到各村核实,最后确定人员,建立贫困生档案)

2、制定帮扶方案(教师关注;筹措资金,予以救助)

3、要求结对子教师进行心理安慰疏导。

4、做好家访工作

5、对孤儿,想方设法为其寻找“教师妈妈。

八、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1、建立沟通制度,制定实施细则

2、印发家访记录表。

九、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制度

1、制定评议制度

2、制定评议实施细则

十、问责制度

1、制定问责制度

2、问责实施办法

3、建立问责登记簿

4、问责处理通知书

十一、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惩戒制度

1、建立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惩戒制度

2、召开家长代表会

3、学生违纪认证书

4、处理意见通报

5、告家长书

第14篇:坚持育人为本心得[定稿]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人

的全面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政治经济发展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对于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目前社会上已基本形成共识, 但其推进仍面临重重困难。教育规划纲要将其作为战略主题提出,是党中央、国务院吹响了进一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号角,是对整个教育系统、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所学校提出的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

教育的全部活动是为了人的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育人

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本质体现,是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教育的本质特征。

如何改变为了分数和升学率,教师累、学生疲、校园死气沉沉的

现象?坚持育人为本,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会做人做事,让他们长大成人后,具备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的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家庭希望实现的目标,是育人为本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学校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普通中小学要着力解决好教学内容方法单

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切实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开展以上工作,最为核心且亟待解决的难题为进行观念更新、切实实施“减负”,做好课堂教学改革。只要以

此为抓手进行改革,必将推动教育工作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时代人才。

坚持全面发展,要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

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

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

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要改革招生考试制度,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人才观和选人、用人制度,大力推动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使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合力,创造出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只要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履行好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神圣使命,便一定会收获教育改革实效,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就教育教学内容而言,新课改非常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但我们人本理念还很淡薄,往往把培养人境界定得很高,设想很完美,但有时确事与愿违。如,实施新课改,我们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但很多教师把它简单化、片面化。如把学生带进社会,作个调查,写个报告,就是探究,而在课堂上仍是传统应试教育方式,更多的是把学生需要掌握的人类文化遗产直接教给学生,很少提供学生探究的时间、空间,很少培育学生形成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行为需要在做人的过程中慢慢养成。不是灌输出来的,也不是考出来的。学科教学,很多教师认为让学生考高分才是自己的事,教学视角难定位在:让学生把读书作为他存在的方式,成为他生活本身,教学少了人文精神,少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碰撞和生成。少有引导学生问,“我为什么要学它,它对人的一生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学校要加强与社区、家长的合作,构建家庭教育网络。家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当好父母,不仅要能为子女提供物质保障、安全保障,还要能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孝顺的子女、一名成功的学生、一位能取得社会成就的合格公民,还要能为孩子的发展设计一条路线,努力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条件。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

并为孩子的教育付出精力和智慧,使他们努力成为一名成功的家长。教他们学会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感,学会理解与感激,学会懂得知恩图报;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心理,学会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挫折;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家长能策略地、平等地、艺术地给予警戒、宽慰和栽培。学校要加强对家长家庭教育的辅导。通过家长会和家庭教育辅导讲座,向家长传递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尽可能多地把成功家长的家教经验介绍给学生家长;向家长介绍优秀学生的成功之道,让家长配合学校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习惯;同家长分析现代未成年人的心理,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孩子,促进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与家长沟通未来国家所面临的压力,我们自己生存状况可能面临的问题,预想我们的孩子可能面临的负担和竞争压力,使家长高度关注自己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问题。

另外就要教师们能静下来读书。教师要潜心教书,学生才会静下来读书,这也可以促进教师在精神层面享受生命、享受快乐,也为有效施教创造条件。使教师了解当今社会,更清楚地认识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培养一种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努力把课改的先进理念、实践和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引进学校,引进课堂,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整合起来,全面关注学生价值理念、道德情操、审美情操、情感态度等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育需要氛围的营造,学习也需要氛围的营造,既要加强物化文化建设,让学生感受校园的文化气息,耳濡目染;又要努力把社会精英、大师们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精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去感受大师,品位大师,学做大师;还要和学生一起品读美文,体味名篇佳作所传递的高尚平实的情感、深邃的思想,震撼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第15篇: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学习体会

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学习体会

根据教育局和学校要求,我们于7月13日——15日,三天的时间,认真学习了十二项育人制度,学习分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通过学习我感受颇深。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点滴学习体会:

一、把全员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1.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家庭优越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优秀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学生、残疾学生。

3.善于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帮助学生的同时,完善教师自身的育人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

1.关注每一位学生,形成班级合力。关注的实质是关心、尊重、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充分利用好家长学校,学校不仅是师生成长的地方,也是家校合作、家长成长的公共教育组织。树立家长是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倾听家长的呼声,从新生一入校,家长就成为学校的同盟军。

3.工作有热心,使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三、把学校的安全工作做为重中之重。

1.引导学生增强自律意识,自觉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使其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教育学生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安全的重要意义,帮助其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或伤害事故时应及时送到卫生室或附近医院就诊,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时汇报校领导,并协助妥善处理好事情。

3.明确了解学校应急预案中的相应职责,平时指导好本班学生各种预案的演练。启动

预案时,冷静而快速地安置好本班学生,尤其是指导好本班学生的跑位、站位、路线等,利用现有条件有效保护本班学生。

4.校内外集体活动时,做好活动前的专项安全教育工作,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防范措施(如准备好常备药等),协助学校有关部门搞好活动。

5.引导学生不和不良少年进行交往,引导学生抵制校园暴力,培养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冷静地分析、妥善地处理同学间或师生间等的不和谐现象。

这次培训让我们收益颇丰,我以后将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012年7月15日

第16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习心得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即做人在先,才能成大器。德育的成功,不单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更有赖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大家都知道,目前在社会转型之际,尤其是普通大众家庭的子女,他们的思想观念及将形成的行为习惯,让教育者忧心忡忡!在这方面,学校是个阵地,加强德育教育,拯救部分学生的心灵,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只抓成绩,搞排名。

一、用科学制度规范学生

制度管理是保障,制度管理就是使人明辨行为的对错,规范自己的行为,其主要效应是抑制人中不好的一面。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就是规矩,有了规矩才能成方圆,有了规矩才能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校园文化的品味直接影响到教育环境的品味,影响到学校所造就人的品味。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导向其行为。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我校在校园内十分重视文化设施的建设,用名人事迹、名人名言激励学生,用学生的书画作品感召学生,用日常用语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处处创造一种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与心灵。

三、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工作中既要树立的先进典型,具有旗帜的作用,使人们自觉的见贤思齐,又要从反面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起到警醒的作用。

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各自特点,针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季节,在新生入学、升旗仪式、家长会等各种活动中加强宣传教育,针对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着力于抓全、抓小、抓严、抓实。通过各种典型事例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对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公开表彰奖励,对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公开批评教育和处理。对学生中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从而正确导向学生。这些做法,对正确的校园舆论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无形中推动了校风的形成。

四、用人性化管理教育学生

以人为本,相信人尊重人,弘扬人的主体性,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发挥人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增强广大师生的向心力、凝聚力、责任心。

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我们在按照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训练的同时,辅之于情感的教育,旨在使学生的行为、思想、道德得到发展。

五、用优质教育服务学生

情感管理是手段。情感是人际沟通的桥梁,只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充分发挥科学管理的育人效应。因此,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注意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应学生之所想,察学生之所虑,亲学生之所爱,为学生之所需,做学生的贴心朋友,从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位学生,利用情感驱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六、用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更有利于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总之,我校通过校外活动基地建设、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挖掘了校外教育资源,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第17篇:德育论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德育论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摘要]德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重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逐渐扩大招生规模,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随之加大,并出现了一些和时代发展相脱离的不足之处。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会议中,提出了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给我们大学生德育工作开辟了一块新的领域,如何将现在的德育工作和优秀的传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德育 儒家思想 传统教育

1988年1月,全世界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巴黎举行会议,会议上发表宣言的第一句话便是:“如果人类社会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20年过去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入发展,国际间交流更加广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特征对其进行深入地思想道德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完全可以把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结合到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

一、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两点不足

1.现代德育目标贪大,德育活动组织往往脱离实际 中国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倡雷锋精神,对此投入很大精力,效果却不容乐观。我认为“贪大”是制约大学德育成效的一个不良心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学校门口树立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爱你的妈妈。所以德育目标应从身边开始。其实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就已提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一个不爱父母的人怎会爱他人?一个不爱家的人怎会爱国?孝悌之德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并且得到了普遍的奉行。德育的目标不应再是“大”而“空”。另外我们的德育活动组织往往脱离实际。道德是超越功利和现实的,是自觉自愿的,我们现代大学德育不能仅凭数字思维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德育量化,在貌似精确的数字统计和考核下,得到的只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道德符号和精神空壳。

2.现代德育淡化了传统的“安贫乐道”精神,导致大学生中间“拜金主义”盛行

在当今商潮澎湃,人必曰利的氛围中,我们的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金钱至上观念的挑战,就连教育这方净土也受到了污染。“人们向‘钱’看,社会才能向‘钱’发展”这是一些在校大学生的看法。由此可见,校园已渐渐抵制不住“钱”的诱惑了。2006年末2007年初,“中国高校教学现状调查”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对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支出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一部分大学生追求自由消费,有的喜欢穿着打扮,甚至借钱去买高档衣服。据调查,除了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花费外,在服装、娱乐方面的支出远远多于学习。立足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功利意识、拜金主义日趋泛滥,德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科学而理性地审视传统德育思想,仍可发现很多可取因素。“孔颜乐处”就是道德的一种高妙境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这种精神是乐观的,能够笑对贫困,自能笑对人生,笑对权贵,笑对愚昧,这种精神是自我确认的,一个人能否在窘迫的生存条件下把持住自己,紧紧与道德相连,乐观地面对物质生活条件的困境,面对社会处境的无权无势,面对他人纷纷变易信念而笃定行为取向,完全是由个人自我决定的。

二、高校德育工作与传统德育的有机结合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提出了骄阳结合的方法,既强调社会的道德教育,又强调自我的道德修养,使社会道德教育融为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对我们现代高校的德育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1.孝道教育

倡导“孝悌”有助于中国传统美德的发扬,在儒家思想中,孔子提出“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如果对父母没有一篇孝敬之情,那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没有什么区别。在我国的传统道德中,“孝”被看作是一切美德的根本,有句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对父母尽孝,认为敬爱父母,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功利心的增强,西方文化的渗透,淡化了家庭成员中的融融亲情,削弱了东方传统中最根本的孝道精神。1999年春节晚会上的一首《常回家看看》唱红整个中国说明什么?由于当今中国老龄社会的提早来临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使人们对传统孝的观念有了强烈的呼唤。而孝道教育的核心便是爱心教育,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起来,在学校教育中应把孝道教育、爱心教育贯穿于道德的始终。在社会中更应宣传强调“孝”的可贵,实行全民孝道教育,使中国的传统美德能够延续下去,发展下去。

2.诚信教育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信”虽然不像“仁”处于“德”的核心地位,不过在孔子看来,离开了“信”就无所谓“德”,更谈不上“仁”、“行”、“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因为“信”是“行”的基本前提条件。“信”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在功利意识的驱使下,人们为了追求利益而抛弃了传统的诚信,一个失去诚信的人是可悲的,而一个失去诚信的民族是可怕的,解决诚信危机已被列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我们要把诚信融入全民素质教育中,融入社会的各个角落,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一贯美德,我们必须强调修“信”的重要性,并借此对大学生开展广泛的教育,使“信”的思想切实得到发扬光大。

3.生态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以自然界的征服者和统治者自居,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破坏大自然,造成了今天的生态危机,和人与自然的对立,可以说生态危机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危机之一。中国古代儒家讲究“天人合一”,道家倡导“道法自然”,这两种思想都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种生态道德就是中国古代的“天人之学”。《中庸》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认为人的作用在于使天地正常运转,万物健康发育。程颢用一种很形象的说法来说明“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道理:“医书言手足之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人与天地万物本来就是有生命的整体,血脉相连,痛痒相关,如同头脑、心肺、四肢之间的关系一样。仁人对自然界受到损害,如己身受到损害一样,应有切肤之痛。

总的说来,“天人之学”认为人类的伟大和尊贵不是表现为对天地和万物的凌辱和征服,而是在于人类能自觉地为整个大自然着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懂得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理,还要有热爱自然,与之心心相印,同气相感的深厚感情,并在行动上促使各种生命健康蓬勃地发展。

4.努力提高大学生传统道德修养

大学是培养高尚的地方,它最基本的内容是教会学生为人之道,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伦理观念、道德观念的确立和提高,这在国民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中,具有根本的意义,而为人之道的养成则主要是靠教育和自我修养。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强调道德的自觉、自律,也就是个人要从自身出发,修身养性。这种修身养性是以德育为中心的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修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提高密不可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认为道德修养应从小事做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儒家强调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规范看成不可或缺的修养内容。如今的大学生进入了新的时代,时代对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了,科学越发达,人类驾驭和支配自然的能力也越大,同时要求正处于这一时代前沿的大学生能更自觉地约束自己,节制自己的欲求,传统伦理强调的“不违天时”、“节用”和反对“暴殄天物”等思想都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借鉴的。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对于生活在现代优裕环境中的大学生,尤其需要培养自己艰苦朴素的精神,并发扬这种精神,这样才会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小结

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法国人为“教育乃是道德和哲学的教育”;日本新教育大纲中特别强调德育目标,将教育内容由智、德、体改变为德、智、体;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人的思想观念、态度等已在人的基本素质中占据着首位,结合我们中国国情来看,传统的德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德育之路。儒家提出教养结合的方法,既强调教育者的道德教育,又强调自我的道德教育和修养,使社会道德教育融为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古代教育思想还认为“身教重于言传”、“学思结合”,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结合起来,道德教育由内向外逐步展开,由浅及深,由小到大,以启蒙教育为基础,以家庭德育为依托,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人良好的道德习惯,使德育自觉地转化为终身式教育,强调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和德育气氛,使德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提醒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无论是从人具有社会属性的本质特征,还是从人才的培养目标,抑或是从社会的治理整顿和造就和谐进步的社会秩序上讲,都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是推动社会道德进步,促进个人道德完善的重要精神力量,而忽视德育,只会使人的社会属性受到损害,使人才的培养达不到应有的水准,使社会道德现状日趋恶化。正如孔子所说:“德之不修,学而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使吾忧也”。因此,中国大学生德育工作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本民族文化特色,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m].北京:中华书局,1985.[2]杨伯峻.论语译注雍也[m].北京:中华书局,1985.[3]二程集.识人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4]杨伯峻.论语译注颜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第18篇:初中德育论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合水中学 罗增平

关于德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心,国家重视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视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的初中学生,正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教师运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要求,德育对于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的重要作用。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在教育工作过程中落实执行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到位是德育工作的前提。

鲁迅先生说过:“你想知道我们未来民族将是怎样的吗?那么好吧,你就看看现在我们的青少年吧,他们的精神面貌怎样,就可以预测到我们未来民族的面貌。”先生说得何等深刻——塑造孩子的心灵就是塑造我们未来的民族之魂!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很多教育者都能意识到,但它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却是多数教育者认识不到的。艰巨性主要表现在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些错误论调和作法克服的过程中。首先是“以智育代替德育”论,德育被当作可有可无的陪衬物;其次是“以管代德”论,只要学生没有违法、违纪现象就是德育工作取得了效果;再次是“以乐代德”论,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搞教育形式的多样,一味强调寓教于乐,忽视或否定一些必要的灌输、正规讲授、学习讨论。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讲的就是教育尤其是德育的长期性,高质量的教育就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更要与时俱进,滋润心灵的细雨,丰富情感的体操,要让学生接受、喜爱、认可。德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粗糙,不能贪图政绩。

二、育人先育师,育师德为先。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话的意思是领导者本身正直没有偏差,就是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倘若自己都做不好,就是有命令,人民也不肯听从。我认为这句话不完全是对领导说的,而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常言道:“正人必先正己”,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怎么去要求别人,要求别人做的自己要先做好,禁止别人去做的,自己先不要去做,惟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各方面都能为学生作出表率。一个自己不守纪律、不讲文明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将来为社会所器重并委以重任的人?所以,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三、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人常说:能不能干好是能力问题,想不想干好是态度问题。在能力和态度两者之间,我认为态度更重要。由于山区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见识少,知识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面对需要识记和理解的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许多学生怀有畏难心理,往往以自己“笨”为理由,为自己的懒惰开“绿灯”。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深入细致地作开展工作,使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在实现目标和理想的奋斗中自觉端正学习的态度。同时,我们还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在各班级,我们可以设立“进步奖”,给予有较大进步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整体成绩的提高。

四、以情感人,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

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老师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生活中,尽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

通过班主任如何抓好德育工作,当然远远不止上述四个方面,其方法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但我想,如果在班主任工作中,老师能长期有意识地注意这四个方面,一个良好的道德个性是一定可以培养出来的。 当然,学校的教育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的发展。但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尤为重要。学校教育是基础,只有在学校的教育下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长大之后才不会走弯路。在全国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让我们的教师作为育人的先行者,一身立教,以身作则,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因素,让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总之,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因此,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我既会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更会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第19篇: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陕县教育体育局水清波

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育思想的转轨,认识上要先解决这个问题。从实际情况看,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四点:

1、注重全面性、全体性和基础性。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目的,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潜能为目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适应社会要求奠定基础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

2.立足实践,追求发展。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素质教育要从低层次向更高层次发展,无疑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不能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必需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实践,追求发展,本着缺什么,就补什么,寻求怎样做会更好,才能不断开拓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培养成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

3、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教育的支柱。

教师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因此,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途径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4、绐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一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身教重于言教,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二是德育工作从小事做起,开展多种形式的行为养成实践活动和心理疏导。三是拓宽德育渠道,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四是不断在形式和方法创新上下功夫。

依照上述指导思想,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方针,落实重点中学任务,经过近年努力,当前,我校素质教育的实践和现状基本上是好的。体现在:

一.在工作中坚持一个思想,做到四个重视。

一个思想是坚持知识、能力、精神三者和谐发展。四个重视是:(1)不仅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2)不仅重视学持智能力因素的发展,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3)不仅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4)不仅重视课堂教学,也重视课外活动。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落实素质教育。

对课堂教学要求更高,做到:(1)首先提高了课堂教学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所处的重要位置的意识;(2)课堂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不断进行改革的探索。(从教法、学法、课堂效益的提高、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否则素质教育难以落实)(3)教师使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包括电脑、各种电、声、光电教设备)使课堂教学容量扩大、教学节奏加快、教学效果增强,课堂充满活力生机。现在,基本做到比较多的教师对电教媒体的选择、教学内容、程序、教学软件(课件)都基本上由教师自已编制,教学过程由教师调控,教学语言越来越精确简明,更富有启发性,教学直观效果好。但这个问题我们也没有用固定的模式,而用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办法去发展、完善。

三.在改革目标上,明确了着眼未来、着力于素质、培养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具有持续发展条件的合格人才的标准。在实践中:

(一)确立“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全校教职工的“教育铭”。

“一切为了学生”就是树立牢固的育人思想,正确处理“姓教”、“姓钱”、“唯升学率”等问题。做到五育人(教书、管理、服务、环境、聚财育人)等。学校一切工作方面均围绕这个根本,规范开展。

“为了一切学生”就是对所有的学生负责,制止各种歧视学困生,排斥学困生的教育行为。抓全体,大面积分层次推进。因材施教,培优补差,从艺术、体育、学科竞赛、高考尖子、会考优秀等方面各个层次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负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对学生的终生负责。

这“三个一切“的确立是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注意到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着眼于适应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要求,着眼于基本的素质和技能,着眼于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具备持续发展条件提出的。因而促成了三个转化:即从以“本”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化;从“唯智为上”向“全面为人”转化;从单向度发展向多向度发展转化。

主要从几个环节上狠抓落实:

一是在思想道德素质(德育)培养上,抓住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依然以课堂作为主渠道。

1是以班会作为主阵地,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爱国主义内容的主题班会;2是品德课和各科的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 育内容;3是德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之中。4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受到激励,并获得知识。总之,坚持传统,规范管理,抓两关头,重点突破,降低重心,注重实效。

二是在文化科学素质(智育)培养上,抓住“三个面向”的核心不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首先加强依法治教,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控制文化必修课,按国家计划载出、开足全部课程,开设能发展学生特长的选修课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以课堂为主渠道、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其次是严格的教学管理。抓教学常规工作,加强簿弱年级、簿弱学科、簿弱教研组建设,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如: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肯明确,奖罚得当,奖励有等,惩处有度,各个学科都要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老师把关,班主任年轻化,把班主任工作纳入评先、晋级、职称秤聘、选好年级组长、年级组老师配备等,要从教学达配、人际关系、经验能力等综合平衡,使之成为一个团结协作、互相支持,高效率,学校的一个健康细胞。

另外,在扎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抓“教科研”,承担国家、区、市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实施以电教手段改革为龙头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探索现代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含金量,走“科研创新”的发展道路推进素质教育。由于学校一手抓教学常规,一手抓教学科研,使教师队伍的理论品位和教学能力都明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思惟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都有明显提高。桂中教学质量也稳步上升。保证了高质量。

三是在身心素质培养上,抓住身心发展不放。

身体素质的培养通过提高体育课质量,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锻炼体魄,增强体质,大力开展体育竞技活动,组织各种体育训练队,招体育班,培养尖子人才。推动心理卫生教育工作的发展,目前,承担的有关研究课题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为我校素质教育的推进起了重工业要作用。

四是在审美素质(美育方面)培养上,抓住美的判断和美的表达两个层面不放。美的判断,也就是让学生晋普遍能认识“什么是美”,通过开设艺

术课进行课堂教学和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认识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这三种美的基本形态,主要培养学生直观地感受美的能力。美的表达主要是通过成立文艺演出队、美术小组、乐队,开展各种文艺活动。通过写作、书法、美术、舞蹈、合唱、乐器合奏、演出活动等活动课,培养特长,以及让学生参加扶贫济困,维护社会公德等社会实践进行训练培养。

(二)教师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习采取强化师德,提高师能,加强管理的做法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坚持学规范,树榜样的做法,倡导自律正已。加强以教育教学为载体的教职工思想工作,领导勤政廉政,坚持以精神凝聚人,以形象凝聚人,以感情凝聚人,以正确思想引导人,以科学制度规范人,激发广大教职工内在动力和锐意进取的开拓境界,使学校办学思想“内化”为大家的意愿,成为共识与自觉悟行动,创设民主氛围,营造团结、健康、融洽、向上的校园环境,使全体教职工树立起崇高的师德。

其次,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和骨干老师把关作用。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开展各种类型的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评比,为教师进修考研、硕研提供方便和条件。开展评教评优活动,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搞好继续教育,努力探索现代教育规律、教学方法、教 学手段,不断提高师能,争当业务尖子。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教育人的最终目标和价值追求。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党和国家赋于学校和教师的一个庄严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第20篇:育人为本教育实践化作业

认真回顾《“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这门课,课程中哪一个观点或一句话让您印象最深?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

在学习中我对课程中提出的的 学问并重是教育的良方这句话印象深刻。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发展需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他的意义在于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发展,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注人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反思:“我们要给学生鱼,不如给学生渔”,“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教师在辛苦付出的同时,也收到了无限的回报。教师首先教会学生做人,在教会学生学习,师爱就是这样的,因为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独特最高尚的情感,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功利与目的,它凝结着教师的心血,体现着教师的奉献,收获着学生的成长和自己的幸福。师爱是理性的、无私的、智慧的,需要老师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产生教育智慧的源泉是真爱,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师爱在当下,收获在未来,我深刻懂得,学问并重是教育的良方;业精于勤是教育的法则;见贤思齐是教育的追求。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考取高分的大机器,甚至连生存的能力都没有的废人。我们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培养友好交往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健康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等。让学生最终学会生存,承担起家庭社会民族的责任。

总而言之,通过这门课程的网上学习,我增长了见识学问,增添欢乐自信,学会了调整状态,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希望今后多参加这样的培训,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学等各方面的能力,做一名育人并重的教师,在三次讲台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

育人为本议论文范文
《育人为本议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