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先进事迹材料

教书育人先进事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58:07 来源:先进事迹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教育随笔,“教给孩子们一些技能容易,理解方法也易,教给他们学会生活不易,献身社会无私奉献难,创造生命唯美更难。”“教好孩子的过程,其实是认识你、发展你、成熟你、升华你、回报社会与自然的过程。”“把课上优,就是把人生做美。艺术推崇„大朴不雕‟,优课也恰恰体现着教师„清风儒雅‟的人文品格。”从此,他带着新的生命、新的觉悟,用唤醒、激励、乐教、妙教。以全新的生命价值观投入工作,教书育人取得丰硕成果。他所带的班集体获浙江省先进,主持的少先队集体获全国首批红旗大队。上虞艺术教育园区特色受省人民政府表彰,上虞被教育部授予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浙江教育》、《辅导员》杂志、《美术报》、《少儿美术》杂志、《绍兴日报》及多家电视台接连介绍他的先进事迹。2001年8月,他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少艺委等六家单位发起的全国性群众投票评选美术教育精英中,当选为全国少儿美术“三十大”精英。

“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立足本职,再塑自我,教书育人

我是一名教师,多年来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同时担任着班导师工作,有机会让我在教书育人中摸索出一点点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也获得了一丝丝成功的喜悦。教师做育人工作收获是双向的: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团结向上、努力完成学业,同时也不时地触动和鞭策我这个教师努力地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为人师表。从多年的教书育人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不良心理障碍

大学生富有朝气,有较强的想象力,渴望成才,但学生面对陌生的环境与人际关系,面临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竞争的多重压力,环境的变化、思想上的不成熟、心理上的不稳定等易使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还有学业的重负和同学间的竞争、家庭的贫困与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爱情上的挫折与孤独、网络封闭性的影响。也会导致学生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这都要求班导师随时了解学生情况,经常深入课堂、宿舍,掌握情况,班导师要认真观察、分析所导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有的放矢地实施诊断和教育,关爱学生,用建立在自己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之上的正确态度及巧妙方法及时疏导,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刚入学不久,一位学生因恋爱问题与其它学院学生发生冲突,了解情况后,我和辅导员积极作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化解了双方矛盾。又如:学生报到时,一位学生家长心情沉重地找到我,谈了她的孩子上高中时出现过严重的心理问题,曾休学半年,担心上大学后会复发。知道情况后,首先我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该学生的病因。同时经常与该学生交流,掌握其心理状况,引导他多交朋友,挖掘其浅在的能力和爱好,维护其健康的心理。再如:我班有一位孤儿,我从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关心他,使该学生消除了孤独的心理障碍。

二、认真教学,热心育人

现代的大多数大学生具有思维敏捷、求知欲望强,接受新事物快,有较强的个性并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等优点,但缺乏自我抑制能力,不习惯于严格纪律的约束,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做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授课,引导和帮助他们发挥特长,克服不足,全面掌握工程技术知识,既是义务也是职责,我觉得,教师教学的同时就是在育人。

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材。学生所需要的“营养”,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的书本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他们更需要成为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精神、良好社会道德和百折不挠敬业精神的优良素质。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授课的同时,给予他们的思想上、生活上的更多关怀,同他们进行广泛的感情交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给学生授课中,通过教与学的交织,增强了学生对我的信任,缩短了我们师生感情间的距离,他们课下与我的交往和接触变得主动和频繁,渐渐地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他们主动向我提及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次数多了,而同时对我授课内容的可接受程度在提高了。在我讲课过程中,学生们从不缺席,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自觉地认真完成作业是很正常的事。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较高的理论水平各对学生一片真诚的爱心。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我非常注重我的仪表形象,注重每节课的教学组织,注重学生们对我的直观感。

除正常上课外,上学期我平均每周要到学生宿舍1~2次,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中的困难,也督促他们的自身管理。换季时,我多次为困难的学生捎去衣物,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以使他们安心学习。新年组织联欢,我拿出500元为他们买了食品、饮料和其它用品,学生非常感动。

事实上,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也可得到学生对自己教学方法、工作作风的反馈,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三、塑造自身,模范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在教书中,针对自己所教的几门课程,利用课余时间到重点大学进修学习,向有经验的老教授、老学者取经,并抓住每门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分析,使教学内容规范化,教学形式模块化。在编写教案时,认真分析所选用的教材,参考大量的同类教材和专著,几易其稿。讲课时,预写讲课大纲,虚心向老教师们请教,请他们帮助把关。要求学生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自己批改作业时从不马虎敷衍,及时耐心辅导答疑。在课堂上,注重讲课的艺术性,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教师的严谨治学的教风就是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最好榜样。为了保证教学的良好效果,我的原则是:教学生爱学生,对学生负责到底。在教学改革中,我首次将计算机绘图引入到该课程中,这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园、没有任何的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说,直接学习计算机绘图确实是一个大胆的偿试。针对学生的现状,我采取了强化教学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晚间的时间为学生补习、辅导、跟晚自习。经过这样的努力,学生不但学到了该学科的知识,而且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中,为了及时得到学生对教学上反馈的意见,我一学期共组织四次学生座谈会,对学生反映的各种情况,能当时解决的马上答复,属于哪位授课教师的,帮助找原因,定措施,以保证教学效果。部分学生反映制图作业量大,学习有困难,对此我及时找学生座谈,同时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适当减少作业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我体会到教师严谨治学的教风就是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最好榜样。

以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工作中,我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说教,讲大道理,而是脚踏实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以他们朋友和参谋的身份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在我所担任班导师的班级,一度有些学生纪律涣散,学习不用功,时有旷课的现象,他们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不是简单说教,讲大道理,而是从他们的心理状态,学习的近况、生活环境进行分析,分别找他们谈心,经常深入他们的宿舍与之交谈,同时开班会动员全班同学主动团结他们,多与他们交往并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家长在管教子女时要多鼓励,少指责。我班有位学生因与家长有分歧,节假日不愿回家,得知此事后,我及时与家长交谈,先得到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理解老人的心,矛盾化解了,学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对于个别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让家长知道,来求我不要与家长写信沟通。这种情况下,首先做好学生工作,同时与家长沟通,肯定学生生活简朴、组织纪律性强、学习用功的优点,同时指出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学习成绩不佳问题,使家长能理解、宽容、善待孩子,帮助孩子消除思想负担,共同鼓励孩子从困境中走出来。由于与家长及时沟通,使学生消除了畏惧心理,改变了学习方法,本学期顺利地通过了各门考试。 教书育人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不但是大学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职业享受,我给学生爱的同时,也得到学生给我的更真诚、更丰富的爱。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意与家长谈的交朋友问题也愿意与我讲。从教书育人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光荣。做为任课教师,教书育人是义不容辞的,也可以说是教师的天职。我热爱这项工作,并以满腔热情投入在这项工作中。

2007年7月9日

推荐第2篇:“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教书育人”模范材料

立足本职,再塑自我,教书育人

我是一名教师,多年来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同时担任着班主任工作,有机会让我在教书育人中摸索出一点点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也获得了一丝丝成功的喜悦。教书育人工作收获是双向的: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团结向上、努力完成学业,同时也不时地触动和鞭策我们教师自身努力地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为人师表。从多年的教书育人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在工作中,我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教学上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她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对自己所任教的语文学科有了很强的驾驭能力。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认真教学,热心育人

现代的大多数大学生具有思维敏捷、求知欲望强,接受新事物快,

有较强的个性并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等优点,但缺乏自我抑制能力,不习惯于严格纪律的约束,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做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授课,引导和帮助他们发挥特长,克服不足,全面掌握工程技术知识,既是义务也是职责,我觉得,教师教学的同时就是在育人。

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材。学生所需要的“营养”,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的书本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他们更需要成为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精神、良好社会道德和百折不挠敬业精神的优良素质。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授课的同时,给予他们的思想上、生活上的更多关怀,同他们进行广泛的感情交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给学生授课中,通过教与学的交织,增强了学生对我的信任,缩短了我们师生感情间的距离,他们课下与我的交往和接触变得主动和频繁,渐渐地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他们主动向我提及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次数多了,而同时对我授课内容的可接受程度在提高了。在我讲课过程中,学生们从不缺席,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自觉地认真完成作业是很正常的事。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较高的理论水平各对学生一片真诚的爱心。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我非常注重我的仪表形象,注重每节课的教学组织,注重学生们对我的直观感。

除正常上课外,上学期我平均每周要到学生宿舍1~2次,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中的困难,也督促他们的自身管理。换季时,我多次为困难的学生捎去衣物,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以使他们安心学习。新年组织联欢,我拿出500元为他们买了食品、饮料和其它用品,学生非常感动。

事实上,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也可得到学生对自己教学方法、工作作风的反馈,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三、塑造自身,模范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在教书中,针对自己所教的几门课程,利用课余时间到重点大学进修学习,向有经验的老教授、老学者取经,并抓住每门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分析,使教学内容规范化,教学形式模块化。在编写教案时,认真分析所选用的教材,参考大量的同类教材和专著,几易其稿。讲课时,预写讲课大纲,虚心向老教师们请教,请他们帮助把关。要求学生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自己批改作业时从不马虎敷衍,及时耐心辅导答疑。在课堂上,注重讲课的艺术性,以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教师的严谨治学的教风就是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最好榜样。为了保证教学的良好效果,我的原则是:教学生爱学生,对学生负责到底。在教学改革中,我首次将计算机绘图引入到该课程中,这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园、没有任何的计算机基础的学生

来说,直接学习计算机绘图确实是一个大胆的偿试。针对学生的现状,我采取了强化教学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晚间的时间为学生补习、辅导、跟晚自习。经过这样的努力,学生不但学到了该学科的知识,而且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中,为了及时得到学生对教学上反馈的意见,我一学期共组织四次学生座谈会,对学生反映的各种情况,能当时解决的马上答复,属于哪位授课教师的,帮助找原因,定措施,以保证教学效果。部分学生反映制图作业量大,学习有困难,对此我及时找学生座谈,同时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适当减少作业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我体会到教师严谨治学的教风就是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最好榜样。

以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工作中,我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说教,讲大道理,而是脚踏实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以他们朋友和参谋的身份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在我所担任班导师的班级,一度有些学生纪律涣散,学习不用功,时有旷课的现象,他们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不是简单说教,讲大道理,而是从他们的心理状态,学习的近况、生活环境进行分析,分别找他们谈心,经常深入他们的宿舍与之交谈,同时开班会动员全班同学主动团结他们,多与他们交往并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家长在管教子女时要多鼓励,少指责。我班有位学生因与家长有分歧,节假日不愿回家,得知此事后,我及时与家长交谈,先得到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理解老人的心,

矛盾化解了,学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对于个别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让家长知道,来求我不要与家长写信沟通。这种情况下,首先做好学生工作,同时与家长沟通,肯定学生生活简朴、组织纪律性强、学习用功的优点,同时指出学习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学习成绩不佳问题,使家长能理解、宽容、善待孩子,帮助孩子消除思想负担,共同鼓励孩子从困境中走出来。由于与家长及时沟通,使学生消除了畏惧心理,改变了学习方法,本学期顺利地通过了各门考试。

教书育人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不但是大学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职业享受,我给学生爱的同时,也得到学生给我的更真诚、更丰富的爱。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意与家长谈的交朋友问题也愿意与我讲。从教书育人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光荣。做为任课教师,教书育人是义不容辞的,也可以说是教师的天职。我热爱这项工作,并以满腔热情投入在这项工作中。

2007年7月9日

推荐第3篇:教书育人先进事迹经验交流

教书育人先进事迹经验交流

有爱就能成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次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屈指数来,我在这个人才济济、团结又温暖的大家庭里已度过了十个春秋。要谈经验真的算不上,今天就和大家回忆一下我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我交流的题目是—有爱就能成功。

我向大家汇报的第一个内容是:爱的责任。

从教以来,一直担任三二连读大专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从02级、06级一直到10级,每届的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都名列前茅。

现在除了分管现代服务专业科的教学工作,还担任国际贸易大专班10.16的班主任,同时承担公共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的教学任务。

在全国示范校建设阶段,我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经常加班加点整理各种材料,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示范校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有时加班很晚,不能照顾好女儿,只能把她全托在妈妈家,疏于对女儿的教育辅导,到现在想起来都有种愧疚感。

本学期还积极组织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单证员考试,和专业教师李静老师一起利用休息日查找资料,为学生辅导,使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就业增加重要砝码。

我向大家汇报的第二个内容是:爱的感动——真心换真心。

我常把所带班级形容为手中的牌。

2002年的我,比较幸运,得了一手好牌。那是学校第一届计算机专业大专班。学生在校期间综合测评每学期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红旗团支部”。

关心学生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做起。小到天气转凉,提醒他们多加衣服,大到学生生病陪着上医院,垫付医药费,当然我只是做到了咱们每个班主任都在做着的简单但意义重大的事情。

同样,我也体味到了学生给我的爱。那是2003年9月10日,一个充满了祝福的日子。办公桌上堆满了学生给我的小卡片,小纸条,我仔细地读着——“您就像是蜡烛、是春蚕、是园丁,只为我们而存在,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们的心。谢谢您,老师!”“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相信我们,我们永远支持您!”“在您讲课讲得口干舌燥时用这杯子喝一口水润一润喉咙。”“六十个人的大家庭里没您不行!”“我们永远爱您!”祝福与感恩的话语让我感觉有股无形的力量在更加激励、鞭策着我,我更加热爱我的事业,热爱我的学生。

我向大家汇报的第三个内容是:爱的奉献。

1.舍小家,为大家。

2004年的3月3日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晴天霹雳,好端端的母亲被烟台五家医院诊断出了肺癌晚期,医生说最多还有半年的时间。(心得体会 www.daodoc.com)妈妈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天居然来得这么早,这么突然。当时,爸爸做出了重要的决定—带妈妈去北京检查治疗,怕耽误我的工作,坚持不让我陪同。在机场送母亲时,娘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是脸颊相互贴了一下,在向登机通道走去的时候,我使劲挥着手,哭得一塌糊涂,感觉就是生离死别。第二天还得照常上班,还得强颜欢笑地面对我的同事、学生。几天后得到爸爸的消息说北京肿瘤医院大夫说很可能不是癌症,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一周后令人兴奋的消息从北京肺科医院传回来—妈妈得的是非活动性肺结核。从妈妈在烟台住院到北京治疗这20多天里,我没有耽误一节课,这期间有两次监考任务,还有学生的沙滩志愿者服务,我都准时到位了,没有家人的支持,没有父亲的奉献,这都很难做到。

2.无悔的奉献。

02.16班的各项工作稳步进展,这期间我经历了结婚、怀孕,让我从一个女孩蜕变成一个女人。因为班级学生稳定,我也没有孕期反应,所以,一直带着班,还有每周12节的课时量,直到要生产前一周才把班级交给了同事。后来才知道这件事当时老师们议论也是颇多,各种褒贬不一。但我并不后悔!

我向大家汇报的最后一个内容是:爱的绽放。

2007年刚休完产假的我,因工作需要从计算机科调到当时的金融科,也就是现在的现代服务科。前面说02年手里握着一副好牌,可是这次牌很差。在面对问题和挫折时,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积极调整好心态,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才是最佳的选择。

经过大量的努力,从思想教育、班级制度的制定、心与心的交流、各种活动的开展、班干部的培养等,06.11班从一个全校倒数后三名的问题班级进步到前三名,毕业前夕,被评为“烟台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现在学生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在岗位上表现突出,这也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

毕业学生现在遍布各个行业,有绮丽集团业务骨干,建行的优秀柜员,东岳汽车的技术员,报社的业务骨干,匹克运动的店长,各种贸易公司、物流公司的业务骨干等。

当教师的我们付出的是汗水与泪水,但收获的是更多的喜悦。我深知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成绩的取得与在座各位领导老师的帮助与支持是分不开的,你们的肯定与鼓励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在此感谢大家。

在建党91周年之际,我记起了一位老党员——我的爸爸在我入党宣誓后发给我的字数不多,但影响至深的一句话—“永远牢记:每前进一步,全靠党培养!”

2012年6月

推荐第4篇:教书育人先进事迹摆成学

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摆成学同志多年来工作认真负责,敬业奉献,潜心教学与科研,多年来担任教务主任工作,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领导、同事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一、崇敬职业,教书育人

摆老师始终对教学怀有崇敬之心,始终将教师视为一种神圣的职业来看待,把“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做为师的道德观念。他对教学的理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对教师的理解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这些理念具体表现在“三真”上,即做学问认真,对学生真心,对同事真诚。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他淡泊名利,全心教书,全意育人。

摆老师在教学中,不光停留于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一直追求更深层次的教书育人。他承担数学、科学、品德等多门课程。在繁重教学工作中,为提高教学水平,他积极向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学习;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他研究授课技巧,经常备课到深夜;在教学中,他遵循“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而是激发、鼓励和唤醒”的理念,他充分运用参与式、互动型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竞赛、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获取学问;他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工具—板书完美结合,针对授课内容采用不同教具;为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他钻研教学技巧,一改传统课堂中教学气氛紧张、严肃,不够活跃的场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参与学习,使课堂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汗水的付出,总会得到成功的收获。摆老师近年来在教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曾两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一次县级“优秀班主任”,一次县级“骨干教师”,一次县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校乡两级的“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以及“优秀共产党员”;在参加县乡两级组织的各种比赛中曾获得各种奖项达十多次。

二、敬业奉献,管理育人

摆老师从2008至2016年担任教务主任工作, 在担任教务主任工作的8年里,他勤勤恳恳工作,认认真真学习,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引领着全体教师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不断融入新的教学手段,经过多年努力,他不但把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推向正轨而且从根本上转变了老师们的教学态度,所有的老师从以前的被动工作、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到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校教学成绩也从以前的门门倒数上升到了各科在全县都名列前茅。

三、有爱的教育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爱的民族!爱,在民族团结中流淌;爱,在中华民族里洋溢!!!摆成学老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他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关心学生思想,做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航者。 他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学生,循循善导,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他帮助学生规划学习目标、为学生讲解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妥善处理学业与班队工作之间的关系。他用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门,用心去和学生交流、沟通。

体察学生困难,积极处理突发事件。

他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对特殊的学生及时给予思想和生活上的帮助,他深知“师道尊严”的教育方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的学生,只有“爱”才是永恒的主题。学生生病时有他宽慰的话语;班级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有他费用的支持。件件小事,体现出了他做为一名师者的爱心。曾经有一次,一名学生因家庭原因,买不起教辅资料,有辍学的可能。摆老师知道后,第一时间来到这名学生的家里,并送去了所有的教辅资料和一个书包、一双鞋,虽然花钱不多,但是他把一个即将辍学的孩子重新拉回了校园。师爱无疆,点滴成海,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摆老师始终对职业怀有崇敬之心,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贯穿在工作中,把爱心献给学生,为人师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孜孜以求,相信他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

特克斯县第六小学 2017年8月20

推荐第5篇: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

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一个个最基层的农村教师,却有一种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宁愿放弃改行的机会,也要坚守艰辛清贫的教育工作岗位;有一颗“不是我所生,却与我更亲”的爱生之心。这些都源于他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蜡烛精神让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响彻中国,传遍教育界,成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学习了三位老师的先进事迹,我感慨万千,不断进取,坚守岗位,不为名利所动,爱生如子,这才是最崇高的师魂!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以上三位老师的蜡烛精神,整个教育界一定满是辉煌!

5月 26日 ,我校全体教师学习了三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感慨颇多,心情很不平静,特别是她们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她们从教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呕心沥血,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生活简朴、廉洁从教、克己奉公,言传身教,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像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她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孔子云: “ 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 ”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 „„ 在当今冷漠、隔阂渐成风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吗?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必将更加和谐,必将布满更多的温情,必将更有人情味,必将更让人留恋。

学习了这些感人事迹后,我深切体会到: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 „„ 我很感动 , 从中学到了很多 , 也让我重新熟悉了教师这份职业 , 在如今的这个工作岗位上 , 我想我应该用一份真挚的态度去对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篇二】

我从教13年,担任班主任近10年,对“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是深有感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是“教书”的前提,“育人”是“教书”的根本,教师决不能只“教书”而不“育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对教育工作总是热情洋溢。从一名刚毕业的师范生到对工作游刃有余的青年教师,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实践中、反思中、总结中成长起来的。有时担任班主任,有时担任两门主课,无论分担什么学科、什么工作,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努力再努力——扎实自己的基本功、提高教育技能、尽快地融入到学生当中,而且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等工作始终很用心,也深知教师育人的重要性,时刻谨记“育人”的职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表面看是教书,其实真正的内涵是育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培养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素质。这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

在我每年接手的班级中,总是会有几个成绩差、习惯差、品行差的典型学生。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从接班起就对他们倾注了比其他学生多几倍的精力。首先我要从多方渠道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情况、思想品行、学习习惯等,无论是询问“前辈”还是做家教,我都对得到的资料进行整合比较以作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会亲自“走近”他们——课下观察他们的“行踪”、课上注意他们的“动态”,对他们多提问、多指导、多关心、多交流,更准确地帮他们查找造成目前这些行为、思想的根源,并通过一次事件进行举一反三的引导教育,让这些孩子在一次次的小错误之后逐步改正自己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尽快帮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接着引导他们明确作为一名学生应有的学习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就这样,在我的耐心教育、引导下,我所带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品行大多数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有的即使学习成绩没有大幅提高,但是思想行为绝对是健康、积极、热情、向上的,甚至他们中还涌现出不少关心集体、关爱同学、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优秀典型呢!

去年我所接的五年级一班中,学生学习成绩及行为习惯差异很大,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品德课的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全班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与精力。例如班上的张芮苗、张梦恬、崔心馨、郑孟果、张悦等不少女孩子虽然也能踏实地参与学习,但是成绩却不是很理想。于是,我平时就多关注她们:发现很多时候她们连举手的胆量都没有。因此课余我就多帮助、辅导她们,课上多提问、多鼓励,尽可能多的给予她们发言的机会,激发她们的自信心和大胆参与的勇气。课间,我走向她们的座位,坐下来与她们聊天,问一问:在校住宿有没有什么困难?在校就餐有没有什么不适应?放学回家都喜欢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最爱读的课外书是哪些?最擅长的体育、文艺活动有哪些?慢慢地孩子们似乎已经把我当成了她们的知心姐姐,主动加我的QQ,有什么心事或者困惑总喜欢课下主动找我聊一聊。有时还告诉我一些男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动向呢!使我能够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而我们班的男孩子更是别具特色:天资聪明一个赛一个,体育、文艺各有所长,课堂发言积极活跃全校皆知,可就是让你“天天头疼”——讨论解答一个问题,就能让两三个男孩子差点“吵”起来;下课还没回到办公室,一个女孩子就来哭诉被打了;课间做个操,就会有个男孩动作不到位被值周处点名的;早上刚到校,就发现全校园就只剩我班的几个男孩子还在激烈地打乒乓;午休时间,总有两三个男孩子至始至终在和值日老师“捉迷藏”——桌子底下看书、东张西望瞅乐子、打扰周围同学休息„„这些小将们的“突出表现”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既不忍心对活泼可爱的他们“严加控制”,又总是被出其不意的突发事件所困扰,你说能不头疼吗?

于是,课堂上,我注重对这群“一休”的正面引导,故意抛给他们一两个技术含量较高的问题,鼓励他们带领女孩子们分组展开学习、探索、研究、交流、评价等,男孩子们展开思维的碰撞,女孩子们也从中领悟学法、激发兴趣。例如:由程新超、周晓辉、李府昌等几个男孩儿导演、编排的课本剧《晏子使楚》获得了镇级优秀节目的荣誉。这也是我们班学生把握课堂、拓展课堂的优秀成果。课余时间,我注重他们的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从不布置反复抄写的、大量枯燥的作业,总是引导孩子们明确每天的学习目标,例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句、熟读或背会本课课文等,同时给孩子们自由把握的空间,指导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课余活动,支持孩子们课余展开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跳绳比赛、跳皮筋等活动,并鼓励孩子们多去图书室借阅图书,引导班干部在班上开展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展评活动。这样一来,早读课、自习课上教室里都是专心读背、勤学苦练的身影。课间活动,个个都激情高涨、大显身手。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积极向上,班风有了显著的改善。乐观自信的笑脸越来越多了,明辨是非的小督导员争相担当了,班主任的“头疼病”也悄然痊愈了。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不但要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同时还要有一套管理班级的方法。在孩子们的自选和推选中组建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要做好的便是正确的督促和有效的运用。首先对班干部要敢于放手,但又不能袖手旁观,要适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技巧的指导。同时,对班上的好人好事、学习标兵、劳动能手等先进典型要加强表扬的力度,对纪律涣散、思想不端、突发事件等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公平的处理,时刻让学生谨记:健康、积极、向上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作风,时刻保持平等、温馨的班级氛围。

通过多年“教书育人”工作的体验,我深感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很重要,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教师,都应该用心和学生交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学习的技能、学会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好的育人的本职工作。这不仅需要时刻保持满腔的热心和责任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倾注更多的耐心、诚心和爱心,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一位称职的班主任老师,一个名副其实的育人典范。

推荐第6篇:教书育人青年名师先进事迹

“教书育人青年名师”李轶

【颁奖词】你用兴趣的火种,点燃学生求知的激情;你用爱心,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田;你用智慧和心血,成就学生成才的梦想,你用无私奉献续写“状元名校”的辉煌。

“像靳军华、柴国义等人,他们的故事很感人。而我只是在教师岗位上,尽自己的本分、做好本职工作,真的没什么。”被评为“2016感动襄阳十大人物”后,李轶这样说。

17年的忘我工作,李轶书写了襄阳教育界的一个个传奇:他带的学生,出过“省状元”;他带的班,曾经全班学生考上知名大学;他带的奥赛学生,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出征亚洲物理奥赛,创造襄阳纪录„„

身体力行,教会学生坚持

参加工作17年,李轶当了17年班主任。为了教学生懂得什么叫“坚持”,李轶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每晚10点半查完寝后回家。

为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李轶一直坚持让学生写周记,并亲自批注。“平均每个学生30字左右,每届学生70多人,17年来,仅批注就有一百多万字。”李轶说。

2014届全国化学奥赛金牌得主靳琪奥的周记本上,有李轶少则几百字、多的达两三千字的批注。李轶用自己的心血,把靳琪奥从一个“问题学生”培养成清华大学医学部的高材生。

2014年,靳琪奥去清华报到前,到学校看望李轶时说:“您的坚持让我学会了坚持。”

由于“轶”和“铁”相近,一位学生曾把他的名字误叫为“李铁”。“铁哥”的称号自此流传开来。

2011年4月,距高考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李轶却在一次足球友谊赛中受伤,右腿胫骨两处骨折、一处骨裂。第二天,李轶拄着拐杖、拖着包得像粽子一样的右腿出现在五楼的教室门口。

学生们先是惊讶,然后红了眼圈,随之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他拄着拐杖艰难地挪上讲台,然后故作轻松地说:“同学们,我不要紧。你们看,我腿骨折了还能工作,那你们呢?不到60天就要高考了,有没有信心?”“有。”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李轶每天拄着拐杖爬上五楼至少要10分钟,累得满头大汗。康复期间,他拄坏了4副拐杖。学生们感慨:“真是‘铁哥’呀!”

挑战自我,心中牢记使命

2011年,百年名校襄阳五中迎来搬迁后的第一个高考年。6月25日,成绩揭晓,新五中首届高考生王震霆以707分的高分夺得湖北省理科状元。而李轶,正是王震霆的班主任。不仅如此,李轶所带的这个班,67名学生中有61人高考成绩上600分;除王震霆外,班上还有3人考取清华、北大。

2014年,由于一些名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特长特别是竞赛成绩,李轶毅然承担起襄阳五中物理竞赛主教练的工作。有人打趣说:“你现在是中层干部,还操这个心、吃这个苦干什么?”也有朋友“警告”他:“别砸了你的招牌。”李轶却说:“其他岗位我都干过,就没干过奥赛教练,我不信襄阳的奥赛搞不好。”

从2014年9月到2016年10月,李轶和他的团队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他自嘲道:“我不是在竞赛培训班,就是在前往竞赛培训班的路上。”

高压下,李轶也曾彷徨、迷惘过,但他最终坚定了信念。某培训机构以每小时500元的薪酬请他授课,他拒绝了;杭州一所私立学校开出年薪60万元的条件请他任教,他拒绝了„„“做老师的,就要身正。身正说话才硬气,学生才会服气。”李轶说。

终于,他在2016年10月迎来了收获——在2016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襄阳五中有10人荣获全国一等奖,其中3人进入省队。朱尧峥更以全省第

一、全国第二的好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这也是襄阳市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取得的最好成绩。

心怀柔情,期望人人成才

学生们尊敬和热爱的“铁哥”,面对妻子和孩子,却有无限愧疚。2008年学校搬至新校区,李轶是年级副组长、特奥班的班主任,并且承担3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

当时,孩子刚一岁,新校区离位于襄城的家有十几公里。李轶每天都很想儿子,但因为工作太忙,每周只有周六才回一次家。一次周六回家,孩子拒绝他的拥抱。“铁哥”难过得几乎落泪。好在身为同行的妻子理解他。妻子说:“你当好你的‘班爸’就行了,孩子有我呢!” 正是因为有家人的支持,李轶才能把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他关爱每一名学生,期望人人成才。他坚持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在办公室为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小灶”。

2008年毕业的学生肖安,曾经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挽救他,李轶坚持每周写近2000字的书面文字与他交心。

感受到老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肖安越来越感到愧疚。渐渐地,他不再沉迷于游戏,开始认真学习,在高考中取得了671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2016年夏天,正在美国攻读药学博士的肖安回到襄阳看望恩师李轶。师生拥抱在一起时,肖安对李轶耳语道:“铁哥,如果没有您,我都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干什么。”

后来,他的学生“发明”了“爱李轶爱life”的班级口号。学生们解释说:li即李;Fe在化学元素中代表铁。这个看似简单的班级口号,浓缩了学生们对李轶深深的爱,也是对李轶的班级管理艺术和教书育人智慧做的最好注解。

推荐第7篇: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双王城卧铺小学

张晓丽

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深深地体会到优秀教师的平凡和伟大,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有待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多多发挥这些精神,提高自己。现结合学习材料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

一、立足本质,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优秀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我们应当学习优秀教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

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推荐第8篇:中学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先进事迹

中学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先进事迹

中学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先进事迹

----“教书是我最大的幸福”

她每天在平凡中行走,用自己严谨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带领学生不断成长成才。她广泛联系,为民族团结搭建平台。

教师的职业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又是未来最具挑战的职业,做教师容易、做合格的教师难、做优秀的教师更难。z就是在这个队伍中成长起来的一名普通教师。她每天在平凡中行走,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却用自己严谨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带领学生不断走向崇高。在她的

身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扎根山区、坚守岗位的爱岗敬业精神,迎难而上、永不放弃的乐观主义精神,自立自强、不畏艰辛的艰苦奋斗精神,关爱学生、勤奋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情系教育一心选择当教师

z出生在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这个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地方,时常让人想到要逃脱开去。然而,生长于此对z来说,反而是一次非常有益的人生铺垫。在这个贫瘠偏远的地方,z知晓了食粮、阳光、雨水对生命而言意味着什么,知晓了知识、善良、义举对灵魂意味着什么。

z的父亲秉性耿直、憨厚仁义,母亲心地善良、为人贤淑,经年累月悉心操持着几十亩庄稼,生活也不宽裕,还经常接济贫苦的乡邻。父母的言行,如一江春水浇灌着z的内心,让她在成长的岁月里,汲取向内向善的力量,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还记得,父亲教我识字时,教的第一个字

就是真,他说,身而为人,无论处事做人,凭的就是一个真,真真切切,不哄不骗,脚踏实地。”

从年幼起开始帮助母亲料理庄稼,干好农活,到进入学堂,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读书识字,把春夏度完,寒暑过了,z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1987年考入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而作为一名回族女学生,这在当时来说是颇为不易的。在青春洋溢的大学校园里,与其他同学相比,z似乎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详尽的规划,她更是将青春的每一个白昼与夜晚安放在知识的殿堂中,挑灯熬夜,分析演算,勤学苦读。1990年,z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故乡三营镇,在三营镇第二中学教书。直到1995年被选拔进入固原市回民中学,z一心扑在教学上,用勤奋与刻苦练就了一身硬功夫,这让她在以后的教学中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言传身教满腔热忱绽杏坛

在z家中的案头上摆放着一张照

片,那是她在三营镇第二中学带完最后一届学生,站在学校的花园前的留影。青春的面庞微笑着,像一朵花绽放开来,一种幸福久久地流露着。而二十多年之后,当另一张照片再次摆到桌前时,岁月的风霜在z的脸上刻写下了时光的沧桑。她站在固原回中校园的树下,依然是微小的面庞,静静地望着画外,一种沉着与希望从眼中透了出来。教书的二十多年间,每当万家灯火淹没在浓重的夜色中,z伏案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之后,她总要长时间揉搓早已酸痛成疾的脖颈;而到了秋冬之际,伏案干完最后一件工作的她,总会经受双膝生出的疼痛,风湿一遍遍向她袭来,让她在夜晚不断地醒来。正是凭着一种执着与坚韧,她将青春的名字写在了当地民族教育事业的丰碑上。

1994年,固原地区举行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第四届教坛新秀”评选活动。当时,z的同行几乎都不相信她会报名参赛。但是,作为教师的z却认为不管结

果如何都应该敢于参加。她报名参加了此项活动,这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回族青年女教师,困难显而易见,尤其参评的教师多数是来自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此后,她开始了艰难的制作,从骨干教师那里取经,从网上找资料,从学生身上找灵感,利用第二课堂反复演练。大赛结束了,她获奖了,同行震惊了。尽管捧回的是一张获奖证书,但却让她感受到作为一名参赛教师所体现出的价值。如今,十几年过去了,z先后承担校内外公开课上百次,撰写教学论文十多篇并发表在区内外报刊杂志上,辅导学生百余人,主编宁夏出版社出版的校本教材数学《新课堂》,辅导学生百余人,承担并主持自治区“十二五”规划课题。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z严谨治学;作为一名团委书记,她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工作。把忠诚镌刻心底,把誓言付诸行动。在她的内心,共青团的工作如同一个久久追求的梦想,“既然选择了共青团事业,就要为此付出心血和汗

水”,而她自始至终都无怨无悔。2003年担任校党支部委员及团委书记的z,先后修订出台了《团干部管理制度》、《团干部职责条例》、《优秀团员评选办法》、《校团委制度汇编》,加大团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开展一些活动。特别是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办好固原市回民中学两所“校中校”(少年团校和青年党校)方面做了巨大的贡献。她自编了《固原回中少年团校培训教材》《青年党校教程》,努力经营,使之成为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喜闻乐道的思想教育阵地。

2006年毕业的zzz同学,在2004年刚刚进入青年党校参加学习时,品质优秀,但胆小学习信心不足成绩较差,通过在青年党校听课,外出参加活动及何老师的帮扶,海明成同学敢于表现,敢于问老师问题,学习劲头更加充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考入重点大学。2003年—2009年,少年团校共办8期,通过团课

、讲座、交流等形式每期培训72名回汉学生,其中572名初中回汉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党校创办至2009年,已办6期,每期培训64名回汉高中学生,通过学习党章、党史、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举办讲座等形式,帮助、指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赴任山河烈士陵园扫墓,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会师地、固原水泥厂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回汉青年学生牢记我党光荣的革命历史,感受鲜活的时代气息,树立远大理想。

青年党校虽然周期长,但由于z工作主动,创新意识强,使得办学颇有特色,成效显着。她通过选拔学员优秀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内容设置合理化,学习形式多样化,向学生传播党的基础教育和基本理论,并探索出“以授课点拔—小组研讨—实践探究—自学深化—自

测互评”的德育教育体系。六年时间共培养发展49名回汉优秀学员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学生党员品学兼优,全部考入本科以上院校。正是z的不懈努力、任劳任怨和全身心的投入,才放飞了许多回汉学生的成才梦想,使得固原回中少年团校和青年党校成为宁夏南部山区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摇篮。

漫漫教坛衣带渐宽终不悔

z的眼中总是流露着一种坚定与希望,这种强烈的目光总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源于她内心生长出来的博爱与善良。曾经有这样一个场景,那是深秋的一天,一位身着红色衣衫的女孩,背着褪色的书包,黯然低着头,跟在衣衫陈旧的母亲身后,在跨出校门的那一瞬,她回头凝望着书声琅琅的校园,这座红白相间的高楼、校园夏日里花香飘散的槐树,而这一情景被静静站在教学楼玻璃窗前的z看到了,她已经听说了这名女学生因为家境贫困而无法支付学费的

情况。然而,就在那一刻,z柔弱的内心落下了伤痛的泪水,她难以面对那个柔弱的身影默然步出校门,而她充满渴望的求知之心却依然萦绕在校园。泪水一如决堤的海,冲垮了z的眼眶,飞翔而出,她的脚步快了起来,她穿过了楼道,冲出了校门,紧紧拉住了女孩和她母亲的手,诉说了起来,让孩子留下来,她会尽最大努力争取资金让孩子念完书。

固原是一个回族聚集、经济并不发达的地方,在固原市回民中学读书的孩子,大多数来自乡下,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现象严重困扰着学校。作为一位回族女教师,z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民族教育责任感,为贫困学生继续接受教育提供帮助的次数已经无法计算。她总是说:“倾心资助事业,这是我的职责,必须负起责任,不得有任何推卸。”2003届回族女学生王金花父母年龄大且长年卧病在床,家里缺少劳动力,生活十分困难。沉重的心理负担曾导致该生学习成绩一度下滑,想退学回家,z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决心帮助她。她多次找该生谈心,鼓励她要勇于逆境成才,并拿出自己的工资,为她交学杂费,同时送她一些书籍和学习用品。王金花被感动了,她发奋学习,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重点大学。考入大学的王金花在给z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没有您,我就没有今天,我将终生感激您”。

然而,失学的学生在增多,仅凭z一己之力,可谓杯水车薪。在z被推选为学校团委书记之后,她多方努力积极筹备,经校委会同意成立“贫困生基金会”,使爱心助学活动得到校内外各种团体及个人的大力支持。2004届学生海浩学习刻苦、家庭困难、面临辍学。z积极争取资金资助海浩,使这个原来只是英语突出、其他成绩一般的学生,后来学习刻苦认真,成绩直线上升,名列年级前茅,并成为2006年宁夏唯一荣获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的学生。海浩的父母及乡亲非常感激并送来了一面写

着“情系桑梓恩重如山”的锦旗。

在z的积极奔走和广泛联系下,2003年至2009年,共有30多个单位和许多热心人与回中542名贫困回汉学生结成帮扶对象,共捐助款项386840元。其中有来自团区委、美国某大学、宋氏基金会、朝霞工程、自治区民委、固原物资通达公司、固原市市长、副市长、政协领导等,为贫困回汉学生上学提供了资助,感动了学生,触动了家长,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广大回汉群众给孩子送去关心和温暖,正是由于老师和社会上热心人的关爱,才使贫困学生有学上、有书读。曾有贫困学生家长含泪从几百里的乡下寄来了一份份热情洋溢、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正是由于z的倾心资助,才保证了学校品学兼优的回汉贫困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这既为贫困回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搭桥铺路,又为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搭建了平台。2010年z被任命为学校妇委会主任。作为学校妇委

会主任,要直接面对占学校50%的女教工152人,她深知自己工作经验少,理论底子薄,要做好工作必须下一定苦功夫,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广大女教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增强女教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观念,她首先从自身做起.注重学习外地、外单位妇女干部的先进工作经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研究探讨女教工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忘我地投入、以恒地追求,学校妇委会工作从此打开了新的局面。可是,要真正发挥女教工的聪明才智和潜在活力,切实提高她们的“师知、师智、师能”水平,使她们成为教改前沿的排头兵和搏击风浪的弄潮儿,还必须为她们“补给营养”增加“造血功能”。

为此,z将妇女维权和素质提高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深入到女教工了解她们的渴求和呼声,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力争为妇女赢得政策上的保障,得到领导的支持。在她的努力下,教代会女教工代表占相应比例,畅通了女教

工参政渠道:评模评优女教工占相应比例,她们的辛勤努力得到了肯定;每年对全校女教工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已形成制度;春节走访有特殊贡献的女教工已形成制度;特别是对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教工均给予特殊照顾政策。同时,妇委会采取多种形式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想妇女教师所急、解妇女教师需,为妇女教师排忧解,真正做到了“一人有难众人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良好格局。可是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日益渗透,作为妇女

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女性,要立于船头唱大风,就必须先行打造自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自己的能力与时代同步。为此,z积极响应上级妇联及教育部门的要求,在广大女教工中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建设,使广大女教工学有样板,行有标杆,从而激发了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她们的自强心、自信心;在

全校女教工群体中形成了人人“争一流、上水平、创佳绩”的良好风气;使女教工们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精力更投入,工作更努力了,充分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桃李芬芳独醉于精彩人生

当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后,鲜花和掌声如同潮水一般,涌向了美丽的z。她先后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教师,;2004至2007年连续四年被市团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2005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师德先进个人”;2008年,她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10年被固原市委、市政府评为“固原市先进工作者”;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1年申请的自治区课题已立项。2012年被推选为“自治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推选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选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

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党代表初选人选。

她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固原电视台》、《固原日报》和《现代教育报》报道过。她把自己闪光的青春奉献给了学子,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民族教育事业,她用自己平凡的行动诠释着大爱无边的师德与人文精神。谈及自己的成长历程,z老师常常由衷地感慨:“我能够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取得一些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固原市重教的大环境,尤其离不开固原回中众多领导和前辈的关爱与培养,离不开固原回中整个团结奋进的教师团队。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的心里都特别踏实,因为我的身边有着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者’。荣誉不该只属于我个人,它们属于固原回中这个温暖的集体。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在工作中享受快乐,我已经感到莫大的幸福了。”

/ 首页

上一页

2

推荐第9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介绍

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介绍

在热爱的讲台上,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学生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征服了亿万观众;3个月大就失聪的蒙蒙,自信地绽放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

她就是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校教师杨小玲。23年,从青春到不惑,杨小玲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群特殊的学生,默默的付出也赢得了认可。她先后荣获全国爱心奖、全国特教园丁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回望来路,杨小玲认为自己最大的骄傲,是没有辜负聋哑孩子用尽全力叫出的那一声含糊却动人的“妈妈”。

一眼结缘,青春岁月挥洒在特教讲台

1990年,杨小玲和3名同学一起来到武汉市第一聋校,透过窗户,她看到一群孩子在教室里跳傣族舞。

整个舞蹈跳下来,谈不上姿态,也谈不上美感,孩子们的动作很僵硬,但他们眼睛里透出的一股子认真劲,让杨小玲动容,她的眼泪唰地一下就下来了。

这个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尖子没有想到,就是这段无声的舞蹈,让18岁的自己从此跟聋哑孩子结下不解之缘。在拿到毕业分配志愿表时,杨小玲只郑重地填了一个志愿——武汉市第一聋校。

“是孩子们的坚持和对生活的希望感染了我,我要帮他们做点什么。”杨小玲坚定而充满热情地说。

上班以后,杨小玲协助舞蹈老师文洁负责文艺队的工作。不懂手语的杨小玲完全不知道如何跟学生交流。刚开始,给学生排练舞蹈,她不知道怎么讲解节奏、动作要领,更不用说怎样表达音乐的内涵,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给学生示范。一节课下来,自己弄得汗流浃背,可学生还是没能掌握好动作要领。回到办公室,她难过地趴在桌上,眼泪流了下来。

擦干眼泪,工作还得继续。为了尽快学会与学生交流,杨小玲除了背“手语书”,还以学生为师。操场上、教室里、食堂里,学生们在用手语私下“聊天”。只要是自己看不懂的,杨小玲就主动向学生请教。学生们都很喜欢教杨小玲这个勤奋的“学生”。就这样,杨小玲一步步走进无声的世界,成了手语活字典。

鼓声传震,让聋哑孩子“听”到节奏

在聋校,语言交流障碍还只是第一道门槛。困难比杨小玲想象的大许多:音乐再悠扬,学生们也听不见,节拍再鲜明,学生们也感受不到。所有的舞蹈术语,她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所有的节拍和口令,她只能用手势传达。杨小玲站在这群孩子中间,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

怎样让聋哑学生感受到节奏?杨小玲苦苦思索。看到舞蹈室里的大鼓,她忽然眼前一亮。鼓声震动,通过地板传递到学生们的脚心:他们终于第一次“听见”节奏,眼里放出惊喜的光。

学生们从此喜欢上这鼓声,喜欢上舞蹈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舞蹈情绪,杨小玲把音乐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为实现动作整齐,她自创“呼吸传递法”。在《千手观音》的表演中,后面人张开双手的同时,往前面吹一口气,前面的学生感知后立刻张开双臂;为尊重残疾学生的个性差异,她探索出“无限沟通法”……

杨小玲的热情投入,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路。

在学校舞蹈室外,一名男生经常躲在窗外偷学。杨小玲走出教室,用微笑迎向他怯怯的眼光。这个名叫王志刚的孩子说:“老师,我想学跳舞。”于是,杨小玲答应了。他成了队里最刻苦的队员,每次排练下来,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从不叫苦。

训练一年多后,杨小玲为王志刚选定独舞《好汉歌》,参加全省残疾学生文艺比赛。当时,杨小玲身怀六甲,不管多晚、多累,她都陪在训练场,打节奏、讲要领。这支舞让王志钢赢得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奖——全省一等奖。

2001年,王志刚冲击全国比赛,产假还没休完的杨小玲,回到舞蹈室。经过近一年排练打磨,舞蹈《秦俑魂》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比赛上大获成功。

这次比赛改变了王志刚的命运——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抛出“橄榄枝”,他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8年里,他随团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登上央视春晚、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残奥委会开闭幕式舞台,感动了亿万观众。

“在学生身上,我学到了坚强、包容和担当。”杨小玲说,“每个生命都有梦想,我帮他们圆梦,他们也会用自己的行动,点亮更多孩子的梦。”

信心培养,“丑小鸭”成为父母的骄傲

蒙蒙曾经是父母的一块心病。20年前,刚出生3个月的她,就被确诊耳聋。邻居小伙伴嘲笑她、欺负她,叫她“傻子”。四处求医无果,绝望的父母觉得天都塌了。

蒙蒙7岁时,妈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把孩子送到了市一聋校。六一儿童节,蒙蒙爸妈第一次看到登台跳舞的女儿,高兴地说:“这真是咱家的蒙蒙吗?”

就是在杨小玲的舞蹈课上,蒙蒙开始找到自信,找到上学的理由。在杨小玲的培养下,蒙蒙成了学校舞蹈队队长、班长、校学生会主席。2008年,舞技出众的蒙蒙跟杨小玲一起,站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演出那天,蒙蒙一家高兴地像过年一样,四里八乡的乡亲知道了,也都竖起了大姆指。“我的残疾孩子一样不比别人差”,那一刻,蒙蒙妈妈心中充满了对杨小玲的感激,“杨老师只是没有生她,说到付出,她操的心比我这个当妈的还要多。女儿交给她,我一百个放心。”

不离不弃,让每个稚嫩的心灵充满自信

聋哑孩子,往往有好强又自卑的双重心理。

舞蹈队的学生青平,是一位充满灵气、很有舞蹈天赋的女生。可是,她性格孤僻,谁对她好与不好,都记在了心里。一次训练中,她不认真的态度让杨小玲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她。她扭头就走,杨小玲一把抓住她,她狠狠地瞪了一眼,冲出排练厅。

当时,杨小玲的眼泪唰唰地往下掉,觉得自己好委屈。“是我的方式有问题吗?”冷静下来,杨小玲悄悄找到青平的班主任和同学。一打听才知道,青平每月生活费只有200元,早餐经常只吃一个馒头。大强度的舞蹈训练,她体力肯定跟不上。

杨小玲为自己的莽撞而自责。她主动找到青平,真诚向她道歉,请她继续学习舞蹈。以后的日子里,杨小玲经常从家里带好吃的给她补充营养。训练结束,杨小玲总会摸摸她的头,给她一个微笑、一份赞许……渐渐地,青平在舞蹈室里快乐了起来,也乐于和同学们交往了。高三毕业,青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理工大学,并在大学毕业后到了广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任教。

后来,青平在信中对杨小玲说:“是您给我插上寻梦的翅膀,是您让我找到追梦的自信,是您在我心里撒满梦想的阳光。敬爱的杨老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像您那样,继续这爱的接力。”

献身特教,播撒更多爱的火种

2009年秋天,杨小玲得到消息,一聋校排练的舞蹈《楚风乐韵》有机会代表全省教育系统,去上海参加“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

这可是第一次与健全孩子同台竞技,机会难得。杨小玲和孩子们非常兴奋。离展演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了,得加紧排练。

11月29日,排练中,杨小玲正使劲跺脚,忽感脚下一软,跪倒在地。送往医院,她被确诊为左脚跟腱断裂。

比赛时间越来越近,杨小玲实在放心不下。坐着轮椅、打着石膏,她出现在舞蹈教室,指导孩子们排练。看着老师辛苦的模样,孩子们训练间歇都跑过来帮她揉揉胀痛的腿脚,有的孩子心疼地掉下了眼泪。

听不见音乐、听不到掌声,一聋校舞蹈队的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舞蹈超越了所有健全孩子,捧回第一名。这一刻,他们觉得,所有付出的辛苦都值得。

2006年,杨小玲被借调到中残联艺术团工作。经过半年的艰苦训练,她带的B队成为艺术团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一年演出70多场,去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好评如潮。

中残联艺术团想把杨小玲留下来,承诺帮她解决后顾之忧,爱人工作、女儿读书都不成问题。“艺术团的学生离开我,一样有精彩的人生;跟他们比,一聋校的孩子更需要我。”一年后,杨小玲踏上回武汉的列车。

杨小玲的热情也点燃了其他同事,市一聋校陆续涌现出一批市区骨干教师。培智班老师胡欣主动与她搭班,一搭就是4年;学校美术老师甘云山是残疾人,曾经意志消沉。是杨小玲激发起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并将100多名聋哑学生送进大学。

如今,武汉的10万教师成立了1000多个“杨小玲助残扶困小组”,服务残疾困难学生和社会残障人士。“杨小玲特殊艺术工作室”还对广州、南京、深圳、宜昌等地区特教学校进行培训指导。

推荐第10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介绍

在热爱的讲台上,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学生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征服了亿万观众;3个月大就失聪的蒙蒙,自信地绽放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

在她的引领下,8名学生登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璀璨耀眼的舞台,更多的残疾孩子或上大学继续深造,或走入社会,正常就业。

她就是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校教师杨小玲。23年,从青春到不惑,杨小玲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群特殊的学生,默默的付出也赢得了认可。她先后荣获全国爱心奖、全国特教园丁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回望来路,杨小玲认为自己最大的骄傲,是没有辜负聋哑孩子用尽全力叫出的那一声含糊却动人的“妈妈”。

一眼结缘,青春岁月挥洒在特教讲台

1990年,杨小玲和3名同学一起来到武汉市第一聋校,透过窗户,她看到一群孩子在教室里跳傣族舞。

整个舞蹈跳下来,谈不上姿态,也谈不上美感,孩子们的动作很僵硬,但他们眼睛里透出的一股子认真劲,让杨小玲动容,她的眼泪唰地一下就下来了。

这个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尖子没有想到,就是这段无声的舞蹈,让18岁的自己从此跟聋哑孩子结下不解之缘。在拿到毕业分配志愿表时,杨小玲只郑重地填了一个志愿——武汉市第一聋校。

“是孩子们的坚持和对生活的希望感染了我,我要帮他们做点什么。”杨小玲坚定而充满热情地说。

上班以后,杨小玲协助舞蹈老师文洁负责文艺队的工作。不懂手语的杨小玲完全不知道如何跟学生交流。刚开始,给学生排练舞蹈,她不知道怎么讲解节奏、动作要领,更不用说怎样表达音乐的内涵,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给学生示范。一节课下来,自己弄得汗流浃背,可学生还是没能掌握好动作要领。回到办公室,她难过地趴在桌上,眼泪流了下来。

擦干眼泪,工作还得继续。为了尽快学会与学生交流,杨小玲除了背“手语书”,还以学生为师。操场上、教室里、食堂里,学生们在用手语私下“聊天”。只要是自己看不懂的,杨小玲就主动向学生请教。学生们都很喜欢教杨小玲这个勤奋的“学生”。就这样,杨小玲一步步走进无声的世界,成了手语活字典。

鼓声传震,让聋哑孩子“听”到节奏

在聋校,语言交流障碍还只是第一道门槛。困难比杨小玲想象的大许多:音乐再悠扬,学生们也听不见,节拍再鲜明,学生们也感受不到。所有的舞蹈术语,她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所有的节拍和口令,她只能用手势传达。杨小玲站在这群孩子中间,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

怎样让聋哑学生感受到节奏?杨小玲苦苦思索。看到舞蹈室里的大鼓,她忽然眼前一亮。鼓声震动,通过地板传递到学生们的脚心:他们终于第一次“听见”节奏,眼里放出惊喜的光。

学生们从此喜欢上这鼓声,喜欢上舞蹈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舞蹈情绪,杨小玲把音乐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为实现动作整齐,她自创“呼吸传递法”。在《千手观音》的表演中,后面人张开双手的同时,往前面吹一口气,前面的学生感知后立刻张开双臂;为尊重残疾学生的个性差异,她探索出“无限沟通法”„„

杨小玲的热情投入,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路。

在学校舞蹈室外,一名男生经常躲在窗外偷学。杨小玲走出教室,用微笑迎向他怯怯的眼光。这个名叫王志刚的孩子说:“老师,我想学跳舞。”于是,杨小玲答应了。他成了队里最刻苦的队员,每次排练下来,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从不叫苦。

训练一年多后,杨小玲为王志刚选定独舞《好汉歌》,参加全省残疾学生文艺比赛。当时,杨小玲身怀六甲,不管多晚、多累,她都陪在训练场,打节奏、讲要领。这支舞让王志钢赢得人生中的第一个大奖——全省一等奖。

2001年,王志刚冲击全国比赛,产假还没休完的杨小玲,回到舞蹈室。经过近一年排练打磨,舞蹈《秦俑魂》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比赛上大获成功。

这次比赛改变了王志刚的命运——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抛出“橄榄枝”,他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8年里,他随团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登上央视春晚、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残奥委会开闭幕式舞台,感动了亿万观众。

“在学生身上,我学到了坚强、包容和担当。”杨小玲说,“每个生命都有梦想,我帮他们圆梦,他们也会用自己的行动,点亮更多孩子的梦。”

信心培养,“丑小鸭”成为父母的骄傲

蒙蒙曾经是父母的一块心病。20年前,刚出生3个月的她,就被确诊耳聋。邻居小伙伴嘲笑她、欺负她,叫她“傻子”。四处求医无果,绝望的父母觉得天都塌了。

蒙蒙7岁时,妈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把孩子送到了市一聋校。六一儿童节,蒙蒙爸妈第一次看到登台跳舞的女儿,高兴地说:“这真是咱家的蒙蒙吗?”

就是在杨小玲的舞蹈课上,蒙蒙开始找到自信,找到上学的理由。在杨小玲的培养下,蒙蒙成了学校舞蹈队队长、班长、校学生会主席。2008年,舞技出众的蒙蒙跟杨小玲一起,站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演出那天,蒙蒙一家高兴地像过年一样,四里八乡的乡亲知道了,也都竖起了大姆指。“我的残疾孩子一样不比别人差”,那一刻,蒙蒙妈妈心中充满了对杨小玲的感激,“杨老师只是没有生她,说到付出,她操的心比我这个当妈的还要多。女儿交给她,我一百个放心。”

不离不弃,让每个稚嫩的心灵充满自信

聋哑孩子,往往有好强又自卑的双重心理。

舞蹈队的学生青平,是一位充满灵气、很有舞蹈天赋的女生。可是,她性格孤僻,谁对她好与不好,都记在了心里。一次训练中,她不认真的态度让杨小玲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她。她扭头就走,杨小玲一把抓住她,她狠狠地瞪了一眼,冲出排练厅。

当时,杨小玲的眼泪唰唰地往下掉,觉得自己好委屈。“是我的方式有问题吗?”冷静下来,杨小玲悄悄找到青平的班主任和同学。一打听才知道,青平每月生活费只有200元,早餐经常只吃一个馒头。大强度的舞蹈训练,她体力肯定跟不上。

杨小玲为自己的莽撞而自责。她主动找到青平,真诚向她道歉,请她继续学习舞蹈。以后的日子里,杨小玲经常从家里带好吃的给她补充营养。训练结束,杨小玲总会摸摸她的头,给她一个微笑、一份赞许„„渐渐地,青平在舞蹈室里快乐了起来,也乐于和同学们交往了。高三毕业,青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理工大学,并在大学毕业后到了广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任教。

后来,青平在信中对杨小玲说:“是您给我插上寻梦的翅膀,是您让我找到追梦的自信,是您在我心里撒满梦想的阳光。敬爱的杨老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像您那样,继续这爱的接力。”

献身特教,播撒更多爱的火种

2009年秋天,杨小玲得到消息,一聋校排练的舞蹈《楚风乐韵》有机会代表全省教育系统,去上海参加“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

这可是第一次与健全孩子同台竞技,机会难得。杨小玲和孩子们非常兴奋。离展演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了,得加紧排练。

11月29日,排练中,杨小玲正使劲跺脚,忽感脚下一软,跪倒在地。送往医院,她被确诊为左脚跟腱断裂。

比赛时间越来越近,杨小玲实在放心不下。坐着轮椅、打着石膏,她出现在舞蹈教室,指导孩子们排练。看着老师辛苦的模样,孩子们训练间歇都跑过来帮她揉揉胀痛的腿脚,有的孩子心疼地掉下了眼泪。

听不见音乐、听不到掌声,一聋校舞蹈队的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舞蹈超越了所有健全孩子,捧回第一名。这一刻,他们觉得,所有付出的辛苦都值得。

2006年,杨小玲被借调到中残联艺术团工作。经过半年的艰苦训练,她带的B队成为艺术团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一年演出70多场,去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好评如潮。

中残联艺术团想把杨小玲留下来,承诺帮她解决后顾之忧,爱人工作、女儿读书都不成问题。“艺术团的学生离开我,一样有精彩的人生;跟他们比,一聋校的孩子更需要我。”一年后,杨小玲踏上回武汉的列车。

杨小玲的热情也点燃了其他同事,市一聋校陆续涌现出一批市区骨干教师。培智班老师胡欣主动与她搭班,一搭就是4年;学校美术老师甘云山是残疾人,曾经意志消沉。是杨小玲激发起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并将100多名聋哑学生送进大学。

如今,武汉的10万教师成立了1000多个“杨小玲助残扶困小组”,服务残疾困难学生和社会残障人士。“杨小玲特殊艺术工作室”还对广州、南京、深圳、宜昌等地区特教学校进行培训指导。

五、胡遂

一辈子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记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胡遂

42年教师生涯,她的课堂里永远是座无虚席;57载人生岁月,她的脸上总是阳光灿烂。

她的第一学历是初中,如今却是“985”高校湖南大学的博导。她不是辅导员,不是班主任,也不是心理老师,更没有任何行政职务,但她的身边总是围绕着大批学生粉丝,聆听她吟唱唐诗宋词,分享她的人生感悟,享受着她源源不断注入的正能量。

学生对她有许多尊称:“美女博导”、“妈妈老师”、“湖大一姐”、“心灵导师”、“育人大师”。

“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享受学生成长的幸福。”她这样定义自己。

她,就是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遂。

不蒙祖训,授业解惑锲而不舍

胡遂是名门之后,她的先祖胡林翼与同是湖南人的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并称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

“兵可挫,气不可挫,气可偶挫,而志终不可挫。”作为胡林翼的玄孙女,57岁的胡遂多年来努力践行先祖的教诲。

胡遂成长于“*”年代,因为“读再多的书也要下乡”,更因为父母年老要养家糊口,1971年初中毕业才15岁的她,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受祖辈影响和家庭文化熏陶,胡遂6岁前已遍读《唐诗三百首》、《论语》、《孟子》等,小学期间又读了《青春之歌》、《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如此扎实的“童子功”,再加上同为教师的父亲殷殷赋诗相勉:“教育吾家事,怜儿燕翼新„„训蒙方任重,养正贵谆谆”,小学、中学,语文、数学、历史、政治,20岁前,年轻的胡遂就完成了许多教师所没有的教学经历。

1977年恢复高考,爱读书的胡遂当然也跃跃欲试,但学校力挽,并送她去函授学习。工作为重的胡遂,将大学梦暂时搁置。

“不行,还是要读书。”越读书,胡遂越觉得自己知识储存不够,她还是想上大学。那是1985年,她已结婚生子。

“还考什么大学,你的水平干脆直接考研。”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丈夫建议。或许是丈夫和先祖名言的激励,她当真报考了湖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的研究生。

初中学历考研,这中间的知识鸿沟,无疑像一道天堑一样阻隔着胡遂。要想成功,只有付出倍于常人的努力。

最难的是外语。那时胡遂已回到小学做教导主任,白天要工作,下班要做家务、带孩子,学习只能见缝插针。她回忆说,为了记单词,她常常是把衣袖裤腿卷起来,手背上、手臂上、小腿上到处写满单词。这样,给女儿喂奶的时候,蹲下来洗衣服洗菜的时候,随时都能背单词。“规定自己每次记7个,太多了记不住,太少了又划不来。”对于往事,她仿佛历历在目。

苦心人,天不负。1985年9月,胡遂考研成功,师从著名教授马积高。毕业后留校任教。2001年,调到湖南大学,2002年,已晋升为教授的她,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河北大学著名教授詹福瑞。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胡遂以扎实的古文功底、广博的知识面和充沛的激情,在她热恋的大学讲台上,在全国各地的各种讲座中,为数以十万计的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唐宋诗词研究、中国佛学与文学、佛教文献概要等课程,并主持了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撰写了多部学术专著与教材,在国家权威报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课堂上,她总是以自己的经历、以先祖的名言,激励学生。

“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这期间,她还积极致力于对湖湘文化的整理、研究与弘扬,主持《胡林翼全集》的古籍整理工作。为这项国家课题,她跑遍北京、武汉、南京、湖南等多家图书馆,还多次深入益阳档案馆、家乡益阳赫山区泉交河乡等地,收集有关胡林翼作品的版本、善本、原始手稿、文物、家书和刻印本,哪儿有资料就立刻跑去哪。整理工作前后历时8年,目前全集基本完成。但还有作品尚未完全搜集到,这多少让她有点遗憾。

2007年,她还受邀参与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坛”拍摄,节目播出以后,广受好评。但没想到的是,也惹出了一场**。在讲述《风流儒将胡林翼》时,因在节目中提到“胡林翼与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儿成婚之后,仍流连于烟花之地”,这段短短三分钟的话,却被某媒体断章取义地提出来,受到网友指责,甚至被斥为“不忠不孝”,“有哗众取宠嫌疑”。

胡遂不禁有些心寒。其实,这段话她本是从学术角度出发的,她的本意是要教育学生,任何人都不是完人,只要能改正错误,就能成为一个好人,可惜一些媒体却断章取义,颠覆了本意,折射出不应有的功利与媚俗。

**未能阻碍她推广湖湘文化的脚步,2012年,胡遂又首倡《湖南九章》评选以弘扬湖湘文化,受到湖南省委高度重视。征集评选活动历时两个月,最后选定9篇经典文章,包括屈原的《离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作为湖南向外界展示湖湘文化的高端名片。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毫无疑问,胡遂的课是湖南大学最受欢迎的课之一,其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追星族对明星的追逐。

2001级学生戚家坦,是胡遂在湖南大学教的第一届学生。如今回忆起来,戚家坦仍记忆犹新:下课后要赶到另一栋教学楼上胡老师的课,往往找不到座位,因为其他专业慕名来蹭课的学生早就把位置占满。

博士生邢爽,10年前读本科时第一次听胡遂的课,“就被她浑身下上洋溢着的智慧和才华所吸引”,“有穿越的感觉”。她说,听胡老师讲唐诗宋词,听老师低吟浅唱,大家好像回到了唐宋时代,眼前能浮现出盛唐气象,大宋画卷。“胡老师声音非常洪亮,底气特别足,唱诗诵词特别有古韵”。

同事牛海蓉,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也是主讲唐宋文学。但她自认“比不上胡老师”。胡遂古诗词随手拈来,讲杜甫的《新婚别》,她能“顺手拈来几十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同时还结合当下的现实,“学生怎会不喜欢听?”她说,在研究生面试时,有老师出题要求本科生背某某诗词,学生和主考老师都接不上,胡老师却能背得一字不差。

“在湖大,不听胡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损失。”“她是为讲台而生的人。”“讲课特别有情趣,豪放婉约共存。”采访中,无数师生这样评价。

还有学生在网上写着这样的话:“胡先生只授了我们一年的课,而为我班众生集体敬仰,算是特例。其实,细细想来,先生并未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深刻的事例,如深夜挑灯备课、带病坚持上课累倒讲台或者冒雨送生病学生去医院之类的动人事迹,来叫我们感动。但先生平和、淡定的人格魅力与坚持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却是我们最欢迎的。先生授课是常把唐诗宋词当茶来品的,令人如沐春风。课余则更多地和我辈聊些闲散的话题,诸如做人、做事、做学问,虽然多是传统的经世致用之学,但于日后走上社会的人生道路的确受益匪浅。”

何谓麓山湘水精神?胡遂归纳为两条:一是独立的精神;二是开创的精神。唯有独立,才能守住自我,唯有开创,才能实现自我。胡遂认为,湘水畔的两个相距2700多年的文人身上熔铸了这两点:此二人便是屈原和毛泽东。屈原身上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立、桀骜精神,毛泽东有一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舍我其谁的开创气概。

“感悟山水,儒释道三家各有其说。”胡遂又将三家之观点一一例举,但每每分析之,她都是从中找出催人奋进之处:儒家生生不息的精神状态,道家“如婴儿之未孩”般的生命意境,如释氏“故能与天和”的心静如水境界。

“这样的课堂,哪里是在读古诗词,分明是是心灵按摩,是教育我们该做怎样一个人,给我们以做人的目标、气度和境界。”学生黄涛在博客中写道:默默体会麓山湘水精神的真正内涵,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秉承智者的灵气与伟人的坚毅,接过先辈们留下的写着独立精神与开创精神的旗帜,守住自我,扩展自我的生命天地,向新的时代迈出坚定的步伐!

这样的课堂魅力,从何而来?

胡遂引述了《庖丁解牛》中的一句话:“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焉。”她说,任何一门课,你对自己都要有这样的一种要求,要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

这样的境界,非等闲功夫能至。比如吟诵古诗词,就穷尽了她一辈子的努力。中山大学教授董每勘先生曾住胡遂家附近,少年胡遂就跟从他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唐诗宋词吟唱;读研时,又师从著名教授马积高等人,领会精义;在河北大学读博时,听说古籍研究所的词曲学教授刘崇德,将工尺谱翻译成五线谱,出版了《九宫大成词曲谱》,她登门求教。

而相对于名师传授,胡遂的“霸蛮”无疑更为重要。实际上,一直到后来读了博士,做了教授,胡遂还一直保持着考研时见缝插针的学习习惯。为背诵更多的古诗词,她总是将这些诗词们用磁带录下来,然后在做家务时,边做边听。后来电子技术发达了,她又找到一种软件,将电子文档转化成有声读物。“何以解忧,唯有MP3”她对学生说,而用她先生的话说是,“家务劳动成为了课间操”。女儿20多年里最深的印象是一觉醒来,妈妈总是在听什么。而胡遂自己则谦逊:“10万首唐诗宋词,可惜我还只背得几千首,差得远。”

其实,胡遂的课堂魅力绝对不仅仅是其知识面的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她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责任。她说,人生三大幸福,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她还说,“传道授业信可乐,富贵于我浮云走”。所以,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总是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倾囊而出;所以,她的课,听起来更像与一个个活生生的古人对话,感受着他们崇高的品质和精神,而不是死守故纸堆里;所以,她在教学任务之外,还广开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讲座,教学生如何处世为人,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像青松一样,有一颗紧紧扎根在山岗的强大的内心。有时,胡遂一周有四五个讲座,校内外,省内外,以至于常常忙得“连驻足看看池塘里的荷花的时间都没有”。

让学生的生命绽放光彩

实际上,仅仅只是课堂魅力,胡遂还不可能被数万学生评为“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

“她最喜欢的是走进学生,与学生聊天,帮学生解惑。”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唐亚阳说。

“从内而外自然流露着才情,生活得飘逸而诗意”,“不是美丽,而是华美”,同事评价。

“她像太阳一样,总是把温暖传递给我们。”学生感慨。

除了读书上课,胡遂还特别爱到学生中去。她笑着说,自己当过14年中小学老师,养成的这个习惯是改不了。“16岁的时候,还胆大包天地把全班学生领到岳麓山顶上的云麓宫睡了一晚上,看星星看月亮。”曾经有个学生得重病,只是任课教师的胡遂,带着学生到医院看他,并且组织学生捐款,自己也捐了1000元,最后筹措8万多元捐款。

胡遂还特别爱带着学生爬岳麓山听风,到湘江边赏月,寄情山水间,与学生探讨人生。学生王弯弯说,这种情景,让她常常想起孔子与他的弟子。

一位曾经的学生,因为相爱4年的女友离他而去,伤心欲绝的他从工作地福州专门跑到长沙,“向老师讨求解脱良方”。胡遂将他领到湘江边散步,给他讲述佛典里的一个故事:你和她无缘,你们的结束也不是坏事。她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兴衰成败的过程,“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将五十年兴亡看饱”。师生说着说着,一人一句,吟起了《桃花扇》里的词句。

这样的事太多了。一位大三女生,因失恋而痛不欲生,月光下胡遂陪她散步,上下五千年,眼前海内外,一个多小时女生还没什么触动,“爱上小河是因为没有见过大海”,最后,围绕这样一句话阐述,学生心结顿解,而这句话也在微博上广为流传。

“童年时最深的记忆是做完作业后,出门一看,一客厅的学生,多是女生,哇,像开了一屋子的花朵。”女儿田田形容自己的妈妈“是所有学生的妈妈”。

确实,从教42年,走到哪,胡遂都是学生最好的朋友。她的心中,除了女儿、母亲,最挂念的也是学生。她将学生接到自家吃住,告诉学生自家住址、电话和电子邮箱,不论昼夜,有信必复,有访必接。

大约是十几年前,一个女生半夜来电,说是站在岳麓山脚下的一座高楼顶,马上要跳下去。“妈妈骑上单车飞奔过去”,邓田田至今记得这事。如今这女生已结婚生子,生活幸福。

胡遂说,青春本就有一段躁动的时期,人人都不例外,加上现在社会价值多元,就业困难,青年学生心理问题比较多。做教师的,关键是要给学生以信心、以鼓励。“我们常说人心有七窍,这其中有什么比信心更重要的呢?”她说,给他人以阳光,给自己以阳光,这就是积善,就是积德,就是生命的灿烂。

感念于要咨询的学生太多,2008年初,不太会打字的她在新浪开博,谈自己的人生感悟,回复学生的提问困惑,甚至包括学生父亲的抑郁症。迄今已发博文100多篇,点击量达13万多。

李婷婷是研二学生,来自吉林通化农村,家里比较困难。“老师把我当女儿一样”。李婷婷说,隔三差五,老师会偷偷给她一些零花钱;在网上买旧电脑发现还不错,又给自己也买一台;偶尔逛街买衣服,还会给自己也捎上一件。去年胡遂重病住院,婷婷和同学们去看她,胡遂还惦记着婷婷生病的妈妈,给婷婷妈买药,还送去营养品。

王弯弯来自山西大同,南方冬季的湿冷实在让她受不了,没想到正发愁时,胡遂给包括她在内的16个学生每人送来一床小被子,还有一套暖手的东西,甚至贴心地找裁缝做了小搭扣。之后的夏天,她又给他们送上小水壶。来自校方的统计:这些年,胡遂资助学生的款额,总数已超过6万元。

“笑容,阳光,积极,正能量„„老师,你就没有难过不平的时候?你的负面情绪往哪去?”

“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平生所愿二三子,从容结伴云山游。青春已暮应衰朽,犹自风华如锦绣。世人问我何良方,我有诗笔悬河口。传道授业信可乐,富贵于我浮云走。”

胡遂自作的这首题为《四十初度》的七言古风。或许,就是答案。

六、刘开吉

崇高而淡泊的警院教师

——记重庆警察学院教授刘开吉

现年63岁的刘开吉,年轻时曾在西藏日喀则当过战术教官,此后长期在成都、云南等地的军事学院教学。1994年,刘开吉进入重庆警察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从教40年来,刘开吉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

既教书又育人,才是教授

“教学是大学的第一使命,也是大学的永恒使命。不教不授,不是教授;既教又授,才是教授。”长期以来,刘开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坚持站讲台,坚持在一线面对面教学,1998年至2012年底,连续15年年均授课量达300学时以上。

在教学上,刘开吉遵循警察战术教学训练“综合分层,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良性循环化”的特殊规律,采取“法律、战术、技术、心理、体能”五位一体的教学训练方法,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采取情景模拟及案例教学等方法手段,让学生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刘开吉因材施教,采取“集中指导式”、“研讨式”、“答疑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形成问题意识。

为了做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刘开吉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他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掌握思想动态等。每次上课前,他都会提前掌握学生需求,提高教学针对性和目的性。每个学期结束后,他会进行一次无记名的民意测试,要求学生畅所欲言提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归纳分析,做到一一回复。他也通过短信、邮件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力所能及地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帮助。

由于刘开吉的教学形式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004年,他创建的“警察战术实战教学训练模式”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热爱学生,从严训练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警察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和爱心,主要体现在严格训练和严格要求上。刘开吉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学生,做到战训一致、教养一致。一要根据实战需要确定训练内容,二要尽可能逼真地设置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三要多组织各种类型的对抗训练。

刘开吉认为,责任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在教育中,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会有教育的成功。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有崇高的使命感,要肩负起教书育人这个重大的职责,否则只会误人子弟。此外,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这个责任不仅仅意味着要上好每一节课,对大学教师的“三大职能”一个也不能懈怠,还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随时随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有奉献精神,要不断付出,这种付出可能没有回报,但是一刻也不能松懈。

刘开吉深知警察职业具有高风险性,警察和军人一样:用生命托起祖国的花好月圆,用热血浇铸母亲的四季平安。警察是黑白世界之间的一堵墙、是除暴安良的正义化身、是调解纠纷的公正砝码、是扶危解困的侠义先锋。在和平时期,警察是为公众利益牺牲最多的一个群体。因此,打击犯罪、减少伤亡、爱护学生、珍视生命是警察教师的天职。“导之以诚,尽力而为,学生每天能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这一切全赖于警察教师所付出的努力和授予之技能与战术!”通过爱心守望,刘开吉与学生真诚同行,一起成长,自己也赢得了学生的崇敬和拥戴。

走出象牙塔,寻求实用之用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刘开吉付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艰辛和血汗。他从事警察院校教学工作以来,20年如一日,没有分上班下班,没有分是否节假日,晚上几乎没有在12点以前睡过觉,可以说是尽职、尽责、尽心,全身心、全方位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当中。而今,他已经取得了3个国家级、5个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和其他学术成果。

对于许多大学教师来说,服务社会的途径主要还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以传播和创造有用之学、培养和塑造有用之才。但是,警察学校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刘开吉将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责,依托专业优势,与时俱进,走出象牙塔,寻求实用之用、科学之学和发展之学,使得教学与研究内容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幸福。1998年至2013年,刘开吉走出校园,培养培训各类在职民警2万余人次,培养培训公安机关实战教官近千人,使教学研究内容直接服务公安实战,为平安中国建设和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警察教师之业,神圣而悲壮;警察教师之梦,崇高而淡泊。”回顾自己40年的从教之路,刘开吉直言学生的理解是对他的安慰、学生的收获是对他的嘉奖。

第11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桂贤娣,女,汉族,196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教师,中学高级,特级教师。作为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 她是湖北名师方阵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情感育人、智慧育人的教育专家”。在近30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她倾情教育、潜心探索、善于创新,创立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用情用智育人法”,总结出“班主任因生给爱教育法”、“教师与家长真诚相处系列方法”、“班主任护生小工程”等,细致周到地呵护儿童,使孩子们幸福地成长,被青年教师称为“爱的教科书”。近几年来,她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带领“桂贤娣名师工作室”团队在“情感·智慧·阳光”的育人之路上积极探索。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桂贤娣老师提出的每日三问:

一、你爱你的学生们吗?

二、你会爱你的学生们吗?

三、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

桂老师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心中有爱,一切以爱为出发点,不光要从心底爱自己的学生,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也就是要“会爱”。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明白孩子是人,是不成熟的人,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人。因此,他们就会今天犯这样的错,明天捣那样的蛋,后天可能搞你意想不到的恶作剧,这都是正常的。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给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

虽然说付出不需要回报,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在付出的同时也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点滴变化,从学生言谈举止中感受他们的心情,多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思考。桂老师认为,爱也要像“因材施教”一样“因生给爱”,即:

1、体弱生爱在关心;

2、病残生爱在得体;

3、过失生爱在信任;

4、屡错生爱在耐心;

5、向师生爱在珍惜;

6、背师生爱在主动;

7、个性生爱在尊重;

8、普通生爱在鼓励;

9、进步生爱在赏识;

10、后进生爱在鞭策。这些施爱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教育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摸索出一定的门道,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有序地进行教育工作。

作为新手,我们要不断地实践,在失败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根据前辈们的成长经历,结合他们的经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模仿反思、善于沟通、给予真爱值得注意的是,真爱还要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困难,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慢慢入手,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第12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桂贤娣,女,汉族,196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教师,中学高级,特级教师。作为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 她是湖北名师方阵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情感育人、智慧育人的教育专家”。在近30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她倾情教育、潜心探索、善于创新,创立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用情用智育人法”,总结出“班主任因生给爱教育法”、“教师与家长真诚相处系列方法”、“班主任护生小工程”等,细致周到地呵护儿童,使孩子们幸福地成长,被青年教师称为“爱的教科书”。近几年来,她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带领“桂贤娣名师工作室”团队在“情感〃智慧〃阳光”的育人之路上积极探索。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桂贤娣老师提出的每日三问:

一、你爱你的学生们吗?

二、你会爱你的学生们吗?

三、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

桂老师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心中有爱,一切以爱为出发点,不光要从心底爱自己的学生,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也就是要“会爱”。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明白孩子是人,是不成熟的人,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人。因此,他们就会今天犯这样的错,明天捣那样的蛋,后天可能搞你意想不到的恶作剧,这都是正常的。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给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

虽然说付出不需要回报,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在付出的同时也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点滴变化,从学生言谈举止中感受他们的心情,多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位臵上思考。桂老师认为,爱也要像“因材施教”一样“因生给爱”,即:

1、体弱生爱在关心;

2、病残生爱在得体;

3、过失生爱在信任;

4、屡错生爱在耐心;

5、向师生爱在珍惜;

6、背师生爱在主动;

7、个性生爱在尊重;

8、普通生爱在鼓励;

9、进步生爱在赏识;

10、后进生爱在鞭策。这些施爱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教育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摸索出一定的门道,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有序地进行教育工作。

作为新手,我们要不断地实践,在失败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根据前辈们的成长经历,结合他们的经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模仿反思、善于沟通、给予真爱值得注意的是,真爱还要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困难,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慢慢入手,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第13篇:罗成道老师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罗成道老师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音乐系音乐学教研室声乐副教授罗成道老师,1997年从专业艺术团体调入音乐系工作,在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呕心沥血,满腔热情。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罗老师牢固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专研教学,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深得学生的好评。是政治上进步、业务上过硬的好老师。

一、发扬优良传统,认真对待教学

罗老师已进入了老教师的行列。但罗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任务,满腔热情地工作。在学院里教学情况学生反馈中,很多学生写到;(罗老师是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他总是面带笑容,满腔热情,认真负责。我们喜欢罗老师的讲课方式,喜欢罗老师上课时那活跃而宽松的课堂气氛)。罗老师每学期教学量都那么繁重,但他废寝忘食地工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认真备课,严格遵守上课时间、认真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

为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罗老师始终坚持练习钢琴伴奏,现以达到了较高的伴奏水平,在每次招生工作中疑难伴奏普(简谱),罗老师亲自给考生即兴伴奏,解决难关,为顺利完成招生任务做出了贡献。

二、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罗老师无比热爱学生,热爱学院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他像父母一样疼爱自己的学生,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或音乐会时,领着个别感冒或嗓子不舒服的学生,到医院掏出自己的钱给学生打点滴或抓药。

罗老师要求学生很严格。每当学生搞音乐会时,为了每个节目的顺利进行,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辅导,甚至晚间上班进行排练指导,有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来不及找伴奏,自己亲自上台钢琴伴奏,顺利地完成每次的音乐会。

罗老师精心的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输送到社会各团体。 02级音乐教育声乐专业车海龙学生在罗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指导下2007年以专业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著名的意大利罗西尼音乐学院,攻读声乐专业。

三、只有在课堂上讲课,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罗老师爱岗敬业,有一次罗老师意外事故右脚背骨折,医院的医生必须让他 1 养伤半年,但他一开学就拐着双拐来给学生照常上课了,此时他休息才一个月的时间,此外,2007年是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年,无论是系里还是学院召开的各类会议或是人事考核会议,他都是拄着拐来参加,看到他楼上楼下不方便,相关会议的组织人员特别关照他,让他不要来参加,会后把会议精神电话通知他,可是他还是那么热情饱满认真负责地来参加。这一点着实让学生和老师们深受教育,深受感动。特别是学生们被感动得主动组织起来,每次罗老师上完课下班时,先去叫出租车等待到音乐楼楼梯口,小心路滑扶着老师上车才放心。

罗老师五年如一日的进行专业课教学,每学期课外安排

6、7名名学生单独课外辅导。在音教专业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下,学院难以增加每个学生的(声乐专业课)的课时,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一周一次的课时根本吃不饱,为了这些学生罗老师牺牲自己的课外时间安排学生上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的欲望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深得学生的好评。

四、为音乐教育事业,努力探索敢于创新

为了音乐教育教研室的工作,做为声乐教研组组长的罗老师,积极协助教研室主任的工作,把自己教研组的工作做好,献计献策,带动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身作则,积极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为教学大纲、教案更进一步的完善,相互了解、相互讨论,现已比较完善。

做为音乐系党支部组织委员的罗老师,认真负责本职工作,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配合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组织交给的各项外调工作,顺利完成各项支部大会主持工作。

罗老师以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理念,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呕心沥血,是政治上进步,业务上过硬的好老师。是一位无比热爱学生,热爱学校集体,深受学生喜欢,受人尊敬的好老师。

艺术学院音乐系党支部

2008年3月5日

第14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在网上查看他们的实事迹资料,深深感受到这些教师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自己与这些优秀教师相比还有差距。这次学习使我深受启发,反思自己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把爱撒给每一位学生。

有爱才有教育。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著名教育学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这个职业,是个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和教师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

二、自存高远、无私奉献。

看老师的资料,让我受益匪浅,内心澎湃!是啊,想自己当初刚踏上三尺讲台时,满怀壮志,却经历过成功与失败,但与楷模们相比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平淡,从中让我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的教师形象。他们的事迹可以点燃激情,我想自己应该拿出勇气和热情,更好地走好自己的教育之路。

三、学习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没有研究就没有教育的推进,没有研究就没有教师专业的发展。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反思自己在教育研究方面的不足。名师的报告给了我启发,教育研究就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始,在教学中研究,在课例中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和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作为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使者,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努力实践者和积极推进者。首先需要有爱心,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其次,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内心如火一般炽热,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全体学生服务,这样才能燃起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熊熊之火,激发学生的斗志,给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有“克敌制胜”的决心,这样才能在“创新教育”面前打好攻坚战。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必将付出艰辛的努力;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也必须要靠不懈地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于漪就是靠着勤于学习,一辈子自我教育,学而不厌,才会出口成章,才会让人心生感佩和敬服。

如采访她的记者所说的一样:“当优秀成为习惯,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聚成了大海一样壮阔的伟大师魂。”真的,习惯成自然,当一个人在哪一方面养成了好习惯,他所取得的成功会相继而来。我想,于老师的成功就是勤于学习、自我教育。当她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时,聊起的国家政策方针,身边的新事物、新现象;当她在报告会上轻松引用《韩诗外传》、《论语》儒林外史》、《后汉书》等作品里的句子,便可以看出:持久勤奋的学习带给她的无穷力量,让她变得那么具有智慧。

劝告人们多读经典作品,这不是少数人的思想。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卡莱尔说:“好书是人类灵魂最纯洁的精华。”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所有这些名人的经典论述都是指经典书籍而言,不读书学习,就不会提高,不提高就会落伍,落伍就要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当你感到教育的挑战的严酷性,自己所面临的竞争而产生紧迫感时,你就会很自然地萌发出对学习的迫切渴求。要学习,要读书,就应该多选择经典书籍。

现实中,很多老师埋怨学生不会写作文,理解能力差,读书读得少,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老师们,我们有没有自问:自己做到了吗?自己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了吗?......多反思自己的言行,多“照照镜子”,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教育”,做一个像于漪一样的教师。

看着于漪老师慈祥谦和的面容,仿佛听到了她在勉励学生踏实做人、勤奋学习、孝敬父母、报效祖国的话语。她的语言如春风似春雨,浇灌了学生成长的心田,育人的责任感已融入了她的血液,成为她一生的使命和追求。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向于老师一样,“一辈子学做老师”。“自己学,学别人”。在自我教育中成长、成熟。

第15篇:艺术设计学院李波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艺术设计学院李波“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是艺术设计学院多媒体专业07级毕业生在毕业之际送给李波老师的赞语。李波老师,男,1960年出生,副教授,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系系主任。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李老师以春泥护花的工作热情,俯首为牛的实干态度,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孕育三千桃李,十年树人,十载风,十载雨,造就十万栋梁。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笵。

玉壶冰心,朱笔师魂

李波一九八七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任辽宁省流行色协会会员、大连装潢设计委员会理事、大连美术家协会会员。在艺术领域造诣颇深,作品《高山族风情》发表于《辽宁画刊》,《三个捂人的思辩》参加“中国艺术节油画展”,《吹向远运的风》参加省级油画作品展,《那山的回忆》系列作品发表于《大连国际艺术博览会作品集》,《东方伊甸园》系列作品发表于《大连国际艺术博览会作品集》。《中国问题》系列作品获第九届中国广告节优秀奖。可以说,最近几年,正是李波老师韬光养晦之后厚积薄发的学术和艺术创作的高峰时期,但是由于大连工业大学和艺术设计学院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需要,在全球技术进入到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艺术设计学院成立相关专业已成水到渠成同时也是迫在眉睫之际,而这个具有重大意义和充满了挑战的任务就落在了李波老师的身上。说有重大意义,是因为,数字媒体艺术系以及相关专业的建立,不仅丰富和拓展了艺术设计学院的专业领域,同时也为整个大连工业大学的立体化多层次学科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扩大了艺术设计学院的影响和招生规模,同时也为大连工业大学向建设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说是充满了挑战,是因为,在2003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在国内其他学校并没有十分完善和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对于艺术设计学院本身来说,生源,设备,师资以及教学体系设计都需要从头开始。在刚开始担任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的时候,对于李波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实现从艺术专业教师向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这样一个领导的身份的转变。面对这样的困难,李老师迎难而上,一方面,不辞辛劳的到上海,广州,北京

等地已经开办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实地考察,博采众家之长,总结其他院校成功的经验,吸取其他院校某些失误环节的教训。一方面,李老师翻阅和研读了大量的新媒体艺术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其它相关专业的老师交流和研究,逐步总结出了一条以艺术设计为平台,以数字计算机技术为基点,以当代媒体艺术为美学向导的发展之路,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这个“新生儿”找到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方向。同时,相关课程的设置也逐步清晰起来,以“形态课”为艺术基础专业课,以平面,三维以及后期剪辑等软件作为技术基础课,以“影像发展史”,“新媒体美学”作为艺术美学基础课,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系的同学能够通过4年的本科学习,既能掌握相关的艺术设计基础原理,应用各种媒体软件,同时也具备新媒体美学的理论素养,用李老师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只要学生具备了相关的软件实践能力,又有了足够的理论和美学素养,那么,我们数字媒体艺术系的学生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媒体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波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完成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担任班导师的工作。这也就和同学有了更多的接触的机会,在同学们的眼里,李老师是有些沉默的,是有些严厉的。李老师的沉默,表现在李老师并不是总是跟在学生身边耳提面命,喋喋不休,而是更多的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学生,因为李老师知道,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把自己树立成他们的榜样,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李波老师的严厉,表现在李老师对学生学习,生活都要求极为严厉,因为李老师深切的知道严师出高徒。在2003级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每一次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的时候,李老师总是对同学们的毕业设计提出很多看起来十分苛刻和难以回答的问题,经常让即将离校的同学们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面对在学校里的最后一次考验,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但是当毕业答辩当天,经过李老师“特训”的同学们对答辩组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的游刃有余的时候,当他们把经过反复修改的毕业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并获得热烈赞扬的时候,同学们都理解了李波老师的良苦用心。对于同学们来说,“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是李老师最好的写照。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李波老师现在的工作岗位是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的系主任,我们只要看一下数字媒体系的变化就可以清晰的知道李老师在这几年里为学校和院里和学生们做了多少实际的踏踏实实的工作。在数字媒体艺术系成立之初,系里共有三位专业老师,两个机房, 50台左右的PC机,20名学生,经过短短的几年,现在的数字媒体系已有10位专业教师,6个机房, 90台PC机,两个苹果机房,一个后期视频和音频工作站,一个抠像工作室,学生达到200多名。这些最实际和显著的数据的变化,无可辩驳和显而易见的把李老师这几年勤勤恳恳,不辞辛劳,殚精竭虑为数字媒体艺术系所做的工作展示了出来。即使这样,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和操劳还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更为可贵的是,李老师虽然有着这样大量的繁重而琐碎的行政工作,但是他还是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系现在的专业教师还是相对较少,而且还有一些新老师,所以李老师一方面花费大量时间和经历与新教师交流,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李波老师自己更是亲力亲为,每学期都承担着超过正常教学课时一倍以上的教学任务。我们很难想象,已过不惑之年的李老师看起来比这些刚刚参加工作的二十多岁的新老师还要精力充沛,活力十足。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有着“师徒制”的传统,李波老师目前已有多名 “徒弟”,李老师白忙之中经常抽出时间和他们讨论数字媒体艺术系的学科建设,前沿的媒体艺术现象,在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上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在做人方面也给予很多的指导,他是一个高风亮节的标竿。《诗经·子罕》里面的一段话最能准确的描述李老师,那就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未由也已”。

艺术设计学院

2007年7月4日

第16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汪秀丽先进事迹

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汪秀丽先进事迹

为了山城的孩子

—记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站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的校园,仰望校门,一排金色大字映入眼帘:“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

这是这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治校理念,也是这所学校校长从教42年来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动力源泉。“为了山城的孩子”,这一宗旨和信念已经融入了这所学校校长的办学的思想,融入了校长的一言一行当中,成为校长恒久的教育梦想。

这位校长,就是特级教师、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972年,年仅19岁的汪秀丽踏上了三尺讲台,当上了班主任。“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她初为人师的梦想。

为了这个朴素的梦想,汪秀丽倾注了全部的时间、心血和智慧,创造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哲学课堂,教给了学生受益一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辩证思维方式,以春风般和煦的影响力带出了最具凝聚力的班集体。每个假期,汪秀丽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劳动,进入工厂学工,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寒来暑往,她和一届届学生度过了他们终生难忘的初中、高中时代。每一届的学生都在毕业照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与老师在一起的日子。 在教师、班主任这一平凡的岗位上,汪秀丽连续10年被评为张家口市劳动模范,还先后荣获市三八红旗手、省优秀教师等称号,年仅24岁就当选为河北省党代会代表,25岁的时候当选为第五届河北省人大代表。 “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

1997年,44岁的汪秀丽被任命为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然而,汪秀丽是含着眼泪接任校长职务的。众所周知,1997年,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进入

了前所未有的低谷阶段。首先是大中专学生不包分配了,还有普高热持续升温,就业形势严峻等诸多因素汇聚在一起,使得全国许多职业学校不得不关、停、并、转,张家口市也随后相继撤并了三所职业学校。面对严峻的办学形势,“校长”这一职务意味更多的是重任和挑战。而作为一个女同志,她的一双儿女即将参加中考、高考,一直生活在一起的公公婆婆已经年近八旬,爱人的工作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正是家人最需要陪伴和照料的时期。而“校长”这一职务,意味更多的是必须为工作付出更多的时间,做出更多的奉献。

领导的重托,教职工的信任,和一个省人大代表、党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驱使汪秀丽只有接受,不能退缩。在矛盾、担忧和含着眼泪的抉择中,“当一名人民满意的校长”这一新的理想又刻上了心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有多宽,出路就有多广。”这是汪秀丽在接任校长后对全体教工讲的第一句话。上任伊始,汪秀丽以最短的时间带领12名中层干部深入到青岛、大连、天津等地区10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参观、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对职教形势的认识和分析: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连接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被称作是二战后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汪秀丽以冷静的思辨为自己的学校准确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不是没有出路,而是急待大力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办好中职,造福百姓。

汪秀丽以清晰的思路提出了一系列办学指导思想:要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教育,站在教育的角度看职业教育;要贴紧市场办学,坚定不移地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要提高质量求生存,办出特色求发展,打造品牌争一流,要把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当作必须解决的攻坚任务„„

汪秀丽以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响亮地提出了“三年创建省级名牌,五年冲击国家级重点,十年建成全国一流中等职业学校”的奋斗目标。

汪秀丽以17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奋斗,倾尽全力为山城孩子的美好未来铺路奠基„„ “职业学校就要围着市场转” “学校围着市场办,专业跟着产业变,教学围着岗位转。”作为职业学校的校长,汪秀丽始终认为,自己的第一要

务就是研究市场,不断创新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把专业办在企业的兴奋点上,办在职业技能的紧缺口上。

1997年,汪秀丽决心大力开发计算机专业。当时在张家口市,拥有计算机的单位还是凤毛麟角。但汪秀丽认准了信息技术必将飞速发展的前景。她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以此来鼓励自己,也激励大家。当年,计算机专业一跃成为全校最大的骨干专业群。随后,她与国内知名企业紧密联办,与国内著名高校不断合作,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了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毕业生迅速占领了全市各个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领域,法院、银行、商业系统、建筑系统各单位争相到该校聘用学生,创出了学校计算机专业品牌,还为首都近百家知名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学生始终供不应求。2002年,学校计算机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专业;2005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00年的一个夜晚,汪秀丽随意地浏览报纸,一则短短的百字消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国家西部大开发将投资50个亿新建20个机场。一个想法迅速成形——开发航空乘务专业。汪秀丽派出四路人马,奔赴首都机场深入调研,赴海南、深圳航空公司探路,到哈尔滨摸底„„随后在张家口市三家媒体历史性地连续打出招收空姐的广告,从航空公司请来专业人士面试。面试当天,学校门前车水马龙,30个名额,吸引了2000多人报名„„两年后,学校打开了深圳、海南、厦门等五大航空公司的大门,56名“空姐”、“空少”飞上蓝天,成为了河北省第一代航空乘务员。

自1998年开办了首个对口高考班以来,汪秀丽就明确了“一手抓高考,一手抓就业,两个拳头都要硬”的办学思路,成为河北省内高等职业院校人才主要输送基地。16年来,汪秀丽先后拓展了计算机、建筑、财会等7个对口高考专业,还下大力开办了美术高考专业,与天津蓟县中专联办了天津春季高考班,在就业类专业增设了成人高考课程,努力延长学生受教育年限。2013年以来,学校又抢抓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机遇,大力推进与高职院校的融通,先后与北京及省内7所高职院校洽谈合作,努力为学生开通继续学习的绿色通道。 在汪秀丽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下,学校创新设置了22个分支专业,形成了信息技术、航空乘务、动漫游戏、学前教育和餐旅服务五大专业群,为学校源源不断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要为孩子们搭建成才立交桥”

为了圆学生的就业梦、升学梦,这些年来,汪秀丽坚持立德为先、育人为本,坚持“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并重”的德育原则,全力推进“全纳教育”,使“我们的眼里没有差生”深植每一名教工心灵;创建了“课堂教学建构素质,文明养成规范素质,特色活动拓展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的“五维”素质培养模式;组织开展的新生军训、技能大赛、成人仪式、为校服务、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等积淀而成学校十大德育活动品牌,为学生留下终生难忘、受益一生的高中时代。

汪秀丽扭住教学中心、质量重心不放松,始终站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根据高考、就业的不同特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考核,依托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强化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促进了育人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大幅提升。

目前,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30000名毕业生。可以说,是职业教育成就了孩子们成人成才的梦想,是职业教育为这些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把砝码投向工作那一端”

“因为有爱,才有激情;因为激情,才有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因为忠诚,才会有献身事业的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才会有不到黄河不回头的坚韧和执著。”在河北省百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当中,汪秀丽这样解析自己。

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爬坡”年龄,身为女性,家庭和生活的担子也与日俱增。但职业学校办学,校长需要操心的事太多了。1998年5月, 因为全市职业教育现场会在学校召开,而家中3位亲人相继离世,汪秀丽却没有请假一天;2003年非典期间,当年学校对口高考首次冲刺天津大学单招考试,女儿在家备战高考,她却没有时间陪女儿,学校5名学生考入天津大学,女儿却落榜了;2004年,正当她奔波在寻求实训楼建设资

金的路途中,90岁的公公独自在家摔伤了腿,她虽然心急如焚却赶不回来;2006年,原市第三中学(市艺术高中)并入学校,为了把艺术高考做大做强,她忍着腰椎病痛驱车1000多公里,远赴大连等地学校求取经验„„

对亲人的愧疚,时常噬咬着汪秀丽的心,但她一次次地对自己说: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一个人民满意的校长,应该知道,在个人和集体、在生活和工作的天平上,应该把砝码投向哪一端„„

2000年,启动校园改扩建工程,汪秀丽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上,筹钱太难;不上,将错失发展的机遇,学校可能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最终,她还是大胆决策: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学校,要敢于用明天的资金来办今天的事业。

征地、拆迁,面对上千万的资金,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问她:“秀丽,行不行?”她立下了军令状:“只要我们几个班子成员还在,就一定将学校办好、建好。” 然而,一次开会当中,汪秀丽接了一个电话后,久久没有抬头,只见豆大的泪珠一颗颗落在桌面上,又是工程催款的电话。

看到校长为了学校建设如此为难,老师们纷纷要求把自己有限的薪水借给学校支援学校建设。就这样,在学校建设最困难的时期,大家三次慷慨解囊,共支援学校1850万元,许多教师甚至向亲朋好友借款支援学校。 崭新的实验楼、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图书楼先后拔地而起,两个塑胶运动场相继落成,学校占地面积扩大了6倍,建筑面积翻了4番,专业实训室逐步达到了85个。2013年6月16日,总投资约6000万元的综合实训大楼又破土动工,预计2015年底交付使用。校园面貌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抢占了先机,也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17年的校长历程,大事难事数不胜数,每一项工作她都亲力亲为,与全体干部教工干在一起,冲在一线。清晨,她迎接全校师生的亲切笑容;夜晚,校长室经久不息的灯光,已经成为激励全校师生辛勤工作、刻苦学习的不竭动力。在她的精神引领和感召下,学校人人都在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校园处处洋溢着奉献者奋斗者的激情,老师们虽然都很平凡,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组成了不平凡的团队,大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奉献,爆发出了职教人巨大的力量,

为中等职业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做人民满意的教育家”

如今,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已经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成为了国家重点、国家示范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

2008年3月,汪秀丽光荣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抓住一切机遇宣传职业教育,连续五年提出的关于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严格就业准入制度等建议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几年来,汪秀丽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会议、论坛上介绍办学经验,成为了在全国职业教育系统享有较高声望和影响力的专家型校长。2012年6月28日和7月12日,她先后两次应邀参加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题座谈会,汇报了省市及学校办学情况,提出加大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投入、尽快建立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等建议。

任校长17年来,汪秀丽先后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省管优秀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百名杰出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多项荣誉。现在,她正带领全校教职工全力冲刺国家中职示范校这一奋斗目标。在从未停歇的脚步中,一个新的职教梦正在她的心中回荡,那就是:办世界一流的中职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立业兴邦,最终用“职教梦”托起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第17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楷模事迹 争做优秀教师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今年由教育部会同有关新闻媒体联合举办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国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并迅速掀起了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的热潮。10位楷模和获得提名奖的22位教师的先进事迹,正在教育战线传颂。举国上下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广大教师争相学习楷模事迹,争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努力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奋斗目标。

10位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的教师是: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于漪、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王生英、湖南农业大学石雪晖、四川省平武县南坝中学任维鼎、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吴邵萍、湖北省蕲春县第四中学汪金权、北京大学姜伯驹、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徐英杰、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黄金莲、西藏自治区仲巴县仁多乡完全小学普琼。

通过学习10位楷模的先进事迹,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们是全国1600万教师的杰出代表,具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和境界;具有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敬业、奉献精神;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具有与教育事业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懂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不愧是有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的高素质教师,当之无愧应受到全社会尊重,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学习。

请让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来领略一下楷模们的先进事迹吧: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被首批评为语文特级教师。自从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学任教,她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四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五次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等。历任第

七、

八、九届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她六十年如一日,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无私奉献、执著探索,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老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王生英,女,汉族,53岁,中共党员,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十七大代表。她所处之地,那里山高坡陡,土薄石厚,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30年如一日,历尽艰辛,默默奉献,大力弘扬着党员教师永恒的师德魅力。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一场暴雨冲毁了学校教室,她把孩子们领到家里去上课。为扩

大教室,把家里的大豆、小麦等粮食卖了,不顾病残之躯和丈夫一起挖沙、刨石等。爱生如子,倾尽全力帮助家庭贫困学生求学。在教育工作中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自己对教师的深刻理解、深厚挚爱和无悔追求,是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楷模。中央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她更是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起带头作用。她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洒一腔热血,育一代新人。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党员、河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石雪晖,女,汉族,61岁,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多年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三农”,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承担“园艺原理与技术”等9门课程的主讲任务,积极参加教材编写和教学基地建设。攻克了欧亚种葡萄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高产优质栽培的技术难题,手把手地教会了农民高效无公害生产葡萄的新技术,热心为“三农”服务,足迹遍及全省50多个县市,为农民科技致富作出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任维鼎,男,汉族,40岁,中共党员,四川省平武县南坝中学一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该同志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用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起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从教20年来,严格要求自己,教书育人,甘于奉献。特别是“5•12”地震发生时,该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冒着生命危险紧急疏散和抢救师生,而顾不上抢救埋在学校废墟下的女儿。震后,积极投身到灾后复课和恢复重建工作中,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为恢复重建工作做出了贡献。为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生活的信心,开设心理讲座,召开主题班会等,引导教育学生坚定信念、学会感恩,走出地震的阴霾。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吴邵萍,女,汉族,1965年1月生, 45岁,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特级教师。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业务园长、园长。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7年来,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注重青年教师培养,主动做好传、帮、带,言传身教,5年中在各地上示范课100多场,取得了显著成绩。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首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千名岗位教师称号”、“南京市名教师”、“玄武区首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二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玄武区第三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她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参加省以上研讨会获奖论文10篇,其中获全国奖6篇。 汪金权,男,汉族,47岁,湖北省蕲春县第四中学高级教师。23年前,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在黄冈中学的工作机会,主动申请调到山区学校任教。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式、新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快乐学习,指导学生发表作品百余篇,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先后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多万元,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无私指导青年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北京大学姜伯驹院士:男,汉族,73岁,1957年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至1998年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1995年至2000年任教育部理科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在不动点领域的成就使他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执教50载,长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至今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工作再忙,从不耽误上课,深受学生爱戴。自编讲义,支持教改,为北大建设“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做出贡献。甘为人梯,鼓励创新,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数学人才。曾获全国模范教师、高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人民教师奖等荣誉称号。他是第

七、

八、

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年逾古稀,仍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至今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并矢志不渝坚持教改,为北大建设“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竭尽全力。

徐英杰,男,汉族,1970年11月出生, 40岁,中共党员,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教育部计算机设备配置与规划特聘专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突出成绩。孜孜以求,教书育人,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诠释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多名学生在全市、全国大赛中获奖;组织教师研发编写中职教材,并在全国发行;组建学生创意实践工作室,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首届职教名师、天津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优秀教师”、“全国首届职教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黄金莲,女,汉族,55岁,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共十七大代表。她坚持争创一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在全省率先开展“分类教学实验”,结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既抓好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又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对残疾孩子倾尽爱心。学生多次在各类文体艺术竞赛中获奖,毕业生除部分升学外,就业率100%。学校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本人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为孩子们营造了花园似的学校,也营造了鲜花似的未来„„

普琼,男,藏族,1976年7月5日生,西藏日喀则地区康马县人,1995年参加工作,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专科学历,现为西藏日喀则地区仲巴县仁多乡完全小学校长。仲巴县地处西藏日喀则地区最西端,与尼泊尔接壤,县城驻地海拔4772米,是日喀则地区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气候最恶劣、居住最分散、边境线最长,交通最不便,生活成本最高的纯牧业县,素有“生命禁区”的称号。而仁多乡则位于仲巴县最北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仲巴县气候最恶劣的乡镇,也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乡,距县城470公里。如遇大雪封山,从仁多乡到仲巴县城距离900多公里。因此,仁多乡便有了“生命禁区的禁区”之称。提起仁多乡,不少人都不愿意到那工作。而普琼同志自到仲巴后,一直坚守在仁多乡完小的教学一线上。几年来,普琼同志以校为家,公而忘私,任劳任怨,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一心扑在工作上,多次受到区、地、县级表彰,曾于2007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优秀教师,2009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从这一个个不同人的相同动人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共同的特征:虽技艺高超却经年累月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这种精神既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品质体现,更是教育规划纲要要努力造就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

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尖刀形象,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教师这个行业的最高要求。他们的师德品行堪称一流,他们的教书育人技艺也无与伦比,真正可谓之“德艺双馨”。

在全社会倡导教育家办学的今天,我们无疑更需要向10位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学习他们用赤子之心爱教育、爱学生,把教育当成自己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学习他们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情感熏陶熔为一炉,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这些楷模教师无一例外地爱学生。把三尺讲台当成影响学生命运的舞台,潜心教学,潜心研究,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也是不断学习求知进步的典范,是不断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实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典范。他们把身为教师当成造就高尚灵魂的崇高事业,爱学生、关心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们用自己的教育人生印证了这一点。对这些老师来说,选择教师职业,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和付出;同时也选择了不断进步,成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0位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再次印证了优秀教师的影响力有多大、感召力有多大,也激励我们每个校长,必须把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当成最大最重要的事情来抓,把多出优秀教师、多出教书育人成果作为最大最重要的事情来抓。好教师的成长,一方面依赖于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实践,另一方面依赖于教育环境的优化。而教育环境的优化,则有赖于校长。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对于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校长既能成就一个好学校,也能成就一批好教师。教育家办学,既是社会发展对校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校长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学校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人力资源,在一名优秀校长的心目中,第一位的永远是学生和老师。10位楷模不仅爱教育,也懂教育。身为校长,也必须具备这样的品德。只有懂教育,才可能实现教育家办学,才懂得尊重教育规律,鼓励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只有爱教育,才可能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教出一批好学生”。

81岁高龄的于漪老师至今仍然站在教育的最前沿,是什么支持着她老师走过59年的教育生涯,经历60年的风风雨雨?是使命,是信念,“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是心中对教育的不懈追求。多少人在付出得到回报后,卷着荣誉“胜利大逃亡”,转岗了;多少人走到职业的荣誉顶端,枕着特级教师的称号睡大觉。荣誉有尽头,培养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基础教育的使命、信念却没有尽头。10位教师楷模用自己坚守的信念引发我思考:身为一名教师,我为什么而来?我能做什么?我该怎样做?为名利,走错了地方;图清闲,入错了行当。只有坚守教书育人的信念,才能使我们在中学教育这片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得更加从容淡定。身为教师,我们常常从清晨忙到晚上,很多时候工作和生活交织在一起,我们工作的快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活的幸福程度。在教书育人中,通过不断提高的职业技能和师德修养,总能收获朵朵教育教学成果的小花,也就是身为教师的幸福生活之花,坚守教师岗位,提高教书育人能力,理应成为教师让自己生活更加幸福、快乐的内在需求。

通过学习10位楷模的先进事迹,我深切感受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评选和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活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楷模教师们,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是不平衡的。楷模教师事迹的推出,将对广大教师起到感染作用、激励作用、号召作用。面对楷模,我们每个普通教师都可以对照自己,反思自己,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学习楷模教师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和刻苦钻研、不懈探索的创新精神。在学习楷模教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先进的教师受到激励、平庸的教师受到推动、后进的教师受到鞭策,而且能够让楷模教师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广大教师,进而增强教师队伍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能够号召和启迪广大教师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孜孜不倦地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楷模教师群体的教育价值观的彰显,可以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今天,我们有了10位教书育人楷模,明天,我们将有更多个楷模。教书育人楷模严谨笃学、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将感召成千上万个教师不断追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师德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一员。我衷心希望:我们每位普通教师要努力学习楷模的精神,践行他们的责任和使命,能够在楷模教师价值观的引领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做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更加执著的教育情怀,去书写中国教育的未来!

第18篇:教书育人

在平时教学中,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我们说教书育人,它的重点还是在育人上,教书的目的还是为人的发展来服务的。纵观人的一生的发展都是贯穿着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愿学到学,再到乐意学的过程。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乐学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会和会学的活动。所以,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只注重在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的教学多下功夫,而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比较忽视的做法。相反,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当放在教育的首位,道理也很简单,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总在校园里接受教育,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必须要自己独当一面地去面对生活,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和生活的大环境中的发展态势,决定了以后的生活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在效果的大小上,对学生的学习,我想首先要确保有效的学习时间,没有时间的投入不行,投入时间后,就是要保证学有收获,收获越大,效率越高,要保正收获,学生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在此前提下,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付出后就能有收获的愉悦感,哪怕是学生错了,学生知道哪儿错了也很好。

第19篇: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四川最好的汽修学校-----成都北方汽车专修学校赵晓光

高中毕业怎么办?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没有技术怎么办?学什么技术有钱途。。。。那么多疑问,不知多少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后来他们终于选择当今社会最热最吃香的行业-----汽车维修技术,并且选择了全国最大的汽修学校----成都北方汽车专修学校,我成为了他们的老师。。。。

我认为,教师,是一个平凡而又光荣的职业,它不仅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的责任,还承担着开拓创造新的人类文明的使命。在当今社会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为了教好书,也为了育好人。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教室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信念。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教会了学生做一个正直敢于负责人的人。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其中德、育最为重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更有巨大的示范引导作用。在课堂外教师同样肩负着授业、解惑的重任,累并快乐着。乃至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都在教育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育人中起到主导作用。树立了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

我作为四川成都北方汽车专修学校的一名主讲课老师,我深爱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学中立足岗位,以正确的信念引导学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召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哺育学生。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争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努力践行者和积极推进者。在这平凡的每一天中,有许多重复的,琐碎的工作,一年、两年、五年、十年我走过了风风雨雨,我积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正确看待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将思想教育融入到汽修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服务的各个方面。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汽车维修技术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我们总会向往辉煌灿烂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个今天垒成,有向往有行动有坚持,方会使刹那变成永恒,使梦想变成现实。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风凋青发。每一项新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我告诫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让自己在充实中完善自我,在宁静中储积生命的动力。还是魏书生说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赵晓光

2012.10.10

第20篇: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尽职尽责

教师的高素质是爱岗敬业的必要条件。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有激情、有责任心、有智慧。一个有激情的教师,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感受到向上的力量。有责任心意味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体现在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敬业、投入;对学生负责,体现在对待自己的学生坦诚、友善、包容、公正;对学校负责,体现在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把自己的行动看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自己的价值实现融入学校的发展之中。一个有智慧的教师首先是有知识的人,他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新兴的各种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知识;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还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拥有高强的思维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特的创造能力。总之,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燃烧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责任心滋养责任心;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能以智慧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能以责任心感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完善。

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表现着对教育界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热爱学生,意味着对学生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对学生潜能和自觉的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对学生知识和不足的宽容,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心和关爱。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育教学对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他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绚丽与精彩。学生是他生命的给养,讲台是他生命的舞台,教学是他生命的源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带给学生的,总是比他在课堂上讲的更多。所以爱岗敬业的老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

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教书育人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