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22 12:02:2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古代文学 毕业论文

浅论刘备的成功之道

专业班级:姓名:

摘要:刘备的文治武功及谋略胆识皆不如曹操,更没有像袁绍、孙权那样庞大的家底,然而却从一个摆地摊卖草编的创立了蜀汉政权。用现在的话说是从草根一族创业成功,而且是丰功伟业。那么,刘备为什么能成功呢?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英杰还是庸者,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只要遇上了刘备都会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所以说,刘备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其人格魅力,在于其仁德,吸引了一大批人才,走了一条以人为本的创业路线。

关键词:刘备 人格魅力 仁德 成功之道

Abstract: Liu Bei Wenzhiwugong and strategy are not as good as Cao Cao\'s courage, but not as Yuan Shao, Sun Quan, as a large family property, but never a street vendor selling straw founded the Shu Han regime.Now the words with the family busine from the gra-roots succe, but great achievements.So, Liu Bei Why can succeed? Whether man or woman, whether or Yongzhe Aviva, whether gentleman or a villain, as long as there will be a case of Liu Bei as an understanding friend who died of the impulse.So, Liu Bei, the biggest secret of succe lies in its charisma to attract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taking a people-oriented busine lines.【Key words】 Liu Beicharismabenevolentsucce

推荐第2篇:中国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中国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一、如何突出毕业论文的学术性

二、如何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题目

 不断细化,小而具体,有感而发

三、如何搜集和整理资料

四、如何使行文更加合乎文体规范

(一)标题:

1、揭示课题;

2、揭示论点

(二)段落的组织

(三)整体结构合乎规范

关于古代文学论文的选题及学术水平的三个层次

三层次:

(一)填补学术空白

(二)达到学术研究的前沿

(三)有后续研究的潜力

 填补学术空白:

 了解研究状况:

1、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复印资料》(全文);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复印资料》中所附的论文篇目索隐

2、作者原著(可能含有某些线索,如苏轼文集、苏轼诗集中就有相关的版本目录信息)

3、相关研究论著

 如《苏轼年谱》中就有大量关涉苏轼的文章或书籍介绍

4、相关学科研究

 如历史研究、哲学研究、言语研究之类

5、学术期刊网

 认真阅读原始材料:

1、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

2、查找资料、做好阅读笔记

 达到学术前沿:

 新材料;新观点(新角度、新研究方法);资料的细致辨析(发常人之所未见)

 有继续研究的潜力:

对课题内涵、外延有清楚的意识和界定

 根据教材所选文章撰写写作提纲:

 论《花间词》的艺术

 写作提纲

 标题:《论的艺术》

 内容纲要:

一、温庭筠为代表词派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一)、花间词人的分派:温庭筠派和韦庄派

(二)、温庭筠等人词的特色:秾丽绮艳与蕴藉含蓄

1、温庭筠等人词秾丽绮艳风格的阐释

2、温庭筠词等人蕴藉含蓄风格的阐释

 “含蓄无穷,词之要诀。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清·沈祥龙《词论随笔》)

(三)、温庭筠等人运用含蓄表现手法做词的五种表现方式。

1、以动作见内心(通过能够反映内心活动的外部动作描写来

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

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示例。 

2、寓情于景(将情融入具体可感的景物当中)  薛昭蕴《浣溪纱》(江馆清秋揽客船)示例。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惟见长江天际流”

3、由环境对比来表现感情。

 温庭筠《菩萨蛮》其二“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示例。

 牛峤《酒泉子》示例。

4、用几个不连贯的意象来表达人物的感情。

 张泌《生查子》(相见稀,相见喜,相见还相远)示例。 

5、多层次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 毛文锡《更漏子》(春夜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示例。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红纱一点灯‟,我读之不知何故,只是瞠目呆望,不觉失声一哭。我知天下世人读之,亦也不瞠目呆望,失声一哭也。”

6、蕴藉含蓄表现手法要用之有度张泌的《满宫花》、薛昭蕴的《醉公子》过犹不及,难明意绪。

二、韦庄为代表词派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一)韦庄等人词的艺术特色:清新明快

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韦相清空善转”

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端己淡妆也”

 欧阳炯“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罗绮香泽之态,而为写景记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性同音者矣”

 孙光宪“绝无含蓄,而自然入妙”

(二)韦庄等人形成清新明快词作风格的

 四种创作手法。

1、直接抒发“我”的感情(融入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作者的经历、作者的感情,在词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塑造自己的形象,主观色彩较为浓烈)。

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

 顾敻《荷叶杯》其一(春尽小庭花落,寂寞)、其二(夜久歌声怨咽,残月)示例

2、生动地描述故事和生活画面,借以传达心意。 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初识面)示例

 韦庄《女冠子》“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 牛峤《女冠子》“眼看唯恐化,魂荡欲相随”

 牛希济《生查子》“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多情未了,回首又重逢”

3、描绘出空灵秀丽的境界。

 孙光宪《渔歌子》其二(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示例

4、语言明快朴实。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示例

王安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为容易却艰辛”

韦庄等人有些词流于平淡无味。

(三)含蓄和明快创作手法并无明确界限,应相机而定。张泌《江城子》其

二、韦庄《清平乐》示例

三、花间词人在运用音律表现内容方面对词创作的贡献

(一)用韵放宽。

……

(二)巧妙地运用叠韵和平仄声调。 ……

(三)集中了时人的曲调并有所创新。 创造新曲调;变更原有的词牌格律形式。  李珣《河传》(去去,何处?)示例

四、花间词对宋词的影响。

(一)花间词对宋代婉约和豪放词派的词风均有影响,而婉约派所受影响更大。

(二)对宋婉约词人的影响

1、化用花间词语  ……

2、师法花间艺术手法和对音律的态度。 ……

(三)对宋豪放词人的影响  韦庄《喜迁莺》(人汹汹,鼓咚咚,襟袖五更风)示例

推荐第3篇:古代文学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以《逍遥游》为例,试论述《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2.结合作品,分析《离骚》的文学成就。

五.

1、1)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创造了“三言”的说理方式,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如《逍遥游》为说明作者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全文用了大鹏、学鸠、蜩、斥鴳、朝菌、冥灵等众多形象,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大年或小年等活动及现象的皆“有所待”比喻在物质世界里没有绝对自由,然后才得出自己的正面意见。

2)《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尤为雄阔。它由“不知其几千里”大的鲲鱼变化而成,振翅而飞,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其境之壮,其思之奇,前所未有。

3)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如《逍遥游》末两段,庄惠有用无用之辩,均为寓言。惠子先说大瓠“无用”,庄子认为他是拙于用大,又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龟手之药”,说明“所用之异”,无用即为有用。 惠子再以大樗为例,说明庄子之言“大而无用”,庄子以狸牲跳梁,死于网罟为例,说明汲汲追求有用之害,然后是一段抒情意味十分浓厚的结束语: 今子有大树,„安所因苦哉? 不仅回答了惠子的“无用”之辩,而且十分形象,情感浓郁地描述出全篇所追求的心灵自由,精神无待的至人境界,真是得鱼忘筌,大辩不言。这样的辩论,超越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进入了“无言无意之域”。正因为这样,庄子哲学充满了诗意。

4)《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2、1)灵均形象的塑造。诗人以自我为原型,成功的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这位名曰“正则”、字曰“灵均”的主人公,就是屈原自己。这位主人公有高贵的家世,奇特的诞生,非凡的气度,美好的品格,高尚的志趣,缤纷的服饰,独特的爱好,有高洁的人格,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有九死不悔的无畏精神,有深挚的爱国感情和与邪恶势力绝不妥协的斗争意识。诗人用满腔的心血所塑造的这一主人公的形象,成为后世人们所景仰、敬慕的崇高形象。

2)创作方法的突破。《诗经》奠定了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古代神话则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屈原继承、发展了《诗经》、神话的优良传统,其《离骚》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而以浪漫主义为特色,二者的完美结合,不仅标志着创作方法的突破和发展。而更令人赞叹的成就则是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火样的激情,飞腾的想象,奇幻的意境,瑰丽的文采。这在诗中上下求索,四方神游的描写中,表现尤为突出。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凤凰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真所谓“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极开阖抑扬之变,而其中自有不变者存。”任想象展开翅膀,飞腾于九霄云外,与风雷结伴,共凤凰翱翔,忽东忽西,变幻无穷;而一颗赤子之心深深眷恋着满目疮痍的祖国永不改变。

3)表现手法的开拓。屈原继承并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比兴手法的运用作出了重大开拓,诗人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这就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点的比兴手法的局限。《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诗人创造出两类意象:美人、香草,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4)形式和语言的创新。《离骚》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

推荐第4篇:古代文学

800~907,一直是唐朝,不过盛唐已经过去,诗方面有名的诗人就是李商隐 杜牧 温庭筠; 词这种形式刚刚出现有温庭筠

还有就是唐 传奇,像聂隐娘 红线 龙女什么的应该听说过吧 辽 907~1125,效仿中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大家 南唐 937~975 李煜的词相信都读过

两宋 960~1200

诗方面有名的有陆游 辛弃疾 王安石 杨万里 欧阳修 朱熹

词是全盛的了,有很多优秀的词人与作品流传,苏东坡 秦观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欧阳修等等等等多的数不过来。

宋话本:话本小说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的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成就。代表作品有《简帖和尚》、《错斩崔宁》

宋杂剧 宋代的杂剧是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北宋时盛行于东京,南宋时临安也很流行。演出时一般由四个角色组成,有的增添一人。北宋的杂剧分为“艳段”和“正杂剧”两个部分。“艳段”是在正剧上演前表演的一段日常生活中的熟事。“正杂剧”又分为两段,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杂剧的主体。到了南宋,杂剧变为三个部分,即“艳段”“正杂剧”“杂扮”。“杂扮”是由民间的滑稽戏演变而来的,作为杂剧之后的散段,又称“杂班”或“拔扣”。后来,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元杂剧,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宋元南戏。 1125~1200 金 没什么好说的啊

赞同 0

一、诗经与先秦散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分属于“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的意思,共160篇。雅本是乐曲名,分“大雅”、“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颂是赞美诗,是祭祀时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共40篇。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

历史散文有《春秋》《左转》《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

二、楚辞汉赋

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样式之一。辞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称楚辞;赋即铺陈之意,以“铺

采摛文”“直书其事”为特点。两者都兼有韵文和散文的性质,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独特文体。结构宏大,辞藻华丽,讲究文采、韵律,常用夸张、铺陈的手法。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文学作品。汉成帝时,刘向将屈原、宋玉、唐勒、景差以及西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等和他自己的辞赋汇为一集,共16篇,定名为《楚辞》.。

汉赋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汉赋代表作家在汉初主要有贾谊、枚乘。汉武帝和汉成帝时代,是汉赋的全盛时期,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等。东汉末年,赋逐渐衰落,有代表性的作者是张衡。

三、魏晋文学与南朝文论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摧垮了东汉王朝,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的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曹操力量最强,在文学方面成就也最大。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所谓“三曹”即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七子”即指汉末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均能文善诗,且与曹氏父子关系密切。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大量作家和作品涌现出来,使各种文体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诗歌方面打破了汉代四百年沉寂的局面。五言诗从这时开始兴盛,七言诗在这时也奠定了基础。历代文学评论家都把建安时期看作文学的黄金时代。

作为杰出诗人的曹操,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他的诗歌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诗。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表现他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二类是政论诗。曹操诗作的思想内容,决定了他作品的艺术特色。

曹丕是曹操次子,公元220年代汉自立。他虽想效法汉文帝做一个贤明君主,却放弃了抑制豪强的进步政策,他即位的当年,就采用了陈群制定的“九品中正法”,放弃了曹操兼容并包的用人政策。他的诗作中,比较出色的是一些描写男女爱情和离愁别恨之作。

在建安作家中,历来最受推崇的是曹植。从现存的当时作品看,也以他的为最多,共有诗八十多首及完整和较完整的散文、辞赋约四十余篇。曹植前期作品多数是吐露自己志趣与抱负之作,曹植后期诗作由于生活发生了剧变,曹操死后,他在曹丕的迫害下颠沛流离,生活经验也随之丰富起来了。因此,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比以前大大进步,在艺术上也更为成熟。 曹植的主要贡献虽在诗歌方面,但他的散文和辞赋也不乏佳作。名篇有《洛神赋》《鹞雀赋》等。

建安七子中,以王粲的文学成就最高,代表作有《七哀诗》、《从军诗》。

魏末多数作品,由于政治上的高压和知识分子逃避现实的倾向,已经不如建安作家那样富有现实性。但突出的文学家也还是有。嵇康、阮籍即是代表人物。嵇康散文代表作有《与山巨源绝交书》,诗作有《四言十八首赠兄秀才入军》等。阮籍以诗歌见长,代表作为历来传诵的82首《咏怀诗》。

从西晋建立到东晋灭亡的一百多年间,产生了左思、刘琨、郭璞、陶渊明等一批杰出和优秀的诗人。其中以陶渊明成就最高。

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八友”等。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辑的《世说新语》(南朝)和干宝著的《搜神记》(东晋)。它们都具有小说的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四、唐宋文学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由于国力强盛、科举制进士科重点考诗赋等原因,使文人之间形成以诗会友的习俗,因此诗歌创作十分繁荣。唐初,文坛上出现了四颗新星,即“初唐四杰”: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炯,他们的作品为唐朝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一

时候的著名诗人还有陈子昂等。唐朝中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出现,他们成为唐朝亦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的诗想象丰富、气势雄浑,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和不媚权贵的性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阶段,他的作品表现了这一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沉郁顿挫、语言锤炼精当,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成为一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登高》等。这一时期著名的诗人还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善写边塞诗的“高岑”(高适、岑参)、“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诗囚”孟郊、贾岛等。

唐朝后期,社会矛盾加剧。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今传其诗近三千,为唐人之冠。他关心人民、抨击黑暗的现实。因此他的诗通俗易懂、重在批判黑暗社会。唐朝晚期,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以及藩镇割据势力的加强,出现了李商隐和杜牧。李商隐一生不得志,他的诗大都跟政治有关,杜牧既是一个风流才子,又是一个具有新历史观的诗人。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还有杜荀鹤、秦韬玉等,他们都是现实主义的诗人。

唐朝前期的散文深受六朝影响,仍盛行华丽藻饰的骈文,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一篇优美的骈文。唐朝中期,韩愈、柳宗元等人兴起了一场“古文运动”,强调散文的实用性,反对骈体。韩愈的散文气垫充沛、纵横开合、奇譬巧喻、形象鲜明,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特点,他的诗也有独创的成就。柳宗元擅长描写山水,他的思想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但还是出现了不少的文学家。这个时期曲子词开始兴起。晚唐第一个大力写词的作家是温庭筠,他的词重在写闺怨,具有秾艳细腻、锦密隐约的特点,是“花间派”的代表。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词作家有韦庄、冯延巳、李煜等。其中李煜的词最出色,他词内容主要写宫廷享乐、离愁别恨和囚徒生活,感情深挚,擅长白描,意境浑融阔大,语言或明丽或朴素,流走如珠,风格清婉沉着。他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能力和艺术风格,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宋初期的词作深受五代遗风的影响,主要重在写男女恋情和离别情愫。其中柳永、晏殊及中期的秦观为其代表人物。柳永善写羁旅行役之情,晏殊善小令,风调闲雅,语言婉丽,音韵和谐,秦观的词风婉约绮丽,北宋著名的婉约词人还有周邦彦、欧阳修等。北宋中期,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从苏轼开始,诗歌创作才出现了异于唐朝的特点。

两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才华出众,前期的词作主要写男女爱情和自然风光,后期主要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她的词带有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怀,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雅的情怀、空灵的意境。

南宋最伟大的豪放派词人是辛弃疾,他为后人留下六百多篇词,不少词作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现坚持抗金的决心,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屈辱投降进行嘲讽和批判。南宋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是姜夔。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今存其诗作九千多首。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以抒发爱国激情、反映社会现实为主,也有许多爱情、农村、日常生活题材的诗。

两宋时期,散文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唐宋八大家”中除韩愈、柳宗元外,其他六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都在北宋。

五、元朝文学

元朝文学的主流是元曲,它分两个方面:元杂剧与散曲。在元朝,出现了“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元杂剧是我国古典戏曲中具有完整戏剧形式的剧种,它在结构上一般每本分为四折,也有少数杂剧有五折、六折的。所谓“折”,大体相当于现代戏的“幕”。每一折既是音乐组织的单元,又是一个较大的剧情段落。四折串演在一起,刚好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合乎剧情由

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顺序。有的杂剧在第一折前或折与折之间加一个“楔子”,起交代故事背景或过场的作用。杂剧末尾一般都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来结束情节、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在音乐和演唱的形式上,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个曲牌组成“套曲”。唱词由一个角色从头到尾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动作和说白。剧本还规定了男女角色(“末本”和“旦本”)。剧本由曲词和宾白两大部分组成,曲词重在抒情,宾白重在叙事,它们与音乐交相配合,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的艺术形象。历史上有名可考的元杂剧作家共八十多人。其中成就最大的是关汉卿,他是当时剧坛的领袖,一生写有67部杂剧,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揭露社会矛盾黑暗的,如著名的《窦娥冤》等;二类是描写下层妇女的斗争与生活,带有很强的喜剧意味,如《救风尘》、《拜月亭》等;三类是歌颂一些英雄的,如《单刀会》、《西蜀梦》等。除此外,王实甫的《西厢记》也是很著名的剧作,它描写了张生与崔莺莺争取自由爱情的经过,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它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散曲是杂剧的姊妹艺术。它由词发展而来。词在金元时期,由于吸收了“俗谣俚曲”及少数民族乐曲的养分而形成芨曲这种新的文体。散曲虽同词一样,必须按曲牌、韵律填写,但在规定的字数以外可以加衬字,更适合配乐演唱。散曲的语言比词更加活泼自由,更加口语化。它在形式上有“小令”与“套数”之分。“小令”又称“叶儿”,只用一个曲牌,一韵到底,大都用来抒情写景。如马致远是著名的散曲作家,他的《天净沙·秋思》通过秋日郊野的景色,抒发旅人的愁思。“套数”又名“套曲”,是联接同一宫调的许多曲牌而成。套数的长短没有限制,根据需要随意而定。长的套数可以连缀几十支曲牌,但无论多大,都要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套数一般都有尾声,如睢景臣的《船涉哨遍》(高祖还乡)套数,由七支曲牌和一个尾声组成,写出了乡民对刘邦的嘲骂和讽刺。

元朝南戏的颠峰之作是《琵琶记》,元末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它宣扬贤孝的精神,反对愚孝,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上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六、明清文学

明清时期,由于科学考试的僵化、统治者为控制思想而大兴文字狱以及音乐曲词向通俗化方向发展等原因,诗词的创作趋向衰落。明代时词的曲谱失传,这一文体也就脱离了音乐,成为文人案头之作,很少配乐演唱。清代时,词作又大大兴起,出现了众多流派。纳兰性德是影响最大的一位清朝词人,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多描写风情与相思之情。

在明朝初年,有像宋濂、刘基、高启这样的诗文作家。他们由于经历了元末的*,接触到广泛的现实生活,写出了一些揭露现实黑暗,具有社会内容的作品。在明开国后的100多年中,在文坛上占统治地位的却是以“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派。他们的诗文充满了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内容,平庸呆板,肤廓空虚。这是和当时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及阶级矛盾较为缓和相适应的。其次,稍有影响的是以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这一派在散文方面主张师法先秦,在诗歌方面追求声调格律,自称宗法杜甫,但总的来看,他们的作品并没完全跳出台阁体的圈子。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和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首的“公安派”先后极力反对复古派。他们反对贵古贱今和模拟古人,提出文学要有质,能独抒性灵,发前人之所未发等主张。这些主张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他们的创作影响都不大。清朝的吴楚材、吴调侯等编辑成了一部《古文观止》,收录了上启先秦,下至明末的222篇散文。

但是,小说方面的情况却不一样。明朝初年,小说在前代传奇小说、话本和杂剧的基础上就已经有新的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元末明初出现的《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之祖,也是我国最杰出的历史演义小说,它使中国小说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作者是罗贯中。全书共120回,它通过三国时期各封建统治集团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反映了人民在*时代的灾难和痛苦,表现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和《三国演义》同时出现的《水浒传》是我的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取材北宋宋江起义的故事,作者相传是施耐庵,其学生罗贯中曾进行过修改。《水浒传》通过宋江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叙述,深刻地揭露了人民与统治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展现出贫苦农民被迫聚义梁山,拿起武器来反抗斗争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明朝中期,我国出现了一部举世瞩目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全书100回,作品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神话英雄孙悟空的光辉形象,他敢于反对天上神权与地上妖魔的精神,反映了人民征服社会上邪恶势力的信念和力量,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意义。《西游记》以讽刺、幽默的笔调,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小说充满奇特的幻想,表现了罕见的艺术想象力。明朝的许仲琳也写了一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通过纣王无道,终被讨伐的故事,表现了人民的力量,但它也具有很浓厚的宿命论色彩及宗教影响。

明末出现了一部暴露性的写实小说《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笑笑生是笔名,作者真名尚未考证清楚。《金瓶梅》的情节截取自《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书名取自小说主人公西门庆的三个姬妾潘金莲、李瓶儿和春梅的名字。小说虽写的是宋代的人和事,事实上反映的是明朝中后期的社会事实,它通过西门庆罪恶的一生,反映了封建社会处于腐朽没落时期的统治阶级的特有本性。

明末时期,一些文人对代代相传的话本编辑、加工,形成了一些短篇白话小说集,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三言”、“二拍”。“三言”是冯梦龙编辑的、加工的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40篇,共120篇。凌蒙初在“三言”影响下写成“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同样是每部40篇,共80篇。“三言”“二拍”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了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封建婚姻制度对青年的迫害,表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爱情观念。

清朝的吴敬梓著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典范。全书共55回,通过十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细腻地刻划了一群追求功名富贵的各类型的封建儒生和贪官污吏的丑恶面目,剖析了当时读书人的丑恶变态的灵魂,作者希望用儒家道德规范来扭转这种丑恶风气。

清朝初期还出现了一本“谈狐说鬼”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它表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血泪控诉、对真挚爱情的热烈歌颂、对现实政治腐败和对念官污吏的严厉批判及对世俗民风的讽刺。

18世纪中叶,横空出世的《红楼梦》在中国小说中是一个“异数”,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艺术顶峰。它又名《金陵十二钗》、《石头记》、《风月宝鉴》、《情僧录》。小说作者曹雪芹“披阅五载,增删五次”写成这部现实主义杰作。一般认为目前的《红楼梦》版本中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开全书的故事情节,通过以贾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腐朽,是中国封建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一面镜子。

明清时期的著名通俗小说还有:明代的《杨家府演义》、清朝李汝珍的《镜花缘》、俞越的《七侠五义》、钱彩与金丰的《说岳全传》等。清代还出现女诗人陈端生著的弹词《再生缘》,宣传了女性独立思想。

明清时期的戏剧以“明清传奇”为最主要代表。明朝成就最大的戏剧是汤显祖所创作的《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由于汤显祖是临川人,书

斋号“玉茗堂”,这四部剧作又都以写梦为关键,故称之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其中,尤以《牡丹亭》的成就最为突出,它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它写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通过少女杜丽娘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死而复生的离奇动人的情节,揭露了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罪恶,表现了青年男女冲破礼教罗网的决心,歌颂他们为追求自由爱情而舍生忘死的斗争精神,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清朝初期,《桃花扇》、《长生殿》两部剧作出现,它们并称为清代戏曲的“双璧”。《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全剧共40出,它“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和深刻地提示了明末腐朽、*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压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剧中突出了李香君的形象,她是一名有明确政治理想和是非界限的歌妓。当阮大铖逼迫李香君时,李香君以头撞地,血溅宫扇,表现了她不畏权势的性格。《桃花扇》在历史剧的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它将爱情故事与明王朝的兴亡历史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中国爱情剧的创作是一大发展。《长生殿》的作者是洪升,它刚刚写成上演,便轰动了京城。剧本叙述了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导致叛乱,被迫缢死杨贵妃,随后唐明皇又日益思念杨贵妃,最终通过道士架起的仙桥相见,实现了在长生殿上立下的“生生死死共为夫妻”的盟誓。

推荐第5篇: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论述题。诗经的艺术成就:

 首先是强烈的写实精神。所谓写实精神,一是指真实反映现实。《诗经》开创的现

实主义创作精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所谓现实主义是指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素材。

 二是直抒胸臆,即抒发人物的真情实感。特别是十五“国风”中的作品,都是来自社

会最底层劳动者的真实心声。

 其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再次、重言、双声、叠韵,与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重言”就是两个音节完全相同。

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氓》中的“氓之蚩蚩”,“泣涕涟涟”;《蒹葭》中“蒹葭萋萋”,“蒹葭苍苍”,“蒹葭采采”等等。

重章叠句,又叫复沓,是指一首诗用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相应地更换个别的词语,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增加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还可以创造艺术情景,渲染气氛,深化感情。

四言一句,整饰美观的艺术样式;两个音节一个节拍的节奏,朗诵起来,节奏简捷、明快,有一种后人难以临摹的朴拙之美。

 名词解释。 “春秋笔法”:亦即“一字寓褒贬”的写法,孔子在修订《春秋》时,一方

面要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但另一方面,他又秉笔实录,记录下乱臣贼子的败行劣德,寓褒贬于字里行间。这种写法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含蓄蕴藉、旁敲侧击、匣剑帷灯式的手法,有重要影响。

论述题:战国策 的文学成就:

 1.情节构造层次细致化,叙事情节起伏曲折,富有戏剧性。《赵策四》触龙说赵太后,

言语奇特,结局出人意外。每一章构成一个情节单元,前后对照,侧面烘托。  2.用多种方法,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谋臣策士形象。纵横家如苏秦、张仪、陈轸、公

孙衍等,都很出色。

 3.语言风格铺张扬厉,生动形象。有强烈论辩色彩,辩丽横肆,铺陈胪列,虚饰夸

张,引进感性形象,感染力很强。如《苏秦始将连横》苏秦鼓动秦王很有代表性。  4.大量运用寓言、比喻、夸张等手法说理。如《齐策二》中“画蛇添足”,《楚策一》

中“狐假虎威”,《燕策二》中“鹬蚌相争”。

论述题: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

 从春秋末到战国末,诸子散文的发展体现出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大致经

过四个阶段:

 1.早期诸子著作以问答式、语录式成文成书,缺乏完整结构和严谨逻辑,如《论语》。  2.精粹短小的完整篇章,但仍有对话问答痕迹,体现出论说文章过渡形态的特征,

如《墨子》、《孟子》、《庄子》。

 3.论题明确、层次繁复、篇幅宏大、结构严整的专题论文,《荀子》、《韩非子》。  4.系统性、严谨性专著巨制,如《吕氏春秋》具有完整周密的思想体系。论述题:庄子散文的文学成就:

 庄子(前360?-前280),名周,宋之蒙人。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

时,生平事迹不详。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哲学思想基本上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消极面。

 《庄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追求超越性和超脱性的绝对自由精神,庄子用相对主义

和不可知论来支撑他的绝对自由的处世哲学。

 2.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

幻,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 3.《庄子》寓言特点:虚构色彩明显;联想丰富,构思巧妙,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和

自然现象拟人化,如《秋水》中北海若与河伯的对话;随意引用,运用自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极其善于描摹寓言的形象,体现出杰出的文学才能。

 《庄子》散文另一个特点用譬喻。本来战国时代的文章,一般都有这种特点,而《庄

子》则几乎任何情况、任何事物都可以用作譬喻,也可以容纳譬喻。它不但譬喻多。而且运用灵活,在先秦诸子中也是最突出的。

 总体风格汪洋恣肆,富有瑰丽、谲诡的色彩。庄子有超脱的精神,超脱的态度,想

象力丰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很强,往往惟意所适,或论、或譬、或庄或谐,潇洒飘逸,横放恣肆。

 庄子散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文中多用韵,声调铿锵,使读者有和谐的节奏感。 名词解释: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它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

名词解释:散体赋:散体赋崛起,赋体文学进入了鼎盛时期。散体赋是随南北文化合流,熔铸诗、骚、散文、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名词解释:“西汉鸿文”《过秦论》最为著称。《史记》中著为一篇,《文选》析为上、中、下三篇。以其时空容量大,逻辑力强,语言跳跃奔放,气势峥嵘磅礴,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鸿文,鸿雁群飞时形成的文字之状。引申为巨著,大作。

论述题:汉书和史记的异同:

 《汉书》以史家之笔,秉实录精神,记录西汉一代历史,也寄寓作者爱憎和批判。

此为与《史记》相似之处。

 但《汉书》的史学见解、史学精神和文学成就,又不如《史记》。

 1.《汉书》对人物事件抑扬褒贬,常常有失公正客观,少有《史记》的批判锋芒。

班固常常站在官方立场上,用儒家正统思想及道德标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 2.《史记》以社会全体为史的中枢,故不失为国民的历史;《班书》以下,则以帝

室为史的中枢,自是历史乃变为帝王家谱矣。”(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3.司马迁作《史记》属于私人著史,他站在个人立场、用个人道德价值标准发表对

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而且寄托个人身世之慨,悲天悯人,寄慨遥深,史识很高;《汉书》少有寄托,史识不及《史记》

 4.《史记》感情强烈,更近于文学著作,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因而文学成就远

远高于《汉书》;而《汉书》用史学家的理性、科学态度叙述历史,更接近于纯粹的历史

 5.《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而又有所改易,多用《史记》文字而又有所删省。

其体例之改易,得失互见;其文字之删省,则往往失却司马迁的微旨与叙事的生动。 6.《汉书》叙一代之史,取材便利,又因东汉文风,渐趋华丽,故其叙事详密谨严,

文字整饬赡丽,一般说来,不如《史记》的文气流荡,富于神韵。

 7.《汉书》从学术和文献的角度,不独在《史记》原有的纪传中增加学术事迹,多

载学术文章与经世的文章,更特设《艺文志》,讲论学术源流。把文化学术纳入史的视野,对后代史书和学术文化贡献很大。

论述题:乐府一词的历史演变:.“乐府”涵义演变:两汉所谓乐府是指音乐部门、机构;魏

晋六朝将乐府所唱歌诗也叫“乐府”,于是便由机关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如《文选》于骚、赋、诗之外另立“乐府”一门;唐代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其内容,变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如元结《系乐府十二首》、白居易《新乐府》、皮日休《正乐府》10首、《三羞诗》3首等;宋元以后,又称词、曲为乐府。

名词解释: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初载于《文选》,因其作者佚名,时代莫辨,萧

统辑入《文选》,泛题为“古诗”。近代学者意见渐趋统一,认为《古诗十九首》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它们产生于东汉顺帝至献帝之间,作者是中下层失意的士子 赏析《行行重行行》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

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 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

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语言,正是此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名词解释骈体文:齐梁时期出现了成熟骈体文,特征是用事繁复,讲究声律对偶,堆砌辞藻,而内容却很贫乏,多为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呈一种阴柔之美。孔稚珪《北山移文》运用拟人手法,讽刺假隐士。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皆为翘楚

论述题: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成就:

一、艺术风格以平淡自然著称,创造了平淡与淳美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描写朴素

的生活,却充满生活气息;日常生活的诗化。多采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勾画,便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

二、情、景、理和谐交融。诗中往往将诗人感受、自然景物、人生哲理融汇一起,

构成完整意境。

赏析《饮酒》借歌咏田园生活以抒怀。

 首四句说“心”(主观精神)与“地”(客观环境)关系。“人境”,自然之境,没有“车

马喧”——官场上污浊。诗人自问为什么远离官场、荣华富贵,而来到偏远农村受劳作之苦?答案:“心远”——心胸旷远。诗人采菊时的悠然,就是南山的悠然;鸟的倦而知返,也就是他的倦而知还。刹那间诗人感到,是他在看南山呢?还是南山在看他呢?此时已分不清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已经物我融合,自己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了。

 通篇没有工巧词句,寓理于情,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情味、理趣。不仅给读

者艺术上的满足,而且有思想上的启迪。境界高远,旨趣冲淡, 情真、景真、意真。

论述题:陶诗和谢诗的主要差别:

1、谢诗善于描绘画境,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山水之美,把叙事与写景结合起来。而陶

诗写田园山水,往往是静观;静观须心境纯净,方能物我亲切交流,主客融为一体。

2、谢诗中也有哲理,但主要在于化其心中郁结,且哲理往往游离于诗外,形成叙事

—写景—说理的程式,往往在诗的最后拖上一个玄言的尾巴,这说明他的诗脱胎于玄言诗但仍留着玄言诗的尾巴。而陶诗的哲理则融于体物之中,故能达到超然物外、遇景成趣的境地。

3、语言上,谢诗精工绮丽,刻意追求,多用深奥的书面语和典故,深涩难懂,有佳

句而无佳篇。而陶诗则朴素、平淡、自然。

推荐第6篇: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三)

18、《窦娥冤》(作者:关汉卿)

(1)、窦娥悲剧的原因

A、高利贷事件,首先促成窦娥成童养媳,陷入孤苦境地,又是高利贷引起张驴儿父子的纠缠,随即有一系列厄运。

B、社会恶势力的欺凌,这其中至少包括赛卢医的不法,张驴儿父子的凌辱。 C、贪官桃杌的腐败,所谓“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正因如此,该剧通过窦娥个人的不幸,展示出的是整个社会黑暗面貌,也即是说窦娥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和时代悲剧。

(2)、艺术特色:

A、冲突集中,关目紧凑,戏剧性极强,冲突的正方始终是窦娥,而随反方的转频,展示了丰富的社会画卷。本剧形式完整,四折一楔作为早期问世的作品为以后元杂剧提供了典型的范式。

B、剪裁得当,角色的安排与剧情发展结合自然。 C、用严肃的写实手法来展开冲突,用诗化的理想来升华人格之美。艺术氛围与人物性格相互内映,构成所谓意境,应是本色派最经典剧作。

D、语言本色:个性化、口语化。“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19、《西厢记》人物形象(作者:王实甫)

(1)、崔莺莺

她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美丽,多才,既深受封建礼教的濡染,又有着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她和张生在佛殿相遇,一见钟情,又经过隔墙联吟,彼此心有灵犀,互相爱慕,但碍于老夫人的拘管,没有更多接近的机会。在孙飞虎围兵普救寺,老夫人许婚,张生下书解围之后,莺莺和张生都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如愿以偿,成就婚姻。不料老夫人赖婚,这激起了莺莺对母亲的不满。当她听了张生在琴中向她倾诉的心事以后,她更加倾向、爱慕张生。但她毕竟是相国小姐,家庭教育和上层社会的身份,使她难以贸然走出和张生自由结合这一步。于是戏剧出现了这样的冲突:明明是她叫红娘去探望生病的张生,但当红娘带回张生给她的信时,她却责骂红娘带回“这简帖戏弄我”!她要红娘带信给张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张生打开信一看,喜出望外,原来莺莺寄去的是约会的诗简。当张生果然来约会时,她又以大道理责备了张生一通。作者对莺莺矛盾心理的描写,展示出她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礼教的浸染的真实心理。

(2)、张生

他在剧中是一个才华出众、情真意专的志诚种,一见了莺莺,就忘记了求取功名的大事,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热烈、大胆的方式和真诚的努力,来获取莺莺的爱情。他不管人家是否对他有意,先自报家门,如果说前面的自报家门已经很贸然,那么,这一问,“敢问小姐常出来么?”就更不得体了。接着在夜吟、请兵、琴挑、甚至身染沉疴的过程中,都展示了他对莺莺的痴心,以及忠贞。作者十分注意突出他“志诚”的一面,他一接到莺莺的诗简,马上喜上眉梢,顾不得细察诗意,也不管是否有诈,半夜逾墙去赴约,结果遭到莺莺的呵斥,约会也砸了锅。在“赖婚”一场,开头张生以为老夫人会将莺莺许配给他,兴高采烈地等着作新郎,没想到老夫人出尔反尔,坚持赖婚,坚决不同意将莺莺许配给他时,他甚至跪在红娘的面前,声称如果得不到莺莺,他就要悬梁自尽。正是他的这种执着和志诚,最终打动了莺莺,两人终于私下结合。

(3)、红娘

她是《西厢记》中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观,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最巧妙的是,她反击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维护的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正是这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默认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

(4)、老夫人

她是剧中封建家长的代表,是崔、张、红娘的对立面。她虚伪、奸诈、狠毒,但又脆弱。她表面上爱女儿,实质上爱的是“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的“相国家谱”。因此在行动和精神上都严格地约束着莺莺,连“黄莺儿作对”“粉蝶儿成双”的自然景色,都不让莺莺看见,怕引起“春心荡”。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她信誓旦旦,要将莺莺许给解围退兵的人,可是张生退兵之后,她马上反悔,并且假惺惺地要崔、张以兄妹相称,并许张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为了“相国家规”,她全然不顾崔、张二人的感情和幸福。在这里老夫人的虚伪、狡猾暴露无遗。她的“慈母”的面目后面,掩盖的是冷冰冷的封建家族的利益。但她其实又很脆弱,在《拷红》一折中,被地位卑下的婢女红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后不得不同意张、崔二人的婚事。一个封建势力的顽固堡垒,被小小的红娘轻易地攻克了,充分说明了封建力量外强中干的本质。当然,封建家长是不会善罢干休的,老夫人逼张生赴考和最后赖婚的情节,进一步完善了她的形象:虚伪、狡诈、顽固、狠毒、脆弱。

20、元代杂剧作家作品

(1)、前期作家

主要有关汉卿《望江亭》、《救风尘》《窦娥冤》《单刀会》、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康进之《李逵负荆》等。 (2)、后期作家

主要有郑光祖、乔吉《两世姻缘》等。 (3)、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注: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

(4)、白朴和《梧桐雨》

《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取材于白居易的诗《长恨歌》,但又并不是对《长恨歌》的直接改编,在材料处理上有许多不同。

它并不是以单纯的爱情为主题的,也不是一部以总结政治教训为目的的历史剧。实际是以作者自身的体验为依据,来摹写唐明皇的内心世界:由于政治上的失败和因此造成的唐王朝由盛及衰的转变,在孤独与苍老中感受着美好往日如梦消逝以后的寂寞与哀伤,一种对盛衰荣枯无法预料和把握的幻灭感。这既是写历史人物,也渗透了作者因金国的灭亡而产生的人世沧桑和人生悲凉之感。

(5)、马致远和《汉宫秋》

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

《汉宫秋》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环绕着汉元帝、王昭君的形象向人们揭示的,主要是对历史、对人生的体悟。他通过戏剧冲突,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播弄的悲哀。加上《汉宫秋》以“秋天”的意境作为结撰全剧的背景,突出秋的萧瑟悲凉,更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荒漠的气氛,这又表达出作者对时代的体验和认识。

21、南戏

(1)、南戏的产生大约在南宋中期。元末,《琵琶记》等剧本出现,标志着南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并且为明清传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高明和《琵琶记》

A、《琵琶记》是对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改编,写赵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改编后的《琵琶记》,通过蔡伯喈的遭遇,辞考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使蔡伯喈无法照顾家庭、奉养父母,结果父母在饥荒中死去,揭示了“忠”与“孝”这封建时代两大基本伦理观念的冲突。

B、赵五娘的人物形象

赵五娘是《琵琶记》中着力刻画的人物。她代表着一种人物类群:在旧时代中下社会阶层,一些妇女往往是家庭的真正支撑者,她们坚韧不拔,忘我牺牲,奉养老人,抚育子女,使丈夫能够在外界获得成功。赵五娘是一个由生活真实和道德理念混合而成的艺术形象。

C、艺术特色 《琵琶记》代表了南戏在进入明清“传奇”阶段之前发展的顶峰,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总体而言,整部剧情以赵五娘和蔡伯喈不同遭遇的双线并行发展的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条线是蔡伯喈步步陷入功名的罗网,满心苦闷地处于一片繁华富贵的气氛中, 一条线是赵五娘含辛茹苦,拼命挣扎在满目荒凉萧条的境地,许多场面不断交错出现,相互对映,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受。

22、《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1)、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描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史。故事起自汉末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其间共九十六年。小说开篇写汉末昏君无道,民不聊生,激起了黄巾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路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混战。先是十七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被杀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进兵江南。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在赤壁击败曹操,从此天下三分。此后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三分天下归于西晋。

(2)、艺术成就

A、具有一个相当完整细密的宏大结构,有条不紊地处理了繁复的头绪,描绘了极其壮阔的、波谲云诡的历史画面。尤其是对战争的描写,成就最为特出。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大规模的战争,从战事的起因、力量对比、彼此的方略及内部争执,到战争的过程及其变化、胜负的决定及其缘由、有关人物在战争中的作用,都能叙述得生动而具体,写出战争的巨大声势、紧张气氛,处处扣人心弦。

B、《三国演义》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实有重大的进步。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关羽的勇武忠义、张飞的勇猛暴烈、诸葛亮的谋略高超和勤于国事、周瑜的聪明自信和器量狭小等。在单一的性格方面上,作者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夸张的笔法,还是能够把人物写得较为有声有色。像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一节,虽文字不多,却足以令人感佩他的威猛。

23、《水浒传》人物形象(作者:施耐庵)

(1)、宋江

作为梁山第一号人物的宋江,由于作者把相互冲突的江湖道德和正统道德加在他一人身上。使他的形象显得比较矛盾。

出身:一个半农半吏的地主,封建的知识分子。 绰号:“孝义黑三郎”“山东及时雨”

宋江这一典型形象既是恪守封建社会传统伦理文化的典范,又是一位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英雄。

(2)、李逵

李逵是反抗最彻底的突出代表,他是中国农民美好品质的体现。梁山好汉之一,绰号 “黑旋风”,具有农民的纯朴、粗豪的品质,反抗性很强,对正义事业和朋友很忠诚,但性情急躁。是刚直、勇猛而又鲁莽的人物典型。他虽简单粗鲁,但反抗的热情却是最强烈的。李逵形象中最宝贵的是他这种坚如铁石的反抗意志,对起义事业的赤胆忠心。

24、《西游记》人物塑造特色

(1)、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物性”:指形象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所保持的原有的形貌和习性。 “神性”:这里指动物植物一旦成精变怪,就带有的神奇本领。 “人性”:这里指作者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神佛妖魔,将其人化。

孙悟空形象既有猴子的外貌、习性等“物性”,又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等超凡 “神性”,同时还有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心高气傲、争强好胜等“人性”。

(2)、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

《西》已开始打破人物性格单一,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倾向,注意多角度、多色调塑造人物。

理想型形象孙悟空, 带有明显的英雄化,但也有争强好胜、爱戴高帽、喜欢奉承等缺点;世俗型形象猪八戒,带有浓厚的人情味儿,尤其是既讨喜爱、又多缺点的角色。 猪八戒:号为佛家“八戒”,实是凡夫俗子:贪吃、贪睡、贪财、贪色;憨厚纯朴、吃苦耐劳、斗争顽强。

25、汤显祖与《牡丹亭》杜丽娘形象

《牡丹亭》与同是爱情名剧的《西厢记》相比,可以看出两者有一点根本不同的地方:莺莺对于张生,是由“情”到“欲”;杜丽娘对于柳梦梅,却是由“欲”到“情”。

26、南洪北孔

(1)、含义

康熙年间,随着清朝统治趋向稳定,明亡的阵痛归于平静,文人们开始更多地以一种空幻与伤感的情绪来看待明清之际的历史兴亡。这时在戏剧方面出现了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名作。前者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后者直接以南明政权的覆灭为背景,把美好爱情的丧失和政治的变乱相联系,取得感人的效果,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与上述社会情绪有关联。而两位作者也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称誉。

(2)、洪昇与《长生殿》

《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3)、孔尚任与《桃花扇》

《桃花扇》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

27、《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

(1)、艺术特点

A、兼具众体的形式美。

a 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这类小说一般篇幅较长,有完整的情节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明确的主题思想。

b志怪短书;这类作品,内容多为记述奇闻异事、神鬼妖魅。它们情节单纯,用笔精简,一般篇幅很短,只有二三百字或者更少

c 纪实性的散文小品。这类小说内容或写人,或记事,或描绘一个场面,或摄取某种生活情景,多为记述作者的亲见亲闻,近似绘画中的素描或速写。一般篇幅短小,而内容大多写实,不涉怪异。

B、异彩纷呈的奇幻美。艺术想象丰富、大胆而奇异,其人物多是花妖狐魅,神鬼仙人,都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环境包括仙界、冥府、龙宫等,神奇怪异,五光十色。这些幻想都是\"幻\"和\"真\"的结合,首先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内容;二是这些幻想都有现实生活的客观依据。

C、曲折奇峭的情节美。情节发展大多波澜层叠、悬念丛生,从而充分地展示社会矛盾,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

D、诗情浓郁的意境美。意境创造,首先表现在作者将他所歌颂的人和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更是赋予她们诗的特质。其次表现在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再次表现在对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作者一般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注意描绘其内在的风神。

E、雅洁明畅的语言美。《

a 从表现生活和刻画人物的需要出发,改造书面语,吸收口语,创造出一种既雅洁又明畅,既简练又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

b 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饱含着生活的血肉,人物的思想感情,显得自然和谐。

28、《红楼梦》人物形象

(1)、贾宝玉

他是从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贵族叛逆者。

他叛逆性格最明显的表现是对科举功名深恶痛绝,厌弃科举功名,鄙弃功名利禄,否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人生价值观,认为它们是“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的工具。虽生活在贵族家庭中,但却反对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深感压抑和束缚,要求冲破这富贵和家庭的束缚,找回人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他叛逆性格另一突出表现是对自由、平等、互敬互爱的有爱情婚姻的大胆追求。他与林黛玉的爱情在这个“正统”指甲是孤立无援的,在贾母、王熙凤等人的谋划下,酿成了悲剧。当宝玉的生命孤苦无依的时候,他不顾一切,愤然出家,与这个曾经给过他欢乐、幸福、爱情,同样也给过他痛苦、不幸和欺骗的贵族之家彻底决裂。

他的性格中,除了要求真挚的情爱和人格自由以外,没有更多更新的理想和愿望。有时在冲突面前表现为想死、想“化烟化灰”的消极思想。贵族家庭的生活,使他感到愁闷孤独,但对这种寄生生活,又存有依赖。

(2)、林黛玉

她聪明美丽,以自己“孤高”维护着决不容许任何人侵犯的人格和尊严。她鄙弃八股功名的虚伪和罪恶,不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她和宝玉一起成为贾府中最具有叛逆性格,透出新的思想、新的人格和没有泯灭个性的人物,彼此之间相互依傍的爱情,成了他们在那个污浊、黑暗环境中生活下去的重要的精神支柱,当爱情幻灭时,她万念俱灰,以生命的完结像这个残酷而又黑暗的社会做了最后的抗争。黛玉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认识的新的突破。

(3)、薛宝钗

封建淑女的典型。

她有着倾国倾城之貌,能诗善文,一举一动都显得很是“端庄贤淑”,不失皇商家庭的教养和尊严,是封建社会标准的淑女。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以理智去支配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按照封建规范去行动,是一个完全失去个性存在的虚伪躯壳。宝钗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璀璨和对个性的扭曲。

(4)、王熙凤

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阴险、狠毒、贪婪等性格,但她理家却是有一套,充分显示出她的威严和才能。她表面美丽活泼,与内心的干练凶狠形成强烈的对比。仗势欺人,同时也忍受着放浪丈夫的欺负。她不服输,但最终难以逃脱“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命运。她是作者倾注真心真情而塑造出的“真的人物”的典型。

(5)、贾母

多福多寿多儿孙的老祖宗。

她是从出入贾家当孙媳妇的地位熬过来的,因此见多识广,精通世故,自言年轻时比王熙凤还精明强干。现在的贾母看似只知享福,实则大小事没有一件违反他的意旨和切身利益。残酷无情的扼杀宝黛的爱情,以维护纲常礼教,而对贾琏的恶行却置之不理。她不愿儿孙降低往日的豪奢生活,尽情地挥霍,尽情地享乐,无疑也加速了贾府的败亡。

(6)、贾政

他虽身为一名部员,却才学平庸,毫无建树,是位“道貌岸然”,“兴趣索然”的正人君子的典型。大观园落成题匾额,宝玉的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贾政的庸笨也得以惟妙惟肖的暴露。贾政作为统治阶级没落贵族的代表,预示了这一阶级的无能,同时也与具有某些新思想的宝玉形成强烈的对比。

推荐第7篇: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1、西昆体: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它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欧阳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西昆体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2、苏梅:北宋诗人苏舜钦与梅尧臣的并称,苏诗趋向粗犷豪迈,梅诗则委婉闲淡,他们矫正西昆体之弊,与欧阳修一道开辟了宋诗的新格局。

3、苏门四学士:北宋时期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在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最欣赏和重视黄、秦、晁、张四人。《宋史.黄庭坚传》载:“(黄)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4、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前中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即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均以诗歌擅名天下,其中陆游影响最大,杨万里、范成大二家次之,尤袤作品则较少。

5、诚斋体:指杨万里诗歌的风格特征。诚斋体的艺术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情趣,诗人每每从平常的事物中敏锐的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

6、辛派词人:辛派词人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7、四灵诗派:指徐照(字灵日军)、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因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有一“灵”字,故称“四灵诗派”。又因为他们都是庆嘉(今浙江温州)人,所以又称(永嘉四灵)”。四灵诗人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生硬晦涩的诗风,他们推崇晚唐的贾岛,姚合。讲究字句声律的作诗方法和野逸清废的诗风,内容狭窄,以描写身边眼前的山林景物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脱俗。

10、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体制,搬演长篇故事,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它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11、江湖诗派:江湖诗派得名于《江湖集》。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刻印当时一百零九位诗人的作品,合称《江湖集》。后人称这些诗人为江湖诗人或江湖派。江湖诗人大多是落第文人,他们浪迹江湖,彼此以山人、名士相标榜,这些诗人的品节较杂,不少人奔走于权贵之门,或干渴以求进或献诗而招养,但也有关心现实,忧愤国事之人,例如戴复古、刘克庄。

12、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其诗作最具艺术个性。他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雅正平稳的风格,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13、台阁体:指明初永乐,弘冶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三杨”在明初均以大学士辅政,其诗文多应制、题赠、颂圣内容,貌似雍容典雅,安闲和易,实则陈陈相因,空虚浮泛。

14、传奇: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元稹的《莺莺传》初名《传奇》。裴铏的小说集野称《传奇》。宋金时期,传奇成为说话的“小说\"及诸官调中一类的名称。元代以后,则将敷衍奇闻异事题材的小说、戏曲(先是杂剧,后是南戏)称为传奇。今则专以传奇指唐宋文人的文言短篇小说及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以别于北杂剧。

15、元诗四大家:指元代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并称“虞杨范揭”。他们当时都颇有诗名,但作品多题咏寄赠之类,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唐诗,而风格各异。

16、元末四大传奇:又称“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的并称,简称:“荆刘拜杀”。说见王骥德《曲律》。

17“演义”即“历史演义”:即用通俗的语言和章回体形式,将历史演变、战兴废、朝代更替等基本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小说。

18“四大奇书”: “四大奇书”,又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是指:《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这四部小说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它们分别开创了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和世情小说传统。

19茶陵派: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他们作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具有“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20、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21、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成 1 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忠行、梁有誉。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体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他们重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22、唐宋派: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重大启迪和影响。

23、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忠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他们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为文、佶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创新精神。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但也有

的流弊。

24、竟陵派:继公安派之后,以湖北武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在反复古、重性灵上与公安派一致。但他们不满公安派鄙俚、轻率、浅露的流弊。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诗归序》),即通过乞灵于古人,达到一种“灵”而“厚”的创作境界。因此,其诗文表现除“幽深孤峭”的风格。

25、复社:明末以张溥、张采为首的具有政治斗争色彩的文化组织。其宗旨是“兴复古学,务为有用。”文学上反对公安派、竟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问时事倾向,重新标举“复古”,为现实斗争服务,作品多表现时事,富于激情。

26、梅村体:吴伟业的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时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27、神韵说:“神韵”即风神韵味,清初王力祯极赏唐司空图《诗品》“冲淡”、“自然”、“清奇”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妙悟”、“兴趣”之说,提倡“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要求诗歌有幽静淡远境界和含蓄隽永语言。

简答题

一、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1、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2、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旦分正旦、副旦、贴旦、抹旦、小旦等。

3、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官调下的一套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4、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宋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二、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 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

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弱者的胜利。

2、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里刻画和角色语言创造等方法。

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四、宋初诗坛三大流派

1、白居易体——浅俗平易。代表人物是徐铉与王禹偁。徐铉作有《柳枝辞》,近似民歌。王禹偁早年作有不少讽喻诗,如《对雪》等。

2、贾岛,姚合体——境界狭仄,语言工巧。代表人物是林浦、潘阆以及“九僧”。林浦的代表作是《三园小梅》。

3、李商隐体——绵密富丽。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其唱和诗集名《西昆酬唱集》。

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治学的三重境界,者三重境界分别来自宋诗。请你写出这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句本是描写相思诗句,但王国维却用以表现“立志——苦索——顿悟”的治学三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弹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六、晏几道《小山词》特色

1、一洗《珠玉词》那种雍容典雅的气度,形成极度凄楚哀怒的感伤情调。

2、工于言情,多局限于歌舞爱情的追怀思念,尤其是对相见无缘的萍、蓬、鸿、云四位歌女的苦恋,处处流露出惆怅伤感的情调

3、常借梦境抒情,在综缈幽微的梦境里,捕捉那更深、更细、更微妙的心灵颤动

4、善于运用不同的构思方法表现相似的题材,多用情景互寸的手法。者也使《小山词》题材内容十分狭窄,大部分作品均未脱离恋情相思与别恨离愁的范围

5、语言委婉细腻而清新俊逸,有清刚顿挫之美。

七、南戏的体制特点

1、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2、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官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

3、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

八、柳永对词的贡献

柳永的词集名《乐章集》,有词200多首,堪称是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他对词的贡献,就内容而言,主要表现在扩大词境:

1、多描写具有现实感情和现实环境中的女性。

2、擅长写作描写离别与羁旅之情的词。

3、描写城市风物的词也颇具特色

在艺术方面:

1、发展了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手法。

2、多用赋体,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

3、语言上雅俗结合。

九、江西诗派的由来与发展

由于黄庭坚的诗歌在当时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诗人都追随他的诗风,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派宗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下附诗人20余人。江西诗派的名称由此而来。元代方面又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三宗”,明确提出“一祖三宗”之说,揭示了江西诗派的源流。

十、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擅长描绘凄迷感伤的意境,将外在之累与内在之情结合起来,极具艺术感染力。

2、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写景抒情更为形象生动。

3、语言精美而平易,遣词典雅凝练,雅俗共赏,其不足是风格较弱,缺少力量之美。

一、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1.在情感表达上,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2、语言表达上,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第二,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十

二、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1.陆游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但也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

2、陆游的诗,一般来说,概括性和抒情性很强,而故事性则比较薄弱。

3、在语言方面,陆诗晓畅平易,精炼自然。陆游反对雕琢,更反对追求奇险。

4、在体裁方面,陆游也是无体不备,各体俱工。更擅长近体诗,其中七律尤为人所推重。 十

三、姜夔词的特点

1、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2.阴冷的意象群和幽冷悲凉的词境。姜的词往往以冷香、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香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来创设幽冷悲凉的词境,表现词人浪迹江湖时的凄凉凄苦,孤独寂寞的人生感受。

3.别出心裁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他善于用联想思维和艺术通感得到不同心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景状物,虚处传神,意境清空。

4、长于自度曲。与柳永、周邦彦因声制词。不同的是有的自度曲是先作词后谱曲,还一显著特色就是往往配有结撰的小序。

十四、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位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十

五、《三国演义》出色的战争描写

1、

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三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的火攻,但官渡之战是烧粮草;赤壁之战是烧战船;夷陵

3 之战是烧营盘。烧粮草在平原,烧战船在水上,烧营盘在山林。

2、

3、

4、注重表现战争的智谋。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无智;赤壁之战,孙刘胜于斗志;夷陵之战,东吴显于智胜。 注重在战争中写人:详写战前谋划,详写主动得胜方。 注重场面气氛渲染。多用张弛结合,动静结合手法。

十六、桐城派的散文理论:桐城派是清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代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方苞首先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技巧。他要求文章形式服从内容,语言“清真正雅”和“雅洁”,去掉“冗辞”,直到“一字不可增减”。

刘大櫆是方苞弟子。论文以“法”为主,主张模仿古人的“神”(指文法高妙)“气”(文章气势),“音节”和“字句”。把其师的“义法”具体化,对桐城派理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姚鼐是桐城派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提倡“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义理”是程朱理学;“考证”是对古代文献、文义、字句的考据;“辞章”是文章辞采。这些主张充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

十七、西厢故事的演变

1、

2、

3、唐.元稹《莺莺传》

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秦观《淮海词》、毛滂《东堂词》都曾歌咏崔张的恋爱故事。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约五万言。用了一百九十多个套数,载当时的“说话”已有《莺莺传》名目;周密《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中又有“莺莺六幺”。

实际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

4、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记》。

十七、散曲的体裁特点

散曲与词相比,其特点是:

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

2、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添加的字。既保留曲调的风格,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为酣畅淋漓。

3、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活泼流畅,顺口动听。

4、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

5、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

十八、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1、

2、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诗人。他首先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爱国英雄。他早年横戈跃马,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评。辛弃疾一生抗敌报国,统一祖国河山为最大愿望。但自南渡以来,腐朽的南宋朝廷奋勇抗金。因此辛词首先是对英雄形象的展示,如《南乡子》。

始终不重视他的才能,不给他实现志愿的机会,这不能不使他感到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忧愤。他有不少词作抒发了这种情感,对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

3、论述题 ㈠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轼的历史性贡献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成为一种可与诗相提并论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苏轼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词为“诗之苗裔”《祭张子野文》

词“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

二、对词境的开拓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放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三、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具体表现:1、题序的大量使用 2、典故的运用

四、风格多样

他率先打破传统的婉约词风,开创了豪放词风。虽有些词则表现除清旷高远、或婉约缠绵的风格。 ㈡ 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乡村种风景人族的剪影。辛词中还有不少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小令词,都能给人一种清丽柔美之感。《西江月.夜行黄河道中》《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文人。他首先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爱国英雄。他早年横戈铁马,奋勇抗金。因此辛词首先就是对英雄形象的展示。如《南乡子》。

2、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评。辛弃疾一生以抗敌报国,统一祖国河山喂最大愿望,但自南渡以来,腐朽的南宋朝廷始终不重视他的才能,不给他实现志愿的机会,这不能不使他感到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忧愤。他有不少词作抒发了这种情感,对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

3、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辛词中还有不少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小令词,都能给人一种清丽柔美之感,《西江月·夜行黄河道中》、《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㈢辛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有有所发展,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成为南宋最伟大的词人,而且在整个词史上也是一位跨时代的作家。

1、境界雄奇开阔,形象鲜明飞动。他笔下的历史人物,多属于奇伟英豪、金戈铁马的英雄。他们创造的自我形象,具有雄姿英发、慷慨悲歌的气概。辛词中的形象,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这在两宋词史上别开生面。2、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增强了词的表现力。3、以文为词,善用典故

推荐第8篇:古代文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章 初唐诗选 第一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

这是唐诗中很有代表性的壮别诗,颇能体现初盛唐时期人们志存高远的精神风貌。 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

申述对离别的看法,是慰人,也是自慰,情理交融,乃全诗最精警之处。 曹植《赠白马王彪》: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芃,无乃儿女仁。” 更精炼、更概括、更蕴藉。

读此诗“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批点唐音》)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李颀《送陈章甫》)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汴上送李郢之苏州 李商隐

人高诗苦滞夷门,万里梁王有旧园。 烟幌自应怜白纻,月楼谁伴咏黄昏。 露桃涂颊依苔井,风柳夸腰住水村。 苏小小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戊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明胡应麟说:“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诗薮·内编》卷四)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

于良史

 地际朝阳满,天边宿雾收。  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  北阙驰心极,南图尚旅游。  登临思不已,何处得销愁。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第二节

 骆宾王《在狱咏蝉》  在狱咏蝉(作品选P15)

骆宾王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一)解题

 诗作于凤仪三年(678)秋,骆宾王为侍御史时,“数上书言天下大计,后(武)曌怒,诬以法,逮系狱中。”

 即骆宾王因上书论事,忤逆了武则天,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 诗作于患难之中,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到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一扫宫体咏物诗的虚弱空洞,开创了一种融汉魏兴寄于咏物题材的新类型,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

(二)解诗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 第一句以蝉声起兴客思,起调低沉幽咽,点明了悲剧特征。第二句映带“在狱”,为题之本位,并以楚囚钟仪自比,表明自己有气节和对唐王朝的忠心。 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由蝉说到己身,层次井然。流水对、双关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进一步将蝉和自己连为一体,全用比体,无一字不在说蝉,无一字不在说自己。  (主旨)

全诗通过写秋风、寒露对蝉的迫害,抒发了自己对被诬陷的悲愤和对统治者的抗议。题为咏蝉实为自伤,寄托了诗人在特定处境中的艰虞之感和飘零之叹。  (艺术特征)

 ⑴比兴和寄托的手法。  ⑵感情沉重。

 ⑶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  唐诗中另两篇咏蝉诗  蝉 虞世南

 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蝉 李商隐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比较

 三篇都用比兴寄托,但由于作者地位、遭际和气质不同,比兴也各有不同。  正如清代的施补华《岘佣说诗》所说:“三百篇比兴为主,唐人尤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自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 从军行(作品选P17)

杨炯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课堂练习

 1.“烽火照西京”中的“西京”指__,那么“东京”(东都)指__

2.“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翻译。 3.本诗表达了什么主旨?  长安河南洛阳

 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 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 思考练习

1、阅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体会诗中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思考: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

2、记诵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在狱咏蝉》  第三节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作品选P28)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 写作背景

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 对前人的继承 《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 主题

 抒发不被重用,才能和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  艺术特色

 ⑴风格:苍凉悲壮,气势雄浑。

 ⑵诗人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 ⑶衬托手法:

 以天地、历史衬自己,以燕昭王衬武攸宜。  ⑷含蓄蕴藉,内容丰富。

 融现实、历史、自然、心情于一炉,耐人寻味。  ⑸句式参差,铿锵顿挫。  第四节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作品选P18)

        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 扬州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名动京师,曾任兖州兵曹。存诗仅二首,以《春江花月夜》著称。  解题

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郭茂倩《乐府诗集》卷47,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

 《春江花月夜》在诗歌史上,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 春江花月夜

隋炀帝

 暮江平不动,  春花满正开。  流波将月去,  潮水带星来。 

一、层次内容

 此诗应分三部分:

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写景。

 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说理。

 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抒情。

 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 第三部分又分为三层:

 第一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何处相思明月楼”,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 第二层:从“可怜楼上月徘徊”到“鱼龙潜跃水成文”,写思妇怀人;  第三层: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写游子想家。 

二、感情特点

1、如梦如幻的抒情

 诗中有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 诗歌从月升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

 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 

2、“哀而不伤”,情调感伤但不颓废

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  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

 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相当开阔。

三、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

1、景的中心,情、理的基础  (1)以月为景物描写的主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在写景、抒情、哲理的关系上,月起了关键的作用。 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

2、整首诗的结构是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明月初升(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到中天(皎皎空中孤月轮)、月亮西移(斜月沉沉藏海雾)、月落西山(落月摇情满江树。)

四、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

1、首先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层铺展,为抒情说理提供背景;

2、然后由“江月”联想到“人生”,写景转入抒情并深入到哲理的探寻;

3、然后再转入春宵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心情;

4、最后仍以写景结束,景中含情。“落叶摇情满江树”,既是月落,结束写景,亦是同情,布满江树。

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塑造出空灵邈远、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

五、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

1、语言自然、清新、鲜丽、华美而又流畅

诗中崭新的生命意识和华美清新的意象浑然融合,兴象浑融,玲珑不可凑泊。

2、结构精妙严谨而又自然天成

3、诗的韵律节奏饶有特色。

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 韵律圆美流转而又富于变化,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余冠英译诗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 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思考题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 2.试分析骆宾王《在狱咏蝉》与虞世南《蝉》、李商隐《蝉》的异同。 3.为什么《登幽州台歌》不写景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4.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中的感伤情绪? 5.记诵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在狱咏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推荐第9篇:古代文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离骚)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山鬼)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鵩鸟赋)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行行重行行)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回车驾言迈)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文学常识(包括填空、判断) 1.诗经的篇目概况,共311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6篇)有目无辞.2.汉代传《诗经》的有4家,各家的传授者 辕固生、申培、韩婴、毛亨和毛苌 , 齐诗、鲁诗、韩诗 属于今文经,毛诗 属于古文经。

3.叙事诗出现的年代 先秦 ,成熟的年代 汉代 。 4.“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出处《山海经》 5.诸子散文体式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作品

⑴ 语录体 《论语》、《老子》、《孟子》 ⑵ 向专论体过渡 《墨子》、《庄子》 ⑶ 专论体 《荀子》、《韩非子》

6.庄子内外杂篇的特点

“内篇” 是庄子所写的,“外、杂篇”是庄子及其弟子所写。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 7.韩非子法家思想与现代法治精神是否一致 否 8.左传预言(不是寓言)的特点:

有道德化倾向,灵验。

9.战国策的别名 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篇数 497 篇。

10.战国策和左传是否有虚构

11.《离骚》题旨有两种解释

1、遭遇忧愁。司马迁:“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犹遭也;骚,忧也。”离:罹

2、离别的忧愁。王逸《楚辞章句》:“离,别也;骚,愁也。”离:离别 楚辞中多解作“罹”,前种说法更可信。 12.《九歌》篇数(11篇) 《九章》篇数(9篇) 13.枚乘的《七发》 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 14.汉赋各体的特点和标志其成熟的作品

(1)骚体赋:源于楚辞,句中常用“兮”句,多抒发怀才不遇之感。代表作: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 (2)汉大赋特点:

1、侧重状物,铺张扬厉、鸿篇巨制

2、多用主客问答形式

3、繁富靡丽的美学风格

4、劝百讽一的写作手法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3)抒情小赋:继承楚辞抒情传统,不再追求铺张和辞藻,以短章抒情,语言平实。成熟标志张衡《归田赋》

15.对汉大赋润色鸿业、劝百讽一的理解:

歌功颂德;对负面现象铺张描写,正面主张在结尾简要点出

16.《史记》概况: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12本纪(帝王朝代的兴衰)8书(典章制度,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10表(表格排列史实)30世家(贵族诸侯事迹)70列传(各阶层人物) 《左传》概况:原名《左氏春秋》,相传是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是儒家经典之一。今人一般认为《左传》成书于战国早期,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最后编定者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 17.《史记·论六家要旨》的思想倾向

道家倾向

18.司马迁《报任安书》中阐明《史记》的修史宗旨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传于后人 19.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曹植)、现存最早完整的七言诗 《燕歌行》 。

20.《古诗十九首》来源收汉代文人五言诗19首,后人遂以“古诗十九首”称之 ,收录在 《文选》 。 21.现存作者可考的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班固《咏史》 22.志人小说可分为三种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一、笑话。邯郸淳《笑林》

二、野史。葛洪《西京杂记》。

三、逸闻轶事。裴启《语林》、刘义庆《世说新语》、殷芸《小说》。

23.曹植前后期作品的代表作及不同点

一、前期:

1、反映现实与战乱,情调悲凉。如《送应氏》。

2、抒发理想和抱负,豪迈进取。如《白马篇》、《名都篇》。

二、后期

受曹丕猜忌迫害,失落、苦闷。 代表作:《赠白马王彪》、《美女篇》、抒情小赋《洛神赋》。

24.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对庄子、史记、屈原的评价。

庄子 :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史记 : 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纸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屈原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名词解释(4题)

1.抒情小赋:兴起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宋以降一直绵延不息。在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风格多样。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

2.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3.互见法:《史记》剪裁材料的方法,有两种情况。情况一:为维护人物形象的统一,其主要性格放在本传中写,次要性格在他传中写。情况二:涉及多人的事件,在主要人物传记中详写,次要人物传记中略写。 4.汉乐府:乐府是音乐机构,出现于秦,兴盛于西汉。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汉族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5.志怪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6.志人小说: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7.香草美人:《离骚》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8.古诗十九首:《文选》收汉代文人五言诗19首,后人遂以“古诗十九首”称之。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9.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的诗歌风格。他们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反映*时期百姓的苦难,一方面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呈现出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风格特征。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10.赋比兴:《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比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1.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主张老庄之学。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论述题(2题)

1.《诗经》的艺术成就。

(1)赋比兴综合运用,创造完美的意境;(《蒹葭》是赋比兴运用最为纯熟的作品) (2)四言为主,重章复沓的结构,节奏鲜明齐整、具回环往复之美。 (3)语言的使用达到了很高艺术水准。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 双声:参差、辗转、雎鸠、踯躅

语助词:乎、若、焉、也、只、思、兮、哉„ 动词:手部动作词50多个,如提、按、抱、采、拔„ 句式灵活:一言至八言均有

句法多变:例如问答式:谁谓河广,一苇航之。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对比式:其室则迩,其人则远。 对偶: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排比: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递进: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2.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精神。

2、发展了《诗经》的叙事成分,达到了叙事诗的成熟。

3、突破了《诗经》四言的体式,以五言与杂言为主,推动了五言诗的出现。3.举例说明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总评:“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1、善以寓言说理。

《庄子 · 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寓言:藉外论之

重言:长者、名人、尊者的言论 卮言:无心、漫衍、自然流露之言

2、想象奇特,浪漫色彩浓厚

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异常雄阔。

3、语言行云流水,汪洋恣肆。

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 清 · 方东树

4.举例说明《史记》描写人物的特点。

一、互见法

情况一:为维护人物形象的统一,其主要性格放在本传中写,次要性格在他传中写。情况二:涉及多人的事件,在主要人物传记中详写,次要人物传记中略写。 情况一:以刘邦形象为例

1、急躁 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陈丞相列传》

2、好色、贪财货 范 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项羽本纪》

3、猜忌功臣

《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情况二:以鸿门宴为例

《项羽本纪》中作详尽描写,而在《高祖本纪》中仅寥寥数语:“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二、善写外貌传达人物特征

张良:状貌如妇人 李广:为人长,猿臂 樊哙闯帐: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三、善用对比、衬托突出人物特点 刘项性格比较

羡慕:高祖常繇(徭役)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贪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四、善以细节刻画人物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丞相世家》不仅刻画出陈平的大志,而且写出了他善于平衡各方利益的一面,这也在后来的事迹中得到印证。

五、注重人物的出身与个性的统一

萧何刀笔吏出身——谨守管钥、奉公守法 陈平年幼好学——见识高远,有书生气 樊哙屠狗为业——鲁莽豪爽

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陈涉世家》写陈胜称王后,旧日同伴见了他的宫殿,惊叹:“ 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用乡间的土语,质朴、生动、逼真。

5.汉赋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阶段是从汉初到武帝即位。这一阶段流行骚体赋,贾谊是其代表作家,大赋也开始形成,出现了枚乘的《七发》。此时辞赋创作中心不在朝廷而在藩国。

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此期大赋创作最为兴盛,著名的汉赋四大家皆出此期,骚赋和小赋创作无法与之相比,但亦未中止。

第三个阶段从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这是大赋衰微期,抒情小赋的勃兴期,直启魏晋的抒情赋创作。 骚体赋的特点:源于楚辞,句中常用“兮”句,多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代表作: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董仲舒《士不遇赋》等。 骚体赋上承楚辞,下启西汉新体大赋。

汉大赋的特点:

1、侧重状物,铺张扬厉、鸿篇巨制

2、多用主客问答形式

3、繁富靡丽的美学风格

4、劝百讽一的写作手法

抒情小赋的特点:继承楚辞抒情传统,不再追求铺张和辞藻,以短章抒情,语言平实。

代表作有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王粲《登楼赋》等。

6.举例说明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风格的异同。

同(1)陶谢两人都继承了玄言诗的特点,在诗里都谈玄。

陶渊明的很多田园诗中,都将玄理溶入日常生活,比如说《饮酒》诗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言”与“意”的关系问题,陶在日常生活中作出了解答。

谢灵运的诗中,山水描写变成诗的主体,使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而获得新的生命,山水成为他悟道的手段,所以他的山水诗经常前半写景,后半谈玄,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结尾处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寓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一般是化用老庄之意,传达自己欲隐逸山水之间以求得等生死,忘荣辱,齐物达物观的自然境界的追求。

(2)陶谢诗作都有强烈的自我情感色彩。

陶渊明以写意为主的诗歌创作。“飞鸟”是陶渊明田园诗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四言《归鸟》组诗中的“飞鸟”晨去于林,一旦发现外界“和风不恰”之时就“翻翮求心”,回归到久林之中,“顾俦相鸣”,“众声相谐”,“欣及旧栖”都表现了飞鸟归林后怡然自得之态。飞鸟的形象是诗人仕而终归与隐的象征,飞鸟归林之后的怡然之态也是诗人归隐之初心态的真实反映。

在谢灵运的山水景物描写中也充满着主体情感的流露。在《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这首诗中开头的景物描写又是主观化描写,他表述的重点并不在于再现独特风貌,而在于表现诗人赏爱山水,流连往返的心境;接着对山中风物的客观再现:“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这时主体之情隐于景物描写之后,当再一次出现时,已经变成了一份悟得玄理的愉悦。这类诗作中所表现的情感大多有这样一个隐现的过程。由此可知,谢灵运在客观景物描写背后隐没着诗人的主观情感。 异(1)诗歌由主观写意转为客观摹像

陶渊明的诗中主体“我”的位置非常鲜明。陶渊明“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为一体的心境”。例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失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

这首诗的叙述角度是第一人称“我”。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既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也写出了自己生活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的幸福和满足。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谢灵运诗歌中所描写的自然山水并未沾染作者的主观情感,谢诗歌中物我是分开的,他努力将自然山水的状貌惟妙惟肖地描画出来,在具体的诗句中看不到主体“我”的影子。作者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静观”自然山水,所以他对自然山水的描写变成了纯粹自然山水的描摹。例如:“时雨夕澄界,云归日西驰。密林含徐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以上诗句可以看出,谢灵运是极力勾勒描绘,想把山水四时、阴晴变化一一地再现出来,达到巧似的地步,从字里行间中我们无法寻找到“我”的影子。这就是由于谢诗中物我分离,造成了诗人主体的缺失,自然山水失去了诗人情感的观照,写意完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客观冷的摹象。

(2)谢灵运的山水诗诗突破了陶渊明“一诗止于一时事”的局限。陶渊明的田园诗由眼前一事一景而引发出内心无限无限感慨。谢灵运善于描绘自然风景的动态流程,将不同时地的情绪景物经过提炼浓缩而集中于一篇诗作之中。他的山水诗作常常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例如《初去郡》:“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谢灵运的后期部分诗作能在一首的诗中包含一段时间的游程,呈现出另外一种风貌。作于赴任临川途中的《入彭蠡湖口》首诗已经完全突破了限于一时一事的叙述模式。

(3)由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渊明诗歌的语言很富有哲理,需要读者自己去联想和体悟那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陶诗平淡的描写的表象下,蕴含着无限的“永”。陶诗这一语言特色,与魏晋玄学崇尚言约旨远的风气有关,但他绝不像玄谈家那样在语言上故弄玄虚,而是从形象的刻画和诗境的营构上体现出深刻的意蕴和旨趣。如《饮酒》之五不过寥寥数句,就把诗人“得意忘言”那种物我浑融的境界,展现在读者面前,启发读者。

谢灵运的诗歌语言是写实的。谢灵运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物的效果,运用各种技巧去形容它们。语言的写实性也就在他的努力下发展起来了。在《初去郡》中他写道:“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用“旷”、“净”“高”、“明”四个形容词形容秋天的田野、沙岸、天空和月亮,再现了秋天的特点。

推荐第10篇:古代文学

3、初唐四杰批评初唐诗风“__骨气都尽,刚健不闻______,__________。

4、卢照邻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是__长安古意_________。

5、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___山水田园诗;_________。他在诗中创造出“___诗中有画,画中有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6、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王昌龄__。

7、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____”。

8、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韩愈____。

9、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___谢脁_____。

10、杜甫的《____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_》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11、李贺《雁门太守行》表现大兵压境:“__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14、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指____杜牧____。

15、唐代文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__安史之乱_____________为分界线,前后起了很大的变化。

17、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时被贬___江州司马____________为分界线。

18、五代词有两个创作中心,一为____________西蜀___,一为南唐。

21、.现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_______西厢记诸宫调________》。

23、词的兴起,以及某些具体格律和修辞特征的形成,与____燕乐_________有关。

26、李白用“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美唐代诗人___孟浩然______。

27、杜甫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见于《_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________》一诗。

29、_____感伤诗、___和___闲适诗_____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30、刘希夷的代表作是《代悲白头吟;________________》,诗中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____________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_,______________”,深藏着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

41、柳永大量创制___慢词______,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

45、韩愈、柳宗元明确提出“______文以明道___”的主张。

49、韩愈的《____《祭十二郎文》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50、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是:《___《花间集》、__》,它产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 ____西蜀_(国)。

5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__波撼岳阳城___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54、唐传奇晚期作品反映豪士侠客事迹的名篇是《___虬髯客传________》。6

1、“初唐四杰”为_____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___四人 6

4、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的是诗人__陈子昂________的三十八首《感遇》诗。

65、陈子昂诗歌创作理论的中心是“__汉魏风骨_________”和“_______风雅兴寄____”。6

6、张若虚的《____春江花月夜_______》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71.苏轼在《东坡志林》中确切地指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___诗中有画,画中有诗_______,__________”。

72、盛唐边塞诗名家中,诗人___岑参_____“好奇”,笔调瑰丽。7

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___青莲居士________,祖籍陇西。80、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_、讽喻、闲适、感伤、杂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新乐府的创作特点是:“句首标其目,_______卒章显其志_______。

82、白居易感伤诗以《______长恨歌____》和《_____、琵琶行_____》最为有名。

85、韩愈(768—824),字___退之___,后人称他为韩昌黎。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

86、李贺偏爱描写鬼魂,故有“___鬼才、_____”之称。其诗独特,谓之“___长吉_____体”。 8

7、刘禹锡,字梦得,白居易赞之为“___诗豪_______”。

88、_______刘禹锡_在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创作出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柳词。8

9、___韦应物、___和___柳宗元___在山水诗的创作上齐名,故被人称为“韦柳”。90、李商隐,号____玉溪生______。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 9

1、苦吟诗人贾岛、孟郊的诗风被宋人总结为“__郊寒岛瘦__________”。9

7、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___文言短篇______小说。

98、白行简的《______李娃传______》是一篇完全摆脱志怪气息的社会人情小说。9

9、唐传奇的发达与唐代“____行卷、温卷________”之风有关系。100、唐传奇《柳毅传》的作者是__李朝威、、________ ,《莺莺传》的作者是_______元稹___,《霍小玉传》的作者是___蒋防_______。 10

1、_____杜光庭;_____的《虬髯客传》,是晚唐游侠小说的代表作。其中人物虬髯客、李靖和红拂被后世誉为“___风尘三侠_______”。

10

3、_______敦煌曲子词__证明了词起源于民间的说法。10

4、温庭筠(812—866),字_飞卿______。

10

5、温庭筠在晚唐诗坛与__李商隐_____齐名,号称“温李”。

10

6、______温庭筠_大胆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10

7、韦庄有著名叙事长诗《秦妇吟_______》。10

8、《______、花间集_____》由后蜀赵崇祚编辑,选词十八家共五百首。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10

9、李煜(937—978),字重光,世称李后主;________。他和____李璟、冯延巳____、_______的作品被视为南唐词的代表。

110、李白诗歌具有“清水出芙蓉,____天然去雕饰_______”的美。

1

11、杜甫诗“清新庾开府,____俊逸鲍参军_______”是赞美李白诗歌的风格的。1

12、杜甫享有“___诗圣、____”的声誉,他的诗被称为“_诗史______”。1

13、杜甫(712—770),字__子美_____,世称杜少陵,后人又称为杜工部。1

14、_________杜甫___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1

15、柳宗元的《___________永州八记___》标志着山水游记体的确立。1

16、《锦瑟》是晚唐著名诗人____李商隐______的作品。1

17、“四六文”是___骈文_____的异称。

二、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 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都是七世纪下半期“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他们凭自己的创作登上初唐诗坛,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四杰”中,卢骆可能比王杨时代稍早些,卢骆发展了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律。

5、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的一个重要诗派,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而得名,以王维孟浩然为主要代表,另外还有储光羲等,这一派诗人注意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体物精细而风格淡远,对后世文学有较大影响。

6、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盛唐时期著名的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故双称“高岑诗派”。此派作家有王昌龄、王之焕、李颀等。他们多用七言歌行和七绝,多方面表现边塞生活和景色,往往笔力雄健,色彩浓烈,风格雄浑奔放。

9、新乐府运动

1、新乐府指的是新题写时事的乐府,中唐新乐府运动是由张籍、王建、李绅的创作开始的,李绅写《新题乐府》二十篇,元稹和之,白居易又元稹的基础上扩充为五十首,名曰“新乐府”,并在序里明确提出其诗歌创作的主张,于是新乐府创作从杜甫开始,经过元结、顾况,到白居易就形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重要作家除白居易外,还有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

10、古文运动

1、“古文”这个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所写的继承三代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作古文。古文是和俗下文学,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体文相对立的。

2、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在前代古文家的基础上,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借助“儒家复古”的旗号开展起来的。

3、在古文运动中,韩、柳力求创立一种新的文学语言,主张“惟古于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本着这一原则,韩愈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吸收当代口语,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词汇。

4、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推翻了骈文对文坛数百年的统治,革新了文学语言和文体,推动了散文的健康发展,它不仅有鲜明的人物,而且叙述有头有尾。其《祭十二郎文》是其抒情文中的名篇。

11、唐传奇

1、传奇指兴起于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传奇”这一名称的来源,可能是由于晚唐时裴铏写了一部小说集叫《传奇》。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与六朝志怪相比有根本变化:其一,虽亦写奇闻,但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二,不再执着于事实的记载,开始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它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次飞跃,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2、唐传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盛唐至中唐阶段是鼎盛时期。

3、在唐传奇的著名作品中,故事情节最曲折的是白行简的《李娃传》;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元稹的《莺莺传》;通过写梦对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进行讽刺的两篇是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花间词风

内容:女性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他们的内心生活 艺术: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满脂粉味 词为艳科,诗庄词眉

西蜀词:花间词“伶人词” 温庭筠、韦庄 南唐词:“士大夫词”冯延巳、李璟、李煜;

三、简答与论述

1.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怎样? 怀才不遇+人生如梦

2.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个性:以气夺人+想落天外+自然飞动 善长题材:乐府歌行+绝句

3.杜甫所处的时代有何特点?其创作如何分期? 社会*:社会衰败,安史之乱

诗歌转变的开端:元结及《箧中集》 诗人的创作:以悲愤写人生疾苦 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杜甫

4.杜诗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和特色如何? 诗史;

创作手法 :即事名篇 即小见大、移情入景 体制:各体兼备、尤功律诗 风格:沉郁顿挫为主 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第11篇:古代文学

一、填空(10题10分)

1.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Ps:梁辰鱼的《浣纱记》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2.《水浒传》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 (2)林冲买宝刀,杨志卖宝刀

(3)三次斗虎的情节:武松打虎、李逵杀虎、二解(解珍解宝)射虎 (4)武松杀嫂,宋江杀惜(婆惜),杨雄杀妻 3.《牡丹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4.“临川四梦”:《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玉茗堂四梦) 5.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鸣凤记》

6.吴江派:吴江派(沈璟)、至情派(汤显祖),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7.三言二拍: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8.清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9.《镜花缘》(李汝珍):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

10.花部雅部之争:雅部指昆山腔,花部指京腔、秦腔等诸腔。开始昆山腔处于正统地位,花腔只是附属,在民间演出。后乾隆大寿,四大徽腔进京,于是花腔终于取得绝对优势,雅部逐渐消歇。 11.“南洪北孔”: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二、名词解释(4题20分)

1.台阁体:明永乐至成化年间,上层官僚间形成的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诗文流派。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是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从内容上看,台阁体的创作多为应酬、题赠应制之作,书写爱亲忠君之念,纠己自悼之怀;题材上主要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风格上,追求平正典丽,雍容典雅。

2.茶陵派:明初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因而将这一流派称为茶陵诗派。茶陵诗派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绍宝等。成化、弘治年间,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的了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对当时文坛纠正台阁体文风产生了重要影响。 3.前七子:“前七子”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中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的文学群体。不过,“前七子”的名称是后来才起的,所以他们的文学活动,不像“后七子”那样带有明确的集团和宗派意识。他们实际代表着弘治、正德年间发轫于京师的一股文**流 。

4.后七子: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5.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代表人物有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毛坤等散文家。他们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以明道”的传统。唐宋派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6.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为公安派。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核心理论是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性灵说】

7.竟陵派:竟陵派是稍后于公安派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因两人都是竟陵人而得名。他们提倡学古人的精神,积储文学底蕴,这与单纯在形式上蹈袭古风有很大区别,客观上对纠正拟古流弊有积极意义。再者敏锐看到公安派末流俚俗肤浅的弊病,企图另辟蹊径,绝出流俗,具有一定的胆识。但他们偏执的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寂”的境界当作文学的全部内蕴,将创作殷商奇僻险怪,孤俏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的视野。 8.清四大诗说: “神韵说”: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 “格调说”: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实处。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 “肌理说” “性灵说”

9、三大词派 阳羡词派 浙西词派 常州词派

9.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沈璟。向来认为属于此派的曲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沈自晋、袁于令、范文若、汪廷讷、史槃等。沈璟戏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沈璟的理论和吴江派诸作家的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的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的不良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也要“协律”。他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原本意在反对明初的骈俪颓风,但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摹勒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

三、简答题(3题30分) 1.《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聊斋志异》写作手法的特色是用传奇笔法,表现志怪题材,而在这两方面都对前人有所超越,作者借鉴和吸收了传奇、志怪的写作手法,,采用虚构的方式,着意于借景抒情,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写出了花妖鬼狐的恋爱故事。

(1)在运用志怪题材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志怪、传奇,取得了新的成就。

(2)唐传奇在写法上通过“尽设幻语”的虚构手法,完成了委婉曲折、优美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所谓“传奇手法”。《聊斋志异》艺术大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以至成为成熟的短篇小说杰作。

(3)《聊斋志异》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艺术手法,而且还超越了它,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它已经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其次是环境描写。如《田七郎》中,环境描写对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第三是心理描写。如《青凤》写青凤追求爱情而又羞涩胆怯的心理,颇有惟妙惟肖之妙。此外,如《辛十四娘》、《王贵庵》、《聂小倩》等,都较好地以心理描写的方法达到了艺术表现的目的。

2.《儒林外史》的讽刺特点、杜少卿人物形象及其与作者吴敬梓的关系 杜少卿与理想的人格形象 (1)、反叛传统与背弃时尚

《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不仅是对传统伦常观念的挑战,同时,也在挑战着时代流行的文化观念 。杜少卿的世界观和处理问题立场与贾宝玉完全不同。贾宝玉厌世、弃世,反对以任何方式介入社会生活,杜少卿则坚持融入俗世,他关心非常具体、非常实际的社会问题,他从社会责任感出发来思考问题。 (2)、漠视功名与关切民生

面对补天无望的这个事实,杜少卿的立场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却和贾宝玉完全不同。贾宝玉力图超越于琐碎的生活之外,反对以任何方式介入社会生活;杜少卿则是将自己置身于琐碎的人类生活中,尽一己之力去挽救颓世。

《儒林外史》

通过凸显杜少卿的社会责任感,来对抗中国传统文人中流行的虚无主义,通过杜少卿的洞彻人生、反思传统和当下的气度,来对抗中国传统社会中流行的实用主义。

3.《牡丹亭》

1、《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是什么?汤显祖作了哪些改造?

① 取材: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交代该剧的来源有:托名陶潜著的《搜神后记》卷四李仲文事,刘敬叔《异苑》卷八的冯孝将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的汉睢阳王事。三人的女儿都是钟情于男子,自由结合,争取还魂复生。只是有的如愿以偿,有的则功败垂成。另外提到“传杜太守事”指话本小说《杜丽娘记》。明末《燕居笔记》收《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故事人物和大体轮廓与《牡丹亭》相似,说明汤显祖是依据话本的故事线索,参考六朝志怪小说的还魂故事改编而成。

②汤显祖的改造和提炼:经过汤显祖的一番生花妙笔,传统的还魂故事具备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突出了明代后期人性解放的鲜明旗帜,反映了当时意识形态领域“情”与“理”的尖锐冲突。首先,作者强调了双方门第的差异,以反对将门第作为婚姻筹码的封建意识。其次,作者有意将人物性格及其相互关系置于为爱情自由而行动的戏剧冲突中去。第三,作者着意营造和描绘自由爱情实现的艰难历程。

2、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①杜丽娘出生在名门大家,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无限春光使她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然而,生存环境没有给这种憧憬和渴望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所以她只有到梦中去寻找。因无法实现梦中的理想,杜丽娘含恨为情而死。进入鬼蜮的杜丽娘更加大胆、痴情。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愿意为情而再生。她大胆争取还魂复生,复生后更让自己的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承认。

杜丽娘积极主动的行为的潜台词是:爱情的力量既然能使杜丽娘从生到死,从死到生,那么它也能够征服作为自由爱情死敌的封建礼教,使其不得不认可主人公的叛逆婚姻。这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想象,却生动地体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②杜丽娘不是先与柳梦梅有了花前月下的那些浪漫情调后,才激发自己的欲望冲动,冲破“男女大防”的限制,而首先是因为春心萌动以后,迫切地感到青春寂寞难耐,因而自然地涌发欲望的冲动才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在解决了生物欲望以后,才由此蕴育了生死不渝的爱情。这与《西厢记》中崔莺莺对张生是由“情”到“欲”的过程截然不同,是明代后期王学左派尊重人的生存权利,认为“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激进思想的形象阐释。正因如此,《牡丹亭》提出的反封建礼教、宣扬个性解放、主张爱情自由的口号才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古代爱情剧的思想和社会深度。

3、《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1) 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煦清新的春风;

2) 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3) 三是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对于正在兴起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为影响极大的主情之作,《牡丹亭》虽然表现出激情驰骋、辞采华丽的浪漫主义戏剧风格,但也必须看到,《牡丹亭》其实还未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道德。特别是后半部戏在总体上还是遵理复礼的篇章,作者并没有彻底实现其以情代理的哲学宣言。

4、汤显祖的“至情”论

汤显祖的“至情”论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 “情”与生俱来并伴随着生命进程。世间之事,非理所能尽释,但一定都伴随着情感旋律的抑扬;

2) 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3) 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戏剧表演可以“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使得观众在戏剧审美活动中无故而喜,无故而悲,将旁观者从冷漠无情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调整过来,人们最终在“至情”的感召下,于戏剧的弦歌中,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论述题:(任选一题)(40分)

《西游记》的人物分析(孙悟空,猪八戒)

《红楼梦》的人物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第12篇:古代文学

汉赋的分类

1、骚体赋:是一种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的赋,这类作品一般称称为“辞”、“骚”

2、大赋:是一种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的赋作

3、抒情小赋:是一种内容上侧重于咏物和抒情,篇幅短小,文辞清丽的赋作。

一、汉赋的发展流变:

第一时期自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 汉赋的形成期

主要以骚体赋为主,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尚铺排,篇幅不长,富有抒情色彩。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带“兮”字调。  代表作家是贾谊,还有淮南小山和枚乘等。

继承《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 第二时期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 汉赋的全盛期

盛行鸿篇巨制的大赋。在思想内容特点是歌颂夸耀于前,讽谕劝戒于后,这两点在一篇作品中,造成了代大赋思想内容的复杂性。

分为鼎盛期和模拟期两个阶段。

鼎盛期 特点:作家作品众多。“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散体大赋空前发达,写出大汉的气势与声威,词采华丽,气势磅礴。文学由藩国向中央朝廷集中,文人成为宫廷文学侍从,辞赋成为润色鸿业的工具。 模拟期 西汉末到东汉和帝为汉赋的模拟期。

特点:创作中模拟之风大盛。儒学的影响深化。适应政治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描写京都的作品。

这一时期代表作家: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山和枚乘 第三时期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 汉赋的转变期

此时歌功颂德的大赋减少,反映社会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小赋兴起。 抒情赋主要有纪行赋和述志赋两类。

纪行赋通过记叙旅途的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述怀,写景叙事,篇幅不长,是汉赋发展开辟的新的境界,是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蔡邕《述行赋》

述志赋是指赋家在社会*,宦海沉浮中寄托情志的作品。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

二、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后来,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成熟

[1]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 [2]作者在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尚奇倾向。[3]叙事诗多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 [4]两汉乐府诗在刻画人物方面塑造了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绝不雷同的人物形象。 [5]叙事技巧上做到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叙事特点)

详于叙事,略于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孔雀东南飞》

一、结构分析:

[1]、从“孔雀东南飞……会不相从许”。写刘兰芝在封建家长制的蛮横迫害下将被逼还家。

[2]、“府吏默无声……两情同依依”。写兰芝被迫离开焦家的情形。 [3]、“入门上高堂……愁思出门啼”。写兰芝回家后的不幸遭遇。

[4]、“府吏闻此变……自挂东南枝”。写兰芝仲卿因反抗礼教而徇情的结局。 [5]、“两家求合葬……戒之慎勿忘”。通过诗人的想象,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感情。

二、艺术成就:

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刘兰芝: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纯洁大方。她体贴丈夫,孝敬公婆,是封建社会劳动妇女的化身。不屈不挠的反抗,是沉着、果敢和不卑不亢

焦仲卿:性格的主要方面是纯洁、笃实、正直,对爱情专一。外柔内刚。 焦母和刘兄:他们都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焦母专横、凶恶,刘兄则粗暴、势力。但冷酷、残忍则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a、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b、利用环境和景物的铺陈描写来渲染。 c、运用抒情性的穿插。

d、比兴和浪漫手法的运用。

三、《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所作,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将其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它们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情别绪和士子文人仕途的失意之感,充满感伤情调。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相思与伤别。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感伤。 世态炎凉、怀才不遇的人生悲慨。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长于抒情。 情景交融。

1、造语浅近明白而涵泳不尽,言有尽而意无穷。

2、质朴自然,脱尽雕饰痕迹。

3、善用比兴和象征的手法,达到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境界。

4、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传神达意,意味隽永,语言炉火纯青。

四、《史记》的体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和年间(公元前104年左右)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52万字的巨著。全书共130篇,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构成。  本纪:是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政绩。

表: 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记事。

书: 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 世家:是先秦和诸侯国和汉朝有功之臣的传记。

列传:是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少数记载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 前代的编年体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史记以人系事,创作主体具备了以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叙事意识。

本纪记载的是帝王、天子、其中包括着掌握时局变化,主宰一个时期历史事势发展的英雄和实权人物。世家所载往往是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列传则写社会、政治、司法、军事、经济、学术、文化等方面的杰出人物,由帝王而诸侯而英雄人物,不同体例反映不同层次的人物,全面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有很强的层次感。

《史记》的思想倾向 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嘲讽了汉朝统治者鼓吹的天人感应 说、君权神授说。基本的历史观。无畏的批判精神‘热情的赞扬歌颂 《史记》的文学成就 塑造了丰实的人物形象:谋篇布局,匠心独运‘悲慨激昂,有强烈的抒情性。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

《史记》在文学上的影响:塑造了丰实的人物形象 数量众多 类型丰富 个性较为鲜明

《史记》塑造人物特点:为突出某一中心思想,为体现作者某创作意图而精心选材。、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基本倾 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常常使用“互见法”。通过细节,琐事来刻画人物,展示人 物思想性格。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事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在叙事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善于将历史事件故事化。

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 个性化的语言:运用民间的口语、谚语:引用古史料时,深奥难懂的古书,改写成汉朝的书面语言

《史记》在文学上的影响:把中国历史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散文成为古文运动的旗帜。人物故事成为后世戏剧、小说家们进行创作的重要题材来源。如《霸王别姬》《渑池会》《文君当炉》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想象世界的丰富 故事性的加强 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词汇的扩大

建安文学 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文学(。这时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以建安七子为羽翼(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孔融),还有蔡琰。 建安风骨:建安诗歌反映现实,意境宏阔,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壮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文学史上用正始文学泛指魏代末年文学。代表是“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他们在作品中抗议司马氏的残暴统治,揭露礼教的虚伪,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但反     映民生疾苦和追求建功立业的内容被揭露政治黑暗恐怖和忧生之嗟所代替。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后人称之为“正始之音”。

正始名士: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嗣

太康文学 晋武帝太康前后,西晋文坛呈现出繁荣局面。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而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一个年号可以视为西晋文学的代称

宫体诗 梁简文帝萧纲在东宫做太子时和周围文人所提倡写作的新变诗体。内容多些男女之情,着重描绘妇女的体态、容貌、装饰,风格轻浅绮艳。代表作家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格调不高,对人体美的集中描绘,拓展了审美对象,对宋词有很大影响

志怪小说 专记神异鬼怪故事,最著名的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志人小说 主要记叙汉末以来文士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篇幅短小,刻划传神,语言以简洁隽永见长。代表作品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曹操诗歌的题材内容

纪事: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蒿里行》、《苦寒行》述志:政治主张、社会道德理念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对酒》、《短歌行》 游仙:曹操又有游仙诗《秋胡行》、《精列》抒写人生苦闷,却并不流于消极。寄寓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是其求仙欲望的真实表现。 咏史:《善哉行》、《短歌行》,吟咏史实、人物,结合个人现实体验。 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

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短歌行》、《观沧海》

曹丕诗的题材内容:曹丕诗可分三类:纪事抒情、游宴、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

《黎阳作》、《陌上桑》写征伐之事,既有克敌制胜的豪情,也有征人行军之苦。述宴,如《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等,描摹细致,文词富丽,在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燕歌行》抒写思妇之情,音节和婉,修辞精美 曹丕诗的风格

曹丕诗有文士气,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内心世界 曹植的诗文创作

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故、曹丕继任魏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一)前期创作

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乐观、浪漫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诗歌成就为大。 功业精神与报国信念;《白马篇》游宴、唱和之作;《名都篇》抒写友情之作。《赠丁仪》、《送应氏》

(二)后期创作 后期的诗歌形成了悲愤哀怨的基调。

政治迫害之下,多有离别之悲、忧生之嗟、悼亡之恨。《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闺怨诗,抒写女性的相思与隐忧,其间颇寓自己遭忌被弃的感慨。 《浮萍篇》、《怨诗行》游仙诗。《五游》、《升天》 曹植的文学成就

艺术风格: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把五言诗的艺术提高到更高的地步。曹植兼擅各类文体、诗体,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曹植通音律,一些诗句平仄调协,音节铿锵,从五古到五律的音律规范痕迹。 《咏怀诗》的艺术风格

“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

生在易代之际,高压之下,阮籍抒其怨愤,不能不欲露故藏,欲言又止。故风格隐晦曲折 诗歌的精神而言,《咏怀诗》大抵又具备各自的个性《 艺术表现上兼收并蓄,寓多样于统一。阮籍《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咏怀》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

《咏史诗》八首

自班固《咏史》之后,建安诗人亦有借史咏怀者,但把历史的现象、经验与个人的现实遭遇、情感体验成功地融入诗歌,却自左思始。

《咏史》非作于一时,其内容:诉说胸襟怀抱 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或抒写愤激之情,或宣言大释大悟。 陶诗的艺术特色

陶诗的艺术风格以平淡自然著称,创造平淡淳美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 诗的另一显著特色是情、景、理和谐交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1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开创了中国诗歌的山水题材。

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写景往往是上句言山,下句写水,移步换形,寓目辄书,进行全景式的铺陈。3.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 4.语言富艳精工,典丽厚重。

第13篇:古代文学

一、盛唐前期的几位诗人:王湾、张说、张九龄、贺知章、王翰 1.王湾(洛阳人)《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 2.张说(667—730)“一代文宗”

3.张九龄(678—740 《感遇》十二首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大,归雁洛阳边。 4.贺知章(659—744),萧山人,四明狂客。 5.王翰,晋阳(太原)人。《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 1.孟浩然: (689-740),襄阳人。早年隐鹿门,四十至长安,晚年归隐。 诗冲淡而有壮逸之气,苏轼:“韵高而才短”。(《后山诗话引》) 2.王维: (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县)人,多才艺。21举进士,四十后官隐与辋川。安史之乱陷贼,肃宗时官至尚书右丞。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意境美、绘画美、音乐美、禅趣美。 3.储光羲丹阳人。 4.常建(尝仙谷遇秦女) 5.祖咏,洛阳人。《终南山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试贴诗)

6.裴迪长安人。《华子冈》: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稀。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三、盛唐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王之涣、崔颢、李颀、王昌龄 1.边塞诗的主要内容:(1)表现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2)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3)描写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风光景色(4)反映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5)揭示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等

2.主要审美特征:雄浑、豪放、高昂、慷慨、奇伟、清刚、劲健、苍凉、悲壮、飘逸„„崇高、阳刚之壮美 3.旗亭画壁的故事

4.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河北沧州)人。曾与李、杜漫游。后举有道科,安史之乱后累官淮南、剑南西川节度使。 唐代边塞诗之“第一大篇”《燕歌行•并序》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5.岑参介绍:(715——770)南阳人。出身官宦之家,“吾门三相”,中落。他30举进士(榜眼),曾前后两次奔赴边疆,在边塞共达6年,因做过嘉州刺史,称岑嘉州。擅长七言歌行。对联: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6.王之涣(688—74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崔颢:《赠王威古》 8.王昌龄:“七绝圣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二首》其一 ◆《从军行七首》 9.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一、乐府

(1)借古题写现事(2)用古题写己怀。评价:以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奔腾回旋的动 感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

二、歌行

(一)歌行与乐府的区别,P277页

(二)李白歌行的特点:(1)强烈的抒情意味(2)酣畅淋漓的气势(3)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一)、李白绝句的特点

1、明快的语言

2、无尽的情思

3、飘逸的风神

(二)、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

1、大量的拟乐府作品

2、清新淳朴的民间气息

3、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

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1、主观色彩浓烈。主要表现为“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王世贞《艺苑卮言》)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形成江河奔腾式的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诗情。

2、想象奇特。李白诗歌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3、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和优美两种类型。李白诗的基本色调,是明丽爽朗。 第五节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1.地位: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中晚唐韩愈、李商隐等诗人都对他推崇不已;宋以后,论诗者皆李杜并称。

2.影响:李白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 一(1)杜诗的诗史性质

最早而且最全面地反映安史之乱带来的大灾难的,就是杜甫。杜甫用他的诗歌,记录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这场战乱中所遭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被后人称之为“诗史”。。 (2)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高度成熟

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着力于细节描写,从细微处见出真实。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感情,他的一些诗,很难分出是叙事还是抒情。记叙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是杜诗异于盛唐诗歌的地方。 (3)杜诗的主要内容: ①、爱国忧民诗篇:《春望》、《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②、咏怀抒情诗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③、写景咏物诗篇:《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四首、《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等。 ④、思乡怀友诗篇:《月夜》、《月夜忆舍弟》、《梦李白》二首、《不见》等。 ⑤、咏史怀古诗篇:《蜀相》、《琴台》、《八阵图》、《咏怀古迹》五首等。 ⑥、题画论诗诗篇:《画鹰》、《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戏为六绝句》等。 例:《望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第二节杜甫的律诗

(1)首先在于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虽受字数格律的限制,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用律诗写时事如他的《秋笛》、《即事》(“闻道花门破”)、《王命》、《征夫》等。

(2)以律诗写组诗: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多用组诗的形式。其五律的代表作是《秦州杂诗二十首》,七律的代表作是《咏怀古迹五首》和《秋兴八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精品。

(3)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杜甫晚年的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和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的拗体,也是一种成熟之后的通变 第三节杜诗的艺术风格

(1)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其感情基调是悲慨。

(2)杜诗的风格是多样化的

“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

(3)杜诗的不同风格的形成,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

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或处于战乱之中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这时的诗,往往便表现为沉郁顿挫。当他生活稍微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

第四节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杜诗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杜甫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就诗歌传统而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受《诗经》的影响;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受《离骚》的影响;其缘事而发,受汉乐府的影响;其浓烈的抒怀,细腻的感情,受建安诗歌的影响。在诗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诗的语言及意象上,他吸收的就更为广泛而多样。 从唐诗的发展看,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的诗人。无论是思想感情、人格方面还是艺术经验方面,杜甫都给后代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历千年而不衰。

一、韩孟诗派及其创作特点 1.诗派形成:两次聚会。“不平则鸣”说

2.诗歌特点:重主观,尚奇怪。一是把怪怪奇奇的审美情趣带到诗歌创作中来,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以丑为美。二是重主观,诗歌中意象以主观情思的流动为转移。三是在诗歌的构辞与语言上的散文化倾向,打破了诗歌旋律的回环往复及对称之美。 3.文学主张 1)“不平则鸣”2)笔补造化3)尚奇尚怪

二、韩愈

1、生平: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有《昌黎先生集》。

2、诗文创作:韩愈是中唐非常重要的文学家,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倡导古文运动,为古文运动的主将,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也别开生面。

诗歌风格雄伟奇崛,布局纵横排奡(ao); 以俗为美,以丑为美;常以议论为诗,使诗走向散文化,对宋诗影响很大。 3.评价:

三、孟郊

1、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751——814)《孟东野集》。诗搜奇抉怪,矫激不平,爱写苦寒之境、枯槁之美,苏轼将他与贾岛并论,称为“郊寒岛瘦”。 杜牧的诗歌,从内容上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映他爱国忧民怀抱的政治咏怀诗。这一类作品大多用五古写成,其中较著名的有《感怀诗》、《郡斋独酌》。

二是咏史怀古诗。这是他作品中成就最突出的一类诗歌。杜牧的咏史诗,一类是借历史题材来讽喻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如《过华清宫绝句》咏史诗的第二类,是借史著论,表现其独到的识见。如《题乌江亭》、《赤壁》。

三是杜牧还有一些山水抒情佳作,写得清新、精致,十分动人。如《江南春》、《山行》。 四是还有一些伤春伤别之作。如《赠别》

关于杜牧诗歌的艺术风格,宋张戒说是“专事华藻”,明杨慎说是“豪而艳,宕而丽。”清刘熙载称他“雄姿英发”,李调元称他“轻倩秀艳”。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立意新奇,构思巧妙。杜牧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所以,他非常注意立意新奇,构思上有新鲜感。如《题乌江亭》一诗,由于立意新奇,给人印象很深。《过华清宫》则通过选取和创造富于特征性的细节,使读者透过非同一般的独特感受,去体味新鲜而深刻的思想及强烈的感情。 2)、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如《赤壁》即是把叙事和议论很好的结合起来;《山行》则是情与景交融在一起。 3)、语言上既绚丽多姿又清新自然,既明丽俊爽,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又神韵疏朗。

李商隐的作品。李商隐的诗歌今存六百多首,有《玉谿生诗集》,文则称《樊南文集》。他的诗文俱有成就,而以诗的影响为大。其六百多首诗,内容广泛,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诗。如《行次西郊一百韵》,被称为是杜甫《北征》之流亚。

二是咏史诗。通过历史上来揭露、讽刺最高统治者骄奢昏聩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的。如《龙池》、《瑶池》、《咏史》、《马嵬》、《齐宫词》、《隋宫》等。 三是咏物之作。如《流莺》、《蝉》等。

四是无题诗。这是李商隐诗中最有创造性、艺术上最完美、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类。无题诗中有一部分可能有政治寄托,有的可能是写自己的爱情。自屈、宋以后,文人创作兴起,诗歌也都有了题目,而且题目成为诗歌内容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而李商隐却又开始写作无题诗,这可说是他的一个创造。 3.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前人评他是“深情绵邈”、“包蕴密致”、“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艳丽”,等等。大致而言,他的诗歌在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用典精切、格律严整的特点。具体说其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观化倾向。他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作者的化身。

二是他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是贯穿他诗歌的主旋律。

三是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典故的运用,可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的包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并能深化诗歌的主题。李商隐的用典是非常突出的,也是非常精当的。他诗歌“沉博艳丽”、“包蕴密致”的特点的形成,即与此有关。但他的用典过多,有时也造成了诗意的晦涩难懂。所以金人元好问曾慨叹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词的起源

1、词的起源跟唐代经济发展、五七言诗繁荣、燕乐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还与酒令著词有关。

2、词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大多为民间词作品。其拙朴的风格,保存了早期词的原貌,同时还具有民间词向文人词过渡的特征。

盛唐和中唐的一些诗人如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向民间词学习,开始了词的创作。早期文人词的特点反映的生活内容比较广阔,既有边塞风光,又有江南景色,并非只是局限在离愁别恨、男女恋情的范围中,大多数词风格轻快活泼,语言朴素清新。这写都显示出他们受了民间词的影响,与敦煌曲子词较为接近。早期文人词多限于小令,没有长调。 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花间集》的编辑及其花间词派、花间词风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于广政三年(940)选录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十八人词500 首,编为《花间集》十卷。《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并称“温韦”),其中温又有“花间鼻祖”之称。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在这种生活背景和文艺风气下所写的词都是供歌筵酒席宴演唱,内容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文采繁华,轻柔艳丽,词风自然缛采轻艳,绮靡温馥,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

.温庭筠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他是第一个全力创作词的人。他有两个词集《握兰》、《金荃》,虽已失传,但在专力于词这一点上却非他人所能比(2)诗词的不同的特点,到了温庭筠始开始显明。(3)就艺术上而言,温词善于创造词的意境,通过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而艺术表现上又十分含蓄,在词的声律上也十分讲究,这对于推动词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4)自他以后,十国时,有不少词人专以他为祖尚,从而形成了一个词派——花间词派,这也可以看出他的影响。

词家魁首李后主——李煜(937-978) 字重光,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他在位期间,对宋委曲求全,并纵情声色,侈陈游宴。南唐灭亡后,他被俘至汴京,两年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一) 亡国前:极乐世界,充分表现出他能感受到的欢娱。

(二) 亡国后:悲惨世界。故后期词作,总是把过去的欢乐和现在的痛苦作对比,构成过去和现在、欢乐和痛苦相互对比映衬的二重组合词境。

(三)李煜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词。”准确地道出了李煜词在词史上的地位:(1)李煜使词摆脱了五代以来词人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泄自己的深哀巨痛,这就使词摆脱了在花前尊间曼声吟唱所形成的传统风格,而成为人们可以多方面抒情述志的新诗体。(2)在表现上,他多以白描手法抒写了他的感受,使词的风格朝着清疏俊畅的方面发展,对后代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在手法上,他长于用形象比喻,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语言上词的语言更加明净优美,近于口语。

一、关于南唐:

南唐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僅38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937年,李昪稱帝建國,是南唐的盛世,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中主李璟時由於與周邊各國多次興兵,因而國力衰退。958年因為兵敗,將長江以北十四州割讓給後周,並且稱臣,去帝號改稱國主。而後主李煜時更是被宋滅國。李璟與李煜兩父子在中國文學上是有名的詞人。

二、李璟

李璟(916-961年)字伯玉,初名景通。南唐列祖李昇长子,在位十九年(943-961年)卒,葬顺陵,庙号元崇,后人称南唐中主。他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但他诗词写得好,书法也不错。其\"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名句。他死于961年,时年46年。中主李璟存词四首,蕴含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后主李煜的词境较接近。

三、冯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人。李璟为元帅时,辟掌书记。璟立,拜翰林学士,进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阳春集》一卷,今存诗一首。

四、花间词人:温庭筠之后,写词的文人越来越多,到五代十国时期,倚声填词更蔚为风气。而西蜀与南唐二地,军事力量虽弱小,经济文化却是全国最发达的,因而成为词人荟萃的两大基地。西蜀词人的词,大多数收在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40)所编的《花间集》中。这部词集收录了唐代温庭筠、皇甫松以及韦庄、薛昭蕴、牛峤、毛文锡等十六位由唐入五代在蜀地作官或与蜀有关的词人的五百首词,所以他们常被称为“花间词人”。

大历诗风

◆定义:所谓大历诗风是指从代宗大历至德宗贞元(766—805)

三、四十年间诗坛的的创作风貌。

◆主要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及李益等人。

一、韦应物、刘长卿

1.韦应物(约737-约791),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关西望族,仕途顺利。曾任左司郎中、江州刺史、苏州刺史,故后人称他“韦苏州”,有《韦苏州集》。是唐代大历、贞元间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以五言见长,所作山水田园诗较多。在人品和诗歌上学习陶渊明,诗品高洁,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人比之陶潜,后世或以陶、韦并称,或以王、孟、韦、柳并称,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2.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河北)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两遭迁谪,大历中,官至鄂岳转运留后,为视察使诬奏,系姑苏狱,后又贬南巴尉,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一生经历了玄、肃、代、德宗四朝,“以诗驰名于上元、宝应间”。刘长卿的创作是带着绮丽的美梦而又被突然而来的动荡打破,抚摸着受伤的心灵从事创作的。刘诗的风格:语言精炼雅静,形象鲜明,诗境韵味淳厚,耐人寻味。体裁形式多五言,“五言长城”。

二、大历十才子:所谓“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宗大历时期活跃于诗坛的十位才子型诗人。他们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十才子”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平定后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诗歌较少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大多是唱和应酬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在诗歌艺术上,他们以谢眺为宗,步武盛唐,追求清雅闲淡,注重声律和对仗,体裁上以五言律为主。

三、大历诗风的意象类型 1.两个诗人群体:以长安合洛阳为中心的“十才子”诗人,多为题赠之作;刘长卿、韦应物、李嘉祐、戴叔伦等长期任职江南地方官的诗人,多山水之作。

2.诗歌风貌:其诗歌创作出现一种从盛唐到中唐的过渡面貌。一方面,他们在诗歌的美学风貌上,继承了盛唐诗人特别是王、孟等作家的情韵;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巨变又使他们缺乏了盛唐诗人的那种元气浑厚的内在骨力而呈现“气骨顿衰”的特点,诗歌情感与风貌上表现为冷漠、萧瑟、衰飒等,在意象选择上也多表现为清冷、荒寒。诗坛的这种状况,表明这是由盛唐到中唐过渡的一个创作低潮时期,这也为后来中唐诗人的诗风变革提供了一个契机。

四、李益与顾况

(一)李益:字君虞,姑藏(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进士,先后入幽州节度使刘济、渭北节度使臧希让、朔方节度使李怀光、邠宁节度使张献甫等幕,前后过了十年戎马生涯,太和初官至礼部尚书。由于他有十余年的从军经历,故所写边塞诗广泛流传,乐工常被之管弦,有《李君虞集》。

(二)顾况,苏州人,生卒年不祥,至德二年进士。诗歌有“俗”和“奇”的特点。“俗”影响了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奇”影响了韩愈、孟郊等人。

一、唐传奇

(一)唐传奇及其兴盛的原因

1、唐传奇

“传奇”是我国文学的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唐传奇是后人对唐人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的称谓,它代表了唐代小说的发展水平。“传奇”这一名称的来源,可能与晚唐时裴鉶所作的小说集《传奇》有关,后来人们即用“传奇”这一名称来作为这一类小说的通称。唐传奇虽是从六朝志怪发展而来的,但它与六朝志怪小说相比,在艺术上已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它的情节更加曲折丰富,结构上更加完整,文字上更加华丽生动,而且在人物刻画方面,也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更为重要的是,传奇作者表现为有意为小说,具有明显的小说创作意识。因此,唐传奇在我国小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唐传奇兴盛的原因:鲁迅曾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在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唐传奇,其兴盛的原因何在?大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给传奇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了满足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产生了“市人小说”,为文人的传奇提供了一些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方法。 (2)唐代举子们的“温卷”,对传奇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佛道教义,神怪传说的流行,对传奇创作也有相当的影响。 (4)史传文学传统的影响。

(5)唐代变文、俗赋、话本、词文等通俗文学的盛行,对传奇的创作也很有影响。 (6)唐代古文运动与诗歌的发展,也影响传奇的创作。形成了唐代传奇以诗歌与散文结合,抒情与叙事结合的独特风格。既有美妙的意境,又有细致的刻划;既有丰富的想象,又有如实的描绘。因此,无论就现实意义或美感价值,唐传奇都超过了六朝志怪小说。

(三)唐传奇的地位与影响:

1、唐传奇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反映了城市社会生活的繁荣与复杂,把反对封建门阀制度与礼教压迫当作其基本主题。一些优秀的作品则往往兼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

2、传奇作品中大量出现的惊奇情节、大胆想象以及生活细节的细致刻画,对后世小说、戏剧等的创作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3、唐传奇还以简洁、准确、丰富、优美的语言,把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了很高的地步。

二、俗讲与变文

所谓俗讲是指佛教徒依经文向俗众讲说佛家教义、“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 变文是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变文的得名与佛家所谓变相有关。用绘画表现的佛教故事叫变相,用文字表现的佛教故事叫变文。 变文在形式上,采用诗文相间、有说有唱的形式。

5.敦煌俗讲与变文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空白。

可以说,敦煌的俗讲与变文是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先驱,它代表了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当然也应该看到,这些文体在艺术上还不是十分成熟,比较粗糙、呆板,后代的各种说唱文学和小说、戏曲,保存了其诗文结合、说唱结合的结构,扬弃了其呆板的程式,显示了更为旺盛的生命力。

一、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1、宋初馆阁唱和之风盛行,多模仿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风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2、王禹偁也学白体,但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谕诗。写了许多反映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总体上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九僧”、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第三节 西昆体的盛衰

一、《西昆酬唱集》的成书及“西昆体”。

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它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欧阳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西昆体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二、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的作家主要是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的特点。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其缺陷是独得李诗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三、西昆体的衰微及其原因。

西昆体衰微的原因:诗歌体裁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徒有模仿,缺乏自立的精神。这些缺陷导致它不能担当起开辟宋代诗歌艺术新境的任务。

二、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其对西昆体的矫正

1、文道并重。欧阳修继承发展了韩柳散文理论,强调“文道合一”、“文以明道”。但他在强调道的重要性时,同时也看到“文”的重要性。

2、欧阳修所谓“道”和韩愈也不尽相同,不仅指儒家道统及其道德伦理观念,而且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总之,欧阳修的文学主张继承并发展了唐代韩柳古文理论传统,反对晚唐五代以及西昆体文风,要求诗文表现充实的社会内容,代表了诗*新运动的正确方向。

第三节 苏轼的诗

一、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的诗歌,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有积极用世的思想,关心国计民生,他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他长期作地方官,对社会、民生了解真切,耳闻目睹百姓疾苦,将其写入诗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吴中田妇叹》、《荔枝叹》等。苏轼一生宦海沉浮,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提炼经验,能从极平常的生活和自然景物中发现深刻的道理,并用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表达出来,意味悠深而又饶有趣味。在苏轼的许多诗歌中其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思考,表露出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

二、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他对比喻、用典、对仗等技巧的掌握已臻化境,所以他能够超越技巧,作诗挥洒自如,丝毫看不出锻炼之痕。苏轼的诗中有奇妙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他善于运用有情趣、有哲理的比喻刻画事物,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将西湖比作“西子”,《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将人生的踪迹比作“雪泥鸿爪”。

三、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苏轼主张诗歌风格要兼收并蓄。他在创作中十分注意使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互相调节,从而呈现出“清雄”的风格。 苏轼是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第四节 苏轼的词

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苏词的历史性贡献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二、对词境的开拓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举凡诗歌可以表达的题材如怀古、感旧、记游、悼亡、说理及描写农村风光,皆可入词,开创了豪放风格。

三、以诗为词的手法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典故两个方面。

四、苏词风格的多样性 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就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在当时就闻名遐迩。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的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他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到清代陈维崧等人;他的散文,尤其是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

第三节 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

一、江西诗派的形成

1、黄庭坚的诗论及其影响。黄庭坚喜论诗,也喜在理论上指点他人。黄庭坚做诗、论诗皆有一套法则,有利于初学者入门,这使他有为数众多的追随者,确立了他在江西诗派的影响和地位。

2、杜甫典范地位的确立。到了北宋,尊杜成为诗坛的共识,杜甫在诗歌、诗艺上的追求和创新被宋人逐渐发现并成为他们学习的重点,这样就确立了杜甫在宋诗中典范地位。

3、“点铁成金”:窘境中的策略。“点铁成金”是黄庭坚诗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点,所谓点铁成金就是变化前人的语言或诗意,推陈出新,这为宋诗另辟新境。

4、江西诗派的形成。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其他作家并非全是江西人。最早提出“江西诗派”名称的是吕本中,他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把黄庭坚作为诗派的开山祖,又列举了陈师道、晁冲之等二十四位诗人作为这一诗派的成员。陈与义虽未被列入宗派图内,却被后人推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宋末元初的方回,又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诗人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并不完全一致,其成就高低也各异,但又确实有着黄庭坚影响下的共同特征。

二、江西诗派的演变

南渡初期的诗坛,仍受江西诗派的影响。但靖康之变使诗人受到极大的震动,他们开始摆脱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束缚,汲取杜甫诗歌的爱国精神,写出充满悲壮情怀的爱国诗篇。吕本中是后期江西是派最重要的诗论家,他提出了“活法”说,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这是江西诗派发展到后期新的变化。

陆游诗歌的特点

1、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2、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

3、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文人,他首先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爱国英雄。他早年横戈跃马,奋勇抗金。因此辛词首先就是对英雄形象的展示。

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辛弃疾一生以抗敌报国、统一祖国河山为最大愿望。但自南渡以来,腐朽的南宋朝迁始终不重视他的才能,不给他实现志愿的机会,这不能不使他感到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忧愤。他有不少词作抒发了这种情感,对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

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辛词中还有不少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小令词,都能给人一种清丽柔美之感。《西江月•夜行黄河道中》、《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意象的转换

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至柳永、张先、苏轼而为之一变,他们开拓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至南渡词又一变,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与民族苦难、社会现实相关的意象。辛弃疾本就是一个军人,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期待着重上沙场。刀枪剑戟、戈箭弓矛、铁马、军旗、将军、士卒等意象就自然呈现于笔端。稼轩词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再一次出现大的转换。

二、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辛弃疾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即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稼轩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信手拈来,如从己出,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力,而且空前的扩大丰富了词的语汇。稼轩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地。

三、多样的风格

雄深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都兼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刘克庄《辛稼轩集序》:“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四、苏辛并称

文学史上向来苏辛并称,他们都极大的提高了词的地位,开拓了词的内容,在婉约之外别立一宗,都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苏辛弃疾差主要是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 在两宋词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而言,辛词都可说是空前绝后。他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极为深远。与他大致同时的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或传其衣钵,或与其词风相近,都属同一门派。

三、姜夔词的特点

1、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2、阴冷的意象群和幽冷悲凉的词境。姜夔词往往以冷香、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香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来创设幽冷悲凉的词境,表现词人浪迹江湖时的凄凉悲苦、孤独寂寞的人生感受。

3、别出心裁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姜夔善于用联觉思维和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用侧向思维,写情状物,虚处传神。意境清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

4、长于自度曲。与柳永、周邦彦因声制词不同的是,姜夔有的自度曲是先作词后谱曲。姜夔词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一、“永嘉四灵”名称的由来及其诗歌创作 “四灵诗派”,是指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因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有一“灵”字,故称“四灵诗派”。又因为他们都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所以又称“永嘉四灵”。四灵诗人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生硬晦涩的诗风,他们推崇晚唐的贾岛、姚合讲究字句声律的作诗方法和野逸清瘦的诗风。内容狭窄,以描写身边眼前的山林景物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脱俗。

二、“江湖诗派”名称的由来及其诗歌创作 “江湖诗派”得名于《江湖集》。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刻印当时一百零九位诗人的作品,合称《江湖集》,后人就称这些诗人为江湖诗人或江湖派。江湖诗人大多是落第文人,他们浪迹江湖,彼此以山人、名士相标榜。这些诗人的品节较杂,不少人奔走于权贵之门,或干谒以求进,或献诗而招养,但也有关心现实,忧愤国事之人。江湖诗人是在宋理宗嘉定年间因受四灵诗的影响而使诗风趋于一致的。所以江湖诗派是在四灵的影响下出现的一个诗派。四灵与江湖派二者间有很明显的渊源关系。其中戴复古、刘克庄的创作较为出色,江湖诗派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他们身上。

第14篇: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乾嘉汉学:亦称汉学、朴学,考据学。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因为他们推崇汉代经学,强调从音韵训诂等入手,弄清古代经典的确切含义。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好发空论,言之无物)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又因为这一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又有“朴学”之称。又因为它在乾嘉时盛极一时,又有“乾嘉学派”之称。 梅村体:指吴伟业的七言歌行,其歌行体诗歌以唐诗为宗,在叙事方面受到白居易新乐府的影响,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开出新境界,形成独具个性的“梅村体”。《圆圆曲》为“梅村体”代表作。

云间词派;明末清初词学流派,以陈子龙为首,以南唐、北宋为法,重视探索词的创作规律,摒绝浮华,清丽自然,以凄婉之神抒亡国之痛,产生很大影响。

阳羡词派:清初词坛流派之一。阳羡词宗陈维崧,宜兴人(宜兴古称阳羡),所以称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为“阳羡派”。陈维崧学识渊博,才情纵横,其词师法苏、辛,豪放苍凉。当时以他为代表的词家,称为“阳羡派”。万树、蒋景祁等都属此派。

浙西词派:此派分前后两期。前期领袖是朱彝尊,宗法南宋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风格与“醇雅”宗旨,其词适应了统治者歌颂升平和文人学子安于逸乐的心态,绵亘康、雍、乾三朝。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后期的领袖是厉鹗出现了大量的写景咏物之作,继厉鹗而起,执浙派词坛牛耳的是吴锡麟,活动年代在乾嘉时期。 京华三绝:康熙年间,有三位词人的诗词轰动京师,他们是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其共同特点是行文真挚自然,婉丽清新,善用白描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抒情似水银泄地。时人称“京华三绝”。 苏州派:明末清初,剧坛上产生了一批专业戏曲作家。特别是在苏州地区,产生了一批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都比较接近的戏曲作家,形成了一个戏曲流派,后人称之为“苏州派”。其中李玉的戏剧创作成就最为突出。 文人派: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借戏曲作品显示渊博的学识功底和深厚的文学造诣,他们的戏曲作品突出地表现了上层社会的文化精神,以文字为剧、以才学为剧、以议论为剧的审美追求。这就给他们的戏曲创作带

来主观化和案头化的创作倾向。

形式派;从明中叶兴起的传奇创作,到明末一度出现形式主义倾向。追求情节离奇,辞藻工丽。此类戏曲被称为风情剧,主要描写才子佳人风流韵事。风情剧实际上在明末已经成为一种类型,戏曲史家把它看作是汤显祖的临川派和沈璟的吴江派合流的结果,突出的代表是阮大铖和吴炳。

才子佳人小说: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其特殊的狭义所指。它与前代此类题材的不同是,它在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从创作倾向上看,才子佳人小说主张顺乎情而不悖乎礼。代表作是《玉娇梨》、《平山冷燕》和《好逑传》。

格调说:雍乾时期沈德潜所倡导的诗论。主张诗歌一要符合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二要在形式上讲究声调格律。让诗歌为封建伦理的政治服务。尊唐抑宋,其创作雍容典雅,平庸无奇,为典型的台阁诗体。

肌理说:清乾隆时期翁方纲的论诗主张。所谓“肌理”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 (思想内容)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组织结构),追求一种缜密的风格。

性灵说:雍乾时期袁枚的论诗主张。认为“性情之外本无诗”。主张诗:抒发性情;表现个性;具备诗才。反对模唐仿宋,强调创新,主张抒写真情实感,表达诗人性灵。对于廓清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诗风,具有进步意义。 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常州词人张惠言所开创,周济继承发展。而以儒家“诗教”为理论基础,强调词中要有“意”,倡导“意内言外”(即含蓄蕴藉);主张尊词体,强调比兴寄托,主张词应当具有与诗赋同等的地位。 桐城派: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主张继承古文传统,提出“义法”的主张。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散文创作也取得可观成就。

雅部:戏曲名词,即昆山腔。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北京、扬州等地的封建士大夫把“昆腔”称为“雅部”。

花部:指乾隆年间昆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剧种。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指地方戏的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

京剧:我国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又称“皮簧”、“京戏”、“平剧”、“国剧”等,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为“中国国粹”,素有“国剧”之称。清中叶以来,以西皮、二簧为主要腔调的徽调、汉调相继进入北京,徽汉合流演变为北京皮黄戏,即京剧。也叫京戏。

诗界革命:是适应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需要而出现的诗歌改良运动。它的代表人物有梁启超、黄遵宪、谭嗣同等。“诗界革命”口号是梁启超正式提出的,而早已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获得创作成功,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则是黄遵宪。“新派诗”是在“诗界革命”运动中产生的诗歌作品,特点是“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南社: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文学团体(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代表作家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由前三位发起。“南社”之称寓有“操南音不忘本”之意,宗旨是反抗满清,宣传革命。社员以创作诗歌为主,以旧体诗写新内容。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湖湘诗派(汉魏六朝诗派):近代以汉魏六朝诗为标榜的拟古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为湖南人王闿运、邓辅纶。

晚唐诗派:学晚唐诗的近代诗派。代表人物为樊增祥、易顺鼎。他们着重学习晚唐香艳体,追求对仗工巧,辞藻华美,喜欢用事。 新文体散文(新体散文):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时期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作的散文,因他们倡导“新文体”运动,故有此称。内容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新颖,为现实斗争服务。形式上平易畅达,吸收外国语法,句法灵活,笔法自由,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表现力,感情充沛,有很强的煽动力、感染力。

二、背诵

《海上》----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绝句》:半岁青青半岁荒,高田草似下田黄。埋心不死留春色,且忍罡风十夜霜。 秦淮杂诗其一: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醉落魄•咏鹰》: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桂殿秋》: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忆少年》: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 叶底歌莺梁上燕,一声声、伴人幽怨。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木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己亥杂诗》 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遣藏春深坞逢,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㡡护阿芙蓉。《己亥杂诗》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己亥杂诗》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赠梁任父同年》

三、简答

1、《长生殿》的独创性:一是作品对“情”这一全剧的核心作了充分的描写和反复的渲染,并把故事的结局,写成一方虽死,犹抱痴情,一方虽生,而痛不欲生,共守前盟,因此感动天地鬼神,得以共生仙宫,永久团圆。二是将李杨爱情故事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同时还通过描写爱情在历史变乱中的丧失和由此引起的痛苦,渲染了个人命运为巨大的历史力量所摆布的哀伤。

2、《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一、它成功地运用真幻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上卷写实,是爱情的悲剧;下卷写幻,是鼓吹真情。二,结构紧凑、细密,情节曲折而又井然有序,独具匠心。三,曲辞糅合唐诗、元曲特点,风格清丽流畅,叙事简洁,写景如画,有着浓郁的诗意。

3、《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一、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典型化程度高。

二、结构精巧宏伟,独具匠心。A、全剧的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即以侯、李爱情为主线展现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画面。B、以典型道具即侯方域赠给李香君的一柄诗扇作为全剧的贯穿线索。C、以中介人物作为联结正邪双方的纽带。杨龙友身份和性格的二重性,使他左右逢源,往返于尖锐矛盾的两派之间,在人物关系变化中起着黏着穿插的作用。D《、桃花展》不落生旦大团圆的旧套,结尾别开生面,让侯、李二人爱情破灭,双双入道,这在中国戏曲史上是一个创举。

三、曲词宾白风格典雅,富于文采。“宁不通俗,不肯伤雅”,全剧语言有生动不足、当行不足的缺点。

4、《醒世姻缘传》价值(思想意义)a、吏治腐败,世风浇薄。b、对家庭中夫妻关系特别是悍妇现象的描写与思考。包孕着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的现实意义。

5、《醒世姻缘传》的艺术特色1.作者受《金瓶梅》的影响,主要写社会家庭间的寻常小事,真切、细致,贴近生活原貌。2.全书围绕着婚姻主线,大量描绘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群像,可说是写尽众生相。反映的生活面相当广阔,而且前后照应周到,结构十分严密。3.用山东方言写成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叙事幽默,生动有趣。

6李渔小说创作的两个特点;

1、讽谕和娱乐;

2、专断的叙述与叙述的机巧。其一,主旨:改变了拟话本小说固有的教诲宗旨,绝少在封建纲常伦理上做文章,所发的大都是别出心裁的饮食日用之道。其二,创作目的:突出地表现着一种玩世的娱乐性。他认为作小说戏曲是:“尝以欢喜心,幻为游戏笔。” 其三,叙述特点:显示出主观专断的叙事特征和情节的随意性。不掩饰叙述者的存在,以自己的名义口吻进行叙述,不仅在篇前篇后广发议论,叙述中也会随时介入他的解释和俏皮的调侃。

7《聊斋志异》的思想::a揭露权贵、豪绅欺压、凌辱下层人民的罪恶,颂扬反抗压迫,不畏强权的英勇斗争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b抨击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和封建文人为猎取功名而不顾廉耻的丑行。c歌颂青年男女反对封建婚姻,冲破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斗争精神。对忘恩负义,玩弄女性的劣行给予无情鞭笞。d)富有深刻意义的寓言式小说和公案小说。 8《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a以传奇笔法表现志怪内容。他创造的花妖狐鬼都有寓意,是象征性的文学意象。b以丰富奇异的文学想象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借花狐鬼怪曲折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现实。c人物千姿百态,性格各有不同,以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同类人写出差异,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 d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作者巧于使用“关子”,运用伏笔、悬念,使每篇故事情节变化多端,出人意料,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e基本规范的文言,叙述语言简洁洗练,人物语言灵活多样。

9《聊斋志异》的馀响a仿效的有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潭随录》、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袁枚的《子不语》。b受到影响而抗衡的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屠绅的《六合内外琐言》、俞樾《右台仙馆笔记》。c《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异同。二书均为文言短篇小说,作者的小说观相近,但艺术追求相反。一个追求奇情幻彩、华美典雅;一个追求平实简淡、朴实无华。 10《儒林外史》的思想a作品批判的矛头指向科举制度,让人看到科举是束缚知识分子

的绳索,八股制艺是禁锢儒生思想的愚民术,毒害了读书人的灵魂,败坏了社会风气。b作品批判的矛头指向程朱理学, c作品批判的矛头指向官场和社会的一些角落。d作品歌颂了叛逆精神,塑造了理想人物,表现了作者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和对理想的积极追求。e作品的局限在于作者中虽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但并没找到出路。

11《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a杰出的讽刺艺术:对讽刺的不同对象持不同态度,运用对比和揭示矛盾的言行暴露原形;通过细节描绘和情节的逆转增强讽刺效果。b被讽刺人物的喜剧行为背后,几乎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内涵。c独特的结构。没有设置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以对待功名、文行的态度设置深层结构框架。d语言幽默、明快,富于形象性和个性化。 12《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a、写实与诗化的融合。b、浑然一体的网状结构。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用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c、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局部的全知叙事与整体的限制叙事的统一。d、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会古典语言的精粹,形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 13《红楼梦》的思想a《红楼梦》展示了一副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画,反映了封建社会各个方面,预示了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衰败命运。b《红楼梦》猛烈地抨击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标志着《红楼梦》思想达到的新高度。c《红楼梦》的悲剧意蕴。人生悲剧、社会悲剧、道德文化悲剧。d《红楼梦》的思想局限:“补天”思想、宿命论。 14花雅之争:第一次是乾隆十六年(1751),弋阳腔与昆曲争胜且压倒昆曲,但不久被雅化而衰落。第二次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四川籍艺人魏长生等秦腔艺人进京,击败昆曲、京腔。第三次乾隆五十五年(1790)徽剧名伶高朗亭率三庆班进京,不久出现了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称盛局面,彻底战胜昆曲。

第15篇:古代文学

一、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1.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为区别于北方盛行的杂剧而称之为南戏。因其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明代祝允明《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

2.南戏兴盛的原因

①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生活富庶。温州地处沿海,隋唐以来文化即较为发达,南宋则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的港口。②南方(温州)文人能歌善舞,并且组成各种书会,对南戏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③南戏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现实生活,南曲轻柔缠绵,为广大的南方群众所喜爱。 ④杂剧衰微,“北曲不谐南耳”,南戏兴起。 3.南戏的特点

①结构视剧情而定长短,便于自由地表现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篇幅较则杂剧长。②在正戏前,由副末报告剧情概况,即“开场” 。从第二出起才是正戏。③南戏有对唱、轮唱等形式。唱法灵活多变,有利于表现不同角色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人物性格,且有利于调节演员的劳逸。 ④南戏用南方的语言、曲调,用韵自由。⑤南曲流利婉转,适于表达轻柔缠绵、脂粉气浓重的故事情节;北曲则慷慨高亢,音节紧凑,富于威武豪放的气概。⑥南戏的伴奏以管乐为主,杂剧则以弦乐为主。 第八章

元代散曲

散曲是元代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和诗词一样,可以写景、抒情,同时也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散曲的兴起和体制风格

1.散曲是由词发展而来的。在宋金时期各种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是配乐歌唱的曲子。每个曲子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有曲牌名,有一定的格律要求。吴梅:“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中国戏曲概论》)。

元曲的勃兴与音乐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我国,秦汉以前主要是雅乐,魏以后有清商乐,唐宋时则为燕乐。燕乐虽受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可以用来唱词,但随着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进入中原,他们带来的由胡曲番乐与北方民间曲调相融合而成的新乐(曲)与汉人的词已难相配。

徐渭《南词叙录》:“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 王世贞《曲藻序》:“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这“新声”就是“曲”,发展成为与传统的诗词分庭抗礼的诗歌形式--散曲。因当时主要流传于北方,也称北曲。

整个元代的散曲作家有二百多人。据隋树森《金元散曲》统计,元代散曲共有小令3853首,套数453套,可见其繁荣和发展情况。(戏曲除外) 2.散曲的体制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是独立的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它原是民间流行的词调和小曲。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由两只以上属于同一宫调的曲子联合而成的组曲。要求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

带过曲--属于小型组曲。容量小,且没有尾声。 与词比较:

①词和曲都是长短句,但曲的长短更为参差,少的可以一字、两字,多的可达

二、三十字。②曲中可以加衬字。正字与衬字互相配合,既保持了曲调的腔格,又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通俗性。 ③散曲用韵比词更加严密,一般都押韵,仄声韵在词里不能通押,而在曲里可以通押。

总之,散曲的音节、用韵比词更自由,更接近自然的语调,而又适合采用口语。它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体的一次大解放。 3.散曲的美学风格

①浓重的市民情调。散曲的内容驳杂而广涉市民生活,不仅写琴棋书画诗酒花,也写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写俊女才子、隐士渔翁,也写娼妓弄人、贩夫走卒;不仅写春花秋月、燕雀鸣蝉,也写粗牛笨马、畸颜恶疾。雅极为“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绸玉筝”(张可久《凭栏人·江夜》)这样的意境和“红梨叶染胭脂,吹起霞绡,绊住霜枝” (乔吉《折桂令·秋思》) 这样的形象。俗极为“则被一泡尿暴的我没奈何”(杜人杰《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这样的尴尬和“不晓事颓人知不知”(马致远《耍孩儿·借马》)这样的粗骂。 ②淋漓尽致、显豁直露。

诗词讲究含蓄蕴籍。唐司空图推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而散曲则偏重赋的手法,铺陈尽述,写的淋漓尽致,显豁直露,不事隐藏。诗词曲从语言上看:诗雅,词婉,曲俗;从风格上看:诗庄,词媚,曲俏。

③体式奇、表现巧。受正统思想的束缚较少,不像诗词那样典雅、严谨,讲究“怨而不怒”,而是纵情挥洒,追求“尖新倩意”。例:无名氏《小桃红·别忆》

断肠人写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

④潦倒文人的特殊格调 。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每每沉郁下僚。他们有着那个时代气氛造成的精神状态:既怀才不遇,又洒脱不拘;既愤世嫉俗,又玩世不恭;既悲观厌世,又故作旷达。于是在他们的散曲中,形成一种寓庄于谐,于俏皮中带几分凄苦,或悲愤中含几分自嘲的特殊格调。

这种特殊格调表现在散曲的内容上为咏史叹世的作品较多。 例:无名氏《朝天子·志感》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 总之,浪子风流、咏史叹世、隐逸放浪,都是潦倒文人情调在元散曲中的复奏与变奏。

二、元前期散曲创作 1.书会才人作家

①关汉卿 其散曲以描写男女恋情的最多。多以女子的口吻刻画其细微的内心活动。 代表作《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此曲浓墨重彩,层层晕染,表现了一种放荡不羁、倔强的性格,流露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语言泼辣,比喻形象生动。全曲把衬字运用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是作者形象的刻画--玩世不恭的浪子形象。

王和卿

大名(河北)人。与关汉卿相友善。为人滑稽佻达。代表作:《仙吕·醉中天

咏大蝴蝶。

《拨不断·大鱼》:

胜神鳌,卷风涛,脊背上轻负着蓬莱岛,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2.贫民及胥吏作家

①白朴

叹世归隐和描写男女恋情的作品。

代表作《渔父》【双调·沉醉东风】

旷达与悲愤交织在一起的叹世归隐。

喜春来·题情》:从来好事天生险,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欢。

描写一个冲破礼教拘束、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形象。感情炽烈,语言泼辣,像一首民歌。

② 马致远 作品内容:

A 写幽栖的生活和恬适的情趣。 B以世吊古。C描写自然景物和游子漂泊的生活。作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心情,但往往又渗透着消极厌世的思想,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这在前两类中表现的尤为严重,格调不算很高。但在艺术上,由于流畅自然,意境优美,语言凝练,特别是描写自然景物的作品,艺术造诣更高,前人称之为“曲状元”。

代表作:《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以惊人的语言表现力,描绘了一个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准确而委婉地刻画了游子漂泊的心境和悲秋怀乡的苦情,堪称一幅秋野夕照图。 28个字,12种意象组合,其特点:

A衰败

B色彩昏暗

C偏僻孤寂 D清新

E愁苦

12种意象巧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画面。其中,有远景、近景;有声音、色彩;有空中、地下。多层次的意象共同由一种孤寂哀愁的情感串连。虽然带有一些清新的画面,但仍然是为了烘托主人公孤寂的心境,从而构成一种强烈的气氛,概括出一种极度忧伤的感情。用名次表示动词的作用。全曲景中含情,情自景生,情景交融,隽永含蓄。前人称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人间词话》:“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秋思》【双调·夜行船】略。3.达官显宦作家

艺术风格:或精工雅丽,或质朴本色,而总体上则偏于典雅一路,俚俗的成分较少。 作家以卢挚、姚燧为代表。 作品略。

三、元后期散曲创作

创作特点:①散曲的题材内容不断开拓:举凡写景、言情、赠别、怀古、谈禅、咏物、赠答、抒怀等,几乎无所不涉,无所不能,其表现领域得到极大扩张,从而使诗坛呈现并确立了诗、词、曲鼎足而立的诗体格局。②思想情调方面,对现实强烈不满和激情喷发的作品大为减少,哀婉蕴籍的感伤情调渐渐成为散曲创作的主流。③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总体而言,元代后期散曲的创作风格,从以前的豪放为主转变为以清丽为主。张可久 字小山,生卒年不详。仕途失意,足迹遍及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有《苏堤渔唱》、《小山乐府》等散曲集。存小令855首,套数9篇,为元人专攻散曲并存世最多者。

代表作:《春晚次韵》【黄钟·人月圆】。

全曲以写景见长,景语又是情语,多与故实相关,倍能体现缠绵委婉的情味。

2.乔吉(1280?~1345),字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与小山齐名,有“曲中李杜”之誉。 代表作:《渔父词》 全曲酣写隐逸者乐于避世而又不甘寂寞的内心矛盾,于恬淡中透出豪俊不凡之气。同时把典故与俗语糅合在一起,典雅中有天籁,婉丽中有洒脱,充分显现了雅俗兼至的艺术特色。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累官至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著称。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代表作:《潼关怀古》【中吕·山坡羊】。

艺术特色:①突破了一般咏史诗词的窠臼。通过秦汉兴亡的慨叹,想到了人民的灾难,指出了历代兴亡的本质,揭示了阶级的对立。②景语、情语交融的写法,构成 了十分鲜明、雄浑的意境。③诗人的情绪是悲凉的,但因为写出了壮丽的景色,历代兴亡的本质,意境开阔,感情沉郁苍劲,因此,作品不给人以消极悲哀的印象。④语言朴素自然,具有散曲的本质。结尾两句明白如话。 4.睢景臣 代表作:《高祖还乡》【般涉调·哨遍】。此曲多人写过,睢景臣以孤篇压倒全元,一向被认为是元代最有价值的散曲之一。无论思想和艺术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只曲):刘邦未出场之前制造喜剧气氛。 第二部分(后三只曲):乡民眼中的仪仗队。 第三部分(最后四只曲):对刘邦的揭发: ①卑贱的身世。

②无赖的丑行。

主题:通过一个过去与刘邦有过瓜葛现在被迫来迎驾的乡民的见闻和感叹,辛辣地讽刺和嘲骂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流氓皇帝--刘邦。撕下了封建统治者神圣威严的假面具,表现了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轻蔑对立的阶级情绪。

艺术特点:①构思新奇,内容新颖。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体验的深度和想象力的丰富。作品的立意超出了一般文人的意料。②反复铺陈、欲抑故扬的手法(蓄势手法)。渲染了一个丑角登场的气氛,造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含神奇为腐朽。③情节由虚到实的写法,构成了作品前暗后明的特殊效果。④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成功的是“我”--农民的形象。对外形没有任何描绘,但形象却真实地站在读者面前:身份是普通农民,见闻有限,性格朴实、真率,风趣开朗,大胆泼辣。这个纯洁高尚表里如一的性格与貌似尊严而实际卑鄙、虚伪的皇帝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本身就是莫大的讽刺。 其次是刘三,作者几乎只用了一两只曲子抓住了他的几个细节,就活画出一个闲散无赖的形象。 此外,王乡老、赵忙郎等也仅用一两句话就刻画出那种得意洋洋、要强、做作、惊恐、尊敬、装模作样的小丑面孔。⑤作品用的是农民特有的质朴。明快、粗犷、热烈的语言。幽默生动,泼辣诙谐,同时也有一些精致的语言,很容易造成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第九章

元代诗文

一、元代诗文在内容上的特点:

1.很少看到对元代歌功颂德的作品,相反,往往在一些咏史、题画之类的作品里曲折地流露出对宋金王朝的怀念和同情。2.反映隐逸的作品较多。代表作家王勉,有《墨梅》诗传世。3.少数作品直接反映社会现实。撒都剌的《早发黄河纪事》直接反映人民的疾苦。

二、作家情况1.初期作家多属于宋金遗老,受元好问江湖派影响较深。2.中期以后,风气渐变,以唐人为宗,很少创作变化。3.末期诗风转而学习晚唐温软、浓艳、纤缛之体。散文沿着唐宋古文道路发展。总之,元代诗文无论宗唐、宗宋,大都走因袭模仿的道路,散文成就低于诗歌,但开创了明代拟唐的风气。 赵孟頫。

第16篇: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上古文学

1、《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2、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第二章

《诗经》

一、名词解释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一、名词解释

1、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2、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一、名词解释

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一、名词解释

1、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2、《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

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

3、《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4、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第17篇:古代文学总结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1、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是流传在原始人类中的古老歌谣和神话故事。

2、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劳动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这是对文学艺术起源的科学解释。

3、一般认为,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始歌谣,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可信为原始歌谣的有:《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礼记·效特牲》中的《蜡辞》《易经》中的《归妹》上六爻等。

4、殷墟的甲骨卜辞、商代和周初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辞,《尚书》在的殷周文告等,可以说是我国散文的萌芽。第二节 古代神话

神话: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5、我国远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中,其中保存神话最多的是《山海经》。

6、我国远古神话分为三类:关于自然神的故事;关于英雄神的故事;关于异人异物的故事。

7、《共工怒触不周山》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其[***被屏蔽词语]工是传说中的水神;“颛顼”又叫“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

8、《女娲补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它描写的女娲是一位英雄女神。

9、《夸父逐日》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塑造了一位英雄夸父的形象。

10、《黄帝擒蚩尤》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它是反映社会斗争的著名神话。

12、在原始时代,除了原始的劳动歌谣以外,还存在着另一类文学作品,那就是流传在远古人口头上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和宗教的区别:神话对世界采取积极的态度,敢于反抗神的权威,富于革命性。宗教迷信总是消极的,它宣传对神的无力和无能。神话是现实生活斗争的反印,而宗教迷信是头里现实的纯心理活动的表现。

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作家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 诗经

《诗经》

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最初叫做《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后,称为《诗经》,共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作品,主要是民歌。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开端。

3、《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现在一般认为这种分类是按照音乐的不同特点来划分的。

4、风即乐曲,国风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诗经[国风]有十五国风,160篇。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频风。

5、雅,即正,“雅乐”是相对于地方乐而说的,周京都地方的王畿之乐。大、小雅之分可能因为《小雅》中的诗产生的时代较晚,在音乐上受到了“风”的影响而有所变化。有大雅、小雅之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

6、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计四十篇。

7、《诗经》作品的写作年代,总的来说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一般说,《周颂》当产生于西周初年,《大雅》的大部分也当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小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小雅》和《国风》的少数作品产生于西周初,大部分产生于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鲁颂》是周平王东迁以后的作品。《商颂》的时代有争论,一般认为是东周宋国的作品。

8、关于《诗经》作品的结集,汉代学者提出了周代有“采诗”制度的说法。《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这是民歌洪的方式。《诗经》中文人作品汇集则鄘风是通过“献诗”的渠道。据《国语·周语》记载,周代有让公卿列士等贵族官员和文士献诗的制度。

这两部分诗汇集到乐官“太师”手中,而“太师”又有“以乐语教国子”的任务,《诗三百篇》可能就是“太师”为了教授“国子”而选订的课本。

9、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申培)、齐(辕固生)、韩(韩婴)、毛(毛公)四家,后世称“四家诗”。前三家早已亡佚了,只有《毛诗》流传了下来,我们读到的《诗经》就是《毛诗》。

10、毛诗序指《毛诗》的序言。前人把冠于全书的序言称《大序》把每篇类似题解性质的短文称《小序》。《毛诗序》否认和贬低民歌;写诗时抱着浓厚的儒家成见,对许多优秀作品都进行了歪曲解释。但在讲诗时提出了比兴、美刺等一些文学理论上的问题,对后世文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1、《诗经》中的第一篇作品是《周南·关睢》。

12、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有《豳风·七月》、《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魏风·伐檀》一诗的思想高度就在于,它反映了不合理的阶级社会所共有的基本现象: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

13、反映徭役、兵役痛苦的诗篇有《齐风·东方未明》、《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等。其中两首著名的思妇诗是《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14、反映爱情和婚姻的诗篇有写情人幽会于“城隅”,赠“彤管”的《邶风·静女》,描写郑国青年男女三月欢会于河滨的《郑风·溱洧》,表现对远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秦风·蒹葭》

?

5、描写弃妇生活最著名的作品是《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16、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的诗篇。有《秦风·无衣》许穆夫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知名的爱国女诗人,作品有《鄘风·载驰》。

17、《诗经》里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共五篇,即:《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灭商的许多传说和史迹。《生民》是一首带有神话色彩的诗篇,它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的历史。

18、《诗经》里讽刺性民歌有揭露卫宣公强娶儿媳的《邶风·新台》,揭露陈灵公君臣三人私通夏姬的《陈风·株林》,揭露统治阶级的“中觏之言,不可道也”的《鄘风·墙有茨》,还有《齐风·南山》等。

19、《诗经》的表现的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关于赋、比、兴的解释,朱熹的《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双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国风的艺术特点?

1,简朴的语言描述事物,以朴实的生活画面反映社会现实的才能,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形象塑造上也采用这种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2,国风中的景物描写对人物也起了烘托作用。

3,国风的形式上多数采用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不拘泥,富于变化。 国风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 4,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的传承:诗经的比兴和风雅,历代民歌的传递,汉魏乐府,建安文学,陈子昂的风雅不做,兴寄不绝。杜甫的德现实主义。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做。 第一节 殷商至春秋的散文

散文诗文字发明以后才产生的,最适宜实用的文学形式 易经中的卦,爻辞就是现存最早的散文形式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春秋,事为尚书 尚书事分为誓,命,训,诰。

1、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流派概括为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九家,另处还有小说家。但班固的概括也未尽全面,当时颇为活跃的兵家,就未列入。

2、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概括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论说文,又称诸子散文;一是以记述历史人物、事件为主的历史散文。

3、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名著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4、《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它属于私撰史。

5、“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和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等三部传《春秋》著作。三传之中,《公羊传》、《谷梁传》以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而《左传》在性质上完全是一部由作者独立编撰的新史书。

5、《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它记述战争的著名篇章有《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齐晋

之战》《齐鲁长勺之战》等。这是一部以叙事为中心的历史著作。 左传的进步思想:民本思想,爱国思想,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荒淫无耻,反对用人祭祀和殉葬。

左传的艺术特点

第一,故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

第二,善于写战事,特别是几次大规模的战事写的最出色。 第三,行人辞令之美

6、《战国策》又称《国策》,还有《短长》、《事语》、《长书》和《修书》等异名。它是秦汉间人篡集的一部历史著作。刘向重新整理命名战国策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还是辩论,都有很强的说服力。描写人物的形象极为生动。巧妙生动的比喻,还有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骥服盐车,

7、《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又称《左氏外传》或《春秋外传》。春秋的褒贬是非和左传的直书无隐的精神。 先秦诸子散文

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战国四公子

第一阶段 论语与墨子,第二阶段 孟子和庄子 ,第三阶段 荀子和韩非子.

8、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言谈行事主要记录在《论语》里,这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9、《论语》里有一段向为人传诵的精彩文字是《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内容是记述孔子与几个学生谈各自志向的,其中他所赞赏的是曾皙的志趣。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 礼记,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孔子的教育和学习态度的名言;有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王思而不学则殆。

墨子:中心思想是兼爱。兼爱,非攻,爱人是他的主张

14、《庄子》一书的作者是庄周,他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8、寓言一词出于《庄子》书中。《庄子》著名的寓言有《庖丁解牛》《触蛮之争》等。庄子散文的特点;吸收神话创做的精神,采用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2,善于运用比喻。3,文中多用韵,声调铿锵,使读者有和谐的节奏感。

19、《孟子》中的著名寓言有《揠苗助长》《月攘一鸡》《奕秋诲奕》等。孟子的思想是仁义。 孟子主张行仁政王天下,仁政的内容是省刑罚,薄税廉,使民有恒产,养生送死无憾。 孟子的文章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袋锋芒,富于鼓动性。 20、《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是保存寓言最多的。韩非的散文诗锋芒毕露,议论透辟,推断事理,切中要害。 先秦诸子的影响

首先是孔孟思想,其次是老庄思想。一般来说儒家的入世思想史积极的,但维护封建说教却有不良思想;道家对待现实的态度是消极的,但不肯与统治阶级合作,不肯同流合污的思想,是积极的。

论语一直被人模仿:扬雄的法言,王通的中说。 第六章屈原和楚辞:

基础:

1、“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张汤传》,汉成帝时,刘向整理西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效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最早的楚辞集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楚辞和汉赋,体裁不同,前者是诗歌,后者是押韵的散文。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主要内容就是为了要求改革,富国强兵这一理想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全诗可分为2个部分,从开篇到其余心之可惩。前一部分就是诗人对以往历史的回溯。后一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的艺术风格:1。极具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2,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3,篇幅宏伟,一方面借鉴楚国民歌形式,一方面汲取政治发展的散文笔法。

2、教材认为屈原曾两次被放逐,第一次约在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地点是汉北一带;第二次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地点在江南一带。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

3、屈原的作品存在真伪之争,一般认定是屈原所作的是《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中的大部分诗篇。

4、《九歌》之名来源很古,《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它是夏禹王的儿子夏后启从天上偷下来的,这是古代关于文艺起源的神话。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出现很早的古曲。

5、对“楚辞”体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楚地的“巫歌”。特别是《九歌》的写作同楚国的巫风有密切关系。

6、《九歌》包括十一篇作品,除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曲外,其余各有不同内容,也就是以祭歌的形式各写一神:《东皇太一》写天之尊神,《云中君》写云神,《湘君》与《湘夫人》写湘水配偶神,《河伯》写河神,《山鬼》写山神,《大司命》写主寿命的神,《少司命》写主子嗣的神,《东君》写太阳神,只有《国殇》是写人鬼的,为悼念楚国阵亡将士而作。

7、《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多字,篇幅之宏阔,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少有的。诗题《离骚》二字,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8、《九章》共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其中除《桔颂》一篇大约是诗人屈原早年作品外,其他各篇均是屈原两次流放时所作。最晚的是他在死前所写的绝命词《怀沙》。

9、《天问》是一首非常奇特的长诗,“天问”二字,据王逸解释就是“问天”的意思,这篇作品以诗歌的形式,从头至尾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10、《招魂》的写作目的,历来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教材中认为是屈原自己招自己的魂。

11、屈原之后楚国的楚辞作家,按《史记·屈原列传》所,说有宋玉、唐勒、景差,但只有宋玉有作品流传,其代表作品是《九辩》,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文学史上屈、宋并称,巫山云雨,曲高和寡。秦汉文学

一汉赋基础:

1、《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的,它又简称为为《吕览》,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汉书·艺文志》称这为“杂家”。 秦朝唯一的作家,李斯《谏憱客书》

3、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散文家是贾谊和晁错,贾谊的政论文名作是《过秦论》,鲁迅称它为“西汉鸿文”,他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专题性政论文,过秦和大政。二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的书牍文新书,三是利用历史题材和故事说理的文章,新书后六卷。新书是刘向为你定名。吊屈原赋也很著名 晁错的代表作是《论贵粟书》、《贤良对策》等。

4、汉初楚声短歌主要有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

5、汉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赋,但真正标志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史记》中的人物传记、诗歌中的汉乐府民间歌辞和由中下层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6、最早写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现仍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是战国时的荀子。

7、汉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流行的是追随楚骚余绪的“骚体赋”;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主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枚乘的《七发》。第二阶段是汉赋的鼎盛时期,流行“散体大赋”,主要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代表作,确立了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大人赋》、《长门赋》等。其中《大人赋》是讽刺汉武帝好神仙的。杨雄的代表作有《甘泉赋》、《长杨赋》等。其他如王褒、东方朔等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第三阶段流行的是抒情言志的“小赋”,著名的作家有张衡、蔡邕、赵壹、祢衡等。

西汉后期和东汉的散文和辞赋:桓宽的盐铁赋,刘向的新序(叶公好龙),说苑。扬雄仿周易作太玄,仿论语做法言,作解嘲疑问

班固:两都赋,答宾客(仿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

8、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七发》的形式对后来的辞赋是有影响的,它的体制结构后来被看做是赋体文学中的一个专体,称作“七”或“七体 ”。张衡的七辩,曹植的七启。

楚辞是富于楚国地方特色,是一种形式自由,句法散文化,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的诗歌体裁。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为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形式上改变楚辞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10、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是短篇小赋中最著名的作品,其中“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 名势,抚拍豪强”揭露了当时弥漫官场的种种丑行。 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之外,还有书信,《报任少卿书》和赋《悲士不遇赋》等。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一部有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

4、《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五部分。

5、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的主要内容:1,对统治者的丑恶嘴脸的揭露和讽刺。2,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反抗。3,人民性,战斗性,写下层人物。4,还写了一些列的爱国英雄。

6、《史记》的五部分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主的。

7、“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8、《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9、《汉书》共一百篇,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的史事。其中写得最好人物传记是《苏武传》。 赵烨的《吴越春秋》,袁康《越绝书》 王充:《论衡》,是我国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作。

张衡的《二京赋》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归田赋》是抒情小赋,所以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一位赋家。 汉乐府

乐府:汉朝乐府诗一种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魏建六朝讲乐府所唱的诗,即歌诗也叫乐府。唐朝的乐府,就是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有时候称词曲为乐府,但从入乐这一点出发。

三、汉代乐府诗基础:

1、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汉公的音乐机构大规模收集民间歌辞是从汉武帝时开始的。后代把这些民间歌辞自然数为汉乐府民歌。

2、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罗乐府诗最完备的一部总集。它把唐五代以前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加以著录,其中保存汉乐府民歌的主要有“相和歌辞”,以及“杂曲歌辞”三类,另外,“杂歌谣辞”中也有一些汉代民谣。

3、汉乐府保存下来的作品只有四十多篇,而且大多是东汉的作品。

4、“乐府”这一机构,过去一直认为它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设立的,但近年考古发现,秦代已有乐府的设置。

5、乐府民歌反映劳动人民穷困生活和受压迫、遭迫害的作品主要有:《东门行》《妇病行》《悲歌》等。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灾难和痛苦的代表作品有:《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小麦童谣》等。反映爱情和被压迫妇女的诗篇主要有《有所思》《上邪》《上山采靡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

6、《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又名《日出东南隅行》,是一篇带有喜剧色彩的民间故事诗。

7、《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题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全诗长达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8、和《诗经》《楚辞》相比较,汉乐府在体裁上最大的贡献是叙事诗的成熟和五言诗的大量出现。

班固总结乐府诗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乐府的艺术特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来表现人物性格。2,语言朴实自然而带感情。3,形式多样和自由。4,浪漫主义色彩。乐府的影响:1,感于哀事,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2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主要形式是杂言体和五言体。班固的《咏史》3,艺术手法,特别是叙事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显著。

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他们之间的一脉相承。缘事而发-借古题写时事(建安曹操的古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杜甫的创作新题乐府)-歌诗合为时而做(白居易的乐府运动)

四、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基础:

1、一般认为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所写的《咏史》。此后,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疾邪诗》蔡邕的《翠鸟》等都是较早的文人五言诗。从民歌到文人协作,在诗经中就有行露和北山五言形式。五言比较出名的就是辛延年的《羽林郎》

2、《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编的《文选》

4、《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的桓帝、灵帝之世,当是这一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所写。艺术特色:1,长于抒情,其抒情手法是用事物烘托,融情于景,寓景于情,二者紧密结合,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2,通过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是诗中主人公形象更鲜明3,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衬托,言近旨远,语短情长。4,语言不加雕琢,前进自然,耐人寻味。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先秦两汉时期,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依次是《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逐渐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

2、西晋末年,在世族清淡玄理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其内容是抽象枯燥的玄理,只不过徒具诗的形式而已。

3、梁陈两代,帝王和世族的生产更加腐朽,精神也更为空虚,他们不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要寻求强烈的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

4、“宫体诗”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其中也有一些类似文字游戏的咏物诗。宫体诗产生并盛行于梁、陈时期。

5、东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6、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山水诗的兴起,拓展了诗歌题材;新体诗对古代诗歌的格律化奠定了基础;鲍照发展了七言诗,在题材和诗歌形式上都有开创;文学理论多有建树,出现了《文心雕龙》《诗品》这样的理论著作;骈文及小说都是新的开创;萧统编选了我国第一部文学选集《文选》等。

7、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建安文学: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形成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

1、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曹操。他诗歌创作 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

2、曹操是建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用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先河。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不少优秀之作,他学习汉乐府,但又有自己的风格。

3、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了文学专论,他提倡文学,对建安文学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4、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线,

5、曹植诗歌创作的代表作有描写游侠少年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的《白马篇》,其中“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集中表现了少年的爱国精神;鼓励朋友建功立业的《赠徐干》;在思妇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闷的《七哀》;描写一个少年斩断罗网,拯救一只黄雀的故事的《野田黄雀行》;描写海边人民贫困生活的《泰山梁甫吟》;以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恼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之感慨的《美女篇》等。钟嵘称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曹植被诗品称为建安之杰、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前期以白马篇为代表,后期以杂诗为代表。

6、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之称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7、“七子”的诗歌创作中反映社会*和人民苦难的代表作有王粲的《七哀诗》其一,其中“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不的苦难。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等;抒写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代表作是刘桢的《赠从弟》三首等。

8、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最可信的是蔡琰所作的是五言《悲愤诗》。 正始西晋文学基础

1、正始文学泛指魏代末年的文学,此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他们看到司马氏假名教以达到自私的目的,他们便以老庄的自然与之对抗。

2、嵇康的散文代表是《与山巨源绝交书》,诗歌的代表作是《赠秀才入军》十八首;阮籍主要的诗歌创作是八十二首《咏怀诗》,最著名的散文是《大人先生传》。

3、阮籍的《咏怀传》在运用王言诗抒情和讽谕方面有较高的成就,其一中“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表现了自己的孤独苦闷,给处于黑暗统治下的进步作家开拓了一条写作政治抒情诗的道路,《诗品》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概括的就是阮籍的诗风。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咏怀》。 西晋文学

傅玄,张华表现诗风由魏到晋的变化。傅玄以乐府诗见长《豫章行苦相篇》 张华的《壮士篇》《游猎篇》《轻薄篇》

4、晋武帝太康前后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导的是张华、张协、陆机、潘尼、潘岳、左思,他们是太康时期著名的诗人。

5、太康文学创作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大盛;二是追求词藻华美和对偶工整。刘勰所说“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就是太康文学。

6、太康时代最著名的作家是陆机,与之齐名的作家是潘岳,还有张华,张协等。

7、陆机的代表作有模仿《古诗十九首》的《拟古诗》十二首,描写行旅生活的《赴洛道中作》;潘岳的名作是《悼亡诗》三首。

8、左思是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有“左思风力”之称。

9、左思的代表作有《咏史》八首,作品采用了典故,运用了对比等手法,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即是对比,“涧底松”和“山上苗”即是比喻寒门知识分子和士族子弟,又是用对比反映寒门知识分子与世族门阀的矛盾。此外,《招隐》《娇女诗》《三都赋》都是他的名作。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10、刘琨的代表作是《扶风歌》,他是著我的爱国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是《洲仙诗》十四首,他是一位玄言诗人,《诗品序》中“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即是对玄言诗的批评。第

三、陶渊明基础:

1、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谥号“靖节征士”,因其曾作过彭泽令,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陶彭泽,他辞去彭泽令后,过着“晨兴埋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躬耕生活。

2、陶渊明的诗可以分成两类: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他的散文辞的名篇是《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

3、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方面:一部分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代表作有《归田园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等;另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如《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等;还有一小部分反映了农村凋蔽和自己的穷困生活,如《归田园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晚年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是他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

4、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正始诗人阮籍和西晋诗人左思的伎,发扬了建安的精神。代表作有《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等。

5、鲁迅称一些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如《读山海经》其十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6、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很少用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少用。

2、情、景、理的统一。

7、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出现打破了了玄言诗的统治,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左思的传统,发扬了建安的精神,田园诗是他的独创。“田园诗”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8、陶诗的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代学习田园诗的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基础:归田园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南朝乐府民歌约五百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其中“吴歌”三百二十六首,“西曲”一百四十二首,“神弦歌”十八首。南朝乐府民歌,除吴歌、西曲外,还有一首较长的抒情诗《西洲曲》,属《杂曲歌辞》。南朝民歌的特点:1,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2,语言清新自然,3,双关语的广泛运用

8、北朝民歌主要收集在《乐集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在《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约六十多首。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创作,我们所接触到的,除汉人的作品外,还有氐人、羌人、鲜卑人,以鲜卑民歌居多。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是《木兰诗》,它产生的时代不会晚于陈代,大概是北魏的作品。 第五南北朝诗文基础:

1、晋宋之际代替玄言诗的是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

2、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他的山水诗的代表作有《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和《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等。《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写景名句。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他的山水诗给人的印象就是那些散见在他名篇中的名章窘句。

3、鲍照对诗歌形式的主要贡献是为七言诗拓宽道路,其诗歌代表作有《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其中“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诗句,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不满,《拟古》其三(幽并重骑射)、其六(束薪幽篁里)《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等也是其代表作。

4、鲍照的诗歌直接继承着建安文学的传统,大力写作乐府诗,他是继曹丕之后,对七言诗贡献最大的诗人。鲍照也是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

5、教材中提到继承建安风骨或发扬其精神的诗人有: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

6、所谓新体诗是指自齐至隋百余年中讲究声律、对偶的作品,名曰新体诗。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是就其形式而言。齐永明年间著名诗人沈约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八种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叫做“八病”。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开创的,由声律与对偶互助配合而形成具有格律的新体诗,称永明体。 新体诗作家除沈约外,成就较高的还有齐诗人谢朓、梁诗人何逊、陈诗人阴铿等。

8、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分别称为“大谢”和“小谢”。谢朓因为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有“谢宣城”之称。

9、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篇,题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矣望长安)其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写春江日暮景色,“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写建康(南京)周围的景色,是写景名句。

10、谢朓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带有南朝民歌气息,语言精练,情味隽永,如《玉阶怨》(夕殿下珠帘)和《王孙游》(绿草蔓如丝)等。

11、继玄言诗、山水诗后南朝一度盛行的诗歌是宫体诗。梁简文帝萧岗大力提倡写宫体诗。

12、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中说:“颇学阴何苦用心”反映的是阴铿、何逮两位诗人。他们的名篇分别是阴铿的《江津送刘光禄不及》(依然临江渚)何逊的《相送》(客心已百念)等

13、集南朝诗歌成就之大成的诗人是庾信,他早年是梁朝有名的宫体诗人,后出使西魏,遂终身羁留在北方,他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

14、庾信诗歌的代表作是《拟咏怀》二十七首。他是南北朝时期骈赋,骈文成就最高作家,赋的代表作是叙述梁代兴亡和自己身世的《哀江南赋》,五言小诗的名作有《寄王琳》(玉关道路远)和《重别周尚书》(阳光万里道)。

15、骈文是与散相对而言的,它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偶,又多用四六句,因为两句两句的对偶,好象是并驾的两匹马,所以叫骈文。第二是语音方面讲究平仄。第三是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词藻。可以说骈文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6、南北朝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芜城赋》,孔稚圭讽刺假隐士周顒的《北山移文》,梁江淹的《恨赋》《别赋》,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和庾信的《哀江南赋》等。宫体诗的认为有韵是文,无韵是笔

17、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第六魏晋南北朝小说:

1、南北朝小说,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类,即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2、南北朝小说中现存比较完整的,并能代表这个时期志怪小说面貌的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3、南北朝志人小说的集大成的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4、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共分三十六篇,为之作注的是梁代的刘孝标。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1、我国现存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论是曹丕的《典论论文》,之处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浩尚实,诗赋欲丽。文学批评产生的原因:先秦的论语,孟子,两汉的史记,汉书等著作中散存一些文学评论,期待开创,启发作用。2,建安时代,政治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化,文学创作非常活跃,文学的创作精神有显著提高。3,东汉桓灵之时品评人物的清议风气。

2、《典论论文》之后,文学批评史上另一篇重要的作品是西晋陆机的《文赋》论十种文体。

3、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最系统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刘勰的《文心雕龙》,总50篇,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

1,初步建立了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评论文学的观点。2,他从吧同角度阐发质先与文,质文并重的文学主张,比较全面的说明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3从创造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总结创作经验。4,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4、成书于梁代的一部专门评论五言诗的菱是钟嵘的《诗品》1,坚决反对用典,反对沈约的四

声八遍的主张。文中称陆机为太康之英,谢灵运为元嘉之雄。

。 南朝 梁 萧统 (501~531) 编选 先秦 至 梁 的各体文章,取名《文选》。分为三十八类,共七百余首。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章的选录,多用作书名

隋唐五代文学基础: 隋代诗歌

卢思道《从军行》 杨素《出塞》 薛道衡《昔昔盐》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 七言诗发展最显著:隋炀帝的《江都宫乐歌》

1、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唐代有诗人两千余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

2、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3、初唐前五十年,宫体诗充斥诗坛。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是这个时期的代表。

4、唐代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很大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文学形式。

5、初唐的中心问题是:(1)冲破六朝诗歌的狭窄题材,使诗歌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2)摈弃轻浮绮靡的诗风,建立刚健有力的新诗风;(3)确立律体,发展七言歌行。

6、初唐后五十年,先有“四杰”开始突破“宫体”的内容,继有沈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最后陈子昂痛斥齐梁诗风,高倡建安风骨,才为唐诗开辟了发展的道路。

7、以李白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是盛唐诗歌的主流,政治诗和边塞诗集中体现了盛唐诗歌的特色。

8、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象一条大河贯穿了整个中唐。

9、爱情主题在晚唐十分流行,这是受了市民文学的影响。隋及初唐诗坛

1、唐代初年,旧陈、隋入唐的宫庭诗人仍“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用诗歌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点缀升平。魏征的一首的《述怀诗》写的现实精神。这些诗人中最有名的是宫庭诗人上官仪,他的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仪把六朝以来的对仗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这些法式成为后人写作律诗的规范。 文章四友:李峤 苏味道 崔融 杜审言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在律诗形式上有重要贡献的诗人。

2、在初唐诗坛上,诗人王绩是位较突出的诗人,他的《野望》不仅风格澹远,而且已是成熟的五律了。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开一代新诗风。

3、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都是七世纪下半期“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他们凭自己的创作登上初唐诗坛,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四杰”中,卢骆可能比王杨时代稍早些,卢骆发展了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律。

4、“四杰”的创作有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他们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四杰”中卢洛由陈隋入唐,其诗仍有“宫体诗”的韵味,其歌行体是“宫体诗”的新发展和新改造;五律到王杨手中才开始定型,是五律的奠基人。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算是当时最好的五律了,其中“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冰王《讨武瞾禧》《帝京篇》

6、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充分肯定了四杰的地位。

7、刘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是其代表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其中的名句。

8、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

9、沈佺期、宋之问的主要成就是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

10、和沈、宋同时,工于律诗的人还有不少,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被称为“文章四友”。

11、陈子昂的诗歌主张见于他的《修竹篇序》中,他以复古为革新,主张继承建安风骨、正始之音。兴寄得实质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要求诗歌有充沛的思想感情,有感觉充实的现实内容。

12、陈子昂今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感遇》三十八首是其代表作。其《登幽州台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全诗只有四句,前二句写自己的孤独,后二句写人生之有限,感情深沉蕴藉。盛唐诗坛:

1、前人常以张九龄与陈子昂并称,他的《感遇诗》十二首和陈子昂的《感遇》很近似,都是兴托讽谏之作。

2、开元初年,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被称为“吴中四士”。

3、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著名的咏物诗,它借柳树歌咏了春风,赞美了欣欣向荣的春天。4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5、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但他诗歌的主要题材却多是山水行旅。其诗歌的风格是恬淡孤清。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春眠不觉(2)晓,处处闻啼鸟(3)。 夜来(4)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园诗中写得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它在八句五言诗中,写了田园景物的清新秀丽,故人情谊的真挚深厚,田家生活的简朴可爱。

7、盛唐时期真正大量写田园诗的是储光羲,他偏重写农家的快乐,如《钓鱼湾》、《田家杂兴》等。

8、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他的思想和创作以天宝初(四十岁)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热衷政治,奋发有为。后期则是吃斋奉佛。

9、王维诗歌的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三方面:政治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10、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画的评价。

11、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把边塞沙漠景色描绘得历历在目,历来为人称道。

12、王维的诗在抒情方面以构思精巧和语言新鲜见长。《送元二使安西》被《诗薮》评为唐绝句之冠。渭城曲 原文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王之涣仅存六首绝句,其《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非说理,却包含了生活的哲理。

14、李颀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又以赠答最多,而且善于用古诗描写音乐。

15、崔颢最著名的诗是《黄鹤楼》其中第二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贯穿了古今,神思邈远。

16、王昌龄曾做过江宁丞,所以有“诗家天子王江家”之称,他的七言绝句,只有李白能与之媲美。七绝圣手!

18、高适诗歌今存二百余首,从体裁看,绝大部分是古诗,尤以七言歌行见长。

19、高适边塞诗的特色是“尚质主理”,即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其代表性作品《燕歌行》即是有感于张守珪军中之事而作。《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岑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的诗“尚巧主景”,他善于用浓重的色调描绘边塞的奇异景色;用奇特想像造成鲜明的诗句;音调悲壮 宏亮,用韵灵活,有的三名一换韵,如《走马川行奉送出事西征》;有的两句一换韵,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事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是其《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名句。

解词与简答

1、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的一个重要诗派,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而得名,以王维孟浩然为主要代表,另外还有储光羲等,这一派诗人注意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体物精细而风格淡远,对后世文学有较大影响。

2、边塞诗派:盛唐时期著名的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故双称“高岑诗派”。此派作家有王昌龄、王之焕、李颀等。他们多用七言歌行和七绝,多方面表现边塞生活和景色,往往笔力雄健,色彩浓烈,风格雄浑奔放。

3、王维诗歌的主要内容:王维诗歌的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政治诗、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他的边塞诗具有豪壮的英雄气概,如《少年行四首》,善于描绘边塞的景物,如《使至塞上》、《陇头吟》、《老将行》。王维早年,曾经写过一些抨击权贵、不满现实的政治感遇诗,如《寓言》,后期的诗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有些田园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审美趣味比较高。

李白:

1、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虽然有复杂的思想倾向,担仍有一个中心主题,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2、李白是继屈原之后,积极浪漫主义的又一高峰。

3、杜甫称赞李白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李白的诗歌的语言清新、豪放,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恰好说明了他诗歌的语言特色。

李白在汲取了民歌语言清新明快特点的同时,又注意继承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传统,因而又具有精美的特点。

6、《独坐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现了李白的丰富想象力,在他的笔下,大自然都具有了生命。

7、《子夜吴歌》、《早发白帝城》都是用极单纯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二、解词与简答

1、简要说明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1)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色彩。如《蜀道难》。(2)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3)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又是最易为人接受的。如《秋浦歌》“白发三千丈”(4)李白的语言清新、豪放,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 李白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他的《古风》成就很好。

杜甫:

1、杜甫的家庭有两特色,一是“奉儒守官”,二是“立功立言”。从杜甫的一生来看,他一直在实践着他的家训,无论穷达,他都要兼济天下,可见他的思想属于儒家,这一点从他叙事诗都统一在忧国忧民的政治热情中即可证明。

一生分为四个时期:35岁以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35到44岁:长安困守,写出了兵车行和丽人行。45到48,安史之乱,三吏三别。48后,漂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是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世肯杀身是他一贯主张,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最高理想和主要手段。

2、天宝十四年,杜甫往奉先县控望家小,回家后即写了《自就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成为千古名句。

3、公元七五年春,杜甫自东都归华州,将沿途所见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杜甫《春夜喜雨》中最后一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春雨的可爱,它给人们送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5、《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等诗句,表现了杜甫对国事的感慨,怅恨与家人离别。

6、杜甫喜欢歌咏凤凰,这几乎成了诗人的化身和写照。因此,他笔下的凤凰如他一样仁爱善良。

7、在杜甫的七律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是《秋兴八首》组诗。

8、杜甫诗歌在写法上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用身边琐事表现重大主题,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等。通过人物对话表现重大主题是杜诗的又一特色,如《兵车行》《石壕吏》等。

9、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富想象力的两个形象,在《登高》、《白帝》、《秋兴八首》等诗中,都集中了这两个形象。

10、杜甫诗歌的语言是苍劲凝炼的,用他的说法是“诗成毫发无遗憾”。

11、杜甫是一个众体兼长的诗人,五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无不运用自如,其中尤以古体和律体为佳,他是唐代写作七律的第一大家。同时,他“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所以我们说,杜甫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

12、杜甫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得到了深刻反映,所以他又被称为“诗史”。简答题:

1、举诗例简要说明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答:杜甫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是:(1)面对现实,讽谕时事,如《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2)反映人民的生活和疾苦,如《水会渡》、《负薪行》、《遭田父泥饮美来中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3)热爱生活,描写日常生活,如《舟前小鹅》《春夜喜雨》《月夜》《北征》《羌村》等。杜甫诗歌的人民性:1,对人民深刻同情,三吏三别、2,对祖国无比热爱,《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对统治阶级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的憎恨。4咏物,写景的诗中,渗透人民的感情。春夜喜雨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答:第一,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多方面的艺术概括,第

二、寓主观与客观,第三,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他的语言主经过千锤百炼的,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第四,采用俗语,第五,细节描写。第六,杜甫是众体兼长的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无不运用自如,尤以古体和律体为佳。

元结和顾况:上承杜甫,写接新乐府运动。元结《悯农诗》,都是古体诗。元结的散文如《丐论》《化虎论》对韩愈和柳宗元有影响,还有《右溪记》对他们的山水记有影响。顾况的其中以《囝》最著名,《竹枝词》是学习江南民歌的作品。

刘长卿,韦应物:刘长卿多些山水怡情,擅长五律,自称五言长城。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很多,陶,韦并称。

1,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一 名, 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 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又名 “新 乐府运动” 。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 ,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1、新乐府指的是新题写时事的乐府,中唐新乐府运动是由张籍、王建、李绅的创作开始的,李绅写《新题乐府》二十篇,元稹和之,白居易又元稹的基础上扩充为五十首,名曰“新乐府”,并在序里明确提出其诗歌创作的主张,于是新乐府创作从杜甫开始,经过元结、顾况,到白居易就形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重要作家除白居易外,还有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

2、用新题写时事的新乐府,始创于杜甫,从杜甫到白居易过渡的作家 是元结、顾况、戎昱、戴叔伦等。

3、写新乐府取首二字为题为白居易总结新乐府“首章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特点开了先河的诗人是顾况,而除了白居易外,在新乐府运动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张籍和王建。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李绅《悯农》中著名诗句。

5、白居易一生以四十四岁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6、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讽谕诗,大都写于前期。

7、在白居易感伤诗中有两首著名长诗,它们是《长恨歌》和《琵琶行》,其中《琵琶行》在描写音乐形象方面历来为人所称道。

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提出的文学创作主张。与元九书是一篇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力宣传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的宣言: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负起补察时政,泄到人情的政治使命。2,白居易还意思到文学根植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3,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4,为了充分发挥诗的功能,更好的表达目的,强调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

简答题:

1、简要举例说明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答:(1)突出地表现在诗歌语言上。浅显平易,有意到笔随之妙。(2)善于运用

一、二警句统摄全篇,达到言浅意深,平淡中见警奇的效果。(3)还突出地表现在叙事诗上,以叙事为主,结合抒情,脉络分明,曲折生动,人物个性突出。

讽喻诗的特点:1,主题专一和明确2,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3,鲜明的对比4,叙事和议论结合。5,语言通俗化。

韩柳散文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古文”这个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所写的继承三代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作古文。古文是和俗下文学,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体文相对立的。

2、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在前代古文家的基础上,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借助“儒家复古”的旗号开展起来的。

3、在古文运动中,韩、柳力求创立一种新的文学语言,主张“惟古于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本着这一原则,韩愈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吸收当代口语,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词汇。

4、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推翻了骈文对文坛数百年的统治,革新了文学语言和文体,推动了散文的健康发展,它不仅有鲜明的人物,而且叙述有头有尾。其《祭十二郎文》是其抒情文中的名篇。师说,马说,毛颖传,送李愿归盘谷序。细大不捐,诘屈聱牙,俯首帖耳,摇尾乞怜,落井下石。

6、柳宗元的杂文、小品文、山水游记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捕蛇者说》是他杂文中最成功的代表作;他使山水游记、寓言小品成为了独立的体裁,其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是《永州八记》;其寓言小品的代表作是《三戒》,它借助麋、驴、鼠三种动物,讽刺了统治者的种种丑恶面 目。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美

7、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鱼和水的一段历来为人称道,它巧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实写鱼而虚写水,虚实相间,清新明快。

8、晚唐讽刺小品是继承柳宗元寓言小品的传统,在晚唐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其主要作家和作品有罗隐的《谗书》,皮日休的《皮子文薮》,陆龟蒙的《笠泽丛书》等。他们在批判现实方面表现得非常尖锐,其气势和毕露的锋芒引人注目。

中唐其他诗人和诗派:

1、刘长卿和韦应物是中唐前期的诗人,他们学习盛唐的王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又都以五言见长。刘长卿很为时人推重,稍后的权德舆称之为“五言长城”。

2、唐代大历年间,经济一度繁荣,政治上呈现出一些升平的迹象,于是一批诗人刻意模仿盛唐之音,后人称他们为“大历十才子”。主要诗人有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李益等。他们依附权贵出入公侯之门,以诗歌互相酬唱或呈送达官贵人。他们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擅长律诗,追求声律和对仗工整,崇尚齐梁诗风,缺乏艺术创造力。

3、大历十才子中,李益是一位边塞诗人,诗风很接近王昌龄,而且也是写七绝的能手。

4、韩孟诗派是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这个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韩孟等人主要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但也有不少优秀的诗作。

5、“郊寒岛瘦”:在中唐诗坛上,孟郊和贾岛并称,皆以苦吟著名,前人以“郊寒岛瘦”概括他们的诗风,孟郊五笔型孤苦困窘,他的诗许多是描写他个人的贫病饥寒。贾岛的诗很受韩愈赏识,又与孟郊齐名其成就远不如孟郊,作诗专以炼字铸句求胜,缺乏社会内容。但他清奇僻苦的诗风对晚唐五代、宋末四灵,明末、清末的一些诗派有很大影响。

6、刘禹锡是中唐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和著名诗人,其诗多有名篇佳句,如《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都富含哲理,十分耐人寻味。西塞山怀古 濬楼船下益州2,金陵王气黯然收3。千寻铁锁沉江底4,一片降幡出石头5。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竹枝词》

8、李贺的诗歌熔铸了前代诗歌多方面的特点,形成了他奇崛冷艳的独特诗风。他诗歌的主题多为感士不遇,但他结合自己的身世,使这类作品带上了他独有的幽冷与凄惋的色彩。

9、李贺的诗想象奇特,意象之间跳跃性很大,往往熔铸出许多名篇佳句,如《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就是经常被后人引用的名句。

晚唐诗坛:

1、杜牧的咏史诗往往带有史论色彩,如《泊秦淮》不仅咏史,而且寄寓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2、杜牧在七绝的写景上有独特成就,如《山行》、《江南春》等,都不以奇峭或词采取胜,却自有一种风流俊爽之气。咏史诗如《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抒情写景诗: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李商隐诗歌的内容有:(1)政治诗,这类诗多半以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出现,如《隋宫》;(2)爱情诗,他的《无题》诗多属这一类。另外,《夜雨寄北》表现了飘泊他乡怀念妻子的思想感情。当属爱情诗类;(3)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诗,代表作是其晚年所写的把咏物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曲折而细腻地表现自己不幸遭遇和理想破灭的《锦瑟》。

4、李商隐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活用典故,但有些诗显得晦涩难懂。

5、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又因李商隐、温庭筠皆排行十六,文学史上又戏称为“三十六体”。

名词解释:晚唐讽刺小品:晚唐讽刺小品是继承柳宗元寓言小品的传统,在晚唐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类作品见于罗隐的《谗书》、皮日休的《皮子文薮》、陆电蒙的《笠泽丛书》等。他们的具有讽刺性的短小精悍之作,在批判现实方面表现得特别尖锐,其气势和锋芒引人注目。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首先,他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通过想象和象征构成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其次,善于对情景做细致入微的刻画,于纤细中见深厚,精巧中见浑成。第三,他善于活用典故,这些典故丰富了诗的形象,也深化了诗的主题。但因善用生僻典故,以致有些诗晦涩难懂。

“李杜”和“小李杜”:李杜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并称。二人互相倾慕,友谊深厚,创作了“千汇万状”的诗篇,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李白上承屈原,将浪漫文学推向高峰,杜甫反映现实,以“沉郁顿挫”为本色,达到写实文学传统的最高成就。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也并称“李杜”,为区别于李白、杜甫,或称“小李杜”。

唐代传奇和敦煌变文:

唐传奇:

1、传奇指兴起于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传奇”这一名称的来源,可能是由于晚唐时裴铏写了一部小说集叫《传奇》。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与六朝志怪相比有根本变化:其一,虽亦写奇闻,但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二,不再执着于事实的记载,开始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它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次飞跃,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2、唐传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盛唐至中唐阶段是鼎盛时期。

3、在唐传奇的著名作品中,故事情节最曲折的是白行简的《李娃传》;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元稹的《莺莺传》;通过写梦对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进行讽刺的两篇是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就写《长恨歌传》,元稹写《莺莺传》也写《李娃传》

作品大多收入宋初李凡的《太平广记》。初盛唐时期《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中唐时期《枕中记》《南柯太守传》 爱情:人氏传 柳毅传 霍小玉传 李娃传 晚唐时期大批专著,裴策的传奇,无双传. 变文,俗赋,话本,词文

第九章 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名词解释: 唐传奇

一.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二.在唐代,传奇只是某些单篇作品或小说集的专称,至宋代才开始将传奇用作唐代新体小说的统称,以区别于旧有的志怪小说。

变文

一.“变文”是唐代明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的,为佛教俗讲所借用。所谓“变文”之“变”,当时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

二.变文的体制是散文与韵文相结合而成。散文为讲述之用,韵文用来歌唱。

三.变文分为三类:一是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说历史故事讲史作品;三是演说明间传说题材的作品。

简述唐传奇与志怪小说的区别。

1.唐传奇反映现实生活,志怪小说反映的是超现实的神灵鬼怪。 2.唐传奇是作者的虚构,志怪小说收集奇记。

3.唐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篇幅加长,志怪小说粗陈梗概。

简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明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主要艺术成就有:

一.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相当高,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兼容,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合一体,起虚构和想象已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如《柳毅传奇》写充满神话色彩的书生与龙女相恋故事,情节离奇,但人情味很重。 二.体裁丰富。有描写爱情的,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寓言讽刺题材有沈既济的《枕中记》“黄粱梦”;历史题材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游侠题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神怪题材裴鉶的《传奇》。

三.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尤其注重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

四.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

五.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水平。

第十章 唐五代词 名词解释:花间词派

1.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2.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共十八家词共五百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3.产生与西蜀,多用华丽的字面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简述冯延巳的婉约词风和优美意境。 冯延巳是南唐词人中的佼佼者。

一.冯延巳作词不追求人物描述的具体真切,而是重在抒发触景所生之情,情思千回百转,若有寄托,深婉而缠绵悱恻,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又推进了一步。 试分析温庭筠与韦庄词的异同。 相同:

一.都以词名世,所以并称“温韦”。

二.两人词的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如温庭筠的〈菩萨蛮〉、韦庄的〈思帝乡〉。

三.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 相异:

一.温庭筠多“伶工之词”。大胆的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势。而韦庄多“士大夫之词”。 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

温庭筠:以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作者用一种含蓄的手法表现出来。

韦庄:以疏淡之美,写词抒情为主,直述胸臆,风格趋向清丽,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感受。 三.风格不同。

温庭筠:具有密丽的风,韦庄以疏淡为美

P80、

1、《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从鲁国隐公元年(前722年)写起,至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停笔,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大事,全书共一万六千余字。它还只是一部提纲式的史书,语言过于简单,缺乏具体描写,但它记事清楚有条理,语言平浅、精确。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写人的伟大历史巨著。是左丘明所著,又称《春秋左氏传》,与公羊高所作的《公羊传》、谷梁赤所作的《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记事上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从取材看,它博采了当时的其他史籍以及许多流传于口头上的史料全书规模庞大,近二十万字,记述的社会内容,要比《春秋》广阔丰富得多。从思想观点上看,它也不同于《春秋》,在文笔风采上,它更具有显著的特点和创造性。

3、“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和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等三部传《春秋》著作。三传之中,《公羊传》、《谷梁传》以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而《左传》在性质上完全是一部由作者独立编撰的新史书。

4、《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所纂集的一部历史著作,汉代学者刘向汇集整理,全书共计三十三篇,主要是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的,又简称《国策》或《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它的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下至秦并六国后,共约二百四十年左右。

5、《孟子》孟子名轲,儒教,书记载了孟轲游说各国时与各诸侯王以及其他一些学人论难各种问题的经过和彼此的重要言论,哲学中心是“性善”论,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政”。其散文风格特点:高屋建瓴,锐气逼人,酣畅雄肆,喷薄有力。 P8

1、

1、、“楚辞”按其名称本义来说是楚地的歌辞的意思,它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安的奠基者和代表作家,是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楚辞”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张汤传》,汉成帝时,刘向整理西文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效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最早的楚辞集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6、简述《九歌》的艺术特色?《九歌》除上述《国殇》一篇外,都是神话题材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艺术手法上,作者还善于把周围的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写。《九歌》的诗歌语言,以情味悠深见长,总的说多数篇章大抵语言精美,韵味隽永,是我国抒情艺术的珍品。

P8

2、

3、骚体赋:汉初的赋家追随辞余绪,创作流行的赋体,其突出特点是在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虽尚铺陈,但篇幅不太长,且富有抒色彩。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带“兮”字调。代表作家有贾谊、淮南小山、枚乘等。

4、散体大赋: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体,它的体制特点是篇幅长,规模大,句式参差不齐,韵散间出,以铺陈叙事为主,“兮”字调基本消失,散文意味浓重,后世所称“汉赋”,主要指这种体类而言。

5、抒情言志小赋:指流行于东汉中叶以后的汉赋,这类赋篇幅比大赋短小,一般不用问答体和韵散间出结构,多是通篇用韵,但与汉初“骚体赋”亦有区别,“兮”字调基本不用,语言风格上的华饰之风有所收敛;内容较多的是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 P8

3、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有五十二万多字。全书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五部分组成。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都是以写人物为主的,这样用自传体来写历史是司马迁的开创。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的《史记》人物传记中,主要表现的进步倾向是:

1、在《史记》中,作者以“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许多暴行、暴政,记录了他们的丑恶面目。

2、同情人民的起义和反暴斗争。

3、热情歌颂爱国人物和有重大贡献的人物。

2、《史记》在文学史的地位和影响: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从远古传说时代写到汉武帝时代的通史,它还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开创者。

2、从散文的发展史上看,司马迁把中国的历史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3、小说和戏剧同样受《史记》影响。

4、简述《史记》的体例?答:《史记》是一部从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由“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组成。“本纪”记载历代帝王活动和重要政事,“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三部分,都是以写人物为主的,用纪传体来写历史,是司马迁的开创。

P8

4、

2、汉乐府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汉代的音乐机构大规模收集民间歌辞是从汉武帝时开始的。后代把这些民间歌辞自然数为汉乐府民歌。

5、试简要说明《陌上桑》的主要艺术特色?答:《陌上桑》的主题在于暴露当时上层社会人物的轻薄和见了民间美丽女子就想掠夺的无耻行为,但它在艺术构思上重点却没有放在这个无耻官僚上,而是把民间女子罗敷作为整个故事的主人公,全力以赴地刻画这个民间采桑女性格和形象,这种写法,无疑写出了人民的志气,并巧妙地构成一种喜剧性,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也取得了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6、汉乐府与《诗经》相比较在语言、句式上有哪些发展变化?从句式上说,《诗经》基本上是四言体,汉乐府则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完整的五言诗已不和见,但一般是杂言,杂言乐府诗句法自由多样,整散不拘,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气势,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了自由奔放的“歌行本”。五言诗虽比四言仅多一个节拍,但却能够把单音词和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寓变化于整齐之中,适应了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乐府民歌开五言诗先河,扩大了到整个诗坛。

8、《孔雀东南飞》艺术成就:主要有四点:

1、它通过诗的形式,诗的语言成功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又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2、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与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诗中的人物语言是十分个性化的。

3、紧扣兰芝夫妇的坚贞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展开曲折的情节的尖锐的悲剧性。

4、诗歌的结尾,增添了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人民对争取婚姻自由,最后一定胜利的信念。P8

4、

1、《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的《文选》(文选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后世又称《昭明文选》)。《古诗十九首》主要反映是当时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概括地说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写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一是写求官不遂、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如《行行重行行》。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风格平易淡远,语言浅近自然,没有刻意雕饰的痕迹,却往往表达出十分复杂曲折的思想感情。吸取了楚辞中的某些抒情技巧,又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朴素自然、平易流畅的特色。是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诗典范,刘勰曾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

P8

5、

1、嵇阮指魏代末年作家嵇康和阮籍,他们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在伤口中都抗议司马氏的残暴统治,揭露礼教的虚伪,都继承了“建安风骨”,因而文学史上“嵇阮”并称。嵇康的散文代表是《与山巨源绝交书》,诗歌的代表作是《赠秀才入军》十八首;阮籍主要的诗歌创作是八十二首《咏怀诗》,最著名的散文是《大人先生传》。阮籍的《咏怀传》在运用王言诗抒情和讽谕方面有较高的成就,其一中“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表现了自己的孤独苦闷,给处于黑暗统治下的进步作家开拓了一条写作政治抒情诗的道路,《诗品》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概括的就是阮籍的诗风。

2、玄言诗西晋末年,在世族清淡玄理风气的影响下,出现了玄言诗,其内容是抽象枯燥的玄理,只不过徒具诗的形式而已。

18、建安风骨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抱负,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P8

6、

4、曹操诗歌主要内容: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他诗歌创作 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蒿里行》中的名句。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写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气派。《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慕,《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积极进取精神。

5、曹操对文学史有何贡献?答:

1、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2、他最早用乐府旧题写时事,对后世影响很大

3、他的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体现了建安风骨。

6、曹丕对文学史的主要贡献?答:

1、《燕歌行》二首是现存最早最完善的七言诗。

2、《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专论。曹丕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开创者。

3、他以太子、帝王的身份大力提倡文学,对建安文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P8

7、

5、太康文学创作有两种不好的倾向:太康文学由于世族文人控制文坛,造成 了文坛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大盛;二是追求词藻华美和对偶工整。总之,诗歌的社会政治内容淡薄了,开始走向形式主义,代表作家是陆机、潘岳等人。

6、正始文学:正始文学泛指魏代末年的文学,此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他们在作品中抗议司马氏的残暴统治,揭露礼教的虚伪,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7、太康文学:“太康”是晋武帝的一个年号,太康前后是西晋文坛比较繁荣的时期,但文学创作有两种当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大盛;二是追求词藻华美和对偶工整。代表作家是陆机、潘岳等人。

P8

8、

2、田园诗:田园诗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创,多方面地描写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的诗。自陶渊明以后,“田园诗”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一直影响着后世诗歌的发展。

5、默写并简析《饮酒》其五?《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写他怎样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陶渊明采菊于东篱之下,偶一抬头见到南山,山上的气象傍晚时越发可爱,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他忽然从这景象联想到自己的归隐,司出返朴守真的哲理,,不胜欣慰,他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陶集中写飞鸟,除此以外,还有十三处,大都有比喻或象征的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终于返回山林,喻指自己的出仕与归隐。

3、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方面:一部分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代表作有《归田园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等;另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如《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等;还有一小部分反映了农村凋蔽和自己的穷困生活,如《归田园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等。晚年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是他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

P90、

1、永明体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开创的,由声律与对偶互助配合而形成具有格律的新体诗,称永明体。

7、所谓新体诗是指自齐至隋百余年中讲究声律、对偶的作品,名曰新体诗。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是就其形式而言。

8、骈文及其特点:骈文是与散相对而言的,它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偶,又多用四六句,因为两句两句的对偶,好象是并驾的两匹马,所以叫骈文。第二是语音方面讲究平仄。第三是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词藻。可以说骈文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名词解释:

P9

1、

1、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发展与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内容十分复杂,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爱憎和要求,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富有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鞭挞统治阶级凶恶残暴,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故事。

2、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战乱和动荡的年代里种种不幸的遭遇,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反映封建婚姻制度下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

4、不怕鬼的故事。还有一些同妖怪斗争的故事。

5、志怪小说中还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艺术上是幼稚粗糙的,但它们开始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在题材的处理上,能抓住故事最突出的部分,具有简短精悍的风格。

2、志人小说:志人小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一类,主要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某种程度 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一些面貌。是魏晋以来门阀世族崇尚清谈的结果。如: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梁沈约《俗说》、殷芸《小说》。

5、志怪小说对后小说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为唐代传奇小说作了准备。初唐的《古镜记》等具有明显的志怪向传奇过渡的痕迹。一些唐传奇的故事显然取自志怪小说,如《枕中记》取自《幽明录》中的《焦湖庙祝》,至于人物刻画、细节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写作经验,也为唐传奇所汲取。唐以后,小说中始终有志怪一类,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继续和发展。

P9

2、初唐诗歌是沿着哪三条路线发展的?

初唐诗歌是沿着哪三条路线发展的?(1)冲破六朝诗歌的狭窄题材,使诗歌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2)摈弃轻浮绮靡的诗风,建立刚健有力的新诗风,(3)确立律体,发展七言歌行。

P9

3、

2、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都是七世纪下半期“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他们凭自己的创作登上初唐诗坛,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四杰”中,卢骆可能比王杨时代稍早些,卢骆发展了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律。

P9

4、

1、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的一个重要诗派,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而得名,以王维孟浩然为主要代表,另外还有储光羲等,这一派诗人注意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体物精细而风格淡远,对后世文学有较大影响。

2、边塞诗派:盛唐时期著名的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故双称“高岑诗派”。此派作家有王昌龄、王之焕、李颀等。他们多用七言歌行和七绝,多方面表现边塞生活和景色,往往笔力雄健,色彩浓烈,风格雄浑奔放。

3、王维诗歌的主要内容:王维诗歌的题材相当广阔,主要有政治诗、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他的边塞诗具有豪壮的英雄气概,如《少年行四首》,善于描绘边塞的景物,如《使至塞上》、《陇头吟》、《老将行》。王维早年,曾经写过一些抨击权贵、不满现实的政治感遇诗,如《寓言》,后期的诗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有些田园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审美趣味比较高。

P9

5、

1、简要说明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1)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彩。如《蜀道难》。(2)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3)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又是最易为人接受的。如《秋浦歌》“白发三千丈”(4)李白的语言清新、豪放,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

2、简要说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特色?

答:语言清新豪放,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用单纯自然而又豪放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浓厚的感情。

P9

6、

3、举诗例简要说明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答:杜甫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是:(1)面对现实,讽谕时事,如《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2)反映人民的生活和疾苦,如《水会渡》、《负薪行》、《遭田父泥饮美来中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3)热爱生活,描写日常生活,如《舟前小鹅》《春夜喜雨》《月夜》《北征》《羌村》等。

4、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答:第一,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多方面的艺术概括,第

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第三,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他的语言主经过千锤百炼的。第四,杜甫是众体兼长的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无不运用自如,尤以古体和律体为佳。

P9

6、

1、新乐府指的是新题写时事的乐府,中唐新乐府运动是由张籍、王建、李绅的创作开始的,李绅写《新题乐府》二十篇,元稹和之,白居易又元稹的基础上扩充为五十首,名曰“新乐府”,并在序里明确提出其诗歌创作的主张,于是新乐府创作从杜甫开始,经过元结、顾况,到白居易就形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重要作家除白居易外,还有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

4、简要说明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答:(1)突出地表现在诗歌语言上。浅显平易,有意到笔随之妙。(2)善于运用

一、二警句统摄全篇,达到言浅意深,平淡中见警奇的效果。(3)还突出地表现在叙事诗上,以叙事为主,结合抒情,脉络分明,曲折生动,人物个性突出。 P9

7、

1、古文运动

1、“古文”这个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所写的继承三代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作古文。古文是和俗下文学,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体文相对立的。

2、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是在前代古文家的基础上,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借助“儒家复古”的旗号开展起来的。

3、在古文运动中,韩、柳力求创立一种新的文学语言,主张“惟古于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本着这一原则,韩愈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吸收当代口语,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词汇。

4、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推翻了骈文对文坛数百年的统治,革新了文学语言和文体,推动了散文的健康发展,它不仅有鲜明的人物,而且叙述有头有尾。其《祭十二郎文》是其抒情文中的名篇。

2、寓言小品:寓言小品是柳宗元独创的以寓言形式所写的带有讽刺性的小品文,柳宗元的寓言小品,如《三戒》《蝜蝂传》等,讽刺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一针见血,有相当高的艺术性。他在这类作品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幽默、人格化等手法,把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寓言片断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3、晚唐讽刺小品:晚唐讽刺小品是继承柳宗元寓言小品的传统,在晚唐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其主要作家和作品有罗隐的《谗书》,皮日休的《皮子文薮》,陆龟蒙的《笠泽丛书》等。他们在批判现实方面表现得非常尖锐,其气势和毕露的锋芒引人注目。

P9

8、

2、韩孟诗派是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这个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韩孟等人主要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但也有不少优秀的诗作。

3、“郊寒岛瘦”:在中唐诗坛上,孟郊和贾岛并称,皆以苦吟著名,前人以“郊寒岛瘦”概括他们的诗风,孟郊五笔型孤苦困窘,他的诗许多是描写他个人的贫病饥寒。贾岛的诗很受韩愈赏识,又与孟郊齐名其成就远不如孟郊,作诗专以炼字铸句求胜,缺乏社会内容。但他清奇僻苦的诗风对晚唐五代、宋末四灵,明末、清末的一些诗派有很大影响。

5、简述孟郊和贾岛诗风的异同?

答:相同点:孟效和贾岛都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作家。他们写诗皆以苦吟成名,用意深刻、造语奇警,气势雄伟、想象丰富。不同点:孟效的诗古拙中见凝炼,奇险中见平易,多数是描述他个人的贫病饥寒,还有一些直接描写人民疾苦、揭示社会矛盾,揭露社会黑暗。贾岛的诗专以炼字铸句求胜,缺乏社会内容,面对黑暗腐朽的社会,常取超然的态度,为自己创造一个寂寞空虚的境界,诗风清奇僻苦。成就远不如孟郊。

P9

9、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李商隐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首先,他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通过想象和象征构成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其次,善于对情景做细致入微的刻画,于纤细中见深厚,精巧中见浑成。第三,他善于活用典故,这些典故丰富了诗的形象,也深化了诗的主题。但因善用生僻典故,以致有些诗晦涩难懂。 分析与论述题:

1、以《王风·君子于役》、《卫风·氓》为例,说明《诗经》的艺术特色? 《王风·君子于役》是一篇思妇词,主人公是一个山村的普通劳动妇女,她的丈夫在外服役长久不归,从而抒发了她的深切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对景物的描写十分单纯,语言也极为朴实,但感人之深,表达了一种纯真、质朴之美,这正是《诗经》优秀民歌的典型特色。《卫风·氓》是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它叙述了一个女子受到一个虚情假意的男子的蒙骗,与他结了婚。它叙事而带有浓郁的感情,在抒情中又显示着高情的发展,其中还夹有某些议论,三者融汇无间,把事情过程女子的思想感情以至曲折复杂的心理都极简炼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说明诗人的艺术手法和技巧是十分熟练和高超的,它对我国后世叙事诗歌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两例说明《诗经》的艺术特色有四点:(1)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2)赋比兴表现手法(3)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4)丰富的词汇与和谐的韵律。

2、试述《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1)《孟子》的散文充满着论战的过程,往往既记述孟子本人的言论,也写论战的过程,同属语录体,比起《论语》更生动、更完整,更具有基本些文学色彩和吸引力,如《孟子·滕文公上》。(2)《孟子》散文还有一些文学价值很高的叙事文字,《如娄下》在《齐人有一妻一妾》章就是一篇很著名的讽刺小品。(3)《孟子》散文针对一些具体事情而发,很少有一般的抽象哲学议论,故都较能表现出人物性格,与文学作品中的对话很有相似之处。(4)《孟子》散文单纯发表议论的篇章,虽然没有标题,但它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问题作较详论述,实际上已接近较完整的议论文,如《鱼,我所欲也》,(5)总的说来,《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高屋建瓴,锐气逼人,酣畅雄肆、喷礴有力。读起来使人感到一气呵成,淋漓痛快,孟散文语言简炼,但表达思想却很充分,在发议论时,并不作武断的言词,但却很有力量,使论敌无法招架,不能不折服。《孟子》散文对中国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是显著的。

3、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庄子》散文的特色:(1)想象丰富,构思奇特(2)散文词汇丰富而又运用自如(3)《庄子》一书还极善于写故事,以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 综上所述,《逍遥游》系《庄子·内篇》首篇,其文雄放、奇幻,文章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大鲲巨鹏开端,已够令人惊奇,复双“化而为鸟”这样的大鹏是现实中所没有的,但作者对它进行了一番形象描写,使人置信不疑,“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对大鹏起飞南徙,描写绘声绘色之极,接着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奚落和嘲笑,十艺术成就是高超的,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如《逍遥游》系《庄子·内篇》首篇,其文雄放、奇幻,最足以显示庄子其人的思想和他的文章所特有的艺术风格,《逍遥游》一文的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脱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庄子》文章词汇丰富,而又运用自如,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庄子》一书还极善于写故事,它的思想、观点许多都是靠着生动的小故事来表达的,《庄子》书中的寓言故事,往往生动幽默和奇幻见长,叙事说理抒情于一炉,文辞富丽、气势贯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P8

3、司马迁的生平与他写作《史记》有什么关系?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不朽的巨著《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巨大的历史菱,而且也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传记文学价值,对后世的散文以及各类文学如小说、戏剧等都有巨大影响。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有三点与他的写作《史记》有重要关系:(1)司马迁的家世和家庭。司马迁祖上都是周代的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曾做太史令,学识渊博,在学术上很有抱负,他的学术思想和批判精神,对司马迁有很大影响。另外,司马谈任太史令时,就曾想修著一部记述“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史书,但却未能如愿,临死时,就把这一未能实现的学术理想留给了司马迁,司马迁接任太史令后,即着手起草。可见司马迁在学术思想上、事业理想上是与他的家庭环境和父亲的影响有密切关系的。(2)青、中年时代的漫游。司马迁写作《史记》不仅与他博览群书,整理过大量历史文献有关,而且与他漫游祖国各地,广泛地访问遗闻旧事,考察各地社会状况和了解风土人情有密切关系。他一生有过三次较大的出游,第一次是在汉武帝元朔三年,出游到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凭吊了屈原、寻访韩信、考察楚汉战争等,第二次是奉汉武帝的命令,支巡视四川南部和云南边境一带;第三次是在汉武帝元封元年,随从汉武帝到泰山“封禅”考察了当时中国北部、东部许多地区。增进了他对社会现实和各个社会阶层的了解,对他的进步社会观和历史观的形成以及丰富《史记》一书的内容都有重大影响。(3)遭李陵之祸。汉武帝二年,发生了李陵出击匈奴、被俘投降的事,司马迁根据平时对李陵的了解,认为李陵并非真心投降,武帝认为他是在有意为李陵辨护,因而将其下狱,并被处以“宫刑”。这桩极不幸的遭遇,对司马迁影响很大一方面他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性和上层社会的世态炎凉有和很痛苦、很深切的感受,一方面他为了雪清耻辱,更加发愤著书,以十分刚毅的精神完成《史记》的写作,并通过《史记》一书来鞭挞黑暗,表彰正义,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思想感情。由上可知,司马迁《史记》的写作,是与他的家庭和他的特殊经历有密切关系的。

4、曹植的诗在艺术上有何独创性?

答: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诗在艺术上有很大的独创性:(1)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存诗九十余首中,五言诗有六十多首,给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他的五言诗脱胎于汉乐府,但在学习乐府时又有很大的创造与发展,用乐府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感情,使乐府诗以叙事为主转向以抒情为主(3)曹植改变了乐府诗古朴的语言风格,他的诗词藻丰富华美,更注重艺术表现的技巧(4)在运用比喻、安排警句以及对偶、炼字等方面,都可看出曹植在艺术技巧方面所做的努力。、试论“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1)曹操的诗今存二十余首,全是乐府,一部分诗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的苦难,如《蒿里行》,另一部分诗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观沧海》,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他开始用旧题乐府写时事 ,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其诗歌慷慨悲凉,气韵沉雄,语言质朴。(2)曹丕的诗歌题材狭窄,缺乏风力。现存诗约四十首,描写游子思妇的居多,写景抒情很细腻,语言清丽,艺术上很成功,它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3)曹植的诗歌前期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描写*以外,多以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如《白马篇》借游侠少年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他鄙弃庸俗的礼法之士和惟利是谋的小人,后期主要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6、举例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1)陶诗中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一切如实说来,平平淡淡,如“种豆南山下”(《归田园居》),“今日天气佳”(《诸人同游周家墓柏下》)都明白如话,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生活气息,(2)情景理的统一。陶诗不是纯客观地刻画景物,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诗人特别喜欢描写青松、秋菊、孤云、归鸟。在这些景物上,体现着陶渊明的性格,通过它们表现自己的坚贞,孤高的品格和爱好自由的感情,陶诗常常在抒情写景之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的哲理,既富情趣,又富理趣。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7、结合作品具体说明陶渊明诗歌“平淡与醇美的统一”的特色?陶诗的长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生活气息,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锄头、豆苗、桑麻,这些在别人看来平平常常的东西一经诗人的笔触,就会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感觉。陶诗大都是抒情的作品,诗人的感情象一股泉水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诗人特喜欢描写青松、秋菊、云鸟,在这些景物上体现着他自身的性格,陶诗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的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以上种种都使陶诗读来韵味隽永,淡而有味,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P9

4、

2、试比较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答:二人的田园诗都是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描绘山川景物、抒写农家生活都不求词藻华美,许多诗中都显示出其恬淡孤清的风格。这是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的是:孟浩然的山水诗描绘山水田园清新秀丽,写故人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亦复简朴可爱,表达出诗人欢快的心情,如《过故人庄》等。还有不少诗是写自己幽栖的生活,洁身自好的情趣,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如《宿建德江》。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多写在后期,此时的王维抱着消极出世的态度,沉溺于内心生活,寄情山水逃避现实,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如《山居秋日冥》《终南山》他的这些山水诗在客观上产生了粉饰现实,引导人们追求清静孤寂生活的消极影响,

8、结合作品说明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答:李白的浪漫主义表现在三方面:(1)诗歌的中心主题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如《行路难》表现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着的李白的悲愤和苦闷,代表了他的浪漫主义特点。李白的浪漫主义虽然有复杂的思想倾向,但仍有一个中心的主题,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李白的浪漫主义还表现为一种反权贵、轻王侯、傲举不屈的反抗精神,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反权贵的精神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诗中得到最集中的表现(3)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如《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些诗歌都抒发要求自由的热情。

9、以《兵车行》和《琵琶行》为例,说明杜甫和白居易叙事诗的不同:白居易的叙事诗和杜甫的叙事诗相比有显著的不同:(1)如果说杜甫是以抒情为主结合叙事,那么白居易则是以叙事为主结合抒情;(2)杜甫的用劲事诗没有明晰的线索和曲折的故事,而白居易的用叙事诗脉分明,曲折生动;(3)杜诗也写了许多人,但其个性特点不甚鲜明,白诗中人物个性突出。如杜甫的叙事诗《兵车行》,通过一个行人的话广泛地介绍了兵役的繁重,战争的艰苦,以及人民反对开边的情绪。而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长诗,内容是写他和一位琵琶女的邂逅相遇,琵琶女的弹奏以及他们两人各自的身世遭遇,《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有独到之处,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白居易借助语言把它变成了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他着重写弹者和听者的感情交流,他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用乐曲休止的余韵来渲染乐曲的效果。总之,白居易以叙事为主结合抒情,而杜甫是以抒情为主结合叙事。

10、举例说明韩愈各体散文的特色:(1)韩愈的散文内容较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他最擅长于论说文,他的论说文有严密的逻辑和紧凑的结构,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如《师说》其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诗,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用很短的篇幅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从师之道,《杂说》以千里马比喻贤才,短短一篇,三处折笔,波澜起伏,很有气势。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今天看来也有一定道理。(2)韩愈的记叙文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相当完整,《张中丞传后叙》写张巡等人抵抗安史军队,坚守睢阳的事迹,绘声绘色,相当完整,人物个性非常鲜明。(3)在抒情文中《祭十二郎文》悼念亡侄,文笔曲折入微,情深意浓,读来催人泪下,是韩愈的名篇。(4)韩愈散文的风格雄奇奔放,波澜曲折,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和当代口语,创造出许多新的词汇,如“业精于勤”“牢不可破”“动辄得咎”。

5、韩愈反对骈文,同时也吸取了骈文的长处,他的文章运用排句、偶句很多,也有四六句,使得文章更有气势,更富于变化。

11、李贺的诗歌虚荒诞幻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李贺诗歌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成份,表现在三方面:(1)李贺诗歌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份。如《秦王饮酒》中的“羲和敲日玻璃声”。《马诗》中的“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2)李贺诗歌的构思也是不拘常法,意象之间跳跃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如《长歌续短歌》

(三)李贺诗歌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如《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为了求奇,他便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

P100、为什么说唐代传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成熟?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与志怪小说相比,已有根本性的变化,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志怪小说的内容主要是鬼神怪异之事;唐传奇虽然也是传写奇闻,但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第二,六朝人志怪是把怪异发成事实来记载,并不是有意识地创作小说。唐人写传奇,才开始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唐传奇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它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第一讲 宋代文学概说

1.陈寅恪说:“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2.宋代社会的特点:宋代从960-1279年,共319年,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社会特 点:对外关系特别软弱;内部政权特别稳定;(3)文官制度相当成熟;(4)城市经济 相当发达。

4.宋代文学的特点:(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 族意识和悲凉情绪;(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 (4)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 增强了。

5.宋代文学的分体特点:(1)宋诗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 为诗成为基本风气;(2)宋词被称为“一代之文学”,风格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 ,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3)宋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总体风 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4)俗文学如说话、杂剧、南戏也较有成就。 第二讲 宋初诗*新运动 1.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1)白居易体—浅俗平易。代表人物是徐铉与王禹偁。(2) 贾岛、姚合体—境界狭仄,语言工巧。代表人物是林逋、潘阆以及“九僧”。(3)李 商隐体—绵密富丽。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2.宋初散文的创作特色及其理论:大致分两类:(1)重道的一派,以柳开、穆修为代 表,主张通过复兴古文来复兴儒道。(2)重文的一派,以王禹偁为代表,主张在内容 上“传道”与“明心”结合,艺术上讲究自由流畅、亦骈亦散的风格。 第三讲 北宋前中期的词

1.晏殊 字同叔。晏殊的词集名《珠玉集》,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等。语言清淡自然,以白描为主,不失精巧之美。内容上以表达他对人生的思索及孤 独感为主。

2.张先 字子野。生性浪漫。有“张三中”、“张三影”之称。词集名《张子野词 》。他的词多写长调,风格也逐渐背离婉约的传统,趋于明白爽快、铺张详尽。 3.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前中期的文坛领袖。词集名《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篇》

等,存词240多首。其词的总体风格是典雅,擅长用平常的景象和普通的语言,描绘出 悠远的意境,如《踏莎行》(侯馆梅残)等,即为代表。

4.晏几道 字叔原,号小山。其词与父亲晏殊齐名,并称“二晏”,都属婉约一派。

晏几道的词以写爱情为主,在深沉中露出奔放,在温柔中显示真率。创作方式以追忆为 主要特色。

5.宋代前中期词的共同特色:(1)在体制上以小令、中调为主,长调较少。(2)在题 材上主要写男女相思、感时伤别,较为狭窄。(3)在语言上以典雅精巧、清丽流畅为 主要特色。(4)在表现手法上,以委婉细腻、含蓄温柔为主。 第四讲 柳 永

柳永 柳永的词集名《乐章集》,存词200多首,堪称是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他对词 史的贡献,就内容而言,主要表现在:(1)多描写具有现实感情和现实环境中的女 性。(2)擅长写作描写离别与羁旅之情的词。(3)描写城市风物的词也颇具特色。艺 术方面的贡献 (1)发展了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力。(2)语言上雅俗结合。(3)音 调优美,格律考究。

地位 1)直接影响到当时和北宋中后期的词风。(2)“凡有井水饮处,辄能歌柳词。 ”(3)“掩众制而尽其妙。”(4)其俗词上承敦煌词的传统,下启金元散曲谐俗语言 风格的开端。

第五讲 欧阳修与北宋中期的诗*新运动

欧阳修的生平与政治思想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 人。

欧阳修的散文创作 分为三类:(1)论道之文(2)论政之文。(3)抒情之文。欧阳修 散文的主流艺术特色是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诗歌创作。内容上可分三类:(1)反映 人民生活和军国大事的诗歌。(2)表现自己仕途中的各种遭遇,抒发自己的坦荡胸怀 和旷达精神。(3)反映民风民俗以及咏物的诗歌。其诗歌总体艺术特色是:风格以平淡为主,但含意深婉,脉络细密;也有浓烈的议论化和散文化倾向。 第六讲 北宋诗*新运动(续)

1.梅尧臣与苏舜钦并称“苏梅”,在诗*新运动中,欧阳修的贡献主要在散文方面, 而“苏梅”的贡献则主要在诗歌方面。后代学者称赞他们开创了宋诗的新格局。 2.梅尧臣,字圣俞,安徽宣城人。有《宛陵先生集》,存诗8200多首。梅尧臣在诗歌风 格上推崇平淡古雅,但要求以创新为基本前提。他的大部分诗歌以琐碎的日常生活为题 材,从中往往加进一些哲理性的内容,朝思理深密方向发展,创造出一种内敛的、令人 心境平静的美。 3.苏舜卿,

4.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主要以政治家的身份驰名。他的散文以政论文为主,代 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等,散文的艺术特点是:逻辑性强,论证严密,立意新颖, 语言简朴有力,气势不凡。其诗歌的成就总体上要超过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4类:政 治诗,怀古诗,咏怀诗,写景诗。艺术上以“雅丽精绝”著称。

5.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以散文驰名,以“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而自 成一家。代表作有《墨池记》、《醒心亭记》等。

6.苏洵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著有《嘉祐集》,其文学 成就主要在政论文方面,有战国策士之风,代表作有《六国论》等。 7.苏辙著有《栾城集》,其散文以“论事精确,修辞简严”著称,代表作有《上枢密韩 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等。 第七讲 苏 轼

苏轼的生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的诗歌创作。苏轼的文学创 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达2700多首,内容题材多样,无论是表现自我、反映现实、歌颂 山河,还是品评艺术、描写风俗,都是佳作纷陈。苏轼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从自然中体 悟人生哲理,如《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西林壁》等。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是(1) 讲究才学,重视才气与学问。(2)多发议论。(3)善用比喻。(4)时有雅谑。 第八讲 苏 轼(续) 1.苏轼的词。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第二位对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2.苏轼词 在内容方面的突破。苏轼的词被称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词可分为三类 :(1)抒情词。(2)咏物词。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水龙吟》(似 花还似非花)等。(3)农村词。苏轼的农村词约有10多首,代表作为《浣溪沙》五首 ,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 风。(3)婉约风格。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 继承和发展。

第九讲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1.黄庭坚的生平与思想。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2.黄庭坚的文学主张。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黄庭坚的文学主张,主要侧重在创作技巧 方面,。

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三宗”,明确提出“一祖三宗”之 说,揭示了江西诗派的源流。 第十讲 周邦彦与北宋后期的词

2.秦观的词。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苏门四学士” 之一, 3.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擅长描绘凄迷感伤的意境,将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 结合起来,极具艺术感染力。(2)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写景、抒情更为形象生 动。(3)语言精美而平易,遣词典雅凝练,雅俗共赏。其不足是风格较弱,缺少力量 之美。

4.贺铸艺术特点是:(1)意象重叠。(2)注重锻炼字面,善于点化前人语句入词。 第十一讲 周邦彦与北宋后期的词(续) 1.周邦彦的生平。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2.周邦彦的词集名《清真集》,一名《片玉词》,存词200余首 被后人誉为“结北开南 ”的重要人物。

3.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1)善于铺叙,结构谨严;描摹物态,曲尽其妙。(2)句法 奇警,辞气高华,造语精工,风格浑厚和雅。(3)精于声律,音韵优美。 第十二讲 李清照与南宋前期的词

1.李清照的生平。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2.李清照词的情感基调。李清照的词集名《漱玉词》,存词40余首。她的词在情感上以 “愁”为主,可以北宋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围绕自己的闺阁生活来写, 以闺愁和夫妇别离之愁为主;后期词的“愁”情则以家国之思为主。 3.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1)善于捕捉细小而生动的形象,来表达自己难以言传的感 受和情感上的微妙变化。(2)语言精工自然,雅俗共赏。

4.李清照词的影响。李清照的词在南宋初年即开始流传,并被宋人誉为南宋女词人之首 ,明清两代学者誉其词为婉约派的典范。 第十三讲 李清照与南宋前期的词(续)

1.张元干,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福建永福人。2.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和县人。 第十四讲 陆游与南宋前中期的诗歌

1.南宋前中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即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均以诗歌擅 名天下。其中陆游影响最大,杨万里、范成大二家次之,尤袤作品则较少。

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所作诗歌构思新颖奇特,善于表现人物情态 和稍纵即逝的场景;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被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有《小池》、《闲居初夏午睡二绝句》等,情趣与理趣兼备。

3.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人,兼有“清新妩媚”和“奔逸隽伟”的特点。

第十五讲 陆游与南宋前中期的诗歌(续) 1.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浙江绍兴人。

2.陆游诗歌的创作主题。陆游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其诗集名《剑南诗稿》,存诗 9300多首。其诗歌主题分为三个方面:(1)表现自己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迈 理想以及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代表作有《书愤》、《金错刀行》等。(2 )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歌,代表作有《游山西村》、《小园》等。(3)爱情诗,代表作 有《沈园二首》等。 3.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1)渊源各家,风格多样,众体皆工。(2)高度的抒情性与 强烈的感染力。(3)对偶工整,语言精致。 第十六课讲 辛弃疾及其豪放词派

1.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济南)人。 2.辛弃疾词的分类。辛弃疾的词集名《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是宋代存词最多 的词人。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1)爱国词。主要追忆当年的抗金生活,抒发自己 的报国壮志,表达对于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投降派的愤懑之情。代表作有《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等。(2)农村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化解现实中的 痛苦。代表作有《清平乐》(茅檐低小)等。(3)闲适词与言情词。代表作有《西江 月?遣兴》和《祝英台近》(宝钗分)等。辛弃疾词的内容虽有差别,但都贯串 着爱国主义的英雄情怀。 3.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2) 意境开阔,气势飞动。(3)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

4.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相同之处: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不同之处:(1)苏轼天 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2)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 健。

5.辛派词人。在辛弃疾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风格相近的词人,如 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被称为辛派词人。 第十七讲 姜夔与宋末格律词派

“格律词派”,其代表人物是姜夔、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周密和张炎等。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以词的成就最高,著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存词80余 首。他的词有感叹国事的内容,但在表达上低回深沉,如《扬州慢》(淮左名都)等; 也有不少咏物词,仅咏梅的就有28首,其中代表作是《暗香》、《疏影》二首。 3.姜夔词的风格特点是“清空”,这一评价最初是由张炎提出的。“清空”的主要内涵 是:(1)词中的情感,多属于文人士大夫那种高洁清雅的意趣。(2)在表现手法上, 多追求言外之意和空灵的的神韵。(3)词中的语言、意象偏向淡雅素净。(4)词的意 境以疏朗开阔为主,结构上有跳跃性。 第十八讲 姜夔与宋末格律词派(续)

1.吴文英,号梦窗,别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2.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今河南开封)人。著有《梅溪词》一卷,存词100 余首。他的词情景交融,咏物、节序之作尤为人称道。代表作有《双双燕?咏燕 》等。

3.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 4.张炎,字叔夏,号玉田。著有《词源》二卷,上卷论音律,下卷论作法。 第十九讲 南宋后期的诗歌

1.“四灵诗人”是指南宋后期生长在浙江永嘉的四个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 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因为这四个诗人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 所以称为“四灵”,也称“永嘉四灵”。他们在思想方面,漠视功名富贵,安于贫贱,

以陶渊明为师。他们的诗歌在内容方面着重表现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和朋友之间的真挚情 谊,艺术上追慕晚唐隐逸诗风,崇尚平淡自然的风格,语言精炼,以白描为主要表现手 法。

第二十讲 宋代话本

1.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 底本。“说话”相当于今之“说书”,它起源于唐代,到宋代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说话”主要在勾栏、瓦舍中进行。宋代“说话”主要有三家:小说,讲史,说经。话 本的体制包括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六个部分。 2.现存宋代话本,小说类有《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讲史类有《大宋 宣和遗事》、《新编五代史平话》等,说经类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

3.话本塑造了不少市民形象,揭示了他们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斗争,特别是表现了 他们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压迫的民主思想。讲史类话本则体现了当时民众对历 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新的评价。话本在艺术上以通俗性和生动性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在 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上更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4.话本,特别是讲史话本的出现,为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在著作形式和故事情节方面对收到宋代话本的影响。元代文学史 元代文学概况

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 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 文士落魄,转 向通俗文学创作。多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的风格。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元曲,元曲分杂剧和散曲两种,杂剧是戏剧,散曲是清唱曲。元 曲流行的区域主要在北方大都一带,故也称北曲。元杂剧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王 实甫、马致远、白朴、纪君祥、康进之等,后期作家主要有郑光祖、乔吉等。

在元代南方还流行着另一种戏曲形式——南戏。它是由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的 戏曲样式,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著名的南戏为高明的《 琵琶记》。

散曲是元代出现的新诗体,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宫调 相同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也称套数、散套。散曲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等;后期作家主要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

元代诗文从总体上走向衰落,元诗以宗唐为主,但亦受宋诗的影响。前期作家主要有刘 因、卢挚、赵孟兆页 等;后期作家主要有萨都剌、杨维桢、王冕等。

元词亦呈衰落的趋势。元词人多宗宋词,大致可分为宗苏轼、辛弃疾和宗周邦彦、姜夔 两派,前者以刘因、萨都剌为代表;后者以张翥为代表。

元代散文主要以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为学习对象,代表作家有姚燧、虞集等。 第二章 元杂剧的渊源、形成和体制 第一节 元杂剧的历史渊源和形式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成就而形成的成熟的戏 剧形式。

第二节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一)剧本结构:一般分为一剧四折一楔子,剧末附“题目正名”。

(二)演唱体制:用北方歌曲演唱,流行的宫调有五宫四调。

(三)脚色:分为旦、末、净、杂四大行当。

(四)宾白:剧中称为“云”,指剧中人的说白。有韵白和散白两类,韵白为诗句,散 白为散文

(五)科范:剧中称为“科”,指演员的做工、武打、歌舞等表演, 第三章 关汉卿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为元代剧坛的领袖。号已斋叟, 他博学多才,性格倔强而 滑稽,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表示对现实黑暗的反抗。代表作为悲剧《窦娥冤》、喜剧 《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 第二节 悲剧名作《窦娥冤》

一、剧作的题材来源:从古代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而来,

二、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

通过窦娥幼年被卖作童养媳,成年后被流氓欺负,陷入冤案而被杀害的悲剧故事,揭露 了元代高利贷盛行、恶势力猖獗、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而以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 死后鬼魂报仇的方式,表现了元代下层人民反抗压迫、要求政治清明的呼声。

窦娥的形象分析(1)是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2)是遵守封建 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3)是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 象。

五、艺术特色(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2)戏剧冲突:在正 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3)语言特色:关汉卿为本色派语 言大师,此剧的语言既然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体现其大师风格。名曲有第三折 [滚 绣球]。

第三节 喜剧《救风尘》 主题思想

剧作通过花花公子周舍欺骗、虐待歌妓宋引章,赵盼儿以“风月”手段回击周舍,解救 受难姐妹的故事,揭示了元代妓女的不幸命运,表达了元代人民反抗强暴的理想和愿 望。

赵盼儿形象的分析:(1)饱经风霜,世故机智。(2)侠义心肠,仗义救人。(3)泼 辣豪放,出语痛快。 艺术特色

(1)勾栏喜剧:剧中的主要人物为妓女、嫖客,赵盼儿战胜周舍用的是打情骂俏的 “风月手段”,具有青楼调笑的作风。 (2)语言特色:质朴自然,泼辣明快。 第四节 历史剧《单刀会》 主题思想

通过蜀汉关羽单刀赴东吴鲁肃之会,宣扬汉室为正统的观念,塑造关羽英武的民族英雄 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反抗元蒙统治者的民族情绪。 人物形象分析

(1)关羽:对大汉赤胆忠心,大智大勇,为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 (2)乔公:对汉朝怀有浓厚的感情,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欣赏关羽的英武过人。 (3)司马徽:厌倦战乱,绝意功名,赞赏关羽的勇武。 乔公和司马徽都是衬托关羽的人物。

五、历史剧的特色

(1)改造史料,借古讽今。(2)改造史料,突出主要历史人物关羽的形象(3)用铺 垫和渲染之法塑造人物。(4)语言刚劲有力,融入诗词。 第四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一、善于塑造不同身份性格的鲜明人物形象。

二、戏剧结构多为一人一事,主脑清楚;剧情发展迅速,又曲折多变。

三、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

四、本色自然的语言 特色。

第四章 王实甫

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一说名信,字实父。大都人。《西厢记》为其代表作。一部 爱情戏的杰作。 创作主题

《西厢记》结尾曲词:“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该剧的点睛之笔。传统的封建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金钱权势是婚姻的基础,父母作主是婚姻的缔结方式。 而此剧强调婚姻的基础是“有情的”,而不是“有钱的”、“有权的”,而“有情”只

能由婚姻双方的当事人才能完成,这样,就将婚姻的决定权从局外人手里夺回到当事人 的手里,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婚姻的色彩。 人物形象分析

张生:志诚种——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 才气与勇气——追求爱情和解决 危难果断、机智、大胆。傻角——软弱、忠厚、傻气。

莺莺:美丽而多情——离经叛道,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追求理想 爱情。内热外冷— 受封建礼教约束,感情丰富而外表贞静,常有“假意儿”。

红娘:富有正义感——不满老夫人的背信弃义,同情崔、张为爱情 而苦恼,成人之 美。 机智——巧妙帮助崔、张,反驳老夫人的责骂。 泼辣——尖锐批评张生、莺莺的 缺点,嘲讽郑恒配不上莺莺。

王实甫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家,其剧作语言被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称为“如花间 美人”。 历史地位

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是元杂剧对后世剧坛最有影响的作品,它所宣扬的反对封建婚 姻、争取爱情自由的思想,成为后代爱情作品的精神源泉。它与明代的《牡丹亭》、清 代的《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中三大爱情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 第五章 元代前期剧坛 第一节 白朴与马致远

白朴与马致远是元代前期剧坛地位仅次于关汉卿和王实甫的重要杂剧作家,与关汉卿和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白朴,字仁甫,号兰谷,《墙头马上》、《梧桐雨》

二、悲剧《梧桐雨》

《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安史之乱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 事。

(三)主题思想

与白居易《长恨歌》着重歌颂李杨爱情不同,此剧一方面表现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深切爱 恋,一方面又不回避他父纳子妇、杨贵妃与安禄山有私情的丑闻;而且,更着重批判他 对安禄山养虎为患的昏庸误国。因此,此剧并非纯以歌颂爱情为主题,而是着重表现一 种对国家兴亡原因的反思。联系白朴幼年逃难的经历、刘祁《归潜志》中金章宗纵容悍 将胡沙虎、金哀宗在蒙古军攻汴京时逃难归德的史实,此剧显然是以古讽今,表达白朴 在国破家亡后的沧桑之感。

(四)艺术特色

(1)社会悲剧 此剧颇为符合西方悲剧的概念,主人公为贵族(皇帝),在各种社会因 素的作用下,一步步走向衰亡。剧作结局凄凉,打破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惯例。(2) 典雅而富有文采的语言

三、喜剧《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以白居易的乐府诗《井底引银瓶》为素材,写李千金和裴少俊的爱情故 事。 (

(三)主题思想

通过李千金和裴少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自主婚姻的合理性,猛烈抨 击了以裴行俭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表现了元代青年追求理想爱情与个性解放的思想。

马致远 号东篱,大都人《汉宫秋》是其代表作。历史剧《汉宫秋》写昭君出塞的历史 故事。

艺术特色(1)抒情悲剧(2)典雅酣畅的语言特色。 第二折 杨显之和康进之

一、杨显之和《潇湘雨》 杨显之,时称“杨补丁”。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作家之一。 今存剧目8种,剧本二种,《潇湘雨》为其代表作。

二、康进之和《李逵负荆》李逵形象的分析:(1)憨厚直率,热爱梁山事业,也爱梁 山的一草一木。(2)疾恶如仇,鲁莽急躁。(3)知错能改,真诚正直。第六章 元代 后期剧坛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是元代后期重要的文采派作家之一。是 “古杭书会”的领袖人物。《倩女离魂》是其代表作。 《倩女离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取材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主题思想:

通过对张倩女为追求爱情幸福而灵魂离开躯体的描写,说明封建礼教可以限制青年的行 动,却无法拘束他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和愿望。并否定了门第观念和喜新厌旧的思 想。

(四)张倩女形象的分析

(1)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灵魂离开躯体,追随王文举。(2)有 沉重的精神负担——担心母亲悔婚,王文举得官后易妻。

(五)艺术特色

(1)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爱情理想——离魂。

(2)曲词优美婉转,多化用唐诗宋词构成优美的意境。 第三节 其他后期杂剧作家

一、乔吉一名乔吉甫,字梦符,,《两世姻缘》为其代表作。

二、秦简夫秦简夫,大都人,流寓杭州。《东堂老》为其代表作。

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是元代包公戏中的优秀作品。第七章 元代散曲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和体制特点

一、什么叫散曲

散曲是在元代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 北曲。散曲小令也叫街市小令、叶儿。

二、散曲的来源和兴起(1)宋词:(2)诸宫调:(3)北方民歌:

三、散曲的体制和特点

(1)分为小令和套数两大类,小令只有一段,句句押韵;套数又称套曲、散套,由同 一宫调的数支曲组成,一韵到底,有尾声,但不必句句押韵。

(2)在小令和套数之间有带过曲,为小令的变体,用同一宫调的二至三调。(3)多用 衬字。(4)无入声。(5)抒情直露。

四、元散曲作家的流派和分期

元散曲的流派大致分为豪放与清丽两大流派。豪放派以马致远为首,其他作家有张养 浩、贯云石等。清丽派以张可久为首,其他作家有白朴、乔吉等。

元散曲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马致远、白朴、卢挚、张 养浩等,以马致远的成就为高。元散曲的后期创作中心在杭州,主要作家有张可久、乔 吉、贯云石、睢景臣等,以张可久的成就为突出。 第二节 元代前期散曲

一、马致远的散曲

马致远在元代被誉为“曲状元”,有散曲集《东篱乐府》。 马致远的小令名作为《[越调]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这首小令

连用名词,描画出一幅萧瑟悲凉的秋景图,篇末画龙点睛,点明游子思乡的主题。全曲 情景交融,富于诗情画意,有唐诗的韵味,故备受称赏。 马致远的套数名作为《[双调] 夜行船?秋思》,写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怀,对隐逸 生活的歌颂。 艺术特色:(1)感情强烈,表现酣畅,多用感叹句、反问句。(2)善用鼎足对和博 喻。(3)语言明快宏放,雅俗兼备,体现出豪放派散曲家的特色。

二、张养浩的散曲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代表作为《[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从沿途

景色勾起思古之情,追昔抚今,结句点题:指出历代王朝的兴亡,都是建立在人民苦难 的基础上。在艺术上,此曲寥寥数语,高度概括,精警深刻,尤以结末的对句:“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为影响深远。另外,全曲气势雄浑、语言刚劲,也体现了张养浩 作为豪放派散曲家的特色。 第三节 元代后期散曲

一、张可久的散曲

张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他与马致远被誉为“元曲双璧”。 有散曲集《小山乐府》。

张可久的散曲名作为套数《[南吕] 一枝花?湖上晚归》,描写作者携美人游西湖 的赏心乐事,寄托隐者流连湖山的高雅情趣。艺术特点:(1)营造清雅的意境;(2) 化用前人诗词名句;(3)语言清丽文雅,善用对句和鼎足对,体现出清丽派散曲家的 特点。

二、睢景臣的散曲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代表作是《[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

这首套曲通过村民嘲讽汉高祖刘邦还乡时的装腔作势,揭露他的丑恶老底,表现出对封 建皇权的极度蔑视;实际上是借古讽今,讽剌元蒙统治者每年耗费巨资回东北祭祖,反 映出作者的民族情绪。 第八章 宋元南戏

第一节 南戏的概述及其体制

一、什么叫南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亦简称戏文,是宋元时用南方歌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它最初流 行于浙东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三、南戏现存的作品 主要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元末明初四大传奇,高明的《 琵琶记》。

四、南戏的体制

(1)结构:以出为单位,可十几出至几十出。第一出为副末开场介绍剧情,从第二出 开始才是正戏。

(2)音乐:以南方歌曲为主,有入声。曲词组织一般有引子、过曲、尾声。 (3)演唱:各个角色均可演唱,还可合唱、伴唱。 (4)脚色:生、旦、净、丑、末、杂。 第二节 高明与《琵琶记》

一、高明的生平和创作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作品有南戏《琵琶记》、主题思想

《琵琶记》取材于宋代南戏《赵贞女蔡二郎》,但作者在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这个悲剧 故事的时候,客观上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们的伤害,统治阶级的专横不法、官场的贪污 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劳动人民善良、坚忍、互助友爱的美德,有一定的进步 意义。 艺术特色

(1)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情,以情动人。主要以苦境苦情塑造赵五娘历 尽苦难的悲剧形象。(2)双线结构,交叉发展,对比映衬。语言特色:以质朴自然为 主,兼有文采之美,兼顾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环境。。 元代诗文

元代诗文从总体上走向衰落,但仍在继承唐宋诗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一、刘因的诗和词

刘因,字梦吉,号静修 是著名的元代理学家。诗作多沉痛的故国之思。在诗歌艺术上 受元好问影响,风格豪健而沉郁。

二、萨都剌的诗和词

萨都剌为元代最杰出的少数民族诗人,风格既刚健俊爽而又清丽婉转。 其诗《芙蓉曲》为乐府诗,原诗题下有“兼善状元御史”六字。

第18篇:古代文学考点

宋词高度繁荣的原因?

宋是詞的興盛時期, 上自帝王卿相, 下至倡優歌妓, , 詞作之富, 任何時代都不能與之比擬。宋詞興盛, 大致有以下諸方面的原因:

1、經濟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華

, 加強了集權制度, 抑制了地方勢力的興起, 使國內局勢較安定; 宋室還採用一系列措施, 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手工業和商業也隨之興起, 城市經濟頗為繁榮,为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北宋前期, 中原地區百餘年間沒有受到兵禍, 與社會經濟繁榮相適應的藝術文化也迅速地發展起來, 其中特別是形式簡短, 以歌唱為特色的詞, 如同盛唐之詩, 得到了非常突出的發展。

詞在宋代既是詩歌,又有積極的音樂實用功能。那時,詞有廣泛的

第19篇:古代文学 总结

《古代文学》总结

1.东汉中末叶,有比较多的文人开始创作五言诗。其中有些佳作广为流传。人们把这些诗称为“古诗”。南朝梁萧统在《文选》中选载了19首这样的“古诗”,题作“古诗十九首”。 2.南朝著名文论家刘勰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影响深远。《史记》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首创以人物纪传来反映历史内容的写法,开辟了我国史传文学的新领域。

4.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5.文人五言诗成熟于东汉,可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6.曹丕《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7.魏晋南北朝诗歌以建安时期的创作最为辉煌。建安诗歌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王粲,刘桢,等)还有女诗人蔡琰。

8.曹操是建安诗歌的主要倡导者,他的诗按内容可分作两大类:一类是反映汉末*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痛苦。另一类是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进取的精神。

9.《燕歌行》是最早出现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最能代表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

10.曹植的诗以曹丕称帝为界,存在着思想内容上前后的显著不同。曹植前期多吐露自己的这种志趣和报负。作品以《白马篇》和《鰕鉭》为代表。曹植后期的创作,能够清醒的正视现实,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比前期都有所提高,其中,最能代表曹植后期的创作特色的是《赠白马王彪》。

11.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璨。王璨的诗现存20首,其中以《七哀诗》三首最为有名,也最能代表其诗歌风貌。王璨被誉之为“七子之冠冕”。

12.继建安诗歌之后,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是正始诗歌。正始诗歌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嵇康。 13.陶渊明诗现存120余首,是他全部生活和鲜明个性的真实反应。这些诗歌,依题材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田园诗,一类是咏怀,咏史诗。

14.南朝初期的刘宋时代,诗歌内容和形式都有新的开拓,山水诗取代了东晋的玄言诗,七言诗体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南朝齐出现了讲求声律的“永明体”,开启了格律诗的先声。北歌代表作品有长篇叙事诗《木兰诗》,牧歌《敕勒》

15 .王璨《登楼赋》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

16 .庾信是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哀江南赋》是他的代表作。

17. 魏晋南北朝也是我国小说发展粗具规模的时期。小说创作已初步具备了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性格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一定的想象和虚构成分。而这些方面无疑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前代各体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其渊源有三:一是上古神话,历史传说,二是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寓言故事,三是先秦两汉的历史散文。它们都为后世小说提供了丰富的故事题材和编写情节,塑造人物的可贵经验。内容上也有了志怪,志人的明显区分。

18.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在此之前,中国没有文学批评,理论的专著。到了建安时代,才逐渐形成评论家的作品,研究创作的风气,随之诞生了一批专门的理论著作。

19 .曹丕《典论·论文》 他首次把文学看成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充分肯定了它的价值和地位

20. 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诗专著。

21 .鲍照的诗现存200余首,其中最能体现其诗歌特色的是七言和杂言乐府诗。他的作品充满了愤愤不平之情,揭示了人世种种忧患和不合理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22《拟行路难》共18首,并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多歌咏人世的不平和忧患,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和反抗精神。揭示了人世种种忧患和不合理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名词解释:

1.“文的自觉”,它构成这一时期文字艺术形式的总的推测。一方面,文学已逐渐从经史博学的附庸中独立出来,被提高到与“立功”,“立徳”相并立的地位,成为人生“不朽”的事业;另一方面,文学不再被当作只是政治教化的工具,而被确认具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2.“建安风骨”时期的作品能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的灾难与人民的痛苦,能够慷慨激昂地表达建功立业,拯世济物,实现安定统一的雄心壮志。在艺术上,他们继承汉乐府叙事,《古诗十九首》抒情的传统,以毫无顾忌的直抒胸臆与强烈的现实性相结合,词采壮丽,又骨气奇高,形成“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生动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3 .《文心雕龙》全面总结了先秦至齐粱以来各种文体的创作经验,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辉煌的著作。

4 .骈体散文称为骈文。骈文是南北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体,是这一时期文学的自觉意识发展的结果。它的特点是:平仄,藻饰,用典,骈偶和四六句。代表作家有:鲍照,庾信,孔稚圭。

艺术特色

1.《白马篇》的艺术特色是:①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②铺陈手法的运用

2 .陶渊明《移居 其二》的艺术特色是 ①诗人善于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 ②典型细节恰到好处的运用 ③情,景,理三者的巧妙交幅 ④语言古朴无华。 29 .《登楼赋》的艺术特色是:①情景相生 ②铺陈排比 ③清丽自然 30. 《汉世老人》的性格特点吝啬,贪财,但又勤劳经营有方。 人物形象:①语言刻画:倾家瞻君;慎勿他说,相效而来——可怜可笑

②行动刻画:随步辄减,闭目以援,寻复嘱云——心疼之极

③日常生活刻画:——恶,疏食,侵晨而起——苦寒之极 31 .《韩凭夫妇》的人物形象: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机智,勇敢。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写与间接烘托相结合。

② 间接烘托描写

⑴直接描写基础上的补充性描绘

⑵对那些较笼统抽象,很难用直接描写的方法来描绘的成分进行描写。

背 诵 部 分

《羽林郎》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移居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赏 析 部 分

《行行重行行》

本詩為思婦、逐臣或棄婦之詩,前六句寫離別之情,追溯以往之狀況,後十句寫相思之意,申訴現在之思念,措辭淺顯,寓意深厚。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青青河畔草》

此诗定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用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此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显示了从良倡家女的个性 ,也通过她使读者看到在游宦成风而希望渺茫的汉末,一代中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 --虽然这种个性化的典型性,在诗人握笔之际,根本不会想到。

翻译 《报任安书》

1.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讬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译: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善于加强自我修养,智慧就聚于一身;乐于助人,是“仁”的起点;正当的取予,是推行“义”的依据;懂得耻辱,是勇的标志;建立美好的名声,是品行的终极目标。志士有这五种品德,然后就可以立足于社会,排在君子的行列中了。

2.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那就是:西伯姬昌披拘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第20篇: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1、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2、马克思将上古神话科学地定义为“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得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3、保存最完整的神话著作《山海经》

4、六艺:《诗》,《书》《易》,《礼》《乐》《春秋》

5、现存神话主要内容分类:解释开天辟地的神话(女娲补天),解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鸟兽草木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神话。,同自然和权威进行抗争的神话(后羿射日),有关民族来源,先祖诞生等人类社会生活的神话。大雅生民(周)玄鸟生商(商)

6、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第一部纯文学作品,是我国文学史的开端,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诗160篇,雅诗105篇,颂诗40篇,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学者奉为经典,史称《诗经》

7、诗经的来源:采诗,献诗。

8、四始:《关雎》风之始。《鹿鸣》小雅之始。《文王》大雅之始。《清庙》颂之始。

9、诗经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共15国风。雅诗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10、汉代传《诗》,申培《鲁诗》辕固生《齐诗》韩婴《韩诗》(今文诗)毛苌毛亨《毛诗》(古文诗)

11、诗经的艺术成就:(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2)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4)整齐中富于变化的语言特色

12、记言记事之祖:《尚书》《春秋》

13、《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一部记言的古史,我国现存最早的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集,书中记载的主要是一些官方问诰,誓词一类的文字。

1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由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撰而成,它简要的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历史。《春秋》的记事特点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系年记事,条理清晰,语言简朴,在记事的过程中表选出作者的倾向和评价。

15、《国语》是一部分国记录的史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国别史。

16、春秋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

1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18、左传的艺术成就:(1)左传又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它的文学成就,首先体现在叙事上。(2)左传的文学成就还体现在写人上。(3)其语言也很有特色,左传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传神。

19、《战国策》倾向纵横家

20、道:《道德经》老子,墨:《墨子》墨子。显学:儒墨

21、《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言传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在战国初年编辑成书,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共12篇。语录体散文

22、《孟子》:是一部主要记载孟子言行的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孟子对各国诸侯的游说之辞和与其他学者的论辩之辞,《孟子》一书由孟子和他的弟子共同著述,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组。七篇

23、战国末期儒家代表:荀子

24、《庄子》:庄子一书是先秦到家学派的代表作,今本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3部分,一般认为,内篇7篇是庄子自著,外篇10五篇和杂篇10一篇是庄子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一书虽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但全书的思想和文风基本一致。

25、庄子通过“卮言”“重言”“寓言”来表达它的思想

26、《庄子》寓言,在先秦诸子中最富有文学性,最富有浪漫主义

27、《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一种新体诗的名称,因其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故谓之“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西汉成帝时,刘向将屈原宋玉等的作品和汉人的模拟之作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

28、楚辞和诗经的对比:《诗经》产生年代: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产生地域: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主。作者:集体创作。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为主。诗歌性质:多数保留民歌风貌。形式:质朴短小,四言为主。《楚辞》产生年代:战国中后期。产生地域:长江汉水流域。作者:个人创作。诗歌性质:文人诗。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为主。形式:华丽宏大,杂言为主。

29、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大诗人,第一位爱国诗人,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30、《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属于长篇自传性政治抒情诗,为我国古代文学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31、《九歌》:是《楚辞》当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战国时期流传于南楚地的民间祭歌,由屈原对祭歌修改加工,主要是南方巫祭的产物,用于宗庙,祭祀的歌曲歌词共十一章,中间九章是语神曲,《九歌》因中间九章而得名。

32、《九辩》长篇抒情诗,悲秋

33、李斯《谏逐客书》

34、《过秦论》贾谊

35、《治安策》(《陈政事疏》)贾谊政论文

36、《盐铁论》是经桓宽整理而成的盐铁会议文献,是西汉后期重要的政论文集。

37、刘向编著的叙事散文有《新序》《说苑》和《列女传》都是历史故事集,先秦至汉代史事。

38、东汉散文:班固《汉书》,王充《论衡》

39、司马迁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0、实际五种体例篇数及内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共有一百三十篇,分本纪十二,书八,表十,世家三十,列传七十。本纪记帝王事迹,世家记诸侯王的兴衰更替,列传记有价值的历史人物,书记礼乐、律历、河渠、经济等方面的事,表是大事记。

41、史记的艺术成就:(1)作为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传记,史记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史记》的悲剧艺术(3)《史记》的语言艺术

42、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是荀子的《赋篇》

43、汉初的赋为骚体赋

44、汉代骚体赋最优秀的代表作家是贾谊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吊屈原赋》《鵩鸟赋》

45、散体大赋的奠基之作:枚乘《七发》

46、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47、汉赋四大家:杨雄,班固,张衡,司马相如。

48、杨雄:《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杨赋》

49、班固:《两都赋》

50、张衡:《二京赋》(散体大赋的结束)《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开始)

51、乐府:乐府是秦汉时期掌管音乐的政府机关的名称,主要是负责组织文人创作和从民间采集诗歌配乐演唱,供朝廷所用。

府又是一种诗体的名称,魏晋以后,人们把乐府机关演唱的诗歌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52、汉乐府民歌内容及艺术成就:内容:(1)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2)揭露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3)反映妇女婚姻爱情生活的诗篇。(4)揭露上层社会荒淫腐朽的生活。成就:(1)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2)汉乐府民歌的叙事性较以前大为加强。(3)汉乐府民歌开始使用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4)体制上的开拓和创造。

53、文人五言诗主要有苏武,李陵唱和的“苏李诗“,和被收在《昭明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54、建安风骨:建安风骨也称建安风力或汉魏风骨,出自钟嵘《诗品序》,是人们对建安时期美学风范的一种概括。指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歌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的传统,运用朴素的言辞,反映当时的社会*和民生疾苦,表现诗人们建功立业的理想和一统天下的志向,诗歌情调慷慨激昂,感情炽热充沛,语言朴素清新刚健,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完美的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后世文学家创作的典范。

55、“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评价曹操

56、曹植,字子建,世称陈思王《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57、建安七子:最早见曹丕《典论论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王粲)

58、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阮

籍,嵇康,其次向秀)

59、阮籍的诗以82首五言《咏怀诗》为代表作。60、嵇康散文的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6

1、潘岳的代表作《悼亡诗》 6

2、郭璞《游仙诗》

63、左思的《三都赋》“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6

4、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归去来兮辞》赋作 6

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1)平淡自然,亲切纯真。(2)浑融完整,境界高远(3)语言自然而精工(4)风格多样 6

6、钟嵘《诗品》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67、山水诗:南朝宋初兴起的一种诗体,代表人物是谢灵运(第一个山水诗人),谢朓,内容主要描写山水景物,真实的反映山水自然美,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山水诗对唐代田园山水诗派产生深远影响 6

8、元嘉三大家:鲍照,谢灵运,颜廷之。

69、庾信是集南北朝诗歌集大成者,《哀江南赋》,南北朝辞赋中的压卷之作。

70、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长篇叙事诗《木兰诗》 7

1、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志人小说。7

2、志怪小说成就最高:干宝《搜神记》 7

3、志人小说: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

74、《论文》是曹丕专著《典论》中的一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专

75、陆机《文赋》是我国第一部创作论

76、《诗品》一名《诗评》,是我国第一部评论五言诗的专著,将122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

77、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五律五绝),杨炯 7

8、山水田园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表现诗人的隐逸生活,闲适情趣为主要内容,诗境淡远自然,清雅明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形式以五言(五律,五绝,无古)为主,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

79、孟浩然是唐代大量写作山水景色与隐逸生活的第一人。80、王维,字摩诘。《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81、盛唐边塞诗:以表现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壮士的思想感情为主要内容。风格慷慨悲壮,情调高亢激昂,最能代表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形式以七言歌行,五言古体,七言绝句为多,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8

2、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p294自行整理

83、韩愈是司马迁以后最杰出的散文家,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 8

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8

5、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86、《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琵琶行》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最高成就

87、孟郊作诗以内容上的“吟苦”和艺术上的“苦吟”著称 8

8、韩孟诗派既杰出又年轻的诗人是李贺(诗鬼) 8

9、《李娃传》,白行简 90、蒋防《霍小玉传》

91、《莺莺传》(会真记)。唐代诗人元稹 9

2、李朝威《柳毅传》 9

3、沈既济《枕中记》

94、晚唐时期与李商隐齐名的诗人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致力填词的作家

95、温庭筠和韦庄为花间词派的代表

96、南唐诗人的主要代表是冯延巳,李璟,李煜。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