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自查报告

校本课程建设自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8 08:33:31 来源: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校本课程建设制度

校本课程建设制度

1、加强宣传:加强对社会和家长的宣传,使家长、社会,了解和参与校本课程建设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课程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发动,组织,指导学生自主主动确定和选择课程。加强对教师宣传,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2、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学科指导小组。

3、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各级各类培训,形成校本课程理念,并通过校本培训,展开理论和实践的研讨,使校本课程理念得到升华。

4、进行校本课程课题申报。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兴趣,优势,在估计本校资源,学生需要,确定校本课程课题。在申报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5、加强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抓紧抓实教师的备课,教学,反思总结过程。

6、定期不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的研讨,观摩活动,鼓励教师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征集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7、建立校本课程激励机制,表彰在校本课程建设开发中,学生和教师取得的成绩。加强评价制度的建立,使对教师、学生、课程的评价落实到实处。

8、建立校本课程保障机制,包括经费的投入,物质资源的管理及投入。

9、加强校本课程材料的归档工作。对校本课程的材料包括文字,音像制品,光盘,课件等进行整理归档。高砂中心小学2004年10月 高砂中心小2004~2005校本课程开发阶段工作小结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的新型课程,能充分体现学校,教师,学生的需要。在2003年,我校就对学生的需求,师资条件,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评估,确定以“发展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为主题,以民间工艺制作,探究民风民俗,表演民族歌舞,学习棋琴书画,制作电脑科技作品,进行各种球类运动,亲近大自然等近三十项为学习内容的校本课程体系。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学校积累了一定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与经验,初步探究出校本课程的研发价值,为全体师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了继续发展和创造的空间。2004年10月,我校再一次对全校师生的个性特长与兴趣爱好进行问卷调查,并准备对校本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我们希望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习,学生的特长更特更多,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优更全。高砂中心小学第一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1、艺术类:硬软笔书法各种绘画篆刻泥塑民族歌舞表演器乐演奏

2、棋类:象棋围棋军棋

3、球类: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

4、操作类:折纸剪纸手工编织毛衣钩织刺绣小制作和小发明电子作品烹调

5、学科延伸类:阅读与写作趣味数学电影评析环境考察交际英语古诗词鉴赏演讲与口才花卉种植寻访三峡文化探究中华民风民俗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分析我校开发以“发展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区环境分析:民族文化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2、学校环境分析:我校艺术教育有很多特色,有一批爱好音乐、舞蹈、体育、器乐、绘画和民间工艺的教师。。因此我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跨跃式的发展。

3、学生自身需求分析:我校分别于2003年春、2004年春对学生的个人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喜欢艺术、电脑、趣味数学和各种动手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课。根据对社区资源、学校环境、学生需求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估。我校决定开发以“发展学生特长,弘扬学生个性”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在于组织和实施,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了让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落到实处,我校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构思、策划、培训与考评工作;第二是成立以特长教师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编写小组;第三是教务处根据学生爱好,教师能力编定校本课程学习小组,安排任课教师和学习时间;第四是由领导小组对各组的教与学进行监控,及时为教师排忧解难;组织开展一些如研究课、示范课、竞赛课的研究活动以及时解答师生困惑,推广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第六是学校组织师生开展素质展示活动,向社会各界人士及家长进行汇报,争取家长、社会的认可和支持;第七是各组对本期的资料作品

进行分类整理,并拟定活动总结。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体会

1、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多种多

样: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活动课程都可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研

究,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就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2、校本课程开发的

高质量来源于教师的高素质,教师的高素质来源于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因此在开发校本课

程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校

本课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原因是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社区特点和学校优势在

不断显现,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在不断加强,

校本课程也应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地发展与更新。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虽然还处于起步阶

段,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此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但它让师生都尝到了甜头,我们坚信

有各级领导的指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高砂中心小学2004年11月收集:jct

推荐第2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剪纸)

郑州市惠济区金洼小学

2012年2月

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创办特色学校是学校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从素质教育出发,要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就必须创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我校办学目标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我校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创建以剪纸艺术在校园的办学特色,已初具成效。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不断走向成熟,形成稳定、鲜明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特制订今年的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提高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师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使每个学生的素质生动活泼的和谐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二、目标和任务

1、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开好校本课程,强化学校管理,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层次,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对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

2、不断对剪纸理论和技能方面研究,使师生达到共同发展。在特色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发掘艺术就在身边,促进师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构建认知与文化互补协调的教育模式,形成稳定的“文化育人”办学特色,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在全区特色创建中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

三、实施措施

1、渗透学科教学。将校本教材——《剪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内容分别与语文、数学、社会、艺术等科目相整合,依据不同的难易度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并将校本课程纳入课表,保证每周每班一课时。

2、营造“艺术文化”氛围。除了完善师生常活动的剪纸活动室的布置外,不断更新剪纸展厅作品,用框和绫装裱师生优秀作品。在校园各室墙壁内外悬挂具有各种教育意义的作品,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充实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升华学生的精神,让校园里每一株树、每一块草地、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艺术文化的芳香,展示着剪纸艺术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从源远流长而又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构筑具有文化底蕴的精神家园,为自我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3、开展剪纸展示活动。我校每个节日都以主题性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三八妇女节以“爱”为主题,五一劳动节以“劳动”为主题,六一儿童节以自已的平时生活为主题;以我区风土人情,如炎黄二帝、古树苑、黄河文化等为主题;以我市标志性建筑物,如二七纪念塔、会展中心等为主题,全体师生进行创作,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

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动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深入调查研究,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使学生在剪纸艺术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四、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付艳萍

组员:张 贤 王瑞娟 王改平宋俊英

五、保障措施

1、全员参与,组织教师进行有剪纸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学习培训。

2、将校本课程的发展工作作为学校长远的奋斗目标,把创建特色学校融入学校整体工作中去。

3、经费保障,凡用于创建学校特色的经费由学校财政支出。

4、制度保障,逐步完善创建学校特色的相关制度。

推荐第3篇:大金竹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大金竹民族学校

校本课程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建设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快乐、个性化发展的,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精神指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办出特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大环境下,认真做好梦想课程开发实施与实践工作成为我校近几年的教学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办学思想,牢牢把握“讲究道德情操,追求文化品位,崇尚科学精神,涵养民主风气”的校园文化建设核心理念,贯穿“培养学生一个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未来”的学生学习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以我校梦想课程基地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创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最终促使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创建背景

由真爱梦想基金会发起的梦想教育给义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梦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内涵提升、给教师专业成长、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舞台。我校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结合学

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校的传统资源,认真做好梦想课程开发实施与实践工作。

三、创建目标

1、让学生在“兴趣”、“特色”中,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学习。

2、让老师在梦想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专业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梦想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3、形成我校校本拓展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四、组织与实施

(一)实施的内容

1、爱绿小卫士

绿色环保教育的主旨是打造绿色学校,宣传绿色文明和环保知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所以,将绿色环保教育纳入我校教育的范畴,可以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环保教育,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树立起环保意识、公德意识和爱国意识。

2不一样的童话不一样的梦

童话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某些宝贵的价值以及可能出现的欺骗、践踏、侵犯行为告诉给儿童,并教给儿童对付类似的邪恶行为的办法。儿童在听或读童话时,会在无意识层面上获得这些教益,这些教益将深深地埋在儿童的心灵深处。当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这些教益将会在无

意识层面上自动地促使儿童如何反应,因而它们将会使儿童(甚至他长大成人以后)大受其益。这些无意识层面的教益还可能是在意识层面上产生自觉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认识的重要前提。

3、计算机里的魔术师

学习计算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寓教于乐,集娱乐、游戏、学习于一体,有效地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小学生的天性是贪玩,针对这一特点,将娱乐、游戏带入到学习中,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这也是我们实施情感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在计算机上面装了一些简单、益智的游戏,以及一些校园歌曲,反映校园生活的CD等。在学习中,穿插娱乐和游戏,集娱乐、游戏、学习于一体,寓教于乐,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让他们既满足了好奇心和贪玩的天性,又学到了知识,高质量地达到了教学大纲设定的目标。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很大程度地减轻了学习压力,学习变得主动,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4、身边的大自然

在中外教育史上,有许多教育家极力倡导教育工作要很好地利用大自然。重视利用大自然,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方面。大自然中不仅寓有丰富而鲜明的形象性,更有多方位的教育性。不要让孩子只呆在只看到“四角天空”的墙内,满足于从书本、影视画面上“接触”大自然。

5、我和你

世界是其实很也很简单,不过是“我”和“你”。“你”也许是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也许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好伙伴,还可能是我们从未见过的的陌生人。但不管“你”是谁,只要我们怀着一相映成趣宽容、珍惜、感恩的心,我们学会感受到其中美好的爱意。

6、理财

(一)

理财课程通常被看作为成人教育,但许多人的成长经历证明,财富启蒙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本课程是将艰涩的理财内容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传递,并带给学生更多的关于财富的思考,开发学生的“财商”,为今后的成长和生存打下良好的理财基础。

7、生命教育

关注生命、热爱生命教育是今后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二)运作机制

1、管理网络。

校长→教导处→梦想中心。

2、运作流程:

制订计划→组织动员→教师申报→确定项目→开展活动→评估总结。

(三)实施措施

1、梦想课程实施工作小组。

长:杨威

员:杨晓清 张国平李应辉 语文教师 地方教师 实施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实施工作开展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实施工作课程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程资料,及时提供课程信息。

⑤做好梦想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抓好教师培训,开办梦想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培训班,学习掌握梦想课程实施的方法;懂得实施梦想课程;搞好梦想课程的评价。

3、根据校梦想课程的实施方案,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安排实施、检查等工作。

4、建立分层分项管理、检查、评估制度,做好梦想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工作。

五、评价

评价是梦想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是提高梦想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

1、成立梦想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组织、指导、检查好评价工作。依靠教师、学生、家长,搞好全员评价工作。

2、对每门课程设计的评价。主要进行开发与实施的科学性、内容、安排效果的评价。

3、对梦想课程实施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提高师生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六、实施保障

1、组织保障:校长室把梦想课程开展实施列入工作议事日程认真抓好,做好实施的组织、检查、评估工作。充分发挥实施组长的作用,紧紧依靠全体梦想教师做好开发实施工作。

2、制度保障:制定相关的梦想课程开发、实施制度,搞好制度管理。

3、建立激励措施:充分认识梦想课程开发、实施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我们做好对梦想课程开发、实施的评估与对老师期末检查、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与考核实验成果、考核先进结合起来。发挥激励机制,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

让我们同心同德,在梦想课程开发、实施中,真爱梦想、师生、学校同成长,把我们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乐安县大金竹民族学校

2014年9月12日

推荐第4篇:北山学校校本课程自查报告

北山学校2008年校本课程自查报告

领导支持、教师投入、学生热情,是我校校本课程不竭的动力和生命之源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研究”同属学习过程的三个层面,仅就在校学生来说,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获得适合自己享受终身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方向。我校的校本课程内容设置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一方向,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追求学生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发现敏感度,在学习中感悟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发展。而校本课程——学习指导课,就是在我校课题的指引下,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开设的。近年来我校的校本课程一直在实践和探索,现将我校一阶段来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在学习中提高,强化理论修养。

校本课程不是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课程层面上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面对校本课程的挑战,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因为我们感觉,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初发生在课堂上,最

终形成于研究之中。由此可见,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能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这也是我校校本教研所得出的深刻体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教研室有校长亲自领头挂帅,各年级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②开展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③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和现代媒体的使用培训,使校本教研工作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全体教师中更好地开展。

④我们要求教师自问、自省,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确定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目标,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总结和提高。

师资培训落实的具体活动有:

(1)编好校本课程教材。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向全校老师征集了学习指导课案例。学习指导课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除了组织老师学习外,为了方便老师,学校教科室下发了校本学习辅导课程教材的编写提纲。其中编写理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养成善于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操。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编写了《果树的栽培与管理》、《地膜洋芋》、《地膜大蒜》、《地膜玉米》、《小麦的田间管理》校本教材。学校还加强了对教学后记、教学实录、教学故事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开发了有助与校本课程

研究的各种文字、资源库,供教师随时阅览,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

(2)搞好一次“我的学习生活”征文。为了及时总结学习经验,我们正在着手准备“我的学习生活”征文竞赛。这次征文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讲述自己的学习故事,老师则对学生征文中所体现的学习方法进行点评。

二、在实践中感悟,提高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及县教育局对课程设置的要求,我们安排学习指导课每年级每个星期一节课。为了让校本课程逐步走向成熟,我校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和教研组活动时间,把研讨校本课程提上议程,使广大教师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在上学年,我校举行了校本课程即学习指导课的研究课。我校牟宪亮老师、王勇老师上了研讨课,全校老师观摩这两堂课。研讨课的开展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研究对象,加强了同伴互助和合作,注重了老师之间以及在课程教学活动中交流、对话与沟通,受到了老师的一致欢迎。

(2)注重校本课程的指导。学校行政领导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实施状况,设立了行政与实验老师的对话制度。新的教育理念,在碰撞和交流中达到构建。即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个上课老师追求的目标。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学习指导课说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常常是靠教师的

“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从中得不到有意义有价值的知识。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尤其更要创设生活化、问题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无拘无束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彩纷呈的多媒体画面,孩子们哪是上课,根本是在进行一次饶有趣味的游戏,个个上得欲罢不能。套用新课标中的一句话“教师就是平等中的首席。”老师就引领着孩子在学习的海洋中遨游。不仅指导课可采取以上的形式,我们也尝试着用活动课的形式来上。

三、在评价中成长,创建校本课程特色

我校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明确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程度,更是为了对我们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设计师生成长“报告单”和“档案袋”。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从研究学生需要、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课程活动等方面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师生素质、全面反映师生发展过程的教育评价制度。

(2)评价方式力求多样性和灵活性。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数据测量评价与成长记录评价、

阶段评价与全程评价、寄语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等,是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3)评价设计讲求艺术性与创新性。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的、有班级及课程特色的、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心理健康建议”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新课程评价的最大效益。

总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

社会在发展,课程在进步。我校虽然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扎实地开展工作,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会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讨,不断提升我校校本课程的水平,使校本课程——学习指导课真正能成为童话中的点金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北山学校

2008年11月20日

推荐第5篇:新洲学校校本课程自查报告

新洲学校2014年校本课程自查报告

领导支持、教师投入、学生热情,是我校校本课程不竭的动力。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获得适合自己享受终身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学校教育努力的方向。我校的校本课程内容设置紧紧地把握住这一方向,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追求学生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在学习中感悟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发展。而校本课程就是结合我校的传统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开设的。近年来我校的校本课程一直在实践和探索,现将我校近阶段来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课程方案制定

根据学校校长室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优化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整体认知,主动学习、健康生活、团结合作、和谐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风貌和品质。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4、实现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的特色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自然结果。

(二)政策经费保障

对于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教师的差旅费、培训费、加班费、教材费、专家讲课费等一切费用学校都是全力支持100%的给予解决。对一些通过培训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都是与奖励评优挂钩,从而调动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校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对全校校本课程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宏观管理。具体由教导处负责有关教师的校本培训及考核工作,责任到位,分工明确。

(四)教师队伍建设

校本课程不是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课程层面上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面对校本课程的挑战,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培训。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初发生在课堂上,最终形成于研究之中。由此可见,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能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这也是我校校本教研所得出的深刻体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教研室有校长亲自领头挂帅,各学科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②开展师徒结对,促进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③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和现代媒体的使用培训,使校本教研工作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全体教师中更好地开展。

④我们要求教师自问、自省,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确定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目标,不断总结和提高。

(五)师资培训落实

(1)编好校本课程教材。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除了组织老师学习外,为了方便老师,学校教导处下发了校本学习辅导课程教材的编写提纲。其中编写理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养成善于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操。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开发了《写好硬笔字》、《国学经典诵读》、《果树的栽培与管理》校本教材。学校还加强了对教学后记、教学故事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开发了有助与校本课程研究的各种文字、资源库。

(2)搞好一次“我的学习生活”征文。为了及时总结学习经验,我们正在着手准备“我的学习生活”征文竞赛。这次征文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讲述自己的学习故事,老师则对学生征文中所体现的学习方法进行点评。

(六)课程资源开发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在原有3个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了1个校本课程。如针对当前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的状况,组织专人开发出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七)校本课时落实

首先,保证了校本课程的课时,每周1-2节,并写进了课表。其次,制定管理制度,实施校本课程的制度化管理。第三,学校领导经常带领校本课程开发的老师一起探讨关于校本课程方面的理念,召开座谈会积极探索有关校本课程实践操作的方式方法并及时给予指导。第四,教务处定期了解老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做到一边学习,一边开发,一边实施,一边反思,一边改进完善,每学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真正把校本课程当作了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来抓。

(八)课堂教学实施

为了让校本课程逐步走向成熟,我校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和教研组活动时间学习探讨,使广大教师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在上学年,我校举行了校本课程研究课。我校张元珍老师、刘莎老师上了研讨课,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欢迎。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常常是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从中得不到有意义有价值的知识。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尤其更要创设生活化、问题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无拘无束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彩纷呈的多媒体画面,孩子们个个都学得兴致盎然。套用新课标中的一句话“教师就是平等中的首席。”老师就引领着孩子在学习的海洋中遨游。不仅地方课程可采取以上的形式,我们也尝试着用活动课的形式来上。

(九)课程建设评价校本课程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初步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1)课程评价:建立以教师评价为主,开发领导小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主要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诊断评价,并不断完善。课程方案评价的主要从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办学宗旨,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课程资源能否有效获取,课程内容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

(2)课程实施评价:重点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采取以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意见和学生反馈意见为主的评价方式,对教师开发的项目,《课程纲要》、教案、课堂组织的效果和教学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激励教师改进教育教学。

(3)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建立以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的评价制度,注重过程评价、发展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综合成绩来作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

(十)学校特色体现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校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进而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问题与矛盾还比较明显。我们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积极、主动、稳妥地加大改革力度,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化,逐步形成关注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实施精细有效的过程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创建出我校的校本特色。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反思

(1)师资力量薄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上师资不足,许多教师的工作量大,校本课程上投入的精力不够。这是学校的特色课程的开设、师生发展成长的不利因素。

(2)教育资源不足。校本课程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课程,需要校内外教学资源的互渗开发,尽管我校在校内师资、设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校外资源的开发方面做得还不够。同时,习惯于依岗据本教学的教师在教育资源的开发这方面目前相对较弱。

(3)校本课程的管理评价需要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学校内部形成一套有力的制度保障,比如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工作量认定、纳入家长评价机制等,在这些方面还有待我们积极探索。

(4)尝试建立校本教研体系。目前,在学校的校本教研中,对校本课程的教研力度还不够大,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逐步建立起综合实践课程、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等的教研体系,从而促进这些课程的实施。

社会在发展,课程在进步。我校虽然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有序地开展了工作,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会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讨,不断提升我校校本课程的水平,使校本课程真正能成为童话中的点金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新洲学校

2014年9月15日

推荐第6篇:上唐镇中心小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上唐镇中心小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要求下提出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赋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的自主权,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以教育目的为导向的课程。根据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成立领导机构,重视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成立以校长贺应元为组长、副校长吴冬为副组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并制定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制度等。

二、认真学习研究,确立校本课程目标。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使教师知道校本开发是大家的责任。通过研究学习,我校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激发儿童探索的兴趣,让儿童了解、体验、参与、创造现实生活,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竞争,使师生在课程开发中共同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根据当前留守儿童多,学生监护人多为爷爷奶奶,他们对儿童往往宠爱多,引导教育少,学生课外活动几乎就是看电视或上网玩游戏等实际情况,我校决定先开发一本《课外活动指南》的校本课程。这一课程将一些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有益少儿健康发展的课外活动进行汇编成册。每种活动,除了让学生了解这种活动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更注重指导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既锻炼了身心、陶冶情操、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效果。

三、组织骨干教师,收集整理编写教材。校本课程《课外活动指南》分为, 1球类篇, 2手工制作篇, 3棋类篇, 4书画篇,

5音乐舞蹈篇,

6朗诵与演讲篇,六个主题,组织我校的骨干教师担任教材整理编写工作,布置教师收集有关资料。教师编写好后交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评并整理成册。通过认真选择和修改按照六个主题编为六个单元共三十六课时,分上下册,对应上下学期使用。

四、课时设置及授课对象

课时设置:一至六年级每周1课时。 授课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认真实施,做好校本课程的试用和改进。

根据校本教材,我校安排了地方课,利用地方课程进行授课。在实践中认真修改,使校本课程不断完善,并在教学中组织教师编写了教师教学教材,使校本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同时教师在课程开发中也锻炼了自己,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及县教育局对课程设置的要求,我们安排学习指导课每年级每个星期一节课。为了让校本课程逐步走向成熟,我校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和教研组活动时间,把研讨校本课程提上议程,使广大教师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

(2)注重校本课程的指导。学校领导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实施状况,设立了行政与实验老师的对话制度。新的教育理念,在碰撞和交流中达到构建。即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个上课老师追求的目标。

六、狠抓落实,努力做好校本课程评价工作。

我校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明确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程度,更是为了对我们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落到实处。

1.教师考核评价

(1)定期查阅教案,听课评价,作出意见反馈,给予指导。 (2)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学生评教师活动,并及时反馈给教

师,以便改进教学。

(3)任课教师交流感受,互补互学,取长补短,及时反思、总结。

2.学生考核评价

(1)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设计学生成长“报告单”和“档案袋”。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全面反映学生发展过程的教育评价制度。

(2)评价方式力求多样性和灵活性。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数据测量评价与成长记录评价、阶段评价与全程评价、寄语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等,是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3)评价设计讲求艺术性与创新性。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的、有班级及课程特色的、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心理健康建议”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新课程评价的最大效益。

七、总结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在总结中提高。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片段,是一个阶段性总结。在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思路,积极、主动、稳妥地加大改革力度,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化,校本课程的网络化。逐步形成关注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

上唐镇中心小学

2014年 9月11日

推荐第7篇:美育课程建设自查报告

美育课程建设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广东省教育厅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现对我校艺术教育工作进行自评自查总结如下:

一、工作指导思想: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普及和发展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深入推进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功能、地位以及重要性有正确、全面的认识,熟悉并能够很好地贯彻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政策。能够很好地处理艺术教育与学校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工作得到协调发展

二、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果: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营造美育氛围。学校制定了《美术教室管理制度》《美术器材管理制度》《音乐教室管理制度》《音乐器材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美育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学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美育工作,把它列入了学校重要工作,无论在资金,还是师资、场地都进行了重点倾斜。为加强领导力量,专门组建成立了美育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校中层及音乐、美术教研组长为组员。实施“工作层层负责,人员分项调配、目标分项确定、任务分头落实、问题协调解决”的工作管理机制,为美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引导、激励学校美育的发展,使人、财、物等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使用。

(二)抓好美育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全面实施艺体教育。

1.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保证了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开全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每学期都安排音乐、美术教师进行一定数量的教研课、示范课、汇报课等高效课堂展示活动,确保了美育课堂的充实、高效。

2.学校还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拓宽教学思路。美育课程不只是音乐、美术教师的事,而是学校的实事、大事。学校组织其他学科的教师与美育教师一起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力争让美育课程融入其他课程当中。在语文、英语、思想品德等课中,配上录音、录像、图解、小品等,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新颖的艺术构思,娓娓动听的朗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课文的内容,同时又得到了美育熏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学校需要配备具有很高艺术素养的专职艺术教师。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校没有办法配备专职的艺术教师。但是我校从全校教师中选出了4个有能力而且也热爱艺术教学的教师兼职,其中2个音乐教师,2个美术教师。学校对艺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五个“需要”:需要“时刻准备着”变化;需要“时刻准备着”思考;需要“时刻准备着”学习;需要“时刻准备着”应对;需要“时刻准备着”在新的变化、思考、学习、应对中,再准备!

2.学校重视美育教师的业务培训,支持美育教师进修、观摩和到文艺团体实践。美育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广博的素养、广阔的视野和广泛的实践。因此,学校为美育教师提供艺术课程开发及培训所需的运作经费,真正把重视艺术教师继续教育落到实处。

(四)配齐教学设施,保证经费投入。

1.学校克服场地紧张的困难,设立了音乐专用教室1间,活动室1间,美术专用教室1间,充分保证了美育训练、活动场地,确保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2.为了保证美育课程的教学及活动,学校配备了足量的教具、学具。配备了电子琴、手风琴、成套打击乐器、音响器材、成套绘画工具、一体机等,满足了美育教学的需要。

(五)适时开展美育课外活动,推动美育教育全面深入发展。

1.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每学期,学校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合唱、舞蹈、鼓号队、简笔画、剪贴画、剪纸、儿童素描、书法等各类兴趣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有教师辅导训练,每周三下午进行集中训练。采取学生自主报名参加的方式,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艺术领域找到自己的空间,使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全面发展。在每年的大型集会或市县演出活动中都会展示各兴趣小组风采。

2.深入开展大课间活动。每天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也是美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在优美的旋律中,在矫健的舞姿间,在悠扬的曲调里,学生情感完全融入,不仅学到的美育知识,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存在不足与需要整改之处:

1.教师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部分美育教师专业不对口。

2.美育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融合渗透不够深入,没有深入挖掘,内容不细致,不系统,甚至有些流于形式。

3.美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课程标准和学科目标中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但对美育要求较笼统。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对美育指标的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刚性不够,存在走过场现象。

4.学校开展了各种美育主题活动或相关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美育的效果难以得到全面巩固。

四、改进措施

1.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专业人员加强艺术教育工作的专业指导和师资培训。

2.加强艺术小组建设,利用社区、家长、社会资源,提高艺术小组的艺术水平,培养学生艺术特长。

推荐第8篇:校本课程建设与探究

校本课程建设与探究

今年四月份,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教体局统一组织的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学习活动,学习期间聆听了多位名家讲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回来后我又根据我校实际针对校本课程这一方面内容进行了探究,我认为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莱西市教体局、镇教委关于校本培训的具体工作要求,牢固确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大师训工作力度,立足学校实际扎实工作,逐步形成了“分组培训,统一考核,全面提高”的校本培训的路子,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在此我谈一下我校对校本课程建设与探究的一些做法及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一、对校本课程的总体认识。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其实都是校本课程。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还有,近年来,中考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中考升学率,反而会促进中考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中考,赢得中考”,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结果。

校本课程之所以应认真搞下去,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同时在校本课程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培训机构

校本培训是调整教师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为保障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我们将此项工作放在首要地位、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各个培训工作小组。并且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制定出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明确职责和分工,分头抓好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1、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广大干部、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目的的认识。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如果说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则关注独特性和差异性。学校课程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让每位教师都人尽其才。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我们相信老师们不但能按教科书教课,而且能自己开出学生喜欢的课来。这是一种压力,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因此,我校领导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献计献策,努力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我们学校确定每周星期二为统一业务学习日,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宣传手册》、《西教发2000、三十二号文》和其它学习材料,使教师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参加各项培训活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写出相应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和论文。其中写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心得体会不少于6篇,论文不少于2篇。学校结合创造学习工程的检查进行了详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教师的业绩档案。学校利用星期四的分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堂教学与成效评价》、《中小学课堂教学概论》。为了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全校教师分成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史地生政、音体美六个学习小组,分组学习和交流,领导干部每周分科推门听课。教师认真做学习笔记、积极写论文,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效果较好。学校组织了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评出了校级十佳论文,并推荐参加了师干训中心的优秀论文评选。

2、加强教师的普通话的学习与应用。学校将普通话的学习和应用做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定每天早晨预备铃响前15分钟为教师练习普通话时间,每周星期三组织统一辅导,师生在校期间一律讲普通话。学校采取了在各办公组和教室设置“请讲普通话”的提示标语、在日常工作检查考核中将普通话列为重要内容、举办教师普通话比赛等措施努力营造学、说普通话的氛围,推动教师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在我市今年暑假进行的首批普通话等级考试中,我校参加考试的教师全部达到合格等级以上。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率。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师干训中心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并且要求成绩要全部达到合格,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为教师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有2/3多的教师参加了培训,且均达到了合格水平,有近20%的教师达到了中级水平。另一方面,组织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学习制作简单课件,达到能较熟练地运用投影、录音、录像及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学校组织了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和课件评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加强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结合“创造学习工程的实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力争研究探讨出自己的特色。上学期学校共派出教师外出学习60人次,组织了校级优秀课和教学能手的评选。这些做法积极推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5、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历进修学习和专业培训。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支持力度,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目前,校内有13多人正在进行学历进修,有3人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法律知识和课堂教学理论的培训考试。

三、对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思考。

1、课程观念亟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不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3、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2011年9月8日

推荐第9篇: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努力创建学校特色项目

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建设的出现是知识经济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对个性化人才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构建学校自身素质特色的需要。为此,学校必须坚定信念,不折不扣地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不断地总结实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校正是基于这样思考和定位,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当地的人文资源优势,以“象棋教程”课程开发为重点,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创建学校的特色。

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开发特色课程。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课程,对我们传统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提出了全面的挑战。我校在校长的领导下,鲜明提出了“以科研为先导,建设学者型的教师队伍”办学理念。如何更加明确地建设这一办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新的课程管理模式,引发了我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深深思考,校本课程开发很容易提高教师的工作兴趣和专业能力,更容易形成校内交流沟通的氛围。于是,学校在调查研究办学传统、师资状况、社会环境等因素后,集思广益,决心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契机。在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前提下进行课程改

革,把学校德育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为主攻方向,来创建学校特色,努力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打造青浦区一流的品牌学校。为此,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作为一项主要策略来抓,确立了“象棋教程”作为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象棋教程”的开发,既体现了学校传统项目特色,又符合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学生发展而存在,能对当地社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把特色课程的构建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二、特色校本课程的内涵和成因。

从主观来看,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条件是比较成熟的。首先在办学理念上,我们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包括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指导方针,意在培养21世纪的多元化人才。我校根据美国心理学大师飞德·葛德纳的MI理论(即多重智力理论),逐渐形成了我校的教育特色。即学生都是可发展的,但没有整齐划一的学生也就不能有整齐划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因而在学科教育和课外活动中,我们一方面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力争全面合格,另一方面着力去发现,促进学生优势智力的发展。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统称为“特色校本课程”——象棋教程。因为创设特色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多元创建人才;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传统文化传承;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个性;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形成学校的特色。成功的教育观、现代的心理学、创新教育学和当代课程论是我们创设特设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我校的特色课程已初步形成。

三、加强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1.发挥校长的主要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所学校先评论它的校长。”可以说,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态度与行为直接制约着校本课程能否顺利地进行。为此,学校组建了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校长发挥了主导作用,利用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优化了人员组合,带动了全体教师一起投入校本课程与实施这一项比较宏大的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材的编写、活动的组织、计划的制订都离不开教师。如果说校长是领航、掌航人的话,那教师就是奋力挥桨者,只有齐心协力,才能使校本课程这一航船载着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因此,无论是在课程的开发还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都能尊重教师的个性,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尽量发挥每一位教师的

潜能力争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努力使每位教师都拥有展现自己才能和个性的空间。

3.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发挥人的潜能。我们开发与实施“象棋教程”的校本课程,其终极目的也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整个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用“以学生为本”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实践。如,在编写校本教材《象棋教材》时,不管是内容的编排、活动的设计,还是训练的要求,都要有弹性,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需求,为学生的发展留足空间。除了编排教材时适合学生的需要之外,还经常性举办一些竞赛活动,构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如,2006年4月,我校首届潜能杯小棋王争霸赛;2007年4月举办了第二届潜能杯小棋王争霸赛。还有经常性参加区组织的象棋比赛等。

4.创建研究的理想环境:“象棋教程”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和信息技术作基础。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除了学校专款投入之外,还积极与当地镇政府取得联系,以获取政府的经费投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了信息技术资源上的支持。学校专门设立电子阅览室,供开发者使用。为了教师能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料,图书室也作了课题专用书柜。另外多次到上海书店购买相关书籍。经常选派课程研究者到“象棋基地实验学校”学习取经,如,2004年4月,学校派4位教师赴云

南培训;2005年10月,派了3位教师赴陕西参加全国棋类工作会议;2006年4月,派4位教师赴江苏无锡培训;2007年4月,派4位教师赴嘉定缪西小学学习等。创建了象棋专用室,一张张光洁、雅致的长方形桌子,粘贴着两张整齐的棋盘,为学生及教师的学习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还有校园里坐落着几座相关棋类的雕塑和墙上粘贴着四十多幅有关棋类的故事„„全校到处洋溢着象棋文化的气息。

5.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自从我校在2005年4月成为全国棋类培训基地以来,我校承担了“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的子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是创建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是探索创建规律的重要载体。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先起稿了“象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的实施方案,在根据方案有步骤地深入开展各种工作,制定象棋教学计划,编写象棋教程,落实各年级教学计划,最后确定学习评价体系,主要与少先队雏鹰争章相联系。学校又把校本管理纳入教师考核结分之中,也与“农村稳定工程”相联系,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设专项督导、评估、检查、反馈,并实施课程的多元评价。

6.实现课程的多元整合:我们认为要提升人的品质、激发人的潜能,当立足学校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我们应将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纳入我们的视野,赋之于崭新的育人理念,达成资源的整合,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其

次,我们还实现各学科目标的整合。如语文,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喜欢象棋的心情;数学,让学生运算中,探求多种方法解答习题的思路;英语,让学生在对话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把学生在形成个性特长过程中的感悟、体会、心得等作为宝贵课程资源加以整合利用。

7.保障学校的特色形成:在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全校师生通过自编教材和开展展示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也在无形中营造一种弥漫于校园之间的浓浓的文化氛围。

四、成效:

1.教师专业能在校本课程中得到发展。

(1)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了。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养交流带来了我们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在编写教材中,他们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内容,确定方式。可以这样说,校本课程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的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2)教师的合作意识增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校长、教师、学生、社会、家长多方面成员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探讨反思的过程。它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需要大家付出真诚与汗水。

(3)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结合的过程。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构弃,这样的过程实则就是洋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是需要教师去挖掘的。交通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饿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体验,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显著提升。教师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5)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变化了。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教学中,发现好多学生,平时在基础性课程学习时积极性不高,缺乏发言提问的勇气,缺乏表现自我的主动性,而在校本课程学习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情绪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对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的概念产生了质疑和挑战。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树立起信心,并由此辐射到基础性课程学习。教师深感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

2.学生个性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了张扬。

(1)学生的发展需要满足了,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课程完成是为学生的需要而开设的。

(2)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精神品质提升了。

《象棋教程》有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培养学生独立的文化素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得到改变。

《象棋教程》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大量的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实践活动(比赛、交流、讨论)等活动方式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实践性、自主性、多样性、灵活性与综合性等五方面的特征。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很容易地迁移到基础性课程,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专注学习习惯等。

(4)学生的团队精神养成了。

象棋教学要达到真正意义的普及推广,需要充分有效的激励机制:我校设立的争章奖、象棋俱乐部、小棋王争霸赛、与兄弟

学校的友谊赛及参加市、区各级比赛活动,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经过一段努力,一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奋发向上的队伍形成了。 (5)学生发展的个性张扬了。

《象棋教程》的课程实施是以实践活动为重点。尤其在参加各类的活动中,如,在学校的“小棋王”争霸赛或参加区市棋类比赛等并取得了一些成效(2006年我校囊括了象棋男女团体及个人前三名,2007年7月我校代表青浦区参加市里“胡荣华杯”象棋比赛获得男女团体各第五名)。学生掌握了各方面的技能,增强了社会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3.学校特色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了凸现。

课程是一种学校特色的基础与保障,任何学校特色的创设和创建都要有课程为支撑,没有一定的课程作支撑,学校特色难以形成的。我们学校正是利用,我校的特的棋文化背景及浓郁的文化底蕴,找到了特色与育人的契合点,通过校本课程《象棋教程》的开发与实践这一途径,促进了学校特色的逐渐形成。 4.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教材与配套的活动材料。

在外出培训及学习之后,我们编写成员在根据课程要求,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开始编写校本教材。教师们在编写过

程中,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各显神通。经过努力,终于编写出了我们的校本教材《象棋教程》。《象棋教程》分七个部分、七个单元,每一单元共18课。

这些教材设计合理,既有知识介绍与链接,又具有很强可读性与操作性,深受学生、老师、家长的喜爱。

结束语: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我们能投身这场改革,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坚持采取“学校领导、课程专家、实验教师”三结合的组织形式,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为基础,遵循继承、借鉴、改革、融合创新的原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最终会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教材新体系。作为一所教改试验学校,我们有信心继续挺立在教改实验的潮头,并始终坚定着我们的信念:

我们的目标,仍然是使我们的学校成为最好的—— 这是一所真正坚持教改试验的学校,

在这里,所有的孩子离开学校时都已经确定了一项才能,一种能力,一种智力。

校本课程特色记录

2011----2012学年

推荐第10篇: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思考

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思考

孤独症儿童在我国内地的教育安置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如深圳元平特教学校)、培智类学校(如海淀培智和越秀启智学校)、专门的孤独症学校(如广州康纳学校)、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班。无论是哪一种安置形式,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教这些孩子?课程建设是各类学校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我国课程管理体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的观点,校本课程不是一种课程类型,属于课程管理范畴,是中小学新课程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本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一、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孤独症以及康复教育的特点决定其必要性

近年来,已报道的孤独症患病率逐渐上升。美国2008年统计的结果发现,孤独症患病率已达1/88。2011年广州市孤独症患病率调查结果为1/133。2014年3月27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约为1/68。有文献报道,儿童患孤独症人数超过儿童癌症、糖尿病、艾滋病三者的总和。孤独症是世界上人数增长最快的严重性病症。

伴随孤独症患病率的急剧上升,我国特殊教育对象的格局也发生

了重要变化,从关注单一的听障和视障儿童到关注多种障碍和多重障碍的儿童,智障、孤独症、脑瘫、多重障碍儿童已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主要的教育对象。同时,融合教育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重要演变。伴随着全纳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将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这种现状对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学校的孤独症康复教育都提出了大的挑战。

孤独症儿童因其在社交沟通方面的核心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被称为“残疾之王”。 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且伴随终身的疾病之一,被列为世界性医学难题,早期不予及时干预,多数儿童成年后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因此,做适合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2、孤独症康复教育参考培智类课程设置方案不合适。

当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出台关于孤独症康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根据传统的孤独症观念,75%的孤独症儿童都伴有智力低下(目前有学者认为,50%,甚至7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并不存在智力障碍),因而在康复教育方面,特殊学校和教育机构大多参考国家出台的有关培智教育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例如,原国家教委1994年颁布了引领性文件《中度智力残疾学生训练纲要(试行)》(教基【1994】21号),教育部上世纪90年代组织编写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适用于轻度智障。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培智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是以中重度智力落后学生教育为主的指导

性意见,但并没有正式出台与之配套的课程纲要、课程标准及教材。

我认为:孤独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残疾类型,在病因、核心特征、外在表现,干预的时机等方面与智障学生有着本质区别,因而康复教育的理念、方法、手段应该不同,参考培智类的课程设置方案,对实际的孤独症康复教育的指导性意义有限。已出台的课程设置方案只注重中重度智障学生,可能对中低程度的孤独症儿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难以指导高功能程度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此外,学前教育、职业高中课程方面,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文件,可以参照的课程建设经验也很少。因此,孤独症康复教育需要走上自主探索之路,无法回避校本课程建设任务。

此外,从国家层面来看, 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进一 步扩大。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公布,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快了对未来3年特教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落实。文件中明确提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在这样有力的大环境的支持下,孤独症康复教育的课程建设势必会得到更多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困惑和我校的应对

校本课程建设既依赖于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引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理念指导,又依赖于学校内部人力资源的有效应用。当前,孤独症课程建设主要的困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困惑

1、谁来进行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

近年来,尽管大众对孤独症的认识在逐渐提升,孤独症儿童研究也被更多的研究者所关注,但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当前我国内地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安置情况来看,最有可能进行课程建设的对象是各类学校。普校因孤独症随班就读学生偏少和特教资源的局限性,以及繁重的正常教学任务要应对,难以进行针对孤独症的课程建设。培智类学校和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因教育对象类别多,也难以集中精力和优势资源只针对某一类学生进行课程建设。因此,孤独症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是必然的选择,也是自身发展和需求的体现。

2、采用什么样的评估工具?

当前学前阶段孤独症儿童的评估多采用香港协康会引进的结构化评估工具-PEP-3,该工具的特点是能为二至七岁的孤独症及其他有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标准化评估,是比较注重发展的评估,能够一定程度上监控评估效果。但是,在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上面,如社交沟通的意愿、情绪情感方面没有太多量化的指标,对IEP制定的参照依据不够。因此,只依赖PEP-3进行测评是不够的,需要同时进行其他范畴的专业化评估。这对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学龄期孤独症儿童的评估一直都很具有挑战性。目前尚没有出现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标准化评估工具,各个学校和机构更多依赖于评估人员本身的经验和水平进行评估。甚至有些机构或学校因理念认识和专业人员缺乏的原因,没有做针对性的评估!

(二)我校的应对

我校是国内第一所专门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早期教育、早期干预、康复治疗、科学研究的公立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与康复研究机构。在国家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提供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强的教育服务是特殊教育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作为“残疾之王”的孤独症学生的教学,从创校开始我们就面临着“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着关于孤独症的课程建设问题。

我认为,孤独症的校本课程建设中,基于IEP的管理是关键。当前,我校通过以下举措来为IEP的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1、科研部为一线教学提供理论支持。通过针对全员的理论讲座和 小规模的沙龙进行理论支持。我校科研部定期会举行关于孤独症最新资讯的讲座,对象为全校老师,内容包括最新的孤独症研究进展、研究方法介绍、疗效分析介绍等等。相关资讯还会通过校园网、校内刊物《孤独症研究》以及公开发行的《康纳通讯》进行分享。沙龙主要参与对象为业务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科研部成员、相关教研组长和有兴趣的老师,讨论的主题为具体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的介绍和应用以及研究设计的讨论等。

2、评估团队制定科学、可行的IEP,三级督导保障IEP的有效达 成。我校的评估团队包括医生、治疗师、行为督导、教师和社工,IEP制定时会充分考虑家长的需要和看法。通过IEP制定讨论会、实施前的解读会、实施中的检讨会以及实施后的总结会等形式保障实施效

果。IEP的实施,实行三级督导制度,即组长-专业督导-业务校长对IEP的课堂实施和日常流程、家居指导进行有效督导。

3、正在探索学龄期的孤独症教育评估工具。

三、我校孤独症校本课程建设框架

我们的教育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课程建设,就是要创造适合孤独症儿童发展的教育模式,为他们生活能自理、生活质量能提升、部分孩子能融入主流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而不断探索。

1、课程目标。在充分了解、学习台湾和香港以及国内外孤独症康复教育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政策等前提下,分析孤独症学生的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我校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与社会适应为核心目标,强调缺陷补偿的同时,重视潜能、特长的开发。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能力层次和需求差异,确定分程度、分阶段的课程目标。对于高功能学生,实现生活自理、自立,自我管理,基本适应社区、主流学校生活;对于中低功能学生,基本实现生活自理,自我管理,基本适应家庭和社区生活。

2、课程结构和内容。基于课程目标,学校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对已有课程进行调整、删减和重新整合,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提出了一般课程、特需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三类课程。一般课程培养基本的认知和学业方面的能力,包含有语文、阅读、数学、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英语、认知学习、电脑等。特需课程是针对孤独症的核心障碍开设的补偿性课程,包括有社交沟通、生活技能、感统训练、休闲活动、心

智解读、综合游戏、个人工作等等。拓展课程关注孤独症孩子的优势能力,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兴趣、特长的挖掘,包括音乐、美术兴趣小组和康体小组课,所学内容涵盖了钢琴、古筝、打鼓等乐器演奏,话剧表演,绘画和陶艺制作,体育特长挖掘与训练等等。

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过程实际上是个别教育计划(IEP)目标达成的过程。我校课程实施的流程如下:评估->制定个别教育计划(IEP)->召开IEP讨论会,解释训练目标->实施IEP->召开IEP实施检讨会->修订IEP,IEP再实施->再评估。

入学一个月内,评估团队为儿童进行各个范畴的评估,包括社交、言语沟通、认知、大肌肉、小肌肉、感觉统合、自理等等;通过评估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家长需求和儿童实际能力,拟定合适的IEP,之后召开IEP讨论会,解释各个训练目标,讨论实施策略;IEP的实施,实行三级督导制度;每月定期检讨IEP实施情况,分析康复进展和面临的问题,提出IEP修改建议和解决建议;实施修订后的IEP;半年后再次进行评估,了解半年来IEP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个半年的IEP目标。

我们认为,评估是课程实施的基础,科学全面的评估之下才能明确康复教育的起点。评估同时又是课程目标达成效果监测的重要方法,通过再评估,我们才能了解目标达成的情况,为IEP修订提供依据。基于评估拟定合适的IEP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督导下实施IEP是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动态的修订IEP是课程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

4、课程评价。我校的课程评价依据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IEP)实施个别化评量,包括学生教学起点的综合评估、持续性的形成性评估、定期进行的阶段性评估、不定期进行的活动评估,以及以及依据短期目标做总结性评估等。评价方式多元化,通过动态评估、实作评估、课程本位评估等多元评价方式,充分了解孤独症孩子的学习历程与成效,以作为课程设计及改进的参考。 参考资料:

1、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办发 〔2014〕1号。

2、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校本课程建设,龙建友,北京市朝阳区课程实践优秀案例,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

3、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和相关因素,王馨、杨文翰、金宇、樊越波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

4、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管理——以个别化课程管理为例,许家成,广州市特殊教育校长高级研修班讲座,2014年4月。

第11篇: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本根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2016—2018年)

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本根课程”体系,现就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体系建设制订如下方案:

一、校本课程理念

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之花美丽绽放。

二、校本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建设分为五大类:立德树人课程、幸福成长课程、科学创意课程、美丽人生课程、体艺见长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美素养、体健素养、实践素养。

立德树人课程

围绕“崇德、至善、尚美、求真”的学生培养目标,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实施德育活动课程化,逐步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

五大类型:一是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对国家、民族的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国学文化、珠海香山文化、斗门本地文化、学校历史传统等等)。二是文明行为养成课程(仪容仪表、排队、礼貌、课间文明等)。三是知法学法守法课程(《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等)。四是生命健康守护课程(安全、生理、心理、爱心、开学礼、毕业礼、男生节、女生节等)。五是社会实践课程(包括志愿服务)。

课程项目安排

校本课程按1—3年段和4—6年段安排进行。

(一)德育

1、国学经典诵读;

2、粤语经典诵读;

3、“黄杨风”讲堂、“香山讲堂”;

4、“心灵驿站”(心理);

5、中国象棋;

6、中国围棋;

7、生命教育。

(二)语文

1、“阅潮”俱乐部;

2、课文剧欣赏与表演;

3、快乐作文;

4、演讲、辩论;5、“清风”文学社。

(三)英语

1、“一拼到底”;

2、TPR英语;

3、英语速听速记。

(四)数学

1、快乐数学;

2、口算;

3、智力比拼(五子棋、九宫数独);

4、数学小论文。

(五)科技、创客教育

1、电子报刊(网页制作);

2、电脑绘画;

3、3D打印;

4、机器人;

5、无人机;

6、小发明、创造。

(六)体育

1、篮球;

2、羽毛球;

3、跆拳道;

4、跳绳;

5、足球;

6、武术;

7、呼拉圈;

8、田径;

9、滑轮;

9、模型;

10、网球;

11、攀岩;

12、游泳。

(七)美术(含书法)

1、插花、布艺、剪纸;

2、绘画(含3D创意绘画);

3、硬笔书法;

5、毛笔;

6、橡皮泥;

7、沙画;

8、摄影。

(八)音乐艺术

1、小主持人、小记者;

2、舞蹈、健美操;

3、合唱;

4、小组唱、独唱;

5、钢琴;

6、管乐;

7、时装秀;

8、拉丁舞;

9、街舞;

10、本地民歌;

11、钢琴、古筝、竖笛。

(九)社会实践

1、社会调查、研究;

2、“行者”俱乐部;

3、志愿服务;

4、劳动技能:种菜、盆栽、烧烤、烹饪;

五、自主选择课程管理

1、校本特色课程采服“走班制”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应和家长充分商量,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项目。

2、校本课程每周五下午第

二、三节举行,个别学校特色项目可增加教学时间,具体由教导处制订。

3、承担校本特色课程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工作要求。项目课程由本校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承担具体项目,原则上所有教师必须参加。

4、对本校教师不能承担的项目课程,由学校通过委托社会机构或结合乡村学校少年宫培训活动,聘请校外辅导教师承担。

5、所有培训项目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但学生必备的活动用具由学生家长自行准备。

6、校本课程项目每学期开学初由家长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学校网页“家校互通系统”进行网上申报,原则上每学期申报一次,中间不作调整。

7、德育课程主要是通过校会、主题班会、中队活动等课程落实,结合主题教育周、月和大型活动等进行。

8、校本课程应落实授课教师、对象、人数、时间、地点、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及特点、成果展示方式等。

9、承担校本特色课程的每一位教师要制订好开课计划,备好每周一次活动教案,确保活动取得一定成果。每学期末进行展示。

10、教导处建立校本特色课程巡查制度,并安排行政领导负责巡查活动项目。

11、校本特色课程项目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但调整必须经学校同意方可实施。

12、学校每学期对校本特色课程进行检查评估,对不受学生欢迎,活动效果不明显的进行整改。连续两个学期检查效果不佳的项目将取消,另定项目。

第12篇: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汇报

研发快乐课程,滋润快乐童年

莱芜市鲁矿第二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新教育同仁:

大家好!

自全市全面推进新教育以来,我们鲁矿二小作为全市首批实验学校,始终坚持‚高标准定位,高强度推进‛的理念,扎实推进新教育的各个项目。特别是在课程建设上,我校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全面推进以‚快乐学习、润泽成长‛为精神实质的‚快乐成长系列课程‛。

一、以快乐成长为出发点,确立适合儿童快乐成长的课程开发观念

2012年10月,在宁波举行的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被誉为‚新教育不老的智者‛的成尚荣老先生说:‚课程是跑道,是‘道’,它应该有规定,有目标。课程重在‘跑’,跑是一种经历,是一种机会,而不应是孩子的负担,‘卓越课程’是什么?它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件幸福的礼物,是孩子们享受的一种生活状态。所以我们研发构建的课程应该是让孩子在课程的学习中处在一份享受之中。‛以此为出发点,我校充分审视自身条件和办学特色,以‚每一个学生每天都有新进步‛的办学理念为基础,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为目标,以‚让每一个课程都能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为落脚点,以‚发展性+成长性+拓展性+特色性‛为要求,着力开发了下辖‚快乐英语‛、‚快乐阅读‛、‚快乐艺体‛三个系列,十二个分支的‚鲁矿二小快乐成长系列课程体系‛。

二、快乐英语,实现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质的飞跃

长期以来,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学生词汇量少、缺乏语言运用环境而走上了孤立、单纯的知识学习道路。这样一条道路使得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教师教学被动反复、家长辅导无从抓起的困难局面。面对这一形式,我校英语教研组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特色,着力研发了‚快乐英语‛系列课程。

首先,‚快乐英语‛系列课程把新教育所倡导的‚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迁移运用到英语中来,研发了‚英语儿歌‛晨诵、午读课程和‚My happy life ‛英语暮省写作课程。每一个英语晨诵,英语老师都会用一首美妙的英语儿歌开启孩子们快乐的一天。在晨诵课上,学生可以稍加改动将英语儿歌送给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在读唱儿歌、赠送儿歌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的是快乐,增长的是英语运用能力,在快乐的氛围中提升了英语综合能力。‚My happy life ‛英语暮省写作课程是‚快乐英语‛的又一大特色,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词汇量,并掌握了一定的语法,他们每周都会按照英语主题活动,写作多篇短文。为了使自己的写作能更生动,学生会自觉主动的查找运用没有学过的单词。学生在此过程中锻炼了英语运用能力,提升了英语写作能力,激发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还能体会到能力提升的快乐,可谓一举四得。

在此基础上,英语教研组四位教师继续深化研究,开发出了‚快乐英语——低年级唱诵‛课程、‚快乐英语——中年级音乐剧‛课程、‚快乐英语——高年级英语故事、英语表演剧‛课程。这套课程着眼于学生五年的小学英语能力提升,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英语运用,感受童年快乐。为确保实际效果,我校为本套英语课程划定了专门的课时,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学校领导会同课程开发组成员不定期深入课堂,感受课程实施的切实效果,体验课程对学生快乐成长的促进效能。

学校还千方百计为英语打造展示、运用的舞台。每周升旗仪式都会组织全体同学学习‚每周一句‛,每月组织一次‚英语特色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英语展示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双语联欢会‛,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们在快乐的英语运用中学到了活生生的英语,感受到了快乐的英语。

三、快乐阅读,让书籍照亮学生的童年

营造书香校园被列为‚十大行动‛之首,我校在这个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丰厚的经验。学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研发了‚快乐阅读——小学语文全程大阅读‛课程体系,该体系下设以字词认读和儿歌谜语记诵为主的‚快乐阅读——一年级认读记诵‛课程、以成语积累、故事朗读为主的‚快乐阅读——二年级阅读积累‛课程、以美文赏析、阅读技能教育为主的‚快乐阅读——三年级阅读技能教育‛课程和以整本书共读推进为主的‚快乐阅读——高年级整本书阅读‛课程。该课程力求通过五年的全程大阅读,让学生达到至少500万字的阅读量。通过海量阅读,让学生在童年阶段能形成广博的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为使‚快乐阅读‛系列课程更加规范化、实效化地开展起来,学校对照先后编印了五本‚快乐阅读‛校本教材和五本《晨诵读本》,以此作为小学语文阅读的路线图,指引学生通过阅读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体会成长的快乐。为了使教师上好各类阅读课程,学校要求教师首先要积极深入研究阅读,通过读书沙龙、读书交流会、阅读教学经验报告等活动提升教师阅读教学能力,通过各阶段阅读教学示范课引领阅读教学,使全校阅读教学得到切实提高。

活动是检验和推进阅读的有效手段。我校先后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故事大王讲故事比赛‛、‚我的一本课外书——书香达人评选活动‛、‚鲁矿二小读书节系列活动‛、‚鲁矿二小书香家庭评选活动‛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效果,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激情。扎实有效地读书活动取得了累累硕果,我校推选的两位选手包揽‚莱芜市读书达人‛评选活动前两名,我校先后有五名选手进入山东省读书达人总决赛。

四、快乐艺体,让学生在快乐中提升综合素质

我校面对艺体教育全方位、多角度、重素质的时代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以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健康发展为本,开发出以沙包操、绳操、少年武术操为主的‚快乐体操‛课程,以校园集体舞、少儿健身舞为主的‚快乐体育舞蹈‛课程,以乒乓球、少年篮球、软式排球为主的‚快乐球类‛课程;艺术教育方面,主要开发出以笛子、葫芦丝、电子琴、古筝为主的‚乐器演奏类‛课程,以舞蹈表演为主的‚快乐舞蹈‛课程以及以演唱技巧提升为主的‚快乐合唱‛课程,从而整合形成了‚鲁矿二小快乐艺体‛课程体系。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各项艺体门类的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再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重视艺体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提升综合素质。

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节是我校对艺体教育的一次综合检阅。我们本着‚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所有的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的宗旨,尽可能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站在舞台和赛场上,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演讲跳舞、展示技能……每次演出以及比赛,学校均邀请家长参加观看。孩子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和赛场上的飒爽英姿坚定了家长们培养孩子学习的决心,更使学校对艺体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

各位新教育同仁:如果说新教育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一个幸福完整的方向,那么我们鲁矿二小人一定会坚定不移地沿着课程建设这条路走下去,把 ‚鲁矿二小快乐成长系列课程体系‛建设好、发展好,让师生都快乐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谢谢大家!

第13篇:校本课程建设报告09

校本课程建设初探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7月24日,我校参加了莱城区2013年综合实践活动展评,\"航模科技实践活动\"荣获一等奖。8月12日,教研室李隆庚主任安排我准备就我校\"航模科技实践活动\"做经验介绍,同时下发了\"山东省校本课程建设报告会\"的会议通知。带着对校本课程建设的一腔热情和诸多困惑,我与8月19日至22日到青岛市崂山区第八中学参加了\"山东省校本课程建设报告会\"。

所见及所思:

崂山八中坐落在仰口湾畔,依山傍海,人杰地灵。八中人扎实敬业、无私奉献,历经数年,把一所农村中学逐步发展成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初中教学示范学校和全国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 152名教职员工,专任教师128人,学生1768人,是崂山区最大的初中学校。建有高标准三层宿舍楼2座,三层餐厅楼一座,是崂山区唯一的寄宿制初中学校。早在1999年,学校将所有的室外厕所改建成了水冲式厕所,放手给学生自己管理,采用班级轮流值日。学生管理和使用情况良好,厕所内也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无蝇虫异味的良好纪录。此举既节约了一大笔保洁费用,最重要的是给予学生参与学校设施管理和劳动实践的平台。

崂山八中的校本课程建设走在全区的前列,3月份获得青岛市航天比赛第三名;4名学生参加科技比赛获青岛市一等奖;6月5日,在青岛市初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实施经验交流会上,崂山八中代表崂山区做了经验介绍;6月19日,青岛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在崂山八中举行。自2009年以来,在青岛二中的招生考试中(青岛二中是青岛最好的高中),崂山区每年拿到50个名额,崂山八中录取人数从14%一路攀升到28%,全区第一名均出自崂山八中,崂山八中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教学成绩也一度超过许多市区学校。

这也是全省的校本课程建设报告会在崂山八中召开的原因。

坐下来思考,作为农村中学的我们,可以说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也走在了全区的前列,自2009年以来,在历年的区综合实践活动展评中,我校均获一等奖,开发了一系列在全区叫得响的校本课程资源,像《造甲峪探秘》、《大王庄地名考》、《正在消逝的村庄文化》、《草根作文》等,深受广大学生喜爱,获得各级领导好评。但与全市、全省一些名校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包括我本人对校本课程的概念认识不到位,认为活动就是课程;

2、对校本课程的开设理解有误,认为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缺乏系统的、专业的理论指导;

4、课程资源水平参差不齐,精品课程资源数量有限,尚不能满足学生的自由选择。

会议邀请了山东省教研室教研员杨璐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宋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吴刚平教授、深圳大学教科院李臣之院长分别做了专题报告,此次外出学习,令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从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校本课程的发展五个方面与大家做一些交流,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校本课程的定义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基于学校,是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要从学校的人文、地理环境出发,要考虑学校的现有资源,综合师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开发。像我校的\"齐鲁小画家学堂\"、\"七色光合唱团\"\"雏鹰课堂\"\"乒乓球活动室\"等高水平社团,涌现出了一批特长生,如钢琴苏祥玉、古筝苏天翼、二胡张金浩、吉他朱睿丞、书画许亦怀等,成为了我校的才艺明星。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设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专家编写教材,由教师用。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1)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2)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3)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后或过程中,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

(4)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对《课程纲要》的评价、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向有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三、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依据课程形态可以将课程领域学习结构分为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概念是从课程的三级管理体系而言的三个层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科开发学科性校本课程,(像我校数学组开发的校本课程《一题之多》、语文组的校本课程《草根作文》)也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技术和形式,开发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像《造甲峪探秘》、《雏鹰课堂》、《大王庄地名考》)现阶段,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效整合是推动学校课改的必由之路。两者的整合开发意在寻找一个切入口,优化整合课程资源,突出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部分内容可以用活动的形式来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资源,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开发一些课程资源,并将学生研究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资源充实到校本课程中。

(一)着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应该成为校本课程的主打,因为大部分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都是短期的、活动性的。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个性,而学生个性发展必须求诸于学生活动、体验过程,在活动中、体验中获得发展,必须依赖于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形式。

1.\"校本课程\"综合化:校本课程不单是以知识点的方式来组织内容的,它的内容应该是开放的、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话题、主题或问题。因此,应通过活动来综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大王庄地名考》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了地理、历史、信息技术、民俗传说等相关学科知识。

2.\"校本课程\"实践化: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或特定的活动场所中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等实际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在《造甲峪探秘》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走村串户调查、访问,翻山越岭考察、参观,了解了《造甲峪》村名的由来,重温了\"黄巢起义\"的那段历史。

3.\"校本课程\"活动化: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雏鹰课堂》校本课程以航模科技实践活动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的航模知识学习、模型制作、试飞比赛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得到了锻炼。

(二)努力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向校本课程拿来什么呢?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依托校本课程所开发的项目开展活动,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深度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校本课程就变成了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应源于学校,只有充分选择、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形成学校特色。《手势音标》课程充分利用我校\"英语朗读作业设置\"现场会的校本资源,灵活改变了音标学习的枯燥无味,让学习过程生动有趣,事半功倍。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借鉴校本课程教师集体研究开发,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理念和原则,集中所有教师的智慧,最终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同时,利用校本教研作为动力,并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实践。目前,我校师生共累计开设体育健康类、艺术素养类、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等四大类近40项校本课程,其中选修课程33项。学生选课率和教师课程的开发率都达到百分之百。

3.\"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化: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像校本课程一样深入社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应更多的取自社区,以社区为课堂,服务社区,研究社会。《正在消逝的村庄文化》深入大王庄正在建设的社区工地、深入旧村拆迁现场、深入农户新居,去探索、研究古老的村庄文化,是传统与时尚的文化撞击。

四、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国家学科课程必须从国家的整体情况来考虑问题,因而它的规划只能是宏观的、整体的和原则性的,它不会也不可能从某个地区或某所学校的具体特殊情况来考虑问题。国家课程的功能重点是体现国家的基本意志。它不可能从某所学校、某类学生群体的特殊情况来考虑问题。它与具体的某所学校、某类学生总是隔了一层,很难完全照顾到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满足这一部分的发展需求只有在学校层面上才能完成。这是校本课程的功能重点和优势所在,也是设置校本课程的基本政策意图。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也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必要调节。山东省教研室校本课程教研员杨璐在会上说,2012年山东省教研室对全省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查,学生的厌学情绪高到\"惊人\",因为涉及机密,或是顾忌到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她没有透露具体的数字,反复用\"惊人\"和\"超出人们的想象\"来描述,这一点,我们也深有体会。发挥校本课程的独特优势,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迫在眉睫。新教育有这样一条理念\"了解并欣赏孩子的特长,让孩子因自己的特长而有成就感\"。

学科课程在校本课程中的呈现应当是隐性的,比如《造甲峪探秘》活动中融合了历史、语文、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知识;《正在消逝的村庄文化》涉及社区建设、社区资源、民俗、传统文化、历史等知识;航模校本课程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的相关学科知识;花园学校的校本课程《文学中的生物学知识》涉及文学、生物学、环境科学、民谚俗语等相关知识。我们反对\"语文校本课程\"、\"数学校本课程\"等说法和做法,而像\"唐诗欣赏\"、\"建筑中的数学原理\"等则更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也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最艺术化的工作应该是让学科成绩的提高成为校本课程的副产品,让学生在不觉中学习、实践学科知识。让学生在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时,为解决遇到的困难而不得不自觉的去学习或查阅相关学科知识,这才是对学科知识最好的实践和巩固。

五、校本课程的发展

学校要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管理,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质量,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1.求特色。把课程的发展作为展现学校特色的突破口,在课程实施中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雕细琢,规范每一个流程。精心培育高质量有特色的课程,逐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2.求亮点。要善于抓住课程中的亮点,并将它逐渐放大,使课程建设向着规范有序、富有内涵品质、充满生机活力的方向稳步持续发展。

3.求成果。要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做好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工作,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实施质量,并注重成果的形成和积累。

4.求影响。通过课程的实施和发展,使学校在特色文化建设方面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造甲峪探秘一》获2009年莱城区首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一等奖。

《造甲峪探秘二》获2010年莱城区第二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一等奖。

《造甲峪探秘》、《大王庄地名考》等九项课程资源分获2011年山东省首届优秀课程资源开发评选

一、二等奖。

《正在消逝的村庄文化》获2012年莱城区第三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一等奖。

2012年12月,\"中国航空学会\"授予我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荣誉称号并被指定为\"全国航空科普教育定点单位\"。

《普通电话机巧改免打扰、防窃听主机》、《造甲峪探秘》等在2013年4月山东省第二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分获科技实践类

二、三等奖。

2013年6月,在莱芜市第十届运动会暨中小学生体育联赛航空航天模型比赛中,我校团队斩获初中组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2013年7月,在莱城区2013年综合实践活动展评中,我校报送的\"航模科技实践活动\"荣获一等奖。并于8月22日在莱城区学科培训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校本课程建设是一条探索之路,有上下求索的艰辛,也会有收获的快乐。让我们与学生共同体验这幸福的教育生活!

第14篇:校本课程建设制度3

校本课程建设制度

兴隆乡直小学

一、课程设置

学校校本课程规定课改年级必须开设,每周3课时。主要设置通用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通用课程每周2课时,选修课程每周1课时。

二、课程管理

通用课程管理:

主要参照《校本课程标准》,由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编写出教材提纲,任课教师根据纲要进行教学。要做到四有:教学计划、总结,课时教案,实践活动设计或记载,典型案例集。与其他课程同样的常规要求,定期交教研组检查备案。

选修课程管理流程: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要加强对选修课程教学实施的研讨、总结和管理。

三、校本课程具体实施细则:

1、准备:开学前,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召开校本课程任课教师会议,制定相关年级相关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包括学科、年级、教材的选择(选修教材名称),课时的安排,人员的分工,教学进度等内容,并合作讨论相关问题,形成最终方案。

2、备课:由教务处确定各年级校本课程的开课节数、

安排每位任课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量。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充分的资料准备,给予学生尽可能丰富的信息输入量,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切忌单向照本宣读,或一言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改年级开发小组每月定期进行校本课程阶段实施情况交流,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与资料积累,行政定期或不定期地参与其中。

3、上课:任教教师在教务处的统筹安排下,分班上课。要求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积极参与教材提纲的编写,要求每课必须有教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注重辅导,及时积累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反馈信息。(如作品、日记、绘画、制作、过程照片等)

4、展示:学期结束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展示,展示形式由各任课老师与学生自行决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汇报展示、调查报告评优活动、课本剧、小品、辩论赛、演讲比赛、访谈类节目、故事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等。优秀成果上报中心校教研室。

四、考评形式:

1、校本课程作为课时纳入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其性质等同于基础性课程。

2、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承担。

3、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

4、对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标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5、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其综合素质与能力。

6、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7、学期结束将根据任课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教学与教研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并适当奖励,并对校本课程的优质课与优秀案例定期评审奖励,向上级推荐

8、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2012-2013学年度校本课程建设制度

兴隆乡直小学

第15篇: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2009-3-12 8:48:25 来源:本站

武圣庙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引发了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深深思考。根据《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的若干意见》、《北京市关于实施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及《朝阳区小学特色建设工作方案》的精神,我们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契机,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现结合我校实际,对开发的口琴校本课程和小手球校本课程的研究,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加快校本课程建设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1.学校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音、体学科成立了以组长负责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及《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

2.明确学科管理思路,突出特色发展

我校从1987年将口琴引入音乐课,经过研究与探索,“口琴器乐进课堂”的工作不仅在全校的音乐教学中全面有效的开展,而且已逐步形成为我校音乐学科的特色,并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与经验。为了更加有效的促进我校规范化建设中特色项目的发展进程,更好的贯彻艺术教育审美育人,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结合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的总体规划与要求,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能力”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特色项目校本化的要求从而实现校本课程持续开发的局面。

同时,领导小组结合体育教师的特长新开发了小手球校本课程,进一步使校本课程有了可持续发展的

动力。“小手球”课程的开发,我们采取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研究的一个循环的过程,使全体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二)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校本课程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学校从领导到教导处、科研、总务、党团、工会等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有计划,有经费保障。同时全体教师还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从而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体现出分阶段、可持续、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

二、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充分挖掘本校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生命与活力在于它的学校特色。而学校特色的形成依赖于有专长的教师。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培训,需要专业性较强的老师。

我校音乐教师张维口琴特长突出,曾经参加过大型演出,出过口琴专辑。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人才优势,扩大到所有音乐老师都学会口琴,将口琴作为校本课程。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校体育组在组长孙雪冬老师带领下开发了“小手球”校本课程,学校又引进了专修手球的张旭老师。教师的专长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不但使教师的特长得以发展,同时使我校的两项校本课程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增强了学生艺术修养和体育特长,最终使学生收益。

(二)改善办学条件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校本课程成长与发展的动力。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外,学校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师资培训,加大设备投入,不断提升办学品位,使武圣庙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在探索中完善,在规范中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校领导的支持指导,更离不开专业引领。

(一)加强专业引领

1.“专家引领模式”。学校长期聘请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带徒弟。如聘请口琴专家、体育教研员担任名师指导,在专业技能得到指导的同时,更是主动学习专家教师为师之道,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定向培养,更要关注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文化修养。

2.“重点培养模式”

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邀请有名专家或教研员来校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专题讲座,以不断提高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

此外,我们还调整了这些教师的工作,使其教学与课程开发相一致,给予充分的自主开发权力并创设良好的环境。

3.“课题研究模式”

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学习。为此,学校将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并通过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相互交学习的平台。如:校本教材研讨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并以校本教研的形式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研讨活动,观摩校本课程研讨课,邀请上级领导与教研员老师指导;请领导或教学干部对教学研讨课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点评;开展对外展示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实践与比赛,并在区内外做教学汇报与展示。

(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我校在加强校本建设的同时,更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教学生活。

我们把口琴、小手球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排进课程表,与国家课程一同实施。校本课程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进一步明确分工,每一门校本课程都有领导专门负责,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领导经常跟踪听课、评课,并采用师生问卷、家长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各方面对校本课

程内容及教法、活动形式、效果等反应。通过了解情况,领导和教师共同研讨、商议改进的办法,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管理

管理出效益,这已是当代人的共识。我们先后建立了《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教师校本教研学习制度》、《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制度》等。学校通过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上课、辅导等过程实行全程跟踪,要求其求实创新,这些制度和措施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有力地保障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在注意制度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同样注重人文管理。经常与校本课程的老师交流沟通,让人文思想与理念融入课程资源之中,使校园更具艺术与人文气息。

四、提升校本课程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个学校的工作要有自己的抓手,有自己的特点、风格。我们把口琴和小手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利用我们的校本教材,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课堂教学活动

口琴教学得到保障。我们拥有自己的口琴教师,有一名专职音乐教师独立承担口琴校本课程,其余四位音乐教师根据教材把口琴的学习实践运用到音乐课的歌曲学习之中。如今全校学生人人一把口琴,做到人人会吹口琴,同学们更是对着小巧的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

一、二年级的学生,每节音乐课都兴致盎然地要求教师教他们用口琴吹奏歌曲。高年级的学生课上能够用口琴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手球的课程也是如此,一人主教校本,其余教师课堂中进行基础渗透。

(二)兴趣小组活动

对于校本课程学习较突出对学生,学校组织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固定每周四3:00——5:00进行兴趣小组活动,给这些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以提高深造的机会。现在学校把口琴兴趣小组

规模扩大到口琴乐团,并独立承担乐团的训练和演出工作。小手球队正处于筹备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小手球队会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又一道风景。

(三)社会实践活动

多年来,学校重视组织师生与外界的交流与展示活动,近几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到市、区和东南亚国家进行交流,到社区进行汇演,在家长开放日中,进行口琴、小手球的展示。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四结合”,即课上与课下结合、教师与专家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展示空间。今天我们的音乐特色教育已经得以延伸,在口琴乐团之后我们又相继成立了管乐团、舞蹈队、健美操队。学生们爱上了口琴,爱上了乐器课,喜欢上小手球课,爱上了口琴艺术和小手球运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回顾与展望

回顾我校近几年的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我们在研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完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我校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的稳固提升,促进了学校音乐教学特色品牌的逐渐形成。如今我们拥有一支过得硬的音乐体育学科教师队伍,两个学科中,老师平均年龄26岁,其中1名为朝阳区优秀青年教师,3名学区骨干教师,2名校级骨干教师,在近两年的朝阳杯课堂教学大赛上有5名教师获奖,每个人的个人课堂教学、科研成果颇丰。2008年,我校音乐教研组被评为了朝阳区“青年文明号”,朝阳区的“优秀教研组”、“五一劳动奖状”、体育教学区级一等奖等荣誉。

作为北京市小学仅有的一所半音阶口琴器乐进课堂的优秀教学单位,北京市唯一一所以口琴为特色走向国际赛事的学校,由于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成为了上级审批的免检单位;在北京市艺术节比赛、朝阳区艺术节比赛中频频获奖,金帆艺术节专场演出两场;2006年被朝阳教委再次认定为“朝花艺术团—口琴分团”称号。

“小口琴吹出大世界”、“小手球强健我体魄”是我们的发展验证,而让“艺术和体育校本化”将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正沿着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上生根开花。

第16篇: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实验学校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一、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整合、共享、共建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应该坚持为课程改革服务。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收集、筛选现有的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共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确保资源的丰富与不断更新,要调动所有的相关人员,在统一规划与指导下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来,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与创造性,及时为资源建设补充新鲜血液。

二、资源建设的意义

在商品化的资源建设中无法为学校提供个性教育资源的情况下,自建资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学校自建的资源具有因特网上的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建设一个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开放性的和具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将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搭建一个有利的平台。

三、资源建设原则

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二)可适用性原则:所搜集的材料与编写的教材相配套。

(三)内容多样性原则:所搜集的材料有文字,有图片等。

(四)易用性和可行性原则:所搜集的资料必须容易操作、省时高效。

(五)扩展性原则:要保证资源建设的内容得到不断地扩充。

(六)资源建设和管理必须有专门的管理班子,管理人员对资源建设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地维护和更新。

四、资源的来源

(一)网上整合的资源

随着互联网上的数据不断膨胀,其中不乏大量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众多的教育网站和民族网站是自建资源库重要的资源来源,将这些资源导入资源库比较方便,可以将这些网站的有关资源下载,然后加入资源库中。

(二)师生原创的资源

师生原创的教学成果。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经验更贴近于资源库使用者的需求。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源泉。包括教师的亮点展示材料、教育教学案例、课件、论文以及学生的调查报告、活动记录、小论文等都是极的价值的资源。

(三)师生收集的资源

师生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从社会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如实物照片、调查报告、访谈记录、背景资料、重要文章、书籍目录索引等。

(四)外部采购的资源

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选择实用性比较强的材料购买。如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电子出版物,品种较多,可以选择一些适合

2 学校实际情况的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建设中来。这些资源包括学校购买和教师个人购买。

五、资源建设的内容

教学资源建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它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必要素材。我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应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资源:

1、试题

2、教案、案例

3、教研论文

4、文献资料:参考资料、重要文章、书籍等。

5、课件

六、资源建设的要求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是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分类规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处理,把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加工,还原成可以再使用的独立部件,收集到资源建设中。

总之,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必须是开放的、动态的。丰富的资源不可能一步到位,学校要经常收集教师的优秀教案、课堂实录、优秀课件、优秀学生的成果、网络上的相关内容,不断更新、充实校本课程资源。

2008年9月

第17篇:校本课程建设要素t

校本课程建设要素

丛振江

按照学校的安排,今天跟各位同事探讨一下关于校本课程的话题。大家知道,目前我国教育推行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体制。自从教育部颁布“课改纲要”和“课改方案”之后,很多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早已设置了校本课程,我们晚了至少十年的时间。我校现在是省级示范性高中,也是六盘水市的中学实验学校,理应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并努力创建自身的教育特色。下面,我从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构建要素、类型、模式、研发、实施和评价等八个方面,谈谈校本课程的建设要素。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校本课程,也称为“学校本位课程”和“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校本课程是某一类学校的教师个体或部分教师、全校教师,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方针),在分析本校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源于多种学科,主要的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生态学、教育政治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未来学和神经科学。与国家课程相比,校本课程的优势在于:其一是更具地方特色,能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其二是可以因校而异,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其三是教师最了解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能力和兴趣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其四是学校及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其五是使用校本课程,能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其六是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能促进学校工作的自发性、灵活性和多样性。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

校本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两个层面。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这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目标,是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本校教育目标的统领下,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和提出的具体目标。各学科在制定和提出课程目标时,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其一是广泛性,课程目标应涵盖预期的结果,残缺不全的课程目标无法发挥有效的导向作用。其二是适应性,课程目标应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身心发展水平。其三是相融性,应力求实现特定学生群体个人和课程目标的融合。其四是针对性,应符合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区域特点,同时考虑到学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其五是可行性,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在资源和时间方面是有所保证的,要充分考虑到影响课程目标实现的障碍和困难。其六是准确性,对课程目标的表述,应采用准确和规范的语言,以便理解。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具体的导向作用。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是必须明确,即明确地陈述学生应学会的知识要素,并说明学习这些知识要素应达到的水平。其二是必须具体,即具体的模块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是什么?学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其三是具有指向性,主要是学生学习知识上的指向,通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情况,设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其五是具有层次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其六是确定相应的权重,根据各要素在整体中的重要程度,而赋予有所区别的分值。

三、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

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教学大纲、校本教材(教师读本、学生读本)、练习册和辅助材料。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上述构成要素未必一应俱全,其详略程度取决于课程形式、教学要求和课时数量。通常,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校本课程构成要素较完整(课内),以培养能力等内容为目的的课程构成要素较简略(课外)。

(一)教学大纲(或课程纲要)

教学大纲(或课程纲要)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可以确保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这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步骤。

教学大纲可以有多种形式,篇幅可长可短,可以是一篇扼要的课程说明,也可以是一篇详细的课程说明。篇幅无论长短,必须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实施要求和参考书目等内容。

(二)校本教材(教科书)

校本教材通常由教师读本(用书)、学生读本组成,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主要框架和教学核心内容。教师读本,不仅要有教材内容,还应体现教学策略;学生读本,既要有学习内容,又要有相应的学法指导和有关内容的考评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应尽量图文并茂。

(三)练习册

编制练习册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其一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二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其三是评价校本课程本身的得失。

(四)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通常是指与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有关的材料,如报纸、期刊、影像、展品、画片、图表、参考书籍等。教师和学生都可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有针对性的辅助材料,研发者可提供一些辅助材料目录。

四、校本课程的类型

校本课程的类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筛选已有的课程;第二种是改编已有的课程;第三种是开发全新的课程。比较而言,开发全新课程的难度最大,也是最高层次的校本课程。

无论是筛选或是改编已有的课程,还是研发全新课程,都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差异、文化环境的差异和教学环境的差异。最重要的是,开发校本课程,一定要与本地、本校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五、校本课程的模式

从国内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来看,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是目标模式;第二种是动态模式;第三种是过程模式;第四种是环境模式。目前,我国大多学校选择的是第一种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也称“顺序模式”、“理性模式”或“逻辑模式”。目标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目标;第二阶段是选择学习内容;第三阶段是组织学习与实验;第四阶段是评价。这四个阶段可简略为八个字: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通俗地说,就是为什么教和学(期望实现什么目标)?教什么(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如何教与学(采用什么教法与学法)?教与学的效果怎么样(检查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这四个基本阶段,是一个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评价的结果为下一轮确定目标提供了反馈信息。

六、校本课程的研发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流程是:课程申报→论证审批→课程实施→评估总结→完善成型。在这个过程中,目前研发校本教材是最主要的,研发者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准备工作

首先是成立研发组,可以是几个人,也可以是整个学科组的教师。研发组应有组长、成员、顾问等。

其次是研发组通过对校内外的环境分析和本校的资源条件分析,确定新编、改编或选编的校本教材内容,并拟出提纲,制定研发计划,进行组员分工。

再次是搜集信息和资料,整理改编或选编的有关资料内容。

(二)编写教材

创编的校本教材,通常比较难,时间也长一些。改编或是选编的校本教材往往比较容易,编写的时间也短些。研发者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编写校本教材要符合本校的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学校的环境因素,可利用资源、校方提供必备条件的能力、学生的兴趣和接受水平等。

2、教材内容要合理,有科学依据,千万不要胡编乱造,以免误子弟。

3、在研发校本教材时,通常需要教学实验过程,尤其是创编教材,要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取得成果后再编写教材。

4、编写的教材应图文并茂,有关插图尽量采用本校的学生和环境背景。

5、教材形式,可采用教师读本或教师用书(参考一下我校教师曾编写的校本教材),呈现方式,纸质和电子两种。

(三)有关工作

研发组编写校本教材后,应编制出教学大纲(或课程纲要)、学生读本、练习册,准备有关的教学辅助材料,这样才能构成校本课程的要件,以利于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学。

另外,各学科的校本课程研发组,应按学校要求,及时报送课程申请,校本课程方案等材料。

七、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校本课程的实施包括:课程试验、课程采纳、课程的时间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一)课程试验

一般采用小规模试验和大规模试验两种。其一采用小规模试验,是选择和安排班级较少或学生人数较少,进行有组织的教学试验活动;其二采用大规模试验,通常是安排一个年级或一个学段学生(高中学段或初中学段)开展课堂实验活动。通过实验,考察下列内容:

学生是否欢迎校本课程?学生能否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学生能否参与规定的教学活动?教师能否胜任校本课程?学校现有或增添的教学设施能否确保校本课程的成功实施?校本课程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质量有何裨益?

(二)课程采纳

课程采纳,主要是指学校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实施校本课程,使教师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接受校本课程。基本方法有理性型、强制型和示范型三种。

其一理性型,是指学校或研发者,通过各种宣传,说明校本课程的优越性,引导教师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纳校本课程。

其二强制型,学校通过行政命令或行政措施,强制教师实施校本课程。 其三是示范型,通过举办示范课、培训班、讲习班等活动,使教师能够自觉地接受校本课程。

我认为,学校应在采用第一种和第三种的基础上,再采用第二种方法为宜,这样有利于校本课程的推广和实施。

(三)时间安排

属于知识类的校本课程内容,通常应安排在课堂内实施;属于活动类的校本课程内容,一般安排在课外组织实施比较适宜。

(四)教学方法

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座、讨论和视听;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探究法、发现法、教学系统设计法、程序教学法、操练法等;以培养品质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角色扮演法、模拟法等;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社区活动、小组调查法;以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独立研究、微型课程、“头脑风暴”,以及问题学习法等。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其二是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评价方法,大多采用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一)对学生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致性,即评价范围与预期目标应保持一致;有效性,即预期目标要与测试内容密切联系;可靠性,即应统一安排在同一时间测试;客观性,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指形成性评价);连续性,即根据教学进程,进行分段评价;广泛性,即按照预期目标,都应得到评价;诊断性,即通过评价区分层次,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参与性,可邀请学生和家长参加评价。

(二)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目的是逐步完善校本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包括:学校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构成要素、课程内容、课程呈现形式),课程实施情况等。例如,在开发校本课程前,是否进行了必要的环境分析?校本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校本课程是否选择了最恰当的组织形式?课程内容是否适宜?选择的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学习的模式或方法是否恰当等。

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的、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评价手段,可以积累经验,找出不足,不断促使校本课程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我所讲的内容中,没有提到校本课程的内容,这是因为在学校编制下发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中已有此内容。

最后,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校本课程,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和创建教育特色,做出贡献。

谢谢各位。

第18篇:校本课程

1少先队礼仪------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1课时)

学校大队部要求每个班级举行一次以“森林防火”为主题的主题中队活动。这可难倒了各个班级的少先队员们,大家都不知道规范的队仪式是什么样的。大家正在愁眉苦脸的时候,大队长王小明说:我知道我知道,队仪式是这样的„„

我知道: 少先队在重大的节日组织集合,或者举行大、中队活动,以及夏令营的式和结营式,都应该举行队会仪式。队会仪式一般程序:

(一)全体立正;

(二)出旗(鼓号齐鸣,全体队员敬礼。旗手与两名护旗从后到前,从左到右,至队前);

(三)唱队歌;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开始;

(五)进行活动(即队会内容);

(六)辅导员讲话(活动结束后简短小结);

(七)呼号(旗手举起队旗,辅导员和队员举起右手半握拳举至肩上,队会上一般由辅导员领呼队的呼号。应邀参加队会的贵宾也可领呼);

(八)退旗(鼓号齐鸣,全体队员敬礼。旗手与护旗沿着出旗路线退旗)。

举行队会仪式时,我们都应该佩戴好鲜艳的红领巾保持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我们将在这种队组织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教育,并感到作为一名队员无比光荣和自豪。

我知道少先队大队旗是这样的:

我知道少先队中队旗是这样的:

我会做: 在班级中开展一次主题班队活动。 2尊师礼仪------我是尊敬师长的好少年(1课时)

王小明和丁大朋去找李老师讨论秋日拉练的事宜,说到秋日拉练,丁大明兴奋极了,他“砰”地一声把办公室的门踢开了。王小明赶紧说:“大朋,你这样做可不对!”

我知道: 1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老师好!\"\"校长好!\"。

2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 3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4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古代名人尊师的故事: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我会做: 同学们,如果你在校园中看到自己的老师和一位你不认识的老师在一起,你该怎样做呢? 3同学间礼仪------我是友爱同学的好少年(1课时)

班里将要新来了一个女同学,是从乡下转来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口音很重,学习成绩也不好。李老师召集班干部开会,会议主题是:“怎样让新同学早日融入到我们班级中?”班干部们联系了平时同学们相处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知道: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

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问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我会做:

1、新来的同学姓孙,有些男同学就给她取了外号“孙悟空”,这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2、新同学孙明明英语跟不上,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秋日拉练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4集会礼仪(1课时)

每周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你知道升旗仪式有些什么注意事项吗?

我知道: 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

特别是升国旗仪式。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我会做:

1、升旗仪式的时候,你迟到了,国旗已经缓缓升向旗杆顶端,你还在操场边上,没有进入到队伍中,这时你应该( )。 A、快速跑到自己班级的队伍中。

B、等在原地,行少先队队礼,等国旗升到到旗杆顶端再跑到队伍中。 C、赶快转身跑回教室。

2、唱国歌的时候,你应该( )。 A、大声一点,唱的很认真。

B、看到别的同学唱的不够认真,也学他一样。 C、怕自己五音不全,不敢唱出声音。

第19篇:校本课程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校本课程总结

大丰堆小学

邓吉森

中华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些经典的古诗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这些祖国优秀文化精神,足以成为少年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对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学校组织了 “古诗诵读活动”,现总结我班的古诗诵读活动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我们班开展“诵读精典诗词,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拓展素质教育实施渠道,创学校之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①班级建立古诗文背诵个人档案,用于记录学生背过的古诗。 ②教师要率先垂范为学生背诵古诗做出榜样。

③时间落实。学生每天除了早读,每周四下午第1节课用于教师指导学生诵读。

二、收获和体会

1、“诵读中华古诗,弘扬民族精神”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学风、班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班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中华古诗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老师指定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古诗背诵。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的故事”、“诗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背诵的古诗多了。

第20篇:校本课程

《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发展,学生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其安全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我校地处泉安公路旁,安全问题更是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学习和掌握有关安全知识与措施,成为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强化我校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我校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着手进行校本开发,将安全教育编入课程,这已成为我校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规范管理和便于操作,特制定我校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我校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二、校本课程的组织管理。

1、学校建立“桥头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学校课程开发小组负责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决定实施计划和相应步骤,协调各方面工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各种保证。

2、教务处、教科室:学校实施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进度和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课程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聘请校本课程的任职教师,把具体的工作要求布置给各年段和各学科教研组。

3、年段、教研组:课程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上承校长和学校课程管理职能部门,下接年段内各班主任和校本课程的任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和监控作用。

4、班主任和任职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授课指导工作,要求随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校本课程教料的编写。

教材名称:《珍爱生命,安全出行》

编委会:顾问(黄肖星)主编(许金莲)副主编(许丽鸳)责任编辑(陈婷婷、颜丹兰)美术编辑(方秋玲)文字编辑(陈双双、许冬祥)

四、校本课程与平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继续遵照教育部已经规定的相关要求实施。

(二)开展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对不同学段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设置。

1.小学1-3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

(1)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

(2)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3)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

(2)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3)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4)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

110、1

19、120电话。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2)学习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2.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2)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

(3)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4)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2)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毒品的健康生活意识。

(4)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溜冰等活动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4)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5)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2)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3)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影响家乡生态环境的常见问题,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躲避自然灾害的意识。

(2)学会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

(3)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形成和解同学之间纠纷的意识。

(2)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意识。

五、校本课程与平日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小学阶段主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

(二)对无法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的安全教育内容,可以利用校本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班、队、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

(三)安全教育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也可以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学校要建设符合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四)学校要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习活动。

六、校本课程的考核评价

(一)对学生的评价。

注重“三维”,关注发展性目标,除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外,更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的表现及习惯养成等,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考评。考评方式: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计分方式: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习成果。

(二)对教师的评价。

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组织者、辅导者,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是否能贯彻落实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校将根据实际纳入教师考勤考绩,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优、职称评聘挂钩。

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家长强化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安全教育的科学方法,主动寻求家长和社会对安全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学校安全无小事,我们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坚决把学生的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片刻的放松,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努力办好让群众满意的教育,办好让群众放心的教育。

校本课程建设自查报告
《校本课程建设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