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02:38: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1.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为区别于北方盛行的杂剧而称之为南戏。因其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明代祝允明《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

2.南戏兴盛的原因

①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生活富庶。温州地处沿海,隋唐以来文化即较为发达,南宋则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的港口。②南方(温州)文人能歌善舞,并且组成各种书会,对南戏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③南戏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现实生活,南曲轻柔缠绵,为广大的南方群众所喜爱。 ④杂剧衰微,“北曲不谐南耳”,南戏兴起。 3.南戏的特点

①结构视剧情而定长短,便于自由地表现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篇幅较则杂剧长。②在正戏前,由副末报告剧情概况,即“开场” 。从第二出起才是正戏。③南戏有对唱、轮唱等形式。唱法灵活多变,有利于表现不同角色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人物性格,且有利于调节演员的劳逸。 ④南戏用南方的语言、曲调,用韵自由。⑤南曲流利婉转,适于表达轻柔缠绵、脂粉气浓重的故事情节;北曲则慷慨高亢,音节紧凑,富于威武豪放的气概。⑥南戏的伴奏以管乐为主,杂剧则以弦乐为主。 第八章

元代散曲

散曲是元代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和诗词一样,可以写景、抒情,同时也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散曲的兴起和体制风格

1.散曲是由词发展而来的。在宋金时期各种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是配乐歌唱的曲子。每个曲子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有曲牌名,有一定的格律要求。吴梅:“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中国戏曲概论》)。

元曲的勃兴与音乐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我国,秦汉以前主要是雅乐,魏以后有清商乐,唐宋时则为燕乐。燕乐虽受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可以用来唱词,但随着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进入中原,他们带来的由胡曲番乐与北方民间曲调相融合而成的新乐(曲)与汉人的词已难相配。

徐渭《南词叙录》:“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 王世贞《曲藻序》:“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这“新声”就是“曲”,发展成为与传统的诗词分庭抗礼的诗歌形式--散曲。因当时主要流传于北方,也称北曲。

整个元代的散曲作家有二百多人。据隋树森《金元散曲》统计,元代散曲共有小令3853首,套数453套,可见其繁荣和发展情况。(戏曲除外) 2.散曲的体制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是独立的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它原是民间流行的词调和小曲。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由两只以上属于同一宫调的曲子联合而成的组曲。要求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

带过曲--属于小型组曲。容量小,且没有尾声。 与词比较:

①词和曲都是长短句,但曲的长短更为参差,少的可以一字、两字,多的可达

二、三十字。 ②曲中可以加衬字。正字与衬字互相配合,既保持了曲调的腔格,又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通俗性。 ③散曲用韵比词更加严密,一般都押韵,仄声韵在词里不能通押,而在曲里可以通押。

总之,散曲的音节、用韵比词更自由,更接近自然的语调,而又适合采用口语。它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体的一次大解放。 3.散曲的美学风格

①浓重的市民情调。散曲的内容驳杂而广涉市民生活,不仅写琴棋书画诗酒花,也写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写俊女才子、隐士渔翁,也写娼妓弄人、贩夫走卒;不仅写春花秋月、燕雀鸣蝉,也写粗牛笨马、畸颜恶疾。雅极为“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绸玉筝”(张可久《凭栏人·江夜》)这样的意境和“红梨叶染胭脂,吹起霞绡,绊住霜枝” (乔吉《折桂令·秋思》) 这样的形象。俗极为“则被一泡尿暴的我没奈何”(杜人杰《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这样的尴尬和“不晓事颓人知不知”(马致远《耍孩儿·借马》)这样的粗骂。 ②淋漓尽致、显豁直露。

诗词讲究含蓄蕴籍。唐司空图推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而散曲则偏重赋的手法,铺陈尽述,写的淋漓尽致,显豁直露,不事隐藏。诗词曲从语言上看:诗雅,词婉,曲俗;从风格上看:诗庄,词媚,曲俏。

③体式奇、表现巧。受正统思想的束缚较少,不像诗词那样典雅、严谨,讲究“怨而不怒”,而是纵情挥洒,追求“尖新倩意”。例:无名氏《小桃红·别忆》

断肠人写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

④潦倒文人的特殊格调 。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每每沉郁下僚。他们有着那个时代气氛造成的精神状态:既怀才不遇,又洒脱不拘;既愤世嫉俗,又玩世不恭;既悲观厌世,又故作旷达。于是在他们的散曲中,形成一种寓庄于谐,于俏皮中带几分凄苦,或悲愤中含几分自嘲的特殊格调。

这种特殊格调表现在散曲的内容上为咏史叹世的作品较多。 例:无名氏《朝天子·志感》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 总之,浪子风流、咏史叹世、隐逸放浪,都是潦倒文人情调在元散曲中的复奏与变奏。

二、元前期散曲创作 1.书会才人作家

①关汉卿 其散曲以描写男女恋情的最多。多以女子的口吻刻画其细微的内心活动。 代表作《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此曲浓墨重彩,层层晕染,表现了一种放荡不羁、倔强的性格,流露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语言泼辣,比喻形象生动。全曲把衬字运用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是作者形象的刻画--玩世不恭的浪子形象。

王和卿

大名(河北)人。与关汉卿相友善。为人滑稽佻达。代表作:《仙吕·醉中天

咏大蝴蝶。

《拨不断·大鱼》:

胜神鳌,卷风涛,脊背上轻负着蓬莱岛,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2.贫民及胥吏作家

①白朴

叹世归隐和描写男女恋情的作品。

代表作《渔父》【双调·沉醉东风】

旷达与悲愤交织在一起的叹世归隐。

喜春来·题情》:从来好事天生险,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欢。

描写一个冲破礼教拘束、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形象。感情炽烈,语言泼辣,像一首民歌。

② 马致远 作品内容:

A 写幽栖的生活和恬适的情趣。 B以世吊古。C描写自然景物和游子漂泊的生活。作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心情,但往往又渗透着消极厌世的思想,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这在前两类中表现的尤为严重,格调不算很高。但在艺术上,由于流畅自然,意境优美,语言凝练,特别是描写自然景物的作品,艺术造诣更高,前人称之为“曲状元”。

代表作:《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以惊人的语言表现力,描绘了一个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准确而委婉地刻画了游子漂泊的心境和悲秋怀乡的苦情,堪称一幅秋野夕照图。 28个字,12种意象组合,其特点:

A衰败

B色彩昏暗

C偏僻孤寂 D清新

E愁苦

12种意象巧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画面。其中,有远景、近景;有声音、色彩;有空中、地下。多层次的意象共同由一种孤寂哀愁的情感串连。虽然带有一些清新的画面,但仍然是为了烘托主人公孤寂的心境,从而构成一种强烈的气氛,概括出一种极度忧伤的感情。用名次表示动词的作用。全曲景中含情,情自景生,情景交融,隽永含蓄。前人称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人间词话》:“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秋思》【双调·夜行船】略。3.达官显宦作家

艺术风格:或精工雅丽,或质朴本色,而总体上则偏于典雅一路,俚俗的成分较少。 作家以卢挚、姚燧为代表。 作品略。

三、元后期散曲创作

创作特点:①散曲的题材内容不断开拓:举凡写景、言情、赠别、怀古、谈禅、咏物、赠答、抒怀等,几乎无所不涉,无所不能,其表现领域得到极大扩张,从而使诗坛呈现并确立了诗、词、曲鼎足而立的诗体格局。②思想情调方面,对现实强烈不满和激情喷发的作品大为减少,哀婉蕴籍的感伤情调渐渐成为散曲创作的主流。③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总体而言,元代后期散曲的创作风格,从以前的豪放为主转变为以清丽为主。张可久 字小山,生卒年不详。仕途失意,足迹遍及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有《苏堤渔唱》、《小山乐府》等散曲集。存小令855首,套数9篇,为元人专攻散曲并存世最多者。

代表作:《春晚次韵》【黄钟·人月圆】。

全曲以写景见长,景语又是情语,多与故实相关,倍能体现缠绵委婉的情味。

2.乔吉(1280?~1345),字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与小山齐名,有“曲中李杜”之誉。 代表作:《渔父词》 全曲酣写隐逸者乐于避世而又不甘寂寞的内心矛盾,于恬淡中透出豪俊不凡之气。同时把典故与俗语糅合在一起,典雅中有天籁,婉丽中有洒脱,充分显现了雅俗兼至的艺术特色。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累官至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著称。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代表作:《潼关怀古》【中吕·山坡羊】。

艺术特色:①突破了一般咏史诗词的窠臼。通过秦汉兴亡的慨叹,想到了人民的灾难,指出了历代兴亡的本质,揭示了阶级的对立。②景语、情语交融的写法,构成 了十分鲜明、雄浑的意境。③诗人的情绪是悲凉的,但因为写出了壮丽的景色,历代兴亡的本质,意境开阔,感情沉郁苍劲,因此,作品不给人以消极悲哀的印象。④语言朴素自然,具有散曲的本质。结尾两句明白如话。 4.睢景臣 代表作:《高祖还乡》【般涉调·哨遍】。此曲多人写过,睢景臣以孤篇压倒全元,一向被认为是元代最有价值的散曲之一。无论思想和艺术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只曲):刘邦未出场之前制造喜剧气氛。 第二部分(后三只曲):乡民眼中的仪仗队。 第三部分(最后四只曲):对刘邦的揭发: ①卑贱的身世。

②无赖的丑行。

主题:通过一个过去与刘邦有过瓜葛现在被迫来迎驾的乡民的见闻和感叹,辛辣地讽刺和嘲骂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流氓皇帝--刘邦。撕下了封建统治者神圣威严的假面具,表现了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轻蔑对立的阶级情绪。

艺术特点:①构思新奇,内容新颖。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体验的深度和想象力的丰富。作品的立意超出了一般文人的意料。②反复铺陈、欲抑故扬的手法(蓄势手法)。渲染了一个丑角登场的气氛,造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含神奇为腐朽。③情节由虚到实的写法,构成了作品前暗后明的特殊效果。④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成功的是“我”--农民的形象。对外形没有任何描绘,但形象却真实地站在读者面前:身份是普通农民,见闻有限,性格朴实、真率,风趣开朗,大胆泼辣。这个纯洁高尚表里如一的性格与貌似尊严而实际卑鄙、虚伪的皇帝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本身就是莫大的讽刺。 其次是刘三,作者几乎只用了一两只曲子抓住了他的几个细节,就活画出一个闲散无赖的形象。 此外,王乡老、赵忙郎等也仅用一两句话就刻画出那种得意洋洋、要强、做作、惊恐、尊敬、装模作样的小丑面孔。⑤作品用的是农民特有的质朴。明快、粗犷、热烈的语言。幽默生动,泼辣诙谐,同时也有一些精致的语言,很容易造成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第九章

元代诗文

一、元代诗文在内容上的特点:

1.很少看到对元代歌功颂德的作品,相反,往往在一些咏史、题画之类的作品里曲折地流露出对宋金王朝的怀念和同情。2.反映隐逸的作品较多。代表作家王勉,有《墨梅》诗传世。3.少数作品直接反映社会现实。撒都剌的《早发黄河纪事》直接反映人民的疾苦。

二、作家情况1.初期作家多属于宋金遗老,受元好问江湖派影响较深。2.中期以后,风气渐变,以唐人为宗,很少创作变化。3.末期诗风转而学习晚唐温软、浓艳、纤缛之体。散文沿着唐宋古文道路发展。总之,元代诗文无论宗唐、宗宋,大都走因袭模仿的道路,散文成就低于诗歌,但开创了明代拟唐的风气。 赵孟頫。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