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行政职能案例分析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22 15:03:5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行政案例分析

《行政案例分析》期末考查

考查题型:

简答+论述(5-6题)+案例分析(2-3题)

1、行政管理案例的概念:

行政管理案例是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实践中的具体事实进行记录、采集、编辑和加工整理所形成的一系列规范化和逻辑化的信息资料。

2、行政案例的基本特征:

目的性、真实性、客观性、完整性、开放性、可读性。

3、行政案例教学的特征:

(一) 以行政管理“实例”为基本的教学内容

(二) 以“分析”为其基本教学形式

(三) 对管理实践的一种“模拟化”的解读模式

(四) 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专业教学方法

4、一个完整的案例应包括的基本信息要素:

主体、时间、地点、事件、原因、过程(6W)

5、我国改革开放后几次较大的行政改革:

先后经历了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六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1982年:打破领导终身制

回头看1982年的改革,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 (2)1988年:提出转变政府职能

当1988年推动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我国改革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尽管由于后来复杂的原因,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但其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直到现在,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3)1992年:围绕市场经济展开

1993年的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如果说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到1992年终于“摸”到了这块“石头”,即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998年:国务院精简半数人员

第四次政府改革始于1998年。这次改革精简力度很大,改革前国务院有40个组成部委,结果减少了11个。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行政管理从具体的工业经济管理中淡出。除了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产业两个管理部门外,这次改革将其他直接管理工业的10个部委都撤消了。同时,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机构,提出公务人员要减一半,国务院当时3.4万人减了1.7万人。

(5)2003年: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即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6)2008年:“大部制”迈开步伐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第6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着眼于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在大部门体制改革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强调,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那么,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在哪里?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以行政体制为中心的政府改革,最重要的是实现政府自身的转型。这个转型应是两大任务:一是由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二是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到一个公共治理型政府。

6、我国未来政府的发展方向:

案例分析:

(一) 贫困县的“摆谱症”:(知识点:行政环境)(P29)

1、本材料反映的主要是什么公共行政现象?

答:本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某些地方政府违规使用公共财政,大搞所谓面子工程,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的行政现象。

2、“摆谱”这个概念在本材料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从行政环境的角度,探析案例所反映的这些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答:“摆谱”这个概念在本材料中的基本内涵是某些地方政府搞的面子工程,如办“万人歌咏赛”、修豪华政府楼、买高档小轿车、建高尔夫球场、修豪华广场等。

从行政环境角度讲,本案例所反映的系列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某些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违反了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原理。

(行政管理学原理认为:行政环境制约和影响行政管理系统及其活动,行政管理反作用于行政环境。其中经济力量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行政系统,必然要与该社会所处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经济力量还决定着行政系统可能获得的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决定着该系统可能的职能与组织规模。而行政管理的反作用体现在于公共行政系统采取一定的行政管理手段与措施对社会经济力量施加影响。)

在本案例材料中,作为贫困地区,作为行政主体的当地政府理应压缩行政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等经济力量达到适当水准,再进行行政职能、收入、支出等的扩展,但实际上他们却不顾经济力量的制约作用,打肿脸充胖子,把炫耀摆阔当作一种“时尚”,最后造成大量行政资源的浪费。(由此可以看出”摆谱症”的原由,首先在于制度 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缺乏规范,缺乏必要在监督;其次在于文化环境,如行政道德失范、行政风气不良)

3、在当前情况下,防治政府部门“摆谱”现象再次发生的基本举措可能有哪些? 答:当前情况下,防治政府部门“摆谱”现象再次发生的基本举措有以下几方面:

①政府要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大力整治官场浮夸风,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的政绩评估体制;二是完善干部任用体制,不能让那些靠吹吹拍拍的官员尝到甜头,否则后来者就会纷纷效仿;三是要加强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材料中盖豪华办公楼、建高尔夫球场等能够建立起来,行政监督系统的职能显然没有发挥到位。

②社会和广大公民也应加强参政意识,上述办“万人歌咏赛”、修豪华政府楼、买高档小轿车、建高尔夫球场、修豪华广场等公民和社会显然知情,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程序,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二) S市暂住证**(知识点:行政价值与目标)(P49)

1、本案例是一件什么样的公共行政事件?涉及了哪些行政主体?它们在本案例中的职责又各是什么?

答:本案例反映了S市对外来民工的暂住证管理。涉及市政府、劳动局、人事局、公安局等行政主体。其职责分别是执行国家宏观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人事行政、维护公共安全等。

2、从行政目标与利益价值相关理论角度,本案例主要说明了哪些问题?它们为何会发生?答:从行政目标与利益价值相关理论角度而言,本案例主要说明某些地方政府行政目标错位、一味追求政府部门自身利益,以至造成不良影响。

出现这种事件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某些政府部门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

(共利益是行政权力的主要价值取向,具体而言要求在行政权力的运作过程当中,首先是行政权力的出发点是要为公共利益考虑,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某个个人、集团或群体的利益,更不能谋取行政部门自身的利益;其次,行政权力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行政权力运作过程就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过程,行政权力主体与相对人的关系,从以往的“命令—服从”关系,变为“服务—受益”关系,政府为社会创办的公共设施、公共福利、公共安全、公共生活等公益事业,都是直接为公众服务的;第

三、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行政权力的行使依法进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因性别、种族、民族、体貌、财产、地位等而不同,行政权力应为公众提供公平的服务;第

四、行政权力活动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行政权力不仅要为公众做好服务,而且要让公众知道其服务情况。

本案例中S市对暂住证管理中出现的多种名目收费、多次变换办证方式、提高办证“门槛”等行为的出现,给外来流动人口造成极大不便,就是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忽视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一味追求自身利益;忽视政府的服务功能、权利运行过程中的公平原则和权力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一味追求政府命令的单向度执行所直接造成的。

3、运用行政学理论,谈谈你的看法与对策。

答:鉴于本案例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某些地方政府在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出现问 题造成的,因此主要的对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当地政府应该改变现有的管制型政府观念,建立服务型政府观念,加强自身政治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B、加强行政立法和严格执法,对政府部门的行政权责予以明确规范,对于违规使用行政权力的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此外,国家应尽早出台外来人口管理的具体办法,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合法化,切实保证政府对外来人口的服务管理有法可依;

C、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要政府各部门如S市政府、S市劳动局、人事局、公安局要加协调合作,对暂住证的管理,以及对整个暂住人口按照相关法律和制度进行必要的管理,并把重点转移到提高服务质量上来;二是上级政府及相关行政监督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的职能监督,杜绝滥用行政权力的滥用以及权钱交易的情况,本案例中照相馆代办暂住证的情况是要坚决制止的;三是社会自身,包括暂住人口在内要提高维权意识,通过合法程序,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提出质疑。

(三)内蒙T县政府“护污”事件之后(知识点:行政功能与职能)(P63)

1、本案例主要反映的是什么公共行政事件?

本案例主要反映的是内蒙T县政府行政职能错位,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了自身的公共管理职能,给人们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的公共行政事件。

2、根据案例材料,T县政府“护污”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从材料中来看,T县政府“护污”事件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从内因和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内因角度,首先,T县政府的行政职能发生了严重错位,发展经济是不错,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忽视了生态环境代价和老百姓的利益,就是放弃了应有的公共管理职能,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其次,T县政府行政职能的履行主要以行政方法为主,而不是采取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依法行政,在老百姓对企业排污提出异议时,当地政府竟然采取出动警察抓人这种极不明智的举措;最后,T县政府的行政职能履行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督,当地行政监督部门的职能基本上没有在材料中有体现。

从外因角度,有当地企业片面追求利益,破坏当地生态,以及历史原因,我国民主制度在某些地区发展滞后,公民参政能力受限等。

3、结合我国国情,谈谈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现实举措。

答、从我国目前实际国情出发,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现实举措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政府应改变管制型政府观念,树立服务型政府观念。在发展经济的具体过程当中,应当以间接、微观管理为主,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具体的执政理念上,主要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标准。

其次,政府应明确相应的权责制度,对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杜绝类似现象的再次发生。

最后,在具体措施上,政府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一是职能重心要发生转变,从片面追求GDP增长转变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来;二是职能方式也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到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的做法;三是职能关系的转变,有效改善政府与社会的职能关系,从过去“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转变。 此外,行政监督部门还需要加强行政监督职能的履行。

(四)浙江“强县扩权”改革进行中(知识点:政府间关系)(P78)

1、本案例中反映的主要是什么公共行政事件?

答:本案例主要反映的是省级行政机构的权力下放问题。

2、根据案例材料,浙江省“强县扩权”改革的动机是什么?主要推动因素与阻碍因素 是什么?

答:案例中浙江省“强县扩权”改革的动机主要是为了上下级的分工合作关系,增强地方和基层活力,调动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以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其主要推动因素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层推进,原有的政府内部关系已不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需要,材料中浙江如绍兴等经济发达地区行政环境已发生了很大转变,但是原有的行政审批制度却没能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至于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其主要阻碍因素还是来自原有体制因素的惯性影响,以及放权改革经验的不足,所以在具体改革过程中,仍然保持了必要的谨慎姿态。

3、结合政府间关系现状,分析浙江省相关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采取的巩固措施。

答:从我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来看,仍然是以中央集权为主,浙江省相关改革的发展趋势是 可以肯定的,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政府间关系也在不断改善,其指导原则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要改变过去中央和上级过度集权的问题,坚持中央和地方适度分权,做到权责相一致,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加强中央权威和宏观调控能力,防止地方割据,最终形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协调分工的合作关系。

由此可以预见,浙江省相关改革可能采取以下巩固措施:一是进一步努力扩大扩权事项;二是进一步明确上下级别的职能分工,并通过立法手段使其法制化;三是可能建立整套相应的权责追究制度,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联系我国政府改革实际,谈谈浙江省“强县扩权”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答:我国政府改革目前主要处于探索前行阶段,浙江省“强县扩权:改革的经验主要 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改革的前提条件比较成熟,浙江省是沿海发达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在政府改革尤其是政府间权力分配关系改革显得比较突出;其次,改革过程中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理性政策和循序渐进的改革节奏也是值得借鉴的,政府间的改革一方面要调动上级和下级政府两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保持适当的上级集权,避免地方割据,浙江省的改革不落后、不冒进,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改革逐步推向深入,是政府执政理性的体现;最后,浙江省的“强县扩权”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行政审批程序的简化、社会性投资项目以“登记制”取代“审批制”等,都为以后其它地区的改革提供了直接经验。

当然,浙江省的改革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如扩权的权限下放程度具体到哪里为止,扩权后的县级政府权限如何法制化、规范化等法制依据仍然不够完善等等,都是在后续的改革中需要继续探索的。

(五)浙江瑞安外来工自治尝试(知识点:政府与社会关系)(P87)

1、从公共行政学角度,本案例主要体现一种怎样的行政关系?这种关系在我国的现状如何?

体现了一种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理顺在我国刚刚起步,以往几乎社会的一切功能和事务矛盾集中在 政府肩上。市场经济体制则要求改变政府的管理范围,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切实实现政社分开,把过去属于政府的权力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行使。

2、C村外来人口协会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组织?它是如何成立起来的?为什么能够成立?它的成立,对于T镇派出所而言,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对于其他当事主体呢? 自治组织。成立原因:⑴政府摆脱派出所自身困境举措。⑵外来人口维权或服务需要。 对派出所来讲,缓解了管理压力,降低了行政成本。对其他当事人来讲,利益诉求得到满足。

3、从我国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谈谈瑞安市外来人口管理协会成立的意义及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意义较大,但也存在保障,如经费问题、行政单位挂靠问题。

补充:

(六)一个贫困县的十二个“县官”(知识点:行政组织与编制管理)(P106)

1、本案例所反映的是什么公共行政事件?其基本构成要件是什么?

反映了H县虚职过多,主体:县政府,客体:机关公务员,客观方面,副职过多,机构臃肿。

2、根据案例材料以及相关制度规定,H县政府副职职数是否过多?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及其可能影响又是什么?

肯定多

① “官经”“权力崇拜”致。②政治体制改革不彻底 。

影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推诿扯皮,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提升。

3、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当前政府副职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发展趋势。

副职虚职过多,副职设置缺乏严格的制度控制,领导班子职位数量要贯彻最低数量原则,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公 务员队伍这一直是行政体制改革追求的目标,副职过多,政府将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以规范,如现在有很多地方推广“一正二副”模式交叉任职。

(七)城管困局(知识点:行动执行的动力与阻力)(P151)

1、本案例主要反映一件什么公共行政事件?

反映了一起暴力抗法事件。

2、根据本案例提供的资料,你如何看待李京生的职业工作?在案例中,李的死亡事件能否避免?为什么?

行政执法要求执法机关为保证行政决策能够顺利实施,应该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说服教育等行政执法手 段。本案例,李京生的工作就是应用强制的行政执法法手段整治城市环境,李京生的很显然是能够避免的

3、结合我国国情,谈谈本案例的教训与启示。

启示: ①行政执法方法有待改善,单纯依靠强制性的惩戒是不够的。②城管思路应有改变,简单的显然不行,剥夺了很 多人的生存权“堵”可以转为“疏“,如卫生检查或开辟专门的地方。

(八)一个普通纳税人的公益诉讼(知识点:行政监控)(P169)

1、从行政环境与行政监督关系角度,本案例反应的是什么公共行政事件?

本案例反映了一名村主任身份的公民出于社会良知和纳税人意识,通过公益诉讼的手段进行行政监督的事件。

根据案例材料,老将所提起对c市财政局的这一诉讼是什么性质的诉讼?有无法定依据?他为什么要提起诉讼?

对于公益诉讼是什么,现在实务界和理论界内部和相互之间尚未达成共识。关于公益诉讼的定义,一种认为是 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活动。这种观点可以称为“救济对象广义说”。“广义说”中的另一 种观点认为所谓他人利益是指“不特定的他人利益” 。与广义说相对应,有人认为公益诉讼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权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 责任的活动。这种观点可以称为“救济对象狭义说”。 公益诉讼针对的行为损害的是社会公共利益,而没有直接损害原告的利益,因而与起诉人自己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诉讼。所谓“没有直接损害”一语,在这里要作狭义的解释,只是指没有“直接损害。当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最终是要损害个人的利益,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有天然的联系。

老蒋提起诉讼主要就是出于纳税人意识、公民意识,维护公共利益。

3、

2、

结合国情,分析本案例所涉及事件的发生背景和意义,尤其是分析对我国政府官员行为的可能影响。

事件发生背景:一是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往往缺乏监督,特别是领导;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主体特别是公民缺乏途径和动力对政府实施监督。

影响:规范其行政行为,敦促其依法行政;起到一种示范效应;

(补充:公民的监督指公民作为监督的主体,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对行政管理实行监督的活动。这是公民民主权利的表现,是在民主基础上实现公民权利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公民监督是社会监督中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监督。

公民对行政管理实行监督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主要有:通过信访对行政管理活动实行监督;通过人民代表向行政管理机构提出批评、建议对行政管理活动实行监督;通过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对行政管理活动实行监督;向有关机关 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实行监督。

在官本位的行政文化环境中,公民缺乏公民意识、纳税人意识,同时也没有途径参与决策、监督政府及其人员,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本位观念、纳税人意识、公民社会的崛起,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公民在行政监督中扮演着越来越 重要的角色。)

(九)吉林省试水政府雇员制(知识点:人事行政)(P229)

1、本案例主要反映的是什么公共行政事件?

政府雇员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项长期实践经验。本案例反映的是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试行这项西方舶来 的用人制度。

2、就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而言,吉林省政府雇员制有什么特色?有何利弊?

特色:\"政府雇员\"被定义为法律、管理、金融、贸易、外语、信息、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关键的 制度安排包括: (1)不赋予行政权力; (2)相对高薪(年薪是公务员的两倍至十几倍不等)(3)短期聘用(一般 1-3 年) ,签约管理; (4)不占行政人员编制。

利:政府高薪招募雇员,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有利于解决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有利于通过\"鲶鱼效应\"激发公务 员队伍的活力;有利于改善公务员队伍人才结构。

弊:首先,\"政府雇员制\"的条件对真正的优秀人才没有吸引力。没有行政权力,短期雇员关系,只是薪酬较高,这样的条件,对于有工作经验的、能够真正在政府部门中发挥作用的热门专业高层次人才而言,并没有多少吸引力。 雇员一定要在一个部门、在掌握行政权力的管理者支配下工作。雇员薪酬大大高于部门成员,高于管理者,如果没有健全的机制保障,这位雇员很难得到部门成员的协作与配合,甚至难以得到部门负责人真实的支持。短期雇佣关 系,不可能产生追求长期绩效的行为。而政府的工作,往往需要在长期的坚持中才能够实现绩效目标。政府雇员在雇佣过程中工作困难和压力并存,难以开展工作,而且职业生涯没有发展空间。 其次,政府解决\"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的责任不应该落到雇员肩上。在政府里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专业技术\"问题, 能够\"复杂\"到公务员解决不了的程度而需要借用雇员的力量。即使有\"复杂\"问题,完全可以交给政府研究部门、国家科 研机构、公立高等学校解决,还可以外包给市场中的专业咨询公司。如果说一定要在内部解决,那也应该由公务员而不是雇员来执行。因为既然是\"专业技术\"问题,又是\"复杂\"的问题,那一定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政府\"重要\"的问题, 需要可靠性和保密性,应该交给有级别的公务员处理,而不是交给临时雇员。 第三,雇员制对改变公务员工作的现状没有作用。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专家已经证明,\"雇员\"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不可能发生所谓的\"鲶鱼效应\"。\"雇员\"只是临时人员,要在公务员的管理下工作。\"雇员\"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劳动关系以 及职业发展路线与公务员完全不同。这意味者这两种\"鱼\"根本不在一个\"桶里\",\"鲶鱼\"怎么可能追逐\"沙丁鱼\",而保持\" 沙丁鱼\"的活力呢?改变公务员工作的现状,应该从创新和完善公务员招聘选拔制度、绩效评价制度、晋升发展制度、薪酬福利制度以及培训开发制度着手。 最后,\"政府雇员制\"增加行政管理成本。用数倍于公务员的工资去雇用一名\"雇员\",会增加财政成本。同时,在政 府公务员管理之外,又增加另一种完全不同于公务员的管理制度,无疑会增加管理方面的成本。政府人事部门工作繁忙,缺乏对雇员的管理经验,很可能在管理中引起纠纷甚至诉讼。

3、结合我国公务员制度发展趋势,谈谈吉林省政府雇员制改革的经验启示?

经验启示:政府雇员制是对公务员制度的有效补充,但是还有改进的空间。一是要明确雇员编制。根据实际的经验启示: 经验启示 工作情况, 从公务员岗位中特别规划出 10%~20%的雇员岗位。对雇员的需求要有事前的评估和计划, 而不是心血来潮, 临时决定。 二是要把雇员岗位定位为\"保姆\"性质。雇员在政府的工作中应该发挥辅助作用。部门的工作绩效和长期发展,应该 依赖于公务员,而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雇员\"保姆\"身上。 三是要建立健全政府雇员管理制度。要对雇员的激励与制约机制、职业生涯发展做出安排,注意避免雇员易出现的短期行为。 四是要严密防止少数公务员利用招募雇员机会营私舞弊。 五是要高度注意少数人利用雇员身份介入政府工作,获取违规或非法收益。

(十)S镇公车改革试行(知识点:机关行政)(P278)

1、本案例所反映的是一件什么公共行政事件?

本案例反映的是各地方政府通过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公车改革的公共行政事件。此项改革的目的在于取消公务用车,用发放交通费用的方式节约财政用于公车的开支,减少公车腐败。

2、西湖区基层政府公车改革的动因主要有哪些?

改革动因:(1)公车私用、公车浪费惊人、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过大等现象使得公车到了不改 不行的地步 (2)制度推动:1998 年 9 月,国家体改委按照国务院的指示,制定了《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3、该次改革有无值得推广的经验?是否存在一些问题?

该次改革采用“取消公车,代以补贴”的方式,有“一刀切”之嫌,并且缺乏可持续性,改革阻力也很大,如司机等人员的分流问题。因此不具有推广性。

4、结合我国国情及国内外有关经验,谈谈我国政府公车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关资料则显示:外国政府公务用车只许用于公务,设有用车登记卡,出车时间,油耗、公里数等定期上报主管部门。公务用车公私分明。一般官员办理公务时,可用公车,上下班单位给予适当补贴,公务用 车限制外出范围,外地出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我国政府公车管理逐步社会化、货币化是大势所趋:具体可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1) 高度重视公务用车管理,通过法令予以推行 (2) 严格控制专车配备,尽量减少公车数量(3) 加强公车管理,规定严密而具体,如严格控制购置公车,限制购置专车的金额、型号或马力;区 分公车种类;对公务用车使用特殊牌照;严格控制公车调派,制定公务用车公里数计划额度等制度(4) 加强公车使用的监督管理 (5) 实行交通补贴,鼓励、帮助公务人员购买汽车

推荐第2篇:行政案例分析

从管理角度思考:

1、《行政案例分析》课的任务、环节、方法是什么?

2、反思该课程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3、提出建议和改进。

反思内容:环境、过程、方法、目标。

任务

1、知识目标

使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行政机关是怎样对行政事务进行实践管理的,尤其在具体的实践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具体的案例背景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尤其对现实行政事件的行政分析方法和内容,培养和提高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现实行政问题的能力。

环节

本课程的实践性极强,应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实践环节。学习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主要是:

(1)独立思考: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后,发给每个学员,并给予一定时间由学员独立完成分析的准备工作。在这段时间内,学员要认真阅读案例,仔细研究每一个细小的情节。在阅读的基础上,学员要独立地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或结论,准备好课堂讨论的发言提纲。

(2)课堂讨论:在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由学员围绕行政案例中案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发表各自的看法,并阐述自己的理由。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员各抒己见,互相揭示矛盾,向别人提出挑战,以便引起争论。通过争论,个人在吸收其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点。课堂讨论时,还要安排专人做记录。课堂讨论以口头发言为主,书面发言为辅。

(3)角色扮演:任课教师可根据行政管理案例的情节,适当指定学员扮演一定角色。每一个学员都应当自觉地进入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案例情节中,扮演好主要角色。

(4)小组讨论: 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供的案例或作业进行分析、讨论,完成小组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方法

存在的问题

教学安排方面开设《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课时偏少一般只有32学时难亦组织系统的行政案例教学;3课程教学直接运用的参考教材寥寥无几仅有的教材 汇编的很多行政案例内容陈旧不合时宜授课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编写行政案例仅靠授课教师个别人的力量选择和组织的行政案例的质量很难尽如人意。

教师方面《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对授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具备和提升需要授课教师主动地去探求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如:行政案例的选择和编写需要教师深入研究行政案例的相关理论;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由于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出 了新的要求教师既要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又要有效的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和调控课堂讨论的气氛;行政案例的深入剖析需要教师既要准确天文解行政案例中所隐含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要有访耨的实践经验等。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具备有待时日不可跑是一鲰而就的。学生方面《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教学的实施是亦学生为主体强调的是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长 期亦来养成的依赖教师、死记硬背、照搬书本的习惯使得他们难亦适应要求勤于思维的行政案例教学方式亦致行政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常出现“冷场”讷于言辞不能较好地表达观点、听取他人意见等等使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体现。

环境、过程、方法、目标。

行政案例教学是一项比传统教学方法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又有其本身的特殊要求。因此,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

首先应做好理论准备。课程教学应对案例分析法的概念、行政案例的特征、类型与功能、行政案例的教学与分析做详细的说明,令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另外,行政案例分析教学的基础是行政管理理论,因此在实施案例分析之前要进行必要的行政管理理论准备。这样安排,有利于学员用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分析、理解实际问题和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的深度。理论准备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员的具体情况,或繁或简,既可采取讲座的形式,也可以规定书目让学员自学。

第二,结合行政管理的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案例教学为主,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课程教师切忌子说自唱,应采取课堂讨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每一个案例讨论结束后,应由教师进行实时的总结。主要任务是归纳、评析学员中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意见,对讨论的情况作出评价,同时就讨论中的各种代表性意见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作出分析。

对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提出了一下要求。一是,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案例,搜寻典型的行政案例;学生要认真预习案例,主动思考案例所体现的行政知识,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准备主旨发言和撰写分析报告。二是,能够凌驾于多学科知识之上,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善于用多种分析方法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和原理,运用到案例分析和案例讲解中来,让学生深入理解案例所体现的知识和意义。三是,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案例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主动性,突出案例的内容拟真性和鲜明的教学要求,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讨论热情。 第一,选用典型的案例,将强课堂讲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行政案例分析课一般是结合案例来分析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让学生学习认知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所以选用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例如,要想使学生了解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就要选用与人事行政管理最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更加有针对性的了解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环节和工作原则。另外,在案例选择是要体现时效性。应为政府的管理活动是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体现了环境对行政管理的要求。

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有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较为复杂的知识结构。如果单纯的讲理论,会使学生乏味,注意力分散,长期下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在案例教学中,针对行政机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发问,思考和释疑,使学生进入角色,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描述行政活动的情景,以提高学生分析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提高学生对行政活动的适应性和敏锐性。通过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可以把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场景化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可以了解各种行政管理活动的背景及原因,进而评价其管理活动的效率,也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尽快适应行政管理活动,增强与政府打交道的技能。 最后,有助于促进形成管理的科学化和水平的提高。行政管理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行政管理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和更新。行政管理案例把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实反映出来,将行政管理建立在更为准确的现实基础上,可避免政府在制定政策中犯主观臆断的错误。另外,政府机构和高校教学研究部门共同开发行政案例,有助于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一个交接点,及时运用新理论、新方法于管理实践中;另一方面高校教学研究机构也可以因此为行政改革献计献策,推动行政管理发展的步伐。

行政管理案例的特征和教学要求

第一,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行政管理案例除具有案例的一般特征,即高度的拟真性和鲜明的教学目标外,还具有独特的特征。

一是,公共性、公务性。行政管理案例描述的都是政府的管理活动,体现行政管理的公共性和公务性。二是,范围广、包容量大、综合性强。因为政府的管理活动范围很大,包括各种各样的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多种社会活动。三是,体现行政学院里。几乎每个行政管理案例,都可以重点的体现某一个行政学的一般原理和它在政府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四是,无统一的分析模式。对分析方法可以使多种形式,多个侧面。

第二,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羁绊要求。以上特征,对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提出了一下要求。一是,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案例,搜寻典型的行政案例;学生要认真预习案例,主动思考案例所体现的行政知识,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准备主旨发言和撰写分析报告。二是,能够凌驾于多学科知识之上,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善于用多种分析方法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和原理,运用到案例分析和案例讲解中来,让学生深入理解案例所体现的知识和意义。三是,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案例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主动性,突出案例的内容拟真性和鲜明的教学要求,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讨论热情。 提高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第一,选用典型的案例,将强课堂讲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行政广利案例分析课一般是结合案例来分析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让学生学习认知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所以选用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例如,要想使学生了解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就要选用与人事行政管理最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更加有针对性的了解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环节和工作原则。另外,在案例选择是要体现时效性。应为政府的管理活动是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体现了环境对行政管理的要求。

第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案例分析课的基本要求就是在高度的拟真性和鲜明的教学目的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选用声像结合的案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赋予动漫色彩的课件,辅之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短片来烘托课堂气氛,可大大提高课堂的直观性,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受启发。例如,在讲述行政法治、行政监督等相关内容的时候,用一两个警示短片或真实的反腐力作来表现,要比只讲文字案例更能让学生深刻记忆和理解。

第三,采用讨论、辩论、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行政管理案例的公共性,需要对其惊醒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主题讨论,在讨论中确立观点。有时还可以组织班级辩论,按学生所持的不同观点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确定几个主发言人和副发言人,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启发和相互驳斥。另外,还可以针对情节比较丰富的案例,让学生模拟案例的情境,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把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团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开展调查研究,搜集信息,组织案例。然后在课堂上学生将案例结合书本原理进行讲解,教师加以辅助和补充,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第四,强化教师与学生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既要根据不同的案例类型选择不同的讨论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充分导演好案例教学中的集体讨论和辩论,引导和控制好课堂讨论的方向,并作适当的穿插和总结,以活跃课堂讨论气氛;最后还要对案例进行总结,对一些代表性的看法进行评述,表扬鼓励一些新观点,提出自己看法,完善案例的教学分析。二是,学生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反复阅读、理解、消化案例内容,并根据行政管理学的一般原理,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在主动聆听其他同学发言和教师对案例讨论进行的总结后,对照自己的思路和分析,找出差距,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

第五,运用多样化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热爱行政管理科学,增强对政府管理活动的认可。一是,运用专题分析法。针对某一个专题或几个专题,从一个角度或某一层面切入进行深层次分析。同时,结合书本原理,点对点的寻找案例,梳理出专题内容,进而深刻、细致、详尽的提出自己的见解。二是,运用综合分析法。对行政管理案例中的主干问题和辅导部分进行系统、完整、全面的分析,甚至包括背景资料的引入和同类其他案例的比较,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从而使案例分析既有整体效果又细致入微,深刻透彻。三是,运用讨论分析法。虚拟某个行政行政管理活动的集体情节,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成为案例的当事人,在案例的重演过程中发现问题,充分讨论,逐步分析,活学活用。

推荐第3篇:行政案例分析

行政案例分析 题目1 《郑州馒头办》案例中的“馒头办”属于什么类别的机构?非常设机构 题目2 结合《郑州馒头办》案例和行政机构设置的相关原理,你认为“馒头办”是否应该设立? 不应该设立 题目3 《郑州馒头办》案例中,“馒头办”真实的职责或作用是? 罚款, 收取办证费, 获得指定面粉供应商的利润 题目4 《所长儿子15岁开始领空饷》案例中,调查发现Y县河道管理所竟有10人未成年就上班,这暴露了该县编制管理存在什么问题?

编制管理工作无人认真负责, 编制管理缺乏基本的资料审查程序, 编制管理人员严重渎职 题目5 《所长儿子15岁开始领空饷》案例中,2008年该所的编制从18人调到81人,而2013年实有在编人员是69人。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编制弹性过大,有随意性, 扩编没有实际依据, 监督缺位, 公共权力被滥用

题目1 《为何选用老唐担任副市长》案例中,从老唐担任E市副市长的过程来看,这属于哪种行政领导产生方式?选任制 题目2 《为何选用老唐担任副市长》案例中,洪部长和丁书记提议选用老唐为副市长体现了领导者用人的什么原则?唯才是举, 知人善任, 用人所长, 敢用比自己强的人 题目3 结合《年轻副市长的烦恼》案例和行政领导相关知识原理分析,行政首长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决策, 用人 题目4 结合《年轻副市长的烦恼》案例,把李辉副市长日程安排表的几项事情按照“必须亲力亲为的事”和“不必要亲力亲为的事”两类进行分类,你认为副市长必须亲力亲为的事应该是:

参加市长办公会议, 在市委听取全市上月工业生产情况的汇报, 批阅文件 题目5 《27岁副县长被免职》案例中,你认为徐某被快速提拔过程中有哪些违反了我国干部任免与选拔程序?

未通过选举成为副县长之前,已经进入县政府党组成员之列, 连续破格提拔, 缺乏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缺乏任职公示程序 题目1 《听证会怎么成了“走过场”?》案例中,按照行政决策体制相关理论,听证会应归类于哪一决策系统?公民磋商和参与系统 题目2 《三峡工程论证》案例主要反映了决策中的什么问题?方案论证的科学化问题 题目3 《三峡工程论证》案例中,三峡工程论证小组作为专家咨询系统,其主要作用是 科学研究, 拟定方案, 方案论证 题目4 《D镇计生政策执行失误》案例中,某镇在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犯了哪些错误? 高额罚款, 没收财产, 砸房子, 抓走超生的小孩 题目5 《D镇计生政策执行失误》案例中,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原因是。

没有做好宣传教育, 没有完善的配套措施 题目1 《深圳拟整顿“文山会海”》案例中,你觉得政府“文山会海”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行政事务的推行对文件、会议的过度依赖

题目2 《佛山人大督办妇女儿童医院搬迁》案例中,人大、政协的监督分别属于行政监督中的哪一类的监督?法制监督和社会监督

题目3 结合《深圳拟整顿“文山会海”》案例,你认为应如何为“文山会海”瘦身?

简化文件、控制篇幅与数量, 会议简洁化, 办公自动化

题目4 结合《G市地税局建16层豪华办公楼》案例,针对“违规兴建豪华办公楼”此类现象屡禁不止,你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严控立项审批环节, 严查“擦边球”项目, 严惩违建负责人

题目5 《佛山人大督办妇女儿童医院搬迁》案例中,在佛山市妇女儿童医院的新址建设上,佛山市人大、政协起到了哪些作用?调研, 列入督办项目, 提议案推动执行

题目1 《H市钓鱼执法事件》案例中,H市“钓鱼执法”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执法者受利益驱动, 执法者执法素质低 题目2 结合《H市钓鱼执法事件》案例,你认为钓鱼执法有哪些社会危害?

损害政府公信力, 打击做好人好事的公德底线 题目3 《H市钓鱼执法事件》案例中,行政钓鱼执法的直接动力源是什么?

交通执法大队的罚款经济指标, “钩子”们的月收入 题目4 《红头文件抗衡判决书》案例中,你认为导致红头文件对抗法律判决的根源是什么?

利益驱动, 法律意识差 题目5 《“省直管县”改革》案例中,进行“省直管县”改革探索,主要是针对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什么问题而提出的?

机构层级过多造成行政系统规模过大, 行政成本过高, 管理效率比较低 题目1 《郑州馒头办》案例中的“馒头办”属于什么类别的机构?非常设机构 题目2 《听证会怎么成了“走过场”?》案例中,按照行政决策体制相关理论,听证会应归类于哪一决策系统? 公民磋商和参与系统 题目3 《所长儿子15岁开始领空饷》案例中,调查发现Y县河道管理所竟有10人未成年就上班,这暴露了该县编制管理存在什么问题?

编制管理工作无人认真负责, 编制管理缺乏基本的资料审查程序, 编制管理人员严重渎职

题目4 《为何选用老唐担任副市长》案例中,洪部长和丁书记提议选用老唐为副市长体现了领导者用人的什么原则?

唯才是举, 知人善任, 用人所长, 敢用比自己强的人 题目5 《27岁副县长被免职》案例中,你认为徐某被快速提拔过程中有哪些违反了我国干部任免与选拔程序?

未通过选举成为副县长之前,已经进入县政府党组成员之列, 连续破格提拔, 缺乏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缺乏任职公示程序

题目6 《三峡工程论证》案例中,三峡工程论证小组作为专家咨询系统,其主要作用是

科学研究, 拟定方案, 方案论证 题目7 《D镇计生政策执行失误》案例中,某镇在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犯了哪些错误?

高额罚款, 没收财产, 砸房子, 抓走超生的小孩 题目8 结合《H市钓鱼执法事件》案例,你认为钓鱼执法有哪些社会危害?

损害政府公信力, 打击做好人好事的公德底线 题目9 《“省直管县”改革》案例中,进行“省直管县”改革探索,主要是针对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什么问题而提出的?

机构层级过多造成行政系统规模过大, 行政成本过高, 管理效率比较低

推荐第4篇:行政职能

政府职能求变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此,和谐社会的原则成为我国政策制定的主脉络,无论是“中部崛起”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政策决定,无不贯穿这一原则。2005年,医疗改革的成败问题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如何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如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等,也都成为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切实问题。

近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行“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主题研讨会,就和谐社会的政府职能等问题,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主席韩启德、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丁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中央汇金控股公司总经理谢平、社会保障基金会副理事长高西庆、人民大学劳动学院副院长郑功成、清华大学中国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国家民政部救灾司司长王振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小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SAP中国副总裁栗树和等嘉宾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主持。作为“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主办方之一,会后本报又邀请相关嘉宾参与,对论坛进行了重新整理。是为“21世纪北京论坛”第73期。

缓解看病贵、看病难

《21世纪》:2005年,关于医疗卫生改革的成败争论引起各界的关注和参与,诸位对医疗改革有何建设性意见?如何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韩启德: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我国发展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看病贵、看病难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这一年多来,我经过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改进我国现有医疗卫生的一些想法:

第一,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国家大,人口多,资金少,基础差,又处在转型时期,因此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这个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不适宜把老百姓的期望值提得太高。我建议,现在不要提“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还是提“逐步缓解看病贵、看病难”好一点,以免到时候实现不了引起更大的意见。

第二,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强调继续贯彻1997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1998年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2000年八部委颁布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精神》。新的《改革措施》要注意和这些文件相衔接,现在碰到的问题在这些文件里面已经提到,而且方向基本也都是正确的,改革从1990年代就开始了,只是没有找到好的突破口。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这三方面的改革是相互影响、相互牵连的,必须统筹兼顾、同步展开,如果其中一个方面或一个方面的某个环节的改革单头突进的话,受其他方面的牵制,改革是不会成功的。医疗卫生改革就难在这个地方。

第三,在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推广工作当中,一定要鼓励创新,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由农民群众自己决定,采取合理的筹款、支付机制和管理模式。不同的地方,由于原来医疗基础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推广要好一点。另外,既然合作医疗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互助形式,所以还是要强调农民在合作医疗上的自治,让他们自己来管理。同时要看到,新兴农村合作医疗并不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全部,根本的还是要花大力气来改善农村医疗服务的基础条件,建立与完善专门的农村卫生工作者培养和培训体系,对贫困人群实施医疗救助,以及完善农村药物供应系统等等。

第四,政府在城市医疗卫生体系当中的首要任务是制订科学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当前的重点应该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而社区卫生服务能不能得到迅速的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准确定位:一是要使社区医疗逐渐成为基本医疗保险的守门人;二是社区医疗要把防病和健康教育作为重要任务,由此形成与其它医疗机构不同的分工,这样才能得到发展。目前,可以把所有的城市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转换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且规定三级医院在技术、人员等方面扶助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

第五,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广覆盖、低水平的医保政策,要尽一切力量迅速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大多数的城镇居民里面。与此同时,要完善制度和具体的标准,把医保坚决控制在基本医疗保障的水平上。

第六,要着力改革医药生产和流通体制,切实采取措施,降低药价,当前可以重点采取下列五条措施:

一、规定主要药品,特别是医保目录药品的参考价格和最高售价,严格限制价格主管部门的单独定价项目,利用国际公约降低进口药品的销售价格。

二、严格新药审批制度,坚决拒批仅仅改头换面的冒牌新药,要建立新药审批的外部监督机制。

三、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引进现代物流概念,推行药品集中配送。

四、医院的药品收支要单独列支,完全公开透明。

五、完善有关法制,严厉打击行贿受贿、医生开方提成等不法行为。

第七,卫生事业是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必须遏制当前公立医院的过度收费行为。当前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有三分之二发生在医院,控制医院费用的过快增长,就等于控制住了医疗费用增长的一个闸口。同时,也可以推动医院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这能为医保改革和医药改革创造好的条件。所以我建议,要对公立医院实行医疗费用的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按病种收费的政策。

第八,要真正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政府要保证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补偿,改变重城市、轻农村,重硬件、轻软件,重高层、轻基层的状况。现在要迫切解决的是基层的三大问题,一是基层编制,二是人员素质的提高,三是日常运转经费。

第九,要完善医疗救助体系,继续增加经费投入,并且确定医疗救助的标准、程序、付费机制。

第十,建议成立国务院卫生工作委员会,以及相应的卫生工作办公室,以领导与协调各有关政府部门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建立卫生工作的问责制度。当前希望政府进一步确定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总体方针和思路,中长期目标实施的步骤,以及在近期内采取的措施,尽快把这些告诉干部、群众,并且加强宣传工作,以避免以讹传讹、人心浮动和社会不安。

栗树和:关于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体制的改革,这个在我看来很简单,就像交通一样,有钱的人坐出租车,没钱的人坐公车。

第二个问题是信息的问题。

一、医疗卫生的信息问题是最大的。由于信息没有集成,我们的资源浪费非常严重。事实上,很多医院可以共享统一的图书资源、统一的实验室、统一的人事资源管理等等,甚至是跨地区的资源品牌也可以实现,但这需要高级的信息系统。

二是信息的不对称。医生知道的病人不知道,医生写的字根本认不得,如果整个中国医院卫生系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解决,道德风险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第三个是生活方式和营养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有这么一个结论,就是各国人民的健康和寿命,60%以上的因素是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取决于医疗卫生条件,医疗卫生条件的贡献仅仅是8%。

汪丁丁:首先,市场机制在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环境与资源三大领域的运行,比在其他领域里的运行更容易失灵。这三大领域的体制安排是所谓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情,所以,我们应当从宪法的层面讨论诸如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体制方面的制度安排。其次,中国社会的每一类具体问题都比经济学和通常“公共卫生经济学”描述的要复杂得多。例如,现在遇到了普遍的“食品安全”问题,其严重程度堪称是一场“生存危机”,它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严重的制度失范和道德失范的后果,它的无限制的蔓延,最终总会迫使每一个人回到“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状态中。在公共卫生领域之外,我们在基础教育和环境资源领域里也见到类似的生存危机。这样的现象,在稳态社会里很难见到。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般性的统计数据也难以涵盖这样的现象。第三,在公共卫生方面,我们有一项术语,叫做“流行病学转移”(epidemeological transition)。我们知道,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会发生所谓“人口学转移”——即特定人口的毛出生率和毛死亡率都从非常高的水平下降到比较低的水平,但是毛出生率的下降滞后于毛死亡率的下降,于是有所谓“人口爆炸”现象。在公共卫生方面,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人口的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改变,例如,伴随毛死亡率的下降,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从白喉、天花、疟疾、肺痨等贫困性疾病逐渐转移到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癌症和基因缺陷等“高龄疾病”和“个性化疾病”。疾病的社会经济学特征从“贫困类型”向着“富裕类型”的转移,被称为“流行病学转移”。中国社会处处表现出它的转型期复杂性,在流行病学转移过程中,中国同时兼有贫困类型和富裕类型。这就要求我们在讨论公共卫生制度安排时,要强调“兼顾”,更需要防止“偏激”。所谓“和谐社会”,其实质就是兼顾。但是,我们怎样引入一套能够兼顾各方面利益的制度安排呢?这就回到上述的第一项陈述:必须建立更广泛的对话机制,并且主要是在“立宪”层面上的对话机制。所谓“立宪”对话,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关于每一个人在社会转型期的基本权利达成某种共识的过程。

王振耀:我曾参与医疗救助制度的具体制定,我想提醒大家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大成本,即环境污染,现在大江、大河都受到了污染,全球温度也在升高。

第二是发展的差距。现在是重城市轻农村,轻到什么地步呢?去年我们把全国的孤儿排查了一遍,城乡共57.3万,农村的20多万孤儿没有得到制度性救助,只发放一点救灾款,这是因为在制度安排上存在缺陷。

第三是,有很多企业在拖欠农民工工资。一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怎么样推动企业创新、技术创新?

社会保障困局待解

《21世纪》:除了医疗,在公共服务领域,社保也面临困境,从资金缺口的解决到下一步的改革推进都值得深入探讨,诸位如何分析?

高西庆:应重视完善全国性的、储备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去年下半年至今,各个层面对于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程度都在不断增加,尤其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这非常好,但在过去的半年多,全国的社会保障机制的被关注程度大大降低了,而这一机制与国家城镇企业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没有直接的联系。从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各个文件中,每一次都反复强调要用国有资产作为筹集资金,来充实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中国在社会保障储备这方面还是比较领先的。发达国家虽然也有这样的机制,但绝大部分都是过去三五年建立起来的。现在对全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的关注不够。如果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社保基金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而导致的养老金缺口需求。

解决全民性的社保问题需要跳出部门之间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所需要的资金数量巨大,根据不同机构的估算缺口从2万亿到10万亿不等。上届政府决定用国有资产来补这一缺口,但是到今天基本上一分钱还没划过来,这是因为部门之间的争议。从根本上讲,把这个问题放在部门之间争论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不是部门之间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全民的问题,是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放在一个更高层次解决。

应认识到解决全国性社保问题的迫切性。不管用什么方式,社保资金的缺口是实际存在的,必须解决。

从实际数字来讲,截止到2005年12月底,我国城镇社会保障机制覆盖1.73亿人,其中有4400万人是退休职工,也就是3个在职职工养一个退休职工。从全国整体的数字来看,大概是五六个人养一个人。但这一比例很快就会提高,可能很快就是一两个人养一个人,到那个时候应该怎么解决?要负担这个包袱的,可能就是在座的各位或者是你们子孙。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所有的人都会自食恶果。

我们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在非常努力地处置分配公共资源,而对于公共服务考虑得不够。刚才讲的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是当期的、直观的,养老当期也在发生,但是人还比较少。我们现在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是在使矛盾后移。很多人认为经济发展这么快,到时候拿钱补上就可以了。问题是你拿的钱是哪儿的钱?我们空账运行的钱是在1997年“部分积累制”的机制形成以后所积累起来的,1.73亿人都把工资里的11个百分点放进去,现在积累到八九千亿了,但这笔钱已经发给退休人员了。

上届政府在后期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了,要想办法弥补上。第一个试点在辽宁。辽宁11个百分点中由企业负担的三个百分点被抹掉了,就变成只由个人负担的8%了,但全国其他省市还是11%。过了一年多,宣布辽宁试点成功,开始扩展到吉林、黑龙江,不但将企业负担的三个百分点抹掉,而个人负担的比例也降到了5%。前几天又出了文件,扩大到八个省、市、自治区,进一步将个人负担的比例降到3%,争取在2007年提到4%。这种积累规模怎么能够呢?

因此现在争议很大。劳动社会保障部说,中国替代率太高,达90%多,肯定难以为继。可是另一面,实际工厂退休职工,说我们的替代率太低了,从来没有到过60%,根据我们一些部门的计算,现在大概是50%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原因在于实际收入和工资单上的收入不一样,这种情况下从11个百分点降到3个百分点,现在一共十一个省降下来,我们的部分积累能够在整个机制里面起到的劳动保障作用和意义就可想而知了。

政府是一个负责的政府,是一个希望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所以一定要尽快地把解决这些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缓和社会两极分化最有效的两个杠杆是财税和社保,用别的方式调节会非常困难。

易纲:对高西庆讲的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的观点我完全同意,现在国家必须在高层次做一个决策。

我提供两个思路,第一个思路是要区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中央政府应该保障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低标准,大约是20%替代率,相当于每人每月200元人民币,这实际上是向穷省倾斜。假定说一个月200块钱,这200块钱在贵州要比在上海管用得多。地方政府如连此下限都不能保障,中央政府必须保障这个下限。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则主要是地方(省级)政府的责任。

第二个思路就是关于名义账户,实际上它具有全积累的优点,同时可以解决中国出现的问题。从中国的人口情况和高储蓄率来看,目前定价100%全积累有可能遭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实现全积累社保(即做实个人帐户)需要一个过程,应该有一个全积累比例的参数,刚开始的时候全积累的参数会很低,但是5年后,这一参数会提高,到2025年老年高峰到来的时候,全积累的比率会比较大,到那时中国社会的储蓄率会比较低。这样使得社保中全积累所占比率同中国人口结构、储蓄率和社会其他方面相配套。

郑功成:仅从经济因素来讨论社会保障问题是不完整的。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都是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政治选择过程。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关注经济因素比关注社会因素要多得多;对社会方面的问题关注不够,在政策选择方面就可能失之偏颇。

我始终认为,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公平、正义、共享”,这六个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核心价值追求。离开了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就难以维护,分配正义、社会正义也很难得到保证,更无法真正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如救济低收入阶层的社会保障底线得不到保证,各种福利事业总是发展滞后,弱势群体就不可能参与分享发展成果。对一个国家而言,要实现健康、文明与可持续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替代。

我们国家社会保障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障不足,责任不清,法制滞后,现行制度的有效性不高,但又再经不起拖泥带水的反复折腾了,因此,需要迅速决断,尽快发展。唯有如此,当前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才能得到缓解乃至解决,整个社会才能真正跨入我们所期待的健康、文明、协调、持续发展之路。

我还想特别强调的是,必须改变只注意到福利水平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问题,还应当要看到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能总是以经济发展落后来作为不搞社会保障的理由,这一理由并不充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和福利太低对经济社会健康、文明、持续发展的重大负面影响。还应当充分评估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如财政部门一年拿160亿出来救济低收入阶层,并不等于单纯的支出,而是马上会变成160亿的消费,消费又直接拉动着生产,生产发展则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进而增加国民的收入,等等,这才是真正的良性发展。

政府职能应转向公共服务

《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央财政资金充裕,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提上日程,该如何推进这种转变并实现和谐社会的构想?

易纲:中国经济在过去超过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在全世界表现最好。同时,我们的经济也有一些值得警惕的特点:经济波动幅度比较大;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谷与行政力量密切相关,并且要用行政的力量加以调控;经济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对环境的破坏非常大;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滞后等。上述缺点和政府的职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今天我要重点强调政府职能的转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的重点应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当时95%以上的生产资料和几乎所有经济组织都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各级政府直接抓好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各个经济工作环节。这是完全正确的。

我要强调的是,今天提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1978年提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内涵上有很大的不同。经过27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首先,1978年绝大部分经济总量掌握在国有和集体经济手里,而现在国有经济才占1/3。其次,分配关系那时候基本上是大锅饭、平均主义,现在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第三,就业的责任也不一样了:1978年党和国家担负了所有成员的工作和社会责任,而目前我们就业的大部分都是由非公经济提供的。最后,价格机制不一样:当时是国家控制价格,现在是市场控制资源为主。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求政府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搞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在市场经济下,是千千万万的家庭和企业为发展负责,他们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27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思想上我们一定要在“为谁生产,谁来配置资源”上转过这个弯来,这点完成得并不是很好。观察各级政府的行为,你会发现有分管经济的副书记,有分管经济的行政市长,然后党政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有许多同志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光抓项目,抓经济建设,尤其是抓工业项目(因为工业项目有税收),最后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得很快,而社会和卫生成了短腿。

新的形势下,政府职能主要不是招商引资或寻找项目,而是提供社会产品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掌握着土地的批租权、税收权、卫生检查、公检法、卫生治安等等。相对政府这些公权而言,企业和家庭的产权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相当脆弱的。所以在新的形势下,一定要把政府的职能转移到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上,地方政府的职能应当从直接抓经济项目转移到执法、监管、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最近成都和杭州在打擂台,竞争哪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我觉得如果政府不是比GDP,而是比这个,那么他们的政府职能真正调过来了:如果这个地方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那么它一定是自然环境好、基础设施好、社会治安好、教育质量好、公共秩序好、文化氛围好、公共服务好,所有这些,都是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

谢平: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如果“和谐社会”是可操作的,那就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义和明确的指标体系可以衡量和比较。指标体系当中哪些是可计量的,哪些是不可计量的,哪些是地区指标,哪些是全国性指标,都要有可操作性的指引。只有把“和谐社会”真正变成一个可操作的东西,它才不会仅仅保留在书面上和文件当中。

第二,达到和谐社会的主要方式是市场而非政府。我认为市场机制、市场手段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是能够达到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只有少部分是需要政府给予提供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不能因为要建立和谐社会,就加大很多政府的功能。达到我们期望中和谐状况的国家,大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所以坚持市场经济这个主要途径,应该非常明确。

第三,主要的经济政策还是要理顺市场机制。政府主要还是起理顺市场机制、保护产权的作用,然后才是提供必要的服务。

李稻葵:我认为在转型时期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可能有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理顺市场机制。很多部门、很多地方是双轨制的,有一部分产品实际上不是公共产品;而转轨时期政府的职能就是要理顺市场机制,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卫生领域,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市场很难建立,政府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借鉴国外的经验,把信息不对称问题逐步减少,逐步建立市场并为高端的人口服务。

第二件事情,要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以医疗卫生为例,很多三级医院可以转换成社区医院,这种方式提供公共医疗产品,可以更好地宣传预防疾病和预防传染病。这种传统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我们的政府投入肯定应该加大;而某种程度上讲社会保障体制也是这类公共产品。

第三大功能尤其重要,那就是意识形态上的建设。社会和谐不和谐,很大程度上讲是主观的一个评价:社会上的人满意不满意这个主观评价,和社会公平不公平、社会发展水平并没有百分之百的硬性联系。比如印度的人均生活水平比我们低30%以上,文盲人口占40%,贫困人口30%,不平等情况比中国严重得多,但印度社会总的来说是非常和谐的。他们的犯罪率在世界60多个国家中倒数第

一、谋杀率处于中位,远远低于相应发展水平的国家。

夏斌:关于公共服务问题,核心是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我侧重从资金角度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第一,现在解决社保问题、解决卫生体系问题、解决教育问题,不光有社会层面上的意义,还有经济上的必要性。即扩大内需,增加中国经济持久高速增长的动力,必须帮助广大百姓卸下不敢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包袱,必须解决看病难、上学难、下岗后无保障等基本的民生问题。因此政府要加快转换职能。省长、市长要解决当地的社会安全、稳定问题,更要专注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中央政府除了一些国家战略、军事、国防的事,不应该太专注于具体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地方政府要把精力、财力转向关注民生问题。

第二,我们现在外汇储备已达8000多亿美元,和1980年代几十亿外汇储备相比,财政收入3万多亿元,总体经济实力明显提高,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轻易放过。

第三,就是决策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面提到的外汇资源和国有资产存量的调整资源,能不能让福于民、藏富于民?能不能把政府手中的资金划转于社保、医疗、教育的缺口?我认为,只要坚持共产党的宗旨,许多经济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第四,政府要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支出,就需要重新认识财政赤字。国际标准认为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否则会有危机。我认为适度的财政赤字,有利于刺激内需,也有利于减轻汇率压力。美国有效地利用了赤字政策是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必须看到,现在我们谈财政赤字和1980年代谈财政赤字不一样。当时财政、央行是穿“连裆裤”,财政赤字即向央行透支,财政赤字即货币发行,引起高通货膨胀。现《中央银行法》公布后,财政赤字发债券融资,是向社会融资,无非是货币供应存量中的一部分不用于企业需求,而是转为政府需求而已。相同的赤字,不同的机制。当然我反对用财政搞一般的项目建设,应该重点解决公共服务的问题。也反对不讲时机,不讲经济周期特点利用赤字政策,应该密切配合经济周期的变化和财政收入状况,择机而行。

刘小玄:把我们的改革粗略分类的话,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个是市场化的改革,还有一个是公共领域的改革。市场化的改革比较成功,当市场已经达到了一种竞争状态时,可以有一个相互制约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可以通过市场制约机制来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公共领域方面的改革是不成功的。公共领域是提供公共品、公共服务的,公共部门的目标不是企业利益最大化,而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机制的相互制约,否则就会偏离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的轨道。在目前的机制下,公共服务部门往往是以实现自身部门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又没有一种制约公共部门自身利益扩张的有效机制,结果,这就必然造成对弱势群体利益的侵犯,因为后者无法对前者形成某种制约力。

要有一个制度设计使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部门的自我利益目标能够被约束,这需要进行科学的指标体系的系统设计。在科学的制度设计基础上,对于公共产品和服务部门进行必要的考核、问责与制约。在目前的条件下,建立在较广泛民意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可以成为一种执行监督和制约的机构。

还有就是市场的边界如何划分的问题。哪一块应当是公共领域,哪一块应当是市场?在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划分特别难。划分这个边界大体上有一些原则,就是要把握好一些必要的底线。社会保障就是一个底线,老百姓基本生活、基本医疗等最低的社会保障需要公共部门来提供。另外一个底线就是要符合帕累托改进原则的标准。任何改革都应当比原先状况有所改善,不至使一些人情况变得比原先更糟,至少保持在原先的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要纳入法制化轨道

《21世纪》:宏观调控成为近两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该如何更好地实现调控目标从而为整体改革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易纲:我简要概括一下改善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是市场配置资源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以行政权力为依托配置资源比例不断下降的过程。全中国人民从市场配置资源和改革开放中得到实惠,但是一旦遇到关键问题,我们总是不相信市场调节资源的能力。

市场配置资源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合理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认识从1984年开始,从农村到城市,从生活资料到生产资料,从消费领域到生产领域,从流通环节到生产环节,步步推进。从更深的层次看,这是从对交易的保护深入到了对各类产权的保护。这个认识是一点一点深化的,往前走的每一步都非常不容易。当然,国家要保留适当的宏观调控权,这点是没有争议的。

“宏观调控”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针对市场经济而言,成熟的市场经济则更多用的是“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是在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外还包括国家计划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经济从来持谨慎态度,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到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许多学派对政府调控经济都持怀疑态度。凯恩斯的经济学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从凯恩斯的角度来看,短期内价格是有黏性的,所以政府要干预。经济学还从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的存在不能够达到最优来解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但是科斯定理仍然认为,只要产权界定清楚,通过自由交易也能达到最优。

宏观经济政策首要的特点是总量性。货币政策是一个总量政策,通过利率、汇率、货币供给影响总量来影响总需求。财政政策通过税收、赤字、盈余来影响总量,也产生一些结构性的影响。我们总量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非常丰富。大比例的结构调整,比如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等等,宏观调控是可以发挥作用的;涉及到产业和行业的结构调整,那就要谨慎;如果是对企业或者投资项目的投资调整,那就要更加小心。制定企业准入标准、环保标准、质量标准,严格执法,对违法的企业和项目严格依法处置,这些是市场监管的功能,并不属于宏观调控范围。

结构调整的代表作就是产业政策,然而多数研究者认为,以政府选择产业或者给予企业优惠政策为特征的产业政策总体来讲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它有悖于公平竞争的原则,而且政府很难选择什么是对的。当然,政府支持基础研究,通过国防支持民族工业、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都是对的,但是并不属于宏观调控的范畴。我所说的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应该通过市场的力量来进行,而体制性的障碍主要应通过改革来解决。

其次,宏观经济政策应当着眼于短期。长期情况下宏观经济的政府干预必要性和合理性就消失了,应当相信市场有长期自我调节的能力。

宏观经济政策要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中国经济的高成长性和高波动性相伴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权制度不完善和在此基础上的行政干预。要解决这种高波动、高浪费的增长模式,必须要推动产权制度的改革,转变政府的职能并改善宏观经济政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中国自己的规律,但也符合一般规律。从以上分析来看,宏观经济政策应更注重总量问题和短期问题。体制的问题要靠改革来解决,结构调整的问题应该主要由市场机制完成;好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的优化,而不是试图用行政手段直接解决结构的问题。以上这些争论和分歧可以归结到一句话,“你是不是相信市场经济?你相信到什么程度?”

宋国青:易纲刚才讲到的宏观调控里边发挥市场功能,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这块虽然有很多问题,实践结果还是不错的。宏观调控是有一点滞后,但拖后两三个月,也能够在有限的手段里面把宏观调控做得很好,应该说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从去年的情况看,在宏观调控方面放开市场调节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

从内需这块来说,从宏观部门总体来说进步不小。现在碰到越来越多的是外需方面的问题,这一块是用汇率慢慢爬的办法来解决。所谓“打热钱”暂时看来好像有一些成果。为了防止热钱进来套利将利率压低了,压到后来会产生什么结果?国内的利率一直很低,最后中国的利率比美国低。这几年,把利率降低以后,投资报酬率很高,但用什么来保证贷款?只好过几年宏观调控再来一波。

推荐第5篇:直线职能制案例分析

案例

以乐百氏为例

乐百氏创立于1989年,在广东中山市小榄镇,何伯权等五个年轻人租用“乐百氏”商标开始创业。据乐百氏一位高层人员介绍,创业伊始,何伯权等与公司的每个员工都保持一种很深的交情,甚至同住同吃同玩,大家都感觉得到,乐百氏就是一个大家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公司的凝聚力很强。这时采用直线职能制这种架构模式,使乐百氏在创业初期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

12年间,五位创始人不但使乐百氏从一个投资不足百万的乡镇小企业发展成中国饮料工业龙头企业,而且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品牌培育成中国驰名商标。

然而,随着乐百氏的壮大,原来的组织结构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此时,再按前面那位高层人士的话说,何伯权不可能再与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同吃同住,原来的领导方式发生了变化,起不到原有的作用。何伯权有些迷茫了。

特别自2000年3月与法国最大的食品饮料集团达能签订合作协议,并由达能控股后,直线职能制的弊端更加暴露无疑。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分公司都喜欢把精力放在水和乳酸奶这些好卖的产品上,其他如茶饮料那些不太成熟的产品就没人下功夫,这对新产品成熟非常不利。更糟糕的是,由于生产部门只对质量和成本负责,销售部门只对销售额和费用负责,各部门都不承担利润责任,其结果就变成了整个集团只有何伯权一个人对利润负责。

近几年来,乐百氏的销售额直线下降,有着50

年国际运作经验的达能 肯定不愿看到这种局面,因此,寻求变化势在必行,其中组织架构的改革就是为适应新形势的举措之一。

1.乐百氏的早期组织结构为什么是有效的,而后来却不适应了?

2.结合本案例,谈谈乐百氏组织结构变化的历程。

3.组织结构与人的心理与行为有关系吗?为什么?

4.结合本案例讨论各种组织结构的适用性及特点?是否存在一种完美无缺的组织结构?

5.你从组织机构改革的实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乐百氏的早期组织结构为什么是有效的,而后来却不适应了?

答:早期的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是绝大多数刚成型的企业的首选,之所以在早

期有效,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将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效传递到企业基层,作为高层管理者也能够有效的监管。当企业的发展目标正确,高层决策无误的情况下,企业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原来事必躬亲的高层管理者就必须抽身出来,把时间注重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与战略决策。而这正是乐百氏的早期组织结构是有效的,而后来却不适应了的真实原因。

2.结合本案例,谈谈乐百氏组织结构变化的历程。答:从1989年创业到2001年8月,乐百氏一直都采取的直线职能制,按产、供、销分成几大部门,再由全国各分公司负责销售;从2001年8月到2002年3月,实施了产品事业部制,这在乐百氏历史上虽然实施的时间很短,但为现在实施区域事业部制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组织结构变革中的平稳过渡。

3.组织结构与人的心理与行为有关系吗?为什么? 答:组织结构与人的心理与行为有关系。原因在于:组织结构确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确定直接决定了人们在工作中对与他人关系的处理心理与处理方式。组织结构也决定了人在组织系统的位置和定位,而这种位置和定位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自我的定位,包括责任的定位、利益的定位以及工作权限和方法的定位。

4.结合本案例讨论各种组织结构的适用性及特点?是否存在一种完美无缺的组织结构?

答:案例可以看出来前期使用的直线制,后面事业部制.(产品和区域事业部)

直线职能制,以职衔制为基础,在行政领导下,相应的职能,在这种直线制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参谋机会.

而事业部以某个产品地区或顾客和依据,将相关的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结合成相对一个独立的组织形式.主要表现在公司领导下面设置各多个事业部,各事业部有独立性产品和市场.在市场上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实行独立核算,属于分权式的.管理结构.,事业部制在管理组织中属于 M型组织结构,也就是多单位的企业.它的特点按照企业的产出将业务的活动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经营管理部门及事业部,这样的部门按纵向的关系上,按照集中政策,分算经营的原则,促进高层领导与事业部之间的关系.在横向关系方面.各事业部均为利润中心.实行独立核算

推荐第6篇:行政案例分析材料

官员素质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官员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包括构成官员的各种内在因素,如文化、思想、政治、道德等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而成的本质能力;二是官员社会属性的本质,即官员个体与各种群体之间发生的联系,具体表现在官员是否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否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是否做到了忠诚、廉洁、务实、高效、守法、守纪。国家形建构对官员素质的要求在信息社会,政府官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鉴于此,一名合格的官员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首先,官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所行使的公权力。从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到梁启超“有益于群者为善,无益于群者为恶”的论断,再到今天政府官员“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都是对公权力清醒认识的体现。然而正如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如果政府官员对公权力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敬畏,权力就有可能异化为“作恶”的凶器,进而妨害、损害和伤害普通公众的合法权利。我们前面谈到某些官员“我是干部我怕谁”的居高临下的姿态,说到底就是官员对公权力的一种愚昧认识。

其次,官员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在衡量干部优劣的“德、能、勤、绩”四大标准中,道德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项。有道德的人做官的出发点,应该是借助政府这个平台来解决社会矛盾,改善公共福利,而不是借公权谋私利。道德只是无形的标尺,唯有道德高尚的官员才能克制自己的各种欲望,以最大的努力造福于民。

再次,官员需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博学多识是提高官员领导能力及执政水平的基础和保障,文化素质决定官员的战略眼光、胆略和魄力,决定他们是否能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进行领导和管理工作。此外,高雅的情操有助于官员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正确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脱离庸俗和浅薄,形成自身的人格魅力。仅靠权力树立起来的威信是不长久的,而人格魅力树立起来的威信却可以永恒。

最后,官员需具备较强的媒介素养。我国政府官员对媒体往往表现出防范、消极和被动的态度,不懂得运用现代的方式善待媒体和运用媒体。各级政府官员需要充分认识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尊重新闻规律,重视与媒体的关系,通过有效的媒体公关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一方面增加对大众传媒的认识,学会以批判的意识对待媒介信息;另一方面,要掌握与媒介交往的技巧,学会主动运用传播规律来与媒体互动,在躲开媒体的明枪暗箭的同时借助媒体宣传自己的主张;当然,较强的话语表达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官员必不可少的素质。

腐败多发生在“八小时之外”,如果没人举报纪检部门很难发现。因此用GPS监控,随时抽查干部行踪,虽然有打击面过大之嫌,但作为对干部有效监管措施的探索不妨一试。首先,干部很难说假话。其次,监督部门再难言鞭长莫及,无法监督。对于监督不力的指责,监督部门常常列举若干理由证明自己鞭长莫及,比如不能跟踪人家、人手有限等等。现在,有了GPS辅助,如果还是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干部,恐怕难以交差。这实际上也是对监督部门工作是否到位的有效监督。第三,限制虽严,但未侵犯隐私。其延伸监督触角、加强监督力度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涉嫌变相福利。尽管是以监督官员的名义,但用纳税人的钱为干部的手机和话费埋单,仍难逃权力自肥之嫌。同时,实施效果欠佳。手机没电、进水坏掉、信号不好,成为官员有意无意抵制GPS定位的借口,这无疑使得监管效果大打折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将科技手段引入工作和管理中必须事先统筹考虑,否则很可能牵一发动全身,造成与法律、道德等领域的冲突,引发争议和质疑。再者,科技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先进的技术手段,都有“见招拆招”的破解之策。“选择性监督”难逃“人治”诘问。

之所以有这么多作假者连廉租房都盯上了,究其根本,有两点:

一、目前廉租房制度安排留下了诸多让人可以套利的空间。

二、更关键的是,在作假的预期收益很大的同时,作假成本却很低。如果不建立有效的作假惩罚机制,将毫无意义,还会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大力增加对住房保障申请者的作假惩罚力度,发现一个重罚一个,决不手软。 但要解决作假的问题,光靠惩罚机制还远远不够,这只能治标不治本。

核查系统实质是用行政管制的办法来解决经济利益分配的问题,那么核查系统的权力本身就可能带来寻租和腐败解决申请者作假的根本出路在于尽量消除保障资源的套利空间。首先要大力提高廉租房中的实物配租比例,多方筹集廉租房源,包括政府直接出面或组建法人实体或政企合作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其次,租赁补贴的发放与补贴对象的住房水平核查结合。【原因】

1、政府缺位:疏于监管或者说监管不力,主观的不作为使审查流于形式;公示渠道不畅:惩罚机制不够严厉

2、个别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开绿灯。无权的,市场化;有权的,福利化

3、部门间信息的割裂

4、诚信的缺失,社会道德的滑坡

【措施】有限的公共资源,保障最需要的低收入家庭,关键是做好制度设计和操作,贯彻公平原则

1.所有的环节和程序都应该公开、透明,在资格审查中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保障普通民众与公职人员均享有相等的机会。突出公示的有效性,地方政府部门和媒体在加大公示力度的同时,应增加信息透明度

2.在公平的制度基础上建立一个科学的积分制度3.审核不能走过程。杜绝不符合规定的申请人进入保障房分配领域,这就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完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增强审核准确性、公开性和对审核权的监督。为从根本上防范监守自盗行为,应当为保障房的审核,分配建立防火墙,由第三方机构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核,增强审核把关的公平性。4.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5.建立严厉的问责制,严肃处理骗购人员和相关的责任人6.以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代替经济适用房。

相对而言,我国的监督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然而,为什么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百姓对政府,尤其是政府官员越来越不信任呢?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首先,要着实抓好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落实,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纳入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深入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执行法规制度的自觉性;其次,要完善保障机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执纪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加强内部管理,增强落实法规制度的有效性,实现行政监督的法制化、规范化;再次,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不执行制度甚至破坏制度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最后,强化社会监督,尤其强化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公民或社会组织表达一种针对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的批评性言论的活动,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机制的一种形式。只有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政府工作人员才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政府才能更好地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也才能保证行政机关的清正廉洁。

有效实施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把握以下几点:一要从上到下建立岗位责任制,定职能、定岗位、定责任、定人员;二要把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实施与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结合起来;三是在组织内部建立监督和约束工作机制。同时行政首长也应自觉接受各个方面的监督;四是应当建立并实行一套相关的具体工作制度。 从周余武“落马”中,我们应该认识到①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嘉禾县政府和执政者大步走上前台,完全站在开发商的一边,与被拆迁群众形成了对立面,而不是处于中立和协调者的角色,这是典型的政府职能越位和错位。②要将依法执政落实。③以人为本不能仅看经济建设结果。嘉禾拆迁事件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没有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实现大多数群众利益与保护少数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④发展是“硬道理”,但不能用“硬手段”。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注重发展手段,不能依靠政府的行政强制力野蛮推进。

群体性事件原因:直接原因

一、社会不满群体存在。

二、群众缺乏表达渠道。

三、政府管理能力应对能力不足。

四、群体性心理因素诱导。

五、基层不作为。“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深层原因: 1)社会贫

富差距拉大。 2)职工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3)领导干部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疾苦,使小矛盾酿成大矛盾。 4)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 5)社会管理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

群众性事件特征:1数量增多 规模扩大2 涉及的部门行业多 主体成分多元化3 城乡群体性事件的指向对象不同 维权内容不同4表现方式激烈 内部矛盾逐渐对抗化5组织程度高 经济矛盾趋向政治化6 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处置难度加大【特点】组织性 仿效性 破坏性 反复性 突发性 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解决对策:1把事情解决在萌芽状态,政府与企业不要贪得无厌,虽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前提还是要为人民服务,政府要转变行动方向,他们不要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要以促进和谐社会为大前提。2依靠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3加强农村基层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4充分发挥基层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促进农村稳定5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6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做到发现事态迅速制止。7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办事、文明办案、取信于民。8加强侦控工作,严格区分事件性质、分类处置。

如何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一、健全行政决策体制:

1、决策中枢系统观念民主化,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强化决策者的民主意识,做到民主决策。

2、决策咨询系统应以民主的群体智能为基础。首先明确调研部门的职能作用,其次成立顾问机构,确保专家的咨询与论证这一环节。

3、行政决策信息系统要为决策核心系统和咨询系统提供有关决策问题、决策目标详实的信息资料,必须依据众多的信息源独立民主地进行工作。

二、提高行政决策者的整体素质:首先,除了提高决策中枢系统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外,更重要是提高决策能力素质。其次,要实现决策中枢性统人员群体结构的优化。

三、不断创新现代化的决策方式,完善我国的行政决策程序:在行政决策中将科学的行政决策程序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同时改进我国现行的行政决策方式、方法和手段。

四、建立健全民主、开放、有效的行政决策监督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决策监督机制。其次要规范行政决策领导者的行政决策权利和责任。最后完善考核办法,推行行政决策失误的责任制,即责任问责制。

问责制的建设:1.明确行政责任具体来说,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具体权限和责任。2.强化异体问责机制其一,加强权力机关问责。在中国加强人大的问责功能是异体问责一个最为关键的突破口,当务之急是要把各级人大对于政府和政府工作的监督问责权力细化、具体化和强化。其二,加强司法机关问责。司法机关是一种重要的问责主体,它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刚性问责。其三,加强新闻媒体问责。通过加强新闻立法以法律形式,为新闻媒体问责提供可操作性的程序和法律保障,使新闻工作者能更好地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其四,加强社会公众问责。确立公民的行政问责主体地位,以法的形式加以确定和保护,必须健全公民行政问责的程序。

3.构建完善的行政问责法律体系首先是制定《行政问责法》。行政问责制适用的法规、条例比较多,散见于各种政策文件中。 其次是修改完善某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再次是严格执行法律规定。4.培育新型行政问责文化首先要以正确的理念引导新型行政问责文化。当前的行政问责文化建设首在问责理念建设。要利用“善治”理念引导问责文化建设。其次要以深入的教育塑造新型行政问责文化。5.健全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一要拓展政府绩效评估主体范围。要从多元主体的角度对政府官员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民主考评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二要规范政府绩效评估程序三要确定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推进、激励和监督作用,科学确定政府绩效指标体系,并按照绩效指标的要求和内容进行问责。

(三)政府监管失责原因:

1、政府官员自身的素质,敬业观念,道德素质、法律观念等低下。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真正的为公众的利益考虑。(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

2、监管部门过多权责不明确,

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办事效率低下。

3、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谋求自身或本单位的利益,对于国家法律、政策落实遵守过于形式化,往往监守自盗,对于监管部门人员属于管理和监督,以及违法之后的处理成本低下。

4、国家关于对监管部门制定的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让政府官员有寻租的机会。也因相关法律制定的不完善或者透明度不强使得监管部门无法全面监管。

5、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网络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公共物品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1.公共产品评估或评价上的困难。要合理确定社会对某一类公共物品需求的数量、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机构的规模以及对机构的评估是很困难的。保障房和用电都是关系民生的公共物品,由于我国的人口过多的现状政府在提供需求量上很难进行评估。 2.政府机构垄断了公共产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机制。电荒的根源是市场化不彻底。不仅供电没有竞争,连发电的竞争都没有产生。竞价上网能提高发电企业积极性,促使其降低管理成本的模式。 3.政府部门缺乏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激励机制。出现电荒一方面是需求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电力部门为了自身利益谋取暴利不愿发电,忽视了公共物品的根本是为了社会大众的利益。 4.在间接民主制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情况下,由于信息的不完备、不对称,缺乏有力的监督。深圳保障房争议就是政府缺位:疏于监管或者说监管不力,主观的不作为使审查流于形式;公示渠道不畅:惩罚机制不够严厉,个别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开绿灯。无权的,市场化;有权的,福利化。

推荐第7篇:行政相对人案例分析

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之反思

——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服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某分局行政处罚案

【案件事由】

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服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某分局行政处罚,提出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了行政处罚决定。

【基本案情】

原告北京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登记住所地为北京市平谷区某镇某村,2002年该公司将公司住所地迁至北京市海淀区。2007年3月,被告以原告擅自变更公司登记事项为由,向其作出《责令改正通知书》,限其30日内改正。原告并未按期改正,被告认为原告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属于擅自改变公司登记事项的行为,拟对原告作出行政处罚,在作出处罚前,被告告知原告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原告向被告提交了书面陈述意见,但被告执法人员以该陈述与案件无关当场未接受。2007年10月,被告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向原告送达。原告不服,提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了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原告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案件焦点】

1.本案的焦点在于行政机关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

但在执法中未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该处罚是否有效?

2.是否对于相对人的任何陈述意见都需接受并进行复核?

【裁判要旨】

根据法院审查,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七条第二款第

(三)项之规定,判决确认被告所作行政处罚无效。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

【法理分析】

一、裁判依据及案例评析

法院认为,原告自2002年10月起,未在登记住所地从事经营且未经核准变更登记的情况下擅自迁址,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六之规定,应当受到处罚。被告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但是被告在执法中应该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

二、第四十一条之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前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若行政机关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本案中,被告在庭审中承认原告在收到被告的行政处罚告知书后即向被告提交了书面陈述意见,被告承认当场以该陈述与本案无关为由未接收,在被告提供的档案材料中亦没有对原告书面陈述意见进行复核的证据,且在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亦未表达对原意见采纳与否的意见,此行为即为拒绝接受原告陈述、申辩,属重大程序违法,故被告所作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不成立。

程序正义原则要求做出对其不利的决定时应允许对方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加以充分考

虑。《行政处罚法》以立法形式对该原则加以肯定,该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该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据此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前必须履行告知和复核程序,告知程序保证了被处罚人的知情权,复核程序则保证了被处罚人的参与权。告知程序和复核程序虽然同等重要,若从实际影响行政处罚结果的角度讲,复核程序对被处罚人更有意义。告知程序只是被处罚人参与行政处罚程序的前提,而通过复核程序,行政机关对被处罚人陈述、申辩理由充分加以考虑,可能改变行政处罚的结果,从而有利于被处罚人。若从自我监督的角度看,复核程序对行政机关更有意义,通过复核程序,行政机关可以掌握调查过程中尚未掌握的事实、证据,有助于更全面考虑案情,防止错误行政处罚的作出。实践中,从行政机关提供的案卷材料看,行政机关基本上能够履行告知程序,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告知相对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给相对人陈述申辩的机会,但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常表现为若相对人有陈述、申辩的则记录在卷,或者从行政处罚的结果上减少一些拟作出行政处罚的幅度,鲜有反映行政机关对相对人陈述、申辩内容认真进行复核的材料。由此可以看出,行政机关偏重于告知程序的履行,而忽视对被处罚人陈述、申辩意见复核现象的存在,行政机关应该对履行复核程序引起足够的重视,应清楚地认识到复核程序与告知程序同是行政处罚中保障被处罚人权利的重要程序,充分听取被处罚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并非仅仅是“听取”,而是当被处罚人提出的陈述、申辩意见中存在需要复核的理由、事实或者证据时,行政机关应通过谈话,向有关机关调查等方式进行复核,且将复核结论告知被处罚人并说明理由,或者在行政处罚决定中载明复核的情况,否则,行政机关将构成程序违法,在行政诉讼中将面临败诉的法律后果。如本案中,被告案卷材料中没有对原告陈述意见提出的事实进行复核的材料,法院最终认定被告拒绝听取原告陈述、申辩,确认其行政处罚决定无效。在本案中,原告某房地产公司在提出申辩意见后,被告工作人员未经复核即以其申辩与本案无关为由而拒绝接受。出现这一状况,可能有如下原因:一是多数被处罚人亦“重实体,轻程序”,在通常情况下,更看重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对行政处罚程序比较忽视;二是被处罚人确有违法事实存在,多数案件中被处罚人不进行陈述、申辩或者只进行简单的恳请减轻处罚的陈述、申辩,不提供相应的证据,使行政机关无需复核成为一种常态;三是目前相关立法中没有关于如何履行复核程序的具体规定。

二、行政相对人行政程序参与权的内容

行政程序参与权是指行政相对人为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参与到行政程序过程中, 就涉及到的事实和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主张,从而影响行政主体作出有利于自己行政决定的一种权利.在法律制度中, 实体法总是通过相应的程序法律制度而实施的, 实体性权利义务也总是通过程序性权利义务而得到落实的。行政相对方通过一定的方式、步骤、手续去实现和保障某个实体结果, 这就需要法律程序给行政相对方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赋予相对方相应的程序权利,从而实现程序的价值。

(一) 行政相对人程序参与权的界定

在涉及国家行政管理的问题上,从各国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实践来看,行政相对人参与的程序主要是行政程序和救济程序。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做出涉及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决定过程,是形成行政决定的“事前程序”,大体上又可分为行政立法程序和具体的行政处理程序。救济程序是对违法行政决定造成损害予以的补救过程,为"事后程序",主要包括行政申诉程序、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 就是行政相对人在上述两类程序中所享有的权利。

行政程序参与权是指行政相对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参与到行政过程中, 就涉及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公开阐明自己的主张, 从而影响行政主体做出有利于自己权益的行政决定的程序性权利, 这是最具代表意义的公法权利。行政程序的运行必须有公民的参与。参与权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组织在行政管理中分享的对公共权力的控制力,这种控制力不仅有利于行政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对行政主体权利的控制,也有利于行政执法过程中个人或组织权益的保障和实现。通过参与, 公民有机会主张自己的权利, 并在行政参与权的行使中实现自己作为权利所有者的利益。通过对行政权运行的参与,公民可以随时随地以国家主人公的姿态和精神关注、监督、控制行政权的运行,从而使行政主体做出的决定建立在较为公正的基础之上,有力防止行政权的滥用。

( 二) 行政相对人参与权的权利基础

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来自英国普通法上的自然公正原则。自然公正原则包括两个最基本的程序规则:其一,任何人不应是涉及自己案件的法官; 其二, 任何人都不能在不给予公平的审判机会之前受到惩罚。在美国,它表现为正当法律程序,在行政法意义上是指要求一切权利的行使剥夺私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时,必须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当事人具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参与权是在行政法领域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保障。虽然在行政法研究中有许多学者论证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 却极少有人主张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平等性,因为法治的基本要求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法理学角度而言, 不对等性也是人们对行政法律关系的误读, 不对等性仅仅是行政法所调整的行政关系的实然状态。而行政法所追求建立的行政法律关系是对等的、平等的,平等和对等必然是法律上的平等和对等,而非现实社会的平等和对等。行政程序法确立和保障的公民程序性权利就是行政法上平等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参与权。参与权的行使不仅充分体现了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平等的程序主体地位,而且改变了行政行为单方意志性,使最终的行政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可见, 参与权不仅表明了行政相对人的程序主体地位,而且也表达了其对行政行为的实体决定地位。

从另外一个层面而言, 参与权也是行政相对人享有的受平等对待权利的必然要求。受平等对待的权利是指行政相对人个体在行政活动中应当受到行政主体的平等对待的权利。行政相对人是以个体身份与行政主体发生关系的,而行政相对人个体之间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地位。在同一行政法律关系中有可能涉及利益冲突的双方行政相对人,这两方行政相对人基于公民之间的平等权利而平等地参与到行政程序中, 从而要求作为执法者的行政主体给予平等的参与权,平等地适用法律。

如果社会期望一个法律程序能够有效地促进实体权利的实现, 能够有效地制约程序主

持者权力行使的恣意, 能够促进和保障程序的公平和个人在程序活动中的尊严,那么,个人作为程序的参与就应当具有相应的程序参与权利。这些程序参与权力至少应包括: 行政相对人的了解权;相对人提出申请的权利;被告知的权利;法规和规章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的评论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质证及辩论权;程序抵抗权以及陈述的权利。

【现状反思】

参与权作为一种权利形态在行政活动过程中具有自身的价值,这种价值表现为多方面。其中之一即是以参与权为起点形成程序性权利体系,对行政权力进行了控制。这是符合现代民主政治要求的,它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精神。同时,这种制约方式最能符合行政相对人的心理特征。然而,纵观我国已有的行政程序规范,对行政相对人参与权的规定及保护存在诸多弊端,具体表现为:

1.宪政精神贫乏。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规定主要体现于个别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中。其中,体现着宪政精神的行政程序规则较少,对行政相对人参与权的规定更是凤毛麟角。宪政精神贫乏,行政程序法的无存,最终影响了

1行政程序实际上成为行政主体的工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程序规范的质量。具体表现为:○

2参与权作程序及办事手续,这样就容易形成“暗箱操作”,极可能侵犯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保障机制不健全。即使行政相对人参与了行政活动,但保障其参与所要达到行政程序所要求──控制行政权力的相应措施不多,使参与流于形式。

2.在已有的行政程序立法中,往往重事后程序,轻事前和事中程序。通常强调的是行政监察、申诉、复议和诉讼等,而忽视事前、事中的诸如资讯公开、告知权利和听取意见等程序要求。

3.参与权利意识淡薄。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犹同行政主体对其一种施舍,把参与行政程序中的行政相对人摆在客体的地位上。另一方面,行政相对人自身把参与也看成是一种“被动”的参与,没有树立“自主性”、“对抗性”的参与意识。

4.法律责任不明确。大多数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程序规范,却没有规定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程序、侵害相对人程序参与权的法律责任,这就使得执法人员有恃无恐,法定程序得不到严格执行,肆意侵害相对人程序参与权的现象屡禁不绝,相对人的程序得不到保障。

【本案启示】

通过此案例,我们了解到目前在我国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程序参与权的保障的必要性。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的保障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有权利必然有保障救济”。这句古老的法律格言也可以从反面来理解, 即没有保障救济就没有权利 。对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利保障, 可以从行政程序立法的制度化健全外部主体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以及当事人自身对权利的维护这三方面加以考虑。

(一) 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的立法保障

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利是公众参与权的具体体现, 这在我国现行宪法中可以找到依据。如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宪法的

规定蕴含了行政相对人申诉、控告、行政赔偿请求等程序权利。

我国1996 年颁布的行政处罚法和2003年颁布的行政许可法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其重要意义就在于规范了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行为的程序, 确立了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的权利, 如陈述申辩权、申请权、救济权等, 彰显了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功能。但是, 要真正将宪法确认公民的行政程序参与权具体化, 就必然通过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来予以确认和保障, 行政程序立法中关于行政相对人参与权的程序规范的设计, 应具有正当性, 便于行政相对人行使权力。

(二)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的司法保障

司法保障应当是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充分而有效的救济途径。长期以来,关于行政相对人程序参与权利的救济制度尚不完善,通常情况下,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受到侵犯不能单独提起法律救济,只能在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提起救济时,作为一个否认行政为合法性的理由附带提出。在现代行政法中,应当建立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的救济制度,就行政活动构成来看,这些保障途径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救济和司法审查。其中,司法审查对程序参与权利的保障而言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法院经审查确认行政机关有侵犯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利的行为, 无论属于违反法定程序还是滥用自由裁量权,都应当撤销通过该程序而做出的行政行为, 并要求行政机关重新做出行政行为。

(三) 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的自我保护

权利意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当前,虽然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有所增强,但与西方法治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薄弱,使得现今的行政相对人被完全置于客体地位而浑然不觉,大多数情况下的参与都是被动的,没有自主性与对抗性的参与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大力进行法制宣传,使行政相对人明确自己在行政程序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提出的意见要依法予以尊重,使参与权的行使不流于形式,也才能提高行政相对人参与的积极性。

在行政法中, 行政相对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的所有实体权益,相对而言, 其程序参与权利就容易被了解和把握, 从而也能达到维护实体权益的目的。因此, 赋予当事人一定程度的程序抵抗权是落实其参与权的现实保障。

实际上, 抵抗权作为一种程序参与权利的手段,主要就在于对程序的主持者和决定者违反法定程序要求当事人履行某项程序义务的行为进行抵制。通过行政程序法确认肯定行政相对人一系列程序性权利,可以使行政相对人提高权力主体意识,全程参与行政程序,实际摆脱权力客体的地位,与行政主体的地位趋于平等,成为行政程序的主要主体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权不仅是最强大的国家权力,而且行政权主要是自由裁量权。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作为影响行政权力理性运用的外在力量, 确认行政相对人的行政程序参与权,使行政相对人能够进入行政程序注视着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主要环节,及时抗辩行政主体违法或不当地行使行政权。确认行政相对人的行政程序参与权实际上是增加了一股驱使行政主体公正行使行政权的外在力量,行政主体认真履行行政程序中的听取意见、及时告知等法定义务,避免违法或不当行使行政权力,从而增强行政决定的可接受性和权威性。【小结】

行政程序参与权是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法中一项重要的程序权利。虽然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并不以享受程序参与权为最终目的,但确认行政相对人的行政程序参与权仍具有很重要的法律意义:

第一、程序参与权的行使有助于实现依法行政。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 是依法行政的体现。只有当权力的行使符合法律规定的时候, 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否则必然对社会和个人产生巨大的侵害。行政相对人进入行政活动, 通过行使程序参与权,可以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从而有效遏制行政权的滥用。既然行政相对人参与了行政过程, 公民权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介入行政权力, 被公民权利充分渗透的行政权力将是使行政权力沿着法制轨道运行的内在保证。

第二、程序参与权的行使可以促进对行政决定的认可和尊重。公平正义不仅应当实现, 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程序公正的重要意义所在。正当的法律程序,对于限制随意性、化解矛盾、缓解冲突、满足需求、补救权利、防止权力滥用, 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仅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并不是法治的全部,法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通过法的适用与实施,得到实现、彰显和弘扬。只有贯彻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 让公平正义的精髓渗透在法治实施的全过程, 使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结果,社会主义法治才能真正成为吸引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刻实践。

推荐第8篇:行政许可法案例分析

行政许可法案例分析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对政府的行政许可行为进行了规范,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也将给百姓生活带来许多变化。

百姓有了更多自主权

[案例] 重庆万州区龙宝、五桥移民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先后下发文件,把“雄鹰”牌矿泉水列为辖区指定饮用水,要求辖区各乡镇、街道必须统一饮用。

[点评]虽然万州区委、区政府已经制止了这一行为,但足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警觉。喝什么品牌的矿泉水,完全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政府部门强行插上“一杠子”,用红头文件的形式,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这是对消费者主权的肆意侵犯。

[规定]行政许可法对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作出了规定,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行政机关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到政府办事,不用跑了

[案例]河南一家合资企业在2000年开办之初就被“衙门作风”害苦了:办合资手续被工商局、外经委、计委三个部门踢了十几天“皮球”,办一个证书往政府部门跑了11趟……

[点评]过去,像这家企业遇到的难题很多人都曾遇到过。“门难进、事难办”无异于对政府部门的讽刺,“跑断脚、磨破嘴”则是百姓普遍的无奈。

[规定]行政许可法确定了便民的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如确立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制度。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实现“超市化”运作,这必将为老百姓带来最直接的实惠。

告别漫长的审批等待

[案例]南方某经济特区市曾统计,一个高科技企业从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到竣工投产,中间要经过13个部门的审批,递交15个报告,盖54个公章,最少需要6个月。

[点评]这样漫长的等待,对于百姓而言,曾经是家常便饭。行政许可期限不明确、拖延过长,甚至使一些申请人为尽快拿到批件而向行政机关行贿,由此滋生了许多腐败。

[规定]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有了明确规定。例如,工商总局已经对企业登记程序进行了调整,申请企业登记只要发个电子邮件就行了,工商部门需要什么材料必须一次告知申请人,如果材料齐全、合法,

最快当天就能办完手续。

和我的利益相关我就有发言权

[案例]上海市商委曾经有个规定,凡在上海市环线以外地区开设1万平方米以上大型超市的,将由上海连锁商业协会牵头组织听证,工商部门依据听证结论核发执照。

[点评]2002年1月,我国举办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行政决策听证会——铁路价格听证会。从此,听证制度使百姓得以参与政府决策,政府决策也开始真正走到阳光下。

[规定]行政许可法基于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明确规定在实施行政许可的过程中需要依法举行听证会的,必须举行听证会。

办审批手续不用那么破费了

[案例]据2000年上海市行政许可状况调查显示,上海一家汽车公司在设立过程中所交付的有关行政许可的费用竟然达到1.91亿元,约占这个企业投资额的1.36%。

[点评]长期以来,群众对一些政府部门利用行政许可乱收费的意见很大,形象地称“行政许可就是收费”。为此,税务总局曾作出规定,对发票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审批、对发票的领购资格进行审核、对印花税票的代售进行许可等,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规定]行政许可法已经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后的监督检查,一律不能收费。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可以收费的,也要实行收支两条线,所收费用全部上交财政。

执法扰民行为将会减少

[案例]一家月饼生产企业的老板曾经对记者大倒苦水:“我最头疼的就是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前脚送走了这个部门执法的,后脚就迎来了那个部门执法的。来的都是大爷,谁也得罪不起。”

[点评]许多企业都曾被各种各样的检查弄得苦不堪言。从实践看,多数行政许可事项都是可以通过书面材料达到核查其是否依法从事有关活动的目的。如,有关企业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完全可以通过企业提交的专业技术组织的检验报告予以认定。

[规定]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主要通过书面检查来履行监管责任,以尽可能避免对被许可人的干扰,防止执法扰民。

政府行为不用百姓“买单”

[案例]在抗击禽流感疫情时,国家对疫点病禽和强制扑杀的家禽平均每只补助10元。甘肃靖远县东升乡柴辛村养鸡户宣立普说:“我家总共有1780只鸡被扑杀,当时心里确实很难受。但政府很重视,也没有不管咱,很快

就发放了部分补偿金。”

[点评]对禽类强制免疫和捕杀属于政府行为。政府做出这个行为是有法律根据的,不违法,但毕竟给养殖户和养殖企业造成了损失,政府就要给予补偿。这体现了国际通行的信赖保护原则。

[规定]根据行政许可法,国家行政机关不能随意改变已经生效的许可。如果这种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不得不加以改变,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政府要给予补偿。

公民维权更便利

[案例]不久前,武汉市江夏区农民倪灯财、祝珍珠为了承包土地的事,向江夏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湖泗镇政府告上法庭。

[点评]随着法治意识的普及,近年来,“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逐年增多,政府败诉已不是新闻。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将为百姓创造一个与政府进一步平等对话的平台。

[规定]行政许可法为公民维权提供了三大便利条件:首先,明确了主体机关及许可机关的责任和义务,方便公民维权;其次,规定了一些过去没有明确的公民权利,如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权利和许可收回要求补偿的权利;第三,作出了许多制度性的规定,为公民提起诉讼提供了诉讼的标准和输赢的标准。(完)

推荐第9篇:案例分析(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案例分析

2003年5月14日,一份名为“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传真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这个建议的提交者,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俞江、中国政法大学的腾彪和北京邮电大学的许志永3位法学博士。在建议中,3位博士认为,国务院1982年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与中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因此,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他们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问:三博士上书建议符合我国的行政法规的监督程序吗?

 参考答案:

 《立法法》第90条

 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认为行政规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请求,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分送有关的专门委员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的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行政法规

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委会的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 对国务院1982年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审查,三博士是以

普通公民的身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意见的,是完全符合我国有关行政法规监督的法律程序的。

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查认为行政法规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

而制定机关不予修改的,可以向委员长会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和可以予以撤销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 事情结果是:全国人大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法律委员会审查后,认为《收容遣送办

法》同宪法或法律相抵触,向国务院提出书面审查意见,由国务院自行决定撤销或修改。不到一个月,国务院就出台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另一种途径(学者最希望看到的):《收容遣送办法》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

议然后被撤销(结果没有发生)

推荐第10篇:行政执法案例分析

行政执法考试案例分析

一、某市环保局应当地居民的举报对排放烟尘超过国家规定指标的某化工厂作出了罚款4万元的行政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改正。化工厂对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于2008年3月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讼期间,原告找到被告要求协商解决,被告同意,遂变更了原行政处罚决定,对原告只加收两倍的排污费。原告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

1.本案中的被告在二审期间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 ) A.被告在诉讼期间改变处罚决定属于违法行使职权 B.只允许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原行政处罚决定 C.被告可以在第二审期间改变原行政处罚决定

2.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是否须经人民法院准许?( b ) A.无须经人民法院准许B.须经人民法院准许

3.如果当地的居民对环保局改变后的行为不服提起诉讼,法院应否受理?( a ) A.应该受理 B.不应该受理

4.如果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院应如何处理?( b ) A.按撤诉处理B.缺席判决

5.如果原告不申请撤诉,要求继续审理原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应作何种处理?( a ) A.继续审理原具体行政行为,视情况作出确认判决或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

B.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审理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李某于2005年10月17日被所在县的地税局罚款600元,王某是李某的好朋友,他认为地税局的罚款过重,于同年11月24日以自己的名义,向该县政府邮寄了行政复议书。由于邮局的原则,该县政府2006年1月24日才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该县政府于2006年2月4日以超过复议申请期限为由不予受理决定,并电话通知了王某。请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回答:

1、王某能否作为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 ) A不能 B可以 C由复议机关决定 D由李某决定

2、申请人的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多少? A10 B15 C20 D60

3、县政府对王某的行政复议申请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处理。A不予受理 B受理 C直接退回 D转交人民法院受理

1

4、县政府应该在多少日之内做出受理与否的决定。A3日 B5 C10 D15

5、政府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通知王某不予受理的决定 A应该电话告知 B口头告知 C书面告知 D电视公告

三、2004年7月某日,王某等人按照《旅行社管理条例》的规定,向某县庄旅游局提出了申办一家旅行社的申请,并提交了注册资金证明、营业场所证明、旅行社经理任职资格证明等法定的申请材料,并缴纳了10万元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该县旅游局按照该县《旅游局关于加强旅行社管理的通知》关于必须出具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证明的规定,认定王某的申请不符合条件,做出了不予批准王某等人成立国内旅行社的决定。

1、旅游局作出的不予批准决定的理由合法吗?为什么?

不合法。理由:许可法第四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对于成立旅行社的条件,《旅行社管理条例》已经做了规定,因此实施该许可只能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进行。旅游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无权设定行政许可,也无权增设行政许可条件。

2、上题选择的法律依据

A根据行政许可法相关规定,旅游局相关规定是夫权设定行政许可 B根据行政许可法相关规定,旅游局相关规定是有权设定行政许可 C不能确定

D以上选项均正确

3、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 )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A15 B20 C25 D不能确定

4、规定时间内无法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5 B10 C15 D不能确定

5、行政许可采取统一输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

A30 B40 C45 D不能确定

四、某日夜,年近四十未婚的李某,酒后到本村村民王某(女)家(王某一人在家),王某不认识李某,见李某要进屋,便呼救并警告其离开,李不听劝阻,强行进屋,王某往屋外推李某,李某从王某家房屋台阶上滚下倒地不起,王某见

2 状,急将丈夫找回,并报村治保主任,村治保主任向派出所报案后干警刘某及时赶来,见李某仍倒在地上,并不能回答问话。干警刘某了解情况后认为李某酒喝多了,将李某抬到村委会会议室独自醒酒。次日晨,李某被村支书及治保主任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李某因外伤性颅内出血、颅脑损伤,导致死亡。李某父母(已无劳动能力,仅靠独子李某生活)向该县公安局要求行政赔偿。

1、如果应予赔偿,不应在哪些方面给予赔偿

A李某的死亡赔偿金 B丧葬费 C李某父母的生活费(至李某父母死亡时止) D李某父母的精神损失费

2、刘某不应如何处理

A进行行政追偿 B负全部或部分赔偿责任 C给予行政处分 D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

3、国家支付的赔偿金总额是多少? A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5倍 B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 C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5倍 D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20倍

4、若李某的父母向刘某要求赔偿,是否应支持 A支持

B李某的死是自己喝洒在先造成的

C对刘某的行为是公务行为,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D刘某是直接侵权人

五、李某于2005年6月21日到某市环保局登记申请建设台球厅。该环保局经审核发现,李某申请的台球厅项目与二楼居民毗邻,遂依法要求申请人征求毗邻居意见。7月28日,环保局收到申请人李某全部申请材料及毗居民意见,即审批了该建设项目。8月8日,环保局接到该项目毗邻居民赵某的申诉材料,称申请人冒充其出具意见,属于提供虚假材料,请求环保局撤销该行政许可决定。环保局经调查发现,赵某反映情况属实。李某也承认了其冒充赵某向环保局提供虚假材料的事实,并对自己的欺骗行为作出书面检讨。8月12日,环保局作出撤销台球厅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决定。

1、环保局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2、环保局在作出撤销行政许可决定是否需要听证

3、被许可人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是否需要予以撤销

4、依照前两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是否依然撤销。

5、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是否爱保护?

六、2009年11月25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布了22份加快动工建设进度催告函。这批催告函针对的是,广州总面积超过83万平方米的没有按照出让时约定的时间动工的闲置土地。这些土地多数位于越秀、珠江新城等中心城区,几乎相当于当年广州计划推出的住宅用地面积的1/4。这些地块中,有不少是2007年出让的高价地块。如番禺区中心城区南区规划青新路北侧地块和青新路南侧地块在2007年9月11日分别以2.12亿元和6.4亿元出让。按照国家规定,超过动工期限一年就已经构成闲置土地,要按照土地成交价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

1、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行使行政强制权的依据是?

2、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催告通知书应该以 送达当事人。

3、催告通知书应该载明的事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事人履行义务的期限 B履行义务的方式

C涉及金钱给付的,有明确的金额和给付方式 D不记载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的申辩权

4、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义务。催告书送达 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 10 15 30

5、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执行对象是 的 ,向 所在地有管辖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11篇:行政指导案例分析

梅李工商分局行政指导助外来工商户子女入学

7月10日,压在梅李镇赵市方女士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近日,常熟工商局梅李分局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本着特事特办、急事先办的原则,积极开展行政指导,成功帮助方女士办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使方女士7岁的儿子在我市2013年招生入学工作时间内,成功的办理了入学报名手续。

方女士是江苏响水人,前几年跟随丈夫来常熟打工,今年年初,方女士租下了梅李镇赵市的一家店面,准备从事照相摄影生意。7月8日,方女士带自己7岁的儿子去镇区小学办理一年级新生入学报名手续时,被校方告知:按照相关规定,教育阶段适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所在乡镇小学入学的,需持有原户籍户口本和本市暂住证且监护人有营业执照或一年以上(含一年)社保缴费记录。由于方女士和爱人一直在本市做小生意,两人均未缴纳过一年以上的社保费用,眼看儿子的读书大事就要被耽误,这下可把方女士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原则和政策,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用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本案中,常熟工商局梅李分局在法律原则和政策,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实施宏观行政指导,帮助方女士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此外,梅李工商分局在实施行政指导时,充分尊重行政相对方的自主权利,采取引导、建议等非强制性手段和方式,通过行政相对方自愿同意或协作去达到行政目的。在本案例中,梅李工商分局赵市巡查组在得知方女士的这一情况后,等确定了方女士符合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条件后,巡查组立即让方女士填写了行政指导信息采集表以及行政指导告知书,全面告知方女士申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需要准备的材料,同时将方女士的情况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并派专人前往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专项行政指导,帮助其办理相关手续。

同时,梅李工商分局本着行政指导及时灵活原则,在知道方女士的情况后,及时作出判断、扑捉最佳时机,根据客观情势和行政目的及时采取指导措施,对公共行政管理的紧急特殊要求作出有效反应,积极帮助方女士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使方女士7岁的儿子在常熟市2013年招生入学工作时间内,成功的办理了入学报名手续。

梅李工商分局帮助方女士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行政指导的作用。由于行政指导的非强制性和自主抉择性,使其在缓解和平衡各种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与冲突中具有有效的作用,这是对强制性法律手段的有益补充。案例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主要是方女士和工商局之间的矛盾,方女士一直未办理营业执照以缴纳社保费用,无法帮儿子办理入学手续,梅李工商分局知道这一情况后,迅速做出反应,对方女士实施行政指导,帮助方女士办理营业执照,进而解决小孩入学问题,平衡了方女士和工商局之间的矛盾。

本案例中,对于方女士的问题,梅李分局采取行政指导及时地予以疏通和调整,而且有效地引导行政相对方进行有关行为的正确选择,这种做法既能解决方女士的烦心事,又协调了社会经济组织之间的冲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终于在各方努力下,将原本需要5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办照流程,压缩在一天之内完成,方女士在拿到《营业执照》后十分感动,直夸工商部门的服务态度好,指导效率高,解决了百姓的烦心事。本案例中梅李工商分局实施行政指导,有利于减少利益损失,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协调各方面的矛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2行管4班

伍子华 03号

第12篇:行政许可法案例分析

《行政许可法》案例分析题

1、(案例)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工商机关对于公民申请个体营业执照的申请,应当在一个月内给予书面答复,作出准予或不准予从事该营业活动的行政决定。公民A欲在其居住的社区内开办一个面向社区居民经营日常用品的零售店,向该社区所在的B工商局依法提交了相应的申请材料,但过了一个月,A仍未收到B工商局的任何书面答复。在此期间,A曾多次通过熟人到B工商局及其上级行政机关多次询问此事,但均为提出正式的书面材料,也没有收到B工商局及其上级行政机关的正式书面答复。为此,A欲寻求法律救济。 结合本案的案情,运用行政许可法律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本案中,A要求法律救济有哪些途径?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享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法律依据是行政法第38条。

(2)B工商局违反了行政许可法哪些规定?

一个是否受理申请,没有出具凭证,二是时间期限的问题 。违反32条和42条规定。

(3)本案中,A如果提起行政诉讼,应对哪些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一个是材料的完整、合法性,二是材料递送的时间、三是B工商界提供是否受理的凭证

2、(案例)某省甲、乙、丙三名律师决定出资合伙成立\"新华夏律师事务所\",于是向该省司法厅提出口头申请成立律师事务所并提供了律师事务所章程、发起人名单、简历、身份证明、律师资格证书、能够专职从事律师业务的保证书、资金证明、办公场所的使用证明、合伙协议。但被告知根据该省地方政府规章相关规定,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必须有一名以上律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且需要填写省司法厅专门设计的申请书格式文本。刚好乙为法学博士,于是三人交了50元工本费后领取了专用申请书,带回补正。次日,三人带了补正后的材料前来申请,工作人员A受理了申请,并出具了法律规定的书面凭证。后司法厅指派工作人员B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发现申请人提供的资金证明系伪造,但其碍于与甲三人是好朋友,隐瞒了真实情况,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了准予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决定并颁发了《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1个月后,资金证明被司法厅发现系伪造,遂撤销了\"新华夏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此间,甲乙丙三人已付办公场所租金2万元,装修费3万元。

请结合《行政许可法》规定回答以下问题:

(1)该省地方政府规章规定\"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必须有一名以上律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条件是否合法?为什么?

不合法,根据行政许可法第

14、15条规定,行政许可的设定应该用法律设定,而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而对律师事务所的成立,已经有国家法律约束,地方法规是不能在加限制条件的。因为行政许可法中明确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2)该省地方规章规定\"设立律师事务所,需要填写省司法厅专门设计的申请书格式文本\"是否合法?能否收取50元工本费?为什么?合法,但不能收取工本费,因为行政许可法第五十八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3)司法厅对撤销\"新华夏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需要赔偿吗?为什么?

不需要,因为造成利益损失的是由于申请人提供的资金证明系伪造,而不是由于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造成的。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七十六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因此是不需要赔偿的。

3、(案例)2002年3月15日,某市地质矿产局为某村联办矿批准颁发采矿许可证,在原批准申请登记表中说明,该矿隶属该镇经委,企业性质为集体,负责人为王某。同年9 月,陈某伙同该矿承包人李某一同填写《某市乡镇矿山采矿许可证变更换发申请登记表》,仿造王某签字骗取了村委会、镇政府盖章后,申请变更该企业法定代表为刘某,并逐级上报。经查实,该表中\"申请单位或个人\"一栏空白,无申请人。在\"变更原因\"一栏中谎称:\"因原法定代表人已调离其他岗位\"。2002年9月25日,该市地质矿产局局长签署意见同意,并换发采矿许可证。

问:

(1)该变更许可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效吗?为什么?

无效,见法律49条

(2)如果确需要变更该许可,那么申请主体是谁?程序怎样?

申请主体是被许可人,程序见法律50条

(3)市地质矿产局应承担法律责任吗?为什么?

应承担责任,法律74条

4、(案例)据报载,某市近年来在吸引投资方面费力不小,优化投资环境是该市吸引投资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但是,旧书报亭破破烂烂,非常影响市容。于是该市决定将书报亭折旧换新。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某市报刊零售整顿工作领导小组\" 决定拍卖新书报亭的经营权,并在制定拍卖政策时采取了优惠措施对于没能获得书报亭经营权的原经营者,\"整顿小组\"定下来的补偿标准是每户1000元。

2003年9月4日,\"整顿小组\"将二百多个新书报亭的经营权对全市下岗工人招标拍卖,价高者得。拍得新书报亭的人,可以获得5?8年的经营权。通过拍卖,成交的最高价格达到了7.2万元,平均每个书报亭的成交价为1万多元。拍卖结束后,有33户旧书报亭经营者流标,二十多户原经营者没有参加投标。

此次拍卖,被该市有关部门称为既\"依法办事\",又\"有情操作\"。但在当地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特别是引起原书报亭经营者的不满。\"整顿小组\"认为通过拍卖,可以把书报亭这种社会资源重新分配;而原书报亭经营者认为当初审批书报亭的时候,土地局、规划局等各个部门都批准过,五证齐全,每年也按时缴纳各种税费,从来没有人说过我这个报亭不合法,现在为什么说拍卖就要拍卖。该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192元,上万元的拍卖价格也让一些原本想经营书报亭的下岗工人望而却步。

假设以上案例发生在《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试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⒈ 该案中\"整顿小组\"是否有权收回和拍卖书报亭的经营权,为什么?(6分)

无权收回,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第69条规定,不符合撤销行政许可的条件。而拍卖应该也是不合法的,根据12条第三款,和53条,属于公共服务,不应该予以拍卖。

⒉ 书报亭的收回程序是否合法,为什么?(6分)

不合法,没有进行听证程序。行政许可法第47条规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力。

⒊ 原书报亭经营者经营权被收回后的利益如何保障?(8分)

根据69条,撤销不合法,根据53条,拍卖不合法,根据47条,没有进行听证,所以应该根据第76条,进行行政诉讼,要求赔偿。

5、(案例)1996年3月1日,某县卫生局在食品卫生法执法检查中发现个体户陈××患有活动性肺结核,不宜从事饮食业。于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26条,决定吊销其卫生许可证,责令陈某停止营业。1998年6月县卫生局发现陈某仍然从事饮食业且非法经营入口食品,县卫生局经调查发现陈某的肺结核仍未治愈且继续从事食品生产,于1998年7月2日作出决定再次吊销其卫生许可证,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对陈某颁发卫生许可证的责任。陈某学习了《食品卫生法》,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于是停止营业,去外地求医求诊。2000年9月陈某病已治愈便返回县城,9月6日向县卫生局申请卫生许可证。县卫生局依据《实施办法》,调查认为陈某曾两次因肺核被吊销卫生许可证,不宜再颁发,于是在9月17日作出不予发放许可证的决定。

问:

1. 颁发食品卫生许可证属于《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哪类许可?

属于第十二条第四款: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的许可。

2.如果该省《实施办法》规定:被吊销2次以上(含2次)卫生许可证的,以后不准申请卫生许可证,而《食品卫生法》未对\"被吊销2次\"的事项作出规定。对于此种情形,《行政许可法》如何规定?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4条,对行政许可法第12条所列事项,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所以应该依据给省制定的行政法规进行行政许可。

3.如果陈某第二次被吊销的许可证是以欺骗手段取得,该县卫生局依据《行政许可法》应如何处理?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9条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根据第七十九条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13篇:行政案例分析报告

行政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主题:网络监督——行政监督新时代

学号:4243001472401 姓名:唐林

案例背景: 当今时代,网络如水银泻地般浸入了人的工作和生活,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面目和模式。 网络的惊涛拍岸,也冲击着传统的反腐格局。是视之为洪水猛兽,还是神兵利器?这是一个思维问题,也是一个考验智慧和能力的问题。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特性,成为反腐败的天然盟友。据调查,80%的职务犯罪是通过举报发现的。举报在反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举报的质量对于有效打击腐败尤为重要。“网上举报”是一条最经济、最便捷、最互动和最保密的举报方式。

近年来,我国反腐机构抓住网络带来的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用,实现了反腐与网络的良性互动。一个令人欣喜的局面出现:我们正在大踏步进入反腐败信息化时代。

案例内容: 材料一:27天"表哥"落马

因为在事故现场露出不合时宜的“微笑”,被网民围观,继而被扒出佩戴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又因回应言辞欠妥陷入诚信危机,再因眼镜、皮带等昂贵饰物被接力曝光催生腐败疑云,直至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撤职——短短27天,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的落马让社会各界再次目睹了网络反腐的威力。

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的落马,与周久耕如出一辙。“事故现场官员满面笑容,情绪稳定。”8月26日16时35分,在翻看“8·26”陕西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的现场图片时被一名官员的笑容激怒后,网友“@JadeCong”发出了上述微博,并附上了相关截图。该微博被广泛转发后,36人死亡的惨剧与冷血官员的微笑形成鲜明对比。

人肉搜索的大幕随即开启。当日19时53分,网友“百姓大于天”在其微博爆料称,涉事官员为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22时29分,网友“卫庄”在其微博发布了一张杨达才佩戴手表的照片,并称“网友怀疑是价值3.8万多欧元的欧米茄”。23时57分,渤海论坛的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了杨达才在不同场合佩戴有5块不同款式手表的照片,称这是“陕

网络监督——行政监督新时代

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同志的爱好”。8月27日18时12分,第五大道奢侈品网首席运营官孙多菲在其微博中称:“我已向表行业内专家请教:第一张:6.5万元左右的蚝式恒动系列劳力士;第二张:3.4万元至3.5万元之间的欧米茄;第三张:江诗丹顿18K玫瑰金表壳,而且是机械的,市场估计在20万元至40万元;第四张:欧米茄,价格也就3万多元到4万元;第五张:雷达全陶瓷,市值估计3万元。”这条微博被转发14531次,引发评论5350条。杨达才因此也被网民戏称为“表哥”。

杨达才微笑照片被曝光后,《法制日报》、《南方都市报》、《钱江晚报》、《新民晚报》等传统媒体纷纷对关于此事在微博上的言论进行摘编报道。其中,《钱江晚报》的报道《车祸现场官员傻笑 网友质问你笑啥》被各大媒体转载超过140余次,被凤凰网转载后,点击量超过16万人次。作为相对可靠的信息源,传统媒体从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挖掘新闻材料,在经过编辑整合后,以口语化的标题吸引公众关注,已经成为舆情发生初期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

8月30日,杨达才的各种“戴表照”在网上曝光后,陕西省纪委即回应称,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事件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如确有违纪或腐败问题,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然而,直至媒体爆出“杨达才仍在正常上班”的消息后,关于将杨达才撤职的消息才火速公开。在这段长达20多天之久的时间里,网上各种传言四起,对当地纪委的公信力和工作效率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直至9月21日,陕西省纪委才在其官方网站秦风网发布了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的消息。对此,《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其微博中称:“这是网络监督的又一胜利。这个结果在杨的11块手表被曝光时就已经注定了。而由于陕西官方在很长时间里无态度,致使这一个月政府公信力被杨达才不断糟蹋。这很可悲。政府公信力已经很弱,决不能再被贪官绑架。应当形成就网络针对官员腐败质疑的快速评估与反应机制。”还有网友质疑,“严重违纪”的定性太过笼统,应该一并公布具体涉案细节,以正视听。

然而,游走在“人肉搜索”与“道德审判”之间的草根网民、暴晒于舆情风口浪尖的当事官员、引领着网络风向的意见领袖、执着于舆论监督和理性反思的传统媒体、逡巡于民意与真相之间的相关部门——所有的舆情参与主体,究竟能否描绘出一幅网络反腐的执法蓝图,仍然是个未知数。

材料二:72小时,“房叔”被撤

蔡彬,原任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2012年10月8日,被爆出其全家拥有20多套房产。随后,这一消息得到了番禺区有关部门的证实,蔡彬被停职。10月22

网络监督——行政监督新时代

日,广州市纪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并通报了蔡彬一事的进展。初步查明,蔡彬在担任番禺区公安分局副局长,番禺区城管综合执法分局局长、政委期间,涉嫌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贿赂、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等重大违纪行为。番禺区纪委已对蔡彬进行立案查处,并对其实施“两规”措施。2012年11月13日下午,番禺区区长楼旭逵接受记者采访透露,蔡彬一案目前已经进入司法程序。

网民网帖提供的广州市房管部门制作的《个人名下房地产登记情况查询证明》显示,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及其家庭成员共有21套房产,其中18套位于广州番禺区,3套位于广州南沙区,面积最大的位于番禺区沙湾镇龙岐村西环路东侧(A2厂房),达3405.3平方米,21套房产总面积7203.33平方米。

广州番禺“房叔”蔡彬已被“双规”并免职。被免职前,蔡及其家人拥有20余套房产一事最先于2012年10月8 日由天涯网友“广州正义者联盟K”发帖曝光,9日该帖在微博上广泛传播,后媒体介入报道此事。

2012年10月22日,广州市纪委介绍,番禺区接到情况后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现已初步查明,蔡彬担任公安分局副局长,番禺区城管综合执法分局局长、政委期间,涉嫌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贿赂,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等重大违纪问题。目前,番禺区纪委已经对蔡彬进行立案调查,并且实施双规措施,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此外,纪检部门已查明,蔡彬实际拥有22套房产,儿子已加入澳大利亚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提出问题: 通过对案例内容即材料

一、二的分析,请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一)上述两个材料中,通过网友举报、人肉搜索等揭发出相关政府人员的贪腐行为,你如何看待网络对反腐的作用?

(二)从一系列的网络反腐事情来看,网络反腐具有偶然性,不确定因素,你如何看待网络反腐的前景?

(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结合上述材料,怎样才将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结合,从根源上反腐?

案例分析: 问题

(一): 1.网络反腐优点

(1)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很多人平时在现实社会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 与

网络监督——行政监督新时代

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各级政府官员面前。这些海量、及时、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使中国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与扩展。

(2)小鼠标可以拉下大贪官,低成本也可以催生高效率,网络反腐以其独特的现实魅力正在感染着更多的人, 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现行的反腐格局。 网络给当下的官场生态带 来了巨大压力, 傲慢与跋扈都可以点燃民意, 进而促使网民寻找巨额财产和男女关系方面的线索,以官员最忌惮的方式对其进行惩戒。这种随时可能引发“灾难”的反腐手段,让官员变得低调,更主动地去倾听民意,也让普通人感觉到了公民的力量,让“以弱胜强”成为可 能。

(3)一个人的呐喊从来就是无比单薄,再有“利”度的声音没有“通行证”都难以穿透那堵厚重的红墙。人们有力无处使,眼见民间疾苦却只能顾影自怜。而如今,网络反腐已成为 当今监督腐败行为的重要途径。在网络这个发达的自媒体平台上, 每一个围观者都是事件的 参与者,公民声音以小见大,一则网络几十万次、甚至上百万次的转发量就是舆论发酵最天然的培养皿。

2.网络反腐缺点

虽然网络上不乏真实的原生态民意, 但网络本身的虚拟性既是其先天优势, 也是其内在缺陷所在。

(1)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问题官员既可以一夜“成名”,为全国人民所关注,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和介入, 也可能会随着事件本身变化和时间推移或新噱头的产生, 关注度骤然降温,乃至一夜间归于沉寂。现实中,问题官员一旦被网友“盯上” ,待东窗事发、激起舆论风浪后,一般当事官员很快会被“严肃处理” 。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待舆论的风头 一过,高调复出者有之,悄悄异地为官有之,官位革去待遇不变者更是不在少数。

(2)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但网络反腐基于网民爆料,真实性无法保证,很有可能出现诬告和诽谤等现象,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或骚扰(如“表叔”是被人肉搜索出的)他人生活等问题。另一 方面, 爆料人常为了保护自己而拒绝透露其真实信息, 由此带出来的信息真实性也就无法考证、责任无法追究。

(3)网络反腐的出发点不明确,具有偶然性。很多情况下,网络反腐只是舆论关注某一现象的附属品。在表哥杨达才的案件中,网友关注他最早并不是因为他手上的那块表,而 是他在事故现场的微笑。对其人肉搜索后爆发出的贪污受贿情况,只不过是网友对其“微笑”行为不满的一个赠品而已。

问题

(二)

网络监督——行政监督新时代

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这是一番诚恳的讲话、一个鼓舞人心的信号,人们可以从习主席的讲话中看到一颗要跟腐败斗争到底的决心。近日,中共中央纪委近日印发了 《关于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 知》。在反腐问题上的不断发声,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于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反腐道路上,网络反腐还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但要明确的是,反腐最终还是要依靠合理、合法、合情的透明制度。网络反腐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和副作用,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它。如果不是因为极其偶然的线索而被曝光,“表哥”和“房叔”们可能依然稳坐泰山。也就是说,在网络反腐和现行反腐制度之间仍有巨大黑洞需要弥合,与偶发性的网络反腐相比, 常态化、制度化的反腐体系可能更加有效,也更加有利于建成一种前置型的防腐机制。

问题

(三) 1.微观方面

(1)要做到中纪委提出的“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有关部门应主动在网上收集举报材料,随时接受网民的举报与投诉,将政务网络建成反腐倡廉的网络平台。通过与举报者的网络互动,迅速获得第一手的举报材料,并对群众举报和已经形成社会舆论热点的问题及时回应,认真调查核实,依法处理,像对这次重庆不雅视频事件的处理一样,及时向社会反馈处理过程、公布处理结果。

(2)保护网络举报人的人身安全及其合法权益。随着网络实名举报越来越多,举报者受到迫害、打击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就网络反腐来说,保障群众的表达权和监督权,就是不仅保障广大网民敢于举报,而且保障他们在举报腐败恶行之后, 仍然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3)在网络管理过程中,对已经获得身份认证,通过“长网络”、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充分反映举报事实的帖子进行调查核实,但也应警惕那些以“举报”之名,行诬陷、造谣之实的“不实举报”。所以,如何使网络反腐趋利避害,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拿出方案,形成机制。

2.宏观方面:

(1)专家的顶层设计——网络反腐纳入到政府推出的制度框架中网络反腐的实质在于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加强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对接,形成新的监督体。网络反腐是制度反腐的具体体现,制度反腐是预防腐败的根本途径,更重要的是,在网络反腐过程中,各部门

网络监督——行政监督新时代

的职能整合必不可少,只有通过人大、司法监督机制的介入和相互间的职能整合,才能真正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对接,反腐工作必定变得更加高效。

(2)上下层合力。一旦反腐工作开始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最终需要的还是一个通畅的反腐渠道,一套有效的反腐制度。既要求新一届领导人有排除万难之决心。也需要民众积极呼应,与中央一道为反腐提供动力。换言之,反腐既不是上层领导可以单独完成的,也不是底层民众可以独自推动的,反腐的动力和制度建设,无一不需要上下两股力量的汇流来实现。

(3)权力阳光运行要继续深入开展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工作,积极推广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提拔任用干部票决制、干部考察公告制、任前公示制等公开透明的制度,加强行政权力透明运行工作,扎实推进“阳光党务、政务”建设,切实履行好组织实施本地区本部门拒腐防变教育工作的职责。

第14篇:行政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陷入“会海”中的领导干部

案例简介:

2013年新年开始,各地都在紧刹“文山会海”。某市地税局专门设立了周三无会日,规定周三一律不安排会议。这样做使一般干部的会议大大减少了,但是领导干部的会议却丝毫没有任何改变。据统计,一个局一周主要有以下会议:局长办公会、市局布置的会议、区政府布置的会议、分局会议。这些会议有的是每周固定时间召开的,如局长办公会;有的是安排在市局一周会议计划的;有的是区政府安排的。所以,局领导每周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来查看本周的会议通知,以安排本周工作。这还不包括不在会议计划之中的临时通知的会议。而分局也要召开会议,因此有时就不得不牺牲分局利益了。碰到有个重要工作,那就不得不开会讨论,一周的正常工作时间就没了。如此繁多的会议使不少局领导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召开会议的部门也是五花八门,有办公室、业务室、作风办、文明办等。人员也不局限于局领导,甚至一些与税收不相关的会议如计划生育会、精神病会等也请税务机关参加,你不要参加还不行。参加了,还要你发言,把你头搞大为止。值得一提的是,某些科级干部的会议也逐渐增多。有的科长每周都有会,甚至出现一周开会四天的情况。

案例分析:

一、案例中反映的公共行政现象

本案例反映了某市地税局领导干部参加的行政会议数量过多的现象,没有根据行政的具体情况与工作需要,深陷“文山会海”的现象。该局的领导干部参加会议的名目繁多,随意性大,事无巨细,造成了相关人员的奔波往返之苦。开会的部门五花八门,甚至要求与会人员准备发言,无疑增加了与会人员的负担,牺牲了分管单位利益的同时,使与会人员其苦不堪言。该局这种不论会议主次,不论必要都要参加,一律面对面集中开会的做法,不仅分散了各级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精力,而且给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成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正常工作的障碍,同时大大增加了行政成本,从而耗费了工作人员正常的工作时间,没有将行政会议的决定贯彻落实到实处,进一步降低了办事的效率。

二、造成领导干部陷入“会海”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该局领导干部陷入“会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旧的体制造成“文山会海”的“合理”存在。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机构上层次多、部门多、审批环节多,人浮于事、办事拖拉,到处是靠开会发文过日子,浪费时间,效率低下。虽然经过了体制和机构改革,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有很大程度的改变,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不完善、没理顺的地方。党政机关及职能部门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模式,什么事都大包大揽,开会发文在“计划经济”模式中,当然就有增无减。

(二)机构臃肿,冗员过多。我国以往曾对机构进行过几次大的改革,但政府还没有完全从微观管理、直接管理的羁绊下解脱出来,企业没有真正改变政府附属的地位。因而,机构改革步入一种“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之中。尽管机构臃肿、冗员成堆,“庙”大“和尚”多,但都各负其“使命”,都有一定的责任和权力,而发文和开会便成为其完成使命、行使权力必不可少的“法宝”。

(三)办文办会缺乏一套科学的操作程序和运作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严重影响了筹划指挥,组织协调、配置资源等职能的正常发挥。机关一些部门也被拖累到繁多的印发传递通知、文件,组织筹备会议等等简单工作之中。再加上有些人员素质不高,协调不力,不能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传递和筛选有关信息资源的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好综合部门的助手参谋作用,整天只能跟着领导转,跟着文件会议转。

(四)利益机制驱动。一些部门和领导,往往把办文、办会多少作为考核下级政绩的一个标准,认为公文发的越多、会开的越多,工作成绩就越突出。一些新闻媒体推波助澜,电视、报刊、杂志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会议、领导讲话、会议材料,形成舆论导向上的负面效应。举办会议和起草公文的单位和个人有“益”可图。多发文、多开会,一则对上有“喜”可报,有“功”可摆;二则可报刊留名、电视留影,对外形成“广告”效应;三则可通过多造预算、虚列支出等手段为单位争取财政部多拨经费。

(五)领导工作方法单一,呈现公文化、会议化倾向。目前,一些单位领导工作的方法越来越简单、单一,呈现出公文化、会议化的倾向,即单纯依靠公文和会议来实施领导,并要求下级层层转发和逐级传达,还以此作为考核下级工作的重要依据,结果导致各级转发公文和对口性会议剧增。

(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的影响。多年来,工作标准不明确,作风不扎实,助长了“文山会海”的泛滥。有不少的领导干部和机关习惯用行政命令,靠开会发文来开展工作,好像只要开会发文就是完成任务,具体如何做是下面的事。于是什么事情都按会议布置,按文件精神去做,自己高高在上,不深入基础和群众,不做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甚至有些领导和机关把开会发文作为全部工作的内容,作为衡量工作成绩的标准,开会越多,发文越多,政绩就越大。在社会上给人们一种“文字出干部,干部出会议,会议出成绩,文件出政绩”的感觉。

(七)文风、会风不正。有些人喜欢写长文章,开马拉松会,好像文章长了才有水平,会议时间越长越重要。还有少数人发公文无解决实际问题之心,而实质是满足自己树碑立传之需。一些“候鸟式”轮流坐庄的会议和没有实际内容的所谓学术会议,其实质往往是借会议之名游山玩水,或为主办单位、个人敛财。

三、防治政府领导干部陷入“会海” 的举措

第一,加强改革,健全和完善各种体制。

1、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模式造就了中国“文山会海”的现象。因此,只有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还企业经营自主权,才能从根本上截断“文山会海”的源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配套进行。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小平同志的讲话,既指出了加快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指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认真落实小平同志的指示,切实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他,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就能从根本上医治“文山会海”这一痼疾。 毕业论文

2、精减机构,裁减冗员。机构是公文和会议的载体,公文和会议是机构的派生物,冗员是公文和会议的催化剂。机构、冗员不减,“文山”难铲、“会海”难填。因此,加速机构改革的步伐,切实实行精兵简政,是医治“文山会海”的重要措施。机构改革,必面吸取以往“精简——膨胀

2、各级党政机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必须对“会海”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对清除“会海”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各级领导要从我做起,以“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依据,树立时间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服务观念,带头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带头摒弃套话、空话、废话。把“一级讲给一级听”变成“一级干给一级看”,把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作为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彻底根治这种体制性弊端。切实改变机关作风,明确职责和工作标准。要树立为经济服务、为基层服务、为项目服务的观念,提倡求真务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彻底改变浮在上面,惟文惟会的习惯方法,着眼抓大事,抓主要矛盾,解决重大的社会及经济发展问题,切实把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出有创造性、可操作性的贯彻意见和措施。

第二,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政府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加强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合作,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会议和文件。特别是党政机关的综合职能部门,既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又是聚集群众智慧,反映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言人,也是办文办会的直接组织者和操作者,更要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和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要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察觉和究前进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从人民群众刨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和新鲜经验中汲取营养,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精心设计,统筹安排,控制会议和文件及各种礼仪应活动,使各级领导真正从“会海”中解放出来。要重视发挥现代化办公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等手段,推进办公信息化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建立文明规范的办文办会程序和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当务之急,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对文件会议和领导活动进行分门别类,按不同类别明细权限职责和具体操作程序。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文件、会议的审批和管理,在精简会议数量、压缩会议规模、控制会议经费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下发文件的数量、质量、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努力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开务实有用的;少发文,发短文,发务实有用的文”

第四,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又一次巨大的革命性变化。及时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是我们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尽快完善政府电脑联网,充分发挥现代化办公设施的功能和作用。采用电话会议、电视直播会议等形式,取代旧的现场集会形式,运用信息网络传发常规性文件,最大限度减少文件的成批印发。提高办事效益。

第15篇:行政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贫困县的“讲排场摆谱症” 案例简介:

近年来,关于贫困县的负面新闻不绝于耳,诸如“600万教育经费被教育局吃掉”、“800万修建豪华广场”、“2000万请歌星搞豪华演出”、“5000张吃喝白条”、“举办豪华县庆”、“贫困县买高档小轿车”、“贫困县建高尔夫球场”等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每一次都能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越是贫困的地方,越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把炫耀摆阔当作一种“时尚”,且大有泛滥成灾之势。有的即使不用指明发生在哪里,关心时事的人们会一望而知;有的则已无须指明,因为带有了“共性”的色彩,数字不同而已。

公正地说,关于贫困县的新闻,更多的还是人民如何致富奔康,但贫困县的丑闻如此让人“敏感”,大抵在于“贫困”与“豪华”的反差太大,在“贫困”中“豪华”,太容易刺痛人们的神经。2005元旦前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的陕西省蒲城县,举办了一场历时两个多月,耗资数百万元,号称万人参加的“喜迎元旦大型歌咏比赛”活动,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为近些年之最。这些现象的发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各界普遍关注。望江县委、县政府占用182亩耕地兴建超豪华办公大楼,办公楼建筑面积达43600平米,且装修豪华,建筑面积相当于8.5个美国白宫,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望江县是一个财政穷县,2009年,当地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177万元,当年财政净结余21万元,在安徽全省县级财政收入排名中居后。柳林县属于山西的省定贫困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515元,这种情况下修建“在省城太原也数得上”的政府办公楼,能不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吗?

案例分析:

一、案例中反映的公共行政现象

提到贫困县,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该县人民的生活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低微、生活困难,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盖不起楼房„„如果再多一点联想的话那就是该县的财政收入紧缺,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工资难开诸如此类的。那么事实上是不是真的如此呢?其实对于前一点关于人民生活状态的,我想没人会怀疑,但是后一点呢?因为政府的很多事不对外公开,我们也只得通过媒体来了解一点情况。

从表面上看,上述现象的确已经把“贫困县”与“讲排场摆谱症”联系了起来。我想,人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在于“贫困县”特殊的政治经济状况与某些官员的“败家”运作容易形成更鲜明的对比。而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经济富裕的地区,则由于它给当地财政形成的负担相对要轻,所以,便不容易给人形成所谓的“讲排场摆谱症”印象。因此可以说,所谓“讲排场摆谱症”,绝非贫困县的专利。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到全国各地转一转,也许便得出相对公允的结论,

即所谓的“败家”行径,其实是普遍存在于许多地方的,与地方经济贫困与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贫困县摆谱的主要原因分析

虽然“贫困县”与“讲排场摆谱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在贫困县层出不穷的 “讲排场摆谱症”的根源却是值得研究的。为什么在一个贫困县里还要“摆谱”、“装阔”?我想,我们也许应该承认,所谓的“摆谱”、“装阔”其实根本上就是出自于当地的官员意志。然而我们同样无法否认,能获得一个县级领导职务任命的人绝对不会是一个傻子,他们甚至还应该有超出一般人的认识问题和辨别问题之能力,否则,我们就要对组织工作进行反思了——怎么选的干部?然而既然他们肯定有可以信赖的素质,他们又怎么会做那些根本没有任何道理的事情呢?我认为贫困县患上“讲排场摆谱症”的病因有以下两点:

(一) 领导干部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好大喜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总书记将干部理想信念上的缺失比喻为精神上“缺钙”,是得了“软骨病”,这不仅生动形象,更引人深思。近年来,各地贫困县纷纷爆出丑闻,不少干部身在贫困县,却活在富裕村,每天思的不是如何让贫困县脱贫,而是如何让自己富裕,面对诱惑就“沉迷”,看到金钱就“手软”,见到上级就“气短”,遇见百姓就“不管”,一味的追求“面子工程”,暗地贪赃枉法,无视百姓的存在。以上种种,不仅失去了做人的傲气,更丢掉了为官的原则。

(二) 热衷于搞“形象”、“出响声儿”的官场潜规则。

在中国的官场潜规则中,有一个可以称之为“窗口-包装效应” 的现象。“窗口效应”意指用一个视野有限的窗口来限制乃至引导观察者的目光,使之看到的情景均为“美好”。“包装效应”是指市场经济社会中大凡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包装”对象以及被包装者的商品化,引申义则为官场以政绩为目标的“包装”。合二而一,便成为“窗口-包装效应”。“包装”注重的是“进”和“攻”,而“窗口”则表示“退”和“守”。在当今官场,“窗口-包装效应”已被普遍使用。据观察,一些贫困县的官员更是“熟练掌握”,高层领导常常不知不觉就会中招。

国家每年都将大量财政支出投向贫困县,但一些贫困县的领导干部却没把心思放在对广大群众的扶贫上,更缺乏长远的发展计划,只是追求短期效益,追求“政绩工程”,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与真正的脱贫工作相背离。此外,一些贫困县存在重经济、轻民生误区,只关心自己的“财政盘子”大了没有,这种“暴富”虚火大、底子薄,缺乏竞争力,而且面临因决策失误、权力滥用等造成的公共财政风险。

三、防治政府部门“摆谱”的举措

贫困县当前最需要的,显然不是豪华大楼、豪华汽车或者豪华广场。为了让贫困县里的人民早日富裕安康,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国家对扶贫工作不遗余力,

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力度。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在好多贫困县自身,却没有正视“贫困”这一县情,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于怎样“弄出一点响动”,以“打肿脸充胖子”式的炫耀摆阔,吸引全国的目光。现如今,这种炫耀摆阔甚至成了一种“时尚”,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必须用制度化的手段刹住不可。不要说贫困县还没到摆阔的时候,富裕的地方也没有可以摆阔的必然资本。无论地域贫富,都要从根本上制止纳税人的钱被胡乱拍板挥霍,做到这一点,势必严格用钱审批程序以及强化监督。

我认为,要治贫困县的“讲排场摆谱症”,需要多管齐下:

(一)加快完善干部人事体制机制

一是要大力整治官场浮夸风,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政绩评估体制;二是完善干部任用体制,任人唯贤,不能让那些靠吹吹拍拍的官员尝到甜头,否则后来者会纷纷效仿,“摆谱”就会成为风气;三是加强权利监督制约,完善监督体系,像盖豪华广场、请名星搞豪华演出,不能单凭一个人或几个人拍脑袋就定下来;四是加强扶贫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惩罚机制,对扶贫资金的使用实行严格审批、监管制度,从源头到资金使用、结项严格管理,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对造假及贪污腐败毫不留情,震慑及约束官员行为。

(二)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廉政建设

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努力做到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提出的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八个方面的重点,这就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二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16篇:行政职能目录

行政职能篇

第一章 党委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工作制度 党委办公室主任职责 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职责党支部书记职责 团委办公室工作制度 团委书记职责

第二章 工会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工会基层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工会主席职责 工会主席工作标准 工会干事职责 工会委员岗位职责 工会会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章 办公室

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 办公室工作制度 车辆管理制度 司机管理制度 公务用车管理规定 大事记记载规定 接待工作管理规定 医院公章使用规定 院长接待日制度 院总值班制度 会议室使用制度

院领导深入科室查房制度 院办室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文印室管理制度 文件收发制度

职能科室工作人员守则 办公室主任职责 办公室干事职责 打印员职责

第四章 医务科

医教科工作制度 医教科科长职责 医教科科员职责

第五章 护理部 护理部工作制度 护士长夜间查房制度1

护理部主任职责

护理部科员职责

第六章 医保科

医保科工作制度

医保科科长职责

医保科科员职责

第七章 人事科

人事科工作制度

离退休管理规定

职工保险制度

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职称工作制度

工资福利管理规定

人事科科长职责

人事科科员职责

第八章 监审科

纪检监察工作制度

审计工作制度

审计工作保密制度

监审科科长职责

监审科科员职责

第九章 经管办

经营管理办公室工作制度

经营管理办公室主任职责

经营管理办公室科员职责

第十章 信息设备科

设备采购管理制度

设备验收管理制度

设备操作使用管理制度

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制度

设备报废报损管理制度

计量器具管理工作制度

计量文件、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一次性卫生材料管理制度

信息科工作制度

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互联网使用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设备科科长职责

设备科维修人员职责

设备科采购员职责

设备科库房管理人员职责

设备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信息科科长职责

信息科科员职责

第十一章 财务科

财务科工作制度

会计监督制度

现金管理制度

原始凭证管理制度

稽核制度

债权债务结算制度

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财务报销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

收入管理制度

支出管理制度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内部稽核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规定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

专项物资管理制度

财产清查制度

财产赔偿制度

物价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主管岗位职责

出纳岗位职责

固定资产核算岗位职责

收入核算岗位职责

费用核算岗位职责

往来结算岗位职责

药品、材料核算岗位职责

物价管理员岗位职责

总账报表岗位职责

成本核算岗位职责

稽核岗位职责

工资核算岗位职责

专项资金核算岗位职责

住院处工作制度

门诊收费处工作制度

门诊患者退费规定

门诊住院、收费、挂号处主任职责

挂号处工作人员职责

住院处工作人员职责

住院结算岗位职责

第十二章 总务科

管工室工作制度

木工室工作制度

电工室工作制度

锅炉房工作制度

锅炉房交接班制度

洗衣房工作制度

污水处理制度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后勤值班制度

总务科科长职责

总务科保管员职责

总务科采购员职责

总务科维修人员职责

总务科污水处理员职责

电梯工岗位职责

卫生员工作职责

第十三章 院内感染科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制度

医疗废物暂存管理规定

医疗废物处理程序

医院感染知识全员培训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食堂炊具、餐具的消 毒 隔 离操 作 规 范 及 保 洁 措 施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制度

职业暴露处理程序、防治措施及报告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应急措施

院内感染科科长职责

院内感染科专职人员职责

院内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职责

疫情管理人员职责

第十四章 保卫科

安全保卫制度

安全防火制度

门卫工作制度

职工存车处工作制度

车辆停放管理规定

医院内部治安管理规定 保卫科科长职责

保卫科科员职责

第十五章 药剂科

药剂科工作制度

处方调配制度

调剂室工作制度

药品质量管理制度 药库工作制度

药品验收制度

用药合理性评价制度 药品管理规定

中药煎煮操作规程 药剂科主任职责

主任药师岗位职责

药剂师(中药师)岗位职责 药剂员(中药剂员)岗位职责

第17篇:行政部职能

行政部职能

一丶协助公司领导处理公司日常行政事务;

二丶负责组织编定并建立本公司文档管理制度、收发文制度、会议制度以及上述制度实施后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丶负责公司各类会议、会务庆典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及后勤保障工作;

四丶负责公司综合治理日常管理工作;

五丶负责公司车辆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六丶负责公司办公用品的采购、保管、领用工作;

七丶负责公司礼品的采购、保管、领用工作;

八丶负责公司统计的组织管理工作;

九丶负责公司管理费的计划、使用、总控工作。

第18篇:行政人事部门职能

部门本职:负责公司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公司内部的综合协调管理、信息管理以及公司对外的公共关系管理;负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和为各部门及案场提供人力资源服务。

部门宗旨:为公司内外构建畅通的服务和良好的内部环境,为公司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支持。

主要职能:

一、行政

(一) 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1、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管理要求的提高,拟订和编写有关行政管理制度、行政条例、保密制度,对公司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完善。

2、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3、负责汇总综合性资料,草拟行政后勤的年度预算、行政工作计划和其它行政通告及公司信息。

4、负责公司对外公共关系和重大事件的协调管理。

(二) 负责秘书及助理工作

1、负责公司重要文件和档案保管工作。

2、负责信件、报刊、杂志的订阅、收发工作。

3、负责相关文件、报告及函件的草拟、审核及转发。

(三) 负责公司文化建设及对外宣传

1、负责公司邮箱、QQ的管理和使用。

2、负责公司网站的建设及信息更新。

(四) 负责公司后勤保障工作

1、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及管理。

2、负责公司办公环境的维护、检查及办公用品的采购管理工作。

二、人力资源

(一) 负责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及人力资源预算

1、根据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及公司人力资源现状,拟订公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2、根据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制定公司人力资源年度计划,为人员需求、招聘计划、培训计划、并指导协助部门做好人力资源的梯队建设。

3、对公司年度人力资源的落实、跟进及改善,并对公司人力资源实施跟踪分析。

(二) 负责人事关系及社会保障的办理

1、根据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年度招聘计划,实施员工招聘。

2、负责公司员工的录用、劳动关系、人事档案、奖励、考勤、调动、转岗等人事管理工作。

3、根据国家相关劳动条例及劳动法规办理员工的社会保障及相关事宜。

(三) 对外人才信息渠道的建设及服务支持

1、建立有效的外部人力资源招聘渠道和长期人力资源信息,为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及来源提供支持。

2、对行业内部门岗位及技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薪酬调查,建立和完善公司薪酬体系。

第19篇:行政案例分析答案详解

案例1 贫困县的“摆谱症”

本案例反映了贫困县铺张浪费,没根据行政的具体经济与社会环境,高调消费的行政现象。

摆谱症就是摆阔绰,讲排场,爱面子的浮躁做法,这件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行政风气不良,行政道德失范,监督机制不完整,考核体制不健全等。

基本举措:大力整治官场浮夸风,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制;完善干部任用体制;加强监督,完善监督体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整风运动,改造官员的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章行政价值与目标

案例1 消费者维权行动的无奈

本案例反映了:消费者所买热水器爆炸,想维护权益但被高额检测费吓退。

属于政府的一个下属部门,承担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得不到保障,质量检测费用太高。

可能的举措:法律上的维权保障,建立相应的机构管理维权事宜;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观念;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从源头上打击伪劣产品等。

第三章行政功能与职能

案例1 广州不明病毒危机

1政府职能行为的发生是从社会问题着手,解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问题以及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问题。但政府还要管理好政府本身的问题,主要解决因素在于社会行政的目标,行政价值,社会问题的影响范围。可控制度等。

2广州市政府,卫生厅,都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了非典有关问题。稳定了民心、应对公共卫生危险事件。得到初步效果,恢复了社会秩序,担任然需要加强管理。毕竟让 谣言占领了三天,造成一定的损失。

3当公共危机来临时,如本案例中的卫生事件。政府应在第一时间解答有关问题,避免谣言

漫延,维护社会秩序与安定,稳定民心,加强管理。提高应对危机的效果。取信于民。

第四章政府间关系

案例1武陵源规划困局

1纵向上关系构成: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治间纵向关系。横向上关系构成;竞争与合作。地方政府间为处理某一共同问题而形成合作,基于协议而形成合作。以协议的形式而形成合作关系。基本要求。地方服从中央的领导,各地区政府间相互合作。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服务。

2本案例主要涉及两大政府。张家界森林公园管理处属林业部。武陵源区政府属地方政府部门,武陵源区政府属地方政府部门负责城市建设规划,张家界森林公园管理处应服从地方政府整体规划发展。

3各部门不配合会是政府工作不能有效运转,受到阻碍。应加强部门间合作,共同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为不能就各自利益而相互冲突。

案例3 浙江“强县扩权”改革进行中

1政府间行政关系改革。减少行政审批。简政放权。

2改革动机就是为发展经济,调动县级的行政积极性,提高行政效能与效率。动力来源于领导的行政理念与意识,企业社会等经济发展的需求,财力,权力与利益的占有欲。

3发展趋势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这就是加强法规政策的建设,加强权利的制约与监督。

第五章政府与社会关系

案例1,村公章的集中保管实验

1上下级的纵向关系。

2集中管理。合理但不合法,集中管理 印章的目的是为了跟好管理。防止村委会滥用公章而违法乱纪,但集中管理不符合印章管理的法律法规。

3我国村委会与镇政府关系,始终是权力的角逐,反控制与控制关系,山西莱西市R镇将走上规范化的管理。做到合情合理的管理村委会的印章。

第六章政府与企业管理

案例1 “常乐”申办定点屠宰场受阻记。

1政企关系现象,政府管理不该管的事。2.常乐是民营企业,肉联厂是国营企业,贸易局是肉联厂股东,又是市食品企业的公司的主管部门,屠宰办是指政府的一个机构。常乐申请合理,因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国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屠宰办不应该存在。

第七章行政组织与编制管理

案例1 一个贫困县的十二个“县官”

1、行政编制管理问题,涉及到职位、职责、人员结构和数额等。

2、副县长确实过多,根本原因是政治体制改革不够深入,贫困地区挂职人数多,升迁困难,官本位思想严重等,可能的影响:争功劳,推责任现象严重,互相嫉妒攀比,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等不良现象。

3、当前副职过多,造成一系列不良结果,是官本位泛滥成灾,浪费资源,容易导致腐败。我们应建立精简,效能与统一的政府;减少副职。

第八章行政领导与责任

案例1女教师之死谁的错

1、行政领导不力,导致命案发生

2、杨某是刑事责任,公安局与司法局局长承担行政责任

3、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与约束行政行为,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迫使相关行政人员及时有效处理关键事件,加强监督与教育

第九章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于民主化

案例1听证会怎么成了“走过场”

1、听证会成了走过场,行政决策不民主

2、行政听证会是在行政机关在作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益的行政决策或者行政决定之前: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会议。基本功能:改善与公众的关系,促进参与式行政,合作式行政、促进民主决策,监督政府行政,本案例中实际功能没有发挥,成了形式与走过场

3、在我国行政决策中,没有广泛听取民众意见,领导拍板,使决策不科学不民主,行政执行必然受阻。对策:纠正以往专断决策,广泛征求民众意见,建立行政听证会制度。

第十章行政执行的动力与阻力

案例一城管困局

行政执行受行政对象的抵制,引发命案惨剧。

李京生工作属城市市容与治安类管理工作,实际上死亡可以避免,因为只是一件不知情的错误引发,不至于引发杀人。 教训与经验:行政执行中要搞清和了解执行对象的情况,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进行人本管理。

第十一章行政监控(监督)

案例1 一场审计风暴,

1、审计监督报告,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包括审计主体,对象和内容.2、体制构成包括利立法,司法,政党,审计监察,行政监察,传媒与公民个人监督体系.

3、审计部门发队被审计部门的财政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遵守财经法纪的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并做出评论的审计单位及其

主管部门的一种专门活动,为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事实依据,促进经济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第十二章传统行政方法

案例:美国82岁老妇的烦心事

1.82岁老妇过马路闯红灯罚14美元

2.不恰当,老妇根本无法再20秒内走过马路,不实事求是的罚款,但从法律的角度讲是合法不合理

3.经验与启示:我们的立法与规则应实事求是,满足大多数的要求,不断适应变化的要求,遵循客观规律。

十三章现代公共行政工具

案例1.警察破案招标制的启动

1、属于行政方法创新事件,本案例反映了招标破案的新方法

2、动机是有效快速破案,合理合法

3、这种做法具有创新性,但需要相关法律政策做后盾,要有效合理合法的进行

第十四章行政法规与依法行政

案例

4、镇政府对市、县两级政府的起诉

1、镇政府对市县两级政府的起诉

2、合法但不合理,因为原本就给了张显得土地使用权,镇政府起诉虽然符合法律的要求但不能胜诉

3、启示:摸清事件的来由在实行决定起诉与否,不然得不偿失,使政府间关系部和谐,造成地方经济发展受阻

第十五章行政道德和以德行政

案例3 防空警报误响之后

市防办就防空警报误响向市民道歉、属行政道德范畴、政府向社会负责、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2、在《海口晚报》发表《道歉公告》,理由是扰乱了民众的正常生活,影响了市民的正常休息生活时间。

3、有影响,树立了人本政府的形象,为人民利益着想,取信于民。

4、政府及公务员应当以德行政、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也要从小事做起等。

第十六章人事行政

案例2 吉林省试水政府雇员制

1、政府人事行政改革 进行政府雇员制改革;

2、特色:没有行政职务和其他福利,有合同限期,打破了公务员的终身制有利于形成合力的竞争 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能力,使公务员制度中的新陈代谢制度发挥的淋漓尽致,但不利于人民队伍的稳定。

3、启示:要勇于改革和善于改革,创新公务员制度,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有序,合理、精简、统一高效的政府。

第十七章财政行政

案例

1、H县预算改革的影响

财政预算改革 压缩开支 压缩会议费 接待费 杜绝预算外批条等;教育经费短缺 上访的教师与乡镇干部的压力 领导的决心与人民的监督 优点是节约了开支 解决了部分的棘手问题 公开预算 逐渐提高透明度 缺点是仍不能解决诸多问题,缺乏民主与监督机制。

第十八章机关行政

案例:办公室配置管理的争议

1、办公室管理包括(1)人员管理 (2)考勤管理(3)合同管理(4)办公用品采购管理(5)系统用户管理。一般功能有:辅助功能、服务功能、协调功能和保障功能。

2、办公室配置标准规定,包括办公室用品的规格与价格,室内装修等有关内容。

3、动因是节约资源与财政,避免不均等,造成无序以及铺张浪费。

弟十九发展行政

案例1.德尔菲的变革之

1、属于行政改革与发展之年

2、由于本地工业的生产与发展受到进口产品的打压和,贸易逆 严重,大量外汇流失,本民族工业无法振兴,使奢侈之风盛行,长远来 有利于发展本族经济,但不利于目前经济的发展。

3、教训经验:加强本地工业等经济的发展,重视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不能一味依赖外国技术,改革要渐进的推进,不能激进。

第20篇:《行政案例分析》任务一

《行政案例分析》任务一

一、案例选择题(共 2 道试题,共 50 分。) 1. 在很多国家包括欧洲福利国家,电信基础设施和电信服务都曾经是被少数企业甚至是一家国有企业垄断的,低效、高价引起了公众的愤怒。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推行改革极力改变不列颠电信的国有特征,并为其引入竞争者,改变管制办法,以期开辟一条“独家垄断——双头垄断——多家竞争”的路径。这个进程受到互联网技术、移动电话技术进步的有力帮助。在政府管制重点走向保证互联互通的前提下,移动通信、IP电话的进入使得政府一直期望的多方竞争局面终于形成,价格下跌而消费者的满意度提高。

中国的电信服务领域市场从1993年开始引入竞争。1993年,中国对国内开放了非基本电信业务,1994年成立了中国联通公司和吉通公司,除了允许开展非基本业务外,还允许他们向用户提供基本电信业务。1999年,中国政府对电信市场的重组,是促进国内电信竞争的又一重要举措。此次重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政府决定将原中国电信一拆为四:(1)新中国电信主要负责国内固定网络的运营以及国际业务、数据业务;(2)中国移动负责原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3)负责无线寻呼业务的国讯寻呼,从中国电信分离后整建制划归联通;(4)中国卫星集团公司则负责卫星转换器的管理以及卫星通讯的业务。另一方面,政府进一步扶持竞争,包括批准成立了网通公司,主要经营数据宽带网络业务;加大了对联通和主要经营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吉通公司的支持力度;以及后来又批准中国铁通进入公用电信市场。通过上述改革,中国电信市场形成了新的结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占据了市场的主体。2001年上半年6个月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了5167.2万户,总数已达2.81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新增2017.7万户,达到1.6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3149.5万户,达到1.17亿户。

1).电信服务在很多国家都曾经是被少数企业甚至是一家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这是因为( )。

A.电信服务是一种纯公共物品

B.电信服务在传统上被认为是自然垄断行业

C.电信服务具有正的外部效用

D.电信服务关系国家安全

2).20世纪80年代英国电信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

A.民营化

B.引入竞争机制

C.引入竞争并解除政府管制

D.民营化并引入竞争机制

3).英国电信服务制度变迁的有利情景主要是( )。

A.制度竞争

B.文化竞争

C.技术进步

D.市场竞争

4).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电信改革是( )。 A.强制性制度变迁

B.诱致性制度变迁 C.渐进式改革

D.激进式改革

5).从材料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电信改革( )。

A.是强制性制度变迁

B.是诱致性制度变迁

C.主要方向是民营化

D.主要方向是向外资开放

2.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于1974年,作为当前国际上最有成效的反腐机构,廉政公署一直通过执法、预防及教育三管齐下的方法打击贪污,并获得政府及广大市民的支持,使得香港成为全球最廉洁的地方之一。

三管齐下的策略对培养公众对抗贪污的意识至为重要。检控虽可收阻吓作用,预防及教育工作亦不可或缺。有关人员认为,惟有令市民彻底改变对贪污的态度,才可令反贪工作收到持久的成效。这策略证实行之有效,时至今日,已成为廉政公署的金科玉律。

在组织架构上为实践三管齐下的策略,廉政公署成立了执行处、防止贪污处及社区关系处三个专责部门。其中社区关系处负责倡廉及防贪教育工作:向政府部门推广廉洁信息,是其首要任务。包括:为政府部门各级雇员举办倡廉教育活动,阐释常见的贪污流弊,并就遇到行贿时的处理方法提供意见;为管理级举办研讨会,协助他们管理职员操守事宜;协助各公共机构提高其雇员的道德操守。

维持商界的公平竞争环境对香港至为重要。社关处致力在商界推广良好营商手法、提高商业道德水平及宣传维护公平的信息。工作包括:举办防贪讲座,提醒商界堵塞贪污漏洞及推行防贪措施的重要性;向职员提供有关法律及道德问题的培训;1995年还成立了“香港道德发展中心”,推广商业道德。

青少年一向是其倡廉教育工作的主要培育对象。工作包括:通过卡通短片、漫画、故事游戏集、互动教具及音乐剧向幼稚园及小学生传递倡廉信息,让学生亲自探讨及验证正面价值观的重要性;为即将毕业的中学、职业学校、工业学院及大学学生举办互动倡廉讲座及活动;与其他机构携手合作,向在职青年推广正确的价值观及职业道德。 1).香港廉政公署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威慑力源于其( )。

A.规模上的庞大性

B.组织上的独立性

C.执法手段的强制性

D.部门首脑的个人魅力

2).案例中提到的廉署社区关系处对各界别的倡廉教育与道德推广实质上就是一种( )。

A.伦理培训 B.立法程序

C.制度执行

D.结构重组

3).廉署社区关系处通过卡通片、漫画、故事游戏集、互动教具及音乐剧向幼稚园及小学生传递倡廉信息,激励青少年服从最低的道德标准,从方式上而言,这属于伦理培训的( )。

A.遵从模式 B.正直模式 C.融合模式

D.整合模式

4).有效的伦理培训与道德推广能有助于反腐倡廉,因为它从行政人员个体的角度,激发行政人员的道德能动性,并增强了行政个体的( )。

A.逐利本能

B.效率观念 C.公共责任意识

D.学历水平

5).在当前中国大陆地区,行政道德不够健全,道德监督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的行政行为中,而只是限于( )。

A.机制建设

B.实际监督

C.舆论层面

D.切实措施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 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基本假设及韦伯的“科层制”为基础,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以正式的政府组织机构作为研究的重要领域,并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原理和原则的探索。

A.错误

B.正确

2. 新公共服务职能理论由法国著名学者登哈特夫妇及其发表的《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一文中提出。

A.错误

B.正确

3. 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各地出现的一连串出租车罢运事件的深层原因是政府监管职责缺位。

A.错误

B.正确

4. 服务型政府是由计划经济的“服务型”管理到市场经济的“管制型”管理,政府的职能角色应事先由“掌舵者”到“划桨者”的转变。

A.错误

B.正确

5. 自1949年以来,我国已经历经了9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机构改革。

A.错误

B.正确

6. 我国第九次行政机构改革是从2008年3月开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探索大部门体制。

A.错误

B.正确

7.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A.错误

B.正确

8. 无论是广州的行政区划调整,还是浙江的“强县扩权”治理模式改革,都遵从了一个规律,即行政体制的改革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改革实际进程所提出的客观要求而展开。

A.错误

B.正确

9. 传统经济学认为,公共产品不可能通过市场来提供,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因此造成“小政府、大社会”。

A.错误

B.正确

10. 早期的行政组织基础理论主要指美国的以研究车间工厂经济组织管理为对象的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国的以大企业为背景试图从更宏观层面研究的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管理理论;美国的行为科学。

A.错误

B.正确

行政职能案例分析范文
《行政职能案例分析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