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施方案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16 08:38:42 来源:实施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省应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闽侯竹岐中学开展农村中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项应用研究工作实施方案

一、前期准备

(一)、现已具备条件

1、我校是闽侯县“农远”工程应用研究实验校之一,07年4月份开始“农运”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经验,并培养出一批“农运”应用骨干教师队伍。

2、我校已有多媒体教室两间,计算机教室一间,电子备课室一间(可用电脑6台),已接入广电光纤。

3、已设立校内服务器,建成校园局域网。并已搭建起校共享资源框架,分学科整合了一定数量的共享资源。

(二)拟应配备条件

1、改装计算机教室,建成网络教室供“农运”“模式三”应用研究使用。

2、增添原电子备课室的电脑等设施,拟建成“温馨电子备课室”,为“农运”应用研究试点工作提供必备条件。

3、08年拟再增添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各一间。

二、实施方案

1、严密组织,明确分工。“应用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林锦白(主持全面工作)

副组长:林金珠(组织实施) 张小明(后勤保障)

成员: 兰孝辉、陈仁亮、连增强(课程安排调度) 黄瑞彬(后勤保障) 张学浩(技术指导与保障)

2、分步培训,专家引领。在原有培训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模式三”应用培训,充分发挥省、市、县各级指导试点校专家的资源优势,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3、建表立制,规范管理。

建立“一表三册”(专用课程总表,资源应用登记册,教学应用记录册,资源建立、储备情况登记册)。

订立: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网络教室管理使用制度,电子备课室管理使用制度,培训制度,应用考核制度。

4、应用研究,4个策略:

(1)骨干引路,整体跟进的策略。确定骨干教师为张学浩、连增强、程秀钦、董燕、兰孝辉、陆军、邓秋金、陈玉华、陈仁亮、郑东、郭雪芳、黄玲、林锦、苏丹、卓丽娜、叶兆谋、林钦、吴家兴。黄新才。这些教师在前头“摸着石头过河”,为整体跟进探路引路。

(2)巧排课程,提高设备使用率的策略。教务处建立使用登记制度,巧安排、勤微调,力争做到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的“堂堂用”。

(3)边用边研,形成应用模式的策略。以“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方式开展应用研究,分学科形成各种应用教学的模式。并以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形式呈现出来。

(4)“众人拾柴”,不断充实完善校内资源中心建设的策略。

三、预期成果:

1、通过应用实践与总结,形成一套切合农村中学实际的“农运”应用与管理制度。

2、培养一批能正确运用“农远”等教育资源,熟练掌握多媒体、网络运用等教育教学的技术的教师队伍。

3、“农远”应用进入常态轨道,并形成长效机制,基本实现有关设施“堂堂用”的目标。

4、探索总结出各学科应用“农用”的各种教学模式,以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形式呈现,供同类型学校借鉴参考。

推荐第2篇:八字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赫山区八字哨镇试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

实 施 方 案

(送 审 稿)

为认真落实全市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试点镇定为八字哨镇,试点村定为八字哨镇观音阁村、岭湖村(或其中一个村),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宣传发动(2012年3月15日—2012年4月15日) 宣传发动的形式:一是会议宣传发动。通过召开镇、村干部会议,党员组长会议、户主代表会议、村民大会等各层次会议宣讲法律政策,讨论研究统筹发展工作。二是印发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宣传栏等各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引导和教育广大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确保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三是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发动,通过全方位、主体式的广泛宣传发动,让干部群众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意义、目的、要求、任务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实施步骤(2012年3月15日—2012年12月30日)

(一)规划编制的调研和制定。3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的调研摸底;6月30日前完成八字哨镇区建设规划、农民试点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试点村建设规划,包括农民建房和墓地建设应

1 纳入规划控制范围;12月30日前完成八字哨镇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土地整治规划。

(二)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的确权颁证。6月底前全面完成试点村的“四权”确权颁证工作;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八字哨11个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的确权颁证工作。

(三)土地流转和土地信托流转。在八字哨镇已完成土地信托流转7100亩的基础上,2012年12月30日前,通过新增土地信托流转耕地3000亩(以种养植业为主),实现土地信托流转率45%。进一步全面规范完善土地信托流转运行机制、定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规范托管公司与农户信托流转合同的签订。同时,根据通过土地信托流转为主要形式的土地流转,巩固和扩大蔬菜、湘米、养殖、蜜柚四大产业。

(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3月15日至12月30日,在八字哨镇以中技桩业拆迁安置区为主体开展集中居住区建设,并按照集中居住区建设要求,加强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

(五)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八字哨镇基本完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新增加耕地面积2300亩。

(六)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清洁工程长效机制,全面完成11个村清洁工程工作目标任务,确保全镇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制定全镇农村污染防治工程的方案;加快全镇交通、水利、电力、信息化等基础建设和教育、卫生、

2 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农民参与新农保、新农合率均达99%以上,农村特困家庭低保做到应保尽保。

(七)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完善农村党员和干部管理监督、考核评议学习培训等制度,注重在优秀农民中发展党员;制定并实施以村党支部、村民议事会、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主要构架的新型民主治理机制建设方案,抓好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确保11个村公开率达100%、规范率达80%。

(八)工作机制创新。完善全镇产业布局规划,发展现代服务业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着力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流转;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创新,通过耕地占补平衡,挂钩转换的方式,促进全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一定范围内异地高效集中利用;根据全镇实际,因地制宜,提出实施项目资金整合的方案及建议。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八字哨镇试点工作在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开展工作,区统筹办下设7各小组,明确专人集中办公,并认真指导、协调、督促。八字哨镇党委、政府要明确专门领导、专门队伍具体抓,各有关站所、行政村要安排专人落实每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二)部门联动保障。区直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安排专人切实履行职责,做到工作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到位,任务落实到位。

(三)经费保障。区统筹办工作经费,区财政要予以专项安排,设立财政专户,做到专款专用;八字哨镇及有关行政村也要安排专项经费,保证试点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办公条件保障。区统筹办办公室暂设八字哨政府机关,并添置必要的办公设施。

推荐第3篇: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切实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目标

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试点内容

(一)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进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实行多种招生考试办法,为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徒提供机会。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三)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四)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相应带徒津贴。试点院校要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五)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制订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

三、试点单位

现代学徒制试点采取自愿申报原则。申报试点的单位应是有一定工作基础、愿意先行先试的地级市、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

(一)以地级市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地级市作为试点单位,统筹辖区内职业院校和企业,立足辖区内职业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合理确定试点专业和学生规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重点探索地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二)以行业系统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行业作为试点单位,统筹行业内职业院校和企业,选择行业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重点任务是开发现代学徒制的各类标准。

(三)以职业院校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职业院校作为试点单位,选择学校主干专业作为试点专业,联合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重点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四)以企业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具有多年校企一体化育人经验的大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联合职业院校,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重点探索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运作方式和支持政策。

四、工作安排

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按照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统一部署等程序确定,试点工作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开展。

(一)项目申报。各申报单位须填写项目申报书,申报材料要求一式2份(附电子版光盘),并于2015年1月30日前报我司。地级市、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申报材料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统一组织报送(企业申报材料由合作院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报送),行业申报材料可单独直接报送。

(二)评审遴选。我部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方案进行评审、遴选,优先选择目标明确、方案完善、支持力度大、示范性强的申报单位,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

(三)组织实施。经我部批准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制订详细的试点工作任务书,以专业学制为一个试点周期,开展各项试点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应做好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总结推广。试点期间,我部将组织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年度报告和周期总结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试点结束后,试点单位要做好试点总结。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我部将逐步扩大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范围和规模,使现代学徒制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五、保障措施

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指导服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制,建立跨部门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试点工作。要制订试点工作的扶持政策,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二)科学制订试点方案。各试点单位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发挥现代学徒制多元主体作用,把试点工作细化、具体化,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对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明确试点目标、试点措施、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条件、责任主体、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预期成果及推广价值等内容。

(三)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各试点单位要坚持边试点边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把试点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上升成为理论,形成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积极开展国际比较研究,系统总结相关国家(地区)开展学徒制的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条件保障等。

推荐第4篇: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半工半读”试点工作,探索 “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我校根据市教委《关于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津教委职 [2007]15号)文件之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市经济特点、行业需求等因素,制定《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半工半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魏贺平

副组长:冯克岭、于忠武

成员:张俊库、张玉芳、周润萍、曹福国、孙屹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管理监督试点工作执行情况。

(二)“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小组 组长:冯克岭 副组长:孙屹

成员:张俊库、张玉芳、周润萍、曹福国 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前期宣传、发动,试点成果宣传等。

2、负责企业联系工作,联络实习企业,协调与企业关系。

3、负责常规管理,管理学籍、重新编班、安排带队教师、管理顶岗实习学生、日常教学管理、考试考核。

4、负责制度建设,制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等。

二、加强开展“半工半读”学习制度宣传,营造“半工半读”的

1 良好氛围

“半工半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学习形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成才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的宣传工作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学校新入学教育过程中添加“半工半读”学习制度的宣传介绍内容,使学生及家长对“半工半读”等相关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利用学校的网站、学校招生宣传对外开展“半工半读”制度的号召和宣传,扩大宣传力;第三,在校园内利用学校广播、电视以及宣传标语、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半工半读”政策的宣传;最后,以召开学生家长会为契机,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可以就“半工半读”的概念、特点、好处等,逐一向家长、学生介绍,让他们充分了解到“半工半读”学习方式的优点。

三、实施“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模式

我校通过以下两种模式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

(一)“2+1”学制“半工半读”模式

“2+1”学制即学生入学后,在学校学习2年时间,第3学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进行文化课、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在企业实习期间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当顶岗实习结束考核合格后,学生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可以与企业签订工作劳动合同,继续在该企业工作,从而走上工作岗位,完成学校向企业的过渡。这种形式的“半工半读”模式在

2 我校已开展4年,目前已在全校所有专业、面向所有在校生推广,比较成熟,其优点是学生便于管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比较顺利。学校为各专业主要岗位制定了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并针对不同岗位,结合不同的能力要求,制定了不同的实训教学方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二)多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

多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学生轮流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训练,顶岗为企业生产产品,并获得一定的报酬。实行此模式后,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可以交替地进行,让学生在学校提前体验到了企业(工厂)里工作、生活氛围,为学生今后真正进入企业作好铺垫。

我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学模式:一方面,学校计划利用天津津泊轴瓦厂,作为校内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实现多次工学交替;另一方面,学校利用地处西青区汽车工业基地的优势,计划利用先达汽车工贸公司、建塑管道公司数控加工车间和模具车间,作为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外“生产/训练”基地,实现课堂进车间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在车间内上课、车间内实训、车间内劳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时间分配大体上各占50%。

为配合“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开展,我校计划扩大学分制试点工作范围,计划在2007级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行学分制试点工作。

四、开展“半工半读”工作试点的具体步骤

目前我校已在全校所有专业范围内实行“2+1”学制式“半工半读”模式。我校计划在今年内组织开展多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的试点工作。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第一阶段:2007年7—9月,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联系相关

3 企业。

2、第二阶段:2007年9—10月,组织、发动、宣传和方案制定,确定专业、班级、学生人数以及企业单位。

3、第三阶段:2007年10—12月,开始实施试点方案。

4、第四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1月,阶段总结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以来的经验,根据试点工作经验修订相应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确立学校“半工半读”的最佳模式。

五、做好“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相协调

“半工半读”模式与 “定单式培养”相结合,在招生时结合企业招工标准,实现招工招生一体化。

(二)企业的用人标准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

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用人标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知识及相应的能力,并确定课程体系。

(三)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学校在实行“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等因素,努力适应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学校专业设置结构。

(四)实习、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一致

学校制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内容,购置实验、实习设备,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注重行业技术水平变动趋势,科学预测,强调前瞻,与社会整体技术进步水平保持一致。

(五)实习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学校制定的实习管理制度,充分考虑企业的管理需求,兼顾企业的生产要求和学校的教学要求。

4 “半工半读”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相信,在市教委和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不断开拓创新,“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实现职业教育的新跨越。

二○○八年六月二十二日

推荐第5篇: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XXXX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011—2013)

为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捆绑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校职业教育对江西经济发展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贡献度。根据教育部和省政府关于在新余市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XXXX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1—201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为XXX国家新能源科技城、XXXXXXX经济区建设培养所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XX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机构

为使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院长

- 1

3000人次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选择试点企业和专业

首先选择好企业,在紧密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合作企业的意愿,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

在招生之前,由合作的企业直接参与,按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面试的形式录取学生,然后根据学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这些学生(学徒生)就相当于该企业的“后备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

随着学徒制的不断推进,以后就读职业学校的新生,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甚至只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就可就读中职学校。

(二)签订协议,明确三方职责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需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生(或家长)与企业签订学徒协议。

1.企业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1)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准确传达企业的要求,包括现在及将来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2)积极配合学校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参与学生技能训练和学业评价;(3)

- 3

企业实习期间要遵守安全制度。

(三)成立专业学徒制工作小组

在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联合试点企业,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相应专业的学徒制工作小组,主要是负责该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业的评价等等;同时,该小组还要负责选派优秀的技术工人担任学生的导师(师傅),一般一个师傅不宜超过三个学生。

(四)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项目是完全按照企业需求,在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专业实训环节。

(五)教学时间安排

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

- 5

进行研讨,开设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特点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

(九)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师和师傅进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和师傅在评优方面优先考虑。

改革评价模式。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十)学生就业

企业要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业及思想品德评价,可用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作为三年后学生录用的条件之一。

(十一)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政府要制定企业负担职工教育培训成本、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政策,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对支持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评价和奖励,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2.运行保障:完善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规定。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 7

推荐第6篇:宝鸡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宝鸡市人民政府文件

宝政发[2010]27号

宝鸡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宝鸡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今年2月份,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按照程序经省政府审批同意,现将《宝鸡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四日

宝鸡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省医改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宝鸡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通过公立医院改革充分体现公益性。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途径,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优质、高效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健全保障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健康与持续发展,逐步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多元化办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稳妥推进。2010年启动试点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改革内容,努力建立起具有宝鸡特色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1、加强公立医院规划和调控。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结合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宝鸡市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

- 2社区卫生服务或专科医院发展。(2)县级公立医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改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县级综合医院建成县域内医疗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发挥好农村三级网的龙头作用;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专科建设,负责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指导和中医药人才培训;妇幼保健院突出妇幼保健职能,加强妇产和儿科建设,指导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做好妇幼保健工作。

3、建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机制。建立

二、三级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等化。市级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要与城市2-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鼓励大医院延点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时,与1-2个县级医院结成帮扶对子,支援县级医院发展,鼓励市级公立医院开展团队式帮扶,提高帮扶整体成效。每个县级公立医院对口帮扶3-4所乡镇卫生院,鼓励县乡一体化发展,推广千阳乡村一体化发展模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用政策引导群众合理就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引导群众在基层就近诊疗,实现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方便群众,减轻就医负担。

- 4实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以公益性为核心,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三)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1、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医院内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型设备购置、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充分发挥医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职工代表大会的科学管理与民主监督作用,实施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医院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推进医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2、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市级公立医院总结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成功做法和经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以岗定酬。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评制度。探索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科学方式,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3、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加强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合理控制经营风险。

(四)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加大政府投入。(1)明确补偿范围。公立医院补偿范围主要为:承担公共卫生职能医疗机构补偿;药品加成政策取消后的补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补偿;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已形成的

- 6范围。

2、改善医院服务。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级公立医院也要逐步开展此项服务;加强市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改善服务流程,增加便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规范临床护理服务,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绩效。

3、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行业自律,健全医德医风考评机制,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实行医疗工作“首诉负责制”,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要设立专门科室,统一接受和处理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建立医患纠纷调处机制,通过司法程序,依法及时处理医患纠纷,维护良好的医疗环境。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逐步加入医疗责任保险,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正面宣传,营造医患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氛围,办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

4、建立实用共享的信息系统。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加快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公立医院内部信息系统互连互通,与基层医疗机构信息互连互通,与药物配送信息互联互通,与医保合疗结算监管信息互通,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费用监管。在市中心医院建设市级大型影像检验中心,合理配置大型医疗设备,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检验、检查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检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六)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 8科医师和管理人才,充实提高县级公立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市财政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补助标准,为全市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返聘西医和中医全科医师各1名,充实基层技术力量。

2、加强在岗人员培训。设立市级医学高级人才培养基金,选拔优秀学科带头人跨省、出国深造学习;以省内知名医学院校为依托,每年选送一批市县公立医院在职专业和管理人员,实施人才培养提高工程;以市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为平台,强化“三基”培训与实践,以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全科医生为重点,力争通过3-5年的轮训,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服务水平。

3、实行医学生锻炼制度。公立医院新进医学专业毕业生,在报考执业(助理)医师之前,应在医院有关科室转科锻炼,熟悉医院情况,提升基本实践能力;乡镇卫生院或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进医学专业毕业生,在报考执业(助理)医师之前,应在县及以上公立医院临床学习满1年以上,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

(八)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1、明确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权责。坚持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质,面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优质、价廉、可得性和可及性强的基本医疗服务,向弱势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费用减免,发挥对区域医疗服务市场技术进步、示范和宏观调控作用,在执行政府指导价格的同时,承担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

- 10争取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公立医院人事、医保费用补助标准调整及基金支付等工作;编制部门做好有关编制工作;财政部门要积极争取中、省投入,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必须投入足额到位;物价部门负责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认真履行好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四)稳妥抓好试点。对看准的改革措施,在县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开。同时,选择3所市级、3所县级公立医院,在一些重点和难点环节上先行试点,积极探索,取得突破,为公立医院改革积累经验。

(五)加强舆论引导。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舆论引导,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为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推荐第7篇:梅江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梅江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梅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梅州市金融工作局关于印发梅州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梅食药监综〔2016〕2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步推广”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和我区实际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机制,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首负责任,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有效防控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试点,研发符合市场需求和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具有吸引力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产品,探索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推广模式,建立与责任保险相结合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控制和社会管理功能,建立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相统一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食品安全风险化解体系。

三、试点范围

1

结合我区食品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重点推动以下食品企业积极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一)食品生产环节

肉制品、食用油、酒类、婴幼儿配方乳粉、液态奶、饮用水、软饮料、糕点等食品生产企业,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当地特有的、食品安全风险等级较高的其他食品生产企业。

(二)食品经营环节

1﹒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中小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旅游团体餐饮接待单位、大中型以上餐饮企业、农村宴席等。

2﹒大中型食品销售企业(批发企业、食品经营超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入网食品经营单位和当地特有的、食品安全事故高发的其他食品经营单位等。

3﹒鼓励其他有保障需求的企业(如农产品种、养殖)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积极投保。

四、工作步骤

(一) 启动试点阶段(2016年)

1﹒部署动员(6-9月)。开展前期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部署试点工作,对食品企业进行动员和业务宣传,提高企业对食品安全责任险的认知度和参保积极性。保险监管部门指导保险公司开发专属保险产品,制定承保方案,开展产品推广活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积极给予配合,提供本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名单。

2

2﹒组织实施(9-12月)。根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试点工作,落实具体承保机构,选取有承保经验、有实力规模和服务团队管理健全的保险机构为主要试点承办机构。力争在2016年12月底前我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范围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投保覆盖率达到10%以上。

3﹒工作小结(12月)。各部门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小结,统计工作数据,按时报送有关材料。

(二) 常态化工作阶段 (2017-2020年)

在认真总结上一年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实际,积极开拓创新,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逐步扩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范围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投保覆盖率。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区金融办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见附件),负责对全区试点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信息汇总、督促检查和宣传推广,推进全区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

(二)建立推动引导工作机制。区政府将大力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已列入2016年梅江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同时,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也将纳入2016年市对县(市、区)食品安全工作考评内容。因此,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完善食品企业信用体系,探索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食品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将参保情况作为食品安全管理内容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和分级分类管理指标体系,并作为日常监督

3

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食品企业参保意识,引导推动食品企业积极参保,落实主体责任。

(三)健全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保险公司要从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提振企业参保信心出发,组织制定保险产品指导方案或示范性文本,根据《指导意见》精神,提出试点行业和领域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范围、保险费率与赔偿参考标准、理赔服务等要求。保险公司要综合考虑产业特点、生产经营规模和风险等级等情况,研究开发契合市场需求、保障范围更广、对食品企业更具吸引力的新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产品,合理设计保险条款和费率,结合承保理赔、费率浮动、市场推广、专户管理等制度,将参保企业风险等级与保险费率水平等挂钩,并运用责任限额、免赔额等手段促使参保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承保方案报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核后实施,同时向市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备。鼓励企业通过联保、经纪公司或行业协会协助等多种方式组织参保。

(四)建立风险管理与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创新保险服务方式,加强风险管理服务队伍与能力建设,建立保险事前事中事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责任保险在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和事后理赔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级制度、风险防控机制和事故应急预案,指导参保企业做好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完善理赔服务机制,优化理赔服务流程,提高理赔服务质量,出险后积极开展事故查勘与救助,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及时迅速履行赔偿责任。

(五)建立政策扶持工作机制。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性和重要性,结合实际探索出台推动企业参保必

4

要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政策纳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或推动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已参保企业优先获得行业专项资金,激励企业参保。探索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纳入校园安全责任保险范围,鼓励并提倡有条件的地区创新参保方式,对学校及幼儿园食堂等社会影响大、食品安全风险高的行业,以及经济赔偿能力不足的地方特色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积极探索“行业团购”或“区域统保”等公益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服务模式,有效提高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覆盖面。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落实责任,积极创造条件,推动食品安全风险高的行业和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先行先试,以大中型企业和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为示范,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行业和其他小企业积极参保,扎实开展试点工作,分步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二)密切配合,加强宣传。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相关政策研究,增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可操作性,规范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市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政策措施及其意义,及时公布企业参保情况,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5

(三)加强督导,注重总结。各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督查督导,及时发现并协调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试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要注重总结提升,适时推广试点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发挥率先参保企业的示范作用,扩大试点影响,督促后进地区加快试点工作步伐,逐步扩大试点覆盖面。

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机关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于每年12月15日前报综合协调股汇总、各承保保险公司工作开展情况于每年12月15日前报送区金融办(联系人:

,电话:

)。

附件:梅江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6

附件

梅江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为进一步统筹推进我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定本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组织制定全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方案,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存在问题,研究制定试点保障措施,统筹协调部门间的相关活动,推动全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联席会议组成单位及人员

联席会议由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区金融办分管领导及监管股室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具体组成如下: 召集人: 张宝鸿

区食安办主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副召集人:

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区金融办 成

员: 李敏锐

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综合协调股股长

区金融办

曾祥杰

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股股长 徐雪芬

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流通监管股股长 彭权锋

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监管股股长

7

陈江洪

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股股长 古益强

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政策法规股股长

联席会议召集单位为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综合协调股,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李敏锐同志兼任。

三、联席会议各成员职责分工

(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综合协调股

牵头组织制订全区试点工作方案,做好信息汇总,组织宣传推广,承办联席会议的日常事务。

(二)区金融办

组织制定区级保险产品指导方案,确定保险责任、保险费率与赔付费率范围,明确理赔与服务要求。组织指导保险公司开展市场调研、开发专属保险产品,督促保险公司做好承保理赔服务工作。

(三)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监管股室

根据工作实施方案和结合食品行业实际,组织实施试点工作,研究制定相关环节的激励措施,引导食品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四、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1次,根据工作需要也可不定期召开。各成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工作督查,加强信息沟通,原则上每半年向联席会议通报一次工作情况。

8

推荐第8篇:我市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结合永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和省、市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

督,密切党群关系,逐步探索和建立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党务公开制度和机制。

二、工作原则及目标

1、坚持宜公开即公开。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党员和和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凡是程序性、制度化的党务工作内容,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应及时公开。

2、实行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相结合。将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紧密结合,以党务公开带动和促进政务公开,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调运转的“大公开”工作格局。

3、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化。经过试点,逐步对党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公开方式等形成制度化,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和机制。

4、推行党务公开监督机制。通过党务公开工作,建立意见建议收集处理反馈制度,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

权、监督权,逐步推行决策民主化、党务公开化、监督全程化,建立健全党的工作公开监督机制。

5、建立党务公开责任制。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对党务公开工作负总责;党务公开工作办公室要对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具体责任,及时向党务公开领导小组提出公开方案,报告公开情况,并要负责对党务公开的形式、内容及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党委各工作部门对公开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负责。

三、公开的主要内容

按照党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从目标任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工作动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公开。

1、党组织贯彻执行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组织决定、决议情况。

2、党组织研究重大事项情况。

3、党建工作目标和考核情况。

4、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党员情况。

5、干部选拔任用情况。

6、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

7、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和整改情况。

8、党费收缴管理情况

9、其他宜公开和上级要求公开的党务工作事项。

四、公开的主要形式、程序和时限

(一)公开形式

党务公开要针对不同内容和特点确定不同的公开形式:

1、公开告知式。将宜公开的党务工作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在党组织内部、单位内部和一定范围的社会场合予以告知。

2、公开形式。主要采取口头传达、会议传达、下发文件、定期通报以及在一定范围公示公告等形式进行公示公告。

3、公开载体。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内部刊物、网站、板报墙报、宣传栏等载体,开辟党务公开专栏。

(二)公开程序

1、审核。党务公开的内容在公示前必须由党组织集体审核,或由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特别重大的事项报上级党组织审核把关。

2、预公开。党组织在决定公开全局性重大事项或与党员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应先公开初步方案,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需要调整的经党组织研究进行调整后再公开。

3、公示。将已经审核的公开内容按照规定程序按时公开。对于党内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及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党内事务,应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进行公开。

4、反馈。公开期间,对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给有部门,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和落实情况再次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公开时限

公开的时间要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常规性工作要定期公开,一般每月或一季度公开一次,阶段性工作要逐段公开,临时工作要随时公开,对重大或复杂性的问题,应根据公开后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必要时两次公开。

五、实施步骤

整个党务试点工作时间为一年,即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具体分为五个阶段:

1、调查摸底阶段(2008年6月下旬至6月底)。深入到市直各单位、各县区和乡镇,调查了解我市目前党务公开情况,摸清底数,明确党务公开的内容和要求,制定《xx市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组织动员阶段(2008年7月中旬至7底)。成立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组织召开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动员会。

3、

组织实施阶段(2008年8月初至2009年4月底)。按照《xx市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有方法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工作。

4、总结提高阶段(2009年5月初至5月底)。召开党务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议,全面总结党务公开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为在全市全面铺开打下基础。

5、建章立制阶段(2009年

6月初至6月底)。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六、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里将成立由纪检、组织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党务公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市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各级党委(组)书记是本地本单位党务公开试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地各单位要参照市里的做法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党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2、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市党务公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将将进行一次检查督办,并通报各单位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及时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设立联络员。为方便工作联系,各地各单位要设立党务公开联络员,具体负责党务公开联络工作.

4、注重信息反馈。各地各单位要加强上下联系,及时沟通反馈有关信息,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试点工作的发展。

推荐第9篇:包保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宿豫区广播电视台关于开展城市管理督导包保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实施路段包保管理是我区创建卫生城市工作的新举措,有利于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营造良好的对外形象。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城市管理督导包保试点工作〉的通知》(宿豫政办发[2012]24号)的工作部署,切实把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做好,宿豫区广播电视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的原则,通过加强包保地区的卫生工作,努力把责任区建成环境洁净、绿化美化的区域,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出贡献。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包保责任区综合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宿豫区广播电视台成立了包保责任区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责任区日常管理工作。

组 长:张少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台党委副书记、

台长)

副组长:吴亚明(党委委员、副台长) 贺 颖(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成 员:王建红(党委委员、总编办主任)

王 勇(办公室主任)

朱宿军(监察室主任)

丁大咏(新闻部主任) 杨安民(专题部主任)

三、工作职责

1、清理环境卫生。对包保责任区开展大清扫活动,彻底清理各类垃圾、清除卫生死角。

2、维持市容秩序。对流动摊点、“野广告”、占道经营等影响市容市貌的现象进行管理。

3、开展宣传教育。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提高市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和对创卫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

四、有关要求

(一)强化领导,统一认识。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将任务分解到中心、部门,层层抓落实,全面做好辖区内的城市管理工作。

(二)宣传造势,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宣传普及城市管理理念,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城市意识,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加强检查,落实责任。包保期间,台包保责任区管理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将系统组织检查督导,推动责任区内整治任务落实到位。

宿豫区广播电视台 2011年3月20日

推荐第10篇: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

XX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011年,XX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试点区域。为切实抓好区域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对发展壮大区域经济支柱产业,促进我县经济、科技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区域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经济工作的结合,提高企事业单位应用专利等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群和产业群为主攻目标,全面提高我县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能力,为我县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投资贸易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二、试点目标

(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知识产权管理

工作体系建设有明显进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体系是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保障。我县是全省首批试点区域,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配置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建立适应创新体系建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网络,形成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二)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后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要求,结合本区域实际,引导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落实专利法规定的“一奖两酬”和其他政策。

(三)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量、拥有量有较大的提高。通过试点,区域内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申请量和授权量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企事业单位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显著增强。试点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普遍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贸易、成果转化、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较好的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五)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有较大改善。企事业单位领导、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知识产权

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水平和力度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及时有效地得到制止和查处,知识产权权利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良好的区域知识产权法制环境有力的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三、试点内容

(一) 加强机构与制度建设。

根据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建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和协调全县的知识产权工作。每年安排1-2万元用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网络,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科技、经济工作目标管理之中。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服务。

(二)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

各单位在科技计划的制定、项目申报、评审、项目下达、合同签订、中间检查和组织验收等阶段,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质量和科研目标的准确性,优先扶持我县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的实施,促进其产业化。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成果管理体系,提升科技成果的法律内涵和市场外延。

(三)建立扶持与奖励机制

扶持专利的申请,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对我县专利申请进

行资金资助。对成果完成人、职务专利权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同时鼓励将科技成果和专有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加强行政监督检查,依法保护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的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

(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

按照有计划、分层次、分类型的原则,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重点抓好对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广大科技人员开展专利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培训,并将知识产权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利用各种传媒,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工作,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法律意识。

(五)推行知识产权工作“四落实”

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做到机构、人员、制度和经费四落实。提高企事业单位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科研人员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着力帮助企业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在科技攻关、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选择正确的创新目标和重点方向,应用知识产权手段培育和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和高新技术企业群。

(六)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大力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充分利用有关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以及网络等渠道,促进专利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实现产业化。

(七)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以我县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将知识产权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企业营销战略结合,开展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与应用,努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竟争能力。

(八)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和健全我县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和政府、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充实力量、加强培训,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手段,重点抓好生产、流通、进出口等领域的侵权和假冒的查处力度。

四、试点工作组织领导机构

为使我县的知识产权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县科技局,负责试点的日常工作,梁武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XX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宝平XX政府县长

副组长:任建斌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马晓全XX纪检委书记

陈平XX政府副县长

成员:郝秀菊宝鸡市科技局副局长

杨恩亮省知识产权局协调处处长

马天顺宝鸡市专利管理处处长

梁武全XX科技局局长

XX经贸局局长

XX乡企局局长

XX技术监督局局长

五、保障措施

(一) 实行例会制度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1-2次联席会议,检查、指导、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联席会议的主要议题由XX人民政府根据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成员检查情况,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 优惠政策

对试点区域内的单位及个人在申请专利方面,省知识产权局将从全省专利申请基金中给予经费支持。

6

第11篇: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计划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保证浙江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区的顺利开展,确保工作质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浙江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计划。

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4年1月—5月) 按照上级要求完成社区矫正对象的排摸、组织的组建、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开展必要的宣传活动等准备工作。

(二)启动阶段(6月—7月) 建立区、镇(乡、街道)社区矫正组织;颁布我区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并举行交接仪式;组织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人员到其它省(市)试点地区参观学习;工作组人员及派驻的监狱警察全面到位。

(三)全面实施阶段(8月—11月) 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和各项工作制度;指导、督促全区各镇(乡、街道)遵守各有关工作程序和制度,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的质量。

(四)总结提高阶段(12月) 总结前阶段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具体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揭示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二、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流程

(一)社区矫正的衔接

1、区公安分局及时以镇(乡、街道)为单位将现有社区矫正对象的相关法律文书和监督考察档案等有关材料的副本移送给区司法局,由区司法局送达各相关司法所,司法所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书后,要及时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和考察档案。

2、人民法院对构成犯罪的刑事被告人,判处管制、单独判剥夺政治权利或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后,应及时将生效的判决(裁定)书副本和执行通知书,一并送达执行地的县级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3、人民法院对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被告人,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将《执行通知书》、《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连同生效的判决(裁定)书副本、结案登记表,及时送达执行地的县级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消失后,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余刑1年以上的,由公安机关将罪犯交付监狱管理机关收监执行;判处有期徒刑余刑不足1年的,交看守所执行。

4、人民法院对在押的服刑罪犯裁定假释后,应及时将裁定书副本送达提请假释的监狱管理机关或公安机关;押犯所在的监狱或公安机关看守所,在办理释放手续时,将原判法律文书(或抄件、复印件)、执行通知书(或抄件、复印件)、假释裁定书副本和罪犯出监(所)鉴定表,一并及时送交执行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5、监狱管理机关或公安机关对在押的服刑罪犯,批准暂予监外执行后,应在5日将审批表副本4份送达报请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狱或公安机关看守所;押犯单位在办理出监(所)手续时,将原原判法律文书(或抄件、复印件)、执行通知书(或抄件、复印件)、审批表副本和罪犯出监(所)鉴定表,一并及时送交执行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6、监狱或公安机关看守所对刑满释放后仍需执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办理释放手续的同时,应将原判法律文书(或抄件、复印件)和罪犯出监(所)鉴定表,一并及时送交执行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7、上述条款中涉及监狱等上级部门的按上级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的规定办理。

8、区司法局、区公安分局收到人民法院、监狱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看守所相关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文书、执行通知书后,应在3日内分别转送给相关司法所、公安派出所。

9、社区矫正对象回社区报到时,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公安派出所民警应当立即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谈话教育,并邀请其家属参加。同时,告知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必须遵守的相关规定。

10、对户籍地与长期居住地不一致的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按照《关于人户分离的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规定》办理。

(二)社区矫正的执行

1、司法所应当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所犯罪行及所处刑罚、改造表现、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和矫正情况建立档案,并会同公安派出所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矫正方案,建立监督考察小组,落实日常监督管理和考察措施。

2、司法所应当及时与有监督管理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直系亲属签订监督管理协议,明确其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责任。社区矫正对象没有直系亲属的,可与其所在单位、村(居)委会或愿意承担监督管理和教育责任的近亲属签订监督管理协议。

3、司法所应当本着符合公共利益、社区矫正对象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组织、督促、检查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社区工作计划《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计划》。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的时间,每月累计不少于2个工作日。

4、司法所应当按照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以个别教育为主的原则,定期安排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社会资源,配合、参与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政策、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时事形势等方面。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教育的时间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镇(乡、街道)应当提供必要的学习教育场所和设施。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可根据需要组织以区为单位的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5、司法所可以根据矫正工作的需要和可能,组织有关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矫正等活动。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理实表现等制定心理矫正方案,进行心理咨询引导,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6、符合试学条件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部门应当选择适当的学校安排其试学。

7、司法所应当会同公安派出所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表现、遵纪守法、参加学习教育和参加劳动改造等情况,每季对其进行一次考评,每年进行一次年度综合考评,有关情况填入《社区矫正对象年(季)度考核表》,存入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档案。

8、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改造表现,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办法》的规定,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奖惩。

(三)社区矫正的解除

1、在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前30日内,司法所应指导其完成《自我鉴定》,并会同公安派出所召开由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志愿者、社区矫正对象等相关人员参加的评议会,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社区矫正情况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作出鉴定,并将鉴定结果上报区司法局和公安分局。其中,被暂予监外执行和被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期满鉴定情况,由区公安分局通报该社区矫正对象原关押监狱和看守所。

2、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司法所应会同公安派出所向社区矫正对象本人及其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社区矫正。缓刑、假释、管制、剥夺政治权利人员的《缓刑期满证明书》、《假释期满证明书》、《恢复政治权利证明书》、《解除管制通知书》,由当地公安机关签发。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对象服刑期满时,由原收押的监狱、看守所办理释放手续。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需要收监执行的,由司法所会同公安派出所提出意见,经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审查后,送区公安分局审核。其中保外就医的,由区公安分局通知其原收押监狱、看守所收监(所)执行;因其他原因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由区公安分局提请该社区矫正对象户籍地的人民法院决定收监执行。同时,将有关的审查、审核意见和该社区矫正对象的考核表等有关材料分别抄送对其作出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和原收押监狱、看守所。

4、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被收监执行或在社区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对象,自羁押之日起自然解除社区矫正。

三、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一)例会制度 区、镇(乡、街道)社区矫正组织应当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传达上级社区矫正工作的指示精神,研究、制定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交流工作情况和工作信息,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请示报告制度 区、镇(乡、街道)社区矫正组织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加强组织观念,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逐级上报,不得隐瞒不报,紧急情况要边处置边报告。同时,对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经验、做法、重要活动及典型案例等各种社区矫正工作信息,也应及时逐级报送。

(三)建档统计制度 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对象要逐人建档。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情况、改造表现、家庭成员、社会关系、接受教育、参加公益劳动、考察鉴定等情况要记入档案。区司法局和各司法所要建立起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和统计数据分析,要保证真实、准确,不得拒报、错报、漏报、虚报和瞒报。

(四)培训工作制度 区、镇(乡、街道)社区矫正组织,要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学习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

(五)监督检查制度 人民检察院对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的社区矫正执行工作实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上述机关调阅社区矫正工作的档案、资料。可以向上述机关了解社区矫正工作情况,可以找社区矫正对象谈话。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工作应予以配合。人民检察院发现社区矫正对象需要收监执行的,可以向区公安机关提出检察建议,也可以向原收押监狱、看守所、社区矫正对象户籍地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在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监督的同时,社区矫正组织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要积极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和上级社区矫正组织的监督检查,要通过设立举报箱、投诉电话等多种形式认真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及时纠正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处社区矫正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确保公平、公正执法。

(六)奖惩考核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将列入区政府对各镇(乡、街道)和部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对因工作失职或失误而引起重大事件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Www.EduZhAI.NET中:国教育文摘;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第12篇:田家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建立信息化环境下“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实施优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试点内容:

信息化环境下“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的探索

三、试点目标:

1、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2、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熟练教学技能与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树立教师终生发展理念。

3、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快速深度融合,加速教学改革步伐,增加教育科研的成果,促进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并通过资源共享,实现高效课堂。

4、利用探究性学习的平台提供的智能导航,帮助学生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通过信息化环境下“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学习。

5、完善学校网站建设,依托网站,实现互动探究性学习。依托专题网站,实现人与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充分交互。课堂上形成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

四、现状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大洼县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近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路网建设7000平方米。学校共有8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29个班,小学55个班,在校学生3585人。现有在职教师272人,其中县级以上优秀、骨干教师9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93人,学历达标率100%。专任教师全部获得辽宁省计算机一级和二级培训证书。

全体教师积极参加省级教育信息化培训、学习。目前,专任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90%的专任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75%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校有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11个,计算机400余台,生机比为9:1。教室配备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数量占班级总数的100%。各实验室、大小会议室也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互联网20MB光纤接入,教学办公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学校建设了宽带数字化校园网络、学校网站、智能广播系统、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学校在2010年加入辽宁省实验学校协作体后,投资100万元与之共建了同步远程互动教室,实现了两校师生,在城乡两地,同上一节课。利用这一远程交互平台,双方可以开展论坛、讲座、研讨等各种形式的教育交流活动,解决了城乡之间由于空间距离带来的交流阻碍,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现代化的交互平台。

学校有各种教学光盘超过1.2TB,有教师自制课件光盘150G,学校信息网拥有各学科教学资源超过10TB,教师在学校网站上可发布自己的 2

博客,实现与校内外教师的交流与学习。

借鉴全国课改名校经验,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探索并尝试运用了“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目前,全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教学模式,部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效果显著。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有所呈现。

2、需建设和完善的方面:

完善校园网建设,互联网光纤接入,建设数字化校园,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接入传输速率不低于100M,网络到桌面传输速率1000M,网络信息点覆盖全校所有教学场所。添置服务器、交换设备、防火墙等。有足够的计算机供师生使用,增加台式机350台,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使生机比达到7:1,师机比达到1:1。建立校园电视台和闭路电视系统。

完善学校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每个普通教室的多媒体设备,除具备课件播放的功能外,还应具备电视节目接收、可播放国家及当地主要教育频道和校园教育节目、网络浏览等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室升级,增加学校电子白板的数量;增设数字实验室、录播教室、学科专用教室、科技活动教室、音像教材资料制作室等专业教室,能满足相关教学活动的需要。

设立网络平台,每个班级和教研组有自制的主页,每个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有自己的账号,使教师能够在此平台上备课、教学、答疑;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试评价;教师能够在平台提供的网站上设置探究性学习的界面,是学生能够在此界面上,探究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网上互动。

提高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 3

能力。全体教师每年至少参加4次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培训与学习。使各学科教师能够应用网络进行集体电子备课、教研,能够熟练的单独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五、实施计划: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落实各级文件和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工作部署会精神。大力宣传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让全校师生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积极投入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2、加快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完善校园网和学校网站建设,加强学校网络资源库管理。完善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充分利用省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和“三学苑”资源为教学服务。建立学校教育资源平台,及时整理、逐步充实并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建设主题学习网站,建设数字实验室,建立数字图书馆,完善教师空间、班组空间、学生空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要求专任教师在“教师教研平台”上发表教案、课件和论文,教师在“教育博客”网站上发表文章。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网络化,提高教育效益。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建立我校电子题库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库。

3、规范管理,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益。加强信息技 4

术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学校信息技术设备要专人负责管理,专人负责维护,确保正常使用。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资源,远离网吧、游戏,将学校电脑房建成“绿色机房”。努力提高学校网络安全的管理水平,加强网站、服务器的安全防控,利用杀毒软件对全校计算机的病毒发病情况进行监控,及时查、杀病毒,减少校园网内病毒的传播,保证学校网络畅通。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努力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进步的有效载体,成为现代学校管理、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良好平台。

4、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数字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中国教育信息网、辽宁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盘锦教育信息网等官方网站教育资源,更好地促进“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互动教室,实现与辽宁省实验学校的优质资源共享。

5、构建综合素质培训方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信息素养。建立跨地区学校合作关系。我校已加入辽宁省实验学校协作体,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利用省实验学校优质资源,服务于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经常派教师到省实验学校培训、学习、听课,定期请省实验学校老师来校上课、讲座,指导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互动教室,与省实验学校进行同步教学,让我校的学生与省实验学校的学生同上一节课,接受优质教育。省实验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教学研讨、专家讲座、教研活动时,我们将组织教师通过互动教室认真收看并积极参与。与此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强化教师信息应用意识,提高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应用水平。以此令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完全实现电子备课, 5

能够灵活自如的利用多媒体上课,努力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信息技术课,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网络资源辅助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比赛,培养和发展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特长。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数字化高效课堂。借鉴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全国课改名校的经验,探索田家学校高效课堂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 “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 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不同程度地提高学习成绩的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在备课过程中,教研组采取信息手段,网上集体教研,由主备人将导学案发布到网校教研界面,全组参与讨论研究,进行修改之后,主备人根据研讨后的导学案,制作课件或设计学生学习的平台,在课件或学生学习的平台上体现分组,问题设计上体现分层。

课堂教学分为六步,①检测,即课前一练,通过检测旧知,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教师在探究性学习的平台上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利用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安排下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制作幻灯片准备在课堂上展示。②定向,指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并解读学习目标。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或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③自学,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组学,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幻灯片、电子白板或平台上的智能导航工具展示学习目标及例题,将自主学习的问题通过幻灯、网络平台等,展示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通过网络收集的资源,利用国家数据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共同解决问题,并作展示的准备。④展示,学生对自 6

学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学生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讨论结果以及习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展示。教师通过播放动画、音乐、影片,展示图片、实验过程、知识结构图等,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批改和点评,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⑤反馈,即通过随堂测试的方式进行达标测评。利用教学平台出示与本节知识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网上解答。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批改、评分。⑥总结,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并总结学习收获。学生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总结,教师利用幻灯片或电子白板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

坚持经常开展“田家教学模式”研讨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教研组长观摩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定期进行备课、说课、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等比赛。通过各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研大融合活动,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进程。

7、重点选拔培养,构建名师讲堂。在校骨干教师队伍当中,重点选拔培养,利用其具备的优秀教育教学能力,为其提供信息技术平台,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重点培训,使其灵活掌握信息技术,能更有效的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为我校构建名师讲堂,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7——11月)申报、宣传阶段

制订试点申请方案,填写相关申请表格,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经批准后,按试点实施方案落实。在全校进行宣传、学习,使全校师生认识到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试点内容、试点目标及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

第二阶段(2012年12月——2015年7月)实施阶段

根据试点实施方案具体操作,建设信息化环境,完善硬件设施,丰富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发挥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田家教学模式”——“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全校教师实现通过多媒体操作播放电子课件,进行多媒体基本应用。

各学科教师运用电子课件或教育平台展示学习目标、研讨题、测试题和知识结构图等文字性材料。语文学科利用mp3或flash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英语学科展示与单词、对话相关图片,播放听力训练,理化生学科通过视频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辅助教学,等等。通过这一阶段实验,教师能完成多媒体及网络平台的基本应用。

2013年

3、4月,侧重在“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中第一步(检测)和第二步(定向)应用信息化手段。

课前,根据教师在网络平台的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如语文学科的作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名言警句、文学名篇等,历史学科的历史小故事,地理学科中名山大川、历史古迹等资料,理科中的科学家事迹、生活中的科学等。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

课上,教师通过平台或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或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013年5——7月,侧重在第四步(展示)和第六步(总结)应用信息化手段。

展示汇报分为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不同层次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汇报。重点在班内大展示中运用信息技术,学生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讨论结果进行展示、批改和点评。结合教学内容,教师 8

适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字、图片、音乐或视频。例如,语文学科涉及的历史故事、文学名著、著名作家有关的影片,理化生学科的实验操作过程,数学学科中几何图形动画,历史学科中帝王将相故事、重大历史事件的影视片,地理学科中地形地势、风景图片,等等。

每名同学要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可先在小组内总结,再由几个不同层次的同学总结,或每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小组总结。总结时,学生要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师也可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利用幻灯片或电子白板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

2013年8月——2014年1月,侧重在第三步(自学)和第五步(反馈)应用信息化手段。

自主学习时,教师利用幻灯片或教育平台展示研讨题。合作探究中,学生可借助网络资源分析问题,寻找答案,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随堂训练题,可用幻灯片或网络平台展示,学生利用电子白板或网络平台答题,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批改、评分。

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中全面应用信息化手段。

在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分段实施的基础上,进入全面应用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电子白板,应用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提供的教学信息资源,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应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探究,提高信息素养和学习成绩。

2015年2——7月,信息化环境下的“分组分层”教学模式更趋完善,为总结推广奠定基础。

通过各种教科研活动、业务培训、教学比赛,“分组分层”教学模 9

式逐步完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信息化在教学中应用更加广泛,达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第三阶段(2015年8——12月)总结推广阶段

对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进行总结,整理试点成果,树立典型,在全校推广。

七、预期效果:

1、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应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学生能运用计算机、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2、“田家教学模式”取得长足进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分组分层”六步教学法在全校广泛应用。

3、教师在国家、省、市优质课、课件制作等比赛中获奖人次逐年提升。

4、学校形成完整的电子备课集、多媒体课件集,有完善的电子题库、课堂教学实录录像。出版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案汇编、论文汇编和试题汇编等。

5、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建立教师之间、教师和外校的互联互通,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研实效,使我校信息化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八、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信息中心、教务处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

2、制度保障: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试点工作,将对教师在试点工作应用上的考核纳 10

入教师业务考核,和评先选优挂钩。

3、设施保障:加快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网建设,完善校园网站,购买教学硬件、软件资源。完善学校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进行多媒体教室升级,增加学校电子白板的数量;增设数字实验室、录播教室、学科专用教室、科技活动教室、音像教材资料制作室等专业教室,能满足相关教学活动的需要。设立网络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网上互动。

4、经费保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争取县教育费附加;争取上级部门项目建设经费投入;争取财政补贴等。用于信息化设备维护与更新、购买教学资源和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方面开销。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家学校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13篇: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工作,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4〕1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分级诊疗推进合理有序就医的试点意见》(浙政办发[2014]57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构建长期稳定的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城市医院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建立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控制县外转诊比例,力争2015年底前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的目标。

(二)工作原则

——科学引导。以为病人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导向,运用医保差别化支付、拉开价格差距、强化医疗机构间转诊服务平台建设等手段,引导病人合理有序就医。

——分级管理。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病人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为主,急危重症、疑难疾病病人在医院诊疗,康复期的病人回基层医疗机构诊疗。

——专病专治。充分考虑医院专科、专病特色,提高转诊患者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资源共享。建立有效、畅通的转诊程序,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衔接,并原则上实行检查结果通用。

二、试点对象

当地医院已经与省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县(市、区)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有积极性的设区市开展试点,温州、绍兴市为省级试点联系城市。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的分级诊疗工作机制

实行当地医疗机构首诊制,除危急患者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及手术病人复诊、急诊和特殊情况(如在外地工作等)外,参保人员未经转诊,自行到常住的县(市、区)域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其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在原有基础上明显下降。健全差别化支付制度,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和跨统筹区域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全面执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起付标准的住院起付线政策,转诊病人采用累计起付线政策。合理设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使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保持适当差距,引导患者分流就诊。

(二)加强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工作管理

各级医疗机构要确定双向转诊管理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制订合理的转诊流程和相关制度,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的双向转诊平台。实行转诊前医院负责制,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转诊平台将患者的病史、病历、诊治等情况传送到相应医院,并负责联系转诊事宜,转诊患者优先获得转入医院的门诊与住院服务。患者需要后续治疗、康复治疗时,经转诊平台转下级医疗机构。开展资源下沉、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城市医院分院的地区,要积极开展对口转诊,严格控制患者未经分院转诊直接到城市医院就诊。避免盲目转诊,县级医院转诊率不超过10%。

(三)推进健康守门人制度的形成

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研究制订全科医生按服务人口、服务质量获取报酬的相关制度,收入分配向基层责任医生倾斜。加快建立责任医生与城乡居民之间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强化基层医疗机构院前、院后服务,院前服务主要提供预约、转诊服务,通过健康档案的流转快速确定患者的相关情况,让有需要的患者得到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院后服务主要为群众提供下转、社区随访及居家健康管理等服务。

(四)不断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

深化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县级医院龙头学科建设,加快建设培育区域专病中心,提升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进程,加强人才、中医药技术、适宜技术、仪器设备、信息化平台等要素配置,为群众提供较强的住院医疗服务。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让慢性病患者在基层用到常用、有效的药品,让下转患者能够不出社区就能够得到等同于大医院的住院康复服务。加强基层全科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适应行业特点和激励约束并重的人事薪酬制度,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积极性。

(五)探索医疗机构纵向联合协同机制

建立双向转诊协议制度,形成相对稳定、紧密衔接的双向转诊渠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约诊疗、上下转诊、检查结果查询和费用结算等集约化服务。加强省、市与县(市)的紧密合作,推进与经济利益适当挂钩的合作办医,实现城市医院的管理、人才、资源、技术和信息的向下延伸。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医院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双向转诊通道,探索医疗联合体或集团内的分级诊疗模式。推进县、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建立长期的结对帮扶机制,结合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的同质化医疗服务。

四、试点时间和步骤

(一)试点时间

2014年9月底前,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文成县、永嘉县、乐清市、平阳县、海盐县启动试点; 2014年12月底前,温州市、绍兴市作为市级试点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试点;义乌市启动试点;

2015年3月底前,建德市、安吉县、平湖市、海宁市、兰溪市、武义县、永康市、磐安县、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三门县、玉环县、松阳县、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龙泉市启动试点;

其他设区市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启动。

(二)试点步骤

1、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县(市、区)

2014年7月-2014年9月:准备阶段。试点地区做好制定试点方案、宣传发动、教育培训、组织建设、流程制定等工作,同时开展双向转诊平台前期建设。

2014年10月-2015年9月:运行阶段。试点地区按标准和流程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并完成双向转诊平台建设。其他试点对象运行时间顺延。

2015年10月-2015年12月:评估阶段。各设区市及省卫生计生委对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开展评估。

2016年1月-2016年3月:完善阶段。针对分级诊疗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修正及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方案。

2、其他有条件、有积极性的设区市或县(市、区)试点步骤由当地自行确定。

五、组织保障

(一)政府重视,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力度。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90%左右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加大主导推进力度,发改、财政、社保、卫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监管,持续改进分级诊疗举措。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督促其严格实行首诊责任制和转诊审批责任制,切实加强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管理,促使医疗行为更加规范,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整体提升,医药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宣传,保证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采取各种形式,加强“首诊在社区(基层)、小病进社区(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基层)”就医秩序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知晓率,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加强培训教育,让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意识,引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

附:浙江省分级诊疗服务规范(试行)

第14篇:安吉县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安吉县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文件

安社矫委(2008)1号

关于印发《安吉县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为确保我县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矫正工作质量,根据《安吉县社区矫正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试点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县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月20日—3月15日)

按照上级要求和有关规定,完成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前期排摸、名册建立、组织组建、工作机构设置、实施方案拟定等准备工作,完善相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宣传活动。

(二)启动阶段(3月15日—8月10日)

召开班子会议,统一思想,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在梅溪、孝丰先行展开,为全县全面实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提供经验和做法,召开启动会议,组织社工业务培训,建立社区矫正人员档案。

(三)实施阶段(8月10日—9月20日)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举行社区矫正衔接仪式,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质量。

(四)总结提高阶段(9月20日—12月15日)

1 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分析试点工作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积极探索工作方法和有效途径,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二、社区矫正适用范围

社区矫正适用范围是具有安吉县户籍且居住在试点辖区的下列五种罪犯: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监狱外执行的。

三、建立社区矫正组织和工作机构及工作队伍

(一)社区矫正组织和工作机构。

1、成立乡镇(开发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试点乡镇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法庭、民政、社保等相关人员为成员。负责协调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检查、督促、指导本乡镇社区矫正工作。

2、设立乡镇(开发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乡镇(开发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镇(开发区)司法所,司法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配备专职公职人员,负责辖区内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

3、村民委员会、社区分别确定一名社区矫正工作联络员。

(二)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工作要求,逐步建立一支由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1、专业化监管队伍。由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公安派出所民警及社区矫正组织中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公职人员组成。

2、社会力量。主要指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包括法律工作者、教师、离退休干部、乡镇(开发区)及村(社区)干部、驻村指导员、村民小组长、矫正对象的近亲属和所在单位领导等。社会志愿者应具备以下条件:(1)拥护宪法,遵守法律,品行端正;(2)热心社区矫正工作;(3)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

四、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流程

(一)社区矫正的衔接。各职能部门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确保各个环节、各项措施衔接到位。

(二)社区矫正的措施。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应当根据有关规定,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矫正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措施。

1、司法所应当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所犯罪刑及所处刑罚、改造表现、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和矫正情况建立档案,并会同公安派出所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社区矫正方案,建立社区矫正监督考察小组,落实日常监督管理和考察措施。

2、司法所应当本着符合公共利益、社区矫正对象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易于监督管理的原则,组织、检查、督促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

3 正对象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劳动(单处或者主刑已经服刑完毕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矫正对象除外,自愿参加的应当鼓励。)。

3、司法所应当按照个别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以个别教育为主的原则,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工作。

4、司法所应当根据矫正工作的需要和可能,组织专业人员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的不同表现,开展心理矫正等活动,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5、乡镇(开发区)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应当协调教育部门督促未成年且没有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的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定监护人,为该社区矫正对象安排适当的学校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内容。

6、司法所应当会同公安派出所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暂行办法》的规定,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呈报和实施奖惩,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级处遇。

7、乡镇(开发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依法可以就业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为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社区矫正对象遇到的其他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

8、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应当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三)社区矫正的终止

被判处管制、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矫正对象,其矫正期为所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实际期限;被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其矫正期为缓刑考验期或者假释考验期;被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其矫正期为在监外实际执行的期限。

1、在矫正期满前30日内,司法所应当督促矫正对象完成书面总结,并会同公安派出所、监督考察小组等相关人员对其进行评议、作出书面鉴定,将有关材料送交县级公安机关审核,由县公安机关签发相关文书,并通报原判决、执行机关。

2、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的,司法所会同公安派出所向社区矫正对象本人宣布,并发给相关文书。并向社区矫正对象所在地的村(居)组织和所在单位通报有关情况。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暂予监外执行情形消失后,司法所应会同公安机关及时通报原批准(执行)机关以及同级人民检察院。刑期届满的,由原批准(执行)机关办理释放手续;刑期未满的,按规定予以收监。

3、社区矫正对象因被发现漏罪、再犯新罪被收押或者死亡的,社区矫正自然终止。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死亡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会同公安机关通报原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和原关押监狱、看守所。

五、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一)司法所应当建立例会制度,传达上级社区矫正工作的指示精神,通报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司法所应当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逐级上报,不得隐瞒不报,紧急情况应当边处置边报告。

(三)司法所应当建立统计分析制度,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应当保证真实、准确,不得拒报、虚报和瞒报。

(四)司法所应当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采取多

5 种形式对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

(五)司法所应当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收集、整理、报送工作信息。

(六)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制度,按照要求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档案,并确定专人负责保管。

(七)司法所各成员单位应当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通报、交流工作情况和工作信息,遇有重大政策出台或者突发事件发生应当随时通报。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应当建立工作联系和相关信息共享制度。

(八)司法所应当建立走访制度,定期走访社区矫正对象及其家属、所在单位和村(居)组织等,了解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近期情况。

(九)司法所和相关单位应当建立表彰先进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疏于职责造成社区矫正对象违法犯罪,或者违反规定侵犯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的,视情给予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

(一)社区矫正工作接受人民检察院的监督。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应当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提供便利,加强与检察机关沟通、联系和相互配合。

(二)纪检监察部门发现有关单位或者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疏于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违反规定侵犯社区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的,可以建议有关部门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行政或者纪律处分,也可以建议司法机关追究相关人员的

6 刑事责任。

(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人民群众发现有关单位或者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疏于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违反规定侵犯社区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

(四)对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社区矫正对象享有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

第15篇:“道德讲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县交通运输系统“道德讲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各交管站、局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县交通运输系统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根据县文明办《“道德讲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孝昌文明办字

[2012]4号)通知精神,结合交通运输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通过工作试点,加强四德教育,普及“道德讲堂”网络,推动思想道德教育项目化、实践化、常态化,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

二、总体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主要教育内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教育形式,在全系统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行为,在全系统努力形成讲道德重礼仪、人人争做“文明孝昌人”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重点。

一是建立道德讲堂。要设有专门的“道德讲堂”场所,加挂“××道德讲堂”标识牌,完善管理制度并上墙。以倡导友善互助、关爱感恩、志愿服务、国学经典、伦理道德等为主要内容,整合现有阵地,开展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干部职工在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二是组建道德模范宣讲队伍。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

1志愿者、文明市民、孝星等中选拔兼职宣讲员,建立来自于干部职工信得过的宣讲队伍,邀请他们现身说法,吸引干部职工讲自己、讲他人、讲身边的道德故事,使干部职工成为“道德讲堂”的主人,使干部职工易于接受、乐于参与。

三是形式多样化。组织开展各类道德先进评选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开展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使之成为提升干部职工道德修养的有效力量。

四是讲堂项目常态化。各单位在10月底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从11月分开始组织“道德讲堂”试点运行。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宣讲活动。

四、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11月份试点讲堂投入运行。

二是加强督查考核。局领导小组不定期进行督办,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作落实。

三是注重资料积累。要建立完善的台账资料,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宣讲员名单、活动计划、宣讲资料、活动资料等内容,切实做好整理和归档,同时要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讲堂内容和形式,确保实际效果。

附件:“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标准(试行)

二O一二年十月九日

“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标准(试行)

一、领导有力

建立健全“道德讲堂”组织机构,明确“道德讲堂”建设负责人和具体工作联络员。

二、队伍健全

建立来自于群众、群众信得过的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队伍,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专业宣讲员;二是道德践行选进人物;三是有讲述愿望的群众。组织对宣讲员进行适当培训,提升宣讲能力,增强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宣讲时挂牌上岗。

三、主题明确

宣讲内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为基本范围,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等形式,广泛宣讲历史上以及身边涌现的体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优秀品德的事迹。

四、氛围浓厚

设有专门的“道德讲堂”场所,加挂“××道德讲堂”标识牌,完善管理制度并上墙。利用文字、图片、背景音乐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同时,可根据实际,利用网络、广播等载体丰富讲堂形式。

五、活动丰富

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开展活动常态化,每次都有

明确的主题,形式以“听、看、讲、议、选、行”为主要模式,灵活设计,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对每次开展的活动情况及时以文字报道、现场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整理归档。

六、突出实效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目标,力求取得实效:一是群众广泛知晓,愿意听、主动来;二是真正让参与者有所感悟、受到提高;三是在内部形成“好人好报”的导向,“崇德尚善”的风气。

第16篇:县乡镇党委换届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县乡镇党委换届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保证全县乡镇党委换届工作顺利进行,根据省、市委组织部关于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有关精神,决定在全县乡镇党委集中换届之前,选择**乡先行开展试点。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选好配强乡党委领导班子为重点,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充分发扬民主,积极推进改革,严肃换届纪律,着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努力把乡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目标任务是: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依法、依章、有序开展党委换届工作,选举产生组织放心、党员拥护、群众满意的乡党委领导班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积极探索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式和途径;总结试点工作做法,完善换届选举程序,为全面开展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提供有益经验。

- 2

规定,结合试点乡实际,确定乡领导职数按9职设臵。

5.选好配强乡党委书记。着眼于增强乡领导班子功能,重点选好、配强乡党委书记。严格把握人选标准和条件,着力选拔政治上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社会管理经验丰富、能够驾驭全局、善于解决复杂矛盾、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干部担任乡党委书记。乡党委书记人选,优先从具有基层领导干部任职经历的人员中选拔。

三、试点工作的方法步骤

试点工作从2011年 月初开始, 月底结束。具体分为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工作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月1日至 月10日)

1.学习领会精神。组织乡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深刻理解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试点工作的政策要求,研究部署试点工作。

2.成立工作机构。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展乡党委换届试点的各项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月11日至 月26日) 1.动员部署。召开乡党员大会,对换届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宣传发动,使广大党员明确试点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具体

- 4

(详见附件1)

3.乡党委领导班子人选的确定

(1)对现任乡党委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县委成立考察组,通过干部大会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

一、经组织考察确属不宜继续担任原职务的,不再提名。

(2)对新一届乡党委领导班子进行民主推荐提名。采用公开推荐的形式进行推荐提名。(详见附件1)

(3)组织考察。县委组织部汇总推荐、测评情况,报县委研究,并按20%的差额比例确定乡党委委员候选人考察人选。考察时要扩大谈话范围,注意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的意见,注意征求纪委、检察院、审计、计划生育、维稳综治等部门意见。坚持考察预告和公示制度,对新提名人选要进行差额考察,考察对象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4)县委研究。考察结束后,县委组织部向县委汇报考察情况,县委按有关程序研究确定乡党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

(5)乡党委上报请示。县委研究后,及时向乡党委反馈党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由乡党委正式上报请示,县委进行批复。

4.组织好大会选举

(1)提高党员参会率。积极联系外出流动党员参与大会选举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党员参加选举的比例,确保党员参加

- 6

议,形成书面总结报告上报县委。

四、乡党委工作报告的基本要求

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报告,是乡党委换届试点工作的一件大事,乡党委要认真做好报告起草工作。

1.工作报告要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规划未来。要有务实管用的举措,做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2.乡党委书记要亲自调研、亲自主持起草工作报告。党委“一班人”要认真进行讨论,并注意吸收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

3.要安排一天半时间召开乡党员代表大会,确保党员代表充分讨论工作报告。通过审议工作报告,使之成为研究谋划工作、促进科学发展的过程,成为倾听民声、集中民智的过程,成为解放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的过程。

五、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乡党委换届试点工作时间紧、节奏快、任务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比较多,试点乡党委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1.加强工作指导。县委组织部要加强对试点乡党委换届试点工作的指导,督促试点乡组织开展换届工作相关政策和业务培训,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县委精神以及有关政策规定、工作程序要求。同时,要教育干部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自

- 8

第17篇:职业学校德育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罗田理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创新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学校申报的总体目标和任务,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省中职德育改革创新提供经验,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系列会议和文件精神,遵循中职德育规律,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路,改革德育模式,丰富德育内容,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职业学校德育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突出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体现“职业”特色,着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及公民道德的教育和培养。

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让德育“回归生活”,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思想教育活动,提高德育工作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坚持“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原则。把德育工作与学校的CIS工程、企业的8S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现代企业合格员工。

4、坚持“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并重”原则。以德育课程体系为主线,学科德育渗透为重点,追求幸福人生为目的,企业文化培育为特色,活动体验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坚持德育队伍主抓与教师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逐步实现“大德育”观念下的德育工作模式。

6、坚持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宗旨的评价原则。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具有职业特色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德育课成绩、实习实训行为、创业能力与日常行为结合起来,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德育表现。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创新目标:紧扣职校性质、专业特色、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等特点,全面创新德育模式、丰富德育内容、拓展德育渠道、创新德育载体、改进德育的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四、试点内容

㈠、健全德育体制体系。改变传统德育“学生工作部门分管、全员参与缺乏监管”的工作机制及制度体系,淡化德育的“工作意识”,强化“目的意识”。打破教务处与政教处的分工壁垒,实行教导合一,其它部门深度参与的 “大德育网络”。 加强对全校德育的领导和协调,特别是对教学中的德育指导。

㈡、“8S”管理。改变职业学校学生德育脱离企业文化熏陶的实际情况,引进企业“8S”管理,实施“工业文化进校园、产业文化进教室、企业文化进课堂”等措施,拓展德育途径,全面推进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岗位意识。

㈢、创业教育。改变职业学校德育轻视学生创业的局面,全面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抓手,大力推进创业教育,逐步打造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亮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㈣、创新学生德育评价机制。按照职业学校特点和专业特色的要求,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德育成绩与个性打造、才艺展示、文明风采展示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操行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建立有学生自己、同学、教师、班主任、师傅、实习指导教师、家长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五、主要措施

1、加强试点工作领导。

组建以校长、书记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学工、教导、企业等职能部门责任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学校德育工作。

2、创新德育体制机制。

①成立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建立党政工团、社会家庭、企业车间、教师学生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学校到企业、到社会、到家庭的德育工作网络。

(德育工作委员会组织机构)

②健全德育全员参与机制。

实行德育工作校长书记负责制、分管校长首问制,班主任责任承包制,职能部门、部门政教、年级组长、班级教师集体德育责任分摊制,事故责任追究制。建立班主任与德育导师并行的工作机制。完善德育全员参与、党员包班、教师包教制度。

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四方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德育工作体系,建立学校其它部门共同参与,家长代表、社会人士、企业领导、车间师傅、学生干部协助管理的长效机制。

3、分专业、按年级,以条块形式设计德育内容。

①着重改变学校德育长期以来的德育内容随意性、盲目性的混乱局面,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和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

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按经常性的、贯彻始终的、常抓不懈的德育工作与阶段性的、突破性的、强化性的德育工作,建立“条块化”、“专业化”德育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条理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积极推进校企文化融合。

学校德育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并重。大力加强校企一体化模式下的德育探索,通过实施“工业文化进校园、产业文化进教室、企业文化进课堂”等措施,全面推进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

5、大力改革德育课程。

对学校现有德育课程从“简单、易懂、实用、有效”出发进行整体优化,针对校本实际,对德育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把“做健康人、做社会人、做职业人”作为德育课程的四大主题分年级进行,开设“幸福课程”。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专业要求,尝试“1+1”的全新上课模式:即一节课堂教

学配合一节主题活动的模式。拓展德育课程的外延,按照学科教育、专题教育、课外活动实习实训四个层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辅之以报告、演讲、辩论、参观、社会调查、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让德育课程的上课模式变得丰富而立体,使德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在德育方法上,逐步推行理论联系实际考核法、多元评价法、实践体验法、角色扮演法、生活教育法。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逐步完善的心理教育网络,创办素质拓展中心、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设“三网”(校园宽带网、校园广播网、闭路电视网),成立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站。逐步配备心理专(兼)职教师,学生会增设心理卫生部,班级增设心理卫生员,开设心理辅导课选修课,办好相应的心理健康信箱,设立“谈心亭”,建立学生“改过销过”和心理危机管理制度,确保心理健康。

7、加强就业创业教育。

建立以职业生涯课程为平台,以优秀毕业生典型为引领,以职业生涯设计、创新、技能、文明风采“四赛”并举,辅以实习实训职业体验的多样性、动态化、立体式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全面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8、改革德育评价机制。

着重改革“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体制,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德育成绩与个性打造、才艺展示、文明风采展示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操行测平结合,实行评价有学生自己、同学、教师、班主任、师傅、实习指导教师参与的多元主体。

9、加强德育工作研究。

健全德育教研机构,围绕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难点、热点、盲点,开展针对性研究,研发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编写校本德育教材,积累德育工作

6经验,加强德育理论研究。

10、完善德育保障机制。

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强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加大德育创新试点工作经费投入,完善德育装备保障机制。加强专项督查,严格考核。试点领导机构和德育专业委员会要按照工作内容和工作进度,对四项德育创新试点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的专项督查。

六、计划进度及阶段目标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试点分三年完成。 附件1:计划进度及阶段目标 附件2:试点工作组织和责任分解图表

第18篇: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10】12号)精神,根据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海关总署、保监会等五部委《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交运发【2009】808号),决定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转变道路运输业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为宗旨,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道路运输和物流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试点推动、引领示范,大力发展甩挂运输,逐步扩大甩挂运输的范围和规模,力争“十二五”期甩挂运输生产力显著提高,甩挂运输周转量在道路货运中的比例明显增加,带动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试点,甩挂运输推进工作取得以下几方面成果: ——培育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企业,引领甩挂运输市场的规范运作和

健康发展。

——提高设施和装备水平。建设一批能够满足甩挂运输作业要求、装备先进的货运战场,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适应甩挂运输要求的大吨位牵引车和厢式半挂车,为甩挂运输的高效运作创造条件。

——探索运营管理模式。引导企业积极创新营运组织管理方式,探索形成适合不同区域、不同货类的若干甩挂运输典型模式,为甩挂运输全面推广积累经验。

——完善政策标准。根据甩挂运输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充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抓紧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

二、试点工作原则

(一)政府引导,企业主导。

加强政府引导,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和配套扶持政策,着力构建有利于甩挂运输发展的市场环境。支持试点企业加快提高甩挂运输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主导作用,创新营运管理与运输组织模式。

(二)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地方各级交通运输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海关、保险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切实解决试点企业甩挂运输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针对各类试点项目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对试点项目的指导与支持,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并发挥良好的引导与示范效应。

三、试点项目(单位)条件及试点范围

各地择优推荐具有加大资产规模、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好、有稳定的甩挂运输业务需求、一定的站场设施和信息化基础条件,拥有牵引车50辆、挂车100辆以上,通过试点能够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果的项目(单位)作为试点。对于两个以上单位联合开展甩挂运输的,只要符合试点条件也可按试点项目(单位)推荐。

结合我国现阶段甩挂运输发展实际,拟选定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东、福建、天津、内蒙、河北、河南10省(区、市)以及中外运长航集团、中国邮政集团等作为首批试点省份(单位)。每个省(区、市)可以推荐1—3家试点项目(单位)。

四、试点扶持政策

(一)对甩挂运输场站设施改造及车辆更新给予投资补助。主要包括:适合挂车作业的货物装卸平台;满足汽车列车摘挂和回转要求、可供甩挂车辆中转需要的作业场地及场区道路;必要的装卸设备、标准化托盘和辅助设施;甩挂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装备;符合国家和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标准、列入交通运输部推荐车型的牵引车和半挂车更新

购置等。根据试点需要,对纳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的公路货运站场的作业功能设施进行技术改造的,可以申请车购税补助,其申请、使用、管理按照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有关车辆购置税交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补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凡享受政府投资补助的货运站场及物流设施,应积极向社会提供甩挂作业服务,并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二)落实有关通行费优惠政策。按照《交通部、国家计委关于鼓励对国家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费实行优惠促进公路集装箱运输业发展的意见》(交公路发【2001】601号)、交通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意见》(交公路发【2004】622号)等文件要求,各地要切实落实对集装箱车辆、大吨位厢式货车的通行费优惠政策。同时,对试点项目(单位)定期定线运行的甩挂运输车辆通行费推广月票或年票制,实行“大客户”优惠。

(三)地方交通运输和发展改革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试点项目(单位)甩挂运输车辆更新、站场及信息系统建设等相关技术改造给予支持。

五、试点时间安排

(一)工作准备阶段(2010年10月—11月)。主要是确定试点项目(单位),制定试点方案,编制站场设施技术改造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按照批准的试点方案和站场改造工可报告,认真组织实施。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2年10月—12月)。试点省(区、市)交通运输和发展改革部门及试点单位对试点工作成效及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试点工作进行系统评估总结,进一步完善促进甩挂运输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标准规范。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大力发展甩挂运输时加快转变道路运输发展方式、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举措。各试点地区省级交通运输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对试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要建立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要在车辆装备购置、站场设施改造、信息系统建设及相关技改项目等方面给予试点项目(单位)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要建立与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积极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遇重大问题,及时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争取政策支持。

(二)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选定试点项目(单位)。各省级交通运输和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在企业自愿申请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推荐试点项目(单位),并填写

推荐表(见附件1),分别报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试点项目(单位)筛选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基础条件,做到合理可行。

(三)科学制定试点方案,规范工作程序。试点企业要在分析论证基础上,详细拟订试点方案,内容包括:拟纳入试点的甩挂项目概括、现有设施设备条件、试点内容与预期目标、运输组织、资金投入、管理措施、预期效益、节能减排效果等(见附件2)。同时规范编制甩挂运输站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编制要求见附件3)。

试点方案由各省交通运输、发改部门审查后,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定,并以此作为监督管理的依据。甩挂运输站场改造资金管理工作程序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成后站场功能符合技术要求。

(四)做好推荐车型评定和公布工作。按照甩挂运输推荐车型技术要求(见附件4),由车辆生产企业申报,经审定后由交通运输部分批发布推荐车型目录。具体管理办法按照《推荐车型管理办法》(交公路发【2005】170号)执行。

(五)引导企业积极探索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新模式。试点企业要按照批准的试点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货源组织,优化网络布局,积极探索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的新

模式。要加大投入,提高运输车辆和装卸机械技术水平,完善站场设施功能,加快信息系统建设。要针对试点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优化运营模式,不断完善组织措施。要定期上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运行分析报告。

(六)加强国家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试点省(区、市)交通运输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补助资金的使用监管,严格各项管理制度。

(七)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不断完善有关政策。行业主管部门、试点企业和技术支持单位要密切关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方法。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完善配套政策,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七、其他

(一)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首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研究部署后续试点或示范、推广工作,加快形成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长期稳定政策和常态工作机制。

(二)各省(区、市)交通运输和发展改革部门可参照本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地方甩挂运输试点工作。

第19篇:县财政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缓解各乡(镇)普遍存在的财政困难、资金周转难等现象,保障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行,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根据自治区有关规定,结合柯坪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客观公正地处理乡(镇)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当前公共财政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是符合我县实际。通过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促进县乡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县、乡利益分配不变原则。严格按照县乡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变原则,在乡(镇)财政体制实施期间,除财税政策调整外,乡(镇)财政收支范围和定额上交(补助)基数不变。

(二)乡(镇)的预算分配权不变原则。乡(镇)政府按《预算法》的有关规定自主决定本级财政预算编制,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决定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三)乡(镇)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乡(镇)所有,县财政不得集中或平调。

(四)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各项支出,其审批权,仍按乡(镇)原有规定程序办理。

(五)独立核算主体不变原则。以乡(镇)为单位进行乡(镇)财务核算,结余归各乡(镇)所有。

(六)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三、“乡财县管乡用”的主要内容

“乡财县管乡用”是在现行财政体制和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预算管理方式,做到所有权、使用权与管理权、核算权相分离,由县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

(一)预算共编。县财政局、乡财股按有关政策,结合财力实际,兼顾需要与可能,明确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具体指导意见,报县政府批准;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部门的指导意见,结合各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编制本级预算草案,经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经批准后,由乡(镇)财政所及时批复至各单位,同时上报县财政部门。乡(镇)财政预算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执行。在年度预算执行中需调整的,由乡(镇)政府提出预算调整方案,报县财政部门审核。

(二)账户统设。撤销原乡(镇)各站所在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由乡(镇)财政所统一在金融机构开设“收入待解户”、“基本支出户”、“专项资金专户”、“村级资金专户”四个账户。

“收入待解户”仅限于乡(镇)所收的契税、耕地占用税、预算内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预算外收入及乡(镇)各站所的上级补助收入的报解。“基本支出户”主要用于各乡(镇)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其他项目的收支核算。“专项资金专户”主要用于“粮食直补”、“退耕还林”、“抗震安居”等国家明文规定需要进行专户核算的专项资金,实行一个账户,分账核算的办法。“村级资金专户”主要用于村级的转移支付资金的收支核算。

(三)集中收付。乡(镇)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按有关规定分别上缴县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根据乡(镇)财政预算和用款计划,定期拨付到“基本支出户”。根据我县特殊环境,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各乡(镇)还将严格实行“支出限定用款额度,逐级核定下拨和预提备用金制度”(阿恰、启浪、玉尔其、盖孜力每月用款额度5000元,柯坪镇每月用款额度XX元)各单位不得超额支出,不得向银行或私人举债。如遇特殊情况,报县财经领导小组审批后可动用预提备用金;村级财务可参照执行。

(四)采购统办。各乡(镇)的物品采购必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柯坪县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及《柯坪县政府采购限额标准》,批量在XX元以上的采购项目,必须依照集中采购目录,编制和申报采购计划,由乡(镇)财股按照预算审核后,交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乡财股从“收入待解专户”直接转入“乡(镇)政府采购专用支出户”进行集中采购。

(五)票据统管。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罚没票据,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财政、乡财股,乡(镇)票据采取“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票款同行”的管理办法,做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严禁坐收坐支。未经财税部门监制的票据均为非法票据,乡(镇)不得使用。村级财务使用票据向财政所提出申请,实行限量领购、以旧换新制度。

四、操作方法

(一)机构和岗位设置

1、县财政局设立乡(镇)核算中心

乡(镇)核算中心主要职责是代理乡(镇)财政职能,专门管理乡(镇)财务工作,负责编制审核、汇总乡(镇)年度部门预、决算报表,审核各乡(镇)用款计划,监督预算的执行,负责乡(镇)各项收入的分配和资金的拨付与管理,办理乡(镇)财政收支结算,负责票据管理,按月向乡(镇)府和县财政局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2、乡(镇)设立会计核算站

主要职责是管理、核算乡(镇)及所属站所各项财务收支、税收管理,并承担乡(镇)财政所“两免一补”等职能。实行财政所、农税所、核算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联合办公机制。另外,乡(镇)核算站内设财政结算员、会计核算员、出纳员、农税征管员、票据专管员。财政结算员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管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本预算单位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户(库)。会计核算员负责乡(镇)各单位日常会计核算,按行业设多个岗位提供财务报表,办理年终决算,按月向乡(镇)政府和所属各单位提供财务报表,办理年终决算,出纳员负责核算站现金、支票的管理和收付结算业务。农税征管员负责乡(镇)范围内的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收、涉农专项资金的兑付及发放。票据专管员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核销,建立票据管理台账。

3、乡(镇)及其所属站所各设一名报账员。

主要负责本单位用款计划编制,解决收入,报送收支单据等。

(二)建章立制

主要制定乡(镇)核算中心工作职责、报批程序、业务办结时限、股长职责、各业务岗位职责、乡(镇)核算站站长职责及核算员、会计员、出纳员、农税征管员和票据专管员岗位职责。

(三)人员培训

重点培训财政部门预算的知识和基本要求、非税管理的操作要求,乡(镇)核算站如何建立核算体系、设立各类总分账、明细帐;结算员的结算、对账程序和各部门报账员的报账时间、审批程序、票据台账的建立和领取、核销程序。

(四)收入管理

1、国、地税部门征收的各项税款由税务部门直接缴入县级国库。

2、乡(镇)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契税、耕地占用税收入、其他预算外收入、乡(镇)借款等收入全额缴入“收入待解户”,归集到“非税专户”和国库集中管理。

(五)支出管理

1、全面推行乡(镇)人员工资县级统发办法,把工资发放作为乡(镇)财政支出的第一顺序,对乡(镇)全额编制人员工资实行财政统发,银行待发;对其他个人支出如: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等按预算安排,钱跟人走,确保拨付到位。

2、上级安排乡(镇)使用的各类专项资金,除继续实行县财政报账的以外,其他专项资金由相关业务股室直接拨付“专项资金支出户”。

3、对直接支付给农民的粮食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救灾优抚补助等国家对农民个人的补助,由乡(镇)核算站出具相关表格,报经相关股室和乡(镇)财政部门审批后从县国库或专户直接拨付乡(镇)“专项资金支出户”,由乡(镇)核算站统一组织发放。

4、乡(镇)各项公用经费支出,先由乡(镇)及其所属站所的报账员提出用款计划,经乡(镇)领导签批后由乡(镇)核算站集中报“乡(镇)核算中心”审核。乡(镇)核算中心审核后由国库或非税专户拨入“基本支出户”,由乡(镇)按照规定使用,每月末开支单据经乡镇(站、所)长签字后,由核算会计审核加盖乡(镇)核算站图章入账。

5、乡(镇)政府的采购项目,由乡(镇)各单位提出采购计划,报乡(镇)财政部按预算审核后,交政府采购中心办理,采购资金由国库或非税专户划入县政府采购专户直接支付。

6、各乡(镇)的基本建设项目,由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核预、决算,乡(镇)根据评审中心的评审结果,按工程进度提出基本建设资金申请,由国库或非税专户直接划入“专项资金支出户”。

7、为保证乡(镇)机关及各站所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办公需要,由各部门报账员提出用款计划,单位和部门领导签字,报经核算站审核后,预拨一定限额备用金。

8、以上各项支出的用款计划和拨付凭证,均保留、保存在乡(镇)核算中心备案。

(六)收支对账

1、乡(镇)财政结算员要建立乡(镇)分部门、分收入项目台账,按月与各部门进行收入结算,将收入与缴费相核对,定期清理各部门领用的票据,确保收入的及时足额入户(库)。

2、乡(镇)财政结算员每月定期与乡(镇)各部门报账员核实备用金使用情况。

五、配套措施

(一)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乡村两级政权的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各乡(镇)财政要加强税收征收力度,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坚决维护税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乡(镇)所有非税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等),预算外收入要全部上缴县级开设的乡(镇)“收入待解户”中,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定期将“收入待解户”中的收入分别缴入县国库和预算外专户,实行综合预算,严格做到收缴、罚缴分离,提高预算内外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县级财政不得在财政体制外调用乡(镇)的财力。

(二)规范乡(镇)财政支出管理。乡(镇)财政要明确乡(镇)支出范围,健全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从严控制一般支出,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原由乡(镇)统筹费开支的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优抚、乡村道路修建四项事业经费支出,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编制预算,结合可用财力,统筹安排,专款专用。

(三)清理乡(镇)银行帐户、核实乡(镇)债务。全面清理乡(镇)银行帐户和票据,摸清乡(镇)收入家底。认真清理核定乡(镇)债权债务,并逐一登记造册,上报乡(镇)财股备案,严禁借清理债务之机变相增加债务。

(四)核实财政供养人员。要会同编办、民政等有关部门认真核实各乡(镇)党委、政府、事业单位在编、超编人员、乡(镇)自聘人员和机构改革分流人员,按照机构改革的要求逐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供养人员。

(五)加强乡(镇)财政所管理。实行县财政局管理为主、乡(镇)财政配合管理形式。由县财政局负责乡(镇)财政所岗位设置、人事安排、业务管理考核和文明所创建等事宜。

(六)加强督促检查,严肃改革纪律。各级财政要层层建立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七)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各岗位制度,加强乡(镇)资金,用款,财务审批,报帐,债务管理以及帐务核算和责任追究制度。

六、实施步骤

为顺利开展此项活动,经过学习、考察、调查摸底,将柯坪县“乡财县管乡用”分四个阶段实施,各阶段工作可以交叉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200*年××月××*日-××月××*日)。首先要及时成立“乡财县管乡用”乡(镇)财政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其次是召开由政府主要领导、财政局局长、乡(镇)主要领导等相关人员参加的宣传动员大会,安排部署试点工作;再次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改革期间工作秩序不乱和各项资金的安全。

(二)实施准备阶段(200××年××月××日---××月××日)。在“四乡一镇”和县直各单位全面实行报账制,彻底清理完银行帐户、预算内外资金、各种票据、财政供养人员和编制、清理并锁定乡村债务。

(三)组织实施阶段(200××年××月---××月)。统一下发乡(镇)财政垂直管理的文件,撤销乡(镇)原有账户,设立新银行账户。建立工作机构,调整工作职责和岗位;办理“乡财县管乡用”乡(镇)财政改革移交手续;制定出乡(镇)所有收支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

(四)总结验收阶段(200××年××月—××月)。各乡(镇)对实施乡“财县管乡用”农村税费改革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及时上报县“乡财县管乡用”财政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届时,县“改革领导小组”将对试点乡(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召开总结、经验交流、表彰大会,完善办法,为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奠定基础。

第20篇: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7]17号)文件要求,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1.学院情况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集文、理、工、商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专科院校。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8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和“质量提升年”活动先进单位,荣获“首届中国(江西)十大职业教育培训品牌”,“江西省第一批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最佳就业认同奖”、“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全省绿化模范单位”、省、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以加快融入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为契机,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和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着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冶金技术仿真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PLC技术实训中心等100余个实习实训室;同时立足江西冶金行业,依托新钢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60多个校外大生产实习基地。其中,仅新钢集团公司实训基地就有炼钢厂、炼铁厂等18家,实现了“零距离”培训。

学院十分重视与世界500强及中国200强等实力雄厚的企业精诚合作。目前,学院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北京首钢公司、江苏沙钢、上海米其林轮胎、韩国浦项不锈钢公司、宁波金田铜业、江西铜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广深高速、广州本田公司、深圳华美集团等200多家大型优质企业建立了就业伙伴关系。学院还投资2.1亿元建设了一个环境优美、风景迷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高职新校区。学院将致力建设成为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优良、教学管理规范、育人环境良好、冶金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合作单位情况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钢公司)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占地面积28508亩。新钢公司是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下属单位主要有主体单位24家,全资子公司15家,还有新华金属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昆明滇新锰铁有限责任公司、九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等15家控股参股企业。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47 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391人。新钢公司资产总值107.61亿元,具有年产生铁90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410万吨的生产能力。可生产中厚板、线材、螺纹钢、硅钢片、圆钢、钢管、钢带等多品种、多规格的产品。产品行销国内,远销美国、韩国、越南、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试点工作基础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学校的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实习实训设备齐全,专、兼职师资队伍稳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得到社会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可。在专业建设方面,与时俱进,勇于改革,推陈出新,冶金、机电、机械类专业(群)已经成为了我校的重点建设专业(群),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其中,冶金技术专业为“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之一,于2013年12月通过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的验收。

我校依托行业优势,与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校企紧密合作,历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我校自2013年开始便与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现代学徒制的联合招生、师资互建、制度设计、标准界定、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校申报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

三、试点任务

学校选择冶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材料工程技术4个专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完成相关试点任务,从而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形成和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一)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组织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调研队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形成1份企业用工标准调研报告。针对报告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出台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1.搭建组织机构

在前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牵头,与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战略性发展总体框架协议,成立由校企双方高层领导为主要成员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试点工作的统筹与设计。在学校设置专门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办公室,学校配备2名专职干事,企业配备1名联络干事,负责试点工作的日常协调事务;在学校与企业各设置1个校企联合教研室,由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及企业生产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负责试点工作的运行、监督与反馈;在学校成立4个项目工作组,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及企业的能工巧匠为主要成员,具体负责4个专业的试点任务。试点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再由校企双方共同确认机构的设置与否。

2.明确双方职责 (1)共同主要职责

共同制定招生章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课程资源、实施专业教学和质量评价。

(2)企业主要职责  向学校、教师、学生或家长准确传达企业的人才需求。  选派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导师。  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岗位。  负责完成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为校方提供专业教师下厂锻炼岗位。  为校方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技术协作。  根据学生成长情况进行聘用。 (3)学校主要职责

 进行市场调研,主动对接企业,明确学徒制试点专业。  组织人员,制定完善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  建制成班,负责完成学生校内理论及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 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及技能鉴定服务。  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展教研协作。 3.创新育人机制

(1)相互挂牌建立实训基地,学校在企业挂牌设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学校挂牌设立相应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通过双基地的培养模式,企业为实习基地,学校为教学基地,实现基础资源互通,共同培养人才。

(2)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一方面充分挖掘校内实习实训场所资源,以满足学生实践教学及员工技术培训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在新钢集团公司内部设立的由学校全面负责的员工培训中心,将培训收入用于实训场所共建及实习岗位共享,确保校企协同育人所需。

(3)建立学校授课与企业顶岗之间灵活的日、周、月、学期等轮换制度,由班主任及师傅共同填写学徒成长日记,建立学徒档案,分段交叉育人,实施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

(二)改革招生模式,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1.校企共同制定招生章程,公开发布招生信息,明确“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招生原则。

2.完善学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学生入学后就与企业确定就业去向,甚至就业岗位。

3.利用学校拥有的自主招生、单独招生等政策,针对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同等学历企业职工等不同生源特点,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并将相关招生计划纳入学校年度招生计划进行统一管理。

4.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律,积累经验后逐步扩大,可以从非学历教育入手,采用现代学徒制形式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

5.规范学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2017学年,以学校为主,招生即招工,完成4个专业共150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的建制;2018学年,以企业为主,招工即招生,完成1个专业共30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的建制。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及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校企合作改革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1.校长与厂长对接

校长与厂长是校企合作的决策者和“总工程师”,通过充分沟通、洽谈确定双方在员工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目标规划和运作模式,签署校企合作纲领文件和框架协议,为推进具体合作开山辟路。学校校长、副校长分别与新钢公司总经理、劳动人事处处长、各厂厂长建立了联系议事制度、交流学习制度。

2.课堂与车间对接

通过安排学生下厂顶岗实习和教师下厂挂职锻炼,把课堂搬进基地,把理论应用到车间,让学生、老师真枪实弹的当一回工人,掌握新设备、新工艺,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学校每年在新钢公司16家实训基地均安排了学生顶岗实习,每年会定期派遣教师在基地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挂职锻炼,寒暑假期间也会批量安排教师下厂见习锻炼。对于试点专业班级,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5个左右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 3.培训与需求对接

企业员工培训既要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又要根据员工实际量身打造。学校每年年底都会组织工作组到新钢公司各二级单位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对员工培训期望进行座谈或问卷调查,根据新钢公司员工岗位技能要求量身打造培训方案,确保大纲设置、课时编排、教师选配、教材配备、培训形式、培训绩效考评等都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员工个人期望。

4.教师与专家对接

教师与专家对接是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新钢公司人力资源丰富、能工巧匠众多,本着“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学校通过引进新钢公司工程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和培训讲师,与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工作组,一起探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方案,并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5.课程与标准对接

以企业生产流程为主线,以主要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基础,依据职业资格标准或岗位标准,提炼试点专业职业能力要素,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由校企联合教研室牵头,各试点专业项目建设组负责,校企共同开发网络资源、特色教材、实训工作页。

2017学年,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专业教学、课程建设、技能传授、质量监控、学生评价、师徒考核等系列标准;2018学年,重点开发试点专业核心课程,依托智慧职教平台或超星数码平台,建设开放式专业精品资源共享数字库。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制度 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以教师技术技能实践、集中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教学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鼓励企业选派技术专家、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建立师徒结对档案,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学术交流、课题研究、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政策。

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

1.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

教学任务将由校企双导师共同实施,学校导师主要负责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合作企业导师主要负责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培养。合作企业优选实践经验丰富的在职人员以合作学校兼职教师身份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明确责任和待遇,企业导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并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在单位职位晋升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学校选拔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

2.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长期学历进修与短期非学历进修相结合、顶岗实践与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设立“技能导师工作室”,聘请合作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等带徒传艺。学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的时间累计需达到3个月以上,并作为晋升专业职务的重要依据。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建立实习师傅人才和考评员人才库,保障实习考核工作质量。

3.落实财政支持政策

落实学校教师流动编制和编内聘用兼职教师的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五)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试点工作的过程管理

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各种规章条例,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试点专业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规定》《学徒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师资建设与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学徒培养标准》《企业导师遴选标准》《学徒保险标准》《学徒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导师工作职责》《企业导师工作职责》《现代学徒制校企定期会商制度》《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现代学徒制多方参与评价考核办法》等制度。

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校方设置师傅荣誉金,企业设置学徒奖学金,奖优罚劣,推优树优。制订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

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试点期结束前,搜集、整理、完善各种条例,结集《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制度汇编》,规范化、制度化,并大力推广,起到示范辐射效应。

四、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17年5月-2017年9月)

(1)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各种机构。 (3)开展社会调研,撰写企业用工标准调研报告。 (4)校企联合招生,4个试点专业建制成班。 2.第二阶段:初步实施(2017年9月-2018年6月)

(1)修改制定适应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人才培养方案。

(2)师徒结对,制定师徒标准,开始过程管控。 (3)基于工作岗位课程体系建设。

(4)兼职教师队伍聘用管理。

(5)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3.第三阶段:持续推进(2018年7月-2018年12月)

(1)双导师育人机制建设。

(2)核心课程精品资源建设。

(3)校企实习实训共享资源建设。

(4)校企共同组建教研团队,开展课题研究与横向技术研发。

(5)校企合作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

4.第四阶段:成果总结(2019年1月-2019年5月)

(1)督导反馈试点成效,完善试点质量监控机制。 (2)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学徒多方参与评价。 (3)全力做好试点专业学生就业服务工作。 (4)做好评优奖优工作。

5.第五阶段:验收推广(2019年6月-2019年9月)

(1)结集汇编试点工作过程中的所有管理制度。 (2)搜集整理试点工作的各种过程资料。

(3)组织精干人员,全力做好试点验收的准备工作。 (4)做好试点成效的辐射示范工作。 (5)做好新一轮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准备工作。

五、配套政策

1.政府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教政法[2017]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7]17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新余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

2.学校政策

实行项目化管理,学校出台《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规定》、《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六、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

成立以院领导为组长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校企联合教研室、试点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等机构,实行项目责任制,整合校企资源,统筹、协调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长:谢赞忠(院长,主管全院行政工作)

副组长:彭

全(副院长,分管招生、就业、校企合作工作)

朱布华(新钢集团劳动人事处处长)

员:向

云(就业处处长)

张春芽(就业处处长助理) 宋永清(教科处处长)

刘辉杰(新钢集团技术中心炼钢首席工程师)

候 兴(新钢集团技术中心教授级高工)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办公室: 主

任:向

云(就业处处长) 校企联合教研室:

任:宋永清(教科处处长)

副主任:刘辉杰(新钢集团技术中心炼钢首席工程师) 成

员:张 洁(冶金工程系主任)

龚令根(机电工程系主任) 陈耀新(机械工程系主任) 廖

鹏(新钢第二炼钢厂厂长) 吴绍杰(新钢第一炼钢厂厂长) 张

钧(新钢劳动人事处培训发展主办)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

(名单略)

2.制度保障

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需要,出台现代学徒制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弹性学制学籍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师资建设与管理办法、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学业评定改革办法、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评价办法等相关文件,从制度上保障本项目健康发展。逐步完善目标管理制度,每个建设项目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分阶段建设目标,落实责任,强化进度管理,严格控制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3.经费保障

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资金预算共400万元,其中,企业拟投入120万元、学校投入100万元、争取各级财政投入150万元、其他临时性资金投入30万元。预算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用工标准调研、试点专业联合招生、试点专业建制成班、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校企师资队伍建设、各种制度标准制定、试点过程具体实施、试点成果凝练推广8大支出项目,其中的试点过程具体实施项目投入为230万元,占比总投入的57.5%。我校将把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纳入工作规划与绩效考核体系中,积极筹措和争取多方资金,专款专用,引入第三方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需要及使用安全。

七、预期成果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引领、推动下,将开创区域内政府引导,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将取得一系列理论、实践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建立了系列、完整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制度体系,形成了校企双方责权利相统

一、既分工又协调的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

2.企业对积极主动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同,校企深度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意识逐步转化成了企业的规定行为与习惯。

3.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与行业技术发展变化要求,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证要求更统一,课程建设和相应教学资源库更能满足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实训实习基地企业元素更突出,职业性、生产性、岗位性更明显。

4.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争相承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任务,形成了校企师资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的“双导师制”看好局面。

5.课程设置模式、企业课堂模式、教材开发模式、教法、学法创新模式均得到了创新。

(二)实践成果

1.建设了一套完整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制度、规范、标准等可执行性较强的信息资料。

2.加强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双师队伍培养、课程资源开发、实训基地共建、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均有质的提升。

3.学徒制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针对性更强,真正地实现了专业学习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有机衔接,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与非试点学生相比有显著提高。

4.保证了合作企业用工的专业性和稳定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八、推广价值

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系列理论成果将首先在我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推广,然后在区域内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及企业员工培训中推广,再然后在江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中通过相互交流、学习、研讨等方式进行辐射推广。在每一层面的推广中,必将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主动探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解决校企合作层次低、实训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会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价值。从长远而言,为企业破解“用工荒”、培养“后来人”、稳定职工队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智力支持能力,也必定会有很好的推广效果,产生很好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此外,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科研小组,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申报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加强现代学徒制的科学研究工作,坚持边试点边研究,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提炼,把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上升为理论,促进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逐步建立起新余特色现代学徒制体系。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