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整改措施

风险评估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9 08:38:22 来源:整改措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1.为风险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信息,从而决定风险的本质和程度以及是否要采取风险管理的措施2.风险评估能让百姓心中有数3.风险评估是制定监管措施的基础 风险评估是针对食品生产供应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危害对人体健康不良影响的科学评估,是世贸组织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强调的用于指定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必要技术手段, 是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和政策的重要基础。

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情况:1.为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2.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3.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4.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5.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危害:食品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有导致对健康不利作用的潜在可能。

风险 :是食品暴露于特定危害时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概率与影响的严重程度,是危害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程度这两项指标的综合描述。

风险分析: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

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规章管理措施的过程。

风险交流: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风险分析框架: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

风险评估目标:描述一个特殊食品危害的风险 定性/定量的估计 已知/潜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特定的人群 明确相关的不确定性

风险评估要素: 1.危害识别:生物、化学以及物理危害的识别2.危害特征描述:有害作用的评价3.饮食暴露评估:摄入量估计 4.风险描述:潜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危害识别: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存在问题吗?有哪些证据?确认可能存在于某种食品中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描述: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剂量-反应关系是一种数学模拟,用以推测在摄入给定剂量后的疾病几率。例如:自口腔摄入多少大肠杆菌会导致疾病,病到什么程度?)

剂量-反应评估:确定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的健康不良效果的严重程度和/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 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摄入含有微生物的食物的几率是多少?饮食时,食物中微生物的数量是多少?)

风险描述: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综合暴露评估和剂量-反应的资料,结论,就所指定的消费者群体可能遇到的不良健康后果提出估计。该评估称为风险估计。) 暴露评估的目的:

对一特定消费者群体通过食物或水摄入的病菌等有害物的数量和可能性做出估计; 暴露评估应对病菌的暴露给风险管理人员提供最佳的估计- 尽可能免除偏见; 暴露评估应尽可能地反映生活中的现实; 暴露评估的工作必须和风险管理分开 暴露评估必须保持其透明度;

暴露评估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未知性(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应作出慎重的考虑。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食物中的毒物来源有:天然的或食品变质后产生的毒素等、环境污染物、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以及食品接触所造成的污染。 毒性是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影响毒性的因素:剂量是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

⑴与机体接触数量是决定因素。⑵与机体接触的方式、途径。

⑶接触时间、速率和频率 ⑷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急性毒性试验以受试物引起的机体死亡为毒性终点指标;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以受试物造成的生理、生化、代谢等过程的异常改变为毒性终点指标;而遗传毒理学试验则以受试物导致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畸形、肿瘤形成等为毒性终点。因许多毒性终点之间无法类比,故化学物质的毒性分级标准以终点为基础,如急性毒性根据LD50分级,致畸物则根据致畸指数分级。

急性毒性:指机体一次给予受试化合物,低毒化合物可在24小时内多次给予,经吸入途径和急性接触,通常连续接触4小时,最多连续接触不得超过24小时。在短期内发生的毒效应。 蓄积毒性:指低于一次中毒剂量的外源化学物,反复与机体接触一定时间后致使机体出现的中毒作用。一种外源化学物在体内蓄积作用的过程,表现为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两个方面。 亚慢性、慢性毒性

亚慢性毒性:指机体在相当于1/20左右生命期间,少量反复接触某种有害化学和生物因素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慢性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长时间少量反复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三致”作用:指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

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可根据其特点、发生的时间和部位,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1.速发与迟发作用:

速发作用指某些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出现的毒效应。

迟发作用指机体接触化学毒物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才表现出来的毒效应。 2.局部与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指发生在化学毒物与机体直接接触部位处的损伤作用。

全身作用是指化学毒物吸收入血后,经分布过程达到体内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毒效应。多数引起全身作用的化学毒物并非引起所有组织器官的损害,其作用点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 3.可逆与不可逆作用

可逆作用:指停止接触化学毒物后,造成的损伤可以逐渐恢复。

不可逆作用是指停止接触化学毒物后,损伤不能恢复,甚至进一步发展加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是否可逆主要取决于被损伤组织的再生能力。

4.过敏性反应 :也称变态反应。该反应与一般的毒性反应不同。首先,某些作为半抗原的化学物质(致敏原)与机体接触后,与内源性蛋白结合为抗原并激发抗体产生,称为致敏;当再度与该化学物质或结构类似物质接触时,引发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典型的过敏反应症状。化学物质所致的过敏性反应在低剂量下即可发生,难以观察到剂量.反应关系。损害表现多种多样,轻者仅有皮肤症状,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5.特异体质反应:某些人有先天性的遗传缺陷,因而对于某些化学毒物表现出异常的反应性。如肌肉松弛剂琥珀酰胆碱正常时可为血浆中的拟胆碱酯酶迅速分解,故作用时间很短。 6.高敏感性:指某一群体在接触较低剂量的特定化学毒物后,当大多数成员尚未表现出任何异常时,就有少数个体出现了中毒症状。 7.高耐受性:指接触某一化学毒物的群体中有少数个体对其毒性作用特别不敏感,可以耐受远高于其它个体所能耐受的剂量。

表示毒性常用指标:致死剂量、阈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毒作用带。 1.致死剂量:

(1)绝对致死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如再降低剂量,就有存活者。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受试群体中总是有少数高耐受性或高敏感性的个体,故LD100常有很大的波动性。

(2)最小致死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从理论上讲,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3)最大耐受剂量: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若高于该剂量即可出现死亡。与LDl00的情况相似,LD0也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波动性。

(4)半数致死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LD50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也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越大,其LD50的数值越小。

2、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1)阈剂量: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阈剂量:为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慢性阈剂量:为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在毒理学试验中获得的类似参数是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也不能通过试验获得。毒理学试验能够确定的是未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NOAEL)。NOAEL是毒理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制订化学物质的安全限值时起着重要作用。

3、毒作用带:表示化学物质毒性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分为急性与慢性毒作用带。(1)急性毒作用带(Zac)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 LD50/Limac 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2)慢性毒作用带(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 Zch=Limac/Limch Zch值大,说明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4、安全限值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指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人体内的特定化学物质的总量。在此剂量下,终生每日摄人该化学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可测量出的健康危害,单位用mg/(kg bw)表示。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描述性(观察)研究(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整群随机试验)

剂量-反应关系:指接触特征与毒效应谱之间的关系,是毒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从量的角度阐明毒物作用的规律性,可反映毒作用的特征。 剂量:给予机体的量或机体接触的量。 效应和反应:表达和描述接触一定剂量的毒物后所发生的生物学作用的强度和发生率的情况 效应:指机体在接触一定剂量的化学物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生物学效应一般具有强度性质,为量化效应。属毒性作用的称为毒性效应。有机磷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改变。这类效应称为量效应,通常用均数表示。有些效应无强度差别,只能以计数、有和无、正常异常表示,称为质效应。如死亡、睡眠、麻醉、畸形等。

反应: 指接触一定剂量的化学物后,表现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强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例如:50%死亡率。 剂量-反应模型:剂量-质模型

剂量一质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模型分析的基本步骤:数据选择、模型选择、统计方法、参数估计、结果实施、结果评估。 阈值: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实验动物)刚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稍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或稍高于阈值时效应将发生。通常用NOAEL或NOEL作为阈值的近似值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一种物质引起机体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某种有害改变的最低剂量。

末观察到的有害作用剂量(N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一种物质不引起机体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可检测到的有害改变的最高剂量。机体在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改变可能检测到,但被判断为非损害作用。 化学风险评估与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区别:

1.化学物质所造成的食物中毒与化学物质的剂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物质所造成的食物中毒通常是累积性的,中毒的症状通常是缓慢的。 2.微生物经饮食所造成的疾病症状通常是急性的,非累积性的。一般是因一次饮食所造成的。 3.化学风险评估中常使用的术语如:日摄入量,周摄入量,月摄入量, 半致死剂量,不会导致有害结果的最高剂量, 会导致有害结果的最低剂量,。因其累积性,化学风险评估对各个阶段食物的摄入量作仔细的推敲,故称暴露评估为“饮食暴露评估”。

4.和化学物质不同,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质。在食物中可以生长,死亡,休眠。对其评估的模拟要考虑到影响它生存,生长,抑制的种种化学,物理因素。这些因素的研究数据常常不完全或不存在。数学的模拟过程也因此十分复杂。这是微生物风险评估最困难的地方。 5.食品的化学风险评估已存在多年,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也比较一致。 化学风险评估通常依靠毒理学的专业人士来做。

6.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是一门新兴学科。这和近年来人类对微生物通过饮食所造成的疾病的了解的增加是相辅相成的。

7.微生物风险评估通常是依靠食品微生物和微生物所造成的疾病的专业人士来承担的。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是量化风险并最终确定某种物质是否会对公众健康带来风险的必需技术过程。 膳食暴露评估:指通过食物途径被摄取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等的量。是关联食品消费数据和食品中化学物浓度数据的桥梁,通过比较膳食暴露评估结果与相应的化学物健康指导值,可确定化学物的风险程度。

膳食暴露评估原则:确定目标;为消费者提供保护;采用最佳数据;提供相当或优于现有国家层面的评估结果;覆盖普通人群和重点人群;采用本国的食品消费和浓度数据,也可参考国际营养和毒理学数据;某种化学物在国际评估结果是安全的,则在该国家可以认为安全。 膳食暴露评估方法与模型:对于获得的膳食污染物数据必须与食物消费量结合,暴露评估有三种方法:以食品污染水平和食物消费量均为事前进行估计的简单点评估模型---膳食点评估模型 ;以污染物水平进行事前估计乘以食物消费量分布数据的分布点评估模型---膳食分布评估模型 ;以膳食污染物和食物消费量均为分布数据的随机概率的评估模型---膳食概率评估模型 。

风险描述: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描述的方式: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

具有遗传毒性物质→周耐受摄入量(PTWI、PTMI)

混合物→用平均NOAEL或所有物质中最低NOAEL计算组ADI 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质,进行风险描述原则

1、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2、把不同暴露水平的风险量化

3、把能产生类似危害的不同化学物进行风险分级 联合风险评估:聚集(单一化合物)、累积(多组化合物)

1、剂量相加

2、效应相加

3、协同作用

4、拮抗作用

风险评估应用:

1、为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监管的重点领域和品种;

3、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

4、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安全目标是风险评估与有效控制识别风险相联系的风险管理工具。 食品安全目标:保护本国人民健康、免受危害。

有效工具:良好操作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食品生产,保证食品的安全质量,保证消费者健康。 种类:食源性健康危害物质的限量标准 食品的卫生规范 食品中各种致病物质及其他相关成分的检验方法标准 核心:最高限量

食品卫生标准中化学危害物评估:动物毒性试验;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确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确定一日食物中的总允许摄入量;确定该物质在每种食品中的最高允许量;制定食品中的允许标准。

食品卫生标准中物理危害物评估:进行高、中、低的定性估计。有GMP控制。

食品卫生标准中生物危害物评估:重点放在人群暴露与健康效应的定量评估,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安全评估。

食品安全的检测对象:农兽药、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非食用添加剂与违禁成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加工产物、致病菌。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分类: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在线监测、生化分析。(定性、定量)

1、紫外光谱检测技术

紫外光的波长范围是100~400 nm,它分为两个区段。波长在100~200 nm称为远紫外区,这种波长能够被空气中的氮、氧、二氧化碳和水所吸收,只能在真空中进行研究工作,故这个区域的吸收光谱称真空紫外,由于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在用途不大。 波长在200~400 nm称为近紫外区,波长在400~800 nm范围的称为可见光谱。常用的分光光度计一般包括紫外及可见两部分,波长在200~800 nm(或200~1000 nm)。 分子处于低能量的基态,从外界吸收能量后,能引起分子能级的跃迁。 许多有机分子中的价电子跃迁,须吸收波长在200~1000 nm范围内的光,恰好落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因此,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一般有共轭双键的在紫外区有吸收。如果一化合物在210nm以上无强吸收带,可以认为该化合物不存在共轭体系;若在215~250nm区域有强吸收带,则该化合物可能有两至三个双键的共轭体系。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有机物的不少基团(生色团),如羰基、苯环、硝基、共轭体系等 。如,在260nm附近有弱吸收,是苯环的特征吸收。

助色团:是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如-OH、-OR、-NHR、-SH、-Cl、-Br、-I等,它们本身不能吸收大于200nm的光,但是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收强度。

主要部件:光源(钨灯,氘灯)→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检测步骤:开机、调零、波长扫描、吸光度、建立校准曲线、样品测定。

特点:仪器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用途广泛。

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而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又称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测量对象是呈原子状态的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 。

原理根据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待测物质的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后发射的特征光谱的波长及其强度来测定物质中元素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方法。

原理是用高压放电、等离子焰炬、激光等手段可将原子或离子激活成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并容易发射出相应特征频率的光子返回到基态或低(亚)激发态而呈现一系列特征光谱线。 气相色谱法检测

高选择性:分离单组份定性定量 ;高效能;高灵敏度:检出限量低至10-1l g的物质,适于微量和痕量分析。系统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 工作原理:样品高温瞬间汽化-色谱柱分离-检测。

适用:易挥发的小分子有机物;难挥发性成分经衍生化检测。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ELISA)

基本原理:是酶分子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共价结合,此种结合不会改变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此种酶标记抗体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 用于标记的酶:有高度的活性和敏感性;在室温下稳定;反应产物易于显现;能商品化生产。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其中以HRP应用最广。 显色剂:(1)邻苯二胺(OPD),橙色,最大吸收值在490nm,可用肉眼观察判别,容易被浓H2SO4终止反应;(2)联大茴香胺(OD), 橘黄色,最大吸收值在400nm,颜色较稳定;(3)5-氨基水杨酸(5-AS):深棕色,最大吸收值在449nm;(4)邻联甲苯胺(OT),蓝色,最大吸收值在630nm,不稳定,不耐酸,但反应快,颜色明显。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池检测器(TCD )、光离子化检测器(PID)、氮磷检测器(NP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

液相色谱法检测:泵、进样器、分离柱、检测器 (示差折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化学发光检测器) 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1为风险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信息,从而决定风险的本质和程度以及是否要采取风险管理的措施2风险评估能让百姓心中有数3风险评估是制定监管措施的基础

二:什么情况下须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为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

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三:风险评估目标:描述一个特殊食品危害的风险。

(定性/定量的估计。已知/潜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特定的人群。明确相关的不确定性)

四: 风险评估要素

1.危害识别(生物、化学以及物理危害的识别) 2.危害特征描述(有害作用的评价) 3.饮食暴露评估(摄入量估计)

4.风险描述(潜在有害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五: 暴露评估的目的:暴露评估的目的是对一特定消费者群体通过食物或水摄入的病菌等有害物的数量和可能性做出估计;

暴露评估应对病菌的暴露给风险管理人员提供最佳的估计- 尽可能免除偏见; 暴露评估应尽可能地反映生活中的现实; 暴露评估的工作必须和风险管理分开 暴露评估必须保持其透明度;

暴露评估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未知性(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应作出慎重的考虑 六:暴露评估的透明度:

暴露评估中所涉及到的背景,逻辑顺序,制约,假设,对数值取舍的决定,有限度,所表达的数值中内含的未知性应完全地,系统地记载下来。可随时提供为审议所用。

七:危害识别的任务是确认可能存在于某种食品中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并进行定性、定量析,是对风险源进行调查、分析与鉴别的过程。 八;实验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 九: 化学检测及表征原则

1、实验室:有资质、符合标准、参与考核、定期校验、使用标准检测方法。

2.分析方法:多实验室合作

常规监管 单一实验室 方法的验证 分析测定要求 技术性能

3.最佳方法:目标明确、国标方法、设施设备、人员资质、定期评估、多地验证。4.数据要求:个案处理、准确、重现性、记录清楚、样本保存。 十: 食品危害识别检测技术

1.食品安全的检测对象:农兽药,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非食用添加剂与违禁成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加工产物,致病菌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分类: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

在线监测

生化分析

(定性,定量) 十一: 仪器检测技术:

色谱:气象色谱,液相色谱

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GC-MS/MS),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

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恒量无机物定量 十二:危害识别仪器检测技术:

1、紫外光谱检测技术

主要部件: 光源(钨灯,氘灯)→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检测步骤:调零-波长扫描-吸光度-建立校准曲线-样品测定

特点:仪器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用途广泛。

气相色谱法检测:高选择性

分离单组份定性定量 高效能

高灵敏度 检出限量低至10-1l g的物质,适于微量和痕量分析。

系统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 工作原理: 样品高温瞬间汽化-色谱柱分离-检测

适用 : 易挥发的小分子有机物

难挥发性成分经衍生化检测。 色谱柱

填充柱,毛细管柱 色谱柱选择: 按样品极性

弱极性样品,可选OV-1,SE-30,OV-101,SE-52,SE-54

中极性样品,可选OV-17,OV-1701,XE-60,OV-225,OV-210 极性样品,可选PEG-20M,FFAP,OV-275,DEGS

推荐第2篇:风险评估

交通学院万里公寓宿舍防损防灾建议书 敬爱的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领导:

首先,非常真诚地感谢贵校对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的信任和支持。作为贵校宿舍财产的保险人,我司根据当前贵校宿舍面临的防火、防盗、防触电的危险,结合我司以往承保的经验,给您提供以下防灾防损的一些建议。希望通过这些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给贵校带来的损失,能够给贵校的学生学习生活带来更安全、更放心的生产环境。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位于福州仓山区首山路112号,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安全系男生的宿舍分配在校外,地处学生街,人口多而杂。万里宿舍内部的消防设备并不是最新的,宿舍楼管理不足,宿舍电线没有合理规划及分布,部分电线裸露、老旧,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浴室也是存在许多危险因素。

宿舍风险主要有:火灾、盗窃,触电等。

一、宿舍火灾用电风险

风险描述:违章使用电器是构成火灾的第一隐患;私拉乱接电源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同学们为了使用方便,在宿舍内私拉乱接电线、插座;使用劣质和超期使用的电器。劣质电器由于设计简单,电子元件老化,安全性能差,使用时极易漏电和短路,以至于引起火灾,对使用者造成人身财产的严重危害。风险后果:易造成火灾,学生人数多,不易疏散。

建议:.对于宿舍的排插要全部规划排列在墙上;

•台式电脑的电线和散热要处理好;

•禁止在床上抽烟,烟头不乱扔;

•高功率电器不能使用,易燃物离电灯、插座要远点;

•定期为宿舍做检查。

二、宿舍盗窃风险

风险描述: 宿舍门不坚固,只是由木板钉起来的,是空心的,一踢就可以踢开,所以宿舍门在外面又加了一把锁。

•整个公寓,每个人都随随便便都可以进来,管理不是很好,都没严格处理好宿舍防盗的问题

风险后果:失窃的结果就是学生的电脑、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丢失,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建议:离开宿舍或教室时,哪怕是很短的时间,都必须锁好门,关好窗,千万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养成随手关灯、随手关门、随手关窗的习惯以防盗窃犯罪人乘隙而入。•不要留宿外来人员。大学生应该文明礼貌、热情好客但不能讲义气、讲感情而不讲原则、不讲纪律。如果违反学校学生宿舍管理规定,随便留宿不知底细的人,就等于引狼入室而将会后悔莫及。

•发现形迹可疑的人应加强警惕、多加注意

三、宿舍学生人身安全

风险描述:由于宿舍是在校外,而且处于人员复杂的学士街,使人身安全更加要注意。风险后果:造成学生人身安全。

建议:避免与他人发生摩擦,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不要留宿外来人员

制作本报告目的在于协助贵校降低消防管理不足导致火灾、盗窃等主要事故风险,由于宿舍风险的多样性不表示除本报告记载事项内容外,无其他危险的存在。 如有更好的预防措施或疑问欢迎联系本公司人员。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勘察时间:***勘察人员:***

推荐第3篇: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税务机关在对评估对象实施约谈过程中发生下列(

)情形,应直接转入评估处理环节。

A.纳税人拒绝主管地税机关约谈建议或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约谈承诺的。 B.纳税人在约谈说明中拒不解释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或对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未能说明清楚的。

C.约谈后同意自查补税,或者选择以自查补税代替约谈说明,但未在约定的期限内自查补税且无正当理由的。 D.疑点全部被排除,未发现新的疑点

2.纳税评估约谈说明时采用当面说明形式的,原则上要有(

)评估人员同时参加,并做好《纳税评估约谈说明记录》。 A.一名 B.二名 C.三名 D.纳税人申请

3.在纳税评估中发现纳税人有偷税行为的,下列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B.主管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

C.主管税务机关报经县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采取保全措施 D.主管税务机关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

4.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需要提请纳税人进行陈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主管税务机关应(

)。

A.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

B.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实 C.进行税务约谈

D.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5.以下对.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的处理,正确的是(

)。 A.不能作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依据

B.应纳税人要求发还给纳税人

C.直接作为稽查部门查处案件的依据

D.虽属于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但可以不遵从税收征管档案保存规定

6.在约谈过程中,纳税评估人员应将发现的问题或疑点的详细情况列入(

)。

A.《纳税评估约谈举证记录》 B.《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 C.《纳税评估分析表》 D.《纳税评估工作底稿》 7.在约谈举证环节,要求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对疑点举证说明,纳税人应同时报送(

)。

A .《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 B.《纳税评估自查表》 C.《纳税评估约谈举证记录》 D.《纳税评估分析表》 8.下列哪些属于纳税评估的对象(

)。 A.查账征收纳税人

B.税务担保人 C.已列入稽查检查的纳税人

D.委托代征人 9.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纳税评估流程的有(

)。 A.对象确定

B.财产清查 C.约谈.核实

D.评估分析

10.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经营行业.注册类型.经营规模.管理类型等或根据重点税源户、亏损弥补户、减免税户、零申报户等类别属性筛选确定评估对象的是(

)。

A.专项评估

B.日常评估

C.特定评估

D.宏观评估

11.在下列纳税评估文书中,涉及送达纳税人的有(

)。 A.《约谈举证通知书》 B.《管理建议书》 C.《纳税评估工作底稿》 D.《纳税评估报告》

12.某企业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列明的流动资产总额为1694万元,存货年初数为273万元,期末数为712万元,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全年累计数为2995万元。则该企业存货周转率为(

)。 A.1.94

B.2.33 C.6.08

D.7.56 13.在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评估时,以下指标属于二类评估分析指标的是(

)。

A.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B.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C.成本费用利润率 D.存货周转率

14.在对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进行配比分析时,出现(

)情况,表明纳税人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A.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 B.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 C.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

15.纳税评估指标中的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

)。

A.主营业务收入

B.利润总额

C.应纳税所得额

D.主营业务利润 二.多项选择题

1.评估人员应当采取恰当方式,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纳税评估对象纳税申报的( )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并初步判定纳税人存在的疑点项目和问题。 A.真实性

B.准确性

C.合法性

D.合理性

2.采用电话联系方式提出约谈建议的,应及时做好电话记录,内容包括(

)等。

A.接电话人姓名

B.电话号码

C.通话内容

D.时间

3.下列哪些纳税人应列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

)。 A.重点税源户 B.特殊行业的企业

C.零税负企业 D.纳税信用等级低下的企业 4. 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有(

)。

A.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B.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 C.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D.营业外收支增减额

5.税务机关根据纳税评估需要进行税务约谈时,可以将(

)作为税务约谈对象。

A.企业的财务人员

B.企业的供销人员

C.企业委托的税务代理人

D.企业的供货方财务人员

6.税务机关在对评估对象实施约谈过程中发生下列(

)情形,需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A.纳税人拒绝主管地税机关约谈建议或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约谈承诺的。 B.纳税人在约谈说明中拒不解释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或对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未能说明清楚的。

C.约谈后同意自查补税,或者选择以自查补税代替约谈说明,但未在约定的期限内自查补税且无正当理由的。 D.疑点全部被排除,未发现新的疑点。

7.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区别在于(

)。 A.工作主体不同

B.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C.定位不同

D.工作方法和程序不同 8.纳税评估分析的内部信息主要来源于(

)。 A.纳税人税务登记信息

B.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

C.通过第三方信息采集平台采集的涉税信息

D.各项核定、认定、减免.缓、抵、退税审批事项的结果

9.对税收风险级别低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可采取(

)、等方式督促其及时改正。

A.纳税辅导

B.税务检查 C.纳税评估

D.风险提示

10.经评估人员实地核查,发现纳税人有(

)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A.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账簿但未设置的。 B.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C.财务制度健全,账簿齐全,但实行查征账征比实行核定征收少缴税款的。 D.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11.评估部门复核人员不得兼职(

)工作。

A.疑点分析

B.约谈说明

C.实地核查

D.评估处理

12.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可采取的方法分别有(

)。

A.约谈.核实

B.直接处罚

C.提出管理建议

D.移交稽查

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税评估工作可由经税务机关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进行 B.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 C.税务约谈要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事先发出《税务约谈通知书》,提前通知纳税人

D.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 14.对双定户进行纳税评估,利用相关指标分析后主要判断以下事项(

)。 A.定额的合理性 B.定额执行期的合理性 C.是否达到起征点征税 D.发票使用是否正常 15.以下应作为企业所得税重点评估对象的有(

)。

A.所得税重点税源企业 B.生产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C.发生经营亏损的 D.享受减免税且经营规模较大的 三.判断题

1.纳税评估是一项融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综台性工作,既是管理手段、也是服务举措。

) 2.纳税评估人员在评估处理中,如发现税收征管中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应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建议填写《管理建议书》,并送达纳税人。

) 3.确定纳税评估对象(项目)时,应与本级稽查部门进行信息交换。

) 4. 确定评估对象一般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期申报纳税之前进行。 (

) 5.评定处理是纳税评估人员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分析或者进一步询问核实后,根据不同情形,按照有关规定,对评估对象的纳税申报情况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处理的过程。

) 6.评估人员发起评估对象涉及偷税骗税行为的,可直接对纳税人进行税务行政处罚。

) 7.当纳税人不配合时,约谈人员能够强制当事人接受约谈或强制其说明情况。

) 8. 约谈说明是指评估人员通过评估分析,就发现的疑点,通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逐一解释说明的过程。

) 9.对已确定为稽查对象尚未实施稽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仍应将其列为纳税评估对象。

) 10.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年度。 ( )

四、实务题

请根据甲公司12月份毛益率和销售额变动率指标情况分析该公司存在的问题。 本期

上年同期

甲某公司毛益率 8% 10% 同行业平均毛益率 14% 10% 甲公司销售额变动率22%

推荐第4篇:督导评估整改措施

督导评估整改措施

我校督导评估领导小组在组长张校长带领下对学校督导评估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领导小组通过听、查、看、访、问卷等形式,对我校近年来在人员配备、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师教育、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学评价、学生发展水平、学校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现根据自评情况,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规范学籍管理。目前,我校学籍管理还存在转学手续不全、学生学籍卡填写不规范等问题。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的指导意见》进行学籍管理,把好学生转进、转出关。做到转出见对方学校接收意见,及时把学籍卡带走。对于少数外出务工随意带走子女的家庭,我们将上门服务,办理转学手续;转进则要求连人带卡一起进,否则不予接受。

2、进一步落实精细化管理,重视理性化和人性化管理的互补。充分重视尊重教职工的人格主体,发挥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职工对学校的方针、政策高度认同,增强凝聚力,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3、完善图书室建设。规范图书的编码、上架,按时开展图书开放日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借阅,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4、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通过培训,要求中青年教师能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使用计算机浏览“远教”资源,能登录到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站上传、下载资源,能熟练在Internet网上搜索、下载、整合资源、制作课件,能独立在多媒体教室应用课件上课。

5、进一步深化“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提升我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师教学行为,让每位老师在改革实践中学习现代教育理念,累积经验,扎实大胆地向着现代教育进行新的探索。

6、进一步深化以科研兴校,促质量,树立典型,建立一支科研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坚持以教育科研带动教学研究,以教学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实,努力实现科研、教研、教学三者的紧密结合。

7、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了更好的提高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我校将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8、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方面以及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环节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多开展这些方面的活动,努力使这些工作迎头赶上

督导评估整改措施

杨庄小学

2011年6月

推荐第5篇:县评估整改措施

龙山镇中心小学

关于2010年教育局综合督导评估整改情况的

汇报

2010年教育局对我校综合督导评估后,教育局领导对我校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意见,我校根据指导反馈意见进行逐条分析,针对问题与不足,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加大了教育教学管理落实力度,在有效整改存在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学校各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一、学校管理工作

(一)严格实行学校工作部署安排、过程调度、效果反馈和整改机制

1、我们建立了学校例会制度,根据时间进度分摊安排部署学校各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各分管校长和各处室沉到各学校进行督导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限期整改,确保政令畅通和学校工作早安排、抓落实、见实效,善始善终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新学期开学后,我们就按照今年校长读书会和全县教育工作暨庆祝教师节大会上刘书记、刘县长的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制定出了《2011至2012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各工作摊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核心分别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并提交汇总形成《2011年学校工作要点》,分解和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很好的保证了学校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行业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我校非常重视行业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根据《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要求,以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制定实施了《龙山镇中心小学师德考核办法》,加强师德建设,抓好师德师风教育和党员干部廉洁从教工作,我校历年被教育局评为“教育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单位”,今年又被县纪委评为全县“廉政文化示范点”,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和“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三)加大后勤管理力度,校安工程进展迅速

我们完善了各项财务财经管理制度,严格办公用品审批发放流程,建立学校购物、用车和招待用餐审批制度,杜绝了铺张浪费现象,努力创建节约型学校。定期对校产进行清查摸底,对学校大小财物进行建卡立账,认真核准明细账和电子帐,使账、卡、物达到完全一致。

1我校在危房改造起步晚、任务重的情况下,努力争取教育局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去年动工建设的驻地教学楼工程,已于今年暑假前成功启用,新建柏崖小学也于开学后不久正式投入使用;新学期开学后,投资尽350万元的驻地综合楼工程现已动工建设,明年建成后将把仲沟小学和海林小学撤并到驻地小学。这些项目工程,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学校布局和师资整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四)多措并举确保学校师生安全

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和加强安全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制定实施了《龙山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和《龙山镇中心小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明确了教师职责,确保了学校无任何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近年来,被县教育局评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先进单位”。

(五)加大投入,提高学前教育办园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我镇办园水平,迎接省乡镇中心认定工作,我们投资近10万元,为镇中心园购置了空调、幼儿标准桌凳、活动材料,对幼儿各种活动室、休息室进行了装修改造,中心铺设了园所地面粉砖,对室内外墙壁进行了粉刷和图案设计,园所环境焕然一新,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六)创新学籍管理工作

为彻底托清和完善学生异动手续,杜绝转出学生异动手续难以索取完备的现象,我校制定了《龙山镇中心小学学生异动申请表》,凡是转出的学生,由各学校认真填写《学生异动申请表》,班主任、学校负责人签字后,在学生转出之前,报中心校审批,同时由学生所在村委出具学生外出借读证明材料并盖章,有效杜绝了转出学生异动手续难以完备的现象,很好的规范了我校的学籍管理工作。

二、教学教研工作

教干教师培训方面:发扬去年优点,加强单项活动的针对性,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活动前精心准备,活动中认真组织,活动后及时总结,把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教师参与情况作为教师学习考核内容计入教师个人量化考核,确保每一次活动的实效性。在提高教师课堂授课水平上,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借助“一二三”课堂教学研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借助集体备课,打造精品课例;借助结对互助,达到大面积共同提升;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

作用,通过骨干教师送课到村小活动,跟踪指导课堂教学,提升村小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教学常规方面:根据县教研室的指导与建议,今年继续深化和细化了月查制度,月查前提出要求,下发月查内容及要求,月查时详细检查,及时反馈,面对面指导,月查后及时总结,月查总结下发全镇各个学校,对设置不合格的教师采取跟踪调查和限期整改措施,确保薄弱教师和薄弱环节各项业务指标的落实。

课堂教学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县教研室下发的各学科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策略设计各科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真正树立“学为主导,教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扎实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去思考、去感悟,从而获取相关的知识,发展各种能力。

特色教研方面:我们的教研在特色、高效上下功夫;一是“一二三”课堂教学研讨,让全镇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研讨中来。二是成立骨干教师指导团队,积极开展业务活动,全镇骨干教师分四个小组,按学科和学年指导全镇教师的业务学习和课堂教学,每学期对所联系学校送一次课,举办一次骨干教师业务讲座,跟踪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骨干教师与村小教师业务共同提升的双赢局面。

以上是我校根据去年教育局综合督导评估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在学校重点工作和局部环节所采取的整改措施,这些工作措施的实行,有效弥补了我校局部工作的不足与欠缺,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现有的工作状况与教育局督导组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恳请督导组各位领导在这次督导评估中,继续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诚恳接受,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大整改力度,争取在教育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使我校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谢谢大家!

2011年11月

推荐第6篇:县评估整改措施

县评估整改措施

2010年县教研室评估后,我校根据教育局评估指导进行逐条分析,找出问题关键,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在今年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落实。

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我校积极争取危改资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心小学教学楼已经投入使用,新教学楼和办公楼正在启动中;新建柏崖小学已经能够投入使用,明年我们中心小学将有一流的校舍,合理完备的布局以及优美的环境。

教干教师培训:发扬去年优点,同时加强单项活动的针对性,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活动前精心准备,活动中认真组织,活动后及时总结,把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教师参与情况作为教师学习考核内容之一计入教师个人量化考核,确保每一次活动的高效。在提高教师课堂授课水平上,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借助“一二三”课堂教学研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借助集体备课,打造精品课例;借助结对互助,达到大面积共同提升;借助骨干教师团队跟踪指导课堂教学,落实村小课堂教学水平。

教师常规:教师各项常规根据县教研室的指导与建议,今年继续实施月查制度,重在指导并落实教师的各项常规,月查前提出要求,下发月查内容及要求,月查时详细检查,及时反馈,面对面指导,月查后及时总结,月查总结下发全镇各个学校,对于不合格教师设置采取限期整改,确保各项业务指标的落实。

课堂教学:学习县教研室下发的各学科教学策略,根据

教学策略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去思考、去感悟,从而获取相关的知识,发展各种能力。

特色教研:我们的教研在特色、高效上下功夫;一是“一二三”课堂教学研讨,让全镇全镇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研讨中来。二是骨干教师团队业务活动,全镇骨干教师分四个小组,按学年指导教师的业务,每学期对所保学校至少送教一次,骨干教师业务讲座,跟踪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骨干教师与村小教师业务共同提升的双赢局面。

推荐第7篇:评估整改措施 (2500字)

评估整改措施

评估工作过后,我们认真学习了天津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评估反馈意见,作为基层教师,我们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一、有针对性的优化课程体系

(一)高职教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能力,即专业基本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1、专业基本技能

专业基本技能是高职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属于第一层次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留得下”。

2、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应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高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

3、专业发展能力

专业发展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将逐渐表现出优越性,形成高职毕业生进入职业生涯后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是决定毕业生是否“能发展”的主要指标。

(二)有针对性的优化课程体系

1、实现观念的转变。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统一认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面向社会和面向市场办学,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此外,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并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要把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建立专业志向,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当我们的学生产生有问题需要解决的动机时,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开始学习。因此,我们要在技能需要的引领下,使学生产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重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不单纯的是知识加技能,而是突出与技能对应的知识,要在教会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时,学会技能和运用知识,是从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多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3、转变教学方式

打破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高职教育、教学的需求分析是在上述各项分析的基础上,将社会和个体的需求转化为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条件的要求。而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课程设置时,应把高职人才规格需求分析所提供的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转化为专业范围内的课程内容,在充分体现高职的针对性、实用性、技术性的基础上,既要与实际应用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不断跟踪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教学条件主要包括实施教学过程的软、硬件(如教学文件、师资、教材、实习实训基地、工具设备等)以及学习者的入学水平等。

二、专业的核心课程开发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注重素质教育,将培养职业素质体现到人才培养计划中,贯穿于培养过程的始终;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既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又体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专业改革与建设不能就事论事,必须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尤其要以课程开发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尤其是高职的专业及其课程设置,主要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技术领域的活动项目往往是最新的,加之高技术变化快的特性,由高职院校的课程专家、教师赴现场考察,直接与行业专家、企业管理者、技术工作人员共同分析各项活动的性质与类别,然后归纳出较为详细的人才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并以此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和相应的课程内容选择,这样作出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才更为有效和合理。

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学习领域课程。有着其针对来源与企业实践、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教师在实际授课中要做到(1)创新教学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必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真实的任务驱动,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达到形成能力的目的。很显然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需求,需要我们教师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次完整、接近实战的工作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找出符合人的职业成长的历程。职业成长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和载体,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如何设计符合发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在教学组织安排上,要尽量安排大幅度的时间集中上某一门课,动态实施,完全按照教学项目重组教师团队。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应尽量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独立地去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同时要注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监控并评估。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社会能力(如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能力,更好适应企业的需求;(2)转变授课形式,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把教师转化成生产教练、把教材转化成训练手册、把教法转化成训练方法、把课堂转化成工作现场。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不能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能再以教材为中心,更不能以教室为中心,必须以工作过程为纽带,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发挥教师的生产教练作用和教材的训练手册作用,通过合适的训练方法,在工作现场中去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培养品德,形成素养;(3)转变考试形式,即从结果考试转向过程考评,从传统考场转向工作现场(模拟)。我们以往特别重视结果考试,而忽视过程考试,特别重视教师在教室中教,学生在教室里学,考试在教室内靠,学生的学习与考试的地点基本上就集中在教室内,而现在必须改以往重视结果考试为重视过程考评,边学便考边评,不断反馈,不断纠正,要改传统的教室中心为工作现场为中心,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实践)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根据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以课题论文(实践报告)和项目成果的形式,展示学生的理论与技术应用水平、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认真完成此项活动,要做好:

1、指导教师与学生确定题目,下达任务书

⑴ 教师指导性命题。

⑵ 学生自由选题。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特色及社会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学生选好课题后,应及时与教师联系,由教师对选题进行指导和调整。

2、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第一稿,交指导老师审阅。教师通过电话、邮件、面授指导论文写作过程。

3、学生提交正式毕业设计论文(打印稿和电子版)

4、分组答辩

四、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一是教师必须具有职业经验,了解企业背景,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二是教师要有课程开发和整体设计能力,能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于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整体教学设计(也包括学习情景的设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到工作过程中去。

三是教师需要有跨专业的知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因为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门课程了,可能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也可能需要几位教师联合承担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有良好的合作能力。

四是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从上述四点可以看到,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学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是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

1.设置专业带头人,加强高层次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管理上的规范、方便、信息沟通上的直接、快捷,目标要求上的务实客观,使这些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发挥着重要作用。 2.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重点培养

学校着力从年轻教师当中选拔一批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能力的年轻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在科研经费、进修、学习、访问、合作交流方面全力地给他们创造条件。对优秀青年教师从政策上鼓励他们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学习深造,积极支持他们开展国际间课题合作。3.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整体的发展,归根结底有赖于在职教师总体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进修、合作研究。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教育的国际化趋势,积极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培养教师的国际化意识。

经贸管理教研室

推荐第8篇:风险评估总结

中国GMP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第一百三十八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第一百三十九条: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看过N多关于验证与确认的法规、教材、指南、资料,仍然有人对验证与确认两个词汇认识模糊,甚至越看那么多的科学的、专业的定义,反而越糊涂了。我自己也莫名其妙,本来比较清晰的概念,弄得自己也不敢再相信自己了。 还是捋一下吧。 验证

中文解释:经过检验得到证实。

GMP定义: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检验方法等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确认

中文解释:明确承认。

GMP定义: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两个概念都强调了“能够达到预期结果”,验证用于“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检验方法”,确认用于“厂房、设施、设备”,除了适用范围不同之外,似乎看不出别的不同啊。

那么,我还是冒昧的“自以为是”一番吧。

“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检验方法”在你没有“验证”之前,他只是纸上画的几个圈儿,你不知道照着做下去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你只是有一个预期的、你想要的结果,而且你也初步判断可能会达到预期的结果,或者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实际还没有形成事实上的结果。“验证”就是要“见证”这么一个“结果”的产生“过程”,把这么一个产生预期结果的过程如实的书面记录,形成文件,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验证”,检验以证明。

“厂房、设施、设备”,他是一种实物,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他的性能、特点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只需要你去发现、去承认它的存在,发现他符合我们的预期要求,发现他能够正确运行,发现他可以达到预期结果,这个预期的结果也是已经存在的,不需要去“验证”他,只需要去发现就可以了,如果发现了存在的东西符合我们的预期要求,你就可以“认可”他,这就叫做“确认”吧,明确承认,确实认可。

不知道我的解释对还是不对,反正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还是糊涂,那我就实在没办法了,你继续糊涂下去好了。

有人说以前的定义是验证包含了确认,这不可否认,但是新版GMP呢,好像是并列关系,那么我也就按照并列关系去解释。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现在还是通常把验证与确认一起叫做“验证”,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两种活动。

关于风险评估,我暂时不想多说什么。

关于验证的简单分类: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检验方法,对了还有清洁验证,但是很多文献把清洁验证归于工艺验证的一部分,也没有错。这里的“系统”,我想和设备设施公用系统不是一个概念吧,这里应该是一个管理或操作体系的系统。

关于确认的简单分类:“厂房、设施、设备”,对了还有系统,公用系统。

同时用另外一种时序的分类方法,就有了DQ、IQ、OQ、PQ、PV、CV„„ 这时候,你应该明白哪些要做“验证”,那些要做“确认”了吧?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厂房、设施、设备、系统”都要做“确认”? 是不是所有的“SOP、生产工艺、检验方法”都要做“验证”? 按照GMP的原文,我们看不出哪些要做哪些不要做。

但是一句话“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如果我们风险评估后,觉得“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为0,那么我们就可以什么也不做。 “范围和程度“如何确定,这确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你想知道吗?

对于风险评估,我个人的一句口头禅是“决策则风险评估,存疑则风险评估”。

这时候,你需要决策了吧,你存在疑难问题了吧,那么,把“风险评估”这个异常强大的、大家都认为万能的“武器”拿出来挥舞一番吧!

打住,今天讨论就到这里吧,关于如何在“验证与确认”中应用“风险评估”工具,怎么风险评估,下周一再谈论吧。

敬请期待!欢迎垂询!下一讲再见!

中国GMP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第一百三十八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第一百三十九条: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上回书说到,“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而我个人认为“决策则风险评估,存疑则风险评估”。 现在,我真的不知道我的验证与确认的范围与程度,怎么办?风险评估啊。怎么风险评估啊?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办?风险评估呀,„„

没办法,从头说起吧!(以下还是***惯,把验证和确认统称为验证,省得大家扔砖头)。

1、什么是验证?(这个概念有别于上一讲,不必介意) 即验证是一种有文件证据的活动,它提供了一种高度保证,能确保某一特定工艺将会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其预定质量标准与质量属性的产品。

(这个定义似乎更关注工艺验证,把设备的确认抛开了,不过设备的IQOQPQ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保证能够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其预定质量标准与质量属性的产品)

2、为什么要验证?

首先是法规符合性的需要,其次是验证可以确保特定工艺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与质量属性的产品,减少无所谓的检验,缩短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方法正常运行,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3、哪些设备系统需要哪些验证与确认?

这个问题可就难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呢?

还是先列出所有厂房、设施、设备、系统的清单吧。 还有,列出所有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的清单。 现在可以使用万能工具“ 风险评估”了:

4、风险评估技术是关键公用设备系统验证方法的一部分 风险评估原则:

• 风险点:哪些设备、系统或事件可能发生错误、故障或者失败? •严重性:风险点对系统、工艺或产品质量的影响的危害程度? •可能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概率有多大?

•可检测性或可预见性:能够被发现或者能够根据征兆被预测的准确性? 分别打分123456 根据分值确定是关键设备还是非关键设备,或者叫做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无影响。 这个我最烦了,不谈理论,跳过!

5、什么是关键?

应根据该设备、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错误、故障、失败后,对工艺的影响、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的风险等级来判定。(当然要根据严重性可能性可检测性打分了,不要客气,随便打,按照第4项原则)。 设备、系统风险评估原理:按照设备或系统在使用或运行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划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无影响。

对于直接影响的设备或系统中部件的风险评估又分为关键部件和非关键部件。

对于直接影响的设备或系统中各种工艺参数控制的风险评估又分为关键工艺参数和非关键工艺参数。

对于产品的质量属性,可以分为关键质量属性和非关键质量属性。 直接影响:对生产工艺过程或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对生产工艺过程或产品质量无直接影响,但支持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 无影响:设备、系统与cGMP 活动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以确保产品符合其关键质量属性。

关键质量属性:一系列测量产品固有的性状,其描述了产品使用的可接受性。

5、厂房、设施、设备、系统关键性评估

第一步是列出所有的厂房、设施、设备、系统,并根据风险评估与关键性要素确定系统的重要程度(即关键性)。

这个可不是随便确定的,可以通过对产品所造成的风险的评估来实现。 最后确定设备、系统的关键性,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还是无影响。 方法见第4项。

6、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验证的范围与程度

对于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的设备/系统风险需要根据“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可预测可控制程度、设备本身技术复杂程度、可预防性维护与可维修程度”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风险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DQ/IQ/OQ/PQ 确认,以及确认的深度和广度。 从四个方面评分,计算出综合风险值。结果如下:

一、对于标准设备不需要进行DQ 确认。

二、对于非标设备,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需要执行DQ 确认,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可不进行DQ 确认,不影响产品质量的不需进行DQ 确认。

三、根据综合风险分析综合分值,对于得分很低的小的、不太复杂的设备或系统确认,可以是只做IQ/OQ ,或IQ/OQ/PQ一起做。反正是自由组合,不单独做。

四、对于得分高的直接影响设备、系统,要做/IQ/OQ/PQ,而且分开单独做。

五、对于得分不太高的间接影响的设备、系统,可以分别作IQ/OQ,分开单独做,不做PQ,以工艺验证代替PQ确认。

六、对于不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和系统不需要进行IQ/OQ/PQ 确认。

7、部件关键性影响评估(插播一点儿:关键部件验证时要特别注意)

部件关键性影响评估实行的目的在于估计直接影响系统中部件对产品质量的影 响。部件分为关键和非关键两类。 具体步骤参考第6项。

(以下是摘录的一段内容,不想看的可以略过,但是这是精华噢!)

可以通过以下一系列的问题确定,继续细化分析,以确认公共设施是否:不需要调试、只需要调试或需要调试与确认。

一个例子可以用来确定系统是否需要调试,和/ 或,确认,如下所示: 该公共设施是否支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 M P )活动?若“ 否” 有可能没有必要调试该系统,但如果“ 是” 则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公共设施是否直接接触或与内包装接触?如“ 是” 那么系统必须进行调试与确认。如果“ 否”它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公共设施是否直接用于产品所暴露的周围环境?如果“ 是” 那么这个系统必须经过调试与确认。如果“ 否” 它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该公共设施是否用于最后的清洗步骤(设备直接与产品或内包装构件相接触)?如果“ 是”,那么该系统必须经过调试与确认。如果“ 否” 它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该公共设施是否用于无菌或卫生过程? 如果“ 是” ,那么该系统必须经过调试与确认。如果“ 否”它需要澄清接下来的问题。

公共设施的操作与控制是否对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C Q A )或产品系统的关键工艺参数(CPP) 有直接影响?如果“ 是” ,那么该系统必须经过调试与确认。 如果“ 否” 该系统仅仅需要进行调试。

这一番“是是否否”的游戏做完,你是不是就知道这个设备或系统该调试、该确认、该调试+确认了?

这样,是不是验证的范围与程度就出来了。 第二步:制定一个必须完成的验证与确认计划。

第三步:对单个的公共设施进行实际的调试、确认或验证。

其实看到第6项就可以了,后面补充了一大堆,反而写的很乱,大家慢慢消化吧。

推荐第9篇:风险评估报告

河南平乐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更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稳评报告目录】

第一章、河南平乐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更新)项目基本情况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

二、拟建地点

三、建设必要性

四、建设方案

五、建设期

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七、环境影响

八、资源利用

九、征地搬迁及移民安置

十、社会环境概况

一、投资及资金筹措 第二节、评估依据 第三节、评估主体

一、拟建项目的评估主体指定方

二、评估主体的组成及职责分工 第四节、评估过程和方法

第二章、河南平乐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更新)项目评估内容 第一节、风险调查评估及各方意见采纳情况 第二节、风险识别和估计的评估

一、风险识别评估

二、风险估计评估

第三节、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评估 第四节、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确定

第三章、河南平乐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更新)项目评估结论 第一节、拟建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 第二节、拟建项目合法性评估结论 第三节、拟建项目合理性评估结论 第四节、拟建项目可行性评估结论 第五节、拟建项目可控性评估结论 第六节、拟建项目的风险等级

第七节、拟建项目主要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第八节、根据需要提出应急预备和建议

附件:

附件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二、项目申请报告及其社会风险分析篇章

附件

三、规划选址文件 附件

四、用地预审文件 附件

五、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附件

六、相关规划与标准规范

附件

七、同类或类似项目决策风险评估资料

评估要点:

一、合法性

主要评估河南平乐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更新)项目建设实施是否符合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是否符合国家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河南平乐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更新)项目相关审批部门是否有相应的项目审批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审批;决策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

二、合理性

主要评估河南平乐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更新)项目的实施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了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是否可能引发地区、行业、群体之间的相互盲目攀比;依法应给予相关群众的补偿和其他救济是否充分、合理、公平、公正;拟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否必要、适当,是否维护了相关群众的合法权益等。

三、可行性

主要评估河南平乐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更新)项目的建设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视听新媒体项目实施是否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超越本地区财力,是否超越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能得到大多说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等。

四、可控性

主要评估河南平乐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更新)项目的建设实施是否存在公共安全隐患,是否会引发群众性事件、,是否会引发社会负面舆论、恶意炒作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对河南平乐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更新)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可控;对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有相应的防范、化解措施,措施是否可行、有效;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措施是否充分等。

资质与专家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须附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

相关法规

※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中办发【2012】2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通知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文件作用

※政府部门审批重大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或核准的依据文件之一;

※特别提示:《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书面文件需要附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

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报告》不需要附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但评估机构须有实际的社 会稳定风险分析或评价工作经验 服务流程:

1、客户提出需求意向

2、双方沟通工作目的和要求

3、客户提供必要的基础文件,双方确认是否可以实现工作目的和要求

4、双方沟通合同条款,签署委托合同

5、客户支付项目预付款、根据资料清单提供项目基础资料

6、广州中撰咨询会同客户及相关咨询机构,踏勘现场;

7、广州中撰咨询指导并协助客户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相关现场工作;

8、广州中撰咨询撰写项目成果文件,初稿提交客户审阅

9、客户的修改意见反馈广州中撰咨询,双方进行必要的沟通

10、广州中撰咨询完善项目成果文件,修订稿提交客户审定

11、客户支付项目余款,广州中撰咨询提交项目成果文件书面文件及电子版

推荐第10篇: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安全科

审核:

批准:

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二月

风险评评估报告

1.目的

为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坚持“本质安全”,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遏制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对重点危险源安全管理,开展评估工作。

2.依据

2.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6)《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号)

(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373号)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1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2.2标准及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1〕128号);

(3)《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T 50195-2010)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 (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 6442-86); (6)《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

(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0]第30号)。

(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10)《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3.评估原则

本报告将按照国家、地方与行业现行有关的安全生产、重点危险源、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采用可靠、先进和适用的评估技术对本项目进行评估,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公证性和客观性。

4.评估范围

本报告评估范围是公司煤气站。

XXX有限公司 2

风险评评估报告

本次评估将对煤气站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情况、职业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不同的重点风险、职业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5.评估方法

《风险评价准则》

6.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或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即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是安全评价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特征,它包括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特征,通过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就能够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大提高生产过程和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安全。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就是找出生产系统中最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物质、工艺过程、设施和环境特征等,识别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条件,以便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为了便于在安全验收评价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根据《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事故进行分类。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1) 火灾爆炸或烧伤

A.触发原因::

1、由于造气系统是由煤为原料,产生半水煤气的生产装置,其相关的设备管道内极易存留易燃的氢气和一氧化碳,若重建的设备和管道内仍存有留存物,未清洗置换干净,或作业现场通风不良,与空气混和达到爆炸极限,泄漏到空气中,在明火等外界能量源的激发下便会着火、甚至爆炸

2、火花飞溅引起到周围易燃易爆性环境。

3、气割过程中违章作业。

4、没有佩戴劳保用品造成烧伤。

B.事故后果:人员伤亡,危及周围生产系统、造成经济损失、坏的影响

C.已采取的对策设施:

a.遵守公司生产区动火管理规定。在未按规定办理动火作业证并且清理动火地点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和防护措施未准备好以及未安排监火人的情况下,严禁动火作业。

b..防止割切火花引起火灾,高空切割必须做好消防准备,并且派人指挥。

c..施工所用的氧气和乙炔或液化气必须专人管理,距离5米以上,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d.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全部清理出施工现场。 e.气焊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 f.遇有6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g.对于地沟、排污槽等设施要用阻燃的石棉布覆盖。

h.提供一定的消防水管连接处和消防带,为了保障施工中的消防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安全,层层都配备灭火器以及砂子、铁锨、水管、消防桶等消防器材或措施。开工前检查消防栓是否有损坏,水管或浇水管是否有漏水现象。

D.L=2 S= 5 R=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E.应完善的对策措施:

a.重建作业动火前对周围的现场加强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才能进行施工作业。

b.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监督检查,做好自我防护,正确佩戴好劳保用品。

(2)中毒、化学灼伤

A.触发原因:因设备、管道、阀门外泄,作业人员吸入或不慎接触,而引发中毒伤害事故。如:

B.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器材不足、人员缺乏防护知识造成中毒事故发生或扩大。

C.已采取措施,佩戴好相关劳保用品,落实监护人.D. L= 2 S= 3 R= 6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需完善的措施:①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②加强现场检查。

(3)高空坠落 A.触发原因: a.运煤吊架安装不牢固; b.防护设施有缺陷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c.安全网搭设不合理。 d.跳板上有障碍物。

e.梯断开处未封闭并且没有警示标志。

6、安全带佩戴不严格或安全带不符合安全要求。

B.危害:人身伤亡

C.L=2 S=5 R=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D.已采取的对策设施:

a.认真办理《高处作业证》,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地鞋,安全带和安全帽要符合国家标准。

b.对于因设备重建增加的坠落部位增加护栏。

c.高处作业不得不站在不牢固的建筑物或支撑上进行作业 d.梯子要同时断开但是断开处要及时封闭,且要有警示标志,以免发生危险。

e.对于身体条件不适合登高作业的作业人员,严禁登高作业。 f.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注意其周围施工的条件,条件具备才能施工。

g.且必须按规定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安全带。 E.L=2 S=5 R=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F.应完善措施:

a.严格执行我厂高处作业管理规定。

b.与现场安全负责人联合检查确认现场作业点安全措施后方可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进行施工。

c.加强教育,提高作业人员自我安全意识。 d.加强现场监督。 (4)高空坠物: A.触发原因: a.工具未用工具袋保管好,随意乱放乱抛工具、零部件。 b.重建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c.未设置防护网,施工中有其他人员站在施工场地的下方。 B.危害:人身伤害 C.已采取措施:

a.高空作业时工具用工具袋装好,施工时必须防止落物伤人。 b.在施工区域周围和容易落物处搭设必要的防护网。

c.严禁高空抛物,所有割卸设备必须先挂栓好绳索方可割拆,防止突然坠落。

d.在重建过程中,地面必须有专职安全员进行监护。

e.高空作业时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严格执行我厂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进行重建作业。

D.L=2 S=5 R= 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E.应完善措施:完善操作规程;施工现场采取防护隔离措施;加强安全教育。

(5)起重伤害 A.触发原因: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a.塔吊机具质量问题。 b.吊车起重臂下站人。 c.无关人员在现场。

d.无人监护。⑤违章操作、违章指挥。 B.危害:人身伤亡

C.已采取的措施:使用前认真进行起重机具吊车等质量检查;按我厂安全管理规定开好作业票;加强现场检查,无关人员不得逗留。正确佩戴好劳保用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落实监护人。

D.L=2 S=5 R=10 风险等级:中等风险

E.应补充的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6)机械伤害

A.触发原因::机具质量问题;机具使用不熟练,未能正确佩戴劳保用品;无人监护;违章操作、违章指挥。

B.主要后果:人身伤害

C.已采取的措施:使用前熟悉机具性能及使用方法;认真阅读说明书及注意事项;做好安全教育;现场监督检查;使用前认真进行机具及配件等的质量检查;正确佩戴好劳保用品

D.L= 2 S=2 R=4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应补充的措施:完善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7)车辆伤害

A.触发原因:运煤铲煤过程中将存在车辆运输作业,在车辆运输中无人监护,违章指挥等原因。

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B.危害:人身伤害

C.已采取的措施: 在运输钢筋、混凝土、垃圾等物资严格遵守车辆管理规定,按规定路线行驶;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佩戴好劳保用品。

D.L=2 S=2 R=4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应补充的措施:落实监护人。 (8)人员磕伤、碰伤 A.触发原因:

a.存在交叉作业,未检查周围环境,

b.材料有尖角或突出部分,拆除搬运或装卸过程作业人员未注意 c.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着,未佩戴相关劳动保护用品。 B.危害:人身伤害

C.已采取措施:配备了相关劳保用品 D.L= 2 S=2 R=4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应完善措施:加强教育,提高作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施工时,加强现场检查,发现危险隐患。

(9)触电

A.触发原因:电源线未绝缘好,电源线被压坏,临时用电箱防潮、防雨等保护有够,违章操作,照明不好,防护不当。

B.主要后果:人员伤害

C.已采取措施:按照我厂用电规定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证》等各种相关票证,由我厂值班电工负责接线,穿戴合格劳动保护用品,严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评估报告

禁使用不合格电动工具。

D.L= 2 S=2 R=4 风险等级:可接受风险 E.需完善措施:加强检查。

7.对策

7.1 制定《煤气站专项应急预案》

在发生初起事故时,确保高效、有序的采取应急行动,控制事故扩大,抢救伤员和受威胁人员,保护生产设施和环境,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预先制定此应急预案,形成应急演习制度,指导各级人员学习和运用应急行动程序,逐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一旦发生事故险情,能够及时得到控制和处理,减少损失。

7.2成立安全科,配备抢险物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第70号主席令))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的要求,公司设置安全科,建立了《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同时,我公司配备了如下应急设备和物资:灭火器、防尘面罩、吊车、叉车、运输车、移动电话和厂内固定电话。

XXX有限公司 10

风险评评估报告

7.3组织职工安全培训

公司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并以文件发布生效。制度中规定了所有类型培训并与国家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06]第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0]第30号)一致。

XXX有限公司 11

第11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安全与职工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公司食安委始终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在各级食药部门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积极开展工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有序开展。但从公司食品安全形势来看,整体质量管理水平还不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位于====,拥有职工食堂一处,人员经过药监局培训持证上岗,为30多名职工提供餐饮。

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食品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主要表现在公司职工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从业人员虽能按时提供(换发)有效健康资质证明。对从业人员的身体条件不够重视。

(二)、公司规模小,环境卫生需要改善。

(三)、均已通过GMP认证,已达到相关生产标准,通过多次日常监管和集中专项整治,检验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四、强化食品安全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人员自身素质建设

加强现有人员技术培训,重点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培训,利用参加各种会议和培训班的机会,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并注重学以致用。

(二)、全力防控各个环节食品安全风险

(三)、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除了加强日常监管外,还要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尽快推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消除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食品监管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能,确保安全有效。

(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有限公司

2015-7-10

第12篇: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安全评测、安全分析、报告处理”

一、数据采集方法有:问卷调查、人员访谈、漏洞扫描、渗透性测试等

1、问卷调查:下图是微软的Microsoft Security Aement Tool一款风险评估应用程序,目的是提供一些与信息技术 (IT) 基础架构中的安全最佳经验有关的信息和建议。此应用程序是专为拥有 50 到 500 台台式机和(或)100 到 1,000 名员工的组织设计的。它首先采集一些信息(已问卷调查的形式),如下图所示。通过填写一些配置信息(图左上),然后通过它的一套算法最后生成一个报告。

产生的分析报表:

2、人员访谈也可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作为系统参数的输入配置

3、漏洞扫描、渗透性测试等数据可以通过漏洞扫描器等检测工具获得,输入本系统

二、安全评测、安全分析、报告处理等都属于本系统的功能,并采用前面数据采集得到的数据

目前常见的自动化风险评估工具还包括:

CORA —— CORA(Cost-of-Risk Analysis)是由国际安全技术公司(International Security Technology, Inc.www.daodoc.com)开发的一种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它采用典型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方便地采集、组织、分析并存储风险数据,为组织的风险管理决策支持提供准确的依据。

ASSET —— ASSET(Automated Security Self-Evaluation Tool)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and Technology,NIST)发布的一个可用来进行安全风险自我评估的自动化工具,它采用典型的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利用问卷方式来评估系统安全现状与NIST SP 800-26 指南之间的差距。NIST SpecialPublication 800-26,即信息技术系统安全自我评估指南(Security Self-AementGuid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为组织进行IT 系统风险评估提供了众多控制目标和建议技术。ASSET 是一个免费工具,可以在NIST 的网站下载:http://icat.nist.gov。

CRAMM —— CRAMM(CCTA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Method)是由英国 政府的中央计算机与电信局(Central Computer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y,CCTA)于1985 年开发的一种定量风险分析工具,同时支持定性分析。经过多次 版本更新(现在是第四版),目前由 Insight 咨询公司负责管理和授权。CRAMM 是一种可以评估信息系统风险并确定恰当对策的结构化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和网络,也可以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使用。CRAMM 的安全模型数据库基于著名的“资产/威胁/弱点”模型,评估过程经过资产识别与评价、威胁和弱点评估、选择合适的推荐对策这三个阶段。CRAMM 与BS 7799 标准保持一致,它提供的可供选择的安全控制多达3000 个。除了风险评估,CRAMM 还可以对符合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指南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提供支持。 COBRA —— COBRA(Consultative, Objective and Bi-functional Risk Analysis)是英国的C&A 系统安全公司推出的一套风险分析工具软件,它通过问卷的方式来采集和分析数据,并对组织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最终的评估报告中包含已识别风险的水平和推荐措施。此外,COBRA 还支持基于知识的评估方法,可以将组织的安全现状与ISO 17799 标准相比较,从中找出差距,提出弥补措施。C&A 公司提供了COBRA 试用版下载:http://www.daodoc.com/cobdown.htm。

术语简称:

可以用微软的那种方式采集得到,下面简称micro-style

下面是我们产生的评估报告大体的初步的框架

风险评估报告

1.1工程项目概况(micro-style) 1.1.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1.1.2建设单位基本信息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述

二、风险评估的目标

三、风险评估的依据(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文件)

四、风险评估的范围(评估对象)

3.1评估对象构成及定级

3.1.1网络结构(micro-style) 3.2.2业务应用(micro-style)

3.3.3子系统构成及定级(在3.1.1和3.2.2基础上根据国家标准对该系统安全等级定级,不同的等级采用不同的安全评估方法,最后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 3.2评估对象等级保护措施(已采取的安全措施)(micro-style)

五、风险评估的内容

3.1资产识别(对组织有价值的信息或资源)

3.1.1资产种类(micro-style)

3.1.1.1数据(保存在信息媒介上的各种数据资料)

3.1.1.2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源程序) 3.1.1.3硬件(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其他)

3.1.1.4服务(信息服务、网络服务、办公服务) 3.1.1.5人员(掌握重要信息和核心业务的人员) 3.1.1.6其它

3.1.2资产赋值(最终得到一个资产赋值列表)通过一定的算法

3.1.2.1资产完整性赋值 3.1.2.2资产可用性赋值 3.1.2.3资产保密性赋值

3.1.3关键资产说明(得出关键资产列表) 3.2威胁识别

3.2.1威胁来源(micro-style)

3.2.1.1环境因素(环境危害或自然灾害、软硬件通信线路方面的故障等)

3.2.1.2人为因素(恶意人员、非恶意人员)

3.2.3威胁源描述与分析

3.2.3.1威胁源分析(软硬件故障、物理环境影

响、无作为或操作失误、管理不到位、恶意代码、越权或滥用、网络攻击、物理攻击、泄密、篡改抵赖)(威胁源分析表)(micro-style)

3.2.3.2威胁行为分析(威胁行为分析表)

3.2.2威胁赋值(通过一定的算法) 3.3脆弱性识别

3.3.1技术脆弱性(漏洞扫描器、渗透性工具等得到的数据->micro-style)

3.3.1.1物理环境的脆弱性 3.3.1.2网络结构 3.3.1.3系统软件 3.3.1.4应用中间件 3.3.1.5应用系统

3.3.2管理脆弱性(micro-style) 3.3.2.1技术管理 3.3.2.2组织管理 3.3.3脆弱性赋值

六、风险分析

4.1风险评估模型(通过不同的风险评估模型得到的系统安全等级是不一样的)

4.2风险结果判断(等级评定,采用中国标准)

七、风险导致的可能事件(可以涵盖在威胁、脆弱性章节中)

八、风险补救措施(处理计划,依据是中国国家标准)

九、附录

统计图表等信息(柱形图等)

本系统采用典型的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和定量、定性分析方法

图表生成、趋势分析„„ 简单报告的生成 详细报告的生成

第13篇:风险评估总结

风险评估总结

数理学院物理系11级3班 110220074 王祎明

从我这几天看到的一些网络安全实例及网络安全论坛相关帖子,评估被很多人认为是只是一种形式,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对实际工作无任何效果。即使已经开展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某些单位,评估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评估而评估”,没能按照评估要求达到控制风险的最终目的。其实这种看法也司空见惯,毕竟评估本身不足为一项能够立即体现其价值的工作,有人认为与其将有限的财力,精力投入到评估中去,不如直接用于实际建设。这反映了部分人还没有深层次理解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重要性。这时我们应该做的关键任务是:让用户真正理解并且认可我们的工作成绩。因此这阶段建议需要与用户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需要面对面交流,以达到最佳效果)。我的看法是,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信息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的核心资产,与此同时政府,企业等的网络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也突显出来。信息系统是否稳定以及系统运行状态存在怎样的安全风险隐患成为备为关注的问题.而要真正回答这些问题。不能光凭借使用者的良好愿望和基本感觉,必须要有科学、客观和正确的技术评判。我认为通过对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客观有效的分析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为网络系统选择适当的安全措施,则是应对网络信息系统可能发生安全风险的关键一步

经过前期的学习,现在说起风险评估,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风险、资产、影响、威胁、弱点等一连串的术语,这些术语看起来并不难理解,但一旦综合考虑就会象绕口令般组合。比如风险,用ISO/IEC TR 13335-1:1996中的定义可以解释为: 特定威胁利用某个(些)资产的弱点,造成资产损失或破坏的潜在可能性。 对于风险评估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阶段: 资产评估(可以远程完成) 系统和业务信息收集 资产列表 资产分类与赋值 资产报告

资产评估的内容并不复杂,在这部份工作中,我觉得重点在于与客户共同进行资产的分类及确定核心资产,对评估工作做一个权衡。因为只有明确资产并做好权衡后才能有效进行后续的威胁与弱点评估,否则容易导致事倍功半。 威胁评估(本地完成) IDS部署搜集威胁源 收集并评估策略文档 BS7799顾问访谈 事件分析 威胁报告

由于威胁的界定存在多种标准,因此可以认为这一阶段应该比较难操作。经验要求比较高,我觉得应从威胁评估实例入手,通过访谈获取到较为完整的安全事件信息,能更能够清晰分析到问题的本质。。 弱点评估(本地完成) 远程扫描 人工审计 渗透测试 弱点报告

弱点评估是一项纯技术操作,需要成熟的评估技能。 风险分析和控制(可以远程完成) 数据整理、入库及分析 安全现状报告 安全解决方案

当所有的现场工作结束,基础数据收集完毕后,就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也有很多技巧。最终的风险分析需要看得清晰透彻,而且方案的表现形式要比较切合客户需求。解决方案就三个字:可操作。

风险投资总结

数理学院物理系

11 级 3 班 110220074王祎明

第14篇:内控风险评估

**县*******中心 内控风险评估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中心组织开展了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中心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具体组织实施的。为完成工作,经单位领导同意,财务从办公室、综合股、监督股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合理度、各股室职责清晰度、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健全度等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经行评估。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科、办公室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股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各股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股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股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股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股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各股室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识别风险。

(四)收集资料情况

支持本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有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相关文件、会计凭证、账本复印件,以及各股室的自查情况等。

第15篇: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内控风险评估活动。为完成工作,经单位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各科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1)、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2.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3.部门职责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2)、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负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相关部门:办公室、财务科、医务科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从几个方面展开:1.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2.组织召开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各自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评价,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3.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4.根据各科室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历年对比法、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等方法以识别风险。

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

1、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

2、岗位责任制不够清晰。

三、风险的措施建议

新城区医院

年 10 月 26

1、落实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

2、明确岗位职责制。

2017日

第16篇:风险评估报告

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领导: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和单位《内 部控制实施办法》 有关规定, 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 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为完成工作,经单位领导同意,财务科从 办公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 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 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 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 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 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科、办公室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 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 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 其次组织召开了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 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 要求财务部门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 再次, 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财务部门的自查情况, 选择关键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 最后, 根据财务部门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 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 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 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四)收集的资料和证据等情况

支持本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有风险评估工作底稿, 相关文件、会 计凭证,以及自查情况等。

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 (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

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风险点 A1) 。

(二)业务层面风险因素

1、单位预算未分解下达至各科室及业务部门,可能导致预算权 威性不足,执行力不够(风险点 B1) ;

2、单位未按规定定期对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盘点, 不符合资产业务管理制度(风险点 B5) 。

三、风险分析

1、单位总体风险水平

根据风险评估表对单位各个层面风险进行打分评价,单位总体风 险水平为 25.98(风险最高 100分) ,属于偏低水平。

第17篇:风险评估报告

保山市工贸园区长岭岗小区建设项目

社 会 稳 定 风 险 评 估 报 告

编制单位:保山市博盛投资管理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3月17日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园区的基本情况

保山工贸园区是云南省省级工业园区之一。为创新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园区经济、特色经济、实体经济、开发经济快速发展,力争把园区建设成为一个以工促贸、工贸引领的产业新城,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2月将原保山工业园区更名为保山工贸园区(正县级单位),实行实体化管理,充分授权园区发改、规划、国土、财政、综合执法等经济审批权限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园区实体化管理3年多来,园区经济发展较快,2015年,园区实现托管区生产总值19.3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公共预算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67.76%;实现工业总产值61.53亿元,同比增长33.2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66亿元,同比增长35.6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5亿元,同比增长26.01%;实现销售收入54.13亿元,同比增长21.34%;上缴税金6.23亿元,同比增长10.85%;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同比增长58.78%,其中非电力工业投资完成22.9亿元,同比增长20.4%,完成目标任务22.8亿元的100.9%;引进企业15户,同比增长25%;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9.1亿元,同比增长42.7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462元,同比增长15.99%。2015年10月,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园区实体化管理的模式

(一)机构设置和人事制度情况

主要做法:1.明确托管范围和年限。将隆阳区辖区内的整个汉庄镇以及辛街乡3个村、西邑乡3个村合计24个村278平方公里(含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范围的人、事、物(除教育、卫生外)全部托管到园区,自2012年开始,托管10年。2.权限下放,根据园区实体化管理需要设置机构。与市工信、发改等市直部门和隆阳区政府签订了授权委托书,将发改、工信、商务、规划、建设、国土等行政审批权和综合执法、社会事务等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园区,并派驻公安分局进园区,管委会下设了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和国土资源局(加挂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土地收储中心牌子)、财政分局、环保分局等8个部门,设立了市公安局工贸园区公安分局(设立综合勤务保障大队等4个机构),权限的下放和机构的设置,为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3.人事制度较为健全。按照市委编办的有关文件,园区人员编制数为111人(含汉庄镇96人),设党工委书记1人(由市级领导兼任)、主任1人、党工委副书记兼纪工委书记1人、副主任3人。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科级领导干部直接由园区党工委通过民主推荐两种形式进行选拔任用。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特别是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人才,主要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聘用。同时,对园区下属公司的专业技术、工程管理等人才实行薪酬聘用制,大幅提高公司聘用工作人员的待遇,且除管委会任命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外,其他人员需全面竞争上岗,薪酬制的执行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真正营造了留得住人的工作环境。

(二)财税体制和开发公司运行情况

主要做法:1.财税体制方面。根据《保山工贸园区财政管理体制方案》和《保山工贸园区财政管理实施办法》,园区财政分局实行财政独立,进行独立财政预算,辖区范围内的税收由园区委托市国税和市地税进行征收。2.开发公司运行方面。园区成立了两个公司(保山金盛工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保山市博盛投资管理开发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作为融资主体向金融机构申贷。

(三)土地收储情况

主要做法:通过目标下达和奖惩考核,充分发挥托管区镇、村两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快园区土地收储进度。托管3年来,完成土地征收面积达9000多亩,确保了主导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同时,园区抓住全省实施园区经济战役和低丘缓坡试点项目的有利时机,积极与省市国土部门对接申报,将启动区15平方公里(含部分青阳片区面积)、长岭岗木材加工和交易片区纳入低丘缓坡综合开发示范点,目前已通过审批,今后几年内,土地制约的压力将得到缓解。另外,为确保收储的土地能及时供地,不浪费指标,及时办理手续后纳入园区投资开发公司,作为园区的资源进行充分使用。

(四)规划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规划建设管理模式。管委会委托上海、北京、昆明等地的规划设计院对园区的总规和保山轻纺产业园、长岭岗木材加工和交易片区控规进行了规划设计。规划总体上紧紧结合“以工促贸、工贸引领”

的发展定位、结合保山市情和桥头堡建设、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结合托管区的地形地貌和全省低丘缓坡试点政策,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园区总体规划为50平方公里、启动区轻纺产业园区规划约8平方公里、长岭岗木材加工和交易片区规划为7平方公里,明确重点发展轻纺、云服务、建材和木业加工、五金机电小商品四大产业。目前,各项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并得到市政府批复。同时,保山轻纺产业园于2013年12月31日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第20个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在云南省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尚属首家。园区针对轻纺产业园制定了“100101”计划,预计到2020年完成100亿产值,解决10万人就业,规划建设1万亩土地。

2.基础建设情况。供水设施配套方面:主要依靠西水东调工程和园区自建供水系统保证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电力建设配套方面:主要依靠启动区王家山110KV变电站和园区自建的35KV变电站,目前可满足企业生产生活用电。园区路网建设方面:目前,已建成杨官路一期、青西路一期,正在重点开工建设德盛路和规划一路。标准厂房建设情况:目前,在启动区规划400余亩拟投资7.8亿元建设的标准厂房已全部开工建设,交付使用近30万平方米,在建10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情况:公租房建设6140套,可容纳2万人居住,累计投入资金4.82亿元,建成交付使用1730套。

(五)项目管理与服务情况

一是园区“一把手”及其园区部门“一把手”带头示范,对于工作遵循“要为解决问题找办法,不为逃避问题找理由”这一园区的座

右铭,极大地推动了园区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取得实效。二是执行一个班子、一支服务队伍、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措施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对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实行领导挂钩制,切实做到每个项目有人管、有人抓。三是多方协调,配合企业做好招工工作。采取委托招工、现场招聘及以工招工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帮助配合园区企业招工。四是认真执行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相关规定,简化项目审批程序,修改完善《保山工贸园区入园申请表》,以最快速度完成入园的前期审批工作。五是积极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配套出台了《保山工贸园区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保山工贸园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并投资200多万元在昆明机场、杭州等宣传园区优惠政策。五是成立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对入园企业在项目建成之前所有手续的办理和保姆式服务,以及对产业片区和托管区集镇的市政环卫工作。

(六)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为保障开发建设资金,园区进一步加大了融资及资金争取力度。一是加强融资力度。充分利用园区下属的金盛公司、博盛公司及土地收储中心等融资平台,加大与信用社、建行、农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力度。近3年来,累计申请到位12.475亿元;二是探索多种模式。鼓励投资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园区建设和运营,促进园区多元化投资。目前,正以“园中园”的模式加快推动滇缅轻纺产业港项目、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项目的建设;三是加强资金争取。主

动加强与上级部门汇报对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类补助资金支持。通过公租房、低丘缓坡、标准厂房等项目,争取到位补助资金3.4442亿元。

二、保山市博盛投资管理开发有限公司

保山市博盛投资管理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3日,法定代表人赵继勇,注册资本1000万元,单位地址位于保山市工贸园区(汉庄镇),企业性质属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范围:项目投资及投资项目的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物业管理;工程设计、检测、造价的咨询服务;建筑设备设施租赁。

单位概况:保山市博盛投资管理开发有限公司属保山市工贸园区管委会为出资人设立的法人独资公司,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主要负责标准厂房及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开发。经营本公司资本金范围的投资入股,股权买卖,公司改制上市,企业托管等自营业务;受保山市人民政府工贸园区管理委员会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经营管理财政有偿资金债权转股权;市级财政其它投资入股业务;保山市人民政府工贸园区管理委员会或有关部门授权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业务及经批准的其他业务;受保山市人民政府工贸园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承担工贸园区市政公用项目及标准厂房、公租房、基础设施等建设的投资、融资、建设和管理经营业务等。

内设机构: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下设办公室、财务部、融资部、工程建设部、工程经营部、物业管理部。现有职工31人。

三、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有的地区住房保障性政策覆盖范围比较小,部分大中城市商品房价格较高、上涨过快、可供出租的小户型住房供应不住等原因,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的问题比较突出。

2007年,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7〕183号)。2010年,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务院提出要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并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办发〔2010〕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和《关于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为惯窃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党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决策部署,2011年4月云南省政府颁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011〕64号),提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切实解决好全省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并逐步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含新就业人员)的住房困难。

保山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做好2013年全市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保山市住房保障体系,有效解决保山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以及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逐步改善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大理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

保山市工贸园区长岭岗片区目前已建设有厂房5万多平方米,有长期务工人员452人(大部分都属于低收入家庭);长岭岗属于保山市工贸园区规划的新区,现状没有条件较好的住房居住,目前急需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解决这些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

为此,本项目实施,进一步促保山市工贸园区长岭岗片区生活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有利于工贸园区的建设。

2、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

新建地上6层框架结构的公共租赁住房2幢(④栋、⑤栋),总建筑面积8240.28平方米,共240套(其中2016年实施216套,提前实施24套)。

3、项目建设效益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保山市工贸园区的建设,大量外来务工及返乡大学生涌向本区发展,由于隆阳区城区商品房价格较高,一些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没有办法购房,或者无法负担租赁住房的房租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建设面向中低收入

群体的公共租赁住房便成了必然要求。我们应切实看待公租房建设的实际社会效益。

一、公租房建设将有效缓解住房紧张问题。据调查,当前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惠及面不到总人口的5%,即使加上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也只能是小范围“救济”,不能保障所有人有房可住。特别是处于中间阶层的群体,既买不起商品房,同事也享受不到其他保障性住房。家,是幸福的港湾。居无定所,生活就不稳定,也就谈不上尊严,更谈不上幸福。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建设的公租房,对于那些已就业但无力购房者以及中低收入群体的家庭状况得以缓解。

二、公租房建设有利于促进消费。房屋的建设对建材、人力的需求是一种促进;另外一方面,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解决了,他们就可以拿出一部分原计划用于购房商品房的继续,用于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刺激消费。

三、公租房建设同时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公租房不仅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还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公租房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力度民生投入,将推动当地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态,有助于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群生活上安顿、工作上安心,这对许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利好消息,这又将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资金筹措

项目估算总投资200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上级补助及自筹。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合法性

一、发展规划

1.规划建设管理模式。管委会委托上海、北京、昆明等地的规划设计院对园区的总规和保山轻纺产业园、长岭岗木材加工和交易片区控规进行了规划设计。规划总体上紧紧结合“以工促贸、工贸引领”的发展定位、结合保山市情和桥头堡建设、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结合托管区的地形地貌和全省低丘缓坡试点政策,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园区总体规划为50平方公里、启动区轻纺产业园区规划约8平方公里、长岭岗木材加工和交易片区规划为7平方公里,明确重点发展轻纺、云服务、建材和木业加工、五金机电小商品四大产业。目前,各项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并得到市政府批复。同时,保山轻纺产业园于2013年12月31日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第20个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在云南省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尚属首家。园区针对轻纺产业园制定了“100101”计划,预计到2020年完成100亿产值,解决10万人就业,规划建设1万亩土地。

2.基础建设情况。供水设施配套方面:主要依靠西水东调工程和园区自建供水系统保证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电力建设配套方面:主要依靠启动区王家山110KV变电站和园区自建的35KV变电站,目前可满足企业生产生活用电。园区路网建设方面:目前,已建成杨官路一期、青西路一期,正在重点开工建设德盛路和规划一路。标准

厂房建设情况:目前,在启动区规划400余亩拟投资7.8亿元建设的标准厂房已全部开工建设,交付使用近30万平方米,在建10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情况:公租房建设6140套,可容纳2万人居住,累计投入资金4.82亿元,建成交付使用1730套。

二、行业准入分析 符合行业标准规定。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项目用地属住宅用地,面积约16965平方米,位于长岭岗护林航空站东侧,长岭路北侧,木地板条厂南侧。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项目规划区域及设计方案符合《保山工贸园区长岭岗木材加工和贸易片区控制性规划》

三、征地拆迁安置方案

项目所占土地已完成土地流转,不存在征地及拆迁安置等问题。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一)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间环境影响

1、大气污染源

施工期空气污染主要是建设过程中土石方的堆存、施工车辆、施工机械运行,构筑物的建设,建筑材料的堆存、使用过程中将不同程度的

产生粉尘、机械烟气和车辆尾气。

2、水污染源

施工废水产生于材料的搅拌、场地的清洗等环节,主要含有悬浮物(泥沙、水泥等)。

3、噪声污染

施工期所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带哦车、升降机、等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机械的运行噪声在80~120分贝之间。运输车辆大多为货车,噪声源强在80~100分贝之间。

4、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施工场地的建筑垃圾主要指剩余的建筑材料,包括石料、沙、石灰、粉煤灰、水泥、钢材、木料、预制构件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天0.3公斤,每天工地施工人员30人计算,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5公斤,这部分垃圾集中进入生活垃圾系统统一清运。 (2)项目运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

1、固体废弃物

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

2、废水

废水主要为厨房、卫生间和清洁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二)环境保护措施

(1)设计阶段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1、设计时考虑隔声、降噪、减振等处理;合理组织各种车流、人流关系,使通行顺畅。

2、在工程材料的选择上,选择那些无毒、无害、易处理、易回收的材料,而不选择那些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材料。特别是装饰材料,选择对人体建筑无害或影响较小的材料。

3、对于交通噪声,采取种植绿化带减少噪音影响,利用合理的功能分区减少小区内的生活噪声干扰。

4、设计应将雨水、污水分流排放体系,以减少污水的总排量,厨房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由污水管排入城市污水管网。(2)施工期空气保护措施

1、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①建筑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降尘,减少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保证施工区周围能够正常生产、生活、办公、学习等。

②禁止在工地上焚烧油毛毡、垃圾、塑料袋及建筑材料等会产生有毒有害和恶臭的气体物质。

2、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拟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施工废水通过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用于场地喷洒降尘,对施工废水进行循环使用,节约使用水资源,减轻因施工废水的排放对地表水体造成影响。

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建立公共厕所统一收集,用化粪池处理。

3、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过程中噪声强度大,是影响项目区声环境的主要因素。严禁在夜间(晚22:00至次日凌晨8:00)和中午休息时间施工,保证附近区域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在施工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将大型的施工进行布置在距居住、办公等人员密集区相对较远的项目区域内,通过距离衰减,降低对敏感区域的影响。

4、固体废物防止措施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全密闭式的垃圾收集运送小车和运输车清运到合适地点,妥善处理。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生活垃圾定点堆放,集中收集,纳入城市垃圾统一处理。在施工期间运送砂石、泥土、水泥等车辆,车厢严密清洁,防止泄露造成沿途地面污染。

5、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措施

①建设单位应将本项目的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工程的管理与监督中。

②对环境影响登记表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各级部门提出的其他环保要求,在施工中应坚决实施。

③合理计划安排。缩短施工工期,建立施工用沉淀池、隔油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尽量回收利用。 (3)运营期环保措施

1、废水治理措施

厨房废水经隔油池处理达标后排放,卫生间的废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2、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①项目应对垃圾分类集中收集。楼层内应对距离分别设立收集容器,工作人员将垃圾分别投入相应容器内,然后由保洁员将各部分垃圾集中收集与转运站待运。

②项目内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对项目内固定废物的分类、收集、储运实施严格的管理,做到固体废物妥善处理。

3、噪声治理措施

抽排风设施吸风口、厨房抽油烟机与工作区留有足够的衰减距离,选用噪声低的设备,确保噪声达标排放。 (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项目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符合国家及保山市相关政策要求。项目主要污染物为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齐全,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将利用现有的较为完善的抽排设施,基本上不会造成人为的环境影响。项目投入使用后,继续加强对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收集、运送工作,防止人为造成环境污染。其他污染物可通过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做到达标排放或得到有效控制。

本项目在建期及正式使用后,虽然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但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绿化工程,不会给当地的环境带来污染。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严格工程建设程序组织,有效落实前期报批工作,为工程实施提供必备条件。

1、2016年2月3日

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保发改投资

[2016]87号)。

2、2014年8月22日

保山市规划局文件(保规复[2014]34号)。

3、2016年2月19日

保山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意见书(保震防标审[2016]第13号)。

4、2016年2月17日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保工贸环等[2015]6号)。

二、社会效益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保山市工贸园区的建设,大量外来务工及返乡大学生涌向本区发展,由于隆阳区城区商品房价格较高,一些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没有办法购房,或者无法负担租赁住房的房租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建设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公共租赁住房便成了必然要求。我们应切实看待公租房建设的实际社会效益。

1、公租房建设将有效缓解住房紧张问题。据调查,当前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惠及面不到总人口的5%,即使加上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也只能是小范围“救济”,不能保障所有人有房可住。特别是处于中间阶层的群体,既买不起商品房,同事也享受不到其他保障性住房。家,是幸福的港湾。居无定所,生活就不稳定,也就谈不上尊严,更谈不上幸福。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建设的公租房,对于那些已就业但无力购房者以及中低收入群体的家庭状况得以缓解。

2、公租房建设有利于促进消费。房屋的建设对建材、人力的需求是一种促进;另外一方面,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解决了,他们就可以拿出一部分原计划用于购房商品房的继续,用于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刺激消费。

3、公租房建设同时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公租房不仅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还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公租房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力度民生投入,将推动当地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态,有助于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群生活上安顿、工作上安心,这对许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利好消息,这又将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章

项目建设的安全型分析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需要,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必要需求。对于有效预防和化解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目的是在重大事项实施之间,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都要进行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最大限度的消除不稳定因素。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以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为目标,为建设“平安、和谐、小康、生态”社会营造良好环境。

(一)组织领导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属地管理、谁主

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第一责任”意识,坚持科学发展,民生为先,稳定为重,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施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置程序,切实做到科学评估在前,有效预防在线。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经园区研究决定,成立保山市工贸园区长岭岗小区指挥部,指挥部成员如下:

指挥长:董宝团 园区党工委副主席兼纪工委书记 副指挥长:张云芳

汉庄镇镇长

成员:闵雪峰

园区规划建设和国土资源局局长

欧立荣

园区规划建设和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杨定江

保山市环保局工贸园区分局局长 范志敏

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赵继勇

保山金盛工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致冰

汉庄镇总工会主席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保山工贸园区,由赵继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李楠、涂小忍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协调办理办公室日常事务。

(二)具体风险分析及对策

1、风险内容:项目是否符合当地实际,相关法律、法规。风险评价:项目合理、合法性遭质疑风险很小。

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各项手续齐全、合法。该项目已获取保山市规划局规划许可,符合园区规划。土地已完成流转,手续齐全。项目符合国家有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政策。

2、风险内容:由于土地流转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加上群众对政

策缺乏理解,因此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怕失去土地而以各种方式抵制土地流转的实施。

风险评价:群众抵制土地流转风险很小。

该项目已成立由乡长为组长,分管民政的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协调本项目的土地流转的相关工作,所流转的土地已与项目所在地的群众达成共识,流转土地界线清晰,五争议,并且手续齐全,不存在群众抵制风险。

3、风险内容:项目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可能会对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项目建设期间可能产生噪声、粉尘、废弃砂石料、生态破坏等影响。

风险评价:项目造成环境破坏风险较小。

本项目施工期间的噪声、粉尘、废弃砂石料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统一堆放,运营期的生活垃圾定点堆放、集中收集。在施工期间运送砂石、泥土、水泥等车辆,车厢严密清洁,防止泄露造成沿途地面污染。建筑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降尘,减少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保证施工区周围正常生产、生活、办公、学习等。禁止在工地上焚烧油毛毡、垃圾、塑料袋及建筑废料等会产生有毒有害和恶臭的气体物质。严禁在夜间(晚22:00至次日凌晨8:00)和中午休息时间施工,保证附近区域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在施工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将大型的施工进行布置在距居住、办公等人员密集区相对较远的项目区域内,通过距离衰减,降低对敏感区域的影响。使用期间噪音处置,抽排风设施吸风口、厨房抽油烟机与工作区留有足

够的衰减距离,选用噪声低的设备,确保噪声达标排放。

项目建设社会风险的综合评价。上诉可能引发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风险进行了单项评价。项目符合国家法律及政策,各项手续合法合规,在落实有关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和预案,建成后大大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降低了社会上一些低收入家庭无房可住、无房可租的问题,由此可见该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二、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社会稳定全过程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为保护人民群众利益、规范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运营,需对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源进行规范化解,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措施,维护社会稳定。本项目认真研究各类社会稳定风险发生的原因,影响相关群体及产生的后果等基础上,对主要的社会稳定分别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是环境评价前期进行多次民意调查,深入了解群众心声,相关政策、依据进行讲解,做实了群众工作。

二要求施工方更具相关法律、法规问梅施工,减少扰民,建设工程所产生的垃圾,废弃砂石料,粉尘等不得随意倾倒。

三是动员项目所在地附近乡村富余劳动力到建筑工地打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四是紧密依靠村委会,采取以预防为主,治安防范措施,建设期间,如有个别村民有任何异议,以疏导、说服、化解等为主,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六章

评估结论

项目建设社会风险的综合评价。可能引发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风险进行了单项评价。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法律及政策,各项手续合法合规,在落实有关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和预防合理科学。本项目建成后大大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降低了社会上一些低收入家庭无房可住、无房可租的问题,由此可见该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保山市博盛投资管理开发有限公司

2016年3月17日

第18篇: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领导: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为完成工作,经单位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 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科、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各科室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第19篇:风险评估管理工具

风险评估管理工具

风险评估中公认的风险管理工具涵盖了流程图;过程图;检查表;失败模式和影响分析(失败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故障树型图分析;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基础危害分析;辅助统计工具;因果关系图等多个方面。

根据国外经验,风险管理流程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回顾。而在不同的过程中,将通过使用不同的分析工具评估、控制和回顾风险,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第一步:寻找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主要是对潜在危害源的识别和对接触这些危害源造成的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包括风险确认、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部分。

1.风险确认 首先,应关注的首要问题是:某个产品或工艺中将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这是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的基础——即首先系统地利用各种信息和经验,确认工艺、设备、系统、操作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指出将出现的危害在哪里。

其次,确定研究的过程、产品、问题区域、系统或者研究的对象。

再次,识别潜在的风险源。如审计、法规检查、验证过程、定期产品回顾、变更控制、供应商/承包商变更、设施设计和参数、技术转移、改正和预防行动、投诉、产品质量风险评估以及其他风险评估。

接下来,才是使用风险识别的工具,包括脑力激荡、FMEA、SWOT分析、Kaizen、实地调查(GEMBA)、鱼骨图分析、流程图、险兆事故、内外部审计、经验、历史数据或回顾等,列出所有可能失败的因素,并列出所有发生错误的可能。例如设备停机、故障等,可以使用鱼骨图等工具分析;对于生产工艺,可使用生产流程图进行分析。

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需要关注的是: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问题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问题发生的可识别性有多大?对已经确认的风险及其危害进行分析,一旦识别和列出可能的失败,就必须逐一评估。包括问题的严重性;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可识别性、可检测性等。

要对问题的严重性进行评估时,可对所有问题分类,对每类问题制定1~5分的打分标准,分数越高问题越严重。再对发生的可识别性、可预测性进行评估,例如将发生的可识别性、可预测性分成五个级别,对应1~5分,分数越高说明越难识别。

在整个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分析是最重要的环节,需要相当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以及质量相关人员共同完成。此外,还要确保所有相关部门都参与评估,所有参与风险分析的人员必须理解风险的评估过程。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根据预先确定的风险标准,对已经确认并分析的风险进行评价。即:先通过评价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从而确认风险的等级。在风险等级划分中,可以采用定性描述,比如“高”、“中”或“低”;或采用定量描述,比如具体的数值,数值越高说明风险越大。

第二步:实现风险可控

在质量风险管理中,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于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风险控制重点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降低、控制或消除风险?在控制已经确认的风险时会否产生新的风险?利益、风险和资源之间的平衡点是什么?风险是否在可以承受的范围?

根据一些外企的经验,风险控制的实施一般包括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两个部分。

1.风险降低 所谓风险降低,是针对风险评估中确定的风险,当其质量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时,所应采取的降低风险的措施。包括降低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或者提高发现质量风险的能力。

在实施风险降低措施过程中,有可能将新的风险引入系统,或增加了其他风险发生的可能。因此,应当在措施实施后重新进行风险评估,以确认和评价风险是否发生新变化。

至少可以采取四项措施降低风险。一是消除风险发生的根本原因;二是将风险结果最小化;三是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四是风险转移或分担。

也可以使用根本原因分析工具来减少风险的可能性。根本原因分析工具包括“5个为什么”分析、鱼骨图分析等。

对于所有已经确定风险消减行动计划的执行,必须按照纠正预防行动管理的方法进行。即为每个行动设定明确的行动方案、负责人、完成日期、完成情况,有专人定期跟踪行动完成情况,以确保所有的风险消减行动计划高品质地完成。

如果预定的风险消减行动计划需要延期,要经过正式批准,并对延期的风险进行评估,以评估延期对风险是否有影响,会否增加风险的危害性或者发生的可能性等。

2.风险接受 降低风险之后,还要对能否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确认。而所谓风险接受,是指在实施了降低风险的措施之后,对残余风险接受的决定。

对于某些类型的风险,即使最好的质量风险管理手段也不能完全消除,因此,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要做出是否接受风险的决定。

在此前提下,我们可以认为已采取了最佳的质量风险管理策略,并且质量风险已经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不必再采取更严格的整改措施。

第三步:在回顾中总结

在整个风险管理流程的最后阶段,应审核风险管理结果。风险管理是持续性的质量管理过程,应建立定期回顾检查机制,回顾频率则基于相应的风险水平确定。

通常情况下,如果某风险能够满足以下8个条件,则可以认为风险已被正确管理:正确的描述风险;识别根本原因;有具体的消减风险解决方案;已确定补救、纠正和预防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有效;行动有负责人和目标完成日期;随时监控行动计划的进展状态;按计划进行并完成预定的行动。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应当是质量管理过程中持续并行的组成部分,企业须建立相应机制,审核或监控各种事件,并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所有的风险,包括已有风险和确认新提起的风险。会议主题可包括:现有风险的回顾;风险缓解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对产品结果的回顾审核;产品年度回顾;环境年度回顾;变更控制、偏差、审计及调查发现的新风险的讨论确认等。

第20篇: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

对于风险评估来说,其三个关键要素是信息资产、弱点/脆弱性以及威胁。每个要素有其各自的属性,信息资产的属性是资产价值,弱点的属性是弱点被威胁利用后对资产带来的影响的严重程度,威胁的属性是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一、风险评估的准备

风险评估的准备过程是组织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是整个风险评估过程有效性的保证。组织对自身信息及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是一种战略性的考虑,其结果将受组织的商业需求及战略目标、文化、业务流程、安全要求、规模和结构所影响。不同组织对于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各种子过程可能存在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风险评估实施前,组织应:

1.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

2.确定风险评估的目的,为风险评估的实施提供导向;

3.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

4.建立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5.获得最高管理者对风险评估策划的批准。

二、风险评估的实施

组织应根据策划的结果,由评估的人员按照相应的职责和程序进行资产评估、威胁评估、脆弱性评估。在考虑已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利用适当的方法与工具确定威胁利用资产脆弱性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资产的安全属性受到破坏后的影响来得出资产的安全风险。

三、风险计算

风险计算的模型如图2所示。

我们以下述函数进行表示:

R= f(A,V,T)=f(Ia,L(Va,T))

其中:R表示风险;A表示资产;V表示脆弱性;T表示威胁; Ia表示资产发生安全事件后对组织业务的影响(也称为资产的重要程度); Va表示某一资产本身的脆弱性,L表示威胁利用资产的脆弱性造成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对资产的弱点进行排序;

2.针对每一个弱点,确定可能利用此弱点造成安全事件的威胁的类型;

3.给确定的威胁赋值;

4.将威胁值与脆弱点值相乘,得出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

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L(威胁可能性,脆弱点严重性);

5.根据资产的重要程度以及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计算风险值,即:

风险值=R(资产重要程度,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包括三个部分:分析风险来源;识别区域风险;风险关联分析。

1.分析风险来源

经过资产、威胁、脆弱性的计算后形成一个风险列表,需要对该列表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合并。在对风险进行分类合并时,首先需要考虑风险所发生的位置,然后考虑风险的来源。风险的来源可以从威胁、脆弱性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进行。

风险发生的位置可以从资产所在的安全域或从信息安全发生的层次进行划分。资产所在的安全域指具有相同安全属性的某一物理区域或逻辑区域,该区域和其他安全区域具有明显的边界;信息安全发生的层次指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操作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数据层安全。风险的来源从威胁角度进行合并,可以从威胁的来源,发生的途经,影响的大小角度进行划分整理。风险的来源从脆弱性角度进行合并,从大的方面有两类,一类是IT技术类脆弱性,另一类是管理类脆弱性。安全管理类脆弱性可以从设计、开发、验收、运行、维护、人员、业务持续性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2.识别区域风险

分类合并后的风险需要再次进行人工判断,通过这种判断可以发现被分析的安全域的主要威胁、主要影响和发生的可能性。这种经过判断的风险需要进行单独说明,使最后形成的风险具有更明确的意义。

3.风险关联分析

经过风险识别后的风险是系统中的主要风险,对于复杂系统,还需要考虑多个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主要风险之间的潜在相互影响包括:不同安全区域风险的相互影响,不同业务风险之间的影响,不同系统之间风险的影响分析。经过风险关联分析后还需要重新修正风险识别列表。(未完待续)

判定风险结果

确定风险数值的大小不是组织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重要的是明确不同威胁对资产所产生的风险的相对值,即,要确定不同风险的优先次序或等级。对于风险级别高的资产应被优先分配资源进行保护。组织可以采用按照风险数值排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区间划分的方法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优先等级,这包括将可接受风险与不可接受风险进行划分,接受与不可接受的界限应当考虑风险控制成本与风险(机会损失成本)的平衡。风险的等级应得到组织管理层的评审并批准。

组织在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后,应考虑法律法规(包括客户及相关方)的要求、组织自身的发展要求。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安全水平,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及控制措施,并形成风险处理计划。风险处理的方式包括:回避风险、降低风险(降低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小后果)、转移风险、接受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兼顾管理与技术,具体地说,针对各类风险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考虑以下十个方面的控制:安全方针、组织安全、资产的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与运作管理、访问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业务持续性管理、符合性。在风险处理方式及控制措施的选择上,组织应考虑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人员素质,并特别关注成本与风险的平衡,处理安全风险以满足法律法规及相关方的要求。管理性与技术性的措施均可以降低风险,但在控制措施的选择上应遵循上述原则。单纯选择某种控制措施可能会降低成本,但也可能引入新的风险,因此应注意预防性控制措施与检查性控制措施之间的关系。在预防性控制不足以确保风险得到降低的情况下应追加检查性控制措施。通常应该考虑联合各种选择。

对于不可接受范围内的风险,应在选择了适当的控制措施后,对残余风险进行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已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为风险管理提供输入。残余风险的评价可以依据组织风险评估的准则进行,选择的控制措施和已有的控制措施应当考虑降低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某些风险可能在选择了适当的控制措施后仍处于不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应由管理层依据风险接受的原则,考虑是否接受此类风险或增加控制措施。为确保所选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必要时可以进行再评估,通过控制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评价残余风险是否可以接受。

记录风险结果

风险评估过程需要形成相关的文件及记录,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组织可考虑以下控制:

1.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的;

2.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更新并再次批准;

3.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4.确保在使用时,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

5.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6.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

7.确保文件的分发得到适当的控制;

8.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目的需保留作废文件时,应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风险评估的角色及职责

1.风险评估的角色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风险评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涉及多个参与方,参与方在评估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当中,一般包括主管机关、信息系统拥有者、信息系统承建者、信息安全评估机构以及信息系统的相关机构。

2.风险评估的职责

其各自的职责为:

(1)行政审批

主管机关具有风险评估的行政审批权力,主要负责提出、制定并批准本部门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策略,领导和组织本部门内的信息安全评估工作。基于本部门内信息系统的特征以及风险评估的结果,判断信息系统残余风险是否可接受,并确定是否批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检查信息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安全状态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新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2)组织协调

信息系统拥有者具有风险评估的组织协调权力,将负责制定安全计划,报主管机关审批;组织实施信息系统自评估工作;配合强制性检查评估或委托评估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文档等资源;向主管机关提出新一轮风险评估的建议;改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控制信息安全风险。

(3)措施整改

信息系统承建者应根据对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风险评估结果修正安全方案,使安全方案成本合理、积极有效,在方案中有效地控制风险;规范建设,减少在建设阶段引入的新风险;确保安全组件产品得到了相关机构的认证。

(4)具体实施

信息安全评估机构提供独立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对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评估,以判断这些安全防护措施在特定运行环境中的有效性以及实现了这些措施后系统中存在的残余风险;提出调整建议,以减少或根除信息系统中的脆弱性,有效对抗安全威胁,控制风险;保护风险评估中获得的敏感信息,防止被无关人员和单位获得。

(5)辅助支持

信息系统的相关机构为风险评估提供辅助支持,遵守安全策略、法规、合同等涉及信息系统交互行为的安全要求,减少信息安全风险;协助风险评估机构确定评估边界;在风险评估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料。

风险评估形式

根据评估的目的、评估方与被评估方的关系,以及评估方和被评估信息资产的关系、评估的深浅程度等不同的划分原则,国内外现存的风险评估也有多种形式,本指南所指风险评估形式主要以评估的发起方为划分依据。大体可分为自评估和他评估两大类,自评估是由被评估信息系统的拥有者发起的,并依*自身的力量,对其自身的信息系统进行的风险评估活动。他评估则相反,通常是被评估信息系统的拥有者的上级主管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发起的,依据已经颁布的法规或标准进行的,具有强制意味的检查活动,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他评估也是经常提及的检查评估。无论自评估还是他评估,都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的方式来进行,这就是委托评估。

风险评估整改措施
《风险评估整改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